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stamp被投资公司NXMH收购,旨在向全球市场扩张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30 11:04 • 来自相关话题

据CCN 10月29日报道,作为全球成立时间最早,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之一的Bitstamp已被比利时投资公司NXMH收购。

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NXMH购买了位于卢森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stamp 80%的股权。该交易所于2011年首次亮相。

NXMH和Bitstamp的交易条款目前还没有被披露出来,但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有谣言称,这家起始资金只有1000欧元,在斯洛文尼亚的车库中成立的交易所寻求高达4亿美元的收购资金,并且已经与一家韩国投资公司处在签署协议的最后阶段。

虽然NXMH的总部并不位于韩国,而是在比利时,但它是韩国科技投资公司NXC的子公司。NXC还拥有一家当地加密货币交易所巨头Korbit。在今年4月,NXC曾否认了有关该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Bitstamp的报道。

Bitstamp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ejc Kodrič告诉媒体,同时有四家公司对该交易所感兴趣,但它最终选择了NXMH,因为作为欧盟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Bitstamp希望能作为一家独立的实体继续经营。Nejc Kodrič表示,Bitstamp和Korbit曾“谈论过”合并的事宜,同时决定保持各自经营的独立性。他还表示,无论是该交易所的用户还是公司的180名员工都没有注意到任何重大变化。

Nejc Kodrič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道:

就在去年,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引发了诸多潜在买家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涉足加密货币行业。去年年中已经有买家开始接触我们了。我们不打算出售公司,我们也肯定不会寻求投资,因为我们不需要筹集资金。


Kodrič表示他保留了Bitstamp 10%的股权,并进一步表示与NXMH保持一致将有助于Bitstamp扩大其业务。

他继续说道: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道路。他们愿意帮助我们实现全球扩张。


以外,2014年向Bitstamp投资100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对冲基金Pantera Capital也将部分股权出售给了NXMH。


原文:Bitcoin Exchange Bitstamp Acquired by Belgian Investment Firm in All-Cash Deal
作者:Josiah Wilmoth
编译:Captain Hiro 查看全部
bitstamp-cryptocurrency-exchange-760x400.jpg

据CCN 10月29日报道,作为全球成立时间最早,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之一的Bitstamp已被比利时投资公司NXMH收购。

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NXMH购买了位于卢森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stamp 80%的股权。该交易所于2011年首次亮相。

NXMH和Bitstamp的交易条款目前还没有被披露出来,但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有谣言称,这家起始资金只有1000欧元,在斯洛文尼亚的车库中成立的交易所寻求高达4亿美元的收购资金,并且已经与一家韩国投资公司处在签署协议的最后阶段。

虽然NXMH的总部并不位于韩国,而是在比利时,但它是韩国科技投资公司NXC的子公司。NXC还拥有一家当地加密货币交易所巨头Korbit。在今年4月,NXC曾否认了有关该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Bitstamp的报道。

Bitstamp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ejc Kodrič告诉媒体,同时有四家公司对该交易所感兴趣,但它最终选择了NXMH,因为作为欧盟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Bitstamp希望能作为一家独立的实体继续经营。Nejc Kodrič表示,Bitstamp和Korbit曾“谈论过”合并的事宜,同时决定保持各自经营的独立性。他还表示,无论是该交易所的用户还是公司的180名员工都没有注意到任何重大变化。

Nejc Kodrič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道:


就在去年,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引发了诸多潜在买家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涉足加密货币行业。去年年中已经有买家开始接触我们了。我们不打算出售公司,我们也肯定不会寻求投资,因为我们不需要筹集资金。



Kodrič表示他保留了Bitstamp 10%的股权,并进一步表示与NXMH保持一致将有助于Bitstamp扩大其业务。

他继续说道: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道路。他们愿意帮助我们实现全球扩张。



以外,2014年向Bitstamp投资100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对冲基金Pantera Capital也将部分股权出售给了NXMH。


原文:Bitcoin Exchange Bitstamp Acquired by Belgian Investment Firm in All-Cash Deal
作者:Josiah Wilmoth
编译:Captain Hiro

Coinbase员工对公司裁员至少15人表示抗议

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9 18:26 • 来自相关话题

据雅虎财经10月26日报道,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Coinbase今年雇佣了250名员工,目前已裁员“至少”15名员工。

此前Coinbase曾承诺,为了更好的处理客户需求,该公司将继续扩招员工。但让人意外的是,Coinbase在一份关于其未来招聘计划的声明中证实已进行裁员。

声明写道:

“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同一地点工作的团队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在工作也会感到更快乐。因此,未来一些团队—包括客户支持、欺诈和合规性审查部门—将不再招聘远程客户支持人员,而是采用本地工作团队。”


虽然Coinbase并没有正式确认有多少员工失去工作,但该公司的“内部消息人士”表示这个数字不低于15人。

消息人士指出:“Coinbase的员工对此非常不满,到目前为止,高级领导层在沟通方面处理的十分糟糕。”

从2017年开始,Coinbase因为大量用户涌入该交易所,引发了一系列技术和客户支持问题。因此,高管们承诺将大幅增加处理客户投诉的员工数量。

在此次裁员之前,截至9月份,Coinbase有500名员工,其中一半人在今年才开始工作。

去年10月,该公司的估值达到80亿美元,而此前有报道称,该公司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原文:‘Pretty Upset’: Coinbase Staff Protest as Company Cuts ‘at Least 15’ Jobs, Say Sources
来源:Cointelegraph
作者:William Suberg
编译:Miracle Zhang 查看全部
740_aHR0cHM6Ly9zMy5jb2ludGVsZWdyYXBoLmNvbS9zdG9yYWdlL3VwbG9hZHMvdmlldy9mMTkzNjA3MjEzNjJjZDM4MjNkZjcxYWViN2I2YWIxMi5qcGc.jpg

据雅虎财经10月26日报道,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Coinbase今年雇佣了250名员工,目前已裁员“至少”15名员工。

此前Coinbase曾承诺,为了更好的处理客户需求,该公司将继续扩招员工。但让人意外的是,Coinbase在一份关于其未来招聘计划的声明中证实已进行裁员。

声明写道:


“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同一地点工作的团队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在工作也会感到更快乐。因此,未来一些团队—包括客户支持、欺诈和合规性审查部门—将不再招聘远程客户支持人员,而是采用本地工作团队。”



虽然Coinbase并没有正式确认有多少员工失去工作,但该公司的“内部消息人士”表示这个数字不低于15人。

消息人士指出:“Coinbase的员工对此非常不满,到目前为止,高级领导层在沟通方面处理的十分糟糕。”

从2017年开始,Coinbase因为大量用户涌入该交易所,引发了一系列技术和客户支持问题。因此,高管们承诺将大幅增加处理客户投诉的员工数量。

在此次裁员之前,截至9月份,Coinbase有500名员工,其中一半人在今年才开始工作。

去年10月,该公司的估值达到80亿美元,而此前有报道称,该公司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原文:‘Pretty Upset’: Coinbase Staff Protest as Company Cuts ‘at Least 15’ Jobs, Say Sources
来源:Cointelegraph
作者:William Suberg
编译:Miracle Zhang

Coinbase准备IPO?细数独角兽的成长路

guigumitan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7 21:08 • 来自相关话题

布莱恩:一旦选择你热爱的东西,就请立刻开始吧!


作为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独角兽公司——Coinbase,这家估值 80 亿美金的加密货币钱包公司,再次被爆即将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CNBC Africa 频道的《数字货币交易》(Crypto Trade)节目主持人 Ran Neuner 美国时间10月24日发推称,加密货币钱包 Coinbase 即将 IPO,具体细节将在美国时间10月26日节目上公布。





(截图自:Ran NeuNer 推特)


然而,小探等完了26号,还不见任何细节爆出... 但不管 Coinbase 到底是否要IPO,这个数字货币时代的第一个“独角兽”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创始人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今天小探就先跟大家说说。


错过互联网时代的硅谷少年


按普通人的眼光来看,Coinbase 创始人Brain Armstrong (布莱恩·阿姆斯特朗)应该是顺风顺水的。

出生于硅谷圣何塞的布莱恩,父母都是工程师,为小布莱恩的成长提供了舒适的生活、良好的环境。到大学、研究生时期,布莱恩子承父业,读的就是计算机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

但是,如果不是创立了 Coinbase,布莱恩至今还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我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觉得已经太晚了,因为互联网革命已经发生。” 布莱恩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如是说。

这一切,直到 2009 年。

2009 年圣诞节期间,布莱恩读到了中本聪那篇如今广为人知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网络中的电子现金》。其实,那时候布莱恩已经在担任一家公司 UniversityTutor.com 的 CEO,这家在线教育公司希望帮助学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导师,至今仍在运营。

从 2011 年到 2012 年,布莱恩曾短暂地在 Airbnb 担任工程师。后来,他离开了这家 “传统互联网” 时代的新独角兽,开始设计 Coinbase。或许,那时候他并不知道,Coinbase 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新型独角兽。

为什么比特币吸引布莱恩?或许正因为它是一种超出银行或政府监管范围的全球货币。布莱恩回想起自己曾经在阿根廷旅游时,面对随时存在的国家通胀。他更加坚定地认为,比特币就代表着一种储存或转移财富的方式,超出国家的控制范围,比特币就好比一种“数字黄金”。

从了解到比特币,到尝试交易比特币,作为早期的比特币信仰者,布莱恩非常清楚购买数字货币的“痛点”。他希望让用户可以用传统的银行账户购买加密货币,而不是艰难地下载了“钱包”,再跟离岸银行合作,或者通过影子中介,购买数字货币。

尽管 Coinbase 早期的使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订单无法提交、账户资金无法正常显示、客服对话框毫无反应等,但从使用的便捷性来看,用户用 Coinbase 买卖加密货币,就像使用 PayPal 或 Venmo(类似于支付宝的App)进行支付,而且 Coinbase 不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加密密钥存储货币,而是由网站代为存储,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据《福布斯》杂志的描述,在 2012 年年底推出不到一年后,Coinbase 的用户就达到百万。最狂热的那段时间,Coinbase 每天有超过 5 万新增注册用户,结果网站彻底崩溃了。“工程师修补漏洞,感觉就像用保鲜膜阻止雪崩一样”。


数字货币独角兽养成记


从 2012 年成立,到至今估值 80 亿美元,平台交易的数字货币超过 1500 亿美元。Coinbase 的每一步,离不开内外部的“加持”,更离不开布莱恩的坚持。

首先,Coinbase 自一成立,就立刻在同年入选了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在 YC 路演日上,布莱恩是这样介绍 Coinbase 的:Coinbase 之于比特币,就好比 iTunes 之于 MP3 一样。听起来简单、易懂。





Coinbase在YC路演的PPT之一


也是在 YC 的路演日上面,布莱恩遇见了如今被称为“比特币小王子”的 Adam Draper。

Adam Draper 除了是德丰杰董事会主席 Tim Draper 的儿子之外,也是专门投资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加速器 Boost VC 的 CEO。但在当时,Adam 甚至并不了解比特币,而比特币的价格,也不过在 10 美金上下徘徊。





2012年8月的比特币价格


Adam 认为,他是被布莱恩说服了。毕竟,从当时比特币的价格来看,整个行业都是微不足道的。“对布莱恩的事业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他需要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个人比特币是什么。他是第一个告诉我比特币的人。”

Adam Draper 回忆道:“布莱恩告诉我,世界将会在一个统一的金融系统当中,他相信比特币将成为那个系统,他希望把每个人都带入新的金融世界。”

现在往回看,对 Adam Draper 而言,Coinbase 是他个人最“功成名就”的一笔投资,但在 2012 年时,加密货币整个行业几乎还是蛮荒时代。因此,投给 Coinbase 是他最大胆,也最惊心动魄的一笔投资。

Coinbase 后续投资方不乏A16Z、德丰杰(DFJ)、Greylock Capital 等诸多顶级风投机构。无论是 2015 年1月完成的 7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还是 2017 年 8 月获得的 1 亿美元融资。这被认为是当时比特币相关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由德丰杰领投,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纽交所等金融机构。

在 Greylock Capital 的合伙人Josh McFarland 看来,发展后期,Coinbase 在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性以及与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合规性方面,比其他任何一家同类公司都做得更多。“在寻求银行牌照、存款保险和建立市场领先的反欺诈技术方面,长达数年的努力使他们获得了可靠的领先优势,而其他人则难以挑战。”

确实如此。

按照 CoinMarketCap 最新数据,新型加密数字货币的币种已经多达 2070 种,但 Coinbase 拒绝了绝大部分的数字货币交易,主要是担心诈骗,或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找麻烦。现在 ,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已经有 14 种了,按传统说法也算是某种“独角兽”了。但即便如此,作风稳健的 Coinbase 也只提供其中 7 种货币的交易。





(截图自Coinbase官网)


有了资本的加注,Coinbase 迅速扩张。而 Coinbase 的内部,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企业和业务发展副总裁 Emilie Choi(艾米丽·蔡) 。





中间为艾米丽·蔡,图片来自Coinbase博客,虽然有点糊..


