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之争!比特现金为何要再次分叉?

he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7 15:17 • 来自相关话题

因为区块之争,2017年8月1日,比特现金从比特币分裂出来;因为区块之争,2018年11月15日,比特现金有可能再次分裂。那么,区块对于比特币意味着什么?比特现金围绕区块这次有何争论?







01 区块对于比特币的意义


比特币采用POW共识机制,区块大小直接决定节点参与链上交易确认的难度,即整个比特币网络去中心化的程度;同时,区块大小也决定出块速度,影响到交易时间和手续费。所以,安全和效率不可能同时达到最优,只有根据需求进行不断调整。







02 比特现金诞生


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原本对于区块大小没有限制,因为最初链上交易数很少,出于安全考虑便采用1M区块。随着比特币越来越普及,链上交易数剧增,1M区块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比特币的出块速度,这导致交易时间变慢以及手续费增多,制约了比特币作为“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发展,对此,关于是否扩容比特币社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扩容派认为不应该锁死比特币1M区块的限制,而应随需求进行调整;不扩容派认为应该锁死1M区块的限制,对于交易时间和手续费可以通过发展闪电网络的方式解决。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妥协,以比特现金的诞生结束了这次扩容之争。


03 区块争议再现


因为不满比特币核心开发组对区块大小的限制,以吴忌寒为代表的矿工对比特币进行硬分叉,创造出比特现金,并得到不少原比特币社区的支持,其中不乏意见领袖如CSW、Roger Ver、Gavin Andresen和江卓尔等人。

虽然比特现金从最开始的8M区块升级到现在32M区块,完全满足现阶段的交易需求,但是比特现金社区内再次传来分裂的声音。CSW认为比特币应该升级到128M,并得到Gavin Andresen、Roger Ver等人和比特现金矿池CoinGeek的支持。此外,CSW反对Bitcoin ABC开发组近期对BCH做的一些升级,并扬言在11月15号推出新的BCH客户端,并且不兼容Bitcoin ABC开发组做的相关升级,即实质上对BCH进行硬分叉。


04 “内战”始末


独立的一周年里,比特现金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完善,已扩展到19种不同的服务,包括Bitpay、Coingate、Coinpay等;参与了14个不同的项目,如Openbazaar、Joystream和Counterparty等。

8月20日,Bitcoin ABC开发组宣布,已经为11月15日的升级完成了新客户端,作为生态成员,开发者、矿池、矿工等各个环节都为此做着准备。此次更新的内容有:1.一种新的操作码OP_CHECKDATASIG,其能够优化BCH脚本语言,允许验证来自区块链外部的信息,这有助于预言机和跨链原子合约的应用;2.标准化交易排序,这是未来大规模扩容的技术基础;3.其它技术修复和改进内容。

但是,BCH的另一个开发团队nchain和CSW认为此次更新违背了中本聪的愿景,称会完成一个新的客户端,将锁死BCH的底层协议,同时将区块大小升级到128M,并且不会兼容Bitcoin ABC的更新。

起初,整个社区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因为自从比特币分裂出来后算力变成了绝对权威,比特大陆支持的Bitcoin ABC开发组似乎有着主导力量。但是,随后BCH第一大矿池CoinGeek也表示支持CSW,整个社区便开始蔓延分裂的危机感。


05 大佬怎么看?


这次分裂疑云的主角便是CSW和吴忌寒,此外还有一些中立者和局外人。

吴忌寒主导并完成了BCH的分叉,并投入算力和资金支持BCH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个社区最有影响力的人。他完全支持Bitcoin ABC,认为BCH需要更加自由,应该适应市场,快速演进,提高客户体验,随市场需求扩大容量。

CSW更像是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认为比特现金应该尽快稳定底层协议,并快速扩大容量吸引大银行大企业进入。

江卓尔作为中立者,认为此次分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使分裂了也没有谁对谁错只说。同时他表示,现阶段直接扩容到128M意义不大,目前的32M完全满足BCH的发展,分叉到128M会给矿工带来较大挑战以及增加BCH被攻击的风险,分叉到多大容量应该交给矿工决定,因为矿工是最理解市场需求的人。

局外人V神认为将BCH区块容量上限扩展到128MB是一个灾难。这是一次将CSW赶出BCH社区的绝佳机会,不应该对他妥协, V神对CSW自称是中本聪的说法表示怀疑。







06 算力大战


在比特现金的世界里,算力是绝对权力。江卓尔在微博上说,每个人都可以花钱去购买算力来保证自己的权力,所以算力优先最公平高效。

若仅是CSW要分叉BCH,并不会引起社区的担忧,但这次CoinGeek表示完全支持CSW,而后者是比特现金最大的矿池。在最新的算力分布表上,CoinGeek占有BCH全部算力接近30%,CSW也透露,匿名算力中有20%-22%属于他。

但是其他人可不这么认为,分析人士称,比特大陆直接和间接拥有比特币全网一半的算力,拿出部分转移到比特现金上CSW毫无胜算。同时江卓尔表示BCH全部算力还没有他们公司算力大,即使CSW拥有60%的BCH全网算力也没有意义。

开发者和矿工之间一直存在矛盾,这也是上次扩容之争失败的原因之一。CSW声称,要帮矿工夺回控制权,提倡锁死底层协议,让矿工雇佣开发者,开发者为矿工服务,矿工之间用算力公平竞争,“矿工是逐利的,他们会确保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用户很容易能设置出假的服务器,可是矿工不能,矿工还能照顾用户的利益,照顾得好,币的价格就会上升。”

因为双方都有较大的算力支持,所以分裂一直笼罩着BCH社区。比特大陆一直被外界称呼为矿霸,对于算力集中问题,BCH社区同样担心,毕竟谁都无法保证矿工不会做恶。


07 何去何从?


上一次扩容之争谈判失败导致比特币分裂,这次扩容之争谈判是否会再次失败导致比特现金分裂还不得而知。比特币崇尚自由,比特现金也崇尚自由,所以分裂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正确的一方不断向前。


作者:Logos Wei  查看全部
bch.jpg


因为区块之争,2017年8月1日,比特现金从比特币分裂出来;因为区块之争,2018年11月15日,比特现金有可能再次分裂。那么,区块对于比特币意味着什么?比特现金围绕区块这次有何争论?

bch01.png



01 区块对于比特币的意义


比特币采用POW共识机制,区块大小直接决定节点参与链上交易确认的难度,即整个比特币网络去中心化的程度;同时,区块大小也决定出块速度,影响到交易时间和手续费。所以,安全和效率不可能同时达到最优,只有根据需求进行不断调整。

bch02.jpg



02 比特现金诞生


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原本对于区块大小没有限制,因为最初链上交易数很少,出于安全考虑便采用1M区块。随着比特币越来越普及,链上交易数剧增,1M区块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比特币的出块速度,这导致交易时间变慢以及手续费增多,制约了比特币作为“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发展,对此,关于是否扩容比特币社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扩容派认为不应该锁死比特币1M区块的限制,而应随需求进行调整;不扩容派认为应该锁死1M区块的限制,对于交易时间和手续费可以通过发展闪电网络的方式解决。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妥协,以比特现金的诞生结束了这次扩容之争。


03 区块争议再现


因为不满比特币核心开发组对区块大小的限制,以吴忌寒为代表的矿工对比特币进行硬分叉,创造出比特现金,并得到不少原比特币社区的支持,其中不乏意见领袖如CSW、Roger Ver、Gavin Andresen和江卓尔等人。

虽然比特现金从最开始的8M区块升级到现在32M区块,完全满足现阶段的交易需求,但是比特现金社区内再次传来分裂的声音。CSW认为比特币应该升级到128M,并得到Gavin Andresen、Roger Ver等人和比特现金矿池CoinGeek的支持。此外,CSW反对Bitcoin ABC开发组近期对BCH做的一些升级,并扬言在11月15号推出新的BCH客户端,并且不兼容Bitcoin ABC开发组做的相关升级,即实质上对BCH进行硬分叉。


04 “内战”始末


独立的一周年里,比特现金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完善,已扩展到19种不同的服务,包括Bitpay、Coingate、Coinpay等;参与了14个不同的项目,如Openbazaar、Joystream和Counterparty等。

8月20日,Bitcoin ABC开发组宣布,已经为11月15日的升级完成了新客户端,作为生态成员,开发者、矿池、矿工等各个环节都为此做着准备。此次更新的内容有:1.一种新的操作码OP_CHECKDATASIG,其能够优化BCH脚本语言,允许验证来自区块链外部的信息,这有助于预言机和跨链原子合约的应用;2.标准化交易排序,这是未来大规模扩容的技术基础;3.其它技术修复和改进内容。

但是,BCH的另一个开发团队nchain和CSW认为此次更新违背了中本聪的愿景,称会完成一个新的客户端,将锁死BCH的底层协议,同时将区块大小升级到128M,并且不会兼容Bitcoin ABC的更新。

起初,整个社区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因为自从比特币分裂出来后算力变成了绝对权威,比特大陆支持的Bitcoin ABC开发组似乎有着主导力量。但是,随后BCH第一大矿池CoinGeek也表示支持CSW,整个社区便开始蔓延分裂的危机感。


05 大佬怎么看?


这次分裂疑云的主角便是CSW和吴忌寒,此外还有一些中立者和局外人。

吴忌寒主导并完成了BCH的分叉,并投入算力和资金支持BCH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个社区最有影响力的人。他完全支持Bitcoin ABC,认为BCH需要更加自由,应该适应市场,快速演进,提高客户体验,随市场需求扩大容量。

CSW更像是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认为比特现金应该尽快稳定底层协议,并快速扩大容量吸引大银行大企业进入。

江卓尔作为中立者,认为此次分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使分裂了也没有谁对谁错只说。同时他表示,现阶段直接扩容到128M意义不大,目前的32M完全满足BCH的发展,分叉到128M会给矿工带来较大挑战以及增加BCH被攻击的风险,分叉到多大容量应该交给矿工决定,因为矿工是最理解市场需求的人。

局外人V神认为将BCH区块容量上限扩展到128MB是一个灾难。这是一次将CSW赶出BCH社区的绝佳机会,不应该对他妥协, V神对CSW自称是中本聪的说法表示怀疑。

bch03.jpg



06 算力大战


在比特现金的世界里,算力是绝对权力。江卓尔在微博上说,每个人都可以花钱去购买算力来保证自己的权力,所以算力优先最公平高效。

若仅是CSW要分叉BCH,并不会引起社区的担忧,但这次CoinGeek表示完全支持CSW,而后者是比特现金最大的矿池。在最新的算力分布表上,CoinGeek占有BCH全部算力接近30%,CSW也透露,匿名算力中有20%-22%属于他。

但是其他人可不这么认为,分析人士称,比特大陆直接和间接拥有比特币全网一半的算力,拿出部分转移到比特现金上CSW毫无胜算。同时江卓尔表示BCH全部算力还没有他们公司算力大,即使CSW拥有60%的BCH全网算力也没有意义。

开发者和矿工之间一直存在矛盾,这也是上次扩容之争失败的原因之一。CSW声称,要帮矿工夺回控制权,提倡锁死底层协议,让矿工雇佣开发者,开发者为矿工服务,矿工之间用算力公平竞争,“矿工是逐利的,他们会确保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用户很容易能设置出假的服务器,可是矿工不能,矿工还能照顾用户的利益,照顾得好,币的价格就会上升。”

因为双方都有较大的算力支持,所以分裂一直笼罩着BCH社区。比特大陆一直被外界称呼为矿霸,对于算力集中问题,BCH社区同样担心,毕竟谁都无法保证矿工不会做恶。


07 何去何从?


上一次扩容之争谈判失败导致比特币分裂,这次扩容之争谈判是否会再次失败导致比特现金分裂还不得而知。比特币崇尚自由,比特现金也崇尚自由,所以分裂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正确的一方不断向前。


作者:Logos Wei 

网易《逆水寒》,走出传统网游区块链改造的第一步

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7 10:53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


网易PC端游《逆水寒》堪称是2018年上半年存在感最足,话题量最高的PC端游。本周,《逆水寒》宣布在游戏中加入“区块链挖矿”功能,游戏方称资产“伏羲通宝”是区块链资产,总量有限,玩家根据游戏内“算力”进行挖矿,而且可以跨服务器流通,甚至可能跨游戏流通。八月份,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曾有专题报告,提出传统网游和区块链结合的可能。《逆水寒》的尝试颇具勇气和创新性,跳出了加密猫加密狗的桎梏。区块链+游戏还有哪些尚未挖掘的方向?传统游戏融入区块链元素有何优势?本文将和读者一起探讨传统网游的区块链改造之路。


一、事件回顾


2018年9月5日下午,《逆水寒》游戏发行方在论坛宣布即将上线“伏羲通宝”,这是一个”全新的完全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道具”。 玩家可在游戏内申请采矿许可证(实际上是一个地址)。玩家的游戏行为会产生“算力”,每天根据全服务器玩家的总算力进行结算,瓜分掉5万枚“伏羲通宝”,伏羲通宝总量1.63亿枚,其中7630万枚可供玩家开采,每天固定产出5万枚,每两年产量递减50%。从目前游戏方披露的内容来看,伏羲通宝的功能是兑换游戏时间,和兑换实体周边等,游戏方称后期还会开发出更多的新玩法。







二、《逆水寒》的区块链结合模式有何特点


《逆水寒》称“伏羲通宝”玩法,融入了区块链技术。整体来说,《逆水寒》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根据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逆水寒》融入的区块链元素主要有如下5个部分:

1)总量有限,每两年分发量减少50%

2) 按照“算力”多少分配“新产出的Token”

3)以地址为准,可以跨服务器甚至跨游戏流通

4)游戏发行方赋予了其一定的用途

5)地址格式类似于以太坊


1、总量有限,每两年分发量减少50%

伏羲通宝总量1.63亿,每天发放5万枚,第一年大概发放5*365=1825万枚,大概占流通总量的11.2%,每两年发放减半。假设游戏能够顺利运营5年,则5年合计发放量约36.4%。团队持有9000万枚,占55.2%。团队持有可以理解为是变相的“预挖”行为,而且“预挖”比例相对高。假如伏羲通宝可以自由流通的话,游戏方是可以通过调控控制其价值的。

另一方面,传统网游中,游戏发行方可以随意超发元宝/点券/金币等游戏内货币,如果数值设计不够成功的话,游戏后期的货币系统往往会大量通胀。但是,伏羲通宝作为一种链上资产,游戏方被全网公开监督。一旦游戏方进行增发或者变相增发,势必会被全体游戏玩家所知。这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2、按照“算力”多少分配“新产出的Token”

关于游戏中的“算力”概念,并非真的需要玩家计算机提供计算资源。整体上是和布洛克城与网易星球的“算力”设定非常相近的,即算力的引入只是一种Token的分发机制。可以认为,其实全部1.63亿枚都是由游戏发行方控制的,只不过0.9亿枚是明确属于发行方的,剩下的0.763亿枚发行方每天释放5万枚,分发给所有“挖矿”的玩家。每个玩家分得多少个Token,则需要看他的算力和挖掘的时间。

“挖矿”也就是实际上变成了一种激励玩家更加投入游戏的方式,算力的增加可以靠完成日常任务,加入顶级帮会等,这会让玩家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属性以满足标准。挖掘时间的增加可以靠增加挂机时间和租用离线矿工等,这会增加游戏的在线人数等数据,并且让游戏方获得更高的点卡收入等。“挖矿”的设计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本质上并非是链上的共识机制,仍然是一种中心化的Token分配方式。由于区块链无法和游戏产生通讯,想让区块链知道今日玩家的“算力”情况并进行分配,仍然需要游戏发行方中心化地提供数据。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不需要复杂的智能合约编写以及跨数据库通信,缺点就是不够去中心化,游戏发行方仍然有作弊的空间。

 
3、 以地址为准,可以跨服务器甚至跨游戏流通

跨服务器流通和跨游戏流通确实是伏羲通宝的最大亮点。传统网游虽然服务器名称不同,而且一般无法跨服流通,但是作为游戏发行方来说,更改单一数据库里的文件,实现跨服并非难事。不过游戏之间的物品流通却一直无法实现,因为数据被存在不同的数据库里,两个游戏运营方也很难建立起极强的信任。但是区块链的引入,让双方的信任成本大大降低。如果以后其他游戏也想使用伏羲通宝,其他游戏的发行方至少可以确认伏羲通宝不会被超发,确认伏羲通宝的分布流通情况,而且也可以和《逆水寒》游戏方进行沟通协商,更改发行机制。

其他游戏引入伏羲通宝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从旧游戏导入流量,可以帮助新游戏的玩家数快速增长。同时对玩家也是有好处的,玩家可以更容易地在多个游戏之间转移资产,自由选择游戏。

 
4、游戏发行方赋予了其一定的用途

游戏发行方赋予Token用途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游戏发行方称伏羲通宝可以用于购买游戏时间和游戏实体周边等,未来还会有一些新功能。其实,现在很多纯粹的区块链项目方也常常忽略这一点,那就是赋予Token可使用性(utility)。很多区块链项目仅把Token作为支付手段,这是不够的。相比于现实生活中,游戏里赋予Token使用价值无疑更加简单,手段也更加多样。比如权限,称号,物品打折等。除此之外,由于是链上资产,公开可查询,Token还有炫耀的功能,这也会吸引一部分玩家的注意力。


5、 地址格式类似于以太坊

目前来看,游戏发行方并没有表示区块链技术和以太坊有关。但是根据0x开头的地址来看,伏羲通宝有一定可能是发布以太坊或者基于以太坊的私有链上的ERC 20Token。如果是以太坊公有链上的话,转账可能会存在拥堵情况,并且有gas费。私有链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去中心化程度可能会比较低。

 
三、还有哪些尚未挖掘的传统游戏区块链化改造?


除了《逆水寒》的目前的设计,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还有几种尚未被挖掘的传统网游融入区块链元素的方案。传统网游不必全盘区块链化,现在底层区块链的性能也暂时无法支持大型网游的需要。但是传统网游可在原有游戏基础上,让少部分内容上链,以提高公信力和增加营销噱头,并且可增加玩家粘性。剩余的大部分内容仍然在传统服务器上运行,以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传统网游或可在这些方面融入区块链元素:


1、贵重游戏虚拟资产上链

相比实物资产上链,如:地产、期权、贵金属等,虚拟资产上链更容易。游戏内虚拟物品可以有自己的唯一编号 ID,比如说,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独一无二的(Non-Fungible)的ERC-721 Token。

在开放交易功能的游戏中,游戏内贵重的交易可以在游戏方开发的配套DApp、游戏小助手等进行。游戏发行方根据区块链上公开的数据,在游戏内对贵重物品进行映射。此外,为了解决私钥丢失难以找回的问题,在 DApp 内可以让游戏发行方参与组成多重签名钱包,在玩家私钥丢失后,通过传统 KYC 方式,游戏发行方可以利用游戏发行方的私钥对贵重资产进行操作。

当然,为了减少玩家的学习成本,私钥也可以全部直接由游戏发行方代管,但是这样无疑会增加风险,游戏发行方的数据库可能会遭到攻击。


2、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游戏虚拟物品的游戏外交易

过去,游戏内贵重物品很难进行游戏外交易,因此出现了很多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如创立于2002年的5173平台,依托于Steam的C5GAME和IGXE平台等。在这些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玩家通过C2C的形式进行交易,但是用户体验并不好。无论是寄售模式,还是担保模式,还是机器人交易,都需要第三方平台的人工值守,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玩家也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而且即便如此,第三方交易的骗术仍然层出不穷。

但是如果在游戏内虚拟物品资产上链的前提下,玩家可以在无需担保的前提下进行游戏外交易。DApp 内只需内置一键发布合约功能,在游戏外买卖贵重物品的双方即可自由进行交易。如使用美元稳定币 Dai 或以太币 Ether 购买屠龙刀的 ERC-721 代币,智能合约在确认收钱后将物品和资产发送给买卖双方。


3、游戏宝箱/抽卡/炼化等爆率上链

玩家经常质疑游戏发行方暗改游戏物品爆率,为了提高公信力,游戏发行方可以将爆率产生行为从传统的服务器去掉,并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发布在区块链上,游戏玩家可通过DApp提交抽卡/开宝箱/炼化等行为,由于区块链公开透明和密码学随机性的特点,玩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贵重游戏物品的爆率, 而且随机性非常公平,并确信游戏发行方没有对爆率进行人为暗箱调整。同时,游戏发行方可以利用此噱头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玩家。为了降低成本,不必所有爆率都由区块链产生,仅贵重物品的爆率由区块链的产生,符合“刚需且低频”。

 
4、 用作激励游戏UCG内容创作/论坛讨论

游戏发行方可以设计出一种Token,用于鼓励玩家创造UCG内容,比如撰写游戏攻略,录制游戏视频,创作段子、插画和同人文章,甚至是玩家自己设计副本等。该Token也可以为用作游戏论坛的积分型Token。这是很有意义的,传统游戏论坛内积分和创作UCG内容是很难和游戏本身产生关系的。现在只要游戏发行方在游戏内为Token设计一定的用途,即可起到激励和活跃的作用。玩家不需要额外付出金钱去购买Token,这种Token 也没有必要上交易所。游戏内有用途即可激发玩家的创作欲望,也是一举多得的方案。


5、游戏中类“Proof-of-Stake”设计

《逆水寒》其实采用了类似“Proof-of-work”的设计,玩家有所谓的“算力”概念。其实游戏内也完全可以尝试“Proof-of-Stake”设计,甚至是“DPoS”设计。因为游戏玩家和游戏策划一直存在沟通障碍。游戏策划必须要听取两部分意见,一部分来自于顶级玩家,这类玩家往往充值较多,给游戏提供了较高的收入。另一部分则是普通玩家,普通玩家占玩家的绝大多数,是游戏的中坚力量,给游戏提供了较高的流量。游戏中如果存在“Proof-of-Stake”权益证明的话,Token 的分布也许可以和玩家的成本投入挂钩,如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等。有了PoS机制,玩家的身份也会随之转变:玩家借助Token进行投票,可以决定玩法的去留和增添,比如说,新副本是否合理,新的活动是否吸引人;依照玩家持有Token的多少,玩家可以获取游戏的部分盈利;另外,玩家使用Token表决也可以决定游戏开发方有限的资源用在哪里。比如说玩家可以通过Token表决,要求美工优先设计某个英雄的新皮肤等等。


四、传统网游融入区块链元素有何意义?


