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NITY

DFINITY

曾经的区块链十大天王项目,还剩几个?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7 19:16 • 来自相关话题

2017、2018 年 ICO 最火的时候,社群里曾广为流传一张名为「2018 十大天王级私募」的图片,上面罗列着以太坊杀手 Dfinity、区块链世界的连接器 Penta、 NEO 上的闪电网络 Trinity 等项目。早期参与 ICO 带来的暴富效应,让这份名单一经推出,很快引得众人蜂拥而至,大家多方打探何处能拿到份额,幻想着一夜暴富。






除了上图,还有更多的版本,比如:  






随着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榜单也越来越长,逐渐变成了 15 大天王、16 大天王(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注:越来越长的名单,不排除有鱼龙混杂、打广告的项目):

RSK 比特币侧链,更智能的比特币

Dfinity 自进化无限链计算,以太坊竞争者

ONT 本体网络,复星集团千万元级

BLZ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甲骨文」

GoNetwork 以太坊网络移动基础设施

Orchid 兰花协议,绕过防火墙自由通畅

Trinity NEO 上的闪电网络

Basecoin 稳定币

Zilliqa 高吞吐量区块链平台

Rchain 日链,商业级区块链解决方案

Cybex 基于 EOS 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InvestDigital 硬币资本早期投资

IHT 云产币,创业团队来自摩根、IBM、德勤、百度、微软

THETA 流媒体基础设施,美国版的流量矿石

RealChain 高端消费品和收藏品鉴定数据中心

SEMUX 一个实验性高性能区块链平台,为分散式应用提供支持



综合多个榜单来看,当时至少有以下几个项目被认定为了「黑马」:RSK、Dfinity、Bluzelle、ONT、Zilliqa、POA Network、Orchid(兰花协议)、Trinity、GoNetwork。当时的人们大多蠢蠢欲动,幻想着只需参投成功,一旦代币上线,必将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梳理以上几个项目现状后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成果验证后,这几个曾被认定为属于「天王」级别的项目,大多已经「折戟」:有的团队高管前后离开,徒留一地鸡毛,有的研发成果平平、只能无奈调转方向,有的甚至已经退出公众视野、销声匿迹。

不过,在经过残酷的牛熊市轮转考验后,还有哪几个项目仍值得关注?


RSK


曾在数个榜单首位的 RSK,是 Rootstock 的缩写,它是由比特币网络维护的第一个智能合约平台,通过一个双向锚定比特币侧链的方式与比特币主链连接。

2015 年年底,RSK 技术白皮书发布。最初,RSK 定位是比特币侧链,旨在改善比特币。2016 年初,在多方资金的支持下,RSK Labs(现为 IOV Labs)成立。2018 年 1 月,RSK 主网上线。

11 月,RIF Labs 通过 RSK 智能合约平台发行了 RIF,同时,收购 RSK Labs。收购完成后,RSK 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在公告里,「RSK 协议超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的支持,并增加各种 P2P 功能。」后来,该项目兼容了 ETH 和 EOS,并配备了存储功能,还计划做支付功能。

对 RSK 的过高预期,让项目顺利完成多轮融资,crunchbase 数据显示,RSK Labs 共筹集了 730 万美元融资,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团队都未对这笔融资有明确、公开的安排(引自 TokenGazer 访谈)。






今年 5 月,RIF 核心组件的第二个协议、RIF 支付协议的一部分 Lumino 网络发布,同时 RIF Labs 更名为 IOV Labs,以区分组织(IOV)、平台(RSK、RIF)及所开发的服务。根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行情数据,目前 RSK 只上线了 2 家交易所,当年的黑马似乎已经被「弃之如敝履」。






从币价来看,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兑换比例,1BTC=14000RIF,按当时成本价差不多为 5 元以上,另需锁仓 1 年。如今行情网站显示,RIF 价格只有 0.1 美元,远低于成本价。


Bluzelle


2014 年,Pavel Bains 和 Neeraj Murarka 共同创立了 Bluzelle,旨在满足设备间更高效的数据交换及存储需求。它号称全球第一家建立去中心化的 NoSQL 数据库的项目,能为去中心化应⽤开发基于客户需求、可扩展的数据服务。

Bluzelle 对标甲骨文,2017 年 8 月,Bluzelle 募集到 150 万美元,完成 A 轮融资,2018 年年初,被众人看好的 Bluzelle,很快完成了 1950 万美元的 ICO 融资,官方称公募阶段「代币在数秒内即被抢购一空」。2018 年 3 月 29 日,Bluzelle 宣布获得了 NEO Global Capital 的 100 万美元投资。

Bluzelle 的 BLZ 代币曾在上线伊始大放光彩,据一位私募投资者反映,其在二级市场上线后的回报率达 3-5 倍,但接踵而至的瀑布行情也没有让 BLZ 幸免,目前 BLZ 代币价格已经距最高点下跌了近 97%。

随着项目推进,Bluzelle 似乎已经把重心放到了今年大火的 Web3.0。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此前报道,Bluzelle 正在构建一个双层系统,该系统具有一组政治上中心化的主节点,以及还有一组架构上去中心化的副本节点。


Zilliqa


Zilliqa 称得上是区块链领域里,第一个专注于分片扩容的项目,技术架构上 PBFT 用于达成节点共识,PoW 防止女巫攻击,交易分片的理念红极一时。经历过 ICO 浪潮的玩家们可能还记得,2017 年底 Zilliqa 曾是 Bitcoin Suisse(「瑞士站」)最炙手可热、上线回报率超高的明星项目之一。

然而,今年 9 月 17 日,CTO 贾瑶琪在朋友圈宣布,「是时候离开 Zilliqa 去探索和迎接其他新的挑战了」。而不久前,Zilliqa 的 CEO 董心书宣布离任 CEO,将「作为社区委员会顾问继续为 Zilliqa 做贡献」。

这两年间,Zilliqa 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7 年 10 月,Zilliqa 称在 3600 个节点、6 个分片测试条件下达到 2488 的 TPS,名噪一时。2018 年 2 月 13 日,Bluzelle 与 Zilliqa 宣布达成合作,称前者将利用后者的高吞吐量能力实现应用,同时双方共同提供一个集成解决方案,让用户使用 Zilliqa 作为底层区块链构建 DApp 时,可以使用 Bluzelle 进行分散式数据存储。

2018 年 4 月,Zilliqa 正式的 1.0 版测试网上线,在 1000 个节点下测试达到约 2000TPS。2018 年 5 月 23 日,Zilliqa 在新加坡发布第一版 Scilla,这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合约语言。2018 年 Q3,ZIlliqa 在世界多地举办了 Scilla 技术研讨会。

今年 1 月 31 日,Zilliqa 发布了主网。此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最低迷的时刻。随着 2019 年 Q2、Q3,新一批分片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包括 Harmony、Near Protocol、Elrond,他们大多打着状态分片和 PoS 的旗帜,与此相比,Zilliqa 似乎太过低调,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两位核心人物的相继「出走」,让本就冷清下来的社区氛围雪上加霜。

据 Messari 今年 9 月公布的数据,Zilliqa 在过去 90 天里下跌了 77%。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币圈不变的趋势。PoS 里,点点币、未来币的铺垫换来了 EOS 和以太坊;PoC/PoST 里,Burst 的铺垫换来了 Filecoin;侧链、隐私计算都是如此……而 Zilliqa,也是一次科学家们对分片技术的勇敢尝试。


POA Network


POA Network,诞生于 2017 年,是一条公开的以太坊侧链,完全兼容以太坊,支持 Parity 客户端。POA 团队制作了第一个兼容 ETH 的代币桥梁,制作了开源浏览器 BlockScout,这在与ETH兼容的项目里被广泛采用。

2018 年 10 月,有人质疑该项目团队并不去中心化:其采用的「可监管的验证者和治理体系中的惩罚机制」被发现并不公正,验证人之间存在关系。





POA Network路线图


不过,虽然团队开发了不少有用的应用,但由于 POA Network 在代币设计上缺乏网络效应的可扩展性,缺乏任何价值创造或捕获,导致用户很少,容易陷入「无人购买 POA 代币」的境地。

2018 年底,MakerDAO 和 POA Network 合作推出了一条新链 xDai Chain,它是中心化的,验证者是 POA 基金会、MakerDAO 和 xDai 的一些创始人。今年年初,xDai 在丹佛大火了一把,当时大会上的所有食物都用 xDAI 进行支付。今年 8 月,xDai 完成 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BitMax 旗下风投 B-Tech 领投,NGC Ventures 和币信资本参投。

根据 defipulse 网站数据,目前 xDai 排名 18,锁定的以太坊总价值约 3.7 万美元。虽然锁定价值一直在上升,但 3.7 万美元的数值绝对称得上惨淡。







GoNetwork


GoNetwork 宣称自己致力于为以太坊打造首个高度扩容的手机移动端,因项目同样构想在 Layer2 的状态通道,在募资阶段被不少舆论吹捧为「移动版的雷电网络」。更拨投资人心弦的是,GoNetwork 宣传时标榜自己是 V 神站台的项目。不过,这只是项目方的「包装」,所谓的「站台」不过是 GoNetwork 部分成员在 ETHWaterloo(以太坊滑铁卢黑客松)获奖,V 神与众多参赛人员的合影。

随着 ICO 泡沫消散,GoNetwork 的画皮被不断无情扯下,有社区成员爆料,散户投资者多次在 GoNetwork 电报中询问公司、投资机构、产品进度等具体信息,均没有得到管理员的明确答复。

随后,一张疑似 GoNetwork 的 COO Xun Cai 的私人聊天记录被不小心曝光,截图显示 Xun Cai 正在筹备 GoNetwork 的「圈钱」计划,并打算「另起炉灶」,启动新项目后「再圈一笔」。






由于尚未能联系到当事人,我们无法 100% 证实该截图的真实性,但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翻看了 GoNetwork 的 Github,发现其所有代码库在整个 2019 年均没有更新,官方推特连续 13 个月杳无音讯,官网无法正常访问……种种迹象表明:GoNetwork 项目进度已经彻底停滞。  







Orchid 兰花协议


Orchid(兰花协议)旨在鼓励互联网用户与其他用户共享带宽,将流量进行分割,并将其路由到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让对手很难确定谁在访问网站,确保隐私。

根据公开信息,2018 年初兰花协议的公开 Beta 版本就会发布,不过,关于该项目的进展信息在去年下半年国内很少有报道。直到今年年初,Web3.0 的概念开始火热,而 Orchid 提倡的开放、自由、隐私等概念天然符合 Web3.0 时代主基调,从近期 Orchid 的动态来看,项目似乎也在往这方面发力。

今年 5 月,Orchid Labs 又筹集了 700 万美元资金,而早在 2018 年 4 月,该公司曾计划通过 SAFT 代币销售融资 1.25 亿美元,不过当时 Orchid Labs 只获得了 3610 万美元资金。而 Andreessen Horowitz 、Blockchain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 和红杉资本在去年 10 月向该项目投资 470 万美元。





兰花协议的Github代码迭代情况


从兰花协议的 Github 代码迭代情况来看,该项目最早从 6 个月前开始更新,一直持续到近期。根据最新消息,Orchid App 即将推出 iOS 和安卓 (Android) 上的移动虚拟专用网(简称 V-P-N),通过兰花网络路由来屏蔽用户的互联网流量,推动虚拟专用网市场走向更透明、隐私和更公平的定价。

10 月 10 日,Orchid 团队最新研究的 Layer2 方案在以太坊 Devcon 上公布,这项方案将被用于 Orchid 的虚拟专用网支付生态,允许用户按需付费,即「随用随付」,改变以往的「包年、包月」等制度。


Ontology(ONT)


中文名为本体 Ontology(ONT),定位新一代多链式公有链平台 & 分布式信任生态,提供一系列应用框架,包括 API、SDK 等多种应用模块,开发者可以在本体上开发其去中心化应用。

本体于 2017 年 11 月 27 日发布,主网已经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上线,本体的路线图大致为:第一年(2018)同构多链;第二年(2019)异构多链;第三年打造可信信息互联网。2019 年 7 月,NEO 与 Ontology 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一个开放性跨链平台,Ontology 将继续发力于面向未来的去中心化身份框架。

从官方公众号来看,更新较为频繁,目前 ONT 正在有序推进,算是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在研究天王项目时,发现的少数各方面情况还不错的公链。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 ONT 搭建的生态仍有待繁荣,国内外关于该公链的讨论热度也有待提高。


Dfinity


Dfinity 旨在打造区块链中的超级计算机、无限扩容的去中心化云,打破传统独角兽的数据垄断,是硅谷的明星区块链项目,也是 V 神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的「以太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正是这样一个天王级项目,却迟迟没有上线主网。不少投资者因为一直没有收到支付邮费后的 T 恤赠品,将其戏称为「拖延的硅谷 T 恤商」。

今年 6 月,Dfinity 联合创始人 Tom Ding 表示,他个人正在以「战略和生态系统的顾问」身份继续参与该项目,同时在探索生命科学中寿命延长这个全新的领域。这在当时又引起了不少舆论的猜测和误读,「出走」的传言弥漫在币圈社群,好在随后他明确表示:Dfinity 已经拥有近百名员工,核心团队非常稳定,测试网发布在即。

不过,这次 Dfinity 好像真的要开始搞事情了。

据官方消息,今年 11 月举行的旧金山区块链周期间,Dfinity 计划举办一场特别活动。Dfinity 团队将与著名投资机构、企业家、技术人员及合作伙伴一道,揭示 Dfinity 最新的神秘成果,并支持试用 Dfinity 研发的新型技术栈。

可以说,Dfinity 算是为数不多在「2017 年天王榜单」中还没有陨落的项目了,虽然延迟上线,但谈不上失败。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此前 Dfinity 的技术开发成果较为封闭。另外,也许极客更了解极客,Vitalik 在前几日的采访中表示「我曾觉得 Dfinity 是一个很难缠的竞争对手,但他们自己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了。」Dfinity 会顺利攻坚克难吗?我们拭目以待。


Trinity


Trinity 打造的链下扩容方案旨在成为 NEO 智能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 NEO 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交易方式,状态通道网络是由无数隐私支付通道组成的二级协议,但结算在区块链上进行。2018 年 2 月 28 日,Trinity 公测版发布,可实现基于状态通道的即时转账等基本功能。

官方推特会发布项目进度周报,但几乎每一条发文下方的留言里,都会有人询问进度和质疑项目。






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市场行情显示,TNC 代币市值现在仅 480 万人民币,距离历史最高点下跌逾 99%。状态通道类的项目普遍估值不高,这是当前区块链市场的定价现状,但就 Trinity 来说,币价如此高的跌幅和惨淡的流动性,以及社区涣散的人气,可能仍是项目方需要继续加强的。


总结


曾经的十大天王,大多没有逃过陨落的命运,有的已经停摆,有的还在挣扎,有的仍未上线。依靠白皮书和 PPT 骗钱的谎言相继被戳破,退潮之后,裸游的天王们「面面相觑」,却又「心照不宣」地销声匿迹。

随之陨落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个项目,还有爱西欧融资泡沫的破裂,和币圈一级市场黄金时代的终结。

最终还能留下的,大概只有愤怒的投资者们在「各大天王」推特下的谩骂、无奈和哭泣。 查看全部
ICO-Death-March.jpg


2017、2018 年 ICO 最火的时候,社群里曾广为流传一张名为「2018 十大天王级私募」的图片,上面罗列着以太坊杀手 Dfinity、区块链世界的连接器 Penta、 NEO 上的闪电网络 Trinity 等项目。早期参与 ICO 带来的暴富效应,让这份名单一经推出,很快引得众人蜂拥而至,大家多方打探何处能拿到份额,幻想着一夜暴富。

5da6f5c555158.png


除了上图,还有更多的版本,比如:  

5da6f67b96d1c.jpg


随着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榜单也越来越长,逐渐变成了 15 大天王、16 大天王(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注:越来越长的名单,不排除有鱼龙混杂、打广告的项目):


RSK 比特币侧链,更智能的比特币

Dfinity 自进化无限链计算,以太坊竞争者

ONT 本体网络,复星集团千万元级

BLZ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甲骨文」

GoNetwork 以太坊网络移动基础设施

Orchid 兰花协议,绕过防火墙自由通畅

Trinity NEO 上的闪电网络

Basecoin 稳定币

Zilliqa 高吞吐量区块链平台

Rchain 日链,商业级区块链解决方案

Cybex 基于 EOS 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InvestDigital 硬币资本早期投资

IHT 云产币,创业团队来自摩根、IBM、德勤、百度、微软

THETA 流媒体基础设施,美国版的流量矿石

RealChain 高端消费品和收藏品鉴定数据中心

SEMUX 一个实验性高性能区块链平台,为分散式应用提供支持




综合多个榜单来看,当时至少有以下几个项目被认定为了「黑马」:RSK、Dfinity、Bluzelle、ONT、Zilliqa、POA Network、Orchid(兰花协议)、Trinity、GoNetwork。当时的人们大多蠢蠢欲动,幻想着只需参投成功,一旦代币上线,必将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梳理以上几个项目现状后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成果验证后,这几个曾被认定为属于「天王」级别的项目,大多已经「折戟」:有的团队高管前后离开,徒留一地鸡毛,有的研发成果平平、只能无奈调转方向,有的甚至已经退出公众视野、销声匿迹。

不过,在经过残酷的牛熊市轮转考验后,还有哪几个项目仍值得关注?


RSK


曾在数个榜单首位的 RSK,是 Rootstock 的缩写,它是由比特币网络维护的第一个智能合约平台,通过一个双向锚定比特币侧链的方式与比特币主链连接。

2015 年年底,RSK 技术白皮书发布。最初,RSK 定位是比特币侧链,旨在改善比特币。2016 年初,在多方资金的支持下,RSK Labs(现为 IOV Labs)成立。2018 年 1 月,RSK 主网上线。

11 月,RIF Labs 通过 RSK 智能合约平台发行了 RIF,同时,收购 RSK Labs。收购完成后,RSK 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在公告里,「RSK 协议超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的支持,并增加各种 P2P 功能。」后来,该项目兼容了 ETH 和 EOS,并配备了存储功能,还计划做支付功能。

对 RSK 的过高预期,让项目顺利完成多轮融资,crunchbase 数据显示,RSK Labs 共筹集了 730 万美元融资,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团队都未对这笔融资有明确、公开的安排(引自 TokenGazer 访谈)。

5da6f657cdf32.png


今年 5 月,RIF 核心组件的第二个协议、RIF 支付协议的一部分 Lumino 网络发布,同时 RIF Labs 更名为 IOV Labs,以区分组织(IOV)、平台(RSK、RIF)及所开发的服务。根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行情数据,目前 RSK 只上线了 2 家交易所,当年的黑马似乎已经被「弃之如敝履」。

5da6f69cd6ef5.png


从币价来看,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兑换比例,1BTC=14000RIF,按当时成本价差不多为 5 元以上,另需锁仓 1 年。如今行情网站显示,RIF 价格只有 0.1 美元,远低于成本价。


Bluzelle


2014 年,Pavel Bains 和 Neeraj Murarka 共同创立了 Bluzelle,旨在满足设备间更高效的数据交换及存储需求。它号称全球第一家建立去中心化的 NoSQL 数据库的项目,能为去中心化应⽤开发基于客户需求、可扩展的数据服务。

Bluzelle 对标甲骨文,2017 年 8 月,Bluzelle 募集到 150 万美元,完成 A 轮融资,2018 年年初,被众人看好的 Bluzelle,很快完成了 1950 万美元的 ICO 融资,官方称公募阶段「代币在数秒内即被抢购一空」。2018 年 3 月 29 日,Bluzelle 宣布获得了 NEO Global Capital 的 100 万美元投资。

Bluzelle 的 BLZ 代币曾在上线伊始大放光彩,据一位私募投资者反映,其在二级市场上线后的回报率达 3-5 倍,但接踵而至的瀑布行情也没有让 BLZ 幸免,目前 BLZ 代币价格已经距最高点下跌了近 97%。

随着项目推进,Bluzelle 似乎已经把重心放到了今年大火的 Web3.0。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此前报道,Bluzelle 正在构建一个双层系统,该系统具有一组政治上中心化的主节点,以及还有一组架构上去中心化的副本节点。


Zilliqa


Zilliqa 称得上是区块链领域里,第一个专注于分片扩容的项目,技术架构上 PBFT 用于达成节点共识,PoW 防止女巫攻击,交易分片的理念红极一时。经历过 ICO 浪潮的玩家们可能还记得,2017 年底 Zilliqa 曾是 Bitcoin Suisse(「瑞士站」)最炙手可热、上线回报率超高的明星项目之一。

然而,今年 9 月 17 日,CTO 贾瑶琪在朋友圈宣布,「是时候离开 Zilliqa 去探索和迎接其他新的挑战了」。而不久前,Zilliqa 的 CEO 董心书宣布离任 CEO,将「作为社区委员会顾问继续为 Zilliqa 做贡献」。

这两年间,Zilliqa 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7 年 10 月,Zilliqa 称在 3600 个节点、6 个分片测试条件下达到 2488 的 TPS,名噪一时。2018 年 2 月 13 日,Bluzelle 与 Zilliqa 宣布达成合作,称前者将利用后者的高吞吐量能力实现应用,同时双方共同提供一个集成解决方案,让用户使用 Zilliqa 作为底层区块链构建 DApp 时,可以使用 Bluzelle 进行分散式数据存储。

2018 年 4 月,Zilliqa 正式的 1.0 版测试网上线,在 1000 个节点下测试达到约 2000TPS。2018 年 5 月 23 日,Zilliqa 在新加坡发布第一版 Scilla,这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合约语言。2018 年 Q3,ZIlliqa 在世界多地举办了 Scilla 技术研讨会。

今年 1 月 31 日,Zilliqa 发布了主网。此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最低迷的时刻。随着 2019 年 Q2、Q3,新一批分片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包括 Harmony、Near Protocol、Elrond,他们大多打着状态分片和 PoS 的旗帜,与此相比,Zilliqa 似乎太过低调,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两位核心人物的相继「出走」,让本就冷清下来的社区氛围雪上加霜。

据 Messari 今年 9 月公布的数据,Zilliqa 在过去 90 天里下跌了 77%。

5da6f6f63c231.jpg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币圈不变的趋势。PoS 里,点点币、未来币的铺垫换来了 EOS 和以太坊;PoC/PoST 里,Burst 的铺垫换来了 Filecoin;侧链、隐私计算都是如此……而 Zilliqa,也是一次科学家们对分片技术的勇敢尝试。


POA Network


POA Network,诞生于 2017 年,是一条公开的以太坊侧链,完全兼容以太坊,支持 Parity 客户端。POA 团队制作了第一个兼容 ETH 的代币桥梁,制作了开源浏览器 BlockScout,这在与ETH兼容的项目里被广泛采用。

2018 年 10 月,有人质疑该项目团队并不去中心化:其采用的「可监管的验证者和治理体系中的惩罚机制」被发现并不公正,验证人之间存在关系。

5da6f70980caf.jpg

POA Network路线图


不过,虽然团队开发了不少有用的应用,但由于 POA Network 在代币设计上缺乏网络效应的可扩展性,缺乏任何价值创造或捕获,导致用户很少,容易陷入「无人购买 POA 代币」的境地。

2018 年底,MakerDAO 和 POA Network 合作推出了一条新链 xDai Chain,它是中心化的,验证者是 POA 基金会、MakerDAO 和 xDai 的一些创始人。今年年初,xDai 在丹佛大火了一把,当时大会上的所有食物都用 xDAI 进行支付。今年 8 月,xDai 完成 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BitMax 旗下风投 B-Tech 领投,NGC Ventures 和币信资本参投。

根据 defipulse 网站数据,目前 xDai 排名 18,锁定的以太坊总价值约 3.7 万美元。虽然锁定价值一直在上升,但 3.7 万美元的数值绝对称得上惨淡。

5da6f72d3c967.png



GoNetwork


GoNetwork 宣称自己致力于为以太坊打造首个高度扩容的手机移动端,因项目同样构想在 Layer2 的状态通道,在募资阶段被不少舆论吹捧为「移动版的雷电网络」。更拨投资人心弦的是,GoNetwork 宣传时标榜自己是 V 神站台的项目。不过,这只是项目方的「包装」,所谓的「站台」不过是 GoNetwork 部分成员在 ETHWaterloo(以太坊滑铁卢黑客松)获奖,V 神与众多参赛人员的合影。

随着 ICO 泡沫消散,GoNetwork 的画皮被不断无情扯下,有社区成员爆料,散户投资者多次在 GoNetwork 电报中询问公司、投资机构、产品进度等具体信息,均没有得到管理员的明确答复。

随后,一张疑似 GoNetwork 的 COO Xun Cai 的私人聊天记录被不小心曝光,截图显示 Xun Cai 正在筹备 GoNetwork 的「圈钱」计划,并打算「另起炉灶」,启动新项目后「再圈一笔」。

5da6f74e8b1e8.jpg


由于尚未能联系到当事人,我们无法 100% 证实该截图的真实性,但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翻看了 GoNetwork 的 Github,发现其所有代码库在整个 2019 年均没有更新,官方推特连续 13 个月杳无音讯,官网无法正常访问……种种迹象表明:GoNetwork 项目进度已经彻底停滞。  

5da6f76c7b9f0.jpg



Orchid 兰花协议


Orchid(兰花协议)旨在鼓励互联网用户与其他用户共享带宽,将流量进行分割,并将其路由到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让对手很难确定谁在访问网站,确保隐私。

根据公开信息,2018 年初兰花协议的公开 Beta 版本就会发布,不过,关于该项目的进展信息在去年下半年国内很少有报道。直到今年年初,Web3.0 的概念开始火热,而 Orchid 提倡的开放、自由、隐私等概念天然符合 Web3.0 时代主基调,从近期 Orchid 的动态来看,项目似乎也在往这方面发力。

今年 5 月,Orchid Labs 又筹集了 700 万美元资金,而早在 2018 年 4 月,该公司曾计划通过 SAFT 代币销售融资 1.25 亿美元,不过当时 Orchid Labs 只获得了 3610 万美元资金。而 Andreessen Horowitz 、Blockchain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 和红杉资本在去年 10 月向该项目投资 470 万美元。

5da6f789d30fa.png

兰花协议的Github代码迭代情况


从兰花协议的 Github 代码迭代情况来看,该项目最早从 6 个月前开始更新,一直持续到近期。根据最新消息,Orchid App 即将推出 iOS 和安卓 (Android) 上的移动虚拟专用网(简称 V-P-N),通过兰花网络路由来屏蔽用户的互联网流量,推动虚拟专用网市场走向更透明、隐私和更公平的定价。

10 月 10 日,Orchid 团队最新研究的 Layer2 方案在以太坊 Devcon 上公布,这项方案将被用于 Orchid 的虚拟专用网支付生态,允许用户按需付费,即「随用随付」,改变以往的「包年、包月」等制度。


Ontology(ONT)


中文名为本体 Ontology(ONT),定位新一代多链式公有链平台 & 分布式信任生态,提供一系列应用框架,包括 API、SDK 等多种应用模块,开发者可以在本体上开发其去中心化应用。

本体于 2017 年 11 月 27 日发布,主网已经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上线,本体的路线图大致为:第一年(2018)同构多链;第二年(2019)异构多链;第三年打造可信信息互联网。2019 年 7 月,NEO 与 Ontology 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一个开放性跨链平台,Ontology 将继续发力于面向未来的去中心化身份框架。

从官方公众号来看,更新较为频繁,目前 ONT 正在有序推进,算是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在研究天王项目时,发现的少数各方面情况还不错的公链。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 ONT 搭建的生态仍有待繁荣,国内外关于该公链的讨论热度也有待提高。


Dfinity


Dfinity 旨在打造区块链中的超级计算机、无限扩容的去中心化云,打破传统独角兽的数据垄断,是硅谷的明星区块链项目,也是 V 神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的「以太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正是这样一个天王级项目,却迟迟没有上线主网。不少投资者因为一直没有收到支付邮费后的 T 恤赠品,将其戏称为「拖延的硅谷 T 恤商」。

今年 6 月,Dfinity 联合创始人 Tom Ding 表示,他个人正在以「战略和生态系统的顾问」身份继续参与该项目,同时在探索生命科学中寿命延长这个全新的领域。这在当时又引起了不少舆论的猜测和误读,「出走」的传言弥漫在币圈社群,好在随后他明确表示:Dfinity 已经拥有近百名员工,核心团队非常稳定,测试网发布在即。

不过,这次 Dfinity 好像真的要开始搞事情了。

据官方消息,今年 11 月举行的旧金山区块链周期间,Dfinity 计划举办一场特别活动。Dfinity 团队将与著名投资机构、企业家、技术人员及合作伙伴一道,揭示 Dfinity 最新的神秘成果,并支持试用 Dfinity 研发的新型技术栈。

可以说,Dfinity 算是为数不多在「2017 年天王榜单」中还没有陨落的项目了,虽然延迟上线,但谈不上失败。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此前 Dfinity 的技术开发成果较为封闭。另外,也许极客更了解极客,Vitalik 在前几日的采访中表示「我曾觉得 Dfinity 是一个很难缠的竞争对手,但他们自己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了。」Dfinity 会顺利攻坚克难吗?我们拭目以待。


Trinity


Trinity 打造的链下扩容方案旨在成为 NEO 智能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 NEO 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交易方式,状态通道网络是由无数隐私支付通道组成的二级协议,但结算在区块链上进行。2018 年 2 月 28 日,Trinity 公测版发布,可实现基于状态通道的即时转账等基本功能。

官方推特会发布项目进度周报,但几乎每一条发文下方的留言里,都会有人询问进度和质疑项目。

5da6f804e2ad6.jpg


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市场行情显示,TNC 代币市值现在仅 480 万人民币,距离历史最高点下跌逾 99%。状态通道类的项目普遍估值不高,这是当前区块链市场的定价现状,但就 Trinity 来说,币价如此高的跌幅和惨淡的流动性,以及社区涣散的人气,可能仍是项目方需要继续加强的。


总结


曾经的十大天王,大多没有逃过陨落的命运,有的已经停摆,有的还在挣扎,有的仍未上线。依靠白皮书和 PPT 骗钱的谎言相继被戳破,退潮之后,裸游的天王们「面面相觑」,却又「心照不宣」地销声匿迹。

随之陨落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个项目,还有爱西欧融资泡沫的破裂,和币圈一级市场黄金时代的终结。

最终还能留下的,大概只有愤怒的投资者们在「各大天王」推特下的谩骂、无奈和哭泣。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与投资观

公司chainbs 发表了文章 • 2019-04-29 11:30 • 来自相关话题

a16z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不仅在早期投资了Airbnb、Lyft、Skype等独角兽,更是从13年起投中Coinbase、Ripple、Dfinity等著名区块链项目,成为率先以激进姿态进军加密技术投资的重量级投资机构之一,目前总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

在本文中,链捕手通过搜寻整理大量资料,对a16z的投资逻辑、区块链世界观等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对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各位读者能从中获益颇多。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是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经典名句,他曾是网景公司创始人,其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一度占据了浏览器市场80%以上的份额,JAVA、SSL、cookie等技术也是网景带给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网景公司出售给美国在线后,马克·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a16z,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霍罗威茨也是技术创业者出身,他们都为a16z带去了极高的技术敏锐性。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a16z就投中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等知名企业,在业内迅速打响名气。此后a16z继续加快了投资频率与数量,10年间总投资案例超过400个,投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跃居顶级投资机构行列。

18年6月,a16z宣布推出高达3亿美元的基金a16z crypto,该基金以独立的法律实体运营,由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Kathryn Haun出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在此之前,a16z已经涉足加密货币投资近5年,投资了Coinbase、Ripple、OpenBazaar等加密货币项目。

19年4月,a16z宣布放弃风险投资豁免( VC exemptions),并注册为财务顾问,以获许投资更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16z将继续加注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

 
01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
 

在官网上,a16z清楚表述了其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上看,新的计算模式往往每10 到15年出现一次:60年代的大型机,70年代后期的PC,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会支持基于平台独特优势的新类别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的独特功能则是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自区块链系统的数学和博弈论特性,而不依赖于独立网络参与者的可信度。信任还可以实现新的治理方式,社区集体将共同对网络如何演变、允许哪些行为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做出重要决定。

a16z相信,「下一代计算平台、AI 和数字货币」会像上个时代的三大趋势「移动手机、社交和云」一样,相互交叉彼此增强。

在多个场合,a16z的多名合伙人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区块链的认知与看法。 a16z crypto 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他最认可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在于,区块链让互联网治理原则从「不作恶」重新变成「无法作恶」。

在他看来,互联网用户对公开协议的信任已经被换成对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业打造了超越公开协议能力的软件及服务,用户聚集到这些设计更为精巧的平台上,但这些平台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紧张关系,假新闻泛滥、水军、隐私法和算法偏见等议题掀起激烈辩论。

而通过在开源模式上引入财务激励,可以超越之前的开源软件模式,进一步扩展至云服务模式。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或代币为参与该区块链维护及服务的个人及组织提供了激励措施,可以让他们一直维护区块链网络,并持续提供服务。长期来看,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被社区所拥有的网络服务所取代。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也表示,今天的互联网更像是迪士尼乐园。如果我在迪士尼乐园开了餐厅,乐园认为我赚钱太多,就可能抬高租金或者改变规则,现在脸书、谷歌和苹果上造的东西就是这样。它们毁了那些有创意的商业模型,如果它们不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现状,会在所在领域付出巨大的代价、错失很多机会。

