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党

羊毛党

专业羊毛党:炒币亏损50万,薅羊毛赚回30万

特写31qu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7 17:53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币圈的生态中,除了项目方、媒体、投资者等常见角色以外,还有一种不为大众关注,但对项目产生重要影响的工种——羊毛党。
 
他们单兵或者团队作战,在不违反项目方设定的规则下,进行大规模的操作,所到之处往往“片草不生”,往往令项目方闻风丧胆。
 
区块链项目初期启动的时候,通常会出台一些拉新优惠措施,例如每邀请一个用户注册账号,邀请者获得XX代币(某个项目的原生代币或者USDT等),交易所则采用返还一部分被邀请者等手续费等等。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项目包括:2018年Enumivo对使用以太坊钱包向某个智能合约转账0 ETH的用户空投ENU代币;本体向每个在官网订阅了邮件的用户空投1,000个ONT(本体的代币),以及最近非常火热、导致EOS网络资源紧缺的EIDOS空投。
 
以上的项目都有羊毛党的身影,他们控制着成百上千个账号,获得远超普通用户的代币,并创造了通过薅羊毛暴富的神话。
 
“做一个羊毛党挺好的:白薅总不会亏钱,最多伤点时间。”专业羊毛党「王二」(化名)向31QU表示自己的态度。
 
下文我们通过王二的阐述,来一窥其中的门道。


羊毛党的作战流程 


币圈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赛道是“交易所”,因此很多交易所推出的优惠措施很大,王二也认为:“交易所羊毛,是大毛最常发生的地方。比如畅思,一个账号几千块。鲸交所的羊毛也不错。但是交易所是最难薅的,它们的安全监测多,爱封号。特别是小交易所,一言不合就跑路,根本就没想送。”
 
同时他一气呵成地介绍了羊毛党的常规作战流程:
 
第一步就是寻找羊毛。
 
好的羊毛只能凭运气。例如最常见的就是交易所羊毛,有些实在小的不能再小的交易所或者项目,就放过吧,大多数浪费时间。
 
找到可薅的项目后,接着观察他们的认证难度。交易所的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 手持身份证;
2. 人脸识别;
3. 综合认证。
 
手持认证是最简单的,很容易通过。
 
人脸认证也算简单,可以找到任务平台发布任务,一单大约5-10元。





某任务平台的实名认证服务

 
综合性认证的则是手持+人脸视频识别+刷交易量认证+数据监控。这种不推荐薅,因为多数都是被封号的。
 
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可以开始薅了。
 
不过这时候还需要准备一些切换IP的工具和浏览器的工具。因为交易所通常都会记录登记IP和设备,如果同一个IP注册大量账号,很容易触发风控,导致被封号。
 
工具准备好以后,换了IP,浏览器打开匿名模式,清楚COOKIES,严格风控的项目甚至要开虚拟机,就可以正式开始注册账号了。
 
其中要注意的是手机号问题,有条件的自己多养些手机号,没条件的可以使用接码平台,大概1毛钱可以接到一条短信。
 
最后就是风控问题,如果一个账号邀请了几百人,那么是很容易被封号的。因此最好分批进行,比如一个号邀请十来个以后,换成别的号。
 
最终就是听天命了:要么白干,要么暴富。
 
白干和暴富的比例,需要看眼光了。我看中的项目,60%都没白干。
 
记得第一时间把薅到的币变现,不要有感情。
 
卖卖卖。

最后王二作了补充:

羊毛党要有职业操守。
坚决不对任何项目产生情感,绝不被反薅。
一个项目跨了就速度换下一个,被浪费时间维权。


根据王二的说法,坚持“卖卖卖”原则下来,他从没亏过。
 
在微信群里,由于这一策略,王二又被群友称为“卖总”。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 


王二给羊毛党做了一个简单的分门别类:

有些是专门地推的;
有些是发任务,例如通过邀请链接注册,补贴多少钱给你;
有些是靠编程纯技术薅的;
有些是设备型的,一个人控制一片手机墙。


而王二则属于“靠编程纯技术薅羊毛”,也可以划分为“技术性专业羊毛党”。其他邀请真实用户的羊毛党可以简单归结为“普通羊毛党”。
 
基本上专业的羊毛党所控制的账号(手机号/钱包地址等)在几十到上千甚至上万个,王二表示:“一个人控制几百个账号,群控的感觉还是挺过瘾的”。而他的以太坊账号达1,600多个,“因为很容易注册”,能控制的手机和电脑也达十几台。





王二掌握的以太坊钱包地址

 
但是他表示自己的段位还不够高级,另外一个「X老板」(化名)才“威水”:“X老板他不仅限于币圈,是全领域薅。楼盘开业抽奖,他去薅别人空调沙发。银行APP啥的他把优惠券、满减额度全薅了。至于币圈抽奖活动之类的,他一个人占抽奖名额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王二还介绍了X老板的两件牛逼往事,“之前有个安装软件的推广,大致是在一台上安装一个软件送多少钱这样的。结果,他跑去当地各大网吧,跟网管沟通好,把全市的机器全部安装上这个软件。”
 
Brave是一款无广告、响应速度快,植入代币激励的浏览器,但它的代币BAT也遭到了X老板的“毒手”:“ 还有个叫BAT币的,中国区起码有一大半他的团队薅走的,逼迫别人升级了好多次验证。甚至还有项目方发邮件给他,说项目已黄,别薅了。”
 
王二还介绍了一个“更可怕”的羊毛党,是X老板的朋友:“什么项目他朋友一知道,一周内必黄。他有一大堆黑科技设备,和一大堆专业网络设备。”最后心有余悸地加了一句:“幸好,他们现在的目光大部分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放过了币圈。毕竟那个市场更大,项目更多。他们设备多,经验足,玩互联网项目优势更大。”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因此对项目方机制的设计非常考验,稍有不慎,项目方可能会因此出现重大的问题。


对羊毛党爱恨交加的项目方 


当问及是否有平台是被羊毛党撸倒时,王二首先表示,“一个项目永远不是靠一个羊毛党就能玩垮的。如果它真的倒了,根本肯定是那个项目有问题。羊毛党只不过加速了进程而已。”
 
但随后他补充:“确实有些项目是被羊毛党玩垮的,例如POB、区分、支点、32知……Steem上的好几个小项目,也瞬间被薅黄了。”
 
至于项目被玩垮背后的原因,王二归纳了几个原因:

1. 币价跌了。
2. 币的分配不均衡,认真玩的抱怨币都被薅走了。
3. 治理力度过大,玩家羊毛一通全杀光,导致没人气。
4. 本来穷,抠门不发币,全跑了。

 
因此对项目方而言,项目启动时的拉新鼓励机制设计要非常非常谨慎。
 
即然羊毛党的罪行如此“恶劣”,项目方是否应该赶尽杀绝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棍子打死:众多普通羊毛党活跃地邀请用户,为项目方创造了很好看的数据,例如注册用户、日活、使用时长等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普通羊毛党和用户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转化,例如为了获得交易所奖励的用户被邀请过来,如果有买币的需求,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内容平台的羊毛党在为平台提供内容,可能也会在平台上停留,进行真实的看内容等行为。
 
对此,王二的建议是:“羊毛在左,资金盘在右。羊毛党和权重党的界限要清晰,他们最好不要碰在一起并且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封杀羊毛其实很简单,数据上是很清晰的,但是封杀完毕后平台很可能就没人气了。”
 
最后关于羊毛党的活跃是否遵循牛熊规律时,王二说:“无论牛熊,只要有机会,他们马上过来,毕竟人员设备都是现成的。”
 
“比如这次EIDOS,X老板轻轻投入了几十台手机,也薅了不少EOS走。”
 
“当然,EIDOS我也薅了。”王二补充,“但是薅的不多”。


文 / 深度炼丹 查看全部
a-lot-of-smartphones.jpg

 在币圈的生态中,除了项目方、媒体、投资者等常见角色以外,还有一种不为大众关注,但对项目产生重要影响的工种——羊毛党。
 
他们单兵或者团队作战,在不违反项目方设定的规则下,进行大规模的操作,所到之处往往“片草不生”,往往令项目方闻风丧胆。
 
区块链项目初期启动的时候,通常会出台一些拉新优惠措施,例如每邀请一个用户注册账号,邀请者获得XX代币(某个项目的原生代币或者USDT等),交易所则采用返还一部分被邀请者等手续费等等。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项目包括:2018年Enumivo对使用以太坊钱包向某个智能合约转账0 ETH的用户空投ENU代币;本体向每个在官网订阅了邮件的用户空投1,000个ONT(本体的代币),以及最近非常火热、导致EOS网络资源紧缺的EIDOS空投。
 
以上的项目都有羊毛党的身影,他们控制着成百上千个账号,获得远超普通用户的代币,并创造了通过薅羊毛暴富的神话。
 
“做一个羊毛党挺好的:白薅总不会亏钱,最多伤点时间。”专业羊毛党「王二」(化名)向31QU表示自己的态度。
 
下文我们通过王二的阐述,来一窥其中的门道。


羊毛党的作战流程 


币圈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赛道是“交易所”,因此很多交易所推出的优惠措施很大,王二也认为:“交易所羊毛,是大毛最常发生的地方。比如畅思,一个账号几千块。鲸交所的羊毛也不错。但是交易所是最难薅的,它们的安全监测多,爱封号。特别是小交易所,一言不合就跑路,根本就没想送。”
 
同时他一气呵成地介绍了羊毛党的常规作战流程:
 
第一步就是寻找羊毛。
 
好的羊毛只能凭运气。例如最常见的就是交易所羊毛,有些实在小的不能再小的交易所或者项目,就放过吧,大多数浪费时间。
 
找到可薅的项目后,接着观察他们的认证难度。交易所的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 手持身份证;
2. 人脸识别;
3. 综合认证。
 
手持认证是最简单的,很容易通过。
 
人脸认证也算简单,可以找到任务平台发布任务,一单大约5-10元。

640-4.jpeg

某任务平台的实名认证服务

 
综合性认证的则是手持+人脸视频识别+刷交易量认证+数据监控。这种不推荐薅,因为多数都是被封号的。
 
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可以开始薅了。
 
不过这时候还需要准备一些切换IP的工具和浏览器的工具。因为交易所通常都会记录登记IP和设备,如果同一个IP注册大量账号,很容易触发风控,导致被封号。
 
工具准备好以后,换了IP,浏览器打开匿名模式,清楚COOKIES,严格风控的项目甚至要开虚拟机,就可以正式开始注册账号了。
 
其中要注意的是手机号问题,有条件的自己多养些手机号,没条件的可以使用接码平台,大概1毛钱可以接到一条短信。
 
最后就是风控问题,如果一个账号邀请了几百人,那么是很容易被封号的。因此最好分批进行,比如一个号邀请十来个以后,换成别的号。
 
最终就是听天命了:要么白干,要么暴富。
 
白干和暴富的比例,需要看眼光了。我看中的项目,60%都没白干。
 
记得第一时间把薅到的币变现,不要有感情。
 
卖卖卖。

最后王二作了补充:


羊毛党要有职业操守。
坚决不对任何项目产生情感,绝不被反薅。
一个项目跨了就速度换下一个,被浪费时间维权。



根据王二的说法,坚持“卖卖卖”原则下来,他从没亏过。
 
在微信群里,由于这一策略,王二又被群友称为“卖总”。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 


王二给羊毛党做了一个简单的分门别类:


有些是专门地推的;
有些是发任务,例如通过邀请链接注册,补贴多少钱给你;
有些是靠编程纯技术薅的;
有些是设备型的,一个人控制一片手机墙。



而王二则属于“靠编程纯技术薅羊毛”,也可以划分为“技术性专业羊毛党”。其他邀请真实用户的羊毛党可以简单归结为“普通羊毛党”。
 
基本上专业的羊毛党所控制的账号(手机号/钱包地址等)在几十到上千甚至上万个,王二表示:“一个人控制几百个账号,群控的感觉还是挺过瘾的”。而他的以太坊账号达1,600多个,“因为很容易注册”,能控制的手机和电脑也达十几台。

640-4.png

王二掌握的以太坊钱包地址

 
但是他表示自己的段位还不够高级,另外一个「X老板」(化名)才“威水”:“X老板他不仅限于币圈,是全领域薅。楼盘开业抽奖,他去薅别人空调沙发。银行APP啥的他把优惠券、满减额度全薅了。至于币圈抽奖活动之类的,他一个人占抽奖名额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王二还介绍了X老板的两件牛逼往事,“之前有个安装软件的推广,大致是在一台上安装一个软件送多少钱这样的。结果,他跑去当地各大网吧,跟网管沟通好,把全市的机器全部安装上这个软件。”
 
Brave是一款无广告、响应速度快,植入代币激励的浏览器,但它的代币BAT也遭到了X老板的“毒手”:“ 还有个叫BAT币的,中国区起码有一大半他的团队薅走的,逼迫别人升级了好多次验证。甚至还有项目方发邮件给他,说项目已黄,别薅了。”
 
王二还介绍了一个“更可怕”的羊毛党,是X老板的朋友:“什么项目他朋友一知道,一周内必黄。他有一大堆黑科技设备,和一大堆专业网络设备。”最后心有余悸地加了一句:“幸好,他们现在的目光大部分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放过了币圈。毕竟那个市场更大,项目更多。他们设备多,经验足,玩互联网项目优势更大。”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因此对项目方机制的设计非常考验,稍有不慎,项目方可能会因此出现重大的问题。