依托这些区块链创新,传统网游可以融入区块链元素。

对于游戏本身来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1)增加游戏的可信度;(2)增加玩家的黏性;(3)激励玩家的创作欲望;(4)增加宣传噱头,带动流量。

玩家可以:(1)确保自己的虚拟资产的安全性;(2)增加虚拟资产的流动性;(3)方便在游戏之间,服务器之间转移虚拟资产;(4)获得创作之余的额外奖励;(5)通过投票表决参与游戏设计,甚至获得分红。

此外,传统游戏对于区块链来说,也起到了协助理解的作用。区块链的概念晦涩难懂,目前普及程度也很低。通过游戏,即便对密码学和数据库技术毫无了解的玩家,也可以感受PoW和PoS机制的设计,感受区块链公开透明,区块链资产自由流通的特点。传统网游加入区块链元素,可谓是一举多得,也很可能是未来区块链+游戏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

1、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与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数字资产或其他第三方不存在任何影响报告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的关联关系。

2、本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及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资料及数据的出处皆被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可靠,且已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了必要的核查,但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

3、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事实和观点不构成相关数字资产的任何投资建议。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因使用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读者不应仅依据本报告作出投资决策,也不应依据本报告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

4、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定稿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未来基于行业变化和数据信息的更新,存在观点与判断更新的可能性。

5、本报告版权仅为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所有,如需引用本报告内容,请注明出处。如需大幅引用请事先告知,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由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出品,本报告发布时间2018年9月6日,作者:袁煜明,马天元,朱翊邦。 查看全部
ni.jpg


摘要


网易PC端游《逆水寒》堪称是2018年上半年存在感最足,话题量最高的PC端游。本周,《逆水寒》宣布在游戏中加入“区块链挖矿”功能,游戏方称资产“伏羲通宝”是区块链资产,总量有限,玩家根据游戏内“算力”进行挖矿,而且可以跨服务器流通,甚至可能跨游戏流通。八月份,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曾有专题报告,提出传统网游和区块链结合的可能。《逆水寒》的尝试颇具勇气和创新性,跳出了加密猫加密狗的桎梏。区块链+游戏还有哪些尚未挖掘的方向?传统游戏融入区块链元素有何优势?本文将和读者一起探讨传统网游的区块链改造之路。


一、事件回顾


2018年9月5日下午,《逆水寒》游戏发行方在论坛宣布即将上线“伏羲通宝”,这是一个”全新的完全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道具”。 玩家可在游戏内申请采矿许可证(实际上是一个地址)。玩家的游戏行为会产生“算力”,每天根据全服务器玩家的总算力进行结算,瓜分掉5万枚“伏羲通宝”,伏羲通宝总量1.63亿枚,其中7630万枚可供玩家开采,每天固定产出5万枚,每两年产量递减50%。从目前游戏方披露的内容来看,伏羲通宝的功能是兑换游戏时间,和兑换实体周边等,游戏方称后期还会开发出更多的新玩法。

13753996-e487bf4c1b370a44.jpg



二、《逆水寒》的区块链结合模式有何特点


《逆水寒》称“伏羲通宝”玩法,融入了区块链技术。整体来说,《逆水寒》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根据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逆水寒》融入的区块链元素主要有如下5个部分:

1)总量有限,每两年分发量减少50%

2) 按照“算力”多少分配“新产出的Token”

3)以地址为准,可以跨服务器甚至跨游戏流通

4)游戏发行方赋予了其一定的用途

5)地址格式类似于以太坊


1、总量有限,每两年分发量减少50%

伏羲通宝总量1.63亿,每天发放5万枚,第一年大概发放5*365=1825万枚,大概占流通总量的11.2%,每两年发放减半。假设游戏能够顺利运营5年,则5年合计发放量约36.4%。团队持有9000万枚,占55.2%。团队持有可以理解为是变相的“预挖”行为,而且“预挖”比例相对高。假如伏羲通宝可以自由流通的话,游戏方是可以通过调控控制其价值的。

另一方面,传统网游中,游戏发行方可以随意超发元宝/点券/金币等游戏内货币,如果数值设计不够成功的话,游戏后期的货币系统往往会大量通胀。但是,伏羲通宝作为一种链上资产,游戏方被全网公开监督。一旦游戏方进行增发或者变相增发,势必会被全体游戏玩家所知。这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2、按照“算力”多少分配“新产出的Token”

关于游戏中的“算力”概念,并非真的需要玩家计算机提供计算资源。整体上是和布洛克城与网易星球的“算力”设定非常相近的,即算力的引入只是一种Token的分发机制。可以认为,其实全部1.63亿枚都是由游戏发行方控制的,只不过0.9亿枚是明确属于发行方的,剩下的0.763亿枚发行方每天释放5万枚,分发给所有“挖矿”的玩家。每个玩家分得多少个Token,则需要看他的算力和挖掘的时间。

“挖矿”也就是实际上变成了一种激励玩家更加投入游戏的方式,算力的增加可以靠完成日常任务,加入顶级帮会等,这会让玩家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属性以满足标准。挖掘时间的增加可以靠增加挂机时间和租用离线矿工等,这会增加游戏的在线人数等数据,并且让游戏方获得更高的点卡收入等。“挖矿”的设计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本质上并非是链上的共识机制,仍然是一种中心化的Token分配方式。由于区块链无法和游戏产生通讯,想让区块链知道今日玩家的“算力”情况并进行分配,仍然需要游戏发行方中心化地提供数据。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不需要复杂的智能合约编写以及跨数据库通信,缺点就是不够去中心化,游戏发行方仍然有作弊的空间。

 
3、 以地址为准,可以跨服务器甚至跨游戏流通

跨服务器流通和跨游戏流通确实是伏羲通宝的最大亮点。传统网游虽然服务器名称不同,而且一般无法跨服流通,但是作为游戏发行方来说,更改单一数据库里的文件,实现跨服并非难事。不过游戏之间的物品流通却一直无法实现,因为数据被存在不同的数据库里,两个游戏运营方也很难建立起极强的信任。但是区块链的引入,让双方的信任成本大大降低。如果以后其他游戏也想使用伏羲通宝,其他游戏的发行方至少可以确认伏羲通宝不会被超发,确认伏羲通宝的分布流通情况,而且也可以和《逆水寒》游戏方进行沟通协商,更改发行机制。

其他游戏引入伏羲通宝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从旧游戏导入流量,可以帮助新游戏的玩家数快速增长。同时对玩家也是有好处的,玩家可以更容易地在多个游戏之间转移资产,自由选择游戏。

 
4、游戏发行方赋予了其一定的用途

游戏发行方赋予Token用途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游戏发行方称伏羲通宝可以用于购买游戏时间和游戏实体周边等,未来还会有一些新功能。其实,现在很多纯粹的区块链项目方也常常忽略这一点,那就是赋予Token可使用性(utility)。很多区块链项目仅把Token作为支付手段,这是不够的。相比于现实生活中,游戏里赋予Token使用价值无疑更加简单,手段也更加多样。比如权限,称号,物品打折等。除此之外,由于是链上资产,公开可查询,Token还有炫耀的功能,这也会吸引一部分玩家的注意力。


5、 地址格式类似于以太坊

目前来看,游戏发行方并没有表示区块链技术和以太坊有关。但是根据0x开头的地址来看,伏羲通宝有一定可能是发布以太坊或者基于以太坊的私有链上的ERC 20Token。如果是以太坊公有链上的话,转账可能会存在拥堵情况,并且有gas费。私有链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去中心化程度可能会比较低。

 
三、还有哪些尚未挖掘的传统游戏区块链化改造?


除了《逆水寒》的目前的设计,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还有几种尚未被挖掘的传统网游融入区块链元素的方案。传统网游不必全盘区块链化,现在底层区块链的性能也暂时无法支持大型网游的需要。但是传统网游可在原有游戏基础上,让少部分内容上链,以提高公信力和增加营销噱头,并且可增加玩家粘性。剩余的大部分内容仍然在传统服务器上运行,以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传统网游或可在这些方面融入区块链元素:


1、贵重游戏虚拟资产上链

相比实物资产上链,如:地产、期权、贵金属等,虚拟资产上链更容易。游戏内虚拟物品可以有自己的唯一编号 ID,比如说,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独一无二的(Non-Fungible)的ERC-721 Token。

在开放交易功能的游戏中,游戏内贵重的交易可以在游戏方开发的配套DApp、游戏小助手等进行。游戏发行方根据区块链上公开的数据,在游戏内对贵重物品进行映射。此外,为了解决私钥丢失难以找回的问题,在 DApp 内可以让游戏发行方参与组成多重签名钱包,在玩家私钥丢失后,通过传统 KYC 方式,游戏发行方可以利用游戏发行方的私钥对贵重资产进行操作。

当然,为了减少玩家的学习成本,私钥也可以全部直接由游戏发行方代管,但是这样无疑会增加风险,游戏发行方的数据库可能会遭到攻击。


2、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游戏虚拟物品的游戏外交易

过去,游戏内贵重物品很难进行游戏外交易,因此出现了很多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如创立于2002年的5173平台,依托于Steam的C5GAME和IGXE平台等。在这些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玩家通过C2C的形式进行交易,但是用户体验并不好。无论是寄售模式,还是担保模式,还是机器人交易,都需要第三方平台的人工值守,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玩家也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而且即便如此,第三方交易的骗术仍然层出不穷。

但是如果在游戏内虚拟物品资产上链的前提下,玩家可以在无需担保的前提下进行游戏外交易。DApp 内只需内置一键发布合约功能,在游戏外买卖贵重物品的双方即可自由进行交易。如使用美元稳定币 Dai 或以太币 Ether 购买屠龙刀的 ERC-721 代币,智能合约在确认收钱后将物品和资产发送给买卖双方。


3、游戏宝箱/抽卡/炼化等爆率上链

玩家经常质疑游戏发行方暗改游戏物品爆率,为了提高公信力,游戏发行方可以将爆率产生行为从传统的服务器去掉,并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发布在区块链上,游戏玩家可通过DApp提交抽卡/开宝箱/炼化等行为,由于区块链公开透明和密码学随机性的特点,玩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贵重游戏物品的爆率, 而且随机性非常公平,并确信游戏发行方没有对爆率进行人为暗箱调整。同时,游戏发行方可以利用此噱头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玩家。为了降低成本,不必所有爆率都由区块链产生,仅贵重物品的爆率由区块链的产生,符合“刚需且低频”。

 
4、 用作激励游戏UCG内容创作/论坛讨论

游戏发行方可以设计出一种Token,用于鼓励玩家创造UCG内容,比如撰写游戏攻略,录制游戏视频,创作段子、插画和同人文章,甚至是玩家自己设计副本等。该Token也可以为用作游戏论坛的积分型Token。这是很有意义的,传统游戏论坛内积分和创作UCG内容是很难和游戏本身产生关系的。现在只要游戏发行方在游戏内为Token设计一定的用途,即可起到激励和活跃的作用。玩家不需要额外付出金钱去购买Token,这种Token 也没有必要上交易所。游戏内有用途即可激发玩家的创作欲望,也是一举多得的方案。


5、游戏中类“Proof-of-Stake”设计

《逆水寒》其实采用了类似“Proof-of-work”的设计,玩家有所谓的“算力”概念。其实游戏内也完全可以尝试“Proof-of-Stake”设计,甚至是“DPoS”设计。因为游戏玩家和游戏策划一直存在沟通障碍。游戏策划必须要听取两部分意见,一部分来自于顶级玩家,这类玩家往往充值较多,给游戏提供了较高的收入。另一部分则是普通玩家,普通玩家占玩家的绝大多数,是游戏的中坚力量,给游戏提供了较高的流量。游戏中如果存在“Proof-of-Stake”权益证明的话,Token 的分布也许可以和玩家的成本投入挂钩,如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等。有了PoS机制,玩家的身份也会随之转变:玩家借助Token进行投票,可以决定玩法的去留和增添,比如说,新副本是否合理,新的活动是否吸引人;依照玩家持有Token的多少,玩家可以获取游戏的部分盈利;另外,玩家使用Token表决也可以决定游戏开发方有限的资源用在哪里。比如说玩家可以通过Token表决,要求美工优先设计某个英雄的新皮肤等等。


四、传统网游融入区块链元素有何意义?


依托这些区块链创新,传统网游可以融入区块链元素。

对于游戏本身来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1)增加游戏的可信度;(2)增加玩家的黏性;(3)激励玩家的创作欲望;(4)增加宣传噱头,带动流量。

玩家可以:(1)确保自己的虚拟资产的安全性;(2)增加虚拟资产的流动性;(3)方便在游戏之间,服务器之间转移虚拟资产;(4)获得创作之余的额外奖励;(5)通过投票表决参与游戏设计,甚至获得分红。

此外,传统游戏对于区块链来说,也起到了协助理解的作用。区块链的概念晦涩难懂,目前普及程度也很低。通过游戏,即便对密码学和数据库技术毫无了解的玩家,也可以感受PoW和PoS机制的设计,感受区块链公开透明,区块链资产自由流通的特点。传统网游加入区块链元素,可谓是一举多得,也很可能是未来区块链+游戏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

1、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与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数字资产或其他第三方不存在任何影响报告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的关联关系。

2、本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及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资料及数据的出处皆被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可靠,且已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了必要的核查,但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

3、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事实和观点不构成相关数字资产的任何投资建议。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因使用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读者不应仅依据本报告作出投资决策,也不应依据本报告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

4、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定稿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未来基于行业变化和数据信息的更新,存在观点与判断更新的可能性。

5、本报告版权仅为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所有,如需引用本报告内容,请注明出处。如需大幅引用请事先告知,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由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出品,本报告发布时间2018年9月6日,作者:袁煜明,马天元,朱翊邦。

迅雷的链克涉嫌 ICO 吗?

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7 10:04 • 来自相关话题

 
ICO 的基本内涵

 
ICO 通常是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英文简称,一般翻译为初始数字代币发行或者首次代币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 年9 月4 日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首次代币发行(ICO)作如下界定:“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据此,ICO 的违法或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如下构成要件:一、主体未经权威机构(如央行)批准融资;二、融资方式通过违规发售、流通代币完成,这种虚拟代币通常指区块链的项目开发团队开发的去中心化应用的虚拟代币;三、主体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四、上述行为可能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一种或多种。

2017年9月份以来,ICO这种区块链创业项目融资模式被我国监管部门叫停,经历了短暂的沉寂,随后以ICO 为基础的各种“变异”形式开始在国内出现。其中,最引起大众关注的方式称为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 的简称,以矿机销售为核心发行虚拟代币)。具体言之,IMO是指通过销售硬件(即“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代币。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声明,该模式涉及迅雷的链克(原称为“玩客币”WKC,后改名为“链克”,英文名LinkToken),另外还包括快播旗下流量矿石的流量宝盒——流量币(LLT)以及暴风播酷云——BFC 积分,等等。其中出现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是迅雷的链克。链克产出方式和比特币类似,玩客云类似比特币矿机。


迅雷的ICO 疑云解析


近半年受行业协会和媒体热议的IMO,以通过售卖矿机形式,让购买矿机的客户通过挖矿形式获得代币。IMO 本身不直接募币,也不直接发币,是否确属变相的ICO?2018 年1 月12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变相ICO 活动的风险提示》指出,“以迅雷‘链克’为例,发行企业实际上是用‘链克’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还指出,迅雷通过推销大会使得非合格投资者参与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称之为变相的。

上述论断涉及如下问题:一、迅雷公司售卖矿机,用链克代替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是否属于融资活动?消费者购买迅雷公司的矿机挖矿获取链客,是否存在基于链克将来升值的信赖利益和投机预期?二、参与者向迅雷团队贡献闲置的带宽资源,作为商业机构,迅雷公司针对此种商业行为是否必然承担法币的付款义务?