「对我而言,区块链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协议。它们有Web 1.0最棒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治理:规则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投资。」Chris Dixon继续谈到,区块链项目相当于社区拥有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更强大的服务。

a16z crypto 合伙人Jesse Walden则基于「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将区块链计算的演变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可组合性则是指,如果一个平台的现有资源可以被用于打造区块,可以被编码成更高阶的应用,这个平台被称为拥有「可组合性」的平台。

第一个时代是「计算器时代」,主要代表是比特币。除了追踪账户余额和货币流动轨迹的简单功能外,比特币区块链还提供了可以用于建设更为复杂功能的编码语言,但由于其可组合性较低,一些项目试图进一步延展比特币区块链的性能或功能时,会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的故意约束而被捆绑住手脚。

第二个时代是「大型机时代」,主要代表是以太坊。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计算机网络上部署和运行任何程序,这些程序作为可依靠的、中立的积木模块,可以供开发者组合成更高阶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的可组合性:安全性、用户基数、数据和在运行的代码,带来一定的早期网络效应,但随着用户的增多逼近大型机的吞吐量限制,边际回报不断下滑,这同时也不断推高平台争取每个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成本。

第三个时代是「服务器时代」,部分开发者彻底放弃可组合性和共享网络效应,转而追求「为应用定制区块链」的架构,像 Polkadot 和 Cosmos 这些项目的理念,就是打造多条混合区块链,每条区块链对应一个应用。

「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明确地用可组合性换取控制权,这会通过两个维度呈现:对用户端体验的控制,以及对网络供给侧资源的经济状况进行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时,与「大型机时代」区块链运行单一的虚拟机不同,「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计算机需要新的可以彼此通讯的标准,以实现跨应用的组合。

第四个时代是「云时代」,这意味着实现可扩展、可以普遍应用的无需信任运算,届时组合工作只受创造力的限制,而不是受制于扩展性或通讯复杂性的限制,但具体场景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

开发者将此视为一个拥有许多「大型机」的世界,这些「大型机」共享一个安全池,但在同构虚拟机之间分离状态和计算。此外,还有很多开发者正在研究将运算转至链下的全新架构。

 
02 a16z的投资策略与理念
 

在进入加密资产投资行业近6年后,a16z已经投资了不下于40个区块链项目,投资阶段包括从种子阶段预发布项目到完全开发的后期网络,覆盖公链、稳定币、交易所、支付等领域,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这些投资中也能体现出a16z的一些投资风格与策略。





a16z的部分投资案例 来自网站theblockcrypto


a16z所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当属多为技术流的「硬核」项目,例如DFINITY、Oasis labs以及Ripple等,都具有相当出色的技术团队与较为新锐的技术理念,而这主要源于其核心团队对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在进入风投行业前就在技术创业领域浸润多年,使得a16z对技术流项目格外青睐。

同时,a16z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那些定位于「服务器时代」与「云时代」的底层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投资应用类项目。不过,这并非意味着a16z完全没有涉及应用领域,a16z亦投资过著名DApp CryptoKitties的开发公司Dapper Labs,通过投资 DApp开发商来降低DApp领域的投资风险。

a16z特别乐于在自己看好的项目上压下重注,近几年投资案例中超过50%都属于追加投资。以DFINITY为例,a16z就先后于18年2月与18年8月分别参与其规模为6100万美元与1.02亿美元的融资。

a16z还积极为被投项目提供投后服务,把「为创业者提供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据了解,单a16z crypto基金就有着80多人的运营团队,在事务执行、技术招聘、法规事务、通信、营销以及创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会为被投项目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a16z的表述,他们将会是「公司治理和网络治理负责任的参与者」。

值得一提的是,a16z坚持将每一位员工称为是合伙人,包括最年轻的人才或会计经理,这种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奋斗感,更为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个头衔会限制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a16z也非常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力量。根据a16z官方表述,在其投资加密资产的5年来从未未出售过其中任何一笔投资,并表示短期内不会有出售计划,而且他们希望进行持有10年以上的投资。假如a16z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错过了17年底18年初的高点套现机会,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多数主流币种至今与高点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对于其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由于入场较早且多为主流币种,a16z的加密资产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比较可观。同时,a16z投资的多数加密货币资产尚未进入交易所,例如Chia、Celo、DEFINITY等,都是备受瞩目、前景可观的项目。此外,a16z投资的多个区块链股权项目也都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例如Coinbase、OpenBazaar等,其中Coinbase18年底估值已经达到80亿美金。

毫不例外,a16z也有一些看走眼的案例,例如其投资的稳定币项目Basi在18年底宣布停止开发运营并退还资金,但瑕不掩瑜,对a16z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03 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
 

相比国内众多加密货币投资机构,a16z无论是在团队背景、历史业绩还是资源人脉方面都超出一大截,几乎不属于同一个境界层面。

在任何专业领域,玩家的层次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些玩家会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玩家则在为生存而奋斗。不过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又有其特殊性,投资机构在区块链行业扮演的角色比大部分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类项目能获得更多扶持以及加密货币价格的走势,对行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

但对于国内这些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大量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负面作用,与项目方狼狈为奸共同收割韭菜,通过大量投机行为恶化加密货币生态,同时也有很多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与投资经验,致使投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带动一些劣质项目进入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a16z的区块链观以及投资理念或许能为更多投资机构带去启发与经验,加密货币领域定然具有长期投资的丰厚价值,与其通过投机榨取短期价值,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或许会更具有高回报与行业意义。同时,在技术敏感性、投后服务、团队文化等方面,大部分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补。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曾把区块链形容为硅谷再次升起的海盗旗,引领大家投入有趣、略带危险而具有颠覆性的活动中。如今,a16z与它的投资项目们正在引领海盗船的船舵向更远处驶去,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在徐徐展开。 查看全部
201904291040211.jpeg

a16z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不仅在早期投资了Airbnb、Lyft、Skype等独角兽,更是从13年起投中Coinbase、Ripple、Dfinity等著名区块链项目,成为率先以激进姿态进军加密技术投资的重量级投资机构之一,目前总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

在本文中,链捕手通过搜寻整理大量资料,对a16z的投资逻辑、区块链世界观等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对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各位读者能从中获益颇多。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是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经典名句,他曾是网景公司创始人,其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一度占据了浏览器市场80%以上的份额,JAVA、SSL、cookie等技术也是网景带给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网景公司出售给美国在线后,马克·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a16z,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霍罗威茨也是技术创业者出身,他们都为a16z带去了极高的技术敏锐性。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a16z就投中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等知名企业,在业内迅速打响名气。此后a16z继续加快了投资频率与数量,10年间总投资案例超过400个,投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跃居顶级投资机构行列。

18年6月,a16z宣布推出高达3亿美元的基金a16z crypto,该基金以独立的法律实体运营,由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Kathryn Haun出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在此之前,a16z已经涉足加密货币投资近5年,投资了Coinbase、Ripple、OpenBazaar等加密货币项目。

19年4月,a16z宣布放弃风险投资豁免( VC exemptions),并注册为财务顾问,以获许投资更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16z将继续加注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

 
01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
 

在官网上,a16z清楚表述了其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上看,新的计算模式往往每10 到15年出现一次:60年代的大型机,70年代后期的PC,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会支持基于平台独特优势的新类别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的独特功能则是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自区块链系统的数学和博弈论特性,而不依赖于独立网络参与者的可信度。信任还可以实现新的治理方式,社区集体将共同对网络如何演变、允许哪些行为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做出重要决定。

a16z相信,「下一代计算平台、AI 和数字货币」会像上个时代的三大趋势「移动手机、社交和云」一样,相互交叉彼此增强。

在多个场合,a16z的多名合伙人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区块链的认知与看法。 a16z crypto 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他最认可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在于,区块链让互联网治理原则从「不作恶」重新变成「无法作恶」。

在他看来,互联网用户对公开协议的信任已经被换成对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业打造了超越公开协议能力的软件及服务,用户聚集到这些设计更为精巧的平台上,但这些平台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紧张关系,假新闻泛滥、水军、隐私法和算法偏见等议题掀起激烈辩论。

而通过在开源模式上引入财务激励,可以超越之前的开源软件模式,进一步扩展至云服务模式。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或代币为参与该区块链维护及服务的个人及组织提供了激励措施,可以让他们一直维护区块链网络,并持续提供服务。长期来看,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被社区所拥有的网络服务所取代。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也表示,今天的互联网更像是迪士尼乐园。如果我在迪士尼乐园开了餐厅,乐园认为我赚钱太多,就可能抬高租金或者改变规则,现在脸书、谷歌和苹果上造的东西就是这样。它们毁了那些有创意的商业模型,如果它们不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现状,会在所在领域付出巨大的代价、错失很多机会。

「对我而言,区块链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协议。它们有Web 1.0最棒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治理:规则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投资。」Chris Dixon继续谈到,区块链项目相当于社区拥有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更强大的服务。

a16z crypto 合伙人Jesse Walden则基于「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将区块链计算的演变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可组合性则是指,如果一个平台的现有资源可以被用于打造区块,可以被编码成更高阶的应用,这个平台被称为拥有「可组合性」的平台。

第一个时代是「计算器时代」,主要代表是比特币。除了追踪账户余额和货币流动轨迹的简单功能外,比特币区块链还提供了可以用于建设更为复杂功能的编码语言,但由于其可组合性较低,一些项目试图进一步延展比特币区块链的性能或功能时,会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的故意约束而被捆绑住手脚。

第二个时代是「大型机时代」,主要代表是以太坊。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计算机网络上部署和运行任何程序,这些程序作为可依靠的、中立的积木模块,可以供开发者组合成更高阶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的可组合性:安全性、用户基数、数据和在运行的代码,带来一定的早期网络效应,但随着用户的增多逼近大型机的吞吐量限制,边际回报不断下滑,这同时也不断推高平台争取每个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成本。

第三个时代是「服务器时代」,部分开发者彻底放弃可组合性和共享网络效应,转而追求「为应用定制区块链」的架构,像 Polkadot 和 Cosmos 这些项目的理念,就是打造多条混合区块链,每条区块链对应一个应用。

「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明确地用可组合性换取控制权,这会通过两个维度呈现:对用户端体验的控制,以及对网络供给侧资源的经济状况进行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时,与「大型机时代」区块链运行单一的虚拟机不同,「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计算机需要新的可以彼此通讯的标准,以实现跨应用的组合。

第四个时代是「云时代」,这意味着实现可扩展、可以普遍应用的无需信任运算,届时组合工作只受创造力的限制,而不是受制于扩展性或通讯复杂性的限制,但具体场景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

开发者将此视为一个拥有许多「大型机」的世界,这些「大型机」共享一个安全池,但在同构虚拟机之间分离状态和计算。此外,还有很多开发者正在研究将运算转至链下的全新架构。

 
02 a16z的投资策略与理念
 

在进入加密资产投资行业近6年后,a16z已经投资了不下于40个区块链项目,投资阶段包括从种子阶段预发布项目到完全开发的后期网络,覆盖公链、稳定币、交易所、支付等领域,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这些投资中也能体现出a16z的一些投资风格与策略。

201904291041511.jpg

a16z的部分投资案例 来自网站theblockcrypto


a16z所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当属多为技术流的「硬核」项目,例如DFINITY、Oasis labs以及Ripple等,都具有相当出色的技术团队与较为新锐的技术理念,而这主要源于其核心团队对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在进入风投行业前就在技术创业领域浸润多年,使得a16z对技术流项目格外青睐。

同时,a16z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那些定位于「服务器时代」与「云时代」的底层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投资应用类项目。不过,这并非意味着a16z完全没有涉及应用领域,a16z亦投资过著名DApp CryptoKitties的开发公司Dapper Labs,通过投资 DApp开发商来降低DApp领域的投资风险。

a16z特别乐于在自己看好的项目上压下重注,近几年投资案例中超过50%都属于追加投资。以DFINITY为例,a16z就先后于18年2月与18年8月分别参与其规模为6100万美元与1.02亿美元的融资。

a16z还积极为被投项目提供投后服务,把「为创业者提供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据了解,单a16z crypto基金就有着80多人的运营团队,在事务执行、技术招聘、法规事务、通信、营销以及创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会为被投项目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a16z的表述,他们将会是「公司治理和网络治理负责任的参与者」。

值得一提的是,a16z坚持将每一位员工称为是合伙人,包括最年轻的人才或会计经理,这种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奋斗感,更为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个头衔会限制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a16z也非常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力量。根据a16z官方表述,在其投资加密资产的5年来从未未出售过其中任何一笔投资,并表示短期内不会有出售计划,而且他们希望进行持有10年以上的投资。假如a16z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错过了17年底18年初的高点套现机会,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多数主流币种至今与高点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对于其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由于入场较早且多为主流币种,a16z的加密资产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比较可观。同时,a16z投资的多数加密货币资产尚未进入交易所,例如Chia、Celo、DEFINITY等,都是备受瞩目、前景可观的项目。此外,a16z投资的多个区块链股权项目也都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例如Coinbase、OpenBazaar等,其中Coinbase18年底估值已经达到80亿美金。

毫不例外,a16z也有一些看走眼的案例,例如其投资的稳定币项目Basi在18年底宣布停止开发运营并退还资金,但瑕不掩瑜,对a16z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03 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
 

相比国内众多加密货币投资机构,a16z无论是在团队背景、历史业绩还是资源人脉方面都超出一大截,几乎不属于同一个境界层面。

在任何专业领域,玩家的层次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些玩家会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玩家则在为生存而奋斗。不过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又有其特殊性,投资机构在区块链行业扮演的角色比大部分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类项目能获得更多扶持以及加密货币价格的走势,对行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

但对于国内这些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大量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负面作用,与项目方狼狈为奸共同收割韭菜,通过大量投机行为恶化加密货币生态,同时也有很多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与投资经验,致使投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带动一些劣质项目进入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a16z的区块链观以及投资理念或许能为更多投资机构带去启发与经验,加密货币领域定然具有长期投资的丰厚价值,与其通过投机榨取短期价值,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或许会更具有高回报与行业意义。同时,在技术敏感性、投后服务、团队文化等方面,大部分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补。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曾把区块链形容为硅谷再次升起的海盗旗,引领大家投入有趣、略带危险而具有颠覆性的活动中。如今,a16z与它的投资项目们正在引领海盗船的船舵向更远处驶去,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在徐徐展开。

加密寒冬?加密谷中的企业却增加了121家,达到750家

市场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1-28 10:13 • 来自相关话题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尽管人们常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加密寒冬”,但瑞士加密谷内加密货币和相关技术公司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加密谷已经有4个独角兽
 

过去几个月数字货币价格的下跌对于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设有办事处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有很大影响。根据投资公司Crypto Valley Venture Capital(CVVC)、普华永道、Strategy&以及瑞士IT咨询公司Inacta的报告,排名前50的公司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估值从440亿美元降到了200亿美元 。

然而,在该地区运营的加密企业的数量却增加了约20%——从629家增加到750家。这意味着在2018年第四季度有超过120个新的加密实体在那里注册。加密谷中的企业不乏一些具有全球性知名度的公司,其中有四个是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报告估计,前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4亿美元。除去五个估值最大的公司后,平均值仍达到3.65亿美元,这也表明不存在很高的集中度。该研究表明,有四个实体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比特大陆、Cardano、Dfinity和以太坊。与此同时,所有7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2700万美元。







加密谷中有3,300名加密员工
 

Top 50的公司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办事处有大约480名员工,而整个行业拥有超过3,300名员工。这些数据和报告中的其他数字表明,尽管大多数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下降,但许多实体目前的情况仍然是“照常运营”。

研究人员还发现加密谷正在扩大其地理范围。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51%)位于楚格,但瑞士的其他州现在也是其他一些公司的所在地。数据显示,目前有42家企业在日内瓦注册,39家在提契诺州注册。列支敦士登是另一个热点,拥有该行业的38家公司。 CVVC绘制了一个在线地图,显示各个加密创业公司的位置。






与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相比,有15家公司在去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冲进了前50名。另外10家创业公司也很有可能在今年闯进前50。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以及马耳他、直布罗陀、爱沙尼亚和马恩岛是欧洲司法管辖区的一部分,一直致力于创建一个加密友好的商业环境。瑞士加密谷的扩张得益于该国分散的政治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金融隐私性的强大传统。上个月,瑞士的伯尔尼就采用了一项促进加密行业发展的综合战略。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defying-crypto-winter-swiss-crypto-valley-grows-to-750-companies/
作者:Lubomir Tassev
编译: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201901280116589009.jpg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尽管人们常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加密寒冬”,但瑞士加密谷内加密货币和相关技术公司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加密谷已经有4个独角兽
 

过去几个月数字货币价格的下跌对于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设有办事处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有很大影响。根据投资公司Crypto Valley Venture Capital(CVVC)、普华永道、Strategy&以及瑞士IT咨询公司Inacta的报告,排名前50的公司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估值从440亿美元降到了200亿美元 。

然而,在该地区运营的加密企业的数量却增加了约20%——从629家增加到750家。这意味着在2018年第四季度有超过120个新的加密实体在那里注册。加密谷中的企业不乏一些具有全球性知名度的公司,其中有四个是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报告估计,前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4亿美元。除去五个估值最大的公司后,平均值仍达到3.65亿美元,这也表明不存在很高的集中度。该研究表明,有四个实体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比特大陆、Cardano、Dfinity和以太坊。与此同时,所有7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2700万美元。

201901280115395687.jpg



加密谷中有3,300名加密员工
 

Top 50的公司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办事处有大约480名员工,而整个行业拥有超过3,300名员工。这些数据和报告中的其他数字表明,尽管大多数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下降,但许多实体目前的情况仍然是“照常运营”。

研究人员还发现加密谷正在扩大其地理范围。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51%)位于楚格,但瑞士的其他州现在也是其他一些公司的所在地。数据显示,目前有42家企业在日内瓦注册,39家在提契诺州注册。列支敦士登是另一个热点,拥有该行业的38家公司。 CVVC绘制了一个在线地图,显示各个加密创业公司的位置。

201901280118197329.jpg


与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相比,有15家公司在去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冲进了前50名。另外10家创业公司也很有可能在今年闯进前50。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以及马耳他、直布罗陀、爱沙尼亚和马恩岛是欧洲司法管辖区的一部分,一直致力于创建一个加密友好的商业环境。瑞士加密谷的扩张得益于该国分散的政治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金融隐私性的强大传统。上个月,瑞士的伯尔尼就采用了一项促进加密行业发展的综合战略。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defying-crypto-winter-swiss-crypto-valley-grows-to-750-companies/
作者:Lubomir Tassev
编译:Apatheticco

3大热门公链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共识体系的技术分析

项目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9 11:06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当前的区块链公链体系中,有三大当红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因其创始成员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均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的科学方法来提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和交易性能,试图破解区块链领域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些项目为新一代的区块链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虽然此三个项目还没有实际公开上线运行,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大量讨论。

随着对这三个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此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根据具体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

(1)Algorand可能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高性能,且其去中心化特性存在潜在问题;

(2)Dfinity和Thunder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都存在较多疑点;

(3)因三者均没有实际公开上线和工程落地,是否真正解决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存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项目都没有公开相应的Token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会制约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公链的生态发展和实用价值。同时,其容量的限制和网络通讯的低效,都会制约其规模应用和实际使用的落地。


1. Algorand共识体系分析


Algorand是一个基于随机算法的公有链项目, 由MIT著名的密码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Micali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区块链中由去中心化、安全性以及交易性能三个方面所组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该问题也被称为“三元悖论” ,一般认为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中这三个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要素。Algorand其本质是通过密码学的方法,来做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决定下一个区块的生成者是谁。如果这个随机数发生器是完全随机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上个区块的发布者)都无法预测下一个的发布者是谁,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共识算法了。

在Algorand算法里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随机数发生器,第二个是随机出来的提案者如何在不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第三个是如何应对不在线的节点。Algorand采用了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的分组方式——包括提案组和验证组,以解决PoW共识机制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并希望同时提升交易性能。

在Algorand方案中,首先每个新区块是由一个独立的随机生成的提案组产生多个提案块,其成员随机选择,期望值为26人。然后再由多个随机组成的验证组逐步经多次验证达成共识。这里验证组的个数一般为12组甚至更多,而每组包含2000~4000成员。每个提案组和验证组都是从所有用户的集合中随机选出,以强化去中心化程度。而用户的账户余额将会影响被选中的概率,并且给予每一个被选中用户一个优先级别(priority)以及拥有此优先级的证明。被提议的多个区块随后将在全网内通过八卦协议(gossip)传播,到达下一组进行验证和共识,直到最终唯一确认,最后唯一获选的区块加上各验证组共识组员签名信息上链。

Algorand的独特创新是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加密抽签,整体方案具有后验性。具体而言,用户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为某组(某轮的提案组或某步的验证组)成员的人,他人无法事先获知,只能等其广播后验证,恶意攻击者甚至无法事先知道组成员是谁,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贿赂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组员间也无法共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但分析其具体工作机制后,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

1) 签名数据庞大,造成存储浪费并影响性能。Algorand使用VRF来确定提案组与验证组,这个方式充分发挥了VRF的可验证性优势,且后验优势使得Algorand的共识体系更安全。但是,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即BA*算法,参与节点通过VRF秘密抽签选出。这一设计使Algorand在验证前必须等待凭证(VRF prove)到来,才能知晓参与节点。而且,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Algorand的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根据我们的估算,在平均每组3000个验证节点的规模下,每组的签名数据长达126KB,加上其它信息,通知信息约300K,每块的签名数据可达2000*64*12=1M(共12组,每组3000人,至少2/3达成共识。ed25519签名数据长度是64。),远超一般门限签名几十个字节,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因每块存储的交易量将被占用,不存储签名又会影响安全),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

2) 算法对于网络带宽要求极大,个人用户很难参与,严重影响去中心化特性。如下图所示,对照来自于Algorand论文中的公开测试数据,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约10M-1M=9M,每M存储的交易数为1万,则基于Algorand的测试数据,有90000/50=1800TPS,约为比特币的100多倍)。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3) 节点网络规模受限,网络通讯不经济并影响性能。当网络规模太小时,将无法组成所需的提案组和验证组,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网络规模太大时,提案块(假设大小2M,去除签名的1M,有效交易存储空间为1M)和验证信息(大小约300K)无法快速传播到后继验证节点,也会影响系统性能。

Algorand即使在验证环境也需要等待5*10=50s以上(包括等待潜在提案者的时间延迟及其特殊的拜占庭算法),加上其提案传播时间10秒,至少需要60秒才能完成一次出块上链。假设一个有效存储1M(去除签名后)的块包含1万笔交易,则其TPS为10000/60=167。我们预估在全网真实环境下,这个结果会更糟。假设每个验证组成员为3000个,每次验证组成员不重复(一般12组甚至更多),则至少需要12*3000=36000个节点。根据下图所示,一个2M的块,要传播到3000个节点,需要36秒,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45秒左右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第一验证组。验证信息(大小300K)需要9秒左右才能传播3000个节点,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12秒或更久,到达下一验证组。而其一般要11步或更多才能完成验证,再加上最后一步,这样就验证就需要12*(11+1)=144秒。整个过程需要189秒,其性能仅约53TPS,离项目方宣称的1000TPS差之甚远。

4) 账本数据存储相对较大。如前所述,因其采用多步BA共识算法,其签名占据巨大存储空间,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影响了性能,也浪费了账本存储空间,制约了账本系统的存储容量和系统规模。

5) 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签后验性给出了一个解决“三角悖论”的很好设计思想,但其在验证环节的设计更偏单纯的学术化理想化,导致其对网络流量、有效通讯数据等实际工程落地思考不够,严重影响了公链运行性能、节点网络规模、账本存储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2. Dfinity共识体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Dfinity共识体系是被认为较有希望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区块链公链方案之一。为了解决PoW性能低下和高能耗的问题,Dfinity也采用了PoS分组模式。与Algorand不同,Dfinity在Github提供了一个GO语言的概念验证POC实现。Dfinity用随机数把矿工分为若干个组,每组400人,组中的一个节点将按顺序被选作提案节点,其它节点为验证节点。每次由随机数决定下一出块组,组内随机轮询决定下一个出块提案节点。提案块全网广播到同组成员,进行验证,使用BLS门限签名来达成组内共识。BLS门限签名要比Algorand的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更有效率,无需像拜占庭容错算法那样多轮的验证步骤,不但提高了TPS而且还省下了长签名数据入链造成的存储容量问题。其理论上整个铸块时限timeout是10秒,每隔2秒一个提案,且在其testnet上的TPS是2500。我们认为Dfinity在性能方面比Algorand更具优势。但是因采用了先验模式,它的安全性不如Algorand。同时其网络通讯效率不高,像比特币和Algorand一样,完全靠P2P的传播,没有针对分组模式进行设计。容量虽不像Algorand那样浪费,但最大容量仍受限于全帐节点存储空间。

1) 不具有后验性,安全性较差。虽然有多个组,但各组的成员事先固定,容易被攻击,也容易组内窜谋,影响安全性。每次出块组某轮出块期间只有一个节点被选作提案节点,形成单点故障,又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无法保证被选提案节点是否在线。同时,组内各成员按顺序轮流作提案节点,容易被外界所知,造成安全隐患。因其没有采用加密抽签方式,不具有后验性,因此会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Dfinity也没有考虑同组的提案人和验证者联手共谋的可能,存在被人为控制的隐患。

2) 性能解决方案缺乏鲁棒性,而且系统规模受限。每次随机抽取的一个提案节点如不在线,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影响出块速度。提案块需要广播到全网,到达同组的其它成员,它们构成了验证组(400个节点),验证节点需要等待提案块的到达,浪费时间而影响性能。验证组内需要多轮通讯才能达成共识,而400个成员的组内通信也是依靠P2P的八卦协议,通讯量巨大,效率低下,影响出块速度和系统性能。假设有10个组,每组400个节点,则系统有4000个节点,按TradeBlock上图所示,1M的块需要约18秒传播到3000个节点,远超其铸块timeout时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规模。

3) 网络通讯效率低下。Dfinity组内的通讯量是O(n^2),400人的组内通讯量大。不论提案块还是验证组内共识,亦或是共识块的上链,都依靠P2P的广播,增加网络传输负担,影响系统效率。

4) 存储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能力。与比特币、以太坊和Algorand一样,其系统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没有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5) 依赖新的密码学基(cryptography primitive)。依赖新的密码学基(椭圆曲线pairing)和密钥生成协议,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和Algorand对比,Dfinity在性能方面因其分组共识和BLS组签名有所提高,但其安全性有所下降。其400人分组规模的通讯效率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其技术架构和宣称的去中心化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3. Thunder共识体系分析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Thunder是一种Layer2的公链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已有的公链特性。但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Thunder也用分组的方式(其快速通道fast path模式),有1个leader和多个验证组员,希望提高系统性能,但其选择leader和组员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没有公开。其快速通道是由系统选出一个leader和多个组员,由leader给出提案块,然后由组员经BFT验证达成共识,再由leader传播全网上链。为了弥补安全的不足,它在上面的快速通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如没有发现问题,就移动检查点。一旦发生问题,就在上次的检查点,启动慢速通道(慢速通道slow path,比如采用比特币的POW方式),让系统仍能工作,虽然性能低下。

1) 中心化明显。Thunder的leader和组员不论如何选取,在被轮换之前,都是固定的,特别是提案、通讯、出块等都依靠leader,具有浓厚的中心化特征。

2) 不具后验性、随机性不足,且安全性较差。因为固定的leader和组员,其leader就有作恶的可能,而且成为单点故障。不论组的leader还是组员,都不如Dfinity和Algorand的选取更具随机性,去中心化不足,因而很容易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同时也没有考虑提案人leader和验证者组员联手共谋的可能。因其组内通信依靠leader,进一步影响安全性。其安全性要比Algorand和Dfinity稍差。

3) 网络通信还需要改善。为了改善组内通信效率,Thunder所有组内通讯都要经由leader,导致leader的中心化、单点故障(如不在线或作恶),影响通讯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共识块需要经由P2P全网广播后上链,效率低下。

4) 性能不够好,存储容量受限。因没有采用组签名,其存储效率比Dfinity要差。但因只需一步共识,而且组的规模较小,所以其签名数据比Algorand要小,存储效率高于Algorand。其存储容量也同样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为保证系统可靠性,一旦检查出问题,就回退到慢速通道。其慢速通道虽然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但会影响系统出块速度,性能较差。

可以看出,Thunder设计了快慢两种数据同步模式,增加了可靠性,但其去中心化程度、系统安全和交易性能都有所欠缺。


4. 小结和展望


至笔者成文为止,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的很多数据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关实现代码大多没有公诸于世(除了Dfinity中有的少量PoC部分代码开源)。虽然三者都基于各自的学术论文,但其理想化的数学模型,离工程实现和落地相距甚远。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讨论中,所谓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安全和交易性能,这三者只能取其二的说法,并没有理论逻辑上的支撑,而只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观察。其实,去中心化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安全与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容量并不相互矛盾。本文希望就目前当红明星项目的分析,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找出一个融合它们各自优点(如Algorand中后验的安全性,Dfinity中BLS签名带来的性能提高,Thunder的慢速通道的可靠性),形成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更好的解决目前区块链“三元悖论”的共识方法。不仅提高其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以达到规模化应用,突破单节点容量的限制,打造一个“高可用、强安全、高效率”的区块链,真正做到“区块链的高可信与中心化的高效率”融合并存。此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不具有同时解决“三元悖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而选择相应具有特色的共识算法呢?