对羊毛党爱恨交加的项目方 


当问及是否有平台是被羊毛党撸倒时,王二首先表示,“一个项目永远不是靠一个羊毛党就能玩垮的。如果它真的倒了,根本肯定是那个项目有问题。羊毛党只不过加速了进程而已。”
 
但随后他补充:“确实有些项目是被羊毛党玩垮的,例如POB、区分、支点、32知……Steem上的好几个小项目,也瞬间被薅黄了。”
 
至于项目被玩垮背后的原因,王二归纳了几个原因:


1. 币价跌了。
2. 币的分配不均衡,认真玩的抱怨币都被薅走了。
3. 治理力度过大,玩家羊毛一通全杀光,导致没人气。
4. 本来穷,抠门不发币,全跑了。


 
因此对项目方而言,项目启动时的拉新鼓励机制设计要非常非常谨慎。
 
即然羊毛党的罪行如此“恶劣”,项目方是否应该赶尽杀绝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棍子打死:众多普通羊毛党活跃地邀请用户,为项目方创造了很好看的数据,例如注册用户、日活、使用时长等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普通羊毛党和用户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转化,例如为了获得交易所奖励的用户被邀请过来,如果有买币的需求,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内容平台的羊毛党在为平台提供内容,可能也会在平台上停留,进行真实的看内容等行为。
 
对此,王二的建议是:“羊毛在左,资金盘在右。羊毛党和权重党的界限要清晰,他们最好不要碰在一起并且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封杀羊毛其实很简单,数据上是很清晰的,但是封杀完毕后平台很可能就没人气了。”
 
最后关于羊毛党的活跃是否遵循牛熊规律时,王二说:“无论牛熊,只要有机会,他们马上过来,毕竟人员设备都是现成的。”
 
“比如这次EIDOS,X老板轻轻投入了几十台手机,也薅了不少EOS走。”
 
“当然,EIDOS我也薅了。”王二补充,“但是薅的不多”。


文 / 深度炼丹

熊市“社群已死”:假信仰+伪共识赌徒聚集地清场 占比80%的羊毛党消逝

市场pencil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共识、信仰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将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项目投资者,有的是潜在投资者,剩下的多为羊毛党。社群建设投入多的项目方约有20万“用户”,也就是400个社群,成本大概在200万,运营较差的用户有几千、上万不等。

社群人数已成为一些资方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年行情不断下行,投资者们纷纷离场,不再发言。社群里的聊天交流变成了群主和发广告者在斗智斗勇。

项目方建的用户(投资者)社群在区块链项目野蛮生长之下诞生。初期靠空投、“百倍币”、“千倍币”吸引投资者进入。这种并不是靠兴趣和真实价值聚集的用户群,最初的形成方式或许就已注定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行情何时回暖依然无人知晓,但社群已死正在变成事实。这些只有群主、官方工作人员在疯狂互动的社群是否还能抢救一下?运营者们是干等行情到来,还是行动起来,探索新的方式挽救一把?



社群建设是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远古时候,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以群体的形式集结在一起与其他动物、自然灾害等抗争。后来,人类基于血缘、族群等关系集结成了部落、国家。

区块链生态与部落、国家在组织形态上较为相似。在区块链生态中,互联网是土壤,通证是法币、共识是法律、公链是王国。在“王国”里,每个人(节点)都可以参与不同的工作,共享这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回报。

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每个节点的工作量、工作内容都被代码化,由代码来统计各节点的贡献,分配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机器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被机器重构。

建设一个这样的“王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一条公链从立项到主网上线,通常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团队人员变动、落地场景尚未被验证、技术攻坚遇难题、数字货币涨跌波动大等。这其中出现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推进。

加之行业诞生初期泡沫大,人力物力成本高,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攀升。这让项目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仅区块链媒体行业就曾有记者月薪就高达5万~6万者。所以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启动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募资。

去年9月4日之前,项目方可以靠发币融资。出于躲避监管、方便管理等原因,项目方在私募时把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其他支持者拉倒一个群里。有从业人士曾表示,“早期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投不了,你不在项目方的群里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私募,有钱无处投。”原本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核心思想在社群诞生时已开始变得封闭。

为了私募和积累基础用户,社群建设成为了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去年“9.4”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项目方将主要融资渠道转向机构投资者。尽管如此,社群人数依然成为资方是否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因一方面是社群建设的好意味着项目将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有益于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资方进场后有人接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方利益。

 
行情下行,社群已死
 

李万胜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NBS项目。那时正是资本正疯狂进场的时候,泛城资本陈伟星甚至称自己不看白皮书,许多项目都是盲投。但李万胜见了一圈投资人后均被否了。他回忆,当时资方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和落地场景都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社群基础不够,我们暂时不投。

但他始终认为,应当等应用落地后,再来做用户。“现在项目方社群用户大部分都怀有赌徒心态,赌徒的社群不需要建设,有利他们就来,无利他们就走。”李万胜认为,“他今天成为你社区一员,明天如果没有拉到100倍你就是的敌人。”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未建群,目前两个社群用户总数不到1000。

在区块链项目方的社群中,除去普通投资者外,剩下的就是羊毛党。他们平时通常潜在群里连表情包都懒得发,等项目方空投结束后,领完奖励挥一挥衣袖,加一波人后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群不说话的都是有目的的。” 社群建设从业者李杰(化名)称。

李杰了解,一个群里大概有80%都是羊毛党,普通投资者最多20%。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用户数量会上升,中间有一个共识的过程,即新拉进群的普通用户在熟悉一段时间后会认可项目。

羊毛党中有的单兵作战,有的团队作战。他们通过拉人、转发、签到等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换取项目方的奖励。

另一名从事社群建设的杨巍(化名)了解到,一般普通个人做的好的一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团队作战的团长能多拿点,有人带着几千上万人,一天能赚上千元。

项目方为羊毛党付出的成本也是极高的。据李杰了解,做一个20万人的社群,成本没有200万拿不下来。

除羊毛党外,一般社群里还存在几个广告党。他们进群后就会甩出一段推广文案。经常让群管理员头疼不已,看见后有的警告一下,有的不警告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行情一直再跌,普通投资者们已纷纷离场,羊毛党做完任务后撤离,群里最为活跃的就剩广告党。广告党被踢完后,时至今日,群里能看到的就是每天项目方的推广文案。

 
分类运营或许是新出路
 

社群不再活跃,已成为许多项目方目前难以应对的问题。是死守等待行情上涨,还是探索新的方式,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来。但对于后者,目前项目方大多毫无头绪。

