财新网:陷入炒币维权纠纷,徐明星与OKEx到底是什么关系?

特写he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2:14 • 来自相关话题

财新记者亲探OKEx香港办公地点,徐明星目前在两家香港注册有“OKEx”踪影的公司担任董事或股东。

徐明星任职董事公司的曾用注册地址,该地址对应的为一家门口显示OKEx图标的公司,与数字货币平台OKEx网站上的图标一致。

近日,众多投资者因数字货币交易平台OKEx在比特币大跌情况下“宕机”而录得巨大亏损,于是前往OK集团的上海办公室拦截创办人徐明星,双方最终在派出所对峙。事件发生至今,徐明星却与OKEx都在试图撇清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根据财新记者实地到访其香港办公地点以及公开信息搜索,发现二者并非毫无关联。

根据香港公司注册处查册显示,徐明星在8家香港公司担任董事或股东。9月12日,财新记者到访其中一家名称涉及“OKEx”的公司曾用注册地址:香港铜锣湾信和广场21楼,发现其楼层指示牌显示为“OKLink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下称OKLink Tech),但门口的标志为OKEX,与平台网站一致,大门口还贴着“致访客”的告示。值得注意的是,在OKEx的APP和网站上,均有OKEX和OKEx两种表述公司名字方式(下文统称OKEx)。

据财新记者进入公司内部观察,有不到20名员工在场工作,办公室面朝维港海景,未发现有异常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还在面试求职者。记者发现,有一块印有“OKLink”的宣传板摆放在休息区域内。公司内有多处明显的“OKEx”标志。





公司内有一块OKLink的宣传板,与徐明星任创办人和CEO的OKLink网站图标一致。


徐明星任董事公司现“OKEx”痕迹


乍一看,“OKEx”的这个办公室表面上与OKCoin并没有联系。

不过,香港公司注册处显示,这家大堂水牌上写着的名为OKLink Tech的公司注册于2015年4月2日,初始名却为OKEx Fintech Asia Company Limited,徐明星于2015年6月任职董事至今,也是目前的惟一董事及股东,OKLink Tech的注册地址曾是上述铜锣湾地址,后更换为其他地址。

在OKLink的网站上,写着徐明星为创办人兼CEO,其网站标志与财新记者现场所见相同,可见为同一家公司。

OKEx网站资料显示,OKCoin和OKLink属于OK集团,该集团为OKEx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OKEx现注册地及总部均位于马耳他,在香港和美国设有办事处。OKEx香港办事处发言人9月12日回复财新记者查询时表示,徐明星没有参与OKEx的管理,在任何层面都不代表OKEx。该发言人称,徐明星是OK集团创办人,但OKEx不属于OK集团。





这家显示OKEX图标的公司所在楼层指示牌,对应的是OKLink Tech的公司名。
 
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徐明星是OKLink Tech的惟一董事及股东。与此同时,徐明星还在一家有“OKEx”踪影的、于香港注册的公司“OKEx Fintech Company Limited”任惟一董事,该公司曾经的注册地址同样为上述铜锣湾地址。其他6家徐明星任董事职位的公司里,至少有2家的注册地址曾经使用上述铜锣湾地址,剩余4家的注册名均有“OKCoin”字样,即徐明星在香港任董事的所有公司的首两个字母均是“OK”。

数名OK系投资人曾告诉财新记者,徐明星一直否认自己和OKEx的关系。当投资人向OK集团查询时,得到的回复是:OKEx与OKCoin是两家公司,前者总部位于香港,后者位于北京,各自独立运营无交叉关系。

徐明星的确是OKCoin与OKEx的创始人,两家公司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成立。今年2月,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徐明星已经辞去了OKEx CEO的职务。徐明星在9月12日接受区块链媒体平台“蜂巢财经”采访时,也称自己不是上述马耳他公司的法人、股东或董事。





公司内部,现场员工约20位。
 
但徐明星没有提及自己与上述8家带有“OK”字样的香港注册公司是否有关联。而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上述两个带有“OKEx”字样的公司递交香港公司注册处的周年申报表中,公司的股东均为徐明星,此后并没有徐明星辞任董事或股权转变的文件出现。

此外,财新记者综合OKEx、OKCoin及OKLink在官网及社交媒体的资料发现,其位于香港的地址高度重合。据LinkedIn信息,OKLink是OKCoin的关联公司,办公室地址与OKEx指向同一个位于香港铜锣湾的写字楼,但未提及具体楼层。财新记者在该写字楼楼下的公司列表中发现,只有一个“O”字母开头的公司,就是上述OKLink Tech。





徐明星名下香港公司


投资账户交叉 员工信息重合


“中央文件下发后,我再打开OKCoin的网站,就会自动跳转到OKEx。”一位投资人告诉财新记者;另一位投资人称,OKCoin有资产一键转移至OKEx的选项。

上述投资者说的是OKCoin指的是OKCoin币行(okcoin.cn,下称币行),是OKCoin此前的交易平台。2017年10月30日,币行发布公关称,由于中国政府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严厉取缔ICO(虚拟代币发行)并关闭虚拟货币交易所,币行将暂停人民币和比特币交易业务,但保留okcoin.cn的域名;币行将进军海外市场,OKEx与OKCoin将通过OKEx.com和OKCoin.com两个海外域名运作,两间公司的海外业务均由当地公司和团队负责经营。

财新记者发现,目前OKCoin及OKEx的手机APP目前均可以使用OKCoin币行、OKCoin国际版(okcoin.com)和OKEx的账户登录。在OKEx网站上,有按钮可以直接跳转到okcoin.com。






财新记者还在求职社交网站领英的公开信息中发现,多名受聘于OKEx的员工,亦同样受聘于OKCoin或OKLink,甚至有人在履历中列出同时受聘于这三间公司。这些员工全部受聘于香港,职位涵盖战略发展、商务开发、合规、销售、金融市场等。

财新记者曾在2017年11月取得一张OKEx香港员工的名片,当时名片上并列印有OKCoin与OKEx的公司标志,地址为上述铜锣湾写字楼,名片上电子邮箱地址亦属于OKCoin。财新记者9月12日到访时得到的一张名片上,只剩下OKEx的公司标志,电子邮箱地址属于OKEx。

更有趣的是,三家公司还聘用同一位高管。OKEx网站显示,Tim Byun是公司CRO(首席风险官),OKLink网站则将Tim Byun放在团队成员名单中,采用的是同一张照片。Tim Byun在其领英介绍中,称自己是OKCoin美国公司的CEO,同时兼任OK集团以及OKLink的首席风险官、政府关系主管。






公司里多处有明显的OKEx字样及图标,此外,在10月份即将于马耳他举行的一场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会议的讲者名单中,Tim Byun将作为OKEx的政府关系主管出席。OKEx在今年7月将注册地址迁往马耳他的新闻稿中,曾提到公司是上述行业会议的主要赞助方之一。

尽管上述诸多线索将徐明星、OKEx、OKCoin相互关联起来,但财新记者目前无法从获取的文件中,证实OKEx马耳他公司与其他OK系列香港注册公司存在股权关联。

财新记者曾向OKEx发言人查询数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OKEx与OK集团的联系及战略合作内容、OKLink和OKCoin与OKEx之间关系、以及徐明星在OK系香港注册公司中的角色等。截至发稿,除提供一份官方声明外,OKEx香港办事处发言人没有回复财新记者任何提问。

“OKEx目前和平时一样正常运行。”OKEx在官方声明中说。

 
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刘雁菲 尉奕阳 查看全部
08aa82506629343973ef47dd0f9fd5f8.jpg

财新记者亲探OKEx香港办公地点,徐明星目前在两家香港注册有“OKEx”踪影的公司担任董事或股东。

徐明星任职董事公司的曾用注册地址,该地址对应的为一家门口显示OKEx图标的公司,与数字货币平台OKEx网站上的图标一致。


近日,众多投资者因数字货币交易平台OKEx在比特币大跌情况下“宕机”而录得巨大亏损,于是前往OK集团的上海办公室拦截创办人徐明星,双方最终在派出所对峙。事件发生至今,徐明星却与OKEx都在试图撇清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根据财新记者实地到访其香港办公地点以及公开信息搜索,发现二者并非毫无关联。

根据香港公司注册处查册显示,徐明星在8家香港公司担任董事或股东。9月12日,财新记者到访其中一家名称涉及“OKEx”的公司曾用注册地址:香港铜锣湾信和广场21楼,发现其楼层指示牌显示为“OKLink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下称OKLink Tech),但门口的标志为OKEX,与平台网站一致,大门口还贴着“致访客”的告示。值得注意的是,在OKEx的APP和网站上,均有OKEX和OKEx两种表述公司名字方式(下文统称OKEx)。

据财新记者进入公司内部观察,有不到20名员工在场工作,办公室面朝维港海景,未发现有异常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还在面试求职者。记者发现,有一块印有“OKLink”的宣传板摆放在休息区域内。公司内有多处明显的“OKEx”标志。

eb2bc35d676a385ebad32beb3a6ccd7a.jpg

公司内有一块OKLink的宣传板,与徐明星任创办人和CEO的OKLink网站图标一致。


徐明星任董事公司现“OKEx”痕迹


乍一看,“OKEx”的这个办公室表面上与OKCoin并没有联系。

不过,香港公司注册处显示,这家大堂水牌上写着的名为OKLink Tech的公司注册于2015年4月2日,初始名却为OKEx Fintech Asia Company Limited,徐明星于2015年6月任职董事至今,也是目前的惟一董事及股东,OKLink Tech的注册地址曾是上述铜锣湾地址,后更换为其他地址。

在OKLink的网站上,写着徐明星为创办人兼CEO,其网站标志与财新记者现场所见相同,可见为同一家公司。

OKEx网站资料显示,OKCoin和OKLink属于OK集团,该集团为OKEx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OKEx现注册地及总部均位于马耳他,在香港和美国设有办事处。OKEx香港办事处发言人9月12日回复财新记者查询时表示,徐明星没有参与OKEx的管理,在任何层面都不代表OKEx。该发言人称,徐明星是OK集团创办人,但OKEx不属于OK集团。

7d8fdc060998a882b876672d3c2d11ae.jpg

这家显示OKEX图标的公司所在楼层指示牌,对应的是OKLink Tech的公司名。
 
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徐明星是OKLink Tech的惟一董事及股东。与此同时,徐明星还在一家有“OKEx”踪影的、于香港注册的公司“OKEx Fintech Company Limited”任惟一董事,该公司曾经的注册地址同样为上述铜锣湾地址。其他6家徐明星任董事职位的公司里,至少有2家的注册地址曾经使用上述铜锣湾地址,剩余4家的注册名均有“OKCoin”字样,即徐明星在香港任董事的所有公司的首两个字母均是“OK”。

数名OK系投资人曾告诉财新记者,徐明星一直否认自己和OKEx的关系。当投资人向OK集团查询时,得到的回复是:OKEx与OKCoin是两家公司,前者总部位于香港,后者位于北京,各自独立运营无交叉关系。

徐明星的确是OKCoin与OKEx的创始人,两家公司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成立。今年2月,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徐明星已经辞去了OKEx CEO的职务。徐明星在9月12日接受区块链媒体平台“蜂巢财经”采访时,也称自己不是上述马耳他公司的法人、股东或董事。

1c44cf0bbf2015e4d61deb7d69529c65.jpg

公司内部,现场员工约20位。
 
但徐明星没有提及自己与上述8家带有“OK”字样的香港注册公司是否有关联。而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上述两个带有“OKEx”字样的公司递交香港公司注册处的周年申报表中,公司的股东均为徐明星,此后并没有徐明星辞任董事或股权转变的文件出现。

此外,财新记者综合OKEx、OKCoin及OKLink在官网及社交媒体的资料发现,其位于香港的地址高度重合。据LinkedIn信息,OKLink是OKCoin的关联公司,办公室地址与OKEx指向同一个位于香港铜锣湾的写字楼,但未提及具体楼层。财新记者在该写字楼楼下的公司列表中发现,只有一个“O”字母开头的公司,就是上述OKLink Tech。

a03c640541b97da2ef222228fa6b7bff.jpg

徐明星名下香港公司


投资账户交叉 员工信息重合


“中央文件下发后,我再打开OKCoin的网站,就会自动跳转到OKEx。”一位投资人告诉财新记者;另一位投资人称,OKCoin有资产一键转移至OKEx的选项。

上述投资者说的是OKCoin指的是OKCoin币行(okcoin.cn,下称币行),是OKCoin此前的交易平台。2017年10月30日,币行发布公关称,由于中国政府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严厉取缔ICO(虚拟代币发行)并关闭虚拟货币交易所,币行将暂停人民币和比特币交易业务,但保留okcoin.cn的域名;币行将进军海外市场,OKEx与OKCoin将通过OKEx.com和OKCoin.com两个海外域名运作,两间公司的海外业务均由当地公司和团队负责经营。

财新记者发现,目前OKCoin及OKEx的手机APP目前均可以使用OKCoin币行、OKCoin国际版(okcoin.com)和OKEx的账户登录。在OKEx网站上,有按钮可以直接跳转到okcoin.com。

05fcd2bfc603fac33ecaf51d543c95f0.jpg


财新记者还在求职社交网站领英的公开信息中发现,多名受聘于OKEx的员工,亦同样受聘于OKCoin或OKLink,甚至有人在履历中列出同时受聘于这三间公司。这些员工全部受聘于香港,职位涵盖战略发展、商务开发、合规、销售、金融市场等。

财新记者曾在2017年11月取得一张OKEx香港员工的名片,当时名片上并列印有OKCoin与OKEx的公司标志,地址为上述铜锣湾写字楼,名片上电子邮箱地址亦属于OKCoin。财新记者9月12日到访时得到的一张名片上,只剩下OKEx的公司标志,电子邮箱地址属于OKEx。

更有趣的是,三家公司还聘用同一位高管。OKEx网站显示,Tim Byun是公司CRO(首席风险官),OKLink网站则将Tim Byun放在团队成员名单中,采用的是同一张照片。Tim Byun在其领英介绍中,称自己是OKCoin美国公司的CEO,同时兼任OK集团以及OKLink的首席风险官、政府关系主管。

ca5a6867a86b7cb69aca95f87ead3d82.jpg


公司里多处有明显的OKEx字样及图标,此外,在10月份即将于马耳他举行的一场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会议的讲者名单中,Tim Byun将作为OKEx的政府关系主管出席。OKEx在今年7月将注册地址迁往马耳他的新闻稿中,曾提到公司是上述行业会议的主要赞助方之一。

尽管上述诸多线索将徐明星、OKEx、OKCoin相互关联起来,但财新记者目前无法从获取的文件中,证实OKEx马耳他公司与其他OK系列香港注册公司存在股权关联。

财新记者曾向OKEx发言人查询数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OKEx与OK集团的联系及战略合作内容、OKLink和OKCoin与OKEx之间关系、以及徐明星在OK系香港注册公司中的角色等。截至发稿,除提供一份官方声明外,OKEx香港办事处发言人没有回复财新记者任何提问。

“OKEx目前和平时一样正常运行。”OKEx在官方声明中说。

 
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刘雁菲 尉奕阳

“华尔街之狼”们会如何进入数字货币市场?

攻略he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2:04 • 来自相关话题

BTC诞生以来,数字货币市场开始慢慢增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火热到冰冷,从野蛮生长到逐渐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数字货币市场在暴涨和暴跌中创造了很多暴富神话,对于对金融偏好性极强的“华尔街之狼”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大的金钱蛋糕,这么好的“金融游戏”。

“华尔街之狼”们虽然很有钱,但是大部份钱还不是自己的,并不是说投就可以去投的,比较基本的原则是投资标的要合法合规。

那“华尔街之狼”们如何从传统金融市场进入数字货币市场?让我们看看他们从传统金融市场进入数字货币市场可能的门路。


期货


期货的概念:期货(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根据期货的概念,现在在市场上已经成熟交易的比特币期货的主要是CBOE比特币期货和CME比特币期货。CBOE和CME将比特币作为标的物,然后标准化成为了可交易的合约。

2017年12月1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正式批准关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以及Cantor交易所的比特币期货上市请求;2017年12月10日,CBOE上线比特币期货(代号XBT),成为全球第一个上线比特币期货的大牌交易所;2017年12月18日,CME上线比特币期货(代号BTC)。这意味着华尔街的大资金可利用比特币期货正式介入比特币交易。

除了比特币期货,据Bussiness Insider消息,消息人士称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或将在2018年年底推出以太坊期货,CBOE正在等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进一步澄清说明。

 
ETF


ETF的概念: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的简称,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ET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指数基金,它主要有股票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货币型ETF等类型。目前,ETF在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被稳健的投资者喜爱,以美国指数基金为例,其市场份额在2017年已超过总市场基金规模的35%。

数字货币ETF是一个数字货币投资加密组合基金,投资者可以不用直接从数字货币市场购买数字货币。购买数字货币ETF,相当于直接购买了一揽子数字货币,更为安全、直接,省去了直接到各个交易所买卖的麻烦。

比特币是其中一种数字货币,所以比特币ETF可以称为一种数字货币ETF。基金内全部投资比特币的ETF称为比特币ETF。因为现在申请的数字货币ETF大部分配置比特币,所以现在大家多称数字货币ETF为比特币ETF。比如CBOE申请的就是比特币ETF,基金计划通过场外交易市场全部配置比特币。

比特币ETF与此前推出的CBOE、CME比特币期货一样,同样是一种金融投资产品。相比直接投资比特币期货,比特币ETF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比特币ETF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安全的交易方式,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资金。

但在比特币ETF的申请道路上并不平坦。

2017年3月10日,SEC经三年审查最终拒绝了Winklevoss兄弟创建的Gemini比特币交易公司于2014年提交的比特币ETF。

2017年3月29日,SEC又拒绝了SolidX公司于2016年提交的比特币ETF的上市申请。

2018年8月22日,SEC宣布再次拒绝了9家ETF的申请,其理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没有一家交易所可以给出能够明确防止欺诈和操纵的行为和做法的能力,同时还指出交易所无法证明ETF是重要市场。

2018年8月2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书Brent Fields在给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高级顾问David De Gregorio的一封信中表示,SEC高级官员将重新审核被拒9项比特币ETF申请。

虽然在美国被拒,区块链ETF在加拿大有较宽松的环境。2018年2月28日,Evolve区块链ETF被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并于3月6日开始交易,代码为LINK。目前,Evolve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有12只ETF。此前由Harvest Portfolios发布的加拿大首个区块链ETF已经在2月中旬上市。


ETN


ETN的概念:ETN英文全称Exchange-Traded Notes,即交易所交易债券或交易所交易票据,一般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债券类产品,最早由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PLC)于 2006 年发行。

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债券,主要是来自于它的报酬,ETN的报酬是基于特定市场指数的报酬,减去必要费用,并不支付固定利息,且不保障本金。因此,ETN可以理解为债券与ETF部分特征的结合,是一种结构化产品,在交易所交易,利息通常只有在卖出时才会支付。ETN与债券一样有到期日,通常为30年。这是传统金融市场中的ETN,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数字货币市场的ETN。

比特币ETN是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票据或者债券,通过跟踪比特币价格表现来让用户参与投资,用户所持有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依其价格指数涨跌兑付资金的承诺,同时它还是非常高效的对冲工具。ETN与ETF最大的不同是它带有杠杆,这使得它的风险和收益都被放大了。

投资者购买比特币ETN后,不需要直接持有比特币,公司将代表投资者持有比特币,这样就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它大大扩宽了机构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投资的渠道。

2018年9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要求在美国暂停由XBT Provider AB发行的Bitcoin Tracker one和Ether Tracker One两个数字货币衍生产品。继比特币ETF后,这让ETN进入数字货币投资者的视野。

Bitcoin Tracker one和Ether Tracker One都属于一种被称为ETN的金融衍生品,前者锚定的是比特币,后者锚定以太坊。

两者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在纳斯达克北欧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基金


除了现在较为成熟的比特币期货,现在也有了专门的比特币基金。9月1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证券委员会批准First Block Capital推出的比特币基金,该基金现已获得与信托基金相同的地位,高净值投资者(经认证的投资者)将可在其注册账户中持有比特币。据悉,该基金包括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和免税储蓄账户,但该基金只适用于经认证的投资者。


ADR


ADR的概念:美国存托凭证是美国商业银行为协助外国证券在美国交易而发行的一种可转让证书。通常代表非美国公司可公开交易的股票和债券。股票通过美国存托凭证方式上市有以下优点:(1)提高发行公司在国外市场的知名度,拓展境外筹资渠道,为日后直接在美国市场发行证券奠定基础。(2)具有比一般股票更高的流动性。不仅存托凭证之间可互换,也可与其他证券互换。(3)降低交易成本。美国存托凭证大多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被看作是一种美国证券,可以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自由交易,便于非美国公司进入美国证券市场。

