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vos

Nervos

对公链来说,应用层的故事已经死了

市场chengpishu 发表了文章 • 2019-11-12 12:14 • 来自相关话题

公链上线后要做什么?在以前,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越来越是个问题。

一方面,山寨币行情不见起色,公链去做散户社区看不到太多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前两年盛行的故事——“Dapp”,基本算破灭了。不仅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连火一把就死的游戏也越来越罕见。

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公链会慢慢意识到,Dapp 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兼容 EVM 的新链,你砸钱堆出来的 Dapp 有没有排他性的壁垒和网络效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 Dapp 跟自己底层的公链关系有多大,又要再打一个问号。

公链这波浪潮一直以来主讲的是同一套故事模版:

    1、扩容
    2、建立开发者社区
    3、堆出 Dapp


这三部曲今天让人感觉越来越过时了,韭菜听腻了这套逻辑,都想直接快进拉盘,媒体也讲腻了这套故事。

但公链上线后还是必须要做生态,只是这个“生态”指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到一些不同的趋势,可以和大家聊聊,不一定正确,仅当讨论参考:

第一种建生态,是从建设最上层的 “Dapp” 慢慢下沉到更底层的“链”。比如 Polkadot、Cosmos 主打的一键发链工具,帮助区块链行业里现有的一些玩家(比如交易所、明星应用)去建设自己的链。Nervos 上周也发布了对标 substrate 的区块链开发框架 muta,他们之前也帮助火币开发了自己的链。再比如 QuarkChain 想通过根链和分片接入老币。

既然建 Dapp 没有人用,那就先给同伴搭地基,“造更多的链”,或者把更多的链联合起来,纳入自己的生态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底层公链需要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许是上层开发者在看不到明朗的出路前,类似 CryptoKitties 和 Aragon 这样的明星项目只能反过来向下占满全部的技术栈,以期望未来能捕获到不同栈的价值。这方面貌似只有 DeFi 和以太坊是个例外。

第二种趋势主要发生在国内,因为政策上新出现了利好,许多公链团队开始寻求向 B 端企业和政府提供联盟链的技术支持,替这些客户做链做系统。2B 和 2G 是另一种生态,这种方法和之前的 Dapp 完全不同。一方面因为给企业和政府做业务可以直接为团队带来现金流,反观去堆 Dapp 生态还要烧钱;另一方面,联盟链给人感觉更落地,接一个单子的时间跨度也比较大,适合团队慢慢摸索积累技术。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能观察到的短暂趋势。它可能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间接性的手段。那么公链所谓的生态,它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的?

橙皮书之前的这篇文章其实有谈到:

    公链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最终可能每一个会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再往上加几层新的服务,比如隐私,存储,layer2 可扩展性,节点 SaaS,托管服务和钱包等等,我们就会慢慢开始拥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丰富厚重的多层次、可组合的协议栈。

    当然这个和互联网的类比一定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某一个区块链能够单独长出复杂的协议栈,全面扩展、杀出重围,那你很容易错过这些链在特定应用场景里的爆发潜力,这也等于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堆栈中需要持续存在的意义。

    在此之后,现阶段属于竞争关系的项目,以后可能会变成彼此具备可互操作性。

    jessewldn,公众号:橙皮书 《BTC与ETH:定位的胜利》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太理想化了,但也可能就是公链生态的终局。毕竟从第一天开始,这就是个开源开放的行业。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公链上线后应该做点什么,是一个需要不断琢磨的现实问题。“主网上线”并不代表着成功,恰恰相反,这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查看全部
201911120201273292.jpg


公链上线后要做什么?在以前,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越来越是个问题。

一方面,山寨币行情不见起色,公链去做散户社区看不到太多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前两年盛行的故事——“Dapp”,基本算破灭了。不仅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连火一把就死的游戏也越来越罕见。

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公链会慢慢意识到,Dapp 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兼容 EVM 的新链,你砸钱堆出来的 Dapp 有没有排他性的壁垒和网络效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 Dapp 跟自己底层的公链关系有多大,又要再打一个问号。

公链这波浪潮一直以来主讲的是同一套故事模版:


    1、扩容
    2、建立开发者社区
    3、堆出 Dapp



这三部曲今天让人感觉越来越过时了,韭菜听腻了这套逻辑,都想直接快进拉盘,媒体也讲腻了这套故事。

但公链上线后还是必须要做生态,只是这个“生态”指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到一些不同的趋势,可以和大家聊聊,不一定正确,仅当讨论参考:

第一种建生态,是从建设最上层的 “Dapp” 慢慢下沉到更底层的“链”。比如 Polkadot、Cosmos 主打的一键发链工具,帮助区块链行业里现有的一些玩家(比如交易所、明星应用)去建设自己的链。Nervos 上周也发布了对标 substrate 的区块链开发框架 muta,他们之前也帮助火币开发了自己的链。再比如 QuarkChain 想通过根链和分片接入老币。

既然建 Dapp 没有人用,那就先给同伴搭地基,“造更多的链”,或者把更多的链联合起来,纳入自己的生态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底层公链需要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许是上层开发者在看不到明朗的出路前,类似 CryptoKitties 和 Aragon 这样的明星项目只能反过来向下占满全部的技术栈,以期望未来能捕获到不同栈的价值。这方面貌似只有 DeFi 和以太坊是个例外。

第二种趋势主要发生在国内,因为政策上新出现了利好,许多公链团队开始寻求向 B 端企业和政府提供联盟链的技术支持,替这些客户做链做系统。2B 和 2G 是另一种生态,这种方法和之前的 Dapp 完全不同。一方面因为给企业和政府做业务可以直接为团队带来现金流,反观去堆 Dapp 生态还要烧钱;另一方面,联盟链给人感觉更落地,接一个单子的时间跨度也比较大,适合团队慢慢摸索积累技术。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能观察到的短暂趋势。它可能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间接性的手段。那么公链所谓的生态,它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的?

橙皮书之前的这篇文章其实有谈到:


    公链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最终可能每一个会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再往上加几层新的服务,比如隐私,存储,layer2 可扩展性,节点 SaaS,托管服务和钱包等等,我们就会慢慢开始拥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丰富厚重的多层次、可组合的协议栈。

    当然这个和互联网的类比一定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某一个区块链能够单独长出复杂的协议栈,全面扩展、杀出重围,那你很容易错过这些链在特定应用场景里的爆发潜力,这也等于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堆栈中需要持续存在的意义。

    在此之后,现阶段属于竞争关系的项目,以后可能会变成彼此具备可互操作性。

    jessewldn,公众号:橙皮书 《BTC与ETH:定位的胜利》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太理想化了,但也可能就是公链生态的终局。毕竟从第一天开始,这就是个开源开放的行业。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公链上线后应该做点什么,是一个需要不断琢磨的现实问题。“主网上线”并不代表着成功,恰恰相反,这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公开亮相的这一年多时间,中国的明星公链 Nervos 究竟做了些什么?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10-31 11:14 • 来自相关话题

左二 Daniel Lv、左三 Kevin Wang、左四 Terry Tai、右一 Jan Xie

区块链世界在起伏中依然一路向前,经历了 2017 年末和 2018 年初的加密货币热潮和 2018 年后半年的区块链寒冬,对于曾经融得数千万美元的大型公链项目来说,终于到了交作业和亮成果的时刻。



在全球瞩目的公链项目中,Nervos 算作是中国明星公链项目的代表之一。

这个项目每每被当作是中国新一代区块链的代表项目,原因之一是,其创始团队在区块链和加密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明星团队。Nervos架构师是曾与 Vitalik Buterin 共同开发 Casper 和 Sharding 的谢晗剑(社区中更多人以「Jan」称之),创始人有云币交易平台的核心开发者太檑(Terry Tai)、曾任云币网 CTO 与 imToken 联合创始人的吕国宁(Daniel),以及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但是对代币经济模型很有建树的Kevin Wang。该团队的众多开发者也都在区块链开发社区颇为活跃,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原因之二是,Nervos 在去年 7 月公开亮相,当时完成了 2800 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由红杉和HashKey Capital两家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招银国际、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Polychain Capital、FBG Capital、1kx、1Confirmation等一众中外一线投资机构参与了投资。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让其光环闪耀。

就在最近,Nervos 团队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于近日冻结 CKB 代码库,并计划在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在 Nervos 公开亮相一年多之后,主网上线箭在弦上,是时候全面了解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明星公链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谁,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明星项目 Nervos 的架构师,谢晗剑非常低调,除了偶尔撰写一些文章外,很少出头露面。但是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有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其中较出名的一则是,「他曾经为以太坊手撸一条 Ruby-Ethereum」——意思是说,他用 Ruby 语言完整实现了 Ethereum。

他说,之所以选择 Ruby,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 Ruby 程序员背景,更重要的是,Ruby 作为一门开源的动态编程语言,句法优雅,注重简洁和效率。「简洁」和「效率」,是他笃信的美学。

也正是对「简洁」和「效率」的执念,才有了 Nervos 的最初创想:利用「分层解耦」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这种思路完全有别于去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试图解决区块链性能难题的公链项目。与那些更多希望尝试通过创新性的「共识算法」解决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不同,Nervos 团队则更倾向于用一种「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思路,提出全新的架构和分层设计。

他们给区块链爱好者和开发者们带来了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性能难题是指,在单层公链上,既要考虑性能,也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很难三全。每一次智能合约的调用和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必须发起一个链上交易,达成所有节点共识、验证和记录后生效。

既然如此,谢晗剑和他的团队认为,那为何不切换一下视角,重新想想「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他指出,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么,区块链就是创造最小共识成本的信任,然后通过这个信任作为锚点,创造很多新的价值。作为 Nervos 的架构师, 谢晗剑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是创造安全和信任,既然如此,那么区块链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做,要把三个都满足」。

谢晗剑认为,目前很多 Layer 2 方案难以落地。究其原因,谢晗剑称,是因为目前 Layer 1 都没有很好地适配 Layer 2。

他说,如果认为分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上层协议和分层网络的需求,在分层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区块链协议,「这是为什么区块链并不天然是 Layer 1,Layer 1 是需要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设计 CKB 这样一个新的区块链协议」。

在过去这一年中,在中国的区块链社区中,谢晗剑和他的团队因积极向社区「布道」区块链知识而著名。他们的「布道」,并不是推荐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或者预测某种代币的价格走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可能的架构设计。

Nervos 提出了专为 Layer 2 设计的 Layer 1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底层生成的信任,通过多组协议把底层链安全性传递到 Layer 2,由Layer 2 负责效率,追求极致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分层就像是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架构上实现起来也更加简洁。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让区块链社区理解其中的奥秘并不容易。

在 Nervos 的系统架构中,分别由 Layer 1 和 Layer 2 两层组成。其中,Layer 1 作为信任的锚,只专注安全性,通过多组协议将安全性传递到上层。也就是说,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 Layer 2 完成,无需进入 Layer 1 的区块链,只是将最后状态发送回链上进行清算,或者 Layer 2 出现作弊的情况下,才调用 Layer 1 层,返回 Layer 1 进行确认。

Nervos 网络中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被称为「Common Knowledge Base」,即「共同知识库」。它是 Nervos 整个网络的信任引擎,就像是能识别密码学证明的「法院」(Crypto Court),通过对用户提交的证明来进行各种审判。Layer 1 层专注创建全球范围的共识,解决安全和信任问题,并通过多个协议,嫁接好与第二层间的交互关系,至于性能和扩展性等问题,则交给 Layer 2 来解决。

Nervos 团队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 Layer 1 这一层,未来为更多的 Layer 2 层提供服务,为全球的 Layer 2 团队提供支撑。


他们正在让区块链开发者团结起来


基于「分层解耦」的框架设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的 20 多位核心开发者经过 400 多个日夜、5 次封闭开发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产品的开发和交付:2018 年 11 月,Nervos 网络的底层公链 CKB 代码开源;2019 年 5 月,第一个 CKB 测试网 Rylai 正式上线;2019 年 7 月,PoW 哈希算法 Eaglesong 正式发布;近日 CKB 代码库完成并冻结。





Nervos 开发团队


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该团队今年的核心目标而服务: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除了完成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之外,更是积极在社区中进行区块链和分层解决方案的布道和科普——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获得开发者的支持并在开发者社区中建立共识,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年以来,Nervos 在杭州持续举办了近 30 期线下技术分享活动。这个城市中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爱好者在 Nervos 团队的组织下,在周三的晚间集聚,交流行业中的新技术和热门趋势。「Crypto Wednesday」已经成为杭州区块链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欧洲的区块链投资基金1kx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向链闻讲过他认识 Nervos 团队的故事。他说,在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的线下聚会。「我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开发者。并且,其中几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 Nervos 团队的成员。

Lasse Clausen 在柏林驻扎多年,他熟悉柏林这个密码朋克聚集地和硬核技术社区的一切。他坦言,之前一直怀疑中国团队是否有真正的硬核技术开发能力,直到他遇到 Nervos 团队,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并目睹了围绕在 Nervos 团队周围的开发者生态,改变了这个看法。

Nervos 团队还运营着一档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播客节目「forkit」,科普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Nervos 团队开展了 12 场以「拥抱百花齐放 Layer 2」为主题的巡回线下活动,以及在杭州举办了近 30 场面向开发者的 Dev Meetup,科普区块链这门晦涩的技术。





Nervos 运营的区块链科普向播客「forkit」


这样的活动还活跃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纽约、柏林、莫斯科,以及东京、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自今年 7 月以来,Nervos 举办了十余场以「Beyond Consensus」为主题的 Meetup,和区块链爱好者讨论超越共识之外的方方面面,探讨区块链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旧金山、纽约、柏林等城市的区块链周上,Nervos 是最活跃的中国公链项目。





Nervos 举办多场 Meetup。曾在活动海报中留下一段字符串,有心人可以尝试解锁彩蛋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Nervos 的社区已经开始有机生长:Nervos 经济模型英文版发布后,来自社区爱好者自发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了众多探讨和解读的文章;CKB 测试网 Rylai 上线后,论坛「矿工酒馆」中自发产生了测试网教程,甚至还有来自韩国开发者提交的反馈意见。

同时,在这一年时间中,Nervos 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一个专为 Layer 2 设计的区块链网络,这个引人瞩目的特征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 Layer 2 项目。Nervos 和链下扩容技术方案Celer以及定位 Layer 2 操作系统的美国初创团队Alacris建立了合作关系。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经是Ruby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倡导者,是 Ruby 开源社区在中国的核心组织者和推动者。Nervos 几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中国社区最早的活跃分子和建设者。他们明白,在区块链这个开源世界中,如何通过布道和分享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在开发者中形成共识,知道这其中的巨大意义。

在开发语言的选择上,底层公链 Nervos CKB 采用了 Rust 语言编写。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强类型语言,其安全、高性能、并发编程的属性,天然适合区块链需要的分布式、加密和安全敏感的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区块链项目都在采纳 Rust 为开发语言,微软在新的 Azure 物联网框架中部分使用了 Rust,Facebook 稳定币项目 Libra 采用的智能合约语言 MOVE,也是深受 Rust 语言的影响,还有很多明星区块链项目也采用了 Rust ,包括 Polkadot、Near、Solana 等即将上线的公链项目。而 Nervos 团队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推动 Rust 开发社区的发展,并吸引 Rust 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

2019 年 4 月底,Nervos 团队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中国北京主办了一场 Rust 开发者大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 Rust 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地区的 Rust 开发者齐聚北京。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说,来自全球的开发者在这场大会上与国内的开发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他们看来,「Rust 是一门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

除了采用 Rust 这种「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Nervos 希望在各方面向开发者提供友好的环境。

Nervos 自主开发的虚拟机 CKB-VM 使用的是RISC-V 指令集。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介绍说,这是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的决定,RISC-V 拥有强大的生态,意味着有更加成熟的开发环境,对开发者来说在智能合约语言的选择上有更多可能性。Nervos 还基于 UTXO 模型,设计出泛化、具有可扩展性的 Cell 模型,从而可以天然地契合链上验证链下计算的业务逻辑。

「我们还可以提供灵活的交易签名,这样,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更合适自己场景的签名方案,从而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总之,我们自己是开发者出身,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最佳、最便利的开发环境。」吕国宁说。

吕国宁认为,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科普仍然面临认知上的障碍,这是无法实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行业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先从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区块链开发做起。


如何用经济模型持续维持生态和社区长期运转?


设定了分层框架,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一个公链项目,如何通过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来激励其社区长期持续运转,是一个比扩容本身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好的经济模型设计绝不亚于分布式技术上的研发突破。就如同设计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经济模型可以让公链生态体系中不同的角色合理分工,齐心协作,实现真正的「社会可扩展性」。公链经济系统的设计之难,难在「如何捕捉价值」。

大概去年 9 月左右,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 Nervo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Wang 便已经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一同开始着手设计 Nervos 的经济模型。

在设计经济模型的过程中,Kevin Wang 研究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目前最成熟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比较了它们的实践经验,还有被市场诟病的「弱点」,拿出了初步的思路。然后,又与包括经济学家邹传伟、乔治梅森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李家荪、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直到今年 3 月初,Nervos 团队拿出了一套经济模型提案。

这套经济模型提案甫一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加密社区中掀起众多讨论。

Kevin Wang 提出,对于一个底层公链来说,只有捕获到生态系统中产生的价值,平台上资产价值才会随着资产价值上涨而升值 ,从而提高双花攻击的成本。他说,「安全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现实世界中,国家靠军队实现信用担保,让主权国家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而在加密网络中,靠矿工保卫整个加密网络的安全。」

基于此,Kevin Wang 认为,对于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必须通过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价值存储」的功能。也就是,平台上价值的增长一定要反映到平台中的原生资产上,使加密货币的原生资产能够随着生态资产的增长而升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那 Nervos 网络这种「价值存储」功能如何实现呢?

结合了将区块链底层和 Layer 2 分层设计的特点,Nervos 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稀缺资源,而在公链中,这个稀缺资源就是全球共识的存储空间。存储本身并不稀缺,拥有共识的存储也不稀缺,但有安全度的存储一定是稀缺的,因为安全需要矿工持续投入资金和电力来提供。

为此,Kevin Wang 和他的团队为 Nervos 提出了一种约束全球状态的定价方法,运用货币政策对状态存储空间进行限制发行,让状态存储空间成为稀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被定价和交易。

在 Nervos 网络中,CKB 代表的是占用全局状态的权利。具体来说,Nervos 将固定空间大小的全局共识存储锚定到原生代币 CKB 上,通过挖矿的方式奖励给矿工,作为保护网络的激励措施。其中出块奖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奖励的都是 CKB 代币。

「基础发行」总供给量有限,大约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所有「基础发行」的代币被挖出。

在 Nervos 的网络系统里, Layer 1 用来存储全局的状态共识,即存储功能,Layer 2 负责的是状态生成,即计算功能。也就是说,业务运算在 Layer 2 上实现,但状态验证和存储,一定要回 Layer 1 上处理。这样,所有接入 CKB 网络的应用,都共享 Layer 1 提供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应用回到 Layer 1 验证或存储数据时,需要向网络支付 CKB 请求矿工验证。

随着 Layer 2 上应用越来越多,生态建设更加繁荣,特定的拥有共识和安全性的存储需求会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带动 CKB 增值,由此产生了生态提供的价值反映到原生代币上的一条路径。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基础设施和社区资源成熟的城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涌入,带动整个城市繁荣后,最后才有可能透过地价的传导,让这个城市的土地增值。让土地增值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做生意、装修转让、开发商品房出售、开发写字楼出租等。

而 Nervos 底层公链原生代币 CKB 代表的是公链存储空间,随着开发者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能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地价增值。生态中任何有价值的应用都会带来对底层公链状态存储的需求,从而链上的任何其他应用的价值都会传导至 CKB,带动 CKB 本身的升值。

不过,Nervos 和比特币一样,采取了有限通缩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稀缺性,但当所有代币被挖完后,矿工激励将只剩下手续费,网络的安全性有可能因为矿工收入下降而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让区块链网络的运营者_(如矿工)_获得足够的补偿,在「基础发行」之外,Nervos 别具创意地提出了一个「二级发行」的概念——CKB 的「二级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发行率逐渐趋近于零。,主要目的是用于补贴矿工,让「基础发行」之后仍然对矿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维护网络安全。

通过「二级发行」这种巧妙的增发方式,Nervos 实现了对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关键资源的 CKB 存储状态收费,并将其转移给提供存储空间的矿工。

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持有 CKB 而没有出售意图的持有者,可以将代币存入并锁定 NervosDAO,以抵消二次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Nervos DAO 是一个智能合约,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功能,或者现在火热的 Staking,对于长期代币的持有者,只要持币用户将代币锁定在 NervosDAO 中,可以得到一定利息作为回报,从而抵消增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设计, Nervos 希望让整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所有人都自驱地为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持续发展。


向中本聪致敬


在亮相一年多的之后,Nervos 团队目前所有的重心皆放在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上。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





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按照 Nervos 最新公布的消息,当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时,其底层 CKB 区块链将在创世区块中释放原生代币 CKB 的初始发行量约为 336 亿枚,其中,有 25% 释放后即刻销毁。

所谓即刻销毁,其实是将这 84 亿 CKB 永远冻结在 Nervos 区块链上,旨在致敬中本聪,按照 CKB 代币的公开销售价格,这份送给中本聪的礼物约合 8400 万美元。

这个乐于拿出价值 8400 万美元向中本聪致敬、其核心成员曾经在以太坊早期与 Vitalik 并肩建设的团队当然明白,等到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其探索之旅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分层的构架设计,还是激励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开发者社区的教育和建设,Nervos 团队为其网络的未来发展设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如果将 Nervos 底层公链看作是一座城市,那么拥有 1 枚 CKB 对应的空间就类似于拥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如同在一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在一个底层公链中,能够为整座城市创造价值的是开发者,通过使用 CKB 的存储空间开发 DApp 或 DeFi 应用,建立一个 Layer 2 应用链,让更多的人来平台上二次开发,或者把这块存储空间像土地一样出租出去,收取固定的利息,才能真正推动 Nervos 网络的健康发展。那才是一个更长的旅途,也是摆在 Nervos 团队面前新的征程。


撰文:LeftOfCenter 查看全部
550291f15d62f195587a3f56be8d6978.jpg

左二 Daniel Lv、左三 Kevin Wang、左四 Terry Tai、右一 Jan Xie


区块链世界在起伏中依然一路向前,经历了 2017 年末和 2018 年初的加密货币热潮和 2018 年后半年的区块链寒冬,对于曾经融得数千万美元的大型公链项目来说,终于到了交作业和亮成果的时刻。




在全球瞩目的公链项目中,Nervos 算作是中国明星公链项目的代表之一。

这个项目每每被当作是中国新一代区块链的代表项目,原因之一是,其创始团队在区块链和加密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明星团队。Nervos架构师是曾与 Vitalik Buterin 共同开发 Casper 和 Sharding 的谢晗剑(社区中更多人以「Jan」称之),创始人有云币交易平台的核心开发者太檑(Terry Tai)、曾任云币网 CTO 与 imToken 联合创始人的吕国宁(Daniel),以及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但是对代币经济模型很有建树的Kevin Wang。该团队的众多开发者也都在区块链开发社区颇为活跃,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原因之二是,Nervos 在去年 7 月公开亮相,当时完成了 2800 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由红杉和HashKey Capital两家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招银国际、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Polychain Capital、FBG Capital、1kx、1Confirmation等一众中外一线投资机构参与了投资。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让其光环闪耀。

就在最近,Nervos 团队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于近日冻结 CKB 代码库,并计划在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在 Nervos 公开亮相一年多之后,主网上线箭在弦上,是时候全面了解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明星公链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谁,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明星项目 Nervos 的架构师,谢晗剑非常低调,除了偶尔撰写一些文章外,很少出头露面。但是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有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其中较出名的一则是,「他曾经为以太坊手撸一条 Ruby-Ethereum」——意思是说,他用 Ruby 语言完整实现了 Ethereum。

他说,之所以选择 Ruby,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 Ruby 程序员背景,更重要的是,Ruby 作为一门开源的动态编程语言,句法优雅,注重简洁和效率。「简洁」和「效率」,是他笃信的美学。

也正是对「简洁」和「效率」的执念,才有了 Nervos 的最初创想:利用「分层解耦」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这种思路完全有别于去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试图解决区块链性能难题的公链项目。与那些更多希望尝试通过创新性的「共识算法」解决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不同,Nervos 团队则更倾向于用一种「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思路,提出全新的架构和分层设计。

他们给区块链爱好者和开发者们带来了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性能难题是指,在单层公链上,既要考虑性能,也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很难三全。每一次智能合约的调用和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必须发起一个链上交易,达成所有节点共识、验证和记录后生效。

既然如此,谢晗剑和他的团队认为,那为何不切换一下视角,重新想想「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他指出,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么,区块链就是创造最小共识成本的信任,然后通过这个信任作为锚点,创造很多新的价值。作为 Nervos 的架构师, 谢晗剑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是创造安全和信任,既然如此,那么区块链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做,要把三个都满足」。

谢晗剑认为,目前很多 Layer 2 方案难以落地。究其原因,谢晗剑称,是因为目前 Layer 1 都没有很好地适配 Layer 2。

他说,如果认为分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上层协议和分层网络的需求,在分层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区块链协议,「这是为什么区块链并不天然是 Layer 1,Layer 1 是需要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设计 CKB 这样一个新的区块链协议」。

在过去这一年中,在中国的区块链社区中,谢晗剑和他的团队因积极向社区「布道」区块链知识而著名。他们的「布道」,并不是推荐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或者预测某种代币的价格走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可能的架构设计。

Nervos 提出了专为 Layer 2 设计的 Layer 1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底层生成的信任,通过多组协议把底层链安全性传递到 Layer 2,由Layer 2 负责效率,追求极致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分层就像是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架构上实现起来也更加简洁。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让区块链社区理解其中的奥秘并不容易。

在 Nervos 的系统架构中,分别由 Layer 1 和 Layer 2 两层组成。其中,Layer 1 作为信任的锚,只专注安全性,通过多组协议将安全性传递到上层。也就是说,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 Layer 2 完成,无需进入 Layer 1 的区块链,只是将最后状态发送回链上进行清算,或者 Layer 2 出现作弊的情况下,才调用 Layer 1 层,返回 Layer 1 进行确认。

Nervos 网络中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被称为「Common Knowledge Base」,即「共同知识库」。它是 Nervos 整个网络的信任引擎,就像是能识别密码学证明的「法院」(Crypto Court),通过对用户提交的证明来进行各种审判。Layer 1 层专注创建全球范围的共识,解决安全和信任问题,并通过多个协议,嫁接好与第二层间的交互关系,至于性能和扩展性等问题,则交给 Layer 2 来解决。

Nervos 团队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 Layer 1 这一层,未来为更多的 Layer 2 层提供服务,为全球的 Layer 2 团队提供支撑。


