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货币

中金:Libra 诞生是科技巨头进军金融行业的里程碑

投研cicc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6 11:54 •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们认为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是科技巨头(Big Techs)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虽然从技术角度,我们不认为 Libra 相比现有的稳定币有明显突破,但 Facebook 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使 Libra 有可能挑战跨境汇款、移动支付等领域的现有格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储值手段和价值尺度。

目前,Libra 面临许多监管难题,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其长期影响不可低估。建议投资人关注 FATF 等国际组织对加密资产监管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包括 Libra 在内的加密资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稳定币技术与庞大用户基础结合,挑战各国货币主权


Facebook 选择了加密货币行业中常用的稳定币作为 Libra 的技术框架。





图表 : Libra 是一种法定资产抵押型稳定币,资料来源:Libra,IMF,链得得,中金公司研究部


稳定币在保留了加密货币清结算流程简单、匿名性强等优点的同时,避免了比特币存在的价格相对法币波动过大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加密资产行业主要的价值尺度。稳定币技术与 Facebook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全球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相结合,使 Libra 可能挑战各国的货币主权。





图表 : 比特币和 USDT 稳定币价格变化,资料来源:CoinMarketCap,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 主要货币形式的比较,资料来源:IMF,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对于每项指标,从内到外代表吸引力低、中、高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 Libra 可能改变:1)目前被 SWIFT 所垄断的跨境汇款市场,2) Visa、MasterCard 主导的各国移动支付市场,以及成为 3)部分汇率波动较大国家新的储值手段,和 4)数字资产交易中新的价值尺度。


短期存在许多监管难题需要克服


主要国家政府和 G7、G20 等主要国际组织都对 Libra 持谨慎态度。目前,Libra 被指出的问题具体包括:

1) Libra 的性能无法达到目前各国支付系统的性能要求;





图表 : Libra 和其他主要支付手段比较,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USDT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2) Libra 匿名性较强,可能无法满足各国对反洗钱(AML)/ 了解你的客户(KYC)的要求,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3) Libra 计划采用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挂钩的抵押模式,该模式可能对各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系统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图表 : Libra 抵押货币篮子权重分布,资料来源:Facebook,中金公司研究部,注:2019/9 计划方案





图表 : Libra 与美元对比,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Libra 长期影响不可小觑


Libra 相关的新闻动态每天都在变化:

截至 2019/10/11,Visa、MasterCard 等 6 家企业相继宣布退出 Libra 协会,但仍有 Spotify、Uber、Coinbase 等 21 家企业正式加盟 Libra 协会。

2019/10/21,据路透社报道 [1],Libra 项目负责人 David Marcus 表示,愿意放弃原先基于一篮子货币的抵押模式,采用和美元、欧元、英镑等一系列法币单独挂钩方式,并承诺在满足美国政府所有监管要求前不在任何国家开始商用。

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很难判断 Libra 商业运营的最终形式,但即使只在部分国家商用,其规模也会远超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图表 : Libra 的 SWOT 分析,资料来源:BIS,Libr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关注 FATF 等机构监管政策最新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 Facebook 6 月 18 日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 4 天,G20 下属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即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加密货币监管标准,为其旗下的 37 个成员国提供了监管政策的参考。我们相信 Libra 的问世,正在倒逼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加密资产相关法律法规。


风险

监管风险;区块链落地不及预期。


[1]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imf-worldbank-facebook/facebook-open-to-currency-pegged-stablecoins-for-libra-project-idUSKBN1WZ0NX


作者:黄乐平、杨俊杰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facebook_libra-1.jpg


我们认为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是科技巨头(Big Techs)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虽然从技术角度,我们不认为 Libra 相比现有的稳定币有明显突破,但 Facebook 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使 Libra 有可能挑战跨境汇款、移动支付等领域的现有格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储值手段和价值尺度。

目前,Libra 面临许多监管难题,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其长期影响不可低估。建议投资人关注 FATF 等国际组织对加密资产监管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包括 Libra 在内的加密资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稳定币技术与庞大用户基础结合,挑战各国货币主权


Facebook 选择了加密货币行业中常用的稳定币作为 Libra 的技术框架。

175c33ec7239fbbdc97cf4f5eb91f0d1.jpg

图表 : Libra 是一种法定资产抵押型稳定币,资料来源:Libra,IMF,链得得,中金公司研究部


稳定币在保留了加密货币清结算流程简单、匿名性强等优点的同时,避免了比特币存在的价格相对法币波动过大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加密资产行业主要的价值尺度。稳定币技术与 Facebook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全球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相结合,使 Libra 可能挑战各国的货币主权。

3375e8e422e355b5ba8e3f9c48454f02.jpg

图表 : 比特币和 USDT 稳定币价格变化,资料来源:CoinMarketCap,中金公司研究部

ec4b9337f361564f89aa4de32073a326.jpg

图表 : 主要货币形式的比较,资料来源:IMF,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对于每项指标,从内到外代表吸引力低、中、高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 Libra 可能改变:1)目前被 SWIFT 所垄断的跨境汇款市场,2) Visa、MasterCard 主导的各国移动支付市场,以及成为 3)部分汇率波动较大国家新的储值手段,和 4)数字资产交易中新的价值尺度。


短期存在许多监管难题需要克服


主要国家政府和 G7、G20 等主要国际组织都对 Libra 持谨慎态度。目前,Libra 被指出的问题具体包括:

1) Libra 的性能无法达到目前各国支付系统的性能要求;

6ff230e22de668aeb6b7498c9ddcb3cd.jpg

图表 : Libra 和其他主要支付手段比较,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USDT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2) Libra 匿名性较强,可能无法满足各国对反洗钱(AML)/ 了解你的客户(KYC)的要求,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3) Libra 计划采用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挂钩的抵押模式,该模式可能对各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系统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d6c7f3389c31db5bfed8c163730116e4.jpg

图表 : Libra 抵押货币篮子权重分布,资料来源:Facebook,中金公司研究部,注:2019/9 计划方案

e34ac36f5c3af2cfe4add186b147ace5.jpg

图表 : Libra 与美元对比,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Libra 长期影响不可小觑


Libra 相关的新闻动态每天都在变化:

截至 2019/10/11,Visa、MasterCard 等 6 家企业相继宣布退出 Libra 协会,但仍有 Spotify、Uber、Coinbase 等 21 家企业正式加盟 Libra 协会。

2019/10/21,据路透社报道 [1],Libra 项目负责人 David Marcus 表示,愿意放弃原先基于一篮子货币的抵押模式,采用和美元、欧元、英镑等一系列法币单独挂钩方式,并承诺在满足美国政府所有监管要求前不在任何国家开始商用。

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很难判断 Libra 商业运营的最终形式,但即使只在部分国家商用,其规模也会远超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fcc92332e8800e33b9bd0c2d7d2b4cd0.jpg

图表 : Libra 的 SWOT 分析,资料来源:BIS,Libr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关注 FATF 等机构监管政策最新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 Facebook 6 月 18 日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 4 天,G20 下属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即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加密货币监管标准,为其旗下的 37 个成员国提供了监管政策的参考。我们相信 Libra 的问世,正在倒逼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加密资产相关法律法规。


风险

监管风险;区块链落地不及预期。


[1]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imf-worldbank-facebook/facebook-open-to-currency-pegged-stablecoins-for-libra-project-idUSKBN1WZ0NX


作者:黄乐平、杨俊杰

ETH 正从数字石油转变成数字货币,这样真的可行吗?

项目longhash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1 11:10 • 来自相关话题

毫无疑问,以太坊( ETH )是山寨币的“王者”。以太坊区块链的使用远远超过其他非比特币的加密资产,且其重点关注的表达型智能合约已被其他许多项目效仿。

比特币( BTC )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而那些投资 ETH 的人士通常称其为“数字石油“。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太坊用户认为,以太坊不应该被视为石油,而应被看作货币。

去年愈来愈多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应用程序在以太坊上推出,将以太坊视为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是,ETH 作为货币将被广泛使用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非以太坊代币转账日渐增多
 

追踪以太坊作为货币使用的一个关键有用数据是:以太坊网络上,涉及原生 ETH 代币转账的交易量百分比。






如上图所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转账比 ETH 转账更为普遍。2018 年夏季以来,ERC-20 代币转账基本上与 ETH 转账一样普遍(至少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时间,ERC-20 代币转账更加普遍。

显然,ERC-20 代币标准未制定之前,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只涉及到 ETH,因为当时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新代币并不是特别容易。虽然 2017 年是 ERC-20 代币相关活动疯狂开始的一年,但,早在 2016 年 5 月 28 日(也就是 DAO 代币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第一天),ERC-20 代币转账也出现了一波增长。

根据 Ethplorer ,过去几个月里,Tether USD( USDT )已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非原生代币。以前,USDT 只占比特币日交易量的 5% 左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 USDT 转账不再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 Omni 协议上进行,而是在以太坊上进行。

过去几年里,以太坊还见证了其他一些主要稳定币的推出。举几个例子:Circle 和 Coinbase 推出 USDC 稳定币;Gemini 推出 GUSD;TrustToken 推出 TUSD;Paxos 推出 PAX。

此外,还有 DAI 稳定币,该币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属性。但,DAI 是否具有足够的去中心化水平,避免出现与传统稳定币相同的问题,还有待考量(传统稳定币在银行账户中由法定货币支持)。

不久之后,相比原生 ETH 代币转账,以太坊每天可能会处理更多的稳定币转账。Coin Metrics 数据显示,9 月 9 日以太坊网络处理了 271805 个 ETH 和 178046 个 USDT 的转账交易。就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而言,USDT 交易量几乎是 ETH 的两倍。

根据 Ethplorer 数据,在撰写该文本时,DCS 代币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过去 24 小时里约有 20000 个区块链交易。

 
交易量、交易活动、波动性
 

当然,仅因为 ERC-20 代币在以太坊上活跃,并不能说明 ETH 不能来回转账或被用作货币。也就是说,目前 ETH 每日转账次数与 2017 年 8 月的水平相当。

就 ETH 作为货币而言,以美元计价的调整后交易量往往比简单的交易数更加令人感兴趣。在这个方面,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就转账交易量而言,ETH 现在的转账交易量大致与 2017 年 5 月的水平相当。

应该记住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链上交易量大多都与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关。据 Chainalysis 分析,比特币网络上,90% 的活动都涉及到各交易所之间的转账。

从 Coin Metrics 可以清楚看到 ETH 价格走势(当交易量趋于飙升时)和链上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

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当某种特定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时,衡量其最好的标准是价格波动。Coin Metrics 数据表明,以太坊网络存在期间,ETH 价格波动巨大,从 10% 以上跌至 5% 以下。


比特币是标准

与其他山寨币市场相比,很明显,目前为止,ETH 是比特币最好的选择。但如果 ETH 要想成为货币,那就意味着它必须要与 BTC 展开激烈角逐。

ERC-20 代币的成功使得以太坊链上日交易量超过比特币,但,将其作为货币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比较时,这一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最近,以太坊的每日交易手续费(以美元计)超过比特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一数据更多地并不是为了说明 ETH 作为货币时的潜在使用价值,而是表明访问以太坊网络的需求。ETH 具有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的功能,但用户支付手续费对 USDT 或 Chainlink( LINK )代币进行转账,与 ETH 的实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货币进行比较时,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是看其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交易量及价格波动。尽管 2019 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ETH的价格波动比 BTC 小,但如果 ETH 想要在其他方面与 BTC 竞争,那么仍需加倍努力。

虽然价格可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货币在价值存储或增值能力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反对将 ETH 作为货币使用的观点里,最让人厌烦的一点也许是:以 BTC 计价,目前 ETH 的价格低于 2016 年 3 月的价格,即以太坊网络首次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话虽如此,今年 9 月对 ETH 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这个山寨币对 BTC 表现最好的一个时期。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伙人 Nic Carter 称,像 ETH 这样的山寨币,选择避开成为货币这一焦点,其实是没抓住当年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当 ETH 作为货币,并将其有用性与 BTC 进行比较时,山寨币是否能够克服比特币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及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时的相对稳定性,还尚不清楚。 查看全部
6955cffbc96b.jpg


毫无疑问,以太坊( ETH )是山寨币的“王者”。以太坊区块链的使用远远超过其他非比特币的加密资产,且其重点关注的表达型智能合约已被其他许多项目效仿。

比特币( BTC )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而那些投资 ETH 的人士通常称其为“数字石油“。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太坊用户认为,以太坊不应该被视为石油,而应被看作货币。

去年愈来愈多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应用程序在以太坊上推出,将以太坊视为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是,ETH 作为货币将被广泛使用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非以太坊代币转账日渐增多
 

追踪以太坊作为货币使用的一个关键有用数据是:以太坊网络上,涉及原生 ETH 代币转账的交易量百分比。

20191011105734OR0z.jpeg


如上图所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转账比 ETH 转账更为普遍。2018 年夏季以来,ERC-20 代币转账基本上与 ETH 转账一样普遍(至少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时间,ERC-20 代币转账更加普遍。

显然,ERC-20 代币标准未制定之前,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只涉及到 ETH,因为当时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新代币并不是特别容易。虽然 2017 年是 ERC-20 代币相关活动疯狂开始的一年,但,早在 2016 年 5 月 28 日(也就是 DAO 代币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第一天),ERC-20 代币转账也出现了一波增长。

根据 Ethplorer ,过去几个月里,Tether USD( USDT )已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非原生代币。以前,USDT 只占比特币日交易量的 5% 左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 USDT 转账不再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 Omni 协议上进行,而是在以太坊上进行。

过去几年里,以太坊还见证了其他一些主要稳定币的推出。举几个例子:Circle 和 Coinbase 推出 USDC 稳定币;Gemini 推出 GUSD;TrustToken 推出 TUSD;Paxos 推出 PAX。

此外,还有 DAI 稳定币,该币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属性。但,DAI 是否具有足够的去中心化水平,避免出现与传统稳定币相同的问题,还有待考量(传统稳定币在银行账户中由法定货币支持)。

不久之后,相比原生 ETH 代币转账,以太坊每天可能会处理更多的稳定币转账。Coin Metrics 数据显示,9 月 9 日以太坊网络处理了 271805 个 ETH 和 178046 个 USDT 的转账交易。就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而言,USDT 交易量几乎是 ETH 的两倍。

根据 Ethplorer 数据,在撰写该文本时,DCS 代币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过去 24 小时里约有 20000 个区块链交易。

 
交易量、交易活动、波动性
 

当然,仅因为 ERC-20 代币在以太坊上活跃,并不能说明 ETH 不能来回转账或被用作货币。也就是说,目前 ETH 每日转账次数与 2017 年 8 月的水平相当。

就 ETH 作为货币而言,以美元计价的调整后交易量往往比简单的交易数更加令人感兴趣。在这个方面,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就转账交易量而言,ETH 现在的转账交易量大致与 2017 年 5 月的水平相当。

应该记住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链上交易量大多都与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关。据 Chainalysis 分析,比特币网络上,90% 的活动都涉及到各交易所之间的转账。

从 Coin Metrics 可以清楚看到 ETH 价格走势(当交易量趋于飙升时)和链上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

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当某种特定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时,衡量其最好的标准是价格波动。Coin Metrics 数据表明,以太坊网络存在期间,ETH 价格波动巨大,从 10% 以上跌至 5% 以下。


比特币是标准

与其他山寨币市场相比,很明显,目前为止,ETH 是比特币最好的选择。但如果 ETH 要想成为货币,那就意味着它必须要与 BTC 展开激烈角逐。

ERC-20 代币的成功使得以太坊链上日交易量超过比特币,但,将其作为货币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比较时,这一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最近,以太坊的每日交易手续费(以美元计)超过比特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一数据更多地并不是为了说明 ETH 作为货币时的潜在使用价值,而是表明访问以太坊网络的需求。ETH 具有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的功能,但用户支付手续费对 USDT 或 Chainlink( LINK )代币进行转账,与 ETH 的实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货币进行比较时,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是看其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交易量及价格波动。尽管 2019 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ETH的价格波动比 BTC 小,但如果 ETH 想要在其他方面与 BTC 竞争,那么仍需加倍努力。

虽然价格可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货币在价值存储或增值能力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反对将 ETH 作为货币使用的观点里,最让人厌烦的一点也许是:以 BTC 计价,目前 ETH 的价格低于 2016 年 3 月的价格,即以太坊网络首次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话虽如此,今年 9 月对 ETH 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这个山寨币对 BTC 表现最好的一个时期。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伙人 Nic Carter 称,像 ETH 这样的山寨币,选择避开成为货币这一焦点,其实是没抓住当年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当 ETH 作为货币,并将其有用性与 BTC 进行比较时,山寨币是否能够克服比特币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及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时的相对稳定性,还尚不清楚。

IMF最新刊文:稳定币崛起,弱势货币将面临巨大威胁

观点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9-09-20 18:20 • 来自相关话题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数字支付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巨大利益,比如支付效率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得以加强、金融包容性和创新不断扩大。但同时,这种全新的支付形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比如金融稳定性和诚信问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竞争标准等。


01 稳定币的普及应用


当市场出现一种全新形式货币,其能否普及应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强大价值存储和支付手段。

稳定币这样的新形式「货币」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有很大不同,因为稳定币没有「担保」。虽然一些稳定币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向发行方提出索赔,还有些稳定币发行方也提供了对应面值赎回担保,但目前绝大多数稳定币缺少政府背书。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另一方面,稳定币一个极具吸引力功能就是:让支付交易变得像在社交媒体交流一样简单。在稳定币支持下,支付不仅是一种转账行为,而是变成连接彼此的基本社交体验。稳定币让人们更好融入到数字生活之中,那么拥有庞大全球用户群大型科技公司能够利用资金现有网络让这种全新支付方式可以快速传播。


02 稳定币风险


稳定币同样存在许多风险,政策制定者因此需要创造出一个利益最大化且风险最小化环境,另外,不同国家决策者还需要彼此创新协作,共同应对稳定币风险。

首先,当银行「丢失」稳定币发行方存款,他们会失去在稳定币市场里的「中间人」地位。不过,银行肯定会有所行动,比如通过更高利率来提升自己竞争力。此外,稳定币发行方也可以把资金收回到传统银行系统中,或是通过自己增加存款来从事贷款业务。简而言之,银行在稳定币市场里的角色不太可能消失。

其次,可能会出现新的垄断。在稳定币领域里,科技巨头可能垄断市场。得益于自身庞大的网络,大公司会阻止竞争对手访问交易数据等信息。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数据保护、可移植性、控制权和所有权、以及互操作性等方面都需要设定新的标准。

第三,弱势货币将面临巨大威胁。如果在一个经济较差、或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出现强势稳定币,那么本地货币很可能会被人们抛弃,当地也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美元化」形式,继而破坏本国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更严重的是,假设政府被迫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他们就需要去决定是否要禁止与外国货币锚定的稳定币。

第四,稳定币会带来更多非法活动。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执行国际标准,监管机构也需要展示如何预防稳定币网络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另一方面,监管者还需要去适应越来越分散、地理位置越来越多样化的稳定币价值链。

第五,「铸币税」收入将受到影响。中央银行能从货币面值与制造成本之间差额中获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但稳定币发行方会通过支持稳定币硬通货攫取利润,并获得回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促进竞争,刺激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

第六,政策制定者要加强消费者保护,维护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要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确保资金不会受到银行挤兑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法律明确稳定币所代表的金融工具类型,同时还需要稳定币发行方时刻保持拥有足够流动性和资本。

稳定币既有挑战,也有潜力。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出能够应对挑战且具有远见的监管制度。


编译:白夜 查看全部
IMF-860x430.jpg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数字支付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巨大利益,比如支付效率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得以加强、金融包容性和创新不断扩大。但同时,这种全新的支付形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比如金融稳定性和诚信问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竞争标准等。


01 稳定币的普及应用


当市场出现一种全新形式货币,其能否普及应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强大价值存储和支付手段。

稳定币这样的新形式「货币」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有很大不同,因为稳定币没有「担保」。虽然一些稳定币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向发行方提出索赔,还有些稳定币发行方也提供了对应面值赎回担保,但目前绝大多数稳定币缺少政府背书。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另一方面,稳定币一个极具吸引力功能就是:让支付交易变得像在社交媒体交流一样简单。在稳定币支持下,支付不仅是一种转账行为,而是变成连接彼此的基本社交体验。稳定币让人们更好融入到数字生活之中,那么拥有庞大全球用户群大型科技公司能够利用资金现有网络让这种全新支付方式可以快速传播。


02 稳定币风险


稳定币同样存在许多风险,政策制定者因此需要创造出一个利益最大化且风险最小化环境,另外,不同国家决策者还需要彼此创新协作,共同应对稳定币风险。

首先,当银行「丢失」稳定币发行方存款,他们会失去在稳定币市场里的「中间人」地位。不过,银行肯定会有所行动,比如通过更高利率来提升自己竞争力。此外,稳定币发行方也可以把资金收回到传统银行系统中,或是通过自己增加存款来从事贷款业务。简而言之,银行在稳定币市场里的角色不太可能消失。

其次,可能会出现新的垄断。在稳定币领域里,科技巨头可能垄断市场。得益于自身庞大的网络,大公司会阻止竞争对手访问交易数据等信息。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数据保护、可移植性、控制权和所有权、以及互操作性等方面都需要设定新的标准。

第三,弱势货币将面临巨大威胁。如果在一个经济较差、或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出现强势稳定币,那么本地货币很可能会被人们抛弃,当地也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美元化」形式,继而破坏本国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更严重的是,假设政府被迫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他们就需要去决定是否要禁止与外国货币锚定的稳定币。

第四,稳定币会带来更多非法活动。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执行国际标准,监管机构也需要展示如何预防稳定币网络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另一方面,监管者还需要去适应越来越分散、地理位置越来越多样化的稳定币价值链。

第五,「铸币税」收入将受到影响。中央银行能从货币面值与制造成本之间差额中获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但稳定币发行方会通过支持稳定币硬通货攫取利润,并获得回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促进竞争,刺激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

第六,政策制定者要加强消费者保护,维护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要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确保资金不会受到银行挤兑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法律明确稳定币所代表的金融工具类型,同时还需要稳定币发行方时刻保持拥有足够流动性和资本。

稳定币既有挑战,也有潜力。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出能够应对挑战且具有远见的监管制度。


编译:白夜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为什么说以太坊和比特币是最重要的两个加密货币

投研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9-19 11:58 • 来自相关话题

文 | Ryan Sean Adams,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Ryan Sean Adams 是以太坊的铁杆粉丝。他曾撰文指出 ETH 被低估,因为他相信 ETH 像货币一样身兼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和账户单位功能于一体——具体可参加链闻之前发表的他的文章「复盘以太坊:只有当 ETH 成为货币,以太坊才能成功」。近日 Ryan Sean Adams 再次撰文,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加密资产,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比特币分叉和以太坊 ICO 衍生出了很多加密资产,我们再也回不到单一加密货币的时代了。我估计,所有资产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代币化」。

不过,哪些资产能积累真正的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把自己持有的加密财富分布在何处。

我们说的「无银行」(bankless)理念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的大部分加密财富都持有(hold)在加密货币中,尤其是加密商品货币(crypto commodity money),即以太坊和比特币。


什么是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指这种资金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其作为商品被使用,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货币被使用——这与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代表货币,或者由政府法规规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品货币:金、银、铜、香烟、贝壳

    代表货币:银行票据、支票、美元(当美元由黄金支持时)

    法定货币: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商品货币与一件普通商品的差别,关键在于货币溢价。一件纯粹的商品单凭实用性而有价值,而一个商品货币,则既作为一种实用性也作为一种货币而拥有价值。超出一件商品的实用价值之上的任何价值,都是货币溢价。

一种商品的货币溢价由以下几种预期合起来驱动:在某个经济体,人们认为这种商品会成为未来的价值存储(SoV)、交易媒介(MoE)和 / 或账户单位(UofA)的合体。这一商品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规模可以很小,比如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规模很大,比如「镀金时代」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之所以有价值,部分源自它在电子产业中的用途,但大部分源自其作为防范法币体系崩溃的对冲手段。黄金的价值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很多人打赌认为,其他人会把它作为存储财富的工具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一个形容词,可能会对理解上述概念有所帮助,即「货币性」。这样看来,黄金的货币性比白银高,白银的货币性又比黄铜高,每种资产其实都位于 「货币性」光谱的某个位置,而货币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

还有许多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理解什么是加密商品货币了:加密商品货币,同时具备实用价值和货币溢价。其中的最佳货币,拥有最高级别的货币性。

(注意:有人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比特币具有实用性,因为它可以用于支付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就是一种实用性。)


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想获得加密资产的潜在增值,笔者推荐一个由三种资产类型组成的加密货币组合:

    货币类押注——这类资产的货币性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是开放式金融的储备货币,比如以太坊(ETH)、比特币(BTC);

    银行类押注——这种资产能够获得开放式金融的银行业层级的增长潜力,包括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比如 MKR、BNB 等;

    稳定币类押注——和法币价值锚定的稳定币,比如 DAI、USDT,主要用于对冲风险并直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使用。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加密货币将会变成某个平行的非主权金融系统(价值数万亿)的基础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系统既能催生一批全新的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又能被后两者所赋能。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能让你触及这个平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层和银行业层,两个层级都有价值增值的最高潜力。

加密货币是我在加密行业里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在加密货币投资组合里,三种资产类型应该各占多少百分比呢?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净资产中有多少投资于加密货币,以及未来收入会有多少会投入其中。之后,你可以决定在三种加密资产类型中如何分配。这两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百分比,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应该放在「货币类押注」里,小部分放到「银行类押注」中,而且只有当你期望在货币押注中获得阿尔法收益时才投 「银行类押注」、「稳定币类押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现金的角色,其目的更多地是对冲其他押注的风险。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点,好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是哪些呢?

答案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看市值排名前十五的加密资产中,哪些具有商品货币的特质:

    BTC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ETH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XRP – 不行,中心化发行,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BCH – 可能可以;

    LTC – 不行,没必要的比特币分叉;

    USDT – 不行,稳定币,不是商品货币;

    EOS – 可能可以,但似乎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其货币溢价;

    BNB – 有些复杂,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XLM - 不行,中心化发行,极少用作货币;

    ALGO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ADA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XMR – 可以,但很难看到它的流动性路径;

    LINK – 不行,不是商品货币;

    LEO – 不行,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TRX – 不行,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货币溢价。



作为唯二的去中心化商品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在上述列表中脱颖而出。只有这两个货币同时拥有流动性、去中心化和银行业层等特性,因而有可能成为加密金融领域里的储备货币。比特币当前正在通过加密银行业不断实现金融化,而以太坊的金融化进程则主要通过货币协议进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加密领域里满足我所设定的好货币要求的资产。当然,未来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我将每季度进行评估。

当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你希望投资组合中选择更具投机性的加密货币,甚至不认可以太坊或比特币具备货币溢价。没关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相应地分配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资产的升值更多地来自商品货币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溢价。所以,货币类押注是你的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是你的长期投资的选择所在,是你运作一个项目的基础资金所在,也是你通往去银行模型的第一站。

请做出你的明智选择。

我的选择是以太坊和比特币。 查看全部
1568862138955854.png


文 | Ryan Sean Adams,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Ryan Sean Adams 是以太坊的铁杆粉丝。他曾撰文指出 ETH 被低估,因为他相信 ETH 像货币一样身兼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和账户单位功能于一体——具体可参加链闻之前发表的他的文章「复盘以太坊:只有当 ETH 成为货币,以太坊才能成功」。近日 Ryan Sean Adams 再次撰文,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加密资产,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比特币分叉和以太坊 ICO 衍生出了很多加密资产,我们再也回不到单一加密货币的时代了。我估计,所有资产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代币化」。

不过,哪些资产能积累真正的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把自己持有的加密财富分布在何处。

我们说的「无银行」(bankless)理念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的大部分加密财富都持有(hold)在加密货币中,尤其是加密商品货币(crypto commodity money),即以太坊和比特币。


什么是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指这种资金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其作为商品被使用,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货币被使用——这与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代表货币,或者由政府法规规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品货币:金、银、铜、香烟、贝壳

    代表货币:银行票据、支票、美元(当美元由黄金支持时)

    法定货币: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商品货币与一件普通商品的差别,关键在于货币溢价。一件纯粹的商品单凭实用性而有价值,而一个商品货币,则既作为一种实用性也作为一种货币而拥有价值。超出一件商品的实用价值之上的任何价值,都是货币溢价。

一种商品的货币溢价由以下几种预期合起来驱动:在某个经济体,人们认为这种商品会成为未来的价值存储(SoV)、交易媒介(MoE)和 / 或账户单位(UofA)的合体。这一商品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规模可以很小,比如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规模很大,比如「镀金时代」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之所以有价值,部分源自它在电子产业中的用途,但大部分源自其作为防范法币体系崩溃的对冲手段。黄金的价值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很多人打赌认为,其他人会把它作为存储财富的工具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一个形容词,可能会对理解上述概念有所帮助,即「货币性」。这样看来,黄金的货币性比白银高,白银的货币性又比黄铜高,每种资产其实都位于 「货币性」光谱的某个位置,而货币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

还有许多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理解什么是加密商品货币了:加密商品货币,同时具备实用价值和货币溢价。其中的最佳货币,拥有最高级别的货币性。

(注意:有人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比特币具有实用性,因为它可以用于支付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就是一种实用性。)


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想获得加密资产的潜在增值,笔者推荐一个由三种资产类型组成的加密货币组合:


    货币类押注——这类资产的货币性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是开放式金融的储备货币,比如以太坊(ETH)、比特币(BTC);

    银行类押注——这种资产能够获得开放式金融的银行业层级的增长潜力,包括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比如 MKR、BNB 等;

    稳定币类押注——和法币价值锚定的稳定币,比如 DAI、USDT,主要用于对冲风险并直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使用。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加密货币将会变成某个平行的非主权金融系统(价值数万亿)的基础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系统既能催生一批全新的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又能被后两者所赋能。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能让你触及这个平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层和银行业层,两个层级都有价值增值的最高潜力。

加密货币是我在加密行业里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在加密货币投资组合里,三种资产类型应该各占多少百分比呢?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净资产中有多少投资于加密货币,以及未来收入会有多少会投入其中。之后,你可以决定在三种加密资产类型中如何分配。这两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百分比,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应该放在「货币类押注」里,小部分放到「银行类押注」中,而且只有当你期望在货币押注中获得阿尔法收益时才投 「银行类押注」、「稳定币类押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现金的角色,其目的更多地是对冲其他押注的风险。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点,好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是哪些呢?

