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混合器ChipMixer到底有多野?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11-21 18:12 • 来自相关话题

弱匿名性 VS 可能性的“黑币”,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比特币地址不会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的身份,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实际上是会的。

我们可以通过关联区块链中的多个节点,追溯到某一笔特殊的交易,然后通过分析区块链数据和KYC/AML数据,知道是谁发的这笔交易,甚至包含更多细节,如:地点、交易缘由等。

之前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如何抵御粉尘攻击,增加交易的匿名性和安全性。有很多朋友表示对混币器非常感兴趣。这篇文章,小编将会分析一款非常野的比特币混币器---ChipMixer。


首先,看下我们的调研结果


大多比特币混币器会混合用户需要发送的比特币以及混币器自己的储备金,然后再发送混合后的比特币到用户要求的地址上。这就有可能仍会收到自己的一部分币甚至是被污染的币。

而ChipMixer不同,用户需要先发送比特币到ChipMixer提供的地址,然后从ChipMixer获得存有相等数额比特币的“Chip”(实际对应的是私钥,用户可以导入钱包,自由决定何时何地发币)。有点像购买QQ点卡(暴露年龄了)。

每个Chip都由ChipMixer预先设置了一串私钥,并向其对应地址存入了特定金额的比特币。有价值0.001BTC、0.002BTC、0.004BTC...最多到4.096BTC不等。比如,我们发送了0.1BTC到ChipMixer的地址,然后我们能收到3个Chip,分别存有0.064BTC、0.032BTC和0.004BTC。

由于这些Chip在用户使用ChipMixer之前就已经存入了比特币,用户发出的比特币和收到的比特币在区块链上是看不出有任何关联的。用户获得Chip后还可以对其进行以下操作来增加匿名性:拆分,合并,赌注,捐赠和取出(取出即显示私钥)。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考ChipMixer官网的FAQ。


那问题来了,Chip里的币是哪来的?


这些币是来自之前用户转进来的币,其中可能包含黑客盗来的币。

ChipMixer的创新在于通过私钥来转变数字货币的所有权,而不是拿到被污染的币然后直接“洗”干净。然而,往Chip私钥对应的地址上存币的交易记录仍在区块链保存,虽然很难追溯到,但并不是不可能。

我们原本只是想要增加交易的安全性和匿名性,把干净的币转到ChipMixer的地址,最后却收到了被污染的比特币。我们收到的时候,币也许还看不出问题,但是几周或几个月后,某个黑客的案子被查破,我们收到的币就确定是被污染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法币世界,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一个真实法律案件。该案件的结论是——如果你收到了一张涉及盗窃的钞票,警方之后调查出这张钞票在被盗之后被交易了数次才到你的手上,这种情况下,警方无权从你的账户中取走这张钞票。

数字货币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收到了一笔不是你偷的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使用ChipMixer,收到私钥的同时,还会收到一份签名收据,标明:“这些Chip里的比特币是出自于ChipMixer”。

但是,你仍然会因此承受一丝风险。试想今年币安被盗的7074BTC中,4836BTC就是通过ChipMixer洗掉的。我们收到的某些输出中肯定包含这些被偷的币。可能突然有一天,你的账号就被币安发现并被禁止交易。


这样你还愿意使用ChipMixer么?


虽然大部分的混币都被那些特别看重匿名性和防黑客攻击的用户所使用,混币服务仍是犯罪份子洗钱的首选。混币器用户收到黑客和诈骗犯洗钱的币再常见不过了。

加密货币行业一直饱受争议,黑客和诈骗的困扰,但它仍在不停发展和壮大。制度在不断完善,未来某个时刻,亿万个混合比特币的10%将无法被用于交易,或者被贬值交易。如果被你摊上了,你会怎么办?

你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发送数字资产的地点和你拥有多少数字资产,或者不想让某笔交易与之前的交易有联系,ChipMixer绝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但是已知存在的风险,你是否还愿意使用呢?


作者:Cobo钱包 查看全部
LAUNDER-e1566036682446.png


弱匿名性 VS 可能性的“黑币”,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比特币地址不会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的身份,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实际上是会的。

我们可以通过关联区块链中的多个节点,追溯到某一笔特殊的交易,然后通过分析区块链数据和KYC/AML数据,知道是谁发的这笔交易,甚至包含更多细节,如:地点、交易缘由等。

之前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如何抵御粉尘攻击,增加交易的匿名性和安全性。有很多朋友表示对混币器非常感兴趣。这篇文章,小编将会分析一款非常野的比特币混币器---ChipMixer。


首先,看下我们的调研结果


大多比特币混币器会混合用户需要发送的比特币以及混币器自己的储备金,然后再发送混合后的比特币到用户要求的地址上。这就有可能仍会收到自己的一部分币甚至是被污染的币。

而ChipMixer不同,用户需要先发送比特币到ChipMixer提供的地址,然后从ChipMixer获得存有相等数额比特币的“Chip”(实际对应的是私钥,用户可以导入钱包,自由决定何时何地发币)。有点像购买QQ点卡(暴露年龄了)。

每个Chip都由ChipMixer预先设置了一串私钥,并向其对应地址存入了特定金额的比特币。有价值0.001BTC、0.002BTC、0.004BTC...最多到4.096BTC不等。比如,我们发送了0.1BTC到ChipMixer的地址,然后我们能收到3个Chip,分别存有0.064BTC、0.032BTC和0.004BTC。

由于这些Chip在用户使用ChipMixer之前就已经存入了比特币,用户发出的比特币和收到的比特币在区块链上是看不出有任何关联的。用户获得Chip后还可以对其进行以下操作来增加匿名性:拆分,合并,赌注,捐赠和取出(取出即显示私钥)。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考ChipMixer官网的FAQ。


那问题来了,Chip里的币是哪来的?


这些币是来自之前用户转进来的币,其中可能包含黑客盗来的币。

ChipMixer的创新在于通过私钥来转变数字货币的所有权,而不是拿到被污染的币然后直接“洗”干净。然而,往Chip私钥对应的地址上存币的交易记录仍在区块链保存,虽然很难追溯到,但并不是不可能。

我们原本只是想要增加交易的安全性和匿名性,把干净的币转到ChipMixer的地址,最后却收到了被污染的比特币。我们收到的时候,币也许还看不出问题,但是几周或几个月后,某个黑客的案子被查破,我们收到的币就确定是被污染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法币世界,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一个真实法律案件。该案件的结论是——如果你收到了一张涉及盗窃的钞票,警方之后调查出这张钞票在被盗之后被交易了数次才到你的手上,这种情况下,警方无权从你的账户中取走这张钞票。

数字货币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收到了一笔不是你偷的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使用ChipMixer,收到私钥的同时,还会收到一份签名收据,标明:“这些Chip里的比特币是出自于ChipMixer”。

但是,你仍然会因此承受一丝风险。试想今年币安被盗的7074BTC中,4836BTC就是通过ChipMixer洗掉的。我们收到的某些输出中肯定包含这些被偷的币。可能突然有一天,你的账号就被币安发现并被禁止交易。


这样你还愿意使用ChipMixer么?


虽然大部分的混币都被那些特别看重匿名性和防黑客攻击的用户所使用,混币服务仍是犯罪份子洗钱的首选。混币器用户收到黑客和诈骗犯洗钱的币再常见不过了。

加密货币行业一直饱受争议,黑客和诈骗的困扰,但它仍在不停发展和壮大。制度在不断完善,未来某个时刻,亿万个混合比特币的10%将无法被用于交易,或者被贬值交易。如果被你摊上了,你会怎么办?

你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发送数字资产的地点和你拥有多少数字资产,或者不想让某笔交易与之前的交易有联系,ChipMixer绝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但是已知存在的风险,你是否还愿意使用呢?


作者:Cobo钱包

匿名、巨额,币圈「高盛」们在哪里闷声发大财?

wootrade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8 18:27 • 来自相关话题

某行情软件的跟单功能推送消息


据 CoinMarketCap 统计,一共有超过 3000 种加密货币,2 万多种交易对,7x24 小时营业。不知道该买什么没关系,币圈一直盛行一种投资方式——跟单买卖。无论是微信、微博上的投资大 V,还是某些专门提供跟单功能的行情 APP,韭菜们紧盯着这些「明星」投资者们,模仿他们的交易轨迹操作。在币圈,这成为了这些带单大 V 们的生意,但在 90 年代的美股市场,最著名的交易大 V——高盛却因为「被跟单」而苦恼着。

30 年前,做市商是美股交易员的主要对手盘,他们会将买卖的数量价格都列在二级报价系统上。交易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家做市商的买卖单数量,挂单价格,以及挂单时间。高盛作为当时统治级的做市商,几乎每一笔订单都被大家关注着,没有交易员选择与高盛「作对」。换句话说,高盛买什么,大家就买什么,高盛卖什么,大家就卖什么。这种「被跟单」令高盛苦恼不已,自己大量的订单难以成交。





加密货币「高盛」们为何用暗池闷声发大财?90 年代的美股二级报价系统 [1]


右侧红圈标注的「GSCO」就是高盛(Goldman’s Sachs )的做市商代码,「91 11/16」代表着订单时间 1991 年 11 月 16 号,「10」代表高盛想要卖出 1000 股 SUNW 股票。而左侧底部的红圈标注的是一笔想要买入 5500 股 SUNW 的订单,来自 Instinet dark pool exchange (INCA)——世界第一个计算机化暗池交易平台,这也是整个二级报价系统上最大的订单。

    暗池指的是在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公共交易所之外,由私人机构运营的交易平台。机构和大宗交易者可以以匿名和隐藏订单的方式,在暗池上交易股票、衍生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美国股票市场有40%的交易量来自暗池。






2011~14 年暗池 / 纽交所 / 纳斯达克 / 巴兹交易量的对比 [2]


有了匿名性和高流动性的暗池,高盛再也不担心被跟单了,这也是高盛在不影响市场的情况下,能卖出2000 万股标普 ETF500 (SPY)的秘密。在自己挂出的所有卖单完全成交之前,高盛可以不用公布任何一笔交易,就像下图展示的这样。正常公开的交易都是按照价格和时间顺序排序的,而右侧红圈标注的 50 万股 「182.7」的卖单,高出了前后的成交价格,恰巧也是当日的最高价格,这就是通过暗池完成交易的。暗池里的交易往往不会即时公布,有的甚至隔天才会公布出来。





一笔延迟公布的标普 500ETF 的卖出订单 [3]


后来,高盛干脆自己开发暗池,还做了不只一个。2017 年 5 月,高盛发布了新的暗池 Sigma X2,并交由纳斯达克打理,适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技术,运营以及监管。而暗池的流动性则由高盛的高频策略来提供,Sigma X2 暗池 2019 年 10 月的日均交易额超过 30 亿美元 [4],是个什么概念呢?某头部加密货币交易所 30 天日均交易额在 10 亿美元左右 [5],仅是 Sigma X2 的三分之一。除了在美国发布的 Sigma X2,高盛还拥有在欧洲的 SIGMA X MTF,SIGMA X 日本, SIGMA X 香港 和 SIGMA X 澳洲,共计 5 个暗池平台。





高盛暗池产品 Sigma X MTF 的广告语:优越的流动性 / 改善成交质量 / 安全交易环境 / 匿名 / 高效访问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美国股市的规模是让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望尘莫及的,但交易挣钱的逻辑和市场中出现的问题,却是相似的。币圈活跃的带单大 V 们,并不是主宰加密货币交易走向的主要力量,真正的币圈「高盛」们一样不愿意竞争对手和散户们提前看到自己的交易轨迹。相似的需求,催生了相似的加密货币暗池产品:

    Kraken 从 2015 年开始就为客户提供一种额外收费的暗池交易设施;Bitfinex 也为客户提供类似的服务;
    2016 年,经纪商 TradeZero 与比特币先驱 Jered Kenna 合作推出了一个暗池交易工具;
    2018 年,去中心的暗池协议 Republic Protocol 募资 3380 万美元;
    2019 年,由量化投研机构 Kronos 孵化的暗池平台 WOOTRADE 获得了包括 DFund,分布式资本,SNZ 等 12 家明星机构的投资。


对照美股市场的暗池发展,可以预见到加密货币暗池将是一片新蓝海,但目前市场上真正的暗池产品凤毛麟角。Kronos& WOOTRADE 联合创始人 Jack Tan 认为,建立和维护暗池所需的技术门槛之高,可能是目前国内很少有的原因。

除了技术门槛高,暗池也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风险。自 2011 年以来,由于涉及暗池交易的不当操作,相关银行和券商们已经被美国 SEC 收取了超过 2.3 亿美元的罚金[6],同时普通投资者们对于暗池反对之声也愈演愈烈。

传统暗池到底做错了什么?而更强监管下的加密货币行业,暗池又该如何独善其身?下篇接着说。


参考资料:

[1] [3] “Developments that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Dark Pool”\, Nov 25\, 2016\, Stefanie Kammerman
[2] “Dark pools”, Jul 21, 2017, Bloomberg
[4] “Sigma X2 Monthly Metric”, Oct, 2019, Goldman Sachs
[5] Blockchain Transparency Institute
    [6]“Wall Street’s Dark Pools Get Transparency Makeover”, Jul 18, 201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nealwen 查看全部
ca1020bfb407691c463420e639e9034d.jpg

某行情软件的跟单功能推送消息


据 CoinMarketCap 统计,一共有超过 3000 种加密货币,2 万多种交易对,7x24 小时营业。不知道该买什么没关系,币圈一直盛行一种投资方式——跟单买卖。无论是微信、微博上的投资大 V,还是某些专门提供跟单功能的行情 APP,韭菜们紧盯着这些「明星」投资者们,模仿他们的交易轨迹操作。在币圈,这成为了这些带单大 V 们的生意,但在 90 年代的美股市场,最著名的交易大 V——高盛却因为「被跟单」而苦恼着。

30 年前,做市商是美股交易员的主要对手盘,他们会将买卖的数量价格都列在二级报价系统上。交易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家做市商的买卖单数量,挂单价格,以及挂单时间。高盛作为当时统治级的做市商,几乎每一笔订单都被大家关注着,没有交易员选择与高盛「作对」。换句话说,高盛买什么,大家就买什么,高盛卖什么,大家就卖什么。这种「被跟单」令高盛苦恼不已,自己大量的订单难以成交。

1d5beb99c096918c26e3079c1dc78530.jpg

加密货币「高盛」们为何用暗池闷声发大财?90 年代的美股二级报价系统 [1]


右侧红圈标注的「GSCO」就是高盛(Goldman’s Sachs )的做市商代码,「91 11/16」代表着订单时间 1991 年 11 月 16 号,「10」代表高盛想要卖出 1000 股 SUNW 股票。而左侧底部的红圈标注的是一笔想要买入 5500 股 SUNW 的订单,来自 Instinet dark pool exchange (INCA)——世界第一个计算机化暗池交易平台,这也是整个二级报价系统上最大的订单。


    暗池指的是在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公共交易所之外,由私人机构运营的交易平台。机构和大宗交易者可以以匿名和隐藏订单的方式,在暗池上交易股票、衍生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美国股票市场有40%的交易量来自暗池。



1125b609807a01713b719e0eb74bede0.jpg

2011~14 年暗池 / 纽交所 / 纳斯达克 / 巴兹交易量的对比 [2]


有了匿名性和高流动性的暗池,高盛再也不担心被跟单了,这也是高盛在不影响市场的情况下,能卖出2000 万股标普 ETF500 (SPY)的秘密。在自己挂出的所有卖单完全成交之前,高盛可以不用公布任何一笔交易,就像下图展示的这样。正常公开的交易都是按照价格和时间顺序排序的,而右侧红圈标注的 50 万股 「182.7」的卖单,高出了前后的成交价格,恰巧也是当日的最高价格,这就是通过暗池完成交易的。暗池里的交易往往不会即时公布,有的甚至隔天才会公布出来。

beffaf0ad090a9d023e96bce9fc71381.jpg

一笔延迟公布的标普 500ETF 的卖出订单 [3]


后来,高盛干脆自己开发暗池,还做了不只一个。2017 年 5 月,高盛发布了新的暗池 Sigma X2,并交由纳斯达克打理,适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技术,运营以及监管。而暗池的流动性则由高盛的高频策略来提供,Sigma X2 暗池 2019 年 10 月的日均交易额超过 30 亿美元 [4],是个什么概念呢?某头部加密货币交易所 30 天日均交易额在 10 亿美元左右 [5],仅是 Sigma X2 的三分之一。除了在美国发布的 Sigma X2,高盛还拥有在欧洲的 SIGMA X MTF,SIGMA X 日本, SIGMA X 香港 和 SIGMA X 澳洲,共计 5 个暗池平台。

a8b251dc9b2ea3432f01fc7542a77f7c.jpg

高盛暗池产品 Sigma X MTF 的广告语:优越的流动性 / 改善成交质量 / 安全交易环境 / 匿名 / 高效访问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美国股市的规模是让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望尘莫及的,但交易挣钱的逻辑和市场中出现的问题,却是相似的。币圈活跃的带单大 V 们,并不是主宰加密货币交易走向的主要力量,真正的币圈「高盛」们一样不愿意竞争对手和散户们提前看到自己的交易轨迹。相似的需求,催生了相似的加密货币暗池产品:


    Kraken 从 2015 年开始就为客户提供一种额外收费的暗池交易设施;Bitfinex 也为客户提供类似的服务;
    2016 年,经纪商 TradeZero 与比特币先驱 Jered Kenna 合作推出了一个暗池交易工具;
    2018 年,去中心的暗池协议 Republic Protocol 募资 3380 万美元;
    2019 年,由量化投研机构 Kronos 孵化的暗池平台 WOOTRADE 获得了包括 DFund,分布式资本,SNZ 等 12 家明星机构的投资。



对照美股市场的暗池发展,可以预见到加密货币暗池将是一片新蓝海,但目前市场上真正的暗池产品凤毛麟角。Kronos& WOOTRADE 联合创始人 Jack Tan 认为,建立和维护暗池所需的技术门槛之高,可能是目前国内很少有的原因。

除了技术门槛高,暗池也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风险。自 2011 年以来,由于涉及暗池交易的不当操作,相关银行和券商们已经被美国 SEC 收取了超过 2.3 亿美元的罚金[6],同时普通投资者们对于暗池反对之声也愈演愈烈。

传统暗池到底做错了什么?而更强监管下的加密货币行业,暗池又该如何独善其身?下篇接着说。


参考资料:

[1] [3] “Developments that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Dark Pool”\, Nov 25\, 2016\, Stefanie Kammerman
[2] “Dark pools”, Jul 21, 2017, Bloomberg
[4] “Sigma X2 Monthly Metric”, Oct, 2019, Goldman Sachs
[5] Blockchain Transparency Institute
    [6]“Wall Street’s Dark Pools Get Transparency Makeover”, Jul 18, 201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nealwen

解读SFC监管新规:如何在香港运营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

binary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8 11:11 • 来自相关话题

11月6日晚,香港证监会(简称“SFC”)发布关于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立场书(简称“立场书”)。立场书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SFC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方针,第二部分介绍当前全球虚拟资产发展背景及SFC对虚拟资产监管的方针变化历程,第三部分系统叙述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框架及发牌条件,最后阐述未来走向,并发布长达四十余页的附录:《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发牌条件和条款及条件》。 


1

2018年11月1日,SFC发布《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针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声明》阐述了一个概念性框架,并表示将与有意并已证明其致力于达到的严格标准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合作,将其纳入证监会监管沙盒,同时考虑在适宜时机发出牌照,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进行密切监察。但如果证监会认为由于无法充分处理所涉及的风险,以及不能确保投资者会得到保障,则不会发出牌照。在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多次会面并深入审视虚拟资产交易技术、营运及其他范畴后,SFC此前口中的“适宜时机”似乎已经到来。此次出台的立场书明确了监管范围及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发牌条件。

(1)只要存在证券型代币交易,就属于SFC监管范围

立场书表明,只有对客户提供证券型虚拟资产或代币交易服务的平台才属于SFC监管范围。SFC无权对仅买卖非证券型虚拟资产或代币的平台发牌或做出监管。立场书发布当天,SFC行政总裁欧达礼在金融科技周上表示,比特币不是证券。这就意味着,如果虚拟资产交易所仅买卖比特币,在香港无须受SFC监管。虽然非证券型代币的交易活动不属于SFC监管,但只要在香港地区营运,且在其平台上提供至少一种证券型代币买卖的交易平台,便会属于SFC的管辖范围。也就是说,即使平台上买卖的虚拟资产中只包含一种证券型代币,都在此次新规的监管范围之列。

(2)6项发牌条件,12条合规要求

此次SFC准备为合资格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颁发的牌照是第 1 类(证券交易)及第 7 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受规管活动的牌照。相较去年11月1日的《声明》,此次SFC发布的立场书进一步明确的发牌的核心原则和条件。根据立场书,交易平台要想在SFC申领牌照,需满足以下6个条件:

a、只可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b、必须遵守《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条款及条件》;c、必须就任何引入或提供新增或附带服务或活动或对现有服务或活动作出重大改变的计划或建议,取得证监会的事先书面批准;

d、必须就任何在其交易平台增添任何产品的计划或建议,取得证监会的事先书面批准;

e、必须就其业务活动以证监会订明的格式每月向证监会提供报告。有关报告必须在每个历月结束后两个星期内及另外应证监会的要求呈交给证监会;

f、必须委聘一家证监会可接受的独立专业公司,以对持牌人的活动及营运进行年度检视,及编制一份确认其已遵从发牌条件和所有相关法律及监管规定的报告。首份报告必须在牌照获批准的日期起计18个月内呈交给证监会,其后的报告应在每个财政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及另外应证监会的要求呈交给证监会。

其中,第二项发牌条件中要求平台营运者遵从的相关条款及条件,在附录中做了详细的解释,一共包括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12个重要方面的条款和条件,分别是:财务稳健性、营运、预防市场操纵及违规活动、与客户进行交易、保管客户资产、风险管理、交易平台及网络保安、利益冲突、储存记录、核数师、打击洗钱/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持续汇报/通报责任等。在保护客户资产方面,为投资者虚拟资产的安全性,SFC要求交易平台运营者确保把98%的客户虚拟资产储存在线下钱包(即离线钱包),在线钱包持有的客户虚拟资产不得超过2%。此外,平台运营方需要设有详尽的程序,从操作及技术角度处理硬分叉(hard fork)或空投(air drop)等虚拟资产的特定事件。

(3)所有持牌机构将会被SFC纳入监管沙盒

对于愿意并有能力领取牌照的平台,SFC已经制定了一套与适用于持牌证券经纪商及自动化交易场所标准相若的严格标准。但SFC也表示,即使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SFC发牌照并受其监管,在该平台上买卖的虚拟资产并不受适用于以传统方式销售“证券”或“集体投资计划”的任何认可或招股章程登记条文所规限。SFC并无适用于非证券型虚拟资产要约的其他强制披露规定。另外,平台一旦成功申领SFC的牌照,该平台所运营的所有业务范畴都将被SFC纳入监管范畴,即使证券型代币的交易活动只占平台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

同时,所有持牌机构将会被SFC纳入监管沙盒,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密切及严谨的监管。这也是对去年11月1日《声明》内容的进一步延续。

(4)部分平台不申领牌照是它们的自由选择

SFC在立场书中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范围、发牌条件以及监管框架做了系统阐述,但并未强制要求所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全部申领牌照。这是因为SFC已经意识到,部分平台可能认为SFC的监管要求过于繁重,以及它们宁愿经营完全不受监管的业务,所以不会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向SFC申领牌照。SFC表示,这是它们的自由选择,只要它们能确保在其平台上买卖的虚拟资产并非《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证券”或“期货合约”即可。但如果交易平台抱着侥幸心理,在未获得SFC牌照或许可时,在香港销售或者买卖证券型虚拟代币或虚拟资产期货合约,均可能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或《赌博条例》(第148章)。一旦违反这些规定,相关人员可能会被检控,甚至受到对应的刑事制裁。

(5)3类不被接纳申领牌照的交易平台

除了对发牌条件和监管框架的阐述,立场书中还指出了至少三类无法向SFC申领牌照的交易平台,分别是:a、直接提供点对点交易服务,但投资者始终保持对自身资产的控制权;b、为客户进行虚拟资产交易但未能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

c、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16条,除非牌照申请人为适当人选,否则SFC拒绝批给牌照。

 
2

对区块链和虚拟资产的监管,香港始终走在全球前沿。SFC对虚拟资产尤其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方针也一直随着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最早SFC会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方针与全球大部分地区类似,通过厘清各种虚拟资产和涉及这些资产的某些特定活动的性质,来确定如何受到现有监管制度的规管。这要求监管部门对虚拟资产的性质和分类标准十分清晰,按照每一种代币的条款和特点进行性质分类。但加密资产市场处于高速发展中,每种代币的条款和特点也会随着时间不断演变。所以,为了阐明在监管方面的立场,当时SFC发出了多份声明及通函,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对涉嫌犯有失当行为的人士采取监管行动。包括,2017年9月5日《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2017年12月11日《致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的通函——有关比特币期货合约及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产品》以及2018年2月9日《证监会告诫投资者防范加密货币风险》等。

然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还是逐渐找寻到了在SFC和香港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外运营的方式。为了应对变化,SFC在2018年11月1日采取了新的监管方针,将部分牵扯到众多投资者的虚拟资产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当时SFC规定,无论虚拟资产是否构成“证券”或“期货合约”,投资组合完全或部分投资于虚拟资产,只要以虚拟资产为投资标的,基金管理人和分销商均需取得授权,并纳入监管。这一方针使得投资者在基金管理层面和分销层面得到保障。但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当时并未提出明确的监管方针,仅制定了《可能规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概念性框架》。

时隔一年之后,全球虚拟资产市场早已今非昔比。ICO热潮虽有所减退,但STO和IEO显著增加,稳定币概念引发全球央行及金融监管机构的关注,包括比特币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类虚拟资产衍生品应运而生,虚拟资产已经逐步延伸至金融市场,和某些证券监管的范畴之内。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整个虚拟资产的生态系统正在稳步扩张并日益复杂。

在这种背景之下,SFC再次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下发监管指引文件,开始接受有意愿并有能力遵守发牌准则和持续履行规定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牌照申请。

在SFC看来,对部分虚拟资产交易配套批发牌照,能使投资者便能轻易区分受规管和不受规管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安全。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只是一份立场书,但这份文件可谓是事无巨细,就连虚拟资产特有的硬分叉 (hard fork)或空投(airdrop)也做了监管。可以说,新监管条例虽然脱胎于传统交易的监管经验,但是却针对“虚拟资产”这一全新的资产形式做了适应性调整和更新,最终使这份监管文件看起来更为严格和全面化。

他还认为,立场书的内容说明香港已经间接承认了STO。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也撰文称,对于境内区块链以及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香港新规的推出意味着STO方案除了美国之外又多了一个司法区域的选择。文章表示,一个合规的而且商业成功的STO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交易架构、中介机构以及交易平台的选择,譬如,一个有足够市场深度的交易平台往往是STO商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作者:照生 查看全部
1507622702SFC2.jpg


11月6日晚,香港证监会(简称“SFC”)发布关于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立场书(简称“立场书”)。立场书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SFC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方针,第二部分介绍当前全球虚拟资产发展背景及SFC对虚拟资产监管的方针变化历程,第三部分系统叙述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框架及发牌条件,最后阐述未来走向,并发布长达四十余页的附录:《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发牌条件和条款及条件》。 


1

2018年11月1日,SFC发布《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针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声明》阐述了一个概念性框架,并表示将与有意并已证明其致力于达到的严格标准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合作,将其纳入证监会监管沙盒,同时考虑在适宜时机发出牌照,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进行密切监察。但如果证监会认为由于无法充分处理所涉及的风险,以及不能确保投资者会得到保障,则不会发出牌照。在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多次会面并深入审视虚拟资产交易技术、营运及其他范畴后,SFC此前口中的“适宜时机”似乎已经到来。此次出台的立场书明确了监管范围及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发牌条件。

(1)只要存在证券型代币交易,就属于SFC监管范围

立场书表明,只有对客户提供证券型虚拟资产或代币交易服务的平台才属于SFC监管范围。SFC无权对仅买卖非证券型虚拟资产或代币的平台发牌或做出监管。立场书发布当天,SFC行政总裁欧达礼在金融科技周上表示,比特币不是证券。这就意味着,如果虚拟资产交易所仅买卖比特币,在香港无须受SFC监管。虽然非证券型代币的交易活动不属于SFC监管,但只要在香港地区营运,且在其平台上提供至少一种证券型代币买卖的交易平台,便会属于SFC的管辖范围。也就是说,即使平台上买卖的虚拟资产中只包含一种证券型代币,都在此次新规的监管范围之列。

(2)6项发牌条件,12条合规要求

此次SFC准备为合资格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颁发的牌照是第 1 类(证券交易)及第 7 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受规管活动的牌照。相较去年11月1日的《声明》,此次SFC发布的立场书进一步明确的发牌的核心原则和条件。根据立场书,交易平台要想在SFC申领牌照,需满足以下6个条件:

a、只可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b、必须遵守《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条款及条件》;c、必须就任何引入或提供新增或附带服务或活动或对现有服务或活动作出重大改变的计划或建议,取得证监会的事先书面批准;

d、必须就任何在其交易平台增添任何产品的计划或建议,取得证监会的事先书面批准;

e、必须就其业务活动以证监会订明的格式每月向证监会提供报告。有关报告必须在每个历月结束后两个星期内及另外应证监会的要求呈交给证监会;

f、必须委聘一家证监会可接受的独立专业公司,以对持牌人的活动及营运进行年度检视,及编制一份确认其已遵从发牌条件和所有相关法律及监管规定的报告。首份报告必须在牌照获批准的日期起计18个月内呈交给证监会,其后的报告应在每个财政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及另外应证监会的要求呈交给证监会。

其中,第二项发牌条件中要求平台营运者遵从的相关条款及条件,在附录中做了详细的解释,一共包括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12个重要方面的条款和条件,分别是:财务稳健性、营运、预防市场操纵及违规活动、与客户进行交易、保管客户资产、风险管理、交易平台及网络保安、利益冲突、储存记录、核数师、打击洗钱/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持续汇报/通报责任等。在保护客户资产方面,为投资者虚拟资产的安全性,SFC要求交易平台运营者确保把98%的客户虚拟资产储存在线下钱包(即离线钱包),在线钱包持有的客户虚拟资产不得超过2%。此外,平台运营方需要设有详尽的程序,从操作及技术角度处理硬分叉(hard fork)或空投(air drop)等虚拟资产的特定事件。

(3)所有持牌机构将会被SFC纳入监管沙盒

对于愿意并有能力领取牌照的平台,SFC已经制定了一套与适用于持牌证券经纪商及自动化交易场所标准相若的严格标准。但SFC也表示,即使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SFC发牌照并受其监管,在该平台上买卖的虚拟资产并不受适用于以传统方式销售“证券”或“集体投资计划”的任何认可或招股章程登记条文所规限。SFC并无适用于非证券型虚拟资产要约的其他强制披露规定。另外,平台一旦成功申领SFC的牌照,该平台所运营的所有业务范畴都将被SFC纳入监管范畴,即使证券型代币的交易活动只占平台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

同时,所有持牌机构将会被SFC纳入监管沙盒,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密切及严谨的监管。这也是对去年11月1日《声明》内容的进一步延续。

(4)部分平台不申领牌照是它们的自由选择

SFC在立场书中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范围、发牌条件以及监管框架做了系统阐述,但并未强制要求所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全部申领牌照。这是因为SFC已经意识到,部分平台可能认为SFC的监管要求过于繁重,以及它们宁愿经营完全不受监管的业务,所以不会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向SFC申领牌照。SFC表示,这是它们的自由选择,只要它们能确保在其平台上买卖的虚拟资产并非《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证券”或“期货合约”即可。但如果交易平台抱着侥幸心理,在未获得SFC牌照或许可时,在香港销售或者买卖证券型虚拟代币或虚拟资产期货合约,均可能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或《赌博条例》(第148章)。一旦违反这些规定,相关人员可能会被检控,甚至受到对应的刑事制裁。

(5)3类不被接纳申领牌照的交易平台

除了对发牌条件和监管框架的阐述,立场书中还指出了至少三类无法向SFC申领牌照的交易平台,分别是:a、直接提供点对点交易服务,但投资者始终保持对自身资产的控制权;b、为客户进行虚拟资产交易但未能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

c、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16条,除非牌照申请人为适当人选,否则SFC拒绝批给牌照。

 
2

对区块链和虚拟资产的监管,香港始终走在全球前沿。SFC对虚拟资产尤其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方针也一直随着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最早SFC会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方针与全球大部分地区类似,通过厘清各种虚拟资产和涉及这些资产的某些特定活动的性质,来确定如何受到现有监管制度的规管。这要求监管部门对虚拟资产的性质和分类标准十分清晰,按照每一种代币的条款和特点进行性质分类。但加密资产市场处于高速发展中,每种代币的条款和特点也会随着时间不断演变。所以,为了阐明在监管方面的立场,当时SFC发出了多份声明及通函,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对涉嫌犯有失当行为的人士采取监管行动。包括,2017年9月5日《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2017年12月11日《致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的通函——有关比特币期货合约及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产品》以及2018年2月9日《证监会告诫投资者防范加密货币风险》等。

然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还是逐渐找寻到了在SFC和香港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外运营的方式。为了应对变化,SFC在2018年11月1日采取了新的监管方针,将部分牵扯到众多投资者的虚拟资产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当时SFC规定,无论虚拟资产是否构成“证券”或“期货合约”,投资组合完全或部分投资于虚拟资产,只要以虚拟资产为投资标的,基金管理人和分销商均需取得授权,并纳入监管。这一方针使得投资者在基金管理层面和分销层面得到保障。但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当时并未提出明确的监管方针,仅制定了《可能规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概念性框架》。

时隔一年之后,全球虚拟资产市场早已今非昔比。ICO热潮虽有所减退,但STO和IEO显著增加,稳定币概念引发全球央行及金融监管机构的关注,包括比特币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类虚拟资产衍生品应运而生,虚拟资产已经逐步延伸至金融市场,和某些证券监管的范畴之内。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整个虚拟资产的生态系统正在稳步扩张并日益复杂。

在这种背景之下,SFC再次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下发监管指引文件,开始接受有意愿并有能力遵守发牌准则和持续履行规定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牌照申请。

在SFC看来,对部分虚拟资产交易配套批发牌照,能使投资者便能轻易区分受规管和不受规管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安全。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只是一份立场书,但这份文件可谓是事无巨细,就连虚拟资产特有的硬分叉 (hard fork)或空投(airdrop)也做了监管。可以说,新监管条例虽然脱胎于传统交易的监管经验,但是却针对“虚拟资产”这一全新的资产形式做了适应性调整和更新,最终使这份监管文件看起来更为严格和全面化。

他还认为,立场书的内容说明香港已经间接承认了STO。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也撰文称,对于境内区块链以及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香港新规的推出意味着STO方案除了美国之外又多了一个司法区域的选择。文章表示,一个合规的而且商业成功的STO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交易架构、中介机构以及交易平台的选择,譬如,一个有足够市场深度的交易平台往往是STO商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作者:照生

DCEP vs Libra: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字货币竞争

tokengazer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6 11:24 • 来自相关话题

一、Libra 拉开序幕


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 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将共同作用,创造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体系:

    它建立在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
    它以赋予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储备为后盾;
    它由独立的 Libra 协会管理,该协会的任务是促进此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