首先,矿机自身的价值和其市场价格并不对等,消费者购买矿机,除兑换其它网络产品,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链克,以便售出获利。因此,消费者购买矿机支付的价格不仅包括矿机本身的价值,还包括消费者对矿机可以产生链克的价值预期。如果矿机不能挖矿产生链克,那么矿机能否维持现有市价,或者是否能曾被市场推高到离谱价格,则明显让人怀疑。毕竟,消费者购买迅雷公司的矿机挖矿获取链客,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基于链克将来在各海外交易平台升值的信赖利益甚至投机预期,只有这样,方可解释玩客云一推出市场即被消费者抢购,甚至炒作到极高价格的合理原因。作为佐证,链克直至最近仍在玩家网、玩客家、币澳国际等不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频繁交易。

在IMO 模式中,迅雷大量售卖矿机获得法币,相应成本被转移至矿机购买者以及在二级市场购买链克的投资者身上。另外,参与者向迅雷公司提供宽带资源时,通常的商业模式应是公司向用户提供金钱作为对等回报。迅雷公司以链克这种虚拟代币置换了资金给付义务,链克实质上成为通过向用户发行、流通虚拟代币的方式募集社会资金的介质。如研究者所述:“IMO 是先有矿机,再通过矿机获得新币。尽管从发行加密资产类别上看,IMO 的模式在ICO 基础上有所演化,但其融资属性相同,涉及的风险本质类似。”综上所述,这种IMO 属于融资行为。

其次,在商业行为中,针对参与者的贡献,公司理应提供回报,回报形式通常属于私法自治范围,可以是金钱,也可是实物或者其他。那么,提供链克作为支付回报的形式,是否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在2013 年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同时要求不得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这份文件仅提及“不得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但根据同样的逻辑推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其他虚拟代币也和比特币一样,在中国境内不得作为支付结算的工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消费者以链克兑换相应网络产品,意味着迅雷公司实质上用链克为其产品或服务定价。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2018 修正版)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发行、流通链克虽不完全等同于“印制、发售代币票券”的行为,但效果上却起到部分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迅雷公司以链克“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违背了相关强制性规定。

综上所述,尽管迅雷开发团队在其公开声明中反对“链克”被境外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线交易并被投资者进行投机炒作,迅雷公司对“链克”钱包采用实名制,并采用限制转账的方式迫使部分境外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停止“链克”的交易。但这些努力只是降低链克被过分炒作的风险。笔者认为,即使迅雷公司的IMO 模式置于中国市场环境下定义,融资主体虽然并未向投资人筹集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而是通过售卖矿机间接筹集法定货币,以发行、流通虚拟代币,其性质上同样属于主体未经有权机构批准的融资行为,不管代币流通是否被发行方(迅雷)允许,其行为在当前中国现有法规、政策和监管精神下均属ICO。


作者:邓建鹏,经济评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证券日报(http://epaper.zqrb.cn/images/2018-08/25/A3/A3.pdf) 查看全部
8d2c7b6a0438460d361ff4cd8b5c5824.jpg

 
ICO 的基本内涵

 
ICO 通常是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英文简称,一般翻译为初始数字代币发行或者首次代币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 年9 月4 日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首次代币发行(ICO)作如下界定:“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据此,ICO 的违法或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如下构成要件:一、主体未经权威机构(如央行)批准融资;二、融资方式通过违规发售、流通代币完成,这种虚拟代币通常指区块链的项目开发团队开发的去中心化应用的虚拟代币;三、主体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四、上述行为可能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一种或多种。

2017年9月份以来,ICO这种区块链创业项目融资模式被我国监管部门叫停,经历了短暂的沉寂,随后以ICO 为基础的各种“变异”形式开始在国内出现。其中,最引起大众关注的方式称为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 的简称,以矿机销售为核心发行虚拟代币)。具体言之,IMO是指通过销售硬件(即“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代币。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声明,该模式涉及迅雷的链克(原称为“玩客币”WKC,后改名为“链克”,英文名LinkToken),另外还包括快播旗下流量矿石的流量宝盒——流量币(LLT)以及暴风播酷云——BFC 积分,等等。其中出现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是迅雷的链克。链克产出方式和比特币类似,玩客云类似比特币矿机。


迅雷的ICO 疑云解析


近半年受行业协会和媒体热议的IMO,以通过售卖矿机形式,让购买矿机的客户通过挖矿形式获得代币。IMO 本身不直接募币,也不直接发币,是否确属变相的ICO?2018 年1 月12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变相ICO 活动的风险提示》指出,“以迅雷‘链克’为例,发行企业实际上是用‘链克’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还指出,迅雷通过推销大会使得非合格投资者参与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称之为变相的。

上述论断涉及如下问题:一、迅雷公司售卖矿机,用链克代替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是否属于融资活动?消费者购买迅雷公司的矿机挖矿获取链客,是否存在基于链克将来升值的信赖利益和投机预期?二、参与者向迅雷团队贡献闲置的带宽资源,作为商业机构,迅雷公司针对此种商业行为是否必然承担法币的付款义务?

首先,矿机自身的价值和其市场价格并不对等,消费者购买矿机,除兑换其它网络产品,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链克,以便售出获利。因此,消费者购买矿机支付的价格不仅包括矿机本身的价值,还包括消费者对矿机可以产生链克的价值预期。如果矿机不能挖矿产生链克,那么矿机能否维持现有市价,或者是否能曾被市场推高到离谱价格,则明显让人怀疑。毕竟,消费者购买迅雷公司的矿机挖矿获取链客,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基于链克将来在各海外交易平台升值的信赖利益甚至投机预期,只有这样,方可解释玩客云一推出市场即被消费者抢购,甚至炒作到极高价格的合理原因。作为佐证,链克直至最近仍在玩家网、玩客家、币澳国际等不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频繁交易。

在IMO 模式中,迅雷大量售卖矿机获得法币,相应成本被转移至矿机购买者以及在二级市场购买链克的投资者身上。另外,参与者向迅雷公司提供宽带资源时,通常的商业模式应是公司向用户提供金钱作为对等回报。迅雷公司以链克这种虚拟代币置换了资金给付义务,链克实质上成为通过向用户发行、流通虚拟代币的方式募集社会资金的介质。如研究者所述:“IMO 是先有矿机,再通过矿机获得新币。尽管从发行加密资产类别上看,IMO 的模式在ICO 基础上有所演化,但其融资属性相同,涉及的风险本质类似。”综上所述,这种IMO 属于融资行为。

其次,在商业行为中,针对参与者的贡献,公司理应提供回报,回报形式通常属于私法自治范围,可以是金钱,也可是实物或者其他。那么,提供链克作为支付回报的形式,是否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在2013 年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同时要求不得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这份文件仅提及“不得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但根据同样的逻辑推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其他虚拟代币也和比特币一样,在中国境内不得作为支付结算的工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消费者以链克兑换相应网络产品,意味着迅雷公司实质上用链克为其产品或服务定价。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2018 修正版)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发行、流通链克虽不完全等同于“印制、发售代币票券”的行为,但效果上却起到部分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迅雷公司以链克“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违背了相关强制性规定。

综上所述,尽管迅雷开发团队在其公开声明中反对“链克”被境外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线交易并被投资者进行投机炒作,迅雷公司对“链克”钱包采用实名制,并采用限制转账的方式迫使部分境外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停止“链克”的交易。但这些努力只是降低链克被过分炒作的风险。笔者认为,即使迅雷公司的IMO 模式置于中国市场环境下定义,融资主体虽然并未向投资人筹集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而是通过售卖矿机间接筹集法定货币,以发行、流通虚拟代币,其性质上同样属于主体未经有权机构批准的融资行为,不管代币流通是否被发行方(迅雷)允许,其行为在当前中国现有法规、政策和监管精神下均属ICO。


作者:邓建鹏,经济评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证券日报(http://epaper.zqrb.cn/images/2018-08/25/A3/A3.pdf)

区块链的“网景浏览器”会是谁?

chengpishu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5 12:04 • 来自相关话题

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少数的极客懂得通过命令行浏览纯文字符的网页。

直到第一款支持图片的浏览器“网景”出现,上网才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网景不仅是第一款得到广泛应用的商业浏览器,它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关键的 Web 技术元素,比如 RSS 和 JS 。

网景占据了当时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总的用户数也只有一万人。今天区块链行业里真正的“用户”又有多少呢?

最近我们去探访了一家位于新加坡的技术公司 AlphaWallet,他们在做的事有点类似于一个区块链时代里的“网景”。

AlphaWallet希望能像早期网景推动 web 技术发展那样,通过一个用户端集成产品,即 AlphaWallet 钱包,让用户很方便地使用智能合约、操作智能资产,同时填补现在整个区块链技术生态里缺失的关键元素,包括研发更好的智能合约标准接口、中间协议和技术堆栈等,最终帮助改善区块链应用的易用性、性能和隐私。

AlphaWallet 的 CEO Victor Zhang(张中南)是连续创业者,之前主要在票务领域。CTO 张韡武则是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大拿,曾经任职 R3 全球构架师工作组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区块链构架师,主导过12个区块链项目。

这次橙皮书和中南、韡武聊了一下午,依旧收获颇丰,我们希望能在这篇文章里和大家分享 AlphaWallet 在做的事情,以及 AlphaWallet 团队两位核心成员对区块链行业的一些有趣的看法。(文末有入群方式,欢迎来勾搭AlphaWallet团队~)


AlphaWallet 团队在做什么?


AlphaWallet 其实就做两件事:

一方面,他们开发了各种区块链协议和智能合约标准(比如 ERC875),让 B 端的开发者能更好地在区块链上开发应用,帮助改善区块链应用的易用性,性能和隐私;

另一方面,他们为 C 端的消费者开发了一个可编程钱包( AlphaWallet )。通过这个钱包,用户能够和上面提到的区块链应用和智能合约进行交互。


纵观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分布,你会发现,这里面的技术栈大概分为四层,从下到上分别为:

底层公链(例如以太坊)

智能资产的协议、智能合约标准(比如以太坊上的ERC20 、ERC721、ERC875)

Gateway Application,通过这层入口与区块链进行连接(比如 blockstack、AlphaWallet)

区块链应用,加密经济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加密猫、fomo3d)


AlphaWallet 团队在做的事情属于第二层和第三层。

最赚钱的事情其实发生在第一层和第四层:第一层公链很好理解,它是整个生态的根基。如果上面长出了一片森林,底层公链的价值当然就越大。这种价值也很好量化,最后可能直接体现为 token 的币价了;除此之外,第四层也是比较容易赚钱的。因为这一层的服务离用户最近。在一个产业链条里,越靠近消费者的环节,可以做的商业模式越多,油水也越多。

而第二层和第三层,你只要看涉及到「协议」、「网关」这些特别 geek 的词,其实大概就能猜到这两层服务是很难直接变现的。

对 AlphaWallet 来说,它无法和用户直接进行交互。「联网」和「数据交换」都发生在第四层的 DApp 上,由开发者的应用直接控制。AlphaWallet 只负责把这些应用加密完的数据对接给底层的公链,所以 AlphaWallet 本质上是个离线应用,它不联网,自己没有中心化的云服务器,只负责上链。这样一来, AlphaWallet 没办法做数据截流,任何涉及到交易的环节都发生在应用层,也无法收取手续费。

所以这两层的服务最终就是不赚钱的。


既然不挣钱为什么要做?


区块链目前是一个新生的蛮荒地。这块土地还很初期,有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搭建好,但它以后也许能长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而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能在这么早期的阶段,参与技术协议和标准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

这就像回到一九七几年,你能亲身参与 RCF 的修订,推出 IP/TCP 等一系列协议。难道你不想在早期技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那么,既然做的是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事情,AlphaWallet 具体开发了哪些东西呢?


1、ERC875,更好的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AlphaWallet 开发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相关的协议,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 ERC875。

ERC 是以太坊上不同类型的智能合约的标准接口。比如大家最熟悉的 ERC20 就是一种同质化代币的标准接口。通过这套标准,同一种类型的智能合约,它们所用的数据结构、调用的函数方法都是一样的,那么彼此就能对话。像 ERC20 的流行,很大程度是 ICO 火了之后带动的,因为不同团队可以很容易地在以太坊上发币,而这些不同的币种,因为沿用的是同一套 ERC20 的标准,因此很多交易所都可以兼容这些币,币与币之间可以互相交易。如果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还可以直接自动化接入这些不同的代币。总结一句话:标准一样,代码就能互相沟通。

除了 ERC20,另一个比较被人们所熟悉的标准应该是 ERC721。ERC721 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的标准接口。非同质化和同质化的区别,其实就是“钱”和“猫”的区别。钱是同质化的,我从 1000 块钱里转账 100 给你,你在乎的是 100 这个数量,但你并不会在乎具体是 1000 块里哪部分的 100 块;而另一方面,每只加密猫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没办法对一只猫进行分割,只能以一整只进行交易。ERC721 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为猫的智能合约引入了专属的 ID。






AlphaWallet 提出的 ERC875 也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的标准。但跟 ERC721 相比,ERC875 有另外一些创新点。ERC721 算是比较粗糙的标准,很多非同质化的数字资产在实际应用场景里可能遇到的问题它并没有考虑进去,因此开发起来仍然有一些痛点,比如 ERC721 的 gas 费用会比较高,而且很容易引发网络拥堵。

ERC875 通过内置两套密码学的协议,针对这些痛点做了一些创新。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实现原子化交易。

实现批量打包操作。


「原子化交易」的意思是:交易的操作步数不可分,交易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不存在其他可能。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假如买卖双方交易,买家付款打了钱过去,卖家收款后不发货买家就会遭遇损失。而在原子化操作里,买家打钱过去,卖家的货就会自动发出,不存在打款后不发货的可能。

所以,一旦能简单地实现原子化交易(atomic swap),就可以做到货款对付——换句话说,可以直接搭建去中心化的公共交易市场了。AlphaWallet 让卖家无需持有以太币,买家支付一次 gas 就能完成交易,从而降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

第二点「批量打包操作」比较好理解。ERC721 的交易是无法批量进行的,一次只能交易一只加密猫。如果你想一次性交易 10 只加密猫怎么办呢?做不到。而 ERC875 可以支持批量交易。它把批量的交易打包到一起进行,从而可以节省 gas 费用。

比如,用户可以先用法币购买加密猫,然后直接通过 AlphaWallet 提供的 MagicLink 免费把猫导入到自己的钱包里,之后用户还可以在不需要持有以太币的情况下,通过 MagicLink 再把猫售出或者免费转让。整个过程都是无中心的原子化交易,商家也可以一次批发 100 只猫给分销商。

MagicLink 在产品上的设计,有点像当年的微信红包。这有可能会为区块链带来更多的场外新用户。微信红包最早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在微信上绑定银行卡,但接收别人的红包时是不需要绑卡的,只有当你想要把零钱提现的时候才需要绑卡。这样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结合发红包这种非常自然的用户行为,最终让微信支付成功绑定了许多银行卡,马云更是直接把微信红包称之为对支付宝的一次“珍珠港偷袭”。

如果有了 ERC875 这种更好用的非同质化代币标准,我们能实现什么以前比较少见的商业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把所有线下的物品和事物都 token 化,比如一个碗、一瓶白酒、一张演唱会门票。这些东西都是独特的,每张门票对应一个座位,一个观众,一个场次,它不可分割、不可替换。同时,很多门票代售点有可能还需要一次转卖 100 张演唱会门票。通过 ERC875,这些非同质化 token 的发行、流通和转让,都会变得很容易。

如果橙皮书印制了 100 件专属的文化衫,也许我可以很容易地为这100 件文化衫发行一套 token。每件文化衫显然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尺码和编号,我们可以通过 ERC875,把这些T恤一次性批量发给橙皮书的忠实读者。随着 token 的转让和流通,文化衫的所有权也可以进行交易和售卖。于是,你拿着 token 就能证明自己是橙皮书早期的忠实读者了。到了最后,这其实会演变成一种社交货币和身份符号。

关于 ERC875 的应用场景,其实中南提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案例——公交车站广告牌的分时租赁。

许多公交车站的广告牌都是用分时的方式租赁的,广告主可以购买某一个时段的广告位。对广告位来说,它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因为每个广告位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对应特定的车站位置、特定的广告牌编号、特定的广告时段。而对广告主来说,不太可能一次就买一分钟(假设广告位最小的时段单位是一分钟)的广告而已,广告主更有可能的做法是:在“晚上 7 点”这种下班高峰期时段里买两个小时的广告位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来,批量购买 2 个小时的非同质化 token ,这个场景就非常适合用 ERC875 来实现了,ERC721 反而很难胜任。






除了 ERC875,AlphaWallet 还会持续不断开发新的智能合约标准。这些都属于协议层的东西。如果区块链行业要实现更多的商业场景,这些协议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单纯做协议并不挣钱,整个行业仍然需要有人有意识地推动这些协议的发展。

其实现在整个行业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标准。

热门的标准,诸如上面提到的 ERC721、ERC20、ERC875,冷门一些的还包括诸如 PepeDapp 提出的 ERC420。ERC420 是一个卡片收藏游戏的 token 标准。在卡片收藏游戏里,每种卡片都会发行一定的数量。同一个系列里的卡片每张都一样,是一种同质化代币,但在系列之外,每张卡片又都是独特的,需要有自己的 id,这时又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了。卡片收藏游戏通过发行的编号和总的发行数量来决定一张卡片的稀有程度,从而决定卡片的价值,它有自己特殊的应用场景,因此可能是需要一套自己的代币标准的。其他的一些标准还包括 ERC1155 等游戏资产类型的代币标准。

AlphaWallet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会根据具体的商业应用场景,不断开发更多的协议和标准,丰富智能合约类型。至于最后哪些标准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主流,当然还是要看哪个场景里跑出了真正热门又赚钱的应用。就像加密猫游戏的火爆带动了 ERC721 这套标准一样。

目前 AlphaWallet 已有的一个落地案例是之前他们联合「盛开体育」共同推出的世界杯区块链门票方案。按中南的说法,总共有 20 张门票,盛开那边做了10张票,AlphaWallet则拿了10 张开幕式的VIP门票,用户在购买时会提示是否使用区块链购买还是正常购买,后续还能通过 AlphaWallet 完成门票的确权、流通或转让。






这种应用案例的探索也是 AlphaWallet 打算采取的方式:为区块链技术找一些示范性的应用场景,以此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一步步去实现“移动区块链网关”的目标。

以 token 为核心,其实能延展出很多新的场景。

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不能为明星或者行业 kol、b 站主播、微博小 v 发币,让他们借助 token 的力量来完成变现,为自己生产的内容找到除了接广告、卖货的其他商业模式。中南对「明星发币」这个场景也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

    为明星发币,然后在代币的智能合约里设置一个手续费规则。这样一来,一个明星可以在刚开始不太红的时候,免费把自己的币发出去,这些币代表着一些权益,可能是见面会等一些小福利。然后币同时也代表这一种身份证明,比如拥有第一个币就证明是这个明星的头号粉丝。这样一来,明星不太红的时候把币免费散出去,一旦明星人气比较高之后,就会有粉丝愿意去购买明星币,而每次购买的手续费都会有一部分回流到明星成立的「粉丝基金会」里,这部分基金会的钱就可以用来当作粉丝活动经费啦。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场景。和橙皮书之前写过的「人情币」有点类似。


2、“用户端集成”:AlphaWallet 是钱包,也是一个更开放的gateway

除了协议和标准,中南他们也在做面向 C 端用户的集成产品,即 AlphaWallet 钱包。

这款钱包其实是一个让用户和智能合约进行交互的 gateway(入口)。我们知道,普通用户要跟公链进行交互,还是需要依赖一些中间件的。现在大多数人使用 DApp 主要还是通过 Metamask 和 Web3.js 实现的:开发者通过 web3.js 开发应用,普通用户在浏览器上安装 Metamask 插件,通过网页进行转账、往智能合约里写入数据等操作。






AlphaWallet 的定位是一个基于移动端的开放智能资产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智能资产、智能合约进行交互。在这里面,消费者、代币发行方、服务提供方、应用开发者,这些不同的角色通过 AlphaWallet 平台连接到了一起。

它对用户来说,首先是一个可以直接与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交互的入口。AlphaWallet 会集成许多不同种类的 ERC 标准,最终让所有以太坊的代币都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既包括同质化代币 ERC20,也包括非同质化代币 ERC875、ERC721 或者其他类型的标准 。因为 AlphaWallet 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所以在标准接口上不会做限定,而是尽可能去做兼容——在应用里有一个板块叫“公共市场”,在这里面,所有类型的代币都可以进行交易。这样一来,非同质化代币才可以真的流通起来。游戏道具、物理世界里的非同质化的实体资产也能借助 ERC875 的标准映射到区块链上,成为数字资产。

这听起来挺像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但 AlphaWallet 的定位其实更偏向于“应用”,而非仅仅只是“货币”。

在公共市场里,AlphaWallet 希望用户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游戏道具,或者数字门票之类的东西。他们在这块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举一个例子,中南提到过“反向交易”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说,你手上有一个游戏道具的 token 想要出售,普通流程需求自己先去交易市场上挂单,然后等人来买,AlphaWallet 未来则希望加入一个反向交易的特性:你的资产里有哪种类型的 token,即使没有真正挂单,但市场上如果有相应的需求,市场也会自动 push 一个通知给你。这样一来,买卖双方的流动性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AlphaWallet 是“移动先行”(moble first)的,它想做的是“移动网关”。 gateway 不可避免要涉及到 ID 身份认证,而这种相对私密、需要隐私的东西,用手机应用的形式来做应该是更合理的,因为手机更贴身。从这个角度出发,韡武也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区块链手机」这种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可以 make sense 的,因为区块链的 ID 入口、身份认证和私钥管理这块,未来一定是越做越往下沉,一开始它可能做在 APP 应用上,慢慢地再做到软件的操作系统层,再接下去,可能就需要做到手机硬件层里了。

当然,现在无疑还很早期。

token 能够用于有价值的,需要被验证的,并且所有权有转移场景的信息。而类似身份 ID 等有价值、需要被验证、但是不需要转移所有权的信息,AlphaWallet 则希望在加密经济内应用 Attestation 技术来使用这类信息。

要理解 Token 和 Attestation 在做什么样的事,中南举了一个支付宝的例子:

现在支付宝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通过支付宝与其他第三方金融或保险业务进行交互,交互产生的大量数据最终都留在了支付宝自己手里。支付宝通过平台去跟这些金融公司、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合作时,本质上是代表用户、以用户的名义去与这些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的。因为用户的数据和用户的身份认证掌握在支付宝手上,用户选择哪家保险公司、选择什么理财产品,这里面的选项,就由支付宝决定了,它已经提前为你选择了一批合作方,你只能在这些合作方里面进行选择。这件事其实是不合理的。


如果通过 AlphaWallet 这样的开放平台来做会怎么样呢?

