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

密码学

Google的量子突破对区块链密码学意味着什么?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9-24 14:49 • 来自相关话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警告说,量子计算的突破指日可待。当这一天来临时,我们被告知,它可能会使现有的加密标准过时,从而威胁到每个主要区块链的安全性。这一天似乎终于到来,Google实现了“量子霸权”,尽管这一壮举令人激动忐忑,但是这并不标志着加密网络游戏的结束,至少目前还没有。


他们真的做到了——绝对的狂人


上周五,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声称Google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利用量子计算机,该研究小组在三分钟内完成了一项计算,这一运算量本该花费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10000年的时间。在这个以不断改进为特色的行业中,这听起来像是一次质的飞跃,值得同“宇宙大爆炸”相比较。研究人员声称已经实现量子霸权,是指在特定测试中量子计算机胜过世界上最好的经典计算机。

Google将这项成就描述为“迈向全面量子计算的里程碑”,并预测量子计算能力将以“双指数速率”扩展,超过摩尔定律数十年来描述的指数速率。表面上看,这项技术听起来有可能摧毁我们珍视的一切,从比特币开始。现实是(通常如此):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死亡”的预测被极大地夸张了。


密码学与抗量子区块链的兴起


由于担心量子突破即将来临,威胁到所有已知加密算法的神圣性,密码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量子抵抗链,以抵抗量子计算机中的“寒武纪爆炸”。

抗量子区块链QAN首席技术官Johann Polecsak 告诉news.Bitcoin.com:“最主流的公钥算法理论上有被量子计算突破的风险。如今截获并存储的大多数加密数据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量子计算机解密。”

Polecsak在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据称是Sycamore)上大胆地表示:

    “ Google实现量子突破的概念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实际上,目前很难衡量其重要性。我们如何确定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比D-wave强大,例如,它在四年前超过了1000量子位?”


QAN协议中所有可能受量子算法(通常是Shor或Grover算法搜索)影响的签名和哈希值均受后量子密码保护。听上去,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量子超级计算机世界中的网络的密码学流派。后量子密码学有许多模型,QAN目前支持基于格的方法。后量子密码学研究的六所小学的其他变体包括基于散列和代码的密码。







Andrew Yang暗示威胁真实存在


在讨论量子计算时,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将事实与虚构分离,恐惧与制造恐惧剥离,理论与实践分开。在计算领域FUD和FOMO一直供不应求,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量子威胁在密码领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在量子突破的情况下,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公正”程度取决于你想相信谁。例如,支持科技的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在他的量子计算和加密标准政策中解释道:

    使用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将能够在一天之内打破我们当前的加密标准所必需的计算。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所有的加密数据都将受到攻击。这意味着我们的业务、通讯渠道及银行和国家安全系统都可以访问。


至于何时会发生这种情况,Yang指出:“有人估计,这一时间线为10年或更短。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立即投资并开发新的加密标准和系统,并立即转向使用这些抗量子计算的标准来保护我们最敏感的数据。”





Andrew Yang
 

比特币还没有失败


虽然量子计算的进步值得密切关注,但没有证据表明BTC和BCH私钥有很快被弹出的危险。为了说明当前加密标准的安全性,Openbazaar的Chris Pacia 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博文,其中讨论了常用的128位高级加密标准(AES),其结论是:“如果地球上70亿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10台计算机测试10亿每秒的密钥组合,需要7.7*10^24年才能找到一个128位AES密钥。”

至于量子计算机能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同样的壮举,Pacia坦言自己不是专家,但他大胆表示:“量子计算可能会将密钥的大小加倍,而密钥可以有效地被强行使用。这可能会导致AES-128失效,但AES-192和AES-256应该仍然安全。”






比特币挖矿使用SHA-256,而密码学使用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创建私钥和公钥对。例如,在量子计算机破解SHA-256的情况下,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切换到更强大的同类加密算法,例如SHA-512。

正如维基百科中后量子密码学里所述:“虽然量子Grover算法确实加快了对对称密码的攻击,但加倍密钥长度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攻击,因此,后量子对称密码学与当前的对称密码学没有显着区别。”换句话说,即使量子计算确实实现了规模化,我们也不太可能需要去彻底重新设计我们的密码学。相反,我们只需要强制执行包含更多位、更强大的算法版本即可。

正如Sabine Hossenfelder在6月一个关于量子霸权的视频中所总结的:

    我对量子计算机很快就会有实际应用这一想法并不持乐观态度。我很担心量子计算会像核聚变一样:它永远有前途,但永远不会起作用。不过,量子霸权将是一个超级激动人心的事件。



原文链接:Bitcoin.com| Google的量子突破对区块链密码学意味着什么?

声明:本文为news.bitcoin.com官网翻译文章,如需内容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BitcoinComChina,并在文末处标注原文链接,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
201909240310173171.jpg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警告说,量子计算的突破指日可待。当这一天来临时,我们被告知,它可能会使现有的加密标准过时,从而威胁到每个主要区块链的安全性。这一天似乎终于到来,Google实现了“量子霸权”,尽管这一壮举令人激动忐忑,但是这并不标志着加密网络游戏的结束,至少目前还没有。


他们真的做到了——绝对的狂人


上周五,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声称Google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利用量子计算机,该研究小组在三分钟内完成了一项计算,这一运算量本该花费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10000年的时间。在这个以不断改进为特色的行业中,这听起来像是一次质的飞跃,值得同“宇宙大爆炸”相比较。研究人员声称已经实现量子霸权,是指在特定测试中量子计算机胜过世界上最好的经典计算机。

Google将这项成就描述为“迈向全面量子计算的里程碑”,并预测量子计算能力将以“双指数速率”扩展,超过摩尔定律数十年来描述的指数速率。表面上看,这项技术听起来有可能摧毁我们珍视的一切,从比特币开始。现实是(通常如此):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死亡”的预测被极大地夸张了。


密码学与抗量子区块链的兴起


由于担心量子突破即将来临,威胁到所有已知加密算法的神圣性,密码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量子抵抗链,以抵抗量子计算机中的“寒武纪爆炸”。

抗量子区块链QAN首席技术官Johann Polecsak 告诉news.Bitcoin.com:“最主流的公钥算法理论上有被量子计算突破的风险。如今截获并存储的大多数加密数据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量子计算机解密。”

Polecsak在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据称是Sycamore)上大胆地表示:


    “ Google实现量子突破的概念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实际上,目前很难衡量其重要性。我们如何确定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比D-wave强大,例如,它在四年前超过了1000量子位?”



QAN协议中所有可能受量子算法(通常是Shor或Grover算法搜索)影响的签名和哈希值均受后量子密码保护。听上去,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量子超级计算机世界中的网络的密码学流派。后量子密码学有许多模型,QAN目前支持基于格的方法。后量子密码学研究的六所小学的其他变体包括基于散列和代码的密码。

201909240310279296.jpg



Andrew Yang暗示威胁真实存在


在讨论量子计算时,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将事实与虚构分离,恐惧与制造恐惧剥离,理论与实践分开。在计算领域FUD和FOMO一直供不应求,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量子威胁在密码领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在量子突破的情况下,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公正”程度取决于你想相信谁。例如,支持科技的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在他的量子计算和加密标准政策中解释道:


    使用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将能够在一天之内打破我们当前的加密标准所必需的计算。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所有的加密数据都将受到攻击。这意味着我们的业务、通讯渠道及银行和国家安全系统都可以访问。



至于何时会发生这种情况,Yang指出:“有人估计,这一时间线为10年或更短。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立即投资并开发新的加密标准和系统,并立即转向使用这些抗量子计算的标准来保护我们最敏感的数据。”

