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币市场闪崩25%背后,比特币牛市正疯狂吸血

市场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1 17:26 • 来自相关话题

(数据来自:qkl123.com)


从昨天到今天,竞争币市场经历了两次闪崩行情,以eos为例,其在24小时内最低跌至4.3美元,较昨日高点5.85美元下跌超过25%,随后市场一片哗然,有声音便质疑称:

    “牛市还在吗?”



自今年初以来,比特币从最低点3200美元开始反弹,而从第二季度开始,其正式开启了牛市周期,根据qkl123.com提供的数据显示,比特币在6月26日一度达到了13900美元的阶段性高点,而彼时Alternative.me提供的市场贪婪情绪值达到了峰值95,表现为极度贪婪。






此后,比特币经历了快速回调,不少大资金选择在这一时机出货,例如Galaxy Digital创始人Michael Novogratz就在当时公开喊单表示自己在13000美元的价位清掉了部分仓位。






而在比特币回落到9800美元的点位时,按耐不住的大资金们又选择了抄底甚至做多了比特币。





(Novogratz抄底完成后又喊单称不会再卖了 = =)


同样的,在昨天的阶段,市场贪婪值达到高峰的时候,短线大资金们又一次完成了骚操作。

而在比特币经历暴涨暴跌的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竞争币(不包括ZJP )都是处于对法币横盘甚至下跌的状态,而它们对比特币的兑换比例却是在不断地下降。

根据coinmarketcap.com提供的数据显示,比特币市值占比从今年初的51.92%上升至当前65.4%,而这也被认为是比特币市场牛市早期的标志之一。





(数据来自coinmarketcap.com)


在上一轮牛市周期的2017年2月份,比特币的市值占比一度达到87.57%,其它竞争币(包括以太坊)在之前的阶段便是处于长时间横盘的状态。

这是因为,在牛市早期阶段,市场上的资金绝大多数都会涌向BTC,而当BTC价格出现回调时,竞争币市场的资金又会涌向BTC市场,这就形成了被“抽血”的局势,我们会看到,当大盘大跌时,竞争币市场便会出现超跌(超跌意味着不理性)的现象。

再加上ZJP及新币种的拉升效应,使得原本市场上的老币种显得更为沉闷,只有这些币种的死忠hodler在苦苦支撑,市场并没有迎来新的资金注入。

实际上,在比特币牛市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的竞争币依旧是处于苦逼的熊市,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市场上很多优质的项目对BTC的兑换比例已出现了破发状态。

那是否就意味着,竞争币(或山寨币)就没有希望,没有牛市了呢?

如果按照历史规律来看,在BTC Dominance指数达到一个临界值之后,市场资金便会逐渐涌入竞争币市场。问题是,这个临界值怕是难以进行评估的,个人认为这次会比上一次的87.57%要低,但不太可能会低于70%,也就是说,很大可能竞争币市场还会经历一段痛苦的熊市时间(而熊市,往往也意味着是好的投资时间)。

那么在这个阶段,你是会选择BTC,还是选择优质的竞争币,又或者是观望呢?
 
 
文/洒脱喜 查看全部
201907110617541629.jpg

(数据来自:qkl123.com)


从昨天到今天,竞争币市场经历了两次闪崩行情,以eos为例,其在24小时内最低跌至4.3美元,较昨日高点5.85美元下跌超过25%,随后市场一片哗然,有声音便质疑称:


    “牛市还在吗?”




自今年初以来,比特币从最低点3200美元开始反弹,而从第二季度开始,其正式开启了牛市周期,根据qkl123.com提供的数据显示,比特币在6月26日一度达到了13900美元的阶段性高点,而彼时Alternative.me提供的市场贪婪情绪值达到了峰值95,表现为极度贪婪。

201907110554546504.jpg


此后,比特币经历了快速回调,不少大资金选择在这一时机出货,例如Galaxy Digital创始人Michael Novogratz就在当时公开喊单表示自己在13000美元的价位清掉了部分仓位。

201907110559516249.jpg


而在比特币回落到9800美元的点位时,按耐不住的大资金们又选择了抄底甚至做多了比特币。

201907110632524054.jpg

(Novogratz抄底完成后又喊单称不会再卖了 = =)


同样的,在昨天的阶段,市场贪婪值达到高峰的时候,短线大资金们又一次完成了骚操作。

而在比特币经历暴涨暴跌的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竞争币(不包括ZJP )都是处于对法币横盘甚至下跌的状态,而它们对比特币的兑换比例却是在不断地下降。

根据coinmarketcap.com提供的数据显示,比特币市值占比从今年初的51.92%上升至当前65.4%,而这也被认为是比特币市场牛市早期的标志之一。

201907110601321790.jpg

(数据来自coinmarketcap.com)


在上一轮牛市周期的2017年2月份,比特币的市值占比一度达到87.57%,其它竞争币(包括以太坊)在之前的阶段便是处于长时间横盘的状态。

这是因为,在牛市早期阶段,市场上的资金绝大多数都会涌向BTC,而当BTC价格出现回调时,竞争币市场的资金又会涌向BTC市场,这就形成了被“抽血”的局势,我们会看到,当大盘大跌时,竞争币市场便会出现超跌(超跌意味着不理性)的现象。

再加上ZJP及新币种的拉升效应,使得原本市场上的老币种显得更为沉闷,只有这些币种的死忠hodler在苦苦支撑,市场并没有迎来新的资金注入。

实际上,在比特币牛市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的竞争币依旧是处于苦逼的熊市,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市场上很多优质的项目对BTC的兑换比例已出现了破发状态。

那是否就意味着,竞争币(或山寨币)就没有希望,没有牛市了呢?

如果按照历史规律来看,在BTC Dominance指数达到一个临界值之后,市场资金便会逐渐涌入竞争币市场。问题是,这个临界值怕是难以进行评估的,个人认为这次会比上一次的87.57%要低,但不太可能会低于70%,也就是说,很大可能竞争币市场还会经历一段痛苦的熊市时间(而熊市,往往也意味着是好的投资时间)。

那么在这个阶段,你是会选择BTC,还是选择优质的竞争币,又或者是观望呢?
 
 
文/洒脱喜

都说Staking不挣钱,为什么那么多人玩?

市场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1 17:01 • 来自相关话题

Staking无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根据QKL123的统计,当前Staking项目共计77个,总市值1395.17亿人民币,在数字货币市场占比6%。

一说Staking,很多人只知道这是POS共识机制下,节点通过打包交易信息、维护网络安全、参与社区治理,获取系统增发的节点奖励的收益方式。竞选节点需要持币用户的投票,因此持币用户可以将自己代币的所有权或者投票权委托给节点,从而获得节点设定比例的分红。

实际上,由于共识机制的多样性,Staking还有MasterNode和Dividends两种模式。

MasterNode是指主节点需要存储一定数额的代币,才能为网络提供服务,并以利息形式获得奖励。这种方式并不依赖于获得网络中多少投票,但用户可以通过对该项服务投资,获得一定的回报。

Dividends是一种类似股息的方式,像kcs这种平台币,一般会有持币分红,还有类似本体、vechain这种双通证机制,持有A通证但分红获得的是B通证,比如ONT 为 Staking,ONG 为 Gas。节点质押为 ONT,获得 ONG 手续费分成。

如何理解Staking,要不要参与其中?取决于看待它的角度:一是把Staking看作一种理财产品,这也是持币散户的普遍看法,Cobo创始人神鱼把它比作「低风险他国国债」,本质上是一种以流动性换收益率的方式。二是把Staking看作一种治理行为,是一套经济系统和权力系统,MEET.ONE 创始人Goh 表示,POS让更多的用户行使自己的权利,权益只是顺带的。

我认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Staking究竟是在分蛋糕还是在造蛋糕?如果仅仅是分蛋糕,我们会更关注眼前的投资回报比,以及手中筹码的机会成本;但如果是造蛋糕,回报可以被延迟满足,更重要的是抢占赛道,在生态中占取更大的份额。

 
Staking真的不挣钱
 

7月10日,由星球日报和区块律动联合主办的「StakingCoin」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公链、钱包、交易所、矿池、投资机构的Staking生态参与方分享了他们对于Staking的见解。有趣的是,我听到各位嘉宾重复最多,共识最大的事情就是「做节点短期真的不挣钱」。

八维资本合伙人魏铮认为,PoS本身并不是一个很挣钱的事情,但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可以把项目方和社区更好地连接起来,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

    “对项目方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让社区变得更加活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以更低成本参与到了公链的治理中。”


HashQuark CEO李晨则认为,Staking还非常早期,如果只是单纯做节点,收益非常低。但这是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如果只是做Staking,反倒把这个事情做小了,他表示Staking有3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DeFi,它的基础就是Staking,如果能在质押时间的流动性成本方面有所突破,将是非常好的方向;第二个是在社区治理方面,通过Staking玩出更多新的模式;第三个是投资,公链在主网启动前通常会私募,找各个节点在基础设施、安全、社区推广方面做一些事情,Staking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


星火矿池市场负责人邱晓栋表示,做cosmos的验证节点,其实并不挣钱,但为什么还要做呢?因为他们定位为价值网络守护者,要找到有价值的公链,去守护它的价值。

    “人们认为,PoS机制里有钱人也很有权,能为所欲为。实际上持大量的代币也是有代价的,这就是人性博弈论的考量在里面。如果你想作恶,你不仅要面对公链惩罚的代价,还有自己手中持有的币的风险。"


 
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热潮之下,人人都怕错过车,但盲目上车也有可能搭错车,以至于出现下不了车的情况,这在Staking生态中已经显现出来了。

1.高通胀或致赚币亏钱,Staking系统应该如何设计?

我们在QKL123上,以通胀率由高至低进行了排序,惊讶的发现,前10名的通胀率在79%-16%之间。Staking的收益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币本位盈利模式,如果staking的通胀率过大,那么就很有可能面临着赚币亏钱的尴尬境地。






Aelf创始人马昊伯的观点很有道理,他认为Staking不是储蓄利率,而是Token Holder分享系统利润的过程,因此好的Staking系统设计应该具有3个特性:

一是在没有系统奖励的时候,经济系统还能够良性的运转;二是收益与风险并存,避免无风险套利;三是参数及规则能够根据环境被动调节。

2.流动性与收益不可兼得,钱包、交易所设计新玩法?

都说“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对于短期价格投机者,会非常关注币价的涨跌,而Staking要求的质押时间可能隐藏着很大流动性风险,于是一些钱包和交易所利用自己的优势,设计了新的玩法。

Kucoin 全球项目运营总监Larry He介绍到,他们有一套模型去计算用户每天的提现量,设计一个质押比例,比如40%作为准备金,剩下60%方便用户随时提现。币银亚洲区代表Khaos也表示,在他们的钱包中,用户购买后自动铸币,将发息周期调整为每天,并支持复投。由此可见,除了公链设计的Staking模式,节点方也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无穷创造力,吸引用户参与。

3.为竞选节点降低手续费,互联网补贴思维会毁了生态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人涌入Staking生态,已经逐渐引发竞争局面。Wetez发起人卡咩表示,在中国互联网那套补贴思维的影响下,开始出现一些恶性竞争,比如节点压低手续费,甚至补贴,这样下去节点生态还蛮悲观的。

“普通用户在参与Staking的时候,不会去想我做Staking为了什么,可能就只是看中那点收益,那么他在挑选节点的时候会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就是手续费是多少。现在价格战已经打响了,我们看到零手续费,甚至补贴的,他们希望靠补贴来把一些优秀节点挤走,这样节点生态蛮悲观的。我们不希望这是一个短期的投资过程。”

 
节点的出路在哪儿
 

钱包和交易所天然适合这个赛道,他们有足够的流量,足够多的币,还有一些项目做Staking是看到了衍生品服务的新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新涌入行业的人对Staking认识并不深,只是投机盲目进入这个生态。因此,节点方需要考虑,做Staking的出路到底是什么?

对于钱包方,Wetez发起人卡咩和比特派合伙人王超都表示,关键看公链都发展而不是POS机制,做Staking是希望借此去建立名望,在做贡献的同时,能达到和项目共同成长的目的。

    “我们一条链是不是PoS并不重要,还是看链本身的设计以及未来生态的发展。我们做Staking一定是对公链经过了评估,觉得有非常好的潜在发展,才会全方位的拥抱公链生态。”


对于交易所,DDEX COO Bowen Wang表示,通过Staking让散户去了解持币和使用的方式,这是一个形式大于回报的事情。

    “维护节点一年的成本至少一两千美金。很多早期持有者就是想支持一个项目,不会太在乎短期利益,而是以生态支持坊来看待这件事情。通过Staking让散户去了解持币和使用的方式,有了参与感才会吸引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个形式大于回报的事情。”


对于投资机构,NGC StakeX负责人蔡彦表示,如果没有Staking,可能对于一些项目,上线之后我们就会选择把它抛掉,而不会关注它的长期价值。

    “但有了Staking,我们会亲自跑一个节点,深度参与项目的建设,项目也会产生更强的凝聚力,你持有币是因为你非常了解这些项目,相对于散户来讲,这就是机构的优势了,所以我认为Staking是有投资逻辑在里面的。”


对于用户,imToken首席安全官blue认为,用户投资是否赚钱还是取决于买币和卖币,和Staking目前来讲没有太大的关系。

    “Staking都有抵押周期,短的24小时,长的21天,关键还是这期间的币价涨跌。整体大环境来讲,节点都不赚钱,用户还是要低买高卖。至于未来,怎么挣钱要依靠公链的整体环境,大家努力去搭建一个安全的机制,让整个公链跑的更好。”



作者:海伦 查看全部
stake-rejected-780x500.jpg

Staking无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根据QKL123的统计,当前Staking项目共计77个,总市值1395.17亿人民币,在数字货币市场占比6%。

一说Staking,很多人只知道这是POS共识机制下,节点通过打包交易信息、维护网络安全、参与社区治理,获取系统增发的节点奖励的收益方式。竞选节点需要持币用户的投票,因此持币用户可以将自己代币的所有权或者投票权委托给节点,从而获得节点设定比例的分红。

实际上,由于共识机制的多样性,Staking还有MasterNode和Dividends两种模式。

MasterNode是指主节点需要存储一定数额的代币,才能为网络提供服务,并以利息形式获得奖励。这种方式并不依赖于获得网络中多少投票,但用户可以通过对该项服务投资,获得一定的回报。

Dividends是一种类似股息的方式,像kcs这种平台币,一般会有持币分红,还有类似本体、vechain这种双通证机制,持有A通证但分红获得的是B通证,比如ONT 为 Staking,ONG 为 Gas。节点质押为 ONT,获得 ONG 手续费分成。

如何理解Staking,要不要参与其中?取决于看待它的角度:一是把Staking看作一种理财产品,这也是持币散户的普遍看法,Cobo创始人神鱼把它比作「低风险他国国债」,本质上是一种以流动性换收益率的方式。二是把Staking看作一种治理行为,是一套经济系统和权力系统,MEET.ONE 创始人Goh 表示,POS让更多的用户行使自己的权利,权益只是顺带的。

我认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Staking究竟是在分蛋糕还是在造蛋糕?如果仅仅是分蛋糕,我们会更关注眼前的投资回报比,以及手中筹码的机会成本;但如果是造蛋糕,回报可以被延迟满足,更重要的是抢占赛道,在生态中占取更大的份额。

 
Staking真的不挣钱
 

7月10日,由星球日报和区块律动联合主办的「StakingCoin」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公链、钱包、交易所、矿池、投资机构的Staking生态参与方分享了他们对于Staking的见解。有趣的是,我听到各位嘉宾重复最多,共识最大的事情就是「做节点短期真的不挣钱」。

八维资本合伙人魏铮认为,PoS本身并不是一个很挣钱的事情,但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可以把项目方和社区更好地连接起来,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


    “对项目方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让社区变得更加活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以更低成本参与到了公链的治理中。”



HashQuark CEO李晨则认为,Staking还非常早期,如果只是单纯做节点,收益非常低。但这是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如果只是做Staking,反倒把这个事情做小了,他表示Staking有3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DeFi,它的基础就是Staking,如果能在质押时间的流动性成本方面有所突破,将是非常好的方向;第二个是在社区治理方面,通过Staking玩出更多新的模式;第三个是投资,公链在主网启动前通常会私募,找各个节点在基础设施、安全、社区推广方面做一些事情,Staking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



星火矿池市场负责人邱晓栋表示,做cosmos的验证节点,其实并不挣钱,但为什么还要做呢?因为他们定位为价值网络守护者,要找到有价值的公链,去守护它的价值。


    “人们认为,PoS机制里有钱人也很有权,能为所欲为。实际上持大量的代币也是有代价的,这就是人性博弈论的考量在里面。如果你想作恶,你不仅要面对公链惩罚的代价,还有自己手中持有的币的风险。"



 
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热潮之下,人人都怕错过车,但盲目上车也有可能搭错车,以至于出现下不了车的情况,这在Staking生态中已经显现出来了。

1.高通胀或致赚币亏钱,Staking系统应该如何设计?