2018年9月9日,匿名消息人士向《商业内幕》透露,美国跨国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正在开发一种加密货币产品,让机构投资者在不直接拥有加密资产的情况下进入加密市场。

花旗集团将使用新版美国存托凭证(ADR),以便让投资者间接交易加密货币。ADR是一种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行的证券,代表非美国公司的证券。据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银行的最终产品将被称为数字资产收据(DAR), DAR很像“美国存托凭证”,两者都“让美国投资者能够持有不在美国交易所交易的外国股票”。这些外国股票由一家银行持有,然后银行会发出存托凭证。在花旗银行的产品设计中,加密货币由特定托管人持有,而由花旗集团发行数字资产收据。

虽然这个计划没有明确可能推出的时间框架,花旗集团也拒绝置评,但如果获得通过这也可以成为“华尔街之狼”们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一条路径。


直接购买数字货币公司股票


2018年1月23日,DASH公司股票今日上市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华尔街之狼”们可以通过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购买DASH公司股票,变相投资数字货币,进入数字货币市场。

今年年初,诺沃格拉茨在加拿大收购了一家提供加密货币咨询服务的初创公司First Coin Capital,然后又通过收购一家加拿大上市公司,完成借壳上市。这是加拿大该交易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向收购案,也是全球第一家加密资产投资和管理公司成功上市。意味着传统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的形式来加入到数字货币行业中。

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在2018年7月26日晚链得得“吐槽大会”上直面否定了市场上的这一消息,但同时表示火币集团不排除在传统资本市场上市的可能性。8月27日晚,港交所披露易显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大股东分别向火币集团董事长李林和裂变资本董事长滕荣松转让73.73%和6.8%的股权。转让完成后,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成为桐成控股实际控制人。这虽然是李林的个人行为,但到底,或者未来会不会跟火币有关系,是不是火币在传统资本市场借壳上市的运作暂不可知。


通过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2018年3月23日,多伦多证券交易所集团(TMX)宣布数字货币计划,推出专注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数字货币经纪服务。

2018年9月7日,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一股清流”币安CEO赵长鹏在媒体群中表示,币安目前没有上市计划。从币安的经营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币安在海外很看重合法合规,并与政府关系尤其马耳他等中小国家关系密切。

2018年9月11日,据maltatoday消息,今天上午,币安与马耳他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启动新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耳他财政部长Edward Scicluna表示,区块链技术是革命性的,显然会改变世界,马耳他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此前纳斯达克也不止一次传出将正式上线数字货币交易的消息。


直接投资数字货币项目


2018年5月16日,据CNBC报道,由高盛支持的支付公司Circle正在推出一种数字版的美元,这是一种与货币挂钩的数字货币,称为USD Coin或者Circle USDC。

2018年5月27日,据coinspeaker消息,在某些公开的数字货币社区论坛里有消息透露称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目前正在着手开展数个数字货币项目,其中之一已命名为IMMO,并将由罗斯柴尔德公司最近新任的领导者Alexandre de Rothschild执行。目前,在Bitcointalk 和Reddit上关于“IMMO到底是什么”有诸多猜想,包括全球性的稳定币、房地产相关业务、政府技术、私人区块链等。

随着金融科技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数字货币市场会越来越成熟、规范,“华尔街之狼”们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途径会更多,但有金融暴利的地方就会有“华尔街之狼”。


作者:道勒 查看全部
1999417c1fc5e0bd3206e7a83b7b320b.jpg

BTC诞生以来,数字货币市场开始慢慢增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火热到冰冷,从野蛮生长到逐渐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数字货币市场在暴涨和暴跌中创造了很多暴富神话,对于对金融偏好性极强的“华尔街之狼”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大的金钱蛋糕,这么好的“金融游戏”。

“华尔街之狼”们虽然很有钱,但是大部份钱还不是自己的,并不是说投就可以去投的,比较基本的原则是投资标的要合法合规。

那“华尔街之狼”们如何从传统金融市场进入数字货币市场?让我们看看他们从传统金融市场进入数字货币市场可能的门路。


期货


期货的概念:期货(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根据期货的概念,现在在市场上已经成熟交易的比特币期货的主要是CBOE比特币期货和CME比特币期货。CBOE和CME将比特币作为标的物,然后标准化成为了可交易的合约。

2017年12月1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正式批准关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以及Cantor交易所的比特币期货上市请求;2017年12月10日,CBOE上线比特币期货(代号XBT),成为全球第一个上线比特币期货的大牌交易所;2017年12月18日,CME上线比特币期货(代号BTC)。这意味着华尔街的大资金可利用比特币期货正式介入比特币交易。

除了比特币期货,据Bussiness Insider消息,消息人士称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或将在2018年年底推出以太坊期货,CBOE正在等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进一步澄清说明。

 
ETF


ETF的概念: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的简称,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ET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指数基金,它主要有股票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货币型ETF等类型。目前,ETF在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被稳健的投资者喜爱,以美国指数基金为例,其市场份额在2017年已超过总市场基金规模的35%。

数字货币ETF是一个数字货币投资加密组合基金,投资者可以不用直接从数字货币市场购买数字货币。购买数字货币ETF,相当于直接购买了一揽子数字货币,更为安全、直接,省去了直接到各个交易所买卖的麻烦。

比特币是其中一种数字货币,所以比特币ETF可以称为一种数字货币ETF。基金内全部投资比特币的ETF称为比特币ETF。因为现在申请的数字货币ETF大部分配置比特币,所以现在大家多称数字货币ETF为比特币ETF。比如CBOE申请的就是比特币ETF,基金计划通过场外交易市场全部配置比特币。

比特币ETF与此前推出的CBOE、CME比特币期货一样,同样是一种金融投资产品。相比直接投资比特币期货,比特币ETF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比特币ETF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安全的交易方式,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资金。

但在比特币ETF的申请道路上并不平坦。

2017年3月10日,SEC经三年审查最终拒绝了Winklevoss兄弟创建的Gemini比特币交易公司于2014年提交的比特币ETF。

2017年3月29日,SEC又拒绝了SolidX公司于2016年提交的比特币ETF的上市申请。

2018年8月22日,SEC宣布再次拒绝了9家ETF的申请,其理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没有一家交易所可以给出能够明确防止欺诈和操纵的行为和做法的能力,同时还指出交易所无法证明ETF是重要市场。

2018年8月2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书Brent Fields在给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高级顾问David De Gregorio的一封信中表示,SEC高级官员将重新审核被拒9项比特币ETF申请。

虽然在美国被拒,区块链ETF在加拿大有较宽松的环境。2018年2月28日,Evolve区块链ETF被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并于3月6日开始交易,代码为LINK。目前,Evolve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有12只ETF。此前由Harvest Portfolios发布的加拿大首个区块链ETF已经在2月中旬上市。


ETN


ETN的概念:ETN英文全称Exchange-Traded Notes,即交易所交易债券或交易所交易票据,一般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债券类产品,最早由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PLC)于 2006 年发行。

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债券,主要是来自于它的报酬,ETN的报酬是基于特定市场指数的报酬,减去必要费用,并不支付固定利息,且不保障本金。因此,ETN可以理解为债券与ETF部分特征的结合,是一种结构化产品,在交易所交易,利息通常只有在卖出时才会支付。ETN与债券一样有到期日,通常为30年。这是传统金融市场中的ETN,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数字货币市场的ETN。

比特币ETN是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票据或者债券,通过跟踪比特币价格表现来让用户参与投资,用户所持有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依其价格指数涨跌兑付资金的承诺,同时它还是非常高效的对冲工具。ETN与ETF最大的不同是它带有杠杆,这使得它的风险和收益都被放大了。

投资者购买比特币ETN后,不需要直接持有比特币,公司将代表投资者持有比特币,这样就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它大大扩宽了机构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投资的渠道。

2018年9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要求在美国暂停由XBT Provider AB发行的Bitcoin Tracker one和Ether Tracker One两个数字货币衍生产品。继比特币ETF后,这让ETN进入数字货币投资者的视野。

Bitcoin Tracker one和Ether Tracker One都属于一种被称为ETN的金融衍生品,前者锚定的是比特币,后者锚定以太坊。

两者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在纳斯达克北欧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基金


除了现在较为成熟的比特币期货,现在也有了专门的比特币基金。9月1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证券委员会批准First Block Capital推出的比特币基金,该基金现已获得与信托基金相同的地位,高净值投资者(经认证的投资者)将可在其注册账户中持有比特币。据悉,该基金包括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和免税储蓄账户,但该基金只适用于经认证的投资者。


ADR


ADR的概念:美国存托凭证是美国商业银行为协助外国证券在美国交易而发行的一种可转让证书。通常代表非美国公司可公开交易的股票和债券。股票通过美国存托凭证方式上市有以下优点:(1)提高发行公司在国外市场的知名度,拓展境外筹资渠道,为日后直接在美国市场发行证券奠定基础。(2)具有比一般股票更高的流动性。不仅存托凭证之间可互换,也可与其他证券互换。(3)降低交易成本。美国存托凭证大多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被看作是一种美国证券,可以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自由交易,便于非美国公司进入美国证券市场。

2018年9月9日,匿名消息人士向《商业内幕》透露,美国跨国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正在开发一种加密货币产品,让机构投资者在不直接拥有加密资产的情况下进入加密市场。

花旗集团将使用新版美国存托凭证(ADR),以便让投资者间接交易加密货币。ADR是一种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行的证券,代表非美国公司的证券。据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银行的最终产品将被称为数字资产收据(DAR), DAR很像“美国存托凭证”,两者都“让美国投资者能够持有不在美国交易所交易的外国股票”。这些外国股票由一家银行持有,然后银行会发出存托凭证。在花旗银行的产品设计中,加密货币由特定托管人持有,而由花旗集团发行数字资产收据。

虽然这个计划没有明确可能推出的时间框架,花旗集团也拒绝置评,但如果获得通过这也可以成为“华尔街之狼”们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一条路径。


直接购买数字货币公司股票


2018年1月23日,DASH公司股票今日上市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华尔街之狼”们可以通过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购买DASH公司股票,变相投资数字货币,进入数字货币市场。

今年年初,诺沃格拉茨在加拿大收购了一家提供加密货币咨询服务的初创公司First Coin Capital,然后又通过收购一家加拿大上市公司,完成借壳上市。这是加拿大该交易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向收购案,也是全球第一家加密资产投资和管理公司成功上市。意味着传统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的形式来加入到数字货币行业中。

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在2018年7月26日晚链得得“吐槽大会”上直面否定了市场上的这一消息,但同时表示火币集团不排除在传统资本市场上市的可能性。8月27日晚,港交所披露易显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大股东分别向火币集团董事长李林和裂变资本董事长滕荣松转让73.73%和6.8%的股权。转让完成后,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成为桐成控股实际控制人。这虽然是李林的个人行为,但到底,或者未来会不会跟火币有关系,是不是火币在传统资本市场借壳上市的运作暂不可知。


通过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2018年3月23日,多伦多证券交易所集团(TMX)宣布数字货币计划,推出专注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数字货币经纪服务。

2018年9月7日,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一股清流”币安CEO赵长鹏在媒体群中表示,币安目前没有上市计划。从币安的经营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币安在海外很看重合法合规,并与政府关系尤其马耳他等中小国家关系密切。

2018年9月11日,据maltatoday消息,今天上午,币安与马耳他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启动新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耳他财政部长Edward Scicluna表示,区块链技术是革命性的,显然会改变世界,马耳他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此前纳斯达克也不止一次传出将正式上线数字货币交易的消息。


直接投资数字货币项目


2018年5月16日,据CNBC报道,由高盛支持的支付公司Circle正在推出一种数字版的美元,这是一种与货币挂钩的数字货币,称为USD Coin或者Circle USDC。

2018年5月27日,据coinspeaker消息,在某些公开的数字货币社区论坛里有消息透露称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目前正在着手开展数个数字货币项目,其中之一已命名为IMMO,并将由罗斯柴尔德公司最近新任的领导者Alexandre de Rothschild执行。目前,在Bitcointalk 和Reddit上关于“IMMO到底是什么”有诸多猜想,包括全球性的稳定币、房地产相关业务、政府技术、私人区块链等。

随着金融科技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数字货币市场会越来越成熟、规范,“华尔街之狼”们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途径会更多,但有金融暴利的地方就会有“华尔街之狼”。


作者:道勒

市场在下滑,信心在崩塌,a16z 却大胆下注。为什么?

市场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47 • 来自相关话题

a16z crypto 合伙人、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

了解一下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以及他下注 DFINITY 的原因。


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市值从年初的高点下跌已经超过 80%,信心在崩溃,但是加密投资领域最知名的投资机构却大胆下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在上月底宣布,对去中心化计算平台 DFINITY 投出该加密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

DFINITY 本轮完成 1.02 亿美元的融资,由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等。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

这笔投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他是中本聪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这笔投资,也让他成为这次熊市中,最大胆的人。


谁是 Chris Dixon?


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并在那个时候就大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区块链投资,投资了 Ripple。之后,他一直领导着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区块链领域投资,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Mediachain 等明星项目。

今年 6 月,Andreessen Horowitz 推出了 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请来前联邦法官 Katie Haun 和 Chris Dixon 共同执掌。

Chris Dixon 是加密世界的传奇。他把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论文裱起来,挂在了墙上。他说,因为这个白皮书短小精炼,正适合他的一个相框。

他曾经解释自己倾心区块链投资的原因:他关注区块链是因为他认定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由开发、去中心化的协议治理。他解释说,基本上,在 2008 年之前互联网还是这样的,但 2008 年之后就不同了,「有可能智能手机是转折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的时代开始,Google、Apple、Facebook 和亚马逊变得极其强大」。


私人生活信息接近于零


Chris Dixon 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谈自己的私人生活。

人们只知道,2005 年左右,Chris Dixon 创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关于网页安全管理的初创公司 SiteAdvisor,他在 2006 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 McAfee。之后,他又创立了众包推荐网站 Hunch,又在 2011 年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eBay。之后,在 2013 年加入 Andreessen Horowitz,迅速被几家媒体评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尽管 Chris Dixon 善于写作,乐于分享,写下一篇篇关于区块链发展的热门文章,每每在加密货币社区和整个风险投资领域广泛分享,但是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一直守口如瓶。他说:「有太多疯狂的人了。有人会到我们住处,认为我们在那里藏着比特币呢!」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唯一的蛛丝马迹是:Chris Dixon 于 1999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主修哲学。

他曾经透露过,库尔特·哥德尔、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巴赫这些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在高中写过一篇论文,探讨机器是否有一天可以思考。在哥伦比亚,他研究语言的哲学、思考的哲学。之后,他又对历史兴趣昂然。


什么让区块链技术伟大?


作为「最成功的科技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 对于发现未来天才,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回过头看看伟大的发明,它们都是一小部分有点点疯狂的人推动实现的,这些人的动力来源自「对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会在周末去做其他那些人在 10 年后工作中会做的事情」。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技术源于车库和宿舍,因为聪明人的动力来自兴趣。

他以区块链技术举例说,如果再看比特币的早期技术,人们并不是要去瓦解美联储,也不是去创造计算机接管 Facebook 和 Google,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推动者只是对一些专有的问题有兴趣而已。

这正是他寻常区块链技术领域伟大公司的原则。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他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

他说,关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一场「内战」,导致了比特币阵营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也就是支持大区块的那一方。他说,理论上,两方仅仅是争论 GitHub 上比特币代币一个简单数字,即关于「区块大小」的数字,但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未来的看法。

用他的解释,一方是「加密朋克们」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比特币的目的是瓦解美联储;而他所支持的另一方的观点则是,有一种真正有意思的全新的构架,开发者可以在构架上构建很多和金融相关的新的应用,比如货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有趣,但是可以远不止仅仅是个「比特币」,比如,可以在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基础上,增加一种丰富的可编程的语言。实际上,比特币有一种非常基本的编程语言。

不过,他这方并没有说服另一方。目前,比特币还只是一种数字货币。

但是以太坊在 2014 年横空出世,承载了他的部分愿望。Chris Dixon 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以太坊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强调,以太坊也有其局限。

正是以太坊的局限,让他认为,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会拥有巨大的未来。他说,这是让他在市场大熊市时大胆投资 DFINITY 的核心原因。

为了解释他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在大熊市中大胆投资 DFINITY 的原因,Chris Dixon 和 a16z crypto 的另一位合伙人 Ali Yahya,专门撰写了一篇长文。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笔巨额投资背后,区块链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投资 DFINITY

作者:Ali Yahya 和 Chris Dixon
编译:Perry Wang


当今的互联网平台,譬如谷歌、Facebook 和推特对其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掌控「生杀」大权。它们是聚合者,通过牢牢掌控所有用户数据及应用数据,控制着各种权力。具体来说,他们掌握的各种权利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次使用和彼此互动、用户顺利离开该平台转投其它平台、用户发现应用、发布应用、应用的全部现金流,以及第三方应用和其用户的关系等等。它们还掌控游戏规则,任何时间都可以在无需警告而改变其平台上允许的行为和内容,依据标准几乎完全是一家之言,结果会导致很多公司的合法权益被剥夺。

当任何中心化网络平台的利益及其用户 / 开发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的目的是从用户身上提取利益,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在过去 20 年间,这一趋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直是阻碍创新的黑手,因为企业家们不再相信他们所依赖平台的规则依然是中立公平的。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信任不具备「扩展性」。在全球互联网维度,如果没有可信媒介的帮助,陌生人之间根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中心化机构,如今入局扮演了中间媒介的角色,由于与数据所有权和人际互信所相关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集聚了无节制的权力,外界拿它们几乎没办法。

加密货币网络将推动新一批数字平台崛起,但与当前的中心化巨擘平台不同,新平台将由各自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们自己掌管和治理。


去信任且去中心化的计算


上述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去中心化计算,后者能推动应用在「无需信任」的状态下运转。这是指:程序的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甚至不需要控制主机的那些人的信任。

这类程序通过加密方式运转,规则是通过潜伏的去中心化协议来保障的。这类程序被称之为「智能合约」,也许应该更准确得称为「自主程序」。

请不要把它们和人工智能世界中的自主体搞混。这些所谓「智能合约」的程序之所以以「智能」得名,只是因其独立而具有自主性。

自主程序是强大的区块链。无信任认证特性是它们能被用于瓦解今天的中心化组织的核心原因。譬如,想象一下,打造一个像推特那样的社交网络,而其运行逻辑及数据不是由一家公司掌控,而是通过一个自主运行、代码可验证的程序所控制。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甚至可以代币化,分发给用户和开发者。亦或者想象一下,在金融机构内能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将当前容易导致错误和效率低下的人脑逻辑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把有资金筹集、交易、信贷、衍生品、支付和保险的合约用代码表达出来,可能这样会更为出色,优于用法律语言的表述。

加密货币网络的好处在于,通过无需信任的基元构建而成,而无需通过中间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去运行大幅减少合作中的信任认证。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要这一切成功运转,我们需要一台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其扩展性保障其足够强大。


扩展性是个大问题


现有的加密货币网络在通过去中心化计算将智能合约推向全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太坊普及了比特币背后的理念,率先推出真正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计算机。

自 Vitalik 在 2014 年初步提出这一概念后,以太坊无疑成为区块链领域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全球的技术开发者竞相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加密货币网络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一个。以太坊开发社区也成为各类技术讨论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是将想加入其中成为矿工的个人的计算资源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计算结构。运行生态中的任何一个程序,都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矿工给予信任,只要多数矿工是诚实的,这个平台的计算就是可以信赖的。

而像以太坊等区块链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具备扩展性而无法扩容。

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一问题,推出譬如 Plasma、分片和状态通道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加密货币区块链每秒能在全球范围内处理数十次的交易指令,用户需要等上几十分钟,运算才算最终完成,而每个指令的单价也很昂贵。这种技术局限性导致,只要几十万用户,就足以让区块链拥堵不堪。

区块链网络想要支持功能极为丰富、用户可能多达数十亿人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必须得扩容数个数量级。


区块链扩容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分布式计算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证。

客户,即将程序提交给这台世界计算机的主体,怎样能知道一群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矿工能正确运行这一程序?他 / 她如何信任结果?因为任何人可以参与网络,协议中默认存在一些恶意分子试图用尽办法从程序中牟利。譬如,如何阻止一名矿工逃避实际运行一个程序中的艰苦工作,而只是返回一些垃圾数据?协议需要假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对系统的信任唯一的来源,是协议自身通过加密学执行规则,依据对相关各方平衡的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让规则得以执行。