他们正在让区块链开发者团结起来


基于「分层解耦」的框架设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的 20 多位核心开发者经过 400 多个日夜、5 次封闭开发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产品的开发和交付:2018 年 11 月,Nervos 网络的底层公链 CKB 代码开源;2019 年 5 月,第一个 CKB 测试网 Rylai 正式上线;2019 年 7 月,PoW 哈希算法 Eaglesong 正式发布;近日 CKB 代码库完成并冻结。

eb0b3cd454a6479a58cd99b2c5d64efd.jpg

Nervos 开发团队


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该团队今年的核心目标而服务: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除了完成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之外,更是积极在社区中进行区块链和分层解决方案的布道和科普——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获得开发者的支持并在开发者社区中建立共识,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年以来,Nervos 在杭州持续举办了近 30 期线下技术分享活动。这个城市中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爱好者在 Nervos 团队的组织下,在周三的晚间集聚,交流行业中的新技术和热门趋势。「Crypto Wednesday」已经成为杭州区块链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欧洲的区块链投资基金1kx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向链闻讲过他认识 Nervos 团队的故事。他说,在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的线下聚会。「我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开发者。并且,其中几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 Nervos 团队的成员。

Lasse Clausen 在柏林驻扎多年,他熟悉柏林这个密码朋克聚集地和硬核技术社区的一切。他坦言,之前一直怀疑中国团队是否有真正的硬核技术开发能力,直到他遇到 Nervos 团队,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并目睹了围绕在 Nervos 团队周围的开发者生态,改变了这个看法。

Nervos 团队还运营着一档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播客节目「forkit」,科普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Nervos 团队开展了 12 场以「拥抱百花齐放 Layer 2」为主题的巡回线下活动,以及在杭州举办了近 30 场面向开发者的 Dev Meetup,科普区块链这门晦涩的技术。

257e0d2de0013ab1963668809310453d.jpg

Nervos 运营的区块链科普向播客「forkit」


这样的活动还活跃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纽约、柏林、莫斯科,以及东京、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自今年 7 月以来,Nervos 举办了十余场以「Beyond Consensus」为主题的 Meetup,和区块链爱好者讨论超越共识之外的方方面面,探讨区块链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旧金山、纽约、柏林等城市的区块链周上,Nervos 是最活跃的中国公链项目。

845edbe08afc26131f4b966985fa775d.jpg

Nervos 举办多场 Meetup。曾在活动海报中留下一段字符串,有心人可以尝试解锁彩蛋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Nervos 的社区已经开始有机生长:Nervos 经济模型英文版发布后,来自社区爱好者自发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了众多探讨和解读的文章;CKB 测试网 Rylai 上线后,论坛「矿工酒馆」中自发产生了测试网教程,甚至还有来自韩国开发者提交的反馈意见。

同时,在这一年时间中,Nervos 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一个专为 Layer 2 设计的区块链网络,这个引人瞩目的特征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 Layer 2 项目。Nervos 和链下扩容技术方案Celer以及定位 Layer 2 操作系统的美国初创团队Alacris建立了合作关系。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经是Ruby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倡导者,是 Ruby 开源社区在中国的核心组织者和推动者。Nervos 几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中国社区最早的活跃分子和建设者。他们明白,在区块链这个开源世界中,如何通过布道和分享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在开发者中形成共识,知道这其中的巨大意义。

在开发语言的选择上,底层公链 Nervos CKB 采用了 Rust 语言编写。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强类型语言,其安全、高性能、并发编程的属性,天然适合区块链需要的分布式、加密和安全敏感的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区块链项目都在采纳 Rust 为开发语言,微软在新的 Azure 物联网框架中部分使用了 Rust,Facebook 稳定币项目 Libra 采用的智能合约语言 MOVE,也是深受 Rust 语言的影响,还有很多明星区块链项目也采用了 Rust ,包括 Polkadot、Near、Solana 等即将上线的公链项目。而 Nervos 团队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推动 Rust 开发社区的发展,并吸引 Rust 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

2019 年 4 月底,Nervos 团队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中国北京主办了一场 Rust 开发者大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 Rust 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地区的 Rust 开发者齐聚北京。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说,来自全球的开发者在这场大会上与国内的开发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他们看来,「Rust 是一门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

除了采用 Rust 这种「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Nervos 希望在各方面向开发者提供友好的环境。

Nervos 自主开发的虚拟机 CKB-VM 使用的是RISC-V 指令集。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介绍说,这是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的决定,RISC-V 拥有强大的生态,意味着有更加成熟的开发环境,对开发者来说在智能合约语言的选择上有更多可能性。Nervos 还基于 UTXO 模型,设计出泛化、具有可扩展性的 Cell 模型,从而可以天然地契合链上验证链下计算的业务逻辑。

「我们还可以提供灵活的交易签名,这样,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更合适自己场景的签名方案,从而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总之,我们自己是开发者出身,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最佳、最便利的开发环境。」吕国宁说。

吕国宁认为,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科普仍然面临认知上的障碍,这是无法实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行业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先从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区块链开发做起。


如何用经济模型持续维持生态和社区长期运转?


设定了分层框架,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一个公链项目,如何通过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来激励其社区长期持续运转,是一个比扩容本身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好的经济模型设计绝不亚于分布式技术上的研发突破。就如同设计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经济模型可以让公链生态体系中不同的角色合理分工,齐心协作,实现真正的「社会可扩展性」。公链经济系统的设计之难,难在「如何捕捉价值」。

大概去年 9 月左右,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 Nervo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Wang 便已经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一同开始着手设计 Nervos 的经济模型。

在设计经济模型的过程中,Kevin Wang 研究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目前最成熟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比较了它们的实践经验,还有被市场诟病的「弱点」,拿出了初步的思路。然后,又与包括经济学家邹传伟、乔治梅森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李家荪、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直到今年 3 月初,Nervos 团队拿出了一套经济模型提案。

这套经济模型提案甫一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加密社区中掀起众多讨论。

Kevin Wang 提出,对于一个底层公链来说,只有捕获到生态系统中产生的价值,平台上资产价值才会随着资产价值上涨而升值 ,从而提高双花攻击的成本。他说,「安全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现实世界中,国家靠军队实现信用担保,让主权国家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而在加密网络中,靠矿工保卫整个加密网络的安全。」

基于此,Kevin Wang 认为,对于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必须通过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价值存储」的功能。也就是,平台上价值的增长一定要反映到平台中的原生资产上,使加密货币的原生资产能够随着生态资产的增长而升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那 Nervos 网络这种「价值存储」功能如何实现呢?

结合了将区块链底层和 Layer 2 分层设计的特点,Nervos 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稀缺资源,而在公链中,这个稀缺资源就是全球共识的存储空间。存储本身并不稀缺,拥有共识的存储也不稀缺,但有安全度的存储一定是稀缺的,因为安全需要矿工持续投入资金和电力来提供。

为此,Kevin Wang 和他的团队为 Nervos 提出了一种约束全球状态的定价方法,运用货币政策对状态存储空间进行限制发行,让状态存储空间成为稀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被定价和交易。

在 Nervos 网络中,CKB 代表的是占用全局状态的权利。具体来说,Nervos 将固定空间大小的全局共识存储锚定到原生代币 CKB 上,通过挖矿的方式奖励给矿工,作为保护网络的激励措施。其中出块奖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奖励的都是 CKB 代币。

「基础发行」总供给量有限,大约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所有「基础发行」的代币被挖出。

在 Nervos 的网络系统里, Layer 1 用来存储全局的状态共识,即存储功能,Layer 2 负责的是状态生成,即计算功能。也就是说,业务运算在 Layer 2 上实现,但状态验证和存储,一定要回 Layer 1 上处理。这样,所有接入 CKB 网络的应用,都共享 Layer 1 提供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应用回到 Layer 1 验证或存储数据时,需要向网络支付 CKB 请求矿工验证。

随着 Layer 2 上应用越来越多,生态建设更加繁荣,特定的拥有共识和安全性的存储需求会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带动 CKB 增值,由此产生了生态提供的价值反映到原生代币上的一条路径。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基础设施和社区资源成熟的城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涌入,带动整个城市繁荣后,最后才有可能透过地价的传导,让这个城市的土地增值。让土地增值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做生意、装修转让、开发商品房出售、开发写字楼出租等。

而 Nervos 底层公链原生代币 CKB 代表的是公链存储空间,随着开发者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能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地价增值。生态中任何有价值的应用都会带来对底层公链状态存储的需求,从而链上的任何其他应用的价值都会传导至 CKB,带动 CKB 本身的升值。

不过,Nervos 和比特币一样,采取了有限通缩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稀缺性,但当所有代币被挖完后,矿工激励将只剩下手续费,网络的安全性有可能因为矿工收入下降而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让区块链网络的运营者_(如矿工)_获得足够的补偿,在「基础发行」之外,Nervos 别具创意地提出了一个「二级发行」的概念——CKB 的「二级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发行率逐渐趋近于零。,主要目的是用于补贴矿工,让「基础发行」之后仍然对矿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维护网络安全。

通过「二级发行」这种巧妙的增发方式,Nervos 实现了对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关键资源的 CKB 存储状态收费,并将其转移给提供存储空间的矿工。

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持有 CKB 而没有出售意图的持有者,可以将代币存入并锁定 NervosDAO,以抵消二次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Nervos DAO 是一个智能合约,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功能,或者现在火热的 Staking,对于长期代币的持有者,只要持币用户将代币锁定在 NervosDAO 中,可以得到一定利息作为回报,从而抵消增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设计, Nervos 希望让整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所有人都自驱地为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持续发展。


向中本聪致敬


在亮相一年多的之后,Nervos 团队目前所有的重心皆放在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上。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

23ab15a9ccdeac1a632e05815e1cb4dc.jpg

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按照 Nervos 最新公布的消息,当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时,其底层 CKB 区块链将在创世区块中释放原生代币 CKB 的初始发行量约为 336 亿枚,其中,有 25% 释放后即刻销毁。

所谓即刻销毁,其实是将这 84 亿 CKB 永远冻结在 Nervos 区块链上,旨在致敬中本聪,按照 CKB 代币的公开销售价格,这份送给中本聪的礼物约合 8400 万美元。

这个乐于拿出价值 8400 万美元向中本聪致敬、其核心成员曾经在以太坊早期与 Vitalik 并肩建设的团队当然明白,等到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其探索之旅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分层的构架设计,还是激励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开发者社区的教育和建设,Nervos 团队为其网络的未来发展设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如果将 Nervos 底层公链看作是一座城市,那么拥有 1 枚 CKB 对应的空间就类似于拥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如同在一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在一个底层公链中,能够为整座城市创造价值的是开发者,通过使用 CKB 的存储空间开发 DApp 或 DeFi 应用,建立一个 Layer 2 应用链,让更多的人来平台上二次开发,或者把这块存储空间像土地一样出租出去,收取固定的利息,才能真正推动 Nervos 网络的健康发展。那才是一个更长的旅途,也是摆在 Nervos 团队面前新的征程。


撰文:LeftOfCenter

你最想让哪个项目成为交易所IEO的对象?

项目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3-21 12:31 • 来自相关话题

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



近期,IEO 似乎很火,火得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2017 年 7 月,Binance 就推出资产发行平台 Launchpad,希望帮助优质区块链项目进行 ICO,当时曾上线 Gifto、BreadWallet 两个项目。但在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受到影响的 Launchpad 在此后逐渐淡出市场。

殊不知,2018 年下半年,交易所为项目发行 IEO 的方式却在韩国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发行的项目自身缺乏引爆市场热情的基因,IEO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 2019 年 1 月,Binance 重启 Launchpad。这背后与行业形势、Binance 品牌流量和韩国市场特点,都有很大关联。

根据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报道的《IEO 正踏向自我毁灭》,业内很多从业人士和专家认为 IEO 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因素在于项目本身的好坏,如果 IEO 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来割韭菜,那么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再玩两到三个月。

现在各个交易所纷纷宣布要推出 IEO 平台,火币今日官宣旗下优选上币通道 Huobi Prime,Bibox 也透露将于近期上线一个类似 IEO 的计划“Bibox Orbit”。主流交易所为了不被其他平台赶超,都在积极寻找优质的项目进行 IEO。

根据币安 Launchpad 即将上线的 Celer Network 的特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Odaily星球日报梳理了以下五个,有类似特点的项目。(Conflux、积木云Blockcloud、MultiVAC、Nervos 和 Thunder)这五个项目中你最希望哪一个上交易所 IEO?


一、Conflux
有图灵奖得主加持的 PoW + DAG 共识机制


Conflux 是一个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区块链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可扩展的 DApp(分布式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Conflux 的特点在于,Conflux 的扩展方案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与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的优势,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既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又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在某些层面上,突破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从而解决了公链可扩展性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注:DAG 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 DAG(有向无环图)。DAG 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 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





(Conflux的实现方案)


简单地在共识机制中增大区块容量以及提高出块率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两种方式均会使区块在网络上传播的延时相对变长,从而在账本中产生很多分叉,不仅浪费计算和网络的资源,也危害了安全性。

与中本聪共识在打包区块时对交易顺序进行严格规范不同,Conflux 乐观地假设,在并存的区块中,交易(Tx,Transactions)是不冲突的,只要所有节点对一致的交易顺序达成共识即可。

基于这一假设,Conflux 首先设立规则将区块们整合为 DAG:每个区块都需要引用一个它的父区块的边(Parent Edges),每个区块也可以引用发生在它之前的,还没有被引用过的区块的边作为他们的引用边(Reference Edges),父边和引用边确定了各个区块之间的先后关系,实现了 DAG 的整体框架,增加了同一时段一起被处理的区块的数量。

相较于比特币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区块的低效模式而言,DAG 结构大大提升了公链的速度。 





(Conflux的架构)


然而 DAG 不能显示同一时段产生的不同区块之间的顺序(即区块全序),为进一步完善区块排序机制,Conflux 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 GHOST(幽灵)协议、拓扑排序。

【Odaily星球日报注:GHOST 协议是一种主链选择协议(不是侧链选择协议)。举例来说:经典的 Proof-of-Work 协议是以取最长的主链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新的 GHOST 协议则是以包含子树数目最多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这可以说是 GHOST 协议和 PoW 协议的最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差别】






Conflux 提出了 Epoch(时段)概念,将细化排列区块全序的步骤拆分成了四步:确认枢轴链(Pivot Chain);排列分叉链的区块;时段(Epoch)内排序;交易(Tx)排序。 


团队背景

联合创始人龙凡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姚期智是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

此外,Conflux 开发团队主要为来自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一流名校学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背景,也具备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科技或金融机构经验。


融资情况

2018 年 12 月,Conflux 基金会募集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 Conflux,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Sequoia China)、Metastable Capital、IMO Ventures、Fundamental Labs 以及知名的中国科技公司。

总结

Conflux 是较晚出现的项目,还处在白皮书 + ppt 阶段。不过 Conflux 有顶尖的技术团队,而且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为其做信任背书,项目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和圈内人的关注。


二、积木云Blockcloud
区块链 + SCN 的新一代 TCP/IP 协议


积木云Blockcloud 属于底层协议级项目,将区块链和 SCN(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建立新一代全球性 TCP/IP 网络,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支撑起千亿量级移动设备的连接。

积木云用区块链改进互联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落地,赋能实体经济。Blockcloud 在近 20 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中排名前五位。











现有的 TCP/IP 并未崩塌,积木云Blockcloud 为什么突然要推出新一代的 TCP/IP?

现有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持核战中军队间的稳定通话,因此采用了基于 IP 地址的点对点通信模式,用中心化的服务器连接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接入互联网,短板渐渐显现。

积木云团队与导师,曾与高铁有关部门合作,在高铁上安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收集器,最终发现传统 TCP/IP 层无法适应高速移动状态中的网络连接,在移动过程中 TCP 不停地中断和重启,导致网络性能激剧下降。为此,积木云引入 SCN 网络,让应用程序之间直接使用服务 ID 而不是 IP 地址进行通信,网络层上新加入的服务访问层 SAL,让服务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应用程序不需要通过服务提供者来连接服务,服务提供者也能无缝地更改地址、迁移服务,提升网络的移动性和可扩展性。 


特点

积木云它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互联网所遇到的问题。现有大多数公链都是应用层的叠加,作为位于 TCP/IP 层的基础协议,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支持。






如果说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应用是汽车,公链是发动机,通证是燃油,那么积木云就是马路。







技术优势

1. SCN 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积木云Blockcloud 引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SCN)。SCN 提供了一种服务感知网络堆栈,应用程序直接在服务名称而不是地址上进行通信。不过,SCN 在服务层面的信任、激励和盈利上存在着短板。区块链则能弥补以上短板。

2. PoS 服务证明机制

为了可靠地验证服务提供商,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服务证明机制(Proof of Service,PoS),借鉴了 IPFS。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矿工对那些发布到网络中服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只有经过验证,服务才可以被发布到网络上,用户才能与其进行连接。

这种验证并非一次性,还有后续随机验证,服务一旦有问题就会被永久下架。

该机制确认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性和贡献,同时消除不良行为者。共识是通过激励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验证者网络达成的。

BLOC 经济激励通证用于奖励服务提供商,矿工则维护分类账和验证服务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在 DAG 基础上,提出 CoDAG 概念

为了适应提供商和订购者的异步交易,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紧凑型有向无环图(CoDAG)。 CoDAG 更适用于在设备移动和离线时记录交易。

PoS 是用来验证服务的真实性,而 CoDAG 则是用来记账的。CoDAG 是一个基于 DAG 的账本结构,允许在整个结构的尾部(或者叶子节点处)附加多个区块,提高了整个账本结构的并行性,适用于去中心网络中的异步操作场景。相比普通的 DAG 结构,CoDAG 采用了更加紧凑齐整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更加紧密相连,恶意节点很难进入,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确定的交易确认时间。


如何改造现有互联网

积木云Blockcloud 用四层架构来实现互联网改造。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图从上往下依次是:

Layer4:接口层,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服务的通信接口;

Layer3:路由层,主要是做映射和中转,也就是说,虽然服务不用去管IP地址这些事了,但网络最终还是要走IP的,这中间有一个映射,就是怎么从服务的名字映射成最终到底IP地址是在哪;

Layer2:质检员,Proof of Service 的共识机制是在这一层,矿工不断地对服务进行检查、抽检,并判断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

Layer1:出纳员,当服务走到这一层,被用户使用后,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一层就相当于出纳员,它负责记账,并把相应的报酬给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积木云中,区块链系统和点对点网络 Coral,共同组成了服务分发骨干网络,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

Blockcloud 在物联网、内容分发网络、高速移动网络、区块链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能被应用。

以物联网为例,据估计,其设备数将从现在的 70 亿台增加到 3 年后的 180 亿。落地却面临缺乏互操作性、难以保证隐私安全和低价值流通等问题。积木云Blockcloud 将利用闲置资源,使得物联网络能为海量动态节点提供支持。

目前,积木云Blockcloud 亚洲官方电报群将近达到 3 万人,积木云Blockcloud 中国粉丝电报群也已接近 2 万人。截止目前,积木云已经顺利搭建起覆盖中、英、韩、越、俄、泰、阿拉伯语,100+ 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 30 万的社群。





(积木云Blockcloud亚洲官方电报群)





(积木云Blockcloud中国粉丝电报群)


团队背景

积木云Blockcloud CEO 明中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普林斯顿、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摩根斯坦利、BAT、华为等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曾参与中国首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此外项目专家顾问团队有 IEEE Fellow 2人,国家千人计划 3 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成员 4 人,教授 15 人,包括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 IETF 前主席 Fred Baker、互联网专家 Shai Mohaban、前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 Hoan Soo Lee 等。


融资情况

积木云Blockcloud 目前已经获得 Genesis Capital(领投),Innoangel Fund,Ok Capital,Neo Global Capital,BKFund,JRR,GBIC,BlockVC,S.capital,Brink Asset Consensus Capital 和 MW Partners 等机构的投资。


总结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积木云Blockcloud 并非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与公链不同,它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是协议级别的公链体系。

积木云Blockcloud 的定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TCP/IP,支持物联网、DAPP 和非区块链应用,技术白皮书却只针对积木云Blockcloud 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描述。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直是大众比较担心的,积木云Blockcloud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否完全打消大众这个顾虑,也是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MultiVAC
引入存储节点 + 弹性设计的分片方案


MultiVAC 利用分片技术扩容的公链项目,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技术优势

1. DApp 开发者可根据业务调节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MultiVAC 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2. 引入存储节点,降低矿工存储成本

为减少存储数据,保证去中心化,MultiVAC 引入了存储节点角色,将节点分为存储节点、矿工节点和轻节点三种,均不需要有全网账本。

分片内矿工节点先选举出块节点、验证并打包交易(此时出块者需要向存储节点调用 Merkle Proof 以证明该笔输入未使用)、分片内广播,然后发送给存储节点同步。

矿工节点的功能是存储摘要信息(区块头),并且负责验证交易,拥有数据的控制权。存储节点存储分片内所有账本,有点类似于超级节点的角色,存储量大,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区别是只存储交易和协助进行交易验证,对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保证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存储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节点基础服务商,类似于网络供应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角色。

该设计的要点在于,矿工节点可以直接用交易的摘要信息 + 交易 + 存储节点提供的证明,来验证交易。只存储交易摘要信息,减少了矿工节点的数据量,也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普通 PC 也可加入。

3. 跨片交易,每一分片内均定时同步其他分片最新情况,固定下来跨片交易的传输量。

MultiVAC 的每一个分片,都会定期同步其他分片的区块头,一个分片里面的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空间在记录其他分片的最新状态,并据此处理跨片交易。

分片 1 在某个时刻发起交易后,该交易在区块高度 h1 被确认;(此时分片 2 的高度为 h2 ),而这笔交易体现在分片 2 上,是需要在分片 2 的某一高度(一般是下一个块,比如 h2+1)读到了来自分片 1 的 h1 高度,才会把钱加上去分片 2。这里可有点像,A 银行账户向 B 行账户汇了一笔钱,A 行显示已经扣款,但 B 行不一定立刻收到,期间跨分片的网络阻塞可能出现交易延迟情况,但不会影响分片内其他交易的正常进行。 MultiVAC 使用了最终一致性的办法保证了分片 2 一定能按顺序获取到所有来自分片 1 的转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跨片交易的成本“固定”下来,不随着跨片交易增多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存储成本很小。


团队背景

MultiVAC 技术团队有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和南洋理工的计算机博士,以及谷歌、Facebook 及美团点评的资深工程专家。


融资情况

MultiVAC 团队于 2018 年年中融资 1500 万美金。官网显示,投资机构来自韩国、美国、欧洲等地,包括 IDG、洪泰资本、九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 NGC、JRR Crypto、Hashed、Arrington XRP 等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总结

MultiVAC 吸取了其他公链项目在技术开发中的不足,采用弹性分片计算构造了算力可以无限扩张的基础公链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分片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对于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赛道优质。

分片技术开发虽然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技术设想在简单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行业其他项目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团队阵容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运营方面都比较强,搭配合理,而且还获得了韩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 MultiVAC 如何根据竞争对项目进行定位对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群至关重要,社群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细节白皮书没有说清楚,比如跨分片机制、分布式存储的激励机制和节点的惩罚机制,通证分配和资金使用还未公布。


四、Nervos Network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网络


Nervos Network 是由 Nervos Foundation 发起并维护的一个公有区块链网络的总称。不是一条单纯的公链,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的网络,与现有的公链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条链上,这是很难去获得最大的优化的,在区块链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论”,一条公链想要同时拥有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舍一取二。

Nervos 通过 Layer1 和 Layer2 在不同的层上实现担任各自的职能,Layer1 负责全球共识,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Layer2 是一套应用链解决方案,保障各个场景下的性能实现。站在整个网络上来看,整个网络同时拥有了这三个性能,来达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平衡。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 Layer2 项目,定位都是当前公链的加速器,且在一般情况下,原生支持的都是ETH;若要支持其他公链,则需再次合作开发。

“带分层的区块链”这一类项目,则自带 Layer2,它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分为两层:Layer1 不关注效率,只关注安全,并为上层链做优化;Layer2 则关注效率性能和易用性。

就这样,区块链的分层网络诞生了,虚拟机只将最终状态上链,而非将信息传递上链,这是相当有价值的理念。

同时,因为该类区块链项目是原生的 Layer2,在设计代币模型方面,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当年“雷电网络为什么不能用 ETH,而要再发个币”这种尴尬局面。


技术优势

1. 一种新的分散式应用范式

NERVOS 设计了一个彻底解耦的分散平台,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这为移动和网页 DApps 带来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2. 准备好真实的应用

Nervos 具有内置的身份支持和灵活的 DApps 信任模型,可以构建真实世界的基于信任的事务。

3. 可于现有系统互操作

Nervos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客户端接口和一小组状态转换语义。现有的系统不必改变他们的编程语言,移动他们的业务规则,或打破他们的工程最佳实践,与世界级的公共区块链集成。


团队背景  

Nervos 发起是人以太坊 Research 团队核心成员 Janx,对移动节点优化、支持分布式身份协议并同步推出侧链方案,让区块链技术真实可落地。

联合创始人谢晗剑是 Cryptape 的创始人,以太坊基金会的前研究员和开发人员,专注于 Casper&Sharding,ethfans.org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Peatio 的前建筑师。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是 imToken 的前首席技术官(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钱包),Yunbi 的前首席技术官,以及 ruby-china.org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2018 年 7 月,Nervos Network 宣布获得 28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万向区块链为本轮领投方,国内参与的 VC 包括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现在支付等。欧美知名机构包括 Polychain Capital、1kx、Blockchain Capital、Multicoin 等也参与了投资。


总结

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竞争非常激烈,Nervos 社群活跃度还有待提高,项目进度也不占优势,但 Nervos 改变了现有的底层数据结构,通过链上共识链下计算的分层架构,既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又大大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后续能否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两座大山,还得看 Nervos 是否有能力解决市场上搭建区块链困难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困难两大难题。


五、Thunder
快慢结合的 Thunderella 双链共识机制


Thunder 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的、快速而可扩展的公有链,追求“大共识”、“大协议”。它是基于 Thunderella 算法搭建的下一代高速低延时区块链代币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是以解决第一代、第二代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功能扩展问题为首要任务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平台,使用自主设计的共识算法,可帮助现有区块链项目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到 1000 倍以上。


技术优势

1. Thunder 共识协议 Thunderella,这是一种新的可证安全的共识协议,克服了传统区块链的两个主要瓶颈:吞吐量和确认时间。

2. 共识机制 Thunderella 运用到了快速链与慢速链,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使交易更快的确认,而且在受到攻击或者大量交易量时也不需要担心造成崩溃或者拥堵产生的影响,因为可以使用慢速链来进行可靠恢复。可以更好的来应对网络扩容所产生的难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网络的环境和可信度要求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 BFT(最传统的拜占庭容错)基本是用于带许可的联盟链环境,而非许可链比如 BTC 和 ETH 等没有采纳的原因。

“双链混合共识结构”这一类项目,会根据网络环境切换运行模式,通过快慢结合的机制,实现“友好环境下瞬间响应,恶意环境下安全可靠”。

比如 Thunder Token 的 Thunderella 共识机制,会将整个网络环境分为友好(快速)和恶意(慢速)。

在友好环境下(3/4 以上诚实节点,保持诚实和在线),整个网络处于快速模式,使用BFT,只需一轮投票,小于 1 秒的时间即可确认交易;而在检测到恶意环境时(恶意节点大于 1/4,小于 1/2),网络自动切换到基础区块链模式(可以是 BTC、ETH 或其他区块链),用来保证安全和数据真实,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切换回快速模式。


团队背景

Thunder CEO Chris Wang 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者,其创办的 Playdom 是全球知名的 SNS 游戏开发商,2010 年将 Playdom 以 5.63 亿美元出售给迪斯尼。而且 Chris Wang 还是阿里巴巴,Glassdoor 和 FlipKart 的早期投资者。

首席科学家 Elaine Shi、科学家 Rafael Pass 均是加密协议、密码协议,共识和博弈论领域核心专家,也是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 IC3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Thunder 投资方包括之前成功孵化投资 IOST,DATA,Lambda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的大都会资本、FBG、Vlane Capital、火币等。


总结

Thunder token 一直以学术界的强背书著称,旨在用 Thunderella 共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市场上宣传资料甚少,公开的宣传资料只有 Elaine Shi 的一段演讲视频和一份论证可行性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不少资本的追捧。

按照 Thunder Toke 的设想,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区块链中的铁三角难题(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相互制约)。

相比 EOS、AE、ACT 等公链提出的百万 TPS 方案,Thunder 更简单、高效更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同时 Thunder 可以用来加速任何已有区块链,可以是 Layer-1 方案也可以是 Layer-2 的方案。但是项目周期太长,盘子太多,不可控因素较多。


结语


以上五个项目均为近期被媒体和评级机构追捧的几个项目,而且目前都尚未上交易所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项目背后皆有资深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学术背景做支撑,尤其是 Conflux,更是有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其首席科学家,为其做信任背书。MultiVAC 主打利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扩容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Nervos 主打“带分层的区块链”,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Thunder 创新“双链混合共识结构”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这四个项目均集中在公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的提高,而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可靠的支持,降低网络拥堵、安全漏洞等问题发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块链生态。尤其是当 5G 和 LoT 时代来临,底层网络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发展,这时候积木云Blockcloud 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查看全部
x1_1.jpg


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




近期,IEO 似乎很火,火得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2017 年 7 月,Binance 就推出资产发行平台 Launchpad,希望帮助优质区块链项目进行 ICO,当时曾上线 Gifto、BreadWallet 两个项目。但在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受到影响的 Launchpad 在此后逐渐淡出市场。

殊不知,2018 年下半年,交易所为项目发行 IEO 的方式却在韩国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发行的项目自身缺乏引爆市场热情的基因,IEO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 2019 年 1 月,Binance 重启 Launchpad。这背后与行业形势、Binance 品牌流量和韩国市场特点,都有很大关联。

根据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报道的《IEO 正踏向自我毁灭》,业内很多从业人士和专家认为 IEO 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因素在于项目本身的好坏,如果 IEO 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来割韭菜,那么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再玩两到三个月。

现在各个交易所纷纷宣布要推出 IEO 平台,火币今日官宣旗下优选上币通道 Huobi Prime,Bibox 也透露将于近期上线一个类似 IEO 的计划“Bibox Orbit”。主流交易所为了不被其他平台赶超,都在积极寻找优质的项目进行 IEO。

根据币安 Launchpad 即将上线的 Celer Network 的特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Odaily星球日报梳理了以下五个,有类似特点的项目。(Conflux、积木云Blockcloud、MultiVAC、Nervos 和 Thunder)这五个项目中你最希望哪一个上交易所 IEO?


