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蚁

小蚁

加密货币的“权利游戏”

特写leekgeek 发表了文章 • 2019-04-23 14:23 • 来自相关话题

一个简单的理解加密货币的方式,就是去观看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时下,最常见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投资加密货币?” 以及“现在投资加密货币是否为时已晚?”

《权利的游戏》的凛冬已至,2020年也很快到来,你的朋友和家人们可能正在找你解释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幸运的是,我已经创建了本指南,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这些术语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除非他们生活在摇滚世界,也不观看《权利的游戏》。

让我们进入《加密货币的游戏》(Game of Coins)吧!






Images Source: (1) DeviantArt; (2) http://vsbattles.wikia.com; (3) ZiNGPop Culture; (4) Tumbler; (5) FunMozar


比特币(Bitcoin):史塔克家族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币是“合法”的加密货币。就像史塔克家族(House of Stark)的奈德·史塔克(Ned Stark)一样,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推出不久之后就消失了,然而,他的遗产还继续存在。

比特币目前占据着加密世界的王座,市值稳居第一,控制着加密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比特币也面临着其它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是《权利的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也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家族城堡为北境首府临冬城(Winterfell),族徽是白色雪原上的一只银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史塔克家族是北境最古老、最显赫也是最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Bran the Builder),一名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临冬城的建立者,还和巨人族一起协助建立了绝境长城以防御异鬼的入侵。在“筑城者”布兰登之后长达几千年中,史塔克家族都是北境之王。在降服王托伦·史塔克向征服者伊耿投降后,北境成为坦格利安家族统治之下的七大王国之一,史塔克家族被封为北境守护,世袭此职。


以太坊(Ethereum):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就像“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Stormborn)那样,以“救世济人”的解放者自居,以太坊为人民创建“智能合约”,努力去除社会网络中多余的“中间人”环节。此外,正如丹妮莉丝已经和诸多盟友建立战略联盟,以太坊也与很多大玩家建立了智能联盟。

丹妮莉丝是曾经统治维斯特洛七大王国近三个世纪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末代君王“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幼女,从生下来就在流亡,与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二哥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相依为命。

作为坦格利安家族正系最后幸存的成员,丹妮莉丝的头衔众多,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Queen of the Andals, the Rhoynars and the First Men)、七国女王/统治者(Queen/Lord of the Seven Kingdoms)、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大草海的卡丽熙(Khaleesi of the Great Grass Sea)、镣铐/锁链破除者(Breaker of Shackles/Chains)、弥林女王(Queen of Meereen)、龙石岛公主(Princess of Dragonstone)、不焚者(Unburnt)、龙之母(Mother of Dragons)、弥莎(Mhysa)、母亲(Mother)、银发女王(Silver Queen)、银发女士(Silver Lady)、龙女王(Dragon Quee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最终季中,“龙妈”已经与琼恩·雪诺结盟,共同抗击夜王和异鬼。

琼恩是北境之王,也是“龙妈”的大哥、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的儿子。或者说,“龙妈”是琼恩的姑姑,她们俩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瑟曦·兰尼斯特


比特币现金,像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那样,想要把比特币拉下王座,取而代之成为合法的加密王位继承人。非常狡猾,非常野心勃勃。

瑟曦是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和乔安娜·兰尼斯特的长女,詹姆·兰尼斯特的孪生姐姐。故事开始时,瑟曦是劳勃·拜拉席恩的王后,并育有乔佛里·拜拉席恩、弥赛菈·拜拉席恩和托曼·拜拉席恩三个孩子。

在篡夺者战争之后她嫁给了新王劳勃·拜拉席恩,成为七大王国的王后。之后由于拜拉席恩王朝合法继承人相继死亡,瑟曦成为维斯特洛大陆第一位女王。

瑟曦与她的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关系复杂、恩怨情仇,不亚于比特币现金与瑞波币之间的关系。


莱特币(Litecoin):琼恩·雪诺


莱特币“出身高贵”,“自古以来”就从比特币中分叉出来,标榜“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把自己放在了王位继承人,或者至少是重要辅助者的位置上。

莱特币从2017年底的三四百美元,一路暴跌90%以上,今年正在从深坑爬出,价格也连创新高,回到了80美元附近。莱特币也正在通过闪电网络提高交易效率,也计划增加匿名交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莱特币的产量即将减半,有望刺激价格继续上行。

莱特币有点像琼恩·雪诺(Jon Snow)的起死复生?但愿结局不会太差。

琼恩出生于伊耿历283 AC年,身份是临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篡夺者战争结束后被从南方带回,并同奈德的嫡生子女一同在临冬城长大。他拥有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冰原狼“白灵”。

在前七季里,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发展出特别的感情,但随着雪诺身份的揭晓,这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丹妮莉丝是琼恩·雪诺的姑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恋人,而且因为琼恩·雪诺可能会威胁到丹妮莉丝对铁王座的愿望。

在最终季的最新剧集中,琼恩的“一生好友”山姆威尔·塔利、琼恩的表妹三傻(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都有意让琼恩疏远丹妮莉丝,去争夺铁王座。


门罗币(Monero):艾莉亚·史塔克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无面者”(Faceless Men),门罗币让人感觉正是源自于《权利的游戏》中的黑白之屋(the House of Black & White)。门罗币也像艾莉亚·史塔克(Arya Stark)那样“叛逆”,把所有的交易隐匿起来,而不像比特币那样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匿名”之王。

艾莉亚是奈德·史塔克的次女,是个典型的假小子,不喜欢女红礼仪反而喜欢舞刀弄剑,被奈德评价为具有“狼血”。

艾莉亚也是“无面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刺客。

“无面者”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最初诞生于瓦雷利亚,至少早于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大零币(Zcash):瓦里斯


大零币是基于比特币0.11.2版本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分支,保留了比特币原有的模式,增加了“匿名”的功能,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

大零币和门罗币一样,也是时下最主要的匿名币种,其通过零知识证明(zk-SNARK),隐藏了交易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交易额),只有拥有私匙的人才有权限查看这些信息。

瓦里斯(Varys)外号“八爪蜘蛛”,在君临城的御前会议中担任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职务——情报总管,实际上就是间谍头子,信仰七神。在泰温·兰尼斯特被杀后和提利昂逃到狭海对岸并向他推荐了新主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最后和龙女王一起踏上返乡之路。
 

瑞波币(Ripple):詹姆·兰尼斯特


像“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一样,瑞波币也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是在加密世界中却不受欢迎。

瑞波币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密后币,也不支持挖矿。瑞波币是中心化的,为金融机构服务,完全站在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对立面。

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是凯岩城领主泰温·兰尼斯特和他的妻子乔安娜夫人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长子。

詹姆年仅十五岁就加入了疯王伊里斯的御林铁卫,是这支享有极高声誉的传奇性骑士队伍史上最年轻的成员。在篡夺者战争中杀死了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结束了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由此得名“弑君者”。

詹姆性格骄傲、自负。五王之战中被少狼主所俘,后用誓言担保,被凯特琳夫人释放。后又被血戏班所俘,被砍掉用剑的右手。在最终季中,詹姆离开孪生姐姐瑟曦,北上抗击夜王和异鬼。


Blockstack:提利昂·兰尼斯特


提利昂·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相信维斯特洛大陆将会有更好的、更和平的新秩序,而Blockstack相信“一个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全新的互联网,而用户将掌握自己的数据”。

Blockstack在其IXO期间谨慎行事,就像提利昂对他的战略计划谨慎行事一样。

提利昂是泰温·兰尼斯特最小的孩子,是个容貌丑陋的侏儒。提利昂非常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富有谋略,但是由于他天生畸形,出生时还导致母亲乔安娜·兰尼斯特难产死亡,所以父亲对他极其厌恶。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富有权势,畸形的身材仍然给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Blockstack在2017年时就已成立,其创始之初是想要做区块链和互联网的接口,能使得开发者在这个底层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开发去中心化的网站和应用。

在2017年5月,Blockstack推出了一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允许用户通过其浏览器直接注册登录一个用个人私钥生成的唯一的数字身份 ID。通过这个通用的帐户,用户可以不再需要在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登录,可使用这个身份使用Blockstack上的所有DApp,还能进行网络安全交易。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注册并使用Blockstack网络,降低了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

Blockstac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5000个注册账户,也有超过7000名爱好者和开发者参与其开源社区。

目前已经在Blockstack网络开发的DAPP有80多个,如Graphite(一种分布式的Google Docs替代方案)和Sigle(一种分布式的开源博客应用)和BitPatron(一种用于广告素材的订阅内容服务),均在Blockstack网络上搭建。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比特币黄金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比特币”。然而,目前看起来它只有一小群追随者,就像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那样拥有迷之自信,却也只有一小群人追随。

史坦尼斯是劳勃·拜拉席恩的二弟。他在其兄长的御前会议中担任海政大臣一职。在劳勃死后,他宣布自己将作为劳勃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七大王国国王,参与五王之战。黑水河一役史坦尼斯战败,他转战长城和北境,谋求东山再起。

在北境,史坦尼斯率领残兵进攻临冬城被打得大败,军队被波顿家族歼灭。在波顿的军队打扫战场之际,“美人”布蕾妮(Brienne)混入其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史坦尼斯并将其斩首。


埃欧塔(IOTA):培提尔·贝里席


IOTA(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擅长使用媒体策略说服人们,声称其拥有一些战略联盟,不过这些联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像培提尔·贝里席(Petyr Baelish)一样,IOTA使用混合的FOMO(害怕错过)战术,从人们那里获得它想要的东西。

IOTA自称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号称使用独特的方法来验证交易,使其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所需的大量数据交换的理想选择。

培提尔也被人称为小指头(little finger),是御前会议的财政大臣。培提尔出生在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家族。

培提尔毕生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他卑微的阶级,渴求权力和地位,期望成为伟大的人物。培提尔在金钱和贸易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阴谋诡计方面更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师。当然,比他的聪明才智更庞大的是他的野心。

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七集中,培提尔其企图挑拨珊莎·史塔克和艾莉亚·史塔克,这个阴谋在凛冬城的审判中被揭发,其跪地认罪时被艾莉亚·史塔克割喉杀死。

 
Cardano(ADA):山姆威尔·塔利


Cardano从“科学哲学”和“研究优先”的路径发展而来。Cardano的团队由专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就像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一样,看着像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学究。

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小名山姆(Sam),是河湾地角陵领主蓝道·塔利伯爵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尽管他肥胖又胆小,极度缺乏自信,但非常聪明,爱读书,善于思考,极富观察力。

因为子不类父,山姆被自己的军阀父亲逼迫放弃继承权,加入守夜人,成为了服役于绝境长城的一名新兵和事务官。在黑城堡,山姆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琼恩·雪诺。

在刚刚开启的最终季中,山姆与琼恩重逢,很快将揭开山姆的生世之谜。有感于“龙妈”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虐杀”,以及鉴于琼恩的正统王位继承人身份,山姆应该会建议琼恩与“龙妈”保持距离,去争夺铁王座。


Tezos:桑铎·克里冈


Tezos由于其高达2.32亿美元的IXO而闻名于世,然而随后其团队的内部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令人讨厌的疤痕。

Tezos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应该可以在加密世界留下自己的踪迹。

不同于比特币的新区块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挖矿”产生,Tezos使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产生新区块。

得益于目前PoS概念的喧嚣尘上,Tezos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200%。

桑铎·克里冈(Sandor Clegane)是兰尼斯特家的武士,一度成为御林铁卫,人称“猎狗”。少年时由于偷了兄长格雷果·克里冈的玩具被按入火盆毁容,从此埋下对火的恐惧与对兄长的刻骨仇恨。

桑铎是蔑视童话般的骑士道与现实中丑恶的骑士,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桑铎担任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护卫时对珊莎·史塔克暗中关照过。在黑水河之役中出于对火的恐惧而逃走。从此成为流浪武士。

被无旗兄弟会捉住后在比武审判中战胜“闪电大王”唐德利恩,为拿回自己的钱遥遥跟踪兄弟会,途中遇上负气跑出的艾莉亚·史塔克,意欲换取赎金。

血色婚礼后带着艾莉亚四处流浪。后在重伤的情况下与艾莉亚分开。

在最终季中,与艾莉亚在北境重逢,一起抗击夜王和异鬼。


小蚁(NEO):“中国龙”


小蚁被称为“中国的以太坊”、“国产第一币”,也是2017年一个著名的百倍币,它从2017年1月份的0.147美元上涨至12月的67美元,价格翻了400多倍。

小蚁的未来还有待观察,不知道它会像“龙妈”丹妮莉丝的两条喷火龙那样继续生存,还是像另外那条龙那样,屈服于夜王,变成了冰龙。

“龙妈”丹妮莉丝的三条龙,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韦赛利昂Viserion,是当初她和哥哥流落地之一、潘多斯城邦的总督伊利里欧,为龙妈的大婚而赠送的三颗龙蛋,而这三颗龙蛋在马王卓戈卡奥的火葬仪式中,经过大火焚烧而诞生出了这三条龙。

从此之后,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可以说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


原文:Understanding Cryptocurrencies: Game of Thrones Edition
来源:Masterthecrypto
作者:Ali Sheikh
编译:Satojiu


连载中……
作者:韭菜极客(微信公众号:leekgeek) 查看全部
wsi-imageoptim-16632632814_e3c1d0631f_b-1.jpg


一个简单的理解加密货币的方式,就是去观看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时下,最常见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投资加密货币?” 以及“现在投资加密货币是否为时已晚?”

