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

美国银行

建议叫停与回应,Facebook将如何应对监管诘难

项目gongxia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5 11:58 • 来自相关话题

Libra的权衡。



从昨日美国立法机构的四位主席联名向马克·扎克伯格等多名Facebook高管发出公开信,要求其暂停所有有关Libra加密货币的开发并举行听证会后。今天,已确认参与听证会的Libra项目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也做出了回应。

一方是美国监管保守派的来势汹汹,另一方则是早有对策的发币大亨。而Facebook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监管,实际上,这从Libra的体系构架和此次大卫·马库斯的回应中已经初现端倪。


保守派的担忧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计划开发一种名为Libra的新型加密货币,以及一种存储这种加密货币的数字钱包Calibra。

这个在对外公布之初就已经获得包括Facebook、万事达、Visa等28家国际大公司支持,影响力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项目,直接打了美国监管一个措手不及。

反应最快的是Maxine Waters,这位美众议院民主党人、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在该项目公布后不久,就率先提出了暂时搁置的要求。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也陆续有超过30个美国团体呼吁叫停Libra。

终于,在昨日,Maxine Waters联合了包括众议院财政小组委员会在内的等多方监管势力联名向Facebook发难。

据了解,在致Facebook高管的公开信中,保守派的担忧有以下几点:


1、总部设在瑞士

公开信中表示,这个体系的总部设在瑞士,即旨在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相抗衡。如果不能停止开发工作,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由瑞士控制的、一旦失败将会引发金融海啸的新体系。”


2、影响力过于巨大

单就Facebook而言,其用户已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的用户,而保守派认为,Libra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如果不加以监管,将对国家乃至全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Libra白皮书披露信息不足

包括Maxine Waters在内的众议院民主党人士认为,白皮书中提供的关于libra和Calibra的意图、角色、潜在用途和安全性的信息不足问题,暴露出巨大的风险,其还缺乏明确的监管保护。而这些漏洞还可能会被坏人利用和掩盖。


4、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

公开信中列举了以往加密货币被盗的事例,其认为,那些使用Facebook数字钱包的用户——在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可能存储数万亿美元 ——也可能成为黑客的目标。例如,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黑客从加密货币交易所窃取了近10亿美元。所以,libra系统还可能提供一个缺乏监管、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的平台。


5、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

一直以来,Facebook都饱受隐私方面的争议,而这也成为了保守派的诘难点。公开信中表示,鉴于Facebook过去麻烦不断,所以Libra面临的风险会更加明显,因为该公司并不能一直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例如,2016年特朗普竞选活动聘请的政治咨询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可以访问超过5000万Facebook用户的私人数据,用于影响投票行为。不仅如此,仅在2019年第一季度,Facebook就删除了22亿多个虚假账户,包括那些宣传恐怖主义宣传和发布仇恨言论的账户。近期,Facebook还被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起诉,理由是该其广告平台违反住房平等法律。

基于以上几点,保守派人士认为,应该立即停止Libra的开发工作。而在停止期间,打算就加密货币的风险和优势举行公开听证会,并探讨立法解决方案。而在立法出台前,不能恢复Libra的开发工作。


Libra的市场设计逻辑应对


时间退回到今年5月,彼时,在距离Facebook发币貌似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市场上对Facebook的发币事宜并不看好。

而当时质疑Facebook Coin可能是“信誉积分”、“中心化”、“隐私”等的评论,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逐渐变为“影响”、“监管”、“技术”。显然,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人们热议的焦点也随之转移。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人们的关注点,可能成为Facebook应对监管的关键。

而此间的重点就在于Facebook会如何在“积分”与“稳定币”之间进行权衡。

如何在保持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实现权力下放、如何在依赖本地机构的同时与加密市场接轨、又如何权衡区块链与非区块链的争议……

实际上,在6月18日当天,除了Libra白皮书和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外,同时上线的还有一篇由Calibra资助支持编纂的一篇学术论文。而该论文中的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的长期均衡理论”正是Libra践行的市场设计逻辑。

记者曾在“Libra如何践行区块链+市场设计新思路,POS创建全球合约的新捷径?”一文中公布了该论文。

该论文分析称,“POS下的关系合约仅依赖于本地机构——但是将它们与密码学结合起来可以创建一个正式的平台全球合约。”

其表示,传统的金融体系通过由执法机构支持的相关契约来维持信任,而在POS设计中,只要将金融基础设施及其治理的控制权分配给被信任的中介机构,那么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金融中的集中化、高费用、交易壁垒等问题,还可以降低金融体系对破产的弹性和第三方的干涉。

而Libra现有的28位合作公司(最后目标为上百名合作公司),正是对集中性和权力下放的权衡,这类似于现如今众多POS项目中的节点,但Libra的节点代表是“强有力的地方机构”,而这些地方机构也可能成为对监管的权衡。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技术政策专家Kevin Werbach就评论称,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为什么PoS创造的激励与一个正在出现的法律/制度上可执行的制度相兼容,而关系合约并不一定存在。

“承认法律/制度环境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它使可伸缩性和治理变得容易得多。但它创造了自己的一套权衡。”Kevin Werbach的这一评论完美的映照了属于Libra的尝试。


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看具体的应对措施


当地时间7月3日,Facebook Libra项目负责人David Marcus于个人Facebook发布长文《Libra, 2 weeks in》,就过去两周Libra所遇到的一些质疑及误解进行解释。

而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可以看到Libra的初步应对:


1、Facebook并不掌管Libra

David Marcus表示,Facebook不会控制Libra网络、货币或其支持储备。Facebook将只是Libra协会的一百多名会员之一。不会有任何特权。这样一来,有关于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就不会牵扯到Libra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Facebook拥有并控制着Calibra,但它不会看到Calibra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人们将有很多方式来利用Libra并进入网络。你将能够使用一系列托管钱包和非托管钱包,这些钱包之间将具有完全的互操作性,这意味着你将能够通过不同公司的钱包支付和接收支付,甚至使用你自己运行的软件钱包。底线是,你不必相信Facebook就能从天秤座中获益。Facebook也不会对天秤座网络承担任何特殊责任。但我们希望人们会对Calibra钱包有好感。我们已经清楚我们的财务数据分离方法,我们将履行我们的承诺,努力实现真正的效用。”


2、Libra不是开放的,也并非去中心化

David Marcus表示,虽然节点的可替换性是区块链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为什么Libra致力于在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无许可状态。但同时,通过可在受管制的环境中运作并具有确保网络基础阶段完整性所需专业知识的可信实体来启动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其认为,100个地理上分散的、行业上多样化的组织是相当去中心的。可能在平衡状态下并不够,但就启动阶段来说确实如此。对比来看,其他区块链上矿工的权力集中问题往往被忽视。但毫无疑问,还存在更多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可以看到,Libra此番基于集中性的变相权力下放的举措,与目前的区块链市场的公链项目相比,可能具备更高的“去中心化”属性,与此同时,因为是非去中心化的,所以Libra更容易符合监管的需求。


3、为什么Libra协会的章程仍未确定?

Libra的章程应该由初始成员共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Libra网络才会成为公共产品,这也是Libra有关信息尚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4、以KYC检验抵制洗钱

对于监管方质疑的“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David Marcus表示Libra会在资金出入时进行适当的KYC检验,除此之外,执法和监管机构亦可对链上活动进行自主分析。Libra协会将继续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积极、公开地与所有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接触。所以,Libra应改进监测和执行力,而非被阻止。

可以看到,有关于监管的质疑,Facebook也是早有准备。当然,就目前的监管诘难与Facebook回应来看,双方的矛盾显然还不止于此,而Facebook是否还留有后手,只能期待接下来听证会的进展。


原创:共享财经 Neo 查看全部
Libra-GovColumns.jpg


Libra的权衡。




从昨日美国立法机构的四位主席联名向马克·扎克伯格等多名Facebook高管发出公开信,要求其暂停所有有关Libra加密货币的开发并举行听证会后。今天,已确认参与听证会的Libra项目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也做出了回应。

一方是美国监管保守派的来势汹汹,另一方则是早有对策的发币大亨。而Facebook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监管,实际上,这从Libra的体系构架和此次大卫·马库斯的回应中已经初现端倪。


保守派的担忧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计划开发一种名为Libra的新型加密货币,以及一种存储这种加密货币的数字钱包Calibra。

这个在对外公布之初就已经获得包括Facebook、万事达、Visa等28家国际大公司支持,影响力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项目,直接打了美国监管一个措手不及。

反应最快的是Maxine Waters,这位美众议院民主党人、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在该项目公布后不久,就率先提出了暂时搁置的要求。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也陆续有超过30个美国团体呼吁叫停Libra。

终于,在昨日,Maxine Waters联合了包括众议院财政小组委员会在内的等多方监管势力联名向Facebook发难。

据了解,在致Facebook高管的公开信中,保守派的担忧有以下几点:


1、总部设在瑞士

公开信中表示,这个体系的总部设在瑞士,即旨在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相抗衡。如果不能停止开发工作,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由瑞士控制的、一旦失败将会引发金融海啸的新体系。”


2、影响力过于巨大

单就Facebook而言,其用户已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的用户,而保守派认为,Libra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如果不加以监管,将对国家乃至全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Libra白皮书披露信息不足

包括Maxine Waters在内的众议院民主党人士认为,白皮书中提供的关于libra和Calibra的意图、角色、潜在用途和安全性的信息不足问题,暴露出巨大的风险,其还缺乏明确的监管保护。而这些漏洞还可能会被坏人利用和掩盖。


