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万美元扑街,从虚拟货币交易所身上,我看到了道德的沦丧

chongkeji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1 11:24 • 来自相关话题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布调查报道,披露了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洗钱行为。他们的调查显示,至少将近9000万美元在数字货币世界被轻易地洗白。

只要跟犯罪有关的人——小到卖被盗信用卡的不法商贩,大到诈骗8000万美元的庞氏骗局团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需求,就是得想办法洗钱。

不约而同地,他们找到了一家网络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名叫ShapeShift AG,由美国的几家风投公司成立。这家交易所有个特点,可以让用户匿名把比特币换成一些其他币。警察可以追踪比特币的路线,但是他们可以换成一些警察不能追踪的币。

10年前,比特币出现的时候,一些执法机构就开始担心它会被用来洗钱,因为太方便了。现在又出现了一大批加密货币交易所,执法机构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这个行业现在还没有什么法律可以管,部分交易所还允许用户去匿名交易。

华尔街日报调查发现,这两年内,在这些交易所里,总共有将近9000万美元的交易是涉嫌犯罪分子洗钱的。而且大部分交易已经越过了美国当局的执法范围,那些不能确认的身份和不能查清的地址,大部分在东欧、中国等地。

ShapeShift,这家犯罪分子心中的最爱交易所,从法律上来说,不是一家美国公司;只是在美国办公。公司是在瑞士注册的,那里暂时没什么监管可言。他们在美国丹佛一座像上世纪80年代的大楼里办公,那栋楼里除了科技公司,甚至还有卖大麻的。而ShapeShift的创始人兼CEO的Erik Voorhees,还有他的COO和市场总监,都住在丹佛。

这家公司背后的资本有在加州的Pantera Capital和FundersClub,还有在科罗拉多的Access Venture Partners。Pantera和Access都表示,ShapeShift在法律上没什么问题,合法的。FundersClub对这个问题没有做任何评论。

据一些执法部门、调查员,还有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这家公司从2014年成立的时候,就被一些犯罪嫌疑人看上了。

曾经有几个被怀疑是朝鲜黑客的人,用大名鼎鼎的比特币勒索软件WannaCry赚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然后在ShapeShift上把比特币换成了门罗币,而这种币最大的特征就是匿名,查不到踪迹。

一年后,华尔街日报再次调查发现,ShapeShift并没有做什么改变,用户还是不需要KYC(身份审核),完全不需要个人信息,犯罪分子还是可以通过这家交易所洗钱。

很多交易所都表示,他们会遵守联邦法律,尽量去抵制洗钱行为。他们会记录用户的身份,去监控交易,发现有问题的交易活动会去上报。


涉嫌违法的交易


Voorhees对于这种约束一直嗤之以鼻,“我不认为大家的身份应该被记录下来,就为了那个偶尔才会出现一次的犯罪。”他在五月的一次采访中说。

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和大部分的加密货币踪迹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人们可以追踪货币究竟去了哪里,从哪儿到哪儿可以查的很明白。虽然在网上的地址或者钱包都是匿名的,但是一旦要是换成美元,匿名就不存在了。所以犯罪分子需要找到一种能摆脱追踪的办法。

为了调查加密货币洗钱究竟有多严重,华尔街日报特意做了个电脑程序,来追踪超过2500起加密货币犯罪事件。这些罪犯通过诈骗、侵入别人的电子设备、勒索,还有一些其他手段来获得比特币和以太坊。

据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有8860万美元的赃款通过46家交易所来洗钱,而这可能只是犯罪活动的冰山一角。很多罪犯的身份还不清楚,有的在逃,有的被捕。只有很小一部分赃款,大概有不到200万美元,在执法的过程中被追回,法院也没给很精确的数字。

单单ShapeShift这一家交易所就洗钱将近900万美元,比其他在美国有办公室的交易所都多。

华尔街日报给ShapeShift提供了一份名单,上面都是使用过这家交易所的犯罪嫌疑人的钱包地址。上个月才来上班的首席法务官Veronica McGregor回应说,她已经把这些地址都禁了。

McGregor还表示,10月1日,ShapeShift就打算让用户们开始提供身份证明了。这么做也是为了降低公司的风险。“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迎合什么监管执法行动。”她说,公司有计划去监控和上报洗钱行为。

她还认为,Voorhees的观点不代表公司的想法。“那是CEO自己的想法,不是说公司就要这么做。”她说,“他是反对洗钱的。”

现在,给大家展示一下华尔街日报追踪的其中一笔赃款,是怎么利用ShapeShift掩盖行踪的。一家自称为Starscape资本的组织,利用高回报来吸引眼球,一共敛了220万美元。投资者给Starscape提供的一个钱包地址发送以太坊,然后这家公司的官网马上就挂了。

以太坊,和比特币一样,也是可以追踪的,所以这些骗子得在兑现前摆脱追踪。他们把几百万分成不同的路径,转移到了两家交易所。

其中一部分钱通过另一个匿名钱包被转进了一个亚洲的交易所,名叫KuCoin。在华尔街日报调查的时候,KuCoin说他们在监控有嫌疑的交易,并且会冻结账户,但是拒绝评论关于Starscape的问题。另外有51.7万美元被直接转进了ShapeShift,然后换成了门罗币,就再也查不到了。

门罗币可以用来洗比特币,也可以换成各种硬通货,根本查不到原始交易。利用Starscape洗钱的那些骗子,到现在也没有查到究竟是谁。





华尔街日报调查的Starscape事件,骗子如何摆脱交易追踪


华尔街日报一共追踪了超过1200万笔交易,发现了数不清的犯罪行为:化名为Marco Fike的人利用一家捏造的比特币创业公司骗了200多万美元,然后跑了;化名为Makoto Takahashi的人筹集了60万美元去成立一个一直都没有营业的网上博彩平台;还有利用不雅照片勒索的。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个假的ShapeShift网站,把骗来的钱用真的ShapeShift洗钱。

Voorhees认为ShapeShift和其他类似的交易所一样,并不托管用户的资金,所以不用遵守反洗钱的规则。“政府用这种东西说要保护投资者,都是胡扯”,他说。

美国财政部显然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的官员Kevin O’Connor表示,任何拥有美国用户的交易所必须要遵守规则。金融犯罪部门发言人说,这番话并不是只针对ShapeShift说的,所有交易所都要注意。

其他交易所,像是美国的Bittrex,表示他们遵守了联邦的规则,也会核查资金的来源,包括中间过了多少次钱包。

即便是这样,日报还是在Bittrex发现了非常明显的犯罪活动,大约有630万美元的资金转进了这家交易所,其中有一部分资金被执法部门没收了。

欧洲的警务处Europol也调查了不少罪犯使用ShapeShift的案件。美国也非常明白ShapeShift在犯罪分子中的地位。“你闯红灯闯了那么多次,警察不盯你盯谁。”一位了解详情的人说。

在比特币引起的这波诱惑狂潮下,ShapeShift背后那些来自欧洲、加州和科罗拉多已经投了超过1200万美元的投资人们表示,Voorhees,就是那位曾说希望国家政府消失的那位先生,已经说服了他们。他告诉他们,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他会遵守联邦法律。

“我相信Erik,我了解他,他不是第一次当老板。”来自Pantera资本的Paul Veradittakit说。Pantera资本的重点就是投加密行业,ShapeShift也是他们投的。他说,他们资本检测了一下不需要用户信息的交易所模型,非常方便,值得赌一把,尤其在和Erik见面后更加相信了,他们认为Erik很有远见。

他还说,律师向他保证,一个只提供加密货币交易的交易所,是不会受到联邦金融监管的。


不能追踪的交易


在ShapeShift2018年2月到8月的交易量中,有7%的交易量都是用可追踪的加密货币去换成门罗币。

Erik Voorhees今年34岁,脸色苍白,看起来很瘦。在2011年参加了“自由国度项目”后发现了比特币。2012年,他创建了一个赌博网站Satoshi Dice,是用比特币支付的。后来他又在一家比特币交易所工作过,不过那家交易所最终关门了,因为创始人涉嫌洗钱。

他认为比特币可以削弱遗产税。“你有一笔钱,你想给一个人,那个人收到的金额就是你要给的金额,这笔钱可以藏起来,监管部门看不到,这难道不好吗?”这是他2013年提出的一个问题。

Voorhees把Satoshi Dice的股票卖了,换成比特币。为了避税,他把账户挪到了巴拿马。然后他又买回了投资者的股票,把网站卖了换成了比特币,现在这些比特币价值8亿美元。

美国证监会后来指责他卖Satoshi Dice股票和另一家比特币公司都属于销售未注册的证券,然后他又付了5万美元的结算费用。

“我以前特别恨政府,现在我会告诉自己:哥们,这些人就是这样,就是想让民不聊生。”Voorhees说。

离开巴拿马后,Voorhees决定开一家自己的交易所,买进加密货币,然后加价卖出去。

2014年,ShapeShift开张了,CEO的名字显示的是“Beorn Gonthier”,这是《指环王》里面的一个名字,Voorhees想要匿名。三年前,纽约监管局开始发放比特执照,并且开始收集公司的客户信息的时候,Voorhees决定不在纽约提供服务。

2016年,ShapeShift每月交易额有1170万美元。他开始不再用化名。然后2017年的春天,Pantera等一些投资机构一共投了1004万美元给ShapeShift。

资本进入没多久,ShapeShift就遇到了第一个洗钱的问题。WannaCry袭击了成百上千台政府和公司的电脑,锁住了里面的电脑里的文件,勒索比特币。美国安全部门和联邦官员都开始指责朝鲜。包括前国家安全局的研究员Priscilla Moriuchi都开始追踪被勒索的比特币的去向。

这位研究员从这笔比特币转移到ShapeShift开始追,然后发现比特币被换成了门罗币。她又查了3万多笔交易,最终宣布追踪失败。她说,ShapeShift为罪犯们提供的服务简直太便利了,一条龙服务。

当被询问的时候,ShapeShift表示会配合,但是也并没有提供什么信息。

华尔街日报在监测一些网站的时候发现,在WannaCry攻击后,网络上开始有人建议黑客用ShapeShift来洗钱,特别方便,还查不到。

在2月的时候,华尔街日报开始追踪超过2500个钱包地址,这些地址都是安全调查人员认为跟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

比如一个案件中,一家属于BTC Global的网站承若用户每周回报率5%,在收到8000万美元后跑路。华尔街日报查到,这笔钱最终转进了ShapeShift。那些在暗网上卖被盗信用卡的卖家地址,最终钱也进了这个交易所。

Centra Tech公司去年要开发加密货币借记卡项目,并开始筹集资金。该公司表示和Visa,万事达卡都有合作,最终收了3200万美元。今年创始人已经被捕了,涉嫌诈骗。

这家公司的钱也转进了ShapeShift等交易所,但是创始人拒绝承认那些是客户的钱。虽然大部分资金被法院给扣了,但是仍有一些进了ShapeShift这些交易所。


作者:张问 查看全部
ShapeShift.io-Enables-In-site-Cryptocurrency-Exchanges-by-Adding-the-Skeleton-Exchange-Tool_.-newsbtc-bitcoin-news_.jpg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布调查报道,披露了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洗钱行为。他们的调查显示,至少将近9000万美元在数字货币世界被轻易地洗白。

只要跟犯罪有关的人——小到卖被盗信用卡的不法商贩,大到诈骗8000万美元的庞氏骗局团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需求,就是得想办法洗钱。

不约而同地,他们找到了一家网络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名叫ShapeShift AG,由美国的几家风投公司成立。这家交易所有个特点,可以让用户匿名把比特币换成一些其他币。警察可以追踪比特币的路线,但是他们可以换成一些警察不能追踪的币。

10年前,比特币出现的时候,一些执法机构就开始担心它会被用来洗钱,因为太方便了。现在又出现了一大批加密货币交易所,执法机构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这个行业现在还没有什么法律可以管,部分交易所还允许用户去匿名交易。

华尔街日报调查发现,这两年内,在这些交易所里,总共有将近9000万美元的交易是涉嫌犯罪分子洗钱的。而且大部分交易已经越过了美国当局的执法范围,那些不能确认的身份和不能查清的地址,大部分在东欧、中国等地。

ShapeShift,这家犯罪分子心中的最爱交易所,从法律上来说,不是一家美国公司;只是在美国办公。公司是在瑞士注册的,那里暂时没什么监管可言。他们在美国丹佛一座像上世纪80年代的大楼里办公,那栋楼里除了科技公司,甚至还有卖大麻的。而ShapeShift的创始人兼CEO的Erik Voorhees,还有他的COO和市场总监,都住在丹佛。

这家公司背后的资本有在加州的Pantera Capital和FundersClub,还有在科罗拉多的Access Venture Partners。Pantera和Access都表示,ShapeShift在法律上没什么问题,合法的。FundersClub对这个问题没有做任何评论。

据一些执法部门、调查员,还有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这家公司从2014年成立的时候,就被一些犯罪嫌疑人看上了。

曾经有几个被怀疑是朝鲜黑客的人,用大名鼎鼎的比特币勒索软件WannaCry赚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然后在ShapeShift上把比特币换成了门罗币,而这种币最大的特征就是匿名,查不到踪迹。

一年后,华尔街日报再次调查发现,ShapeShift并没有做什么改变,用户还是不需要KYC(身份审核),完全不需要个人信息,犯罪分子还是可以通过这家交易所洗钱。

很多交易所都表示,他们会遵守联邦法律,尽量去抵制洗钱行为。他们会记录用户的身份,去监控交易,发现有问题的交易活动会去上报。


涉嫌违法的交易


Voorhees对于这种约束一直嗤之以鼻,“我不认为大家的身份应该被记录下来,就为了那个偶尔才会出现一次的犯罪。”他在五月的一次采访中说。

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和大部分的加密货币踪迹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人们可以追踪货币究竟去了哪里,从哪儿到哪儿可以查的很明白。虽然在网上的地址或者钱包都是匿名的,但是一旦要是换成美元,匿名就不存在了。所以犯罪分子需要找到一种能摆脱追踪的办法。

为了调查加密货币洗钱究竟有多严重,华尔街日报特意做了个电脑程序,来追踪超过2500起加密货币犯罪事件。这些罪犯通过诈骗、侵入别人的电子设备、勒索,还有一些其他手段来获得比特币和以太坊。

据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有8860万美元的赃款通过46家交易所来洗钱,而这可能只是犯罪活动的冰山一角。很多罪犯的身份还不清楚,有的在逃,有的被捕。只有很小一部分赃款,大概有不到200万美元,在执法的过程中被追回,法院也没给很精确的数字。

单单ShapeShift这一家交易所就洗钱将近900万美元,比其他在美国有办公室的交易所都多。

华尔街日报给ShapeShift提供了一份名单,上面都是使用过这家交易所的犯罪嫌疑人的钱包地址。上个月才来上班的首席法务官Veronica McGregor回应说,她已经把这些地址都禁了。

McGregor还表示,10月1日,ShapeShift就打算让用户们开始提供身份证明了。这么做也是为了降低公司的风险。“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迎合什么监管执法行动。”她说,公司有计划去监控和上报洗钱行为。

她还认为,Voorhees的观点不代表公司的想法。“那是CEO自己的想法,不是说公司就要这么做。”她说,“他是反对洗钱的。”

现在,给大家展示一下华尔街日报追踪的其中一笔赃款,是怎么利用ShapeShift掩盖行踪的。一家自称为Starscape资本的组织,利用高回报来吸引眼球,一共敛了220万美元。投资者给Starscape提供的一个钱包地址发送以太坊,然后这家公司的官网马上就挂了。

以太坊,和比特币一样,也是可以追踪的,所以这些骗子得在兑现前摆脱追踪。他们把几百万分成不同的路径,转移到了两家交易所。

其中一部分钱通过另一个匿名钱包被转进了一个亚洲的交易所,名叫KuCoin。在华尔街日报调查的时候,KuCoin说他们在监控有嫌疑的交易,并且会冻结账户,但是拒绝评论关于Starscape的问题。另外有51.7万美元被直接转进了ShapeShift,然后换成了门罗币,就再也查不到了。

门罗币可以用来洗比特币,也可以换成各种硬通货,根本查不到原始交易。利用Starscape洗钱的那些骗子,到现在也没有查到究竟是谁。

shapeshift.jpg

华尔街日报调查的Starscape事件,骗子如何摆脱交易追踪


华尔街日报一共追踪了超过1200万笔交易,发现了数不清的犯罪行为:化名为Marco Fike的人利用一家捏造的比特币创业公司骗了200多万美元,然后跑了;化名为Makoto Takahashi的人筹集了60万美元去成立一个一直都没有营业的网上博彩平台;还有利用不雅照片勒索的。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个假的ShapeShift网站,把骗来的钱用真的ShapeShift洗钱。

Voorhees认为ShapeShift和其他类似的交易所一样,并不托管用户的资金,所以不用遵守反洗钱的规则。“政府用这种东西说要保护投资者,都是胡扯”,他说。

美国财政部显然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的官员Kevin O’Connor表示,任何拥有美国用户的交易所必须要遵守规则。金融犯罪部门发言人说,这番话并不是只针对ShapeShift说的,所有交易所都要注意。

其他交易所,像是美国的Bittrex,表示他们遵守了联邦的规则,也会核查资金的来源,包括中间过了多少次钱包。

即便是这样,日报还是在Bittrex发现了非常明显的犯罪活动,大约有630万美元的资金转进了这家交易所,其中有一部分资金被执法部门没收了。

欧洲的警务处Europol也调查了不少罪犯使用ShapeShift的案件。美国也非常明白ShapeShift在犯罪分子中的地位。“你闯红灯闯了那么多次,警察不盯你盯谁。”一位了解详情的人说。

在比特币引起的这波诱惑狂潮下,ShapeShift背后那些来自欧洲、加州和科罗拉多已经投了超过1200万美元的投资人们表示,Voorhees,就是那位曾说希望国家政府消失的那位先生,已经说服了他们。他告诉他们,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他会遵守联邦法律。

“我相信Erik,我了解他,他不是第一次当老板。”来自Pantera资本的Paul Veradittakit说。Pantera资本的重点就是投加密行业,ShapeShift也是他们投的。他说,他们资本检测了一下不需要用户信息的交易所模型,非常方便,值得赌一把,尤其在和Erik见面后更加相信了,他们认为Erik很有远见。

他还说,律师向他保证,一个只提供加密货币交易的交易所,是不会受到联邦金融监管的。


不能追踪的交易


在ShapeShift2018年2月到8月的交易量中,有7%的交易量都是用可追踪的加密货币去换成门罗币。

Erik Voorhees今年34岁,脸色苍白,看起来很瘦。在2011年参加了“自由国度项目”后发现了比特币。2012年,他创建了一个赌博网站Satoshi Dice,是用比特币支付的。后来他又在一家比特币交易所工作过,不过那家交易所最终关门了,因为创始人涉嫌洗钱。

他认为比特币可以削弱遗产税。“你有一笔钱,你想给一个人,那个人收到的金额就是你要给的金额,这笔钱可以藏起来,监管部门看不到,这难道不好吗?”这是他2013年提出的一个问题。

Voorhees把Satoshi Dice的股票卖了,换成比特币。为了避税,他把账户挪到了巴拿马。然后他又买回了投资者的股票,把网站卖了换成了比特币,现在这些比特币价值8亿美元。

美国证监会后来指责他卖Satoshi Dice股票和另一家比特币公司都属于销售未注册的证券,然后他又付了5万美元的结算费用。

“我以前特别恨政府,现在我会告诉自己:哥们,这些人就是这样,就是想让民不聊生。”Voorhees说。

离开巴拿马后,Voorhees决定开一家自己的交易所,买进加密货币,然后加价卖出去。

2014年,ShapeShift开张了,CEO的名字显示的是“Beorn Gonthier”,这是《指环王》里面的一个名字,Voorhees想要匿名。三年前,纽约监管局开始发放比特执照,并且开始收集公司的客户信息的时候,Voorhees决定不在纽约提供服务。

2016年,ShapeShift每月交易额有1170万美元。他开始不再用化名。然后2017年的春天,Pantera等一些投资机构一共投了1004万美元给ShapeShift。

资本进入没多久,ShapeShift就遇到了第一个洗钱的问题。WannaCry袭击了成百上千台政府和公司的电脑,锁住了里面的电脑里的文件,勒索比特币。美国安全部门和联邦官员都开始指责朝鲜。包括前国家安全局的研究员Priscilla Moriuchi都开始追踪被勒索的比特币的去向。

这位研究员从这笔比特币转移到ShapeShift开始追,然后发现比特币被换成了门罗币。她又查了3万多笔交易,最终宣布追踪失败。她说,ShapeShift为罪犯们提供的服务简直太便利了,一条龙服务。

当被询问的时候,ShapeShift表示会配合,但是也并没有提供什么信息。

华尔街日报在监测一些网站的时候发现,在WannaCry攻击后,网络上开始有人建议黑客用ShapeShift来洗钱,特别方便,还查不到。

在2月的时候,华尔街日报开始追踪超过2500个钱包地址,这些地址都是安全调查人员认为跟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

比如一个案件中,一家属于BTC Global的网站承若用户每周回报率5%,在收到8000万美元后跑路。华尔街日报查到,这笔钱最终转进了ShapeShift。那些在暗网上卖被盗信用卡的卖家地址,最终钱也进了这个交易所。

Centra Tech公司去年要开发加密货币借记卡项目,并开始筹集资金。该公司表示和Visa,万事达卡都有合作,最终收了3200万美元。今年创始人已经被捕了,涉嫌诈骗。

这家公司的钱也转进了ShapeShift等交易所,但是创始人拒绝承认那些是客户的钱。虽然大部分资金被法院给扣了,但是仍有一些进了ShapeShift这些交易所。


作者:张问

56天付费用户超上市公司,万字长文深度解析火牛90亿去向

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9-30 09:09 • 来自相关话题

当我们在谈火牛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56天内,注册了1300万用户。

200万充值用户,充值了7.5亿人民币。

同是直播短视频平台,我们今年来看看刚刚上市的映客:





数据来源:映客招股书


港股上市市值50亿人民币的映客,在18年第1季度月的付费用户,仅仅只有72万人。






在数据方面来说,火牛官方对外交出的答卷已经非常完美。相当于2个月之内,再造了2个市值50亿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

不仅如此,根据某资深用户提供的信息,由于充值有限额,几千万上亿的充值份额,常常在几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火牛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令人如此痴狂?


01 你们都没看懂的的火牛


从火牛早前的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牛的目标是YouTube+抖音+区块链。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诸如YouTube、抖音等平台的价值是由用户贡献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反而受到平台的各种管制,一旦封号,就前功尽弃。

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火牛的目的是什么,就贸然入场。

「让用户从平台上线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平台的股东,持续获得平台成长的红利」

用户与平台利益绑定,这才是火牛的终极目标。

打开火牛,我们能看到有四大界面:采矿、短视频、直播、钱包。


1 采矿部分

几乎完全复制网易星球,主要目的是激励用户一日多次打开APP,增强用户粘性。







2 短视频

短视频部分的产品设计,基本就是阉割版的抖音。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火牛在短短两个月内,就累积了近2000万条视频,并且质量都不低。

我们大概算了下近两周的上传情况,基本每天上传的数量都在百万左右。这数量虽然不及抖音快手的千万量级,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启动的项目,已经是很惊人的数据了。

在连续看了几十个视频后,感觉视频的风格和抖音极其相似,其中很多视频还应用到了抖音的特效。但是我们尝试去录一段自己的视频,却发现仅有和iPhone录像一样的功能。

那这些视频是哪里来的?

下图所显示的一键外链功能,可能就可以说明问题。







3 直播

直播也算是阉割版的斗鱼,不少主播不断抱怨直播功能不完善。主播的质量和人气具体情况看下图,一目了然。







4 钱包

钱包,就是这个APP的精华所在了。






它将Steemit和钱宝网的核心玩法融入其中,并直接成就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惊人数据,下文将详细分析。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火牛,根本不能说是YouTube+抖音+区块链,如果一定要给它下个定义,那就是下面这四种产品的杂糅体:

1、山寨的网易星球

2、山寨的Steemit

3、盗链的抖音

4、暗示但不承诺分红的P2P钱宝网


02 令人震惊的超高“分红”


在我们分析完火牛的产品实质之后,我们要来看看最受大家关注的一点——数据。

火牛网之所以用户和数据的惊人,很大部分在于高额的返利和分红。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火牛返利和分红高,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心里是没有概念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这是我们根据火牛用户小何,提供数据整理的“分红”数据统计:





(图一,来源火牛用户&DapDap整理)


小何的这个账号累计在火牛平台充值约2万元人民币,截止18年9月25日,收益6万8千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2个月时间赚取了200%的收益。

毫不夸张的说,小何只是凤毛麟角, 还有更多零投入赚到几十上百万的人,都在低调的潜水。

火牛收益最夸张的时候,是在平台运营的第一个月里,在平台上消费,可以获得年化超过500%的返利。

如果小何的本金2万元,更加合理的紧跟火牛的活动,那他的收益,很可能超过15万。





注:年化收益率是预估动态收益率,而非承诺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当天单个火钻获得的收益/当天购买单个火钻的价格*365

我们对比了火牛和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如上图所示。

在平台上线的前一个多月,在火牛平台上充值消费的收益率,完爆所有其他投资方式,甚至比高利贷,还要高出8倍。

那么如此惊人的高额收益,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火牛平台的返利机制。

火牛平台表示,会将用户在平台上80%的消费以现金方式返利给用户。






乍听下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平台这是在将赚来的钱回馈给用户。

对于不了解火牛机制的用户来说,可能会理解成,原来消费100块,由于有了返利,现在可能只需要消费20块。

用户少花钱不能理解,但为什么可以赚钱呢?

关键就在于消费返利的分配机制。

简单来说,用户获得返利的金额不是根据自己消费的金额来定的,而是根据后来的人消费金额来定的。

在这中间,火牛用火钻作为类似股份的分红基数。

如下图所示:






简单说,一旦你获得了火钻,后续只要有人不断入场消费,你就可以躺着赚钱。

这里我们同样拿小何举个例子。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小何的火钻数量,主要是在平台刚开始和开放充值的时候,有了两次明显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他当时疯狂刷任务和充值消费1万多元。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小何几乎很少充值,任务做的也不多了,但是却每天稳定收获1000-2000的高额返利“分红”。

最终小何获益6万余元,但如果不是最后受到高额返利的诱惑又充值了几千元,小何的收益还可以更高。


03 四两拨千斤


和几乎市面上所有金融游戏一样,火牛也是越早入场,赚的越多。

具体来说,获得火钻主要有四个途径:

1、做任务(如点赞、邀请注册等)

2、做内容(发视频或做直播)

3、拉人头(拿充值分成)

4、充值消费


但是,如下图所示,前两种方法能够获得收益非常有限。






开放充值前,用户每天只有来自邀请、点赞等的几块钱收益。

即使是羊毛党在后面开了成千上万个账号开始刷之后,每天的收益也只在100多元,这和后续动辄每日几千元的收益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虽然收益很少,但正是这几块钱小恩小惠的补贴,让用户火牛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联系。






8月8日开放充值后,数据开始慢慢上涨。

从我们刚才已经发过一遍的这张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数据变化。

但大家最开始充值的意愿并不强,都在持观望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不相信火牛会一直保持高返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返利比例相对比较温和,仅有年化500%左右。

随后,官方持续数周的稳定返利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

用户开始琢磨通过拉人头拿抽成和充值消费的方式,期望迅速扩大收益。其中不乏比较激进的用户,不但会反复将已经收到的返利“分红”再次投入平台,还会到处借贷投入。






高达10%-61%的消费分成也让主播、线下推广、羊毛大户、QQ群主等为项目疯狂叫好,而年化3500%的理论动态回报率更是将这种疯狂推向顶峰。

伴随着随处可见的火牛推广软文、炸群链接、线下宣传板,是高达5-20亿元人民币的充值。

充值和抽成用户这时也成为了分红最大受益者。

赠送几块钱的小恩小惠—建立用户情感—激增分红比例—用户疯狂充值,火牛的这招四两拨千斤,可谓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04 骤降的分红


火牛在提高分红比例后,用户暴涨,一时风头无两。

但好景不长,在短短的一个月后,火牛的分红就突然暴降。大批用户表示不理解,纷纷开始维权。

既然运营数据一直在涨,为什么火牛要突然降低分红?是真的打算割一波韭菜就离场吗?

