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ATOM

“跨链天团”的变革野心

项目fengchao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4 12:56 • 来自相关话题

Gavin Wood(左)与V神


当Cosmos和Polkadot“跨链双雄”陆续落地,2019年成了跨链发展的元年。聚光灯从公链转向跨链,宣称有望解决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2019年,区块链主舞台的灯光从“公链明星队”转向“跨链天团”,这是属于跨链技术大举开发、露脸的一年。这轮新热潮中,Cosmos和Polkadot被称为“跨链双雄”,代表着现阶段跨链领域的最强实力。

3月14日,备受关注的跨链项目Cosmos启动主网,其代币ATOM享受到各大交易所“抢上”的待遇,在OKEx上,ATOM最高涨至7.27美元,相比0.1美元的发行价翻了70多倍;另一个“网红”跨链项目Polkadot(波卡)主网还未上线,代币DOT的期货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最高涨至346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次众筹价,翻了10番。

大举上攻的币价折射出市场对新概念的期待。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跨链技术视为区块链3.0,意义不亚于单机电脑接入互联网。二者都将实现多链互相操作作为终极目标,大有用新技术将区块链带向新纪元的势头。

跨链来袭前,链圈消沉许久,“公链代表团”集体陷入瓶颈期,难以在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上大施拳脚,杀手级DApp没有现身。这些都给了“跨链天团”闪亮登场的契机。

不过,目前各个跨链项目都还处于技术攻坚期。如Cosmos和Polkadot都采用了公证人机制,需要多方作为中介来参与。郭光华认为,这种跨链方式相比严格遵循“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的形式仍有待提高,“跨链想燎原,可能还需30年。”


“跨链双雄”币价高涨


10月12日,在BiKi交易所上,Polkadot代币DOT报价247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轮众筹价上涨605%。最高时,DOT曾涨了近10倍。

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BiKi、MXC等交易所上架的DOT还不是真正的波卡币。Polkadot主网还未上线,各交易所的DOT也不支持充提,将其描述为“期货”更为恰当。





BiKi行情页显示 DOT最高上涨近10倍


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暴涨的币价,让这个还未正式面世的跨链项目引人注目。

Polkadot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人是Gavin Wood。这个名字对币圈人比较陌生,但你一定听过他操刀的另一个项目——以太坊。Gavin Wood曾担任以太坊CTO,制做了以太坊黄皮书,他被称为以太坊的“隐形大脑”,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地位不亚于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

作为区块链2.0的领路人之一,Gavin Wood在以太坊步入正轨后选择离开。或许是深知以太坊等公链的局限性,他最终将目光瞄向了跨链领域。

“一开始只是想尝试去做更有趣的探索,后来发现区块链行业内部越来越具有对抗性。我认为Polkado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对抗这种对抗性的一种手段,成为区块链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一个安全港。”Gavin Wood如此表达他做Polkadot的初衷。

Polkadot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连接,通过复杂的技术的架构,打通各个公链孤岛,让Token、数据和应用可以畅通地在多个公链组成的“公链网络”中轻易流通。

技术大神背书,描画着一幅区块链3.0的蓝图,Polkadot以“明星项目”的头衔被市场追捧便不难理解。

与Polkadot并称为“跨链双雄”的Cosmos也不遑多让。作为第一批启动主网的跨链项目,Cosmos是开启跨链元年的先锋,由大名鼎鼎的拜占庭 Tendermint 团队开发,彭博社曾将其评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项目。

主网上线后,Cosmos代币ATOM随即登陆币安、火币、OKEx、Bitfienx等全球各大主流交易所,最高时曾上涨超7美元。按照其2017年4月众筹时0.1美元的价格来看,ATOM最高涨了70多倍,这一成绩比Polkadot更为耀眼。

身处市场的聚光灯下,拥有高额投资回报率“跨链双雄”让人想起了也曾暴涨的ETH、XRP等神话币种。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题目更难,使命更重。


差异化思路解题“公链互通”


区块链的“新大陆”上,任何技术的革新都在尝试和摸索中进行。相比成熟的互联网,链界没有“巨人的肩膀”。同样,在跨链的复杂领域,各个项目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方式,破解技术实现的路径。

从根本目的看,跨链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将各个公链的“账本”实现互通。举例来说,ETH可以在跨链体系中转换成BTC,而不需要大费周章地通过充提币、买卖交换实现。从“解题思路”来看,Polkadot和Cosmos的想法完全不同。Cosmos 采用区块链间通信协议(IBC)来建立区块链的互操性,这类似于互联网的 TCP/IP 通信协议。由于之前的很多区块链网络(如BTC)并不支持 IBC,因此 Cosmos 使用了“挂钩分区(Peg Zones)”将这些区块链连接到 Cosmos 枢纽(Hub)中,用标准化的语言让这些区块链实现相互通信。





Cosmos网络示意图


通俗点说,Cosmos提供了一种统一规范的账本结构,各个公链依旧是分别记账,但最终这些账目都会记在一个规范的账本里,所有体系中的人都可以沟通和理解。

从理念上看,Cosmos强调“自治”,在枢纽和分区上,各自的验证人节点不同,需要每个参与者自行维护安全。Polkadot的思路是创造一个团结共治的跨链生态。从技术上讲,Polkadot由一系列的平行链(平行链处理交易,并将其结果转移到原始区块链上)、中继链(即连接平行链并确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组件)以及将Polkadot连接到外部区块链的转接桥(Bridge)组成。以记账为例,Polkadot会“派人(验证人节点)”到各个生态合作伙伴中记账,再把这些账本链接起来,以此实现数据和价值互通。在安全性上,Polkadot强调整体安全,全局联动;而Cosmos的各个分区之间相对独立。BEPAL创始人胡园泉认为,Polkadot的异构多链设计保证了多链的可伸缩性、安全一致性和可信任的通讯协议。而Cosmos更像是仅仅把多种不同设计的独立链串联起来,并使其可以相互通讯。“有一个不恰当但是很形象的比喻,Cosmos是建立一个记账模版实现跨链,而Polkadot是派出一队人马去各个公链建立自己的账本实现跨链。”当然,任何技术的迭代都无法一蹴而就,到底Polkadot和Cosmos的两种解题思路谁更符合需求,还存在争议。单从落地速度来看,Cosmos领先了Polkadot一个身位。除了主网已上线之外,Cosmos SDK已经开始被业内所应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今年上线的币安链采用了Cosmos SDK功能,根据币安官方所述,该功能可用来实现基本代币交易的“Bank”角色。Polkadot目前还处在主网上线前夕的准备工作中。几个月前,Gavin Wood透露,Polkadot主网预计在今年底推出。按进度来看,目前其主网接近完成功能完整性,已进入或即将进入第三方审计,审计后才会正式发布。

不过,目前被称为“Polkadot 0.5”版本的实验性网络Kusama已经上线,且已经有一些项目方接入了Kusama平行链进行测试,共同排查和解决未知问题。


元年之后区块链3.0何时来?


除了“跨链双雄”之外,还有不少跨链项目也在2019年崭露头角,如Irisnet、Aion、ICON等。从市场反应来看,今年区块链的主舞台属于“跨链天团”。

纵观区块链的发展,你会发现这并非是巧合:公链阵营已经过多轮洗牌,但现存公链仍各自独立运行,开发者尝试以分片等技术攻克“不可能三角”,效果并不理想。瓶颈期中,极客们也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火币研究院将2019年称为跨链平台落地的元年。对照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可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Polkadot等跨链项目的诞生视作“区块链3.0”的开启:一个多链互相操作的智能合约时代将到来。“此前,区块链1.0是以BTC为代表的数字公有链货币时代;区块链2.0是以ETH、EOS为代表的单链智能合约时代。”单链就像单机电脑或CPU,即使性能再强,没有因特网,无法爆发“小宇宙”。郭光华将区块链1.0比作电报时代,“只能收发消息,而区块链2.0相当于计算机刚诞生,时还没有任何联网接口、协议;区块链3.0相当于今天万物互联的时代。”


区块链3.0的主题是连接


“两台电脑连起来,我们叫做联网。两条链连起来,我们叫做跨链。”那么,万链互联的终极价值网络何时才会到来?郭光华的预期是30年。

尽管高手们扎堆研发跨链,但事实上,整体技术依然非常早期,各个跨链项目都面临缺乏验证人节点的问题,在安全性、效率和体验等方面至少还需要3~5年的优化,才可能实现易用。Polkadot生态项目ChainX CMO沈明琴觉得,跨链需要解决两个难点:一个是如何通过分布式的方式验证原链上的交易状态;另一个是跨链交易要确保原链上的Token总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减少或增多。可见,跨链技术的升级也需要公链跟进配合。京东云区块链运营总监潘熙也已经注意到跨链技术。他认为,跨链离不开每条链本身的发展,包括用户对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共识,“就像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一样,有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完善,再加上5G、云计算、AI、IOT等新技术的加持,才会诞生覆盖范围广阔的杀手级应用,走入大众生活。”就现阶段而言,过多苛求和夸大跨链技术都不可取。以“跨链双雄”为代表的新星们,只是给区块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试图打开一扇新大门。 查看全部
q8bn29f2zenjzyv7!heading.jpg

Gavin Wood(左)与V神


当Cosmos和Polkadot“跨链双雄”陆续落地,2019年成了跨链发展的元年。聚光灯从公链转向跨链,宣称有望解决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2019年,区块链主舞台的灯光从“公链明星队”转向“跨链天团”,这是属于跨链技术大举开发、露脸的一年。这轮新热潮中,Cosmos和Polkadot被称为“跨链双雄”,代表着现阶段跨链领域的最强实力。

3月14日,备受关注的跨链项目Cosmos启动主网,其代币ATOM享受到各大交易所“抢上”的待遇,在OKEx上,ATOM最高涨至7.27美元,相比0.1美元的发行价翻了70多倍;另一个“网红”跨链项目Polkadot(波卡)主网还未上线,代币DOT的期货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最高涨至346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次众筹价,翻了10番。

大举上攻的币价折射出市场对新概念的期待。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跨链技术视为区块链3.0,意义不亚于单机电脑接入互联网。二者都将实现多链互相操作作为终极目标,大有用新技术将区块链带向新纪元的势头。

跨链来袭前,链圈消沉许久,“公链代表团”集体陷入瓶颈期,难以在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上大施拳脚,杀手级DApp没有现身。这些都给了“跨链天团”闪亮登场的契机。

不过,目前各个跨链项目都还处于技术攻坚期。如Cosmos和Polkadot都采用了公证人机制,需要多方作为中介来参与。郭光华认为,这种跨链方式相比严格遵循“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的形式仍有待提高,“跨链想燎原,可能还需30年。”


“跨链双雄”币价高涨


10月12日,在BiKi交易所上,Polkadot代币DOT报价247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轮众筹价上涨605%。最高时,DOT曾涨了近10倍。

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BiKi、MXC等交易所上架的DOT还不是真正的波卡币。Polkadot主网还未上线,各交易所的DOT也不支持充提,将其描述为“期货”更为恰当。

a7g3ys91pj8kdwju!heading.jpg

BiKi行情页显示 DOT最高上涨近10倍


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暴涨的币价,让这个还未正式面世的跨链项目引人注目。

Polkadot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人是Gavin Wood。这个名字对币圈人比较陌生,但你一定听过他操刀的另一个项目——以太坊。Gavin Wood曾担任以太坊CTO,制做了以太坊黄皮书,他被称为以太坊的“隐形大脑”,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地位不亚于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

作为区块链2.0的领路人之一,Gavin Wood在以太坊步入正轨后选择离开。或许是深知以太坊等公链的局限性,他最终将目光瞄向了跨链领域。

“一开始只是想尝试去做更有趣的探索,后来发现区块链行业内部越来越具有对抗性。我认为Polkado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对抗这种对抗性的一种手段,成为区块链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一个安全港。”Gavin Wood如此表达他做Polkadot的初衷。

Polkadot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连接,通过复杂的技术的架构,打通各个公链孤岛,让Token、数据和应用可以畅通地在多个公链组成的“公链网络”中轻易流通。

技术大神背书,描画着一幅区块链3.0的蓝图,Polkadot以“明星项目”的头衔被市场追捧便不难理解。

与Polkadot并称为“跨链双雄”的Cosmos也不遑多让。作为第一批启动主网的跨链项目,Cosmos是开启跨链元年的先锋,由大名鼎鼎的拜占庭 Tendermint 团队开发,彭博社曾将其评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项目。

主网上线后,Cosmos代币ATOM随即登陆币安、火币、OKEx、Bitfienx等全球各大主流交易所,最高时曾上涨超7美元。按照其2017年4月众筹时0.1美元的价格来看,ATOM最高涨了70多倍,这一成绩比Polkadot更为耀眼。

身处市场的聚光灯下,拥有高额投资回报率“跨链双雄”让人想起了也曾暴涨的ETH、XRP等神话币种。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题目更难,使命更重。


差异化思路解题“公链互通”


区块链的“新大陆”上,任何技术的革新都在尝试和摸索中进行。相比成熟的互联网,链界没有“巨人的肩膀”。同样,在跨链的复杂领域,各个项目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方式,破解技术实现的路径。

从根本目的看,跨链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将各个公链的“账本”实现互通。举例来说,ETH可以在跨链体系中转换成BTC,而不需要大费周章地通过充提币、买卖交换实现。从“解题思路”来看,Polkadot和Cosmos的想法完全不同。Cosmos 采用区块链间通信协议(IBC)来建立区块链的互操性,这类似于互联网的 TCP/IP 通信协议。由于之前的很多区块链网络(如BTC)并不支持 IBC,因此 Cosmos 使用了“挂钩分区(Peg Zones)”将这些区块链连接到 Cosmos 枢纽(Hub)中,用标准化的语言让这些区块链实现相互通信。

txaw8llnlu8v9q3y!heading.jpg

Cosmos网络示意图


通俗点说,Cosmos提供了一种统一规范的账本结构,各个公链依旧是分别记账,但最终这些账目都会记在一个规范的账本里,所有体系中的人都可以沟通和理解。

从理念上看,Cosmos强调“自治”,在枢纽和分区上,各自的验证人节点不同,需要每个参与者自行维护安全。Polkadot的思路是创造一个团结共治的跨链生态。从技术上讲,Polkadot由一系列的平行链(平行链处理交易,并将其结果转移到原始区块链上)、中继链(即连接平行链并确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组件)以及将Polkadot连接到外部区块链的转接桥(Bridge)组成。以记账为例,Polkadot会“派人(验证人节点)”到各个生态合作伙伴中记账,再把这些账本链接起来,以此实现数据和价值互通。在安全性上,Polkadot强调整体安全,全局联动;而Cosmos的各个分区之间相对独立。BEPAL创始人胡园泉认为,Polkadot的异构多链设计保证了多链的可伸缩性、安全一致性和可信任的通讯协议。而Cosmos更像是仅仅把多种不同设计的独立链串联起来,并使其可以相互通讯。“有一个不恰当但是很形象的比喻,Cosmos是建立一个记账模版实现跨链,而Polkadot是派出一队人马去各个公链建立自己的账本实现跨链。”当然,任何技术的迭代都无法一蹴而就,到底Polkadot和Cosmos的两种解题思路谁更符合需求,还存在争议。单从落地速度来看,Cosmos领先了Polkadot一个身位。除了主网已上线之外,Cosmos SDK已经开始被业内所应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今年上线的币安链采用了Cosmos SDK功能,根据币安官方所述,该功能可用来实现基本代币交易的“Bank”角色。Polkadot目前还处在主网上线前夕的准备工作中。几个月前,Gavin Wood透露,Polkadot主网预计在今年底推出。按进度来看,目前其主网接近完成功能完整性,已进入或即将进入第三方审计,审计后才会正式发布。

不过,目前被称为“Polkadot 0.5”版本的实验性网络Kusama已经上线,且已经有一些项目方接入了Kusama平行链进行测试,共同排查和解决未知问题。


元年之后区块链3.0何时来?


除了“跨链双雄”之外,还有不少跨链项目也在2019年崭露头角,如Irisnet、Aion、ICON等。从市场反应来看,今年区块链的主舞台属于“跨链天团”。

纵观区块链的发展,你会发现这并非是巧合:公链阵营已经过多轮洗牌,但现存公链仍各自独立运行,开发者尝试以分片等技术攻克“不可能三角”,效果并不理想。瓶颈期中,极客们也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火币研究院将2019年称为跨链平台落地的元年。对照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可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Polkadot等跨链项目的诞生视作“区块链3.0”的开启:一个多链互相操作的智能合约时代将到来。“此前,区块链1.0是以BTC为代表的数字公有链货币时代;区块链2.0是以ETH、EOS为代表的单链智能合约时代。”单链就像单机电脑或CPU,即使性能再强,没有因特网,无法爆发“小宇宙”。郭光华将区块链1.0比作电报时代,“只能收发消息,而区块链2.0相当于计算机刚诞生,时还没有任何联网接口、协议;区块链3.0相当于今天万物互联的时代。”


区块链3.0的主题是连接


“两台电脑连起来,我们叫做联网。两条链连起来,我们叫做跨链。”那么,万链互联的终极价值网络何时才会到来?郭光华的预期是30年。

尽管高手们扎堆研发跨链,但事实上,整体技术依然非常早期,各个跨链项目都面临缺乏验证人节点的问题,在安全性、效率和体验等方面至少还需要3~5年的优化,才可能实现易用。Polkadot生态项目ChainX CMO沈明琴觉得,跨链需要解决两个难点:一个是如何通过分布式的方式验证原链上的交易状态;另一个是跨链交易要确保原链上的Token总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减少或增多。可见,跨链技术的升级也需要公链跟进配合。京东云区块链运营总监潘熙也已经注意到跨链技术。他认为,跨链离不开每条链本身的发展,包括用户对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共识,“就像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一样,有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完善,再加上5G、云计算、AI、IOT等新技术的加持,才会诞生覆盖范围广阔的杀手级应用,走入大众生活。”就现阶段而言,过多苛求和夸大跨链技术都不可取。以“跨链双雄”为代表的新星们,只是给区块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试图打开一扇新大门。

Polkadot项目方成功售出50万DOT代币,估值达12亿美元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6-28 11:07 • 来自相关话题

Polkadot(波卡),这一备受关注的跨链协议项目,其在最近一轮token销售中售出了50万token,虽然该基金会没有具体透露其筹集了多少资金,但据称这一轮的项目估值与《华尔街日报》在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12亿美元相符。

最新一轮的销售活动表明,Polkadot管理团队最后筹集的资金很大可能达到了6000万美元。

Polkadot是瑞士Web3基金会(W3F)的第一个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如果成功,Polkadot将促进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消息传递,从而实现互操作性和可伸缩性。它的第一个客户端是使用Rust编码语言编写,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发布。

 
DOT代币一度因估值过高而销售受阻
 

管理DOT(Polkadot代币)销售的Web3基金会,据称会给那些希望大量买入DOT的机构以及那些愿意基于Polkadot协议的项目方给出折扣条件。这其中包括像AragonOne这样的平台,最近该平台宣布购买了DOT代币。Aragon联合创始人Jorge Izquierdo更是将Polkadot称为“以太坊2.0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此前也有传言称Polkadot的代币估值过高,在本月早些时候,CoinDes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源称,Polkadot估值低于10亿美元,6000万美元融资目标仅完成了25%。

与此同时,The Block又报道称,一些参与第一轮代币融资的投资者,在亚洲的二级市场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他们以每DOT 60 - 80 美元的价格打折出售,而目前的DOT市场价则大约在120美元左右。

据悉,Polkadot在2017年10月的首次代币销售中,以平均每DOT 28.8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00万 DOT代币(占到总供应量的一半),融到了1.44亿美元,不幸的是,其中一些资金在一起智能合约事故中被冻结。

 
市场回暖及竞品Cosmos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Polkadot
 

而近期,随着比特币行情回暖,投资者们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据不愿透露姓名的Polkadot参与者表示:

    “Polkadot与Cosmos之间各有优势,总体来说估值应该相当,而当前Cosmos项目的估值已接近12亿美元,那Polkadot的估值理论上也应该会接近。”


当然,也有人发表了反对意见,一些社区成员认为Polkadot过于中心化,一位Web3的前雇员发表了他自己的担忧:

    “这本质上是由Gavin、Ryan和他们的朋友们运作的区块链。”


 
基金会留下300万DOT,剩余150万DOT仍会对外出售
 

Parity 首席执行官Jutta Steiner 在一月份时告诉媒体说:

    “像polkadot这样的协议,需要广泛的分发,以避免合谋情况的出现,” 她还说自己希望代币持有者能够以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为系统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Web3基金会已售出了550万DOT币,其自身预留了300万DOT,用于监督Polkadot的发展,另有150万个DOT可用于后续销售。根据Polkadot官网的常见问题解答,Polkadot的创始区块共有1000万 DOT。


原文: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6/27/polkadots-sale-of-500000-tokens-closes-successfully-foundation-says-in-nod-of-confidence-to-1-2b-valuation/
作者:Isabel Woodford
编译:洒脱喜 查看全部
740_aHR0cHM6Ly9zMy5jb2ludGVsZWdyYXBoLmNvbS9zdG9yYWdlL3VwbG9hZHMvdmlldy84M2E4Zjk2OWZhYzU1N2I2MzQwY2ViNGJkOGQ2OTY5MC5qcGc.jpg

Polkadot(波卡),这一备受关注的跨链协议项目,其在最近一轮token销售中售出了50万token,虽然该基金会没有具体透露其筹集了多少资金,但据称这一轮的项目估值与《华尔街日报》在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12亿美元相符。

最新一轮的销售活动表明,Polkadot管理团队最后筹集的资金很大可能达到了6000万美元。

Polkadot是瑞士Web3基金会(W3F)的第一个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如果成功,Polkadot将促进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消息传递,从而实现互操作性和可伸缩性。它的第一个客户端是使用Rust编码语言编写,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发布。

 
DOT代币一度因估值过高而销售受阻
 

管理DOT(Polkadot代币)销售的Web3基金会,据称会给那些希望大量买入DOT的机构以及那些愿意基于Polkadot协议的项目方给出折扣条件。这其中包括像AragonOne这样的平台,最近该平台宣布购买了DOT代币。Aragon联合创始人Jorge Izquierdo更是将Polkadot称为“以太坊2.0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此前也有传言称Polkadot的代币估值过高,在本月早些时候,CoinDes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源称,Polkadot估值低于10亿美元,6000万美元融资目标仅完成了25%。

与此同时,The Block又报道称,一些参与第一轮代币融资的投资者,在亚洲的二级市场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他们以每DOT 60 - 80 美元的价格打折出售,而目前的DOT市场价则大约在120美元左右。

据悉,Polkadot在2017年10月的首次代币销售中,以平均每DOT 28.8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00万 DOT代币(占到总供应量的一半),融到了1.44亿美元,不幸的是,其中一些资金在一起智能合约事故中被冻结。

 
市场回暖及竞品Cosmos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Polkadot
 

而近期,随着比特币行情回暖,投资者们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据不愿透露姓名的Polkadot参与者表示:


    “Polkadot与Cosmos之间各有优势,总体来说估值应该相当,而当前Cosmos项目的估值已接近12亿美元,那Polkadot的估值理论上也应该会接近。”



当然,也有人发表了反对意见,一些社区成员认为Polkadot过于中心化,一位Web3的前雇员发表了他自己的担忧:


    “这本质上是由Gavin、Ryan和他们的朋友们运作的区块链。”



 
基金会留下300万DOT,剩余150万DOT仍会对外出售
 

Parity 首席执行官Jutta Steiner 在一月份时告诉媒体说:


    “像polkadot这样的协议,需要广泛的分发,以避免合谋情况的出现,” 她还说自己希望代币持有者能够以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为系统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Web3基金会已售出了550万DOT币,其自身预留了300万DOT,用于监督Polkadot的发展,另有150万个DOT可用于后续销售。根据Polkadot官网的常见问题解答,Polkadot的创始区块共有1000万 DOT。


原文: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6/27/polkadots-sale-of-500000-tokens-closes-successfully-foundation-says-in-nod-of-confidence-to-1-2b-valuation/
作者:Isabel Woodford
编译:洒脱喜

科普 | Cosmos 与 Polkadot 的五大区别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8 13:09 • 来自相关话题

Cosmos 和 Polkadot 都是关注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项目,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两个项目,Linda Xie 发过一串推特介绍过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材料。

虽然已经有很多帖子分析过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了,但是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或者不够详细。通过这篇帖子,我会从架构权衡到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两个项目。

 
为什么要构建一条新的区块链?
 

为什么一些项目要选择从头开始构建一条专门承载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而不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现有的区块链上编写应用程序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搭建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定义的哈希函数,那么把它编写到以太坊上会消耗很多 gas ,因为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都需要在以太坊虚拟机内执行一次。一种解决方案是提议将这个函数作为预编译合约添加至以太坊协议内。但是,除非这个函数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应用程序,否则这项提议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从头开始编写一条新的区块链,你就可以自由灵活地设计区块链的核心逻辑,以此满足你的应用程序的需求。

其次是自治问题。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平台的治理并遵守其规则,从区块时间和 gas 定价之类影响用户体验的规则,到回滚之类改变状态的决策等等。

但相应的,具有自治能力的链失去了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无缝通信的能力,因为应用程序都是搭建在使用不同状态机的区块链上。Cosmos 和 Polkadot 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采用的是 Hub-and-Zone(中心-分区) 模型,Polkadot 则采用的是Relay Chain/Parachain(中继链/平行链)模型。

读者需要对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侧重于梳理二者的不同点。

 
1. 局部安全 vs 全局安全
 

Cosmos 和 Polkadot 采用的安全模型差别极大。简单来说,Polkadot 的工作流程如下:





- Polkadot 的网络架构-


平行链是 Polkadot 网络中的区块链。这些链有自己的状态机、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区块生产者,即核验人(collators)。每条平行链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状态机,而且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特殊功能、共识算法、交易手续费结构等等。在 Polkadot 网络中,所有平行链都有同一条母链,叫做中继链,里面包含了由所有平行链组成的 “全局状态”。中继链拥有自己的共识算法,叫做 GRANDPA 共识(祖父共识),可以迅速将平行链上的区块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模型,Polkadot 的平行链实现了 “安全性共享”——如果中继链上有 1000 名验证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凡是连接到这条中继链的平行链都会受益。这样一来,平行链即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机并自定义规则,又能与成百上千条平行链一起共享母链的安全性。

这种模型的罩门在于由中继链上的验证者来验证平行链上的状态改变。例如,验证者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拒绝某条链上的核验人提议的区块,而且这条中继链上的区块永远无法被添加进全局状态。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Polkadot 对验证者进行混洗,让他们随机验证平行链,降低同一位验证者始终验证同一条平行链的概率。Polkadot 还另设有一类被称为 Fishermen (渔夫)的验证者,他们会不断查验验证者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





- Cosmos的网络架构-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都是独立运行的,并设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而非像 Polkadot 那样采用 局部/全局 的安全性模型。每条链都有自己的共识机制,而且由单独的验证者来负责保护这条链的安全性。Cosmos 网络使用中心-分区模型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个分区(独立的链)都可以通过中心(同样是一条独立的链)向其它分区 “发送代币”。这个协议被称为 IBC (跨链通信),是链与链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代币转账的协议。IBC 协议尚在开发之中,最开始先支持代币转账,最终会支持各类消息的跨链传递。

相比于 Polkadot 的架构而言,Cosmos 的架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分区的状态仅由各自的验证者保护。一个分区想要获得很强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自己的验证者集,这对于小型应用程序来说会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多控制权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亮点。例如,币安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点来充当币安链的验证者,来促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持续运行。这样一来,币安在测试币安链并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控制权。我觉得币安不太可能放弃决定哪些交易可以上链的权力,但若要在以太坊或 Polkadot 平台上开发,就不能不放弃这样的权力。正因如此,我认为 Telegram、Facebook 和 Kakao 这类公司会选择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并掌握其控制权,未来也不太可能与别的链通信。

 
2. 治理和参与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第二个主要差别在于治理和参与。在 Polkadot 网络中,只有一条中继链和一些与这条中继链共享验证者的平行链。根据目前的估算,平行链的数量上限为 100 条,不过未来有可能减少或增加。Polkadot 网络通过拍卖机制来竞拍平行链的使用权——出价最高的人需要在 PoS 系统中锁定一定数量的 DOT (Polkadot 上的原生货币),才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所拍得平行链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要想使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需要购买并锁定大量 DOT ,直到不想再使用这条平行链为止。

Cosmos 网络没有设置固定的参与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中心或分区。中心就是具有自治能力的区块链,专门用来连接其它区块链。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 Cosmos Hub,最近已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另一个是 Iris Hub,旨在连接主要运行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块链 。这种中心-分区模型提高了跨链通信的效率,因为分区链只需要连接到中心,无需连接到其他每条链上。





-中心-分区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连接多条链-


由于参与规则不同,这两个网络在治理流程上也存在差异。在 Polkadot 网络中,治理决策取决于投票者所质押的 DOT 数量。关于链上投票会有一套正式机制,不过尚未最终确定下来,点击此处可了解最新进展。除了采取以质押量决定投票权重的机制之外,Polkadot 还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代表不活跃的权益持有者。委员会最开始由 6 人组成,每两周增加 1 人,直到满 24 人为止。每位委员会成员均通过赞成投票的方式选出。治理流程的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也就是说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中继链的参数,如出块时间、区块奖励等,以及平行链的参与规则。例如,Polkadot 的治理流程可以改变平行链使用权的竞拍机制或所需的 DOT 数量。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 DOT 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随意弃用某条平行链。实际上,DOT 持有者只能改变参与流程。也就是说一旦竞拍下了某条平行链,在整个租期之内都享有这条链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Cosmos 网络不存在单一的 “治理”流程。每个中心和分区都有自己的治理流程,因此没有一套应用于整个系统内所有链的核心规则。我们所说的“Cosmos 治理”指的都是 Cosmos Hub 的治理,即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的那条链。Cosmos Hub 的规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一个文本提议,由 ATOM 持有者进行投票表决,ATOM 的质押量决定了投票权重。想知道提议长什么样子,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治理流程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Chorus One 发布的这篇帖子,是了解 Cosmos Hub 治理机制的入门材料。