一、Conflux
有图灵奖得主加持的 PoW + DAG 共识机制



Conflux 是一个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区块链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可扩展的 DApp(分布式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Conflux 的特点在于,Conflux 的扩展方案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与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的优势,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既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又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在某些层面上,突破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从而解决了公链可扩展性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注:DAG 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 DAG(有向无环图)。DAG 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 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

x2_1.jpg

(Conflux的实现方案)


简单地在共识机制中增大区块容量以及提高出块率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两种方式均会使区块在网络上传播的延时相对变长,从而在账本中产生很多分叉,不仅浪费计算和网络的资源,也危害了安全性。

与中本聪共识在打包区块时对交易顺序进行严格规范不同,Conflux 乐观地假设,在并存的区块中,交易(Tx,Transactions)是不冲突的,只要所有节点对一致的交易顺序达成共识即可。

基于这一假设,Conflux 首先设立规则将区块们整合为 DAG:每个区块都需要引用一个它的父区块的边(Parent Edges),每个区块也可以引用发生在它之前的,还没有被引用过的区块的边作为他们的引用边(Reference Edges),父边和引用边确定了各个区块之间的先后关系,实现了 DAG 的整体框架,增加了同一时段一起被处理的区块的数量。

相较于比特币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区块的低效模式而言,DAG 结构大大提升了公链的速度。 

x3.jpg

(Conflux的架构)


然而 DAG 不能显示同一时段产生的不同区块之间的顺序(即区块全序),为进一步完善区块排序机制,Conflux 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 GHOST(幽灵)协议、拓扑排序。

【Odaily星球日报注:GHOST 协议是一种主链选择协议(不是侧链选择协议)。举例来说:经典的 Proof-of-Work 协议是以取最长的主链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新的 GHOST 协议则是以包含子树数目最多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这可以说是 GHOST 协议和 PoW 协议的最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差别】

x4.jpg


Conflux 提出了 Epoch(时段)概念,将细化排列区块全序的步骤拆分成了四步:确认枢轴链(Pivot Chain);排列分叉链的区块;时段(Epoch)内排序;交易(Tx)排序。 


团队背景

联合创始人龙凡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姚期智是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

此外,Conflux 开发团队主要为来自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一流名校学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背景,也具备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科技或金融机构经验。


融资情况

2018 年 12 月,Conflux 基金会募集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 Conflux,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Sequoia China)、Metastable Capital、IMO Ventures、Fundamental Labs 以及知名的中国科技公司。

总结

Conflux 是较晚出现的项目,还处在白皮书 + ppt 阶段。不过 Conflux 有顶尖的技术团队,而且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为其做信任背书,项目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和圈内人的关注。


二、积木云Blockcloud
区块链 + SCN 的新一代 TCP/IP 协议



积木云Blockcloud 属于底层协议级项目,将区块链和 SCN(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建立新一代全球性 TCP/IP 网络,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支撑起千亿量级移动设备的连接。

积木云用区块链改进互联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落地,赋能实体经济。Blockcloud 在近 20 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中排名前五位。

x5.jpg


x6.jpg


现有的 TCP/IP 并未崩塌,积木云Blockcloud 为什么突然要推出新一代的 TCP/IP?

现有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持核战中军队间的稳定通话,因此采用了基于 IP 地址的点对点通信模式,用中心化的服务器连接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接入互联网,短板渐渐显现。

积木云团队与导师,曾与高铁有关部门合作,在高铁上安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收集器,最终发现传统 TCP/IP 层无法适应高速移动状态中的网络连接,在移动过程中 TCP 不停地中断和重启,导致网络性能激剧下降。为此,积木云引入 SCN 网络,让应用程序之间直接使用服务 ID 而不是 IP 地址进行通信,网络层上新加入的服务访问层 SAL,让服务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应用程序不需要通过服务提供者来连接服务,服务提供者也能无缝地更改地址、迁移服务,提升网络的移动性和可扩展性。 


特点

积木云它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互联网所遇到的问题。现有大多数公链都是应用层的叠加,作为位于 TCP/IP 层的基础协议,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支持。

x7.jpg


如果说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应用是汽车,公链是发动机,通证是燃油,那么积木云就是马路。

x8.jpg



技术优势

1. SCN 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积木云Blockcloud 引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SCN)。SCN 提供了一种服务感知网络堆栈,应用程序直接在服务名称而不是地址上进行通信。不过,SCN 在服务层面的信任、激励和盈利上存在着短板。区块链则能弥补以上短板。

2. PoS 服务证明机制

为了可靠地验证服务提供商,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服务证明机制(Proof of Service,PoS),借鉴了 IPFS。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矿工对那些发布到网络中服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只有经过验证,服务才可以被发布到网络上,用户才能与其进行连接。

这种验证并非一次性,还有后续随机验证,服务一旦有问题就会被永久下架。

该机制确认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性和贡献,同时消除不良行为者。共识是通过激励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验证者网络达成的。

BLOC 经济激励通证用于奖励服务提供商,矿工则维护分类账和验证服务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在 DAG 基础上,提出 CoDAG 概念

为了适应提供商和订购者的异步交易,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紧凑型有向无环图(CoDAG)。 CoDAG 更适用于在设备移动和离线时记录交易。

PoS 是用来验证服务的真实性,而 CoDAG 则是用来记账的。CoDAG 是一个基于 DAG 的账本结构,允许在整个结构的尾部(或者叶子节点处)附加多个区块,提高了整个账本结构的并行性,适用于去中心网络中的异步操作场景。相比普通的 DAG 结构,CoDAG 采用了更加紧凑齐整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更加紧密相连,恶意节点很难进入,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确定的交易确认时间。


如何改造现有互联网

积木云Blockcloud 用四层架构来实现互联网改造。 

x9.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图从上往下依次是:

Layer4:接口层,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服务的通信接口;

Layer3:路由层,主要是做映射和中转,也就是说,虽然服务不用去管IP地址这些事了,但网络最终还是要走IP的,这中间有一个映射,就是怎么从服务的名字映射成最终到底IP地址是在哪;

Layer2:质检员,Proof of Service 的共识机制是在这一层,矿工不断地对服务进行检查、抽检,并判断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

Layer1:出纳员,当服务走到这一层,被用户使用后,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一层就相当于出纳员,它负责记账,并把相应的报酬给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积木云中,区块链系统和点对点网络 Coral,共同组成了服务分发骨干网络,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

Blockcloud 在物联网、内容分发网络、高速移动网络、区块链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能被应用。

以物联网为例,据估计,其设备数将从现在的 70 亿台增加到 3 年后的 180 亿。落地却面临缺乏互操作性、难以保证隐私安全和低价值流通等问题。积木云Blockcloud 将利用闲置资源,使得物联网络能为海量动态节点提供支持。

目前,积木云Blockcloud 亚洲官方电报群将近达到 3 万人,积木云Blockcloud 中国粉丝电报群也已接近 2 万人。截止目前,积木云已经顺利搭建起覆盖中、英、韩、越、俄、泰、阿拉伯语,100+ 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 30 万的社群。

x10.jpg

(积木云Blockcloud亚洲官方电报群)

x11.jpg

(积木云Blockcloud中国粉丝电报群)


团队背景

积木云Blockcloud CEO 明中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普林斯顿、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摩根斯坦利、BAT、华为等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曾参与中国首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此外项目专家顾问团队有 IEEE Fellow 2人,国家千人计划 3 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成员 4 人,教授 15 人,包括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 IETF 前主席 Fred Baker、互联网专家 Shai Mohaban、前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 Hoan Soo Lee 等。


融资情况

积木云Blockcloud 目前已经获得 Genesis Capital(领投),Innoangel Fund,Ok Capital,Neo Global Capital,BKFund,JRR,GBIC,BlockVC,S.capital,Brink Asset Consensus Capital 和 MW Partners 等机构的投资。


总结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积木云Blockcloud 并非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与公链不同,它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是协议级别的公链体系。

积木云Blockcloud 的定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TCP/IP,支持物联网、DAPP 和非区块链应用,技术白皮书却只针对积木云Blockcloud 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描述。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直是大众比较担心的,积木云Blockcloud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否完全打消大众这个顾虑,也是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MultiVAC
引入存储节点 + 弹性设计的分片方案



MultiVAC 利用分片技术扩容的公链项目,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技术优势

1. DApp 开发者可根据业务调节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MultiVAC 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2. 引入存储节点,降低矿工存储成本

为减少存储数据,保证去中心化,MultiVAC 引入了存储节点角色,将节点分为存储节点、矿工节点和轻节点三种,均不需要有全网账本。

分片内矿工节点先选举出块节点、验证并打包交易(此时出块者需要向存储节点调用 Merkle Proof 以证明该笔输入未使用)、分片内广播,然后发送给存储节点同步。

矿工节点的功能是存储摘要信息(区块头),并且负责验证交易,拥有数据的控制权。存储节点存储分片内所有账本,有点类似于超级节点的角色,存储量大,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区别是只存储交易和协助进行交易验证,对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保证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存储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节点基础服务商,类似于网络供应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角色。

该设计的要点在于,矿工节点可以直接用交易的摘要信息 + 交易 + 存储节点提供的证明,来验证交易。只存储交易摘要信息,减少了矿工节点的数据量,也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普通 PC 也可加入。

3. 跨片交易,每一分片内均定时同步其他分片最新情况,固定下来跨片交易的传输量。

MultiVAC 的每一个分片,都会定期同步其他分片的区块头,一个分片里面的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空间在记录其他分片的最新状态,并据此处理跨片交易。

分片 1 在某个时刻发起交易后,该交易在区块高度 h1 被确认;(此时分片 2 的高度为 h2 ),而这笔交易体现在分片 2 上,是需要在分片 2 的某一高度(一般是下一个块,比如 h2+1)读到了来自分片 1 的 h1 高度,才会把钱加上去分片 2。这里可有点像,A 银行账户向 B 行账户汇了一笔钱,A 行显示已经扣款,但 B 行不一定立刻收到,期间跨分片的网络阻塞可能出现交易延迟情况,但不会影响分片内其他交易的正常进行。 MultiVAC 使用了最终一致性的办法保证了分片 2 一定能按顺序获取到所有来自分片 1 的转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跨片交易的成本“固定”下来,不随着跨片交易增多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存储成本很小。


团队背景

MultiVAC 技术团队有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和南洋理工的计算机博士,以及谷歌、Facebook 及美团点评的资深工程专家。


融资情况

MultiVAC 团队于 2018 年年中融资 1500 万美金。官网显示,投资机构来自韩国、美国、欧洲等地,包括 IDG、洪泰资本、九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 NGC、JRR Crypto、Hashed、Arrington XRP 等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总结

MultiVAC 吸取了其他公链项目在技术开发中的不足,采用弹性分片计算构造了算力可以无限扩张的基础公链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分片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对于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赛道优质。

分片技术开发虽然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技术设想在简单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行业其他项目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团队阵容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运营方面都比较强,搭配合理,而且还获得了韩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 MultiVAC 如何根据竞争对项目进行定位对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群至关重要,社群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细节白皮书没有说清楚,比如跨分片机制、分布式存储的激励机制和节点的惩罚机制,通证分配和资金使用还未公布。


四、Nervos Network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网络



Nervos Network 是由 Nervos Foundation 发起并维护的一个公有区块链网络的总称。不是一条单纯的公链,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的网络,与现有的公链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条链上,这是很难去获得最大的优化的,在区块链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论”,一条公链想要同时拥有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舍一取二。

Nervos 通过 Layer1 和 Layer2 在不同的层上实现担任各自的职能,Layer1 负责全球共识,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Layer2 是一套应用链解决方案,保障各个场景下的性能实现。站在整个网络上来看,整个网络同时拥有了这三个性能,来达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平衡。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 Layer2 项目,定位都是当前公链的加速器,且在一般情况下,原生支持的都是ETH;若要支持其他公链,则需再次合作开发。

“带分层的区块链”这一类项目,则自带 Layer2,它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分为两层:Layer1 不关注效率,只关注安全,并为上层链做优化;Layer2 则关注效率性能和易用性。

就这样,区块链的分层网络诞生了,虚拟机只将最终状态上链,而非将信息传递上链,这是相当有价值的理念。

同时,因为该类区块链项目是原生的 Layer2,在设计代币模型方面,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当年“雷电网络为什么不能用 ETH,而要再发个币”这种尴尬局面。


技术优势

1. 一种新的分散式应用范式

NERVOS 设计了一个彻底解耦的分散平台,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这为移动和网页 DApps 带来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2. 准备好真实的应用

Nervos 具有内置的身份支持和灵活的 DApps 信任模型,可以构建真实世界的基于信任的事务。

3. 可于现有系统互操作

Nervos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客户端接口和一小组状态转换语义。现有的系统不必改变他们的编程语言,移动他们的业务规则,或打破他们的工程最佳实践,与世界级的公共区块链集成。


团队背景  

Nervos 发起是人以太坊 Research 团队核心成员 Janx,对移动节点优化、支持分布式身份协议并同步推出侧链方案,让区块链技术真实可落地。

联合创始人谢晗剑是 Cryptape 的创始人,以太坊基金会的前研究员和开发人员,专注于 Casper&Sharding,ethfans.org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Peatio 的前建筑师。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是 imToken 的前首席技术官(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钱包),Yunbi 的前首席技术官,以及 ruby-china.org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2018 年 7 月,Nervos Network 宣布获得 28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万向区块链为本轮领投方,国内参与的 VC 包括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现在支付等。欧美知名机构包括 Polychain Capital、1kx、Blockchain Capital、Multicoin 等也参与了投资。


总结

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竞争非常激烈,Nervos 社群活跃度还有待提高,项目进度也不占优势,但 Nervos 改变了现有的底层数据结构,通过链上共识链下计算的分层架构,既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又大大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后续能否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两座大山,还得看 Nervos 是否有能力解决市场上搭建区块链困难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困难两大难题。


五、Thunder
快慢结合的 Thunderella 双链共识机制



Thunder 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的、快速而可扩展的公有链,追求“大共识”、“大协议”。它是基于 Thunderella 算法搭建的下一代高速低延时区块链代币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是以解决第一代、第二代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功能扩展问题为首要任务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平台,使用自主设计的共识算法,可帮助现有区块链项目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到 1000 倍以上。


技术优势

1. Thunder 共识协议 Thunderella,这是一种新的可证安全的共识协议,克服了传统区块链的两个主要瓶颈:吞吐量和确认时间。

2. 共识机制 Thunderella 运用到了快速链与慢速链,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使交易更快的确认,而且在受到攻击或者大量交易量时也不需要担心造成崩溃或者拥堵产生的影响,因为可以使用慢速链来进行可靠恢复。可以更好的来应对网络扩容所产生的难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网络的环境和可信度要求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 BFT(最传统的拜占庭容错)基本是用于带许可的联盟链环境,而非许可链比如 BTC 和 ETH 等没有采纳的原因。

“双链混合共识结构”这一类项目,会根据网络环境切换运行模式,通过快慢结合的机制,实现“友好环境下瞬间响应,恶意环境下安全可靠”。

比如 Thunder Token 的 Thunderella 共识机制,会将整个网络环境分为友好(快速)和恶意(慢速)。

在友好环境下(3/4 以上诚实节点,保持诚实和在线),整个网络处于快速模式,使用BFT,只需一轮投票,小于 1 秒的时间即可确认交易;而在检测到恶意环境时(恶意节点大于 1/4,小于 1/2),网络自动切换到基础区块链模式(可以是 BTC、ETH 或其他区块链),用来保证安全和数据真实,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切换回快速模式。


团队背景

Thunder CEO Chris Wang 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者,其创办的 Playdom 是全球知名的 SNS 游戏开发商,2010 年将 Playdom 以 5.63 亿美元出售给迪斯尼。而且 Chris Wang 还是阿里巴巴,Glassdoor 和 FlipKart 的早期投资者。

首席科学家 Elaine Shi、科学家 Rafael Pass 均是加密协议、密码协议,共识和博弈论领域核心专家,也是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 IC3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Thunder 投资方包括之前成功孵化投资 IOST,DATA,Lambda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的大都会资本、FBG、Vlane Capital、火币等。


总结

Thunder token 一直以学术界的强背书著称,旨在用 Thunderella 共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市场上宣传资料甚少,公开的宣传资料只有 Elaine Shi 的一段演讲视频和一份论证可行性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不少资本的追捧。

按照 Thunder Toke 的设想,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区块链中的铁三角难题(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相互制约)。

相比 EOS、AE、ACT 等公链提出的百万 TPS 方案,Thunder 更简单、高效更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同时 Thunder 可以用来加速任何已有区块链,可以是 Layer-1 方案也可以是 Layer-2 的方案。但是项目周期太长,盘子太多,不可控因素较多。


结语


以上五个项目均为近期被媒体和评级机构追捧的几个项目,而且目前都尚未上交易所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项目背后皆有资深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学术背景做支撑,尤其是 Conflux,更是有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其首席科学家,为其做信任背书。MultiVAC 主打利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扩容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Nervos 主打“带分层的区块链”,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Thunder 创新“双链混合共识结构”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这四个项目均集中在公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的提高,而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可靠的支持,降低网络拥堵、安全漏洞等问题发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块链生态。尤其是当 5G 和 LoT 时代来临,底层网络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发展,这时候积木云Blockcloud 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这个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密码朋克,正被区块链和开源精神打动

人物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2-25 12:16 • 来自相关话题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查看全部
5b5976828f2d7.jpg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公开亮相的这一年多时间,中国的明星公链 Nervos 究竟做了些什么?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10-31 11:14 • 来自相关话题

左二 Daniel Lv、左三 Kevin Wang、左四 Terry Tai、右一 Jan Xie

区块链世界在起伏中依然一路向前,经历了 2017 年末和 2018 年初的加密货币热潮和 2018 年后半年的区块链寒冬,对于曾经融得数千万美元的大型公链项目来说,终于到了交作业和亮成果的时刻。



在全球瞩目的公链项目中,Nervos 算作是中国明星公链项目的代表之一。

这个项目每每被当作是中国新一代区块链的代表项目,原因之一是,其创始团队在区块链和加密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明星团队。Nervos架构师是曾与 Vitalik Buterin 共同开发 Casper 和 Sharding 的谢晗剑(社区中更多人以「Jan」称之),创始人有云币交易平台的核心开发者太檑(Terry Tai)、曾任云币网 CTO 与 imToken 联合创始人的吕国宁(Daniel),以及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但是对代币经济模型很有建树的Kevin Wang。该团队的众多开发者也都在区块链开发社区颇为活跃,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原因之二是,Nervos 在去年 7 月公开亮相,当时完成了 2800 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由红杉和HashKey Capital两家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招银国际、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Polychain Capital、FBG Capital、1kx、1Confirmation等一众中外一线投资机构参与了投资。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让其光环闪耀。

就在最近,Nervos 团队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于近日冻结 CKB 代码库,并计划在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在 Nervos 公开亮相一年多之后,主网上线箭在弦上,是时候全面了解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明星公链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谁,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明星项目 Nervos 的架构师,谢晗剑非常低调,除了偶尔撰写一些文章外,很少出头露面。但是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有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其中较出名的一则是,「他曾经为以太坊手撸一条 Ruby-Ethereum」——意思是说,他用 Ruby 语言完整实现了 Ethereum。

他说,之所以选择 Ruby,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 Ruby 程序员背景,更重要的是,Ruby 作为一门开源的动态编程语言,句法优雅,注重简洁和效率。「简洁」和「效率」,是他笃信的美学。

也正是对「简洁」和「效率」的执念,才有了 Nervos 的最初创想:利用「分层解耦」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这种思路完全有别于去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试图解决区块链性能难题的公链项目。与那些更多希望尝试通过创新性的「共识算法」解决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不同,Nervos 团队则更倾向于用一种「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思路,提出全新的架构和分层设计。

他们给区块链爱好者和开发者们带来了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性能难题是指,在单层公链上,既要考虑性能,也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很难三全。每一次智能合约的调用和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必须发起一个链上交易,达成所有节点共识、验证和记录后生效。

既然如此,谢晗剑和他的团队认为,那为何不切换一下视角,重新想想「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他指出,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么,区块链就是创造最小共识成本的信任,然后通过这个信任作为锚点,创造很多新的价值。作为 Nervos 的架构师, 谢晗剑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是创造安全和信任,既然如此,那么区块链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做,要把三个都满足」。

谢晗剑认为,目前很多 Layer 2 方案难以落地。究其原因,谢晗剑称,是因为目前 Layer 1 都没有很好地适配 Layer 2。

他说,如果认为分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上层协议和分层网络的需求,在分层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区块链协议,「这是为什么区块链并不天然是 Layer 1,Layer 1 是需要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设计 CKB 这样一个新的区块链协议」。

在过去这一年中,在中国的区块链社区中,谢晗剑和他的团队因积极向社区「布道」区块链知识而著名。他们的「布道」,并不是推荐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或者预测某种代币的价格走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可能的架构设计。

Nervos 提出了专为 Layer 2 设计的 Layer 1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底层生成的信任,通过多组协议把底层链安全性传递到 Layer 2,由Layer 2 负责效率,追求极致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分层就像是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架构上实现起来也更加简洁。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让区块链社区理解其中的奥秘并不容易。

在 Nervos 的系统架构中,分别由 Layer 1 和 Layer 2 两层组成。其中,Layer 1 作为信任的锚,只专注安全性,通过多组协议将安全性传递到上层。也就是说,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 Layer 2 完成,无需进入 Layer 1 的区块链,只是将最后状态发送回链上进行清算,或者 Layer 2 出现作弊的情况下,才调用 Layer 1 层,返回 Layer 1 进行确认。

Nervos 网络中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被称为「Common Knowledge Base」,即「共同知识库」。它是 Nervos 整个网络的信任引擎,就像是能识别密码学证明的「法院」(Crypto Court),通过对用户提交的证明来进行各种审判。Layer 1 层专注创建全球范围的共识,解决安全和信任问题,并通过多个协议,嫁接好与第二层间的交互关系,至于性能和扩展性等问题,则交给 Layer 2 来解决。

Nervos 团队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 Layer 1 这一层,未来为更多的 Layer 2 层提供服务,为全球的 Layer 2 团队提供支撑。


他们正在让区块链开发者团结起来


基于「分层解耦」的框架设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的 20 多位核心开发者经过 400 多个日夜、5 次封闭开发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产品的开发和交付:2018 年 11 月,Nervos 网络的底层公链 CKB 代码开源;2019 年 5 月,第一个 CKB 测试网 Rylai 正式上线;2019 年 7 月,PoW 哈希算法 Eaglesong 正式发布;近日 CKB 代码库完成并冻结。





Nervos 开发团队


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该团队今年的核心目标而服务: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除了完成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之外,更是积极在社区中进行区块链和分层解决方案的布道和科普——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获得开发者的支持并在开发者社区中建立共识,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年以来,Nervos 在杭州持续举办了近 30 期线下技术分享活动。这个城市中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爱好者在 Nervos 团队的组织下,在周三的晚间集聚,交流行业中的新技术和热门趋势。「Crypto Wednesday」已经成为杭州区块链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欧洲的区块链投资基金1kx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向链闻讲过他认识 Nervos 团队的故事。他说,在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的线下聚会。「我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开发者。并且,其中几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 Nervos 团队的成员。

Lasse Clausen 在柏林驻扎多年,他熟悉柏林这个密码朋克聚集地和硬核技术社区的一切。他坦言,之前一直怀疑中国团队是否有真正的硬核技术开发能力,直到他遇到 Nervos 团队,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并目睹了围绕在 Nervos 团队周围的开发者生态,改变了这个看法。

Nervos 团队还运营着一档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播客节目「forkit」,科普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Nervos 团队开展了 12 场以「拥抱百花齐放 Layer 2」为主题的巡回线下活动,以及在杭州举办了近 30 场面向开发者的 Dev Meetup,科普区块链这门晦涩的技术。





Nervos 运营的区块链科普向播客「forkit」


这样的活动还活跃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纽约、柏林、莫斯科,以及东京、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自今年 7 月以来,Nervos 举办了十余场以「Beyond Consensus」为主题的 Meetup,和区块链爱好者讨论超越共识之外的方方面面,探讨区块链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旧金山、纽约、柏林等城市的区块链周上,Nervos 是最活跃的中国公链项目。





Nervos 举办多场 Meetup。曾在活动海报中留下一段字符串,有心人可以尝试解锁彩蛋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Nervos 的社区已经开始有机生长:Nervos 经济模型英文版发布后,来自社区爱好者自发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了众多探讨和解读的文章;CKB 测试网 Rylai 上线后,论坛「矿工酒馆」中自发产生了测试网教程,甚至还有来自韩国开发者提交的反馈意见。

同时,在这一年时间中,Nervos 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一个专为 Layer 2 设计的区块链网络,这个引人瞩目的特征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 Layer 2 项目。Nervos 和链下扩容技术方案Celer以及定位 Layer 2 操作系统的美国初创团队Alacris建立了合作关系。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经是Ruby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倡导者,是 Ruby 开源社区在中国的核心组织者和推动者。Nervos 几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中国社区最早的活跃分子和建设者。他们明白,在区块链这个开源世界中,如何通过布道和分享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在开发者中形成共识,知道这其中的巨大意义。

在开发语言的选择上,底层公链 Nervos CKB 采用了 Rust 语言编写。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强类型语言,其安全、高性能、并发编程的属性,天然适合区块链需要的分布式、加密和安全敏感的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区块链项目都在采纳 Rust 为开发语言,微软在新的 Azure 物联网框架中部分使用了 Rust,Facebook 稳定币项目 Libra 采用的智能合约语言 MOVE,也是深受 Rust 语言的影响,还有很多明星区块链项目也采用了 Rust ,包括 Polkadot、Near、Solana 等即将上线的公链项目。而 Nervos 团队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推动 Rust 开发社区的发展,并吸引 Rust 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

2019 年 4 月底,Nervos 团队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中国北京主办了一场 Rust 开发者大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 Rust 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地区的 Rust 开发者齐聚北京。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说,来自全球的开发者在这场大会上与国内的开发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他们看来,「Rust 是一门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

除了采用 Rust 这种「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Nervos 希望在各方面向开发者提供友好的环境。

Nervos 自主开发的虚拟机 CKB-VM 使用的是RISC-V 指令集。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介绍说,这是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的决定,RISC-V 拥有强大的生态,意味着有更加成熟的开发环境,对开发者来说在智能合约语言的选择上有更多可能性。Nervos 还基于 UTXO 模型,设计出泛化、具有可扩展性的 Cell 模型,从而可以天然地契合链上验证链下计算的业务逻辑。

「我们还可以提供灵活的交易签名,这样,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更合适自己场景的签名方案,从而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总之,我们自己是开发者出身,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最佳、最便利的开发环境。」吕国宁说。

吕国宁认为,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科普仍然面临认知上的障碍,这是无法实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行业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先从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区块链开发做起。


如何用经济模型持续维持生态和社区长期运转?