时间表:








Facebook 正式宣布 Libra 以来,因其广泛的用户基础、潜在的金融影响,引发了对于全球稳定币的巨大讨论,其中顾虑主要可以归纳如下:


发行机制和价格稳定机制

数字货币稳定币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三种:1)基于某种锚定的流动资产的面值发行;2)作为 ETF (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份额发行;3)基于发行者自身的信用背书。Libra 最初的计划是基于一篮子稳定资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新加坡元等。但 Marcus 此前表示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计划 Libra 将有可能创建多种基于单一法币(细分为美元稳定币、欧元稳定币以及英镑稳定币等)的加密货币,而不是最初计划的基于一篮子货币。

从监管的反馈,包括 G7 对于 GSC (全球稳定币)的意见来看,稳定币的机制必须保证公平透明的定价机制和二级市场操作。这包括在二级市场以何种方式采用做市商保障流通性和价格的稳定。Libra 采用一篮子稳定资产的设计,可能还会面临其资产组合再平衡时出现的超前交易(front running),投机和套利机会,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按照《Libra 白皮书》,用户支付的法币将投资于「一系列低波动性资产,包括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货币证券」。但是用户并不能享受到 Libra 投资资产产生的利息,储备资产的利息回报将会「首先用于支付协会的运营开支」,随后将用于「向 Libra 投资代币的早期投资者支付初始投资的分红」。

因为全球经济始终处于通胀状态,而持有 Libra 并不能享受到利息,长期持有 Libra 则会导致资产购买力的下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由于 Libra 采用 100% 的准备金制度,持有资产价值相对稳定,这样的性质会使得 Libra 在一些社会动荡、货币贬值的国家得到应用,甚至替代部分法币的作用。同时,持有 Libra 代币也将享受到诸多好处,比如便捷的在线支付、廉价的跨境转账等。

从信用体系角度来看,Libra 的储备资产中法定货币存款部分相对个人用户存款风险更高,因为按照 FDIC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条例,每一银行每一存款人普通账户收到美联储 25 万美元的完全无风险保险额度,而 Libra 的存款将不得不承受到银行本身信用风险。


Libra 进展

自从今年六月 Libra 项目官方公告发布到目前为止,开发人员已经发布了多个区块链浏览器,比如 Libranaut、Libraview、Librabrowser 以及 Libexplorer 等;有的项目还把 Libra 测试网整合到了他们的钱包里,比如 ZenGo。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其他区块链项目将 Move 编程语言集成到了自己的系统中,比如 Solana。

稳定的技术开发进展,以及公开透明的对话,是开发人员对 Libra 项目越来越感兴趣的两个关键要素。随着 Libra Core 一步步向主网迈进,其发展路线图也有了一系列更新。





上图:Libra 主网里程碑


测试网后续工作

Libra 之所以要启动测试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开发团队可以更轻松地排除故障、诊断并解决软件极端情况,从而快速改进 Libra Core。测试网具有一系列 Libra 网络功能,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早期访问服务。在第一个里程碑阶段,Libra 协会预计将邀请 5 个合作伙伴在网络上部署完整节点,并且会在第四个里程碑阶段推出 Libra 主网,Libra 协会预计届时会有 100 个合作伙伴运行 Libra 节点。


Libra Pre-Mainnet

随着 Libra 项目朝着主网里程碑迈进,有必要一边让测试网继续运行,一边让更多节点联机。为了实现这项工作,Libra 团队创建了一个称为「Pre-Mainnet」的暂存主网环境。现阶段,只有合作伙伴节点可以访问 Pre-Mainnet,并允许它们彼此连接。少数合作伙伴已经部署了节点,彼此之间也可支持通信。Libra 预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合作伙伴上线,并确保 Libra 网络在正式打开访问全新之前可以满足严格的性能基准和整体系统稳定性要求。


Libra 治理

Libra 采用一个由多元化的独立成员构成的监管实体,这个监管实体作为一家注册在瑞士日内瓦的非营利性机构存在。这个实体同时负责 Libra 储备的管理。Facebook 自身的 Calibra 作为 Libra 的会员之一,参与 Libra 的治理。其多元化,全球化的成员身份,为 Libra 带来一系列挑战。

从表面看,Libra 协会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但实际上很多成员都与 Facebook 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各个成员都把自己的责任主体与 Libra 分开来。Facebook 的目标是发展 100 个成员,这些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除了公司之外还应包括非营利性组织和学术机构。Facebook 将在 2019 年结束前保持对 Libra 协会的领导角色,但协会通过投票享有最终决策权。理事会由协会成员的代表组成,再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董事会。

成员身份和权力义务的明确性。Libra 的创始会员来自多个国家和行业,不同的业务线和在金融体系中的位置决定了各会员诉求不尽相同。Facebook 一再强调自己仅仅是 Libra 成员的一席,但是从两次美国听证会就可以看出,Facebook 在整个项目中毫无疑问的承担起领导的地位,这种实际身份上的差异,如何表达在权力和治理的过程中,是让美国政界感到不舒服的问题之一。












对于公共政策影响

稳定币本身的资产构造,使用方法等将对主要使用国家的货币政策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Libra 目前的设计由一篮子资产构成,那么 Libra 本身的利息将受到其一篮子资产本身的利息结构影响。假如一国货币未能成为 Libra 一篮子资产的一部分,亦或占比很小,而该国又是 Libra 的主要使用国,那么该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利率的调整和传导将不可避免面临失效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会在所在国本身货币和汇率水平较不稳定的地区更加严重。TokenGazer 针对比特币 Google 搜索指数的研究(详见《TokenGazer | 搜索指数分析:比特币可能是一种「相对的避险资产」》)表明,在货币贬值较为严重,经济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搜索和兴趣指数较高,当一国明显的表现出货币贬值的趋势时,该国(地区)的比特币搜索指数通常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种表现在比特币上的搜索特性,非常有可能同样出现在全球性的稳定币上。

对于稳定币采用单一主权国家货币的情形,在该主权货币的所在国,如中国之与央行数字货币 DCEP,则没有货币政策传导失效的影响,但是同样可能会面临金融脱媒,货币乘数失效的可能性,因此 DCEP 采取双层治理架构。当用户将银行存款兑换成 DCEP 的时候,用户资产端减记银行存款,持牌银行负债端减记用户银行存款,资产端减记备付金,央行负债端增加 DCEP,就整体的表内资产来讲是一个缩表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金融的整体影响还未能非常清晰的分析明确。

用户购买 Libra 的资金流向和 DCEP 将显著不同,Libra 更可能是银行账户内不同账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但是极有可能出现一个趋势是银行的主要储户从个人转变为机构,因个人账户向机构账户转入法币,兑换成 Libra。这种变化同样将对客户粘性,对于利息变化的敏感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对银行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可能出现的巨大影响和转变。
监管

Libra 定位为全球稳定币,从 G7,美国政府,以及成员业务以及所在国等角度 Libra 面临着多维度的监管环境:

    因为 Libra 的一篮子资产设置使得 Libra 的发行类似于 ETF,并且 Libra 本身储备资产的管理方式,风险控制,以及潜在的追求盈利模式和资产安全的冲突,让美国证监会(SEC)对 Libra 保持高度关注;
    Libra 作为全球稳定币,将极有可能在国际转账支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系列现有标准和监管实践适用于 Libra:CPMI-IOSCO《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宣扬安全和稳定的支付和清算环境,多边市场和参与方的风险量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等,都将对 Libra 参与方产生影响;
    FATF 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提供了一个打击洗钱、恐怖主义相关的金融活动,以及其他非法金融活动的有效框架,FATF 同样针对数字货币的服务提供商提出了全球统一的监管标准;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同样对于数字货币资产开展系一列工作,其中包括持续的评估银行对于加密货币资产的服务和风险暴露等;
    金融稳定局 FSB 更将和多个独立的监管主体合作,检查目前监管系统在面对数字货币及全球稳定币可能存在的漏洞。
    各个 Libra 成员因其本身的业务和国家不同,包括支付,托管,等方面可能面临的业务发展所在国和特定行业的监管要求。


各个国家对 Libra 也持不同的观点:

G7 轮值主席国法国已要求欧洲央行执委科尔成立 G7 特别小组,深入研究类似 Libra 这样的加密货币和数字币。

在 G7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法国财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表示,「各个国家的主权不能受到危害。近期宣布将推出的 Libra 显然是与会者的关切重点之一,大家一致认同有必要赶快采取行动。」

德国财长肖尔茨(Olaf Scholz)表示, Facebook 计划「的考虑似乎并不周详,」也存在数据安全问题。「我相信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Libra)不能在没有解决所有法律和监管问题的情况下继续推进。」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如果 Libra 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使用,各国必须寻求达成全球协调反应机制。这不是仅凭 G7 央行就可以展开讨论的事情。

美国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货币政策半年期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支持负责任和合规的创新,但 Libra 引发了许多关于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的严重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他不认为该项目可以推进。鲍威尔同时提到,美联储已经建立了一个工作组来跟踪该项目,并正在与全球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不受监管的加密资产可能便利非法行为,包括毒品交易和其他非法活动。如果 Facebook 和其他公司想成为银行,就必须寻求一张新银行执照、并像其他银行一样受到所有银行业法规的约束。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 Alexei Moisseev 表示,俄罗斯财政部不会对 Libra 做特殊规定。「没有人会禁止它。另一方面,在俄罗斯,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都不会成为法定货币。卢布是我们的国家货币,所有操作都应使用卢布。相反,加密货币将具有与外币类似的地位。人们可以购买、出售、保存它,但不能用它来支付。」总之就是,不禁止 Libra,Libra 在俄罗斯有类似外币的地位,但不能用于支付。

欧洲央行执委莫尔许称 Libra 可能会降低欧洲央行对欧元的控制,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少欧元的国际影响力,具体要看 Libra 受到许可的程度以及欧元在 Libra 储备中的权重。

2019 年 9 月,德国、法国对 Libra 近似于禁止的态度对 Libra 的影响很大。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 Bruno Le Maire 谈到 Libra 时表示,他们不会允许 Libra 在欧洲发展。德国财政部长 Olaf Scholz 在柏林的一场小组讨论会上表示,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 会被明确否决,他还指出「我们不能接受人任何平行货币。」同时,据称德国监管机构目前正与欧洲和其他国际盟友合作,「确保稳定币不会取代法定货币」。


社交

在 Twitter 中我们以「Facebook Libra」为关键词,收集最新的 500 条推文。经过数据过滤后,得到以下分析数据。

Libra Twitter 情绪分析:






Libra 词云:






在样本中 35% 的人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积极态度,49% 的人保持中立,剩余 16% 的人持消极态度。相比于 DCEP 的情绪分析结果,数据更为分散,态度更加两极分化。Libra 词云中,mark Zuckerberg 和 jack Dorsey 的名字尤为显眼,New、global 也为高频词。


二、央行数字货币 DCEP


DCEP,全称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意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DCEP 的发行机制

与 Libra 采用一篮子货币作为价值支撑的发行不同,DCEP 是人民币纸钞和硬币的完全替代,具有其功能和属性。

央行对 DCEP 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所谓具有价值特征,简单而言就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和纸钞一样,DCEP 不需要账户就可以进行支付、转账等价值转移行为。

DCEP 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人民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拒绝接受 DCEP。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其得到课程中表示,DCEP 的投放过程跟纸钞一样。纸钞的投放过程是,人民银行印出来以后,商业银行给人民银行缴纳货币发行基金,然后把纸钞运走,运到网点,然后人民去网点兑换现钞。数字货币的兑换依然会保持这种结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

对于用户而言,他甚至不需要跑到商业银行去,只要下载一个钱包 App,注册一下就可以使用了——可以接收别人的付款,也可以绑定银行卡兑换数字货币。

在此过程中 DCEP 进行的是 M0 替代,也就是纸钞的替代,不能是 M1 和 M2,这意味着公众所持有的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法偿性。


DCEP 的双层运营体系

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情况都相差较大,为了应对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DCEP 采用双层的运营体系。

DCEP 运营体系的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调动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力量。

双层运营体系不仅适用于 DCEP 的兑换本身,还适用于技术路线的研发。人民银行对 DCEP 的技术路线是开放的,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只要满足央行并发量、客户体验、技术规范的要求,商业机构可以采用任何技术路线,如采用区块链技术等。人民银行是技术中性的,且无论商业机构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该运营体系能够通过「赛马机制」的竞争选优来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营,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促进创新。除此之外,该体系还可以让 DCEP 借助商业机构的力量进行推广。

截止 2018 年,支付宝已经可以在 200 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支持美元、英镑等 20 余种货币的直接交易;可以在全球主要 38 个国家和地区跨境支付。而微信支付也正在快速扩张,截止 2018 年 3 月,已经合规地接入 49 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在 20 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交易,支并持 16 种货币直接交易。双层运营体系可以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以成为 DCEP 在全球自由流动的最佳途径,很好的为 DCEP 成为世界货币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双层运营体系还可以避免金融脱媒。如果人民银行采用单层的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人民银行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直接竞争者。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可以替代商业银行做所有金融业务。但这是不现实的,人民银行无法应对所有复杂的局面。

虽然 DCEP 采用双层运营架构使得人民银行不会与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商业机构进行直接竞争,但 DCEP 的推出无疑会加强人民银行对货币流通的控制权,另外防范的是其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及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如可在无网情况下进行转账)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搬家」,而这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为此,央行会对 DCEP 施加使用限制,增加银行存款兑换 DCEP 的 成本和制度摩擦。另外,为了引导持有人将 DCEP 用于零售业务场景,央行也可能采取相应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

时间、金额限制。央行可能根据 DCEP 账户的不同级别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制,也可 能设置每日及每年累计交易限额,并规定大额预约兑换。

交易费用限制。必要时,央行可能对 DCEP 的兑换实现分级收费,对于小额、低频的兑换可不收费,对于大额、高频兑换和交易收取较高费用。

这些措施还可以在反洗钱方面发挥作用。


DCEP 的监管

公众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以往的纸钞能够满足公众匿名需求,但现在的电子支付工具不能满足匿名需求——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是与账户紧耦合的方式。

目前 DCEP 关于账户耦合方式的信息尚不清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之前的讲话,DCEP 可能采取账户松耦合形式。如果 DCEP 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他将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甚至无需账户,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公众便携和匿名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在便利公众的支付的同时,DCEP 还需要要保持一个平衡,即不能便利犯罪。在匿名性上,央行数字货币必须实现可控匿名,只对央行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数据。原因是, 如果没有交易第三方匿名,会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如果允许实现完全的第三方匿名,会助长犯罪,如逃税、恐怖融资和洗钱等犯罪行为。

在 DCEP 采用松耦合账户体系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可要求运营机构每日将交易数据异步传输至央行,既便于央行掌握必要的数据以确保审慎管理和反洗钱等监管目标得以实现,也能减轻商业机构的系统负担。人民银行可以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这些工作。也就是说,虽然普通的交易是匿名的,但是根据行为特征的大数据分析,人民银行能够锁定个人洗钱行为和真实身份。

另外,出于反洗钱的考虑,人民银行会对 DCEP 的使用进行限制,除了上文提到的对时间、金额、交易费用限制的限制外,穆长春表示人民银行对数字钱包也是有分级和限额安排的。比如无身份认证的钱包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绑定身份证或银行卡,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钱包;到柜台面签可能获得没有限额的钱包。


DCEP 的技术架构

DCEP 采用混合架构,但如前所述,DCEP 的混合架构不预设任何技术路线。

穆长春表示,「目前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 DCEP 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 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目前各机构采用的技术路线并没有太多信息披露。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DCEP 高并发的要求(每秒交易笔数至少要达到 30 万笔 / 秒),DCEP 在双层运营体系的人民银行层并未采用区块链技术,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在性能上无法满足这种高并发要求。但对于区块链技术中常见的可以自动执行协议的智能合约功能,范一飞指出,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可以考虑,但对超出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应持审慎态度。


DCEP 的社交媒体反应

我们以「DCEP」为关键词在 Twitter 中收集了最新的 500 条推文,经过数据过滤后,得到以下分析数据。





DCEP Twitter 情绪分析





DCEP Twitter 词云


情绪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据中,53% 的人对央行 DCEP 持有积极态度,36% 的人保持中立,剩余 11% 的人持消极态度。通过 Twitter 词云可以观察到 , 当人们谈及 DCEP 时,倾向于把它和 bitcoin、Libra、stablecoin 联系在一起。New、worlds first 经常用于形容 DCEP。同时 btcvice 也是出现的高频词。


其他国家数字货币一览

加密货币研究机构 The Block 对 60 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考察,有 18 家已公开宣布了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的开发或试点计划。其中最早的例子之一是厄瓜多尔的数字货币,该货币于 2014 年宣布,并于 2015 年正式推出。根据研究机构 Cato Institute 的说法,由于用户和付款量的缺乏,厄瓜多尔的数字货币项目最终于 2018 年关闭。






在上面图表中可以看到,至少有五个国家 / 中央银行宣布并发行了自己的数字货币。其余 13 家正在开发或与第三方区块链软件提供商一起启动试点计划。上面图表中不包含宣布「正在考虑」发行数字货币或「正在研究」数字货币的国家。


三、总结


Libra 的发行机制,成员组成,面向全球化的客户等让各界对 Libra 在金融稳定和公共政策,治理,反洗钱,运营稳定性等各个方面收到来自全球监管机构的多方面质疑,其进展收到重大挫折;相反中国央行的 DCEP 在货币政策,监管框架方面较为清晰,表现在社交媒体上,对于 Libra 的评价较为负面,而对 DCEP 则相对正面。

从当前全球支付的基础设施和业务实际情况来看,面向全球性市场的独立架构的新兴支付和转账系统上几乎为空白,受限于复杂的国际监管和各国差异巨大的法律框架,当前跨境支付转账和清算仍旧依赖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 FEDWIRE (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 CHIPS (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仅有部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应用于少数边缘场景和业务。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国际转账和清算效率的新基础设施将是巨大蓝海。

Facebook 和 Libra 成员全球的客户基础是 Libra 充当这个全新国际基础设施的强力后盾。反观 DCEP 和中国的支付业务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全球化客户群体相对较少。DCEP 的国际化路径并不清晰,也许只有在不断前行中探索国际化的道路。 查看全部
2d86d8aca242ea09b257b4f6e82dbc74.jpg


一、Libra 拉开序幕


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 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将共同作用,创造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体系:


    它建立在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
    它以赋予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储备为后盾;
    它由独立的 Libra 协会管理,该协会的任务是促进此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




时间表:


122d9a46f411f63a5bdc627c1f08a9f1.jpg



Facebook 正式宣布 Libra 以来,因其广泛的用户基础、潜在的金融影响,引发了对于全球稳定币的巨大讨论,其中顾虑主要可以归纳如下:


发行机制和价格稳定机制

数字货币稳定币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三种:1)基于某种锚定的流动资产的面值发行;2)作为 ETF (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份额发行;3)基于发行者自身的信用背书。Libra 最初的计划是基于一篮子稳定资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新加坡元等。但 Marcus 此前表示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计划 Libra 将有可能创建多种基于单一法币(细分为美元稳定币、欧元稳定币以及英镑稳定币等)的加密货币,而不是最初计划的基于一篮子货币。

从监管的反馈,包括 G7 对于 GSC (全球稳定币)的意见来看,稳定币的机制必须保证公平透明的定价机制和二级市场操作。这包括在二级市场以何种方式采用做市商保障流通性和价格的稳定。Libra 采用一篮子稳定资产的设计,可能还会面临其资产组合再平衡时出现的超前交易(front running),投机和套利机会,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按照《Libra 白皮书》,用户支付的法币将投资于「一系列低波动性资产,包括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货币证券」。但是用户并不能享受到 Libra 投资资产产生的利息,储备资产的利息回报将会「首先用于支付协会的运营开支」,随后将用于「向 Libra 投资代币的早期投资者支付初始投资的分红」。

因为全球经济始终处于通胀状态,而持有 Libra 并不能享受到利息,长期持有 Libra 则会导致资产购买力的下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由于 Libra 采用 100% 的准备金制度,持有资产价值相对稳定,这样的性质会使得 Libra 在一些社会动荡、货币贬值的国家得到应用,甚至替代部分法币的作用。同时,持有 Libra 代币也将享受到诸多好处,比如便捷的在线支付、廉价的跨境转账等。

从信用体系角度来看,Libra 的储备资产中法定货币存款部分相对个人用户存款风险更高,因为按照 FDIC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条例,每一银行每一存款人普通账户收到美联储 25 万美元的完全无风险保险额度,而 Libra 的存款将不得不承受到银行本身信用风险。


Libra 进展

自从今年六月 Libra 项目官方公告发布到目前为止,开发人员已经发布了多个区块链浏览器,比如 Libranaut、Libraview、Librabrowser 以及 Libexplorer 等;有的项目还把 Libra 测试网整合到了他们的钱包里,比如 ZenGo。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其他区块链项目将 Move 编程语言集成到了自己的系统中,比如 Solana。

稳定的技术开发进展,以及公开透明的对话,是开发人员对 Libra 项目越来越感兴趣的两个关键要素。随着 Libra Core 一步步向主网迈进,其发展路线图也有了一系列更新。

2250a957dbd305edaeb93df9a3691d6f.jpg

上图:Libra 主网里程碑


测试网后续工作

Libra 之所以要启动测试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开发团队可以更轻松地排除故障、诊断并解决软件极端情况,从而快速改进 Libra Core。测试网具有一系列 Libra 网络功能,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早期访问服务。在第一个里程碑阶段,Libra 协会预计将邀请 5 个合作伙伴在网络上部署完整节点,并且会在第四个里程碑阶段推出 Libra 主网,Libra 协会预计届时会有 100 个合作伙伴运行 Libra 节点。


Libra Pre-Mainnet

随着 Libra 项目朝着主网里程碑迈进,有必要一边让测试网继续运行,一边让更多节点联机。为了实现这项工作,Libra 团队创建了一个称为「Pre-Mainnet」的暂存主网环境。现阶段,只有合作伙伴节点可以访问 Pre-Mainnet,并允许它们彼此连接。少数合作伙伴已经部署了节点,彼此之间也可支持通信。Libra 预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合作伙伴上线,并确保 Libra 网络在正式打开访问全新之前可以满足严格的性能基准和整体系统稳定性要求。


Libra 治理

Libra 采用一个由多元化的独立成员构成的监管实体,这个监管实体作为一家注册在瑞士日内瓦的非营利性机构存在。这个实体同时负责 Libra 储备的管理。Facebook 自身的 Calibra 作为 Libra 的会员之一,参与 Libra 的治理。其多元化,全球化的成员身份,为 Libra 带来一系列挑战。

从表面看,Libra 协会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但实际上很多成员都与 Facebook 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各个成员都把自己的责任主体与 Libra 分开来。Facebook 的目标是发展 100 个成员,这些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除了公司之外还应包括非营利性组织和学术机构。Facebook 将在 2019 年结束前保持对 Libra 协会的领导角色,但协会通过投票享有最终决策权。理事会由协会成员的代表组成,再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董事会。

成员身份和权力义务的明确性。Libra 的创始会员来自多个国家和行业,不同的业务线和在金融体系中的位置决定了各会员诉求不尽相同。Facebook 一再强调自己仅仅是 Libra 成员的一席,但是从两次美国听证会就可以看出,Facebook 在整个项目中毫无疑问的承担起领导的地位,这种实际身份上的差异,如何表达在权力和治理的过程中,是让美国政界感到不舒服的问题之一。

328226e6041859a075b8c803bbbe7345.jpg


e1eff0669e9398828cfdeef0b6a13669.jpg



对于公共政策影响

稳定币本身的资产构造,使用方法等将对主要使用国家的货币政策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Libra 目前的设计由一篮子资产构成,那么 Libra 本身的利息将受到其一篮子资产本身的利息结构影响。假如一国货币未能成为 Libra 一篮子资产的一部分,亦或占比很小,而该国又是 Libra 的主要使用国,那么该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利率的调整和传导将不可避免面临失效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会在所在国本身货币和汇率水平较不稳定的地区更加严重。TokenGazer 针对比特币 Google 搜索指数的研究(详见《TokenGazer | 搜索指数分析:比特币可能是一种「相对的避险资产」》)表明,在货币贬值较为严重,经济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搜索和兴趣指数较高,当一国明显的表现出货币贬值的趋势时,该国(地区)的比特币搜索指数通常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种表现在比特币上的搜索特性,非常有可能同样出现在全球性的稳定币上。

对于稳定币采用单一主权国家货币的情形,在该主权货币的所在国,如中国之与央行数字货币 DCEP,则没有货币政策传导失效的影响,但是同样可能会面临金融脱媒,货币乘数失效的可能性,因此 DCEP 采取双层治理架构。当用户将银行存款兑换成 DCEP 的时候,用户资产端减记银行存款,持牌银行负债端减记用户银行存款,资产端减记备付金,央行负债端增加 DCEP,就整体的表内资产来讲是一个缩表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金融的整体影响还未能非常清晰的分析明确。

用户购买 Libra 的资金流向和 DCEP 将显著不同,Libra 更可能是银行账户内不同账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但是极有可能出现一个趋势是银行的主要储户从个人转变为机构,因个人账户向机构账户转入法币,兑换成 Libra。这种变化同样将对客户粘性,对于利息变化的敏感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对银行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可能出现的巨大影响和转变。
监管

Libra 定位为全球稳定币,从 G7,美国政府,以及成员业务以及所在国等角度 Libra 面临着多维度的监管环境:


    因为 Libra 的一篮子资产设置使得 Libra 的发行类似于 ETF,并且 Libra 本身储备资产的管理方式,风险控制,以及潜在的追求盈利模式和资产安全的冲突,让美国证监会(SEC)对 Libra 保持高度关注;
    Libra 作为全球稳定币,将极有可能在国际转账支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系列现有标准和监管实践适用于 Libra:CPMI-IOSCO《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宣扬安全和稳定的支付和清算环境,多边市场和参与方的风险量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等,都将对 Libra 参与方产生影响;
    FATF 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提供了一个打击洗钱、恐怖主义相关的金融活动,以及其他非法金融活动的有效框架,FATF 同样针对数字货币的服务提供商提出了全球统一的监管标准;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同样对于数字货币资产开展系一列工作,其中包括持续的评估银行对于加密货币资产的服务和风险暴露等;
    金融稳定局 FSB 更将和多个独立的监管主体合作,检查目前监管系统在面对数字货币及全球稳定币可能存在的漏洞。
    各个 Libra 成员因其本身的业务和国家不同,包括支付,托管,等方面可能面临的业务发展所在国和特定行业的监管要求。



各个国家对 Libra 也持不同的观点:

G7 轮值主席国法国已要求欧洲央行执委科尔成立 G7 特别小组,深入研究类似 Libra 这样的加密货币和数字币。

在 G7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法国财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表示,「各个国家的主权不能受到危害。近期宣布将推出的 Libra 显然是与会者的关切重点之一,大家一致认同有必要赶快采取行动。」

德国财长肖尔茨(Olaf Scholz)表示, Facebook 计划「的考虑似乎并不周详,」也存在数据安全问题。「我相信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Libra)不能在没有解决所有法律和监管问题的情况下继续推进。」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如果 Libra 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使用,各国必须寻求达成全球协调反应机制。这不是仅凭 G7 央行就可以展开讨论的事情。

美国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货币政策半年期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支持负责任和合规的创新,但 Libra 引发了许多关于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的严重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他不认为该项目可以推进。鲍威尔同时提到,美联储已经建立了一个工作组来跟踪该项目,并正在与全球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不受监管的加密资产可能便利非法行为,包括毒品交易和其他非法活动。如果 Facebook 和其他公司想成为银行,就必须寻求一张新银行执照、并像其他银行一样受到所有银行业法规的约束。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 Alexei Moisseev 表示,俄罗斯财政部不会对 Libra 做特殊规定。「没有人会禁止它。另一方面,在俄罗斯,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都不会成为法定货币。卢布是我们的国家货币,所有操作都应使用卢布。相反,加密货币将具有与外币类似的地位。人们可以购买、出售、保存它,但不能用它来支付。」总之就是,不禁止 Libra,Libra 在俄罗斯有类似外币的地位,但不能用于支付。

欧洲央行执委莫尔许称 Libra 可能会降低欧洲央行对欧元的控制,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少欧元的国际影响力,具体要看 Libra 受到许可的程度以及欧元在 Libra 储备中的权重。

2019 年 9 月,德国、法国对 Libra 近似于禁止的态度对 Libra 的影响很大。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 Bruno Le Maire 谈到 Libra 时表示,他们不会允许 Libra 在欧洲发展。德国财政部长 Olaf Scholz 在柏林的一场小组讨论会上表示,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 会被明确否决,他还指出「我们不能接受人任何平行货币。」同时,据称德国监管机构目前正与欧洲和其他国际盟友合作,「确保稳定币不会取代法定货币」。


社交

在 Twitter 中我们以「Facebook Libra」为关键词,收集最新的 500 条推文。经过数据过滤后,得到以下分析数据。

Libra Twitter 情绪分析:

64162e8da27296832bb73f0b009c1116.jpg


Libra 词云:

b456d96e16b204ef7c83c4d3c84a301a.jpg


在样本中 35% 的人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积极态度,49% 的人保持中立,剩余 16% 的人持消极态度。相比于 DCEP 的情绪分析结果,数据更为分散,态度更加两极分化。Libra 词云中,mark Zuckerberg 和 jack Dorsey 的名字尤为显眼,New、global 也为高频词。


二、央行数字货币 DCEP


DCEP,全称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意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DCEP 的发行机制

与 Libra 采用一篮子货币作为价值支撑的发行不同,DCEP 是人民币纸钞和硬币的完全替代,具有其功能和属性。

央行对 DCEP 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所谓具有价值特征,简单而言就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和纸钞一样,DCEP 不需要账户就可以进行支付、转账等价值转移行为。

DCEP 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人民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拒绝接受 DCEP。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其得到课程中表示,DCEP 的投放过程跟纸钞一样。纸钞的投放过程是,人民银行印出来以后,商业银行给人民银行缴纳货币发行基金,然后把纸钞运走,运到网点,然后人民去网点兑换现钞。数字货币的兑换依然会保持这种结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

对于用户而言,他甚至不需要跑到商业银行去,只要下载一个钱包 App,注册一下就可以使用了——可以接收别人的付款,也可以绑定银行卡兑换数字货币。

在此过程中 DCEP 进行的是 M0 替代,也就是纸钞的替代,不能是 M1 和 M2,这意味着公众所持有的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法偿性。


DCEP 的双层运营体系

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情况都相差较大,为了应对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DCEP 采用双层的运营体系。

DCEP 运营体系的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调动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力量。

双层运营体系不仅适用于 DCEP 的兑换本身,还适用于技术路线的研发。人民银行对 DCEP 的技术路线是开放的,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只要满足央行并发量、客户体验、技术规范的要求,商业机构可以采用任何技术路线,如采用区块链技术等。人民银行是技术中性的,且无论商业机构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该运营体系能够通过「赛马机制」的竞争选优来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营,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促进创新。除此之外,该体系还可以让 DCEP 借助商业机构的力量进行推广。

截止 2018 年,支付宝已经可以在 200 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支持美元、英镑等 20 余种货币的直接交易;可以在全球主要 38 个国家和地区跨境支付。而微信支付也正在快速扩张,截止 2018 年 3 月,已经合规地接入 49 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在 20 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交易,支并持 16 种货币直接交易。双层运营体系可以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以成为 DCEP 在全球自由流动的最佳途径,很好的为 DCEP 成为世界货币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双层运营体系还可以避免金融脱媒。如果人民银行采用单层的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人民银行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直接竞争者。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可以替代商业银行做所有金融业务。但这是不现实的,人民银行无法应对所有复杂的局面。

虽然 DCEP 采用双层运营架构使得人民银行不会与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商业机构进行直接竞争,但 DCEP 的推出无疑会加强人民银行对货币流通的控制权,另外防范的是其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及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如可在无网情况下进行转账)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搬家」,而这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为此,央行会对 DCEP 施加使用限制,增加银行存款兑换 DCEP 的 成本和制度摩擦。另外,为了引导持有人将 DCEP 用于零售业务场景,央行也可能采取相应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

时间、金额限制。央行可能根据 DCEP 账户的不同级别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制,也可 能设置每日及每年累计交易限额,并规定大额预约兑换。

交易费用限制。必要时,央行可能对 DCEP 的兑换实现分级收费,对于小额、低频的兑换可不收费,对于大额、高频兑换和交易收取较高费用。

这些措施还可以在反洗钱方面发挥作用。


DCEP 的监管

公众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以往的纸钞能够满足公众匿名需求,但现在的电子支付工具不能满足匿名需求——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是与账户紧耦合的方式。

目前 DCEP 关于账户耦合方式的信息尚不清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之前的讲话,DCEP 可能采取账户松耦合形式。如果 DCEP 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他将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甚至无需账户,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公众便携和匿名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在便利公众的支付的同时,DCEP 还需要要保持一个平衡,即不能便利犯罪。在匿名性上,央行数字货币必须实现可控匿名,只对央行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数据。原因是, 如果没有交易第三方匿名,会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如果允许实现完全的第三方匿名,会助长犯罪,如逃税、恐怖融资和洗钱等犯罪行为。

在 DCEP 采用松耦合账户体系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可要求运营机构每日将交易数据异步传输至央行,既便于央行掌握必要的数据以确保审慎管理和反洗钱等监管目标得以实现,也能减轻商业机构的系统负担。人民银行可以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这些工作。也就是说,虽然普通的交易是匿名的,但是根据行为特征的大数据分析,人民银行能够锁定个人洗钱行为和真实身份。

另外,出于反洗钱的考虑,人民银行会对 DCEP 的使用进行限制,除了上文提到的对时间、金额、交易费用限制的限制外,穆长春表示人民银行对数字钱包也是有分级和限额安排的。比如无身份认证的钱包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绑定身份证或银行卡,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钱包;到柜台面签可能获得没有限额的钱包。


DCEP 的技术架构

DCEP 采用混合架构,但如前所述,DCEP 的混合架构不预设任何技术路线。

穆长春表示,「目前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 DCEP 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 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目前各机构采用的技术路线并没有太多信息披露。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DCEP 高并发的要求(每秒交易笔数至少要达到 30 万笔 / 秒),DCEP 在双层运营体系的人民银行层并未采用区块链技术,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在性能上无法满足这种高并发要求。但对于区块链技术中常见的可以自动执行协议的智能合约功能,范一飞指出,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可以考虑,但对超出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应持审慎态度。


DCEP 的社交媒体反应

我们以「DCEP」为关键词在 Twitter 中收集了最新的 500 条推文,经过数据过滤后,得到以下分析数据。

23d08307556b98f436f3f6a60dc360d1.jpg

DCEP Twitter 情绪分析

29cee71fd0871a3cf67c3f0e5bfcb142.jpg

DCEP Twitter 词云


情绪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据中,53% 的人对央行 DCEP 持有积极态度,36% 的人保持中立,剩余 11% 的人持消极态度。通过 Twitter 词云可以观察到 , 当人们谈及 DCEP 时,倾向于把它和 bitcoin、Libra、stablecoin 联系在一起。New、worlds first 经常用于形容 DCEP。同时 btcvice 也是出现的高频词。