其实未必如此,我们在对火牛每天的分红金额进行了估算之后,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如果再继续按照当前的金额补贴下去,火牛可能很快就要破产。






火牛虽然对外宣称每日“分红”是根据前日收入来进行,但是火牛并没有按照这个执行。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火牛都是按照每个火钻每天分一分钱左右进行分红。只要你购买了10000枚火钻,就可以每天收到100元。而价格最低时,每枚火钻仅售0.1元钱。

换句话说,10天回本,一年300倍。

火钻长时间的稳定收益,让很多用户产生了每枚火钻可以赚0.01元的信仰,进而大幅投入。






但如此高额的分红,注定不能长久。

到9月22日,不考虑羊毛党账号被封的影响,火牛当天分红6600万元人民币。

火牛的充值总金额,预计只有5亿至20亿之间。如果继续这样分红下去,他们将在一周之内破产清零。

于是,从9月23日开始,火牛连续降低分红比例,最终整个平台每天分红金额仅不足十万元。

那些投入过百万的用户们,回本几无可能。


05 90亿火钻花落谁家


火牛视频从两周前的10天回本,到现在的10万天+回本,中间很多人暴富,很多人被套。被套的人都在维权群里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暴富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我们从数据分析里,看出了一些端倪。






经过我们深入的调查后发现,火牛的用户分为三批人,与我们在上文所分析的火牛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轨迹几乎不谋而合。

1 赠送几块钱小恩小惠—羊毛党盛行

2 激增分红比例—传销大军扩散

3 用户疯狂充值—新韭菜入场

在明确了用户群体之后,我们开始模拟2个月来,火牛消费和收益的数据,所以数据来源都是火牛用户提供的信息以及官网披露的信息,

火牛视频的“分红”是根据持有火钻数量的占总量比例来进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将不同来源的火钻,在每天的累计数量做了汇总。





(由于官方的政策和信息无时不刻都在变化,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收集信息并还原当时情况,但是依然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使用了假设的时候,我们会阐述假设的逻辑。)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看到1个关键点—8月8日,这是火牛官方开放充值的日子。


1 8月8日前

在这个日子之前,图标上只有蓝色和橙色两种颜色,对应下面的色彩说明,即8月8日前,火钻的主要获取方式,是任务获取、邀请和登陆两种。

每天官方会发放136万枚火钻给参与视频、直播和打赏的用户。每邀请来一位用户,可以获得100火钻的奖励。

这个时候基本上是羊毛党的天下。

羊毛党们通过注册大量账号刷邀请奖励和任务奖励。






很多用户向我们透露,手持20万个账号的羊毛党大户不在少数。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新出的短视频平台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1300万的注册用户。






针对这一情况,官方虽然一直在封号。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几位羊毛大户曾告诉我们,虽然他们有些号被封了,但是仍然赚了数万至百万的钱。

关于羊毛党是如何刷奖励赚钱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我们的往期文章:《灰产深度大起底:你的身份证,正在以0.1元被肆意倒卖》。


2 8月8日后

在这个日子后,灰色和黄色的部分开始多了起来,对应的是官方火钻、充值和抽成。另一方面也佐证了,开放充值后,火牛吸引了巨大体量的用户来充值,从而自己抽成激增,赚的盆满钵满。

但用户到底充了多少钱,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数据,用户之间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但官方给出了火钻的数量,总量90亿。

我们只能根据90亿火钻的数量,用倒推的方法估算充值金额,具体公式和假设如下:






根据估算的加权平均,每个火钻充值实际费用约为0.15元,52亿个*0.15元/个,估算出消费+充值金额约7.5亿元。

但因为火钻的价格一直在浮动,0.1元至0.8元之间不等,所以真实获得充值金额预计在5亿至20亿之间(置信水平95%?(逃)。

那么这7.5亿的充值金额都被谁赚走了呢?

我们根据前面提到的每日火钻个数和单个火钻“分红”金额,得出以下收益分布图。






最大头的部分被充值的用户拿走,但是羊毛党通过邀请奖励获得了1亿人民币左右的收入,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很可能已经被官方封号或冻结。

靠吹捧项目拉人头来充值消费的各位主播、地推和QQ群主们获得了约4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真正对平台贡献内容的用户仅获得了不到5%,约2000万的收入,并且其中大部分可能还是被羊毛党刷走。






整个周期下来,官方净赚约2.5亿元人民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出以下结论:

1)靠充值期望获得回报的用户,整体投入7.5亿元只获得3.2亿回报,回报率为负的57%。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回报的用户,基本都是9月份之前充钱消费的,9月份充钱消费的,极大概率巨亏。

2)羊毛党无投入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3)各位主播、群主们靠收割粉丝狠赚了一笔。

4)真正亏钱的,都是被各种虚假利好消息蛊惑在9月充值消费的用户。这其中有不明真相的小白,也有小部分无法控制自己贪欲的老油条。他们原本幻想盘子到10月份才会崩,所以在9月份的时候大额充值消费。


06 被人低估的团队战斗力


火牛的从暴涨到崩盘,不过是两个月的事情,很多人诧异于他们手段的老练、技法之高超,其实火牛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走的更远。

火牛和暴雷的明星P2P产品钱宝网,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2010年10月,张小雷的钱宝网正式上线。据传,最开始的时候开展过年化100%的项目,很多投资人不相信,投入了一点点之后每天去钱宝网公司盯着。

为了吸引注册,钱宝网开展了注册就送钱的,做简单任务就送钱的活动。






在成功收到高额利息、奖励并提现本金成功后,尝到小甜头的投机客很快蜂拥而至。

钱宝网对外讲的故事是一个生态平台的故事。

用户通过钱宝网做任务、玩游戏、看广告,就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当然用户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押金越高,做任务所获得的奖励就越高。

用户不是投资,而是通过做任务获取本属于他们的收益。

据中国日报网报导,最早参与的一位大户,在2010年投入了600万,到17年的时候,已经滚到了1.4亿元。

2017年年底,张小雷向南京市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018年9月11日,就在火牛视频宣布日活用户达到200万,如日中天的时候,张小雷被南京市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提起公诉。

钱宝网未兑付本金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数以万计的人蒙受巨额损失。

钱宝网倒下了,火牛站起来了。

火牛几乎如法炮制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只不过火牛团队学聪明了,他们在所有机制中,一致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的点。






火牛视频和钱宝网在获取收益方式上是相同的,早期的用户的收益来源,都通过后续用户的投资或充值消费。

但不同的地方是,钱宝网在支付收益的时候,用的是新用户的本金,属于挪用需要偿还;而火牛用的是新用户的消费额,属于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回馈用户。

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点,火牛的CEO景风,在社交网络上称:火牛从一开始就说的很明白,大家打赏属于消费行为,而不是投资,请理性消费。






将火牛的充值定义为消费,而非钱宝网的投资。

这一步棋,是火牛后续用来逃脱道德制裁的挡箭牌,也足以说明,火牛这个团队,战斗力惊人。

两个项目的发展,至此有了截然不同的后续。

钱宝网最终因为无法偿还之前承诺的300亿元本金,而选择投案自首。而火牛,则光明正大的降低了“分红”比例。

至于火牛后续将会有何动作,我们能从后面的分析中,看出一点点小蹊跷。


07 逐渐退去的清华光环


谈起火牛,景风是绕不开一个话题。

作为创始人的他,有着清华背景的巨大光环,这四个大字,是吸引很多人入局的关键。

火牛提现出现问题后,大量人找他维权,涌入他的微博,写下了各种各样的话。






打开评论区,两级分化。

一部分人诅咒他早日死亡:「祝你最后一个生日快乐」,甚至有人给他P了遗照。另一部分在评论里写「大家不要急,不忘初心」,期待火牛的下一步动作。

甚至还有大批维权用户涌入清华大学的微博,要求官方回应「贵校出了这样的大骗子,你们真的不管管吗」

尽管微博上热闹非凡,但这个水瓶座的中年男人,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白皮书一改再改,一大群履历光鲜的人被除去,只剩下景风一个人的照片,孤零零的留在了正中央。






此举意义为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

再次翻看他的履历,依旧令人瞩目。

发表过50篇人工智能和多媒体领域顶级会议/期刊论文,他引4300+次,拥有9项人工智能和多媒体领域美国专利,景风在学术上获得的成就不容小觑。






而他对产品的思考,也颇为深刻。






景风在4年前创办的蛙趣视频,在上个月刚刚关闭了官网网站服务器。火牛突然出现问题,也让他一时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么一个光环无限的男人,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08 创业往事


纵观景风的职业背景,他曾负责过土豆的搜索团队,清华计算机毕业的他,也有着不错的技术实力。

13年5月百度以3.7亿美金全资收购爱奇艺,这让众多资本和创业者看到了短视频市场的机会。

彼时正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正火热的时候,有着土豆网资深经历的景风也一定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决定辞职创业。

从土豆离职之后,景风在2013做了短视频APP蛙趣。






不同于土豆按照电影、电视剧的类别分类,蛙趣是从兴趣出发进行分类的,相当于把原有视频进行了重新分类,帮助用户更快的找到自己想看的视频。

14年的短视频市场异常火热,当时融到资的短视频平台公司不下100家,而蛙趣也迅速敲定了真格基金的融资。15年时,蛙趣又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可接下来形势急转而下,6月股灾让众多没跑出来的中小公司融资受阻而断了粮。

15年下半年,BAT三大巨头开始发力,优酷收购土豆而阿里又收购优酷,腾讯视频开始大规模购买优质内容,爱奇艺也加大运营力度。






同时,A站和B站在面向年轻人的垂直领域开始站稳脚跟。中小短视频公司的日子愈发艰难。

没有了短视频,好在还有直播。

彼时,众多短视频公司纷纷在自己的APP中增加直播功能,蛙趣也是其中一个集合了短视频和直播的APP。






但是直播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烧钱的生意。

由于资本的介入和优质主播的稀缺性,主播的签约费被炒成了天价。而直播所产生的网络带宽费用,也让众多初创公司不堪重负。

那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大家看直播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看高清。看直播的免费,但直播平台需要为由此产生的高额费用买单。






据透露,当时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每个月的带宽费用都是以百万千万计,直到后来用手机看直播的比例增加后,这个费用才逐步降低。

高昂的优质主播签约费和带宽费用,让蛙趣的直播业务开展不易。

时至今日,蛙趣上面如今还是有不少主播在做直播。但即使是在“热门”下面的视频,更新频率也非常低,阅读量基本都在100以下。

这几十的阅读量,也且很可能是被这次火牛事件所带来的观光团。


09 从蛙趣到火牛


没有蛙趣的失败,可能后来也不会有火牛的故事。

在蛙趣的投资方里,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赫然在列,在火牛的白皮书里,也有这两家机构的身影。

在火牛被质疑资金盘后,他们已经从列表里消失。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这段被泄密的分享,在币圈广为流传。

作为真格的被投企业,景风从传统的短视频APP蛙趣转向的「区块链DApp」火牛,不知是否也因受到年初这股巨浪的冲击。

虽然重新做了一款产品,但只要同时用过火牛和蛙趣的用户,就会发现二者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体验上,都非常类似。

这是二者的直播画面对比:






这是二者充值页面的对比:






难怪有人曾在网络上曾说,火牛就是蛙趣的底层,加上抖音部分再套上区块链概念的一款产品。

区块链讲究的是信任和开放,但是火牛的游戏规则一改再改,数据完全不公开透明。

目前来说,除了用了一些币圈项目圈钱的套路之外,并没有看到任何和区块链结合的地方。项目方后来索性也改了定位,变成了信任+视频。

不知道在做火牛时,景风还是否记得自己曾在微博写下的,关于产品思考的那些只言片语。


10 男人四十,中年不惑


景风今年39岁了。

16岁以第1名的成绩保送清华计算机、24岁博士毕业、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大搜、土豆视频搜索团队负责人。这里的任何一项经历都足够一个普通人自豪一辈子,但景风在35岁之前就全得到了。

和他同年毕业的清华同学现在大多已经成为政府要员、跨国公司的高管、大学教授等备受尊敬的职位。

同样是保送清华,同样是39岁的王兴,刚刚在港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尽管景风过去有着傲人的成绩,但上个创业的项目蛙趣已经近乎死亡。自己在年届40的时候,进入了区块链行业,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诟病的资金盘产品。

面对这巨大的落差,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数量巨大的维权人群,景风站出来了,火牛视频的团队还在不断更新公告,调整方案。当我们去百度「火牛」,却没有任何维权的痕迹,负面消息都鲜少被曝光。

如此看来,团队一定是在继续“做事”。

从这些细节来看,感觉火牛团队可能还有继续运营或者其他想法。只是被套用户仍会继续维权,复出之路艰难而险阻。

如果火牛真的回来了,又有多少人会为它买账?






在产品设计上,火牛有其优秀的一面。

首先,用户对平台的价值被火牛充分的认识到,并且相较其他内容平台大幅提高了对用户的奖励部分。

这种奖励不再是劳务报酬式的一次性奖励,而是股东分红式的持续奖励。这种激励使得用户对平台不仅仅有精神的寄托,更有利益的捆绑。

其次,在激励用户发现好内容方面,火牛相较steemit和币乎做了机制改进。

相比其他两个平台着重奖励早期发现好文章的用户,火牛对新发现好视频的用户做了更丰厚的奖励。






每天新产生的火钻会有80%奖励给新发现好视频的用户,而20%奖励给老用户。这和其他两个平台7天后再发现好内容就不再奖励的机制相比,显得更为合理。

同时,火牛摒弃了其他平台按照持币数量决定被打赏者收入的机制。

在原有机制下,持币大户很容易互相抱团打赏,导致新进优秀内容创作者无法被发现和激励。

最后,推荐奖励使得平台在早期仅用了不到200万元的推广费用来奖励推荐人,就获得了百万级别的用户,平均获客成本在个位数。






然而,火牛机制设计中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缺陷,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的窘境。

这缺陷的核心,是对付费行为的奖励比例过高。

首先,内容平台的价值主要是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和内容传播者贡献的。内容平台的首要任务是持续激励这些创作者和传播者留在自己的平台上产生价值。

映客排名前五名的主播,每年会获得平均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抖音、斗鱼等平台网红身价动辄千万就是这道理。






但是从火钻持有比例和分红所得来看,主要的奖励都贡献给了充值消费的用户。

对消费的畸高奖励比例,使得投机者会为了利益去打赏自己的内容进而获得更高比例的返利,而不去打赏优质的内容。

当整个平台充斥了大小号互刷垃圾内容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将无法被发现和激励,进而失去生存的土壤。

同时,我们认为,充值消费的用户是不应该用金钱的方式来激励的。






如上图所示,原创者创造内容,平台和用户将优质内容筛选出来并进行传播,用户在观看内容后写弹幕、评论、做直播录像和剪辑等等二次创作,这些都是为平台创造价值的部分。

充值消费的用户是平台价值的享用者,作为价值的享用者,付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能够激励这些享用者持续回到这个平台并继续付费的,一定不是分红,而是优秀的内容。

所以平台所激励的,不应该是付费的行为,而是参与二次创作和筛选优质内容的行为。这些创造价值的行为被激励后,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优质内容不断产生于该平台并被筛选出来,越来越多的内容享用者被吸引到平台来并向优质内容创作者付费,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受到激励被吸引而来并持续创作。平台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11 复制「火牛」


一个火牛出事了,仍会有千千万万个火牛站出来。

正如我们前文分析的那样,火牛对外从来都不说自己的投资平台,而是消费打赏产品。即是如此,用户仍然蜂拥而至,四处鼓吹、推广。

火牛一点点的膨胀,泡沫一点点的破灭。

官方的有心为之,加之用户的贪婪和推波助澜,共同炮制了这场「火牛闹剧」。

在火牛还没有凉透的时候,更多的“火牛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号称是千米红包升级版+火牛版分红的小趣宝藏






官方称是基于LBS技术+区块链的项目,户可以可以通过领钻石、看广告、挖矿等方式获得平台币金钻,持有金钻就像持有平台的股份一样,每天可以参与分红,

再例如号称日赚千元的KAA直播。






KAA声称自己是“全球首个打赏挖矿直播平台”,运行“打赏+挖矿+分红”运营模式,将主播、粉丝、平台、用户牢牢打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些项目,无一不是蹭火牛热点。

只可惜要再造一个火牛,并非易事。

Fomo3D的团队,在年初就做过火爆的PoWH3D,后来不断在玩法和机会上创新,才有了新一轮的火爆。有人戏称,专注做资金盘三十年。






每个人都知道资金盘是可怕的漩涡,但一旦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仍然甘心跳入其中。这不过是一场心里博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人。

还记得李笑来在他的《韭菜自我修养》里,是怎么说的吗?

“韭菜常常不是被别人割,更多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


作者:吴尼克、斯嘉丽,dapdap区块链 查看全部
n40.jpg

当我们在谈火牛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56天内,注册了1300万用户。

200万充值用户,充值了7.5亿人民币。

同是直播短视频平台,我们今年来看看刚刚上市的映客:

n01.jpg

数据来源:映客招股书


港股上市市值50亿人民币的映客,在18年第1季度月的付费用户,仅仅只有72万人。

n02.jpg


在数据方面来说,火牛官方对外交出的答卷已经非常完美。相当于2个月之内,再造了2个市值50亿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

不仅如此,根据某资深用户提供的信息,由于充值有限额,几千万上亿的充值份额,常常在几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火牛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令人如此痴狂?


01 你们都没看懂的的火牛


从火牛早前的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牛的目标是YouTube+抖音+区块链。

n03.jpg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诸如YouTube、抖音等平台的价值是由用户贡献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反而受到平台的各种管制,一旦封号,就前功尽弃。

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火牛的目的是什么,就贸然入场。

「让用户从平台上线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平台的股东,持续获得平台成长的红利」

用户与平台利益绑定,这才是火牛的终极目标。

打开火牛,我们能看到有四大界面:采矿、短视频、直播、钱包。


1 采矿部分

几乎完全复制网易星球,主要目的是激励用户一日多次打开APP,增强用户粘性。

n04.jpg



2 短视频

短视频部分的产品设计,基本就是阉割版的抖音。

n05.jpg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火牛在短短两个月内,就累积了近2000万条视频,并且质量都不低。

我们大概算了下近两周的上传情况,基本每天上传的数量都在百万左右。这数量虽然不及抖音快手的千万量级,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启动的项目,已经是很惊人的数据了。

在连续看了几十个视频后,感觉视频的风格和抖音极其相似,其中很多视频还应用到了抖音的特效。但是我们尝试去录一段自己的视频,却发现仅有和iPhone录像一样的功能。

那这些视频是哪里来的?

下图所显示的一键外链功能,可能就可以说明问题。

n06.jpg



3 直播

直播也算是阉割版的斗鱼,不少主播不断抱怨直播功能不完善。主播的质量和人气具体情况看下图,一目了然。

n07.jpg



4 钱包

钱包,就是这个APP的精华所在了。

n08.jpg


它将Steemit和钱宝网的核心玩法融入其中,并直接成就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惊人数据,下文将详细分析。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火牛,根本不能说是YouTube+抖音+区块链,如果一定要给它下个定义,那就是下面这四种产品的杂糅体:

1、山寨的网易星球

2、山寨的Steemit

3、盗链的抖音

4、暗示但不承诺分红的P2P钱宝网


02 令人震惊的超高“分红”


在我们分析完火牛的产品实质之后,我们要来看看最受大家关注的一点——数据。

火牛网之所以用户和数据的惊人,很大部分在于高额的返利和分红。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火牛返利和分红高,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心里是没有概念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这是我们根据火牛用户小何,提供数据整理的“分红”数据统计:

n09.jpg

(图一,来源火牛用户&DapDap整理)


小何的这个账号累计在火牛平台充值约2万元人民币,截止18年9月25日,收益6万8千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2个月时间赚取了200%的收益。

毫不夸张的说,小何只是凤毛麟角, 还有更多零投入赚到几十上百万的人,都在低调的潜水。

火牛收益最夸张的时候,是在平台运营的第一个月里,在平台上消费,可以获得年化超过500%的返利。

如果小何的本金2万元,更加合理的紧跟火牛的活动,那他的收益,很可能超过15万。

n10.jpg

注:年化收益率是预估动态收益率,而非承诺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当天单个火钻获得的收益/当天购买单个火钻的价格*365

我们对比了火牛和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如上图所示。

在平台上线的前一个多月,在火牛平台上充值消费的收益率,完爆所有其他投资方式,甚至比高利贷,还要高出8倍。

那么如此惊人的高额收益,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火牛平台的返利机制。

火牛平台表示,会将用户在平台上80%的消费以现金方式返利给用户。

n11.jpg


乍听下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平台这是在将赚来的钱回馈给用户。

对于不了解火牛机制的用户来说,可能会理解成,原来消费100块,由于有了返利,现在可能只需要消费20块。

用户少花钱不能理解,但为什么可以赚钱呢?

关键就在于消费返利的分配机制。

简单来说,用户获得返利的金额不是根据自己消费的金额来定的,而是根据后来的人消费金额来定的。

在这中间,火牛用火钻作为类似股份的分红基数。

如下图所示:

n12.png


简单说,一旦你获得了火钻,后续只要有人不断入场消费,你就可以躺着赚钱。

这里我们同样拿小何举个例子。

n13.png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小何的火钻数量,主要是在平台刚开始和开放充值的时候,有了两次明显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他当时疯狂刷任务和充值消费1万多元。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小何几乎很少充值,任务做的也不多了,但是却每天稳定收获1000-2000的高额返利“分红”。

最终小何获益6万余元,但如果不是最后受到高额返利的诱惑又充值了几千元,小何的收益还可以更高。


03 四两拨千斤


和几乎市面上所有金融游戏一样,火牛也是越早入场,赚的越多。

具体来说,获得火钻主要有四个途径:

1、做任务(如点赞、邀请注册等)

2、做内容(发视频或做直播)

3、拉人头(拿充值分成)

4、充值消费


但是,如下图所示,前两种方法能够获得收益非常有限。

n14.png


开放充值前,用户每天只有来自邀请、点赞等的几块钱收益。

即使是羊毛党在后面开了成千上万个账号开始刷之后,每天的收益也只在100多元,这和后续动辄每日几千元的收益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虽然收益很少,但正是这几块钱小恩小惠的补贴,让用户火牛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联系。

n15.jpg


8月8日开放充值后,数据开始慢慢上涨。

从我们刚才已经发过一遍的这张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数据变化。

但大家最开始充值的意愿并不强,都在持观望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不相信火牛会一直保持高返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返利比例相对比较温和,仅有年化500%左右。

随后,官方持续数周的稳定返利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

用户开始琢磨通过拉人头拿抽成和充值消费的方式,期望迅速扩大收益。其中不乏比较激进的用户,不但会反复将已经收到的返利“分红”再次投入平台,还会到处借贷投入。

n16.jpg


高达10%-61%的消费分成也让主播、线下推广、羊毛大户、QQ群主等为项目疯狂叫好,而年化3500%的理论动态回报率更是将这种疯狂推向顶峰。

伴随着随处可见的火牛推广软文、炸群链接、线下宣传板,是高达5-20亿元人民币的充值。

充值和抽成用户这时也成为了分红最大受益者。

赠送几块钱的小恩小惠—建立用户情感—激增分红比例—用户疯狂充值,火牛的这招四两拨千斤,可谓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04 骤降的分红


火牛在提高分红比例后,用户暴涨,一时风头无两。

但好景不长,在短短的一个月后,火牛的分红就突然暴降。大批用户表示不理解,纷纷开始维权。

既然运营数据一直在涨,为什么火牛要突然降低分红?是真的打算割一波韭菜就离场吗?

其实未必如此,我们在对火牛每天的分红金额进行了估算之后,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如果再继续按照当前的金额补贴下去,火牛可能很快就要破产。

n17.jpg


火牛虽然对外宣称每日“分红”是根据前日收入来进行,但是火牛并没有按照这个执行。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火牛都是按照每个火钻每天分一分钱左右进行分红。只要你购买了10000枚火钻,就可以每天收到100元。而价格最低时,每枚火钻仅售0.1元钱。

换句话说,10天回本,一年300倍。

火钻长时间的稳定收益,让很多用户产生了每枚火钻可以赚0.01元的信仰,进而大幅投入。

n18.jpg


但如此高额的分红,注定不能长久。

到9月22日,不考虑羊毛党账号被封的影响,火牛当天分红6600万元人民币。

火牛的充值总金额,预计只有5亿至20亿之间。如果继续这样分红下去,他们将在一周之内破产清零。

于是,从9月23日开始,火牛连续降低分红比例,最终整个平台每天分红金额仅不足十万元。

那些投入过百万的用户们,回本几无可能。


05 90亿火钻花落谁家


火牛视频从两周前的10天回本,到现在的10万天+回本,中间很多人暴富,很多人被套。被套的人都在维权群里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暴富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我们从数据分析里,看出了一些端倪。

n19.jpg


经过我们深入的调查后发现,火牛的用户分为三批人,与我们在上文所分析的火牛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轨迹几乎不谋而合。

1 赠送几块钱小恩小惠—羊毛党盛行

2 激增分红比例—传销大军扩散

3 用户疯狂充值—新韭菜入场

在明确了用户群体之后,我们开始模拟2个月来,火牛消费和收益的数据,所以数据来源都是火牛用户提供的信息以及官网披露的信息,

火牛视频的“分红”是根据持有火钻数量的占总量比例来进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将不同来源的火钻,在每天的累计数量做了汇总。

n20.jpg

(由于官方的政策和信息无时不刻都在变化,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收集信息并还原当时情况,但是依然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使用了假设的时候,我们会阐述假设的逻辑。)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看到1个关键点—8月8日,这是火牛官方开放充值的日子。


1 8月8日前

在这个日子之前,图标上只有蓝色和橙色两种颜色,对应下面的色彩说明,即8月8日前,火钻的主要获取方式,是任务获取、邀请和登陆两种。

每天官方会发放136万枚火钻给参与视频、直播和打赏的用户。每邀请来一位用户,可以获得100火钻的奖励。

这个时候基本上是羊毛党的天下。

羊毛党们通过注册大量账号刷邀请奖励和任务奖励。

n21.jpg


很多用户向我们透露,手持20万个账号的羊毛党大户不在少数。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新出的短视频平台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1300万的注册用户。

n22.jpg


针对这一情况,官方虽然一直在封号。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几位羊毛大户曾告诉我们,虽然他们有些号被封了,但是仍然赚了数万至百万的钱。

关于羊毛党是如何刷奖励赚钱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我们的往期文章:《灰产深度大起底:你的身份证,正在以0.1元被肆意倒卖》。


2 8月8日后

在这个日子后,灰色和黄色的部分开始多了起来,对应的是官方火钻、充值和抽成。另一方面也佐证了,开放充值后,火牛吸引了巨大体量的用户来充值,从而自己抽成激增,赚的盆满钵满。

但用户到底充了多少钱,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数据,用户之间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但官方给出了火钻的数量,总量90亿。

我们只能根据90亿火钻的数量,用倒推的方法估算充值金额,具体公式和假设如下:

n23.jpg


根据估算的加权平均,每个火钻充值实际费用约为0.15元,52亿个*0.15元/个,估算出消费+充值金额约7.5亿元。

但因为火钻的价格一直在浮动,0.1元至0.8元之间不等,所以真实获得充值金额预计在5亿至20亿之间(置信水平95%?(逃)。

那么这7.5亿的充值金额都被谁赚走了呢?