我们在QKL123上,以通胀率由高至低进行了排序,惊讶的发现,前10名的通胀率在79%-16%之间。Staking的收益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币本位盈利模式,如果staking的通胀率过大,那么就很有可能面临着赚币亏钱的尴尬境地。

201907110817148776.jpg


Aelf创始人马昊伯的观点很有道理,他认为Staking不是储蓄利率,而是Token Holder分享系统利润的过程,因此好的Staking系统设计应该具有3个特性:

一是在没有系统奖励的时候,经济系统还能够良性的运转;二是收益与风险并存,避免无风险套利;三是参数及规则能够根据环境被动调节。

2.流动性与收益不可兼得,钱包、交易所设计新玩法?

都说“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对于短期价格投机者,会非常关注币价的涨跌,而Staking要求的质押时间可能隐藏着很大流动性风险,于是一些钱包和交易所利用自己的优势,设计了新的玩法。

Kucoin 全球项目运营总监Larry He介绍到,他们有一套模型去计算用户每天的提现量,设计一个质押比例,比如40%作为准备金,剩下60%方便用户随时提现。币银亚洲区代表Khaos也表示,在他们的钱包中,用户购买后自动铸币,将发息周期调整为每天,并支持复投。由此可见,除了公链设计的Staking模式,节点方也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无穷创造力,吸引用户参与。

3.为竞选节点降低手续费,互联网补贴思维会毁了生态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人涌入Staking生态,已经逐渐引发竞争局面。Wetez发起人卡咩表示,在中国互联网那套补贴思维的影响下,开始出现一些恶性竞争,比如节点压低手续费,甚至补贴,这样下去节点生态还蛮悲观的。

“普通用户在参与Staking的时候,不会去想我做Staking为了什么,可能就只是看中那点收益,那么他在挑选节点的时候会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就是手续费是多少。现在价格战已经打响了,我们看到零手续费,甚至补贴的,他们希望靠补贴来把一些优秀节点挤走,这样节点生态蛮悲观的。我们不希望这是一个短期的投资过程。”

 
节点的出路在哪儿
 

钱包和交易所天然适合这个赛道,他们有足够的流量,足够多的币,还有一些项目做Staking是看到了衍生品服务的新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新涌入行业的人对Staking认识并不深,只是投机盲目进入这个生态。因此,节点方需要考虑,做Staking的出路到底是什么?

对于钱包方,Wetez发起人卡咩和比特派合伙人王超都表示,关键看公链都发展而不是POS机制,做Staking是希望借此去建立名望,在做贡献的同时,能达到和项目共同成长的目的。


    “我们一条链是不是PoS并不重要,还是看链本身的设计以及未来生态的发展。我们做Staking一定是对公链经过了评估,觉得有非常好的潜在发展,才会全方位的拥抱公链生态。”



对于交易所,DDEX COO Bowen Wang表示,通过Staking让散户去了解持币和使用的方式,这是一个形式大于回报的事情。


    “维护节点一年的成本至少一两千美金。很多早期持有者就是想支持一个项目,不会太在乎短期利益,而是以生态支持坊来看待这件事情。通过Staking让散户去了解持币和使用的方式,有了参与感才会吸引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个形式大于回报的事情。”



对于投资机构,NGC StakeX负责人蔡彦表示,如果没有Staking,可能对于一些项目,上线之后我们就会选择把它抛掉,而不会关注它的长期价值。


    “但有了Staking,我们会亲自跑一个节点,深度参与项目的建设,项目也会产生更强的凝聚力,你持有币是因为你非常了解这些项目,相对于散户来讲,这就是机构的优势了,所以我认为Staking是有投资逻辑在里面的。”



对于用户,imToken首席安全官blue认为,用户投资是否赚钱还是取决于买币和卖币,和Staking目前来讲没有太大的关系。


    “Staking都有抵押周期,短的24小时,长的21天,关键还是这期间的币价涨跌。整体大环境来讲,节点都不赚钱,用户还是要低买高卖。至于未来,怎么挣钱要依靠公链的整体环境,大家努力去搭建一个安全的机制,让整个公链跑的更好。”




作者:海伦

17年大跌行情将要重演?数万个BTC已转入交易所

市场hashpai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1 14:19 • 来自相关话题

“2019年比特币能否再次破万”;这个年初的期盼,上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沉寂数月的比特币市场今年第二季度再次启动;价格接连攀升后,终于在6月22日早间七点半左右再次站上万元关口,月内最高触及13783美元,价格波动率更是再度飙升回17年年底牛市的高峰水平(数据源自:BlockVC)。





近三个月的比特币价格走势(图片截自:Coinmarketcap)


上热搜、登超话,比特币随即成为城中热话;但其活跃度不仅仅体现在讨论上,当前市场各项指标也开始骚动。根据bitinfocharts数据显示,本月比特币全网算力多次突破新高,现阶段维持在70 EH/s以上的水平;同时链上新增用户、活跃地址、唤醒账户等等的数量亦呈现出上涨趋势(数据源自:Gikee)…… 不过这些数据里面更值得关注的是——通常可代表币市主力动向的大额转账情况。


大额转账频现,沉睡大户再次骚动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五月份开始,市场内关于比特币大额转账的报道持续增多。而这些伺机而动的持币大户内,有一个以“18mkjb”开头的钱包地址引起了哈希派的注意。





近月来关于比特币大额转账的新闻(资料源自:小葱区块链)


去年我们追踪大额转账交易的时候就曾提及(详情请查看:《比特币ETF,我们明年再见》),该地址在2018年4月及7月期间先后从Bitfinex转入约两万枚比特币;并于当年六月初以2500 BTC为单位将其中一万枚拆分到四个新地址内。






同年18mkjb持续有超六万比特币的转入转出,但都以新旧地址间转移为主。而2019年该地址沉寂近半年后,于5月15日再次活跃起来。当日早间十点半左右,18mkjb将4.5万枚比特币分散转入九个地址内,其中以“3JoAJ”、“3Hz6x”、“3CvhT”、“35pBt”为开头的地址分别接收到5000 BTC,目前还未转出;而剩余五个地址的近2.5万枚比特币,有超85 %已在后期多次转移中全部汇入Bitfinex热钱包内。






巧合的是,18年与18mkjb一样有囤币行为的另外几个地址也在近期被再次激活,比如去年七月末从提供比特币一键买卖服务平台HaoBTC.com分别接收到1万比特币的四个钱包地址,于四月下旬同一天内将相关的40000 BTC全数转移走……出于好奇,我们继续往下挖后发现,这些重新活跃的持币大户绝大部分都有往交易所存入比特币的类似操作。





数据源自:blockchain.com


分散转移,只为悄悄扎堆交易所


确实,如Tokenview的数据显示,单笔转账超5000 BTC的交易步入五六月份以来持续增多;另一方面从近三月的日均销毁币天数来看,亦呈现出上涨趋势;正面印证了沉睡大户再次启动的观点。





今年单笔交易额度超5000 BTC的转账交易笔数(数据源自:Tokenview)






近三月比特币币天销毁数据的日均值(数据源自:Blockchair)


而通过Whalealert上的数据统计就能进一步了解到,近期很大一部分的大额转账都与交易所充值提现有关。单单是比特币再次突破一万美元那天,就有不止一笔金额超10000 BTC的交易转入交易所内。而值得一提的是,与上月中旬比特币频繁从交易所提现的操作相反,最近流入交易所的大额转账金额占比更多。





涉及交易所且金额超500 BTC相关交易的转入及转出情况比较(数据源自:Whalealert)


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包括上面提到的18mkjb以及以“3D9GDi”、“39xRCA”等等为开头的地址均有上万枚比特币在近期转入交易所。但更有趣的发现是,其中3D9vAVJesUfkSWcpxMKnCbetNu3VQ2RTZT钱包地址采用了多次分散、小批量汇入的方式往交易所内不断充值。如下图所示,该地址通过多次操作,在六月末七月初期间将2.4392万BTC分拆为若干笔金额小于300 BTC的交易,持续向币安汇入比特币。这种迂回操作,颇有避开大额转账警报、试图隐蔽操作的意味。然而再结合最近交易地址的活跃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表面数据底下,还有更多未被察觉的持币大户正往交易所充入巨额比特币。







熟悉的套路,重演的历史?


虽说市场持续走高之下,大额地址活动频繁实属正常;但这种扎堆交易所的行为不免让人起疑,再加上六月初莱道区块链关于大户操作的报道,我们嗅到了浓厚的套利气息。





图片源自:Coinmarketcap


近期的反弹过程中,比特币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回调,其中6月4日那次BTC价格在不到一小时内出现了超10%的急速下跌。随后有人发现,大跌前半小时内有持币大户将2.51万比特币转移至Coinbase;并在接下来两个小时的持续小幅余跌过程中,快速从市场收回抛售筹码,于当日九点半前将两万多枚比特币分两次重新提现出Coinbase。分析师表示,如果大户这波套利有配合合约市场的操作,以10倍杠杆保守估计,至少能获得7亿美元的收益。





图片源自:Blockchair


显然这不是个例,从上图WhaleAlert的数据中同样能看出,在6月27日比特币达到月内新高并回落前后,涉及交易平台的大额交易转入转出情况出现了明显的调转。无独有偶,在最近一周流入交易所大额转账金额占比持续增多的昨晚,比特币又迎来一次大幅下挫——其价格从昨日晚间约十一点四十五分开始,接连下滑至11710美元;虽然早间稍有回升,但依旧呈下跌趋势。





截图源自:Coinmarketcap


昨晚的大跌是否由持币大户一手操纵的,不好说;但从他们近期频繁转账及集体扎堆交易所的做法来看,这种大幅回落的情况有很大的可能会再次发生。毕竟抛开上面提到的已经转入主流交易所的比特币不说,近期被部分持币大户搁置在新地址内暂时还未转移走的数万枚BTC(比如从18mkjb转出,当前被存放在四个新钱包地址内的两万枚比特币)也是不可忽略的潜在风险。只能说,大户骚动,散户折磨。

作为一颗经历过17年大涨大跌的韭菜,我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


文章来源:哈希派;作者:LucyCheng 查看全部
bitcoin_whales.jpg

“2019年比特币能否再次破万”;这个年初的期盼,上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沉寂数月的比特币市场今年第二季度再次启动;价格接连攀升后,终于在6月22日早间七点半左右再次站上万元关口,月内最高触及13783美元,价格波动率更是再度飙升回17年年底牛市的高峰水平(数据源自:BlockVC)。

201907111100331.jpeg

近三个月的比特币价格走势(图片截自:Coinmarketcap)


上热搜、登超话,比特币随即成为城中热话;但其活跃度不仅仅体现在讨论上,当前市场各项指标也开始骚动。根据bitinfocharts数据显示,本月比特币全网算力多次突破新高,现阶段维持在70 EH/s以上的水平;同时链上新增用户、活跃地址、唤醒账户等等的数量亦呈现出上涨趋势(数据源自:Gikee)…… 不过这些数据里面更值得关注的是——通常可代表币市主力动向的大额转账情况。


大额转账频现,沉睡大户再次骚动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五月份开始,市场内关于比特币大额转账的报道持续增多。而这些伺机而动的持币大户内,有一个以“18mkjb”开头的钱包地址引起了哈希派的注意。

201907111100342.jpeg

近月来关于比特币大额转账的新闻(资料源自:小葱区块链)


去年我们追踪大额转账交易的时候就曾提及(详情请查看:《比特币ETF,我们明年再见》),该地址在2018年4月及7月期间先后从Bitfinex转入约两万枚比特币;并于当年六月初以2500 BTC为单位将其中一万枚拆分到四个新地址内。

201907111100343.jpeg


同年18mkjb持续有超六万比特币的转入转出,但都以新旧地址间转移为主。而2019年该地址沉寂近半年后,于5月15日再次活跃起来。当日早间十点半左右,18mkjb将4.5万枚比特币分散转入九个地址内,其中以“3JoAJ”、“3Hz6x”、“3CvhT”、“35pBt”为开头的地址分别接收到5000 BTC,目前还未转出;而剩余五个地址的近2.5万枚比特币,有超85 %已在后期多次转移中全部汇入Bitfinex热钱包内。

201907111100354.jpeg


巧合的是,18年与18mkjb一样有囤币行为的另外几个地址也在近期被再次激活,比如去年七月末从提供比特币一键买卖服务平台HaoBTC.com分别接收到1万比特币的四个钱包地址,于四月下旬同一天内将相关的40000 BTC全数转移走……出于好奇,我们继续往下挖后发现,这些重新活跃的持币大户绝大部分都有往交易所存入比特币的类似操作。

201907111100355.jpeg

数据源自:blockchain.com


分散转移,只为悄悄扎堆交易所


确实,如Tokenview的数据显示,单笔转账超5000 BTC的交易步入五六月份以来持续增多;另一方面从近三月的日均销毁币天数来看,亦呈现出上涨趋势;正面印证了沉睡大户再次启动的观点。

201907111100356.jpeg

今年单笔交易额度超5000 BTC的转账交易笔数(数据源自:Tokenview)


201907111100367.jpeg

近三月比特币币天销毁数据的日均值(数据源自:Blockchair)


而通过Whalealert上的数据统计就能进一步了解到,近期很大一部分的大额转账都与交易所充值提现有关。单单是比特币再次突破一万美元那天,就有不止一笔金额超10000 BTC的交易转入交易所内。而值得一提的是,与上月中旬比特币频繁从交易所提现的操作相反,最近流入交易所的大额转账金额占比更多。

201907111100368.jpeg

涉及交易所且金额超500 BTC相关交易的转入及转出情况比较(数据源自:Whalealert)


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包括上面提到的18mkjb以及以“3D9GDi”、“39xRCA”等等为开头的地址均有上万枚比特币在近期转入交易所。但更有趣的发现是,其中3D9vAVJesUfkSWcpxMKnCbetNu3VQ2RTZT钱包地址采用了多次分散、小批量汇入的方式往交易所内不断充值。如下图所示,该地址通过多次操作,在六月末七月初期间将2.4392万BTC分拆为若干笔金额小于300 BTC的交易,持续向币安汇入比特币。这种迂回操作,颇有避开大额转账警报、试图隐蔽操作的意味。然而再结合最近交易地址的活跃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表面数据底下,还有更多未被察觉的持币大户正往交易所充入巨额比特币。

201907111100379.jpeg



熟悉的套路,重演的历史?