其他国家数字货币一览

加密货币研究机构 The Block 对 60 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考察,有 18 家已公开宣布了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的开发或试点计划。其中最早的例子之一是厄瓜多尔的数字货币,该货币于 2014 年宣布,并于 2015 年正式推出。根据研究机构 Cato Institute 的说法,由于用户和付款量的缺乏,厄瓜多尔的数字货币项目最终于 2018 年关闭。

fc0c1ea0b495db02c0a2cb1d4b85bf2a.jpg


在上面图表中可以看到,至少有五个国家 / 中央银行宣布并发行了自己的数字货币。其余 13 家正在开发或与第三方区块链软件提供商一起启动试点计划。上面图表中不包含宣布「正在考虑」发行数字货币或「正在研究」数字货币的国家。


三、总结


Libra 的发行机制,成员组成,面向全球化的客户等让各界对 Libra 在金融稳定和公共政策,治理,反洗钱,运营稳定性等各个方面收到来自全球监管机构的多方面质疑,其进展收到重大挫折;相反中国央行的 DCEP 在货币政策,监管框架方面较为清晰,表现在社交媒体上,对于 Libra 的评价较为负面,而对 DCEP 则相对正面。

从当前全球支付的基础设施和业务实际情况来看,面向全球性市场的独立架构的新兴支付和转账系统上几乎为空白,受限于复杂的国际监管和各国差异巨大的法律框架,当前跨境支付转账和清算仍旧依赖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 FEDWIRE (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 CHIPS (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仅有部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应用于少数边缘场景和业务。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国际转账和清算效率的新基础设施将是巨大蓝海。

Facebook 和 Libra 成员全球的客户基础是 Libra 充当这个全新国际基础设施的强力后盾。反观 DCEP 和中国的支付业务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全球化客户群体相对较少。DCEP 的国际化路径并不清晰,也许只有在不断前行中探索国际化的道路。

从DAI稳定币的市场分布,看DeFi用户的行为模式

cryptovalley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5 12:35 • 来自相关话题

导读:本文对DAI 稳定币的供给增长、流动性、贷款需求、价格波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通过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金融系统的激励下,DeFi用户的行为模式。

 

01 DAI 供给增长情况


下图显示了DAI自2017年12月引入以来代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其日流通量已增长到近1亿枚。2019年3月19日,日发行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95,451,24。目前DAI的日供应量徘徊在8400万左右。





图1: DAI 供应量走向


截至目前,DAI的最大持有者是Compound,掌控着17.11%的供应量。其次是dYdX,控制了3.74%。Maker的Eth2Dai排在第十位。





图2: DAI所有持有者份额分布图


以下是DAI前十大持有者及其持有量:





图3: DAI 十大持有者


02 DeFi 借贷平台走向


下图为各大DeFi借贷平台近6个月的日借款量:





图4: DAI在各大借贷平台日借款量(过去6个月)


请注意,上图的区域图没有堆叠。我们可以看到MakerDAO (蓝色区域) 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6月下旬和9月中旬,MakerDAO更是达到了每天430万DAI的峰值。

Compound在5月初将他们的协议迁移到v2 (版本2),这里我们只引用Compound v2协议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橙色区域(Compound v2) 与粉色区域(dYdX) 一直处于并列第二的位置,它们之间不相上下,达到每天约300万DAI的峰值。

我们也注意到NUO Network(绿色区域) 和bZx(红色区域) 在市场中发挥了作用。在第一季度,NUO Network推出了他们的新平台,并迅速获得了大量流量。而bZx自6月份以来一直在稳步上涨。

下图比较了上述DeFi项目的月度贷款活动。dYdX DAI贷款在过去6个月的增长比例令人惊喜。我们收集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7日,自 8 月份以来dYdX每月的DAI借贷总额已超过了MakerDAO;到10月17号为止,dYdX的用户量几乎占到了所有主要借贷平台DAI贷款需求的一半(约49.37%)。





图5: 各借贷平台DAI贷款额的市场份额 (过去6个月)


03 各大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情况


下图显示了几个主要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每日交易活动。OasisDEX是源自MakerDAO系统的DEX平台,占主导地位。其次是Uniswap,随后,则是Kyber和RadarRelay。





图6: 2019年各大去中心化交易所DAI交易量市场占比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没有显示0x的名称,原因在于,它们是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继类的底层协议(例如RadarRelay、Paradex),并且可能复制交易量。事实上,0x上的大部分的流量来自RadarRelay,它们具有相似的大小。

同类型的还有dYdX,它采用OasisDex的Eth2Dai市场进行交换,我们将其交易量都显示在OasisDex的名下,从而避免了总销量的膨胀。dYdX上的DAI实际交易量介于Uniswap和Kyber之间,并在6月份达到峰值,月总交易量为1790万。

总而言之,根据上述交易情况来看,DAI的交易量自年初开始攀升,7月份DAI的总交易量达到每月9000万,随后却下降了近50%。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我们观察到了DAI金融生态系统中自治的生命周期。从以下时间序列的趋势和相关性,DAI讲述了如何使其从用户激励行为中维持价格稳定。

“DAI通过经济激励来管理供求。当价格超过1美元时,任何人都可以创建DAI并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这增加了供应,导致价格回落到1美元。

同样,当DAI的价格低于1美元时,用户可以在系统中以较低的利率来偿还债务,因为他们可以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购买DAI,但以1美元的固定利率偿还债务。用来还债的DAI被烧毁,供应也因此而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图7: 2019年DAI价格、供应量、交易量、贷款额(价格数据来源于coinmarketcap.com)


早在2月,DAI价格略有波动(图1 & 图2),并可能造成了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借/贷款数量的增长(图5), 2月24日,DeFi用户一天借了433万DAI,导致供应图表(图表3)变成了蓝色,当天累计供应量为8801万。

随后,在4月初,DAI供应量的增加,导致了DAI开始贬值。当我们看 -6.54%的价格变化,这可能会导致交易量(图4)和借款量(图5)的增加,当价格下跌时,借款人和交易者可以支付更少的美元来持有DAI。

我们很难推断出其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它们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引导。然而,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它们是同相振动和高度相关的。


04 DAI 的价格波动:稳定币真的稳定吗?


所以当我们看到DAI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用户行为的影响后,上述的问题可能会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我们将使用beta分析,并将DAI与多个稳定币进行比较,以衡量风险。

从定义上讲,稳定币(如DAI) ,属于加密货币的一种,它们试图保持相对于其他资产的价值稳定。试图锚定1美元价值的稳定币包括DAI、TrueUSD、USDCoin、Tether、Gemini Dollar等。

以下是过去12 个月当中,这几个稳定币的价格表现情况(数据来自CoinMarketCap)。





图8: 价格图表和过去12个月的稳定币变化百分比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com)


从下表可以看出,它们的均价都维持在1美元上下,其中DAI的均价最为接近。另外,他们的变化幅度也很小,其中USDC最小:





图9: 稳定币的均价和变动情况 (基于365天窗口期)


另外,我们还附上了ETH和BTC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比较。

与其他加密货币市场不同,稳定币不应受到剧烈价格波动的影响。衡量稳定币价格波动性的一个指标是,其相对于BTC和ETH等主要加密货币的beta系数。以下是几个主要稳定币相对于BTC和ETH的beta值:





图10: 稳定币与ETH/BTC的beta系数(基于365天窗口期)


Token本身的系数为1。它是股票市场分析实践中风险度量的一个阈值:

    当beta >1时,意味着股市波动性超过市场基准指数 (通常指成份股票市场的SP500指数)。它也可以被解释为对市场变化很敏感。例如,当市场波动时,股票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带来较高的收益和更高的风险;
    当beta =1时,它们具有相同的波动性;
    当0 < beta <1时,股票受市场趋势的影响较小。


通常,股票与这类市场正相关,即beta系数通常为正值。然而,也有系数为负的情况,即当市场下跌时,股票价格反而会出现上涨趋势。

对于上述的5种稳定币,我们看到它们的绝对值都小于0.1,这意味着它们都比ETH和BTC更稳定,不太可能受到加密货币市场趋势的影响。在附录中,我们还附加了一张其他主流币的beta系数表,以供比较。

其中,USDC和TUSD的价值最小,与ETH和BTC呈负相关,说明在市场不稳定时,它们作为“存储” 代币以规避风险: 当ETH/BTC市场上涨时,用户有可能卖出TUSD/USDC来进入市场;当市场下跌时,用户可以将其持有的TUSD/USDC换成资产保值。


附录

2017年基于60天窗口期的主流币的beta系数





图11: 其他主流币与BTC的beta系数 (基于2017-10-05开始的60天窗口期)


作者:Christian Seberino、 Danning Sui@ Alethio 
翻译:DUANNI YI 
编辑:Sonny Sun  查看全部
MakerDAO-860x430.jpg


导读:本文对DAI 稳定币的供给增长、流动性、贷款需求、价格波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通过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金融系统的激励下,DeFi用户的行为模式。


 

01 DAI 供给增长情况


下图显示了DAI自2017年12月引入以来代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其日流通量已增长到近1亿枚。2019年3月19日,日发行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95,451,24。目前DAI的日供应量徘徊在8400万左右。

201911041115392395.jpg

图1: DAI 供应量走向


截至目前,DAI的最大持有者是Compound,掌控着17.11%的供应量。其次是dYdX,控制了3.74%。Maker的Eth2Dai排在第十位。

201911041115413596.jpg

图2: DAI所有持有者份额分布图


以下是DAI前十大持有者及其持有量:

201911041115436372.jpg

图3: DAI 十大持有者


02 DeFi 借贷平台走向


下图为各大DeFi借贷平台近6个月的日借款量:

201911041115457110.jpg

图4: DAI在各大借贷平台日借款量(过去6个月)


请注意,上图的区域图没有堆叠。我们可以看到MakerDAO (蓝色区域) 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6月下旬和9月中旬,MakerDAO更是达到了每天430万DAI的峰值。

Compound在5月初将他们的协议迁移到v2 (版本2),这里我们只引用Compound v2协议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橙色区域(Compound v2) 与粉色区域(dYdX) 一直处于并列第二的位置,它们之间不相上下,达到每天约300万DAI的峰值。

我们也注意到NUO Network(绿色区域) 和bZx(红色区域) 在市场中发挥了作用。在第一季度,NUO Network推出了他们的新平台,并迅速获得了大量流量。而bZx自6月份以来一直在稳步上涨。

下图比较了上述DeFi项目的月度贷款活动。dYdX DAI贷款在过去6个月的增长比例令人惊喜。我们收集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7日,自 8 月份以来dYdX每月的DAI借贷总额已超过了MakerDAO;到10月17号为止,dYdX的用户量几乎占到了所有主要借贷平台DAI贷款需求的一半(约49.37%)。

201911041115476241.jpg

图5: 各借贷平台DAI贷款额的市场份额 (过去6个月)


03 各大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情况


下图显示了几个主要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每日交易活动。OasisDEX是源自MakerDAO系统的DEX平台,占主导地位。其次是Uniswap,随后,则是Kyber和RadarRelay。

201911041115496883.jpg

图6: 2019年各大去中心化交易所DAI交易量市场占比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没有显示0x的名称,原因在于,它们是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继类的底层协议(例如RadarRelay、Paradex),并且可能复制交易量。事实上,0x上的大部分的流量来自RadarRelay,它们具有相似的大小。

同类型的还有dYdX,它采用OasisDex的Eth2Dai市场进行交换,我们将其交易量都显示在OasisDex的名下,从而避免了总销量的膨胀。dYdX上的DAI实际交易量介于Uniswap和Kyber之间,并在6月份达到峰值,月总交易量为1790万。

总而言之,根据上述交易情况来看,DAI的交易量自年初开始攀升,7月份DAI的总交易量达到每月9000万,随后却下降了近50%。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我们观察到了DAI金融生态系统中自治的生命周期。从以下时间序列的趋势和相关性,DAI讲述了如何使其从用户激励行为中维持价格稳定。

“DAI通过经济激励来管理供求。当价格超过1美元时,任何人都可以创建DAI并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这增加了供应,导致价格回落到1美元。

同样,当DAI的价格低于1美元时,用户可以在系统中以较低的利率来偿还债务,因为他们可以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购买DAI,但以1美元的固定利率偿还债务。用来还债的DAI被烧毁,供应也因此而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201911041115538349.jpg

图7: 2019年DAI价格、供应量、交易量、贷款额(价格数据来源于coinmarketcap.com)


早在2月,DAI价格略有波动(图1 & 图2),并可能造成了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借/贷款数量的增长(图5), 2月24日,DeFi用户一天借了433万DAI,导致供应图表(图表3)变成了蓝色,当天累计供应量为8801万。

随后,在4月初,DAI供应量的增加,导致了DAI开始贬值。当我们看 -6.54%的价格变化,这可能会导致交易量(图4)和借款量(图5)的增加,当价格下跌时,借款人和交易者可以支付更少的美元来持有DAI。

我们很难推断出其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它们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引导。然而,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它们是同相振动和高度相关的。


04 DAI 的价格波动:稳定币真的稳定吗?


所以当我们看到DAI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用户行为的影响后,上述的问题可能会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我们将使用beta分析,并将DAI与多个稳定币进行比较,以衡量风险。

从定义上讲,稳定币(如DAI) ,属于加密货币的一种,它们试图保持相对于其他资产的价值稳定。试图锚定1美元价值的稳定币包括DAI、TrueUSD、USDCoin、Tether、Gemini Dollar等。

以下是过去12 个月当中,这几个稳定币的价格表现情况(数据来自CoinMarketCap)。

201911041115519090.jpg

图8: 价格图表和过去12个月的稳定币变化百分比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com)


从下表可以看出,它们的均价都维持在1美元上下,其中DAI的均价最为接近。另外,他们的变化幅度也很小,其中USDC最小:

201911041115531649.jpg

图9: 稳定币的均价和变动情况 (基于365天窗口期)


另外,我们还附上了ETH和BTC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比较。

与其他加密货币市场不同,稳定币不应受到剧烈价格波动的影响。衡量稳定币价格波动性的一个指标是,其相对于BTC和ETH等主要加密货币的beta系数。以下是几个主要稳定币相对于BTC和ETH的beta值:

201911041115558075.jpg

图10: 稳定币与ETH/BTC的beta系数(基于365天窗口期)


Token本身的系数为1。它是股票市场分析实践中风险度量的一个阈值:


    当beta >1时,意味着股市波动性超过市场基准指数 (通常指成份股票市场的SP500指数)。它也可以被解释为对市场变化很敏感。例如,当市场波动时,股票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带来较高的收益和更高的风险;
    当beta =1时,它们具有相同的波动性;
    当0 < beta <1时,股票受市场趋势的影响较小。



通常,股票与这类市场正相关,即beta系数通常为正值。然而,也有系数为负的情况,即当市场下跌时,股票价格反而会出现上涨趋势。

对于上述的5种稳定币,我们看到它们的绝对值都小于0.1,这意味着它们都比ETH和BTC更稳定,不太可能受到加密货币市场趋势的影响。在附录中,我们还附加了一张其他主流币的beta系数表,以供比较。

其中,USDC和TUSD的价值最小,与ETH和BTC呈负相关,说明在市场不稳定时,它们作为“存储” 代币以规避风险: 当ETH/BTC市场上涨时,用户有可能卖出TUSD/USDC来进入市场;当市场下跌时,用户可以将其持有的TUSD/USDC换成资产保值。


附录

2017年基于60天窗口期的主流币的beta系数

201911041115563331.jpg

图11: 其他主流币与BTC的beta系数 (基于2017-10-05开始的60天窗口期)


作者:Christian Seberino、 Danning Sui@ Alethio 
翻译:DUANNI YI 
编辑:Sonny Sun 

都在说DCEP,央行数字货币究竟跟你有什么关系?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4 18:23 • 来自相关话题

10 月 28 日,黄奇帆宣告: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碰撞与融合——数字化浪潮重塑全球金融生态”上发表演讲,对央行数字货币 DCEP 作了解读,阐释了对于区块链、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问题的看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DCEP 与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可以怎么用它。

最后,Odaily星球日报还统计了,目前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的央行尝试或者已发行 CBDC(央行数字货币)。


DCEP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普通人如何获得DCEP?


1、DCEP是什么?

DCEP 本质上就是一种数字支付工具。DCEP 全称是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 指的是数字货币,EP 指的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

央行发行的 DCEP 的定位是纸钞的替代品,也就是数字版的纸钞。既然 DCEP 是纸钞的替代品,那么纸钞所涉及的支付场景,原则 DCEP 也能够实现。比如 DCEP 可以在无网的状态下完成交易。

2、DCEP有啥好处?

传统纸币、硬币在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环节成本非常高,还要投入成本做防伪技术,并且流通层级较多,携带不方便,货币的演变必将走向虚拟化、数字化,所以在环保一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传统纸币、硬币流通层级较多,不易携带,数字货币则反之。

黄奇帆指出,DCEP 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 DCEP 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3、普通人该如何获得DCEP呢?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了双层运营投放体系,而不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

所谓的双层制度,是指中央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这两层的运行体系,上面一层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面一层是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老百姓。具体实施过程,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大众。

零壹财经指出,商业银行长期与用户直接接触,是相对央行所具有的极大优势。如果央行与商业银行紧密分工合作,不仅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4、普通人如何使用DCEP?

DCEP 可以在无网的状态下完成交易。部分解读说,即使手机不能联网,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也就是支持离线支付。

就像你用现金,别人是看不到这个钱是谁用出去的。DCEP 则依据实名程度分级开放交易额度,认证度低的可以小额交易,认证度高的额度放宽,分级管理实现一定程度的匿名,可以保障普通用户的隐私。也就是说,小额使用,钱包只需要绑定手机号;如果要提高转账限额,要进行 KYC 认证。比如使用微信零钱,累计超过一定额度,就有另外的要求。


DCEP和支付宝微信有何区别?


DCEP和支付宝与微信有哪些区别呢?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是纸币的数字化吗?

第一,DCEP 是 M0 的替代,支付宝和微信是 M1 和 M2 的替代。

M0,就意味着像使用现金一样,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可以直接点对点的支付,就像发信息一样方便。

大家可以先了解下 M0、M1 和 M2 的概念:

M0,指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质货币。

M1,指狭义货币,为 M0 与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之和。

M2,指广义货币,为 M1 与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之和。

把这三者的关系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属于 M1 或者 M2 的领域,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对 M0 货币的替代而不是对 M1、M2 货币的替代。

目前 M1 和 M2 货币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支持 M1 和 M2 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零壹财经指出,但在 M0 货币端目前仍存在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现有 M0 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第二,互联网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紧耦合的模式无法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第三,目前我国仍存在银行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当地公众对 M0 货币(现钞)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

因此央行发行注重替代 M0 的数字货币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对小额高频支付的需求(根据不同级别的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同时还能有效防范 M0 货币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

第二,结算机构不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DCEP 是用央行货币进行结算。

这也意味着两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同。央行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简称 PBOC)。商业银行是不够稳定的,如果商业银行运营破产了那么支付宝里的“钱”,就成为这个商业公司的“债券”,破产清算这个公司的资产,算成真正的钱后,按“债券”比例给你。

第三,支付宝微信是互联网支付,而 DCEP 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

就是到了没有网络的地方,支付宝微信用不了了,DCEP还是可以,这一点很多人觉得不重要,其实很多地方的小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在地下停车场扫码付费的时候,信号是非常令人着急的,这个小需求是很重要的。

第四,支付宝微信的目的是移动支付,DCEP 的目的是控制法币地位,节约发行成本。

以上就是 DCEP 的基本介绍,以及 DCEP 和支付宝微信比特币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 DCEP。


DCEP跟比特币有什么不同?


比特币是个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所有的价值和价格都来自于共识。DCEP 则是国家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每一块钱都是央行背书,在国内,你出去买东西,只要纸币是完好无损的,对方就不能说不接受人民币。

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详细说明了 DCEP 和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的区别,黄奇帆认为以比特币、Libra 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迎来了数字化时代,但是“有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发行比特币、Libra 挑战主权货币,这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脱离了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本人不相信 Libra 会成功”。

DCEP 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主权信用背书,而后者不具备信用背书,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还是法币,在法币环境下,央行不仅是货币发行的决策者,同时也是货币体系的强大背书。

根据黄奇帆的演讲,DCEP 可以总结得出以下四个特点:1、DCEP 的价值只与人民币挂钩。2、 DCEP 具有无限法偿性。所谓无限法偿,指的是无论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能拒绝接受。3、 DCEP 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DCEP 无需联网,只要在手机上装有 DCEP 数字钱包,互相碰一碰,就能实现价值转移。4、 资产的高度安全性。DCEP 由央行直接发行,不存在商业银行和企业倒闭的问题。

除了价值来源之外,DCEP 和比特币的底层架构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中国央行发行的 DCEP 究竟是何种底层架构,目前暂未有公开资料显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演讲中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作过一个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的原型,但基于现有技术,无法达到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所以,最终央行层面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种技术。


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 7 月份初曾发布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有近 70% 的央行都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简称 CBDC。

据 Axonomy 不完全统计,厄瓜多尔、乌拉圭的 CBDC 已经宣告失败;另外,还有突尼斯、塞内加尔、马绍尔群岛、委内瑞拉等 4 国已发行 CBDC;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7 个国家正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有 3 个国家正在研究;但也有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欧盟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暂时对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态度冷淡。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如下:


已失败

    厄瓜多尔:2015 年 2 月,厄瓜多尔推出了厄瓜多尔币,受到央行直接监管,并维持汇率稳定。但运行后的一年时间,厄瓜多尔币的流通量只占到整个经济体的货币量的万分之零点三不到,得不到民众使用的厄瓜多尔币在 2018 年 4 月份宣告停止运行。
    乌拉圭:2017 年 12 月,乌拉圭央行试点推出全球首个法定数字货币项目 e-Peso(电子比索)。乌拉圭央行在 6 个月的比索数字化试点后,决定不再继续使用电子比索,并取消了所有已发行的数字比索。



已发行

    突尼斯:2015 年 10 月,突尼斯推出了政府及央行背书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塞内加尔:2016 年 12 月,塞内加尔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eCFA,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享有与塞内加尔官方货币非洲法郎(CFAFranc)同等的法律地位。
    马绍尔群岛:2018 年 2 月,马绍尔群岛议会通过立法正式宣布马绍尔群岛通过 ICO 的方式,发行新的国家数字货币 SOV。为避免通货膨胀,其初始发行总额为 2400 万单位,其 ICO 筹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约 5.3 万名公民的医疗保健费。
    委内瑞拉:2018 年 2 月委内瑞拉宣布发售“石油币”,石油币的价值与油价挂钩,发行参考价 60 美元,发行量为 1 亿。委内瑞拉政府希望石油币能够帮助委内瑞拉完成经济转型,缓解通货膨胀,委内瑞拉政府宣称通过石油币募集了 60 亿美元,然而关于石油币的公开信息却少之又少,也没有在公开市场上交易。



正推进

    瑞典:2017 年初,瑞典央行 Sveriges Riksbank 就央行数字货币开始了“e-Krona(电子克朗)”项目,计划将其作为现金的补充。瑞典央行计划将 e-Krona 用于消费者,公司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小额交易。
    乌克兰:2019 年 2 月,乌克兰央行宣布已经完成了本国数字货币“e-hryvnia”的试点计划。
    立陶宛:2019 年 2 月据Cryptovibes消息,立陶宛央行将于今年发行央行数字货币“LBCoin”,目的是测试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据该银行董事会成员 Marius Jurgilas 介绍,这是一枚纪念币,发行数量有限。
    巴哈马:2019 年 5 月 30 日,巴哈马中央银行(CBOB)与交易提供商 NZIA.io 签署了数字法定货币系统开发协议,以建立和实施 Project Sand Dollar。
    东加勒比:2019 年 3 月消息,东加勒比中央银行(ECCB)即将对基于区块链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进行试点,并计划在 2020 年全面推出该货币。
    乌拉圭:乌拉圭中央银行去年 4 月完成了零售 CBDC 的试点计划,作为更广泛的政府金融包容性计划的一部分。国际清算银行(BIS)表示,该试点于 2017 年 11 月开始发行,测试电子比索转账,通过使用短信或电子比索应用程序的移动电话,即时和点对点进行转账。但是此技术没有使用区块链。测试时发行了 2 千万枚电子比索,测试结束后全部销毁。该计划目前正处于评估阶段,然后才能做出进一步判定和潜在发行的决定。
    泰国:泰国银行(BOT)已完成其 CBDC 的第二个测试阶段,称为 Inthanon 项目。从去年 8 月开始,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开发一个概念验证分布式实时总结算系统(RTGS),该系统在分布式总账上使用 CBDC。第二阶段于 2 月开始,现已完成,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两个特定领域使用 DLT。第一个领域是“BOT 发行的债务工具在分布式账本上的标记化,以实现其生命周期活动和交付与支付结算”,第二个领域是“将监管合规和数据核对功能纳入支付流程并记入在分布式分类账上,以提高流程效率并降低运营和合规风险”。该银行将很快进入第三阶段,旨在试用一个“基于 DLT 的 RTGS 原型”,扩展系统与其他系统连接,以支持跨境资金转移交易,范围还将涵盖监管和合规性。



研究中

    挪威:挪威央行Norges正在研究如果发行 CBDC 是否能为客户带来好处,Norges 已将研究重点放在发行 CBDC 上,想以此作为对客户现金的补充。今年 2 月,挪威央行行长 Oeystein Olsen 表示,挪威央行最终可能会发行一种数字货币。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国家银行(SBP)正在考虑到 2025 年推出 CBDC,SBP 副行长 Jameel Ahmad 表示,央行目前正在研究数字货币概念,以促进金融包容,提高效率和减少腐败。
    加拿大:加拿大央行工作报告指出,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可带来经济效益,目前众多国家的央行考虑发行 CBDC 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现金和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否可以共存,如果可以,那么如何保持最优的货币政策。
    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加拿大银行联合开展了一项使用 CBDC 进行跨境跨币种支付的试验。MAS 今年 5 月表示,这两国的中央银行将其各自的国内实验性支付网络,Jasper 项目和 Ubin 项目,连接在一起,而这两个项目是分别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分布式账簿技术平台上。该试验是与埃森哲和 J.P.摩根合作进行的。前者支持加拿大 Corda 网络,而后者支持新加坡 Quorum 网络。
    瑞典:瑞典央行于 2017 年春季开始致力于 e-krona 项目,以应对多年来不断减少的现金使用。根据央行网站描述,电子克朗作为让公众获得现金的数字形态,使得国家保证货币的价值。虽然“没有决定是否发行电子克朗”,瑞典央行证实,它“正在继续调查发行电子克朗以增加竞争力的可能性,并以此方式更好地准备迎接新的数字支付市场”。



其他国家态度

    美国:2018 年 12 月,美联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虽然他们欢迎加密货币,但他们不认为央行应该建立国家加密货币。
    欧盟:2019 年 3 月,欧洲央行理事 Yves Mersch 与波兰华沙出席会议时表示,欧元体系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动机去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德国:德国央行行长 Jens Weidmann 表示,中央银行在引入数字货币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其可能会在危机时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
    日本: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曾表示,日本央行短期内没有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
    俄罗斯:俄罗斯央行负责人 Elvira Nabiulina 在 Skolkovo 学生会议上表示,发行属于央行的数字货币项目无法立即启动,但央行正在考虑发行。
    印度: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审议一项题为“禁止加密货币和规范 2019 年官方数字货币法案”的加密货币法案草案。该法案建议允许政府创建数字卢比作为法定货币,并将数字卢比定义为“由储备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的货币,经中央政府批准为法定货币”。



参考资料:

《Central Banks Worldwide Testing Their Own Digital Currencie》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DCEP》

《一文读懂央行数字货币》

《黄奇帆:中国央行很可能在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视频+全文)》

《一文了解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现状》

《央行数字货币DCEP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都在这里了》


文 :王也 查看全部
People_Bank_of_China_will_be_the_first_central_bank_to_issue_its_own_digital_currency_called_DCEP.jpg


10 月 28 日,黄奇帆宣告: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碰撞与融合——数字化浪潮重塑全球金融生态”上发表演讲,对央行数字货币 DCEP 作了解读,阐释了对于区块链、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问题的看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DCEP 与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可以怎么用它。

最后,Odaily星球日报还统计了,目前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的央行尝试或者已发行 CBDC(央行数字货币)。


DCEP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普通人如何获得DCEP?



1、DCEP是什么?

DCEP 本质上就是一种数字支付工具。DCEP 全称是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 指的是数字货币,EP 指的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

央行发行的 DCEP 的定位是纸钞的替代品,也就是数字版的纸钞。既然 DCEP 是纸钞的替代品,那么纸钞所涉及的支付场景,原则 DCEP 也能够实现。比如 DCEP 可以在无网的状态下完成交易。

2、DCEP有啥好处?

传统纸币、硬币在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环节成本非常高,还要投入成本做防伪技术,并且流通层级较多,携带不方便,货币的演变必将走向虚拟化、数字化,所以在环保一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传统纸币、硬币流通层级较多,不易携带,数字货币则反之。

黄奇帆指出,DCEP 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 DCEP 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3、普通人该如何获得DCEP呢?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了双层运营投放体系,而不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

所谓的双层制度,是指中央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这两层的运行体系,上面一层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面一层是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老百姓。具体实施过程,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大众。

零壹财经指出,商业银行长期与用户直接接触,是相对央行所具有的极大优势。如果央行与商业银行紧密分工合作,不仅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4、普通人如何使用DCEP?

DCEP 可以在无网的状态下完成交易。部分解读说,即使手机不能联网,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也就是支持离线支付。

就像你用现金,别人是看不到这个钱是谁用出去的。DCEP 则依据实名程度分级开放交易额度,认证度低的可以小额交易,认证度高的额度放宽,分级管理实现一定程度的匿名,可以保障普通用户的隐私。也就是说,小额使用,钱包只需要绑定手机号;如果要提高转账限额,要进行 KYC 认证。比如使用微信零钱,累计超过一定额度,就有另外的要求。


DCEP和支付宝微信有何区别?


DCEP和支付宝与微信有哪些区别呢?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是纸币的数字化吗?

第一,DCEP 是 M0 的替代,支付宝和微信是 M1 和 M2 的替代。

M0,就意味着像使用现金一样,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可以直接点对点的支付,就像发信息一样方便。

大家可以先了解下 M0、M1 和 M2 的概念:

M0,指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质货币。

M1,指狭义货币,为 M0 与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之和。

M2,指广义货币,为 M1 与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之和。

把这三者的关系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属于 M1 或者 M2 的领域,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对 M0 货币的替代而不是对 M1、M2 货币的替代。

目前 M1 和 M2 货币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支持 M1 和 M2 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零壹财经指出,但在 M0 货币端目前仍存在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现有 M0 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第二,互联网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紧耦合的模式无法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第三,目前我国仍存在银行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当地公众对 M0 货币(现钞)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

因此央行发行注重替代 M0 的数字货币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对小额高频支付的需求(根据不同级别的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同时还能有效防范 M0 货币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

第二,结算机构不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DCEP 是用央行货币进行结算。

这也意味着两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同。央行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简称 PBOC)。商业银行是不够稳定的,如果商业银行运营破产了那么支付宝里的“钱”,就成为这个商业公司的“债券”,破产清算这个公司的资产,算成真正的钱后,按“债券”比例给你。

第三,支付宝微信是互联网支付,而 DCEP 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

就是到了没有网络的地方,支付宝微信用不了了,DCEP还是可以,这一点很多人觉得不重要,其实很多地方的小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在地下停车场扫码付费的时候,信号是非常令人着急的,这个小需求是很重要的。

第四,支付宝微信的目的是移动支付,DCEP 的目的是控制法币地位,节约发行成本。

以上就是 DCEP 的基本介绍,以及 DCEP 和支付宝微信比特币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 DCEP。


DCEP跟比特币有什么不同?