《权利的游戏》的凛冬已至,2020年也很快到来,你的朋友和家人们可能正在找你解释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幸运的是,我已经创建了本指南,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这些术语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除非他们生活在摇滚世界,也不观看《权利的游戏》。

让我们进入《加密货币的游戏》(Game of Coins)吧!


wsi-imageoptim-Game-of-Coinsv-FF-2-1.jpg

Images Source: (1) DeviantArt; (2) http://vsbattles.wikia.com; (3) ZiNGPop Culture; (4) Tumbler; (5) FunMozar


比特币(Bitcoin):史塔克家族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币是“合法”的加密货币。就像史塔克家族(House of Stark)的奈德·史塔克(Ned Stark)一样,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推出不久之后就消失了,然而,他的遗产还继续存在。

比特币目前占据着加密世界的王座,市值稳居第一,控制着加密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比特币也面临着其它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是《权利的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也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家族城堡为北境首府临冬城(Winterfell),族徽是白色雪原上的一只银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史塔克家族是北境最古老、最显赫也是最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Bran the Builder),一名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临冬城的建立者,还和巨人族一起协助建立了绝境长城以防御异鬼的入侵。在“筑城者”布兰登之后长达几千年中,史塔克家族都是北境之王。在降服王托伦·史塔克向征服者伊耿投降后,北境成为坦格利安家族统治之下的七大王国之一,史塔克家族被封为北境守护,世袭此职。


以太坊(Ethereum):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就像“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Stormborn)那样,以“救世济人”的解放者自居,以太坊为人民创建“智能合约”,努力去除社会网络中多余的“中间人”环节。此外,正如丹妮莉丝已经和诸多盟友建立战略联盟,以太坊也与很多大玩家建立了智能联盟。

丹妮莉丝是曾经统治维斯特洛七大王国近三个世纪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末代君王“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幼女,从生下来就在流亡,与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二哥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相依为命。

作为坦格利安家族正系最后幸存的成员,丹妮莉丝的头衔众多,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Queen of the Andals, the Rhoynars and the First Men)、七国女王/统治者(Queen/Lord of the Seven Kingdoms)、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大草海的卡丽熙(Khaleesi of the Great Grass Sea)、镣铐/锁链破除者(Breaker of Shackles/Chains)、弥林女王(Queen of Meereen)、龙石岛公主(Princess of Dragonstone)、不焚者(Unburnt)、龙之母(Mother of Dragons)、弥莎(Mhysa)、母亲(Mother)、银发女王(Silver Queen)、银发女士(Silver Lady)、龙女王(Dragon Quee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最终季中,“龙妈”已经与琼恩·雪诺结盟,共同抗击夜王和异鬼。

琼恩是北境之王,也是“龙妈”的大哥、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的儿子。或者说,“龙妈”是琼恩的姑姑,她们俩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瑟曦·兰尼斯特


比特币现金,像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那样,想要把比特币拉下王座,取而代之成为合法的加密王位继承人。非常狡猾,非常野心勃勃。

瑟曦是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和乔安娜·兰尼斯特的长女,詹姆·兰尼斯特的孪生姐姐。故事开始时,瑟曦是劳勃·拜拉席恩的王后,并育有乔佛里·拜拉席恩、弥赛菈·拜拉席恩和托曼·拜拉席恩三个孩子。

在篡夺者战争之后她嫁给了新王劳勃·拜拉席恩,成为七大王国的王后。之后由于拜拉席恩王朝合法继承人相继死亡,瑟曦成为维斯特洛大陆第一位女王。

瑟曦与她的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关系复杂、恩怨情仇,不亚于比特币现金与瑞波币之间的关系。


莱特币(Litecoin):琼恩·雪诺


莱特币“出身高贵”,“自古以来”就从比特币中分叉出来,标榜“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把自己放在了王位继承人,或者至少是重要辅助者的位置上。

莱特币从2017年底的三四百美元,一路暴跌90%以上,今年正在从深坑爬出,价格也连创新高,回到了80美元附近。莱特币也正在通过闪电网络提高交易效率,也计划增加匿名交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莱特币的产量即将减半,有望刺激价格继续上行。

莱特币有点像琼恩·雪诺(Jon Snow)的起死复生?但愿结局不会太差。

琼恩出生于伊耿历283 AC年,身份是临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篡夺者战争结束后被从南方带回,并同奈德的嫡生子女一同在临冬城长大。他拥有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冰原狼“白灵”。

在前七季里,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发展出特别的感情,但随着雪诺身份的揭晓,这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丹妮莉丝是琼恩·雪诺的姑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恋人,而且因为琼恩·雪诺可能会威胁到丹妮莉丝对铁王座的愿望。

在最终季的最新剧集中,琼恩的“一生好友”山姆威尔·塔利、琼恩的表妹三傻(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都有意让琼恩疏远丹妮莉丝,去争夺铁王座。


门罗币(Monero):艾莉亚·史塔克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无面者”(Faceless Men),门罗币让人感觉正是源自于《权利的游戏》中的黑白之屋(the House of Black & White)。门罗币也像艾莉亚·史塔克(Arya Stark)那样“叛逆”,把所有的交易隐匿起来,而不像比特币那样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匿名”之王。

艾莉亚是奈德·史塔克的次女,是个典型的假小子,不喜欢女红礼仪反而喜欢舞刀弄剑,被奈德评价为具有“狼血”。

艾莉亚也是“无面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刺客。

“无面者”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最初诞生于瓦雷利亚,至少早于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大零币(Zcash):瓦里斯


大零币是基于比特币0.11.2版本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分支,保留了比特币原有的模式,增加了“匿名”的功能,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

大零币和门罗币一样,也是时下最主要的匿名币种,其通过零知识证明(zk-SNARK),隐藏了交易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交易额),只有拥有私匙的人才有权限查看这些信息。

瓦里斯(Varys)外号“八爪蜘蛛”,在君临城的御前会议中担任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职务——情报总管,实际上就是间谍头子,信仰七神。在泰温·兰尼斯特被杀后和提利昂逃到狭海对岸并向他推荐了新主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最后和龙女王一起踏上返乡之路。
 

瑞波币(Ripple):詹姆·兰尼斯特


像“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一样,瑞波币也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是在加密世界中却不受欢迎。

瑞波币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密后币,也不支持挖矿。瑞波币是中心化的,为金融机构服务,完全站在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对立面。

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是凯岩城领主泰温·兰尼斯特和他的妻子乔安娜夫人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长子。

詹姆年仅十五岁就加入了疯王伊里斯的御林铁卫,是这支享有极高声誉的传奇性骑士队伍史上最年轻的成员。在篡夺者战争中杀死了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结束了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由此得名“弑君者”。

詹姆性格骄傲、自负。五王之战中被少狼主所俘,后用誓言担保,被凯特琳夫人释放。后又被血戏班所俘,被砍掉用剑的右手。在最终季中,詹姆离开孪生姐姐瑟曦,北上抗击夜王和异鬼。


Blockstack:提利昂·兰尼斯特


提利昂·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相信维斯特洛大陆将会有更好的、更和平的新秩序,而Blockstack相信“一个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全新的互联网,而用户将掌握自己的数据”。

Blockstack在其IXO期间谨慎行事,就像提利昂对他的战略计划谨慎行事一样。

提利昂是泰温·兰尼斯特最小的孩子,是个容貌丑陋的侏儒。提利昂非常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富有谋略,但是由于他天生畸形,出生时还导致母亲乔安娜·兰尼斯特难产死亡,所以父亲对他极其厌恶。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富有权势,畸形的身材仍然给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Blockstack在2017年时就已成立,其创始之初是想要做区块链和互联网的接口,能使得开发者在这个底层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开发去中心化的网站和应用。

在2017年5月,Blockstack推出了一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允许用户通过其浏览器直接注册登录一个用个人私钥生成的唯一的数字身份 ID。通过这个通用的帐户,用户可以不再需要在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登录,可使用这个身份使用Blockstack上的所有DApp,还能进行网络安全交易。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注册并使用Blockstack网络,降低了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

Blockstac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5000个注册账户,也有超过7000名爱好者和开发者参与其开源社区。

目前已经在Blockstack网络开发的DAPP有80多个,如Graphite(一种分布式的Google Docs替代方案)和Sigle(一种分布式的开源博客应用)和BitPatron(一种用于广告素材的订阅内容服务),均在Blockstack网络上搭建。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比特币黄金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比特币”。然而,目前看起来它只有一小群追随者,就像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那样拥有迷之自信,却也只有一小群人追随。

史坦尼斯是劳勃·拜拉席恩的二弟。他在其兄长的御前会议中担任海政大臣一职。在劳勃死后,他宣布自己将作为劳勃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七大王国国王,参与五王之战。黑水河一役史坦尼斯战败,他转战长城和北境,谋求东山再起。

在北境,史坦尼斯率领残兵进攻临冬城被打得大败,军队被波顿家族歼灭。在波顿的军队打扫战场之际,“美人”布蕾妮(Brienne)混入其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史坦尼斯并将其斩首。


埃欧塔(IOTA):培提尔·贝里席


IOTA(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擅长使用媒体策略说服人们,声称其拥有一些战略联盟,不过这些联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像培提尔·贝里席(Petyr Baelish)一样,IOTA使用混合的FOMO(害怕错过)战术,从人们那里获得它想要的东西。

IOTA自称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号称使用独特的方法来验证交易,使其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所需的大量数据交换的理想选择。

培提尔也被人称为小指头(little finger),是御前会议的财政大臣。培提尔出生在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家族。

培提尔毕生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他卑微的阶级,渴求权力和地位,期望成为伟大的人物。培提尔在金钱和贸易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阴谋诡计方面更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师。当然,比他的聪明才智更庞大的是他的野心。

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七集中,培提尔其企图挑拨珊莎·史塔克和艾莉亚·史塔克,这个阴谋在凛冬城的审判中被揭发,其跪地认罪时被艾莉亚·史塔克割喉杀死。

 
Cardano(ADA):山姆威尔·塔利


Cardano从“科学哲学”和“研究优先”的路径发展而来。Cardano的团队由专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就像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一样,看着像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学究。

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小名山姆(Sam),是河湾地角陵领主蓝道·塔利伯爵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尽管他肥胖又胆小,极度缺乏自信,但非常聪明,爱读书,善于思考,极富观察力。

因为子不类父,山姆被自己的军阀父亲逼迫放弃继承权,加入守夜人,成为了服役于绝境长城的一名新兵和事务官。在黑城堡,山姆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琼恩·雪诺。

在刚刚开启的最终季中,山姆与琼恩重逢,很快将揭开山姆的生世之谜。有感于“龙妈”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虐杀”,以及鉴于琼恩的正统王位继承人身份,山姆应该会建议琼恩与“龙妈”保持距离,去争夺铁王座。


Tezos:桑铎·克里冈


Tezos由于其高达2.32亿美元的IXO而闻名于世,然而随后其团队的内部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令人讨厌的疤痕。

Tezos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应该可以在加密世界留下自己的踪迹。

不同于比特币的新区块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挖矿”产生,Tezos使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产生新区块。

得益于目前PoS概念的喧嚣尘上,Tezos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200%。

桑铎·克里冈(Sandor Clegane)是兰尼斯特家的武士,一度成为御林铁卫,人称“猎狗”。少年时由于偷了兄长格雷果·克里冈的玩具被按入火盆毁容,从此埋下对火的恐惧与对兄长的刻骨仇恨。

桑铎是蔑视童话般的骑士道与现实中丑恶的骑士,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桑铎担任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护卫时对珊莎·史塔克暗中关照过。在黑水河之役中出于对火的恐惧而逃走。从此成为流浪武士。

被无旗兄弟会捉住后在比武审判中战胜“闪电大王”唐德利恩,为拿回自己的钱遥遥跟踪兄弟会,途中遇上负气跑出的艾莉亚·史塔克,意欲换取赎金。

血色婚礼后带着艾莉亚四处流浪。后在重伤的情况下与艾莉亚分开。

在最终季中,与艾莉亚在北境重逢,一起抗击夜王和异鬼。


小蚁(NEO):“中国龙”


小蚁被称为“中国的以太坊”、“国产第一币”,也是2017年一个著名的百倍币,它从2017年1月份的0.147美元上涨至12月的67美元,价格翻了400多倍。

小蚁的未来还有待观察,不知道它会像“龙妈”丹妮莉丝的两条喷火龙那样继续生存,还是像另外那条龙那样,屈服于夜王,变成了冰龙。

“龙妈”丹妮莉丝的三条龙,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韦赛利昂Viserion,是当初她和哥哥流落地之一、潘多斯城邦的总督伊利里欧,为龙妈的大婚而赠送的三颗龙蛋,而这三颗龙蛋在马王卓戈卡奥的火葬仪式中,经过大火焚烧而诞生出了这三条龙。

从此之后,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可以说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


原文:Understanding Cryptocurrencies: Game of Thrones Edition
来源:Masterthecrypto
作者:Ali Sheikh
编译:Satojiu



连载中……
作者:韭菜极客(微信公众号:leekgeek)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公司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公链吗?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8 22:36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查看全部
shanghai_blockchain_buildings.width-800_.jpg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002.jpg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004.jpg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005.jpg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006.jpg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007.jpg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008.jpg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NEO:“中国以太坊”传奇落幕?