有的采取的办法是找兼职托来活跃社群。他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管理一个社群,负责在群里推送官方的文案,将社群用户的问题反馈官方解决。但这种办法往往只剩工作人员在疯狂对话。

区块链从业者王欣(化名)欣称,币圈社群无可救药,他们都是基于假信仰+伪共识+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那不叫社群或社区,只能叫投资人俱乐部或者说持币会、“TOKEN天使团”、“项目资金筹委会”。

这显然经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验。他认为,项目方是否需要建社群,要看项目的定位。如果是技术型的项目,自然是重点放在产品上,如果是运营型的项目,自然是要运营用户,同时也得向其他行业学习如何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社群里可能是股东角色、消费者角色、监督者角色、基于共识参与劳动的角色、享受服务的会员角色。项目方可根据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一起,便于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区块链的鼻祖比特币诞生时,创始人中本聪只是通过邮件与部分参与者沟通,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项目方、社群更是无从谈起。

社群已死或许并非行情下行的问题。区块链项目方的用户社群是否需要投入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运营?或许还需要项目方不断试错,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武旭升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QBD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查看全部
8ba356028e9ad370f8c6e6f39d2a485f.jpg


共识、信仰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将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项目投资者,有的是潜在投资者,剩下的多为羊毛党。社群建设投入多的项目方约有20万“用户”,也就是400个社群,成本大概在200万,运营较差的用户有几千、上万不等。

社群人数已成为一些资方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年行情不断下行,投资者们纷纷离场,不再发言。社群里的聊天交流变成了群主和发广告者在斗智斗勇。

项目方建的用户(投资者)社群在区块链项目野蛮生长之下诞生。初期靠空投、“百倍币”、“千倍币”吸引投资者进入。这种并不是靠兴趣和真实价值聚集的用户群,最初的形成方式或许就已注定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行情何时回暖依然无人知晓,但社群已死正在变成事实。这些只有群主、官方工作人员在疯狂互动的社群是否还能抢救一下?运营者们是干等行情到来,还是行动起来,探索新的方式挽救一把?




社群建设是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远古时候,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以群体的形式集结在一起与其他动物、自然灾害等抗争。后来,人类基于血缘、族群等关系集结成了部落、国家。

区块链生态与部落、国家在组织形态上较为相似。在区块链生态中,互联网是土壤,通证是法币、共识是法律、公链是王国。在“王国”里,每个人(节点)都可以参与不同的工作,共享这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回报。

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每个节点的工作量、工作内容都被代码化,由代码来统计各节点的贡献,分配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机器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被机器重构。

建设一个这样的“王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一条公链从立项到主网上线,通常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团队人员变动、落地场景尚未被验证、技术攻坚遇难题、数字货币涨跌波动大等。这其中出现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推进。

加之行业诞生初期泡沫大,人力物力成本高,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攀升。这让项目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仅区块链媒体行业就曾有记者月薪就高达5万~6万者。所以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启动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募资。

去年9月4日之前,项目方可以靠发币融资。出于躲避监管、方便管理等原因,项目方在私募时把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其他支持者拉倒一个群里。有从业人士曾表示,“早期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投不了,你不在项目方的群里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私募,有钱无处投。”原本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核心思想在社群诞生时已开始变得封闭。

为了私募和积累基础用户,社群建设成为了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去年“9.4”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项目方将主要融资渠道转向机构投资者。尽管如此,社群人数依然成为资方是否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因一方面是社群建设的好意味着项目将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有益于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资方进场后有人接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方利益。

 
行情下行,社群已死
 

李万胜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NBS项目。那时正是资本正疯狂进场的时候,泛城资本陈伟星甚至称自己不看白皮书,许多项目都是盲投。但李万胜见了一圈投资人后均被否了。他回忆,当时资方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和落地场景都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社群基础不够,我们暂时不投。

但他始终认为,应当等应用落地后,再来做用户。“现在项目方社群用户大部分都怀有赌徒心态,赌徒的社群不需要建设,有利他们就来,无利他们就走。”李万胜认为,“他今天成为你社区一员,明天如果没有拉到100倍你就是的敌人。”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未建群,目前两个社群用户总数不到1000。

在区块链项目方的社群中,除去普通投资者外,剩下的就是羊毛党。他们平时通常潜在群里连表情包都懒得发,等项目方空投结束后,领完奖励挥一挥衣袖,加一波人后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群不说话的都是有目的的。” 社群建设从业者李杰(化名)称。

李杰了解,一个群里大概有80%都是羊毛党,普通投资者最多20%。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用户数量会上升,中间有一个共识的过程,即新拉进群的普通用户在熟悉一段时间后会认可项目。

羊毛党中有的单兵作战,有的团队作战。他们通过拉人、转发、签到等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换取项目方的奖励。

另一名从事社群建设的杨巍(化名)了解到,一般普通个人做的好的一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团队作战的团长能多拿点,有人带着几千上万人,一天能赚上千元。

项目方为羊毛党付出的成本也是极高的。据李杰了解,做一个20万人的社群,成本没有200万拿不下来。

除羊毛党外,一般社群里还存在几个广告党。他们进群后就会甩出一段推广文案。经常让群管理员头疼不已,看见后有的警告一下,有的不警告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行情一直再跌,普通投资者们已纷纷离场,羊毛党做完任务后撤离,群里最为活跃的就剩广告党。广告党被踢完后,时至今日,群里能看到的就是每天项目方的推广文案。

 
分类运营或许是新出路
 

社群不再活跃,已成为许多项目方目前难以应对的问题。是死守等待行情上涨,还是探索新的方式,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来。但对于后者,目前项目方大多毫无头绪。

有的采取的办法是找兼职托来活跃社群。他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管理一个社群,负责在群里推送官方的文案,将社群用户的问题反馈官方解决。但这种办法往往只剩工作人员在疯狂对话。

区块链从业者王欣(化名)欣称,币圈社群无可救药,他们都是基于假信仰+伪共识+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那不叫社群或社区,只能叫投资人俱乐部或者说持币会、“TOKEN天使团”、“项目资金筹委会”。

这显然经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验。他认为,项目方是否需要建社群,要看项目的定位。如果是技术型的项目,自然是重点放在产品上,如果是运营型的项目,自然是要运营用户,同时也得向其他行业学习如何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社群里可能是股东角色、消费者角色、监督者角色、基于共识参与劳动的角色、享受服务的会员角色。项目方可根据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一起,便于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区块链的鼻祖比特币诞生时,创始人中本聪只是通过邮件与部分参与者沟通,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项目方、社群更是无从谈起。

社群已死或许并非行情下行的问题。区块链项目方的用户社群是否需要投入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运营?或许还需要项目方不断试错,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武旭升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QBD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专业羊毛党:炒币亏损50万,薅羊毛赚回30万