201909240310299163.jpg

Andrew Yang
 

比特币还没有失败


虽然量子计算的进步值得密切关注,但没有证据表明BTC和BCH私钥有很快被弹出的危险。为了说明当前加密标准的安全性,Openbazaar的Chris Pacia 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博文,其中讨论了常用的128位高级加密标准(AES),其结论是:“如果地球上70亿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10台计算机测试10亿每秒的密钥组合,需要7.7*10^24年才能找到一个128位AES密钥。”

至于量子计算机能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同样的壮举,Pacia坦言自己不是专家,但他大胆表示:“量子计算可能会将密钥的大小加倍,而密钥可以有效地被强行使用。这可能会导致AES-128失效,但AES-192和AES-256应该仍然安全。”

201909240310303344.jpg


比特币挖矿使用SHA-256,而密码学使用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创建私钥和公钥对。例如,在量子计算机破解SHA-256的情况下,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切换到更强大的同类加密算法,例如SHA-512。

正如维基百科中后量子密码学里所述:“虽然量子Grover算法确实加快了对对称密码的攻击,但加倍密钥长度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攻击,因此,后量子对称密码学与当前的对称密码学没有显着区别。”换句话说,即使量子计算确实实现了规模化,我们也不太可能需要去彻底重新设计我们的密码学。相反,我们只需要强制执行包含更多位、更强大的算法版本即可。

正如Sabine Hossenfelder在6月一个关于量子霸权的视频中所总结的:


    我对量子计算机很快就会有实际应用这一想法并不持乐观态度。我很担心量子计算会像核聚变一样:它永远有前途,但永远不会起作用。不过,量子霸权将是一个超级激动人心的事件。




原文链接:Bitcoin.com| Google的量子突破对区块链密码学意味着什么?

声明:本文为news.bitcoin.com官网翻译文章,如需内容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BitcoinComChina,并在文末处标注原文链接,感谢支持。

区块链应该担心黎曼猜想么?

攻略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3 11:21 • 来自相关话题

黎曼
 

谁应该担心黎曼猜想?


1、事件

9月20日,89岁的知名数学家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布,将在9月24日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 上,公布对黎曼猜想的证明。


2、结论

只要是真的,不管证明,还是证伪,对密码学领域,没有直接影响。同样,对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没有直接影响。

简单点说,黎曼猜想被证明或证伪,都只是指出了质数的分布范围,是A规律、或是B规律,但对密码学相关的质数分解没有任何帮助。

受影响的,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者,如几何、弦论……等等。


3、如果是证明(proof)

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证明思路,则意义重大。

现在的数学家们,大多认为黎曼猜想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了很多拓展研究。

所以,如果是证明,对基于黎曼猜想进行后续研究的数学家,影响不大。

但是,证明的方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路,这个思路有可能意义很大。


4、如果是证伪(falsification)

影响将极为深远。

因为,这表明“质数不是随机均匀分布的”。质数们,将以一种世人所无法想象的结构,呈现在你我面前。按丘成桐数学中心助理教授杨一龙的描述,这将会“发现质数们的惊天阴谋!”

这个全新的结构,可能会带来一场数学革命,影响广泛。但影响涉及什么方向,只能说,未公布之前,不知道。

首先受影响的,仅仅是以黎曼猜想为基础,搭建了后续理论的研究者们。

他们,得重新搭建自己的地基了。


5、证明?证伪?

从阿蒂亚爵士发布的说明来看,他用的是a simple proof(一个简单的证明)这样的描述。

所以,有极大可能是证明,而不是证伪。


6、恐慌?

有媒体,将黎曼猜想的被证明,解读为“基于互联网的所有安全加密方式将不再安全”、“使用了RSA这些加密算法的项目,要一夜归零”。

这样的论调,是基于对黎曼猜想的不了解,把黎曼猜想,当做质数公式来看了。

或者,是有意制造恐慌,哗众取宠。





恐慌传递者
 

7、密码学的难题有哪些?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研究难题,主要有三类:

(1)大整数的质数分解问题;(RSA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2)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等。(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3)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DLP);


8、区块链技术领域,使用的加密算法是什么?

区块链,以数学为根基,以密码学为灵魂。

而区块链项目的加密算法,几乎都是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而并未使用RSA加密算法。

所以,别仅为了唱空区块链,用什么黎曼猜想被证明,就是RSA加密会被轻易攻击了,来吓唬“韭菜”。


9、事件背景1:事情的由来

9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教授汤涛(数学文化主编、南科大副校长、原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将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一个议题,在自己的微博发表出来了。

里面就是,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将在9月24日论坛上公布这件事。

汤教授作为中国最具开创精神的南方科技大学(这点一直很佩服南科大的校长们),用了“惊天动地、数学界出大事”这类正常、平淡,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事情。

不出意外,立刻引发了好朋友们的转发风暴。

继而,引发科技自媒体们的炫技式报道风暴。

接着,引发了科技媒体们的不明觉厉深度报道风暴。

最后,引发了一些神经质媒体的恐慌性风暴。

以上,为本次事件的由来,可以用1句话总结--数学界的《全球风暴》。





汤涛


10、事件背景2:迈克尔·阿蒂亚爵士是哪个?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1929年—),英国著名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几何。

1960年代他与伊萨多·辛格合作,证明了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该定理在数学的一些领域均有重要作用。他于1966年荣获菲尔兹奖(国际数学联盟设立的最高奖),2004年与辛格共同获得阿贝尔奖(挪威政府设立)。





迈克尔·阿蒂亚


11、事件背景3:阿蒂亚爵士说了啥?

2018年9月24日9:45-10:30,在海德堡大学新教学楼的新礼堂的第三层。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将在此,花45分钟,讲述他的数学新发现。

在演讲稿的摘要里面,阿蒂亚爵士是这样说的:

the Riemann Hypothesis is a famous unsolved problem dating form 1859. i will present a simple proof using a radically new approach.it is based on work of von neumann(1936)、hirzebruch(1945) and dirac(1928) 。


1859年提出的黎曼猜想,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著名难题。我将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它基于冯.诺伊曼(1936)、希尔泽布鲁赫(1945)和狄拉克(1928)的工作。


12、事件背景4:冯.诺伊曼是哪个?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1903~1957),数学全才,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冯.诺伊曼1936年的工作。

那么,1936年前后,冯.诺伊曼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纯粹数学。

这几年,冯.诺伊曼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为量子力学打下数学基础;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在测度论、格论和连续几何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等等。

学霸,请收下读者们的膝盖。





冯.诺伊曼
 

13、事件背景5:希尔泽布鲁赫是哪个?

德国数学家(1927—2012),主要研究领域,是在拓扑、代数几何和整体微分几何等领域。

1959年,他与阿蒂亚爵士合作引入了K理论,证明了微分流形的黎曼-罗赫定理。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希尔泽布鲁赫1945年的工作,此时,希尔泽布鲁赫18岁……18岁、18岁……。

希尔泽布鲁赫的照片非常少,下图为他1950年与陈省身先生的一张合影。





1950年,从左至右:陈省身、塞缪尔·艾伦伯格、希尔泽布鲁赫
 

14、事件背景5:狄拉克是哪个?

英国物理学家(1902-1984),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狄拉克1928年的研究工作,那么,狄拉克1928年做了什么呢?

这一年,狄拉克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狄拉克


15、事件背景6:黎曼猜想是啥?

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1826-1866)于1859年提出,假设了质数分布的规律是“随机而均匀的”。

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设。

现今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中也包括黎曼假设。

黎曼猜想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超过费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的数学难题。

现在,法国团队,已经用计算机将黎曼猜想,推导到Zeta函数前十万亿个非平凡零点,均符合了黎曼猜想,无一反例。
 

15、事件背景7: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是啥?