虽说市场持续走高之下,大额地址活动频繁实属正常;但这种扎堆交易所的行为不免让人起疑,再加上六月初莱道区块链关于大户操作的报道,我们嗅到了浓厚的套利气息。

2019071111003710.jpeg

图片源自:Coinmarketcap


近期的反弹过程中,比特币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回调,其中6月4日那次BTC价格在不到一小时内出现了超10%的急速下跌。随后有人发现,大跌前半小时内有持币大户将2.51万比特币转移至Coinbase;并在接下来两个小时的持续小幅余跌过程中,快速从市场收回抛售筹码,于当日九点半前将两万多枚比特币分两次重新提现出Coinbase。分析师表示,如果大户这波套利有配合合约市场的操作,以10倍杠杆保守估计,至少能获得7亿美元的收益。

2019071111003811.jpeg

图片源自:Blockchair


显然这不是个例,从上图WhaleAlert的数据中同样能看出,在6月27日比特币达到月内新高并回落前后,涉及交易平台的大额交易转入转出情况出现了明显的调转。无独有偶,在最近一周流入交易所大额转账金额占比持续增多的昨晚,比特币又迎来一次大幅下挫——其价格从昨日晚间约十一点四十五分开始,接连下滑至11710美元;虽然早间稍有回升,但依旧呈下跌趋势。

2019071111003812.jpeg

截图源自:Coinmarketcap


昨晚的大跌是否由持币大户一手操纵的,不好说;但从他们近期频繁转账及集体扎堆交易所的做法来看,这种大幅回落的情况有很大的可能会再次发生。毕竟抛开上面提到的已经转入主流交易所的比特币不说,近期被部分持币大户搁置在新地址内暂时还未转移走的数万枚BTC(比如从18mkjb转出,当前被存放在四个新钱包地址内的两万枚比特币)也是不可忽略的潜在风险。只能说,大户骚动,散户折磨。

作为一颗经历过17年大涨大跌的韭菜,我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


文章来源:哈希派;作者:LucyCheng

美国SEC批准Blockstack发行首例合规代币,据称花费掉200万美元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1 11:57 • 来自相关话题

据《华尔街日报》7月11日报道称,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批准去中心化互联网协议公司Blockstack根据Reg A+ 规则出售价值2800万美元的代币,时间为本周四开始。

这似乎也是SEC批准的首例代币发行项目,标志着SEC为美国小企业未来的融资方式指明了一条道路。据Blockstack创始人Muneeb Ali和Ryan Shea表示,他们花了200万美元才获得了这笔交易的批准。

    “Ali先生表示,之所以要花那么长时间及钱,是因为该公司和SEC必须从头开始为RegA+下的数字代币发行创建一个协议。”


据悉,Blockstack已从USV、ycombinator、DCG等风投公司那筹集了500万美元,并在2017年的一次代币销售中筹集了4700万美元资金。





(图片来自Blockstack官网)


截至目前,Blockstack去中心化计算网络上共有160多个应用。







而根据Reg A+ 结构,公司可以从散户投资者那里筹集最多5000万美元,其融资目标不再局限于合格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即使考虑到SEC要求的文件减少,Reg A+的使用也是很有限的。

Blockstack官方表示,参与STX代币发行,参与者需在StackStoken.com进行注册(实际还是通过coinlist参与投资),而代币发行的确切时间被定为东部夏令时间7月11日11:00。

(重要更新:根据Blockstack的发行说明书显示,STX代币需在经SEC或FINRA注册的交易所才能进行交易,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国家证券交易所或加密货币交易所拥有这个资格,因此其代币的流通性在短期内会很糟。)













原文:https://www.wsj.com/articles/sec-clears-blockstack-to-hold-first-regulated-token-offering-11562794848
作者:Paul Vigna
编译:洒脱喜 查看全部
Blockstack.png

据《华尔街日报》7月11日报道称,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批准去中心化互联网协议公司Blockstack根据Reg A+ 规则出售价值2800万美元的代币,时间为本周四开始。

这似乎也是SEC批准的首例代币发行项目,标志着SEC为美国小企业未来的融资方式指明了一条道路。据Blockstack创始人Muneeb Ali和Ryan Shea表示,他们花了200万美元才获得了这笔交易的批准。


    “Ali先生表示,之所以要花那么长时间及钱,是因为该公司和SEC必须从头开始为RegA+下的数字代币发行创建一个协议。”



据悉,Blockstack已从USV、ycombinator、DCG等风投公司那筹集了500万美元,并在2017年的一次代币销售中筹集了4700万美元资金。

201907110006288878.jpg

(图片来自Blockstack官网)


截至目前,Blockstack去中心化计算网络上共有160多个应用。


201907110000327025.jpg


而根据Reg A+ 结构,公司可以从散户投资者那里筹集最多5000万美元,其融资目标不再局限于合格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即使考虑到SEC要求的文件减少,Reg A+的使用也是很有限的。

Blockstack官方表示,参与STX代币发行,参与者需在StackStoken.com进行注册(实际还是通过coinlist参与投资),而代币发行的确切时间被定为东部夏令时间7月11日11:00。

(重要更新:根据Blockstack的发行说明书显示,STX代币需在经SEC或FINRA注册的交易所才能进行交易,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国家证券交易所或加密货币交易所拥有这个资格,因此其代币的流通性在短期内会很糟。)

201907110212307206.png


201907110234417046.jpg




原文:https://www.wsj.com/articles/sec-clears-blockstack-to-hold-first-regulated-token-offering-11562794848
作者:Paul Vigna
编译:洒脱喜

Matrixport上线,谁与争锋?比特大陆系已织起巨网

公司pa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0 12:14 • 来自相关话题

巨头自带流量和生态圈入场



彭博社7月8日晚报道,加密货币交易平台Matrixport今日上线Beta版。其背后是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及数十位比特大陆前员工组成的团队。

其CEO,《2018胡润百富榜》中90后首富葛越晟(Yuesheng Ge)称,Matrixport是集交易、借贷、数字资产托管及数字支付等服务于一身的一站式平台,吴忌寒是主要股东之一。与媒体此前的猜想不同,Matrixport总部设在新加坡而非中国。葛越晟说,Matrixport要挑战的,是BitGo Inc.等大型交易及托管平台。

Matrixport Beta官网称,其是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FINMA监管SRO成员,将上线更多合规区块链金融产品。其官方客服在用户问卷调查表中也设置了还希望Matrixport提供什么产品的填空项。

其中,Matrixport借贷允许客户质押BTC,获得相应的稳定币、法币等流动资金,用于购买矿机等活动。其托管业务Cactus Custody,配置了HSM加密机,并拥有银行级别的冷存储数据中心,以保障客户资产冷,热存储安全。


交易与托管战争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同一日,CoinDesk也报道了另外两家交易所的上线。一家是IDG背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KuMEX,旨在使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更加公平严谨;另一家是ShapeShift的无托管新平台,要让用户全权掌握私钥,以挑战Coinbase等托管平台。无论是Matrixport,还是另外两家新上线的竞争对手,都在交易与托管方面对老牌交易平台下了战书。

PANews在《谁在为大机构铺路?扫描托管业的生态图景》中提到,成熟合规的加密资产托管,是大机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先决条件。只有打通多方信任,提供安全合法的入场渠道,机构资金才能放心入场。高盛投资的BitGo作为垂直托管的著名服务商,管理着价值50亿美元的资产。ShapeShift要挑战的Coinbase,则有自建的加密资产托管渠道,还可能收购其他重量级托管平台。






相比之下,Matrixport的Cactus Custody一经公开便已经托管了10亿美金级别的资产。据Matrixport网站介绍,Cactus Custody托管服务于矿机企业、矿池、交易所、基金,抵押借贷平台等众多企业客户。看起来,Matrixport的托管资产,部分来源于比特大陆。由于尚未公布具体数据,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差距还不得而知。

质押资产托管在Matrixport自建的托管平台,需要指出的是,自建托管平台,只能降低盗币、丢币的风险,但并不能减少主观作恶挪用资产的风险。

在另一面,Matrixport主打的借贷领域,加密借贷已经有了不少选手。正如PANews在《牛市必读加密金融图谱 寻找收益神器》所提,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头部企业,例如美国的Genesis Capital、亚洲的贝宝金融,待收规模都在1亿美金以上。








战略合作均为比特大陆系


自2018年11月起,比特大陆进行了一系列的架构和人员调整。矿场、AI、BCH等业务相继被剥离。2月,比特大陆推出新一代芯片,将经营焦点转回矿机生产和销售上,业绩开始好转。

管理层方面,先是去年11月,葛越晟等四位董事退出。年仅27岁的葛越晟是比特大陆的联合创始人和执行董事,更曾经是持股仅次于詹克团的第二大股东。退出后,葛越晟组建了新公司“Matrix”,担任CEO。3月,比特大陆发表内部信,称公司架构迎来重大调整。王海超担任公司CEO,吴忌寒将继续担任董事。3月26日,比特大陆IPO宣布失效。

也是在3月,已有消息传出,Matrix将上线交易平台,吴忌寒和一些比特大陆的前员工都有参与。6月底,比特大陆完成了大范围的员工期权合约签约,为赴美上市做准备。

由于比特大陆在年初进行了结构调整,两个公司如今虽然关系紧密,却经营不同业务。“我们更倾向于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葛越晟说到。

葛越晟称,Matrixport将利用其公司与比特大陆的关系和专业知识,来满足中国加密矿工的需要。比特大陆仍占据Matrixport网页上战略合作伙伴的第一位,其他的战略合作伙伴诸如BTC.com、ANTPOOL、BITDEER也都是比特大陆生态里的企业。


比特大陆生态扩局


金融借贷作为加密世界的血脉,Matrixport的入局,无疑为比特大陆在区块链基础设施领域再布下重要一子,且借贷、托管、OTC可以与其挖矿主业一起构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

正如官网介绍,用户可以质押BTC到Matrixport(BCH、ETH、LTC等币种陆续上线),获得稳定币、法币流动资金,用于购买矿机、支付电费、扩大生产、保障运营,同时不错失加密资产价格上涨的升值机会。

截至目前,据PANews统计,比特大陆已经在交易所、钱包、AI、支付、公链等领域投了不少项目,从产业链顶端的挖矿到交易所,再到终端的用户支付,从底层技术到应用,比特大陆都做了布局。






加密经济的战场,硝烟四起,巨头自带流量和生态圈支持入场,寻梦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世界,可能也终将成为与互联网时代一样,成为几大巨头加头部独角兽的中心化生态。


文 | Freesia 编辑 | Tong 来源 | PANews.io 查看全部
panews.io_.jpg


巨头自带流量和生态圈入场




彭博社7月8日晚报道,加密货币交易平台Matrixport今日上线Beta版。其背后是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及数十位比特大陆前员工组成的团队。

其CEO,《2018胡润百富榜》中90后首富葛越晟(Yuesheng Ge)称,Matrixport是集交易、借贷、数字资产托管及数字支付等服务于一身的一站式平台,吴忌寒是主要股东之一。与媒体此前的猜想不同,Matrixport总部设在新加坡而非中国。葛越晟说,Matrixport要挑战的,是BitGo Inc.等大型交易及托管平台。

Matrixport Beta官网称,其是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FINMA监管SRO成员,将上线更多合规区块链金融产品。其官方客服在用户问卷调查表中也设置了还希望Matrixport提供什么产品的填空项。

其中,Matrixport借贷允许客户质押BTC,获得相应的稳定币、法币等流动资金,用于购买矿机等活动。其托管业务Cactus Custody,配置了HSM加密机,并拥有银行级别的冷存储数据中心,以保障客户资产冷,热存储安全。


交易与托管战争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同一日,CoinDesk也报道了另外两家交易所的上线。一家是IDG背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KuMEX,旨在使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更加公平严谨;另一家是ShapeShift的无托管新平台,要让用户全权掌握私钥,以挑战Coinbase等托管平台。无论是Matrixport,还是另外两家新上线的竞争对手,都在交易与托管方面对老牌交易平台下了战书。

PANews在《谁在为大机构铺路?扫描托管业的生态图景》中提到,成熟合规的加密资产托管,是大机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先决条件。只有打通多方信任,提供安全合法的入场渠道,机构资金才能放心入场。高盛投资的BitGo作为垂直托管的著名服务商,管理着价值50亿美元的资产。ShapeShift要挑战的Coinbase,则有自建的加密资产托管渠道,还可能收购其他重量级托管平台。

1562699636948439.jpg


相比之下,Matrixport的Cactus Custody一经公开便已经托管了10亿美金级别的资产。据Matrixport网站介绍,Cactus Custody托管服务于矿机企业、矿池、交易所、基金,抵押借贷平台等众多企业客户。看起来,Matrixport的托管资产,部分来源于比特大陆。由于尚未公布具体数据,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差距还不得而知。

质押资产托管在Matrixport自建的托管平台,需要指出的是,自建托管平台,只能降低盗币、丢币的风险,但并不能减少主观作恶挪用资产的风险。

在另一面,Matrixport主打的借贷领域,加密借贷已经有了不少选手。正如PANews在《牛市必读加密金融图谱 寻找收益神器》所提,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头部企业,例如美国的Genesis Capital、亚洲的贝宝金融,待收规模都在1亿美金以上。


1562700113317560.jpg



战略合作均为比特大陆系


自2018年11月起,比特大陆进行了一系列的架构和人员调整。矿场、AI、BCH等业务相继被剥离。2月,比特大陆推出新一代芯片,将经营焦点转回矿机生产和销售上,业绩开始好转。

管理层方面,先是去年11月,葛越晟等四位董事退出。年仅27岁的葛越晟是比特大陆的联合创始人和执行董事,更曾经是持股仅次于詹克团的第二大股东。退出后,葛越晟组建了新公司“Matrix”,担任CEO。3月,比特大陆发表内部信,称公司架构迎来重大调整。王海超担任公司CEO,吴忌寒将继续担任董事。3月26日,比特大陆IPO宣布失效。

也是在3月,已有消息传出,Matrix将上线交易平台,吴忌寒和一些比特大陆的前员工都有参与。6月底,比特大陆完成了大范围的员工期权合约签约,为赴美上市做准备。

由于比特大陆在年初进行了结构调整,两个公司如今虽然关系紧密,却经营不同业务。“我们更倾向于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葛越晟说到。

葛越晟称,Matrixport将利用其公司与比特大陆的关系和专业知识,来满足中国加密矿工的需要。比特大陆仍占据Matrixport网页上战略合作伙伴的第一位,其他的战略合作伙伴诸如BTC.com、ANTPOOL、BITDEER也都是比特大陆生态里的企业。


比特大陆生态扩局


金融借贷作为加密世界的血脉,Matrixport的入局,无疑为比特大陆在区块链基础设施领域再布下重要一子,且借贷、托管、OTC可以与其挖矿主业一起构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

正如官网介绍,用户可以质押BTC到Matrixport(BCH、ETH、LTC等币种陆续上线),获得稳定币、法币流动资金,用于购买矿机、支付电费、扩大生产、保障运营,同时不错失加密资产价格上涨的升值机会。

截至目前,据PANews统计,比特大陆已经在交易所、钱包、AI、支付、公链等领域投了不少项目,从产业链顶端的挖矿到交易所,再到终端的用户支付,从底层技术到应用,比特大陆都做了布局。

1562700250941480.jpg


加密经济的战场,硝烟四起,巨头自带流量和生态圈支持入场,寻梦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世界,可能也终将成为与互联网时代一样,成为几大巨头加头部独角兽的中心化生态。


文 | Freesia 编辑 | Tong 来源 | PANews.io

欧洲央行储备比特币? 官方回复称:不,它只是一种投机资产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0 12:03 • 来自相关话题

今日,随着比特币价格不断攀升,比特币爱好者Juuso Ilomaki在twitter上@ecb (欧洲央行官推)并问道:

    “欧洲央行有计划把比特币添加到其储备吗? ”


出人意料的是,欧洲央行还真的给出了回复,其写道:

    “不,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它是一种波动性非常大的资产。”



其实,欧洲央行在其官网上也有对比特币的简介,它是这样介绍BTC的:

    “ 比特币被称为一种虚拟货币,但它实际上是什么呢?它对真正的货币意味着什么?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可电子交换的数字token,它不以物理形式存在,比特币由使用复杂数学公式的计算机网络创建和跟踪,而不是由单一权威机构或组织创建和跟踪。

    所以说称它是虚拟的,是正确的,但称它是货币就不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没有人为它背书;
        它不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
        用户是不受保护的;
        波动性太大;

    那如果它不是一种货币,那它又是什么呢?

