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趣头条

趣头条的区块链实验:为何金币贬值了6.6倍?

公司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5 15:50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查看全部
20180329074556.jpg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2019080513533293lZ.jpeg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20190805135333TP7x.jpeg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20190805135333oM8o.jpeg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趣头条——前区块链时代一次不成功的实验

公司leeks 发表了文章 • 2019-05-22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Nasdaq:QTT)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趣头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人民币6.882亿元(约合1.0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02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27.4%。

趣头条的股价也于5月20日跌至5美元,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同时趣头条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一职。

而观察趣头条的模式,其操作像极了目前的区块链产品,尤其是经济制度的设计,和许多区块链资讯产品类似。因此,许多区块链从业者都将趣头条模式视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行“哨兵”。在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上市时,有文章还认为是区块链模式的一种胜利。

然而,持续的亏损似乎表明,这次前区块链时代的产品,并不那么成功。


趣头条和区块链的关系


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作为一个资讯平台,趣头条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分配机制。

门户时代资讯平台分配机制是:广告主将广告费给资讯平台,比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门户新闻网站。这些平台会把绝大多数收入留在自己体内,当然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这些平台也会去购买内容,但都是一家一家谈,没有什么达成全行业共识的模式。实力较弱的内容提供方不会获得收益。





(制图:互链脉搏)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等都建立了创作者的激励计划,将从广告主获取的收入部分给到创造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制图:互链脉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也将收益进行了共享,但没有人将其和区块链挂上关系。原因是,“挖矿”的机制仍不明确,没有“共识”可言。收益分配多寡全凭平台方说了算。

趣头条开创了新的模式是广告主的钱给到平台,平台返还给读者。





(制图:互链脉搏)


和其他资讯类产品不同,趣头条有一套复杂的记账机制来判断给读者多少激励,并且相对比较透明。读者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激励。

趣头条给读者的激励记账符号是“金币”,金币来自多种“挖矿”操作,包括阅读即挖矿、活跃即挖矿、分享即挖矿、评论即挖矿、使用趣头条产品即挖矿等。

当中的很多挖矿行为和很多原生区块链社交媒体非常相似,比如国外知名的Steemit、国内团队开发的币世界、网易圈圈、币乎等,都用很多行为记录来实现“虚拟货币”的分配。

“虚拟货币”用区块链来记录,就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的交易。在趣头条的模式中,将其发行的虚拟货币——“金币”和平台的广告收入进行锚定。

如下图所示,除了记账方式的不同,趣头条和其他区块链媒体平台似乎没什么不同。而依托趣头条(背后投资人有腾讯、小米、人民网)的信用,其信任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区块链的情况下,维系其运营。





(制表: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启示


趣头条的设想是美好的: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收入再来奖励用户。实现完美闭环。

但是趣头条却面临着金币贬值情况。

去年上市前,趣头条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元=1500~1600金币,仅仅半年过去,金币就贬值到1元=10000金币。

完美闭环正有演化成恶性循环的可能: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广告主发现广告ROI回报率很低——降低广告收入——降低用户激励——用户流失。

从一季度报告来观察,用户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三季度环比69%的增速,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4%。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制图:互链脉搏)


事实上,趣头条为了维系这个循环,用融资的钱进行用户激励,于是造成文章开头所述的一季度报的情况——亏损扩大。

可以说,趣头条是前区块链时代,由中心化组织用“通证经济”的思维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但这对正在打造“通证经济”的项目方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首先,区块链从业人对“通证经济”寄予很高期望,原因是通过“通证”能够可信的建立股东(资方)、员工(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一致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由来)。

趣头条绑定了股东和用户的利益,但遗憾的是,内容生产者的利益没有照顾到,因此提及趣头条,广告主常常判断其内容质量不很好。而据有些广告主向互链脉搏介绍,趣头条能够带来很不错的CPC转化率,但是很难带来实际消费,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是为激励而来,而不是真正关心内容。“趣头条的用户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其次,趣头条金币的发行和兑换比例较为随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趣头条建立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趣头条将原本的消费者当成了生产者。一个媒体产品,读者是其消费者。比如在纸媒时代,读者需要购买报纸、杂志;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模式,将内容一定程度上免费给了读者,但读者将自己信息作为交换条件,本质还是消费者。