4、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

公开信中列举了以往加密货币被盗的事例,其认为,那些使用Facebook数字钱包的用户——在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可能存储数万亿美元 ——也可能成为黑客的目标。例如,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黑客从加密货币交易所窃取了近10亿美元。所以,libra系统还可能提供一个缺乏监管、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的平台。


5、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

一直以来,Facebook都饱受隐私方面的争议,而这也成为了保守派的诘难点。公开信中表示,鉴于Facebook过去麻烦不断,所以Libra面临的风险会更加明显,因为该公司并不能一直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例如,2016年特朗普竞选活动聘请的政治咨询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可以访问超过5000万Facebook用户的私人数据,用于影响投票行为。不仅如此,仅在2019年第一季度,Facebook就删除了22亿多个虚假账户,包括那些宣传恐怖主义宣传和发布仇恨言论的账户。近期,Facebook还被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起诉,理由是该其广告平台违反住房平等法律。

基于以上几点,保守派人士认为,应该立即停止Libra的开发工作。而在停止期间,打算就加密货币的风险和优势举行公开听证会,并探讨立法解决方案。而在立法出台前,不能恢复Libra的开发工作。


Libra的市场设计逻辑应对


时间退回到今年5月,彼时,在距离Facebook发币貌似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市场上对Facebook的发币事宜并不看好。

而当时质疑Facebook Coin可能是“信誉积分”、“中心化”、“隐私”等的评论,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逐渐变为“影响”、“监管”、“技术”。显然,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人们热议的焦点也随之转移。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人们的关注点,可能成为Facebook应对监管的关键。

而此间的重点就在于Facebook会如何在“积分”与“稳定币”之间进行权衡。

如何在保持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实现权力下放、如何在依赖本地机构的同时与加密市场接轨、又如何权衡区块链与非区块链的争议……

实际上,在6月18日当天,除了Libra白皮书和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外,同时上线的还有一篇由Calibra资助支持编纂的一篇学术论文。而该论文中的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的长期均衡理论”正是Libra践行的市场设计逻辑。

记者曾在“Libra如何践行区块链+市场设计新思路,POS创建全球合约的新捷径?”一文中公布了该论文。

该论文分析称,“POS下的关系合约仅依赖于本地机构——但是将它们与密码学结合起来可以创建一个正式的平台全球合约。”

其表示,传统的金融体系通过由执法机构支持的相关契约来维持信任,而在POS设计中,只要将金融基础设施及其治理的控制权分配给被信任的中介机构,那么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金融中的集中化、高费用、交易壁垒等问题,还可以降低金融体系对破产的弹性和第三方的干涉。

而Libra现有的28位合作公司(最后目标为上百名合作公司),正是对集中性和权力下放的权衡,这类似于现如今众多POS项目中的节点,但Libra的节点代表是“强有力的地方机构”,而这些地方机构也可能成为对监管的权衡。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技术政策专家Kevin Werbach就评论称,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为什么PoS创造的激励与一个正在出现的法律/制度上可执行的制度相兼容,而关系合约并不一定存在。

“承认法律/制度环境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它使可伸缩性和治理变得容易得多。但它创造了自己的一套权衡。”Kevin Werbach的这一评论完美的映照了属于Libra的尝试。


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看具体的应对措施


当地时间7月3日,Facebook Libra项目负责人David Marcus于个人Facebook发布长文《Libra, 2 weeks in》,就过去两周Libra所遇到的一些质疑及误解进行解释。

而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可以看到Libra的初步应对:


1、Facebook并不掌管Libra

David Marcus表示,Facebook不会控制Libra网络、货币或其支持储备。Facebook将只是Libra协会的一百多名会员之一。不会有任何特权。这样一来,有关于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就不会牵扯到Libra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Facebook拥有并控制着Calibra,但它不会看到Calibra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人们将有很多方式来利用Libra并进入网络。你将能够使用一系列托管钱包和非托管钱包,这些钱包之间将具有完全的互操作性,这意味着你将能够通过不同公司的钱包支付和接收支付,甚至使用你自己运行的软件钱包。底线是,你不必相信Facebook就能从天秤座中获益。Facebook也不会对天秤座网络承担任何特殊责任。但我们希望人们会对Calibra钱包有好感。我们已经清楚我们的财务数据分离方法,我们将履行我们的承诺,努力实现真正的效用。”


2、Libra不是开放的,也并非去中心化

David Marcus表示,虽然节点的可替换性是区块链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为什么Libra致力于在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无许可状态。但同时,通过可在受管制的环境中运作并具有确保网络基础阶段完整性所需专业知识的可信实体来启动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其认为,100个地理上分散的、行业上多样化的组织是相当去中心的。可能在平衡状态下并不够,但就启动阶段来说确实如此。对比来看,其他区块链上矿工的权力集中问题往往被忽视。但毫无疑问,还存在更多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可以看到,Libra此番基于集中性的变相权力下放的举措,与目前的区块链市场的公链项目相比,可能具备更高的“去中心化”属性,与此同时,因为是非去中心化的,所以Libra更容易符合监管的需求。


3、为什么Libra协会的章程仍未确定?

Libra的章程应该由初始成员共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Libra网络才会成为公共产品,这也是Libra有关信息尚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4、以KYC检验抵制洗钱

对于监管方质疑的“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David Marcus表示Libra会在资金出入时进行适当的KYC检验,除此之外,执法和监管机构亦可对链上活动进行自主分析。Libra协会将继续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积极、公开地与所有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接触。所以,Libra应改进监测和执行力,而非被阻止。

可以看到,有关于监管的质疑,Facebook也是早有准备。当然,就目前的监管诘难与Facebook回应来看,双方的矛盾显然还不止于此,而Facebook是否还留有后手,只能期待接下来听证会的进展。


原创:共享财经 Neo

摩根、汇丰、花旗决战区块链,谁能称霸跨境支付?

市场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5-07 10:51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近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又拿下一项有关区块链的专利。此前,美国银行以 50 多份专利成为了拥有最多区块链相关专利的银行,美国银行也正希望通过专利申请,在区块链领域抢占先机。

事实上,不只美国银行,自去年以来,大量海外银行已纷纷进场,除了专利申请,还基于区块链发行债券、结算货币、信用证等。

Odaily星球日报针对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八大海外银行的区块链布局进行盘点后发现,这八大银行在区块链上公开的应用内容有足足 84 项。

在此前,金融一度被认为是区块链的最佳应用场景。人们认为,区块链会革中心化金融机构的命,有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现有的业务职能体系。

显然,现在区块链成为了海外八大银行们争相抢滩的高地。这寓意着,中心化的金融机构意识到了止步的风险,在变革来临前,中心化的银行们正在顺应前沿趋势,进行自我革命。


海外银行涌向区块链,38% 为贸易金融相关


根据 Relbanks 于 2018 年做出的世界银行市值规模排名,Odaily星球日报从中挑选出了在区块链业务中探索广泛且市值排名位列全球前茅的八大海外银行,分别是摩根大通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集团、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花旗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高盛集团、瑞银集团。

八大海外银行中,摩根大通是最早涉猎区块链领域的海外银行,其早在 2013 年就向美国专利局申请过比特币相关专利。

其中,区块链布局最多的前三名银行分别是汇丰、高盛以及美国银行。汇丰在将区块链应用上,起步时机稍落后其余 7 家,但其应用区块链的速度却遥遥领先,应用试水高达 15 项。

经盘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八大海外银行多在 2018 年前后开始大范围拓展区块链应用方向的实验。

综合银行的区块链探索方向来看,贸易金融领域是银行之间争相蚕食的应用宝地,主要应用在信用证、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三大方面。

粗略统计,八大银行 84 项区块链业务中,共有 33 项与贸易金融、支付相关,占比 38%。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均曾尝试过使用发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来进行支付方向的探索,以改造中心化金融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痛点。





(注:本图为市值前三银行区块链布局)


汇丰押注区块链+贸易金融


当银行们试验区块链的不同应用可能时,汇丰银行几乎全力扑在了贸易金融上。这也是由汇丰的历史决定的。

从初创时期,贸易融资就是汇丰的一大特色业务。

一个世纪前,汇丰银行在香港创立,汇丰银行的本名是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汇丰”一词也是香港人给起的,一方面是取的“汇款丰富”的吉利寓意;另一方面,人们希望该银行所从事的国际汇兑业务能生意兴隆。

早期,汇丰银行主营业务以提供贸易融资为主,该银行曾为中国及欧洲之间频繁的跨境商贸活动提供资金。

在 20 世纪初期,汇丰银行曾向亚洲各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是英国政府在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所开账户的重要银行。

汇丰银行向来是贸易金融业务的主力兵。有数据显示,2017 年,汇丰在贸易金融方面的收入达到 25.2 亿美元,是全球贸易金融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据悉,在贸易金融中,银行们提供信用证、融资机制供应以及对客户的财务管理等服务,多使用的是纸质文件,交易时长也长达数日。

据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当前汇丰公开的区块链应用共有 15 项,其中 13 项标的在贸易金融上。





(注:本图为汇丰银行区块链布局)


对比起多在 2015 至 2017 年期间开始区块链应用的其他银行来说,汇丰虽起步稍晚,但推进的力度却不小。有数据统计,汇丰银行在 2017 年投入到区块链技术中的资金大约有 2 亿美元,预计 2019 年则会达到 4 亿美元。

2018 年 5 月,汇丰通过区块链技术,给农业巨头嘉吉集团(Cargill)的一笔大豆货物交易开出了首张信用证,汇丰所使用的 R3 公司的 corda 平台也在这时正式投入商用。

有了区块链,贸易金融无纸化了、交易耗时也得以精简到数个小时以内。汇丰评价,使用区块链技术将能够降低信用证和其他欺诈风险,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减少贸易融资失误。