 
3. 跨链通信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跨链通信协议及其设计目标。Polkadot 旨在实现平行链之间任意的消息传递。也就是说,平行链 A 可以调用平行链 B 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与平行链 B 之间的代币转账或是其他类型的通信。Cosmos 则聚焦于跨链资产转移,其协议较为简单。目前,这两种通信协议仍待完善细则,而且尚未构建完成。可以查看 IBC(跨链通信)和 ICMP(平行链之间的跨链通信)这两种协议的细则。

跨链通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将一条链上的数据在另一条链上表示出来,而是如何处理链分叉和链重组这样的情况。这是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构架设计上最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跨链通信的安全性,Polkadot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首先是安全性共享机制,降低了信息交换的难度。 共享安全性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平行链都位于同一个安全层级,因此每条链可以彼此信任。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以太坊(安全性较高)和 Verge(安全性较低)的交互操作为例。若想在 Verge 链上表示以太坊,我们可以锁定一些以太坊,然后在 Verge 链上生成 ETH-XVG 代币。然而,由于 Verge 链的安全性较低,攻击者可能会向 Verge 链发动 51% 攻击,并向以太坊区块链发送双花交易,就可以取回比实际拥有数量更多的以太币。因此,在互相发送消息的时候,安全性较高的链很难信任安全性较低的链。如果是在安全层级各不相同的链之间互传消息,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安全性是一种保障跨链通信的良好方式。前提是,这种协议要确保能够经常对验证者进行混洗,再随机分配到各条平行链上。这就会造成经典的 “数据可用性问题”,即每次验证者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上,就需要下载新链的状态。这是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Polkadot 能否解决尚未可知。

其次,Polkadot 引入了 Fisherman(渔夫)的概念,也就是 Polkadot 网络上的 “赏金猎人”,专门监视平行链上的恶意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抵御恶意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如果某条平行链的验证者将一个无效块上链,Fisherman 发现后可以向中继链提交证明,将包括所有平行链在内的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状态进行回滚。在跨链通信期间,最令我们担心的莫过于一条链在重组,另一条链却运行如常。Polkadot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无效块上链,整个网络都会回滚。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跨链通信方式。因为每条链上都有自己的验证者,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区中的验证者串谋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分区需要通信,A 分区需要必须信任 Cosmos Hub(通信枢纽)以及 B 分区中的验证者。从理论上来说,A 分区的人在决定向 B 分区发送信息之前,需要调查一下 B 分区的验证者。不过我觉得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 Polychain Labs 或 Zaki Manian 的 iqlusion 等知名验证者节点可能会验证多条链,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 A 分区的人看到 B 分区是由 Polychain Labs 和 iqlusion 验证的,可能会因此决定信任 B 分区。

然而,即使一条链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也有可能被怀有恶意的攻击者控制,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段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代币分散于不同分区的 Cosmos 网络-


假设上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一种名为 ETM 的代币,即 Ethermint 分区的原生代币。A、B、C 三个分区的用户想要使用 ETM 来运行各自分区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且他们都信任 Ethermint 分区,因此通过跨链通信在各自的分区内接受了一些 ETM 。现在假设 Ethermint 分区的验证者串谋发动双花攻击,任意转移 ETM 代币。这也会对剩余网络造成影响,因为 ETM 代币也存在于其他分区中。不过受波及的只有 Ethermint 或其他分区中的 ETM 代币持有者。Ethermint 分区中的恶意验证者只能毁掉自己的分区,破坏不了其他分区。这就是 Cosmos 架构的目标——确保恶意行为无法影响整个网络。

Polkadot 则不同。如果中继链(全局状态)上发生了无效状态更新,又没被 Fisherman 发现的话,Polkadot 网络中的每条平行链都会受到影响。平行链不能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毕竟它们都共享同一个全局状态。

 
4. 共识算法
 

Polkadot 中继链采用的是 GRANDPA 共识算法。这个算法能让中继链迅速确定来自所有平行链的区块,并且容纳大量验证者(1000 名以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并非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每一个区块进行投票——他们可以只需为自己认为有效的某个区块投票,相当于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也都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种方式,GRANDPA 算法可以找出一组得票数最多的区块,并将这组区块确定了下来。该算法仍处于开发之中,尚不知实际会如何执行。

平行链可以采用不同的共识算法达成局部共识。Polkadot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ubstrate),其中包括 GRANDPA、Rhododendron 和 Aurand 三种开箱即用的共识算法。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算法被加入 Substrate ,皆可应用于 Polkadot 网络。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可以选用的共识算法有很多,只要是符合 ABCI 规范的共识算法即可。 ABCI 规范旨在实现跨链通信的标准化。目前只有 Tendermint 算法符合这个规范,还有另一些团队也在努力开发符合该规范的其他共识算法。从更抽象的层面上来看,Tendermint 算法的原理是让每位验证者都能互相通信,共同决定一个区块能否上链,这样就能实现单一区块层面上的确定性。该算法的速度很快,而且通过了 200 名验证者的压力测试,在 Game of Stakes(权益争夺赛)中的出块时间为 6 秒。Cosmos 团队也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箱即用的 Tendermint 算法。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共识算法,以及 Tendermint 算法的功能。

Tendermint 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验证者之间的通信成本高很高。也就是说,虽然验证者人数在 200 左右的时候,算法的运行速度很快,一旦人数涨到了 2000 ,速度就会慢得多。另一方面需要权衡的是异步环境中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出现网络分区之时,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交易历史最终合并成一个(而另一个交易历史被抛弃)的情况,而是整个网络都将停止运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旦一笔交易得到了“最终确认”,即使是在最差的网络环境下也不会被撤销。

我的个人观点是,基于共识算法来比较这两个项目没什么长远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构架未来都将接受不同的共识算法。如今的绝大多数应用不管使用的是 Tendermint 算法还是 Polkadot 的某个共识算法都可以良好运行。

 
5. Substrate vs Cosmos SDK
 

Polkadot 和 Cosmos 都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分别叫作 Substrate 和 Cosmos SDK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开发者搭建自己的区块链,其中包括各种开箱即用的模块,例如治理模块(投票系统)、质押模块和认证模块等。这两个工具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Cosmos SDK 仅支持 Go 语言,而 Substrate 支持任何可编译为 WASM (Web Assembly) 的语言,给予了开发者更多灵活性。

这两个工具包都是构建区块链的全新框架,未来几年还将新增更多功能。关于这两个工具包的深度剖析以及使用这两个工具包开发应用程序的详细体验需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在推特上给我 @juliankoh 留言。

 
结论
 

虽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写的也很详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Cosmos 和 Polkadot 之间的不同点很难把握,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捕捉到。要全方位了解这两个项目绝非易事,毕竟项目文件随时都可能改动。这两个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一年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可能很快就不成立了。总而言之,我认为 Polkadot 相比 Cosmos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
    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相比跨平行链的合约调用更侧重于不限类型的信息传递(这一用例目前尚不明确)
    1.0 版本的开发者似乎多一些


反过来,Cosmos 相比 Polkadot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Cosmos 已经上线了,Polkadot 还没上线
    Polkadot 的平行链参与流程限制性更强,而且成本更高
    更能满足特定项目(如币安)对自定义的需求
    平行链上验证者的恶意行为会波及整个网络。在 Cosmos 网络中,恶意行为只能破坏个别分区和资产
    已经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资产转移的难度。目前已经有经过验证的用例。



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朋友,尤其是来自 Cosmos 团队的 Zaki Manian 和 Gautier Marin ,以及来自 Polkadot 团队的 Alistair Stewart 。NEAR Protocol (Alex Skidanov) 发布的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很棒,对我理解这两个项目给予了很大帮助。Linda Xie 整理出来的关于 Polkadot 和 Cosmos 的链接帮助我缩小了文章的范围,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特别感谢 Cheryl Yeoh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为我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并且对本文进行了审校。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juliankoh/5-differences-between-cosmos-polkadot-67f09535594b 作者: Julian Koh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查看全部
Polkadot-VS-Cosmos.jpg

Cosmos 和 Polkadot 都是关注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项目,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两个项目,Linda Xie 发过一串推特介绍过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材料。

虽然已经有很多帖子分析过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了,但是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或者不够详细。通过这篇帖子,我会从架构权衡到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两个项目。

 
为什么要构建一条新的区块链?
 

为什么一些项目要选择从头开始构建一条专门承载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而不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现有的区块链上编写应用程序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搭建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定义的哈希函数,那么把它编写到以太坊上会消耗很多 gas ,因为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都需要在以太坊虚拟机内执行一次。一种解决方案是提议将这个函数作为预编译合约添加至以太坊协议内。但是,除非这个函数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应用程序,否则这项提议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从头开始编写一条新的区块链,你就可以自由灵活地设计区块链的核心逻辑,以此满足你的应用程序的需求。

其次是自治问题。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平台的治理并遵守其规则,从区块时间和 gas 定价之类影响用户体验的规则,到回滚之类改变状态的决策等等。

但相应的,具有自治能力的链失去了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无缝通信的能力,因为应用程序都是搭建在使用不同状态机的区块链上。Cosmos 和 Polkadot 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采用的是 Hub-and-Zone(中心-分区) 模型,Polkadot 则采用的是Relay Chain/Parachain(中继链/平行链)模型。

读者需要对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侧重于梳理二者的不同点。

 
1. 局部安全 vs 全局安全
 

Cosmos 和 Polkadot 采用的安全模型差别极大。简单来说,Polkadot 的工作流程如下:

201906180734231.png

- Polkadot 的网络架构-


平行链是 Polkadot 网络中的区块链。这些链有自己的状态机、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区块生产者,即核验人(collators)。每条平行链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状态机,而且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特殊功能、共识算法、交易手续费结构等等。在 Polkadot 网络中,所有平行链都有同一条母链,叫做中继链,里面包含了由所有平行链组成的 “全局状态”。中继链拥有自己的共识算法,叫做 GRANDPA 共识(祖父共识),可以迅速将平行链上的区块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模型,Polkadot 的平行链实现了 “安全性共享”——如果中继链上有 1000 名验证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凡是连接到这条中继链的平行链都会受益。这样一来,平行链即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机并自定义规则,又能与成百上千条平行链一起共享母链的安全性。

这种模型的罩门在于由中继链上的验证者来验证平行链上的状态改变。例如,验证者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拒绝某条链上的核验人提议的区块,而且这条中继链上的区块永远无法被添加进全局状态。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Polkadot 对验证者进行混洗,让他们随机验证平行链,降低同一位验证者始终验证同一条平行链的概率。Polkadot 还另设有一类被称为 Fishermen (渔夫)的验证者,他们会不断查验验证者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

201906180734232.png

- Cosmos的网络架构-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都是独立运行的,并设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而非像 Polkadot 那样采用 局部/全局 的安全性模型。每条链都有自己的共识机制,而且由单独的验证者来负责保护这条链的安全性。Cosmos 网络使用中心-分区模型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个分区(独立的链)都可以通过中心(同样是一条独立的链)向其它分区 “发送代币”。这个协议被称为 IBC (跨链通信),是链与链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代币转账的协议。IBC 协议尚在开发之中,最开始先支持代币转账,最终会支持各类消息的跨链传递。

相比于 Polkadot 的架构而言,Cosmos 的架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分区的状态仅由各自的验证者保护。一个分区想要获得很强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自己的验证者集,这对于小型应用程序来说会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多控制权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亮点。例如,币安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点来充当币安链的验证者,来促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持续运行。这样一来,币安在测试币安链并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控制权。我觉得币安不太可能放弃决定哪些交易可以上链的权力,但若要在以太坊或 Polkadot 平台上开发,就不能不放弃这样的权力。正因如此,我认为 Telegram、Facebook 和 Kakao 这类公司会选择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并掌握其控制权,未来也不太可能与别的链通信。

 
2. 治理和参与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第二个主要差别在于治理和参与。在 Polkadot 网络中,只有一条中继链和一些与这条中继链共享验证者的平行链。根据目前的估算,平行链的数量上限为 100 条,不过未来有可能减少或增加。Polkadot 网络通过拍卖机制来竞拍平行链的使用权——出价最高的人需要在 PoS 系统中锁定一定数量的 DOT (Polkadot 上的原生货币),才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所拍得平行链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要想使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需要购买并锁定大量 DOT ,直到不想再使用这条平行链为止。

Cosmos 网络没有设置固定的参与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中心或分区。中心就是具有自治能力的区块链,专门用来连接其它区块链。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 Cosmos Hub,最近已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另一个是 Iris Hub,旨在连接主要运行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块链 。这种中心-分区模型提高了跨链通信的效率,因为分区链只需要连接到中心,无需连接到其他每条链上。

201906180734243.png

-中心-分区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连接多条链-


由于参与规则不同,这两个网络在治理流程上也存在差异。在 Polkadot 网络中,治理决策取决于投票者所质押的 DOT 数量。关于链上投票会有一套正式机制,不过尚未最终确定下来,点击此处可了解最新进展。除了采取以质押量决定投票权重的机制之外,Polkadot 还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代表不活跃的权益持有者。委员会最开始由 6 人组成,每两周增加 1 人,直到满 24 人为止。每位委员会成员均通过赞成投票的方式选出。治理流程的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也就是说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中继链的参数,如出块时间、区块奖励等,以及平行链的参与规则。例如,Polkadot 的治理流程可以改变平行链使用权的竞拍机制或所需的 DOT 数量。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 DOT 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随意弃用某条平行链。实际上,DOT 持有者只能改变参与流程。也就是说一旦竞拍下了某条平行链,在整个租期之内都享有这条链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Cosmos 网络不存在单一的 “治理”流程。每个中心和分区都有自己的治理流程,因此没有一套应用于整个系统内所有链的核心规则。我们所说的“Cosmos 治理”指的都是 Cosmos Hub 的治理,即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的那条链。Cosmos Hub 的规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一个文本提议,由 ATOM 持有者进行投票表决,ATOM 的质押量决定了投票权重。想知道提议长什么样子,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治理流程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Chorus One 发布的这篇帖子,是了解 Cosmos Hub 治理机制的入门材料。

 
3. 跨链通信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跨链通信协议及其设计目标。Polkadot 旨在实现平行链之间任意的消息传递。也就是说,平行链 A 可以调用平行链 B 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与平行链 B 之间的代币转账或是其他类型的通信。Cosmos 则聚焦于跨链资产转移,其协议较为简单。目前,这两种通信协议仍待完善细则,而且尚未构建完成。可以查看 IBC(跨链通信)和 ICMP(平行链之间的跨链通信)这两种协议的细则。

跨链通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将一条链上的数据在另一条链上表示出来,而是如何处理链分叉和链重组这样的情况。这是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构架设计上最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跨链通信的安全性,Polkadot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首先是安全性共享机制,降低了信息交换的难度。 共享安全性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平行链都位于同一个安全层级,因此每条链可以彼此信任。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以太坊(安全性较高)和 Verge(安全性较低)的交互操作为例。若想在 Verge 链上表示以太坊,我们可以锁定一些以太坊,然后在 Verge 链上生成 ETH-XVG 代币。然而,由于 Verge 链的安全性较低,攻击者可能会向 Verge 链发动 51% 攻击,并向以太坊区块链发送双花交易,就可以取回比实际拥有数量更多的以太币。因此,在互相发送消息的时候,安全性较高的链很难信任安全性较低的链。如果是在安全层级各不相同的链之间互传消息,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安全性是一种保障跨链通信的良好方式。前提是,这种协议要确保能够经常对验证者进行混洗,再随机分配到各条平行链上。这就会造成经典的 “数据可用性问题”,即每次验证者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上,就需要下载新链的状态。这是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Polkadot 能否解决尚未可知。

其次,Polkadot 引入了 Fisherman(渔夫)的概念,也就是 Polkadot 网络上的 “赏金猎人”,专门监视平行链上的恶意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抵御恶意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如果某条平行链的验证者将一个无效块上链,Fisherman 发现后可以向中继链提交证明,将包括所有平行链在内的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状态进行回滚。在跨链通信期间,最令我们担心的莫过于一条链在重组,另一条链却运行如常。Polkadot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无效块上链,整个网络都会回滚。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跨链通信方式。因为每条链上都有自己的验证者,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区中的验证者串谋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分区需要通信,A 分区需要必须信任 Cosmos Hub(通信枢纽)以及 B 分区中的验证者。从理论上来说,A 分区的人在决定向 B 分区发送信息之前,需要调查一下 B 分区的验证者。不过我觉得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 Polychain Labs 或 Zaki Manian 的 iqlusion 等知名验证者节点可能会验证多条链,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 A 分区的人看到 B 分区是由 Polychain Labs 和 iqlusion 验证的,可能会因此决定信任 B 分区。

然而,即使一条链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也有可能被怀有恶意的攻击者控制,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段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906180734244.png

-代币分散于不同分区的 Cosmos 网络-


假设上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一种名为 ETM 的代币,即 Ethermint 分区的原生代币。A、B、C 三个分区的用户想要使用 ETM 来运行各自分区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且他们都信任 Ethermint 分区,因此通过跨链通信在各自的分区内接受了一些 ETM 。现在假设 Ethermint 分区的验证者串谋发动双花攻击,任意转移 ETM 代币。这也会对剩余网络造成影响,因为 ETM 代币也存在于其他分区中。不过受波及的只有 Ethermint 或其他分区中的 ETM 代币持有者。Ethermint 分区中的恶意验证者只能毁掉自己的分区,破坏不了其他分区。这就是 Cosmos 架构的目标——确保恶意行为无法影响整个网络。

Polkadot 则不同。如果中继链(全局状态)上发生了无效状态更新,又没被 Fisherman 发现的话,Polkadot 网络中的每条平行链都会受到影响。平行链不能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毕竟它们都共享同一个全局状态。

 
4. 共识算法
 

Polkadot 中继链采用的是 GRANDPA 共识算法。这个算法能让中继链迅速确定来自所有平行链的区块,并且容纳大量验证者(1000 名以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并非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每一个区块进行投票——他们可以只需为自己认为有效的某个区块投票,相当于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也都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种方式,GRANDPA 算法可以找出一组得票数最多的区块,并将这组区块确定了下来。该算法仍处于开发之中,尚不知实际会如何执行。

平行链可以采用不同的共识算法达成局部共识。Polkadot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ubstrate),其中包括 GRANDPA、Rhododendron 和 Aurand 三种开箱即用的共识算法。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算法被加入 Substrate ,皆可应用于 Polkadot 网络。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可以选用的共识算法有很多,只要是符合 ABCI 规范的共识算法即可。 ABCI 规范旨在实现跨链通信的标准化。目前只有 Tendermint 算法符合这个规范,还有另一些团队也在努力开发符合该规范的其他共识算法。从更抽象的层面上来看,Tendermint 算法的原理是让每位验证者都能互相通信,共同决定一个区块能否上链,这样就能实现单一区块层面上的确定性。该算法的速度很快,而且通过了 200 名验证者的压力测试,在 Game of Stakes(权益争夺赛)中的出块时间为 6 秒。Cosmos 团队也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箱即用的 Tendermint 算法。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共识算法,以及 Tendermint 算法的功能。

Tendermint 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验证者之间的通信成本高很高。也就是说,虽然验证者人数在 200 左右的时候,算法的运行速度很快,一旦人数涨到了 2000 ,速度就会慢得多。另一方面需要权衡的是异步环境中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出现网络分区之时,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交易历史最终合并成一个(而另一个交易历史被抛弃)的情况,而是整个网络都将停止运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旦一笔交易得到了“最终确认”,即使是在最差的网络环境下也不会被撤销。

我的个人观点是,基于共识算法来比较这两个项目没什么长远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构架未来都将接受不同的共识算法。如今的绝大多数应用不管使用的是 Tendermint 算法还是 Polkadot 的某个共识算法都可以良好运行。

 
5. Substrate vs Cosmos SDK
 

Polkadot 和 Cosmos 都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分别叫作 Substrate 和 Cosmos SDK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开发者搭建自己的区块链,其中包括各种开箱即用的模块,例如治理模块(投票系统)、质押模块和认证模块等。这两个工具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Cosmos SDK 仅支持 Go 语言,而 Substrate 支持任何可编译为 WASM (Web Assembly) 的语言,给予了开发者更多灵活性。

这两个工具包都是构建区块链的全新框架,未来几年还将新增更多功能。关于这两个工具包的深度剖析以及使用这两个工具包开发应用程序的详细体验需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在推特上给我 @juliankoh 留言。

 
结论
 

虽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写的也很详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Cosmos 和 Polkadot 之间的不同点很难把握,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捕捉到。要全方位了解这两个项目绝非易事,毕竟项目文件随时都可能改动。这两个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一年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可能很快就不成立了。总而言之,我认为 Polkadot 相比 Cosmos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
    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相比跨平行链的合约调用更侧重于不限类型的信息传递(这一用例目前尚不明确)
    1.0 版本的开发者似乎多一些



反过来,Cosmos 相比 Polkadot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Cosmos 已经上线了,Polkadot 还没上线
    Polkadot 的平行链参与流程限制性更强,而且成本更高
    更能满足特定项目(如币安)对自定义的需求
    平行链上验证者的恶意行为会波及整个网络。在 Cosmos 网络中,恶意行为只能破坏个别分区和资产
    已经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资产转移的难度。目前已经有经过验证的用例。




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朋友,尤其是来自 Cosmos 团队的 Zaki Manian 和 Gautier Marin ,以及来自 Polkadot 团队的 Alistair Stewart 。NEAR Protocol (Alex Skidanov) 发布的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很棒,对我理解这两个项目给予了很大帮助。Linda Xie 整理出来的关于 Polkadot 和 Cosmos 的链接帮助我缩小了文章的范围,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特别感谢 Cheryl Yeoh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为我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并且对本文进行了审校。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juliankoh/5-differences-between-cosmos-polkadot-67f09535594b 作者: Julian Koh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深度 | 从 Polkadot、Cosmos 的权益质押机制看区块链治理

攻略cryptovalley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8 12:47 • 来自相关话题

2019年,迎合数字资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发展趋势的公司增长迅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个新兴行业的核心叫做权益服务(Staking-as-a-Service),因其优势明显,被Tezos、Decred和Cosmos等项目相继采纳。

就像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中的矿池聚集了矿工的哈希值一样,这类项目允许资产规模较小的持币者也能利用他们的权益(Stake)来换取相应的区块奖励。

分析师预计,随着这类平台用消减费用等手段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Staking-as-a-Service市场竞争将加剧,随之导致加密经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我们期望,在管理层面上,Staking-as-a-Service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该预见到,这些公司在影响协议方向时收取的费用会逐步演化出带有政治意味的利益集团。

本文由网络安全咨询专家Max Fiege研究撰写,由加密谷独家编译。


PoS机制的政治性


所有依赖于流动性权益证明(LPoS)或权益证明(PoS)的网络都规定,作为验证人,你必须在网络中投放不低于下限的资产。不符合条件的持币者可以将其原生资产委托或汇集到一个现成的验证人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依然可以根据资产份额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利。

下表说明了各个产品所需投放的阈值,这导致大多持币人被排除在外。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Cosmos的阈值为前100名的网络验证人。在撰写本文时,10,000个ATOM能达到此要求的最低标准。
    Decred的阈值取决于“票价”,在撰写本文时,其“票价”为120 DCR。
    Polkadot主网尚未上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IOU市场来估算DOT价格。
    Tezos最近的投票决定将最低阈值由10,000 XTZ降至8,000 XTZ。这一变化于夏天生效。


虽然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美元价值和原生资产阈值都有所波动,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指标都倾向于权益持有者的上层。

这一阈值也使得区块的传播时间趋于正常化(因验证人越多,区块被验证的时间也越长),确保验证人能得到相应的收益。这种二阶效应也激励着权益持有者增加并汇集更多的资产,以抵消因权益生产和治理网络的发言权上所产生的通胀影响。

但是,必须指出,拥有治理网络的发言权扭曲了Staking-as-a-Service的自身特性,让我们将其视为商品。这不一定准确。

对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资产持有者拥有发言权含义不尽相同,但事实已经证明,其价值非同小可:

    Decred:在Politeia财政部门中,有10%的区块奖励专门用来奖赏“持票人”。持票人可以提交并随后投票支持提案。他们目前拥有约610,000 的DCR或1500万美元的“干粉”(意指其流动性强),用于在社区内资助有益的活动(例如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会议旅行等)。而无法成为持票人的持币者可以将他们的DCR与VSP(Voting Service Provider)汇集在一起,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和收益权。
    Tezos:面包师(即:验证人)在每个提案期内,都可以对多达20个的提案进行投票。根据Tezos的治理机制来看,此提案期在每个96天的周期内将持续约24天。与Decred中的持票人不同,面包师们不能获得资金上的奖励;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提案中他们可以获得通胀资金的发票,这是与5.51%的年度区块奖励比例完全独立的奖励。
    Cosmos:验证人可以随时提交提案,然而他们必须提供512 枚ATOM才能进行为期两周的投票。如提案成功,验证人收到退款;若失败,他们将失去所提供的 ATOM。这些失去的ATOM 会被汇集到社区资金池,旨在改善Cosmos网络的安全性、实用性,继续提供价值。目前验证人无法使用社区资金池的资金,但早期治理经验显示,系统更偏向于Politeia的机制。


正如公司倡导建立良好的商业规则与友好的政府关系一样,这些建立在网络上的团队都想在治理提案控制权上逐步优化。他们需要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资金,从其成员和粉丝那里获得支持,得到社区论坛上的认可,来尽量降低因大众资金过于强大导致的原始协议变更这一结构性风险。因为,委托或汇集公众资金到少数人手中将会变得政治化,若一个验证人太过强大,则其他人的意愿会被扭曲,无法实现。


Staking-as-a-Service的模式进化


选择一个诚实的矿池具有市场层面的影响,而委托给特定的验证人则会产生网络管理层面的影响。就前者而言,你能把区块奖励份额分配到多个矿池;而后者,你的决策可能成为清算社区基金的决定性投票。

可能有人会说,2014年的Ghash.io矿池事件就是反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工作量证明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权益证明则会越来越政治化。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能够按照BTC矿池一样的路径来发展。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传统的政治框架。在历史上,掌权者通常会对寻租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以对抗威胁。这里是一些例子:

    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早期的天主教会在整个中世纪依然坚挺;
    尽管劳动权益保护被写入法律,但工人要交的联盟会费(即:工会费),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依然在增加;
    党派成员都期望在他们的任期内对成员体系进行排名;
    美国医学协会的成立,最初是为了对联邦政府的医疗立法和监管行为进行标准化。然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组织。


如果这一政治框架发生在“链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加上现在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即使支出了交易费,收支也能达到动态平衡。

但显然,在市场饱和期出现争议性提案时,后面的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个验证人或权益池将向特定的人群推销自己。在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以后,验证人和权益池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操控网络,收取5-10%的手续费用而不是1%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新的持币者将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权益资产汇集到特定的验证人手里,如果他们想参与网络治理而不仅仅是资产投机的话。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冲突的结果:

    资金分配:由于像Decred和Cosmos这样的网络上,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以后任意的资金提案将更不被重视。如果一个网络能存活十年,持币者觉得时机合适时,数十亿美元的“干粉”资本将被自由分配。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产品开发或开源硬件生产,或者干脆邀请前100名持币者组织参与豪华邮轮之旅。为了维持资本配置的投票权,上调资金下限可能会让token持有者产生焦虑感。
    核心开发人员情绪:Tezos这样的网络允许持币者通过投票对原始协议进行变更。在早期,大多数重要的技术提案都来自于核心开发团队,例如Nomadic Labs。然而随着网络发展,缺乏经验者或者恶意开发人员改变原始协议的风险也会逐渐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核心开发人员可以“变身”为验证人或权益池,来提高其声誉,并为自己提供资金。
    权益资产阈值:当前的权益证明网络(POS)采用多种方法来确认验证人。从以太坊需要32 ETH,到Tezos需要8,000 XTZ和Cosmos只取前一百个持币者地址,各类方法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发现最理想的资产阈值,而其他网络也会效仿。


然而,如果扩大验证池会威胁到老牌验证人的资金收入,他们可能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进取心的验证人可以找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持币者,让他们在支付更高的费用来进行提案的前提下成为验证人。

以上事例不仅说明了在数字资产中为何会出现政治框架,还强调了从长远来看,网络稳定性尤其重要。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人的权益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这与BTC所推行的反脆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占主导地位的PoW型的数字资产所受到的攻击面会越来越小,而运用PoS模式的则相反。这导致的管理需求将以权益费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造成无谓的损失,类似于传统政治体制中的游说或赞助。

如此看来, PoS会给区块链带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像Coinbase和Binance这样的大型交易所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可以承受亏损,而大多数持币者对网络治理毫不关心。

正如BTC重新改写了货币史一般,我们应该预见到,运用PoS机制的数字资产将在链上重现政治集团。长期来看,即使像以太坊2.0这样没有链上治理机制的网络,其硬分叉所构成的威胁也不一定会比PoW系统所受的威胁小。

当然,开发人员能否设计出一个永久存续的网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不可一世的帝国都会瞬间灭亡,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呢?