设定了分层框架,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一个公链项目,如何通过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来激励其社区长期持续运转,是一个比扩容本身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好的经济模型设计绝不亚于分布式技术上的研发突破。就如同设计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经济模型可以让公链生态体系中不同的角色合理分工,齐心协作,实现真正的「社会可扩展性」。公链经济系统的设计之难,难在「如何捕捉价值」。

大概去年 9 月左右,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 Nervo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Wang 便已经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一同开始着手设计 Nervos 的经济模型。

在设计经济模型的过程中,Kevin Wang 研究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目前最成熟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比较了它们的实践经验,还有被市场诟病的「弱点」,拿出了初步的思路。然后,又与包括经济学家邹传伟、乔治梅森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李家荪、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直到今年 3 月初,Nervos 团队拿出了一套经济模型提案。

这套经济模型提案甫一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加密社区中掀起众多讨论。

Kevin Wang 提出,对于一个底层公链来说,只有捕获到生态系统中产生的价值,平台上资产价值才会随着资产价值上涨而升值 ,从而提高双花攻击的成本。他说,「安全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现实世界中,国家靠军队实现信用担保,让主权国家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而在加密网络中,靠矿工保卫整个加密网络的安全。」

基于此,Kevin Wang 认为,对于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必须通过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价值存储」的功能。也就是,平台上价值的增长一定要反映到平台中的原生资产上,使加密货币的原生资产能够随着生态资产的增长而升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那 Nervos 网络这种「价值存储」功能如何实现呢?

结合了将区块链底层和 Layer 2 分层设计的特点,Nervos 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稀缺资源,而在公链中,这个稀缺资源就是全球共识的存储空间。存储本身并不稀缺,拥有共识的存储也不稀缺,但有安全度的存储一定是稀缺的,因为安全需要矿工持续投入资金和电力来提供。

为此,Kevin Wang 和他的团队为 Nervos 提出了一种约束全球状态的定价方法,运用货币政策对状态存储空间进行限制发行,让状态存储空间成为稀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被定价和交易。

在 Nervos 网络中,CKB 代表的是占用全局状态的权利。具体来说,Nervos 将固定空间大小的全局共识存储锚定到原生代币 CKB 上,通过挖矿的方式奖励给矿工,作为保护网络的激励措施。其中出块奖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奖励的都是 CKB 代币。

「基础发行」总供给量有限,大约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所有「基础发行」的代币被挖出。

在 Nervos 的网络系统里, Layer 1 用来存储全局的状态共识,即存储功能,Layer 2 负责的是状态生成,即计算功能。也就是说,业务运算在 Layer 2 上实现,但状态验证和存储,一定要回 Layer 1 上处理。这样,所有接入 CKB 网络的应用,都共享 Layer 1 提供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应用回到 Layer 1 验证或存储数据时,需要向网络支付 CKB 请求矿工验证。

随着 Layer 2 上应用越来越多,生态建设更加繁荣,特定的拥有共识和安全性的存储需求会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带动 CKB 增值,由此产生了生态提供的价值反映到原生代币上的一条路径。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基础设施和社区资源成熟的城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涌入,带动整个城市繁荣后,最后才有可能透过地价的传导,让这个城市的土地增值。让土地增值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做生意、装修转让、开发商品房出售、开发写字楼出租等。

而 Nervos 底层公链原生代币 CKB 代表的是公链存储空间,随着开发者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能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地价增值。生态中任何有价值的应用都会带来对底层公链状态存储的需求,从而链上的任何其他应用的价值都会传导至 CKB,带动 CKB 本身的升值。

不过,Nervos 和比特币一样,采取了有限通缩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稀缺性,但当所有代币被挖完后,矿工激励将只剩下手续费,网络的安全性有可能因为矿工收入下降而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让区块链网络的运营者_(如矿工)_获得足够的补偿,在「基础发行」之外,Nervos 别具创意地提出了一个「二级发行」的概念——CKB 的「二级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发行率逐渐趋近于零。,主要目的是用于补贴矿工,让「基础发行」之后仍然对矿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维护网络安全。

通过「二级发行」这种巧妙的增发方式,Nervos 实现了对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关键资源的 CKB 存储状态收费,并将其转移给提供存储空间的矿工。

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持有 CKB 而没有出售意图的持有者,可以将代币存入并锁定 NervosDAO,以抵消二次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Nervos DAO 是一个智能合约,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功能,或者现在火热的 Staking,对于长期代币的持有者,只要持币用户将代币锁定在 NervosDAO 中,可以得到一定利息作为回报,从而抵消增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设计, Nervos 希望让整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所有人都自驱地为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持续发展。


向中本聪致敬


在亮相一年多的之后,Nervos 团队目前所有的重心皆放在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上。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





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按照 Nervos 最新公布的消息,当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时,其底层 CKB 区块链将在创世区块中释放原生代币 CKB 的初始发行量约为 336 亿枚,其中,有 25% 释放后即刻销毁。

所谓即刻销毁,其实是将这 84 亿 CKB 永远冻结在 Nervos 区块链上,旨在致敬中本聪,按照 CKB 代币的公开销售价格,这份送给中本聪的礼物约合 8400 万美元。

这个乐于拿出价值 8400 万美元向中本聪致敬、其核心成员曾经在以太坊早期与 Vitalik 并肩建设的团队当然明白,等到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其探索之旅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分层的构架设计,还是激励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开发者社区的教育和建设,Nervos 团队为其网络的未来发展设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如果将 Nervos 底层公链看作是一座城市,那么拥有 1 枚 CKB 对应的空间就类似于拥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如同在一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在一个底层公链中,能够为整座城市创造价值的是开发者,通过使用 CKB 的存储空间开发 DApp 或 DeFi 应用,建立一个 Layer 2 应用链,让更多的人来平台上二次开发,或者把这块存储空间像土地一样出租出去,收取固定的利息,才能真正推动 Nervos 网络的健康发展。那才是一个更长的旅途,也是摆在 Nervos 团队面前新的征程。


撰文:LeftOfCenter 查看全部
550291f15d62f195587a3f56be8d6978.jpg

左二 Daniel Lv、左三 Kevin Wang、左四 Terry Tai、右一 Jan Xie


区块链世界在起伏中依然一路向前,经历了 2017 年末和 2018 年初的加密货币热潮和 2018 年后半年的区块链寒冬,对于曾经融得数千万美元的大型公链项目来说,终于到了交作业和亮成果的时刻。




在全球瞩目的公链项目中,Nervos 算作是中国明星公链项目的代表之一。

这个项目每每被当作是中国新一代区块链的代表项目,原因之一是,其创始团队在区块链和加密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明星团队。Nervos架构师是曾与 Vitalik Buterin 共同开发 Casper 和 Sharding 的谢晗剑(社区中更多人以「Jan」称之),创始人有云币交易平台的核心开发者太檑(Terry Tai)、曾任云币网 CTO 与 imToken 联合创始人的吕国宁(Daniel),以及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但是对代币经济模型很有建树的Kevin Wang。该团队的众多开发者也都在区块链开发社区颇为活跃,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原因之二是,Nervos 在去年 7 月公开亮相,当时完成了 2800 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由红杉和HashKey Capital两家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招银国际、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Polychain Capital、FBG Capital、1kx、1Confirmation等一众中外一线投资机构参与了投资。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让其光环闪耀。

就在最近,Nervos 团队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于近日冻结 CKB 代码库,并计划在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在 Nervos 公开亮相一年多之后,主网上线箭在弦上,是时候全面了解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明星公链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谁,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明星项目 Nervos 的架构师,谢晗剑非常低调,除了偶尔撰写一些文章外,很少出头露面。但是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有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其中较出名的一则是,「他曾经为以太坊手撸一条 Ruby-Ethereum」——意思是说,他用 Ruby 语言完整实现了 Ethereum。

他说,之所以选择 Ruby,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 Ruby 程序员背景,更重要的是,Ruby 作为一门开源的动态编程语言,句法优雅,注重简洁和效率。「简洁」和「效率」,是他笃信的美学。

也正是对「简洁」和「效率」的执念,才有了 Nervos 的最初创想:利用「分层解耦」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这种思路完全有别于去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试图解决区块链性能难题的公链项目。与那些更多希望尝试通过创新性的「共识算法」解决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不同,Nervos 团队则更倾向于用一种「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思路,提出全新的架构和分层设计。

他们给区块链爱好者和开发者们带来了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性能难题是指,在单层公链上,既要考虑性能,也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很难三全。每一次智能合约的调用和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必须发起一个链上交易,达成所有节点共识、验证和记录后生效。

既然如此,谢晗剑和他的团队认为,那为何不切换一下视角,重新想想「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他指出,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么,区块链就是创造最小共识成本的信任,然后通过这个信任作为锚点,创造很多新的价值。作为 Nervos 的架构师, 谢晗剑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是创造安全和信任,既然如此,那么区块链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做,要把三个都满足」。

谢晗剑认为,目前很多 Layer 2 方案难以落地。究其原因,谢晗剑称,是因为目前 Layer 1 都没有很好地适配 Layer 2。

他说,如果认为分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上层协议和分层网络的需求,在分层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区块链协议,「这是为什么区块链并不天然是 Layer 1,Layer 1 是需要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设计 CKB 这样一个新的区块链协议」。

在过去这一年中,在中国的区块链社区中,谢晗剑和他的团队因积极向社区「布道」区块链知识而著名。他们的「布道」,并不是推荐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或者预测某种代币的价格走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可能的架构设计。

Nervos 提出了专为 Layer 2 设计的 Layer 1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底层生成的信任,通过多组协议把底层链安全性传递到 Layer 2,由Layer 2 负责效率,追求极致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分层就像是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架构上实现起来也更加简洁。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让区块链社区理解其中的奥秘并不容易。

在 Nervos 的系统架构中,分别由 Layer 1 和 Layer 2 两层组成。其中,Layer 1 作为信任的锚,只专注安全性,通过多组协议将安全性传递到上层。也就是说,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 Layer 2 完成,无需进入 Layer 1 的区块链,只是将最后状态发送回链上进行清算,或者 Layer 2 出现作弊的情况下,才调用 Layer 1 层,返回 Layer 1 进行确认。

Nervos 网络中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被称为「Common Knowledge Base」,即「共同知识库」。它是 Nervos 整个网络的信任引擎,就像是能识别密码学证明的「法院」(Crypto Court),通过对用户提交的证明来进行各种审判。Layer 1 层专注创建全球范围的共识,解决安全和信任问题,并通过多个协议,嫁接好与第二层间的交互关系,至于性能和扩展性等问题,则交给 Layer 2 来解决。

Nervos 团队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 Layer 1 这一层,未来为更多的 Layer 2 层提供服务,为全球的 Layer 2 团队提供支撑。


他们正在让区块链开发者团结起来


基于「分层解耦」的框架设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的 20 多位核心开发者经过 400 多个日夜、5 次封闭开发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产品的开发和交付:2018 年 11 月,Nervos 网络的底层公链 CKB 代码开源;2019 年 5 月,第一个 CKB 测试网 Rylai 正式上线;2019 年 7 月,PoW 哈希算法 Eaglesong 正式发布;近日 CKB 代码库完成并冻结。

eb0b3cd454a6479a58cd99b2c5d64efd.jpg

Nervos 开发团队


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该团队今年的核心目标而服务: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除了完成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之外,更是积极在社区中进行区块链和分层解决方案的布道和科普——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获得开发者的支持并在开发者社区中建立共识,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年以来,Nervos 在杭州持续举办了近 30 期线下技术分享活动。这个城市中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爱好者在 Nervos 团队的组织下,在周三的晚间集聚,交流行业中的新技术和热门趋势。「Crypto Wednesday」已经成为杭州区块链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欧洲的区块链投资基金1kx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向链闻讲过他认识 Nervos 团队的故事。他说,在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的线下聚会。「我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开发者。并且,其中几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 Nervos 团队的成员。

Lasse Clausen 在柏林驻扎多年,他熟悉柏林这个密码朋克聚集地和硬核技术社区的一切。他坦言,之前一直怀疑中国团队是否有真正的硬核技术开发能力,直到他遇到 Nervos 团队,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并目睹了围绕在 Nervos 团队周围的开发者生态,改变了这个看法。

Nervos 团队还运营着一档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播客节目「forkit」,科普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Nervos 团队开展了 12 场以「拥抱百花齐放 Layer 2」为主题的巡回线下活动,以及在杭州举办了近 30 场面向开发者的 Dev Meetup,科普区块链这门晦涩的技术。

257e0d2de0013ab1963668809310453d.jpg

Nervos 运营的区块链科普向播客「forkit」


这样的活动还活跃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纽约、柏林、莫斯科,以及东京、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自今年 7 月以来,Nervos 举办了十余场以「Beyond Consensus」为主题的 Meetup,和区块链爱好者讨论超越共识之外的方方面面,探讨区块链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旧金山、纽约、柏林等城市的区块链周上,Nervos 是最活跃的中国公链项目。

845edbe08afc26131f4b966985fa775d.jpg

Nervos 举办多场 Meetup。曾在活动海报中留下一段字符串,有心人可以尝试解锁彩蛋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Nervos 的社区已经开始有机生长:Nervos 经济模型英文版发布后,来自社区爱好者自发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了众多探讨和解读的文章;CKB 测试网 Rylai 上线后,论坛「矿工酒馆」中自发产生了测试网教程,甚至还有来自韩国开发者提交的反馈意见。

同时,在这一年时间中,Nervos 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一个专为 Layer 2 设计的区块链网络,这个引人瞩目的特征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 Layer 2 项目。Nervos 和链下扩容技术方案Celer以及定位 Layer 2 操作系统的美国初创团队Alacris建立了合作关系。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经是Ruby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倡导者,是 Ruby 开源社区在中国的核心组织者和推动者。Nervos 几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中国社区最早的活跃分子和建设者。他们明白,在区块链这个开源世界中,如何通过布道和分享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在开发者中形成共识,知道这其中的巨大意义。

在开发语言的选择上,底层公链 Nervos CKB 采用了 Rust 语言编写。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强类型语言,其安全、高性能、并发编程的属性,天然适合区块链需要的分布式、加密和安全敏感的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区块链项目都在采纳 Rust 为开发语言,微软在新的 Azure 物联网框架中部分使用了 Rust,Facebook 稳定币项目 Libra 采用的智能合约语言 MOVE,也是深受 Rust 语言的影响,还有很多明星区块链项目也采用了 Rust ,包括 Polkadot、Near、Solana 等即将上线的公链项目。而 Nervos 团队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推动 Rust 开发社区的发展,并吸引 Rust 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

2019 年 4 月底,Nervos 团队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中国北京主办了一场 Rust 开发者大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 Rust 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地区的 Rust 开发者齐聚北京。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说,来自全球的开发者在这场大会上与国内的开发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他们看来,「Rust 是一门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

除了采用 Rust 这种「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Nervos 希望在各方面向开发者提供友好的环境。

Nervos 自主开发的虚拟机 CKB-VM 使用的是RISC-V 指令集。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介绍说,这是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的决定,RISC-V 拥有强大的生态,意味着有更加成熟的开发环境,对开发者来说在智能合约语言的选择上有更多可能性。Nervos 还基于 UTXO 模型,设计出泛化、具有可扩展性的 Cell 模型,从而可以天然地契合链上验证链下计算的业务逻辑。

「我们还可以提供灵活的交易签名,这样,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更合适自己场景的签名方案,从而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总之,我们自己是开发者出身,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最佳、最便利的开发环境。」吕国宁说。

吕国宁认为,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科普仍然面临认知上的障碍,这是无法实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行业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先从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区块链开发做起。


如何用经济模型持续维持生态和社区长期运转?


设定了分层框架,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一个公链项目,如何通过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来激励其社区长期持续运转,是一个比扩容本身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好的经济模型设计绝不亚于分布式技术上的研发突破。就如同设计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经济模型可以让公链生态体系中不同的角色合理分工,齐心协作,实现真正的「社会可扩展性」。公链经济系统的设计之难,难在「如何捕捉价值」。

大概去年 9 月左右,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 Nervo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Wang 便已经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一同开始着手设计 Nervos 的经济模型。

在设计经济模型的过程中,Kevin Wang 研究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目前最成熟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比较了它们的实践经验,还有被市场诟病的「弱点」,拿出了初步的思路。然后,又与包括经济学家邹传伟、乔治梅森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李家荪、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直到今年 3 月初,Nervos 团队拿出了一套经济模型提案。

这套经济模型提案甫一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加密社区中掀起众多讨论。

Kevin Wang 提出,对于一个底层公链来说,只有捕获到生态系统中产生的价值,平台上资产价值才会随着资产价值上涨而升值 ,从而提高双花攻击的成本。他说,「安全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现实世界中,国家靠军队实现信用担保,让主权国家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而在加密网络中,靠矿工保卫整个加密网络的安全。」

基于此,Kevin Wang 认为,对于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必须通过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价值存储」的功能。也就是,平台上价值的增长一定要反映到平台中的原生资产上,使加密货币的原生资产能够随着生态资产的增长而升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那 Nervos 网络这种「价值存储」功能如何实现呢?

结合了将区块链底层和 Layer 2 分层设计的特点,Nervos 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稀缺资源,而在公链中,这个稀缺资源就是全球共识的存储空间。存储本身并不稀缺,拥有共识的存储也不稀缺,但有安全度的存储一定是稀缺的,因为安全需要矿工持续投入资金和电力来提供。

为此,Kevin Wang 和他的团队为 Nervos 提出了一种约束全球状态的定价方法,运用货币政策对状态存储空间进行限制发行,让状态存储空间成为稀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被定价和交易。

在 Nervos 网络中,CKB 代表的是占用全局状态的权利。具体来说,Nervos 将固定空间大小的全局共识存储锚定到原生代币 CKB 上,通过挖矿的方式奖励给矿工,作为保护网络的激励措施。其中出块奖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奖励的都是 CKB 代币。

「基础发行」总供给量有限,大约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所有「基础发行」的代币被挖出。

在 Nervos 的网络系统里, Layer 1 用来存储全局的状态共识,即存储功能,Layer 2 负责的是状态生成,即计算功能。也就是说,业务运算在 Layer 2 上实现,但状态验证和存储,一定要回 Layer 1 上处理。这样,所有接入 CKB 网络的应用,都共享 Layer 1 提供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应用回到 Layer 1 验证或存储数据时,需要向网络支付 CKB 请求矿工验证。

随着 Layer 2 上应用越来越多,生态建设更加繁荣,特定的拥有共识和安全性的存储需求会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带动 CKB 增值,由此产生了生态提供的价值反映到原生代币上的一条路径。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基础设施和社区资源成熟的城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涌入,带动整个城市繁荣后,最后才有可能透过地价的传导,让这个城市的土地增值。让土地增值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做生意、装修转让、开发商品房出售、开发写字楼出租等。

而 Nervos 底层公链原生代币 CKB 代表的是公链存储空间,随着开发者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能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地价增值。生态中任何有价值的应用都会带来对底层公链状态存储的需求,从而链上的任何其他应用的价值都会传导至 CKB,带动 CKB 本身的升值。

不过,Nervos 和比特币一样,采取了有限通缩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稀缺性,但当所有代币被挖完后,矿工激励将只剩下手续费,网络的安全性有可能因为矿工收入下降而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让区块链网络的运营者_(如矿工)_获得足够的补偿,在「基础发行」之外,Nervos 别具创意地提出了一个「二级发行」的概念——CKB 的「二级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发行率逐渐趋近于零。,主要目的是用于补贴矿工,让「基础发行」之后仍然对矿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维护网络安全。

通过「二级发行」这种巧妙的增发方式,Nervos 实现了对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关键资源的 CKB 存储状态收费,并将其转移给提供存储空间的矿工。

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持有 CKB 而没有出售意图的持有者,可以将代币存入并锁定 NervosDAO,以抵消二次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Nervos DAO 是一个智能合约,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功能,或者现在火热的 Staking,对于长期代币的持有者,只要持币用户将代币锁定在 NervosDAO 中,可以得到一定利息作为回报,从而抵消增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设计, Nervos 希望让整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所有人都自驱地为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持续发展。


向中本聪致敬


在亮相一年多的之后,Nervos 团队目前所有的重心皆放在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上。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

23ab15a9ccdeac1a632e05815e1cb4dc.jpg

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按照 Nervos 最新公布的消息,当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时,其底层 CKB 区块链将在创世区块中释放原生代币 CKB 的初始发行量约为 336 亿枚,其中,有 25% 释放后即刻销毁。

所谓即刻销毁,其实是将这 84 亿 CKB 永远冻结在 Nervos 区块链上,旨在致敬中本聪,按照 CKB 代币的公开销售价格,这份送给中本聪的礼物约合 8400 万美元。

这个乐于拿出价值 8400 万美元向中本聪致敬、其核心成员曾经在以太坊早期与 Vitalik 并肩建设的团队当然明白,等到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其探索之旅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分层的构架设计,还是激励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开发者社区的教育和建设,Nervos 团队为其网络的未来发展设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如果将 Nervos 底层公链看作是一座城市,那么拥有 1 枚 CKB 对应的空间就类似于拥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如同在一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在一个底层公链中,能够为整座城市创造价值的是开发者,通过使用 CKB 的存储空间开发 DApp 或 DeFi 应用,建立一个 Layer 2 应用链,让更多的人来平台上二次开发,或者把这块存储空间像土地一样出租出去,收取固定的利息,才能真正推动 Nervos 网络的健康发展。那才是一个更长的旅途,也是摆在 Nervos 团队面前新的征程。


撰文:LeftOfCenter

你最想让哪个项目成为交易所IEO的对象?

项目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3-21 12:31 • 来自相关话题

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



近期,IEO 似乎很火,火得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2017 年 7 月,Binance 就推出资产发行平台 Launchpad,希望帮助优质区块链项目进行 ICO,当时曾上线 Gifto、BreadWallet 两个项目。但在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受到影响的 Launchpad 在此后逐渐淡出市场。

殊不知,2018 年下半年,交易所为项目发行 IEO 的方式却在韩国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发行的项目自身缺乏引爆市场热情的基因,IEO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 2019 年 1 月,Binance 重启 Launchpad。这背后与行业形势、Binance 品牌流量和韩国市场特点,都有很大关联。

根据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报道的《IEO 正踏向自我毁灭》,业内很多从业人士和专家认为 IEO 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因素在于项目本身的好坏,如果 IEO 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来割韭菜,那么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再玩两到三个月。

现在各个交易所纷纷宣布要推出 IEO 平台,火币今日官宣旗下优选上币通道 Huobi Prime,Bibox 也透露将于近期上线一个类似 IEO 的计划“Bibox Orbit”。主流交易所为了不被其他平台赶超,都在积极寻找优质的项目进行 IEO。

根据币安 Launchpad 即将上线的 Celer Network 的特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Odaily星球日报梳理了以下五个,有类似特点的项目。(Conflux、积木云Blockcloud、MultiVAC、Nervos 和 Thunder)这五个项目中你最希望哪一个上交易所 IEO?


一、Conflux
有图灵奖得主加持的 PoW + DAG 共识机制


Conflux 是一个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区块链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可扩展的 DApp(分布式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Conflux 的特点在于,Conflux 的扩展方案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与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的优势,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既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又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在某些层面上,突破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从而解决了公链可扩展性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注:DAG 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 DAG(有向无环图)。DAG 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 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





(Conflux的实现方案)


简单地在共识机制中增大区块容量以及提高出块率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两种方式均会使区块在网络上传播的延时相对变长,从而在账本中产生很多分叉,不仅浪费计算和网络的资源,也危害了安全性。

与中本聪共识在打包区块时对交易顺序进行严格规范不同,Conflux 乐观地假设,在并存的区块中,交易(Tx,Transactions)是不冲突的,只要所有节点对一致的交易顺序达成共识即可。

基于这一假设,Conflux 首先设立规则将区块们整合为 DAG:每个区块都需要引用一个它的父区块的边(Parent Edges),每个区块也可以引用发生在它之前的,还没有被引用过的区块的边作为他们的引用边(Reference Edges),父边和引用边确定了各个区块之间的先后关系,实现了 DAG 的整体框架,增加了同一时段一起被处理的区块的数量。

相较于比特币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区块的低效模式而言,DAG 结构大大提升了公链的速度。 





(Conflux的架构)


然而 DAG 不能显示同一时段产生的不同区块之间的顺序(即区块全序),为进一步完善区块排序机制,Conflux 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 GHOST(幽灵)协议、拓扑排序。

【Odaily星球日报注:GHOST 协议是一种主链选择协议(不是侧链选择协议)。举例来说:经典的 Proof-of-Work 协议是以取最长的主链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新的 GHOST 协议则是以包含子树数目最多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这可以说是 GHOST 协议和 PoW 协议的最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差别】






Conflux 提出了 Epoch(时段)概念,将细化排列区块全序的步骤拆分成了四步:确认枢轴链(Pivot Chain);排列分叉链的区块;时段(Epoch)内排序;交易(Tx)排序。 


团队背景

联合创始人龙凡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姚期智是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

此外,Conflux 开发团队主要为来自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一流名校学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背景,也具备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科技或金融机构经验。


融资情况

2018 年 12 月,Conflux 基金会募集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 Conflux,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Sequoia China)、Metastable Capital、IMO Ventures、Fundamental Labs 以及知名的中国科技公司。

总结

Conflux 是较晚出现的项目,还处在白皮书 + ppt 阶段。不过 Conflux 有顶尖的技术团队,而且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为其做信任背书,项目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和圈内人的关注。


二、积木云Blockcloud
区块链 + SCN 的新一代 TCP/IP 协议


积木云Blockcloud 属于底层协议级项目,将区块链和 SCN(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建立新一代全球性 TCP/IP 网络,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支撑起千亿量级移动设备的连接。

积木云用区块链改进互联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落地,赋能实体经济。Blockcloud 在近 20 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中排名前五位。











现有的 TCP/IP 并未崩塌,积木云Blockcloud 为什么突然要推出新一代的 TCP/IP?