特写31qu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7 17:53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币圈的生态中,除了项目方、媒体、投资者等常见角色以外,还有一种不为大众关注,但对项目产生重要影响的工种——羊毛党。
 
他们单兵或者团队作战,在不违反项目方设定的规则下,进行大规模的操作,所到之处往往“片草不生”,往往令项目方闻风丧胆。
 
区块链项目初期启动的时候,通常会出台一些拉新优惠措施,例如每邀请一个用户注册账号,邀请者获得XX代币(某个项目的原生代币或者USDT等),交易所则采用返还一部分被邀请者等手续费等等。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项目包括:2018年Enumivo对使用以太坊钱包向某个智能合约转账0 ETH的用户空投ENU代币;本体向每个在官网订阅了邮件的用户空投1,000个ONT(本体的代币),以及最近非常火热、导致EOS网络资源紧缺的EIDOS空投。
 
以上的项目都有羊毛党的身影,他们控制着成百上千个账号,获得远超普通用户的代币,并创造了通过薅羊毛暴富的神话。
 
“做一个羊毛党挺好的:白薅总不会亏钱,最多伤点时间。”专业羊毛党「王二」(化名)向31QU表示自己的态度。
 
下文我们通过王二的阐述,来一窥其中的门道。


羊毛党的作战流程 


币圈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赛道是“交易所”,因此很多交易所推出的优惠措施很大,王二也认为:“交易所羊毛,是大毛最常发生的地方。比如畅思,一个账号几千块。鲸交所的羊毛也不错。但是交易所是最难薅的,它们的安全监测多,爱封号。特别是小交易所,一言不合就跑路,根本就没想送。”
 
同时他一气呵成地介绍了羊毛党的常规作战流程:
 
第一步就是寻找羊毛。
 
好的羊毛只能凭运气。例如最常见的就是交易所羊毛,有些实在小的不能再小的交易所或者项目,就放过吧,大多数浪费时间。
 
找到可薅的项目后,接着观察他们的认证难度。交易所的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 手持身份证;
2. 人脸识别;
3. 综合认证。
 
手持认证是最简单的,很容易通过。
 
人脸认证也算简单,可以找到任务平台发布任务,一单大约5-10元。





某任务平台的实名认证服务

 
综合性认证的则是手持+人脸视频识别+刷交易量认证+数据监控。这种不推荐薅,因为多数都是被封号的。
 
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可以开始薅了。
 
不过这时候还需要准备一些切换IP的工具和浏览器的工具。因为交易所通常都会记录登记IP和设备,如果同一个IP注册大量账号,很容易触发风控,导致被封号。
 
工具准备好以后,换了IP,浏览器打开匿名模式,清楚COOKIES,严格风控的项目甚至要开虚拟机,就可以正式开始注册账号了。
 
其中要注意的是手机号问题,有条件的自己多养些手机号,没条件的可以使用接码平台,大概1毛钱可以接到一条短信。
 
最后就是风控问题,如果一个账号邀请了几百人,那么是很容易被封号的。因此最好分批进行,比如一个号邀请十来个以后,换成别的号。
 
最终就是听天命了:要么白干,要么暴富。
 
白干和暴富的比例,需要看眼光了。我看中的项目,60%都没白干。
 
记得第一时间把薅到的币变现,不要有感情。
 
卖卖卖。

最后王二作了补充:

羊毛党要有职业操守。
坚决不对任何项目产生情感,绝不被反薅。
一个项目跨了就速度换下一个,被浪费时间维权。


根据王二的说法,坚持“卖卖卖”原则下来,他从没亏过。
 
在微信群里,由于这一策略,王二又被群友称为“卖总”。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 


王二给羊毛党做了一个简单的分门别类:

有些是专门地推的;
有些是发任务,例如通过邀请链接注册,补贴多少钱给你;
有些是靠编程纯技术薅的;
有些是设备型的,一个人控制一片手机墙。


而王二则属于“靠编程纯技术薅羊毛”,也可以划分为“技术性专业羊毛党”。其他邀请真实用户的羊毛党可以简单归结为“普通羊毛党”。
 
基本上专业的羊毛党所控制的账号(手机号/钱包地址等)在几十到上千甚至上万个,王二表示:“一个人控制几百个账号,群控的感觉还是挺过瘾的”。而他的以太坊账号达1,600多个,“因为很容易注册”,能控制的手机和电脑也达十几台。





王二掌握的以太坊钱包地址

 
但是他表示自己的段位还不够高级,另外一个「X老板」(化名)才“威水”:“X老板他不仅限于币圈,是全领域薅。楼盘开业抽奖,他去薅别人空调沙发。银行APP啥的他把优惠券、满减额度全薅了。至于币圈抽奖活动之类的,他一个人占抽奖名额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王二还介绍了X老板的两件牛逼往事,“之前有个安装软件的推广,大致是在一台上安装一个软件送多少钱这样的。结果,他跑去当地各大网吧,跟网管沟通好,把全市的机器全部安装上这个软件。”
 
Brave是一款无广告、响应速度快,植入代币激励的浏览器,但它的代币BAT也遭到了X老板的“毒手”:“ 还有个叫BAT币的,中国区起码有一大半他的团队薅走的,逼迫别人升级了好多次验证。甚至还有项目方发邮件给他,说项目已黄,别薅了。”
 
王二还介绍了一个“更可怕”的羊毛党,是X老板的朋友:“什么项目他朋友一知道,一周内必黄。他有一大堆黑科技设备,和一大堆专业网络设备。”最后心有余悸地加了一句:“幸好,他们现在的目光大部分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放过了币圈。毕竟那个市场更大,项目更多。他们设备多,经验足,玩互联网项目优势更大。”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因此对项目方机制的设计非常考验,稍有不慎,项目方可能会因此出现重大的问题。


对羊毛党爱恨交加的项目方 


当问及是否有平台是被羊毛党撸倒时,王二首先表示,“一个项目永远不是靠一个羊毛党就能玩垮的。如果它真的倒了,根本肯定是那个项目有问题。羊毛党只不过加速了进程而已。”
 
但随后他补充:“确实有些项目是被羊毛党玩垮的,例如POB、区分、支点、32知……Steem上的好几个小项目,也瞬间被薅黄了。”
 
至于项目被玩垮背后的原因,王二归纳了几个原因:

1. 币价跌了。
2. 币的分配不均衡,认真玩的抱怨币都被薅走了。
3. 治理力度过大,玩家羊毛一通全杀光,导致没人气。
4. 本来穷,抠门不发币,全跑了。

 
因此对项目方而言,项目启动时的拉新鼓励机制设计要非常非常谨慎。
 
即然羊毛党的罪行如此“恶劣”,项目方是否应该赶尽杀绝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棍子打死:众多普通羊毛党活跃地邀请用户,为项目方创造了很好看的数据,例如注册用户、日活、使用时长等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普通羊毛党和用户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转化,例如为了获得交易所奖励的用户被邀请过来,如果有买币的需求,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内容平台的羊毛党在为平台提供内容,可能也会在平台上停留,进行真实的看内容等行为。
 
对此,王二的建议是:“羊毛在左,资金盘在右。羊毛党和权重党的界限要清晰,他们最好不要碰在一起并且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封杀羊毛其实很简单,数据上是很清晰的,但是封杀完毕后平台很可能就没人气了。”
 
最后关于羊毛党的活跃是否遵循牛熊规律时,王二说:“无论牛熊,只要有机会,他们马上过来,毕竟人员设备都是现成的。”
 
“比如这次EIDOS,X老板轻轻投入了几十台手机,也薅了不少EOS走。”
 
“当然,EIDOS我也薅了。”王二补充,“但是薅的不多”。


文 / 深度炼丹 查看全部
a-lot-of-smartphones.jpg

 在币圈的生态中,除了项目方、媒体、投资者等常见角色以外,还有一种不为大众关注,但对项目产生重要影响的工种——羊毛党。
 
他们单兵或者团队作战,在不违反项目方设定的规则下,进行大规模的操作,所到之处往往“片草不生”,往往令项目方闻风丧胆。
 
区块链项目初期启动的时候,通常会出台一些拉新优惠措施,例如每邀请一个用户注册账号,邀请者获得XX代币(某个项目的原生代币或者USDT等),交易所则采用返还一部分被邀请者等手续费等等。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项目包括:2018年Enumivo对使用以太坊钱包向某个智能合约转账0 ETH的用户空投ENU代币;本体向每个在官网订阅了邮件的用户空投1,000个ONT(本体的代币),以及最近非常火热、导致EOS网络资源紧缺的EIDOS空投。
 
以上的项目都有羊毛党的身影,他们控制着成百上千个账号,获得远超普通用户的代币,并创造了通过薅羊毛暴富的神话。
 
“做一个羊毛党挺好的:白薅总不会亏钱,最多伤点时间。”专业羊毛党「王二」(化名)向31QU表示自己的态度。
 
下文我们通过王二的阐述,来一窥其中的门道。


羊毛党的作战流程 


币圈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赛道是“交易所”,因此很多交易所推出的优惠措施很大,王二也认为:“交易所羊毛,是大毛最常发生的地方。比如畅思,一个账号几千块。鲸交所的羊毛也不错。但是交易所是最难薅的,它们的安全监测多,爱封号。特别是小交易所,一言不合就跑路,根本就没想送。”
 
同时他一气呵成地介绍了羊毛党的常规作战流程:
 
第一步就是寻找羊毛。
 
好的羊毛只能凭运气。例如最常见的就是交易所羊毛,有些实在小的不能再小的交易所或者项目,就放过吧,大多数浪费时间。
 
找到可薅的项目后,接着观察他们的认证难度。交易所的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 手持身份证;
2. 人脸识别;
3. 综合认证。
 
手持认证是最简单的,很容易通过。
 
人脸认证也算简单,可以找到任务平台发布任务,一单大约5-10元。

640-4.jpeg

某任务平台的实名认证服务

 
综合性认证的则是手持+人脸视频识别+刷交易量认证+数据监控。这种不推荐薅,因为多数都是被封号的。
 
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可以开始薅了。
 
不过这时候还需要准备一些切换IP的工具和浏览器的工具。因为交易所通常都会记录登记IP和设备,如果同一个IP注册大量账号,很容易触发风控,导致被封号。
 
工具准备好以后,换了IP,浏览器打开匿名模式,清楚COOKIES,严格风控的项目甚至要开虚拟机,就可以正式开始注册账号了。
 
其中要注意的是手机号问题,有条件的自己多养些手机号,没条件的可以使用接码平台,大概1毛钱可以接到一条短信。
 
最后就是风控问题,如果一个账号邀请了几百人,那么是很容易被封号的。因此最好分批进行,比如一个号邀请十来个以后,换成别的号。
 
最终就是听天命了:要么白干,要么暴富。
 
白干和暴富的比例,需要看眼光了。我看中的项目,60%都没白干。
 
记得第一时间把薅到的币变现,不要有感情。
 
卖卖卖。

最后王二作了补充:


羊毛党要有职业操守。
坚决不对任何项目产生情感,绝不被反薅。
一个项目跨了就速度换下一个,被浪费时间维权。



根据王二的说法,坚持“卖卖卖”原则下来,他从没亏过。
 
在微信群里,由于这一策略,王二又被群友称为“卖总”。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 


王二给羊毛党做了一个简单的分门别类:


有些是专门地推的;
有些是发任务,例如通过邀请链接注册,补贴多少钱给你;
有些是靠编程纯技术薅的;
有些是设备型的,一个人控制一片手机墙。



而王二则属于“靠编程纯技术薅羊毛”,也可以划分为“技术性专业羊毛党”。其他邀请真实用户的羊毛党可以简单归结为“普通羊毛党”。
 
基本上专业的羊毛党所控制的账号(手机号/钱包地址等)在几十到上千甚至上万个,王二表示:“一个人控制几百个账号,群控的感觉还是挺过瘾的”。而他的以太坊账号达1,600多个,“因为很容易注册”,能控制的手机和电脑也达十几台。

640-4.png

王二掌握的以太坊钱包地址

 
但是他表示自己的段位还不够高级,另外一个「X老板」(化名)才“威水”:“X老板他不仅限于币圈,是全领域薅。楼盘开业抽奖,他去薅别人空调沙发。银行APP啥的他把优惠券、满减额度全薅了。至于币圈抽奖活动之类的,他一个人占抽奖名额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王二还介绍了X老板的两件牛逼往事,“之前有个安装软件的推广,大致是在一台上安装一个软件送多少钱这样的。结果,他跑去当地各大网吧,跟网管沟通好,把全市的机器全部安装上这个软件。”
 
Brave是一款无广告、响应速度快,植入代币激励的浏览器,但它的代币BAT也遭到了X老板的“毒手”:“ 还有个叫BAT币的,中国区起码有一大半他的团队薅走的,逼迫别人升级了好多次验证。甚至还有项目方发邮件给他,说项目已黄,别薅了。”
 
王二还介绍了一个“更可怕”的羊毛党,是X老板的朋友:“什么项目他朋友一知道,一周内必黄。他有一大堆黑科技设备,和一大堆专业网络设备。”最后心有余悸地加了一句:“幸好,他们现在的目光大部分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放过了币圈。毕竟那个市场更大,项目更多。他们设备多,经验足,玩互联网项目优势更大。”
 