    比特币是一种投机性资产,换言之,这是一种你可以冒险获利的东西,但有可能你也会损失自己的投资。

    欧洲央行会禁止比特币吗?

    禁止或监管比特币或其它加密货币不是欧洲央行的责任。但是,考虑到其缺乏消费者保护,谨慎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若拉加德担任新任欧洲央行行长,该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会发生转变吗?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被提名为新任欧洲央行行长,而此前拉加德也曾多次发表关于加密货币的相关评论,其在接受CNBC采访时曾表示:

    “我认为,颠覆者以及任何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事物,无论是你称之为加密货币、资产、货币,还是其他任何东西,都在明显地动摇着整个体系。”


而这样的评论,被加密货币投资者解读为一种支持态度。

那么,假设拉加德真的担任欧洲央行行长,该机构对比特币的态度是否会发生转变呢?

目前看,该央行似乎依然会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也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随着这个行业发展地越来越健康和稳定,欧洲央行的态度也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

你怎么看?


消息来源:https://twitter.com/ecb/status/1148604544735219713
编译:洒脱喜 查看全部
201907100202278203.jpg


今日,随着比特币价格不断攀升,比特币爱好者Juuso Ilomaki在twitter上@ecb (欧洲央行官推)并问道:


    “欧洲央行有计划把比特币添加到其储备吗? ”



出人意料的是,欧洲央行还真的给出了回复,其写道:


    “不,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它是一种波动性非常大的资产。”




其实,欧洲央行在其官网上也有对比特币的简介,它是这样介绍BTC的:


    “ 比特币被称为一种虚拟货币,但它实际上是什么呢?它对真正的货币意味着什么?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可电子交换的数字token,它不以物理形式存在,比特币由使用复杂数学公式的计算机网络创建和跟踪,而不是由单一权威机构或组织创建和跟踪。

    所以说称它是虚拟的,是正确的,但称它是货币就不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没有人为它背书;
        它不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
        用户是不受保护的;
        波动性太大;

    那如果它不是一种货币,那它又是什么呢?

    比特币是一种投机性资产,换言之,这是一种你可以冒险获利的东西,但有可能你也会损失自己的投资。

    欧洲央行会禁止比特币吗?

    禁止或监管比特币或其它加密货币不是欧洲央行的责任。但是,考虑到其缺乏消费者保护,谨慎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若拉加德担任新任欧洲央行行长,该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会发生转变吗?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被提名为新任欧洲央行行长,而此前拉加德也曾多次发表关于加密货币的相关评论,其在接受CNBC采访时曾表示:


    “我认为,颠覆者以及任何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事物,无论是你称之为加密货币、资产、货币,还是其他任何东西,都在明显地动摇着整个体系。”



而这样的评论,被加密货币投资者解读为一种支持态度。

那么,假设拉加德真的担任欧洲央行行长,该机构对比特币的态度是否会发生转变呢?

目前看,该央行似乎依然会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也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随着这个行业发展地越来越健康和稳定,欧洲央行的态度也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

你怎么看?


消息来源:https://twitter.com/ecb/status/1148604544735219713
编译:洒脱喜

进击的大机构!高盛成立数字资产团队,或与摩根币一争高下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0 11:18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The Block获得的一份招聘文件,高盛已在其孵化器中推出了一项新的加密业务,它希望在数字资产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入”。

根据文件中对数字资产项目经理(Digital Asset Project Manager)的招聘需求,高盛新推出的加密业务将与其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业务分开,将致力于为银行探索新的数字资产机会。

    “数字资产团队的项目经理将在帮助确定业务的范围和方向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简而言之,我们正在不断发展,寻找世界上一些最有才华的人来帮助我们,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进一步。”


虽然招聘广告的细节很少,但业内人士表示,高盛可能会将目光放在推出类似JPMCoin的产品上。JPMCoin是高盛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数字资产,旨在简化其与批发(wholesale)客户之间的国际交易。

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接受法国新闻媒体Les Echos的采访时暗示,该公司将深入研究数字资产。根据CoinDesk报道,Solomon表示,高盛一直在研究稳定币和资产通证化。

具体来说,项目经理的角色将有助于制定项目的路线图,与指导风险、合规和财务的业务部门合作。

根据备忘录,至于新的业务团队,它将与高盛的加速器团队一起办公。新员工需要向负责该银行数字资产部门的Justin Schmidt汇报工作。

高盛在数字资产新兴市场的野心可追溯到2017年末比特币热潮期间的传言,当时有迹象表明,高盛准备推出与比特币相关的交易业务。但传言最终以一种令人失望的方式部分变成了现实。一位高盛发言人称,目前该公司正在交易与比特币相关的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但交易量相对较小。


原文: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7/09/goldman-sachs-set-to-go-further-than-ever-before-with-new-digital-asset-project/
作者:Frank Chaparro
编译: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140822-goldman-sachs-1853_3aeffe6ef6de7809f0a7e273a3764c9f.nbcnews-fp-1200-800_.jpg

根据The Block获得的一份招聘文件,高盛已在其孵化器中推出了一项新的加密业务,它希望在数字资产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入”。

根据文件中对数字资产项目经理(Digital Asset Project Manager)的招聘需求,高盛新推出的加密业务将与其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业务分开,将致力于为银行探索新的数字资产机会。


    “数字资产团队的项目经理将在帮助确定业务的范围和方向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简而言之,我们正在不断发展,寻找世界上一些最有才华的人来帮助我们,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进一步。”



虽然招聘广告的细节很少,但业内人士表示,高盛可能会将目光放在推出类似JPMCoin的产品上。JPMCoin是高盛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数字资产,旨在简化其与批发(wholesale)客户之间的国际交易。

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接受法国新闻媒体Les Echos的采访时暗示,该公司将深入研究数字资产。根据CoinDesk报道,Solomon表示,高盛一直在研究稳定币和资产通证化。

具体来说,项目经理的角色将有助于制定项目的路线图,与指导风险、合规和财务的业务部门合作。

根据备忘录,至于新的业务团队,它将与高盛的加速器团队一起办公。新员工需要向负责该银行数字资产部门的Justin Schmidt汇报工作。

高盛在数字资产新兴市场的野心可追溯到2017年末比特币热潮期间的传言,当时有迹象表明,高盛准备推出与比特币相关的交易业务。但传言最终以一种令人失望的方式部分变成了现实。一位高盛发言人称,目前该公司正在交易与比特币相关的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但交易量相对较小。


原文: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7/09/goldman-sachs-set-to-go-further-than-ever-before-with-new-digital-asset-project/
作者:Frank Chaparro
编译:Apatheticco

交易所攻占EOS超级节点

项目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9 23:37 • 来自相关话题

Staking 经济的崛起,带动了 PoS 挖矿这门生意,也打破了 EOS 超级节点的权力格局。

逐利而来的交易所,正在将“老一批”的 EOS 超级节点“赶下台”。

从今年 6 月开始,深熊之际便无太多变动的超级节点席位悄然生变。

鲸交所、Newdex、虎符、Bigone 等交易所与钱包,陆续当选新的超级节点,攻占了前十的席位。而原超级节点包括 EOS Newyork、EOS42、EOS Authority、EOS Canada 在内已经悄悄掉出前 21 名。火币矿池则始终盘踞高位。

相比起一年前,各路资本高调发文竞选,这一次,新超级节点们像是静悄悄的风云残卷,迅速攻占且毫无铺垫。

Odaily星球日报从知情人士获悉,如果加上火币矿池,EOS 上的 PoS 矿池已经吸纳了几近 1 亿的 EOS,占据投入投票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仍然在增长。

新节点背后是 PoS 矿池,这些 PoS 矿池背后,则是交易所。

超级节点的排位动荡,带来的直接结果不仅仅是老节点正在面临掉落前 21 名的危机。在一票 30 投的前提下,一个实体也许控制着多个超级节点;除此之外,国内节点占比也正在节节升高。

换言之,这些入场者,可能把 EOS 带向更为中心化的深渊。

 
REX催生出的超级节点
 

新的套利机会始于 REX 的诞生。

7 月 6 日,老猫旗下的 Bigone 交易所以 1.5 亿的选票,首次登上了 EOS 超级节点的第一位。

从 5 月 6 日上线 POS 矿池到入围前 21 名、最后上升至第一位,Bigone 花费的时间仅两个月。

如果放在一年前,这个速度恐怕是大多数参与人难以想象也难以做到。

但自今年 5 月,EOS 资源交易所 REX 上线开始,超级节点就开始了一场动荡的“换代更替”。

REX 的诞生源自去年 DApp 的繁荣,彼时 EOS 主网资源供需并不平衡,为降低开发成本,BM 提出了资源租赁平台的想法。在该平台上,用户需要质押 EOS 出租 EOS 资源使用权,换取等额的资源代币 rex token,从而获得 rex token分红,分红包括租赁收益、RAM 交易手续费和短账号竞拍费用。

酝酿数月之后,REX 姗姗来迟终于上线。但由于错过了 DApp 高速增长的阶段,REX 体现出的租赁价值并不算高,此前租赁需求仅占 Rex 池的 2%,使得 REX 的回报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比率,年化率不足 1%。

然而,参与 REX 分红需要履行投票权的前提,给予了 EOS 矿池发挥的空间。

节点通过开通 EOS 矿池,代理用户的 REX,以「通胀奖励+REX 收益」的回报方式,将用户的年化收益提高至 3% 以上,获得用户的选票,借力进入超级节点。而这些矿池,则从用户收益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或通过另外的节点获益。

事实证明,那些掌握着大量持币用户资源的交易所与钱包,凭借着入口的先天优势,正在抢夺超级节点之位。

效果十分显著,除 Bigone 此类中心化交易所之外,不乏十数天狂揽亿级选票的神话。

去中心化交易所鲸交所在 5 月 1 日上线鲸矿池,在 5 月 22 日便以将近 1.12 亿 EOS 的选票当选 EOS 超级节点。

6 月 18 日,去中心化交易所 Newdex 也上线 staking 矿池 Newpos,在 6 月 30 日便以 1.33 亿票当选 EOS 超级节点,排名第 14。

在 5 月推出 REX 理财服务的虎符Hoo.com,也在一个月之后成功当选超级节点,并在同月收购 EOS 去中心化交易所畅思,虎符Hoo.com 创始人王瑞锡向 Odaily星球日报表示,PoS 矿池也在计划之内。

矿池还在陆续增加中,据最新消息,DApp 团队 Equilibrium、交易所 Kucoin 均在近期宣布上线 EOS 质押功能,韩国头部交易所 Bithumb 也宣布即将进军 EOS 超级节点。

早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1 票 30 投形成的节点之间的换票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还有多少?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很难突围,EOS 换票的名额已经差不多满员;交易所的模式更是难以复制,节点们都表示:“交易所做 Staking 对我们来说是降维打击。” 

 
交易所矿池是好是坏?
 

携 PoS 矿池的交易所来势汹汹,揽来了新的票仓,也在搅动着老节点们的利益池。

超级节点竞争激烈,是老节点近期最普遍的共识。“进场一直在进行,这一年不停有新票仓进,老玩家退出。总体投票一直在增加。”EOS Beijing 联合创始人孙玉石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

对于交易所的来势汹汹,不少老节点都表示压力颇大。HelloEOS 创始人梓岑更是笑称“已经做好了被淘汰的准备”。他强调该做的事还是在做,但“已经放下执念”。

此外,交易所这一特殊主体的入局,也引发了不少来自 EOS 关注者的忧虑声音:逐利而来的交易所,尤其是中心化交易所,很难在 EOS 生态上有所作为,而相比之下的是,被视作真正关注 EOS 生态建设的技术节点被挤下去,正在丧失发言权,曾协调 EOS 主网上线运营的两个节点 EOS New York 和 EOS Canada 排名就出现了下滑。

对此,虎符Hoo.com 创始人王瑞锡对 Odaily星球日报表示,之所以参与 EOS 超级节点竞选,是有能力承担并做好维护 EOS 安全的责任,对于 EOS 的社群建设、基础工具也会有动作。

梓岑认为,虽然交易所凶猛,但他觉得资金比起技术、运营、宣传是更为稀缺的资源,交易所背后的流量、号召力、信用更能给 EOS 带来好的背书。他也笃定矿池如果要赚钱,其实是会根据年化率有容量限制。“目前假设一个超级节点每个月的收益大概在 2 万多 EOS,如果你给用户年化 6% 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容量只有 400 万 EOS。”

国外节点 EOS Amsterdam 社区负责人 Brian 也认为交易所算是“生态里面的领头人”,他更忧虑的是超级节点几乎被国内节点占领,至少会带来网络安全、中心化以及负面 PR 带来的长期币价低落等隐忧。

“EOS 如果需要网络活跃、更安全更快,节点分布必须全球分散”。在他看来,亚洲超级节点至多九个,欧洲数量应为 4 到 5 个,随后便是南美洲、北美洲、澳洲等。

今年 6 月,Weiss Ratings 曾表示,由于对中心化的担忧,EOS 的评级被下调。Brian 认为,EOS 的中心化问题已经成为 EOS 负面消息的来源之一,长此以往,加密社区对于 EOS 的情绪也将逐渐消极。

他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超级节点都是在亚洲,也阻断了外资流入。“很多欧洲投资人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敢投资、不看好 EOS,还是属于观望的态度。”

此外,矿池的庞大,加上一票 30 投的机制,使得一个实体或许掌控几个节点也成为可能。当前,排名位居前五的两个超级节点:EOSLaomao、Bigone 交易所均属于老猫旗下,两者利益绑定密切,强者恒强。

多节点规模的把控,事实上是对于通胀奖励的双倍以及多倍的获取,这代表着节点与 EOS 公链更深层利益的绑定,也增加了 EOS 公链的中心化程度。

 
一票一投会是最终解决方案吗?
 

从一年前 EOS 主网上线至今,即使币价不复当年巅峰,超级节点仍然是 EOS 主网中的战略重地。

做超级节点的收益是什么?

是收入,以及这一品牌带来的流量背书。

无论是老节点还是新节点,说到底都是为激励而来。但 EOS 这个去中心化系统需要避免由此而来的集中化。

EOS 因超级节点选举而火,也因为超级节点而增加不少烦恼。

本就专注于 EOS 生态的交易所,因为PoS矿池愈加财大气粗,无意中也正在让 EOS 的寡头化越发明显。

一票 30 投的投票机制,使得头部节点结盟、换票成为圈内公开的秘密。据 EOS Authourity 统计数据,目前投票池共计约 3 亿 EOS,目前共计 30 位节点的选票超过 1 亿,其中通过代理投票的选票就占据 74%。

也正由于一票 30 投的弊端,一票一投在提案早在公投系统上线之初就被提出,即使在公投系统被替代称节点多签提案之际,一票一投也曾被节点写成提案,但并未通过。

6 月 24 日,BM 曾发文谈论帕累托法则下的二八分布,文中提及了亚洲社区对 EOS 的控制问题,并探讨了如何避免规模经济带来的集中问题, 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让选举结果分布更为去中心化,避免区块链网络被极少数人所控制?