比特币是个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所有的价值和价格都来自于共识。DCEP 则是国家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每一块钱都是央行背书,在国内,你出去买东西,只要纸币是完好无损的,对方就不能说不接受人民币。

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详细说明了 DCEP 和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的区别,黄奇帆认为以比特币、Libra 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迎来了数字化时代,但是“有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发行比特币、Libra 挑战主权货币,这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脱离了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本人不相信 Libra 会成功”。

DCEP 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主权信用背书,而后者不具备信用背书,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还是法币,在法币环境下,央行不仅是货币发行的决策者,同时也是货币体系的强大背书。

根据黄奇帆的演讲,DCEP 可以总结得出以下四个特点:1、DCEP 的价值只与人民币挂钩。2、 DCEP 具有无限法偿性。所谓无限法偿,指的是无论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能拒绝接受。3、 DCEP 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DCEP 无需联网,只要在手机上装有 DCEP 数字钱包,互相碰一碰,就能实现价值转移。4、 资产的高度安全性。DCEP 由央行直接发行,不存在商业银行和企业倒闭的问题。

除了价值来源之外,DCEP 和比特币的底层架构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中国央行发行的 DCEP 究竟是何种底层架构,目前暂未有公开资料显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演讲中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作过一个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的原型,但基于现有技术,无法达到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所以,最终央行层面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种技术。


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 7 月份初曾发布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有近 70% 的央行都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简称 CBDC。

据 Axonomy 不完全统计,厄瓜多尔、乌拉圭的 CBDC 已经宣告失败;另外,还有突尼斯、塞内加尔、马绍尔群岛、委内瑞拉等 4 国已发行 CBDC;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7 个国家正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有 3 个国家正在研究;但也有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欧盟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暂时对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态度冷淡。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如下:


已失败


    厄瓜多尔:2015 年 2 月,厄瓜多尔推出了厄瓜多尔币,受到央行直接监管,并维持汇率稳定。但运行后的一年时间,厄瓜多尔币的流通量只占到整个经济体的货币量的万分之零点三不到,得不到民众使用的厄瓜多尔币在 2018 年 4 月份宣告停止运行。
    乌拉圭:2017 年 12 月,乌拉圭央行试点推出全球首个法定数字货币项目 e-Peso(电子比索)。乌拉圭央行在 6 个月的比索数字化试点后,决定不再继续使用电子比索,并取消了所有已发行的数字比索。




已发行


    突尼斯:2015 年 10 月,突尼斯推出了政府及央行背书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塞内加尔:2016 年 12 月,塞内加尔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eCFA,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享有与塞内加尔官方货币非洲法郎(CFAFranc)同等的法律地位。
    马绍尔群岛:2018 年 2 月,马绍尔群岛议会通过立法正式宣布马绍尔群岛通过 ICO 的方式,发行新的国家数字货币 SOV。为避免通货膨胀,其初始发行总额为 2400 万单位,其 ICO 筹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约 5.3 万名公民的医疗保健费。
    委内瑞拉:2018 年 2 月委内瑞拉宣布发售“石油币”,石油币的价值与油价挂钩,发行参考价 60 美元,发行量为 1 亿。委内瑞拉政府希望石油币能够帮助委内瑞拉完成经济转型,缓解通货膨胀,委内瑞拉政府宣称通过石油币募集了 60 亿美元,然而关于石油币的公开信息却少之又少,也没有在公开市场上交易。




正推进


    瑞典:2017 年初,瑞典央行 Sveriges Riksbank 就央行数字货币开始了“e-Krona(电子克朗)”项目,计划将其作为现金的补充。瑞典央行计划将 e-Krona 用于消费者,公司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小额交易。
    乌克兰:2019 年 2 月,乌克兰央行宣布已经完成了本国数字货币“e-hryvnia”的试点计划。
    立陶宛:2019 年 2 月据Cryptovibes消息,立陶宛央行将于今年发行央行数字货币“LBCoin”,目的是测试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据该银行董事会成员 Marius Jurgilas 介绍,这是一枚纪念币,发行数量有限。
    巴哈马:2019 年 5 月 30 日,巴哈马中央银行(CBOB)与交易提供商 NZIA.io 签署了数字法定货币系统开发协议,以建立和实施 Project Sand Dollar。
    东加勒比:2019 年 3 月消息,东加勒比中央银行(ECCB)即将对基于区块链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进行试点,并计划在 2020 年全面推出该货币。
    乌拉圭:乌拉圭中央银行去年 4 月完成了零售 CBDC 的试点计划,作为更广泛的政府金融包容性计划的一部分。国际清算银行(BIS)表示,该试点于 2017 年 11 月开始发行,测试电子比索转账,通过使用短信或电子比索应用程序的移动电话,即时和点对点进行转账。但是此技术没有使用区块链。测试时发行了 2 千万枚电子比索,测试结束后全部销毁。该计划目前正处于评估阶段,然后才能做出进一步判定和潜在发行的决定。
    泰国:泰国银行(BOT)已完成其 CBDC 的第二个测试阶段,称为 Inthanon 项目。从去年 8 月开始,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开发一个概念验证分布式实时总结算系统(RTGS),该系统在分布式总账上使用 CBDC。第二阶段于 2 月开始,现已完成,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两个特定领域使用 DLT。第一个领域是“BOT 发行的债务工具在分布式账本上的标记化,以实现其生命周期活动和交付与支付结算”,第二个领域是“将监管合规和数据核对功能纳入支付流程并记入在分布式分类账上,以提高流程效率并降低运营和合规风险”。该银行将很快进入第三阶段,旨在试用一个“基于 DLT 的 RTGS 原型”,扩展系统与其他系统连接,以支持跨境资金转移交易,范围还将涵盖监管和合规性。




研究中


    挪威:挪威央行Norges正在研究如果发行 CBDC 是否能为客户带来好处,Norges 已将研究重点放在发行 CBDC 上,想以此作为对客户现金的补充。今年 2 月,挪威央行行长 Oeystein Olsen 表示,挪威央行最终可能会发行一种数字货币。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国家银行(SBP)正在考虑到 2025 年推出 CBDC,SBP 副行长 Jameel Ahmad 表示,央行目前正在研究数字货币概念,以促进金融包容,提高效率和减少腐败。
    加拿大:加拿大央行工作报告指出,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可带来经济效益,目前众多国家的央行考虑发行 CBDC 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现金和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否可以共存,如果可以,那么如何保持最优的货币政策。
    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加拿大银行联合开展了一项使用 CBDC 进行跨境跨币种支付的试验。MAS 今年 5 月表示,这两国的中央银行将其各自的国内实验性支付网络,Jasper 项目和 Ubin 项目,连接在一起,而这两个项目是分别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分布式账簿技术平台上。该试验是与埃森哲和 J.P.摩根合作进行的。前者支持加拿大 Corda 网络,而后者支持新加坡 Quorum 网络。
    瑞典:瑞典央行于 2017 年春季开始致力于 e-krona 项目,以应对多年来不断减少的现金使用。根据央行网站描述,电子克朗作为让公众获得现金的数字形态,使得国家保证货币的价值。虽然“没有决定是否发行电子克朗”,瑞典央行证实,它“正在继续调查发行电子克朗以增加竞争力的可能性,并以此方式更好地准备迎接新的数字支付市场”。




其他国家态度


    美国:2018 年 12 月,美联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虽然他们欢迎加密货币,但他们不认为央行应该建立国家加密货币。
    欧盟:2019 年 3 月,欧洲央行理事 Yves Mersch 与波兰华沙出席会议时表示,欧元体系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动机去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德国:德国央行行长 Jens Weidmann 表示,中央银行在引入数字货币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其可能会在危机时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
    日本: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曾表示,日本央行短期内没有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
    俄罗斯:俄罗斯央行负责人 Elvira Nabiulina 在 Skolkovo 学生会议上表示,发行属于央行的数字货币项目无法立即启动,但央行正在考虑发行。
    印度: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审议一项题为“禁止加密货币和规范 2019 年官方数字货币法案”的加密货币法案草案。该法案建议允许政府创建数字卢比作为法定货币,并将数字卢比定义为“由储备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的货币,经中央政府批准为法定货币”。




参考资料:

《Central Banks Worldwide Testing Their Own Digital Currencie》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DCEP》

《一文读懂央行数字货币》

《黄奇帆:中国央行很可能在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视频+全文)》

《一文了解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现状》

《央行数字货币DCEP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都在这里了》



文 :王也

MakerDAO费率下降至半年以来最低,如何从中套利?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4 18:10 • 来自相关话题

10月28日,MakerDAO官方发布消息,Dai稳定费率降低至5.5%.此提案在10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中提出,截止10月28日以45,317.80 MKR的支持票得到执行。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2019年以来,MakerDAO 关于稳定费率调整的投票总计22次。数据变化如下:






费率的调整本来是用来调控Dai与美元比率的,以期让其始终维持在1:1的状态。比如当抵押资产价格波动时,杠杆玩家会变多,他们会抵押ETH或者其他数字资产借出Dai,这时Dai的供应量变大,Dai与美元的锚定不再成1:1稳定关系。这时社区会提案提高稳定费率(借贷利率),提高Dai的借贷成本,从而限制Dai的供应量 ,使Dai与美元维持成1:1锚定,当借贷成本持续变高,Dai的供应量变过少时,也会使Dai与美元不成1:1锚定关系,这时社区会降低稳定费率,减少Dai的借贷成本,提高供应量。这一过程与美联储加息和降息类似。

这里MakerDAO的稳定费率实际上相当于借入利息,当借入利息低于另一个平台的贷出利息时,就会产生套利的机会。

比如,目前MakerDAO 的借出Dai的利率为5.5%,而Compound v1的借贷利率为14.35%、Compound v2的借贷利率为11.70%、dydx借贷利率为11.49%, 还有其他三个平台Fulcrum、Nuo、InstaDApp的借贷利率也都大于MakerDAO 的借出利率。如下图:






需要说明的是,MakerDAO的稳定币模式只能借入无法放贷,而其他借贷平台则是撮合模式,通过撮合贷方和借方完成借贷。

因此,可以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以下操作,达成套利目的:











当然除了在同一资产之间进行套利之外,也可以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比如在Maker上借出Dai之后,可以换成USDC或GUSD等其他资产,然后在其他平台进行放贷。但从loanscan平台给出的数据来看,Dai是比较主流的借贷资产,几乎每家平台都支持。

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风险需要注意:

    1、MakerDAO的超额抵押要求:为了防止资不抵债,MakerDAO系统要求需要按照150%的初始抵押率进行抵押。此外,只要抵押率低于150%,CDP就会存在风险。另外,由于存放在CDP账户中的以太坊不会有利息返还,加强对抵押品价格的保护会降低对回报的预期。
    2、由于MKR投票机制的问题,导致稳定费率的投票权掌握在“巨鲸”手中,因此有很大的费率操控风险极大。比如在此次降低稳定费率的投票中,出现了一个持有41900 MKR的巨鲸,占据97%的投票权,一举将投票数从2489票增至44539 票。
    3、由于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中的部分环节是通过支付“矿工费“的方式进行,所有需要考虑矿工费率。
    4、还有因为费率变更本身没有固定的频率和上下限,不稳定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很高。比如,今年的稳定费率从20.5%-0.5%之间波动,7月份波动最频繁,出现连续3天发生稳定费率变更。



作者:Odaily星球日报 小派克 查看全部
MakerDao-yet-Again-Voting-to-Raise-the-Dai-Stability-Fee-to-7-5.jpg


10月28日,MakerDAO官方发布消息,Dai稳定费率降低至5.5%.此提案在10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中提出,截止10月28日以45,317.80 MKR的支持票得到执行。

20191104152340uooz.png!heading_.jpg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2019年以来,MakerDAO 关于稳定费率调整的投票总计22次。数据变化如下:

20191104152341FzLZ.png!heading_.jpg


费率的调整本来是用来调控Dai与美元比率的,以期让其始终维持在1:1的状态。比如当抵押资产价格波动时,杠杆玩家会变多,他们会抵押ETH或者其他数字资产借出Dai,这时Dai的供应量变大,Dai与美元的锚定不再成1:1稳定关系。这时社区会提案提高稳定费率(借贷利率),提高Dai的借贷成本,从而限制Dai的供应量 ,使Dai与美元维持成1:1锚定,当借贷成本持续变高,Dai的供应量变过少时,也会使Dai与美元不成1:1锚定关系,这时社区会降低稳定费率,减少Dai的借贷成本,提高供应量。这一过程与美联储加息和降息类似。

这里MakerDAO的稳定费率实际上相当于借入利息,当借入利息低于另一个平台的贷出利息时,就会产生套利的机会。

比如,目前MakerDAO 的借出Dai的利率为5.5%,而Compound v1的借贷利率为14.35%、Compound v2的借贷利率为11.70%、dydx借贷利率为11.49%, 还有其他三个平台Fulcrum、Nuo、InstaDApp的借贷利率也都大于MakerDAO 的借出利率。如下图:

20191104152341FEov.png!heading_.jpg


需要说明的是,MakerDAO的稳定币模式只能借入无法放贷,而其他借贷平台则是撮合模式,通过撮合贷方和借方完成借贷。

因此,可以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以下操作,达成套利目的:

20191104152341RchS.png!heading_.jpg


20191104152342UTf0.png!heading_.jpg


当然除了在同一资产之间进行套利之外,也可以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比如在Maker上借出Dai之后,可以换成USDC或GUSD等其他资产,然后在其他平台进行放贷。但从loanscan平台给出的数据来看,Dai是比较主流的借贷资产,几乎每家平台都支持。

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风险需要注意:


    1、MakerDAO的超额抵押要求:为了防止资不抵债,MakerDAO系统要求需要按照150%的初始抵押率进行抵押。此外,只要抵押率低于150%,CDP就会存在风险。另外,由于存放在CDP账户中的以太坊不会有利息返还,加强对抵押品价格的保护会降低对回报的预期。
    2、由于MKR投票机制的问题,导致稳定费率的投票权掌握在“巨鲸”手中,因此有很大的费率操控风险极大。比如在此次降低稳定费率的投票中,出现了一个持有41900 MKR的巨鲸,占据97%的投票权,一举将投票数从2489票增至44539 票。
    3、由于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中的部分环节是通过支付“矿工费“的方式进行,所有需要考虑矿工费率。
    4、还有因为费率变更本身没有固定的频率和上下限,不稳定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很高。比如,今年的稳定费率从20.5%-0.5%之间波动,7月份波动最频繁,出现连续3天发生稳定费率变更。




作者:Odaily星球日报 小派克

人民币3.0 |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

binary 发表了文章 • 2019-10-29 17:56 • 来自相关话题

 序

如果推选2019年关键词,“数字货币”无疑会名列前茅。而在“数字货币”范畴中,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经由央行所发行的“数字货币”,正在为愈来愈多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民众所关注。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尤其引人注目,一度达到呼之欲出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和数字资产研究院推出《人民币3.0: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在最近关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众多说法和文字中,这篇文章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描述和解读最为系统和全面。其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如何定义法定数字货币?文章依据国际清算银行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报告,在定义法定数字货币为中央银行货币的数字形式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在数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特别是,文章补充说:“法定数字货币不一定基于区块链发行,也可以基于传统中央银行集中式账户体系发行”。这样的定义是符合迄今为止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演进的。

如何解释人民币的3.0 ?人民币1.0是指人民币以纸币作为主要形态, “从1948年12月1日的第一套人民币,到2019年8月30日的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人民币作为中国通行流通的法定货币已经历经71年”。至今1.0时代并没有完结。但是,人民币2.0时代已经悄然开始,其标志是人民币走向电子化,即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成为民众主要支付工具。中国无疑是世界最接近无现金,迈向 “无现金社会”的大国。而人民币3.0则是指人民币的数字化,即中国央行货币数字化。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为“DC/EP”。其中,“DC”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电子支付手段。这就澄清了人民币2.0和3.0的关系。帮助人们区分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PayPal等移动支付的不同性质。当然,在人民币未来的演进中,其1.0、2.0和3.0的将存在较长的相互交叉和并存的过程。

如何认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文章提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所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与Libra有着本质区别,Libra是由Facebook领衔的Libra协会准备发行的一种尚未得到监管许可的数字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将冲击和挤占现有各国法定货币的使用空间。

如何理解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结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称之为“双层运营”结构。所谓的双层运营结构,即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双层运行”结构,相比较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和承兑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行“结构,可以避免央行在人才、资源和运营工作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进一步说,央行虽然在顶层技术上有相当优势和积累,而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服务体系、相关人才储备和经验,所以“双层运营”结构可以形成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互补,刺激各商业银行在央行预设的轨道上进行充分竞争,推动新型金融生态的形成与发育。

如何分类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功能?(1)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2)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3)法定数字货币的管理;(4)法定数字货币的回笼;(5)法定数字货币用于投融资;(5)法定数字货币用于银行间结算。上述功能的实现,都要涉及数字货币与M0、M1和M2的关系。根据中国央行所公开的资料,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重点替代M0而非M1和M2,简单而言就是实现纸钞数字化。其理由是,在中国当前货币体系中,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M1和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所以短时间内没必要使用另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数字化改造。

如何判断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水平。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支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体系是具有诸多优势的。首先是原创性的相关技术。“通过梳理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信息,截至2019年9月,我们找到了央行4家机构申请的共84条专利。这4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52项专利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2项专利信息)、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6项专利信息)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4项专利信息)”。其次,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于基础科学的进展。此外,中国具有吸纳国际数字货币技术成果的能力。尤其要赞赏的是,本文相当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芯片卡”的特征,这恰恰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所在。

还值得注意的是,此文还回顾和比较了世界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立场和态度,以及实践央行数字货币的经验教训。“据零壹智库对29个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现状的最新统计,有6家央行已发行数字货币,8家计划推出,9家处于研究中,2家暂不考虑,3家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无论如何,时至今日,不仅数字货币,作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并基于网络记录价值归属和实现价值转移的货币”,已经成为世界性新潮流,而且,会有更多的国家将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提到议事日程。中国已经有了至少五年的设计和试验历史,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

当然,零壹财经和零壹智库所撰写《人民币3.0: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还有一些局限性和欠缺,主要是:(1)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发掘不足;(2)没有探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在国内实施所需要的历史和制度前提,以及实施之后所面临的风险;(3)推断世界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实施的可能反应和对策。

最后,需要肯定文章中的这句话:“货币形态不断在变化中发展”。货币数字化,尤其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都将推动人类货币形态的加速改变和发展。

朱嘉明
2019年10月23日


摘要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框架:

1. 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

2. 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为“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准备:

央行4家机构共申请了84条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截至2019年9月),最早的专利申请始于2016年。中国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有前瞻性的布局且研发时间跨度较长,已经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其他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

零壹智库对29个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现状的最新统计(截至2019年9月),有6家央行已发行数字货币,8家计划推出,9家处于研究中,2家暂不考虑,3家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各国央行研究探索数字货币的直接动机包括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抵制美国经济制裁以维护国内经济平稳,或者追求金融科技发展,改善现有体系以及维护现有货币体系的稳定。


2019年6月,由Facebook主导的加密货币项目Libra发布白皮书,宣称要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十亿人服务。横空出世的Libra,被很多人视为是对现有金融和货币体系的颠覆性力量。

在那之后,全球央行开始密集释放研发数字货币的信号,中国也不例外。2019年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表示将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8月10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等创新应用。

9月24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推出目前没有时间表,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流程需要进行。

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是部分替代M0,即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替代。但在呼之欲出的今天,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长什么样?怎么发行?在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发行数字货币?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未曾得到全面细致的解答。

本报告从数字货币界定和人民币发展历程出发,全面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通过对截至2019年9月央行及其下属机构申请的84项涉及央行数字货币的专利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从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管理、回笼、投融资等全流程揭开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看到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模样。报告同时对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回顾,希望让读者从更宏大的视角看待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背景及意义。


一、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加密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

货币形态不断在变化中发展。

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货币形态的演变相对缓慢,但近些年不断涌现出新的货币概念和货币形态。2008年中本聪创造比特币之后的十余年时间,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数千种加密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稳定币、密码代币、通证、空气币、传销币等开始出现。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货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近来原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的演讲以及在得到App上开设相关课程,使法定数字货币概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此众多的货币概念,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更难以逐个理解。本文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法定数字货币,希望能够进一步厘清众多相关概念。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并基于网络记录价值归属和实现价值转移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价值的数字表达”。数字货币的概念范畴十分宽泛,几乎可以涵盖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各类电子货币、加密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

现在很多人会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从概念范畴上来讲,加密货币包含于数字货币的概念之中。加密货币是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而创建发行的货币。目前币圈中常见的比特币、以太坊、EOS等币种都是加密货币。

同样容易混淆的概念还包括虚拟货币和密码货币。加密货币出现之前,随着网络社区兴起,逐渐出现了一类主要用于社区内各种虚拟商品交易的虚拟货币,如网络积分、游戏币等,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Q币。欧洲央行将虚拟货币定义为“被某一特定虚拟社区成员使用并接受的数字货币”。也就是说,虚拟货币可以被视为是数字货币的一种。但近些年来,在我国监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中,一般提到虚拟货币通常特指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在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报告中,将法定数字货币定义为中央银行货币的数字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法定数字货币不一定基于区块链发行,也可以基于传统中央银行集中式账户体系发行。

国际清算银行在报告中区分了三种形式的CBDC,两种基于代币体系,一种基于账户体系。在两种基于代币的版本中,一种被设计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只要针对零售交易,但也可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另一则是用于金融市场定向支付和结算交易的受限制访问的数字结算凭证。

图:BIS的货币之花





资料来源:BIS

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PayPal等移动支付不同,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在数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都与银行账户紧耦合,是法币的一种数字化使用方式。


二、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

(一)1.0 人民币的诞生和历次变迁

2019年8月30日,2019年版第五套新版人民币正式发行,此次发行的包括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人民币已经历程了五次变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于同日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16种面额62种版别,最小面额1元,最大面额50000元。该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是从建国前无序货币体系向独立统一的货币秩序过渡阶段的产物,对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印痕。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面额结构相较第一套货币趋于合理,最小面值为1分,最大面值为10元,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发行三元面值的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发行了包括5分、2分、1分的硬币,结束了我国近现代没有统一流通硬币的历史。

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结束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同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纸币最大面值仍为10元,最小面值1角,硬币则包括1元、5角、2角、1角,同时取消了3元纸币。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套货币,并与第二套人民币一起跨越了我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一定意义上成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物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崭新阶段,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对于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有了新的要求。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正面采用大幅人物头像水印,增加了50元和100元两类大额币种。

1999年6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布国务院第268号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现决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面额纸币,取消了2元面额。

第五套人民币从1999年10月1日流通至今,此后在2005年8月31日、2015年11月12日和2019年8月30日分别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新版。

(二)2.0 人民币的“数字化时代”

从1948年12月1日的第一套人民币,到2019年8月30日的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人民币作为中国通行流通的法定货币已经历经71年。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逐步实现电子化,迈入2.0时代。流通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让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现在中国人出门,除了部分特殊场合外,几乎不需要使用现钞。移动支付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人们开始畅想未来的“无现金社会”,中国也成为最接近无现金社会的国家之一。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非现金业务2203.12亿笔,金额3768.67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3539.70万亿,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达277.39万亿。

但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多是商业驱动,是一种货币的电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从贵金属到纸币替代贵金属充当货币,再到未来的数字化货币,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社会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与活跃,加上民众购物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对货币流通安全性的考虑,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银行、电子支付而不愿携带纸币,因此,由央行提供比纸币更快捷、低成本的数字化货币媒介工具,是顺应时代发展之必需。

中国人民银行近几个月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连续发声,让数字化人民币已经呼之欲出,人民币3.0时代已经到来了。

(三)3.0 法定数字货币:DC/EP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至今已有五年。

如果说,2014年周小川提出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是如今一切的开端,那2017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则是这个故事的重要节点。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数家商业银行,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维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9年8月2日,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步伐,并及时跟踪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8月10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的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再一次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推到大众视野之中。

随后,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讨论不断升温,据《福布斯》报道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等7家机构已经成为首批获得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机构,并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最快将于今年双11期间推出。尽管随后有接近央行的人士辟谣,但不难看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箭在弦上。

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三、为什么央行发行数字货币?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发布了数字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央行的关注与讨论。全球央行开始密集释放研发数字货币的信号,中国央行也不例外。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从2014年开始研究,到2018年已经趋于成熟,并在2019年8月份Libra引发全球央行热议时 “呼之欲出”。

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英文简称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电子支付手段。

电子支付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美国信用卡支付极度发达但电子支付相对落后,而Libra等机构发行的以美元为主要锚定物的数字货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在电子支付领域实现突破。但中国如今以支付宝、微信支付领衔的移动支付已经全球领先,那中国央行为何仍如此重视数字货币?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央行即将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存在本质差别。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而Libra是由Facebook领衔的Libra协会准备发行的一种尚未得到监管许可的数字货币。虽然Libra的价值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但它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造成冲击,挤占现有各国法定货币的使用空间。

其次,此次央行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重点替代M0而非M1和M2,简单而言就是实现纸钞数字化。我国当前货币体系中,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M1和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所以短时间内没必要使用另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数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支持M1/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不断演进,支付效率和性能足以满足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用数字货币对M1/M2进行替代只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而且不一定能提高支付效率。

再者,用数字货币替换M1/M2,可能由于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关联本质,使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变得愈加复杂和不可预测,甚至会由于影响商业存款引发信用扩张和货币乘数效应,进而扰乱现有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央行短时间内不会也没动力再次改造M1/M2。

那为什么要替代M0?

首先,现在纸钞、硬币的印制、发行、贮藏等各环节成本相对数字货币都非常高,还需要不断投入成本进行防伪技术研发。同时由于电子支付的发展,纸钞和硬币的便捷性不足,使用场景逐渐萎缩。

其次,M0由于交易匿名和伪造匿名,存在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而随着安全意识和数据保护意识的提升,普通用户自身存在一定的匿名支付和匿名交易的需求,但现在的支付工具,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银行卡支付都无法摆脱银行账户体系,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能完全取代纸钞支付。但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尽最大努力保护私人隐私和匿名支付需求,但是社会安全秩序同样重要,在遇到违法犯罪问题时要保留必要的核查手段。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既要保持纸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要求,同时还要在隐私保护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寻找平衡。穆长春多次将央行数字货币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纸钞的数字化替代”。

图:中国近10年来M0的数量及增速情况





注:M0、M1、M2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每个人在银行的存取款都会影响市场上M0的增减;M1是狭义货币,“M1=M0+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这里的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等。


四、如何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纸钞如何投放?央行印刷出纸钞之后,由商业银行给央行缴纳货币发行基金,然后将纸钞运到经营网点,向公众进行投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与纸钞类似,并将其称之为“双层运营体系”。所谓的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和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与力量。发行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素质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发行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局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果采用单层投放体系,即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和承兑数字货币,将会让央行独立面对全国公众,会对央行的人才、资源和运营工作等方面都带来巨大挑战。另外,央行虽然主导开放运营了诸如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超级网银、银联、网联等系统,但这些系统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并未直接面对过公众。所以央行虽然在技术上有足够积累,但在服务用户方面却没有商业银行的经验丰富。

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在金融科技的运用和相关人才储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机构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另起炉灶的巨大浪费。

相较单层投放体系,双层运营体系可以适应中国复杂的金融货币运行状况,由各商业银行基于业务发展状况,调整数字货币运营过程中不适应和不完善的地方;能保障现有货币体系中债务债权关系的纯粹性,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被记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不会对现有银行货币体系带来重大冲击;可以将风险最小化,一旦个别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隔离,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便于开展市场竞争,让各商业银行在央行预设的轨道上进行充分竞争,并形成最终的央行数字货币机制和体系。

双层运营体系还能避免金融脱媒。如果采用单层投放,央行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者。因为公众一旦兑换数字货币,就会将商业银行原有的存款转移到央行,进而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升高,诸多实体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冲击。

基于以上种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选择双层运营体系。

管理方式上,无论是从保证央行在央行数字货币投放过程中的绝对中心地位,强化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负债的角度,还是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或者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均需坚持央行数字货币的中心化管理模式。这点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在明显差异。

在技术的选择上,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所以也就不会强制采用区块链技术。按照目前的设计,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场景,所以最为关键的就是满足高并发需求。根据央行官员透露的消息,定位于M0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性能至少在30万笔/秒以上的水平。这种性能要求,当前的区块链系统很少能够达到。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就无法运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

因为目前央行层面属于技术中性,这就意味着央行不会干预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技术选择。无论下层选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央行都能接受并适应。指定运营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相关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是一个“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总而言之,双层投放模式能有效保障现有货币体系中债权债务关系的纯粹性,中心化管理模式捍卫了央行在货币流通中的权威地位,为数字货币提供了无差别的信用担保,为其流通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能够通过央行背书的信用优势抑制私有数字货币的市场流通,从而巩固我国货币主权。不预设技术路线则使商业银行的选择多样化,尊重市场选择并最终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中。


五、如何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账户松耦合,即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所以对用户和企业来说,如果只是日常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小额支付,完全无需跑到商业银行或者商业机构去,只要下载一个央行数字钱包App,完成注册就能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转账。除了将数字钱包里央行数字货币取出或者向数字钱包里充值之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无需绑定账户。

但为了避免出现挤兑,央行数字货币会像现金一样,设置一定的摩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会在兑换数字货币方面设置一定门槛,小额兑换可以直接通过数字钱包进行,但大额的可能就需要提前与银行预约。

同样,出于反洗钱考虑,对于存储央行数字货币的钱包会进行分级KYC和相应限额。如果用户仅通过手机号码注册数字钱包,照样可以使用,但可能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如果进一步上传身份证或银行卡等信息,将获得更高级别的钱包额度。

仅仅这样看来,央行数字货币的要求和限制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多,用户为何选择使用?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加安全。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并进行信用担保,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除了央行之外,理论上商业银行都有可能出现破产,所以央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避免这种情况。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有使用央行货币,而是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但却没有存款保险。

也就是说,万一支付宝和微信破产,中央银行不会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用户只能被动参与它们的破产清算,这就可能导致用户出现重大财产损失。比如之前你有100块钱,但破产清算后只能还你1块钱,你也只能接受。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另外,央行数字货币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使用场景更广泛,并能在一些极端场景发挥作用。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率很高,但仍存在一定支付壁垒:某些能使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使用微信,能用微信的地方不能使用支付宝。但央行数字货币将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具有强制力。只要国内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场景,都不能拒绝接收央行数字货币,就如同任何场所都不能拒绝接收人民币纸钞一样。

央行数字货币还能实现“双离线支付”,即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仍能进行支付。在央行数字货币出现之前,只有纸钞能够完成双离线支付,即便是发达的电子支付也所无法做到。想象一下,未来只要两个人都安装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也不需要信号,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相互碰一碰就能实现实时转账。

双离线支付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完成交易,比如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通信中断,或在地下超市购物而出现没有信号网络完成电子支付的情况等。

那央行数字货币会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产生影响吗?央行官员的回答是:不会。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同样可以接入央行数字货币。这对支付宝和微信来说,意味支付工具发生了变化,从此前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变成了使用央行的存款货币,也就是数字化人民币进行支付。但这不仅不会改变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渠道和场景,反而增加了其支付安全性和功能。当然,这些变化会对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一定影响,但对用户而言,在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时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感知,只是支付工具的可选项会更多,用户体验也随之更佳。


六、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准备

(一)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专利申请概况

通过梳理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信息,截至2019年9月,我们找到了央行4家机构申请的共84条专利。

这4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52项专利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2项专利信息)、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6项专利信息)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4项专利信息)。

图: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力量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4家机构中,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最早于2016年3月25日申请了22项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申请集中于三个时间点:2017年6月26日提交了35项相关专利申请、2017年12月28日提交了13项相关专利申请、2018年3月26日提交了4项相关专利申请;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两家分公司从2016年6月4日至2018年8月7日陆续有共10项相关专利申请。从专利申请时间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有前瞻性的布局且研发时间跨度较长,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图: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专利申请时间分布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

根据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专利信息,数字货币系统包括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以及认证系统,其中,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产生和发行数字货币以及对数字货币进行权属登记;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针对数字货币执行银行功能;认证系统用于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和数字货币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提供认证,以及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交互提供认证。






数字货币研究所对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主要涉及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等环节。

1、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

根据专利信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方法包括:接收申请方发送的数字货币发行请求;对数字货币发行请求进行业务核查,在核查通过的情况下,向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扣减存款准备金的请求;在接收到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的扣款成功应答的情况下,生产数字货币;将数字货币发送至申请方。







2、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

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设计,其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方法既能满足实际货币流通的要求,也能提高数字货币流通的处理效率。其方法具体为:付款端依据付款金额和预定义的匹配策略从付款端的数字货币保管箱中选择数字货币字串,然后组成支付来源数字货币字串集,再将该支付来源数字货币字串集发送给管理端,数字货币字串具有:金额字段和所有者标识字段,付款端的数字货币保管箱中存放有一个或多个所有者标识为付款端的数字货币字串;管理端将支付来源数字货币字串集中的数字货币字串登记为作废状态,然后根据付款金额生成支付去向数字货币字串,以及将支付去向数字货币字串发送给收款端,支付去向数字货币字串的金额为付款金额,所有者标识为收款端。






数字货币研究所也为法定数字货币设计了一种定向流通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设置用途规则,只有经过验证满足用途规则的数字货币转移才会发生。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数字货币系统保存预定义的用途规则;在收到来自付款方的数字货币和付款指令后,激活对用途规则的监控,将数字货币变更为所有者标识为付款指令指定的用款方的带有用途规则或受用途规则控制的数字货币,将该数字货币发送至用款方;在收到用款方发来的包括付款用途和收款方信息的付款请求以及带有用途规则或受用途规则控制的数字货币后,确认付款用途满足用途规则,将数字货币变更为所有者标识为收款方信息指定的收款方的不带用途规则且不受用途规则控制的数字货币,将该数字货币发送至收款方。







3、法定数字货币的管理

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介绍了四种基于一定条件触发的管理方法和系统:基于经济状态条件、基于贷款利率条件、基于流向主体条件和基于时点条件。

基于经济状态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根据回收时点的经济信息逆周期调整金融机构对数字货币发行单位的资金归还利率,从而减少金融机构风险特征及其贷款行为的顺周期性,避免“流动性陷阱”,实现经济的逆周期调控。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回收数字货币时,获取回收时点的经济信息;当经济信息满足预设的经济状态条件时,基于经济信息调整数字货币的归还利率;依据调整后的归还利率回收数字货币。






基于贷款利率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使基准利率实时有效传导至贷款利率。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货币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贷款利率;当贷款利率符合预设的贷款利率条件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基于流向主体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精准定性数字货币投放,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空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货币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流向主体;当流向主体符合预设的流向主体条件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基于时点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货币政策操作的当下性问题,使货币生效的时点不局限于货币发行的当下,而是延展到未来符合政策目标的某一时点,避免货币空转,减少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货币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时点信息;当时点信息满足预设的时点条件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设计,数字货币的管理还包括对数字货币的追踪,其数字货币追踪方法和系统能够解决资金付款方跨主体、层层追踪资金流向的问题,并且支持货币流向的定制追踪,在发起方管理范围内进行资金流向追踪,从而保护用户隐私。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接收来源币所有者的追踪请求;根据追踪请求向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去向币中设置追踪,并保存去向币;在接收到来源币所有者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向来源币所有者返回反映来源币后续交易过程的追踪链条。


4、法定数字货币的回笼

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设计,其数字货币的回笼方法和系统可以优化升级法定货币发行流通体系,提高货币回笼的安全性、时效性,降低货币回笼中耗费的成本。

数字货币的回笼方法包括:接收申请方发送的数字货币回笼请求;数字货币回笼请求包括:待回笼的数字货币;对数字货币回笼请求进行业务核查,在核查通过的情况下,向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增加存款准备金请求;在接收到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的增加存款准备金成功应答的情况下,将数字货币回笼应答发送至申请方。







5、法定数字货币用于投融资

法定数字货币是否可以用于投融资?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给出了一种将数字货币用于投融资的方法,实现利用数字货币为平台提供投融资资金划拨的支付结算途径。具体方法包括:投资人钱包应用装置接收智能合约;投资人钱包应用装置在接到投资人提供的包含投资金额的确认指令后,向智能合约中添加投资确认信息,该信息包括投资金额、投资人数字签名和投资人个人信息;投资平台对智能合约内的投资确认信息验证通过后,标记智能合约生效。投资人钱包应用装置根据已生效的智能合约,向筹资人银行钱包账户支付数字货币。







6、法定数字货币用于银行间结算

银行间的货币清结算十分重要,数字货币研究所提供了一种银行间数字货币的结算方法和系统,将银行间传统结算方式与数字货币的结算方式进行融合,提高银行结算选择的灵活性。

其具体方法包括:发起银行系统将数字货币付款给接收银行的报文发送给数字货币系统;数字货币系统根据支付报文执行预设项目的操作,并将操作成功的结果返回给发起银行系统和清算银行系统,以及将清算报文发送给清算银行系统;清算银行系统在接收到操作成功的结果后,根据接收到的清算报文,在清算报文中的接收银行在该清算银行的同业账户存款余额中增加与接收到的数字货币金额相等的额度,以及将表征清算成功的结果发送给接收银行系统和数字货币系统;数字货币系统将接收到的表征清算成功的结果返回给发起银行系统。







(三)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钱包/芯片卡

1、数字货币钱包

在数字货币研究所提交的52项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中,涉及数字货币钱包相关应用的专利数量达21项,可见数字货币研究所十分重视数字货币钱包的研发。

a. 数字货币钱包的申请与开通

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信息,数字货币钱包的申请与开通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创建的数字货币钱包,用户可以通过银行账户申请开通数字货币钱包,在开通过程中由用户指定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钱包的绑定关系,开通成功后该银行账户会与数字货币钱包进行绑定,用户通过银行账户即可访问数字货币钱包。






另一种是由钱包服务商创建的数字货币钱包,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数字货币钱包终端生成密钥对,并将密钥对中的公钥发送给钱包服务商;钱包服务商根据接收的公钥生成钱包标识,并将公钥和钱包标识发送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根据公钥和钱包标识生成数字证书,并将数字证书发送给钱包服务商;钱包服务商将数字证书、钱包标识和钱包合约代码地址发送至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并且根据数字货币钱包终端返回的开通请求,创建数字货币钱包,同时向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发送注册请求;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根据接收的注册请求对钱包标识、钱包证书进行登记注册。






b. 数字货币钱包的登录与同步

数字货币系统支持用户登录数字货币钱包的具体实施步骤为:响应用户的登录请求,获取并验证用户的认证信息;认证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并验证待登录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合约包;合约包验证通过后,向用户展示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界面。

而如果用户属于首次登录数字货币钱包或者钱包相关信息有变化,则需要做信息和数据的同步,具体实施方法为:获取并验证用户的认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向用户展示待登录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可识别信息;对用户从可识别信息中选择的信息项进行签名得到同步指令;同步指令验证通过后获取与同步指令对应的待登录的数字货币钱包的有效数字货币信息和关联账户信息。