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是德国海德堡理论研究所和克劳斯·茨奇拉基金会,在2013年设立的一个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论坛。论坛一年一次,每次为期一周,在海森堡大学举办,今年是第6届。

HLF旨在通过通过各种论坛演讲、主题讨论、公共活动,让年轻科学家、高中生与全球最知名的数学或计算机大奖获奖者进行互动,推动数学和计算机的普及。

HLF的口号“Laureates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meet the next generation”

出席论坛的获奖者,涵盖了5个大奖:阿贝尔奖(Abel Prize,数学类),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计算机类),ACM计算机奖(ACM Prize in Computing,计算机类),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数学类)、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





海德堡大学新校区的夜晚





正在前往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学者们


15、花絮1:区块链与海德堡

本届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讨论主题是“区块链背后的技术”(没错,就是你知道那个区块链)。

这个主题讨论,将在9月25日进行。由一个叫Eva Wolfangel的德国自由科学记者主持(没错,主持人绝对不是你知道的那个EVA)。EVA在本届论坛上,将会获得“2018年度欧洲科学作家奖”。





猜一猜,谁是Eva Wolfangel
 

对“区块链技术底层基础是数学”这件事,持怀疑态度的同学们,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现在,可以直视33位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图灵奖、阿贝尔奖、ACM计算机奖获得者的眼睛,直接说出你们的观点了。


16、花絮2:机会

每年,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基金会(HLFF)都将为15名记者提供经费,入选记者将获得高达3000欧元的经费,以支付差旅、在海德堡停留期间的食宿费用。

中国懂数学的记者们,机会!

不过今年就没戏了,明年如果还想,可以找我,但不一定能帮你申请到。
 

作者:贾可,UOC创始人。UOC是一个底层公链。基于“在任意约定范围内,生成可信随机数”的数学突破,在以比特币为基础的区块链上,提出了在非金融领域的事务处理高效实现的可能,并且以网络游戏为首要应用方向。
邮箱: uochain@outlook.com 查看全部
l07.jpg

黎曼
 


谁应该担心黎曼猜想?



1、事件

9月20日,89岁的知名数学家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布,将在9月24日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 上,公布对黎曼猜想的证明。


2、结论

只要是真的,不管证明,还是证伪,对密码学领域,没有直接影响。同样,对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没有直接影响。

简单点说,黎曼猜想被证明或证伪,都只是指出了质数的分布范围,是A规律、或是B规律,但对密码学相关的质数分解没有任何帮助。

受影响的,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者,如几何、弦论……等等。


3、如果是证明(proof)

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证明思路,则意义重大。

现在的数学家们,大多认为黎曼猜想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了很多拓展研究。

所以,如果是证明,对基于黎曼猜想进行后续研究的数学家,影响不大。

但是,证明的方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路,这个思路有可能意义很大。


4、如果是证伪(falsification)

影响将极为深远。

因为,这表明“质数不是随机均匀分布的”。质数们,将以一种世人所无法想象的结构,呈现在你我面前。按丘成桐数学中心助理教授杨一龙的描述,这将会“发现质数们的惊天阴谋!”

这个全新的结构,可能会带来一场数学革命,影响广泛。但影响涉及什么方向,只能说,未公布之前,不知道。

首先受影响的,仅仅是以黎曼猜想为基础,搭建了后续理论的研究者们。

他们,得重新搭建自己的地基了。


5、证明?证伪?

从阿蒂亚爵士发布的说明来看,他用的是a simple proof(一个简单的证明)这样的描述。

所以,有极大可能是证明,而不是证伪。


6、恐慌?

有媒体,将黎曼猜想的被证明,解读为“基于互联网的所有安全加密方式将不再安全”、“使用了RSA这些加密算法的项目,要一夜归零”。

这样的论调,是基于对黎曼猜想的不了解,把黎曼猜想,当做质数公式来看了。

或者,是有意制造恐慌,哗众取宠。

l01.jpg

恐慌传递者
 

7、密码学的难题有哪些?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研究难题,主要有三类:

(1)大整数的质数分解问题;(RSA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2)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等。(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3)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DLP);


8、区块链技术领域,使用的加密算法是什么?

区块链,以数学为根基,以密码学为灵魂。

而区块链项目的加密算法,几乎都是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而并未使用RSA加密算法。

所以,别仅为了唱空区块链,用什么黎曼猜想被证明,就是RSA加密会被轻易攻击了,来吓唬“韭菜”。


9、事件背景1:事情的由来

9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教授汤涛(数学文化主编、南科大副校长、原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将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一个议题,在自己的微博发表出来了。

里面就是,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将在9月24日论坛上公布这件事。

汤教授作为中国最具开创精神的南方科技大学(这点一直很佩服南科大的校长们),用了“惊天动地、数学界出大事”这类正常、平淡,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事情。

不出意外,立刻引发了好朋友们的转发风暴。

继而,引发科技自媒体们的炫技式报道风暴。

接着,引发了科技媒体们的不明觉厉深度报道风暴。

最后,引发了一些神经质媒体的恐慌性风暴。

以上,为本次事件的由来,可以用1句话总结--数学界的《全球风暴》。

l02.jpg

汤涛


10、事件背景2:迈克尔·阿蒂亚爵士是哪个?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1929年—),英国著名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几何。

1960年代他与伊萨多·辛格合作,证明了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该定理在数学的一些领域均有重要作用。他于1966年荣获菲尔兹奖(国际数学联盟设立的最高奖),2004年与辛格共同获得阿贝尔奖(挪威政府设立)。

l03.jpg

迈克尔·阿蒂亚


11、事件背景3:阿蒂亚爵士说了啥?

2018年9月24日9:45-10:30,在海德堡大学新教学楼的新礼堂的第三层。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将在此,花45分钟,讲述他的数学新发现。

在演讲稿的摘要里面,阿蒂亚爵士是这样说的:


the Riemann Hypothesis is a famous unsolved problem dating form 1859. i will present a simple proof using a radically new approach.it is based on work of von neumann(1936)、hirzebruch(1945) and dirac(1928) 。



1859年提出的黎曼猜想,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著名难题。我将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它基于冯.诺伊曼(1936)、希尔泽布鲁赫(1945)和狄拉克(1928)的工作。


12、事件背景4:冯.诺伊曼是哪个?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1903~1957),数学全才,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冯.诺伊曼1936年的工作。

那么,1936年前后,冯.诺伊曼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纯粹数学。

这几年,冯.诺伊曼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为量子力学打下数学基础;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在测度论、格论和连续几何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等等。

学霸,请收下读者们的膝盖。

l04.jpg

冯.诺伊曼
 

13、事件背景5:希尔泽布鲁赫是哪个?

德国数学家(1927—2012),主要研究领域,是在拓扑、代数几何和整体微分几何等领域。

1959年,他与阿蒂亚爵士合作引入了K理论,证明了微分流形的黎曼-罗赫定理。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希尔泽布鲁赫1945年的工作,此时,希尔泽布鲁赫18岁……18岁、18岁……。

希尔泽布鲁赫的照片非常少,下图为他1950年与陈省身先生的一张合影。

l05.jpg

1950年,从左至右:陈省身、塞缪尔·艾伦伯格、希尔泽布鲁赫
 

14、事件背景5:狄拉克是哪个?

英国物理学家(1902-1984),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狄拉克1928年的研究工作,那么,狄拉克1928年做了什么呢?

这一年,狄拉克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l06.jpg

狄拉克


15、事件背景6:黎曼猜想是啥?

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1826-1866)于1859年提出,假设了质数分布的规律是“随机而均匀的”。

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设。

现今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中也包括黎曼假设。

黎曼猜想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超过费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的数学难题。

现在,法国团队,已经用计算机将黎曼猜想,推导到Zeta函数前十万亿个非平凡零点,均符合了黎曼猜想,无一反例。
 

15、事件背景7: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是啥?