头部军汇丰的试验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汇丰正在革自己的命。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会对 9 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金融行业构成巨大的冲击。

对此,汇丰银行表示认可,其称,在未来几年,区块链将显著减少传统贸易金融活动。

时任汇丰贸易融资业务负责人 Vivek Ramachandran 也称,这一技术(区块链+贸易金融)已经做好商业化应用的准备,下一步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相关协议中来。

在去中心化金融彻底冲垮、吞噬中心化金融之前,头部军队中的老手玩家汇丰早已做好了“去中心化”的准备。


人人觊觎的跨境支付市场


再细分一些,跨境支付则是贸易金融领域里的一片蓝海。

跨境支付的市场体量不容小觑,早在 2015 年时,跨境支付带来的收入规模就已经达到了 3000 亿美元,跨境支付带来的交易费却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费的 40%。

麦肯锡曾预计,到 2020 年,跨境支付有望创造高于 2 万亿美元的收入;到 2022 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将达到 6 万亿笔。

毫无疑问,跨境支付是一块拥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大蛋糕。

报告调查到,在这高达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市场中,92% 是 B2B 支付,而 B2B 的支付中, 90% 的交易是通过银行进行的。而当前,银行间统一采用的是 SWIFT 通道,这之中的成本费用并不小。

有数据统计,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 25 美元到 35 美元之间,最终用户(付款人)的平均成本达到转账金额的 7.68%。

与此同时,跨境转账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来对账,通过 SWIFT 来进行跨境支付的到账时间往往在 3 至 5 天。

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结算时间,是当前跨境支付最痛的痛点。

对于银行来说,区块链技术正有可能帮助解决跨境支付的成本问题,颠覆当前 SWIFT 设下的护城河。

区块链技术在之中最核心的作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麦肯锡报告《区块链: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中称,区块链技术在 B2B 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其中约 75% 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 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

所有人都想瓜分这一块诱人的奶酪。

在 Odaily星球日报所盘点的这八大银行均有尝试在自己的支付业务中应用区块链。为此,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四家银行还曾尝试过“发币”。

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另一方面更严峻的现实却是,跨境支付的生意并不好做。

花旗银行是最早试验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痛点的企业,早在 2015 年时,花旗这家美国老牌银行就曾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citicoin 来改造跨境支付业务。在默默坚持了 4 年之后,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9 年,摩根大通大张旗鼓推出用于支付结算的 JPMcoin 后,花旗宣布中止其 citicoin 计划,放弃跨境支付转向自己更擅长的贸易融资领域。

花旗此举是在间接向外界解释,自己尝试过,但终究没啃下跨境支付的蛋糕,SWIFT 定下的传统格局难以撼动。





(注:本图为花旗银行区块链布局)


而摩根大通却依旧一心要挑战和颠覆 SWIFT 的霸权,这又意欲为何?

事实上,摩根大通在推出 JPMcoin 之前,就推出了基于自己私有链“Quorum”的银行间支付平台 IIN,在该方案下,摩根大通已经组建了一只由 185 家银行组成的联盟队伍,JPMcoin 拥有了最初的落地应用场景。

作为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既有实力的资金实力又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摩根大通的确有可能成为这次变革中一呼百应的领导者。


美国银行缘何热衷区块链?


尽管上述大多都是正在试验或者论证阶段,但不管最后效果如何,美国的银行几乎将能看到的业务都加入了区块链技术。

美国的银行为何如此“拥抱”区块链?

银行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银行“优待”区块链的背后是美国政府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因素的考量。

自二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握有全球金融主导权。不过,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有所松动。而且,全球贸易美元结算体系,特别是国际汇款,需要经由多家银行的专用网络,成本高又耗时不可避免。

区块链的出现,让美国看到了“契机”。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其次,擅长玩货币游戏的美国当然不会允许一个交易市场游离于自己的管控之外。美国银行积极布局区块链,通过与美元挂钩,将加密货币市场纳入美国金融市场的网络中去,进而争夺未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权。

最后,区块链技术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在线交易方式信任和安全问题,或成为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美国政府认识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正如同 1993 年的互联网概念一样,即便当下大部分人对此还不是十分了解,但十年之后,就会完全无法想象没有区块链技术的社会该如何运转。

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融会贯通,一方面将推动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拉开世界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抢占未来科技高地,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规则。





(注:本图为三菱、高盛、瑞银三家银行区块链布局)


文:昕楠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查看全部
banks.jpg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近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又拿下一项有关区块链的专利。此前,美国银行以 50 多份专利成为了拥有最多区块链相关专利的银行,美国银行也正希望通过专利申请,在区块链领域抢占先机。

事实上,不只美国银行,自去年以来,大量海外银行已纷纷进场,除了专利申请,还基于区块链发行债券、结算货币、信用证等。

Odaily星球日报针对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八大海外银行的区块链布局进行盘点后发现,这八大银行在区块链上公开的应用内容有足足 84 项。

在此前,金融一度被认为是区块链的最佳应用场景。人们认为,区块链会革中心化金融机构的命,有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现有的业务职能体系。

显然,现在区块链成为了海外八大银行们争相抢滩的高地。这寓意着,中心化的金融机构意识到了止步的风险,在变革来临前,中心化的银行们正在顺应前沿趋势,进行自我革命。


海外银行涌向区块链,38% 为贸易金融相关


根据 Relbanks 于 2018 年做出的世界银行市值规模排名,Odaily星球日报从中挑选出了在区块链业务中探索广泛且市值排名位列全球前茅的八大海外银行,分别是摩根大通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集团、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花旗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高盛集团、瑞银集团。

八大海外银行中,摩根大通是最早涉猎区块链领域的海外银行,其早在 2013 年就向美国专利局申请过比特币相关专利。

其中,区块链布局最多的前三名银行分别是汇丰、高盛以及美国银行。汇丰在将区块链应用上,起步时机稍落后其余 7 家,但其应用区块链的速度却遥遥领先,应用试水高达 15 项。

经盘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八大海外银行多在 2018 年前后开始大范围拓展区块链应用方向的实验。

综合银行的区块链探索方向来看,贸易金融领域是银行之间争相蚕食的应用宝地,主要应用在信用证、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三大方面。

粗略统计,八大银行 84 项区块链业务中,共有 33 项与贸易金融、支付相关,占比 38%。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均曾尝试过使用发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来进行支付方向的探索,以改造中心化金融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痛点。

201905070943212.jpg

(注:本图为市值前三银行区块链布局)


汇丰押注区块链+贸易金融


当银行们试验区块链的不同应用可能时,汇丰银行几乎全力扑在了贸易金融上。这也是由汇丰的历史决定的。

从初创时期,贸易融资就是汇丰的一大特色业务。

一个世纪前,汇丰银行在香港创立,汇丰银行的本名是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汇丰”一词也是香港人给起的,一方面是取的“汇款丰富”的吉利寓意;另一方面,人们希望该银行所从事的国际汇兑业务能生意兴隆。

早期,汇丰银行主营业务以提供贸易融资为主,该银行曾为中国及欧洲之间频繁的跨境商贸活动提供资金。

在 20 世纪初期,汇丰银行曾向亚洲各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是英国政府在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所开账户的重要银行。

汇丰银行向来是贸易金融业务的主力兵。有数据显示,2017 年,汇丰在贸易金融方面的收入达到 25.2 亿美元,是全球贸易金融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据悉,在贸易金融中,银行们提供信用证、融资机制供应以及对客户的财务管理等服务,多使用的是纸质文件,交易时长也长达数日。

据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当前汇丰公开的区块链应用共有 15 项,其中 13 项标的在贸易金融上。

201905070943224.jpg

(注:本图为汇丰银行区块链布局)


对比起多在 2015 至 2017 年期间开始区块链应用的其他银行来说,汇丰虽起步稍晚,但推进的力度却不小。有数据统计,汇丰银行在 2017 年投入到区块链技术中的资金大约有 2 亿美元,预计 2019 年则会达到 4 亿美元。

2018 年 5 月,汇丰通过区块链技术,给农业巨头嘉吉集团(Cargill)的一笔大豆货物交易开出了首张信用证,汇丰所使用的 R3 公司的 corda 平台也在这时正式投入商用。

有了区块链,贸易金融无纸化了、交易耗时也得以精简到数个小时以内。汇丰评价,使用区块链技术将能够降低信用证和其他欺诈风险,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减少贸易融资失误。

头部军汇丰的试验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汇丰正在革自己的命。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会对 9 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金融行业构成巨大的冲击。

对此,汇丰银行表示认可,其称,在未来几年,区块链将显著减少传统贸易金融活动。

时任汇丰贸易融资业务负责人 Vivek Ramachandran 也称,这一技术(区块链+贸易金融)已经做好商业化应用的准备,下一步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相关协议中来。

在去中心化金融彻底冲垮、吞噬中心化金融之前,头部军队中的老手玩家汇丰早已做好了“去中心化”的准备。


人人觊觎的跨境支付市场


再细分一些,跨境支付则是贸易金融领域里的一片蓝海。

跨境支付的市场体量不容小觑,早在 2015 年时,跨境支付带来的收入规模就已经达到了 3000 亿美元,跨境支付带来的交易费却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费的 40%。

麦肯锡曾预计,到 2020 年,跨境支付有望创造高于 2 万亿美元的收入;到 2022 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将达到 6 万亿笔。

毫无疑问,跨境支付是一块拥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大蛋糕。

报告调查到,在这高达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市场中,92% 是 B2B 支付,而 B2B 的支付中, 90% 的交易是通过银行进行的。而当前,银行间统一采用的是 SWIFT 通道,这之中的成本费用并不小。