今年3月,艾米丽才正式加入Coinbase。短短半年不到,艾米丽就已经帮助 Coinbase 抢先收购了十多家小型区块链和金融公司,拓展服务范围。

翻看艾米丽过去经历可以发现,她曾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担任过同样职位:企业发展副总裁。根据她自己的说法,在领英8年的副总裁生涯当中,在公司历史上领导了所有并购/战略投资交易,包括Connectifier,Lynda,Bizo,Newsle,Bright,Pulse,SlideShare等,总共 40 多项收购和投资。

从 Crunchbase 数据可以看到,艾米丽的加入让 Coinbase 收购初创公司的步伐大大加快。在 Coinbase 至今为止 10 项收购当中,2018年3月以后的并购就占了7项。具体包括了最知名的一笔收购: Earn.com。





(截图自Coinbase的Crunchbase页面)


不太熟悉 Earn.com 的小伙伴小探稍微介绍下,它是一个让用户通过转发邮件或完成一些任务来获得数字货币的付费消息平台。被 Coinbase 收购之前,已经在多轮融资中募集了超过1.2亿美元。Earn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是顶级投资机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前合伙人Balaji Srinivasan。

Balaji 本人不仅拥有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电气工程博士学位,还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数据挖掘、统计数据、基因组学及区块链等相关课程。可以说,收购 Earn 最重要的莫过于 Balaji 的加入。目前,Balaji 本人在 Coinbase 担任首席技术官的职务。





从左至右:COO Asiff Hirji,CTO Balaji Srinivasan,CEO  Brian Amstrong


如今,喜欢自称“加密货币届谷歌”的 Coinbase 仍在寻找爆款收购对象,与交易平台形成补充。就像谷歌有Gmail、地图或 YouTube 支撑着其核心搜索服务一样。


Coinbase IPO:有助于加密货币合法化


其实,关于Coinbase IPO 的消息早已不是第一次,尤其是在 2018 年屡屡传出 IPO 消息。Coinbase 首席运营官兼总裁 Asiff Hirji 早在 2017 年底就首次暗示过公司对 IPO 的期待。

这次,CNBC 节目主持人不仅在推特中透露了 Coinbase 准备 IPO 的消息,还提供了关于 Coinbase 盈利情况和账户数据。据其数据显示,Coinbase 的用户数量现已达到 2500 万,平台上每月进行交易的活跃账户有 60 万个。

从盈利情况来看,Coinbase 上季度收入为 9000 万美元,预计 2018 年第四季度收入将达到 4.5 亿美元。而 80% 的收入来自普通用户,15%来自机构账户。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银行账户和 Coinbase 账户之间的资金对转需要1%的手续费。这些交易费占据了 Coinbase 当前利润的大头。但 Coinbase 并不是没有对手,像 Circle、Gemini 等都在加紧搭建机构交易平台,而 Robinhood、Square 等交易平台,也纷纷通过低成本或免手续费来吸引加密货币投资者。

据《福布斯》杂志透露,Coinbase 已获准为想购买加密货币资产的大型机构客户提供托管服务。如果能吸引共同基金、养老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大客户,预计利润会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今年8月,Coinbase 发布了一款新的加密钱包 Coinbase Wallet 。按照 Coinbase 的说法,希望成为最易用、最安全的加密钱包,帮助更多普通投资者驾驭数字货币。按照布莱恩的话说: “真心希望看到未来五年能实现加密技术用户增长到十亿人。”

毫无疑问,Coinbase 已成为美国数字货币领域最高估值的独角兽之一。媒体认为,一旦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使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合法化。

在 Coinbase 顺利完成 D 轮融资后,当年冒险押宝 Coinbase 的投资人 Adam 专门给布莱恩发了那封五年前开启投资意向的邮件。回忆起过去五年走来的路,布莱恩发文感叹说:

“一个简单的想法和原始的原型,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外人眼里的那种‘一夜之间成功’,在此过程中更会有数十次的挫折和修正。所以,一旦选择你热爱的东西,就请立刻开始吧。”

这个自认为错过互联网时代的少年,正积极拥抱这个数字货币时代。


本文参考自:

http://fortune.com/longform/coinbase-bitcoin-brian-armstrong/?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snbc-crypto-trader-host-ran-neuner-claims-coinbase-will-soon-announce-its-first-ipo

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the-year-of-crypto-boost-vcs-adam-draper-on-the-future-of-digital-currency

https://medium.com/@barmstrong/the-coinbase-seed-round-pitch-deck-50c8ec91d40b 查看全部
4374-coinbase_usd_ipo.jpg


布莱恩:一旦选择你热爱的东西,就请立刻开始吧!



作为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独角兽公司——Coinbase,这家估值 80 亿美金的加密货币钱包公司,再次被爆即将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CNBC Africa 频道的《数字货币交易》(Crypto Trade)节目主持人 Ran Neuner 美国时间10月24日发推称,加密货币钱包 Coinbase 即将 IPO,具体细节将在美国时间10月26日节目上公布。

cb1.jpg

(截图自:Ran NeuNer 推特)


然而,小探等完了26号,还不见任何细节爆出... 但不管 Coinbase 到底是否要IPO,这个数字货币时代的第一个“独角兽”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创始人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今天小探就先跟大家说说。


错过互联网时代的硅谷少年


按普通人的眼光来看,Coinbase 创始人Brain Armstrong (布莱恩·阿姆斯特朗)应该是顺风顺水的。

出生于硅谷圣何塞的布莱恩,父母都是工程师,为小布莱恩的成长提供了舒适的生活、良好的环境。到大学、研究生时期,布莱恩子承父业,读的就是计算机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

但是,如果不是创立了 Coinbase,布莱恩至今还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我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觉得已经太晚了,因为互联网革命已经发生。” 布莱恩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如是说。

这一切,直到 2009 年。

2009 年圣诞节期间,布莱恩读到了中本聪那篇如今广为人知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网络中的电子现金》。其实,那时候布莱恩已经在担任一家公司 UniversityTutor.com 的 CEO,这家在线教育公司希望帮助学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导师,至今仍在运营。

从 2011 年到 2012 年,布莱恩曾短暂地在 Airbnb 担任工程师。后来,他离开了这家 “传统互联网” 时代的新独角兽,开始设计 Coinbase。或许,那时候他并不知道,Coinbase 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新型独角兽。

为什么比特币吸引布莱恩?或许正因为它是一种超出银行或政府监管范围的全球货币。布莱恩回想起自己曾经在阿根廷旅游时,面对随时存在的国家通胀。他更加坚定地认为,比特币就代表着一种储存或转移财富的方式,超出国家的控制范围,比特币就好比一种“数字黄金”。

从了解到比特币,到尝试交易比特币,作为早期的比特币信仰者,布莱恩非常清楚购买数字货币的“痛点”。他希望让用户可以用传统的银行账户购买加密货币,而不是艰难地下载了“钱包”,再跟离岸银行合作,或者通过影子中介,购买数字货币。

尽管 Coinbase 早期的使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订单无法提交、账户资金无法正常显示、客服对话框毫无反应等,但从使用的便捷性来看,用户用 Coinbase 买卖加密货币,就像使用 PayPal 或 Venmo(类似于支付宝的App)进行支付,而且 Coinbase 不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加密密钥存储货币,而是由网站代为存储,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据《福布斯》杂志的描述,在 2012 年年底推出不到一年后,Coinbase 的用户就达到百万。最狂热的那段时间,Coinbase 每天有超过 5 万新增注册用户,结果网站彻底崩溃了。“工程师修补漏洞,感觉就像用保鲜膜阻止雪崩一样”。


数字货币独角兽养成记


从 2012 年成立,到至今估值 80 亿美元,平台交易的数字货币超过 1500 亿美元。Coinbase 的每一步,离不开内外部的“加持”,更离不开布莱恩的坚持。

首先,Coinbase 自一成立,就立刻在同年入选了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在 YC 路演日上,布莱恩是这样介绍 Coinbase 的:Coinbase 之于比特币,就好比 iTunes 之于 MP3 一样。听起来简单、易懂。

cb2.jpg

Coinbase在YC路演的PPT之一


也是在 YC 的路演日上面,布莱恩遇见了如今被称为“比特币小王子”的 Adam Draper。

Adam Draper 除了是德丰杰董事会主席 Tim Draper 的儿子之外,也是专门投资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加速器 Boost VC 的 CEO。但在当时,Adam 甚至并不了解比特币,而比特币的价格,也不过在 10 美金上下徘徊。

cb3.png

2012年8月的比特币价格


Adam 认为,他是被布莱恩说服了。毕竟,从当时比特币的价格来看,整个行业都是微不足道的。“对布莱恩的事业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他需要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个人比特币是什么。他是第一个告诉我比特币的人。”

Adam Draper 回忆道:“布莱恩告诉我,世界将会在一个统一的金融系统当中,他相信比特币将成为那个系统,他希望把每个人都带入新的金融世界。”

现在往回看,对 Adam Draper 而言,Coinbase 是他个人最“功成名就”的一笔投资,但在 2012 年时,加密货币整个行业几乎还是蛮荒时代。因此,投给 Coinbase 是他最大胆,也最惊心动魄的一笔投资。

Coinbase 后续投资方不乏A16Z、德丰杰(DFJ)、Greylock Capital 等诸多顶级风投机构。无论是 2015 年1月完成的 7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还是 2017 年 8 月获得的 1 亿美元融资。这被认为是当时比特币相关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由德丰杰领投,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纽交所等金融机构。

在 Greylock Capital 的合伙人Josh McFarland 看来,发展后期,Coinbase 在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性以及与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合规性方面,比其他任何一家同类公司都做得更多。“在寻求银行牌照、存款保险和建立市场领先的反欺诈技术方面,长达数年的努力使他们获得了可靠的领先优势,而其他人则难以挑战。”

确实如此。

按照 CoinMarketCap 最新数据,新型加密数字货币的币种已经多达 2070 种,但 Coinbase 拒绝了绝大部分的数字货币交易,主要是担心诈骗,或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找麻烦。现在 ,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已经有 14 种了,按传统说法也算是某种“独角兽”了。但即便如此,作风稳健的 Coinbase 也只提供其中 7 种货币的交易。

cb4.jpg

(截图自Coinbase官网)


有了资本的加注,Coinbase 迅速扩张。而 Coinbase 的内部,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企业和业务发展副总裁 Emilie Choi(艾米丽·蔡) 。

cb5.jpg

中间为艾米丽·蔡,图片来自Coinbase博客,虽然有点糊..


今年3月,艾米丽才正式加入Coinbase。短短半年不到,艾米丽就已经帮助 Coinbase 抢先收购了十多家小型区块链和金融公司,拓展服务范围。

翻看艾米丽过去经历可以发现,她曾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担任过同样职位:企业发展副总裁。根据她自己的说法,在领英8年的副总裁生涯当中,在公司历史上领导了所有并购/战略投资交易,包括Connectifier,Lynda,Bizo,Newsle,Bright,Pulse,SlideShare等,总共 40 多项收购和投资。

从 Crunchbase 数据可以看到,艾米丽的加入让 Coinbase 收购初创公司的步伐大大加快。在 Coinbase 至今为止 10 项收购当中,2018年3月以后的并购就占了7项。具体包括了最知名的一笔收购: Earn.com。

cb6.jpg

(截图自Coinbase的Crunchbase页面)


不太熟悉 Earn.com 的小伙伴小探稍微介绍下,它是一个让用户通过转发邮件或完成一些任务来获得数字货币的付费消息平台。被 Coinbase 收购之前,已经在多轮融资中募集了超过1.2亿美元。Earn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是顶级投资机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前合伙人Balaji Srinivasan。

Balaji 本人不仅拥有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电气工程博士学位,还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数据挖掘、统计数据、基因组学及区块链等相关课程。可以说,收购 Earn 最重要的莫过于 Balaji 的加入。目前,Balaji 本人在 Coinbase 担任首席技术官的职务。

cb7.jpg

从左至右:COO Asiff Hirji,CTO Balaji Srinivasan,CEO  Brian Amstrong


如今,喜欢自称“加密货币届谷歌”的 Coinbase 仍在寻找爆款收购对象,与交易平台形成补充。就像谷歌有Gmail、地图或 YouTube 支撑着其核心搜索服务一样。


Coinbase IPO:有助于加密货币合法化


其实,关于Coinbase IPO 的消息早已不是第一次,尤其是在 2018 年屡屡传出 IPO 消息。Coinbase 首席运营官兼总裁 Asiff Hirji 早在 2017 年底就首次暗示过公司对 IPO 的期待。

这次,CNBC 节目主持人不仅在推特中透露了 Coinbase 准备 IPO 的消息,还提供了关于 Coinbase 盈利情况和账户数据。据其数据显示,Coinbase 的用户数量现已达到 2500 万,平台上每月进行交易的活跃账户有 60 万个。

从盈利情况来看,Coinbase 上季度收入为 9000 万美元,预计 2018 年第四季度收入将达到 4.5 亿美元。而 80% 的收入来自普通用户,15%来自机构账户。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银行账户和 Coinbase 账户之间的资金对转需要1%的手续费。这些交易费占据了 Coinbase 当前利润的大头。但 Coinbase 并不是没有对手,像 Circle、Gemini 等都在加紧搭建机构交易平台,而 Robinhood、Square 等交易平台,也纷纷通过低成本或免手续费来吸引加密货币投资者。

据《福布斯》杂志透露,Coinbase 已获准为想购买加密货币资产的大型机构客户提供托管服务。如果能吸引共同基金、养老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大客户,预计利润会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今年8月,Coinbase 发布了一款新的加密钱包 Coinbase Wallet 。按照 Coinbase 的说法,希望成为最易用、最安全的加密钱包,帮助更多普通投资者驾驭数字货币。按照布莱恩的话说: “真心希望看到未来五年能实现加密技术用户增长到十亿人。”

毫无疑问,Coinbase 已成为美国数字货币领域最高估值的独角兽之一。媒体认为,一旦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使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合法化。

在 Coinbase 顺利完成 D 轮融资后,当年冒险押宝 Coinbase 的投资人 Adam 专门给布莱恩发了那封五年前开启投资意向的邮件。回忆起过去五年走来的路,布莱恩发文感叹说:

“一个简单的想法和原始的原型,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外人眼里的那种‘一夜之间成功’,在此过程中更会有数十次的挫折和修正。所以,一旦选择你热爱的东西,就请立刻开始吧。”

这个自认为错过互联网时代的少年,正积极拥抱这个数字货币时代。


本文参考自:

http://fortune.com/longform/coinbase-bitcoin-brian-armstrong/?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snbc-crypto-trader-host-ran-neuner-claims-coinbase-will-soon-announce-its-first-ipo

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the-year-of-crypto-boost-vcs-adam-draper-on-the-future-of-digital-currency

https://medium.com/@barmstrong/the-coinbase-seed-round-pitch-deck-50c8ec91d40b

瑞波公司逢涨出货?第三季度卖出1.6亿美元XRP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7:40 • 来自相关话题

据美国科技公司瑞波公司(Ripple) 10月25日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出售的瑞波币(CRP)规模同比增长一倍。

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XRP市场报告中,该公司披露在第三季度售出了价值1.6333亿美元的XRP,是上一季度7353万美元的两倍多。此次出售由Ripple公司及其子公司XRP II, LLC进行,分别出售了6527万美元和9806万美元的XRP。





销售合计,来源:瑞波


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占全球XRP总量的0.172%,而第二季度的占比为0.125%。在第三季度,Ripple公司从第三方托管中每月释放30亿- 10亿XRP,与第二季度发布的相同数量。Ripple在报告中表示,剩余的4亿没有归还托管的XRP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用于支持生态系统。

Ripple进一步指出,XRP的波动性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都很弱,该季度最后两周有所上升,价格飙升。

据报道,XRP在第三季度可谓是相当抢眼,曾在9月份两度超过以太坊的市值。据了解,XRP在熊市的强势上涨,主要是瑞波公司与多家大型银行达成合作协议。

今年9月份,日本金融巨头SBI Holdings表示将推出一款面向iOS和安卓设备的支付应用App——MoneyTap,采用了瑞波公司(Ripple)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同月,美国银行巨头PNC表示将开始接受使用Ripple的xCurrent产品的跨境交易。此外,瑞波公司开发的用于银行跨境转账的分布式技术产品xRapid也即将上线(已于10月初正式上线)。这些因素都推动了XRP的上涨。