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是德国海德堡理论研究所和克劳斯·茨奇拉基金会,在2013年设立的一个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论坛。论坛一年一次,每次为期一周,在海森堡大学举办,今年是第6届。

HLF旨在通过通过各种论坛演讲、主题讨论、公共活动,让年轻科学家、高中生与全球最知名的数学或计算机大奖获奖者进行互动,推动数学和计算机的普及。

HLF的口号“Laureates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meet the next generation”

出席论坛的获奖者,涵盖了5个大奖:阿贝尔奖(Abel Prize,数学类),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计算机类),ACM计算机奖(ACM Prize in Computing,计算机类),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数学类)、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

l08.jpg

海德堡大学新校区的夜晚

l09.jpg

正在前往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学者们


15、花絮1:区块链与海德堡

本届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讨论主题是“区块链背后的技术”(没错,就是你知道那个区块链)。

这个主题讨论,将在9月25日进行。由一个叫Eva Wolfangel的德国自由科学记者主持(没错,主持人绝对不是你知道的那个EVA)。EVA在本届论坛上,将会获得“2018年度欧洲科学作家奖”。

l10.jpg

猜一猜,谁是Eva Wolfangel
 

对“区块链技术底层基础是数学”这件事,持怀疑态度的同学们,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现在,可以直视33位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图灵奖、阿贝尔奖、ACM计算机奖获得者的眼睛,直接说出你们的观点了。


16、花絮2:机会

每年,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基金会(HLFF)都将为15名记者提供经费,入选记者将获得高达3000欧元的经费,以支付差旅、在海德堡停留期间的食宿费用。

中国懂数学的记者们,机会!

不过今年就没戏了,明年如果还想,可以找我,但不一定能帮你申请到。
 

作者:贾可,UOC创始人。UOC是一个底层公链。基于“在任意约定范围内,生成可信随机数”的数学突破,在以比特币为基础的区块链上,提出了在非金融领域的事务处理高效实现的可能,并且以网络游戏为首要应用方向。
邮箱: uochain@outlook.com

走进神秘的密码学讨论组,比特币就在这里诞生

特写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22:54 • 来自相关话题

Perry Metzger,图片来自:Youtube


2008年10月3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白皮书,说明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这个密码学讨论组见证了大量的创新提案,其中也包括大卫·乔姆(David Chaum)的DigiCash。但是当人们看到比特币这个全新的概念时,依然眼前一亮。

作为这个密码学讨论组的运作者,佩里·梅兹格(Perry Metzger)更是见证了比特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Metzg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精通密码学等相关领域。他说,早在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之前,这个讨论组就经常会谈到数字货币、隐私技术密码学以及系统安全等话题。或许是了解这个群体对数字货币的热情,中本聪才选择在这里公布他的作品。

 
中本聪是谁?
 

第一眼看到比特币白皮书的时候,Metzger并不觉得它能够大获成功,甚至认为这种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个通过密码学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讨论组是存在审查的。由于担心成员过于情绪化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讨论,Metzger表示不得不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讨论有很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Metzger一度阻止过相关的讨论继续下去。

那么既然见证了比特币呱呱坠地,Metzger是否有可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呢?

Metzger表示,当时这个讨论组里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因为隐私技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怀疑中本聪曾在这里用过多个不同的昵称。

至于中本聪是谁,他说,只要ta愿意,ta自然会用私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特币诞生早期中本聪曾挖出100万个比特币)。

另外,他认为,只要一项创新足以改变世界,那么其创造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除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割舍的利益关系。

 
PoW的天才设计
 

在密码学讨论组成员看来,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Chaum的Digicash甚至被马克吐温银行用过。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在Metzger看来,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帮助比特币实现这种特性的是PoW机制,很多数字货币的概念都缺乏并且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

Metzger说,比特币的账本就是拜占庭共识。PoW是实现去中心化的一个天才设计,通过去中心化的拜占庭共识帮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可信的沟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接近完美的方案。

 
比特币的三大问题
 

尽管有接近完美的方案,Metzger认为比特币依然存在缺陷。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太高,不适合用来支付。Metzger说,维持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成本,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攻击。但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偏高,因此不适合用作支付。

另外,Metzger认为PoW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耗费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PoS在延展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好,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一个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

其次,比特币在匿名性方面有所欠缺。比特币账本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可以自由查询交易。但在特定环境中,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交易,如果需要匿名,就比较难了。Metzger认为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比特币缺乏治理机制。他认为加密货币社区存在一些分歧,但技术问题就应该用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去中心化的理想
 

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收获了一众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地区,例如委内瑞拉,比特币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

Metzger承认,比特币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依然不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依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

或许将来比特币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又或许会有更优秀的加密货币出现,30年后我们是否还会记得比特币?Metzger说,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

但我们至少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创新技术。Metzger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比特币的出现教会了他更多东西。这项技术最终会如何,他不想去预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追求去中心化货币的理想。(Wendy) 查看全部
201809141215489485.jpg

Perry Metzger,图片来自:Youtube


2008年10月3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白皮书,说明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这个密码学讨论组见证了大量的创新提案,其中也包括大卫·乔姆(David Chaum)的DigiCash。但是当人们看到比特币这个全新的概念时,依然眼前一亮。

作为这个密码学讨论组的运作者,佩里·梅兹格(Perry Metzger)更是见证了比特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Metzg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精通密码学等相关领域。他说,早在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之前,这个讨论组就经常会谈到数字货币、隐私技术密码学以及系统安全等话题。或许是了解这个群体对数字货币的热情,中本聪才选择在这里公布他的作品。

 
中本聪是谁?
 

第一眼看到比特币白皮书的时候,Metzger并不觉得它能够大获成功,甚至认为这种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个通过密码学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讨论组是存在审查的。由于担心成员过于情绪化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讨论,Metzger表示不得不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讨论有很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Metzger一度阻止过相关的讨论继续下去。

那么既然见证了比特币呱呱坠地,Metzger是否有可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呢?

Metzger表示,当时这个讨论组里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因为隐私技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怀疑中本聪曾在这里用过多个不同的昵称。

至于中本聪是谁,他说,只要ta愿意,ta自然会用私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特币诞生早期中本聪曾挖出100万个比特币)。

另外,他认为,只要一项创新足以改变世界,那么其创造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除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割舍的利益关系。

 
PoW的天才设计
 

在密码学讨论组成员看来,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Chaum的Digicash甚至被马克吐温银行用过。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在Metzger看来,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帮助比特币实现这种特性的是PoW机制,很多数字货币的概念都缺乏并且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

Metzger说,比特币的账本就是拜占庭共识。PoW是实现去中心化的一个天才设计,通过去中心化的拜占庭共识帮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可信的沟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接近完美的方案。

 
比特币的三大问题
 

尽管有接近完美的方案,Metzger认为比特币依然存在缺陷。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太高,不适合用来支付。Metzger说,维持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成本,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攻击。但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偏高,因此不适合用作支付。

另外,Metzger认为PoW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耗费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PoS在延展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好,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一个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

其次,比特币在匿名性方面有所欠缺。比特币账本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可以自由查询交易。但在特定环境中,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交易,如果需要匿名,就比较难了。Metzger认为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比特币缺乏治理机制。他认为加密货币社区存在一些分歧,但技术问题就应该用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去中心化的理想
 

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收获了一众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地区,例如委内瑞拉,比特币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

Metzger承认,比特币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依然不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依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

或许将来比特币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又或许会有更优秀的加密货币出现,30年后我们是否还会记得比特币?Metzger说,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

但我们至少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创新技术。Metzger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比特币的出现教会了他更多东西。这项技术最终会如何,他不想去预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追求去中心化货币的理想。(Wendy)