Max Fiege   作者
Potter Li   翻译
来源:加密谷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查看全部
201906181111231.jpg

2019年,迎合数字资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发展趋势的公司增长迅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个新兴行业的核心叫做权益服务(Staking-as-a-Service),因其优势明显,被Tezos、Decred和Cosmos等项目相继采纳。

就像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中的矿池聚集了矿工的哈希值一样,这类项目允许资产规模较小的持币者也能利用他们的权益(Stake)来换取相应的区块奖励。

分析师预计,随着这类平台用消减费用等手段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Staking-as-a-Service市场竞争将加剧,随之导致加密经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我们期望,在管理层面上,Staking-as-a-Service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该预见到,这些公司在影响协议方向时收取的费用会逐步演化出带有政治意味的利益集团。

本文由网络安全咨询专家Max Fiege研究撰写,由加密谷独家编译。


PoS机制的政治性


所有依赖于流动性权益证明(LPoS)或权益证明(PoS)的网络都规定,作为验证人,你必须在网络中投放不低于下限的资产。不符合条件的持币者可以将其原生资产委托或汇集到一个现成的验证人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依然可以根据资产份额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利。

下表说明了各个产品所需投放的阈值,这导致大多持币人被排除在外。

201906181111245.png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Cosmos的阈值为前100名的网络验证人。在撰写本文时,10,000个ATOM能达到此要求的最低标准。
    Decred的阈值取决于“票价”,在撰写本文时,其“票价”为120 DCR。
    Polkadot主网尚未上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IOU市场来估算DOT价格。
    Tezos最近的投票决定将最低阈值由10,000 XTZ降至8,000 XTZ。这一变化于夏天生效。



虽然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美元价值和原生资产阈值都有所波动,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指标都倾向于权益持有者的上层。

这一阈值也使得区块的传播时间趋于正常化(因验证人越多,区块被验证的时间也越长),确保验证人能得到相应的收益。这种二阶效应也激励着权益持有者增加并汇集更多的资产,以抵消因权益生产和治理网络的发言权上所产生的通胀影响。

但是,必须指出,拥有治理网络的发言权扭曲了Staking-as-a-Service的自身特性,让我们将其视为商品。这不一定准确。

对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资产持有者拥有发言权含义不尽相同,但事实已经证明,其价值非同小可:


    Decred:在Politeia财政部门中,有10%的区块奖励专门用来奖赏“持票人”。持票人可以提交并随后投票支持提案。他们目前拥有约610,000 的DCR或1500万美元的“干粉”(意指其流动性强),用于在社区内资助有益的活动(例如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会议旅行等)。而无法成为持票人的持币者可以将他们的DCR与VSP(Voting Service Provider)汇集在一起,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和收益权。
    Tezos:面包师(即:验证人)在每个提案期内,都可以对多达20个的提案进行投票。根据Tezos的治理机制来看,此提案期在每个96天的周期内将持续约24天。与Decred中的持票人不同,面包师们不能获得资金上的奖励;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提案中他们可以获得通胀资金的发票,这是与5.51%的年度区块奖励比例完全独立的奖励。
    Cosmos:验证人可以随时提交提案,然而他们必须提供512 枚ATOM才能进行为期两周的投票。如提案成功,验证人收到退款;若失败,他们将失去所提供的 ATOM。这些失去的ATOM 会被汇集到社区资金池,旨在改善Cosmos网络的安全性、实用性,继续提供价值。目前验证人无法使用社区资金池的资金,但早期治理经验显示,系统更偏向于Politeia的机制。



正如公司倡导建立良好的商业规则与友好的政府关系一样,这些建立在网络上的团队都想在治理提案控制权上逐步优化。他们需要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资金,从其成员和粉丝那里获得支持,得到社区论坛上的认可,来尽量降低因大众资金过于强大导致的原始协议变更这一结构性风险。因为,委托或汇集公众资金到少数人手中将会变得政治化,若一个验证人太过强大,则其他人的意愿会被扭曲,无法实现。


Staking-as-a-Service的模式进化


选择一个诚实的矿池具有市场层面的影响,而委托给特定的验证人则会产生网络管理层面的影响。就前者而言,你能把区块奖励份额分配到多个矿池;而后者,你的决策可能成为清算社区基金的决定性投票。

可能有人会说,2014年的Ghash.io矿池事件就是反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工作量证明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权益证明则会越来越政治化。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能够按照BTC矿池一样的路径来发展。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传统的政治框架。在历史上,掌权者通常会对寻租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以对抗威胁。这里是一些例子:


    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早期的天主教会在整个中世纪依然坚挺;
    尽管劳动权益保护被写入法律,但工人要交的联盟会费(即:工会费),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依然在增加;
    党派成员都期望在他们的任期内对成员体系进行排名;
    美国医学协会的成立,最初是为了对联邦政府的医疗立法和监管行为进行标准化。然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组织。



如果这一政治框架发生在“链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加上现在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即使支出了交易费,收支也能达到动态平衡。

但显然,在市场饱和期出现争议性提案时,后面的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个验证人或权益池将向特定的人群推销自己。在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以后,验证人和权益池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操控网络,收取5-10%的手续费用而不是1%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新的持币者将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权益资产汇集到特定的验证人手里,如果他们想参与网络治理而不仅仅是资产投机的话。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冲突的结果:


    资金分配:由于像Decred和Cosmos这样的网络上,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以后任意的资金提案将更不被重视。如果一个网络能存活十年,持币者觉得时机合适时,数十亿美元的“干粉”资本将被自由分配。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产品开发或开源硬件生产,或者干脆邀请前100名持币者组织参与豪华邮轮之旅。为了维持资本配置的投票权,上调资金下限可能会让token持有者产生焦虑感。
    核心开发人员情绪:Tezos这样的网络允许持币者通过投票对原始协议进行变更。在早期,大多数重要的技术提案都来自于核心开发团队,例如Nomadic Labs。然而随着网络发展,缺乏经验者或者恶意开发人员改变原始协议的风险也会逐渐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核心开发人员可以“变身”为验证人或权益池,来提高其声誉,并为自己提供资金。
    权益资产阈值:当前的权益证明网络(POS)采用多种方法来确认验证人。从以太坊需要32 ETH,到Tezos需要8,000 XTZ和Cosmos只取前一百个持币者地址,各类方法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发现最理想的资产阈值,而其他网络也会效仿。



然而,如果扩大验证池会威胁到老牌验证人的资金收入,他们可能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进取心的验证人可以找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持币者,让他们在支付更高的费用来进行提案的前提下成为验证人。

以上事例不仅说明了在数字资产中为何会出现政治框架,还强调了从长远来看,网络稳定性尤其重要。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人的权益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这与BTC所推行的反脆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占主导地位的PoW型的数字资产所受到的攻击面会越来越小,而运用PoS模式的则相反。这导致的管理需求将以权益费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造成无谓的损失,类似于传统政治体制中的游说或赞助。

如此看来, PoS会给区块链带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像Coinbase和Binance这样的大型交易所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可以承受亏损,而大多数持币者对网络治理毫不关心。

正如BTC重新改写了货币史一般,我们应该预见到,运用PoS机制的数字资产将在链上重现政治集团。长期来看,即使像以太坊2.0这样没有链上治理机制的网络,其硬分叉所构成的威胁也不一定会比PoW系统所受的威胁小。

当然,开发人员能否设计出一个永久存续的网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不可一世的帝国都会瞬间灭亡,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呢?


Max Fiege   作者
Potter Li   翻译
来源:加密谷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Cosmos主网正式上线,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协议IBC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4 13:53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3月14日早晨7时,备受区块链社区期待的跨链项目Cosmos正式上线了它的主网Cosmos Hub。

目前,在验证者正式投票激活所谓的区块链间通信(IBC)协议之前,网络用户将无法在区块链之间互换token或以其他方式让现有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smos Hub。(截至发稿时,已有个别交易所上线ATOM token IOU,交易价格约为42元,较融资时涨幅超过6000%,但成交量较小,投资者需谨慎)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和发展,Cosmos网络的第一阶段已经到来。在2016年夏季首次推出区块链互操作性平台概念后,Cosmos在2017年的ICO活动中筹集了价值168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从那时起,Tendermint公司,这家Cosmos网络背后的核心技术营利实体,已发布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初步产品。

Tendermint公司董事Zaki Manian对CoinDesk表示:

    “我们希望将区块链开发周期从构思到实施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就是我们试图改变区块链行业的方式。”


因此,Manian表示,Cosmo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早在2018年2月就已经被币安交易所等知名加密货币公司所使用。

此外,Tendermint Core 是Manian设想的另一个关键工具,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区块链空间的创新障碍”,并最终帮助“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Manian表示:

    “在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中,(你将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金融体系,该体系按规模运作,其可以由做不同事情的个人、专用的区块链所组成。”


 
验证者实际体验Cosmos Hub
 

今天的发布是朝着更广泛、更广阔的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愿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实现”,Manian指出。

Cosmos Hub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更广泛的验证者生态系统(即在网络上持有token的实体),而Manian的团队则会继续努力实现跨链功能。





Cosmos hubs

    “为了实现区块链链接的整体愿景,需要有一组生态运营者来协调这个区块链网络,”Manian说。


通常,在类似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中,这些验证者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服务器和消耗大量电力来竞争区块奖励的矿工。

另一方面,在一个PoS系统中的验证者,是系统基于抵押token度量来进行“选择”的,这些验证者负责参与区块创建和交易终结。

    “在PoS系统,系统的成本和回报是内部的,”Manian解释说,“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分配奖励,分配投机者税收系统,惩罚恶意行为的人,以及惩罚离线的人。”


他补充说:

    “所有这些都必须是系统内部的,这就是为什么PoS是比PoW更重要的工程壮举。”


虽然Cosmos的参与者成功地用大约200台计算机服务器测试了这个验证系统,但在今天之前,参与者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价值赌注。

而根据Manian的说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

 
先投票传输ATOM,再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Cosmos用户还不能转移他们持有的ATOM token。





Zaki Manian(via Tendermint)


而一旦系统和验证程序集都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token持有者将投票决定何时启用实时Atom传输。

此后,全网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将新的区块链(也称为“zone”)连接到Cosmos Hub,并开始交换异构加密货币和非互换代币(NFT)。

    “在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问题、更新和错误,” 致力于支持Cosmos网络的非盈利组织InterChain基金会表示,其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说:

    “现有的工具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且涉及到了Interchain基金会或者Tendermint团队控制之外的风险…请格外小心!”


 
抵押即服务
 

Manian告诉记者,在Cosmos Hub的发布中,目前有70个验证者致力于保护网络安全,其中一些验证者专注于为更广泛的ATOM持有者提供抵押token服务。

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像是用户出租加密资产以获得回报,并可能会因此鼓励新用户蜂拥至Cosmos生态系统。

Union Marketplace,此类服务的提供商,其创始人Shayne Copla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验证者将出现“跨网络声誉层”,他说:

    “如果你看看这些不同的抵押服务提供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同时在几个网络上进行交易。” 他指的是其他的抵押网络,例如Tezos和基于Tendermint的Loom,“现在,由于Cosmos是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抵押和委托链,它将重点关注验证者的跨网络声誉。”


据悉,这些抵押者获得的奖励通常是ATOM token,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是替代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

虽然Union Marketplace已悄悄地收集了约230个的验证者,但 Coplan预计,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后,其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试验这类服务。

验证者创业公司Certus One的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告诉记者:

    “从散户投资者到投资基金,有很多人对这些类型的投资服务感兴趣,很多大基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文:A Blockchain to Connect All Blockchains, Cosmos Is Officially Live
作者:Christine Kim
编译:隔夜的粥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70269238.jpg

北京时间3月14日早晨7时,备受区块链社区期待的跨链项目Cosmos正式上线了它的主网Cosmos Hub。

目前,在验证者正式投票激活所谓的区块链间通信(IBC)协议之前,网络用户将无法在区块链之间互换token或以其他方式让现有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smos Hub。(截至发稿时,已有个别交易所上线ATOM token IOU,交易价格约为42元,较融资时涨幅超过6000%,但成交量较小,投资者需谨慎)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和发展,Cosmos网络的第一阶段已经到来。在2016年夏季首次推出区块链互操作性平台概念后,Cosmos在2017年的ICO活动中筹集了价值168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从那时起,Tendermint公司,这家Cosmos网络背后的核心技术营利实体,已发布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初步产品。

Tendermint公司董事Zaki Manian对CoinDesk表示:


    “我们希望将区块链开发周期从构思到实施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就是我们试图改变区块链行业的方式。”



因此,Manian表示,Cosmo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早在2018年2月就已经被币安交易所等知名加密货币公司所使用。

此外,Tendermint Core 是Manian设想的另一个关键工具,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区块链空间的创新障碍”,并最终帮助“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Manian表示:


    “在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中,(你将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金融体系,该体系按规模运作,其可以由做不同事情的个人、专用的区块链所组成。”



 
验证者实际体验Cosmos Hub
 

今天的发布是朝着更广泛、更广阔的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愿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实现”,Manian指出。

Cosmos Hub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更广泛的验证者生态系统(即在网络上持有token的实体),而Manian的团队则会继续努力实现跨链功能。

Screen-Shot-2019-03-13-at-6.46_.36-PM-768x423_.png

Cosmos hubs


    “为了实现区块链链接的整体愿景,需要有一组生态运营者来协调这个区块链网络,”Manian说。



通常,在类似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中,这些验证者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服务器和消耗大量电力来竞争区块奖励的矿工。

另一方面,在一个PoS系统中的验证者,是系统基于抵押token度量来进行“选择”的,这些验证者负责参与区块创建和交易终结。


    “在PoS系统,系统的成本和回报是内部的,”Manian解释说,“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分配奖励,分配投机者税收系统,惩罚恶意行为的人,以及惩罚离线的人。”



他补充说:


    “所有这些都必须是系统内部的,这就是为什么PoS是比PoW更重要的工程壮举。”



虽然Cosmos的参与者成功地用大约200台计算机服务器测试了这个验证系统,但在今天之前,参与者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价值赌注。

而根据Manian的说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

 
先投票传输ATOM,再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Cosmos用户还不能转移他们持有的ATOM token。

ZakiManian-Cosmos.jpeg

Zaki Manian(via Tendermint)


而一旦系统和验证程序集都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token持有者将投票决定何时启用实时Atom传输。

此后,全网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将新的区块链(也称为“zone”)连接到Cosmos Hub,并开始交换异构加密货币和非互换代币(NFT)。


    “在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问题、更新和错误,” 致力于支持Cosmos网络的非盈利组织InterChain基金会表示,其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说:

    “现有的工具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且涉及到了Interchain基金会或者Tendermint团队控制之外的风险…请格外小心!”



 
抵押即服务
 

Manian告诉记者,在Cosmos Hub的发布中,目前有70个验证者致力于保护网络安全,其中一些验证者专注于为更广泛的ATOM持有者提供抵押token服务。

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像是用户出租加密资产以获得回报,并可能会因此鼓励新用户蜂拥至Cosmos生态系统。

Union Marketplace,此类服务的提供商,其创始人Shayne Copla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验证者将出现“跨网络声誉层”,他说:


    “如果你看看这些不同的抵押服务提供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同时在几个网络上进行交易。” 他指的是其他的抵押网络,例如Tezos和基于Tendermint的Loom,“现在,由于Cosmos是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抵押和委托链,它将重点关注验证者的跨网络声誉。”



据悉,这些抵押者获得的奖励通常是ATOM token,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是替代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

虽然Union Marketplace已悄悄地收集了约230个的验证者,但 Coplan预计,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后,其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试验这类服务。

验证者创业公司Certus One的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告诉记者:


    “从散户投资者到投资基金,有很多人对这些类型的投资服务感兴趣,很多大基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文:A Blockchain to Connect All Blockchains, Cosmos Is Officially Live
作者:Christine Kim
编译:隔夜的粥

Cosmos的前世今生、未来前景和投资价值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3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际,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1confirmation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Nick Tomaino 撰文阐述他们投资 Cosmos 的理论。1confirmation 是密码货币领域重要的投资机构,其 LP 包括 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Mark Cuban 等人,投资了 Coinbase、dYdX、MakerDAO、Augur、Nervos 等项目。Tomaino曾经就职于 Coinbase,负责商务拓展工作。

    链闻必须向读者说明,Nick Tomaino 是 Cosmos 的投资者。该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希望帮助读者了解 Cosmos 这个重要项目。


Cosmos 是一个旨在使区块链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和框架。有人将 Cosmos 网络称为「区块链互联网」,这是个很棒的网络传播点。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红爆网络的传播点已经将加密货币的市值推到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为世界贡献出有意义的产品。

在加密货币领域,很难找到爆红的网络传播点和有用的产品两者兼备的项目,而 Cosmos 两者都占据。

不同于大多数在网络上爆红的项目,在过去的 4 年多时间里,有使命感的 Cosmos 团队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网将面向全世界发布,有可能推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链代币、具有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实现实时最终确认、DApp 开发者体验更佳的方向发展。

 
Cosmos 的起源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权益证明区块链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错方向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在同年发表了《Tendermint:无挖矿的共识》的白皮书。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大量分布式节点就共识达成一致,而无需中本聪共识依赖的 PoW 工作量证明挖矿。

中本聪共识是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局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费网络外部的资源才能达成共识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识算法是第一个引入 staking 权益质押、验证、领导轮流选举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聪共识的局限性。

多年来,Tendermint 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实验,但缺乏实际用例。2016 年,Tendermint 首席技术官 Ethan Buchman 在《Tendermint:区块链时代的拜占庭容错》的论文中描述了 Tendermint 与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关系。Ethan Buchman 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理论中使用 Tendermint 的想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

在 2014 至 2017 年那个「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的时代,许多人认为 Tendermint 最好在私有区块链中使用。它曾用于 Hyperledger Burrow,允许一组企业在一组许可的节点上达成共识。Tendermint 在早期引起过一些人的兴趣,但是这些早期的对 Tendermint 的实施均未真正实现过。

 
区块链开发者的新框架
 

Cosmos 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是基于 Golang 编程语言构建区块链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基于 Tendermint 共识,使用高效的 Golang 语言构建自己的可扩展区块链。

虽然对于开放式金融领域高币值、低吞吐量的交易来说,以太坊还是个运行地不错的平台,但 Cosmos SDK 可以开辟低币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约 200 笔交易。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实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这个项目,这可以让 Solidity 和 Vyper 开发者能够访问可扩展性更高的环境。

Cosmos Network 背后的团队一直在建设,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与比特币挂钩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两个有趣的例子。





 
通向加密货币的自我主权桥梁
 

如果想保持行业根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加密货币社区的活动自由至关重要。如今 99% 的币币交易集中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第三方桥梁对某些人来说固然很好,但审查、安全漏洞、盗窃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连接加密货币社区的自我主权桥梁是行业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链通信 IBC 协议和 Tendermint 汇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跨链通信 IBC,并连接「枢纽 hub」而获得 Cosmos 网络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会是主要的枢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如果你正在构建如 Nomic 这样的与比特币挂钩的项目,便可以通过跨链通信连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与所有连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币进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广泛连接的枢纽之上的接口,可以让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链通信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这种新构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社区。

 
ATOM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作用
 

所有基于代币的模型都面临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产品成功,那么代币能捕获价值吗?对 Cosmos 而言,问题便是:若开发人员使用 Cosmos SDK,并通过跨链通信层连接到 Cosmos 枢纽,ATOM 会捕获长期价值吗?

尚无定论,但 ATOM 的工作代币模型有合理的论据。ATOM 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进行「staking」来验证交易,或将代币委托给自己选择的验证者,从而为 Comsos 网络提供安全性。这种验证工作对该网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进行 staking的奖励是获得更多的 ATOM,以及在未来有可能获得其他代币。数百名验证者参与了 Game of Stakes 测试网实验,说明社区对支持该网络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 Cosmos Hub 在跨 Cosmos 网络连接多条区块链时非常有用,并且跨链实现了交易价值,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人认为该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并意识到 staking 赚取的收益很有价值。社区坚定的信念是赋予代币价值的原因,如果从产品角度看,Cosmos 网络是成功的,那么有理由相信 ATOM 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以太坊将 ETH 作为以太坊 2.0 工作和功能兼备的代币,但 Cosmos 计划实施双代币模型:ATOM 是网络中的委托代币,而 Photon 则是功能型代币。关于功能性代币 Photon 的详情,将由主网上线后由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添加费用代币来决定。按计划,费用代币不会进行 ICO,将被空投到 ETH 持有者,并分发给验证者,这可能会给 ATOM 带来更多价值。

 
开放性问题


Cosmos 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100 个验证者是否会使网络过于中心化?
    Cosmos 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最佳方式吗?
    跨链原子交换会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代币的互操作性是否足够?
    是否需要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来实现跨项目协同效应,推动生态向前发展?
    Cosmos Hub 会成为主导枢纽吗?抑或会有另一个枢纽兴起?



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Nick Tomaino;编译:钱刚) 查看全部
201903130243053983.jpg


    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际,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1confirmation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Nick Tomaino 撰文阐述他们投资 Cosmos 的理论。1confirmation 是密码货币领域重要的投资机构,其 LP 包括 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Mark Cuban 等人,投资了 Coinbase、dYdX、MakerDAO、Augur、Nervos 等项目。Tomaino曾经就职于 Coinbase,负责商务拓展工作。

    链闻必须向读者说明,Nick Tomaino 是 Cosmos 的投资者。该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希望帮助读者了解 Cosmos 这个重要项目。



Cosmos 是一个旨在使区块链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和框架。有人将 Cosmos 网络称为「区块链互联网」,这是个很棒的网络传播点。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红爆网络的传播点已经将加密货币的市值推到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为世界贡献出有意义的产品。

在加密货币领域,很难找到爆红的网络传播点和有用的产品两者兼备的项目,而 Cosmos 两者都占据。

不同于大多数在网络上爆红的项目,在过去的 4 年多时间里,有使命感的 Cosmos 团队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网将面向全世界发布,有可能推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链代币、具有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实现实时最终确认、DApp 开发者体验更佳的方向发展。

 
Cosmos 的起源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权益证明区块链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错方向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在同年发表了《Tendermint:无挖矿的共识》的白皮书。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大量分布式节点就共识达成一致,而无需中本聪共识依赖的 PoW 工作量证明挖矿。

中本聪共识是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局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费网络外部的资源才能达成共识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识算法是第一个引入 staking 权益质押、验证、领导轮流选举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聪共识的局限性。

多年来,Tendermint 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实验,但缺乏实际用例。2016 年,Tendermint 首席技术官 Ethan Buchman 在《Tendermint:区块链时代的拜占庭容错》的论文中描述了 Tendermint 与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关系。Ethan Buchman 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理论中使用 Tendermint 的想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

在 2014 至 2017 年那个「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的时代,许多人认为 Tendermint 最好在私有区块链中使用。它曾用于 Hyperledger Burrow,允许一组企业在一组许可的节点上达成共识。Tendermint 在早期引起过一些人的兴趣,但是这些早期的对 Tendermint 的实施均未真正实现过。

 
区块链开发者的新框架
 

Cosmos 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是基于 Golang 编程语言构建区块链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基于 Tendermint 共识,使用高效的 Golang 语言构建自己的可扩展区块链。

虽然对于开放式金融领域高币值、低吞吐量的交易来说,以太坊还是个运行地不错的平台,但 Cosmos SDK 可以开辟低币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约 200 笔交易。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实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这个项目,这可以让 Solidity 和 Vyper 开发者能够访问可扩展性更高的环境。

Cosmos Network 背后的团队一直在建设,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与比特币挂钩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两个有趣的例子。

201903130243154750.jpg

 
通向加密货币的自我主权桥梁
 

如果想保持行业根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加密货币社区的活动自由至关重要。如今 99% 的币币交易集中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第三方桥梁对某些人来说固然很好,但审查、安全漏洞、盗窃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连接加密货币社区的自我主权桥梁是行业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链通信 IBC 协议和 Tendermint 汇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跨链通信 IBC,并连接「枢纽 hub」而获得 Cosmos 网络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会是主要的枢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如果你正在构建如 Nomic 这样的与比特币挂钩的项目,便可以通过跨链通信连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与所有连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币进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广泛连接的枢纽之上的接口,可以让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链通信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这种新构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社区。

 
ATOM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作用
 

所有基于代币的模型都面临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产品成功,那么代币能捕获价值吗?对 Cosmos 而言,问题便是:若开发人员使用 Cosmos SDK,并通过跨链通信层连接到 Cosmos 枢纽,ATOM 会捕获长期价值吗?

尚无定论,但 ATOM 的工作代币模型有合理的论据。ATOM 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进行「staking」来验证交易,或将代币委托给自己选择的验证者,从而为 Comsos 网络提供安全性。这种验证工作对该网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进行 staking的奖励是获得更多的 ATOM,以及在未来有可能获得其他代币。数百名验证者参与了 Game of Stakes 测试网实验,说明社区对支持该网络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 Cosmos Hub 在跨 Cosmos 网络连接多条区块链时非常有用,并且跨链实现了交易价值,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人认为该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并意识到 staking 赚取的收益很有价值。社区坚定的信念是赋予代币价值的原因,如果从产品角度看,Cosmos 网络是成功的,那么有理由相信 ATOM 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以太坊将 ETH 作为以太坊 2.0 工作和功能兼备的代币,但 Cosmos 计划实施双代币模型:ATOM 是网络中的委托代币,而 Photon 则是功能型代币。关于功能性代币 Photon 的详情,将由主网上线后由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添加费用代币来决定。按计划,费用代币不会进行 ICO,将被空投到 ETH 持有者,并分发给验证者,这可能会给 ATOM 带来更多价值。

 
开放性问题


Cosmos 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100 个验证者是否会使网络过于中心化?
    Cosmos 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最佳方式吗?
    跨链原子交换会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代币的互操作性是否足够?
    是否需要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来实现跨项目协同效应,推动生态向前发展?
    Cosmos Hub 会成为主导枢纽吗?抑或会有另一个枢纽兴起?




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Nick Tomaino;编译:钱刚)

香港一加密货币交易所将应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技术

资讯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9-01-23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将为即将成立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交易匹配技术。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周二宣布,其千年交易配套引擎已被AAX选中,AAX是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TOM集团推出的新交易平台。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AAX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匹配引擎产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ATOM集团周二发表的另一份声明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还向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和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ATOM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Lin表示,千年交易系统将帮助AAX构建确保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安全、可信”交易的平台。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使AAX能够提供“可扩展”和“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为了使该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即将到来的交易所,ATOM集团表示将与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Kroll合作。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越来越希望从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公司采购其基础设施。

去年4月,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与纳斯达克合作,利用其SMARTS市场监控技术自动检测任何可能的价格操纵或其他非法活动。最近推出的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DX.Exchange也选用了纳斯达克的匹配引擎产品。

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与ASX这样的一些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尚未采用该技术。

然而,在2017年中期,其一家子公司与IBM合作,试图使用区块链将证券所有权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资本结构数字化。 


原文:London Stock Exchange’s Trading Tech to Power New Crypto Exchange
来源:Coindesk
作者:Yogita Khatri
编译:Miracle Zhang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757200469-860x430.jpg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将为即将成立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交易匹配技术。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周二宣布,其千年交易配套引擎已被AAX选中,AAX是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TOM集团推出的新交易平台。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AAX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匹配引擎产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ATOM集团周二发表的另一份声明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还向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和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ATOM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Lin表示,千年交易系统将帮助AAX构建确保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安全、可信”交易的平台。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使AAX能够提供“可扩展”和“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为了使该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即将到来的交易所,ATOM集团表示将与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Kroll合作。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越来越希望从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公司采购其基础设施。

去年4月,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与纳斯达克合作,利用其SMARTS市场监控技术自动检测任何可能的价格操纵或其他非法活动。最近推出的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DX.Exchange也选用了纳斯达克的匹配引擎产品。

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与ASX这样的一些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尚未采用该技术。

然而,在2017年中期,其一家子公司与IBM合作,试图使用区块链将证券所有权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资本结构数字化。 


原文:London Stock Exchange’s Trading Tech to Power New Crypto Exchange
来源:Coindesk
作者:Yogita Khatri
编译:Miracle Zhang

科普 | Cosmos 与 Polkadot 的五大区别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8 13:09 • 来自相关话题

Cosmos 和 Polkadot 都是关注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项目,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两个项目,Linda Xie 发过一串推特介绍过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材料。

虽然已经有很多帖子分析过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了,但是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或者不够详细。通过这篇帖子,我会从架构权衡到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两个项目。

 
为什么要构建一条新的区块链?
 