他认为,无论是 PoW,还是 PoS、DPoS,如果是单一规则下,难以避免帕累托分布。即使改成一票一投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对于用户尤其是大户来说,他们可以把一个 EOS 账户里边的 EOS,拆分放在不同的 EOS 账户中,通过这种拆分的方式,就可以绕过 1 票 1 投。

他设想,将前 21 个 BP 的名额,分成了四组,即 8 + 8 + 3 + 2。然后,每组,按照不同的规则来产生对应的 BP,这些规则有:基于 RAM 的投票权重、基于质押时间的投票权重(币龄设计)、基于代币销毁速率/永久锁币的投票权重、现行的基于抵押的投票权重。

他还设想采取选举团制度,由网络选出来 100 名代表,然后,采用许可投票制,一票一投的方式,选出来前 21 名。

虽然他也在文末表示仅为个人想法,并不代表 Block one 意图。但可喜的是,上周 BM 在电报群仍然表示正在准备一票一投的提案。

即便如此,治理机制的进化仍然漫长,提案从通过到部署,仍需经过节点们的多重签名,多方博弈不言自明。

Brian 说,他更希望的愿景是,制度有必要,但不能时时依靠,他更希望节点能自发自觉担负起超级节点的责任。

至于其他节点的生存方式,在更好的治理制度出来之前,“找到在节点收益之外制造盈利的能力”或许是更好的生存之道,梓岑说:“我们要摆脱对这种节点收益的依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文 | 芦荟  运营 | 盖遥  编辑 | 卢晓明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查看全部
maxresdefault_(1).jpg

Staking 经济的崛起,带动了 PoS 挖矿这门生意,也打破了 EOS 超级节点的权力格局。

逐利而来的交易所,正在将“老一批”的 EOS 超级节点“赶下台”。

从今年 6 月开始,深熊之际便无太多变动的超级节点席位悄然生变。

鲸交所、Newdex、虎符、Bigone 等交易所与钱包,陆续当选新的超级节点,攻占了前十的席位。而原超级节点包括 EOS Newyork、EOS42、EOS Authority、EOS Canada 在内已经悄悄掉出前 21 名。火币矿池则始终盘踞高位。

相比起一年前,各路资本高调发文竞选,这一次,新超级节点们像是静悄悄的风云残卷,迅速攻占且毫无铺垫。

Odaily星球日报从知情人士获悉,如果加上火币矿池,EOS 上的 PoS 矿池已经吸纳了几近 1 亿的 EOS,占据投入投票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仍然在增长。

新节点背后是 PoS 矿池,这些 PoS 矿池背后,则是交易所。

超级节点的排位动荡,带来的直接结果不仅仅是老节点正在面临掉落前 21 名的危机。在一票 30 投的前提下,一个实体也许控制着多个超级节点;除此之外,国内节点占比也正在节节升高。

换言之,这些入场者,可能把 EOS 带向更为中心化的深渊。

 
REX催生出的超级节点
 

新的套利机会始于 REX 的诞生。

7 月 6 日,老猫旗下的 Bigone 交易所以 1.5 亿的选票,首次登上了 EOS 超级节点的第一位。

从 5 月 6 日上线 POS 矿池到入围前 21 名、最后上升至第一位,Bigone 花费的时间仅两个月。

如果放在一年前,这个速度恐怕是大多数参与人难以想象也难以做到。

但自今年 5 月,EOS 资源交易所 REX 上线开始,超级节点就开始了一场动荡的“换代更替”。

REX 的诞生源自去年 DApp 的繁荣,彼时 EOS 主网资源供需并不平衡,为降低开发成本,BM 提出了资源租赁平台的想法。在该平台上,用户需要质押 EOS 出租 EOS 资源使用权,换取等额的资源代币 rex token,从而获得 rex token分红,分红包括租赁收益、RAM 交易手续费和短账号竞拍费用。

酝酿数月之后,REX 姗姗来迟终于上线。但由于错过了 DApp 高速增长的阶段,REX 体现出的租赁价值并不算高,此前租赁需求仅占 Rex 池的 2%,使得 REX 的回报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比率,年化率不足 1%。

然而,参与 REX 分红需要履行投票权的前提,给予了 EOS 矿池发挥的空间。

节点通过开通 EOS 矿池,代理用户的 REX,以「通胀奖励+REX 收益」的回报方式,将用户的年化收益提高至 3% 以上,获得用户的选票,借力进入超级节点。而这些矿池,则从用户收益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或通过另外的节点获益。

事实证明,那些掌握着大量持币用户资源的交易所与钱包,凭借着入口的先天优势,正在抢夺超级节点之位。

效果十分显著,除 Bigone 此类中心化交易所之外,不乏十数天狂揽亿级选票的神话。

去中心化交易所鲸交所在 5 月 1 日上线鲸矿池,在 5 月 22 日便以将近 1.12 亿 EOS 的选票当选 EOS 超级节点。

6 月 18 日,去中心化交易所 Newdex 也上线 staking 矿池 Newpos,在 6 月 30 日便以 1.33 亿票当选 EOS 超级节点,排名第 14。

在 5 月推出 REX 理财服务的虎符Hoo.com,也在一个月之后成功当选超级节点,并在同月收购 EOS 去中心化交易所畅思,虎符Hoo.com 创始人王瑞锡向 Odaily星球日报表示,PoS 矿池也在计划之内。

矿池还在陆续增加中,据最新消息,DApp 团队 Equilibrium、交易所 Kucoin 均在近期宣布上线 EOS 质押功能,韩国头部交易所 Bithumb 也宣布即将进军 EOS 超级节点。

早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1 票 30 投形成的节点之间的换票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还有多少?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很难突围,EOS 换票的名额已经差不多满员;交易所的模式更是难以复制,节点们都表示:“交易所做 Staking 对我们来说是降维打击。” 

 
交易所矿池是好是坏?
 

携 PoS 矿池的交易所来势汹汹,揽来了新的票仓,也在搅动着老节点们的利益池。

超级节点竞争激烈,是老节点近期最普遍的共识。“进场一直在进行,这一年不停有新票仓进,老玩家退出。总体投票一直在增加。”EOS Beijing 联合创始人孙玉石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

对于交易所的来势汹汹,不少老节点都表示压力颇大。HelloEOS 创始人梓岑更是笑称“已经做好了被淘汰的准备”。他强调该做的事还是在做,但“已经放下执念”。

此外,交易所这一特殊主体的入局,也引发了不少来自 EOS 关注者的忧虑声音:逐利而来的交易所,尤其是中心化交易所,很难在 EOS 生态上有所作为,而相比之下的是,被视作真正关注 EOS 生态建设的技术节点被挤下去,正在丧失发言权,曾协调 EOS 主网上线运营的两个节点 EOS New York 和 EOS Canada 排名就出现了下滑。

对此,虎符Hoo.com 创始人王瑞锡对 Odaily星球日报表示,之所以参与 EOS 超级节点竞选,是有能力承担并做好维护 EOS 安全的责任,对于 EOS 的社群建设、基础工具也会有动作。

梓岑认为,虽然交易所凶猛,但他觉得资金比起技术、运营、宣传是更为稀缺的资源,交易所背后的流量、号召力、信用更能给 EOS 带来好的背书。他也笃定矿池如果要赚钱,其实是会根据年化率有容量限制。“目前假设一个超级节点每个月的收益大概在 2 万多 EOS,如果你给用户年化 6% 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容量只有 400 万 EOS。”

国外节点 EOS Amsterdam 社区负责人 Brian 也认为交易所算是“生态里面的领头人”,他更忧虑的是超级节点几乎被国内节点占领,至少会带来网络安全、中心化以及负面 PR 带来的长期币价低落等隐忧。

“EOS 如果需要网络活跃、更安全更快,节点分布必须全球分散”。在他看来,亚洲超级节点至多九个,欧洲数量应为 4 到 5 个,随后便是南美洲、北美洲、澳洲等。

今年 6 月,Weiss Ratings 曾表示,由于对中心化的担忧,EOS 的评级被下调。Brian 认为,EOS 的中心化问题已经成为 EOS 负面消息的来源之一,长此以往,加密社区对于 EOS 的情绪也将逐渐消极。

他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超级节点都是在亚洲,也阻断了外资流入。“很多欧洲投资人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敢投资、不看好 EOS,还是属于观望的态度。”

此外,矿池的庞大,加上一票 30 投的机制,使得一个实体或许掌控几个节点也成为可能。当前,排名位居前五的两个超级节点:EOSLaomao、Bigone 交易所均属于老猫旗下,两者利益绑定密切,强者恒强。

多节点规模的把控,事实上是对于通胀奖励的双倍以及多倍的获取,这代表着节点与 EOS 公链更深层利益的绑定,也增加了 EOS 公链的中心化程度。

 
一票一投会是最终解决方案吗?
 

从一年前 EOS 主网上线至今,即使币价不复当年巅峰,超级节点仍然是 EOS 主网中的战略重地。

做超级节点的收益是什么?

是收入,以及这一品牌带来的流量背书。

无论是老节点还是新节点,说到底都是为激励而来。但 EOS 这个去中心化系统需要避免由此而来的集中化。

EOS 因超级节点选举而火,也因为超级节点而增加不少烦恼。

本就专注于 EOS 生态的交易所,因为PoS矿池愈加财大气粗,无意中也正在让 EOS 的寡头化越发明显。

一票 30 投的投票机制,使得头部节点结盟、换票成为圈内公开的秘密。据 EOS Authourity 统计数据,目前投票池共计约 3 亿 EOS,目前共计 30 位节点的选票超过 1 亿,其中通过代理投票的选票就占据 74%。

也正由于一票 30 投的弊端,一票一投在提案早在公投系统上线之初就被提出,即使在公投系统被替代称节点多签提案之际,一票一投也曾被节点写成提案,但并未通过。

6 月 24 日,BM 曾发文谈论帕累托法则下的二八分布,文中提及了亚洲社区对 EOS 的控制问题,并探讨了如何避免规模经济带来的集中问题, 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让选举结果分布更为去中心化,避免区块链网络被极少数人所控制?

他认为,无论是 PoW,还是 PoS、DPoS,如果是单一规则下,难以避免帕累托分布。即使改成一票一投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对于用户尤其是大户来说,他们可以把一个 EOS 账户里边的 EOS,拆分放在不同的 EOS 账户中,通过这种拆分的方式,就可以绕过 1 票 1 投。

他设想,将前 21 个 BP 的名额,分成了四组,即 8 + 8 + 3 + 2。然后,每组,按照不同的规则来产生对应的 BP,这些规则有:基于 RAM 的投票权重、基于质押时间的投票权重(币龄设计)、基于代币销毁速率/永久锁币的投票权重、现行的基于抵押的投票权重。

他还设想采取选举团制度,由网络选出来 100 名代表,然后,采用许可投票制,一票一投的方式,选出来前 21 名。

虽然他也在文末表示仅为个人想法,并不代表 Block one 意图。但可喜的是,上周 BM 在电报群仍然表示正在准备一票一投的提案。

即便如此,治理机制的进化仍然漫长,提案从通过到部署,仍需经过节点们的多重签名,多方博弈不言自明。

Brian 说,他更希望的愿景是,制度有必要,但不能时时依靠,他更希望节点能自发自觉担负起超级节点的责任。

至于其他节点的生存方式,在更好的治理制度出来之前,“找到在节点收益之外制造盈利的能力”或许是更好的生存之道,梓岑说:“我们要摆脱对这种节点收益的依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文 | 芦荟  运营 | 盖遥  编辑 | 卢晓明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Libra 采用的 HotStuff 算法作者亲述:「尤物」诞生记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9 16:17 • 来自相关话题

Ted Yin,HotStuff 论文第一作者, Av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系统架构师。

    Facebook 公布了 Libra 白皮书和相关技术文档之后,链闻发现了 Libra 区块链将使用基于拜占庭容错共识的「LibraBFT」共识算法,而 LibraBFT 算法则是「HotStuff」的一个变种。之后,链闻又顺藤摸瓜,找到了「HotStuff」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大学在读博士生尹茂帆(Ted Yin),请他讲述了 HotStuff 的奥妙。

    Ted Yin 今年 25 岁,目前导师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 Emin Gün Sirer 教授和 Robbert van Renesse 教授。他同时也是市场颇为瞩目的区块链新项目 Av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系统架构师。2018 年暑期期间,他在 VMware Research 实习时提出了「HotStuff」协议中核心算法,并完成了相关论文。

    我们邀请 Ted Yin 撰文分享了他提出 「HotStuff」核心算法前前后后的经历。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记录下一个创新性算法被年轻华人研究者提出的背景,一个有可能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完成的来龙去脉。我们希望以此帮助读者更好了理解「HotStuff」,更可以激励区块链行业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更好地建设。



一入系统深似海


没想到,HotStuff ,这个被我中文起名为「尤物」协议的科研成果,或多或少竟源自于我第一个「失败」的研究。请容我细细说来。2016 年,博士之旅伊始,我的导师 Emin Gün Sirer 教授便拿出几份论文让我细细研读。其中有:

    Paxos Made Moderately Complex;
    Byzantine Quorum Systems;
    Implementing Fault-Tolerant Services Using the State Machine Approach。


这些都是共识协议研究经典中的经典。更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竟有幸与 Byzantine Quorum Systems 的两位作者合作完成了后来的尤物协议。

相较于人工智能(AI)的论文,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研究论文篇幅都较长,一般有十来页。而共识协议算法的论文每一页的难度又令人望而却步。在理解了共识问题的基础以及经典算法以后,一次开会中,Gün 教授开始考我了。本来胸有成竹的我,被他连珠炮一般的问题问得说不出话来。

「看来你需要回去重新读一遍啦,Ted!」,他淡然一笑,「不必担心,本来这世界上没多少人懂 Paxos。」(链闻注:「Paxos」指 Paxos 算法,Paxos 算法是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1990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消息传递且具有高度容错特性的一致性算法,很多大型分布式系统都采用 Paxos 算法来解决分布式一致性问题,Paxos 算法被普遍认为难以理解,难以实现。)

我愧色满面,仓皇逃出了办公室。于是下决心要把其中逻辑理清,以至无懈可击。


「异步」难题


共识协议,或者推广至各种分布式系统的协议,是一类基于时态逻辑的算法描述,其难点在于「异步」(asynchrony)。

所谓异步,就是若干个相对独立逻辑可以同时执行,并且它们之间能够依据算法发生交互。这里的「异步」与异步协议中异步所指不同,更接近于并发(concurrency)的概念。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无时无刻不进行这种「异步」的操作:我们不会干等一天别人的消息,也不会在整个项目所有的事情做完后才睡觉休息。我们往往是会「同时」处理若干个不同的事务,尽量不会因为一件事没有做完而被卡住不做后续的所有事情。

这种等待着一件事情完成再处理另一件事情的过程,就可以被称为「同步」;而把事情做一部分丢给别人,接着马上进行其他操作的过程中,则产生了「异步」。

正如生活中的多任务同时处理一样,带有异步 / 并发性质的算法设计充满了挑战。以Paxos算法为例,它是一种 对宕机有一定容忍度的冗余算法(Crash Fault Tolerance,下称 CFT)。用通俗的话讲,也就是我们希望有若干个机器去备份同一个系统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是用户的信息、银行的交易,或者平台上程序的执行序列。这种「备份」(replication) ,使得整个系统有一定的抗故障能力 —— 一台带状态副本的机器崩溃之后,我们仍然有别的机器可以使用。

Paxos 作为这类协议的代表已经在业界获得了广泛的使用,比如 Google 的Spanner 系统。毫不客气地说,云服务和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崛起,重要原因之一就要归功于此。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莱斯利·兰波特(Leslie Lamport)提出了 Paxos 算法,这成为让他在 2013 年获得图灵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 当然,兰波特有太多的贡献了,包括后文会提到的拜占庭容错算法(BFT),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不过,像 Paxos 这类算法因为需要保证系统各个机器同时处于一致的状态,以便对外表现为一个不间断的服务,因而十分难以设计和理解。

当然,我的那个故事的结局是:重新来过,认真钻研,自信满满地再次接受也解答了 Gün 教授提出的若干个刁钻的问题,最终通过了他的考验。

「那么接下来我希望你思考一下能不能基于区块链的结构设计一个 CFT 算法,打败 Paxos。」Gün 教授说。

「好的。」我回答到。


虽万难吾往矣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花去了我整整第一年一个学期的时间。

现在回想,这个过程短暂又漫长,时而枯燥无味,但时而又充满惊奇。我曾经构想出了一些看似正确的算法,但仅仅过了一天,随即便发现无法证明,或者算法本身存在错误。直到在第一个暑假来临前,我向导师提交了一份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报告。

在报告中我分析了尝试用链式结构打败 Paxos 的各种大方向。其中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路线是采取类似原中本聪共识中的概率模型,然后通过随机的等待时间来建立起一个可以收敛的共识链;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则是像 Paxos 那样,使用子集(Quorum)交来把 Paxos「编码」在链上。