首先用户与不同系统交互产生的有价值、同时有所有权转让场景的信息,会作为 token 存在区块链上,ID 身份等需要隐私、并且无所有权转让场景的信息,则可以作为 Attestation 存储在用户本地,AlphaWallet 不保存这些数据,但同时用户又能通过 AlphaWallet 去做身份认证的授权。比如,第三方的保险公司想要我的数据,那么直接在 AlphaWallet 上向我发起一个身份授权的请求就可以了。如果用户同意了,保险公司就可以与之进行合作,提供服务。这样一来,所有的数据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上,平台没有权力拿着用户的数据去代表用户的名义与其他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用户能选择的服务范围也不会被限定。只要用户允许,平台就无法阻止其他第三方公司向用户提供服务。


这样一来,平台是更开放的、更自由的。而且第三方的服务提供方,也必须从「努力讨好平台」转变为「努力讨好用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平台内部的不公正和贪腐现象。

韡武把这个方向的应用称之为“用户端的集成需求”。他专门写了一整篇文章来谈这方面的想法,推荐感兴趣的朋友都读一读,非常有启发。用韡武的话来说,用户倾向于使用一个工具就能解决所有需求,而市面上大多数服务的连接都是围绕“企业”这个中心进行,在产品的系统层面进行集成。而区块链让集成需求转移到了用户端,一个 token 和 Attestation 就可以完成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服务授权,所有服务最后围绕“用户”运转,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服务之间的“充分竞争”了。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一个更好的市场。就好像比特币的意义在于第一次为货币引入了竞争机制。这个概念在之前很难想象,因为我们很少去思考“货币”作为一种价值交互工具,它本身的效率和可靠性究竟如何。但比特币出现之后,我们会慢慢意识到,货币彼此之间是需要竞争的,只不过我们之前缺少这样的技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我们也许能产生更好的货币。






其实我们不仅要为货币引入竞争,我们应该为所有的事物引入竞争机制:支付宝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方、保险公司不应该由平台来决定,而应该由用户来决定,金融保险服务商需要互相竞争;今日头条上的内容分发算法也不应该由平台来决定,而应该由用户来决定,不同的算法需要竞争。


区块链时代的网景浏览器?


AlphaWallet 在做的事,会不由自主让我联想到互联网刚出现时的“网景浏览器”。当然现在说这话可能对 AlphaWallet 来说还太早,但他们在做的事情、在走的方向,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类似网景浏览器的地方。

在互联网早期,想要浏览网页是非常困难的。当时的极客们在命令行终端或者 DOS 环境里使用一个名为 Lynx 的纯文字网页浏览器。这种方式操作很复杂,Lynx 会先把网页上所有的超链结都编号,然后用户通过输入号码来选择超链接。在 90年代初 ISP 服务商也非常少,所以就算你连上了网能享受到的最快网速也不过28.8Kbps。因此当时的 Web 也没能很快普及开来。

到了网景浏览器出现时,这个现象终于被改变了。Marc Andreessen 在伊利诺大学开发了全球最早一款可以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 Mosaic,而后他又在 Mosaic 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商业网页浏览器,也就是网景浏览器。网景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Mac 以及Unix的X Windows System。过去上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网景让人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浏览网页。不过即使网景浏览器占领了当时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它的用户也就刚刚过万。可见当时的互联网人群有多小。






早期互联网基础设施铺设好了一些,人们可以上网,但因为相关协议和软件的缺失,使得上网成本很高。这就像今天的区块链,公链的基础已经有了,但因为性能的问题、以及生态的问题,许多中间件的协议和接口不完善,最终开发者想在公链上开发应用也很有限,用户想在链上执行操作也比较困难。

而许多像 AlphaWallet 这样的团队,包括国外的 Blockstack,他们在做的事情类似于网景在早期阶段所做的努力,让用户能更方便的使用区块链。一旦这种使用的成本降低,区块链也许也能像早期互联网那样,从刚刚过万的用户,增长为今天 40 亿的全球网民。

而且,网景的意义不仅仅是降低浏览网页的成本,它还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这个互联网带来了许多关键的技术元素。比如 RSS 订阅源和网页动态 JS 技术就是网景浏览器提供的。最早HTTP在基本的TCP/IP协议栈上发送信息,网景公司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额外的加密传输层,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 SSL,用以保障互联网内容传输的安全性。

事实上如果你去认真查阅网景浏览器的历史,你会发现在 1995 年, 网景甚至还在试图开发一个依靠浏览器操作的网络操作系统——这不就是 Chrome OS 吗?在技术设想方面,网景实在太前卫了。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惹怒了当时刚刚坐稳了世界第一操作系统供应商的微软,从而导致浏览器大战的开始。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AlphaWallet 开发 ERC875 ,研发更好的智能合约标准接口、中间协议和技术堆栈,一方面是为了 AlphaWallet 钱包产品本身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整个区块链生态填补缺失的技术元素,改善易用性、性能和隐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乐于看到许多像 AlphaWallet 这样的技术理想团队,他们有机会像早期网景浏览器推动 web 技术发展那样,推动区块链技术栈的发展。 查看全部
al01.jpg


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少数的极客懂得通过命令行浏览纯文字符的网页。

直到第一款支持图片的浏览器“网景”出现,上网才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网景不仅是第一款得到广泛应用的商业浏览器,它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关键的 Web 技术元素,比如 RSS 和 JS 。

网景占据了当时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总的用户数也只有一万人。今天区块链行业里真正的“用户”又有多少呢?

最近我们去探访了一家位于新加坡的技术公司 AlphaWallet,他们在做的事有点类似于一个区块链时代里的“网景”。

AlphaWallet希望能像早期网景推动 web 技术发展那样,通过一个用户端集成产品,即 AlphaWallet 钱包,让用户很方便地使用智能合约、操作智能资产,同时填补现在整个区块链技术生态里缺失的关键元素,包括研发更好的智能合约标准接口、中间协议和技术堆栈等,最终帮助改善区块链应用的易用性、性能和隐私。

AlphaWallet 的 CEO Victor Zhang(张中南)是连续创业者,之前主要在票务领域。CTO 张韡武则是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大拿,曾经任职 R3 全球构架师工作组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区块链构架师,主导过12个区块链项目。

这次橙皮书和中南、韡武聊了一下午,依旧收获颇丰,我们希望能在这篇文章里和大家分享 AlphaWallet 在做的事情,以及 AlphaWallet 团队两位核心成员对区块链行业的一些有趣的看法。(文末有入群方式,欢迎来勾搭AlphaWallet团队~)


AlphaWallet 团队在做什么?


AlphaWallet 其实就做两件事:


一方面,他们开发了各种区块链协议和智能合约标准(比如 ERC875),让 B 端的开发者能更好地在区块链上开发应用,帮助改善区块链应用的易用性,性能和隐私;

另一方面,他们为 C 端的消费者开发了一个可编程钱包( AlphaWallet )。通过这个钱包,用户能够和上面提到的区块链应用和智能合约进行交互。



纵观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分布,你会发现,这里面的技术栈大概分为四层,从下到上分别为:


底层公链(例如以太坊)

智能资产的协议、智能合约标准(比如以太坊上的ERC20 、ERC721、ERC875)

Gateway Application,通过这层入口与区块链进行连接(比如 blockstack、AlphaWallet)

区块链应用,加密经济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加密猫、fomo3d)



AlphaWallet 团队在做的事情属于第二层和第三层。

最赚钱的事情其实发生在第一层和第四层:第一层公链很好理解,它是整个生态的根基。如果上面长出了一片森林,底层公链的价值当然就越大。这种价值也很好量化,最后可能直接体现为 token 的币价了;除此之外,第四层也是比较容易赚钱的。因为这一层的服务离用户最近。在一个产业链条里,越靠近消费者的环节,可以做的商业模式越多,油水也越多。

而第二层和第三层,你只要看涉及到「协议」、「网关」这些特别 geek 的词,其实大概就能猜到这两层服务是很难直接变现的。

对 AlphaWallet 来说,它无法和用户直接进行交互。「联网」和「数据交换」都发生在第四层的 DApp 上,由开发者的应用直接控制。AlphaWallet 只负责把这些应用加密完的数据对接给底层的公链,所以 AlphaWallet 本质上是个离线应用,它不联网,自己没有中心化的云服务器,只负责上链。这样一来, AlphaWallet 没办法做数据截流,任何涉及到交易的环节都发生在应用层,也无法收取手续费。

所以这两层的服务最终就是不赚钱的。


既然不挣钱为什么要做?


区块链目前是一个新生的蛮荒地。这块土地还很初期,有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搭建好,但它以后也许能长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而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能在这么早期的阶段,参与技术协议和标准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

这就像回到一九七几年,你能亲身参与 RCF 的修订,推出 IP/TCP 等一系列协议。难道你不想在早期技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那么,既然做的是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事情,AlphaWallet 具体开发了哪些东西呢?


1、ERC875,更好的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AlphaWallet 开发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相关的协议,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 ERC875。

ERC 是以太坊上不同类型的智能合约的标准接口。比如大家最熟悉的 ERC20 就是一种同质化代币的标准接口。通过这套标准,同一种类型的智能合约,它们所用的数据结构、调用的函数方法都是一样的,那么彼此就能对话。像 ERC20 的流行,很大程度是 ICO 火了之后带动的,因为不同团队可以很容易地在以太坊上发币,而这些不同的币种,因为沿用的是同一套 ERC20 的标准,因此很多交易所都可以兼容这些币,币与币之间可以互相交易。如果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还可以直接自动化接入这些不同的代币。总结一句话:标准一样,代码就能互相沟通。

除了 ERC20,另一个比较被人们所熟悉的标准应该是 ERC721。ERC721 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的标准接口。非同质化和同质化的区别,其实就是“钱”和“猫”的区别。钱是同质化的,我从 1000 块钱里转账 100 给你,你在乎的是 100 这个数量,但你并不会在乎具体是 1000 块里哪部分的 100 块;而另一方面,每只加密猫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没办法对一只猫进行分割,只能以一整只进行交易。ERC721 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为猫的智能合约引入了专属的 ID。

al02.jpg


AlphaWallet 提出的 ERC875 也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的标准。但跟 ERC721 相比,ERC875 有另外一些创新点。ERC721 算是比较粗糙的标准,很多非同质化的数字资产在实际应用场景里可能遇到的问题它并没有考虑进去,因此开发起来仍然有一些痛点,比如 ERC721 的 gas 费用会比较高,而且很容易引发网络拥堵。

ERC875 通过内置两套密码学的协议,针对这些痛点做了一些创新。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实现原子化交易。

实现批量打包操作。



「原子化交易」的意思是:交易的操作步数不可分,交易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不存在其他可能。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假如买卖双方交易,买家付款打了钱过去,卖家收款后不发货买家就会遭遇损失。而在原子化操作里,买家打钱过去,卖家的货就会自动发出,不存在打款后不发货的可能。

所以,一旦能简单地实现原子化交易(atomic swap),就可以做到货款对付——换句话说,可以直接搭建去中心化的公共交易市场了。AlphaWallet 让卖家无需持有以太币,买家支付一次 gas 就能完成交易,从而降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

第二点「批量打包操作」比较好理解。ERC721 的交易是无法批量进行的,一次只能交易一只加密猫。如果你想一次性交易 10 只加密猫怎么办呢?做不到。而 ERC875 可以支持批量交易。它把批量的交易打包到一起进行,从而可以节省 gas 费用。

比如,用户可以先用法币购买加密猫,然后直接通过 AlphaWallet 提供的 MagicLink 免费把猫导入到自己的钱包里,之后用户还可以在不需要持有以太币的情况下,通过 MagicLink 再把猫售出或者免费转让。整个过程都是无中心的原子化交易,商家也可以一次批发 100 只猫给分销商。

MagicLink 在产品上的设计,有点像当年的微信红包。这有可能会为区块链带来更多的场外新用户。微信红包最早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在微信上绑定银行卡,但接收别人的红包时是不需要绑卡的,只有当你想要把零钱提现的时候才需要绑卡。这样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结合发红包这种非常自然的用户行为,最终让微信支付成功绑定了许多银行卡,马云更是直接把微信红包称之为对支付宝的一次“珍珠港偷袭”。

如果有了 ERC875 这种更好用的非同质化代币标准,我们能实现什么以前比较少见的商业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把所有线下的物品和事物都 token 化,比如一个碗、一瓶白酒、一张演唱会门票。这些东西都是独特的,每张门票对应一个座位,一个观众,一个场次,它不可分割、不可替换。同时,很多门票代售点有可能还需要一次转卖 100 张演唱会门票。通过 ERC875,这些非同质化 token 的发行、流通和转让,都会变得很容易。

如果橙皮书印制了 100 件专属的文化衫,也许我可以很容易地为这100 件文化衫发行一套 token。每件文化衫显然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尺码和编号,我们可以通过 ERC875,把这些T恤一次性批量发给橙皮书的忠实读者。随着 token 的转让和流通,文化衫的所有权也可以进行交易和售卖。于是,你拿着 token 就能证明自己是橙皮书早期的忠实读者了。到了最后,这其实会演变成一种社交货币和身份符号。

关于 ERC875 的应用场景,其实中南提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案例——公交车站广告牌的分时租赁。

许多公交车站的广告牌都是用分时的方式租赁的,广告主可以购买某一个时段的广告位。对广告位来说,它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因为每个广告位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对应特定的车站位置、特定的广告牌编号、特定的广告时段。而对广告主来说,不太可能一次就买一分钟(假设广告位最小的时段单位是一分钟)的广告而已,广告主更有可能的做法是:在“晚上 7 点”这种下班高峰期时段里买两个小时的广告位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来,批量购买 2 个小时的非同质化 token ,这个场景就非常适合用 ERC875 来实现了,ERC721 反而很难胜任。

al03.jpg


除了 ERC875,AlphaWallet 还会持续不断开发新的智能合约标准。这些都属于协议层的东西。如果区块链行业要实现更多的商业场景,这些协议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单纯做协议并不挣钱,整个行业仍然需要有人有意识地推动这些协议的发展。

其实现在整个行业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标准。

热门的标准,诸如上面提到的 ERC721、ERC20、ERC875,冷门一些的还包括诸如 PepeDapp 提出的 ERC420。ERC420 是一个卡片收藏游戏的 token 标准。在卡片收藏游戏里,每种卡片都会发行一定的数量。同一个系列里的卡片每张都一样,是一种同质化代币,但在系列之外,每张卡片又都是独特的,需要有自己的 id,这时又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了。卡片收藏游戏通过发行的编号和总的发行数量来决定一张卡片的稀有程度,从而决定卡片的价值,它有自己特殊的应用场景,因此可能是需要一套自己的代币标准的。其他的一些标准还包括 ERC1155 等游戏资产类型的代币标准。

AlphaWallet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会根据具体的商业应用场景,不断开发更多的协议和标准,丰富智能合约类型。至于最后哪些标准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主流,当然还是要看哪个场景里跑出了真正热门又赚钱的应用。就像加密猫游戏的火爆带动了 ERC721 这套标准一样。

目前 AlphaWallet 已有的一个落地案例是之前他们联合「盛开体育」共同推出的世界杯区块链门票方案。按中南的说法,总共有 20 张门票,盛开那边做了10张票,AlphaWallet则拿了10 张开幕式的VIP门票,用户在购买时会提示是否使用区块链购买还是正常购买,后续还能通过 AlphaWallet 完成门票的确权、流通或转让。

al04.jpg


这种应用案例的探索也是 AlphaWallet 打算采取的方式:为区块链技术找一些示范性的应用场景,以此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一步步去实现“移动区块链网关”的目标。

以 token 为核心,其实能延展出很多新的场景。

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不能为明星或者行业 kol、b 站主播、微博小 v 发币,让他们借助 token 的力量来完成变现,为自己生产的内容找到除了接广告、卖货的其他商业模式。中南对「明星发币」这个场景也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

    为明星发币,然后在代币的智能合约里设置一个手续费规则。这样一来,一个明星可以在刚开始不太红的时候,免费把自己的币发出去,这些币代表着一些权益,可能是见面会等一些小福利。然后币同时也代表这一种身份证明,比如拥有第一个币就证明是这个明星的头号粉丝。这样一来,明星不太红的时候把币免费散出去,一旦明星人气比较高之后,就会有粉丝愿意去购买明星币,而每次购买的手续费都会有一部分回流到明星成立的「粉丝基金会」里,这部分基金会的钱就可以用来当作粉丝活动经费啦。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场景。和橙皮书之前写过的「人情币」有点类似。


2、“用户端集成”:AlphaWallet 是钱包,也是一个更开放的gateway

除了协议和标准,中南他们也在做面向 C 端用户的集成产品,即 AlphaWallet 钱包。

这款钱包其实是一个让用户和智能合约进行交互的 gateway(入口)。我们知道,普通用户要跟公链进行交互,还是需要依赖一些中间件的。现在大多数人使用 DApp 主要还是通过 Metamask 和 Web3.js 实现的:开发者通过 web3.js 开发应用,普通用户在浏览器上安装 Metamask 插件,通过网页进行转账、往智能合约里写入数据等操作。

al05.jpg


AlphaWallet 的定位是一个基于移动端的开放智能资产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智能资产、智能合约进行交互。在这里面,消费者、代币发行方、服务提供方、应用开发者,这些不同的角色通过 AlphaWallet 平台连接到了一起。

它对用户来说,首先是一个可以直接与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交互的入口。AlphaWallet 会集成许多不同种类的 ERC 标准,最终让所有以太坊的代币都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既包括同质化代币 ERC20,也包括非同质化代币 ERC875、ERC721 或者其他类型的标准 。因为 AlphaWallet 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所以在标准接口上不会做限定,而是尽可能去做兼容——在应用里有一个板块叫“公共市场”,在这里面,所有类型的代币都可以进行交易。这样一来,非同质化代币才可以真的流通起来。游戏道具、物理世界里的非同质化的实体资产也能借助 ERC875 的标准映射到区块链上,成为数字资产。

这听起来挺像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但 AlphaWallet 的定位其实更偏向于“应用”,而非仅仅只是“货币”。

在公共市场里,AlphaWallet 希望用户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游戏道具,或者数字门票之类的东西。他们在这块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举一个例子,中南提到过“反向交易”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说,你手上有一个游戏道具的 token 想要出售,普通流程需求自己先去交易市场上挂单,然后等人来买,AlphaWallet 未来则希望加入一个反向交易的特性:你的资产里有哪种类型的 token,即使没有真正挂单,但市场上如果有相应的需求,市场也会自动 push 一个通知给你。这样一来,买卖双方的流动性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AlphaWallet 是“移动先行”(moble first)的,它想做的是“移动网关”。 gateway 不可避免要涉及到 ID 身份认证,而这种相对私密、需要隐私的东西,用手机应用的形式来做应该是更合理的,因为手机更贴身。从这个角度出发,韡武也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区块链手机」这种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可以 make sense 的,因为区块链的 ID 入口、身份认证和私钥管理这块,未来一定是越做越往下沉,一开始它可能做在 APP 应用上,慢慢地再做到软件的操作系统层,再接下去,可能就需要做到手机硬件层里了。

当然,现在无疑还很早期。

token 能够用于有价值的,需要被验证的,并且所有权有转移场景的信息。而类似身份 ID 等有价值、需要被验证、但是不需要转移所有权的信息,AlphaWallet 则希望在加密经济内应用 Attestation 技术来使用这类信息。

要理解 Token 和 Attestation 在做什么样的事,中南举了一个支付宝的例子:


现在支付宝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通过支付宝与其他第三方金融或保险业务进行交互,交互产生的大量数据最终都留在了支付宝自己手里。支付宝通过平台去跟这些金融公司、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合作时,本质上是代表用户、以用户的名义去与这些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的。因为用户的数据和用户的身份认证掌握在支付宝手上,用户选择哪家保险公司、选择什么理财产品,这里面的选项,就由支付宝决定了,它已经提前为你选择了一批合作方,你只能在这些合作方里面进行选择。这件事其实是不合理的。



如果通过 AlphaWallet 这样的开放平台来做会怎么样呢?


