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慈善

他的公司1年令比特币暴跌数次,上榜福布斯捐10亿美元的跨界传奇

人物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11-15 17:21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查看全部
2019111514001223612.jpg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2019111513594391819.jpg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他骗了骗子的比特币,然后捐给了慈善机构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8 18:29 • 来自相关话题

比特币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和运动。其代表着自由,这一加密货币的设计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能够控制它。比特币将货币引入数字时代,这让很多人对比特币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像早期的传教士一样在努力宣传比特币,希望让大众了解其特别之处。

YouTube博主Ben Perrin就是其中之一,他最近成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所幸他在第一时间识破了这场骗局,还让对方给自己转了一些比特币,然后他把收到的资金捐给了慈善机构。

 
当欺诈者被“反欺诈”
 

Ben Perrin是YouTube频道BTC Sessions的主持人,他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YouTube比特币科普博主”,自2016年以来,他一直在传播关于比特币的正面信息。他在YouTube上积累了超过3万名订阅者和超过250万的点击量。

他对比特币的热情让他在加密货币领域小有名气,然而,他的名声以及对这一数字金融技术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但由于Perrin精通加密货币,他可以轻松扭转局面,让欺诈者自食其果。

    “周一早上醒来,我收到了一个骗子发来的信息,他向我保证,如果我把自己的比特币交给他,他会给我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Perrin说,之后,他通过photoshop、随机区块链交易和“社交工程”,给骗子上了“难忘的一课”。

这个骗子提出在一天之内让Perrin的比特币投资翻倍,Perrin提出了质疑。他假装收到了另一个人的类似提议,谎称对方给他发了一笔“测试”交易,以证明此人的提议是真实有效的。他用photoshop“证实”了自己的说法。

    “我说我很乐意投资2万美元,前提是他们能给我100美元,我会把钱还给他们,只是为了确保一切都是真的。”


这个骗子信了,给Perrin发了价值50美元的比特币(尽管不是100美元)。然后Perrin告诉对方,他会留下这笔钱,捐给Bitcoin Venezuela。该组织是一个慈善基金,旨在用比特币帮助委内瑞拉民众,因为该国法币大幅贬值,几乎已经一文不值,并且仍在继续贬值。

Perrin给骗子上了宝贵的一课,同时还支持了一项重要的事业。加密货币社区需要更多像Perrin这样的人来推动这个行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让那些利用数字资产进行犯罪的行为彻底消失。

 
新型加密货币骗局层出不穷
 

据巴比特昨日报道,大量用户表示收到币安、火币等交易平台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提供高收益的炒币服务。经证实,均是冒充交易所的行骗电话。

除此之外,早前泛滥的加密货币恶意挖矿软件也已经被其他恶意程序取代。

根据计算机安全公司Skybox security最近的一份报告,加密货币勒索软件、僵尸网络和后门程序似乎已经取代了加密货币挖矿恶意软件,成为网络罪犯的首选工具。报告指出:

    “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容器软件漏洞增加了46%。从上半年公布的近两年趋势来看,容器漏洞增加了240%。”



原文:https://www.newsbtc.com/2019/08/08/youtube-bitcoin-evangelist-crypto-scammer/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anadian-bitcoin-educator-outwits-scammer-donates-money-to-charity
作者:Tony Spilotro & Ana Alexandre
编译:Wendy 查看全部
201908080735433105.jpg

比特币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和运动。其代表着自由,这一加密货币的设计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能够控制它。比特币将货币引入数字时代,这让很多人对比特币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像早期的传教士一样在努力宣传比特币,希望让大众了解其特别之处。

YouTube博主Ben Perrin就是其中之一,他最近成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所幸他在第一时间识破了这场骗局,还让对方给自己转了一些比特币,然后他把收到的资金捐给了慈善机构。

 
当欺诈者被“反欺诈”
 

Ben Perrin是YouTube频道BTC Sessions的主持人,他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YouTube比特币科普博主”,自2016年以来,他一直在传播关于比特币的正面信息。他在YouTube上积累了超过3万名订阅者和超过250万的点击量。

他对比特币的热情让他在加密货币领域小有名气,然而,他的名声以及对这一数字金融技术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但由于Perrin精通加密货币,他可以轻松扭转局面,让欺诈者自食其果。


    “周一早上醒来,我收到了一个骗子发来的信息,他向我保证,如果我把自己的比特币交给他,他会给我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Perrin说,之后,他通过photoshop、随机区块链交易和“社交工程”,给骗子上了“难忘的一课”。

这个骗子提出在一天之内让Perrin的比特币投资翻倍,Perrin提出了质疑。他假装收到了另一个人的类似提议,谎称对方给他发了一笔“测试”交易,以证明此人的提议是真实有效的。他用photoshop“证实”了自己的说法。


    “我说我很乐意投资2万美元,前提是他们能给我100美元,我会把钱还给他们,只是为了确保一切都是真的。”



这个骗子信了,给Perrin发了价值50美元的比特币(尽管不是100美元)。然后Perrin告诉对方,他会留下这笔钱,捐给Bitcoin Venezuela。该组织是一个慈善基金,旨在用比特币帮助委内瑞拉民众,因为该国法币大幅贬值,几乎已经一文不值,并且仍在继续贬值。

Perrin给骗子上了宝贵的一课,同时还支持了一项重要的事业。加密货币社区需要更多像Perrin这样的人来推动这个行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让那些利用数字资产进行犯罪的行为彻底消失。

 
新型加密货币骗局层出不穷
 

据巴比特昨日报道,大量用户表示收到币安、火币等交易平台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提供高收益的炒币服务。经证实,均是冒充交易所的行骗电话。

除此之外,早前泛滥的加密货币恶意挖矿软件也已经被其他恶意程序取代。

根据计算机安全公司Skybox security最近的一份报告,加密货币勒索软件、僵尸网络和后门程序似乎已经取代了加密货币挖矿恶意软件,成为网络罪犯的首选工具。报告指出:


    “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容器软件漏洞增加了46%。从上半年公布的近两年趋势来看,容器漏洞增加了240%。”




原文:https://www.newsbtc.com/2019/08/08/youtube-bitcoin-evangelist-crypto-scammer/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anadian-bitcoin-educator-outwits-scammer-donates-money-to-charity
作者:Tony Spilotro & Ana Alexandre
编译:Wendy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公司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盘点:全球十大区块链落地场景和应用

投研bitbee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9 18:14 • 来自相关话题

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9月20日,在一年一度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技术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促进新服务方式的诞生,以及资源的高效匹配,使所有人的体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此前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马云的演讲并不只是谈区块链,但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大型企业和政府中形成共识。

从2008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开始,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一直在进化和发展,经过不断演变,区块链这个概念也日益普及。脱掉神化和妖魔化这两种两极分化的外壳,区块链也逐渐呈现出它本该具有的面貌,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实际的应用开发落地阶段。作为新兴科技,唯有结合实际的生活和生产,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有远见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早就开始探索如何将区块链应用于自身领域,促进其自身的业务的发展。如百度早在2016年就投资circle公司,开始布局加密行业和区块链行业;2016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就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平台;2016年腾讯就集结了包括平安在内的31家金融企业组成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除了区块链自身的优势,包括IBM、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内传统科技和互联网巨头们的大力布局,让区块链“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为期不远。以下是蜜蜂财经从全球范围内,根据应用范围、规模、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落地领域和代表项目。


支付


金融行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支付就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跨境支付。然而现在的跨境支付效率十分低,一方面是汇率比较高,另一个则是速度比较慢。这是需要跨境汇款的人群最大的困扰,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大痛点。

比特币设计之初的本质是点对点传输,当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时候,将点对点传输的优点带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跨境支付的痛点。同时,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特点,在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发过程中,汇款通道透明,具有可追溯性,汇款方和收款方都有了可靠的保证,支付更加安全。

2018年6月25日,港版支付宝AlipayHK和菲律宾的Grace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第一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汇款服务,实现了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此次操作,不仅实现了跨境,还实现跨机构。此次汇款耗时仅三秒,相比于现有的跨境支付需要的时间为10几分钟到几天不等的时间。实现了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一直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领域,已经有好几家区块链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尝试,Ripple针对此也做了不少的项目,目前也已经开始完成进行实践应用。区块链实现了跨境支付的便捷高效,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是十分有利的。


游戏


游戏是传统互联网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用户规模大,收入能力强的特点。作为离钱、离用户最近的领域,游戏总是能第一时间拥抱新技术,并成为新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游戏现在已经遇到一些瓶颈。游戏一直归开发商所控制。在游戏里,玩家的资产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一旦开发商倒闭,游戏就结束,玩家此前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就全部消失。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游戏当中,可以将游戏的所有权下放给所有的玩家,游戏不再受中心组织的控制。游戏交由玩家社区自治,运行机制透明,每一笔交易数据都上链不可篡改,避免了中心组织捏造虚假数据。玩家对自己的资产持有真正的把控权,当游戏开发公司倒闭后,游戏仍然在运营,玩家的资产也不会消失。 

说起区块链游戏,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运行于以太坊之上的宠物养成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基于区块链去中心的特点,加密猫的相关数据都是保存在链上,这就是实现了加密猫的永久生存,不会因公司的关门而消失。随后类似的游戏很多,包括百度的莱茨狗、网易的网易星球等。

这些区块链游戏很好地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实现分布式管理。但是就游戏本身而言,这类游戏可玩性不强,游戏运营更多是在于资产的流转,即投机性比较强,尤其是前段时间火爆一时的FOMO 3D。这类游戏对于区块链而言,更多是知识普及作用,还没有彻底地发挥区块链的优势。

区块链游戏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创新,这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很多团队已经致力于开发区块链游戏公链,旨在完善底层技术,降低区块链游戏开发的门槛,帮助开发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区块链游戏。 

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公链包括以太坊、迅雷玩客云、NEO、Cocos-BCX等。其中Cocos-BCX最近刚宣布获得业内知名投资机构4000万美元的融资。可见区块链游戏这个赛道备受资本方青睐,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不过相对于Cocos-BCX目前还处于项目规划的第三阶段,国内已经有团队开发出了全链化的区块链网络游戏。这款基于国内全链化网游公链UOC开发的游戏名为《全链战争》。UOC游戏公链是一条致力于全链网游的区块链游戏公链,团队成员包括原网易游戏创始人梁宇翀、原中青宝总经理贾可等,都是游戏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此链上运行的游戏数据全部上线,实现了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旨在实现全链化游戏。在全链化游戏中,一方面,玩家可以更好地把控其自身的资产,如虚拟代币、游戏等级、在游戏购买的道具等,不会由于开发商倒闭其资产也跟着消失。另一方面,游戏的进展将不再是由中心化组织所决定,而是玩家自治,玩家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向。UOC带来了一个全新游戏生态,在保持传统游戏的可玩性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地扩展了游戏的新模式。

全链战争游戏复杂度类同于“王者荣耀”,此游戏是为了验证UOC的全链化游戏的可能性。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必将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全链化游戏的可行性一直受到业内的怀疑。

本月12号,uoc团队已经对外发放这款游戏可以进行公开试玩消息,邀请了知名的游戏玩家前来测试其可玩度。对于《全链战争》这款区块链网络游戏,圈内相关人士表示,此款全链化游戏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游戏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突破。


食品溯源 


食品从原材料到到达消费者这个过程,中间经历了很多很复杂的工序,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如虚假产品的混入、中间商赚取差价等问题,使得消费者最终获得的产品质量或性价比并非最佳。虽然传统的运转中也有溯源,但是这一过程都是有人的参与,有人的地方就总是会有虚假的存在,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透明性作为区块链的特点之一,因此区块链应用于食品溯源链成为了必然。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供应链上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这一分布式的账本上,这一账本归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更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与不可篡改。一个应用了区块链溯源链的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每一个流程步骤都是透明化的。 

2017年6月8日,京东宣布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将和生鲜相关的品牌商合作,打造防伪追溯平台。用户在京东上购买的产品上都有一个溯源码,通过扫描就可以查询到相应的产品信息。据相关报道,以科尔沁牛肉为例,通过所购买牛肉的惟一溯源编码,用户可以看到牛肉的源产地、喂养饲料、加工厂企业信息、屠宰信息等。

 区块链落地于溯源链领域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企业所看好,IBM就在溯源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IBM就开发了一个食品溯源应用IBM Food Trust。IBM Food Trust是一个去中心网络,参与该网络的有种植者,加工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人,这些参与者共同参与这个网络的运转。IBM Food Trust由IBM区块链平台提供支持,永久地记录了食品来源的详细信息与处理数据,可以提高食品供应每个环节的可见性和可靠性。目前沃尔玛已经将此应用于其销售地产品的溯源,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Frank Yiannas也表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溯源的优点。


投票


在大众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投票一直是最终让大众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法。在国外,投票更是被用于进行总统的选举或是一些政策的实施,如美国就是通过投票的选举进行的。投票的其实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因为最终结果是来自于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当投票被应用于大型事情的决策上时,这里的共识总是会引起民众的怀疑。在投票的统计处理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有人暗箱操作,为了某些利益性目标,作假票数。即使相关工作方采取各种措施,打假去假,然而还是很难根除这种虚假投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的特点,天生自带民主共治的光环。记录在链上的数据都是由节点共同记录的,参与其中的节点均可见。因此这些数据不容易被篡改,并且每一步操作都是透明可见。当区块链落地于投票,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地这些优势融入其中,使得投票透明、真实可靠。

相关开发商也看到了这个优势,已经着手进展相应的项目。非洲的塞拉利昂就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一个投票选举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瑞士的入库了初创公司Agora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处理和计算。2018年3月7日,塞拉利昂就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总统的选举。

还有日本的My Number Card投票应用程序,这是日本筑波城市推出投票区块链应用。此应用发放给每个公民12位数的身份证号码。每一个公民可以运用这个My Number Card参与投票,以表决他们是不是支持相关社会项目的实施。借助区块链透明属性来实现决策的透明,进而实现了民主。此项目在今年8月下旬进行试点,筑波市长表示,运用投票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起来也不难。此次试点很成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My Number Card将会被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内容社交平台


目前很多内容社交平台都是中心化的,如Facebook、推特、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平台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然后用户为自己带来流量,从而获利。在这个商业运营的过程种,其实用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 

区块链可以给内容社交平台带来新的生态,基于分布式管理的原理。平台不归中心化组织管理,而是靠用户共同来维护。用户做出贡献,还可以获得去中心化平台的奖励,进一步刺激用户去维护这个平台。依照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去中心平台的闭环运转。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社交平台现在也有很多。iveryOne就是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经济体。iVeryOne自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Facebook”,是一个内容+社交的平台。iVeryOne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加入经济因素,使得用户也可以获得部分价值回报。如用户在分享转载相应的文章的时候,可以获得机制根据具体规划分发的token。这样用户就不在只是单纯的用户,还是参与经济流转的一员。


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大量便利的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告生态不断进化,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不知不觉地一直影响用户。如网页自动弹出的广告其实给用户很差的体验。

区块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借助区块链的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是指用户参与某一服务的运转过程,作为参与者,推动商业的运行,应当视其贡献有所奖励,这样才可以刺激用户继续参与。用户不再是单方面的广告收看者,用户收看视频的过程也参与广告的运作,因此用户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用户在互联网的运作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的工具,如浏览器。借助区块链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浏览器也是另一个新的趋势,如Brave browser(勇敢浏览器,又称狮子王)。Brave browser是一款去中心化、实现广告高效传播、保护用户安全与隐私的浏览器。Brave团队看到现存的这个问题,就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具有广告拦截功能的浏览器---Brave browser。借助通证经济机制来消除广告中间商的巨额收益,进而实现对广告内容地高效广播与用户的更优访问体验。据8月24号,官方统计的数据表示,Brave browser在Google player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000万次,可见其成长速度之快。其受众不仅在数量上,在发展趋势上也是相当可观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其发展。


慈善


慈善捐赠一直是公益性的领域,捐赠出于爱心,无所求的捐赠物资。捐赠是一件伟大的事件,但是历年来总是会爆发一些慈善黑幕的事件。如有些慈善公益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等,这类事情层出不穷,不禁引发捐赠者对这个行业的担忧。

区块链可以用提高慈善事业的信息透明度,给予捐赠者以良好的反馈。记录其继续捐助,形成良性的循环。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钱款的来源和流向,对受捐赠者的身份进行确认,建立慈善领域的问责机制,这样可以提升组织效率。

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增加了用户对其捐赠系统的信心。日前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小规模就试水区块链公益,试验结果表示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解决公益财务透明的痛点。

再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和再障说分手”项目,用户通过点击夫人“爱心传递记录”就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笔善款地流向与项目的筹款记录。在显示捐款人的金额与时间的同时,捐款人的隐私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募款结束后,拨付时间和每一位受益人收到款项的时间也将一一公示。

BitGive Foundation 等慈善机构使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让捐赠者更清楚地了解基金的流通情况。目前此区块链平台已经发布beta 版,提供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和永久记录慈善捐赠行为等服务。


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但是医疗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每个机构在信息方面是封闭化的,如病人在上一家医院的检查信息是无效的,病人每到一家需要重新再做一次检查。这其实是一种成本浪费。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建立一个医疗平台,所有与医疗相关是数据都上线。病人的治疗信息都在线上。这样即使是再不同的医院,只要翻看这个账本上面的信息就能查看到相应的数据,病人就不用再花费多余的钱重复做检查了。医院大的方面来讲,医院有什么医疗研发突破也可以上链与其他医疗共享,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这也各大医疗机构相互协作,有助于促进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

就在今年9月,台北医科大学医院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医疗记录管理平台 (Healthcare Blockchain Platform)。这个平台有100多家社区诊所组成,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医疗机构、个人病人、医生的数据传输,即使是转诊,也不会影响到医疗的进展。通过使用智能合约,方便和安全就记录医疗数据,并且再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

类似的医疗项目还要很多,如今年8月的时候,韩国科技企业马克龙就和Bigster公司一同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生态系统,用于存储诸如基因等个人相关的医疗信息。相信这些区块链医疗项目的退出,都有利于重塑全球医疗格局,给我们带来更快更好的医疗进步。


版权保护


对于很多内容生产者而言,版权保护相关的服务体验还是不够好。主要体现再两方面:一方面,法定的版权登记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即使申请了版权登记,这个审批的时间也是较久的。这些就是当代版权市场的痛点问题。

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对生产者和产物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探索,可以实现所有权的溯源,从而达到保护生产者版权的作用。