答案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看市值排名前十五的加密资产中,哪些具有商品货币的特质:


    BTC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ETH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XRP – 不行,中心化发行,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BCH – 可能可以;

    LTC – 不行,没必要的比特币分叉;

    USDT – 不行,稳定币,不是商品货币;

    EOS – 可能可以,但似乎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其货币溢价;

    BNB – 有些复杂,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XLM - 不行,中心化发行,极少用作货币;

    ALGO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ADA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XMR – 可以,但很难看到它的流动性路径;

    LINK – 不行,不是商品货币;

    LEO – 不行,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TRX – 不行,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货币溢价。




作为唯二的去中心化商品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在上述列表中脱颖而出。只有这两个货币同时拥有流动性、去中心化和银行业层等特性,因而有可能成为加密金融领域里的储备货币。比特币当前正在通过加密银行业不断实现金融化,而以太坊的金融化进程则主要通过货币协议进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加密领域里满足我所设定的好货币要求的资产。当然,未来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我将每季度进行评估。

当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你希望投资组合中选择更具投机性的加密货币,甚至不认可以太坊或比特币具备货币溢价。没关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相应地分配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资产的升值更多地来自商品货币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溢价。所以,货币类押注是你的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是你的长期投资的选择所在,是你运作一个项目的基础资金所在,也是你通往去银行模型的第一站。

请做出你的明智选择。

我的选择是以太坊和比特币。

穆长春履新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中国数字货币亮相在即

资讯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6 10:15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此前「腾讯一线」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018年10月,姚前卸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后,穆长春接任了该职务。

《上海证券报》称,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央行开始密集发声。穆长春也多次针对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发表公开评论。时间线如下:

7月8日,穆长春于「财新网」发文称,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表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7月9日,穆长春于「彭博」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再次强调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还表示,Libra可能会引起汇率套利及不同货币间竞相印钞,要尽快让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才能抵御住Libra的侵蚀;

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穆长春首度公布央行数字货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同时宣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

9月4日,穆长春于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设「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付费课程,截至目前,购买人数已接近15000人;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数字货币亮相为期不远


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该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2014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便提出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新任所长穆长春近期就数字货币发展发表了诸多观点,并于本周发布了《Libra与数字货币》的公开课,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同时也回答了市场对于Libra等市场热点问题的关切。


中国数字货币技术更完善


“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称之为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们对它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穆长春对于中国版数字货币进行了清晰定义。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穆长春表示。此外,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何执着于研发数字货币?穆长春强调,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需要未雨绸缪。

同时,DC/EP的推出也考虑到居民消费的隐私权。穆长春表示,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央行对技术路线保持中性


穆长春表示,目前DC/EP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这意味着将有一些商业机构也将参与数字货币运行之中,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DC/EP”,初期将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7家机构发行。

穆长春透露,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Libra是混合架构,DC/EP也是混合架构。但在这个层面,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他表示,DC/EP的投放过程跟纸钞投放一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DC/EP依旧是M0替代,具有法偿性。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下载一个App进行注册,就可以使用数字钱包,充值取现则需要对接传统银行账户。

不过,此次穆长春并未讨论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功能。穆长春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如果加载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其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记者:孙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看全部
tokyo-digital-currency.jpg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此前「腾讯一线」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018年10月,姚前卸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后,穆长春接任了该职务。

《上海证券报》称,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央行开始密集发声。穆长春也多次针对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发表公开评论。时间线如下:

7月8日,穆长春于「财新网」发文称,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表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7月9日,穆长春于「彭博」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再次强调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还表示,Libra可能会引起汇率套利及不同货币间竞相印钞,要尽快让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才能抵御住Libra的侵蚀;

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穆长春首度公布央行数字货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同时宣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

9月4日,穆长春于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设「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付费课程,截至目前,购买人数已接近15000人;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数字货币亮相为期不远


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该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2014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便提出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新任所长穆长春近期就数字货币发展发表了诸多观点,并于本周发布了《Libra与数字货币》的公开课,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同时也回答了市场对于Libra等市场热点问题的关切。


中国数字货币技术更完善


“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称之为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们对它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穆长春对于中国版数字货币进行了清晰定义。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穆长春表示。此外,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何执着于研发数字货币?穆长春强调,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需要未雨绸缪。

同时,DC/EP的推出也考虑到居民消费的隐私权。穆长春表示,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央行对技术路线保持中性


穆长春表示,目前DC/EP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这意味着将有一些商业机构也将参与数字货币运行之中,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DC/EP”,初期将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7家机构发行。

穆长春透露,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Libra是混合架构,DC/EP也是混合架构。但在这个层面,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他表示,DC/EP的投放过程跟纸钞投放一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DC/EP依旧是M0替代,具有法偿性。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下载一个App进行注册,就可以使用数字钱包,充值取现则需要对接传统银行账户。

不过,此次穆长春并未讨论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功能。穆长春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如果加载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其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记者:孙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万字雄文 | 比特币,因何而伟大

投研xco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2 12:11 • 来自相关话题

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本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研究机构Chaincode Labs工程师James O'Beirne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Bitcoin for safety》的文章,跳出数字货币市场,从宏观经济角度详尽地梳理了比特币的应用落地场景,并剖析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James O'Beirne指出,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小葱对于这篇文章进行了整理以及全文精译,内容如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资金。而这也直接导致财富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化状况,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状况当下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严峻的系统性风险。而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种种市场现象显示这种这种风险已经来到了爆发的边缘。

我们面前的风险绝不仅仅是一般性衰退,其危害性恐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潜在的衰退不仅仅会对普通投资者造成重创,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剧烈冲击,进而影响到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资金。而政府为了应对这种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崩盘以及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风险,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手段,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方法,又很可能会引发极端的通货膨胀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兴资产类别的出现,看似已经成为了正常收入阶层在这种潜在危机随时爆发时唯一的保障途径。

通过过去几年的观察研究,我认为比特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投资手段,当下其已经可以与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相媲美。

虽然这显而易见,但是我还是要在展开分析前明确声明:我,看多比特币。


欢迎来到负利率时代


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债券市场当下已经来到了历史上从未涉足的“领域”,全球范围内的负利率债券总额史上首度超过16万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也历史上首度出现负值。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真正的“负利率时代”。






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0.11%,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天购买了10000美元的债券,在30年以后,你的资产不仅不会变多,反而会减少11美元。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应该发生的,至少在我完全不动这些钱的情况下,30年以后,我并不会出现亏损。

除此以外,即使出现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们还需要会承担德国政府在30年后可能无法偿还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未来这段时间里欧元可能出现重大通货膨胀,导致当下购买债券所支出的10000美元实际购买力暴跌的情况下,贷款方理应提供一些奖励来抵消这些风险,但是由于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为负,事情就很难用“常规逻辑”来解读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个现象与你无关,也许确实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但是它只会困扰那些债券市场投资者,或者那些因工作需要而与之产生交集的财务人员。

但是,事情远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首先,负利率会对已经退休的那部分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一般来说,退休人员的大量资金会集中在货币基金及债券等低风险投资标的之上,而这部分资金基本上都源自年轻时的工资收入或者投资所得,在退休之后,人们往往会把积蓄转移到风险较低的投资之上,在尽可能做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收益。不过随着债券收益率转为负值,这无疑破坏了这种低风险投资计划的实施。进而还会让这部分人群被迫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比如股票或低质量的债券。

福布斯发布的最新文章指出,负利率的出现对于公司以及抵押贷款持有人等借款方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负利率会让偿还债务的成本大幅下降。不过低利率或者负利率对于养老金以及退休人群来说非常不利,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被迫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来实现原本并不高的期望收益目标。最严重的问题不止于此,而是完全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种现象究竟会延续多长时间,因为从始至今完全没有人曾经经历过这些。

负利率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但是在深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以及更深层次的意义时,我们还会发现更大的问题,这一点会在下文中详细展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像黄金一样,比特币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深究其本质,其实际上是一种商品。这意味着其本身并不会产生收益,但是回溯其诞生以来的表现,比特币价格确实在十年中取得了极其惊人的涨幅。






    简而言之,比特币是一种可以用来抵消负收益率投资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的投资标的,即使你只在总资产中配置很小的一部分比特币(比如1%-5%),你仍然可以因此获得极为可观的预期收益,而这对于丰富个人资产配置来说裨益良多。

    正如比特币支持者Vijay Boyapati所述,购买比特币是当下普通民众能够参与的为数不多的非对称投资之一。所谓“非对称投资”,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以小博大,即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收益。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总资产中很小的比例购买比特币,来替代冒着较大风险去在股市或其他高风险市场中配置很重的仓位。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回到起点,我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当前这个境地的呢?


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之巨的负收益率债券为史上首现,这种现象显然与常识相悖,那么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过去30年里,政府以及各大央行一直积极地调整货币政策,试图以此颠覆传统的经济周期。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尽可能削弱常规商业周期中繁荣或者萧条阶段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当经济衰退出现时,央行介入并主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即政府会高价收购银行购买的国债等方式向银行系统注入现金,进而让银行能够在资产负债表外能够有另一笔额外的资金以供放贷,而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导致市场整体的利率下降。同时 ,政府也会鼓励人们提高消费水平、增大贷款规模,以此来刺激经济发展。

而在经济过热阶段,以美联储为代表的的央行则会通过缩减货币供应量来提高货币“价格”,并限制信贷扩张。不过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经济看似已经对央行“防水”而创造的低利率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依赖性。






如上图所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12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联储试图把利率调回至上一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仅此而已。而这波市场的“崩溃式”反应促使美联储在不久前,进行了十年来首度降息操作。

简言之,现在,经济对利率上升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零容忍”状况之中。


2008年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受2007-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被迫在11年前采取非常措施应对这次危机,在这个阶段,美联储通过大举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掀起了一场央行干预市场的高潮。

下图是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调整后货币供应量数据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的表现,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在2008年以后,美联储“彻底疯了”。






2008年以来,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足足翻了5倍,11年时间里美联储印刷了3.3万亿美元。阴影标注出的阶段是历史上的几次经济衰退。

央行干预市场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决策是由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决定的,而干预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好像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虽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货币供应量的暴增看似并没有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状况出现,我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CPI以及PCE等指标并未出现极端的飙升状况,但是实际上,这种额外“流动性”的产生,已经直接反馈到了房地产等重要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泡沫之中,因此,CPI等通胀指标,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橙线为房价指数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红线为股市表现


所以说,现在房地产市场其实已经比2007年崩盘之前更加超买,而股票市场更不用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超买了近2.5倍。

而真正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在于,央行在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让市场受到的周期性冲击尽可能小。

当然,欧洲市场也在经历和美国相似的阶段,受欧盟的债务问题影响,虽然欧洲央行在过去几年里没有试图收紧信贷,但是他们一直不得不在宽松货币政策上持续加码,以此避免经济崩溃。






如上图所示,由于欧洲央行一直在通过大举购债的方式来向各个经济体注入现金,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市场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并直接伤害到了那些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债券市场投资者。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的总供应量不能被任何人人为地扩大,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委员会。由于其总量限定为2100万枚,因此没有人可以决定用“反周期”货币政策来驯服信贷周期。

    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基础不能增加,一旦你拥有一定比例的比特币总供应量,你将始终拥有至少这一部分。它实际上是拥有这个属性的唯一资产,而这一事实使比特币非常独特。因此,有些人将比特币称为“价值度量系统”。



是时候醒醒了!


在总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增加了数万亿美元之后,显然我们无法像玩游戏一样轻易“删档重来”,因为正是由此产生的更大信贷规模,才保证了当前市场通过增加杠杆以获取更多资金来避免经济放缓。





达拉斯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债务对GDP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使用这种廉价信贷的一种方式是带杠杆的股票回购,简而言之,就是一家公司利用有利的低利率来获得贷款。利用这笔贷款,该公司回购了自己的股票,这种行为会让市面上流通的股票的数量减少,进而达到人为地提高每股收益的目的,同时股票价格自然也会有所上升,公司高管拥有的股票期权同样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当下,这种回购操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而且看似已经完全承担起了让价格上涨的“任务”。

当人们谈论经济的“金融化”时,上面这种情况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症状之一,一些传统的经济活动会逻辑会发生转变,变成一些会计层面上的“数字游戏”。

更有趣的一点是,事实证明,股票回购现在已经成为了股票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也是当下对于廉价信贷的真正依赖所在。





来自高盛的数据


美国养老金市场的惨淡现状


当下美国的养老金状况并不理想,即使假设其能够保持7.5%这种相当高的年化收益率回报水平,但是这部分资金的缺口规模仍然非常可怕,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水平。






而为了达成7.5%年化收益率的目标,无风险的自然增长显然是不够的。你不得不让资金暴露在股票或者公司债等风险较高的市场之中,而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公司刚刚度过亏损期且市场保持较强波动性的情况下,才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得7.5%的预期收益,但这种机会并非一直存在。

而如若我们假设养老金的年增速只能保持在一个更为现实的水准下运行(年化增长2.0%左右),那么上面提到的养老金缺口,可能会达到一个8万亿美元的可怕水平。






好,现在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说了,假设养老金的年化回报率为7.5%,那么我们存在2万亿以上的资金缺口。

但是请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政府债券进入到了负利率的状况之中,7.5%的年化收益率?想啥呢?

在极度追求高回报的过程中,养老金会配置越来越大的比例在高风险资产之上。不过一旦养老金投入的公司债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遭到降级,那么出于风险控制考虑这部分资金将不得不在第一时间亏损离场,不仅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把大量垃圾债从当前养老金投资的标的池中剔除,转而将比例远远小于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投入比特币市场,已经足以匹配原本这些垃圾债所能够提供的潜在收益水平,而这将会大大降低养老金在投资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



让我们回想一下,问题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假如信贷成本没有因为央行干预而大幅下降,那么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就无法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股价失去了支撑,自然就会大幅下跌。而随着上述问题的出现,企业的信贷评级就会被下调,进而引发新的灾难,因为其评级低于标准水平,养老金将被迫大量出售刚刚遭到降级的公司债券,而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公司债的风险暴增,而这部分企业又无法通过新的贷款偿还债务,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压公司股价,显然,这也会继续加大投资者以及养老金的损失。

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退休,由于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收益率已经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所以你被迫将80%的资金投入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之中,而有一天上述风险事件爆发,随着市场崩溃,你的财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而这对于已经没有工资收入的你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新兴的避险资产,比特币与传统的股票以及债券市场的关联度极低,由于比特币当下并不被任何人或者任何机构所“拥有”或“主导”,因此在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比特币并不会像股票以及债券一样在短时间内因人为原因遭到重创。换句话说,在因为特定风险事件爆发而急于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大型机构会在短时间内集中抛售风险资产,但是现在,我并不认为这些机构有大量的比特币可供出售。

    即使出现类似情况,确实有人在市场上被迫集中抛售比特币,但在比特币自身的强波动性特征下,这种冲击的影响会明显小于其他市场,毕竟在比特币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很大比例的长期投资者。因此,在经济低迷时期,比特币仍然有望保持在一个相对乐观的环境之中。


相比之下,股票市场的前景就要惨淡的多,在经济衰退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有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跌去六至七成,而市场重新回到当前的水平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是几十年。这种情况真的非常糟糕,尤其是对于那些把股市作为养老金投资目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永远不能停止的量化宽松


所以,政府要做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避免上面说到的这种情况真正变成现实。而这就逼迫政府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市场的流动性,而量化宽松这个名词,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需求而诞生。

央行不得不持续印钱来让信贷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准,以便公司可以继续回购自己的股票并支撑股市。但货币供应量的持续走高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比例。而这些泡沫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水平。

不过在这种政策干预之下,大多数人预期的那种经济衰退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因为这并不被政府“允许”。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上说,在2008年以后,人类可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货币体系之中。





美联储正在试着通过一系列降息让短期利率重新回到0值附近,并以此维持经济运转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央行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他们印发的纸币最终变得“一文不值”。这种廉价信贷推动的资产泡沫化状况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至少现在我没有看到能够无痛解决企业巨额债务问题的途径。

    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出现“问题”的阶段中,黄金一直被公认为最佳的避险资产。我承认现在我也拥有一些黄金,但是我并不喜欢它。黄金的纯度等问题很难被验证,同时他也并不容易保管,同时也不易进行分割。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黄金看起来真的有点过时了。也许你会说黄金不仅仅只能购买实物,黄金ETF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若发生巨大的经济崩溃,且金融市场被迫停止运转的话,这种机构发行的ETF产品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比特币就可以比较好地规避这种问题,因为即使是国家政府,也无法阻止或者干扰比特币的交易。

    与黄金不同,比特币余额的真实性可立即通过网络验证,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保管它,无论数量多少。

    同时,比特币还不会被强制“没收”,而且它在全世界都是可以任意流通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本外逃”限制,而且对所有人平等开放,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由于这些天然优势的存在,比特币很可能在未来的衰退期间正式发挥出自身的避险效用,更高效地完成过去几百上千年来黄金在做的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换个更宏观的视角看问题


上面我们一直在谈论美国国内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不过就目前来说,美元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般稳定,对于美元来说,事情正在变得愈发棘手。

自1944年布雷顿森里体系建成以来,美元一直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这意味着美元在市场上的客观需求一直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准之上。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处在巨额赤字的状况下运行,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过焦虑,毕竟总会有其他国家“排着队”购买美国国债。

但是,这个状况看似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外资银行在购买美国国债的投入上,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的缩减。





不仅如此,其他国家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也出现了急剧下跌


当下,美国主权债务的优势已经不再,即使现如今的国债收益率仍然保持正值,但是一旦遭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集中抛售,美国国债收益率恐将很快进入到负值状况之中,而且情况可能会比前文提到的欧债状况更加糟糕。






当下,其他国家的央行已经不再愿意购买美国国债,而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却在不断创造新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现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再愿意去在社保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因此这些领域并不可持续,同时又因为以美元为基础而很容易遭到外部干扰。当下,美国政府的赤字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按照今年前两月的数据推算,今年年内政府赤字有可能会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即使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美元仍然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结算工具,但是这并无法解决美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美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高达222万亿规模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很可能会和特朗普“精神错乱”的Twitter一样成为美国政府的大麻烦。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对于各国央行进一步加大黄金储备或者用数字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必将会愈发响亮。






像Bernie Sanders或Stephanie Kelton这样受政治家们青睐的经济学家将继续推行现代货币理论,并以此作为解决政治家完全无视赤字态度带来的选民压力的一种权宜之计。因为政治家们喜欢免除赋税地花钱,选民喜欢不花钱,因此能使双方‘雨露均沾’的现代货币理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或许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现代货币制度可被视作某种绿色新政或某种共和党友好政策,并推动赤字趋向平稳。

由于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获取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少,美联储、财政部就不得不采取更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以此联手创造新的流动性,进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转。不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之后,其副作用可能非常可怕,因此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历史性的通货膨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一种不会被操纵的保险政策,由于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因此一些国家或政府,可以考虑利用比特币来终结美元在全球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

    当下,多国央行都在不断买入黄金,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这种操作。不过,现在也有一种声音是,数字货币可能被用来搭建金本位2.0的新体系,比如已经传言出,中国正在研究一种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

    事实上,回归金本位制并不可靠。抛开实际问题不谈,无论数字化与否,黄金与黄金交易都会带来交易对手风险。当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金本位制度就已经崩溃了。如若中国真的推出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很可能会重蹈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覆辙。

    与黄金或者数字黄金不同,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资产,它没有交易对手风险、验证效率较高且非常便捷、存储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比特币还具有诸如多重签名方案和脚本功能之类的加密功能,这都帮助其成为了一种几乎“无懈可击”的金融资产,很适合用来实现储值和避险功能。



现在,“狂欢”才刚刚开始


也许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在未来比特币究竟能不能够按照上文预想的方式去影响世界。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比特币,必将成为这轮“颠覆”中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11年里,央行一直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强干预,不过到了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世界是时候迈入新的阶段了。回溯历史,法币的平均寿命仅为27年,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政府默许了通胀的爆发,直至今天,这种状况仍在延续。

在全球市场动荡,政府着手进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实验,但政府或财政部门却慢慢败光了自己的信誉之际,比特币以一个几乎“完美”的姿态应运而生。当下,政治家们显然也感受到了比特币对于现行货币体系的威胁,进而直接将其视作“敌人”,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监管手段来尽可能打压这个新兴资产。

虽然我不能百分百保证比特币一定会在下一轮潜在的危机中爆发其潜力,但是如果你的资产配置中到现在还没有配置一些数字货币,那真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除此以外的其他传统金融资产,显然已经不值得让我们抱有任何“幻想”了。


参考文献:

<Is a US recession coming?>,作者:Raoul Pal;

<The Bullish Case for Bitcoin>,作者:Vijay Boyapati;

Luke Gromen在MacroVoices进行的名为<The dollar end game>的讲话;

Dave Collum的2018年年度回顾。 查看全部
RTX1EWUX-800x450.jpg


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本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研究机构Chaincode Labs工程师James O'Beirne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Bitcoin for safety》的文章,跳出数字货币市场,从宏观经济角度详尽地梳理了比特币的应用落地场景,并剖析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James O'Beirne指出,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小葱对于这篇文章进行了整理以及全文精译,内容如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资金。而这也直接导致财富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化状况,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状况当下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严峻的系统性风险。而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种种市场现象显示这种这种风险已经来到了爆发的边缘。

我们面前的风险绝不仅仅是一般性衰退,其危害性恐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潜在的衰退不仅仅会对普通投资者造成重创,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剧烈冲击,进而影响到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资金。而政府为了应对这种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崩盘以及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风险,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手段,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方法,又很可能会引发极端的通货膨胀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兴资产类别的出现,看似已经成为了正常收入阶层在这种潜在危机随时爆发时唯一的保障途径。

通过过去几年的观察研究,我认为比特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投资手段,当下其已经可以与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相媲美。

虽然这显而易见,但是我还是要在展开分析前明确声明:我,看多比特币。


欢迎来到负利率时代


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债券市场当下已经来到了历史上从未涉足的“领域”,全球范围内的负利率债券总额史上首度超过16万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也历史上首度出现负值。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真正的“负利率时代”。

3337ef5b-a3c3-480e-838a-efc843c71532.png


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0.11%,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天购买了10000美元的债券,在30年以后,你的资产不仅不会变多,反而会减少11美元。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应该发生的,至少在我完全不动这些钱的情况下,30年以后,我并不会出现亏损。

除此以外,即使出现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们还需要会承担德国政府在30年后可能无法偿还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未来这段时间里欧元可能出现重大通货膨胀,导致当下购买债券所支出的10000美元实际购买力暴跌的情况下,贷款方理应提供一些奖励来抵消这些风险,但是由于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为负,事情就很难用“常规逻辑”来解读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个现象与你无关,也许确实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但是它只会困扰那些债券市场投资者,或者那些因工作需要而与之产生交集的财务人员。

但是,事情远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首先,负利率会对已经退休的那部分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一般来说,退休人员的大量资金会集中在货币基金及债券等低风险投资标的之上,而这部分资金基本上都源自年轻时的工资收入或者投资所得,在退休之后,人们往往会把积蓄转移到风险较低的投资之上,在尽可能做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收益。不过随着债券收益率转为负值,这无疑破坏了这种低风险投资计划的实施。进而还会让这部分人群被迫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比如股票或低质量的债券。

福布斯发布的最新文章指出,负利率的出现对于公司以及抵押贷款持有人等借款方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负利率会让偿还债务的成本大幅下降。不过低利率或者负利率对于养老金以及退休人群来说非常不利,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被迫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来实现原本并不高的期望收益目标。最严重的问题不止于此,而是完全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种现象究竟会延续多长时间,因为从始至今完全没有人曾经经历过这些。

负利率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但是在深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以及更深层次的意义时,我们还会发现更大的问题,这一点会在下文中详细展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像黄金一样,比特币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深究其本质,其实际上是一种商品。这意味着其本身并不会产生收益,但是回溯其诞生以来的表现,比特币价格确实在十年中取得了极其惊人的涨幅。

8fc50dad-a83f-4d75-aac0-d15279870a6a.png


    简而言之,比特币是一种可以用来抵消负收益率投资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的投资标的,即使你只在总资产中配置很小的一部分比特币(比如1%-5%),你仍然可以因此获得极为可观的预期收益,而这对于丰富个人资产配置来说裨益良多。

    正如比特币支持者Vijay Boyapati所述,购买比特币是当下普通民众能够参与的为数不多的非对称投资之一。所谓“非对称投资”,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以小博大,即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收益。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总资产中很小的比例购买比特币,来替代冒着较大风险去在股市或其他高风险市场中配置很重的仓位。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161bd7f-f871-4574-9c83-87084f3891c0.png



那么,回到起点,我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当前这个境地的呢?


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之巨的负收益率债券为史上首现,这种现象显然与常识相悖,那么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过去30年里,政府以及各大央行一直积极地调整货币政策,试图以此颠覆传统的经济周期。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尽可能削弱常规商业周期中繁荣或者萧条阶段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58ddec5f-8182-4ea1-b2c7-bd5ceb8aa887.png


当经济衰退出现时,央行介入并主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即政府会高价收购银行购买的国债等方式向银行系统注入现金,进而让银行能够在资产负债表外能够有另一笔额外的资金以供放贷,而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导致市场整体的利率下降。同时 ,政府也会鼓励人们提高消费水平、增大贷款规模,以此来刺激经济发展。

而在经济过热阶段,以美联储为代表的的央行则会通过缩减货币供应量来提高货币“价格”,并限制信贷扩张。不过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经济看似已经对央行“防水”而创造的低利率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依赖性。

1fe4e8de-4146-4da4-9e21-03d235ea528f.png


如上图所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12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联储试图把利率调回至上一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仅此而已。而这波市场的“崩溃式”反应促使美联储在不久前,进行了十年来首度降息操作。

简言之,现在,经济对利率上升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零容忍”状况之中。


2008年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受2007-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被迫在11年前采取非常措施应对这次危机,在这个阶段,美联储通过大举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掀起了一场央行干预市场的高潮。

下图是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调整后货币供应量数据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的表现,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在2008年以后,美联储“彻底疯了”。

402dfef8-f3b4-4d26-8f0b-1cd2d759b8f4.png


2008年以来,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足足翻了5倍,11年时间里美联储印刷了3.3万亿美元。阴影标注出的阶段是历史上的几次经济衰退。

央行干预市场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决策是由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决定的,而干预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好像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虽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货币供应量的暴增看似并没有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状况出现,我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CPI以及PCE等指标并未出现极端的飙升状况,但是实际上,这种额外“流动性”的产生,已经直接反馈到了房地产等重要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泡沫之中,因此,CPI等通胀指标,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0406eaa9-f27b-46e3-ab2b-6089de804047.png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橙线为房价指数

daac6f44-154e-46f1-9d8b-299b7b29fd6c.png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红线为股市表现


所以说,现在房地产市场其实已经比2007年崩盘之前更加超买,而股票市场更不用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超买了近2.5倍。

而真正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在于,央行在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让市场受到的周期性冲击尽可能小。

当然,欧洲市场也在经历和美国相似的阶段,受欧盟的债务问题影响,虽然欧洲央行在过去几年里没有试图收紧信贷,但是他们一直不得不在宽松货币政策上持续加码,以此避免经济崩溃。

63f42983-20f6-4f6e-9601-c1532ccede86.png


如上图所示,由于欧洲央行一直在通过大举购债的方式来向各个经济体注入现金,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市场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并直接伤害到了那些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债券市场投资者。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的总供应量不能被任何人人为地扩大,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委员会。由于其总量限定为2100万枚,因此没有人可以决定用“反周期”货币政策来驯服信贷周期。

    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基础不能增加,一旦你拥有一定比例的比特币总供应量,你将始终拥有至少这一部分。它实际上是拥有这个属性的唯一资产,而这一事实使比特币非常独特。因此,有些人将比特币称为“价值度量系统”。




是时候醒醒了!


在总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增加了数万亿美元之后,显然我们无法像玩游戏一样轻易“删档重来”,因为正是由此产生的更大信贷规模,才保证了当前市场通过增加杠杆以获取更多资金来避免经济放缓。

d6607cca-562d-40fe-b04e-e5b94e8d2018.png

达拉斯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债务对GDP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使用这种廉价信贷的一种方式是带杠杆的股票回购,简而言之,就是一家公司利用有利的低利率来获得贷款。利用这笔贷款,该公司回购了自己的股票,这种行为会让市面上流通的股票的数量减少,进而达到人为地提高每股收益的目的,同时股票价格自然也会有所上升,公司高管拥有的股票期权同样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61626197-840c-4e3b-b435-77e5f3f72cdb.png


当下,这种回购操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而且看似已经完全承担起了让价格上涨的“任务”。

当人们谈论经济的“金融化”时,上面这种情况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症状之一,一些传统的经济活动会逻辑会发生转变,变成一些会计层面上的“数字游戏”。

更有趣的一点是,事实证明,股票回购现在已经成为了股票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也是当下对于廉价信贷的真正依赖所在。

ff0df84f-5f74-492f-a7a3-cd119146195d.png

来自高盛的数据


美国养老金市场的惨淡现状


当下美国的养老金状况并不理想,即使假设其能够保持7.5%这种相当高的年化收益率回报水平,但是这部分资金的缺口规模仍然非常可怕,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水平。

91cdbbda-c4c1-4af2-a996-9bbf0ff6060b.png


而为了达成7.5%年化收益率的目标,无风险的自然增长显然是不够的。你不得不让资金暴露在股票或者公司债等风险较高的市场之中,而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公司刚刚度过亏损期且市场保持较强波动性的情况下,才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得7.5%的预期收益,但这种机会并非一直存在。

而如若我们假设养老金的年增速只能保持在一个更为现实的水准下运行(年化增长2.0%左右),那么上面提到的养老金缺口,可能会达到一个8万亿美元的可怕水平。

25f62c34-aea0-4119-8d9c-d46b9413ca11.png


好,现在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说了,假设养老金的年化回报率为7.5%,那么我们存在2万亿以上的资金缺口。

但是请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政府债券进入到了负利率的状况之中,7.5%的年化收益率?想啥呢?