以上数字货币钱包登录与同步的实施方法图示如下:






c. 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钱包的绑定与解绑定

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钱包绑定后,能够通过数字货币钱包来访问银行钱包,具体来讲,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接收用户提供的钱包绑定请求;根据钱包绑定请求生成银行钱包查询请求然后发送给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将银行钱包查询请求发送给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实名认证信息进行查询,然后将银行钱包信息返回给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将银行钱包信息返回给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返回给用户,然后将用户发来的绑定确认信息发送给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执行应用钱包与银行钱包的绑定操作。






当用户需要解除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钱包之间的绑定关系时,账户行接收用户提交的钱包解绑定请求,然后向用户发送银行账户访问认证入口请求;接收用户提交的银行账户访问认证要素,并根据银行账户访问认证要素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在用户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解除用户的数字货币应用钱包和银行钱包的绑定关系。






d. 与数字货币钱包相关的查询操作

能够接收用户发起的与数字货币钱包相关的查询操作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用户的账户行,另一种是数字货币钱包终端。

在第一种情况下,用户的查询目的是通过自己在账户行的银行账户查询绑定的数字货币钱包,具体的实施方式为: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将用户的数字货币钱包查询请求信息发送至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以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在认证通过时发送数字货币钱包查询请求信息至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生成钱包查询信息并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钱包查询信息进行查询以得出钱包查询结果信息。






在第二种情况下,用户的查询操作可以得到关联账户、交易详情、数字货币明细列表等信息。






e. 基于钱包的数字货币支付、存储与转移

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专利显示,基于钱包的数字货币移动主要包括用户的支付、存币和转币几种行为。

在支付的情境下,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请求后获取用户输入的数字货币钱包的CA证书数字签名,以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接着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数字货币发钞行并接收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支付成功结果。






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数字货币存入数字货币钱包,具体实施方法为:钱包终端将存币指令发送给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钱包为存币指令添加数字货币保管箱标识生成存币转移请求,将该请求发送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端;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端将来源币串列表作废,生成存入去向币串列表,将转移结果信息发送给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钱包将去向币串列表存入并对用户的账户入账,生成存币结果信息发送给数字货币钱包终端;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展示存币结果。






用户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币,具体实施方法为:根据接收方的收款地址信息生成转币请求;根据转币请求生成转币指令;以及根据转币指令向接收方钱包执行转币操作。






f. 数字货币钱包状态的变更:升级、更换密钥和注销

数字货币钱包状态的变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数字货币钱包的升级、更换密钥和注销操作。

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的升级请求的情况下,将升级请求发送给钱包服务商,由钱包服务商对升级请求进行验证,并在对升级请求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数字货币钱包终端返回升级安装信息;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在用户确认升级安装信息之后,将升级开通指令发送给钱包服务商,通过钱包服务商完成对钱包的升级。






当用户需要更换数字货币钱包的密钥时,数字货币钱包终端首先接收执行更换密钥的操作请求,将当前签名合约退出。然后生成新的钱包密钥对,发送新生成的钱包公钥和进行签名了的更换密钥请求。接下来数字货币钱包终端会接收钱包发送的新的待确认更换密钥指令,使用旧的钱包私钥对新的待确认更换密钥指令进行签名并发送。最后接收到钱包发送的更换密钥指令成功通知,更新钱包签名合约包信息和新合约包绑定的新的钱包密钥。






如果用户不希望再使用某个数字货币钱包可以选择将其注销,具体实施方法为: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调用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接收带有用户数字签名的注销请求信息并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用户数字签名,验证通过后确认可以注销数字货币钱包,然后将带有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注销钱包数字签名的注销登记请求信息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注销钱包数字签名,验证通过后对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注销登记,再返回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注销登记成功信息;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到注销登记成功信息后注销数字货币钱包。






2、数字货币芯片卡

在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申请的22项专利中,有13项专利提到了一种数字货币芯片卡的应用。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同样可以完成取现、支付和存储等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基本操作,并且各个基本操作的流程与前述三大类操作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将这种数字货币芯片卡认为是专门用于数字货币交易且需要与终端设备配合(绑定)使用的一种媒介。从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专利信息中我们还得知这种数字货币芯片卡还有一种可视版本,零壹智库经研究后认为这种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应该与广泛应用于加密货币的冷钱包相类似,支持近场通讯和显示数字货币相关信息。







(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使用

1、现金与数字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

a. 现金兑换成数字货币

当用户需要将手中的现金兑换成法定数字货币时,商业银行网点系统会将现金兑换数字货币的第一请求发送给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根据第一请求所指定的金额从商业银行的账户中提取数字货币,然后向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发送第二请求,申请对提取的数字货币进行属主变更。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到第二请求后根据第二请求执行预设项目的操作(包括属主变更),并将操作成功的指示返回给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操作成功的指示后,将所提取的数字货币发送给用户终端。






使用现金兑换数字货币的整个流程也适用于数字货币提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需求就变为简单的提取数字货币到用户终端。

b. 数字货币兑换成现金






当用户需要将数字货币兑换成现金时,用户终端设备根据外部操作输入的兑现金额信息在数字货币钱包内选取等值的数字货币。接下来用户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生成一次性提款代码后发送给用户终端设备并将数字货币的属主信息由用户更改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用户提供的一次性提款代码再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确认一次性提款代码有效后在商业银行账户中增加兑现金额,并向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反馈;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反馈信息向商业银行网点系统发出供款指令,银行的网点得到供款指令后向用户提供现金,整个数字货币兑换为现金的过程结束。

2、 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

a. 终端设备之间的支付






线下支付场景经常会涉及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整个支付的流程为:付款方终端设备接收外部操作输入的付款金额、收款方标识以及取款识别码;付款方终端设备在付款方数字货币钱包内选取总金额等于付款金额的数字货币;付款方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和取款识别码以近场通信方式发送给收款方标识所对应的收款方终端设备;收款方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和取款识别码通过网络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包括数字货币和取款识别码通过网络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的属主信息由付款方更改为收款方并且备注取款识别码。

b. 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撮合下的数字货币支付






当支付的场景不支持终端设备之间直接接触时(如线上支付场景)就需要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在中间做撮合。整个支付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为: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接收的付款指令,从数字货币钱包提取与付款指令所指定的金额相等的数字货币,并生成第一请求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第二用户终端标识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到第一请求后,生成第二请求然后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第二请求执行预设项目的操作并将操作成功的指示返回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预设项目的操作中包含对数字货币进行属主变更的操作;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

3、数字货币在银行的存储

用户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数字货币的时候将其存储在用户的数字货币存款账户中,将数字货币存入存款账户的整个过程为:终端设备接收外部操作输入的存款金额和存款账户;终端设备在数字货币钱包内选取总金额等于存款金额的数字货币;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和存款账户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和存款账户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的属主信息由用户更改为商业银行,以及向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反馈交易成功信息;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交易成功信息对存款账户增加存款金额的记账,并且向终端设备发出存款成功通知。







(五)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两家分公司提交的10项专利中有6项专利提到了“区块链”,因此可以说该公司更多的专利体现了区块链技术在法定数字货币设计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被用于数字货币钱包地址的管理、交易信息的监管以及数字票据的交易监管。

1、 区块链用于数字货币钱包地址的管理

根据专利信息,通过智能合约对交易方基于钱包地址发起的交易请求进行验证之后,若确定验证通过,则对钱包地址进行更新并保存至智能合约,这样后续交易可以基于新的钱包地址来进行下一轮交易,由于对原钱包地址进行更新之后,使原钱包地址与交易方的真实身份信息之间的绑定关系被强制切断,因此即便外界追踪到了原钱包地址,也无法通过该原钱包地址查看到与交易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隐私,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2、区块链用于交易信息监管

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进行监管的方法包括:从区块链中获取数字货币交易信息,数字货币交易信息包括监管用户信息、第一参与用户信息及加密数据;根据第一参与用户的初始化公钥及监管用户的初始化私钥,利用共享密钥算法生成第一参与用户的第一共享私钥;利用第一共享私钥解密加密数据,得到监管用户与第一参与用户的数字货币交易信息明文;可以实现交易信息对区块链上无关第三方保密。






3、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

专利信息显示,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方法包括:首先由区块链接收输入的数字票据交易申请,其中,数字票据交易申请包括出票登记申请、提示承兑申请、提示收票申请、背书转让申请、贴现申请、转贴现申请。接着区块链会执行数字票据交易申请对应的操作。该方法能够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票据业务,同时使用数字货币进行票据交易。







七、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图谱

2019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项关于数字货币研究现状的调查报告,报告涵盖了全球63家央行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态度、研究原因和研究进展。

调查显示, 当前大多数央行都在研究数字货币,其中大部分在进行概念性研究工作,包括与他国中央银行的跨国合作。不过,尽管大部分国家央行都在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却基本上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只有少数中央银行正在进入试点阶段,甚至有更少的国家认为短期或中期内有可能发行数字货币。
而据零壹智库对29个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现状的最新统计,有6家央行已发行数字货币,8家计划推出,9家处于研究中,2家暂不考虑,3家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

就央行数字货币的总体目标而言,目前主要围绕现金问题,要么是为了应对无现金化,要么是为了阻止现金的使用,从而支持电子创新和数字支付。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各国央行研究探索数字货币的直接动机存在一定差异,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抵制美国经济制裁,维护国内经济平稳。这类国家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由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制裁打击,使得国家深陷经济危机,传统货币体系面临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几乎与世隔绝,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手段从外界获得援助。为了打破封锁,这类国家寄希望于诸如数字货币这类无国界的价值储备工具,将其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类国家多以美元作为政府货币,在国内经济方面受制于美元,以马绍尔群岛为代表。此外,对于那些由于参与国际贸易而不得不依赖美元的国家来说,引入一种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可能有助于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可能意味着这些国家拥有更多的经济主权。

三、追求金融科技发展,改善现有体系。这类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迪拜、爱沙尼亚等。比如新加坡则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来促进跨境支付;以色列则是为了针对国内的黑市及漏税现象。这类国家经济基本上都比较稳定,但为了追求金融科技的发展,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补充或改善现有货币体系而选择加入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中。

四、维护现有货币体系稳定。这类国家以挪威、瑞典为代表。这些国家货币体系现阶段由于某些外在因素而遭受到威胁或冲击,希望通过法定数字货币来稳定国内现有货币体系,将其作为法币的补充,确保央行对国内货币的控制权。

虽然各国央行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对法定数字货币却也有诸多共识:

首先,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法定数字货币以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但法定数字货币却需要明确的中心化组织。这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相比用纯技术作为信用担保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能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其次,区别于非法定数字货币存在价格波动巨大、属性难以定义等诸多问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价格相对平稳,可以方便的与法币兑换,是法币的数字形式,不存在流通和监管方面的障碍。

另外,法定数字货币可以采用分布式记账方式也可以采用传统银行账户体系。采用分布式账本的优势在于能拥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便于降低发行成本与加强监管,打击违法犯罪。但区块链技术并非唯一选项。

除了上述对央行数字货币积极探索和研究的国家外,全球只有极少数央行反对数字货币的尝试。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担心数字货币会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如韩国担心央行数字货币会破坏经济稳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认为加密货币仍存在结构性缺陷,比特币系统在可扩展性和治理方面远落后于Visa等传统支付方式。

就经济体量来看,目前主要经济体大多处于观望和调研的状态,只有新加坡、中国、泰国等少部分国家明确表态即将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但仍没有给出具体的推出时间。美联储曾多次表示没有计划推出加密货币。加拿大、新加坡、巴西等国家正在开发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的国家银行清算体系。此外,有少部分小型经济体,如东加勒比央行、巴哈马和瑞典等国计划于2020-2021完成深度技术测试和试点计划的施行,正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而多数小型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研究数字货币的相关技术,但也保持谨慎观望态度,他们在等待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采取行动,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同时,目前已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有6个国家,包括厄瓜多尔、突尼斯、塞内加尔、马绍尔群岛、乌拉圭以及委内瑞拉,均是小国。它们希望通过数字货币解决其国内复杂的经济政治问题,搭上数字货币的快车以改善国内困境。

表:各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态度及进展












点击查看完整版PDF报告
  查看全部
f122-13.jpg

 

如果推选2019年关键词,“数字货币”无疑会名列前茅。而在“数字货币”范畴中,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经由央行所发行的“数字货币”,正在为愈来愈多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民众所关注。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尤其引人注目,一度达到呼之欲出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和数字资产研究院推出《人民币3.0: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在最近关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众多说法和文字中,这篇文章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描述和解读最为系统和全面。其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如何定义法定数字货币?文章依据国际清算银行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报告,在定义法定数字货币为中央银行货币的数字形式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在数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特别是,文章补充说:“法定数字货币不一定基于区块链发行,也可以基于传统中央银行集中式账户体系发行”。这样的定义是符合迄今为止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演进的。

如何解释人民币的3.0 ?人民币1.0是指人民币以纸币作为主要形态, “从1948年12月1日的第一套人民币,到2019年8月30日的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人民币作为中国通行流通的法定货币已经历经71年”。至今1.0时代并没有完结。但是,人民币2.0时代已经悄然开始,其标志是人民币走向电子化,即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成为民众主要支付工具。中国无疑是世界最接近无现金,迈向 “无现金社会”的大国。而人民币3.0则是指人民币的数字化,即中国央行货币数字化。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为“DC/EP”。其中,“DC”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电子支付手段。这就澄清了人民币2.0和3.0的关系。帮助人们区分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PayPal等移动支付的不同性质。当然,在人民币未来的演进中,其1.0、2.0和3.0的将存在较长的相互交叉和并存的过程。

如何认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文章提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所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与Libra有着本质区别,Libra是由Facebook领衔的Libra协会准备发行的一种尚未得到监管许可的数字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将冲击和挤占现有各国法定货币的使用空间。

如何理解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结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称之为“双层运营”结构。所谓的双层运营结构,即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双层运行”结构,相比较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和承兑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行“结构,可以避免央行在人才、资源和运营工作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进一步说,央行虽然在顶层技术上有相当优势和积累,而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服务体系、相关人才储备和经验,所以“双层运营”结构可以形成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互补,刺激各商业银行在央行预设的轨道上进行充分竞争,推动新型金融生态的形成与发育。

如何分类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功能?(1)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2)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3)法定数字货币的管理;(4)法定数字货币的回笼;(5)法定数字货币用于投融资;(5)法定数字货币用于银行间结算。上述功能的实现,都要涉及数字货币与M0、M1和M2的关系。根据中国央行所公开的资料,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重点替代M0而非M1和M2,简单而言就是实现纸钞数字化。其理由是,在中国当前货币体系中,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M1和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所以短时间内没必要使用另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数字化改造。

如何判断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水平。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支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体系是具有诸多优势的。首先是原创性的相关技术。“通过梳理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信息,截至2019年9月,我们找到了央行4家机构申请的共84条专利。这4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52项专利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2项专利信息)、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6项专利信息)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4项专利信息)”。其次,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于基础科学的进展。此外,中国具有吸纳国际数字货币技术成果的能力。尤其要赞赏的是,本文相当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芯片卡”的特征,这恰恰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所在。

还值得注意的是,此文还回顾和比较了世界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立场和态度,以及实践央行数字货币的经验教训。“据零壹智库对29个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现状的最新统计,有6家央行已发行数字货币,8家计划推出,9家处于研究中,2家暂不考虑,3家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无论如何,时至今日,不仅数字货币,作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并基于网络记录价值归属和实现价值转移的货币”,已经成为世界性新潮流,而且,会有更多的国家将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提到议事日程。中国已经有了至少五年的设计和试验历史,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

当然,零壹财经和零壹智库所撰写《人民币3.0: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还有一些局限性和欠缺,主要是:(1)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发掘不足;(2)没有探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在国内实施所需要的历史和制度前提,以及实施之后所面临的风险;(3)推断世界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实施的可能反应和对策。

最后,需要肯定文章中的这句话:“货币形态不断在变化中发展”。货币数字化,尤其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都将推动人类货币形态的加速改变和发展。

朱嘉明
2019年10月23日


摘要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框架:

1. 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

2. 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为“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准备:

央行4家机构共申请了84条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截至2019年9月),最早的专利申请始于2016年。中国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有前瞻性的布局且研发时间跨度较长,已经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其他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

零壹智库对29个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现状的最新统计(截至2019年9月),有6家央行已发行数字货币,8家计划推出,9家处于研究中,2家暂不考虑,3家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各国央行研究探索数字货币的直接动机包括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抵制美国经济制裁以维护国内经济平稳,或者追求金融科技发展,改善现有体系以及维护现有货币体系的稳定。


2019年6月,由Facebook主导的加密货币项目Libra发布白皮书,宣称要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十亿人服务。横空出世的Libra,被很多人视为是对现有金融和货币体系的颠覆性力量。

在那之后,全球央行开始密集释放研发数字货币的信号,中国也不例外。2019年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表示将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8月10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等创新应用。

9月24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推出目前没有时间表,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流程需要进行。

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是部分替代M0,即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替代。但在呼之欲出的今天,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长什么样?怎么发行?在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发行数字货币?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未曾得到全面细致的解答。

本报告从数字货币界定和人民币发展历程出发,全面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通过对截至2019年9月央行及其下属机构申请的84项涉及央行数字货币的专利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从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管理、回笼、投融资等全流程揭开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看到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模样。报告同时对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回顾,希望让读者从更宏大的视角看待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背景及意义。


一、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加密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

货币形态不断在变化中发展。

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货币形态的演变相对缓慢,但近些年不断涌现出新的货币概念和货币形态。2008年中本聪创造比特币之后的十余年时间,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数千种加密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稳定币、密码代币、通证、空气币、传销币等开始出现。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货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近来原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的演讲以及在得到App上开设相关课程,使法定数字货币概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此众多的货币概念,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更难以逐个理解。本文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法定数字货币,希望能够进一步厘清众多相关概念。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并基于网络记录价值归属和实现价值转移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价值的数字表达”。数字货币的概念范畴十分宽泛,几乎可以涵盖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各类电子货币、加密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

现在很多人会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从概念范畴上来讲,加密货币包含于数字货币的概念之中。加密货币是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而创建发行的货币。目前币圈中常见的比特币、以太坊、EOS等币种都是加密货币。

同样容易混淆的概念还包括虚拟货币和密码货币。加密货币出现之前,随着网络社区兴起,逐渐出现了一类主要用于社区内各种虚拟商品交易的虚拟货币,如网络积分、游戏币等,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Q币。欧洲央行将虚拟货币定义为“被某一特定虚拟社区成员使用并接受的数字货币”。也就是说,虚拟货币可以被视为是数字货币的一种。但近些年来,在我国监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中,一般提到虚拟货币通常特指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在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报告中,将法定数字货币定义为中央银行货币的数字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法定数字货币不一定基于区块链发行,也可以基于传统中央银行集中式账户体系发行。

国际清算银行在报告中区分了三种形式的CBDC,两种基于代币体系,一种基于账户体系。在两种基于代币的版本中,一种被设计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只要针对零售交易,但也可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另一则是用于金融市场定向支付和结算交易的受限制访问的数字结算凭证。

图:BIS的货币之花

dcep01.jpg

资料来源:BIS

法定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PayPal等移动支付不同,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在数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都与银行账户紧耦合,是法币的一种数字化使用方式。


二、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

(一)1.0 人民币的诞生和历次变迁

2019年8月30日,2019年版第五套新版人民币正式发行,此次发行的包括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人民币已经历程了五次变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于同日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16种面额62种版别,最小面额1元,最大面额50000元。该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是从建国前无序货币体系向独立统一的货币秩序过渡阶段的产物,对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印痕。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面额结构相较第一套货币趋于合理,最小面值为1分,最大面值为10元,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发行三元面值的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发行了包括5分、2分、1分的硬币,结束了我国近现代没有统一流通硬币的历史。

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结束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同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纸币最大面值仍为10元,最小面值1角,硬币则包括1元、5角、2角、1角,同时取消了3元纸币。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套货币,并与第二套人民币一起跨越了我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一定意义上成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物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崭新阶段,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对于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有了新的要求。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正面采用大幅人物头像水印,增加了50元和100元两类大额币种。

1999年6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布国务院第268号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现决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面额纸币,取消了2元面额。

第五套人民币从1999年10月1日流通至今,此后在2005年8月31日、2015年11月12日和2019年8月30日分别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新版。

(二)2.0 人民币的“数字化时代”

从1948年12月1日的第一套人民币,到2019年8月30日的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人民币作为中国通行流通的法定货币已经历经71年。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逐步实现电子化,迈入2.0时代。流通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让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现在中国人出门,除了部分特殊场合外,几乎不需要使用现钞。移动支付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人们开始畅想未来的“无现金社会”,中国也成为最接近无现金社会的国家之一。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非现金业务2203.12亿笔,金额3768.67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3539.70万亿,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达277.39万亿。

但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多是商业驱动,是一种货币的电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从贵金属到纸币替代贵金属充当货币,再到未来的数字化货币,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社会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与活跃,加上民众购物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对货币流通安全性的考虑,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银行、电子支付而不愿携带纸币,因此,由央行提供比纸币更快捷、低成本的数字化货币媒介工具,是顺应时代发展之必需。

中国人民银行近几个月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连续发声,让数字化人民币已经呼之欲出,人民币3.0时代已经到来了。

(三)3.0 法定数字货币:DC/EP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至今已有五年。

如果说,2014年周小川提出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是如今一切的开端,那2017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则是这个故事的重要节点。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数家商业银行,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维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9年8月2日,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步伐,并及时跟踪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8月10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的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再一次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推到大众视野之中。

随后,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讨论不断升温,据《福布斯》报道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等7家机构已经成为首批获得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机构,并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最快将于今年双11期间推出。尽管随后有接近央行的人士辟谣,但不难看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箭在弦上。

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

dcep02.jpg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三、为什么央行发行数字货币?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发布了数字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央行的关注与讨论。全球央行开始密集释放研发数字货币的信号,中国央行也不例外。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从2014年开始研究,到2018年已经趋于成熟,并在2019年8月份Libra引发全球央行热议时 “呼之欲出”。

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英文简称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电子支付手段。

电子支付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美国信用卡支付极度发达但电子支付相对落后,而Libra等机构发行的以美元为主要锚定物的数字货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在电子支付领域实现突破。但中国如今以支付宝、微信支付领衔的移动支付已经全球领先,那中国央行为何仍如此重视数字货币?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央行即将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存在本质差别。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而Libra是由Facebook领衔的Libra协会准备发行的一种尚未得到监管许可的数字货币。虽然Libra的价值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但它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造成冲击,挤占现有各国法定货币的使用空间。

其次,此次央行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重点替代M0而非M1和M2,简单而言就是实现纸钞数字化。我国当前货币体系中,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M1和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所以短时间内没必要使用另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数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支持M1/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不断演进,支付效率和性能足以满足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用数字货币对M1/M2进行替代只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而且不一定能提高支付效率。

再者,用数字货币替换M1/M2,可能由于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关联本质,使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变得愈加复杂和不可预测,甚至会由于影响商业存款引发信用扩张和货币乘数效应,进而扰乱现有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央行短时间内不会也没动力再次改造M1/M2。

那为什么要替代M0?

首先,现在纸钞、硬币的印制、发行、贮藏等各环节成本相对数字货币都非常高,还需要不断投入成本进行防伪技术研发。同时由于电子支付的发展,纸钞和硬币的便捷性不足,使用场景逐渐萎缩。

其次,M0由于交易匿名和伪造匿名,存在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而随着安全意识和数据保护意识的提升,普通用户自身存在一定的匿名支付和匿名交易的需求,但现在的支付工具,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银行卡支付都无法摆脱银行账户体系,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能完全取代纸钞支付。但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尽最大努力保护私人隐私和匿名支付需求,但是社会安全秩序同样重要,在遇到违法犯罪问题时要保留必要的核查手段。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既要保持纸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要求,同时还要在隐私保护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寻找平衡。穆长春多次将央行数字货币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纸钞的数字化替代”。

图:中国近10年来M0的数量及增速情况

dcep03.png

注:M0、M1、M2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每个人在银行的存取款都会影响市场上M0的增减;M1是狭义货币,“M1=M0+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这里的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等。


四、如何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纸钞如何投放?央行印刷出纸钞之后,由商业银行给央行缴纳货币发行基金,然后将纸钞运到经营网点,向公众进行投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与纸钞类似,并将其称之为“双层运营体系”。所谓的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和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与力量。发行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素质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发行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局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果采用单层投放体系,即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和承兑数字货币,将会让央行独立面对全国公众,会对央行的人才、资源和运营工作等方面都带来巨大挑战。另外,央行虽然主导开放运营了诸如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超级网银、银联、网联等系统,但这些系统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并未直接面对过公众。所以央行虽然在技术上有足够积累,但在服务用户方面却没有商业银行的经验丰富。

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在金融科技的运用和相关人才储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机构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另起炉灶的巨大浪费。

相较单层投放体系,双层运营体系可以适应中国复杂的金融货币运行状况,由各商业银行基于业务发展状况,调整数字货币运营过程中不适应和不完善的地方;能保障现有货币体系中债务债权关系的纯粹性,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被记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不会对现有银行货币体系带来重大冲击;可以将风险最小化,一旦个别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隔离,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便于开展市场竞争,让各商业银行在央行预设的轨道上进行充分竞争,并形成最终的央行数字货币机制和体系。

双层运营体系还能避免金融脱媒。如果采用单层投放,央行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者。因为公众一旦兑换数字货币,就会将商业银行原有的存款转移到央行,进而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升高,诸多实体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冲击。

基于以上种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选择双层运营体系。

管理方式上,无论是从保证央行在央行数字货币投放过程中的绝对中心地位,强化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负债的角度,还是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或者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均需坚持央行数字货币的中心化管理模式。这点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在明显差异。

在技术的选择上,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所以也就不会强制采用区块链技术。按照目前的设计,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场景,所以最为关键的就是满足高并发需求。根据央行官员透露的消息,定位于M0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性能至少在30万笔/秒以上的水平。这种性能要求,当前的区块链系统很少能够达到。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就无法运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

因为目前央行层面属于技术中性,这就意味着央行不会干预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技术选择。无论下层选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央行都能接受并适应。指定运营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相关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是一个“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总而言之,双层投放模式能有效保障现有货币体系中债权债务关系的纯粹性,中心化管理模式捍卫了央行在货币流通中的权威地位,为数字货币提供了无差别的信用担保,为其流通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能够通过央行背书的信用优势抑制私有数字货币的市场流通,从而巩固我国货币主权。不预设技术路线则使商业银行的选择多样化,尊重市场选择并最终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中。


五、如何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账户松耦合,即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所以对用户和企业来说,如果只是日常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小额支付,完全无需跑到商业银行或者商业机构去,只要下载一个央行数字钱包App,完成注册就能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转账。除了将数字钱包里央行数字货币取出或者向数字钱包里充值之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无需绑定账户。

但为了避免出现挤兑,央行数字货币会像现金一样,设置一定的摩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会在兑换数字货币方面设置一定门槛,小额兑换可以直接通过数字钱包进行,但大额的可能就需要提前与银行预约。

同样,出于反洗钱考虑,对于存储央行数字货币的钱包会进行分级KYC和相应限额。如果用户仅通过手机号码注册数字钱包,照样可以使用,但可能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如果进一步上传身份证或银行卡等信息,将获得更高级别的钱包额度。

仅仅这样看来,央行数字货币的要求和限制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多,用户为何选择使用?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加安全。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并进行信用担保,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除了央行之外,理论上商业银行都有可能出现破产,所以央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避免这种情况。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有使用央行货币,而是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但却没有存款保险。

也就是说,万一支付宝和微信破产,中央银行不会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用户只能被动参与它们的破产清算,这就可能导致用户出现重大财产损失。比如之前你有100块钱,但破产清算后只能还你1块钱,你也只能接受。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另外,央行数字货币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使用场景更广泛,并能在一些极端场景发挥作用。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率很高,但仍存在一定支付壁垒:某些能使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使用微信,能用微信的地方不能使用支付宝。但央行数字货币将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具有强制力。只要国内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场景,都不能拒绝接收央行数字货币,就如同任何场所都不能拒绝接收人民币纸钞一样。

央行数字货币还能实现“双离线支付”,即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仍能进行支付。在央行数字货币出现之前,只有纸钞能够完成双离线支付,即便是发达的电子支付也所无法做到。想象一下,未来只要两个人都安装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也不需要信号,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相互碰一碰就能实现实时转账。

双离线支付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完成交易,比如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通信中断,或在地下超市购物而出现没有信号网络完成电子支付的情况等。

那央行数字货币会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产生影响吗?央行官员的回答是:不会。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同样可以接入央行数字货币。这对支付宝和微信来说,意味支付工具发生了变化,从此前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变成了使用央行的存款货币,也就是数字化人民币进行支付。但这不仅不会改变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渠道和场景,反而增加了其支付安全性和功能。当然,这些变化会对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一定影响,但对用户而言,在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时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感知,只是支付工具的可选项会更多,用户体验也随之更佳。


六、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准备

(一)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专利申请概况

通过梳理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信息,截至2019年9月,我们找到了央行4家机构申请的共84条专利。

这4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52项专利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2项专利信息)、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6项专利信息)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4项专利信息)。

图: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力量

dcep04.png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4家机构中,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最早于2016年3月25日申请了22项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申请集中于三个时间点:2017年6月26日提交了35项相关专利申请、2017年12月28日提交了13项相关专利申请、2018年3月26日提交了4项相关专利申请;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两家分公司从2016年6月4日至2018年8月7日陆续有共10项相关专利申请。从专利申请时间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有前瞻性的布局且研发时间跨度较长,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图: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专利申请时间分布

dcep05.jpg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

根据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专利信息,数字货币系统包括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以及认证系统,其中,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产生和发行数字货币以及对数字货币进行权属登记;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针对数字货币执行银行功能;认证系统用于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和数字货币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提供认证,以及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交互提供认证。

dcep06.png


数字货币研究所对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主要涉及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等环节。

1、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

根据专利信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方法包括:接收申请方发送的数字货币发行请求;对数字货币发行请求进行业务核查,在核查通过的情况下,向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扣减存款准备金的请求;在接收到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的扣款成功应答的情况下,生产数字货币;将数字货币发送至申请方。

dcep07.png



2、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

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设计,其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方法既能满足实际货币流通的要求,也能提高数字货币流通的处理效率。其方法具体为:付款端依据付款金额和预定义的匹配策略从付款端的数字货币保管箱中选择数字货币字串,然后组成支付来源数字货币字串集,再将该支付来源数字货币字串集发送给管理端,数字货币字串具有:金额字段和所有者标识字段,付款端的数字货币保管箱中存放有一个或多个所有者标识为付款端的数字货币字串;管理端将支付来源数字货币字串集中的数字货币字串登记为作废状态,然后根据付款金额生成支付去向数字货币字串,以及将支付去向数字货币字串发送给收款端,支付去向数字货币字串的金额为付款金额,所有者标识为收款端。

dcep08.png


数字货币研究所也为法定数字货币设计了一种定向流通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设置用途规则,只有经过验证满足用途规则的数字货币转移才会发生。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数字货币系统保存预定义的用途规则;在收到来自付款方的数字货币和付款指令后,激活对用途规则的监控,将数字货币变更为所有者标识为付款指令指定的用款方的带有用途规则或受用途规则控制的数字货币,将该数字货币发送至用款方;在收到用款方发来的包括付款用途和收款方信息的付款请求以及带有用途规则或受用途规则控制的数字货币后,确认付款用途满足用途规则,将数字货币变更为所有者标识为收款方信息指定的收款方的不带用途规则且不受用途规则控制的数字货币,将该数字货币发送至收款方。

dcep09.jpg



3、法定数字货币的管理

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介绍了四种基于一定条件触发的管理方法和系统:基于经济状态条件、基于贷款利率条件、基于流向主体条件和基于时点条件。

基于经济状态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根据回收时点的经济信息逆周期调整金融机构对数字货币发行单位的资金归还利率,从而减少金融机构风险特征及其贷款行为的顺周期性,避免“流动性陷阱”,实现经济的逆周期调控。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回收数字货币时,获取回收时点的经济信息;当经济信息满足预设的经济状态条件时,基于经济信息调整数字货币的归还利率;依据调整后的归还利率回收数字货币。

dcep10.png


基于贷款利率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使基准利率实时有效传导至贷款利率。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货币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贷款利率;当贷款利率符合预设的贷款利率条件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dcep11.png


基于流向主体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精准定性数字货币投放,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空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货币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流向主体;当流向主体符合预设的流向主体条件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dcep12.png


基于时点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货币政策操作的当下性问题,使货币生效的时点不局限于货币发行的当下,而是延展到未来符合政策目标的某一时点,避免货币空转,减少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货币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时点信息;当时点信息满足预设的时点条件时,将数字货币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dcep13.png


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设计,数字货币的管理还包括对数字货币的追踪,其数字货币追踪方法和系统能够解决资金付款方跨主体、层层追踪资金流向的问题,并且支持货币流向的定制追踪,在发起方管理范围内进行资金流向追踪,从而保护用户隐私。其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接收来源币所有者的追踪请求;根据追踪请求向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去向币中设置追踪,并保存去向币;在接收到来源币所有者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向来源币所有者返回反映来源币后续交易过程的追踪链条。


4、法定数字货币的回笼

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设计,其数字货币的回笼方法和系统可以优化升级法定货币发行流通体系,提高货币回笼的安全性、时效性,降低货币回笼中耗费的成本。

数字货币的回笼方法包括:接收申请方发送的数字货币回笼请求;数字货币回笼请求包括:待回笼的数字货币;对数字货币回笼请求进行业务核查,在核查通过的情况下,向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增加存款准备金请求;在接收到会记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发送的增加存款准备金成功应答的情况下,将数字货币回笼应答发送至申请方。

dcep14.png



5、法定数字货币用于投融资

法定数字货币是否可以用于投融资?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给出了一种将数字货币用于投融资的方法,实现利用数字货币为平台提供投融资资金划拨的支付结算途径。具体方法包括:投资人钱包应用装置接收智能合约;投资人钱包应用装置在接到投资人提供的包含投资金额的确认指令后,向智能合约中添加投资确认信息,该信息包括投资金额、投资人数字签名和投资人个人信息;投资平台对智能合约内的投资确认信息验证通过后,标记智能合约生效。投资人钱包应用装置根据已生效的智能合约,向筹资人银行钱包账户支付数字货币。

dcep15.jpg



6、法定数字货币用于银行间结算

银行间的货币清结算十分重要,数字货币研究所提供了一种银行间数字货币的结算方法和系统,将银行间传统结算方式与数字货币的结算方式进行融合,提高银行结算选择的灵活性。

其具体方法包括:发起银行系统将数字货币付款给接收银行的报文发送给数字货币系统;数字货币系统根据支付报文执行预设项目的操作,并将操作成功的结果返回给发起银行系统和清算银行系统,以及将清算报文发送给清算银行系统;清算银行系统在接收到操作成功的结果后,根据接收到的清算报文,在清算报文中的接收银行在该清算银行的同业账户存款余额中增加与接收到的数字货币金额相等的额度,以及将表征清算成功的结果发送给接收银行系统和数字货币系统;数字货币系统将接收到的表征清算成功的结果返回给发起银行系统。

dcep16.jpg



(三)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钱包/芯片卡

1、数字货币钱包

在数字货币研究所提交的52项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中,涉及数字货币钱包相关应用的专利数量达21项,可见数字货币研究所十分重视数字货币钱包的研发。

a. 数字货币钱包的申请与开通

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信息,数字货币钱包的申请与开通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创建的数字货币钱包,用户可以通过银行账户申请开通数字货币钱包,在开通过程中由用户指定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钱包的绑定关系,开通成功后该银行账户会与数字货币钱包进行绑定,用户通过银行账户即可访问数字货币钱包。

dcep17.png


另一种是由钱包服务商创建的数字货币钱包,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数字货币钱包终端生成密钥对,并将密钥对中的公钥发送给钱包服务商;钱包服务商根据接收的公钥生成钱包标识,并将公钥和钱包标识发送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根据公钥和钱包标识生成数字证书,并将数字证书发送给钱包服务商;钱包服务商将数字证书、钱包标识和钱包合约代码地址发送至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并且根据数字货币钱包终端返回的开通请求,创建数字货币钱包,同时向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发送注册请求;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根据接收的注册请求对钱包标识、钱包证书进行登记注册。

dcep18.jpg


b. 数字货币钱包的登录与同步

数字货币系统支持用户登录数字货币钱包的具体实施步骤为:响应用户的登录请求,获取并验证用户的认证信息;认证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并验证待登录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合约包;合约包验证通过后,向用户展示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界面。