当下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是让网络中的每一名矿工执行每一次计算,其中,由多数矿工产生的结果被视为该区块链的共识,由协议认可为正确的。如果网络中过半数的矿工是诚实的、按照规则操作的,则保障恶意矿工返回的随机数据或试图破坏结果的行为被诚实的大多数矿工否决,这些人的工作将不会得到报酬。

这一策略当然有其局限性。可想而知,由于它要求成千上万矿工执行每次计算的每个指令,导致其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当前在分散式加密货币网络中运行所有计算指令,比起在手机上运行应用的效率要低了很多数量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有其它很多种策略。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网络中的矿工选举出一组代表,比方说从 25000 名矿工中选出 25 个代表,然后依赖他们争取执行计算。如果他们诚实执行,回报很高,因为他们一旦被抓住作弊,就会被剥夺在社区中的这一尊贵地位,永远再也无法当选。

对这种机制常见的批评是,它可能遇到现实世界中困扰民主机制的同样问题:投票率低、出现买票贿选情况,以及当选代表可能收受贿赂及腐败等问题。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博弈在理论上是稳定的:通过贿赂当选代表而攻击这一区块链网络的收益可能大于成本。至于这种策略能否有良好表现,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它理论上存在缺陷,但它可能是一种好办法,能取得不俗的实践效果。


DFINITY 闪亮登场


DFINITY 是在加州 Palo Alto 和瑞士苏黎世都设有办公室的一个项目。其创始人是 Dominic Williams,他富有远见,矢志打造一个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能扩展至数十亿的用户。Dominic 过去几年间组建的这一团队,是我们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迄今见过的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他招募了分布式系统、加密学、博弈论和编程语言领域最为出色的部分专家,该团队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包括 Andreas Rossberg 他是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并成功为谷歌打造 Chrome 浏览器的 V8 JavaScript 引擎、Ben Lynn 他是「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L」、刘海博士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Timo Hanke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以及其他精英。似乎我们每次会晤 Dominic 和 DFINITY 团队,他们总是又挖到了一位行业精英。





DFINITY 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加密基金 a16z 很荣幸参与投资了 DFINITY,我们很开心看到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团队打造一个去信任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很罕见,这支创业团队同时具有:1、对未来清晰的洞见和驱动;2、有着卓越的能力吸引全球最出色的人才加盟 这个说法豪不夸张;3、很清楚如何打造一个项目运转流畅的团队、在创意和执行方面达成平衡,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最后这点在加密行业中尤其重要。

我们坚信这支团队将在去中心化计算方向上取得巨大进展。在撰写此文时,他们已经在解决去中心化计算的崎岖道路上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成功建造了连接数以千计测试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制作,对该系统很多组件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一个重要创新、也是 DFINITY 网络的设计核心:在扩展性领域的独特技术。


DFINITY 随机信标机制 Random Beacon


DFINITY 对扩容问题采取的策略旨在解决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可靠的完全去中心化策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更具效率但投票机制理论上可靠性不强。

DFINITY 寻求在两个极端之间达成平衡,尽数吸取两种机制中的精华。

其理念很简单:吸取代表投票的出色效率,执行任何去中心化程序的矿工群体被压缩到一小部分人群中,但又不是通过社群投票选出一个委员会,因为其过程可能被政治操纵,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区块链新增加的每一个区块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委员会。

这种策略确实同时吸取了前面两种机制的精华:

1、DFINITY 的效率表现确实远远优于现有的所有加密货币的网络,因为共识只需要在一个小群体矿工内达成即可。这带来了双重改善:

首先,每个指令的完成成本大幅降低,因为其执行只需要复制少数几次即可。整个网络的总工作量和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也大幅降低。

其次,因为信息在小群体内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人数极多的大群体,客户把程序上传至网络到得到可靠反馈的等候时间 被称为该网络的延迟 大幅缩减。DFINITY 的终结性可以达到零点几秒的数量级,而不是像其它区块链那样需要几十分钟。

2、这中间不涉及人类投票过程,所以操纵投票和投票率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矿工被选中生产下一个区块的几率与他 / 她在该网络的权益比例挂钩,所以他 / 她对该网络的投资可以看作一种担保。如果有人想通过贿赂或者其它手段破坏区块生产委员会的共识,可能极为困难,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哪些矿工会当选,而当选矿工履行职责过程不过几秒而已。

这一理念非常浅显,为什么其它区块链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如何搭建安全、去中心化的随机信标,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难题,这个协议假设多数参与者是诚实的,然后通过随机号码选出一组参与者,该机制有以下特征:

即使知道之前所有的结果,每组随机序列的结果依然是完全不可预料的。特别地,在该随机信标的结果向所有人公开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提前预测其结果。

每次随机序列的结果都不会被不诚实的参与者影响到或者干扰到。


DFINITY 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中,其中之一是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搭建一个安全的随机信标。它依赖于「BLS 签名」, 该算法于 2001 年通过论文推出,之后成为日益重要的加密基本元素。

你当然很清楚,打造一个世界计算机不仅限于发现一种突破性共识算法那么简单。DFINITY 是一个端对端计算平台,每层堆栈都嵌入了去中心化范式。

在与应用及开发者最接近的层栈,DFINITY 提供了一种很好匹配分布式、异步计算的原生编程语言 ActorScript,该语言由团队中的 Andreas Rossberg 开发。它的一大功能是简化了程序员对应用状态的管理。DFINITY 平台未来还将提供其它很多编程语言。

ActorScript 的下一层栈是 DFINITY 的虚拟机,后者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运行应用逻辑的核心引擎,它被特殊设计为通过 WebAssembly 指令运行。

WebAssembly 是字节码一种公开标准,可在不同平台切换和通用。因此它可以用接近原生机器码的速度运行。Andreas Rossberg 在谷歌工作时,与他人合作联合创造了 WebAssembly,之后,WebAssembly 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WebAssembly。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和出色效率,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计算机而言,采用 WebAssembly 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最终,将节点金字塔 每个节点都是上述堆栈运行的一个用例 最终集合成一个统一的计算结构是 DFINITY 的随机信标机制和公式算法,在将所有人互联起来的 P2P 网络协议上运行。

像 DFINITY 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让全球用户的关联更紧密,数字平台可以在无需信任、匿名和开源软件上搭建起来,由用户和开发者社群完全拥有并进行治理,而不是由公司运营。这种新范例的开发性和排他性有可能组成人类史无前例规模的协作。

我们很兴奋与 DFINITY 团队牵手,很高兴能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前行。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有他们的新技术支持的崭新的世界。 查看全部
e986e365fe88a41cb567fcc2a5780c28.jpg

a16z crypto 合伙人、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


了解一下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以及他下注 DFINITY 的原因。



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市值从年初的高点下跌已经超过 80%,信心在崩溃,但是加密投资领域最知名的投资机构却大胆下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在上月底宣布,对去中心化计算平台 DFINITY 投出该加密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

DFINITY 本轮完成 1.02 亿美元的融资,由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等。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

这笔投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他是中本聪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这笔投资,也让他成为这次熊市中,最大胆的人。


谁是 Chris Dixon?


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并在那个时候就大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区块链投资,投资了 Ripple。之后,他一直领导着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区块链领域投资,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Mediachain 等明星项目。

今年 6 月,Andreessen Horowitz 推出了 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请来前联邦法官 Katie Haun 和 Chris Dixon 共同执掌。

Chris Dixon 是加密世界的传奇。他把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论文裱起来,挂在了墙上。他说,因为这个白皮书短小精炼,正适合他的一个相框。

他曾经解释自己倾心区块链投资的原因:他关注区块链是因为他认定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由开发、去中心化的协议治理。他解释说,基本上,在 2008 年之前互联网还是这样的,但 2008 年之后就不同了,「有可能智能手机是转折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的时代开始,Google、Apple、Facebook 和亚马逊变得极其强大」。


私人生活信息接近于零


Chris Dixon 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谈自己的私人生活。

人们只知道,2005 年左右,Chris Dixon 创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关于网页安全管理的初创公司 SiteAdvisor,他在 2006 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 McAfee。之后,他又创立了众包推荐网站 Hunch,又在 2011 年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eBay。之后,在 2013 年加入 Andreessen Horowitz,迅速被几家媒体评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尽管 Chris Dixon 善于写作,乐于分享,写下一篇篇关于区块链发展的热门文章,每每在加密货币社区和整个风险投资领域广泛分享,但是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一直守口如瓶。他说:「有太多疯狂的人了。有人会到我们住处,认为我们在那里藏着比特币呢!」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唯一的蛛丝马迹是:Chris Dixon 于 1999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主修哲学。

他曾经透露过,库尔特·哥德尔、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巴赫这些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在高中写过一篇论文,探讨机器是否有一天可以思考。在哥伦比亚,他研究语言的哲学、思考的哲学。之后,他又对历史兴趣昂然。


什么让区块链技术伟大?


作为「最成功的科技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 对于发现未来天才,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回过头看看伟大的发明,它们都是一小部分有点点疯狂的人推动实现的,这些人的动力来源自「对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会在周末去做其他那些人在 10 年后工作中会做的事情」。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技术源于车库和宿舍,因为聪明人的动力来自兴趣。

他以区块链技术举例说,如果再看比特币的早期技术,人们并不是要去瓦解美联储,也不是去创造计算机接管 Facebook 和 Google,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推动者只是对一些专有的问题有兴趣而已。

这正是他寻常区块链技术领域伟大公司的原则。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他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

他说,关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一场「内战」,导致了比特币阵营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也就是支持大区块的那一方。他说,理论上,两方仅仅是争论 GitHub 上比特币代币一个简单数字,即关于「区块大小」的数字,但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未来的看法。

用他的解释,一方是「加密朋克们」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比特币的目的是瓦解美联储;而他所支持的另一方的观点则是,有一种真正有意思的全新的构架,开发者可以在构架上构建很多和金融相关的新的应用,比如货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有趣,但是可以远不止仅仅是个「比特币」,比如,可以在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基础上,增加一种丰富的可编程的语言。实际上,比特币有一种非常基本的编程语言。

不过,他这方并没有说服另一方。目前,比特币还只是一种数字货币。

但是以太坊在 2014 年横空出世,承载了他的部分愿望。Chris Dixon 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以太坊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强调,以太坊也有其局限。

正是以太坊的局限,让他认为,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会拥有巨大的未来。他说,这是让他在市场大熊市时大胆投资 DFINITY 的核心原因。

为了解释他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在大熊市中大胆投资 DFINITY 的原因,Chris Dixon 和 a16z crypto 的另一位合伙人 Ali Yahya,专门撰写了一篇长文。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笔巨额投资背后,区块链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投资 DFINITY

作者:Ali Yahya 和 Chris Dixon
编译:Perry Wang


当今的互联网平台,譬如谷歌、Facebook 和推特对其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掌控「生杀」大权。它们是聚合者,通过牢牢掌控所有用户数据及应用数据,控制着各种权力。具体来说,他们掌握的各种权利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次使用和彼此互动、用户顺利离开该平台转投其它平台、用户发现应用、发布应用、应用的全部现金流,以及第三方应用和其用户的关系等等。它们还掌控游戏规则,任何时间都可以在无需警告而改变其平台上允许的行为和内容,依据标准几乎完全是一家之言,结果会导致很多公司的合法权益被剥夺。

当任何中心化网络平台的利益及其用户 / 开发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的目的是从用户身上提取利益,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在过去 20 年间,这一趋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直是阻碍创新的黑手,因为企业家们不再相信他们所依赖平台的规则依然是中立公平的。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信任不具备「扩展性」。在全球互联网维度,如果没有可信媒介的帮助,陌生人之间根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中心化机构,如今入局扮演了中间媒介的角色,由于与数据所有权和人际互信所相关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集聚了无节制的权力,外界拿它们几乎没办法。

加密货币网络将推动新一批数字平台崛起,但与当前的中心化巨擘平台不同,新平台将由各自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们自己掌管和治理。


去信任且去中心化的计算


上述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去中心化计算,后者能推动应用在「无需信任」的状态下运转。这是指:程序的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甚至不需要控制主机的那些人的信任。

这类程序通过加密方式运转,规则是通过潜伏的去中心化协议来保障的。这类程序被称之为「智能合约」,也许应该更准确得称为「自主程序」。

请不要把它们和人工智能世界中的自主体搞混。这些所谓「智能合约」的程序之所以以「智能」得名,只是因其独立而具有自主性。

自主程序是强大的区块链。无信任认证特性是它们能被用于瓦解今天的中心化组织的核心原因。譬如,想象一下,打造一个像推特那样的社交网络,而其运行逻辑及数据不是由一家公司掌控,而是通过一个自主运行、代码可验证的程序所控制。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甚至可以代币化,分发给用户和开发者。亦或者想象一下,在金融机构内能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将当前容易导致错误和效率低下的人脑逻辑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把有资金筹集、交易、信贷、衍生品、支付和保险的合约用代码表达出来,可能这样会更为出色,优于用法律语言的表述。

加密货币网络的好处在于,通过无需信任的基元构建而成,而无需通过中间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去运行大幅减少合作中的信任认证。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要这一切成功运转,我们需要一台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其扩展性保障其足够强大。


扩展性是个大问题


现有的加密货币网络在通过去中心化计算将智能合约推向全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太坊普及了比特币背后的理念,率先推出真正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计算机。

自 Vitalik 在 2014 年初步提出这一概念后,以太坊无疑成为区块链领域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全球的技术开发者竞相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加密货币网络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一个。以太坊开发社区也成为各类技术讨论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是将想加入其中成为矿工的个人的计算资源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计算结构。运行生态中的任何一个程序,都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矿工给予信任,只要多数矿工是诚实的,这个平台的计算就是可以信赖的。

而像以太坊等区块链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具备扩展性而无法扩容。

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一问题,推出譬如 Plasma、分片和状态通道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加密货币区块链每秒能在全球范围内处理数十次的交易指令,用户需要等上几十分钟,运算才算最终完成,而每个指令的单价也很昂贵。这种技术局限性导致,只要几十万用户,就足以让区块链拥堵不堪。

区块链网络想要支持功能极为丰富、用户可能多达数十亿人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必须得扩容数个数量级。


区块链扩容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分布式计算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证。

客户,即将程序提交给这台世界计算机的主体,怎样能知道一群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矿工能正确运行这一程序?他 / 她如何信任结果?因为任何人可以参与网络,协议中默认存在一些恶意分子试图用尽办法从程序中牟利。譬如,如何阻止一名矿工逃避实际运行一个程序中的艰苦工作,而只是返回一些垃圾数据?协议需要假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对系统的信任唯一的来源,是协议自身通过加密学执行规则,依据对相关各方平衡的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让规则得以执行。

当下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是让网络中的每一名矿工执行每一次计算,其中,由多数矿工产生的结果被视为该区块链的共识,由协议认可为正确的。如果网络中过半数的矿工是诚实的、按照规则操作的,则保障恶意矿工返回的随机数据或试图破坏结果的行为被诚实的大多数矿工否决,这些人的工作将不会得到报酬。

这一策略当然有其局限性。可想而知,由于它要求成千上万矿工执行每次计算的每个指令,导致其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当前在分散式加密货币网络中运行所有计算指令,比起在手机上运行应用的效率要低了很多数量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有其它很多种策略。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网络中的矿工选举出一组代表,比方说从 25000 名矿工中选出 25 个代表,然后依赖他们争取执行计算。如果他们诚实执行,回报很高,因为他们一旦被抓住作弊,就会被剥夺在社区中的这一尊贵地位,永远再也无法当选。

对这种机制常见的批评是,它可能遇到现实世界中困扰民主机制的同样问题:投票率低、出现买票贿选情况,以及当选代表可能收受贿赂及腐败等问题。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博弈在理论上是稳定的:通过贿赂当选代表而攻击这一区块链网络的收益可能大于成本。至于这种策略能否有良好表现,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它理论上存在缺陷,但它可能是一种好办法,能取得不俗的实践效果。


DFINITY 闪亮登场


DFINITY 是在加州 Palo Alto 和瑞士苏黎世都设有办公室的一个项目。其创始人是 Dominic Williams,他富有远见,矢志打造一个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能扩展至数十亿的用户。Dominic 过去几年间组建的这一团队,是我们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迄今见过的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他招募了分布式系统、加密学、博弈论和编程语言领域最为出色的部分专家,该团队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包括 Andreas Rossberg 他是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并成功为谷歌打造 Chrome 浏览器的 V8 JavaScript 引擎、Ben Lynn 他是「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L」、刘海博士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Timo Hanke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以及其他精英。似乎我们每次会晤 Dominic 和 DFINITY 团队,他们总是又挖到了一位行业精英。

d3abe321d4e06f3cbe10d959b333578a.jpg

DFINITY 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加密基金 a16z 很荣幸参与投资了 DFINITY,我们很开心看到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团队打造一个去信任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很罕见,这支创业团队同时具有:1、对未来清晰的洞见和驱动;2、有着卓越的能力吸引全球最出色的人才加盟 这个说法豪不夸张;3、很清楚如何打造一个项目运转流畅的团队、在创意和执行方面达成平衡,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最后这点在加密行业中尤其重要。

我们坚信这支团队将在去中心化计算方向上取得巨大进展。在撰写此文时,他们已经在解决去中心化计算的崎岖道路上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成功建造了连接数以千计测试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制作,对该系统很多组件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一个重要创新、也是 DFINITY 网络的设计核心:在扩展性领域的独特技术。


DFINITY 随机信标机制 Random Beacon


DFINITY 对扩容问题采取的策略旨在解决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可靠的完全去中心化策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更具效率但投票机制理论上可靠性不强。

DFINITY 寻求在两个极端之间达成平衡,尽数吸取两种机制中的精华。

其理念很简单:吸取代表投票的出色效率,执行任何去中心化程序的矿工群体被压缩到一小部分人群中,但又不是通过社群投票选出一个委员会,因为其过程可能被政治操纵,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区块链新增加的每一个区块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委员会。

这种策略确实同时吸取了前面两种机制的精华:

1、DFINITY 的效率表现确实远远优于现有的所有加密货币的网络,因为共识只需要在一个小群体矿工内达成即可。这带来了双重改善:

首先,每个指令的完成成本大幅降低,因为其执行只需要复制少数几次即可。整个网络的总工作量和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也大幅降低。

其次,因为信息在小群体内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人数极多的大群体,客户把程序上传至网络到得到可靠反馈的等候时间 被称为该网络的延迟 大幅缩减。DFINITY 的终结性可以达到零点几秒的数量级,而不是像其它区块链那样需要几十分钟。

2、这中间不涉及人类投票过程,所以操纵投票和投票率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矿工被选中生产下一个区块的几率与他 / 她在该网络的权益比例挂钩,所以他 / 她对该网络的投资可以看作一种担保。如果有人想通过贿赂或者其它手段破坏区块生产委员会的共识,可能极为困难,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哪些矿工会当选,而当选矿工履行职责过程不过几秒而已。

这一理念非常浅显,为什么其它区块链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如何搭建安全、去中心化的随机信标,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难题,这个协议假设多数参与者是诚实的,然后通过随机号码选出一组参与者,该机制有以下特征:


即使知道之前所有的结果,每组随机序列的结果依然是完全不可预料的。特别地,在该随机信标的结果向所有人公开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提前预测其结果。

每次随机序列的结果都不会被不诚实的参与者影响到或者干扰到。



DFINITY 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中,其中之一是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搭建一个安全的随机信标。它依赖于「BLS 签名」, 该算法于 2001 年通过论文推出,之后成为日益重要的加密基本元素。

你当然很清楚,打造一个世界计算机不仅限于发现一种突破性共识算法那么简单。DFINITY 是一个端对端计算平台,每层堆栈都嵌入了去中心化范式。

在与应用及开发者最接近的层栈,DFINITY 提供了一种很好匹配分布式、异步计算的原生编程语言 ActorScript,该语言由团队中的 Andreas Rossberg 开发。它的一大功能是简化了程序员对应用状态的管理。DFINITY 平台未来还将提供其它很多编程语言。

ActorScript 的下一层栈是 DFINITY 的虚拟机,后者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运行应用逻辑的核心引擎,它被特殊设计为通过 WebAssembly 指令运行。

WebAssembly 是字节码一种公开标准,可在不同平台切换和通用。因此它可以用接近原生机器码的速度运行。Andreas Rossberg 在谷歌工作时,与他人合作联合创造了 WebAssembly,之后,WebAssembly 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WebAssembly。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和出色效率,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计算机而言,采用 WebAssembly 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最终,将节点金字塔 每个节点都是上述堆栈运行的一个用例 最终集合成一个统一的计算结构是 DFINITY 的随机信标机制和公式算法,在将所有人互联起来的 P2P 网络协议上运行。