在极度追求高回报的过程中,养老金会配置越来越大的比例在高风险资产之上。不过一旦养老金投入的公司债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遭到降级,那么出于风险控制考虑这部分资金将不得不在第一时间亏损离场,不仅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把大量垃圾债从当前养老金投资的标的池中剔除,转而将比例远远小于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投入比特币市场,已经足以匹配原本这些垃圾债所能够提供的潜在收益水平,而这将会大大降低养老金在投资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




让我们回想一下,问题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假如信贷成本没有因为央行干预而大幅下降,那么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就无法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股价失去了支撑,自然就会大幅下跌。而随着上述问题的出现,企业的信贷评级就会被下调,进而引发新的灾难,因为其评级低于标准水平,养老金将被迫大量出售刚刚遭到降级的公司债券,而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公司债的风险暴增,而这部分企业又无法通过新的贷款偿还债务,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压公司股价,显然,这也会继续加大投资者以及养老金的损失。

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退休,由于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收益率已经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所以你被迫将80%的资金投入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之中,而有一天上述风险事件爆发,随着市场崩溃,你的财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而这对于已经没有工资收入的你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新兴的避险资产,比特币与传统的股票以及债券市场的关联度极低,由于比特币当下并不被任何人或者任何机构所“拥有”或“主导”,因此在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比特币并不会像股票以及债券一样在短时间内因人为原因遭到重创。换句话说,在因为特定风险事件爆发而急于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大型机构会在短时间内集中抛售风险资产,但是现在,我并不认为这些机构有大量的比特币可供出售。

    即使出现类似情况,确实有人在市场上被迫集中抛售比特币,但在比特币自身的强波动性特征下,这种冲击的影响会明显小于其他市场,毕竟在比特币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很大比例的长期投资者。因此,在经济低迷时期,比特币仍然有望保持在一个相对乐观的环境之中。



相比之下,股票市场的前景就要惨淡的多,在经济衰退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有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跌去六至七成,而市场重新回到当前的水平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是几十年。这种情况真的非常糟糕,尤其是对于那些把股市作为养老金投资目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永远不能停止的量化宽松


所以,政府要做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避免上面说到的这种情况真正变成现实。而这就逼迫政府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市场的流动性,而量化宽松这个名词,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需求而诞生。

央行不得不持续印钱来让信贷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准,以便公司可以继续回购自己的股票并支撑股市。但货币供应量的持续走高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比例。而这些泡沫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水平。

不过在这种政策干预之下,大多数人预期的那种经济衰退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因为这并不被政府“允许”。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上说,在2008年以后,人类可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货币体系之中。

c04ad70c-3b6f-4e13-a4e2-97e92015ba30.png

美联储正在试着通过一系列降息让短期利率重新回到0值附近,并以此维持经济运转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央行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他们印发的纸币最终变得“一文不值”。这种廉价信贷推动的资产泡沫化状况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至少现在我没有看到能够无痛解决企业巨额债务问题的途径。

    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出现“问题”的阶段中,黄金一直被公认为最佳的避险资产。我承认现在我也拥有一些黄金,但是我并不喜欢它。黄金的纯度等问题很难被验证,同时他也并不容易保管,同时也不易进行分割。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黄金看起来真的有点过时了。也许你会说黄金不仅仅只能购买实物,黄金ETF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若发生巨大的经济崩溃,且金融市场被迫停止运转的话,这种机构发行的ETF产品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比特币就可以比较好地规避这种问题,因为即使是国家政府,也无法阻止或者干扰比特币的交易。

    与黄金不同,比特币余额的真实性可立即通过网络验证,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保管它,无论数量多少。

    同时,比特币还不会被强制“没收”,而且它在全世界都是可以任意流通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本外逃”限制,而且对所有人平等开放,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由于这些天然优势的存在,比特币很可能在未来的衰退期间正式发挥出自身的避险效用,更高效地完成过去几百上千年来黄金在做的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换个更宏观的视角看问题


上面我们一直在谈论美国国内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不过就目前来说,美元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般稳定,对于美元来说,事情正在变得愈发棘手。

自1944年布雷顿森里体系建成以来,美元一直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这意味着美元在市场上的客观需求一直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准之上。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处在巨额赤字的状况下运行,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过焦虑,毕竟总会有其他国家“排着队”购买美国国债。

但是,这个状况看似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外资银行在购买美国国债的投入上,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的缩减。

e69f81f8-b296-4fdb-a201-1f526cdcd351.png

不仅如此,其他国家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也出现了急剧下跌


当下,美国主权债务的优势已经不再,即使现如今的国债收益率仍然保持正值,但是一旦遭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集中抛售,美国国债收益率恐将很快进入到负值状况之中,而且情况可能会比前文提到的欧债状况更加糟糕。

d2a4e113-378c-4c62-a243-2163954f6453.png


当下,其他国家的央行已经不再愿意购买美国国债,而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却在不断创造新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65bc0f04-fa2d-49b5-85db-f57740b895b7.png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现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再愿意去在社保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因此这些领域并不可持续,同时又因为以美元为基础而很容易遭到外部干扰。当下,美国政府的赤字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按照今年前两月的数据推算,今年年内政府赤字有可能会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即使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美元仍然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结算工具,但是这并无法解决美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美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高达222万亿规模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很可能会和特朗普“精神错乱”的Twitter一样成为美国政府的大麻烦。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对于各国央行进一步加大黄金储备或者用数字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必将会愈发响亮。

9a7b1783-ed03-4b9a-b813-65521b99aa20.png


像Bernie Sanders或Stephanie Kelton这样受政治家们青睐的经济学家将继续推行现代货币理论,并以此作为解决政治家完全无视赤字态度带来的选民压力的一种权宜之计。因为政治家们喜欢免除赋税地花钱,选民喜欢不花钱,因此能使双方‘雨露均沾’的现代货币理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或许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现代货币制度可被视作某种绿色新政或某种共和党友好政策,并推动赤字趋向平稳。

由于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获取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少,美联储、财政部就不得不采取更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以此联手创造新的流动性,进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转。不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之后,其副作用可能非常可怕,因此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历史性的通货膨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一种不会被操纵的保险政策,由于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因此一些国家或政府,可以考虑利用比特币来终结美元在全球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

    当下,多国央行都在不断买入黄金,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这种操作。不过,现在也有一种声音是,数字货币可能被用来搭建金本位2.0的新体系,比如已经传言出,中国正在研究一种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

    事实上,回归金本位制并不可靠。抛开实际问题不谈,无论数字化与否,黄金与黄金交易都会带来交易对手风险。当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金本位制度就已经崩溃了。如若中国真的推出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很可能会重蹈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覆辙。

    与黄金或者数字黄金不同,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资产,它没有交易对手风险、验证效率较高且非常便捷、存储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比特币还具有诸如多重签名方案和脚本功能之类的加密功能,这都帮助其成为了一种几乎“无懈可击”的金融资产,很适合用来实现储值和避险功能。




现在,“狂欢”才刚刚开始


也许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在未来比特币究竟能不能够按照上文预想的方式去影响世界。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比特币,必将成为这轮“颠覆”中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11年里,央行一直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强干预,不过到了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世界是时候迈入新的阶段了。回溯历史,法币的平均寿命仅为27年,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政府默许了通胀的爆发,直至今天,这种状况仍在延续。

在全球市场动荡,政府着手进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实验,但政府或财政部门却慢慢败光了自己的信誉之际,比特币以一个几乎“完美”的姿态应运而生。当下,政治家们显然也感受到了比特币对于现行货币体系的威胁,进而直接将其视作“敌人”,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监管手段来尽可能打压这个新兴资产。

虽然我不能百分百保证比特币一定会在下一轮潜在的危机中爆发其潜力,但是如果你的资产配置中到现在还没有配置一些数字货币,那真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除此以外的其他传统金融资产,显然已经不值得让我们抱有任何“幻想”了。


参考文献:

<Is a US recession coming?>,作者:Raoul Pal;

<The Bullish Case for Bitcoin>,作者:Vijay Boyapati;

Luke Gromen在MacroVoices进行的名为<The dollar end game>的讲话;

Dave Collum的2018年年度回顾。

投资的未来:选“新常态”还是“新范式”?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8-12 17:13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为应该抓住未来范式转移下的机会。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HQ”翻译。



从2020年初开始,世界各地的利率趋于零,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这可能是一个年轻投资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抓住胡萝卜,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价投资房地产、债券或股票市场,或是进入另外一个基本上不受债务扭曲影响的市场?它能抓住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的范式转移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低利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操作房地产、债券和股票价格的,以及如何在投资加密货币市场时减轻被操纵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尽管国内数据相对强劲,但我们仍然相信降息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一步降息。

官方说降息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但事实上,可以有许多角度来分析,尤其是美国总统要求美元贬值来保持竞争力,使得美国更容易继续为赤字融资,这也可能让美国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出于控制经济通胀和就业的“正当理由”来调整利率,就意味着要抬高资产价格或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本来永远不应该发生!这就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世界各地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

量化宽松(从债权人到债务人的财富转移)创造的驱动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期间首次引入后,被称为“新常态(the new normal)”,如果选择维持原来的经济态势,那么未来几十年来会出现更多相同的情况,就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一样。

 
反向投资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媒体都把比特币称为“金融业的怪物”,它们这样描述加密货币市场:它被潜伏在浅层市场的“巨鲸”(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通常是早期玩家和投资者)所操纵。相反地,作为顺从的普通公民,散户投资者本应该相信那些维持传统市场运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而现在这个传统市场与庞氏骗局难以区分。

也许是由于货币操纵的意图正慢慢被揭示,比特币也开始显现其诞生的初衷:一个远离传统市场操纵的避风港。






新常态?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前的一个多月里,BLX全球比特币价格一直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

自从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25%以来,比特币上涨了约10%。此次价格走势落后于其他避险资产,如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些资产都受到了冲击,虽然幅度不大。

虽然比特币远不是完美的,但与许多其他市场相比,它看起来仍然像是洗衣房里一堆脏衣服中最干净的那件衬衫。

 
财富大转移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布鲁塞尔,这些国家的央行正迅速转向金融抑制的货币政策,将利率和债券利率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是负利率,这将导致财富从债权人(储户)转移到债务人(借款人)身上。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认为,通过观察债务和信贷的持有者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范式转移。

 “通过观察谁拥有什么资产和负债,询问自己央行最需要帮助的是谁,并考虑到他们拥有的工具,找出他们最有可能的操作,你可以得到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就是“范式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






美国公司债创历史新高,约为15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上图),美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占GDP的4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这个数字接近75%)。全球范围内有近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企业债和国债),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刚好高于零。






美国AAA公司借贷利率(蓝线)接近历史低点,为3.2%,而信用卡利率刚刚超过纪录高点,为15.1%。
由于借贷利率如此之低,公司债务(在美国股票回购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卡消费贷款也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在企业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稳步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尽管私人部门一直在减轻债务,但企业部门却一直在狼吞虎咽,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从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回购了大部分政府债务以来,对收购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反应。

基尼系数,左轴,介于0(完全相等)和1之间。






低利率带来的美国财富转移,可以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反映出来。基尼指数(The Gini Index),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呈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利率下降时,它会提高富人拥有资产的价格,并扩大贫富差距。

 
负利率:公开市场
 

欧洲有超过40%(即1.4万亿欧元)的公司债券现在的收益率为负,超过50%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实际上,这相当于借钱还能获得收益。

这些负收益率改变了债券的性质。一般来说,政府或公司会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间(通常在2年、5年、10年、20年或30年之间)每年向债权人支付正收益,当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差,债券收益越高,以补偿风险。反之亦然。

但如果安全的主权债券不能提供正收益率,而高风险的公司收益率也只是稍微高一点,那么它们实际上就不再是固定收益工具。债券已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工具,代表着央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转移资金。

为了使其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本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国家。其目标是使经济(而非资产)保持通胀,但在经历了20多年的负利率和零利率之后,这个国家仍然处于通货紧缩,尽管很奇怪,但经济也没有停滞不前。

 
房产市场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楼市,因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外国资金流入而遭到扭曲,将房价推高至平均收入的数倍,超过了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今年首次降息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业(新西兰超过60%)向房地产市场暴露了严重的风险敞口,两国的主要银行都拥有相同的母公司(四大银行the Big Four banks)。





新西兰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82(高度相关),来源:Steve Keen教授


这两个国家的利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和1.25%,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紧急水平,今年可能还有2次进一步降息。RBA和RBNZ都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而加拿大央行(Canadian Central Bank)却逆势而上,从全球金融危机(GFC)历史低点上调利率至1.75%。





澳大利亚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6,来源:Steve Keen教授


金融宣传
 

首次购房者往往会被鼓励用10万美元、以5:1的杠杆去贷款买房,他们缺乏经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受媒体、房地产经纪人、开发商的影响,并被利率、债务增长率、以及离岸资本流动所操纵。

尽管出现了十年的警告信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最近才出台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外国投资者政策,以抵御来自国外投机者和洗钱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海外资本流动提供了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流动性。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海外买家数量。来源: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去年年底,新西兰提出立法,首次要求非本国公民需要申请才能购买房产。此后,按照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9前三个月海外买家的数量下降了81%。

类似的是,自从推出“空屋房产税”来抵御外国投机者以来,温哥华5月份的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了90%。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贵的市场之一,房价几乎是平均收入的9倍。随着海外买家禁令的出台,尤其是在高端房屋市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屋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





针对首次购房者的三则广告,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同一个公交候车亭的同一家银行。语言和意象公开操控人们的情绪。来源:The author


为了减缓楼市顶端和底端价格之间价差的缩小的速度,商业银行开始了称为“金融宣传”的活动,以吸引首次购房者进入楼市,提高销售量,重新树立市场信心。随着新西兰信贷增长放缓,银行利用史上最低利率的诱饵,纷纷推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和优惠。

尽管新西兰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住房短缺危机,尤其是在奥克兰,但事实恰恰相反:住房库存积压创先历史记录,建筑许可也处于历史高位。






S&P/Case-Shiller 20个美国城市综合房价指数,目前远高于次贷时代的历史高点。

此外,当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远远高于之前次贷危机的历史高点。而次贷危机时的房价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新型爱尔兰房产危机
 

要想了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爱尔兰在“凯尔特虎(Celtic Tiger)”建筑热潮(2000-2007年)前后的情况。

凯尔特虎(Celtic Tiger)泡沫破裂后,在全国,尤其是在都柏林,留下了数万栋未完工的房屋和公寓。在全球金融危机、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后,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不良资产,包括都柏林的许多地产板块。他们在之前未完成的项目上埋伏上好几年,等待着价格和租金回升,然后慢慢地向市场上释放供应。





爱尔兰无家可归的总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10000人,来源Focus.ie


爱尔兰从房地产繁荣和萧条的冲击中恢复十年后,发现面临着另一种类型的住房危机——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首都都柏林,将房地产竞争和租金推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新高水平,并造成房价历史新高。仅在2018年,都柏林就有近1000个家庭无家可归。

仅在2018年,就有11亿欧元的资金投入了爱尔兰将近3000处住宅物业,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近30%。

 
股票市场
 

正如在零利率时代,央行是政府债的最大持有者一样,美国公司也成为了股市中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股票)。






通过量化宽松向企业注入的大部分廉价信贷都被用于购买股票,导致非金融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

注入公司的大多数廉价信贷量化宽松,被用于公司回购股票,这也导致公司成为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股东或“巨鲸”。早在1982年,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是违法的,但在里根政府放松管制的时代,这种做法被逆转了。股票回购导致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

从2007年到201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61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利润不是投入再生产中,而是进行股票回购,金额达到4万亿美元,占总利润的54%。同时,CEO的年平均薪酬翻了一番。股票回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虽然它提高了每股收益(EPS),甚至公司收益实际是下降的。因此,回购也被描述为合法的市场操纵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波动性,不仅仅是与平均值的差异,还有波动性和风险在股票市场中是如何被掩盖的。

 
波动性掩盖风险
 

比特币和加密资产能够被识别的风险总是归因于它们的高波动性。由于金融业界使用回溯VaR(风险价值)指标(将高波动性等同于高风险)来衡量风险,因此,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喜欢加密资产。这是错误的负指标吗?






Bitmex的历史波动性指数(BVOL)今年已上涨48%,而标准普尔隐形波动性指数(VIX)的跌幅几乎相同,仅略高于历史低点。

做空VIX是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交易策略,甚至有专门面向散户交易员的ETF,这实际上人为地抑制了VIX,使得VIX为13.9,比其长期平均值18.3低两个以上的标准差。然而,这种低波动性可能掩盖了风险。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或长期的低波动反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和风险,从而导致危机。该假说最近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的实证研究支持:

     “波动性水平不是能够反映危机的良好指标,但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波动性却是。低波动性增加了银行危机的可能性,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危机都很重要,而任何形式的波动性似乎都不能解释货币危机。”


不可否认,与股票市场(市场规模越小,波动性越大)相比,加密货币是一种更具波动性的资产类别,但与全球股票市场、甚至以私人债、公司债和股票回购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不同,加密货币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即将到来的市场投降的迹象。






Sharpe Ratio比率反映资产除以其波动性的回报。比率越高,风险回报越高。

Sharpe Ratio是投资密切关注的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风险回报率,根据该指标,比特币从2012年以来的表现优于FANG股票(蓝狐笔记注:FANG指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科技巨头),跟Facebook相比,这些年来波动性起伏,比特币已经产生高两倍的风险回报。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源性质显示了钱包交易及其背后交易者的透明度。






前10位最富有的比特币地址中,有6个是来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钱包,它们总共占流通比特币总数的4%左右。

关注“加密巨鲸”(其中许多是早期使用者或启动该项目的开发者)如何推动市场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最富有的10个比特币钱包中,有6个属于全球性交易所,可能还有更多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商,如Cumberland,当然目前还未被确认。

散户投资者(不管是不是交易员)经常被主流说法所操控,即:比特币和其他市场被操纵、这是一个可能归零的庞氏骗局等等。与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相比,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是以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为基础的,只要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债务无限期还本付息的速度快,并且是GDP指数级增长,进入系统的新债务就可以偿还之前的未偿债务。

 
如何降低加密市场的风险
 

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

尽管价格发现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众所周知,加密资产在不同加密交易所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尽管它们已经聚合),这往往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但实际上普通交易员或投资者很难找到真正的资产价格。

到目前为止,从传统市场来的散户投资者寻求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差价合约(CFD)平台(如CMC Markets、eToro和Plus500)填补了这一需求。然而,人们不应该投资于CFD或做市商平台,交易员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交易加密CFD。

这些平台创建了市场,通过将交易双方带到客户交易记录中,从而提供流动性。这种有争议的商业模式,当客户在交易中亏损时,交易所可能会获利,因此存在一种动机——“猎杀止损(stop hunting)”,即清算其帐面上可见的客户头寸。(蓝狐笔记HQ注:交易商和交易者处于对立的立场,因此交易商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利润,通过后台操纵价格波动,达到交易者止损线,英文称之为Stop Loss Hunting)

做市商是最受欢迎的散户交易员/投资者平台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低手续费、小差价和大多数产品。法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在考虑禁止CFD产品,这为非做市经纪商(又称直通式处理器,straight-through-processors)创造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通过建立可信的第三方指数和加密定价数据,是在传统经纪人与新客户之间架起桥梁的关键一步,投资组合和资金经理能够建立和知晓其加密资产的风险状况,正如MSCI对新兴市场资产所做的那样。

 
自检索平台:利益冲突
 

对于加密散户投资者/交易员来说,他们关心的一个主要波动是,价格往往会因止损和账户流失而出现缺口。

Bitmex是一家开创100倍期货合约而闻名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最近成为美国监管机构重点调查的对象,Bitmex因将散户投资者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中而受到批评。Bitmex是一家做市商,曾经有客户抱怨平台“猎杀止损”。

做市商平台的利益冲突包括:

(i)自我定价以及自我索引

随着交易所设定参考价格、提供流动性,增加了内部操纵单一资产现货价格和交易量的机会。

(ii)猎杀止损造成的损失

由于交易所把所有的订单都记在账上,它也知道交易者止损时的价格,做市商们因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而饱受诟病

(iii)使用自有参考价格的自索引产品

引发关于客户纠纷的透明度、操纵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减少对客户和经纪人的操纵
 

最近,以太坊在交易所之间遭遇了一次价格闪崩,原因是Bitstamp交易所上有个超大订单,价格在几分钟内从270美元降到190美元,这不仅抹掉了Bitstamp的客户头寸,也抹掉了Bitmex、Kraken、Gemini和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的客户头寸。

使用由欧盟基准监管机构(EU Benchmarks Regulation)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验证的独立第三方指数,可以为交易所和客户提供更公平、更稳定的单一资产定价方案。






与最受信任的交易所的总流动性指数相比,五家交易所的以太坊价格,在暴跌期间,价格差异有所下降。

当Bitstamp有抛售ETH的大量卖单时,使用BNC的以太坊流动指数价格(ELX)可以保护交易员止损,尤其是在Bitmex和Bitstamp上。LX系列指数通过计算比特币、Ripple和以太坊的“公平全球价格”,将全球六大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的交易量和价格加在一起,按订单深度加权。它还能量化和过滤虚假交易量。

ETF提供商更倾向于通过创建自己的指数,来降低第三方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手续费。然而,这一基准设置引发了与欧盟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包括前期指数变动或篡改ETF的净资产价值等。目前,某些CFD交易所(如CMC)也提供自索引加密产品。

更好的选择是,投资于加密资产和传统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将使用同一个平台,该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处理订单,并使用一个独立的价格和指数提供商,但这些平台的知名度较低(更不是足球和橄榄球运动衫的主要赞助商),也无法提供同样丰富的交易产品或工具。

 
结论
 

对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一代来说,下一个十年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起来更像是全球联动的市场操作之中,我们要么参与,要么抵制,并尝试另外的选择——数字资产市场。

我们仍然处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早期,在理想情况下会不会不存在隐藏力量?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即使这些隐藏力量存在,跟拥有万亿美元的基金经理或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竞争,哪个存在更大的风险?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查看全部
investment-portfolio-document.jpg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为应该抓住未来范式转移下的机会。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HQ”翻译。




从2020年初开始,世界各地的利率趋于零,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这可能是一个年轻投资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抓住胡萝卜,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价投资房地产、债券或股票市场,或是进入另外一个基本上不受债务扭曲影响的市场?它能抓住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的范式转移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低利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操作房地产、债券和股票价格的,以及如何在投资加密货币市场时减轻被操纵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尽管国内数据相对强劲,但我们仍然相信降息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一步降息。

官方说降息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但事实上,可以有许多角度来分析,尤其是美国总统要求美元贬值来保持竞争力,使得美国更容易继续为赤字融资,这也可能让美国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出于控制经济通胀和就业的“正当理由”来调整利率,就意味着要抬高资产价格或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本来永远不应该发生!这就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世界各地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

量化宽松(从债权人到债务人的财富转移)创造的驱动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期间首次引入后,被称为“新常态(the new normal)”,如果选择维持原来的经济态势,那么未来几十年来会出现更多相同的情况,就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一样。

 
反向投资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媒体都把比特币称为“金融业的怪物”,它们这样描述加密货币市场:它被潜伏在浅层市场的“巨鲸”(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通常是早期玩家和投资者)所操纵。相反地,作为顺从的普通公民,散户投资者本应该相信那些维持传统市场运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而现在这个传统市场与庞氏骗局难以区分。

也许是由于货币操纵的意图正慢慢被揭示,比特币也开始显现其诞生的初衷:一个远离传统市场操纵的避风港。

20190812163528Xa2A.jpeg


新常态?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前的一个多月里,BLX全球比特币价格一直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

自从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25%以来,比特币上涨了约10%。此次价格走势落后于其他避险资产,如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些资产都受到了冲击,虽然幅度不大。

虽然比特币远不是完美的,但与许多其他市场相比,它看起来仍然像是洗衣房里一堆脏衣服中最干净的那件衬衫。

 
财富大转移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布鲁塞尔,这些国家的央行正迅速转向金融抑制的货币政策,将利率和债券利率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是负利率,这将导致财富从债权人(储户)转移到债务人(借款人)身上。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认为,通过观察债务和信贷的持有者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范式转移。

 “通过观察谁拥有什么资产和负债,询问自己央行最需要帮助的是谁,并考虑到他们拥有的工具,找出他们最有可能的操作,你可以得到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就是“范式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

201908121635294Ufk.jpeg


美国公司债创历史新高,约为15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上图),美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占GDP的4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这个数字接近75%)。全球范围内有近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企业债和国债),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刚好高于零。

20190812163529MJZY.jpeg


美国AAA公司借贷利率(蓝线)接近历史低点,为3.2%,而信用卡利率刚刚超过纪录高点,为15.1%。
由于借贷利率如此之低,公司债务(在美国股票回购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卡消费贷款也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在企业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稳步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尽管私人部门一直在减轻债务,但企业部门却一直在狼吞虎咽,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从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回购了大部分政府债务以来,对收购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反应。

基尼系数,左轴,介于0(完全相等)和1之间。

20190812163530leKH.jpeg


低利率带来的美国财富转移,可以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反映出来。基尼指数(The Gini Index),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呈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利率下降时,它会提高富人拥有资产的价格,并扩大贫富差距。

 
负利率:公开市场
 

欧洲有超过40%(即1.4万亿欧元)的公司债券现在的收益率为负,超过50%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实际上,这相当于借钱还能获得收益。

这些负收益率改变了债券的性质。一般来说,政府或公司会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间(通常在2年、5年、10年、20年或30年之间)每年向债权人支付正收益,当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差,债券收益越高,以补偿风险。反之亦然。

但如果安全的主权债券不能提供正收益率,而高风险的公司收益率也只是稍微高一点,那么它们实际上就不再是固定收益工具。债券已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工具,代表着央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转移资金。

为了使其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本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国家。其目标是使经济(而非资产)保持通胀,但在经历了20多年的负利率和零利率之后,这个国家仍然处于通货紧缩,尽管很奇怪,但经济也没有停滞不前。

 
房产市场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楼市,因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外国资金流入而遭到扭曲,将房价推高至平均收入的数倍,超过了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今年首次降息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业(新西兰超过60%)向房地产市场暴露了严重的风险敞口,两国的主要银行都拥有相同的母公司(四大银行the Big Four banks)。

20190812163530hpVj.jpeg

新西兰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82(高度相关),来源:Steve Keen教授


这两个国家的利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和1.25%,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紧急水平,今年可能还有2次进一步降息。RBA和RBNZ都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而加拿大央行(Canadian Central Bank)却逆势而上,从全球金融危机(GFC)历史低点上调利率至1.75%。

20190812163531ijnS.jpeg

澳大利亚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6,来源:Steve Keen教授


金融宣传
 

首次购房者往往会被鼓励用10万美元、以5:1的杠杆去贷款买房,他们缺乏经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受媒体、房地产经纪人、开发商的影响,并被利率、债务增长率、以及离岸资本流动所操纵。

尽管出现了十年的警告信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最近才出台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外国投资者政策,以抵御来自国外投机者和洗钱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海外资本流动提供了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流动性。

20190812163531Pvk2.jpeg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海外买家数量。来源: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去年年底,新西兰提出立法,首次要求非本国公民需要申请才能购买房产。此后,按照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9前三个月海外买家的数量下降了81%。

类似的是,自从推出“空屋房产税”来抵御外国投机者以来,温哥华5月份的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了90%。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贵的市场之一,房价几乎是平均收入的9倍。随着海外买家禁令的出台,尤其是在高端房屋市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屋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

20190812163532Wrby.jpeg

针对首次购房者的三则广告,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同一个公交候车亭的同一家银行。语言和意象公开操控人们的情绪。来源:The author


为了减缓楼市顶端和底端价格之间价差的缩小的速度,商业银行开始了称为“金融宣传”的活动,以吸引首次购房者进入楼市,提高销售量,重新树立市场信心。随着新西兰信贷增长放缓,银行利用史上最低利率的诱饵,纷纷推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和优惠。

尽管新西兰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住房短缺危机,尤其是在奥克兰,但事实恰恰相反:住房库存积压创先历史记录,建筑许可也处于历史高位。

20190812163532hOX1.jpeg


S&P/Case-Shiller 20个美国城市综合房价指数,目前远高于次贷时代的历史高点。

此外,当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远远高于之前次贷危机的历史高点。而次贷危机时的房价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新型爱尔兰房产危机
 

要想了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爱尔兰在“凯尔特虎(Celtic Tiger)”建筑热潮(2000-2007年)前后的情况。

凯尔特虎(Celtic Tiger)泡沫破裂后,在全国,尤其是在都柏林,留下了数万栋未完工的房屋和公寓。在全球金融危机、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后,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不良资产,包括都柏林的许多地产板块。他们在之前未完成的项目上埋伏上好几年,等待着价格和租金回升,然后慢慢地向市场上释放供应。

20190812163533RXQ9.jpeg

爱尔兰无家可归的总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10000人,来源Focus.ie


爱尔兰从房地产繁荣和萧条的冲击中恢复十年后,发现面临着另一种类型的住房危机——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首都都柏林,将房地产竞争和租金推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新高水平,并造成房价历史新高。仅在2018年,都柏林就有近1000个家庭无家可归。

仅在2018年,就有11亿欧元的资金投入了爱尔兰将近3000处住宅物业,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近30%。

 
股票市场
 

正如在零利率时代,央行是政府债的最大持有者一样,美国公司也成为了股市中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股票)。

20190812163533eqzM.jpeg


通过量化宽松向企业注入的大部分廉价信贷都被用于购买股票,导致非金融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

注入公司的大多数廉价信贷量化宽松,被用于公司回购股票,这也导致公司成为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股东或“巨鲸”。早在1982年,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是违法的,但在里根政府放松管制的时代,这种做法被逆转了。股票回购导致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

从2007年到201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61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利润不是投入再生产中,而是进行股票回购,金额达到4万亿美元,占总利润的54%。同时,CEO的年平均薪酬翻了一番。股票回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虽然它提高了每股收益(EPS),甚至公司收益实际是下降的。因此,回购也被描述为合法的市场操纵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波动性,不仅仅是与平均值的差异,还有波动性和风险在股票市场中是如何被掩盖的。

 
波动性掩盖风险
 

比特币和加密资产能够被识别的风险总是归因于它们的高波动性。由于金融业界使用回溯VaR(风险价值)指标(将高波动性等同于高风险)来衡量风险,因此,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喜欢加密资产。这是错误的负指标吗?