趣头条的模式是让读者成为“流量生产者”,刺激读者拉流量,进行工作奖励。而为奖励来的读者自然不是内容消费者,趣头条的广告主又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广告投放,本身就是矛盾。

回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项目方在设计奖励机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还需要明确生产关系的分工,以及通证锚定的价值来源。

其实媒体天生存在简单的交易关系,就是内容价值直接交易。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可以实现内容价值的归内容,广告价值的归广告。广告价值可以用一条广告链解决,不需要媒体参与,媒体价值的实现同样不需要广告。

笔者理想的区块链+媒体应该是下面的模型:





(制图:互链脉搏)


平台方的核心工作是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内容,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适合的读者。

作者:互链脉搏评论员·元尚
来源:互链脉搏 查看全部
c539c4c7-61af-414a-b290-8e08ec6f0292.jpg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Nasdaq:QTT)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趣头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人民币6.882亿元(约合1.0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02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27.4%。

趣头条的股价也于5月20日跌至5美元,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同时趣头条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一职。

而观察趣头条的模式,其操作像极了目前的区块链产品,尤其是经济制度的设计,和许多区块链资讯产品类似。因此,许多区块链从业者都将趣头条模式视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行“哨兵”。在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上市时,有文章还认为是区块链模式的一种胜利。

然而,持续的亏损似乎表明,这次前区块链时代的产品,并不那么成功。


趣头条和区块链的关系


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作为一个资讯平台,趣头条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分配机制。

门户时代资讯平台分配机制是:广告主将广告费给资讯平台,比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门户新闻网站。这些平台会把绝大多数收入留在自己体内,当然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这些平台也会去购买内容,但都是一家一家谈,没有什么达成全行业共识的模式。实力较弱的内容提供方不会获得收益。

201905221030011.jpg

(制图:互链脉搏)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等都建立了创作者的激励计划,将从广告主获取的收入部分给到创造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201905221030012.jpg

(制图:互链脉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也将收益进行了共享,但没有人将其和区块链挂上关系。原因是,“挖矿”的机制仍不明确,没有“共识”可言。收益分配多寡全凭平台方说了算。

趣头条开创了新的模式是广告主的钱给到平台,平台返还给读者。

201905221030013.jpg

(制图:互链脉搏)


和其他资讯类产品不同,趣头条有一套复杂的记账机制来判断给读者多少激励,并且相对比较透明。读者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激励。

趣头条给读者的激励记账符号是“金币”,金币来自多种“挖矿”操作,包括阅读即挖矿、活跃即挖矿、分享即挖矿、评论即挖矿、使用趣头条产品即挖矿等。

当中的很多挖矿行为和很多原生区块链社交媒体非常相似,比如国外知名的Steemit、国内团队开发的币世界、网易圈圈、币乎等,都用很多行为记录来实现“虚拟货币”的分配。

“虚拟货币”用区块链来记录,就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的交易。在趣头条的模式中,将其发行的虚拟货币——“金币”和平台的广告收入进行锚定。

如下图所示,除了记账方式的不同,趣头条和其他区块链媒体平台似乎没什么不同。而依托趣头条(背后投资人有腾讯、小米、人民网)的信用,其信任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区块链的情况下,维系其运营。

201905221030024.jpg

(制表: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启示


趣头条的设想是美好的: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收入再来奖励用户。实现完美闭环。

但是趣头条却面临着金币贬值情况。

去年上市前,趣头条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元=1500~1600金币,仅仅半年过去,金币就贬值到1元=10000金币。

完美闭环正有演化成恶性循环的可能: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广告主发现广告ROI回报率很低——降低广告收入——降低用户激励——用户流失。

从一季度报告来观察,用户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三季度环比69%的增速,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4%。

201905221030035.jpg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制图:互链脉搏)


事实上,趣头条为了维系这个循环,用融资的钱进行用户激励,于是造成文章开头所述的一季度报的情况——亏损扩大。

可以说,趣头条是前区块链时代,由中心化组织用“通证经济”的思维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但这对正在打造“通证经济”的项目方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首先,区块链从业人对“通证经济”寄予很高期望,原因是通过“通证”能够可信的建立股东(资方)、员工(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一致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由来)。