而如果用户属于首次登录数字货币钱包或者钱包相关信息有变化,则需要做信息和数据的同步,具体实施方法为:获取并验证用户的认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向用户展示待登录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可识别信息;对用户从可识别信息中选择的信息项进行签名得到同步指令;同步指令验证通过后获取与同步指令对应的待登录的数字货币钱包的有效数字货币信息和关联账户信息。

以上数字货币钱包登录与同步的实施方法图示如下:

dcep19.jpg


c. 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钱包的绑定与解绑定

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钱包绑定后,能够通过数字货币钱包来访问银行钱包,具体来讲,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接收用户提供的钱包绑定请求;根据钱包绑定请求生成银行钱包查询请求然后发送给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将银行钱包查询请求发送给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实名认证信息进行查询,然后将银行钱包信息返回给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将银行钱包信息返回给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返回给用户,然后将用户发来的绑定确认信息发送给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执行应用钱包与银行钱包的绑定操作。

dcep20.jpg


当用户需要解除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钱包之间的绑定关系时,账户行接收用户提交的钱包解绑定请求,然后向用户发送银行账户访问认证入口请求;接收用户提交的银行账户访问认证要素,并根据银行账户访问认证要素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在用户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解除用户的数字货币应用钱包和银行钱包的绑定关系。

dcep21.png


d. 与数字货币钱包相关的查询操作

能够接收用户发起的与数字货币钱包相关的查询操作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用户的账户行,另一种是数字货币钱包终端。

在第一种情况下,用户的查询目的是通过自己在账户行的银行账户查询绑定的数字货币钱包,具体的实施方式为: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将用户的数字货币钱包查询请求信息发送至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以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在认证通过时发送数字货币钱包查询请求信息至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生成钱包查询信息并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钱包查询信息进行查询以得出钱包查询结果信息。

dcep22.png


在第二种情况下,用户的查询操作可以得到关联账户、交易详情、数字货币明细列表等信息。

dcep23.png


e. 基于钱包的数字货币支付、存储与转移

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专利显示,基于钱包的数字货币移动主要包括用户的支付、存币和转币几种行为。

在支付的情境下,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请求后获取用户输入的数字货币钱包的CA证书数字签名,以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接着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数字货币发钞行并接收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支付成功结果。

dcep24.png


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数字货币存入数字货币钱包,具体实施方法为:钱包终端将存币指令发送给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钱包为存币指令添加数字货币保管箱标识生成存币转移请求,将该请求发送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端;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端将来源币串列表作废,生成存入去向币串列表,将转移结果信息发送给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钱包将去向币串列表存入并对用户的账户入账,生成存币结果信息发送给数字货币钱包终端;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展示存币结果。

dcep25.jpg


用户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币,具体实施方法为:根据接收方的收款地址信息生成转币请求;根据转币请求生成转币指令;以及根据转币指令向接收方钱包执行转币操作。

dcep26.png


f. 数字货币钱包状态的变更:升级、更换密钥和注销

数字货币钱包状态的变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数字货币钱包的升级、更换密钥和注销操作。

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的升级请求的情况下,将升级请求发送给钱包服务商,由钱包服务商对升级请求进行验证,并在对升级请求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数字货币钱包终端返回升级安装信息;数字货币钱包终端在用户确认升级安装信息之后,将升级开通指令发送给钱包服务商,通过钱包服务商完成对钱包的升级。

dcep27.png


当用户需要更换数字货币钱包的密钥时,数字货币钱包终端首先接收执行更换密钥的操作请求,将当前签名合约退出。然后生成新的钱包密钥对,发送新生成的钱包公钥和进行签名了的更换密钥请求。接下来数字货币钱包终端会接收钱包发送的新的待确认更换密钥指令,使用旧的钱包私钥对新的待确认更换密钥指令进行签名并发送。最后接收到钱包发送的更换密钥指令成功通知,更新钱包签名合约包信息和新合约包绑定的新的钱包密钥。

dcep28.png


如果用户不希望再使用某个数字货币钱包可以选择将其注销,具体实施方法为: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调用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接收带有用户数字签名的注销请求信息并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用户数字签名,验证通过后确认可以注销数字货币钱包,然后将带有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注销钱包数字签名的注销登记请求信息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注销钱包数字签名,验证通过后对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注销登记,再返回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注销登记成功信息;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到注销登记成功信息后注销数字货币钱包。

dcep29.jpg


2、数字货币芯片卡

在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申请的22项专利中,有13项专利提到了一种数字货币芯片卡的应用。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同样可以完成取现、支付和存储等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基本操作,并且各个基本操作的流程与前述三大类操作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将这种数字货币芯片卡认为是专门用于数字货币交易且需要与终端设备配合(绑定)使用的一种媒介。从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专利信息中我们还得知这种数字货币芯片卡还有一种可视版本,零壹智库经研究后认为这种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应该与广泛应用于加密货币的冷钱包相类似,支持近场通讯和显示数字货币相关信息。

dcep30.png



(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使用

1、现金与数字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

a. 现金兑换成数字货币

当用户需要将手中的现金兑换成法定数字货币时,商业银行网点系统会将现金兑换数字货币的第一请求发送给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根据第一请求所指定的金额从商业银行的账户中提取数字货币,然后向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发送第二请求,申请对提取的数字货币进行属主变更。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到第二请求后根据第二请求执行预设项目的操作(包括属主变更),并将操作成功的指示返回给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操作成功的指示后,将所提取的数字货币发送给用户终端。

dcep31.jpg


使用现金兑换数字货币的整个流程也适用于数字货币提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需求就变为简单的提取数字货币到用户终端。

b. 数字货币兑换成现金

dcep32.jpg


当用户需要将数字货币兑换成现金时,用户终端设备根据外部操作输入的兑现金额信息在数字货币钱包内选取等值的数字货币。接下来用户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生成一次性提款代码后发送给用户终端设备并将数字货币的属主信息由用户更改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用户提供的一次性提款代码再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确认一次性提款代码有效后在商业银行账户中增加兑现金额,并向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反馈;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反馈信息向商业银行网点系统发出供款指令,银行的网点得到供款指令后向用户提供现金,整个数字货币兑换为现金的过程结束。

2、 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

a. 终端设备之间的支付

dcep33.jpg


线下支付场景经常会涉及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整个支付的流程为:付款方终端设备接收外部操作输入的付款金额、收款方标识以及取款识别码;付款方终端设备在付款方数字货币钱包内选取总金额等于付款金额的数字货币;付款方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和取款识别码以近场通信方式发送给收款方标识所对应的收款方终端设备;收款方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和取款识别码通过网络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包括数字货币和取款识别码通过网络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的属主信息由付款方更改为收款方并且备注取款识别码。

b. 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撮合下的数字货币支付

dcep34.png


当支付的场景不支持终端设备之间直接接触时(如线上支付场景)就需要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在中间做撮合。整个支付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为: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接收的付款指令,从数字货币钱包提取与付款指令所指定的金额相等的数字货币,并生成第一请求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第二用户终端标识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到第一请求后,生成第二请求然后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第二请求执行预设项目的操作并将操作成功的指示返回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预设项目的操作中包含对数字货币进行属主变更的操作;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

3、数字货币在银行的存储

用户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数字货币的时候将其存储在用户的数字货币存款账户中,将数字货币存入存款账户的整个过程为:终端设备接收外部操作输入的存款金额和存款账户;终端设备在数字货币钱包内选取总金额等于存款金额的数字货币;终端设备将数字货币和存款账户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和存款账户发送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的属主信息由用户更改为商业银行,以及向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反馈交易成功信息;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交易成功信息对存款账户增加存款金额的记账,并且向终端设备发出存款成功通知。

dcep35.jpg



(五)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两家分公司提交的10项专利中有6项专利提到了“区块链”,因此可以说该公司更多的专利体现了区块链技术在法定数字货币设计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被用于数字货币钱包地址的管理、交易信息的监管以及数字票据的交易监管。

1、 区块链用于数字货币钱包地址的管理

根据专利信息,通过智能合约对交易方基于钱包地址发起的交易请求进行验证之后,若确定验证通过,则对钱包地址进行更新并保存至智能合约,这样后续交易可以基于新的钱包地址来进行下一轮交易,由于对原钱包地址进行更新之后,使原钱包地址与交易方的真实身份信息之间的绑定关系被强制切断,因此即便外界追踪到了原钱包地址,也无法通过该原钱包地址查看到与交易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隐私,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dcep36.jpg


2、区块链用于交易信息监管

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进行监管的方法包括:从区块链中获取数字货币交易信息,数字货币交易信息包括监管用户信息、第一参与用户信息及加密数据;根据第一参与用户的初始化公钥及监管用户的初始化私钥,利用共享密钥算法生成第一参与用户的第一共享私钥;利用第一共享私钥解密加密数据,得到监管用户与第一参与用户的数字货币交易信息明文;可以实现交易信息对区块链上无关第三方保密。

dcep37.jpg


3、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

专利信息显示,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方法包括:首先由区块链接收输入的数字票据交易申请,其中,数字票据交易申请包括出票登记申请、提示承兑申请、提示收票申请、背书转让申请、贴现申请、转贴现申请。接着区块链会执行数字票据交易申请对应的操作。该方法能够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票据业务,同时使用数字货币进行票据交易。

dcep38.png



七、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图谱

2019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项关于数字货币研究现状的调查报告,报告涵盖了全球63家央行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态度、研究原因和研究进展。

调查显示, 当前大多数央行都在研究数字货币,其中大部分在进行概念性研究工作,包括与他国中央银行的跨国合作。不过,尽管大部分国家央行都在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却基本上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只有少数中央银行正在进入试点阶段,甚至有更少的国家认为短期或中期内有可能发行数字货币。
而据零壹智库对29个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现状的最新统计,有6家央行已发行数字货币,8家计划推出,9家处于研究中,2家暂不考虑,3家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

就央行数字货币的总体目标而言,目前主要围绕现金问题,要么是为了应对无现金化,要么是为了阻止现金的使用,从而支持电子创新和数字支付。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各国央行研究探索数字货币的直接动机存在一定差异,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抵制美国经济制裁,维护国内经济平稳。这类国家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由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制裁打击,使得国家深陷经济危机,传统货币体系面临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几乎与世隔绝,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手段从外界获得援助。为了打破封锁,这类国家寄希望于诸如数字货币这类无国界的价值储备工具,将其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类国家多以美元作为政府货币,在国内经济方面受制于美元,以马绍尔群岛为代表。此外,对于那些由于参与国际贸易而不得不依赖美元的国家来说,引入一种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可能有助于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可能意味着这些国家拥有更多的经济主权。

三、追求金融科技发展,改善现有体系。这类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迪拜、爱沙尼亚等。比如新加坡则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来促进跨境支付;以色列则是为了针对国内的黑市及漏税现象。这类国家经济基本上都比较稳定,但为了追求金融科技的发展,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补充或改善现有货币体系而选择加入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中。

四、维护现有货币体系稳定。这类国家以挪威、瑞典为代表。这些国家货币体系现阶段由于某些外在因素而遭受到威胁或冲击,希望通过法定数字货币来稳定国内现有货币体系,将其作为法币的补充,确保央行对国内货币的控制权。

虽然各国央行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对法定数字货币却也有诸多共识:

首先,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法定数字货币以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但法定数字货币却需要明确的中心化组织。这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相比用纯技术作为信用担保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能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其次,区别于非法定数字货币存在价格波动巨大、属性难以定义等诸多问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价格相对平稳,可以方便的与法币兑换,是法币的数字形式,不存在流通和监管方面的障碍。

另外,法定数字货币可以采用分布式记账方式也可以采用传统银行账户体系。采用分布式账本的优势在于能拥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便于降低发行成本与加强监管,打击违法犯罪。但区块链技术并非唯一选项。

除了上述对央行数字货币积极探索和研究的国家外,全球只有极少数央行反对数字货币的尝试。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担心数字货币会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如韩国担心央行数字货币会破坏经济稳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认为加密货币仍存在结构性缺陷,比特币系统在可扩展性和治理方面远落后于Visa等传统支付方式。

就经济体量来看,目前主要经济体大多处于观望和调研的状态,只有新加坡、中国、泰国等少部分国家明确表态即将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但仍没有给出具体的推出时间。美联储曾多次表示没有计划推出加密货币。加拿大、新加坡、巴西等国家正在开发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的国家银行清算体系。此外,有少部分小型经济体,如东加勒比央行、巴哈马和瑞典等国计划于2020-2021完成深度技术测试和试点计划的施行,正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而多数小型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研究数字货币的相关技术,但也保持谨慎观望态度,他们在等待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采取行动,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同时,目前已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有6个国家,包括厄瓜多尔、突尼斯、塞内加尔、马绍尔群岛、乌拉圭以及委内瑞拉,均是小国。它们希望通过数字货币解决其国内复杂的经济政治问题,搭上数字货币的快车以改善国内困境。

表:各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态度及进展

dcep39.jpg


decp40.jpg



点击查看完整版PDF报告
 

一文读懂加密货币钱包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10-29 10:55 • 来自相关话题

钱包是加密货币的关键基础设施。每一种加密领域的行为,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加密币、长期持有加密币、发送加密币、抵押加密币等等,都以某种方式仰仗钱包进行。

钱包也是 Web3 的门户,就像网络浏览器是 Web2 互联网的门户一样。因为加密钱包如此重要,迄今已有近 4 亿美元资金流向加密钱包业务,其中以 Ledger(8,800 万美元)、Blockchain(7,000 万美元)、BRD(5,400 万美元)和 Abra(3,550 万美元)筹集的资金最多。

为设计出更好的钱包用户体验,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工作投入其中。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对加密币钱包的生态系统进行概述,并着重介绍最近在钱包的用户界面 / 用户体验 (UI/UX) 方面的一些改进,包括钱包 SDK、智能合约钱包和元交易(meta transactions)。

 
加密币钱包的兴起
 

在比特币的早期,第一批用户是加密朋克,他们熟悉公钥和私钥的概念。因此,起初对加密币进行密钥管理的做法是,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私钥或一个助记短语(又称种子短语),并好好保管这张纸。比如下面这样:

4136fb984d0a8650c6ddc54698cb9365479a607402120e0b7527b2aa1f5d8903

显然,普通人不会为了给别人寄钱而记住一串随机的字母数字字符,而且随身携带私钥非常危险。Brainwallet 项目试图让用户生成他们自己定义的种子短语,然后通过 SHA-256 之类的哈希算法将其转换为一个私钥。Brainwallet 这个名字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种子短语只存储在用户自己的大脑中,而不是记在什么地方。如果用户忘了种子短语或者不幸去世,这份比特币也将永远消失。

用户靠自己选择一个好的种子期短语的能力,以承受失去一笔财富的风险。但是人类在生成无序种子短语方面一直很差劲,他们想出的种子短语往往会形成容易预测的规律。正如在一个 DEFCON 演讲中所展示的那样,黑客们已从拙劣生成的 Brainwallet 中窃取了数百个比特币,而这些比特币如今价值数百万美元。






于是,钱包诞生了。钱包把私钥抽离出来,允许用户通过一个简单的 UI 发送和接收加密币。除了备份钱包,用户无需直接与自己的私钥进行交互。各个钱包的第一版都是基于客户端的,要求用户下载桌面软件。这些桌面钱包要么在本地运行轻量级客户端,要么连接到一个节点,每次钱包打开时都需要几分钟来同步到最新的区块。

加载时间太长,可不是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于是,下一版的钱包大多基于网络或是移动钱包。






所有这些钱包都具有安全存储加密币、发送和接收交易的基本功能。几乎所有这些钱包都是由用户控制的,这意味着钱包提供商只能创建钱包软件,而不能触及用户的资金。钱包提供商不负责存储用户的私钥,他们将这一负担转交到用户身上。

如今,有很多基于客户端、基于网络和移动端的钱包,它们大体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有细节上的差异。比如有的钱包允许用户直接在钱包里用法币购买加密币,通过 Waye 或 Simplex 之类的支付处理方,也有的通过 Shapeshift 或 Changelly 支持用户进行加密币互换,也有的使用像 CoinJoin 这样的比特币混币服务来支持私密交易,还有的支持各种加密币和加密收藏品。






唯一的例外是中国的钱包,他们试图复制微信的玩法,往里面塞进尽可能多的功能,好让用户无需逃离。例如,imToken 允许用户从钱包中获得一个原生的 MakerDAO 抵押债仓。其他在中国流行的钱包还有比特派 (Bitpie)、RenrenBit 和 Cobo 钱包。

除了这些软件钱包,还有硬件钱包。硬件钱包提供冷储存,即与互联网在物理上隔离,它们通常存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如果想要储存大量资金,硬件钱包非常合适,因为黑客若要窃取这笔资金,唯一的方法是物理入侵银行才能拿到这些硬件钱包。

Web3 钱包如果你只想安全地存储加密币、发送和接收交易以及买卖加密币,那么上面列出的钱包是很好的选择。不过,如果要与 Web3 应用程序交互,它们就不那么有用了。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Web2 和 Web3 应用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 Web3 应用程序需要在浏览器中有一个钱包。在进入 Web3 应用时,网站会检查是否有支持 Web3 .js 库的钱包扩展,如果没有,它会告知用户,在使用该 DApp 前应该先去下载一个 MetaMask。像 BRD 钱包和 Edge 钱包这样的非 Web3 钱包不支持 Web3 .js 库,因此,从一个非 Web3 钱包中是无法在 Compound 或 Uniswap 这样的 DApp 上使用 ETH 的。






MetaMask 显然是 Web3 钱包的主要玩家。截至 4 月份,预计 MetaMask 有 26.4 万月活跃用户和 9 万个周活跃用户。考虑到几乎每个 DApp 都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站之前下载 MetaMask 扩展,MetaMask 指标也代表了当前 DApp 可寻址的总体市场规模。在某种程度上,MetaMask 目前扮演着 Web3 看门人的角色,也有极强的「产品市场契合」(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尽管它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多可改进的空间。当然,Web3 的任务本就是要减少个别中心化的看门人对网络入口的控制,因此有许许多多的团队正在构建 MetaMask 的替代方案。

Hedgehog 是 MetaMask 之外的另一个选择,这个桌面 Web3 钱包由 Audius 团队开发。该钱包用一个用户生成的密码给私钥加密,也不强制用户多次确认交易弹出窗口,这样就降低了钱包的复杂性。但这个方案的缺点在于,无法恢复账户,并且主要是为小金额的财务用例而构建的。

Coinbase 钱包和 Trust 钱包是两个活跃的移动端 Web3 钱包,而 MetaMask Mobile 和 Astro 钱包目前都是 Beta 版。一个移动版 Web3 钱包,实际上只是一个添加了普通移动钱包的浏览器,便于用户在各种网站上使用其移动端钱包的资金。移动版的Web3钱包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电脑上接入,使用 WalletConnect或 WalletLink 来将两个设备连接。有些移动版钱包,如 DexWallet 和 Rainbow 则是定制的,主要服务于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用例。

更好的用户体验最好是像 MakerDao 和 Auger 这样的 DApp,它们各自提供了专门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从 App Store 或 Play Store 下载,这就跟大多数用户是通过手机应用访问 Facebook,而不是在移动端浏览器上访问 facebook.com 一样。为了改善 DApp 在移动设备上的 UI/UX,Tasit 正在构建一个开发移动应用的 SDK,服务于各种流行的以太坊 DApp。

钱包 SDK尽管 MetaMask 有先发优势,但在 UI/UX 方面仍有很多容易实现的改进可以吸引主流用户对 DApp 的采用。使用 MetaMask 的主要 UX 瓶颈在于,用户需要下载一个单独的浏览器扩展(不过最近 MetaMask 发布了一个用于网站集成的新插件)。追踪用户转化率的 DApp 开发人员告诉我,试图尝试 DApp 的用户中,有超过 90% 的人在被告知需要下载 MetaMask 时会选择放弃。

如果我们想让主流用户试着用一下以太坊,那么,登录到 Web3 应用程序,应该与登录到 Web2 应用程序没有任何差异。






一个 Web3 钱包 SDK ,如同 Web2 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用户不需要为了使用这个应用程序而专门下载一个单独的扩展,也不必在每次发送一个交易时点击一个弹出窗口。而且,这个钱包原生地集成到该网站,可以在所有设备和浏览器上得到支持。而缺点则是,这种钱包只适用于为该钱包集成了几行代码的 DApp。

钱包 SDK 提供商存储了被加密的用户密码,该密码映射对应的私钥,在 Fortmatic 和 Bitski 的案例中存储在 HSM 上,在 Torus 案例中则被分片。因为钱包 SDK 提供商存储了密码和私钥之间的映射,所以,更新映射就可以重置密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用户已经在 Web2 应用程序中习惯了重置,他们会认为无论如何都有用于密码恢复的后门。而在传统钱包里,如果用户丢了他们的私钥,那么里面的资金就永远丢失了。

 
智能合约钱包
 

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可以为 DeFi 这样的用例提供可编程货币。如果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合约为可编程钱包添加额外的功能,那就太有想象力了。

首先,我要说说以太坊账户模型的一些背景知识。在以太坊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账户:从外部拥有的账户和合约账户。传统的以太坊钱包使用从外部拥有的账户,这些账户用私钥实现安全保障,通常为用户转换成 12 个单词的「种子短语」。所以担子压在最终用户肩上,他们得确保不丢失这个短语,万一丢了,账户中的资金也就永远丢失了。

相反,合约账户是只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才能存活的代码,不存在可以接触该账户内资金的私钥。利用合约账户,智能合约钱包完全撇开了为用户管理私钥这种概念。而且,智能合约钱包可以被编程为拥有与传统银行相同的安全保障,比如账户恢复、欺诈保护和取款限制。






在传统的钱包中,如果用户没有备份他们的种子短语,又弄丢了手机,那么他们所有的资金都将消失。然而,有了智能合约钱包,用户可以指定可靠的家人和朋友作为「备份者」( 在 Argent 中称为守护人)。如果大多数备份者同意,用户能够触发一个社交恢复过程以取回他们的资金。需要注意的是,备份者永远无法窃取用户的资金;他们的权限是,只有他们能参与完成恢复过程。

为了防止欺诈,Gnosis Safe 目前实施了两步验证,大多数人都在使用自己重要的在线账户时都会采用两步验证。Dapper 还可以监控异常行为,比如向可疑地址发送大额资金,或者在异常区域活动,以及在交易确认前进行检查。

取款限额是传统银行系统中极为常见的安全特性。有了智能合约钱包,用户可以为任何给定的交易设置最大转账限额。如果触发的交易超过这个数额,交易将暂定一段时间,直到某一指定的时间点。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取消这个交易。

虽然相较传统钱包,智能合约钱包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功能,但智能合约钱包也有它自身的风险:它不是冷储存,给钱包编程会增加其攻击面的向量。如果是普通的钱包,只要私钥安全,钱包则永远不会被黑,而智能合约钱包则可能因代码有 bug 而被黑。

Nexus Mutual 为智能合约钱包提供保险,以应对钱包被黑或用户丢失资金的意外情况。目前,Argent 和 InstaDapp 上的保额分别为 2,400 美元和 15,000 美元。





欲知详情,请登陆 NexusTracker.io

 
元交易
 

元交易(Meta transactions)是由 Austin Griffth 开创的一种新兴设计模式,它极大地降低了 DApp 被大规模采用的门槛。围绕着这一想法,一个充满激情的社区已经形成,牵头的主要是 MetaCartel。

元交易是一种无 gas 的交易,它让用户无需安装浏览器扩展或购买加密币,就能即刻使用 DApp。元交易的概念是,用户用自己的私钥给一个交易签名,然后将其传送给一个接收该交易数据的中继器(replayer),中继器将其打包到一个实际的以太坊交易中,然后支付 gas 费用以将该交易提交给以太坊区块链。

需要注意的是,元交易不是钱包,所以,用户的私钥存储在何处,取决于实施元交易的钱包如何设计。

元交易的第一版依赖于单个中继器来广播交易,这使得系统非常中心化。理论上,中继器可以审查用户的交易,但由于钱包提供商或 DApp 通常就是中继器,所以在实践中他们审查自己的用户毫无意义。尽管如此,Zeppelin 和 TabooKey 团队的成员非常机智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中继所有元交易,正在发布 Gas Station 网络。

在 Gas Station 网络中,用户从由多个独立中继器组成的网络中随机选择一个,代表自己向区块链提交自己的交易。DApp 向中继器支付报酬,同时后者要提交一笔押金,万一有恶意行为,押金就得被没收。通过这种方式,DApp 承担了中继器和 gas 成本,就当作客户获取成本吧。而用户则可享受无缝的使用体验。基于 DApp 的商业模式,它们可以通过收取订阅费等方式向用户收费。

元交易可以在智能合约钱包中实现。Argent 和 Astro 钱包使用了元交易,这样用户不用支付 gas 费就可以发送交易。但更重要的是,元交易允许多个交易捆绑到一个交易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像 Uniswap 这样的 DApp 需要额外的交易来解锁用户想要兑换的每个代币,然后用户才能进行单笔兑换。元交易消除了所有这些不必要的初始步骤,用户可以直接与 DApp 进行交易。





在 ETHDenver 上, Burner Wallet 发布了,让参加黑客马拉松的人们可以支付餐车费用。从那以后,在其他活动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 Burner Wallet。


另一个在实践中使用元交易来吸引新加密用户试用的好例子是 Burner Wallet。它是一个网络钱包,以简单的界面用于小额加密币的快速支付。当你从网络或移动浏览器访问 xdai.io 时,会自动生成一个 Burner Wallet,无需下载任何应用程序或种子短语,私钥存储在浏览器的本地存储中。在 Burner Wallet 之间发送交易,就跟微信支付一样——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在用户之间交换加密币。

Burner Wallet 类似于现金——你不会随身带大把钞票,因为很容易弄丢,而钞票兑换又很方便。由于用户的私钥存储在他们的浏览器的本地存储中,所以 Burner Wallet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用体验,但这并不是一个永久存储资金的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urner Wallet与 Gnosis Safe 合作,一旦用户在他们的 Burner Wallet 中积累了足够的款项,就会自动将资金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钱包中。将 Gnosis Safe 的安全性和扩展功能与 Burner Wallet 的易访问性相结合,这是以太坊钱包基础设施上的一个重大改进。

 
钱包事业将走向何方
 

大多数人认为,加密货币和 DApp 的用户体验,距离主流人群的可用性尚有好几年时间,但在过去的一年里,用户体验其实已经有了很多重大突破,只需要在现有的钱包中实现即可。我相信,只要像元交易这类更出色的用户体验能向 DApp 开发者推广,并得到更广泛的实施,我们将看到 DApp 使用的爆发点到来。

我还注意到,在钱包使用行为中,现有加密货币原生用户和加密货币新手之间存在鸿沟。现有的加密货币原生用户似乎都能很好地使用 MetaMask (或者至少已经适应了它的 UX 问题),没有切换到其他钱包的强烈动机。当然,在以太坊 gas 价格飙升时,他们还是会想利用不支付 gas 费这类功能的。

然而,加密货币新手并不明白, Web3 应用程序需要一个 Web3 钱包,一旦碰到某个网站说它与 Web3 不兼容时,他们就会感觉无路可走。钱包领域中目前完成的几乎所有 UI/UX 工作,其实都是针对后一类用户的。同样,各类钱包项目也确信,是用户体验,而不是缺少杀手级应用,才是 DApp 大规模采用的最大瓶颈。解决了这个瓶颈,就将促成加密货币普及的下一个热潮。

为了解决这种分裂的情形,在我看来,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两种登录选项:一种是使用 MetaMask,为在意自主性的现有加密原生用户服务,另一种是使用一种新的钱包基础设施,它迎合新用户,会在抗审查和隐私等方面做出权衡。

或者还存在这种可能:在未来,像 Chrome 和 Firefox 这样的 Web 浏览器,将有一个预装的钱包供所有用户使用,到那时候,HTTP 402 错误代码就真的能够派上用场了(译者注:HTTP 402 为将来使用而预留。原计划此状态码可能用于电子现金或者网上小额交易,但一直未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实现神奇的互联网货币的梦想。


作者:Richard Chen,旧金山早期加密风险基金 1confirmation 合伙人,链闻获得作者授权发布该文章中文版本。
编译:詹涓
来源:链闻 查看全部
migliori-wallet-ios-criptovalute-bitcoin-altcoin7-1.jpg


钱包是加密货币的关键基础设施。每一种加密领域的行为,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加密币、长期持有加密币、发送加密币、抵押加密币等等,都以某种方式仰仗钱包进行。

钱包也是 Web3 的门户,就像网络浏览器是 Web2 互联网的门户一样。因为加密钱包如此重要,迄今已有近 4 亿美元资金流向加密钱包业务,其中以 Ledger(8,800 万美元)、Blockchain(7,000 万美元)、BRD(5,400 万美元)和 Abra(3,550 万美元)筹集的资金最多。

为设计出更好的钱包用户体验,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工作投入其中。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对加密币钱包的生态系统进行概述,并着重介绍最近在钱包的用户界面 / 用户体验 (UI/UX) 方面的一些改进,包括钱包 SDK、智能合约钱包和元交易(meta transactions)。

 
加密币钱包的兴起
 

在比特币的早期,第一批用户是加密朋克,他们熟悉公钥和私钥的概念。因此,起初对加密币进行密钥管理的做法是,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私钥或一个助记短语(又称种子短语),并好好保管这张纸。比如下面这样:

4136fb984d0a8650c6ddc54698cb9365479a607402120e0b7527b2aa1f5d8903

显然,普通人不会为了给别人寄钱而记住一串随机的字母数字字符,而且随身携带私钥非常危险。Brainwallet 项目试图让用户生成他们自己定义的种子短语,然后通过 SHA-256 之类的哈希算法将其转换为一个私钥。Brainwallet 这个名字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种子短语只存储在用户自己的大脑中,而不是记在什么地方。如果用户忘了种子短语或者不幸去世,这份比特币也将永远消失。

用户靠自己选择一个好的种子期短语的能力,以承受失去一笔财富的风险。但是人类在生成无序种子短语方面一直很差劲,他们想出的种子短语往往会形成容易预测的规律。正如在一个 DEFCON 演讲中所展示的那样,黑客们已从拙劣生成的 Brainwallet 中窃取了数百个比特币,而这些比特币如今价值数百万美元。

20191029102241X67M.jpeg


于是,钱包诞生了。钱包把私钥抽离出来,允许用户通过一个简单的 UI 发送和接收加密币。除了备份钱包,用户无需直接与自己的私钥进行交互。各个钱包的第一版都是基于客户端的,要求用户下载桌面软件。这些桌面钱包要么在本地运行轻量级客户端,要么连接到一个节点,每次钱包打开时都需要几分钟来同步到最新的区块。

加载时间太长,可不是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于是,下一版的钱包大多基于网络或是移动钱包。

20191029102239prDM.jpeg


所有这些钱包都具有安全存储加密币、发送和接收交易的基本功能。几乎所有这些钱包都是由用户控制的,这意味着钱包提供商只能创建钱包软件,而不能触及用户的资金。钱包提供商不负责存储用户的私钥,他们将这一负担转交到用户身上。

如今,有很多基于客户端、基于网络和移动端的钱包,它们大体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有细节上的差异。比如有的钱包允许用户直接在钱包里用法币购买加密币,通过 Waye 或 Simplex 之类的支付处理方,也有的通过 Shapeshift 或 Changelly 支持用户进行加密币互换,也有的使用像 CoinJoin 这样的比特币混币服务来支持私密交易,还有的支持各种加密币和加密收藏品。

20191029102239EwNN.jpeg


唯一的例外是中国的钱包,他们试图复制微信的玩法,往里面塞进尽可能多的功能,好让用户无需逃离。例如,imToken 允许用户从钱包中获得一个原生的 MakerDAO 抵押债仓。其他在中国流行的钱包还有比特派 (Bitpie)、RenrenBit 和 Cobo 钱包。

除了这些软件钱包,还有硬件钱包。硬件钱包提供冷储存,即与互联网在物理上隔离,它们通常存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如果想要储存大量资金,硬件钱包非常合适,因为黑客若要窃取这笔资金,唯一的方法是物理入侵银行才能拿到这些硬件钱包。

Web3 钱包如果你只想安全地存储加密币、发送和接收交易以及买卖加密币,那么上面列出的钱包是很好的选择。不过,如果要与 Web3 应用程序交互,它们就不那么有用了。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Web2 和 Web3 应用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 Web3 应用程序需要在浏览器中有一个钱包。在进入 Web3 应用时,网站会检查是否有支持 Web3 .js 库的钱包扩展,如果没有,它会告知用户,在使用该 DApp 前应该先去下载一个 MetaMask。像 BRD 钱包和 Edge 钱包这样的非 Web3 钱包不支持 Web3 .js 库,因此,从一个非 Web3 钱包中是无法在 Compound 或 Uniswap 这样的 DApp 上使用 ETH 的。

20191029102240ijXi.jpeg


MetaMask 显然是 Web3 钱包的主要玩家。截至 4 月份,预计 MetaMask 有 26.4 万月活跃用户和 9 万个周活跃用户。考虑到几乎每个 DApp 都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站之前下载 MetaMask 扩展,MetaMask 指标也代表了当前 DApp 可寻址的总体市场规模。在某种程度上,MetaMask 目前扮演着 Web3 看门人的角色,也有极强的「产品市场契合」(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尽管它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多可改进的空间。当然,Web3 的任务本就是要减少个别中心化的看门人对网络入口的控制,因此有许许多多的团队正在构建 MetaMask 的替代方案。

Hedgehog 是 MetaMask 之外的另一个选择,这个桌面 Web3 钱包由 Audius 团队开发。该钱包用一个用户生成的密码给私钥加密,也不强制用户多次确认交易弹出窗口,这样就降低了钱包的复杂性。但这个方案的缺点在于,无法恢复账户,并且主要是为小金额的财务用例而构建的。

Coinbase 钱包和 Trust 钱包是两个活跃的移动端 Web3 钱包,而 MetaMask Mobile 和 Astro 钱包目前都是 Beta 版。一个移动版 Web3 钱包,实际上只是一个添加了普通移动钱包的浏览器,便于用户在各种网站上使用其移动端钱包的资金。移动版的Web3钱包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电脑上接入,使用 WalletConnect或 WalletLink 来将两个设备连接。有些移动版钱包,如 DexWallet 和 Rainbow 则是定制的,主要服务于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用例。