Google的量子突破对区块链密码学意味着什么?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9-24 14:49 • 来自相关话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警告说,量子计算的突破指日可待。当这一天来临时,我们被告知,它可能会使现有的加密标准过时,从而威胁到每个主要区块链的安全性。这一天似乎终于到来,Google实现了“量子霸权”,尽管这一壮举令人激动忐忑,但是这并不标志着加密网络游戏的结束,至少目前还没有。


他们真的做到了——绝对的狂人


上周五,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声称Google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利用量子计算机,该研究小组在三分钟内完成了一项计算,这一运算量本该花费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10000年的时间。在这个以不断改进为特色的行业中,这听起来像是一次质的飞跃,值得同“宇宙大爆炸”相比较。研究人员声称已经实现量子霸权,是指在特定测试中量子计算机胜过世界上最好的经典计算机。

Google将这项成就描述为“迈向全面量子计算的里程碑”,并预测量子计算能力将以“双指数速率”扩展,超过摩尔定律数十年来描述的指数速率。表面上看,这项技术听起来有可能摧毁我们珍视的一切,从比特币开始。现实是(通常如此):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死亡”的预测被极大地夸张了。


密码学与抗量子区块链的兴起


由于担心量子突破即将来临,威胁到所有已知加密算法的神圣性,密码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量子抵抗链,以抵抗量子计算机中的“寒武纪爆炸”。

抗量子区块链QAN首席技术官Johann Polecsak 告诉news.Bitcoin.com:“最主流的公钥算法理论上有被量子计算突破的风险。如今截获并存储的大多数加密数据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量子计算机解密。”

Polecsak在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据称是Sycamore)上大胆地表示:

    “ Google实现量子突破的概念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实际上,目前很难衡量其重要性。我们如何确定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比D-wave强大,例如,它在四年前超过了1000量子位?”


QAN协议中所有可能受量子算法(通常是Shor或Grover算法搜索)影响的签名和哈希值均受后量子密码保护。听上去,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量子超级计算机世界中的网络的密码学流派。后量子密码学有许多模型,QAN目前支持基于格的方法。后量子密码学研究的六所小学的其他变体包括基于散列和代码的密码。







Andrew Yang暗示威胁真实存在


在讨论量子计算时,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将事实与虚构分离,恐惧与制造恐惧剥离,理论与实践分开。在计算领域FUD和FOMO一直供不应求,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量子威胁在密码领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在量子突破的情况下,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公正”程度取决于你想相信谁。例如,支持科技的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在他的量子计算和加密标准政策中解释道:

    使用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将能够在一天之内打破我们当前的加密标准所必需的计算。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所有的加密数据都将受到攻击。这意味着我们的业务、通讯渠道及银行和国家安全系统都可以访问。


至于何时会发生这种情况,Yang指出:“有人估计,这一时间线为10年或更短。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立即投资并开发新的加密标准和系统,并立即转向使用这些抗量子计算的标准来保护我们最敏感的数据。”





Andrew Yang
 

比特币还没有失败


虽然量子计算的进步值得密切关注,但没有证据表明BTC和BCH私钥有很快被弹出的危险。为了说明当前加密标准的安全性,Openbazaar的Chris Pacia 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博文,其中讨论了常用的128位高级加密标准(AES),其结论是:“如果地球上70亿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10台计算机测试10亿每秒的密钥组合,需要7.7*10^24年才能找到一个128位AES密钥。”

至于量子计算机能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同样的壮举,Pacia坦言自己不是专家,但他大胆表示:“量子计算可能会将密钥的大小加倍,而密钥可以有效地被强行使用。这可能会导致AES-128失效,但AES-192和AES-256应该仍然安全。”






比特币挖矿使用SHA-256,而密码学使用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创建私钥和公钥对。例如,在量子计算机破解SHA-256的情况下,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切换到更强大的同类加密算法,例如SHA-512。

正如维基百科中后量子密码学里所述:“虽然量子Grover算法确实加快了对对称密码的攻击,但加倍密钥长度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攻击,因此,后量子对称密码学与当前的对称密码学没有显着区别。”换句话说,即使量子计算确实实现了规模化,我们也不太可能需要去彻底重新设计我们的密码学。相反,我们只需要强制执行包含更多位、更强大的算法版本即可。

正如Sabine Hossenfelder在6月一个关于量子霸权的视频中所总结的:

    我对量子计算机很快就会有实际应用这一想法并不持乐观态度。我很担心量子计算会像核聚变一样:它永远有前途,但永远不会起作用。不过,量子霸权将是一个超级激动人心的事件。



原文链接:Bitcoin.com| Google的量子突破对区块链密码学意味着什么?

声明:本文为news.bitcoin.com官网翻译文章,如需内容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BitcoinComChina,并在文末处标注原文链接,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
201909240310173171.jpg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警告说,量子计算的突破指日可待。当这一天来临时,我们被告知,它可能会使现有的加密标准过时,从而威胁到每个主要区块链的安全性。这一天似乎终于到来,Google实现了“量子霸权”,尽管这一壮举令人激动忐忑,但是这并不标志着加密网络游戏的结束,至少目前还没有。


他们真的做到了——绝对的狂人


上周五,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声称Google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利用量子计算机,该研究小组在三分钟内完成了一项计算,这一运算量本该花费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10000年的时间。在这个以不断改进为特色的行业中,这听起来像是一次质的飞跃,值得同“宇宙大爆炸”相比较。研究人员声称已经实现量子霸权,是指在特定测试中量子计算机胜过世界上最好的经典计算机。

Google将这项成就描述为“迈向全面量子计算的里程碑”,并预测量子计算能力将以“双指数速率”扩展,超过摩尔定律数十年来描述的指数速率。表面上看,这项技术听起来有可能摧毁我们珍视的一切,从比特币开始。现实是(通常如此):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死亡”的预测被极大地夸张了。


密码学与抗量子区块链的兴起


由于担心量子突破即将来临,威胁到所有已知加密算法的神圣性,密码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量子抵抗链,以抵抗量子计算机中的“寒武纪爆炸”。

抗量子区块链QAN首席技术官Johann Polecsak 告诉news.Bitcoin.com:“最主流的公钥算法理论上有被量子计算突破的风险。如今截获并存储的大多数加密数据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量子计算机解密。”

Polecsak在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据称是Sycamore)上大胆地表示:


    “ Google实现量子突破的概念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实际上,目前很难衡量其重要性。我们如何确定Google的量子计算机比D-wave强大,例如,它在四年前超过了1000量子位?”



QAN协议中所有可能受量子算法(通常是Shor或Grover算法搜索)影响的签名和哈希值均受后量子密码保护。听上去,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量子超级计算机世界中的网络的密码学流派。后量子密码学有许多模型,QAN目前支持基于格的方法。后量子密码学研究的六所小学的其他变体包括基于散列和代码的密码。

201909240310279296.jpg



Andrew Yang暗示威胁真实存在


在讨论量子计算时,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将事实与虚构分离,恐惧与制造恐惧剥离,理论与实践分开。在计算领域FUD和FOMO一直供不应求,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量子威胁在密码领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在量子突破的情况下,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公正”程度取决于你想相信谁。例如,支持科技的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在他的量子计算和加密标准政策中解释道:


    使用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将能够在一天之内打破我们当前的加密标准所必需的计算。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所有的加密数据都将受到攻击。这意味着我们的业务、通讯渠道及银行和国家安全系统都可以访问。



至于何时会发生这种情况,Yang指出:“有人估计,这一时间线为10年或更短。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立即投资并开发新的加密标准和系统,并立即转向使用这些抗量子计算的标准来保护我们最敏感的数据。”