我们根据前面提到的每日火钻个数和单个火钻“分红”金额,得出以下收益分布图。

n24.jpg


最大头的部分被充值的用户拿走,但是羊毛党通过邀请奖励获得了1亿人民币左右的收入,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很可能已经被官方封号或冻结。

靠吹捧项目拉人头来充值消费的各位主播、地推和QQ群主们获得了约4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真正对平台贡献内容的用户仅获得了不到5%,约2000万的收入,并且其中大部分可能还是被羊毛党刷走。

n25.jpg


整个周期下来,官方净赚约2.5亿元人民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出以下结论:

1)靠充值期望获得回报的用户,整体投入7.5亿元只获得3.2亿回报,回报率为负的57%。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回报的用户,基本都是9月份之前充钱消费的,9月份充钱消费的,极大概率巨亏。

2)羊毛党无投入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3)各位主播、群主们靠收割粉丝狠赚了一笔。

4)真正亏钱的,都是被各种虚假利好消息蛊惑在9月充值消费的用户。这其中有不明真相的小白,也有小部分无法控制自己贪欲的老油条。他们原本幻想盘子到10月份才会崩,所以在9月份的时候大额充值消费。


06 被人低估的团队战斗力


火牛的从暴涨到崩盘,不过是两个月的事情,很多人诧异于他们手段的老练、技法之高超,其实火牛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走的更远。

火牛和暴雷的明星P2P产品钱宝网,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2010年10月,张小雷的钱宝网正式上线。据传,最开始的时候开展过年化100%的项目,很多投资人不相信,投入了一点点之后每天去钱宝网公司盯着。

为了吸引注册,钱宝网开展了注册就送钱的,做简单任务就送钱的活动。

n26.jpg


在成功收到高额利息、奖励并提现本金成功后,尝到小甜头的投机客很快蜂拥而至。

钱宝网对外讲的故事是一个生态平台的故事。

用户通过钱宝网做任务、玩游戏、看广告,就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当然用户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押金越高,做任务所获得的奖励就越高。

用户不是投资,而是通过做任务获取本属于他们的收益。

据中国日报网报导,最早参与的一位大户,在2010年投入了600万,到17年的时候,已经滚到了1.4亿元。

2017年年底,张小雷向南京市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n27.jpg


2018年9月11日,就在火牛视频宣布日活用户达到200万,如日中天的时候,张小雷被南京市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提起公诉。

钱宝网未兑付本金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数以万计的人蒙受巨额损失。

钱宝网倒下了,火牛站起来了。

火牛几乎如法炮制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只不过火牛团队学聪明了,他们在所有机制中,一致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的点。

n28.jpg


火牛视频和钱宝网在获取收益方式上是相同的,早期的用户的收益来源,都通过后续用户的投资或充值消费。

但不同的地方是,钱宝网在支付收益的时候,用的是新用户的本金,属于挪用需要偿还;而火牛用的是新用户的消费额,属于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回馈用户。

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点,火牛的CEO景风,在社交网络上称:火牛从一开始就说的很明白,大家打赏属于消费行为,而不是投资,请理性消费。

n29.jpg


将火牛的充值定义为消费,而非钱宝网的投资。

这一步棋,是火牛后续用来逃脱道德制裁的挡箭牌,也足以说明,火牛这个团队,战斗力惊人。

两个项目的发展,至此有了截然不同的后续。

钱宝网最终因为无法偿还之前承诺的300亿元本金,而选择投案自首。而火牛,则光明正大的降低了“分红”比例。

至于火牛后续将会有何动作,我们能从后面的分析中,看出一点点小蹊跷。


07 逐渐退去的清华光环


谈起火牛,景风是绕不开一个话题。

作为创始人的他,有着清华背景的巨大光环,这四个大字,是吸引很多人入局的关键。

火牛提现出现问题后,大量人找他维权,涌入他的微博,写下了各种各样的话。

n30.jpg


打开评论区,两级分化。

一部分人诅咒他早日死亡:「祝你最后一个生日快乐」,甚至有人给他P了遗照。另一部分在评论里写「大家不要急,不忘初心」,期待火牛的下一步动作。

甚至还有大批维权用户涌入清华大学的微博,要求官方回应「贵校出了这样的大骗子,你们真的不管管吗」

尽管微博上热闹非凡,但这个水瓶座的中年男人,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白皮书一改再改,一大群履历光鲜的人被除去,只剩下景风一个人的照片,孤零零的留在了正中央。

n31.jpg


此举意义为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

再次翻看他的履历,依旧令人瞩目。

发表过50篇人工智能和多媒体领域顶级会议/期刊论文,他引4300+次,拥有9项人工智能和多媒体领域美国专利,景风在学术上获得的成就不容小觑。

n32.jpg


而他对产品的思考,也颇为深刻。

n33.jpg


景风在4年前创办的蛙趣视频,在上个月刚刚关闭了官网网站服务器。火牛突然出现问题,也让他一时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么一个光环无限的男人,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08 创业往事


纵观景风的职业背景,他曾负责过土豆的搜索团队,清华计算机毕业的他,也有着不错的技术实力。

13年5月百度以3.7亿美金全资收购爱奇艺,这让众多资本和创业者看到了短视频市场的机会。

彼时正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正火热的时候,有着土豆网资深经历的景风也一定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决定辞职创业。

从土豆离职之后,景风在2013做了短视频APP蛙趣。

n34.jpg


不同于土豆按照电影、电视剧的类别分类,蛙趣是从兴趣出发进行分类的,相当于把原有视频进行了重新分类,帮助用户更快的找到自己想看的视频。

14年的短视频市场异常火热,当时融到资的短视频平台公司不下100家,而蛙趣也迅速敲定了真格基金的融资。15年时,蛙趣又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n35.jpg


可接下来形势急转而下,6月股灾让众多没跑出来的中小公司融资受阻而断了粮。

15年下半年,BAT三大巨头开始发力,优酷收购土豆而阿里又收购优酷,腾讯视频开始大规模购买优质内容,爱奇艺也加大运营力度。

n36.jpg


同时,A站和B站在面向年轻人的垂直领域开始站稳脚跟。中小短视频公司的日子愈发艰难。

没有了短视频,好在还有直播。

彼时,众多短视频公司纷纷在自己的APP中增加直播功能,蛙趣也是其中一个集合了短视频和直播的APP。

n37.jpg


但是直播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烧钱的生意。

由于资本的介入和优质主播的稀缺性,主播的签约费被炒成了天价。而直播所产生的网络带宽费用,也让众多初创公司不堪重负。

那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大家看直播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看高清。看直播的免费,但直播平台需要为由此产生的高额费用买单。

n38.jpg


据透露,当时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每个月的带宽费用都是以百万千万计,直到后来用手机看直播的比例增加后,这个费用才逐步降低。

高昂的优质主播签约费和带宽费用,让蛙趣的直播业务开展不易。

时至今日,蛙趣上面如今还是有不少主播在做直播。但即使是在“热门”下面的视频,更新频率也非常低,阅读量基本都在100以下。

这几十的阅读量,也且很可能是被这次火牛事件所带来的观光团。


09 从蛙趣到火牛


没有蛙趣的失败,可能后来也不会有火牛的故事。

在蛙趣的投资方里,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赫然在列,在火牛的白皮书里,也有这两家机构的身影。

在火牛被质疑资金盘后,他们已经从列表里消失。

n39.jpg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这段被泄密的分享,在币圈广为流传。

作为真格的被投企业,景风从传统的短视频APP蛙趣转向的「区块链DApp」火牛,不知是否也因受到年初这股巨浪的冲击。

虽然重新做了一款产品,但只要同时用过火牛和蛙趣的用户,就会发现二者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体验上,都非常类似。

这是二者的直播画面对比:

n40.jpg


这是二者充值页面的对比:

n41.jpg


难怪有人曾在网络上曾说,火牛就是蛙趣的底层,加上抖音部分再套上区块链概念的一款产品。

区块链讲究的是信任和开放,但是火牛的游戏规则一改再改,数据完全不公开透明。

目前来说,除了用了一些币圈项目圈钱的套路之外,并没有看到任何和区块链结合的地方。项目方后来索性也改了定位,变成了信任+视频。

不知道在做火牛时,景风还是否记得自己曾在微博写下的,关于产品思考的那些只言片语。


10 男人四十,中年不惑


景风今年39岁了。

16岁以第1名的成绩保送清华计算机、24岁博士毕业、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大搜、土豆视频搜索团队负责人。这里的任何一项经历都足够一个普通人自豪一辈子,但景风在35岁之前就全得到了。

和他同年毕业的清华同学现在大多已经成为政府要员、跨国公司的高管、大学教授等备受尊敬的职位。

同样是保送清华,同样是39岁的王兴,刚刚在港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n42.jpg


尽管景风过去有着傲人的成绩,但上个创业的项目蛙趣已经近乎死亡。自己在年届40的时候,进入了区块链行业,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诟病的资金盘产品。

面对这巨大的落差,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数量巨大的维权人群,景风站出来了,火牛视频的团队还在不断更新公告,调整方案。当我们去百度「火牛」,却没有任何维权的痕迹,负面消息都鲜少被曝光。

如此看来,团队一定是在继续“做事”。

从这些细节来看,感觉火牛团队可能还有继续运营或者其他想法。只是被套用户仍会继续维权,复出之路艰难而险阻。

如果火牛真的回来了,又有多少人会为它买账?

n43.jpg


在产品设计上,火牛有其优秀的一面。

首先,用户对平台的价值被火牛充分的认识到,并且相较其他内容平台大幅提高了对用户的奖励部分。

这种奖励不再是劳务报酬式的一次性奖励,而是股东分红式的持续奖励。这种激励使得用户对平台不仅仅有精神的寄托,更有利益的捆绑。

其次,在激励用户发现好内容方面,火牛相较steemit和币乎做了机制改进。

相比其他两个平台着重奖励早期发现好文章的用户,火牛对新发现好视频的用户做了更丰厚的奖励。

n44.jpg


每天新产生的火钻会有80%奖励给新发现好视频的用户,而20%奖励给老用户。这和其他两个平台7天后再发现好内容就不再奖励的机制相比,显得更为合理。

同时,火牛摒弃了其他平台按照持币数量决定被打赏者收入的机制。

在原有机制下,持币大户很容易互相抱团打赏,导致新进优秀内容创作者无法被发现和激励。

最后,推荐奖励使得平台在早期仅用了不到200万元的推广费用来奖励推荐人,就获得了百万级别的用户,平均获客成本在个位数。

n45.jpg


然而,火牛机制设计中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缺陷,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的窘境。

这缺陷的核心,是对付费行为的奖励比例过高。

首先,内容平台的价值主要是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和内容传播者贡献的。内容平台的首要任务是持续激励这些创作者和传播者留在自己的平台上产生价值。

映客排名前五名的主播,每年会获得平均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抖音、斗鱼等平台网红身价动辄千万就是这道理。

n46.jpg


但是从火钻持有比例和分红所得来看,主要的奖励都贡献给了充值消费的用户。

对消费的畸高奖励比例,使得投机者会为了利益去打赏自己的内容进而获得更高比例的返利,而不去打赏优质的内容。

当整个平台充斥了大小号互刷垃圾内容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将无法被发现和激励,进而失去生存的土壤。

同时,我们认为,充值消费的用户是不应该用金钱的方式来激励的。

n47.jpg


如上图所示,原创者创造内容,平台和用户将优质内容筛选出来并进行传播,用户在观看内容后写弹幕、评论、做直播录像和剪辑等等二次创作,这些都是为平台创造价值的部分。

充值消费的用户是平台价值的享用者,作为价值的享用者,付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能够激励这些享用者持续回到这个平台并继续付费的,一定不是分红,而是优秀的内容。

所以平台所激励的,不应该是付费的行为,而是参与二次创作和筛选优质内容的行为。这些创造价值的行为被激励后,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优质内容不断产生于该平台并被筛选出来,越来越多的内容享用者被吸引到平台来并向优质内容创作者付费,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受到激励被吸引而来并持续创作。平台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11 复制「火牛」


一个火牛出事了,仍会有千千万万个火牛站出来。

正如我们前文分析的那样,火牛对外从来都不说自己的投资平台,而是消费打赏产品。即是如此,用户仍然蜂拥而至,四处鼓吹、推广。

火牛一点点的膨胀,泡沫一点点的破灭。

官方的有心为之,加之用户的贪婪和推波助澜,共同炮制了这场「火牛闹剧」。

在火牛还没有凉透的时候,更多的“火牛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号称是千米红包升级版+火牛版分红的小趣宝藏

n48.jpg


官方称是基于LBS技术+区块链的项目,户可以可以通过领钻石、看广告、挖矿等方式获得平台币金钻,持有金钻就像持有平台的股份一样,每天可以参与分红,

再例如号称日赚千元的KAA直播。

n49.jpg


KAA声称自己是“全球首个打赏挖矿直播平台”,运行“打赏+挖矿+分红”运营模式,将主播、粉丝、平台、用户牢牢打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些项目,无一不是蹭火牛热点。

只可惜要再造一个火牛,并非易事。

Fomo3D的团队,在年初就做过火爆的PoWH3D,后来不断在玩法和机会上创新,才有了新一轮的火爆。有人戏称,专注做资金盘三十年。

n50.jpg


每个人都知道资金盘是可怕的漩涡,但一旦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仍然甘心跳入其中。这不过是一场心里博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人。

还记得李笑来在他的《韭菜自我修养》里,是怎么说的吗?

“韭菜常常不是被别人割,更多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


作者:吴尼克、斯嘉丽,dapdap区块链

清华博士的庞氏骗局:8.69亿资金盘,高中生被骗

shenlian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9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清华毕业的天才少年,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外衣,以拉人头返现的方式构造一个新的“旁氏骗局”,借助类抖音的视频,这次骗局的黑手甚至伸向了还未成年的在校高中生。

线上注册的方式引来了大量的投机客,短短两个月资金链断裂,旁氏骗局迅速破灭,留下大量被骗的“裸泳者”——当潮水退去时,发现都来不及穿裤子。

但是创始团队却获得了高达数亿元的现金。

令人沮丧的是,火牛视频的失败没有起到警醒作用,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类似模式的骗局产生。


高中生借钱入局


“要是爸妈知道我亏损那么多钱我就死定了,可我该怎么还给同学呀?”2018年9月24日,申建度过了他17年来最难过的一个生日和中秋节。

一切源于火牛视频。

申建在火牛短视频平台投入5000元,购入近5万火票。本来当天中午12点可获得322元分红,可现实是分红只有5.5元,是昨天的十分之一,前天的百分之一。

“自杀的心都有了。”

申建是江西赣州的一名高二学生,8月15日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宣传火牛也进去玩了下,一开始以拉好友得火钻为主,得了60多个火钻,按照每天1百:1的分红比例,他当天获得6.87元的分红。

在连续获得了9天的分红后,8月23日晚8点,申建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投资,花500元充值5000火票——火牛视频发行的一个代币。

彼时,1元钱能买10张火票,火票和火钻按照1:1比例兑换,而100火钻每天可获得1块钱分红。事实上,火钻没有登陆任何交易所,唯一用途就是分红。

每天中午十二点准点到达的分红刺激着申建的神经。但是申建每个月生活费只有700块。没有余钱投资,开学后,他找到同学借钱。

申建找几位同学共借了3000元,允诺一个月后还。

按照当时的分红计划,申建每天能分到390元,他估算10天后能够回本。

这一切都在9月23日中午戛然而止。火牛突然修改了分红比例,原本100:1的分红比例被降至1000:1。

“刚开始第一次降分红的时候降了9成,还有40多分红心情也没那么糟糕,就是回本要更久了点,接着第二天又降了9成,内心就奔溃了,心想要怎么还钱啊,自杀的心都有了。”申建称,自己能隐约感觉到火牛视频是资金盘,迟早会崩盘,但没想到这天来得这么早。

申建不知道该怎么还钱给同学。

申建文化成绩不好,为了考好一点的学校,他这学期选择做体育生,学习的科目有800米长跑、100米短跑、跳远、篮球、足球。

每天申建要从下午5点20训练到晚上7点,运动完通常要喝一碗牛肉汤和一碗米粉恢复体质,可是他现在只吃得起3块钱的小米粉,手里仅剩20块钱,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目标学校是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最崇拜的人是李小龙,因为李小龙功夫好、意志坚强并且很爱祖国。

如今,他每日忧心忡忡,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和训练,每天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把同学钱还完” 。羞耻感在少年心中生长。

9月25日中午十二点,分红准时到账,申建看到自己今天的分红只有5毛,“相当于1万天才能回本了”,他甚至想到休学打工,“起码一个月能挣两三千”。

当深链财经加入火牛视频维权群时,申建只是300余名群成员里最无闻的一个,是百万维权者之一,他在群里呼救,有人建议报警,有人建议去火牛公司拉横幅,但这都是作为高中生的申建无法做到的事。

他的呼救无人理会,淹没在不断刷屏的信息流之中。


清华博士打造的区块链骗局


申建的煎熬源于火牛创始人景风,他身上有诸多光环。

16岁那年,景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4岁即获得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

景风曾先后在微软、腾讯、百度和优酷土豆等公司。

2013年11月,景风创立蛙趣视频,一家主打短视频的手机App,主打个性化搜索、发现和推荐服务。

蛙趣视频甫一成立就备受瞩目。创始人景风天才少年出身、名校背景、名企履历,蛙趣视频也深受资本关注,先后获得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的投资。

另外,同是个性化搜索模式的抖音要在蛙趣成立3年后才上线。

天时,地利,人和,蛙趣拿了一手好牌,但却堙灭在创业洪流之中。

蛙趣的融资进程停留在2015年1月。在华为应用市场,蛙趣视频的下载量没有突破1000万,iOS的更新还停留在3个月以前。打开蛙趣视频App,视频按照兴趣分类,有舞蹈、体育等选项,但排在关注度首位的视频点击量绝大部分停留在几万,甚而几百。

而今看来,火牛视频的创办缘起有着另外一个故事,重述一遍就是,被资本遗弃、错过风口,光环不再的景风,即将被众人遗忘的时刻,拾起近两年最火热最受追捧的区块链,开始了一段“赶超抖音、狙击快手”的包装。

据悉,火牛视频于今年7月底推出,被称作类似于FCoin的抖音,由蛙趣视频CEO景风和币头条创始人邓乐耕共同开发,依靠拉新奖励和高额分红,平台在两个月时间吸引了近1400万用户。

FCoin曾因为推出交易挖矿而搅动了整个区块链领域。

火牛视频在产品形态上无甚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抖音界面加上直播,再覆以区块链“打赏即挖矿”的名义。火牛官方提供一键转载功能,可以将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视频链接直接搬运到火牛平台上。

与之相对的是,火牛视频备受资本推崇。

火牛视频投资人刘旭称:“第一,我看重景风老大的为人和邓总(邓乐耕)为人;第二,我看重的是公司的分红模式和股权架构,第三是技术团队,第四是平台的盈利模式。” 而他自己则表示,对区块链的理解并不多。

拉新返现分红的模式,让火牛视频在推广上“得天独厚”,在区块链相关的社群里甚而是申建所在的与区块链无关的社群,到处都是火牛视频的拉新链接。

景风对这个能带来巨大声望、流量和金钱的造物也寄予厚望。打开蛙趣视频官网,在上方菜单栏的显示,火牛视频已然排在蛙趣视频之前。

并且,景风此前在传统创投界不再奏效的光鲜背景,在区块链的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打开火牛视频官网,CEO被单独列成一个菜单栏,赫然出现在右上角。

同样,景风也获得了其此前未获得的巨大财富。

根据火牛App显示,目前火钻(FB)流通总量为86.9亿,若按照人民币和火钻的初始兑换比例10:1估算(该初始兑换比例为10:1,如今变为10:0.816,故实际值大于估算值),火牛上的资金盘已经达到8.69亿元。


传销式拉新


景风借鉴了兴起于上世纪末、风靡至今的传销模式。

用户在注册时需要邀请码并且绑定微信,这将用户的朋友圈绑定在一起,并且,火牛的邀请奖励已经达到三级分销。






有玩家透露,最疯狂的时候,10亿火票3个小时即被哄抢而光,按照火票和人民币1:10的兑换比例,三小时内,1亿人民币入场。

然而在大量资金被分红吸引入场的时候,火牛视频渐渐发生变异。

首先是分红比例的变化。

根据深链财经拿到的早期白皮书,平台全部收入按照固定比例80%分配给所有持有者,“每个人都是股东”,申建称,自己当初就是被这句话所吸引。

但是在新版白皮书里,这一比例变成了“X%”,将“股份”改为“积分”,“分红”二字也变成了“回馈”。

至于X究竟是多少,白皮书未给出解释,投资者也无从知晓。

随意修改分红规则是一方面,紧接着,火牛悄悄将之前显示的团队成员、投资方和顾问全部撤掉。如今无论是火牛官网还是最新版白皮书,团队成员仅有景风一人。

但是,在早期白皮书上,火牛视频团队成员包括币头条创始人邓乐耕等人,顾问更是不乏计算机科学家、源码资本合伙人张宏江、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氪星球创始人孙剑锋等人。

此外,白皮书显示,火牛视频的投资团队包括丹华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

据火牛官方数据,团队同步释放FB总量为26.76亿,按照9月23日之前10:1的分红比例估算,团队拿到的分红过亿元。

9月26日,深链财经尝试在火牛视频官网下载白皮书,页面显示一片乱码。


新的骗局再现


早在2018年9月23日火牛分红骤降之前,黑客早已蠢蠢欲动。

根据此前火牛视频拉新规则,老用户拉新用户注册成功,两个各得20火钻。40火钻就算不计入未来分红,也相当于人民币4元。

利益之下,羊毛党肆掠。根据紫豹科技一位知情人士提供的数据,上周(9月17日~9月23日)手机号批量注册量排名统计,火牛视频超过网易、中国平安、百度等机构,以159万人次排在第一位。

“绝大部分是黑产或者欺诈者在进行批量注册,”上述知情人士称,“(火牛视频)这两周注册了两百多万的假账户,如果按照4块钱一个人头费算,他们赚了800万”。






这一场闹剧,再次成为黑客的狂欢。另一边,工商信息显示的景风号码已经关机,火牛视频公司相关人士已无法联系上,维权者在贴吧、QQ群、微博集合起来,针对对象只有一个:景风。

在清华大学的贴吧上,满屏都是维权者向景风的控诉,微博上不乏根据景风照片设计的恶搞视频,许多维权者还将景风照片P成遗照。

深链财经加上一个疑似景风的微信号,在网上搜索该微信ID,可以看到景风2013年的腾讯微博,进一步证实了该微信号的可信度。

深链财经向其提问:“外界都传您跑路了,您看需要出来解释一下吗?”

对方回应:不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并配上一张微笑表情。

“这超出您的控制了吗?”深链财经追问。

景风没有回应。

无论景风消失还是重现,狂欢还将继续,火牛只是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侥幸之下,资金盘的游戏还将继续。

一大批仿火牛视频纷纷冒出,抖戏、HAHA小视频的拉新链接在各大社群传播,“HAHA小视频开启持币分红,稳超火牛”,“抖戏等于抖音加YY加网易星球”,“点点视频,全民持币分红,让你的每个视频、直播都值得被肯定”。

有人把一条链接发到火牛视频维权群里,有群友说:“火牛二号来了,走嘛,一起。”

立即有人跟上:“韭菜割不完,春风吹又生。”


作者:大卫 查看全部
huoniu.jpeg

清华毕业的天才少年,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外衣,以拉人头返现的方式构造一个新的“旁氏骗局”,借助类抖音的视频,这次骗局的黑手甚至伸向了还未成年的在校高中生。

线上注册的方式引来了大量的投机客,短短两个月资金链断裂,旁氏骗局迅速破灭,留下大量被骗的“裸泳者”——当潮水退去时,发现都来不及穿裤子。

但是创始团队却获得了高达数亿元的现金。

令人沮丧的是,火牛视频的失败没有起到警醒作用,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类似模式的骗局产生。


高中生借钱入局


“要是爸妈知道我亏损那么多钱我就死定了,可我该怎么还给同学呀?”2018年9月24日,申建度过了他17年来最难过的一个生日和中秋节。

一切源于火牛视频。

申建在火牛短视频平台投入5000元,购入近5万火票。本来当天中午12点可获得322元分红,可现实是分红只有5.5元,是昨天的十分之一,前天的百分之一。

“自杀的心都有了。”

申建是江西赣州的一名高二学生,8月15日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宣传火牛也进去玩了下,一开始以拉好友得火钻为主,得了60多个火钻,按照每天1百:1的分红比例,他当天获得6.87元的分红。

在连续获得了9天的分红后,8月23日晚8点,申建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投资,花500元充值5000火票——火牛视频发行的一个代币。

彼时,1元钱能买10张火票,火票和火钻按照1:1比例兑换,而100火钻每天可获得1块钱分红。事实上,火钻没有登陆任何交易所,唯一用途就是分红。

每天中午十二点准点到达的分红刺激着申建的神经。但是申建每个月生活费只有700块。没有余钱投资,开学后,他找到同学借钱。

申建找几位同学共借了3000元,允诺一个月后还。

按照当时的分红计划,申建每天能分到390元,他估算10天后能够回本。

这一切都在9月23日中午戛然而止。火牛突然修改了分红比例,原本100:1的分红比例被降至1000:1。

“刚开始第一次降分红的时候降了9成,还有40多分红心情也没那么糟糕,就是回本要更久了点,接着第二天又降了9成,内心就奔溃了,心想要怎么还钱啊,自杀的心都有了。”申建称,自己能隐约感觉到火牛视频是资金盘,迟早会崩盘,但没想到这天来得这么早。

申建不知道该怎么还钱给同学。

申建文化成绩不好,为了考好一点的学校,他这学期选择做体育生,学习的科目有800米长跑、100米短跑、跳远、篮球、足球。

每天申建要从下午5点20训练到晚上7点,运动完通常要喝一碗牛肉汤和一碗米粉恢复体质,可是他现在只吃得起3块钱的小米粉,手里仅剩20块钱,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目标学校是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最崇拜的人是李小龙,因为李小龙功夫好、意志坚强并且很爱祖国。

如今,他每日忧心忡忡,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和训练,每天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把同学钱还完” 。羞耻感在少年心中生长。

9月25日中午十二点,分红准时到账,申建看到自己今天的分红只有5毛,“相当于1万天才能回本了”,他甚至想到休学打工,“起码一个月能挣两三千”。

当深链财经加入火牛视频维权群时,申建只是300余名群成员里最无闻的一个,是百万维权者之一,他在群里呼救,有人建议报警,有人建议去火牛公司拉横幅,但这都是作为高中生的申建无法做到的事。

他的呼救无人理会,淹没在不断刷屏的信息流之中。


清华博士打造的区块链骗局


申建的煎熬源于火牛创始人景风,他身上有诸多光环。

16岁那年,景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4岁即获得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

景风曾先后在微软、腾讯、百度和优酷土豆等公司。

2013年11月,景风创立蛙趣视频,一家主打短视频的手机App,主打个性化搜索、发现和推荐服务。

蛙趣视频甫一成立就备受瞩目。创始人景风天才少年出身、名校背景、名企履历,蛙趣视频也深受资本关注,先后获得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的投资。

另外,同是个性化搜索模式的抖音要在蛙趣成立3年后才上线。

天时,地利,人和,蛙趣拿了一手好牌,但却堙灭在创业洪流之中。

蛙趣的融资进程停留在2015年1月。在华为应用市场,蛙趣视频的下载量没有突破1000万,iOS的更新还停留在3个月以前。打开蛙趣视频App,视频按照兴趣分类,有舞蹈、体育等选项,但排在关注度首位的视频点击量绝大部分停留在几万,甚而几百。

而今看来,火牛视频的创办缘起有着另外一个故事,重述一遍就是,被资本遗弃、错过风口,光环不再的景风,即将被众人遗忘的时刻,拾起近两年最火热最受追捧的区块链,开始了一段“赶超抖音、狙击快手”的包装。

据悉,火牛视频于今年7月底推出,被称作类似于FCoin的抖音,由蛙趣视频CEO景风和币头条创始人邓乐耕共同开发,依靠拉新奖励和高额分红,平台在两个月时间吸引了近1400万用户。