趣头条绑定了股东和用户的利益,但遗憾的是,内容生产者的利益没有照顾到,因此提及趣头条,广告主常常判断其内容质量不很好。而据有些广告主向互链脉搏介绍,趣头条能够带来很不错的CPC转化率,但是很难带来实际消费,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是为激励而来,而不是真正关心内容。“趣头条的用户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其次,趣头条金币的发行和兑换比例较为随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趣头条建立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趣头条将原本的消费者当成了生产者。一个媒体产品,读者是其消费者。比如在纸媒时代,读者需要购买报纸、杂志;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模式,将内容一定程度上免费给了读者,但读者将自己信息作为交换条件,本质还是消费者。

趣头条的模式是让读者成为“流量生产者”,刺激读者拉流量,进行工作奖励。而为奖励来的读者自然不是内容消费者,趣头条的广告主又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广告投放,本身就是矛盾。

回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项目方在设计奖励机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还需要明确生产关系的分工,以及通证锚定的价值来源。

其实媒体天生存在简单的交易关系,就是内容价值直接交易。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可以实现内容价值的归内容,广告价值的归广告。广告价值可以用一条广告链解决,不需要媒体参与,媒体价值的实现同样不需要广告。

笔者理想的区块链+媒体应该是下面的模型:

201905221030036.jpg

(制图:互链脉搏)


平台方的核心工作是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内容,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适合的读者。

作者:互链脉搏评论员·元尚
来源: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区块链实验:为何金币贬值了6.6倍?

公司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5 15:50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查看全部
20180329074556.jpg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2019080513533293lZ.jpeg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20190805135333TP7x.jpeg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20190805135333oM8o.jpeg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趣头条——前区块链时代一次不成功的实验

公司leeks 发表了文章 • 2019-05-22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Nasdaq:QTT)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趣头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人民币6.882亿元(约合1.0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02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27.4%。

趣头条的股价也于5月20日跌至5美元,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同时趣头条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一职。

而观察趣头条的模式,其操作像极了目前的区块链产品,尤其是经济制度的设计,和许多区块链资讯产品类似。因此,许多区块链从业者都将趣头条模式视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行“哨兵”。在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上市时,有文章还认为是区块链模式的一种胜利。

然而,持续的亏损似乎表明,这次前区块链时代的产品,并不那么成功。


趣头条和区块链的关系


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作为一个资讯平台,趣头条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分配机制。

门户时代资讯平台分配机制是:广告主将广告费给资讯平台,比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门户新闻网站。这些平台会把绝大多数收入留在自己体内,当然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这些平台也会去购买内容,但都是一家一家谈,没有什么达成全行业共识的模式。实力较弱的内容提供方不会获得收益。





(制图:互链脉搏)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等都建立了创作者的激励计划,将从广告主获取的收入部分给到创造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制图:互链脉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也将收益进行了共享,但没有人将其和区块链挂上关系。原因是,“挖矿”的机制仍不明确,没有“共识”可言。收益分配多寡全凭平台方说了算。

趣头条开创了新的模式是广告主的钱给到平台,平台返还给读者。





(制图:互链脉搏)


和其他资讯类产品不同,趣头条有一套复杂的记账机制来判断给读者多少激励,并且相对比较透明。读者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激励。

趣头条给读者的激励记账符号是“金币”,金币来自多种“挖矿”操作,包括阅读即挖矿、活跃即挖矿、分享即挖矿、评论即挖矿、使用趣头条产品即挖矿等。

当中的很多挖矿行为和很多原生区块链社交媒体非常相似,比如国外知名的Steemit、国内团队开发的币世界、网易圈圈、币乎等,都用很多行为记录来实现“虚拟货币”的分配。

“虚拟货币”用区块链来记录,就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的交易。在趣头条的模式中,将其发行的虚拟货币——“金币”和平台的广告收入进行锚定。

如下图所示,除了记账方式的不同,趣头条和其他区块链媒体平台似乎没什么不同。而依托趣头条(背后投资人有腾讯、小米、人民网)的信用,其信任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区块链的情况下,维系其运营。





(制表: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启示


趣头条的设想是美好的: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收入再来奖励用户。实现完美闭环。

但是趣头条却面临着金币贬值情况。

去年上市前,趣头条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元=1500~1600金币,仅仅半年过去,金币就贬值到1元=10000金币。