作者:Tim,致远博士,Larry 查看全部
Algorand.jpg

在当前的区块链公链体系中,有三大当红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因其创始成员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均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的科学方法来提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和交易性能,试图破解区块链领域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些项目为新一代的区块链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虽然此三个项目还没有实际公开上线运行,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大量讨论。

随着对这三个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此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根据具体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

(1)Algorand可能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高性能,且其去中心化特性存在潜在问题;

(2)Dfinity和Thunder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都存在较多疑点;

(3)因三者均没有实际公开上线和工程落地,是否真正解决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存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项目都没有公开相应的Token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会制约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公链的生态发展和实用价值。同时,其容量的限制和网络通讯的低效,都会制约其规模应用和实际使用的落地。


1. Algorand共识体系分析


Algorand是一个基于随机算法的公有链项目, 由MIT著名的密码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Micali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区块链中由去中心化、安全性以及交易性能三个方面所组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该问题也被称为“三元悖论” ,一般认为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中这三个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要素。Algorand其本质是通过密码学的方法,来做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决定下一个区块的生成者是谁。如果这个随机数发生器是完全随机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上个区块的发布者)都无法预测下一个的发布者是谁,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共识算法了。

在Algorand算法里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随机数发生器,第二个是随机出来的提案者如何在不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第三个是如何应对不在线的节点。Algorand采用了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的分组方式——包括提案组和验证组,以解决PoW共识机制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并希望同时提升交易性能。

在Algorand方案中,首先每个新区块是由一个独立的随机生成的提案组产生多个提案块,其成员随机选择,期望值为26人。然后再由多个随机组成的验证组逐步经多次验证达成共识。这里验证组的个数一般为12组甚至更多,而每组包含2000~4000成员。每个提案组和验证组都是从所有用户的集合中随机选出,以强化去中心化程度。而用户的账户余额将会影响被选中的概率,并且给予每一个被选中用户一个优先级别(priority)以及拥有此优先级的证明。被提议的多个区块随后将在全网内通过八卦协议(gossip)传播,到达下一组进行验证和共识,直到最终唯一确认,最后唯一获选的区块加上各验证组共识组员签名信息上链。

Algorand的独特创新是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加密抽签,整体方案具有后验性。具体而言,用户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为某组(某轮的提案组或某步的验证组)成员的人,他人无法事先获知,只能等其广播后验证,恶意攻击者甚至无法事先知道组成员是谁,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贿赂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组员间也无法共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但分析其具体工作机制后,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

1) 签名数据庞大,造成存储浪费并影响性能。Algorand使用VRF来确定提案组与验证组,这个方式充分发挥了VRF的可验证性优势,且后验优势使得Algorand的共识体系更安全。但是,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即BA*算法,参与节点通过VRF秘密抽签选出。这一设计使Algorand在验证前必须等待凭证(VRF prove)到来,才能知晓参与节点。而且,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Algorand的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根据我们的估算,在平均每组3000个验证节点的规模下,每组的签名数据长达126KB,加上其它信息,通知信息约300K,每块的签名数据可达2000*64*12=1M(共12组,每组3000人,至少2/3达成共识。ed25519签名数据长度是64。),远超一般门限签名几十个字节,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因每块存储的交易量将被占用,不存储签名又会影响安全),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

2) 算法对于网络带宽要求极大,个人用户很难参与,严重影响去中心化特性。如下图所示,对照来自于Algorand论文中的公开测试数据,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约10M-1M=9M,每M存储的交易数为1万,则基于Algorand的测试数据,有90000/50=1800TPS,约为比特币的100多倍)。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3) 节点网络规模受限,网络通讯不经济并影响性能。当网络规模太小时,将无法组成所需的提案组和验证组,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网络规模太大时,提案块(假设大小2M,去除签名的1M,有效交易存储空间为1M)和验证信息(大小约300K)无法快速传播到后继验证节点,也会影响系统性能。

Algorand即使在验证环境也需要等待5*10=50s以上(包括等待潜在提案者的时间延迟及其特殊的拜占庭算法),加上其提案传播时间10秒,至少需要60秒才能完成一次出块上链。假设一个有效存储1M(去除签名后)的块包含1万笔交易,则其TPS为10000/60=167。我们预估在全网真实环境下,这个结果会更糟。假设每个验证组成员为3000个,每次验证组成员不重复(一般12组甚至更多),则至少需要12*3000=36000个节点。根据下图所示,一个2M的块,要传播到3000个节点,需要36秒,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45秒左右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第一验证组。验证信息(大小300K)需要9秒左右才能传播3000个节点,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12秒或更久,到达下一验证组。而其一般要11步或更多才能完成验证,再加上最后一步,这样就验证就需要12*(11+1)=144秒。整个过程需要189秒,其性能仅约53TPS,离项目方宣称的1000TPS差之甚远。

4) 账本数据存储相对较大。如前所述,因其采用多步BA共识算法,其签名占据巨大存储空间,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影响了性能,也浪费了账本存储空间,制约了账本系统的存储容量和系统规模。

5) 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签后验性给出了一个解决“三角悖论”的很好设计思想,但其在验证环节的设计更偏单纯的学术化理想化,导致其对网络流量、有效通讯数据等实际工程落地思考不够,严重影响了公链运行性能、节点网络规模、账本存储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2. Dfinity共识体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Dfinity共识体系是被认为较有希望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区块链公链方案之一。为了解决PoW性能低下和高能耗的问题,Dfinity也采用了PoS分组模式。与Algorand不同,Dfinity在Github提供了一个GO语言的概念验证POC实现。Dfinity用随机数把矿工分为若干个组,每组400人,组中的一个节点将按顺序被选作提案节点,其它节点为验证节点。每次由随机数决定下一出块组,组内随机轮询决定下一个出块提案节点。提案块全网广播到同组成员,进行验证,使用BLS门限签名来达成组内共识。BLS门限签名要比Algorand的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更有效率,无需像拜占庭容错算法那样多轮的验证步骤,不但提高了TPS而且还省下了长签名数据入链造成的存储容量问题。其理论上整个铸块时限timeout是10秒,每隔2秒一个提案,且在其testnet上的TPS是2500。我们认为Dfinity在性能方面比Algorand更具优势。但是因采用了先验模式,它的安全性不如Algorand。同时其网络通讯效率不高,像比特币和Algorand一样,完全靠P2P的传播,没有针对分组模式进行设计。容量虽不像Algorand那样浪费,但最大容量仍受限于全帐节点存储空间。

1) 不具有后验性,安全性较差。虽然有多个组,但各组的成员事先固定,容易被攻击,也容易组内窜谋,影响安全性。每次出块组某轮出块期间只有一个节点被选作提案节点,形成单点故障,又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无法保证被选提案节点是否在线。同时,组内各成员按顺序轮流作提案节点,容易被外界所知,造成安全隐患。因其没有采用加密抽签方式,不具有后验性,因此会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Dfinity也没有考虑同组的提案人和验证者联手共谋的可能,存在被人为控制的隐患。

2) 性能解决方案缺乏鲁棒性,而且系统规模受限。每次随机抽取的一个提案节点如不在线,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影响出块速度。提案块需要广播到全网,到达同组的其它成员,它们构成了验证组(400个节点),验证节点需要等待提案块的到达,浪费时间而影响性能。验证组内需要多轮通讯才能达成共识,而400个成员的组内通信也是依靠P2P的八卦协议,通讯量巨大,效率低下,影响出块速度和系统性能。假设有10个组,每组400个节点,则系统有4000个节点,按TradeBlock上图所示,1M的块需要约18秒传播到3000个节点,远超其铸块timeout时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规模。

3) 网络通讯效率低下。Dfinity组内的通讯量是O(n^2),400人的组内通讯量大。不论提案块还是验证组内共识,亦或是共识块的上链,都依靠P2P的广播,增加网络传输负担,影响系统效率。

4) 存储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能力。与比特币、以太坊和Algorand一样,其系统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没有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5) 依赖新的密码学基(cryptography primitive)。依赖新的密码学基(椭圆曲线pairing)和密钥生成协议,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和Algorand对比,Dfinity在性能方面因其分组共识和BLS组签名有所提高,但其安全性有所下降。其400人分组规模的通讯效率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其技术架构和宣称的去中心化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3. Thunder共识体系分析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Thunder是一种Layer2的公链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已有的公链特性。但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Thunder也用分组的方式(其快速通道fast path模式),有1个leader和多个验证组员,希望提高系统性能,但其选择leader和组员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没有公开。其快速通道是由系统选出一个leader和多个组员,由leader给出提案块,然后由组员经BFT验证达成共识,再由leader传播全网上链。为了弥补安全的不足,它在上面的快速通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如没有发现问题,就移动检查点。一旦发生问题,就在上次的检查点,启动慢速通道(慢速通道slow path,比如采用比特币的POW方式),让系统仍能工作,虽然性能低下。

1) 中心化明显。Thunder的leader和组员不论如何选取,在被轮换之前,都是固定的,特别是提案、通讯、出块等都依靠leader,具有浓厚的中心化特征。

2) 不具后验性、随机性不足,且安全性较差。因为固定的leader和组员,其leader就有作恶的可能,而且成为单点故障。不论组的leader还是组员,都不如Dfinity和Algorand的选取更具随机性,去中心化不足,因而很容易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同时也没有考虑提案人leader和验证者组员联手共谋的可能。因其组内通信依靠leader,进一步影响安全性。其安全性要比Algorand和Dfinity稍差。

3) 网络通信还需要改善。为了改善组内通信效率,Thunder所有组内通讯都要经由leader,导致leader的中心化、单点故障(如不在线或作恶),影响通讯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共识块需要经由P2P全网广播后上链,效率低下。

4) 性能不够好,存储容量受限。因没有采用组签名,其存储效率比Dfinity要差。但因只需一步共识,而且组的规模较小,所以其签名数据比Algorand要小,存储效率高于Algorand。其存储容量也同样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为保证系统可靠性,一旦检查出问题,就回退到慢速通道。其慢速通道虽然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但会影响系统出块速度,性能较差。

可以看出,Thunder设计了快慢两种数据同步模式,增加了可靠性,但其去中心化程度、系统安全和交易性能都有所欠缺。


4. 小结和展望


至笔者成文为止,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的很多数据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关实现代码大多没有公诸于世(除了Dfinity中有的少量PoC部分代码开源)。虽然三者都基于各自的学术论文,但其理想化的数学模型,离工程实现和落地相距甚远。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讨论中,所谓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安全和交易性能,这三者只能取其二的说法,并没有理论逻辑上的支撑,而只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观察。其实,去中心化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安全与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容量并不相互矛盾。本文希望就目前当红明星项目的分析,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找出一个融合它们各自优点(如Algorand中后验的安全性,Dfinity中BLS签名带来的性能提高,Thunder的慢速通道的可靠性),形成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更好的解决目前区块链“三元悖论”的共识方法。不仅提高其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以达到规模化应用,突破单节点容量的限制,打造一个“高可用、强安全、高效率”的区块链,真正做到“区块链的高可信与中心化的高效率”融合并存。此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不具有同时解决“三元悖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而选择相应具有特色的共识算法呢?


作者:Tim,致远博士,Larry

市场在下滑,信心在崩塌,a16z 却大胆下注。为什么?

市场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47 • 来自相关话题

a16z crypto 合伙人、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

了解一下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以及他下注 DFINITY 的原因。


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市值从年初的高点下跌已经超过 80%,信心在崩溃,但是加密投资领域最知名的投资机构却大胆下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在上月底宣布,对去中心化计算平台 DFINITY 投出该加密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

DFINITY 本轮完成 1.02 亿美元的融资,由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等。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

这笔投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他是中本聪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这笔投资,也让他成为这次熊市中,最大胆的人。


谁是 Chris Dixon?


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并在那个时候就大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区块链投资,投资了 Ripple。之后,他一直领导着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区块链领域投资,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Mediachain 等明星项目。

今年 6 月,Andreessen Horowitz 推出了 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请来前联邦法官 Katie Haun 和 Chris Dixon 共同执掌。

Chris Dixon 是加密世界的传奇。他把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论文裱起来,挂在了墙上。他说,因为这个白皮书短小精炼,正适合他的一个相框。

他曾经解释自己倾心区块链投资的原因:他关注区块链是因为他认定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由开发、去中心化的协议治理。他解释说,基本上,在 2008 年之前互联网还是这样的,但 2008 年之后就不同了,「有可能智能手机是转折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的时代开始,Google、Apple、Facebook 和亚马逊变得极其强大」。


私人生活信息接近于零


Chris Dixon 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谈自己的私人生活。

人们只知道,2005 年左右,Chris Dixon 创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关于网页安全管理的初创公司 SiteAdvisor,他在 2006 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 McAfee。之后,他又创立了众包推荐网站 Hunch,又在 2011 年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eBay。之后,在 2013 年加入 Andreessen Horowitz,迅速被几家媒体评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尽管 Chris Dixon 善于写作,乐于分享,写下一篇篇关于区块链发展的热门文章,每每在加密货币社区和整个风险投资领域广泛分享,但是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一直守口如瓶。他说:「有太多疯狂的人了。有人会到我们住处,认为我们在那里藏着比特币呢!」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唯一的蛛丝马迹是:Chris Dixon 于 1999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主修哲学。

他曾经透露过,库尔特·哥德尔、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巴赫这些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在高中写过一篇论文,探讨机器是否有一天可以思考。在哥伦比亚,他研究语言的哲学、思考的哲学。之后,他又对历史兴趣昂然。


什么让区块链技术伟大?


作为「最成功的科技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 对于发现未来天才,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回过头看看伟大的发明,它们都是一小部分有点点疯狂的人推动实现的,这些人的动力来源自「对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会在周末去做其他那些人在 10 年后工作中会做的事情」。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技术源于车库和宿舍,因为聪明人的动力来自兴趣。

他以区块链技术举例说,如果再看比特币的早期技术,人们并不是要去瓦解美联储,也不是去创造计算机接管 Facebook 和 Google,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推动者只是对一些专有的问题有兴趣而已。

这正是他寻常区块链技术领域伟大公司的原则。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他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

他说,关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一场「内战」,导致了比特币阵营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也就是支持大区块的那一方。他说,理论上,两方仅仅是争论 GitHub 上比特币代币一个简单数字,即关于「区块大小」的数字,但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未来的看法。

用他的解释,一方是「加密朋克们」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比特币的目的是瓦解美联储;而他所支持的另一方的观点则是,有一种真正有意思的全新的构架,开发者可以在构架上构建很多和金融相关的新的应用,比如货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有趣,但是可以远不止仅仅是个「比特币」,比如,可以在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基础上,增加一种丰富的可编程的语言。实际上,比特币有一种非常基本的编程语言。

不过,他这方并没有说服另一方。目前,比特币还只是一种数字货币。

但是以太坊在 2014 年横空出世,承载了他的部分愿望。Chris Dixon 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以太坊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强调,以太坊也有其局限。

正是以太坊的局限,让他认为,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会拥有巨大的未来。他说,这是让他在市场大熊市时大胆投资 DFINITY 的核心原因。

为了解释他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在大熊市中大胆投资 DFINITY 的原因,Chris Dixon 和 a16z crypto 的另一位合伙人 Ali Yahya,专门撰写了一篇长文。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笔巨额投资背后,区块链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投资 DFINITY

作者:Ali Yahya 和 Chris Dixon
编译:Perry Wang


当今的互联网平台,譬如谷歌、Facebook 和推特对其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掌控「生杀」大权。它们是聚合者,通过牢牢掌控所有用户数据及应用数据,控制着各种权力。具体来说,他们掌握的各种权利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次使用和彼此互动、用户顺利离开该平台转投其它平台、用户发现应用、发布应用、应用的全部现金流,以及第三方应用和其用户的关系等等。它们还掌控游戏规则,任何时间都可以在无需警告而改变其平台上允许的行为和内容,依据标准几乎完全是一家之言,结果会导致很多公司的合法权益被剥夺。

当任何中心化网络平台的利益及其用户 / 开发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的目的是从用户身上提取利益,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在过去 20 年间,这一趋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直是阻碍创新的黑手,因为企业家们不再相信他们所依赖平台的规则依然是中立公平的。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信任不具备「扩展性」。在全球互联网维度,如果没有可信媒介的帮助,陌生人之间根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中心化机构,如今入局扮演了中间媒介的角色,由于与数据所有权和人际互信所相关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集聚了无节制的权力,外界拿它们几乎没办法。

加密货币网络将推动新一批数字平台崛起,但与当前的中心化巨擘平台不同,新平台将由各自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们自己掌管和治理。


去信任且去中心化的计算


上述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去中心化计算,后者能推动应用在「无需信任」的状态下运转。这是指:程序的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甚至不需要控制主机的那些人的信任。

这类程序通过加密方式运转,规则是通过潜伏的去中心化协议来保障的。这类程序被称之为「智能合约」,也许应该更准确得称为「自主程序」。

请不要把它们和人工智能世界中的自主体搞混。这些所谓「智能合约」的程序之所以以「智能」得名,只是因其独立而具有自主性。

自主程序是强大的区块链。无信任认证特性是它们能被用于瓦解今天的中心化组织的核心原因。譬如,想象一下,打造一个像推特那样的社交网络,而其运行逻辑及数据不是由一家公司掌控,而是通过一个自主运行、代码可验证的程序所控制。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甚至可以代币化,分发给用户和开发者。亦或者想象一下,在金融机构内能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将当前容易导致错误和效率低下的人脑逻辑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把有资金筹集、交易、信贷、衍生品、支付和保险的合约用代码表达出来,可能这样会更为出色,优于用法律语言的表述。

加密货币网络的好处在于,通过无需信任的基元构建而成,而无需通过中间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去运行大幅减少合作中的信任认证。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要这一切成功运转,我们需要一台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其扩展性保障其足够强大。


扩展性是个大问题


现有的加密货币网络在通过去中心化计算将智能合约推向全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太坊普及了比特币背后的理念,率先推出真正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计算机。

自 Vitalik 在 2014 年初步提出这一概念后,以太坊无疑成为区块链领域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全球的技术开发者竞相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加密货币网络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一个。以太坊开发社区也成为各类技术讨论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是将想加入其中成为矿工的个人的计算资源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计算结构。运行生态中的任何一个程序,都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矿工给予信任,只要多数矿工是诚实的,这个平台的计算就是可以信赖的。

而像以太坊等区块链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具备扩展性而无法扩容。

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一问题,推出譬如 Plasma、分片和状态通道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加密货币区块链每秒能在全球范围内处理数十次的交易指令,用户需要等上几十分钟,运算才算最终完成,而每个指令的单价也很昂贵。这种技术局限性导致,只要几十万用户,就足以让区块链拥堵不堪。

区块链网络想要支持功能极为丰富、用户可能多达数十亿人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必须得扩容数个数量级。


区块链扩容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分布式计算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证。

客户,即将程序提交给这台世界计算机的主体,怎样能知道一群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矿工能正确运行这一程序?他 / 她如何信任结果?因为任何人可以参与网络,协议中默认存在一些恶意分子试图用尽办法从程序中牟利。譬如,如何阻止一名矿工逃避实际运行一个程序中的艰苦工作,而只是返回一些垃圾数据?协议需要假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对系统的信任唯一的来源,是协议自身通过加密学执行规则,依据对相关各方平衡的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让规则得以执行。

当下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是让网络中的每一名矿工执行每一次计算,其中,由多数矿工产生的结果被视为该区块链的共识,由协议认可为正确的。如果网络中过半数的矿工是诚实的、按照规则操作的,则保障恶意矿工返回的随机数据或试图破坏结果的行为被诚实的大多数矿工否决,这些人的工作将不会得到报酬。

这一策略当然有其局限性。可想而知,由于它要求成千上万矿工执行每次计算的每个指令,导致其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当前在分散式加密货币网络中运行所有计算指令,比起在手机上运行应用的效率要低了很多数量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有其它很多种策略。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网络中的矿工选举出一组代表,比方说从 25000 名矿工中选出 25 个代表,然后依赖他们争取执行计算。如果他们诚实执行,回报很高,因为他们一旦被抓住作弊,就会被剥夺在社区中的这一尊贵地位,永远再也无法当选。

对这种机制常见的批评是,它可能遇到现实世界中困扰民主机制的同样问题:投票率低、出现买票贿选情况,以及当选代表可能收受贿赂及腐败等问题。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博弈在理论上是稳定的:通过贿赂当选代表而攻击这一区块链网络的收益可能大于成本。至于这种策略能否有良好表现,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它理论上存在缺陷,但它可能是一种好办法,能取得不俗的实践效果。


DFINITY 闪亮登场


DFINITY 是在加州 Palo Alto 和瑞士苏黎世都设有办公室的一个项目。其创始人是 Dominic Williams,他富有远见,矢志打造一个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能扩展至数十亿的用户。Dominic 过去几年间组建的这一团队,是我们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迄今见过的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他招募了分布式系统、加密学、博弈论和编程语言领域最为出色的部分专家,该团队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包括 Andreas Rossberg 他是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并成功为谷歌打造 Chrome 浏览器的 V8 JavaScript 引擎、Ben Lynn 他是「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L」、刘海博士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Timo Hanke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以及其他精英。似乎我们每次会晤 Dominic 和 DFINITY 团队,他们总是又挖到了一位行业精英。





DFINITY 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加密基金 a16z 很荣幸参与投资了 DFINITY,我们很开心看到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团队打造一个去信任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很罕见,这支创业团队同时具有:1、对未来清晰的洞见和驱动;2、有着卓越的能力吸引全球最出色的人才加盟 这个说法豪不夸张;3、很清楚如何打造一个项目运转流畅的团队、在创意和执行方面达成平衡,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最后这点在加密行业中尤其重要。

我们坚信这支团队将在去中心化计算方向上取得巨大进展。在撰写此文时,他们已经在解决去中心化计算的崎岖道路上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成功建造了连接数以千计测试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制作,对该系统很多组件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一个重要创新、也是 DFINITY 网络的设计核心:在扩展性领域的独特技术。


DFINITY 随机信标机制 Random Beacon


DFINITY 对扩容问题采取的策略旨在解决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可靠的完全去中心化策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更具效率但投票机制理论上可靠性不强。

DFINITY 寻求在两个极端之间达成平衡,尽数吸取两种机制中的精华。

其理念很简单:吸取代表投票的出色效率,执行任何去中心化程序的矿工群体被压缩到一小部分人群中,但又不是通过社群投票选出一个委员会,因为其过程可能被政治操纵,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区块链新增加的每一个区块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委员会。

这种策略确实同时吸取了前面两种机制的精华:

1、DFINITY 的效率表现确实远远优于现有的所有加密货币的网络,因为共识只需要在一个小群体矿工内达成即可。这带来了双重改善:

首先,每个指令的完成成本大幅降低,因为其执行只需要复制少数几次即可。整个网络的总工作量和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也大幅降低。

其次,因为信息在小群体内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人数极多的大群体,客户把程序上传至网络到得到可靠反馈的等候时间 被称为该网络的延迟 大幅缩减。DFINITY 的终结性可以达到零点几秒的数量级,而不是像其它区块链那样需要几十分钟。

2、这中间不涉及人类投票过程,所以操纵投票和投票率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矿工被选中生产下一个区块的几率与他 / 她在该网络的权益比例挂钩,所以他 / 她对该网络的投资可以看作一种担保。如果有人想通过贿赂或者其它手段破坏区块生产委员会的共识,可能极为困难,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哪些矿工会当选,而当选矿工履行职责过程不过几秒而已。

这一理念非常浅显,为什么其它区块链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如何搭建安全、去中心化的随机信标,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难题,这个协议假设多数参与者是诚实的,然后通过随机号码选出一组参与者,该机制有以下特征:

即使知道之前所有的结果,每组随机序列的结果依然是完全不可预料的。特别地,在该随机信标的结果向所有人公开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提前预测其结果。

每次随机序列的结果都不会被不诚实的参与者影响到或者干扰到。


DFINITY 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中,其中之一是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搭建一个安全的随机信标。它依赖于「BLS 签名」, 该算法于 2001 年通过论文推出,之后成为日益重要的加密基本元素。

你当然很清楚,打造一个世界计算机不仅限于发现一种突破性共识算法那么简单。DFINITY 是一个端对端计算平台,每层堆栈都嵌入了去中心化范式。

在与应用及开发者最接近的层栈,DFINITY 提供了一种很好匹配分布式、异步计算的原生编程语言 ActorScript,该语言由团队中的 Andreas Rossberg 开发。它的一大功能是简化了程序员对应用状态的管理。DFINITY 平台未来还将提供其它很多编程语言。

ActorScript 的下一层栈是 DFINITY 的虚拟机,后者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运行应用逻辑的核心引擎,它被特殊设计为通过 WebAssembly 指令运行。

WebAssembly 是字节码一种公开标准,可在不同平台切换和通用。因此它可以用接近原生机器码的速度运行。Andreas Rossberg 在谷歌工作时,与他人合作联合创造了 WebAssembly,之后,WebAssembly 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WebAssembly。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和出色效率,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计算机而言,采用 WebAssembly 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最终,将节点金字塔 每个节点都是上述堆栈运行的一个用例 最终集合成一个统一的计算结构是 DFINITY 的随机信标机制和公式算法,在将所有人互联起来的 P2P 网络协议上运行。

像 DFINITY 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让全球用户的关联更紧密,数字平台可以在无需信任、匿名和开源软件上搭建起来,由用户和开发者社群完全拥有并进行治理,而不是由公司运营。这种新范例的开发性和排他性有可能组成人类史无前例规模的协作。

我们很兴奋与 DFINITY 团队牵手,很高兴能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前行。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有他们的新技术支持的崭新的世界。 查看全部
e986e365fe88a41cb567fcc2a5780c28.jpg

a16z crypto 合伙人、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


了解一下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以及他下注 DFINITY 的原因。



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市值从年初的高点下跌已经超过 80%,信心在崩溃,但是加密投资领域最知名的投资机构却大胆下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在上月底宣布,对去中心化计算平台 DFINITY 投出该加密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

DFINITY 本轮完成 1.02 亿美元的融资,由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等。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

这笔投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他是中本聪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这笔投资,也让他成为这次熊市中,最大胆的人。


谁是 Chris Dixon?


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并在那个时候就大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区块链投资,投资了 Ripple。之后,他一直领导着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区块链领域投资,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Mediachain 等明星项目。

今年 6 月,Andreessen Horowitz 推出了 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请来前联邦法官 Katie Haun 和 Chris Dixon 共同执掌。

Chris Dixon 是加密世界的传奇。他把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论文裱起来,挂在了墙上。他说,因为这个白皮书短小精炼,正适合他的一个相框。

他曾经解释自己倾心区块链投资的原因:他关注区块链是因为他认定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由开发、去中心化的协议治理。他解释说,基本上,在 2008 年之前互联网还是这样的,但 2008 年之后就不同了,「有可能智能手机是转折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的时代开始,Google、Apple、Facebook 和亚马逊变得极其强大」。


私人生活信息接近于零


Chris Dixon 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谈自己的私人生活。

人们只知道,2005 年左右,Chris Dixon 创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关于网页安全管理的初创公司 SiteAdvisor,他在 2006 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 McAfee。之后,他又创立了众包推荐网站 Hunch,又在 2011 年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eBay。之后,在 2013 年加入 Andreessen Horowitz,迅速被几家媒体评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尽管 Chris Dixon 善于写作,乐于分享,写下一篇篇关于区块链发展的热门文章,每每在加密货币社区和整个风险投资领域广泛分享,但是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一直守口如瓶。他说:「有太多疯狂的人了。有人会到我们住处,认为我们在那里藏着比特币呢!」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唯一的蛛丝马迹是:Chris Dixon 于 1999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主修哲学。

他曾经透露过,库尔特·哥德尔、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巴赫这些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在高中写过一篇论文,探讨机器是否有一天可以思考。在哥伦比亚,他研究语言的哲学、思考的哲学。之后,他又对历史兴趣昂然。


什么让区块链技术伟大?


作为「最成功的科技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 对于发现未来天才,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回过头看看伟大的发明,它们都是一小部分有点点疯狂的人推动实现的,这些人的动力来源自「对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会在周末去做其他那些人在 10 年后工作中会做的事情」。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技术源于车库和宿舍,因为聪明人的动力来自兴趣。

他以区块链技术举例说,如果再看比特币的早期技术,人们并不是要去瓦解美联储,也不是去创造计算机接管 Facebook 和 Google,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推动者只是对一些专有的问题有兴趣而已。

这正是他寻常区块链技术领域伟大公司的原则。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他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

他说,关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一场「内战」,导致了比特币阵营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也就是支持大区块的那一方。他说,理论上,两方仅仅是争论 GitHub 上比特币代币一个简单数字,即关于「区块大小」的数字,但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未来的看法。

用他的解释,一方是「加密朋克们」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比特币的目的是瓦解美联储;而他所支持的另一方的观点则是,有一种真正有意思的全新的构架,开发者可以在构架上构建很多和金融相关的新的应用,比如货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有趣,但是可以远不止仅仅是个「比特币」,比如,可以在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基础上,增加一种丰富的可编程的语言。实际上,比特币有一种非常基本的编程语言。

不过,他这方并没有说服另一方。目前,比特币还只是一种数字货币。

但是以太坊在 2014 年横空出世,承载了他的部分愿望。Chris Dixon 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以太坊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强调,以太坊也有其局限。

正是以太坊的局限,让他认为,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会拥有巨大的未来。他说,这是让他在市场大熊市时大胆投资 DFINITY 的核心原因。

为了解释他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在大熊市中大胆投资 DFINITY 的原因,Chris Dixon 和 a16z crypto 的另一位合伙人 Ali Yahya,专门撰写了一篇长文。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笔巨额投资背后,区块链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投资 DFINITY

作者:Ali Yahya 和 Chris Dixon
编译:Perry Wang


当今的互联网平台,譬如谷歌、Facebook 和推特对其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掌控「生杀」大权。它们是聚合者,通过牢牢掌控所有用户数据及应用数据,控制着各种权力。具体来说,他们掌握的各种权利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次使用和彼此互动、用户顺利离开该平台转投其它平台、用户发现应用、发布应用、应用的全部现金流,以及第三方应用和其用户的关系等等。它们还掌控游戏规则,任何时间都可以在无需警告而改变其平台上允许的行为和内容,依据标准几乎完全是一家之言,结果会导致很多公司的合法权益被剥夺。

当任何中心化网络平台的利益及其用户 / 开发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的目的是从用户身上提取利益,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在过去 20 年间,这一趋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直是阻碍创新的黑手,因为企业家们不再相信他们所依赖平台的规则依然是中立公平的。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信任不具备「扩展性」。在全球互联网维度,如果没有可信媒介的帮助,陌生人之间根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中心化机构,如今入局扮演了中间媒介的角色,由于与数据所有权和人际互信所相关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集聚了无节制的权力,外界拿它们几乎没办法。

加密货币网络将推动新一批数字平台崛起,但与当前的中心化巨擘平台不同,新平台将由各自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们自己掌管和治理。


去信任且去中心化的计算


上述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去中心化计算,后者能推动应用在「无需信任」的状态下运转。这是指:程序的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甚至不需要控制主机的那些人的信任。

这类程序通过加密方式运转,规则是通过潜伏的去中心化协议来保障的。这类程序被称之为「智能合约」,也许应该更准确得称为「自主程序」。

请不要把它们和人工智能世界中的自主体搞混。这些所谓「智能合约」的程序之所以以「智能」得名,只是因其独立而具有自主性。

自主程序是强大的区块链。无信任认证特性是它们能被用于瓦解今天的中心化组织的核心原因。譬如,想象一下,打造一个像推特那样的社交网络,而其运行逻辑及数据不是由一家公司掌控,而是通过一个自主运行、代码可验证的程序所控制。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甚至可以代币化,分发给用户和开发者。亦或者想象一下,在金融机构内能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将当前容易导致错误和效率低下的人脑逻辑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把有资金筹集、交易、信贷、衍生品、支付和保险的合约用代码表达出来,可能这样会更为出色,优于用法律语言的表述。

加密货币网络的好处在于,通过无需信任的基元构建而成,而无需通过中间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去运行大幅减少合作中的信任认证。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要这一切成功运转,我们需要一台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其扩展性保障其足够强大。


扩展性是个大问题


现有的加密货币网络在通过去中心化计算将智能合约推向全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太坊普及了比特币背后的理念,率先推出真正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计算机。

自 Vitalik 在 2014 年初步提出这一概念后,以太坊无疑成为区块链领域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全球的技术开发者竞相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加密货币网络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一个。以太坊开发社区也成为各类技术讨论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是将想加入其中成为矿工的个人的计算资源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计算结构。运行生态中的任何一个程序,都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矿工给予信任,只要多数矿工是诚实的,这个平台的计算就是可以信赖的。

而像以太坊等区块链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具备扩展性而无法扩容。

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一问题,推出譬如 Plasma、分片和状态通道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加密货币区块链每秒能在全球范围内处理数十次的交易指令,用户需要等上几十分钟,运算才算最终完成,而每个指令的单价也很昂贵。这种技术局限性导致,只要几十万用户,就足以让区块链拥堵不堪。

区块链网络想要支持功能极为丰富、用户可能多达数十亿人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必须得扩容数个数量级。


区块链扩容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分布式计算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证。

客户,即将程序提交给这台世界计算机的主体,怎样能知道一群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矿工能正确运行这一程序?他 / 她如何信任结果?因为任何人可以参与网络,协议中默认存在一些恶意分子试图用尽办法从程序中牟利。譬如,如何阻止一名矿工逃避实际运行一个程序中的艰苦工作,而只是返回一些垃圾数据?协议需要假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对系统的信任唯一的来源,是协议自身通过加密学执行规则,依据对相关各方平衡的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让规则得以执行。

当下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是让网络中的每一名矿工执行每一次计算,其中,由多数矿工产生的结果被视为该区块链的共识,由协议认可为正确的。如果网络中过半数的矿工是诚实的、按照规则操作的,则保障恶意矿工返回的随机数据或试图破坏结果的行为被诚实的大多数矿工否决,这些人的工作将不会得到报酬。

这一策略当然有其局限性。可想而知,由于它要求成千上万矿工执行每次计算的每个指令,导致其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当前在分散式加密货币网络中运行所有计算指令,比起在手机上运行应用的效率要低了很多数量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有其它很多种策略。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网络中的矿工选举出一组代表,比方说从 25000 名矿工中选出 25 个代表,然后依赖他们争取执行计算。如果他们诚实执行,回报很高,因为他们一旦被抓住作弊,就会被剥夺在社区中的这一尊贵地位,永远再也无法当选。

对这种机制常见的批评是,它可能遇到现实世界中困扰民主机制的同样问题:投票率低、出现买票贿选情况,以及当选代表可能收受贿赂及腐败等问题。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博弈在理论上是稳定的:通过贿赂当选代表而攻击这一区块链网络的收益可能大于成本。至于这种策略能否有良好表现,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它理论上存在缺陷,但它可能是一种好办法,能取得不俗的实践效果。


DFINITY 闪亮登场


DFINITY 是在加州 Palo Alto 和瑞士苏黎世都设有办公室的一个项目。其创始人是 Dominic Williams,他富有远见,矢志打造一个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能扩展至数十亿的用户。Dominic 过去几年间组建的这一团队,是我们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迄今见过的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他招募了分布式系统、加密学、博弈论和编程语言领域最为出色的部分专家,该团队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包括 Andreas Rossberg 他是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并成功为谷歌打造 Chrome 浏览器的 V8 JavaScript 引擎、Ben Lynn 他是「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L」、刘海博士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Timo Hanke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以及其他精英。似乎我们每次会晤 Dominic 和 DFINITY 团队,他们总是又挖到了一位行业精英。

d3abe321d4e06f3cbe10d959b333578a.jpg

DFINITY 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加密基金 a16z 很荣幸参与投资了 DFINITY,我们很开心看到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团队打造一个去信任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很罕见,这支创业团队同时具有:1、对未来清晰的洞见和驱动;2、有着卓越的能力吸引全球最出色的人才加盟 这个说法豪不夸张;3、很清楚如何打造一个项目运转流畅的团队、在创意和执行方面达成平衡,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最后这点在加密行业中尤其重要。

我们坚信这支团队将在去中心化计算方向上取得巨大进展。在撰写此文时,他们已经在解决去中心化计算的崎岖道路上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成功建造了连接数以千计测试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制作,对该系统很多组件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一个重要创新、也是 DFINITY 网络的设计核心:在扩展性领域的独特技术。


DFINITY 随机信标机制 Random Beacon


DFINITY 对扩容问题采取的策略旨在解决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可靠的完全去中心化策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更具效率但投票机制理论上可靠性不强。

DFINITY 寻求在两个极端之间达成平衡,尽数吸取两种机制中的精华。

其理念很简单:吸取代表投票的出色效率,执行任何去中心化程序的矿工群体被压缩到一小部分人群中,但又不是通过社群投票选出一个委员会,因为其过程可能被政治操纵,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区块链新增加的每一个区块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委员会。

这种策略确实同时吸取了前面两种机制的精华:

1、DFINITY 的效率表现确实远远优于现有的所有加密货币的网络,因为共识只需要在一个小群体矿工内达成即可。这带来了双重改善:

首先,每个指令的完成成本大幅降低,因为其执行只需要复制少数几次即可。整个网络的总工作量和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也大幅降低。

其次,因为信息在小群体内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人数极多的大群体,客户把程序上传至网络到得到可靠反馈的等候时间 被称为该网络的延迟 大幅缩减。DFINITY 的终结性可以达到零点几秒的数量级,而不是像其它区块链那样需要几十分钟。

2、这中间不涉及人类投票过程,所以操纵投票和投票率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矿工被选中生产下一个区块的几率与他 / 她在该网络的权益比例挂钩,所以他 / 她对该网络的投资可以看作一种担保。如果有人想通过贿赂或者其它手段破坏区块生产委员会的共识,可能极为困难,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哪些矿工会当选,而当选矿工履行职责过程不过几秒而已。

这一理念非常浅显,为什么其它区块链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如何搭建安全、去中心化的随机信标,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难题,这个协议假设多数参与者是诚实的,然后通过随机号码选出一组参与者,该机制有以下特征:


即使知道之前所有的结果,每组随机序列的结果依然是完全不可预料的。特别地,在该随机信标的结果向所有人公开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提前预测其结果。

每次随机序列的结果都不会被不诚实的参与者影响到或者干扰到。



DFINITY 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中,其中之一是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搭建一个安全的随机信标。它依赖于「BLS 签名」, 该算法于 2001 年通过论文推出,之后成为日益重要的加密基本元素。

你当然很清楚,打造一个世界计算机不仅限于发现一种突破性共识算法那么简单。DFINITY 是一个端对端计算平台,每层堆栈都嵌入了去中心化范式。

在与应用及开发者最接近的层栈,DFINITY 提供了一种很好匹配分布式、异步计算的原生编程语言 ActorScript,该语言由团队中的 Andreas Rossberg 开发。它的一大功能是简化了程序员对应用状态的管理。DFINITY 平台未来还将提供其它很多编程语言。

ActorScript 的下一层栈是 DFINITY 的虚拟机,后者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运行应用逻辑的核心引擎,它被特殊设计为通过 WebAssembly 指令运行。

WebAssembly 是字节码一种公开标准,可在不同平台切换和通用。因此它可以用接近原生机器码的速度运行。Andreas Rossberg 在谷歌工作时,与他人合作联合创造了 WebAssembly,之后,WebAssembly 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WebAssembly。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和出色效率,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计算机而言,采用 WebAssembly 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最终,将节点金字塔 每个节点都是上述堆栈运行的一个用例 最终集合成一个统一的计算结构是 DFINITY 的随机信标机制和公式算法,在将所有人互联起来的 P2P 网络协议上运行。

像 DFINITY 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让全球用户的关联更紧密,数字平台可以在无需信任、匿名和开源软件上搭建起来,由用户和开发者社群完全拥有并进行治理,而不是由公司运营。这种新范例的开发性和排他性有可能组成人类史无前例规模的协作。

我们很兴奋与 DFINITY 团队牵手,很高兴能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前行。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有他们的新技术支持的崭新的世界。

融资周报:Dfinity凭借区块链系统研发对战以太坊获1亿美元投资

资讯tanzha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2 23:15 • 来自相关话题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融资消息】


1.区块链平台Dfinity融资1亿美元

DFINITY是一家开源分布式区块链计算系统研发商,除了高度兼容以太坊现有应用,在吞吐量、高速计算、自适应三性能较以太坊有提升。

据悉,Dfinity筹集到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和Polychain Capital领投的1.02亿美元的新资金。


2.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毛球科技是一家根植于区块链底层算力资源,为区块链创业型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体系化算力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据悉,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国内融资汇总】


3.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OEC全称Organgnicecologicalchain专注于区块链农副产品生态溯源+线上游戏生态,其CEO方杰表示未来OEC将打造以实体产业为基础加线上游戏结合的产业生态。

据悉,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4.币会APP获乐东资本天使轮投资

币会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自治服务平台,致力于让全球区块链行业的持币者、项目方、平台方和媒体都能以一个完全不同于旧的互联网生态中的关系模式参与其中。

近日,乐东资本宣布天使轮投资币会APP。APP将于近期上线。


5.B91.com获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币圈最全行业数据库(B91.com)是专业的区块链一体化服务平台,旨在聚合区块链全球生态产业数据、资源,为区块链爱好者提供全球优质区块链行业内容及服务。

据悉B91全球区块链黄页网站(B91.com)宣布,现已获得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6.Lambda获得FBG Capital的投资 

Lambda Project是一家区块链存储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通过对Lambda Chain和Lambda FS的逻辑解耦和分别实现,向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能力,并实现了数据完整性证明、多链数据协同存储、跨链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等服务。

Lambda今日宣布获得数字资产管理公司FBG Capital的投资。


【国外融资汇总】


7.Deutsche Boerse公司收购了区块链合作伙伴HQLAx的少数股份 

HQLAX是一家英国金融交易方案供应商,通过R3 Corda区块链平台为创新型证券借贷提供解决方案,利用Corda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完全整合的前后操作模型,以促进抵押品管理流程和高质量流动资产的交换。

据悉,Deutsche Boerse(DB)与区块链流动性提供商HQLAx进一步合作,投资100万欧元成为股东之一。


8.Nebula Genomics获得4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Nebula Genomics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低成本测序数据的服务公司。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经济系统和分布式安全计算系统,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与安全性。Nebula允许用户通过共享数据来赚取电子货币。

Nebula Genomics宣布,获得4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9.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 

Digitalgrid公司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力、环境价值交易平台的初创公司。

据悉,日本九州电力公司于8月29日宣布对Digitalgrid公司进行投资。 查看全部
rongzi.jpg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融资消息】


1.区块链平台Dfinity融资1亿美元

DFINITY是一家开源分布式区块链计算系统研发商,除了高度兼容以太坊现有应用,在吞吐量、高速计算、自适应三性能较以太坊有提升。

据悉,Dfinity筹集到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和Polychain Capital领投的1.02亿美元的新资金。


2.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毛球科技是一家根植于区块链底层算力资源,为区块链创业型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体系化算力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据悉,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国内融资汇总】


3.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OEC全称Organgnicecologicalchain专注于区块链农副产品生态溯源+线上游戏生态,其CEO方杰表示未来OEC将打造以实体产业为基础加线上游戏结合的产业生态。

据悉,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4.币会APP获乐东资本天使轮投资

币会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自治服务平台,致力于让全球区块链行业的持币者、项目方、平台方和媒体都能以一个完全不同于旧的互联网生态中的关系模式参与其中。

近日,乐东资本宣布天使轮投资币会APP。APP将于近期上线。


5.B91.com获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币圈最全行业数据库(B91.com)是专业的区块链一体化服务平台,旨在聚合区块链全球生态产业数据、资源,为区块链爱好者提供全球优质区块链行业内容及服务。

据悉B91全球区块链黄页网站(B91.com)宣布,现已获得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6.Lambda获得FBG Capital的投资 

Lambda Project是一家区块链存储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通过对Lambda Chain和Lambda FS的逻辑解耦和分别实现,向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能力,并实现了数据完整性证明、多链数据协同存储、跨链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等服务。

Lambda今日宣布获得数字资产管理公司FBG Capital的投资。


【国外融资汇总】


7.Deutsche Boerse公司收购了区块链合作伙伴HQLAx的少数股份 

HQLAX是一家英国金融交易方案供应商,通过R3 Corda区块链平台为创新型证券借贷提供解决方案,利用Corda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完全整合的前后操作模型,以促进抵押品管理流程和高质量流动资产的交换。

据悉,Deutsche Boerse(DB)与区块链流动性提供商HQLAx进一步合作,投资100万欧元成为股东之一。


8.Nebula Genomics获得4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Nebula Genomics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低成本测序数据的服务公司。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经济系统和分布式安全计算系统,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与安全性。Nebula允许用户通过共享数据来赚取电子货币。

Nebula Genomics宣布,获得4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9.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 

Digitalgrid公司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力、环境价值交易平台的初创公司。

据悉,日本九州电力公司于8月29日宣布对Digitalgrid公司进行投资。

DFINITY 凭什么在熊市中再融 1.02 亿美元?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31 10:36 • 来自相关话题

DFINITY 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去中心化云技术平台 DFINITY 宣布完成 1.0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Dfinity 号称,可以做到比亚马逊云服务 AWS 更高效、安全同时兼具可用性的公共云端运算平台。

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KR1 和该项目社区成员。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

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本轮融资未宣布估值。Multicoin Capital 和 Scalar Capital 稍早在预售轮也买进了 Dfinity 发行的代币,当时该公司估值 19 亿美元。

Dfinity 的 D,指的是「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finity 则代表「infinity 无限」,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1995 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2014 年他开始钻研加密货币平台技术,接着在 2016 年创立 Dfinity。他先是在瑞士苏黎世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Dfinity 基金会,之后在美国硅谷 Palo Alto 开设办公室,后者成为其最大的基地。

Williams 称,硅谷科技巨头规模已经过于庞大且权力过大,他们成为初创企业创新的阻碍。Dfinity 区块链网络的设想是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因此不受特定组织控制,因此可以确保立场中立。 Williams 称,Dfinity 的理想是打造新一代的云端运算平台,让企业可以使用的「网络计算机」,意思是基于网络单一、无限扩充的计算机,像是亚马逊的 AWS,必须要租用很多台计算机,而每个计算机都需要额外配置跟维护,还是有其限制跟麻烦的地方,未来一但 Dfinity 的构想能够实现,企业就能在同一个地方运作所有的系统,Dfinity 认为这将有能力跟亚马逊的 AWS 抗衡。

Williams 称,Dfinity 对技术人员给出的薪酬待遇可以与谷歌持平。 「如果你是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或者加密货币专业人士,会得到像 NBA 球星一样的待遇,」Dfinity 投资机构之一 a16z 的管理合伙人 Chris Dixon 表示。 谷歌给顶尖工程师给出数以百万美元的薪酬。

对 DFINITY 的投资是 a16z 成立两个月来的最大一笔投资,Dixon 表示 Dfinity 团队是该基金作出投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Dfinity 团队中包括前谷歌及 Uber 工程师和多名耶鲁大学博士,其中包括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的 Andreas Rossberg。WebAssembly 是目前主流互联网浏览器采用的加速技术,Dixon 表示,WebAssembly 可能是最近 10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他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 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 L-- Ben Lynn ,刘海博士 Paul Liu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 Timo Hanke 等等。






在投资者眼中另外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元素是 Williams 开发的阈值中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生成区块、大幅提升交易的吞吐量,同时采用新的架构,将共识、验证和存储分为不同层次,在性能及扩展性方面提升不少,Dominic Williams 表示,透过他们技术,可以让交易在 3-5 秒内完成,相较于比特币的 3,600 秒、以太坊的 600 秒,可以比较出明显差异。

不只是速度快,Dominic Williams 强调 Dfinity 还免去了其他密码货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上,Dfinity 是一种新型技术协议,因为没有后门,黑客根本无法进入。」他也强调跟以太坊并非竞争关系,关系反而更像是姊妹,不过在理念上还是有些微的不同,像是以太坊认为「代码即法律」,而 Dfinity 则是导入区块链神经系统进行运算管理,因此理念上相信「AI 即法律」。

Dixon 和 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认为,考虑到 Dfinity 未来面对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商用市场,之前一轮融资中近 2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Dfinity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 2019 年初推出这一网络。(作者:Perry Wang) 查看全部
ccfcb08f-4998-564a-bf77-65ae8f1e25c0.jpg

DFINITY 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去中心化云技术平台 DFINITY 宣布完成 1.0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Dfinity 号称,可以做到比亚马逊云服务 AWS 更高效、安全同时兼具可用性的公共云端运算平台。

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KR1 和该项目社区成员。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

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本轮融资未宣布估值。Multicoin Capital 和 Scalar Capital 稍早在预售轮也买进了 Dfinity 发行的代币,当时该公司估值 19 亿美元。

Dfinity 的 D,指的是「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finity 则代表「infinity 无限」,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1995 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2014 年他开始钻研加密货币平台技术,接着在 2016 年创立 Dfinity。他先是在瑞士苏黎世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Dfinity 基金会,之后在美国硅谷 Palo Alto 开设办公室,后者成为其最大的基地。

Williams 称,硅谷科技巨头规模已经过于庞大且权力过大,他们成为初创企业创新的阻碍。Dfinity 区块链网络的设想是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因此不受特定组织控制,因此可以确保立场中立。 Williams 称,Dfinity 的理想是打造新一代的云端运算平台,让企业可以使用的「网络计算机」,意思是基于网络单一、无限扩充的计算机,像是亚马逊的 AWS,必须要租用很多台计算机,而每个计算机都需要额外配置跟维护,还是有其限制跟麻烦的地方,未来一但 Dfinity 的构想能够实现,企业就能在同一个地方运作所有的系统,Dfinity 认为这将有能力跟亚马逊的 AWS 抗衡。

Williams 称,Dfinity 对技术人员给出的薪酬待遇可以与谷歌持平。 「如果你是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或者加密货币专业人士,会得到像 NBA 球星一样的待遇,」Dfinity 投资机构之一 a16z 的管理合伙人 Chris Dixon 表示。 谷歌给顶尖工程师给出数以百万美元的薪酬。

对 DFINITY 的投资是 a16z 成立两个月来的最大一笔投资,Dixon 表示 Dfinity 团队是该基金作出投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Dfinity 团队中包括前谷歌及 Uber 工程师和多名耶鲁大学博士,其中包括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的 Andreas Rossberg。WebAssembly 是目前主流互联网浏览器采用的加速技术,Dixon 表示,WebAssembly 可能是最近 10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他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 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 L-- Ben Lynn ,刘海博士 Paul Liu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 Timo Hanke 等等。

3d6f4a4a-27e5-5f13-99bf-1167e1061726.jpg


在投资者眼中另外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元素是 Williams 开发的阈值中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生成区块、大幅提升交易的吞吐量,同时采用新的架构,将共识、验证和存储分为不同层次,在性能及扩展性方面提升不少,Dominic Williams 表示,透过他们技术,可以让交易在 3-5 秒内完成,相较于比特币的 3,600 秒、以太坊的 600 秒,可以比较出明显差异。

不只是速度快,Dominic Williams 强调 Dfinity 还免去了其他密码货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上,Dfinity 是一种新型技术协议,因为没有后门,黑客根本无法进入。」他也强调跟以太坊并非竞争关系,关系反而更像是姊妹,不过在理念上还是有些微的不同,像是以太坊认为「代码即法律」,而 Dfinity 则是导入区块链神经系统进行运算管理,因此理念上相信「AI 即法律」。

Dixon 和 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认为,考虑到 Dfinity 未来面对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商用市场,之前一轮融资中近 2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Dfinity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 2019 年初推出这一网络。(作者:Perry Wang)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与投资观

公司chainbs 发表了文章 • 2019-04-29 11:30 • 来自相关话题

a16z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不仅在早期投资了Airbnb、Lyft、Skype等独角兽,更是从13年起投中Coinbase、Ripple、Dfinity等著名区块链项目,成为率先以激进姿态进军加密技术投资的重量级投资机构之一,目前总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

在本文中,链捕手通过搜寻整理大量资料,对a16z的投资逻辑、区块链世界观等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对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各位读者能从中获益颇多。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是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经典名句,他曾是网景公司创始人,其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一度占据了浏览器市场80%以上的份额,JAVA、SSL、cookie等技术也是网景带给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网景公司出售给美国在线后,马克·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a16z,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霍罗威茨也是技术创业者出身,他们都为a16z带去了极高的技术敏锐性。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a16z就投中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等知名企业,在业内迅速打响名气。此后a16z继续加快了投资频率与数量,10年间总投资案例超过400个,投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跃居顶级投资机构行列。

18年6月,a16z宣布推出高达3亿美元的基金a16z crypto,该基金以独立的法律实体运营,由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Kathryn Haun出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在此之前,a16z已经涉足加密货币投资近5年,投资了Coinbase、Ripple、OpenBazaar等加密货币项目。

19年4月,a16z宣布放弃风险投资豁免( VC exemptions),并注册为财务顾问,以获许投资更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16z将继续加注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

 
01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
 

在官网上,a16z清楚表述了其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上看,新的计算模式往往每10 到15年出现一次:60年代的大型机,70年代后期的PC,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会支持基于平台独特优势的新类别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的独特功能则是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自区块链系统的数学和博弈论特性,而不依赖于独立网络参与者的可信度。信任还可以实现新的治理方式,社区集体将共同对网络如何演变、允许哪些行为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做出重要决定。

a16z相信,「下一代计算平台、AI 和数字货币」会像上个时代的三大趋势「移动手机、社交和云」一样,相互交叉彼此增强。

在多个场合,a16z的多名合伙人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区块链的认知与看法。 a16z crypto 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他最认可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在于,区块链让互联网治理原则从「不作恶」重新变成「无法作恶」。

在他看来,互联网用户对公开协议的信任已经被换成对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业打造了超越公开协议能力的软件及服务,用户聚集到这些设计更为精巧的平台上,但这些平台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紧张关系,假新闻泛滥、水军、隐私法和算法偏见等议题掀起激烈辩论。

而通过在开源模式上引入财务激励,可以超越之前的开源软件模式,进一步扩展至云服务模式。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或代币为参与该区块链维护及服务的个人及组织提供了激励措施,可以让他们一直维护区块链网络,并持续提供服务。长期来看,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被社区所拥有的网络服务所取代。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也表示,今天的互联网更像是迪士尼乐园。如果我在迪士尼乐园开了餐厅,乐园认为我赚钱太多,就可能抬高租金或者改变规则,现在脸书、谷歌和苹果上造的东西就是这样。它们毁了那些有创意的商业模型,如果它们不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现状,会在所在领域付出巨大的代价、错失很多机会。

「对我而言,区块链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协议。它们有Web 1.0最棒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治理:规则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投资。」Chris Dixon继续谈到,区块链项目相当于社区拥有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更强大的服务。

a16z crypto 合伙人Jesse Walden则基于「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将区块链计算的演变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可组合性则是指,如果一个平台的现有资源可以被用于打造区块,可以被编码成更高阶的应用,这个平台被称为拥有「可组合性」的平台。

第一个时代是「计算器时代」,主要代表是比特币。除了追踪账户余额和货币流动轨迹的简单功能外,比特币区块链还提供了可以用于建设更为复杂功能的编码语言,但由于其可组合性较低,一些项目试图进一步延展比特币区块链的性能或功能时,会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的故意约束而被捆绑住手脚。

第二个时代是「大型机时代」,主要代表是以太坊。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计算机网络上部署和运行任何程序,这些程序作为可依靠的、中立的积木模块,可以供开发者组合成更高阶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的可组合性:安全性、用户基数、数据和在运行的代码,带来一定的早期网络效应,但随着用户的增多逼近大型机的吞吐量限制,边际回报不断下滑,这同时也不断推高平台争取每个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成本。

第三个时代是「服务器时代」,部分开发者彻底放弃可组合性和共享网络效应,转而追求「为应用定制区块链」的架构,像 Polkadot 和 Cosmos 这些项目的理念,就是打造多条混合区块链,每条区块链对应一个应用。

「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明确地用可组合性换取控制权,这会通过两个维度呈现:对用户端体验的控制,以及对网络供给侧资源的经济状况进行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时,与「大型机时代」区块链运行单一的虚拟机不同,「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计算机需要新的可以彼此通讯的标准,以实现跨应用的组合。

第四个时代是「云时代」,这意味着实现可扩展、可以普遍应用的无需信任运算,届时组合工作只受创造力的限制,而不是受制于扩展性或通讯复杂性的限制,但具体场景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

开发者将此视为一个拥有许多「大型机」的世界,这些「大型机」共享一个安全池,但在同构虚拟机之间分离状态和计算。此外,还有很多开发者正在研究将运算转至链下的全新架构。

 
02 a16z的投资策略与理念
 

在进入加密资产投资行业近6年后,a16z已经投资了不下于40个区块链项目,投资阶段包括从种子阶段预发布项目到完全开发的后期网络,覆盖公链、稳定币、交易所、支付等领域,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这些投资中也能体现出a16z的一些投资风格与策略。





a16z的部分投资案例 来自网站theblockcrypto


a16z所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当属多为技术流的「硬核」项目,例如DFINITY、Oasis labs以及Ripple等,都具有相当出色的技术团队与较为新锐的技术理念,而这主要源于其核心团队对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在进入风投行业前就在技术创业领域浸润多年,使得a16z对技术流项目格外青睐。

同时,a16z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那些定位于「服务器时代」与「云时代」的底层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投资应用类项目。不过,这并非意味着a16z完全没有涉及应用领域,a16z亦投资过著名DApp CryptoKitties的开发公司Dapper Labs,通过投资 DApp开发商来降低DApp领域的投资风险。

a16z特别乐于在自己看好的项目上压下重注,近几年投资案例中超过50%都属于追加投资。以DFINITY为例,a16z就先后于18年2月与18年8月分别参与其规模为6100万美元与1.02亿美元的融资。

a16z还积极为被投项目提供投后服务,把「为创业者提供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据了解,单a16z crypto基金就有着80多人的运营团队,在事务执行、技术招聘、法规事务、通信、营销以及创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会为被投项目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a16z的表述,他们将会是「公司治理和网络治理负责任的参与者」。

值得一提的是,a16z坚持将每一位员工称为是合伙人,包括最年轻的人才或会计经理,这种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奋斗感,更为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个头衔会限制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a16z也非常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力量。根据a16z官方表述,在其投资加密资产的5年来从未未出售过其中任何一笔投资,并表示短期内不会有出售计划,而且他们希望进行持有10年以上的投资。假如a16z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错过了17年底18年初的高点套现机会,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多数主流币种至今与高点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对于其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由于入场较早且多为主流币种,a16z的加密资产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比较可观。同时,a16z投资的多数加密货币资产尚未进入交易所,例如Chia、Celo、DEFINITY等,都是备受瞩目、前景可观的项目。此外,a16z投资的多个区块链股权项目也都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例如Coinbase、OpenBazaar等,其中Coinbase18年底估值已经达到80亿美金。

毫不例外,a16z也有一些看走眼的案例,例如其投资的稳定币项目Basi在18年底宣布停止开发运营并退还资金,但瑕不掩瑜,对a16z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03 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
 

相比国内众多加密货币投资机构,a16z无论是在团队背景、历史业绩还是资源人脉方面都超出一大截,几乎不属于同一个境界层面。

在任何专业领域,玩家的层次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些玩家会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玩家则在为生存而奋斗。不过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又有其特殊性,投资机构在区块链行业扮演的角色比大部分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类项目能获得更多扶持以及加密货币价格的走势,对行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

但对于国内这些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大量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负面作用,与项目方狼狈为奸共同收割韭菜,通过大量投机行为恶化加密货币生态,同时也有很多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与投资经验,致使投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带动一些劣质项目进入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a16z的区块链观以及投资理念或许能为更多投资机构带去启发与经验,加密货币领域定然具有长期投资的丰厚价值,与其通过投机榨取短期价值,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或许会更具有高回报与行业意义。同时,在技术敏感性、投后服务、团队文化等方面,大部分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补。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曾把区块链形容为硅谷再次升起的海盗旗,引领大家投入有趣、略带危险而具有颠覆性的活动中。如今,a16z与它的投资项目们正在引领海盗船的船舵向更远处驶去,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在徐徐展开。 查看全部
201904291040211.jpeg

a16z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不仅在早期投资了Airbnb、Lyft、Skype等独角兽,更是从13年起投中Coinbase、Ripple、Dfinity等著名区块链项目,成为率先以激进姿态进军加密技术投资的重量级投资机构之一,目前总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

在本文中,链捕手通过搜寻整理大量资料,对a16z的投资逻辑、区块链世界观等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对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各位读者能从中获益颇多。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是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经典名句,他曾是网景公司创始人,其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一度占据了浏览器市场80%以上的份额,JAVA、SSL、cookie等技术也是网景带给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网景公司出售给美国在线后,马克·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a16z,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霍罗威茨也是技术创业者出身,他们都为a16z带去了极高的技术敏锐性。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a16z就投中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等知名企业,在业内迅速打响名气。此后a16z继续加快了投资频率与数量,10年间总投资案例超过400个,投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跃居顶级投资机构行列。

18年6月,a16z宣布推出高达3亿美元的基金a16z crypto,该基金以独立的法律实体运营,由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Kathryn Haun出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在此之前,a16z已经涉足加密货币投资近5年,投资了Coinbase、Ripple、OpenBazaar等加密货币项目。

19年4月,a16z宣布放弃风险投资豁免( VC exemptions),并注册为财务顾问,以获许投资更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16z将继续加注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

 
01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
 

在官网上,a16z清楚表述了其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上看,新的计算模式往往每10 到15年出现一次:60年代的大型机,70年代后期的PC,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会支持基于平台独特优势的新类别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的独特功能则是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自区块链系统的数学和博弈论特性,而不依赖于独立网络参与者的可信度。信任还可以实现新的治理方式,社区集体将共同对网络如何演变、允许哪些行为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做出重要决定。

a16z相信,「下一代计算平台、AI 和数字货币」会像上个时代的三大趋势「移动手机、社交和云」一样,相互交叉彼此增强。

在多个场合,a16z的多名合伙人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区块链的认知与看法。 a16z crypto 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他最认可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在于,区块链让互联网治理原则从「不作恶」重新变成「无法作恶」。

在他看来,互联网用户对公开协议的信任已经被换成对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业打造了超越公开协议能力的软件及服务,用户聚集到这些设计更为精巧的平台上,但这些平台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紧张关系,假新闻泛滥、水军、隐私法和算法偏见等议题掀起激烈辩论。

而通过在开源模式上引入财务激励,可以超越之前的开源软件模式,进一步扩展至云服务模式。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或代币为参与该区块链维护及服务的个人及组织提供了激励措施,可以让他们一直维护区块链网络,并持续提供服务。长期来看,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被社区所拥有的网络服务所取代。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也表示,今天的互联网更像是迪士尼乐园。如果我在迪士尼乐园开了餐厅,乐园认为我赚钱太多,就可能抬高租金或者改变规则,现在脸书、谷歌和苹果上造的东西就是这样。它们毁了那些有创意的商业模型,如果它们不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现状,会在所在领域付出巨大的代价、错失很多机会。

「对我而言,区块链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协议。它们有Web 1.0最棒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治理:规则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投资。」Chris Dixon继续谈到,区块链项目相当于社区拥有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更强大的服务。

a16z crypto 合伙人Jesse Walden则基于「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将区块链计算的演变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可组合性则是指,如果一个平台的现有资源可以被用于打造区块,可以被编码成更高阶的应用,这个平台被称为拥有「可组合性」的平台。

第一个时代是「计算器时代」,主要代表是比特币。除了追踪账户余额和货币流动轨迹的简单功能外,比特币区块链还提供了可以用于建设更为复杂功能的编码语言,但由于其可组合性较低,一些项目试图进一步延展比特币区块链的性能或功能时,会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的故意约束而被捆绑住手脚。

第二个时代是「大型机时代」,主要代表是以太坊。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计算机网络上部署和运行任何程序,这些程序作为可依靠的、中立的积木模块,可以供开发者组合成更高阶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的可组合性:安全性、用户基数、数据和在运行的代码,带来一定的早期网络效应,但随着用户的增多逼近大型机的吞吐量限制,边际回报不断下滑,这同时也不断推高平台争取每个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成本。

第三个时代是「服务器时代」,部分开发者彻底放弃可组合性和共享网络效应,转而追求「为应用定制区块链」的架构,像 Polkadot 和 Cosmos 这些项目的理念,就是打造多条混合区块链,每条区块链对应一个应用。

「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明确地用可组合性换取控制权,这会通过两个维度呈现:对用户端体验的控制,以及对网络供给侧资源的经济状况进行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时,与「大型机时代」区块链运行单一的虚拟机不同,「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计算机需要新的可以彼此通讯的标准,以实现跨应用的组合。

第四个时代是「云时代」,这意味着实现可扩展、可以普遍应用的无需信任运算,届时组合工作只受创造力的限制,而不是受制于扩展性或通讯复杂性的限制,但具体场景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

开发者将此视为一个拥有许多「大型机」的世界,这些「大型机」共享一个安全池,但在同构虚拟机之间分离状态和计算。此外,还有很多开发者正在研究将运算转至链下的全新架构。

 
02 a16z的投资策略与理念
 

在进入加密资产投资行业近6年后,a16z已经投资了不下于40个区块链项目,投资阶段包括从种子阶段预发布项目到完全开发的后期网络,覆盖公链、稳定币、交易所、支付等领域,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这些投资中也能体现出a16z的一些投资风格与策略。

201904291041511.jpg

a16z的部分投资案例 来自网站theblockcrypto


a16z所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当属多为技术流的「硬核」项目,例如DFINITY、Oasis labs以及Ripple等,都具有相当出色的技术团队与较为新锐的技术理念,而这主要源于其核心团队对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在进入风投行业前就在技术创业领域浸润多年,使得a16z对技术流项目格外青睐。

同时,a16z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那些定位于「服务器时代」与「云时代」的底层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投资应用类项目。不过,这并非意味着a16z完全没有涉及应用领域,a16z亦投资过著名DApp CryptoKitties的开发公司Dapper Labs,通过投资 DApp开发商来降低DApp领域的投资风险。

a16z特别乐于在自己看好的项目上压下重注,近几年投资案例中超过50%都属于追加投资。以DFINITY为例,a16z就先后于18年2月与18年8月分别参与其规模为6100万美元与1.02亿美元的融资。

a16z还积极为被投项目提供投后服务,把「为创业者提供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据了解,单a16z crypto基金就有着80多人的运营团队,在事务执行、技术招聘、法规事务、通信、营销以及创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会为被投项目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a16z的表述,他们将会是「公司治理和网络治理负责任的参与者」。

值得一提的是,a16z坚持将每一位员工称为是合伙人,包括最年轻的人才或会计经理,这种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奋斗感,更为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个头衔会限制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a16z也非常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力量。根据a16z官方表述,在其投资加密资产的5年来从未未出售过其中任何一笔投资,并表示短期内不会有出售计划,而且他们希望进行持有10年以上的投资。假如a16z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错过了17年底18年初的高点套现机会,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多数主流币种至今与高点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对于其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由于入场较早且多为主流币种,a16z的加密资产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比较可观。同时,a16z投资的多数加密货币资产尚未进入交易所,例如Chia、Celo、DEFINITY等,都是备受瞩目、前景可观的项目。此外,a16z投资的多个区块链股权项目也都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例如Coinbase、OpenBazaar等,其中Coinbase18年底估值已经达到80亿美金。

毫不例外,a16z也有一些看走眼的案例,例如其投资的稳定币项目Basi在18年底宣布停止开发运营并退还资金,但瑕不掩瑜,对a16z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03 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
 

相比国内众多加密货币投资机构,a16z无论是在团队背景、历史业绩还是资源人脉方面都超出一大截,几乎不属于同一个境界层面。

在任何专业领域,玩家的层次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些玩家会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玩家则在为生存而奋斗。不过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又有其特殊性,投资机构在区块链行业扮演的角色比大部分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类项目能获得更多扶持以及加密货币价格的走势,对行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

但对于国内这些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大量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负面作用,与项目方狼狈为奸共同收割韭菜,通过大量投机行为恶化加密货币生态,同时也有很多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与投资经验,致使投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带动一些劣质项目进入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a16z的区块链观以及投资理念或许能为更多投资机构带去启发与经验,加密货币领域定然具有长期投资的丰厚价值,与其通过投机榨取短期价值,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或许会更具有高回报与行业意义。同时,在技术敏感性、投后服务、团队文化等方面,大部分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补。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曾把区块链形容为硅谷再次升起的海盗旗,引领大家投入有趣、略带危险而具有颠覆性的活动中。如今,a16z与它的投资项目们正在引领海盗船的船舵向更远处驶去,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在徐徐展开。

3大热门公链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共识体系的技术分析

项目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9 11:06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当前的区块链公链体系中,有三大当红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因其创始成员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均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的科学方法来提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和交易性能,试图破解区块链领域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些项目为新一代的区块链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虽然此三个项目还没有实际公开上线运行,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大量讨论。

随着对这三个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此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根据具体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

(1)Algorand可能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高性能,且其去中心化特性存在潜在问题;

(2)Dfinity和Thunder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都存在较多疑点;

(3)因三者均没有实际公开上线和工程落地,是否真正解决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存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项目都没有公开相应的Token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会制约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公链的生态发展和实用价值。同时,其容量的限制和网络通讯的低效,都会制约其规模应用和实际使用的落地。


1. Algorand共识体系分析


Algorand是一个基于随机算法的公有链项目, 由MIT著名的密码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Micali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区块链中由去中心化、安全性以及交易性能三个方面所组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该问题也被称为“三元悖论” ,一般认为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中这三个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要素。Algorand其本质是通过密码学的方法,来做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决定下一个区块的生成者是谁。如果这个随机数发生器是完全随机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上个区块的发布者)都无法预测下一个的发布者是谁,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共识算法了。

在Algorand算法里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随机数发生器,第二个是随机出来的提案者如何在不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第三个是如何应对不在线的节点。Algorand采用了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的分组方式——包括提案组和验证组,以解决PoW共识机制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并希望同时提升交易性能。

在Algorand方案中,首先每个新区块是由一个独立的随机生成的提案组产生多个提案块,其成员随机选择,期望值为26人。然后再由多个随机组成的验证组逐步经多次验证达成共识。这里验证组的个数一般为12组甚至更多,而每组包含2000~4000成员。每个提案组和验证组都是从所有用户的集合中随机选出,以强化去中心化程度。而用户的账户余额将会影响被选中的概率,并且给予每一个被选中用户一个优先级别(priority)以及拥有此优先级的证明。被提议的多个区块随后将在全网内通过八卦协议(gossip)传播,到达下一组进行验证和共识,直到最终唯一确认,最后唯一获选的区块加上各验证组共识组员签名信息上链。

Algorand的独特创新是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加密抽签,整体方案具有后验性。具体而言,用户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为某组(某轮的提案组或某步的验证组)成员的人,他人无法事先获知,只能等其广播后验证,恶意攻击者甚至无法事先知道组成员是谁,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贿赂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组员间也无法共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但分析其具体工作机制后,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

1) 签名数据庞大,造成存储浪费并影响性能。Algorand使用VRF来确定提案组与验证组,这个方式充分发挥了VRF的可验证性优势,且后验优势使得Algorand的共识体系更安全。但是,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即BA*算法,参与节点通过VRF秘密抽签选出。这一设计使Algorand在验证前必须等待凭证(VRF prove)到来,才能知晓参与节点。而且,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Algorand的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根据我们的估算,在平均每组3000个验证节点的规模下,每组的签名数据长达126KB,加上其它信息,通知信息约300K,每块的签名数据可达2000*64*12=1M(共12组,每组3000人,至少2/3达成共识。ed25519签名数据长度是64。),远超一般门限签名几十个字节,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因每块存储的交易量将被占用,不存储签名又会影响安全),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