像 DFINITY 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让全球用户的关联更紧密,数字平台可以在无需信任、匿名和开源软件上搭建起来,由用户和开发者社群完全拥有并进行治理,而不是由公司运营。这种新范例的开发性和排他性有可能组成人类史无前例规模的协作。

我们很兴奋与 DFINITY 团队牵手,很高兴能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前行。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有他们的新技术支持的崭新的世界。

加拿大央行报告:PoW算法可为证券结算提高4%的收益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31 • 来自相关话题

据ETH News9月13日报道,加拿大央行(BoC)最近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题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交易结算方式》的工作报告,该报告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证券结算方式的潜在优势和风险。报告指出,如果有合适的技术规范和激励措施,基于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证券结算可以提高1至4个百分比的收益。

加拿大央行(BoC)在报告中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去信任化(trustless)的区块链证券结算系统。该报告由Jonathan Chiu和Thorsten Koeppl撰写。

作者们表示相信,基于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证券结算将比现有的结算方式更快、更灵活,但他们也看到了风险,即参与者可以分叉链来避免经济损失。此外,他们还指出PoW成本很高,尽管他们仍然可以获得净收益:

相对于现有的传统结算系统,通过这种更快、更灵活的结算方式带来的收益将提高1至4个基本点(百分比)。

接着该报告继续探讨了理想区块链系统在结算零错误、保证不变性和确保快速交易方面的技术细节。

他们提出的一个担忧是将挖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

若将它应用于基于区块链的结算中,作者表示,“足够数量的挖矿活动可预防结算失败,而与交易总数无关,使结算成为一种免费资源。”

公共产品的问题在于,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这种资源,所以不会激励任何人为此付费,这会导致该资源的资金不足。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问题”。然而,在基于区块链的证券结算中,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付钱给矿工是激励他们参与并保证交易不变性的重要因素。

基于这个原因,该报告的作者断言,区块链证券结算需要通过限制区块时间和区块大小来使得快速结算变得供不应求,然后收取交易费用。这样做会造成人为的拥堵,并使挖矿成为稀缺品 (或迫使人们通过付费才能获得访问权)。然而,他们明确规定,区块时间和区块大小应与预期的净贸易顺差相称,以避免交易成本过高,但仍能激励诚实的矿工:

我们发现区块时间约27分钟是最理想的,同时区块也很大。这将大大改善现有的结算周期为2个工作日(T+2)的结算制度。通过校准,我们发现这种快速的结算方式带来的收益大约提高1至4个基本点(百分比)左右,即使有人用这个数额来补贴传统的结算系统,投资者仍然更喜欢无须许可的区块链。

该报告用更传统的经济术语描述了大多数工作量证明(PoW)机制区块链的基本激励模型。这个框架很有意思,因为为加拿大央行撰稿者似乎提出了一个经济学论点,即去信任化(trustless)的区块链比在主要金融机构中更受欢迎许可链有安全优势。不过,他们确实指出,如果有适当的规范和经济激励措施,许可链可能也会有相同效用。


原文:BoC Report: Trustless Blockchain Securities Settlements Can Offer Market Gains
作者:ALISON BERREMAN
编译:Melody 查看全部
201809131433379718.jpg

据ETH News9月13日报道,加拿大央行(BoC)最近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题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交易结算方式》的工作报告,该报告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证券结算方式的潜在优势和风险。报告指出,如果有合适的技术规范和激励措施,基于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证券结算可以提高1至4个百分比的收益。

加拿大央行(BoC)在报告中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去信任化(trustless)的区块链证券结算系统。该报告由Jonathan Chiu和Thorsten Koeppl撰写。

作者们表示相信,基于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证券结算将比现有的结算方式更快、更灵活,但他们也看到了风险,即参与者可以分叉链来避免经济损失。此外,他们还指出PoW成本很高,尽管他们仍然可以获得净收益:

相对于现有的传统结算系统,通过这种更快、更灵活的结算方式带来的收益将提高1至4个基本点(百分比)。

接着该报告继续探讨了理想区块链系统在结算零错误、保证不变性和确保快速交易方面的技术细节。

他们提出的一个担忧是将挖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

若将它应用于基于区块链的结算中,作者表示,“足够数量的挖矿活动可预防结算失败,而与交易总数无关,使结算成为一种免费资源。”

公共产品的问题在于,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这种资源,所以不会激励任何人为此付费,这会导致该资源的资金不足。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问题”。然而,在基于区块链的证券结算中,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付钱给矿工是激励他们参与并保证交易不变性的重要因素。

基于这个原因,该报告的作者断言,区块链证券结算需要通过限制区块时间和区块大小来使得快速结算变得供不应求,然后收取交易费用。这样做会造成人为的拥堵,并使挖矿成为稀缺品 (或迫使人们通过付费才能获得访问权)。然而,他们明确规定,区块时间和区块大小应与预期的净贸易顺差相称,以避免交易成本过高,但仍能激励诚实的矿工:

我们发现区块时间约27分钟是最理想的,同时区块也很大。这将大大改善现有的结算周期为2个工作日(T+2)的结算制度。通过校准,我们发现这种快速的结算方式带来的收益大约提高1至4个基本点(百分比)左右,即使有人用这个数额来补贴传统的结算系统,投资者仍然更喜欢无须许可的区块链。

该报告用更传统的经济术语描述了大多数工作量证明(PoW)机制区块链的基本激励模型。这个框架很有意思,因为为加拿大央行撰稿者似乎提出了一个经济学论点,即去信任化(trustless)的区块链比在主要金融机构中更受欢迎许可链有安全优势。不过,他们确实指出,如果有适当的规范和经济激励措施,许可链可能也会有相同效用。


原文:BoC Report: Trustless Blockchain Securities Settlements Can Offer Market Gains
作者:ALISON BERREMAN
编译:Melody

肖磊:美国加密数字货币批准发行,新兴国家恐遭降维打击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27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首先是一个商业帝国,其次是一个军事帝国,再次是一个金融帝国,从其根本来看,维持整个商业和军事生态的基础设施,主要还是金融,金融的成败在于对美元的掌控,美元未来的发展就成了美国最大的战略目标。

2018年9月10日,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同时批准了两种基于以太坊发行的稳定币,分别是 Gemini 公司发行的稳定币Gemini Dollar,与Paxos公司发行的稳定币Paxos Standard ,每个token有 1 美元支撑,旨在提供法币的稳定性,以及加密货币的速度和无国界性质。


请注意,这次批准发行特殊的地方在于,首先是锚定美元,而且接受纽约金融服务部的监管,信用背书大幅提升;其次是发行技术基于区块链应用以太坊(ETH)合约系统。也就是说,一旦发行,就会受到双层保护,一个是法律层面的纽约金融服务部的保护,同时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法律监管;另一个是受到以太坊区块链合约之下的保护,即透明、不可窜改,而且完全去中心化。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这两家获得发行美元数字货币的企业,拥有了一个先发优势,在自身具体业务方面可能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一直以来,对稳定币的需求交易所是最强烈的,交易所需要一个稳定币来计价和做各类结算。比如其中一个,由Gemini 公司发行的稳定币Gemini Dollar,Gemini 公司本身就有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需要一个稳定币来解决计价交易的问题。简单的来说,用户可以给Gemini存款/取款美元,然后获得/赎回GUSD,背后有银行作为托管方。

实际上目前在数字货币领域影响最大的一个稳定币,就是基于美元发行的USDT,本身背后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数字货币交易领域排名全球第五的Bitfinex,但由于USDT的发行并没有受到美国的监管,兑换渠道并不完善,信任基础并不高,导致扩张性只停留在数字货币交易领域,并未扩展到其他角落,整个规模还不足30亿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

但纽约金融服务部批准的这两个稳定币,其实从政策和战略的角度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批准了一个企业的商业需求或业务模式,或类似于批准了一个信托或ETF之类的,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美国正在利用这次机会,重塑美元,以及重新规划美元的全球性战略。 

批准这两个稳定币,对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世界来看,是一个天大的事,因为有了合法的稳定币来计价现有各类数字货币,但站在纽约金融服务部,甚至说美国的金融战略方向来看,这仅仅是做了一把顺水人情,更大的谋略可能还在后面。

在美国纽约金融服务部批准基于美元的数字货币发行之前,全球地缘政治领域发生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中非合作论坛,在论坛上,中国宣布在未来几年,将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支持。其实很多人关注到的也就是600亿美元援助这个信息,其他方面没有多少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和非洲的贸易总额每年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每年的出口接近1000亿美元,中国给非洲的援助,是希望非洲来购买中国的产品,接受中国的工程和服务,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变成中国出口企业的收入,如果这种贸易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中非贸易当中,完全可以去掉美元。

现实的情况是,中非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并不高,仅仅从三年前的5%上升到了12%左右,就算按照目前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的时候,这一比例也只能攀升到30%左右。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已经意识到人民币国家化的重要性。 

对于美国来说,中非贸易并不是不可接受,况且如果中国援助非洲的资金是美元,实际上对于美国来说,依然是获利者,因为美元代表的就是美国的信用,中国在援助非洲,但输出的却是美国的信用,这就是美国需要的。但如果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人民币,中非之间的贸易是以人民币为计价来结算,美国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种损失是战略性的。

假设美国无法援助非洲,非洲需要的东西又主要来自中国,长此以往,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终究有一天会完全变成人民币为主导。因此,人民币走向世界,实际上目前具备一个很大的“本位制”优势,可以说人民币就是以“中国制造”为“本位”的一次国际化。

如果美国无法用援助的方式扩大美元的市场占有率,美国又很难给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没有商人去这些地方投资,那么美元终究是要在这些地方遭遇滑铁卢的;全球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的状况。因此,美元需要找到新的本位。

就在此时,数字货币出现了,且发展速度很快。与其说纽约金融局批准的这两个稳定币,是基于美元的一次数字货币的发行,还不如说是美元基于数字货币的一次本位制跨越。基于美元的一种新型加密数字货币货币,是去中心化的,是无法被追踪和监管的,对这种货币的持有欲望,实际上会是一种新的需求创造。

人民币背后,不是简单的一个货币,如果美国无法给非洲这样的地区提供援助,也无法提供这些地区所需的商品,那么能够给这些地区提供援助,能满足这些地区商品需求的国家的货币,就一定是有巨大市场的,会取代美元占有率的。二战之后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援助计划,实际上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推动了美元整个国际流动体系的确立。






如果有一种数字货币,背后是美元,但可以突破监管,不需要结算机构,也可以在全球流通,而且其底层信任机制区块链已经具备全球共识,没有人怀疑其加密性和去中心化,不可窜改等特点,它将意味着基于美元的这种数字货币,实际上可以向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域流通,可以突破各类监管体系,可以创造无数新的需求。

也就说,在美国看来,既然你们用人民币结算的时候我也监管不了,那还不如我直接基于美元发一种更加稳定的货币,我也无法做到有效监管,但背后依然是美元。

未来,在很多地区,跟“中国制造”为本位的人民币所竞争的,可能不是现在的美元,而是以区块链智能合约为本位的,美元稳定币。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就比较简单了,1944年,美国宣布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跟美元挂钩,全球任何国家可以按照35美元兑换 1盎司黄金的比例,来美国兑换黄金,导致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度飙升,美元很快就取代了英镑的地位。

当然,这里面有美国经济总量的支撑,但金汇兑本位给美元取代英镑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没有金汇兑本位,没有布莱顿森林体系的签署,美元取代英镑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货币本身是一个符号,是一种使用习惯,改变习惯的成本是很高的。 






当下的美国,尤其是当下的美元,由于负债水平的高企,贸易逆差的持续,实际上国家经济背书能力已经达到某种极限,美元想制造持续的吸引力,除了让竞争对手出问题,也就是让其他货币更弱之外,很难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美元需要一个新的本位制来二次崛起,重塑信仰。

在用完了黄金这个信用共识之后,下一个美元的垫脚石是谁呢?这个时候,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出现了。

与其说基于美元的稳定币的发行,是一种数字货币市场和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飞跃,倒不如说是美元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寻找到了新的本位。一种可能性是,美元在经历了“金本位”、“石油本位”之后,可能要开始“数字货币本位”了。

从大国竞争的角度来讲,美国再一次掌握了一个比较杀手级的武器,他可以用美元的稳定币,进一步将美元经济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

假设你持有的是美元,你需要面临非常繁琐的转账体系,也要受到非常严格的包括各国资金出入境等管理,但如果你持有的是基于以太坊等区块链加密技术的美元稳定币,你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角落进行无障碍转账和交易,而且不经过任何国家的传统金融系统,这确实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那这种稳定币美国是不是也无法监管呢,很简单,美国敢于批准这样的产品,其实是早有打算,因为稳定币虽然可以在全球无障碍的进行流通,但最终要变现的时候,还是要回归传统的方式,就是在其发行机构,进行赎回,美国只要保证赎回这一步掌握在自己的监管体系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美国的规划,未来世界上可能不再存在美元,但取代美元的,不是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而可能是一种新的美元,就是已经开始萌芽的,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的美元稳定币。

一旦美国开始使用“数字货币本位”的战略,可能会对全球信用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掀起一轮降维打击,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会坐以待毙吗?

美国人聪明的地方是,他们确实可以尊重底层逻辑,利用已经成型的信任机制,已经建立起来的共识,然后巧妙的做一个嫁接。既然大家信任数字货币的技术,信任以太坊的区块链合约,那我就批准市场发行基于这类技术的美元稳定币,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设美国自己要做一套智能合约,发行基于自己开发的这套系统的数字美元,可信度和推广的难度,以及整个成本反而是更高的。

中国的逻辑恰恰相反,就是既然大家都接受这套系统,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逻辑已经存在共识,那么我就要自己建立这样一套系统,我要自己干。其实如果从推广的角度讲,美国一直是自下而上的一种趋势性推广,而中国一直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设计式强推,这个跟权力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更多的会用强制性,而美国更愿意借助市场的力量。

国情使然,所以要比的不是谁的方式更优越,而是谁先把这件事情干成。目前看,中国的思考实际上比美国更成熟和更系统,但中国的步伐确实太慢了。美国在修高铁、建机场方面可能会比中国慢很多,因为这牵扯到怎么花钱的问题,纳税人同不同意的问题,但关于金融战略的执行,速度是很快的,因为美国有华尔街。






刚刚,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法定数字货币模型与参考架构设计》获得了一等奖,在140个参评项目里排名第六。中国对发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以及规模,还有具体完整的生态都有全盘性思考,但缺乏市场自下而上的原始动力,这种思考要变成现实,需要非常强大的行政能力,所以推动起来是非常复杂和艰难的。

中国似乎目前陷入到了只关注实体经济,只关注贸易纠纷等的部分,其实进出口问题和各类贸易的本质,依然是金融和汇率,而我们金融方面的战略似乎在做巨大的妥协和让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在丢了那个看不见的西瓜,而去捡那个看得见的芝麻,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时间站在了美国一边,用户站在了美国一边。

按照我近年来对货币史的研究,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实际上纸币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存在,仅仅可能是一个过渡,相比黄金白银扮演货币的历史,纸币在全球的普遍使用,在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短暂到可以忽略。因此,纸币很有可能是,货币体系从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向加密数字货币演变过程中的一次极为短暂的过渡性经历,而我们硬要把它理解成“未来”。不知道哪个经济体会率先想明白这个问题,那将是无比幸运的事情。


作者:肖磊,知名财经专栏作家,黄金市场资深研究员;大宗商品、外汇市场观察员,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研究人士。
BTC地址:142LkDkwAtg1SA1UeD9QAv975GNA42D1rX 查看全部
201809140035297584.jpg

美国首先是一个商业帝国,其次是一个军事帝国,再次是一个金融帝国,从其根本来看,维持整个商业和军事生态的基础设施,主要还是金融,金融的成败在于对美元的掌控,美元未来的发展就成了美国最大的战略目标。


2018年9月10日,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同时批准了两种基于以太坊发行的稳定币,分别是 Gemini 公司发行的稳定币Gemini Dollar,与Paxos公司发行的稳定币Paxos Standard ,每个token有 1 美元支撑,旨在提供法币的稳定性,以及加密货币的速度和无国界性质。



请注意,这次批准发行特殊的地方在于,首先是锚定美元,而且接受纽约金融服务部的监管,信用背书大幅提升;其次是发行技术基于区块链应用以太坊(ETH)合约系统。也就是说,一旦发行,就会受到双层保护,一个是法律层面的纽约金融服务部的保护,同时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法律监管;另一个是受到以太坊区块链合约之下的保护,即透明、不可窜改,而且完全去中心化。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这两家获得发行美元数字货币的企业,拥有了一个先发优势,在自身具体业务方面可能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一直以来,对稳定币的需求交易所是最强烈的,交易所需要一个稳定币来计价和做各类结算。比如其中一个,由Gemini 公司发行的稳定币Gemini Dollar,Gemini 公司本身就有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需要一个稳定币来解决计价交易的问题。简单的来说,用户可以给Gemini存款/取款美元,然后获得/赎回GUSD,背后有银行作为托管方。

实际上目前在数字货币领域影响最大的一个稳定币,就是基于美元发行的USDT,本身背后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数字货币交易领域排名全球第五的Bitfinex,但由于USDT的发行并没有受到美国的监管,兑换渠道并不完善,信任基础并不高,导致扩张性只停留在数字货币交易领域,并未扩展到其他角落,整个规模还不足30亿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

但纽约金融服务部批准的这两个稳定币,其实从政策和战略的角度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批准了一个企业的商业需求或业务模式,或类似于批准了一个信托或ETF之类的,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美国正在利用这次机会,重塑美元,以及重新规划美元的全球性战略。 

批准这两个稳定币,对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世界来看,是一个天大的事,因为有了合法的稳定币来计价现有各类数字货币,但站在纽约金融服务部,甚至说美国的金融战略方向来看,这仅仅是做了一把顺水人情,更大的谋略可能还在后面。

在美国纽约金融服务部批准基于美元的数字货币发行之前,全球地缘政治领域发生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中非合作论坛,在论坛上,中国宣布在未来几年,将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支持。其实很多人关注到的也就是600亿美元援助这个信息,其他方面没有多少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和非洲的贸易总额每年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每年的出口接近1000亿美元,中国给非洲的援助,是希望非洲来购买中国的产品,接受中国的工程和服务,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变成中国出口企业的收入,如果这种贸易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中非贸易当中,完全可以去掉美元。

现实的情况是,中非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并不高,仅仅从三年前的5%上升到了12%左右,就算按照目前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的时候,这一比例也只能攀升到30%左右。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已经意识到人民币国家化的重要性。 

对于美国来说,中非贸易并不是不可接受,况且如果中国援助非洲的资金是美元,实际上对于美国来说,依然是获利者,因为美元代表的就是美国的信用,中国在援助非洲,但输出的却是美国的信用,这就是美国需要的。但如果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人民币,中非之间的贸易是以人民币为计价来结算,美国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种损失是战略性的。

假设美国无法援助非洲,非洲需要的东西又主要来自中国,长此以往,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终究有一天会完全变成人民币为主导。因此,人民币走向世界,实际上目前具备一个很大的“本位制”优势,可以说人民币就是以“中国制造”为“本位”的一次国际化。

如果美国无法用援助的方式扩大美元的市场占有率,美国又很难给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没有商人去这些地方投资,那么美元终究是要在这些地方遭遇滑铁卢的;全球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的状况。因此,美元需要找到新的本位。

就在此时,数字货币出现了,且发展速度很快。与其说纽约金融局批准的这两个稳定币,是基于美元的一次数字货币的发行,还不如说是美元基于数字货币的一次本位制跨越。基于美元的一种新型加密数字货币货币,是去中心化的,是无法被追踪和监管的,对这种货币的持有欲望,实际上会是一种新的需求创造。

人民币背后,不是简单的一个货币,如果美国无法给非洲这样的地区提供援助,也无法提供这些地区所需的商品,那么能够给这些地区提供援助,能满足这些地区商品需求的国家的货币,就一定是有巨大市场的,会取代美元占有率的。二战之后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援助计划,实际上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推动了美元整个国际流动体系的确立。

201809140036471685.jpg


如果有一种数字货币,背后是美元,但可以突破监管,不需要结算机构,也可以在全球流通,而且其底层信任机制区块链已经具备全球共识,没有人怀疑其加密性和去中心化,不可窜改等特点,它将意味着基于美元的这种数字货币,实际上可以向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域流通,可以突破各类监管体系,可以创造无数新的需求。

也就说,在美国看来,既然你们用人民币结算的时候我也监管不了,那还不如我直接基于美元发一种更加稳定的货币,我也无法做到有效监管,但背后依然是美元。

未来,在很多地区,跟“中国制造”为本位的人民币所竞争的,可能不是现在的美元,而是以区块链智能合约为本位的,美元稳定币。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就比较简单了,1944年,美国宣布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跟美元挂钩,全球任何国家可以按照35美元兑换 1盎司黄金的比例,来美国兑换黄金,导致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度飙升,美元很快就取代了英镑的地位。

当然,这里面有美国经济总量的支撑,但金汇兑本位给美元取代英镑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没有金汇兑本位,没有布莱顿森林体系的签署,美元取代英镑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货币本身是一个符号,是一种使用习惯,改变习惯的成本是很高的。 

201809140037318253.jpg


当下的美国,尤其是当下的美元,由于负债水平的高企,贸易逆差的持续,实际上国家经济背书能力已经达到某种极限,美元想制造持续的吸引力,除了让竞争对手出问题,也就是让其他货币更弱之外,很难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美元需要一个新的本位制来二次崛起,重塑信仰。

在用完了黄金这个信用共识之后,下一个美元的垫脚石是谁呢?这个时候,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出现了。

与其说基于美元的稳定币的发行,是一种数字货币市场和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飞跃,倒不如说是美元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寻找到了新的本位。一种可能性是,美元在经历了“金本位”、“石油本位”之后,可能要开始“数字货币本位”了。

从大国竞争的角度来讲,美国再一次掌握了一个比较杀手级的武器,他可以用美元的稳定币,进一步将美元经济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

假设你持有的是美元,你需要面临非常繁琐的转账体系,也要受到非常严格的包括各国资金出入境等管理,但如果你持有的是基于以太坊等区块链加密技术的美元稳定币,你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角落进行无障碍转账和交易,而且不经过任何国家的传统金融系统,这确实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那这种稳定币美国是不是也无法监管呢,很简单,美国敢于批准这样的产品,其实是早有打算,因为稳定币虽然可以在全球无障碍的进行流通,但最终要变现的时候,还是要回归传统的方式,就是在其发行机构,进行赎回,美国只要保证赎回这一步掌握在自己的监管体系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美国的规划,未来世界上可能不再存在美元,但取代美元的,不是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而可能是一种新的美元,就是已经开始萌芽的,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的美元稳定币。

一旦美国开始使用“数字货币本位”的战略,可能会对全球信用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掀起一轮降维打击,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会坐以待毙吗?