有数据统计,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 25 美元到 35 美元之间,最终用户(付款人)的平均成本达到转账金额的 7.68%。

与此同时,跨境转账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来对账,通过 SWIFT 来进行跨境支付的到账时间往往在 3 至 5 天。

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结算时间,是当前跨境支付最痛的痛点。

对于银行来说,区块链技术正有可能帮助解决跨境支付的成本问题,颠覆当前 SWIFT 设下的护城河。

区块链技术在之中最核心的作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麦肯锡报告《区块链: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中称,区块链技术在 B2B 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其中约 75% 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 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

所有人都想瓜分这一块诱人的奶酪。

在 Odaily星球日报所盘点的这八大银行均有尝试在自己的支付业务中应用区块链。为此,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四家银行还曾尝试过“发币”。

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另一方面更严峻的现实却是,跨境支付的生意并不好做。

花旗银行是最早试验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痛点的企业,早在 2015 年时,花旗这家美国老牌银行就曾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citicoin 来改造跨境支付业务。在默默坚持了 4 年之后,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9 年,摩根大通大张旗鼓推出用于支付结算的 JPMcoin 后,花旗宣布中止其 citicoin 计划,放弃跨境支付转向自己更擅长的贸易融资领域。

花旗此举是在间接向外界解释,自己尝试过,但终究没啃下跨境支付的蛋糕,SWIFT 定下的传统格局难以撼动。

201905070943226.jpg

(注:本图为花旗银行区块链布局)


而摩根大通却依旧一心要挑战和颠覆 SWIFT 的霸权,这又意欲为何?

事实上,摩根大通在推出 JPMcoin 之前,就推出了基于自己私有链“Quorum”的银行间支付平台 IIN,在该方案下,摩根大通已经组建了一只由 185 家银行组成的联盟队伍,JPMcoin 拥有了最初的落地应用场景。

作为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既有实力的资金实力又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摩根大通的确有可能成为这次变革中一呼百应的领导者。


美国银行缘何热衷区块链?


尽管上述大多都是正在试验或者论证阶段,但不管最后效果如何,美国的银行几乎将能看到的业务都加入了区块链技术。

美国的银行为何如此“拥抱”区块链?

银行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银行“优待”区块链的背后是美国政府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因素的考量。

自二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握有全球金融主导权。不过,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有所松动。而且,全球贸易美元结算体系,特别是国际汇款,需要经由多家银行的专用网络,成本高又耗时不可避免。

区块链的出现,让美国看到了“契机”。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其次,擅长玩货币游戏的美国当然不会允许一个交易市场游离于自己的管控之外。美国银行积极布局区块链,通过与美元挂钩,将加密货币市场纳入美国金融市场的网络中去,进而争夺未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权。

最后,区块链技术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在线交易方式信任和安全问题,或成为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美国政府认识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正如同 1993 年的互联网概念一样,即便当下大部分人对此还不是十分了解,但十年之后,就会完全无法想象没有区块链技术的社会该如何运转。

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融会贯通,一方面将推动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拉开世界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抢占未来科技高地,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规则。

201905070943238.jpg

(注:本图为三菱、高盛、瑞银三家银行区块链布局)


文:昕楠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美国银行获得加密秘钥设备专利,旨在降低私钥被盗风险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31 22:41 • 来自相关话题

据外媒今日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周二获得了一项存储加密密钥的设备的专利,该专利文件的细节暗示了加密货币的应用。

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周二授予美国银行一项专利。在这项专利中,该行概述了一种用于存储私人密钥(比如区块链平台上使用的密钥)的“强化存储设备”,并解释说,目前,大多数密钥只能存储在本地,只有密码作为保护。

专利声明说,

“在系统的特定实施例中,身份验证例程被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区块链交易或类似交易的一部分进行。”


该专利多次引用了“加密货币”,但总体而言,该文件还保留了其他类型的密钥,以应用于所提出的设备。

根据美国银行的说法,由于存储这些密钥的计算机通常连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本地存储意味着它们“一直容易被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安全的方式来存储私人密码学密钥,”专利继续声明,指出这种存储方法应该“降低”用户私钥被盗的风险。

美国银行建议将其技术专利应用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非常多。

正如《财富》(Fortune) 6月份报道的那样,美国银行已经为数十项可能的应用申请了专利权,以便为未来的用途“做好准备”。

美国银行CTO Catherine Bessant在纽约的一场活动中表示:

"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大规模的机会,但我们希望做好准备。"



原文:New Bank of America's Patent Hints at Plan to Store Cryptocurrency Keys
作者:Nikhilesh De
译者:夕雨 查看全部
201810310607441615.jpg

据外媒今日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周二获得了一项存储加密密钥的设备的专利,该专利文件的细节暗示了加密货币的应用。

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周二授予美国银行一项专利。在这项专利中,该行概述了一种用于存储私人密钥(比如区块链平台上使用的密钥)的“强化存储设备”,并解释说,目前,大多数密钥只能存储在本地,只有密码作为保护。

专利声明说,


“在系统的特定实施例中,身份验证例程被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区块链交易或类似交易的一部分进行。”



该专利多次引用了“加密货币”,但总体而言,该文件还保留了其他类型的密钥,以应用于所提出的设备。

根据美国银行的说法,由于存储这些密钥的计算机通常连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本地存储意味着它们“一直容易被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安全的方式来存储私人密码学密钥,”专利继续声明,指出这种存储方法应该“降低”用户私钥被盗的风险。

美国银行建议将其技术专利应用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非常多。

正如《财富》(Fortune) 6月份报道的那样,美国银行已经为数十项可能的应用申请了专利权,以便为未来的用途“做好准备”。

美国银行CTO Catherine Bessant在纽约的一场活动中表示:


"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大规模的机会,但我们希望做好准备。"




原文:New Bank of America's Patent Hints at Plan to Store Cryptocurrency Keys
作者:Nikhilesh De
译者:夕雨

美国银行及美林证券将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资讯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6 12:36 • 来自相关话题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


美国银行及美林证券将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加密货币产品今年以来,一直受银行巨头们的关注;虽然近期市场较为低迷,比特币市值腰斩,但依然得到金融机构的看好。昨天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美国银行(已收购美林证券)正在开发比特币交易产品。

据了解,该产品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s,是一种远期外汇交易的模式、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对那些实行外汇管制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离岸交易。 )挂钩的比特币衍生品,让客户进行交易。

美林证券推出比特币交易产品,一方面是在加密货币领域加紧布局,同时也是应对来自其他推出加密货币产品的金融机构的挑战。

华尔街的主要金融机构,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同样正在开发与比特币相关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将在受监管的情况下进行交易。高盛首席运营官 David Solomon 在今年 6 月表示,该行已经在帮助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等上市的衍生品,同时正在谨慎地考虑该领域的其他业务。

摩根士丹利银行方面正在计划签订合约,让投资者合理地了解比特币的表现。投资者可以使用价格回报掉期(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则从每笔交易中收取差价。早在今年 1 月,摩根士丹利就推出了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

今年,华尔街金融机构频繁推出比特币相关产品。金融机构的许多高管也纷纷投身加密行业。人才流入是行业增长和主流认可的重要标志,今年 6 月,红杉资本合伙人 MattHuang 宣布离开红杉资本,创建加密货币基金。J.P. 摩根大通高管 AmberBaldet 4 月辞职,创建了去中心化的应用商店 Clovyr;高盛副总裁 ChrisMatta 辞职创办了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更多的在技术方面,如去年 6 月,中国银行和腾讯云合作,共同成立了 “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还包括在跨境支付、底层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国内在鼓励技术发展的同时,为防止 ICO 等活动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强了监管。


作者:十叶希 查看全部
qe7s6ccgv8tgvenx.jpg!heading_.jpg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



美国银行及美林证券将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加密货币产品今年以来,一直受银行巨头们的关注;虽然近期市场较为低迷,比特币市值腰斩,但依然得到金融机构的看好。昨天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美国银行(已收购美林证券)正在开发比特币交易产品。

据了解,该产品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s,是一种远期外汇交易的模式、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对那些实行外汇管制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离岸交易。 )挂钩的比特币衍生品,让客户进行交易。

美林证券推出比特币交易产品,一方面是在加密货币领域加紧布局,同时也是应对来自其他推出加密货币产品的金融机构的挑战。

华尔街的主要金融机构,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同样正在开发与比特币相关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将在受监管的情况下进行交易。高盛首席运营官 David Solomon 在今年 6 月表示,该行已经在帮助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等上市的衍生品,同时正在谨慎地考虑该领域的其他业务。

摩根士丹利银行方面正在计划签订合约,让投资者合理地了解比特币的表现。投资者可以使用价格回报掉期(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则从每笔交易中收取差价。早在今年 1 月,摩根士丹利就推出了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

今年,华尔街金融机构频繁推出比特币相关产品。金融机构的许多高管也纷纷投身加密行业。人才流入是行业增长和主流认可的重要标志,今年 6 月,红杉资本合伙人 MattHuang 宣布离开红杉资本,创建加密货币基金。J.P. 摩根大通高管 AmberBaldet 4 月辞职,创建了去中心化的应用商店 Clovyr;高盛副总裁 ChrisMatta 辞职创办了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更多的在技术方面,如去年 6 月,中国银行和腾讯云合作,共同成立了 “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还包括在跨境支付、底层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国内在鼓励技术发展的同时,为防止 ICO 等活动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强了监管。