上个月,瑞波宣布将领导一个加密货币创业公司团体——保障美国互联网价值联盟——在华盛顿特区对立法者和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游说。该组织旨在软化政府的立场,以鼓励创新,支持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生态系统中的竞争。

在该计划中,Ripple将支付Klein/Johnson团队(一个美国两党游说团体)费用,帮助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社区向监管机构传达该行业需要政府支持的信息。据报道,该组织每月将从该联盟获得大约2.5万美元和1万XRP。


原文:Ripple Reports Double Revenue From XRP Token Sales in Third Quarter of 2018
作者:Ana Alexandre
译者:kyle 查看全部
740_aHR0cHM6Ly9zMy5jb2ludGVsZWdyYXBoLmNvbS9zdG9yYWdlL3VwbG9hZHMvdmlldy83ZDliMjljOTk5Mzk2ZmQ4YWM4ZjhhNzFmMTUwNGJlZS5qcGc.jpg

据美国科技公司瑞波公司(Ripple) 10月25日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出售的瑞波币(CRP)规模同比增长一倍。

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XRP市场报告中,该公司披露在第三季度售出了价值1.6333亿美元的XRP,是上一季度7353万美元的两倍多。此次出售由Ripple公司及其子公司XRP II, LLC进行,分别出售了6527万美元和9806万美元的XRP。

9c1817addfbdddbd0a3219b13f38bc89.jpg

销售合计,来源:瑞波


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占全球XRP总量的0.172%,而第二季度的占比为0.125%。在第三季度,Ripple公司从第三方托管中每月释放30亿- 10亿XRP,与第二季度发布的相同数量。Ripple在报告中表示,剩余的4亿没有归还托管的XRP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用于支持生态系统。

Ripple进一步指出,XRP的波动性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都很弱,该季度最后两周有所上升,价格飙升。

据报道,XRP在第三季度可谓是相当抢眼,曾在9月份两度超过以太坊的市值。据了解,XRP在熊市的强势上涨,主要是瑞波公司与多家大型银行达成合作协议。

今年9月份,日本金融巨头SBI Holdings表示将推出一款面向iOS和安卓设备的支付应用App——MoneyTap,采用了瑞波公司(Ripple)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同月,美国银行巨头PNC表示将开始接受使用Ripple的xCurrent产品的跨境交易。此外,瑞波公司开发的用于银行跨境转账的分布式技术产品xRapid也即将上线(已于10月初正式上线)。这些因素都推动了XRP的上涨。

上个月,瑞波宣布将领导一个加密货币创业公司团体——保障美国互联网价值联盟——在华盛顿特区对立法者和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游说。该组织旨在软化政府的立场,以鼓励创新,支持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生态系统中的竞争。

在该计划中,Ripple将支付Klein/Johnson团队(一个美国两党游说团体)费用,帮助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社区向监管机构传达该行业需要政府支持的信息。据报道,该组织每月将从该联盟获得大约2.5万美元和1万XRP。


原文:Ripple Reports Double Revenue From XRP Token Sales in Third Quarter of 2018
作者:Ana Alexandre
译者:kyle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比特币矿业:5nm芯片战打响第一枪,嘉楠耘智进军家庭推出“挖矿电视”

onchain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4 18:44 • 来自相关话题

“这个行业很残酷,哪怕你前面都是领先,只要有一代落后你就落后了。”

目前比特币矿机正在进入“7nm时代”。在激烈的淘汰竞争中,7nm芯片将成为整个比特币矿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尽管7nm的战争才刚刚打响,领先的竞争者已经开始布局下个战场,将5nm芯片的研发提上日程。

嘉楠耘智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嘉楠耘智市场总监陈峰接受《财经》杂志采访,跟我详聊了这家公司芯片和产品研发的最新进展,以及整个比特币矿机市场的机会与焦虑。


芯片进入7nm时代,抢占5nm


比特币矿机正处在“祖孙三代”芯片同场竞技的阶段——上两代的16nm芯片,上一代的10nm芯片以及最新的7nm芯片。尽管16nm芯片应用最为成熟,但其物理极限已经逼近天花板。

和发展见顶的16nm相比,7nm芯片的潜力则远未被挖掘出来。7nm芯片最高算力可以达到48T,功耗可以降到16nm的一半。不仅是比特币矿业,在整个高端制造业中7nm芯片的大规模应用是一个趋势,包括华为和高通都在陆续推出7nm芯片。

2018年8月初,嘉楠耘智率先发布了7nm量产芯片,并同时发布搭载7nm芯片的矿机阿瓦隆A9,算力达到30TH/s,其算力是市场主流的蚂蚁S9矿机的两倍。

近2个月之后,全球排名第一比特币矿机商比特大陆也宣布推出7nm芯片BM1391,但并未公布量产时间,公布的矿机参数亦只为实验室数据。如果按量产时间计算,在7nm的竞赛中嘉楠耘智很可能将第一名比特大陆拉开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差距。

然而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7nm芯片制程,阿瓦隆A9矿机的算力功耗比并非市面上最优。阿瓦隆A9矿机为85W/T,还高于使用16nm芯片的神马矿机M10(66W/T),以及使用10nm芯片的芯动矿机T2turbo+(69W/T)。陈峰也承认,目前7nm芯片矿机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在7nm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块敲门砖,7nm必须要有人去突破才会有后面的优化迭代。”

虽然神马M10使用16nm芯片也达到了算力30T,功耗比66W/T的好成绩。但如果再想提高算力和降低功耗,将付出极大的成本,没有市场价值。相较继续推进16nm芯片而言,绝大部分矿机厂商会将大量精力放在7nm芯片的研发和迭代上。

陈峰告诉我,他判断下阶段比特币矿业每一家在竞争中活下来的矿机生产商都会研发7nm芯片矿机。为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他们将在7nm芯片上继续深化技术研发。除了阿瓦隆A9,还将陆续发布算力达39T和48T的两款7nm芯片矿机。而半年之内,嘉楠耘智在7nm芯片研发上会有大的突破,包括算力和功耗。

同时5nm芯片已被提上研发日程:“我们16nm出来之后就开始布局7nm,现在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5nm。”他表示,芯片的迭代周期是2-3年,想要研发领先则必须提前布局。“这个行业很残酷,哪怕你前面都是领先,只要有一代落后你就落后了,追的话也难追。”


“挖矿电视”背后的AI野心


比特币矿业巨头公司们正开始将自己在AI芯片上的野心落到实处。他们不想错过机会,将自己数字货币芯片领域积累的研发能力和经验能复制到AI芯片领域。

区块链计算和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有类似之处,都是依赖于底层的芯片进行大规模的重复、并行计算。此前数字货币矿业公司在区块链ASIC芯片设计中积累的设计经验,与神经网络芯片设计所需的技术有部分高度契合。因此不论是比特大陆还是嘉楠耘智,都已经在AI芯片上布局颇多。

在AI芯片上,矿机巨头的策略分为两条路线。比特大陆此前主要专注于研发AI云端芯片,为企业提供AI云服务,最近亦刚推出了终端AI芯片。而嘉楠耘智则在AI芯片的应用上走得更加快速,近期发布了两个看起来有些“无厘头”的产品:挖矿电视机和挖矿取暖器。事实上,这是其布局AI芯片野心的落地尝试。

根据嘉楠耘智发布的数据显示,挖矿电视机采用43英寸4K屏幕,拥有2.8TH/s算力,功耗为280W。挖矿取暖器则具有15TH/s算力,功耗为1500W。“说不定你挖着挖着,发现赚到的钱已经够买这台电视了,相当于白送。”陈峰称。

听起来很有诱惑力,不过真的能边看电视边烤火边赚钱吗?

在2018年10月18日的全网算力下,如果电视保持全天开机,每天可赚取约0.0001个比特币。取暖器收入更高一些,每天可赚取0.0005个比特币。按比特币目前约4.6万元的价格和电费0.5元/度计算,每天的收入为4.6元和23元,电费花费分别为3.36元和18元。这也意味着每天的净收入分别为1.24元和5元。

虽然每日都会有几块钱的收入,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比特币全网算力每一个月就会有大幅上涨,可能几个月之后,电视和取暖器的挖矿收益就将抵不上电费。

家庭区块链也开始成为比特币矿机厂商们下一个布局方向。显然,矿机厂商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客户群相对狭窄的矿工和矿池,他们希望将市场拓展到更多的普通C端消费者。

对于矿机商而言最终家庭应用将非常广泛,AI芯片将会运用到医疗守护、智能家居等。陈峰认为这是一块消费量非常巨大的市场。 “取暖器和电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在币价低的时候,挖取暖器把挖矿所需要消耗的电变成了取暖所需要的热量,对于本来需要取暖的场景相当于用了免费电。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发展,家庭是重要的场景之一,所以用这两款产品先去切入,布局未来。”

比特大陆在2018年8月推出蚂蚁矿机S9 Hydro。这款矿机在过去的S9上加装了水冷装置。官方声称可以降低噪音,加快散热,有利于降低矿场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了挖矿对专业矿场环境的要求,让矿工在家中亦可挖矿。一些矿池和矿工认为,这是比特大陆试图让挖矿从专业矿场转入家庭的一次尝试。可惜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

嘉楠耘智从2016年开始针对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开发ASIC 芯片,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监控、智能玩具中的语音和图像识别功能及物联网应用。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比特币矿机公司有可能跟小米等智能家居厂商直接竞争?陈峰间接否认了这个推断。他强调,做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主要是为了为AI芯片寻找落地场景。AI芯片才是比特币矿机商重点布局所在。


海外市场熊市突起


在持续近半年的熊市中,比特币矿机厂商遇到了困难。熊市与市场需求和矿机厂商的毛利率直接相关,将直观影响到矿机场上的收入。

例如市场上的主流矿机蚂蚁S9,售价就从最高点的3万多元跌至目前的2000-3000元,有美国矿场主表示其在海外市场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卖出。这也是包括嘉楠耘智在内的所有矿机商面临的困境。

目前加密货币市场行情同样让陈峰感到焦虑。在他看来行情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状态,也决定了整个市场对行业的热情。

熊市期间,加密货币领域公司扎堆上市。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是全球矿机市场的第一和第二名,垄断了近90%的矿机市场。嘉楠耘智在今年5月赴港提交了招股书,比特大陆也在9月底在港交所完成了招股书提交。全球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火币则试图借壳上市。港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2018年8月21日HUOBI GLOBAL收购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1.67%的股份,收购总价格为约5.9亿港元。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加密货币公司在这几个月集中上市是为了通过IPO实现熊市输血。但陈峰否认了这一观点,称对于他们来说上市是一个需要花2-3年时间筹备的过程,而熊市的到来仅仅是这半年左右的事情。上市立足点除了为公司发展考虑,也想为行业带来一个更受认可的经营环境。

尽管在熊市中矿机需求和毛利率都受到了影响,但包括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在内的矿机公司今年总体收入却普遍比去年有较大提高。陈峰告诉我,这是因为经过去年下半年的加密货币牛市热潮之后,行业的影响力起来了,进入了一批新的投资者,带起了更多的需求量。

在新增需求量中,海外市场成为提供大量需求的新来源,最热的地区包括北美和东南亚。陈峰透露,这两块市场很多订单都是几万台起订,促进了行业的更新换代。但由于芯片产能有限,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矿机供不应求,嘉楠耘智在海外市场还没有做到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今年海外市场将会成为其关注的重点。

比特大陆在今年同样出现瞄准海外市场的趋势。2015年起这家公司就陆续在旧金山、以色列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但2018年其海外布局突然提速,美国也成为重点。7月比特大陆在美国硅谷的SanJose开设了2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区域,8月在德克萨斯州Rockdale市推出新的区块链数据中心。

此前全球的矿机需求大部分来源于中国。而在这轮熊市影响下,海外市场或将成为矿机厂商巨头新一轮竞争厮杀的热土。


作者:吴杨盈荟 宋玮 查看全部
1533282379-1.png


“这个行业很残酷,哪怕你前面都是领先,只要有一代落后你就落后了。”

目前比特币矿机正在进入“7nm时代”。在激烈的淘汰竞争中,7nm芯片将成为整个比特币矿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尽管7nm的战争才刚刚打响,领先的竞争者已经开始布局下个战场,将5nm芯片的研发提上日程。

嘉楠耘智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嘉楠耘智市场总监陈峰接受《财经》杂志采访,跟我详聊了这家公司芯片和产品研发的最新进展,以及整个比特币矿机市场的机会与焦虑。


芯片进入7nm时代,抢占5nm


比特币矿机正处在“祖孙三代”芯片同场竞技的阶段——上两代的16nm芯片,上一代的10nm芯片以及最新的7nm芯片。尽管16nm芯片应用最为成熟,但其物理极限已经逼近天花板。

和发展见顶的16nm相比,7nm芯片的潜力则远未被挖掘出来。7nm芯片最高算力可以达到48T,功耗可以降到16nm的一半。不仅是比特币矿业,在整个高端制造业中7nm芯片的大规模应用是一个趋势,包括华为和高通都在陆续推出7nm芯片。

2018年8月初,嘉楠耘智率先发布了7nm量产芯片,并同时发布搭载7nm芯片的矿机阿瓦隆A9,算力达到30TH/s,其算力是市场主流的蚂蚁S9矿机的两倍。

近2个月之后,全球排名第一比特币矿机商比特大陆也宣布推出7nm芯片BM1391,但并未公布量产时间,公布的矿机参数亦只为实验室数据。如果按量产时间计算,在7nm的竞赛中嘉楠耘智很可能将第一名比特大陆拉开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差距。

然而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7nm芯片制程,阿瓦隆A9矿机的算力功耗比并非市面上最优。阿瓦隆A9矿机为85W/T,还高于使用16nm芯片的神马矿机M10(66W/T),以及使用10nm芯片的芯动矿机T2turbo+(69W/T)。陈峰也承认,目前7nm芯片矿机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在7nm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块敲门砖,7nm必须要有人去突破才会有后面的优化迭代。”

虽然神马M10使用16nm芯片也达到了算力30T,功耗比66W/T的好成绩。但如果再想提高算力和降低功耗,将付出极大的成本,没有市场价值。相较继续推进16nm芯片而言,绝大部分矿机厂商会将大量精力放在7nm芯片的研发和迭代上。

陈峰告诉我,他判断下阶段比特币矿业每一家在竞争中活下来的矿机生产商都会研发7nm芯片矿机。为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他们将在7nm芯片上继续深化技术研发。除了阿瓦隆A9,还将陆续发布算力达39T和48T的两款7nm芯片矿机。而半年之内,嘉楠耘智在7nm芯片研发上会有大的突破,包括算力和功耗。

同时5nm芯片已被提上研发日程:“我们16nm出来之后就开始布局7nm,现在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5nm。”他表示,芯片的迭代周期是2-3年,想要研发领先则必须提前布局。“这个行业很残酷,哪怕你前面都是领先,只要有一代落后你就落后了,追的话也难追。”


“挖矿电视”背后的AI野心


比特币矿业巨头公司们正开始将自己在AI芯片上的野心落到实处。他们不想错过机会,将自己数字货币芯片领域积累的研发能力和经验能复制到AI芯片领域。

区块链计算和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有类似之处,都是依赖于底层的芯片进行大规模的重复、并行计算。此前数字货币矿业公司在区块链ASIC芯片设计中积累的设计经验,与神经网络芯片设计所需的技术有部分高度契合。因此不论是比特大陆还是嘉楠耘智,都已经在AI芯片上布局颇多。

在AI芯片上,矿机巨头的策略分为两条路线。比特大陆此前主要专注于研发AI云端芯片,为企业提供AI云服务,最近亦刚推出了终端AI芯片。而嘉楠耘智则在AI芯片的应用上走得更加快速,近期发布了两个看起来有些“无厘头”的产品:挖矿电视机和挖矿取暖器。事实上,这是其布局AI芯片野心的落地尝试。

根据嘉楠耘智发布的数据显示,挖矿电视机采用43英寸4K屏幕,拥有2.8TH/s算力,功耗为280W。挖矿取暖器则具有15TH/s算力,功耗为1500W。“说不定你挖着挖着,发现赚到的钱已经够买这台电视了,相当于白送。”陈峰称。

听起来很有诱惑力,不过真的能边看电视边烤火边赚钱吗?