FCoin曾因为推出交易挖矿而搅动了整个区块链领域。

火牛视频在产品形态上无甚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抖音界面加上直播,再覆以区块链“打赏即挖矿”的名义。火牛官方提供一键转载功能,可以将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视频链接直接搬运到火牛平台上。

与之相对的是,火牛视频备受资本推崇。

火牛视频投资人刘旭称:“第一,我看重景风老大的为人和邓总(邓乐耕)为人;第二,我看重的是公司的分红模式和股权架构,第三是技术团队,第四是平台的盈利模式。” 而他自己则表示,对区块链的理解并不多。

拉新返现分红的模式,让火牛视频在推广上“得天独厚”,在区块链相关的社群里甚而是申建所在的与区块链无关的社群,到处都是火牛视频的拉新链接。

景风对这个能带来巨大声望、流量和金钱的造物也寄予厚望。打开蛙趣视频官网,在上方菜单栏的显示,火牛视频已然排在蛙趣视频之前。

并且,景风此前在传统创投界不再奏效的光鲜背景,在区块链的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打开火牛视频官网,CEO被单独列成一个菜单栏,赫然出现在右上角。

同样,景风也获得了其此前未获得的巨大财富。

根据火牛App显示,目前火钻(FB)流通总量为86.9亿,若按照人民币和火钻的初始兑换比例10:1估算(该初始兑换比例为10:1,如今变为10:0.816,故实际值大于估算值),火牛上的资金盘已经达到8.69亿元。


传销式拉新


景风借鉴了兴起于上世纪末、风靡至今的传销模式。

用户在注册时需要邀请码并且绑定微信,这将用户的朋友圈绑定在一起,并且,火牛的邀请奖励已经达到三级分销。

201809290109497565.jpg


有玩家透露,最疯狂的时候,10亿火票3个小时即被哄抢而光,按照火票和人民币1:10的兑换比例,三小时内,1亿人民币入场。

然而在大量资金被分红吸引入场的时候,火牛视频渐渐发生变异。

首先是分红比例的变化。

根据深链财经拿到的早期白皮书,平台全部收入按照固定比例80%分配给所有持有者,“每个人都是股东”,申建称,自己当初就是被这句话所吸引。

但是在新版白皮书里,这一比例变成了“X%”,将“股份”改为“积分”,“分红”二字也变成了“回馈”。

至于X究竟是多少,白皮书未给出解释,投资者也无从知晓。

随意修改分红规则是一方面,紧接着,火牛悄悄将之前显示的团队成员、投资方和顾问全部撤掉。如今无论是火牛官网还是最新版白皮书,团队成员仅有景风一人。

但是,在早期白皮书上,火牛视频团队成员包括币头条创始人邓乐耕等人,顾问更是不乏计算机科学家、源码资本合伙人张宏江、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氪星球创始人孙剑锋等人。

此外,白皮书显示,火牛视频的投资团队包括丹华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

据火牛官方数据,团队同步释放FB总量为26.76亿,按照9月23日之前10:1的分红比例估算,团队拿到的分红过亿元。

9月26日,深链财经尝试在火牛视频官网下载白皮书,页面显示一片乱码。


新的骗局再现


早在2018年9月23日火牛分红骤降之前,黑客早已蠢蠢欲动。

根据此前火牛视频拉新规则,老用户拉新用户注册成功,两个各得20火钻。40火钻就算不计入未来分红,也相当于人民币4元。

利益之下,羊毛党肆掠。根据紫豹科技一位知情人士提供的数据,上周(9月17日~9月23日)手机号批量注册量排名统计,火牛视频超过网易、中国平安、百度等机构,以159万人次排在第一位。

“绝大部分是黑产或者欺诈者在进行批量注册,”上述知情人士称,“(火牛视频)这两周注册了两百多万的假账户,如果按照4块钱一个人头费算,他们赚了800万”。

201809290110288789.jpg


这一场闹剧,再次成为黑客的狂欢。另一边,工商信息显示的景风号码已经关机,火牛视频公司相关人士已无法联系上,维权者在贴吧、QQ群、微博集合起来,针对对象只有一个:景风。

在清华大学的贴吧上,满屏都是维权者向景风的控诉,微博上不乏根据景风照片设计的恶搞视频,许多维权者还将景风照片P成遗照。

深链财经加上一个疑似景风的微信号,在网上搜索该微信ID,可以看到景风2013年的腾讯微博,进一步证实了该微信号的可信度。

深链财经向其提问:“外界都传您跑路了,您看需要出来解释一下吗?”

对方回应:不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并配上一张微笑表情。

“这超出您的控制了吗?”深链财经追问。

景风没有回应。

无论景风消失还是重现,狂欢还将继续,火牛只是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侥幸之下,资金盘的游戏还将继续。

一大批仿火牛视频纷纷冒出,抖戏、HAHA小视频的拉新链接在各大社群传播,“HAHA小视频开启持币分红,稳超火牛”,“抖戏等于抖音加YY加网易星球”,“点点视频,全民持币分红,让你的每个视频、直播都值得被肯定”。

有人把一条链接发到火牛视频维权群里,有群友说:“火牛二号来了,走嘛,一起。”

立即有人跟上:“韭菜割不完,春风吹又生。”


作者:大卫

昨日互联网,明日区块链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4 22:26 • 来自相关话题

回顾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区块链做不到今天它所说的一切。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TCP/IP 协议发明者 Robert Kahn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 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八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坚持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坚持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以何种姿势闯入消费级:难以预测的未来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游行示威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作者:卢晓明 查看全部
c.jpg

回顾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区块链做不到今天它所说的一切。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TCP/IP 协议发明者 Robert Kahn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c2.jpg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c3.jpg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 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八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c4.jpg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坚持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c5.jpg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坚持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c6.jpg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c7.jpg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以何种姿势闯入消费级:难以预测的未来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游行示威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c8.jpg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c9.jpg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作者:卢晓明

MetaStable 到底擅长投资加密货币,还是煲心灵鸡汤?

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2 21:05 • 来自相关话题

MetaStable 联合创始人 Naval Ravikant, AngelList 联合创始人兼 CEO

 
尽管很多加密投资机构都说自己「低调」、神秘,另外一方面却积极争取在媒体曝光。像 MetaStable Capital 这样一支真正保持神秘的投资机构,不多见。

MetaStable Capital 是一家由 Naval Ravikant、Lucas Ryan 和 Josh Seims 三人早在 2014 年 9 月就成立的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其中,Naval Ravikant 是位商界名人,他是 Angel List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Lucas Ryan 和 Josh Seims 则是一家非常早期就投身区块链技术的科技公司 TrustedCoin 的创始人。TrustedCoin 基于比特币协议开发基础 API,2013 年就已创立,Joshua Seims 目前依然担任兼任该公司的 CEO,Lucas Ryan 则为该公司的 CTO。

Naval Ravikant、Lucas Ryan 和 Josh Seims 三人早在 2014 年秋天就已经成立了加密资产投资基金 MetaStable Capital,但是一直不显山露水,紧紧守住这家基金的秘密,他们每个人也都同时经营自己其他的公司。直到 2017 年年中,这个低调投资基金才被《财富》杂志发现。

《财富》杂志发现这个低调基金的原因是,一众顶级传统投资基金秘密对 MetaStable Capital 进行了投资。

《财富》杂志在 2017 年 7 月,发表了迄今为止媒体上唯一一篇揭秘 MetaStable Capital 的报道。文章中写道:

「这是一家足够睿智、在免费拿到比特币时代就已染指加密货币资产的对冲基金。其背后的投资机构云集了硅谷最为知名的一系列风投机构。该基金号称投资回报率超过 500%。该基金已经缴出令人瞠目的业绩表现,用数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你可能从未听过这家基金的名字。它总是故意躲避公众的关注,从来不宣布其近期募集资金的情况。」

《财富》杂志的记者非常努力地挖出了一些细节:据多位风险投资家和其他关系密切人士表示,2017 年的春天, Andreessen Horowitz、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联合广场基金 Union Square Ventures、Founders Fund 和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都对 MetaStable 投资。

这个消息当时让投资界眼前一亮:这是红杉资本在其四十多年历史中对区块链相关机构的第二笔投资,第一笔是 2017 年稍早时候参与的加密货币基金 Polychain Capital 的融资,当时 Andreessen Horowitz、 联合广场基金、Founders Fund 和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也都参与了 Polychain 的投资。


技术驱动型的投资策略


跟市面上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不同,MetaStable Capital 按照严格的传统对冲基金的合规要求和费用结构约束自己的投资人。

MetaStable Capital 要求投资人最低门槛是投资 100 万美元,其管理费比例也是传统对冲基金的「2-20」模式,即收取 2% 的资产管理费,再加资产增值的 20%。相比而言,激进型的高风险基金一般收取 1.5% 管理费,以及资产增值部分的 25%。

MetaStable Capital 经常被拿来和 Polychain 进行比较,因为这两家均吸引了顶级传统大型投资机构的投资,并且在不少投资项目有所重叠。但是实际上,两家机构有很大的差别。

从关注的项目角度,MetaStable Capital 和 Polychain 均关注一些最基础的区块链协议,不过,投资策略非常不同。

Polychain 投资了不少区块链基础协议,包括以太坊、IPFS、Tezos、RChain、PolkaDot、Dfinity 和 Cosmos 等,但是这家机构最喜欢的赚钱模式和风险投资很相似,更喜欢在项目早期进行投资,获得项目代币,等待项目进行 ICO,通过项目 ICO 之后在交易所挂牌,实现代币价格增值。

但是 MetaStable 采取了是另一种策略。这家基金对 ICO 的项目不太感兴趣,并且坚定地不碰那些「拉高出货」、有炒作嫌疑的代币,而是更坚定地直接持有那些「数字货币」——记住,是数字货币,而不是一些功能性的代币。

MetaStable 更喜欢这些真正有「资产」属性的数字货币,因为他们的投资理念就是:要坚信,这些「数字货币」最终会逐步成为真正的像「钱」一样的货币。

所以,人们只是零星知道,在 MetaStable 的投资组合中,有比特币、以太币、门罗币这样的资产。其中《财富》杂志在去年 7 月份的报道称,其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MetaStable 当时持有了流通中的门罗币的 1%。

MetaStable 的联合创始人 Josh Seims 曾经表示,该基金只秉承价值投资策略,他说这「有些类似沃伦·巴菲特的做法」,不过他同时也说,「在加密货币领域用此类的说法其实有些自相矛盾,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暂」。





MetaStable 的联合创始人 Josh Seims


该基金在一份募资材料中分享了一个例子,称一项技能是「比特币危机投资」,也就是像巴菲特那样在别人恐惧时勇敢出手。2016 年夏天,当重量级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finex 遭黑客袭击时,比特币价格随之狂跌 20%,至 550 美元以下,MetaStable 趁机在几个小时内将持有比特币的仓位翻倍。

Josh Seims 认为,投资加密资产,不能试图追随市场浪潮,或者追风最新潮的区块链趋势,而应该密切关注现实世界对各种代币的落地应用情况,对「最可靠的币种」进行至少长达 10 年的押注。他认为,大概有 5-10 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可能壮大至万亿美元规模的区块链网络。

MetaStable Capital 究竟投资了什么?

除了去年 7 月份《财富》杂志的文章简单地披露出 MetaStable Capital 的投资中,有比特币、以太币、门罗币这样的资产之外,MetaStable Capital 基本不披露自己的投资组合,并且要求自己的投资人也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不披露基金的持仓情况。

根据一些零星的信息,我们整理出几个 MetaStable Capital 在最近出手投资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一些共同特点:

均为技术推动型项目,创始团队拥有过硬的技术背景;

对于这些初创项目,MetaStable Capital 进行早期投资,投资金额不大;

MetaStable Capital 进行早期投资之后,这些初创团队完成新一轮融资速度很快,新一轮融资金额巨大。


通过公开信息,可以获知 MetaStable Capital 最近投资的项目包括:


Basis Basecoin

Basis 是一个稳定币项目,是一家由三位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 Nader Al-Naji、Lawrence Diao 和 Josh Chen 创建的加密货币公司。 去年 10 月中旬,MetaStable Capital 联合最知名的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包括 1confirmation、Andreessen Horowitz、贝恩资本、DCG、Pantera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 一同参与了 Basis 的一轮融资。当时,Basis 这个项目才成立不过 3 个月,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为华裔背景,不过都是在美国长大,Al-Naji 和 Lawrence Diao 去年创立这家公司之前,均在谷歌工作。





Basis 联合创始人 Nader Al-Naji,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在谷歌工作


这家公司最早的名字叫「Basecoin」,去年 7 月创立,用创始人 Al Naji 的话说:「加密货币现在几乎完全被用作投机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购买货品的方式,一个主要原因是价格波动太大。Basis 的目标是制作一个由算法中央银行支持的数字代币,它将模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控制价格,就像一个真正的货币。」在获得 MetaStable Capital 等机构去年 10 月份的投资之后,今年 4 月份,Basis 又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新的投资人包括前任美联储理事、差点被特朗普选为本届美联储主席的凯文·沃什 Kevin Warsh,以及对冲基金大佬斯坦利·德鲁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Basis 在一轮共获得 1.33 亿美元的投资。


bloXroute Labs

今年 2 月份,初创公司 bloXroute Labs 宣布获得了来自 MetaStable Capital、1confirmation、Flybridge Capital 和 zk Capital 的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金额 160 万美元。别看这笔融资金额不大,但是 bloXroute Labs 这家初创公司的影响却不小,这是一个由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著名的数字货币专家 Emin Gün Sirer 和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专家们联合发起的创业公司,主要开发一个为区块链通讯量身定制的传输协议「bloXroute」。





bloXroute Labs 创始人 Emin Gün Sirer,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著名的数字货币专家


针对区块链网络的特性,bloXroute 这个协议只提供区块链数据传输所必需的通讯模块,为区块链提供一个比区块链共识协议还要底层的专有基础设施。Continue Capital 最近也宣布战略投资了 bloXrout 协议。此外,链闻 ChainNews 获得的信息称,中国的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FBG 也对 bloXroute Labs 进行了投资。


Kadena

今年 1 月份,MetaStable Capital 联合 Kilowatt Capital、Coinfund 和 Multicoin Capital,共同投资了一个新的智能合约平台 Kadena。这是 Kadena 的 pre-A 轮融资,共筹得 224 万美元。该项目的创始团队来自于摩根大通的区块链项目 Juno,计划开发一个名为「ChainWeb」的公链。今年 4 月份,Kadena 完成 A 轮融资,获得 120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富达国际投资旗下的私募投资公司 Devonshire Investors、SIG、Asimov Investments、Multicoin Capital 和 SV Angel。


兰花实验室 Orchid Labs

去年 10 月,MetaStable Capital 携同 Andreessen Horowitz、Blockchain Capital、Compound VC、丹华、Polychain、红杉等机构,参与了 Orchid Labs 的早期投资,该轮投资总金额约为 470 万美元。Orchid Labs 即是「兰花协议」的开发公司。兰花协议因为一些中国投资机构的炒作,在中国加密投资社区非常有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无审查、无监视的互联网协议层。


StarkWare Industries

今年 1 月,MetaStable Capital 和另外几家机构参与了以色列区块链初创公司 StarkWare Industries 的种子轮融资。这轮融资中,StarkWare Industries 的这轮种子轮融资获得 600 万美元资金。其他的投资者还包括 Foodgate、Pantera Capital、Polychain、Zcash,以及 Vitalik Buterin 和 Naval Ravikant 本人。Naval Ravikant 亲自出任该项目的顾问。

StarkWare Industries 其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中的「zk-STARKs」技术,来保护区块链隐私数据,实现包括可验证计算、隐私型加密货币等各种应用。StarkWare 的创始团队学术背景深厚,其关注的 zk-STARKs 技术非常新颖,与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另一种类 zk-SNARKs 相比,zk-STARKs 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可信任的设置,具有私密性和可伸缩性。

对于该项目,链闻曾经在一篇关于探讨区块链隐私技术的文章中有过介绍:一文读透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以及相关项目全景图


Oasis Labs

该项目由计算机安全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宋晓冬教授领头创立,今年 7 月初宣布获得 4500 万美元融资,投资人中包括 Metastable Capital,此外,重要顶级风险投资机构也均参与了这个项目。





Oasis Labs 创始人宋晓冬教授


按照 Oasis Labs 在融资后公布的介绍,该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隐私保护、安全和性能的兼顾,利用该项目的软硬件集成技术,可以首次在区块链上实现诸如人工智能这样的计算密集型应用。


善于煲鸡汤的投资机构


加密资产投资总被视为高风险领域,加密资产投资人也每每被贴上浮夸、善于炒作的标签。但是 MetaStable Capital 在加密投资领域却一直很受尊重,被视为沉稳、睿智且纪律严谨的代表。

该机构受人尊敬,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该机构在投资方面少说多做,拥有难得的懂技术、也喜欢认真钻研技术的团队。

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在 MetaStable Capital 决定投资 Monero 之前,创始人之一、加密学专家 Lucas Ryan 为了认真了解该项目的代码质量,检查其是否如宣传的那样,于是上手 把项目代码中核心的、用 C++ 语言写成的部分,用 Python. 语言进行了重写,然后进行检验。

正因为这样,该团队展示了不俗的躲过大坑的能力。该团队 2016 年退出了著名的「The DAO」项目的代币众筹,因为他们预计到该项目会遭到黑客攻击;该项目也早早就对 Steem 发出警告,认为该项目不值得投资。

该机构受人尊敬的第二个原因是,核心投资人对于自己的投资项目和自己的基金低调谦逊,从不炒作,但是却非常开放的谈论和分享自己如何学习、如何读书、如何正视财富等「鸡汤」话题,并且煲出的这些人生哲理性的「鸡汤」质量颇高。

比如,我们曾经专门介绍过 MetaStable Capital 的一位普通合伙人 Haseeb Qureshi,他曾经是职业牌手,也是一位软件工程师。他 16 岁拿着 50 美元开始玩在线扑克游戏,一年之后,通过扑克牌比赛赚了 10 万美元。到了 19 岁,他成为了一位全球知名的职业扑克比赛选手,获得众多赞助,已经成为百万富翁。21 岁的时候,他离开职业牌坛,从此再也没有打过扑克牌。25 岁时,他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开始学习软件,从此走上编程和技术投资之路。





MetaStable Capital 普通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今年 5 月,Qureshi 成为 MetaStable 的一位普通合伙人,他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详细讲述了如何采用非结构化的学习方法,学习并掌握全新的知识。这篇文章诚恳务实,可借鉴性极高,非常值得一读:「加密投资大神教你人生开挂:用非结构化学习掌握新知识」

更别说 MetaStable Capital 最著名的联合创始人 Naval Ravikant。这位 AngelList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更是因善于分享人生感悟而著名。他今年 5 月份时,在推特上一口气分享了几十条推文,讲述自己关于财富的一些感悟,句句隽永。比如他说:

寻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身份。财富是指拥有产生税后收入的资产。金钱是我们怎么调动时间和财富。身份是你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

不会有快速致富的体系。只是有一些想从你身上发财的人。


这些「人生鸡汤」的质量很高。

此外,Naval Ravikant 喜欢读书且喜欢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他所读之书,并不是机场书店出售的那些成功学速成指南。

作为一个投资人,Naval Ravikant 非常成功。而他的迷人之处,远在投资上的成功。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 Naval Ravikant 这位加密领域的投资大亨,链闻专门选译了一篇他畅谈读书和如何养成好习惯的访谈文章。

请记住他浓浓的鸡汤:

特种知识是通过追寻你单纯的好奇与热情获得的,而不是去寻找当下什么地方最热。



……………………


Metastable Capital 创始人 Naval Ravikant 谈如何读书和如何养成好习惯


Q:你个人投资大约 200 家公司,担任很多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偶尔还写博客和发推特,研究比特币、ETH 和 Zcash,担任一家加密货币基金的合伙人,你怎么能同时兼顾这些事情?你的一天通常是什么样子的?

Naval Ravikant:我没有很典型的一天,我也不想有。如果有典型的一天,我一般在 AngelList 的办公室里,但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会运行工作,或者在家放松一下。有些日子我完全在家工作。有些日子我不工作。我其实一直想抛弃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理念。我唯一关注的是我在做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工作很有成果,我很快乐。我真的想完全抛弃每周 40 小时工作或 60、80 小时工作、朝九晚五的想法,不去想角色、工作职能或身份。那些都像是紧身衣一样的束缚。


Q:你把自己称作清醒的书虫。你最早是怎么对阅读发生兴趣的?

Naval Ravikant:阅读是我的第一大爱好。我小时候就清楚了这一点,9、10、11 岁时我是个「钥匙儿童」。我妈妈打好几份工,晚上要读夜校。我和哥哥是在居住在纽约的一个单亲家庭长大。我们在纽约市住的那个地方并不是很安全。

图书馆基本上是我放学后的活动中心。我从学校回来,就直接去图书馆,在那里一直呆到他们关门。然后回家。那时候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我那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喜欢书。我像个孩子那样读书。

我记得在我爷爷奶奶位于印度的家里,我那时候是个很小的孩子,爬过我爷爷所有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杂志,他在印度只能读到这些。我意思是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读点什么,但当时能读到的东西很有限,我读漫画书,读任何能找到的书。探秘故事,我非常喜欢探秘故事。我想我爱读书,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很早就沉浸在文字和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里。我想部分原来来自于在我很小的时候,没有人强迫我去读什么特别的书吧。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们总喜欢说:「你要读这个,不要读那个。」现实是我读了很多,按今天的标准,属于精神垃圾的东西。


Q:你会在一天中辟出一些时间来重读或者读一些新东西?你是会连续阅读,还是抽时间见缝插针的读些东西?

Naval Ravikant:当我对一切都感到厌倦的时候,我会阅读。好消息是,我很容易感到厌倦。总有一本书会抓住我的想象力。在晚上临睡前,我会阅读,度假时,我会阅读,我坐 Uber 或 Lyft 共享出租车出行时,会阅读。

有时早晨在家里锻炼完之后,我会阅读。有时是醒了以后,我会拿起手机阅读。我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我不给自己设定很难的规则。好消息是我喜欢阅读,任何时候感到厌倦或者有了空闲,我会阅读。感谢 iPhone 、Kindle 和 iPad,它们让阅读变得极为简单。

我手头有两本书:《出人意表,情理之中:费曼书信集》,收录理查德·费曼 196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 自己的文字,另外一本是《天才:理查德·费曼的人生与科学》,James Gleick 写的一本费曼传记。就像我们刚才谈过的,我会像点开链接一样,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

比如,Matt Ridley 写的《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读过他的所有作品,又反复阅读。这有一本《童年的戴尔·卡耐基》A little Dale Carnegie。还有《三体》。 《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身体的秘密》Sex at Dawn。我这里下载了很多书。


Q:你以前说过纸质书应该被丢掉了。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对你阅读又会有什么影响?

Naval Ravikant:这都是互联网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发展,我认为它会毁掉所有人的注意力。现在你可以随时随地读到所有的人类著作,而你的阅读也经常被打断。我们的注意力在下降,专注力在下降。与此同时,我们也变得更睿智。我们在阅读上要大快朵颐。纸质书的问题在于写书、印刷实体书浪费大量树木,耗费大量劳动成本和金钱。有时候人们围绕简单的想法撰写出了长篇大论的书籍,那是我最不爱读的书。这就是我为什么拒绝读所有商业和成功学类型书籍的原因,因为通常那里面有一个很不错的见解,却埋在数百甚至数千页的书籍当中,里面充斥着太多鸡汤轶事。

我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读那么多书,开始更多阅读博客。读的书变少了,读的博客大量增加。像博客法姆街 Farnam Street 或者 Kevin Simler 的博客 Melting Asphalt 等等,你会看到非常聪明的人剖析、简化并写出了这些出色的文章,只要一页或者两三页内容。

我非常喜欢博客,但不会停止读书。书籍当中藏着很多最古老的智慧。书籍集中了人类整体的智慧合集,与博客随笔随记形成对比。我知道自己当时没有想到这一点。

过了几年,Kindle 和 iBooks 登场了,让我能像读博客一样读书。我读博客时,像是蜻蜓点水一样快速浏览很多文章,直到找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我会开始读全文,可能还会记笔记。

现在我读书也是用这种方式。在书中前后、中间反复跳来跳去,直到找到感兴趣的一部分开始细读。没有读完整本书不再让我有负罪感。

我把书堪称博客集。一家博客里可能有 300 篇文章,你可能只读两三篇或者五篇你刚好需要的。我认为书也是这样。这样会让我们遍览群书,其中很多可能是我们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书。我认识不少的朋友现在遇到了在某本书的某个部分读不下去的尴尬。


Q:什么习惯是你现在想改变的 ? 你做了哪些努力 ?

Naval Ravikant:过去几年我确实改了很多习惯。我现在每天坚持运动,这是一个很棒的习惯。我减少了大量饮酒的次数,不过还没有完全戒酒,但已经基本不喝了。戒掉了咖啡因。我没有变成原始人饮食法 paleo diet,不过我愿意去那么做,但我经常失败。不过我不会因为失败责备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

我试图培养冥想的习惯,但也失败了。养成了中庸的习惯。不过我确实养成了沉思的习惯。我培养了很多习惯,现在正努力的多做做瑜伽。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过规划出一个具体计划。

而我也拒绝了当下社会中很多很流行的教导你培养和改掉习惯的东西。

我知道有本非常畅销的书,甚至我个人还推荐过,讲述习惯背后的科学。其中一个很让人沮丧的结论,我记得是斯坦福的研究结论,称你无法改掉习惯,你只能把它替换掉。那是生物科学决定的。但我完全戒除掉习惯。我想你可以放飞自己。不要约束自己。确实很难,需要很多努力和坚持。如果有强烈的欲望动力去改变,习惯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我会努力坚持瑜伽习惯。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大的计划。我还没想好。

我现在正努力培养的一个习惯,其实很难对任何正常人类解释,但我确实想改变自己的心猿 Monkey mind 佛教里有「Monkey mind」的说法,意思就是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只上蹿下跳的猴子一样,一刻不能停歇。我认为,当我们出生时,大脑是一张白纸。我们只是通过本能对自己的环境做出反应。我们现在活在现实的世界中。青春期时我们第一次真正渴望某些事情,你开始为它做长期规划。因为这些,你开始很多思考,开始塑造身份感,有了自我意识,去争取你想要的。

这都是在很正常、很健康的。是人类动物性的一部分。我认为在某种阶段会失控,我们会开始在脑子里大量跟自己对话。在脑子里放电影,但实际上那里没有任何人。当然你如果开始喋喋不休的讲出你脑子里经常想的那些,你就是疯子,会被关起来。

而现实是,如果我走过有 1,000 人的街道,我想的是所有 1,000 人在某一时间点跟脑子里的小人对话,评点自己看到的所有事物,脑子里回放昨天遇到的事情。生活在一个明天将成真的梦幻世界中。他们只是退出了基础现实。

从长远来看这是好的。在你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想象力是个优点。对我们的生存和复制机一样的状态,是好事。但我认为对快乐这件事而言是个坏事。我认为,意识应该是人的奴仆,而不是主人。它不应该控制我,驱动我无时无刻不停歇的奔波。

我已经决定要戒除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很难。如果我跟你说:「不要去想粉红象」,我脑海里其实刚刚想过粉红象。这更多是由感觉驱动,而不是真实的思考过程。我现在认真去感知体验、思维状态、地点、行为,帮助我摆脱自己的想象。

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人们追逐激烈体育运动的刺激或者神驰状态、或者高潮,或者人们非常渴望的某些状态,这些都是为了摆脱你自己的大脑。试图摆脱你大脑里的那个声音,摆脱这种过多的自我意识。最起码,我不希望自我意识继续膨胀,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更趋强烈。我希望它弱一些,更缄默,我能每天更好的沉浸在现实中,顺其自然,像孩提时代一样继续欣赏这个世界。不用非得通过外部环境来寻求快乐,按先入为主的概念来追求匹配。


Q:什么习惯给你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大?