20190812163534PA76.jpeg


Bitmex的历史波动性指数(BVOL)今年已上涨48%,而标准普尔隐形波动性指数(VIX)的跌幅几乎相同,仅略高于历史低点。

做空VIX是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交易策略,甚至有专门面向散户交易员的ETF,这实际上人为地抑制了VIX,使得VIX为13.9,比其长期平均值18.3低两个以上的标准差。然而,这种低波动性可能掩盖了风险。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或长期的低波动反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和风险,从而导致危机。该假说最近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的实证研究支持:


     “波动性水平不是能够反映危机的良好指标,但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波动性却是。低波动性增加了银行危机的可能性,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危机都很重要,而任何形式的波动性似乎都不能解释货币危机。”



不可否认,与股票市场(市场规模越小,波动性越大)相比,加密货币是一种更具波动性的资产类别,但与全球股票市场、甚至以私人债、公司债和股票回购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不同,加密货币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即将到来的市场投降的迹象。

20190812163535jZOg.jpeg


Sharpe Ratio比率反映资产除以其波动性的回报。比率越高,风险回报越高。

Sharpe Ratio是投资密切关注的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风险回报率,根据该指标,比特币从2012年以来的表现优于FANG股票(蓝狐笔记注:FANG指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科技巨头),跟Facebook相比,这些年来波动性起伏,比特币已经产生高两倍的风险回报。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源性质显示了钱包交易及其背后交易者的透明度。

20190812163535D5C6.jpeg


前10位最富有的比特币地址中,有6个是来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钱包,它们总共占流通比特币总数的4%左右。

关注“加密巨鲸”(其中许多是早期使用者或启动该项目的开发者)如何推动市场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最富有的10个比特币钱包中,有6个属于全球性交易所,可能还有更多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商,如Cumberland,当然目前还未被确认。

散户投资者(不管是不是交易员)经常被主流说法所操控,即:比特币和其他市场被操纵、这是一个可能归零的庞氏骗局等等。与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相比,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是以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为基础的,只要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债务无限期还本付息的速度快,并且是GDP指数级增长,进入系统的新债务就可以偿还之前的未偿债务。

 
如何降低加密市场的风险
 

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

尽管价格发现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众所周知,加密资产在不同加密交易所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尽管它们已经聚合),这往往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但实际上普通交易员或投资者很难找到真正的资产价格。

到目前为止,从传统市场来的散户投资者寻求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差价合约(CFD)平台(如CMC Markets、eToro和Plus500)填补了这一需求。然而,人们不应该投资于CFD或做市商平台,交易员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交易加密CFD。

这些平台创建了市场,通过将交易双方带到客户交易记录中,从而提供流动性。这种有争议的商业模式,当客户在交易中亏损时,交易所可能会获利,因此存在一种动机——“猎杀止损(stop hunting)”,即清算其帐面上可见的客户头寸。(蓝狐笔记HQ注:交易商和交易者处于对立的立场,因此交易商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利润,通过后台操纵价格波动,达到交易者止损线,英文称之为Stop Loss Hunting)

做市商是最受欢迎的散户交易员/投资者平台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低手续费、小差价和大多数产品。法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在考虑禁止CFD产品,这为非做市经纪商(又称直通式处理器,straight-through-processors)创造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通过建立可信的第三方指数和加密定价数据,是在传统经纪人与新客户之间架起桥梁的关键一步,投资组合和资金经理能够建立和知晓其加密资产的风险状况,正如MSCI对新兴市场资产所做的那样。

 
自检索平台:利益冲突
 

对于加密散户投资者/交易员来说,他们关心的一个主要波动是,价格往往会因止损和账户流失而出现缺口。

Bitmex是一家开创100倍期货合约而闻名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最近成为美国监管机构重点调查的对象,Bitmex因将散户投资者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中而受到批评。Bitmex是一家做市商,曾经有客户抱怨平台“猎杀止损”。

做市商平台的利益冲突包括:

(i)自我定价以及自我索引

随着交易所设定参考价格、提供流动性,增加了内部操纵单一资产现货价格和交易量的机会。

(ii)猎杀止损造成的损失

由于交易所把所有的订单都记在账上,它也知道交易者止损时的价格,做市商们因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而饱受诟病

(iii)使用自有参考价格的自索引产品

引发关于客户纠纷的透明度、操纵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减少对客户和经纪人的操纵
 

最近,以太坊在交易所之间遭遇了一次价格闪崩,原因是Bitstamp交易所上有个超大订单,价格在几分钟内从270美元降到190美元,这不仅抹掉了Bitstamp的客户头寸,也抹掉了Bitmex、Kraken、Gemini和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的客户头寸。

使用由欧盟基准监管机构(EU Benchmarks Regulation)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验证的独立第三方指数,可以为交易所和客户提供更公平、更稳定的单一资产定价方案。

20190812163535xQad.jpeg


与最受信任的交易所的总流动性指数相比,五家交易所的以太坊价格,在暴跌期间,价格差异有所下降。

当Bitstamp有抛售ETH的大量卖单时,使用BNC的以太坊流动指数价格(ELX)可以保护交易员止损,尤其是在Bitmex和Bitstamp上。LX系列指数通过计算比特币、Ripple和以太坊的“公平全球价格”,将全球六大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的交易量和价格加在一起,按订单深度加权。它还能量化和过滤虚假交易量。

ETF提供商更倾向于通过创建自己的指数,来降低第三方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手续费。然而,这一基准设置引发了与欧盟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包括前期指数变动或篡改ETF的净资产价值等。目前,某些CFD交易所(如CMC)也提供自索引加密产品。

更好的选择是,投资于加密资产和传统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将使用同一个平台,该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处理订单,并使用一个独立的价格和指数提供商,但这些平台的知名度较低(更不是足球和橄榄球运动衫的主要赞助商),也无法提供同样丰富的交易产品或工具。

 
结论
 

对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一代来说,下一个十年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起来更像是全球联动的市场操作之中,我们要么参与,要么抵制,并尝试另外的选择——数字资产市场。

我们仍然处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早期,在理想情况下会不会不存在隐藏力量?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即使这些隐藏力量存在,跟拥有万亿美元的基金经理或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竞争,哪个存在更大的风险?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英国FCA发布加密资产最终指南,明确其管辖范围

地区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1 10:28 • 来自相关话题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终确定其加密资产指南,明确了哪些代币属于其管辖范围。

周三发布的大部分规则是在咨询文件 CP19 中提出的,该文件于今年 1 月发布并用于征求公众意见。正如人们普遍预期的那样,最终指南并没有彻底改变监管格局,而是明确了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何时属于现有类别。

FCA 表示,该咨询文件共收到约 92 份来自各类公司的回复,包括银行、行业协会和加密交易所。FCA 表示,大多数受访者支持这些提议。

重要的是,该指南提供了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的定义。当发行时,这些资产的行为类似于股票或债务工具,包括所有权,因此属于 “特定投资” 的类别,进而属于 FCA 的权限。几乎所有回答问题的受访者都同意监管机构对于与监管范围相关的证券型代币的评估。

相比之下,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并不授予与受监管金融工具相同的权利,一般不属于 FCA 的管辖范围,除非在符合电子货币定义并属于新的电子货币代币类别的情况下。

该机构表示:“任何不是证券型代币或电子货币代币的代币都是不受监管的。然而,市场参与者应注意,某些使用代币的活动仍可能受到监管,例如,当用于促进受监管的支付时。”

不过,某些稳定币也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因此也将受到 FCA(其任务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监督。

第三个定义是“交换型代币(Exchange Token)”,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虽然适用反洗钱规则,但这些货币不受 FCA 监管。

不过,该监管机构表示,“市场参与者应将该指南作为理解他们应如何对待某些加密资产的第一步,但最终判断只能在个案基础上做出。”

FCA 战略与竞争执行董事 Christopher Woolard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一个涵盖广泛活动的小型、复杂和不断发展的市场。今天的指南将有助于澄清哪些加密资产活动属于我们的监管范围。”

公司可以在不需要监管许可证的情况下发行证券型代币,就像发行股票不需要许可证一样。但 FCA 表示,在任何代币用于交易的情况下,处理代币的顾问和经纪人以及金融促销制度都需要获得授权。

FCA 表示,如果一种证券型代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交易,根据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它将被进一步视为可转让证券,该制度也将适用。

 
模糊的界限
 

2017 年至 2018 年的 ICO 爆炸式增长已经大大减弱,减轻了监管机构的一些压力,但在定义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的业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奥睿律师事务所伦敦办公室专门从事加密业务的合伙人 Jacqui Hatfield 表示,鉴于证券型代币发行(STO)越来越受欢迎,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

Hatfield 指出实用型代币最终有可能被包裹在证券型代币的包装中。他告诉 CoinDesk,“有趣的是,你获得的实用型代币被装扮成证券型代币,只是为了确保它们不会违反任何促销类型的限制。所以问题是,在交易代币时,这真的会改变代币本身的性质吗?”

正如原来的咨询文件所述,实用型代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其他代币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相关的活动可能在 FCA 的管辖范围内。

FCA 同意需要进一步明确代币类型,并表示将电子货币代币与实用型代币和证券型代币类别分开。“这将创建一个特定的受监管电子货币代币类别和一个包括实用型代币在内的不受监管类别。”

根据该报告,旨在保持与法定货币平价的稳定币也可能属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范围。如果加密资产是在收到资金(即法定货币,而不是其他加密资产)时发行的,并且被电子货币发行人以外的人接受,则这些可以被视为电子货币。

Hatfield 指出,这将包括在收到英镑后发行并与英镑挂钩的加密资产,只要该资产被第三方接受。

FCA 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没有控制权或集中发行者的加密货币称为交换型代币,这些货币超出了其监管范围。然而,欧盟第五项反洗钱指令(5AMLD)将会监管交换型代币(以及其他加密资产),该指令将于 2019 年底转化为英国法律。

 
衍生品禁令
 

FCA 最有争议的举措可能是拟议禁止散户投资者使用加密衍生品,包括期权、期货、差价合约(CFD)和基于比特币等(不受监管)加密资产的交易所交易票据,这与周三发布的指南是不同的。

从 8 月份开始,FCA 将准备对 CFD 进行限制,然后在 9 月初对 CFD 类期权进行限制;预计最终将全面禁止 CFD。

Hatfield 表示,禁止加密衍生品的概念是 FCA 加密条例中唯一一个她坚决不同意的东西。

“这意味着(这些限制)将在未来转变为全面禁止零售。”她总结道,“我的观点是,这些应该被视为一般零售市场上的衍生品,就像任何其他衍生品一样,因为它们没有更高的风险。”


本文来自CoinDesk,原文作者:Ian Allison

Odaily星球日报译者 | 余顺遂 查看全部
fca22.jpg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终确定其加密资产指南,明确了哪些代币属于其管辖范围。

周三发布的大部分规则是在咨询文件 CP19 中提出的,该文件于今年 1 月发布并用于征求公众意见。正如人们普遍预期的那样,最终指南并没有彻底改变监管格局,而是明确了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何时属于现有类别。

FCA 表示,该咨询文件共收到约 92 份来自各类公司的回复,包括银行、行业协会和加密交易所。FCA 表示,大多数受访者支持这些提议。

重要的是,该指南提供了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的定义。当发行时,这些资产的行为类似于股票或债务工具,包括所有权,因此属于 “特定投资” 的类别,进而属于 FCA 的权限。几乎所有回答问题的受访者都同意监管机构对于与监管范围相关的证券型代币的评估。

相比之下,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并不授予与受监管金融工具相同的权利,一般不属于 FCA 的管辖范围,除非在符合电子货币定义并属于新的电子货币代币类别的情况下。

该机构表示:“任何不是证券型代币或电子货币代币的代币都是不受监管的。然而,市场参与者应注意,某些使用代币的活动仍可能受到监管,例如,当用于促进受监管的支付时。”

不过,某些稳定币也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因此也将受到 FCA(其任务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监督。

第三个定义是“交换型代币(Exchange Token)”,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虽然适用反洗钱规则,但这些货币不受 FCA 监管。

不过,该监管机构表示,“市场参与者应将该指南作为理解他们应如何对待某些加密资产的第一步,但最终判断只能在个案基础上做出。”

FCA 战略与竞争执行董事 Christopher Woolard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一个涵盖广泛活动的小型、复杂和不断发展的市场。今天的指南将有助于澄清哪些加密资产活动属于我们的监管范围。”

公司可以在不需要监管许可证的情况下发行证券型代币,就像发行股票不需要许可证一样。但 FCA 表示,在任何代币用于交易的情况下,处理代币的顾问和经纪人以及金融促销制度都需要获得授权。

FCA 表示,如果一种证券型代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交易,根据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它将被进一步视为可转让证券,该制度也将适用。

 
模糊的界限
 

2017 年至 2018 年的 ICO 爆炸式增长已经大大减弱,减轻了监管机构的一些压力,但在定义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的业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奥睿律师事务所伦敦办公室专门从事加密业务的合伙人 Jacqui Hatfield 表示,鉴于证券型代币发行(STO)越来越受欢迎,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

Hatfield 指出实用型代币最终有可能被包裹在证券型代币的包装中。他告诉 CoinDesk,“有趣的是,你获得的实用型代币被装扮成证券型代币,只是为了确保它们不会违反任何促销类型的限制。所以问题是,在交易代币时,这真的会改变代币本身的性质吗?”

正如原来的咨询文件所述,实用型代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其他代币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相关的活动可能在 FCA 的管辖范围内。

FCA 同意需要进一步明确代币类型,并表示将电子货币代币与实用型代币和证券型代币类别分开。“这将创建一个特定的受监管电子货币代币类别和一个包括实用型代币在内的不受监管类别。”

根据该报告,旨在保持与法定货币平价的稳定币也可能属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范围。如果加密资产是在收到资金(即法定货币,而不是其他加密资产)时发行的,并且被电子货币发行人以外的人接受,则这些可以被视为电子货币。

Hatfield 指出,这将包括在收到英镑后发行并与英镑挂钩的加密资产,只要该资产被第三方接受。

FCA 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没有控制权或集中发行者的加密货币称为交换型代币,这些货币超出了其监管范围。然而,欧盟第五项反洗钱指令(5AMLD)将会监管交换型代币(以及其他加密资产),该指令将于 2019 年底转化为英国法律。

 
衍生品禁令
 

FCA 最有争议的举措可能是拟议禁止散户投资者使用加密衍生品,包括期权、期货、差价合约(CFD)和基于比特币等(不受监管)加密资产的交易所交易票据,这与周三发布的指南是不同的。

从 8 月份开始,FCA 将准备对 CFD 进行限制,然后在 9 月初对 CFD 类期权进行限制;预计最终将全面禁止 CFD。

Hatfield 表示,禁止加密衍生品的概念是 FCA 加密条例中唯一一个她坚决不同意的东西。

“这意味着(这些限制)将在未来转变为全面禁止零售。”她总结道,“我的观点是,这些应该被视为一般零售市场上的衍生品,就像任何其他衍生品一样,因为它们没有更高的风险。”


本文来自CoinDesk,原文作者:Ian Allison

Odaily星球日报译者 | 余顺遂

万字报告:直击 Libra 听证会, 解析美参众两院立场与监管思路

攻略leeks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9 12:58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前言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这让主流社会对加密数字货币有了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对 Libra 在数据隐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担忧。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首先迎来了美国监管机构们的质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 7 月 16 日主要就 Libra 数据隐私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紧接着,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U.S.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也在 7 月 17 日针对 Libra 的运营方式和和其对美国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举办了听证会。

两场听证会上,议员们就 Libra 的监管归属如何界定、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细节和是否存在垄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并表达了对 Libra 项目在监管、安全和垄断等方面的担忧,且对 Facebook 的信用都持怀疑态度,当然也有部分议员表达了对 Libra 商业模式创新上的赞赏和肯定,认为 Libra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监管机构不能由于自身的制度缺位和不清晰而扼杀创新。

这两场听证会不管是对 Libra,对监管者,还是对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意义重大,是推动监管机构认知数字货币、认知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区块链行业朝着合规方向加速发展。火币研究院详细剖析了参众两院在面对 Libra 项目上各自的立场异同,以及由此释放出来的监管思路。本文主要就参众两院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解读,包括如何满足多国监管、寡头机构如何做到数据隐私、Libra 数字货币的性质、Libra 的安全性、Libra 在金融层面的稳定性以及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动机等话题。

此外,在深入解读开始前将先为大家介绍听证会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听证人马库斯的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后文做好铺垫。


1. 美国国会听证会背景分析


1.1 听证会背景

本次 Libra 的听证会先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是美国国会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致力于通过协商、辩论和妥协,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的机制。美国就某一重大的社会争议问题,在判定其是否合法或违法之前,通常都会先举行听证会听取和审议正反双方或者事件主角的辩解。因此,听证会仅仅只是听证委员会听取听证人的辩解,并根据听证人的说辞进行质疑和提问,不代表参与听证会的人、公司或涉及议题就已触犯相关法律。

本次听证会主要针对 Libra 项目性质的定义、监管以及如何应对 Libra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隐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若经会议讨论后认定 Libra 未来会在以上方面带来较大风险、且难以进行控制,则会采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强力监管或直接叫停,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若对 Libra 的监管判定适用于现有法律,国会将要求 Libra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运行,包括用户数据隐私、KYC、AML 等都需满足现有监管框架;第二,若现有法律无法支持对 Libra 进行全面监管,则国会将要起草新的相关法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1.2 立法流程

如果美国国会想制定一个适用于 Libra 的新法案,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立法草案,需先获得委员会内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如果多数人不同意,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如果多数人同意了,那这项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第二步,众议院全院就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但是,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样就需要参众两院进行反复的磋商协调直至参众两院达成一致。第三步,假如这项立法草案经过参众两院的一致同意并在两院都得到通过,那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最终成为法律。


1.3 听证会前美国政界动态

听证会在即,美国各界纷纷表达了其对 Libra 的看法,对于这种跨国性金融模式、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以及可能影响的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家不免担忧。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诸多机构、政要和意见人士纷纷对 Libra 在数据安全性、金融稳定性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为参、众两院听证会的召开铺垫了基调,增加了群众的讨论热情。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Maxine Waters 甚至在 Libra 白皮书公布当天就公开要求 Libra 暂停项目研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也就其关心的问题给 Facebook 写信质询,Libra 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于 7 月 8 日已回信答复,表达了 Libra 希望接受适当的反洗钱监督和检查,并接受适当的政府监管的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多次表达对 Libra 的看法,声称「Libra 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担忧,涉及到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都是应该彻底公开解决的问题。若 Facebook 不能回答 Libra 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并获得普遍的满意,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彻底和仔细地加以解决,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美联储也在和 Libra 项目组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几个月前就会见了 Libra 项目相关代表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且也正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和世界各地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可见美联储对该项目的谨慎和重视。

7 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Twitter 上表示其对加密货币的担忧,并且声称如果 Libra 的项目要推进将需满足美国银行业的监管。

7 月 12 日,一份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讨论草案《让科技巨头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提前曝光,该草案意欲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不允许其设立、持有或运营可广泛使用、交换或储存的数字资产」。根据该草案,所有年利润超过 25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都将在监管范围之内。很显然,该草案是针对 Libra 项目提出的,且赶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曝光,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4 听证人大卫·马库斯简介

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企业家,现任 Facebook 加密货币项目 Libra 的负责人。马库斯曾任支付巨头 Paypal 的总裁,任职期间带领 Paypal 通过推出新产品 Paypal Here 和并购 Braintree 公司,让 Paypal 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随后,在 2014 年离开 Paypal 加入 Facebook,以公司即时通讯副总裁的身份负责 Facebook Messenger 部门业务,并在他的带领下 Facebook Messenger 一年后月活突破 7 亿,安卓下载量超过 10 亿,成为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这让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赞不绝口。此外,2015 年马库斯推出了 Facebook Messanger 的点对点支付平台,让 Messanger 有了支付功能。

除了在 Facebook 任职之外,大卫·马库斯因其出色的能力,也在其他公司以兼职身份任职了重要职位。2017 年 12 月,大卫·马库斯因其在 Paypal 和 Facebook 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数字支付经验,以及作为加密货币早期的投资者和促进者,被任命为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的董事会成员。大卫·马库斯从 2013 年就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因为非常喜欢比特币,以至于曾考虑过从 Paypal 辞职,自己开一家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 任命大卫·马库斯为董事会成员,正是因为看中了其在加密货币的多年积累,以及开发过有效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一手知识和经验。

但是,大卫·马库斯在 2018 年 8 月从 Coinbase 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正在 Facebook 建立新的区块链团队,如果继续待在 Coinbase 董事会,可能会让 Facebook 和 Coinbase 产生利益冲突。随后,2019 年 5 月起,大卫·马库斯就开始担任 Facebook 新设立的区块链部门负责人,并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开始负责 Libra 项目并出任 Facebook 区块链子公司 Colibra 的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让大卫·马库斯担任 Libra 的负责人,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 Paypal 和 Facebook Messanger 上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业务能力让人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加密货币和支付领域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其成为扎克伯格的不二之选。


2. 参众两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听证会前美国政要高层释放的强硬信号为听证会的召开营造了更紧张的氛围,参众两院的代表们也毫不客气地开启了唇枪舌剑的诘问,当然也有议员站出来赞扬了 Libra 项目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议员们态度是有所分化的。此次 Libra 听证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注重点在于「如何监管以及如何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关注重点则在于「Libra 的性质、商业模式,以及其是否有较好的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对这两次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对参众两院两次听证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1 参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1.1 监管新挑战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而其发起的 Libra 项目基金会主体却注册在瑞士,这难免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恐其有逃避监管之嫌,且在 Libra 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也是听证会上议员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马库斯表达了积极接受监管的姿态,表示 Libra 会致力于支持监管者、中央银行和立法者的努力,以确保 Libra 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并且表示 Libra 将会在达到美国的监管要求后才会正式启动。由于 Libra 协会的注册地在瑞士,关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Libra 将会接受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随后 FDPIC 的发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国媒体 CNBC 采访时却表示:「直到今天,我们尚未与 Libra 的发起人交流过。我们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动者,在时机成熟时为我们提供具体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检查我们的法律咨询和监督能力的程度」。而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以及在非法跨境资产交易的情况下 Libra 将遵守哪个国家法律来保护用户的问题上,马库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马库斯在目前的状态下也的确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对于 Libra 这种新兴的去中心化跨国金融组织,监管层是缺乏监管经验的,也没有案例可寻;另一方面,Libra 只是提供基础网络运营,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其业务模式会各不相同,这些应用的开发方需要独立去迎合各国的监管需求,Libra 无法为每一个应用去谋求合规。

不论 Libra 项目成功与否,Libra 事件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变革的认知,推动合规和立法进程。并且可能催生新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专业监管机构诞生,在数字货币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随后的众议院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未来不排除吸纳政府机构成为 Libra 协会成员的可能性,这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案和更多讨论的可能性。若未来多国政府机构入驻 Libra 协会,则 Libra 将变成美国等强主权货币国家在未来占据数字货币时代先机的有利工具。


2.1.2 寡头垄断之下的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是本次参议院听证会发起的主题,但听证会现场却将对该问题的讨论从技术 / 商业解决方案的路径上拉到了对 Facebook 企业本身信用问题的质疑上,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Facebook 这家有泄露用户数据隐私前科的互联网巨头强烈的不信任感。虽然 Facebook 解释到其只是作为 Libra 协会的一个成员单位,在未来不会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 Facebook 作为 Libra 项目的发起人,以及坐拥约 2 亿用户的互联网社交巨头,不免让监管者担心 Facebook 借此会成为一个社交+金融领域的超级寡头, 不仅垄断了用户社交数据还垄断了金融支付等更核心的商业数据。

监管者的担忧不无道理,Facebook 在 Libra 协会虽然只是成员单位,没有实权,但 Libra 网络的钱包 Calibra 是 Facebook 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 Facebook 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 Calibra 很可能成为该网络一个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口。当然,其它机构和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发一个 Calibra 的同类竞品,只是很难竞争的过而已,毕竟 WhatsApp 和 Messenger 的用户体量是一般公司难以超越的。Facebook 在 Libra 项目上的优势确实是难以掩饰的一个事实。

回归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上来,马库斯表示 Calibra 的所有用户都将先获得其所在国家的授权 ID 后才允许注册使用,并且 Calibra 不会将其用户数据直接共享给其母公司 Facebook 以提升其业务,但可以将聚合后的数据提供给 Facebook。此外,Facebook 的数据在用户的同意和授权下也是可以给到 Calibra 的,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等。总之,由于 Calibra 和 Facebook 这种强关联性,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是直接相互流通,也会间接地流通,至于这其中的分寸问题还需要依靠 Facebook 来拿捏。


2.2 众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2.1 Libra 的性质

关于 Libra 的性质,马库斯确切地否定了参议员提出的 Libra 是证券和 ETF 的说法,认为 Libra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 ETF,但是购买 Libra 并不会盈利,它更像是一种商品,而 Facebook 只是将其看做支付工具。很显然,马库斯在有意弱化 Libra 的货币属性,减弱监管层的担忧。但从 Libra 的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其愿景远不止做支付工具和通道,而是要做普惠金融。支付只是其要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在其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础和货币体量之后,基于 Libra 做一下衍生的金融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进一步,当 Libra 拥有的金融属性之后,Libra 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基本职能,Libra 协会或者网络也将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角色,能够产生货币乘数的效应。

尽管马库斯多次表示,Libra 不会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也不会和央行竞争,甚至还会和美联储合作。但按照其现有的方案来说,当其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影响很难。


2.2.2 Libra 安全吗?

听证会上有议员直言若 Libra 被恐怖组织利用或者攻击,那对美国的危害可能堪比 911 事件,并且认为 Libra 是天生适合洗钱的。且先不论议员的言辞是否过于激烈以至于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 Libra 的安全性,是否真如该议员所述。

Libra 的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的,由钱包进行管理,虽然 Calibra 承诺会做用户的 KYC,因此通过 Calibra 钱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监管的,如果有用户傻到用这种途径去洗钱,怕是只会更快地被监管部门控制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Calibra 是可以帮助监管提高效率的。但我们要知道,Libra 是一个开放式的公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并且开发钱包应用,所以 Calibra 拥抱了监管,不代表其它钱包应用也会同样拥抱监管。因此,Libra 确实存在能够洗钱的可能性。当然,普通用户在选择钱包时也会有所考量,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钱包势必难以获得大批用户,并且可能会被节点抵制,这样也从侧面抑制了用 Libra 网络进行洗钱大规模泛滥。

就像马库斯所说的,即使在现有的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里,也是很难杜绝洗钱的行为,Libra 同样也难以杜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它反而能帮助监管者更有效的管理。


2.2.3 Libra 稳定吗?

对 Libra 价值的稳定性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其资产储备池是否稳定的讨论上,马库斯直言 Libra 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有一定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主要来自于其资产储备池中法币资产的波动。为了降低这种波动性,马库斯进一步披露,Libra 的储备池会锚定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这类主流货币,并且美元将占据储备池一半的资产份额。其它货币的占比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由此可以看出,Libra 的管理和发行已不仅仅某一个国家中心化决策的问题,而是多成员国之间协商后的成果。Libra 若未来可以成功,其必然离不开主流国家的支持,而且 Libra 很可能成为国家之间争夺数字货币制高点的博弈平台。

借此,马库斯也多次向国会议员们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新变革,那全世界会有其它的,甚至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发起这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并且占据先机。


2.2.4 Facebook 动机何在

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有议员询问 Facebook 在 Libra 的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二天的众议院听证会又有议员继续追问 Facebook 投入的成本,以及 Facebook 将如何从 Libra 的项目上盈利。问题的本质无非是想知道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根本动机。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马库斯也向议员们披露,Facebook 旗下的 Calibra 钱包项目是有盈利模式的,主要包括两钟,一是 Calibra 提供的支付业务将惠及数十亿人,并且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间接地推动了 Facebook 广告业务的发展;二是 Calibra 钱包将拥有众多的线上和线下商家,Calibra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借贷、理财等金融服务,并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Facebook 的动机很明显,借助 Libra 项目,Facebook 可以在其体系内完善金融闭环,促进整个 Facebook 生态的蓬勃发展。社交+金融的帝国将最终建立。


2.2.5 再议监管

众议院听证会上,议员们再次问及 Libra 声称要满足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为什么至今却未曾和 FDPIC 接触过。马库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 Libra 之所以提前发布白皮书就是为了和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沟通时间。并且众议院上多位议员让马库斯多次表态,Libra 在未满足监管要求前不会发布产品,马库斯就此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关于监管,有议员提出一个由美联储和 SEC 监督的 100 万用户的小型试点计划,马库斯并未就此给出正面回答。

此外,议员们还问道在不同国家如何满足当地国家监管问题,比如说在有货币管制政策的国家 / 地区,Libra 将如何在这类开展业务。马库斯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国一论,Libra 将在不同的国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潜台词是马库斯并没有确认在有货币管制的国家将不会在该国推行 Libra,也就意味着,未来 Libra 很有可能还是会面向中国用户进行某种形式的推广。并且,马库斯也明确表示,Libra 和微信和支付宝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即使中国政府禁止 Libra 进入中国,它也会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并且进行推广。