2) 算法对于网络带宽要求极大,个人用户很难参与,严重影响去中心化特性。如下图所示,对照来自于Algorand论文中的公开测试数据,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约10M-1M=9M,每M存储的交易数为1万,则基于Algorand的测试数据,有90000/50=1800TPS,约为比特币的100多倍)。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3) 节点网络规模受限,网络通讯不经济并影响性能。当网络规模太小时,将无法组成所需的提案组和验证组,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网络规模太大时,提案块(假设大小2M,去除签名的1M,有效交易存储空间为1M)和验证信息(大小约300K)无法快速传播到后继验证节点,也会影响系统性能。

Algorand即使在验证环境也需要等待5*10=50s以上(包括等待潜在提案者的时间延迟及其特殊的拜占庭算法),加上其提案传播时间10秒,至少需要60秒才能完成一次出块上链。假设一个有效存储1M(去除签名后)的块包含1万笔交易,则其TPS为10000/60=167。我们预估在全网真实环境下,这个结果会更糟。假设每个验证组成员为3000个,每次验证组成员不重复(一般12组甚至更多),则至少需要12*3000=36000个节点。根据下图所示,一个2M的块,要传播到3000个节点,需要36秒,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45秒左右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第一验证组。验证信息(大小300K)需要9秒左右才能传播3000个节点,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12秒或更久,到达下一验证组。而其一般要11步或更多才能完成验证,再加上最后一步,这样就验证就需要12*(11+1)=144秒。整个过程需要189秒,其性能仅约53TPS,离项目方宣称的1000TPS差之甚远。

4) 账本数据存储相对较大。如前所述,因其采用多步BA共识算法,其签名占据巨大存储空间,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影响了性能,也浪费了账本存储空间,制约了账本系统的存储容量和系统规模。

5) 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签后验性给出了一个解决“三角悖论”的很好设计思想,但其在验证环节的设计更偏单纯的学术化理想化,导致其对网络流量、有效通讯数据等实际工程落地思考不够,严重影响了公链运行性能、节点网络规模、账本存储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2. Dfinity共识体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Dfinity共识体系是被认为较有希望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区块链公链方案之一。为了解决PoW性能低下和高能耗的问题,Dfinity也采用了PoS分组模式。与Algorand不同,Dfinity在Github提供了一个GO语言的概念验证POC实现。Dfinity用随机数把矿工分为若干个组,每组400人,组中的一个节点将按顺序被选作提案节点,其它节点为验证节点。每次由随机数决定下一出块组,组内随机轮询决定下一个出块提案节点。提案块全网广播到同组成员,进行验证,使用BLS门限签名来达成组内共识。BLS门限签名要比Algorand的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更有效率,无需像拜占庭容错算法那样多轮的验证步骤,不但提高了TPS而且还省下了长签名数据入链造成的存储容量问题。其理论上整个铸块时限timeout是10秒,每隔2秒一个提案,且在其testnet上的TPS是2500。我们认为Dfinity在性能方面比Algorand更具优势。但是因采用了先验模式,它的安全性不如Algorand。同时其网络通讯效率不高,像比特币和Algorand一样,完全靠P2P的传播,没有针对分组模式进行设计。容量虽不像Algorand那样浪费,但最大容量仍受限于全帐节点存储空间。

1) 不具有后验性,安全性较差。虽然有多个组,但各组的成员事先固定,容易被攻击,也容易组内窜谋,影响安全性。每次出块组某轮出块期间只有一个节点被选作提案节点,形成单点故障,又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无法保证被选提案节点是否在线。同时,组内各成员按顺序轮流作提案节点,容易被外界所知,造成安全隐患。因其没有采用加密抽签方式,不具有后验性,因此会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Dfinity也没有考虑同组的提案人和验证者联手共谋的可能,存在被人为控制的隐患。

2) 性能解决方案缺乏鲁棒性,而且系统规模受限。每次随机抽取的一个提案节点如不在线,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影响出块速度。提案块需要广播到全网,到达同组的其它成员,它们构成了验证组(400个节点),验证节点需要等待提案块的到达,浪费时间而影响性能。验证组内需要多轮通讯才能达成共识,而400个成员的组内通信也是依靠P2P的八卦协议,通讯量巨大,效率低下,影响出块速度和系统性能。假设有10个组,每组400个节点,则系统有4000个节点,按TradeBlock上图所示,1M的块需要约18秒传播到3000个节点,远超其铸块timeout时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规模。

3) 网络通讯效率低下。Dfinity组内的通讯量是O(n^2),400人的组内通讯量大。不论提案块还是验证组内共识,亦或是共识块的上链,都依靠P2P的广播,增加网络传输负担,影响系统效率。

4) 存储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能力。与比特币、以太坊和Algorand一样,其系统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没有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5) 依赖新的密码学基(cryptography primitive)。依赖新的密码学基(椭圆曲线pairing)和密钥生成协议,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和Algorand对比,Dfinity在性能方面因其分组共识和BLS组签名有所提高,但其安全性有所下降。其400人分组规模的通讯效率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其技术架构和宣称的去中心化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3. Thunder共识体系分析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Thunder是一种Layer2的公链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已有的公链特性。但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Thunder也用分组的方式(其快速通道fast path模式),有1个leader和多个验证组员,希望提高系统性能,但其选择leader和组员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没有公开。其快速通道是由系统选出一个leader和多个组员,由leader给出提案块,然后由组员经BFT验证达成共识,再由leader传播全网上链。为了弥补安全的不足,它在上面的快速通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如没有发现问题,就移动检查点。一旦发生问题,就在上次的检查点,启动慢速通道(慢速通道slow path,比如采用比特币的POW方式),让系统仍能工作,虽然性能低下。

1) 中心化明显。Thunder的leader和组员不论如何选取,在被轮换之前,都是固定的,特别是提案、通讯、出块等都依靠leader,具有浓厚的中心化特征。

2) 不具后验性、随机性不足,且安全性较差。因为固定的leader和组员,其leader就有作恶的可能,而且成为单点故障。不论组的leader还是组员,都不如Dfinity和Algorand的选取更具随机性,去中心化不足,因而很容易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同时也没有考虑提案人leader和验证者组员联手共谋的可能。因其组内通信依靠leader,进一步影响安全性。其安全性要比Algorand和Dfinity稍差。

3) 网络通信还需要改善。为了改善组内通信效率,Thunder所有组内通讯都要经由leader,导致leader的中心化、单点故障(如不在线或作恶),影响通讯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共识块需要经由P2P全网广播后上链,效率低下。

4) 性能不够好,存储容量受限。因没有采用组签名,其存储效率比Dfinity要差。但因只需一步共识,而且组的规模较小,所以其签名数据比Algorand要小,存储效率高于Algorand。其存储容量也同样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为保证系统可靠性,一旦检查出问题,就回退到慢速通道。其慢速通道虽然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但会影响系统出块速度,性能较差。

可以看出,Thunder设计了快慢两种数据同步模式,增加了可靠性,但其去中心化程度、系统安全和交易性能都有所欠缺。


4. 小结和展望


至笔者成文为止,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的很多数据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关实现代码大多没有公诸于世(除了Dfinity中有的少量PoC部分代码开源)。虽然三者都基于各自的学术论文,但其理想化的数学模型,离工程实现和落地相距甚远。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讨论中,所谓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安全和交易性能,这三者只能取其二的说法,并没有理论逻辑上的支撑,而只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观察。其实,去中心化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安全与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容量并不相互矛盾。本文希望就目前当红明星项目的分析,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找出一个融合它们各自优点(如Algorand中后验的安全性,Dfinity中BLS签名带来的性能提高,Thunder的慢速通道的可靠性),形成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更好的解决目前区块链“三元悖论”的共识方法。不仅提高其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以达到规模化应用,突破单节点容量的限制,打造一个“高可用、强安全、高效率”的区块链,真正做到“区块链的高可信与中心化的高效率”融合并存。此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不具有同时解决“三元悖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而选择相应具有特色的共识算法呢?


作者:Tim,致远博士,Larry 查看全部
Algorand.jpg

在当前的区块链公链体系中,有三大当红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因其创始成员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均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的科学方法来提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和交易性能,试图破解区块链领域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些项目为新一代的区块链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虽然此三个项目还没有实际公开上线运行,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大量讨论。

随着对这三个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此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根据具体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

(1)Algorand可能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高性能,且其去中心化特性存在潜在问题;

(2)Dfinity和Thunder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都存在较多疑点;

(3)因三者均没有实际公开上线和工程落地,是否真正解决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存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项目都没有公开相应的Token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会制约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公链的生态发展和实用价值。同时,其容量的限制和网络通讯的低效,都会制约其规模应用和实际使用的落地。


1. Algorand共识体系分析


Algorand是一个基于随机算法的公有链项目, 由MIT著名的密码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Micali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区块链中由去中心化、安全性以及交易性能三个方面所组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该问题也被称为“三元悖论” ,一般认为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中这三个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要素。Algorand其本质是通过密码学的方法,来做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决定下一个区块的生成者是谁。如果这个随机数发生器是完全随机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上个区块的发布者)都无法预测下一个的发布者是谁,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共识算法了。

在Algorand算法里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随机数发生器,第二个是随机出来的提案者如何在不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第三个是如何应对不在线的节点。Algorand采用了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的分组方式——包括提案组和验证组,以解决PoW共识机制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并希望同时提升交易性能。

在Algorand方案中,首先每个新区块是由一个独立的随机生成的提案组产生多个提案块,其成员随机选择,期望值为26人。然后再由多个随机组成的验证组逐步经多次验证达成共识。这里验证组的个数一般为12组甚至更多,而每组包含2000~4000成员。每个提案组和验证组都是从所有用户的集合中随机选出,以强化去中心化程度。而用户的账户余额将会影响被选中的概率,并且给予每一个被选中用户一个优先级别(priority)以及拥有此优先级的证明。被提议的多个区块随后将在全网内通过八卦协议(gossip)传播,到达下一组进行验证和共识,直到最终唯一确认,最后唯一获选的区块加上各验证组共识组员签名信息上链。

Algorand的独特创新是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加密抽签,整体方案具有后验性。具体而言,用户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为某组(某轮的提案组或某步的验证组)成员的人,他人无法事先获知,只能等其广播后验证,恶意攻击者甚至无法事先知道组成员是谁,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贿赂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组员间也无法共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但分析其具体工作机制后,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

1) 签名数据庞大,造成存储浪费并影响性能。Algorand使用VRF来确定提案组与验证组,这个方式充分发挥了VRF的可验证性优势,且后验优势使得Algorand的共识体系更安全。但是,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即BA*算法,参与节点通过VRF秘密抽签选出。这一设计使Algorand在验证前必须等待凭证(VRF prove)到来,才能知晓参与节点。而且,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Algorand的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根据我们的估算,在平均每组3000个验证节点的规模下,每组的签名数据长达126KB,加上其它信息,通知信息约300K,每块的签名数据可达2000*64*12=1M(共12组,每组3000人,至少2/3达成共识。ed25519签名数据长度是64。),远超一般门限签名几十个字节,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因每块存储的交易量将被占用,不存储签名又会影响安全),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

2) 算法对于网络带宽要求极大,个人用户很难参与,严重影响去中心化特性。如下图所示,对照来自于Algorand论文中的公开测试数据,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约10M-1M=9M,每M存储的交易数为1万,则基于Algorand的测试数据,有90000/50=1800TPS,约为比特币的100多倍)。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3) 节点网络规模受限,网络通讯不经济并影响性能。当网络规模太小时,将无法组成所需的提案组和验证组,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网络规模太大时,提案块(假设大小2M,去除签名的1M,有效交易存储空间为1M)和验证信息(大小约300K)无法快速传播到后继验证节点,也会影响系统性能。

Algorand即使在验证环境也需要等待5*10=50s以上(包括等待潜在提案者的时间延迟及其特殊的拜占庭算法),加上其提案传播时间10秒,至少需要60秒才能完成一次出块上链。假设一个有效存储1M(去除签名后)的块包含1万笔交易,则其TPS为10000/60=167。我们预估在全网真实环境下,这个结果会更糟。假设每个验证组成员为3000个,每次验证组成员不重复(一般12组甚至更多),则至少需要12*3000=36000个节点。根据下图所示,一个2M的块,要传播到3000个节点,需要36秒,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45秒左右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第一验证组。验证信息(大小300K)需要9秒左右才能传播3000个节点,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12秒或更久,到达下一验证组。而其一般要11步或更多才能完成验证,再加上最后一步,这样就验证就需要12*(11+1)=144秒。整个过程需要189秒,其性能仅约53TPS,离项目方宣称的1000TPS差之甚远。

4) 账本数据存储相对较大。如前所述,因其采用多步BA共识算法,其签名占据巨大存储空间,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影响了性能,也浪费了账本存储空间,制约了账本系统的存储容量和系统规模。

5) 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签后验性给出了一个解决“三角悖论”的很好设计思想,但其在验证环节的设计更偏单纯的学术化理想化,导致其对网络流量、有效通讯数据等实际工程落地思考不够,严重影响了公链运行性能、节点网络规模、账本存储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2. Dfinity共识体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Dfinity共识体系是被认为较有希望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区块链公链方案之一。为了解决PoW性能低下和高能耗的问题,Dfinity也采用了PoS分组模式。与Algorand不同,Dfinity在Github提供了一个GO语言的概念验证POC实现。Dfinity用随机数把矿工分为若干个组,每组400人,组中的一个节点将按顺序被选作提案节点,其它节点为验证节点。每次由随机数决定下一出块组,组内随机轮询决定下一个出块提案节点。提案块全网广播到同组成员,进行验证,使用BLS门限签名来达成组内共识。BLS门限签名要比Algorand的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更有效率,无需像拜占庭容错算法那样多轮的验证步骤,不但提高了TPS而且还省下了长签名数据入链造成的存储容量问题。其理论上整个铸块时限timeout是10秒,每隔2秒一个提案,且在其testnet上的TPS是2500。我们认为Dfinity在性能方面比Algorand更具优势。但是因采用了先验模式,它的安全性不如Algorand。同时其网络通讯效率不高,像比特币和Algorand一样,完全靠P2P的传播,没有针对分组模式进行设计。容量虽不像Algorand那样浪费,但最大容量仍受限于全帐节点存储空间。

1) 不具有后验性,安全性较差。虽然有多个组,但各组的成员事先固定,容易被攻击,也容易组内窜谋,影响安全性。每次出块组某轮出块期间只有一个节点被选作提案节点,形成单点故障,又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无法保证被选提案节点是否在线。同时,组内各成员按顺序轮流作提案节点,容易被外界所知,造成安全隐患。因其没有采用加密抽签方式,不具有后验性,因此会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Dfinity也没有考虑同组的提案人和验证者联手共谋的可能,存在被人为控制的隐患。

2) 性能解决方案缺乏鲁棒性,而且系统规模受限。每次随机抽取的一个提案节点如不在线,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影响出块速度。提案块需要广播到全网,到达同组的其它成员,它们构成了验证组(400个节点),验证节点需要等待提案块的到达,浪费时间而影响性能。验证组内需要多轮通讯才能达成共识,而400个成员的组内通信也是依靠P2P的八卦协议,通讯量巨大,效率低下,影响出块速度和系统性能。假设有10个组,每组400个节点,则系统有4000个节点,按TradeBlock上图所示,1M的块需要约18秒传播到3000个节点,远超其铸块timeout时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规模。

3) 网络通讯效率低下。Dfinity组内的通讯量是O(n^2),400人的组内通讯量大。不论提案块还是验证组内共识,亦或是共识块的上链,都依靠P2P的广播,增加网络传输负担,影响系统效率。

4) 存储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能力。与比特币、以太坊和Algorand一样,其系统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没有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5) 依赖新的密码学基(cryptography primitive)。依赖新的密码学基(椭圆曲线pairing)和密钥生成协议,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和Algorand对比,Dfinity在性能方面因其分组共识和BLS组签名有所提高,但其安全性有所下降。其400人分组规模的通讯效率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其技术架构和宣称的去中心化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3. Thunder共识体系分析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Thunder是一种Layer2的公链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已有的公链特性。但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Thunder也用分组的方式(其快速通道fast path模式),有1个leader和多个验证组员,希望提高系统性能,但其选择leader和组员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没有公开。其快速通道是由系统选出一个leader和多个组员,由leader给出提案块,然后由组员经BFT验证达成共识,再由leader传播全网上链。为了弥补安全的不足,它在上面的快速通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如没有发现问题,就移动检查点。一旦发生问题,就在上次的检查点,启动慢速通道(慢速通道slow path,比如采用比特币的POW方式),让系统仍能工作,虽然性能低下。

1) 中心化明显。Thunder的leader和组员不论如何选取,在被轮换之前,都是固定的,特别是提案、通讯、出块等都依靠leader,具有浓厚的中心化特征。

2) 不具后验性、随机性不足,且安全性较差。因为固定的leader和组员,其leader就有作恶的可能,而且成为单点故障。不论组的leader还是组员,都不如Dfinity和Algorand的选取更具随机性,去中心化不足,因而很容易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同时也没有考虑提案人leader和验证者组员联手共谋的可能。因其组内通信依靠leader,进一步影响安全性。其安全性要比Algorand和Dfinity稍差。

3) 网络通信还需要改善。为了改善组内通信效率,Thunder所有组内通讯都要经由leader,导致leader的中心化、单点故障(如不在线或作恶),影响通讯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共识块需要经由P2P全网广播后上链,效率低下。

4) 性能不够好,存储容量受限。因没有采用组签名,其存储效率比Dfinity要差。但因只需一步共识,而且组的规模较小,所以其签名数据比Algorand要小,存储效率高于Algorand。其存储容量也同样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为保证系统可靠性,一旦检查出问题,就回退到慢速通道。其慢速通道虽然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但会影响系统出块速度,性能较差。

可以看出,Thunder设计了快慢两种数据同步模式,增加了可靠性,但其去中心化程度、系统安全和交易性能都有所欠缺。


4. 小结和展望


至笔者成文为止,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的很多数据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关实现代码大多没有公诸于世(除了Dfinity中有的少量PoC部分代码开源)。虽然三者都基于各自的学术论文,但其理想化的数学模型,离工程实现和落地相距甚远。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讨论中,所谓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安全和交易性能,这三者只能取其二的说法,并没有理论逻辑上的支撑,而只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观察。其实,去中心化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安全与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容量并不相互矛盾。本文希望就目前当红明星项目的分析,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找出一个融合它们各自优点(如Algorand中后验的安全性,Dfinity中BLS签名带来的性能提高,Thunder的慢速通道的可靠性),形成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更好的解决目前区块链“三元悖论”的共识方法。不仅提高其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以达到规模化应用,突破单节点容量的限制,打造一个“高可用、强安全、高效率”的区块链,真正做到“区块链的高可信与中心化的高效率”融合并存。此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不具有同时解决“三元悖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而选择相应具有特色的共识算法呢?


作者:Tim,致远博士,Larry

曾经的区块链十大天王项目,还剩几个?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7 19:16 • 来自相关话题

2017、2018 年 ICO 最火的时候,社群里曾广为流传一张名为「2018 十大天王级私募」的图片,上面罗列着以太坊杀手 Dfinity、区块链世界的连接器 Penta、 NEO 上的闪电网络 Trinity 等项目。早期参与 ICO 带来的暴富效应,让这份名单一经推出,很快引得众人蜂拥而至,大家多方打探何处能拿到份额,幻想着一夜暴富。






除了上图,还有更多的版本,比如:  






随着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榜单也越来越长,逐渐变成了 15 大天王、16 大天王(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注:越来越长的名单,不排除有鱼龙混杂、打广告的项目):

RSK 比特币侧链,更智能的比特币

Dfinity 自进化无限链计算,以太坊竞争者

ONT 本体网络,复星集团千万元级

BLZ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甲骨文」

GoNetwork 以太坊网络移动基础设施

Orchid 兰花协议,绕过防火墙自由通畅

Trinity NEO 上的闪电网络

Basecoin 稳定币

Zilliqa 高吞吐量区块链平台

Rchain 日链,商业级区块链解决方案

Cybex 基于 EOS 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InvestDigital 硬币资本早期投资

IHT 云产币,创业团队来自摩根、IBM、德勤、百度、微软

THETA 流媒体基础设施,美国版的流量矿石

RealChain 高端消费品和收藏品鉴定数据中心

SEMUX 一个实验性高性能区块链平台,为分散式应用提供支持



综合多个榜单来看,当时至少有以下几个项目被认定为了「黑马」:RSK、Dfinity、Bluzelle、ONT、Zilliqa、POA Network、Orchid(兰花协议)、Trinity、GoNetwork。当时的人们大多蠢蠢欲动,幻想着只需参投成功,一旦代币上线,必将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梳理以上几个项目现状后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成果验证后,这几个曾被认定为属于「天王」级别的项目,大多已经「折戟」:有的团队高管前后离开,徒留一地鸡毛,有的研发成果平平、只能无奈调转方向,有的甚至已经退出公众视野、销声匿迹。

不过,在经过残酷的牛熊市轮转考验后,还有哪几个项目仍值得关注?


RSK


曾在数个榜单首位的 RSK,是 Rootstock 的缩写,它是由比特币网络维护的第一个智能合约平台,通过一个双向锚定比特币侧链的方式与比特币主链连接。

2015 年年底,RSK 技术白皮书发布。最初,RSK 定位是比特币侧链,旨在改善比特币。2016 年初,在多方资金的支持下,RSK Labs(现为 IOV Labs)成立。2018 年 1 月,RSK 主网上线。

11 月,RIF Labs 通过 RSK 智能合约平台发行了 RIF,同时,收购 RSK Labs。收购完成后,RSK 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在公告里,「RSK 协议超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的支持,并增加各种 P2P 功能。」后来,该项目兼容了 ETH 和 EOS,并配备了存储功能,还计划做支付功能。

对 RSK 的过高预期,让项目顺利完成多轮融资,crunchbase 数据显示,RSK Labs 共筹集了 730 万美元融资,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团队都未对这笔融资有明确、公开的安排(引自 TokenGazer 访谈)。






今年 5 月,RIF 核心组件的第二个协议、RIF 支付协议的一部分 Lumino 网络发布,同时 RIF Labs 更名为 IOV Labs,以区分组织(IOV)、平台(RSK、RIF)及所开发的服务。根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行情数据,目前 RSK 只上线了 2 家交易所,当年的黑马似乎已经被「弃之如敝履」。






从币价来看,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兑换比例,1BTC=14000RIF,按当时成本价差不多为 5 元以上,另需锁仓 1 年。如今行情网站显示,RIF 价格只有 0.1 美元,远低于成本价。


Bluzelle


2014 年,Pavel Bains 和 Neeraj Murarka 共同创立了 Bluzelle,旨在满足设备间更高效的数据交换及存储需求。它号称全球第一家建立去中心化的 NoSQL 数据库的项目,能为去中心化应⽤开发基于客户需求、可扩展的数据服务。

Bluzelle 对标甲骨文,2017 年 8 月,Bluzelle 募集到 150 万美元,完成 A 轮融资,2018 年年初,被众人看好的 Bluzelle,很快完成了 1950 万美元的 ICO 融资,官方称公募阶段「代币在数秒内即被抢购一空」。2018 年 3 月 29 日,Bluzelle 宣布获得了 NEO Global Capital 的 100 万美元投资。

Bluzelle 的 BLZ 代币曾在上线伊始大放光彩,据一位私募投资者反映,其在二级市场上线后的回报率达 3-5 倍,但接踵而至的瀑布行情也没有让 BLZ 幸免,目前 BLZ 代币价格已经距最高点下跌了近 97%。

随着项目推进,Bluzelle 似乎已经把重心放到了今年大火的 Web3.0。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此前报道,Bluzelle 正在构建一个双层系统,该系统具有一组政治上中心化的主节点,以及还有一组架构上去中心化的副本节点。


Zilliqa


Zilliqa 称得上是区块链领域里,第一个专注于分片扩容的项目,技术架构上 PBFT 用于达成节点共识,PoW 防止女巫攻击,交易分片的理念红极一时。经历过 ICO 浪潮的玩家们可能还记得,2017 年底 Zilliqa 曾是 Bitcoin Suisse(「瑞士站」)最炙手可热、上线回报率超高的明星项目之一。

然而,今年 9 月 17 日,CTO 贾瑶琪在朋友圈宣布,「是时候离开 Zilliqa 去探索和迎接其他新的挑战了」。而不久前,Zilliqa 的 CEO 董心书宣布离任 CEO,将「作为社区委员会顾问继续为 Zilliqa 做贡献」。

这两年间,Zilliqa 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7 年 10 月,Zilliqa 称在 3600 个节点、6 个分片测试条件下达到 2488 的 TPS,名噪一时。2018 年 2 月 13 日,Bluzelle 与 Zilliqa 宣布达成合作,称前者将利用后者的高吞吐量能力实现应用,同时双方共同提供一个集成解决方案,让用户使用 Zilliqa 作为底层区块链构建 DApp 时,可以使用 Bluzelle 进行分散式数据存储。

2018 年 4 月,Zilliqa 正式的 1.0 版测试网上线,在 1000 个节点下测试达到约 2000TPS。2018 年 5 月 23 日,Zilliqa 在新加坡发布第一版 Scilla,这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合约语言。2018 年 Q3,ZIlliqa 在世界多地举办了 Scilla 技术研讨会。

今年 1 月 31 日,Zilliqa 发布了主网。此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最低迷的时刻。随着 2019 年 Q2、Q3,新一批分片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包括 Harmony、Near Protocol、Elrond,他们大多打着状态分片和 PoS 的旗帜,与此相比,Zilliqa 似乎太过低调,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两位核心人物的相继「出走」,让本就冷清下来的社区氛围雪上加霜。

据 Messari 今年 9 月公布的数据,Zilliqa 在过去 90 天里下跌了 77%。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币圈不变的趋势。PoS 里,点点币、未来币的铺垫换来了 EOS 和以太坊;PoC/PoST 里,Burst 的铺垫换来了 Filecoin;侧链、隐私计算都是如此……而 Zilliqa,也是一次科学家们对分片技术的勇敢尝试。


POA Network


POA Network,诞生于 2017 年,是一条公开的以太坊侧链,完全兼容以太坊,支持 Parity 客户端。POA 团队制作了第一个兼容 ETH 的代币桥梁,制作了开源浏览器 BlockScout,这在与ETH兼容的项目里被广泛采用。

2018 年 10 月,有人质疑该项目团队并不去中心化:其采用的「可监管的验证者和治理体系中的惩罚机制」被发现并不公正,验证人之间存在关系。





POA Network路线图


不过,虽然团队开发了不少有用的应用,但由于 POA Network 在代币设计上缺乏网络效应的可扩展性,缺乏任何价值创造或捕获,导致用户很少,容易陷入「无人购买 POA 代币」的境地。

2018 年底,MakerDAO 和 POA Network 合作推出了一条新链 xDai Chain,它是中心化的,验证者是 POA 基金会、MakerDAO 和 xDai 的一些创始人。今年年初,xDai 在丹佛大火了一把,当时大会上的所有食物都用 xDAI 进行支付。今年 8 月,xDai 完成 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BitMax 旗下风投 B-Tech 领投,NGC Ventures 和币信资本参投。

根据 defipulse 网站数据,目前 xDai 排名 18,锁定的以太坊总价值约 3.7 万美元。虽然锁定价值一直在上升,但 3.7 万美元的数值绝对称得上惨淡。







GoNetwork


GoNetwork 宣称自己致力于为以太坊打造首个高度扩容的手机移动端,因项目同样构想在 Layer2 的状态通道,在募资阶段被不少舆论吹捧为「移动版的雷电网络」。更拨投资人心弦的是,GoNetwork 宣传时标榜自己是 V 神站台的项目。不过,这只是项目方的「包装」,所谓的「站台」不过是 GoNetwork 部分成员在 ETHWaterloo(以太坊滑铁卢黑客松)获奖,V 神与众多参赛人员的合影。

随着 ICO 泡沫消散,GoNetwork 的画皮被不断无情扯下,有社区成员爆料,散户投资者多次在 GoNetwork 电报中询问公司、投资机构、产品进度等具体信息,均没有得到管理员的明确答复。

随后,一张疑似 GoNetwork 的 COO Xun Cai 的私人聊天记录被不小心曝光,截图显示 Xun Cai 正在筹备 GoNetwork 的「圈钱」计划,并打算「另起炉灶」,启动新项目后「再圈一笔」。






由于尚未能联系到当事人,我们无法 100% 证实该截图的真实性,但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翻看了 GoNetwork 的 Github,发现其所有代码库在整个 2019 年均没有更新,官方推特连续 13 个月杳无音讯,官网无法正常访问……种种迹象表明:GoNetwork 项目进度已经彻底停滞。  







Orchid 兰花协议


Orchid(兰花协议)旨在鼓励互联网用户与其他用户共享带宽,将流量进行分割,并将其路由到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让对手很难确定谁在访问网站,确保隐私。

根据公开信息,2018 年初兰花协议的公开 Beta 版本就会发布,不过,关于该项目的进展信息在去年下半年国内很少有报道。直到今年年初,Web3.0 的概念开始火热,而 Orchid 提倡的开放、自由、隐私等概念天然符合 Web3.0 时代主基调,从近期 Orchid 的动态来看,项目似乎也在往这方面发力。

今年 5 月,Orchid Labs 又筹集了 700 万美元资金,而早在 2018 年 4 月,该公司曾计划通过 SAFT 代币销售融资 1.25 亿美元,不过当时 Orchid Labs 只获得了 3610 万美元资金。而 Andreessen Horowitz 、Blockchain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 和红杉资本在去年 10 月向该项目投资 470 万美元。





兰花协议的Github代码迭代情况


从兰花协议的 Github 代码迭代情况来看,该项目最早从 6 个月前开始更新,一直持续到近期。根据最新消息,Orchid App 即将推出 iOS 和安卓 (Android) 上的移动虚拟专用网(简称 V-P-N),通过兰花网络路由来屏蔽用户的互联网流量,推动虚拟专用网市场走向更透明、隐私和更公平的定价。

10 月 10 日,Orchid 团队最新研究的 Layer2 方案在以太坊 Devcon 上公布,这项方案将被用于 Orchid 的虚拟专用网支付生态,允许用户按需付费,即「随用随付」,改变以往的「包年、包月」等制度。


Ontology(ONT)


中文名为本体 Ontology(ONT),定位新一代多链式公有链平台 & 分布式信任生态,提供一系列应用框架,包括 API、SDK 等多种应用模块,开发者可以在本体上开发其去中心化应用。

本体于 2017 年 11 月 27 日发布,主网已经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上线,本体的路线图大致为:第一年(2018)同构多链;第二年(2019)异构多链;第三年打造可信信息互联网。2019 年 7 月,NEO 与 Ontology 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一个开放性跨链平台,Ontology 将继续发力于面向未来的去中心化身份框架。

从官方公众号来看,更新较为频繁,目前 ONT 正在有序推进,算是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在研究天王项目时,发现的少数各方面情况还不错的公链。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 ONT 搭建的生态仍有待繁荣,国内外关于该公链的讨论热度也有待提高。


Dfinity


Dfinity 旨在打造区块链中的超级计算机、无限扩容的去中心化云,打破传统独角兽的数据垄断,是硅谷的明星区块链项目,也是 V 神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的「以太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正是这样一个天王级项目,却迟迟没有上线主网。不少投资者因为一直没有收到支付邮费后的 T 恤赠品,将其戏称为「拖延的硅谷 T 恤商」。

今年 6 月,Dfinity 联合创始人 Tom Ding 表示,他个人正在以「战略和生态系统的顾问」身份继续参与该项目,同时在探索生命科学中寿命延长这个全新的领域。这在当时又引起了不少舆论的猜测和误读,「出走」的传言弥漫在币圈社群,好在随后他明确表示:Dfinity 已经拥有近百名员工,核心团队非常稳定,测试网发布在即。

不过,这次 Dfinity 好像真的要开始搞事情了。

据官方消息,今年 11 月举行的旧金山区块链周期间,Dfinity 计划举办一场特别活动。Dfinity 团队将与著名投资机构、企业家、技术人员及合作伙伴一道,揭示 Dfinity 最新的神秘成果,并支持试用 Dfinity 研发的新型技术栈。

可以说,Dfinity 算是为数不多在「2017 年天王榜单」中还没有陨落的项目了,虽然延迟上线,但谈不上失败。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此前 Dfinity 的技术开发成果较为封闭。另外,也许极客更了解极客,Vitalik 在前几日的采访中表示「我曾觉得 Dfinity 是一个很难缠的竞争对手,但他们自己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了。」Dfinity 会顺利攻坚克难吗?我们拭目以待。


Trinity


Trinity 打造的链下扩容方案旨在成为 NEO 智能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 NEO 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交易方式,状态通道网络是由无数隐私支付通道组成的二级协议,但结算在区块链上进行。2018 年 2 月 28 日,Trinity 公测版发布,可实现基于状态通道的即时转账等基本功能。

官方推特会发布项目进度周报,但几乎每一条发文下方的留言里,都会有人询问进度和质疑项目。






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市场行情显示,TNC 代币市值现在仅 480 万人民币,距离历史最高点下跌逾 99%。状态通道类的项目普遍估值不高,这是当前区块链市场的定价现状,但就 Trinity 来说,币价如此高的跌幅和惨淡的流动性,以及社区涣散的人气,可能仍是项目方需要继续加强的。


总结


曾经的十大天王,大多没有逃过陨落的命运,有的已经停摆,有的还在挣扎,有的仍未上线。依靠白皮书和 PPT 骗钱的谎言相继被戳破,退潮之后,裸游的天王们「面面相觑」,却又「心照不宣」地销声匿迹。

随之陨落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个项目,还有爱西欧融资泡沫的破裂,和币圈一级市场黄金时代的终结。

最终还能留下的,大概只有愤怒的投资者们在「各大天王」推特下的谩骂、无奈和哭泣。 查看全部
ICO-Death-March.jpg


2017、2018 年 ICO 最火的时候,社群里曾广为流传一张名为「2018 十大天王级私募」的图片,上面罗列着以太坊杀手 Dfinity、区块链世界的连接器 Penta、 NEO 上的闪电网络 Trinity 等项目。早期参与 ICO 带来的暴富效应,让这份名单一经推出,很快引得众人蜂拥而至,大家多方打探何处能拿到份额,幻想着一夜暴富。

5da6f5c555158.png


除了上图,还有更多的版本,比如:  

5da6f67b96d1c.jpg


随着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榜单也越来越长,逐渐变成了 15 大天王、16 大天王(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注:越来越长的名单,不排除有鱼龙混杂、打广告的项目):


RSK 比特币侧链,更智能的比特币

Dfinity 自进化无限链计算,以太坊竞争者

ONT 本体网络,复星集团千万元级

BLZ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甲骨文」

GoNetwork 以太坊网络移动基础设施

Orchid 兰花协议,绕过防火墙自由通畅

Trinity NEO 上的闪电网络

Basecoin 稳定币

Zilliqa 高吞吐量区块链平台

Rchain 日链,商业级区块链解决方案

Cybex 基于 EOS 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InvestDigital 硬币资本早期投资

IHT 云产币,创业团队来自摩根、IBM、德勤、百度、微软

THETA 流媒体基础设施,美国版的流量矿石

RealChain 高端消费品和收藏品鉴定数据中心

SEMUX 一个实验性高性能区块链平台,为分散式应用提供支持




综合多个榜单来看,当时至少有以下几个项目被认定为了「黑马」:RSK、Dfinity、Bluzelle、ONT、Zilliqa、POA Network、Orchid(兰花协议)、Trinity、GoNetwork。当时的人们大多蠢蠢欲动,幻想着只需参投成功,一旦代币上线,必将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梳理以上几个项目现状后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成果验证后,这几个曾被认定为属于「天王」级别的项目,大多已经「折戟」:有的团队高管前后离开,徒留一地鸡毛,有的研发成果平平、只能无奈调转方向,有的甚至已经退出公众视野、销声匿迹。

不过,在经过残酷的牛熊市轮转考验后,还有哪几个项目仍值得关注?