Naval Ravikant:我想是每天坚持锻炼。这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感觉更健康、更年轻。

它起步于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人人都说「我没时间」。基本上你每次给别人推介好的习惯,他们都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最常见的就是:我没时间。「我没时间」其实就是说,这个事不重要。你想说的是这个事重要不重要的问题。如果它对你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你总会去办成的。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同时应付 10-15 件重要的事儿,你可能最后一件都办不成。

我这里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我最重要的事,比我的幸福、我的家人、工作更重要的是,我的健康。首先是我的身体健康。其次是我的心理健康。第三是我的精神健康,然后是我的家人健康,然后是我的家庭幸福。再然后是我全力去做与世界相处的任何事情。

对我而言,这是一系列同心圆。因为我的身体健康是我的第一要务,我永远不能说我没有时间。我每天早上锻炼,给予充分的时间锻炼。我不在乎世界是否崩溃,可以等上 30 分钟再关注,等我锻炼完之后。 查看全部
69c97ce59fb45fc2fe4568cd150ab453.jpg

MetaStable 联合创始人 Naval Ravikant, AngelList 联合创始人兼 CEO

 
尽管很多加密投资机构都说自己「低调」、神秘,另外一方面却积极争取在媒体曝光。像 MetaStable Capital 这样一支真正保持神秘的投资机构,不多见。

MetaStable Capital 是一家由 Naval Ravikant、Lucas Ryan 和 Josh Seims 三人早在 2014 年 9 月就成立的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其中,Naval Ravikant 是位商界名人,他是 Angel List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Lucas Ryan 和 Josh Seims 则是一家非常早期就投身区块链技术的科技公司 TrustedCoin 的创始人。TrustedCoin 基于比特币协议开发基础 API,2013 年就已创立,Joshua Seims 目前依然担任兼任该公司的 CEO,Lucas Ryan 则为该公司的 CTO。

Naval Ravikant、Lucas Ryan 和 Josh Seims 三人早在 2014 年秋天就已经成立了加密资产投资基金 MetaStable Capital,但是一直不显山露水,紧紧守住这家基金的秘密,他们每个人也都同时经营自己其他的公司。直到 2017 年年中,这个低调投资基金才被《财富》杂志发现。

《财富》杂志发现这个低调基金的原因是,一众顶级传统投资基金秘密对 MetaStable Capital 进行了投资。

《财富》杂志在 2017 年 7 月,发表了迄今为止媒体上唯一一篇揭秘 MetaStable Capital 的报道。文章中写道:

「这是一家足够睿智、在免费拿到比特币时代就已染指加密货币资产的对冲基金。其背后的投资机构云集了硅谷最为知名的一系列风投机构。该基金号称投资回报率超过 500%。该基金已经缴出令人瞠目的业绩表现,用数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你可能从未听过这家基金的名字。它总是故意躲避公众的关注,从来不宣布其近期募集资金的情况。」

《财富》杂志的记者非常努力地挖出了一些细节:据多位风险投资家和其他关系密切人士表示,2017 年的春天, Andreessen Horowitz、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联合广场基金 Union Square Ventures、Founders Fund 和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都对 MetaStable 投资。

这个消息当时让投资界眼前一亮:这是红杉资本在其四十多年历史中对区块链相关机构的第二笔投资,第一笔是 2017 年稍早时候参与的加密货币基金 Polychain Capital 的融资,当时 Andreessen Horowitz、 联合广场基金、Founders Fund 和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也都参与了 Polychain 的投资。


技术驱动型的投资策略


跟市面上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加密货币投资基金不同,MetaStable Capital 按照严格的传统对冲基金的合规要求和费用结构约束自己的投资人。

MetaStable Capital 要求投资人最低门槛是投资 100 万美元,其管理费比例也是传统对冲基金的「2-20」模式,即收取 2% 的资产管理费,再加资产增值的 20%。相比而言,激进型的高风险基金一般收取 1.5% 管理费,以及资产增值部分的 25%。

MetaStable Capital 经常被拿来和 Polychain 进行比较,因为这两家均吸引了顶级传统大型投资机构的投资,并且在不少投资项目有所重叠。但是实际上,两家机构有很大的差别。

从关注的项目角度,MetaStable Capital 和 Polychain 均关注一些最基础的区块链协议,不过,投资策略非常不同。

Polychain 投资了不少区块链基础协议,包括以太坊、IPFS、Tezos、RChain、PolkaDot、Dfinity 和 Cosmos 等,但是这家机构最喜欢的赚钱模式和风险投资很相似,更喜欢在项目早期进行投资,获得项目代币,等待项目进行 ICO,通过项目 ICO 之后在交易所挂牌,实现代币价格增值。

但是 MetaStable 采取了是另一种策略。这家基金对 ICO 的项目不太感兴趣,并且坚定地不碰那些「拉高出货」、有炒作嫌疑的代币,而是更坚定地直接持有那些「数字货币」——记住,是数字货币,而不是一些功能性的代币。

MetaStable 更喜欢这些真正有「资产」属性的数字货币,因为他们的投资理念就是:要坚信,这些「数字货币」最终会逐步成为真正的像「钱」一样的货币。

所以,人们只是零星知道,在 MetaStable 的投资组合中,有比特币、以太币、门罗币这样的资产。其中《财富》杂志在去年 7 月份的报道称,其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MetaStable 当时持有了流通中的门罗币的 1%。

MetaStable 的联合创始人 Josh Seims 曾经表示,该基金只秉承价值投资策略,他说这「有些类似沃伦·巴菲特的做法」,不过他同时也说,「在加密货币领域用此类的说法其实有些自相矛盾,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暂」。

02e4168f56f135c129352619d5b508d7.jpg

MetaStable 的联合创始人 Josh Seims


该基金在一份募资材料中分享了一个例子,称一项技能是「比特币危机投资」,也就是像巴菲特那样在别人恐惧时勇敢出手。2016 年夏天,当重量级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finex 遭黑客袭击时,比特币价格随之狂跌 20%,至 550 美元以下,MetaStable 趁机在几个小时内将持有比特币的仓位翻倍。

Josh Seims 认为,投资加密资产,不能试图追随市场浪潮,或者追风最新潮的区块链趋势,而应该密切关注现实世界对各种代币的落地应用情况,对「最可靠的币种」进行至少长达 10 年的押注。他认为,大概有 5-10 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可能壮大至万亿美元规模的区块链网络。

MetaStable Capital 究竟投资了什么?

除了去年 7 月份《财富》杂志的文章简单地披露出 MetaStable Capital 的投资中,有比特币、以太币、门罗币这样的资产之外,MetaStable Capital 基本不披露自己的投资组合,并且要求自己的投资人也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不披露基金的持仓情况。

根据一些零星的信息,我们整理出几个 MetaStable Capital 在最近出手投资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一些共同特点:


均为技术推动型项目,创始团队拥有过硬的技术背景;

对于这些初创项目,MetaStable Capital 进行早期投资,投资金额不大;

MetaStable Capital 进行早期投资之后,这些初创团队完成新一轮融资速度很快,新一轮融资金额巨大。



通过公开信息,可以获知 MetaStable Capital 最近投资的项目包括:


Basis Basecoin

Basis 是一个稳定币项目,是一家由三位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 Nader Al-Naji、Lawrence Diao 和 Josh Chen 创建的加密货币公司。 去年 10 月中旬,MetaStable Capital 联合最知名的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包括 1confirmation、Andreessen Horowitz、贝恩资本、DCG、Pantera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 一同参与了 Basis 的一轮融资。当时,Basis 这个项目才成立不过 3 个月,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为华裔背景,不过都是在美国长大,Al-Naji 和 Lawrence Diao 去年创立这家公司之前,均在谷歌工作。

5f2950418d2c1c86ff57fe3239607529.jpg

Basis 联合创始人 Nader Al-Naji,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在谷歌工作


这家公司最早的名字叫「Basecoin」,去年 7 月创立,用创始人 Al Naji 的话说:「加密货币现在几乎完全被用作投机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购买货品的方式,一个主要原因是价格波动太大。Basis 的目标是制作一个由算法中央银行支持的数字代币,它将模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控制价格,就像一个真正的货币。」在获得 MetaStable Capital 等机构去年 10 月份的投资之后,今年 4 月份,Basis 又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新的投资人包括前任美联储理事、差点被特朗普选为本届美联储主席的凯文·沃什 Kevin Warsh,以及对冲基金大佬斯坦利·德鲁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Basis 在一轮共获得 1.33 亿美元的投资。


bloXroute Labs

今年 2 月份,初创公司 bloXroute Labs 宣布获得了来自 MetaStable Capital、1confirmation、Flybridge Capital 和 zk Capital 的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金额 160 万美元。别看这笔融资金额不大,但是 bloXroute Labs 这家初创公司的影响却不小,这是一个由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著名的数字货币专家 Emin Gün Sirer 和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专家们联合发起的创业公司,主要开发一个为区块链通讯量身定制的传输协议「bloXroute」。

6d7c5acfd3f91da1c8f78c7ce1f26251.jpg

bloXroute Labs 创始人 Emin Gün Sirer,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著名的数字货币专家


针对区块链网络的特性,bloXroute 这个协议只提供区块链数据传输所必需的通讯模块,为区块链提供一个比区块链共识协议还要底层的专有基础设施。Continue Capital 最近也宣布战略投资了 bloXrout 协议。此外,链闻 ChainNews 获得的信息称,中国的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FBG 也对 bloXroute Labs 进行了投资。


Kadena

今年 1 月份,MetaStable Capital 联合 Kilowatt Capital、Coinfund 和 Multicoin Capital,共同投资了一个新的智能合约平台 Kadena。这是 Kadena 的 pre-A 轮融资,共筹得 224 万美元。该项目的创始团队来自于摩根大通的区块链项目 Juno,计划开发一个名为「ChainWeb」的公链。今年 4 月份,Kadena 完成 A 轮融资,获得 120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富达国际投资旗下的私募投资公司 Devonshire Investors、SIG、Asimov Investments、Multicoin Capital 和 SV Angel。


兰花实验室 Orchid Labs

去年 10 月,MetaStable Capital 携同 Andreessen Horowitz、Blockchain Capital、Compound VC、丹华、Polychain、红杉等机构,参与了 Orchid Labs 的早期投资,该轮投资总金额约为 470 万美元。Orchid Labs 即是「兰花协议」的开发公司。兰花协议因为一些中国投资机构的炒作,在中国加密投资社区非常有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无审查、无监视的互联网协议层。


StarkWare Industries

今年 1 月,MetaStable Capital 和另外几家机构参与了以色列区块链初创公司 StarkWare Industries 的种子轮融资。这轮融资中,StarkWare Industries 的这轮种子轮融资获得 600 万美元资金。其他的投资者还包括 Foodgate、Pantera Capital、Polychain、Zcash,以及 Vitalik Buterin 和 Naval Ravikant 本人。Naval Ravikant 亲自出任该项目的顾问。

StarkWare Industries 其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中的「zk-STARKs」技术,来保护区块链隐私数据,实现包括可验证计算、隐私型加密货币等各种应用。StarkWare 的创始团队学术背景深厚,其关注的 zk-STARKs 技术非常新颖,与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另一种类 zk-SNARKs 相比,zk-STARKs 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可信任的设置,具有私密性和可伸缩性。

对于该项目,链闻曾经在一篇关于探讨区块链隐私技术的文章中有过介绍:一文读透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以及相关项目全景图


Oasis Labs

该项目由计算机安全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宋晓冬教授领头创立,今年 7 月初宣布获得 4500 万美元融资,投资人中包括 Metastable Capital,此外,重要顶级风险投资机构也均参与了这个项目。

523574b09892a413724e425793b93c5b.jpg

Oasis Labs 创始人宋晓冬教授


按照 Oasis Labs 在融资后公布的介绍,该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隐私保护、安全和性能的兼顾,利用该项目的软硬件集成技术,可以首次在区块链上实现诸如人工智能这样的计算密集型应用。


善于煲鸡汤的投资机构


加密资产投资总被视为高风险领域,加密资产投资人也每每被贴上浮夸、善于炒作的标签。但是 MetaStable Capital 在加密投资领域却一直很受尊重,被视为沉稳、睿智且纪律严谨的代表。

该机构受人尊敬,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该机构在投资方面少说多做,拥有难得的懂技术、也喜欢认真钻研技术的团队。

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在 MetaStable Capital 决定投资 Monero 之前,创始人之一、加密学专家 Lucas Ryan 为了认真了解该项目的代码质量,检查其是否如宣传的那样,于是上手 把项目代码中核心的、用 C++ 语言写成的部分,用 Python. 语言进行了重写,然后进行检验。

正因为这样,该团队展示了不俗的躲过大坑的能力。该团队 2016 年退出了著名的「The DAO」项目的代币众筹,因为他们预计到该项目会遭到黑客攻击;该项目也早早就对 Steem 发出警告,认为该项目不值得投资。

该机构受人尊敬的第二个原因是,核心投资人对于自己的投资项目和自己的基金低调谦逊,从不炒作,但是却非常开放的谈论和分享自己如何学习、如何读书、如何正视财富等「鸡汤」话题,并且煲出的这些人生哲理性的「鸡汤」质量颇高。

比如,我们曾经专门介绍过 MetaStable Capital 的一位普通合伙人 Haseeb Qureshi,他曾经是职业牌手,也是一位软件工程师。他 16 岁拿着 50 美元开始玩在线扑克游戏,一年之后,通过扑克牌比赛赚了 10 万美元。到了 19 岁,他成为了一位全球知名的职业扑克比赛选手,获得众多赞助,已经成为百万富翁。21 岁的时候,他离开职业牌坛,从此再也没有打过扑克牌。25 岁时,他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开始学习软件,从此走上编程和技术投资之路。

f2cdcfcf7c58fbe5d28bb949c9bd8981.jpg

MetaStable Capital 普通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今年 5 月,Qureshi 成为 MetaStable 的一位普通合伙人,他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详细讲述了如何采用非结构化的学习方法,学习并掌握全新的知识。这篇文章诚恳务实,可借鉴性极高,非常值得一读:「加密投资大神教你人生开挂:用非结构化学习掌握新知识」

更别说 MetaStable Capital 最著名的联合创始人 Naval Ravikant。这位 AngelList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更是因善于分享人生感悟而著名。他今年 5 月份时,在推特上一口气分享了几十条推文,讲述自己关于财富的一些感悟,句句隽永。比如他说:


寻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身份。财富是指拥有产生税后收入的资产。金钱是我们怎么调动时间和财富。身份是你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

不会有快速致富的体系。只是有一些想从你身上发财的人。



这些「人生鸡汤」的质量很高。

此外,Naval Ravikant 喜欢读书且喜欢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他所读之书,并不是机场书店出售的那些成功学速成指南。

作为一个投资人,Naval Ravikant 非常成功。而他的迷人之处,远在投资上的成功。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 Naval Ravikant 这位加密领域的投资大亨,链闻专门选译了一篇他畅谈读书和如何养成好习惯的访谈文章。

请记住他浓浓的鸡汤:


特种知识是通过追寻你单纯的好奇与热情获得的,而不是去寻找当下什么地方最热。




……………………


Metastable Capital 创始人 Naval Ravikant 谈如何读书和如何养成好习惯


Q:你个人投资大约 200 家公司,担任很多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偶尔还写博客和发推特,研究比特币、ETH 和 Zcash,担任一家加密货币基金的合伙人,你怎么能同时兼顾这些事情?你的一天通常是什么样子的?

Naval Ravikant:我没有很典型的一天,我也不想有。如果有典型的一天,我一般在 AngelList 的办公室里,但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会运行工作,或者在家放松一下。有些日子我完全在家工作。有些日子我不工作。我其实一直想抛弃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理念。我唯一关注的是我在做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工作很有成果,我很快乐。我真的想完全抛弃每周 40 小时工作或 60、80 小时工作、朝九晚五的想法,不去想角色、工作职能或身份。那些都像是紧身衣一样的束缚。


Q:你把自己称作清醒的书虫。你最早是怎么对阅读发生兴趣的?

Naval Ravikant:阅读是我的第一大爱好。我小时候就清楚了这一点,9、10、11 岁时我是个「钥匙儿童」。我妈妈打好几份工,晚上要读夜校。我和哥哥是在居住在纽约的一个单亲家庭长大。我们在纽约市住的那个地方并不是很安全。

图书馆基本上是我放学后的活动中心。我从学校回来,就直接去图书馆,在那里一直呆到他们关门。然后回家。那时候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我那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喜欢书。我像个孩子那样读书。

我记得在我爷爷奶奶位于印度的家里,我那时候是个很小的孩子,爬过我爷爷所有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杂志,他在印度只能读到这些。我意思是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读点什么,但当时能读到的东西很有限,我读漫画书,读任何能找到的书。探秘故事,我非常喜欢探秘故事。我想我爱读书,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很早就沉浸在文字和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里。我想部分原来来自于在我很小的时候,没有人强迫我去读什么特别的书吧。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们总喜欢说:「你要读这个,不要读那个。」现实是我读了很多,按今天的标准,属于精神垃圾的东西。


Q:你会在一天中辟出一些时间来重读或者读一些新东西?你是会连续阅读,还是抽时间见缝插针的读些东西?

Naval Ravikant:当我对一切都感到厌倦的时候,我会阅读。好消息是,我很容易感到厌倦。总有一本书会抓住我的想象力。在晚上临睡前,我会阅读,度假时,我会阅读,我坐 Uber 或 Lyft 共享出租车出行时,会阅读。

有时早晨在家里锻炼完之后,我会阅读。有时是醒了以后,我会拿起手机阅读。我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我不给自己设定很难的规则。好消息是我喜欢阅读,任何时候感到厌倦或者有了空闲,我会阅读。感谢 iPhone 、Kindle 和 iPad,它们让阅读变得极为简单。

我手头有两本书:《出人意表,情理之中:费曼书信集》,收录理查德·费曼 196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 自己的文字,另外一本是《天才:理查德·费曼的人生与科学》,James Gleick 写的一本费曼传记。就像我们刚才谈过的,我会像点开链接一样,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

比如,Matt Ridley 写的《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读过他的所有作品,又反复阅读。这有一本《童年的戴尔·卡耐基》A little Dale Carnegie。还有《三体》。 《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身体的秘密》Sex at Dawn。我这里下载了很多书。


Q:你以前说过纸质书应该被丢掉了。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对你阅读又会有什么影响?

Naval Ravikant:这都是互联网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发展,我认为它会毁掉所有人的注意力。现在你可以随时随地读到所有的人类著作,而你的阅读也经常被打断。我们的注意力在下降,专注力在下降。与此同时,我们也变得更睿智。我们在阅读上要大快朵颐。纸质书的问题在于写书、印刷实体书浪费大量树木,耗费大量劳动成本和金钱。有时候人们围绕简单的想法撰写出了长篇大论的书籍,那是我最不爱读的书。这就是我为什么拒绝读所有商业和成功学类型书籍的原因,因为通常那里面有一个很不错的见解,却埋在数百甚至数千页的书籍当中,里面充斥着太多鸡汤轶事。

我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读那么多书,开始更多阅读博客。读的书变少了,读的博客大量增加。像博客法姆街 Farnam Street 或者 Kevin Simler 的博客 Melting Asphalt 等等,你会看到非常聪明的人剖析、简化并写出了这些出色的文章,只要一页或者两三页内容。

我非常喜欢博客,但不会停止读书。书籍当中藏着很多最古老的智慧。书籍集中了人类整体的智慧合集,与博客随笔随记形成对比。我知道自己当时没有想到这一点。

过了几年,Kindle 和 iBooks 登场了,让我能像读博客一样读书。我读博客时,像是蜻蜓点水一样快速浏览很多文章,直到找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我会开始读全文,可能还会记笔记。

现在我读书也是用这种方式。在书中前后、中间反复跳来跳去,直到找到感兴趣的一部分开始细读。没有读完整本书不再让我有负罪感。

我把书堪称博客集。一家博客里可能有 300 篇文章,你可能只读两三篇或者五篇你刚好需要的。我认为书也是这样。这样会让我们遍览群书,其中很多可能是我们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书。我认识不少的朋友现在遇到了在某本书的某个部分读不下去的尴尬。


Q:什么习惯是你现在想改变的 ? 你做了哪些努力 ?

Naval Ravikant:过去几年我确实改了很多习惯。我现在每天坚持运动,这是一个很棒的习惯。我减少了大量饮酒的次数,不过还没有完全戒酒,但已经基本不喝了。戒掉了咖啡因。我没有变成原始人饮食法 paleo diet,不过我愿意去那么做,但我经常失败。不过我不会因为失败责备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

我试图培养冥想的习惯,但也失败了。养成了中庸的习惯。不过我确实养成了沉思的习惯。我培养了很多习惯,现在正努力的多做做瑜伽。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过规划出一个具体计划。

而我也拒绝了当下社会中很多很流行的教导你培养和改掉习惯的东西。

我知道有本非常畅销的书,甚至我个人还推荐过,讲述习惯背后的科学。其中一个很让人沮丧的结论,我记得是斯坦福的研究结论,称你无法改掉习惯,你只能把它替换掉。那是生物科学决定的。但我完全戒除掉习惯。我想你可以放飞自己。不要约束自己。确实很难,需要很多努力和坚持。如果有强烈的欲望动力去改变,习惯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我会努力坚持瑜伽习惯。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大的计划。我还没想好。

我现在正努力培养的一个习惯,其实很难对任何正常人类解释,但我确实想改变自己的心猿 Monkey mind 佛教里有「Monkey mind」的说法,意思就是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只上蹿下跳的猴子一样,一刻不能停歇。我认为,当我们出生时,大脑是一张白纸。我们只是通过本能对自己的环境做出反应。我们现在活在现实的世界中。青春期时我们第一次真正渴望某些事情,你开始为它做长期规划。因为这些,你开始很多思考,开始塑造身份感,有了自我意识,去争取你想要的。

这都是在很正常、很健康的。是人类动物性的一部分。我认为在某种阶段会失控,我们会开始在脑子里大量跟自己对话。在脑子里放电影,但实际上那里没有任何人。当然你如果开始喋喋不休的讲出你脑子里经常想的那些,你就是疯子,会被关起来。

而现实是,如果我走过有 1,000 人的街道,我想的是所有 1,000 人在某一时间点跟脑子里的小人对话,评点自己看到的所有事物,脑子里回放昨天遇到的事情。生活在一个明天将成真的梦幻世界中。他们只是退出了基础现实。

从长远来看这是好的。在你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想象力是个优点。对我们的生存和复制机一样的状态,是好事。但我认为对快乐这件事而言是个坏事。我认为,意识应该是人的奴仆,而不是主人。它不应该控制我,驱动我无时无刻不停歇的奔波。

我已经决定要戒除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很难。如果我跟你说:「不要去想粉红象」,我脑海里其实刚刚想过粉红象。这更多是由感觉驱动,而不是真实的思考过程。我现在认真去感知体验、思维状态、地点、行为,帮助我摆脱自己的想象。

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人们追逐激烈体育运动的刺激或者神驰状态、或者高潮,或者人们非常渴望的某些状态,这些都是为了摆脱你自己的大脑。试图摆脱你大脑里的那个声音,摆脱这种过多的自我意识。最起码,我不希望自我意识继续膨胀,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更趋强烈。我希望它弱一些,更缄默,我能每天更好的沉浸在现实中,顺其自然,像孩提时代一样继续欣赏这个世界。不用非得通过外部环境来寻求快乐,按先入为主的概念来追求匹配。


Q:什么习惯给你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大?

Naval Ravikant:我想是每天坚持锻炼。这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感觉更健康、更年轻。

它起步于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人人都说「我没时间」。基本上你每次给别人推介好的习惯,他们都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最常见的就是:我没时间。「我没时间」其实就是说,这个事不重要。你想说的是这个事重要不重要的问题。如果它对你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你总会去办成的。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同时应付 10-15 件重要的事儿,你可能最后一件都办不成。

我这里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我最重要的事,比我的幸福、我的家人、工作更重要的是,我的健康。首先是我的身体健康。其次是我的心理健康。第三是我的精神健康,然后是我的家人健康,然后是我的家庭幸福。再然后是我全力去做与世界相处的任何事情。

对我而言,这是一系列同心圆。因为我的身体健康是我的第一要务,我永远不能说我没有时间。我每天早上锻炼,给予充分的时间锻炼。我不在乎世界是否崩溃,可以等上 30 分钟再关注,等我锻炼完之后。

丁磊:你们是不是做了一个假游戏?

he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1 11:52 • 来自相关话题

“我给了你们四年时间,给了你们好几亿的经费,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你们到底做出了什么,你们是不是做了一个假游戏?”透过音频,丁磊的声音传送到网易520大会现场,有点恨铁不成钢。

丁磊所指的是号称“网易最后一款端游”的《逆水寒》,自2012年立项,丁磊便对其寄予厚望。然而游戏卡顿、太烧钱一度让众玩家吐槽这是一款“连呼吸都要花钱”的游戏。

首度出师不利,让丁磊将目光瞄准了时下大热的区块链,不仅推出区块链服务平台NBaaS,也通过该技术在《逆水寒》当中引入了挖矿功能。

但就像网易星球的的负责人顾费勇在最近坦言,目前基于区块链并未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只是在现有商业模式上重新做分配。


网易的区块链迷局


今年2月,“丁磊以10亿元购得96000个比特币”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虽然事后丁磊亲自辟谣否认持有比特币,但对于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丁磊却是给予了肯定关注。

当时区块链正热,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跑步入场,网易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孕育了半年之久,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生态价值平台——网易星球出世,让众多玩家趋之若鹜,沉迷于每天收取原力不可自拔,为此,还特意向周边好友发送邀请码,以求能让自己的原力能够快速增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获取的原力越多,拥有的黑钻就越多,而黑钻可在星球上进行消费和兑换。

很快,黑钻就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消费场景——“黑钻竞拍”活动开启。0.01黑钻起拍的价格让不少玩家跃跃欲试,试图通过黑钻一尝网易“丁家猪”的鲜美,但谁曾想,作为黑钻竞拍的第一款产品,价值850元的味央猪肉半年卡最后竞拍价高达73.1914黑钻,每颗黑钻折合人民币11.6元。

从竞拍前一夜的黑钻排行榜来看,持有黑钻数量最多的玩家持有75.678颗黑钻,仅够买一张味央猪肉半年卡,无望真正的珂兰黑钻大奖。

事实上,不论是猪肉还是浴巾,竞拍产品的成交价均在50~70颗黑钻左右徘徊,这让不少普通玩家吐槽“辛辛苦苦攒了2个月的黑钻,连一个浴巾都买不起”,同时也丧失再玩网易星球的心情。“就这么点黑钻,能买到啥?”犹记得竞拍前夜,陆祺以吐槽的口吻说到。随后,他便卸载了该款应用。

甚至在网易星球的相关论坛里,有用户这样写道,“丁总利用区块链的噱头,利用广大网友急于获得增值数字货币的心理,误导我们邀请家人朋友,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使用网易系产品,这是不妥的”。

这位用户的诉求是希望请教丁磊剩余的网易星球黑钻应该如何处理。

事实上,这远不是网易在区块链领域的第一次尝试。今年1月,网易率先推出网易招财猫试水区块链。

那时候,2017年11月才刚刚上线的区块链游戏——《CryptoKitties》(谜恋猫)正值顶峰期,不到3个月的时间销售额接近4万以太币,按照2018年初1ETH约等于1000美元的价格计算,价格近4千万美元。

而同一时间段,人人网却因RRCoin的项目,遭监管层约谈。

高额的销售量与监管面前,网易的跟风之作招财猫夭折在半途中,如今只剩一个孤零零的单页面,存在于万千网页当中。

与区块链的频频受挫不同,网易游戏《逆水寒》此时还是一片祥和景象。玩家们都在期待着6月29日不限号不删档的全面内测。

然而,全面内测当天,等待玩家们的却“您排在第45753位,预计等待时间2482分钟”这种类似的话。就连王思聪都忍不住发声“别挤紫禁之巅了”。

人民币充值似乎是缩短排队时间的有效途径。有玩家在论坛发帖称,在浮生若梦服务区,充值500排队66人,充值100排队3350人。而回帖的基本都是“都知道的事,还发出来干什么?”、“充200买了个时装秒进”、“充200没用,排了两个小时,我亲友充700直接进了”等声音。