作者:十叶希

建议叫停与回应,Facebook将如何应对监管诘难

项目gongxia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5 11:58 • 来自相关话题

Libra的权衡。



从昨日美国立法机构的四位主席联名向马克·扎克伯格等多名Facebook高管发出公开信,要求其暂停所有有关Libra加密货币的开发并举行听证会后。今天,已确认参与听证会的Libra项目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也做出了回应。

一方是美国监管保守派的来势汹汹,另一方则是早有对策的发币大亨。而Facebook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监管,实际上,这从Libra的体系构架和此次大卫·马库斯的回应中已经初现端倪。


保守派的担忧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计划开发一种名为Libra的新型加密货币,以及一种存储这种加密货币的数字钱包Calibra。

这个在对外公布之初就已经获得包括Facebook、万事达、Visa等28家国际大公司支持,影响力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项目,直接打了美国监管一个措手不及。

反应最快的是Maxine Waters,这位美众议院民主党人、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在该项目公布后不久,就率先提出了暂时搁置的要求。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也陆续有超过30个美国团体呼吁叫停Libra。

终于,在昨日,Maxine Waters联合了包括众议院财政小组委员会在内的等多方监管势力联名向Facebook发难。

据了解,在致Facebook高管的公开信中,保守派的担忧有以下几点:


1、总部设在瑞士

公开信中表示,这个体系的总部设在瑞士,即旨在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相抗衡。如果不能停止开发工作,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由瑞士控制的、一旦失败将会引发金融海啸的新体系。”


2、影响力过于巨大

单就Facebook而言,其用户已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的用户,而保守派认为,Libra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如果不加以监管,将对国家乃至全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Libra白皮书披露信息不足

包括Maxine Waters在内的众议院民主党人士认为,白皮书中提供的关于libra和Calibra的意图、角色、潜在用途和安全性的信息不足问题,暴露出巨大的风险,其还缺乏明确的监管保护。而这些漏洞还可能会被坏人利用和掩盖。


4、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

公开信中列举了以往加密货币被盗的事例,其认为,那些使用Facebook数字钱包的用户——在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可能存储数万亿美元 ——也可能成为黑客的目标。例如,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黑客从加密货币交易所窃取了近10亿美元。所以,libra系统还可能提供一个缺乏监管、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的平台。


5、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

一直以来,Facebook都饱受隐私方面的争议,而这也成为了保守派的诘难点。公开信中表示,鉴于Facebook过去麻烦不断,所以Libra面临的风险会更加明显,因为该公司并不能一直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例如,2016年特朗普竞选活动聘请的政治咨询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可以访问超过5000万Facebook用户的私人数据,用于影响投票行为。不仅如此,仅在2019年第一季度,Facebook就删除了22亿多个虚假账户,包括那些宣传恐怖主义宣传和发布仇恨言论的账户。近期,Facebook还被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起诉,理由是该其广告平台违反住房平等法律。

基于以上几点,保守派人士认为,应该立即停止Libra的开发工作。而在停止期间,打算就加密货币的风险和优势举行公开听证会,并探讨立法解决方案。而在立法出台前,不能恢复Libra的开发工作。


Libra的市场设计逻辑应对


时间退回到今年5月,彼时,在距离Facebook发币貌似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市场上对Facebook的发币事宜并不看好。

而当时质疑Facebook Coin可能是“信誉积分”、“中心化”、“隐私”等的评论,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逐渐变为“影响”、“监管”、“技术”。显然,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人们热议的焦点也随之转移。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人们的关注点,可能成为Facebook应对监管的关键。

而此间的重点就在于Facebook会如何在“积分”与“稳定币”之间进行权衡。

如何在保持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实现权力下放、如何在依赖本地机构的同时与加密市场接轨、又如何权衡区块链与非区块链的争议……

实际上,在6月18日当天,除了Libra白皮书和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外,同时上线的还有一篇由Calibra资助支持编纂的一篇学术论文。而该论文中的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的长期均衡理论”正是Libra践行的市场设计逻辑。

记者曾在“Libra如何践行区块链+市场设计新思路,POS创建全球合约的新捷径?”一文中公布了该论文。

该论文分析称,“POS下的关系合约仅依赖于本地机构——但是将它们与密码学结合起来可以创建一个正式的平台全球合约。”

其表示,传统的金融体系通过由执法机构支持的相关契约来维持信任,而在POS设计中,只要将金融基础设施及其治理的控制权分配给被信任的中介机构,那么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金融中的集中化、高费用、交易壁垒等问题,还可以降低金融体系对破产的弹性和第三方的干涉。

而Libra现有的28位合作公司(最后目标为上百名合作公司),正是对集中性和权力下放的权衡,这类似于现如今众多POS项目中的节点,但Libra的节点代表是“强有力的地方机构”,而这些地方机构也可能成为对监管的权衡。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技术政策专家Kevin Werbach就评论称,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为什么PoS创造的激励与一个正在出现的法律/制度上可执行的制度相兼容,而关系合约并不一定存在。

“承认法律/制度环境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它使可伸缩性和治理变得容易得多。但它创造了自己的一套权衡。”Kevin Werbach的这一评论完美的映照了属于Libra的尝试。


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看具体的应对措施


当地时间7月3日,Facebook Libra项目负责人David Marcus于个人Facebook发布长文《Libra, 2 weeks in》,就过去两周Libra所遇到的一些质疑及误解进行解释。

而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可以看到Libra的初步应对:


1、Facebook并不掌管Libra

David Marcus表示,Facebook不会控制Libra网络、货币或其支持储备。Facebook将只是Libra协会的一百多名会员之一。不会有任何特权。这样一来,有关于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就不会牵扯到Libra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Facebook拥有并控制着Calibra,但它不会看到Calibra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人们将有很多方式来利用Libra并进入网络。你将能够使用一系列托管钱包和非托管钱包,这些钱包之间将具有完全的互操作性,这意味着你将能够通过不同公司的钱包支付和接收支付,甚至使用你自己运行的软件钱包。底线是,你不必相信Facebook就能从天秤座中获益。Facebook也不会对天秤座网络承担任何特殊责任。但我们希望人们会对Calibra钱包有好感。我们已经清楚我们的财务数据分离方法,我们将履行我们的承诺,努力实现真正的效用。”


2、Libra不是开放的,也并非去中心化

David Marcus表示,虽然节点的可替换性是区块链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为什么Libra致力于在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无许可状态。但同时,通过可在受管制的环境中运作并具有确保网络基础阶段完整性所需专业知识的可信实体来启动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其认为,100个地理上分散的、行业上多样化的组织是相当去中心的。可能在平衡状态下并不够,但就启动阶段来说确实如此。对比来看,其他区块链上矿工的权力集中问题往往被忽视。但毫无疑问,还存在更多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可以看到,Libra此番基于集中性的变相权力下放的举措,与目前的区块链市场的公链项目相比,可能具备更高的“去中心化”属性,与此同时,因为是非去中心化的,所以Libra更容易符合监管的需求。


3、为什么Libra协会的章程仍未确定?

Libra的章程应该由初始成员共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Libra网络才会成为公共产品,这也是Libra有关信息尚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4、以KYC检验抵制洗钱

对于监管方质疑的“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David Marcus表示Libra会在资金出入时进行适当的KYC检验,除此之外,执法和监管机构亦可对链上活动进行自主分析。Libra协会将继续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积极、公开地与所有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接触。所以,Libra应改进监测和执行力,而非被阻止。

可以看到,有关于监管的质疑,Facebook也是早有准备。当然,就目前的监管诘难与Facebook回应来看,双方的矛盾显然还不止于此,而Facebook是否还留有后手,只能期待接下来听证会的进展。


原创:共享财经 Neo 查看全部
Libra-GovColumns.jpg


Libra的权衡。




从昨日美国立法机构的四位主席联名向马克·扎克伯格等多名Facebook高管发出公开信,要求其暂停所有有关Libra加密货币的开发并举行听证会后。今天,已确认参与听证会的Libra项目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也做出了回应。

一方是美国监管保守派的来势汹汹,另一方则是早有对策的发币大亨。而Facebook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监管,实际上,这从Libra的体系构架和此次大卫·马库斯的回应中已经初现端倪。


保守派的担忧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计划开发一种名为Libra的新型加密货币,以及一种存储这种加密货币的数字钱包Calibra。

这个在对外公布之初就已经获得包括Facebook、万事达、Visa等28家国际大公司支持,影响力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项目,直接打了美国监管一个措手不及。

反应最快的是Maxine Waters,这位美众议院民主党人、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在该项目公布后不久,就率先提出了暂时搁置的要求。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也陆续有超过30个美国团体呼吁叫停Libra。

终于,在昨日,Maxine Waters联合了包括众议院财政小组委员会在内的等多方监管势力联名向Facebook发难。

据了解,在致Facebook高管的公开信中,保守派的担忧有以下几点:


1、总部设在瑞士

公开信中表示,这个体系的总部设在瑞士,即旨在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相抗衡。如果不能停止开发工作,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由瑞士控制的、一旦失败将会引发金融海啸的新体系。”


2、影响力过于巨大

单就Facebook而言,其用户已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的用户,而保守派认为,Libra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如果不加以监管,将对国家乃至全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Libra白皮书披露信息不足

包括Maxine Waters在内的众议院民主党人士认为,白皮书中提供的关于libra和Calibra的意图、角色、潜在用途和安全性的信息不足问题,暴露出巨大的风险,其还缺乏明确的监管保护。而这些漏洞还可能会被坏人利用和掩盖。


4、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

公开信中列举了以往加密货币被盗的事例,其认为,那些使用Facebook数字钱包的用户——在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可能存储数万亿美元 ——也可能成为黑客的目标。例如,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黑客从加密货币交易所窃取了近10亿美元。所以,libra系统还可能提供一个缺乏监管、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的平台。