为什么一些项目要选择从头开始构建一条专门承载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而不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现有的区块链上编写应用程序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搭建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定义的哈希函数,那么把它编写到以太坊上会消耗很多 gas ,因为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都需要在以太坊虚拟机内执行一次。一种解决方案是提议将这个函数作为预编译合约添加至以太坊协议内。但是,除非这个函数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应用程序,否则这项提议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从头开始编写一条新的区块链,你就可以自由灵活地设计区块链的核心逻辑,以此满足你的应用程序的需求。

其次是自治问题。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平台的治理并遵守其规则,从区块时间和 gas 定价之类影响用户体验的规则,到回滚之类改变状态的决策等等。

但相应的,具有自治能力的链失去了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无缝通信的能力,因为应用程序都是搭建在使用不同状态机的区块链上。Cosmos 和 Polkadot 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采用的是 Hub-and-Zone(中心-分区) 模型,Polkadot 则采用的是Relay Chain/Parachain(中继链/平行链)模型。

读者需要对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侧重于梳理二者的不同点。

 
1. 局部安全 vs 全局安全
 

Cosmos 和 Polkadot 采用的安全模型差别极大。简单来说,Polkadot 的工作流程如下:





- Polkadot 的网络架构-


平行链是 Polkadot 网络中的区块链。这些链有自己的状态机、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区块生产者,即核验人(collators)。每条平行链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状态机,而且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特殊功能、共识算法、交易手续费结构等等。在 Polkadot 网络中,所有平行链都有同一条母链,叫做中继链,里面包含了由所有平行链组成的 “全局状态”。中继链拥有自己的共识算法,叫做 GRANDPA 共识(祖父共识),可以迅速将平行链上的区块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模型,Polkadot 的平行链实现了 “安全性共享”——如果中继链上有 1000 名验证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凡是连接到这条中继链的平行链都会受益。这样一来,平行链即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机并自定义规则,又能与成百上千条平行链一起共享母链的安全性。

这种模型的罩门在于由中继链上的验证者来验证平行链上的状态改变。例如,验证者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拒绝某条链上的核验人提议的区块,而且这条中继链上的区块永远无法被添加进全局状态。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Polkadot 对验证者进行混洗,让他们随机验证平行链,降低同一位验证者始终验证同一条平行链的概率。Polkadot 还另设有一类被称为 Fishermen (渔夫)的验证者,他们会不断查验验证者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





- Cosmos的网络架构-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都是独立运行的,并设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而非像 Polkadot 那样采用 局部/全局 的安全性模型。每条链都有自己的共识机制,而且由单独的验证者来负责保护这条链的安全性。Cosmos 网络使用中心-分区模型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个分区(独立的链)都可以通过中心(同样是一条独立的链)向其它分区 “发送代币”。这个协议被称为 IBC (跨链通信),是链与链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代币转账的协议。IBC 协议尚在开发之中,最开始先支持代币转账,最终会支持各类消息的跨链传递。

相比于 Polkadot 的架构而言,Cosmos 的架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分区的状态仅由各自的验证者保护。一个分区想要获得很强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自己的验证者集,这对于小型应用程序来说会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多控制权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亮点。例如,币安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点来充当币安链的验证者,来促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持续运行。这样一来,币安在测试币安链并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控制权。我觉得币安不太可能放弃决定哪些交易可以上链的权力,但若要在以太坊或 Polkadot 平台上开发,就不能不放弃这样的权力。正因如此,我认为 Telegram、Facebook 和 Kakao 这类公司会选择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并掌握其控制权,未来也不太可能与别的链通信。

 
2. 治理和参与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第二个主要差别在于治理和参与。在 Polkadot 网络中,只有一条中继链和一些与这条中继链共享验证者的平行链。根据目前的估算,平行链的数量上限为 100 条,不过未来有可能减少或增加。Polkadot 网络通过拍卖机制来竞拍平行链的使用权——出价最高的人需要在 PoS 系统中锁定一定数量的 DOT (Polkadot 上的原生货币),才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所拍得平行链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要想使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需要购买并锁定大量 DOT ,直到不想再使用这条平行链为止。

Cosmos 网络没有设置固定的参与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中心或分区。中心就是具有自治能力的区块链,专门用来连接其它区块链。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 Cosmos Hub,最近已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另一个是 Iris Hub,旨在连接主要运行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块链 。这种中心-分区模型提高了跨链通信的效率,因为分区链只需要连接到中心,无需连接到其他每条链上。





-中心-分区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连接多条链-


由于参与规则不同,这两个网络在治理流程上也存在差异。在 Polkadot 网络中,治理决策取决于投票者所质押的 DOT 数量。关于链上投票会有一套正式机制,不过尚未最终确定下来,点击此处可了解最新进展。除了采取以质押量决定投票权重的机制之外,Polkadot 还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代表不活跃的权益持有者。委员会最开始由 6 人组成,每两周增加 1 人,直到满 24 人为止。每位委员会成员均通过赞成投票的方式选出。治理流程的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也就是说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中继链的参数,如出块时间、区块奖励等,以及平行链的参与规则。例如,Polkadot 的治理流程可以改变平行链使用权的竞拍机制或所需的 DOT 数量。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 DOT 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随意弃用某条平行链。实际上,DOT 持有者只能改变参与流程。也就是说一旦竞拍下了某条平行链,在整个租期之内都享有这条链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Cosmos 网络不存在单一的 “治理”流程。每个中心和分区都有自己的治理流程,因此没有一套应用于整个系统内所有链的核心规则。我们所说的“Cosmos 治理”指的都是 Cosmos Hub 的治理,即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的那条链。Cosmos Hub 的规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一个文本提议,由 ATOM 持有者进行投票表决,ATOM 的质押量决定了投票权重。想知道提议长什么样子,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治理流程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Chorus One 发布的这篇帖子,是了解 Cosmos Hub 治理机制的入门材料。

 
3. 跨链通信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跨链通信协议及其设计目标。Polkadot 旨在实现平行链之间任意的消息传递。也就是说,平行链 A 可以调用平行链 B 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与平行链 B 之间的代币转账或是其他类型的通信。Cosmos 则聚焦于跨链资产转移,其协议较为简单。目前,这两种通信协议仍待完善细则,而且尚未构建完成。可以查看 IBC(跨链通信)和 ICMP(平行链之间的跨链通信)这两种协议的细则。

跨链通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将一条链上的数据在另一条链上表示出来,而是如何处理链分叉和链重组这样的情况。这是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构架设计上最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跨链通信的安全性,Polkadot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首先是安全性共享机制,降低了信息交换的难度。 共享安全性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平行链都位于同一个安全层级,因此每条链可以彼此信任。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以太坊(安全性较高)和 Verge(安全性较低)的交互操作为例。若想在 Verge 链上表示以太坊,我们可以锁定一些以太坊,然后在 Verge 链上生成 ETH-XVG 代币。然而,由于 Verge 链的安全性较低,攻击者可能会向 Verge 链发动 51% 攻击,并向以太坊区块链发送双花交易,就可以取回比实际拥有数量更多的以太币。因此,在互相发送消息的时候,安全性较高的链很难信任安全性较低的链。如果是在安全层级各不相同的链之间互传消息,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安全性是一种保障跨链通信的良好方式。前提是,这种协议要确保能够经常对验证者进行混洗,再随机分配到各条平行链上。这就会造成经典的 “数据可用性问题”,即每次验证者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上,就需要下载新链的状态。这是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Polkadot 能否解决尚未可知。

其次,Polkadot 引入了 Fisherman(渔夫)的概念,也就是 Polkadot 网络上的 “赏金猎人”,专门监视平行链上的恶意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抵御恶意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如果某条平行链的验证者将一个无效块上链,Fisherman 发现后可以向中继链提交证明,将包括所有平行链在内的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状态进行回滚。在跨链通信期间,最令我们担心的莫过于一条链在重组,另一条链却运行如常。Polkadot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无效块上链,整个网络都会回滚。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跨链通信方式。因为每条链上都有自己的验证者,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区中的验证者串谋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分区需要通信,A 分区需要必须信任 Cosmos Hub(通信枢纽)以及 B 分区中的验证者。从理论上来说,A 分区的人在决定向 B 分区发送信息之前,需要调查一下 B 分区的验证者。不过我觉得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 Polychain Labs 或 Zaki Manian 的 iqlusion 等知名验证者节点可能会验证多条链,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 A 分区的人看到 B 分区是由 Polychain Labs 和 iqlusion 验证的,可能会因此决定信任 B 分区。

然而,即使一条链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也有可能被怀有恶意的攻击者控制,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段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代币分散于不同分区的 Cosmos 网络-


假设上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一种名为 ETM 的代币,即 Ethermint 分区的原生代币。A、B、C 三个分区的用户想要使用 ETM 来运行各自分区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且他们都信任 Ethermint 分区,因此通过跨链通信在各自的分区内接受了一些 ETM 。现在假设 Ethermint 分区的验证者串谋发动双花攻击,任意转移 ETM 代币。这也会对剩余网络造成影响,因为 ETM 代币也存在于其他分区中。不过受波及的只有 Ethermint 或其他分区中的 ETM 代币持有者。Ethermint 分区中的恶意验证者只能毁掉自己的分区,破坏不了其他分区。这就是 Cosmos 架构的目标——确保恶意行为无法影响整个网络。

Polkadot 则不同。如果中继链(全局状态)上发生了无效状态更新,又没被 Fisherman 发现的话,Polkadot 网络中的每条平行链都会受到影响。平行链不能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毕竟它们都共享同一个全局状态。

 
4. 共识算法
 

Polkadot 中继链采用的是 GRANDPA 共识算法。这个算法能让中继链迅速确定来自所有平行链的区块,并且容纳大量验证者(1000 名以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并非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每一个区块进行投票——他们可以只需为自己认为有效的某个区块投票,相当于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也都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种方式,GRANDPA 算法可以找出一组得票数最多的区块,并将这组区块确定了下来。该算法仍处于开发之中,尚不知实际会如何执行。

平行链可以采用不同的共识算法达成局部共识。Polkadot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ubstrate),其中包括 GRANDPA、Rhododendron 和 Aurand 三种开箱即用的共识算法。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算法被加入 Substrate ,皆可应用于 Polkadot 网络。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可以选用的共识算法有很多,只要是符合 ABCI 规范的共识算法即可。 ABCI 规范旨在实现跨链通信的标准化。目前只有 Tendermint 算法符合这个规范,还有另一些团队也在努力开发符合该规范的其他共识算法。从更抽象的层面上来看,Tendermint 算法的原理是让每位验证者都能互相通信,共同决定一个区块能否上链,这样就能实现单一区块层面上的确定性。该算法的速度很快,而且通过了 200 名验证者的压力测试,在 Game of Stakes(权益争夺赛)中的出块时间为 6 秒。Cosmos 团队也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箱即用的 Tendermint 算法。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共识算法,以及 Tendermint 算法的功能。

Tendermint 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验证者之间的通信成本高很高。也就是说,虽然验证者人数在 200 左右的时候,算法的运行速度很快,一旦人数涨到了 2000 ,速度就会慢得多。另一方面需要权衡的是异步环境中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出现网络分区之时,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交易历史最终合并成一个(而另一个交易历史被抛弃)的情况,而是整个网络都将停止运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旦一笔交易得到了“最终确认”,即使是在最差的网络环境下也不会被撤销。

我的个人观点是,基于共识算法来比较这两个项目没什么长远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构架未来都将接受不同的共识算法。如今的绝大多数应用不管使用的是 Tendermint 算法还是 Polkadot 的某个共识算法都可以良好运行。

 
5. Substrate vs Cosmos SDK
 

Polkadot 和 Cosmos 都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分别叫作 Substrate 和 Cosmos SDK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开发者搭建自己的区块链,其中包括各种开箱即用的模块,例如治理模块(投票系统)、质押模块和认证模块等。这两个工具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Cosmos SDK 仅支持 Go 语言,而 Substrate 支持任何可编译为 WASM (Web Assembly) 的语言,给予了开发者更多灵活性。

这两个工具包都是构建区块链的全新框架,未来几年还将新增更多功能。关于这两个工具包的深度剖析以及使用这两个工具包开发应用程序的详细体验需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在推特上给我 @juliankoh 留言。

 
结论
 

虽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写的也很详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Cosmos 和 Polkadot 之间的不同点很难把握,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捕捉到。要全方位了解这两个项目绝非易事,毕竟项目文件随时都可能改动。这两个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一年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可能很快就不成立了。总而言之,我认为 Polkadot 相比 Cosmos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
    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相比跨平行链的合约调用更侧重于不限类型的信息传递(这一用例目前尚不明确)
    1.0 版本的开发者似乎多一些


反过来,Cosmos 相比 Polkadot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Cosmos 已经上线了,Polkadot 还没上线
    Polkadot 的平行链参与流程限制性更强,而且成本更高
    更能满足特定项目(如币安)对自定义的需求
    平行链上验证者的恶意行为会波及整个网络。在 Cosmos 网络中,恶意行为只能破坏个别分区和资产
    已经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资产转移的难度。目前已经有经过验证的用例。



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朋友,尤其是来自 Cosmos 团队的 Zaki Manian 和 Gautier Marin ,以及来自 Polkadot 团队的 Alistair Stewart 。NEAR Protocol (Alex Skidanov) 发布的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很棒,对我理解这两个项目给予了很大帮助。Linda Xie 整理出来的关于 Polkadot 和 Cosmos 的链接帮助我缩小了文章的范围,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特别感谢 Cheryl Yeoh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为我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并且对本文进行了审校。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juliankoh/5-differences-between-cosmos-polkadot-67f09535594b 作者: Julian Koh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查看全部
Polkadot-VS-Cosmos.jpg

Cosmos 和 Polkadot 都是关注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项目,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两个项目,Linda Xie 发过一串推特介绍过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材料。

虽然已经有很多帖子分析过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了,但是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或者不够详细。通过这篇帖子,我会从架构权衡到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两个项目。

 
为什么要构建一条新的区块链?
 

为什么一些项目要选择从头开始构建一条专门承载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而不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现有的区块链上编写应用程序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搭建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定义的哈希函数,那么把它编写到以太坊上会消耗很多 gas ,因为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都需要在以太坊虚拟机内执行一次。一种解决方案是提议将这个函数作为预编译合约添加至以太坊协议内。但是,除非这个函数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应用程序,否则这项提议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从头开始编写一条新的区块链,你就可以自由灵活地设计区块链的核心逻辑,以此满足你的应用程序的需求。

其次是自治问题。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平台的治理并遵守其规则,从区块时间和 gas 定价之类影响用户体验的规则,到回滚之类改变状态的决策等等。

但相应的,具有自治能力的链失去了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无缝通信的能力,因为应用程序都是搭建在使用不同状态机的区块链上。Cosmos 和 Polkadot 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采用的是 Hub-and-Zone(中心-分区) 模型,Polkadot 则采用的是Relay Chain/Parachain(中继链/平行链)模型。

读者需要对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侧重于梳理二者的不同点。

 
1. 局部安全 vs 全局安全
 

Cosmos 和 Polkadot 采用的安全模型差别极大。简单来说,Polkadot 的工作流程如下:

201906180734231.png

- Polkadot 的网络架构-


平行链是 Polkadot 网络中的区块链。这些链有自己的状态机、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区块生产者,即核验人(collators)。每条平行链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状态机,而且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特殊功能、共识算法、交易手续费结构等等。在 Polkadot 网络中,所有平行链都有同一条母链,叫做中继链,里面包含了由所有平行链组成的 “全局状态”。中继链拥有自己的共识算法,叫做 GRANDPA 共识(祖父共识),可以迅速将平行链上的区块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模型,Polkadot 的平行链实现了 “安全性共享”——如果中继链上有 1000 名验证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凡是连接到这条中继链的平行链都会受益。这样一来,平行链即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机并自定义规则,又能与成百上千条平行链一起共享母链的安全性。

这种模型的罩门在于由中继链上的验证者来验证平行链上的状态改变。例如,验证者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拒绝某条链上的核验人提议的区块,而且这条中继链上的区块永远无法被添加进全局状态。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Polkadot 对验证者进行混洗,让他们随机验证平行链,降低同一位验证者始终验证同一条平行链的概率。Polkadot 还另设有一类被称为 Fishermen (渔夫)的验证者,他们会不断查验验证者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

201906180734232.png

- Cosmos的网络架构-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都是独立运行的,并设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而非像 Polkadot 那样采用 局部/全局 的安全性模型。每条链都有自己的共识机制,而且由单独的验证者来负责保护这条链的安全性。Cosmos 网络使用中心-分区模型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个分区(独立的链)都可以通过中心(同样是一条独立的链)向其它分区 “发送代币”。这个协议被称为 IBC (跨链通信),是链与链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代币转账的协议。IBC 协议尚在开发之中,最开始先支持代币转账,最终会支持各类消息的跨链传递。

相比于 Polkadot 的架构而言,Cosmos 的架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分区的状态仅由各自的验证者保护。一个分区想要获得很强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自己的验证者集,这对于小型应用程序来说会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多控制权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亮点。例如,币安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点来充当币安链的验证者,来促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持续运行。这样一来,币安在测试币安链并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控制权。我觉得币安不太可能放弃决定哪些交易可以上链的权力,但若要在以太坊或 Polkadot 平台上开发,就不能不放弃这样的权力。正因如此,我认为 Telegram、Facebook 和 Kakao 这类公司会选择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并掌握其控制权,未来也不太可能与别的链通信。

 
2. 治理和参与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第二个主要差别在于治理和参与。在 Polkadot 网络中,只有一条中继链和一些与这条中继链共享验证者的平行链。根据目前的估算,平行链的数量上限为 100 条,不过未来有可能减少或增加。Polkadot 网络通过拍卖机制来竞拍平行链的使用权——出价最高的人需要在 PoS 系统中锁定一定数量的 DOT (Polkadot 上的原生货币),才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所拍得平行链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要想使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需要购买并锁定大量 DOT ,直到不想再使用这条平行链为止。

Cosmos 网络没有设置固定的参与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中心或分区。中心就是具有自治能力的区块链,专门用来连接其它区块链。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 Cosmos Hub,最近已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另一个是 Iris Hub,旨在连接主要运行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块链 。这种中心-分区模型提高了跨链通信的效率,因为分区链只需要连接到中心,无需连接到其他每条链上。

201906180734243.png

-中心-分区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连接多条链-


由于参与规则不同,这两个网络在治理流程上也存在差异。在 Polkadot 网络中,治理决策取决于投票者所质押的 DOT 数量。关于链上投票会有一套正式机制,不过尚未最终确定下来,点击此处可了解最新进展。除了采取以质押量决定投票权重的机制之外,Polkadot 还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代表不活跃的权益持有者。委员会最开始由 6 人组成,每两周增加 1 人,直到满 24 人为止。每位委员会成员均通过赞成投票的方式选出。治理流程的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也就是说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中继链的参数,如出块时间、区块奖励等,以及平行链的参与规则。例如,Polkadot 的治理流程可以改变平行链使用权的竞拍机制或所需的 DOT 数量。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 DOT 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随意弃用某条平行链。实际上,DOT 持有者只能改变参与流程。也就是说一旦竞拍下了某条平行链,在整个租期之内都享有这条链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Cosmos 网络不存在单一的 “治理”流程。每个中心和分区都有自己的治理流程,因此没有一套应用于整个系统内所有链的核心规则。我们所说的“Cosmos 治理”指的都是 Cosmos Hub 的治理,即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的那条链。Cosmos Hub 的规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一个文本提议,由 ATOM 持有者进行投票表决,ATOM 的质押量决定了投票权重。想知道提议长什么样子,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治理流程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Chorus One 发布的这篇帖子,是了解 Cosmos Hub 治理机制的入门材料。

 
3. 跨链通信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跨链通信协议及其设计目标。Polkadot 旨在实现平行链之间任意的消息传递。也就是说,平行链 A 可以调用平行链 B 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与平行链 B 之间的代币转账或是其他类型的通信。Cosmos 则聚焦于跨链资产转移,其协议较为简单。目前,这两种通信协议仍待完善细则,而且尚未构建完成。可以查看 IBC(跨链通信)和 ICMP(平行链之间的跨链通信)这两种协议的细则。

跨链通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将一条链上的数据在另一条链上表示出来,而是如何处理链分叉和链重组这样的情况。这是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构架设计上最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跨链通信的安全性,Polkadot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首先是安全性共享机制,降低了信息交换的难度。 共享安全性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平行链都位于同一个安全层级,因此每条链可以彼此信任。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以太坊(安全性较高)和 Verge(安全性较低)的交互操作为例。若想在 Verge 链上表示以太坊,我们可以锁定一些以太坊,然后在 Verge 链上生成 ETH-XVG 代币。然而,由于 Verge 链的安全性较低,攻击者可能会向 Verge 链发动 51% 攻击,并向以太坊区块链发送双花交易,就可以取回比实际拥有数量更多的以太币。因此,在互相发送消息的时候,安全性较高的链很难信任安全性较低的链。如果是在安全层级各不相同的链之间互传消息,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安全性是一种保障跨链通信的良好方式。前提是,这种协议要确保能够经常对验证者进行混洗,再随机分配到各条平行链上。这就会造成经典的 “数据可用性问题”,即每次验证者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上,就需要下载新链的状态。这是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Polkadot 能否解决尚未可知。

其次,Polkadot 引入了 Fisherman(渔夫)的概念,也就是 Polkadot 网络上的 “赏金猎人”,专门监视平行链上的恶意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抵御恶意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如果某条平行链的验证者将一个无效块上链,Fisherman 发现后可以向中继链提交证明,将包括所有平行链在内的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状态进行回滚。在跨链通信期间,最令我们担心的莫过于一条链在重组,另一条链却运行如常。Polkadot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无效块上链,整个网络都会回滚。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跨链通信方式。因为每条链上都有自己的验证者,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区中的验证者串谋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分区需要通信,A 分区需要必须信任 Cosmos Hub(通信枢纽)以及 B 分区中的验证者。从理论上来说,A 分区的人在决定向 B 分区发送信息之前,需要调查一下 B 分区的验证者。不过我觉得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 Polychain Labs 或 Zaki Manian 的 iqlusion 等知名验证者节点可能会验证多条链,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 A 分区的人看到 B 分区是由 Polychain Labs 和 iqlusion 验证的,可能会因此决定信任 B 分区。

然而,即使一条链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也有可能被怀有恶意的攻击者控制,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段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906180734244.png

-代币分散于不同分区的 Cosmos 网络-


假设上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一种名为 ETM 的代币,即 Ethermint 分区的原生代币。A、B、C 三个分区的用户想要使用 ETM 来运行各自分区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且他们都信任 Ethermint 分区,因此通过跨链通信在各自的分区内接受了一些 ETM 。现在假设 Ethermint 分区的验证者串谋发动双花攻击,任意转移 ETM 代币。这也会对剩余网络造成影响,因为 ETM 代币也存在于其他分区中。不过受波及的只有 Ethermint 或其他分区中的 ETM 代币持有者。Ethermint 分区中的恶意验证者只能毁掉自己的分区,破坏不了其他分区。这就是 Cosmos 架构的目标——确保恶意行为无法影响整个网络。

Polkadot 则不同。如果中继链(全局状态)上发生了无效状态更新,又没被 Fisherman 发现的话,Polkadot 网络中的每条平行链都会受到影响。平行链不能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毕竟它们都共享同一个全局状态。

 
4. 共识算法
 

Polkadot 中继链采用的是 GRANDPA 共识算法。这个算法能让中继链迅速确定来自所有平行链的区块,并且容纳大量验证者(1000 名以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并非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每一个区块进行投票——他们可以只需为自己认为有效的某个区块投票,相当于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也都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种方式,GRANDPA 算法可以找出一组得票数最多的区块,并将这组区块确定了下来。该算法仍处于开发之中,尚不知实际会如何执行。

平行链可以采用不同的共识算法达成局部共识。Polkadot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ubstrate),其中包括 GRANDPA、Rhododendron 和 Aurand 三种开箱即用的共识算法。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算法被加入 Substrate ,皆可应用于 Polkadot 网络。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可以选用的共识算法有很多,只要是符合 ABCI 规范的共识算法即可。 ABCI 规范旨在实现跨链通信的标准化。目前只有 Tendermint 算法符合这个规范,还有另一些团队也在努力开发符合该规范的其他共识算法。从更抽象的层面上来看,Tendermint 算法的原理是让每位验证者都能互相通信,共同决定一个区块能否上链,这样就能实现单一区块层面上的确定性。该算法的速度很快,而且通过了 200 名验证者的压力测试,在 Game of Stakes(权益争夺赛)中的出块时间为 6 秒。Cosmos 团队也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箱即用的 Tendermint 算法。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共识算法,以及 Tendermint 算法的功能。

Tendermint 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验证者之间的通信成本高很高。也就是说,虽然验证者人数在 200 左右的时候,算法的运行速度很快,一旦人数涨到了 2000 ,速度就会慢得多。另一方面需要权衡的是异步环境中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出现网络分区之时,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交易历史最终合并成一个(而另一个交易历史被抛弃)的情况,而是整个网络都将停止运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旦一笔交易得到了“最终确认”,即使是在最差的网络环境下也不会被撤销。

我的个人观点是,基于共识算法来比较这两个项目没什么长远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构架未来都将接受不同的共识算法。如今的绝大多数应用不管使用的是 Tendermint 算法还是 Polkadot 的某个共识算法都可以良好运行。

 
5. Substrate vs Cosmos SDK
 

Polkadot 和 Cosmos 都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分别叫作 Substrate 和 Cosmos SDK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开发者搭建自己的区块链,其中包括各种开箱即用的模块,例如治理模块(投票系统)、质押模块和认证模块等。这两个工具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Cosmos SDK 仅支持 Go 语言,而 Substrate 支持任何可编译为 WASM (Web Assembly) 的语言,给予了开发者更多灵活性。

这两个工具包都是构建区块链的全新框架,未来几年还将新增更多功能。关于这两个工具包的深度剖析以及使用这两个工具包开发应用程序的详细体验需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在推特上给我 @juliankoh 留言。

 
结论
 

虽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写的也很详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Cosmos 和 Polkadot 之间的不同点很难把握,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捕捉到。要全方位了解这两个项目绝非易事,毕竟项目文件随时都可能改动。这两个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一年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可能很快就不成立了。总而言之,我认为 Polkadot 相比 Cosmos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
    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相比跨平行链的合约调用更侧重于不限类型的信息传递(这一用例目前尚不明确)
    1.0 版本的开发者似乎多一些



反过来,Cosmos 相比 Polkadot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Cosmos 已经上线了,Polkadot 还没上线
    Polkadot 的平行链参与流程限制性更强,而且成本更高
    更能满足特定项目(如币安)对自定义的需求
    平行链上验证者的恶意行为会波及整个网络。在 Cosmos 网络中,恶意行为只能破坏个别分区和资产
    已经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资产转移的难度。目前已经有经过验证的用例。




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朋友,尤其是来自 Cosmos 团队的 Zaki Manian 和 Gautier Marin ,以及来自 Polkadot 团队的 Alistair Stewart 。NEAR Protocol (Alex Skidanov) 发布的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很棒,对我理解这两个项目给予了很大帮助。Linda Xie 整理出来的关于 Polkadot 和 Cosmos 的链接帮助我缩小了文章的范围,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特别感谢 Cheryl Yeoh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为我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并且对本文进行了审校。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juliankoh/5-differences-between-cosmos-polkadot-67f09535594b 作者: Julian Koh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深度 | 从 Polkadot、Cosmos 的权益质押机制看区块链治理

攻略cryptovalley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8 12:47 • 来自相关话题

2019年,迎合数字资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发展趋势的公司增长迅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个新兴行业的核心叫做权益服务(Staking-as-a-Service),因其优势明显,被Tezos、Decred和Cosmos等项目相继采纳。

就像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中的矿池聚集了矿工的哈希值一样,这类项目允许资产规模较小的持币者也能利用他们的权益(Stake)来换取相应的区块奖励。

分析师预计,随着这类平台用消减费用等手段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Staking-as-a-Service市场竞争将加剧,随之导致加密经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我们期望,在管理层面上,Staking-as-a-Service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该预见到,这些公司在影响协议方向时收取的费用会逐步演化出带有政治意味的利益集团。

本文由网络安全咨询专家Max Fiege研究撰写,由加密谷独家编译。


PoS机制的政治性


所有依赖于流动性权益证明(LPoS)或权益证明(PoS)的网络都规定,作为验证人,你必须在网络中投放不低于下限的资产。不符合条件的持币者可以将其原生资产委托或汇集到一个现成的验证人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依然可以根据资产份额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利。

下表说明了各个产品所需投放的阈值,这导致大多持币人被排除在外。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Cosmos的阈值为前100名的网络验证人。在撰写本文时,10,000个ATOM能达到此要求的最低标准。
    Decred的阈值取决于“票价”,在撰写本文时,其“票价”为120 DCR。
    Polkadot主网尚未上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IOU市场来估算DOT价格。
    Tezos最近的投票决定将最低阈值由10,000 XTZ降至8,000 XTZ。这一变化于夏天生效。


虽然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美元价值和原生资产阈值都有所波动,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指标都倾向于权益持有者的上层。

这一阈值也使得区块的传播时间趋于正常化(因验证人越多,区块被验证的时间也越长),确保验证人能得到相应的收益。这种二阶效应也激励着权益持有者增加并汇集更多的资产,以抵消因权益生产和治理网络的发言权上所产生的通胀影响。

但是,必须指出,拥有治理网络的发言权扭曲了Staking-as-a-Service的自身特性,让我们将其视为商品。这不一定准确。

对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资产持有者拥有发言权含义不尽相同,但事实已经证明,其价值非同小可:

    Decred:在Politeia财政部门中,有10%的区块奖励专门用来奖赏“持票人”。持票人可以提交并随后投票支持提案。他们目前拥有约610,000 的DCR或1500万美元的“干粉”(意指其流动性强),用于在社区内资助有益的活动(例如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会议旅行等)。而无法成为持票人的持币者可以将他们的DCR与VSP(Voting Service Provider)汇集在一起,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和收益权。
    Tezos:面包师(即:验证人)在每个提案期内,都可以对多达20个的提案进行投票。根据Tezos的治理机制来看,此提案期在每个96天的周期内将持续约24天。与Decred中的持票人不同,面包师们不能获得资金上的奖励;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提案中他们可以获得通胀资金的发票,这是与5.51%的年度区块奖励比例完全独立的奖励。
    Cosmos:验证人可以随时提交提案,然而他们必须提供512 枚ATOM才能进行为期两周的投票。如提案成功,验证人收到退款;若失败,他们将失去所提供的 ATOM。这些失去的ATOM 会被汇集到社区资金池,旨在改善Cosmos网络的安全性、实用性,继续提供价值。目前验证人无法使用社区资金池的资金,但早期治理经验显示,系统更偏向于Politeia的机制。


正如公司倡导建立良好的商业规则与友好的政府关系一样,这些建立在网络上的团队都想在治理提案控制权上逐步优化。他们需要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资金,从其成员和粉丝那里获得支持,得到社区论坛上的认可,来尽量降低因大众资金过于强大导致的原始协议变更这一结构性风险。因为,委托或汇集公众资金到少数人手中将会变得政治化,若一个验证人太过强大,则其他人的意愿会被扭曲,无法实现。


Staking-as-a-Service的模式进化


选择一个诚实的矿池具有市场层面的影响,而委托给特定的验证人则会产生网络管理层面的影响。就前者而言,你能把区块奖励份额分配到多个矿池;而后者,你的决策可能成为清算社区基金的决定性投票。

可能有人会说,2014年的Ghash.io矿池事件就是反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工作量证明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权益证明则会越来越政治化。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能够按照BTC矿池一样的路径来发展。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传统的政治框架。在历史上,掌权者通常会对寻租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以对抗威胁。这里是一些例子:

    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早期的天主教会在整个中世纪依然坚挺;
    尽管劳动权益保护被写入法律,但工人要交的联盟会费(即:工会费),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依然在增加;
    党派成员都期望在他们的任期内对成员体系进行排名;
    美国医学协会的成立,最初是为了对联邦政府的医疗立法和监管行为进行标准化。然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组织。


如果这一政治框架发生在“链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加上现在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即使支出了交易费,收支也能达到动态平衡。

但显然,在市场饱和期出现争议性提案时,后面的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个验证人或权益池将向特定的人群推销自己。在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以后,验证人和权益池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操控网络,收取5-10%的手续费用而不是1%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新的持币者将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权益资产汇集到特定的验证人手里,如果他们想参与网络治理而不仅仅是资产投机的话。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冲突的结果:

    资金分配:由于像Decred和Cosmos这样的网络上,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以后任意的资金提案将更不被重视。如果一个网络能存活十年,持币者觉得时机合适时,数十亿美元的“干粉”资本将被自由分配。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产品开发或开源硬件生产,或者干脆邀请前100名持币者组织参与豪华邮轮之旅。为了维持资本配置的投票权,上调资金下限可能会让token持有者产生焦虑感。
    核心开发人员情绪:Tezos这样的网络允许持币者通过投票对原始协议进行变更。在早期,大多数重要的技术提案都来自于核心开发团队,例如Nomadic Labs。然而随着网络发展,缺乏经验者或者恶意开发人员改变原始协议的风险也会逐渐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核心开发人员可以“变身”为验证人或权益池,来提高其声誉,并为自己提供资金。
    权益资产阈值:当前的权益证明网络(POS)采用多种方法来确认验证人。从以太坊需要32 ETH,到Tezos需要8,000 XTZ和Cosmos只取前一百个持币者地址,各类方法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发现最理想的资产阈值,而其他网络也会效仿。


然而,如果扩大验证池会威胁到老牌验证人的资金收入,他们可能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进取心的验证人可以找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持币者,让他们在支付更高的费用来进行提案的前提下成为验证人。

以上事例不仅说明了在数字资产中为何会出现政治框架,还强调了从长远来看,网络稳定性尤其重要。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人的权益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这与BTC所推行的反脆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占主导地位的PoW型的数字资产所受到的攻击面会越来越小,而运用PoS模式的则相反。这导致的管理需求将以权益费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造成无谓的损失,类似于传统政治体制中的游说或赞助。

如此看来, PoS会给区块链带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像Coinbase和Binance这样的大型交易所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可以承受亏损,而大多数持币者对网络治理毫不关心。

正如BTC重新改写了货币史一般,我们应该预见到,运用PoS机制的数字资产将在链上重现政治集团。长期来看,即使像以太坊2.0这样没有链上治理机制的网络,其硬分叉所构成的威胁也不一定会比PoW系统所受的威胁小。

当然,开发人员能否设计出一个永久存续的网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不可一世的帝国都会瞬间灭亡,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呢?