这发生在《逆水寒》公测后半个月的时间里。眼看游戏口碑尽失,耗时几年的心血或将毁于一旦,丁磊也不得不想法子,为这款游戏谋一条出路。

于是今年9月5日,网易宣布推出自有的区块链服务平台——NBaaS,《逆水寒》成为平台上首次落地的大型应用。

此番更新迭代之后,《逆水寒》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加了挖矿的功能。即当玩家等级达到60级,并且拿到采矿许可证之后,就可在自家庄园中进行挖矿,获取伏羲通宝。

目前,伏羲通宝仅能作为一种珍稀藏品,可被玩家永久收藏,未来可在网易雷火旗下的所有游戏中应用。

从网易的区块链布局来看,似乎都只是追风口的一时兴起,结局自然不尽人意。


现实困局


丁磊试水区块链的背后,一方面或许是丁磊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前景,另一方面则是游戏行业监管趋紧,曾经支撑起整个网易的游戏正在走下坡路。

今年上半年,监管层暂停了网络游戏版号和备案的审批,随后在8月30日,八部门联合发文表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游戏运营数量。

受此影响,游戏厂商股价应声下跌,网易股价当日跌破200美元,报收194.39美元。事实上,今年以来,网易的股价已经从年初的350美元左右下跌至如今的200美元左右,跌幅42.8%,市值蒸发约196亿美元。






从2017年财报来看,网易游戏第一季度净收入尚在100亿元以上,后三个季度净收入分别为94.3亿元,81.12亿元,80.04亿元,连续下滑。

股价下跌的同时,一向主打原创精品的网易游戏,近两年也陷入到不少抄袭风波当中。

首先是2016年大火的手游《阴阳师》,其中椒图、夜叉、烟烟罗等角色都被质疑抄袭其他相关作品;之后推出的《第五人格》《荒野行动》同样陷入抄袭风波。

而回想十年前,网易游戏也是一个研发过《大话西游》系列、《梦幻西游》、《天下》等经典游戏的公司。


内部突围


然而,以单一业务作为支柱产业并非企业运营的长久之计。事实上,自网易游戏成立起,丁磊一直在谋求游戏之外的突破。

社交领域便是他首选的突破口。从2002年开始尝试网易泡泡,到后来2013年推出易信,2016年推出网易美学,都是丁磊在社交领域的尝试。

不过,网易泡泡和易信分别败北于腾讯QQ和微信,网易美学也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相比之下,用户更愿意去抖音、小红书等大流量APP上分享产品。

但与网易美学为同一产品经理的网易云音乐,在今年已经完成A轮单独融资,估值8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主打分享的网易云音乐,去年还和腾讯在音乐版权上大战一场。

2014年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传统零售商、创业公司、海内外电商巨头纷纷入场,企图快速站稳脚跟。

这般环境下,2015年1月,网易推出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综合性电商品牌——网易考拉,涵盖母婴、美容彩妆、环球美食、营养保健等品类。

而在网易的成功营销下,成立半年,网易考拉就创下了销售额增长20倍的记录。

于是次年4月,丁磊便上线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的电商品牌——网易严选。彼时国内尚无试水ODM模式的电商。

如今两三年时间过去,网易电商已经成为网易的另一支柱产业,在2017年的总业绩中,贡献了116.7亿元的净收入。

不过,如今电商格局初步形成,阿里、京东等头部电商已经瓜分了市场近70%的份额,网易电商也只能屈居第二梯队。


网易内部人


回看网易的发展历程,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新的业务,几乎都是网易的老员工牵头。

网易考拉CEO张蕾曾经负责网易的在线广告系统;网易严选总裁柳晓刚与丁磊共事12年之久;网易云音乐的产品负责人朱一闻早前则是网易另一款社交产品的负责人。

即便是网易最为看重的网易游戏,也鲜少空降高管。如今负责大部分网易游戏产品研发的网易雷火,其CEO胡志鹏(叶弄舟)就曾是网游《倩女幽魂》的制作人,也是如今广受议论的端游《逆水寒》的制作人。






并不是网易不从外部招高管,只是曾经一些知名的外聘高管都未能和网易“白头偕老”。

为了更好的管理公司,丁磊在2000年网易上市前夕,重金聘请黎景辉担任CEO,陈素贞担任COO,何海文担任CFO。

然而上市破发,涉嫌财务造假的负面消息,让网易一度陷入危险境地,而就在网易股票停牌前不久,黎景辉、陈素贞、何海文先后离职,独剩丁磊支撑着整个网易。

2009年丁磊萌生养猪之意时,曾与周炯、高中同学毛山成立“养猪三人组”,4年后,周炯、毛山相继离开网易,养猪的重任则落到了网易员工倪金德的身上。

丁磊对内部人挺好,但对离职创业的老将,却没那么仁慈。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唐岩和丁磊撕破脸皮。

2011年,网易总编辑唐岩离开网易创办社交平台“陌陌”时,丁磊认为唐岩在网易任职期间,存在利益输送而口伐唐岩。

并在陌陌上市的关键时期,网易发公开信炮轰唐岩。

此外,从网易离职创办欢聚时代的李学凌,其旗下的YY语音直播与网易曾因《梦幻西游2》的直播版权问题而闹上法庭。

虽然一审胜诉,但丁磊和网易在这些老员工心中,也是落了个心胸狭隘和奇葩公司的名号。

而一直寻求突破的丁磊,这次借着区块链的浪潮,又是否能带领网易摆脱第二梯队的尴尬,重温昔日的辉煌呢? 查看全部
036cc785f9aa1a47df2c7f91464d6c34.jpg

“我给了你们四年时间,给了你们好几亿的经费,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你们到底做出了什么,你们是不是做了一个假游戏?”透过音频,丁磊的声音传送到网易520大会现场,有点恨铁不成钢。

丁磊所指的是号称“网易最后一款端游”的《逆水寒》,自2012年立项,丁磊便对其寄予厚望。然而游戏卡顿、太烧钱一度让众玩家吐槽这是一款“连呼吸都要花钱”的游戏。

首度出师不利,让丁磊将目光瞄准了时下大热的区块链,不仅推出区块链服务平台NBaaS,也通过该技术在《逆水寒》当中引入了挖矿功能。

但就像网易星球的的负责人顾费勇在最近坦言,目前基于区块链并未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只是在现有商业模式上重新做分配。


网易的区块链迷局


今年2月,“丁磊以10亿元购得96000个比特币”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虽然事后丁磊亲自辟谣否认持有比特币,但对于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丁磊却是给予了肯定关注。

当时区块链正热,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跑步入场,网易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孕育了半年之久,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生态价值平台——网易星球出世,让众多玩家趋之若鹜,沉迷于每天收取原力不可自拔,为此,还特意向周边好友发送邀请码,以求能让自己的原力能够快速增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获取的原力越多,拥有的黑钻就越多,而黑钻可在星球上进行消费和兑换。

很快,黑钻就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消费场景——“黑钻竞拍”活动开启。0.01黑钻起拍的价格让不少玩家跃跃欲试,试图通过黑钻一尝网易“丁家猪”的鲜美,但谁曾想,作为黑钻竞拍的第一款产品,价值850元的味央猪肉半年卡最后竞拍价高达73.1914黑钻,每颗黑钻折合人民币11.6元。

从竞拍前一夜的黑钻排行榜来看,持有黑钻数量最多的玩家持有75.678颗黑钻,仅够买一张味央猪肉半年卡,无望真正的珂兰黑钻大奖。

事实上,不论是猪肉还是浴巾,竞拍产品的成交价均在50~70颗黑钻左右徘徊,这让不少普通玩家吐槽“辛辛苦苦攒了2个月的黑钻,连一个浴巾都买不起”,同时也丧失再玩网易星球的心情。“就这么点黑钻,能买到啥?”犹记得竞拍前夜,陆祺以吐槽的口吻说到。随后,他便卸载了该款应用。

甚至在网易星球的相关论坛里,有用户这样写道,“丁总利用区块链的噱头,利用广大网友急于获得增值数字货币的心理,误导我们邀请家人朋友,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使用网易系产品,这是不妥的”。

这位用户的诉求是希望请教丁磊剩余的网易星球黑钻应该如何处理。

事实上,这远不是网易在区块链领域的第一次尝试。今年1月,网易率先推出网易招财猫试水区块链。

那时候,2017年11月才刚刚上线的区块链游戏——《CryptoKitties》(谜恋猫)正值顶峰期,不到3个月的时间销售额接近4万以太币,按照2018年初1ETH约等于1000美元的价格计算,价格近4千万美元。

而同一时间段,人人网却因RRCoin的项目,遭监管层约谈。

高额的销售量与监管面前,网易的跟风之作招财猫夭折在半途中,如今只剩一个孤零零的单页面,存在于万千网页当中。

与区块链的频频受挫不同,网易游戏《逆水寒》此时还是一片祥和景象。玩家们都在期待着6月29日不限号不删档的全面内测。

然而,全面内测当天,等待玩家们的却“您排在第45753位,预计等待时间2482分钟”这种类似的话。就连王思聪都忍不住发声“别挤紫禁之巅了”。

人民币充值似乎是缩短排队时间的有效途径。有玩家在论坛发帖称,在浮生若梦服务区,充值500排队66人,充值100排队3350人。而回帖的基本都是“都知道的事,还发出来干什么?”、“充200买了个时装秒进”、“充200没用,排了两个小时,我亲友充700直接进了”等声音。

这发生在《逆水寒》公测后半个月的时间里。眼看游戏口碑尽失,耗时几年的心血或将毁于一旦,丁磊也不得不想法子,为这款游戏谋一条出路。

于是今年9月5日,网易宣布推出自有的区块链服务平台——NBaaS,《逆水寒》成为平台上首次落地的大型应用。

此番更新迭代之后,《逆水寒》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加了挖矿的功能。即当玩家等级达到60级,并且拿到采矿许可证之后,就可在自家庄园中进行挖矿,获取伏羲通宝。

目前,伏羲通宝仅能作为一种珍稀藏品,可被玩家永久收藏,未来可在网易雷火旗下的所有游戏中应用。

从网易的区块链布局来看,似乎都只是追风口的一时兴起,结局自然不尽人意。


现实困局


丁磊试水区块链的背后,一方面或许是丁磊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前景,另一方面则是游戏行业监管趋紧,曾经支撑起整个网易的游戏正在走下坡路。

今年上半年,监管层暂停了网络游戏版号和备案的审批,随后在8月30日,八部门联合发文表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游戏运营数量。

受此影响,游戏厂商股价应声下跌,网易股价当日跌破200美元,报收194.39美元。事实上,今年以来,网易的股价已经从年初的350美元左右下跌至如今的200美元左右,跌幅42.8%,市值蒸发约196亿美元。

5c2cb4cf4eb65a34c9435a4eb37dce84.jpg


从2017年财报来看,网易游戏第一季度净收入尚在100亿元以上,后三个季度净收入分别为94.3亿元,81.12亿元,80.04亿元,连续下滑。

股价下跌的同时,一向主打原创精品的网易游戏,近两年也陷入到不少抄袭风波当中。

首先是2016年大火的手游《阴阳师》,其中椒图、夜叉、烟烟罗等角色都被质疑抄袭其他相关作品;之后推出的《第五人格》《荒野行动》同样陷入抄袭风波。

而回想十年前,网易游戏也是一个研发过《大话西游》系列、《梦幻西游》、《天下》等经典游戏的公司。


内部突围


然而,以单一业务作为支柱产业并非企业运营的长久之计。事实上,自网易游戏成立起,丁磊一直在谋求游戏之外的突破。

社交领域便是他首选的突破口。从2002年开始尝试网易泡泡,到后来2013年推出易信,2016年推出网易美学,都是丁磊在社交领域的尝试。

不过,网易泡泡和易信分别败北于腾讯QQ和微信,网易美学也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相比之下,用户更愿意去抖音、小红书等大流量APP上分享产品。

但与网易美学为同一产品经理的网易云音乐,在今年已经完成A轮单独融资,估值8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主打分享的网易云音乐,去年还和腾讯在音乐版权上大战一场。

2014年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传统零售商、创业公司、海内外电商巨头纷纷入场,企图快速站稳脚跟。

这般环境下,2015年1月,网易推出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综合性电商品牌——网易考拉,涵盖母婴、美容彩妆、环球美食、营养保健等品类。

而在网易的成功营销下,成立半年,网易考拉就创下了销售额增长20倍的记录。

于是次年4月,丁磊便上线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的电商品牌——网易严选。彼时国内尚无试水ODM模式的电商。

如今两三年时间过去,网易电商已经成为网易的另一支柱产业,在2017年的总业绩中,贡献了116.7亿元的净收入。

不过,如今电商格局初步形成,阿里、京东等头部电商已经瓜分了市场近70%的份额,网易电商也只能屈居第二梯队。


网易内部人


回看网易的发展历程,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新的业务,几乎都是网易的老员工牵头。

网易考拉CEO张蕾曾经负责网易的在线广告系统;网易严选总裁柳晓刚与丁磊共事12年之久;网易云音乐的产品负责人朱一闻早前则是网易另一款社交产品的负责人。

即便是网易最为看重的网易游戏,也鲜少空降高管。如今负责大部分网易游戏产品研发的网易雷火,其CEO胡志鹏(叶弄舟)就曾是网游《倩女幽魂》的制作人,也是如今广受议论的端游《逆水寒》的制作人。

8cbe47136099e7e3d2eb9ed97a0d28f2.jpg


并不是网易不从外部招高管,只是曾经一些知名的外聘高管都未能和网易“白头偕老”。

为了更好的管理公司,丁磊在2000年网易上市前夕,重金聘请黎景辉担任CEO,陈素贞担任COO,何海文担任CFO。

然而上市破发,涉嫌财务造假的负面消息,让网易一度陷入危险境地,而就在网易股票停牌前不久,黎景辉、陈素贞、何海文先后离职,独剩丁磊支撑着整个网易。

2009年丁磊萌生养猪之意时,曾与周炯、高中同学毛山成立“养猪三人组”,4年后,周炯、毛山相继离开网易,养猪的重任则落到了网易员工倪金德的身上。

丁磊对内部人挺好,但对离职创业的老将,却没那么仁慈。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唐岩和丁磊撕破脸皮。

2011年,网易总编辑唐岩离开网易创办社交平台“陌陌”时,丁磊认为唐岩在网易任职期间,存在利益输送而口伐唐岩。

并在陌陌上市的关键时期,网易发公开信炮轰唐岩。

此外,从网易离职创办欢聚时代的李学凌,其旗下的YY语音直播与网易曾因《梦幻西游2》的直播版权问题而闹上法庭。

虽然一审胜诉,但丁磊和网易在这些老员工心中,也是落了个心胸狭隘和奇葩公司的名号。

而一直寻求突破的丁磊,这次借着区块链的浪潮,又是否能带领网易摆脱第二梯队的尴尬,重温昔日的辉煌呢?

曾孵化色情区块链项目的团队,炒出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0 11:18 • 来自相关话题

这则新闻这两天刷了屏:

9 月 18 日,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通过对银河资管的入股和业务重组,借助其发行的资产通证 WIT Wealth in Token 及其管控体系,将正式进入数字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在得到新股东的资源和牌照支持后,银河资管将在香港加速资产通证化的扩展力度,合规运营,全面发展。


让大家兴奋的是,这条新闻的发布者同时说:

WIT 作为一种加密数字凭证,在以太坊体系上自由流通。WIT 在和银河资管进行兑换时,锚定的法定货币是离岸人民币 CNH,按照 1:1 进行兑付。


所以许多媒体的解读是:

香港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将合规出场!


我们必须提醒各位小心,这条新闻很有可能背后有鬼!

该新闻来源于哪里?

尽管这条新闻被众多区块链媒体报道,很多中文财经媒体也有转载,但是作为「合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属于加密货币发展领域重要的、突破性的一个进展,任何权威的国际媒体均没有报道。偶有一些零星的英文报道,也来自于中国媒体报道的翻译。

该新闻中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是,「中信集团」这样的国字头企业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支持。

新闻中提及的「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英文简称为「CIAM」,确实为中国中信集团成员之一,是于 2002 年自中信嘉华银行分拆出来的一个子公司,其原业务是处理不良资产为主,后逐步转型为从事直接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总部设于香港。

在该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关于和「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任何公告。

我们联系了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总部的工作人员,该公司通过邮件回复链闻:该新闻中涉及的公司,「不是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那么,该新闻究竟来源哪里?

关于该新闻,最早出现的中文媒体报道,都指向了一个新闻来源:格隆汇。「格隆汇」是一个财经新媒体平台,以报道海外证券投资信息为主,对港股相关资讯的报道迅速且专业。






不过,如果现在检索格隆汇的网站,并没有该条新闻。早期有一些中文报道提供了格隆汇源发报道的链接。现在,这个来自格隆汇的新闻来源的链接已经失效。


该新闻的主角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既然该新闻中的一个主角「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否参与尚且存疑,另一个主角「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又是什么来头?

按照该则新闻中的信息,所谓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即是「资产通证 WIT」,其发行方是「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单这家公司从名称看,似乎与大名鼎鼎的前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迈克尔·诺沃格拉茨 Mike Novogratz 创立的「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Capital Management 」系出同门?

诺沃格拉茨创立的「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Capital Management」是加密投资领域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是全球第一家明确提出,要为加密行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构,目标是要成为「加密世界的高盛」。关于诺沃格拉茨传奇经历的详细报道,可以参看链闻之前的报道 《华尔街传奇人物 all in 比特币,他相信运气来了》。

尽管都以英文的「Galaxy Digital」命名,但是,显然两家公司不是一回事。从两家公司的 Logo 可以清楚看出:





发行「资产通证 WIT」的「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logo 长这个样子





加密投资领域大名鼎鼎的「Galaxy Digital Capital Management 」的 Logo 长这个样子


我们获得的信息显示,发行「资产通证 WIT」的这家「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是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公司,成立于今年 3 月。

这家 3 月份成立的公司,除了发行「资产通证 WIT」这个被称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数字资产之外,还做过些什么?链闻 ChainNews 的发现让人大跌眼镜。





「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企业信息


所谓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方原来还搞了色情代币!

通过新闻检索,原来这家「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还真是家区块链公司。不过,这家公司之前运作的项目,是这样的:












看清楚了吗:

PAO FUND 与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台湾推出专属于成人娱乐区块链的虚拟货币 PAO 币,可在线下享受成人娱乐或是在线上观赏成人直播等服务。


该项目的白皮书和网站就不贴图了,因为,确实是限制级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成人娱乐项目。

我们在「PAO 币」项目的电报群中,和该项目官方管理员获得了确认,注册在香港的这家「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是这个色情代币项目的投资方和孵化方。












「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究竟是什么东西?


「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是一个挺刺激眼球的说法,因为最近稳定币正是加密货币市场上的热点。

实际上,这个被炒作为「香港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代币,真实的名字叫做「万通宝」,英文为「WIT」,取之「Wealth in Token」的缩写,这是一个在以太坊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

至于其怎么实现「稳定币」的功能?不妨看看这个项目白皮书的解释:






看上去很复杂?那不妨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翻译一下:

这个「万通宝」的稳定机制实际上很简单——你用离岸人民币购买 ERC20 代币「WIT」,这个团队「保证」回头还能以原兑换比例把这个 WIT 代币兑换成人民币,而其「稳定机制」,只不过是在现金基础上增加了「数字租约」资产,作为数字代币的资产保障。

至于这些「数字租约资产」,是和一个名为「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简称 TCP」的区块链项目相挂钩的。这个名为「TCP」的区块链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去中心化房地产金融租赁项目」。

听上去,这个「稳定机制」实际上是最单纯的信用铸币机制。

再接着看这个「万通宝」的介绍:






原来,这个「万通宝」不仅仅支持人民币的兑换。按照该项目官方的说法,这个代币已经支持了包括港币、日元、美元、欧元在内的 12 种主流法币的兑换!

看来,热门新闻里仅仅传播了这个代币是「人民币稳定币」,真是太小看这个代币产品了——按照该项目官方的介绍,这俨然已经超越了市面上最流行的稳定币产品。


这个「万通宝」背后团队究竟是谁?


我们获得的独家消息显示,这个被炒作成「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万通宝」,其背后运转团队其实来自中国,和所谓的「去中心化房地产金融租赁项目」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 都是源于一个项目团队。

而之前在台湾推出的成人娱乐虚拟货币 PAO 币也是这个团队早期孵化的产品。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






万通宝 WIT






「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项目网站介绍,该项目的创始人为常博,他同时也是总部位于深圳的房地产租赁行业金融服务商优联金服的创始人。

据项目方的介绍,常博,英文名为「Jeff Chang」,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纽约大学,除了创立「优联金服」和区块链项目「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之外,也是 NEBULA 数字资产基金的创立者,曾就职于美国房利美、美林证券,也担任过内蒙古矿业集团海外投融资负责人。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网站列出的团队成员,除了常博之外,还有前红杉中国创始人张帆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网站列出的顾问成员,包括白硕,李竹、邓永强、蔡维德等


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万通宝其实是从 Trust Credit Power 剥离出去的一个项目。」尽管在不少区块链项目中,Trust Credit Power 创始人的名字以「常博」出现,实际其真名为「常波」,其创立的「优联金服」主要提供房产租赁金融服务、房地产信托基金以及金融数据服务,去年 11 月曾经获得过英诺天使基金的投资。

事已至此,水落石出。





万通宝 WIT 9 月 19 日上午 8 点(左)和 10 点(右)的币价


这样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项目,你相信其币值稳定吗? 查看全部
ji.jpeg

这则新闻这两天刷了屏:


9 月 18 日,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通过对银河资管的入股和业务重组,借助其发行的资产通证 WIT Wealth in Token 及其管控体系,将正式进入数字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在得到新股东的资源和牌照支持后,银河资管将在香港加速资产通证化的扩展力度,合规运营,全面发展。



让大家兴奋的是,这条新闻的发布者同时说:


WIT 作为一种加密数字凭证,在以太坊体系上自由流通。WIT 在和银河资管进行兑换时,锚定的法定货币是离岸人民币 CNH,按照 1:1 进行兑付。



所以许多媒体的解读是:


香港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将合规出场!



我们必须提醒各位小心,这条新闻很有可能背后有鬼!

该新闻来源于哪里?

尽管这条新闻被众多区块链媒体报道,很多中文财经媒体也有转载,但是作为「合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属于加密货币发展领域重要的、突破性的一个进展,任何权威的国际媒体均没有报道。偶有一些零星的英文报道,也来自于中国媒体报道的翻译。

该新闻中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是,「中信集团」这样的国字头企业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支持。

新闻中提及的「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英文简称为「CIAM」,确实为中国中信集团成员之一,是于 2002 年自中信嘉华银行分拆出来的一个子公司,其原业务是处理不良资产为主,后逐步转型为从事直接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总部设于香港。

在该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关于和「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任何公告。

我们联系了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总部的工作人员,该公司通过邮件回复链闻:该新闻中涉及的公司,「不是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那么,该新闻究竟来源哪里?

关于该新闻,最早出现的中文媒体报道,都指向了一个新闻来源:格隆汇。「格隆汇」是一个财经新媒体平台,以报道海外证券投资信息为主,对港股相关资讯的报道迅速且专业。

4f208e99e0210d4e7433a581922baa80.jpg


不过,如果现在检索格隆汇的网站,并没有该条新闻。早期有一些中文报道提供了格隆汇源发报道的链接。现在,这个来自格隆汇的新闻来源的链接已经失效。


该新闻的主角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既然该新闻中的一个主角「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否参与尚且存疑,另一个主角「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又是什么来头?

按照该则新闻中的信息,所谓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即是「资产通证 WIT」,其发行方是「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单这家公司从名称看,似乎与大名鼎鼎的前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迈克尔·诺沃格拉茨 Mike Novogratz 创立的「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Capital Management 」系出同门?

诺沃格拉茨创立的「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Capital Management」是加密投资领域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是全球第一家明确提出,要为加密行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构,目标是要成为「加密世界的高盛」。关于诺沃格拉茨传奇经历的详细报道,可以参看链闻之前的报道 《华尔街传奇人物 all in 比特币,他相信运气来了》。

尽管都以英文的「Galaxy Digital」命名,但是,显然两家公司不是一回事。从两家公司的 Logo 可以清楚看出:

8f60a1f4d582ccfb5e696b1b42732bbc.jpg

发行「资产通证 WIT」的「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logo 长这个样子

ccf3ef371b1679c71d78fcb86b5c0161.jpg

加密投资领域大名鼎鼎的「Galaxy Digital Capital Management 」的 Logo 长这个样子


我们获得的信息显示,发行「资产通证 WIT」的这家「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是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公司,成立于今年 3 月。

这家 3 月份成立的公司,除了发行「资产通证 WIT」这个被称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数字资产之外,还做过些什么?链闻 ChainNews 的发现让人大跌眼镜。

da66034fd524567927d621ad8a165b2e.jpg

「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企业信息


所谓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方原来还搞了色情代币!

通过新闻检索,原来这家「银河数字资本管理公司 」还真是家区块链公司。不过,这家公司之前运作的项目,是这样的:

4f7b84c41106d47dc5f7aca3a7cd9023.jpg


08370cc8066fab868ca2f6e84ad96c08.jpg



看清楚了吗:

PAO FUND 与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台湾推出专属于成人娱乐区块链的虚拟货币 PAO 币,可在线下享受成人娱乐或是在线上观赏成人直播等服务。


该项目的白皮书和网站就不贴图了,因为,确实是限制级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成人娱乐项目。

我们在「PAO 币」项目的电报群中,和该项目官方管理员获得了确认,注册在香港的这家「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是这个色情代币项目的投资方和孵化方。

3eca289e-3f52-554c-8d58-21b333aef0ee.jpg


23d38678-daae-526f-ad47-c4fc5d4bb97b.jpg



「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究竟是什么东西?


「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是一个挺刺激眼球的说法,因为最近稳定币正是加密货币市场上的热点。

实际上,这个被炒作为「香港首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代币,真实的名字叫做「万通宝」,英文为「WIT」,取之「Wealth in Token」的缩写,这是一个在以太坊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

至于其怎么实现「稳定币」的功能?不妨看看这个项目白皮书的解释:

8e30a4d68cb4eaf11b452e882fd81744.jpg


看上去很复杂?那不妨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翻译一下:

这个「万通宝」的稳定机制实际上很简单——你用离岸人民币购买 ERC20 代币「WIT」,这个团队「保证」回头还能以原兑换比例把这个 WIT 代币兑换成人民币,而其「稳定机制」,只不过是在现金基础上增加了「数字租约」资产,作为数字代币的资产保障。

至于这些「数字租约资产」,是和一个名为「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简称 TCP」的区块链项目相挂钩的。这个名为「TCP」的区块链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去中心化房地产金融租赁项目」。

听上去,这个「稳定机制」实际上是最单纯的信用铸币机制。

再接着看这个「万通宝」的介绍:

26d0665b2263e53ffd7439f04d63650e.jpg


原来,这个「万通宝」不仅仅支持人民币的兑换。按照该项目官方的说法,这个代币已经支持了包括港币、日元、美元、欧元在内的 12 种主流法币的兑换!

看来,热门新闻里仅仅传播了这个代币是「人民币稳定币」,真是太小看这个代币产品了——按照该项目官方的介绍,这俨然已经超越了市面上最流行的稳定币产品。


这个「万通宝」背后团队究竟是谁?