投研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7-30 21:25 • 来自相关话题

 
“NEO是个傻逼项目,根本没东西,后来全是资本盘玩起来的,达鸿飞手里没几个币。”
7月3日深夜,“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辣评币圈大佬与头部区块链项目的一段录音在网上疯传。这段长达近一小时的对话,一时之间把有“中国以太坊”之称的NEO推进了舆论漩涡。

此前,NEO因为代码更新不力以及市场表现不佳等,已经在持币者中间引发了持续的讨论与焦虑。“都说2018年是底层公链爆发的一年,已经有一大波公链上线露头,NEO这几个月却一直不温不火,真是急死我了。”一名NEO持币者向核财经APP表达了他的不安。

而在7月11日,NEO创始人达鸿飞在一次区块链发展论坛上宣讲其最新的Token容器理论,也未彻底吸引冒雨前来的众多区块链关注者。“直接说Token是你闷声发大财的杠杆,岂不是更到位?”在现场,30岁出头的李强(化名)频频摇头、面露不屑地评论道。

在这位深谙NEO往事的持币者眼里,今年公链竞争非常激烈,NEO如果不积极作为,那它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跌下云端的公链明星


小蚁、量子与公信宝,曾是国产公链的“三架马车”。其中,2014年正式立项的“小蚁”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原创区块链项目。它于2015年6月在Github实时开源;同年10月20日晚9时开始众筹时,24小时就实现了40%的募资额。2017年6月22日,小蚁完成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平台到智能经济分布式网络的战略升级,更名为“NEO”,寓意新的开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晋公链CTO告诉核财经APP,他非常羡慕NEO,因为它在ICO的黄金时段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来者很难再遇如此良机。

作为早期国产公链的“明星”,小蚁寄托了众多区块链人士的期望,一度风头无两。2015年,小蚁QQ群还是链圈为数不多的活跃社群之一,群内500多人曾在1个多月内创下高达7.3万行的聊天记录,其中不乏关于共识机制、股权众筹、区块链未来的讨论。其创始人达鸿飞,亦是币圈名人漫画扑克牌中当仁不让的“红桃K”。

许是与NEO战略升级这一利好消息有关,上线交易所以来一直在1美元上下浮动的小蚁/NEO,在2017年6月中旬出现了明显的价格变化。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此后,NEO创造了千倍币的佳绩,2018年1月15日,NEO价格一度冲高至196.85美元历史高位(众筹价为1元人民币),市值超过了110亿美元。今年2月,达鸿飞甚至在NEO DevCon大会上放言,2020年前使NEO成为世界第一的区块链项目。

“他的这一席话,让很多中国人陷入了疯狂。”李强说,他就是在那时上了NEO的车。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NEO的前方“一路小平坡”时,NEO价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小幅振荡下行后于3月9日跌破100美元,当日市值即缩水至约60亿美元。

掩藏于风光之后的疑问,就在这时冒了出来。3月,有网民发布“扒皮帖”质疑,NEO区块性能差,不具备达鸿飞声称的平台“每秒钟支持1000次交易”的技术特征;此外,NEO项目采用的DBFT共识机制使得网络被攻击的风险较高。他们指出,NEO其实是条中心化的链,并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ICO在NEO上进行,其广告表现与实际表现会有严重分歧。

几天后,达鸿飞针对网友质疑逐一做出回应。但这番回应最终未能挽回NEO已经流失的信任。在数字货币市场总体熊市时期,NEO价格迄今并无较大起色。


亲密“兄弟”


在区块链不长的发展历史中,公链一直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如知名区块链研究者、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所言,2018年是公链元年,主流力量纷纷入场,未来10年得公链者得天下。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块链专家指出,众多公链上线进场,反证目前公链存在明显不足,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而在众多入场的公链中,相比NEO,李强显然更为看好本体网络ONT。“在熊市寒冬,考验的不光是韭菜们,还有明星项目的底蕴和含金量。”李强告诉核财经APP。

有资深韭菜爆料,ONT和NEO其实都是Onchain(分布科技)旗下的区块链项目,不分你我。对此,尽管NEO创始人张铮文解释两者是“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团队,只是合作关系”,但从公开资料看,两者关系极为亲密已是不争的事实。

ONT官方资料显示,小蚁创始人达鸿飞是ONT的唯一投资人顾问。

有业内人士称,ONT在技术上近似NEO,可以看作NEO的2.0版本。

5月24日,NEO官网发布消息,宣称NEO Foundation和Ontology Foundation共同出资400万人民币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在标准化技术接口、共享智能合约生态、打造智能合约开放标准、推进跨链创新技术研究等方向展开工作”。

7月19日,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NEO是一个开源社区,是社区化运作;ONT是一个公司项目,由分布科技负责开发。”NEO官网并未公布其办公地址,但实际上,Onchain与NEO同层办公,两家公司同处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企业中心5号楼,房号一为301一为303,办公场所采用了统一的装饰风格与颜色。值得注意的是,NEO对应的公司中文名为上海尼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注册时间却为今年3月7日,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司法人为陈志同。

就在上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核财经APP,NEO技术团队的大部分力量已移师ONT,留下的技术人员仅满足维护需求。其言下之意,NEO的疲弱或与此相关。

NEO技术主力是否移师ONT姑且不论,而NEO技术力量薄弱,从项目代码更新次数等方面已可见一斑。区块链研究机构TokenInsight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9日,NEO项目的代码更新次数、参与人数分别为414与21,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ETH、EOS,亦逊于QTUM、ONT;而在最近一个月,NEO仅有1次代码提交。

TokenInsight方面认为,NEO虽已发布一年有余,但这不能成为代码库更新频率低的理由。对于任何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发布仅仅是生态的开始。更有代码审计专家指出,主网上线后,为确保生态运作和跟上技术发展,代码更新更为频繁才是正途。

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亦发现,6月5日至7月25日,上海尼遨信息科技公司共发布16条招聘信息,其中多数涉及NEO技术岗位,如区块链测试工程师、区块链软件开发员(Java)、.NET技术工程师、区块链核心开发工程师、高级网络协议(P2P)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等。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目前,NEO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社区活跃度。TokenInsight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8日与7月29日两天NEO人气值虽较ETH差强人意,但远超ADA与ONT。尽管如此,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NEO的异常。

“NEO近期的各项工作都很迟缓。”一位上海媒体记者如是表示。

NEO设有较为完善的月报制度。而核财经APP注意到,自6月6日发布《5月月报》后,《6月月报》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与公众见面。

自NEO上线以来,达鸿飞一直视以太坊为赶超目标。但诸多数据业已表明NEO距离超越ETH仍很遥远。如从最新持币钱包地址数看,据TokenInsight介绍,NEO只有206352个,低于ETH与EOS。

NEO创始人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眼下,NEO已停止开发2.x版本,正在设计3.0版本。根据7月10日NEO的官方博客,这一全新版本专为大型企业用例而构建,将提供更高的TPS和稳定性、扩展的智能合约API、优化的经济和定价模型等。更重要的是,NEO将重新设计其核心模块。

对NEO而言,这不啻又一重要转向。但一位业内人士称,就NEO的使命而言,此举无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不懂NEO。”他说道。
“达鸿飞到处演讲布道,完全没有重视公链领域的竞争。”7月11日,李强自言自语道,“这是自废武功,没有前途。”
 
 
原文作者:Vincent, 核财经
  查看全部
1000.jpg

 
“NEO是个傻逼项目,根本没东西,后来全是资本盘玩起来的,达鸿飞手里没几个币。”
7月3日深夜,“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辣评币圈大佬与头部区块链项目的一段录音在网上疯传。这段长达近一小时的对话,一时之间把有“中国以太坊”之称的NEO推进了舆论漩涡。

此前,NEO因为代码更新不力以及市场表现不佳等,已经在持币者中间引发了持续的讨论与焦虑。“都说2018年是底层公链爆发的一年,已经有一大波公链上线露头,NEO这几个月却一直不温不火,真是急死我了。”一名NEO持币者向核财经APP表达了他的不安。

而在7月11日,NEO创始人达鸿飞在一次区块链发展论坛上宣讲其最新的Token容器理论,也未彻底吸引冒雨前来的众多区块链关注者。“直接说Token是你闷声发大财的杠杆,岂不是更到位?”在现场,30岁出头的李强(化名)频频摇头、面露不屑地评论道。

在这位深谙NEO往事的持币者眼里,今年公链竞争非常激烈,NEO如果不积极作为,那它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跌下云端的公链明星


小蚁、量子与公信宝,曾是国产公链的“三架马车”。其中,2014年正式立项的“小蚁”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原创区块链项目。它于2015年6月在Github实时开源;同年10月20日晚9时开始众筹时,24小时就实现了40%的募资额。2017年6月22日,小蚁完成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平台到智能经济分布式网络的战略升级,更名为“NEO”,寓意新的开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晋公链CTO告诉核财经APP,他非常羡慕NEO,因为它在ICO的黄金时段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来者很难再遇如此良机。

作为早期国产公链的“明星”,小蚁寄托了众多区块链人士的期望,一度风头无两。2015年,小蚁QQ群还是链圈为数不多的活跃社群之一,群内500多人曾在1个多月内创下高达7.3万行的聊天记录,其中不乏关于共识机制、股权众筹、区块链未来的讨论。其创始人达鸿飞,亦是币圈名人漫画扑克牌中当仁不让的“红桃K”。

许是与NEO战略升级这一利好消息有关,上线交易所以来一直在1美元上下浮动的小蚁/NEO,在2017年6月中旬出现了明显的价格变化。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此后,NEO创造了千倍币的佳绩,2018年1月15日,NEO价格一度冲高至196.85美元历史高位(众筹价为1元人民币),市值超过了110亿美元。今年2月,达鸿飞甚至在NEO DevCon大会上放言,2020年前使NEO成为世界第一的区块链项目。

“他的这一席话,让很多中国人陷入了疯狂。”李强说,他就是在那时上了NEO的车。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NEO的前方“一路小平坡”时,NEO价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小幅振荡下行后于3月9日跌破100美元,当日市值即缩水至约60亿美元。

掩藏于风光之后的疑问,就在这时冒了出来。3月,有网民发布“扒皮帖”质疑,NEO区块性能差,不具备达鸿飞声称的平台“每秒钟支持1000次交易”的技术特征;此外,NEO项目采用的DBFT共识机制使得网络被攻击的风险较高。他们指出,NEO其实是条中心化的链,并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ICO在NEO上进行,其广告表现与实际表现会有严重分歧。

几天后,达鸿飞针对网友质疑逐一做出回应。但这番回应最终未能挽回NEO已经流失的信任。在数字货币市场总体熊市时期,NEO价格迄今并无较大起色。


亲密“兄弟”


在区块链不长的发展历史中,公链一直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如知名区块链研究者、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所言,2018年是公链元年,主流力量纷纷入场,未来10年得公链者得天下。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块链专家指出,众多公链上线进场,反证目前公链存在明显不足,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而在众多入场的公链中,相比NEO,李强显然更为看好本体网络ONT。“在熊市寒冬,考验的不光是韭菜们,还有明星项目的底蕴和含金量。”李强告诉核财经APP。

有资深韭菜爆料,ONT和NEO其实都是Onchain(分布科技)旗下的区块链项目,不分你我。对此,尽管NEO创始人张铮文解释两者是“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团队,只是合作关系”,但从公开资料看,两者关系极为亲密已是不争的事实。

ONT官方资料显示,小蚁创始人达鸿飞是ONT的唯一投资人顾问。

有业内人士称,ONT在技术上近似NEO,可以看作NEO的2.0版本。

5月24日,NEO官网发布消息,宣称NEO Foundation和Ontology Foundation共同出资400万人民币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在标准化技术接口、共享智能合约生态、打造智能合约开放标准、推进跨链创新技术研究等方向展开工作”。

7月19日,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NEO是一个开源社区,是社区化运作;ONT是一个公司项目,由分布科技负责开发。”NEO官网并未公布其办公地址,但实际上,Onchain与NEO同层办公,两家公司同处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企业中心5号楼,房号一为301一为303,办公场所采用了统一的装饰风格与颜色。值得注意的是,NEO对应的公司中文名为上海尼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注册时间却为今年3月7日,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司法人为陈志同。

就在上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核财经APP,NEO技术团队的大部分力量已移师ONT,留下的技术人员仅满足维护需求。其言下之意,NEO的疲弱或与此相关。

NEO技术主力是否移师ONT姑且不论,而NEO技术力量薄弱,从项目代码更新次数等方面已可见一斑。区块链研究机构TokenInsight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9日,NEO项目的代码更新次数、参与人数分别为414与21,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ETH、EOS,亦逊于QTUM、ONT;而在最近一个月,NEO仅有1次代码提交。

TokenInsight方面认为,NEO虽已发布一年有余,但这不能成为代码库更新频率低的理由。对于任何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发布仅仅是生态的开始。更有代码审计专家指出,主网上线后,为确保生态运作和跟上技术发展,代码更新更为频繁才是正途。

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亦发现,6月5日至7月25日,上海尼遨信息科技公司共发布16条招聘信息,其中多数涉及NEO技术岗位,如区块链测试工程师、区块链软件开发员(Java)、.NET技术工程师、区块链核心开发工程师、高级网络协议(P2P)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等。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目前,NEO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社区活跃度。TokenInsight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8日与7月29日两天NEO人气值虽较ETH差强人意,但远超ADA与ONT。尽管如此,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NEO的异常。

“NEO近期的各项工作都很迟缓。”一位上海媒体记者如是表示。

NEO设有较为完善的月报制度。而核财经APP注意到,自6月6日发布《5月月报》后,《6月月报》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与公众见面。

自NEO上线以来,达鸿飞一直视以太坊为赶超目标。但诸多数据业已表明NEO距离超越ETH仍很遥远。如从最新持币钱包地址数看,据TokenInsight介绍,NEO只有206352个,低于ETH与EOS。

NEO创始人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眼下,NEO已停止开发2.x版本,正在设计3.0版本。根据7月10日NEO的官方博客,这一全新版本专为大型企业用例而构建,将提供更高的TPS和稳定性、扩展的智能合约API、优化的经济和定价模型等。更重要的是,NEO将重新设计其核心模块。

对NEO而言,这不啻又一重要转向。但一位业内人士称,就NEO的使命而言,此举无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不懂NEO。”他说道。
“达鸿飞到处演讲布道,完全没有重视公链领域的竞争。”7月11日,李强自言自语道,“这是自废武功,没有前途。”
 
 
原文作者:Vincent, 核财经
 

加密货币的“权利游戏”

特写leekgeek 发表了文章 • 2019-04-23 14:23 • 来自相关话题

一个简单的理解加密货币的方式,就是去观看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时下,最常见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投资加密货币?” 以及“现在投资加密货币是否为时已晚?”