现有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持核战中军队间的稳定通话,因此采用了基于 IP 地址的点对点通信模式,用中心化的服务器连接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接入互联网,短板渐渐显现。

积木云团队与导师,曾与高铁有关部门合作,在高铁上安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收集器,最终发现传统 TCP/IP 层无法适应高速移动状态中的网络连接,在移动过程中 TCP 不停地中断和重启,导致网络性能激剧下降。为此,积木云引入 SCN 网络,让应用程序之间直接使用服务 ID 而不是 IP 地址进行通信,网络层上新加入的服务访问层 SAL,让服务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应用程序不需要通过服务提供者来连接服务,服务提供者也能无缝地更改地址、迁移服务,提升网络的移动性和可扩展性。 


特点

积木云它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互联网所遇到的问题。现有大多数公链都是应用层的叠加,作为位于 TCP/IP 层的基础协议,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支持。






如果说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应用是汽车,公链是发动机,通证是燃油,那么积木云就是马路。







技术优势

1. SCN 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积木云Blockcloud 引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SCN)。SCN 提供了一种服务感知网络堆栈,应用程序直接在服务名称而不是地址上进行通信。不过,SCN 在服务层面的信任、激励和盈利上存在着短板。区块链则能弥补以上短板。

2. PoS 服务证明机制

为了可靠地验证服务提供商,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服务证明机制(Proof of Service,PoS),借鉴了 IPFS。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矿工对那些发布到网络中服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只有经过验证,服务才可以被发布到网络上,用户才能与其进行连接。

这种验证并非一次性,还有后续随机验证,服务一旦有问题就会被永久下架。

该机制确认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性和贡献,同时消除不良行为者。共识是通过激励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验证者网络达成的。

BLOC 经济激励通证用于奖励服务提供商,矿工则维护分类账和验证服务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在 DAG 基础上,提出 CoDAG 概念

为了适应提供商和订购者的异步交易,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紧凑型有向无环图(CoDAG)。 CoDAG 更适用于在设备移动和离线时记录交易。

PoS 是用来验证服务的真实性,而 CoDAG 则是用来记账的。CoDAG 是一个基于 DAG 的账本结构,允许在整个结构的尾部(或者叶子节点处)附加多个区块,提高了整个账本结构的并行性,适用于去中心网络中的异步操作场景。相比普通的 DAG 结构,CoDAG 采用了更加紧凑齐整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更加紧密相连,恶意节点很难进入,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确定的交易确认时间。


如何改造现有互联网

积木云Blockcloud 用四层架构来实现互联网改造。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图从上往下依次是:

Layer4:接口层,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服务的通信接口;

Layer3:路由层,主要是做映射和中转,也就是说,虽然服务不用去管IP地址这些事了,但网络最终还是要走IP的,这中间有一个映射,就是怎么从服务的名字映射成最终到底IP地址是在哪;

Layer2:质检员,Proof of Service 的共识机制是在这一层,矿工不断地对服务进行检查、抽检,并判断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

Layer1:出纳员,当服务走到这一层,被用户使用后,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一层就相当于出纳员,它负责记账,并把相应的报酬给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积木云中,区块链系统和点对点网络 Coral,共同组成了服务分发骨干网络,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

Blockcloud 在物联网、内容分发网络、高速移动网络、区块链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能被应用。

以物联网为例,据估计,其设备数将从现在的 70 亿台增加到 3 年后的 180 亿。落地却面临缺乏互操作性、难以保证隐私安全和低价值流通等问题。积木云Blockcloud 将利用闲置资源,使得物联网络能为海量动态节点提供支持。

目前,积木云Blockcloud 亚洲官方电报群将近达到 3 万人,积木云Blockcloud 中国粉丝电报群也已接近 2 万人。截止目前,积木云已经顺利搭建起覆盖中、英、韩、越、俄、泰、阿拉伯语,100+ 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 30 万的社群。





(积木云Blockcloud亚洲官方电报群)





(积木云Blockcloud中国粉丝电报群)


团队背景

积木云Blockcloud CEO 明中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普林斯顿、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摩根斯坦利、BAT、华为等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曾参与中国首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此外项目专家顾问团队有 IEEE Fellow 2人,国家千人计划 3 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成员 4 人,教授 15 人,包括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 IETF 前主席 Fred Baker、互联网专家 Shai Mohaban、前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 Hoan Soo Lee 等。


融资情况

积木云Blockcloud 目前已经获得 Genesis Capital(领投),Innoangel Fund,Ok Capital,Neo Global Capital,BKFund,JRR,GBIC,BlockVC,S.capital,Brink Asset Consensus Capital 和 MW Partners 等机构的投资。


总结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积木云Blockcloud 并非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与公链不同,它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是协议级别的公链体系。

积木云Blockcloud 的定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TCP/IP,支持物联网、DAPP 和非区块链应用,技术白皮书却只针对积木云Blockcloud 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描述。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直是大众比较担心的,积木云Blockcloud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否完全打消大众这个顾虑,也是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MultiVAC
引入存储节点 + 弹性设计的分片方案


MultiVAC 利用分片技术扩容的公链项目,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技术优势

1. DApp 开发者可根据业务调节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MultiVAC 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2. 引入存储节点,降低矿工存储成本

为减少存储数据,保证去中心化,MultiVAC 引入了存储节点角色,将节点分为存储节点、矿工节点和轻节点三种,均不需要有全网账本。

分片内矿工节点先选举出块节点、验证并打包交易(此时出块者需要向存储节点调用 Merkle Proof 以证明该笔输入未使用)、分片内广播,然后发送给存储节点同步。

矿工节点的功能是存储摘要信息(区块头),并且负责验证交易,拥有数据的控制权。存储节点存储分片内所有账本,有点类似于超级节点的角色,存储量大,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区别是只存储交易和协助进行交易验证,对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保证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存储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节点基础服务商,类似于网络供应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角色。

该设计的要点在于,矿工节点可以直接用交易的摘要信息 + 交易 + 存储节点提供的证明,来验证交易。只存储交易摘要信息,减少了矿工节点的数据量,也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普通 PC 也可加入。

3. 跨片交易,每一分片内均定时同步其他分片最新情况,固定下来跨片交易的传输量。

MultiVAC 的每一个分片,都会定期同步其他分片的区块头,一个分片里面的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空间在记录其他分片的最新状态,并据此处理跨片交易。

分片 1 在某个时刻发起交易后,该交易在区块高度 h1 被确认;(此时分片 2 的高度为 h2 ),而这笔交易体现在分片 2 上,是需要在分片 2 的某一高度(一般是下一个块,比如 h2+1)读到了来自分片 1 的 h1 高度,才会把钱加上去分片 2。这里可有点像,A 银行账户向 B 行账户汇了一笔钱,A 行显示已经扣款,但 B 行不一定立刻收到,期间跨分片的网络阻塞可能出现交易延迟情况,但不会影响分片内其他交易的正常进行。 MultiVAC 使用了最终一致性的办法保证了分片 2 一定能按顺序获取到所有来自分片 1 的转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跨片交易的成本“固定”下来,不随着跨片交易增多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存储成本很小。


团队背景

MultiVAC 技术团队有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和南洋理工的计算机博士,以及谷歌、Facebook 及美团点评的资深工程专家。


融资情况

MultiVAC 团队于 2018 年年中融资 1500 万美金。官网显示,投资机构来自韩国、美国、欧洲等地,包括 IDG、洪泰资本、九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 NGC、JRR Crypto、Hashed、Arrington XRP 等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总结

MultiVAC 吸取了其他公链项目在技术开发中的不足,采用弹性分片计算构造了算力可以无限扩张的基础公链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分片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对于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赛道优质。

分片技术开发虽然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技术设想在简单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行业其他项目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团队阵容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运营方面都比较强,搭配合理,而且还获得了韩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 MultiVAC 如何根据竞争对项目进行定位对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群至关重要,社群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细节白皮书没有说清楚,比如跨分片机制、分布式存储的激励机制和节点的惩罚机制,通证分配和资金使用还未公布。


四、Nervos Network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网络


Nervos Network 是由 Nervos Foundation 发起并维护的一个公有区块链网络的总称。不是一条单纯的公链,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的网络,与现有的公链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条链上,这是很难去获得最大的优化的,在区块链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论”,一条公链想要同时拥有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舍一取二。

Nervos 通过 Layer1 和 Layer2 在不同的层上实现担任各自的职能,Layer1 负责全球共识,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Layer2 是一套应用链解决方案,保障各个场景下的性能实现。站在整个网络上来看,整个网络同时拥有了这三个性能,来达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平衡。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 Layer2 项目,定位都是当前公链的加速器,且在一般情况下,原生支持的都是ETH;若要支持其他公链,则需再次合作开发。

“带分层的区块链”这一类项目,则自带 Layer2,它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分为两层:Layer1 不关注效率,只关注安全,并为上层链做优化;Layer2 则关注效率性能和易用性。

就这样,区块链的分层网络诞生了,虚拟机只将最终状态上链,而非将信息传递上链,这是相当有价值的理念。

同时,因为该类区块链项目是原生的 Layer2,在设计代币模型方面,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当年“雷电网络为什么不能用 ETH,而要再发个币”这种尴尬局面。


技术优势

1. 一种新的分散式应用范式

NERVOS 设计了一个彻底解耦的分散平台,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这为移动和网页 DApps 带来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2. 准备好真实的应用

Nervos 具有内置的身份支持和灵活的 DApps 信任模型,可以构建真实世界的基于信任的事务。

3. 可于现有系统互操作

Nervos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客户端接口和一小组状态转换语义。现有的系统不必改变他们的编程语言,移动他们的业务规则,或打破他们的工程最佳实践,与世界级的公共区块链集成。


团队背景  

Nervos 发起是人以太坊 Research 团队核心成员 Janx,对移动节点优化、支持分布式身份协议并同步推出侧链方案,让区块链技术真实可落地。

联合创始人谢晗剑是 Cryptape 的创始人,以太坊基金会的前研究员和开发人员,专注于 Casper&Sharding,ethfans.org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Peatio 的前建筑师。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是 imToken 的前首席技术官(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钱包),Yunbi 的前首席技术官,以及 ruby-china.org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2018 年 7 月,Nervos Network 宣布获得 28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万向区块链为本轮领投方,国内参与的 VC 包括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现在支付等。欧美知名机构包括 Polychain Capital、1kx、Blockchain Capital、Multicoin 等也参与了投资。


总结

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竞争非常激烈,Nervos 社群活跃度还有待提高,项目进度也不占优势,但 Nervos 改变了现有的底层数据结构,通过链上共识链下计算的分层架构,既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又大大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后续能否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两座大山,还得看 Nervos 是否有能力解决市场上搭建区块链困难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困难两大难题。


五、Thunder
快慢结合的 Thunderella 双链共识机制


Thunder 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的、快速而可扩展的公有链,追求“大共识”、“大协议”。它是基于 Thunderella 算法搭建的下一代高速低延时区块链代币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是以解决第一代、第二代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功能扩展问题为首要任务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平台,使用自主设计的共识算法,可帮助现有区块链项目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到 1000 倍以上。


技术优势

1. Thunder 共识协议 Thunderella,这是一种新的可证安全的共识协议,克服了传统区块链的两个主要瓶颈:吞吐量和确认时间。

2. 共识机制 Thunderella 运用到了快速链与慢速链,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使交易更快的确认,而且在受到攻击或者大量交易量时也不需要担心造成崩溃或者拥堵产生的影响,因为可以使用慢速链来进行可靠恢复。可以更好的来应对网络扩容所产生的难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网络的环境和可信度要求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 BFT(最传统的拜占庭容错)基本是用于带许可的联盟链环境,而非许可链比如 BTC 和 ETH 等没有采纳的原因。

“双链混合共识结构”这一类项目,会根据网络环境切换运行模式,通过快慢结合的机制,实现“友好环境下瞬间响应,恶意环境下安全可靠”。

比如 Thunder Token 的 Thunderella 共识机制,会将整个网络环境分为友好(快速)和恶意(慢速)。

在友好环境下(3/4 以上诚实节点,保持诚实和在线),整个网络处于快速模式,使用BFT,只需一轮投票,小于 1 秒的时间即可确认交易;而在检测到恶意环境时(恶意节点大于 1/4,小于 1/2),网络自动切换到基础区块链模式(可以是 BTC、ETH 或其他区块链),用来保证安全和数据真实,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切换回快速模式。


团队背景

Thunder CEO Chris Wang 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者,其创办的 Playdom 是全球知名的 SNS 游戏开发商,2010 年将 Playdom 以 5.63 亿美元出售给迪斯尼。而且 Chris Wang 还是阿里巴巴,Glassdoor 和 FlipKart 的早期投资者。

首席科学家 Elaine Shi、科学家 Rafael Pass 均是加密协议、密码协议,共识和博弈论领域核心专家,也是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 IC3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Thunder 投资方包括之前成功孵化投资 IOST,DATA,Lambda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的大都会资本、FBG、Vlane Capital、火币等。


总结

Thunder token 一直以学术界的强背书著称,旨在用 Thunderella 共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市场上宣传资料甚少,公开的宣传资料只有 Elaine Shi 的一段演讲视频和一份论证可行性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不少资本的追捧。

按照 Thunder Toke 的设想,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区块链中的铁三角难题(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相互制约)。

相比 EOS、AE、ACT 等公链提出的百万 TPS 方案,Thunder 更简单、高效更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同时 Thunder 可以用来加速任何已有区块链,可以是 Layer-1 方案也可以是 Layer-2 的方案。但是项目周期太长,盘子太多,不可控因素较多。


结语


以上五个项目均为近期被媒体和评级机构追捧的几个项目,而且目前都尚未上交易所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项目背后皆有资深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学术背景做支撑,尤其是 Conflux,更是有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其首席科学家,为其做信任背书。MultiVAC 主打利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扩容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Nervos 主打“带分层的区块链”,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Thunder 创新“双链混合共识结构”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这四个项目均集中在公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的提高,而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可靠的支持,降低网络拥堵、安全漏洞等问题发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块链生态。尤其是当 5G 和 LoT 时代来临,底层网络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发展,这时候积木云Blockcloud 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查看全部
x1_1.jpg


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




近期,IEO 似乎很火,火得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2017 年 7 月,Binance 就推出资产发行平台 Launchpad,希望帮助优质区块链项目进行 ICO,当时曾上线 Gifto、BreadWallet 两个项目。但在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受到影响的 Launchpad 在此后逐渐淡出市场。

殊不知,2018 年下半年,交易所为项目发行 IEO 的方式却在韩国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发行的项目自身缺乏引爆市场热情的基因,IEO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 2019 年 1 月,Binance 重启 Launchpad。这背后与行业形势、Binance 品牌流量和韩国市场特点,都有很大关联。

根据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报道的《IEO 正踏向自我毁灭》,业内很多从业人士和专家认为 IEO 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因素在于项目本身的好坏,如果 IEO 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来割韭菜,那么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再玩两到三个月。

现在各个交易所纷纷宣布要推出 IEO 平台,火币今日官宣旗下优选上币通道 Huobi Prime,Bibox 也透露将于近期上线一个类似 IEO 的计划“Bibox Orbit”。主流交易所为了不被其他平台赶超,都在积极寻找优质的项目进行 IEO。

根据币安 Launchpad 即将上线的 Celer Network 的特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Odaily星球日报梳理了以下五个,有类似特点的项目。(Conflux、积木云Blockcloud、MultiVAC、Nervos 和 Thunder)这五个项目中你最希望哪一个上交易所 IEO?


一、Conflux
有图灵奖得主加持的 PoW + DAG 共识机制



Conflux 是一个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区块链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可扩展的 DApp(分布式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Conflux 的特点在于,Conflux 的扩展方案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与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的优势,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既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又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在某些层面上,突破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从而解决了公链可扩展性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注:DAG 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 DAG(有向无环图)。DAG 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 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

x2_1.jpg

(Conflux的实现方案)


简单地在共识机制中增大区块容量以及提高出块率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两种方式均会使区块在网络上传播的延时相对变长,从而在账本中产生很多分叉,不仅浪费计算和网络的资源,也危害了安全性。

与中本聪共识在打包区块时对交易顺序进行严格规范不同,Conflux 乐观地假设,在并存的区块中,交易(Tx,Transactions)是不冲突的,只要所有节点对一致的交易顺序达成共识即可。

基于这一假设,Conflux 首先设立规则将区块们整合为 DAG:每个区块都需要引用一个它的父区块的边(Parent Edges),每个区块也可以引用发生在它之前的,还没有被引用过的区块的边作为他们的引用边(Reference Edges),父边和引用边确定了各个区块之间的先后关系,实现了 DAG 的整体框架,增加了同一时段一起被处理的区块的数量。

相较于比特币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区块的低效模式而言,DAG 结构大大提升了公链的速度。 

x3.jpg

(Conflux的架构)


然而 DAG 不能显示同一时段产生的不同区块之间的顺序(即区块全序),为进一步完善区块排序机制,Conflux 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 GHOST(幽灵)协议、拓扑排序。

【Odaily星球日报注:GHOST 协议是一种主链选择协议(不是侧链选择协议)。举例来说:经典的 Proof-of-Work 协议是以取最长的主链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新的 GHOST 协议则是以包含子树数目最多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这可以说是 GHOST 协议和 PoW 协议的最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差别】

x4.jpg


Conflux 提出了 Epoch(时段)概念,将细化排列区块全序的步骤拆分成了四步:确认枢轴链(Pivot Chain);排列分叉链的区块;时段(Epoch)内排序;交易(Tx)排序。 


团队背景

联合创始人龙凡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姚期智是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

此外,Conflux 开发团队主要为来自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一流名校学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背景,也具备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科技或金融机构经验。


融资情况

2018 年 12 月,Conflux 基金会募集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 Conflux,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Sequoia China)、Metastable Capital、IMO Ventures、Fundamental Labs 以及知名的中国科技公司。

总结

Conflux 是较晚出现的项目,还处在白皮书 + ppt 阶段。不过 Conflux 有顶尖的技术团队,而且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为其做信任背书,项目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和圈内人的关注。


二、积木云Blockcloud
区块链 + SCN 的新一代 TCP/IP 协议



积木云Blockcloud 属于底层协议级项目,将区块链和 SCN(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建立新一代全球性 TCP/IP 网络,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支撑起千亿量级移动设备的连接。

积木云用区块链改进互联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落地,赋能实体经济。Blockcloud 在近 20 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中排名前五位。

x5.jpg


x6.jpg


现有的 TCP/IP 并未崩塌,积木云Blockcloud 为什么突然要推出新一代的 TCP/IP?

现有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持核战中军队间的稳定通话,因此采用了基于 IP 地址的点对点通信模式,用中心化的服务器连接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接入互联网,短板渐渐显现。

积木云团队与导师,曾与高铁有关部门合作,在高铁上安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收集器,最终发现传统 TCP/IP 层无法适应高速移动状态中的网络连接,在移动过程中 TCP 不停地中断和重启,导致网络性能激剧下降。为此,积木云引入 SCN 网络,让应用程序之间直接使用服务 ID 而不是 IP 地址进行通信,网络层上新加入的服务访问层 SAL,让服务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应用程序不需要通过服务提供者来连接服务,服务提供者也能无缝地更改地址、迁移服务,提升网络的移动性和可扩展性。 


特点

积木云它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互联网所遇到的问题。现有大多数公链都是应用层的叠加,作为位于 TCP/IP 层的基础协议,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支持。

x7.jpg


如果说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应用是汽车,公链是发动机,通证是燃油,那么积木云就是马路。

x8.jpg



技术优势

1. SCN 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积木云Blockcloud 引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SCN)。SCN 提供了一种服务感知网络堆栈,应用程序直接在服务名称而不是地址上进行通信。不过,SCN 在服务层面的信任、激励和盈利上存在着短板。区块链则能弥补以上短板。

2. PoS 服务证明机制

为了可靠地验证服务提供商,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服务证明机制(Proof of Service,PoS),借鉴了 IPFS。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矿工对那些发布到网络中服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只有经过验证,服务才可以被发布到网络上,用户才能与其进行连接。

这种验证并非一次性,还有后续随机验证,服务一旦有问题就会被永久下架。

该机制确认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性和贡献,同时消除不良行为者。共识是通过激励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验证者网络达成的。

BLOC 经济激励通证用于奖励服务提供商,矿工则维护分类账和验证服务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在 DAG 基础上,提出 CoDAG 概念

为了适应提供商和订购者的异步交易,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紧凑型有向无环图(CoDAG)。 CoDAG 更适用于在设备移动和离线时记录交易。

PoS 是用来验证服务的真实性,而 CoDAG 则是用来记账的。CoDAG 是一个基于 DAG 的账本结构,允许在整个结构的尾部(或者叶子节点处)附加多个区块,提高了整个账本结构的并行性,适用于去中心网络中的异步操作场景。相比普通的 DAG 结构,CoDAG 采用了更加紧凑齐整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更加紧密相连,恶意节点很难进入,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确定的交易确认时间。


如何改造现有互联网

积木云Blockcloud 用四层架构来实现互联网改造。 

x9.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图从上往下依次是:

Layer4:接口层,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服务的通信接口;

Layer3:路由层,主要是做映射和中转,也就是说,虽然服务不用去管IP地址这些事了,但网络最终还是要走IP的,这中间有一个映射,就是怎么从服务的名字映射成最终到底IP地址是在哪;

Layer2:质检员,Proof of Service 的共识机制是在这一层,矿工不断地对服务进行检查、抽检,并判断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

Layer1:出纳员,当服务走到这一层,被用户使用后,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一层就相当于出纳员,它负责记账,并把相应的报酬给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积木云中,区块链系统和点对点网络 Coral,共同组成了服务分发骨干网络,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

Blockcloud 在物联网、内容分发网络、高速移动网络、区块链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能被应用。

以物联网为例,据估计,其设备数将从现在的 70 亿台增加到 3 年后的 180 亿。落地却面临缺乏互操作性、难以保证隐私安全和低价值流通等问题。积木云Blockcloud 将利用闲置资源,使得物联网络能为海量动态节点提供支持。

目前,积木云Blockcloud 亚洲官方电报群将近达到 3 万人,积木云Blockcloud 中国粉丝电报群也已接近 2 万人。截止目前,积木云已经顺利搭建起覆盖中、英、韩、越、俄、泰、阿拉伯语,100+ 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 30 万的社群。

x10.jpg

(积木云Blockcloud亚洲官方电报群)

x11.jpg

(积木云Blockcloud中国粉丝电报群)


团队背景

积木云Blockcloud CEO 明中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普林斯顿、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摩根斯坦利、BAT、华为等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曾参与中国首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此外项目专家顾问团队有 IEEE Fellow 2人,国家千人计划 3 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成员 4 人,教授 15 人,包括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 IETF 前主席 Fred Baker、互联网专家 Shai Mohaban、前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 Hoan Soo Lee 等。


融资情况

积木云Blockcloud 目前已经获得 Genesis Capital(领投),Innoangel Fund,Ok Capital,Neo Global Capital,BKFund,JRR,GBIC,BlockVC,S.capital,Brink Asset Consensus Capital 和 MW Partners 等机构的投资。


总结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积木云Blockcloud 并非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与公链不同,它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是协议级别的公链体系。

积木云Blockcloud 的定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TCP/IP,支持物联网、DAPP 和非区块链应用,技术白皮书却只针对积木云Blockcloud 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描述。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直是大众比较担心的,积木云Blockcloud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否完全打消大众这个顾虑,也是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MultiVAC
引入存储节点 + 弹性设计的分片方案



MultiVAC 利用分片技术扩容的公链项目,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技术优势

1. DApp 开发者可根据业务调节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MultiVAC 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2. 引入存储节点,降低矿工存储成本

为减少存储数据,保证去中心化,MultiVAC 引入了存储节点角色,将节点分为存储节点、矿工节点和轻节点三种,均不需要有全网账本。

分片内矿工节点先选举出块节点、验证并打包交易(此时出块者需要向存储节点调用 Merkle Proof 以证明该笔输入未使用)、分片内广播,然后发送给存储节点同步。

矿工节点的功能是存储摘要信息(区块头),并且负责验证交易,拥有数据的控制权。存储节点存储分片内所有账本,有点类似于超级节点的角色,存储量大,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区别是只存储交易和协助进行交易验证,对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保证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存储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节点基础服务商,类似于网络供应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角色。

该设计的要点在于,矿工节点可以直接用交易的摘要信息 + 交易 + 存储节点提供的证明,来验证交易。只存储交易摘要信息,减少了矿工节点的数据量,也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普通 PC 也可加入。

3. 跨片交易,每一分片内均定时同步其他分片最新情况,固定下来跨片交易的传输量。

MultiVAC 的每一个分片,都会定期同步其他分片的区块头,一个分片里面的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空间在记录其他分片的最新状态,并据此处理跨片交易。

分片 1 在某个时刻发起交易后,该交易在区块高度 h1 被确认;(此时分片 2 的高度为 h2 ),而这笔交易体现在分片 2 上,是需要在分片 2 的某一高度(一般是下一个块,比如 h2+1)读到了来自分片 1 的 h1 高度,才会把钱加上去分片 2。这里可有点像,A 银行账户向 B 行账户汇了一笔钱,A 行显示已经扣款,但 B 行不一定立刻收到,期间跨分片的网络阻塞可能出现交易延迟情况,但不会影响分片内其他交易的正常进行。 MultiVAC 使用了最终一致性的办法保证了分片 2 一定能按顺序获取到所有来自分片 1 的转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跨片交易的成本“固定”下来,不随着跨片交易增多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存储成本很小。


团队背景

MultiVAC 技术团队有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和南洋理工的计算机博士,以及谷歌、Facebook 及美团点评的资深工程专家。


融资情况

MultiVAC 团队于 2018 年年中融资 1500 万美金。官网显示,投资机构来自韩国、美国、欧洲等地,包括 IDG、洪泰资本、九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 NGC、JRR Crypto、Hashed、Arrington XRP 等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总结

MultiVAC 吸取了其他公链项目在技术开发中的不足,采用弹性分片计算构造了算力可以无限扩张的基础公链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分片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对于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赛道优质。

分片技术开发虽然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技术设想在简单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行业其他项目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团队阵容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运营方面都比较强,搭配合理,而且还获得了韩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 MultiVAC 如何根据竞争对项目进行定位对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群至关重要,社群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细节白皮书没有说清楚,比如跨分片机制、分布式存储的激励机制和节点的惩罚机制,通证分配和资金使用还未公布。