我们获得的独家消息显示,这个被炒作成「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万通宝」,其背后运转团队其实来自中国,和所谓的「去中心化房地产金融租赁项目」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 都是源于一个项目团队。

而之前在台湾推出的成人娱乐虚拟货币 PAO 币也是这个团队早期孵化的产品。

2e10f04528f3ef8253bebbab209341d3.jpg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


796d99a0fa0d15d3cfda062ece8ab257.jpg

万通宝 WIT


8f60a1f4d582ccfb5e696b1b42732bbc.jpg

「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项目网站介绍,该项目的创始人为常博,他同时也是总部位于深圳的房地产租赁行业金融服务商优联金服的创始人。

据项目方的介绍,常博,英文名为「Jeff Chang」,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纽约大学,除了创立「优联金服」和区块链项目「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之外,也是 NEBULA 数字资产基金的创立者,曾就职于美国房利美、美林证券,也担任过内蒙古矿业集团海外投融资负责人。

607b2cd8d1a81791f840712d0d7b06ad.jpg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网站列出的团队成员,除了常博之外,还有前红杉中国创始人张帆


a4bd723f4e410a81e1d2d4458936d0be.jpg

「信元链 Trust Credit Power」网站列出的顾问成员,包括白硕,李竹、邓永强、蔡维德等


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万通宝其实是从 Trust Credit Power 剥离出去的一个项目。」尽管在不少区块链项目中,Trust Credit Power 创始人的名字以「常博」出现,实际其真名为「常波」,其创立的「优联金服」主要提供房产租赁金融服务、房地产信托基金以及金融数据服务,去年 11 月曾经获得过英诺天使基金的投资。

事已至此,水落石出。

d72121d6ac427ea4afae5e19e2f4307d.jpg

万通宝 WIT 9 月 19 日上午 8 点(左)和 10 点(右)的币价


这样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项目,你相信其币值稳定吗?

矿场界的奇葩生态:从偷电、骗补到偷用超级计算机

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9 11:55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大量资金,也为这个产业链注入了很多需求。作为维持区块链网络运行的核心以及区块链共识最底层坚持者,挖矿被看作是行业中稳赚不赔的一个行当。

在牛市里,在家里摆两台矿机,不出一年就可以回本,甚至在币价最高的时候半年就能回本。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甚至可以开个厂子,专门用矿机来挖矿,实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躺着赚钱。矿机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为矿工带去收益,但这份收益却隐藏着巨大的灰色收益。

矿机在区块链世界中的地位是维持区块链网络的运行,并凭借工作证明来获取数字加密货币奖励。挖矿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常见的矿机一小时耗电 1400W,一天要消耗 33.6 度电。以比较流行的比特大陆 S9i 矿机为例,这台价格 3350 元人民币的矿机,每天的电力成本为 20 元左右,一天的比特币收益为 22 元左右,按照这个收益进行计算,需要 230 天才能回本。

但是如果能够降低电力成本,那么回本周期可以大幅度缩短。可见,电力消耗是挖矿的主要成本,也是决定挖矿收益的关键所在。矿主找到更加便宜的电才能更快回本,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为了找到更便宜的电力供应,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看到来自民间的高手,为了获取这些廉价电力,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上演着偷电、盗电等电影里才有的剧情,魔幻程度可见一斑。


从大草原到大西南,加密货币矿场逐电而居


因为区块链和加密产业的兴盛,新的挖矿产业大军开始在华夏大地兴起。今年夏天一张矿机被洪水冲泡的图片传遍了网络,不少人戏称「这是真的矿难」,不过却也揭露出数字加密货币挖矿产业的一些真相。

加密挖矿,这门新兴崛起的产业,在中国这些偏远地区野蛮生长,在这些深山老林和边远地区,对矿场的监管环境和政策了解的人少之又少,给当地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6 月份一场暴雨引发的洪灾,让地处西南的四川加密货币挖矿集中地受到巨大冲击,数以万计的矿机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大量矿机不能工作,甚至还一度导致全网算力明显下滑,6 月 27 日全网算力达到近 20 天 的最低值,与四川洪水灾害的时间正好吻合。






「冬天去内蒙古,夏天去四川」,币圈流传的这句话也多多少少解释了这种现象,因为内蒙古的煤电和四川的水电资源非常丰盛,私人火电和私人水电可以提供更廉价的电,导致在这两个区域成为挖矿产业聚集地。






接近电力产区的行为不仅在国内流行,外国矿工也会算这笔账。挖矿正在变成拉动经济的新产业,加拿大卑诗省小镇 Ocean Falls 在过去几个月靠廉价电力资源吸引大量矿商涌入,这个人口不到 100 人的「鬼城」或将通过挖矿业复苏经济。






加密货币挖矿产业往往依山傍水,聚集在电力廉价的西南地区的深山老林和新疆内蒙等边远地区。除了需要隐藏他们矿厂的身份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资源丰富,可以获得更便宜的电价,聚集于此往往将挖矿所得利润最大化。通过购买廉价的电来挖矿,总的来说还是合法生意,而下面要提到的就不怎么光彩了。

「靠拼计算能力」的矿机挖矿是一个十分耗电的计算过程,高性能的显卡矿卡和矿机火力全开的话简直就是电老虎。为了利益最大化,偷电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了,通过违法手段将用电成本转嫁给其他人或者篡改电表等,实现 0 成本挖矿。

下面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带你一起来看看,这些民间高手在偷电上都下了哪些功夫。


从数据中心补贴到核实验室


为了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不少地方政府会为云存储、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心等公司提供优惠的电力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企业在当地落户增加财政收入。

以内蒙古为例,该省从 2013 年便开始了数据中心用电补贴,获批后电价可以从工业用电 6 毛多降低到 3.8 毛一度电;最近刚把云服务器从海外搬到贵州的 iCloud 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在享受贵州省针对大数据中心提供的 3.5 毛补贴电价。






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了解,最近几年矿机行业流行的一种做法是将公司包装成数据中心,然后申请省级或者市级的科技创新补贴电价。这类优惠政策可以让矿机老板们在税收、电费上享有很高的优惠,而且通过数据中心的名头来掩盖高耗电量,实际上政府也不太容易查出来,但是是资源浪费。

据《界面》报道,2017 年底央行联合多部委,决定引导中国境内存在的虚拟货币矿场「有序退出」。这一意见出台后,坐落于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等地的多家矿场,已经被地方金融办约谈要求退出。还有一些矿场随尚未被约谈,但矿场的优惠电价被取消,成本急剧上升。相应的矿场也在政策收紧之后搬出国内,进入加拿大、冰岛等电价更低的市场。

相比于从政府口袋里掏钱,俄罗斯人可能更大胆一些。

俄罗斯人的足智多谋,热爱冒险和热衷来「快钱」的民族性格,不仅体现在编程(为我们带来以太坊的 V 神)、ICO 狂热和炒币上,俄国人在挖矿上也体现了他们的足智多谋。要么就不玩,一玩就玩大的,这次他们直接盯上了用于研究核武器的超级计算机。






据 BBC 今年 2 月份报道,俄罗斯的几名核武器专家在工作之余搞起了副业,利用实验室用超级计算机赚点外快——挖比特币。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连上外网的超级计算机很快就被安全部门盯上了,随后多人被捕后面临刑事指控。


从搬矿机去单位到在电表上动手脚


为了挖矿赚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把用电成本转嫁给电力公司、单位或其他人。但是这种用公家电为自己谋利行为,是无法被任何一家公司接受的。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了解,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早在 2017 年时就在全公司内网发布公告,禁止员工携带矿机进入公司,违者将受到严重处罚。

为了发财,偷改电表、私接线路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在新闻媒体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一篇矿工偷电被抓的新闻。

《武汉江岸区一男子在出租屋内装 80 台挖矿机,偷电 6 万度「挖」比特币》

《为了挖比特币,大庆市某矿场伪装电修厂,九个月偷电 300 余万元》

《600 台比特币矿机偷电挖矿 天津警方破获重大电力盗窃案》

《天津 600 台比特币矿机偷电挖矿,导致用电异常被电力公司举报,被警方破获,600 台用于开采比特币的电脑和 8 台高功率风扇被没收》

《延安发现有矿场私自接线盗取油田矿区为沿线的山区群众接入的照明用电,被延安警方查获》


但这种杀一儆百的新闻并不能阻止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仍旧可以找到各种各样便宜、甚至免费的电力来源。

去年 12 月,一名特斯拉电动车车主就视图利用免费充电来挖矿。他在汽车的后备箱内装了 4 块主板和 16 块显卡来进行挖矿,计划驾驶自己的特斯拉电动车来到超级充电站充电,因为特斯拉公司的超级充电站对 2016 年购车的车主提供免费充电分服务,所以这名车主可以无限制地充电,利用特斯拉的电力来为自己挖矿。这足以说明,电力是影响矿工挖矿的最重要因素。







为什么国家对于挖矿产业进行打击?


目前挖矿的主要电力来源是火电和水电,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清洁能源呢?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昂、目前的技术水平短时间内无法回本,而看似给力的风力发电会受季节性周期影响,相对而言,更稳定可靠的火电、水电显然更受欢迎。

但是火电和水电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火电烧煤会造成空气污染、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水电则通过拦截河流水的方式对下游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一位挖矿行业从业者告诉区块律动 BlockBeats,在四川的山沟里,两座小水电站的间距甚至不到 1 公里。

更重要的是,挖矿耗电给社会和经济运行造成了影响,它将原本属于生活和生产的能源抢走,造成真实用电供不应求。今年 1 月份,云南昆明一小区出现频繁跳闸断电的情况,价值 50 万元的变压器被电缆被烧毁,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楼内一租户在出租屋内摆放了数十台比特币矿机进行挖矿,每月用电量高达 1 万度,用电量远超居民用电水平,也超过了楼内变压器和电缆的承受范围。

对此,有关部门认为,原本可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的电力资源被用于挖掘加密货币,这是一种浪费。央行分析人士认为:比特币不仅利用了地方电力补贴,获取了大量的廉价电力,消耗的巨大的能源,而且对实体经济没有丝毫贡献,监管层对它们进行关闭理所应当。

为此,各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压缩和清退,对不规范的矿场进行关闭,以此规范电力使用。今年 7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关于清退违规用电「挖矿」企业的通知》,要求清退非法用电「挖矿」企业,非法比特币挖矿业务是指未在政府注册为持牌商业实体,或在没有与公用事业公司签订正式合同的情况下,使用电力的一切业务。






7 月 20 日,网络传出一份疑似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政府文件。截图显示,该文件于 7 月 13 日签发,对该市内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企业进行了集中检查,发现存在大量企业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借口进行比特币挖矿的问题。

对于矿场来说,币价越是下跌,越是需要寻找更便宜的电来挖矿,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成本。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内已经很难再找到便宜的电力来源,只能去海外寻找新的机会,不少团队开始将目标瞄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或者是自然资源过剩的地区,比如加拿大、俄罗斯等地。

高成本、低回报、长周期,挖矿再也无法为矿工提供曾经的暴利,不少矿场老板也开始反思商业模式。但是如果他们因为低收益而撤出市场,则会导致他们已经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收,不少小型矿场已经离场。

这给大矿工提供了一个稳定市场的好机会,据 Bitmex 研究称,矿工可能已经接受短期收益下滑的事实,比特大陆等挖矿机头在行情低迷时期并未出现抵触情绪,「熊市更有助于淘汰弱者,同时稳固其地位。」


作者:0x17 查看全部
kuang1.jpg

区块链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大量资金,也为这个产业链注入了很多需求。作为维持区块链网络运行的核心以及区块链共识最底层坚持者,挖矿被看作是行业中稳赚不赔的一个行当。

在牛市里,在家里摆两台矿机,不出一年就可以回本,甚至在币价最高的时候半年就能回本。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甚至可以开个厂子,专门用矿机来挖矿,实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躺着赚钱。矿机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为矿工带去收益,但这份收益却隐藏着巨大的灰色收益。

矿机在区块链世界中的地位是维持区块链网络的运行,并凭借工作证明来获取数字加密货币奖励。挖矿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常见的矿机一小时耗电 1400W,一天要消耗 33.6 度电。以比较流行的比特大陆 S9i 矿机为例,这台价格 3350 元人民币的矿机,每天的电力成本为 20 元左右,一天的比特币收益为 22 元左右,按照这个收益进行计算,需要 230 天才能回本。

但是如果能够降低电力成本,那么回本周期可以大幅度缩短。可见,电力消耗是挖矿的主要成本,也是决定挖矿收益的关键所在。矿主找到更加便宜的电才能更快回本,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为了找到更便宜的电力供应,区块律动 BlockBeats 看到来自民间的高手,为了获取这些廉价电力,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上演着偷电、盗电等电影里才有的剧情,魔幻程度可见一斑。


从大草原到大西南,加密货币矿场逐电而居


因为区块链和加密产业的兴盛,新的挖矿产业大军开始在华夏大地兴起。今年夏天一张矿机被洪水冲泡的图片传遍了网络,不少人戏称「这是真的矿难」,不过却也揭露出数字加密货币挖矿产业的一些真相。

加密挖矿,这门新兴崛起的产业,在中国这些偏远地区野蛮生长,在这些深山老林和边远地区,对矿场的监管环境和政策了解的人少之又少,给当地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6 月份一场暴雨引发的洪灾,让地处西南的四川加密货币挖矿集中地受到巨大冲击,数以万计的矿机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大量矿机不能工作,甚至还一度导致全网算力明显下滑,6 月 27 日全网算力达到近 20 天 的最低值,与四川洪水灾害的时间正好吻合。

kuang2.jpg


「冬天去内蒙古,夏天去四川」,币圈流传的这句话也多多少少解释了这种现象,因为内蒙古的煤电和四川的水电资源非常丰盛,私人火电和私人水电可以提供更廉价的电,导致在这两个区域成为挖矿产业聚集地。

kuang3.jpg


接近电力产区的行为不仅在国内流行,外国矿工也会算这笔账。挖矿正在变成拉动经济的新产业,加拿大卑诗省小镇 Ocean Falls 在过去几个月靠廉价电力资源吸引大量矿商涌入,这个人口不到 100 人的「鬼城」或将通过挖矿业复苏经济。

kuang4.jpg


加密货币挖矿产业往往依山傍水,聚集在电力廉价的西南地区的深山老林和新疆内蒙等边远地区。除了需要隐藏他们矿厂的身份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资源丰富,可以获得更便宜的电价,聚集于此往往将挖矿所得利润最大化。通过购买廉价的电来挖矿,总的来说还是合法生意,而下面要提到的就不怎么光彩了。

「靠拼计算能力」的矿机挖矿是一个十分耗电的计算过程,高性能的显卡矿卡和矿机火力全开的话简直就是电老虎。为了利益最大化,偷电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了,通过违法手段将用电成本转嫁给其他人或者篡改电表等,实现 0 成本挖矿。

下面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带你一起来看看,这些民间高手在偷电上都下了哪些功夫。


从数据中心补贴到核实验室


为了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不少地方政府会为云存储、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心等公司提供优惠的电力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企业在当地落户增加财政收入。

以内蒙古为例,该省从 2013 年便开始了数据中心用电补贴,获批后电价可以从工业用电 6 毛多降低到 3.8 毛一度电;最近刚把云服务器从海外搬到贵州的 iCloud 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在享受贵州省针对大数据中心提供的 3.5 毛补贴电价。

kuang5.jpg


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了解,最近几年矿机行业流行的一种做法是将公司包装成数据中心,然后申请省级或者市级的科技创新补贴电价。这类优惠政策可以让矿机老板们在税收、电费上享有很高的优惠,而且通过数据中心的名头来掩盖高耗电量,实际上政府也不太容易查出来,但是是资源浪费。

据《界面》报道,2017 年底央行联合多部委,决定引导中国境内存在的虚拟货币矿场「有序退出」。这一意见出台后,坐落于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等地的多家矿场,已经被地方金融办约谈要求退出。还有一些矿场随尚未被约谈,但矿场的优惠电价被取消,成本急剧上升。相应的矿场也在政策收紧之后搬出国内,进入加拿大、冰岛等电价更低的市场。

相比于从政府口袋里掏钱,俄罗斯人可能更大胆一些。

俄罗斯人的足智多谋,热爱冒险和热衷来「快钱」的民族性格,不仅体现在编程(为我们带来以太坊的 V 神)、ICO 狂热和炒币上,俄国人在挖矿上也体现了他们的足智多谋。要么就不玩,一玩就玩大的,这次他们直接盯上了用于研究核武器的超级计算机。

kuang6.jpg


据 BBC 今年 2 月份报道,俄罗斯的几名核武器专家在工作之余搞起了副业,利用实验室用超级计算机赚点外快——挖比特币。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连上外网的超级计算机很快就被安全部门盯上了,随后多人被捕后面临刑事指控。


从搬矿机去单位到在电表上动手脚


为了挖矿赚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把用电成本转嫁给电力公司、单位或其他人。但是这种用公家电为自己谋利行为,是无法被任何一家公司接受的。据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了解,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早在 2017 年时就在全公司内网发布公告,禁止员工携带矿机进入公司,违者将受到严重处罚。

为了发财,偷改电表、私接线路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在新闻媒体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一篇矿工偷电被抓的新闻。


《武汉江岸区一男子在出租屋内装 80 台挖矿机,偷电 6 万度「挖」比特币》

《为了挖比特币,大庆市某矿场伪装电修厂,九个月偷电 300 余万元》

《600 台比特币矿机偷电挖矿 天津警方破获重大电力盗窃案》

《天津 600 台比特币矿机偷电挖矿,导致用电异常被电力公司举报,被警方破获,600 台用于开采比特币的电脑和 8 台高功率风扇被没收》

《延安发现有矿场私自接线盗取油田矿区为沿线的山区群众接入的照明用电,被延安警方查获》



但这种杀一儆百的新闻并不能阻止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仍旧可以找到各种各样便宜、甚至免费的电力来源。

去年 12 月,一名特斯拉电动车车主就视图利用免费充电来挖矿。他在汽车的后备箱内装了 4 块主板和 16 块显卡来进行挖矿,计划驾驶自己的特斯拉电动车来到超级充电站充电,因为特斯拉公司的超级充电站对 2016 年购车的车主提供免费充电分服务,所以这名车主可以无限制地充电,利用特斯拉的电力来为自己挖矿。这足以说明,电力是影响矿工挖矿的最重要因素。

kuang7.jpg



为什么国家对于挖矿产业进行打击?


目前挖矿的主要电力来源是火电和水电,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清洁能源呢?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昂、目前的技术水平短时间内无法回本,而看似给力的风力发电会受季节性周期影响,相对而言,更稳定可靠的火电、水电显然更受欢迎。

但是火电和水电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火电烧煤会造成空气污染、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水电则通过拦截河流水的方式对下游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一位挖矿行业从业者告诉区块律动 BlockBeats,在四川的山沟里,两座小水电站的间距甚至不到 1 公里。

更重要的是,挖矿耗电给社会和经济运行造成了影响,它将原本属于生活和生产的能源抢走,造成真实用电供不应求。今年 1 月份,云南昆明一小区出现频繁跳闸断电的情况,价值 50 万元的变压器被电缆被烧毁,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楼内一租户在出租屋内摆放了数十台比特币矿机进行挖矿,每月用电量高达 1 万度,用电量远超居民用电水平,也超过了楼内变压器和电缆的承受范围。

对此,有关部门认为,原本可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的电力资源被用于挖掘加密货币,这是一种浪费。央行分析人士认为:比特币不仅利用了地方电力补贴,获取了大量的廉价电力,消耗的巨大的能源,而且对实体经济没有丝毫贡献,监管层对它们进行关闭理所应当。

为此,各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压缩和清退,对不规范的矿场进行关闭,以此规范电力使用。今年 7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关于清退违规用电「挖矿」企业的通知》,要求清退非法用电「挖矿」企业,非法比特币挖矿业务是指未在政府注册为持牌商业实体,或在没有与公用事业公司签订正式合同的情况下,使用电力的一切业务。

kuang8.jpg


7 月 20 日,网络传出一份疑似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政府文件。截图显示,该文件于 7 月 13 日签发,对该市内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企业进行了集中检查,发现存在大量企业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借口进行比特币挖矿的问题。

对于矿场来说,币价越是下跌,越是需要寻找更便宜的电来挖矿,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成本。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内已经很难再找到便宜的电力来源,只能去海外寻找新的机会,不少团队开始将目标瞄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或者是自然资源过剩的地区,比如加拿大、俄罗斯等地。

高成本、低回报、长周期,挖矿再也无法为矿工提供曾经的暴利,不少矿场老板也开始反思商业模式。但是如果他们因为低收益而撤出市场,则会导致他们已经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收,不少小型矿场已经离场。

这给大矿工提供了一个稳定市场的好机会,据 Bitmex 研究称,矿工可能已经接受短期收益下滑的事实,比特大陆等挖矿机头在行情低迷时期并未出现抵触情绪,「熊市更有助于淘汰弱者,同时稳固其地位。」


作者:0x17

中国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七年硝烟,谁能"活的最久"?

31qu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7 13:43 • 来自相关话题

上周,币圈注意力都集中在OKEx徐明星被“围堵”的消息上,火币精心策划的告别“HADAX”活动,也淹没在用户对OKEx爆仓的讨伐中。

数字货币交易所,一度是币圈火热的推手和受益者,如今也成为币圈风险和舆论的承担者。

有一些往事,注定要被时间过滤。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无限战争,还远未结束。


1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1年,比特币两岁,刚刚进入中国。

这一年,杨林科26岁,他第一次知道bitcoin是在朋友的QQ聊天上。在和朋友黄啸宇交流后,两人很兴奋,直觉这是门赚钱的生意。

“那时候,我们的目的很单纯。”

2011年6月9日,两人一起创立“比特币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市徐汇区飞洲国际大厦。当时,还没有“比特币”这一中文词汇,杨林科们首创了该词,并沿用至今。

同一时间,李林的中国第二大团购导航网站人人折拿到了第一笔融资,虽然百万元在“百团大战”的背景下,并不打眼。

这时候的徐明星,还在豆丁网担任CTO。作为技术宅的他日常追剧,后来,在看美剧《傲骨贤妻》第三季时,意外时发现了比特币。





傲骨贤妻中比特币的片段


杨林科走在国人前面。

早期意味着增长,也意味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刚开始时,比特币中国团队只有4个人,每人身兼数职,没日没夜地写代码、充值、提现、维护客户和网站。2012年7月,比特币中国的用户已经可以通过美元、港币和人民币三种货币进行存取款。

但由于比特币是个新生事物,平台每天的交易量也仅在几十单,杨林科也一直兼职做着自己的汗蒸生意。他一度想要放弃,“赚不到钱”。

转变发生在第二年。

这一年,比特币价格迎来第一次暴涨。币价从开始的几百元,突然涨到数千元高位,一部分玩家通过媒体了解比特币后,开始进入币圈淘金,包括比特大陆的吴忌寒、节点资本的杜均、硬币资本的老猫等在内的早期玩家,开始加入这场游戏。

这当然是比特币中国的机会。

2012年下半年的时候,还是在弟弟李启威口中第一次听到比特币的李启元,决心离开沃尔玛,加入比特币创业。第二年年年初,李启元以CEO和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比特币中国,这位华人给这家初创公司带来了新变化。

大量玩家涌入,当时还是一家独大的比特币中国,顺势获取的大量用户。

平台的全球话语权也水涨船高。11月,比特币中国超越Bitstamp和MtGox,成为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

正当意气风发之时,火热的市场却迎来了监管。

2013年12月5日15时39分,为“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具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

通知一发出,币市大挫,比特币价格直接从7004元腰斩至4521元。

币圈寒冬开始了,但比特币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

第二年,杨林科离开管理层。比特币中国业务在李启威的管理下扶摇直上,凭借早期入局的优势,交易量一度达到顶峰,最高时占据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的48%。

巨大的蛋糕引来了猎食者。


2 三足鼎立之势


就在李启元加入比特币中国后不久,OKCoin币行、火币网相继成立。

2013年,当时的交易平台中,比特币中国还一家独大,玩家想要买卖比特币,除了淘宝网,一般会选择比特币中国。

而早已多次听说比特币的李林,也想试着买几个比特币,但他登录比特币中国网站后却发现,用户体验并不怎么友好。于是,他萌生了做一个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想法。

2013年5月15日,李林购买了域名“huobiwang”,避开「货币」这一敏感词,起名火币网。

9月1日,火币网开启运营,主要支持比特币、莱特币两大币种与人民币的交易兑换,早期平台也很简陋,“网站只有部分翻译成英语”。

几乎同一时间,OKCoin币行创立。和火币网上线两个月便获得天使轮投资类似,OKCoin创立之初,便获得了Tim Draper和创业工场的100万美元天使投资,也同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第二年,公司获得策源创投和曼图资本等风投公司1千万美元A轮融资。

后来,徐明星回想起第二次融资时,感慨:“在没有融到钱的时候,我觉得公司经营很困难,后来融了1千万美金,发现我们更困难了。管理问题、方向选择等等,带来的更多是挑战。”

不过,早期扩张带来的喜悦,掩盖了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OKCoin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团队集齐了众多人才,他们后来大多叱诧币圈。

其中就包括赵长鹏、何一和段新星。

赵长鹏原来是Blockchain.info的干将,徐明星接受何一的建议,把赵挖过来后,让其负责公司的技术部兼国际市场项目。

“我可以预测到,OKCoin会是比特币行业内的领头羊,它具备成为领头羊的全部元素。能够支撑并驱使我们持续前进的就是我们对比特币的信仰,我们会成为比特币领域的谷歌,没有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不是朝着这一个目标前进并奋斗的!”