2.3 参众两院听证会对比

参众两院提起听证会的委员会职能各不相同,一个是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一个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大家对 Libra 的担忧却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当然也都肯定了 Libra 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两场听证会关注的相同点具体如下:

a. 参、众两次听证会关注的主要重点都是: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

b. 参、众两院都对 Facebook 缺乏信任,听证会上反复提起 Faceboook 泄露数据的黑历史。对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区块链的不信任。

c. 从结果来看,参、众两院均表示听证会过后,现在对 Libra 暂时还是无法信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听证会。

d. 虽然对 Libra 表达了很多的担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 Libra 的创新和意义。例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表示,撇开 Libra 天秤座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cebook 尝试打造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设施的是值得称赞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华盛顿必须避免成为扼杀创新的地方,不能因为暂时无法理解技术创新就选择禁止。事实上,无论今天是不是 Facebook,这种改变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是真实存在的,Facebook 进入这个新世界只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确认。中本聪的比特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这种创新,政府也无法阻挡这种创新。

e. 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 , 不仅用严苛地态度表明了 Libra 必须要接受监管,而且通过对 Libra 的高度重视也传达了美国监管机构对 Libra 的监管决心。


对于 Libra 的关注的焦点,参众两院是有所侧重的,在经历了参议院更宏观层面的提问后,马库斯在众议院又接受了更深层次、更细节和更犀利的追问。两场听证会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a. 参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数据隐私问题,众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金融稳定和商业模式。

b.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相比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的问题,要更加具体和细节,并且更进一步。比如,非常关心 Libra 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Libra 定性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先小范围试点运行再推进等等。

c.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 Libra 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国相关问题,比如,提到了 Libra 跟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以及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 Libra 协会的成员。

d. 在众议院议员的追问下,马库斯也披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 Libra 的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将占据一半,另一半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e. 众议院直言将进一步评估 Libra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将讨论之前被曝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讨论草案。

 
这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首先,Libra 必须接受监管,而且 Libra 若想运行下去,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所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对待。其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为 Libra 跨国性金融模式和去中心化组织运行方式,除了数据隐私和金融稳定问题之外,还将会一方面触及到国家的金融利益,另一方面也会瓜分传统金融的蛋糕。因此,我们能看到参、众两院,以及之前也表示过鲜明态度的美国总统、美联储主席等美国监管层对 Libra 的一致的监管决心。

除了对强监管的坚持和 Libra 安全性的担忧,听证会上也有一些议员肯定了 Libra 项目的意义,认为 Libra 的创新机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呼吁立法者和监管者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不要因监管机制的缺位和不清晰就扼杀了创新。


2.4 听证会事件影响

2.4.1 对 Libra 项目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同时对 Libra 举行公开听证会,表明了美国监管层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这类新商业模式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通过此次听证会 Libra 介绍了更多的项目细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 Libra,从而有助于减少人们对 Libra 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 另一方面,听证会上释放出来的审慎态度和监管决心,让 Libra 的顺利推进也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听证会过后虽然短期内 Libra 的曝光度会加大,但是如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 Libra 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2.4.2 对数字货币发展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 Libra 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而这促进了区块链行业向着合规的方向加速发展,为行业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发了其他世界各国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的投资标的,而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紧迫的金融议题和世界级的关注热点。


3. 其它国家各界对 Libra 的态度分析


对于 Facebook Libra,除了美国的监管机构,全世界各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整体而言,政界非常谨慎、商界较为积极、学术界意见各异。政界上,中、俄、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界(监管层)都保持谨慎态度,仅有瑞士等极少数国家态度积极,其中,谨慎态度主要来源于,Libra 的合规和监管问题以及因披露的信息过少而导致的缺乏信任;积极态度,则主要来源于 Libra 的创新模式和借助区块链以增强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野心。商界上,就 Libra 公开发表观点的巨头企业中,大多数表示了期待和积极态度,只有少数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期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来源于 Facebook 延伸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发行超主权货币+世界性流通,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相关企业冷淡的态度则主要来源于,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学界上,各个学者态度各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


3.1 政界







背靠 27 亿用户的 Facebook,发布 Libra 白皮书发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监管层)的担忧。跟美国的监管机构一样,其主要担忧聚焦在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三个问题。首先,监管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Libra 必须要纳入到监管的问题。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第二类是 Libra 监管标准制定问题,例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均呼吁监管机构应尽快制定标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其次,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问题主要是担心 Libra 会威胁到本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即便同样担心金融稳定性,不同国家之间态度也不一样。例如虽然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和韩国金融委员会都担心 Libra 会对本国的金融构成威胁,但前者明确表示 Libra 将不会在俄罗斯合法化,后者则没有明确表示会禁止 Libra 在韩国的使用。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因为 Facebook Libra 项目仅在白皮书上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监管机构信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和印度经济事务部均表达了 Libra 尚未充分解释清楚自身设计,无法让人信服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主要国家态度谨慎,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监管机构对 Libra 持消极态度。首先,有些国家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例如,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表示「Libra 在瑞士受到欢迎,同时瑞士可以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醒目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其次,认为 Libra 值得研究。例如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认为「Libra 代表数字货币的趋势,中国应未雨绸缪」,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监管机构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例如,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会主席表示 Libra 在俄罗斯不会合法,但是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则表示不会对 Libra 做任何特别规定,并称没有人会禁止 Libra。

这表明,在监管层面上虽然 Libra 因为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部分国家对 Libra 担忧,但是因其创新模式和可能会造成的世界级影响力,使得不少国家在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发展和所披露的信息。


3.2 商界







相比较政界(监管层)对 Libra 的担忧,商界很多巨头企业则对 Libra 表达了期待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主要在金融模式创新和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Libra 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创新,可以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借鉴经验。例如,高盛 CEO 就表示「全球支付体系正朝着稳定币的方向发展,未来必然会依赖于区块链,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与支付先关的交易将不再那么有利可图。在我看来,Facebook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将试图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成为银行本身」。其次,Libra 给了其他巨头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之前对区块链态度偏消极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表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如果 Libra 模式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一方面这让其他巨头公司也可以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选择加入 Libra 协会,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分享「越变越大的蛋糕」。虽然铸币权由主权国家或经济体所垄断的情况没有变,但是「货币发行权」将不再由主权国家垄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这给了商界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 Libra 项目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例如,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表示,「对加密货币 Libra 表示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并未看到对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的需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系统需要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我们有货币,有贵金属,有储备货币,也有备用票据。显然,那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不在其中,根本不会困扰到我。」

商业是逐利和讲究效率的,因此在面对 Libra 这种具有提升效率且富有想象空间的金融创新,商界的态度较为积极。


3.3 学界







政界上担忧多于欣喜,商界上不少人叫好,而学界则呈现出态度各异、「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首先,在模式创新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是否有突破式创新。一些学者认为 Facebook Libra 没有突破式创新,例如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 的出现只是多了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新玩家,不过这个玩家背后却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其它玩家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效果相比过去的稳定币如 GUSD、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暂时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 Libra 有创新。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Libra 不符合金融学的货币定义,不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发行,可以说是加密货币或虚拟货币,但不是法定货币。和以往的数字货币相比,Libra 的特点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商圈,是一个超级商圈币,并且它加入了支付机构、持卡机构、实物商家。其次,在数据隐私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和 Facebook 是否可信。一些学者认为 Libra 和 Facebook 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不可信。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ngene Stiglit 表示,参与 Libra 交易的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 Facebook 盗取,就像他曾通过别的途径盗取用户信息一样,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Faceboook 的 Libra。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Facebook 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任。例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Eswar Presad 表示,Libra 的稳定性问题将与脸书的声誉有关,至少在其成立之初将是如此。尽管脸书在隐私上的做法令人担忧,但它「在用户中仍拥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另外,此前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持偏消极态度学者,对 Libra 的态度则较为积极。例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Libra 值得关注,金融科技也会因此引发一轮新的热潮」。


4. 总结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次听证会,一方面我们看到监管层释放的强硬的监管信号,并且国会将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不排除为此制定新法案的可能性;《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讨论草案的提出更进一步反应出监管者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金融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马库斯也在听证会上诚恳地表示将拥抱监管,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完成 KYC、反洗钱、隐私保护等工作;同时给出了关于 Libra 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如盈利模式,比如储备池资产分配等。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作者: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袁煜明、李慧 查看全部
us-libra.jpg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前言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这让主流社会对加密数字货币有了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对 Libra 在数据隐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担忧。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首先迎来了美国监管机构们的质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 7 月 16 日主要就 Libra 数据隐私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紧接着,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U.S.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也在 7 月 17 日针对 Libra 的运营方式和和其对美国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举办了听证会。

两场听证会上,议员们就 Libra 的监管归属如何界定、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细节和是否存在垄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并表达了对 Libra 项目在监管、安全和垄断等方面的担忧,且对 Facebook 的信用都持怀疑态度,当然也有部分议员表达了对 Libra 商业模式创新上的赞赏和肯定,认为 Libra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监管机构不能由于自身的制度缺位和不清晰而扼杀创新。

这两场听证会不管是对 Libra,对监管者,还是对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意义重大,是推动监管机构认知数字货币、认知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区块链行业朝着合规方向加速发展。火币研究院详细剖析了参众两院在面对 Libra 项目上各自的立场异同,以及由此释放出来的监管思路。本文主要就参众两院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解读,包括如何满足多国监管、寡头机构如何做到数据隐私、Libra 数字货币的性质、Libra 的安全性、Libra 在金融层面的稳定性以及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动机等话题。

此外,在深入解读开始前将先为大家介绍听证会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听证人马库斯的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后文做好铺垫。


1. 美国国会听证会背景分析


1.1 听证会背景

本次 Libra 的听证会先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是美国国会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致力于通过协商、辩论和妥协,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的机制。美国就某一重大的社会争议问题,在判定其是否合法或违法之前,通常都会先举行听证会听取和审议正反双方或者事件主角的辩解。因此,听证会仅仅只是听证委员会听取听证人的辩解,并根据听证人的说辞进行质疑和提问,不代表参与听证会的人、公司或涉及议题就已触犯相关法律。

本次听证会主要针对 Libra 项目性质的定义、监管以及如何应对 Libra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隐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若经会议讨论后认定 Libra 未来会在以上方面带来较大风险、且难以进行控制,则会采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强力监管或直接叫停,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若对 Libra 的监管判定适用于现有法律,国会将要求 Libra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运行,包括用户数据隐私、KYC、AML 等都需满足现有监管框架;第二,若现有法律无法支持对 Libra 进行全面监管,则国会将要起草新的相关法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1.2 立法流程

如果美国国会想制定一个适用于 Libra 的新法案,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立法草案,需先获得委员会内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如果多数人不同意,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如果多数人同意了,那这项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第二步,众议院全院就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但是,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样就需要参众两院进行反复的磋商协调直至参众两院达成一致。第三步,假如这项立法草案经过参众两院的一致同意并在两院都得到通过,那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最终成为法律。


1.3 听证会前美国政界动态

听证会在即,美国各界纷纷表达了其对 Libra 的看法,对于这种跨国性金融模式、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以及可能影响的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家不免担忧。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诸多机构、政要和意见人士纷纷对 Libra 在数据安全性、金融稳定性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为参、众两院听证会的召开铺垫了基调,增加了群众的讨论热情。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Maxine Waters 甚至在 Libra 白皮书公布当天就公开要求 Libra 暂停项目研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也就其关心的问题给 Facebook 写信质询,Libra 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于 7 月 8 日已回信答复,表达了 Libra 希望接受适当的反洗钱监督和检查,并接受适当的政府监管的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多次表达对 Libra 的看法,声称「Libra 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担忧,涉及到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都是应该彻底公开解决的问题。若 Facebook 不能回答 Libra 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并获得普遍的满意,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彻底和仔细地加以解决,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美联储也在和 Libra 项目组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几个月前就会见了 Libra 项目相关代表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且也正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和世界各地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可见美联储对该项目的谨慎和重视。

7 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Twitter 上表示其对加密货币的担忧,并且声称如果 Libra 的项目要推进将需满足美国银行业的监管。

7 月 12 日,一份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讨论草案《让科技巨头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提前曝光,该草案意欲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不允许其设立、持有或运营可广泛使用、交换或储存的数字资产」。根据该草案,所有年利润超过 25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都将在监管范围之内。很显然,该草案是针对 Libra 项目提出的,且赶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曝光,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4 听证人大卫·马库斯简介

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企业家,现任 Facebook 加密货币项目 Libra 的负责人。马库斯曾任支付巨头 Paypal 的总裁,任职期间带领 Paypal 通过推出新产品 Paypal Here 和并购 Braintree 公司,让 Paypal 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随后,在 2014 年离开 Paypal 加入 Facebook,以公司即时通讯副总裁的身份负责 Facebook Messenger 部门业务,并在他的带领下 Facebook Messenger 一年后月活突破 7 亿,安卓下载量超过 10 亿,成为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这让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赞不绝口。此外,2015 年马库斯推出了 Facebook Messanger 的点对点支付平台,让 Messanger 有了支付功能。

除了在 Facebook 任职之外,大卫·马库斯因其出色的能力,也在其他公司以兼职身份任职了重要职位。2017 年 12 月,大卫·马库斯因其在 Paypal 和 Facebook 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数字支付经验,以及作为加密货币早期的投资者和促进者,被任命为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的董事会成员。大卫·马库斯从 2013 年就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因为非常喜欢比特币,以至于曾考虑过从 Paypal 辞职,自己开一家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 任命大卫·马库斯为董事会成员,正是因为看中了其在加密货币的多年积累,以及开发过有效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一手知识和经验。

但是,大卫·马库斯在 2018 年 8 月从 Coinbase 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正在 Facebook 建立新的区块链团队,如果继续待在 Coinbase 董事会,可能会让 Facebook 和 Coinbase 产生利益冲突。随后,2019 年 5 月起,大卫·马库斯就开始担任 Facebook 新设立的区块链部门负责人,并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开始负责 Libra 项目并出任 Facebook 区块链子公司 Colibra 的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让大卫·马库斯担任 Libra 的负责人,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 Paypal 和 Facebook Messanger 上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业务能力让人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加密货币和支付领域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其成为扎克伯格的不二之选。


2. 参众两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听证会前美国政要高层释放的强硬信号为听证会的召开营造了更紧张的氛围,参众两院的代表们也毫不客气地开启了唇枪舌剑的诘问,当然也有议员站出来赞扬了 Libra 项目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议员们态度是有所分化的。此次 Libra 听证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注重点在于「如何监管以及如何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关注重点则在于「Libra 的性质、商业模式,以及其是否有较好的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对这两次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对参众两院两次听证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1 参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1.1 监管新挑战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而其发起的 Libra 项目基金会主体却注册在瑞士,这难免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恐其有逃避监管之嫌,且在 Libra 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也是听证会上议员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马库斯表达了积极接受监管的姿态,表示 Libra 会致力于支持监管者、中央银行和立法者的努力,以确保 Libra 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并且表示 Libra 将会在达到美国的监管要求后才会正式启动。由于 Libra 协会的注册地在瑞士,关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Libra 将会接受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随后 FDPIC 的发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国媒体 CNBC 采访时却表示:「直到今天,我们尚未与 Libra 的发起人交流过。我们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动者,在时机成熟时为我们提供具体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检查我们的法律咨询和监督能力的程度」。而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以及在非法跨境资产交易的情况下 Libra 将遵守哪个国家法律来保护用户的问题上,马库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马库斯在目前的状态下也的确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对于 Libra 这种新兴的去中心化跨国金融组织,监管层是缺乏监管经验的,也没有案例可寻;另一方面,Libra 只是提供基础网络运营,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其业务模式会各不相同,这些应用的开发方需要独立去迎合各国的监管需求,Libra 无法为每一个应用去谋求合规。

不论 Libra 项目成功与否,Libra 事件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变革的认知,推动合规和立法进程。并且可能催生新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专业监管机构诞生,在数字货币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随后的众议院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未来不排除吸纳政府机构成为 Libra 协会成员的可能性,这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案和更多讨论的可能性。若未来多国政府机构入驻 Libra 协会,则 Libra 将变成美国等强主权货币国家在未来占据数字货币时代先机的有利工具。


2.1.2 寡头垄断之下的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是本次参议院听证会发起的主题,但听证会现场却将对该问题的讨论从技术 / 商业解决方案的路径上拉到了对 Facebook 企业本身信用问题的质疑上,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Facebook 这家有泄露用户数据隐私前科的互联网巨头强烈的不信任感。虽然 Facebook 解释到其只是作为 Libra 协会的一个成员单位,在未来不会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 Facebook 作为 Libra 项目的发起人,以及坐拥约 2 亿用户的互联网社交巨头,不免让监管者担心 Facebook 借此会成为一个社交+金融领域的超级寡头, 不仅垄断了用户社交数据还垄断了金融支付等更核心的商业数据。

监管者的担忧不无道理,Facebook 在 Libra 协会虽然只是成员单位,没有实权,但 Libra 网络的钱包 Calibra 是 Facebook 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 Facebook 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 Calibra 很可能成为该网络一个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口。当然,其它机构和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发一个 Calibra 的同类竞品,只是很难竞争的过而已,毕竟 WhatsApp 和 Messenger 的用户体量是一般公司难以超越的。Facebook 在 Libra 项目上的优势确实是难以掩饰的一个事实。

回归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上来,马库斯表示 Calibra 的所有用户都将先获得其所在国家的授权 ID 后才允许注册使用,并且 Calibra 不会将其用户数据直接共享给其母公司 Facebook 以提升其业务,但可以将聚合后的数据提供给 Facebook。此外,Facebook 的数据在用户的同意和授权下也是可以给到 Calibra 的,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等。总之,由于 Calibra 和 Facebook 这种强关联性,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是直接相互流通,也会间接地流通,至于这其中的分寸问题还需要依靠 Facebook 来拿捏。


2.2 众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2.1 Libra 的性质

关于 Libra 的性质,马库斯确切地否定了参议员提出的 Libra 是证券和 ETF 的说法,认为 Libra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 ETF,但是购买 Libra 并不会盈利,它更像是一种商品,而 Facebook 只是将其看做支付工具。很显然,马库斯在有意弱化 Libra 的货币属性,减弱监管层的担忧。但从 Libra 的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其愿景远不止做支付工具和通道,而是要做普惠金融。支付只是其要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在其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础和货币体量之后,基于 Libra 做一下衍生的金融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进一步,当 Libra 拥有的金融属性之后,Libra 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基本职能,Libra 协会或者网络也将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角色,能够产生货币乘数的效应。

尽管马库斯多次表示,Libra 不会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也不会和央行竞争,甚至还会和美联储合作。但按照其现有的方案来说,当其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影响很难。


2.2.2 Libra 安全吗?

听证会上有议员直言若 Libra 被恐怖组织利用或者攻击,那对美国的危害可能堪比 911 事件,并且认为 Libra 是天生适合洗钱的。且先不论议员的言辞是否过于激烈以至于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 Libra 的安全性,是否真如该议员所述。

Libra 的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的,由钱包进行管理,虽然 Calibra 承诺会做用户的 KYC,因此通过 Calibra 钱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监管的,如果有用户傻到用这种途径去洗钱,怕是只会更快地被监管部门控制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Calibra 是可以帮助监管提高效率的。但我们要知道,Libra 是一个开放式的公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并且开发钱包应用,所以 Calibra 拥抱了监管,不代表其它钱包应用也会同样拥抱监管。因此,Libra 确实存在能够洗钱的可能性。当然,普通用户在选择钱包时也会有所考量,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钱包势必难以获得大批用户,并且可能会被节点抵制,这样也从侧面抑制了用 Libra 网络进行洗钱大规模泛滥。

就像马库斯所说的,即使在现有的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里,也是很难杜绝洗钱的行为,Libra 同样也难以杜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它反而能帮助监管者更有效的管理。


2.2.3 Libra 稳定吗?

对 Libra 价值的稳定性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其资产储备池是否稳定的讨论上,马库斯直言 Libra 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有一定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主要来自于其资产储备池中法币资产的波动。为了降低这种波动性,马库斯进一步披露,Libra 的储备池会锚定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这类主流货币,并且美元将占据储备池一半的资产份额。其它货币的占比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由此可以看出,Libra 的管理和发行已不仅仅某一个国家中心化决策的问题,而是多成员国之间协商后的成果。Libra 若未来可以成功,其必然离不开主流国家的支持,而且 Libra 很可能成为国家之间争夺数字货币制高点的博弈平台。

借此,马库斯也多次向国会议员们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新变革,那全世界会有其它的,甚至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发起这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并且占据先机。


2.2.4 Facebook 动机何在

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有议员询问 Facebook 在 Libra 的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二天的众议院听证会又有议员继续追问 Facebook 投入的成本,以及 Facebook 将如何从 Libra 的项目上盈利。问题的本质无非是想知道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根本动机。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马库斯也向议员们披露,Facebook 旗下的 Calibra 钱包项目是有盈利模式的,主要包括两钟,一是 Calibra 提供的支付业务将惠及数十亿人,并且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间接地推动了 Facebook 广告业务的发展;二是 Calibra 钱包将拥有众多的线上和线下商家,Calibra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借贷、理财等金融服务,并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Facebook 的动机很明显,借助 Libra 项目,Facebook 可以在其体系内完善金融闭环,促进整个 Facebook 生态的蓬勃发展。社交+金融的帝国将最终建立。


2.2.5 再议监管

众议院听证会上,议员们再次问及 Libra 声称要满足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为什么至今却未曾和 FDPIC 接触过。马库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 Libra 之所以提前发布白皮书就是为了和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沟通时间。并且众议院上多位议员让马库斯多次表态,Libra 在未满足监管要求前不会发布产品,马库斯就此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关于监管,有议员提出一个由美联储和 SEC 监督的 100 万用户的小型试点计划,马库斯并未就此给出正面回答。

此外,议员们还问道在不同国家如何满足当地国家监管问题,比如说在有货币管制政策的国家 / 地区,Libra 将如何在这类开展业务。马库斯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国一论,Libra 将在不同的国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潜台词是马库斯并没有确认在有货币管制的国家将不会在该国推行 Libra,也就意味着,未来 Libra 很有可能还是会面向中国用户进行某种形式的推广。并且,马库斯也明确表示,Libra 和微信和支付宝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即使中国政府禁止 Libra 进入中国,它也会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并且进行推广。


2.3 参众两院听证会对比

参众两院提起听证会的委员会职能各不相同,一个是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一个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大家对 Libra 的担忧却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当然也都肯定了 Libra 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两场听证会关注的相同点具体如下:

a. 参、众两次听证会关注的主要重点都是: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

b. 参、众两院都对 Facebook 缺乏信任,听证会上反复提起 Faceboook 泄露数据的黑历史。对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区块链的不信任。

c. 从结果来看,参、众两院均表示听证会过后,现在对 Libra 暂时还是无法信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听证会。

d. 虽然对 Libra 表达了很多的担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 Libra 的创新和意义。例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表示,撇开 Libra 天秤座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cebook 尝试打造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设施的是值得称赞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华盛顿必须避免成为扼杀创新的地方,不能因为暂时无法理解技术创新就选择禁止。事实上,无论今天是不是 Facebook,这种改变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是真实存在的,Facebook 进入这个新世界只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确认。中本聪的比特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这种创新,政府也无法阻挡这种创新。

e. 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 , 不仅用严苛地态度表明了 Libra 必须要接受监管,而且通过对 Libra 的高度重视也传达了美国监管机构对 Libra 的监管决心。


对于 Libra 的关注的焦点,参众两院是有所侧重的,在经历了参议院更宏观层面的提问后,马库斯在众议院又接受了更深层次、更细节和更犀利的追问。两场听证会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a. 参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数据隐私问题,众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金融稳定和商业模式。

b.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相比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的问题,要更加具体和细节,并且更进一步。比如,非常关心 Libra 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Libra 定性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先小范围试点运行再推进等等。

c.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 Libra 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国相关问题,比如,提到了 Libra 跟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以及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 Libra 协会的成员。

d. 在众议院议员的追问下,马库斯也披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 Libra 的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将占据一半,另一半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e. 众议院直言将进一步评估 Libra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将讨论之前被曝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讨论草案。

 
这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首先,Libra 必须接受监管,而且 Libra 若想运行下去,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所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对待。其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为 Libra 跨国性金融模式和去中心化组织运行方式,除了数据隐私和金融稳定问题之外,还将会一方面触及到国家的金融利益,另一方面也会瓜分传统金融的蛋糕。因此,我们能看到参、众两院,以及之前也表示过鲜明态度的美国总统、美联储主席等美国监管层对 Libra 的一致的监管决心。

除了对强监管的坚持和 Libra 安全性的担忧,听证会上也有一些议员肯定了 Libra 项目的意义,认为 Libra 的创新机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呼吁立法者和监管者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不要因监管机制的缺位和不清晰就扼杀了创新。


2.4 听证会事件影响

2.4.1 对 Libra 项目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同时对 Libra 举行公开听证会,表明了美国监管层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这类新商业模式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通过此次听证会 Libra 介绍了更多的项目细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 Libra,从而有助于减少人们对 Libra 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 另一方面,听证会上释放出来的审慎态度和监管决心,让 Libra 的顺利推进也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听证会过后虽然短期内 Libra 的曝光度会加大,但是如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 Libra 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2.4.2 对数字货币发展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 Libra 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而这促进了区块链行业向着合规的方向加速发展,为行业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发了其他世界各国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的投资标的,而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紧迫的金融议题和世界级的关注热点。


3. 其它国家各界对 Libra 的态度分析


对于 Facebook Libra,除了美国的监管机构,全世界各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整体而言,政界非常谨慎、商界较为积极、学术界意见各异。政界上,中、俄、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界(监管层)都保持谨慎态度,仅有瑞士等极少数国家态度积极,其中,谨慎态度主要来源于,Libra 的合规和监管问题以及因披露的信息过少而导致的缺乏信任;积极态度,则主要来源于 Libra 的创新模式和借助区块链以增强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野心。商界上,就 Libra 公开发表观点的巨头企业中,大多数表示了期待和积极态度,只有少数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期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来源于 Facebook 延伸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发行超主权货币+世界性流通,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相关企业冷淡的态度则主要来源于,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学界上,各个学者态度各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


3.1 政界


45d88744-1c80-53c0-bacb-1b4c3442fcc7_mAMi75f.jpg


背靠 27 亿用户的 Facebook,发布 Libra 白皮书发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监管层)的担忧。跟美国的监管机构一样,其主要担忧聚焦在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三个问题。首先,监管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Libra 必须要纳入到监管的问题。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第二类是 Libra 监管标准制定问题,例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均呼吁监管机构应尽快制定标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其次,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问题主要是担心 Libra 会威胁到本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即便同样担心金融稳定性,不同国家之间态度也不一样。例如虽然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和韩国金融委员会都担心 Libra 会对本国的金融构成威胁,但前者明确表示 Libra 将不会在俄罗斯合法化,后者则没有明确表示会禁止 Libra 在韩国的使用。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因为 Facebook Libra 项目仅在白皮书上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监管机构信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和印度经济事务部均表达了 Libra 尚未充分解释清楚自身设计,无法让人信服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主要国家态度谨慎,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监管机构对 Libra 持消极态度。首先,有些国家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例如,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表示「Libra 在瑞士受到欢迎,同时瑞士可以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醒目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其次,认为 Libra 值得研究。例如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认为「Libra 代表数字货币的趋势,中国应未雨绸缪」,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监管机构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例如,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会主席表示 Libra 在俄罗斯不会合法,但是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则表示不会对 Libra 做任何特别规定,并称没有人会禁止 Libra。

这表明,在监管层面上虽然 Libra 因为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部分国家对 Libra 担忧,但是因其创新模式和可能会造成的世界级影响力,使得不少国家在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发展和所披露的信息。


3.2 商界


d589b57a-bbf7-580b-978a-477d6e9822ad_nJA1S9O.jpg


相比较政界(监管层)对 Libra 的担忧,商界很多巨头企业则对 Libra 表达了期待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主要在金融模式创新和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Libra 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创新,可以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借鉴经验。例如,高盛 CEO 就表示「全球支付体系正朝着稳定币的方向发展,未来必然会依赖于区块链,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与支付先关的交易将不再那么有利可图。在我看来,Facebook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将试图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成为银行本身」。其次,Libra 给了其他巨头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之前对区块链态度偏消极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表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如果 Libra 模式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一方面这让其他巨头公司也可以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选择加入 Libra 协会,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分享「越变越大的蛋糕」。虽然铸币权由主权国家或经济体所垄断的情况没有变,但是「货币发行权」将不再由主权国家垄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这给了商界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 Libra 项目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例如,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表示,「对加密货币 Libra 表示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并未看到对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的需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系统需要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我们有货币,有贵金属,有储备货币,也有备用票据。显然,那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不在其中,根本不会困扰到我。」

商业是逐利和讲究效率的,因此在面对 Libra 这种具有提升效率且富有想象空间的金融创新,商界的态度较为积极。


3.3 学界


ce0834ef-6a8a-55c1-8e7c-d959e4bf4d93_S07hhuT.jpg


政界上担忧多于欣喜,商界上不少人叫好,而学界则呈现出态度各异、「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首先,在模式创新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是否有突破式创新。一些学者认为 Facebook Libra 没有突破式创新,例如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 的出现只是多了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新玩家,不过这个玩家背后却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其它玩家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效果相比过去的稳定币如 GUSD、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暂时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 Libra 有创新。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Libra 不符合金融学的货币定义,不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发行,可以说是加密货币或虚拟货币,但不是法定货币。和以往的数字货币相比,Libra 的特点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商圈,是一个超级商圈币,并且它加入了支付机构、持卡机构、实物商家。其次,在数据隐私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和 Facebook 是否可信。一些学者认为 Libra 和 Facebook 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不可信。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ngene Stiglit 表示,参与 Libra 交易的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 Facebook 盗取,就像他曾通过别的途径盗取用户信息一样,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Faceboook 的 Libra。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Facebook 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任。例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Eswar Presad 表示,Libra 的稳定性问题将与脸书的声誉有关,至少在其成立之初将是如此。尽管脸书在隐私上的做法令人担忧,但它「在用户中仍拥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另外,此前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持偏消极态度学者,对 Libra 的态度则较为积极。例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Libra 值得关注,金融科技也会因此引发一轮新的热潮」。


4. 总结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次听证会,一方面我们看到监管层释放的强硬的监管信号,并且国会将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不排除为此制定新法案的可能性;《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讨论草案的提出更进一步反应出监管者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金融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马库斯也在听证会上诚恳地表示将拥抱监管,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完成 KYC、反洗钱、隐私保护等工作;同时给出了关于 Libra 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如盈利模式,比如储备池资产分配等。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作者: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袁煜明、李慧

美国总统特朗普:比特币不是货币,是“空气币”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2 12:44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没人比我更懂”的口头禅而闻名。“没人比我更懂税务和收入了!”“没人比我更懂建筑。”“没人比我更懂竞选资金了。”“没人比我更懂科技。”这一次,加密货币终于惊动了“全知全能”的特朗普。难道特朗普大统领要上演一次“没人比我更懂货币”?