首先用户与不同系统交互产生的有价值、同时有所有权转让场景的信息,会作为 token 存在区块链上,ID 身份等需要隐私、并且无所有权转让场景的信息,则可以作为 Attestation 存储在用户本地,AlphaWallet 不保存这些数据,但同时用户又能通过 AlphaWallet 去做身份认证的授权。比如,第三方的保险公司想要我的数据,那么直接在 AlphaWallet 上向我发起一个身份授权的请求就可以了。如果用户同意了,保险公司就可以与之进行合作,提供服务。这样一来,所有的数据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上,平台没有权力拿着用户的数据去代表用户的名义与其他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用户能选择的服务范围也不会被限定。只要用户允许,平台就无法阻止其他第三方公司向用户提供服务。



这样一来,平台是更开放的、更自由的。而且第三方的服务提供方,也必须从「努力讨好平台」转变为「努力讨好用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平台内部的不公正和贪腐现象。

韡武把这个方向的应用称之为“用户端的集成需求”。他专门写了一整篇文章来谈这方面的想法,推荐感兴趣的朋友都读一读,非常有启发。用韡武的话来说,用户倾向于使用一个工具就能解决所有需求,而市面上大多数服务的连接都是围绕“企业”这个中心进行,在产品的系统层面进行集成。而区块链让集成需求转移到了用户端,一个 token 和 Attestation 就可以完成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服务授权,所有服务最后围绕“用户”运转,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服务之间的“充分竞争”了。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一个更好的市场。就好像比特币的意义在于第一次为货币引入了竞争机制。这个概念在之前很难想象,因为我们很少去思考“货币”作为一种价值交互工具,它本身的效率和可靠性究竟如何。但比特币出现之后,我们会慢慢意识到,货币彼此之间是需要竞争的,只不过我们之前缺少这样的技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我们也许能产生更好的货币。

al06.jpg


其实我们不仅要为货币引入竞争,我们应该为所有的事物引入竞争机制:支付宝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方、保险公司不应该由平台来决定,而应该由用户来决定,金融保险服务商需要互相竞争;今日头条上的内容分发算法也不应该由平台来决定,而应该由用户来决定,不同的算法需要竞争。


区块链时代的网景浏览器?


AlphaWallet 在做的事,会不由自主让我联想到互联网刚出现时的“网景浏览器”。当然现在说这话可能对 AlphaWallet 来说还太早,但他们在做的事情、在走的方向,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类似网景浏览器的地方。

在互联网早期,想要浏览网页是非常困难的。当时的极客们在命令行终端或者 DOS 环境里使用一个名为 Lynx 的纯文字网页浏览器。这种方式操作很复杂,Lynx 会先把网页上所有的超链结都编号,然后用户通过输入号码来选择超链接。在 90年代初 ISP 服务商也非常少,所以就算你连上了网能享受到的最快网速也不过28.8Kbps。因此当时的 Web 也没能很快普及开来。

到了网景浏览器出现时,这个现象终于被改变了。Marc Andreessen 在伊利诺大学开发了全球最早一款可以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 Mosaic,而后他又在 Mosaic 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商业网页浏览器,也就是网景浏览器。网景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Mac 以及Unix的X Windows System。过去上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网景让人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浏览网页。不过即使网景浏览器占领了当时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它的用户也就刚刚过万。可见当时的互联网人群有多小。

al07.jpg


早期互联网基础设施铺设好了一些,人们可以上网,但因为相关协议和软件的缺失,使得上网成本很高。这就像今天的区块链,公链的基础已经有了,但因为性能的问题、以及生态的问题,许多中间件的协议和接口不完善,最终开发者想在公链上开发应用也很有限,用户想在链上执行操作也比较困难。

而许多像 AlphaWallet 这样的团队,包括国外的 Blockstack,他们在做的事情类似于网景在早期阶段所做的努力,让用户能更方便的使用区块链。一旦这种使用的成本降低,区块链也许也能像早期互联网那样,从刚刚过万的用户,增长为今天 40 亿的全球网民。

而且,网景的意义不仅仅是降低浏览网页的成本,它还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这个互联网带来了许多关键的技术元素。比如 RSS 订阅源和网页动态 JS 技术就是网景浏览器提供的。最早HTTP在基本的TCP/IP协议栈上发送信息,网景公司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额外的加密传输层,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 SSL,用以保障互联网内容传输的安全性。

事实上如果你去认真查阅网景浏览器的历史,你会发现在 1995 年, 网景甚至还在试图开发一个依靠浏览器操作的网络操作系统——这不就是 Chrome OS 吗?在技术设想方面,网景实在太前卫了。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惹怒了当时刚刚坐稳了世界第一操作系统供应商的微软,从而导致浏览器大战的开始。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AlphaWallet 开发 ERC875 ,研发更好的智能合约标准接口、中间协议和技术堆栈,一方面是为了 AlphaWallet 钱包产品本身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整个区块链生态填补缺失的技术元素,改善易用性、性能和隐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乐于看到许多像 AlphaWallet 这样的技术理想团队,他们有机会像早期网景浏览器推动 web 技术发展那样,推动区块链技术栈的发展。

西祠胡同创始人响马发起,上线三天注册用户超两万的FIBOS是什么?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3 17:09 • 来自相关话题

发起FIBOS,上线三天超两万注册用户,从互联网到区块链,西祠胡同创始人响马的坚持与改变。


西祠胡同创始人,拥有70多万微博粉丝的响马,曾在知乎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多少程序员干到40了?” 2018年,响马48岁,依然战斗在开发一线。

自1989年来到南京,1992年毕业后留校担任计算机老师,1998年创办西祠胡同,2012年创办孢子社区,同时开发FIBJS项目,延续至今,他对自己的介绍始终如一:“一个程序员”。

2018年,他和团队投入区块链,创造了FIBOS——一个结合 FIBJS 以及 EOS 的 JavaScript 的运行平台,目标是让程序员们更快捷,简单地上手智能合约开发。8月28日,响马生日当天,FIBOS主网上线,他发了一条微博“所谓创业,就是从废墟中站起来。”






 
初涉区块链
 

响马接触区块链时间并不长。2017年7月,响马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接触区块链,9月在另一位朋友的强烈劝说下,看了比特币,以太坊的白皮书,响马认为,区块链距离应用到实际业务落地还有很远。

响马心中有一个目标——希望有一个让普通程序员快速开发去中心化应用的区块链产品。而比特币和以太坊在目前状态下显然没办法实现,其他的系统要么设计过于复杂,要么无法实施商业化,因此响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真正商业化和落地应用的平台。

迟迟没有投入区块链行业的原因是,国内的区块链环境,让他感受到的大多是浮躁。从今年三、四月开始,响马开始进行调研和选型,从比特股,石墨烯技术,一直研究到EOS,看了大量BM的访谈后,响马认为,EOS的技术设计和基础性能与自己想要的比较接近了。

真正触动响马投入到区块链并创建FIBOS的关键节点,是5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石墨烯开发者大会。参加大会之前,响马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观察石墨烯社区到底是什么样的调性,二是判断整个社区的发展以及他所想做的事在社区中处在什么位置。

这次的大会打消了响马的顾虑,他得出了两个结论:一,石墨烯社区中已经诞生不少项目是“可以用的”,这一点让响马坚持留在EOS生态;二,整个石墨烯社区中的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进入行业时间比较早,直接基于石墨烯开发,但石墨烯的软件产品起步比较低,因此很多基础设施都要一点点赶上来,“历史包袱会大一些”;另一类选择在EOS上做应用开发,主要做基于EOS的各类DApp。基于这个方向,响马决定把EOS进一步升级迭代,做一个更新,更快,更方便,程序员更容易上手的区块链基础平台。

伴随着6月1日EOS主网发布,响马团队对外宣布开启FIBOS。6、7月进行基础组件开发,周边产品开发,生态模式设计,8月1日,发布FIBOS测试网,8月28日,主网正式上线。

 
FIBOS:让区块链开发更便捷
 

官网上,FIBOS介绍简洁明了:JavaScript 开发 + BANCOR 协议智能通证 + 开发者服务,FIBOS 平台实现了快速开发、快速部署和稳定且流动的通证体系,帮助开发者一步进入区块链时代。

响马透露,8月1日下午三点FIBOS测试网上线,第一阶段的产品发布后,FIBOS交流群已经聚集了大量程序员,他们从完全不了解FIBOS,到看指导文档,然后在一小时内实现开发环境部署并创建了第一个智能合约。

相比较EOS,FIBOS将智能合约开发简化了多少?响马举例,在EOS上开发一个智能合约,

“前期的环境准备,我有三台电脑,每台电脑需要准备1-2天,这还不包含其中的生产成本,学习成本等等。而在第一个版本的FIBOS中,对于一个熟练的工程师来说,从整个准备安装,到运营环境和开发环境部署,只需要十分钟。”


8月28日主网上线后,在官网已经可以进行EOS和FIBOS代币FO的兑换。截至9月3日,FO的兑换比例已经成最初的1EOS兑换1000FO,逐渐增长稳定在1EOS兑换400-500FO。

现阶段,FO的主要用途是智能合约的开发消耗,响马介绍,由于目前EOS生态中1K的RAM价格只需要0.5FO,大约只有几分钱,也就是说目前在FIBOS上开发智能合约消耗的FO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响马认为,一个行业想要蓬勃发展,进入门槛要足够低。

“就像移动互联网刚启动的时候, apple store上会出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APP,这些APP的开发成本很低,一个程序员学一学可能只需要两三天,就可以发布一个新的小应用上去。”


低成本才能促使海量开发人员和项目涌入,才有可能从中诞生出好的项目。

响马告诉巴比特,仅两天时间,兑换过FO的用户群已经有两万人了,这其中绝大多数甚至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程序员。







Bancor协议:代币兑换新工具,让ICO消失?
 

响马对外多次强调,FIBOS没有私募,没有公募。那开发人员用来开发智能合约的FO从哪来?这要提到FIBOS中的一个重要设置——Bancor协议。

响马介绍,Bancor是依据二战后国际清算组织的一个提案设计的协议,基本原理是每发行一个货币都需要有准备金来支撑它的价值。

选用Bancor协议作为代币的兑换工具,是响马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时间回到今年6、7月,响马团队与许多同行和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得到的信息是,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运作需要进行私募,公募,宣发,上交易所等等环节,花费的资金甚至高达几千万,但响马认为,按照这样的方式,一来时间花费在与产品本身无关的事情上,二来吸引到的用户不见得是FIBOS的目标用户。响马说服不了自己,他不想这么做。

直到注意到Bancor协议。Bancor原本的设计方向类似交易所,但在响马看来,Bancor协议更适合作为工具性的产品,就针对Bancor协议做了大量改进,使之更适合FIBOS的生命周期环节。

FIBOS想做的是面向程序员的落地应用,使用Bancor协议作为整个系统代币的发行方式,一方面方便程序员直接兑换FO,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团队节省大量时间,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项目开发上。

响马强调,从启动项目至今,团队没有拿过投资机构一分钱,Bancor并不是募资工具,而是兑换工具。因为用户用EOS兑换FO后,支付的EOS并没有被团队拿走,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并没有进行募资。

项目启动至今不多的几个月时间,响马和团队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响马在微博回应“他们还不太明白接下来几个月会发生什么,质疑也是正常的”。随着FIBOS生态拓展和社区对Bancor协议认知加深,未来会发生什么?

 “ICO会消失。”响马不假思索的回答。


响马解释说,创业本身是草根行为,而不是精英行为,最初成功的项目一定不是融资几千万再开始做事。但按照现在一纸白皮书便可以融一大笔钱的模式,最终成长起来的项目极少,长期如此没人再为ICO买单。

而接下来区块链行业会产生新的趋势,项目方会选择先做事,用好的产品来吸引用户,“像FIBOS,没有白皮书,因为不需要用一个文档来说服别人,项目方只需要把产品做好,自然会有用户支持,也就不需要花很多精力融资。”

数据监测第三方TokenInsight也认为,FIBOS的热度上升与Bancor协议的定价模式关系紧密。由于大量EOS锁定在项目智能合约中,投资者可撤资。这可能成为一种项目筹集资金的新模式。

 
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响马的坚持与改变
 

经历了几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变迁,“老炮”程序员响马初涉区块链,与以往的感受也有不同:“如果按照币圈的方式比如ICO来运作项目,会改变我自己的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发现Bancor协议,响马才最终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代币发行。

区块链对响马带来的另一点改变是,在此之前,响马对涉及到钱的问题几乎漠不关心,但由于区块链自带金融属性,使得响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价值该如何传递,如何分配。

对于外界评价毁誉参半的EOS,响马这样看待:

“任何时候我们都面临抉择,理想跟现实中间需要找到平衡。任何技术,包括互联网,区块链的早期,都是草根和极客发起的,这些人原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人。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由主义,去政府的,民主化的理想与愿望。但是他们创造的产品一旦被商业化,逐步服务于大众,就必须进行一定的妥协。”


尽管FIBOS项目是EOS生态中的一部分,但是响马更把自己看作局外人,并不过于关注社区和运营团队,仅关注产品技术实现,同时,响马希望FIBOS的价值能够传递回EOS社区,让EOS发展的更好。

开发门槛是否是阻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核心尚未可知,解决了开发门槛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杀手级应用出现。但FIBOS的出现让开发去中心化应用更简单快捷,也降低了开发者们不断试错直到真正杀手级应用出现的成本,同时引入了一大批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程序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FIBOS注册用户数超过2万人,上线三天内筹集约90万EOS,上线不到一周,已经有四款钱包接入。

“FIBOS上线后奔跑的太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响马这样评价。


FIBOS是否会开启EOS侧链潮?Bancor协议将引领下一轮代币发行趋势吗?你怎么看?(萌大大) 查看全部
201809030836344749.jpg


发起FIBOS,上线三天超两万注册用户,从互联网到区块链,西祠胡同创始人响马的坚持与改变。



西祠胡同创始人,拥有70多万微博粉丝的响马,曾在知乎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多少程序员干到40了?” 2018年,响马48岁,依然战斗在开发一线。

自1989年来到南京,1992年毕业后留校担任计算机老师,1998年创办西祠胡同,2012年创办孢子社区,同时开发FIBJS项目,延续至今,他对自己的介绍始终如一:“一个程序员”。

2018年,他和团队投入区块链,创造了FIBOS——一个结合 FIBJS 以及 EOS 的 JavaScript 的运行平台,目标是让程序员们更快捷,简单地上手智能合约开发。8月28日,响马生日当天,FIBOS主网上线,他发了一条微博“所谓创业,就是从废墟中站起来。”

201809030843225785.jpg


 
初涉区块链
 

响马接触区块链时间并不长。2017年7月,响马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接触区块链,9月在另一位朋友的强烈劝说下,看了比特币,以太坊的白皮书,响马认为,区块链距离应用到实际业务落地还有很远。

响马心中有一个目标——希望有一个让普通程序员快速开发去中心化应用的区块链产品。而比特币和以太坊在目前状态下显然没办法实现,其他的系统要么设计过于复杂,要么无法实施商业化,因此响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真正商业化和落地应用的平台。

迟迟没有投入区块链行业的原因是,国内的区块链环境,让他感受到的大多是浮躁。从今年三、四月开始,响马开始进行调研和选型,从比特股,石墨烯技术,一直研究到EOS,看了大量BM的访谈后,响马认为,EOS的技术设计和基础性能与自己想要的比较接近了。

真正触动响马投入到区块链并创建FIBOS的关键节点,是5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石墨烯开发者大会。参加大会之前,响马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观察石墨烯社区到底是什么样的调性,二是判断整个社区的发展以及他所想做的事在社区中处在什么位置。

这次的大会打消了响马的顾虑,他得出了两个结论:一,石墨烯社区中已经诞生不少项目是“可以用的”,这一点让响马坚持留在EOS生态;二,整个石墨烯社区中的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进入行业时间比较早,直接基于石墨烯开发,但石墨烯的软件产品起步比较低,因此很多基础设施都要一点点赶上来,“历史包袱会大一些”;另一类选择在EOS上做应用开发,主要做基于EOS的各类DApp。基于这个方向,响马决定把EOS进一步升级迭代,做一个更新,更快,更方便,程序员更容易上手的区块链基础平台。

伴随着6月1日EOS主网发布,响马团队对外宣布开启FIBOS。6、7月进行基础组件开发,周边产品开发,生态模式设计,8月1日,发布FIBOS测试网,8月28日,主网正式上线。

 
FIBOS:让区块链开发更便捷
 

官网上,FIBOS介绍简洁明了:JavaScript 开发 + BANCOR 协议智能通证 + 开发者服务,FIBOS 平台实现了快速开发、快速部署和稳定且流动的通证体系,帮助开发者一步进入区块链时代。

响马透露,8月1日下午三点FIBOS测试网上线,第一阶段的产品发布后,FIBOS交流群已经聚集了大量程序员,他们从完全不了解FIBOS,到看指导文档,然后在一小时内实现开发环境部署并创建了第一个智能合约。

相比较EOS,FIBOS将智能合约开发简化了多少?响马举例,在EOS上开发一个智能合约,


“前期的环境准备,我有三台电脑,每台电脑需要准备1-2天,这还不包含其中的生产成本,学习成本等等。而在第一个版本的FIBOS中,对于一个熟练的工程师来说,从整个准备安装,到运营环境和开发环境部署,只需要十分钟。”



8月28日主网上线后,在官网已经可以进行EOS和FIBOS代币FO的兑换。截至9月3日,FO的兑换比例已经成最初的1EOS兑换1000FO,逐渐增长稳定在1EOS兑换400-500FO。

现阶段,FO的主要用途是智能合约的开发消耗,响马介绍,由于目前EOS生态中1K的RAM价格只需要0.5FO,大约只有几分钱,也就是说目前在FIBOS上开发智能合约消耗的FO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响马认为,一个行业想要蓬勃发展,进入门槛要足够低。


“就像移动互联网刚启动的时候, apple store上会出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APP,这些APP的开发成本很低,一个程序员学一学可能只需要两三天,就可以发布一个新的小应用上去。”



低成本才能促使海量开发人员和项目涌入,才有可能从中诞生出好的项目。

响马告诉巴比特,仅两天时间,兑换过FO的用户群已经有两万人了,这其中绝大多数甚至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程序员。

201809030840557068.jpg



Bancor协议:代币兑换新工具,让ICO消失?
 

响马对外多次强调,FIBOS没有私募,没有公募。那开发人员用来开发智能合约的FO从哪来?这要提到FIBOS中的一个重要设置——Bancor协议。

响马介绍,Bancor是依据二战后国际清算组织的一个提案设计的协议,基本原理是每发行一个货币都需要有准备金来支撑它的价值。

选用Bancor协议作为代币的兑换工具,是响马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时间回到今年6、7月,响马团队与许多同行和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得到的信息是,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运作需要进行私募,公募,宣发,上交易所等等环节,花费的资金甚至高达几千万,但响马认为,按照这样的方式,一来时间花费在与产品本身无关的事情上,二来吸引到的用户不见得是FIBOS的目标用户。响马说服不了自己,他不想这么做。

直到注意到Bancor协议。Bancor原本的设计方向类似交易所,但在响马看来,Bancor协议更适合作为工具性的产品,就针对Bancor协议做了大量改进,使之更适合FIBOS的生命周期环节。

FIBOS想做的是面向程序员的落地应用,使用Bancor协议作为整个系统代币的发行方式,一方面方便程序员直接兑换FO,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团队节省大量时间,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项目开发上。

响马强调,从启动项目至今,团队没有拿过投资机构一分钱,Bancor并不是募资工具,而是兑换工具。因为用户用EOS兑换FO后,支付的EOS并没有被团队拿走,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并没有进行募资。

项目启动至今不多的几个月时间,响马和团队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响马在微博回应“他们还不太明白接下来几个月会发生什么,质疑也是正常的”。随着FIBOS生态拓展和社区对Bancor协议认知加深,未来会发生什么?