Max Fiege   作者
Potter Li   翻译
来源:加密谷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查看全部
201906181111231.jpg

2019年,迎合数字资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发展趋势的公司增长迅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个新兴行业的核心叫做权益服务(Staking-as-a-Service),因其优势明显,被Tezos、Decred和Cosmos等项目相继采纳。

就像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中的矿池聚集了矿工的哈希值一样,这类项目允许资产规模较小的持币者也能利用他们的权益(Stake)来换取相应的区块奖励。

分析师预计,随着这类平台用消减费用等手段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Staking-as-a-Service市场竞争将加剧,随之导致加密经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我们期望,在管理层面上,Staking-as-a-Service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该预见到,这些公司在影响协议方向时收取的费用会逐步演化出带有政治意味的利益集团。

本文由网络安全咨询专家Max Fiege研究撰写,由加密谷独家编译。


PoS机制的政治性


所有依赖于流动性权益证明(LPoS)或权益证明(PoS)的网络都规定,作为验证人,你必须在网络中投放不低于下限的资产。不符合条件的持币者可以将其原生资产委托或汇集到一个现成的验证人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依然可以根据资产份额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利。

下表说明了各个产品所需投放的阈值,这导致大多持币人被排除在外。

201906181111245.png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Cosmos的阈值为前100名的网络验证人。在撰写本文时,10,000个ATOM能达到此要求的最低标准。
    Decred的阈值取决于“票价”,在撰写本文时,其“票价”为120 DCR。
    Polkadot主网尚未上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IOU市场来估算DOT价格。
    Tezos最近的投票决定将最低阈值由10,000 XTZ降至8,000 XTZ。这一变化于夏天生效。



虽然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美元价值和原生资产阈值都有所波动,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指标都倾向于权益持有者的上层。

这一阈值也使得区块的传播时间趋于正常化(因验证人越多,区块被验证的时间也越长),确保验证人能得到相应的收益。这种二阶效应也激励着权益持有者增加并汇集更多的资产,以抵消因权益生产和治理网络的发言权上所产生的通胀影响。

但是,必须指出,拥有治理网络的发言权扭曲了Staking-as-a-Service的自身特性,让我们将其视为商品。这不一定准确。

对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资产持有者拥有发言权含义不尽相同,但事实已经证明,其价值非同小可:


    Decred:在Politeia财政部门中,有10%的区块奖励专门用来奖赏“持票人”。持票人可以提交并随后投票支持提案。他们目前拥有约610,000 的DCR或1500万美元的“干粉”(意指其流动性强),用于在社区内资助有益的活动(例如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会议旅行等)。而无法成为持票人的持币者可以将他们的DCR与VSP(Voting Service Provider)汇集在一起,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和收益权。
    Tezos:面包师(即:验证人)在每个提案期内,都可以对多达20个的提案进行投票。根据Tezos的治理机制来看,此提案期在每个96天的周期内将持续约24天。与Decred中的持票人不同,面包师们不能获得资金上的奖励;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提案中他们可以获得通胀资金的发票,这是与5.51%的年度区块奖励比例完全独立的奖励。
    Cosmos:验证人可以随时提交提案,然而他们必须提供512 枚ATOM才能进行为期两周的投票。如提案成功,验证人收到退款;若失败,他们将失去所提供的 ATOM。这些失去的ATOM 会被汇集到社区资金池,旨在改善Cosmos网络的安全性、实用性,继续提供价值。目前验证人无法使用社区资金池的资金,但早期治理经验显示,系统更偏向于Politeia的机制。



正如公司倡导建立良好的商业规则与友好的政府关系一样,这些建立在网络上的团队都想在治理提案控制权上逐步优化。他们需要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资金,从其成员和粉丝那里获得支持,得到社区论坛上的认可,来尽量降低因大众资金过于强大导致的原始协议变更这一结构性风险。因为,委托或汇集公众资金到少数人手中将会变得政治化,若一个验证人太过强大,则其他人的意愿会被扭曲,无法实现。


Staking-as-a-Service的模式进化


选择一个诚实的矿池具有市场层面的影响,而委托给特定的验证人则会产生网络管理层面的影响。就前者而言,你能把区块奖励份额分配到多个矿池;而后者,你的决策可能成为清算社区基金的决定性投票。

可能有人会说,2014年的Ghash.io矿池事件就是反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工作量证明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权益证明则会越来越政治化。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能够按照BTC矿池一样的路径来发展。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传统的政治框架。在历史上,掌权者通常会对寻租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以对抗威胁。这里是一些例子:


    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早期的天主教会在整个中世纪依然坚挺;
    尽管劳动权益保护被写入法律,但工人要交的联盟会费(即:工会费),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依然在增加;
    党派成员都期望在他们的任期内对成员体系进行排名;
    美国医学协会的成立,最初是为了对联邦政府的医疗立法和监管行为进行标准化。然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组织。



如果这一政治框架发生在“链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加上现在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即使支出了交易费,收支也能达到动态平衡。

但显然,在市场饱和期出现争议性提案时,后面的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个验证人或权益池将向特定的人群推销自己。在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以后,验证人和权益池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操控网络,收取5-10%的手续费用而不是1%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新的持币者将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权益资产汇集到特定的验证人手里,如果他们想参与网络治理而不仅仅是资产投机的话。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冲突的结果:


    资金分配:由于像Decred和Cosmos这样的网络上,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以后任意的资金提案将更不被重视。如果一个网络能存活十年,持币者觉得时机合适时,数十亿美元的“干粉”资本将被自由分配。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产品开发或开源硬件生产,或者干脆邀请前100名持币者组织参与豪华邮轮之旅。为了维持资本配置的投票权,上调资金下限可能会让token持有者产生焦虑感。
    核心开发人员情绪:Tezos这样的网络允许持币者通过投票对原始协议进行变更。在早期,大多数重要的技术提案都来自于核心开发团队,例如Nomadic Labs。然而随着网络发展,缺乏经验者或者恶意开发人员改变原始协议的风险也会逐渐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核心开发人员可以“变身”为验证人或权益池,来提高其声誉,并为自己提供资金。
    权益资产阈值:当前的权益证明网络(POS)采用多种方法来确认验证人。从以太坊需要32 ETH,到Tezos需要8,000 XTZ和Cosmos只取前一百个持币者地址,各类方法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发现最理想的资产阈值,而其他网络也会效仿。



然而,如果扩大验证池会威胁到老牌验证人的资金收入,他们可能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进取心的验证人可以找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持币者,让他们在支付更高的费用来进行提案的前提下成为验证人。

以上事例不仅说明了在数字资产中为何会出现政治框架,还强调了从长远来看,网络稳定性尤其重要。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人的权益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这与BTC所推行的反脆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占主导地位的PoW型的数字资产所受到的攻击面会越来越小,而运用PoS模式的则相反。这导致的管理需求将以权益费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造成无谓的损失,类似于传统政治体制中的游说或赞助。

如此看来, PoS会给区块链带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像Coinbase和Binance这样的大型交易所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可以承受亏损,而大多数持币者对网络治理毫不关心。

正如BTC重新改写了货币史一般,我们应该预见到,运用PoS机制的数字资产将在链上重现政治集团。长期来看,即使像以太坊2.0这样没有链上治理机制的网络,其硬分叉所构成的威胁也不一定会比PoW系统所受的威胁小。

当然,开发人员能否设计出一个永久存续的网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不可一世的帝国都会瞬间灭亡,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呢?


Max Fiege   作者
Potter Li   翻译
来源:加密谷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Cosmos主网正式上线,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协议IBC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4 13:53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3月14日早晨7时,备受区块链社区期待的跨链项目Cosmos正式上线了它的主网Cosmos Hub。

目前,在验证者正式投票激活所谓的区块链间通信(IBC)协议之前,网络用户将无法在区块链之间互换token或以其他方式让现有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smos Hub。(截至发稿时,已有个别交易所上线ATOM token IOU,交易价格约为42元,较融资时涨幅超过6000%,但成交量较小,投资者需谨慎)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和发展,Cosmos网络的第一阶段已经到来。在2016年夏季首次推出区块链互操作性平台概念后,Cosmos在2017年的ICO活动中筹集了价值168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从那时起,Tendermint公司,这家Cosmos网络背后的核心技术营利实体,已发布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初步产品。

Tendermint公司董事Zaki Manian对CoinDesk表示:

    “我们希望将区块链开发周期从构思到实施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就是我们试图改变区块链行业的方式。”


因此,Manian表示,Cosmo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早在2018年2月就已经被币安交易所等知名加密货币公司所使用。

此外,Tendermint Core 是Manian设想的另一个关键工具,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区块链空间的创新障碍”,并最终帮助“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Manian表示:

    “在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中,(你将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金融体系,该体系按规模运作,其可以由做不同事情的个人、专用的区块链所组成。”


 
验证者实际体验Cosmos Hub
 

今天的发布是朝着更广泛、更广阔的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愿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实现”,Manian指出。

Cosmos Hub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更广泛的验证者生态系统(即在网络上持有token的实体),而Manian的团队则会继续努力实现跨链功能。





Cosmos hubs

    “为了实现区块链链接的整体愿景,需要有一组生态运营者来协调这个区块链网络,”Manian说。


通常,在类似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中,这些验证者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服务器和消耗大量电力来竞争区块奖励的矿工。

另一方面,在一个PoS系统中的验证者,是系统基于抵押token度量来进行“选择”的,这些验证者负责参与区块创建和交易终结。

    “在PoS系统,系统的成本和回报是内部的,”Manian解释说,“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分配奖励,分配投机者税收系统,惩罚恶意行为的人,以及惩罚离线的人。”


他补充说:

    “所有这些都必须是系统内部的,这就是为什么PoS是比PoW更重要的工程壮举。”


虽然Cosmos的参与者成功地用大约200台计算机服务器测试了这个验证系统,但在今天之前,参与者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价值赌注。

而根据Manian的说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

 
先投票传输ATOM,再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Cosmos用户还不能转移他们持有的ATOM token。





Zaki Manian(via Tendermint)


而一旦系统和验证程序集都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token持有者将投票决定何时启用实时Atom传输。

此后,全网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将新的区块链(也称为“zone”)连接到Cosmos Hub,并开始交换异构加密货币和非互换代币(NFT)。

    “在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问题、更新和错误,” 致力于支持Cosmos网络的非盈利组织InterChain基金会表示,其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说:

    “现有的工具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且涉及到了Interchain基金会或者Tendermint团队控制之外的风险…请格外小心!”


 
抵押即服务
 

Manian告诉记者,在Cosmos Hub的发布中,目前有70个验证者致力于保护网络安全,其中一些验证者专注于为更广泛的ATOM持有者提供抵押token服务。

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像是用户出租加密资产以获得回报,并可能会因此鼓励新用户蜂拥至Cosmos生态系统。

Union Marketplace,此类服务的提供商,其创始人Shayne Copla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验证者将出现“跨网络声誉层”,他说:

    “如果你看看这些不同的抵押服务提供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同时在几个网络上进行交易。” 他指的是其他的抵押网络,例如Tezos和基于Tendermint的Loom,“现在,由于Cosmos是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抵押和委托链,它将重点关注验证者的跨网络声誉。”


据悉,这些抵押者获得的奖励通常是ATOM token,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是替代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

虽然Union Marketplace已悄悄地收集了约230个的验证者,但 Coplan预计,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后,其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试验这类服务。

验证者创业公司Certus One的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告诉记者:

    “从散户投资者到投资基金,有很多人对这些类型的投资服务感兴趣,很多大基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文:A Blockchain to Connect All Blockchains, Cosmos Is Officially Live
作者:Christine Kim
编译:隔夜的粥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70269238.jpg

北京时间3月14日早晨7时,备受区块链社区期待的跨链项目Cosmos正式上线了它的主网Cosmos Hub。

目前,在验证者正式投票激活所谓的区块链间通信(IBC)协议之前,网络用户将无法在区块链之间互换token或以其他方式让现有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smos Hub。(截至发稿时,已有个别交易所上线ATOM token IOU,交易价格约为42元,较融资时涨幅超过6000%,但成交量较小,投资者需谨慎)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和发展,Cosmos网络的第一阶段已经到来。在2016年夏季首次推出区块链互操作性平台概念后,Cosmos在2017年的ICO活动中筹集了价值168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从那时起,Tendermint公司,这家Cosmos网络背后的核心技术营利实体,已发布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初步产品。

Tendermint公司董事Zaki Manian对CoinDesk表示:


    “我们希望将区块链开发周期从构思到实施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就是我们试图改变区块链行业的方式。”



因此,Manian表示,Cosmo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早在2018年2月就已经被币安交易所等知名加密货币公司所使用。

此外,Tendermint Core 是Manian设想的另一个关键工具,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区块链空间的创新障碍”,并最终帮助“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Manian表示:


    “在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中,(你将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金融体系,该体系按规模运作,其可以由做不同事情的个人、专用的区块链所组成。”



 
验证者实际体验Cosmos Hub
 

今天的发布是朝着更广泛、更广阔的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愿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实现”,Manian指出。

Cosmos Hub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更广泛的验证者生态系统(即在网络上持有token的实体),而Manian的团队则会继续努力实现跨链功能。

Screen-Shot-2019-03-13-at-6.46_.36-PM-768x423_.png

Cosmos hubs


    “为了实现区块链链接的整体愿景,需要有一组生态运营者来协调这个区块链网络,”Manian说。



通常,在类似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中,这些验证者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服务器和消耗大量电力来竞争区块奖励的矿工。

另一方面,在一个PoS系统中的验证者,是系统基于抵押token度量来进行“选择”的,这些验证者负责参与区块创建和交易终结。


    “在PoS系统,系统的成本和回报是内部的,”Manian解释说,“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分配奖励,分配投机者税收系统,惩罚恶意行为的人,以及惩罚离线的人。”



他补充说:


    “所有这些都必须是系统内部的,这就是为什么PoS是比PoW更重要的工程壮举。”



虽然Cosmos的参与者成功地用大约200台计算机服务器测试了这个验证系统,但在今天之前,参与者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价值赌注。

而根据Manian的说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

 
先投票传输ATOM,再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Cosmos用户还不能转移他们持有的ATOM token。

ZakiManian-Cosmos.jpeg

Zaki Manian(via Tendermint)


而一旦系统和验证程序集都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token持有者将投票决定何时启用实时Atom传输。

此后,全网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将新的区块链(也称为“zone”)连接到Cosmos Hub,并开始交换异构加密货币和非互换代币(NFT)。


    “在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问题、更新和错误,” 致力于支持Cosmos网络的非盈利组织InterChain基金会表示,其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说:

    “现有的工具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且涉及到了Interchain基金会或者Tendermint团队控制之外的风险…请格外小心!”



 
抵押即服务
 

Manian告诉记者,在Cosmos Hub的发布中,目前有70个验证者致力于保护网络安全,其中一些验证者专注于为更广泛的ATOM持有者提供抵押token服务。

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像是用户出租加密资产以获得回报,并可能会因此鼓励新用户蜂拥至Cosmos生态系统。

Union Marketplace,此类服务的提供商,其创始人Shayne Copla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验证者将出现“跨网络声誉层”,他说:


    “如果你看看这些不同的抵押服务提供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同时在几个网络上进行交易。” 他指的是其他的抵押网络,例如Tezos和基于Tendermint的Loom,“现在,由于Cosmos是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抵押和委托链,它将重点关注验证者的跨网络声誉。”



据悉,这些抵押者获得的奖励通常是ATOM token,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是替代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

虽然Union Marketplace已悄悄地收集了约230个的验证者,但 Coplan预计,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后,其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试验这类服务。

验证者创业公司Certus One的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告诉记者:


    “从散户投资者到投资基金,有很多人对这些类型的投资服务感兴趣,很多大基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文:A Blockchain to Connect All Blockchains, Cosmos Is Officially Live
作者:Christine Kim
编译:隔夜的粥

Cosmos的前世今生、未来前景和投资价值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3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际,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1confirmation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Nick Tomaino 撰文阐述他们投资 Cosmos 的理论。1confirmation 是密码货币领域重要的投资机构,其 LP 包括 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Mark Cuban 等人,投资了 Coinbase、dYdX、MakerDAO、Augur、Nervos 等项目。Tomaino曾经就职于 Coinbase,负责商务拓展工作。

    链闻必须向读者说明,Nick Tomaino 是 Cosmos 的投资者。该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希望帮助读者了解 Cosmos 这个重要项目。


Cosmos 是一个旨在使区块链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和框架。有人将 Cosmos 网络称为「区块链互联网」,这是个很棒的网络传播点。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红爆网络的传播点已经将加密货币的市值推到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为世界贡献出有意义的产品。

在加密货币领域,很难找到爆红的网络传播点和有用的产品两者兼备的项目,而 Cosmos 两者都占据。

不同于大多数在网络上爆红的项目,在过去的 4 年多时间里,有使命感的 Cosmos 团队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网将面向全世界发布,有可能推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链代币、具有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实现实时最终确认、DApp 开发者体验更佳的方向发展。

 
Cosmos 的起源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权益证明区块链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错方向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在同年发表了《Tendermint:无挖矿的共识》的白皮书。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大量分布式节点就共识达成一致,而无需中本聪共识依赖的 PoW 工作量证明挖矿。

中本聪共识是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局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费网络外部的资源才能达成共识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识算法是第一个引入 staking 权益质押、验证、领导轮流选举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聪共识的局限性。

多年来,Tendermint 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实验,但缺乏实际用例。2016 年,Tendermint 首席技术官 Ethan Buchman 在《Tendermint:区块链时代的拜占庭容错》的论文中描述了 Tendermint 与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关系。Ethan Buchman 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理论中使用 Tendermint 的想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

在 2014 至 2017 年那个「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的时代,许多人认为 Tendermint 最好在私有区块链中使用。它曾用于 Hyperledger Burrow,允许一组企业在一组许可的节点上达成共识。Tendermint 在早期引起过一些人的兴趣,但是这些早期的对 Tendermint 的实施均未真正实现过。

 
区块链开发者的新框架
 

Cosmos 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是基于 Golang 编程语言构建区块链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基于 Tendermint 共识,使用高效的 Golang 语言构建自己的可扩展区块链。

虽然对于开放式金融领域高币值、低吞吐量的交易来说,以太坊还是个运行地不错的平台,但 Cosmos SDK 可以开辟低币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约 200 笔交易。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实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这个项目,这可以让 Solidity 和 Vyper 开发者能够访问可扩展性更高的环境。

Cosmos Network 背后的团队一直在建设,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与比特币挂钩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两个有趣的例子。





 
通向加密货币的自我主权桥梁
 

如果想保持行业根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加密货币社区的活动自由至关重要。如今 99% 的币币交易集中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第三方桥梁对某些人来说固然很好,但审查、安全漏洞、盗窃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连接加密货币社区的自我主权桥梁是行业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链通信 IBC 协议和 Tendermint 汇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跨链通信 IBC,并连接「枢纽 hub」而获得 Cosmos 网络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会是主要的枢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如果你正在构建如 Nomic 这样的与比特币挂钩的项目,便可以通过跨链通信连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与所有连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币进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广泛连接的枢纽之上的接口,可以让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链通信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这种新构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社区。

 
ATOM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作用
 

所有基于代币的模型都面临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产品成功,那么代币能捕获价值吗?对 Cosmos 而言,问题便是:若开发人员使用 Cosmos SDK,并通过跨链通信层连接到 Cosmos 枢纽,ATOM 会捕获长期价值吗?

尚无定论,但 ATOM 的工作代币模型有合理的论据。ATOM 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进行「staking」来验证交易,或将代币委托给自己选择的验证者,从而为 Comsos 网络提供安全性。这种验证工作对该网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进行 staking的奖励是获得更多的 ATOM,以及在未来有可能获得其他代币。数百名验证者参与了 Game of Stakes 测试网实验,说明社区对支持该网络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 Cosmos Hub 在跨 Cosmos 网络连接多条区块链时非常有用,并且跨链实现了交易价值,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人认为该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并意识到 staking 赚取的收益很有价值。社区坚定的信念是赋予代币价值的原因,如果从产品角度看,Cosmos 网络是成功的,那么有理由相信 ATOM 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以太坊将 ETH 作为以太坊 2.0 工作和功能兼备的代币,但 Cosmos 计划实施双代币模型:ATOM 是网络中的委托代币,而 Photon 则是功能型代币。关于功能性代币 Photon 的详情,将由主网上线后由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添加费用代币来决定。按计划,费用代币不会进行 ICO,将被空投到 ETH 持有者,并分发给验证者,这可能会给 ATOM 带来更多价值。

 
开放性问题


Cosmos 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100 个验证者是否会使网络过于中心化?
    Cosmos 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最佳方式吗?
    跨链原子交换会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代币的互操作性是否足够?
    是否需要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来实现跨项目协同效应,推动生态向前发展?
    Cosmos Hub 会成为主导枢纽吗?抑或会有另一个枢纽兴起?



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Nick Tomaino;编译:钱刚) 查看全部
201903130243053983.jpg


    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际,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1confirmation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Nick Tomaino 撰文阐述他们投资 Cosmos 的理论。1confirmation 是密码货币领域重要的投资机构,其 LP 包括 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Mark Cuban 等人,投资了 Coinbase、dYdX、MakerDAO、Augur、Nervos 等项目。Tomaino曾经就职于 Coinbase,负责商务拓展工作。

    链闻必须向读者说明,Nick Tomaino 是 Cosmos 的投资者。该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希望帮助读者了解 Cosmos 这个重要项目。



Cosmos 是一个旨在使区块链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和框架。有人将 Cosmos 网络称为「区块链互联网」,这是个很棒的网络传播点。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红爆网络的传播点已经将加密货币的市值推到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为世界贡献出有意义的产品。

在加密货币领域,很难找到爆红的网络传播点和有用的产品两者兼备的项目,而 Cosmos 两者都占据。

不同于大多数在网络上爆红的项目,在过去的 4 年多时间里,有使命感的 Cosmos 团队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网将面向全世界发布,有可能推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链代币、具有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实现实时最终确认、DApp 开发者体验更佳的方向发展。

 
Cosmos 的起源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权益证明区块链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错方向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在同年发表了《Tendermint:无挖矿的共识》的白皮书。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大量分布式节点就共识达成一致,而无需中本聪共识依赖的 PoW 工作量证明挖矿。

中本聪共识是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局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费网络外部的资源才能达成共识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识算法是第一个引入 staking 权益质押、验证、领导轮流选举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聪共识的局限性。

多年来,Tendermint 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实验,但缺乏实际用例。2016 年,Tendermint 首席技术官 Ethan Buchman 在《Tendermint:区块链时代的拜占庭容错》的论文中描述了 Tendermint 与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关系。Ethan Buchman 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理论中使用 Tendermint 的想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

在 2014 至 2017 年那个「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的时代,许多人认为 Tendermint 最好在私有区块链中使用。它曾用于 Hyperledger Burrow,允许一组企业在一组许可的节点上达成共识。Tendermint 在早期引起过一些人的兴趣,但是这些早期的对 Tendermint 的实施均未真正实现过。

 
区块链开发者的新框架
 

Cosmos 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是基于 Golang 编程语言构建区块链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基于 Tendermint 共识,使用高效的 Golang 语言构建自己的可扩展区块链。

虽然对于开放式金融领域高币值、低吞吐量的交易来说,以太坊还是个运行地不错的平台,但 Cosmos SDK 可以开辟低币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约 200 笔交易。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实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这个项目,这可以让 Solidity 和 Vyper 开发者能够访问可扩展性更高的环境。

Cosmos Network 背后的团队一直在建设,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与比特币挂钩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两个有趣的例子。

201903130243154750.jpg

 
通向加密货币的自我主权桥梁
 

如果想保持行业根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加密货币社区的活动自由至关重要。如今 99% 的币币交易集中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第三方桥梁对某些人来说固然很好,但审查、安全漏洞、盗窃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连接加密货币社区的自我主权桥梁是行业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链通信 IBC 协议和 Tendermint 汇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跨链通信 IBC,并连接「枢纽 hub」而获得 Cosmos 网络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会是主要的枢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如果你正在构建如 Nomic 这样的与比特币挂钩的项目,便可以通过跨链通信连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与所有连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币进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广泛连接的枢纽之上的接口,可以让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链通信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这种新构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社区。

 
ATOM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作用
 

所有基于代币的模型都面临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产品成功,那么代币能捕获价值吗?对 Cosmos 而言,问题便是:若开发人员使用 Cosmos SDK,并通过跨链通信层连接到 Cosmos 枢纽,ATOM 会捕获长期价值吗?

尚无定论,但 ATOM 的工作代币模型有合理的论据。ATOM 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进行「staking」来验证交易,或将代币委托给自己选择的验证者,从而为 Comsos 网络提供安全性。这种验证工作对该网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进行 staking的奖励是获得更多的 ATOM,以及在未来有可能获得其他代币。数百名验证者参与了 Game of Stakes 测试网实验,说明社区对支持该网络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 Cosmos Hub 在跨 Cosmos 网络连接多条区块链时非常有用,并且跨链实现了交易价值,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人认为该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并意识到 staking 赚取的收益很有价值。社区坚定的信念是赋予代币价值的原因,如果从产品角度看,Cosmos 网络是成功的,那么有理由相信 ATOM 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以太坊将 ETH 作为以太坊 2.0 工作和功能兼备的代币,但 Cosmos 计划实施双代币模型:ATOM 是网络中的委托代币,而 Photon 则是功能型代币。关于功能性代币 Photon 的详情,将由主网上线后由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添加费用代币来决定。按计划,费用代币不会进行 ICO,将被空投到 ETH 持有者,并分发给验证者,这可能会给 ATOM 带来更多价值。

 
开放性问题


Cosmos 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100 个验证者是否会使网络过于中心化?
    Cosmos 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最佳方式吗?
    跨链原子交换会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代币的互操作性是否足够?
    是否需要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来实现跨项目协同效应,推动生态向前发展?
    Cosmos Hub 会成为主导枢纽吗?抑或会有另一个枢纽兴起?