四、Nervos Network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网络



Nervos Network 是由 Nervos Foundation 发起并维护的一个公有区块链网络的总称。不是一条单纯的公链,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的网络,与现有的公链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条链上,这是很难去获得最大的优化的,在区块链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论”,一条公链想要同时拥有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舍一取二。

Nervos 通过 Layer1 和 Layer2 在不同的层上实现担任各自的职能,Layer1 负责全球共识,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Layer2 是一套应用链解决方案,保障各个场景下的性能实现。站在整个网络上来看,整个网络同时拥有了这三个性能,来达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平衡。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 Layer2 项目,定位都是当前公链的加速器,且在一般情况下,原生支持的都是ETH;若要支持其他公链,则需再次合作开发。

“带分层的区块链”这一类项目,则自带 Layer2,它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分为两层:Layer1 不关注效率,只关注安全,并为上层链做优化;Layer2 则关注效率性能和易用性。

就这样,区块链的分层网络诞生了,虚拟机只将最终状态上链,而非将信息传递上链,这是相当有价值的理念。

同时,因为该类区块链项目是原生的 Layer2,在设计代币模型方面,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当年“雷电网络为什么不能用 ETH,而要再发个币”这种尴尬局面。


技术优势

1. 一种新的分散式应用范式

NERVOS 设计了一个彻底解耦的分散平台,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这为移动和网页 DApps 带来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2. 准备好真实的应用

Nervos 具有内置的身份支持和灵活的 DApps 信任模型,可以构建真实世界的基于信任的事务。

3. 可于现有系统互操作

Nervos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客户端接口和一小组状态转换语义。现有的系统不必改变他们的编程语言,移动他们的业务规则,或打破他们的工程最佳实践,与世界级的公共区块链集成。


团队背景  

Nervos 发起是人以太坊 Research 团队核心成员 Janx,对移动节点优化、支持分布式身份协议并同步推出侧链方案,让区块链技术真实可落地。

联合创始人谢晗剑是 Cryptape 的创始人,以太坊基金会的前研究员和开发人员,专注于 Casper&Sharding,ethfans.org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Peatio 的前建筑师。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是 imToken 的前首席技术官(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钱包),Yunbi 的前首席技术官,以及 ruby-china.org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2018 年 7 月,Nervos Network 宣布获得 28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万向区块链为本轮领投方,国内参与的 VC 包括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现在支付等。欧美知名机构包括 Polychain Capital、1kx、Blockchain Capital、Multicoin 等也参与了投资。


总结

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竞争非常激烈,Nervos 社群活跃度还有待提高,项目进度也不占优势,但 Nervos 改变了现有的底层数据结构,通过链上共识链下计算的分层架构,既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又大大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后续能否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两座大山,还得看 Nervos 是否有能力解决市场上搭建区块链困难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困难两大难题。


五、Thunder
快慢结合的 Thunderella 双链共识机制



Thunder 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的、快速而可扩展的公有链,追求“大共识”、“大协议”。它是基于 Thunderella 算法搭建的下一代高速低延时区块链代币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是以解决第一代、第二代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功能扩展问题为首要任务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平台,使用自主设计的共识算法,可帮助现有区块链项目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到 1000 倍以上。


技术优势

1. Thunder 共识协议 Thunderella,这是一种新的可证安全的共识协议,克服了传统区块链的两个主要瓶颈:吞吐量和确认时间。

2. 共识机制 Thunderella 运用到了快速链与慢速链,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使交易更快的确认,而且在受到攻击或者大量交易量时也不需要担心造成崩溃或者拥堵产生的影响,因为可以使用慢速链来进行可靠恢复。可以更好的来应对网络扩容所产生的难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网络的环境和可信度要求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 BFT(最传统的拜占庭容错)基本是用于带许可的联盟链环境,而非许可链比如 BTC 和 ETH 等没有采纳的原因。

“双链混合共识结构”这一类项目,会根据网络环境切换运行模式,通过快慢结合的机制,实现“友好环境下瞬间响应,恶意环境下安全可靠”。

比如 Thunder Token 的 Thunderella 共识机制,会将整个网络环境分为友好(快速)和恶意(慢速)。

在友好环境下(3/4 以上诚实节点,保持诚实和在线),整个网络处于快速模式,使用BFT,只需一轮投票,小于 1 秒的时间即可确认交易;而在检测到恶意环境时(恶意节点大于 1/4,小于 1/2),网络自动切换到基础区块链模式(可以是 BTC、ETH 或其他区块链),用来保证安全和数据真实,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切换回快速模式。


团队背景

Thunder CEO Chris Wang 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者,其创办的 Playdom 是全球知名的 SNS 游戏开发商,2010 年将 Playdom 以 5.63 亿美元出售给迪斯尼。而且 Chris Wang 还是阿里巴巴,Glassdoor 和 FlipKart 的早期投资者。

首席科学家 Elaine Shi、科学家 Rafael Pass 均是加密协议、密码协议,共识和博弈论领域核心专家,也是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 IC3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Thunder 投资方包括之前成功孵化投资 IOST,DATA,Lambda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的大都会资本、FBG、Vlane Capital、火币等。


总结

Thunder token 一直以学术界的强背书著称,旨在用 Thunderella 共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市场上宣传资料甚少,公开的宣传资料只有 Elaine Shi 的一段演讲视频和一份论证可行性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不少资本的追捧。

按照 Thunder Toke 的设想,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区块链中的铁三角难题(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相互制约)。

相比 EOS、AE、ACT 等公链提出的百万 TPS 方案,Thunder 更简单、高效更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同时 Thunder 可以用来加速任何已有区块链,可以是 Layer-1 方案也可以是 Layer-2 的方案。但是项目周期太长,盘子太多,不可控因素较多。


结语


以上五个项目均为近期被媒体和评级机构追捧的几个项目,而且目前都尚未上交易所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项目背后皆有资深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学术背景做支撑,尤其是 Conflux,更是有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其首席科学家,为其做信任背书。MultiVAC 主打利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扩容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Nervos 主打“带分层的区块链”,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Thunder 创新“双链混合共识结构”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这四个项目均集中在公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的提高,而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可靠的支持,降低网络拥堵、安全漏洞等问题发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块链生态。尤其是当 5G 和 LoT 时代来临,底层网络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发展,这时候积木云Blockcloud 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这个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密码朋克,正被区块链和开源精神打动

人物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2-25 12:16 • 来自相关话题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查看全部
5b5976828f2d7.jpg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对公链来说,应用层的故事已经死了

市场chengpishu 发表了文章 • 2019-11-12 12:14 • 来自相关话题

公链上线后要做什么?在以前,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越来越是个问题。

一方面,山寨币行情不见起色,公链去做散户社区看不到太多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前两年盛行的故事——“Dapp”,基本算破灭了。不仅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连火一把就死的游戏也越来越罕见。

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公链会慢慢意识到,Dapp 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兼容 EVM 的新链,你砸钱堆出来的 Dapp 有没有排他性的壁垒和网络效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 Dapp 跟自己底层的公链关系有多大,又要再打一个问号。

公链这波浪潮一直以来主讲的是同一套故事模版:

    1、扩容
    2、建立开发者社区
    3、堆出 Dapp


这三部曲今天让人感觉越来越过时了,韭菜听腻了这套逻辑,都想直接快进拉盘,媒体也讲腻了这套故事。

但公链上线后还是必须要做生态,只是这个“生态”指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到一些不同的趋势,可以和大家聊聊,不一定正确,仅当讨论参考:

第一种建生态,是从建设最上层的 “Dapp” 慢慢下沉到更底层的“链”。比如 Polkadot、Cosmos 主打的一键发链工具,帮助区块链行业里现有的一些玩家(比如交易所、明星应用)去建设自己的链。Nervos 上周也发布了对标 substrate 的区块链开发框架 muta,他们之前也帮助火币开发了自己的链。再比如 QuarkChain 想通过根链和分片接入老币。

既然建 Dapp 没有人用,那就先给同伴搭地基,“造更多的链”,或者把更多的链联合起来,纳入自己的生态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底层公链需要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许是上层开发者在看不到明朗的出路前,类似 CryptoKitties 和 Aragon 这样的明星项目只能反过来向下占满全部的技术栈,以期望未来能捕获到不同栈的价值。这方面貌似只有 DeFi 和以太坊是个例外。

第二种趋势主要发生在国内,因为政策上新出现了利好,许多公链团队开始寻求向 B 端企业和政府提供联盟链的技术支持,替这些客户做链做系统。2B 和 2G 是另一种生态,这种方法和之前的 Dapp 完全不同。一方面因为给企业和政府做业务可以直接为团队带来现金流,反观去堆 Dapp 生态还要烧钱;另一方面,联盟链给人感觉更落地,接一个单子的时间跨度也比较大,适合团队慢慢摸索积累技术。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能观察到的短暂趋势。它可能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间接性的手段。那么公链所谓的生态,它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的?

橙皮书之前的这篇文章其实有谈到:

    公链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最终可能每一个会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再往上加几层新的服务,比如隐私,存储,layer2 可扩展性,节点 SaaS,托管服务和钱包等等,我们就会慢慢开始拥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丰富厚重的多层次、可组合的协议栈。

    当然这个和互联网的类比一定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某一个区块链能够单独长出复杂的协议栈,全面扩展、杀出重围,那你很容易错过这些链在特定应用场景里的爆发潜力,这也等于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堆栈中需要持续存在的意义。

    在此之后,现阶段属于竞争关系的项目,以后可能会变成彼此具备可互操作性。

    jessewldn,公众号:橙皮书 《BTC与ETH:定位的胜利》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太理想化了,但也可能就是公链生态的终局。毕竟从第一天开始,这就是个开源开放的行业。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公链上线后应该做点什么,是一个需要不断琢磨的现实问题。“主网上线”并不代表着成功,恰恰相反,这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查看全部
201911120201273292.jpg


公链上线后要做什么?在以前,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越来越是个问题。

一方面,山寨币行情不见起色,公链去做散户社区看不到太多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前两年盛行的故事——“Dapp”,基本算破灭了。不仅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连火一把就死的游戏也越来越罕见。

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公链会慢慢意识到,Dapp 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兼容 EVM 的新链,你砸钱堆出来的 Dapp 有没有排他性的壁垒和网络效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 Dapp 跟自己底层的公链关系有多大,又要再打一个问号。

公链这波浪潮一直以来主讲的是同一套故事模版:


    1、扩容
    2、建立开发者社区
    3、堆出 Dapp



这三部曲今天让人感觉越来越过时了,韭菜听腻了这套逻辑,都想直接快进拉盘,媒体也讲腻了这套故事。

但公链上线后还是必须要做生态,只是这个“生态”指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到一些不同的趋势,可以和大家聊聊,不一定正确,仅当讨论参考:

第一种建生态,是从建设最上层的 “Dapp” 慢慢下沉到更底层的“链”。比如 Polkadot、Cosmos 主打的一键发链工具,帮助区块链行业里现有的一些玩家(比如交易所、明星应用)去建设自己的链。Nervos 上周也发布了对标 substrate 的区块链开发框架 muta,他们之前也帮助火币开发了自己的链。再比如 QuarkChain 想通过根链和分片接入老币。

既然建 Dapp 没有人用,那就先给同伴搭地基,“造更多的链”,或者把更多的链联合起来,纳入自己的生态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底层公链需要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许是上层开发者在看不到明朗的出路前,类似 CryptoKitties 和 Aragon 这样的明星项目只能反过来向下占满全部的技术栈,以期望未来能捕获到不同栈的价值。这方面貌似只有 DeFi 和以太坊是个例外。

第二种趋势主要发生在国内,因为政策上新出现了利好,许多公链团队开始寻求向 B 端企业和政府提供联盟链的技术支持,替这些客户做链做系统。2B 和 2G 是另一种生态,这种方法和之前的 Dapp 完全不同。一方面因为给企业和政府做业务可以直接为团队带来现金流,反观去堆 Dapp 生态还要烧钱;另一方面,联盟链给人感觉更落地,接一个单子的时间跨度也比较大,适合团队慢慢摸索积累技术。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能观察到的短暂趋势。它可能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间接性的手段。那么公链所谓的生态,它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的?

橙皮书之前的这篇文章其实有谈到:


    公链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最终可能每一个会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再往上加几层新的服务,比如隐私,存储,layer2 可扩展性,节点 SaaS,托管服务和钱包等等,我们就会慢慢开始拥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丰富厚重的多层次、可组合的协议栈。

    当然这个和互联网的类比一定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某一个区块链能够单独长出复杂的协议栈,全面扩展、杀出重围,那你很容易错过这些链在特定应用场景里的爆发潜力,这也等于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堆栈中需要持续存在的意义。

    在此之后,现阶段属于竞争关系的项目,以后可能会变成彼此具备可互操作性。

    jessewldn,公众号:橙皮书 《BTC与ETH:定位的胜利》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太理想化了,但也可能就是公链生态的终局。毕竟从第一天开始,这就是个开源开放的行业。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公链上线后应该做点什么,是一个需要不断琢磨的现实问题。“主网上线”并不代表着成功,恰恰相反,这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公开亮相的这一年多时间,中国的明星公链 Nervos 究竟做了些什么?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10-31 11:14 • 来自相关话题

左二 Daniel Lv、左三 Kevin Wang、左四 Terry Tai、右一 Jan Xie

区块链世界在起伏中依然一路向前,经历了 2017 年末和 2018 年初的加密货币热潮和 2018 年后半年的区块链寒冬,对于曾经融得数千万美元的大型公链项目来说,终于到了交作业和亮成果的时刻。



在全球瞩目的公链项目中,Nervos 算作是中国明星公链项目的代表之一。

这个项目每每被当作是中国新一代区块链的代表项目,原因之一是,其创始团队在区块链和加密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明星团队。Nervos架构师是曾与 Vitalik Buterin 共同开发 Casper 和 Sharding 的谢晗剑(社区中更多人以「Jan」称之),创始人有云币交易平台的核心开发者太檑(Terry Tai)、曾任云币网 CTO 与 imToken 联合创始人的吕国宁(Daniel),以及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但是对代币经济模型很有建树的Kevin Wang。该团队的众多开发者也都在区块链开发社区颇为活跃,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原因之二是,Nervos 在去年 7 月公开亮相,当时完成了 2800 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由红杉和HashKey Capital两家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招银国际、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Polychain Capital、FBG Capital、1kx、1Confirmation等一众中外一线投资机构参与了投资。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让其光环闪耀。

就在最近,Nervos 团队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于近日冻结 CKB 代码库,并计划在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在 Nervos 公开亮相一年多之后,主网上线箭在弦上,是时候全面了解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明星公链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谁,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明星项目 Nervos 的架构师,谢晗剑非常低调,除了偶尔撰写一些文章外,很少出头露面。但是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有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其中较出名的一则是,「他曾经为以太坊手撸一条 Ruby-Ethereum」——意思是说,他用 Ruby 语言完整实现了 Ethereum。

他说,之所以选择 Ruby,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 Ruby 程序员背景,更重要的是,Ruby 作为一门开源的动态编程语言,句法优雅,注重简洁和效率。「简洁」和「效率」,是他笃信的美学。

也正是对「简洁」和「效率」的执念,才有了 Nervos 的最初创想:利用「分层解耦」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这种思路完全有别于去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试图解决区块链性能难题的公链项目。与那些更多希望尝试通过创新性的「共识算法」解决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不同,Nervos 团队则更倾向于用一种「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思路,提出全新的架构和分层设计。

他们给区块链爱好者和开发者们带来了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性能难题是指,在单层公链上,既要考虑性能,也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很难三全。每一次智能合约的调用和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必须发起一个链上交易,达成所有节点共识、验证和记录后生效。

既然如此,谢晗剑和他的团队认为,那为何不切换一下视角,重新想想「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他指出,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么,区块链就是创造最小共识成本的信任,然后通过这个信任作为锚点,创造很多新的价值。作为 Nervos 的架构师, 谢晗剑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是创造安全和信任,既然如此,那么区块链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做,要把三个都满足」。

谢晗剑认为,目前很多 Layer 2 方案难以落地。究其原因,谢晗剑称,是因为目前 Layer 1 都没有很好地适配 Layer 2。

他说,如果认为分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上层协议和分层网络的需求,在分层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区块链协议,「这是为什么区块链并不天然是 Layer 1,Layer 1 是需要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设计 CKB 这样一个新的区块链协议」。

在过去这一年中,在中国的区块链社区中,谢晗剑和他的团队因积极向社区「布道」区块链知识而著名。他们的「布道」,并不是推荐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或者预测某种代币的价格走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可能的架构设计。

Nervos 提出了专为 Layer 2 设计的 Layer 1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底层生成的信任,通过多组协议把底层链安全性传递到 Layer 2,由Layer 2 负责效率,追求极致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分层就像是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架构上实现起来也更加简洁。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让区块链社区理解其中的奥秘并不容易。

在 Nervos 的系统架构中,分别由 Layer 1 和 Layer 2 两层组成。其中,Layer 1 作为信任的锚,只专注安全性,通过多组协议将安全性传递到上层。也就是说,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 Layer 2 完成,无需进入 Layer 1 的区块链,只是将最后状态发送回链上进行清算,或者 Layer 2 出现作弊的情况下,才调用 Layer 1 层,返回 Layer 1 进行确认。

Nervos 网络中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被称为「Common Knowledge Base」,即「共同知识库」。它是 Nervos 整个网络的信任引擎,就像是能识别密码学证明的「法院」(Crypto Court),通过对用户提交的证明来进行各种审判。Layer 1 层专注创建全球范围的共识,解决安全和信任问题,并通过多个协议,嫁接好与第二层间的交互关系,至于性能和扩展性等问题,则交给 Layer 2 来解决。

Nervos 团队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 Layer 1 这一层,未来为更多的 Layer 2 层提供服务,为全球的 Layer 2 团队提供支撑。


他们正在让区块链开发者团结起来


基于「分层解耦」的框架设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的 20 多位核心开发者经过 400 多个日夜、5 次封闭开发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产品的开发和交付:2018 年 11 月,Nervos 网络的底层公链 CKB 代码开源;2019 年 5 月,第一个 CKB 测试网 Rylai 正式上线;2019 年 7 月,PoW 哈希算法 Eaglesong 正式发布;近日 CKB 代码库完成并冻结。





Nervos 开发团队


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该团队今年的核心目标而服务: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除了完成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之外,更是积极在社区中进行区块链和分层解决方案的布道和科普——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获得开发者的支持并在开发者社区中建立共识,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年以来,Nervos 在杭州持续举办了近 30 期线下技术分享活动。这个城市中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爱好者在 Nervos 团队的组织下,在周三的晚间集聚,交流行业中的新技术和热门趋势。「Crypto Wednesday」已经成为杭州区块链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欧洲的区块链投资基金1kx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向链闻讲过他认识 Nervos 团队的故事。他说,在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的线下聚会。「我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开发者。并且,其中几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 Nervos 团队的成员。

Lasse Clausen 在柏林驻扎多年,他熟悉柏林这个密码朋克聚集地和硬核技术社区的一切。他坦言,之前一直怀疑中国团队是否有真正的硬核技术开发能力,直到他遇到 Nervos 团队,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并目睹了围绕在 Nervos 团队周围的开发者生态,改变了这个看法。

Nervos 团队还运营着一档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播客节目「forkit」,科普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Nervos 团队开展了 12 场以「拥抱百花齐放 Layer 2」为主题的巡回线下活动,以及在杭州举办了近 30 场面向开发者的 Dev Meetup,科普区块链这门晦涩的技术。





Nervos 运营的区块链科普向播客「forkit」


这样的活动还活跃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纽约、柏林、莫斯科,以及东京、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自今年 7 月以来,Nervos 举办了十余场以「Beyond Consensus」为主题的 Meetup,和区块链爱好者讨论超越共识之外的方方面面,探讨区块链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旧金山、纽约、柏林等城市的区块链周上,Nervos 是最活跃的中国公链项目。





Nervos 举办多场 Meetup。曾在活动海报中留下一段字符串,有心人可以尝试解锁彩蛋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Nervos 的社区已经开始有机生长:Nervos 经济模型英文版发布后,来自社区爱好者自发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了众多探讨和解读的文章;CKB 测试网 Rylai 上线后,论坛「矿工酒馆」中自发产生了测试网教程,甚至还有来自韩国开发者提交的反馈意见。

同时,在这一年时间中,Nervos 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一个专为 Layer 2 设计的区块链网络,这个引人瞩目的特征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 Layer 2 项目。Nervos 和链下扩容技术方案Celer以及定位 Layer 2 操作系统的美国初创团队Alacris建立了合作关系。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经是Ruby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倡导者,是 Ruby 开源社区在中国的核心组织者和推动者。Nervos 几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中国社区最早的活跃分子和建设者。他们明白,在区块链这个开源世界中,如何通过布道和分享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在开发者中形成共识,知道这其中的巨大意义。

在开发语言的选择上,底层公链 Nervos CKB 采用了 Rust 语言编写。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强类型语言,其安全、高性能、并发编程的属性,天然适合区块链需要的分布式、加密和安全敏感的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区块链项目都在采纳 Rust 为开发语言,微软在新的 Azure 物联网框架中部分使用了 Rust,Facebook 稳定币项目 Libra 采用的智能合约语言 MOVE,也是深受 Rust 语言的影响,还有很多明星区块链项目也采用了 Rust ,包括 Polkadot、Near、Solana 等即将上线的公链项目。而 Nervos 团队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推动 Rust 开发社区的发展,并吸引 Rust 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

2019 年 4 月底,Nervos 团队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中国北京主办了一场 Rust 开发者大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 Rust 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地区的 Rust 开发者齐聚北京。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说,来自全球的开发者在这场大会上与国内的开发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他们看来,「Rust 是一门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

除了采用 Rust 这种「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Nervos 希望在各方面向开发者提供友好的环境。

Nervos 自主开发的虚拟机 CKB-VM 使用的是RISC-V 指令集。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介绍说,这是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的决定,RISC-V 拥有强大的生态,意味着有更加成熟的开发环境,对开发者来说在智能合约语言的选择上有更多可能性。Nervos 还基于 UTXO 模型,设计出泛化、具有可扩展性的 Cell 模型,从而可以天然地契合链上验证链下计算的业务逻辑。

「我们还可以提供灵活的交易签名,这样,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更合适自己场景的签名方案,从而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总之,我们自己是开发者出身,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最佳、最便利的开发环境。」吕国宁说。

吕国宁认为,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科普仍然面临认知上的障碍,这是无法实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行业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先从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区块链开发做起。


如何用经济模型持续维持生态和社区长期运转?


设定了分层框架,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一个公链项目,如何通过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来激励其社区长期持续运转,是一个比扩容本身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好的经济模型设计绝不亚于分布式技术上的研发突破。就如同设计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经济模型可以让公链生态体系中不同的角色合理分工,齐心协作,实现真正的「社会可扩展性」。公链经济系统的设计之难,难在「如何捕捉价值」。

大概去年 9 月左右,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 Nervo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Wang 便已经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一同开始着手设计 Nervos 的经济模型。

在设计经济模型的过程中,Kevin Wang 研究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目前最成熟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比较了它们的实践经验,还有被市场诟病的「弱点」,拿出了初步的思路。然后,又与包括经济学家邹传伟、乔治梅森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李家荪、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直到今年 3 月初,Nervos 团队拿出了一套经济模型提案。

这套经济模型提案甫一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加密社区中掀起众多讨论。

Kevin Wang 提出,对于一个底层公链来说,只有捕获到生态系统中产生的价值,平台上资产价值才会随着资产价值上涨而升值 ,从而提高双花攻击的成本。他说,「安全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现实世界中,国家靠军队实现信用担保,让主权国家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而在加密网络中,靠矿工保卫整个加密网络的安全。」

基于此,Kevin Wang 认为,对于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必须通过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价值存储」的功能。也就是,平台上价值的增长一定要反映到平台中的原生资产上,使加密货币的原生资产能够随着生态资产的增长而升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那 Nervos 网络这种「价值存储」功能如何实现呢?