更好的用户体验最好是像 MakerDao 和 Auger 这样的 DApp,它们各自提供了专门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从 App Store 或 Play Store 下载,这就跟大多数用户是通过手机应用访问 Facebook,而不是在移动端浏览器上访问 facebook.com 一样。为了改善 DApp 在移动设备上的 UI/UX,Tasit 正在构建一个开发移动应用的 SDK,服务于各种流行的以太坊 DApp。

钱包 SDK尽管 MetaMask 有先发优势,但在 UI/UX 方面仍有很多容易实现的改进可以吸引主流用户对 DApp 的采用。使用 MetaMask 的主要 UX 瓶颈在于,用户需要下载一个单独的浏览器扩展(不过最近 MetaMask 发布了一个用于网站集成的新插件)。追踪用户转化率的 DApp 开发人员告诉我,试图尝试 DApp 的用户中,有超过 90% 的人在被告知需要下载 MetaMask 时会选择放弃。

如果我们想让主流用户试着用一下以太坊,那么,登录到 Web3 应用程序,应该与登录到 Web2 应用程序没有任何差异。

20191029102240hy29.jpeg


一个 Web3 钱包 SDK ,如同 Web2 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用户不需要为了使用这个应用程序而专门下载一个单独的扩展,也不必在每次发送一个交易时点击一个弹出窗口。而且,这个钱包原生地集成到该网站,可以在所有设备和浏览器上得到支持。而缺点则是,这种钱包只适用于为该钱包集成了几行代码的 DApp。

钱包 SDK 提供商存储了被加密的用户密码,该密码映射对应的私钥,在 Fortmatic 和 Bitski 的案例中存储在 HSM 上,在 Torus 案例中则被分片。因为钱包 SDK 提供商存储了密码和私钥之间的映射,所以,更新映射就可以重置密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用户已经在 Web2 应用程序中习惯了重置,他们会认为无论如何都有用于密码恢复的后门。而在传统钱包里,如果用户丢了他们的私钥,那么里面的资金就永远丢失了。

 
智能合约钱包
 

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可以为 DeFi 这样的用例提供可编程货币。如果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合约为可编程钱包添加额外的功能,那就太有想象力了。

首先,我要说说以太坊账户模型的一些背景知识。在以太坊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账户:从外部拥有的账户和合约账户。传统的以太坊钱包使用从外部拥有的账户,这些账户用私钥实现安全保障,通常为用户转换成 12 个单词的「种子短语」。所以担子压在最终用户肩上,他们得确保不丢失这个短语,万一丢了,账户中的资金也就永远丢失了。

相反,合约账户是只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才能存活的代码,不存在可以接触该账户内资金的私钥。利用合约账户,智能合约钱包完全撇开了为用户管理私钥这种概念。而且,智能合约钱包可以被编程为拥有与传统银行相同的安全保障,比如账户恢复、欺诈保护和取款限制。

20191029102241La7f.jpeg


在传统的钱包中,如果用户没有备份他们的种子短语,又弄丢了手机,那么他们所有的资金都将消失。然而,有了智能合约钱包,用户可以指定可靠的家人和朋友作为「备份者」( 在 Argent 中称为守护人)。如果大多数备份者同意,用户能够触发一个社交恢复过程以取回他们的资金。需要注意的是,备份者永远无法窃取用户的资金;他们的权限是,只有他们能参与完成恢复过程。

为了防止欺诈,Gnosis Safe 目前实施了两步验证,大多数人都在使用自己重要的在线账户时都会采用两步验证。Dapper 还可以监控异常行为,比如向可疑地址发送大额资金,或者在异常区域活动,以及在交易确认前进行检查。

取款限额是传统银行系统中极为常见的安全特性。有了智能合约钱包,用户可以为任何给定的交易设置最大转账限额。如果触发的交易超过这个数额,交易将暂定一段时间,直到某一指定的时间点。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取消这个交易。

虽然相较传统钱包,智能合约钱包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功能,但智能合约钱包也有它自身的风险:它不是冷储存,给钱包编程会增加其攻击面的向量。如果是普通的钱包,只要私钥安全,钱包则永远不会被黑,而智能合约钱包则可能因代码有 bug 而被黑。

Nexus Mutual 为智能合约钱包提供保险,以应对钱包被黑或用户丢失资金的意外情况。目前,Argent 和 InstaDapp 上的保额分别为 2,400 美元和 15,000 美元。

20191029102244G96Y.jpeg

欲知详情,请登陆 NexusTracker.io

 
元交易
 

元交易(Meta transactions)是由 Austin Griffth 开创的一种新兴设计模式,它极大地降低了 DApp 被大规模采用的门槛。围绕着这一想法,一个充满激情的社区已经形成,牵头的主要是 MetaCartel。

元交易是一种无 gas 的交易,它让用户无需安装浏览器扩展或购买加密币,就能即刻使用 DApp。元交易的概念是,用户用自己的私钥给一个交易签名,然后将其传送给一个接收该交易数据的中继器(replayer),中继器将其打包到一个实际的以太坊交易中,然后支付 gas 费用以将该交易提交给以太坊区块链。

需要注意的是,元交易不是钱包,所以,用户的私钥存储在何处,取决于实施元交易的钱包如何设计。

元交易的第一版依赖于单个中继器来广播交易,这使得系统非常中心化。理论上,中继器可以审查用户的交易,但由于钱包提供商或 DApp 通常就是中继器,所以在实践中他们审查自己的用户毫无意义。尽管如此,Zeppelin 和 TabooKey 团队的成员非常机智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中继所有元交易,正在发布 Gas Station 网络。

在 Gas Station 网络中,用户从由多个独立中继器组成的网络中随机选择一个,代表自己向区块链提交自己的交易。DApp 向中继器支付报酬,同时后者要提交一笔押金,万一有恶意行为,押金就得被没收。通过这种方式,DApp 承担了中继器和 gas 成本,就当作客户获取成本吧。而用户则可享受无缝的使用体验。基于 DApp 的商业模式,它们可以通过收取订阅费等方式向用户收费。

元交易可以在智能合约钱包中实现。Argent 和 Astro 钱包使用了元交易,这样用户不用支付 gas 费就可以发送交易。但更重要的是,元交易允许多个交易捆绑到一个交易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像 Uniswap 这样的 DApp 需要额外的交易来解锁用户想要兑换的每个代币,然后用户才能进行单笔兑换。元交易消除了所有这些不必要的初始步骤,用户可以直接与 DApp 进行交易。

20191029102242NKwW.jpeg

在 ETHDenver 上, Burner Wallet 发布了,让参加黑客马拉松的人们可以支付餐车费用。从那以后,在其他活动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 Burner Wallet。


另一个在实践中使用元交易来吸引新加密用户试用的好例子是 Burner Wallet。它是一个网络钱包,以简单的界面用于小额加密币的快速支付。当你从网络或移动浏览器访问 xdai.io 时,会自动生成一个 Burner Wallet,无需下载任何应用程序或种子短语,私钥存储在浏览器的本地存储中。在 Burner Wallet 之间发送交易,就跟微信支付一样——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在用户之间交换加密币。

Burner Wallet 类似于现金——你不会随身带大把钞票,因为很容易弄丢,而钞票兑换又很方便。由于用户的私钥存储在他们的浏览器的本地存储中,所以 Burner Wallet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用体验,但这并不是一个永久存储资金的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urner Wallet与 Gnosis Safe 合作,一旦用户在他们的 Burner Wallet 中积累了足够的款项,就会自动将资金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钱包中。将 Gnosis Safe 的安全性和扩展功能与 Burner Wallet 的易访问性相结合,这是以太坊钱包基础设施上的一个重大改进。

 
钱包事业将走向何方
 

大多数人认为,加密货币和 DApp 的用户体验,距离主流人群的可用性尚有好几年时间,但在过去的一年里,用户体验其实已经有了很多重大突破,只需要在现有的钱包中实现即可。我相信,只要像元交易这类更出色的用户体验能向 DApp 开发者推广,并得到更广泛的实施,我们将看到 DApp 使用的爆发点到来。

我还注意到,在钱包使用行为中,现有加密货币原生用户和加密货币新手之间存在鸿沟。现有的加密货币原生用户似乎都能很好地使用 MetaMask (或者至少已经适应了它的 UX 问题),没有切换到其他钱包的强烈动机。当然,在以太坊 gas 价格飙升时,他们还是会想利用不支付 gas 费这类功能的。

然而,加密货币新手并不明白, Web3 应用程序需要一个 Web3 钱包,一旦碰到某个网站说它与 Web3 不兼容时,他们就会感觉无路可走。钱包领域中目前完成的几乎所有 UI/UX 工作,其实都是针对后一类用户的。同样,各类钱包项目也确信,是用户体验,而不是缺少杀手级应用,才是 DApp 大规模采用的最大瓶颈。解决了这个瓶颈,就将促成加密货币普及的下一个热潮。

为了解决这种分裂的情形,在我看来,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两种登录选项:一种是使用 MetaMask,为在意自主性的现有加密原生用户服务,另一种是使用一种新的钱包基础设施,它迎合新用户,会在抗审查和隐私等方面做出权衡。

或者还存在这种可能:在未来,像 Chrome 和 Firefox 这样的 Web 浏览器,将有一个预装的钱包供所有用户使用,到那时候,HTTP 402 错误代码就真的能够派上用场了(译者注:HTTP 402 为将来使用而预留。原计划此状态码可能用于电子现金或者网上小额交易,但一直未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实现神奇的互联网货币的梦想。


作者:Richard Chen,旧金山早期加密风险基金 1confirmation 合伙人,链闻获得作者授权发布该文章中文版本。
编译:詹涓
来源:链闻

密码朋克与超主权:写于134个稳定币项目上线前夕

npcplan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8 12:50 • 来自相关话题

加密世界的诞生源于极客们对乌托邦的具象化追求,他们希望用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构建一个不必去依赖政府、企业、组织或任何第三方的开放社会。但是随着加密世界的发展,稳定币,这一不符合加密货币原教旨主义的事物,却在 2019 年占据了大部分的目光和资源。于是我们开始审视稳定币,思考它的诞生、现状及未来。

在此时机,NPC 注意到了 BLOCKDATA 发布的《稳定币现状概述(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在获得官方授权后,为了尽可能保证行文的专业性,此次我们联合了 Meter.io 的 CEO 祝小翰,奇桃资本的橙子,荷月科技的 Leo,LBank 的 xy,了得资本的 Blake 和 NPC 的 Ryan,以 BLOCKDATA 的报告作为切入口,进行了拓展和深化,现将成果集成此篇,与大家分享。全文行文如下:

    为什么要有稳定币
    稳定币的现状及案例剖析
    在已知局限下,什么是稳定币的未来


 
「稳定币是什么」
 

对于稳定币,目前很难找到一个权威且令人信服的定义,我们试图从字面意义出发,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稳定币的第一性是用于充当货币。引用马克思的经典定义,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次是稳定,所谓的“稳定”,行业内更多地认为是相对比特币高波动性的稳定,也就是说保持对其它商品较为稳定的购买力。至近现代,以美元和人民币为代表的法币充当满足“一般等价物”这一要求的特殊商品,所以大部分稳定币选择与主要法币挂钩。

但这仅是狭义上的稳定币的概念,稳定币的范畴远不止于此。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它拥有满足:

1.充当购买商品的交易媒介;

2.价值稳定(相对稳定的购买力等);

这两项特质(或潜质),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稳定币,不一定要拘泥于对法币或法币符号的稳定(如 1 美元)。在“稳定”的深处,我们想要探讨稳定币背后货币发行、回收,包括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在内的一整套系统,这才是对稳定币的思考。

 
「稳定币的类型」


BLOCKDATA 的报告采用了经典的三分法:链下资产抵押型、链上资产抵押型、无抵押算法型。这一分类方法被行业内广泛采用,在此不作赘述。





来源:BLOCKDATA《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


根据上文给出的稳定币的定义,市面上主流的稳定币,都是狭义上的稳定币的概念,即用法币,主要是美元作为计价标尺来衡量稳定币的稳定,显然当前的加密世界并没有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货币标尺,而是沿用了现实世界的那套体系。

 
「为什么会出现稳定币热?」
 

2019年被认为是稳定币元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风潮,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加密货币交易缺乏良好的出入金渠道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中国都切断了本国法币与加密货币直接兑换的渠道,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因此稳定币成了巨量资金的入场渠道。

二、加密货币天然的跨境结算优势诉求统一的度量衡

稳定币(更多的是链上美元)的出现有利于进行全球交易和价值衡量,原有的法币及金融体系不利于全球市场的资本流动和交易。

三、区块链作为新的价值网络,开始介入传统金融的价值体系

在传统金融架构中,法币运行在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如银行体系中,而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可以承载价值的全球网络。区块链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现实价值,而法币是现阶段最好的价值代理(当然也可以引入黄金等其他资产,但远不如法币来的直接有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锚定黄金的稳定币并没有取得成功)。稳定币的爆发是区块链范式比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有先进之处,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稳定币是将原有法币价值从传统金融网络搬到了区块链网络。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范式更扁平化、更开放、更抗审查,有利于价值转移,也会产生更少的交易摩擦。

 
「稳定币的现状」
 

BLOCKDATA 报告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对稳定币现状的分析,报告调研了 226 个稳定币项目,其中 66 个已经上线,134 个正在开发,还有 26 个项目已经关闭(Ps:文字叙述是 26 个,但图上仅显示了 25 个)。

在 226 个项目中,65% 是以链下资产抵押为主(法币或商品抵押,商品以黄金为主)。

已上线的 66 个项目中,50% 的项目发行在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上,其次是 BitShare(8个),然后是 Stellar(6个)。





来源:BLOCKDATA《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


以太坊之所以能占据已上线稳定币项目的“半壁江山”,主要原因是以太坊的基础设施完善,能让交易所以最简便的方式发行稳定币,再加上以太坊获得了大量硬件、软件钱包的支持,可以直接存储 ERC20 标准的稳定币(如 TUSD、GUSD、PAX、ERC 20 USDT),此外网络集聚效应也让以太坊上的稳定币项目相对其他区块链更加活跃。

在当前所有的稳定币项目中,Tether 的头部效应最为明显,总市值在加密货币项目中位居第四。据 Stablecoinswar 的数据显示,在网站统计的稳定币项目中,UDST的市值占比达到了 80.26%,货币流通速度高达 456.71%,交易量占比高达 95.13%,远超市值第二的 USDC。大部分稳定币主要是在交易所中流通,虽然存在交易所刷量现象,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直观地感受到 USDT 的接受程度远超其他稳定币项目。





来源:https://www.stablecoinswar.com/ | 截取时间:2019/10/16


除此之外,在 2017 年有 134 个稳定币相关的项目已经发布但尚未上线,我们认为2019 和 2020 年会是大量稳定币项目集中上线的两年。稳定币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而这对于项目的运行体系、管理办法、奖励机制、整体设计等因素的要求也会提高,由此我们选取了几个市面上大热的稳定币项目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得出些许结论和启发。


-1- 链下资产抵押型稳定币——美元抵押(以USDT为例)

USDT 是 Tether 公司推出的基于稳定价值货币美元的代币 Tether USD(下称USDT),1 USDT = 1 美元。成立之初,Tether 公司声称严格遵守 1:1 准备金保证,即每发行 1 枚 USDT,其银行账户都会有 1 美元的资金保障。

USDT 在 2015 年上线,最初发行在比特币的 Omni Layer 上,因此被称为 Omni USDT。2018 年 Tether 在以太坊上发行 ERC-20 USDT,随后在 Tron、EOS 上也发行了对应版本的 USDT。据 tether.to 数据显示, USDT 供应量中,Omni 网络的供应量为 21.45 亿,以太坊网络的供应量为 20.24 亿,在其他区块链上发行的 USDT 数量很少。观察 USDT 近七日的链上交易量,波场链上转账 11,522 笔,以太坊链上转账 570,298 笔,Omni 链上转账 181,181 笔,可以看到大部分 USDT 的交易位于以太坊上。

来源:

https://etherscan.io/topstat#OverviewDay7 |时间:2019/10/16

https://tronscan.org/#/ |时间:2019/10/16

https://usdt.tokenview.com/ |时间:2019/10/16

https://wallet.tether.to/transparency |时间:2019/10/16





来源:https://coinmetrics.substack.com/ | 截取时间:2019/10/09


不过,链下资产抵押的稳定币会出现链上部分和链下部分两方面问题。链下部分主要是发行方若是没有足够的兑付能力,会产生信任危机。Tether 在 2018 年 10 月和 2019 年 4 月都遭遇了信任危机,导致 USDT 价格短时降至 0.85。2019 年 4 月,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NYAG)称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finex 挪用了 Tether 8.5 亿美元的储备资金,以填补惨遭冻结的资金缺口,由此开始了 NYAG 与 Tether 和 Bitfinex 母公司 iFinex 的拉锯战。近期,纽约法官拒绝了 NYAG 要求 Bitfinex 和 Tether 收集掩盖 8.5 亿美元损失资金及 9 亿美元信贷额度有关的文件,但 NYAG 仍可以继续调查 Bitfinex 和 Tether,这也意味着此项拉锯战或许得等到 2020 年才能有所眉目。

至于链上部分,Omni 是基于比特币的上层协议,凭借着比特币区块链的保障,Omni USDT 拥有足够的安全性,但是在以太坊的 ERC 20 USDT 以及 TRC USDT、EOS USDT,是否能安全地保障稳定币的安全,防止双花攻击,目前仍旧存疑。


-1.1- USDT 对以太坊的影响

虽然 USDT 在 2018 年才开始在以太坊上发行,但其表现颇为亮眼。据 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Pro 显示,近几个月 ERC 20 USDT 的链上交易量快速上升,超过并取代了原本 Omni USDT 的交易量。以太坊上 USDT 近七日交易量为 570,298 笔,占以太坊近七日(2019/10/9 - 2019/10/16)总交易量的 12.12%,ERC 20 USDT占比最高时达到了 25%(2019/09/08)。





来源: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Pro | 截取时间:2019/09


而随着 ERC 20 USDT 链上交易的活跃,带来的是 Gas 日用量、手续费不断飙升。





来源:Etherscan.io | 截取时间:2019/09





来源:Etherscan.io | 截取时间:2019/09


为应对网络的日益拥堵,以太坊矿工和矿池对以太坊区块的 Gas Limit 进行了投票,提高了每个区块的 Gas Limit 上限。





来源:Etherscan.io | 截取时间:2019/09


当前加密货币市场有着很明显的投机性质,投资者购买 USDT 的目的并不在于储值,而是将其作为交换中介,因此用户会追求更低的交易手续费和更快的交易速度。未来并不排除 USDT 会将更多的发行量迁移至 EOS 或是 Tron 区块链上。目前 USDT 对美元溢价明显,主要原因是加密货币作为更好的跨境支付手段,让 USDT 有了更广泛的需求,USDT 也通过不断地增发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2- 链下资产抵押型稳定币——黄金抵押(以 Paxos Gold 和 Digix Gold 为例)

相对于市面上锚定美元或是其它国家法币的稳定币而言,锚定黄金的稳定币项目要少些。其中 Paxos 继 PAX 之后,获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批准,推出与黄金锚定的代币 PAX Gold。Paxos 共有三个合规的稳定币项目,分别是 Paxos Standard(PAX)、PAX Gold(PAXG),以及 Binance USD(BUSD)。

Digix Gold 是另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锚定黄金的稳定币项目。Digix 共有两种代币:DGD 和 DGX。DGD 是 DigixDAO 的证券代币,其价值取决于系统的稳定性,而 DGX 则用于表示黄金实物存储的商品代币,DGX 的供应量与其实物仓库中的黄金储量成正比。不过通过分析 Digix Gold 代币的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并没有与黄金保持稳定,浮动较大,通常以低于黄金的价格交易。





来源:Coinmarketcap, Gold.org, Incrementum AG. | 截取时间:2019/05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套机制如果能建立起来,那么就意味着在加密货币的世界中重现“金汇总本位”,这对于未来加密经济体系能否规避现有法币体系因超发、泡沫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具有参考作用。换言之,黄金抵押型稳定币可以成为其他所有加密货币的锚定物,就像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锚定黄金,其他主权货币锚定美元一样。

当前,传统经济奉行的是“无锚定物”的法币体系,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否则推翻重建的几率微乎甚微。但是在全新的加密世界里,在平地上建设一套更为稳定的原生经济系统,是有可能的。另外在特殊时期,当中心化信用背书变的不可靠时,价值体系仍然需要诸如黄金一类的硬通货作为价值存储和度量尺度,对标黄金的加密货币可以通过金本位的方式发挥高流动性的数字黄金的用途。与黄金等贵金属挂钩的代币不仅能够将难以分割的贵金属分割成更小的面额,更方便携带、运输,还能大幅提高资产的转移速度和效率。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 BLOCKDATA 调研的项目中,美元支持的稳定币是最活跃的,磨损最小的,而死亡的稳定币项目中 67% 由黄金支持。或许当前锚定黄金的稳定币项目仍亟待寻找一条突破之路。





来源:BLOCKDATA《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


-3- 链上资产抵押型稳定币——介于抵押型和算法型之间(以 Reserve 为例)

Reserve 的设计思路介于抵押型和算法型稳定币之间,旨在建立一个稳定、分布式的稳定币和数字支付系统。系统主要有三种代币进行交互,分别是 Reserve 稳定币(RSV)、Reserve 权益代币(RSR),以及抵押品代币。

RSV 初期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与美元保持 1:1 的关系;RSR 是 Reserve 生态系统内的一种权宜,可参与治理提案投票,用于维持 RSV 价格稳定;抵押品代币则是为了担保 RSV 的价值而在智能合约中持有的一揽子代币,充当抵押物作用,主要为各类上链资产。另外 Reserve 白皮书中虽未提及 Reserve Dollar(RSD),但项目方称在 Reserve 开展初期,即项目处于中心化阶段,将发行 RSD 以代替 RSV 作为稳定币。

Reserve 的设想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美元抵押型的中心化稳定币,第二步是成为锚定一篮子资产(类似SDR)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但相对于美元而言价值仍然稳定,第三步是其稳定币不再与美元挂钩,不再考虑美元价值波动,但依然能保持稳定的独立阶段。目前Reserve只进展到第一步,第二步预计在 2020-2021 开始实现。

Reserve 于今年 5 月 22 日在火币进行IEO,RSR 代币总量为 1000 亿,初期只释放总额度的 3%,还有 97% 的代币在项目方及其他投资者中手中。短期来看,私募轮的代币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解锁大部分,其中基金会拥有 58.6% 的代币,其代币存放在热钱包中,可由团队自行决定,存在随时售出的可能。长期来看,种子轮代币、合作伙伴代币、团队和顾问代币将在主网上线后解锁,预期主网在 2020 年正式上线。

从 Reserve 的路线图看来,其在 2019 年 Q2 已经完成了初期中心化 1:1 由美元担保,由信托公司持有 RSD 的技术实施,暂时没有 Reserve 网络上质押资产和稳定币发行的数据,其即将在 2019 年 Q3 和 2020 年依次发布 RSV 和启动主网,考虑到其开发难度、需平衡和设计的细节较多,当前的进度慢于其它稳定币竞品。


-4- 链上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加密货币抵押(以 MakerDAO 的 Dai 为例)

以链上加密资产为抵押的稳定币项目中,目前最为知名的应当是 MakerDAO 的 Dai 。Dai 是 MakerDAO 发行的与美元 1:1 的稳定币,在 CoinmarketCap 的市值排名为 57。MakerDAO 的用户可以通过抵押 ETH,以 150% 的质押率获取稳定币 Dai。

Dai 是 DeFi 生态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基于 Dai 出现了各类衍生品:

1. xDai,在 PoA(权威证明)侧链上运行,允许在短时间内实现 xDai 的无缝转移。如今 xDai 使用 PoSDAO 共识算法在 DPoS 区块链上运行。

2. iDai,首次将借贷池进行代币化。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以每秒为单位进行复利计算;如果底层资产池遭受损失,其汇率会下降。因此非常适合在 iDai 上构建风险管理衍生品。

3. cDai,实时的 Dai 储蓄账户。Compound 的协议升级到 v2,在 Compound 中存入资产可以获得 cToken,代表用户供给的资金数量以及积累的利息。

4. gDai,利用 Fulcrum 借出资产,同时利用 GasStateNetwork、Kyber、Uniswap,让用户用 Dai 支付 Gas fee,从而不需要额外在钱包留有 ETH 作为转账手续费使用。gDai 由  CryptoManiacsZone 在 ETHBoston Hackathon 中构建。


5. zkDai,采用 ZKSNARKs 来保护交易的隐私。

此外还有 idleDai、LSDai、pDai、aDai 等等 Dai 的衍生品。目前大部分尚处于开发阶段。

基于 Dai 的衍生品体现出了 DeFi 生态的可组合型,体现了链上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目前 MakerDAO 基金会正积极推动 Dai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使用。Dai 上架  Pundi X 支付平台,会在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部署。


-5- 链上无抵押型 PoW 稳定币——(Meter 首创)

严格意义来说,Meter 并不属于上述任何分类,它的概念有些超前,提出的设想是建立纯粹的去中心化的稳定币。Meter 无抵押,不锚定美元,没有预挖,发行通过 PoW 挖矿产生,更像是区块链世界的原生货币。

首先,Meter 通过对加密货币经济博弈模型和共识算法的研究,认识到目前的主流加密货币把货币发行的经济共识和防止双花的记账共识混为一谈,而这两个共识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分别完成会更有效。

其次从稳定币的“三元悖论”,即“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其他货币保持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至多只能满足两个目标”的原则出发,Meter 提出稳定币发行模式的设计也可以不绑定法币,而是通过算法的方式,与现实世界中长期保持购买力稳定的价值发生强绑定,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虚拟商品作为加密世界里的一般等价物。

Meter 发现美国历史上的工业电力的价格指数,从 1960 年代到 2010 年代,按照实际购买力来计算(去除通胀),几乎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比法币更加稳定。





来源:Meter白皮书 | 截取时间:2019.10


Meter 采用双 Token 的经济模型,一个是不抵押法币或其他资产,而是参考了比特币的发行机制,通过挖矿产生的稳定币 MTR;另一个是 Meter 网络的权益代币 MTRG,用于治理 Meter 的去中心化社区,并稳定构建全球交易和支付的稳定币 MTR。MTRG 并不是充当发行稳定币的抵押物,而是利用其现金流和稀缺性冷启动对稳定币的需求。

和比特币固定发行量的方式不同,Meter 稳定币的发行量随着 PoW 算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共识层面保障每个币的挖矿成本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eter 把 MTR 的开采成本与一个 MTR 开采的耗电量进行锚定,固定其生产成本为 1 Meter = 10kWh,让矿工用竞争的方式在市场上对币值达成共识。假如 MTR 价格上升,算力会增加,这会导致 MTR 供应量增加,而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 MTR 价格下降,矿工会因为收益减少而减少算力,通过矿工逐利的行为保持 MTR 的相对稳定此外,Meter 将生产代币的矿工和交易的记账者进行了分离,记账共识用 PoS 完成,可以保证系统安全和高效。

Meter 的设计选择了完全去中心化超主权商品货币的思路,用开采成本建立共识,不需要预言机,不需要物理资产或者其它加密资产做抵押,和电力关联保证了货币供给有足够的弹性和价值的稳定性。由于 PoW 的过程把现实世界的价值永久转移到了链上,Meter 提出用这种原生加密资产稳定币作为基础货币构建去中心化金融系统可以更安全且没有体量的限制。虽然 Meter 面临流通量不足,需要有耐心见证其货币供应量上升促进的流动性,但是在稳定币大规模爆发的前夜,这种去中心化的实践值得我们关注。

 
「稳定币的局限」
 

稳定币的现状中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稳定币为了实现价格稳定亦或是解决现存问题所做的创新,但囿于种种因素,当前市场上暂未出现能同时满足安全性和实用性的稳定币。

一、监管力度日益加强的当下,牵扯出的是稳定币的合规问题

随着稳定币的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壮大,各国政府乃至国际组织开始频现监管言论。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加密货币监管建议,提出要在 2020 年 6 月对各国进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审查。IMF 的新刊文《数字货币:稳定币的崛起》提到,稳定币会带来更多的非法活动。此等背景下,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加大了对本国加密货币业务的审查。

当前,稳定币的主要应用是提供交易定价。此等场景下,流动性、交易对的丰富性远比稳定币背后是否有足够的抵押品更重要,USDT 便是典型。但可以预见的是,以 USDT 为首的无牌稳定币的蛋糕正日益触动着监管的神经,iFinex 与 NYAG 愈演愈烈的局面,折射出的是监管大范围进场的决心,合规化成了稳定币的诉求之一。

但是合规的成本和难度也在日益增加,从 Facebook 的 Libra 屡屡碰壁可以看出,游说监管机构成本颇高,监管机构也不喜于见到稳定币之于法币形成独立于现有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此外,强势稳定币的出现也可能引发弱势货币国家下达禁令,阿根廷央行在今年 9 月就下令对国民购买美元施加限制,任何公司不得积累美元,那么当前主流的美元抵押型稳定币在阿根廷遇阻也在情理之中。

二、“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平衡点难寻,抗审查性建设值得期待

虽然区块链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人人自由进出、无需信任第三方的网络,但为了追求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会牺牲产品的性能,导致大部分宣扬追求“去中心化”的项目面临落地成盒的窘境。为了产品的可用性,诉求更高的 TPS 或其他服务本身无可非议,但又想要平衡“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二者的关系,最终沦为与许可式网络并无二致,底层架构远不如互联网高效的“怪胎”。

稳定币作为“区块链的第三次落地应用”,向“中心化”做出妥协成为必然。无论是以法币、物理资产或是加密资产抵押的方式,都难逃中心化螺旋。以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为例,此类稳定币由于中心化的实体,相当于用户在使用时是将信任交到发行方手中。为了避免 USDT 遇到的审计不透明、实际资产存疑等问题,也为了蚕食 USDT 的市场份额,现行的发行方改进的方向是依靠第三方审计公司和获取合规牌照(如 BitLicense)来赢取用户的信任。

另外,链下资金转移会出现上链问题,用户将物理价值转移至稳定币发行方手中,但并不意味着将价值完全转移至链上。在此过程中,用户转移物理资产所有权,得到与物理世界法币有兑付风险的债权通证。撇开其在货币职能上的完成度,区块链“去中心化”所承诺的最重要保障就是用户的资产安全,而上述过程显然与这个目的相背离。

此外,加密货币抵押型的稳定币需要有预言机提供数据。预言机的核心问题有二:一是数据源仍然是中心化交易所产生的,这些交易所提供的 API 数据只能尽量保证准确性,但需使用者自负风险;二是预言机能够赔付的资产和承载的资产无法匹配,若预言机的数据产生错误,有可能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崩盘。

加密货币的革命性在于赋权于单个节点,保护节点——个体的资产免受侵害,如果作恶者是决策中心,加密货币与生俱来的,正是其他事物所不具备的抗审查性,也即保护资产免受这些作恶者干预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局限性提到的第一点合规化的发展,稳定币在抗审查性上的建设成为更值得期待的方向。

三、以商品和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价格受制于波动性,存在隐形市场崩溃性风险

以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为例,加密资产如 BTC、ETH 等由于其价格波动剧烈,并不是优质的抵押资产,目前也没有被广泛认可的估值体系。在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采用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稳定币项目容易承受信心风险。为了确保链上资产对于流动性的足额抵押,“超额抵押”作为风险对冲方案被引入。

比如抵押价值为 200 美元的 ETH,但只生成 100 个 1 美元的稳定币,那么稳定币就拥有了 2 倍的抵押物。当ETH价格下降 25%,此时抵押率为 1:1.5,稳定币依旧能保持 1 美元的价格。但是如果碰到加密货币的大幅贬值,稳定币就存在被清算的风险。2019 年 9 月 24 日 ETH 价格暴跌,导致了 DeFi 中以此作为抵押资产的贷款清算总额达到了 380 万美元。为了应对此种状况就是尽量多的抵押,而这也会使资本使用率低下。理论上实现多资产抵押能够相对分散风险,但目前来看如 BTC、ETH 等加密资产具有较高的价格相关性,并不能有效分散风险。

四、链上或链下的抵押物,难以避免系统性风险

法币抵押的稳定币是将风险转嫁到了银行及账户,存在资产被扣的风险。而以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如 Maker 的用户通过抵押 ETH 兑换 Dai,进而用 Dai 购买 ETH,再次抵押 ETH 获取 Dai,形成正反馈作用。但这时若 ETH 出现大幅贬值,且低于清算值,抵押的ETH会被强制平仓,用于回购 Dai。如果抵押物在对应抵押物的流通盘中比例过大,抵押物拍卖清盘时会没有足够的买盘,由此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 MakerDao 为 ETH 作为抵押发行的 DAI 设置了一亿美元的上限。此类稳定币在需求端也存在问题。今年年初 Dai 的价格长期低于 1 美元,MakerDAO 通过不断提高稳定费率降低 Dai 的供给以促使 Dai 的价格重新回归 1 美元,由此可见,整套稳定体系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复杂。

有人曾设想,是否可以发行一种无抵押、价格稳定的稳定币?这一观点脱胎于 70 年代哈耶克的私人货币理论。哈耶克认为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无抵押算法型稳定币,即自身掌握铸币权的稳定币便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Dragonfly Capital 的管理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在其名为《稳定币:设计一种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中对无抵押算法型稳定币做了阐述,其运行机制是采用智能合约模拟中央银行发行交易价格为 1 美元的货币,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使其价格稳定在1美元。若当前货币的价格为 2 美元,即意味着价格过高,发行量过低,可以通过智能合约铸造新币,然后到市场上拍卖以增加供应量,使价格回落至 1 美元,这也能为智能合约带来额外的利润,也就是所谓的铸币税。铸币税可以理解为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 100 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 1 美元,但却能购入 100 美元的商品,其中 99 美元就是铸币税,也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若当前稳定币的价格为 0.5 美元,则需要买入稳定币减少市面上的供应量,如果现有的铸币税不足以支撑买入稳定币,则可以通过发行股份,给股份持有者许诺享有未来的铸币税。这样供应量下降,货币价格重新稳定在 1 美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铸币税的存在本身就是法币逻辑的延伸,而法币系统铸币税的征收是国家机器通过军队和强权才得以保证。试想在一个系统里,如果有部分用户可以通过铸币税用接近于 0 的成本拿到稳定币,而另一部分用户则需用 1 美元的价格购买稳定币,在没有国家强制推行的去中心化环境里,是很难对币价达成系统性的共识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市场上基本看不到无抵押算法型的稳定币。此类项目的代表 Basis 在 2018 年底以向投资人退款的方式偃旗息鼓。从根本而言,无抵押算法型稳定币的“抵押品”是该系统未来增长的股份,若在极端情况下,系统不能继续增长,则无法维持其挂钩机制。若抛售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引发死亡螺旋。

 
「稳定币的新战场」
 

BLOCKDATA 的稳定币报告中指出:2017 年以来,已有 134 个项目对外公布,但尚未正式推出。2019-2020 年可能是稳定币登场最多的年份。稳定币们的大规模面世意味着竞争加剧,厮杀变得白热化。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在未来 2-3 年仍会占据主流地位,监管介入的程度会大幅提升。