《权利的游戏》的凛冬已至,2020年也很快到来,你的朋友和家人们可能正在找你解释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幸运的是,我已经创建了本指南,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这些术语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除非他们生活在摇滚世界,也不观看《权利的游戏》。

让我们进入《加密货币的游戏》(Game of Coins)吧!






Images Source: (1) DeviantArt; (2) http://vsbattles.wikia.com; (3) ZiNGPop Culture; (4) Tumbler; (5) FunMozar


比特币(Bitcoin):史塔克家族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币是“合法”的加密货币。就像史塔克家族(House of Stark)的奈德·史塔克(Ned Stark)一样,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推出不久之后就消失了,然而,他的遗产还继续存在。

比特币目前占据着加密世界的王座,市值稳居第一,控制着加密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比特币也面临着其它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是《权利的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也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家族城堡为北境首府临冬城(Winterfell),族徽是白色雪原上的一只银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史塔克家族是北境最古老、最显赫也是最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Bran the Builder),一名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临冬城的建立者,还和巨人族一起协助建立了绝境长城以防御异鬼的入侵。在“筑城者”布兰登之后长达几千年中,史塔克家族都是北境之王。在降服王托伦·史塔克向征服者伊耿投降后,北境成为坦格利安家族统治之下的七大王国之一,史塔克家族被封为北境守护,世袭此职。


以太坊(Ethereum):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就像“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Stormborn)那样,以“救世济人”的解放者自居,以太坊为人民创建“智能合约”,努力去除社会网络中多余的“中间人”环节。此外,正如丹妮莉丝已经和诸多盟友建立战略联盟,以太坊也与很多大玩家建立了智能联盟。

丹妮莉丝是曾经统治维斯特洛七大王国近三个世纪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末代君王“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幼女,从生下来就在流亡,与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二哥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相依为命。

作为坦格利安家族正系最后幸存的成员,丹妮莉丝的头衔众多,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Queen of the Andals, the Rhoynars and the First Men)、七国女王/统治者(Queen/Lord of the Seven Kingdoms)、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大草海的卡丽熙(Khaleesi of the Great Grass Sea)、镣铐/锁链破除者(Breaker of Shackles/Chains)、弥林女王(Queen of Meereen)、龙石岛公主(Princess of Dragonstone)、不焚者(Unburnt)、龙之母(Mother of Dragons)、弥莎(Mhysa)、母亲(Mother)、银发女王(Silver Queen)、银发女士(Silver Lady)、龙女王(Dragon Quee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最终季中,“龙妈”已经与琼恩·雪诺结盟,共同抗击夜王和异鬼。

琼恩是北境之王,也是“龙妈”的大哥、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的儿子。或者说,“龙妈”是琼恩的姑姑,她们俩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瑟曦·兰尼斯特


比特币现金,像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那样,想要把比特币拉下王座,取而代之成为合法的加密王位继承人。非常狡猾,非常野心勃勃。

瑟曦是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和乔安娜·兰尼斯特的长女,詹姆·兰尼斯特的孪生姐姐。故事开始时,瑟曦是劳勃·拜拉席恩的王后,并育有乔佛里·拜拉席恩、弥赛菈·拜拉席恩和托曼·拜拉席恩三个孩子。

在篡夺者战争之后她嫁给了新王劳勃·拜拉席恩,成为七大王国的王后。之后由于拜拉席恩王朝合法继承人相继死亡,瑟曦成为维斯特洛大陆第一位女王。

瑟曦与她的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关系复杂、恩怨情仇,不亚于比特币现金与瑞波币之间的关系。


莱特币(Litecoin):琼恩·雪诺


莱特币“出身高贵”,“自古以来”就从比特币中分叉出来,标榜“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把自己放在了王位继承人,或者至少是重要辅助者的位置上。

莱特币从2017年底的三四百美元,一路暴跌90%以上,今年正在从深坑爬出,价格也连创新高,回到了80美元附近。莱特币也正在通过闪电网络提高交易效率,也计划增加匿名交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莱特币的产量即将减半,有望刺激价格继续上行。

莱特币有点像琼恩·雪诺(Jon Snow)的起死复生?但愿结局不会太差。

琼恩出生于伊耿历283 AC年,身份是临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篡夺者战争结束后被从南方带回,并同奈德的嫡生子女一同在临冬城长大。他拥有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冰原狼“白灵”。

在前七季里,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发展出特别的感情,但随着雪诺身份的揭晓,这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丹妮莉丝是琼恩·雪诺的姑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恋人,而且因为琼恩·雪诺可能会威胁到丹妮莉丝对铁王座的愿望。

在最终季的最新剧集中,琼恩的“一生好友”山姆威尔·塔利、琼恩的表妹三傻(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都有意让琼恩疏远丹妮莉丝,去争夺铁王座。


门罗币(Monero):艾莉亚·史塔克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无面者”(Faceless Men),门罗币让人感觉正是源自于《权利的游戏》中的黑白之屋(the House of Black & White)。门罗币也像艾莉亚·史塔克(Arya Stark)那样“叛逆”,把所有的交易隐匿起来,而不像比特币那样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匿名”之王。

艾莉亚是奈德·史塔克的次女,是个典型的假小子,不喜欢女红礼仪反而喜欢舞刀弄剑,被奈德评价为具有“狼血”。

艾莉亚也是“无面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刺客。

“无面者”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最初诞生于瓦雷利亚,至少早于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大零币(Zcash):瓦里斯


大零币是基于比特币0.11.2版本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分支,保留了比特币原有的模式,增加了“匿名”的功能,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

大零币和门罗币一样,也是时下最主要的匿名币种,其通过零知识证明(zk-SNARK),隐藏了交易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交易额),只有拥有私匙的人才有权限查看这些信息。

瓦里斯(Varys)外号“八爪蜘蛛”,在君临城的御前会议中担任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职务——情报总管,实际上就是间谍头子,信仰七神。在泰温·兰尼斯特被杀后和提利昂逃到狭海对岸并向他推荐了新主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最后和龙女王一起踏上返乡之路。
 

瑞波币(Ripple):詹姆·兰尼斯特


像“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一样,瑞波币也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是在加密世界中却不受欢迎。

瑞波币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密后币,也不支持挖矿。瑞波币是中心化的,为金融机构服务,完全站在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对立面。

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是凯岩城领主泰温·兰尼斯特和他的妻子乔安娜夫人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长子。

詹姆年仅十五岁就加入了疯王伊里斯的御林铁卫,是这支享有极高声誉的传奇性骑士队伍史上最年轻的成员。在篡夺者战争中杀死了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结束了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由此得名“弑君者”。

詹姆性格骄傲、自负。五王之战中被少狼主所俘,后用誓言担保,被凯特琳夫人释放。后又被血戏班所俘,被砍掉用剑的右手。在最终季中,詹姆离开孪生姐姐瑟曦,北上抗击夜王和异鬼。


Blockstack:提利昂·兰尼斯特


提利昂·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相信维斯特洛大陆将会有更好的、更和平的新秩序,而Blockstack相信“一个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全新的互联网,而用户将掌握自己的数据”。

Blockstack在其IXO期间谨慎行事,就像提利昂对他的战略计划谨慎行事一样。

提利昂是泰温·兰尼斯特最小的孩子,是个容貌丑陋的侏儒。提利昂非常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富有谋略,但是由于他天生畸形,出生时还导致母亲乔安娜·兰尼斯特难产死亡,所以父亲对他极其厌恶。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富有权势,畸形的身材仍然给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Blockstack在2017年时就已成立,其创始之初是想要做区块链和互联网的接口,能使得开发者在这个底层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开发去中心化的网站和应用。

在2017年5月,Blockstack推出了一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允许用户通过其浏览器直接注册登录一个用个人私钥生成的唯一的数字身份 ID。通过这个通用的帐户,用户可以不再需要在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登录,可使用这个身份使用Blockstack上的所有DApp,还能进行网络安全交易。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注册并使用Blockstack网络,降低了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

Blockstac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5000个注册账户,也有超过7000名爱好者和开发者参与其开源社区。

目前已经在Blockstack网络开发的DAPP有80多个,如Graphite(一种分布式的Google Docs替代方案)和Sigle(一种分布式的开源博客应用)和BitPatron(一种用于广告素材的订阅内容服务),均在Blockstack网络上搭建。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比特币黄金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比特币”。然而,目前看起来它只有一小群追随者,就像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那样拥有迷之自信,却也只有一小群人追随。

史坦尼斯是劳勃·拜拉席恩的二弟。他在其兄长的御前会议中担任海政大臣一职。在劳勃死后,他宣布自己将作为劳勃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七大王国国王,参与五王之战。黑水河一役史坦尼斯战败,他转战长城和北境,谋求东山再起。

在北境,史坦尼斯率领残兵进攻临冬城被打得大败,军队被波顿家族歼灭。在波顿的军队打扫战场之际,“美人”布蕾妮(Brienne)混入其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史坦尼斯并将其斩首。


埃欧塔(IOTA):培提尔·贝里席


IOTA(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擅长使用媒体策略说服人们,声称其拥有一些战略联盟,不过这些联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像培提尔·贝里席(Petyr Baelish)一样,IOTA使用混合的FOMO(害怕错过)战术,从人们那里获得它想要的东西。

IOTA自称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号称使用独特的方法来验证交易,使其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所需的大量数据交换的理想选择。

培提尔也被人称为小指头(little finger),是御前会议的财政大臣。培提尔出生在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家族。

培提尔毕生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他卑微的阶级,渴求权力和地位,期望成为伟大的人物。培提尔在金钱和贸易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阴谋诡计方面更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师。当然,比他的聪明才智更庞大的是他的野心。

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七集中,培提尔其企图挑拨珊莎·史塔克和艾莉亚·史塔克,这个阴谋在凛冬城的审判中被揭发,其跪地认罪时被艾莉亚·史塔克割喉杀死。

 
Cardano(ADA):山姆威尔·塔利


Cardano从“科学哲学”和“研究优先”的路径发展而来。Cardano的团队由专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就像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一样,看着像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学究。

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小名山姆(Sam),是河湾地角陵领主蓝道·塔利伯爵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尽管他肥胖又胆小,极度缺乏自信,但非常聪明,爱读书,善于思考,极富观察力。

因为子不类父,山姆被自己的军阀父亲逼迫放弃继承权,加入守夜人,成为了服役于绝境长城的一名新兵和事务官。在黑城堡,山姆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琼恩·雪诺。

在刚刚开启的最终季中,山姆与琼恩重逢,很快将揭开山姆的生世之谜。有感于“龙妈”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虐杀”,以及鉴于琼恩的正统王位继承人身份,山姆应该会建议琼恩与“龙妈”保持距离,去争夺铁王座。


Tezos:桑铎·克里冈


Tezos由于其高达2.32亿美元的IXO而闻名于世,然而随后其团队的内部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令人讨厌的疤痕。

Tezos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应该可以在加密世界留下自己的踪迹。

不同于比特币的新区块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挖矿”产生,Tezos使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产生新区块。

得益于目前PoS概念的喧嚣尘上,Tezos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200%。

桑铎·克里冈(Sandor Clegane)是兰尼斯特家的武士,一度成为御林铁卫,人称“猎狗”。少年时由于偷了兄长格雷果·克里冈的玩具被按入火盆毁容,从此埋下对火的恐惧与对兄长的刻骨仇恨。

桑铎是蔑视童话般的骑士道与现实中丑恶的骑士,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桑铎担任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护卫时对珊莎·史塔克暗中关照过。在黑水河之役中出于对火的恐惧而逃走。从此成为流浪武士。

被无旗兄弟会捉住后在比武审判中战胜“闪电大王”唐德利恩,为拿回自己的钱遥遥跟踪兄弟会,途中遇上负气跑出的艾莉亚·史塔克,意欲换取赎金。

血色婚礼后带着艾莉亚四处流浪。后在重伤的情况下与艾莉亚分开。

在最终季中,与艾莉亚在北境重逢,一起抗击夜王和异鬼。


小蚁(NEO):“中国龙”


小蚁被称为“中国的以太坊”、“国产第一币”,也是2017年一个著名的百倍币,它从2017年1月份的0.147美元上涨至12月的67美元,价格翻了400多倍。

小蚁的未来还有待观察,不知道它会像“龙妈”丹妮莉丝的两条喷火龙那样继续生存,还是像另外那条龙那样,屈服于夜王,变成了冰龙。

“龙妈”丹妮莉丝的三条龙,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韦赛利昂Viserion,是当初她和哥哥流落地之一、潘多斯城邦的总督伊利里欧,为龙妈的大婚而赠送的三颗龙蛋,而这三颗龙蛋在马王卓戈卡奥的火葬仪式中,经过大火焚烧而诞生出了这三条龙。

从此之后,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可以说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


原文:Understanding Cryptocurrencies: Game of Thrones Edition
来源:Masterthecrypto
作者:Ali Sheikh
编译:Satojiu


连载中……
作者:韭菜极客(微信公众号:leekgeek) 查看全部
wsi-imageoptim-16632632814_e3c1d0631f_b-1.jpg


一个简单的理解加密货币的方式,就是去观看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时下,最常见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投资加密货币?” 以及“现在投资加密货币是否为时已晚?”