就在今年,汇桔网推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IP链),旨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维度,提供一系列的版权服务。通过他们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登记证书服务,可以让用户在3分钟时间内获取到区块链存证证书。并且,预言未来还会为用户提供国家版权局的DCI数字证书登记服务,启动“双证护航”服务。国家版权局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确权机构,这是公信力最高、最靠谱的全却方式。可以很好地保障内容生产者的权益,激励更多的内容生产者继续生产内容。


教育证书 


学历证书是自我得到承认与验证的必须工具。现在的学历证书认证与验证过程还是人工进行的,此过程效率比较低。还有另一个问题,这些学历证书基本都是纸质档,一旦丢失就很麻烦甚至有的没办法补办。 

区块链是由共识维护的,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证书的保护,相关数据一旦上链,就永久存在。当需要对学历信息进行验证时,操作也相当容易。 

例如,索尼全球教育与IBM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其使用区块链来保护和共享学生的记录。学生的学历信息和获奖记录全部记录在链上,当学生需要证明自己学历和获奖记录时,只要在链上允许共享即可被对方验证。同时,基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用担心中心机构的倒闭,导致证书记录的丢失。 

在今年8月,国内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也上线了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毕业证书系统,此系统是阳光学院、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和台湾阳光区块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现在登陆阳光学院的官网,就可以看到数字证书系统的入口,再次演示着数字证书系统的部分核心功能。学生只要点击这个入口,就能查询到自己对应的“证书资产”。 

除了以上列举的十大应用领域和代表项目,其实区块链还用很多应用场景,然而区块链的发展目前更多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找到了对应的场景,要如何很好地应用并落地,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真实落地的项目并给对应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如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食品安全保障的新形势、iVeryOne----内容生产的新模式、运行于UOC的全链战争----游戏行业的一个变革等等。有实力的团队一直在做事,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一直在进行着。在这个低迷的局面下,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项目开始瓦解,虚假的项目会暴露其原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真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区块链项目。 查看全部
bc723c34abd02d148cd6bed5856a3646_1538212260.jpeg


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9月20日,在一年一度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技术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促进新服务方式的诞生,以及资源的高效匹配,使所有人的体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此前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马云的演讲并不只是谈区块链,但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大型企业和政府中形成共识。

从2008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开始,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一直在进化和发展,经过不断演变,区块链这个概念也日益普及。脱掉神化和妖魔化这两种两极分化的外壳,区块链也逐渐呈现出它本该具有的面貌,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实际的应用开发落地阶段。作为新兴科技,唯有结合实际的生活和生产,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有远见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早就开始探索如何将区块链应用于自身领域,促进其自身的业务的发展。如百度早在2016年就投资circle公司,开始布局加密行业和区块链行业;2016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就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平台;2016年腾讯就集结了包括平安在内的31家金融企业组成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除了区块链自身的优势,包括IBM、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内传统科技和互联网巨头们的大力布局,让区块链“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为期不远。以下是蜜蜂财经从全球范围内,根据应用范围、规模、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落地领域和代表项目。


支付


金融行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支付就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跨境支付。然而现在的跨境支付效率十分低,一方面是汇率比较高,另一个则是速度比较慢。这是需要跨境汇款的人群最大的困扰,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大痛点。

比特币设计之初的本质是点对点传输,当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时候,将点对点传输的优点带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跨境支付的痛点。同时,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特点,在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发过程中,汇款通道透明,具有可追溯性,汇款方和收款方都有了可靠的保证,支付更加安全。

2018年6月25日,港版支付宝AlipayHK和菲律宾的Grace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第一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汇款服务,实现了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此次操作,不仅实现了跨境,还实现跨机构。此次汇款耗时仅三秒,相比于现有的跨境支付需要的时间为10几分钟到几天不等的时间。实现了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一直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领域,已经有好几家区块链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尝试,Ripple针对此也做了不少的项目,目前也已经开始完成进行实践应用。区块链实现了跨境支付的便捷高效,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是十分有利的。


游戏


游戏是传统互联网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用户规模大,收入能力强的特点。作为离钱、离用户最近的领域,游戏总是能第一时间拥抱新技术,并成为新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游戏现在已经遇到一些瓶颈。游戏一直归开发商所控制。在游戏里,玩家的资产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一旦开发商倒闭,游戏就结束,玩家此前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就全部消失。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游戏当中,可以将游戏的所有权下放给所有的玩家,游戏不再受中心组织的控制。游戏交由玩家社区自治,运行机制透明,每一笔交易数据都上链不可篡改,避免了中心组织捏造虚假数据。玩家对自己的资产持有真正的把控权,当游戏开发公司倒闭后,游戏仍然在运营,玩家的资产也不会消失。 

说起区块链游戏,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运行于以太坊之上的宠物养成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基于区块链去中心的特点,加密猫的相关数据都是保存在链上,这就是实现了加密猫的永久生存,不会因公司的关门而消失。随后类似的游戏很多,包括百度的莱茨狗、网易的网易星球等。

这些区块链游戏很好地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实现分布式管理。但是就游戏本身而言,这类游戏可玩性不强,游戏运营更多是在于资产的流转,即投机性比较强,尤其是前段时间火爆一时的FOMO 3D。这类游戏对于区块链而言,更多是知识普及作用,还没有彻底地发挥区块链的优势。

区块链游戏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创新,这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很多团队已经致力于开发区块链游戏公链,旨在完善底层技术,降低区块链游戏开发的门槛,帮助开发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区块链游戏。 

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公链包括以太坊、迅雷玩客云、NEO、Cocos-BCX等。其中Cocos-BCX最近刚宣布获得业内知名投资机构4000万美元的融资。可见区块链游戏这个赛道备受资本方青睐,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不过相对于Cocos-BCX目前还处于项目规划的第三阶段,国内已经有团队开发出了全链化的区块链网络游戏。这款基于国内全链化网游公链UOC开发的游戏名为《全链战争》。UOC游戏公链是一条致力于全链网游的区块链游戏公链,团队成员包括原网易游戏创始人梁宇翀、原中青宝总经理贾可等,都是游戏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此链上运行的游戏数据全部上线,实现了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旨在实现全链化游戏。在全链化游戏中,一方面,玩家可以更好地把控其自身的资产,如虚拟代币、游戏等级、在游戏购买的道具等,不会由于开发商倒闭其资产也跟着消失。另一方面,游戏的进展将不再是由中心化组织所决定,而是玩家自治,玩家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向。UOC带来了一个全新游戏生态,在保持传统游戏的可玩性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地扩展了游戏的新模式。

全链战争游戏复杂度类同于“王者荣耀”,此游戏是为了验证UOC的全链化游戏的可能性。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必将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全链化游戏的可行性一直受到业内的怀疑。

本月12号,uoc团队已经对外发放这款游戏可以进行公开试玩消息,邀请了知名的游戏玩家前来测试其可玩度。对于《全链战争》这款区块链网络游戏,圈内相关人士表示,此款全链化游戏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游戏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突破。


食品溯源 


食品从原材料到到达消费者这个过程,中间经历了很多很复杂的工序,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如虚假产品的混入、中间商赚取差价等问题,使得消费者最终获得的产品质量或性价比并非最佳。虽然传统的运转中也有溯源,但是这一过程都是有人的参与,有人的地方就总是会有虚假的存在,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透明性作为区块链的特点之一,因此区块链应用于食品溯源链成为了必然。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供应链上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这一分布式的账本上,这一账本归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更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与不可篡改。一个应用了区块链溯源链的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每一个流程步骤都是透明化的。 

2017年6月8日,京东宣布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将和生鲜相关的品牌商合作,打造防伪追溯平台。用户在京东上购买的产品上都有一个溯源码,通过扫描就可以查询到相应的产品信息。据相关报道,以科尔沁牛肉为例,通过所购买牛肉的惟一溯源编码,用户可以看到牛肉的源产地、喂养饲料、加工厂企业信息、屠宰信息等。

 区块链落地于溯源链领域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企业所看好,IBM就在溯源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IBM就开发了一个食品溯源应用IBM Food Trust。IBM Food Trust是一个去中心网络,参与该网络的有种植者,加工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人,这些参与者共同参与这个网络的运转。IBM Food Trust由IBM区块链平台提供支持,永久地记录了食品来源的详细信息与处理数据,可以提高食品供应每个环节的可见性和可靠性。目前沃尔玛已经将此应用于其销售地产品的溯源,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Frank Yiannas也表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溯源的优点。


投票


在大众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投票一直是最终让大众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法。在国外,投票更是被用于进行总统的选举或是一些政策的实施,如美国就是通过投票的选举进行的。投票的其实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因为最终结果是来自于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当投票被应用于大型事情的决策上时,这里的共识总是会引起民众的怀疑。在投票的统计处理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有人暗箱操作,为了某些利益性目标,作假票数。即使相关工作方采取各种措施,打假去假,然而还是很难根除这种虚假投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的特点,天生自带民主共治的光环。记录在链上的数据都是由节点共同记录的,参与其中的节点均可见。因此这些数据不容易被篡改,并且每一步操作都是透明可见。当区块链落地于投票,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地这些优势融入其中,使得投票透明、真实可靠。

相关开发商也看到了这个优势,已经着手进展相应的项目。非洲的塞拉利昂就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一个投票选举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瑞士的入库了初创公司Agora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处理和计算。2018年3月7日,塞拉利昂就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总统的选举。

还有日本的My Number Card投票应用程序,这是日本筑波城市推出投票区块链应用。此应用发放给每个公民12位数的身份证号码。每一个公民可以运用这个My Number Card参与投票,以表决他们是不是支持相关社会项目的实施。借助区块链透明属性来实现决策的透明,进而实现了民主。此项目在今年8月下旬进行试点,筑波市长表示,运用投票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起来也不难。此次试点很成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My Number Card将会被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内容社交平台


目前很多内容社交平台都是中心化的,如Facebook、推特、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平台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然后用户为自己带来流量,从而获利。在这个商业运营的过程种,其实用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 

区块链可以给内容社交平台带来新的生态,基于分布式管理的原理。平台不归中心化组织管理,而是靠用户共同来维护。用户做出贡献,还可以获得去中心化平台的奖励,进一步刺激用户去维护这个平台。依照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去中心平台的闭环运转。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社交平台现在也有很多。iveryOne就是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经济体。iVeryOne自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Facebook”,是一个内容+社交的平台。iVeryOne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加入经济因素,使得用户也可以获得部分价值回报。如用户在分享转载相应的文章的时候,可以获得机制根据具体规划分发的token。这样用户就不在只是单纯的用户,还是参与经济流转的一员。


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大量便利的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告生态不断进化,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不知不觉地一直影响用户。如网页自动弹出的广告其实给用户很差的体验。

区块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借助区块链的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是指用户参与某一服务的运转过程,作为参与者,推动商业的运行,应当视其贡献有所奖励,这样才可以刺激用户继续参与。用户不再是单方面的广告收看者,用户收看视频的过程也参与广告的运作,因此用户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用户在互联网的运作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的工具,如浏览器。借助区块链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浏览器也是另一个新的趋势,如Brave browser(勇敢浏览器,又称狮子王)。Brave browser是一款去中心化、实现广告高效传播、保护用户安全与隐私的浏览器。Brave团队看到现存的这个问题,就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具有广告拦截功能的浏览器---Brave browser。借助通证经济机制来消除广告中间商的巨额收益,进而实现对广告内容地高效广播与用户的更优访问体验。据8月24号,官方统计的数据表示,Brave browser在Google player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000万次,可见其成长速度之快。其受众不仅在数量上,在发展趋势上也是相当可观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其发展。


慈善


慈善捐赠一直是公益性的领域,捐赠出于爱心,无所求的捐赠物资。捐赠是一件伟大的事件,但是历年来总是会爆发一些慈善黑幕的事件。如有些慈善公益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等,这类事情层出不穷,不禁引发捐赠者对这个行业的担忧。

区块链可以用提高慈善事业的信息透明度,给予捐赠者以良好的反馈。记录其继续捐助,形成良性的循环。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钱款的来源和流向,对受捐赠者的身份进行确认,建立慈善领域的问责机制,这样可以提升组织效率。

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增加了用户对其捐赠系统的信心。日前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小规模就试水区块链公益,试验结果表示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解决公益财务透明的痛点。

再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和再障说分手”项目,用户通过点击夫人“爱心传递记录”就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笔善款地流向与项目的筹款记录。在显示捐款人的金额与时间的同时,捐款人的隐私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募款结束后,拨付时间和每一位受益人收到款项的时间也将一一公示。

BitGive Foundation 等慈善机构使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让捐赠者更清楚地了解基金的流通情况。目前此区块链平台已经发布beta 版,提供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和永久记录慈善捐赠行为等服务。


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但是医疗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每个机构在信息方面是封闭化的,如病人在上一家医院的检查信息是无效的,病人每到一家需要重新再做一次检查。这其实是一种成本浪费。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建立一个医疗平台,所有与医疗相关是数据都上线。病人的治疗信息都在线上。这样即使是再不同的医院,只要翻看这个账本上面的信息就能查看到相应的数据,病人就不用再花费多余的钱重复做检查了。医院大的方面来讲,医院有什么医疗研发突破也可以上链与其他医疗共享,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这也各大医疗机构相互协作,有助于促进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

就在今年9月,台北医科大学医院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医疗记录管理平台 (Healthcare Blockchain Platform)。这个平台有100多家社区诊所组成,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医疗机构、个人病人、医生的数据传输,即使是转诊,也不会影响到医疗的进展。通过使用智能合约,方便和安全就记录医疗数据,并且再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

类似的医疗项目还要很多,如今年8月的时候,韩国科技企业马克龙就和Bigster公司一同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生态系统,用于存储诸如基因等个人相关的医疗信息。相信这些区块链医疗项目的退出,都有利于重塑全球医疗格局,给我们带来更快更好的医疗进步。


版权保护


对于很多内容生产者而言,版权保护相关的服务体验还是不够好。主要体现再两方面:一方面,法定的版权登记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即使申请了版权登记,这个审批的时间也是较久的。这些就是当代版权市场的痛点问题。

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对生产者和产物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探索,可以实现所有权的溯源,从而达到保护生产者版权的作用。

就在今年,汇桔网推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IP链),旨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维度,提供一系列的版权服务。通过他们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登记证书服务,可以让用户在3分钟时间内获取到区块链存证证书。并且,预言未来还会为用户提供国家版权局的DCI数字证书登记服务,启动“双证护航”服务。国家版权局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确权机构,这是公信力最高、最靠谱的全却方式。可以很好地保障内容生产者的权益,激励更多的内容生产者继续生产内容。


教育证书 


学历证书是自我得到承认与验证的必须工具。现在的学历证书认证与验证过程还是人工进行的,此过程效率比较低。还有另一个问题,这些学历证书基本都是纸质档,一旦丢失就很麻烦甚至有的没办法补办。 

区块链是由共识维护的,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证书的保护,相关数据一旦上链,就永久存在。当需要对学历信息进行验证时,操作也相当容易。 

例如,索尼全球教育与IBM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其使用区块链来保护和共享学生的记录。学生的学历信息和获奖记录全部记录在链上,当学生需要证明自己学历和获奖记录时,只要在链上允许共享即可被对方验证。同时,基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用担心中心机构的倒闭,导致证书记录的丢失。 

在今年8月,国内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也上线了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毕业证书系统,此系统是阳光学院、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和台湾阳光区块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现在登陆阳光学院的官网,就可以看到数字证书系统的入口,再次演示着数字证书系统的部分核心功能。学生只要点击这个入口,就能查询到自己对应的“证书资产”。 

除了以上列举的十大应用领域和代表项目,其实区块链还用很多应用场景,然而区块链的发展目前更多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找到了对应的场景,要如何很好地应用并落地,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真实落地的项目并给对应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如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食品安全保障的新形势、iVeryOne----内容生产的新模式、运行于UOC的全链战争----游戏行业的一个变革等等。有实力的团队一直在做事,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一直在进行着。在这个低迷的局面下,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项目开始瓦解,虚假的项目会暴露其原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真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区块链项目。

满世界开设法币交易所的币安,究竟想干嘛?

公司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6 11:20 • 来自相关话题

巴比特专访币安CEO赵长鹏,谈及法币交易所,他表示在各个国家开设法币交易所就像做实验一样;谈及未来计划,他表示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上线去中心化交易所;谈及慈善,他表示区块链可以改变慈善事业,慈善也可以进行区块链教育普及,是双赢;谈及市场,他表示对行业很有信心,过去八年币价上涨200万倍,未来再涨1000倍很容易;谈及稳定币,他表示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谈及总部,他表示币安没有总部,“我在哪儿那里就是总部”;谈及趣事,他谈到乌干达总统很聪明,40分钟就听懂了区块链。


9月15日,币安宣布上线新加坡法币交易平台并开启内测,不同于马耳他和乌干达,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而币安此举也备受关注。

今年3月,币安将总部迁至马耳他;6月在乌干达开设法币交易所;同期宣布与泽西岛合作,计划开设法币交易所;近日又在新加坡落地法币交易所。

币安全球化布局的版图日渐清晰,币安在这一过程中又何考量?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币安未来有哪些计划和打算?巴比特独家专访币安CEO赵长鹏,为大家一一揭秘。


巴比特:您在 CoinDesk共识大会上表示,希望明年此刻币安可以推出5-10家法币交易所,能否透露下还会在哪里开设?

赵长鹏:马耳他、泽西、列支敦士登这三个地方目前比较确定,应该会推进法币交易所,其他几个目前还不能公开,会影响我们和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我希望之后每个大洲能有1-2个法币交易所。

我们观察这几个国家,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包含了最不发达和最发达的国家:乌干达是联合国认证的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则是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地理位置跨越了亚、非、欧:乌干达地处非洲,马耳他地处欧洲,新加坡地处亚洲,泽西岛是英国王权属地而非英国本土的一部分。

(3)国家体制各不相同:乌干达是总统共和制、马耳他是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是议会制国家,泽西岛更特殊,元首是伊丽莎白二世,高度自治。

(4)从货币上来看也不同,也分别为乌干达先令、欧元、新加坡元、英镑。


巴比特:这些国家的数字货币环境有何异同?币安进行差异化布局是否有意而为之?出于什么考虑?