完美闭环正有演化成恶性循环的可能: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广告主发现广告ROI回报率很低——降低广告收入——降低用户激励——用户流失。

从一季度报告来观察,用户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三季度环比69%的增速,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4%。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制图:互链脉搏)


事实上,趣头条为了维系这个循环,用融资的钱进行用户激励,于是造成文章开头所述的一季度报的情况——亏损扩大。

可以说,趣头条是前区块链时代,由中心化组织用“通证经济”的思维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但这对正在打造“通证经济”的项目方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首先,区块链从业人对“通证经济”寄予很高期望,原因是通过“通证”能够可信的建立股东(资方)、员工(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一致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由来)。

趣头条绑定了股东和用户的利益,但遗憾的是,内容生产者的利益没有照顾到,因此提及趣头条,广告主常常判断其内容质量不很好。而据有些广告主向互链脉搏介绍,趣头条能够带来很不错的CPC转化率,但是很难带来实际消费,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是为激励而来,而不是真正关心内容。“趣头条的用户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其次,趣头条金币的发行和兑换比例较为随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趣头条建立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趣头条将原本的消费者当成了生产者。一个媒体产品,读者是其消费者。比如在纸媒时代,读者需要购买报纸、杂志;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模式,将内容一定程度上免费给了读者,但读者将自己信息作为交换条件,本质还是消费者。

趣头条的模式是让读者成为“流量生产者”,刺激读者拉流量,进行工作奖励。而为奖励来的读者自然不是内容消费者,趣头条的广告主又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广告投放,本身就是矛盾。

回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项目方在设计奖励机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还需要明确生产关系的分工,以及通证锚定的价值来源。

其实媒体天生存在简单的交易关系,就是内容价值直接交易。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可以实现内容价值的归内容,广告价值的归广告。广告价值可以用一条广告链解决,不需要媒体参与,媒体价值的实现同样不需要广告。

笔者理想的区块链+媒体应该是下面的模型:





(制图:互链脉搏)


平台方的核心工作是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内容,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适合的读者。

作者:互链脉搏评论员·元尚
来源:互链脉搏 查看全部
c539c4c7-61af-414a-b290-8e08ec6f0292.jpg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Nasdaq:QTT)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趣头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人民币6.882亿元(约合1.0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02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27.4%。

趣头条的股价也于5月20日跌至5美元,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同时趣头条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一职。

而观察趣头条的模式,其操作像极了目前的区块链产品,尤其是经济制度的设计,和许多区块链资讯产品类似。因此,许多区块链从业者都将趣头条模式视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行“哨兵”。在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上市时,有文章还认为是区块链模式的一种胜利。

然而,持续的亏损似乎表明,这次前区块链时代的产品,并不那么成功。


趣头条和区块链的关系


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作为一个资讯平台,趣头条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分配机制。

门户时代资讯平台分配机制是:广告主将广告费给资讯平台,比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门户新闻网站。这些平台会把绝大多数收入留在自己体内,当然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这些平台也会去购买内容,但都是一家一家谈,没有什么达成全行业共识的模式。实力较弱的内容提供方不会获得收益。

201905221030011.jpg

(制图:互链脉搏)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等都建立了创作者的激励计划,将从广告主获取的收入部分给到创造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201905221030012.jpg

(制图:互链脉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也将收益进行了共享,但没有人将其和区块链挂上关系。原因是,“挖矿”的机制仍不明确,没有“共识”可言。收益分配多寡全凭平台方说了算。

趣头条开创了新的模式是广告主的钱给到平台,平台返还给读者。

201905221030013.jpg

(制图:互链脉搏)


和其他资讯类产品不同,趣头条有一套复杂的记账机制来判断给读者多少激励,并且相对比较透明。读者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激励。

趣头条给读者的激励记账符号是“金币”,金币来自多种“挖矿”操作,包括阅读即挖矿、活跃即挖矿、分享即挖矿、评论即挖矿、使用趣头条产品即挖矿等。

当中的很多挖矿行为和很多原生区块链社交媒体非常相似,比如国外知名的Steemit、国内团队开发的币世界、网易圈圈、币乎等,都用很多行为记录来实现“虚拟货币”的分配。