《权利的游戏》的凛冬已至,2020年也很快到来,你的朋友和家人们可能正在找你解释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幸运的是,我已经创建了本指南,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这些术语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除非他们生活在摇滚世界,也不观看《权利的游戏》。

让我们进入《加密货币的游戏》(Game of Coins)吧!


wsi-imageoptim-Game-of-Coinsv-FF-2-1.jpg

Images Source: (1) DeviantArt; (2) http://vsbattles.wikia.com; (3) ZiNGPop Culture; (4) Tumbler; (5) FunMozar


比特币(Bitcoin):史塔克家族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币是“合法”的加密货币。就像史塔克家族(House of Stark)的奈德·史塔克(Ned Stark)一样,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推出不久之后就消失了,然而,他的遗产还继续存在。

比特币目前占据着加密世界的王座,市值稳居第一,控制着加密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比特币也面临着其它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是《权利的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也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家族城堡为北境首府临冬城(Winterfell),族徽是白色雪原上的一只银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史塔克家族是北境最古老、最显赫也是最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Bran the Builder),一名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临冬城的建立者,还和巨人族一起协助建立了绝境长城以防御异鬼的入侵。在“筑城者”布兰登之后长达几千年中,史塔克家族都是北境之王。在降服王托伦·史塔克向征服者伊耿投降后,北境成为坦格利安家族统治之下的七大王国之一,史塔克家族被封为北境守护,世袭此职。


以太坊(Ethereum):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就像“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Stormborn)那样,以“救世济人”的解放者自居,以太坊为人民创建“智能合约”,努力去除社会网络中多余的“中间人”环节。此外,正如丹妮莉丝已经和诸多盟友建立战略联盟,以太坊也与很多大玩家建立了智能联盟。

丹妮莉丝是曾经统治维斯特洛七大王国近三个世纪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末代君王“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幼女,从生下来就在流亡,与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二哥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相依为命。

作为坦格利安家族正系最后幸存的成员,丹妮莉丝的头衔众多,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Queen of the Andals, the Rhoynars and the First Men)、七国女王/统治者(Queen/Lord of the Seven Kingdoms)、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大草海的卡丽熙(Khaleesi of the Great Grass Sea)、镣铐/锁链破除者(Breaker of Shackles/Chains)、弥林女王(Queen of Meereen)、龙石岛公主(Princess of Dragonstone)、不焚者(Unburnt)、龙之母(Mother of Dragons)、弥莎(Mhysa)、母亲(Mother)、银发女王(Silver Queen)、银发女士(Silver Lady)、龙女王(Dragon Quee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最终季中,“龙妈”已经与琼恩·雪诺结盟,共同抗击夜王和异鬼。

琼恩是北境之王,也是“龙妈”的大哥、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的儿子。或者说,“龙妈”是琼恩的姑姑,她们俩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瑟曦·兰尼斯特


比特币现金,像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那样,想要把比特币拉下王座,取而代之成为合法的加密王位继承人。非常狡猾,非常野心勃勃。

瑟曦是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和乔安娜·兰尼斯特的长女,詹姆·兰尼斯特的孪生姐姐。故事开始时,瑟曦是劳勃·拜拉席恩的王后,并育有乔佛里·拜拉席恩、弥赛菈·拜拉席恩和托曼·拜拉席恩三个孩子。

在篡夺者战争之后她嫁给了新王劳勃·拜拉席恩,成为七大王国的王后。之后由于拜拉席恩王朝合法继承人相继死亡,瑟曦成为维斯特洛大陆第一位女王。

瑟曦与她的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关系复杂、恩怨情仇,不亚于比特币现金与瑞波币之间的关系。


莱特币(Litecoin):琼恩·雪诺


莱特币“出身高贵”,“自古以来”就从比特币中分叉出来,标榜“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把自己放在了王位继承人,或者至少是重要辅助者的位置上。

莱特币从2017年底的三四百美元,一路暴跌90%以上,今年正在从深坑爬出,价格也连创新高,回到了80美元附近。莱特币也正在通过闪电网络提高交易效率,也计划增加匿名交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莱特币的产量即将减半,有望刺激价格继续上行。

莱特币有点像琼恩·雪诺(Jon Snow)的起死复生?但愿结局不会太差。

琼恩出生于伊耿历283 AC年,身份是临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篡夺者战争结束后被从南方带回,并同奈德的嫡生子女一同在临冬城长大。他拥有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冰原狼“白灵”。

在前七季里,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发展出特别的感情,但随着雪诺身份的揭晓,这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丹妮莉丝是琼恩·雪诺的姑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恋人,而且因为琼恩·雪诺可能会威胁到丹妮莉丝对铁王座的愿望。

在最终季的最新剧集中,琼恩的“一生好友”山姆威尔·塔利、琼恩的表妹三傻(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都有意让琼恩疏远丹妮莉丝,去争夺铁王座。


门罗币(Monero):艾莉亚·史塔克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无面者”(Faceless Men),门罗币让人感觉正是源自于《权利的游戏》中的黑白之屋(the House of Black & White)。门罗币也像艾莉亚·史塔克(Arya Stark)那样“叛逆”,把所有的交易隐匿起来,而不像比特币那样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匿名”之王。

艾莉亚是奈德·史塔克的次女,是个典型的假小子,不喜欢女红礼仪反而喜欢舞刀弄剑,被奈德评价为具有“狼血”。

艾莉亚也是“无面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刺客。

“无面者”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最初诞生于瓦雷利亚,至少早于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大零币(Zcash):瓦里斯


大零币是基于比特币0.11.2版本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分支,保留了比特币原有的模式,增加了“匿名”的功能,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

大零币和门罗币一样,也是时下最主要的匿名币种,其通过零知识证明(zk-SNARK),隐藏了交易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交易额),只有拥有私匙的人才有权限查看这些信息。

瓦里斯(Varys)外号“八爪蜘蛛”,在君临城的御前会议中担任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职务——情报总管,实际上就是间谍头子,信仰七神。在泰温·兰尼斯特被杀后和提利昂逃到狭海对岸并向他推荐了新主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最后和龙女王一起踏上返乡之路。
 

瑞波币(Ripple):詹姆·兰尼斯特


像“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一样,瑞波币也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是在加密世界中却不受欢迎。

瑞波币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密后币,也不支持挖矿。瑞波币是中心化的,为金融机构服务,完全站在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对立面。

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是凯岩城领主泰温·兰尼斯特和他的妻子乔安娜夫人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长子。

詹姆年仅十五岁就加入了疯王伊里斯的御林铁卫,是这支享有极高声誉的传奇性骑士队伍史上最年轻的成员。在篡夺者战争中杀死了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结束了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由此得名“弑君者”。

詹姆性格骄傲、自负。五王之战中被少狼主所俘,后用誓言担保,被凯特琳夫人释放。后又被血戏班所俘,被砍掉用剑的右手。在最终季中,詹姆离开孪生姐姐瑟曦,北上抗击夜王和异鬼。


Blockstack:提利昂·兰尼斯特


提利昂·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相信维斯特洛大陆将会有更好的、更和平的新秩序,而Blockstack相信“一个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全新的互联网,而用户将掌握自己的数据”。

Blockstack在其IXO期间谨慎行事,就像提利昂对他的战略计划谨慎行事一样。

提利昂是泰温·兰尼斯特最小的孩子,是个容貌丑陋的侏儒。提利昂非常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富有谋略,但是由于他天生畸形,出生时还导致母亲乔安娜·兰尼斯特难产死亡,所以父亲对他极其厌恶。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富有权势,畸形的身材仍然给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Blockstack在2017年时就已成立,其创始之初是想要做区块链和互联网的接口,能使得开发者在这个底层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开发去中心化的网站和应用。

在2017年5月,Blockstack推出了一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允许用户通过其浏览器直接注册登录一个用个人私钥生成的唯一的数字身份 ID。通过这个通用的帐户,用户可以不再需要在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登录,可使用这个身份使用Blockstack上的所有DApp,还能进行网络安全交易。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注册并使用Blockstack网络,降低了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

Blockstac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5000个注册账户,也有超过7000名爱好者和开发者参与其开源社区。

目前已经在Blockstack网络开发的DAPP有80多个,如Graphite(一种分布式的Google Docs替代方案)和Sigle(一种分布式的开源博客应用)和BitPatron(一种用于广告素材的订阅内容服务),均在Blockstack网络上搭建。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比特币黄金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比特币”。然而,目前看起来它只有一小群追随者,就像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那样拥有迷之自信,却也只有一小群人追随。

史坦尼斯是劳勃·拜拉席恩的二弟。他在其兄长的御前会议中担任海政大臣一职。在劳勃死后,他宣布自己将作为劳勃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七大王国国王,参与五王之战。黑水河一役史坦尼斯战败,他转战长城和北境,谋求东山再起。

在北境,史坦尼斯率领残兵进攻临冬城被打得大败,军队被波顿家族歼灭。在波顿的军队打扫战场之际,“美人”布蕾妮(Brienne)混入其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史坦尼斯并将其斩首。


埃欧塔(IOTA):培提尔·贝里席


IOTA(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擅长使用媒体策略说服人们,声称其拥有一些战略联盟,不过这些联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像培提尔·贝里席(Petyr Baelish)一样,IOTA使用混合的FOMO(害怕错过)战术,从人们那里获得它想要的东西。

IOTA自称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号称使用独特的方法来验证交易,使其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所需的大量数据交换的理想选择。

培提尔也被人称为小指头(little finger),是御前会议的财政大臣。培提尔出生在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家族。

培提尔毕生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他卑微的阶级,渴求权力和地位,期望成为伟大的人物。培提尔在金钱和贸易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阴谋诡计方面更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师。当然,比他的聪明才智更庞大的是他的野心。

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七集中,培提尔其企图挑拨珊莎·史塔克和艾莉亚·史塔克,这个阴谋在凛冬城的审判中被揭发,其跪地认罪时被艾莉亚·史塔克割喉杀死。

 
Cardano(ADA):山姆威尔·塔利


Cardano从“科学哲学”和“研究优先”的路径发展而来。Cardano的团队由专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就像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一样,看着像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学究。

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小名山姆(Sam),是河湾地角陵领主蓝道·塔利伯爵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尽管他肥胖又胆小,极度缺乏自信,但非常聪明,爱读书,善于思考,极富观察力。

因为子不类父,山姆被自己的军阀父亲逼迫放弃继承权,加入守夜人,成为了服役于绝境长城的一名新兵和事务官。在黑城堡,山姆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琼恩·雪诺。

在刚刚开启的最终季中,山姆与琼恩重逢,很快将揭开山姆的生世之谜。有感于“龙妈”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虐杀”,以及鉴于琼恩的正统王位继承人身份,山姆应该会建议琼恩与“龙妈”保持距离,去争夺铁王座。


Tezos:桑铎·克里冈


Tezos由于其高达2.32亿美元的IXO而闻名于世,然而随后其团队的内部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令人讨厌的疤痕。

Tezos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应该可以在加密世界留下自己的踪迹。

不同于比特币的新区块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挖矿”产生,Tezos使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产生新区块。

得益于目前PoS概念的喧嚣尘上,Tezos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200%。

桑铎·克里冈(Sandor Clegane)是兰尼斯特家的武士,一度成为御林铁卫,人称“猎狗”。少年时由于偷了兄长格雷果·克里冈的玩具被按入火盆毁容,从此埋下对火的恐惧与对兄长的刻骨仇恨。

桑铎是蔑视童话般的骑士道与现实中丑恶的骑士,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桑铎担任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护卫时对珊莎·史塔克暗中关照过。在黑水河之役中出于对火的恐惧而逃走。从此成为流浪武士。

被无旗兄弟会捉住后在比武审判中战胜“闪电大王”唐德利恩,为拿回自己的钱遥遥跟踪兄弟会,途中遇上负气跑出的艾莉亚·史塔克,意欲换取赎金。

血色婚礼后带着艾莉亚四处流浪。后在重伤的情况下与艾莉亚分开。

在最终季中,与艾莉亚在北境重逢,一起抗击夜王和异鬼。


小蚁(NEO):“中国龙”


小蚁被称为“中国的以太坊”、“国产第一币”,也是2017年一个著名的百倍币,它从2017年1月份的0.147美元上涨至12月的67美元,价格翻了400多倍。

小蚁的未来还有待观察,不知道它会像“龙妈”丹妮莉丝的两条喷火龙那样继续生存,还是像另外那条龙那样,屈服于夜王,变成了冰龙。

“龙妈”丹妮莉丝的三条龙,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韦赛利昂Viserion,是当初她和哥哥流落地之一、潘多斯城邦的总督伊利里欧,为龙妈的大婚而赠送的三颗龙蛋,而这三颗龙蛋在马王卓戈卡奥的火葬仪式中,经过大火焚烧而诞生出了这三条龙。

从此之后,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可以说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


原文:Understanding Cryptocurrencies: Game of Thrones Edition
来源:Masterthecrypto
作者:Ali Sheikh
编译:Satojiu



连载中……
作者:韭菜极客(微信公众号:leekgeek)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公司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公链吗?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8 22:36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查看全部
shanghai_blockchain_buildings.width-800_.jpg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002.jpg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004.jpg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005.jpg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006.jpg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007.jpg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008.jpg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加密货币的“权利游戏”

特写leekgeek 发表了文章 • 2019-04-23 14:23 • 来自相关话题

一个简单的理解加密货币的方式,就是去观看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时下,最常见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投资加密货币?” 以及“现在投资加密货币是否为时已晚?”

《权利的游戏》的凛冬已至,2020年也很快到来,你的朋友和家人们可能正在找你解释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幸运的是,我已经创建了本指南,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这些术语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除非他们生活在摇滚世界,也不观看《权利的游戏》。

让我们进入《加密货币的游戏》(Game of Coins)吧!