5、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

一直以来,Facebook都饱受隐私方面的争议,而这也成为了保守派的诘难点。公开信中表示,鉴于Facebook过去麻烦不断,所以Libra面临的风险会更加明显,因为该公司并不能一直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例如,2016年特朗普竞选活动聘请的政治咨询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可以访问超过5000万Facebook用户的私人数据,用于影响投票行为。不仅如此,仅在2019年第一季度,Facebook就删除了22亿多个虚假账户,包括那些宣传恐怖主义宣传和发布仇恨言论的账户。近期,Facebook还被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起诉,理由是该其广告平台违反住房平等法律。

基于以上几点,保守派人士认为,应该立即停止Libra的开发工作。而在停止期间,打算就加密货币的风险和优势举行公开听证会,并探讨立法解决方案。而在立法出台前,不能恢复Libra的开发工作。


Libra的市场设计逻辑应对


时间退回到今年5月,彼时,在距离Facebook发币貌似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市场上对Facebook的发币事宜并不看好。

而当时质疑Facebook Coin可能是“信誉积分”、“中心化”、“隐私”等的评论,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逐渐变为“影响”、“监管”、“技术”。显然,随着Libra白皮书的出现,人们热议的焦点也随之转移。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人们的关注点,可能成为Facebook应对监管的关键。

而此间的重点就在于Facebook会如何在“积分”与“稳定币”之间进行权衡。

如何在保持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实现权力下放、如何在依赖本地机构的同时与加密市场接轨、又如何权衡区块链与非区块链的争议……

实际上,在6月18日当天,除了Libra白皮书和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外,同时上线的还有一篇由Calibra资助支持编纂的一篇学术论文。而该论文中的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的长期均衡理论”正是Libra践行的市场设计逻辑。

记者曾在“Libra如何践行区块链+市场设计新思路,POS创建全球合约的新捷径?”一文中公布了该论文。

该论文分析称,“POS下的关系合约仅依赖于本地机构——但是将它们与密码学结合起来可以创建一个正式的平台全球合约。”

其表示,传统的金融体系通过由执法机构支持的相关契约来维持信任,而在POS设计中,只要将金融基础设施及其治理的控制权分配给被信任的中介机构,那么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金融中的集中化、高费用、交易壁垒等问题,还可以降低金融体系对破产的弹性和第三方的干涉。

而Libra现有的28位合作公司(最后目标为上百名合作公司),正是对集中性和权力下放的权衡,这类似于现如今众多POS项目中的节点,但Libra的节点代表是“强有力的地方机构”,而这些地方机构也可能成为对监管的权衡。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技术政策专家Kevin Werbach就评论称,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为什么PoS创造的激励与一个正在出现的法律/制度上可执行的制度相兼容,而关系合约并不一定存在。

“承认法律/制度环境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它使可伸缩性和治理变得容易得多。但它创造了自己的一套权衡。”Kevin Werbach的这一评论完美的映照了属于Libra的尝试。


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看具体的应对措施


当地时间7月3日,Facebook Libra项目负责人David Marcus于个人Facebook发布长文《Libra, 2 weeks in》,就过去两周Libra所遇到的一些质疑及误解进行解释。

而从David Marcus的回应中可以看到Libra的初步应对:


1、Facebook并不掌管Libra

David Marcus表示,Facebook不会控制Libra网络、货币或其支持储备。Facebook将只是Libra协会的一百多名会员之一。不会有任何特权。这样一来,有关于Facebook本身的隐私问题就不会牵扯到Libra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Facebook拥有并控制着Calibra,但它不会看到Calibra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人们将有很多方式来利用Libra并进入网络。你将能够使用一系列托管钱包和非托管钱包,这些钱包之间将具有完全的互操作性,这意味着你将能够通过不同公司的钱包支付和接收支付,甚至使用你自己运行的软件钱包。底线是,你不必相信Facebook就能从天秤座中获益。Facebook也不会对天秤座网络承担任何特殊责任。但我们希望人们会对Calibra钱包有好感。我们已经清楚我们的财务数据分离方法,我们将履行我们的承诺,努力实现真正的效用。”


2、Libra不是开放的,也并非去中心化

David Marcus表示,虽然节点的可替换性是区块链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为什么Libra致力于在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无许可状态。但同时,通过可在受管制的环境中运作并具有确保网络基础阶段完整性所需专业知识的可信实体来启动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其认为,100个地理上分散的、行业上多样化的组织是相当去中心的。可能在平衡状态下并不够,但就启动阶段来说确实如此。对比来看,其他区块链上矿工的权力集中问题往往被忽视。但毫无疑问,还存在更多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可以看到,Libra此番基于集中性的变相权力下放的举措,与目前的区块链市场的公链项目相比,可能具备更高的“去中心化”属性,与此同时,因为是非去中心化的,所以Libra更容易符合监管的需求。


3、为什么Libra协会的章程仍未确定?

Libra的章程应该由初始成员共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Libra网络才会成为公共产品,这也是Libra有关信息尚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4、以KYC检验抵制洗钱

对于监管方质疑的“Libra可能会成为洗钱平台”,David Marcus表示Libra会在资金出入时进行适当的KYC检验,除此之外,执法和监管机构亦可对链上活动进行自主分析。Libra协会将继续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积极、公开地与所有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接触。所以,Libra应改进监测和执行力,而非被阻止。

可以看到,有关于监管的质疑,Facebook也是早有准备。当然,就目前的监管诘难与Facebook回应来看,双方的矛盾显然还不止于此,而Facebook是否还留有后手,只能期待接下来听证会的进展。


原创:共享财经 Neo

摩根、汇丰、花旗决战区块链,谁能称霸跨境支付?

市场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5-07 10:51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近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又拿下一项有关区块链的专利。此前,美国银行以 50 多份专利成为了拥有最多区块链相关专利的银行,美国银行也正希望通过专利申请,在区块链领域抢占先机。

事实上,不只美国银行,自去年以来,大量海外银行已纷纷进场,除了专利申请,还基于区块链发行债券、结算货币、信用证等。

Odaily星球日报针对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八大海外银行的区块链布局进行盘点后发现,这八大银行在区块链上公开的应用内容有足足 84 项。

在此前,金融一度被认为是区块链的最佳应用场景。人们认为,区块链会革中心化金融机构的命,有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现有的业务职能体系。

显然,现在区块链成为了海外八大银行们争相抢滩的高地。这寓意着,中心化的金融机构意识到了止步的风险,在变革来临前,中心化的银行们正在顺应前沿趋势,进行自我革命。


海外银行涌向区块链,38% 为贸易金融相关


根据 Relbanks 于 2018 年做出的世界银行市值规模排名,Odaily星球日报从中挑选出了在区块链业务中探索广泛且市值排名位列全球前茅的八大海外银行,分别是摩根大通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集团、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花旗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高盛集团、瑞银集团。

八大海外银行中,摩根大通是最早涉猎区块链领域的海外银行,其早在 2013 年就向美国专利局申请过比特币相关专利。

其中,区块链布局最多的前三名银行分别是汇丰、高盛以及美国银行。汇丰在将区块链应用上,起步时机稍落后其余 7 家,但其应用区块链的速度却遥遥领先,应用试水高达 15 项。

经盘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八大海外银行多在 2018 年前后开始大范围拓展区块链应用方向的实验。

综合银行的区块链探索方向来看,贸易金融领域是银行之间争相蚕食的应用宝地,主要应用在信用证、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三大方面。

粗略统计,八大银行 84 项区块链业务中,共有 33 项与贸易金融、支付相关,占比 38%。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均曾尝试过使用发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来进行支付方向的探索,以改造中心化金融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痛点。





(注:本图为市值前三银行区块链布局)


汇丰押注区块链+贸易金融


当银行们试验区块链的不同应用可能时,汇丰银行几乎全力扑在了贸易金融上。这也是由汇丰的历史决定的。

从初创时期,贸易融资就是汇丰的一大特色业务。

一个世纪前,汇丰银行在香港创立,汇丰银行的本名是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汇丰”一词也是香港人给起的,一方面是取的“汇款丰富”的吉利寓意;另一方面,人们希望该银行所从事的国际汇兑业务能生意兴隆。

早期,汇丰银行主营业务以提供贸易融资为主,该银行曾为中国及欧洲之间频繁的跨境商贸活动提供资金。

在 20 世纪初期,汇丰银行曾向亚洲各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是英国政府在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所开账户的重要银行。

汇丰银行向来是贸易金融业务的主力兵。有数据显示,2017 年,汇丰在贸易金融方面的收入达到 25.2 亿美元,是全球贸易金融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据悉,在贸易金融中,银行们提供信用证、融资机制供应以及对客户的财务管理等服务,多使用的是纸质文件,交易时长也长达数日。

据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当前汇丰公开的区块链应用共有 15 项,其中 13 项标的在贸易金融上。





(注:本图为汇丰银行区块链布局)


对比起多在 2015 至 2017 年期间开始区块链应用的其他银行来说,汇丰虽起步稍晚,但推进的力度却不小。有数据统计,汇丰银行在 2017 年投入到区块链技术中的资金大约有 2 亿美元,预计 2019 年则会达到 4 亿美元。

2018 年 5 月,汇丰通过区块链技术,给农业巨头嘉吉集团(Cargill)的一笔大豆货物交易开出了首张信用证,汇丰所使用的 R3 公司的 corda 平台也在这时正式投入商用。

有了区块链,贸易金融无纸化了、交易耗时也得以精简到数个小时以内。汇丰评价,使用区块链技术将能够降低信用证和其他欺诈风险,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减少贸易融资失误。