这是赵长鹏当年的豪言壮语,恍如昨日。

当年,徐明星、赵长鹏和何一被称为OKCoin的“铁三角”。





OKCoin“铁三角”


赵长鹏进入OKCoin的引路人正是何一。

2014年,何一在OKCoin负责市场,“曾经和赵长鹏在OKCoin一起共事了10个月,他的技术能力、人品都了如指掌了。”后来,币安成立,换成赵长鹏拉何一入场。“当年我挖他进OKCoin,现在他挖我加入币安,也算扯平了。”

所以说,人生真的是由巧合组合而成的戏剧,你来我往,互相映照。

即使在早期开疆拓土阶段,平台竞争也并非风平浪静。

“就一件事情,同行之间经常互黑,隔空对骂经常出现,”当时还在OKCoin市场部任职的张珺表示,“但生活中,大家还是好朋友,也能撇开争论一起撸串。”





OKCoin赵长鹏:世界公民


在这样竞争氛围中,何一策划了一场后来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活动——“OKCoin与你·北京一夜”。

每位参会者收到一套黄太吉套餐,边吃煎饼边听嘉宾讨论比特币,“现场还来了一位唱衰比特币的专家,登台大谈比特币的不合法性,有人非常激动,甚至把手里的煎饼扔到台上,引得大家笑成一团。”一位亲历现场的后来分享。

而正是这时候,薛蛮子开始了解比特币。

2014年9月,在转发一条比特币相关微博几天后,薛蛮子揭秘说:“老汉我买的是瑞波币(XRP)!”文末,他还大声呼吁:“这不是一个投资机会。这是一场革命。” 

这的确是一场革命。


3 三家打法各异


业内人士认为,早期围绕比特币进行商业变现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生产,即与挖矿相关;二是交易,也就是交易平台;三是支付,因为比特币的无边界性,是很好的低成本跨境支付方案。

早期三家交易所竞争也主要围绕这三大板块展开,只不过从时间线来看各有侧重。

比特币中国占据先机,一时坐上了全球比特币交易的头把交椅。2014年秋天,比特币中国的交易量达到顶峰,最高时占据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的48%。

紧接着,莱特币逐渐被投资者接受,成为仅次于比特币、全球流通市值第二的虚拟货币,当时圈内还流行着比特金、莱特银的说法。

由于率先开启莱特币交易,OKCoin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另一方面,Mt.Gox的倒闭,也给中国平台带来了机会,交易业务逐渐向海外拓展。

除此之外,三家也开始在比特币支付展开布局。

比特币中国创立之初,愿景是“未来每个人都使用比特币”,使命定位于“向全世界提供最可靠、最便捷的数字货币服务”。“比特币的落地应用”是该平台一个重要的方向。

2014年10月21日,比特币中国矿池正式上线,作为比特币中国矿池、交易、支付三位一体鼎式格局中的一足。





比特币中国四周年庆祝现场


除了矿池和交易业务,比特币中国还在当年11月,正式上线了支付平台极付(JustPay),与多家电商合作,接入比特币支付。几乎同一时间,比特币中国聘请前支付宝首席分析师戴庆祝,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这一次聘任,还被大家看作“比特币中国想寻求快步涉入比特币在线支付业务的一个信号”。

雄心可见一斑。

同样打出一手支付牌的还有OK。

2014年11月,OKLink上线,主打国外跨国转账业务,很快覆盖20多个国家,主要客户是全球中小型金融参与者。为此,OKLink还发行了与美元严格挂钩的OK Dallar。

当时的OKLink,自称国内第一个商用区块链技术应用,由钱包、保险箱、商家工具、开放平台等几部分组成。

除了支付和简单的交易服务,OKCoin成立之后也在不断拓宽交易边界。

2014年,OKCoin开始陆续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工具,比如比特币虚拟期货交易、点对点借贷、保证金,以及多重签名的比特币钱包。

但这一年,比特币价格持续低迷,市场传言其中的重要推手是交易平台,他们在没有100%准备金的情况下,开启融资融币业务,部分平台甚至参与做空,从中获取利益,引发大家对做空机制、融资融币的讨论。

2014年5月6日,国内5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比特币中国、OKCoin、CHBTC、BtcTrade),宣布采取“一致的自律行动”,为避免过于投机,不再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杠杆交易,并统一交易费率。

但是仅过一个月,6月15日,火币网推出子平台bitvc,重启融资融币;6月21日凌晨,OKCoin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跟上火币网的步伐,推出“币生币”,重启融资融币业务。对此,OKCoin何一表示:“五大交易所是有过协议,停止融资融币,我们本来打算在国外网站重启,但同行率先开了,大家没强烈反对,我们就连夜炒了碗炒饭出来,行业竞争就是这样不进则退。”

在竞争与利益面前,此前的自律声明,显得有些尴尬。

火币网之前,交易平台赚的是手续费,但火币网一上线,李林就昭告天下,永久免除手续费。这一举措独辟蹊径,带来的影响是:火币网一经推出,用户量便扶摇直上。





2014年9月13日,火币网一周年


在竞争对手不断拓展业务的时候,火币也开始以交易为核心,拓展版图。

“火币网的业务链十分明晰,从最核心的交易切入,兼顾比特币上游的生产“挖矿”、比特币储存理财、支付应用,形成了一条全产业链的服务。”李林曾说。2015年,火币网参与推出工具类服务解决方案财猫,主打工具类服务解决方案。

比特币中国的领先优势逐渐被赶上,火币网、比特币中国、OKCoin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无论是主打免交易费和火币网,后来前瞻币币交易的币安,还是“挖矿即交易”的FCoin的崛起之路,大都应证了,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那句话:“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4 主流币之外的山寨币战场


2014年到2015年,除了火币网、比特币中国、OKCoin,三大交易所提供比特币、莱特币的交易,在另外一个战场,还有几家主打山寨币交易,比如名气最高的元宝网、比特时代和聚币网。

2013年7月,元宝网前身元宝汇交易所开放交易;11月,元宝联交所上线。作为早期山寨币的集中地,元宝网开创了很多虚拟币的玩法,比如首创平台币元宝币,支持人民币买卖;将元宝币作为游戏、手机话费的充值货币。

除此之外,平台还上线了元宝汇股票,元宝小贷则直接将当比特币、莱特币和元宝币作为数字资产,支持质押换取人民币,相当于一家P2P网贷平台,只不过标的变成了虚拟币。

“我们目前定位于华人用户。”元宝网创始人邓迪曾在Inside Bitcoin国际会议演讲中表示,“我们还做了元宝银币,用来奖励用户的慈善的行为。”除了元宝币,该平台还聚集了大量山寨币,如名车概念的特斯拉币、个人品牌的小咖币,甚至各种概念:随享币 、储备币 、公证币等等。 

“大家去元宝网,主要因为那里有百倍币、千倍币,现在回想,当时的币简直就是白菜价。比特时代那时候有瑞波和恒星,价格也才2~3分。”早期玩家小A回忆说,造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玩家在平台交易。

除了元宝网,比特时代同样是山寨币的聚合地。

比特时代本来做的是媒体,后来才顺势开启了交易板块。“我们进入圈子后,有了一定的人气,布局交易所就变得相对简单。”黄天威说。

左手媒体、右手交易所的策略,让比特时代在熊市中能持续经营,并抽出资金布局微厨、好礼、电商等产品。除了山寨币上币快,比特时代一个重要动作是盘活了部分没有流动性的山寨币。比如将交易停滞的联合币、苹果币、诺尔股、幽灵币、比利股五币合一,形成新的众合币MergeCoin,简称MGC。

另一个平台,聚币网则名副其实。

“当时聚币是‘大赌场’,很多垃圾山寨币,动不动几亿、几十亿的总量,最低几毛一个,庄家也不用拉盘,天天高高兴兴地砸盘收钱,单机币满天飞,还有专门的财团刷交易量。”早期玩家小A这样回忆。


5 新秀轮番上阵


进入2017年,投资数字货币暴富的猎奇新闻增多,更多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出现,角逐之势越发激烈。

2015年赵长鹏离开OKCoin后,在上海创立了比捷科技,专注交易平台的开发,为交易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年中,1CO开始在国内盛行,赵长鹏觉得自己做平台的时机来了。

“现在有这个机会,时机也成熟。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情,过两年,我会问自己‘如果不做这个,我这辈子还想做什么呢?’”

有人说赵长鹏只花了两天时间,带着团队写出了20页的白皮书,筹集了1500万美金。7月14日,币安在上海创立。

郭宏才后来回忆,币安创立前筹资,少有人搭理。早期因为竞争者众多,知名度低、交易量少,众筹币安的BNB在7月末8月初的这段时间,一度处于破发的边缘。“当时我领进去投币安的朋友亏了,来找我闹事儿”。

赵长鹏压力很大。

后来,他在一篇自述里说,“他们早期都投了币安的1CO,纯属对我的支持。他们投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知道1CO是什么东西(这是我非常不推荐的一个投资方法)。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卖过BNB。”

再然后,监管消息传来、币安前瞻的币币交易,带来令人欣羡的营收,币安“短短几个月内成为全球第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这一点不在资本的计划里,甚至也不在币安团队里。”回顾此前的采访,只有何一斩钉截铁地说,币安会成为全球第一。

币安很快成了全球第一。

再然后,今年5月,FCoin带着“交易即挖矿”风风火火登场了,“上线短短半月,交易量不但雄踞全球榜首,还超过第二到第七名的总和。”盛名之外,FCoin面临更多非议,比如频繁发布公告、FT价格跳水、币改失败等等。

不过,FCoin带来了一股“挖矿潮”,更多的交易所步其后尘,纷纷推出交易即挖矿。


---------------------------


比特币十年,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这条赛道上,中国选手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一度领先世界。

从比特币交易,让比特币中国独领风骚,到上线莱特币,让OKCoin迎头赶上,再到以太坊,让云币触摸纳斯达克,山寨币成就了多家交易平台。

随着时间的演进,中国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也因为用户需求的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全球化,格局不断发生改变。

中国数字货币平台竞争从比特币中国一家独大,到与火币网、OKCoin三家鼎立,加上众多山寨币平台同台竞技,紧接着币安、FCoin独领风骚,数千家小平台虎视眈眈。

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杨林科在2014年年底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行业不是看谁最老,而是看谁活得最久。现在牛逼并不能代表以后永远的牛逼。”

2017年9月,比特币中国停止所有交易业务,今年6月,比特币中国宣布,重新回归。

但今时已不同于往日。

硝烟已起,真正的交易平台王者,只有待尘埃落地时,才会露出真面目。


作者:林君 查看全部
cryptocurrency2.jpg

上周,币圈注意力都集中在OKEx徐明星被“围堵”的消息上,火币精心策划的告别“HADAX”活动,也淹没在用户对OKEx爆仓的讨伐中。

数字货币交易所,一度是币圈火热的推手和受益者,如今也成为币圈风险和舆论的承担者。

有一些往事,注定要被时间过滤。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无限战争,还远未结束。


1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1年,比特币两岁,刚刚进入中国。

这一年,杨林科26岁,他第一次知道bitcoin是在朋友的QQ聊天上。在和朋友黄啸宇交流后,两人很兴奋,直觉这是门赚钱的生意。

“那时候,我们的目的很单纯。”

2011年6月9日,两人一起创立“比特币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市徐汇区飞洲国际大厦。当时,还没有“比特币”这一中文词汇,杨林科们首创了该词,并沿用至今。

同一时间,李林的中国第二大团购导航网站人人折拿到了第一笔融资,虽然百万元在“百团大战”的背景下,并不打眼。

这时候的徐明星,还在豆丁网担任CTO。作为技术宅的他日常追剧,后来,在看美剧《傲骨贤妻》第三季时,意外时发现了比特币。

j02.jpg

傲骨贤妻中比特币的片段


杨林科走在国人前面。

早期意味着增长,也意味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刚开始时,比特币中国团队只有4个人,每人身兼数职,没日没夜地写代码、充值、提现、维护客户和网站。2012年7月,比特币中国的用户已经可以通过美元、港币和人民币三种货币进行存取款。

但由于比特币是个新生事物,平台每天的交易量也仅在几十单,杨林科也一直兼职做着自己的汗蒸生意。他一度想要放弃,“赚不到钱”。

转变发生在第二年。

这一年,比特币价格迎来第一次暴涨。币价从开始的几百元,突然涨到数千元高位,一部分玩家通过媒体了解比特币后,开始进入币圈淘金,包括比特大陆的吴忌寒、节点资本的杜均、硬币资本的老猫等在内的早期玩家,开始加入这场游戏。

这当然是比特币中国的机会。

2012年下半年的时候,还是在弟弟李启威口中第一次听到比特币的李启元,决心离开沃尔玛,加入比特币创业。第二年年年初,李启元以CEO和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比特币中国,这位华人给这家初创公司带来了新变化。

大量玩家涌入,当时还是一家独大的比特币中国,顺势获取的大量用户。

平台的全球话语权也水涨船高。11月,比特币中国超越Bitstamp和MtGox,成为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

正当意气风发之时,火热的市场却迎来了监管。

2013年12月5日15时39分,为“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具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

通知一发出,币市大挫,比特币价格直接从7004元腰斩至4521元。

币圈寒冬开始了,但比特币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

第二年,杨林科离开管理层。比特币中国业务在李启威的管理下扶摇直上,凭借早期入局的优势,交易量一度达到顶峰,最高时占据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的48%。

巨大的蛋糕引来了猎食者。


2 三足鼎立之势


就在李启元加入比特币中国后不久,OKCoin币行、火币网相继成立。

2013年,当时的交易平台中,比特币中国还一家独大,玩家想要买卖比特币,除了淘宝网,一般会选择比特币中国。

而早已多次听说比特币的李林,也想试着买几个比特币,但他登录比特币中国网站后却发现,用户体验并不怎么友好。于是,他萌生了做一个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想法。

2013年5月15日,李林购买了域名“huobiwang”,避开「货币」这一敏感词,起名火币网。

9月1日,火币网开启运营,主要支持比特币、莱特币两大币种与人民币的交易兑换,早期平台也很简陋,“网站只有部分翻译成英语”。

几乎同一时间,OKCoin币行创立。和火币网上线两个月便获得天使轮投资类似,OKCoin创立之初,便获得了Tim Draper和创业工场的100万美元天使投资,也同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第二年,公司获得策源创投和曼图资本等风投公司1千万美元A轮融资。

后来,徐明星回想起第二次融资时,感慨:“在没有融到钱的时候,我觉得公司经营很困难,后来融了1千万美金,发现我们更困难了。管理问题、方向选择等等,带来的更多是挑战。”

不过,早期扩张带来的喜悦,掩盖了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OKCoin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团队集齐了众多人才,他们后来大多叱诧币圈。

其中就包括赵长鹏、何一和段新星。

赵长鹏原来是Blockchain.info的干将,徐明星接受何一的建议,把赵挖过来后,让其负责公司的技术部兼国际市场项目。

“我可以预测到,OKCoin会是比特币行业内的领头羊,它具备成为领头羊的全部元素。能够支撑并驱使我们持续前进的就是我们对比特币的信仰,我们会成为比特币领域的谷歌,没有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不是朝着这一个目标前进并奋斗的!”

这是赵长鹏当年的豪言壮语,恍如昨日。

当年,徐明星、赵长鹏和何一被称为OKCoin的“铁三角”。

j03.jpg

OKCoin“铁三角”


赵长鹏进入OKCoin的引路人正是何一。

2014年,何一在OKCoin负责市场,“曾经和赵长鹏在OKCoin一起共事了10个月,他的技术能力、人品都了如指掌了。”后来,币安成立,换成赵长鹏拉何一入场。“当年我挖他进OKCoin,现在他挖我加入币安,也算扯平了。”

所以说,人生真的是由巧合组合而成的戏剧,你来我往,互相映照。

即使在早期开疆拓土阶段,平台竞争也并非风平浪静。

“就一件事情,同行之间经常互黑,隔空对骂经常出现,”当时还在OKCoin市场部任职的张珺表示,“但生活中,大家还是好朋友,也能撇开争论一起撸串。”

j04.jpg

OKCoin赵长鹏:世界公民


在这样竞争氛围中,何一策划了一场后来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活动——“OKCoin与你·北京一夜”。

每位参会者收到一套黄太吉套餐,边吃煎饼边听嘉宾讨论比特币,“现场还来了一位唱衰比特币的专家,登台大谈比特币的不合法性,有人非常激动,甚至把手里的煎饼扔到台上,引得大家笑成一团。”一位亲历现场的后来分享。

而正是这时候,薛蛮子开始了解比特币。

2014年9月,在转发一条比特币相关微博几天后,薛蛮子揭秘说:“老汉我买的是瑞波币(XRP)!”文末,他还大声呼吁:“这不是一个投资机会。这是一场革命。” 

这的确是一场革命。


3 三家打法各异


业内人士认为,早期围绕比特币进行商业变现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生产,即与挖矿相关;二是交易,也就是交易平台;三是支付,因为比特币的无边界性,是很好的低成本跨境支付方案。

早期三家交易所竞争也主要围绕这三大板块展开,只不过从时间线来看各有侧重。

比特币中国占据先机,一时坐上了全球比特币交易的头把交椅。2014年秋天,比特币中国的交易量达到顶峰,最高时占据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的48%。

紧接着,莱特币逐渐被投资者接受,成为仅次于比特币、全球流通市值第二的虚拟货币,当时圈内还流行着比特金、莱特银的说法。

由于率先开启莱特币交易,OKCoin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另一方面,Mt.Gox的倒闭,也给中国平台带来了机会,交易业务逐渐向海外拓展。

除此之外,三家也开始在比特币支付展开布局。

比特币中国创立之初,愿景是“未来每个人都使用比特币”,使命定位于“向全世界提供最可靠、最便捷的数字货币服务”。“比特币的落地应用”是该平台一个重要的方向。

2014年10月21日,比特币中国矿池正式上线,作为比特币中国矿池、交易、支付三位一体鼎式格局中的一足。

j05.jpg

比特币中国四周年庆祝现场


除了矿池和交易业务,比特币中国还在当年11月,正式上线了支付平台极付(JustPay),与多家电商合作,接入比特币支付。几乎同一时间,比特币中国聘请前支付宝首席分析师戴庆祝,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这一次聘任,还被大家看作“比特币中国想寻求快步涉入比特币在线支付业务的一个信号”。

雄心可见一斑。

同样打出一手支付牌的还有OK。

2014年11月,OKLink上线,主打国外跨国转账业务,很快覆盖20多个国家,主要客户是全球中小型金融参与者。为此,OKLink还发行了与美元严格挂钩的OK Dallar。

当时的OKLink,自称国内第一个商用区块链技术应用,由钱包、保险箱、商家工具、开放平台等几部分组成。

除了支付和简单的交易服务,OKCoin成立之后也在不断拓宽交易边界。

2014年,OKCoin开始陆续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工具,比如比特币虚拟期货交易、点对点借贷、保证金,以及多重签名的比特币钱包。

但这一年,比特币价格持续低迷,市场传言其中的重要推手是交易平台,他们在没有100%准备金的情况下,开启融资融币业务,部分平台甚至参与做空,从中获取利益,引发大家对做空机制、融资融币的讨论。

2014年5月6日,国内5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比特币中国、OKCoin、CHBTC、BtcTrade),宣布采取“一致的自律行动”,为避免过于投机,不再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杠杆交易,并统一交易费率。

但是仅过一个月,6月15日,火币网推出子平台bitvc,重启融资融币;6月21日凌晨,OKCoin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跟上火币网的步伐,推出“币生币”,重启融资融币业务。对此,OKCoin何一表示:“五大交易所是有过协议,停止融资融币,我们本来打算在国外网站重启,但同行率先开了,大家没强烈反对,我们就连夜炒了碗炒饭出来,行业竞争就是这样不进则退。”

在竞争与利益面前,此前的自律声明,显得有些尴尬。

火币网之前,交易平台赚的是手续费,但火币网一上线,李林就昭告天下,永久免除手续费。这一举措独辟蹊径,带来的影响是:火币网一经推出,用户量便扶摇直上。

j06.jpg

2014年9月13日,火币网一周年


在竞争对手不断拓展业务的时候,火币也开始以交易为核心,拓展版图。

“火币网的业务链十分明晰,从最核心的交易切入,兼顾比特币上游的生产“挖矿”、比特币储存理财、支付应用,形成了一条全产业链的服务。”李林曾说。2015年,火币网参与推出工具类服务解决方案财猫,主打工具类服务解决方案。

比特币中国的领先优势逐渐被赶上,火币网、比特币中国、OKCoin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无论是主打免交易费和火币网,后来前瞻币币交易的币安,还是“挖矿即交易”的FCoin的崛起之路,大都应证了,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那句话:“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4 主流币之外的山寨币战场


2014年到2015年,除了火币网、比特币中国、OKCoin,三大交易所提供比特币、莱特币的交易,在另外一个战场,还有几家主打山寨币交易,比如名气最高的元宝网、比特时代和聚币网。

2013年7月,元宝网前身元宝汇交易所开放交易;11月,元宝联交所上线。作为早期山寨币的集中地,元宝网开创了很多虚拟币的玩法,比如首创平台币元宝币,支持人民币买卖;将元宝币作为游戏、手机话费的充值货币。

除此之外,平台还上线了元宝汇股票,元宝小贷则直接将当比特币、莱特币和元宝币作为数字资产,支持质押换取人民币,相当于一家P2P网贷平台,只不过标的变成了虚拟币。

“我们目前定位于华人用户。”元宝网创始人邓迪曾在Inside Bitcoin国际会议演讲中表示,“我们还做了元宝银币,用来奖励用户的慈善的行为。”除了元宝币,该平台还聚集了大量山寨币,如名车概念的特斯拉币、个人品牌的小咖币,甚至各种概念:随享币 、储备币 、公证币等等。 

“大家去元宝网,主要因为那里有百倍币、千倍币,现在回想,当时的币简直就是白菜价。比特时代那时候有瑞波和恒星,价格也才2~3分。”早期玩家小A回忆说,造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玩家在平台交易。

除了元宝网,比特时代同样是山寨币的聚合地。

比特时代本来做的是媒体,后来才顺势开启了交易板块。“我们进入圈子后,有了一定的人气,布局交易所就变得相对简单。”黄天威说。

左手媒体、右手交易所的策略,让比特时代在熊市中能持续经营,并抽出资金布局微厨、好礼、电商等产品。除了山寨币上币快,比特时代一个重要动作是盘活了部分没有流动性的山寨币。比如将交易停滞的联合币、苹果币、诺尔股、幽灵币、比利股五币合一,形成新的众合币MergeCoin,简称MGC。

另一个平台,聚币网则名副其实。

“当时聚币是‘大赌场’,很多垃圾山寨币,动不动几亿、几十亿的总量,最低几毛一个,庄家也不用拉盘,天天高高兴兴地砸盘收钱,单机币满天飞,还有专门的财团刷交易量。”早期玩家小A这样回忆。


5 新秀轮番上阵


进入2017年,投资数字货币暴富的猎奇新闻增多,更多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出现,角逐之势越发激烈。

2015年赵长鹏离开OKCoin后,在上海创立了比捷科技,专注交易平台的开发,为交易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年中,1CO开始在国内盛行,赵长鹏觉得自己做平台的时机来了。

“现在有这个机会,时机也成熟。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情,过两年,我会问自己‘如果不做这个,我这辈子还想做什么呢?’”

有人说赵长鹏只花了两天时间,带着团队写出了20页的白皮书,筹集了1500万美金。7月14日,币安在上海创立。

郭宏才后来回忆,币安创立前筹资,少有人搭理。早期因为竞争者众多,知名度低、交易量少,众筹币安的BNB在7月末8月初的这段时间,一度处于破发的边缘。“当时我领进去投币安的朋友亏了,来找我闹事儿”。

赵长鹏压力很大。

后来,他在一篇自述里说,“他们早期都投了币安的1CO,纯属对我的支持。他们投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知道1CO是什么东西(这是我非常不推荐的一个投资方法)。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卖过BNB。”

再然后,监管消息传来、币安前瞻的币币交易,带来令人欣羡的营收,币安“短短几个月内成为全球第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这一点不在资本的计划里,甚至也不在币安团队里。”回顾此前的采访,只有何一斩钉截铁地说,币安会成为全球第一。

币安很快成了全球第一。

再然后,今年5月,FCoin带着“交易即挖矿”风风火火登场了,“上线短短半月,交易量不但雄踞全球榜首,还超过第二到第七名的总和。”盛名之外,FCoin面临更多非议,比如频繁发布公告、FT价格跳水、币改失败等等。

不过,FCoin带来了一股“挖矿潮”,更多的交易所步其后尘,纷纷推出交易即挖矿。


---------------------------


比特币十年,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这条赛道上,中国选手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一度领先世界。

从比特币交易,让比特币中国独领风骚,到上线莱特币,让OKCoin迎头赶上,再到以太坊,让云币触摸纳斯达克,山寨币成就了多家交易平台。

随着时间的演进,中国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也因为用户需求的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全球化,格局不断发生改变。

中国数字货币平台竞争从比特币中国一家独大,到与火币网、OKCoin三家鼎立,加上众多山寨币平台同台竞技,紧接着币安、FCoin独领风骚,数千家小平台虎视眈眈。

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杨林科在2014年年底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行业不是看谁最老,而是看谁活得最久。现在牛逼并不能代表以后永远的牛逼。”

2017年9月,比特币中国停止所有交易业务,今年6月,比特币中国宣布,重新回归。

但今时已不同于往日。

硝烟已起,真正的交易平台王者,只有待尘埃落地时,才会露出真面目。


作者:林君

走进神秘的密码学讨论组,比特币就在这里诞生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22:54 • 来自相关话题

Perry Metzger,图片来自:Youtube


2008年10月3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白皮书,说明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这个密码学讨论组见证了大量的创新提案,其中也包括大卫·乔姆(David Chaum)的DigiCash。但是当人们看到比特币这个全新的概念时,依然眼前一亮。

作为这个密码学讨论组的运作者,佩里·梅兹格(Perry Metzger)更是见证了比特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Metzg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精通密码学等相关领域。他说,早在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之前,这个讨论组就经常会谈到数字货币、隐私技术密码学以及系统安全等话题。或许是了解这个群体对数字货币的热情,中本聪才选择在这里公布他的作品。

 
中本聪是谁?
 

第一眼看到比特币白皮书的时候,Metzger并不觉得它能够大获成功,甚至认为这种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个通过密码学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讨论组是存在审查的。由于担心成员过于情绪化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讨论,Metzger表示不得不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讨论有很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Metzger一度阻止过相关的讨论继续下去。

那么既然见证了比特币呱呱坠地,Metzger是否有可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呢?

Metzger表示,当时这个讨论组里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因为隐私技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怀疑中本聪曾在这里用过多个不同的昵称。

至于中本聪是谁,他说,只要ta愿意,ta自然会用私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特币诞生早期中本聪曾挖出100万个比特币)。

另外,他认为,只要一项创新足以改变世界,那么其创造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除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割舍的利益关系。

 
PoW的天才设计
 

在密码学讨论组成员看来,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Chaum的Digicash甚至被马克吐温银行用过。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在Metzger看来,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帮助比特币实现这种特性的是PoW机制,很多数字货币的概念都缺乏并且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

Metzger说,比特币的账本就是拜占庭共识。PoW是实现去中心化的一个天才设计,通过去中心化的拜占庭共识帮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可信的沟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接近完美的方案。

 
比特币的三大问题
 

尽管有接近完美的方案,Metzger认为比特币依然存在缺陷。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太高,不适合用来支付。Metzger说,维持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成本,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攻击。但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偏高,因此不适合用作支付。

另外,Metzger认为PoW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耗费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PoS在延展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好,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一个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

其次,比特币在匿名性方面有所欠缺。比特币账本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可以自由查询交易。但在特定环境中,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交易,如果需要匿名,就比较难了。Metzger认为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比特币缺乏治理机制。他认为加密货币社区存在一些分歧,但技术问题就应该用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去中心化的理想
 

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收获了一众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地区,例如委内瑞拉,比特币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

Metzger承认,比特币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依然不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依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

或许将来比特币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又或许会有更优秀的加密货币出现,30年后我们是否还会记得比特币?Metzger说,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

但我们至少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创新技术。Metzger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比特币的出现教会了他更多东西。这项技术最终会如何,他不想去预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追求去中心化货币的理想。(Wendy) 查看全部
201809141215489485.jpg

Perry Metzger,图片来自:Youtube


2008年10月3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白皮书,说明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这个密码学讨论组见证了大量的创新提案,其中也包括大卫·乔姆(David Chaum)的DigiCash。但是当人们看到比特币这个全新的概念时,依然眼前一亮。

作为这个密码学讨论组的运作者,佩里·梅兹格(Perry Metzger)更是见证了比特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Metzg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精通密码学等相关领域。他说,早在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之前,这个讨论组就经常会谈到数字货币、隐私技术密码学以及系统安全等话题。或许是了解这个群体对数字货币的热情,中本聪才选择在这里公布他的作品。

 
中本聪是谁?
 

第一眼看到比特币白皮书的时候,Metzger并不觉得它能够大获成功,甚至认为这种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个通过密码学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讨论组是存在审查的。由于担心成员过于情绪化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讨论,Metzger表示不得不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讨论有很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Metzger一度阻止过相关的讨论继续下去。

那么既然见证了比特币呱呱坠地,Metzger是否有可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呢?

Metzger表示,当时这个讨论组里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因为隐私技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怀疑中本聪曾在这里用过多个不同的昵称。

至于中本聪是谁,他说,只要ta愿意,ta自然会用私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特币诞生早期中本聪曾挖出100万个比特币)。

另外,他认为,只要一项创新足以改变世界,那么其创造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除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割舍的利益关系。

 
PoW的天才设计
 

在密码学讨论组成员看来,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Chaum的Digicash甚至被马克吐温银行用过。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在Metzger看来,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帮助比特币实现这种特性的是PoW机制,很多数字货币的概念都缺乏并且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

Metzger说,比特币的账本就是拜占庭共识。PoW是实现去中心化的一个天才设计,通过去中心化的拜占庭共识帮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可信的沟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接近完美的方案。

 
比特币的三大问题
 

尽管有接近完美的方案,Metzger认为比特币依然存在缺陷。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太高,不适合用来支付。Metzger说,维持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成本,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攻击。但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偏高,因此不适合用作支付。

另外,Metzger认为PoW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耗费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PoS在延展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好,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一个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

其次,比特币在匿名性方面有所欠缺。比特币账本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可以自由查询交易。但在特定环境中,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交易,如果需要匿名,就比较难了。Metzger认为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比特币缺乏治理机制。他认为加密货币社区存在一些分歧,但技术问题就应该用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去中心化的理想
 

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收获了一众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地区,例如委内瑞拉,比特币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

Metzger承认,比特币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依然不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依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

或许将来比特币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又或许会有更优秀的加密货币出现,30年后我们是否还会记得比特币?Metzger说,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

但我们至少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创新技术。Metzger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比特币的出现教会了他更多东西。这项技术最终会如何,他不想去预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追求去中心化货币的理想。(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