结合了将区块链底层和 Layer 2 分层设计的特点,Nervos 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稀缺资源,而在公链中,这个稀缺资源就是全球共识的存储空间。存储本身并不稀缺,拥有共识的存储也不稀缺,但有安全度的存储一定是稀缺的,因为安全需要矿工持续投入资金和电力来提供。

为此,Kevin Wang 和他的团队为 Nervos 提出了一种约束全球状态的定价方法,运用货币政策对状态存储空间进行限制发行,让状态存储空间成为稀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被定价和交易。

在 Nervos 网络中,CKB 代表的是占用全局状态的权利。具体来说,Nervos 将固定空间大小的全局共识存储锚定到原生代币 CKB 上,通过挖矿的方式奖励给矿工,作为保护网络的激励措施。其中出块奖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奖励的都是 CKB 代币。

「基础发行」总供给量有限,大约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所有「基础发行」的代币被挖出。

在 Nervos 的网络系统里, Layer 1 用来存储全局的状态共识,即存储功能,Layer 2 负责的是状态生成,即计算功能。也就是说,业务运算在 Layer 2 上实现,但状态验证和存储,一定要回 Layer 1 上处理。这样,所有接入 CKB 网络的应用,都共享 Layer 1 提供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应用回到 Layer 1 验证或存储数据时,需要向网络支付 CKB 请求矿工验证。

随着 Layer 2 上应用越来越多,生态建设更加繁荣,特定的拥有共识和安全性的存储需求会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带动 CKB 增值,由此产生了生态提供的价值反映到原生代币上的一条路径。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基础设施和社区资源成熟的城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涌入,带动整个城市繁荣后,最后才有可能透过地价的传导,让这个城市的土地增值。让土地增值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做生意、装修转让、开发商品房出售、开发写字楼出租等。

而 Nervos 底层公链原生代币 CKB 代表的是公链存储空间,随着开发者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能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地价增值。生态中任何有价值的应用都会带来对底层公链状态存储的需求,从而链上的任何其他应用的价值都会传导至 CKB,带动 CKB 本身的升值。

不过,Nervos 和比特币一样,采取了有限通缩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稀缺性,但当所有代币被挖完后,矿工激励将只剩下手续费,网络的安全性有可能因为矿工收入下降而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让区块链网络的运营者_(如矿工)_获得足够的补偿,在「基础发行」之外,Nervos 别具创意地提出了一个「二级发行」的概念——CKB 的「二级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发行率逐渐趋近于零。,主要目的是用于补贴矿工,让「基础发行」之后仍然对矿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维护网络安全。

通过「二级发行」这种巧妙的增发方式,Nervos 实现了对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关键资源的 CKB 存储状态收费,并将其转移给提供存储空间的矿工。

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持有 CKB 而没有出售意图的持有者,可以将代币存入并锁定 NervosDAO,以抵消二次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Nervos DAO 是一个智能合约,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功能,或者现在火热的 Staking,对于长期代币的持有者,只要持币用户将代币锁定在 NervosDAO 中,可以得到一定利息作为回报,从而抵消增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设计, Nervos 希望让整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所有人都自驱地为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持续发展。


向中本聪致敬


在亮相一年多的之后,Nervos 团队目前所有的重心皆放在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上。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





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按照 Nervos 最新公布的消息,当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时,其底层 CKB 区块链将在创世区块中释放原生代币 CKB 的初始发行量约为 336 亿枚,其中,有 25% 释放后即刻销毁。

所谓即刻销毁,其实是将这 84 亿 CKB 永远冻结在 Nervos 区块链上,旨在致敬中本聪,按照 CKB 代币的公开销售价格,这份送给中本聪的礼物约合 8400 万美元。

这个乐于拿出价值 8400 万美元向中本聪致敬、其核心成员曾经在以太坊早期与 Vitalik 并肩建设的团队当然明白,等到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其探索之旅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分层的构架设计,还是激励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开发者社区的教育和建设,Nervos 团队为其网络的未来发展设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如果将 Nervos 底层公链看作是一座城市,那么拥有 1 枚 CKB 对应的空间就类似于拥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如同在一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在一个底层公链中,能够为整座城市创造价值的是开发者,通过使用 CKB 的存储空间开发 DApp 或 DeFi 应用,建立一个 Layer 2 应用链,让更多的人来平台上二次开发,或者把这块存储空间像土地一样出租出去,收取固定的利息,才能真正推动 Nervos 网络的健康发展。那才是一个更长的旅途,也是摆在 Nervos 团队面前新的征程。


撰文:LeftOfCenter 查看全部
550291f15d62f195587a3f56be8d6978.jpg

左二 Daniel Lv、左三 Kevin Wang、左四 Terry Tai、右一 Jan Xie


区块链世界在起伏中依然一路向前,经历了 2017 年末和 2018 年初的加密货币热潮和 2018 年后半年的区块链寒冬,对于曾经融得数千万美元的大型公链项目来说,终于到了交作业和亮成果的时刻。




在全球瞩目的公链项目中,Nervos 算作是中国明星公链项目的代表之一。

这个项目每每被当作是中国新一代区块链的代表项目,原因之一是,其创始团队在区块链和加密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明星团队。Nervos架构师是曾与 Vitalik Buterin 共同开发 Casper 和 Sharding 的谢晗剑(社区中更多人以「Jan」称之),创始人有云币交易平台的核心开发者太檑(Terry Tai)、曾任云币网 CTO 与 imToken 联合创始人的吕国宁(Daniel),以及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但是对代币经济模型很有建树的Kevin Wang。该团队的众多开发者也都在区块链开发社区颇为活跃,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原因之二是,Nervos 在去年 7 月公开亮相,当时完成了 2800 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由红杉和HashKey Capital两家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招银国际、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Polychain Capital、FBG Capital、1kx、1Confirmation等一众中外一线投资机构参与了投资。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让其光环闪耀。

就在最近,Nervos 团队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于近日冻结 CKB 代码库,并计划在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在 Nervos 公开亮相一年多之后,主网上线箭在弦上,是时候全面了解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明星公链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谁,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明星项目 Nervos 的架构师,谢晗剑非常低调,除了偶尔撰写一些文章外,很少出头露面。但是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有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其中较出名的一则是,「他曾经为以太坊手撸一条 Ruby-Ethereum」——意思是说,他用 Ruby 语言完整实现了 Ethereum。

他说,之所以选择 Ruby,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 Ruby 程序员背景,更重要的是,Ruby 作为一门开源的动态编程语言,句法优雅,注重简洁和效率。「简洁」和「效率」,是他笃信的美学。

也正是对「简洁」和「效率」的执念,才有了 Nervos 的最初创想:利用「分层解耦」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这种思路完全有别于去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试图解决区块链性能难题的公链项目。与那些更多希望尝试通过创新性的「共识算法」解决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不同,Nervos 团队则更倾向于用一种「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思路,提出全新的架构和分层设计。

他们给区块链爱好者和开发者们带来了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性能难题是指,在单层公链上,既要考虑性能,也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很难三全。每一次智能合约的调用和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必须发起一个链上交易,达成所有节点共识、验证和记录后生效。

既然如此,谢晗剑和他的团队认为,那为何不切换一下视角,重新想想「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他指出,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么,区块链就是创造最小共识成本的信任,然后通过这个信任作为锚点,创造很多新的价值。作为 Nervos 的架构师, 谢晗剑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是创造安全和信任,既然如此,那么区块链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做,要把三个都满足」。

谢晗剑认为,目前很多 Layer 2 方案难以落地。究其原因,谢晗剑称,是因为目前 Layer 1 都没有很好地适配 Layer 2。

他说,如果认为分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上层协议和分层网络的需求,在分层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区块链协议,「这是为什么区块链并不天然是 Layer 1,Layer 1 是需要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设计 CKB 这样一个新的区块链协议」。

在过去这一年中,在中国的区块链社区中,谢晗剑和他的团队因积极向社区「布道」区块链知识而著名。他们的「布道」,并不是推荐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或者预测某种代币的价格走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可能的架构设计。

Nervos 提出了专为 Layer 2 设计的 Layer 1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底层生成的信任,通过多组协议把底层链安全性传递到 Layer 2,由Layer 2 负责效率,追求极致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区块链的性能难题。分层就像是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架构上实现起来也更加简洁。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让区块链社区理解其中的奥秘并不容易。

在 Nervos 的系统架构中,分别由 Layer 1 和 Layer 2 两层组成。其中,Layer 1 作为信任的锚,只专注安全性,通过多组协议将安全性传递到上层。也就是说,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 Layer 2 完成,无需进入 Layer 1 的区块链,只是将最后状态发送回链上进行清算,或者 Layer 2 出现作弊的情况下,才调用 Layer 1 层,返回 Layer 1 进行确认。

Nervos 网络中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被称为「Common Knowledge Base」,即「共同知识库」。它是 Nervos 整个网络的信任引擎,就像是能识别密码学证明的「法院」(Crypto Court),通过对用户提交的证明来进行各种审判。Layer 1 层专注创建全球范围的共识,解决安全和信任问题,并通过多个协议,嫁接好与第二层间的交互关系,至于性能和扩展性等问题,则交给 Layer 2 来解决。

Nervos 团队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 Layer 1 这一层,未来为更多的 Layer 2 层提供服务,为全球的 Layer 2 团队提供支撑。


他们正在让区块链开发者团结起来


基于「分层解耦」的框架设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的 20 多位核心开发者经过 400 多个日夜、5 次封闭开发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产品的开发和交付:2018 年 11 月,Nervos 网络的底层公链 CKB 代码开源;2019 年 5 月,第一个 CKB 测试网 Rylai 正式上线;2019 年 7 月,PoW 哈希算法 Eaglesong 正式发布;近日 CKB 代码库完成并冻结。

eb0b3cd454a6479a58cd99b2c5d64efd.jpg

Nervos 开发团队


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该团队今年的核心目标而服务: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Nervos 团队除了完成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之外,更是积极在社区中进行区块链和分层解决方案的布道和科普——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获得开发者的支持并在开发者社区中建立共识,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年以来,Nervos 在杭州持续举办了近 30 期线下技术分享活动。这个城市中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爱好者在 Nervos 团队的组织下,在周三的晚间集聚,交流行业中的新技术和热门趋势。「Crypto Wednesday」已经成为杭州区块链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欧洲的区块链投资基金1kx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向链闻讲过他认识 Nervos 团队的故事。他说,在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区块链开发者的线下聚会。「我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开发者。并且,其中几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 Nervos 团队的成员。

Lasse Clausen 在柏林驻扎多年,他熟悉柏林这个密码朋克聚集地和硬核技术社区的一切。他坦言,之前一直怀疑中国团队是否有真正的硬核技术开发能力,直到他遇到 Nervos 团队,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并目睹了围绕在 Nervos 团队周围的开发者生态,改变了这个看法。

Nervos 团队还运营着一档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播客节目「forkit」,科普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Nervos 团队开展了 12 场以「拥抱百花齐放 Layer 2」为主题的巡回线下活动,以及在杭州举办了近 30 场面向开发者的 Dev Meetup,科普区块链这门晦涩的技术。

257e0d2de0013ab1963668809310453d.jpg

Nervos 运营的区块链科普向播客「forkit」


这样的活动还活跃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纽约、柏林、莫斯科,以及东京、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自今年 7 月以来,Nervos 举办了十余场以「Beyond Consensus」为主题的 Meetup,和区块链爱好者讨论超越共识之外的方方面面,探讨区块链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旧金山、纽约、柏林等城市的区块链周上,Nervos 是最活跃的中国公链项目。

845edbe08afc26131f4b966985fa775d.jpg

Nervos 举办多场 Meetup。曾在活动海报中留下一段字符串,有心人可以尝试解锁彩蛋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Nervos 的社区已经开始有机生长:Nervos 经济模型英文版发布后,来自社区爱好者自发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了众多探讨和解读的文章;CKB 测试网 Rylai 上线后,论坛「矿工酒馆」中自发产生了测试网教程,甚至还有来自韩国开发者提交的反馈意见。

同时,在这一年时间中,Nervos 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一个专为 Layer 2 设计的区块链网络,这个引人瞩目的特征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 Layer 2 项目。Nervos 和链下扩容技术方案Celer以及定位 Layer 2 操作系统的美国初创团队Alacris建立了合作关系。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经是Ruby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倡导者,是 Ruby 开源社区在中国的核心组织者和推动者。Nervos 几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中国社区最早的活跃分子和建设者。他们明白,在区块链这个开源世界中,如何通过布道和分享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在开发者中形成共识,知道这其中的巨大意义。

在开发语言的选择上,底层公链 Nervos CKB 采用了 Rust 语言编写。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强类型语言,其安全、高性能、并发编程的属性,天然适合区块链需要的分布式、加密和安全敏感的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区块链项目都在采纳 Rust 为开发语言,微软在新的 Azure 物联网框架中部分使用了 Rust,Facebook 稳定币项目 Libra 采用的智能合约语言 MOVE,也是深受 Rust 语言的影响,还有很多明星区块链项目也采用了 Rust ,包括 Polkadot、Near、Solana 等即将上线的公链项目。而 Nervos 团队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推动 Rust 开发社区的发展,并吸引 Rust 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

2019 年 4 月底,Nervos 团队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中国北京主办了一场 Rust 开发者大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 Rust 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地区的 Rust 开发者齐聚北京。

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说,来自全球的开发者在这场大会上与国内的开发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他们看来,「Rust 是一门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

除了采用 Rust 这种「最适合区块链开发的编程语言」,Nervos 希望在各方面向开发者提供友好的环境。

Nervos 自主开发的虚拟机 CKB-VM 使用的是RISC-V 指令集。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介绍说,这是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的决定,RISC-V 拥有强大的生态,意味着有更加成熟的开发环境,对开发者来说在智能合约语言的选择上有更多可能性。Nervos 还基于 UTXO 模型,设计出泛化、具有可扩展性的 Cell 模型,从而可以天然地契合链上验证链下计算的业务逻辑。

「我们还可以提供灵活的交易签名,这样,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更合适自己场景的签名方案,从而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总之,我们自己是开发者出身,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最佳、最便利的开发环境。」吕国宁说。

吕国宁认为,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科普仍然面临认知上的障碍,这是无法实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行业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先从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区块链开发做起。


如何用经济模型持续维持生态和社区长期运转?


设定了分层框架,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一个公链项目,如何通过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来激励其社区长期持续运转,是一个比扩容本身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好的经济模型设计绝不亚于分布式技术上的研发突破。就如同设计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经济模型可以让公链生态体系中不同的角色合理分工,齐心协作,实现真正的「社会可扩展性」。公链经济系统的设计之难,难在「如何捕捉价值」。

大概去年 9 月左右,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 Nervo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Wang 便已经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一同开始着手设计 Nervos 的经济模型。

在设计经济模型的过程中,Kevin Wang 研究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目前最成熟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比较了它们的实践经验,还有被市场诟病的「弱点」,拿出了初步的思路。然后,又与包括经济学家邹传伟、乔治梅森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李家荪、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直到今年 3 月初,Nervos 团队拿出了一套经济模型提案。

这套经济模型提案甫一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加密社区中掀起众多讨论。

Kevin Wang 提出,对于一个底层公链来说,只有捕获到生态系统中产生的价值,平台上资产价值才会随着资产价值上涨而升值 ,从而提高双花攻击的成本。他说,「安全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现实世界中,国家靠军队实现信用担保,让主权国家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而在加密网络中,靠矿工保卫整个加密网络的安全。」

基于此,Kevin Wang 认为,对于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必须通过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价值存储」的功能。也就是,平台上价值的增长一定要反映到平台中的原生资产上,使加密货币的原生资产能够随着生态资产的增长而升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那 Nervos 网络这种「价值存储」功能如何实现呢?

结合了将区块链底层和 Layer 2 分层设计的特点,Nervos 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稀缺资源,而在公链中,这个稀缺资源就是全球共识的存储空间。存储本身并不稀缺,拥有共识的存储也不稀缺,但有安全度的存储一定是稀缺的,因为安全需要矿工持续投入资金和电力来提供。

为此,Kevin Wang 和他的团队为 Nervos 提出了一种约束全球状态的定价方法,运用货币政策对状态存储空间进行限制发行,让状态存储空间成为稀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被定价和交易。

在 Nervos 网络中,CKB 代表的是占用全局状态的权利。具体来说,Nervos 将固定空间大小的全局共识存储锚定到原生代币 CKB 上,通过挖矿的方式奖励给矿工,作为保护网络的激励措施。其中出块奖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奖励的都是 CKB 代币。

「基础发行」总供给量有限,大约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所有「基础发行」的代币被挖出。

在 Nervos 的网络系统里, Layer 1 用来存储全局的状态共识,即存储功能,Layer 2 负责的是状态生成,即计算功能。也就是说,业务运算在 Layer 2 上实现,但状态验证和存储,一定要回 Layer 1 上处理。这样,所有接入 CKB 网络的应用,都共享 Layer 1 提供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应用回到 Layer 1 验证或存储数据时,需要向网络支付 CKB 请求矿工验证。

随着 Layer 2 上应用越来越多,生态建设更加繁荣,特定的拥有共识和安全性的存储需求会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带动 CKB 增值,由此产生了生态提供的价值反映到原生代币上的一条路径。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基础设施和社区资源成熟的城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涌入,带动整个城市繁荣后,最后才有可能透过地价的传导,让这个城市的土地增值。让土地增值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做生意、装修转让、开发商品房出售、开发写字楼出租等。

而 Nervos 底层公链原生代币 CKB 代表的是公链存储空间,随着开发者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能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地价增值。生态中任何有价值的应用都会带来对底层公链状态存储的需求,从而链上的任何其他应用的价值都会传导至 CKB,带动 CKB 本身的升值。

不过,Nervos 和比特币一样,采取了有限通缩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稀缺性,但当所有代币被挖完后,矿工激励将只剩下手续费,网络的安全性有可能因为矿工收入下降而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让区块链网络的运营者_(如矿工)_获得足够的补偿,在「基础发行」之外,Nervos 别具创意地提出了一个「二级发行」的概念——CKB 的「二级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发行率逐渐趋近于零。,主要目的是用于补贴矿工,让「基础发行」之后仍然对矿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维护网络安全。

通过「二级发行」这种巧妙的增发方式,Nervos 实现了对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关键资源的 CKB 存储状态收费,并将其转移给提供存储空间的矿工。

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持有 CKB 而没有出售意图的持有者,可以将代币存入并锁定 NervosDAO,以抵消二次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Nervos DAO 是一个智能合约,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功能,或者现在火热的 Staking,对于长期代币的持有者,只要持币用户将代币锁定在 NervosDAO 中,可以得到一定利息作为回报,从而抵消增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设计, Nervos 希望让整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所有人都自驱地为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持续发展。


向中本聪致敬


在亮相一年多的之后,Nervos 团队目前所有的重心皆放在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上。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

23ab15a9ccdeac1a632e05815e1cb4dc.jpg

Nervos 将于 11 月 16 日启动 CKB 主网「Lina」


按照 Nervos 最新公布的消息,当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之时,其底层 CKB 区块链将在创世区块中释放原生代币 CKB 的初始发行量约为 336 亿枚,其中,有 25% 释放后即刻销毁。

所谓即刻销毁,其实是将这 84 亿 CKB 永远冻结在 Nervos 区块链上,旨在致敬中本聪,按照 CKB 代币的公开销售价格,这份送给中本聪的礼物约合 8400 万美元。

这个乐于拿出价值 8400 万美元向中本聪致敬、其核心成员曾经在以太坊早期与 Vitalik 并肩建设的团队当然明白,等到今年第四季度主网上线,其探索之旅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分层的构架设计,还是激励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开发者社区的教育和建设,Nervos 团队为其网络的未来发展设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如果将 Nervos 底层公链看作是一座城市,那么拥有 1 枚 CKB 对应的空间就类似于拥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如同在一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在一个底层公链中,能够为整座城市创造价值的是开发者,通过使用 CKB 的存储空间开发 DApp 或 DeFi 应用,建立一个 Layer 2 应用链,让更多的人来平台上二次开发,或者把这块存储空间像土地一样出租出去,收取固定的利息,才能真正推动 Nervos 网络的健康发展。那才是一个更长的旅途,也是摆在 Nervos 团队面前新的征程。


撰文:LeftOfCenter

你最想让哪个项目成为交易所IEO的对象?

项目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3-21 12:31 • 来自相关话题

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



近期,IEO 似乎很火,火得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2017 年 7 月,Binance 就推出资产发行平台 Launchpad,希望帮助优质区块链项目进行 ICO,当时曾上线 Gifto、BreadWallet 两个项目。但在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受到影响的 Launchpad 在此后逐渐淡出市场。

殊不知,2018 年下半年,交易所为项目发行 IEO 的方式却在韩国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发行的项目自身缺乏引爆市场热情的基因,IEO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 2019 年 1 月,Binance 重启 Launchpad。这背后与行业形势、Binance 品牌流量和韩国市场特点,都有很大关联。

根据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报道的《IEO 正踏向自我毁灭》,业内很多从业人士和专家认为 IEO 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因素在于项目本身的好坏,如果 IEO 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来割韭菜,那么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再玩两到三个月。

现在各个交易所纷纷宣布要推出 IEO 平台,火币今日官宣旗下优选上币通道 Huobi Prime,Bibox 也透露将于近期上线一个类似 IEO 的计划“Bibox Orbit”。主流交易所为了不被其他平台赶超,都在积极寻找优质的项目进行 IEO。

根据币安 Launchpad 即将上线的 Celer Network 的特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Odaily星球日报梳理了以下五个,有类似特点的项目。(Conflux、积木云Blockcloud、MultiVAC、Nervos 和 Thunder)这五个项目中你最希望哪一个上交易所 IEO?


一、Conflux
有图灵奖得主加持的 PoW + DAG 共识机制


Conflux 是一个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区块链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可扩展的 DApp(分布式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Conflux 的特点在于,Conflux 的扩展方案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与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的优势,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既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又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在某些层面上,突破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从而解决了公链可扩展性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注:DAG 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 DAG(有向无环图)。DAG 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 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





(Conflux的实现方案)


简单地在共识机制中增大区块容量以及提高出块率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两种方式均会使区块在网络上传播的延时相对变长,从而在账本中产生很多分叉,不仅浪费计算和网络的资源,也危害了安全性。

与中本聪共识在打包区块时对交易顺序进行严格规范不同,Conflux 乐观地假设,在并存的区块中,交易(Tx,Transactions)是不冲突的,只要所有节点对一致的交易顺序达成共识即可。

基于这一假设,Conflux 首先设立规则将区块们整合为 DAG:每个区块都需要引用一个它的父区块的边(Parent Edges),每个区块也可以引用发生在它之前的,还没有被引用过的区块的边作为他们的引用边(Reference Edges),父边和引用边确定了各个区块之间的先后关系,实现了 DAG 的整体框架,增加了同一时段一起被处理的区块的数量。

相较于比特币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区块的低效模式而言,DAG 结构大大提升了公链的速度。 





(Conflux的架构)


然而 DAG 不能显示同一时段产生的不同区块之间的顺序(即区块全序),为进一步完善区块排序机制,Conflux 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 GHOST(幽灵)协议、拓扑排序。

【Odaily星球日报注:GHOST 协议是一种主链选择协议(不是侧链选择协议)。举例来说:经典的 Proof-of-Work 协议是以取最长的主链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新的 GHOST 协议则是以包含子树数目最多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这可以说是 GHOST 协议和 PoW 协议的最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差别】






Conflux 提出了 Epoch(时段)概念,将细化排列区块全序的步骤拆分成了四步:确认枢轴链(Pivot Chain);排列分叉链的区块;时段(Epoch)内排序;交易(Tx)排序。 


团队背景

联合创始人龙凡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姚期智是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

此外,Conflux 开发团队主要为来自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一流名校学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背景,也具备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科技或金融机构经验。


融资情况

2018 年 12 月,Conflux 基金会募集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 Conflux,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Sequoia China)、Metastable Capital、IMO Ventures、Fundamental Labs 以及知名的中国科技公司。

总结

Conflux 是较晚出现的项目,还处在白皮书 + ppt 阶段。不过 Conflux 有顶尖的技术团队,而且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为其做信任背书,项目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和圈内人的关注。


二、积木云Blockcloud
区块链 + SCN 的新一代 TCP/IP 协议


积木云Blockcloud 属于底层协议级项目,将区块链和 SCN(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建立新一代全球性 TCP/IP 网络,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支撑起千亿量级移动设备的连接。

积木云用区块链改进互联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落地,赋能实体经济。Blockcloud 在近 20 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中排名前五位。











现有的 TCP/IP 并未崩塌,积木云Blockcloud 为什么突然要推出新一代的 TCP/IP?

现有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持核战中军队间的稳定通话,因此采用了基于 IP 地址的点对点通信模式,用中心化的服务器连接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接入互联网,短板渐渐显现。

积木云团队与导师,曾与高铁有关部门合作,在高铁上安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收集器,最终发现传统 TCP/IP 层无法适应高速移动状态中的网络连接,在移动过程中 TCP 不停地中断和重启,导致网络性能激剧下降。为此,积木云引入 SCN 网络,让应用程序之间直接使用服务 ID 而不是 IP 地址进行通信,网络层上新加入的服务访问层 SAL,让服务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应用程序不需要通过服务提供者来连接服务,服务提供者也能无缝地更改地址、迁移服务,提升网络的移动性和可扩展性。 


特点

积木云它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互联网所遇到的问题。现有大多数公链都是应用层的叠加,作为位于 TCP/IP 层的基础协议,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支持。






如果说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应用是汽车,公链是发动机,通证是燃油,那么积木云就是马路。







技术优势

1. SCN 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积木云Blockcloud 引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SCN)。SCN 提供了一种服务感知网络堆栈,应用程序直接在服务名称而不是地址上进行通信。不过,SCN 在服务层面的信任、激励和盈利上存在着短板。区块链则能弥补以上短板。

2. PoS 服务证明机制

为了可靠地验证服务提供商,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服务证明机制(Proof of Service,PoS),借鉴了 IPFS。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矿工对那些发布到网络中服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只有经过验证,服务才可以被发布到网络上,用户才能与其进行连接。

这种验证并非一次性,还有后续随机验证,服务一旦有问题就会被永久下架。

该机制确认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性和贡献,同时消除不良行为者。共识是通过激励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验证者网络达成的。

BLOC 经济激励通证用于奖励服务提供商,矿工则维护分类账和验证服务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在 DAG 基础上,提出 CoDAG 概念

为了适应提供商和订购者的异步交易,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紧凑型有向无环图(CoDAG)。 CoDAG 更适用于在设备移动和离线时记录交易。

PoS 是用来验证服务的真实性,而 CoDAG 则是用来记账的。CoDAG 是一个基于 DAG 的账本结构,允许在整个结构的尾部(或者叶子节点处)附加多个区块,提高了整个账本结构的并行性,适用于去中心网络中的异步操作场景。相比普通的 DAG 结构,CoDAG 采用了更加紧凑齐整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更加紧密相连,恶意节点很难进入,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确定的交易确认时间。


如何改造现有互联网

积木云Blockcloud 用四层架构来实现互联网改造。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图从上往下依次是:

Layer4:接口层,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服务的通信接口;

Layer3:路由层,主要是做映射和中转,也就是说,虽然服务不用去管IP地址这些事了,但网络最终还是要走IP的,这中间有一个映射,就是怎么从服务的名字映射成最终到底IP地址是在哪;

Layer2:质检员,Proof of Service 的共识机制是在这一层,矿工不断地对服务进行检查、抽检,并判断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

Layer1:出纳员,当服务走到这一层,被用户使用后,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一层就相当于出纳员,它负责记账,并把相应的报酬给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积木云中,区块链系统和点对点网络 Coral,共同组成了服务分发骨干网络,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

Blockcloud 在物联网、内容分发网络、高速移动网络、区块链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能被应用。

以物联网为例,据估计,其设备数将从现在的 70 亿台增加到 3 年后的 180 亿。落地却面临缺乏互操作性、难以保证隐私安全和低价值流通等问题。积木云Blockcloud 将利用闲置资源,使得物联网络能为海量动态节点提供支持。

目前,积木云Blockcloud 亚洲官方电报群将近达到 3 万人,积木云Blockcloud 中国粉丝电报群也已接近 2 万人。截止目前,积木云已经顺利搭建起覆盖中、英、韩、越、俄、泰、阿拉伯语,100+ 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 30 万的社群。





(积木云Blockcloud亚洲官方电报群)





(积木云Blockcloud中国粉丝电报群)


团队背景

积木云Blockcloud CEO 明中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普林斯顿、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摩根斯坦利、BAT、华为等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曾参与中国首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此外项目专家顾问团队有 IEEE Fellow 2人,国家千人计划 3 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成员 4 人,教授 15 人,包括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 IETF 前主席 Fred Baker、互联网专家 Shai Mohaban、前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 Hoan Soo Lee 等。


融资情况

积木云Blockcloud 目前已经获得 Genesis Capital(领投),Innoangel Fund,Ok Capital,Neo Global Capital,BKFund,JRR,GBIC,BlockVC,S.capital,Brink Asset Consensus Capital 和 MW Partners 等机构的投资。


总结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积木云Blockcloud 并非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与公链不同,它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是协议级别的公链体系。

积木云Blockcloud 的定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TCP/IP,支持物联网、DAPP 和非区块链应用,技术白皮书却只针对积木云Blockcloud 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描述。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直是大众比较担心的,积木云Blockcloud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否完全打消大众这个顾虑,也是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MultiVAC
引入存储节点 + 弹性设计的分片方案


MultiVAC 利用分片技术扩容的公链项目,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技术优势

1. DApp 开发者可根据业务调节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MultiVAC 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2. 引入存储节点,降低矿工存储成本

为减少存储数据,保证去中心化,MultiVAC 引入了存储节点角色,将节点分为存储节点、矿工节点和轻节点三种,均不需要有全网账本。

分片内矿工节点先选举出块节点、验证并打包交易(此时出块者需要向存储节点调用 Merkle Proof 以证明该笔输入未使用)、分片内广播,然后发送给存储节点同步。

矿工节点的功能是存储摘要信息(区块头),并且负责验证交易,拥有数据的控制权。存储节点存储分片内所有账本,有点类似于超级节点的角色,存储量大,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区别是只存储交易和协助进行交易验证,对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保证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存储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节点基础服务商,类似于网络供应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角色。

该设计的要点在于,矿工节点可以直接用交易的摘要信息 + 交易 + 存储节点提供的证明,来验证交易。只存储交易摘要信息,减少了矿工节点的数据量,也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普通 PC 也可加入。