特朗普今日在推特上对比特币以及Facebook Libra等加密货币进行了评论。他表示:

    “我不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的粉丝,这些加密货币不是货币,波动性大,是基于空气发行的。”


他认为,未受到监管的加密资产可以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行为提供便利,包括毒品交易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Facebook Libra。他认为,Facebook Libra虚拟货币没有什么(法律)地位,也没有可靠性。

    “如果Facebook和其他企业想要成为一家‘银行’,它们必须寻求新的银行章程,并像其他银行一样遵守所有的银行监管规定,包括国内及国际性的。”


最后他还强调:

    “美国只有一种真正的货币,而且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而且它将永远保持这种地位,它叫美元。”


然而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在推文下面,有网友表示,美元也是基于空气发行的。也有网友贴出一张图,显示了美元从1913年到2013年的购买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13年的1美元,到2013年只有0.05美元的购买力。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张图作何感想。






当然,特朗普总统评论加密货币也的确证明这个名词正在更多地进入主流视野。而且,由于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目前特朗普关于加密货币的推文已经有数万的点赞和转发,这无疑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巨大广告。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表示:

    “现在你再也不能说加密货币一直被人忽视了。”


特朗普的评论也并非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加密货币发表看法。今年6月,巴西总统Jair Bolsonaro在接受采访时,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但在简单了解后,担心比特币会破坏国家对货币的垄断。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国领导人们会越来越多提及到加密货币,但就目前来看,关注点仍然是负面的因素。加密行业仍需努力,洗除污名,积极拥抱监管,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


作者: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201907120131304226.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没人比我更懂”的口头禅而闻名。“没人比我更懂税务和收入了!”“没人比我更懂建筑。”“没人比我更懂竞选资金了。”“没人比我更懂科技。”这一次,加密货币终于惊动了“全知全能”的特朗普。难道特朗普大统领要上演一次“没人比我更懂货币”?

特朗普今日在推特上对比特币以及Facebook Libra等加密货币进行了评论。他表示:


    “我不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的粉丝,这些加密货币不是货币,波动性大,是基于空气发行的。”



他认为,未受到监管的加密资产可以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行为提供便利,包括毒品交易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201907120127036801.png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Facebook Libra。他认为,Facebook Libra虚拟货币没有什么(法律)地位,也没有可靠性。


    “如果Facebook和其他企业想要成为一家‘银行’,它们必须寻求新的银行章程,并像其他银行一样遵守所有的银行监管规定,包括国内及国际性的。”



最后他还强调:


    “美国只有一种真正的货币,而且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而且它将永远保持这种地位,它叫美元。”



然而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在推文下面,有网友表示,美元也是基于空气发行的。也有网友贴出一张图,显示了美元从1913年到2013年的购买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13年的1美元,到2013年只有0.05美元的购买力。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张图作何感想。

201907120127383562.jpg


当然,特朗普总统评论加密货币也的确证明这个名词正在更多地进入主流视野。而且,由于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目前特朗普关于加密货币的推文已经有数万的点赞和转发,这无疑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巨大广告。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表示:


    “现在你再也不能说加密货币一直被人忽视了。”



特朗普的评论也并非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加密货币发表看法。今年6月,巴西总统Jair Bolsonaro在接受采访时,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但在简单了解后,担心比特币会破坏国家对货币的垄断。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国领导人们会越来越多提及到加密货币,但就目前来看,关注点仍然是负面的因素。加密行业仍需努力,洗除污名,积极拥抱监管,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


作者:Apatheticco

ETH 正从数字石油转变成数字货币,这样真的可行吗?

项目longhash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1 11:10 • 来自相关话题

毫无疑问,以太坊( ETH )是山寨币的“王者”。以太坊区块链的使用远远超过其他非比特币的加密资产,且其重点关注的表达型智能合约已被其他许多项目效仿。

比特币( BTC )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而那些投资 ETH 的人士通常称其为“数字石油“。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太坊用户认为,以太坊不应该被视为石油,而应被看作货币。

去年愈来愈多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应用程序在以太坊上推出,将以太坊视为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是,ETH 作为货币将被广泛使用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非以太坊代币转账日渐增多
 

追踪以太坊作为货币使用的一个关键有用数据是:以太坊网络上,涉及原生 ETH 代币转账的交易量百分比。






如上图所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转账比 ETH 转账更为普遍。2018 年夏季以来,ERC-20 代币转账基本上与 ETH 转账一样普遍(至少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时间,ERC-20 代币转账更加普遍。

显然,ERC-20 代币标准未制定之前,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只涉及到 ETH,因为当时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新代币并不是特别容易。虽然 2017 年是 ERC-20 代币相关活动疯狂开始的一年,但,早在 2016 年 5 月 28 日(也就是 DAO 代币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第一天),ERC-20 代币转账也出现了一波增长。

根据 Ethplorer ,过去几个月里,Tether USD( USDT )已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非原生代币。以前,USDT 只占比特币日交易量的 5% 左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 USDT 转账不再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 Omni 协议上进行,而是在以太坊上进行。

过去几年里,以太坊还见证了其他一些主要稳定币的推出。举几个例子:Circle 和 Coinbase 推出 USDC 稳定币;Gemini 推出 GUSD;TrustToken 推出 TUSD;Paxos 推出 PAX。

此外,还有 DAI 稳定币,该币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属性。但,DAI 是否具有足够的去中心化水平,避免出现与传统稳定币相同的问题,还有待考量(传统稳定币在银行账户中由法定货币支持)。

不久之后,相比原生 ETH 代币转账,以太坊每天可能会处理更多的稳定币转账。Coin Metrics 数据显示,9 月 9 日以太坊网络处理了 271805 个 ETH 和 178046 个 USDT 的转账交易。就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而言,USDT 交易量几乎是 ETH 的两倍。

根据 Ethplorer 数据,在撰写该文本时,DCS 代币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过去 24 小时里约有 20000 个区块链交易。

 
交易量、交易活动、波动性
 

当然,仅因为 ERC-20 代币在以太坊上活跃,并不能说明 ETH 不能来回转账或被用作货币。也就是说,目前 ETH 每日转账次数与 2017 年 8 月的水平相当。

就 ETH 作为货币而言,以美元计价的调整后交易量往往比简单的交易数更加令人感兴趣。在这个方面,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就转账交易量而言,ETH 现在的转账交易量大致与 2017 年 5 月的水平相当。

应该记住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链上交易量大多都与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关。据 Chainalysis 分析,比特币网络上,90% 的活动都涉及到各交易所之间的转账。

从 Coin Metrics 可以清楚看到 ETH 价格走势(当交易量趋于飙升时)和链上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

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当某种特定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时,衡量其最好的标准是价格波动。Coin Metrics 数据表明,以太坊网络存在期间,ETH 价格波动巨大,从 10% 以上跌至 5% 以下。


比特币是标准

与其他山寨币市场相比,很明显,目前为止,ETH 是比特币最好的选择。但如果 ETH 要想成为货币,那就意味着它必须要与 BTC 展开激烈角逐。

ERC-20 代币的成功使得以太坊链上日交易量超过比特币,但,将其作为货币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比较时,这一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最近,以太坊的每日交易手续费(以美元计)超过比特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一数据更多地并不是为了说明 ETH 作为货币时的潜在使用价值,而是表明访问以太坊网络的需求。ETH 具有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的功能,但用户支付手续费对 USDT 或 Chainlink( LINK )代币进行转账,与 ETH 的实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货币进行比较时,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是看其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交易量及价格波动。尽管 2019 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ETH的价格波动比 BTC 小,但如果 ETH 想要在其他方面与 BTC 竞争,那么仍需加倍努力。

虽然价格可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货币在价值存储或增值能力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反对将 ETH 作为货币使用的观点里,最让人厌烦的一点也许是:以 BTC 计价,目前 ETH 的价格低于 2016 年 3 月的价格,即以太坊网络首次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话虽如此,今年 9 月对 ETH 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这个山寨币对 BTC 表现最好的一个时期。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伙人 Nic Carter 称,像 ETH 这样的山寨币,选择避开成为货币这一焦点,其实是没抓住当年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当 ETH 作为货币,并将其有用性与 BTC 进行比较时,山寨币是否能够克服比特币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及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时的相对稳定性,还尚不清楚。 查看全部
6955cffbc96b.jpg


毫无疑问,以太坊( ETH )是山寨币的“王者”。以太坊区块链的使用远远超过其他非比特币的加密资产,且其重点关注的表达型智能合约已被其他许多项目效仿。

比特币( BTC )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而那些投资 ETH 的人士通常称其为“数字石油“。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太坊用户认为,以太坊不应该被视为石油,而应被看作货币。

去年愈来愈多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应用程序在以太坊上推出,将以太坊视为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是,ETH 作为货币将被广泛使用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非以太坊代币转账日渐增多
 

追踪以太坊作为货币使用的一个关键有用数据是:以太坊网络上,涉及原生 ETH 代币转账的交易量百分比。

20191011105734OR0z.jpeg


如上图所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转账比 ETH 转账更为普遍。2018 年夏季以来,ERC-20 代币转账基本上与 ETH 转账一样普遍(至少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时间,ERC-20 代币转账更加普遍。

显然,ERC-20 代币标准未制定之前,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只涉及到 ETH,因为当时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新代币并不是特别容易。虽然 2017 年是 ERC-20 代币相关活动疯狂开始的一年,但,早在 2016 年 5 月 28 日(也就是 DAO 代币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第一天),ERC-20 代币转账也出现了一波增长。

根据 Ethplorer ,过去几个月里,Tether USD( USDT )已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非原生代币。以前,USDT 只占比特币日交易量的 5% 左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 USDT 转账不再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 Omni 协议上进行,而是在以太坊上进行。

过去几年里,以太坊还见证了其他一些主要稳定币的推出。举几个例子:Circle 和 Coinbase 推出 USDC 稳定币;Gemini 推出 GUSD;TrustToken 推出 TUSD;Paxos 推出 PAX。

此外,还有 DAI 稳定币,该币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属性。但,DAI 是否具有足够的去中心化水平,避免出现与传统稳定币相同的问题,还有待考量(传统稳定币在银行账户中由法定货币支持)。

不久之后,相比原生 ETH 代币转账,以太坊每天可能会处理更多的稳定币转账。Coin Metrics 数据显示,9 月 9 日以太坊网络处理了 271805 个 ETH 和 178046 个 USDT 的转账交易。就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而言,USDT 交易量几乎是 ETH 的两倍。

根据 Ethplorer 数据,在撰写该文本时,DCS 代币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过去 24 小时里约有 20000 个区块链交易。

 
交易量、交易活动、波动性
 

当然,仅因为 ERC-20 代币在以太坊上活跃,并不能说明 ETH 不能来回转账或被用作货币。也就是说,目前 ETH 每日转账次数与 2017 年 8 月的水平相当。

就 ETH 作为货币而言,以美元计价的调整后交易量往往比简单的交易数更加令人感兴趣。在这个方面,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就转账交易量而言,ETH 现在的转账交易量大致与 2017 年 5 月的水平相当。

应该记住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链上交易量大多都与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关。据 Chainalysis 分析,比特币网络上,90% 的活动都涉及到各交易所之间的转账。

从 Coin Metrics 可以清楚看到 ETH 价格走势(当交易量趋于飙升时)和链上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

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当某种特定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时,衡量其最好的标准是价格波动。Coin Metrics 数据表明,以太坊网络存在期间,ETH 价格波动巨大,从 10% 以上跌至 5% 以下。


比特币是标准

与其他山寨币市场相比,很明显,目前为止,ETH 是比特币最好的选择。但如果 ETH 要想成为货币,那就意味着它必须要与 BTC 展开激烈角逐。

ERC-20 代币的成功使得以太坊链上日交易量超过比特币,但,将其作为货币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比较时,这一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最近,以太坊的每日交易手续费(以美元计)超过比特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一数据更多地并不是为了说明 ETH 作为货币时的潜在使用价值,而是表明访问以太坊网络的需求。ETH 具有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的功能,但用户支付手续费对 USDT 或 Chainlink( LINK )代币进行转账,与 ETH 的实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货币进行比较时,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是看其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交易量及价格波动。尽管 2019 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ETH的价格波动比 BTC 小,但如果 ETH 想要在其他方面与 BTC 竞争,那么仍需加倍努力。

虽然价格可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货币在价值存储或增值能力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反对将 ETH 作为货币使用的观点里,最让人厌烦的一点也许是:以 BTC 计价,目前 ETH 的价格低于 2016 年 3 月的价格,即以太坊网络首次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话虽如此,今年 9 月对 ETH 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这个山寨币对 BTC 表现最好的一个时期。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伙人 Nic Carter 称,像 ETH 这样的山寨币,选择避开成为货币这一焦点,其实是没抓住当年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当 ETH 作为货币,并将其有用性与 BTC 进行比较时,山寨币是否能够克服比特币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及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时的相对稳定性,还尚不清楚。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为什么说以太坊和比特币是最重要的两个加密货币

投研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9-19 11:58 • 来自相关话题

文 | Ryan Sean Adams,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Ryan Sean Adams 是以太坊的铁杆粉丝。他曾撰文指出 ETH 被低估,因为他相信 ETH 像货币一样身兼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和账户单位功能于一体——具体可参加链闻之前发表的他的文章「复盘以太坊:只有当 ETH 成为货币,以太坊才能成功」。近日 Ryan Sean Adams 再次撰文,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加密资产,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比特币分叉和以太坊 ICO 衍生出了很多加密资产,我们再也回不到单一加密货币的时代了。我估计,所有资产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代币化」。

不过,哪些资产能积累真正的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把自己持有的加密财富分布在何处。

我们说的「无银行」(bankless)理念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的大部分加密财富都持有(hold)在加密货币中,尤其是加密商品货币(crypto commodity money),即以太坊和比特币。


什么是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指这种资金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其作为商品被使用,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货币被使用——这与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代表货币,或者由政府法规规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品货币:金、银、铜、香烟、贝壳

    代表货币:银行票据、支票、美元(当美元由黄金支持时)

    法定货币: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商品货币与一件普通商品的差别,关键在于货币溢价。一件纯粹的商品单凭实用性而有价值,而一个商品货币,则既作为一种实用性也作为一种货币而拥有价值。超出一件商品的实用价值之上的任何价值,都是货币溢价。

一种商品的货币溢价由以下几种预期合起来驱动:在某个经济体,人们认为这种商品会成为未来的价值存储(SoV)、交易媒介(MoE)和 / 或账户单位(UofA)的合体。这一商品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规模可以很小,比如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规模很大,比如「镀金时代」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之所以有价值,部分源自它在电子产业中的用途,但大部分源自其作为防范法币体系崩溃的对冲手段。黄金的价值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很多人打赌认为,其他人会把它作为存储财富的工具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一个形容词,可能会对理解上述概念有所帮助,即「货币性」。这样看来,黄金的货币性比白银高,白银的货币性又比黄铜高,每种资产其实都位于 「货币性」光谱的某个位置,而货币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

还有许多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理解什么是加密商品货币了:加密商品货币,同时具备实用价值和货币溢价。其中的最佳货币,拥有最高级别的货币性。

(注意:有人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比特币具有实用性,因为它可以用于支付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就是一种实用性。)


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想获得加密资产的潜在增值,笔者推荐一个由三种资产类型组成的加密货币组合:

    货币类押注——这类资产的货币性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是开放式金融的储备货币,比如以太坊(ETH)、比特币(BTC);

    银行类押注——这种资产能够获得开放式金融的银行业层级的增长潜力,包括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比如 MKR、BNB 等;

    稳定币类押注——和法币价值锚定的稳定币,比如 DAI、USDT,主要用于对冲风险并直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使用。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加密货币将会变成某个平行的非主权金融系统(价值数万亿)的基础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系统既能催生一批全新的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又能被后两者所赋能。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能让你触及这个平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层和银行业层,两个层级都有价值增值的最高潜力。

加密货币是我在加密行业里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在加密货币投资组合里,三种资产类型应该各占多少百分比呢?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净资产中有多少投资于加密货币,以及未来收入会有多少会投入其中。之后,你可以决定在三种加密资产类型中如何分配。这两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百分比,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应该放在「货币类押注」里,小部分放到「银行类押注」中,而且只有当你期望在货币押注中获得阿尔法收益时才投 「银行类押注」、「稳定币类押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现金的角色,其目的更多地是对冲其他押注的风险。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点,好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是哪些呢?

答案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看市值排名前十五的加密资产中,哪些具有商品货币的特质:

    BTC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ETH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XRP – 不行,中心化发行,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BCH – 可能可以;

    LTC – 不行,没必要的比特币分叉;

    USDT – 不行,稳定币,不是商品货币;

    EOS – 可能可以,但似乎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其货币溢价;

    BNB – 有些复杂,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XLM - 不行,中心化发行,极少用作货币;

    ALGO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ADA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XMR – 可以,但很难看到它的流动性路径;

    LINK – 不行,不是商品货币;

    LEO – 不行,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TRX – 不行,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货币溢价。



作为唯二的去中心化商品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在上述列表中脱颖而出。只有这两个货币同时拥有流动性、去中心化和银行业层等特性,因而有可能成为加密金融领域里的储备货币。比特币当前正在通过加密银行业不断实现金融化,而以太坊的金融化进程则主要通过货币协议进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加密领域里满足我所设定的好货币要求的资产。当然,未来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我将每季度进行评估。

当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你希望投资组合中选择更具投机性的加密货币,甚至不认可以太坊或比特币具备货币溢价。没关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相应地分配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资产的升值更多地来自商品货币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溢价。所以,货币类押注是你的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是你的长期投资的选择所在,是你运作一个项目的基础资金所在,也是你通往去银行模型的第一站。

请做出你的明智选择。

我的选择是以太坊和比特币。 查看全部
1568862138955854.png


文 | Ryan Sean Adams,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Ryan Sean Adams 是以太坊的铁杆粉丝。他曾撰文指出 ETH 被低估,因为他相信 ETH 像货币一样身兼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和账户单位功能于一体——具体可参加链闻之前发表的他的文章「复盘以太坊:只有当 ETH 成为货币,以太坊才能成功」。近日 Ryan Sean Adams 再次撰文,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加密资产,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比特币分叉和以太坊 ICO 衍生出了很多加密资产,我们再也回不到单一加密货币的时代了。我估计,所有资产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代币化」。

不过,哪些资产能积累真正的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把自己持有的加密财富分布在何处。

我们说的「无银行」(bankless)理念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的大部分加密财富都持有(hold)在加密货币中,尤其是加密商品货币(crypto commodity money),即以太坊和比特币。


什么是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指这种资金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其作为商品被使用,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货币被使用——这与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代表货币,或者由政府法规规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品货币:金、银、铜、香烟、贝壳

    代表货币:银行票据、支票、美元(当美元由黄金支持时)

    法定货币: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商品货币与一件普通商品的差别,关键在于货币溢价。一件纯粹的商品单凭实用性而有价值,而一个商品货币,则既作为一种实用性也作为一种货币而拥有价值。超出一件商品的实用价值之上的任何价值,都是货币溢价。

一种商品的货币溢价由以下几种预期合起来驱动:在某个经济体,人们认为这种商品会成为未来的价值存储(SoV)、交易媒介(MoE)和 / 或账户单位(UofA)的合体。这一商品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规模可以很小,比如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规模很大,比如「镀金时代」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之所以有价值,部分源自它在电子产业中的用途,但大部分源自其作为防范法币体系崩溃的对冲手段。黄金的价值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很多人打赌认为,其他人会把它作为存储财富的工具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一个形容词,可能会对理解上述概念有所帮助,即「货币性」。这样看来,黄金的货币性比白银高,白银的货币性又比黄铜高,每种资产其实都位于 「货币性」光谱的某个位置,而货币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

还有许多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理解什么是加密商品货币了:加密商品货币,同时具备实用价值和货币溢价。其中的最佳货币,拥有最高级别的货币性。

(注意:有人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比特币具有实用性,因为它可以用于支付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就是一种实用性。)


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想获得加密资产的潜在增值,笔者推荐一个由三种资产类型组成的加密货币组合:


    货币类押注——这类资产的货币性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是开放式金融的储备货币,比如以太坊(ETH)、比特币(BTC);

    银行类押注——这种资产能够获得开放式金融的银行业层级的增长潜力,包括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比如 MKR、BNB 等;

    稳定币类押注——和法币价值锚定的稳定币,比如 DAI、USDT,主要用于对冲风险并直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使用。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加密货币将会变成某个平行的非主权金融系统(价值数万亿)的基础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系统既能催生一批全新的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又能被后两者所赋能。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能让你触及这个平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层和银行业层,两个层级都有价值增值的最高潜力。

加密货币是我在加密行业里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在加密货币投资组合里,三种资产类型应该各占多少百分比呢?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净资产中有多少投资于加密货币,以及未来收入会有多少会投入其中。之后,你可以决定在三种加密资产类型中如何分配。这两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百分比,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应该放在「货币类押注」里,小部分放到「银行类押注」中,而且只有当你期望在货币押注中获得阿尔法收益时才投 「银行类押注」、「稳定币类押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现金的角色,其目的更多地是对冲其他押注的风险。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点,好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是哪些呢?

答案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看市值排名前十五的加密资产中,哪些具有商品货币的特质:


    BTC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ETH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XRP – 不行,中心化发行,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BCH – 可能可以;

    LTC – 不行,没必要的比特币分叉;

    USDT – 不行,稳定币,不是商品货币;

    EOS – 可能可以,但似乎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其货币溢价;

    BNB – 有些复杂,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XLM - 不行,中心化发行,极少用作货币;

    ALGO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ADA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XMR – 可以,但很难看到它的流动性路径;

    LINK – 不行,不是商品货币;

    LEO – 不行,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TRX – 不行,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货币溢价。




作为唯二的去中心化商品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在上述列表中脱颖而出。只有这两个货币同时拥有流动性、去中心化和银行业层等特性,因而有可能成为加密金融领域里的储备货币。比特币当前正在通过加密银行业不断实现金融化,而以太坊的金融化进程则主要通过货币协议进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加密领域里满足我所设定的好货币要求的资产。当然,未来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我将每季度进行评估。

当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你希望投资组合中选择更具投机性的加密货币,甚至不认可以太坊或比特币具备货币溢价。没关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相应地分配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资产的升值更多地来自商品货币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溢价。所以,货币类押注是你的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是你的长期投资的选择所在,是你运作一个项目的基础资金所在,也是你通往去银行模型的第一站。

请做出你的明智选择。

我的选择是以太坊和比特币。

投资的未来:选“新常态”还是“新范式”?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8-12 17:13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为应该抓住未来范式转移下的机会。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HQ”翻译。



从2020年初开始,世界各地的利率趋于零,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这可能是一个年轻投资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抓住胡萝卜,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价投资房地产、债券或股票市场,或是进入另外一个基本上不受债务扭曲影响的市场?它能抓住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的范式转移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低利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操作房地产、债券和股票价格的,以及如何在投资加密货币市场时减轻被操纵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尽管国内数据相对强劲,但我们仍然相信降息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一步降息。

官方说降息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但事实上,可以有许多角度来分析,尤其是美国总统要求美元贬值来保持竞争力,使得美国更容易继续为赤字融资,这也可能让美国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出于控制经济通胀和就业的“正当理由”来调整利率,就意味着要抬高资产价格或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本来永远不应该发生!这就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世界各地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

量化宽松(从债权人到债务人的财富转移)创造的驱动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期间首次引入后,被称为“新常态(the new normal)”,如果选择维持原来的经济态势,那么未来几十年来会出现更多相同的情况,就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一样。

 
反向投资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媒体都把比特币称为“金融业的怪物”,它们这样描述加密货币市场:它被潜伏在浅层市场的“巨鲸”(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通常是早期玩家和投资者)所操纵。相反地,作为顺从的普通公民,散户投资者本应该相信那些维持传统市场运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而现在这个传统市场与庞氏骗局难以区分。

也许是由于货币操纵的意图正慢慢被揭示,比特币也开始显现其诞生的初衷:一个远离传统市场操纵的避风港。






新常态?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前的一个多月里,BLX全球比特币价格一直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

自从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25%以来,比特币上涨了约10%。此次价格走势落后于其他避险资产,如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些资产都受到了冲击,虽然幅度不大。

虽然比特币远不是完美的,但与许多其他市场相比,它看起来仍然像是洗衣房里一堆脏衣服中最干净的那件衬衫。

 
财富大转移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布鲁塞尔,这些国家的央行正迅速转向金融抑制的货币政策,将利率和债券利率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是负利率,这将导致财富从债权人(储户)转移到债务人(借款人)身上。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认为,通过观察债务和信贷的持有者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范式转移。

 “通过观察谁拥有什么资产和负债,询问自己央行最需要帮助的是谁,并考虑到他们拥有的工具,找出他们最有可能的操作,你可以得到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就是“范式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






美国公司债创历史新高,约为15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上图),美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占GDP的4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这个数字接近75%)。全球范围内有近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企业债和国债),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刚好高于零。






美国AAA公司借贷利率(蓝线)接近历史低点,为3.2%,而信用卡利率刚刚超过纪录高点,为15.1%。
由于借贷利率如此之低,公司债务(在美国股票回购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卡消费贷款也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在企业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稳步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尽管私人部门一直在减轻债务,但企业部门却一直在狼吞虎咽,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从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回购了大部分政府债务以来,对收购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反应。

基尼系数,左轴,介于0(完全相等)和1之间。






低利率带来的美国财富转移,可以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反映出来。基尼指数(The Gini Index),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呈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利率下降时,它会提高富人拥有资产的价格,并扩大贫富差距。

 
负利率:公开市场
 

欧洲有超过40%(即1.4万亿欧元)的公司债券现在的收益率为负,超过50%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实际上,这相当于借钱还能获得收益。

这些负收益率改变了债券的性质。一般来说,政府或公司会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间(通常在2年、5年、10年、20年或30年之间)每年向债权人支付正收益,当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差,债券收益越高,以补偿风险。反之亦然。

但如果安全的主权债券不能提供正收益率,而高风险的公司收益率也只是稍微高一点,那么它们实际上就不再是固定收益工具。债券已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工具,代表着央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转移资金。

为了使其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本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国家。其目标是使经济(而非资产)保持通胀,但在经历了20多年的负利率和零利率之后,这个国家仍然处于通货紧缩,尽管很奇怪,但经济也没有停滞不前。

 
房产市场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楼市,因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外国资金流入而遭到扭曲,将房价推高至平均收入的数倍,超过了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今年首次降息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业(新西兰超过60%)向房地产市场暴露了严重的风险敞口,两国的主要银行都拥有相同的母公司(四大银行the Big Four banks)。





新西兰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82(高度相关),来源:Steve Keen教授


这两个国家的利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和1.25%,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紧急水平,今年可能还有2次进一步降息。RBA和RBNZ都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而加拿大央行(Canadian Central Bank)却逆势而上,从全球金融危机(GFC)历史低点上调利率至1.75%。





澳大利亚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6,来源:Steve Keen教授


金融宣传
 

首次购房者往往会被鼓励用10万美元、以5:1的杠杆去贷款买房,他们缺乏经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受媒体、房地产经纪人、开发商的影响,并被利率、债务增长率、以及离岸资本流动所操纵。

尽管出现了十年的警告信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最近才出台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外国投资者政策,以抵御来自国外投机者和洗钱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海外资本流动提供了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流动性。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海外买家数量。来源: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去年年底,新西兰提出立法,首次要求非本国公民需要申请才能购买房产。此后,按照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9前三个月海外买家的数量下降了81%。

类似的是,自从推出“空屋房产税”来抵御外国投机者以来,温哥华5月份的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了90%。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贵的市场之一,房价几乎是平均收入的9倍。随着海外买家禁令的出台,尤其是在高端房屋市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屋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





针对首次购房者的三则广告,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同一个公交候车亭的同一家银行。语言和意象公开操控人们的情绪。来源:The author


为了减缓楼市顶端和底端价格之间价差的缩小的速度,商业银行开始了称为“金融宣传”的活动,以吸引首次购房者进入楼市,提高销售量,重新树立市场信心。随着新西兰信贷增长放缓,银行利用史上最低利率的诱饵,纷纷推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和优惠。

尽管新西兰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住房短缺危机,尤其是在奥克兰,但事实恰恰相反:住房库存积压创先历史记录,建筑许可也处于历史高位。






S&P/Case-Shiller 20个美国城市综合房价指数,目前远高于次贷时代的历史高点。

此外,当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远远高于之前次贷危机的历史高点。而次贷危机时的房价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新型爱尔兰房产危机
 

要想了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爱尔兰在“凯尔特虎(Celtic Tiger)”建筑热潮(2000-2007年)前后的情况。

凯尔特虎(Celtic Tiger)泡沫破裂后,在全国,尤其是在都柏林,留下了数万栋未完工的房屋和公寓。在全球金融危机、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后,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不良资产,包括都柏林的许多地产板块。他们在之前未完成的项目上埋伏上好几年,等待着价格和租金回升,然后慢慢地向市场上释放供应。





爱尔兰无家可归的总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10000人,来源Focus.ie


爱尔兰从房地产繁荣和萧条的冲击中恢复十年后,发现面临着另一种类型的住房危机——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首都都柏林,将房地产竞争和租金推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新高水平,并造成房价历史新高。仅在2018年,都柏林就有近1000个家庭无家可归。

仅在2018年,就有11亿欧元的资金投入了爱尔兰将近3000处住宅物业,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近30%。

 
股票市场
 

正如在零利率时代,央行是政府债的最大持有者一样,美国公司也成为了股市中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股票)。






通过量化宽松向企业注入的大部分廉价信贷都被用于购买股票,导致非金融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

注入公司的大多数廉价信贷量化宽松,被用于公司回购股票,这也导致公司成为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股东或“巨鲸”。早在1982年,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是违法的,但在里根政府放松管制的时代,这种做法被逆转了。股票回购导致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

从2007年到201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61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利润不是投入再生产中,而是进行股票回购,金额达到4万亿美元,占总利润的54%。同时,CEO的年平均薪酬翻了一番。股票回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虽然它提高了每股收益(EPS),甚至公司收益实际是下降的。因此,回购也被描述为合法的市场操纵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波动性,不仅仅是与平均值的差异,还有波动性和风险在股票市场中是如何被掩盖的。

 
波动性掩盖风险
 

比特币和加密资产能够被识别的风险总是归因于它们的高波动性。由于金融业界使用回溯VaR(风险价值)指标(将高波动性等同于高风险)来衡量风险,因此,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喜欢加密资产。这是错误的负指标吗?