在2018年10月18日的全网算力下,如果电视保持全天开机,每天可赚取约0.0001个比特币。取暖器收入更高一些,每天可赚取0.0005个比特币。按比特币目前约4.6万元的价格和电费0.5元/度计算,每天的收入为4.6元和23元,电费花费分别为3.36元和18元。这也意味着每天的净收入分别为1.24元和5元。

虽然每日都会有几块钱的收入,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比特币全网算力每一个月就会有大幅上涨,可能几个月之后,电视和取暖器的挖矿收益就将抵不上电费。

家庭区块链也开始成为比特币矿机厂商们下一个布局方向。显然,矿机厂商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客户群相对狭窄的矿工和矿池,他们希望将市场拓展到更多的普通C端消费者。

对于矿机商而言最终家庭应用将非常广泛,AI芯片将会运用到医疗守护、智能家居等。陈峰认为这是一块消费量非常巨大的市场。 “取暖器和电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在币价低的时候,挖取暖器把挖矿所需要消耗的电变成了取暖所需要的热量,对于本来需要取暖的场景相当于用了免费电。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发展,家庭是重要的场景之一,所以用这两款产品先去切入,布局未来。”

比特大陆在2018年8月推出蚂蚁矿机S9 Hydro。这款矿机在过去的S9上加装了水冷装置。官方声称可以降低噪音,加快散热,有利于降低矿场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了挖矿对专业矿场环境的要求,让矿工在家中亦可挖矿。一些矿池和矿工认为,这是比特大陆试图让挖矿从专业矿场转入家庭的一次尝试。可惜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

嘉楠耘智从2016年开始针对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开发ASIC 芯片,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监控、智能玩具中的语音和图像识别功能及物联网应用。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比特币矿机公司有可能跟小米等智能家居厂商直接竞争?陈峰间接否认了这个推断。他强调,做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主要是为了为AI芯片寻找落地场景。AI芯片才是比特币矿机商重点布局所在。


海外市场熊市突起


在持续近半年的熊市中,比特币矿机厂商遇到了困难。熊市与市场需求和矿机厂商的毛利率直接相关,将直观影响到矿机场上的收入。

例如市场上的主流矿机蚂蚁S9,售价就从最高点的3万多元跌至目前的2000-3000元,有美国矿场主表示其在海外市场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卖出。这也是包括嘉楠耘智在内的所有矿机商面临的困境。

目前加密货币市场行情同样让陈峰感到焦虑。在他看来行情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状态,也决定了整个市场对行业的热情。

熊市期间,加密货币领域公司扎堆上市。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是全球矿机市场的第一和第二名,垄断了近90%的矿机市场。嘉楠耘智在今年5月赴港提交了招股书,比特大陆也在9月底在港交所完成了招股书提交。全球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火币则试图借壳上市。港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2018年8月21日HUOBI GLOBAL收购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1.67%的股份,收购总价格为约5.9亿港元。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加密货币公司在这几个月集中上市是为了通过IPO实现熊市输血。但陈峰否认了这一观点,称对于他们来说上市是一个需要花2-3年时间筹备的过程,而熊市的到来仅仅是这半年左右的事情。上市立足点除了为公司发展考虑,也想为行业带来一个更受认可的经营环境。

尽管在熊市中矿机需求和毛利率都受到了影响,但包括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在内的矿机公司今年总体收入却普遍比去年有较大提高。陈峰告诉我,这是因为经过去年下半年的加密货币牛市热潮之后,行业的影响力起来了,进入了一批新的投资者,带起了更多的需求量。

在新增需求量中,海外市场成为提供大量需求的新来源,最热的地区包括北美和东南亚。陈峰透露,这两块市场很多订单都是几万台起订,促进了行业的更新换代。但由于芯片产能有限,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矿机供不应求,嘉楠耘智在海外市场还没有做到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今年海外市场将会成为其关注的重点。

比特大陆在今年同样出现瞄准海外市场的趋势。2015年起这家公司就陆续在旧金山、以色列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但2018年其海外布局突然提速,美国也成为重点。7月比特大陆在美国硅谷的SanJose开设了2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区域,8月在德克萨斯州Rockdale市推出新的区块链数据中心。

此前全球的矿机需求大部分来源于中国。而在这轮熊市影响下,海外市场或将成为矿机厂商巨头新一轮竞争厮杀的热土。


作者:吴杨盈荟 宋玮

Bitfinex的破产妄想

erduo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1 11:27 • 来自相关话题

Bitfinex的盈利能力依旧可观,Tether的市场定位以及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原来并不是USDT带给BTC流动性,而是BTC使得USDT产生流动性。



1 日进斗金的Bitfinex


2017年全球最大的BTC交易所Bitfinex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截止2018年10月18日,Bitfinex在2018年交易额已经累计达到2300亿美元。






Bitfinex最核心的盈利点在于交易手续费,而其又采用了手续费阶梯制,在平台不同的交易金额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手续费减免,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很强。投资者在交易所中扮演两种角色,分为订单接受者和做市商两种,其中做市商手续费在0%-0.1%之间,接受者的手续费在0.055%-0.2%之间,因为做市商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所以相应的福利也比较高。

由于要达到0%手续费的门槛较高(30天内交易达到750万美元),并且与接受者手续费相比差异较大,所以交易手续费折中取0.08%(30天内做市商达到100万美元或接受者达到10亿美元)进行计算。

从2018年至今,Bitfinex的收入记算为:2300亿美元交易量*0.08%交易手续费*2=3.68亿美元。

光在交易手续费的收取上,Bitfinex在2018年保守估计可以达到5亿美元。

除了正常交易,Bitfinex还提供了Margin交易(相当于融资交易),通过融资融币服务并向投资者收取随市场波动的利息。

故Bitfinex一年的净利润将会高于5亿美元。


2 为Tether提供零成本资金的USDT


目前已有很多证据证明Bitfinex和Tether具有相同控制人,那么可以简单理解为两者一体,具有相同的利益。

Tether公司盈利的方式有两种:

1、USD保存在银行获得的利息。

2、用户提取USD时需支付5%的手续费。

这样赚钱似乎不够快,那么加入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交易量排名前几的交易所Bitfinex呢?

托尼老师拿着手上的1000美元在Bitfinex上换取了1000USDT,Tether公司将1000USDT发送给Bitfinex并收到Bitfinex转账的1000美元。

这个时候,Tether持有1000美元现金,托尼老师持有1000USDT。

Tether公司这个时候有几个选择,将现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益,或者用于购买加密数字货币。存入银行属于常规操作,不再进行讨论。

如果购买加密数字货币,那么还有两个选择,一个购入USDT,一个购入除USDT之外的加密数字货币。

1、如果在市场上购入USDT,那么Tether还需要发行1000USDT以满足该需求。这就是像是一个死循环,Tether增发了大于账上拥有USD数量的USDT。只要场上相信USDT的人还足够多,增发便不容易被发现。

2、如果在市场上购入除USDT之外的加密数字货币(如BTC),那么Tether相当于用零成本融到1000美元用于投资加密数字货币。

当然,传统银行的玩法也适用于Tether,但是目前Tether流动量也就22亿美元,还饱受合规性问题的质疑,相信Tether是不会采用传统银行的玩法来给自己找麻烦。

USDT相当于为Tether提供了零成本的资金,只要不发生挤兑以及信任危机,那么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3 USDT的使用人群


不是所有国家都需要使用USDT购买数字货币,使用USD也可以购买数字货币。USD比USDT来得更加稳定。

USDT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法币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阻碍,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所催生出的数字资产。

局限于区块链圈子,使用USDT的用户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法币兑换受到国家监管地区的用户,另一类为将未合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用户。

其他受监管稳定币(如GUSD、PAX)无法取代USDT在第二种用途用户心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CoinMarketCap


2017年9月之后,USDT的暴涨是因为第一类用途的用户暴涨所导致。

USDT的存在更适合衡量受监管地区的存量资金和后续入场资金。






2018年10月16日,“USDT暴跌”登上了百度搜索实时热点第一名。USDT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暂时无法确定,如果答案是“是”,那么用户群体将会成几何上升。人们对于美元稳定币的需求远远大于币圈对USDT的需求。


4 真真假假,锚定是个伪命题


在认识到USDT的使用人群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待这场USDT的暴跌以及BTC的暴涨。

USDT暴跌时BTC暴涨,整体上能够换取的法币价格相差不大,这反而证明了BTC相对来说更加稳定。Coinbase等国外主流大交易所并未参与这场暴涨,反而是使用USDT的交易所无一例外的都发生了暴涨暴跌的情况。       





图片来源:CoinMarketCap


Bitfinex的BTC价格高出其他交易所200美元。可能最大的原因是Tether将大部分USD用于购买BTC,并且数量还不少。





数据来源:searchain.io


Bitfinex的冷钱包在一个月内持有BTC数量从22万降低至14万个(8万个BTC市值约为5.2亿美元)。

Bitfinex的BTC价格高于市场价,USDT的价格低于1美元。最大的收益者便是Tether公司以及短时间的搬砖者。

Tether卡紧USDT赎回USD的门,宽进严出,将水流导向OTC。

而OTC市场受到供需的影响更加强烈。当市场需求强烈时,USDT相对美元溢价提升,当市场冷淡时,USDT相对美元溢价降低。但是由于时间成本、兑换成本、现实汇率,USDT的成本会高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汇率。

当市场恐慌,群众会不顾一切抛售手中的筹码,毫不在乎手上的USDT的成本以及考证Tether是否能够偿还足够的USD。

原本发行1000USDT的Tether如今只要使用9折的美元(900USD,1USDT=0.9USD)购回。搬砖党将其他平台的BTC拿至Bitfinex售卖,待汇率或币价差距被磨平,套现离场。

建议还是将手中的USDT转入Bitfinex,这个历史悠久的交易平台至少还拥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作为保障。


作者:洪福川;编辑:大东 查看全部
bf1.png


Bitfinex的盈利能力依旧可观,Tether的市场定位以及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原来并不是USDT带给BTC流动性,而是BTC使得USDT产生流动性。




1 日进斗金的Bitfinex


2017年全球最大的BTC交易所Bitfinex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截止2018年10月18日,Bitfinex在2018年交易额已经累计达到2300亿美元。

bf2.png


Bitfinex最核心的盈利点在于交易手续费,而其又采用了手续费阶梯制,在平台不同的交易金额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手续费减免,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很强。投资者在交易所中扮演两种角色,分为订单接受者和做市商两种,其中做市商手续费在0%-0.1%之间,接受者的手续费在0.055%-0.2%之间,因为做市商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所以相应的福利也比较高。

由于要达到0%手续费的门槛较高(30天内交易达到750万美元),并且与接受者手续费相比差异较大,所以交易手续费折中取0.08%(30天内做市商达到100万美元或接受者达到10亿美元)进行计算。

从2018年至今,Bitfinex的收入记算为:2300亿美元交易量*0.08%交易手续费*2=3.68亿美元。

光在交易手续费的收取上,Bitfinex在2018年保守估计可以达到5亿美元。

除了正常交易,Bitfinex还提供了Margin交易(相当于融资交易),通过融资融币服务并向投资者收取随市场波动的利息。

故Bitfinex一年的净利润将会高于5亿美元。


2 为Tether提供零成本资金的USDT


目前已有很多证据证明Bitfinex和Tether具有相同控制人,那么可以简单理解为两者一体,具有相同的利益。

Tether公司盈利的方式有两种:

1、USD保存在银行获得的利息。

2、用户提取USD时需支付5%的手续费。

这样赚钱似乎不够快,那么加入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交易量排名前几的交易所Bitfinex呢?