如果我们观察市场上现存的大多数以法币做抵押的稳定币,其背后的逻辑与国际货币体系下创造的法币非常相似。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战期间,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国政府重新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但在 1971 年 8 月,随着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金本位制的彻底结束标志着法币自由浮动阶段的开始。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说过:“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最有效的互信体系。甚至那些不相信同一个神明或不服从同一个国王的人也愿意使用相同的钱。”曾经的金本位较好理解,毕竟“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但为何在废除金本位后,我们依旧相信法币能买到我们所需的东西?那是因为法币作为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其价值来自政府的稳定性和供求关系。法币的背后是对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信用”。

因此,法币抵押型稳定币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稳定币,具有的鲜明优势就是用中心化的托管方式带来了最大的价格稳定。在未来的 2-3 年内,以法币抵押的稳定币仍然会是主流。USDT 目前虽然是该类型稳定币的第一名,但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先发优势。缺乏监管、审计不透明的 USDT 游走在灰色地带,扮演着“窃国者侯”的角色。随着 Tether 市值的壮大,稳定币这块大蛋糕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分食者,例如锚定美元的合规稳定币 USDC、PAX、GUSD 等。这些稳定币针对 USDT 的缺陷,通过监管介入、审计透明使得稳定币对法币的价值锚定得到增信,开始蚕食 USDT 的市场份额。未来,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一定会蓬勃发展,但它需要更可靠的发行人,更好的审计体系和更成熟的监管框架。

Libra 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尝试,预示了未来会出现全球化的强势货币。

除了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蓬勃发展外,Facebook Libra 的提出使得加密世界来到了一个微妙的分叉口。Libra 称其目标是发行“建立在安全、稳定的开源区块链上的稳定币,该稳定币由储备的有形资产支持,并由一个独立协会管理”,开篇直言旨在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架构,惠及全球数十亿人口。诚然,Libra 一旦推出,是可以大大减少跨境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包括国际支付和结算,以及外汇兑换,也有可能触发全球金融体系的重组。关于 Libra 带来的创新部分,可参考 NPC 此前发表的《Libra:一种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尝试》,在此就不多加赘述。

Libra 的诞生不仅是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尝试,其带来的更重大的影响是让各国对主权货币产生了危机感。Libra 虽号称是 100% 法币储备,但由于储备的多样性,Libra 的币值其实和任何法币都会出现波动,甚至可能是较大的波动,由于 Libra 成员提供 Libra 和各种货币的兑换,实际的抵押物持仓量和目标也会不同。当 Libra 委员会调整储备币种和储备金比例时,其实质就是在调整货币政策。如果人们普遍使用有形资产,并直接与 Libra 进行交易,那么 Libra 是有可能对主权货币构成巨大威胁。届时 Libra 协会成为事实上的货币发行机构,拥有为全球 27 亿人发行货币的铸币权,这将使得各国很难实施货币政策,让美联储乃至其他国央行陷入多余的境地。Libra 的概念确实预示了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全球化的强势货币。

传统金融手段失灵,加密世界构建之初的设想引人深思,超主权自由竞争货币的设计或是稳定币的终极方向。

曾有文指出,当前正在接近世界三大储备货币的短期和长期债务周期的末期,大量债务到期支出,以及养老和医疗等非债务支出远超收入可承受范围。国家内部而言,贫富差距扩大,各利益群体的冲突变得频繁;国家间摩擦增多,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的均衡已经被打破。货币政策方面,各大央行不停降息,日本、欧洲央行已经实行负利率,但在利率已经足够低的情况下无异于饮鸩止渴。英国央行行长此前也承认,极低的利率通常与战争、金融危机和货币体系崩溃等高风险事件同时发生。2008 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动摇了我们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心。

综合来看,稳定币们作为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将迎来大规模的爆发。比特币的愿景是构建去中心化、新型电子货币,加密世界的畅想是将人从旧、基于中心化信任的金融秩序中解放出来,从 permissioned 到 permissionless,从 trust 到 trustless。但遗憾的是,现行的稳定币却囿于中心化。

正如我们上文提到,加密货币世界理想的基础货币是需要吸引大家放弃现实世界的价值,把对应的价值永久转移到链上,进而持续性推动加密世界经济的成长,中本聪超主权自由竞争货币的思路也将引领这一风潮。但无论如何,超主权自由竞争货币的基本设计仍离不开平衡稳定币“三元悖论”的问题,新型机制在当下还如初生的婴儿,缺乏考验,而未来着实令人期待。


点击阅读:Blockdata完整版稳定币报告

 
作者:Xiaohan、橙子、Leo、xy、Blake、Ryan

参考资料:
[1] Stablecoins: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  
https://download.blockdata.tech/blockdata-stablecoin-report-blockchain-technology.pdf 
 [2] Stablecoins: designing a price-stable cryptocurrency
https://haseebq.com/stablecoins-designing-a-price-stable-cryptocurrency/ 查看全部
Stable-coin-696x457.jpg


加密世界的诞生源于极客们对乌托邦的具象化追求,他们希望用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构建一个不必去依赖政府、企业、组织或任何第三方的开放社会。但是随着加密世界的发展,稳定币,这一不符合加密货币原教旨主义的事物,却在 2019 年占据了大部分的目光和资源。于是我们开始审视稳定币,思考它的诞生、现状及未来。

在此时机,NPC 注意到了 BLOCKDATA 发布的《稳定币现状概述(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在获得官方授权后,为了尽可能保证行文的专业性,此次我们联合了 Meter.io 的 CEO 祝小翰,奇桃资本的橙子,荷月科技的 Leo,LBank 的 xy,了得资本的 Blake 和 NPC 的 Ryan,以 BLOCKDATA 的报告作为切入口,进行了拓展和深化,现将成果集成此篇,与大家分享。全文行文如下:


    为什么要有稳定币
    稳定币的现状及案例剖析
    在已知局限下,什么是稳定币的未来



 
「稳定币是什么」
 

对于稳定币,目前很难找到一个权威且令人信服的定义,我们试图从字面意义出发,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稳定币的第一性是用于充当货币。引用马克思的经典定义,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次是稳定,所谓的“稳定”,行业内更多地认为是相对比特币高波动性的稳定,也就是说保持对其它商品较为稳定的购买力。至近现代,以美元和人民币为代表的法币充当满足“一般等价物”这一要求的特殊商品,所以大部分稳定币选择与主要法币挂钩。

但这仅是狭义上的稳定币的概念,稳定币的范畴远不止于此。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它拥有满足:

1.充当购买商品的交易媒介;

2.价值稳定(相对稳定的购买力等);

这两项特质(或潜质),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稳定币,不一定要拘泥于对法币或法币符号的稳定(如 1 美元)。在“稳定”的深处,我们想要探讨稳定币背后货币发行、回收,包括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在内的一整套系统,这才是对稳定币的思考。

 
「稳定币的类型」


BLOCKDATA 的报告采用了经典的三分法:链下资产抵押型、链上资产抵押型、无抵押算法型。这一分类方法被行业内广泛采用,在此不作赘述。

201910180919446b3C.jpeg

来源:BLOCKDATA《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


根据上文给出的稳定币的定义,市面上主流的稳定币,都是狭义上的稳定币的概念,即用法币,主要是美元作为计价标尺来衡量稳定币的稳定,显然当前的加密世界并没有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货币标尺,而是沿用了现实世界的那套体系。

 
「为什么会出现稳定币热?」
 

2019年被认为是稳定币元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风潮,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加密货币交易缺乏良好的出入金渠道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中国都切断了本国法币与加密货币直接兑换的渠道,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因此稳定币成了巨量资金的入场渠道。

二、加密货币天然的跨境结算优势诉求统一的度量衡

稳定币(更多的是链上美元)的出现有利于进行全球交易和价值衡量,原有的法币及金融体系不利于全球市场的资本流动和交易。

三、区块链作为新的价值网络,开始介入传统金融的价值体系

在传统金融架构中,法币运行在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如银行体系中,而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可以承载价值的全球网络。区块链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现实价值,而法币是现阶段最好的价值代理(当然也可以引入黄金等其他资产,但远不如法币来的直接有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锚定黄金的稳定币并没有取得成功)。稳定币的爆发是区块链范式比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有先进之处,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稳定币是将原有法币价值从传统金融网络搬到了区块链网络。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范式更扁平化、更开放、更抗审查,有利于价值转移,也会产生更少的交易摩擦。

 
「稳定币的现状」
 

BLOCKDATA 报告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对稳定币现状的分析,报告调研了 226 个稳定币项目,其中 66 个已经上线,134 个正在开发,还有 26 个项目已经关闭(Ps:文字叙述是 26 个,但图上仅显示了 25 个)。

在 226 个项目中,65% 是以链下资产抵押为主(法币或商品抵押,商品以黄金为主)。

已上线的 66 个项目中,50% 的项目发行在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上,其次是 BitShare(8个),然后是 Stellar(6个)。

20191018091944jkgj.jpeg

来源:BLOCKDATA《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


以太坊之所以能占据已上线稳定币项目的“半壁江山”,主要原因是以太坊的基础设施完善,能让交易所以最简便的方式发行稳定币,再加上以太坊获得了大量硬件、软件钱包的支持,可以直接存储 ERC20 标准的稳定币(如 TUSD、GUSD、PAX、ERC 20 USDT),此外网络集聚效应也让以太坊上的稳定币项目相对其他区块链更加活跃。

在当前所有的稳定币项目中,Tether 的头部效应最为明显,总市值在加密货币项目中位居第四。据 Stablecoinswar 的数据显示,在网站统计的稳定币项目中,UDST的市值占比达到了 80.26%,货币流通速度高达 456.71%,交易量占比高达 95.13%,远超市值第二的 USDC。大部分稳定币主要是在交易所中流通,虽然存在交易所刷量现象,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直观地感受到 USDT 的接受程度远超其他稳定币项目。

20191018091945SidQ.jpeg

来源:https://www.stablecoinswar.com/ | 截取时间:2019/10/16


除此之外,在 2017 年有 134 个稳定币相关的项目已经发布但尚未上线,我们认为2019 和 2020 年会是大量稳定币项目集中上线的两年。稳定币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而这对于项目的运行体系、管理办法、奖励机制、整体设计等因素的要求也会提高,由此我们选取了几个市面上大热的稳定币项目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得出些许结论和启发。


-1- 链下资产抵押型稳定币——美元抵押(以USDT为例)

USDT 是 Tether 公司推出的基于稳定价值货币美元的代币 Tether USD(下称USDT),1 USDT = 1 美元。成立之初,Tether 公司声称严格遵守 1:1 准备金保证,即每发行 1 枚 USDT,其银行账户都会有 1 美元的资金保障。

USDT 在 2015 年上线,最初发行在比特币的 Omni Layer 上,因此被称为 Omni USDT。2018 年 Tether 在以太坊上发行 ERC-20 USDT,随后在 Tron、EOS 上也发行了对应版本的 USDT。据 tether.to 数据显示, USDT 供应量中,Omni 网络的供应量为 21.45 亿,以太坊网络的供应量为 20.24 亿,在其他区块链上发行的 USDT 数量很少。观察 USDT 近七日的链上交易量,波场链上转账 11,522 笔,以太坊链上转账 570,298 笔,Omni 链上转账 181,181 笔,可以看到大部分 USDT 的交易位于以太坊上。

来源:

https://etherscan.io/topstat#OverviewDay7 |时间:2019/10/16

https://tronscan.org/#/ |时间:2019/10/16

https://usdt.tokenview.com/ |时间:2019/10/16

https://wallet.tether.to/transparency |时间:2019/10/16

20191018091945M9gy.jpeg

来源:https://coinmetrics.substack.com/ | 截取时间:2019/10/09


不过,链下资产抵押的稳定币会出现链上部分和链下部分两方面问题。链下部分主要是发行方若是没有足够的兑付能力,会产生信任危机。Tether 在 2018 年 10 月和 2019 年 4 月都遭遇了信任危机,导致 USDT 价格短时降至 0.85。2019 年 4 月,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NYAG)称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finex 挪用了 Tether 8.5 亿美元的储备资金,以填补惨遭冻结的资金缺口,由此开始了 NYAG 与 Tether 和 Bitfinex 母公司 iFinex 的拉锯战。近期,纽约法官拒绝了 NYAG 要求 Bitfinex 和 Tether 收集掩盖 8.5 亿美元损失资金及 9 亿美元信贷额度有关的文件,但 NYAG 仍可以继续调查 Bitfinex 和 Tether,这也意味着此项拉锯战或许得等到 2020 年才能有所眉目。

至于链上部分,Omni 是基于比特币的上层协议,凭借着比特币区块链的保障,Omni USDT 拥有足够的安全性,但是在以太坊的 ERC 20 USDT 以及 TRC USDT、EOS USDT,是否能安全地保障稳定币的安全,防止双花攻击,目前仍旧存疑。


-1.1- USDT 对以太坊的影响

虽然 USDT 在 2018 年才开始在以太坊上发行,但其表现颇为亮眼。据 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Pro 显示,近几个月 ERC 20 USDT 的链上交易量快速上升,超过并取代了原本 Omni USDT 的交易量。以太坊上 USDT 近七日交易量为 570,298 笔,占以太坊近七日(2019/10/9 - 2019/10/16)总交易量的 12.12%,ERC 20 USDT占比最高时达到了 25%(2019/09/08)。

20191018091946ZPbb.jpeg

来源: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Pro | 截取时间:2019/09


而随着 ERC 20 USDT 链上交易的活跃,带来的是 Gas 日用量、手续费不断飙升。

20191018091947xQIW.jpeg

来源:Etherscan.io | 截取时间:2019/09

20191018091947SQ3N.jpeg

来源:Etherscan.io | 截取时间:2019/09


为应对网络的日益拥堵,以太坊矿工和矿池对以太坊区块的 Gas Limit 进行了投票,提高了每个区块的 Gas Limit 上限。

20191018091948fHVC.jpeg

来源:Etherscan.io | 截取时间:2019/09


当前加密货币市场有着很明显的投机性质,投资者购买 USDT 的目的并不在于储值,而是将其作为交换中介,因此用户会追求更低的交易手续费和更快的交易速度。未来并不排除 USDT 会将更多的发行量迁移至 EOS 或是 Tron 区块链上。目前 USDT 对美元溢价明显,主要原因是加密货币作为更好的跨境支付手段,让 USDT 有了更广泛的需求,USDT 也通过不断地增发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2- 链下资产抵押型稳定币——黄金抵押(以 Paxos Gold 和 Digix Gold 为例)

相对于市面上锚定美元或是其它国家法币的稳定币而言,锚定黄金的稳定币项目要少些。其中 Paxos 继 PAX 之后,获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批准,推出与黄金锚定的代币 PAX Gold。Paxos 共有三个合规的稳定币项目,分别是 Paxos Standard(PAX)、PAX Gold(PAXG),以及 Binance USD(BUSD)。

Digix Gold 是另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锚定黄金的稳定币项目。Digix 共有两种代币:DGD 和 DGX。DGD 是 DigixDAO 的证券代币,其价值取决于系统的稳定性,而 DGX 则用于表示黄金实物存储的商品代币,DGX 的供应量与其实物仓库中的黄金储量成正比。不过通过分析 Digix Gold 代币的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并没有与黄金保持稳定,浮动较大,通常以低于黄金的价格交易。

20191018091948kHHP.jpeg

来源:Coinmarketcap, Gold.org, Incrementum AG. | 截取时间:2019/05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套机制如果能建立起来,那么就意味着在加密货币的世界中重现“金汇总本位”,这对于未来加密经济体系能否规避现有法币体系因超发、泡沫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具有参考作用。换言之,黄金抵押型稳定币可以成为其他所有加密货币的锚定物,就像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锚定黄金,其他主权货币锚定美元一样。

当前,传统经济奉行的是“无锚定物”的法币体系,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否则推翻重建的几率微乎甚微。但是在全新的加密世界里,在平地上建设一套更为稳定的原生经济系统,是有可能的。另外在特殊时期,当中心化信用背书变的不可靠时,价值体系仍然需要诸如黄金一类的硬通货作为价值存储和度量尺度,对标黄金的加密货币可以通过金本位的方式发挥高流动性的数字黄金的用途。与黄金等贵金属挂钩的代币不仅能够将难以分割的贵金属分割成更小的面额,更方便携带、运输,还能大幅提高资产的转移速度和效率。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 BLOCKDATA 调研的项目中,美元支持的稳定币是最活跃的,磨损最小的,而死亡的稳定币项目中 67% 由黄金支持。或许当前锚定黄金的稳定币项目仍亟待寻找一条突破之路。

20191018091949ofBr.jpeg

来源:BLOCKDATA《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报告


-3- 链上资产抵押型稳定币——介于抵押型和算法型之间(以 Reserve 为例)

Reserve 的设计思路介于抵押型和算法型稳定币之间,旨在建立一个稳定、分布式的稳定币和数字支付系统。系统主要有三种代币进行交互,分别是 Reserve 稳定币(RSV)、Reserve 权益代币(RSR),以及抵押品代币。

RSV 初期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与美元保持 1:1 的关系;RSR 是 Reserve 生态系统内的一种权宜,可参与治理提案投票,用于维持 RSV 价格稳定;抵押品代币则是为了担保 RSV 的价值而在智能合约中持有的一揽子代币,充当抵押物作用,主要为各类上链资产。另外 Reserve 白皮书中虽未提及 Reserve Dollar(RSD),但项目方称在 Reserve 开展初期,即项目处于中心化阶段,将发行 RSD 以代替 RSV 作为稳定币。

Reserve 的设想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美元抵押型的中心化稳定币,第二步是成为锚定一篮子资产(类似SDR)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但相对于美元而言价值仍然稳定,第三步是其稳定币不再与美元挂钩,不再考虑美元价值波动,但依然能保持稳定的独立阶段。目前Reserve只进展到第一步,第二步预计在 2020-2021 开始实现。

Reserve 于今年 5 月 22 日在火币进行IEO,RSR 代币总量为 1000 亿,初期只释放总额度的 3%,还有 97% 的代币在项目方及其他投资者中手中。短期来看,私募轮的代币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解锁大部分,其中基金会拥有 58.6% 的代币,其代币存放在热钱包中,可由团队自行决定,存在随时售出的可能。长期来看,种子轮代币、合作伙伴代币、团队和顾问代币将在主网上线后解锁,预期主网在 2020 年正式上线。

从 Reserve 的路线图看来,其在 2019 年 Q2 已经完成了初期中心化 1:1 由美元担保,由信托公司持有 RSD 的技术实施,暂时没有 Reserve 网络上质押资产和稳定币发行的数据,其即将在 2019 年 Q3 和 2020 年依次发布 RSV 和启动主网,考虑到其开发难度、需平衡和设计的细节较多,当前的进度慢于其它稳定币竞品。


-4- 链上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加密货币抵押(以 MakerDAO 的 Dai 为例)

以链上加密资产为抵押的稳定币项目中,目前最为知名的应当是 MakerDAO 的 Dai 。Dai 是 MakerDAO 发行的与美元 1:1 的稳定币,在 CoinmarketCap 的市值排名为 57。MakerDAO 的用户可以通过抵押 ETH,以 150% 的质押率获取稳定币 Dai。

Dai 是 DeFi 生态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基于 Dai 出现了各类衍生品:

1. xDai,在 PoA(权威证明)侧链上运行,允许在短时间内实现 xDai 的无缝转移。如今 xDai 使用 PoSDAO 共识算法在 DPoS 区块链上运行。

2. iDai,首次将借贷池进行代币化。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以每秒为单位进行复利计算;如果底层资产池遭受损失,其汇率会下降。因此非常适合在 iDai 上构建风险管理衍生品。

3. cDai,实时的 Dai 储蓄账户。Compound 的协议升级到 v2,在 Compound 中存入资产可以获得 cToken,代表用户供给的资金数量以及积累的利息。

4. gDai,利用 Fulcrum 借出资产,同时利用 GasStateNetwork、Kyber、Uniswap,让用户用 Dai 支付 Gas fee,从而不需要额外在钱包留有 ETH 作为转账手续费使用。gDai 由  CryptoManiacsZone 在 ETHBoston Hackathon 中构建。


5. zkDai,采用 ZKSNARKs 来保护交易的隐私。

此外还有 idleDai、LSDai、pDai、aDai 等等 Dai 的衍生品。目前大部分尚处于开发阶段。

基于 Dai 的衍生品体现出了 DeFi 生态的可组合型,体现了链上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目前 MakerDAO 基金会正积极推动 Dai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使用。Dai 上架  Pundi X 支付平台,会在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部署。


-5- 链上无抵押型 PoW 稳定币——(Meter 首创)

严格意义来说,Meter 并不属于上述任何分类,它的概念有些超前,提出的设想是建立纯粹的去中心化的稳定币。Meter 无抵押,不锚定美元,没有预挖,发行通过 PoW 挖矿产生,更像是区块链世界的原生货币。

首先,Meter 通过对加密货币经济博弈模型和共识算法的研究,认识到目前的主流加密货币把货币发行的经济共识和防止双花的记账共识混为一谈,而这两个共识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分别完成会更有效。

其次从稳定币的“三元悖论”,即“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其他货币保持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至多只能满足两个目标”的原则出发,Meter 提出稳定币发行模式的设计也可以不绑定法币,而是通过算法的方式,与现实世界中长期保持购买力稳定的价值发生强绑定,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虚拟商品作为加密世界里的一般等价物。

Meter 发现美国历史上的工业电力的价格指数,从 1960 年代到 2010 年代,按照实际购买力来计算(去除通胀),几乎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比法币更加稳定。

20191018091949uTlJ.jpeg

来源:Meter白皮书 | 截取时间:2019.10


Meter 采用双 Token 的经济模型,一个是不抵押法币或其他资产,而是参考了比特币的发行机制,通过挖矿产生的稳定币 MTR;另一个是 Meter 网络的权益代币 MTRG,用于治理 Meter 的去中心化社区,并稳定构建全球交易和支付的稳定币 MTR。MTRG 并不是充当发行稳定币的抵押物,而是利用其现金流和稀缺性冷启动对稳定币的需求。

和比特币固定发行量的方式不同,Meter 稳定币的发行量随着 PoW 算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共识层面保障每个币的挖矿成本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eter 把 MTR 的开采成本与一个 MTR 开采的耗电量进行锚定,固定其生产成本为 1 Meter = 10kWh,让矿工用竞争的方式在市场上对币值达成共识。假如 MTR 价格上升,算力会增加,这会导致 MTR 供应量增加,而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 MTR 价格下降,矿工会因为收益减少而减少算力,通过矿工逐利的行为保持 MTR 的相对稳定此外,Meter 将生产代币的矿工和交易的记账者进行了分离,记账共识用 PoS 完成,可以保证系统安全和高效。

Meter 的设计选择了完全去中心化超主权商品货币的思路,用开采成本建立共识,不需要预言机,不需要物理资产或者其它加密资产做抵押,和电力关联保证了货币供给有足够的弹性和价值的稳定性。由于 PoW 的过程把现实世界的价值永久转移到了链上,Meter 提出用这种原生加密资产稳定币作为基础货币构建去中心化金融系统可以更安全且没有体量的限制。虽然 Meter 面临流通量不足,需要有耐心见证其货币供应量上升促进的流动性,但是在稳定币大规模爆发的前夜,这种去中心化的实践值得我们关注。

 
「稳定币的局限」
 

稳定币的现状中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稳定币为了实现价格稳定亦或是解决现存问题所做的创新,但囿于种种因素,当前市场上暂未出现能同时满足安全性和实用性的稳定币。

一、监管力度日益加强的当下,牵扯出的是稳定币的合规问题

随着稳定币的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壮大,各国政府乃至国际组织开始频现监管言论。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加密货币监管建议,提出要在 2020 年 6 月对各国进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审查。IMF 的新刊文《数字货币:稳定币的崛起》提到,稳定币会带来更多的非法活动。此等背景下,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加大了对本国加密货币业务的审查。

当前,稳定币的主要应用是提供交易定价。此等场景下,流动性、交易对的丰富性远比稳定币背后是否有足够的抵押品更重要,USDT 便是典型。但可以预见的是,以 USDT 为首的无牌稳定币的蛋糕正日益触动着监管的神经,iFinex 与 NYAG 愈演愈烈的局面,折射出的是监管大范围进场的决心,合规化成了稳定币的诉求之一。

但是合规的成本和难度也在日益增加,从 Facebook 的 Libra 屡屡碰壁可以看出,游说监管机构成本颇高,监管机构也不喜于见到稳定币之于法币形成独立于现有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此外,强势稳定币的出现也可能引发弱势货币国家下达禁令,阿根廷央行在今年 9 月就下令对国民购买美元施加限制,任何公司不得积累美元,那么当前主流的美元抵押型稳定币在阿根廷遇阻也在情理之中。

二、“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平衡点难寻,抗审查性建设值得期待

虽然区块链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人人自由进出、无需信任第三方的网络,但为了追求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会牺牲产品的性能,导致大部分宣扬追求“去中心化”的项目面临落地成盒的窘境。为了产品的可用性,诉求更高的 TPS 或其他服务本身无可非议,但又想要平衡“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二者的关系,最终沦为与许可式网络并无二致,底层架构远不如互联网高效的“怪胎”。

稳定币作为“区块链的第三次落地应用”,向“中心化”做出妥协成为必然。无论是以法币、物理资产或是加密资产抵押的方式,都难逃中心化螺旋。以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为例,此类稳定币由于中心化的实体,相当于用户在使用时是将信任交到发行方手中。为了避免 USDT 遇到的审计不透明、实际资产存疑等问题,也为了蚕食 USDT 的市场份额,现行的发行方改进的方向是依靠第三方审计公司和获取合规牌照(如 BitLicense)来赢取用户的信任。

另外,链下资金转移会出现上链问题,用户将物理价值转移至稳定币发行方手中,但并不意味着将价值完全转移至链上。在此过程中,用户转移物理资产所有权,得到与物理世界法币有兑付风险的债权通证。撇开其在货币职能上的完成度,区块链“去中心化”所承诺的最重要保障就是用户的资产安全,而上述过程显然与这个目的相背离。

此外,加密货币抵押型的稳定币需要有预言机提供数据。预言机的核心问题有二:一是数据源仍然是中心化交易所产生的,这些交易所提供的 API 数据只能尽量保证准确性,但需使用者自负风险;二是预言机能够赔付的资产和承载的资产无法匹配,若预言机的数据产生错误,有可能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崩盘。

加密货币的革命性在于赋权于单个节点,保护节点——个体的资产免受侵害,如果作恶者是决策中心,加密货币与生俱来的,正是其他事物所不具备的抗审查性,也即保护资产免受这些作恶者干预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局限性提到的第一点合规化的发展,稳定币在抗审查性上的建设成为更值得期待的方向。

三、以商品和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价格受制于波动性,存在隐形市场崩溃性风险

以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为例,加密资产如 BTC、ETH 等由于其价格波动剧烈,并不是优质的抵押资产,目前也没有被广泛认可的估值体系。在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采用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稳定币项目容易承受信心风险。为了确保链上资产对于流动性的足额抵押,“超额抵押”作为风险对冲方案被引入。

比如抵押价值为 200 美元的 ETH,但只生成 100 个 1 美元的稳定币,那么稳定币就拥有了 2 倍的抵押物。当ETH价格下降 25%,此时抵押率为 1:1.5,稳定币依旧能保持 1 美元的价格。但是如果碰到加密货币的大幅贬值,稳定币就存在被清算的风险。2019 年 9 月 24 日 ETH 价格暴跌,导致了 DeFi 中以此作为抵押资产的贷款清算总额达到了 380 万美元。为了应对此种状况就是尽量多的抵押,而这也会使资本使用率低下。理论上实现多资产抵押能够相对分散风险,但目前来看如 BTC、ETH 等加密资产具有较高的价格相关性,并不能有效分散风险。

四、链上或链下的抵押物,难以避免系统性风险

法币抵押的稳定币是将风险转嫁到了银行及账户,存在资产被扣的风险。而以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如 Maker 的用户通过抵押 ETH 兑换 Dai,进而用 Dai 购买 ETH,再次抵押 ETH 获取 Dai,形成正反馈作用。但这时若 ETH 出现大幅贬值,且低于清算值,抵押的ETH会被强制平仓,用于回购 Dai。如果抵押物在对应抵押物的流通盘中比例过大,抵押物拍卖清盘时会没有足够的买盘,由此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 MakerDao 为 ETH 作为抵押发行的 DAI 设置了一亿美元的上限。此类稳定币在需求端也存在问题。今年年初 Dai 的价格长期低于 1 美元,MakerDAO 通过不断提高稳定费率降低 Dai 的供给以促使 Dai 的价格重新回归 1 美元,由此可见,整套稳定体系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复杂。

有人曾设想,是否可以发行一种无抵押、价格稳定的稳定币?这一观点脱胎于 70 年代哈耶克的私人货币理论。哈耶克认为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无抵押算法型稳定币,即自身掌握铸币权的稳定币便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Dragonfly Capital 的管理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在其名为《稳定币:设计一种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中对无抵押算法型稳定币做了阐述,其运行机制是采用智能合约模拟中央银行发行交易价格为 1 美元的货币,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使其价格稳定在1美元。若当前货币的价格为 2 美元,即意味着价格过高,发行量过低,可以通过智能合约铸造新币,然后到市场上拍卖以增加供应量,使价格回落至 1 美元,这也能为智能合约带来额外的利润,也就是所谓的铸币税。铸币税可以理解为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 100 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 1 美元,但却能购入 100 美元的商品,其中 99 美元就是铸币税,也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若当前稳定币的价格为 0.5 美元,则需要买入稳定币减少市面上的供应量,如果现有的铸币税不足以支撑买入稳定币,则可以通过发行股份,给股份持有者许诺享有未来的铸币税。这样供应量下降,货币价格重新稳定在 1 美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铸币税的存在本身就是法币逻辑的延伸,而法币系统铸币税的征收是国家机器通过军队和强权才得以保证。试想在一个系统里,如果有部分用户可以通过铸币税用接近于 0 的成本拿到稳定币,而另一部分用户则需用 1 美元的价格购买稳定币,在没有国家强制推行的去中心化环境里,是很难对币价达成系统性的共识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市场上基本看不到无抵押算法型的稳定币。此类项目的代表 Basis 在 2018 年底以向投资人退款的方式偃旗息鼓。从根本而言,无抵押算法型稳定币的“抵押品”是该系统未来增长的股份,若在极端情况下,系统不能继续增长,则无法维持其挂钩机制。若抛售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引发死亡螺旋。

 
「稳定币的新战场」
 

BLOCKDATA 的稳定币报告中指出:2017 年以来,已有 134 个项目对外公布,但尚未正式推出。2019-2020 年可能是稳定币登场最多的年份。稳定币们的大规模面世意味着竞争加剧,厮杀变得白热化。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在未来 2-3 年仍会占据主流地位,监管介入的程度会大幅提升。

如果我们观察市场上现存的大多数以法币做抵押的稳定币,其背后的逻辑与国际货币体系下创造的法币非常相似。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战期间,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国政府重新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但在 1971 年 8 月,随着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金本位制的彻底结束标志着法币自由浮动阶段的开始。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说过:“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最有效的互信体系。甚至那些不相信同一个神明或不服从同一个国王的人也愿意使用相同的钱。”曾经的金本位较好理解,毕竟“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但为何在废除金本位后,我们依旧相信法币能买到我们所需的东西?那是因为法币作为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其价值来自政府的稳定性和供求关系。法币的背后是对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信用”。

因此,法币抵押型稳定币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稳定币,具有的鲜明优势就是用中心化的托管方式带来了最大的价格稳定。在未来的 2-3 年内,以法币抵押的稳定币仍然会是主流。USDT 目前虽然是该类型稳定币的第一名,但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先发优势。缺乏监管、审计不透明的 USDT 游走在灰色地带,扮演着“窃国者侯”的角色。随着 Tether 市值的壮大,稳定币这块大蛋糕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分食者,例如锚定美元的合规稳定币 USDC、PAX、GUSD 等。这些稳定币针对 USDT 的缺陷,通过监管介入、审计透明使得稳定币对法币的价值锚定得到增信,开始蚕食 USDT 的市场份额。未来,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一定会蓬勃发展,但它需要更可靠的发行人,更好的审计体系和更成熟的监管框架。

Libra 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尝试,预示了未来会出现全球化的强势货币。

除了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蓬勃发展外,Facebook Libra 的提出使得加密世界来到了一个微妙的分叉口。Libra 称其目标是发行“建立在安全、稳定的开源区块链上的稳定币,该稳定币由储备的有形资产支持,并由一个独立协会管理”,开篇直言旨在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架构,惠及全球数十亿人口。诚然,Libra 一旦推出,是可以大大减少跨境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包括国际支付和结算,以及外汇兑换,也有可能触发全球金融体系的重组。关于 Libra 带来的创新部分,可参考 NPC 此前发表的《Libra:一种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尝试》,在此就不多加赘述。

Libra 的诞生不仅是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尝试,其带来的更重大的影响是让各国对主权货币产生了危机感。Libra 虽号称是 100% 法币储备,但由于储备的多样性,Libra 的币值其实和任何法币都会出现波动,甚至可能是较大的波动,由于 Libra 成员提供 Libra 和各种货币的兑换,实际的抵押物持仓量和目标也会不同。当 Libra 委员会调整储备币种和储备金比例时,其实质就是在调整货币政策。如果人们普遍使用有形资产,并直接与 Libra 进行交易,那么 Libra 是有可能对主权货币构成巨大威胁。届时 Libra 协会成为事实上的货币发行机构,拥有为全球 27 亿人发行货币的铸币权,这将使得各国很难实施货币政策,让美联储乃至其他国央行陷入多余的境地。Libra 的概念确实预示了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全球化的强势货币。

传统金融手段失灵,加密世界构建之初的设想引人深思,超主权自由竞争货币的设计或是稳定币的终极方向。

曾有文指出,当前正在接近世界三大储备货币的短期和长期债务周期的末期,大量债务到期支出,以及养老和医疗等非债务支出远超收入可承受范围。国家内部而言,贫富差距扩大,各利益群体的冲突变得频繁;国家间摩擦增多,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的均衡已经被打破。货币政策方面,各大央行不停降息,日本、欧洲央行已经实行负利率,但在利率已经足够低的情况下无异于饮鸩止渴。英国央行行长此前也承认,极低的利率通常与战争、金融危机和货币体系崩溃等高风险事件同时发生。2008 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动摇了我们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心。

综合来看,稳定币们作为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将迎来大规模的爆发。比特币的愿景是构建去中心化、新型电子货币,加密世界的畅想是将人从旧、基于中心化信任的金融秩序中解放出来,从 permissioned 到 permissionless,从 trust 到 trustless。但遗憾的是,现行的稳定币却囿于中心化。

正如我们上文提到,加密货币世界理想的基础货币是需要吸引大家放弃现实世界的价值,把对应的价值永久转移到链上,进而持续性推动加密世界经济的成长,中本聪超主权自由竞争货币的思路也将引领这一风潮。但无论如何,超主权自由竞争货币的基本设计仍离不开平衡稳定币“三元悖论”的问题,新型机制在当下还如初生的婴儿,缺乏考验,而未来着实令人期待。


点击阅读:Blockdata完整版稳定币报告

 
作者:Xiaohan、橙子、Leo、xy、Blake、Ryan

参考资料:
[1] Stablecoins: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tablecoins  
https://download.blockdata.tech/blockdata-stablecoin-report-blockchain-technology.pdf 
 [2] Stablecoins: designing a price-stable cryptocurrency
https://haseebq.com/stablecoins-designing-a-price-stable-cryptocurr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