 “ICO会消失。”响马不假思索的回答。



响马解释说,创业本身是草根行为,而不是精英行为,最初成功的项目一定不是融资几千万再开始做事。但按照现在一纸白皮书便可以融一大笔钱的模式,最终成长起来的项目极少,长期如此没人再为ICO买单。

而接下来区块链行业会产生新的趋势,项目方会选择先做事,用好的产品来吸引用户,“像FIBOS,没有白皮书,因为不需要用一个文档来说服别人,项目方只需要把产品做好,自然会有用户支持,也就不需要花很多精力融资。”

数据监测第三方TokenInsight也认为,FIBOS的热度上升与Bancor协议的定价模式关系紧密。由于大量EOS锁定在项目智能合约中,投资者可撤资。这可能成为一种项目筹集资金的新模式。

 
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响马的坚持与改变
 

经历了几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变迁,“老炮”程序员响马初涉区块链,与以往的感受也有不同:“如果按照币圈的方式比如ICO来运作项目,会改变我自己的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发现Bancor协议,响马才最终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代币发行。

区块链对响马带来的另一点改变是,在此之前,响马对涉及到钱的问题几乎漠不关心,但由于区块链自带金融属性,使得响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价值该如何传递,如何分配。

对于外界评价毁誉参半的EOS,响马这样看待:


“任何时候我们都面临抉择,理想跟现实中间需要找到平衡。任何技术,包括互联网,区块链的早期,都是草根和极客发起的,这些人原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人。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由主义,去政府的,民主化的理想与愿望。但是他们创造的产品一旦被商业化,逐步服务于大众,就必须进行一定的妥协。”



尽管FIBOS项目是EOS生态中的一部分,但是响马更把自己看作局外人,并不过于关注社区和运营团队,仅关注产品技术实现,同时,响马希望FIBOS的价值能够传递回EOS社区,让EOS发展的更好。

开发门槛是否是阻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核心尚未可知,解决了开发门槛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杀手级应用出现。但FIBOS的出现让开发去中心化应用更简单快捷,也降低了开发者们不断试错直到真正杀手级应用出现的成本,同时引入了一大批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程序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FIBOS注册用户数超过2万人,上线三天内筹集约90万EOS,上线不到一周,已经有四款钱包接入。


“FIBOS上线后奔跑的太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响马这样评价。



FIBOS是否会开启EOS侧链潮?Bancor协议将引领下一轮代币发行趋势吗?你怎么看?(萌大大)

以“源矿”激励内容生产和分发,「五条」想成为下一个趣头条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8-08-31 15:03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互联网世界里,内容资讯平台并不少见,如今日头条、趣头条等都已快速扩张为该领域的领跑者。以主打“网赚”+个性算法的趣头条为例,2016 年 6 月上线,10 个月内就实现了用户从 0 到 600W+的暴涨。Odaily星球日报近日接触到的「五条」也想以“用户分享平台收益”+个新算法推荐的模式打造一个内容资讯平台,不同的是,「五条」想借区块链作为其底层技术,把自己打造一个用户黏度更高的流量入口。

以网赚为噱头的资讯类产品,大多以“真金白银”作为补贴,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为平台提供了价值却无法共享平台收益的痒点。但对平台来说,这样的补贴的形式不但成本高,而且难以补贴出高忠诚度用户。一方面是补贴与平台本身无强关联性,用户存在薅羊毛心态;另一方面,平台中的内容质量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忠诚度难以提升。

「五条」则以源矿(可以理解为官方通证 )作为用户的补贴,总发行量为 100 亿个,每天额定发放 684 万个,这些源矿的 70% 将作为补贴发放给用户。用户目前可以通过“源矿/人民币”汇率将源矿换算为人民币进行提现,所有源矿交易行为都将上链存储。






「五条」创始人宁炳杨向 Odaily星球日报记者介绍:

当前,源矿对人民币的汇率将与平台 DAU(日活)挂钩。在第二阶段,「五条」将把全部营收与源矿价值挂钩。第三阶段是将源矿价格交由市场决定。

宁炳杨认为,基于当前的规则,用户收益跟源矿汇率相关,用户行为也影响平台打造,用户和平台将是共生共赢关系,可产生一个良好循环。当前其平台中设置有普通参与者、内容创作者以及发现者三种角色:

普通参与者通过阅读、评论、转发、投票、拉新等行为都可获得源矿。

内容创作者通过原创内容获得源矿,文章的有效阅读量、评论量、转发量等都将成为内容质量的评价标准,分值越高可获得的源矿越多。

发现者对内容进行甄别,通过投票选出高质量内容,筛选劣质内容,获得源矿奖励。


从阅读报纸到无纸化阅读再到个性化推荐,人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不断改变。以通证作为激励,只是短暂地解决了用户的痒点,把用户带到 APP 上,但对于内容资讯平台用户而言,最核心的还是内容质量的好坏,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在保证平台内容质量上,「五条」表示正在吸引优质的创作者入驻,现已与人民网、新华社、西安网等媒体签约合作。

宁炳杨向 Odaily星球日报介绍,「五条」想做的不仅仅是内容资讯平台。「五条」以后想要利用资讯平台带来的流量优势,作为一个流量入口,把短视频、游戏、小说、有声读物等功能聚合到其平台中来,吸引其他领域的 B 端客户入场,打造一个综合化的内容生态。

在获客上,「五条」表示,前期将主要关注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用户拉新将是其主要获客方式。目前,「五条」产品已于 8 月 29 日正式上线。宁炳杨称,内测期间,日活用户近万人,每日新增用户为 2000 至 3000 人左右。

团队方面,「五条」有近 200 名员工,核心成员有来自阿里、腾讯、网易、迅雷等大公司工作背景,有区块链技术、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经验。项目创始人宁炳杨有 11 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此前为我乐网游戏频道创办人、酷狗游戏创办人之一,在产品研发、运营等领域经验较丰富。


(我是 Odaily 星球日报作者莫昕楠,探索真实区块链,优质区块链项目寻求报道请加微信:16601131135,烦请备注姓名、公司、职务。) 查看全部
99u9llwciv2sjqh1.jpeg!1200_.jpg


在互联网世界里,内容资讯平台并不少见,如今日头条、趣头条等都已快速扩张为该领域的领跑者。以主打“网赚”+个性算法的趣头条为例,2016 年 6 月上线,10 个月内就实现了用户从 0 到 600W+的暴涨。Odaily星球日报近日接触到的「五条」也想以“用户分享平台收益”+个新算法推荐的模式打造一个内容资讯平台,不同的是,「五条」想借区块链作为其底层技术,把自己打造一个用户黏度更高的流量入口。

以网赚为噱头的资讯类产品,大多以“真金白银”作为补贴,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为平台提供了价值却无法共享平台收益的痒点。但对平台来说,这样的补贴的形式不但成本高,而且难以补贴出高忠诚度用户。一方面是补贴与平台本身无强关联性,用户存在薅羊毛心态;另一方面,平台中的内容质量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忠诚度难以提升。

「五条」则以源矿(可以理解为官方通证 )作为用户的补贴,总发行量为 100 亿个,每天额定发放 684 万个,这些源矿的 70% 将作为补贴发放给用户。用户目前可以通过“源矿/人民币”汇率将源矿换算为人民币进行提现,所有源矿交易行为都将上链存储。

hhsvmu8vysp7qyyu.jpeg!1200_.jpg


「五条」创始人宁炳杨向 Odaily星球日报记者介绍:

当前,源矿对人民币的汇率将与平台 DAU(日活)挂钩。在第二阶段,「五条」将把全部营收与源矿价值挂钩。第三阶段是将源矿价格交由市场决定。

宁炳杨认为,基于当前的规则,用户收益跟源矿汇率相关,用户行为也影响平台打造,用户和平台将是共生共赢关系,可产生一个良好循环。当前其平台中设置有普通参与者、内容创作者以及发现者三种角色:


普通参与者通过阅读、评论、转发、投票、拉新等行为都可获得源矿。

内容创作者通过原创内容获得源矿,文章的有效阅读量、评论量、转发量等都将成为内容质量的评价标准,分值越高可获得的源矿越多。

发现者对内容进行甄别,通过投票选出高质量内容,筛选劣质内容,获得源矿奖励。



从阅读报纸到无纸化阅读再到个性化推荐,人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不断改变。以通证作为激励,只是短暂地解决了用户的痒点,把用户带到 APP 上,但对于内容资讯平台用户而言,最核心的还是内容质量的好坏,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在保证平台内容质量上,「五条」表示正在吸引优质的创作者入驻,现已与人民网、新华社、西安网等媒体签约合作。

宁炳杨向 Odaily星球日报介绍,「五条」想做的不仅仅是内容资讯平台。「五条」以后想要利用资讯平台带来的流量优势,作为一个流量入口,把短视频、游戏、小说、有声读物等功能聚合到其平台中来,吸引其他领域的 B 端客户入场,打造一个综合化的内容生态。

在获客上,「五条」表示,前期将主要关注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用户拉新将是其主要获客方式。目前,「五条」产品已于 8 月 29 日正式上线。宁炳杨称,内测期间,日活用户近万人,每日新增用户为 2000 至 3000 人左右。

团队方面,「五条」有近 200 名员工,核心成员有来自阿里、腾讯、网易、迅雷等大公司工作背景,有区块链技术、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经验。项目创始人宁炳杨有 11 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此前为我乐网游戏频道创办人、酷狗游戏创办人之一,在产品研发、运营等领域经验较丰富。


(我是 Odaily 星球日报作者莫昕楠,探索真实区块链,优质区块链项目寻求报道请加微信:16601131135,烦请备注姓名、公司、职务。)

DFINITY 凭什么在熊市中再融 1.02 亿美元?

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31 10:36 • 来自相关话题

DFINITY 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去中心化云技术平台 DFINITY 宣布完成 1.0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Dfinity 号称,可以做到比亚马逊云服务 AWS 更高效、安全同时兼具可用性的公共云端运算平台。

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KR1 和该项目社区成员。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

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本轮融资未宣布估值。Multicoin Capital 和 Scalar Capital 稍早在预售轮也买进了 Dfinity 发行的代币,当时该公司估值 19 亿美元。

Dfinity 的 D,指的是「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finity 则代表「infinity 无限」,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1995 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2014 年他开始钻研加密货币平台技术,接着在 2016 年创立 Dfinity。他先是在瑞士苏黎世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Dfinity 基金会,之后在美国硅谷 Palo Alto 开设办公室,后者成为其最大的基地。

Williams 称,硅谷科技巨头规模已经过于庞大且权力过大,他们成为初创企业创新的阻碍。Dfinity 区块链网络的设想是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因此不受特定组织控制,因此可以确保立场中立。 Williams 称,Dfinity 的理想是打造新一代的云端运算平台,让企业可以使用的「网络计算机」,意思是基于网络单一、无限扩充的计算机,像是亚马逊的 AWS,必须要租用很多台计算机,而每个计算机都需要额外配置跟维护,还是有其限制跟麻烦的地方,未来一但 Dfinity 的构想能够实现,企业就能在同一个地方运作所有的系统,Dfinity 认为这将有能力跟亚马逊的 AWS 抗衡。

Williams 称,Dfinity 对技术人员给出的薪酬待遇可以与谷歌持平。 「如果你是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或者加密货币专业人士,会得到像 NBA 球星一样的待遇,」Dfinity 投资机构之一 a16z 的管理合伙人 Chris Dixon 表示。 谷歌给顶尖工程师给出数以百万美元的薪酬。

对 DFINITY 的投资是 a16z 成立两个月来的最大一笔投资,Dixon 表示 Dfinity 团队是该基金作出投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Dfinity 团队中包括前谷歌及 Uber 工程师和多名耶鲁大学博士,其中包括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的 Andreas Rossberg。WebAssembly 是目前主流互联网浏览器采用的加速技术,Dixon 表示,WebAssembly 可能是最近 10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他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 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 L-- Ben Lynn ,刘海博士 Paul Liu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 Timo Hanke 等等。






在投资者眼中另外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元素是 Williams 开发的阈值中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生成区块、大幅提升交易的吞吐量,同时采用新的架构,将共识、验证和存储分为不同层次,在性能及扩展性方面提升不少,Dominic Williams 表示,透过他们技术,可以让交易在 3-5 秒内完成,相较于比特币的 3,600 秒、以太坊的 600 秒,可以比较出明显差异。

不只是速度快,Dominic Williams 强调 Dfinity 还免去了其他密码货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上,Dfinity 是一种新型技术协议,因为没有后门,黑客根本无法进入。」他也强调跟以太坊并非竞争关系,关系反而更像是姊妹,不过在理念上还是有些微的不同,像是以太坊认为「代码即法律」,而 Dfinity 则是导入区块链神经系统进行运算管理,因此理念上相信「AI 即法律」。

Dixon 和 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认为,考虑到 Dfinity 未来面对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商用市场,之前一轮融资中近 2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Dfinity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 2019 年初推出这一网络。(作者:Perry Wang) 查看全部
ccfcb08f-4998-564a-bf77-65ae8f1e25c0.jpg

DFINITY 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去中心化云技术平台 DFINITY 宣布完成 1.0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Dfinity 号称,可以做到比亚马逊云服务 AWS 更高效、安全同时兼具可用性的公共云端运算平台。

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KR1 和该项目社区成员。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

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本轮融资未宣布估值。Multicoin Capital 和 Scalar Capital 稍早在预售轮也买进了 Dfinity 发行的代币,当时该公司估值 19 亿美元。

Dfinity 的 D,指的是「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finity 则代表「infinity 无限」,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1995 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2014 年他开始钻研加密货币平台技术,接着在 2016 年创立 Dfinity。他先是在瑞士苏黎世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Dfinity 基金会,之后在美国硅谷 Palo Alto 开设办公室,后者成为其最大的基地。

Williams 称,硅谷科技巨头规模已经过于庞大且权力过大,他们成为初创企业创新的阻碍。Dfinity 区块链网络的设想是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因此不受特定组织控制,因此可以确保立场中立。 Williams 称,Dfinity 的理想是打造新一代的云端运算平台,让企业可以使用的「网络计算机」,意思是基于网络单一、无限扩充的计算机,像是亚马逊的 AWS,必须要租用很多台计算机,而每个计算机都需要额外配置跟维护,还是有其限制跟麻烦的地方,未来一但 Dfinity 的构想能够实现,企业就能在同一个地方运作所有的系统,Dfinity 认为这将有能力跟亚马逊的 AWS 抗衡。

Williams 称,Dfinity 对技术人员给出的薪酬待遇可以与谷歌持平。 「如果你是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或者加密货币专业人士,会得到像 NBA 球星一样的待遇,」Dfinity 投资机构之一 a16z 的管理合伙人 Chris Dixon 表示。 谷歌给顶尖工程师给出数以百万美元的薪酬。

对 DFINITY 的投资是 a16z 成立两个月来的最大一笔投资,Dixon 表示 Dfinity 团队是该基金作出投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Dfinity 团队中包括前谷歌及 Uber 工程师和多名耶鲁大学博士,其中包括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的 Andreas Rossberg。WebAssembly 是目前主流互联网浏览器采用的加速技术,Dixon 表示,WebAssembly 可能是最近 10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他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 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 L-- Ben Lynn ,刘海博士 Paul Liu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 Timo Hanke 等等。

3d6f4a4a-27e5-5f13-99bf-1167e1061726.jpg


在投资者眼中另外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元素是 Williams 开发的阈值中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生成区块、大幅提升交易的吞吐量,同时采用新的架构,将共识、验证和存储分为不同层次,在性能及扩展性方面提升不少,Dominic Williams 表示,透过他们技术,可以让交易在 3-5 秒内完成,相较于比特币的 3,600 秒、以太坊的 600 秒,可以比较出明显差异。

不只是速度快,Dominic Williams 强调 Dfinity 还免去了其他密码货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上,Dfinity 是一种新型技术协议,因为没有后门,黑客根本无法进入。」他也强调跟以太坊并非竞争关系,关系反而更像是姊妹,不过在理念上还是有些微的不同,像是以太坊认为「代码即法律」,而 Dfinity 则是导入区块链神经系统进行运算管理,因此理念上相信「AI 即法律」。

Dixon 和 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认为,考虑到 Dfinity 未来面对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商用市场,之前一轮融资中近 2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Dfinity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 2019 年初推出这一网络。(作者:Perry Wang)

“比特币耶稣”站队“中本聪”对战比特大陆?BCH内战一触即发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8-28 16:17 • 来自相关话题

Roger Ver

比特币官方论坛Bitcoin.org持有人Cobra发表了一条推特,似乎将比特币现金(BCH)正在进行的内战的阵营划分的进一步明朗起来——比特币耶稣Roger Ver战队Craig Wright(CSW)了。






“听说Roger Ver计划在即将到来的BCH争端中站在Craig(CSW)一边。非常令人失望的是,他最终放弃了大家对他残留的信任。他需要尽快联系CSW。”


这似乎确定了Roger Ver已经战队CSW,而在此之前Roger在被问到对CSW的看法时,他表示“还没有确定”,并且表示对比特币现金可能出现的“分叉链”的问题没有任何意见。。

 
CSW+Roger+Coingeek Vs. 比特大陆
 

近日,BCH客户端Bitcoin ABC宣布了将在11月15日进行的更新方案,引发了巨大争议,尤其是来自CSW一方。BCH第一大矿池Coingeek公开反对这一方案,表示他们不会接受其中的一些更新也不会将算力指向实施这些更新的软件,包括OP_DATASIGVERIFY。但是根据Bitcoin Unlimited对这个操作码的解释:

“OP_DATASIGVERIFY允许脚本验证任意数据的签名,其采用了与ECDSA算法(以及代码)相同的方式,即比特币交易签名的验证方式。因此,这个操作码有助于外部‘预言机’的使用,方便了外部信息输入交易,这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在BCH微信群中反对CSW对BCH操纵码的理解,并且表示CSW一定是个假中本聪。






“CSW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说明了自己反对Op_code的原因,认为BCH可用的潜在Op_code数量有限。这太荒谬了,这人一定是个假中本聪。BCH现在拥有大约60种闲置的Op_code,这已经足够了。如果我们要使用所有这些OP_code,我们可以选出一个,添加一个2字节suffix,然后就可以创建一个2^16Op_code。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Op_code创建一种强大、更安全、更开发友好和无需专利许可的金融系统。”



V神加入战斗,力挺BCH社区踢走CSW
 

由于CSW和Coingeek矿池的支持,BCH似乎正在陷入分裂,有人认为社区应该避免网络分裂,提出向CSW妥协。然而,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表公开意见,他认为不应向CSW妥协。

“BCH社区不应该为了避免分裂而向CSW妥协,而应该将此视为一个彻底排斥和拒绝他的机会。”


V神似乎很不喜欢CSW本人,更不相信他就是中本聪,他表示:

“如果我看到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CSW就是中本聪本人,那么这将改变我对中本聪的看法而不是改变我对CSW的看法。”



CSW反对比特大陆的“虫洞(Wormhole)”计划,称该计划摧毁了BCH
 

比特大陆支持的BCH智能合约解决方案Wormhole于8月1日正式上线,当天正式BCH一周年纪念日。吴忌寒、Roger Ver和CSW共同出席了在香港隆重的举行的“BCH一周年大会”,庆祝BCH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然而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CSW最近开发公开质疑和反对Wormhole项目,认为该项目通过燃烧BCH以换取Wormhole代币的方式摧毁了比特币现金,将用户强制带入Wormhole。

他还表示,

“不支持燃烧。 如果你燃烧一种币,那么这就是摧毁基础层,因为你总是可以把Omni这样的系统移动到任何其他的币上(USDT已经做过了)。

所以永远不要信任一种“燃烧型的币。”









CSW争议缠身
 

自2017年公开宣布自己就是“中本聪”却无法证明之后,澳大利亚人CSW一直都是争议缠身。就在这次BCH内战公开之前,就有迹象表明CSW有意另谋他路。就在8月初,CSW在推特上表示,

“OP_CHECKDATASIGVERIFY不会发生,如果某一个ABC开发者要推动它,那么我们将找人取代这个开发者。相信我,还有其他人能够胜任。”


而之后,比特币现金(BCH)首席开发者Amaury Séchet更是被BCH Slack社区踢出局。根据许多消息来源,他非常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一种“预先共识(pre-consensus)”解决方案的偏好,这是一种有组织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区块矿工达成协议,以降低孤块的速度。然而,这个提议遭到了社区其他成员的反对,尤其是自称“中本聪”的Craig Wright。