托尼老师拿着手上的1000美元在Bitfinex上换取了1000USDT,Tether公司将1000USDT发送给Bitfinex并收到Bitfinex转账的1000美元。

这个时候,Tether持有1000美元现金,托尼老师持有1000USDT。

Tether公司这个时候有几个选择,将现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益,或者用于购买加密数字货币。存入银行属于常规操作,不再进行讨论。

如果购买加密数字货币,那么还有两个选择,一个购入USDT,一个购入除USDT之外的加密数字货币。

1、如果在市场上购入USDT,那么Tether还需要发行1000USDT以满足该需求。这就是像是一个死循环,Tether增发了大于账上拥有USD数量的USDT。只要场上相信USDT的人还足够多,增发便不容易被发现。

2、如果在市场上购入除USDT之外的加密数字货币(如BTC),那么Tether相当于用零成本融到1000美元用于投资加密数字货币。

当然,传统银行的玩法也适用于Tether,但是目前Tether流动量也就22亿美元,还饱受合规性问题的质疑,相信Tether是不会采用传统银行的玩法来给自己找麻烦。

USDT相当于为Tether提供了零成本的资金,只要不发生挤兑以及信任危机,那么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3 USDT的使用人群


不是所有国家都需要使用USDT购买数字货币,使用USD也可以购买数字货币。USD比USDT来得更加稳定。

USDT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法币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阻碍,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所催生出的数字资产。

局限于区块链圈子,使用USDT的用户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法币兑换受到国家监管地区的用户,另一类为将未合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用户。

其他受监管稳定币(如GUSD、PAX)无法取代USDT在第二种用途用户心中的地位。

bf3.jpg

图片来源:CoinMarketCap


2017年9月之后,USDT的暴涨是因为第一类用途的用户暴涨所导致。

USDT的存在更适合衡量受监管地区的存量资金和后续入场资金。

bf4.jpg


2018年10月16日,“USDT暴跌”登上了百度搜索实时热点第一名。USDT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暂时无法确定,如果答案是“是”,那么用户群体将会成几何上升。人们对于美元稳定币的需求远远大于币圈对USDT的需求。


4 真真假假,锚定是个伪命题


在认识到USDT的使用人群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待这场USDT的暴跌以及BTC的暴涨。

USDT暴跌时BTC暴涨,整体上能够换取的法币价格相差不大,这反而证明了BTC相对来说更加稳定。Coinbase等国外主流大交易所并未参与这场暴涨,反而是使用USDT的交易所无一例外的都发生了暴涨暴跌的情况。       

bf5.jpg

图片来源:CoinMarketCap


Bitfinex的BTC价格高出其他交易所200美元。可能最大的原因是Tether将大部分USD用于购买BTC,并且数量还不少。

bf6.jpg

数据来源:searchain.io


Bitfinex的冷钱包在一个月内持有BTC数量从22万降低至14万个(8万个BTC市值约为5.2亿美元)。

Bitfinex的BTC价格高于市场价,USDT的价格低于1美元。最大的收益者便是Tether公司以及短时间的搬砖者。

Tether卡紧USDT赎回USD的门,宽进严出,将水流导向OTC。

而OTC市场受到供需的影响更加强烈。当市场需求强烈时,USDT相对美元溢价提升,当市场冷淡时,USDT相对美元溢价降低。但是由于时间成本、兑换成本、现实汇率,USDT的成本会高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汇率。

当市场恐慌,群众会不顾一切抛售手中的筹码,毫不在乎手上的USDT的成本以及考证Tether是否能够偿还足够的USD。

原本发行1000USDT的Tether如今只要使用9折的美元(900USD,1USDT=0.9USD)购回。搬砖党将其他平台的BTC拿至Bitfinex售卖,待汇率或币价差距被磨平,套现离场。

建议还是将手中的USDT转入Bitfinex,这个历史悠久的交易平台至少还拥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作为保障。


作者:洪福川;编辑:大东

一文拆解比特大陆投资生态:布局全赛道,铺就BCH道路

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8-10-19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为何比特大陆更喜欢布局全赛道,并且在每个赛道只投一两家,而非看好某一个赛道,在同一个赛道中投资多个项目。

如果比特大陆的投资是在为建立区块链生态圈铺路(尤其是在扶持BCH),那么在占据一个赛道的投资就没有意义,不如在每个都需要的赛道上排兵布阵。


如果说比特大陆试图靠两条腿走路,其中一条腿是矿机,那么另一条就是AI。如果比特大陆试图用三条腿走路,其中一条腿是矿机,一条腿是AI,那么另一条腿就是投资。

比特大陆已经长成了一个坐拥3000名员工的庞然大物,其中属于矿机业务的有一两千人,属于AI业务的也有几百人。而据碳链价值了解,这家公司的投资部门虽然在业内大名鼎鼎、出手阔绰,但总共也才二三十人。

虽然在3000多个员工面前,几十人的投资部门看起来非常渺小,但比特大陆的投资部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原因有三:

第一,吴忌寒本人就是风险投资师出身,在比特大陆也主要负责公司对外投资和战略方向;第二,比特大陆要大力扶持BCH,要将自己的意志延伸到除矿机以外的其他地方,就需要投资团队做好布局;第三,比特大陆在区块链世界所占据的是头部资源,其投资项目的思路对其他投资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以下是碳链价值对比特大陆投资生态的拆解:


进入2018年,投资速度开始爆发


碳链价值梳理了比特大陆对外公开的所有投资项目。由于币圈流行投资熟人且秘而不宣,我们预计比特大陆真正投资过的项目远比已公布出来的要多。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从2016年到2018年,比特大陆总共投资了28个项目。值得称赞的是,尽管去年通过ICO来割韭菜的投资人遍地都是,但比特大陆投资的项目中几乎没有一个ICO的项目,吴忌寒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ICO的厌恶。

碳链价值将比特大陆投资的项目整理如下:

2016年投资了2家:省心宝、币看

2017年投资了8家:RSK、Hitchain、亦来云、链塔网络、海链科技、库神钱包、萝卜科技、遂视科技(并追投了省心宝)

2018年投资了投资了18家:Yours、巴比特、Circle、Path、Starkware、Dex top(海外孵化)、潮箱、Opera、Dorahacks、BitMax、Block.one、Certik、Nuls、阿希链、Bizkey、TribeOS、Lambda、千视通(并追投了币看、RSK)


无论是从投资项目的数量上,还是从投入的资金上看,比特大陆今年的投资都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其中,比特大陆领投了circle 1.1亿美元的E轮融资,并单独拿出了5000万美元给区块链浏览器opera作为战略投资。

投资爆发的背后来源于资金量的充足。光是去年一年,比特大陆的营收就达到25亿美元,净利润为11.8亿美元。

此外,投资爆发可能也与IPO计划相关。碳链价值注意到,在2018年中,比特大陆5月份宣布投资及孵化的项目有4个,7月份宣布投资的项目有6个,8月份宣布投资的项目有4个,其所投资的生态突然快速膨胀。而自从比特大陆9月提交IPO申请书后,鲜有关于比特大陆投资的消息流出。


全赛道布局,投资形成闭环


如果我们将比特大陆投资过的项目进行细细分类,可以发现比特大陆投资过的公司分别属于这些领域:

一个底层公链:Nuls
一个底层公链开发公司:Block.one(EOS开发团队)
五个Dapp:亦来云(操作系统)、Opera(区块链浏览器)、RSK(侧链)、Yours(区块链社交网络)、潮箱(去中心化民宿服务平台)
一个挖矿公司:海链科技
两个区块链交易所:Bitmax、DEx top
两家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Path
两个区块链媒体:币看、巴比特
一个区块链广告平台:TribeOS
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社区:Dorahacks
一个分布式开源代码平台:Hitchain
一区块链隐私解决方案:Starkware(由Zcash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创立)
一个区块链数据存储平台:Lambda
一个区块链研究机构:遂视科技
一个钱包:库神钱包(创始人袁大伟,是火币的联合创始人)
一个区块链银行(支付):Circle,并参与制定稳定币
一个数字货币线下支付基础设施:Bizkey
一个一站式资产数字化发行工具:阿希链
一个可信数据管理公司:链塔数据
一个机器人公司(AI相关):萝卜科技
一个AI视觉技术公司:千视通
一个汽车交易平台:省心宝


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从底层公链到Dapp,从交易所、钱包到区块链银行和线下支付基础设施,还有媒体和社区,比特大陆全部投资到位,且投资的团队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行业老手,几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与一些看好一个赛道就广撒网多投项目的资方不同,比特大陆全赛道布局,但每个赛道投资的项目都极为有限。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比特大陆爆发式的投资才刚刚开始——在28个项目中,光是今年7、8月份投资的就有10个。当前好项目毕竟有限,如果维持这样的投资速度,未来比特大陆可能会在不同赛道上投资多个项目方。

此外,比特大陆较为偏好国际背景,与大量投资国内项目的节点资本、火币、OK较少有投资重合。据知情人士称,比特大陆是按照项目的优质与否来决定是否投资,地域不是其考虑因素。节点资本、火币和OK未必不想做全球化布局,但囿于缺乏这样的人才及影响力,一些好的国际项目根本投不进去。

该知情人士还称:“由于需要时常和国外客户进行电话会议,比特大陆投资部的员工不得不常常半夜起来开电话会议。对英文水平的要求很高,一般人这个地方根本就不会要,他们也受不了这种工作。”

我们不难想象比特大陆的投资分析师们日常去国外出差的情景。如若将投资机构们的人均差旅费用摊在桌上进行比较,比特大陆的数额应该是最高的。


注重与主营业务的协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大陆的投资正在变得越来越专业化。2016年该公司投资的汽车交易平台与公司主营业务几乎没什么关系,但到了今年,比特大陆投资的几乎都是区块链界的头部项目,且其投资的AI项目可与主营业务发生联动,如萝卜科技、千视通等。

而谈及区块链,由于比特大陆在矿机技术上本身就有很大的投入,因此通过投资其他矿机公司来促进主业发展的情况反而较少。比特大陆投资的挖矿公司只有海链科技一家。

比特大陆的绝大多数投资都用在了布局区块链生态上了,这其中又分两种。其一是纯粹投资业内的顶尖公司,其二是通过投资某些区块链公司,进而扶持BCH。

block.one、circle、starkware投资,就是前一种。Block.one是EOS的开发公司,手中持有10%的EOS;在数字货币监管暧昧的情况下,circle能把牌照拿到手软,估值高达30亿美元,可谓数字货币金融圈里的龙头老大;而starkware最近更是因为zk-sanrk而大火,该公司研发的方案大概率将成为以太坊采用的扩容方案。

像这样的在业内占据头部地位的公司,其他投资机构未必不想投资。然而据碳链价值了解,不是钱的问题,是纯粹投不进去。

但像阿希链、Bizkey这样的项目,就和BCH的生态息息相关了。例如,Bizkey将帮助推广BCH的线下支付,并承诺为BCH社区带来支持;而阿希链在7月31日的主网升级上,实现了阿希链和比特币现金(BCH)的跨链互通。比特大陆投资的Dorahacks还时常与BCH社区合作举办“黑客松”……这些投资正是为铺就BCH生态所做的。

此外,比特大陆还联合IDG资本、裂变资本一同成立了BCH Angel,从名字上看,这个投资机构应该是专门服务于BCH的推广。

我们也可以回到上文提到的问题:为何比特大陆更喜欢布局全赛道,并且在每个赛道只投一两家,而非看好某一个赛道,在同一个赛道中投资多个项目。如果比特大陆的投资是在为建立区块链生态圈铺路(尤其是在扶持BCH),那么在占据一个赛道的投资就没有意义,不如在每个都需要的赛道上排兵布阵。


作者:碳14 查看全部
Bitmain_IPO_no.width-800_.jpg


为何比特大陆更喜欢布局全赛道,并且在每个赛道只投一两家,而非看好某一个赛道,在同一个赛道中投资多个项目。

如果比特大陆的投资是在为建立区块链生态圈铺路(尤其是在扶持BCH),那么在占据一个赛道的投资就没有意义,不如在每个都需要的赛道上排兵布阵。



如果说比特大陆试图靠两条腿走路,其中一条腿是矿机,那么另一条就是AI。如果比特大陆试图用三条腿走路,其中一条腿是矿机,一条腿是AI,那么另一条腿就是投资。

比特大陆已经长成了一个坐拥3000名员工的庞然大物,其中属于矿机业务的有一两千人,属于AI业务的也有几百人。而据碳链价值了解,这家公司的投资部门虽然在业内大名鼎鼎、出手阔绰,但总共也才二三十人。

虽然在3000多个员工面前,几十人的投资部门看起来非常渺小,但比特大陆的投资部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原因有三:

第一,吴忌寒本人就是风险投资师出身,在比特大陆也主要负责公司对外投资和战略方向;第二,比特大陆要大力扶持BCH,要将自己的意志延伸到除矿机以外的其他地方,就需要投资团队做好布局;第三,比特大陆在区块链世界所占据的是头部资源,其投资项目的思路对其他投资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以下是碳链价值对比特大陆投资生态的拆解:


进入2018年,投资速度开始爆发


碳链价值梳理了比特大陆对外公开的所有投资项目。由于币圈流行投资熟人且秘而不宣,我们预计比特大陆真正投资过的项目远比已公布出来的要多。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从2016年到2018年,比特大陆总共投资了28个项目。值得称赞的是,尽管去年通过ICO来割韭菜的投资人遍地都是,但比特大陆投资的项目中几乎没有一个ICO的项目,吴忌寒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ICO的厌恶。

碳链价值将比特大陆投资的项目整理如下:


2016年投资了2家:省心宝、币看

2017年投资了8家:RSK、Hitchain、亦来云、链塔网络、海链科技、库神钱包、萝卜科技、遂视科技(并追投了省心宝)

2018年投资了投资了18家:Yours、巴比特、Circle、Path、Starkware、Dex top(海外孵化)、潮箱、Opera、Dorahacks、BitMax、Block.one、Certik、Nuls、阿希链、Bizkey、TribeOS、Lambda、千视通(并追投了币看、RSK)



无论是从投资项目的数量上,还是从投入的资金上看,比特大陆今年的投资都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其中,比特大陆领投了circle 1.1亿美元的E轮融资,并单独拿出了5000万美元给区块链浏览器opera作为战略投资。

投资爆发的背后来源于资金量的充足。光是去年一年,比特大陆的营收就达到25亿美元,净利润为11.8亿美元。

此外,投资爆发可能也与IPO计划相关。碳链价值注意到,在2018年中,比特大陆5月份宣布投资及孵化的项目有4个,7月份宣布投资的项目有6个,8月份宣布投资的项目有4个,其所投资的生态突然快速膨胀。而自从比特大陆9月提交IPO申请书后,鲜有关于比特大陆投资的消息流出。


全赛道布局,投资形成闭环


如果我们将比特大陆投资过的项目进行细细分类,可以发现比特大陆投资过的公司分别属于这些领域:


一个底层公链:Nuls
一个底层公链开发公司:Block.one(EOS开发团队)
五个Dapp:亦来云(操作系统)、Opera(区块链浏览器)、RSK(侧链)、Yours(区块链社交网络)、潮箱(去中心化民宿服务平台)
一个挖矿公司:海链科技
两个区块链交易所:Bitmax、DEx top
两家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Path
两个区块链媒体:币看、巴比特
一个区块链广告平台:TribeOS
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社区:Dorahacks
一个分布式开源代码平台:Hitchain
一区块链隐私解决方案:Starkware(由Zcash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创立)
一个区块链数据存储平台:Lambda
一个区块链研究机构:遂视科技
一个钱包:库神钱包(创始人袁大伟,是火币的联合创始人)
一个区块链银行(支付):Circle,并参与制定稳定币
一个数字货币线下支付基础设施:Bizkey
一个一站式资产数字化发行工具:阿希链
一个可信数据管理公司:链塔数据
一个机器人公司(AI相关):萝卜科技
一个AI视觉技术公司:千视通
一个汽车交易平台:省心宝



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从底层公链到Dapp,从交易所、钱包到区块链银行和线下支付基础设施,还有媒体和社区,比特大陆全部投资到位,且投资的团队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行业老手,几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与一些看好一个赛道就广撒网多投项目的资方不同,比特大陆全赛道布局,但每个赛道投资的项目都极为有限。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比特大陆爆发式的投资才刚刚开始——在28个项目中,光是今年7、8月份投资的就有10个。当前好项目毕竟有限,如果维持这样的投资速度,未来比特大陆可能会在不同赛道上投资多个项目方。