赵长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对我们来说,就像做实验一样。有很多公司只盯着发达国家,当然这些地方利润会比较多。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对全世界都很有意义,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们希望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中尝试。

目前来看,其实不发达国家的渴求度反而更高。比如非洲一些地方,有银行账号的人只有11%,他们就觉得是不是可以跳过银行,直接采用P2P的方式,银行只提供企业服务就好。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很大胆的创新想法。虽然这些地方现在比较落后,但是他们追赶的速度也可以很快,因为有现成的模版可以去学习。

比如欧洲也很特别,这里国家的概念不是那么强,在欧盟里面,你开车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感受不到什么变化,没有栏杆,也没有收费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跨境支付的接受程度就比较高。

所以我们希望都去尝试一下,看看究竟哪一个会发展的更快,还有互相之间有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我们会跟非洲监管部门说,你看在欧洲我们是怎样的,他们可以借鉴。我们也会给欧洲一些建议,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从更多维度去做这件事情。这个行业很早期,没有教科书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以要尝试不同的组合。


巴比特:您刚刚所说的更多是经济环境的差异,那么政策环境呢?共和制、议会制等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否对市场的拓展也有影响?

赵长鹏: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反应速度会不一样,有的国家需要议会投票决议会比较慢,而有的国家内部协调相对统一高效,速度会比较快。有些国家执政党和反对党两边都非常看好区块链的发展,所以他们就很欢迎我们。有些国家虽然只有一个党派,但是他们有时候内部也会有矛盾。

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特别在意政府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比较在意政府是否欢迎我们,沟通和推动的速度当然越快越好。比如列支敦士登是国王制,但他们的国王非常前卫,也非常注重经济发展,这就很好。


巴比特:这几个国家的法币交易所是您亲自去交涉的吗?实操过程中需要做什么协调?有什么趣事吗?

赵长鹏:并非都是我推动的,有些是快谈妥了我再去,像泽西我到现在还没去过。

过程中有蛮多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每个国家风俗不太一样,比如百慕大穿短裤的事情网上就流传得很广,我也觉得蛮好玩的。

再比如我第一次见乌干达总统的时候,他对数字货币的概念一点都不懂,但是他非常聪明,我跟他解释了大概四十多分钟,他就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基本了解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发出了对数字货币非常有利的意见。这里的推动速度也非常快。类似的还有很多趣事。


巴比特:总部马耳他和泽西岛的计划于今年6月宣布之后,似乎没看到新的进展,是否遇到了什么阻力?

赵长鹏:首先,其实我们并没有总部的概念,基本不会说总部在马耳他,我们对团队也是去中心化的结构。如果一定要说总部在哪里的话,那就是我在哪儿总部就在哪儿,跟着我到处跑。

其次,我们在马耳他并没有任何阻力。因为马耳他10月份会正式通过交易所的监管条款,我们是想等正式通过后,再大步启动。虽然我们跟政府有很多沟通,政府也公开欢迎我们,但我们不希望让他们不好做,目前为止,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足了,包括银行、支付渠道、合规、KYC等等,而且我们跟他们总统也有一个合作的慈善基金,然后跟马耳他的证券交易所也有两个不同合作,一个中心化的,一个去中心化的,这边的布局比较大,没有任何阻力,进展非常顺利。


巴比特:币安近期有什么可以公布的计划?

赵长鹏:除了法币交易所,还有去中心化交易所,这是4、5月份公布的,现在也有不错的进展,去中心化交易所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推出,我们不想把日期咬得太死,因为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另外,今天币安的慈善基金和联合国也密切举办了会议,进展也很不错。


巴比特:币安在慈善方面近期蛮活跃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各个国家留下好的印象,促使它们为币安交易所的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吗?

赵长鹏:其实是这样,我们是想用慈善推动整个行业,有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我们认为过去的慈善,做得都不够透明,有统计说大部分捐款最后并没有到最终受益人那里,我们觉得区块链很容易解决慈善不透明的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用慈善推动区块链这个行业,我们既然要让慈善透明化,让每一笔捐款能够跟踪到最终受益人,那么最终受益人需要能够接受数字货币,这就代表慈善要教会他们怎么安装钱包?怎么收钱?收到的币是个什么东西?这里起到了教育跟推广的作用,是互赢的。


巴比特:币安近日开放了PAX充值,您也表示,受监管的稳定币相对于法币提供了更多自由,能否解释下币安为什么会这么做?稳定币在币安体系内能发挥什么作用?

赵长鹏:稳定币虽然不像数字货币那么自由,但我认为这个创新是蛮有意义的,特别是被监管的稳定币,它们的可信度比公司发行的要高一些,但相对来讲,它的限制也会多一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间地带,让传统金融监管机构现在能够监管一个跟法币价值挂钩的稳定数字货币。如果这个模式能够跑通的话,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究竟更好和更坏还有待观察,但至少是种新的模式。多了一个选择,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巴比特: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但是您近日表示数字货币市场未来几年会增1000倍,想问您的信心从何而来?

赵长鹏:熊市跟牛市是相对的,像这样的波动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经历五六次了,每次上涨之后总会回调,市场不断回调,才有支撑点。比特币从最开始的几分涨到一元又跌回到几毛,后来涨到35元跌回2元,从2元涨到90跌回70元停了很久,又涨到一千块元回到200,又停了很久。然后去年又涨到2万,如今跌到6000停留了一段时间,这是非常正常的。数字货币过去八年涨了200万倍,未来涨1000倍,我觉得很容易。


巴比特:除了数字货币价格的历史性波动趋势之外,支撑这个市场普及和扩张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赵长鹏:对,我觉得不能光看价格浮动,你要看这个行业里的人数。一是行业从业者的人数现在应该比去年增了至少三四倍。你看各大交易所、各个项目,很少听到区块链公司在裁员,就是裁员也不是因为没有钱了。整个行业工作人员在增长。二是行业用户也在增加,15年办会的时候,才几百个人,一年也就三四个会,现在每个礼拜三、四个会,每个会都是五六千人,人数增长很明显。当然这里面围绕着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你要理解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是一个创新的、真正有用处的技术,不会昙花一现,你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所以行业人数在增加,价格长期来说也是长期增加的。

我觉得大家也不用担心,所有的熊市、牛市都是短期的,长期来讲这个行业会持续发展,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我们就埋头做事,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就可以了。我觉得其他行业里的项目也应该这么做,投资人也应该做长期价值的投资。


文/海伦 查看全部
1-2.jpg


巴比特专访币安CEO赵长鹏,谈及法币交易所,他表示在各个国家开设法币交易所就像做实验一样;谈及未来计划,他表示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上线去中心化交易所;谈及慈善,他表示区块链可以改变慈善事业,慈善也可以进行区块链教育普及,是双赢;谈及市场,他表示对行业很有信心,过去八年币价上涨200万倍,未来再涨1000倍很容易;谈及稳定币,他表示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谈及总部,他表示币安没有总部,“我在哪儿那里就是总部”;谈及趣事,他谈到乌干达总统很聪明,40分钟就听懂了区块链。



9月15日,币安宣布上线新加坡法币交易平台并开启内测,不同于马耳他和乌干达,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而币安此举也备受关注。

今年3月,币安将总部迁至马耳他;6月在乌干达开设法币交易所;同期宣布与泽西岛合作,计划开设法币交易所;近日又在新加坡落地法币交易所。

币安全球化布局的版图日渐清晰,币安在这一过程中又何考量?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币安未来有哪些计划和打算?巴比特独家专访币安CEO赵长鹏,为大家一一揭秘。


巴比特:您在 CoinDesk共识大会上表示,希望明年此刻币安可以推出5-10家法币交易所,能否透露下还会在哪里开设?

赵长鹏:马耳他、泽西、列支敦士登这三个地方目前比较确定,应该会推进法币交易所,其他几个目前还不能公开,会影响我们和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我希望之后每个大洲能有1-2个法币交易所。

我们观察这几个国家,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包含了最不发达和最发达的国家:乌干达是联合国认证的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则是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地理位置跨越了亚、非、欧:乌干达地处非洲,马耳他地处欧洲,新加坡地处亚洲,泽西岛是英国王权属地而非英国本土的一部分。

(3)国家体制各不相同:乌干达是总统共和制、马耳他是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是议会制国家,泽西岛更特殊,元首是伊丽莎白二世,高度自治。

(4)从货币上来看也不同,也分别为乌干达先令、欧元、新加坡元、英镑。


巴比特:这些国家的数字货币环境有何异同?币安进行差异化布局是否有意而为之?出于什么考虑?

赵长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对我们来说,就像做实验一样。有很多公司只盯着发达国家,当然这些地方利润会比较多。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对全世界都很有意义,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们希望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中尝试。

目前来看,其实不发达国家的渴求度反而更高。比如非洲一些地方,有银行账号的人只有11%,他们就觉得是不是可以跳过银行,直接采用P2P的方式,银行只提供企业服务就好。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很大胆的创新想法。虽然这些地方现在比较落后,但是他们追赶的速度也可以很快,因为有现成的模版可以去学习。

比如欧洲也很特别,这里国家的概念不是那么强,在欧盟里面,你开车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感受不到什么变化,没有栏杆,也没有收费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跨境支付的接受程度就比较高。

所以我们希望都去尝试一下,看看究竟哪一个会发展的更快,还有互相之间有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我们会跟非洲监管部门说,你看在欧洲我们是怎样的,他们可以借鉴。我们也会给欧洲一些建议,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从更多维度去做这件事情。这个行业很早期,没有教科书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以要尝试不同的组合。


巴比特:您刚刚所说的更多是经济环境的差异,那么政策环境呢?共和制、议会制等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否对市场的拓展也有影响?

赵长鹏: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反应速度会不一样,有的国家需要议会投票决议会比较慢,而有的国家内部协调相对统一高效,速度会比较快。有些国家执政党和反对党两边都非常看好区块链的发展,所以他们就很欢迎我们。有些国家虽然只有一个党派,但是他们有时候内部也会有矛盾。

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特别在意政府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比较在意政府是否欢迎我们,沟通和推动的速度当然越快越好。比如列支敦士登是国王制,但他们的国王非常前卫,也非常注重经济发展,这就很好。


巴比特:这几个国家的法币交易所是您亲自去交涉的吗?实操过程中需要做什么协调?有什么趣事吗?

赵长鹏:并非都是我推动的,有些是快谈妥了我再去,像泽西我到现在还没去过。

过程中有蛮多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每个国家风俗不太一样,比如百慕大穿短裤的事情网上就流传得很广,我也觉得蛮好玩的。

再比如我第一次见乌干达总统的时候,他对数字货币的概念一点都不懂,但是他非常聪明,我跟他解释了大概四十多分钟,他就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基本了解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发出了对数字货币非常有利的意见。这里的推动速度也非常快。类似的还有很多趣事。


巴比特:总部马耳他和泽西岛的计划于今年6月宣布之后,似乎没看到新的进展,是否遇到了什么阻力?

赵长鹏:首先,其实我们并没有总部的概念,基本不会说总部在马耳他,我们对团队也是去中心化的结构。如果一定要说总部在哪里的话,那就是我在哪儿总部就在哪儿,跟着我到处跑。

其次,我们在马耳他并没有任何阻力。因为马耳他10月份会正式通过交易所的监管条款,我们是想等正式通过后,再大步启动。虽然我们跟政府有很多沟通,政府也公开欢迎我们,但我们不希望让他们不好做,目前为止,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足了,包括银行、支付渠道、合规、KYC等等,而且我们跟他们总统也有一个合作的慈善基金,然后跟马耳他的证券交易所也有两个不同合作,一个中心化的,一个去中心化的,这边的布局比较大,没有任何阻力,进展非常顺利。


巴比特:币安近期有什么可以公布的计划?

赵长鹏:除了法币交易所,还有去中心化交易所,这是4、5月份公布的,现在也有不错的进展,去中心化交易所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推出,我们不想把日期咬得太死,因为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另外,今天币安的慈善基金和联合国也密切举办了会议,进展也很不错。


巴比特:币安在慈善方面近期蛮活跃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各个国家留下好的印象,促使它们为币安交易所的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吗?

赵长鹏:其实是这样,我们是想用慈善推动整个行业,有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我们认为过去的慈善,做得都不够透明,有统计说大部分捐款最后并没有到最终受益人那里,我们觉得区块链很容易解决慈善不透明的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用慈善推动区块链这个行业,我们既然要让慈善透明化,让每一笔捐款能够跟踪到最终受益人,那么最终受益人需要能够接受数字货币,这就代表慈善要教会他们怎么安装钱包?怎么收钱?收到的币是个什么东西?这里起到了教育跟推广的作用,是互赢的。


巴比特:币安近日开放了PAX充值,您也表示,受监管的稳定币相对于法币提供了更多自由,能否解释下币安为什么会这么做?稳定币在币安体系内能发挥什么作用?

赵长鹏:稳定币虽然不像数字货币那么自由,但我认为这个创新是蛮有意义的,特别是被监管的稳定币,它们的可信度比公司发行的要高一些,但相对来讲,它的限制也会多一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间地带,让传统金融监管机构现在能够监管一个跟法币价值挂钩的稳定数字货币。如果这个模式能够跑通的话,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究竟更好和更坏还有待观察,但至少是种新的模式。多了一个选择,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巴比特: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但是您近日表示数字货币市场未来几年会增1000倍,想问您的信心从何而来?

赵长鹏:熊市跟牛市是相对的,像这样的波动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经历五六次了,每次上涨之后总会回调,市场不断回调,才有支撑点。比特币从最开始的几分涨到一元又跌回到几毛,后来涨到35元跌回2元,从2元涨到90跌回70元停了很久,又涨到一千块元回到200,又停了很久。然后去年又涨到2万,如今跌到6000停留了一段时间,这是非常正常的。数字货币过去八年涨了200万倍,未来涨1000倍,我觉得很容易。


巴比特:除了数字货币价格的历史性波动趋势之外,支撑这个市场普及和扩张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赵长鹏:对,我觉得不能光看价格浮动,你要看这个行业里的人数。一是行业从业者的人数现在应该比去年增了至少三四倍。你看各大交易所、各个项目,很少听到区块链公司在裁员,就是裁员也不是因为没有钱了。整个行业工作人员在增长。二是行业用户也在增加,15年办会的时候,才几百个人,一年也就三四个会,现在每个礼拜三、四个会,每个会都是五六千人,人数增长很明显。当然这里面围绕着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你要理解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是一个创新的、真正有用处的技术,不会昙花一现,你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所以行业人数在增加,价格长期来说也是长期增加的。

我觉得大家也不用担心,所有的熊市、牛市都是短期的,长期来讲这个行业会持续发展,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我们就埋头做事,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就可以了。我觉得其他行业里的项目也应该这么做,投资人也应该做长期价值的投资。


文/海伦

为什么V神新论文不容错过?5分钟看懂 Liberal Radicalism

攻略cindycoin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3 11:27 • 来自相关话题

Vitalik Buterin和哈佛的Zoë Hitzig、结合E. Glen Weyl的研究,共同发表了一篇长达41页的论文,名字叫做《自由激进主义:社会基于社群中立的正式规则》。讨论的是针对慈善和公共募资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怎样的体系,得出全社会福祉最大化的决策。

这个名字和页数,以及里面的艰涩文字、公式吓到了不少人。但细啃下来小编觉得回味悠长,不但对于加密货币生态里一些重要的问题。

例如社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开源开发者提供资助,如何决策开发方向和提供资金,提出了有效优化,还可以延伸至媒体、社区治理、公众福祉等广阔议题。不得不说,在看到严肃的数学模型论述中间,藏着简单的小小的三个字: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感动。

不想看41页英语论文,又想知道Vitalik和哈佛教授提出了什么设想?

那么就让小编来试试用具体的例子,给大家用最多的人话,最少的公式总结解读。







令人头疼的问题:free rider(搭便车的人)


这个论文尝试解决的问题,叫 free-rider problem(小编称为:搭便车的人),可以理解成薅社会羊毛又自己不出资源建设的人。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经济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于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说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修建灯塔可以大大提高航海的安全性,理论上来说在这个港口往来的轮船都会受益,那所有轮船公司应该集资去兴建。但有的公司打死不出钱,然后却可以免费享受着其他人出资提供的福利,这就是社会蛀虫free rider。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村子叫做地球村,地球村居民需要筹款来交军费,好购买武器和养活军队抵御三体村人的进攻,保护所有人的安危。而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不交费,但享受这由其他人集资建立的保护网。这里的地球保护体系,也是一种public good(公众物品)。而不交费又享受的人,就是free rider。

这种free rider的存在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当大家看到某人不交钱也能享受到保护,那交钱的人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公平,最终愿意交费筹集的军费的人越来越少,然后不足以抵御外部进攻,最终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安全。







为什么民主投票、慈善捐款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想办法把这些free rider排除在保护网外,或者用中心化的强权去强制大家交费会怎么样?由于public goods的社会属性,这个排除、管理工作的成本也非常高。 

在我们的社会里,对于这种“需要筹钱投入解决某个问题”的场景,有三种普遍运作模式:

靠投票和选举:当代的“民主”国家,使用投票和税收来决定资助什么项目和资助多少;

靠私营化:让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来提供这些需要的功能,让他们限制不出钱的人不能使用,例如非洲有些国家的安全是靠富人聘请雇佣兵解决的;

靠慈善、靠良心:吸引人们的认同感,说服他们做出捐献;


但这上面的做法各有各的弊端,拿投票和选举来说,这种方式倾向于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对能够创造最大总体价值的东西做出反应。而靠私营企业或者慈善机构和好心人捐款,会让最终筹得的资源量很有限。并且这三个办法在动态资助社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非常不灵活。

举几个应用场景的例子:

竞选资金:拿美国大选为例,能够筹集到足够资金的候选人往往是赢家,但那些为选举提供资金的人通常是人数不多、势力强大、享有特权的少数人;而受特定政治问题、决策影响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资助人,这可能导致更能代表大众的人得不到适当的资助,从而无法赢得选举。

开源软件开发:开源软件是人人可用的,而资金往往来自于捐助。开发者很难在现今体系下得到公平合适的开发成本分配。

新闻媒体融资:作者认为这可能是LR(Liberal Radicalism)机制的完美应用场景。几乎每个人都阅读新闻,很难限制对新闻的访问,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它对民主也至关重要。但媒体的创建成本也很高,而且很难筹集资金。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为新闻机构提供资金,但这对一个本应作为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业造成了明显的利益冲突。


所以总体来说,这篇论文要探讨的,就是用一个新的机制来解决、减轻上面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中,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社区可以共存,资源可以以一种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式合理分配。


解决方案的基础:二阶投票


他们提出的方法基于一个“二阶投票”(Quadratic Voting,可以理解为二次方)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Eric Posner和Glen Wey。