各种迹象表明,CSW已经铁心分叉BCH网络,鉴于有Coingeek矿池支持,如今可能又有Roger Ver作为队友,BCH分裂危机已经迫在眉睫,BCH在刚刚诞生一周年之后就要面临分叉,未来究竟将如何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BCH内斗的最新进展。(作者:kyle) 查看全部
rogerver.jpg

Roger Ver

比特币官方论坛Bitcoin.org持有人Cobra发表了一条推特,似乎将比特币现金(BCH)正在进行的内战的阵营划分的进一步明朗起来——比特币耶稣Roger Ver战队Craig Wright(CSW)了。

201808280414316392.png


“听说Roger Ver计划在即将到来的BCH争端中站在Craig(CSW)一边。非常令人失望的是,他最终放弃了大家对他残留的信任。他需要尽快联系CSW。”



这似乎确定了Roger Ver已经战队CSW,而在此之前Roger在被问到对CSW的看法时,他表示“还没有确定”,并且表示对比特币现金可能出现的“分叉链”的问题没有任何意见。。

 
CSW+Roger+Coingeek Vs. 比特大陆
 

近日,BCH客户端Bitcoin ABC宣布了将在11月15日进行的更新方案,引发了巨大争议,尤其是来自CSW一方。BCH第一大矿池Coingeek公开反对这一方案,表示他们不会接受其中的一些更新也不会将算力指向实施这些更新的软件,包括OP_DATASIGVERIFY。但是根据Bitcoin Unlimited对这个操作码的解释:


“OP_DATASIGVERIFY允许脚本验证任意数据的签名,其采用了与ECDSA算法(以及代码)相同的方式,即比特币交易签名的验证方式。因此,这个操作码有助于外部‘预言机’的使用,方便了外部信息输入交易,这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在BCH微信群中反对CSW对BCH操纵码的理解,并且表示CSW一定是个假中本聪。

201808280414366673.jpg


“CSW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说明了自己反对Op_code的原因,认为BCH可用的潜在Op_code数量有限。这太荒谬了,这人一定是个假中本聪。BCH现在拥有大约60种闲置的Op_code,这已经足够了。如果我们要使用所有这些OP_code,我们可以选出一个,添加一个2字节suffix,然后就可以创建一个2^16Op_code。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Op_code创建一种强大、更安全、更开发友好和无需专利许可的金融系统。”




V神加入战斗,力挺BCH社区踢走CSW
 

由于CSW和Coingeek矿池的支持,BCH似乎正在陷入分裂,有人认为社区应该避免网络分裂,提出向CSW妥协。然而,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表公开意见,他认为不应向CSW妥协。


“BCH社区不应该为了避免分裂而向CSW妥协,而应该将此视为一个彻底排斥和拒绝他的机会。”



V神似乎很不喜欢CSW本人,更不相信他就是中本聪,他表示:


“如果我看到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CSW就是中本聪本人,那么这将改变我对中本聪的看法而不是改变我对CSW的看法。”




CSW反对比特大陆的“虫洞(Wormhole)”计划,称该计划摧毁了BCH
 

比特大陆支持的BCH智能合约解决方案Wormhole于8月1日正式上线,当天正式BCH一周年纪念日。吴忌寒、Roger Ver和CSW共同出席了在香港隆重的举行的“BCH一周年大会”,庆祝BCH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然而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201808280414396574.png


CSW最近开发公开质疑和反对Wormhole项目,认为该项目通过燃烧BCH以换取Wormhole代币的方式摧毁了比特币现金,将用户强制带入Wormhole。

他还表示,


“不支持燃烧。 如果你燃烧一种币,那么这就是摧毁基础层,因为你总是可以把Omni这样的系统移动到任何其他的币上(USDT已经做过了)。

所以永远不要信任一种“燃烧型的币。”




201808280414442839.png



CSW争议缠身
 

自2017年公开宣布自己就是“中本聪”却无法证明之后,澳大利亚人CSW一直都是争议缠身。就在这次BCH内战公开之前,就有迹象表明CSW有意另谋他路。就在8月初,CSW在推特上表示,


“OP_CHECKDATASIGVERIFY不会发生,如果某一个ABC开发者要推动它,那么我们将找人取代这个开发者。相信我,还有其他人能够胜任。”



而之后,比特币现金(BCH)首席开发者Amaury Séchet更是被BCH Slack社区踢出局。根据许多消息来源,他非常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一种“预先共识(pre-consensus)”解决方案的偏好,这是一种有组织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区块矿工达成协议,以降低孤块的速度。然而,这个提议遭到了社区其他成员的反对,尤其是自称“中本聪”的Craig Wright。

各种迹象表明,CSW已经铁心分叉BCH网络,鉴于有Coingeek矿池支持,如今可能又有Roger Ver作为队友,BCH分裂危机已经迫在眉睫,BCH在刚刚诞生一周年之后就要面临分叉,未来究竟将如何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BCH内斗的最新进展。(作者:kyle)

以太坊: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石?

lanhubiji 发表了文章 • 2018-08-26 17:50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以太坊速度慢,扩展性差,交易费用高被大家诟病,这也让大家对很多新的基础主链报以希望,而本文的作者James Martin Duffy(Loom网络联合创始人)则认为,tps即使达到1万甚至百万其实本质上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为了扩展性,这背离了区块链的初衷。而作者认为以太坊是目前最好的基础链,基于以太坊的layer 2是最好的扩展性解决方案,可以两全其美。当然,本文作者是loom的联合创始人,loom网络基于以太坊上构建自己的侧链,有些观点代表他自己对区块链的看法,这里需要大家自行判断,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本文来源于mediu.com,由蓝狐笔记社群“郭知行”翻译。


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公司发布项目白皮书,号称能解决目前以太坊所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

这些新的区块链项目号称比以太坊更好、更快、更强,有的可以处理成千上万的交易,每秒交易量(TPS)甚至高达百万级,零交易费用,拥有近乎即时的确认时间。

然而,在Loom的网络中,当我们着手建立一个平台,它可以将大规模分布式移动端游戏和社交网络引入主流人群,以太坊是迄今为止最显而易见的选择。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为什么我们认为以太坊已经赢得web3.0基石的竞赛,并且它会在未来成为主流的DApp选择的基础链。

让我们从最明显的开始。


1.以太坊的开发者数量比其他任何平台都要多,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以太坊开发的代码学校CryptoZombies.io已经拥有超过207623名用户,而且此数字一直在以每月超过30,000+的速率增长,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

Truffle(以太坊开发框架)的下载量自今年1月以来,已经达到55万次,每月增长超过45000+用户。(译者注:目前已经超过76万次下载)

简而言之,以太坊开发者的数量不仅在增长,而且是在加速增长。

这意味着,如果另一个区块链平台想要在开发者数量上打败以太坊,那么它不仅仅需要超过以太坊现在拥有的开发者数量,它必须超越以太坊开发者数量的增长速度。

为什么开发者的接受度重要?

对于一个区块链平台,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那么平台每秒能处理多少交易根本不重要。

应用程序被更多的用户使用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开发人员来构建它们。如果没有开发人员愿意在你的区块链上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DApp),你其实是在有效地建立一个鬼城。

开发者数量最多的区块链平台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基于其构建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这让它能成为最吸引主流用户的平台。以太坊不仅在这一领域有了巨大的领先优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先发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以太坊能吸引到最多的开发者?


2.与其他平台相比,以太坊拥有更好的DApp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


Truffle. Infura. Web3.js. OpenZeppelin. Geth. Ganache. MetaMask. CryptoZombies. MyCrypto. Etherscan. ERC20 and ERC721.

以上这些工具(还有其他工具)是由不同的开发团队不知疲倦地投入了数十万个小时构建而成,现在它们可以免费供任何想要在以太坊上开发DApp的开发者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开发者生态系统也在不断迭代。我们的团队和至少十几家其他公司正在围绕以太坊DApp开发更多的工具和基础设施,这将使以太坊开发者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梅特卡夫定律适用于区块链开发平台基础设施。越多有价值的工具被开发出来,新的开发者的工作将变得越容易(也更享受),并且影响越大。

作为一名开发者,如果你想要构建一个取代以太坊区块链平台,你首先需要在自己的平台上构建以上这些工具的等效版本,才能与以太坊的开发易用性竞争。或者你可以在以太坊上面构建,只要建立在以太坊基础上,就可以直接利用“盒子”里的所有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一点。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开发人员更愿意花时间构建这些工具。这是才是值得深入的兔子洞,让我们看清楚以太坊真正的亮点。


3.以太坊没有牺牲去中心化


当我们讨论区块链时,不得不提一个名为可扩展性不可能三角的基本定律。这有点像物理定律,说区块链只能满足3个属性中的2个: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安全级别下,如果你想要增加区块链的可扩展性,你必须牺牲它的去中心化程度。

为什么这是真的?

由于区块链独特的性质,每一个验证节点都需要运行在网络上发生的每一次计算,以确保其准确性。

因此,如果你想要网络实现充分的去中心化,让成千上万的用户运行验证节点,tps会受受制于普通用户的PC和网络速度。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拥有最快、最可扩展的区块链,你应该做以下的事情:

要求所有验证节点都是超级计算机;

网络中验证节点的数量尽可能少,以减少节点之间的连接数;

将所有验证节点放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国家,数据中心)以减少节点之间的延迟。


你能明白为什么这对于区块链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吗?

然而,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每一个宣传可以实现高可扩展性的项目,这是在悄悄地弱化这种去中心化,大多数的交易对他们的用户来说都是不透明的。

为什么去中心化重要?

Chris Dixon 和Spencer Bogart写过相同的文章“为什么去中心化重要?”,值得推荐。

在Chris Dixon的文章中,他指出:开发者在什么样的平台上研发更有动力?在一个他们确信,未来没有人能改变规则,不会抢走他们的用户和利润的平台。

如果你在Facebook上或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中开发应用,你必须相信这些平台在未来不会禁止你继续开发,不会阻止用户使用和更新你开发的应用程序,不会索要高价。

在另一个方面,以太坊就是我们所说的”无需任何人许可“。

以太坊可以被任何人用于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没有人能阻止你将一段代码上传至以太坊网络中,没有人能阻止你的用户执行它。让我们静下心来沉浸一分钟,因为去中心化的意义实在重要。

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有一个没有人可以关闭的平台。监管层做不到,拥有超级现金的巨头公司做不到,罗斯柴尔德家族做不到,任何你订阅的阴谋论都无法做到。

如果你在以太坊上建立了一个DApp,没有人可以阻止用户匿名访问它。如果你在网络上购买或储存了一些token,网络可以保证token会永远呆在那里,没有人能把token从你手上拿走。

正因为区块链具有无须许可、不受审查、分布式的特性,使我们在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能真正拥有数字产品的所有权。是的,我们正在谈论Ready Player One。因为你拥有的数字物品所有权无法被夺走,区块链可以让我们做一些疯狂的心事情,比如网络游戏和虚拟现实中,你可以拥有虚拟化身,而这个虚拟化身不属于任何公司,只属于你,且能长久在世界保存。

更中心化的平台则得不到此类保证。

几乎每一个宣称为“以太坊杀手”的平台都只是决定权衡去中心化的程度,进而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并将”高可扩展性”大力宣传。这种权衡对于项目方的确是很诱人的,因为这似乎是市场的需求。

不知道其中逻辑的用户会抱怨以太坊高昂的gas费用和缓慢的交易时间,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项目开发者试图向市场提供他们认为市场想要的东西。

在Spencer Bogart的文章中,他指出:

新用户和开发人员倾向于这些新网络并不奇怪:改进吞吐量是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立即感知的好处,而去中心化作为一项功能,好处似乎是无定形的。


在短期内,用户可能会受到更可扩展的区块链所提供的性能诱惑,而没有意识到去中心化的重要性,直到一记警钟将一切都击碎。

Spencer Bogart接着指出:

然而,现实是,如果没有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将失去最重要的无需许可和抗审查的特性--即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区块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

毕竟,分布式的区块链的全部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坚定承诺——一个具有开放、非歧视性参与的不可篡改的账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承受去中心化的效率低下,因为这是获得这些区块链网络特性的唯一途径。


其他达到1000 TPS或更高的区块链通过拥有一个较少的固定数量的节点来验证所有的交易,在Lisk中是101个,在EOS中是21个。

在EOS网络中,你必须信任这21个公开识别的节点,相信节点们在未来不会对网络的协议进行更改,必须相信它们不会限制某些开发者基于特定目的使用该网络。

去中心化程度降低会有什么影响呢?对于一个恶意的实体来说,相对于影响21个区块的生产者中的15个(及以上),要影响成千上万的匿名以太坊节点要困难得多。抑或是,和在中心化平台上发生的事情一样,这15个区块的生产者可能形成一个卡特尔组织,改变网络规则以攫取利益。抑或是,监管层或巨头公司对这些区块的生产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对某些交易或用户进行审查。

Spencer Bogart还指出:

半去中心化的平台受到相同的社会和经济压力,这样压力促使中心化平台对某些用户和活动进行审查,最终半中心化跟中心化平台一样,导致相同的结局。


如果开发者不能百分百相信区块链的基础链始终是无需许可、抗审查的,他们会失去在此平台上构建应用的动力,因为还不如简单地使用传统的web服务器。

通过牺牲区块链基础链的去中心化,提高吞吐量来吸引用户的同时,这些项目在一开始就破坏了使用区块链的全部动机。

重要的是,通过改进第一层来增加吞吐量不是明智之举。虽然它的确能带来一些收获,但从根本上受到了区块链本质的限制,这不是提高可扩展性的方法。

该怎么办呢?

这就引出了我的下一个观点。


4.在一个区块链上运行全世界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是不可能的:可以在第二层上扩展


试图在一台巨型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互联网上排名前100的游戏和社交应用程序是荒谬的。

同样道理,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世界上所有分布式应用程序都将运行在一个区块链平台上,也很荒谬。

仅facebook就需要数十万台服务器才能运行。然而有些人认为分布式的facebook会与其他所有DApp共享一个巨大的区块链吗?

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些数字。

Facebook每秒钟有3万+的赞和评论,纳斯达克每秒钟能达到2万+次交易,而像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这样的MMO游戏更新游戏状态时需要同时处理超过100万的用户。

即便你能实现百万级别的TPS,也只能满足10来个此类应用程序和游戏的需求。如果用户数量增加一倍,你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试图在同一条链上运行所有DApp并不现实。即便单一区块链每秒能完成上千笔交易,或者每秒百万级交易,都不是关键,没有一个区块链足够快到可以在一条链上处理世界上所有去中心化应用的需求。


增加可扩展性必须在第二层完成

解决方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应用程序的需求可以依靠多条区块链来完成。

我们在Loom开发的早期阶段就意识到这一点,当时我们提出了“特定于应用程序的侧链”的概念。我们预见到未来一些分布式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变得足够流行,甚至达到1/10Facebook的规模,它们顺利运行的唯一可能的方法就是在运行在自己的专用链上。

当然,如果您将这些DApps在自己的独立区块链上处理每秒数千笔交易,那么它们将很容易受到我们上面讨论的相同问题的影响,即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

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一个足够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如以太坊)的侧链上,你可以两全其美。侧链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

侧链可以选择使用与主链不同的共识算法(如DPoS)为运行于其上的DApps服务,比如满足Dapp高TPS或低延迟的需求,同时将有高安全性需求的token或数据存储在主链上。

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侧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比主链低,但是用户并不用过多信任侧链。因为他们可以选择将任何有价值的token和数据转移到主链上以保证其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Plasma Cash来保护第二层资产)。

通过将DApp放在一个去中心化区块链的侧链上,你既可以获得更高可扩展性的区块链的所有好处,同时保持由去中心化的主链提供的安全保证。

在Spencer Bogart的文章中,他得到了和我们一样的结论:

破局之路:高度去中心化的基础链,在更高的层上增加了中心化(和效率)。


事实上,这似乎也是V神设想的模式:

在区块链上运行星际争霸是可能的。如果实现高水平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所有这些不同的东西都可以在区块链上构建。而以太坊是一个安全的基础链,它没有太多的特性(高可扩展性)。

以太坊可以为第二层解决方案提供安全的基础层。

现在我们明白了:

提高可扩展性的方案需要在第二层上设计;

第一层最重要的特性是去中心化。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你不选择基于以太坊构建第二层,你还能选择谁?

像以太坊那样去中心化的平台并不多见。ConsenSys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

目前在全球六大洲运行的以太坊的节点已经快达到17000个,这使得它成为现存的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


而另外的区块链平台可能提供的功能,如更高的吞吐量、转账免费、低延迟的交易等,在以太坊的第二层上都可以简单地实现。

事实上,这些特性正是我们在Loom网络中所构建的,Zombie Chain就是以太坊的第二层,是一条无gas费,低延迟的、采用DPoS共识的侧链。而这只是众多第二层解决方案中的一种。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项目方想要取代以太坊,而不是简单地在上面建造项目。当然这得忽略项目方可以通过首次代币发行赚到数亿美金。这有点像重新发明车轮。

当然,你可能能构建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基础链,它可以提供足够的去中心化,同时提供了一些以太坊不具备的特性。但是,你需要说服所有的开发者转而支持一个全新的未经测试的平台。更别说新平台所具备的优点可以在以太坊的第二层链上全部实现。

这非常危险。

如果区块链的第二层被黑客入侵或被利用,用户的损失并不会很大,因为大多数的token和有价值的数据仍然安全地存储在第一层(以太坊)上。

但是,如果你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区块链基础链,它存储用户支付真实费用的token和有价值的数据,当发生安全事件时,你的用户可能会面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风险。

在编程圈子里,有一条规则规定:

不要自己编写一种加密方法(除非你是安全专家或密码破译专家)。


我将继续预测,在我们看到因为某条区块链基础链的安全事件导致数百万或数十亿美元的token变成空气时,我们将听到区块链工程师们的类似说法:

不要自己构建一条区块链基础链。


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一点。


5.以太坊的安全性经受过时间的考验,而新平台尚未得到验证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610亿美元在以太坊上流通。610亿美元对那些试图破解以太坊网络的人来说,毋庸置疑是一笔巨额的经济刺激。然而直到今天,以太坊主网发布已经将近3年,没有人能在该平台的安全性上找到漏洞。

请注意:的确有开发者在部署到以太坊上单独的智能合约中找到漏洞,但此处我说的是以太坊平台本身。


无人可以发现漏洞的时间越长(有很多人在尝试),那么这个平台的安全性和在未来被攻破的可能性就越低。正如Nassim Taleb所说的林迪效应(Lindy Effect):

Lindy效应指的是,不易腐烂的事物(如技术或想法)的预期寿命与其当前的年龄成正比,每增加一段生存期就意味着更长的剩余寿命。


当一个新的区块链平台出现时,开发者将不愿意使用它,因为它没有经受过时间的考验。

如果它可被可利用怎么办?如果它去中心化的程度不够怎么办?如果我不确定某条基础链在两年后还能存活,我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时间基于它构建我的DApp?在没有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况下,某条区块链存活的时间越长,在开发人员的眼里,它就越值得信赖。然而,目前以太坊仅仅有一个好的开端而已。

对于现今的新区块链来说,它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让开发者认为它是值得信赖的。但与此同时,以太坊将继续在开发者数量和基础设施支持方面领跑(更不用提真实的、实时的DApps和最终用户)。

由于以太坊的先发优势,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与更新的区块链平台相比,它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更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个新的智能合同平台添加任何新功能可能会诱发开发者离开,这些都可以简单地在以太坊第二层上构建,而仍然保留以太坊的安全承诺。


结论:以太坊并不完美,但在当下,很难想象其他智能合约平台能取代它成为分布式应用的底层基石。


JavaScript不是一种完美的编程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各种严重的问题困扰。但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它成为web2.0的主要编程语言。

现在我们也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我们将会看到在web3.0中以太坊也会承担相似的角色。

尽管目前以太坊存在种种缺陷,但有一群业内最聪明的人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建立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优化以太坊生态。

在未来,当然有可能有另一个更优秀的区块链平台出现。它有以太坊所有没有的重要优势,足以让以太坊开发者们逃离并转向新平台。但现在而言,我不会把自己ERC20 token押在它上面。


作者:James Martin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构成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查看全部

iceage.jpg


前言:以太坊速度慢,扩展性差,交易费用高被大家诟病,这也让大家对很多新的基础主链报以希望,而本文的作者James Martin Duffy(Loom网络联合创始人)则认为,tps即使达到1万甚至百万其实本质上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为了扩展性,这背离了区块链的初衷。而作者认为以太坊是目前最好的基础链,基于以太坊的layer 2是最好的扩展性解决方案,可以两全其美。当然,本文作者是loom的联合创始人,loom网络基于以太坊上构建自己的侧链,有些观点代表他自己对区块链的看法,这里需要大家自行判断,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本文来源于mediu.com,由蓝狐笔记社群“郭知行”翻译。



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公司发布项目白皮书,号称能解决目前以太坊所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

这些新的区块链项目号称比以太坊更好、更快、更强,有的可以处理成千上万的交易,每秒交易量(TPS)甚至高达百万级,零交易费用,拥有近乎即时的确认时间。

然而,在Loom的网络中,当我们着手建立一个平台,它可以将大规模分布式移动端游戏和社交网络引入主流人群,以太坊是迄今为止最显而易见的选择。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为什么我们认为以太坊已经赢得web3.0基石的竞赛,并且它会在未来成为主流的DApp选择的基础链。

让我们从最明显的开始。


1.以太坊的开发者数量比其他任何平台都要多,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以太坊开发的代码学校CryptoZombies.io已经拥有超过207623名用户,而且此数字一直在以每月超过30,000+的速率增长,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

Truffle(以太坊开发框架)的下载量自今年1月以来,已经达到55万次,每月增长超过45000+用户。(译者注:目前已经超过76万次下载)

简而言之,以太坊开发者的数量不仅在增长,而且是在加速增长。

这意味着,如果另一个区块链平台想要在开发者数量上打败以太坊,那么它不仅仅需要超过以太坊现在拥有的开发者数量,它必须超越以太坊开发者数量的增长速度。

为什么开发者的接受度重要?