Bitmex的历史波动性指数(BVOL)今年已上涨48%,而标准普尔隐形波动性指数(VIX)的跌幅几乎相同,仅略高于历史低点。

做空VIX是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交易策略,甚至有专门面向散户交易员的ETF,这实际上人为地抑制了VIX,使得VIX为13.9,比其长期平均值18.3低两个以上的标准差。然而,这种低波动性可能掩盖了风险。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或长期的低波动反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和风险,从而导致危机。该假说最近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的实证研究支持:

     “波动性水平不是能够反映危机的良好指标,但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波动性却是。低波动性增加了银行危机的可能性,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危机都很重要,而任何形式的波动性似乎都不能解释货币危机。”


不可否认,与股票市场(市场规模越小,波动性越大)相比,加密货币是一种更具波动性的资产类别,但与全球股票市场、甚至以私人债、公司债和股票回购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不同,加密货币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即将到来的市场投降的迹象。






Sharpe Ratio比率反映资产除以其波动性的回报。比率越高,风险回报越高。

Sharpe Ratio是投资密切关注的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风险回报率,根据该指标,比特币从2012年以来的表现优于FANG股票(蓝狐笔记注:FANG指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科技巨头),跟Facebook相比,这些年来波动性起伏,比特币已经产生高两倍的风险回报。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源性质显示了钱包交易及其背后交易者的透明度。






前10位最富有的比特币地址中,有6个是来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钱包,它们总共占流通比特币总数的4%左右。

关注“加密巨鲸”(其中许多是早期使用者或启动该项目的开发者)如何推动市场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最富有的10个比特币钱包中,有6个属于全球性交易所,可能还有更多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商,如Cumberland,当然目前还未被确认。

散户投资者(不管是不是交易员)经常被主流说法所操控,即:比特币和其他市场被操纵、这是一个可能归零的庞氏骗局等等。与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相比,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是以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为基础的,只要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债务无限期还本付息的速度快,并且是GDP指数级增长,进入系统的新债务就可以偿还之前的未偿债务。

 
如何降低加密市场的风险
 

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

尽管价格发现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众所周知,加密资产在不同加密交易所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尽管它们已经聚合),这往往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但实际上普通交易员或投资者很难找到真正的资产价格。

到目前为止,从传统市场来的散户投资者寻求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差价合约(CFD)平台(如CMC Markets、eToro和Plus500)填补了这一需求。然而,人们不应该投资于CFD或做市商平台,交易员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交易加密CFD。

这些平台创建了市场,通过将交易双方带到客户交易记录中,从而提供流动性。这种有争议的商业模式,当客户在交易中亏损时,交易所可能会获利,因此存在一种动机——“猎杀止损(stop hunting)”,即清算其帐面上可见的客户头寸。(蓝狐笔记HQ注:交易商和交易者处于对立的立场,因此交易商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利润,通过后台操纵价格波动,达到交易者止损线,英文称之为Stop Loss Hunting)

做市商是最受欢迎的散户交易员/投资者平台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低手续费、小差价和大多数产品。法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在考虑禁止CFD产品,这为非做市经纪商(又称直通式处理器,straight-through-processors)创造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通过建立可信的第三方指数和加密定价数据,是在传统经纪人与新客户之间架起桥梁的关键一步,投资组合和资金经理能够建立和知晓其加密资产的风险状况,正如MSCI对新兴市场资产所做的那样。

 
自检索平台:利益冲突
 

对于加密散户投资者/交易员来说,他们关心的一个主要波动是,价格往往会因止损和账户流失而出现缺口。

Bitmex是一家开创100倍期货合约而闻名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最近成为美国监管机构重点调查的对象,Bitmex因将散户投资者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中而受到批评。Bitmex是一家做市商,曾经有客户抱怨平台“猎杀止损”。

做市商平台的利益冲突包括:

(i)自我定价以及自我索引

随着交易所设定参考价格、提供流动性,增加了内部操纵单一资产现货价格和交易量的机会。

(ii)猎杀止损造成的损失

由于交易所把所有的订单都记在账上,它也知道交易者止损时的价格,做市商们因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而饱受诟病

(iii)使用自有参考价格的自索引产品

引发关于客户纠纷的透明度、操纵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减少对客户和经纪人的操纵
 

最近,以太坊在交易所之间遭遇了一次价格闪崩,原因是Bitstamp交易所上有个超大订单,价格在几分钟内从270美元降到190美元,这不仅抹掉了Bitstamp的客户头寸,也抹掉了Bitmex、Kraken、Gemini和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的客户头寸。

使用由欧盟基准监管机构(EU Benchmarks Regulation)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验证的独立第三方指数,可以为交易所和客户提供更公平、更稳定的单一资产定价方案。






与最受信任的交易所的总流动性指数相比,五家交易所的以太坊价格,在暴跌期间,价格差异有所下降。

当Bitstamp有抛售ETH的大量卖单时,使用BNC的以太坊流动指数价格(ELX)可以保护交易员止损,尤其是在Bitmex和Bitstamp上。LX系列指数通过计算比特币、Ripple和以太坊的“公平全球价格”,将全球六大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的交易量和价格加在一起,按订单深度加权。它还能量化和过滤虚假交易量。

ETF提供商更倾向于通过创建自己的指数,来降低第三方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手续费。然而,这一基准设置引发了与欧盟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包括前期指数变动或篡改ETF的净资产价值等。目前,某些CFD交易所(如CMC)也提供自索引加密产品。

更好的选择是,投资于加密资产和传统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将使用同一个平台,该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处理订单,并使用一个独立的价格和指数提供商,但这些平台的知名度较低(更不是足球和橄榄球运动衫的主要赞助商),也无法提供同样丰富的交易产品或工具。

 
结论
 

对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一代来说,下一个十年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起来更像是全球联动的市场操作之中,我们要么参与,要么抵制,并尝试另外的选择——数字资产市场。

我们仍然处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早期,在理想情况下会不会不存在隐藏力量?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即使这些隐藏力量存在,跟拥有万亿美元的基金经理或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竞争,哪个存在更大的风险?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查看全部
investment-portfolio-document.jpg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为应该抓住未来范式转移下的机会。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HQ”翻译。




从2020年初开始,世界各地的利率趋于零,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这可能是一个年轻投资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抓住胡萝卜,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价投资房地产、债券或股票市场,或是进入另外一个基本上不受债务扭曲影响的市场?它能抓住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的范式转移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低利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操作房地产、债券和股票价格的,以及如何在投资加密货币市场时减轻被操纵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尽管国内数据相对强劲,但我们仍然相信降息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一步降息。

官方说降息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但事实上,可以有许多角度来分析,尤其是美国总统要求美元贬值来保持竞争力,使得美国更容易继续为赤字融资,这也可能让美国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出于控制经济通胀和就业的“正当理由”来调整利率,就意味着要抬高资产价格或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本来永远不应该发生!这就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世界各地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

量化宽松(从债权人到债务人的财富转移)创造的驱动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期间首次引入后,被称为“新常态(the new normal)”,如果选择维持原来的经济态势,那么未来几十年来会出现更多相同的情况,就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一样。

 
反向投资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媒体都把比特币称为“金融业的怪物”,它们这样描述加密货币市场:它被潜伏在浅层市场的“巨鲸”(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通常是早期玩家和投资者)所操纵。相反地,作为顺从的普通公民,散户投资者本应该相信那些维持传统市场运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而现在这个传统市场与庞氏骗局难以区分。

也许是由于货币操纵的意图正慢慢被揭示,比特币也开始显现其诞生的初衷:一个远离传统市场操纵的避风港。

20190812163528Xa2A.jpeg


新常态?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前的一个多月里,BLX全球比特币价格一直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

自从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25%以来,比特币上涨了约10%。此次价格走势落后于其他避险资产,如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些资产都受到了冲击,虽然幅度不大。

虽然比特币远不是完美的,但与许多其他市场相比,它看起来仍然像是洗衣房里一堆脏衣服中最干净的那件衬衫。

 
财富大转移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布鲁塞尔,这些国家的央行正迅速转向金融抑制的货币政策,将利率和债券利率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是负利率,这将导致财富从债权人(储户)转移到债务人(借款人)身上。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认为,通过观察债务和信贷的持有者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范式转移。

 “通过观察谁拥有什么资产和负债,询问自己央行最需要帮助的是谁,并考虑到他们拥有的工具,找出他们最有可能的操作,你可以得到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就是“范式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

201908121635294Ufk.jpeg


美国公司债创历史新高,约为15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上图),美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占GDP的4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这个数字接近75%)。全球范围内有近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企业债和国债),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刚好高于零。

20190812163529MJZY.jpeg


美国AAA公司借贷利率(蓝线)接近历史低点,为3.2%,而信用卡利率刚刚超过纪录高点,为15.1%。
由于借贷利率如此之低,公司债务(在美国股票回购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卡消费贷款也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在企业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稳步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尽管私人部门一直在减轻债务,但企业部门却一直在狼吞虎咽,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从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回购了大部分政府债务以来,对收购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反应。

基尼系数,左轴,介于0(完全相等)和1之间。

20190812163530leKH.jpeg


低利率带来的美国财富转移,可以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反映出来。基尼指数(The Gini Index),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呈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利率下降时,它会提高富人拥有资产的价格,并扩大贫富差距。

 
负利率:公开市场
 

欧洲有超过40%(即1.4万亿欧元)的公司债券现在的收益率为负,超过50%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实际上,这相当于借钱还能获得收益。

这些负收益率改变了债券的性质。一般来说,政府或公司会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间(通常在2年、5年、10年、20年或30年之间)每年向债权人支付正收益,当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差,债券收益越高,以补偿风险。反之亦然。

但如果安全的主权债券不能提供正收益率,而高风险的公司收益率也只是稍微高一点,那么它们实际上就不再是固定收益工具。债券已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工具,代表着央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转移资金。

为了使其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本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国家。其目标是使经济(而非资产)保持通胀,但在经历了20多年的负利率和零利率之后,这个国家仍然处于通货紧缩,尽管很奇怪,但经济也没有停滞不前。

 
房产市场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楼市,因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外国资金流入而遭到扭曲,将房价推高至平均收入的数倍,超过了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今年首次降息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业(新西兰超过60%)向房地产市场暴露了严重的风险敞口,两国的主要银行都拥有相同的母公司(四大银行the Big Four banks)。

20190812163530hpVj.jpeg

新西兰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82(高度相关),来源:Steve Keen教授


这两个国家的利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和1.25%,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紧急水平,今年可能还有2次进一步降息。RBA和RBNZ都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而加拿大央行(Canadian Central Bank)却逆势而上,从全球金融危机(GFC)历史低点上调利率至1.75%。

20190812163531ijnS.jpeg

澳大利亚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6,来源:Steve Keen教授


金融宣传
 

首次购房者往往会被鼓励用10万美元、以5:1的杠杆去贷款买房,他们缺乏经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受媒体、房地产经纪人、开发商的影响,并被利率、债务增长率、以及离岸资本流动所操纵。

尽管出现了十年的警告信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最近才出台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外国投资者政策,以抵御来自国外投机者和洗钱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海外资本流动提供了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流动性。

20190812163531Pvk2.jpeg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海外买家数量。来源: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去年年底,新西兰提出立法,首次要求非本国公民需要申请才能购买房产。此后,按照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9前三个月海外买家的数量下降了81%。

类似的是,自从推出“空屋房产税”来抵御外国投机者以来,温哥华5月份的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了90%。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贵的市场之一,房价几乎是平均收入的9倍。随着海外买家禁令的出台,尤其是在高端房屋市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屋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

20190812163532Wrby.jpeg

针对首次购房者的三则广告,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同一个公交候车亭的同一家银行。语言和意象公开操控人们的情绪。来源:The author


为了减缓楼市顶端和底端价格之间价差的缩小的速度,商业银行开始了称为“金融宣传”的活动,以吸引首次购房者进入楼市,提高销售量,重新树立市场信心。随着新西兰信贷增长放缓,银行利用史上最低利率的诱饵,纷纷推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和优惠。

尽管新西兰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住房短缺危机,尤其是在奥克兰,但事实恰恰相反:住房库存积压创先历史记录,建筑许可也处于历史高位。

20190812163532hOX1.jpeg


S&P/Case-Shiller 20个美国城市综合房价指数,目前远高于次贷时代的历史高点。

此外,当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远远高于之前次贷危机的历史高点。而次贷危机时的房价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新型爱尔兰房产危机
 

要想了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爱尔兰在“凯尔特虎(Celtic Tiger)”建筑热潮(2000-2007年)前后的情况。

凯尔特虎(Celtic Tiger)泡沫破裂后,在全国,尤其是在都柏林,留下了数万栋未完工的房屋和公寓。在全球金融危机、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后,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不良资产,包括都柏林的许多地产板块。他们在之前未完成的项目上埋伏上好几年,等待着价格和租金回升,然后慢慢地向市场上释放供应。

20190812163533RXQ9.jpeg

爱尔兰无家可归的总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10000人,来源Focus.ie


爱尔兰从房地产繁荣和萧条的冲击中恢复十年后,发现面临着另一种类型的住房危机——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首都都柏林,将房地产竞争和租金推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新高水平,并造成房价历史新高。仅在2018年,都柏林就有近1000个家庭无家可归。

仅在2018年,就有11亿欧元的资金投入了爱尔兰将近3000处住宅物业,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近30%。

 
股票市场
 

正如在零利率时代,央行是政府债的最大持有者一样,美国公司也成为了股市中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股票)。

20190812163533eqzM.jpeg


通过量化宽松向企业注入的大部分廉价信贷都被用于购买股票,导致非金融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

注入公司的大多数廉价信贷量化宽松,被用于公司回购股票,这也导致公司成为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股东或“巨鲸”。早在1982年,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是违法的,但在里根政府放松管制的时代,这种做法被逆转了。股票回购导致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

从2007年到201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61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利润不是投入再生产中,而是进行股票回购,金额达到4万亿美元,占总利润的54%。同时,CEO的年平均薪酬翻了一番。股票回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虽然它提高了每股收益(EPS),甚至公司收益实际是下降的。因此,回购也被描述为合法的市场操纵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波动性,不仅仅是与平均值的差异,还有波动性和风险在股票市场中是如何被掩盖的。

 
波动性掩盖风险
 

比特币和加密资产能够被识别的风险总是归因于它们的高波动性。由于金融业界使用回溯VaR(风险价值)指标(将高波动性等同于高风险)来衡量风险,因此,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喜欢加密资产。这是错误的负指标吗?

20190812163534PA76.jpeg


Bitmex的历史波动性指数(BVOL)今年已上涨48%,而标准普尔隐形波动性指数(VIX)的跌幅几乎相同,仅略高于历史低点。

做空VIX是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交易策略,甚至有专门面向散户交易员的ETF,这实际上人为地抑制了VIX,使得VIX为13.9,比其长期平均值18.3低两个以上的标准差。然而,这种低波动性可能掩盖了风险。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或长期的低波动反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和风险,从而导致危机。该假说最近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的实证研究支持:


     “波动性水平不是能够反映危机的良好指标,但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波动性却是。低波动性增加了银行危机的可能性,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危机都很重要,而任何形式的波动性似乎都不能解释货币危机。”



不可否认,与股票市场(市场规模越小,波动性越大)相比,加密货币是一种更具波动性的资产类别,但与全球股票市场、甚至以私人债、公司债和股票回购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不同,加密货币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即将到来的市场投降的迹象。

20190812163535jZOg.jpeg


Sharpe Ratio比率反映资产除以其波动性的回报。比率越高,风险回报越高。

Sharpe Ratio是投资密切关注的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风险回报率,根据该指标,比特币从2012年以来的表现优于FANG股票(蓝狐笔记注:FANG指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科技巨头),跟Facebook相比,这些年来波动性起伏,比特币已经产生高两倍的风险回报。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源性质显示了钱包交易及其背后交易者的透明度。

20190812163535D5C6.jpeg


前10位最富有的比特币地址中,有6个是来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钱包,它们总共占流通比特币总数的4%左右。

关注“加密巨鲸”(其中许多是早期使用者或启动该项目的开发者)如何推动市场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最富有的10个比特币钱包中,有6个属于全球性交易所,可能还有更多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商,如Cumberland,当然目前还未被确认。

散户投资者(不管是不是交易员)经常被主流说法所操控,即:比特币和其他市场被操纵、这是一个可能归零的庞氏骗局等等。与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相比,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是以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为基础的,只要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债务无限期还本付息的速度快,并且是GDP指数级增长,进入系统的新债务就可以偿还之前的未偿债务。

 
如何降低加密市场的风险
 

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

尽管价格发现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众所周知,加密资产在不同加密交易所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尽管它们已经聚合),这往往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但实际上普通交易员或投资者很难找到真正的资产价格。

到目前为止,从传统市场来的散户投资者寻求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差价合约(CFD)平台(如CMC Markets、eToro和Plus500)填补了这一需求。然而,人们不应该投资于CFD或做市商平台,交易员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交易加密CFD。

这些平台创建了市场,通过将交易双方带到客户交易记录中,从而提供流动性。这种有争议的商业模式,当客户在交易中亏损时,交易所可能会获利,因此存在一种动机——“猎杀止损(stop hunting)”,即清算其帐面上可见的客户头寸。(蓝狐笔记HQ注:交易商和交易者处于对立的立场,因此交易商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利润,通过后台操纵价格波动,达到交易者止损线,英文称之为Stop Loss Hunting)

做市商是最受欢迎的散户交易员/投资者平台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低手续费、小差价和大多数产品。法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在考虑禁止CFD产品,这为非做市经纪商(又称直通式处理器,straight-through-processors)创造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通过建立可信的第三方指数和加密定价数据,是在传统经纪人与新客户之间架起桥梁的关键一步,投资组合和资金经理能够建立和知晓其加密资产的风险状况,正如MSCI对新兴市场资产所做的那样。

 
自检索平台:利益冲突
 

对于加密散户投资者/交易员来说,他们关心的一个主要波动是,价格往往会因止损和账户流失而出现缺口。

Bitmex是一家开创100倍期货合约而闻名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最近成为美国监管机构重点调查的对象,Bitmex因将散户投资者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中而受到批评。Bitmex是一家做市商,曾经有客户抱怨平台“猎杀止损”。

做市商平台的利益冲突包括:

(i)自我定价以及自我索引

随着交易所设定参考价格、提供流动性,增加了内部操纵单一资产现货价格和交易量的机会。

(ii)猎杀止损造成的损失

由于交易所把所有的订单都记在账上,它也知道交易者止损时的价格,做市商们因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而饱受诟病

(iii)使用自有参考价格的自索引产品

引发关于客户纠纷的透明度、操纵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减少对客户和经纪人的操纵
 

最近,以太坊在交易所之间遭遇了一次价格闪崩,原因是Bitstamp交易所上有个超大订单,价格在几分钟内从270美元降到190美元,这不仅抹掉了Bitstamp的客户头寸,也抹掉了Bitmex、Kraken、Gemini和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的客户头寸。

使用由欧盟基准监管机构(EU Benchmarks Regulation)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验证的独立第三方指数,可以为交易所和客户提供更公平、更稳定的单一资产定价方案。

20190812163535xQad.jpeg


与最受信任的交易所的总流动性指数相比,五家交易所的以太坊价格,在暴跌期间,价格差异有所下降。

当Bitstamp有抛售ETH的大量卖单时,使用BNC的以太坊流动指数价格(ELX)可以保护交易员止损,尤其是在Bitmex和Bitstamp上。LX系列指数通过计算比特币、Ripple和以太坊的“公平全球价格”,将全球六大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的交易量和价格加在一起,按订单深度加权。它还能量化和过滤虚假交易量。

ETF提供商更倾向于通过创建自己的指数,来降低第三方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手续费。然而,这一基准设置引发了与欧盟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包括前期指数变动或篡改ETF的净资产价值等。目前,某些CFD交易所(如CMC)也提供自索引加密产品。

更好的选择是,投资于加密资产和传统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将使用同一个平台,该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处理订单,并使用一个独立的价格和指数提供商,但这些平台的知名度较低(更不是足球和橄榄球运动衫的主要赞助商),也无法提供同样丰富的交易产品或工具。

 
结论
 

对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一代来说,下一个十年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起来更像是全球联动的市场操作之中,我们要么参与,要么抵制,并尝试另外的选择——数字资产市场。

我们仍然处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早期,在理想情况下会不会不存在隐藏力量?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即使这些隐藏力量存在,跟拥有万亿美元的基金经理或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竞争,哪个存在更大的风险?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万字报告:直击 Libra 听证会, 解析美参众两院立场与监管思路

攻略leeks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9 12:58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前言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这让主流社会对加密数字货币有了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对 Libra 在数据隐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担忧。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首先迎来了美国监管机构们的质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 7 月 16 日主要就 Libra 数据隐私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紧接着,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U.S.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也在 7 月 17 日针对 Libra 的运营方式和和其对美国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举办了听证会。

两场听证会上,议员们就 Libra 的监管归属如何界定、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细节和是否存在垄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并表达了对 Libra 项目在监管、安全和垄断等方面的担忧,且对 Facebook 的信用都持怀疑态度,当然也有部分议员表达了对 Libra 商业模式创新上的赞赏和肯定,认为 Libra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监管机构不能由于自身的制度缺位和不清晰而扼杀创新。

这两场听证会不管是对 Libra,对监管者,还是对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意义重大,是推动监管机构认知数字货币、认知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区块链行业朝着合规方向加速发展。火币研究院详细剖析了参众两院在面对 Libra 项目上各自的立场异同,以及由此释放出来的监管思路。本文主要就参众两院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解读,包括如何满足多国监管、寡头机构如何做到数据隐私、Libra 数字货币的性质、Libra 的安全性、Libra 在金融层面的稳定性以及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动机等话题。

此外,在深入解读开始前将先为大家介绍听证会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听证人马库斯的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后文做好铺垫。


1. 美国国会听证会背景分析


1.1 听证会背景

本次 Libra 的听证会先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是美国国会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致力于通过协商、辩论和妥协,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的机制。美国就某一重大的社会争议问题,在判定其是否合法或违法之前,通常都会先举行听证会听取和审议正反双方或者事件主角的辩解。因此,听证会仅仅只是听证委员会听取听证人的辩解,并根据听证人的说辞进行质疑和提问,不代表参与听证会的人、公司或涉及议题就已触犯相关法律。

本次听证会主要针对 Libra 项目性质的定义、监管以及如何应对 Libra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隐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若经会议讨论后认定 Libra 未来会在以上方面带来较大风险、且难以进行控制,则会采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强力监管或直接叫停,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若对 Libra 的监管判定适用于现有法律,国会将要求 Libra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运行,包括用户数据隐私、KYC、AML 等都需满足现有监管框架;第二,若现有法律无法支持对 Libra 进行全面监管,则国会将要起草新的相关法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1.2 立法流程

如果美国国会想制定一个适用于 Libra 的新法案,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立法草案,需先获得委员会内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如果多数人不同意,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如果多数人同意了,那这项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第二步,众议院全院就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但是,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样就需要参众两院进行反复的磋商协调直至参众两院达成一致。第三步,假如这项立法草案经过参众两院的一致同意并在两院都得到通过,那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最终成为法律。


1.3 听证会前美国政界动态

听证会在即,美国各界纷纷表达了其对 Libra 的看法,对于这种跨国性金融模式、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以及可能影响的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家不免担忧。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诸多机构、政要和意见人士纷纷对 Libra 在数据安全性、金融稳定性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为参、众两院听证会的召开铺垫了基调,增加了群众的讨论热情。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Maxine Waters 甚至在 Libra 白皮书公布当天就公开要求 Libra 暂停项目研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也就其关心的问题给 Facebook 写信质询,Libra 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于 7 月 8 日已回信答复,表达了 Libra 希望接受适当的反洗钱监督和检查,并接受适当的政府监管的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多次表达对 Libra 的看法,声称「Libra 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担忧,涉及到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都是应该彻底公开解决的问题。若 Facebook 不能回答 Libra 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并获得普遍的满意,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彻底和仔细地加以解决,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美联储也在和 Libra 项目组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几个月前就会见了 Libra 项目相关代表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且也正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和世界各地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可见美联储对该项目的谨慎和重视。

7 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Twitter 上表示其对加密货币的担忧,并且声称如果 Libra 的项目要推进将需满足美国银行业的监管。

7 月 12 日,一份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讨论草案《让科技巨头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提前曝光,该草案意欲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不允许其设立、持有或运营可广泛使用、交换或储存的数字资产」。根据该草案,所有年利润超过 25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都将在监管范围之内。很显然,该草案是针对 Libra 项目提出的,且赶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曝光,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4 听证人大卫·马库斯简介

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企业家,现任 Facebook 加密货币项目 Libra 的负责人。马库斯曾任支付巨头 Paypal 的总裁,任职期间带领 Paypal 通过推出新产品 Paypal Here 和并购 Braintree 公司,让 Paypal 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随后,在 2014 年离开 Paypal 加入 Facebook,以公司即时通讯副总裁的身份负责 Facebook Messenger 部门业务,并在他的带领下 Facebook Messenger 一年后月活突破 7 亿,安卓下载量超过 10 亿,成为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这让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赞不绝口。此外,2015 年马库斯推出了 Facebook Messanger 的点对点支付平台,让 Messanger 有了支付功能。

除了在 Facebook 任职之外,大卫·马库斯因其出色的能力,也在其他公司以兼职身份任职了重要职位。2017 年 12 月,大卫·马库斯因其在 Paypal 和 Facebook 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数字支付经验,以及作为加密货币早期的投资者和促进者,被任命为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的董事会成员。大卫·马库斯从 2013 年就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因为非常喜欢比特币,以至于曾考虑过从 Paypal 辞职,自己开一家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 任命大卫·马库斯为董事会成员,正是因为看中了其在加密货币的多年积累,以及开发过有效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一手知识和经验。

但是,大卫·马库斯在 2018 年 8 月从 Coinbase 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正在 Facebook 建立新的区块链团队,如果继续待在 Coinbase 董事会,可能会让 Facebook 和 Coinbase 产生利益冲突。随后,2019 年 5 月起,大卫·马库斯就开始担任 Facebook 新设立的区块链部门负责人,并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开始负责 Libra 项目并出任 Facebook 区块链子公司 Colibra 的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让大卫·马库斯担任 Libra 的负责人,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 Paypal 和 Facebook Messanger 上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业务能力让人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加密货币和支付领域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其成为扎克伯格的不二之选。


2. 参众两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听证会前美国政要高层释放的强硬信号为听证会的召开营造了更紧张的氛围,参众两院的代表们也毫不客气地开启了唇枪舌剑的诘问,当然也有议员站出来赞扬了 Libra 项目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议员们态度是有所分化的。此次 Libra 听证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注重点在于「如何监管以及如何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关注重点则在于「Libra 的性质、商业模式,以及其是否有较好的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对这两次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对参众两院两次听证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1 参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1.1 监管新挑战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而其发起的 Libra 项目基金会主体却注册在瑞士,这难免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恐其有逃避监管之嫌,且在 Libra 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也是听证会上议员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马库斯表达了积极接受监管的姿态,表示 Libra 会致力于支持监管者、中央银行和立法者的努力,以确保 Libra 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并且表示 Libra 将会在达到美国的监管要求后才会正式启动。由于 Libra 协会的注册地在瑞士,关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Libra 将会接受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随后 FDPIC 的发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国媒体 CNBC 采访时却表示:「直到今天,我们尚未与 Libra 的发起人交流过。我们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动者,在时机成熟时为我们提供具体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检查我们的法律咨询和监督能力的程度」。而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以及在非法跨境资产交易的情况下 Libra 将遵守哪个国家法律来保护用户的问题上,马库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马库斯在目前的状态下也的确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对于 Libra 这种新兴的去中心化跨国金融组织,监管层是缺乏监管经验的,也没有案例可寻;另一方面,Libra 只是提供基础网络运营,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其业务模式会各不相同,这些应用的开发方需要独立去迎合各国的监管需求,Libra 无法为每一个应用去谋求合规。

不论 Libra 项目成功与否,Libra 事件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变革的认知,推动合规和立法进程。并且可能催生新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专业监管机构诞生,在数字货币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随后的众议院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未来不排除吸纳政府机构成为 Libra 协会成员的可能性,这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案和更多讨论的可能性。若未来多国政府机构入驻 Libra 协会,则 Libra 将变成美国等强主权货币国家在未来占据数字货币时代先机的有利工具。


2.1.2 寡头垄断之下的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是本次参议院听证会发起的主题,但听证会现场却将对该问题的讨论从技术 / 商业解决方案的路径上拉到了对 Facebook 企业本身信用问题的质疑上,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Facebook 这家有泄露用户数据隐私前科的互联网巨头强烈的不信任感。虽然 Facebook 解释到其只是作为 Libra 协会的一个成员单位,在未来不会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 Facebook 作为 Libra 项目的发起人,以及坐拥约 2 亿用户的互联网社交巨头,不免让监管者担心 Facebook 借此会成为一个社交+金融领域的超级寡头, 不仅垄断了用户社交数据还垄断了金融支付等更核心的商业数据。