在这个设定下,你可以花1块钱投1票,也可以花4块钱投两票,也可以花9块钱投3票,到花64块钱投8票...以此类推。这样大户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力,相对于线性的1票1块钱制度就削弱了很多,每增加一票付出的成本都很高。






假设地球村需要我们投入资源去维护的公众物品除了军事防御之外还有好多种,比如:洁净水源、全村Wifi上网、对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建设一个中央图书馆、升级粮仓、开采矿产等等。而大家通过1人1票的方式去决策将资源用在哪一方面的时候,这个制度往往不能反映上面各项目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同时小型组织群体的需求会被压制。

例如,白血病儿童家庭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应的医疗投入,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大事;但没有此经历的社会大众,则可能会把票投给其他他们能享受到的项目,例如翻修图书馆,因为这才是对他们来说有利益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人一票的模式,只能反应人数,没有恰当的反映出这个相关问题对于关注群体的“权重”。

又例如,某同学家里正好是做通信设备的,然后他家里也很有钱,于是他自己就买了30票,让决议通过,然后再想办法把钱从大家身上赚回来。

如果我们给地球村的村民每人20块钱,让他们对10个不同的公共产品进行投票,上文说的白血病儿童家庭,可能就会投入16元到“儿童白血病医疗”项目,代表个人投入的4票;剩下的4元投入到4个其他方面。

这样小众群体的强需求,也可以通过这个二次方机制得到表达。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是把自己的选票更加分散的投入到社会资源里,投票的效率会更高。

而这个思路也被纳入了他们的设想中。一个项目最后拿到多少钱,按照他们建议的比例是这样计算的:






把每个投票人的贡献值开方,加起来,然后求这个总和的平方。公式看不懂没关系,我们看个例子,假设参与投票有3个人,他们的投入和财力各不相同:






这样,项目获得的资金和“大户”关联度变得更低,和“一共有多少人支持”,也就是背后受益人数的关联度变得更高。这样每个小的群体或个体,对议题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最终的结果收到利益关联,以及某几个投票人的财力和地位影响大大降低。

这次的方案,虽然说只是针对自治项目募资而言的,但他们也相信,如果有社会上的其他人尝试使用,对社会的协作和防止Free rider问题会有很大的意义。

论文内还有更多衍生的细节,例如设置负投票、周期持续投票方式,社区分裂后的资金计算方式等,欢迎各位继续详读。我认为之前BCH社区讨论的矿工如何激励开发者问题,就不妨参考文中的机制设计。


小编解读

Technology is never neutral.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里面是设计者价值观的映射。这篇艰涩的论文底下,小编看到的是热爱技术的Vitalik一颗关注社会大众福祉的心。LR机制的设计,不是试图创造一些平等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为了使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能够创造的最多的价值。

这次的论文他们用了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题目:激进的自由主义(Liberal Radicalism),但我从中间看到的是,加密生态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对经济、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我们不一定需要在死忠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主义者角色里面二选一,而Glen Weyl自己的表述是,Liberal Radicalism“同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最极端的自由市场”。

而或许通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带来更繁荣的社区和未来,甚至会找到一个比ICO更好的融资机制。而处在加密货币社区的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就是这种“生产关系”优化的问题吗?


相关链接:

1、论文原文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243656

2、维基百科“搭便车问题”中文说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0%AD%E4%BE%BF%E8%BD%A6%E9%97%AE%E9%A2%98

3、文中儿童癌症议题相关的一个自治组织,向日葵基金  http://www.curekids.cn/ 






由于被网上各种搜索信息误导,很多小孩未能及时接受最佳治疗。“向日葵”致力向社会传播最准确,最前沿和最透明的儿童癌症信息,让每一位儿童都不再被误诊,并接受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最好的治疗。欢迎大家进入官网,和小编一样成为翻译志愿者。

也希望LR模式的新尝试,可以带来百花齐放的社会运作体系。 查看全部
Ethereum-founder-plans-for-just-months-not-years.jpg

Vitalik Buterin和哈佛的Zoë Hitzig、结合E. Glen Weyl的研究,共同发表了一篇长达41页的论文,名字叫做《自由激进主义:社会基于社群中立的正式规则》。讨论的是针对慈善和公共募资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怎样的体系,得出全社会福祉最大化的决策。

这个名字和页数,以及里面的艰涩文字、公式吓到了不少人。但细啃下来小编觉得回味悠长,不但对于加密货币生态里一些重要的问题。

例如社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开源开发者提供资助,如何决策开发方向和提供资金,提出了有效优化,还可以延伸至媒体、社区治理、公众福祉等广阔议题。不得不说,在看到严肃的数学模型论述中间,藏着简单的小小的三个字: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感动。

不想看41页英语论文,又想知道Vitalik和哈佛教授提出了什么设想?

那么就让小编来试试用具体的例子,给大家用最多的人话,最少的公式总结解读。

v01.jpg



令人头疼的问题:free rider(搭便车的人)


这个论文尝试解决的问题,叫 free-rider problem(小编称为:搭便车的人),可以理解成薅社会羊毛又自己不出资源建设的人。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经济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于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说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修建灯塔可以大大提高航海的安全性,理论上来说在这个港口往来的轮船都会受益,那所有轮船公司应该集资去兴建。但有的公司打死不出钱,然后却可以免费享受着其他人出资提供的福利,这就是社会蛀虫free rider。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村子叫做地球村,地球村居民需要筹款来交军费,好购买武器和养活军队抵御三体村人的进攻,保护所有人的安危。而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不交费,但享受这由其他人集资建立的保护网。这里的地球保护体系,也是一种public good(公众物品)。而不交费又享受的人,就是free rider。

这种free rider的存在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当大家看到某人不交钱也能享受到保护,那交钱的人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公平,最终愿意交费筹集的军费的人越来越少,然后不足以抵御外部进攻,最终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安全。

v03.jpg



为什么民主投票、慈善捐款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想办法把这些free rider排除在保护网外,或者用中心化的强权去强制大家交费会怎么样?由于public goods的社会属性,这个排除、管理工作的成本也非常高。 

在我们的社会里,对于这种“需要筹钱投入解决某个问题”的场景,有三种普遍运作模式:


靠投票和选举:当代的“民主”国家,使用投票和税收来决定资助什么项目和资助多少;

靠私营化:让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来提供这些需要的功能,让他们限制不出钱的人不能使用,例如非洲有些国家的安全是靠富人聘请雇佣兵解决的;

靠慈善、靠良心:吸引人们的认同感,说服他们做出捐献;



但这上面的做法各有各的弊端,拿投票和选举来说,这种方式倾向于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对能够创造最大总体价值的东西做出反应。而靠私营企业或者慈善机构和好心人捐款,会让最终筹得的资源量很有限。并且这三个办法在动态资助社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非常不灵活。

举几个应用场景的例子:


竞选资金:拿美国大选为例,能够筹集到足够资金的候选人往往是赢家,但那些为选举提供资金的人通常是人数不多、势力强大、享有特权的少数人;而受特定政治问题、决策影响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资助人,这可能导致更能代表大众的人得不到适当的资助,从而无法赢得选举。

开源软件开发:开源软件是人人可用的,而资金往往来自于捐助。开发者很难在现今体系下得到公平合适的开发成本分配。

新闻媒体融资:作者认为这可能是LR(Liberal Radicalism)机制的完美应用场景。几乎每个人都阅读新闻,很难限制对新闻的访问,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它对民主也至关重要。但媒体的创建成本也很高,而且很难筹集资金。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为新闻机构提供资金,但这对一个本应作为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业造成了明显的利益冲突。



所以总体来说,这篇论文要探讨的,就是用一个新的机制来解决、减轻上面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中,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社区可以共存,资源可以以一种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式合理分配。


解决方案的基础:二阶投票


他们提出的方法基于一个“二阶投票”(Quadratic Voting,可以理解为二次方)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Eric Posner和Glen Wey。

在这个设定下,你可以花1块钱投1票,也可以花4块钱投两票,也可以花9块钱投3票,到花64块钱投8票...以此类推。这样大户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力,相对于线性的1票1块钱制度就削弱了很多,每增加一票付出的成本都很高。

v04.jpg


假设地球村需要我们投入资源去维护的公众物品除了军事防御之外还有好多种,比如:洁净水源、全村Wifi上网、对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建设一个中央图书馆、升级粮仓、开采矿产等等。而大家通过1人1票的方式去决策将资源用在哪一方面的时候,这个制度往往不能反映上面各项目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同时小型组织群体的需求会被压制。

例如,白血病儿童家庭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应的医疗投入,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大事;但没有此经历的社会大众,则可能会把票投给其他他们能享受到的项目,例如翻修图书馆,因为这才是对他们来说有利益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人一票的模式,只能反应人数,没有恰当的反映出这个相关问题对于关注群体的“权重”。

又例如,某同学家里正好是做通信设备的,然后他家里也很有钱,于是他自己就买了30票,让决议通过,然后再想办法把钱从大家身上赚回来。

如果我们给地球村的村民每人20块钱,让他们对10个不同的公共产品进行投票,上文说的白血病儿童家庭,可能就会投入16元到“儿童白血病医疗”项目,代表个人投入的4票;剩下的4元投入到4个其他方面。

这样小众群体的强需求,也可以通过这个二次方机制得到表达。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是把自己的选票更加分散的投入到社会资源里,投票的效率会更高。

而这个思路也被纳入了他们的设想中。一个项目最后拿到多少钱,按照他们建议的比例是这样计算的:

v05.jpg


把每个投票人的贡献值开方,加起来,然后求这个总和的平方。公式看不懂没关系,我们看个例子,假设参与投票有3个人,他们的投入和财力各不相同:

v06.jpg


这样,项目获得的资金和“大户”关联度变得更低,和“一共有多少人支持”,也就是背后受益人数的关联度变得更高。这样每个小的群体或个体,对议题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最终的结果收到利益关联,以及某几个投票人的财力和地位影响大大降低。

这次的方案,虽然说只是针对自治项目募资而言的,但他们也相信,如果有社会上的其他人尝试使用,对社会的协作和防止Free rider问题会有很大的意义。

论文内还有更多衍生的细节,例如设置负投票、周期持续投票方式,社区分裂后的资金计算方式等,欢迎各位继续详读。我认为之前BCH社区讨论的矿工如何激励开发者问题,就不妨参考文中的机制设计。


小编解读

Technology is never neutral.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里面是设计者价值观的映射。这篇艰涩的论文底下,小编看到的是热爱技术的Vitalik一颗关注社会大众福祉的心。LR机制的设计,不是试图创造一些平等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为了使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能够创造的最多的价值。

这次的论文他们用了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题目:激进的自由主义(Liberal Radicalism),但我从中间看到的是,加密生态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对经济、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我们不一定需要在死忠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主义者角色里面二选一,而Glen Weyl自己的表述是,Liberal Radicalism“同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最极端的自由市场”。

而或许通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带来更繁荣的社区和未来,甚至会找到一个比ICO更好的融资机制。而处在加密货币社区的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就是这种“生产关系”优化的问题吗?


相关链接:

1、论文原文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243656

2、维基百科“搭便车问题”中文说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0%AD%E4%BE%BF%E8%BD%A6%E9%97%AE%E9%A2%98

3、文中儿童癌症议题相关的一个自治组织,向日葵基金  http://www.curekids.cn/ 


v07.jpg


由于被网上各种搜索信息误导,很多小孩未能及时接受最佳治疗。“向日葵”致力向社会传播最准确,最前沿和最透明的儿童癌症信息,让每一位儿童都不再被误诊,并接受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最好的治疗。欢迎大家进入官网,和小编一样成为翻译志愿者。

也希望LR模式的新尝试,可以带来百花齐放的社会运作体系。

他的公司1年令比特币暴跌数次,上榜福布斯捐10亿美元的跨界传奇

人物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11-15 17:21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查看全部
2019111514001223612.jpg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2019111513594391819.jpg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公司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他的公司1年令比特币暴跌数次,上榜福布斯捐10亿美元的跨界传奇

人物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11-15 17:21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查看全部
2019111514001223612.jpg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2019111513594391819.jpg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他骗了骗子的比特币,然后捐给了慈善机构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8 18:29 • 来自相关话题

比特币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和运动。其代表着自由,这一加密货币的设计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能够控制它。比特币将货币引入数字时代,这让很多人对比特币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像早期的传教士一样在努力宣传比特币,希望让大众了解其特别之处。

YouTube博主Ben Perrin就是其中之一,他最近成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所幸他在第一时间识破了这场骗局,还让对方给自己转了一些比特币,然后他把收到的资金捐给了慈善机构。

 
当欺诈者被“反欺诈”
 

Ben Perrin是YouTube频道BTC Sessions的主持人,他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YouTube比特币科普博主”,自2016年以来,他一直在传播关于比特币的正面信息。他在YouTube上积累了超过3万名订阅者和超过250万的点击量。

他对比特币的热情让他在加密货币领域小有名气,然而,他的名声以及对这一数字金融技术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但由于Perrin精通加密货币,他可以轻松扭转局面,让欺诈者自食其果。

    “周一早上醒来,我收到了一个骗子发来的信息,他向我保证,如果我把自己的比特币交给他,他会给我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Perrin说,之后,他通过photoshop、随机区块链交易和“社交工程”,给骗子上了“难忘的一课”。

这个骗子提出在一天之内让Perrin的比特币投资翻倍,Perrin提出了质疑。他假装收到了另一个人的类似提议,谎称对方给他发了一笔“测试”交易,以证明此人的提议是真实有效的。他用photoshop“证实”了自己的说法。

    “我说我很乐意投资2万美元,前提是他们能给我100美元,我会把钱还给他们,只是为了确保一切都是真的。”


这个骗子信了,给Perrin发了价值50美元的比特币(尽管不是100美元)。然后Perrin告诉对方,他会留下这笔钱,捐给Bitcoin Venezuela。该组织是一个慈善基金,旨在用比特币帮助委内瑞拉民众,因为该国法币大幅贬值,几乎已经一文不值,并且仍在继续贬值。

Perrin给骗子上了宝贵的一课,同时还支持了一项重要的事业。加密货币社区需要更多像Perrin这样的人来推动这个行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让那些利用数字资产进行犯罪的行为彻底消失。

 
新型加密货币骗局层出不穷
 

据巴比特昨日报道,大量用户表示收到币安、火币等交易平台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提供高收益的炒币服务。经证实,均是冒充交易所的行骗电话。

除此之外,早前泛滥的加密货币恶意挖矿软件也已经被其他恶意程序取代。

根据计算机安全公司Skybox security最近的一份报告,加密货币勒索软件、僵尸网络和后门程序似乎已经取代了加密货币挖矿恶意软件,成为网络罪犯的首选工具。报告指出:

    “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容器软件漏洞增加了46%。从上半年公布的近两年趋势来看,容器漏洞增加了240%。”



原文:https://www.newsbtc.com/2019/08/08/youtube-bitcoin-evangelist-crypto-scammer/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anadian-bitcoin-educator-outwits-scammer-donates-money-to-charity
作者:Tony Spilotro & Ana Alexandre
编译:Wendy 查看全部
201908080735433105.jpg

比特币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和运动。其代表着自由,这一加密货币的设计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能够控制它。比特币将货币引入数字时代,这让很多人对比特币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像早期的传教士一样在努力宣传比特币,希望让大众了解其特别之处。

YouTube博主Ben Perrin就是其中之一,他最近成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所幸他在第一时间识破了这场骗局,还让对方给自己转了一些比特币,然后他把收到的资金捐给了慈善机构。

 
当欺诈者被“反欺诈”
 

Ben Perrin是YouTube频道BTC Sessions的主持人,他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YouTube比特币科普博主”,自2016年以来,他一直在传播关于比特币的正面信息。他在YouTube上积累了超过3万名订阅者和超过250万的点击量。

他对比特币的热情让他在加密货币领域小有名气,然而,他的名声以及对这一数字金融技术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加密货币欺诈者的目标。但由于Perrin精通加密货币,他可以轻松扭转局面,让欺诈者自食其果。


    “周一早上醒来,我收到了一个骗子发来的信息,他向我保证,如果我把自己的比特币交给他,他会给我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Perrin说,之后,他通过photoshop、随机区块链交易和“社交工程”,给骗子上了“难忘的一课”。

这个骗子提出在一天之内让Perrin的比特币投资翻倍,Perrin提出了质疑。他假装收到了另一个人的类似提议,谎称对方给他发了一笔“测试”交易,以证明此人的提议是真实有效的。他用photoshop“证实”了自己的说法。


    “我说我很乐意投资2万美元,前提是他们能给我100美元,我会把钱还给他们,只是为了确保一切都是真的。”



这个骗子信了,给Perrin发了价值50美元的比特币(尽管不是100美元)。然后Perrin告诉对方,他会留下这笔钱,捐给Bitcoin Venezuela。该组织是一个慈善基金,旨在用比特币帮助委内瑞拉民众,因为该国法币大幅贬值,几乎已经一文不值,并且仍在继续贬值。

Perrin给骗子上了宝贵的一课,同时还支持了一项重要的事业。加密货币社区需要更多像Perrin这样的人来推动这个行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让那些利用数字资产进行犯罪的行为彻底消失。

 
新型加密货币骗局层出不穷
 

据巴比特昨日报道,大量用户表示收到币安、火币等交易平台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提供高收益的炒币服务。经证实,均是冒充交易所的行骗电话。

除此之外,早前泛滥的加密货币恶意挖矿软件也已经被其他恶意程序取代。

根据计算机安全公司Skybox security最近的一份报告,加密货币勒索软件、僵尸网络和后门程序似乎已经取代了加密货币挖矿恶意软件,成为网络罪犯的首选工具。报告指出:


    “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容器软件漏洞增加了46%。从上半年公布的近两年趋势来看,容器漏洞增加了240%。”




原文:https://www.newsbtc.com/2019/08/08/youtube-bitcoin-evangelist-crypto-scammer/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anadian-bitcoin-educator-outwits-scammer-donates-money-to-charity
作者:Tony Spilotro & Ana Alexandre
编译:Wendy

迟疑与荣耀:阿里区块链往事

公司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26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查看全部
201810250758474145.jpg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各位读者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阿里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我们听到的答案会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用户会告诉你,阿里意味着“买买买”;网店店主可能会说,阿里意味着双十一的疯狂囤货;互联网创业者则会认为,阿里意味着强大的压迫感。