一个专业羊毛党堪比一个军团,因此对项目方机制的设计非常考验,稍有不慎,项目方可能会因此出现重大的问题。


对羊毛党爱恨交加的项目方 


当问及是否有平台是被羊毛党撸倒时,王二首先表示,“一个项目永远不是靠一个羊毛党就能玩垮的。如果它真的倒了,根本肯定是那个项目有问题。羊毛党只不过加速了进程而已。”
 
但随后他补充:“确实有些项目是被羊毛党玩垮的,例如POB、区分、支点、32知……Steem上的好几个小项目,也瞬间被薅黄了。”
 
至于项目被玩垮背后的原因,王二归纳了几个原因:


1. 币价跌了。
2. 币的分配不均衡,认真玩的抱怨币都被薅走了。
3. 治理力度过大,玩家羊毛一通全杀光,导致没人气。
4. 本来穷,抠门不发币,全跑了。


 
因此对项目方而言,项目启动时的拉新鼓励机制设计要非常非常谨慎。
 
即然羊毛党的罪行如此“恶劣”,项目方是否应该赶尽杀绝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棍子打死:众多普通羊毛党活跃地邀请用户,为项目方创造了很好看的数据,例如注册用户、日活、使用时长等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普通羊毛党和用户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转化,例如为了获得交易所奖励的用户被邀请过来,如果有买币的需求,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内容平台的羊毛党在为平台提供内容,可能也会在平台上停留,进行真实的看内容等行为。
 
对此,王二的建议是:“羊毛在左,资金盘在右。羊毛党和权重党的界限要清晰,他们最好不要碰在一起并且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封杀羊毛其实很简单,数据上是很清晰的,但是封杀完毕后平台很可能就没人气了。”
 
最后关于羊毛党的活跃是否遵循牛熊规律时,王二说:“无论牛熊,只要有机会,他们马上过来,毕竟人员设备都是现成的。”
 
“比如这次EIDOS,X老板轻轻投入了几十台手机,也薅了不少EOS走。”
 
“当然,EIDOS我也薅了。”王二补充,“但是薅的不多”。


文 / 深度炼丹

熊市“社群已死”:假信仰+伪共识赌徒聚集地清场 占比80%的羊毛党消逝

市场pencil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共识、信仰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将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项目投资者,有的是潜在投资者,剩下的多为羊毛党。社群建设投入多的项目方约有20万“用户”,也就是400个社群,成本大概在200万,运营较差的用户有几千、上万不等。

社群人数已成为一些资方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年行情不断下行,投资者们纷纷离场,不再发言。社群里的聊天交流变成了群主和发广告者在斗智斗勇。

项目方建的用户(投资者)社群在区块链项目野蛮生长之下诞生。初期靠空投、“百倍币”、“千倍币”吸引投资者进入。这种并不是靠兴趣和真实价值聚集的用户群,最初的形成方式或许就已注定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行情何时回暖依然无人知晓,但社群已死正在变成事实。这些只有群主、官方工作人员在疯狂互动的社群是否还能抢救一下?运营者们是干等行情到来,还是行动起来,探索新的方式挽救一把?



社群建设是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远古时候,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以群体的形式集结在一起与其他动物、自然灾害等抗争。后来,人类基于血缘、族群等关系集结成了部落、国家。

区块链生态与部落、国家在组织形态上较为相似。在区块链生态中,互联网是土壤,通证是法币、共识是法律、公链是王国。在“王国”里,每个人(节点)都可以参与不同的工作,共享这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回报。

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每个节点的工作量、工作内容都被代码化,由代码来统计各节点的贡献,分配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机器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被机器重构。

建设一个这样的“王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一条公链从立项到主网上线,通常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团队人员变动、落地场景尚未被验证、技术攻坚遇难题、数字货币涨跌波动大等。这其中出现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推进。

加之行业诞生初期泡沫大,人力物力成本高,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攀升。这让项目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仅区块链媒体行业就曾有记者月薪就高达5万~6万者。所以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启动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募资。

去年9月4日之前,项目方可以靠发币融资。出于躲避监管、方便管理等原因,项目方在私募时把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其他支持者拉倒一个群里。有从业人士曾表示,“早期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投不了,你不在项目方的群里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私募,有钱无处投。”原本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核心思想在社群诞生时已开始变得封闭。

为了私募和积累基础用户,社群建设成为了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去年“9.4”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项目方将主要融资渠道转向机构投资者。尽管如此,社群人数依然成为资方是否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因一方面是社群建设的好意味着项目将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有益于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资方进场后有人接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方利益。

 
行情下行,社群已死
 

李万胜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NBS项目。那时正是资本正疯狂进场的时候,泛城资本陈伟星甚至称自己不看白皮书,许多项目都是盲投。但李万胜见了一圈投资人后均被否了。他回忆,当时资方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和落地场景都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社群基础不够,我们暂时不投。

但他始终认为,应当等应用落地后,再来做用户。“现在项目方社群用户大部分都怀有赌徒心态,赌徒的社群不需要建设,有利他们就来,无利他们就走。”李万胜认为,“他今天成为你社区一员,明天如果没有拉到100倍你就是的敌人。”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未建群,目前两个社群用户总数不到1000。

在区块链项目方的社群中,除去普通投资者外,剩下的就是羊毛党。他们平时通常潜在群里连表情包都懒得发,等项目方空投结束后,领完奖励挥一挥衣袖,加一波人后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群不说话的都是有目的的。” 社群建设从业者李杰(化名)称。

李杰了解,一个群里大概有80%都是羊毛党,普通投资者最多20%。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用户数量会上升,中间有一个共识的过程,即新拉进群的普通用户在熟悉一段时间后会认可项目。

羊毛党中有的单兵作战,有的团队作战。他们通过拉人、转发、签到等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换取项目方的奖励。

另一名从事社群建设的杨巍(化名)了解到,一般普通个人做的好的一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团队作战的团长能多拿点,有人带着几千上万人,一天能赚上千元。

项目方为羊毛党付出的成本也是极高的。据李杰了解,做一个20万人的社群,成本没有200万拿不下来。

除羊毛党外,一般社群里还存在几个广告党。他们进群后就会甩出一段推广文案。经常让群管理员头疼不已,看见后有的警告一下,有的不警告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行情一直再跌,普通投资者们已纷纷离场,羊毛党做完任务后撤离,群里最为活跃的就剩广告党。广告党被踢完后,时至今日,群里能看到的就是每天项目方的推广文案。

 
分类运营或许是新出路
 

社群不再活跃,已成为许多项目方目前难以应对的问题。是死守等待行情上涨,还是探索新的方式,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来。但对于后者,目前项目方大多毫无头绪。