“虚拟货币”用区块链来记录,就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的交易。在趣头条的模式中,将其发行的虚拟货币——“金币”和平台的广告收入进行锚定。

如下图所示,除了记账方式的不同,趣头条和其他区块链媒体平台似乎没什么不同。而依托趣头条(背后投资人有腾讯、小米、人民网)的信用,其信任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区块链的情况下,维系其运营。

201905221030024.jpg

(制表: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启示


趣头条的设想是美好的: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收入再来奖励用户。实现完美闭环。

但是趣头条却面临着金币贬值情况。

去年上市前,趣头条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元=1500~1600金币,仅仅半年过去,金币就贬值到1元=10000金币。

完美闭环正有演化成恶性循环的可能: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广告主发现广告ROI回报率很低——降低广告收入——降低用户激励——用户流失。

从一季度报告来观察,用户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三季度环比69%的增速,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4%。

201905221030035.jpg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制图:互链脉搏)


事实上,趣头条为了维系这个循环,用融资的钱进行用户激励,于是造成文章开头所述的一季度报的情况——亏损扩大。

可以说,趣头条是前区块链时代,由中心化组织用“通证经济”的思维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但这对正在打造“通证经济”的项目方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首先,区块链从业人对“通证经济”寄予很高期望,原因是通过“通证”能够可信的建立股东(资方)、员工(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一致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由来)。

趣头条绑定了股东和用户的利益,但遗憾的是,内容生产者的利益没有照顾到,因此提及趣头条,广告主常常判断其内容质量不很好。而据有些广告主向互链脉搏介绍,趣头条能够带来很不错的CPC转化率,但是很难带来实际消费,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是为激励而来,而不是真正关心内容。“趣头条的用户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其次,趣头条金币的发行和兑换比例较为随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趣头条建立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趣头条将原本的消费者当成了生产者。一个媒体产品,读者是其消费者。比如在纸媒时代,读者需要购买报纸、杂志;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模式,将内容一定程度上免费给了读者,但读者将自己信息作为交换条件,本质还是消费者。

趣头条的模式是让读者成为“流量生产者”,刺激读者拉流量,进行工作奖励。而为奖励来的读者自然不是内容消费者,趣头条的广告主又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广告投放,本身就是矛盾。

回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项目方在设计奖励机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还需要明确生产关系的分工,以及通证锚定的价值来源。

其实媒体天生存在简单的交易关系,就是内容价值直接交易。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可以实现内容价值的归内容,广告价值的归广告。广告价值可以用一条广告链解决,不需要媒体参与,媒体价值的实现同样不需要广告。

笔者理想的区块链+媒体应该是下面的模型:

201905221030036.jpg

(制图:互链脉搏)


平台方的核心工作是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内容,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适合的读者。

作者:互链脉搏评论员·元尚
来源: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区块链实验:为何金币贬值了6.6倍?

公司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5 15:50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查看全部
20180329074556.jpg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2019080513533293lZ.jpeg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20190805135333TP7x.jpeg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20190805135333oM8o.jpeg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趣头条——前区块链时代一次不成功的实验

公司leeks 发表了文章 • 2019-05-22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Nasdaq:QTT)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趣头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人民币6.882亿元(约合1.0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02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27.4%。

趣头条的股价也于5月20日跌至5美元,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同时趣头条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一职。

而观察趣头条的模式,其操作像极了目前的区块链产品,尤其是经济制度的设计,和许多区块链资讯产品类似。因此,许多区块链从业者都将趣头条模式视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行“哨兵”。在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上市时,有文章还认为是区块链模式的一种胜利。

然而,持续的亏损似乎表明,这次前区块链时代的产品,并不那么成功。


趣头条和区块链的关系


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作为一个资讯平台,趣头条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分配机制。

门户时代资讯平台分配机制是:广告主将广告费给资讯平台,比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门户新闻网站。这些平台会把绝大多数收入留在自己体内,当然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这些平台也会去购买内容,但都是一家一家谈,没有什么达成全行业共识的模式。实力较弱的内容提供方不会获得收益。





(制图:互链脉搏)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等都建立了创作者的激励计划,将从广告主获取的收入部分给到创造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制图:互链脉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也将收益进行了共享,但没有人将其和区块链挂上关系。原因是,“挖矿”的机制仍不明确,没有“共识”可言。收益分配多寡全凭平台方说了算。