而这些多样化答案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性印象存在:阿里很强,强到足以让工薪族“剁手”、让店主为之筋疲力竭、让创业者倍感压力。

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区块链创业者这个问题,多半会得到在大方向上就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根本吃不开,企业条框的限制,让它的区块链业务处处受限;也有些人会告诉你,阿里是区块链领域的No.1,别看它现在不声不响,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那么,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究竟是不足为惧,还是蓄势待发?今天,就尝试着向大家还原一下阿里区块链的发展进程。


01 双面阿里: 小蚁和唯链的技术消费者


与我们此前介绍的网易不同,在区块链崛起的最近几年时间里,阿里不仅处于极盛状态,而且入行时间也很早,可以说是好牌在手,咋打咋有。根据湖畔大学方面称,阿里早在2015年就开始区块链的布局。

但是,相关资料显示:阿里所谓的“2015年布局”,实际上不过是当时蚂蚁金服几个年轻程序员私下组织的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跟阿里官方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后来出于宣传需要,才被打造成“革命先驱”。

事实上,直到2016年7月之后,互联网才出现阿里和区块链结合的新闻,这比它自称的“2015年入行”晚了一年。

从总体来看,阿里早期的区块链发展进程大致遵循两条主线:一是技术输入者;二是技术输出者。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在“输入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表现。尽管阿里方面可以随便宣称自己入局区块链的时间,但一个无法绕过的事实是:一直到2017年初,阿里方面都没有太强的区块链开发能力,那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有趣,阿里的技术正是源自于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公有链项目。这样的倾向,在两个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个例子,是2016年10月一个“区块链+邮箱”的项目。

按照阿里方面的口径,它是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了这个名叫“法链”的项目,通过在“法链”上备份阿里云平台的电子邮件,中国的法院可以将这些邮件作为数字证据来采用。但是,在其他参与者的表述当中,“法链”的开发方,实际上只有“微软、小蚁、法大大”这三家机构,而阿里并不包含在内。

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本次“区块链+邮箱”案例中,这三家机构提供了区块链技术,而阿里方面只提供了用于充当落地场景的阿里云邮箱,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消费者。

201810250757359945.jpg

小蚁方面对外宣称的“法链联盟”成员
 

第二个例子,则是在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看到这个例子,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毕竟,阿里既是电商大厂,也是技术大厂,其实在“运用区块链进行食品溯源”这件事上,自产自销就好了,干嘛还要拉上普华永道呢?况且,普华永道是一个会计事务所,在这件事上能出什么力?难道是我们理解有误,所谓“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指的是审计数据上链,从而让“财务更加安全”?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信息看,阿里之所以要拉上普华永道做这件事,和上一个例子的原理颇为相似:阿里是在以普华永道方面为中间商,从后者那里进口二手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发起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唯链(VeChain)。

公开渠道显示,普华永道和唯链方面的关系自2015年以来就比较紧密。而唯链,正是一个专注于商品溯源的项目。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联盟链,当时的唯链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成型产品,更多资源花费在底层架构上。从这点不难推测,阿里当时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可能还不如没有成型产品的唯链。或许阿里在区块链商品溯源方面,连基本架构都没有。

201810250757511257.jpg


 
02 慈善公益开路: 名副其实的蚂蚁区块链


阿里在“法链”和“跨境食品供应链”中的尴尬角色,估计是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而阿里方面更是难以释怀:堂堂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要从小型民营企业那里引进技术,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例合作中,阿里方面一直在尝试将自己与几家技术方并列,试图来掩饰自己的甲方身份。但归根到底,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阿里要想和小蚁、唯链一样,成为真正的技术输出者,除了潜心打造自己的区块链团队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阿里以蚂蚁金服为区块链先锋,于2016年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领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部的创建者,是从公有链领域引入的一名极客——小蚁创始人之一的徐义吉。而阿里为“蚂蚁区块链”所提供的试验田,则是蚂蚁金服的慈善公益业务。

201810250758169320.jpg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稍微一愣。毕竟,在阿里极其辽阔的业务布局下,它的区块链业务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广的发挥空间。至于慈善公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时候,慈善公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参与其中的不少人或企业,也都抱有别的动机。譬如,一些明星用做慈善公益来提升公众形象等。

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在高层看来,作为一项在当时还处于争论状态的技术,如果将区块链贸然应用于蚂蚁金服,甚至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先把这项比较边缘化的技术在边缘化的业务场景中进行试验,倒也算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行事方式。

2016年7月,真正由阿里自家技术团队打造的第一个区块链产品“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悄然上线。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公益项目并无二致。不过,按照蚂蚁金服方面的说法,在募捐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爱心传递记录”功能来查看善款的去向,譬如捐款在什么时候流到哪个账户当中。

阿里方面宣称,这是“用户第一次能够完整目睹自己的捐款进入受助人指定账户的过程”。随后,2016年12月,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又增加了“和再障说分手”以及“照亮星星的孩子”两个项目。2017年3月16日,支付宝上所有爱心捐赠项目已经接入到“蚂蚁区块链”平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公益”似乎搞了很多花样出来,但如果深究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全都是一样的,即用区块链记录善款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从而保证公益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这样单一的场景,估计是让从公有链来到“链圈”的徐义吉倍感崩溃。从后来的采访实录来看,他最初被蚂蚁金服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场景、有用户”。

结果大半年干下来,“丰富场景”基本都是对公益资金的追踪。阿里旗下诸多热门核心业务都未能和区块链结合,而C端的“海量用户”也都没对接上。

换句话说,这位“蚂蚁区块链负责人”当初的两大期望一个都没实现,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年中,徐义吉从蚂蚁金服离职,一头扎进了公有链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

201810250758533486.png

“蚂蚁区块链”的合作伙伴基本都是阿里的子公司或原战略伙伴


03 出走的阿里系: 蹭热度的永远在骚动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徐义吉的离职,只是当时阿里区块链人才命运的一个缩影。严格来说,作为一家与决策层有着紧密关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区块链领域早期围绕“公益”的布局,虽然谈不上高瞻远瞩,倒也符合大公司力图求稳的战略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新事物时谨小慎微的本性。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追求成功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过程。你要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从而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果敢出击,去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与其他公司相比,阿里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点算是很早了,而相关探索也排在前列。这样的表现虽然在互联网巨头中难能可贵,但是并不能让很多企业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感到满意。

从前一部分的表述,以及后来部分前阿里区块链员工的言论中,可以了解到:阿里最初虽然针对区块链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更多是把其作为辅助性技术,用来提振现有的主营业务。

这样一来,阿里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在横向的行业上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阿里只愿意割出公益这样一小部分业务作为试验田,这让很多野心勃勃的区块链从业者感到束手束脚。

事实证明:凡事就怕比较。虽然阿里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布局区块链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与社会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区块链创业团队相比,其在速度和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布局区块链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的区块链业务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区块链人才的大规模出走。而他们出走之后的下一站基本都是创业,其方向覆盖了交易所、项目方、媒体、安全等垂直领域,在阿里的光环加持之下,这些人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甚至一些以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项目,都能得到资本和粉丝的青睐。

201810250757412460.png

区块链行业的部分“阿里系”成员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幕非常奇异的景象:那些以诸多方式去蹭阿里和马云热度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多都被狂热的粉丝们所拥趸。然而被蹭热度的阿里,在当时的区块链领域却始终没有太多表现。如此一来,阿里内部的区块链人才愈发不甘于现状,纷纷出走,从而开启了一个“出走→发迹→刺激出走→继续发迹……”的循环。

总体来看,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知名项目的骨干,都来自于阿里。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控了公有链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不禁让人沉思: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阿里的成功,还是阿里的失败。

 
04 重回起跑线: 阿里与公有链们的正面僵持战


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失,以及区块链热度的不断高涨,2017年底,阿里终于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加码布局,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注】之一,重点投入。

【注】蚂蚁金服的BASIC五大战略分别为: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迅速将区块链从原有的公益场景扩散开来,延伸至包括天猫、支付宝、医疗、音乐在内的多项核心业务之上(见下表),试图在“区块链+”的各条垂直应用领域夺回被公有链占据的行业话语权,从而夺回自己互联网大厂的统治地位。


201810250757589058.png

阿里近一年来大幅扩展了区块链在内部的应用场景


然而,就在这时,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公有链行业,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次领跑时代的位置,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并未珍惜现有的大好局面,去招募人员、潜心研发技术、关注相关应用,而是将较多资源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诸如登陆交易所、市值管理以及投资其他项目等,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一遇的“草根崛起”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有链创业者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得的有利局面,逐渐消退。而阿里虽然一度因过于保守而饱受诟病,但其日拱一卒的缓慢进度,反而给饱受丑闻污染的区块链行业一种稳重的印象。

于是,在公有链集团军的锋芒开始萎缩时,阿里从后面逐渐追赶上来。

201810250758378733.jpg


至此,公有链的年轻创业者们,与包括阿里在内的联盟链大厂再度形成了一个并驾齐驱的局面。接下来的比拼,实际上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技术厮杀。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现在的“区块链2.0”,也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它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大规模落地,也不再能让资本市场为之掏钱买单。正如2014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在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将区块链2.0升级为区块链3.0之前,整个行业要出现下一个繁荣期,难度甚大。

很好,问题来了:如果说Vitalik的以太坊在2014年打破了比特币的熊市,用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升华了区块链的话。那么,在当下这种僵持的格局之下,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从而承接区块链3.0的势能,最终名利双收呢?是年轻的公有链行业,还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应该搞明白解决区块链当下技术困局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团队的广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仅凭“区块链+智能合约”这个组合,并不能很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必须要引入一些以往可行性不高、但依靠“区块链+智能合约”却有望实现的数字技术,比如雾计算和数字社区等。在这一点上,从账面上看,像阿里这类有着雄厚积累的IT大厂有着很强的优势。

二是技术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深度。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人才一度频繁流失的情况下,阿里的区块链技术水平究竟怎样?谈及这一点,那就绕不开阿里区块链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技术专利特别多。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的区块链专利达到43件,而2018年更达到90件,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05 海量专利制敌? 笼罩在公有链上空的阴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或许会不禁啧啧称赞:大厂就是大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低调奢华有内涵云云。但问题在于:在评判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时,“专利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参考指标,而未必能和”技术水平“简单地画等号。更何况区块链专利数量的比拼,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专利申请环节,各个公司之间申请专利的标准不同。需要指出,有些公司没有选择申报专利,主要是其认为此举不符合新数字时代创新、合作、开放的精神。因此即便是有成果,多是将其代码开源公布。尤其是目前一些公有链项目,如果不将代码公开任人审计,将会面临各路区块链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

而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一些联盟链企业,在获得一些技术成果后,由于实力过于强大,外加没有发放通证,因此即便用专利对代码加以保护,区块链媒体们也没话可说。

这就导致在申请环节,各大公司区块链专利数量就有所差异。

201810250758236966.png


目前,一个共识机制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第二,在专利批复环节,各国之间的审批周期和批复标准不同。从现在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专利审批相较于其他行业,总体来说是很宽松的。

一般来说,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由于“发明”的含金量最足,所以门槛较高,往往需要在18个月后公开审批结果。而“实用新型”则需6个月,“外观设计”只需3个月。

然而,就调查结果来看,阿里所有的区块链专利,都是隶属于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一类,但从申请到公开的时间,却只有6个月或3个月左右。从这点来看,阿里所面临的区块链专利审批周期,确实是比其他行业短很多。这种审查周期的不同,使得各企业在审批环节所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有所差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区块链专利虽然位处全球第一,但并不能说明其技术水平第一。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更合适的方法,是将这视作一个黑箱,让时间来检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争锋中,阿里方面相当有优势。要知道,你的现状其实是过去积累的表现,而未来则是现在积累的表现。

虽然,现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公有链创业者们,差不多并驾齐驱。但现在的公有链领域,总体来说气氛比较浮躁,在行业寒冬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甚至出现项目之间彼此拆台的情况。

而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都无需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浑浊的行业环境,亦或是财务方面的捉襟见肘,跟它都没有太大关系,人家还是能安安稳稳地做开发。这其实正是互联网大厂最可怕的地方:你用几张牌把人家的A和2套出了手,自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人家手里还有大小王,而你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却已经只剩下JQK了。

阿里的区块链往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公有链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阿里或许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腾讯或百度这样同等体量的对手在区块链领域超越。但阿里在面对小它好几个量级的创业者时,就算走了几圈弯路,身上被插了几刀,同样有实力“暴力超车”。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财力雄厚,更是因为区块链的初创团队太容易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决策失误。

从这点来看,2017年那场行业狂欢其实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它在让一些创业者得到未曾想象过的名望和财富之外,也重创了他们的格局感,让其一度产生了自己真的可以和互联网巨头轻松对抗的幻觉,殊不知历史上极少有对称战争是完全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突袭而成功的。

短暂的爆发并不能确保行业地位的长青,正如闪电战无法保证最终的全面胜利一样。初期的先发优势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领先地位,但左右胜负的最终往往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


作者:孙副社长

盘点:全球十大区块链落地场景和应用

投研bitbee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9 18:14 • 来自相关话题

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9月20日,在一年一度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技术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促进新服务方式的诞生,以及资源的高效匹配,使所有人的体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此前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马云的演讲并不只是谈区块链,但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大型企业和政府中形成共识。

从2008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开始,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一直在进化和发展,经过不断演变,区块链这个概念也日益普及。脱掉神化和妖魔化这两种两极分化的外壳,区块链也逐渐呈现出它本该具有的面貌,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实际的应用开发落地阶段。作为新兴科技,唯有结合实际的生活和生产,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有远见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早就开始探索如何将区块链应用于自身领域,促进其自身的业务的发展。如百度早在2016年就投资circle公司,开始布局加密行业和区块链行业;2016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就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平台;2016年腾讯就集结了包括平安在内的31家金融企业组成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除了区块链自身的优势,包括IBM、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内传统科技和互联网巨头们的大力布局,让区块链“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为期不远。以下是蜜蜂财经从全球范围内,根据应用范围、规模、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落地领域和代表项目。


支付


金融行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支付就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跨境支付。然而现在的跨境支付效率十分低,一方面是汇率比较高,另一个则是速度比较慢。这是需要跨境汇款的人群最大的困扰,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大痛点。

比特币设计之初的本质是点对点传输,当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时候,将点对点传输的优点带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跨境支付的痛点。同时,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特点,在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发过程中,汇款通道透明,具有可追溯性,汇款方和收款方都有了可靠的保证,支付更加安全。

2018年6月25日,港版支付宝AlipayHK和菲律宾的Grace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第一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汇款服务,实现了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此次操作,不仅实现了跨境,还实现跨机构。此次汇款耗时仅三秒,相比于现有的跨境支付需要的时间为10几分钟到几天不等的时间。实现了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一直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领域,已经有好几家区块链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尝试,Ripple针对此也做了不少的项目,目前也已经开始完成进行实践应用。区块链实现了跨境支付的便捷高效,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是十分有利的。


游戏


游戏是传统互联网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用户规模大,收入能力强的特点。作为离钱、离用户最近的领域,游戏总是能第一时间拥抱新技术,并成为新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游戏现在已经遇到一些瓶颈。游戏一直归开发商所控制。在游戏里,玩家的资产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一旦开发商倒闭,游戏就结束,玩家此前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就全部消失。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游戏当中,可以将游戏的所有权下放给所有的玩家,游戏不再受中心组织的控制。游戏交由玩家社区自治,运行机制透明,每一笔交易数据都上链不可篡改,避免了中心组织捏造虚假数据。玩家对自己的资产持有真正的把控权,当游戏开发公司倒闭后,游戏仍然在运营,玩家的资产也不会消失。 

说起区块链游戏,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运行于以太坊之上的宠物养成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基于区块链去中心的特点,加密猫的相关数据都是保存在链上,这就是实现了加密猫的永久生存,不会因公司的关门而消失。随后类似的游戏很多,包括百度的莱茨狗、网易的网易星球等。

这些区块链游戏很好地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实现分布式管理。但是就游戏本身而言,这类游戏可玩性不强,游戏运营更多是在于资产的流转,即投机性比较强,尤其是前段时间火爆一时的FOMO 3D。这类游戏对于区块链而言,更多是知识普及作用,还没有彻底地发挥区块链的优势。

区块链游戏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创新,这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很多团队已经致力于开发区块链游戏公链,旨在完善底层技术,降低区块链游戏开发的门槛,帮助开发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区块链游戏。 

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公链包括以太坊、迅雷玩客云、NEO、Cocos-BCX等。其中Cocos-BCX最近刚宣布获得业内知名投资机构4000万美元的融资。可见区块链游戏这个赛道备受资本方青睐,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不过相对于Cocos-BCX目前还处于项目规划的第三阶段,国内已经有团队开发出了全链化的区块链网络游戏。这款基于国内全链化网游公链UOC开发的游戏名为《全链战争》。UOC游戏公链是一条致力于全链网游的区块链游戏公链,团队成员包括原网易游戏创始人梁宇翀、原中青宝总经理贾可等,都是游戏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此链上运行的游戏数据全部上线,实现了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旨在实现全链化游戏。在全链化游戏中,一方面,玩家可以更好地把控其自身的资产,如虚拟代币、游戏等级、在游戏购买的道具等,不会由于开发商倒闭其资产也跟着消失。另一方面,游戏的进展将不再是由中心化组织所决定,而是玩家自治,玩家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向。UOC带来了一个全新游戏生态,在保持传统游戏的可玩性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地扩展了游戏的新模式。

全链战争游戏复杂度类同于“王者荣耀”,此游戏是为了验证UOC的全链化游戏的可能性。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必将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全链化游戏的可行性一直受到业内的怀疑。

本月12号,uoc团队已经对外发放这款游戏可以进行公开试玩消息,邀请了知名的游戏玩家前来测试其可玩度。对于《全链战争》这款区块链网络游戏,圈内相关人士表示,此款全链化游戏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游戏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突破。


食品溯源 


食品从原材料到到达消费者这个过程,中间经历了很多很复杂的工序,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如虚假产品的混入、中间商赚取差价等问题,使得消费者最终获得的产品质量或性价比并非最佳。虽然传统的运转中也有溯源,但是这一过程都是有人的参与,有人的地方就总是会有虚假的存在,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透明性作为区块链的特点之一,因此区块链应用于食品溯源链成为了必然。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供应链上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这一分布式的账本上,这一账本归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更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与不可篡改。一个应用了区块链溯源链的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每一个流程步骤都是透明化的。 