201909240310299163.jpg

Andrew Yang
 

比特币还没有失败


虽然量子计算的进步值得密切关注,但没有证据表明BTC和BCH私钥有很快被弹出的危险。为了说明当前加密标准的安全性,Openbazaar的Chris Pacia 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博文,其中讨论了常用的128位高级加密标准(AES),其结论是:“如果地球上70亿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10台计算机测试10亿每秒的密钥组合,需要7.7*10^24年才能找到一个128位AES密钥。”

至于量子计算机能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同样的壮举,Pacia坦言自己不是专家,但他大胆表示:“量子计算可能会将密钥的大小加倍,而密钥可以有效地被强行使用。这可能会导致AES-128失效,但AES-192和AES-256应该仍然安全。”

201909240310303344.jpg


比特币挖矿使用SHA-256,而密码学使用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创建私钥和公钥对。例如,在量子计算机破解SHA-256的情况下,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切换到更强大的同类加密算法,例如SHA-512。

正如维基百科中后量子密码学里所述:“虽然量子Grover算法确实加快了对对称密码的攻击,但加倍密钥长度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攻击,因此,后量子对称密码学与当前的对称密码学没有显着区别。”换句话说,即使量子计算确实实现了规模化,我们也不太可能需要去彻底重新设计我们的密码学。相反,我们只需要强制执行包含更多位、更强大的算法版本即可。

正如Sabine Hossenfelder在6月一个关于量子霸权的视频中所总结的:


    我对量子计算机很快就会有实际应用这一想法并不持乐观态度。我很担心量子计算会像核聚变一样:它永远有前途,但永远不会起作用。不过,量子霸权将是一个超级激动人心的事件。




原文链接:Bitcoin.com| Google的量子突破对区块链密码学意味着什么?

声明:本文为news.bitcoin.com官网翻译文章,如需内容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BitcoinComChina,并在文末处标注原文链接,感谢支持。

区块链应该担心黎曼猜想么?

攻略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3 11:21 • 来自相关话题

黎曼
 

谁应该担心黎曼猜想?


1、事件

9月20日,89岁的知名数学家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布,将在9月24日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 上,公布对黎曼猜想的证明。


2、结论

只要是真的,不管证明,还是证伪,对密码学领域,没有直接影响。同样,对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没有直接影响。

简单点说,黎曼猜想被证明或证伪,都只是指出了质数的分布范围,是A规律、或是B规律,但对密码学相关的质数分解没有任何帮助。

受影响的,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者,如几何、弦论……等等。


3、如果是证明(proof)

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证明思路,则意义重大。

现在的数学家们,大多认为黎曼猜想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了很多拓展研究。

所以,如果是证明,对基于黎曼猜想进行后续研究的数学家,影响不大。

但是,证明的方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路,这个思路有可能意义很大。


4、如果是证伪(falsification)

影响将极为深远。

因为,这表明“质数不是随机均匀分布的”。质数们,将以一种世人所无法想象的结构,呈现在你我面前。按丘成桐数学中心助理教授杨一龙的描述,这将会“发现质数们的惊天阴谋!”

这个全新的结构,可能会带来一场数学革命,影响广泛。但影响涉及什么方向,只能说,未公布之前,不知道。

首先受影响的,仅仅是以黎曼猜想为基础,搭建了后续理论的研究者们。

他们,得重新搭建自己的地基了。


5、证明?证伪?

从阿蒂亚爵士发布的说明来看,他用的是a simple proof(一个简单的证明)这样的描述。

所以,有极大可能是证明,而不是证伪。


6、恐慌?

有媒体,将黎曼猜想的被证明,解读为“基于互联网的所有安全加密方式将不再安全”、“使用了RSA这些加密算法的项目,要一夜归零”。

这样的论调,是基于对黎曼猜想的不了解,把黎曼猜想,当做质数公式来看了。

或者,是有意制造恐慌,哗众取宠。





恐慌传递者
 

7、密码学的难题有哪些?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研究难题,主要有三类:

(1)大整数的质数分解问题;(RSA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2)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等。(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3)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DLP);


8、区块链技术领域,使用的加密算法是什么?

区块链,以数学为根基,以密码学为灵魂。

而区块链项目的加密算法,几乎都是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而并未使用RSA加密算法。

所以,别仅为了唱空区块链,用什么黎曼猜想被证明,就是RSA加密会被轻易攻击了,来吓唬“韭菜”。


9、事件背景1:事情的由来

9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教授汤涛(数学文化主编、南科大副校长、原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将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一个议题,在自己的微博发表出来了。

里面就是,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将在9月24日论坛上公布这件事。

汤教授作为中国最具开创精神的南方科技大学(这点一直很佩服南科大的校长们),用了“惊天动地、数学界出大事”这类正常、平淡,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事情。

不出意外,立刻引发了好朋友们的转发风暴。

继而,引发科技自媒体们的炫技式报道风暴。

接着,引发了科技媒体们的不明觉厉深度报道风暴。

最后,引发了一些神经质媒体的恐慌性风暴。

以上,为本次事件的由来,可以用1句话总结--数学界的《全球风暴》。





汤涛


10、事件背景2:迈克尔·阿蒂亚爵士是哪个?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1929年—),英国著名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几何。

1960年代他与伊萨多·辛格合作,证明了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该定理在数学的一些领域均有重要作用。他于1966年荣获菲尔兹奖(国际数学联盟设立的最高奖),2004年与辛格共同获得阿贝尔奖(挪威政府设立)。





迈克尔·阿蒂亚


11、事件背景3:阿蒂亚爵士说了啥?

2018年9月24日9:45-10:30,在海德堡大学新教学楼的新礼堂的第三层。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将在此,花45分钟,讲述他的数学新发现。

在演讲稿的摘要里面,阿蒂亚爵士是这样说的:

the Riemann Hypothesis is a famous unsolved problem dating form 1859. i will present a simple proof using a radically new approach.it is based on work of von neumann(1936)、hirzebruch(1945) and dirac(1928) 。


1859年提出的黎曼猜想,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著名难题。我将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它基于冯.诺伊曼(1936)、希尔泽布鲁赫(1945)和狄拉克(1928)的工作。


12、事件背景4:冯.诺伊曼是哪个?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1903~1957),数学全才,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冯.诺伊曼1936年的工作。

那么,1936年前后,冯.诺伊曼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纯粹数学。

这几年,冯.诺伊曼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为量子力学打下数学基础;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在测度论、格论和连续几何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等等。

学霸,请收下读者们的膝盖。





冯.诺伊曼
 

13、事件背景5:希尔泽布鲁赫是哪个?

德国数学家(1927—2012),主要研究领域,是在拓扑、代数几何和整体微分几何等领域。

1959年,他与阿蒂亚爵士合作引入了K理论,证明了微分流形的黎曼-罗赫定理。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希尔泽布鲁赫1945年的工作,此时,希尔泽布鲁赫18岁……18岁、18岁……。

希尔泽布鲁赫的照片非常少,下图为他1950年与陈省身先生的一张合影。





1950年,从左至右:陈省身、塞缪尔·艾伦伯格、希尔泽布鲁赫
 

14、事件背景5:狄拉克是哪个?

英国物理学家(1902-1984),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狄拉克1928年的研究工作,那么,狄拉克1928年做了什么呢?

这一年,狄拉克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狄拉克


15、事件背景6:黎曼猜想是啥?

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1826-1866)于1859年提出,假设了质数分布的规律是“随机而均匀的”。

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设。

现今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中也包括黎曼假设。

黎曼猜想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超过费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的数学难题。

现在,法国团队,已经用计算机将黎曼猜想,推导到Zeta函数前十万亿个非平凡零点,均符合了黎曼猜想,无一反例。
 

15、事件背景7: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是啥?