在报告中,我给出了基于 Python 快速构建的 Raft (一种类似 Paxos 的协议)和第一种路线的性能对比,得出了不成功的结论。而 Gün 教授对另一个路线并不持乐观态度 —— 因为 Paxos/Raft 现在已经被优化得很快了,在这种只有宕机的容错场景(即 Crash Fault__Tolerance,CFT)下是不具备优势的。

我们决定放弃这个 CFT 相关的研究,我也转而有了一个新项目,也就是后来的Avalanche 协议。它是一种概率安全的拜占庭容错协议,这里暂不展开。

有趣的是,报告提到的两条路线中,第一个正好和早期的 DPoS 思路如初一辙。DPoS 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协议,它在早期并不是拜占庭容错的,而且协议本身没有严格的证明或者性能的测试,主要使用它的 EOS 虚拟货币,也沦为了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系统。而第二个路线,如果将问题的领域由宕机容错(CFT)变为拜占庭容错(BFT),Paxos 改换成 DLS/PBFT,则像极了后来的尤物协议(即 HotStuff) 。


一拍即合


17 年秋季学期即逝,我向 VMware Research 的首席研究员Dahlia Malkhi表达了实习的意向。





Dahlia 毕业于希伯来大学,曾在 AT &T; 研究室工作多年,后自 1999 年到 2007 年在希伯来大学计算机系执教,之后又曾担任微软研究院在硅谷 (MSR Silicon Valley) 的首席研究员,并在 2014 年 MSR 硅谷被微软解散后参与创立了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厂商威睿 (VMware) 的研究机构 VMware Research,担任首席研究员。她在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领域研究颇深。


当年 12 月,在清华—康奈尔区块链研讨会期间,Dahlia 和 VMware Research 的高级研究员 Ittai Abraham 飞到深圳,短暂参会并作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是关于 BFT 协议在区块链时代下的新研究课题。期间,他们宣布发现了 2007 年获得 SOSP 最佳论文的 Zyzzyva BFT 系统存在的正确性问题,借此说明 BFT 协议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以致在业界无数专家审稿的 10 年以后,仍然可能会发现算法层面的正确性 bug。

我们在她宣讲的当天吃了早饭,席间她简短地用了 30 分钟问了一些关于我目前科研的问题作为面试。

Dahlia 在业界以一针见血和才思敏捷著称,在挺过了她的一些关于 Avalanche 协议的一些尖锐问题后,她表达出了对我一开始那个「夭折」 CFT 项目的浓厚兴趣。在次年的远程交流中,她提到了一个在构想的 BFT 算法有些类似于我的项目,并且询问我当初放弃的原因。之后我们一拍即合,去 VMware Research 实习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太平洋的风


实习就这么开始了。从东岸的纽约飞到了西岸的加州。美好的湾区,全新的暑假。烈日下,太平洋的风时而拨弄着我手中的纸页,我则低头继续思考着「谁是坏人,谁是好人,谁又背叛了谁」的问题 —— 拜占庭容错。






Dahlia 告诉我说,一般世界各地的博士生来这里实习的头一周都不需要做什么,而是应该去尝试摸清自己的能力,以及寻找感兴趣的项目。彼时,她提到希望我能看一下他们于三月份撰写的文稿。






我喜忧参半。「喜」是因为有明确的文稿可以阅读,「忧」则是这个预印稿是不是意味着算法已经设计完毕,而我能做的事所剩无几?

实际上,在「挣扎」着阅读了一周以后,我发现初稿中描述的算法很是模糊,正确性的证明也是一笔带过,其中两个核心引理都是一句话。于是,在商议后,我们做了一个后来觉得极为明智,但对我来说也十分挑战的决定:我不去看那篇预印稿,而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凭着自己受到的启发,结合已有的积累,用我的符号系统来重新描述算法,并且尝试给出严格的证明。

整个过程大概又花费了将近一周,最后我将重写的几页稿子交给了 Dahlia。令我欣喜的是,得到的反馈非常鼓舞人心。Dahlia 说我自己重头设计的算法在本质上和她当初的构想大体相似。

但是不久她就发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我的协议里面需要的假设比原本的预印稿的要更少。

我的解释是,原稿里面维护的变量和隐含条件过多,而且有的好像也不是必要。我相信「简单即是优美」的原则,于是去掉了一些觉得冗余的不变量。

瞬间,Dahlia 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直截了当地说,「不,这个简化会直接破坏协议的正确性」。

好在我已早有准备,向她解释了这个「重要」条件其实是不必要的。但是她依然坚持。

讨论变得逐渐激烈,于是我壮了胆,带着十足底气的口吻「挑战」道:「If so, could you please show me a counterexample? (如果真是这样,你能给我构造一个反例吗?)」她立即开始在眼前的白板上写写画画,我全神贯注,准备迎接对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的挑战。

在她数次尝试失败之后,我再次耐心地解释了一遍无需那个条件的原因。我说,听上去确实挺反直觉的,我一开始也觉得困惑,但是后来发现证明正确性并不需要它。最后,她将马克笔缓缓放下,笑着长出了一口气说,「目前我想不到反对的理由。Ted,你赢了。哈哈。」

证明不是一笔挥就的。我一开始自鸣得意的证明很快就被 Dahlia 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有一个条件从来没有用过。和之前我们所争论的冗余条件不同,我们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条件,奈何找遍了整个证明都没有!

这种感觉就像是修好一个机器后发现手头多了一些零件,又或是做完手术发现金属盘里多出了一些器官一般。所幸的是,很快我们发现了其中一句话其实暗含了条件,但欣慰之余又感叹就算是专业人士,做这种 BFT 协议也是十分棘手。

随后,我们计划将旧稿替换成现在重写的新稿。


高手过招


Dahlia 一直是我最敬重的学者之一,因为她平易近人,跟年轻人打成一片,而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又有着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学者的严肃威严,讨论细致入微,不让毫厘。

老实说,在讨论中,大多数时候还是她取得了「胜利」。跟高手「过招」,我不得不叹服她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也是跟她合作的乐趣:就像是一场赛车比赛,稍一不留神,她就在弯道直接超车,一骑绝尘了;或是在你飞速狂奔而不知其所往时将其横刀拦下,使之冷静下来解释清楚。

不久,坐在旁桌的Mike Reiter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我对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大佬知之甚少,自然也是不知道这位 Mike 的来头。只是当时觉得他特别友善,还经常来问我需不需要来看一眼我的稿子,或者讨论一下算法问题。





Mike Reiter,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计算机系教授


他也对 HotStuff 感兴趣,于是我们便有了三人的开会小组。再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最早读的那篇于 1998 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拜占庭仲裁系统 Byzantine Quorum Systems」,正是 Dahlia 和Mike 在 AT&T; 实验室工作时期所合著的成果。那时的我还在幼儿园留着口水,咬着手指。





1998 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分布式计算」上的论文「Byzantine quorum systems」


相比 Dahlia,Mike 更像是那种深藏不露的扫地僧。他时常会在你作报告加速时打断,慢条斯理道:「恕我愚钝,但是我不理解你刚刚说的东西,你能再解释一遍吗?」而我逐渐察觉到他懂的其实远比看上去的多,总能在关键的地方提出非常好的问题。一旦他和 Dahlia 争论起来,我几乎无法插嘴,只好在一旁以崇敬的目光看着两位「神仙大战」。


犹物之生


Dahlia 提起了最初的论文稿其实投了 2018 年的 PODC 会议(分布式系统理论顶会),结果被拒。原因有二:审稿人觉得这论文写得太笼统,他们没能理解算法的具体过程,以及证明过于简陋;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认为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的期刊版本已经在其中「暗示」了可能存在线性复杂度的换届(view change),所以论文号称的线性换届并不是新东西。

Dahlia 对第一点心服口服 —— 这也是让我不看原文重头写过的原因之一。但她对第二点不以为然,因为她去找来了那个期刊论文,所谓「暗示」并不可行。

就这一点,我们两人在一次讨论中对 PBFT 期刊版本的算法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 PBFT 的换届做不到线性,也就是审稿人的说法有误;但坏消息是,Dahlia 的旧稿里面的算法并不符合标题所说的完全线性,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微妙之处。





就在这次和 Dahlia 对 PBFT 期刊版本的讨论中,我们得到了新的思路


实际上,为了保证响应度(responsiveness, 即在正常运行中不需要让每个共识等待最大的网络延迟,从而沦为「同步协议」),不得不变成平方复杂度;或者为了线性复杂度而放弃响应度。无论何种取舍,皆使我们的贡献度大幅缩水 —— 这朵乌云不幸地于周五飘在了头顶,在这沦为「incremental work」的阴霾下我们若有所思地开始了周末。


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后,我席间提到的一个思路给了 Dahlia 新的启发。于是,在那个周日的下午,当我还在家慵懒地用笔记本看新闻时,突然收到了一封她上千字的邮件。

果然,在我们的 HotStuff 体系中,尽管最初的算法跟 Tendermint 本质相仿(抛开我们更简洁优美不谈),但还有别的变种可以打破这种壁垒:在保证与 PBFT 类似响应度的同时,达到线性的消息复杂度下界,即理论最优。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 Paxos (非拜占庭容错)同样也是线性复杂度。

主要思路就是那天讨论中我突发奇想提到的:「如果我们增加一个阶段呢?两个阶段的协议变三个阶段,但是好像我们可以用中间阶段维护的不变量(Invariant)来避免 Liveness 的问题,从而完全保证响应度。」

于是,便有了第三版的「尤物」,也是 Facebook 的LibraBFT所基于的那个。

尽管在最终发表的论文中,我被列为第一作者,但是这个算法的提出,与 Dahlia 和 Mike 等经验丰富学者的紧密协作及相互间激发出的灵感密切相关。我也很开心,能够在 VMware Research 短暂的暑假实习期间完成「尤物」的主体部分算法。

在实习结束之后的半年间,我们坚持不懈地完善理论和代码,并且也尝试向业界推广该成果。我们都对创造可以用于实际系统的协议充满热情,也都对理论和系统实践有着一定经验。Dahlia 显然比我拥有更多的经验和更深刻的认识,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思考和每一个建议都认真加以考虑,并且也充分信任我的一些观点——这使得我凭借自己对系统和这个行业的理解能有所施展。

例如 Facebook 的 Libra 技术文档中反复提到的「起搏器」(Pacemaker),就是由我提出并取的名字。当时我看到 HotStuff 框架提供了一次从算法层面对共识安全(safety)和性能(Liveness) 进行解耦合(decouple)的机会,然后在第一次描述算法时就将保证系统安全的部分抽离出来,然后将与具体应用相关的 heuristics 部分分离成为一个「起搏器」,来拯救 Liveness。

这一点,毫无疑问,是谈论 HotStuff 无法避开的有趣话题。

我真心期待这个「尤物」,能够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巨头,抑或是创业公司,能够真正构建实际的拜占庭容错系统。毫无疑问,Facebook 首先尝了鲜。

我们在 2018 年向他们推荐了「尤物」,而后如技术文档中所说,在考虑了市面上诸多其他算法后,他们作出了决定。

与此同时,我也向一些国内的创业公司宣传了算法。遗憾的是我跟国内大公司并没有机会接触,只听说他们在共识上栽了不少跟头。

讽刺的是,如今的市场上,极大一部分区块链公司并没有实现所谓的区块链,遑论拜占庭容错。残酷的现实就是,就算从 Google、Facebook 或是阿里、腾讯等公司抓出最优秀的程序员,其中能够熟练掌握 Paxos (CFT 容错非 BFT 容错) 、且知晓如何从头构建这样高效系统的人屈指可数。

但是我们不要感到灰心丧气,因为这反而是对国内产业的一个前所未有的,赶超世界最领先水平的机遇。除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一个合格的、成熟的新 BFT 容错系统尚未诞生,谁将摘取这个王冠 —— 更确切的是,哪些公司将弯道超车,这尚未可知。

我希望「尤物」能够抛砖引玉,为此铺平道路。


撰文:Ted Yin,康奈尔大学博士生,Av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系统架构师 查看全部
5d520684d4bfe34eecd18f19eba7db97.jpg

Ted Yin,HotStuff 论文第一作者, Av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系统架构师。


    Facebook 公布了 Libra 白皮书和相关技术文档之后,链闻发现了 Libra 区块链将使用基于拜占庭容错共识的「LibraBFT」共识算法,而 LibraBFT 算法则是「HotStuff」的一个变种。之后,链闻又顺藤摸瓜,找到了「HotStuff」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大学在读博士生尹茂帆(Ted Yin),请他讲述了 HotStuff 的奥妙。

    Ted Yin 今年 25 岁,目前导师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 Emin Gün Sirer 教授和 Robbert van Renesse 教授。他同时也是市场颇为瞩目的区块链新项目 Av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系统架构师。2018 年暑期期间,他在 VMware Research 实习时提出了「HotStuff」协议中核心算法,并完成了相关论文。

    我们邀请 Ted Yin 撰文分享了他提出 「HotStuff」核心算法前前后后的经历。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记录下一个创新性算法被年轻华人研究者提出的背景,一个有可能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完成的来龙去脉。我们希望以此帮助读者更好了理解「HotStuff」,更可以激励区块链行业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更好地建设。




一入系统深似海


没想到,HotStuff ,这个被我中文起名为「尤物」协议的科研成果,或多或少竟源自于我第一个「失败」的研究。请容我细细说来。2016 年,博士之旅伊始,我的导师 Emin Gün Sirer 教授便拿出几份论文让我细细研读。其中有:


    Paxos Made Moderately Complex;
    Byzantine Quorum Systems;
    Implementing Fault-Tolerant Services Using the State Machine Approach。



这些都是共识协议研究经典中的经典。更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竟有幸与 Byzantine Quorum Systems 的两位作者合作完成了后来的尤物协议。

相较于人工智能(AI)的论文,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研究论文篇幅都较长,一般有十来页。而共识协议算法的论文每一页的难度又令人望而却步。在理解了共识问题的基础以及经典算法以后,一次开会中,Gün 教授开始考我了。本来胸有成竹的我,被他连珠炮一般的问题问得说不出话来。

「看来你需要回去重新读一遍啦,Ted!」,他淡然一笑,「不必担心,本来这世界上没多少人懂 Paxos。」(链闻注:「Paxos」指 Paxos 算法,Paxos 算法是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1990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消息传递且具有高度容错特性的一致性算法,很多大型分布式系统都采用 Paxos 算法来解决分布式一致性问题,Paxos 算法被普遍认为难以理解,难以实现。)

我愧色满面,仓皇逃出了办公室。于是下决心要把其中逻辑理清,以至无懈可击。


「异步」难题


共识协议,或者推广至各种分布式系统的协议,是一类基于时态逻辑的算法描述,其难点在于「异步」(asynchrony)。

所谓异步,就是若干个相对独立逻辑可以同时执行,并且它们之间能够依据算法发生交互。这里的「异步」与异步协议中异步所指不同,更接近于并发(concurrency)的概念。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无时无刻不进行这种「异步」的操作:我们不会干等一天别人的消息,也不会在整个项目所有的事情做完后才睡觉休息。我们往往是会「同时」处理若干个不同的事务,尽量不会因为一件事没有做完而被卡住不做后续的所有事情。

这种等待着一件事情完成再处理另一件事情的过程,就可以被称为「同步」;而把事情做一部分丢给别人,接着马上进行其他操作的过程中,则产生了「异步」。

正如生活中的多任务同时处理一样,带有异步 / 并发性质的算法设计充满了挑战。以Paxos算法为例,它是一种 对宕机有一定容忍度的冗余算法(Crash Fault Tolerance,下称 CFT)。用通俗的话讲,也就是我们希望有若干个机器去备份同一个系统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是用户的信息、银行的交易,或者平台上程序的执行序列。这种「备份」(replication) ,使得整个系统有一定的抗故障能力 —— 一台带状态副本的机器崩溃之后,我们仍然有别的机器可以使用。