2017年6月8日,京东宣布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将和生鲜相关的品牌商合作,打造防伪追溯平台。用户在京东上购买的产品上都有一个溯源码,通过扫描就可以查询到相应的产品信息。据相关报道,以科尔沁牛肉为例,通过所购买牛肉的惟一溯源编码,用户可以看到牛肉的源产地、喂养饲料、加工厂企业信息、屠宰信息等。

 区块链落地于溯源链领域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企业所看好,IBM就在溯源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IBM就开发了一个食品溯源应用IBM Food Trust。IBM Food Trust是一个去中心网络,参与该网络的有种植者,加工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人,这些参与者共同参与这个网络的运转。IBM Food Trust由IBM区块链平台提供支持,永久地记录了食品来源的详细信息与处理数据,可以提高食品供应每个环节的可见性和可靠性。目前沃尔玛已经将此应用于其销售地产品的溯源,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Frank Yiannas也表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溯源的优点。


投票


在大众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投票一直是最终让大众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法。在国外,投票更是被用于进行总统的选举或是一些政策的实施,如美国就是通过投票的选举进行的。投票的其实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因为最终结果是来自于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当投票被应用于大型事情的决策上时,这里的共识总是会引起民众的怀疑。在投票的统计处理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有人暗箱操作,为了某些利益性目标,作假票数。即使相关工作方采取各种措施,打假去假,然而还是很难根除这种虚假投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的特点,天生自带民主共治的光环。记录在链上的数据都是由节点共同记录的,参与其中的节点均可见。因此这些数据不容易被篡改,并且每一步操作都是透明可见。当区块链落地于投票,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地这些优势融入其中,使得投票透明、真实可靠。

相关开发商也看到了这个优势,已经着手进展相应的项目。非洲的塞拉利昂就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一个投票选举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瑞士的入库了初创公司Agora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处理和计算。2018年3月7日,塞拉利昂就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总统的选举。

还有日本的My Number Card投票应用程序,这是日本筑波城市推出投票区块链应用。此应用发放给每个公民12位数的身份证号码。每一个公民可以运用这个My Number Card参与投票,以表决他们是不是支持相关社会项目的实施。借助区块链透明属性来实现决策的透明,进而实现了民主。此项目在今年8月下旬进行试点,筑波市长表示,运用投票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起来也不难。此次试点很成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My Number Card将会被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内容社交平台


目前很多内容社交平台都是中心化的,如Facebook、推特、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平台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然后用户为自己带来流量,从而获利。在这个商业运营的过程种,其实用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 

区块链可以给内容社交平台带来新的生态,基于分布式管理的原理。平台不归中心化组织管理,而是靠用户共同来维护。用户做出贡献,还可以获得去中心化平台的奖励,进一步刺激用户去维护这个平台。依照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去中心平台的闭环运转。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社交平台现在也有很多。iveryOne就是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经济体。iVeryOne自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Facebook”,是一个内容+社交的平台。iVeryOne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加入经济因素,使得用户也可以获得部分价值回报。如用户在分享转载相应的文章的时候,可以获得机制根据具体规划分发的token。这样用户就不在只是单纯的用户,还是参与经济流转的一员。


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大量便利的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告生态不断进化,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不知不觉地一直影响用户。如网页自动弹出的广告其实给用户很差的体验。

区块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借助区块链的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是指用户参与某一服务的运转过程,作为参与者,推动商业的运行,应当视其贡献有所奖励,这样才可以刺激用户继续参与。用户不再是单方面的广告收看者,用户收看视频的过程也参与广告的运作,因此用户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用户在互联网的运作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的工具,如浏览器。借助区块链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浏览器也是另一个新的趋势,如Brave browser(勇敢浏览器,又称狮子王)。Brave browser是一款去中心化、实现广告高效传播、保护用户安全与隐私的浏览器。Brave团队看到现存的这个问题,就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具有广告拦截功能的浏览器---Brave browser。借助通证经济机制来消除广告中间商的巨额收益,进而实现对广告内容地高效广播与用户的更优访问体验。据8月24号,官方统计的数据表示,Brave browser在Google player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000万次,可见其成长速度之快。其受众不仅在数量上,在发展趋势上也是相当可观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其发展。


慈善


慈善捐赠一直是公益性的领域,捐赠出于爱心,无所求的捐赠物资。捐赠是一件伟大的事件,但是历年来总是会爆发一些慈善黑幕的事件。如有些慈善公益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等,这类事情层出不穷,不禁引发捐赠者对这个行业的担忧。

区块链可以用提高慈善事业的信息透明度,给予捐赠者以良好的反馈。记录其继续捐助,形成良性的循环。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钱款的来源和流向,对受捐赠者的身份进行确认,建立慈善领域的问责机制,这样可以提升组织效率。

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增加了用户对其捐赠系统的信心。日前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小规模就试水区块链公益,试验结果表示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解决公益财务透明的痛点。

再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和再障说分手”项目,用户通过点击夫人“爱心传递记录”就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笔善款地流向与项目的筹款记录。在显示捐款人的金额与时间的同时,捐款人的隐私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募款结束后,拨付时间和每一位受益人收到款项的时间也将一一公示。

BitGive Foundation 等慈善机构使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让捐赠者更清楚地了解基金的流通情况。目前此区块链平台已经发布beta 版,提供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和永久记录慈善捐赠行为等服务。


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但是医疗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每个机构在信息方面是封闭化的,如病人在上一家医院的检查信息是无效的,病人每到一家需要重新再做一次检查。这其实是一种成本浪费。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建立一个医疗平台,所有与医疗相关是数据都上线。病人的治疗信息都在线上。这样即使是再不同的医院,只要翻看这个账本上面的信息就能查看到相应的数据,病人就不用再花费多余的钱重复做检查了。医院大的方面来讲,医院有什么医疗研发突破也可以上链与其他医疗共享,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这也各大医疗机构相互协作,有助于促进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

就在今年9月,台北医科大学医院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医疗记录管理平台 (Healthcare Blockchain Platform)。这个平台有100多家社区诊所组成,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医疗机构、个人病人、医生的数据传输,即使是转诊,也不会影响到医疗的进展。通过使用智能合约,方便和安全就记录医疗数据,并且再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

类似的医疗项目还要很多,如今年8月的时候,韩国科技企业马克龙就和Bigster公司一同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生态系统,用于存储诸如基因等个人相关的医疗信息。相信这些区块链医疗项目的退出,都有利于重塑全球医疗格局,给我们带来更快更好的医疗进步。


版权保护


对于很多内容生产者而言,版权保护相关的服务体验还是不够好。主要体现再两方面:一方面,法定的版权登记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即使申请了版权登记,这个审批的时间也是较久的。这些就是当代版权市场的痛点问题。

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对生产者和产物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探索,可以实现所有权的溯源,从而达到保护生产者版权的作用。

就在今年,汇桔网推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IP链),旨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维度,提供一系列的版权服务。通过他们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登记证书服务,可以让用户在3分钟时间内获取到区块链存证证书。并且,预言未来还会为用户提供国家版权局的DCI数字证书登记服务,启动“双证护航”服务。国家版权局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确权机构,这是公信力最高、最靠谱的全却方式。可以很好地保障内容生产者的权益,激励更多的内容生产者继续生产内容。


教育证书 


学历证书是自我得到承认与验证的必须工具。现在的学历证书认证与验证过程还是人工进行的,此过程效率比较低。还有另一个问题,这些学历证书基本都是纸质档,一旦丢失就很麻烦甚至有的没办法补办。 

区块链是由共识维护的,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证书的保护,相关数据一旦上链,就永久存在。当需要对学历信息进行验证时,操作也相当容易。 

例如,索尼全球教育与IBM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其使用区块链来保护和共享学生的记录。学生的学历信息和获奖记录全部记录在链上,当学生需要证明自己学历和获奖记录时,只要在链上允许共享即可被对方验证。同时,基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用担心中心机构的倒闭,导致证书记录的丢失。 

在今年8月,国内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也上线了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毕业证书系统,此系统是阳光学院、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和台湾阳光区块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现在登陆阳光学院的官网,就可以看到数字证书系统的入口,再次演示着数字证书系统的部分核心功能。学生只要点击这个入口,就能查询到自己对应的“证书资产”。 

除了以上列举的十大应用领域和代表项目,其实区块链还用很多应用场景,然而区块链的发展目前更多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找到了对应的场景,要如何很好地应用并落地,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真实落地的项目并给对应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如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食品安全保障的新形势、iVeryOne----内容生产的新模式、运行于UOC的全链战争----游戏行业的一个变革等等。有实力的团队一直在做事,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一直在进行着。在这个低迷的局面下,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项目开始瓦解,虚假的项目会暴露其原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真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区块链项目。 查看全部
bc723c34abd02d148cd6bed5856a3646_1538212260.jpeg


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9月20日,在一年一度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技术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促进新服务方式的诞生,以及资源的高效匹配,使所有人的体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此前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说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如果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是毫无意义的科技。”

马云的演讲并不只是谈区块链,但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大型企业和政府中形成共识。

从2008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开始,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一直在进化和发展,经过不断演变,区块链这个概念也日益普及。脱掉神化和妖魔化这两种两极分化的外壳,区块链也逐渐呈现出它本该具有的面貌,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实际的应用开发落地阶段。作为新兴科技,唯有结合实际的生活和生产,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有远见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早就开始探索如何将区块链应用于自身领域,促进其自身的业务的发展。如百度早在2016年就投资circle公司,开始布局加密行业和区块链行业;2016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就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平台;2016年腾讯就集结了包括平安在内的31家金融企业组成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除了区块链自身的优势,包括IBM、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内传统科技和互联网巨头们的大力布局,让区块链“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为期不远。以下是蜜蜂财经从全球范围内,根据应用范围、规模、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落地领域和代表项目。


支付


金融行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支付就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跨境支付。然而现在的跨境支付效率十分低,一方面是汇率比较高,另一个则是速度比较慢。这是需要跨境汇款的人群最大的困扰,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大痛点。

比特币设计之初的本质是点对点传输,当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时候,将点对点传输的优点带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跨境支付的痛点。同时,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特点,在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发过程中,汇款通道透明,具有可追溯性,汇款方和收款方都有了可靠的保证,支付更加安全。

2018年6月25日,港版支付宝AlipayHK和菲律宾的Grace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第一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汇款服务,实现了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此次操作,不仅实现了跨境,还实现跨机构。此次汇款耗时仅三秒,相比于现有的跨境支付需要的时间为10几分钟到几天不等的时间。实现了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一直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领域,已经有好几家区块链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尝试,Ripple针对此也做了不少的项目,目前也已经开始完成进行实践应用。区块链实现了跨境支付的便捷高效,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是十分有利的。


游戏


游戏是传统互联网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用户规模大,收入能力强的特点。作为离钱、离用户最近的领域,游戏总是能第一时间拥抱新技术,并成为新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游戏现在已经遇到一些瓶颈。游戏一直归开发商所控制。在游戏里,玩家的资产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一旦开发商倒闭,游戏就结束,玩家此前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就全部消失。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游戏当中,可以将游戏的所有权下放给所有的玩家,游戏不再受中心组织的控制。游戏交由玩家社区自治,运行机制透明,每一笔交易数据都上链不可篡改,避免了中心组织捏造虚假数据。玩家对自己的资产持有真正的把控权,当游戏开发公司倒闭后,游戏仍然在运营,玩家的资产也不会消失。 

说起区块链游戏,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运行于以太坊之上的宠物养成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基于区块链去中心的特点,加密猫的相关数据都是保存在链上,这就是实现了加密猫的永久生存,不会因公司的关门而消失。随后类似的游戏很多,包括百度的莱茨狗、网易的网易星球等。

这些区块链游戏很好地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实现分布式管理。但是就游戏本身而言,这类游戏可玩性不强,游戏运营更多是在于资产的流转,即投机性比较强,尤其是前段时间火爆一时的FOMO 3D。这类游戏对于区块链而言,更多是知识普及作用,还没有彻底地发挥区块链的优势。

区块链游戏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创新,这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很多团队已经致力于开发区块链游戏公链,旨在完善底层技术,降低区块链游戏开发的门槛,帮助开发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区块链游戏。 

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公链包括以太坊、迅雷玩客云、NEO、Cocos-BCX等。其中Cocos-BCX最近刚宣布获得业内知名投资机构4000万美元的融资。可见区块链游戏这个赛道备受资本方青睐,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不过相对于Cocos-BCX目前还处于项目规划的第三阶段,国内已经有团队开发出了全链化的区块链网络游戏。这款基于国内全链化网游公链UOC开发的游戏名为《全链战争》。UOC游戏公链是一条致力于全链网游的区块链游戏公链,团队成员包括原网易游戏创始人梁宇翀、原中青宝总经理贾可等,都是游戏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此链上运行的游戏数据全部上线,实现了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旨在实现全链化游戏。在全链化游戏中,一方面,玩家可以更好地把控其自身的资产,如虚拟代币、游戏等级、在游戏购买的道具等,不会由于开发商倒闭其资产也跟着消失。另一方面,游戏的进展将不再是由中心化组织所决定,而是玩家自治,玩家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向。UOC带来了一个全新游戏生态,在保持传统游戏的可玩性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地扩展了游戏的新模式。

全链战争游戏复杂度类同于“王者荣耀”,此游戏是为了验证UOC的全链化游戏的可能性。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必将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全链化游戏的可行性一直受到业内的怀疑。

本月12号,uoc团队已经对外发放这款游戏可以进行公开试玩消息,邀请了知名的游戏玩家前来测试其可玩度。对于《全链战争》这款区块链网络游戏,圈内相关人士表示,此款全链化游戏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游戏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突破。


食品溯源 


食品从原材料到到达消费者这个过程,中间经历了很多很复杂的工序,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如虚假产品的混入、中间商赚取差价等问题,使得消费者最终获得的产品质量或性价比并非最佳。虽然传统的运转中也有溯源,但是这一过程都是有人的参与,有人的地方就总是会有虚假的存在,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透明性作为区块链的特点之一,因此区块链应用于食品溯源链成为了必然。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供应链上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这一分布式的账本上,这一账本归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更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与不可篡改。一个应用了区块链溯源链的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每一个流程步骤都是透明化的。 

2017年6月8日,京东宣布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将和生鲜相关的品牌商合作,打造防伪追溯平台。用户在京东上购买的产品上都有一个溯源码,通过扫描就可以查询到相应的产品信息。据相关报道,以科尔沁牛肉为例,通过所购买牛肉的惟一溯源编码,用户可以看到牛肉的源产地、喂养饲料、加工厂企业信息、屠宰信息等。

 区块链落地于溯源链领域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企业所看好,IBM就在溯源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IBM就开发了一个食品溯源应用IBM Food Trust。IBM Food Trust是一个去中心网络,参与该网络的有种植者,加工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人,这些参与者共同参与这个网络的运转。IBM Food Trust由IBM区块链平台提供支持,永久地记录了食品来源的详细信息与处理数据,可以提高食品供应每个环节的可见性和可靠性。目前沃尔玛已经将此应用于其销售地产品的溯源,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Frank Yiannas也表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溯源的优点。


投票


在大众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投票一直是最终让大众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法。在国外,投票更是被用于进行总统的选举或是一些政策的实施,如美国就是通过投票的选举进行的。投票的其实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因为最终结果是来自于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当投票被应用于大型事情的决策上时,这里的共识总是会引起民众的怀疑。在投票的统计处理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有人暗箱操作,为了某些利益性目标,作假票数。即使相关工作方采取各种措施,打假去假,然而还是很难根除这种虚假投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的特点,天生自带民主共治的光环。记录在链上的数据都是由节点共同记录的,参与其中的节点均可见。因此这些数据不容易被篡改,并且每一步操作都是透明可见。当区块链落地于投票,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地这些优势融入其中,使得投票透明、真实可靠。

相关开发商也看到了这个优势,已经着手进展相应的项目。非洲的塞拉利昂就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一个投票选举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瑞士的入库了初创公司Agora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处理和计算。2018年3月7日,塞拉利昂就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总统的选举。

还有日本的My Number Card投票应用程序,这是日本筑波城市推出投票区块链应用。此应用发放给每个公民12位数的身份证号码。每一个公民可以运用这个My Number Card参与投票,以表决他们是不是支持相关社会项目的实施。借助区块链透明属性来实现决策的透明,进而实现了民主。此项目在今年8月下旬进行试点,筑波市长表示,运用投票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起来也不难。此次试点很成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My Number Card将会被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内容社交平台


目前很多内容社交平台都是中心化的,如Facebook、推特、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平台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然后用户为自己带来流量,从而获利。在这个商业运营的过程种,其实用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 

区块链可以给内容社交平台带来新的生态,基于分布式管理的原理。平台不归中心化组织管理,而是靠用户共同来维护。用户做出贡献,还可以获得去中心化平台的奖励,进一步刺激用户去维护这个平台。依照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去中心平台的闭环运转。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社交平台现在也有很多。iveryOne就是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经济体。iVeryOne自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Facebook”,是一个内容+社交的平台。iVeryOne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加入经济因素,使得用户也可以获得部分价值回报。如用户在分享转载相应的文章的时候,可以获得机制根据具体规划分发的token。这样用户就不在只是单纯的用户,还是参与经济流转的一员。


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大量便利的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告生态不断进化,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不知不觉地一直影响用户。如网页自动弹出的广告其实给用户很差的体验。

区块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借助区块链的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代币体系和奖励机制是指用户参与某一服务的运转过程,作为参与者,推动商业的运行,应当视其贡献有所奖励,这样才可以刺激用户继续参与。用户不再是单方面的广告收看者,用户收看视频的过程也参与广告的运作,因此用户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用户在互联网的运作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的工具,如浏览器。借助区块链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浏览器也是另一个新的趋势,如Brave browser(勇敢浏览器,又称狮子王)。Brave browser是一款去中心化、实现广告高效传播、保护用户安全与隐私的浏览器。Brave团队看到现存的这个问题,就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具有广告拦截功能的浏览器---Brave browser。借助通证经济机制来消除广告中间商的巨额收益,进而实现对广告内容地高效广播与用户的更优访问体验。据8月24号,官方统计的数据表示,Brave browser在Google player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000万次,可见其成长速度之快。其受众不仅在数量上,在发展趋势上也是相当可观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其发展。


慈善


慈善捐赠一直是公益性的领域,捐赠出于爱心,无所求的捐赠物资。捐赠是一件伟大的事件,但是历年来总是会爆发一些慈善黑幕的事件。如有些慈善公益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等,这类事情层出不穷,不禁引发捐赠者对这个行业的担忧。