美国人聪明的地方是,他们确实可以尊重底层逻辑,利用已经成型的信任机制,已经建立起来的共识,然后巧妙的做一个嫁接。既然大家信任数字货币的技术,信任以太坊的区块链合约,那我就批准市场发行基于这类技术的美元稳定币,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设美国自己要做一套智能合约,发行基于自己开发的这套系统的数字美元,可信度和推广的难度,以及整个成本反而是更高的。

中国的逻辑恰恰相反,就是既然大家都接受这套系统,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逻辑已经存在共识,那么我就要自己建立这样一套系统,我要自己干。其实如果从推广的角度讲,美国一直是自下而上的一种趋势性推广,而中国一直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设计式强推,这个跟权力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更多的会用强制性,而美国更愿意借助市场的力量。

国情使然,所以要比的不是谁的方式更优越,而是谁先把这件事情干成。目前看,中国的思考实际上比美国更成熟和更系统,但中国的步伐确实太慢了。美国在修高铁、建机场方面可能会比中国慢很多,因为这牵扯到怎么花钱的问题,纳税人同不同意的问题,但关于金融战略的执行,速度是很快的,因为美国有华尔街。

201809140038174997.png


刚刚,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法定数字货币模型与参考架构设计》获得了一等奖,在140个参评项目里排名第六。中国对发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以及规模,还有具体完整的生态都有全盘性思考,但缺乏市场自下而上的原始动力,这种思考要变成现实,需要非常强大的行政能力,所以推动起来是非常复杂和艰难的。

中国似乎目前陷入到了只关注实体经济,只关注贸易纠纷等的部分,其实进出口问题和各类贸易的本质,依然是金融和汇率,而我们金融方面的战略似乎在做巨大的妥协和让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在丢了那个看不见的西瓜,而去捡那个看得见的芝麻,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时间站在了美国一边,用户站在了美国一边。

按照我近年来对货币史的研究,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实际上纸币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存在,仅仅可能是一个过渡,相比黄金白银扮演货币的历史,纸币在全球的普遍使用,在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短暂到可以忽略。因此,纸币很有可能是,货币体系从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向加密数字货币演变过程中的一次极为短暂的过渡性经历,而我们硬要把它理解成“未来”。不知道哪个经济体会率先想明白这个问题,那将是无比幸运的事情。


作者:肖磊,知名财经专栏作家,黄金市场资深研究员;大宗商品、外汇市场观察员,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研究人士。
BTC地址:142LkDkwAtg1SA1UeD9QAv975GNA42D1rX

美国众议院通过FinCEN2018改进法案,内容涉及加密货币相关事项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一项授权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 FinCEN)审查加密货币的法案正在提交给参议院。

昨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两党联合提案——《FinCEN2018改进法案》(FinCEN Improvement Act of 2018),如果该法案得以实施,将扩展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的执法范围。FinCEN是美国财政部一个负责协调各执法机构打击洗钱和非法金融活动的部门。

该法案对现行法律作出了三项实质性修改。它扩大了该网络的执法范围。它规定了FinCEN除了与联邦、州、地方和外国执法机构合作外,还应与部落执法机构合作。它还补充说,FinCEN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应该将加密货币囊括在内,或者如法案所写,应 “涉及新兴技术或替代货币价值的事项”。该法案的“调查结果”部分对这些变化的必要性作出了解释:

“虽然使用和交易虚拟货币属司法实践范畴,但一些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包括国际犯罪组织,试图利用全球金融体系的漏洞,越来越多地使用虚拟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转移非法资金。”


一周前,众议院恐怖主义和非法金融小组委员会(The Hous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and Illicit Finance)听取了有关恐怖分子使用加密货币的证词。来自制裁和非法金融中心(the Center on Sanctions and Illicit Finance)的亚亚•法努西(Yaya Fanusie)在证词中提到:

“新兴的金融技术为筹集和转移资金提供了新渠道。”


他建议政府现在就采取行动,以“应对金融生态系统不断演变带来的新风险”。

该法案由众议院代表Ed Perlmutter (D-CO)与Steve Pearce(R-NM)共同起草,Ed Perlmutter在关于法案通过的声明中说道:

“识别和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非法活动的融资是保证美国安全的关键。在审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如何使用加密货币和其他新兴技术以及传统的融资方式时,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并保持警惕。这项立法将帮助FinCEN和我们的执法机构更好地了解潜在的威胁,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原文: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Passes Bill To Expand FinCEN’s Duties
作者:Tim Prentiss
编译:Libert 查看全部
201809140143531025.jpg

一项授权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 FinCEN)审查加密货币的法案正在提交给参议院。

昨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两党联合提案——《FinCEN2018改进法案》(FinCEN Improvement Act of 2018),如果该法案得以实施,将扩展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的执法范围。FinCEN是美国财政部一个负责协调各执法机构打击洗钱和非法金融活动的部门。

该法案对现行法律作出了三项实质性修改。它扩大了该网络的执法范围。它规定了FinCEN除了与联邦、州、地方和外国执法机构合作外,还应与部落执法机构合作。它还补充说,FinCEN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应该将加密货币囊括在内,或者如法案所写,应 “涉及新兴技术或替代货币价值的事项”。该法案的“调查结果”部分对这些变化的必要性作出了解释:


“虽然使用和交易虚拟货币属司法实践范畴,但一些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包括国际犯罪组织,试图利用全球金融体系的漏洞,越来越多地使用虚拟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转移非法资金。”



一周前,众议院恐怖主义和非法金融小组委员会(The Hous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and Illicit Finance)听取了有关恐怖分子使用加密货币的证词。来自制裁和非法金融中心(the Center on Sanctions and Illicit Finance)的亚亚•法努西(Yaya Fanusie)在证词中提到:


“新兴的金融技术为筹集和转移资金提供了新渠道。”



他建议政府现在就采取行动,以“应对金融生态系统不断演变带来的新风险”。

该法案由众议院代表Ed Perlmutter (D-CO)与Steve Pearce(R-NM)共同起草,Ed Perlmutter在关于法案通过的声明中说道:


“识别和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非法活动的融资是保证美国安全的关键。在审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如何使用加密货币和其他新兴技术以及传统的融资方式时,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并保持警惕。这项立法将帮助FinCEN和我们的执法机构更好地了解潜在的威胁,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原文: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Passes Bill To Expand FinCEN’s Duties
作者:Tim Prentiss
编译:Libert

我在币圈的4个月:以为能赚1个亿,结果却被裁员了

特写chaintruth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15 • 来自相关话题

1


在进入币圈前,我是个不折不扣的互联网精英。2004年,我毕业于一所国内名校,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了百度,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在百度工作5年后,我又跳槽到阿里,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级别较高的管理人员。

2015年,我离开阿里,参与创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个公司现在估值百亿美金左右,我还有一些股份。从这家公司离职前,我年薪百万,职位是SVP(高级副总裁),下属50多人,有自己独立、宽敞的办公室,虽然互联网行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收益是对等的。
 
我以前从没炒过币,也不太炒股,所以进入币圈实在是偶然。2018年5月,一个非常年轻但在币圈赚到很多钱的朋友——小陈找到我,向我“安利”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小陈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在技术方面是个天才,听他“安利”完后,我隐隐约约觉得——区块链这个技术将来一定会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再加上我原来公司的业务比较安稳,所以我也想出来看看,就蒙眼一跳、进了币圈。

当然也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和利益。这个行业最近一年经历了两次好的行情:一次是94前,当时ICO还没有被禁止,发币、赚钱非常容易;一次是94后,随着币价走高诞生的很多项目也发展得不错。所以,我认为今年才入局币圈的人,大都是冲着利益来的。

在小陈的介绍下,我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一个区块链公司。公司的CEO是个海归,背景和资历非常深厚,也是“币圈扑克牌”上响当当的人物。当时跟他聊得非常不错,我们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也比较资深,虽然大家挤在望京一个又破又旧的办公室里工作,但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跟上一个公司相比,我的年薪降了1/3,但有不少原始的币权。按照CEO的计划,我们要在3个月内发币、上交易所,到时候我手里的币可能就会值很多钱。当时想着:币圈的人那么low,却个个都能赚大钱,我们这样的精英团队没有理由做不成功。
 

2


我们做的是一个跟交易所有关的项目,针对目前虚拟货币交易的一些痛点做了很多改进,业务逻辑是非常棒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我入职后,CEO天天催我快点招人、扩大团队。我没日没夜、到处挖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搭建了团队,其中有几个员工是我以前的下属,他们手里本来有非常好的offer,但被我截胡到币圈来了。

我对他们说:“在其他行业打工挣钱太慢,来币圈,有非常大的几率可以财务自由。”回想起那段时间,我们眼里都闪烁着光芒,以为好运离自己不远了。

白皮书写好后,我们的融资工作开始了。CEO计划募集3万个以太坊,总价值大概1亿人民币。

为了配合融资,我们开始密集进行媒体宣传。币圈的自媒体多如牛毛,我们通过它们包装创始人、为项目造势。但我们不用花费一分钱,因为CEO就是个金字招牌,一大堆自媒体排队等着采访,一大堆大会排队等着邀请出席。当然,和其他币圈项目一样,我们会对帮忙的自媒体人赠送我们的代币,但这些代币在上交易所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帮我们的人,和我们一起期待代币登陆交易所的那一天,可以说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

我们热火朝天干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融资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按理说,CEO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但毕竟大环境不好,币价天天在跌、ICO破发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投资机构已经不看项目了。我们几个核心高管,天天在外面找钱,我把我认识的50多个投资机构都聊了一遍,大部分投资人的反馈都是:你们很棒,但我们不准备再投新项目了。

挫败感很强。

结果只有极少数的人打了币过来,算一下,这些币加起来也不值500万人民币。融不到钱,项目就没有预算,更不可能上交易所,我们所有的计划眼看就要崩盘。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们开始变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迫切想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区块链大会,都能看到我们高管的身影。记得最清楚的是,8月一个在国外举办的峰会,本来邀请了火币、还有圈里一些大佬出席,但当天这些大佬都没去,原因很简单,开会前两天很多自媒体都被封号了,这是个监管趋严的信号。

现场太衰了。熊市当头,主办方本来靠卖演讲席位赚钱,结果没卖出去几个;来参会的资本,光演讲不投项目;会开完,大家都散了,不像以前一样聊行业谈合作。

我认识的几个项目,几乎也是在那两天告诉我统统停掉宣发和运营了。剩下的,都在转移阵地,聊天工具都从微信变成了子弹短信、WhatsApp。

我的预感是,币圈要凉。


3


我在互联网行业十几年,也是经过事的人。

我对寒冬的判断是——死掉一批项目就好了,活下来、挺过来的都是赢家。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的CEO并不这样想。

9月初,CEO把核心高管叫到一起,开了个会,核心意思就是让我们劝退手下的一部分员工,当然,不会有任何补偿。我感到特别对不起跟随我的几个前下属,他们越配合,我就越内疚。

那一天突然感觉十分心寒、没劲透了。我跟CEO说,那我也走吧,结果他没有任何挽留就同意了。我理解他,放弃也好,逃避也罢,总之是认输了。

其实我们本不必这样的。公司还有业务可以赚钱:量化交易和场外交易。当然,熊市里任何业务并不好做,这些都是寒冬里求生的手段。

CEO的不安全感可能超过了我,毕竟他是扑克牌上的人,寻求自保的时候甚至会考虑离开国内。这半年,很多币圈人,刀都架到脖子上了,甚至脖子都砍掉了。

我比较自律,基本不炒币,所以没亏过钱。我身边一些90后小孩,家里给个几万的零花钱,本来指望他们买个车啥的,结果全用来炒币了。一年前,他们还是刚出校园的孩子,满脸朝气,现在就像木头一样坐在那里。我经常跟人说,不要买币,不要当韭菜,但是拦都拦不住,自己往里跳。

币圈很坑人,你能感受到这个圈里人的动荡和焦虑不安。

这也是我特别想要离开这个圈的原因。

我觉得,混乱需要一个终结。


4


我很欣赏那些埋头先把技术和产品平台都做了,然后再做募资的团队。

我也认识一些从BAT出来的区块链创业者,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做产品,而不是先融资,你问他什么时候发币,他说不发,我又不是来圈钱的,先把事情做好再说。

我在币圈四个月,见过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一些年轻人,通过ICO非常轻易就拥有了大量的钱,但还没有学会如何驾驭这些财富。他们很容易就随心所欲,不会沉下心做事情的。

他们太浮躁、太混乱、太没有底线,这些人是不会有未来的。

现在好了,写币的自媒体都快倒闭了,做项目评级的去旅行了,一些大佬们都去国外了。能带给这个行业光明的,恐怕只有慢慢入局的传统行业的精英们了。

币圈的人都在等待牛市。我认为,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的时候才会有牛市,但现在的大部分人活不到那一天。


出品 / 区块链Truth
自述 / 老刘
编辑 / 贺树龙 查看全部
629795-cryptocurrency-thinkstock-120417.jpg


1


在进入币圈前,我是个不折不扣的互联网精英。2004年,我毕业于一所国内名校,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了百度,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在百度工作5年后,我又跳槽到阿里,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级别较高的管理人员。

2015年,我离开阿里,参与创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个公司现在估值百亿美金左右,我还有一些股份。从这家公司离职前,我年薪百万,职位是SVP(高级副总裁),下属50多人,有自己独立、宽敞的办公室,虽然互联网行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收益是对等的。
 
我以前从没炒过币,也不太炒股,所以进入币圈实在是偶然。2018年5月,一个非常年轻但在币圈赚到很多钱的朋友——小陈找到我,向我“安利”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小陈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在技术方面是个天才,听他“安利”完后,我隐隐约约觉得——区块链这个技术将来一定会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再加上我原来公司的业务比较安稳,所以我也想出来看看,就蒙眼一跳、进了币圈。

当然也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和利益。这个行业最近一年经历了两次好的行情:一次是94前,当时ICO还没有被禁止,发币、赚钱非常容易;一次是94后,随着币价走高诞生的很多项目也发展得不错。所以,我认为今年才入局币圈的人,大都是冲着利益来的。

在小陈的介绍下,我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一个区块链公司。公司的CEO是个海归,背景和资历非常深厚,也是“币圈扑克牌”上响当当的人物。当时跟他聊得非常不错,我们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也比较资深,虽然大家挤在望京一个又破又旧的办公室里工作,但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跟上一个公司相比,我的年薪降了1/3,但有不少原始的币权。按照CEO的计划,我们要在3个月内发币、上交易所,到时候我手里的币可能就会值很多钱。当时想着:币圈的人那么low,却个个都能赚大钱,我们这样的精英团队没有理由做不成功。
 

2


我们做的是一个跟交易所有关的项目,针对目前虚拟货币交易的一些痛点做了很多改进,业务逻辑是非常棒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我入职后,CEO天天催我快点招人、扩大团队。我没日没夜、到处挖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搭建了团队,其中有几个员工是我以前的下属,他们手里本来有非常好的offer,但被我截胡到币圈来了。

我对他们说:“在其他行业打工挣钱太慢,来币圈,有非常大的几率可以财务自由。”回想起那段时间,我们眼里都闪烁着光芒,以为好运离自己不远了。

白皮书写好后,我们的融资工作开始了。CEO计划募集3万个以太坊,总价值大概1亿人民币。

为了配合融资,我们开始密集进行媒体宣传。币圈的自媒体多如牛毛,我们通过它们包装创始人、为项目造势。但我们不用花费一分钱,因为CEO就是个金字招牌,一大堆自媒体排队等着采访,一大堆大会排队等着邀请出席。当然,和其他币圈项目一样,我们会对帮忙的自媒体人赠送我们的代币,但这些代币在上交易所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帮我们的人,和我们一起期待代币登陆交易所的那一天,可以说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

我们热火朝天干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融资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按理说,CEO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但毕竟大环境不好,币价天天在跌、ICO破发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投资机构已经不看项目了。我们几个核心高管,天天在外面找钱,我把我认识的50多个投资机构都聊了一遍,大部分投资人的反馈都是:你们很棒,但我们不准备再投新项目了。

挫败感很强。

结果只有极少数的人打了币过来,算一下,这些币加起来也不值500万人民币。融不到钱,项目就没有预算,更不可能上交易所,我们所有的计划眼看就要崩盘。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们开始变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迫切想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区块链大会,都能看到我们高管的身影。记得最清楚的是,8月一个在国外举办的峰会,本来邀请了火币、还有圈里一些大佬出席,但当天这些大佬都没去,原因很简单,开会前两天很多自媒体都被封号了,这是个监管趋严的信号。

现场太衰了。熊市当头,主办方本来靠卖演讲席位赚钱,结果没卖出去几个;来参会的资本,光演讲不投项目;会开完,大家都散了,不像以前一样聊行业谈合作。

我认识的几个项目,几乎也是在那两天告诉我统统停掉宣发和运营了。剩下的,都在转移阵地,聊天工具都从微信变成了子弹短信、WhatsApp。

我的预感是,币圈要凉。


3


我在互联网行业十几年,也是经过事的人。

我对寒冬的判断是——死掉一批项目就好了,活下来、挺过来的都是赢家。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的CEO并不这样想。

9月初,CEO把核心高管叫到一起,开了个会,核心意思就是让我们劝退手下的一部分员工,当然,不会有任何补偿。我感到特别对不起跟随我的几个前下属,他们越配合,我就越内疚。

那一天突然感觉十分心寒、没劲透了。我跟CEO说,那我也走吧,结果他没有任何挽留就同意了。我理解他,放弃也好,逃避也罢,总之是认输了。

其实我们本不必这样的。公司还有业务可以赚钱:量化交易和场外交易。当然,熊市里任何业务并不好做,这些都是寒冬里求生的手段。

CEO的不安全感可能超过了我,毕竟他是扑克牌上的人,寻求自保的时候甚至会考虑离开国内。这半年,很多币圈人,刀都架到脖子上了,甚至脖子都砍掉了。

我比较自律,基本不炒币,所以没亏过钱。我身边一些90后小孩,家里给个几万的零花钱,本来指望他们买个车啥的,结果全用来炒币了。一年前,他们还是刚出校园的孩子,满脸朝气,现在就像木头一样坐在那里。我经常跟人说,不要买币,不要当韭菜,但是拦都拦不住,自己往里跳。