有的采取的办法是找兼职托来活跃社群。他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管理一个社群,负责在群里推送官方的文案,将社群用户的问题反馈官方解决。但这种办法往往只剩工作人员在疯狂对话。

区块链从业者王欣(化名)欣称,币圈社群无可救药,他们都是基于假信仰+伪共识+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那不叫社群或社区,只能叫投资人俱乐部或者说持币会、“TOKEN天使团”、“项目资金筹委会”。

这显然经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验。他认为,项目方是否需要建社群,要看项目的定位。如果是技术型的项目,自然是重点放在产品上,如果是运营型的项目,自然是要运营用户,同时也得向其他行业学习如何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社群里可能是股东角色、消费者角色、监督者角色、基于共识参与劳动的角色、享受服务的会员角色。项目方可根据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一起,便于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区块链的鼻祖比特币诞生时,创始人中本聪只是通过邮件与部分参与者沟通,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项目方、社群更是无从谈起。

社群已死或许并非行情下行的问题。区块链项目方的用户社群是否需要投入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运营?或许还需要项目方不断试错,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武旭升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QBD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查看全部
8ba356028e9ad370f8c6e6f39d2a485f.jpg


共识、信仰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将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项目投资者,有的是潜在投资者,剩下的多为羊毛党。社群建设投入多的项目方约有20万“用户”,也就是400个社群,成本大概在200万,运营较差的用户有几千、上万不等。

社群人数已成为一些资方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年行情不断下行,投资者们纷纷离场,不再发言。社群里的聊天交流变成了群主和发广告者在斗智斗勇。

项目方建的用户(投资者)社群在区块链项目野蛮生长之下诞生。初期靠空投、“百倍币”、“千倍币”吸引投资者进入。这种并不是靠兴趣和真实价值聚集的用户群,最初的形成方式或许就已注定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行情何时回暖依然无人知晓,但社群已死正在变成事实。这些只有群主、官方工作人员在疯狂互动的社群是否还能抢救一下?运营者们是干等行情到来,还是行动起来,探索新的方式挽救一把?




社群建设是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远古时候,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以群体的形式集结在一起与其他动物、自然灾害等抗争。后来,人类基于血缘、族群等关系集结成了部落、国家。

区块链生态与部落、国家在组织形态上较为相似。在区块链生态中,互联网是土壤,通证是法币、共识是法律、公链是王国。在“王国”里,每个人(节点)都可以参与不同的工作,共享这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回报。

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每个节点的工作量、工作内容都被代码化,由代码来统计各节点的贡献,分配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机器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被机器重构。

建设一个这样的“王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一条公链从立项到主网上线,通常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团队人员变动、落地场景尚未被验证、技术攻坚遇难题、数字货币涨跌波动大等。这其中出现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推进。

加之行业诞生初期泡沫大,人力物力成本高,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攀升。这让项目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仅区块链媒体行业就曾有记者月薪就高达5万~6万者。所以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启动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募资。

去年9月4日之前,项目方可以靠发币融资。出于躲避监管、方便管理等原因,项目方在私募时把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其他支持者拉倒一个群里。有从业人士曾表示,“早期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投不了,你不在项目方的群里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私募,有钱无处投。”原本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核心思想在社群诞生时已开始变得封闭。

为了私募和积累基础用户,社群建设成为了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去年“9.4”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项目方将主要融资渠道转向机构投资者。尽管如此,社群人数依然成为资方是否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因一方面是社群建设的好意味着项目将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有益于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资方进场后有人接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方利益。

 
行情下行,社群已死
 

李万胜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NBS项目。那时正是资本正疯狂进场的时候,泛城资本陈伟星甚至称自己不看白皮书,许多项目都是盲投。但李万胜见了一圈投资人后均被否了。他回忆,当时资方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和落地场景都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社群基础不够,我们暂时不投。

但他始终认为,应当等应用落地后,再来做用户。“现在项目方社群用户大部分都怀有赌徒心态,赌徒的社群不需要建设,有利他们就来,无利他们就走。”李万胜认为,“他今天成为你社区一员,明天如果没有拉到100倍你就是的敌人。”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未建群,目前两个社群用户总数不到1000。

在区块链项目方的社群中,除去普通投资者外,剩下的就是羊毛党。他们平时通常潜在群里连表情包都懒得发,等项目方空投结束后,领完奖励挥一挥衣袖,加一波人后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群不说话的都是有目的的。” 社群建设从业者李杰(化名)称。

李杰了解,一个群里大概有80%都是羊毛党,普通投资者最多20%。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用户数量会上升,中间有一个共识的过程,即新拉进群的普通用户在熟悉一段时间后会认可项目。

羊毛党中有的单兵作战,有的团队作战。他们通过拉人、转发、签到等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换取项目方的奖励。

另一名从事社群建设的杨巍(化名)了解到,一般普通个人做的好的一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团队作战的团长能多拿点,有人带着几千上万人,一天能赚上千元。

项目方为羊毛党付出的成本也是极高的。据李杰了解,做一个20万人的社群,成本没有200万拿不下来。

除羊毛党外,一般社群里还存在几个广告党。他们进群后就会甩出一段推广文案。经常让群管理员头疼不已,看见后有的警告一下,有的不警告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行情一直再跌,普通投资者们已纷纷离场,羊毛党做完任务后撤离,群里最为活跃的就剩广告党。广告党被踢完后,时至今日,群里能看到的就是每天项目方的推广文案。

 
分类运营或许是新出路
 

社群不再活跃,已成为许多项目方目前难以应对的问题。是死守等待行情上涨,还是探索新的方式,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来。但对于后者,目前项目方大多毫无头绪。

有的采取的办法是找兼职托来活跃社群。他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管理一个社群,负责在群里推送官方的文案,将社群用户的问题反馈官方解决。但这种办法往往只剩工作人员在疯狂对话。

区块链从业者王欣(化名)欣称,币圈社群无可救药,他们都是基于假信仰+伪共识+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那不叫社群或社区,只能叫投资人俱乐部或者说持币会、“TOKEN天使团”、“项目资金筹委会”。

这显然经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验。他认为,项目方是否需要建社群,要看项目的定位。如果是技术型的项目,自然是重点放在产品上,如果是运营型的项目,自然是要运营用户,同时也得向其他行业学习如何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社群里可能是股东角色、消费者角色、监督者角色、基于共识参与劳动的角色、享受服务的会员角色。项目方可根据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一起,便于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区块链的鼻祖比特币诞生时,创始人中本聪只是通过邮件与部分参与者沟通,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项目方、社群更是无从谈起。

社群已死或许并非行情下行的问题。区块链项目方的用户社群是否需要投入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运营?或许还需要项目方不断试错,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武旭升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QBD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