RSK


曾在数个榜单首位的 RSK,是 Rootstock 的缩写,它是由比特币网络维护的第一个智能合约平台,通过一个双向锚定比特币侧链的方式与比特币主链连接。

2015 年年底,RSK 技术白皮书发布。最初,RSK 定位是比特币侧链,旨在改善比特币。2016 年初,在多方资金的支持下,RSK Labs(现为 IOV Labs)成立。2018 年 1 月,RSK 主网上线。

11 月,RIF Labs 通过 RSK 智能合约平台发行了 RIF,同时,收购 RSK Labs。收购完成后,RSK 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在公告里,「RSK 协议超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的支持,并增加各种 P2P 功能。」后来,该项目兼容了 ETH 和 EOS,并配备了存储功能,还计划做支付功能。

对 RSK 的过高预期,让项目顺利完成多轮融资,crunchbase 数据显示,RSK Labs 共筹集了 730 万美元融资,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团队都未对这笔融资有明确、公开的安排(引自 TokenGazer 访谈)。

5da6f657cdf32.png


今年 5 月,RIF 核心组件的第二个协议、RIF 支付协议的一部分 Lumino 网络发布,同时 RIF Labs 更名为 IOV Labs,以区分组织(IOV)、平台(RSK、RIF)及所开发的服务。根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行情数据,目前 RSK 只上线了 2 家交易所,当年的黑马似乎已经被「弃之如敝履」。

5da6f69cd6ef5.png


从币价来看,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兑换比例,1BTC=14000RIF,按当时成本价差不多为 5 元以上,另需锁仓 1 年。如今行情网站显示,RIF 价格只有 0.1 美元,远低于成本价。


Bluzelle


2014 年,Pavel Bains 和 Neeraj Murarka 共同创立了 Bluzelle,旨在满足设备间更高效的数据交换及存储需求。它号称全球第一家建立去中心化的 NoSQL 数据库的项目,能为去中心化应⽤开发基于客户需求、可扩展的数据服务。

Bluzelle 对标甲骨文,2017 年 8 月,Bluzelle 募集到 150 万美元,完成 A 轮融资,2018 年年初,被众人看好的 Bluzelle,很快完成了 1950 万美元的 ICO 融资,官方称公募阶段「代币在数秒内即被抢购一空」。2018 年 3 月 29 日,Bluzelle 宣布获得了 NEO Global Capital 的 100 万美元投资。

Bluzelle 的 BLZ 代币曾在上线伊始大放光彩,据一位私募投资者反映,其在二级市场上线后的回报率达 3-5 倍,但接踵而至的瀑布行情也没有让 BLZ 幸免,目前 BLZ 代币价格已经距最高点下跌了近 97%。

随着项目推进,Bluzelle 似乎已经把重心放到了今年大火的 Web3.0。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此前报道,Bluzelle 正在构建一个双层系统,该系统具有一组政治上中心化的主节点,以及还有一组架构上去中心化的副本节点。


Zilliqa


Zilliqa 称得上是区块链领域里,第一个专注于分片扩容的项目,技术架构上 PBFT 用于达成节点共识,PoW 防止女巫攻击,交易分片的理念红极一时。经历过 ICO 浪潮的玩家们可能还记得,2017 年底 Zilliqa 曾是 Bitcoin Suisse(「瑞士站」)最炙手可热、上线回报率超高的明星项目之一。

然而,今年 9 月 17 日,CTO 贾瑶琪在朋友圈宣布,「是时候离开 Zilliqa 去探索和迎接其他新的挑战了」。而不久前,Zilliqa 的 CEO 董心书宣布离任 CEO,将「作为社区委员会顾问继续为 Zilliqa 做贡献」。

这两年间,Zilliqa 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7 年 10 月,Zilliqa 称在 3600 个节点、6 个分片测试条件下达到 2488 的 TPS,名噪一时。2018 年 2 月 13 日,Bluzelle 与 Zilliqa 宣布达成合作,称前者将利用后者的高吞吐量能力实现应用,同时双方共同提供一个集成解决方案,让用户使用 Zilliqa 作为底层区块链构建 DApp 时,可以使用 Bluzelle 进行分散式数据存储。

2018 年 4 月,Zilliqa 正式的 1.0 版测试网上线,在 1000 个节点下测试达到约 2000TPS。2018 年 5 月 23 日,Zilliqa 在新加坡发布第一版 Scilla,这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合约语言。2018 年 Q3,ZIlliqa 在世界多地举办了 Scilla 技术研讨会。

今年 1 月 31 日,Zilliqa 发布了主网。此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最低迷的时刻。随着 2019 年 Q2、Q3,新一批分片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包括 Harmony、Near Protocol、Elrond,他们大多打着状态分片和 PoS 的旗帜,与此相比,Zilliqa 似乎太过低调,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两位核心人物的相继「出走」,让本就冷清下来的社区氛围雪上加霜。

据 Messari 今年 9 月公布的数据,Zilliqa 在过去 90 天里下跌了 77%。

5da6f6f63c231.jpg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币圈不变的趋势。PoS 里,点点币、未来币的铺垫换来了 EOS 和以太坊;PoC/PoST 里,Burst 的铺垫换来了 Filecoin;侧链、隐私计算都是如此……而 Zilliqa,也是一次科学家们对分片技术的勇敢尝试。


POA Network


POA Network,诞生于 2017 年,是一条公开的以太坊侧链,完全兼容以太坊,支持 Parity 客户端。POA 团队制作了第一个兼容 ETH 的代币桥梁,制作了开源浏览器 BlockScout,这在与ETH兼容的项目里被广泛采用。

2018 年 10 月,有人质疑该项目团队并不去中心化:其采用的「可监管的验证者和治理体系中的惩罚机制」被发现并不公正,验证人之间存在关系。

5da6f70980caf.jpg

POA Network路线图


不过,虽然团队开发了不少有用的应用,但由于 POA Network 在代币设计上缺乏网络效应的可扩展性,缺乏任何价值创造或捕获,导致用户很少,容易陷入「无人购买 POA 代币」的境地。

2018 年底,MakerDAO 和 POA Network 合作推出了一条新链 xDai Chain,它是中心化的,验证者是 POA 基金会、MakerDAO 和 xDai 的一些创始人。今年年初,xDai 在丹佛大火了一把,当时大会上的所有食物都用 xDAI 进行支付。今年 8 月,xDai 完成 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BitMax 旗下风投 B-Tech 领投,NGC Ventures 和币信资本参投。

根据 defipulse 网站数据,目前 xDai 排名 18,锁定的以太坊总价值约 3.7 万美元。虽然锁定价值一直在上升,但 3.7 万美元的数值绝对称得上惨淡。

5da6f72d3c967.png



GoNetwork


GoNetwork 宣称自己致力于为以太坊打造首个高度扩容的手机移动端,因项目同样构想在 Layer2 的状态通道,在募资阶段被不少舆论吹捧为「移动版的雷电网络」。更拨投资人心弦的是,GoNetwork 宣传时标榜自己是 V 神站台的项目。不过,这只是项目方的「包装」,所谓的「站台」不过是 GoNetwork 部分成员在 ETHWaterloo(以太坊滑铁卢黑客松)获奖,V 神与众多参赛人员的合影。

随着 ICO 泡沫消散,GoNetwork 的画皮被不断无情扯下,有社区成员爆料,散户投资者多次在 GoNetwork 电报中询问公司、投资机构、产品进度等具体信息,均没有得到管理员的明确答复。

随后,一张疑似 GoNetwork 的 COO Xun Cai 的私人聊天记录被不小心曝光,截图显示 Xun Cai 正在筹备 GoNetwork 的「圈钱」计划,并打算「另起炉灶」,启动新项目后「再圈一笔」。

5da6f74e8b1e8.jpg


由于尚未能联系到当事人,我们无法 100% 证实该截图的真实性,但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翻看了 GoNetwork 的 Github,发现其所有代码库在整个 2019 年均没有更新,官方推特连续 13 个月杳无音讯,官网无法正常访问……种种迹象表明:GoNetwork 项目进度已经彻底停滞。  

5da6f76c7b9f0.jpg



Orchid 兰花协议


Orchid(兰花协议)旨在鼓励互联网用户与其他用户共享带宽,将流量进行分割,并将其路由到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让对手很难确定谁在访问网站,确保隐私。

根据公开信息,2018 年初兰花协议的公开 Beta 版本就会发布,不过,关于该项目的进展信息在去年下半年国内很少有报道。直到今年年初,Web3.0 的概念开始火热,而 Orchid 提倡的开放、自由、隐私等概念天然符合 Web3.0 时代主基调,从近期 Orchid 的动态来看,项目似乎也在往这方面发力。

今年 5 月,Orchid Labs 又筹集了 700 万美元资金,而早在 2018 年 4 月,该公司曾计划通过 SAFT 代币销售融资 1.25 亿美元,不过当时 Orchid Labs 只获得了 3610 万美元资金。而 Andreessen Horowitz 、Blockchain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 和红杉资本在去年 10 月向该项目投资 470 万美元。

5da6f789d30fa.png

兰花协议的Github代码迭代情况


从兰花协议的 Github 代码迭代情况来看,该项目最早从 6 个月前开始更新,一直持续到近期。根据最新消息,Orchid App 即将推出 iOS 和安卓 (Android) 上的移动虚拟专用网(简称 V-P-N),通过兰花网络路由来屏蔽用户的互联网流量,推动虚拟专用网市场走向更透明、隐私和更公平的定价。

10 月 10 日,Orchid 团队最新研究的 Layer2 方案在以太坊 Devcon 上公布,这项方案将被用于 Orchid 的虚拟专用网支付生态,允许用户按需付费,即「随用随付」,改变以往的「包年、包月」等制度。


Ontology(ONT)


中文名为本体 Ontology(ONT),定位新一代多链式公有链平台 & 分布式信任生态,提供一系列应用框架,包括 API、SDK 等多种应用模块,开发者可以在本体上开发其去中心化应用。

本体于 2017 年 11 月 27 日发布,主网已经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上线,本体的路线图大致为:第一年(2018)同构多链;第二年(2019)异构多链;第三年打造可信信息互联网。2019 年 7 月,NEO 与 Ontology 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一个开放性跨链平台,Ontology 将继续发力于面向未来的去中心化身份框架。

从官方公众号来看,更新较为频繁,目前 ONT 正在有序推进,算是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在研究天王项目时,发现的少数各方面情况还不错的公链。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 ONT 搭建的生态仍有待繁荣,国内外关于该公链的讨论热度也有待提高。


Dfinity


Dfinity 旨在打造区块链中的超级计算机、无限扩容的去中心化云,打破传统独角兽的数据垄断,是硅谷的明星区块链项目,也是 V 神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的「以太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正是这样一个天王级项目,却迟迟没有上线主网。不少投资者因为一直没有收到支付邮费后的 T 恤赠品,将其戏称为「拖延的硅谷 T 恤商」。

今年 6 月,Dfinity 联合创始人 Tom Ding 表示,他个人正在以「战略和生态系统的顾问」身份继续参与该项目,同时在探索生命科学中寿命延长这个全新的领域。这在当时又引起了不少舆论的猜测和误读,「出走」的传言弥漫在币圈社群,好在随后他明确表示:Dfinity 已经拥有近百名员工,核心团队非常稳定,测试网发布在即。

不过,这次 Dfinity 好像真的要开始搞事情了。

据官方消息,今年 11 月举行的旧金山区块链周期间,Dfinity 计划举办一场特别活动。Dfinity 团队将与著名投资机构、企业家、技术人员及合作伙伴一道,揭示 Dfinity 最新的神秘成果,并支持试用 Dfinity 研发的新型技术栈。

可以说,Dfinity 算是为数不多在「2017 年天王榜单」中还没有陨落的项目了,虽然延迟上线,但谈不上失败。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此前 Dfinity 的技术开发成果较为封闭。另外,也许极客更了解极客,Vitalik 在前几日的采访中表示「我曾觉得 Dfinity 是一个很难缠的竞争对手,但他们自己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了。」Dfinity 会顺利攻坚克难吗?我们拭目以待。


Trinity


Trinity 打造的链下扩容方案旨在成为 NEO 智能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 NEO 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交易方式,状态通道网络是由无数隐私支付通道组成的二级协议,但结算在区块链上进行。2018 年 2 月 28 日,Trinity 公测版发布,可实现基于状态通道的即时转账等基本功能。

官方推特会发布项目进度周报,但几乎每一条发文下方的留言里,都会有人询问进度和质疑项目。

5da6f804e2ad6.jpg


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市场行情显示,TNC 代币市值现在仅 480 万人民币,距离历史最高点下跌逾 99%。状态通道类的项目普遍估值不高,这是当前区块链市场的定价现状,但就 Trinity 来说,币价如此高的跌幅和惨淡的流动性,以及社区涣散的人气,可能仍是项目方需要继续加强的。


总结


曾经的十大天王,大多没有逃过陨落的命运,有的已经停摆,有的还在挣扎,有的仍未上线。依靠白皮书和 PPT 骗钱的谎言相继被戳破,退潮之后,裸游的天王们「面面相觑」,却又「心照不宣」地销声匿迹。

随之陨落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个项目,还有爱西欧融资泡沫的破裂,和币圈一级市场黄金时代的终结。

最终还能留下的,大概只有愤怒的投资者们在「各大天王」推特下的谩骂、无奈和哭泣。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与投资观

公司chainbs 发表了文章 • 2019-04-29 11:30 • 来自相关话题

a16z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不仅在早期投资了Airbnb、Lyft、Skype等独角兽,更是从13年起投中Coinbase、Ripple、Dfinity等著名区块链项目,成为率先以激进姿态进军加密技术投资的重量级投资机构之一,目前总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

在本文中,链捕手通过搜寻整理大量资料,对a16z的投资逻辑、区块链世界观等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对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各位读者能从中获益颇多。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是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经典名句,他曾是网景公司创始人,其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一度占据了浏览器市场80%以上的份额,JAVA、SSL、cookie等技术也是网景带给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网景公司出售给美国在线后,马克·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a16z,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霍罗威茨也是技术创业者出身,他们都为a16z带去了极高的技术敏锐性。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a16z就投中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等知名企业,在业内迅速打响名气。此后a16z继续加快了投资频率与数量,10年间总投资案例超过400个,投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跃居顶级投资机构行列。

18年6月,a16z宣布推出高达3亿美元的基金a16z crypto,该基金以独立的法律实体运营,由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Kathryn Haun出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在此之前,a16z已经涉足加密货币投资近5年,投资了Coinbase、Ripple、OpenBazaar等加密货币项目。

19年4月,a16z宣布放弃风险投资豁免( VC exemptions),并注册为财务顾问,以获许投资更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16z将继续加注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

 
01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
 

在官网上,a16z清楚表述了其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上看,新的计算模式往往每10 到15年出现一次:60年代的大型机,70年代后期的PC,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会支持基于平台独特优势的新类别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的独特功能则是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自区块链系统的数学和博弈论特性,而不依赖于独立网络参与者的可信度。信任还可以实现新的治理方式,社区集体将共同对网络如何演变、允许哪些行为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做出重要决定。

a16z相信,「下一代计算平台、AI 和数字货币」会像上个时代的三大趋势「移动手机、社交和云」一样,相互交叉彼此增强。

在多个场合,a16z的多名合伙人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区块链的认知与看法。 a16z crypto 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他最认可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在于,区块链让互联网治理原则从「不作恶」重新变成「无法作恶」。

在他看来,互联网用户对公开协议的信任已经被换成对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业打造了超越公开协议能力的软件及服务,用户聚集到这些设计更为精巧的平台上,但这些平台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紧张关系,假新闻泛滥、水军、隐私法和算法偏见等议题掀起激烈辩论。

而通过在开源模式上引入财务激励,可以超越之前的开源软件模式,进一步扩展至云服务模式。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或代币为参与该区块链维护及服务的个人及组织提供了激励措施,可以让他们一直维护区块链网络,并持续提供服务。长期来看,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被社区所拥有的网络服务所取代。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也表示,今天的互联网更像是迪士尼乐园。如果我在迪士尼乐园开了餐厅,乐园认为我赚钱太多,就可能抬高租金或者改变规则,现在脸书、谷歌和苹果上造的东西就是这样。它们毁了那些有创意的商业模型,如果它们不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现状,会在所在领域付出巨大的代价、错失很多机会。

「对我而言,区块链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协议。它们有Web 1.0最棒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治理:规则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投资。」Chris Dixon继续谈到,区块链项目相当于社区拥有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更强大的服务。

a16z crypto 合伙人Jesse Walden则基于「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将区块链计算的演变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可组合性则是指,如果一个平台的现有资源可以被用于打造区块,可以被编码成更高阶的应用,这个平台被称为拥有「可组合性」的平台。

第一个时代是「计算器时代」,主要代表是比特币。除了追踪账户余额和货币流动轨迹的简单功能外,比特币区块链还提供了可以用于建设更为复杂功能的编码语言,但由于其可组合性较低,一些项目试图进一步延展比特币区块链的性能或功能时,会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的故意约束而被捆绑住手脚。

第二个时代是「大型机时代」,主要代表是以太坊。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计算机网络上部署和运行任何程序,这些程序作为可依靠的、中立的积木模块,可以供开发者组合成更高阶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的可组合性:安全性、用户基数、数据和在运行的代码,带来一定的早期网络效应,但随着用户的增多逼近大型机的吞吐量限制,边际回报不断下滑,这同时也不断推高平台争取每个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成本。

第三个时代是「服务器时代」,部分开发者彻底放弃可组合性和共享网络效应,转而追求「为应用定制区块链」的架构,像 Polkadot 和 Cosmos 这些项目的理念,就是打造多条混合区块链,每条区块链对应一个应用。

「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明确地用可组合性换取控制权,这会通过两个维度呈现:对用户端体验的控制,以及对网络供给侧资源的经济状况进行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时,与「大型机时代」区块链运行单一的虚拟机不同,「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计算机需要新的可以彼此通讯的标准,以实现跨应用的组合。

第四个时代是「云时代」,这意味着实现可扩展、可以普遍应用的无需信任运算,届时组合工作只受创造力的限制,而不是受制于扩展性或通讯复杂性的限制,但具体场景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

开发者将此视为一个拥有许多「大型机」的世界,这些「大型机」共享一个安全池,但在同构虚拟机之间分离状态和计算。此外,还有很多开发者正在研究将运算转至链下的全新架构。

 
02 a16z的投资策略与理念
 

在进入加密资产投资行业近6年后,a16z已经投资了不下于40个区块链项目,投资阶段包括从种子阶段预发布项目到完全开发的后期网络,覆盖公链、稳定币、交易所、支付等领域,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这些投资中也能体现出a16z的一些投资风格与策略。





a16z的部分投资案例 来自网站theblockcrypto


a16z所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当属多为技术流的「硬核」项目,例如DFINITY、Oasis labs以及Ripple等,都具有相当出色的技术团队与较为新锐的技术理念,而这主要源于其核心团队对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在进入风投行业前就在技术创业领域浸润多年,使得a16z对技术流项目格外青睐。

同时,a16z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那些定位于「服务器时代」与「云时代」的底层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投资应用类项目。不过,这并非意味着a16z完全没有涉及应用领域,a16z亦投资过著名DApp CryptoKitties的开发公司Dapper Labs,通过投资 DApp开发商来降低DApp领域的投资风险。

a16z特别乐于在自己看好的项目上压下重注,近几年投资案例中超过50%都属于追加投资。以DFINITY为例,a16z就先后于18年2月与18年8月分别参与其规模为6100万美元与1.02亿美元的融资。

a16z还积极为被投项目提供投后服务,把「为创业者提供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据了解,单a16z crypto基金就有着80多人的运营团队,在事务执行、技术招聘、法规事务、通信、营销以及创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会为被投项目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a16z的表述,他们将会是「公司治理和网络治理负责任的参与者」。

值得一提的是,a16z坚持将每一位员工称为是合伙人,包括最年轻的人才或会计经理,这种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奋斗感,更为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个头衔会限制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a16z也非常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力量。根据a16z官方表述,在其投资加密资产的5年来从未未出售过其中任何一笔投资,并表示短期内不会有出售计划,而且他们希望进行持有10年以上的投资。假如a16z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错过了17年底18年初的高点套现机会,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多数主流币种至今与高点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对于其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由于入场较早且多为主流币种,a16z的加密资产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比较可观。同时,a16z投资的多数加密货币资产尚未进入交易所,例如Chia、Celo、DEFINITY等,都是备受瞩目、前景可观的项目。此外,a16z投资的多个区块链股权项目也都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例如Coinbase、OpenBazaar等,其中Coinbase18年底估值已经达到80亿美金。

毫不例外,a16z也有一些看走眼的案例,例如其投资的稳定币项目Basi在18年底宣布停止开发运营并退还资金,但瑕不掩瑜,对a16z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03 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
 

相比国内众多加密货币投资机构,a16z无论是在团队背景、历史业绩还是资源人脉方面都超出一大截,几乎不属于同一个境界层面。

在任何专业领域,玩家的层次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些玩家会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玩家则在为生存而奋斗。不过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又有其特殊性,投资机构在区块链行业扮演的角色比大部分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类项目能获得更多扶持以及加密货币价格的走势,对行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

但对于国内这些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大量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负面作用,与项目方狼狈为奸共同收割韭菜,通过大量投机行为恶化加密货币生态,同时也有很多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与投资经验,致使投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带动一些劣质项目进入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a16z的区块链观以及投资理念或许能为更多投资机构带去启发与经验,加密货币领域定然具有长期投资的丰厚价值,与其通过投机榨取短期价值,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或许会更具有高回报与行业意义。同时,在技术敏感性、投后服务、团队文化等方面,大部分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补。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曾把区块链形容为硅谷再次升起的海盗旗,引领大家投入有趣、略带危险而具有颠覆性的活动中。如今,a16z与它的投资项目们正在引领海盗船的船舵向更远处驶去,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在徐徐展开。 查看全部
201904291040211.jpeg

a16z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不仅在早期投资了Airbnb、Lyft、Skype等独角兽,更是从13年起投中Coinbase、Ripple、Dfinity等著名区块链项目,成为率先以激进姿态进军加密技术投资的重量级投资机构之一,目前总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

在本文中,链捕手通过搜寻整理大量资料,对a16z的投资逻辑、区块链世界观等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对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各位读者能从中获益颇多。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是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经典名句,他曾是网景公司创始人,其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一度占据了浏览器市场80%以上的份额,JAVA、SSL、cookie等技术也是网景带给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网景公司出售给美国在线后,马克·安德森于2009年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a16z,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霍罗威茨也是技术创业者出身,他们都为a16z带去了极高的技术敏锐性。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a16z就投中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等知名企业,在业内迅速打响名气。此后a16z继续加快了投资频率与数量,10年间总投资案例超过400个,投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跃居顶级投资机构行列。

18年6月,a16z宣布推出高达3亿美元的基金a16z crypto,该基金以独立的法律实体运营,由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Kathryn Haun出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在此之前,a16z已经涉足加密货币投资近5年,投资了Coinbase、Ripple、OpenBazaar等加密货币项目。

19年4月,a16z宣布放弃风险投资豁免( VC exemptions),并注册为财务顾问,以获许投资更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16z将继续加注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

 
01 a16z的区块链世界观
 

在官网上,a16z清楚表述了其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上看,新的计算模式往往每10 到15年出现一次:60年代的大型机,70年代后期的PC,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会支持基于平台独特优势的新类别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的独特功能则是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自区块链系统的数学和博弈论特性,而不依赖于独立网络参与者的可信度。信任还可以实现新的治理方式,社区集体将共同对网络如何演变、允许哪些行为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做出重要决定。

a16z相信,「下一代计算平台、AI 和数字货币」会像上个时代的三大趋势「移动手机、社交和云」一样,相互交叉彼此增强。

在多个场合,a16z的多名合伙人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区块链的认知与看法。 a16z crypto 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他最认可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在于,区块链让互联网治理原则从「不作恶」重新变成「无法作恶」。

在他看来,互联网用户对公开协议的信任已经被换成对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业打造了超越公开协议能力的软件及服务,用户聚集到这些设计更为精巧的平台上,但这些平台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紧张关系,假新闻泛滥、水军、隐私法和算法偏见等议题掀起激烈辩论。

而通过在开源模式上引入财务激励,可以超越之前的开源软件模式,进一步扩展至云服务模式。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或代币为参与该区块链维护及服务的个人及组织提供了激励措施,可以让他们一直维护区块链网络,并持续提供服务。长期来看,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被社区所拥有的网络服务所取代。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也表示,今天的互联网更像是迪士尼乐园。如果我在迪士尼乐园开了餐厅,乐园认为我赚钱太多,就可能抬高租金或者改变规则,现在脸书、谷歌和苹果上造的东西就是这样。它们毁了那些有创意的商业模型,如果它们不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现状,会在所在领域付出巨大的代价、错失很多机会。

「对我而言,区块链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协议。它们有Web 1.0最棒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治理:规则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投资。」Chris Dixon继续谈到,区块链项目相当于社区拥有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更强大的服务。

a16z crypto 合伙人Jesse Walden则基于「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将区块链计算的演变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可组合性则是指,如果一个平台的现有资源可以被用于打造区块,可以被编码成更高阶的应用,这个平台被称为拥有「可组合性」的平台。

第一个时代是「计算器时代」,主要代表是比特币。除了追踪账户余额和货币流动轨迹的简单功能外,比特币区块链还提供了可以用于建设更为复杂功能的编码语言,但由于其可组合性较低,一些项目试图进一步延展比特币区块链的性能或功能时,会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的故意约束而被捆绑住手脚。

第二个时代是「大型机时代」,主要代表是以太坊。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计算机网络上部署和运行任何程序,这些程序作为可依靠的、中立的积木模块,可以供开发者组合成更高阶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的可组合性:安全性、用户基数、数据和在运行的代码,带来一定的早期网络效应,但随着用户的增多逼近大型机的吞吐量限制,边际回报不断下滑,这同时也不断推高平台争取每个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成本。

第三个时代是「服务器时代」,部分开发者彻底放弃可组合性和共享网络效应,转而追求「为应用定制区块链」的架构,像 Polkadot 和 Cosmos 这些项目的理念,就是打造多条混合区块链,每条区块链对应一个应用。

「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明确地用可组合性换取控制权,这会通过两个维度呈现:对用户端体验的控制,以及对网络供给侧资源的经济状况进行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时,与「大型机时代」区块链运行单一的虚拟机不同,「服务器时代」的区块链计算机需要新的可以彼此通讯的标准,以实现跨应用的组合。

第四个时代是「云时代」,这意味着实现可扩展、可以普遍应用的无需信任运算,届时组合工作只受创造力的限制,而不是受制于扩展性或通讯复杂性的限制,但具体场景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

开发者将此视为一个拥有许多「大型机」的世界,这些「大型机」共享一个安全池,但在同构虚拟机之间分离状态和计算。此外,还有很多开发者正在研究将运算转至链下的全新架构。

 
02 a16z的投资策略与理念
 

在进入加密资产投资行业近6年后,a16z已经投资了不下于40个区块链项目,投资阶段包括从种子阶段预发布项目到完全开发的后期网络,覆盖公链、稳定币、交易所、支付等领域,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这些投资中也能体现出a16z的一些投资风格与策略。

201904291041511.jpg

a16z的部分投资案例 来自网站theblockcrypto


a16z所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当属多为技术流的「硬核」项目,例如DFINITY、Oasis labs以及Ripple等,都具有相当出色的技术团队与较为新锐的技术理念,而这主要源于其核心团队对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在进入风投行业前就在技术创业领域浸润多年,使得a16z对技术流项目格外青睐。

同时,a16z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那些定位于「服务器时代」与「云时代」的底层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投资应用类项目。不过,这并非意味着a16z完全没有涉及应用领域,a16z亦投资过著名DApp CryptoKitties的开发公司Dapper Labs,通过投资 DApp开发商来降低DApp领域的投资风险。

a16z特别乐于在自己看好的项目上压下重注,近几年投资案例中超过50%都属于追加投资。以DFINITY为例,a16z就先后于18年2月与18年8月分别参与其规模为6100万美元与1.02亿美元的融资。

a16z还积极为被投项目提供投后服务,把「为创业者提供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据了解,单a16z crypto基金就有着80多人的运营团队,在事务执行、技术招聘、法规事务、通信、营销以及创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会为被投项目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a16z的表述,他们将会是「公司治理和网络治理负责任的参与者」。

值得一提的是,a16z坚持将每一位员工称为是合伙人,包括最年轻的人才或会计经理,这种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奋斗感,更为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个头衔会限制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a16z也非常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力量。根据a16z官方表述,在其投资加密资产的5年来从未未出售过其中任何一笔投资,并表示短期内不会有出售计划,而且他们希望进行持有10年以上的投资。假如a16z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错过了17年底18年初的高点套现机会,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多数主流币种至今与高点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对于其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由于入场较早且多为主流币种,a16z的加密资产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比较可观。同时,a16z投资的多数加密货币资产尚未进入交易所,例如Chia、Celo、DEFINITY等,都是备受瞩目、前景可观的项目。此外,a16z投资的多个区块链股权项目也都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例如Coinbase、OpenBazaar等,其中Coinbase18年底估值已经达到80亿美金。

毫不例外,a16z也有一些看走眼的案例,例如其投资的稳定币项目Basi在18年底宣布停止开发运营并退还资金,但瑕不掩瑜,对a16z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03 a16z带给行业的启发
 

相比国内众多加密货币投资机构,a16z无论是在团队背景、历史业绩还是资源人脉方面都超出一大截,几乎不属于同一个境界层面。

在任何专业领域,玩家的层次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些玩家会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玩家则在为生存而奋斗。不过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又有其特殊性,投资机构在区块链行业扮演的角色比大部分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类项目能获得更多扶持以及加密货币价格的走势,对行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

但对于国内这些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大量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负面作用,与项目方狼狈为奸共同收割韭菜,通过大量投机行为恶化加密货币生态,同时也有很多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与投资经验,致使投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带动一些劣质项目进入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a16z的区块链观以及投资理念或许能为更多投资机构带去启发与经验,加密货币领域定然具有长期投资的丰厚价值,与其通过投机榨取短期价值,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或许会更具有高回报与行业意义。同时,在技术敏感性、投后服务、团队文化等方面,大部分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补。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曾把区块链形容为硅谷再次升起的海盗旗,引领大家投入有趣、略带危险而具有颠覆性的活动中。如今,a16z与它的投资项目们正在引领海盗船的船舵向更远处驶去,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在徐徐展开。

加密寒冬?加密谷中的企业却增加了121家,达到750家

市场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1-28 10:13 • 来自相关话题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尽管人们常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加密寒冬”,但瑞士加密谷内加密货币和相关技术公司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加密谷已经有4个独角兽
 

过去几个月数字货币价格的下跌对于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设有办事处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有很大影响。根据投资公司Crypto Valley Venture Capital(CVVC)、普华永道、Strategy&以及瑞士IT咨询公司Inacta的报告,排名前50的公司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估值从440亿美元降到了200亿美元 。