币圈很坑人,你能感受到这个圈里人的动荡和焦虑不安。

这也是我特别想要离开这个圈的原因。

我觉得,混乱需要一个终结。


4


我很欣赏那些埋头先把技术和产品平台都做了,然后再做募资的团队。

我也认识一些从BAT出来的区块链创业者,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做产品,而不是先融资,你问他什么时候发币,他说不发,我又不是来圈钱的,先把事情做好再说。

我在币圈四个月,见过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一些年轻人,通过ICO非常轻易就拥有了大量的钱,但还没有学会如何驾驭这些财富。他们很容易就随心所欲,不会沉下心做事情的。

他们太浮躁、太混乱、太没有底线,这些人是不会有未来的。

现在好了,写币的自媒体都快倒闭了,做项目评级的去旅行了,一些大佬们都去国外了。能带给这个行业光明的,恐怕只有慢慢入局的传统行业的精英们了。

币圈的人都在等待牛市。我认为,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的时候才会有牛市,但现在的大部分人活不到那一天。


出品 / 区块链Truth
自述 / 老刘
编辑 / 贺树龙

邢明:天涯将是全球最早一批千万级用户的合规区块链落地应用平台

公司xco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08:26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需要社群、自治、激励的凭证……,这些和天涯社区十多年来的做法都是一致的。”天涯社区董事长邢明顿了一下说:“只是过去没有区块链,中心化的弊端和水军把社区环境搞坏了,但区块链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机会。”

8月8日,预热多时的天涯社区“TYT系统全民公测”正式上线,预示着天涯打响了挺进区块链世界的第一枪。天涯是蹭热点,还是用区块链逆袭,市场看法不一。

8月中旬,天涯社区的董事长邢明两度接受互链脉搏的独家专访,介绍了天涯社区和区块链结合的来龙去脉。这是邢明首度对外详细阐述天涯社区的区块链蓝图。

邢明说,天涯社区做区块链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已经筹备2年,年底争取实现1000万用户。如果可以实现,天涯社区将是全球第一个用户量过千万的区块链落地应用。


“生命焕新能力来自坚持和积累”


天涯社区,几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的全生命周期。

1999年,在互联网社区论坛的热潮之下,股票爱好者邢明在其地方门户网站上成立了第一个社区股票论坛。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偏居海南一隅的天涯社区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发展越来越大,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社区。高峰时,天涯的日流量过亿,2006年更是吸引了包括谷歌、联想、IDG和江南春的投资。

95后的互联网原住民或许对天涯知之甚少,但一定听过从天涯走出来的著名人物、作品。包括宁财神写的《武林外传》、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天下霸唱写的《鬼吹灯》、熊顿写的《滚蛋吧!肿瘤君》。天涯亦聚焦了一系列社会事件: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唐骏学历造假事件等等。这些都是从天涯的火爆到最后演变为全民事件,乃至推动了社会规则、集体意识乃至国家立法的进步。

难得的是,天涯在发掘优质内容上坚持了下来,用户换了一拨又一拨,内容却不断的沉淀,成为谁都不能忽视的一座金山。然而,这些天涯社区创造出的价值,并没有转化成天涯社区自己的价值。站在区块链“世代”中,邢明看到了天涯的问题。邢明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心化。在获得融资之后,天涯过度人为破坏了社区弱中心的自由组织基因。中心化社交平台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虚假消息泛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用户无法收到想看的原生内容,只能接受平台的分发等等。区块链让社交领域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天涯社区的崛起其自组织机制功不可没。天涯社区的网友自发选举版主、自发设立天涯基本法、自发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等。——这听起来跟区块链的精神没有什么差异。

但在随后的运营过程中,中心化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对于社区破坏者,比如水军、谩骂、好内容的筛选等,去中心的机制容易走偏,并且纠正的力量偏弱。

区块链的出现让邢明看到了天涯社区再现当年辉煌的模样:“区块链可以建立一些自组织自净化的机制,让天涯重新回到弱中心化的自组织模式中去。”邢明说。

为此,邢明做了两年准备。


做区块链这个事情肯定不是跟风


邢明第一次接触区块链是在2015年。

“2015年,我看到包括红杉等投资机构在投区块链项目,很好奇。投资机构往往都是嗅觉敏感的。我从那时候开始去了解区块链。”邢明说。

天涯此前遇到了诸多痛点和瓶颈,如去中心化、建立信任和溯源确权等,邢明意识到这些难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解决。随后邢明调拨人马开始对区块链展开研究。

2017年年初,天涯开始频频接触区块链的专业人士,包括火币创始人李林在内的多位链圈领军人士都曾为天涯社区进行区块链改造出谋划策。邢明向以稳健、谨慎著称,在ICO甚嚣尘上之时,邢明也抵御了诸多天涯ICO的诱惑,而是始终把用区块链机制改造天涯放在首位,因此,天涯的区块链规划没有因去年94法规而止步。天涯的区块链团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技术的实现以及通证机制的打磨上。

 “很多早期的互联网创作者,创作出了非常优质的内容,比如鬼吹灯等,但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报,所以有一些很优秀的UGC用户流失了,因为没有合理的记账与激励机制,而区块链的token,可以对用户创造的价值进行记账,有了记账凭证后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邢明表示,我们已经用区块链来重构天涯的积分体系,它通过智能合约来产生,并且是限量的,它能够让用户的原创得到相应的回报。

邢明认为,除了激励机制,由于区块链的溯源、确权可以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天涯社区UGC用户的版权交易和IP运营等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保障与解决。

天涯+区块链像是本就该自然结合的。

近日,链塔智库BlockData发布的《区块链社交平台研究报告》中指出,社交在互联网世界始终是最具价值的应用,行业的竞争点始终紧紧围绕用户和内容两个点展开。区块链让社交领域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一理念和天涯社区不谋而合。


作者:互链脉搏·梁山花荣 查看全部
tianya.jpg

“区块链需要社群、自治、激励的凭证……,这些和天涯社区十多年来的做法都是一致的。”天涯社区董事长邢明顿了一下说:“只是过去没有区块链,中心化的弊端和水军把社区环境搞坏了,但区块链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机会。”

8月8日,预热多时的天涯社区“TYT系统全民公测”正式上线,预示着天涯打响了挺进区块链世界的第一枪。天涯是蹭热点,还是用区块链逆袭,市场看法不一。

8月中旬,天涯社区的董事长邢明两度接受互链脉搏的独家专访,介绍了天涯社区和区块链结合的来龙去脉。这是邢明首度对外详细阐述天涯社区的区块链蓝图。

邢明说,天涯社区做区块链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已经筹备2年,年底争取实现1000万用户。如果可以实现,天涯社区将是全球第一个用户量过千万的区块链落地应用。


“生命焕新能力来自坚持和积累”


天涯社区,几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的全生命周期。

1999年,在互联网社区论坛的热潮之下,股票爱好者邢明在其地方门户网站上成立了第一个社区股票论坛。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偏居海南一隅的天涯社区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发展越来越大,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社区。高峰时,天涯的日流量过亿,2006年更是吸引了包括谷歌、联想、IDG和江南春的投资。

95后的互联网原住民或许对天涯知之甚少,但一定听过从天涯走出来的著名人物、作品。包括宁财神写的《武林外传》、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天下霸唱写的《鬼吹灯》、熊顿写的《滚蛋吧!肿瘤君》。天涯亦聚焦了一系列社会事件: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唐骏学历造假事件等等。这些都是从天涯的火爆到最后演变为全民事件,乃至推动了社会规则、集体意识乃至国家立法的进步。

难得的是,天涯在发掘优质内容上坚持了下来,用户换了一拨又一拨,内容却不断的沉淀,成为谁都不能忽视的一座金山。然而,这些天涯社区创造出的价值,并没有转化成天涯社区自己的价值。站在区块链“世代”中,邢明看到了天涯的问题。邢明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心化。在获得融资之后,天涯过度人为破坏了社区弱中心的自由组织基因。中心化社交平台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虚假消息泛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用户无法收到想看的原生内容,只能接受平台的分发等等。区块链让社交领域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天涯社区的崛起其自组织机制功不可没。天涯社区的网友自发选举版主、自发设立天涯基本法、自发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等。——这听起来跟区块链的精神没有什么差异。

但在随后的运营过程中,中心化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对于社区破坏者,比如水军、谩骂、好内容的筛选等,去中心的机制容易走偏,并且纠正的力量偏弱。

区块链的出现让邢明看到了天涯社区再现当年辉煌的模样:“区块链可以建立一些自组织自净化的机制,让天涯重新回到弱中心化的自组织模式中去。”邢明说。

为此,邢明做了两年准备。


做区块链这个事情肯定不是跟风


邢明第一次接触区块链是在2015年。

“2015年,我看到包括红杉等投资机构在投区块链项目,很好奇。投资机构往往都是嗅觉敏感的。我从那时候开始去了解区块链。”邢明说。

天涯此前遇到了诸多痛点和瓶颈,如去中心化、建立信任和溯源确权等,邢明意识到这些难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解决。随后邢明调拨人马开始对区块链展开研究。

2017年年初,天涯开始频频接触区块链的专业人士,包括火币创始人李林在内的多位链圈领军人士都曾为天涯社区进行区块链改造出谋划策。邢明向以稳健、谨慎著称,在ICO甚嚣尘上之时,邢明也抵御了诸多天涯ICO的诱惑,而是始终把用区块链机制改造天涯放在首位,因此,天涯的区块链规划没有因去年94法规而止步。天涯的区块链团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技术的实现以及通证机制的打磨上。

 “很多早期的互联网创作者,创作出了非常优质的内容,比如鬼吹灯等,但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报,所以有一些很优秀的UGC用户流失了,因为没有合理的记账与激励机制,而区块链的token,可以对用户创造的价值进行记账,有了记账凭证后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邢明表示,我们已经用区块链来重构天涯的积分体系,它通过智能合约来产生,并且是限量的,它能够让用户的原创得到相应的回报。

邢明认为,除了激励机制,由于区块链的溯源、确权可以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天涯社区UGC用户的版权交易和IP运营等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保障与解决。

天涯+区块链像是本就该自然结合的。

近日,链塔智库BlockData发布的《区块链社交平台研究报告》中指出,社交在互联网世界始终是最具价值的应用,行业的竞争点始终紧紧围绕用户和内容两个点展开。区块链让社交领域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一理念和天涯社区不谋而合。


作者:互链脉搏·梁山花荣

彭博:摩根士丹利计划向客户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资讯xco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08:21 • 来自相关话题

据彭博社报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投行摩根士丹利计划向客户推出一款比特币衍生品。

该人士表示,投资者无需直接购买比特币,而是通过名为“价格收益互换(price return swap)”的衍生品来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将为每笔交易收取一定差价。目前,该银行在技术上已经做好准备,将在确认有机构客户需求以及内容批准流程完成后推出此项服务。

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CEO James Gorman曾表示,该行不会直接进行交易比特币,而将创建一个交易平台支持各类数字资产的衍生产品。6月摩根士丹利雇佣了前瑞士信贷员工Andrew Peel作为数字资产市场主管。 

早在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就跟随竞争对手高盛步伐,推出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当时,摩根士丹利首席财务官Jonathan Pruzan表示,该公司已在为大型机构客户提供比特币期货合约的清算服务,并正考虑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涉足加密货币业务。

虽然今年比特币市值腰斩,但除了摩根士丹利之外,投行高盛和花旗银行也在准备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上周高盛CFO出来辟谣,称Business Insider关于其将放弃开设数字货币交易室计划的新闻为“假新闻”。 当时这一消息叠加当日欧盟监管加强等消息,导致数字货币市场惨遭血洗,好不容易涨到7300美元上方的比特币价格接连下挫,周四一度跌至6270美元,24小时跌幅约15%。

自今年5月以来,高盛就在为CBOE和CME提供比特币期货的清算服务。而至于直接参与比特币交易,高盛尚未涉足。

据彭博社报道,除了开发名为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的比特币衍生品,高盛也在考虑一项为数字基金提供托管的计划。此外,花旗银行也在开发一种称为数字资产收据的新的交易数字货币机制。

目前比特币价格反弹上涨至6500美元附近。(文彦) 查看全部
Morgan-Stanley-Investing-in-Overstock.jpg

据彭博社报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投行摩根士丹利计划向客户推出一款比特币衍生品。

该人士表示,投资者无需直接购买比特币,而是通过名为“价格收益互换(price return swap)”的衍生品来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将为每笔交易收取一定差价。目前,该银行在技术上已经做好准备,将在确认有机构客户需求以及内容批准流程完成后推出此项服务。

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CEO James Gorman曾表示,该行不会直接进行交易比特币,而将创建一个交易平台支持各类数字资产的衍生产品。6月摩根士丹利雇佣了前瑞士信贷员工Andrew Peel作为数字资产市场主管。 

早在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就跟随竞争对手高盛步伐,推出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当时,摩根士丹利首席财务官Jonathan Pruzan表示,该公司已在为大型机构客户提供比特币期货合约的清算服务,并正考虑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涉足加密货币业务。

虽然今年比特币市值腰斩,但除了摩根士丹利之外,投行高盛和花旗银行也在准备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上周高盛CFO出来辟谣,称Business Insider关于其将放弃开设数字货币交易室计划的新闻为“假新闻”。 当时这一消息叠加当日欧盟监管加强等消息,导致数字货币市场惨遭血洗,好不容易涨到7300美元上方的比特币价格接连下挫,周四一度跌至6270美元,24小时跌幅约15%。

自今年5月以来,高盛就在为CBOE和CME提供比特币期货的清算服务。而至于直接参与比特币交易,高盛尚未涉足。

据彭博社报道,除了开发名为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的比特币衍生品,高盛也在考虑一项为数字基金提供托管的计划。此外,花旗银行也在开发一种称为数字资产收据的新的交易数字货币机制。

目前比特币价格反弹上涨至6500美元附近。(文彦)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业分析

投研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3 18:53 • 来自相关话题

引言: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货币交易所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和洗牌,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争愈演愈烈。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问题广遭诟病,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也的确短板明显。本文将聚焦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情况,从行业现状、公链发展形势、交易模式、盈利模式、代币经济以及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分析。

 
一、去中心化交易所概述
 

(一)去中心化交易所定义

数字货币交易所指的是提供数字货币间或数字货币与法币间交易服务的平台,根据用户是否对用于交易的数字货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来区分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事实上,大多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并非完全去中心化,不同的去中心化协议有着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


(二)去中心化交易所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逻辑,可以将去中心化交易所划分不同的类别。

按链上协议划分,可分为0x协议、Bitshares协议、Snowglobe协议、On-chain协议、Off-chain协议和Swap协议等;

按底层公链划分,则可分为ETH系、BTS系、NEO系、XLM系等;

按交易撮合模式划分,可分为订单薄模式、储备库模式和P2P协商模式;

按是否共享订单池划分,可分为共享型交易所和封闭型交易所;

按去中心化程度划分,可分为半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完全去中心化交易所。


(三)去中心化交易所行业现状

A. 行业概述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货币交易所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和洗牌。从2011年左右开始,数字货币交易所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规模上不断扩大。那段时期,数字货币交易所全部都是中心化的。随着交易额和用户量的迅猛攀升,数字货币交易所也逐渐暴露出短板,信息不透明、资产不安全、平台不合规和隐私易泄露等问题一点点吞噬用户对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

自2013年开始,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逐渐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尽管交易体验大不如中心化交易所,但却是真正让用户成为自己资产的主人,掌控自己的账户资金。从这一点来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也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大约在250家(包括运营中和开发中的),大多基于Ethereum和Bitshares。其中,完全去中心化的纯链上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不多,绝大多数严格意义上,应当称之为半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为了提高用户的交易体验,去中心化交易所会在交易逻辑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牺牲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性,这也佐证了区块链世界中“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存在。

根据2018年9月6日15:30的CoinMarketCap数据,全球调后交易量排名前100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中,只有3所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总排名第一的是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24小时交易额为$19.24亿;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排名最高的是Bitshares,24小时交易额为$751.06万,总排名第82位,差距255倍左右。

目前,毫无疑问,中心化交易所依旧是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主力军。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交易体验好(如交易速度快,深度高,币种全,市场活跃等因素)的重要性远超过对可能发生安全事件的担忧。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增大了安全保护方面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打消了部分用户的顾虑。

作为整个数字货币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交易所是盈利能力最好的环节之一。和中心化交易所类似,绝大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币币交易,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通过网关形式提供法币与代币间的兑换。与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于,去中心化交易所能提供钱包服务,使用户对自己的资产掌握控制权,即使平台跑路,也不会对用户的资产造成影响(如EtherDelta)。除了钱包和交易服务,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会提供行情资讯、资产发行、资金众筹和抵押借贷等服务。

尽管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存在一些限制,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从技术上规避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风险,比如市场操纵风险和资产被盗风险等。同时,随着区块链底层技术的逐渐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也会大幅提升。因此,整个去中心化交易所行业的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B.行业排行 

(1)市值排行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数据时间:2018年9月4日


目前,市值排名前50的代币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关的有6个,占比12%;排名前100的代币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关的有9个,占比9%。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中,市值最高的是还在研发中的OmiseGO,它将打造一个金融生态体系,提供多资产跨链互操作服务。排名第二的0x是Ethereum上被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最多的开放协议,支持ERC20币种间交易。排名第三的是当前交易量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它是目前行业内发展最为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一。

(2)交易量排行 





据来源:CoinMarketCap 数据时间:2018年9月6日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2018年9月6日,排行前200名的交易所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有18个,占比9%。其中,超过半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Ethereum作为底层公链,其次是Bitshares,占比17.65%。而这些项目中,大约40%于2017年上线,30%在2018年上线,最早的是2014年上线的Bisq。排名前18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量约为$163万,30天平均交易量为$2500万。其中,日交易量、7天交易量以及30天交易量最高的都是Bitshares。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2018年9月6日,排行前200名的交易所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有18个,占比9%。其中,超过半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Ethereum作为底层公链,其次是Bitshares,占比17.65%。而这些项目中,大约40%于2017年上线,30%在2018年上线,最早的是2014年上线的Bisq。排名前18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量约为$163万,30天平均交易量为$2500万。其中,日交易量、7天交易量以及30天交易量最高的都是Bitshares。

 
二、主流公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发展情况
 

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其安全方面的天然优势,正逐渐成为全球各大主流公链DAPP开发者积蓄发力的焦点。但由于公链间的性能特性不同和技术社区活跃度各异等原因,不同公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现状差异明显。因此,本章主要展示当前主流公链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发展情况,为读者后续了解具体交易模式提供整体的发展背景。


(一)Ethereum系

作为目前拥有全球最多DAPP数量的公链,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所有公链中是数量最多且发展相对成熟的。根据State of the Dapps和网上数据的不完全统计,Ethereum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大约在200个(包括正在运营和开发中的项目)。





数据来源:DappRadar 数据时间:2018年9月4日


根据DappRadar上的数据显示,过去7天Ethereum上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日平均用户数约为4326人,而日平均交易量约为8300个ETH。虽然这个数据和中心化交易所相距甚远,但从去中心化性、透明性和安全性等角度考量,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绝大多数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只支持Ethereum系代币之间的交易,并且均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完成链上交易,区别大多体现在撮合机制上。不过,也有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在规划中表示未来将支持其他公链币种间的交易。

Ethereum的去中心化协议种类多样,产生的交易模式也大有不同(下一章会详细介绍)。尽管实现的交易逻辑不尽相同,但目前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业务大多仅提供币币交易,尤其是ERC20币种间的兑换业务,因此,绝大多数的盈利方式是收取交易手续费和提币手续费。


(二)Bitshares系

作为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交易的公链币种数量最多,交易速度最快,总交易量最大且拓展服务最丰富。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包括虚拟货币、法币以及贵金属等有价值实物间的交易,提供了完整的交易闭环,包括账户创建、交易撮合、数字资产发行、资产管理、资产抵押、资产承兑和网关服务等。

根据Cryptofresh的数据,9月4日Bitshares上去中心化交易所24小时总交易量为$7,253,056。据Bitshares官方推特消息,截止2018年9月4日,加入Bitshares协议生态体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为15所,包括CryptoBridge、OpenLedger、BTSabc和SparkDEX等,而加入Graphene协议生态体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为13所,包括Bitshares、Cybex(后期将移至EOS)、Golos等。

根据Bitshares官方浏览器9月5日的数据,Bitshares的出块时间为3s,每个区块所含交易数大致在12~24区间,因此,尽管理论上Bitshares能每秒实现约10万次转账,但当天每秒实际处理的交易笔数在4~8左右。截止2018年9月5日,在Bitshares上可交易的智能代币有183种,用户自行发行的可交易资产有4077种。