Images Source: (1) DeviantArt; (2) http://vsbattles.wikia.com; (3) ZiNGPop Culture; (4) Tumbler; (5) FunMozar


比特币(Bitcoin):史塔克家族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币是“合法”的加密货币。就像史塔克家族(House of Stark)的奈德·史塔克(Ned Stark)一样,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推出不久之后就消失了,然而,他的遗产还继续存在。

比特币目前占据着加密世界的王座,市值稳居第一,控制着加密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比特币也面临着其它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是《权利的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也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家族城堡为北境首府临冬城(Winterfell),族徽是白色雪原上的一只银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史塔克家族是北境最古老、最显赫也是最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Bran the Builder),一名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临冬城的建立者,还和巨人族一起协助建立了绝境长城以防御异鬼的入侵。在“筑城者”布兰登之后长达几千年中,史塔克家族都是北境之王。在降服王托伦·史塔克向征服者伊耿投降后,北境成为坦格利安家族统治之下的七大王国之一,史塔克家族被封为北境守护,世袭此职。


以太坊(Ethereum):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就像“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Stormborn)那样,以“救世济人”的解放者自居,以太坊为人民创建“智能合约”,努力去除社会网络中多余的“中间人”环节。此外,正如丹妮莉丝已经和诸多盟友建立战略联盟,以太坊也与很多大玩家建立了智能联盟。

丹妮莉丝是曾经统治维斯特洛七大王国近三个世纪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末代君王“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幼女,从生下来就在流亡,与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二哥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相依为命。

作为坦格利安家族正系最后幸存的成员,丹妮莉丝的头衔众多,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Queen of the Andals, the Rhoynars and the First Men)、七国女王/统治者(Queen/Lord of the Seven Kingdoms)、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大草海的卡丽熙(Khaleesi of the Great Grass Sea)、镣铐/锁链破除者(Breaker of Shackles/Chains)、弥林女王(Queen of Meereen)、龙石岛公主(Princess of Dragonstone)、不焚者(Unburnt)、龙之母(Mother of Dragons)、弥莎(Mhysa)、母亲(Mother)、银发女王(Silver Queen)、银发女士(Silver Lady)、龙女王(Dragon Quee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最终季中,“龙妈”已经与琼恩·雪诺结盟,共同抗击夜王和异鬼。

琼恩是北境之王,也是“龙妈”的大哥、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的儿子。或者说,“龙妈”是琼恩的姑姑,她们俩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瑟曦·兰尼斯特


比特币现金,像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那样,想要把比特币拉下王座,取而代之成为合法的加密王位继承人。非常狡猾,非常野心勃勃。

瑟曦是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和乔安娜·兰尼斯特的长女,詹姆·兰尼斯特的孪生姐姐。故事开始时,瑟曦是劳勃·拜拉席恩的王后,并育有乔佛里·拜拉席恩、弥赛菈·拜拉席恩和托曼·拜拉席恩三个孩子。

在篡夺者战争之后她嫁给了新王劳勃·拜拉席恩,成为七大王国的王后。之后由于拜拉席恩王朝合法继承人相继死亡,瑟曦成为维斯特洛大陆第一位女王。

瑟曦与她的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关系复杂、恩怨情仇,不亚于比特币现金与瑞波币之间的关系。


莱特币(Litecoin):琼恩·雪诺


莱特币“出身高贵”,“自古以来”就从比特币中分叉出来,标榜“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把自己放在了王位继承人,或者至少是重要辅助者的位置上。

莱特币从2017年底的三四百美元,一路暴跌90%以上,今年正在从深坑爬出,价格也连创新高,回到了80美元附近。莱特币也正在通过闪电网络提高交易效率,也计划增加匿名交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莱特币的产量即将减半,有望刺激价格继续上行。

莱特币有点像琼恩·雪诺(Jon Snow)的起死复生?但愿结局不会太差。

琼恩出生于伊耿历283 AC年,身份是临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篡夺者战争结束后被从南方带回,并同奈德的嫡生子女一同在临冬城长大。他拥有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冰原狼“白灵”。

在前七季里,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发展出特别的感情,但随着雪诺身份的揭晓,这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丹妮莉丝是琼恩·雪诺的姑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恋人,而且因为琼恩·雪诺可能会威胁到丹妮莉丝对铁王座的愿望。

在最终季的最新剧集中,琼恩的“一生好友”山姆威尔·塔利、琼恩的表妹三傻(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都有意让琼恩疏远丹妮莉丝,去争夺铁王座。


门罗币(Monero):艾莉亚·史塔克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无面者”(Faceless Men),门罗币让人感觉正是源自于《权利的游戏》中的黑白之屋(the House of Black & White)。门罗币也像艾莉亚·史塔克(Arya Stark)那样“叛逆”,把所有的交易隐匿起来,而不像比特币那样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匿名”之王。

艾莉亚是奈德·史塔克的次女,是个典型的假小子,不喜欢女红礼仪反而喜欢舞刀弄剑,被奈德评价为具有“狼血”。

艾莉亚也是“无面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刺客。

“无面者”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最初诞生于瓦雷利亚,至少早于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大零币(Zcash):瓦里斯


大零币是基于比特币0.11.2版本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分支,保留了比特币原有的模式,增加了“匿名”的功能,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

大零币和门罗币一样,也是时下最主要的匿名币种,其通过零知识证明(zk-SNARK),隐藏了交易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交易额),只有拥有私匙的人才有权限查看这些信息。

瓦里斯(Varys)外号“八爪蜘蛛”,在君临城的御前会议中担任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职务——情报总管,实际上就是间谍头子,信仰七神。在泰温·兰尼斯特被杀后和提利昂逃到狭海对岸并向他推荐了新主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最后和龙女王一起踏上返乡之路。
 

瑞波币(Ripple):詹姆·兰尼斯特


像“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一样,瑞波币也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是在加密世界中却不受欢迎。

瑞波币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密后币,也不支持挖矿。瑞波币是中心化的,为金融机构服务,完全站在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对立面。

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是凯岩城领主泰温·兰尼斯特和他的妻子乔安娜夫人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长子。

詹姆年仅十五岁就加入了疯王伊里斯的御林铁卫,是这支享有极高声誉的传奇性骑士队伍史上最年轻的成员。在篡夺者战争中杀死了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结束了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由此得名“弑君者”。

詹姆性格骄傲、自负。五王之战中被少狼主所俘,后用誓言担保,被凯特琳夫人释放。后又被血戏班所俘,被砍掉用剑的右手。在最终季中,詹姆离开孪生姐姐瑟曦,北上抗击夜王和异鬼。


Blockstack:提利昂·兰尼斯特


提利昂·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相信维斯特洛大陆将会有更好的、更和平的新秩序,而Blockstack相信“一个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全新的互联网,而用户将掌握自己的数据”。

Blockstack在其IXO期间谨慎行事,就像提利昂对他的战略计划谨慎行事一样。

提利昂是泰温·兰尼斯特最小的孩子,是个容貌丑陋的侏儒。提利昂非常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富有谋略,但是由于他天生畸形,出生时还导致母亲乔安娜·兰尼斯特难产死亡,所以父亲对他极其厌恶。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富有权势,畸形的身材仍然给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Blockstack在2017年时就已成立,其创始之初是想要做区块链和互联网的接口,能使得开发者在这个底层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开发去中心化的网站和应用。

在2017年5月,Blockstack推出了一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允许用户通过其浏览器直接注册登录一个用个人私钥生成的唯一的数字身份 ID。通过这个通用的帐户,用户可以不再需要在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登录,可使用这个身份使用Blockstack上的所有DApp,还能进行网络安全交易。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注册并使用Blockstack网络,降低了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

Blockstac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5000个注册账户,也有超过7000名爱好者和开发者参与其开源社区。

目前已经在Blockstack网络开发的DAPP有80多个,如Graphite(一种分布式的Google Docs替代方案)和Sigle(一种分布式的开源博客应用)和BitPatron(一种用于广告素材的订阅内容服务),均在Blockstack网络上搭建。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比特币黄金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比特币”。然而,目前看起来它只有一小群追随者,就像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那样拥有迷之自信,却也只有一小群人追随。

史坦尼斯是劳勃·拜拉席恩的二弟。他在其兄长的御前会议中担任海政大臣一职。在劳勃死后,他宣布自己将作为劳勃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七大王国国王,参与五王之战。黑水河一役史坦尼斯战败,他转战长城和北境,谋求东山再起。

在北境,史坦尼斯率领残兵进攻临冬城被打得大败,军队被波顿家族歼灭。在波顿的军队打扫战场之际,“美人”布蕾妮(Brienne)混入其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史坦尼斯并将其斩首。


埃欧塔(IOTA):培提尔·贝里席


IOTA(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擅长使用媒体策略说服人们,声称其拥有一些战略联盟,不过这些联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像培提尔·贝里席(Petyr Baelish)一样,IOTA使用混合的FOMO(害怕错过)战术,从人们那里获得它想要的东西。

IOTA自称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号称使用独特的方法来验证交易,使其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所需的大量数据交换的理想选择。

培提尔也被人称为小指头(little finger),是御前会议的财政大臣。培提尔出生在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家族。

培提尔毕生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他卑微的阶级,渴求权力和地位,期望成为伟大的人物。培提尔在金钱和贸易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阴谋诡计方面更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师。当然,比他的聪明才智更庞大的是他的野心。

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七集中,培提尔其企图挑拨珊莎·史塔克和艾莉亚·史塔克,这个阴谋在凛冬城的审判中被揭发,其跪地认罪时被艾莉亚·史塔克割喉杀死。

 
Cardano(ADA):山姆威尔·塔利


Cardano从“科学哲学”和“研究优先”的路径发展而来。Cardano的团队由专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就像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一样,看着像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学究。

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小名山姆(Sam),是河湾地角陵领主蓝道·塔利伯爵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尽管他肥胖又胆小,极度缺乏自信,但非常聪明,爱读书,善于思考,极富观察力。

因为子不类父,山姆被自己的军阀父亲逼迫放弃继承权,加入守夜人,成为了服役于绝境长城的一名新兵和事务官。在黑城堡,山姆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琼恩·雪诺。

在刚刚开启的最终季中,山姆与琼恩重逢,很快将揭开山姆的生世之谜。有感于“龙妈”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虐杀”,以及鉴于琼恩的正统王位继承人身份,山姆应该会建议琼恩与“龙妈”保持距离,去争夺铁王座。


Tezos:桑铎·克里冈


Tezos由于其高达2.32亿美元的IXO而闻名于世,然而随后其团队的内部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令人讨厌的疤痕。

Tezos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应该可以在加密世界留下自己的踪迹。

不同于比特币的新区块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挖矿”产生,Tezos使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产生新区块。

得益于目前PoS概念的喧嚣尘上,Tezos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200%。

桑铎·克里冈(Sandor Clegane)是兰尼斯特家的武士,一度成为御林铁卫,人称“猎狗”。少年时由于偷了兄长格雷果·克里冈的玩具被按入火盆毁容,从此埋下对火的恐惧与对兄长的刻骨仇恨。

桑铎是蔑视童话般的骑士道与现实中丑恶的骑士,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桑铎担任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护卫时对珊莎·史塔克暗中关照过。在黑水河之役中出于对火的恐惧而逃走。从此成为流浪武士。

被无旗兄弟会捉住后在比武审判中战胜“闪电大王”唐德利恩,为拿回自己的钱遥遥跟踪兄弟会,途中遇上负气跑出的艾莉亚·史塔克,意欲换取赎金。

血色婚礼后带着艾莉亚四处流浪。后在重伤的情况下与艾莉亚分开。

在最终季中,与艾莉亚在北境重逢,一起抗击夜王和异鬼。


小蚁(NEO):“中国龙”


小蚁被称为“中国的以太坊”、“国产第一币”,也是2017年一个著名的百倍币,它从2017年1月份的0.147美元上涨至12月的67美元,价格翻了400多倍。

小蚁的未来还有待观察,不知道它会像“龙妈”丹妮莉丝的两条喷火龙那样继续生存,还是像另外那条龙那样,屈服于夜王,变成了冰龙。

“龙妈”丹妮莉丝的三条龙,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韦赛利昂Viserion,是当初她和哥哥流落地之一、潘多斯城邦的总督伊利里欧,为龙妈的大婚而赠送的三颗龙蛋,而这三颗龙蛋在马王卓戈卡奥的火葬仪式中,经过大火焚烧而诞生出了这三条龙。

从此之后,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可以说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


原文:Understanding Cryptocurrencies: Game of Thrones Edition
来源:Masterthecrypto
作者:Ali Sheikh
编译:Satojiu


连载中……
作者:韭菜极客(微信公众号:leekgeek) 查看全部
wsi-imageoptim-16632632814_e3c1d0631f_b-1.jpg


一个简单的理解加密货币的方式,就是去观看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时下,最常见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投资加密货币?” 以及“现在投资加密货币是否为时已晚?”