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Nick Tomaino;编译:钱刚)

香港一加密货币交易所将应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技术

资讯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9-01-23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将为即将成立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交易匹配技术。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周二宣布,其千年交易配套引擎已被AAX选中,AAX是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TOM集团推出的新交易平台。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AAX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匹配引擎产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ATOM集团周二发表的另一份声明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还向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和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ATOM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Lin表示,千年交易系统将帮助AAX构建确保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安全、可信”交易的平台。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使AAX能够提供“可扩展”和“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为了使该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即将到来的交易所,ATOM集团表示将与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Kroll合作。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越来越希望从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公司采购其基础设施。

去年4月,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与纳斯达克合作,利用其SMARTS市场监控技术自动检测任何可能的价格操纵或其他非法活动。最近推出的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DX.Exchange也选用了纳斯达克的匹配引擎产品。

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与ASX这样的一些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尚未采用该技术。

然而,在2017年中期,其一家子公司与IBM合作,试图使用区块链将证券所有权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资本结构数字化。 


原文:London Stock Exchange’s Trading Tech to Power New Crypto Exchange
来源:Coindesk
作者:Yogita Khatri
编译:Miracle Zhang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757200469-860x430.jpg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将为即将成立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交易匹配技术。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周二宣布,其千年交易配套引擎已被AAX选中,AAX是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TOM集团推出的新交易平台。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AAX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匹配引擎产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ATOM集团周二发表的另一份声明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还向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和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ATOM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Lin表示,千年交易系统将帮助AAX构建确保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安全、可信”交易的平台。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使AAX能够提供“可扩展”和“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为了使该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即将到来的交易所,ATOM集团表示将与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Kroll合作。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越来越希望从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公司采购其基础设施。

去年4月,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与纳斯达克合作,利用其SMARTS市场监控技术自动检测任何可能的价格操纵或其他非法活动。最近推出的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DX.Exchange也选用了纳斯达克的匹配引擎产品。

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与ASX这样的一些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尚未采用该技术。

然而,在2017年中期,其一家子公司与IBM合作,试图使用区块链将证券所有权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资本结构数字化。 


原文:London Stock Exchange’s Trading Tech to Power New Crypto Exchange
来源:Coindesk
作者:Yogita Khatri
编译:Miracle Zhang

“跨链天团”的变革野心

项目fengchao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4 12:56 • 来自相关话题

Gavin Wood(左)与V神


当Cosmos和Polkadot“跨链双雄”陆续落地,2019年成了跨链发展的元年。聚光灯从公链转向跨链,宣称有望解决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2019年,区块链主舞台的灯光从“公链明星队”转向“跨链天团”,这是属于跨链技术大举开发、露脸的一年。这轮新热潮中,Cosmos和Polkadot被称为“跨链双雄”,代表着现阶段跨链领域的最强实力。

3月14日,备受关注的跨链项目Cosmos启动主网,其代币ATOM享受到各大交易所“抢上”的待遇,在OKEx上,ATOM最高涨至7.27美元,相比0.1美元的发行价翻了70多倍;另一个“网红”跨链项目Polkadot(波卡)主网还未上线,代币DOT的期货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最高涨至346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次众筹价,翻了10番。

大举上攻的币价折射出市场对新概念的期待。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跨链技术视为区块链3.0,意义不亚于单机电脑接入互联网。二者都将实现多链互相操作作为终极目标,大有用新技术将区块链带向新纪元的势头。

跨链来袭前,链圈消沉许久,“公链代表团”集体陷入瓶颈期,难以在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上大施拳脚,杀手级DApp没有现身。这些都给了“跨链天团”闪亮登场的契机。

不过,目前各个跨链项目都还处于技术攻坚期。如Cosmos和Polkadot都采用了公证人机制,需要多方作为中介来参与。郭光华认为,这种跨链方式相比严格遵循“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的形式仍有待提高,“跨链想燎原,可能还需30年。”


“跨链双雄”币价高涨


10月12日,在BiKi交易所上,Polkadot代币DOT报价247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轮众筹价上涨605%。最高时,DOT曾涨了近10倍。

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BiKi、MXC等交易所上架的DOT还不是真正的波卡币。Polkadot主网还未上线,各交易所的DOT也不支持充提,将其描述为“期货”更为恰当。





BiKi行情页显示 DOT最高上涨近10倍


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暴涨的币价,让这个还未正式面世的跨链项目引人注目。

Polkadot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人是Gavin Wood。这个名字对币圈人比较陌生,但你一定听过他操刀的另一个项目——以太坊。Gavin Wood曾担任以太坊CTO,制做了以太坊黄皮书,他被称为以太坊的“隐形大脑”,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地位不亚于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

作为区块链2.0的领路人之一,Gavin Wood在以太坊步入正轨后选择离开。或许是深知以太坊等公链的局限性,他最终将目光瞄向了跨链领域。

“一开始只是想尝试去做更有趣的探索,后来发现区块链行业内部越来越具有对抗性。我认为Polkado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对抗这种对抗性的一种手段,成为区块链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一个安全港。”Gavin Wood如此表达他做Polkadot的初衷。

Polkadot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连接,通过复杂的技术的架构,打通各个公链孤岛,让Token、数据和应用可以畅通地在多个公链组成的“公链网络”中轻易流通。

技术大神背书,描画着一幅区块链3.0的蓝图,Polkadot以“明星项目”的头衔被市场追捧便不难理解。

与Polkadot并称为“跨链双雄”的Cosmos也不遑多让。作为第一批启动主网的跨链项目,Cosmos是开启跨链元年的先锋,由大名鼎鼎的拜占庭 Tendermint 团队开发,彭博社曾将其评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项目。

主网上线后,Cosmos代币ATOM随即登陆币安、火币、OKEx、Bitfienx等全球各大主流交易所,最高时曾上涨超7美元。按照其2017年4月众筹时0.1美元的价格来看,ATOM最高涨了70多倍,这一成绩比Polkadot更为耀眼。

身处市场的聚光灯下,拥有高额投资回报率“跨链双雄”让人想起了也曾暴涨的ETH、XRP等神话币种。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题目更难,使命更重。


差异化思路解题“公链互通”


区块链的“新大陆”上,任何技术的革新都在尝试和摸索中进行。相比成熟的互联网,链界没有“巨人的肩膀”。同样,在跨链的复杂领域,各个项目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方式,破解技术实现的路径。

从根本目的看,跨链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将各个公链的“账本”实现互通。举例来说,ETH可以在跨链体系中转换成BTC,而不需要大费周章地通过充提币、买卖交换实现。从“解题思路”来看,Polkadot和Cosmos的想法完全不同。Cosmos 采用区块链间通信协议(IBC)来建立区块链的互操性,这类似于互联网的 TCP/IP 通信协议。由于之前的很多区块链网络(如BTC)并不支持 IBC,因此 Cosmos 使用了“挂钩分区(Peg Zones)”将这些区块链连接到 Cosmos 枢纽(Hub)中,用标准化的语言让这些区块链实现相互通信。





Cosmos网络示意图


通俗点说,Cosmos提供了一种统一规范的账本结构,各个公链依旧是分别记账,但最终这些账目都会记在一个规范的账本里,所有体系中的人都可以沟通和理解。

从理念上看,Cosmos强调“自治”,在枢纽和分区上,各自的验证人节点不同,需要每个参与者自行维护安全。Polkadot的思路是创造一个团结共治的跨链生态。从技术上讲,Polkadot由一系列的平行链(平行链处理交易,并将其结果转移到原始区块链上)、中继链(即连接平行链并确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组件)以及将Polkadot连接到外部区块链的转接桥(Bridge)组成。以记账为例,Polkadot会“派人(验证人节点)”到各个生态合作伙伴中记账,再把这些账本链接起来,以此实现数据和价值互通。在安全性上,Polkadot强调整体安全,全局联动;而Cosmos的各个分区之间相对独立。BEPAL创始人胡园泉认为,Polkadot的异构多链设计保证了多链的可伸缩性、安全一致性和可信任的通讯协议。而Cosmos更像是仅仅把多种不同设计的独立链串联起来,并使其可以相互通讯。“有一个不恰当但是很形象的比喻,Cosmos是建立一个记账模版实现跨链,而Polkadot是派出一队人马去各个公链建立自己的账本实现跨链。”当然,任何技术的迭代都无法一蹴而就,到底Polkadot和Cosmos的两种解题思路谁更符合需求,还存在争议。单从落地速度来看,Cosmos领先了Polkadot一个身位。除了主网已上线之外,Cosmos SDK已经开始被业内所应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今年上线的币安链采用了Cosmos SDK功能,根据币安官方所述,该功能可用来实现基本代币交易的“Bank”角色。Polkadot目前还处在主网上线前夕的准备工作中。几个月前,Gavin Wood透露,Polkadot主网预计在今年底推出。按进度来看,目前其主网接近完成功能完整性,已进入或即将进入第三方审计,审计后才会正式发布。

不过,目前被称为“Polkadot 0.5”版本的实验性网络Kusama已经上线,且已经有一些项目方接入了Kusama平行链进行测试,共同排查和解决未知问题。


元年之后区块链3.0何时来?


除了“跨链双雄”之外,还有不少跨链项目也在2019年崭露头角,如Irisnet、Aion、ICON等。从市场反应来看,今年区块链的主舞台属于“跨链天团”。

纵观区块链的发展,你会发现这并非是巧合:公链阵营已经过多轮洗牌,但现存公链仍各自独立运行,开发者尝试以分片等技术攻克“不可能三角”,效果并不理想。瓶颈期中,极客们也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火币研究院将2019年称为跨链平台落地的元年。对照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可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Polkadot等跨链项目的诞生视作“区块链3.0”的开启:一个多链互相操作的智能合约时代将到来。“此前,区块链1.0是以BTC为代表的数字公有链货币时代;区块链2.0是以ETH、EOS为代表的单链智能合约时代。”单链就像单机电脑或CPU,即使性能再强,没有因特网,无法爆发“小宇宙”。郭光华将区块链1.0比作电报时代,“只能收发消息,而区块链2.0相当于计算机刚诞生,时还没有任何联网接口、协议;区块链3.0相当于今天万物互联的时代。”


区块链3.0的主题是连接


“两台电脑连起来,我们叫做联网。两条链连起来,我们叫做跨链。”那么,万链互联的终极价值网络何时才会到来?郭光华的预期是30年。

尽管高手们扎堆研发跨链,但事实上,整体技术依然非常早期,各个跨链项目都面临缺乏验证人节点的问题,在安全性、效率和体验等方面至少还需要3~5年的优化,才可能实现易用。Polkadot生态项目ChainX CMO沈明琴觉得,跨链需要解决两个难点:一个是如何通过分布式的方式验证原链上的交易状态;另一个是跨链交易要确保原链上的Token总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减少或增多。可见,跨链技术的升级也需要公链跟进配合。京东云区块链运营总监潘熙也已经注意到跨链技术。他认为,跨链离不开每条链本身的发展,包括用户对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共识,“就像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一样,有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完善,再加上5G、云计算、AI、IOT等新技术的加持,才会诞生覆盖范围广阔的杀手级应用,走入大众生活。”就现阶段而言,过多苛求和夸大跨链技术都不可取。以“跨链双雄”为代表的新星们,只是给区块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试图打开一扇新大门。 查看全部
q8bn29f2zenjzyv7!heading.jpg

Gavin Wood(左)与V神


当Cosmos和Polkadot“跨链双雄”陆续落地,2019年成了跨链发展的元年。聚光灯从公链转向跨链,宣称有望解决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2019年,区块链主舞台的灯光从“公链明星队”转向“跨链天团”,这是属于跨链技术大举开发、露脸的一年。这轮新热潮中,Cosmos和Polkadot被称为“跨链双雄”,代表着现阶段跨链领域的最强实力。

3月14日,备受关注的跨链项目Cosmos启动主网,其代币ATOM享受到各大交易所“抢上”的待遇,在OKEx上,ATOM最高涨至7.27美元,相比0.1美元的发行价翻了70多倍;另一个“网红”跨链项目Polkadot(波卡)主网还未上线,代币DOT的期货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最高涨至346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次众筹价,翻了10番。

大举上攻的币价折射出市场对新概念的期待。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跨链技术视为区块链3.0,意义不亚于单机电脑接入互联网。二者都将实现多链互相操作作为终极目标,大有用新技术将区块链带向新纪元的势头。

跨链来袭前,链圈消沉许久,“公链代表团”集体陷入瓶颈期,难以在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上大施拳脚,杀手级DApp没有现身。这些都给了“跨链天团”闪亮登场的契机。

不过,目前各个跨链项目都还处于技术攻坚期。如Cosmos和Polkadot都采用了公证人机制,需要多方作为中介来参与。郭光华认为,这种跨链方式相比严格遵循“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的形式仍有待提高,“跨链想燎原,可能还需30年。”


“跨链双雄”币价高涨


10月12日,在BiKi交易所上,Polkadot代币DOT报价247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轮众筹价上涨605%。最高时,DOT曾涨了近10倍。

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BiKi、MXC等交易所上架的DOT还不是真正的波卡币。Polkadot主网还未上线,各交易所的DOT也不支持充提,将其描述为“期货”更为恰当。

a7g3ys91pj8kdwju!heading.jpg

BiKi行情页显示 DOT最高上涨近10倍


被多家交易所“强上”,暴涨的币价,让这个还未正式面世的跨链项目引人注目。

Polkadot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人是Gavin Wood。这个名字对币圈人比较陌生,但你一定听过他操刀的另一个项目——以太坊。Gavin Wood曾担任以太坊CTO,制做了以太坊黄皮书,他被称为以太坊的“隐形大脑”,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地位不亚于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

作为区块链2.0的领路人之一,Gavin Wood在以太坊步入正轨后选择离开。或许是深知以太坊等公链的局限性,他最终将目光瞄向了跨链领域。

“一开始只是想尝试去做更有趣的探索,后来发现区块链行业内部越来越具有对抗性。我认为Polkado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对抗这种对抗性的一种手段,成为区块链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一个安全港。”Gavin Wood如此表达他做Polkadot的初衷。

Polkadot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连接,通过复杂的技术的架构,打通各个公链孤岛,让Token、数据和应用可以畅通地在多个公链组成的“公链网络”中轻易流通。

技术大神背书,描画着一幅区块链3.0的蓝图,Polkadot以“明星项目”的头衔被市场追捧便不难理解。

与Polkadot并称为“跨链双雄”的Cosmos也不遑多让。作为第一批启动主网的跨链项目,Cosmos是开启跨链元年的先锋,由大名鼎鼎的拜占庭 Tendermint 团队开发,彭博社曾将其评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项目。

主网上线后,Cosmos代币ATOM随即登陆币安、火币、OKEx、Bitfienx等全球各大主流交易所,最高时曾上涨超7美元。按照其2017年4月众筹时0.1美元的价格来看,ATOM最高涨了70多倍,这一成绩比Polkadot更为耀眼。

身处市场的聚光灯下,拥有高额投资回报率“跨链双雄”让人想起了也曾暴涨的ETH、XRP等神话币种。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题目更难,使命更重。


差异化思路解题“公链互通”


区块链的“新大陆”上,任何技术的革新都在尝试和摸索中进行。相比成熟的互联网,链界没有“巨人的肩膀”。同样,在跨链的复杂领域,各个项目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方式,破解技术实现的路径。

从根本目的看,跨链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将各个公链的“账本”实现互通。举例来说,ETH可以在跨链体系中转换成BTC,而不需要大费周章地通过充提币、买卖交换实现。从“解题思路”来看,Polkadot和Cosmos的想法完全不同。Cosmos 采用区块链间通信协议(IBC)来建立区块链的互操性,这类似于互联网的 TCP/IP 通信协议。由于之前的很多区块链网络(如BTC)并不支持 IBC,因此 Cosmos 使用了“挂钩分区(Peg Zones)”将这些区块链连接到 Cosmos 枢纽(Hub)中,用标准化的语言让这些区块链实现相互通信。

txaw8llnlu8v9q3y!heading.jpg

Cosmos网络示意图


通俗点说,Cosmos提供了一种统一规范的账本结构,各个公链依旧是分别记账,但最终这些账目都会记在一个规范的账本里,所有体系中的人都可以沟通和理解。

从理念上看,Cosmos强调“自治”,在枢纽和分区上,各自的验证人节点不同,需要每个参与者自行维护安全。Polkadot的思路是创造一个团结共治的跨链生态。从技术上讲,Polkadot由一系列的平行链(平行链处理交易,并将其结果转移到原始区块链上)、中继链(即连接平行链并确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组件)以及将Polkadot连接到外部区块链的转接桥(Bridge)组成。以记账为例,Polkadot会“派人(验证人节点)”到各个生态合作伙伴中记账,再把这些账本链接起来,以此实现数据和价值互通。在安全性上,Polkadot强调整体安全,全局联动;而Cosmos的各个分区之间相对独立。BEPAL创始人胡园泉认为,Polkadot的异构多链设计保证了多链的可伸缩性、安全一致性和可信任的通讯协议。而Cosmos更像是仅仅把多种不同设计的独立链串联起来,并使其可以相互通讯。“有一个不恰当但是很形象的比喻,Cosmos是建立一个记账模版实现跨链,而Polkadot是派出一队人马去各个公链建立自己的账本实现跨链。”当然,任何技术的迭代都无法一蹴而就,到底Polkadot和Cosmos的两种解题思路谁更符合需求,还存在争议。单从落地速度来看,Cosmos领先了Polkadot一个身位。除了主网已上线之外,Cosmos SDK已经开始被业内所应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今年上线的币安链采用了Cosmos SDK功能,根据币安官方所述,该功能可用来实现基本代币交易的“Bank”角色。Polkadot目前还处在主网上线前夕的准备工作中。几个月前,Gavin Wood透露,Polkadot主网预计在今年底推出。按进度来看,目前其主网接近完成功能完整性,已进入或即将进入第三方审计,审计后才会正式发布。

不过,目前被称为“Polkadot 0.5”版本的实验性网络Kusama已经上线,且已经有一些项目方接入了Kusama平行链进行测试,共同排查和解决未知问题。


元年之后区块链3.0何时来?


除了“跨链双雄”之外,还有不少跨链项目也在2019年崭露头角,如Irisnet、Aion、ICON等。从市场反应来看,今年区块链的主舞台属于“跨链天团”。

纵观区块链的发展,你会发现这并非是巧合:公链阵营已经过多轮洗牌,但现存公链仍各自独立运行,开发者尝试以分片等技术攻克“不可能三角”,效果并不理想。瓶颈期中,极客们也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火币研究院将2019年称为跨链平台落地的元年。对照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可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ChainX联合创始人郭光华将Polkadot等跨链项目的诞生视作“区块链3.0”的开启:一个多链互相操作的智能合约时代将到来。“此前,区块链1.0是以BTC为代表的数字公有链货币时代;区块链2.0是以ETH、EOS为代表的单链智能合约时代。”单链就像单机电脑或CPU,即使性能再强,没有因特网,无法爆发“小宇宙”。郭光华将区块链1.0比作电报时代,“只能收发消息,而区块链2.0相当于计算机刚诞生,时还没有任何联网接口、协议;区块链3.0相当于今天万物互联的时代。”


区块链3.0的主题是连接


“两台电脑连起来,我们叫做联网。两条链连起来,我们叫做跨链。”那么,万链互联的终极价值网络何时才会到来?郭光华的预期是30年。

尽管高手们扎堆研发跨链,但事实上,整体技术依然非常早期,各个跨链项目都面临缺乏验证人节点的问题,在安全性、效率和体验等方面至少还需要3~5年的优化,才可能实现易用。Polkadot生态项目ChainX CMO沈明琴觉得,跨链需要解决两个难点:一个是如何通过分布式的方式验证原链上的交易状态;另一个是跨链交易要确保原链上的Token总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减少或增多。可见,跨链技术的升级也需要公链跟进配合。京东云区块链运营总监潘熙也已经注意到跨链技术。他认为,跨链离不开每条链本身的发展,包括用户对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共识,“就像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一样,有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完善,再加上5G、云计算、AI、IOT等新技术的加持,才会诞生覆盖范围广阔的杀手级应用,走入大众生活。”就现阶段而言,过多苛求和夸大跨链技术都不可取。以“跨链双雄”为代表的新星们,只是给区块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试图打开一扇新大门。

Polkadot项目方成功售出50万DOT代币,估值达12亿美元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6-28 11:07 • 来自相关话题

Polkadot(波卡),这一备受关注的跨链协议项目,其在最近一轮token销售中售出了50万token,虽然该基金会没有具体透露其筹集了多少资金,但据称这一轮的项目估值与《华尔街日报》在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12亿美元相符。

最新一轮的销售活动表明,Polkadot管理团队最后筹集的资金很大可能达到了6000万美元。

Polkadot是瑞士Web3基金会(W3F)的第一个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如果成功,Polkadot将促进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消息传递,从而实现互操作性和可伸缩性。它的第一个客户端是使用Rust编码语言编写,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发布。

 
DOT代币一度因估值过高而销售受阻
 

管理DOT(Polkadot代币)销售的Web3基金会,据称会给那些希望大量买入DOT的机构以及那些愿意基于Polkadot协议的项目方给出折扣条件。这其中包括像AragonOne这样的平台,最近该平台宣布购买了DOT代币。Aragon联合创始人Jorge Izquierdo更是将Polkadot称为“以太坊2.0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此前也有传言称Polkadot的代币估值过高,在本月早些时候,CoinDes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源称,Polkadot估值低于10亿美元,6000万美元融资目标仅完成了25%。

与此同时,The Block又报道称,一些参与第一轮代币融资的投资者,在亚洲的二级市场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他们以每DOT 60 - 80 美元的价格打折出售,而目前的DOT市场价则大约在120美元左右。

据悉,Polkadot在2017年10月的首次代币销售中,以平均每DOT 28.8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00万 DOT代币(占到总供应量的一半),融到了1.44亿美元,不幸的是,其中一些资金在一起智能合约事故中被冻结。

 
市场回暖及竞品Cosmos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Polkadot
 

而近期,随着比特币行情回暖,投资者们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据不愿透露姓名的Polkadot参与者表示:

    “Polkadot与Cosmos之间各有优势,总体来说估值应该相当,而当前Cosmos项目的估值已接近12亿美元,那Polkadot的估值理论上也应该会接近。”


当然,也有人发表了反对意见,一些社区成员认为Polkadot过于中心化,一位Web3的前雇员发表了他自己的担忧:

    “这本质上是由Gavin、Ryan和他们的朋友们运作的区块链。”


 
基金会留下300万DOT,剩余150万DOT仍会对外出售
 

Parity 首席执行官Jutta Steiner 在一月份时告诉媒体说:

    “像polkadot这样的协议,需要广泛的分发,以避免合谋情况的出现,” 她还说自己希望代币持有者能够以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为系统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Web3基金会已售出了550万DOT币,其自身预留了300万DOT,用于监督Polkadot的发展,另有150万个DOT可用于后续销售。根据Polkadot官网的常见问题解答,Polkadot的创始区块共有1000万 DOT。


原文: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6/27/polkadots-sale-of-500000-tokens-closes-successfully-foundation-says-in-nod-of-confidence-to-1-2b-valuation/
作者:Isabel Woodford
编译:洒脱喜 查看全部
740_aHR0cHM6Ly9zMy5jb2ludGVsZWdyYXBoLmNvbS9zdG9yYWdlL3VwbG9hZHMvdmlldy84M2E4Zjk2OWZhYzU1N2I2MzQwY2ViNGJkOGQ2OTY5MC5qcGc.jpg

Polkadot(波卡),这一备受关注的跨链协议项目,其在最近一轮token销售中售出了50万token,虽然该基金会没有具体透露其筹集了多少资金,但据称这一轮的项目估值与《华尔街日报》在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12亿美元相符。

最新一轮的销售活动表明,Polkadot管理团队最后筹集的资金很大可能达到了6000万美元。

Polkadot是瑞士Web3基金会(W3F)的第一个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如果成功,Polkadot将促进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消息传递,从而实现互操作性和可伸缩性。它的第一个客户端是使用Rust编码语言编写,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发布。

 
DOT代币一度因估值过高而销售受阻
 

管理DOT(Polkadot代币)销售的Web3基金会,据称会给那些希望大量买入DOT的机构以及那些愿意基于Polkadot协议的项目方给出折扣条件。这其中包括像AragonOne这样的平台,最近该平台宣布购买了DOT代币。Aragon联合创始人Jorge Izquierdo更是将Polkadot称为“以太坊2.0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此前也有传言称Polkadot的代币估值过高,在本月早些时候,CoinDes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源称,Polkadot估值低于10亿美元,6000万美元融资目标仅完成了25%。

与此同时,The Block又报道称,一些参与第一轮代币融资的投资者,在亚洲的二级市场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他们以每DOT 60 - 80 美元的价格打折出售,而目前的DOT市场价则大约在120美元左右。

据悉,Polkadot在2017年10月的首次代币销售中,以平均每DOT 28.8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00万 DOT代币(占到总供应量的一半),融到了1.44亿美元,不幸的是,其中一些资金在一起智能合约事故中被冻结。

 
市场回暖及竞品Cosmos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Polkadot
 

而近期,随着比特币行情回暖,投资者们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据不愿透露姓名的Polkadot参与者表示:


    “Polkadot与Cosmos之间各有优势,总体来说估值应该相当,而当前Cosmos项目的估值已接近12亿美元,那Polkadot的估值理论上也应该会接近。”



当然,也有人发表了反对意见,一些社区成员认为Polkadot过于中心化,一位Web3的前雇员发表了他自己的担忧:


    “这本质上是由Gavin、Ryan和他们的朋友们运作的区块链。”



 
基金会留下300万DOT,剩余150万DOT仍会对外出售
 

Parity 首席执行官Jutta Steiner 在一月份时告诉媒体说:


    “像polkadot这样的协议,需要广泛的分发,以避免合谋情况的出现,” 她还说自己希望代币持有者能够以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为系统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Web3基金会已售出了550万DOT币,其自身预留了300万DOT,用于监督Polkadot的发展,另有150万个DOT可用于后续销售。根据Polkadot官网的常见问题解答,Polkadot的创始区块共有1000万 DOT。


原文: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6/27/polkadots-sale-of-500000-tokens-closes-successfully-foundation-says-in-nod-of-confidence-to-1-2b-valuation/
作者:Isabel Woodford
编译:洒脱喜

科普 | Cosmos 与 Polkadot 的五大区别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8 13:09 • 来自相关话题

Cosmos 和 Polkadot 都是关注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项目,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两个项目,Linda Xie 发过一串推特介绍过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材料。

虽然已经有很多帖子分析过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了,但是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或者不够详细。通过这篇帖子,我会从架构权衡到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两个项目。

 
为什么要构建一条新的区块链?
 