然而,在该地区运营的加密企业的数量却增加了约20%——从629家增加到750家。这意味着在2018年第四季度有超过120个新的加密实体在那里注册。加密谷中的企业不乏一些具有全球性知名度的公司,其中有四个是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报告估计,前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4亿美元。除去五个估值最大的公司后,平均值仍达到3.65亿美元,这也表明不存在很高的集中度。该研究表明,有四个实体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比特大陆、Cardano、Dfinity和以太坊。与此同时,所有7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2700万美元。







加密谷中有3,300名加密员工
 

Top 50的公司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办事处有大约480名员工,而整个行业拥有超过3,300名员工。这些数据和报告中的其他数字表明,尽管大多数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下降,但许多实体目前的情况仍然是“照常运营”。

研究人员还发现加密谷正在扩大其地理范围。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51%)位于楚格,但瑞士的其他州现在也是其他一些公司的所在地。数据显示,目前有42家企业在日内瓦注册,39家在提契诺州注册。列支敦士登是另一个热点,拥有该行业的38家公司。 CVVC绘制了一个在线地图,显示各个加密创业公司的位置。






与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相比,有15家公司在去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冲进了前50名。另外10家创业公司也很有可能在今年闯进前50。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以及马耳他、直布罗陀、爱沙尼亚和马恩岛是欧洲司法管辖区的一部分,一直致力于创建一个加密友好的商业环境。瑞士加密谷的扩张得益于该国分散的政治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金融隐私性的强大传统。上个月,瑞士的伯尔尼就采用了一项促进加密行业发展的综合战略。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defying-crypto-winter-swiss-crypto-valley-grows-to-750-companies/
作者:Lubomir Tassev
编译: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201901280116589009.jpg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尽管人们常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加密寒冬”,但瑞士加密谷内加密货币和相关技术公司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加密谷已经有4个独角兽
 

过去几个月数字货币价格的下跌对于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设有办事处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有很大影响。根据投资公司Crypto Valley Venture Capital(CVVC)、普华永道、Strategy&以及瑞士IT咨询公司Inacta的报告,排名前50的公司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估值从440亿美元降到了200亿美元 。

然而,在该地区运营的加密企业的数量却增加了约20%——从629家增加到750家。这意味着在2018年第四季度有超过120个新的加密实体在那里注册。加密谷中的企业不乏一些具有全球性知名度的公司,其中有四个是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报告估计,前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4亿美元。除去五个估值最大的公司后,平均值仍达到3.65亿美元,这也表明不存在很高的集中度。该研究表明,有四个实体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比特大陆、Cardano、Dfinity和以太坊。与此同时,所有750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为2700万美元。

201901280115395687.jpg



加密谷中有3,300名加密员工
 

Top 50的公司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办事处有大约480名员工,而整个行业拥有超过3,300名员工。这些数据和报告中的其他数字表明,尽管大多数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下降,但许多实体目前的情况仍然是“照常运营”。

研究人员还发现加密谷正在扩大其地理范围。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51%)位于楚格,但瑞士的其他州现在也是其他一些公司的所在地。数据显示,目前有42家企业在日内瓦注册,39家在提契诺州注册。列支敦士登是另一个热点,拥有该行业的38家公司。 CVVC绘制了一个在线地图,显示各个加密创业公司的位置。

201901280118197329.jpg


与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相比,有15家公司在去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冲进了前50名。另外10家创业公司也很有可能在今年闯进前50。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以及马耳他、直布罗陀、爱沙尼亚和马恩岛是欧洲司法管辖区的一部分,一直致力于创建一个加密友好的商业环境。瑞士加密谷的扩张得益于该国分散的政治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金融隐私性的强大传统。上个月,瑞士的伯尔尼就采用了一项促进加密行业发展的综合战略。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defying-crypto-winter-swiss-crypto-valley-grows-to-750-companies/
作者:Lubomir Tassev
编译:Apatheticco

3大热门公链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共识体系的技术分析

项目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9 11:06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当前的区块链公链体系中,有三大当红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因其创始成员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均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的科学方法来提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和交易性能,试图破解区块链领域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些项目为新一代的区块链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虽然此三个项目还没有实际公开上线运行,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大量讨论。

随着对这三个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此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根据具体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

(1)Algorand可能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高性能,且其去中心化特性存在潜在问题;

(2)Dfinity和Thunder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都存在较多疑点;

(3)因三者均没有实际公开上线和工程落地,是否真正解决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存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项目都没有公开相应的Token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会制约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公链的生态发展和实用价值。同时,其容量的限制和网络通讯的低效,都会制约其规模应用和实际使用的落地。


1. Algorand共识体系分析


Algorand是一个基于随机算法的公有链项目, 由MIT著名的密码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Micali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区块链中由去中心化、安全性以及交易性能三个方面所组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该问题也被称为“三元悖论” ,一般认为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中这三个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要素。Algorand其本质是通过密码学的方法,来做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决定下一个区块的生成者是谁。如果这个随机数发生器是完全随机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上个区块的发布者)都无法预测下一个的发布者是谁,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共识算法了。

在Algorand算法里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随机数发生器,第二个是随机出来的提案者如何在不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第三个是如何应对不在线的节点。Algorand采用了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的分组方式——包括提案组和验证组,以解决PoW共识机制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并希望同时提升交易性能。

在Algorand方案中,首先每个新区块是由一个独立的随机生成的提案组产生多个提案块,其成员随机选择,期望值为26人。然后再由多个随机组成的验证组逐步经多次验证达成共识。这里验证组的个数一般为12组甚至更多,而每组包含2000~4000成员。每个提案组和验证组都是从所有用户的集合中随机选出,以强化去中心化程度。而用户的账户余额将会影响被选中的概率,并且给予每一个被选中用户一个优先级别(priority)以及拥有此优先级的证明。被提议的多个区块随后将在全网内通过八卦协议(gossip)传播,到达下一组进行验证和共识,直到最终唯一确认,最后唯一获选的区块加上各验证组共识组员签名信息上链。

Algorand的独特创新是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加密抽签,整体方案具有后验性。具体而言,用户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为某组(某轮的提案组或某步的验证组)成员的人,他人无法事先获知,只能等其广播后验证,恶意攻击者甚至无法事先知道组成员是谁,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贿赂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组员间也无法共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但分析其具体工作机制后,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

1) 签名数据庞大,造成存储浪费并影响性能。Algorand使用VRF来确定提案组与验证组,这个方式充分发挥了VRF的可验证性优势,且后验优势使得Algorand的共识体系更安全。但是,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即BA*算法,参与节点通过VRF秘密抽签选出。这一设计使Algorand在验证前必须等待凭证(VRF prove)到来,才能知晓参与节点。而且,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Algorand的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根据我们的估算,在平均每组3000个验证节点的规模下,每组的签名数据长达126KB,加上其它信息,通知信息约300K,每块的签名数据可达2000*64*12=1M(共12组,每组3000人,至少2/3达成共识。ed25519签名数据长度是64。),远超一般门限签名几十个字节,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因每块存储的交易量将被占用,不存储签名又会影响安全),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

2) 算法对于网络带宽要求极大,个人用户很难参与,严重影响去中心化特性。如下图所示,对照来自于Algorand论文中的公开测试数据,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约10M-1M=9M,每M存储的交易数为1万,则基于Algorand的测试数据,有90000/50=1800TPS,约为比特币的100多倍)。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3) 节点网络规模受限,网络通讯不经济并影响性能。当网络规模太小时,将无法组成所需的提案组和验证组,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网络规模太大时,提案块(假设大小2M,去除签名的1M,有效交易存储空间为1M)和验证信息(大小约300K)无法快速传播到后继验证节点,也会影响系统性能。

Algorand即使在验证环境也需要等待5*10=50s以上(包括等待潜在提案者的时间延迟及其特殊的拜占庭算法),加上其提案传播时间10秒,至少需要60秒才能完成一次出块上链。假设一个有效存储1M(去除签名后)的块包含1万笔交易,则其TPS为10000/60=167。我们预估在全网真实环境下,这个结果会更糟。假设每个验证组成员为3000个,每次验证组成员不重复(一般12组甚至更多),则至少需要12*3000=36000个节点。根据下图所示,一个2M的块,要传播到3000个节点,需要36秒,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45秒左右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第一验证组。验证信息(大小300K)需要9秒左右才能传播3000个节点,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12秒或更久,到达下一验证组。而其一般要11步或更多才能完成验证,再加上最后一步,这样就验证就需要12*(11+1)=144秒。整个过程需要189秒,其性能仅约53TPS,离项目方宣称的1000TPS差之甚远。

4) 账本数据存储相对较大。如前所述,因其采用多步BA共识算法,其签名占据巨大存储空间,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影响了性能,也浪费了账本存储空间,制约了账本系统的存储容量和系统规模。

5) 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签后验性给出了一个解决“三角悖论”的很好设计思想,但其在验证环节的设计更偏单纯的学术化理想化,导致其对网络流量、有效通讯数据等实际工程落地思考不够,严重影响了公链运行性能、节点网络规模、账本存储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2. Dfinity共识体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Dfinity共识体系是被认为较有希望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区块链公链方案之一。为了解决PoW性能低下和高能耗的问题,Dfinity也采用了PoS分组模式。与Algorand不同,Dfinity在Github提供了一个GO语言的概念验证POC实现。Dfinity用随机数把矿工分为若干个组,每组400人,组中的一个节点将按顺序被选作提案节点,其它节点为验证节点。每次由随机数决定下一出块组,组内随机轮询决定下一个出块提案节点。提案块全网广播到同组成员,进行验证,使用BLS门限签名来达成组内共识。BLS门限签名要比Algorand的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更有效率,无需像拜占庭容错算法那样多轮的验证步骤,不但提高了TPS而且还省下了长签名数据入链造成的存储容量问题。其理论上整个铸块时限timeout是10秒,每隔2秒一个提案,且在其testnet上的TPS是2500。我们认为Dfinity在性能方面比Algorand更具优势。但是因采用了先验模式,它的安全性不如Algorand。同时其网络通讯效率不高,像比特币和Algorand一样,完全靠P2P的传播,没有针对分组模式进行设计。容量虽不像Algorand那样浪费,但最大容量仍受限于全帐节点存储空间。

1) 不具有后验性,安全性较差。虽然有多个组,但各组的成员事先固定,容易被攻击,也容易组内窜谋,影响安全性。每次出块组某轮出块期间只有一个节点被选作提案节点,形成单点故障,又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无法保证被选提案节点是否在线。同时,组内各成员按顺序轮流作提案节点,容易被外界所知,造成安全隐患。因其没有采用加密抽签方式,不具有后验性,因此会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Dfinity也没有考虑同组的提案人和验证者联手共谋的可能,存在被人为控制的隐患。

2) 性能解决方案缺乏鲁棒性,而且系统规模受限。每次随机抽取的一个提案节点如不在线,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影响出块速度。提案块需要广播到全网,到达同组的其它成员,它们构成了验证组(400个节点),验证节点需要等待提案块的到达,浪费时间而影响性能。验证组内需要多轮通讯才能达成共识,而400个成员的组内通信也是依靠P2P的八卦协议,通讯量巨大,效率低下,影响出块速度和系统性能。假设有10个组,每组400个节点,则系统有4000个节点,按TradeBlock上图所示,1M的块需要约18秒传播到3000个节点,远超其铸块timeout时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规模。

3) 网络通讯效率低下。Dfinity组内的通讯量是O(n^2),400人的组内通讯量大。不论提案块还是验证组内共识,亦或是共识块的上链,都依靠P2P的广播,增加网络传输负担,影响系统效率。

4) 存储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能力。与比特币、以太坊和Algorand一样,其系统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没有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5) 依赖新的密码学基(cryptography primitive)。依赖新的密码学基(椭圆曲线pairing)和密钥生成协议,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和Algorand对比,Dfinity在性能方面因其分组共识和BLS组签名有所提高,但其安全性有所下降。其400人分组规模的通讯效率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其技术架构和宣称的去中心化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3. Thunder共识体系分析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Thunder是一种Layer2的公链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已有的公链特性。但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Thunder也用分组的方式(其快速通道fast path模式),有1个leader和多个验证组员,希望提高系统性能,但其选择leader和组员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没有公开。其快速通道是由系统选出一个leader和多个组员,由leader给出提案块,然后由组员经BFT验证达成共识,再由leader传播全网上链。为了弥补安全的不足,它在上面的快速通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如没有发现问题,就移动检查点。一旦发生问题,就在上次的检查点,启动慢速通道(慢速通道slow path,比如采用比特币的POW方式),让系统仍能工作,虽然性能低下。

1) 中心化明显。Thunder的leader和组员不论如何选取,在被轮换之前,都是固定的,特别是提案、通讯、出块等都依靠leader,具有浓厚的中心化特征。

2) 不具后验性、随机性不足,且安全性较差。因为固定的leader和组员,其leader就有作恶的可能,而且成为单点故障。不论组的leader还是组员,都不如Dfinity和Algorand的选取更具随机性,去中心化不足,因而很容易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同时也没有考虑提案人leader和验证者组员联手共谋的可能。因其组内通信依靠leader,进一步影响安全性。其安全性要比Algorand和Dfinity稍差。

3) 网络通信还需要改善。为了改善组内通信效率,Thunder所有组内通讯都要经由leader,导致leader的中心化、单点故障(如不在线或作恶),影响通讯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共识块需要经由P2P全网广播后上链,效率低下。

4) 性能不够好,存储容量受限。因没有采用组签名,其存储效率比Dfinity要差。但因只需一步共识,而且组的规模较小,所以其签名数据比Algorand要小,存储效率高于Algorand。其存储容量也同样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为保证系统可靠性,一旦检查出问题,就回退到慢速通道。其慢速通道虽然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但会影响系统出块速度,性能较差。

可以看出,Thunder设计了快慢两种数据同步模式,增加了可靠性,但其去中心化程度、系统安全和交易性能都有所欠缺。


4. 小结和展望


至笔者成文为止,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的很多数据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关实现代码大多没有公诸于世(除了Dfinity中有的少量PoC部分代码开源)。虽然三者都基于各自的学术论文,但其理想化的数学模型,离工程实现和落地相距甚远。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讨论中,所谓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安全和交易性能,这三者只能取其二的说法,并没有理论逻辑上的支撑,而只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观察。其实,去中心化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安全与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容量并不相互矛盾。本文希望就目前当红明星项目的分析,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找出一个融合它们各自优点(如Algorand中后验的安全性,Dfinity中BLS签名带来的性能提高,Thunder的慢速通道的可靠性),形成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更好的解决目前区块链“三元悖论”的共识方法。不仅提高其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以达到规模化应用,突破单节点容量的限制,打造一个“高可用、强安全、高效率”的区块链,真正做到“区块链的高可信与中心化的高效率”融合并存。此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不具有同时解决“三元悖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而选择相应具有特色的共识算法呢?


作者:Tim,致远博士,Larry 查看全部
Algorand.jpg

在当前的区块链公链体系中,有三大当红项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因其创始成员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均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的科学方法来提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和交易性能,试图破解区块链领域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些项目为新一代的区块链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虽然此三个项目还没有实际公开上线运行,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大量讨论。

随着对这三个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此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根据具体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

(1)Algorand可能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高性能,且其去中心化特性存在潜在问题;

(2)Dfinity和Thunder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都存在较多疑点;

(3)因三者均没有实际公开上线和工程落地,是否真正解决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存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项目都没有公开相应的Token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会制约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公链的生态发展和实用价值。同时,其容量的限制和网络通讯的低效,都会制约其规模应用和实际使用的落地。


1. Algorand共识体系分析


Algorand是一个基于随机算法的公有链项目, 由MIT著名的密码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Micali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区块链中由去中心化、安全性以及交易性能三个方面所组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该问题也被称为“三元悖论” ,一般认为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中这三个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要素。Algorand其本质是通过密码学的方法,来做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决定下一个区块的生成者是谁。如果这个随机数发生器是完全随机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上个区块的发布者)都无法预测下一个的发布者是谁,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共识算法了。

在Algorand算法里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随机数发生器,第二个是随机出来的提案者如何在不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第三个是如何应对不在线的节点。Algorand采用了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的分组方式——包括提案组和验证组,以解决PoW共识机制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并希望同时提升交易性能。

在Algorand方案中,首先每个新区块是由一个独立的随机生成的提案组产生多个提案块,其成员随机选择,期望值为26人。然后再由多个随机组成的验证组逐步经多次验证达成共识。这里验证组的个数一般为12组甚至更多,而每组包含2000~4000成员。每个提案组和验证组都是从所有用户的集合中随机选出,以强化去中心化程度。而用户的账户余额将会影响被选中的概率,并且给予每一个被选中用户一个优先级别(priority)以及拥有此优先级的证明。被提议的多个区块随后将在全网内通过八卦协议(gossip)传播,到达下一组进行验证和共识,直到最终唯一确认,最后唯一获选的区块加上各验证组共识组员签名信息上链。

Algorand的独特创新是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加密抽签,整体方案具有后验性。具体而言,用户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为某组(某轮的提案组或某步的验证组)成员的人,他人无法事先获知,只能等其广播后验证,恶意攻击者甚至无法事先知道组成员是谁,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贿赂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组员间也无法共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但分析其具体工作机制后,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

1) 签名数据庞大,造成存储浪费并影响性能。Algorand使用VRF来确定提案组与验证组,这个方式充分发挥了VRF的可验证性优势,且后验优势使得Algorand的共识体系更安全。但是,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即BA*算法,参与节点通过VRF秘密抽签选出。这一设计使Algorand在验证前必须等待凭证(VRF prove)到来,才能知晓参与节点。而且,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得Algorand的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根据我们的估算,在平均每组3000个验证节点的规模下,每组的签名数据长达126KB,加上其它信息,通知信息约300K,每块的签名数据可达2000*64*12=1M(共12组,每组3000人,至少2/3达成共识。ed25519签名数据长度是64。),远超一般门限签名几十个字节,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因每块存储的交易量将被占用,不存储签名又会影响安全),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

2) 算法对于网络带宽要求极大,个人用户很难参与,严重影响去中心化特性。如下图所示,对照来自于Algorand论文中的公开测试数据,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约10M-1M=9M,每M存储的交易数为1万,则基于Algorand的测试数据,有90000/50=1800TPS,约为比特币的100多倍)。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3) 节点网络规模受限,网络通讯不经济并影响性能。当网络规模太小时,将无法组成所需的提案组和验证组,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网络规模太大时,提案块(假设大小2M,去除签名的1M,有效交易存储空间为1M)和验证信息(大小约300K)无法快速传播到后继验证节点,也会影响系统性能。

Algorand即使在验证环境也需要等待5*10=50s以上(包括等待潜在提案者的时间延迟及其特殊的拜占庭算法),加上其提案传播时间10秒,至少需要60秒才能完成一次出块上链。假设一个有效存储1M(去除签名后)的块包含1万笔交易,则其TPS为10000/60=167。我们预估在全网真实环境下,这个结果会更糟。假设每个验证组成员为3000个,每次验证组成员不重复(一般12组甚至更多),则至少需要12*3000=36000个节点。根据下图所示,一个2M的块,要传播到3000个节点,需要36秒,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45秒左右甚至更长才能到达第一验证组。验证信息(大小300K)需要9秒左右才能传播3000个节点,如传播到36000个节点,可能需要12秒或更久,到达下一验证组。而其一般要11步或更多才能完成验证,再加上最后一步,这样就验证就需要12*(11+1)=144秒。整个过程需要189秒,其性能仅约53TPS,离项目方宣称的1000TPS差之甚远。

4) 账本数据存储相对较大。如前所述,因其采用多步BA共识算法,其签名占据巨大存储空间,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影响了性能,也浪费了账本存储空间,制约了账本系统的存储容量和系统规模。

5) 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签后验性给出了一个解决“三角悖论”的很好设计思想,但其在验证环节的设计更偏单纯的学术化理想化,导致其对网络流量、有效通讯数据等实际工程落地思考不够,严重影响了公链运行性能、节点网络规模、账本存储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2. Dfinity共识体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Dfinity共识体系是被认为较有希望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区块链公链方案之一。为了解决PoW性能低下和高能耗的问题,Dfinity也采用了PoS分组模式。与Algorand不同,Dfinity在Github提供了一个GO语言的概念验证POC实现。Dfinity用随机数把矿工分为若干个组,每组400人,组中的一个节点将按顺序被选作提案节点,其它节点为验证节点。每次由随机数决定下一出块组,组内随机轮询决定下一个出块提案节点。提案块全网广播到同组成员,进行验证,使用BLS门限签名来达成组内共识。BLS门限签名要比Algorand的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更有效率,无需像拜占庭容错算法那样多轮的验证步骤,不但提高了TPS而且还省下了长签名数据入链造成的存储容量问题。其理论上整个铸块时限timeout是10秒,每隔2秒一个提案,且在其testnet上的TPS是2500。我们认为Dfinity在性能方面比Algorand更具优势。但是因采用了先验模式,它的安全性不如Algorand。同时其网络通讯效率不高,像比特币和Algorand一样,完全靠P2P的传播,没有针对分组模式进行设计。容量虽不像Algorand那样浪费,但最大容量仍受限于全帐节点存储空间。

1) 不具有后验性,安全性较差。虽然有多个组,但各组的成员事先固定,容易被攻击,也容易组内窜谋,影响安全性。每次出块组某轮出块期间只有一个节点被选作提案节点,形成单点故障,又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无法保证被选提案节点是否在线。同时,组内各成员按顺序轮流作提案节点,容易被外界所知,造成安全隐患。因其没有采用加密抽签方式,不具有后验性,因此会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Dfinity也没有考虑同组的提案人和验证者联手共谋的可能,存在被人为控制的隐患。

2) 性能解决方案缺乏鲁棒性,而且系统规模受限。每次随机抽取的一个提案节点如不在线,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影响出块速度。提案块需要广播到全网,到达同组的其它成员,它们构成了验证组(400个节点),验证节点需要等待提案块的到达,浪费时间而影响性能。验证组内需要多轮通讯才能达成共识,而400个成员的组内通信也是依靠P2P的八卦协议,通讯量巨大,效率低下,影响出块速度和系统性能。假设有10个组,每组400个节点,则系统有4000个节点,按TradeBlock上图所示,1M的块需要约18秒传播到3000个节点,远超其铸块timeout时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规模。

3) 网络通讯效率低下。Dfinity组内的通讯量是O(n^2),400人的组内通讯量大。不论提案块还是验证组内共识,亦或是共识块的上链,都依靠P2P的广播,增加网络传输负担,影响系统效率。

4) 存储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能力。与比特币、以太坊和Algorand一样,其系统容量,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没有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5) 依赖新的密码学基(cryptography primitive)。依赖新的密码学基(椭圆曲线pairing)和密钥生成协议,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和Algorand对比,Dfinity在性能方面因其分组共识和BLS组签名有所提高,但其安全性有所下降。其400人分组规模的通讯效率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其技术架构和宣称的去中心化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3. Thunder共识体系分析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Thunder是一种Layer2的公链解决方案,可用于提升已有的公链特性。但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Thunder也用分组的方式(其快速通道fast path模式),有1个leader和多个验证组员,希望提高系统性能,但其选择leader和组员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没有公开。其快速通道是由系统选出一个leader和多个组员,由leader给出提案块,然后由组员经BFT验证达成共识,再由leader传播全网上链。为了弥补安全的不足,它在上面的快速通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如没有发现问题,就移动检查点。一旦发生问题,就在上次的检查点,启动慢速通道(慢速通道slow path,比如采用比特币的POW方式),让系统仍能工作,虽然性能低下。

1) 中心化明显。Thunder的leader和组员不论如何选取,在被轮换之前,都是固定的,特别是提案、通讯、出块等都依靠leader,具有浓厚的中心化特征。

2) 不具后验性、随机性不足,且安全性较差。因为固定的leader和组员,其leader就有作恶的可能,而且成为单点故障。不论组的leader还是组员,都不如Dfinity和Algorand的选取更具随机性,去中心化不足,因而很容易受到DDOS攻击和女巫攻击,同时也没有考虑提案人leader和验证者组员联手共谋的可能。因其组内通信依靠leader,进一步影响安全性。其安全性要比Algorand和Dfinity稍差。

3) 网络通信还需要改善。为了改善组内通信效率,Thunder所有组内通讯都要经由leader,导致leader的中心化、单点故障(如不在线或作恶),影响通讯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与Algorand和Dfinity一样,共识块需要经由P2P全网广播后上链,效率低下。

4) 性能不够好,存储容量受限。因没有采用组签名,其存储效率比Dfinity要差。但因只需一步共识,而且组的规模较小,所以其签名数据比Algorand要小,存储效率高于Algorand。其存储容量也同样受限于单节点的存储空间。为保证系统可靠性,一旦检查出问题,就回退到慢速通道。其慢速通道虽然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但会影响系统出块速度,性能较差。

可以看出,Thunder设计了快慢两种数据同步模式,增加了可靠性,但其去中心化程度、系统安全和交易性能都有所欠缺。


4. 小结和展望


至笔者成文为止,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的很多数据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关实现代码大多没有公诸于世(除了Dfinity中有的少量PoC部分代码开源)。虽然三者都基于各自的学术论文,但其理想化的数学模型,离工程实现和落地相距甚远。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讨论中,所谓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安全和交易性能,这三者只能取其二的说法,并没有理论逻辑上的支撑,而只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观察。其实,去中心化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安全与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容量并不相互矛盾。本文希望就目前当红明星项目的分析,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找出一个融合它们各自优点(如Algorand中后验的安全性,Dfinity中BLS签名带来的性能提高,Thunder的慢速通道的可靠性),形成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更好的解决目前区块链“三元悖论”的共识方法。不仅提高其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以达到规模化应用,突破单节点容量的限制,打造一个“高可用、强安全、高效率”的区块链,真正做到“区块链的高可信与中心化的高效率”融合并存。此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不具有同时解决“三元悖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而选择相应具有特色的共识算法呢?


作者:Tim,致远博士,Larry

市场在下滑,信心在崩塌,a16z 却大胆下注。为什么?

市场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11:47 • 来自相关话题

a16z crypto 合伙人、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

了解一下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以及他下注 DFINITY 的原因。


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市值从年初的高点下跌已经超过 80%,信心在崩溃,但是加密投资领域最知名的投资机构却大胆下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在上月底宣布,对去中心化计算平台 DFINITY 投出该加密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

DFINITY 本轮完成 1.02 亿美元的融资,由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等。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

这笔投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他是中本聪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这笔投资,也让他成为这次熊市中,最大胆的人。


谁是 Chris Dixon?


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并在那个时候就大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区块链投资,投资了 Ripple。之后,他一直领导着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区块链领域投资,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Mediachain 等明星项目。

今年 6 月,Andreessen Horowitz 推出了 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请来前联邦法官 Katie Haun 和 Chris Dixon 共同执掌。

Chris Dixon 是加密世界的传奇。他把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论文裱起来,挂在了墙上。他说,因为这个白皮书短小精炼,正适合他的一个相框。

他曾经解释自己倾心区块链投资的原因:他关注区块链是因为他认定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由开发、去中心化的协议治理。他解释说,基本上,在 2008 年之前互联网还是这样的,但 2008 年之后就不同了,「有可能智能手机是转折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的时代开始,Google、Apple、Facebook 和亚马逊变得极其强大」。


私人生活信息接近于零


Chris Dixon 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谈自己的私人生活。

人们只知道,2005 年左右,Chris Dixon 创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关于网页安全管理的初创公司 SiteAdvisor,他在 2006 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 McAfee。之后,他又创立了众包推荐网站 Hunch,又在 2011 年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eBay。之后,在 2013 年加入 Andreessen Horowitz,迅速被几家媒体评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尽管 Chris Dixon 善于写作,乐于分享,写下一篇篇关于区块链发展的热门文章,每每在加密货币社区和整个风险投资领域广泛分享,但是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一直守口如瓶。他说:「有太多疯狂的人了。有人会到我们住处,认为我们在那里藏着比特币呢!」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唯一的蛛丝马迹是:Chris Dixon 于 1999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主修哲学。

他曾经透露过,库尔特·哥德尔、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巴赫这些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在高中写过一篇论文,探讨机器是否有一天可以思考。在哥伦比亚,他研究语言的哲学、思考的哲学。之后,他又对历史兴趣昂然。


什么让区块链技术伟大?


作为「最成功的科技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 对于发现未来天才,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回过头看看伟大的发明,它们都是一小部分有点点疯狂的人推动实现的,这些人的动力来源自「对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会在周末去做其他那些人在 10 年后工作中会做的事情」。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技术源于车库和宿舍,因为聪明人的动力来自兴趣。

他以区块链技术举例说,如果再看比特币的早期技术,人们并不是要去瓦解美联储,也不是去创造计算机接管 Facebook 和 Google,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推动者只是对一些专有的问题有兴趣而已。

这正是他寻常区块链技术领域伟大公司的原则。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他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

他说,关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一场「内战」,导致了比特币阵营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也就是支持大区块的那一方。他说,理论上,两方仅仅是争论 GitHub 上比特币代币一个简单数字,即关于「区块大小」的数字,但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未来的看法。

用他的解释,一方是「加密朋克们」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比特币的目的是瓦解美联储;而他所支持的另一方的观点则是,有一种真正有意思的全新的构架,开发者可以在构架上构建很多和金融相关的新的应用,比如货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有趣,但是可以远不止仅仅是个「比特币」,比如,可以在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基础上,增加一种丰富的可编程的语言。实际上,比特币有一种非常基本的编程语言。

不过,他这方并没有说服另一方。目前,比特币还只是一种数字货币。

但是以太坊在 2014 年横空出世,承载了他的部分愿望。Chris Dixon 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以太坊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强调,以太坊也有其局限。

正是以太坊的局限,让他认为,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会拥有巨大的未来。他说,这是让他在市场大熊市时大胆投资 DFINITY 的核心原因。

为了解释他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在大熊市中大胆投资 DFINITY 的原因,Chris Dixon 和 a16z crypto 的另一位合伙人 Ali Yahya,专门撰写了一篇长文。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笔巨额投资背后,区块链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投资 DFINITY

作者:Ali Yahya 和 Chris Dixon
编译:Perry Wang


当今的互联网平台,譬如谷歌、Facebook 和推特对其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掌控「生杀」大权。它们是聚合者,通过牢牢掌控所有用户数据及应用数据,控制着各种权力。具体来说,他们掌握的各种权利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次使用和彼此互动、用户顺利离开该平台转投其它平台、用户发现应用、发布应用、应用的全部现金流,以及第三方应用和其用户的关系等等。它们还掌控游戏规则,任何时间都可以在无需警告而改变其平台上允许的行为和内容,依据标准几乎完全是一家之言,结果会导致很多公司的合法权益被剥夺。

当任何中心化网络平台的利益及其用户 / 开发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的目的是从用户身上提取利益,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在过去 20 年间,这一趋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直是阻碍创新的黑手,因为企业家们不再相信他们所依赖平台的规则依然是中立公平的。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信任不具备「扩展性」。在全球互联网维度,如果没有可信媒介的帮助,陌生人之间根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中心化机构,如今入局扮演了中间媒介的角色,由于与数据所有权和人际互信所相关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集聚了无节制的权力,外界拿它们几乎没办法。

加密货币网络将推动新一批数字平台崛起,但与当前的中心化巨擘平台不同,新平台将由各自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们自己掌管和治理。


去信任且去中心化的计算


上述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去中心化计算,后者能推动应用在「无需信任」的状态下运转。这是指:程序的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甚至不需要控制主机的那些人的信任。

这类程序通过加密方式运转,规则是通过潜伏的去中心化协议来保障的。这类程序被称之为「智能合约」,也许应该更准确得称为「自主程序」。

请不要把它们和人工智能世界中的自主体搞混。这些所谓「智能合约」的程序之所以以「智能」得名,只是因其独立而具有自主性。

自主程序是强大的区块链。无信任认证特性是它们能被用于瓦解今天的中心化组织的核心原因。譬如,想象一下,打造一个像推特那样的社交网络,而其运行逻辑及数据不是由一家公司掌控,而是通过一个自主运行、代码可验证的程序所控制。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甚至可以代币化,分发给用户和开发者。亦或者想象一下,在金融机构内能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将当前容易导致错误和效率低下的人脑逻辑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把有资金筹集、交易、信贷、衍生品、支付和保险的合约用代码表达出来,可能这样会更为出色,优于用法律语言的表述。

加密货币网络的好处在于,通过无需信任的基元构建而成,而无需通过中间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去运行大幅减少合作中的信任认证。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要这一切成功运转,我们需要一台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其扩展性保障其足够强大。


扩展性是个大问题


现有的加密货币网络在通过去中心化计算将智能合约推向全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太坊普及了比特币背后的理念,率先推出真正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计算机。

自 Vitalik 在 2014 年初步提出这一概念后,以太坊无疑成为区块链领域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全球的技术开发者竞相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加密货币网络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一个。以太坊开发社区也成为各类技术讨论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是将想加入其中成为矿工的个人的计算资源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计算结构。运行生态中的任何一个程序,都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矿工给予信任,只要多数矿工是诚实的,这个平台的计算就是可以信赖的。

而像以太坊等区块链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具备扩展性而无法扩容。

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一问题,推出譬如 Plasma、分片和状态通道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加密货币区块链每秒能在全球范围内处理数十次的交易指令,用户需要等上几十分钟,运算才算最终完成,而每个指令的单价也很昂贵。这种技术局限性导致,只要几十万用户,就足以让区块链拥堵不堪。

区块链网络想要支持功能极为丰富、用户可能多达数十亿人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必须得扩容数个数量级。


区块链扩容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分布式计算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证。