头部军汇丰的试验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汇丰正在革自己的命。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会对 9 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金融行业构成巨大的冲击。

对此,汇丰银行表示认可,其称,在未来几年,区块链将显著减少传统贸易金融活动。

时任汇丰贸易融资业务负责人 Vivek Ramachandran 也称,这一技术(区块链+贸易金融)已经做好商业化应用的准备,下一步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相关协议中来。

在去中心化金融彻底冲垮、吞噬中心化金融之前,头部军队中的老手玩家汇丰早已做好了“去中心化”的准备。


人人觊觎的跨境支付市场


再细分一些,跨境支付则是贸易金融领域里的一片蓝海。

跨境支付的市场体量不容小觑,早在 2015 年时,跨境支付带来的收入规模就已经达到了 3000 亿美元,跨境支付带来的交易费却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费的 40%。

麦肯锡曾预计,到 2020 年,跨境支付有望创造高于 2 万亿美元的收入;到 2022 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将达到 6 万亿笔。

毫无疑问,跨境支付是一块拥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大蛋糕。

报告调查到,在这高达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市场中,92% 是 B2B 支付,而 B2B 的支付中, 90% 的交易是通过银行进行的。而当前,银行间统一采用的是 SWIFT 通道,这之中的成本费用并不小。

有数据统计,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 25 美元到 35 美元之间,最终用户(付款人)的平均成本达到转账金额的 7.68%。

与此同时,跨境转账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来对账,通过 SWIFT 来进行跨境支付的到账时间往往在 3 至 5 天。

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结算时间,是当前跨境支付最痛的痛点。

对于银行来说,区块链技术正有可能帮助解决跨境支付的成本问题,颠覆当前 SWIFT 设下的护城河。

区块链技术在之中最核心的作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麦肯锡报告《区块链: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中称,区块链技术在 B2B 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其中约 75% 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 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

所有人都想瓜分这一块诱人的奶酪。

在 Odaily星球日报所盘点的这八大银行均有尝试在自己的支付业务中应用区块链。为此,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四家银行还曾尝试过“发币”。

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另一方面更严峻的现实却是,跨境支付的生意并不好做。

花旗银行是最早试验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痛点的企业,早在 2015 年时,花旗这家美国老牌银行就曾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citicoin 来改造跨境支付业务。在默默坚持了 4 年之后,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9 年,摩根大通大张旗鼓推出用于支付结算的 JPMcoin 后,花旗宣布中止其 citicoin 计划,放弃跨境支付转向自己更擅长的贸易融资领域。

花旗此举是在间接向外界解释,自己尝试过,但终究没啃下跨境支付的蛋糕,SWIFT 定下的传统格局难以撼动。





(注:本图为花旗银行区块链布局)


而摩根大通却依旧一心要挑战和颠覆 SWIFT 的霸权,这又意欲为何?

事实上,摩根大通在推出 JPMcoin 之前,就推出了基于自己私有链“Quorum”的银行间支付平台 IIN,在该方案下,摩根大通已经组建了一只由 185 家银行组成的联盟队伍,JPMcoin 拥有了最初的落地应用场景。

作为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既有实力的资金实力又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摩根大通的确有可能成为这次变革中一呼百应的领导者。


美国银行缘何热衷区块链?


尽管上述大多都是正在试验或者论证阶段,但不管最后效果如何,美国的银行几乎将能看到的业务都加入了区块链技术。

美国的银行为何如此“拥抱”区块链?

银行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银行“优待”区块链的背后是美国政府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因素的考量。

自二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握有全球金融主导权。不过,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有所松动。而且,全球贸易美元结算体系,特别是国际汇款,需要经由多家银行的专用网络,成本高又耗时不可避免。

区块链的出现,让美国看到了“契机”。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其次,擅长玩货币游戏的美国当然不会允许一个交易市场游离于自己的管控之外。美国银行积极布局区块链,通过与美元挂钩,将加密货币市场纳入美国金融市场的网络中去,进而争夺未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权。

最后,区块链技术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在线交易方式信任和安全问题,或成为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美国政府认识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正如同 1993 年的互联网概念一样,即便当下大部分人对此还不是十分了解,但十年之后,就会完全无法想象没有区块链技术的社会该如何运转。

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融会贯通,一方面将推动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拉开世界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抢占未来科技高地,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规则。





(注:本图为三菱、高盛、瑞银三家银行区块链布局)


文:昕楠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查看全部
banks.jpg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近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又拿下一项有关区块链的专利。此前,美国银行以 50 多份专利成为了拥有最多区块链相关专利的银行,美国银行也正希望通过专利申请,在区块链领域抢占先机。

事实上,不只美国银行,自去年以来,大量海外银行已纷纷进场,除了专利申请,还基于区块链发行债券、结算货币、信用证等。

Odaily星球日报针对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八大海外银行的区块链布局进行盘点后发现,这八大银行在区块链上公开的应用内容有足足 84 项。

在此前,金融一度被认为是区块链的最佳应用场景。人们认为,区块链会革中心化金融机构的命,有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现有的业务职能体系。

显然,现在区块链成为了海外八大银行们争相抢滩的高地。这寓意着,中心化的金融机构意识到了止步的风险,在变革来临前,中心化的银行们正在顺应前沿趋势,进行自我革命。


海外银行涌向区块链,38% 为贸易金融相关


根据 Relbanks 于 2018 年做出的世界银行市值规模排名,Odaily星球日报从中挑选出了在区块链业务中探索广泛且市值排名位列全球前茅的八大海外银行,分别是摩根大通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集团、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花旗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高盛集团、瑞银集团。

八大海外银行中,摩根大通是最早涉猎区块链领域的海外银行,其早在 2013 年就向美国专利局申请过比特币相关专利。

其中,区块链布局最多的前三名银行分别是汇丰、高盛以及美国银行。汇丰在将区块链应用上,起步时机稍落后其余 7 家,但其应用区块链的速度却遥遥领先,应用试水高达 15 项。

经盘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八大海外银行多在 2018 年前后开始大范围拓展区块链应用方向的实验。

综合银行的区块链探索方向来看,贸易金融领域是银行之间争相蚕食的应用宝地,主要应用在信用证、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三大方面。

粗略统计,八大银行 84 项区块链业务中,共有 33 项与贸易金融、支付相关,占比 38%。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均曾尝试过使用发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来进行支付方向的探索,以改造中心化金融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痛点。

201905070943212.jpg

(注:本图为市值前三银行区块链布局)


汇丰押注区块链+贸易金融


当银行们试验区块链的不同应用可能时,汇丰银行几乎全力扑在了贸易金融上。这也是由汇丰的历史决定的。

从初创时期,贸易融资就是汇丰的一大特色业务。

一个世纪前,汇丰银行在香港创立,汇丰银行的本名是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汇丰”一词也是香港人给起的,一方面是取的“汇款丰富”的吉利寓意;另一方面,人们希望该银行所从事的国际汇兑业务能生意兴隆。

早期,汇丰银行主营业务以提供贸易融资为主,该银行曾为中国及欧洲之间频繁的跨境商贸活动提供资金。

在 20 世纪初期,汇丰银行曾向亚洲各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是英国政府在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所开账户的重要银行。

汇丰银行向来是贸易金融业务的主力兵。有数据显示,2017 年,汇丰在贸易金融方面的收入达到 25.2 亿美元,是全球贸易金融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据悉,在贸易金融中,银行们提供信用证、融资机制供应以及对客户的财务管理等服务,多使用的是纸质文件,交易时长也长达数日。

据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当前汇丰公开的区块链应用共有 15 项,其中 13 项标的在贸易金融上。

201905070943224.jpg

(注:本图为汇丰银行区块链布局)


对比起多在 2015 至 2017 年期间开始区块链应用的其他银行来说,汇丰虽起步稍晚,但推进的力度却不小。有数据统计,汇丰银行在 2017 年投入到区块链技术中的资金大约有 2 亿美元,预计 2019 年则会达到 4 亿美元。

2018 年 5 月,汇丰通过区块链技术,给农业巨头嘉吉集团(Cargill)的一笔大豆货物交易开出了首张信用证,汇丰所使用的 R3 公司的 corda 平台也在这时正式投入商用。

有了区块链,贸易金融无纸化了、交易耗时也得以精简到数个小时以内。汇丰评价,使用区块链技术将能够降低信用证和其他欺诈风险,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减少贸易融资失误。

头部军汇丰的试验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汇丰正在革自己的命。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会对 9 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金融行业构成巨大的冲击。

对此,汇丰银行表示认可,其称,在未来几年,区块链将显著减少传统贸易金融活动。

时任汇丰贸易融资业务负责人 Vivek Ramachandran 也称,这一技术(区块链+贸易金融)已经做好商业化应用的准备,下一步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相关协议中来。

在去中心化金融彻底冲垮、吞噬中心化金融之前,头部军队中的老手玩家汇丰早已做好了“去中心化”的准备。


人人觊觎的跨境支付市场


再细分一些,跨境支付则是贸易金融领域里的一片蓝海。

跨境支付的市场体量不容小觑,早在 2015 年时,跨境支付带来的收入规模就已经达到了 3000 亿美元,跨境支付带来的交易费却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费的 40%。

麦肯锡曾预计,到 2020 年,跨境支付有望创造高于 2 万亿美元的收入;到 2022 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将达到 6 万亿笔。

毫无疑问,跨境支付是一块拥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大蛋糕。

报告调查到,在这高达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市场中,92% 是 B2B 支付,而 B2B 的支付中, 90% 的交易是通过银行进行的。而当前,银行间统一采用的是 SWIFT 通道,这之中的成本费用并不小。