为什么一些项目要选择从头开始构建一条专门承载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而不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现有的区块链上编写应用程序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搭建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定义的哈希函数,那么把它编写到以太坊上会消耗很多 gas ,因为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都需要在以太坊虚拟机内执行一次。一种解决方案是提议将这个函数作为预编译合约添加至以太坊协议内。但是,除非这个函数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应用程序,否则这项提议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从头开始编写一条新的区块链,你就可以自由灵活地设计区块链的核心逻辑,以此满足你的应用程序的需求。

其次是自治问题。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平台的治理并遵守其规则,从区块时间和 gas 定价之类影响用户体验的规则,到回滚之类改变状态的决策等等。

但相应的,具有自治能力的链失去了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无缝通信的能力,因为应用程序都是搭建在使用不同状态机的区块链上。Cosmos 和 Polkadot 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采用的是 Hub-and-Zone(中心-分区) 模型,Polkadot 则采用的是Relay Chain/Parachain(中继链/平行链)模型。

读者需要对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侧重于梳理二者的不同点。

 
1. 局部安全 vs 全局安全
 

Cosmos 和 Polkadot 采用的安全模型差别极大。简单来说,Polkadot 的工作流程如下:





- Polkadot 的网络架构-


平行链是 Polkadot 网络中的区块链。这些链有自己的状态机、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区块生产者,即核验人(collators)。每条平行链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状态机,而且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特殊功能、共识算法、交易手续费结构等等。在 Polkadot 网络中,所有平行链都有同一条母链,叫做中继链,里面包含了由所有平行链组成的 “全局状态”。中继链拥有自己的共识算法,叫做 GRANDPA 共识(祖父共识),可以迅速将平行链上的区块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模型,Polkadot 的平行链实现了 “安全性共享”——如果中继链上有 1000 名验证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凡是连接到这条中继链的平行链都会受益。这样一来,平行链即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机并自定义规则,又能与成百上千条平行链一起共享母链的安全性。

这种模型的罩门在于由中继链上的验证者来验证平行链上的状态改变。例如,验证者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拒绝某条链上的核验人提议的区块,而且这条中继链上的区块永远无法被添加进全局状态。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Polkadot 对验证者进行混洗,让他们随机验证平行链,降低同一位验证者始终验证同一条平行链的概率。Polkadot 还另设有一类被称为 Fishermen (渔夫)的验证者,他们会不断查验验证者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





- Cosmos的网络架构-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都是独立运行的,并设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而非像 Polkadot 那样采用 局部/全局 的安全性模型。每条链都有自己的共识机制,而且由单独的验证者来负责保护这条链的安全性。Cosmos 网络使用中心-分区模型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个分区(独立的链)都可以通过中心(同样是一条独立的链)向其它分区 “发送代币”。这个协议被称为 IBC (跨链通信),是链与链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代币转账的协议。IBC 协议尚在开发之中,最开始先支持代币转账,最终会支持各类消息的跨链传递。

相比于 Polkadot 的架构而言,Cosmos 的架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分区的状态仅由各自的验证者保护。一个分区想要获得很强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自己的验证者集,这对于小型应用程序来说会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多控制权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亮点。例如,币安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点来充当币安链的验证者,来促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持续运行。这样一来,币安在测试币安链并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控制权。我觉得币安不太可能放弃决定哪些交易可以上链的权力,但若要在以太坊或 Polkadot 平台上开发,就不能不放弃这样的权力。正因如此,我认为 Telegram、Facebook 和 Kakao 这类公司会选择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并掌握其控制权,未来也不太可能与别的链通信。

 
2. 治理和参与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第二个主要差别在于治理和参与。在 Polkadot 网络中,只有一条中继链和一些与这条中继链共享验证者的平行链。根据目前的估算,平行链的数量上限为 100 条,不过未来有可能减少或增加。Polkadot 网络通过拍卖机制来竞拍平行链的使用权——出价最高的人需要在 PoS 系统中锁定一定数量的 DOT (Polkadot 上的原生货币),才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所拍得平行链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要想使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需要购买并锁定大量 DOT ,直到不想再使用这条平行链为止。

Cosmos 网络没有设置固定的参与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中心或分区。中心就是具有自治能力的区块链,专门用来连接其它区块链。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 Cosmos Hub,最近已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另一个是 Iris Hub,旨在连接主要运行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块链 。这种中心-分区模型提高了跨链通信的效率,因为分区链只需要连接到中心,无需连接到其他每条链上。





-中心-分区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连接多条链-


由于参与规则不同,这两个网络在治理流程上也存在差异。在 Polkadot 网络中,治理决策取决于投票者所质押的 DOT 数量。关于链上投票会有一套正式机制,不过尚未最终确定下来,点击此处可了解最新进展。除了采取以质押量决定投票权重的机制之外,Polkadot 还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代表不活跃的权益持有者。委员会最开始由 6 人组成,每两周增加 1 人,直到满 24 人为止。每位委员会成员均通过赞成投票的方式选出。治理流程的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也就是说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中继链的参数,如出块时间、区块奖励等,以及平行链的参与规则。例如,Polkadot 的治理流程可以改变平行链使用权的竞拍机制或所需的 DOT 数量。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 DOT 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随意弃用某条平行链。实际上,DOT 持有者只能改变参与流程。也就是说一旦竞拍下了某条平行链,在整个租期之内都享有这条链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Cosmos 网络不存在单一的 “治理”流程。每个中心和分区都有自己的治理流程,因此没有一套应用于整个系统内所有链的核心规则。我们所说的“Cosmos 治理”指的都是 Cosmos Hub 的治理,即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的那条链。Cosmos Hub 的规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一个文本提议,由 ATOM 持有者进行投票表决,ATOM 的质押量决定了投票权重。想知道提议长什么样子,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治理流程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Chorus One 发布的这篇帖子,是了解 Cosmos Hub 治理机制的入门材料。

 
3. 跨链通信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跨链通信协议及其设计目标。Polkadot 旨在实现平行链之间任意的消息传递。也就是说,平行链 A 可以调用平行链 B 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与平行链 B 之间的代币转账或是其他类型的通信。Cosmos 则聚焦于跨链资产转移,其协议较为简单。目前,这两种通信协议仍待完善细则,而且尚未构建完成。可以查看 IBC(跨链通信)和 ICMP(平行链之间的跨链通信)这两种协议的细则。

跨链通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将一条链上的数据在另一条链上表示出来,而是如何处理链分叉和链重组这样的情况。这是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构架设计上最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跨链通信的安全性,Polkadot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首先是安全性共享机制,降低了信息交换的难度。 共享安全性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平行链都位于同一个安全层级,因此每条链可以彼此信任。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以太坊(安全性较高)和 Verge(安全性较低)的交互操作为例。若想在 Verge 链上表示以太坊,我们可以锁定一些以太坊,然后在 Verge 链上生成 ETH-XVG 代币。然而,由于 Verge 链的安全性较低,攻击者可能会向 Verge 链发动 51% 攻击,并向以太坊区块链发送双花交易,就可以取回比实际拥有数量更多的以太币。因此,在互相发送消息的时候,安全性较高的链很难信任安全性较低的链。如果是在安全层级各不相同的链之间互传消息,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安全性是一种保障跨链通信的良好方式。前提是,这种协议要确保能够经常对验证者进行混洗,再随机分配到各条平行链上。这就会造成经典的 “数据可用性问题”,即每次验证者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上,就需要下载新链的状态。这是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Polkadot 能否解决尚未可知。

其次,Polkadot 引入了 Fisherman(渔夫)的概念,也就是 Polkadot 网络上的 “赏金猎人”,专门监视平行链上的恶意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抵御恶意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如果某条平行链的验证者将一个无效块上链,Fisherman 发现后可以向中继链提交证明,将包括所有平行链在内的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状态进行回滚。在跨链通信期间,最令我们担心的莫过于一条链在重组,另一条链却运行如常。Polkadot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无效块上链,整个网络都会回滚。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跨链通信方式。因为每条链上都有自己的验证者,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区中的验证者串谋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分区需要通信,A 分区需要必须信任 Cosmos Hub(通信枢纽)以及 B 分区中的验证者。从理论上来说,A 分区的人在决定向 B 分区发送信息之前,需要调查一下 B 分区的验证者。不过我觉得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 Polychain Labs 或 Zaki Manian 的 iqlusion 等知名验证者节点可能会验证多条链,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 A 分区的人看到 B 分区是由 Polychain Labs 和 iqlusion 验证的,可能会因此决定信任 B 分区。

然而,即使一条链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也有可能被怀有恶意的攻击者控制,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段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代币分散于不同分区的 Cosmos 网络-


假设上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一种名为 ETM 的代币,即 Ethermint 分区的原生代币。A、B、C 三个分区的用户想要使用 ETM 来运行各自分区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且他们都信任 Ethermint 分区,因此通过跨链通信在各自的分区内接受了一些 ETM 。现在假设 Ethermint 分区的验证者串谋发动双花攻击,任意转移 ETM 代币。这也会对剩余网络造成影响,因为 ETM 代币也存在于其他分区中。不过受波及的只有 Ethermint 或其他分区中的 ETM 代币持有者。Ethermint 分区中的恶意验证者只能毁掉自己的分区,破坏不了其他分区。这就是 Cosmos 架构的目标——确保恶意行为无法影响整个网络。

Polkadot 则不同。如果中继链(全局状态)上发生了无效状态更新,又没被 Fisherman 发现的话,Polkadot 网络中的每条平行链都会受到影响。平行链不能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毕竟它们都共享同一个全局状态。

 
4. 共识算法
 

Polkadot 中继链采用的是 GRANDPA 共识算法。这个算法能让中继链迅速确定来自所有平行链的区块,并且容纳大量验证者(1000 名以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并非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每一个区块进行投票——他们可以只需为自己认为有效的某个区块投票,相当于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也都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种方式,GRANDPA 算法可以找出一组得票数最多的区块,并将这组区块确定了下来。该算法仍处于开发之中,尚不知实际会如何执行。

平行链可以采用不同的共识算法达成局部共识。Polkadot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ubstrate),其中包括 GRANDPA、Rhododendron 和 Aurand 三种开箱即用的共识算法。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算法被加入 Substrate ,皆可应用于 Polkadot 网络。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可以选用的共识算法有很多,只要是符合 ABCI 规范的共识算法即可。 ABCI 规范旨在实现跨链通信的标准化。目前只有 Tendermint 算法符合这个规范,还有另一些团队也在努力开发符合该规范的其他共识算法。从更抽象的层面上来看,Tendermint 算法的原理是让每位验证者都能互相通信,共同决定一个区块能否上链,这样就能实现单一区块层面上的确定性。该算法的速度很快,而且通过了 200 名验证者的压力测试,在 Game of Stakes(权益争夺赛)中的出块时间为 6 秒。Cosmos 团队也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箱即用的 Tendermint 算法。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共识算法,以及 Tendermint 算法的功能。

Tendermint 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验证者之间的通信成本高很高。也就是说,虽然验证者人数在 200 左右的时候,算法的运行速度很快,一旦人数涨到了 2000 ,速度就会慢得多。另一方面需要权衡的是异步环境中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出现网络分区之时,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交易历史最终合并成一个(而另一个交易历史被抛弃)的情况,而是整个网络都将停止运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旦一笔交易得到了“最终确认”,即使是在最差的网络环境下也不会被撤销。

我的个人观点是,基于共识算法来比较这两个项目没什么长远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构架未来都将接受不同的共识算法。如今的绝大多数应用不管使用的是 Tendermint 算法还是 Polkadot 的某个共识算法都可以良好运行。

 
5. Substrate vs Cosmos SDK
 

Polkadot 和 Cosmos 都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分别叫作 Substrate 和 Cosmos SDK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开发者搭建自己的区块链,其中包括各种开箱即用的模块,例如治理模块(投票系统)、质押模块和认证模块等。这两个工具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Cosmos SDK 仅支持 Go 语言,而 Substrate 支持任何可编译为 WASM (Web Assembly) 的语言,给予了开发者更多灵活性。

这两个工具包都是构建区块链的全新框架,未来几年还将新增更多功能。关于这两个工具包的深度剖析以及使用这两个工具包开发应用程序的详细体验需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在推特上给我 @juliankoh 留言。

 
结论
 

虽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写的也很详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Cosmos 和 Polkadot 之间的不同点很难把握,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捕捉到。要全方位了解这两个项目绝非易事,毕竟项目文件随时都可能改动。这两个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一年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可能很快就不成立了。总而言之,我认为 Polkadot 相比 Cosmos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
    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相比跨平行链的合约调用更侧重于不限类型的信息传递(这一用例目前尚不明确)
    1.0 版本的开发者似乎多一些


反过来,Cosmos 相比 Polkadot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Cosmos 已经上线了,Polkadot 还没上线
    Polkadot 的平行链参与流程限制性更强,而且成本更高
    更能满足特定项目(如币安)对自定义的需求
    平行链上验证者的恶意行为会波及整个网络。在 Cosmos 网络中,恶意行为只能破坏个别分区和资产
    已经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资产转移的难度。目前已经有经过验证的用例。



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朋友,尤其是来自 Cosmos 团队的 Zaki Manian 和 Gautier Marin ,以及来自 Polkadot 团队的 Alistair Stewart 。NEAR Protocol (Alex Skidanov) 发布的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很棒,对我理解这两个项目给予了很大帮助。Linda Xie 整理出来的关于 Polkadot 和 Cosmos 的链接帮助我缩小了文章的范围,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特别感谢 Cheryl Yeoh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为我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并且对本文进行了审校。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juliankoh/5-differences-between-cosmos-polkadot-67f09535594b 作者: Julian Koh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查看全部
Polkadot-VS-Cosmos.jpg

Cosmos 和 Polkadot 都是关注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项目,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两个项目,Linda Xie 发过一串推特介绍过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材料。

虽然已经有很多帖子分析过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了,但是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或者不够详细。通过这篇帖子,我会从架构权衡到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两个项目。

 
为什么要构建一条新的区块链?
 

为什么一些项目要选择从头开始构建一条专门承载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而不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现有的区块链上编写应用程序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搭建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定义的哈希函数,那么把它编写到以太坊上会消耗很多 gas ,因为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都需要在以太坊虚拟机内执行一次。一种解决方案是提议将这个函数作为预编译合约添加至以太坊协议内。但是,除非这个函数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应用程序,否则这项提议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从头开始编写一条新的区块链,你就可以自由灵活地设计区块链的核心逻辑,以此满足你的应用程序的需求。

其次是自治问题。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平台的治理并遵守其规则,从区块时间和 gas 定价之类影响用户体验的规则,到回滚之类改变状态的决策等等。

但相应的,具有自治能力的链失去了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无缝通信的能力,因为应用程序都是搭建在使用不同状态机的区块链上。Cosmos 和 Polkadot 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osmos 采用的是 Hub-and-Zone(中心-分区) 模型,Polkadot 则采用的是Relay Chain/Parachain(中继链/平行链)模型。

读者需要对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侧重于梳理二者的不同点。

 
1. 局部安全 vs 全局安全
 

Cosmos 和 Polkadot 采用的安全模型差别极大。简单来说,Polkadot 的工作流程如下:

201906180734231.png

- Polkadot 的网络架构-


平行链是 Polkadot 网络中的区块链。这些链有自己的状态机、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区块生产者,即核验人(collators)。每条平行链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状态机,而且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特殊功能、共识算法、交易手续费结构等等。在 Polkadot 网络中,所有平行链都有同一条母链,叫做中继链,里面包含了由所有平行链组成的 “全局状态”。中继链拥有自己的共识算法,叫做 GRANDPA 共识(祖父共识),可以迅速将平行链上的区块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模型,Polkadot 的平行链实现了 “安全性共享”——如果中继链上有 1000 名验证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凡是连接到这条中继链的平行链都会受益。这样一来,平行链即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机并自定义规则,又能与成百上千条平行链一起共享母链的安全性。

这种模型的罩门在于由中继链上的验证者来验证平行链上的状态改变。例如,验证者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拒绝某条链上的核验人提议的区块,而且这条中继链上的区块永远无法被添加进全局状态。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Polkadot 对验证者进行混洗,让他们随机验证平行链,降低同一位验证者始终验证同一条平行链的概率。Polkadot 还另设有一类被称为 Fishermen (渔夫)的验证者,他们会不断查验验证者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

201906180734232.png

- Cosmos的网络架构-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都是独立运行的,并设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而非像 Polkadot 那样采用 局部/全局 的安全性模型。每条链都有自己的共识机制,而且由单独的验证者来负责保护这条链的安全性。Cosmos 网络使用中心-分区模型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个分区(独立的链)都可以通过中心(同样是一条独立的链)向其它分区 “发送代币”。这个协议被称为 IBC (跨链通信),是链与链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代币转账的协议。IBC 协议尚在开发之中,最开始先支持代币转账,最终会支持各类消息的跨链传递。

相比于 Polkadot 的架构而言,Cosmos 的架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分区的状态仅由各自的验证者保护。一个分区想要获得很强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自己的验证者集,这对于小型应用程序来说会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多控制权的应用程序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亮点。例如,币安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点来充当币安链的验证者,来促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持续运行。这样一来,币安在测试币安链并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控制权。我觉得币安不太可能放弃决定哪些交易可以上链的权力,但若要在以太坊或 Polkadot 平台上开发,就不能不放弃这样的权力。正因如此,我认为 Telegram、Facebook 和 Kakao 这类公司会选择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并掌握其控制权,未来也不太可能与别的链通信。

 
2. 治理和参与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第二个主要差别在于治理和参与。在 Polkadot 网络中,只有一条中继链和一些与这条中继链共享验证者的平行链。根据目前的估算,平行链的数量上限为 100 条,不过未来有可能减少或增加。Polkadot 网络通过拍卖机制来竞拍平行链的使用权——出价最高的人需要在 PoS 系统中锁定一定数量的 DOT (Polkadot 上的原生货币),才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所拍得平行链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要想使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需要购买并锁定大量 DOT ,直到不想再使用这条平行链为止。

Cosmos 网络没有设置固定的参与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中心或分区。中心就是具有自治能力的区块链,专门用来连接其它区块链。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 Cosmos Hub,最近已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另一个是 Iris Hub,旨在连接主要运行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块链 。这种中心-分区模型提高了跨链通信的效率,因为分区链只需要连接到中心,无需连接到其他每条链上。

201906180734243.png

-中心-分区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连接多条链-


由于参与规则不同,这两个网络在治理流程上也存在差异。在 Polkadot 网络中,治理决策取决于投票者所质押的 DOT 数量。关于链上投票会有一套正式机制,不过尚未最终确定下来,点击此处可了解最新进展。除了采取以质押量决定投票权重的机制之外,Polkadot 还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代表不活跃的权益持有者。委员会最开始由 6 人组成,每两周增加 1 人,直到满 24 人为止。每位委员会成员均通过赞成投票的方式选出。治理流程的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也就是说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中继链的参数,如出块时间、区块奖励等,以及平行链的参与规则。例如,Polkadot 的治理流程可以改变平行链使用权的竞拍机制或所需的 DOT 数量。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 DOT 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随意弃用某条平行链。实际上,DOT 持有者只能改变参与流程。也就是说一旦竞拍下了某条平行链,在整个租期之内都享有这条链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Cosmos 网络不存在单一的 “治理”流程。每个中心和分区都有自己的治理流程,因此没有一套应用于整个系统内所有链的核心规则。我们所说的“Cosmos 治理”指的都是 Cosmos Hub 的治理,即由 Tendermint 团队上线的那条链。Cosmos Hub 的规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一个文本提议,由 ATOM 持有者进行投票表决,ATOM 的质押量决定了投票权重。想知道提议长什么样子,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治理流程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Chorus One 发布的这篇帖子,是了解 Cosmos Hub 治理机制的入门材料。

 
3. 跨链通信
 

Polkadot 和 Cosmos 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跨链通信协议及其设计目标。Polkadot 旨在实现平行链之间任意的消息传递。也就是说,平行链 A 可以调用平行链 B 中的智能合约,实现与平行链 B 之间的代币转账或是其他类型的通信。Cosmos 则聚焦于跨链资产转移,其协议较为简单。目前,这两种通信协议仍待完善细则,而且尚未构建完成。可以查看 IBC(跨链通信)和 ICMP(平行链之间的跨链通信)这两种协议的细则。

跨链通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将一条链上的数据在另一条链上表示出来,而是如何处理链分叉和链重组这样的情况。这是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构架设计上最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跨链通信的安全性,Polkadot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首先是安全性共享机制,降低了信息交换的难度。 共享安全性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平行链都位于同一个安全层级,因此每条链可以彼此信任。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以太坊(安全性较高)和 Verge(安全性较低)的交互操作为例。若想在 Verge 链上表示以太坊,我们可以锁定一些以太坊,然后在 Verge 链上生成 ETH-XVG 代币。然而,由于 Verge 链的安全性较低,攻击者可能会向 Verge 链发动 51% 攻击,并向以太坊区块链发送双花交易,就可以取回比实际拥有数量更多的以太币。因此,在互相发送消息的时候,安全性较高的链很难信任安全性较低的链。如果是在安全层级各不相同的链之间互传消息,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安全性是一种保障跨链通信的良好方式。前提是,这种协议要确保能够经常对验证者进行混洗,再随机分配到各条平行链上。这就会造成经典的 “数据可用性问题”,即每次验证者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上,就需要下载新链的状态。这是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Polkadot 能否解决尚未可知。

其次,Polkadot 引入了 Fisherman(渔夫)的概念,也就是 Polkadot 网络上的 “赏金猎人”,专门监视平行链上的恶意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抵御恶意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如果某条平行链的验证者将一个无效块上链,Fisherman 发现后可以向中继链提交证明,将包括所有平行链在内的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状态进行回滚。在跨链通信期间,最令我们担心的莫过于一条链在重组,另一条链却运行如常。Polkadot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无效块上链,整个网络都会回滚。

Cosmos 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跨链通信方式。因为每条链上都有自己的验证者,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区中的验证者串谋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分区需要通信,A 分区需要必须信任 Cosmos Hub(通信枢纽)以及 B 分区中的验证者。从理论上来说,A 分区的人在决定向 B 分区发送信息之前,需要调查一下 B 分区的验证者。不过我觉得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 Polychain Labs 或 Zaki Manian 的 iqlusion 等知名验证者节点可能会验证多条链,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 A 分区的人看到 B 分区是由 Polychain Labs 和 iqlusion 验证的,可能会因此决定信任 B 分区。

然而,即使一条链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也有可能被怀有恶意的攻击者控制,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段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906180734244.png

-代币分散于不同分区的 Cosmos 网络-


假设上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一种名为 ETM 的代币,即 Ethermint 分区的原生代币。A、B、C 三个分区的用户想要使用 ETM 来运行各自分区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且他们都信任 Ethermint 分区,因此通过跨链通信在各自的分区内接受了一些 ETM 。现在假设 Ethermint 分区的验证者串谋发动双花攻击,任意转移 ETM 代币。这也会对剩余网络造成影响,因为 ETM 代币也存在于其他分区中。不过受波及的只有 Ethermint 或其他分区中的 ETM 代币持有者。Ethermint 分区中的恶意验证者只能毁掉自己的分区,破坏不了其他分区。这就是 Cosmos 架构的目标——确保恶意行为无法影响整个网络。

Polkadot 则不同。如果中继链(全局状态)上发生了无效状态更新,又没被 Fisherman 发现的话,Polkadot 网络中的每条平行链都会受到影响。平行链不能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毕竟它们都共享同一个全局状态。

 
4. 共识算法
 

Polkadot 中继链采用的是 GRANDPA 共识算法。这个算法能让中继链迅速确定来自所有平行链的区块,并且容纳大量验证者(1000 名以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并非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每一个区块进行投票——他们可以只需为自己认为有效的某个区块投票,相当于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也都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种方式,GRANDPA 算法可以找出一组得票数最多的区块,并将这组区块确定了下来。该算法仍处于开发之中,尚不知实际会如何执行。

平行链可以采用不同的共识算法达成局部共识。Polkadot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ubstrate),其中包括 GRANDPA、Rhododendron 和 Aurand 三种开箱即用的共识算法。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算法被加入 Substrate ,皆可应用于 Polkadot 网络。

在 Cosmos 网络中,每条链可以选用的共识算法有很多,只要是符合 ABCI 规范的共识算法即可。 ABCI 规范旨在实现跨链通信的标准化。目前只有 Tendermint 算法符合这个规范,还有另一些团队也在努力开发符合该规范的其他共识算法。从更抽象的层面上来看,Tendermint 算法的原理是让每位验证者都能互相通信,共同决定一个区块能否上链,这样就能实现单一区块层面上的确定性。该算法的速度很快,而且通过了 200 名验证者的压力测试,在 Game of Stakes(权益争夺赛)中的出块时间为 6 秒。Cosmos 团队也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箱即用的 Tendermint 算法。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共识算法,以及 Tendermint 算法的功能。

Tendermint 算法最大的缺点是验证者之间的通信成本高很高。也就是说,虽然验证者人数在 200 左右的时候,算法的运行速度很快,一旦人数涨到了 2000 ,速度就会慢得多。另一方面需要权衡的是异步环境中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出现网络分区之时,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交易历史最终合并成一个(而另一个交易历史被抛弃)的情况,而是整个网络都将停止运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旦一笔交易得到了“最终确认”,即使是在最差的网络环境下也不会被撤销。

我的个人观点是,基于共识算法来比较这两个项目没什么长远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构架未来都将接受不同的共识算法。如今的绝大多数应用不管使用的是 Tendermint 算法还是 Polkadot 的某个共识算法都可以良好运行。

 
5. Substrate vs Cosmos SDK
 

Polkadot 和 Cosmos 都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分别叫作 Substrate 和 Cosmos SDK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开发者搭建自己的区块链,其中包括各种开箱即用的模块,例如治理模块(投票系统)、质押模块和认证模块等。这两个工具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Cosmos SDK 仅支持 Go 语言,而 Substrate 支持任何可编译为 WASM (Web Assembly) 的语言,给予了开发者更多灵活性。

这两个工具包都是构建区块链的全新框架,未来几年还将新增更多功能。关于这两个工具包的深度剖析以及使用这两个工具包开发应用程序的详细体验需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在推特上给我 @juliankoh 留言。

 
结论
 

虽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写的也很详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Cosmos 和 Polkadot 之间的不同点很难把握,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捕捉到。要全方位了解这两个项目绝非易事,毕竟项目文件随时都可能改动。这两个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一年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可能很快就不成立了。总而言之,我认为 Polkadot 相比 Cosmos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
    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
    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相比跨平行链的合约调用更侧重于不限类型的信息传递(这一用例目前尚不明确)
    1.0 版本的开发者似乎多一些



反过来,Cosmos 相比 Polkadot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Cosmos 已经上线了,Polkadot 还没上线
    Polkadot 的平行链参与流程限制性更强,而且成本更高
    更能满足特定项目(如币安)对自定义的需求
    平行链上验证者的恶意行为会波及整个网络。在 Cosmos 网络中,恶意行为只能破坏个别分区和资产
    已经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Cosmos SDK 了
    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资产转移的难度。目前已经有经过验证的用例。




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朋友,尤其是来自 Cosmos 团队的 Zaki Manian 和 Gautier Marin ,以及来自 Polkadot 团队的 Alistair Stewart 。NEAR Protocol (Alex Skidanov) 发布的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很棒,对我理解这两个项目给予了很大帮助。Linda Xie 整理出来的关于 Polkadot 和 Cosmos 的链接帮助我缩小了文章的范围,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特别感谢 Cheryl Yeoh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为我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并且对本文进行了审校。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juliankoh/5-differences-between-cosmos-polkadot-67f09535594b 作者: Julian Koh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深度 | 从 Polkadot、Cosmos 的权益质押机制看区块链治理

攻略cryptovalley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8 12:47 • 来自相关话题

2019年,迎合数字资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发展趋势的公司增长迅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个新兴行业的核心叫做权益服务(Staking-as-a-Service),因其优势明显,被Tezos、Decred和Cosmos等项目相继采纳。

就像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中的矿池聚集了矿工的哈希值一样,这类项目允许资产规模较小的持币者也能利用他们的权益(Stake)来换取相应的区块奖励。

分析师预计,随着这类平台用消减费用等手段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Staking-as-a-Service市场竞争将加剧,随之导致加密经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我们期望,在管理层面上,Staking-as-a-Service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该预见到,这些公司在影响协议方向时收取的费用会逐步演化出带有政治意味的利益集团。

本文由网络安全咨询专家Max Fiege研究撰写,由加密谷独家编译。


PoS机制的政治性


所有依赖于流动性权益证明(LPoS)或权益证明(PoS)的网络都规定,作为验证人,你必须在网络中投放不低于下限的资产。不符合条件的持币者可以将其原生资产委托或汇集到一个现成的验证人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依然可以根据资产份额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利。

下表说明了各个产品所需投放的阈值,这导致大多持币人被排除在外。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Cosmos的阈值为前100名的网络验证人。在撰写本文时,10,000个ATOM能达到此要求的最低标准。
    Decred的阈值取决于“票价”,在撰写本文时,其“票价”为120 DCR。
    Polkadot主网尚未上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IOU市场来估算DOT价格。
    Tezos最近的投票决定将最低阈值由10,000 XTZ降至8,000 XTZ。这一变化于夏天生效。


虽然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美元价值和原生资产阈值都有所波动,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指标都倾向于权益持有者的上层。

这一阈值也使得区块的传播时间趋于正常化(因验证人越多,区块被验证的时间也越长),确保验证人能得到相应的收益。这种二阶效应也激励着权益持有者增加并汇集更多的资产,以抵消因权益生产和治理网络的发言权上所产生的通胀影响。

但是,必须指出,拥有治理网络的发言权扭曲了Staking-as-a-Service的自身特性,让我们将其视为商品。这不一定准确。

对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资产持有者拥有发言权含义不尽相同,但事实已经证明,其价值非同小可:

    Decred:在Politeia财政部门中,有10%的区块奖励专门用来奖赏“持票人”。持票人可以提交并随后投票支持提案。他们目前拥有约610,000 的DCR或1500万美元的“干粉”(意指其流动性强),用于在社区内资助有益的活动(例如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会议旅行等)。而无法成为持票人的持币者可以将他们的DCR与VSP(Voting Service Provider)汇集在一起,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和收益权。
    Tezos:面包师(即:验证人)在每个提案期内,都可以对多达20个的提案进行投票。根据Tezos的治理机制来看,此提案期在每个96天的周期内将持续约24天。与Decred中的持票人不同,面包师们不能获得资金上的奖励;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提案中他们可以获得通胀资金的发票,这是与5.51%的年度区块奖励比例完全独立的奖励。
    Cosmos:验证人可以随时提交提案,然而他们必须提供512 枚ATOM才能进行为期两周的投票。如提案成功,验证人收到退款;若失败,他们将失去所提供的 ATOM。这些失去的ATOM 会被汇集到社区资金池,旨在改善Cosmos网络的安全性、实用性,继续提供价值。目前验证人无法使用社区资金池的资金,但早期治理经验显示,系统更偏向于Politeia的机制。


正如公司倡导建立良好的商业规则与友好的政府关系一样,这些建立在网络上的团队都想在治理提案控制权上逐步优化。他们需要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资金,从其成员和粉丝那里获得支持,得到社区论坛上的认可,来尽量降低因大众资金过于强大导致的原始协议变更这一结构性风险。因为,委托或汇集公众资金到少数人手中将会变得政治化,若一个验证人太过强大,则其他人的意愿会被扭曲,无法实现。


Staking-as-a-Service的模式进化


选择一个诚实的矿池具有市场层面的影响,而委托给特定的验证人则会产生网络管理层面的影响。就前者而言,你能把区块奖励份额分配到多个矿池;而后者,你的决策可能成为清算社区基金的决定性投票。

可能有人会说,2014年的Ghash.io矿池事件就是反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工作量证明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权益证明则会越来越政治化。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能够按照BTC矿池一样的路径来发展。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传统的政治框架。在历史上,掌权者通常会对寻租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以对抗威胁。这里是一些例子:

    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早期的天主教会在整个中世纪依然坚挺;
    尽管劳动权益保护被写入法律,但工人要交的联盟会费(即:工会费),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依然在增加;
    党派成员都期望在他们的任期内对成员体系进行排名;
    美国医学协会的成立,最初是为了对联邦政府的医疗立法和监管行为进行标准化。然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组织。


如果这一政治框架发生在“链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加上现在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即使支出了交易费,收支也能达到动态平衡。

但显然,在市场饱和期出现争议性提案时,后面的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个验证人或权益池将向特定的人群推销自己。在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以后,验证人和权益池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操控网络,收取5-10%的手续费用而不是1%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新的持币者将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权益资产汇集到特定的验证人手里,如果他们想参与网络治理而不仅仅是资产投机的话。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冲突的结果:

    资金分配:由于像Decred和Cosmos这样的网络上,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以后任意的资金提案将更不被重视。如果一个网络能存活十年,持币者觉得时机合适时,数十亿美元的“干粉”资本将被自由分配。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产品开发或开源硬件生产,或者干脆邀请前100名持币者组织参与豪华邮轮之旅。为了维持资本配置的投票权,上调资金下限可能会让token持有者产生焦虑感。
    核心开发人员情绪:Tezos这样的网络允许持币者通过投票对原始协议进行变更。在早期,大多数重要的技术提案都来自于核心开发团队,例如Nomadic Labs。然而随着网络发展,缺乏经验者或者恶意开发人员改变原始协议的风险也会逐渐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核心开发人员可以“变身”为验证人或权益池,来提高其声誉,并为自己提供资金。
    权益资产阈值:当前的权益证明网络(POS)采用多种方法来确认验证人。从以太坊需要32 ETH,到Tezos需要8,000 XTZ和Cosmos只取前一百个持币者地址,各类方法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发现最理想的资产阈值,而其他网络也会效仿。


然而,如果扩大验证池会威胁到老牌验证人的资金收入,他们可能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进取心的验证人可以找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持币者,让他们在支付更高的费用来进行提案的前提下成为验证人。

以上事例不仅说明了在数字资产中为何会出现政治框架,还强调了从长远来看,网络稳定性尤其重要。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人的权益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这与BTC所推行的反脆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占主导地位的PoW型的数字资产所受到的攻击面会越来越小,而运用PoS模式的则相反。这导致的管理需求将以权益费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造成无谓的损失,类似于传统政治体制中的游说或赞助。

如此看来, PoS会给区块链带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像Coinbase和Binance这样的大型交易所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可以承受亏损,而大多数持币者对网络治理毫不关心。

正如BTC重新改写了货币史一般,我们应该预见到,运用PoS机制的数字资产将在链上重现政治集团。长期来看,即使像以太坊2.0这样没有链上治理机制的网络,其硬分叉所构成的威胁也不一定会比PoW系统所受的威胁小。

当然,开发人员能否设计出一个永久存续的网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不可一世的帝国都会瞬间灭亡,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呢?