此外,比特大陆较为偏好国际背景,与大量投资国内项目的节点资本、火币、OK较少有投资重合。据知情人士称,比特大陆是按照项目的优质与否来决定是否投资,地域不是其考虑因素。节点资本、火币和OK未必不想做全球化布局,但囿于缺乏这样的人才及影响力,一些好的国际项目根本投不进去。

该知情人士还称:“由于需要时常和国外客户进行电话会议,比特大陆投资部的员工不得不常常半夜起来开电话会议。对英文水平的要求很高,一般人这个地方根本就不会要,他们也受不了这种工作。”

我们不难想象比特大陆的投资分析师们日常去国外出差的情景。如若将投资机构们的人均差旅费用摊在桌上进行比较,比特大陆的数额应该是最高的。


注重与主营业务的协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大陆的投资正在变得越来越专业化。2016年该公司投资的汽车交易平台与公司主营业务几乎没什么关系,但到了今年,比特大陆投资的几乎都是区块链界的头部项目,且其投资的AI项目可与主营业务发生联动,如萝卜科技、千视通等。

而谈及区块链,由于比特大陆在矿机技术上本身就有很大的投入,因此通过投资其他矿机公司来促进主业发展的情况反而较少。比特大陆投资的挖矿公司只有海链科技一家。

比特大陆的绝大多数投资都用在了布局区块链生态上了,这其中又分两种。其一是纯粹投资业内的顶尖公司,其二是通过投资某些区块链公司,进而扶持BCH。

block.one、circle、starkware投资,就是前一种。Block.one是EOS的开发公司,手中持有10%的EOS;在数字货币监管暧昧的情况下,circle能把牌照拿到手软,估值高达30亿美元,可谓数字货币金融圈里的龙头老大;而starkware最近更是因为zk-sanrk而大火,该公司研发的方案大概率将成为以太坊采用的扩容方案。

像这样的在业内占据头部地位的公司,其他投资机构未必不想投资。然而据碳链价值了解,不是钱的问题,是纯粹投不进去。

但像阿希链、Bizkey这样的项目,就和BCH的生态息息相关了。例如,Bizkey将帮助推广BCH的线下支付,并承诺为BCH社区带来支持;而阿希链在7月31日的主网升级上,实现了阿希链和比特币现金(BCH)的跨链互通。比特大陆投资的Dorahacks还时常与BCH社区合作举办“黑客松”……这些投资正是为铺就BCH生态所做的。

此外,比特大陆还联合IDG资本、裂变资本一同成立了BCH Angel,从名字上看,这个投资机构应该是专门服务于BCH的推广。

我们也可以回到上文提到的问题:为何比特大陆更喜欢布局全赛道,并且在每个赛道只投一两家,而非看好某一个赛道,在同一个赛道中投资多个项目。如果比特大陆的投资是在为建立区块链生态圈铺路(尤其是在扶持BCH),那么在占据一个赛道的投资就没有意义,不如在每个都需要的赛道上排兵布阵。


作者:碳14

巨头 Coinbase 之野望:剑指最大数字货币交易国,或明年夺日本交易所牌照

huoxing 发表了文章 • 2018-10-18 13:32 • 来自相关话题

10 月 3 日,日本金融厅首度承认虚拟货币有融资功能,并指出交易所信息公开十分必要,尤其是国际海外交易所之间信息互通。分析称,这意味着日本可能进一步推动 ICO 合法化,对于 Coinbase、火币等国际化交易所是极大的利好。

Coinbase 落地日本看起来势在必得。

近日,Coinbase 首席政策官 Mike Lempres 表示,向日本金融厅申请许可证的「进展顺利」。他还补充说,Coinbase「正全力以赴申请许可」,并一定可以在 2019 年年内取得。


成立 6 年,Coinbase 遍布 30 余个国家,客户数量超 2000 万,在最新一轮融资中,Coinbase 被爆估值 80 亿美元,堪称交易所中的航母。

但「数字货币天堂」日本是 Coinbase 长久以来的战略盲区。自今年 1 月 Coincheck 交易所被盗后,日本监管层层加码,未曾颁发 1 张交易所牌照,包括 Coinbase 等在内的百余申请者也只能排队等候。

如今,熊市弥漫,Coinbase 的此番高调言论是事实还是噱头?在日本金融厅尚未明确表态的情况下,Coinbase 又能否如期获得交易所牌照?


Coinbase 的全球化野心


对于日本市场,Coinbase 觊觎已久。

早在 2016 年,Coinbase 就考虑进入日本。当时,Coinbase 获得来自日本三菱 UFJ 金融集团和硅谷风投公司 Sozo Ventures 的 1050 万美元投资,期待在亚洲等主要市场开展业务。

时隔两年,历经几轮牛熊市转换,Coinbase 距打入日本市场更近了。

今年 6 月,Coinbase 宣布进军日本市场,并任命摩根士丹利前日本员工 Nao Kitazawa 担任当地办事处负责人。该公司总经理兼副总裁 Dan Romero 表示,将与日本金融厅合作,选择审慎的方式开展业务,确保每个阶段都遵守当地法律。

Coinbase 之所以对日本市场情有独钟,离不开其全球化战略。Coinbase 在美国本土确立地位后,迅速向海外扩张,相继在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等 13 个欧洲国家推出比特币交易服务,之后又在英国建立了比特币交易所。

截至目前,Coinbase 已在全球 32 个国家开展业务,但放眼亚洲市场,Coinbase 仅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单点开花显然不是 Coinbase 的风格,对于日本等主流市场,Coinbase 不会轻易放弃。

众所周知,日本被誉为「加密货币的天堂」。据虚拟货币兑换软件提供商 Ibinex 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数字货币交易量占全球的 40% 至 60%,日本民众对数字货币的知识储备最高。

数据背后是日本政府对虚拟货币的包容。

2017 年 4 月,日本内阁签署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正式生效,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支付手段合法性得以承认。

5 个月后,日本金融厅发布了首批得到许可的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名单,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批正式获得政府批准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对此,亚洲区块链学会会长蔡志川表示,在日本开展交易所业务需合法经营,受法律保障,市场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日本的国情也为数字货币投资提供了沃土。日本当地的企业流行年功序列制,年纪越大,得到的工资越高,35~60 岁的男性人群是购买数字货币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在职的工资较高(平均年收入有 40 万人民币左右),不在职的有不少养老金。

然而,日本的金融法规非常严格,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很少,日本银行的利息又非常低,投资数字货币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选择。在社会保障制度特别完善的前提下,当地居民在冒险时没有很大的后顾之忧。

玩家们早已嗅到了其中的机会。除 Coinbase、火币等交易所巨头外,连日本电商巨头乐天也宣布收购日本交易所 min-btc,涉足数字货币兑换业务。

不过,对于 Coinbase 而言,此次高调进场或许另有深意。业内人士透露,深处熊市,全球数字货币交易量大幅缩水,Coinbase 急需拓展市场获取新用户,如果真能打入日本市场,不管外界猜测的上市之说是否成立,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投资者信心。


一张牌照抵千金


想在日本市场跑马圈地,交易所牌照是敲门砖。

截至去年年底,正式挂牌营业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有 16 家,正在审批中的有 16 家,还有将近 100 家正在提交申请等待审查,其中涉及到国外资本的占 2/3。

各路玩家伺机而动,曾颖便是其中之一。

她中透露,自己于去年 11 月联合几位日本国籍的合伙人,向日本金融厅递交了虚拟货币交易所经营牌照的申请资料。「按照惯例,我们半年内应该可以拿到。」

然而,转折发生在今年 1 月。彼时,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check 遭遇黑客攻击,5.3 亿美元加密货币不翼而飞,刷新历史最高被盗金额。

一场看不到尽头的监管风暴随之降临。

今年 2 月,日本金融厅宣布对 32 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展开检查,其中包括 16 家尚未获得许可证的交易所。

同月,日本金融厅向一家未注册就开展业务的澳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发出了警告。

今年 3 月,金融厅公布涉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 7 张罚单,要求两家初始币发行平台 FSHO 和 Bit Station 关闭所有虚拟货币交易业务,并宣布日本四大财务局辖区内的 140 家加密货币平台违规。

……

监管层层加码,Kraken、BigONE 等交易所纷纷撤离,牌照颁发也陷入停滞。曾颖坦言,「4 月我来北京发展的时候,我的合伙人受到了金融厅的面谈,告知 5 月份和 6 月份金融厅不会发放任何一家新的交易所牌照。之后又不断传出对已经得到交易所牌照的整改新闻……」

曾颖的经历并非个案。据日本金融厅统计,目前寻求进入日本市场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有 160 家,但只有三个准交易所正在审核中。

在此背景下,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 Zaif 于今年 9 月被盗,损失金额虽不及 Coincheck,但再度让申请者陷入焦虑。

新牌照迟迟不批,老牌照俨然成了金字招牌。作为外来者,Coinbase 能否如期获得交易所牌照呢?

Coinbase 首席政策官 Mike Lempres 曾表示,日本严格的审查将使其更具优势,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日本监管机构要求交易所系统需要在日本。「这样做虽然便于监控,但也会给交易所带来风险。」

多数从业者认为,鉴于 Coinbase 的行业地位和对各地监管的积极配合,加之日本近期正对虚拟货币交易业进行积极探讨,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Coinbase 获批日本交易所牌照的概率较大。

不过,ENChain.Asia 联合创始人吕欣欣认为获批的概率是 50%。ENChain.Asia 是一家成立于东京的区块链技术公司,吕欣欣表示,目前并不清楚 Coinbase 获取牌照的方式是通过收购还是注册日本公司方式进入,「如果是通过对已有牌照公司收购,或者收购申请排名靠前的企业,等对方一旦拿下牌照就收购,几率会大一些。如果自己建立日本公司再进行申请,几率会小很多」。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交易所常用的吸引公众眼球的套路。






诸强混战,如何突围?


事实上,除了 Coinbase 之外,其他玩家为了打入日本市场,也在纷纷绞尽脑汁。关于各路打法,汇总如下:

排队申请。这类玩家占据多数,尽管目前尚无日本金融厅颁发新牌照的时间表,但仍有 100 多家公司排队等待经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注册申请。

这些玩家虽受政策影响巨大,但并没有坐以待毙。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存在排名靠前者出售申请资格的情况。

买卖牌照。在牌照审批无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牌照,似乎是最便捷的渠道。曾颖称,日本交易所牌照的市场行情不一,但总体可以售卖数亿人民币。

不过有分析指出,鉴于日本金融厅的强硬态度,买卖牌照在操作层面将非常复杂,一旦被金融厅发现存在违规行为,恐将被驱逐。

资本入股。这类玩家以火币为代表。今年 9 月 12 日,火币对外宣布,已控股在日本拥有合法牌照的 BitTrade 交易所,双方团队将进行合并,在日本展开合法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个月前,受日本金融厅监管政策影响,火币 Pro 从其网站主页上删除日文页面,暂停向日本居民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诸强混战,谁将最终突出重围?

Coinbase 首席政策管 Mike Lempres 表示,在今年发生的两起重大交易所被盗案之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日本金融厅的首要担忧。

因此,安全性是交易所在日本立足的前提。在这方面,Coinbase 优势明显,因为该交易所将 99% 的资金存储在与互联网没有连接的冷钱包中,极大降低了发生重大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合法性同样重要。一直以来,日本有比较规范的交易规则、契约制度,任何触犯当地法律的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

除此之外,申请公司的身份也可能被区别对待。ENChain.Asia 联合创始人吕欣欣表示,日本政府的习惯是本土财团优先,外国企业一般不会优于本土财团过审,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出现。

日本金融厅将于 10 月 19 日召开第七次「加密货币交易所研讨会」,而在 10 月 3 日的第六次研讨会中,金融厅首度承认虚拟货币有融资功能,或许意味着日本将进一步推动 ICO 合法化。

金融厅还指出,交易所信息公开十分必要,尤其是国际海外交易所之间信息互通,这被视为 Coinbase、火币等国际化交易所的利好消息。

业内普遍认为,日本当前对加密货币的探讨将决定交易所的最终走向。ENChain.Asia 联合创始人吕欣欣则称,日本即将可能出台的 ICO 合法化策略,会对全球市场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作者:组帅 查看全部
32b350af066b8c02be0eda2009226c5d.jpg


10 月 3 日,日本金融厅首度承认虚拟货币有融资功能,并指出交易所信息公开十分必要,尤其是国际海外交易所之间信息互通。分析称,这意味着日本可能进一步推动 ICO 合法化,对于 Coinbase、火币等国际化交易所是极大的利好。

Coinbase 落地日本看起来势在必得。

近日,Coinbase 首席政策官 Mike Lempres 表示,向日本金融厅申请许可证的「进展顺利」。他还补充说,Coinbase「正全力以赴申请许可」,并一定可以在 2019 年年内取得。



成立 6 年,Coinbase 遍布 30 余个国家,客户数量超 2000 万,在最新一轮融资中,Coinbase 被爆估值 80 亿美元,堪称交易所中的航母。

但「数字货币天堂」日本是 Coinbase 长久以来的战略盲区。自今年 1 月 Coincheck 交易所被盗后,日本监管层层加码,未曾颁发 1 张交易所牌照,包括 Coinbase 等在内的百余申请者也只能排队等候。

如今,熊市弥漫,Coinbase 的此番高调言论是事实还是噱头?在日本金融厅尚未明确表态的情况下,Coinbase 又能否如期获得交易所牌照?