趣头条开创了新的模式是广告主的钱给到平台,平台返还给读者。





(制图:互链脉搏)


和其他资讯类产品不同,趣头条有一套复杂的记账机制来判断给读者多少激励,并且相对比较透明。读者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激励。

趣头条给读者的激励记账符号是“金币”,金币来自多种“挖矿”操作,包括阅读即挖矿、活跃即挖矿、分享即挖矿、评论即挖矿、使用趣头条产品即挖矿等。

当中的很多挖矿行为和很多原生区块链社交媒体非常相似,比如国外知名的Steemit、国内团队开发的币世界、网易圈圈、币乎等,都用很多行为记录来实现“虚拟货币”的分配。

“虚拟货币”用区块链来记录,就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的交易。在趣头条的模式中,将其发行的虚拟货币——“金币”和平台的广告收入进行锚定。

如下图所示,除了记账方式的不同,趣头条和其他区块链媒体平台似乎没什么不同。而依托趣头条(背后投资人有腾讯、小米、人民网)的信用,其信任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区块链的情况下,维系其运营。





(制表: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启示


趣头条的设想是美好的: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收入再来奖励用户。实现完美闭环。

但是趣头条却面临着金币贬值情况。

去年上市前,趣头条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元=1500~1600金币,仅仅半年过去,金币就贬值到1元=10000金币。

完美闭环正有演化成恶性循环的可能: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广告主发现广告ROI回报率很低——降低广告收入——降低用户激励——用户流失。

从一季度报告来观察,用户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三季度环比69%的增速,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4%。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制图:互链脉搏)


事实上,趣头条为了维系这个循环,用融资的钱进行用户激励,于是造成文章开头所述的一季度报的情况——亏损扩大。

可以说,趣头条是前区块链时代,由中心化组织用“通证经济”的思维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但这对正在打造“通证经济”的项目方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首先,区块链从业人对“通证经济”寄予很高期望,原因是通过“通证”能够可信的建立股东(资方)、员工(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一致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由来)。

趣头条绑定了股东和用户的利益,但遗憾的是,内容生产者的利益没有照顾到,因此提及趣头条,广告主常常判断其内容质量不很好。而据有些广告主向互链脉搏介绍,趣头条能够带来很不错的CPC转化率,但是很难带来实际消费,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是为激励而来,而不是真正关心内容。“趣头条的用户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其次,趣头条金币的发行和兑换比例较为随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趣头条建立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趣头条将原本的消费者当成了生产者。一个媒体产品,读者是其消费者。比如在纸媒时代,读者需要购买报纸、杂志;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模式,将内容一定程度上免费给了读者,但读者将自己信息作为交换条件,本质还是消费者。

趣头条的模式是让读者成为“流量生产者”,刺激读者拉流量,进行工作奖励。而为奖励来的读者自然不是内容消费者,趣头条的广告主又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广告投放,本身就是矛盾。

回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项目方在设计奖励机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还需要明确生产关系的分工,以及通证锚定的价值来源。

其实媒体天生存在简单的交易关系,就是内容价值直接交易。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可以实现内容价值的归内容,广告价值的归广告。广告价值可以用一条广告链解决,不需要媒体参与,媒体价值的实现同样不需要广告。

笔者理想的区块链+媒体应该是下面的模型:





(制图:互链脉搏)


平台方的核心工作是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内容,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适合的读者。

作者:互链脉搏评论员·元尚
来源:互链脉搏 查看全部
c539c4c7-61af-414a-b290-8e08ec6f0292.jpg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Nasdaq:QTT)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趣头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人民币6.882亿元(约合1.0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02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27.4%。

趣头条的股价也于5月20日跌至5美元,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同时趣头条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一职。

而观察趣头条的模式,其操作像极了目前的区块链产品,尤其是经济制度的设计,和许多区块链资讯产品类似。因此,许多区块链从业者都将趣头条模式视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行“哨兵”。在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上市时,有文章还认为是区块链模式的一种胜利。

然而,持续的亏损似乎表明,这次前区块链时代的产品,并不那么成功。


趣头条和区块链的关系


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作为一个资讯平台,趣头条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分配机制。