Max Fiege   作者
Potter Li   翻译
来源:加密谷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查看全部
201906181111231.jpg

2019年,迎合数字资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发展趋势的公司增长迅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个新兴行业的核心叫做权益服务(Staking-as-a-Service),因其优势明显,被Tezos、Decred和Cosmos等项目相继采纳。

就像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中的矿池聚集了矿工的哈希值一样,这类项目允许资产规模较小的持币者也能利用他们的权益(Stake)来换取相应的区块奖励。

分析师预计,随着这类平台用消减费用等手段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Staking-as-a-Service市场竞争将加剧,随之导致加密经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我们期望,在管理层面上,Staking-as-a-Service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该预见到,这些公司在影响协议方向时收取的费用会逐步演化出带有政治意味的利益集团。

本文由网络安全咨询专家Max Fiege研究撰写,由加密谷独家编译。


PoS机制的政治性


所有依赖于流动性权益证明(LPoS)或权益证明(PoS)的网络都规定,作为验证人,你必须在网络中投放不低于下限的资产。不符合条件的持币者可以将其原生资产委托或汇集到一个现成的验证人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依然可以根据资产份额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利。

下表说明了各个产品所需投放的阈值,这导致大多持币人被排除在外。

201906181111245.png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Cosmos的阈值为前100名的网络验证人。在撰写本文时,10,000个ATOM能达到此要求的最低标准。
    Decred的阈值取决于“票价”,在撰写本文时,其“票价”为120 DCR。
    Polkadot主网尚未上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IOU市场来估算DOT价格。
    Tezos最近的投票决定将最低阈值由10,000 XTZ降至8,000 XTZ。这一变化于夏天生效。



虽然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美元价值和原生资产阈值都有所波动,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些指标都倾向于权益持有者的上层。

这一阈值也使得区块的传播时间趋于正常化(因验证人越多,区块被验证的时间也越长),确保验证人能得到相应的收益。这种二阶效应也激励着权益持有者增加并汇集更多的资产,以抵消因权益生产和治理网络的发言权上所产生的通胀影响。

但是,必须指出,拥有治理网络的发言权扭曲了Staking-as-a-Service的自身特性,让我们将其视为商品。这不一定准确。

对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资产持有者拥有发言权含义不尽相同,但事实已经证明,其价值非同小可:


    Decred:在Politeia财政部门中,有10%的区块奖励专门用来奖赏“持票人”。持票人可以提交并随后投票支持提案。他们目前拥有约610,000 的DCR或1500万美元的“干粉”(意指其流动性强),用于在社区内资助有益的活动(例如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会议旅行等)。而无法成为持票人的持币者可以将他们的DCR与VSP(Voting Service Provider)汇集在一起,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和收益权。
    Tezos:面包师(即:验证人)在每个提案期内,都可以对多达20个的提案进行投票。根据Tezos的治理机制来看,此提案期在每个96天的周期内将持续约24天。与Decred中的持票人不同,面包师们不能获得资金上的奖励;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提案中他们可以获得通胀资金的发票,这是与5.51%的年度区块奖励比例完全独立的奖励。
    Cosmos:验证人可以随时提交提案,然而他们必须提供512 枚ATOM才能进行为期两周的投票。如提案成功,验证人收到退款;若失败,他们将失去所提供的 ATOM。这些失去的ATOM 会被汇集到社区资金池,旨在改善Cosmos网络的安全性、实用性,继续提供价值。目前验证人无法使用社区资金池的资金,但早期治理经验显示,系统更偏向于Politeia的机制。



正如公司倡导建立良好的商业规则与友好的政府关系一样,这些建立在网络上的团队都想在治理提案控制权上逐步优化。他们需要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资金,从其成员和粉丝那里获得支持,得到社区论坛上的认可,来尽量降低因大众资金过于强大导致的原始协议变更这一结构性风险。因为,委托或汇集公众资金到少数人手中将会变得政治化,若一个验证人太过强大,则其他人的意愿会被扭曲,无法实现。


Staking-as-a-Service的模式进化


选择一个诚实的矿池具有市场层面的影响,而委托给特定的验证人则会产生网络管理层面的影响。就前者而言,你能把区块奖励份额分配到多个矿池;而后者,你的决策可能成为清算社区基金的决定性投票。

可能有人会说,2014年的Ghash.io矿池事件就是反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工作量证明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权益证明则会越来越政治化。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能够按照BTC矿池一样的路径来发展。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传统的政治框架。在历史上,掌权者通常会对寻租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以对抗威胁。这里是一些例子:


    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早期的天主教会在整个中世纪依然坚挺;
    尽管劳动权益保护被写入法律,但工人要交的联盟会费(即:工会费),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依然在增加;
    党派成员都期望在他们的任期内对成员体系进行排名;
    美国医学协会的成立,最初是为了对联邦政府的医疗立法和监管行为进行标准化。然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组织。



如果这一政治框架发生在“链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从事Staking-as-a-Service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加上现在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即使支出了交易费,收支也能达到动态平衡。

但显然,在市场饱和期出现争议性提案时,后面的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个验证人或权益池将向特定的人群推销自己。在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以后,验证人和权益池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操控网络,收取5-10%的手续费用而不是1%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新的持币者将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权益资产汇集到特定的验证人手里,如果他们想参与网络治理而不仅仅是资产投机的话。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冲突的结果:


    资金分配:由于像Decred和Cosmos这样的网络上,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以后任意的资金提案将更不被重视。如果一个网络能存活十年,持币者觉得时机合适时,数十亿美元的“干粉”资本将被自由分配。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产品开发或开源硬件生产,或者干脆邀请前100名持币者组织参与豪华邮轮之旅。为了维持资本配置的投票权,上调资金下限可能会让token持有者产生焦虑感。
    核心开发人员情绪:Tezos这样的网络允许持币者通过投票对原始协议进行变更。在早期,大多数重要的技术提案都来自于核心开发团队,例如Nomadic Labs。然而随着网络发展,缺乏经验者或者恶意开发人员改变原始协议的风险也会逐渐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核心开发人员可以“变身”为验证人或权益池,来提高其声誉,并为自己提供资金。
    权益资产阈值:当前的权益证明网络(POS)采用多种方法来确认验证人。从以太坊需要32 ETH,到Tezos需要8,000 XTZ和Cosmos只取前一百个持币者地址,各类方法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发现最理想的资产阈值,而其他网络也会效仿。



然而,如果扩大验证池会威胁到老牌验证人的资金收入,他们可能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进取心的验证人可以找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持币者,让他们在支付更高的费用来进行提案的前提下成为验证人。

以上事例不仅说明了在数字资产中为何会出现政治框架,还强调了从长远来看,网络稳定性尤其重要。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人的权益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这与BTC所推行的反脆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占主导地位的PoW型的数字资产所受到的攻击面会越来越小,而运用PoS模式的则相反。这导致的管理需求将以权益费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造成无谓的损失,类似于传统政治体制中的游说或赞助。

如此看来, PoS会给区块链带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像Coinbase和Binance这样的大型交易所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可以承受亏损,而大多数持币者对网络治理毫不关心。

正如BTC重新改写了货币史一般,我们应该预见到,运用PoS机制的数字资产将在链上重现政治集团。长期来看,即使像以太坊2.0这样没有链上治理机制的网络,其硬分叉所构成的威胁也不一定会比PoW系统所受的威胁小。

当然,开发人员能否设计出一个永久存续的网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不可一世的帝国都会瞬间灭亡,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呢?


Max Fiege   作者
Potter Li   翻译
来源:加密谷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Cosmos主网正式上线,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协议IBC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4 13:53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3月14日早晨7时,备受区块链社区期待的跨链项目Cosmos正式上线了它的主网Cosmos Hub。

目前,在验证者正式投票激活所谓的区块链间通信(IBC)协议之前,网络用户将无法在区块链之间互换token或以其他方式让现有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smos Hub。(截至发稿时,已有个别交易所上线ATOM token IOU,交易价格约为42元,较融资时涨幅超过6000%,但成交量较小,投资者需谨慎)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和发展,Cosmos网络的第一阶段已经到来。在2016年夏季首次推出区块链互操作性平台概念后,Cosmos在2017年的ICO活动中筹集了价值168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从那时起,Tendermint公司,这家Cosmos网络背后的核心技术营利实体,已发布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初步产品。

Tendermint公司董事Zaki Manian对CoinDesk表示:

    “我们希望将区块链开发周期从构思到实施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就是我们试图改变区块链行业的方式。”


因此,Manian表示,Cosmo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早在2018年2月就已经被币安交易所等知名加密货币公司所使用。

此外,Tendermint Core 是Manian设想的另一个关键工具,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区块链空间的创新障碍”,并最终帮助“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Manian表示:

    “在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中,(你将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金融体系,该体系按规模运作,其可以由做不同事情的个人、专用的区块链所组成。”


 
验证者实际体验Cosmos Hub
 

今天的发布是朝着更广泛、更广阔的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愿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实现”,Manian指出。

Cosmos Hub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更广泛的验证者生态系统(即在网络上持有token的实体),而Manian的团队则会继续努力实现跨链功能。





Cosmos hubs

    “为了实现区块链链接的整体愿景,需要有一组生态运营者来协调这个区块链网络,”Manian说。


通常,在类似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中,这些验证者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服务器和消耗大量电力来竞争区块奖励的矿工。

另一方面,在一个PoS系统中的验证者,是系统基于抵押token度量来进行“选择”的,这些验证者负责参与区块创建和交易终结。

    “在PoS系统,系统的成本和回报是内部的,”Manian解释说,“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分配奖励,分配投机者税收系统,惩罚恶意行为的人,以及惩罚离线的人。”


他补充说:

    “所有这些都必须是系统内部的,这就是为什么PoS是比PoW更重要的工程壮举。”


虽然Cosmos的参与者成功地用大约200台计算机服务器测试了这个验证系统,但在今天之前,参与者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价值赌注。

而根据Manian的说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

 
先投票传输ATOM,再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Cosmos用户还不能转移他们持有的ATOM token。





Zaki Manian(via Tendermint)


而一旦系统和验证程序集都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token持有者将投票决定何时启用实时Atom传输。

此后,全网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将新的区块链(也称为“zone”)连接到Cosmos Hub,并开始交换异构加密货币和非互换代币(NFT)。

    “在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问题、更新和错误,” 致力于支持Cosmos网络的非盈利组织InterChain基金会表示,其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说:

    “现有的工具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且涉及到了Interchain基金会或者Tendermint团队控制之外的风险…请格外小心!”


 
抵押即服务
 

Manian告诉记者,在Cosmos Hub的发布中,目前有70个验证者致力于保护网络安全,其中一些验证者专注于为更广泛的ATOM持有者提供抵押token服务。

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像是用户出租加密资产以获得回报,并可能会因此鼓励新用户蜂拥至Cosmos生态系统。

Union Marketplace,此类服务的提供商,其创始人Shayne Copla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验证者将出现“跨网络声誉层”,他说:

    “如果你看看这些不同的抵押服务提供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同时在几个网络上进行交易。” 他指的是其他的抵押网络,例如Tezos和基于Tendermint的Loom,“现在,由于Cosmos是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抵押和委托链,它将重点关注验证者的跨网络声誉。”


据悉,这些抵押者获得的奖励通常是ATOM token,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是替代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

虽然Union Marketplace已悄悄地收集了约230个的验证者,但 Coplan预计,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后,其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试验这类服务。

验证者创业公司Certus One的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告诉记者:

    “从散户投资者到投资基金,有很多人对这些类型的投资服务感兴趣,很多大基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文:A Blockchain to Connect All Blockchains, Cosmos Is Officially Live
作者:Christine Kim
编译:隔夜的粥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70269238.jpg

北京时间3月14日早晨7时,备受区块链社区期待的跨链项目Cosmos正式上线了它的主网Cosmos Hub。

目前,在验证者正式投票激活所谓的区块链间通信(IBC)协议之前,网络用户将无法在区块链之间互换token或以其他方式让现有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smos Hub。(截至发稿时,已有个别交易所上线ATOM token IOU,交易价格约为42元,较融资时涨幅超过6000%,但成交量较小,投资者需谨慎)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和发展,Cosmos网络的第一阶段已经到来。在2016年夏季首次推出区块链互操作性平台概念后,Cosmos在2017年的ICO活动中筹集了价值168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从那时起,Tendermint公司,这家Cosmos网络背后的核心技术营利实体,已发布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初步产品。

Tendermint公司董事Zaki Manian对CoinDesk表示:


    “我们希望将区块链开发周期从构思到实施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就是我们试图改变区块链行业的方式。”



因此,Manian表示,Cosmo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早在2018年2月就已经被币安交易所等知名加密货币公司所使用。

此外,Tendermint Core 是Manian设想的另一个关键工具,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区块链空间的创新障碍”,并最终帮助“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Manian表示:


    “在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中,(你将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金融体系,该体系按规模运作,其可以由做不同事情的个人、专用的区块链所组成。”



 
验证者实际体验Cosmos Hub
 

今天的发布是朝着更广泛、更广阔的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愿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实现”,Manian指出。

Cosmos Hub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更广泛的验证者生态系统(即在网络上持有token的实体),而Manian的团队则会继续努力实现跨链功能。

Screen-Shot-2019-03-13-at-6.46_.36-PM-768x423_.png

Cosmos hubs


    “为了实现区块链链接的整体愿景,需要有一组生态运营者来协调这个区块链网络,”Manian说。



通常,在类似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中,这些验证者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服务器和消耗大量电力来竞争区块奖励的矿工。

另一方面,在一个PoS系统中的验证者,是系统基于抵押token度量来进行“选择”的,这些验证者负责参与区块创建和交易终结。


    “在PoS系统,系统的成本和回报是内部的,”Manian解释说,“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分配奖励,分配投机者税收系统,惩罚恶意行为的人,以及惩罚离线的人。”



他补充说:


    “所有这些都必须是系统内部的,这就是为什么PoS是比PoW更重要的工程壮举。”



虽然Cosmos的参与者成功地用大约200台计算机服务器测试了这个验证系统,但在今天之前,参与者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价值赌注。

而根据Manian的说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

 
先投票传输ATOM,再下一步投票启用跨链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Cosmos用户还不能转移他们持有的ATOM token。

ZakiManian-Cosmos.jpeg

Zaki Manian(via Tendermint)


而一旦系统和验证程序集都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token持有者将投票决定何时启用实时Atom传输。

此后,全网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将新的区块链(也称为“zone”)连接到Cosmos Hub,并开始交换异构加密货币和非互换代币(NFT)。


    “在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问题、更新和错误,” 致力于支持Cosmos网络的非盈利组织InterChain基金会表示,其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说:

    “现有的工具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且涉及到了Interchain基金会或者Tendermint团队控制之外的风险…请格外小心!”



 
抵押即服务
 

Manian告诉记者,在Cosmos Hub的发布中,目前有70个验证者致力于保护网络安全,其中一些验证者专注于为更广泛的ATOM持有者提供抵押token服务。

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像是用户出租加密资产以获得回报,并可能会因此鼓励新用户蜂拥至Cosmos生态系统。

Union Marketplace,此类服务的提供商,其创始人Shayne Copla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验证者将出现“跨网络声誉层”,他说:


    “如果你看看这些不同的抵押服务提供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同时在几个网络上进行交易。” 他指的是其他的抵押网络,例如Tezos和基于Tendermint的Loom,“现在,由于Cosmos是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抵押和委托链,它将重点关注验证者的跨网络声誉。”



据悉,这些抵押者获得的奖励通常是ATOM token,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是替代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

虽然Union Marketplace已悄悄地收集了约230个的验证者,但 Coplan预计,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后,其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试验这类服务。

验证者创业公司Certus One的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告诉记者:


    “从散户投资者到投资基金,有很多人对这些类型的投资服务感兴趣,很多大基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文:A Blockchain to Connect All Blockchains, Cosmos Is Officially Live
作者:Christine Kim
编译:隔夜的粥

Cosmos的前世今生、未来前景和投资价值

项目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3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际,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1confirmation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Nick Tomaino 撰文阐述他们投资 Cosmos 的理论。1confirmation 是密码货币领域重要的投资机构,其 LP 包括 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Mark Cuban 等人,投资了 Coinbase、dYdX、MakerDAO、Augur、Nervos 等项目。Tomaino曾经就职于 Coinbase,负责商务拓展工作。

    链闻必须向读者说明,Nick Tomaino 是 Cosmos 的投资者。该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希望帮助读者了解 Cosmos 这个重要项目。


Cosmos 是一个旨在使区块链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和框架。有人将 Cosmos 网络称为「区块链互联网」,这是个很棒的网络传播点。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红爆网络的传播点已经将加密货币的市值推到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为世界贡献出有意义的产品。

在加密货币领域,很难找到爆红的网络传播点和有用的产品两者兼备的项目,而 Cosmos 两者都占据。

不同于大多数在网络上爆红的项目,在过去的 4 年多时间里,有使命感的 Cosmos 团队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网将面向全世界发布,有可能推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链代币、具有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实现实时最终确认、DApp 开发者体验更佳的方向发展。

 
Cosmos 的起源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权益证明区块链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错方向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在同年发表了《Tendermint:无挖矿的共识》的白皮书。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大量分布式节点就共识达成一致,而无需中本聪共识依赖的 PoW 工作量证明挖矿。

中本聪共识是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局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费网络外部的资源才能达成共识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识算法是第一个引入 staking 权益质押、验证、领导轮流选举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聪共识的局限性。

多年来,Tendermint 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实验,但缺乏实际用例。2016 年,Tendermint 首席技术官 Ethan Buchman 在《Tendermint:区块链时代的拜占庭容错》的论文中描述了 Tendermint 与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关系。Ethan Buchman 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理论中使用 Tendermint 的想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

在 2014 至 2017 年那个「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的时代,许多人认为 Tendermint 最好在私有区块链中使用。它曾用于 Hyperledger Burrow,允许一组企业在一组许可的节点上达成共识。Tendermint 在早期引起过一些人的兴趣,但是这些早期的对 Tendermint 的实施均未真正实现过。

 
区块链开发者的新框架
 

Cosmos 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是基于 Golang 编程语言构建区块链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基于 Tendermint 共识,使用高效的 Golang 语言构建自己的可扩展区块链。

虽然对于开放式金融领域高币值、低吞吐量的交易来说,以太坊还是个运行地不错的平台,但 Cosmos SDK 可以开辟低币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约 200 笔交易。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实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这个项目,这可以让 Solidity 和 Vyper 开发者能够访问可扩展性更高的环境。

Cosmos Network 背后的团队一直在建设,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与比特币挂钩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两个有趣的例子。





 
通向加密货币的自我主权桥梁
 

如果想保持行业根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加密货币社区的活动自由至关重要。如今 99% 的币币交易集中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第三方桥梁对某些人来说固然很好,但审查、安全漏洞、盗窃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连接加密货币社区的自我主权桥梁是行业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链通信 IBC 协议和 Tendermint 汇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跨链通信 IBC,并连接「枢纽 hub」而获得 Cosmos 网络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会是主要的枢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如果你正在构建如 Nomic 这样的与比特币挂钩的项目,便可以通过跨链通信连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与所有连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币进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广泛连接的枢纽之上的接口,可以让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链通信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这种新构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社区。

 
ATOM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作用
 

所有基于代币的模型都面临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产品成功,那么代币能捕获价值吗?对 Cosmos 而言,问题便是:若开发人员使用 Cosmos SDK,并通过跨链通信层连接到 Cosmos 枢纽,ATOM 会捕获长期价值吗?

尚无定论,但 ATOM 的工作代币模型有合理的论据。ATOM 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进行「staking」来验证交易,或将代币委托给自己选择的验证者,从而为 Comsos 网络提供安全性。这种验证工作对该网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进行 staking的奖励是获得更多的 ATOM,以及在未来有可能获得其他代币。数百名验证者参与了 Game of Stakes 测试网实验,说明社区对支持该网络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 Cosmos Hub 在跨 Cosmos 网络连接多条区块链时非常有用,并且跨链实现了交易价值,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人认为该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并意识到 staking 赚取的收益很有价值。社区坚定的信念是赋予代币价值的原因,如果从产品角度看,Cosmos 网络是成功的,那么有理由相信 ATOM 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以太坊将 ETH 作为以太坊 2.0 工作和功能兼备的代币,但 Cosmos 计划实施双代币模型:ATOM 是网络中的委托代币,而 Photon 则是功能型代币。关于功能性代币 Photon 的详情,将由主网上线后由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添加费用代币来决定。按计划,费用代币不会进行 ICO,将被空投到 ETH 持有者,并分发给验证者,这可能会给 ATOM 带来更多价值。

 
开放性问题


Cosmos 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100 个验证者是否会使网络过于中心化?
    Cosmos 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最佳方式吗?
    跨链原子交换会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代币的互操作性是否足够?
    是否需要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来实现跨项目协同效应,推动生态向前发展?
    Cosmos Hub 会成为主导枢纽吗?抑或会有另一个枢纽兴起?



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Nick Tomaino;编译:钱刚) 查看全部
201903130243053983.jpg


    在 Cosmos 主网上线之际,加密资产投资机构 1confirmation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Nick Tomaino 撰文阐述他们投资 Cosmos 的理论。1confirmation 是密码货币领域重要的投资机构,其 LP 包括 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Mark Cuban 等人,投资了 Coinbase、dYdX、MakerDAO、Augur、Nervos 等项目。Tomaino曾经就职于 Coinbase,负责商务拓展工作。

    链闻必须向读者说明,Nick Tomaino 是 Cosmos 的投资者。该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希望帮助读者了解 Cosmos 这个重要项目。



Cosmos 是一个旨在使区块链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和框架。有人将 Cosmos 网络称为「区块链互联网」,这是个很棒的网络传播点。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红爆网络的传播点已经将加密货币的市值推到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为世界贡献出有意义的产品。

在加密货币领域,很难找到爆红的网络传播点和有用的产品两者兼备的项目,而 Cosmos 两者都占据。

不同于大多数在网络上爆红的项目,在过去的 4 年多时间里,有使命感的 Cosmos 团队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网将面向全世界发布,有可能推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链代币、具有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实现实时最终确认、DApp 开发者体验更佳的方向发展。

 
Cosmos 的起源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权益证明区块链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错方向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在同年发表了《Tendermint:无挖矿的共识》的白皮书。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大量分布式节点就共识达成一致,而无需中本聪共识依赖的 PoW 工作量证明挖矿。

中本聪共识是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局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费网络外部的资源才能达成共识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识算法是第一个引入 staking 权益质押、验证、领导轮流选举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聪共识的局限性。

多年来,Tendermint 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实验,但缺乏实际用例。2016 年,Tendermint 首席技术官 Ethan Buchman 在《Tendermint:区块链时代的拜占庭容错》的论文中描述了 Tendermint 与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关系。Ethan Buchman 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理论中使用 Tendermint 的想法,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

在 2014 至 2017 年那个「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的时代,许多人认为 Tendermint 最好在私有区块链中使用。它曾用于 Hyperledger Burrow,允许一组企业在一组许可的节点上达成共识。Tendermint 在早期引起过一些人的兴趣,但是这些早期的对 Tendermint 的实施均未真正实现过。

 
区块链开发者的新框架
 

Cosmos 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是基于 Golang 编程语言构建区块链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基于 Tendermint 共识,使用高效的 Golang 语言构建自己的可扩展区块链。

虽然对于开放式金融领域高币值、低吞吐量的交易来说,以太坊还是个运行地不错的平台,但 Cosmos SDK 可以开辟低币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约 200 笔交易。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实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这个项目,这可以让 Solidity 和 Vyper 开发者能够访问可扩展性更高的环境。

Cosmos Network 背后的团队一直在建设,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与比特币挂钩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两个有趣的例子。

201903130243154750.jpg

 
通向加密货币的自我主权桥梁
 

如果想保持行业根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加密货币社区的活动自由至关重要。如今 99% 的币币交易集中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第三方桥梁对某些人来说固然很好,但审查、安全漏洞、盗窃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连接加密货币社区的自我主权桥梁是行业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链通信 IBC 协议和 Tendermint 汇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跨链通信 IBC,并连接「枢纽 hub」而获得 Cosmos 网络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会是主要的枢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如果你正在构建如 Nomic 这样的与比特币挂钩的项目,便可以通过跨链通信连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与所有连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币进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广泛连接的枢纽之上的接口,可以让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链通信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这种新构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货币用户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社区。

 
ATOM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作用
 

所有基于代币的模型都面临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产品成功,那么代币能捕获价值吗?对 Cosmos 而言,问题便是:若开发人员使用 Cosmos SDK,并通过跨链通信层连接到 Cosmos 枢纽,ATOM 会捕获长期价值吗?

尚无定论,但 ATOM 的工作代币模型有合理的论据。ATOM 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进行「staking」来验证交易,或将代币委托给自己选择的验证者,从而为 Comsos 网络提供安全性。这种验证工作对该网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进行 staking的奖励是获得更多的 ATOM,以及在未来有可能获得其他代币。数百名验证者参与了 Game of Stakes 测试网实验,说明社区对支持该网络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 Cosmos Hub 在跨 Cosmos 网络连接多条区块链时非常有用,并且跨链实现了交易价值,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人认为该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并意识到 staking 赚取的收益很有价值。社区坚定的信念是赋予代币价值的原因,如果从产品角度看,Cosmos 网络是成功的,那么有理由相信 ATOM 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以太坊将 ETH 作为以太坊 2.0 工作和功能兼备的代币,但 Cosmos 计划实施双代币模型:ATOM 是网络中的委托代币,而 Photon 则是功能型代币。关于功能性代币 Photon 的详情,将由主网上线后由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添加费用代币来决定。按计划,费用代币不会进行 ICO,将被空投到 ETH 持有者,并分发给验证者,这可能会给 ATOM 带来更多价值。

 
开放性问题


Cosmos 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100 个验证者是否会使网络过于中心化?
    Cosmos 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最佳方式吗?
    跨链原子交换会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代币的互操作性是否足够?
    是否需要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来实现跨项目协同效应,推动生态向前发展?
    Cosmos Hub 会成为主导枢纽吗?抑或会有另一个枢纽兴起?




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Nick Tomaino;编译:钱刚)

香港一加密货币交易所将应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技术

资讯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9-01-23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将为即将成立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交易匹配技术。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周二宣布,其千年交易配套引擎已被AAX选中,AAX是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TOM集团推出的新交易平台。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AAX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匹配引擎产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ATOM集团周二发表的另一份声明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还向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和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ATOM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Lin表示,千年交易系统将帮助AAX构建确保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安全、可信”交易的平台。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使AAX能够提供“可扩展”和“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为了使该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即将到来的交易所,ATOM集团表示将与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Kroll合作。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越来越希望从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公司采购其基础设施。

去年4月,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与纳斯达克合作,利用其SMARTS市场监控技术自动检测任何可能的价格操纵或其他非法活动。最近推出的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DX.Exchange也选用了纳斯达克的匹配引擎产品。

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与ASX这样的一些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尚未采用该技术。

然而,在2017年中期,其一家子公司与IBM合作,试图使用区块链将证券所有权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资本结构数字化。 


原文:London Stock Exchange’s Trading Tech to Power New Crypto Exchange
来源:Coindesk
作者:Yogita Khatri
编译:Miracle Zhang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757200469-860x430.jpg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将为即将成立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交易匹配技术。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周二宣布,其千年交易配套引擎已被AAX选中,AAX是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TOM集团推出的新交易平台。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AAX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匹配引擎产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ATOM集团周二发表的另一份声明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还向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和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ATOM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Lin表示,千年交易系统将帮助AAX构建确保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安全、可信”交易的平台。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使AAX能够提供“可扩展”和“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为了使该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保护即将到来的交易所,ATOM集团表示将与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Kroll合作。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越来越希望从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公司采购其基础设施。

去年4月,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与纳斯达克合作,利用其SMARTS市场监控技术自动检测任何可能的价格操纵或其他非法活动。最近推出的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DX.Exchange也选用了纳斯达克的匹配引擎产品。

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与ASX这样的一些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尚未采用该技术。

然而,在2017年中期,其一家子公司与IBM合作,试图使用区块链将证券所有权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资本结构数字化。 


原文:London Stock Exchange’s Trading Tech to Power New Crypto Exchange
来源:Coindesk
作者:Yogita Khatri
编译:Miracle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