Coinbase 的全球化野心


对于日本市场,Coinbase 觊觎已久。

早在 2016 年,Coinbase 就考虑进入日本。当时,Coinbase 获得来自日本三菱 UFJ 金融集团和硅谷风投公司 Sozo Ventures 的 1050 万美元投资,期待在亚洲等主要市场开展业务。

时隔两年,历经几轮牛熊市转换,Coinbase 距打入日本市场更近了。

今年 6 月,Coinbase 宣布进军日本市场,并任命摩根士丹利前日本员工 Nao Kitazawa 担任当地办事处负责人。该公司总经理兼副总裁 Dan Romero 表示,将与日本金融厅合作,选择审慎的方式开展业务,确保每个阶段都遵守当地法律。

Coinbase 之所以对日本市场情有独钟,离不开其全球化战略。Coinbase 在美国本土确立地位后,迅速向海外扩张,相继在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等 13 个欧洲国家推出比特币交易服务,之后又在英国建立了比特币交易所。

截至目前,Coinbase 已在全球 32 个国家开展业务,但放眼亚洲市场,Coinbase 仅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单点开花显然不是 Coinbase 的风格,对于日本等主流市场,Coinbase 不会轻易放弃。

众所周知,日本被誉为「加密货币的天堂」。据虚拟货币兑换软件提供商 Ibinex 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数字货币交易量占全球的 40% 至 60%,日本民众对数字货币的知识储备最高。

数据背后是日本政府对虚拟货币的包容。

2017 年 4 月,日本内阁签署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正式生效,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支付手段合法性得以承认。

5 个月后,日本金融厅发布了首批得到许可的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名单,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批正式获得政府批准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对此,亚洲区块链学会会长蔡志川表示,在日本开展交易所业务需合法经营,受法律保障,市场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日本的国情也为数字货币投资提供了沃土。日本当地的企业流行年功序列制,年纪越大,得到的工资越高,35~60 岁的男性人群是购买数字货币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在职的工资较高(平均年收入有 40 万人民币左右),不在职的有不少养老金。

然而,日本的金融法规非常严格,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很少,日本银行的利息又非常低,投资数字货币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选择。在社会保障制度特别完善的前提下,当地居民在冒险时没有很大的后顾之忧。

玩家们早已嗅到了其中的机会。除 Coinbase、火币等交易所巨头外,连日本电商巨头乐天也宣布收购日本交易所 min-btc,涉足数字货币兑换业务。

不过,对于 Coinbase 而言,此次高调进场或许另有深意。业内人士透露,深处熊市,全球数字货币交易量大幅缩水,Coinbase 急需拓展市场获取新用户,如果真能打入日本市场,不管外界猜测的上市之说是否成立,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投资者信心。


一张牌照抵千金


想在日本市场跑马圈地,交易所牌照是敲门砖。

截至去年年底,正式挂牌营业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有 16 家,正在审批中的有 16 家,还有将近 100 家正在提交申请等待审查,其中涉及到国外资本的占 2/3。

各路玩家伺机而动,曾颖便是其中之一。

她中透露,自己于去年 11 月联合几位日本国籍的合伙人,向日本金融厅递交了虚拟货币交易所经营牌照的申请资料。「按照惯例,我们半年内应该可以拿到。」

然而,转折发生在今年 1 月。彼时,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check 遭遇黑客攻击,5.3 亿美元加密货币不翼而飞,刷新历史最高被盗金额。

一场看不到尽头的监管风暴随之降临。

今年 2 月,日本金融厅宣布对 32 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展开检查,其中包括 16 家尚未获得许可证的交易所。

同月,日本金融厅向一家未注册就开展业务的澳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发出了警告。

今年 3 月,金融厅公布涉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 7 张罚单,要求两家初始币发行平台 FSHO 和 Bit Station 关闭所有虚拟货币交易业务,并宣布日本四大财务局辖区内的 140 家加密货币平台违规。

……

监管层层加码,Kraken、BigONE 等交易所纷纷撤离,牌照颁发也陷入停滞。曾颖坦言,「4 月我来北京发展的时候,我的合伙人受到了金融厅的面谈,告知 5 月份和 6 月份金融厅不会发放任何一家新的交易所牌照。之后又不断传出对已经得到交易所牌照的整改新闻……」

曾颖的经历并非个案。据日本金融厅统计,目前寻求进入日本市场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有 160 家,但只有三个准交易所正在审核中。

在此背景下,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 Zaif 于今年 9 月被盗,损失金额虽不及 Coincheck,但再度让申请者陷入焦虑。

新牌照迟迟不批,老牌照俨然成了金字招牌。作为外来者,Coinbase 能否如期获得交易所牌照呢?

Coinbase 首席政策官 Mike Lempres 曾表示,日本严格的审查将使其更具优势,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日本监管机构要求交易所系统需要在日本。「这样做虽然便于监控,但也会给交易所带来风险。」

多数从业者认为,鉴于 Coinbase 的行业地位和对各地监管的积极配合,加之日本近期正对虚拟货币交易业进行积极探讨,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Coinbase 获批日本交易所牌照的概率较大。

不过,ENChain.Asia 联合创始人吕欣欣认为获批的概率是 50%。ENChain.Asia 是一家成立于东京的区块链技术公司,吕欣欣表示,目前并不清楚 Coinbase 获取牌照的方式是通过收购还是注册日本公司方式进入,「如果是通过对已有牌照公司收购,或者收购申请排名靠前的企业,等对方一旦拿下牌照就收购,几率会大一些。如果自己建立日本公司再进行申请,几率会小很多」。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交易所常用的吸引公众眼球的套路。

96007d27f487d3cf431a3ff4f2c7a395.jpg


诸强混战,如何突围?


事实上,除了 Coinbase 之外,其他玩家为了打入日本市场,也在纷纷绞尽脑汁。关于各路打法,汇总如下:

排队申请。这类玩家占据多数,尽管目前尚无日本金融厅颁发新牌照的时间表,但仍有 100 多家公司排队等待经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注册申请。

这些玩家虽受政策影响巨大,但并没有坐以待毙。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存在排名靠前者出售申请资格的情况。

买卖牌照。在牌照审批无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牌照,似乎是最便捷的渠道。曾颖称,日本交易所牌照的市场行情不一,但总体可以售卖数亿人民币。

不过有分析指出,鉴于日本金融厅的强硬态度,买卖牌照在操作层面将非常复杂,一旦被金融厅发现存在违规行为,恐将被驱逐。

资本入股。这类玩家以火币为代表。今年 9 月 12 日,火币对外宣布,已控股在日本拥有合法牌照的 BitTrade 交易所,双方团队将进行合并,在日本展开合法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个月前,受日本金融厅监管政策影响,火币 Pro 从其网站主页上删除日文页面,暂停向日本居民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诸强混战,谁将最终突出重围?

Coinbase 首席政策管 Mike Lempres 表示,在今年发生的两起重大交易所被盗案之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日本金融厅的首要担忧。

因此,安全性是交易所在日本立足的前提。在这方面,Coinbase 优势明显,因为该交易所将 99% 的资金存储在与互联网没有连接的冷钱包中,极大降低了发生重大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合法性同样重要。一直以来,日本有比较规范的交易规则、契约制度,任何触犯当地法律的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

除此之外,申请公司的身份也可能被区别对待。ENChain.Asia 联合创始人吕欣欣表示,日本政府的习惯是本土财团优先,外国企业一般不会优于本土财团过审,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出现。

日本金融厅将于 10 月 19 日召开第七次「加密货币交易所研讨会」,而在 10 月 3 日的第六次研讨会中,金融厅首度承认虚拟货币有融资功能,或许意味着日本将进一步推动 ICO 合法化。

金融厅还指出,交易所信息公开十分必要,尤其是国际海外交易所之间信息互通,这被视为 Coinbase、火币等国际化交易所的利好消息。

业内普遍认为,日本当前对加密货币的探讨将决定交易所的最终走向。ENChain.Asia 联合创始人吕欣欣则称,日本即将可能出台的 ICO 合法化策略,会对全球市场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作者:组帅

蚂蚁上链:阿里的区块链野望

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10-16 16:33 • 来自相关话题

开场前15分钟,蚂蚁金服ATEC 18的区块链分论坛会场就已经被观众填满。这时的杭州,“秋老虎”尚在发威,但闷热的环境还是挡不住观众源源不断地涌入,不放过任何一个能站住脚的空间。由于视线被阻挡,场地最后方的音响师甚至没有察觉到主持人已经登场。活动正式开始将近半分钟,讲台边的扩音器才终于传出声音。

早前一天,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在阿里巴巴云栖小镇的会展中心宣布开放支付宝小程序和蚂蚁区块链。与此同时,阿里云也在同期举办的云栖大会上宣布对外开放区块链计算能力。虽然此前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金融、医疗、司法领域应用区块链的消息陆续传出,但集中、大规模地将区块链技术对外开放,这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还是第一次。

随后的半个月里,百度、腾讯的区块链项目也开始对外发声,正式展示自己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积攒的肌肉。今年9月,IPRdaily发布的《2018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显示,BAT在全球区块链专利方面已经占领了相当的位置。其中的领头羊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以90件和40件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一和第八。百度稍逊,在全球排名40,但也杀进了Top 100的前半。

实际上,这三家互联网巨头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区块链,而在阿里巴巴这里,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团队贡献了集团获得的绝大部分专利。但“币圈”的亢奋,或许是互联网巨头们一直保持低调的原因。

早在“三点钟区块链群”还没有吸引大众视线之前,阿里巴巴在区块链和虚拟货币方面的蛛丝马迹,就已经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北京时间在报道中,将阿里云的CDN加速服务“P2P节点”理解成了挖矿平台,并认为平台上的积分是阿里巴巴自己的虚拟货币。

这一说法被阿里云坚决否认。到今年的两会期间,马云也明确表示阿里巴巴不会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但“碰瓷者”依旧络绎不绝,阿里巴巴也是小心翼翼。

3月,由于在技术说明里出现了“区块链”的字样,阿里妈妈的无线端推广营销工具麻吉宝被诈骗网站玩家网包装成为虚拟货币,在其交易所上线,并被币圈媒体解读成为阿里开始发币。当天,麻吉宝官网删除了所有区块链字样,阿里巴巴集团CEO助理颜乔也出面澄清,称此事和区块链“没有一毛钱关系”。最终,或许是为了彻底避嫌,麻吉宝在3月31日正式下线。

再往后,“防碰瓷”升级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今年4月,阿里巴巴在美国起诉一家位于迪拜的“阿里巴巴币”(Alibabacoin)侵犯商标权。根据媒体报道,该币计划筹资超过350万美元,而阿里巴巴认为,由于名称接近,极易让人认为该公司与阿里巴巴相关,是阿里官方发行的虚拟货币。

直到今年8月,币圈媒体被大批封号之后,“链圈”的紧张才有所缓解。即便如此,在大会上,井贤栋仍然不敢松懈,他在宣布开放区块链平台的同时,还是强调了一下“虚拟货币并非真正金融科技”。


没有币的区块链


由于区块链技术最初应用在比特币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区块链在公众中的认知基本等同于加密货币。但实际上,加密货币所使用的技术环节,仅仅是区块链的一部分。
按照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构想,区块链技术是实现比特币流通背后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在比特币流通中,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一组数据(区块)。这些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块链,记录了所有的比特币交易信息,然后储存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里记账。

如何保证新上传的区块可以反应真实交易,和已有的区块链数据相符,就成了关键问题。每上传一个新的区块,就需要有人在每一个节点记录的信息中比对和校验,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在比特币的机制设计中,每一个区块上传之后,所有节点也会同时参与计算,核验其他节点中数据的一致性,并投票决定是否采用这个区块。最先完成核验的节点会得到一个Token(标记物,在桌面游戏中多作为信息记录的指示物,或游戏中使用的代币)作为奖励,而这个Token,就是比特币。

比特币因为价格暴涨进入大众视线之后,各种用于交易的虚拟货币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不同区块链网络中的Token。尝试将区块链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探索者最初尝试将Token货币化,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来。但因为比特币一夜暴富的传说出现之后,这些Token摇身变成了“空气币”,成为“割韭菜”的工具。

“Token用来做币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价值锚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认为。他表示,“Token本身作为权益的记载,成为激励机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作为数字货币,它值多少钱,为什么值钱,仍然没有办法解决。

抛开币,区块链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区块链分论坛上,蒋国飞给出了蚂蚁金服的观点:信任。


重构生产关系


由于区块链的机制设计,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篡改链上的既有数据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单来说,如果我们希望修改链上记录某一时间交易的区块,那么在此之后所有相关的区块也要修改。即便是修改工作完成,如何让所有节点认可修改后的区块链也是一个难题。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庞大的计算量,显然是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工作——除非能够动员网络中一半以上的算力。

对于篡改者来说,这意味着篡改成本远高于收益。也保证了已经记录在链上的数据的安全。“区块链提高了中间环节的造假成本,总结来看,它可以完成对既有规则的巩固。”区块链技术公司达链科技的创始人张平(化名)这样认为。

张平原本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当时就已经接触区块链技术,并参与到了相应的产品项目里。在她看来,物流、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这些经常需要解决流转数据一致性的传统行业,都是区块链应用的领域。

在区块链诞生之前,传统行业就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体系,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萝卜章”,也就是公章造假带来的单据认证的问题。“比如两家企业在合同上产生纠纷,其中一家声称公章造假,合同无效,就很难解决问题。”张平介绍。而区块链提高篡改成本的特点,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双方认可的协议写死在链上,也就能够避免其中任何一方造假和赖账。”

当可以反映事实的数据被固定下来时,价值就从中产生了。蒋国飞认为,数据本就是数字化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算法则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生产力工具,区块链为既有的数据增加了信任维度,提高了流转效率,从而完成了生产关系的重构。


商用步伐加速


从展示出的案例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应用无一不是在提高数据流转和核验效率上做文章。
比如今年上半年,香港版支付宝与菲律宾的电子钱包应用Gcash完成了跨国实时转账,在这其中,区块链被应用在了银行的对账环节中。由于单据核验流程简化,资金流转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完成。

而供应链金融也是蚂蚁金服着重展现的另一类应用,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供应商也通过区块链提高单据的核验速度,进而缩短贷款流转的时间。至于在金融领域之外,蚂蚁金服在公益、医疗、司法领域也有实际应用落地,核心作用基本类似。

“不要低估流转领域的人力成本。”蒋国飞介绍说。数据流转和核验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人力成本降低,让越来越多的行业主动思考如何将区块链用于解决本行业的实际问题。

这也是张平最终决定从原公司辞职,加入区块链技术创业的原因。“之前币太火了,真实的需求被埋在下面看不出来。”而她所观察到的现状是,传统行业对于区块链的求知欲,反而更强。

蚂蚁金服也体会到了这点。在医疗领域的案例中,华山医院将病历保存在区块链上,并与保险机构对接,用于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效率,也杜绝同一病历二次报销的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则把诉讼证据保存在区块链上,用于审判流程中的举证。这两种应用的需求,更多来自于医院和司法机关的主动探索和思考。

对区块链的热情或许来自于低成本投入下获得的效率收益。张平介绍,传统企业在既有的流通环节中接入区块链,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区块链锁使用的计算设备,和现有的数据中心硬件并没有太多不同。

这样让区块链技术的从业者对未来充满了乐观。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达链科技这样的初创公司,都认为行业对区块链的理解越来越成熟,区块链商用的时代也正在加速到来。


仍是早期的早期


与蚂蚁金服不同的是,张平不认为转账、发票方面的核验能够通过区块链提升效率。在这两个领域,央行和税务部门分别建立起了成熟的清算系统和校验系统。无论效率如何优化,最终的核验都无法绕开国家级的中心机构。
以转账为例,央行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成熟清算系统,可以在各银行和支付机构间完成自动化结算,并保证了数据溯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金融领域对区块链技术抱有怀疑态度的同样大有人在。某金融行业业内人士就对新浪科技表示,自动化交易、数据追溯、防篡改这些区块链的特性和应用,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都已经有了成熟的机制来运作。至于让许多人云里雾里和“数据化资产分割”,更是个伪命题。

核心问题在于区块链无法保证上链的原始数据可靠。这一问题无法解决,数据化资产分割就无从实现:原始的资产都无法保证真实存在,何来后续交易中的定价和估值?