关于费用,由于Bitshares的业务较为丰富,因此官方所列收费项目达5个大项37个小项,其中有5个免费项目。针对每项收费,均有基础价和终身会员价两种,基础价是终身会员价约5倍的价格,而成为终身会员需要交纳695个BTS(约¥654)。此外,另有11个收费项目是根据消耗每KB内存来计费的。所有收费项目通常会由委员会进行周期性调整。一般来说,所收费用的20%用于支付网络,剩下的其中一部分会由服务提供商获得。尽管Bitshares所列收费项目众多,但除了创建资产和升级会员账户等项目收费较高,大多数项目的费用低于1个BTS,相比多数交易所,Bitshares的交易费用并不算高。

不同于Ethereum上多样化的协议和交易模式,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相似,流动性共享,优化步伐相对统一。根据Bitshares官方消息,Bitshares下一步将向跨链原子互换以及去信任网关/侧链方向发展。


(三)Stellar系

作为自身内置去中心化交易功能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统,Stellar搭建了代币和法币之间交易的去中心化平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Stellar上运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为6所,包括Stellar、StellarX、Stellarport、Stellarterm、SDEX和Stellarswap。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仅列出可在CoinMarketCap查到的DEX) 数据时间:2018年9月5日


定位于货币交易和跨境支付,Stellar天然可以进行代币交易,交易时间仅需2~5秒,甚至用户可以自主发行数字资产并进行交易,因此,Stellar也可作为代币的一级市场发行平台。对于大部分的Stellar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耗费用仅为Stellar网络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和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相比,Stellar系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优势是支持币种丰富,交易速度较快且交易费用低廉,但在交易深度和交易体验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NEO系

作为国内首个开源区块链公链项目,NEO也在逐渐发展自己的Dapp生态体系。根据NEO官网数据,目前截止2018年9月5日,NEO上有73个Dapp,其中有8个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占比为10.96%。在这8所DEX中,有2所正在运行,其中只有Switcheo Network在CoinMarketCap上查得到相应的交易数据,根据2018年9月5日的数据显示,Switcheo Network的24小时交易量为$185,010 (26.51BTC)。





数据来源:NEO官网和DEXs官网 数据时间:2018年9月5日


由于NEO采用了dBFT共识机制,通过选举投票产生记账节点进行协同记账,目前全网有7个记账节点,交易处理速度是1000TPS,因此,从交易速度上来看,NEO系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速度体验是相对较好的,但这是在牺牲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换来的结果。从智能合约上来看,NEO上智能合约间的调用必须提前声明,这就要求去中心化交易所提前将交易对硬编码到NEO上。从账本结构上来看,不同于Ethereum的账户模式,NEO采用的是UTXO模式,在智能合约和NEO用户余额交互的过程中会增加一些难度,但从交易验证的角度来看,NEO会比Ethereum较为容易一些。

和Ethereum的发展路径相似,NEO上暂时基本只支持自身体系的代币间兑换,但也有跨链的计划。目前,NEO上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尚未正式运行,未来还有一定潜力。


(五)其他系

除上述公链之外,还有其他公链也在积极探索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路径,比如EOS(EOSfinex、EOS Exchange等)、QTUM(HyperPay)等。

除了公链Dapp,也有一些定位于支付交易的公链项目。作为当前市值排名最高的去中心化交易密切相关的公链项目,OmiseGO旨在通过公共去中心化的OMG网络,实现金融包容性和互操作性。整个OmiseGO区块链由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提供机制、清算网络和资产支持的区块链网关组成。其中,去中心化交易所将提供基于PoS机制的多资产跨链互操作服务。目前OmiseGO仍在开发中。

综合型区块链平台Waves为用户提供定制代币发行、去中心化交易、法币交易等多种服务,以订单簿模式完成币币交易,以法定网关模式解决法币和代币间兑换问题。截止2018年9月6日,根据官网数据,Waves上已发行18288个代币,创建80万多个钱包,日交易量为$535000左右。目前,Waves上支持的币种主要为BTC,EURO,LTC,ETH和Waves等。但Waves存在一定中心化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不论是公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还是专门做交易支付的公链项目,都需要在交易体验、资产安全以及去中心化性之间做出平衡。如何设计安全高效的交易模式,如何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易体验的同时实现自身盈利,都是每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考量的问题。

 
三、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模式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100种去中心化交易所链上协议(包括正在开发中和使用中),每种协议都设计了自身交易所的交易逻辑,但归根究底,多数链上协议可以归纳成三种主流常见的交易模式,分别是:订单簿模式、储备库模式和P2P协商模式。

这些交易模式具备一些特性,比如去中心化性、安全性和体验性,去中心化性不仅对安全有一定影响,也是区别于中心化交易所的最大特点。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看重的并不是去中心化或中心化,而是安全和体验。安全体现在整个交易流程、资产保管的安全和交易的透明度,规避很多诸如跑路、暗箱操作等风险给用户带来的权益侵害;体验则表现在交易速度快、交易深度好、交易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方面。

本章将逐一分析去中心化交易所主流交易模式的交易逻辑,并根据一些交易所的重要特性,对这些交易模式进行基本评估。


(一)订单簿模式


A. 链上订单簿模式(On-chain Order Book)

链上订单簿模式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交易模式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模式,最符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去中心化”定位,最大特点是纯链上完成订单撮合和交易结算。本例选择该模式中颇具代表性的OasisDex交易所。

(1)参与者角色







(2)交易流程







用户交易过程:

    Maker填写订单请求,用私钥签名后提交到区块链上(此时待交易的代币被锁定);
    Taker从链上订单簿中选择心仪的交易订单;
    Taker签名后将订单提交到智能合约执行订单内容。

(3)小结

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链上订单簿模式比其他模式安全性要好,透明度也高。可是,在DappRadar上,用户活跃度和交易量排名靠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大部分并不采用链上订单薄模式,尽管它具有强去中心化性,杜绝很多人为操控的可能性,但绝对的去中心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大大影响用户的交易体验,比如撤单需要成本,交易费用偏高,交易速度偏慢且易受到公链网络情况的影响。


B. 链下订单簿模式(Off-chain Order Book)

作为目前使用该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最多的交易模式,链下订单簿托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链下订单撮合,链上智能合约结算。本例选择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0x协议。

(1)参与者角色







(2)交易流程





该图根据0x白皮书修改


用户交易之前:

    创建Relayer并使其得到用户信任;
    Relayer维护链外订单以获取交易费用;

用户交易过程:

    Relayer设置费用表及收取交易费用的地址;
    Maker创建交易订单,填写满足Relayer费用表的feeA(Maker需要支付的代币A数量)和feeB(Taker需要支付的代币B数量),设置Relayer收取代币的地址feeRecipient,并用私钥签名订单,表明Maker授权该交易所的智能合约访问其代币A的余额,随后,Maker将签名后的订单发送给自己信任的Relayer;
     Relayer收到订单后,检查订单的有效性以及费用相关内容;倘若订单无效或不符合该Relayer的要求,则有权拒绝订单,如若订单合格,则将该订单放入订单薄中供潜在Taker浏览;
    Taker在订单簿中看到心仪的Maker订单后,选择接收该订单;
    Taker填写Maker的订单后,发送到该交易所的智能合约,由其执行订单内容。

(3)小结

0x协议的交易流程,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交易速度较慢,但和链上订单簿模式相比,则在速度上提升许多,也减少了交易成本,比如撤销订单无需手续费等。但牺牲了部分去中心化的后果是,一旦一家或少数几家资金殷实且规模较大的Relayer获得多数订单,那么Relayer会存在明显的中心化趋势。

除了0x协议之外,EtherDelta(注:有链上也有链下订单簿,但使用多的是链下订单簿)采用的也是类似链下撮合,链上交易的订单簿托管模式:Maker签名并链下发送自己的订单请求,Taker在订单簿上找到心仪的订单后填写并发送到智能合约中执行。和0x协议不同的是,EtherDelta需要Maker下单时锁定自己的代币,直到交易完成,为了弥补Maker的损失,对Maker不收取交易费,而对Taker收取0.3%的手续费。

仍在开发中的Loopring协议被认为是0x协议的升级版,同样是订单簿托管模式,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Loopring将用环路撮合方式一次撮合多个不同类型的代币订单,单个订单也能被发送至多个交易所,被其并行撮合。针对0x协议存在的一些漏洞,Loopring将通过双重授权的方式预防抢先交易。

NEO公链上也有采用订单薄托管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Switcheo,目前该交易所仅能支持NEO、GAS和NEP-5标准的代币,即NEO公链上发行的代币,但该交易所未来有跨链计划,后续会支持QTUM和ETH公链上的代币间交易。

采用链上订单簿托管模式的交易所还有很多,核心的特点在于链下撮合、链上结算,依赖订单簿撮合Maker和Taker交易对手方。整个交易流程效率,成本低且体验较好,但去中心化性不如链上订单簿,由于订单簿是链下的,也存在一定人为操控的风险。


(二)储备库模式

如果说订单簿托管模式注重交易双方的价格敏感性,那么,储备库模式更关注交易的时间敏感性。定位于数字货币间即时交易的应用场景,储备库模式具有一定的商业前景。本例选择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Kyber Network。

(1)参与者角色







(2)交易流程





该图根据Kyber Network白皮书修改


用户交易之前:

    吸收储备贡献者们的资金并创建公共储备库(或用自有资金创建私有储备库);
    Kyber Network运营者添加储备库并将代币列入交易列表中;
    储备管理者维护储备库,决定交易对的兑换汇率,并反馈给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

用户交易过程:

    倘若用户想用N个代币A兑换一定数量的代币B,则直接向Kyber Network提交交易请求,并设置最小兑换率;
    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检查待交易的代币A是否被记入智能合约中;
    若记入,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将从各储备库中调取相应提供的兑换率,从中选择满足最小兑换率的最佳兑换率,并执行交易请求:将兑换的代币B发送到用户指定的地址,而被兑换的N个代币A放入提供代币B的储备库中。

(3)小结

对于Kyber Network来说,从交易逻辑上来看,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在牺牲一定价格敏感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实现了最快的交易速度。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在储备库数量较少的时候,储备管理者以某种形式约定同时设置不合理的兑换率, 而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的设定是从中选择最优的价格执行,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种类似做市商模式的交易方式,利用中央对手方解决了数字货币交易中的“双重需求巧合”问题,为交易提供较好的流动性。除了Kyber Network之外,Bancor协议中也有相似的解决方案,它利用恒定准备金比率(Constant Reserve Ratio)让所有人创建代币,但代币须以一定的比率持有一种或多种其他代币来作为储备金,以此为新创建的代币背书。在交易中,Bancor会实时动态计算兑换率,用户自行决定是否以该兑换率进行交易。

储备库模式为了交易体验,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性,但对于有小额即时支付需求的实际应用场景来说,这种类似做市商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P2P协商模式


作为目前主流交易模式中,交易速度最慢但去中心化性最强的模式,P2P模式具有点对点的协商特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沟通,但也存在交易效率的问题。本例选择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Swap协议。

(1)参与者角色







(2)交易流程





该图根据Swap白皮书修改


找到交易对手过程:

1.Maker创建交易意图,填写交易对币种后发送给Indexer(本质调用addIntent方法);

2.Taker在Indexer上搜索交易意图(本质调用findIntent方法);

3.Indexer根据Taker的查找条件,返回一个符合条件的Maker列表(本质调用foundIntent(maker))方法;

4.Taker在Maker列表中选择中意的Maker建立联系。





该图根据Swap白皮书修改


价格协商并交易过程:

1.Taker向Maker发起询价,告知Maker,如:我想用ETH买N个BTC,理论上Maker应回复:我会用M个ETH跟你换N个BTC,该过程本质上Taker调用了getOrder方法;

2.Maker可以向Oracle寻求价格建议,则问Oracle:ETH和BTC的交易价格是多少,该过程本质上调用了getPrice方法;

3.Oracle返回一个价格给Maker;

4.Maker考虑后给Taker回复一个订单,上面包含报价、过期时间、签名和地址等信息,核心内容为:我会用M个ETH跟你换N个BTC,该过程本质调用了provideOrder方法;

5.倘若Taker同意该报价,便填单后发送给智能合约,该过程本质调用了fillOrder方法。

6.智能合约收到订单后执行订单内容。

注:Taker在协商过程中也能咨询Oracle的价格建议,过程和Maker类似,本文不加以赘述。

(3)小结

这种没有订单簿,完全采用点对点配对的形式进行交易的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交易效率低下,而最大的优势在于个性化的交易协商,保持良好的去中心化特性,因此,这种P2P协商模式,适用于大额交易的场景,对于小额快速交易没有很大的优势。

 
四、盈利模式和代币经济
 

作为整个数字货币产业链关键的一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盈利模式和代币经济和中心化交易所的类似,但也有些许不同,比如盈利模式上多了资产发行费用。


(一)盈利模式







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盈利模式方面大致相似,核心稳定的盈利点基本在交易手续费上,只是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来说,不同的交易逻辑所产生不同的交易费率设置方式。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盈利模式上最大的不同在于资产发行,因为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支持用户发行自己的代币并进行交易,因此,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较为独特的盈利点。还有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众筹、抵押租赁和法币兑换等业务,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总的来说,在盈利模式上,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差别不大。


(二)代币经济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代币分配上和其他代币项目差别不大,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团队、顾问、投资者、社区和战略合作伙伴等方面按比例分配代币。在资金的用途上,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团队会将募集的资金结合分配的代币投入到团队人员招募、去中心化交易所产品研发、用户社群的推广、商务洽谈以及交易所运转的法律合规性等方面中。

和中心化交易所类似,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币大多用来抵扣50%~70%的手续费,有的还可以升级成会员,享受平台的更多优惠政策,通常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交易所会从净利润中抽出一定比例回购并销毁平台币,以增加该币的稀缺性。

然而,对于一些公链即平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如Bitshares和Waves等),其平台币还有其他重要用途,比如作为平台运行的燃料,用户进行平台相关操作时经常用得到,大大提高了平台币的使用价值。用户发行自己的资产时,也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平台币。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拓展平台的生态体系,进而提升平台币的价值。

并非所有的交易所都发行代币,也不是所有的交易所都需要平台币来维持其自身运营。很多时候,平台币的存在,既是满足一些平台自身的发展需求,也能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感。

 
五、问题与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1)安全依旧是个问题

尽管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系数比中心化交易所的要高,但不可否认,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需要面对安全问题。在用户资产方面,虽然用户对自己的钱包掌握控制权,但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容易被钓鱼网站诱导泄露私钥,从而造成资产被盗。而在交易所资产方面,今年7月份,Bancor出现安全漏洞,被黑客盗走约25000个ETH、2.3亿个NPXS和250 万个BNT。尽管团队阻止了BNT的转移,但ETH和NPXS均无法挽回。虽然此次安全事件未对用户资产造成影响,但对交易所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去中心化交易所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风控体系,对用户钱包、交易数据和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加强用户参与的所有流程(包括钱包登录/创建、交易、转币等)的风险控制和安全教育。

(2)交易体验存在明显短板

交易速度慢、交易币种少和交易深度差是目前很多用户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基本印象。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体验上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底层公链的限制,加上跨链技术尚不够成熟,使得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撮合上牺牲了部分去中心化性来提升交易体验。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深度低,相互之间不共享交易深度,大大影响了流动性,造成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愿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订单不易成交。因此,交易体验的提升成为众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努力探索的方向。

(3)用户安全意识培养和使用培训仍然不够

阻碍用户尝试去了解和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重要原因是大多数用户尚未意识到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缺点(如市场不透明、资产不安全等),也不够熟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优势以及操作流程。对于很多刚接触区块链的用户来说,会正确安全地使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已经是跨出一大步了。相较于使用门槛相对更高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用户容易望而却步,宁愿承担风险去使用安全性相对偏低的中心化交易所。因此,培养用户安全意识和培训使用流程,也是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去做的。


(二)发展趋势

(1)单链和跨链并存

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有着不同的自身定位,有的致力于提供某一条公链上币种间的交易服务并将其做到极致,有的则志在打通各公链间币种的交易兑换通道,以提供大而全的一站式服务。未来,随着跨链技术的逐步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交易的币种将愈加丰富,供用户可选择的范围也将扩大。不论是单链型去中心化交易所,还是跨链型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将在数字货币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2)服务内容和盈利模式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主要盈利点在币币交易上,小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拓展了抵押借贷、资产发行和合约交易等服务。在未来,作为数字货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去中心化交易所将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而发展多样化的盈利模式。

(3)交易体验和用户教育相互促进

现阶段,交易体验有着诸多的限制,用户教育也较难展开。但在未来,随着底层公链的性能增强和功能增加,加上交易逻辑的改进以及跨链技术的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将会大幅提升,伴随而来的,是用户教育难度和成本的降低。


参考资料:

1.《去中心化资产交易:一种新的金融市场模式》by 姚前

2. 0x、KyberNetwork和Swap等项目白皮书

3.《去中心化交易所TOP10研究报告》by 链塔智库

 

作者:陈明艳 查看全部
omisego.jpg

引言: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货币交易所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和洗牌,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争愈演愈烈。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问题广遭诟病,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也的确短板明显。本文将聚焦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情况,从行业现状、公链发展形势、交易模式、盈利模式、代币经济以及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分析。

 
一、去中心化交易所概述
 

(一)去中心化交易所定义

数字货币交易所指的是提供数字货币间或数字货币与法币间交易服务的平台,根据用户是否对用于交易的数字货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来区分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事实上,大多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并非完全去中心化,不同的去中心化协议有着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


(二)去中心化交易所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逻辑,可以将去中心化交易所划分不同的类别。

按链上协议划分,可分为0x协议、Bitshares协议、Snowglobe协议、On-chain协议、Off-chain协议和Swap协议等;

按底层公链划分,则可分为ETH系、BTS系、NEO系、XLM系等;

按交易撮合模式划分,可分为订单薄模式、储备库模式和P2P协商模式;

按是否共享订单池划分,可分为共享型交易所和封闭型交易所;

按去中心化程度划分,可分为半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完全去中心化交易所。


(三)去中心化交易所行业现状

A. 行业概述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货币交易所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和洗牌。从2011年左右开始,数字货币交易所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规模上不断扩大。那段时期,数字货币交易所全部都是中心化的。随着交易额和用户量的迅猛攀升,数字货币交易所也逐渐暴露出短板,信息不透明、资产不安全、平台不合规和隐私易泄露等问题一点点吞噬用户对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

自2013年开始,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逐渐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尽管交易体验大不如中心化交易所,但却是真正让用户成为自己资产的主人,掌控自己的账户资金。从这一点来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也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大约在250家(包括运营中和开发中的),大多基于Ethereum和Bitshares。其中,完全去中心化的纯链上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不多,绝大多数严格意义上,应当称之为半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为了提高用户的交易体验,去中心化交易所会在交易逻辑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牺牲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性,这也佐证了区块链世界中“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存在。

根据2018年9月6日15:30的CoinMarketCap数据,全球调后交易量排名前100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中,只有3所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总排名第一的是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24小时交易额为$19.24亿;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排名最高的是Bitshares,24小时交易额为$751.06万,总排名第82位,差距255倍左右。

目前,毫无疑问,中心化交易所依旧是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主力军。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交易体验好(如交易速度快,深度高,币种全,市场活跃等因素)的重要性远超过对可能发生安全事件的担忧。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增大了安全保护方面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打消了部分用户的顾虑。

作为整个数字货币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交易所是盈利能力最好的环节之一。和中心化交易所类似,绝大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币币交易,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通过网关形式提供法币与代币间的兑换。与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于,去中心化交易所能提供钱包服务,使用户对自己的资产掌握控制权,即使平台跑路,也不会对用户的资产造成影响(如EtherDelta)。除了钱包和交易服务,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会提供行情资讯、资产发行、资金众筹和抵押借贷等服务。

尽管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存在一些限制,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从技术上规避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风险,比如市场操纵风险和资产被盗风险等。同时,随着区块链底层技术的逐渐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也会大幅提升。因此,整个去中心化交易所行业的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B.行业排行 

(1)市值排行

201809130624479032.png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数据时间:2018年9月4日


目前,市值排名前50的代币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关的有6个,占比12%;排名前100的代币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关的有9个,占比9%。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中,市值最高的是还在研发中的OmiseGO,它将打造一个金融生态体系,提供多资产跨链互操作服务。排名第二的0x是Ethereum上被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最多的开放协议,支持ERC20币种间交易。排名第三的是当前交易量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它是目前行业内发展最为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一。