区块链可以用提高慈善事业的信息透明度,给予捐赠者以良好的反馈。记录其继续捐助,形成良性的循环。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钱款的来源和流向,对受捐赠者的身份进行确认,建立慈善领域的问责机制,这样可以提升组织效率。

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增加了用户对其捐赠系统的信心。日前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小规模就试水区块链公益,试验结果表示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解决公益财务透明的痛点。

再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和再障说分手”项目,用户通过点击夫人“爱心传递记录”就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笔善款地流向与项目的筹款记录。在显示捐款人的金额与时间的同时,捐款人的隐私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募款结束后,拨付时间和每一位受益人收到款项的时间也将一一公示。

BitGive Foundation 等慈善机构使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让捐赠者更清楚地了解基金的流通情况。目前此区块链平台已经发布beta 版,提供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和永久记录慈善捐赠行为等服务。


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但是医疗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每个机构在信息方面是封闭化的,如病人在上一家医院的检查信息是无效的,病人每到一家需要重新再做一次检查。这其实是一种成本浪费。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建立一个医疗平台,所有与医疗相关是数据都上线。病人的治疗信息都在线上。这样即使是再不同的医院,只要翻看这个账本上面的信息就能查看到相应的数据,病人就不用再花费多余的钱重复做检查了。医院大的方面来讲,医院有什么医疗研发突破也可以上链与其他医疗共享,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这也各大医疗机构相互协作,有助于促进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

就在今年9月,台北医科大学医院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医疗记录管理平台 (Healthcare Blockchain Platform)。这个平台有100多家社区诊所组成,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医疗机构、个人病人、医生的数据传输,即使是转诊,也不会影响到医疗的进展。通过使用智能合约,方便和安全就记录医疗数据,并且再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

类似的医疗项目还要很多,如今年8月的时候,韩国科技企业马克龙就和Bigster公司一同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生态系统,用于存储诸如基因等个人相关的医疗信息。相信这些区块链医疗项目的退出,都有利于重塑全球医疗格局,给我们带来更快更好的医疗进步。


版权保护


对于很多内容生产者而言,版权保护相关的服务体验还是不够好。主要体现再两方面:一方面,法定的版权登记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即使申请了版权登记,这个审批的时间也是较久的。这些就是当代版权市场的痛点问题。

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对生产者和产物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探索,可以实现所有权的溯源,从而达到保护生产者版权的作用。

就在今年,汇桔网推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IP链),旨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维度,提供一系列的版权服务。通过他们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登记证书服务,可以让用户在3分钟时间内获取到区块链存证证书。并且,预言未来还会为用户提供国家版权局的DCI数字证书登记服务,启动“双证护航”服务。国家版权局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确权机构,这是公信力最高、最靠谱的全却方式。可以很好地保障内容生产者的权益,激励更多的内容生产者继续生产内容。


教育证书 


学历证书是自我得到承认与验证的必须工具。现在的学历证书认证与验证过程还是人工进行的,此过程效率比较低。还有另一个问题,这些学历证书基本都是纸质档,一旦丢失就很麻烦甚至有的没办法补办。 

区块链是由共识维护的,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证书的保护,相关数据一旦上链,就永久存在。当需要对学历信息进行验证时,操作也相当容易。 

例如,索尼全球教育与IBM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其使用区块链来保护和共享学生的记录。学生的学历信息和获奖记录全部记录在链上,当学生需要证明自己学历和获奖记录时,只要在链上允许共享即可被对方验证。同时,基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用担心中心机构的倒闭,导致证书记录的丢失。 

在今年8月,国内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也上线了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毕业证书系统,此系统是阳光学院、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和台湾阳光区块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现在登陆阳光学院的官网,就可以看到数字证书系统的入口,再次演示着数字证书系统的部分核心功能。学生只要点击这个入口,就能查询到自己对应的“证书资产”。 

除了以上列举的十大应用领域和代表项目,其实区块链还用很多应用场景,然而区块链的发展目前更多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找到了对应的场景,要如何很好地应用并落地,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真实落地的项目并给对应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如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食品安全保障的新形势、iVeryOne----内容生产的新模式、运行于UOC的全链战争----游戏行业的一个变革等等。有实力的团队一直在做事,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一直在进行着。在这个低迷的局面下,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项目开始瓦解,虚假的项目会暴露其原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真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区块链项目。

满世界开设法币交易所的币安,究竟想干嘛?

公司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6 11:20 • 来自相关话题

巴比特专访币安CEO赵长鹏,谈及法币交易所,他表示在各个国家开设法币交易所就像做实验一样;谈及未来计划,他表示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上线去中心化交易所;谈及慈善,他表示区块链可以改变慈善事业,慈善也可以进行区块链教育普及,是双赢;谈及市场,他表示对行业很有信心,过去八年币价上涨200万倍,未来再涨1000倍很容易;谈及稳定币,他表示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谈及总部,他表示币安没有总部,“我在哪儿那里就是总部”;谈及趣事,他谈到乌干达总统很聪明,40分钟就听懂了区块链。


9月15日,币安宣布上线新加坡法币交易平台并开启内测,不同于马耳他和乌干达,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而币安此举也备受关注。

今年3月,币安将总部迁至马耳他;6月在乌干达开设法币交易所;同期宣布与泽西岛合作,计划开设法币交易所;近日又在新加坡落地法币交易所。

币安全球化布局的版图日渐清晰,币安在这一过程中又何考量?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币安未来有哪些计划和打算?巴比特独家专访币安CEO赵长鹏,为大家一一揭秘。


巴比特:您在 CoinDesk共识大会上表示,希望明年此刻币安可以推出5-10家法币交易所,能否透露下还会在哪里开设?

赵长鹏:马耳他、泽西、列支敦士登这三个地方目前比较确定,应该会推进法币交易所,其他几个目前还不能公开,会影响我们和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我希望之后每个大洲能有1-2个法币交易所。

我们观察这几个国家,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包含了最不发达和最发达的国家:乌干达是联合国认证的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则是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地理位置跨越了亚、非、欧:乌干达地处非洲,马耳他地处欧洲,新加坡地处亚洲,泽西岛是英国王权属地而非英国本土的一部分。

(3)国家体制各不相同:乌干达是总统共和制、马耳他是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是议会制国家,泽西岛更特殊,元首是伊丽莎白二世,高度自治。

(4)从货币上来看也不同,也分别为乌干达先令、欧元、新加坡元、英镑。


巴比特:这些国家的数字货币环境有何异同?币安进行差异化布局是否有意而为之?出于什么考虑?

赵长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对我们来说,就像做实验一样。有很多公司只盯着发达国家,当然这些地方利润会比较多。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对全世界都很有意义,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们希望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中尝试。

目前来看,其实不发达国家的渴求度反而更高。比如非洲一些地方,有银行账号的人只有11%,他们就觉得是不是可以跳过银行,直接采用P2P的方式,银行只提供企业服务就好。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很大胆的创新想法。虽然这些地方现在比较落后,但是他们追赶的速度也可以很快,因为有现成的模版可以去学习。

比如欧洲也很特别,这里国家的概念不是那么强,在欧盟里面,你开车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感受不到什么变化,没有栏杆,也没有收费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跨境支付的接受程度就比较高。

所以我们希望都去尝试一下,看看究竟哪一个会发展的更快,还有互相之间有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我们会跟非洲监管部门说,你看在欧洲我们是怎样的,他们可以借鉴。我们也会给欧洲一些建议,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从更多维度去做这件事情。这个行业很早期,没有教科书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以要尝试不同的组合。


巴比特:您刚刚所说的更多是经济环境的差异,那么政策环境呢?共和制、议会制等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否对市场的拓展也有影响?

赵长鹏: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反应速度会不一样,有的国家需要议会投票决议会比较慢,而有的国家内部协调相对统一高效,速度会比较快。有些国家执政党和反对党两边都非常看好区块链的发展,所以他们就很欢迎我们。有些国家虽然只有一个党派,但是他们有时候内部也会有矛盾。

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特别在意政府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比较在意政府是否欢迎我们,沟通和推动的速度当然越快越好。比如列支敦士登是国王制,但他们的国王非常前卫,也非常注重经济发展,这就很好。


巴比特:这几个国家的法币交易所是您亲自去交涉的吗?实操过程中需要做什么协调?有什么趣事吗?

赵长鹏:并非都是我推动的,有些是快谈妥了我再去,像泽西我到现在还没去过。

过程中有蛮多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每个国家风俗不太一样,比如百慕大穿短裤的事情网上就流传得很广,我也觉得蛮好玩的。

再比如我第一次见乌干达总统的时候,他对数字货币的概念一点都不懂,但是他非常聪明,我跟他解释了大概四十多分钟,他就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基本了解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发出了对数字货币非常有利的意见。这里的推动速度也非常快。类似的还有很多趣事。


巴比特:总部马耳他和泽西岛的计划于今年6月宣布之后,似乎没看到新的进展,是否遇到了什么阻力?

赵长鹏:首先,其实我们并没有总部的概念,基本不会说总部在马耳他,我们对团队也是去中心化的结构。如果一定要说总部在哪里的话,那就是我在哪儿总部就在哪儿,跟着我到处跑。

其次,我们在马耳他并没有任何阻力。因为马耳他10月份会正式通过交易所的监管条款,我们是想等正式通过后,再大步启动。虽然我们跟政府有很多沟通,政府也公开欢迎我们,但我们不希望让他们不好做,目前为止,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足了,包括银行、支付渠道、合规、KYC等等,而且我们跟他们总统也有一个合作的慈善基金,然后跟马耳他的证券交易所也有两个不同合作,一个中心化的,一个去中心化的,这边的布局比较大,没有任何阻力,进展非常顺利。


巴比特:币安近期有什么可以公布的计划?

赵长鹏:除了法币交易所,还有去中心化交易所,这是4、5月份公布的,现在也有不错的进展,去中心化交易所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推出,我们不想把日期咬得太死,因为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另外,今天币安的慈善基金和联合国也密切举办了会议,进展也很不错。


巴比特:币安在慈善方面近期蛮活跃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各个国家留下好的印象,促使它们为币安交易所的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吗?

赵长鹏:其实是这样,我们是想用慈善推动整个行业,有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我们认为过去的慈善,做得都不够透明,有统计说大部分捐款最后并没有到最终受益人那里,我们觉得区块链很容易解决慈善不透明的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用慈善推动区块链这个行业,我们既然要让慈善透明化,让每一笔捐款能够跟踪到最终受益人,那么最终受益人需要能够接受数字货币,这就代表慈善要教会他们怎么安装钱包?怎么收钱?收到的币是个什么东西?这里起到了教育跟推广的作用,是互赢的。


巴比特:币安近日开放了PAX充值,您也表示,受监管的稳定币相对于法币提供了更多自由,能否解释下币安为什么会这么做?稳定币在币安体系内能发挥什么作用?

赵长鹏:稳定币虽然不像数字货币那么自由,但我认为这个创新是蛮有意义的,特别是被监管的稳定币,它们的可信度比公司发行的要高一些,但相对来讲,它的限制也会多一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间地带,让传统金融监管机构现在能够监管一个跟法币价值挂钩的稳定数字货币。如果这个模式能够跑通的话,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究竟更好和更坏还有待观察,但至少是种新的模式。多了一个选择,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巴比特: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但是您近日表示数字货币市场未来几年会增1000倍,想问您的信心从何而来?

赵长鹏:熊市跟牛市是相对的,像这样的波动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经历五六次了,每次上涨之后总会回调,市场不断回调,才有支撑点。比特币从最开始的几分涨到一元又跌回到几毛,后来涨到35元跌回2元,从2元涨到90跌回70元停了很久,又涨到一千块元回到200,又停了很久。然后去年又涨到2万,如今跌到6000停留了一段时间,这是非常正常的。数字货币过去八年涨了200万倍,未来涨1000倍,我觉得很容易。


巴比特:除了数字货币价格的历史性波动趋势之外,支撑这个市场普及和扩张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赵长鹏:对,我觉得不能光看价格浮动,你要看这个行业里的人数。一是行业从业者的人数现在应该比去年增了至少三四倍。你看各大交易所、各个项目,很少听到区块链公司在裁员,就是裁员也不是因为没有钱了。整个行业工作人员在增长。二是行业用户也在增加,15年办会的时候,才几百个人,一年也就三四个会,现在每个礼拜三、四个会,每个会都是五六千人,人数增长很明显。当然这里面围绕着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你要理解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是一个创新的、真正有用处的技术,不会昙花一现,你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所以行业人数在增加,价格长期来说也是长期增加的。

我觉得大家也不用担心,所有的熊市、牛市都是短期的,长期来讲这个行业会持续发展,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我们就埋头做事,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就可以了。我觉得其他行业里的项目也应该这么做,投资人也应该做长期价值的投资。


文/海伦 查看全部
1-2.jpg


巴比特专访币安CEO赵长鹏,谈及法币交易所,他表示在各个国家开设法币交易所就像做实验一样;谈及未来计划,他表示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上线去中心化交易所;谈及慈善,他表示区块链可以改变慈善事业,慈善也可以进行区块链教育普及,是双赢;谈及市场,他表示对行业很有信心,过去八年币价上涨200万倍,未来再涨1000倍很容易;谈及稳定币,他表示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谈及总部,他表示币安没有总部,“我在哪儿那里就是总部”;谈及趣事,他谈到乌干达总统很聪明,40分钟就听懂了区块链。



9月15日,币安宣布上线新加坡法币交易平台并开启内测,不同于马耳他和乌干达,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而币安此举也备受关注。

今年3月,币安将总部迁至马耳他;6月在乌干达开设法币交易所;同期宣布与泽西岛合作,计划开设法币交易所;近日又在新加坡落地法币交易所。

币安全球化布局的版图日渐清晰,币安在这一过程中又何考量?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币安未来有哪些计划和打算?巴比特独家专访币安CEO赵长鹏,为大家一一揭秘。


巴比特:您在 CoinDesk共识大会上表示,希望明年此刻币安可以推出5-10家法币交易所,能否透露下还会在哪里开设?

赵长鹏:马耳他、泽西、列支敦士登这三个地方目前比较确定,应该会推进法币交易所,其他几个目前还不能公开,会影响我们和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我希望之后每个大洲能有1-2个法币交易所。

我们观察这几个国家,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包含了最不发达和最发达的国家:乌干达是联合国认证的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则是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地理位置跨越了亚、非、欧:乌干达地处非洲,马耳他地处欧洲,新加坡地处亚洲,泽西岛是英国王权属地而非英国本土的一部分。

(3)国家体制各不相同:乌干达是总统共和制、马耳他是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是议会制国家,泽西岛更特殊,元首是伊丽莎白二世,高度自治。

(4)从货币上来看也不同,也分别为乌干达先令、欧元、新加坡元、英镑。


巴比特:这些国家的数字货币环境有何异同?币安进行差异化布局是否有意而为之?出于什么考虑?

赵长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对我们来说,就像做实验一样。有很多公司只盯着发达国家,当然这些地方利润会比较多。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对全世界都很有意义,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们希望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中尝试。

目前来看,其实不发达国家的渴求度反而更高。比如非洲一些地方,有银行账号的人只有11%,他们就觉得是不是可以跳过银行,直接采用P2P的方式,银行只提供企业服务就好。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很大胆的创新想法。虽然这些地方现在比较落后,但是他们追赶的速度也可以很快,因为有现成的模版可以去学习。

比如欧洲也很特别,这里国家的概念不是那么强,在欧盟里面,你开车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感受不到什么变化,没有栏杆,也没有收费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跨境支付的接受程度就比较高。

所以我们希望都去尝试一下,看看究竟哪一个会发展的更快,还有互相之间有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我们会跟非洲监管部门说,你看在欧洲我们是怎样的,他们可以借鉴。我们也会给欧洲一些建议,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从更多维度去做这件事情。这个行业很早期,没有教科书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以要尝试不同的组合。


巴比特:您刚刚所说的更多是经济环境的差异,那么政策环境呢?共和制、议会制等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否对市场的拓展也有影响?

赵长鹏: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反应速度会不一样,有的国家需要议会投票决议会比较慢,而有的国家内部协调相对统一高效,速度会比较快。有些国家执政党和反对党两边都非常看好区块链的发展,所以他们就很欢迎我们。有些国家虽然只有一个党派,但是他们有时候内部也会有矛盾。

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特别在意政府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比较在意政府是否欢迎我们,沟通和推动的速度当然越快越好。比如列支敦士登是国王制,但他们的国王非常前卫,也非常注重经济发展,这就很好。


巴比特:这几个国家的法币交易所是您亲自去交涉的吗?实操过程中需要做什么协调?有什么趣事吗?

赵长鹏:并非都是我推动的,有些是快谈妥了我再去,像泽西我到现在还没去过。

过程中有蛮多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每个国家风俗不太一样,比如百慕大穿短裤的事情网上就流传得很广,我也觉得蛮好玩的。

再比如我第一次见乌干达总统的时候,他对数字货币的概念一点都不懂,但是他非常聪明,我跟他解释了大概四十多分钟,他就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基本了解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发出了对数字货币非常有利的意见。这里的推动速度也非常快。类似的还有很多趣事。


巴比特:总部马耳他和泽西岛的计划于今年6月宣布之后,似乎没看到新的进展,是否遇到了什么阻力?

赵长鹏:首先,其实我们并没有总部的概念,基本不会说总部在马耳他,我们对团队也是去中心化的结构。如果一定要说总部在哪里的话,那就是我在哪儿总部就在哪儿,跟着我到处跑。

其次,我们在马耳他并没有任何阻力。因为马耳他10月份会正式通过交易所的监管条款,我们是想等正式通过后,再大步启动。虽然我们跟政府有很多沟通,政府也公开欢迎我们,但我们不希望让他们不好做,目前为止,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足了,包括银行、支付渠道、合规、KYC等等,而且我们跟他们总统也有一个合作的慈善基金,然后跟马耳他的证券交易所也有两个不同合作,一个中心化的,一个去中心化的,这边的布局比较大,没有任何阻力,进展非常顺利。


巴比特:币安近期有什么可以公布的计划?

赵长鹏:除了法币交易所,还有去中心化交易所,这是4、5月份公布的,现在也有不错的进展,去中心化交易所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推出,我们不想把日期咬得太死,因为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另外,今天币安的慈善基金和联合国也密切举办了会议,进展也很不错。


巴比特:币安在慈善方面近期蛮活跃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各个国家留下好的印象,促使它们为币安交易所的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吗?