Paxos 作为这类协议的代表已经在业界获得了广泛的使用,比如 Google 的Spanner 系统。毫不客气地说,云服务和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崛起,重要原因之一就要归功于此。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莱斯利·兰波特(Leslie Lamport)提出了 Paxos 算法,这成为让他在 2013 年获得图灵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 当然,兰波特有太多的贡献了,包括后文会提到的拜占庭容错算法(BFT),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不过,像 Paxos 这类算法因为需要保证系统各个机器同时处于一致的状态,以便对外表现为一个不间断的服务,因而十分难以设计和理解。

当然,我的那个故事的结局是:重新来过,认真钻研,自信满满地再次接受也解答了 Gün 教授提出的若干个刁钻的问题,最终通过了他的考验。

「那么接下来我希望你思考一下能不能基于区块链的结构设计一个 CFT 算法,打败 Paxos。」Gün 教授说。

「好的。」我回答到。


虽万难吾往矣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花去了我整整第一年一个学期的时间。

现在回想,这个过程短暂又漫长,时而枯燥无味,但时而又充满惊奇。我曾经构想出了一些看似正确的算法,但仅仅过了一天,随即便发现无法证明,或者算法本身存在错误。直到在第一个暑假来临前,我向导师提交了一份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报告。

在报告中我分析了尝试用链式结构打败 Paxos 的各种大方向。其中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路线是采取类似原中本聪共识中的概率模型,然后通过随机的等待时间来建立起一个可以收敛的共识链;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则是像 Paxos 那样,使用子集(Quorum)交来把 Paxos「编码」在链上。



在报告中,我给出了基于 Python 快速构建的 Raft (一种类似 Paxos 的协议)和第一种路线的性能对比,得出了不成功的结论。而 Gün 教授对另一个路线并不持乐观态度 —— 因为 Paxos/Raft 现在已经被优化得很快了,在这种只有宕机的容错场景(即 Crash Fault__Tolerance,CFT)下是不具备优势的。

我们决定放弃这个 CFT 相关的研究,我也转而有了一个新项目,也就是后来的Avalanche 协议。它是一种概率安全的拜占庭容错协议,这里暂不展开。

有趣的是,报告提到的两条路线中,第一个正好和早期的 DPoS 思路如初一辙。DPoS 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协议,它在早期并不是拜占庭容错的,而且协议本身没有严格的证明或者性能的测试,主要使用它的 EOS 虚拟货币,也沦为了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系统。而第二个路线,如果将问题的领域由宕机容错(CFT)变为拜占庭容错(BFT),Paxos 改换成 DLS/PBFT,则像极了后来的尤物协议(即 HotStuff) 。


一拍即合


17 年秋季学期即逝,我向 VMware Research 的首席研究员Dahlia Malkhi表达了实习的意向。

b73249195db02e813bb6d1735b52cc57.jpg

Dahlia 毕业于希伯来大学,曾在 AT &T; 研究室工作多年,后自 1999 年到 2007 年在希伯来大学计算机系执教,之后又曾担任微软研究院在硅谷 (MSR Silicon Valley) 的首席研究员,并在 2014 年 MSR 硅谷被微软解散后参与创立了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厂商威睿 (VMware) 的研究机构 VMware Research,担任首席研究员。她在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领域研究颇深。


当年 12 月,在清华—康奈尔区块链研讨会期间,Dahlia 和 VMware Research 的高级研究员 Ittai Abraham 飞到深圳,短暂参会并作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是关于 BFT 协议在区块链时代下的新研究课题。期间,他们宣布发现了 2007 年获得 SOSP 最佳论文的 Zyzzyva BFT 系统存在的正确性问题,借此说明 BFT 协议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以致在业界无数专家审稿的 10 年以后,仍然可能会发现算法层面的正确性 bug。

我们在她宣讲的当天吃了早饭,席间她简短地用了 30 分钟问了一些关于我目前科研的问题作为面试。

Dahlia 在业界以一针见血和才思敏捷著称,在挺过了她的一些关于 Avalanche 协议的一些尖锐问题后,她表达出了对我一开始那个「夭折」 CFT 项目的浓厚兴趣。在次年的远程交流中,她提到了一个在构想的 BFT 算法有些类似于我的项目,并且询问我当初放弃的原因。之后我们一拍即合,去 VMware Research 实习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太平洋的风


实习就这么开始了。从东岸的纽约飞到了西岸的加州。美好的湾区,全新的暑假。烈日下,太平洋的风时而拨弄着我手中的纸页,我则低头继续思考着「谁是坏人,谁是好人,谁又背叛了谁」的问题 —— 拜占庭容错。

fc66ea6bfee07a11c8572ac19b6de97f.jpg


Dahlia 告诉我说,一般世界各地的博士生来这里实习的头一周都不需要做什么,而是应该去尝试摸清自己的能力,以及寻找感兴趣的项目。彼时,她提到希望我能看一下他们于三月份撰写的文稿。

3d0163641297cb56c49dff53c4db87e6.jpg


我喜忧参半。「喜」是因为有明确的文稿可以阅读,「忧」则是这个预印稿是不是意味着算法已经设计完毕,而我能做的事所剩无几?

实际上,在「挣扎」着阅读了一周以后,我发现初稿中描述的算法很是模糊,正确性的证明也是一笔带过,其中两个核心引理都是一句话。于是,在商议后,我们做了一个后来觉得极为明智,但对我来说也十分挑战的决定:我不去看那篇预印稿,而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凭着自己受到的启发,结合已有的积累,用我的符号系统来重新描述算法,并且尝试给出严格的证明。

整个过程大概又花费了将近一周,最后我将重写的几页稿子交给了 Dahlia。令我欣喜的是,得到的反馈非常鼓舞人心。Dahlia 说我自己重头设计的算法在本质上和她当初的构想大体相似。

但是不久她就发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我的协议里面需要的假设比原本的预印稿的要更少。

我的解释是,原稿里面维护的变量和隐含条件过多,而且有的好像也不是必要。我相信「简单即是优美」的原则,于是去掉了一些觉得冗余的不变量。

瞬间,Dahlia 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直截了当地说,「不,这个简化会直接破坏协议的正确性」。

好在我已早有准备,向她解释了这个「重要」条件其实是不必要的。但是她依然坚持。

讨论变得逐渐激烈,于是我壮了胆,带着十足底气的口吻「挑战」道:「If so, could you please show me a counterexample? (如果真是这样,你能给我构造一个反例吗?)」她立即开始在眼前的白板上写写画画,我全神贯注,准备迎接对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的挑战。

在她数次尝试失败之后,我再次耐心地解释了一遍无需那个条件的原因。我说,听上去确实挺反直觉的,我一开始也觉得困惑,但是后来发现证明正确性并不需要它。最后,她将马克笔缓缓放下,笑着长出了一口气说,「目前我想不到反对的理由。Ted,你赢了。哈哈。」

证明不是一笔挥就的。我一开始自鸣得意的证明很快就被 Dahlia 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有一个条件从来没有用过。和之前我们所争论的冗余条件不同,我们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条件,奈何找遍了整个证明都没有!

这种感觉就像是修好一个机器后发现手头多了一些零件,又或是做完手术发现金属盘里多出了一些器官一般。所幸的是,很快我们发现了其中一句话其实暗含了条件,但欣慰之余又感叹就算是专业人士,做这种 BFT 协议也是十分棘手。

随后,我们计划将旧稿替换成现在重写的新稿。


高手过招


Dahlia 一直是我最敬重的学者之一,因为她平易近人,跟年轻人打成一片,而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又有着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学者的严肃威严,讨论细致入微,不让毫厘。

老实说,在讨论中,大多数时候还是她取得了「胜利」。跟高手「过招」,我不得不叹服她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也是跟她合作的乐趣:就像是一场赛车比赛,稍一不留神,她就在弯道直接超车,一骑绝尘了;或是在你飞速狂奔而不知其所往时将其横刀拦下,使之冷静下来解释清楚。

不久,坐在旁桌的Mike Reiter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我对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大佬知之甚少,自然也是不知道这位 Mike 的来头。只是当时觉得他特别友善,还经常来问我需不需要来看一眼我的稿子,或者讨论一下算法问题。

8cd11ae426f2166434ea326aa07a8f49.jpg

Mike Reiter,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计算机系教授


他也对 HotStuff 感兴趣,于是我们便有了三人的开会小组。再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最早读的那篇于 1998 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拜占庭仲裁系统 Byzantine Quorum Systems」,正是 Dahlia 和Mike 在 AT&T; 实验室工作时期所合著的成果。那时的我还在幼儿园留着口水,咬着手指。

9885055aee2fcaf2c2d3466867a841ed.jpg

1998 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分布式计算」上的论文「Byzantine quorum systems」


相比 Dahlia,Mike 更像是那种深藏不露的扫地僧。他时常会在你作报告加速时打断,慢条斯理道:「恕我愚钝,但是我不理解你刚刚说的东西,你能再解释一遍吗?」而我逐渐察觉到他懂的其实远比看上去的多,总能在关键的地方提出非常好的问题。一旦他和 Dahlia 争论起来,我几乎无法插嘴,只好在一旁以崇敬的目光看着两位「神仙大战」。


犹物之生


Dahlia 提起了最初的论文稿其实投了 2018 年的 PODC 会议(分布式系统理论顶会),结果被拒。原因有二:审稿人觉得这论文写得太笼统,他们没能理解算法的具体过程,以及证明过于简陋;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认为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的期刊版本已经在其中「暗示」了可能存在线性复杂度的换届(view change),所以论文号称的线性换届并不是新东西。

Dahlia 对第一点心服口服 —— 这也是让我不看原文重头写过的原因之一。但她对第二点不以为然,因为她去找来了那个期刊论文,所谓「暗示」并不可行。

就这一点,我们两人在一次讨论中对 PBFT 期刊版本的算法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 PBFT 的换届做不到线性,也就是审稿人的说法有误;但坏消息是,Dahlia 的旧稿里面的算法并不符合标题所说的完全线性,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微妙之处。

e5c52bc1871a35eb580dc5ef98f51f37.jpg

就在这次和 Dahlia 对 PBFT 期刊版本的讨论中,我们得到了新的思路


实际上,为了保证响应度(responsiveness, 即在正常运行中不需要让每个共识等待最大的网络延迟,从而沦为「同步协议」),不得不变成平方复杂度;或者为了线性复杂度而放弃响应度。无论何种取舍,皆使我们的贡献度大幅缩水 —— 这朵乌云不幸地于周五飘在了头顶,在这沦为「incremental work」的阴霾下我们若有所思地开始了周末。


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后,我席间提到的一个思路给了 Dahlia 新的启发。于是,在那个周日的下午,当我还在家慵懒地用笔记本看新闻时,突然收到了一封她上千字的邮件。

果然,在我们的 HotStuff 体系中,尽管最初的算法跟 Tendermint 本质相仿(抛开我们更简洁优美不谈),但还有别的变种可以打破这种壁垒:在保证与 PBFT 类似响应度的同时,达到线性的消息复杂度下界,即理论最优。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 Paxos (非拜占庭容错)同样也是线性复杂度。

主要思路就是那天讨论中我突发奇想提到的:「如果我们增加一个阶段呢?两个阶段的协议变三个阶段,但是好像我们可以用中间阶段维护的不变量(Invariant)来避免 Liveness 的问题,从而完全保证响应度。」

于是,便有了第三版的「尤物」,也是 Facebook 的LibraBFT所基于的那个。

尽管在最终发表的论文中,我被列为第一作者,但是这个算法的提出,与 Dahlia 和 Mike 等经验丰富学者的紧密协作及相互间激发出的灵感密切相关。我也很开心,能够在 VMware Research 短暂的暑假实习期间完成「尤物」的主体部分算法。

在实习结束之后的半年间,我们坚持不懈地完善理论和代码,并且也尝试向业界推广该成果。我们都对创造可以用于实际系统的协议充满热情,也都对理论和系统实践有着一定经验。Dahlia 显然比我拥有更多的经验和更深刻的认识,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思考和每一个建议都认真加以考虑,并且也充分信任我的一些观点——这使得我凭借自己对系统和这个行业的理解能有所施展。

例如 Facebook 的 Libra 技术文档中反复提到的「起搏器」(Pacemaker),就是由我提出并取的名字。当时我看到 HotStuff 框架提供了一次从算法层面对共识安全(safety)和性能(Liveness) 进行解耦合(decouple)的机会,然后在第一次描述算法时就将保证系统安全的部分抽离出来,然后将与具体应用相关的 heuristics 部分分离成为一个「起搏器」,来拯救 Liveness。

这一点,毫无疑问,是谈论 HotStuff 无法避开的有趣话题。

我真心期待这个「尤物」,能够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巨头,抑或是创业公司,能够真正构建实际的拜占庭容错系统。毫无疑问,Facebook 首先尝了鲜。

我们在 2018 年向他们推荐了「尤物」,而后如技术文档中所说,在考虑了市面上诸多其他算法后,他们作出了决定。

与此同时,我也向一些国内的创业公司宣传了算法。遗憾的是我跟国内大公司并没有机会接触,只听说他们在共识上栽了不少跟头。

讽刺的是,如今的市场上,极大一部分区块链公司并没有实现所谓的区块链,遑论拜占庭容错。残酷的现实就是,就算从 Google、Facebook 或是阿里、腾讯等公司抓出最优秀的程序员,其中能够熟练掌握 Paxos (CFT 容错非 BFT 容错) 、且知晓如何从头构建这样高效系统的人屈指可数。

但是我们不要感到灰心丧气,因为这反而是对国内产业的一个前所未有的,赶超世界最领先水平的机遇。除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一个合格的、成熟的新 BFT 容错系统尚未诞生,谁将摘取这个王冠 —— 更确切的是,哪些公司将弯道超车,这尚未可知。

我希望「尤物」能够抛砖引玉,为此铺平道路。


撰文:Ted Yin,康奈尔大学博士生,Av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系统架构师

加密交易所的新战场:高频交易

市场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9 12:25 • 来自相关话题

那些希望通过主机托管来获得高频交易的人都是被“人性”所驱动。



一些加密货币交易所正在“悄悄地”为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铺上了红地毯,也让不少交易员蠢蠢欲动。 

(星球君 o-daily 注: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火币和总部位于芝加哥的 ErisX 都开始提供主机托管服务,其中客户的服务器与交易所的服务会将会放置在同一设施或同一云端,这样一来,交易者和投资者就能以更快的速度来执行交易,继而在交易市场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不仅如此,“双子星”(Gemini)交易所现在也加入到了高频交易服务领域,他们是首批在纽约获得加密托管服务许可的交易所之一,而且即将在芝加哥开始分部。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加密货币交易所都没有对高频交易服务收取费用,这似乎与交易所一贯做法有所不同。在 Huobi Russia 莫斯科客户办公室里,该交易所当地负责人 Andrey Grachev 略带自豪地说道:

    “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高频交易在加密货币行业中的应用依然比较少,从历史状况来看,高频交易一直由个体交易者主导,但最近这种交易模式开始吸引对冲基金和家族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但是对于交易所来说,高频交易一直是传统金融市场里颇具争议的做法,但现在也开始逐渐进入加密货币行业。不可否认是,机器人交易从“头门沟”Mt.Gox 交易所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如今的主机托管却将算法交易带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水平。

Eric Wall 是 Coinnober 公司前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负责人,该公司已经被纳斯达克收购,他表示:

    “高频交易是一项大业务,每一家交易所运营商都逃不掉这个话题,而且有些加密货币交易所已经透露有华尔街公司正在与他们接触探索高频交易的可能性了。”


但 Eric Wall 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所还没有为高频交易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专注于散户投资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而言,高频交易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同时也缺乏经验。


每天80万笔交易


按照  Huobi Russia 负责人 Andrey Grachev 的说法,自从 Huobi 俄罗斯办事处开设的六个月时间以来,已经有大约 50 个客户利用了其主机托管服务,将自己的服务器和 Huobi 的服务器置于同一个云端,而且使用相同的域名服务(DNS)作为交换机。这样一来,客户的交易速度将比其他用户快 70 至 100 被,Andrey Grachev 说道:

    “我们有一个客户每天会进行大约80万笔交易,而且这样的客户正变得越来越多。”


与使用云端服务器的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所不同,ErisX 拥有一个专属的硬件批评引擎,该交易所首席战略官 Matthew Trudeau 透露,这个引擎被部署在位于新泽西州锡考克斯的Equinix数据中心里,而类似的匹配引擎基本上都会被部署在传统交易所、经纪公司或交易公司里,因此在数据中心里搭建服务器的交易者可以直接连接到ErisX的匹配引擎上。(ErisX在今年四月推出了多个加密货币现货交易所,最近又获得了监管机构批准开展期货业务)

“双子星”交易所(Gemini)成立于 2014 年,两位联合创始人是 CameronWinklevoss 和 Tyler Winklevoss 兄弟,他们也在 Equinix 部署了自己的主要交易平台并提供主机托管服务。根据“双子星”交易所官方网站透露,该交易所计划很快在Equinix的芝加哥数据中心提供另一个托管服务,并为多个证券交易所及其高频交易客户保留其硬件。

“双子星”交易所运营总经理 Jeanine Hightower-Sellitto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将会提供多种连接选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为客户提供的每种选择都是免费的。

不过,美国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在高频交易服务里似乎有些奇怪,他们今年关闭了芝加哥分部,而该部门一直致力于为包括主机托管在内的高频交易商提供服务。有消息称,Coinbase 当时之所以关闭该业务是为了优先提供其他机构服务。

Coinbase 公司拒绝对此时发表评论,但不知是否是巧合,刚刚在芝加哥开设办事处的“双子星”交易所却“挖来了” Coinbase 的一些前雇员。


有争议的做法


你会发现,很多加密货币交易所似乎开始探索高频交易业务了,但由于华尔街不光彩的历史,加密市场中的高频交易也会带来、甚至加剧不透明和不稳定等问题。

正如美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知名财经记者、《大空头》原著者 Michael Lewis 在他的《闪击者:华尔街的反抗》(Flash Boys)一书中所说,算法股票交易员将他们的服务器放置于交易所附近,以获得比其他投资者更快的交易速度,能够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在市场中套利。

Michael Lewis 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高频交易的问题所在,在一些市场中,一些参与者的交易速度是普通用户的几百倍,他们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结果导致那些“非算法交易者“只能在较低的价格区间做选择。

此外,根据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高频交易的另一个问题是会大大增加市场波动性。以 2010 年 5 月 6 日为例,当日美国大量股票价格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出现了大幅下跌和大幅回升,继而引发了所谓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将普通交易者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像高频交易者那样做出快速反应,而高频交易者却能在这样的短时大幅波动中套利。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在 2012 年也指出,由于高频交易引发的技术故障导致企业损失了数亿美元资金,而且一些高频交易公司甚至还拥有交易所的股权。


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 ErisX 交易所首席战略官 Matthew Trudeau。

Matthew Trudeau 是知名股票交易所 IEX 的早期员工,也是《闪击者:华尔街的反抗》(Flash Boys)一书中提到的高频交易英雄,他一直认为高频套利和自动交易可以使市场受益。

Matthew Trudeau 认为,高频交易者正在帮助缩小不同交易所之间的价差,并使市场更有效率——包括加密市场,他说道:

    “这种现象在其他资产类别中已经发生,因为交易变得更加电子化和自动化,继而让做市商和套利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易,从而改善价格形成、价格发现和流动性,套利机会也因此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这表明市场更加高效和成熟。”


然而对于高频交易来说,重要的是交易所和高频交易者需要基于市场披露的优惠条款达成交易,做到公开透明。对此,Matthew Trudeau 指出,以 ErisX 交易所为例,它为客户提供了透明、标准化的定价和连接选择,所有客户都使用相同的访问和费用条款。

另一家交易所 Huobi 也在努力确保所有客户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该交易所全球销售和机构业务负责人Lester Li 表示:

    “Huobi 的用户知道我们会监控任何滥用交易活动,我们还会不断提醒用户交易总会存在风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烈建议用户在他们的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交易并注意有可能涉及到的各种风险。”



保护散户投资者


不可否认,并非所有的交易所都能让“算法交易员“做到合规。

LGO Markets 是一家针对机构客户的小型交易所,今年年初刚刚成立,他们的做法与高频交易恰好相反——故意放慢每个人的交易速度。该交易所首席执行官 Hugo Renaudin 表示:

    “在进行高频交易匹配之前,订单会被分批手机,每批次的哈希值都会在比特币区块链中被记录——每个批次大约需要 500 毫秒才能形成,因此这可以作为交易的“减速带”。也能让每个交易者对平台活动获得相同的反馈。”


Kraken 交易所工程副总裁 Steve Hunt 也认为交易所并没有特殊对待高频交易客户,他解释说:

    “我们希望所有的客户都可以平等地在我们的平台上交易。”


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透露,他们暂时不会考虑提供主机托管服务,该交易所客户经理 Anatoly Kondyakov 在莫斯科举行的“精英投资者”聚会上告诉与会者,币安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有两个理由:

    首先,币安希望保护散户投资人;

    其次,主机托管意味着要在某些特定司法管辖区内的“官方存在”,而币安目前不愿意这么做。



现在加密市场引入高频交易是不是太快了?


有些人认为,加密市场目前与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向高频交易者提供托管服务会更有意义。旧金山交易所 OKCoin 金融市场主管 Wilfred Daye 表示:

    “现阶段,加密市场结构仍在发展,如果和股票和外汇市场相比的话,加密货币市场中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频交易。从传统市场进入加密市场的交易者确实有主机托管需求,但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而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 OKcoin 不会提供此服务。”


市场数据平台 Coinroute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Weisberger 对加密市场中的高频交易也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加密市场是去中心化且高度波动性的,以至于一些能够在股票上发挥作用的“套路”在比特币上无效。David Weisberger 认为高频交易前端运行的概念与加密货币关系不大,而且不同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的价格差异远大于传统证券市场,他解释说:

    “在期货或股票中,最小报价变化相对较大,差价的出价报价通常也很稳定,你往往能以相同的价格提供大量报价。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价格发生变化,很快就会出现在队列的前面,而那些队列前面的那些订单是有利可图的,后面的订单可能就无法获得太多利润。而在加密市场中,价格变化非常小,因此并不需要使用高频交易。”


此外,加密货币交易所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便你的服务器与一家交易所合并,同样需要等待几秒时间才能让币安这样的大交易所完成交易数据更新。

David Weisberger 认为,那些希望通过主机托管来获得高频交易的人都是被“人性”所驱动,他最后说道:

    “将军们总是花时间思考怎么把上一场仗打好,投资者也总是希望之前的经济周期能够再次出现,人们总是愿意做自己习惯的事情。”



原文:https://www.coindesk.com/high-frequency-trading-is-new-battleground-in-crypto-exchange-race, Coindesk
作者:Anna Baydakova
译者:Moni  查看全部
7c0ltobkeabgr9hv.jpg!heading_.jpg


那些希望通过主机托管来获得高频交易的人都是被“人性”所驱动。




一些加密货币交易所正在“悄悄地”为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铺上了红地毯,也让不少交易员蠢蠢欲动。 

(星球君 o-daily 注: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火币和总部位于芝加哥的 ErisX 都开始提供主机托管服务,其中客户的服务器与交易所的服务会将会放置在同一设施或同一云端,这样一来,交易者和投资者就能以更快的速度来执行交易,继而在交易市场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不仅如此,“双子星”(Gemini)交易所现在也加入到了高频交易服务领域,他们是首批在纽约获得加密托管服务许可的交易所之一,而且即将在芝加哥开始分部。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加密货币交易所都没有对高频交易服务收取费用,这似乎与交易所一贯做法有所不同。在 Huobi Russia 莫斯科客户办公室里,该交易所当地负责人 Andrey Grachev 略带自豪地说道:


    “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高频交易在加密货币行业中的应用依然比较少,从历史状况来看,高频交易一直由个体交易者主导,但最近这种交易模式开始吸引对冲基金和家族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但是对于交易所来说,高频交易一直是传统金融市场里颇具争议的做法,但现在也开始逐渐进入加密货币行业。不可否认是,机器人交易从“头门沟”Mt.Gox 交易所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如今的主机托管却将算法交易带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水平。

Eric Wall 是 Coinnober 公司前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负责人,该公司已经被纳斯达克收购,他表示:


    “高频交易是一项大业务,每一家交易所运营商都逃不掉这个话题,而且有些加密货币交易所已经透露有华尔街公司正在与他们接触探索高频交易的可能性了。”



但 Eric Wall 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所还没有为高频交易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专注于散户投资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而言,高频交易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同时也缺乏经验。


每天80万笔交易


按照  Huobi Russia 负责人 Andrey Grachev 的说法,自从 Huobi 俄罗斯办事处开设的六个月时间以来,已经有大约 50 个客户利用了其主机托管服务,将自己的服务器和 Huobi 的服务器置于同一个云端,而且使用相同的域名服务(DNS)作为交换机。这样一来,客户的交易速度将比其他用户快 70 至 100 被,Andrey Grachev 说道:


    “我们有一个客户每天会进行大约80万笔交易,而且这样的客户正变得越来越多。”



与使用云端服务器的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所不同,ErisX 拥有一个专属的硬件批评引擎,该交易所首席战略官 Matthew Trudeau 透露,这个引擎被部署在位于新泽西州锡考克斯的Equinix数据中心里,而类似的匹配引擎基本上都会被部署在传统交易所、经纪公司或交易公司里,因此在数据中心里搭建服务器的交易者可以直接连接到ErisX的匹配引擎上。(ErisX在今年四月推出了多个加密货币现货交易所,最近又获得了监管机构批准开展期货业务)

“双子星”交易所(Gemini)成立于 2014 年,两位联合创始人是 CameronWinklevoss 和 Tyler Winklevoss 兄弟,他们也在 Equinix 部署了自己的主要交易平台并提供主机托管服务。根据“双子星”交易所官方网站透露,该交易所计划很快在Equinix的芝加哥数据中心提供另一个托管服务,并为多个证券交易所及其高频交易客户保留其硬件。

“双子星”交易所运营总经理 Jeanine Hightower-Sellitto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将会提供多种连接选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为客户提供的每种选择都是免费的。

不过,美国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在高频交易服务里似乎有些奇怪,他们今年关闭了芝加哥分部,而该部门一直致力于为包括主机托管在内的高频交易商提供服务。有消息称,Coinbase 当时之所以关闭该业务是为了优先提供其他机构服务。

Coinbase 公司拒绝对此时发表评论,但不知是否是巧合,刚刚在芝加哥开设办事处的“双子星”交易所却“挖来了” Coinbase 的一些前雇员。


有争议的做法


你会发现,很多加密货币交易所似乎开始探索高频交易业务了,但由于华尔街不光彩的历史,加密市场中的高频交易也会带来、甚至加剧不透明和不稳定等问题。

正如美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知名财经记者、《大空头》原著者 Michael Lewis 在他的《闪击者:华尔街的反抗》(Flash Boys)一书中所说,算法股票交易员将他们的服务器放置于交易所附近,以获得比其他投资者更快的交易速度,能够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在市场中套利。

Michael Lewis 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高频交易的问题所在,在一些市场中,一些参与者的交易速度是普通用户的几百倍,他们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结果导致那些“非算法交易者“只能在较低的价格区间做选择。

此外,根据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高频交易的另一个问题是会大大增加市场波动性。以 2010 年 5 月 6 日为例,当日美国大量股票价格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出现了大幅下跌和大幅回升,继而引发了所谓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将普通交易者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像高频交易者那样做出快速反应,而高频交易者却能在这样的短时大幅波动中套利。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在 2012 年也指出,由于高频交易引发的技术故障导致企业损失了数亿美元资金,而且一些高频交易公司甚至还拥有交易所的股权。


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 ErisX 交易所首席战略官 Matthew Trudeau。

Matthew Trudeau 是知名股票交易所 IEX 的早期员工,也是《闪击者:华尔街的反抗》(Flash Boys)一书中提到的高频交易英雄,他一直认为高频套利和自动交易可以使市场受益。

Matthew Trudeau 认为,高频交易者正在帮助缩小不同交易所之间的价差,并使市场更有效率——包括加密市场,他说道:


    “这种现象在其他资产类别中已经发生,因为交易变得更加电子化和自动化,继而让做市商和套利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易,从而改善价格形成、价格发现和流动性,套利机会也因此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这表明市场更加高效和成熟。”



然而对于高频交易来说,重要的是交易所和高频交易者需要基于市场披露的优惠条款达成交易,做到公开透明。对此,Matthew Trudeau 指出,以 ErisX 交易所为例,它为客户提供了透明、标准化的定价和连接选择,所有客户都使用相同的访问和费用条款。

另一家交易所 Huobi 也在努力确保所有客户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该交易所全球销售和机构业务负责人Lester Li 表示:


    “Huobi 的用户知道我们会监控任何滥用交易活动,我们还会不断提醒用户交易总会存在风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烈建议用户在他们的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交易并注意有可能涉及到的各种风险。”




保护散户投资者


不可否认,并非所有的交易所都能让“算法交易员“做到合规。

LGO Markets 是一家针对机构客户的小型交易所,今年年初刚刚成立,他们的做法与高频交易恰好相反——故意放慢每个人的交易速度。该交易所首席执行官 Hugo Renaudin 表示:


    “在进行高频交易匹配之前,订单会被分批手机,每批次的哈希值都会在比特币区块链中被记录——每个批次大约需要 500 毫秒才能形成,因此这可以作为交易的“减速带”。也能让每个交易者对平台活动获得相同的反馈。”



Kraken 交易所工程副总裁 Steve Hunt 也认为交易所并没有特殊对待高频交易客户,他解释说:


    “我们希望所有的客户都可以平等地在我们的平台上交易。”



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透露,他们暂时不会考虑提供主机托管服务,该交易所客户经理 Anatoly Kondyakov 在莫斯科举行的“精英投资者”聚会上告诉与会者,币安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有两个理由:


    首先,币安希望保护散户投资人;

    其次,主机托管意味着要在某些特定司法管辖区内的“官方存在”,而币安目前不愿意这么做。




现在加密市场引入高频交易是不是太快了?


有些人认为,加密市场目前与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向高频交易者提供托管服务会更有意义。旧金山交易所 OKCoin 金融市场主管 Wilfred Daye 表示:


    “现阶段,加密市场结构仍在发展,如果和股票和外汇市场相比的话,加密货币市场中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频交易。从传统市场进入加密市场的交易者确实有主机托管需求,但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而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 OKcoin 不会提供此服务。”



市场数据平台 Coinroute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Weisberger 对加密市场中的高频交易也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加密市场是去中心化且高度波动性的,以至于一些能够在股票上发挥作用的“套路”在比特币上无效。David Weisberger 认为高频交易前端运行的概念与加密货币关系不大,而且不同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的价格差异远大于传统证券市场,他解释说:


    “在期货或股票中,最小报价变化相对较大,差价的出价报价通常也很稳定,你往往能以相同的价格提供大量报价。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价格发生变化,很快就会出现在队列的前面,而那些队列前面的那些订单是有利可图的,后面的订单可能就无法获得太多利润。而在加密市场中,价格变化非常小,因此并不需要使用高频交易。”



此外,加密货币交易所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便你的服务器与一家交易所合并,同样需要等待几秒时间才能让币安这样的大交易所完成交易数据更新。

David Weisberger 认为,那些希望通过主机托管来获得高频交易的人都是被“人性”所驱动,他最后说道:


    “将军们总是花时间思考怎么把上一场仗打好,投资者也总是希望之前的经济周期能够再次出现,人们总是愿意做自己习惯的事情。”




原文:https://www.coindesk.com/high-frequency-trading-is-new-battleground-in-crypto-exchange-race, Coindesk
作者:Anna Baydakova
译者:M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