客户,即将程序提交给这台世界计算机的主体,怎样能知道一群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矿工能正确运行这一程序?他 / 她如何信任结果?因为任何人可以参与网络,协议中默认存在一些恶意分子试图用尽办法从程序中牟利。譬如,如何阻止一名矿工逃避实际运行一个程序中的艰苦工作,而只是返回一些垃圾数据?协议需要假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对系统的信任唯一的来源,是协议自身通过加密学执行规则,依据对相关各方平衡的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让规则得以执行。

当下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是让网络中的每一名矿工执行每一次计算,其中,由多数矿工产生的结果被视为该区块链的共识,由协议认可为正确的。如果网络中过半数的矿工是诚实的、按照规则操作的,则保障恶意矿工返回的随机数据或试图破坏结果的行为被诚实的大多数矿工否决,这些人的工作将不会得到报酬。

这一策略当然有其局限性。可想而知,由于它要求成千上万矿工执行每次计算的每个指令,导致其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当前在分散式加密货币网络中运行所有计算指令,比起在手机上运行应用的效率要低了很多数量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有其它很多种策略。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网络中的矿工选举出一组代表,比方说从 25000 名矿工中选出 25 个代表,然后依赖他们争取执行计算。如果他们诚实执行,回报很高,因为他们一旦被抓住作弊,就会被剥夺在社区中的这一尊贵地位,永远再也无法当选。

对这种机制常见的批评是,它可能遇到现实世界中困扰民主机制的同样问题:投票率低、出现买票贿选情况,以及当选代表可能收受贿赂及腐败等问题。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博弈在理论上是稳定的:通过贿赂当选代表而攻击这一区块链网络的收益可能大于成本。至于这种策略能否有良好表现,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它理论上存在缺陷,但它可能是一种好办法,能取得不俗的实践效果。


DFINITY 闪亮登场


DFINITY 是在加州 Palo Alto 和瑞士苏黎世都设有办公室的一个项目。其创始人是 Dominic Williams,他富有远见,矢志打造一个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能扩展至数十亿的用户。Dominic 过去几年间组建的这一团队,是我们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迄今见过的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他招募了分布式系统、加密学、博弈论和编程语言领域最为出色的部分专家,该团队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包括 Andreas Rossberg 他是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并成功为谷歌打造 Chrome 浏览器的 V8 JavaScript 引擎、Ben Lynn 他是「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L」、刘海博士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Timo Hanke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以及其他精英。似乎我们每次会晤 Dominic 和 DFINITY 团队,他们总是又挖到了一位行业精英。





DFINITY 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加密基金 a16z 很荣幸参与投资了 DFINITY,我们很开心看到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团队打造一个去信任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很罕见,这支创业团队同时具有:1、对未来清晰的洞见和驱动;2、有着卓越的能力吸引全球最出色的人才加盟 这个说法豪不夸张;3、很清楚如何打造一个项目运转流畅的团队、在创意和执行方面达成平衡,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最后这点在加密行业中尤其重要。

我们坚信这支团队将在去中心化计算方向上取得巨大进展。在撰写此文时,他们已经在解决去中心化计算的崎岖道路上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成功建造了连接数以千计测试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制作,对该系统很多组件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一个重要创新、也是 DFINITY 网络的设计核心:在扩展性领域的独特技术。


DFINITY 随机信标机制 Random Beacon


DFINITY 对扩容问题采取的策略旨在解决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可靠的完全去中心化策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更具效率但投票机制理论上可靠性不强。

DFINITY 寻求在两个极端之间达成平衡,尽数吸取两种机制中的精华。

其理念很简单:吸取代表投票的出色效率,执行任何去中心化程序的矿工群体被压缩到一小部分人群中,但又不是通过社群投票选出一个委员会,因为其过程可能被政治操纵,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区块链新增加的每一个区块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委员会。

这种策略确实同时吸取了前面两种机制的精华:

1、DFINITY 的效率表现确实远远优于现有的所有加密货币的网络,因为共识只需要在一个小群体矿工内达成即可。这带来了双重改善:

首先,每个指令的完成成本大幅降低,因为其执行只需要复制少数几次即可。整个网络的总工作量和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也大幅降低。

其次,因为信息在小群体内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人数极多的大群体,客户把程序上传至网络到得到可靠反馈的等候时间 被称为该网络的延迟 大幅缩减。DFINITY 的终结性可以达到零点几秒的数量级,而不是像其它区块链那样需要几十分钟。

2、这中间不涉及人类投票过程,所以操纵投票和投票率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矿工被选中生产下一个区块的几率与他 / 她在该网络的权益比例挂钩,所以他 / 她对该网络的投资可以看作一种担保。如果有人想通过贿赂或者其它手段破坏区块生产委员会的共识,可能极为困难,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哪些矿工会当选,而当选矿工履行职责过程不过几秒而已。

这一理念非常浅显,为什么其它区块链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如何搭建安全、去中心化的随机信标,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难题,这个协议假设多数参与者是诚实的,然后通过随机号码选出一组参与者,该机制有以下特征:

即使知道之前所有的结果,每组随机序列的结果依然是完全不可预料的。特别地,在该随机信标的结果向所有人公开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提前预测其结果。

每次随机序列的结果都不会被不诚实的参与者影响到或者干扰到。


DFINITY 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中,其中之一是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搭建一个安全的随机信标。它依赖于「BLS 签名」, 该算法于 2001 年通过论文推出,之后成为日益重要的加密基本元素。

你当然很清楚,打造一个世界计算机不仅限于发现一种突破性共识算法那么简单。DFINITY 是一个端对端计算平台,每层堆栈都嵌入了去中心化范式。

在与应用及开发者最接近的层栈,DFINITY 提供了一种很好匹配分布式、异步计算的原生编程语言 ActorScript,该语言由团队中的 Andreas Rossberg 开发。它的一大功能是简化了程序员对应用状态的管理。DFINITY 平台未来还将提供其它很多编程语言。

ActorScript 的下一层栈是 DFINITY 的虚拟机,后者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运行应用逻辑的核心引擎,它被特殊设计为通过 WebAssembly 指令运行。

WebAssembly 是字节码一种公开标准,可在不同平台切换和通用。因此它可以用接近原生机器码的速度运行。Andreas Rossberg 在谷歌工作时,与他人合作联合创造了 WebAssembly,之后,WebAssembly 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WebAssembly。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和出色效率,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计算机而言,采用 WebAssembly 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最终,将节点金字塔 每个节点都是上述堆栈运行的一个用例 最终集合成一个统一的计算结构是 DFINITY 的随机信标机制和公式算法,在将所有人互联起来的 P2P 网络协议上运行。

像 DFINITY 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让全球用户的关联更紧密,数字平台可以在无需信任、匿名和开源软件上搭建起来,由用户和开发者社群完全拥有并进行治理,而不是由公司运营。这种新范例的开发性和排他性有可能组成人类史无前例规模的协作。

我们很兴奋与 DFINITY 团队牵手,很高兴能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前行。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有他们的新技术支持的崭新的世界。 查看全部
e986e365fe88a41cb567fcc2a5780c28.jpg

a16z crypto 合伙人、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


了解一下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Chris Dixon,以及他下注 DFINITY 的原因。



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市值从年初的高点下跌已经超过 80%,信心在崩溃,但是加密投资领域最知名的投资机构却大胆下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在上月底宣布,对去中心化计算平台 DFINITY 投出该加密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

DFINITY 本轮完成 1.02 亿美元的融资,由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等。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

这笔投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他是中本聪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最成功的区块链投资人。

这笔投资,也让他成为这次熊市中,最大胆的人。


谁是 Chris Dixon?


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并在那个时候就大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区块链投资,投资了 Ripple。之后,他一直领导着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区块链领域投资,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Mediachain 等明星项目。

今年 6 月,Andreessen Horowitz 推出了 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请来前联邦法官 Katie Haun 和 Chris Dixon 共同执掌。

Chris Dixon 是加密世界的传奇。他把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论文裱起来,挂在了墙上。他说,因为这个白皮书短小精炼,正适合他的一个相框。

他曾经解释自己倾心区块链投资的原因:他关注区块链是因为他认定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由开发、去中心化的协议治理。他解释说,基本上,在 2008 年之前互联网还是这样的,但 2008 年之后就不同了,「有可能智能手机是转折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的时代开始,Google、Apple、Facebook 和亚马逊变得极其强大」。


私人生活信息接近于零


Chris Dixon 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谈自己的私人生活。

人们只知道,2005 年左右,Chris Dixon 创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关于网页安全管理的初创公司 SiteAdvisor,他在 2006 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 McAfee。之后,他又创立了众包推荐网站 Hunch,又在 2011 年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eBay。之后,在 2013 年加入 Andreessen Horowitz,迅速被几家媒体评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尽管 Chris Dixon 善于写作,乐于分享,写下一篇篇关于区块链发展的热门文章,每每在加密货币社区和整个风险投资领域广泛分享,但是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一直守口如瓶。他说:「有太多疯狂的人了。有人会到我们住处,认为我们在那里藏着比特币呢!」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唯一的蛛丝马迹是:Chris Dixon 于 1999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主修哲学。

他曾经透露过,库尔特·哥德尔、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巴赫这些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在高中写过一篇论文,探讨机器是否有一天可以思考。在哥伦比亚,他研究语言的哲学、思考的哲学。之后,他又对历史兴趣昂然。


什么让区块链技术伟大?


作为「最成功的科技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 对于发现未来天才,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回过头看看伟大的发明,它们都是一小部分有点点疯狂的人推动实现的,这些人的动力来源自「对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会在周末去做其他那些人在 10 年后工作中会做的事情」。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技术源于车库和宿舍,因为聪明人的动力来自兴趣。

他以区块链技术举例说,如果再看比特币的早期技术,人们并不是要去瓦解美联储,也不是去创造计算机接管 Facebook 和 Google,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推动者只是对一些专有的问题有兴趣而已。

这正是他寻常区块链技术领域伟大公司的原则。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他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

他说,关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一场「内战」,导致了比特币阵营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也就是支持大区块的那一方。他说,理论上,两方仅仅是争论 GitHub 上比特币代币一个简单数字,即关于「区块大小」的数字,但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未来的看法。

用他的解释,一方是「加密朋克们」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比特币的目的是瓦解美联储;而他所支持的另一方的观点则是,有一种真正有意思的全新的构架,开发者可以在构架上构建很多和金融相关的新的应用,比如货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有趣,但是可以远不止仅仅是个「比特币」,比如,可以在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基础上,增加一种丰富的可编程的语言。实际上,比特币有一种非常基本的编程语言。

不过,他这方并没有说服另一方。目前,比特币还只是一种数字货币。

但是以太坊在 2014 年横空出世,承载了他的部分愿望。Chris Dixon 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以太坊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强调,以太坊也有其局限。

正是以太坊的局限,让他认为,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会拥有巨大的未来。他说,这是让他在市场大熊市时大胆投资 DFINITY 的核心原因。

为了解释他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在大熊市中大胆投资 DFINITY 的原因,Chris Dixon 和 a16z crypto 的另一位合伙人 Ali Yahya,专门撰写了一篇长文。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笔巨额投资背后,区块链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投资 DFINITY

作者:Ali Yahya 和 Chris Dixon
编译:Perry Wang


当今的互联网平台,譬如谷歌、Facebook 和推特对其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掌控「生杀」大权。它们是聚合者,通过牢牢掌控所有用户数据及应用数据,控制着各种权力。具体来说,他们掌握的各种权利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次使用和彼此互动、用户顺利离开该平台转投其它平台、用户发现应用、发布应用、应用的全部现金流,以及第三方应用和其用户的关系等等。它们还掌控游戏规则,任何时间都可以在无需警告而改变其平台上允许的行为和内容,依据标准几乎完全是一家之言,结果会导致很多公司的合法权益被剥夺。

当任何中心化网络平台的利益及其用户 / 开发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的目的是从用户身上提取利益,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在过去 20 年间,这一趋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直是阻碍创新的黑手,因为企业家们不再相信他们所依赖平台的规则依然是中立公平的。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信任不具备「扩展性」。在全球互联网维度,如果没有可信媒介的帮助,陌生人之间根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中心化机构,如今入局扮演了中间媒介的角色,由于与数据所有权和人际互信所相关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集聚了无节制的权力,外界拿它们几乎没办法。

加密货币网络将推动新一批数字平台崛起,但与当前的中心化巨擘平台不同,新平台将由各自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们自己掌管和治理。


去信任且去中心化的计算


上述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去中心化计算,后者能推动应用在「无需信任」的状态下运转。这是指:程序的正确运行无需依赖任何主体的信任,甚至不需要控制主机的那些人的信任。

这类程序通过加密方式运转,规则是通过潜伏的去中心化协议来保障的。这类程序被称之为「智能合约」,也许应该更准确得称为「自主程序」。

请不要把它们和人工智能世界中的自主体搞混。这些所谓「智能合约」的程序之所以以「智能」得名,只是因其独立而具有自主性。

自主程序是强大的区块链。无信任认证特性是它们能被用于瓦解今天的中心化组织的核心原因。譬如,想象一下,打造一个像推特那样的社交网络,而其运行逻辑及数据不是由一家公司掌控,而是通过一个自主运行、代码可验证的程序所控制。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甚至可以代币化,分发给用户和开发者。亦或者想象一下,在金融机构内能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将当前容易导致错误和效率低下的人脑逻辑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把有资金筹集、交易、信贷、衍生品、支付和保险的合约用代码表达出来,可能这样会更为出色,优于用法律语言的表述。

加密货币网络的好处在于,通过无需信任的基元构建而成,而无需通过中间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去运行大幅减少合作中的信任认证。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要这一切成功运转,我们需要一台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其扩展性保障其足够强大。


扩展性是个大问题


现有的加密货币网络在通过去中心化计算将智能合约推向全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太坊普及了比特币背后的理念,率先推出真正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计算机。

自 Vitalik 在 2014 年初步提出这一概念后,以太坊无疑成为区块链领域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全球的技术开发者竞相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加密货币网络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一个。以太坊开发社区也成为各类技术讨论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是将想加入其中成为矿工的个人的计算资源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计算结构。运行生态中的任何一个程序,都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矿工给予信任,只要多数矿工是诚实的,这个平台的计算就是可以信赖的。

而像以太坊等区块链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具备扩展性而无法扩容。

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一问题,推出譬如 Plasma、分片和状态通道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加密货币区块链每秒能在全球范围内处理数十次的交易指令,用户需要等上几十分钟,运算才算最终完成,而每个指令的单价也很昂贵。这种技术局限性导致,只要几十万用户,就足以让区块链拥堵不堪。

区块链网络想要支持功能极为丰富、用户可能多达数十亿人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必须得扩容数个数量级。


区块链扩容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分布式计算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证。

客户,即将程序提交给这台世界计算机的主体,怎样能知道一群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矿工能正确运行这一程序?他 / 她如何信任结果?因为任何人可以参与网络,协议中默认存在一些恶意分子试图用尽办法从程序中牟利。譬如,如何阻止一名矿工逃避实际运行一个程序中的艰苦工作,而只是返回一些垃圾数据?协议需要假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对系统的信任唯一的来源,是协议自身通过加密学执行规则,依据对相关各方平衡的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让规则得以执行。

当下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是让网络中的每一名矿工执行每一次计算,其中,由多数矿工产生的结果被视为该区块链的共识,由协议认可为正确的。如果网络中过半数的矿工是诚实的、按照规则操作的,则保障恶意矿工返回的随机数据或试图破坏结果的行为被诚实的大多数矿工否决,这些人的工作将不会得到报酬。

这一策略当然有其局限性。可想而知,由于它要求成千上万矿工执行每次计算的每个指令,导致其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当前在分散式加密货币网络中运行所有计算指令,比起在手机上运行应用的效率要低了很多数量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有其它很多种策略。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网络中的矿工选举出一组代表,比方说从 25000 名矿工中选出 25 个代表,然后依赖他们争取执行计算。如果他们诚实执行,回报很高,因为他们一旦被抓住作弊,就会被剥夺在社区中的这一尊贵地位,永远再也无法当选。

对这种机制常见的批评是,它可能遇到现实世界中困扰民主机制的同样问题:投票率低、出现买票贿选情况,以及当选代表可能收受贿赂及腐败等问题。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博弈在理论上是稳定的:通过贿赂当选代表而攻击这一区块链网络的收益可能大于成本。至于这种策略能否有良好表现,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它理论上存在缺陷,但它可能是一种好办法,能取得不俗的实践效果。


DFINITY 闪亮登场


DFINITY 是在加州 Palo Alto 和瑞士苏黎世都设有办公室的一个项目。其创始人是 Dominic Williams,他富有远见,矢志打造一个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能扩展至数十亿的用户。Dominic 过去几年间组建的这一团队,是我们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迄今见过的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他招募了分布式系统、加密学、博弈论和编程语言领域最为出色的部分专家,该团队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包括 Andreas Rossberg 他是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并成功为谷歌打造 Chrome 浏览器的 V8 JavaScript 引擎、Ben Lynn 他是「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L」、刘海博士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Timo Hanke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以及其他精英。似乎我们每次会晤 Dominic 和 DFINITY 团队,他们总是又挖到了一位行业精英。

d3abe321d4e06f3cbe10d959b333578a.jpg

DFINITY 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加密基金 a16z 很荣幸参与投资了 DFINITY,我们很开心看到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团队打造一个去信任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很罕见,这支创业团队同时具有:1、对未来清晰的洞见和驱动;2、有着卓越的能力吸引全球最出色的人才加盟 这个说法豪不夸张;3、很清楚如何打造一个项目运转流畅的团队、在创意和执行方面达成平衡,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最后这点在加密行业中尤其重要。

我们坚信这支团队将在去中心化计算方向上取得巨大进展。在撰写此文时,他们已经在解决去中心化计算的崎岖道路上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成功建造了连接数以千计测试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制作,对该系统很多组件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一个重要创新、也是 DFINITY 网络的设计核心:在扩展性领域的独特技术。


DFINITY 随机信标机制 Random Beacon


DFINITY 对扩容问题采取的策略旨在解决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可靠的完全去中心化策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更具效率但投票机制理论上可靠性不强。

DFINITY 寻求在两个极端之间达成平衡,尽数吸取两种机制中的精华。

其理念很简单:吸取代表投票的出色效率,执行任何去中心化程序的矿工群体被压缩到一小部分人群中,但又不是通过社群投票选出一个委员会,因为其过程可能被政治操纵,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区块链新增加的每一个区块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委员会。

这种策略确实同时吸取了前面两种机制的精华:

1、DFINITY 的效率表现确实远远优于现有的所有加密货币的网络,因为共识只需要在一个小群体矿工内达成即可。这带来了双重改善:

首先,每个指令的完成成本大幅降低,因为其执行只需要复制少数几次即可。整个网络的总工作量和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也大幅降低。

其次,因为信息在小群体内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人数极多的大群体,客户把程序上传至网络到得到可靠反馈的等候时间 被称为该网络的延迟 大幅缩减。DFINITY 的终结性可以达到零点几秒的数量级,而不是像其它区块链那样需要几十分钟。

2、这中间不涉及人类投票过程,所以操纵投票和投票率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矿工被选中生产下一个区块的几率与他 / 她在该网络的权益比例挂钩,所以他 / 她对该网络的投资可以看作一种担保。如果有人想通过贿赂或者其它手段破坏区块生产委员会的共识,可能极为困难,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哪些矿工会当选,而当选矿工履行职责过程不过几秒而已。

这一理念非常浅显,为什么其它区块链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如何搭建安全、去中心化的随机信标,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难题,这个协议假设多数参与者是诚实的,然后通过随机号码选出一组参与者,该机制有以下特征:


即使知道之前所有的结果,每组随机序列的结果依然是完全不可预料的。特别地,在该随机信标的结果向所有人公开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提前预测其结果。

每次随机序列的结果都不会被不诚实的参与者影响到或者干扰到。



DFINITY 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中,其中之一是利用可验证随机函数搭建一个安全的随机信标。它依赖于「BLS 签名」, 该算法于 2001 年通过论文推出,之后成为日益重要的加密基本元素。

你当然很清楚,打造一个世界计算机不仅限于发现一种突破性共识算法那么简单。DFINITY 是一个端对端计算平台,每层堆栈都嵌入了去中心化范式。

在与应用及开发者最接近的层栈,DFINITY 提供了一种很好匹配分布式、异步计算的原生编程语言 ActorScript,该语言由团队中的 Andreas Rossberg 开发。它的一大功能是简化了程序员对应用状态的管理。DFINITY 平台未来还将提供其它很多编程语言。

ActorScript 的下一层栈是 DFINITY 的虚拟机,后者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运行应用逻辑的核心引擎,它被特殊设计为通过 WebAssembly 指令运行。

WebAssembly 是字节码一种公开标准,可在不同平台切换和通用。因此它可以用接近原生机器码的速度运行。Andreas Rossberg 在谷歌工作时,与他人合作联合创造了 WebAssembly,之后,WebAssembly 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WebAssembly。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和出色效率,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计算机而言,采用 WebAssembly 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最终,将节点金字塔 每个节点都是上述堆栈运行的一个用例 最终集合成一个统一的计算结构是 DFINITY 的随机信标机制和公式算法,在将所有人互联起来的 P2P 网络协议上运行。

像 DFINITY 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让全球用户的关联更紧密,数字平台可以在无需信任、匿名和开源软件上搭建起来,由用户和开发者社群完全拥有并进行治理,而不是由公司运营。这种新范例的开发性和排他性有可能组成人类史无前例规模的协作。

我们很兴奋与 DFINITY 团队牵手,很高兴能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前行。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有他们的新技术支持的崭新的世界。

融资周报:Dfinity凭借区块链系统研发对战以太坊获1亿美元投资

资讯tanzha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02 23:15 • 来自相关话题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融资消息】


1.区块链平台Dfinity融资1亿美元

DFINITY是一家开源分布式区块链计算系统研发商,除了高度兼容以太坊现有应用,在吞吐量、高速计算、自适应三性能较以太坊有提升。

据悉,Dfinity筹集到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和Polychain Capital领投的1.02亿美元的新资金。


2.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毛球科技是一家根植于区块链底层算力资源,为区块链创业型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体系化算力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据悉,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国内融资汇总】


3.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OEC全称Organgnicecologicalchain专注于区块链农副产品生态溯源+线上游戏生态,其CEO方杰表示未来OEC将打造以实体产业为基础加线上游戏结合的产业生态。

据悉,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4.币会APP获乐东资本天使轮投资

币会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自治服务平台,致力于让全球区块链行业的持币者、项目方、平台方和媒体都能以一个完全不同于旧的互联网生态中的关系模式参与其中。

近日,乐东资本宣布天使轮投资币会APP。APP将于近期上线。


5.B91.com获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币圈最全行业数据库(B91.com)是专业的区块链一体化服务平台,旨在聚合区块链全球生态产业数据、资源,为区块链爱好者提供全球优质区块链行业内容及服务。

据悉B91全球区块链黄页网站(B91.com)宣布,现已获得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6.Lambda获得FBG Capital的投资 

Lambda Project是一家区块链存储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通过对Lambda Chain和Lambda FS的逻辑解耦和分别实现,向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能力,并实现了数据完整性证明、多链数据协同存储、跨链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等服务。

Lambda今日宣布获得数字资产管理公司FBG Capital的投资。


【国外融资汇总】


7.Deutsche Boerse公司收购了区块链合作伙伴HQLAx的少数股份 

HQLAX是一家英国金融交易方案供应商,通过R3 Corda区块链平台为创新型证券借贷提供解决方案,利用Corda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完全整合的前后操作模型,以促进抵押品管理流程和高质量流动资产的交换。

据悉,Deutsche Boerse(DB)与区块链流动性提供商HQLAx进一步合作,投资100万欧元成为股东之一。


8.Nebula Genomics获得4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Nebula Genomics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低成本测序数据的服务公司。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经济系统和分布式安全计算系统,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与安全性。Nebula允许用户通过共享数据来赚取电子货币。

Nebula Genomics宣布,获得4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9.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 

Digitalgrid公司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力、环境价值交易平台的初创公司。

据悉,日本九州电力公司于8月29日宣布对Digitalgrid公司进行投资。 查看全部
rongzi.jpg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融资消息】


1.区块链平台Dfinity融资1亿美元

DFINITY是一家开源分布式区块链计算系统研发商,除了高度兼容以太坊现有应用,在吞吐量、高速计算、自适应三性能较以太坊有提升。

据悉,Dfinity筹集到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和Polychain Capital领投的1.02亿美元的新资金。


2.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毛球科技是一家根植于区块链底层算力资源,为区块链创业型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体系化算力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据悉,区块链企业毛球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国内融资汇总】


3.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OEC全称Organgnicecologicalchain专注于区块链农副产品生态溯源+线上游戏生态,其CEO方杰表示未来OEC将打造以实体产业为基础加线上游戏结合的产业生态。

据悉,OEC项目获热点资本、伯恩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


4.币会APP获乐东资本天使轮投资

币会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自治服务平台,致力于让全球区块链行业的持币者、项目方、平台方和媒体都能以一个完全不同于旧的互联网生态中的关系模式参与其中。

近日,乐东资本宣布天使轮投资币会APP。APP将于近期上线。


5.B91.com获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币圈最全行业数据库(B91.com)是专业的区块链一体化服务平台,旨在聚合区块链全球生态产业数据、资源,为区块链爱好者提供全球优质区块链行业内容及服务。

据悉B91全球区块链黄页网站(B91.com)宣布,现已获得原链资本百万种子轮战略投资。


6.Lambda获得FBG Capital的投资 

Lambda Project是一家区块链存储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通过对Lambda Chain和Lambda FS的逻辑解耦和分别实现,向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能力,并实现了数据完整性证明、多链数据协同存储、跨链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等服务。

Lambda今日宣布获得数字资产管理公司FBG Capital的投资。


【国外融资汇总】


7.Deutsche Boerse公司收购了区块链合作伙伴HQLAx的少数股份 

HQLAX是一家英国金融交易方案供应商,通过R3 Corda区块链平台为创新型证券借贷提供解决方案,利用Corda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完全整合的前后操作模型,以促进抵押品管理流程和高质量流动资产的交换。

据悉,Deutsche Boerse(DB)与区块链流动性提供商HQLAx进一步合作,投资100万欧元成为股东之一。


8.Nebula Genomics获得4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Nebula Genomics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低成本测序数据的服务公司。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经济系统和分布式安全计算系统,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与安全性。Nebula允许用户通过共享数据来赚取电子货币。

Nebula Genomics宣布,获得4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9.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 

Digitalgrid公司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力、环境价值交易平台的初创公司。

据悉,日本九州电力公司于8月29日宣布对Digitalgrid公司进行投资。

DFINITY 凭什么在熊市中再融 1.02 亿美元?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31 10:36 • 来自相关话题

DFINITY 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去中心化云技术平台 DFINITY 宣布完成 1.0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Dfinity 号称,可以做到比亚马逊云服务 AWS 更高效、安全同时兼具可用性的公共云端运算平台。

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KR1 和该项目社区成员。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

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本轮融资未宣布估值。Multicoin Capital 和 Scalar Capital 稍早在预售轮也买进了 Dfinity 发行的代币,当时该公司估值 19 亿美元。

Dfinity 的 D,指的是「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finity 则代表「infinity 无限」,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1995 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2014 年他开始钻研加密货币平台技术,接着在 2016 年创立 Dfinity。他先是在瑞士苏黎世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Dfinity 基金会,之后在美国硅谷 Palo Alto 开设办公室,后者成为其最大的基地。

Williams 称,硅谷科技巨头规模已经过于庞大且权力过大,他们成为初创企业创新的阻碍。Dfinity 区块链网络的设想是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因此不受特定组织控制,因此可以确保立场中立。 Williams 称,Dfinity 的理想是打造新一代的云端运算平台,让企业可以使用的「网络计算机」,意思是基于网络单一、无限扩充的计算机,像是亚马逊的 AWS,必须要租用很多台计算机,而每个计算机都需要额外配置跟维护,还是有其限制跟麻烦的地方,未来一但 Dfinity 的构想能够实现,企业就能在同一个地方运作所有的系统,Dfinity 认为这将有能力跟亚马逊的 AWS 抗衡。

Williams 称,Dfinity 对技术人员给出的薪酬待遇可以与谷歌持平。 「如果你是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或者加密货币专业人士,会得到像 NBA 球星一样的待遇,」Dfinity 投资机构之一 a16z 的管理合伙人 Chris Dixon 表示。 谷歌给顶尖工程师给出数以百万美元的薪酬。

对 DFINITY 的投资是 a16z 成立两个月来的最大一笔投资,Dixon 表示 Dfinity 团队是该基金作出投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Dfinity 团队中包括前谷歌及 Uber 工程师和多名耶鲁大学博士,其中包括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的 Andreas Rossberg。WebAssembly 是目前主流互联网浏览器采用的加速技术,Dixon 表示,WebAssembly 可能是最近 10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他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 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 L-- Ben Lynn ,刘海博士 Paul Liu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 Timo Hanke 等等。






在投资者眼中另外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元素是 Williams 开发的阈值中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生成区块、大幅提升交易的吞吐量,同时采用新的架构,将共识、验证和存储分为不同层次,在性能及扩展性方面提升不少,Dominic Williams 表示,透过他们技术,可以让交易在 3-5 秒内完成,相较于比特币的 3,600 秒、以太坊的 600 秒,可以比较出明显差异。

不只是速度快,Dominic Williams 强调 Dfinity 还免去了其他密码货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上,Dfinity 是一种新型技术协议,因为没有后门,黑客根本无法进入。」他也强调跟以太坊并非竞争关系,关系反而更像是姊妹,不过在理念上还是有些微的不同,像是以太坊认为「代码即法律」,而 Dfinity 则是导入区块链神经系统进行运算管理,因此理念上相信「AI 即法律」。

Dixon 和 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认为,考虑到 Dfinity 未来面对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商用市场,之前一轮融资中近 2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Dfinity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 2019 年初推出这一网络。(作者:Perry Wang) 查看全部
ccfcb08f-4998-564a-bf77-65ae8f1e25c0.jpg

DFINITY 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去中心化云技术平台 DFINITY 宣布完成 1.0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旗下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 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Dfinity 号称,可以做到比亚马逊云服务 AWS 更高效、安全同时兼具可用性的公共云端运算平台。

参与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 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丰元创投、KR1 和该项目社区成员。DFINITY 今年早些时候曾从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Capital 融资 6100 万美元。

自 2016 年组建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多轮私募中共融资 1.95 亿美元。本轮融资未宣布估值。Multicoin Capital 和 Scalar Capital 稍早在预售轮也买进了 Dfinity 发行的代币,当时该公司估值 19 亿美元。

Dfinity 的 D,指的是「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finity 则代表「infinity 无限」,联合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1995 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2014 年他开始钻研加密货币平台技术,接着在 2016 年创立 Dfinity。他先是在瑞士苏黎世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Dfinity 基金会,之后在美国硅谷 Palo Alto 开设办公室,后者成为其最大的基地。

Williams 称,硅谷科技巨头规模已经过于庞大且权力过大,他们成为初创企业创新的阻碍。Dfinity 区块链网络的设想是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因此不受特定组织控制,因此可以确保立场中立。 Williams 称,Dfinity 的理想是打造新一代的云端运算平台,让企业可以使用的「网络计算机」,意思是基于网络单一、无限扩充的计算机,像是亚马逊的 AWS,必须要租用很多台计算机,而每个计算机都需要额外配置跟维护,还是有其限制跟麻烦的地方,未来一但 Dfinity 的构想能够实现,企业就能在同一个地方运作所有的系统,Dfinity 认为这将有能力跟亚马逊的 AWS 抗衡。

Williams 称,Dfinity 对技术人员给出的薪酬待遇可以与谷歌持平。 「如果你是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或者加密货币专业人士,会得到像 NBA 球星一样的待遇,」Dfinity 投资机构之一 a16z 的管理合伙人 Chris Dixon 表示。 谷歌给顶尖工程师给出数以百万美元的薪酬。

对 DFINITY 的投资是 a16z 成立两个月来的最大一笔投资,Dixon 表示 Dfinity 团队是该基金作出投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Dfinity 团队中包括前谷歌及 Uber 工程师和多名耶鲁大学博士,其中包括 WebAssembly 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的 Andreas Rossberg。WebAssembly 是目前主流互联网浏览器采用的加速技术,Dixon 表示,WebAssembly 可能是最近 10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他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 BLS 签名三位发明者中的 L-- Ben Lynn ,刘海博士 Paul Liu (英特尔 Haskell Compiler 架构师), 比特币挖矿算法优化 AsicBoost 的发明人 Timo Hanke 等等。

3d6f4a4a-27e5-5f13-99bf-1167e1061726.jpg


在投资者眼中另外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元素是 Williams 开发的阈值中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生成区块、大幅提升交易的吞吐量,同时采用新的架构,将共识、验证和存储分为不同层次,在性能及扩展性方面提升不少,Dominic Williams 表示,透过他们技术,可以让交易在 3-5 秒内完成,相较于比特币的 3,600 秒、以太坊的 600 秒,可以比较出明显差异。

不只是速度快,Dominic Williams 强调 Dfinity 还免去了其他密码货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上,Dfinity 是一种新型技术协议,因为没有后门,黑客根本无法进入。」他也强调跟以太坊并非竞争关系,关系反而更像是姊妹,不过在理念上还是有些微的不同,像是以太坊认为「代码即法律」,而 Dfinity 则是导入区块链神经系统进行运算管理,因此理念上相信「AI 即法律」。

Dixon 和 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认为,考虑到 Dfinity 未来面对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商用市场,之前一轮融资中近 2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Dfinity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 2019 年初推出这一网络。(作者:Perry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