赵长鹏:其实是这样,我们是想用慈善推动整个行业,有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我们认为过去的慈善,做得都不够透明,有统计说大部分捐款最后并没有到最终受益人那里,我们觉得区块链很容易解决慈善不透明的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用慈善推动区块链这个行业,我们既然要让慈善透明化,让每一笔捐款能够跟踪到最终受益人,那么最终受益人需要能够接受数字货币,这就代表慈善要教会他们怎么安装钱包?怎么收钱?收到的币是个什么东西?这里起到了教育跟推广的作用,是互赢的。


巴比特:币安近日开放了PAX充值,您也表示,受监管的稳定币相对于法币提供了更多自由,能否解释下币安为什么会这么做?稳定币在币安体系内能发挥什么作用?

赵长鹏:稳定币虽然不像数字货币那么自由,但我认为这个创新是蛮有意义的,特别是被监管的稳定币,它们的可信度比公司发行的要高一些,但相对来讲,它的限制也会多一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间地带,让传统金融监管机构现在能够监管一个跟法币价值挂钩的稳定数字货币。如果这个模式能够跑通的话,对一部分希望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会很有启发。究竟更好和更坏还有待观察,但至少是种新的模式。多了一个选择,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巴比特: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但是您近日表示数字货币市场未来几年会增1000倍,想问您的信心从何而来?

赵长鹏:熊市跟牛市是相对的,像这样的波动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经历五六次了,每次上涨之后总会回调,市场不断回调,才有支撑点。比特币从最开始的几分涨到一元又跌回到几毛,后来涨到35元跌回2元,从2元涨到90跌回70元停了很久,又涨到一千块元回到200,又停了很久。然后去年又涨到2万,如今跌到6000停留了一段时间,这是非常正常的。数字货币过去八年涨了200万倍,未来涨1000倍,我觉得很容易。


巴比特:除了数字货币价格的历史性波动趋势之外,支撑这个市场普及和扩张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赵长鹏:对,我觉得不能光看价格浮动,你要看这个行业里的人数。一是行业从业者的人数现在应该比去年增了至少三四倍。你看各大交易所、各个项目,很少听到区块链公司在裁员,就是裁员也不是因为没有钱了。整个行业工作人员在增长。二是行业用户也在增加,15年办会的时候,才几百个人,一年也就三四个会,现在每个礼拜三、四个会,每个会都是五六千人,人数增长很明显。当然这里面围绕着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你要理解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是一个创新的、真正有用处的技术,不会昙花一现,你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所以行业人数在增加,价格长期来说也是长期增加的。

我觉得大家也不用担心,所有的熊市、牛市都是短期的,长期来讲这个行业会持续发展,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我们就埋头做事,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就可以了。我觉得其他行业里的项目也应该这么做,投资人也应该做长期价值的投资。


文/海伦

为什么V神新论文不容错过?5分钟看懂 Liberal Radicalism

攻略cindycoin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3 11:27 • 来自相关话题

Vitalik Buterin和哈佛的Zoë Hitzig、结合E. Glen Weyl的研究,共同发表了一篇长达41页的论文,名字叫做《自由激进主义:社会基于社群中立的正式规则》。讨论的是针对慈善和公共募资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怎样的体系,得出全社会福祉最大化的决策。

这个名字和页数,以及里面的艰涩文字、公式吓到了不少人。但细啃下来小编觉得回味悠长,不但对于加密货币生态里一些重要的问题。

例如社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开源开发者提供资助,如何决策开发方向和提供资金,提出了有效优化,还可以延伸至媒体、社区治理、公众福祉等广阔议题。不得不说,在看到严肃的数学模型论述中间,藏着简单的小小的三个字: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感动。

不想看41页英语论文,又想知道Vitalik和哈佛教授提出了什么设想?

那么就让小编来试试用具体的例子,给大家用最多的人话,最少的公式总结解读。







令人头疼的问题:free rider(搭便车的人)


这个论文尝试解决的问题,叫 free-rider problem(小编称为:搭便车的人),可以理解成薅社会羊毛又自己不出资源建设的人。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经济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于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说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修建灯塔可以大大提高航海的安全性,理论上来说在这个港口往来的轮船都会受益,那所有轮船公司应该集资去兴建。但有的公司打死不出钱,然后却可以免费享受着其他人出资提供的福利,这就是社会蛀虫free rider。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村子叫做地球村,地球村居民需要筹款来交军费,好购买武器和养活军队抵御三体村人的进攻,保护所有人的安危。而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不交费,但享受这由其他人集资建立的保护网。这里的地球保护体系,也是一种public good(公众物品)。而不交费又享受的人,就是free rider。

这种free rider的存在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当大家看到某人不交钱也能享受到保护,那交钱的人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公平,最终愿意交费筹集的军费的人越来越少,然后不足以抵御外部进攻,最终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安全。







为什么民主投票、慈善捐款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想办法把这些free rider排除在保护网外,或者用中心化的强权去强制大家交费会怎么样?由于public goods的社会属性,这个排除、管理工作的成本也非常高。 

在我们的社会里,对于这种“需要筹钱投入解决某个问题”的场景,有三种普遍运作模式:

靠投票和选举:当代的“民主”国家,使用投票和税收来决定资助什么项目和资助多少;

靠私营化:让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来提供这些需要的功能,让他们限制不出钱的人不能使用,例如非洲有些国家的安全是靠富人聘请雇佣兵解决的;

靠慈善、靠良心:吸引人们的认同感,说服他们做出捐献;


但这上面的做法各有各的弊端,拿投票和选举来说,这种方式倾向于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对能够创造最大总体价值的东西做出反应。而靠私营企业或者慈善机构和好心人捐款,会让最终筹得的资源量很有限。并且这三个办法在动态资助社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非常不灵活。

举几个应用场景的例子:

竞选资金:拿美国大选为例,能够筹集到足够资金的候选人往往是赢家,但那些为选举提供资金的人通常是人数不多、势力强大、享有特权的少数人;而受特定政治问题、决策影响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资助人,这可能导致更能代表大众的人得不到适当的资助,从而无法赢得选举。

开源软件开发:开源软件是人人可用的,而资金往往来自于捐助。开发者很难在现今体系下得到公平合适的开发成本分配。

新闻媒体融资:作者认为这可能是LR(Liberal Radicalism)机制的完美应用场景。几乎每个人都阅读新闻,很难限制对新闻的访问,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它对民主也至关重要。但媒体的创建成本也很高,而且很难筹集资金。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为新闻机构提供资金,但这对一个本应作为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业造成了明显的利益冲突。


所以总体来说,这篇论文要探讨的,就是用一个新的机制来解决、减轻上面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中,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社区可以共存,资源可以以一种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式合理分配。


解决方案的基础:二阶投票


他们提出的方法基于一个“二阶投票”(Quadratic Voting,可以理解为二次方)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Eric Posner和Glen Wey。

在这个设定下,你可以花1块钱投1票,也可以花4块钱投两票,也可以花9块钱投3票,到花64块钱投8票...以此类推。这样大户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力,相对于线性的1票1块钱制度就削弱了很多,每增加一票付出的成本都很高。






假设地球村需要我们投入资源去维护的公众物品除了军事防御之外还有好多种,比如:洁净水源、全村Wifi上网、对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建设一个中央图书馆、升级粮仓、开采矿产等等。而大家通过1人1票的方式去决策将资源用在哪一方面的时候,这个制度往往不能反映上面各项目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同时小型组织群体的需求会被压制。

例如,白血病儿童家庭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应的医疗投入,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大事;但没有此经历的社会大众,则可能会把票投给其他他们能享受到的项目,例如翻修图书馆,因为这才是对他们来说有利益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人一票的模式,只能反应人数,没有恰当的反映出这个相关问题对于关注群体的“权重”。

又例如,某同学家里正好是做通信设备的,然后他家里也很有钱,于是他自己就买了30票,让决议通过,然后再想办法把钱从大家身上赚回来。

如果我们给地球村的村民每人20块钱,让他们对10个不同的公共产品进行投票,上文说的白血病儿童家庭,可能就会投入16元到“儿童白血病医疗”项目,代表个人投入的4票;剩下的4元投入到4个其他方面。

这样小众群体的强需求,也可以通过这个二次方机制得到表达。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是把自己的选票更加分散的投入到社会资源里,投票的效率会更高。

而这个思路也被纳入了他们的设想中。一个项目最后拿到多少钱,按照他们建议的比例是这样计算的:






把每个投票人的贡献值开方,加起来,然后求这个总和的平方。公式看不懂没关系,我们看个例子,假设参与投票有3个人,他们的投入和财力各不相同:






这样,项目获得的资金和“大户”关联度变得更低,和“一共有多少人支持”,也就是背后受益人数的关联度变得更高。这样每个小的群体或个体,对议题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最终的结果收到利益关联,以及某几个投票人的财力和地位影响大大降低。

这次的方案,虽然说只是针对自治项目募资而言的,但他们也相信,如果有社会上的其他人尝试使用,对社会的协作和防止Free rider问题会有很大的意义。

论文内还有更多衍生的细节,例如设置负投票、周期持续投票方式,社区分裂后的资金计算方式等,欢迎各位继续详读。我认为之前BCH社区讨论的矿工如何激励开发者问题,就不妨参考文中的机制设计。


小编解读

Technology is never neutral.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里面是设计者价值观的映射。这篇艰涩的论文底下,小编看到的是热爱技术的Vitalik一颗关注社会大众福祉的心。LR机制的设计,不是试图创造一些平等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为了使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能够创造的最多的价值。

这次的论文他们用了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题目:激进的自由主义(Liberal Radicalism),但我从中间看到的是,加密生态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对经济、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我们不一定需要在死忠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主义者角色里面二选一,而Glen Weyl自己的表述是,Liberal Radicalism“同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最极端的自由市场”。

而或许通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带来更繁荣的社区和未来,甚至会找到一个比ICO更好的融资机制。而处在加密货币社区的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就是这种“生产关系”优化的问题吗?


相关链接:

1、论文原文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243656

2、维基百科“搭便车问题”中文说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0%AD%E4%BE%BF%E8%BD%A6%E9%97%AE%E9%A2%98

3、文中儿童癌症议题相关的一个自治组织,向日葵基金  http://www.curekids.cn/ 






由于被网上各种搜索信息误导,很多小孩未能及时接受最佳治疗。“向日葵”致力向社会传播最准确,最前沿和最透明的儿童癌症信息,让每一位儿童都不再被误诊,并接受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最好的治疗。欢迎大家进入官网,和小编一样成为翻译志愿者。

也希望LR模式的新尝试,可以带来百花齐放的社会运作体系。 查看全部
Ethereum-founder-plans-for-just-months-not-years.jpg

Vitalik Buterin和哈佛的Zoë Hitzig、结合E. Glen Weyl的研究,共同发表了一篇长达41页的论文,名字叫做《自由激进主义:社会基于社群中立的正式规则》。讨论的是针对慈善和公共募资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怎样的体系,得出全社会福祉最大化的决策。

这个名字和页数,以及里面的艰涩文字、公式吓到了不少人。但细啃下来小编觉得回味悠长,不但对于加密货币生态里一些重要的问题。

例如社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开源开发者提供资助,如何决策开发方向和提供资金,提出了有效优化,还可以延伸至媒体、社区治理、公众福祉等广阔议题。不得不说,在看到严肃的数学模型论述中间,藏着简单的小小的三个字: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感动。

不想看41页英语论文,又想知道Vitalik和哈佛教授提出了什么设想?

那么就让小编来试试用具体的例子,给大家用最多的人话,最少的公式总结解读。

v01.jpg



令人头疼的问题:free rider(搭便车的人)


这个论文尝试解决的问题,叫 free-rider problem(小编称为:搭便车的人),可以理解成薅社会羊毛又自己不出资源建设的人。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经济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于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说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修建灯塔可以大大提高航海的安全性,理论上来说在这个港口往来的轮船都会受益,那所有轮船公司应该集资去兴建。但有的公司打死不出钱,然后却可以免费享受着其他人出资提供的福利,这就是社会蛀虫free rider。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村子叫做地球村,地球村居民需要筹款来交军费,好购买武器和养活军队抵御三体村人的进攻,保护所有人的安危。而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不交费,但享受这由其他人集资建立的保护网。这里的地球保护体系,也是一种public good(公众物品)。而不交费又享受的人,就是free rider。

这种free rider的存在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当大家看到某人不交钱也能享受到保护,那交钱的人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公平,最终愿意交费筹集的军费的人越来越少,然后不足以抵御外部进攻,最终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安全。

v03.jpg



为什么民主投票、慈善捐款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想办法把这些free rider排除在保护网外,或者用中心化的强权去强制大家交费会怎么样?由于public goods的社会属性,这个排除、管理工作的成本也非常高。 

在我们的社会里,对于这种“需要筹钱投入解决某个问题”的场景,有三种普遍运作模式:


靠投票和选举:当代的“民主”国家,使用投票和税收来决定资助什么项目和资助多少;

靠私营化:让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来提供这些需要的功能,让他们限制不出钱的人不能使用,例如非洲有些国家的安全是靠富人聘请雇佣兵解决的;

靠慈善、靠良心:吸引人们的认同感,说服他们做出捐献;



但这上面的做法各有各的弊端,拿投票和选举来说,这种方式倾向于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对能够创造最大总体价值的东西做出反应。而靠私营企业或者慈善机构和好心人捐款,会让最终筹得的资源量很有限。并且这三个办法在动态资助社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非常不灵活。

举几个应用场景的例子:


竞选资金:拿美国大选为例,能够筹集到足够资金的候选人往往是赢家,但那些为选举提供资金的人通常是人数不多、势力强大、享有特权的少数人;而受特定政治问题、决策影响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资助人,这可能导致更能代表大众的人得不到适当的资助,从而无法赢得选举。

开源软件开发:开源软件是人人可用的,而资金往往来自于捐助。开发者很难在现今体系下得到公平合适的开发成本分配。

新闻媒体融资:作者认为这可能是LR(Liberal Radicalism)机制的完美应用场景。几乎每个人都阅读新闻,很难限制对新闻的访问,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它对民主也至关重要。但媒体的创建成本也很高,而且很难筹集资金。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为新闻机构提供资金,但这对一个本应作为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业造成了明显的利益冲突。



所以总体来说,这篇论文要探讨的,就是用一个新的机制来解决、减轻上面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中,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社区可以共存,资源可以以一种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式合理分配。


解决方案的基础:二阶投票


他们提出的方法基于一个“二阶投票”(Quadratic Voting,可以理解为二次方)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Eric Posner和Glen Wey。

在这个设定下,你可以花1块钱投1票,也可以花4块钱投两票,也可以花9块钱投3票,到花64块钱投8票...以此类推。这样大户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力,相对于线性的1票1块钱制度就削弱了很多,每增加一票付出的成本都很高。

v04.jpg


假设地球村需要我们投入资源去维护的公众物品除了军事防御之外还有好多种,比如:洁净水源、全村Wifi上网、对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建设一个中央图书馆、升级粮仓、开采矿产等等。而大家通过1人1票的方式去决策将资源用在哪一方面的时候,这个制度往往不能反映上面各项目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同时小型组织群体的需求会被压制。

例如,白血病儿童家庭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应的医疗投入,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大事;但没有此经历的社会大众,则可能会把票投给其他他们能享受到的项目,例如翻修图书馆,因为这才是对他们来说有利益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人一票的模式,只能反应人数,没有恰当的反映出这个相关问题对于关注群体的“权重”。

又例如,某同学家里正好是做通信设备的,然后他家里也很有钱,于是他自己就买了30票,让决议通过,然后再想办法把钱从大家身上赚回来。

如果我们给地球村的村民每人20块钱,让他们对10个不同的公共产品进行投票,上文说的白血病儿童家庭,可能就会投入16元到“儿童白血病医疗”项目,代表个人投入的4票;剩下的4元投入到4个其他方面。

这样小众群体的强需求,也可以通过这个二次方机制得到表达。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是把自己的选票更加分散的投入到社会资源里,投票的效率会更高。

而这个思路也被纳入了他们的设想中。一个项目最后拿到多少钱,按照他们建议的比例是这样计算的:

v05.jpg


把每个投票人的贡献值开方,加起来,然后求这个总和的平方。公式看不懂没关系,我们看个例子,假设参与投票有3个人,他们的投入和财力各不相同:

v06.jpg


这样,项目获得的资金和“大户”关联度变得更低,和“一共有多少人支持”,也就是背后受益人数的关联度变得更高。这样每个小的群体或个体,对议题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最终的结果收到利益关联,以及某几个投票人的财力和地位影响大大降低。

这次的方案,虽然说只是针对自治项目募资而言的,但他们也相信,如果有社会上的其他人尝试使用,对社会的协作和防止Free rider问题会有很大的意义。

论文内还有更多衍生的细节,例如设置负投票、周期持续投票方式,社区分裂后的资金计算方式等,欢迎各位继续详读。我认为之前BCH社区讨论的矿工如何激励开发者问题,就不妨参考文中的机制设计。


小编解读

Technology is never neutral.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里面是设计者价值观的映射。这篇艰涩的论文底下,小编看到的是热爱技术的Vitalik一颗关注社会大众福祉的心。LR机制的设计,不是试图创造一些平等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为了使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能够创造的最多的价值。

这次的论文他们用了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题目:激进的自由主义(Liberal Radicalism),但我从中间看到的是,加密生态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对经济、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我们不一定需要在死忠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主义者角色里面二选一,而Glen Weyl自己的表述是,Liberal Radicalism“同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最极端的自由市场”。

而或许通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带来更繁荣的社区和未来,甚至会找到一个比ICO更好的融资机制。而处在加密货币社区的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就是这种“生产关系”优化的问题吗?


相关链接:

1、论文原文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243656

2、维基百科“搭便车问题”中文说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0%AD%E4%BE%BF%E8%BD%A6%E9%97%AE%E9%A2%98

3、文中儿童癌症议题相关的一个自治组织,向日葵基金  http://www.curekids.cn/ 


v07.jpg


由于被网上各种搜索信息误导,很多小孩未能及时接受最佳治疗。“向日葵”致力向社会传播最准确,最前沿和最透明的儿童癌症信息,让每一位儿童都不再被误诊,并接受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最好的治疗。欢迎大家进入官网,和小编一样成为翻译志愿者。

也希望LR模式的新尝试,可以带来百花齐放的社会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