事实上,这也是各类公链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来促进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并没有依据,各类依赖Token的数字货币也就变成了建立在虚幻之上的空气币——更有甚者,区块链都可以不存在,仅仅被当成收割韭菜的幌子。

“我们也一直和客户讲,区块链用在动态监控数据上没有问题,但没有办法保证真实性。”张平也坦言,原始数据造假没有办法通过区块链解决。只能说,由于数据被写死在区块链上无法修改,上传者的信用水平可以从数据的真假中分辨出来。

在张平看来,真正的公链只有比特币。至于数据可靠性的问题,只能通过拥有准入机制的小范围联盟链解决。

蒋国飞同样把蚂蚁区块链定义成在各个不同行业中应用的联盟链。除此之外,由于目标是解决行业问题,不需要证明算力,联盟链还能有效解决公链规模扩大后算力需求爆炸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由于使用范围限定于行业机构间的流转协作,联盟链反而比公链更加容易找到应用场景。在蒋国飞看来,公链平台除了币的交易外,很难找到更好的应用,原因就在于无法得知公链上不同人凑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很难想象我今天突然跟美国一个不认识的人发生交易,有什么关系。”

但蚂蚁金服在区块链方面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提供联盟链服务上。在宣布开放区块链平台后,阿里巴巴合伙人、蚂蚁金服副CTO胡喜接受新浪科技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蚂蚁金服的目标,是通过各个行业自建的联盟链建立起区块链联盟。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因为在整个行业中,目前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跨链数据传输协议。这就好比是两家不同的铁路公司希望并网运行,但发现铁轨标准并不一致一样。

确立标准确实是目前区块链技术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正如用于网络通信的标准化TCP/IP协议出现之后,互联网才迎来蓬勃发展一样。区块链在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之前,不同联盟链之间的数据门槛必须拆除。

但这并不影响到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在蒋国飞看来,当下的区块链更像是最早期的互联网,首先是在各个公司和机构里提供局域网的应用。慢慢发展之后,不同的局域网互联起来,才形成了今天的互联网。既然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已经开始验证,那么这项技术就拥有了商业化的空间。至于未来的发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至少在蚂蚁金服的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物联网和计算技术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战略中,B所代表的区块链排在第一位。虽然蚂蚁金服表示这仅仅是字母排列上的巧合,但马云和井贤栋对于区块链的期望真实存在。在云栖大会的主会场上,马云一再强调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下,传统企业将会非常痛苦。转型是良药,区块链似乎是其中的一剂药方。

只是投机者仍然存在。蚂蚁区块链在展台上贴出了一个二维码,邀请参会的嘉宾和客户加入钉钉群一同交流。新浪科技也扫码加入了其中。在其后的数小时内,群内成员暴涨到了600多人。然而接收了许久的入群通知之后,新浪科技在群内看到的第一条“讨论”,是“提供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代币发行、白皮书、钱包开发、交易所对接”。

(应采访者要求,张平为化名)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周峰 查看全部
Chinas-Ant-Financial-nj71c08d5o68flvzwh9bj63r1xtpgrw5k8xv3hctgq.jpg

开场前15分钟,蚂蚁金服ATEC 18的区块链分论坛会场就已经被观众填满。这时的杭州,“秋老虎”尚在发威,但闷热的环境还是挡不住观众源源不断地涌入,不放过任何一个能站住脚的空间。由于视线被阻挡,场地最后方的音响师甚至没有察觉到主持人已经登场。活动正式开始将近半分钟,讲台边的扩音器才终于传出声音。

早前一天,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在阿里巴巴云栖小镇的会展中心宣布开放支付宝小程序和蚂蚁区块链。与此同时,阿里云也在同期举办的云栖大会上宣布对外开放区块链计算能力。虽然此前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金融、医疗、司法领域应用区块链的消息陆续传出,但集中、大规模地将区块链技术对外开放,这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还是第一次。

随后的半个月里,百度、腾讯的区块链项目也开始对外发声,正式展示自己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积攒的肌肉。今年9月,IPRdaily发布的《2018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显示,BAT在全球区块链专利方面已经占领了相当的位置。其中的领头羊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以90件和40件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一和第八。百度稍逊,在全球排名40,但也杀进了Top 100的前半。

实际上,这三家互联网巨头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区块链,而在阿里巴巴这里,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团队贡献了集团获得的绝大部分专利。但“币圈”的亢奋,或许是互联网巨头们一直保持低调的原因。

早在“三点钟区块链群”还没有吸引大众视线之前,阿里巴巴在区块链和虚拟货币方面的蛛丝马迹,就已经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北京时间在报道中,将阿里云的CDN加速服务“P2P节点”理解成了挖矿平台,并认为平台上的积分是阿里巴巴自己的虚拟货币。

这一说法被阿里云坚决否认。到今年的两会期间,马云也明确表示阿里巴巴不会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但“碰瓷者”依旧络绎不绝,阿里巴巴也是小心翼翼。

3月,由于在技术说明里出现了“区块链”的字样,阿里妈妈的无线端推广营销工具麻吉宝被诈骗网站玩家网包装成为虚拟货币,在其交易所上线,并被币圈媒体解读成为阿里开始发币。当天,麻吉宝官网删除了所有区块链字样,阿里巴巴集团CEO助理颜乔也出面澄清,称此事和区块链“没有一毛钱关系”。最终,或许是为了彻底避嫌,麻吉宝在3月31日正式下线。

再往后,“防碰瓷”升级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今年4月,阿里巴巴在美国起诉一家位于迪拜的“阿里巴巴币”(Alibabacoin)侵犯商标权。根据媒体报道,该币计划筹资超过350万美元,而阿里巴巴认为,由于名称接近,极易让人认为该公司与阿里巴巴相关,是阿里官方发行的虚拟货币。

直到今年8月,币圈媒体被大批封号之后,“链圈”的紧张才有所缓解。即便如此,在大会上,井贤栋仍然不敢松懈,他在宣布开放区块链平台的同时,还是强调了一下“虚拟货币并非真正金融科技”。


没有币的区块链


由于区块链技术最初应用在比特币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区块链在公众中的认知基本等同于加密货币。但实际上,加密货币所使用的技术环节,仅仅是区块链的一部分。
按照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构想,区块链技术是实现比特币流通背后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在比特币流通中,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一组数据(区块)。这些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块链,记录了所有的比特币交易信息,然后储存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里记账。

如何保证新上传的区块可以反应真实交易,和已有的区块链数据相符,就成了关键问题。每上传一个新的区块,就需要有人在每一个节点记录的信息中比对和校验,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在比特币的机制设计中,每一个区块上传之后,所有节点也会同时参与计算,核验其他节点中数据的一致性,并投票决定是否采用这个区块。最先完成核验的节点会得到一个Token(标记物,在桌面游戏中多作为信息记录的指示物,或游戏中使用的代币)作为奖励,而这个Token,就是比特币。

比特币因为价格暴涨进入大众视线之后,各种用于交易的虚拟货币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不同区块链网络中的Token。尝试将区块链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探索者最初尝试将Token货币化,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来。但因为比特币一夜暴富的传说出现之后,这些Token摇身变成了“空气币”,成为“割韭菜”的工具。

“Token用来做币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价值锚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认为。他表示,“Token本身作为权益的记载,成为激励机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作为数字货币,它值多少钱,为什么值钱,仍然没有办法解决。

抛开币,区块链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区块链分论坛上,蒋国飞给出了蚂蚁金服的观点:信任。


重构生产关系


由于区块链的机制设计,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篡改链上的既有数据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单来说,如果我们希望修改链上记录某一时间交易的区块,那么在此之后所有相关的区块也要修改。即便是修改工作完成,如何让所有节点认可修改后的区块链也是一个难题。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庞大的计算量,显然是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工作——除非能够动员网络中一半以上的算力。

对于篡改者来说,这意味着篡改成本远高于收益。也保证了已经记录在链上的数据的安全。“区块链提高了中间环节的造假成本,总结来看,它可以完成对既有规则的巩固。”区块链技术公司达链科技的创始人张平(化名)这样认为。

张平原本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当时就已经接触区块链技术,并参与到了相应的产品项目里。在她看来,物流、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这些经常需要解决流转数据一致性的传统行业,都是区块链应用的领域。

在区块链诞生之前,传统行业就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体系,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萝卜章”,也就是公章造假带来的单据认证的问题。“比如两家企业在合同上产生纠纷,其中一家声称公章造假,合同无效,就很难解决问题。”张平介绍。而区块链提高篡改成本的特点,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双方认可的协议写死在链上,也就能够避免其中任何一方造假和赖账。”

当可以反映事实的数据被固定下来时,价值就从中产生了。蒋国飞认为,数据本就是数字化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算法则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生产力工具,区块链为既有的数据增加了信任维度,提高了流转效率,从而完成了生产关系的重构。


商用步伐加速


从展示出的案例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应用无一不是在提高数据流转和核验效率上做文章。
比如今年上半年,香港版支付宝与菲律宾的电子钱包应用Gcash完成了跨国实时转账,在这其中,区块链被应用在了银行的对账环节中。由于单据核验流程简化,资金流转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完成。

而供应链金融也是蚂蚁金服着重展现的另一类应用,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供应商也通过区块链提高单据的核验速度,进而缩短贷款流转的时间。至于在金融领域之外,蚂蚁金服在公益、医疗、司法领域也有实际应用落地,核心作用基本类似。

“不要低估流转领域的人力成本。”蒋国飞介绍说。数据流转和核验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人力成本降低,让越来越多的行业主动思考如何将区块链用于解决本行业的实际问题。

这也是张平最终决定从原公司辞职,加入区块链技术创业的原因。“之前币太火了,真实的需求被埋在下面看不出来。”而她所观察到的现状是,传统行业对于区块链的求知欲,反而更强。

蚂蚁金服也体会到了这点。在医疗领域的案例中,华山医院将病历保存在区块链上,并与保险机构对接,用于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效率,也杜绝同一病历二次报销的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则把诉讼证据保存在区块链上,用于审判流程中的举证。这两种应用的需求,更多来自于医院和司法机关的主动探索和思考。

对区块链的热情或许来自于低成本投入下获得的效率收益。张平介绍,传统企业在既有的流通环节中接入区块链,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区块链锁使用的计算设备,和现有的数据中心硬件并没有太多不同。

这样让区块链技术的从业者对未来充满了乐观。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达链科技这样的初创公司,都认为行业对区块链的理解越来越成熟,区块链商用的时代也正在加速到来。


仍是早期的早期


与蚂蚁金服不同的是,张平不认为转账、发票方面的核验能够通过区块链提升效率。在这两个领域,央行和税务部门分别建立起了成熟的清算系统和校验系统。无论效率如何优化,最终的核验都无法绕开国家级的中心机构。
以转账为例,央行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成熟清算系统,可以在各银行和支付机构间完成自动化结算,并保证了数据溯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金融领域对区块链技术抱有怀疑态度的同样大有人在。某金融行业业内人士就对新浪科技表示,自动化交易、数据追溯、防篡改这些区块链的特性和应用,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都已经有了成熟的机制来运作。至于让许多人云里雾里和“数据化资产分割”,更是个伪命题。

核心问题在于区块链无法保证上链的原始数据可靠。这一问题无法解决,数据化资产分割就无从实现:原始的资产都无法保证真实存在,何来后续交易中的定价和估值?

事实上,这也是各类公链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来促进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并没有依据,各类依赖Token的数字货币也就变成了建立在虚幻之上的空气币——更有甚者,区块链都可以不存在,仅仅被当成收割韭菜的幌子。

“我们也一直和客户讲,区块链用在动态监控数据上没有问题,但没有办法保证真实性。”张平也坦言,原始数据造假没有办法通过区块链解决。只能说,由于数据被写死在区块链上无法修改,上传者的信用水平可以从数据的真假中分辨出来。

在张平看来,真正的公链只有比特币。至于数据可靠性的问题,只能通过拥有准入机制的小范围联盟链解决。

蒋国飞同样把蚂蚁区块链定义成在各个不同行业中应用的联盟链。除此之外,由于目标是解决行业问题,不需要证明算力,联盟链还能有效解决公链规模扩大后算力需求爆炸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由于使用范围限定于行业机构间的流转协作,联盟链反而比公链更加容易找到应用场景。在蒋国飞看来,公链平台除了币的交易外,很难找到更好的应用,原因就在于无法得知公链上不同人凑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很难想象我今天突然跟美国一个不认识的人发生交易,有什么关系。”

但蚂蚁金服在区块链方面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提供联盟链服务上。在宣布开放区块链平台后,阿里巴巴合伙人、蚂蚁金服副CTO胡喜接受新浪科技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蚂蚁金服的目标,是通过各个行业自建的联盟链建立起区块链联盟。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因为在整个行业中,目前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跨链数据传输协议。这就好比是两家不同的铁路公司希望并网运行,但发现铁轨标准并不一致一样。

确立标准确实是目前区块链技术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正如用于网络通信的标准化TCP/IP协议出现之后,互联网才迎来蓬勃发展一样。区块链在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之前,不同联盟链之间的数据门槛必须拆除。

但这并不影响到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在蒋国飞看来,当下的区块链更像是最早期的互联网,首先是在各个公司和机构里提供局域网的应用。慢慢发展之后,不同的局域网互联起来,才形成了今天的互联网。既然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已经开始验证,那么这项技术就拥有了商业化的空间。至于未来的发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至少在蚂蚁金服的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物联网和计算技术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战略中,B所代表的区块链排在第一位。虽然蚂蚁金服表示这仅仅是字母排列上的巧合,但马云和井贤栋对于区块链的期望真实存在。在云栖大会的主会场上,马云一再强调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下,传统企业将会非常痛苦。转型是良药,区块链似乎是其中的一剂药方。

只是投机者仍然存在。蚂蚁区块链在展台上贴出了一个二维码,邀请参会的嘉宾和客户加入钉钉群一同交流。新浪科技也扫码加入了其中。在其后的数小时内,群内成员暴涨到了600多人。然而接收了许久的入群通知之后,新浪科技在群内看到的第一条“讨论”,是“提供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代币发行、白皮书、钱包开发、交易所对接”。

(应采访者要求,张平为化名)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