3. 跨片交易,每一分片内均定时同步其他分片最新情况,固定下来跨片交易的传输量。

MultiVAC 的每一个分片,都会定期同步其他分片的区块头,一个分片里面的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空间在记录其他分片的最新状态,并据此处理跨片交易。

分片 1 在某个时刻发起交易后,该交易在区块高度 h1 被确认;(此时分片 2 的高度为 h2 ),而这笔交易体现在分片 2 上,是需要在分片 2 的某一高度(一般是下一个块,比如 h2+1)读到了来自分片 1 的 h1 高度,才会把钱加上去分片 2。这里可有点像,A 银行账户向 B 行账户汇了一笔钱,A 行显示已经扣款,但 B 行不一定立刻收到,期间跨分片的网络阻塞可能出现交易延迟情况,但不会影响分片内其他交易的正常进行。 MultiVAC 使用了最终一致性的办法保证了分片 2 一定能按顺序获取到所有来自分片 1 的转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跨片交易的成本“固定”下来,不随着跨片交易增多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存储成本很小。


团队背景

MultiVAC 技术团队有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和南洋理工的计算机博士,以及谷歌、Facebook 及美团点评的资深工程专家。


融资情况

MultiVAC 团队于 2018 年年中融资 1500 万美金。官网显示,投资机构来自韩国、美国、欧洲等地,包括 IDG、洪泰资本、九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 NGC、JRR Crypto、Hashed、Arrington XRP 等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总结

MultiVAC 吸取了其他公链项目在技术开发中的不足,采用弹性分片计算构造了算力可以无限扩张的基础公链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分片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对于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赛道优质。

分片技术开发虽然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技术设想在简单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行业其他项目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团队阵容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运营方面都比较强,搭配合理,而且还获得了韩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 MultiVAC 如何根据竞争对项目进行定位对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群至关重要,社群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细节白皮书没有说清楚,比如跨分片机制、分布式存储的激励机制和节点的惩罚机制,通证分配和资金使用还未公布。


四、Nervos Network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网络


Nervos Network 是由 Nervos Foundation 发起并维护的一个公有区块链网络的总称。不是一条单纯的公链,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的网络,与现有的公链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条链上,这是很难去获得最大的优化的,在区块链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论”,一条公链想要同时拥有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舍一取二。

Nervos 通过 Layer1 和 Layer2 在不同的层上实现担任各自的职能,Layer1 负责全球共识,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Layer2 是一套应用链解决方案,保障各个场景下的性能实现。站在整个网络上来看,整个网络同时拥有了这三个性能,来达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平衡。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 Layer2 项目,定位都是当前公链的加速器,且在一般情况下,原生支持的都是ETH;若要支持其他公链,则需再次合作开发。

“带分层的区块链”这一类项目,则自带 Layer2,它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分为两层:Layer1 不关注效率,只关注安全,并为上层链做优化;Layer2 则关注效率性能和易用性。

就这样,区块链的分层网络诞生了,虚拟机只将最终状态上链,而非将信息传递上链,这是相当有价值的理念。

同时,因为该类区块链项目是原生的 Layer2,在设计代币模型方面,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当年“雷电网络为什么不能用 ETH,而要再发个币”这种尴尬局面。


技术优势

1. 一种新的分散式应用范式

NERVOS 设计了一个彻底解耦的分散平台,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这为移动和网页 DApps 带来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2. 准备好真实的应用

Nervos 具有内置的身份支持和灵活的 DApps 信任模型,可以构建真实世界的基于信任的事务。

3. 可于现有系统互操作

Nervos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客户端接口和一小组状态转换语义。现有的系统不必改变他们的编程语言,移动他们的业务规则,或打破他们的工程最佳实践,与世界级的公共区块链集成。


团队背景  

Nervos 发起是人以太坊 Research 团队核心成员 Janx,对移动节点优化、支持分布式身份协议并同步推出侧链方案,让区块链技术真实可落地。

联合创始人谢晗剑是 Cryptape 的创始人,以太坊基金会的前研究员和开发人员,专注于 Casper&Sharding,ethfans.org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Peatio 的前建筑师。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是 imToken 的前首席技术官(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钱包),Yunbi 的前首席技术官,以及 ruby-china.org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2018 年 7 月,Nervos Network 宣布获得 28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万向区块链为本轮领投方,国内参与的 VC 包括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现在支付等。欧美知名机构包括 Polychain Capital、1kx、Blockchain Capital、Multicoin 等也参与了投资。


总结

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竞争非常激烈,Nervos 社群活跃度还有待提高,项目进度也不占优势,但 Nervos 改变了现有的底层数据结构,通过链上共识链下计算的分层架构,既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又大大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后续能否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两座大山,还得看 Nervos 是否有能力解决市场上搭建区块链困难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困难两大难题。


五、Thunder
快慢结合的 Thunderella 双链共识机制


Thunder 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的、快速而可扩展的公有链,追求“大共识”、“大协议”。它是基于 Thunderella 算法搭建的下一代高速低延时区块链代币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是以解决第一代、第二代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功能扩展问题为首要任务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平台,使用自主设计的共识算法,可帮助现有区块链项目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到 1000 倍以上。


技术优势

1. Thunder 共识协议 Thunderella,这是一种新的可证安全的共识协议,克服了传统区块链的两个主要瓶颈:吞吐量和确认时间。

2. 共识机制 Thunderella 运用到了快速链与慢速链,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使交易更快的确认,而且在受到攻击或者大量交易量时也不需要担心造成崩溃或者拥堵产生的影响,因为可以使用慢速链来进行可靠恢复。可以更好的来应对网络扩容所产生的难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网络的环境和可信度要求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 BFT(最传统的拜占庭容错)基本是用于带许可的联盟链环境,而非许可链比如 BTC 和 ETH 等没有采纳的原因。

“双链混合共识结构”这一类项目,会根据网络环境切换运行模式,通过快慢结合的机制,实现“友好环境下瞬间响应,恶意环境下安全可靠”。

比如 Thunder Token 的 Thunderella 共识机制,会将整个网络环境分为友好(快速)和恶意(慢速)。

在友好环境下(3/4 以上诚实节点,保持诚实和在线),整个网络处于快速模式,使用BFT,只需一轮投票,小于 1 秒的时间即可确认交易;而在检测到恶意环境时(恶意节点大于 1/4,小于 1/2),网络自动切换到基础区块链模式(可以是 BTC、ETH 或其他区块链),用来保证安全和数据真实,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切换回快速模式。


团队背景

Thunder CEO Chris Wang 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者,其创办的 Playdom 是全球知名的 SNS 游戏开发商,2010 年将 Playdom 以 5.63 亿美元出售给迪斯尼。而且 Chris Wang 还是阿里巴巴,Glassdoor 和 FlipKart 的早期投资者。

首席科学家 Elaine Shi、科学家 Rafael Pass 均是加密协议、密码协议,共识和博弈论领域核心专家,也是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 IC3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Thunder 投资方包括之前成功孵化投资 IOST,DATA,Lambda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的大都会资本、FBG、Vlane Capital、火币等。


总结

Thunder token 一直以学术界的强背书著称,旨在用 Thunderella 共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市场上宣传资料甚少,公开的宣传资料只有 Elaine Shi 的一段演讲视频和一份论证可行性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不少资本的追捧。

按照 Thunder Toke 的设想,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区块链中的铁三角难题(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相互制约)。

相比 EOS、AE、ACT 等公链提出的百万 TPS 方案,Thunder 更简单、高效更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同时 Thunder 可以用来加速任何已有区块链,可以是 Layer-1 方案也可以是 Layer-2 的方案。但是项目周期太长,盘子太多,不可控因素较多。


结语


以上五个项目均为近期被媒体和评级机构追捧的几个项目,而且目前都尚未上交易所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项目背后皆有资深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学术背景做支撑,尤其是 Conflux,更是有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其首席科学家,为其做信任背书。MultiVAC 主打利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扩容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Nervos 主打“带分层的区块链”,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Thunder 创新“双链混合共识结构”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这四个项目均集中在公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的提高,而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可靠的支持,降低网络拥堵、安全漏洞等问题发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块链生态。尤其是当 5G 和 LoT 时代来临,底层网络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发展,这时候积木云Blockcloud 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查看全部
x1_1.jpg


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




近期,IEO 似乎很火,火得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2017 年 7 月,Binance 就推出资产发行平台 Launchpad,希望帮助优质区块链项目进行 ICO,当时曾上线 Gifto、BreadWallet 两个项目。但在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受到影响的 Launchpad 在此后逐渐淡出市场。

殊不知,2018 年下半年,交易所为项目发行 IEO 的方式却在韩国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发行的项目自身缺乏引爆市场热情的基因,IEO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 2019 年 1 月,Binance 重启 Launchpad。这背后与行业形势、Binance 品牌流量和韩国市场特点,都有很大关联。

根据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报道的《IEO 正踏向自我毁灭》,业内很多从业人士和专家认为 IEO 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因素在于项目本身的好坏,如果 IEO 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来割韭菜,那么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再玩两到三个月。

现在各个交易所纷纷宣布要推出 IEO 平台,火币今日官宣旗下优选上币通道 Huobi Prime,Bibox 也透露将于近期上线一个类似 IEO 的计划“Bibox Orbit”。主流交易所为了不被其他平台赶超,都在积极寻找优质的项目进行 IEO。

根据币安 Launchpad 即将上线的 Celer Network 的特点,Odaily星球日报发现有高估值、学术背景强大、资方雄厚的项目可能成为交易所偏向 IEO 的标的。Odaily星球日报梳理了以下五个,有类似特点的项目。(Conflux、积木云Blockcloud、MultiVAC、Nervos 和 Thunder)这五个项目中你最希望哪一个上交易所 IEO?


一、Conflux
有图灵奖得主加持的 PoW + DAG 共识机制



Conflux 是一个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区块链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可扩展的 DApp(分布式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Conflux 的特点在于,Conflux 的扩展方案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与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的优势,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既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又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在某些层面上,突破了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从而解决了公链可扩展性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注:DAG 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 DAG(有向无环图)。DAG 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 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

x2_1.jpg

(Conflux的实现方案)


简单地在共识机制中增大区块容量以及提高出块率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两种方式均会使区块在网络上传播的延时相对变长,从而在账本中产生很多分叉,不仅浪费计算和网络的资源,也危害了安全性。

与中本聪共识在打包区块时对交易顺序进行严格规范不同,Conflux 乐观地假设,在并存的区块中,交易(Tx,Transactions)是不冲突的,只要所有节点对一致的交易顺序达成共识即可。

基于这一假设,Conflux 首先设立规则将区块们整合为 DAG:每个区块都需要引用一个它的父区块的边(Parent Edges),每个区块也可以引用发生在它之前的,还没有被引用过的区块的边作为他们的引用边(Reference Edges),父边和引用边确定了各个区块之间的先后关系,实现了 DAG 的整体框架,增加了同一时段一起被处理的区块的数量。

相较于比特币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区块的低效模式而言,DAG 结构大大提升了公链的速度。 

x3.jpg

(Conflux的架构)


然而 DAG 不能显示同一时段产生的不同区块之间的顺序(即区块全序),为进一步完善区块排序机制,Conflux 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 GHOST(幽灵)协议、拓扑排序。

【Odaily星球日报注:GHOST 协议是一种主链选择协议(不是侧链选择协议)。举例来说:经典的 Proof-of-Work 协议是以取最长的主链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新的 GHOST 协议则是以包含子树数目最多为基本原则,进行下区块的选择——这可以说是 GHOST 协议和 PoW 协议的最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差别】

x4.jpg


Conflux 提出了 Epoch(时段)概念,将细化排列区块全序的步骤拆分成了四步:确认枢轴链(Pivot Chain);排列分叉链的区块;时段(Epoch)内排序;交易(Tx)排序。 


团队背景

联合创始人龙凡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姚期智是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

此外,Conflux 开发团队主要为来自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一流名校学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背景,也具备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科技或金融机构经验。


融资情况

2018 年 12 月,Conflux 基金会募集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 Conflux,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Sequoia China)、Metastable Capital、IMO Ventures、Fundamental Labs 以及知名的中国科技公司。

总结

Conflux 是较晚出现的项目,还处在白皮书 + ppt 阶段。不过 Conflux 有顶尖的技术团队,而且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为其做信任背书,项目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和圈内人的关注。


二、积木云Blockcloud
区块链 + SCN 的新一代 TCP/IP 协议



积木云Blockcloud 属于底层协议级项目,将区块链和 SCN(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建立新一代全球性 TCP/IP 网络,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支撑起千亿量级移动设备的连接。

积木云用区块链改进互联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落地,赋能实体经济。Blockcloud 在近 20 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中排名前五位。

x5.jpg


x6.jpg


现有的 TCP/IP 并未崩塌,积木云Blockcloud 为什么突然要推出新一代的 TCP/IP?

现有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持核战中军队间的稳定通话,因此采用了基于 IP 地址的点对点通信模式,用中心化的服务器连接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和服务接入互联网,短板渐渐显现。

积木云团队与导师,曾与高铁有关部门合作,在高铁上安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收集器,最终发现传统 TCP/IP 层无法适应高速移动状态中的网络连接,在移动过程中 TCP 不停地中断和重启,导致网络性能激剧下降。为此,积木云引入 SCN 网络,让应用程序之间直接使用服务 ID 而不是 IP 地址进行通信,网络层上新加入的服务访问层 SAL,让服务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应用程序不需要通过服务提供者来连接服务,服务提供者也能无缝地更改地址、迁移服务,提升网络的移动性和可扩展性。 


特点

积木云它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互联网所遇到的问题。现有大多数公链都是应用层的叠加,作为位于 TCP/IP 层的基础协议,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支持。

x7.jpg


如果说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应用是汽车,公链是发动机,通证是燃油,那么积木云就是马路。

x8.jpg



技术优势

1. SCN 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积木云Blockcloud 引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SCN)。SCN 提供了一种服务感知网络堆栈,应用程序直接在服务名称而不是地址上进行通信。不过,SCN 在服务层面的信任、激励和盈利上存在着短板。区块链则能弥补以上短板。

2. PoS 服务证明机制

为了可靠地验证服务提供商,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服务证明机制(Proof of Service,PoS),借鉴了 IPFS。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矿工对那些发布到网络中服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只有经过验证,服务才可以被发布到网络上,用户才能与其进行连接。

这种验证并非一次性,还有后续随机验证,服务一旦有问题就会被永久下架。

该机制确认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性和贡献,同时消除不良行为者。共识是通过激励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验证者网络达成的。

BLOC 经济激励通证用于奖励服务提供商,矿工则维护分类账和验证服务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在 DAG 基础上,提出 CoDAG 概念

为了适应提供商和订购者的异步交易,积木云Blockcloud 设计了紧凑型有向无环图(CoDAG)。 CoDAG 更适用于在设备移动和离线时记录交易。

PoS 是用来验证服务的真实性,而 CoDAG 则是用来记账的。CoDAG 是一个基于 DAG 的账本结构,允许在整个结构的尾部(或者叶子节点处)附加多个区块,提高了整个账本结构的并行性,适用于去中心网络中的异步操作场景。相比普通的 DAG 结构,CoDAG 采用了更加紧凑齐整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更加紧密相连,恶意节点很难进入,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更确定的交易确认时间。


如何改造现有互联网

积木云Blockcloud 用四层架构来实现互联网改造。 

x9.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图从上往下依次是:

Layer4:接口层,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服务的通信接口;

Layer3:路由层,主要是做映射和中转,也就是说,虽然服务不用去管IP地址这些事了,但网络最终还是要走IP的,这中间有一个映射,就是怎么从服务的名字映射成最终到底IP地址是在哪;

Layer2:质检员,Proof of Service 的共识机制是在这一层,矿工不断地对服务进行检查、抽检,并判断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

Layer1:出纳员,当服务走到这一层,被用户使用后,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一层就相当于出纳员,它负责记账,并把相应的报酬给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积木云中,区块链系统和点对点网络 Coral,共同组成了服务分发骨干网络,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

Blockcloud 在物联网、内容分发网络、高速移动网络、区块链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能被应用。

以物联网为例,据估计,其设备数将从现在的 70 亿台增加到 3 年后的 180 亿。落地却面临缺乏互操作性、难以保证隐私安全和低价值流通等问题。积木云Blockcloud 将利用闲置资源,使得物联网络能为海量动态节点提供支持。

目前,积木云Blockcloud 亚洲官方电报群将近达到 3 万人,积木云Blockcloud 中国粉丝电报群也已接近 2 万人。截止目前,积木云已经顺利搭建起覆盖中、英、韩、越、俄、泰、阿拉伯语,100+ 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 30 万的社群。

x10.jpg

(积木云Blockcloud亚洲官方电报群)

x11.jpg

(积木云Blockcloud中国粉丝电报群)


团队背景

积木云Blockcloud CEO 明中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普林斯顿、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摩根斯坦利、BAT、华为等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曾参与中国首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此外项目专家顾问团队有 IEEE Fellow 2人,国家千人计划 3 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成员 4 人,教授 15 人,包括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 IETF 前主席 Fred Baker、互联网专家 Shai Mohaban、前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 Hoan Soo Lee 等。


融资情况

积木云Blockcloud 目前已经获得 Genesis Capital(领投),Innoangel Fund,Ok Capital,Neo Global Capital,BKFund,JRR,GBIC,BlockVC,S.capital,Brink Asset Consensus Capital 和 MW Partners 等机构的投资。


总结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积木云Blockcloud 并非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与公链不同,它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是协议级别的公链体系。

积木云Blockcloud 的定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TCP/IP,支持物联网、DAPP 和非区块链应用,技术白皮书却只针对积木云Blockcloud 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描述。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直是大众比较担心的,积木云Blockcloud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否完全打消大众这个顾虑,也是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MultiVAC
引入存储节点 + 弹性设计的分片方案



MultiVAC 利用分片技术扩容的公链项目,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技术优势

1. DApp 开发者可根据业务调节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MultiVAC 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即基于该公链的 DApp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对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不同维度的需求,底层网络会以此将合约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分片。开发者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部署合约。

2. 引入存储节点,降低矿工存储成本

为减少存储数据,保证去中心化,MultiVAC 引入了存储节点角色,将节点分为存储节点、矿工节点和轻节点三种,均不需要有全网账本。

分片内矿工节点先选举出块节点、验证并打包交易(此时出块者需要向存储节点调用 Merkle Proof 以证明该笔输入未使用)、分片内广播,然后发送给存储节点同步。

矿工节点的功能是存储摘要信息(区块头),并且负责验证交易,拥有数据的控制权。存储节点存储分片内所有账本,有点类似于超级节点的角色,存储量大,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区别是只存储交易和协助进行交易验证,对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保证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存储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节点基础服务商,类似于网络供应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角色。

该设计的要点在于,矿工节点可以直接用交易的摘要信息 + 交易 + 存储节点提供的证明,来验证交易。只存储交易摘要信息,减少了矿工节点的数据量,也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普通 PC 也可加入。

3. 跨片交易,每一分片内均定时同步其他分片最新情况,固定下来跨片交易的传输量。

MultiVAC 的每一个分片,都会定期同步其他分片的区块头,一个分片里面的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空间在记录其他分片的最新状态,并据此处理跨片交易。

分片 1 在某个时刻发起交易后,该交易在区块高度 h1 被确认;(此时分片 2 的高度为 h2 ),而这笔交易体现在分片 2 上,是需要在分片 2 的某一高度(一般是下一个块,比如 h2+1)读到了来自分片 1 的 h1 高度,才会把钱加上去分片 2。这里可有点像,A 银行账户向 B 行账户汇了一笔钱,A 行显示已经扣款,但 B 行不一定立刻收到,期间跨分片的网络阻塞可能出现交易延迟情况,但不会影响分片内其他交易的正常进行。 MultiVAC 使用了最终一致性的办法保证了分片 2 一定能按顺序获取到所有来自分片 1 的转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跨片交易的成本“固定”下来,不随着跨片交易增多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存储成本很小。


团队背景

MultiVAC 技术团队有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和南洋理工的计算机博士,以及谷歌、Facebook 及美团点评的资深工程专家。


融资情况

MultiVAC 团队于 2018 年年中融资 1500 万美金。官网显示,投资机构来自韩国、美国、欧洲等地,包括 IDG、洪泰资本、九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 NGC、JRR Crypto、Hashed、Arrington XRP 等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总结

MultiVAC 吸取了其他公链项目在技术开发中的不足,采用弹性分片计算构造了算力可以无限扩张的基础公链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分片之间进行选择,技术对于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赛道优质。

分片技术开发虽然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技术设想在简单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行业其他项目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团队阵容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运营方面都比较强,搭配合理,而且还获得了韩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 MultiVAC 如何根据竞争对项目进行定位对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群至关重要,社群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细节白皮书没有说清楚,比如跨分片机制、分布式存储的激励机制和节点的惩罚机制,通证分配和资金使用还未公布。


四、Nervos Network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网络



Nervos Network 是由 Nervos Foundation 发起并维护的一个公有区块链网络的总称。不是一条单纯的公链,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设计的网络,与现有的公链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条链上,这是很难去获得最大的优化的,在区块链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论”,一条公链想要同时拥有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舍一取二。

Nervos 通过 Layer1 和 Layer2 在不同的层上实现担任各自的职能,Layer1 负责全球共识,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Layer2 是一套应用链解决方案,保障各个场景下的性能实现。站在整个网络上来看,整个网络同时拥有了这三个性能,来达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平衡。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 Layer2 项目,定位都是当前公链的加速器,且在一般情况下,原生支持的都是ETH;若要支持其他公链,则需再次合作开发。

“带分层的区块链”这一类项目,则自带 Layer2,它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分为两层:Layer1 不关注效率,只关注安全,并为上层链做优化;Layer2 则关注效率性能和易用性。

就这样,区块链的分层网络诞生了,虚拟机只将最终状态上链,而非将信息传递上链,这是相当有价值的理念。

同时,因为该类区块链项目是原生的 Layer2,在设计代币模型方面,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当年“雷电网络为什么不能用 ETH,而要再发个币”这种尴尬局面。


技术优势

1. 一种新的分散式应用范式

NERVOS 设计了一个彻底解耦的分散平台,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这为移动和网页 DApps 带来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2. 准备好真实的应用

Nervos 具有内置的身份支持和灵活的 DApps 信任模型,可以构建真实世界的基于信任的事务。

3. 可于现有系统互操作

Nervos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客户端接口和一小组状态转换语义。现有的系统不必改变他们的编程语言,移动他们的业务规则,或打破他们的工程最佳实践,与世界级的公共区块链集成。


团队背景  

Nervos 发起是人以太坊 Research 团队核心成员 Janx,对移动节点优化、支持分布式身份协议并同步推出侧链方案,让区块链技术真实可落地。

联合创始人谢晗剑是 Cryptape 的创始人,以太坊基金会的前研究员和开发人员,专注于 Casper&Sharding,ethfans.org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Peatio 的前建筑师。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是 imToken 的前首席技术官(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钱包),Yunbi 的前首席技术官,以及 ruby-china.org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2018 年 7 月,Nervos Network 宣布获得 28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万向区块链为本轮领投方,国内参与的 VC 包括经纬中国、九合创投、策源创投、峰瑞资本,imToken,星火矿池,币信,现在支付等。欧美知名机构包括 Polychain Capital、1kx、Blockchain Capital、Multicoin 等也参与了投资。


总结

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竞争非常激烈,Nervos 社群活跃度还有待提高,项目进度也不占优势,但 Nervos 改变了现有的底层数据结构,通过链上共识链下计算的分层架构,既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又大大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后续能否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两座大山,还得看 Nervos 是否有能力解决市场上搭建区块链困难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困难两大难题。


五、Thunder
快慢结合的 Thunderella 双链共识机制



Thunder 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的、快速而可扩展的公有链,追求“大共识”、“大协议”。它是基于 Thunderella 算法搭建的下一代高速低延时区块链代币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是以解决第一代、第二代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功能扩展问题为首要任务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平台,使用自主设计的共识算法,可帮助现有区块链项目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到 1000 倍以上。


技术优势

1. Thunder 共识协议 Thunderella,这是一种新的可证安全的共识协议,克服了传统区块链的两个主要瓶颈:吞吐量和确认时间。

2. 共识机制 Thunderella 运用到了快速链与慢速链,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使交易更快的确认,而且在受到攻击或者大量交易量时也不需要担心造成崩溃或者拥堵产生的影响,因为可以使用慢速链来进行可靠恢复。可以更好的来应对网络扩容所产生的难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网络的环境和可信度要求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 BFT(最传统的拜占庭容错)基本是用于带许可的联盟链环境,而非许可链比如 BTC 和 ETH 等没有采纳的原因。

“双链混合共识结构”这一类项目,会根据网络环境切换运行模式,通过快慢结合的机制,实现“友好环境下瞬间响应,恶意环境下安全可靠”。

比如 Thunder Token 的 Thunderella 共识机制,会将整个网络环境分为友好(快速)和恶意(慢速)。

在友好环境下(3/4 以上诚实节点,保持诚实和在线),整个网络处于快速模式,使用BFT,只需一轮投票,小于 1 秒的时间即可确认交易;而在检测到恶意环境时(恶意节点大于 1/4,小于 1/2),网络自动切换到基础区块链模式(可以是 BTC、ETH 或其他区块链),用来保证安全和数据真实,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切换回快速模式。


团队背景

Thunder CEO Chris Wang 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者,其创办的 Playdom 是全球知名的 SNS 游戏开发商,2010 年将 Playdom 以 5.63 亿美元出售给迪斯尼。而且 Chris Wang 还是阿里巴巴,Glassdoor 和 FlipKart 的早期投资者。

首席科学家 Elaine Shi、科学家 Rafael Pass 均是加密协议、密码协议,共识和博弈论领域核心专家,也是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 IC3 的联合创始人。


融资情况

Thunder 投资方包括之前成功孵化投资 IOST,DATA,Lambda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的大都会资本、FBG、Vlane Capital、火币等。


总结

Thunder token 一直以学术界的强背书著称,旨在用 Thunderella 共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市场上宣传资料甚少,公开的宣传资料只有 Elaine Shi 的一段演讲视频和一份论证可行性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不少资本的追捧。

按照 Thunder Toke 的设想,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区块链中的铁三角难题(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相互制约)。

相比 EOS、AE、ACT 等公链提出的百万 TPS 方案,Thunder 更简单、高效更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同时 Thunder 可以用来加速任何已有区块链,可以是 Layer-1 方案也可以是 Layer-2 的方案。但是项目周期太长,盘子太多,不可控因素较多。


结语


以上五个项目均为近期被媒体和评级机构追捧的几个项目,而且目前都尚未上交易所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项目背后皆有资深的技术团队和强大的学术背景做支撑,尤其是 Conflux,更是有华人世界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其首席科学家,为其做信任背书。MultiVAC 主打利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扩容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云计算领域的“弹性计算网络”的概念。Nervos 主打“带分层的区块链”,允许多路径的可扩展性,交易确定性和低本地延迟,优化了性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Thunder 创新“双链混合共识结构”来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这四个项目均集中在公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的提高,而积木云Blockcloud 比公链更底层,能为公链提供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可靠的支持,降低网络拥堵、安全漏洞等问题发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块链生态。尤其是当 5G 和 LoT 时代来临,底层网络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发展,这时候积木云Blockcloud 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这个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密码朋克,正被区块链和开源精神打动

人物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2-25 12:16 • 来自相关话题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查看全部
5b5976828f2d7.jpg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