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是德国海德堡理论研究所和克劳斯·茨奇拉基金会,在2013年设立的一个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论坛。论坛一年一次,每次为期一周,在海森堡大学举办,今年是第6届。

HLF旨在通过通过各种论坛演讲、主题讨论、公共活动,让年轻科学家、高中生与全球最知名的数学或计算机大奖获奖者进行互动,推动数学和计算机的普及。

HLF的口号“Laureates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meet the next generation”

出席论坛的获奖者,涵盖了5个大奖:阿贝尔奖(Abel Prize,数学类),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计算机类),ACM计算机奖(ACM Prize in Computing,计算机类),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数学类)、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





海德堡大学新校区的夜晚





正在前往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学者们


15、花絮1:区块链与海德堡

本届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讨论主题是“区块链背后的技术”(没错,就是你知道那个区块链)。

这个主题讨论,将在9月25日进行。由一个叫Eva Wolfangel的德国自由科学记者主持(没错,主持人绝对不是你知道的那个EVA)。EVA在本届论坛上,将会获得“2018年度欧洲科学作家奖”。





猜一猜,谁是Eva Wolfangel
 

对“区块链技术底层基础是数学”这件事,持怀疑态度的同学们,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现在,可以直视33位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图灵奖、阿贝尔奖、ACM计算机奖获得者的眼睛,直接说出你们的观点了。


16、花絮2:机会

每年,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基金会(HLFF)都将为15名记者提供经费,入选记者将获得高达3000欧元的经费,以支付差旅、在海德堡停留期间的食宿费用。

中国懂数学的记者们,机会!

不过今年就没戏了,明年如果还想,可以找我,但不一定能帮你申请到。
 

作者:贾可,UOC创始人。UOC是一个底层公链。基于“在任意约定范围内,生成可信随机数”的数学突破,在以比特币为基础的区块链上,提出了在非金融领域的事务处理高效实现的可能,并且以网络游戏为首要应用方向。
邮箱: uochain@outlook.com 查看全部
l07.jpg

黎曼
 


谁应该担心黎曼猜想?



1、事件

9月20日,89岁的知名数学家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布,将在9月24日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 上,公布对黎曼猜想的证明。


2、结论

只要是真的,不管证明,还是证伪,对密码学领域,没有直接影响。同样,对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没有直接影响。

简单点说,黎曼猜想被证明或证伪,都只是指出了质数的分布范围,是A规律、或是B规律,但对密码学相关的质数分解没有任何帮助。

受影响的,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者,如几何、弦论……等等。


3、如果是证明(proof)

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证明思路,则意义重大。

现在的数学家们,大多认为黎曼猜想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了很多拓展研究。

所以,如果是证明,对基于黎曼猜想进行后续研究的数学家,影响不大。

但是,证明的方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路,这个思路有可能意义很大。


4、如果是证伪(falsification)

影响将极为深远。

因为,这表明“质数不是随机均匀分布的”。质数们,将以一种世人所无法想象的结构,呈现在你我面前。按丘成桐数学中心助理教授杨一龙的描述,这将会“发现质数们的惊天阴谋!”

这个全新的结构,可能会带来一场数学革命,影响广泛。但影响涉及什么方向,只能说,未公布之前,不知道。

首先受影响的,仅仅是以黎曼猜想为基础,搭建了后续理论的研究者们。

他们,得重新搭建自己的地基了。


5、证明?证伪?

从阿蒂亚爵士发布的说明来看,他用的是a simple proof(一个简单的证明)这样的描述。

所以,有极大可能是证明,而不是证伪。


6、恐慌?

有媒体,将黎曼猜想的被证明,解读为“基于互联网的所有安全加密方式将不再安全”、“使用了RSA这些加密算法的项目,要一夜归零”。

这样的论调,是基于对黎曼猜想的不了解,把黎曼猜想,当做质数公式来看了。

或者,是有意制造恐慌,哗众取宠。

l01.jpg

恐慌传递者
 

7、密码学的难题有哪些?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研究难题,主要有三类:

(1)大整数的质数分解问题;(RSA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2)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等。(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属于这个领域)

(3)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DLP);


8、区块链技术领域,使用的加密算法是什么?

区块链,以数学为根基,以密码学为灵魂。

而区块链项目的加密算法,几乎都是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而并未使用RSA加密算法。

所以,别仅为了唱空区块链,用什么黎曼猜想被证明,就是RSA加密会被轻易攻击了,来吓唬“韭菜”。


9、事件背景1:事情的由来

9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教授汤涛(数学文化主编、南科大副校长、原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将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一个议题,在自己的微博发表出来了。

里面就是,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迈克尔· 阿蒂亚爵士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将在9月24日论坛上公布这件事。

汤教授作为中国最具开创精神的南方科技大学(这点一直很佩服南科大的校长们),用了“惊天动地、数学界出大事”这类正常、平淡,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事情。

不出意外,立刻引发了好朋友们的转发风暴。

继而,引发科技自媒体们的炫技式报道风暴。

接着,引发了科技媒体们的不明觉厉深度报道风暴。

最后,引发了一些神经质媒体的恐慌性风暴。

以上,为本次事件的由来,可以用1句话总结--数学界的《全球风暴》。

l02.jpg

汤涛


10、事件背景2:迈克尔·阿蒂亚爵士是哪个?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1929年—),英国著名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几何。

1960年代他与伊萨多·辛格合作,证明了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该定理在数学的一些领域均有重要作用。他于1966年荣获菲尔兹奖(国际数学联盟设立的最高奖),2004年与辛格共同获得阿贝尔奖(挪威政府设立)。

l03.jpg

迈克尔·阿蒂亚


11、事件背景3:阿蒂亚爵士说了啥?

2018年9月24日9:45-10:30,在海德堡大学新教学楼的新礼堂的第三层。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将在此,花45分钟,讲述他的数学新发现。

在演讲稿的摘要里面,阿蒂亚爵士是这样说的:


the Riemann Hypothesis is a famous unsolved problem dating form 1859. i will present a simple proof using a radically new approach.it is based on work of von neumann(1936)、hirzebruch(1945) and dirac(1928) 。



1859年提出的黎曼猜想,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著名难题。我将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它基于冯.诺伊曼(1936)、希尔泽布鲁赫(1945)和狄拉克(1928)的工作。


12、事件背景4:冯.诺伊曼是哪个?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1903~1957),数学全才,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冯.诺伊曼1936年的工作。

那么,1936年前后,冯.诺伊曼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纯粹数学。

这几年,冯.诺伊曼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为量子力学打下数学基础;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在测度论、格论和连续几何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等等。

学霸,请收下读者们的膝盖。

l04.jpg

冯.诺伊曼
 

13、事件背景5:希尔泽布鲁赫是哪个?

德国数学家(1927—2012),主要研究领域,是在拓扑、代数几何和整体微分几何等领域。

1959年,他与阿蒂亚爵士合作引入了K理论,证明了微分流形的黎曼-罗赫定理。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希尔泽布鲁赫1945年的工作,此时,希尔泽布鲁赫18岁……18岁、18岁……。

希尔泽布鲁赫的照片非常少,下图为他1950年与陈省身先生的一张合影。

l05.jpg

1950年,从左至右:陈省身、塞缪尔·艾伦伯格、希尔泽布鲁赫
 

14、事件背景5:狄拉克是哪个?

英国物理学家(1902-1984),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蒂亚爵士说是基于狄拉克1928年的研究工作,那么,狄拉克1928年做了什么呢?

这一年,狄拉克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l06.jpg

狄拉克


15、事件背景6:黎曼猜想是啥?

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1826-1866)于1859年提出,假设了质数分布的规律是“随机而均匀的”。

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设。

现今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中也包括黎曼假设。

黎曼猜想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超过费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的数学难题。

现在,法国团队,已经用计算机将黎曼猜想,推导到Zeta函数前十万亿个非平凡零点,均符合了黎曼猜想,无一反例。
 

15、事件背景7: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是啥?