(2)交易量排行 

201809130629229756.png

据来源:CoinMarketCap 数据时间:2018年9月6日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2018年9月6日,排行前200名的交易所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有18个,占比9%。其中,超过半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Ethereum作为底层公链,其次是Bitshares,占比17.65%。而这些项目中,大约40%于2017年上线,30%在2018年上线,最早的是2014年上线的Bisq。排名前18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量约为$163万,30天平均交易量为$2500万。其中,日交易量、7天交易量以及30天交易量最高的都是Bitshares。 

201809130630534654.png


201809130630484650.png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2018年9月6日,排行前200名的交易所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有18个,占比9%。其中,超过半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Ethereum作为底层公链,其次是Bitshares,占比17.65%。而这些项目中,大约40%于2017年上线,30%在2018年上线,最早的是2014年上线的Bisq。排名前18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量约为$163万,30天平均交易量为$2500万。其中,日交易量、7天交易量以及30天交易量最高的都是Bitshares。

 
二、主流公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发展情况
 

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其安全方面的天然优势,正逐渐成为全球各大主流公链DAPP开发者积蓄发力的焦点。但由于公链间的性能特性不同和技术社区活跃度各异等原因,不同公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现状差异明显。因此,本章主要展示当前主流公链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发展情况,为读者后续了解具体交易模式提供整体的发展背景。


(一)Ethereum系

作为目前拥有全球最多DAPP数量的公链,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所有公链中是数量最多且发展相对成熟的。根据State of the Dapps和网上数据的不完全统计,Ethereum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大约在200个(包括正在运营和开发中的项目)。

201809130633096407.png

数据来源:DappRadar 数据时间:2018年9月4日


根据DappRadar上的数据显示,过去7天Ethereum上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日平均用户数约为4326人,而日平均交易量约为8300个ETH。虽然这个数据和中心化交易所相距甚远,但从去中心化性、透明性和安全性等角度考量,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绝大多数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只支持Ethereum系代币之间的交易,并且均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完成链上交易,区别大多体现在撮合机制上。不过,也有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在规划中表示未来将支持其他公链币种间的交易。

Ethereum的去中心化协议种类多样,产生的交易模式也大有不同(下一章会详细介绍)。尽管实现的交易逻辑不尽相同,但目前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业务大多仅提供币币交易,尤其是ERC20币种间的兑换业务,因此,绝大多数的盈利方式是收取交易手续费和提币手续费。


(二)Bitshares系

作为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交易的公链币种数量最多,交易速度最快,总交易量最大且拓展服务最丰富。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包括虚拟货币、法币以及贵金属等有价值实物间的交易,提供了完整的交易闭环,包括账户创建、交易撮合、数字资产发行、资产管理、资产抵押、资产承兑和网关服务等。

根据Cryptofresh的数据,9月4日Bitshares上去中心化交易所24小时总交易量为$7,253,056。据Bitshares官方推特消息,截止2018年9月4日,加入Bitshares协议生态体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为15所,包括CryptoBridge、OpenLedger、BTSabc和SparkDEX等,而加入Graphene协议生态体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为13所,包括Bitshares、Cybex(后期将移至EOS)、Golos等。

根据Bitshares官方浏览器9月5日的数据,Bitshares的出块时间为3s,每个区块所含交易数大致在12~24区间,因此,尽管理论上Bitshares能每秒实现约10万次转账,但当天每秒实际处理的交易笔数在4~8左右。截止2018年9月5日,在Bitshares上可交易的智能代币有183种,用户自行发行的可交易资产有4077种。

关于费用,由于Bitshares的业务较为丰富,因此官方所列收费项目达5个大项37个小项,其中有5个免费项目。针对每项收费,均有基础价和终身会员价两种,基础价是终身会员价约5倍的价格,而成为终身会员需要交纳695个BTS(约¥654)。此外,另有11个收费项目是根据消耗每KB内存来计费的。所有收费项目通常会由委员会进行周期性调整。一般来说,所收费用的20%用于支付网络,剩下的其中一部分会由服务提供商获得。尽管Bitshares所列收费项目众多,但除了创建资产和升级会员账户等项目收费较高,大多数项目的费用低于1个BTS,相比多数交易所,Bitshares的交易费用并不算高。

不同于Ethereum上多样化的协议和交易模式,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相似,流动性共享,优化步伐相对统一。根据Bitshares官方消息,Bitshares下一步将向跨链原子互换以及去信任网关/侧链方向发展。


(三)Stellar系

作为自身内置去中心化交易功能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统,Stellar搭建了代币和法币之间交易的去中心化平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Stellar上运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为6所,包括Stellar、StellarX、Stellarport、Stellarterm、SDEX和Stellarswap。

201809130643253747.png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仅列出可在CoinMarketCap查到的DEX) 数据时间:2018年9月5日


定位于货币交易和跨境支付,Stellar天然可以进行代币交易,交易时间仅需2~5秒,甚至用户可以自主发行数字资产并进行交易,因此,Stellar也可作为代币的一级市场发行平台。对于大部分的Stellar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耗费用仅为Stellar网络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和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相比,Stellar系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优势是支持币种丰富,交易速度较快且交易费用低廉,但在交易深度和交易体验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NEO系

作为国内首个开源区块链公链项目,NEO也在逐渐发展自己的Dapp生态体系。根据NEO官网数据,目前截止2018年9月5日,NEO上有73个Dapp,其中有8个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占比为10.96%。在这8所DEX中,有2所正在运行,其中只有Switcheo Network在CoinMarketCap上查得到相应的交易数据,根据2018年9月5日的数据显示,Switcheo Network的24小时交易量为$185,010 (26.51BTC)。

201809130644277797.png

数据来源:NEO官网和DEXs官网 数据时间:2018年9月5日


由于NEO采用了dBFT共识机制,通过选举投票产生记账节点进行协同记账,目前全网有7个记账节点,交易处理速度是1000TPS,因此,从交易速度上来看,NEO系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速度体验是相对较好的,但这是在牺牲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换来的结果。从智能合约上来看,NEO上智能合约间的调用必须提前声明,这就要求去中心化交易所提前将交易对硬编码到NEO上。从账本结构上来看,不同于Ethereum的账户模式,NEO采用的是UTXO模式,在智能合约和NEO用户余额交互的过程中会增加一些难度,但从交易验证的角度来看,NEO会比Ethereum较为容易一些。

和Ethereum的发展路径相似,NEO上暂时基本只支持自身体系的代币间兑换,但也有跨链的计划。目前,NEO上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尚未正式运行,未来还有一定潜力。


(五)其他系

除上述公链之外,还有其他公链也在积极探索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路径,比如EOS(EOSfinex、EOS Exchange等)、QTUM(HyperPay)等。

除了公链Dapp,也有一些定位于支付交易的公链项目。作为当前市值排名最高的去中心化交易密切相关的公链项目,OmiseGO旨在通过公共去中心化的OMG网络,实现金融包容性和互操作性。整个OmiseGO区块链由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提供机制、清算网络和资产支持的区块链网关组成。其中,去中心化交易所将提供基于PoS机制的多资产跨链互操作服务。目前OmiseGO仍在开发中。

综合型区块链平台Waves为用户提供定制代币发行、去中心化交易、法币交易等多种服务,以订单簿模式完成币币交易,以法定网关模式解决法币和代币间兑换问题。截止2018年9月6日,根据官网数据,Waves上已发行18288个代币,创建80万多个钱包,日交易量为$535000左右。目前,Waves上支持的币种主要为BTC,EURO,LTC,ETH和Waves等。但Waves存在一定中心化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不论是公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还是专门做交易支付的公链项目,都需要在交易体验、资产安全以及去中心化性之间做出平衡。如何设计安全高效的交易模式,如何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易体验的同时实现自身盈利,都是每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考量的问题。

 
三、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模式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100种去中心化交易所链上协议(包括正在开发中和使用中),每种协议都设计了自身交易所的交易逻辑,但归根究底,多数链上协议可以归纳成三种主流常见的交易模式,分别是:订单簿模式、储备库模式和P2P协商模式。

这些交易模式具备一些特性,比如去中心化性、安全性和体验性,去中心化性不仅对安全有一定影响,也是区别于中心化交易所的最大特点。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看重的并不是去中心化或中心化,而是安全和体验。安全体现在整个交易流程、资产保管的安全和交易的透明度,规避很多诸如跑路、暗箱操作等风险给用户带来的权益侵害;体验则表现在交易速度快、交易深度好、交易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方面。

本章将逐一分析去中心化交易所主流交易模式的交易逻辑,并根据一些交易所的重要特性,对这些交易模式进行基本评估。


(一)订单簿模式


A. 链上订单簿模式(On-chain Order Book)

链上订单簿模式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交易模式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模式,最符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去中心化”定位,最大特点是纯链上完成订单撮合和交易结算。本例选择该模式中颇具代表性的OasisDex交易所。

(1)参与者角色

201809130646448426.png



(2)交易流程

201809130647525217.png



用户交易过程:

    Maker填写订单请求,用私钥签名后提交到区块链上(此时待交易的代币被锁定);
    Taker从链上订单簿中选择心仪的交易订单;
    Taker签名后将订单提交到智能合约执行订单内容。

(3)小结

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链上订单簿模式比其他模式安全性要好,透明度也高。可是,在DappRadar上,用户活跃度和交易量排名靠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大部分并不采用链上订单薄模式,尽管它具有强去中心化性,杜绝很多人为操控的可能性,但绝对的去中心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大大影响用户的交易体验,比如撤单需要成本,交易费用偏高,交易速度偏慢且易受到公链网络情况的影响。


B. 链下订单簿模式(Off-chain Order Book)

作为目前使用该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数量最多的交易模式,链下订单簿托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链下订单撮合,链上智能合约结算。本例选择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0x协议。

(1)参与者角色

201809130649124759.png



(2)交易流程

201809130649533216.png

该图根据0x白皮书修改


用户交易之前:

    创建Relayer并使其得到用户信任;
    Relayer维护链外订单以获取交易费用;

用户交易过程:

    Relayer设置费用表及收取交易费用的地址;
    Maker创建交易订单,填写满足Relayer费用表的feeA(Maker需要支付的代币A数量)和feeB(Taker需要支付的代币B数量),设置Relayer收取代币的地址feeRecipient,并用私钥签名订单,表明Maker授权该交易所的智能合约访问其代币A的余额,随后,Maker将签名后的订单发送给自己信任的Relayer;
     Relayer收到订单后,检查订单的有效性以及费用相关内容;倘若订单无效或不符合该Relayer的要求,则有权拒绝订单,如若订单合格,则将该订单放入订单薄中供潜在Taker浏览;
    Taker在订单簿中看到心仪的Maker订单后,选择接收该订单;
    Taker填写Maker的订单后,发送到该交易所的智能合约,由其执行订单内容。

(3)小结

0x协议的交易流程,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交易速度较慢,但和链上订单簿模式相比,则在速度上提升许多,也减少了交易成本,比如撤销订单无需手续费等。但牺牲了部分去中心化的后果是,一旦一家或少数几家资金殷实且规模较大的Relayer获得多数订单,那么Relayer会存在明显的中心化趋势。

除了0x协议之外,EtherDelta(注:有链上也有链下订单簿,但使用多的是链下订单簿)采用的也是类似链下撮合,链上交易的订单簿托管模式:Maker签名并链下发送自己的订单请求,Taker在订单簿上找到心仪的订单后填写并发送到智能合约中执行。和0x协议不同的是,EtherDelta需要Maker下单时锁定自己的代币,直到交易完成,为了弥补Maker的损失,对Maker不收取交易费,而对Taker收取0.3%的手续费。

仍在开发中的Loopring协议被认为是0x协议的升级版,同样是订单簿托管模式,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Loopring将用环路撮合方式一次撮合多个不同类型的代币订单,单个订单也能被发送至多个交易所,被其并行撮合。针对0x协议存在的一些漏洞,Loopring将通过双重授权的方式预防抢先交易。

NEO公链上也有采用订单薄托管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Switcheo,目前该交易所仅能支持NEO、GAS和NEP-5标准的代币,即NEO公链上发行的代币,但该交易所未来有跨链计划,后续会支持QTUM和ETH公链上的代币间交易。

采用链上订单簿托管模式的交易所还有很多,核心的特点在于链下撮合、链上结算,依赖订单簿撮合Maker和Taker交易对手方。整个交易流程效率,成本低且体验较好,但去中心化性不如链上订单簿,由于订单簿是链下的,也存在一定人为操控的风险。


(二)储备库模式

如果说订单簿托管模式注重交易双方的价格敏感性,那么,储备库模式更关注交易的时间敏感性。定位于数字货币间即时交易的应用场景,储备库模式具有一定的商业前景。本例选择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Kyber Network。

(1)参与者角色

201809130652451620.png



(2)交易流程

201809130653199639.png

该图根据Kyber Network白皮书修改


用户交易之前:

    吸收储备贡献者们的资金并创建公共储备库(或用自有资金创建私有储备库);
    Kyber Network运营者添加储备库并将代币列入交易列表中;
    储备管理者维护储备库,决定交易对的兑换汇率,并反馈给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

用户交易过程:

    倘若用户想用N个代币A兑换一定数量的代币B,则直接向Kyber Network提交交易请求,并设置最小兑换率;
    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检查待交易的代币A是否被记入智能合约中;
    若记入,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将从各储备库中调取相应提供的兑换率,从中选择满足最小兑换率的最佳兑换率,并执行交易请求:将兑换的代币B发送到用户指定的地址,而被兑换的N个代币A放入提供代币B的储备库中。

(3)小结

对于Kyber Network来说,从交易逻辑上来看,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在牺牲一定价格敏感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实现了最快的交易速度。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在储备库数量较少的时候,储备管理者以某种形式约定同时设置不合理的兑换率, 而Kyber Network智能合约的设定是从中选择最优的价格执行,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种类似做市商模式的交易方式,利用中央对手方解决了数字货币交易中的“双重需求巧合”问题,为交易提供较好的流动性。除了Kyber Network之外,Bancor协议中也有相似的解决方案,它利用恒定准备金比率(Constant Reserve Ratio)让所有人创建代币,但代币须以一定的比率持有一种或多种其他代币来作为储备金,以此为新创建的代币背书。在交易中,Bancor会实时动态计算兑换率,用户自行决定是否以该兑换率进行交易。

储备库模式为了交易体验,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性,但对于有小额即时支付需求的实际应用场景来说,这种类似做市商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P2P协商模式


作为目前主流交易模式中,交易速度最慢但去中心化性最强的模式,P2P模式具有点对点的协商特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沟通,但也存在交易效率的问题。本例选择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Swap协议。

(1)参与者角色

201809130655434975.png



(2)交易流程

201809130656311195.png

该图根据Swap白皮书修改


找到交易对手过程:

1.Maker创建交易意图,填写交易对币种后发送给Indexer(本质调用addIntent方法);

2.Taker在Indexer上搜索交易意图(本质调用findIntent方法);

3.Indexer根据Taker的查找条件,返回一个符合条件的Maker列表(本质调用foundIntent(maker))方法;

4.Taker在Maker列表中选择中意的Maker建立联系。

201809130656401487.png

该图根据Swap白皮书修改


价格协商并交易过程:

1.Taker向Maker发起询价,告知Maker,如:我想用ETH买N个BTC,理论上Maker应回复:我会用M个ETH跟你换N个BTC,该过程本质上Taker调用了getOrder方法;

2.Maker可以向Oracle寻求价格建议,则问Oracle:ETH和BTC的交易价格是多少,该过程本质上调用了getPrice方法;

3.Oracle返回一个价格给Maker;

4.Maker考虑后给Taker回复一个订单,上面包含报价、过期时间、签名和地址等信息,核心内容为:我会用M个ETH跟你换N个BTC,该过程本质调用了provideOrder方法;

5.倘若Taker同意该报价,便填单后发送给智能合约,该过程本质调用了fillOrder方法。

6.智能合约收到订单后执行订单内容。

注:Taker在协商过程中也能咨询Oracle的价格建议,过程和Maker类似,本文不加以赘述。

(3)小结

这种没有订单簿,完全采用点对点配对的形式进行交易的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交易效率低下,而最大的优势在于个性化的交易协商,保持良好的去中心化特性,因此,这种P2P协商模式,适用于大额交易的场景,对于小额快速交易没有很大的优势。

 
四、盈利模式和代币经济
 

作为整个数字货币产业链关键的一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盈利模式和代币经济和中心化交易所的类似,但也有些许不同,比如盈利模式上多了资产发行费用。


(一)盈利模式

201809130700562383.png



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盈利模式方面大致相似,核心稳定的盈利点基本在交易手续费上,只是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来说,不同的交易逻辑所产生不同的交易费率设置方式。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盈利模式上最大的不同在于资产发行,因为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支持用户发行自己的代币并进行交易,因此,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较为独特的盈利点。还有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众筹、抵押租赁和法币兑换等业务,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总的来说,在盈利模式上,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差别不大。


(二)代币经济

201809130701515772.png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代币分配上和其他代币项目差别不大,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团队、顾问、投资者、社区和战略合作伙伴等方面按比例分配代币。在资金的用途上,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团队会将募集的资金结合分配的代币投入到团队人员招募、去中心化交易所产品研发、用户社群的推广、商务洽谈以及交易所运转的法律合规性等方面中。

和中心化交易所类似,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币大多用来抵扣50%~70%的手续费,有的还可以升级成会员,享受平台的更多优惠政策,通常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交易所会从净利润中抽出一定比例回购并销毁平台币,以增加该币的稀缺性。

然而,对于一些公链即平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如Bitshares和Waves等),其平台币还有其他重要用途,比如作为平台运行的燃料,用户进行平台相关操作时经常用得到,大大提高了平台币的使用价值。用户发行自己的资产时,也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平台币。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拓展平台的生态体系,进而提升平台币的价值。

并非所有的交易所都发行代币,也不是所有的交易所都需要平台币来维持其自身运营。很多时候,平台币的存在,既是满足一些平台自身的发展需求,也能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感。

 
五、问题与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1)安全依旧是个问题

尽管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系数比中心化交易所的要高,但不可否认,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需要面对安全问题。在用户资产方面,虽然用户对自己的钱包掌握控制权,但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容易被钓鱼网站诱导泄露私钥,从而造成资产被盗。而在交易所资产方面,今年7月份,Bancor出现安全漏洞,被黑客盗走约25000个ETH、2.3亿个NPXS和250 万个BNT。尽管团队阻止了BNT的转移,但ETH和NPXS均无法挽回。虽然此次安全事件未对用户资产造成影响,但对交易所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去中心化交易所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风控体系,对用户钱包、交易数据和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加强用户参与的所有流程(包括钱包登录/创建、交易、转币等)的风险控制和安全教育。

(2)交易体验存在明显短板

交易速度慢、交易币种少和交易深度差是目前很多用户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基本印象。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体验上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底层公链的限制,加上跨链技术尚不够成熟,使得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撮合上牺牲了部分去中心化性来提升交易体验。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深度低,相互之间不共享交易深度,大大影响了流动性,造成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愿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订单不易成交。因此,交易体验的提升成为众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努力探索的方向。

(3)用户安全意识培养和使用培训仍然不够

阻碍用户尝试去了解和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重要原因是大多数用户尚未意识到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缺点(如市场不透明、资产不安全等),也不够熟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优势以及操作流程。对于很多刚接触区块链的用户来说,会正确安全地使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已经是跨出一大步了。相较于使用门槛相对更高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用户容易望而却步,宁愿承担风险去使用安全性相对偏低的中心化交易所。因此,培养用户安全意识和培训使用流程,也是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去做的。


(二)发展趋势

(1)单链和跨链并存

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有着不同的自身定位,有的致力于提供某一条公链上币种间的交易服务并将其做到极致,有的则志在打通各公链间币种的交易兑换通道,以提供大而全的一站式服务。未来,随着跨链技术的逐步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交易的币种将愈加丰富,供用户可选择的范围也将扩大。不论是单链型去中心化交易所,还是跨链型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将在数字货币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2)服务内容和盈利模式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主要盈利点在币币交易上,小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拓展了抵押借贷、资产发行和合约交易等服务。在未来,作为数字货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去中心化交易所将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而发展多样化的盈利模式。

(3)交易体验和用户教育相互促进

现阶段,交易体验有着诸多的限制,用户教育也较难展开。但在未来,随着底层公链的性能增强和功能增加,加上交易逻辑的改进以及跨链技术的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将会大幅提升,伴随而来的,是用户教育难度和成本的降低。


参考资料:

1.《去中心化资产交易:一种新的金融市场模式》by 姚前

2. 0x、KyberNetwork和Swap等项目白皮书

3.《去中心化交易所TOP10研究报告》by 链塔智库

 

作者:陈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