门户时代资讯平台分配机制是:广告主将广告费给资讯平台,比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门户新闻网站。这些平台会把绝大多数收入留在自己体内,当然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这些平台也会去购买内容,但都是一家一家谈,没有什么达成全行业共识的模式。实力较弱的内容提供方不会获得收益。

201905221030011.jpg

(制图:互链脉搏)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等都建立了创作者的激励计划,将从广告主获取的收入部分给到创造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201905221030012.jpg

(制图:互链脉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也将收益进行了共享,但没有人将其和区块链挂上关系。原因是,“挖矿”的机制仍不明确,没有“共识”可言。收益分配多寡全凭平台方说了算。

趣头条开创了新的模式是广告主的钱给到平台,平台返还给读者。

201905221030013.jpg

(制图:互链脉搏)


和其他资讯类产品不同,趣头条有一套复杂的记账机制来判断给读者多少激励,并且相对比较透明。读者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激励。

趣头条给读者的激励记账符号是“金币”,金币来自多种“挖矿”操作,包括阅读即挖矿、活跃即挖矿、分享即挖矿、评论即挖矿、使用趣头条产品即挖矿等。

当中的很多挖矿行为和很多原生区块链社交媒体非常相似,比如国外知名的Steemit、国内团队开发的币世界、网易圈圈、币乎等,都用很多行为记录来实现“虚拟货币”的分配。

“虚拟货币”用区块链来记录,就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的交易。在趣头条的模式中,将其发行的虚拟货币——“金币”和平台的广告收入进行锚定。

如下图所示,除了记账方式的不同,趣头条和其他区块链媒体平台似乎没什么不同。而依托趣头条(背后投资人有腾讯、小米、人民网)的信用,其信任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区块链的情况下,维系其运营。

201905221030024.jpg

(制表:互链脉搏)


趣头条的启示


趣头条的设想是美好的: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收入再来奖励用户。实现完美闭环。

但是趣头条却面临着金币贬值情况。

去年上市前,趣头条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元=1500~1600金币,仅仅半年过去,金币就贬值到1元=10000金币。

完美闭环正有演化成恶性循环的可能:通过激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广告主发现广告ROI回报率很低——降低广告收入——降低用户激励——用户流失。

从一季度报告来观察,用户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三季度环比69%的增速,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4%。

201905221030035.jpg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制图:互链脉搏)


事实上,趣头条为了维系这个循环,用融资的钱进行用户激励,于是造成文章开头所述的一季度报的情况——亏损扩大。

可以说,趣头条是前区块链时代,由中心化组织用“通证经济”的思维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但这对正在打造“通证经济”的项目方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首先,区块链从业人对“通证经济”寄予很高期望,原因是通过“通证”能够可信的建立股东(资方)、员工(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一致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由来)。

趣头条绑定了股东和用户的利益,但遗憾的是,内容生产者的利益没有照顾到,因此提及趣头条,广告主常常判断其内容质量不很好。而据有些广告主向互链脉搏介绍,趣头条能够带来很不错的CPC转化率,但是很难带来实际消费,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是为激励而来,而不是真正关心内容。“趣头条的用户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其次,趣头条金币的发行和兑换比例较为随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趣头条建立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趣头条将原本的消费者当成了生产者。一个媒体产品,读者是其消费者。比如在纸媒时代,读者需要购买报纸、杂志;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模式,将内容一定程度上免费给了读者,但读者将自己信息作为交换条件,本质还是消费者。

趣头条的模式是让读者成为“流量生产者”,刺激读者拉流量,进行工作奖励。而为奖励来的读者自然不是内容消费者,趣头条的广告主又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广告投放,本身就是矛盾。

回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项目方在设计奖励机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还需要明确生产关系的分工,以及通证锚定的价值来源。

其实媒体天生存在简单的交易关系,就是内容价值直接交易。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可以实现内容价值的归内容,广告价值的归广告。广告价值可以用一条广告链解决,不需要媒体参与,媒体价值的实现同样不需要广告。

笔者理想的区块链+媒体应该是下面的模型:

201905221030036.jpg

(制图:互链脉搏)


平台方的核心工作是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内容,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适合的读者。

作者:互链脉搏评论员·元尚
来源:互链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