海德堡获奖者论坛(HLF,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是德国海德堡理论研究所和克劳斯·茨奇拉基金会,在2013年设立的一个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论坛。论坛一年一次,每次为期一周,在海森堡大学举办,今年是第6届。

HLF旨在通过通过各种论坛演讲、主题讨论、公共活动,让年轻科学家、高中生与全球最知名的数学或计算机大奖获奖者进行互动,推动数学和计算机的普及。

HLF的口号“Laureates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meet the next generation”

出席论坛的获奖者,涵盖了5个大奖:阿贝尔奖(Abel Prize,数学类),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计算机类),ACM计算机奖(ACM Prize in Computing,计算机类),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数学类)、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

l08.jpg

海德堡大学新校区的夜晚

l09.jpg

正在前往海德堡获奖者论坛的学者们


15、花絮1:区块链与海德堡

本届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讨论主题是“区块链背后的技术”(没错,就是你知道那个区块链)。

这个主题讨论,将在9月25日进行。由一个叫Eva Wolfangel的德国自由科学记者主持(没错,主持人绝对不是你知道的那个EVA)。EVA在本届论坛上,将会获得“2018年度欧洲科学作家奖”。

l10.jpg

猜一猜,谁是Eva Wolfangel
 

对“区块链技术底层基础是数学”这件事,持怀疑态度的同学们,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现在,可以直视33位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图灵奖、阿贝尔奖、ACM计算机奖获得者的眼睛,直接说出你们的观点了。


16、花絮2:机会

每年,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基金会(HLFF)都将为15名记者提供经费,入选记者将获得高达3000欧元的经费,以支付差旅、在海德堡停留期间的食宿费用。

中国懂数学的记者们,机会!

不过今年就没戏了,明年如果还想,可以找我,但不一定能帮你申请到。
 

作者:贾可,UOC创始人。UOC是一个底层公链。基于“在任意约定范围内,生成可信随机数”的数学突破,在以比特币为基础的区块链上,提出了在非金融领域的事务处理高效实现的可能,并且以网络游戏为首要应用方向。
邮箱: uochain@outlook.com

走进神秘的密码学讨论组,比特币就在这里诞生

特写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09-14 22:54 • 来自相关话题

Perry Metzger,图片来自:Youtube


2008年10月3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白皮书,说明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这个密码学讨论组见证了大量的创新提案,其中也包括大卫·乔姆(David Chaum)的DigiCash。但是当人们看到比特币这个全新的概念时,依然眼前一亮。

作为这个密码学讨论组的运作者,佩里·梅兹格(Perry Metzger)更是见证了比特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Metzg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精通密码学等相关领域。他说,早在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之前,这个讨论组就经常会谈到数字货币、隐私技术密码学以及系统安全等话题。或许是了解这个群体对数字货币的热情,中本聪才选择在这里公布他的作品。

 
中本聪是谁?
 

第一眼看到比特币白皮书的时候,Metzger并不觉得它能够大获成功,甚至认为这种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个通过密码学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讨论组是存在审查的。由于担心成员过于情绪化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讨论,Metzger表示不得不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讨论有很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Metzger一度阻止过相关的讨论继续下去。

那么既然见证了比特币呱呱坠地,Metzger是否有可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呢?

Metzger表示,当时这个讨论组里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因为隐私技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怀疑中本聪曾在这里用过多个不同的昵称。

至于中本聪是谁,他说,只要ta愿意,ta自然会用私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特币诞生早期中本聪曾挖出100万个比特币)。

另外,他认为,只要一项创新足以改变世界,那么其创造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除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割舍的利益关系。

 
PoW的天才设计
 

在密码学讨论组成员看来,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Chaum的Digicash甚至被马克吐温银行用过。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在Metzger看来,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帮助比特币实现这种特性的是PoW机制,很多数字货币的概念都缺乏并且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

Metzger说,比特币的账本就是拜占庭共识。PoW是实现去中心化的一个天才设计,通过去中心化的拜占庭共识帮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可信的沟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接近完美的方案。

 
比特币的三大问题
 

尽管有接近完美的方案,Metzger认为比特币依然存在缺陷。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太高,不适合用来支付。Metzger说,维持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成本,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攻击。但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偏高,因此不适合用作支付。

另外,Metzger认为PoW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耗费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PoS在延展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好,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一个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

其次,比特币在匿名性方面有所欠缺。比特币账本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可以自由查询交易。但在特定环境中,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交易,如果需要匿名,就比较难了。Metzger认为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比特币缺乏治理机制。他认为加密货币社区存在一些分歧,但技术问题就应该用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去中心化的理想
 

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收获了一众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地区,例如委内瑞拉,比特币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

Metzger承认,比特币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依然不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依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

或许将来比特币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又或许会有更优秀的加密货币出现,30年后我们是否还会记得比特币?Metzger说,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

但我们至少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创新技术。Metzger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比特币的出现教会了他更多东西。这项技术最终会如何,他不想去预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追求去中心化货币的理想。(Wendy) 查看全部
201809141215489485.jpg

Perry Metzger,图片来自:Youtube


2008年10月3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白皮书,说明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这个密码学讨论组见证了大量的创新提案,其中也包括大卫·乔姆(David Chaum)的DigiCash。但是当人们看到比特币这个全新的概念时,依然眼前一亮。

作为这个密码学讨论组的运作者,佩里·梅兹格(Perry Metzger)更是见证了比特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Metzg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精通密码学等相关领域。他说,早在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之前,这个讨论组就经常会谈到数字货币、隐私技术密码学以及系统安全等话题。或许是了解这个群体对数字货币的热情,中本聪才选择在这里公布他的作品。

 
中本聪是谁?
 

第一眼看到比特币白皮书的时候,Metzger并不觉得它能够大获成功,甚至认为这种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个通过密码学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讨论组是存在审查的。由于担心成员过于情绪化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讨论,Metzger表示不得不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讨论有很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Metzger一度阻止过相关的讨论继续下去。

那么既然见证了比特币呱呱坠地,Metzger是否有可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呢?

Metzger表示,当时这个讨论组里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因为隐私技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怀疑中本聪曾在这里用过多个不同的昵称。

至于中本聪是谁,他说,只要ta愿意,ta自然会用私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特币诞生早期中本聪曾挖出100万个比特币)。

另外,他认为,只要一项创新足以改变世界,那么其创造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除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割舍的利益关系。

 
PoW的天才设计
 

在密码学讨论组成员看来,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Chaum的Digicash甚至被马克吐温银行用过。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在Metzger看来,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帮助比特币实现这种特性的是PoW机制,很多数字货币的概念都缺乏并且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

Metzger说,比特币的账本就是拜占庭共识。PoW是实现去中心化的一个天才设计,通过去中心化的拜占庭共识帮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可信的沟通。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接近完美的方案。

 
比特币的三大问题
 

尽管有接近完美的方案,Metzger认为比特币依然存在缺陷。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太高,不适合用来支付。Metzger说,维持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成本,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攻击。但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偏高,因此不适合用作支付。

另外,Metzger认为PoW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耗费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PoS在延展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好,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一个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

其次,比特币在匿名性方面有所欠缺。比特币账本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可以自由查询交易。但在特定环境中,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交易,如果需要匿名,就比较难了。Metzger认为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比特币缺乏治理机制。他认为加密货币社区存在一些分歧,但技术问题就应该用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去中心化的理想
 

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收获了一众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地区,例如委内瑞拉,比特币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

Metzger承认,比特币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依然不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依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

或许将来比特币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又或许会有更优秀的加密货币出现,30年后我们是否还会记得比特币?Metzger说,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

但我们至少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创新技术。Metzger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比特币的出现教会了他更多东西。这项技术最终会如何,他不想去预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追求去中心化货币的理想。(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