对于一个区块链平台,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那么平台每秒能处理多少交易根本不重要。

应用程序被更多的用户使用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开发人员来构建它们。如果没有开发人员愿意在你的区块链上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DApp),你其实是在有效地建立一个鬼城。

开发者数量最多的区块链平台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基于其构建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这让它能成为最吸引主流用户的平台。以太坊不仅在这一领域有了巨大的领先优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先发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以太坊能吸引到最多的开发者?


2.与其他平台相比,以太坊拥有更好的DApp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


Truffle. Infura. Web3.js. OpenZeppelin. Geth. Ganache. MetaMask. CryptoZombies. MyCrypto. Etherscan. ERC20 and ERC721.

以上这些工具(还有其他工具)是由不同的开发团队不知疲倦地投入了数十万个小时构建而成,现在它们可以免费供任何想要在以太坊上开发DApp的开发者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开发者生态系统也在不断迭代。我们的团队和至少十几家其他公司正在围绕以太坊DApp开发更多的工具和基础设施,这将使以太坊开发者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梅特卡夫定律适用于区块链开发平台基础设施。越多有价值的工具被开发出来,新的开发者的工作将变得越容易(也更享受),并且影响越大。

作为一名开发者,如果你想要构建一个取代以太坊区块链平台,你首先需要在自己的平台上构建以上这些工具的等效版本,才能与以太坊的开发易用性竞争。或者你可以在以太坊上面构建,只要建立在以太坊基础上,就可以直接利用“盒子”里的所有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一点。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开发人员更愿意花时间构建这些工具。这是才是值得深入的兔子洞,让我们看清楚以太坊真正的亮点。


3.以太坊没有牺牲去中心化


当我们讨论区块链时,不得不提一个名为可扩展性不可能三角的基本定律。这有点像物理定律,说区块链只能满足3个属性中的2个: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安全级别下,如果你想要增加区块链的可扩展性,你必须牺牲它的去中心化程度。

为什么这是真的?

由于区块链独特的性质,每一个验证节点都需要运行在网络上发生的每一次计算,以确保其准确性。

因此,如果你想要网络实现充分的去中心化,让成千上万的用户运行验证节点,tps会受受制于普通用户的PC和网络速度。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拥有最快、最可扩展的区块链,你应该做以下的事情:


要求所有验证节点都是超级计算机;

网络中验证节点的数量尽可能少,以减少节点之间的连接数;

将所有验证节点放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国家,数据中心)以减少节点之间的延迟。



你能明白为什么这对于区块链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吗?

然而,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每一个宣传可以实现高可扩展性的项目,这是在悄悄地弱化这种去中心化,大多数的交易对他们的用户来说都是不透明的。

为什么去中心化重要?

Chris Dixon 和Spencer Bogart写过相同的文章“为什么去中心化重要?”,值得推荐。

在Chris Dixon的文章中,他指出:开发者在什么样的平台上研发更有动力?在一个他们确信,未来没有人能改变规则,不会抢走他们的用户和利润的平台。

如果你在Facebook上或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中开发应用,你必须相信这些平台在未来不会禁止你继续开发,不会阻止用户使用和更新你开发的应用程序,不会索要高价。

在另一个方面,以太坊就是我们所说的”无需任何人许可“。

以太坊可以被任何人用于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没有人能阻止你将一段代码上传至以太坊网络中,没有人能阻止你的用户执行它。让我们静下心来沉浸一分钟,因为去中心化的意义实在重要。

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有一个没有人可以关闭的平台。监管层做不到,拥有超级现金的巨头公司做不到,罗斯柴尔德家族做不到,任何你订阅的阴谋论都无法做到。

如果你在以太坊上建立了一个DApp,没有人可以阻止用户匿名访问它。如果你在网络上购买或储存了一些token,网络可以保证token会永远呆在那里,没有人能把token从你手上拿走。

正因为区块链具有无须许可、不受审查、分布式的特性,使我们在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能真正拥有数字产品的所有权。是的,我们正在谈论Ready Player One。因为你拥有的数字物品所有权无法被夺走,区块链可以让我们做一些疯狂的心事情,比如网络游戏和虚拟现实中,你可以拥有虚拟化身,而这个虚拟化身不属于任何公司,只属于你,且能长久在世界保存。

更中心化的平台则得不到此类保证。

几乎每一个宣称为“以太坊杀手”的平台都只是决定权衡去中心化的程度,进而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并将”高可扩展性”大力宣传。这种权衡对于项目方的确是很诱人的,因为这似乎是市场的需求。

不知道其中逻辑的用户会抱怨以太坊高昂的gas费用和缓慢的交易时间,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项目开发者试图向市场提供他们认为市场想要的东西。

在Spencer Bogart的文章中,他指出:


新用户和开发人员倾向于这些新网络并不奇怪:改进吞吐量是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立即感知的好处,而去中心化作为一项功能,好处似乎是无定形的。



在短期内,用户可能会受到更可扩展的区块链所提供的性能诱惑,而没有意识到去中心化的重要性,直到一记警钟将一切都击碎。

Spencer Bogart接着指出:


然而,现实是,如果没有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将失去最重要的无需许可和抗审查的特性--即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区块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

毕竟,分布式的区块链的全部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坚定承诺——一个具有开放、非歧视性参与的不可篡改的账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承受去中心化的效率低下,因为这是获得这些区块链网络特性的唯一途径。



其他达到1000 TPS或更高的区块链通过拥有一个较少的固定数量的节点来验证所有的交易,在Lisk中是101个,在EOS中是21个。

在EOS网络中,你必须信任这21个公开识别的节点,相信节点们在未来不会对网络的协议进行更改,必须相信它们不会限制某些开发者基于特定目的使用该网络。

去中心化程度降低会有什么影响呢?对于一个恶意的实体来说,相对于影响21个区块的生产者中的15个(及以上),要影响成千上万的匿名以太坊节点要困难得多。抑或是,和在中心化平台上发生的事情一样,这15个区块的生产者可能形成一个卡特尔组织,改变网络规则以攫取利益。抑或是,监管层或巨头公司对这些区块的生产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对某些交易或用户进行审查。

Spencer Bogart还指出:


半去中心化的平台受到相同的社会和经济压力,这样压力促使中心化平台对某些用户和活动进行审查,最终半中心化跟中心化平台一样,导致相同的结局。



如果开发者不能百分百相信区块链的基础链始终是无需许可、抗审查的,他们会失去在此平台上构建应用的动力,因为还不如简单地使用传统的web服务器。

通过牺牲区块链基础链的去中心化,提高吞吐量来吸引用户的同时,这些项目在一开始就破坏了使用区块链的全部动机。

重要的是,通过改进第一层来增加吞吐量不是明智之举。虽然它的确能带来一些收获,但从根本上受到了区块链本质的限制,这不是提高可扩展性的方法。

该怎么办呢?

这就引出了我的下一个观点。


4.在一个区块链上运行全世界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是不可能的:可以在第二层上扩展


试图在一台巨型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互联网上排名前100的游戏和社交应用程序是荒谬的。

同样道理,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世界上所有分布式应用程序都将运行在一个区块链平台上,也很荒谬。

仅facebook就需要数十万台服务器才能运行。然而有些人认为分布式的facebook会与其他所有DApp共享一个巨大的区块链吗?

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些数字。

Facebook每秒钟有3万+的赞和评论,纳斯达克每秒钟能达到2万+次交易,而像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这样的MMO游戏更新游戏状态时需要同时处理超过100万的用户。

即便你能实现百万级别的TPS,也只能满足10来个此类应用程序和游戏的需求。如果用户数量增加一倍,你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试图在同一条链上运行所有DApp并不现实。即便单一区块链每秒能完成上千笔交易,或者每秒百万级交易,都不是关键,没有一个区块链足够快到可以在一条链上处理世界上所有去中心化应用的需求。


增加可扩展性必须在第二层完成

解决方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应用程序的需求可以依靠多条区块链来完成。

我们在Loom开发的早期阶段就意识到这一点,当时我们提出了“特定于应用程序的侧链”的概念。我们预见到未来一些分布式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变得足够流行,甚至达到1/10Facebook的规模,它们顺利运行的唯一可能的方法就是在运行在自己的专用链上。

当然,如果您将这些DApps在自己的独立区块链上处理每秒数千笔交易,那么它们将很容易受到我们上面讨论的相同问题的影响,即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

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一个足够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如以太坊)的侧链上,你可以两全其美。侧链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

侧链可以选择使用与主链不同的共识算法(如DPoS)为运行于其上的DApps服务,比如满足Dapp高TPS或低延迟的需求,同时将有高安全性需求的token或数据存储在主链上。

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侧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比主链低,但是用户并不用过多信任侧链。因为他们可以选择将任何有价值的token和数据转移到主链上以保证其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Plasma Cash来保护第二层资产)。

通过将DApp放在一个去中心化区块链的侧链上,你既可以获得更高可扩展性的区块链的所有好处,同时保持由去中心化的主链提供的安全保证。

在Spencer Bogart的文章中,他得到了和我们一样的结论:


破局之路:高度去中心化的基础链,在更高的层上增加了中心化(和效率)。



事实上,这似乎也是V神设想的模式:

在区块链上运行星际争霸是可能的。如果实现高水平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所有这些不同的东西都可以在区块链上构建。而以太坊是一个安全的基础链,它没有太多的特性(高可扩展性)。

以太坊可以为第二层解决方案提供安全的基础层。

现在我们明白了:


提高可扩展性的方案需要在第二层上设计;

第一层最重要的特性是去中心化。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你不选择基于以太坊构建第二层,你还能选择谁?

像以太坊那样去中心化的平台并不多见。ConsenSys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


目前在全球六大洲运行的以太坊的节点已经快达到17000个,这使得它成为现存的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



而另外的区块链平台可能提供的功能,如更高的吞吐量、转账免费、低延迟的交易等,在以太坊的第二层上都可以简单地实现。

事实上,这些特性正是我们在Loom网络中所构建的,Zombie Chain就是以太坊的第二层,是一条无gas费,低延迟的、采用DPoS共识的侧链。而这只是众多第二层解决方案中的一种。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项目方想要取代以太坊,而不是简单地在上面建造项目。当然这得忽略项目方可以通过首次代币发行赚到数亿美金。这有点像重新发明车轮。

当然,你可能能构建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基础链,它可以提供足够的去中心化,同时提供了一些以太坊不具备的特性。但是,你需要说服所有的开发者转而支持一个全新的未经测试的平台。更别说新平台所具备的优点可以在以太坊的第二层链上全部实现。

这非常危险。

如果区块链的第二层被黑客入侵或被利用,用户的损失并不会很大,因为大多数的token和有价值的数据仍然安全地存储在第一层(以太坊)上。

但是,如果你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区块链基础链,它存储用户支付真实费用的token和有价值的数据,当发生安全事件时,你的用户可能会面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风险。

在编程圈子里,有一条规则规定:


不要自己编写一种加密方法(除非你是安全专家或密码破译专家)。



我将继续预测,在我们看到因为某条区块链基础链的安全事件导致数百万或数十亿美元的token变成空气时,我们将听到区块链工程师们的类似说法:


不要自己构建一条区块链基础链。



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一点。


5.以太坊的安全性经受过时间的考验,而新平台尚未得到验证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610亿美元在以太坊上流通。610亿美元对那些试图破解以太坊网络的人来说,毋庸置疑是一笔巨额的经济刺激。然而直到今天,以太坊主网发布已经将近3年,没有人能在该平台的安全性上找到漏洞。


请注意:的确有开发者在部署到以太坊上单独的智能合约中找到漏洞,但此处我说的是以太坊平台本身。



无人可以发现漏洞的时间越长(有很多人在尝试),那么这个平台的安全性和在未来被攻破的可能性就越低。正如Nassim Taleb所说的林迪效应(Lindy Effect):


Lindy效应指的是,不易腐烂的事物(如技术或想法)的预期寿命与其当前的年龄成正比,每增加一段生存期就意味着更长的剩余寿命。



当一个新的区块链平台出现时,开发者将不愿意使用它,因为它没有经受过时间的考验。

如果它可被可利用怎么办?如果它去中心化的程度不够怎么办?如果我不确定某条基础链在两年后还能存活,我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时间基于它构建我的DApp?在没有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况下,某条区块链存活的时间越长,在开发人员的眼里,它就越值得信赖。然而,目前以太坊仅仅有一个好的开端而已。

对于现今的新区块链来说,它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让开发者认为它是值得信赖的。但与此同时,以太坊将继续在开发者数量和基础设施支持方面领跑(更不用提真实的、实时的DApps和最终用户)。

由于以太坊的先发优势,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与更新的区块链平台相比,它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更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个新的智能合同平台添加任何新功能可能会诱发开发者离开,这些都可以简单地在以太坊第二层上构建,而仍然保留以太坊的安全承诺。


结论:以太坊并不完美,但在当下,很难想象其他智能合约平台能取代它成为分布式应用的底层基石。


JavaScript不是一种完美的编程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各种严重的问题困扰。但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它成为web2.0的主要编程语言。

现在我们也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我们将会看到在web3.0中以太坊也会承担相似的角色。

尽管目前以太坊存在种种缺陷,但有一群业内最聪明的人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建立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优化以太坊生态。

在未来,当然有可能有另一个更优秀的区块链平台出现。它有以太坊所有没有的重要优势,足以让以太坊开发者们逃离并转向新平台。但现在而言,我不会把自己ERC20 token押在它上面。


作者:James Martin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构成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瑞波CTO:XRP的“去中心化”完胜比特币和以太坊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8-24 13:02 • 来自相关话题

由于其中心化的设计模式,加密货币专家和投资者一直认为 Ripple Labs, Inc. 的原生代币瑞波币(XRP)应该被 SEC (美证券交易委员会)定义为证券。而这家公司则一直在否认这个说法。

瑞波首席技术官 David Schwartz 就公开说明了 XRP「固有的去中心化特性」。


XRP 账本基于「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字面定义是「职能和权力的分散或分布」。

而在加密货币领域,对于去中心化的定义并不清晰。Schwartz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去中心化的定义是「非常微妙的,而且很容易被误解,同时是不断演化的一个概念」。在这篇题为《XRP 账本固有的去中心化特性》的报告中,Schwartz 希望能够澄清对 XRP 去中心化的一些误解。

比特币和以太坊采用的 PoW (工作量证明)算法会奖励验证区块的矿工。而 XRP 用的共识协议是需要验证者来记录并验证交易的,而且验证者不能得到任何激励。Schwartz 表示,这些验证者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当中有个体,有机构,也有加密货币交易所。

简单来说,XRP 账本基于一个去中心化和民主的共识机制——没有人能够控制它。


瑞波 CEO Brad Garlinghouse 也在推特上表示了对 Schwartz 观点的支持。







胜过以太坊和比特币


Schwartz 提到,目前有四家大型矿池控制着比特币网络 58% 的算力。同样的,以太坊 57% 的算力掌握在三大矿池手中。因此,他认为这两种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程度都不如 XRP。

而实际上,SEC 已经明确表示比特币和以太坊不属于证券,因为两者都不由中心化的机构管理。

报告还认为,80% 的比特币算力都来自一个国家——中国,比特币很容易就受到控制。Schwartz 还提出了 51% 攻击的可能,这类攻击会为欺诈性交易敞开大门。

相比之下,XRP 的改进则需要获得网络中 80% 的验证者的支持。提案通过之后还需要再等两个星期才能真正部署在网络中。

目前 XRP 的 150 个验证者中,瑞波只占到了 10 个。在投票时,1 个验证者代表了 1 票。报告指出,有数据显示瑞波对 XRP 的控制度远低于中国对比特币区块链的控制度。

在 Schwartz 看来,XRP 之所以是去中心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XRP 账本的用户能够选择一个「独特节点列表」(UNL)——即由用户选择一些可信的验证者。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甚至是更改他们的 UNL,因此 XRP 账本「是并且始终会是去中心化的」。


原文:Ripple CTO Says XRP Ledger is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作者:TONY SPILOTRO
编译:Wendy 查看全部
201808240211528303.jpg


由于其中心化的设计模式,加密货币专家和投资者一直认为 Ripple Labs, Inc. 的原生代币瑞波币(XRP)应该被 SEC (美证券交易委员会)定义为证券。而这家公司则一直在否认这个说法。

瑞波首席技术官 David Schwartz 就公开说明了 XRP「固有的去中心化特性」。


XRP 账本基于「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字面定义是「职能和权力的分散或分布」。

而在加密货币领域,对于去中心化的定义并不清晰。Schwartz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去中心化的定义是「非常微妙的,而且很容易被误解,同时是不断演化的一个概念」。在这篇题为《XRP 账本固有的去中心化特性》的报告中,Schwartz 希望能够澄清对 XRP 去中心化的一些误解。

比特币和以太坊采用的 PoW (工作量证明)算法会奖励验证区块的矿工。而 XRP 用的共识协议是需要验证者来记录并验证交易的,而且验证者不能得到任何激励。Schwartz 表示,这些验证者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当中有个体,有机构,也有加密货币交易所。


简单来说,XRP 账本基于一个去中心化和民主的共识机制——没有人能够控制它。



瑞波 CEO Brad Garlinghouse 也在推特上表示了对 Schwartz 观点的支持。

201808240210103333.png



胜过以太坊和比特币


Schwartz 提到,目前有四家大型矿池控制着比特币网络 58% 的算力。同样的,以太坊 57% 的算力掌握在三大矿池手中。因此,他认为这两种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程度都不如 XRP。

而实际上,SEC 已经明确表示比特币和以太坊不属于证券,因为两者都不由中心化的机构管理。

报告还认为,80% 的比特币算力都来自一个国家——中国,比特币很容易就受到控制。Schwartz 还提出了 51% 攻击的可能,这类攻击会为欺诈性交易敞开大门。

相比之下,XRP 的改进则需要获得网络中 80% 的验证者的支持。提案通过之后还需要再等两个星期才能真正部署在网络中。

目前 XRP 的 150 个验证者中,瑞波只占到了 10 个。在投票时,1 个验证者代表了 1 票。报告指出,有数据显示瑞波对 XRP 的控制度远低于中国对比特币区块链的控制度。

在 Schwartz 看来,XRP 之所以是去中心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XRP 账本的用户能够选择一个「独特节点列表」(UNL)——即由用户选择一些可信的验证者。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甚至是更改他们的 UNL,因此 XRP 账本「是并且始终会是去中心化的」。


原文:Ripple CTO Says XRP Ledger is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作者:TONY SPILOTRO
编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