《权利的游戏》的凛冬已至,2020年也很快到来,你的朋友和家人们可能正在找你解释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幸运的是,我已经创建了本指南,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这些术语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除非他们生活在摇滚世界,也不观看《权利的游戏》。

让我们进入《加密货币的游戏》(Game of Coins)吧!


wsi-imageoptim-Game-of-Coinsv-FF-2-1.jpg

Images Source: (1) DeviantArt; (2) http://vsbattles.wikia.com; (3) ZiNGPop Culture; (4) Tumbler; (5) FunMozar


比特币(Bitcoin):史塔克家族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币是“合法”的加密货币。就像史塔克家族(House of Stark)的奈德·史塔克(Ned Stark)一样,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推出不久之后就消失了,然而,他的遗产还继续存在。

比特币目前占据着加密世界的王座,市值稳居第一,控制着加密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比特币也面临着其它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是《权利的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也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家族城堡为北境首府临冬城(Winterfell),族徽是白色雪原上的一只银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史塔克家族是北境最古老、最显赫也是最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Bran the Builder),一名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临冬城的建立者,还和巨人族一起协助建立了绝境长城以防御异鬼的入侵。在“筑城者”布兰登之后长达几千年中,史塔克家族都是北境之王。在降服王托伦·史塔克向征服者伊耿投降后,北境成为坦格利安家族统治之下的七大王国之一,史塔克家族被封为北境守护,世袭此职。


以太坊(Ethereum):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就像“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Stormborn)那样,以“救世济人”的解放者自居,以太坊为人民创建“智能合约”,努力去除社会网络中多余的“中间人”环节。此外,正如丹妮莉丝已经和诸多盟友建立战略联盟,以太坊也与很多大玩家建立了智能联盟。

丹妮莉丝是曾经统治维斯特洛七大王国近三个世纪的坦格利安王朝的末代君王“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幼女,从生下来就在流亡,与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二哥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相依为命。

作为坦格利安家族正系最后幸存的成员,丹妮莉丝的头衔众多,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Queen of the Andals, the Rhoynars and the First Men)、七国女王/统治者(Queen/Lord of the Seven Kingdoms)、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大草海的卡丽熙(Khaleesi of the Great Grass Sea)、镣铐/锁链破除者(Breaker of Shackles/Chains)、弥林女王(Queen of Meereen)、龙石岛公主(Princess of Dragonstone)、不焚者(Unburnt)、龙之母(Mother of Dragons)、弥莎(Mhysa)、母亲(Mother)、银发女王(Silver Queen)、银发女士(Silver Lady)、龙女王(Dragon Queen),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最终季中,“龙妈”已经与琼恩·雪诺结盟,共同抗击夜王和异鬼。

琼恩是北境之王,也是“龙妈”的大哥、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的儿子。或者说,“龙妈”是琼恩的姑姑,她们俩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瑟曦·兰尼斯特


比特币现金,像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那样,想要把比特币拉下王座,取而代之成为合法的加密王位继承人。非常狡猾,非常野心勃勃。

瑟曦是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和乔安娜·兰尼斯特的长女,詹姆·兰尼斯特的孪生姐姐。故事开始时,瑟曦是劳勃·拜拉席恩的王后,并育有乔佛里·拜拉席恩、弥赛菈·拜拉席恩和托曼·拜拉席恩三个孩子。

在篡夺者战争之后她嫁给了新王劳勃·拜拉席恩,成为七大王国的王后。之后由于拜拉席恩王朝合法继承人相继死亡,瑟曦成为维斯特洛大陆第一位女王。

瑟曦与她的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关系复杂、恩怨情仇,不亚于比特币现金与瑞波币之间的关系。


莱特币(Litecoin):琼恩·雪诺


莱特币“出身高贵”,“自古以来”就从比特币中分叉出来,标榜“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把自己放在了王位继承人,或者至少是重要辅助者的位置上。

莱特币从2017年底的三四百美元,一路暴跌90%以上,今年正在从深坑爬出,价格也连创新高,回到了80美元附近。莱特币也正在通过闪电网络提高交易效率,也计划增加匿名交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莱特币的产量即将减半,有望刺激价格继续上行。

莱特币有点像琼恩·雪诺(Jon Snow)的起死复生?但愿结局不会太差。

琼恩出生于伊耿历283 AC年,身份是临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的私生子,在篡夺者战争结束后被从南方带回,并同奈德的嫡生子女一同在临冬城长大。他拥有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冰原狼“白灵”。

在前七季里,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发展出特别的感情,但随着雪诺身份的揭晓,这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丹妮莉丝是琼恩·雪诺的姑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恋人,而且因为琼恩·雪诺可能会威胁到丹妮莉丝对铁王座的愿望。

在最终季的最新剧集中,琼恩的“一生好友”山姆威尔·塔利、琼恩的表妹三傻(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都有意让琼恩疏远丹妮莉丝,去争夺铁王座。


门罗币(Monero):艾莉亚·史塔克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无面者”(Faceless Men),门罗币让人感觉正是源自于《权利的游戏》中的黑白之屋(the House of Black & White)。门罗币也像艾莉亚·史塔克(Arya Stark)那样“叛逆”,把所有的交易隐匿起来,而不像比特币那样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

门罗币是加密世界的“匿名”之王。

艾莉亚是奈德·史塔克的次女,是个典型的假小子,不喜欢女红礼仪反而喜欢舞刀弄剑,被奈德评价为具有“狼血”。

艾莉亚也是“无面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刺客。

“无面者”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最初诞生于瓦雷利亚,至少早于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大零币(Zcash):瓦里斯


大零币是基于比特币0.11.2版本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分支,保留了比特币原有的模式,增加了“匿名”的功能,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

大零币和门罗币一样,也是时下最主要的匿名币种,其通过零知识证明(zk-SNARK),隐藏了交易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交易额),只有拥有私匙的人才有权限查看这些信息。

瓦里斯(Varys)外号“八爪蜘蛛”,在君临城的御前会议中担任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职务——情报总管,实际上就是间谍头子,信仰七神。在泰温·兰尼斯特被杀后和提利昂逃到狭海对岸并向他推荐了新主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最后和龙女王一起踏上返乡之路。
 

瑞波币(Ripple):詹姆·兰尼斯特


像“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一样,瑞波币也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是在加密世界中却不受欢迎。

瑞波币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密后币,也不支持挖矿。瑞波币是中心化的,为金融机构服务,完全站在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对立面。

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是凯岩城领主泰温·兰尼斯特和他的妻子乔安娜夫人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长子。

詹姆年仅十五岁就加入了疯王伊里斯的御林铁卫,是这支享有极高声誉的传奇性骑士队伍史上最年轻的成员。在篡夺者战争中杀死了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结束了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由此得名“弑君者”。

詹姆性格骄傲、自负。五王之战中被少狼主所俘,后用誓言担保,被凯特琳夫人释放。后又被血戏班所俘,被砍掉用剑的右手。在最终季中,詹姆离开孪生姐姐瑟曦,北上抗击夜王和异鬼。


Blockstack:提利昂·兰尼斯特


提利昂·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相信维斯特洛大陆将会有更好的、更和平的新秩序,而Blockstack相信“一个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全新的互联网,而用户将掌握自己的数据”。

Blockstack在其IXO期间谨慎行事,就像提利昂对他的战略计划谨慎行事一样。

提利昂是泰温·兰尼斯特最小的孩子,是个容貌丑陋的侏儒。提利昂非常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富有谋略,但是由于他天生畸形,出生时还导致母亲乔安娜·兰尼斯特难产死亡,所以父亲对他极其厌恶。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富有权势,畸形的身材仍然给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Blockstack在2017年时就已成立,其创始之初是想要做区块链和互联网的接口,能使得开发者在这个底层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开发去中心化的网站和应用。

在2017年5月,Blockstack推出了一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允许用户通过其浏览器直接注册登录一个用个人私钥生成的唯一的数字身份 ID。通过这个通用的帐户,用户可以不再需要在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登录,可使用这个身份使用Blockstack上的所有DApp,还能进行网络安全交易。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注册并使用Blockstack网络,降低了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

Blockstac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5000个注册账户,也有超过7000名爱好者和开发者参与其开源社区。

目前已经在Blockstack网络开发的DAPP有80多个,如Graphite(一种分布式的Google Docs替代方案)和Sigle(一种分布式的开源博客应用)和BitPatron(一种用于广告素材的订阅内容服务),均在Blockstack网络上搭建。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比特币黄金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比特币”。然而,目前看起来它只有一小群追随者,就像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那样拥有迷之自信,却也只有一小群人追随。

史坦尼斯是劳勃·拜拉席恩的二弟。他在其兄长的御前会议中担任海政大臣一职。在劳勃死后,他宣布自己将作为劳勃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七大王国国王,参与五王之战。黑水河一役史坦尼斯战败,他转战长城和北境,谋求东山再起。

在北境,史坦尼斯率领残兵进攻临冬城被打得大败,军队被波顿家族歼灭。在波顿的军队打扫战场之际,“美人”布蕾妮(Brienne)混入其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史坦尼斯并将其斩首。


埃欧塔(IOTA):培提尔·贝里席


IOTA(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擅长使用媒体策略说服人们,声称其拥有一些战略联盟,不过这些联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像培提尔·贝里席(Petyr Baelish)一样,IOTA使用混合的FOMO(害怕错过)战术,从人们那里获得它想要的东西。

IOTA自称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号称使用独特的方法来验证交易,使其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所需的大量数据交换的理想选择。

培提尔也被人称为小指头(little finger),是御前会议的财政大臣。培提尔出生在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家族。

培提尔毕生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他卑微的阶级,渴求权力和地位,期望成为伟大的人物。培提尔在金钱和贸易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阴谋诡计方面更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师。当然,比他的聪明才智更庞大的是他的野心。

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七集中,培提尔其企图挑拨珊莎·史塔克和艾莉亚·史塔克,这个阴谋在凛冬城的审判中被揭发,其跪地认罪时被艾莉亚·史塔克割喉杀死。

 
Cardano(ADA):山姆威尔·塔利


Cardano从“科学哲学”和“研究优先”的路径发展而来。Cardano的团队由专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就像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一样,看着像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学究。

山姆威尔·塔利(Samwell Tarly),小名山姆(Sam),是河湾地角陵领主蓝道·塔利伯爵的长子和爵位继承人。尽管他肥胖又胆小,极度缺乏自信,但非常聪明,爱读书,善于思考,极富观察力。

因为子不类父,山姆被自己的军阀父亲逼迫放弃继承权,加入守夜人,成为了服役于绝境长城的一名新兵和事务官。在黑城堡,山姆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琼恩·雪诺。

在刚刚开启的最终季中,山姆与琼恩重逢,很快将揭开山姆的生世之谜。有感于“龙妈”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虐杀”,以及鉴于琼恩的正统王位继承人身份,山姆应该会建议琼恩与“龙妈”保持距离,去争夺铁王座。


Tezos:桑铎·克里冈


Tezos由于其高达2.32亿美元的IXO而闻名于世,然而随后其团队的内部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令人讨厌的疤痕。

Tezos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应该可以在加密世界留下自己的踪迹。

不同于比特币的新区块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挖矿”产生,Tezos使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产生新区块。

得益于目前PoS概念的喧嚣尘上,Tezos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200%。

桑铎·克里冈(Sandor Clegane)是兰尼斯特家的武士,一度成为御林铁卫,人称“猎狗”。少年时由于偷了兄长格雷果·克里冈的玩具被按入火盆毁容,从此埋下对火的恐惧与对兄长的刻骨仇恨。

桑铎是蔑视童话般的骑士道与现实中丑恶的骑士,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桑铎担任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护卫时对珊莎·史塔克暗中关照过。在黑水河之役中出于对火的恐惧而逃走。从此成为流浪武士。

被无旗兄弟会捉住后在比武审判中战胜“闪电大王”唐德利恩,为拿回自己的钱遥遥跟踪兄弟会,途中遇上负气跑出的艾莉亚·史塔克,意欲换取赎金。

血色婚礼后带着艾莉亚四处流浪。后在重伤的情况下与艾莉亚分开。

在最终季中,与艾莉亚在北境重逢,一起抗击夜王和异鬼。


小蚁(NEO):“中国龙”


小蚁被称为“中国的以太坊”、“国产第一币”,也是2017年一个著名的百倍币,它从2017年1月份的0.147美元上涨至12月的67美元,价格翻了400多倍。

小蚁的未来还有待观察,不知道它会像“龙妈”丹妮莉丝的两条喷火龙那样继续生存,还是像另外那条龙那样,屈服于夜王,变成了冰龙。

“龙妈”丹妮莉丝的三条龙,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韦赛利昂Viserion,是当初她和哥哥流落地之一、潘多斯城邦的总督伊利里欧,为龙妈的大婚而赠送的三颗龙蛋,而这三颗龙蛋在马王卓戈卡奥的火葬仪式中,经过大火焚烧而诞生出了这三条龙。

从此之后,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可以说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


原文:Understanding Cryptocurrencies: Game of Thrones Edition
来源:Masterthecrypto
作者:Ali Sheikh
编译:Satojiu



连载中……
作者:韭菜极客(微信公众号:leekgeek)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公司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公链吗?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8 22:36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查看全部
shanghai_blockchain_buildings.width-800_.jpg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002.jpg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004.jpg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005.jpg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006.jpg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007.jpg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008.jpg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NEO:“中国以太坊”传奇落幕?