有数据统计,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 25 美元到 35 美元之间,最终用户(付款人)的平均成本达到转账金额的 7.68%。

与此同时,跨境转账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来对账,通过 SWIFT 来进行跨境支付的到账时间往往在 3 至 5 天。

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结算时间,是当前跨境支付最痛的痛点。

对于银行来说,区块链技术正有可能帮助解决跨境支付的成本问题,颠覆当前 SWIFT 设下的护城河。

区块链技术在之中最核心的作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麦肯锡报告《区块链: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中称,区块链技术在 B2B 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其中约 75% 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 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

所有人都想瓜分这一块诱人的奶酪。

在 Odaily星球日报所盘点的这八大银行均有尝试在自己的支付业务中应用区块链。为此,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三菱集团、高盛四家银行还曾尝试过“发币”。

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另一方面更严峻的现实却是,跨境支付的生意并不好做。

花旗银行是最早试验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痛点的企业,早在 2015 年时,花旗这家美国老牌银行就曾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citicoin 来改造跨境支付业务。在默默坚持了 4 年之后,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9 年,摩根大通大张旗鼓推出用于支付结算的 JPMcoin 后,花旗宣布中止其 citicoin 计划,放弃跨境支付转向自己更擅长的贸易融资领域。

花旗此举是在间接向外界解释,自己尝试过,但终究没啃下跨境支付的蛋糕,SWIFT 定下的传统格局难以撼动。

201905070943226.jpg

(注:本图为花旗银行区块链布局)


而摩根大通却依旧一心要挑战和颠覆 SWIFT 的霸权,这又意欲为何?

事实上,摩根大通在推出 JPMcoin 之前,就推出了基于自己私有链“Quorum”的银行间支付平台 IIN,在该方案下,摩根大通已经组建了一只由 185 家银行组成的联盟队伍,JPMcoin 拥有了最初的落地应用场景。

作为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既有实力的资金实力又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摩根大通的确有可能成为这次变革中一呼百应的领导者。


美国银行缘何热衷区块链?


尽管上述大多都是正在试验或者论证阶段,但不管最后效果如何,美国的银行几乎将能看到的业务都加入了区块链技术。

美国的银行为何如此“拥抱”区块链?

银行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银行“优待”区块链的背后是美国政府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因素的考量。

自二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握有全球金融主导权。不过,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有所松动。而且,全球贸易美元结算体系,特别是国际汇款,需要经由多家银行的专用网络,成本高又耗时不可避免。

区块链的出现,让美国看到了“契机”。

区块链重塑跨境支付业务,通过与美元挂钩的银行代币来吸收世界财富流到美国,帮助美国继续稳固美元霸权。

其次,擅长玩货币游戏的美国当然不会允许一个交易市场游离于自己的管控之外。美国银行积极布局区块链,通过与美元挂钩,将加密货币市场纳入美国金融市场的网络中去,进而争夺未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权。

最后,区块链技术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在线交易方式信任和安全问题,或成为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美国政府认识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正如同 1993 年的互联网概念一样,即便当下大部分人对此还不是十分了解,但十年之后,就会完全无法想象没有区块链技术的社会该如何运转。

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融会贯通,一方面将推动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拉开世界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抢占未来科技高地,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规则。

201905070943238.jpg

(注:本图为三菱、高盛、瑞银三家银行区块链布局)


文:昕楠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美国银行获得加密秘钥设备专利,旨在降低私钥被盗风险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31 22:41 • 来自相关话题

据外媒今日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周二获得了一项存储加密密钥的设备的专利,该专利文件的细节暗示了加密货币的应用。

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周二授予美国银行一项专利。在这项专利中,该行概述了一种用于存储私人密钥(比如区块链平台上使用的密钥)的“强化存储设备”,并解释说,目前,大多数密钥只能存储在本地,只有密码作为保护。

专利声明说,

“在系统的特定实施例中,身份验证例程被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区块链交易或类似交易的一部分进行。”


该专利多次引用了“加密货币”,但总体而言,该文件还保留了其他类型的密钥,以应用于所提出的设备。

根据美国银行的说法,由于存储这些密钥的计算机通常连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本地存储意味着它们“一直容易被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安全的方式来存储私人密码学密钥,”专利继续声明,指出这种存储方法应该“降低”用户私钥被盗的风险。

美国银行建议将其技术专利应用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非常多。

正如《财富》(Fortune) 6月份报道的那样,美国银行已经为数十项可能的应用申请了专利权,以便为未来的用途“做好准备”。

美国银行CTO Catherine Bessant在纽约的一场活动中表示:

"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大规模的机会,但我们希望做好准备。"



原文:New Bank of America's Patent Hints at Plan to Store Cryptocurrency Keys
作者:Nikhilesh De
译者:夕雨 查看全部
201810310607441615.jpg

据外媒今日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周二获得了一项存储加密密钥的设备的专利,该专利文件的细节暗示了加密货币的应用。

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周二授予美国银行一项专利。在这项专利中,该行概述了一种用于存储私人密钥(比如区块链平台上使用的密钥)的“强化存储设备”,并解释说,目前,大多数密钥只能存储在本地,只有密码作为保护。

专利声明说,


“在系统的特定实施例中,身份验证例程被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区块链交易或类似交易的一部分进行。”



该专利多次引用了“加密货币”,但总体而言,该文件还保留了其他类型的密钥,以应用于所提出的设备。

根据美国银行的说法,由于存储这些密钥的计算机通常连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本地存储意味着它们“一直容易被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安全的方式来存储私人密码学密钥,”专利继续声明,指出这种存储方法应该“降低”用户私钥被盗的风险。

美国银行建议将其技术专利应用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非常多。

正如《财富》(Fortune) 6月份报道的那样,美国银行已经为数十项可能的应用申请了专利权,以便为未来的用途“做好准备”。

美国银行CTO Catherine Bessant在纽约的一场活动中表示:


"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大规模的机会,但我们希望做好准备。"




原文:New Bank of America's Patent Hints at Plan to Store Cryptocurrency Keys
作者:Nikhilesh De
译者:夕雨

美国银行及美林证券将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资讯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6 12:36 • 来自相关话题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


美国银行及美林证券将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加密货币产品今年以来,一直受银行巨头们的关注;虽然近期市场较为低迷,比特币市值腰斩,但依然得到金融机构的看好。昨天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美国银行(已收购美林证券)正在开发比特币交易产品。

据了解,该产品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s,是一种远期外汇交易的模式、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对那些实行外汇管制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离岸交易。 )挂钩的比特币衍生品,让客户进行交易。

美林证券推出比特币交易产品,一方面是在加密货币领域加紧布局,同时也是应对来自其他推出加密货币产品的金融机构的挑战。

华尔街的主要金融机构,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同样正在开发与比特币相关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将在受监管的情况下进行交易。高盛首席运营官 David Solomon 在今年 6 月表示,该行已经在帮助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等上市的衍生品,同时正在谨慎地考虑该领域的其他业务。

摩根士丹利银行方面正在计划签订合约,让投资者合理地了解比特币的表现。投资者可以使用价格回报掉期(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则从每笔交易中收取差价。早在今年 1 月,摩根士丹利就推出了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

今年,华尔街金融机构频繁推出比特币相关产品。金融机构的许多高管也纷纷投身加密行业。人才流入是行业增长和主流认可的重要标志,今年 6 月,红杉资本合伙人 MattHuang 宣布离开红杉资本,创建加密货币基金。J.P. 摩根大通高管 AmberBaldet 4 月辞职,创建了去中心化的应用商店 Clovyr;高盛副总裁 ChrisMatta 辞职创办了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更多的在技术方面,如去年 6 月,中国银行和腾讯云合作,共同成立了 “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还包括在跨境支付、底层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国内在鼓励技术发展的同时,为防止 ICO 等活动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强了监管。


作者:十叶希 查看全部
qe7s6ccgv8tgvenx.jpg!heading_.jpg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



美国银行及美林证券将推出比特币衍生品

加密货币产品今年以来,一直受银行巨头们的关注;虽然近期市场较为低迷,比特币市值腰斩,但依然得到金融机构的看好。昨天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美国银行(已收购美林证券)正在开发比特币交易产品。

据了解,该产品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s,是一种远期外汇交易的模式、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对那些实行外汇管制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离岸交易。 )挂钩的比特币衍生品,让客户进行交易。

美林证券推出比特币交易产品,一方面是在加密货币领域加紧布局,同时也是应对来自其他推出加密货币产品的金融机构的挑战。

华尔街的主要金融机构,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同样正在开发与比特币相关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将在受监管的情况下进行交易。高盛首席运营官 David Solomon 在今年 6 月表示,该行已经在帮助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等上市的衍生品,同时正在谨慎地考虑该领域的其他业务。

摩根士丹利银行方面正在计划签订合约,让投资者合理地了解比特币的表现。投资者可以使用价格回报掉期(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则从每笔交易中收取差价。早在今年 1 月,摩根士丹利就推出了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

今年,华尔街金融机构频繁推出比特币相关产品。金融机构的许多高管也纷纷投身加密行业。人才流入是行业增长和主流认可的重要标志,今年 6 月,红杉资本合伙人 MattHuang 宣布离开红杉资本,创建加密货币基金。J.P. 摩根大通高管 AmberBaldet 4 月辞职,创建了去中心化的应用商店 Clovyr;高盛副总裁 ChrisMatta 辞职创办了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更多的在技术方面,如去年 6 月,中国银行和腾讯云合作,共同成立了 “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还包括在跨境支付、底层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国内在鼓励技术发展的同时,为防止 ICO 等活动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强了监管。


作者:十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