投研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7-30 21:25 • 来自相关话题

 
“NEO是个傻逼项目,根本没东西,后来全是资本盘玩起来的,达鸿飞手里没几个币。”
7月3日深夜,“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辣评币圈大佬与头部区块链项目的一段录音在网上疯传。这段长达近一小时的对话,一时之间把有“中国以太坊”之称的NEO推进了舆论漩涡。

此前,NEO因为代码更新不力以及市场表现不佳等,已经在持币者中间引发了持续的讨论与焦虑。“都说2018年是底层公链爆发的一年,已经有一大波公链上线露头,NEO这几个月却一直不温不火,真是急死我了。”一名NEO持币者向核财经APP表达了他的不安。

而在7月11日,NEO创始人达鸿飞在一次区块链发展论坛上宣讲其最新的Token容器理论,也未彻底吸引冒雨前来的众多区块链关注者。“直接说Token是你闷声发大财的杠杆,岂不是更到位?”在现场,30岁出头的李强(化名)频频摇头、面露不屑地评论道。

在这位深谙NEO往事的持币者眼里,今年公链竞争非常激烈,NEO如果不积极作为,那它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跌下云端的公链明星


小蚁、量子与公信宝,曾是国产公链的“三架马车”。其中,2014年正式立项的“小蚁”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原创区块链项目。它于2015年6月在Github实时开源;同年10月20日晚9时开始众筹时,24小时就实现了40%的募资额。2017年6月22日,小蚁完成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平台到智能经济分布式网络的战略升级,更名为“NEO”,寓意新的开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晋公链CTO告诉核财经APP,他非常羡慕NEO,因为它在ICO的黄金时段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来者很难再遇如此良机。

作为早期国产公链的“明星”,小蚁寄托了众多区块链人士的期望,一度风头无两。2015年,小蚁QQ群还是链圈为数不多的活跃社群之一,群内500多人曾在1个多月内创下高达7.3万行的聊天记录,其中不乏关于共识机制、股权众筹、区块链未来的讨论。其创始人达鸿飞,亦是币圈名人漫画扑克牌中当仁不让的“红桃K”。

许是与NEO战略升级这一利好消息有关,上线交易所以来一直在1美元上下浮动的小蚁/NEO,在2017年6月中旬出现了明显的价格变化。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此后,NEO创造了千倍币的佳绩,2018年1月15日,NEO价格一度冲高至196.85美元历史高位(众筹价为1元人民币),市值超过了110亿美元。今年2月,达鸿飞甚至在NEO DevCon大会上放言,2020年前使NEO成为世界第一的区块链项目。

“他的这一席话,让很多中国人陷入了疯狂。”李强说,他就是在那时上了NEO的车。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NEO的前方“一路小平坡”时,NEO价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小幅振荡下行后于3月9日跌破100美元,当日市值即缩水至约60亿美元。

掩藏于风光之后的疑问,就在这时冒了出来。3月,有网民发布“扒皮帖”质疑,NEO区块性能差,不具备达鸿飞声称的平台“每秒钟支持1000次交易”的技术特征;此外,NEO项目采用的DBFT共识机制使得网络被攻击的风险较高。他们指出,NEO其实是条中心化的链,并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ICO在NEO上进行,其广告表现与实际表现会有严重分歧。

几天后,达鸿飞针对网友质疑逐一做出回应。但这番回应最终未能挽回NEO已经流失的信任。在数字货币市场总体熊市时期,NEO价格迄今并无较大起色。


亲密“兄弟”


在区块链不长的发展历史中,公链一直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如知名区块链研究者、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所言,2018年是公链元年,主流力量纷纷入场,未来10年得公链者得天下。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块链专家指出,众多公链上线进场,反证目前公链存在明显不足,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而在众多入场的公链中,相比NEO,李强显然更为看好本体网络ONT。“在熊市寒冬,考验的不光是韭菜们,还有明星项目的底蕴和含金量。”李强告诉核财经APP。

有资深韭菜爆料,ONT和NEO其实都是Onchain(分布科技)旗下的区块链项目,不分你我。对此,尽管NEO创始人张铮文解释两者是“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团队,只是合作关系”,但从公开资料看,两者关系极为亲密已是不争的事实。

ONT官方资料显示,小蚁创始人达鸿飞是ONT的唯一投资人顾问。

有业内人士称,ONT在技术上近似NEO,可以看作NEO的2.0版本。

5月24日,NEO官网发布消息,宣称NEO Foundation和Ontology Foundation共同出资400万人民币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在标准化技术接口、共享智能合约生态、打造智能合约开放标准、推进跨链创新技术研究等方向展开工作”。

7月19日,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NEO是一个开源社区,是社区化运作;ONT是一个公司项目,由分布科技负责开发。”NEO官网并未公布其办公地址,但实际上,Onchain与NEO同层办公,两家公司同处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企业中心5号楼,房号一为301一为303,办公场所采用了统一的装饰风格与颜色。值得注意的是,NEO对应的公司中文名为上海尼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注册时间却为今年3月7日,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司法人为陈志同。

就在上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核财经APP,NEO技术团队的大部分力量已移师ONT,留下的技术人员仅满足维护需求。其言下之意,NEO的疲弱或与此相关。

NEO技术主力是否移师ONT姑且不论,而NEO技术力量薄弱,从项目代码更新次数等方面已可见一斑。区块链研究机构TokenInsight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9日,NEO项目的代码更新次数、参与人数分别为414与21,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ETH、EOS,亦逊于QTUM、ONT;而在最近一个月,NEO仅有1次代码提交。

TokenInsight方面认为,NEO虽已发布一年有余,但这不能成为代码库更新频率低的理由。对于任何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发布仅仅是生态的开始。更有代码审计专家指出,主网上线后,为确保生态运作和跟上技术发展,代码更新更为频繁才是正途。

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亦发现,6月5日至7月25日,上海尼遨信息科技公司共发布16条招聘信息,其中多数涉及NEO技术岗位,如区块链测试工程师、区块链软件开发员(Java)、.NET技术工程师、区块链核心开发工程师、高级网络协议(P2P)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等。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目前,NEO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社区活跃度。TokenInsight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8日与7月29日两天NEO人气值虽较ETH差强人意,但远超ADA与ONT。尽管如此,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NEO的异常。

“NEO近期的各项工作都很迟缓。”一位上海媒体记者如是表示。

NEO设有较为完善的月报制度。而核财经APP注意到,自6月6日发布《5月月报》后,《6月月报》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与公众见面。

自NEO上线以来,达鸿飞一直视以太坊为赶超目标。但诸多数据业已表明NEO距离超越ETH仍很遥远。如从最新持币钱包地址数看,据TokenInsight介绍,NEO只有206352个,低于ETH与EOS。

NEO创始人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眼下,NEO已停止开发2.x版本,正在设计3.0版本。根据7月10日NEO的官方博客,这一全新版本专为大型企业用例而构建,将提供更高的TPS和稳定性、扩展的智能合约API、优化的经济和定价模型等。更重要的是,NEO将重新设计其核心模块。

对NEO而言,这不啻又一重要转向。但一位业内人士称,就NEO的使命而言,此举无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不懂NEO。”他说道。
“达鸿飞到处演讲布道,完全没有重视公链领域的竞争。”7月11日,李强自言自语道,“这是自废武功,没有前途。”
 
 
原文作者:Vincent, 核财经
  查看全部
1000.jpg

 
“NEO是个傻逼项目,根本没东西,后来全是资本盘玩起来的,达鸿飞手里没几个币。”
7月3日深夜,“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辣评币圈大佬与头部区块链项目的一段录音在网上疯传。这段长达近一小时的对话,一时之间把有“中国以太坊”之称的NEO推进了舆论漩涡。

此前,NEO因为代码更新不力以及市场表现不佳等,已经在持币者中间引发了持续的讨论与焦虑。“都说2018年是底层公链爆发的一年,已经有一大波公链上线露头,NEO这几个月却一直不温不火,真是急死我了。”一名NEO持币者向核财经APP表达了他的不安。

而在7月11日,NEO创始人达鸿飞在一次区块链发展论坛上宣讲其最新的Token容器理论,也未彻底吸引冒雨前来的众多区块链关注者。“直接说Token是你闷声发大财的杠杆,岂不是更到位?”在现场,30岁出头的李强(化名)频频摇头、面露不屑地评论道。

在这位深谙NEO往事的持币者眼里,今年公链竞争非常激烈,NEO如果不积极作为,那它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跌下云端的公链明星


小蚁、量子与公信宝,曾是国产公链的“三架马车”。其中,2014年正式立项的“小蚁”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原创区块链项目。它于2015年6月在Github实时开源;同年10月20日晚9时开始众筹时,24小时就实现了40%的募资额。2017年6月22日,小蚁完成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平台到智能经济分布式网络的战略升级,更名为“NEO”,寓意新的开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晋公链CTO告诉核财经APP,他非常羡慕NEO,因为它在ICO的黄金时段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来者很难再遇如此良机。

作为早期国产公链的“明星”,小蚁寄托了众多区块链人士的期望,一度风头无两。2015年,小蚁QQ群还是链圈为数不多的活跃社群之一,群内500多人曾在1个多月内创下高达7.3万行的聊天记录,其中不乏关于共识机制、股权众筹、区块链未来的讨论。其创始人达鸿飞,亦是币圈名人漫画扑克牌中当仁不让的“红桃K”。

许是与NEO战略升级这一利好消息有关,上线交易所以来一直在1美元上下浮动的小蚁/NEO,在2017年6月中旬出现了明显的价格变化。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此后,NEO创造了千倍币的佳绩,2018年1月15日,NEO价格一度冲高至196.85美元历史高位(众筹价为1元人民币),市值超过了110亿美元。今年2月,达鸿飞甚至在NEO DevCon大会上放言,2020年前使NEO成为世界第一的区块链项目。

“他的这一席话,让很多中国人陷入了疯狂。”李强说,他就是在那时上了NEO的车。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NEO的前方“一路小平坡”时,NEO价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小幅振荡下行后于3月9日跌破100美元,当日市值即缩水至约60亿美元。

掩藏于风光之后的疑问,就在这时冒了出来。3月,有网民发布“扒皮帖”质疑,NEO区块性能差,不具备达鸿飞声称的平台“每秒钟支持1000次交易”的技术特征;此外,NEO项目采用的DBFT共识机制使得网络被攻击的风险较高。他们指出,NEO其实是条中心化的链,并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ICO在NEO上进行,其广告表现与实际表现会有严重分歧。

几天后,达鸿飞针对网友质疑逐一做出回应。但这番回应最终未能挽回NEO已经流失的信任。在数字货币市场总体熊市时期,NEO价格迄今并无较大起色。


亲密“兄弟”


在区块链不长的发展历史中,公链一直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如知名区块链研究者、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所言,2018年是公链元年,主流力量纷纷入场,未来10年得公链者得天下。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块链专家指出,众多公链上线进场,反证目前公链存在明显不足,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而在众多入场的公链中,相比NEO,李强显然更为看好本体网络ONT。“在熊市寒冬,考验的不光是韭菜们,还有明星项目的底蕴和含金量。”李强告诉核财经APP。

有资深韭菜爆料,ONT和NEO其实都是Onchain(分布科技)旗下的区块链项目,不分你我。对此,尽管NEO创始人张铮文解释两者是“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团队,只是合作关系”,但从公开资料看,两者关系极为亲密已是不争的事实。

ONT官方资料显示,小蚁创始人达鸿飞是ONT的唯一投资人顾问。

有业内人士称,ONT在技术上近似NEO,可以看作NEO的2.0版本。

5月24日,NEO官网发布消息,宣称NEO Foundation和Ontology Foundation共同出资400万人民币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在标准化技术接口、共享智能合约生态、打造智能合约开放标准、推进跨链创新技术研究等方向展开工作”。

7月19日,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NEO是一个开源社区,是社区化运作;ONT是一个公司项目,由分布科技负责开发。”NEO官网并未公布其办公地址,但实际上,Onchain与NEO同层办公,两家公司同处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企业中心5号楼,房号一为301一为303,办公场所采用了统一的装饰风格与颜色。值得注意的是,NEO对应的公司中文名为上海尼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注册时间却为今年3月7日,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司法人为陈志同。

就在上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核财经APP,NEO技术团队的大部分力量已移师ONT,留下的技术人员仅满足维护需求。其言下之意,NEO的疲弱或与此相关。

NEO技术主力是否移师ONT姑且不论,而NEO技术力量薄弱,从项目代码更新次数等方面已可见一斑。区块链研究机构TokenInsight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9日,NEO项目的代码更新次数、参与人数分别为414与21,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ETH、EOS,亦逊于QTUM、ONT;而在最近一个月,NEO仅有1次代码提交。

TokenInsight方面认为,NEO虽已发布一年有余,但这不能成为代码库更新频率低的理由。对于任何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发布仅仅是生态的开始。更有代码审计专家指出,主网上线后,为确保生态运作和跟上技术发展,代码更新更为频繁才是正途。

核财经APP查询天眼查亦发现,6月5日至7月25日,上海尼遨信息科技公司共发布16条招聘信息,其中多数涉及NEO技术岗位,如区块链测试工程师、区块链软件开发员(Java)、.NET技术工程师、区块链核心开发工程师、高级网络协议(P2P)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等。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目前,NEO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社区活跃度。TokenInsight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8日与7月29日两天NEO人气值虽较ETH差强人意,但远超ADA与ONT。尽管如此,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NEO的异常。

“NEO近期的各项工作都很迟缓。”一位上海媒体记者如是表示。

NEO设有较为完善的月报制度。而核财经APP注意到,自6月6日发布《5月月报》后,《6月月报》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与公众见面。

自NEO上线以来,达鸿飞一直视以太坊为赶超目标。但诸多数据业已表明NEO距离超越ETH仍很遥远。如从最新持币钱包地址数看,据TokenInsight介绍,NEO只有206352个,低于ETH与EOS。

NEO创始人张铮文告诉核财经APP,眼下,NEO已停止开发2.x版本,正在设计3.0版本。根据7月10日NEO的官方博客,这一全新版本专为大型企业用例而构建,将提供更高的TPS和稳定性、扩展的智能合约API、优化的经济和定价模型等。更重要的是,NEO将重新设计其核心模块。

对NEO而言,这不啻又一重要转向。但一位业内人士称,就NEO的使命而言,此举无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不懂NEO。”他说道。
“达鸿飞到处演讲布道,完全没有重视公链领域的竞争。”7月11日,李强自言自语道,“这是自废武功,没有前途。”
 
 
原文作者:Vincent, 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