监管者的担忧不无道理,Facebook 在 Libra 协会虽然只是成员单位,没有实权,但 Libra 网络的钱包 Calibra 是 Facebook 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 Facebook 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 Calibra 很可能成为该网络一个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口。当然,其它机构和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发一个 Calibra 的同类竞品,只是很难竞争的过而已,毕竟 WhatsApp 和 Messenger 的用户体量是一般公司难以超越的。Facebook 在 Libra 项目上的优势确实是难以掩饰的一个事实。

回归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上来,马库斯表示 Calibra 的所有用户都将先获得其所在国家的授权 ID 后才允许注册使用,并且 Calibra 不会将其用户数据直接共享给其母公司 Facebook 以提升其业务,但可以将聚合后的数据提供给 Facebook。此外,Facebook 的数据在用户的同意和授权下也是可以给到 Calibra 的,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等。总之,由于 Calibra 和 Facebook 这种强关联性,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是直接相互流通,也会间接地流通,至于这其中的分寸问题还需要依靠 Facebook 来拿捏。


2.2 众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2.1 Libra 的性质

关于 Libra 的性质,马库斯确切地否定了参议员提出的 Libra 是证券和 ETF 的说法,认为 Libra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 ETF,但是购买 Libra 并不会盈利,它更像是一种商品,而 Facebook 只是将其看做支付工具。很显然,马库斯在有意弱化 Libra 的货币属性,减弱监管层的担忧。但从 Libra 的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其愿景远不止做支付工具和通道,而是要做普惠金融。支付只是其要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在其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础和货币体量之后,基于 Libra 做一下衍生的金融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进一步,当 Libra 拥有的金融属性之后,Libra 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基本职能,Libra 协会或者网络也将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角色,能够产生货币乘数的效应。

尽管马库斯多次表示,Libra 不会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也不会和央行竞争,甚至还会和美联储合作。但按照其现有的方案来说,当其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影响很难。


2.2.2 Libra 安全吗?

听证会上有议员直言若 Libra 被恐怖组织利用或者攻击,那对美国的危害可能堪比 911 事件,并且认为 Libra 是天生适合洗钱的。且先不论议员的言辞是否过于激烈以至于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 Libra 的安全性,是否真如该议员所述。

Libra 的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的,由钱包进行管理,虽然 Calibra 承诺会做用户的 KYC,因此通过 Calibra 钱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监管的,如果有用户傻到用这种途径去洗钱,怕是只会更快地被监管部门控制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Calibra 是可以帮助监管提高效率的。但我们要知道,Libra 是一个开放式的公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并且开发钱包应用,所以 Calibra 拥抱了监管,不代表其它钱包应用也会同样拥抱监管。因此,Libra 确实存在能够洗钱的可能性。当然,普通用户在选择钱包时也会有所考量,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钱包势必难以获得大批用户,并且可能会被节点抵制,这样也从侧面抑制了用 Libra 网络进行洗钱大规模泛滥。

就像马库斯所说的,即使在现有的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里,也是很难杜绝洗钱的行为,Libra 同样也难以杜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它反而能帮助监管者更有效的管理。


2.2.3 Libra 稳定吗?

对 Libra 价值的稳定性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其资产储备池是否稳定的讨论上,马库斯直言 Libra 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有一定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主要来自于其资产储备池中法币资产的波动。为了降低这种波动性,马库斯进一步披露,Libra 的储备池会锚定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这类主流货币,并且美元将占据储备池一半的资产份额。其它货币的占比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由此可以看出,Libra 的管理和发行已不仅仅某一个国家中心化决策的问题,而是多成员国之间协商后的成果。Libra 若未来可以成功,其必然离不开主流国家的支持,而且 Libra 很可能成为国家之间争夺数字货币制高点的博弈平台。

借此,马库斯也多次向国会议员们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新变革,那全世界会有其它的,甚至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发起这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并且占据先机。


2.2.4 Facebook 动机何在

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有议员询问 Facebook 在 Libra 的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二天的众议院听证会又有议员继续追问 Facebook 投入的成本,以及 Facebook 将如何从 Libra 的项目上盈利。问题的本质无非是想知道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根本动机。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马库斯也向议员们披露,Facebook 旗下的 Calibra 钱包项目是有盈利模式的,主要包括两钟,一是 Calibra 提供的支付业务将惠及数十亿人,并且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间接地推动了 Facebook 广告业务的发展;二是 Calibra 钱包将拥有众多的线上和线下商家,Calibra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借贷、理财等金融服务,并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Facebook 的动机很明显,借助 Libra 项目,Facebook 可以在其体系内完善金融闭环,促进整个 Facebook 生态的蓬勃发展。社交+金融的帝国将最终建立。


2.2.5 再议监管

众议院听证会上,议员们再次问及 Libra 声称要满足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为什么至今却未曾和 FDPIC 接触过。马库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 Libra 之所以提前发布白皮书就是为了和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沟通时间。并且众议院上多位议员让马库斯多次表态,Libra 在未满足监管要求前不会发布产品,马库斯就此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关于监管,有议员提出一个由美联储和 SEC 监督的 100 万用户的小型试点计划,马库斯并未就此给出正面回答。

此外,议员们还问道在不同国家如何满足当地国家监管问题,比如说在有货币管制政策的国家 / 地区,Libra 将如何在这类开展业务。马库斯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国一论,Libra 将在不同的国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潜台词是马库斯并没有确认在有货币管制的国家将不会在该国推行 Libra,也就意味着,未来 Libra 很有可能还是会面向中国用户进行某种形式的推广。并且,马库斯也明确表示,Libra 和微信和支付宝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即使中国政府禁止 Libra 进入中国,它也会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并且进行推广。


2.3 参众两院听证会对比

参众两院提起听证会的委员会职能各不相同,一个是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一个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大家对 Libra 的担忧却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当然也都肯定了 Libra 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两场听证会关注的相同点具体如下:

a. 参、众两次听证会关注的主要重点都是: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

b. 参、众两院都对 Facebook 缺乏信任,听证会上反复提起 Faceboook 泄露数据的黑历史。对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区块链的不信任。

c. 从结果来看,参、众两院均表示听证会过后,现在对 Libra 暂时还是无法信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听证会。

d. 虽然对 Libra 表达了很多的担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 Libra 的创新和意义。例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表示,撇开 Libra 天秤座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cebook 尝试打造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设施的是值得称赞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华盛顿必须避免成为扼杀创新的地方,不能因为暂时无法理解技术创新就选择禁止。事实上,无论今天是不是 Facebook,这种改变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是真实存在的,Facebook 进入这个新世界只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确认。中本聪的比特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这种创新,政府也无法阻挡这种创新。

e. 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 , 不仅用严苛地态度表明了 Libra 必须要接受监管,而且通过对 Libra 的高度重视也传达了美国监管机构对 Libra 的监管决心。


对于 Libra 的关注的焦点,参众两院是有所侧重的,在经历了参议院更宏观层面的提问后,马库斯在众议院又接受了更深层次、更细节和更犀利的追问。两场听证会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a. 参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数据隐私问题,众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金融稳定和商业模式。

b.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相比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的问题,要更加具体和细节,并且更进一步。比如,非常关心 Libra 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Libra 定性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先小范围试点运行再推进等等。

c.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 Libra 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国相关问题,比如,提到了 Libra 跟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以及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 Libra 协会的成员。

d. 在众议院议员的追问下,马库斯也披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 Libra 的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将占据一半,另一半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e. 众议院直言将进一步评估 Libra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将讨论之前被曝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讨论草案。

 
这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首先,Libra 必须接受监管,而且 Libra 若想运行下去,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所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对待。其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为 Libra 跨国性金融模式和去中心化组织运行方式,除了数据隐私和金融稳定问题之外,还将会一方面触及到国家的金融利益,另一方面也会瓜分传统金融的蛋糕。因此,我们能看到参、众两院,以及之前也表示过鲜明态度的美国总统、美联储主席等美国监管层对 Libra 的一致的监管决心。

除了对强监管的坚持和 Libra 安全性的担忧,听证会上也有一些议员肯定了 Libra 项目的意义,认为 Libra 的创新机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呼吁立法者和监管者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不要因监管机制的缺位和不清晰就扼杀了创新。


2.4 听证会事件影响

2.4.1 对 Libra 项目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同时对 Libra 举行公开听证会,表明了美国监管层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这类新商业模式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通过此次听证会 Libra 介绍了更多的项目细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 Libra,从而有助于减少人们对 Libra 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 另一方面,听证会上释放出来的审慎态度和监管决心,让 Libra 的顺利推进也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听证会过后虽然短期内 Libra 的曝光度会加大,但是如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 Libra 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2.4.2 对数字货币发展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 Libra 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而这促进了区块链行业向着合规的方向加速发展,为行业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发了其他世界各国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的投资标的,而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紧迫的金融议题和世界级的关注热点。


3. 其它国家各界对 Libra 的态度分析


对于 Facebook Libra,除了美国的监管机构,全世界各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整体而言,政界非常谨慎、商界较为积极、学术界意见各异。政界上,中、俄、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界(监管层)都保持谨慎态度,仅有瑞士等极少数国家态度积极,其中,谨慎态度主要来源于,Libra 的合规和监管问题以及因披露的信息过少而导致的缺乏信任;积极态度,则主要来源于 Libra 的创新模式和借助区块链以增强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野心。商界上,就 Libra 公开发表观点的巨头企业中,大多数表示了期待和积极态度,只有少数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期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来源于 Facebook 延伸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发行超主权货币+世界性流通,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相关企业冷淡的态度则主要来源于,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学界上,各个学者态度各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


3.1 政界







背靠 27 亿用户的 Facebook,发布 Libra 白皮书发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监管层)的担忧。跟美国的监管机构一样,其主要担忧聚焦在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三个问题。首先,监管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Libra 必须要纳入到监管的问题。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第二类是 Libra 监管标准制定问题,例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均呼吁监管机构应尽快制定标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其次,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问题主要是担心 Libra 会威胁到本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即便同样担心金融稳定性,不同国家之间态度也不一样。例如虽然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和韩国金融委员会都担心 Libra 会对本国的金融构成威胁,但前者明确表示 Libra 将不会在俄罗斯合法化,后者则没有明确表示会禁止 Libra 在韩国的使用。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因为 Facebook Libra 项目仅在白皮书上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监管机构信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和印度经济事务部均表达了 Libra 尚未充分解释清楚自身设计,无法让人信服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主要国家态度谨慎,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监管机构对 Libra 持消极态度。首先,有些国家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例如,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表示「Libra 在瑞士受到欢迎,同时瑞士可以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醒目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其次,认为 Libra 值得研究。例如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认为「Libra 代表数字货币的趋势,中国应未雨绸缪」,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监管机构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例如,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会主席表示 Libra 在俄罗斯不会合法,但是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则表示不会对 Libra 做任何特别规定,并称没有人会禁止 Libra。

这表明,在监管层面上虽然 Libra 因为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部分国家对 Libra 担忧,但是因其创新模式和可能会造成的世界级影响力,使得不少国家在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发展和所披露的信息。


3.2 商界







相比较政界(监管层)对 Libra 的担忧,商界很多巨头企业则对 Libra 表达了期待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主要在金融模式创新和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Libra 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创新,可以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借鉴经验。例如,高盛 CEO 就表示「全球支付体系正朝着稳定币的方向发展,未来必然会依赖于区块链,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与支付先关的交易将不再那么有利可图。在我看来,Facebook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将试图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成为银行本身」。其次,Libra 给了其他巨头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之前对区块链态度偏消极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表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如果 Libra 模式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一方面这让其他巨头公司也可以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选择加入 Libra 协会,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分享「越变越大的蛋糕」。虽然铸币权由主权国家或经济体所垄断的情况没有变,但是「货币发行权」将不再由主权国家垄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这给了商界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 Libra 项目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例如,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表示,「对加密货币 Libra 表示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并未看到对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的需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系统需要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我们有货币,有贵金属,有储备货币,也有备用票据。显然,那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不在其中,根本不会困扰到我。」

商业是逐利和讲究效率的,因此在面对 Libra 这种具有提升效率且富有想象空间的金融创新,商界的态度较为积极。


3.3 学界







政界上担忧多于欣喜,商界上不少人叫好,而学界则呈现出态度各异、「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首先,在模式创新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是否有突破式创新。一些学者认为 Facebook Libra 没有突破式创新,例如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 的出现只是多了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新玩家,不过这个玩家背后却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其它玩家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效果相比过去的稳定币如 GUSD、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暂时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 Libra 有创新。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Libra 不符合金融学的货币定义,不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发行,可以说是加密货币或虚拟货币,但不是法定货币。和以往的数字货币相比,Libra 的特点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商圈,是一个超级商圈币,并且它加入了支付机构、持卡机构、实物商家。其次,在数据隐私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和 Facebook 是否可信。一些学者认为 Libra 和 Facebook 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不可信。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ngene Stiglit 表示,参与 Libra 交易的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 Facebook 盗取,就像他曾通过别的途径盗取用户信息一样,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Faceboook 的 Libra。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Facebook 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任。例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Eswar Presad 表示,Libra 的稳定性问题将与脸书的声誉有关,至少在其成立之初将是如此。尽管脸书在隐私上的做法令人担忧,但它「在用户中仍拥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另外,此前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持偏消极态度学者,对 Libra 的态度则较为积极。例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Libra 值得关注,金融科技也会因此引发一轮新的热潮」。


4. 总结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次听证会,一方面我们看到监管层释放的强硬的监管信号,并且国会将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不排除为此制定新法案的可能性;《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讨论草案的提出更进一步反应出监管者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金融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马库斯也在听证会上诚恳地表示将拥抱监管,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完成 KYC、反洗钱、隐私保护等工作;同时给出了关于 Libra 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如盈利模式,比如储备池资产分配等。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作者: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袁煜明、李慧 查看全部
us-libra.jpg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前言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这让主流社会对加密数字货币有了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对 Libra 在数据隐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担忧。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首先迎来了美国监管机构们的质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 7 月 16 日主要就 Libra 数据隐私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紧接着,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U.S.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也在 7 月 17 日针对 Libra 的运营方式和和其对美国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举办了听证会。

两场听证会上,议员们就 Libra 的监管归属如何界定、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细节和是否存在垄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并表达了对 Libra 项目在监管、安全和垄断等方面的担忧,且对 Facebook 的信用都持怀疑态度,当然也有部分议员表达了对 Libra 商业模式创新上的赞赏和肯定,认为 Libra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监管机构不能由于自身的制度缺位和不清晰而扼杀创新。

这两场听证会不管是对 Libra,对监管者,还是对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意义重大,是推动监管机构认知数字货币、认知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区块链行业朝着合规方向加速发展。火币研究院详细剖析了参众两院在面对 Libra 项目上各自的立场异同,以及由此释放出来的监管思路。本文主要就参众两院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解读,包括如何满足多国监管、寡头机构如何做到数据隐私、Libra 数字货币的性质、Libra 的安全性、Libra 在金融层面的稳定性以及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动机等话题。

此外,在深入解读开始前将先为大家介绍听证会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听证人马库斯的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后文做好铺垫。


1. 美国国会听证会背景分析


1.1 听证会背景

本次 Libra 的听证会先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是美国国会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致力于通过协商、辩论和妥协,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的机制。美国就某一重大的社会争议问题,在判定其是否合法或违法之前,通常都会先举行听证会听取和审议正反双方或者事件主角的辩解。因此,听证会仅仅只是听证委员会听取听证人的辩解,并根据听证人的说辞进行质疑和提问,不代表参与听证会的人、公司或涉及议题就已触犯相关法律。

本次听证会主要针对 Libra 项目性质的定义、监管以及如何应对 Libra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隐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若经会议讨论后认定 Libra 未来会在以上方面带来较大风险、且难以进行控制,则会采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强力监管或直接叫停,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若对 Libra 的监管判定适用于现有法律,国会将要求 Libra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运行,包括用户数据隐私、KYC、AML 等都需满足现有监管框架;第二,若现有法律无法支持对 Libra 进行全面监管,则国会将要起草新的相关法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1.2 立法流程

如果美国国会想制定一个适用于 Libra 的新法案,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立法草案,需先获得委员会内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如果多数人不同意,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如果多数人同意了,那这项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第二步,众议院全院就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但是,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样就需要参众两院进行反复的磋商协调直至参众两院达成一致。第三步,假如这项立法草案经过参众两院的一致同意并在两院都得到通过,那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最终成为法律。


1.3 听证会前美国政界动态

听证会在即,美国各界纷纷表达了其对 Libra 的看法,对于这种跨国性金融模式、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以及可能影响的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家不免担忧。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诸多机构、政要和意见人士纷纷对 Libra 在数据安全性、金融稳定性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为参、众两院听证会的召开铺垫了基调,增加了群众的讨论热情。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Maxine Waters 甚至在 Libra 白皮书公布当天就公开要求 Libra 暂停项目研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也就其关心的问题给 Facebook 写信质询,Libra 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于 7 月 8 日已回信答复,表达了 Libra 希望接受适当的反洗钱监督和检查,并接受适当的政府监管的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多次表达对 Libra 的看法,声称「Libra 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担忧,涉及到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都是应该彻底公开解决的问题。若 Facebook 不能回答 Libra 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并获得普遍的满意,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彻底和仔细地加以解决,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美联储也在和 Libra 项目组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几个月前就会见了 Libra 项目相关代表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且也正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和世界各地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可见美联储对该项目的谨慎和重视。

7 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Twitter 上表示其对加密货币的担忧,并且声称如果 Libra 的项目要推进将需满足美国银行业的监管。

7 月 12 日,一份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讨论草案《让科技巨头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提前曝光,该草案意欲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不允许其设立、持有或运营可广泛使用、交换或储存的数字资产」。根据该草案,所有年利润超过 25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都将在监管范围之内。很显然,该草案是针对 Libra 项目提出的,且赶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曝光,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4 听证人大卫·马库斯简介

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企业家,现任 Facebook 加密货币项目 Libra 的负责人。马库斯曾任支付巨头 Paypal 的总裁,任职期间带领 Paypal 通过推出新产品 Paypal Here 和并购 Braintree 公司,让 Paypal 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随后,在 2014 年离开 Paypal 加入 Facebook,以公司即时通讯副总裁的身份负责 Facebook Messenger 部门业务,并在他的带领下 Facebook Messenger 一年后月活突破 7 亿,安卓下载量超过 10 亿,成为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这让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赞不绝口。此外,2015 年马库斯推出了 Facebook Messanger 的点对点支付平台,让 Messanger 有了支付功能。

除了在 Facebook 任职之外,大卫·马库斯因其出色的能力,也在其他公司以兼职身份任职了重要职位。2017 年 12 月,大卫·马库斯因其在 Paypal 和 Facebook 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数字支付经验,以及作为加密货币早期的投资者和促进者,被任命为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的董事会成员。大卫·马库斯从 2013 年就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因为非常喜欢比特币,以至于曾考虑过从 Paypal 辞职,自己开一家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 任命大卫·马库斯为董事会成员,正是因为看中了其在加密货币的多年积累,以及开发过有效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一手知识和经验。

但是,大卫·马库斯在 2018 年 8 月从 Coinbase 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正在 Facebook 建立新的区块链团队,如果继续待在 Coinbase 董事会,可能会让 Facebook 和 Coinbase 产生利益冲突。随后,2019 年 5 月起,大卫·马库斯就开始担任 Facebook 新设立的区块链部门负责人,并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开始负责 Libra 项目并出任 Facebook 区块链子公司 Colibra 的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让大卫·马库斯担任 Libra 的负责人,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 Paypal 和 Facebook Messanger 上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业务能力让人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加密货币和支付领域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其成为扎克伯格的不二之选。


2. 参众两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听证会前美国政要高层释放的强硬信号为听证会的召开营造了更紧张的氛围,参众两院的代表们也毫不客气地开启了唇枪舌剑的诘问,当然也有议员站出来赞扬了 Libra 项目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议员们态度是有所分化的。此次 Libra 听证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注重点在于「如何监管以及如何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关注重点则在于「Libra 的性质、商业模式,以及其是否有较好的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对这两次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对参众两院两次听证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1 参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1.1 监管新挑战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而其发起的 Libra 项目基金会主体却注册在瑞士,这难免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恐其有逃避监管之嫌,且在 Libra 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也是听证会上议员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马库斯表达了积极接受监管的姿态,表示 Libra 会致力于支持监管者、中央银行和立法者的努力,以确保 Libra 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并且表示 Libra 将会在达到美国的监管要求后才会正式启动。由于 Libra 协会的注册地在瑞士,关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Libra 将会接受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随后 FDPIC 的发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国媒体 CNBC 采访时却表示:「直到今天,我们尚未与 Libra 的发起人交流过。我们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动者,在时机成熟时为我们提供具体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检查我们的法律咨询和监督能力的程度」。而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以及在非法跨境资产交易的情况下 Libra 将遵守哪个国家法律来保护用户的问题上,马库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马库斯在目前的状态下也的确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对于 Libra 这种新兴的去中心化跨国金融组织,监管层是缺乏监管经验的,也没有案例可寻;另一方面,Libra 只是提供基础网络运营,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其业务模式会各不相同,这些应用的开发方需要独立去迎合各国的监管需求,Libra 无法为每一个应用去谋求合规。

不论 Libra 项目成功与否,Libra 事件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变革的认知,推动合规和立法进程。并且可能催生新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专业监管机构诞生,在数字货币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随后的众议院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未来不排除吸纳政府机构成为 Libra 协会成员的可能性,这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案和更多讨论的可能性。若未来多国政府机构入驻 Libra 协会,则 Libra 将变成美国等强主权货币国家在未来占据数字货币时代先机的有利工具。


2.1.2 寡头垄断之下的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是本次参议院听证会发起的主题,但听证会现场却将对该问题的讨论从技术 / 商业解决方案的路径上拉到了对 Facebook 企业本身信用问题的质疑上,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Facebook 这家有泄露用户数据隐私前科的互联网巨头强烈的不信任感。虽然 Facebook 解释到其只是作为 Libra 协会的一个成员单位,在未来不会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 Facebook 作为 Libra 项目的发起人,以及坐拥约 2 亿用户的互联网社交巨头,不免让监管者担心 Facebook 借此会成为一个社交+金融领域的超级寡头, 不仅垄断了用户社交数据还垄断了金融支付等更核心的商业数据。

监管者的担忧不无道理,Facebook 在 Libra 协会虽然只是成员单位,没有实权,但 Libra 网络的钱包 Calibra 是 Facebook 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 Facebook 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 Calibra 很可能成为该网络一个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口。当然,其它机构和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发一个 Calibra 的同类竞品,只是很难竞争的过而已,毕竟 WhatsApp 和 Messenger 的用户体量是一般公司难以超越的。Facebook 在 Libra 项目上的优势确实是难以掩饰的一个事实。

回归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上来,马库斯表示 Calibra 的所有用户都将先获得其所在国家的授权 ID 后才允许注册使用,并且 Calibra 不会将其用户数据直接共享给其母公司 Facebook 以提升其业务,但可以将聚合后的数据提供给 Facebook。此外,Facebook 的数据在用户的同意和授权下也是可以给到 Calibra 的,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等。总之,由于 Calibra 和 Facebook 这种强关联性,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是直接相互流通,也会间接地流通,至于这其中的分寸问题还需要依靠 Facebook 来拿捏。


2.2 众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2.1 Libra 的性质

关于 Libra 的性质,马库斯确切地否定了参议员提出的 Libra 是证券和 ETF 的说法,认为 Libra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 ETF,但是购买 Libra 并不会盈利,它更像是一种商品,而 Facebook 只是将其看做支付工具。很显然,马库斯在有意弱化 Libra 的货币属性,减弱监管层的担忧。但从 Libra 的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其愿景远不止做支付工具和通道,而是要做普惠金融。支付只是其要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在其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础和货币体量之后,基于 Libra 做一下衍生的金融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进一步,当 Libra 拥有的金融属性之后,Libra 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基本职能,Libra 协会或者网络也将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角色,能够产生货币乘数的效应。

尽管马库斯多次表示,Libra 不会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也不会和央行竞争,甚至还会和美联储合作。但按照其现有的方案来说,当其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影响很难。


2.2.2 Libra 安全吗?

听证会上有议员直言若 Libra 被恐怖组织利用或者攻击,那对美国的危害可能堪比 911 事件,并且认为 Libra 是天生适合洗钱的。且先不论议员的言辞是否过于激烈以至于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 Libra 的安全性,是否真如该议员所述。

Libra 的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的,由钱包进行管理,虽然 Calibra 承诺会做用户的 KYC,因此通过 Calibra 钱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监管的,如果有用户傻到用这种途径去洗钱,怕是只会更快地被监管部门控制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Calibra 是可以帮助监管提高效率的。但我们要知道,Libra 是一个开放式的公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并且开发钱包应用,所以 Calibra 拥抱了监管,不代表其它钱包应用也会同样拥抱监管。因此,Libra 确实存在能够洗钱的可能性。当然,普通用户在选择钱包时也会有所考量,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钱包势必难以获得大批用户,并且可能会被节点抵制,这样也从侧面抑制了用 Libra 网络进行洗钱大规模泛滥。

就像马库斯所说的,即使在现有的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里,也是很难杜绝洗钱的行为,Libra 同样也难以杜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它反而能帮助监管者更有效的管理。


2.2.3 Libra 稳定吗?

对 Libra 价值的稳定性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其资产储备池是否稳定的讨论上,马库斯直言 Libra 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有一定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主要来自于其资产储备池中法币资产的波动。为了降低这种波动性,马库斯进一步披露,Libra 的储备池会锚定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这类主流货币,并且美元将占据储备池一半的资产份额。其它货币的占比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由此可以看出,Libra 的管理和发行已不仅仅某一个国家中心化决策的问题,而是多成员国之间协商后的成果。Libra 若未来可以成功,其必然离不开主流国家的支持,而且 Libra 很可能成为国家之间争夺数字货币制高点的博弈平台。

借此,马库斯也多次向国会议员们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新变革,那全世界会有其它的,甚至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发起这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并且占据先机。


2.2.4 Facebook 动机何在

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有议员询问 Facebook 在 Libra 的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二天的众议院听证会又有议员继续追问 Facebook 投入的成本,以及 Facebook 将如何从 Libra 的项目上盈利。问题的本质无非是想知道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根本动机。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马库斯也向议员们披露,Facebook 旗下的 Calibra 钱包项目是有盈利模式的,主要包括两钟,一是 Calibra 提供的支付业务将惠及数十亿人,并且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间接地推动了 Facebook 广告业务的发展;二是 Calibra 钱包将拥有众多的线上和线下商家,Calibra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借贷、理财等金融服务,并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Facebook 的动机很明显,借助 Libra 项目,Facebook 可以在其体系内完善金融闭环,促进整个 Facebook 生态的蓬勃发展。社交+金融的帝国将最终建立。


2.2.5 再议监管

众议院听证会上,议员们再次问及 Libra 声称要满足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为什么至今却未曾和 FDPIC 接触过。马库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 Libra 之所以提前发布白皮书就是为了和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沟通时间。并且众议院上多位议员让马库斯多次表态,Libra 在未满足监管要求前不会发布产品,马库斯就此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关于监管,有议员提出一个由美联储和 SEC 监督的 100 万用户的小型试点计划,马库斯并未就此给出正面回答。

此外,议员们还问道在不同国家如何满足当地国家监管问题,比如说在有货币管制政策的国家 / 地区,Libra 将如何在这类开展业务。马库斯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国一论,Libra 将在不同的国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潜台词是马库斯并没有确认在有货币管制的国家将不会在该国推行 Libra,也就意味着,未来 Libra 很有可能还是会面向中国用户进行某种形式的推广。并且,马库斯也明确表示,Libra 和微信和支付宝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即使中国政府禁止 Libra 进入中国,它也会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并且进行推广。


2.3 参众两院听证会对比

参众两院提起听证会的委员会职能各不相同,一个是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一个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大家对 Libra 的担忧却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当然也都肯定了 Libra 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两场听证会关注的相同点具体如下:

a. 参、众两次听证会关注的主要重点都是: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

b. 参、众两院都对 Facebook 缺乏信任,听证会上反复提起 Faceboook 泄露数据的黑历史。对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区块链的不信任。

c. 从结果来看,参、众两院均表示听证会过后,现在对 Libra 暂时还是无法信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听证会。

d. 虽然对 Libra 表达了很多的担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 Libra 的创新和意义。例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表示,撇开 Libra 天秤座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cebook 尝试打造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设施的是值得称赞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华盛顿必须避免成为扼杀创新的地方,不能因为暂时无法理解技术创新就选择禁止。事实上,无论今天是不是 Facebook,这种改变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是真实存在的,Facebook 进入这个新世界只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确认。中本聪的比特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这种创新,政府也无法阻挡这种创新。

e. 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 , 不仅用严苛地态度表明了 Libra 必须要接受监管,而且通过对 Libra 的高度重视也传达了美国监管机构对 Libra 的监管决心。


对于 Libra 的关注的焦点,参众两院是有所侧重的,在经历了参议院更宏观层面的提问后,马库斯在众议院又接受了更深层次、更细节和更犀利的追问。两场听证会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a. 参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数据隐私问题,众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金融稳定和商业模式。

b.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相比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的问题,要更加具体和细节,并且更进一步。比如,非常关心 Libra 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Libra 定性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先小范围试点运行再推进等等。

c.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 Libra 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国相关问题,比如,提到了 Libra 跟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以及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 Libra 协会的成员。

d. 在众议院议员的追问下,马库斯也披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 Libra 的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将占据一半,另一半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e. 众议院直言将进一步评估 Libra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将讨论之前被曝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讨论草案。

 
这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首先,Libra 必须接受监管,而且 Libra 若想运行下去,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所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对待。其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为 Libra 跨国性金融模式和去中心化组织运行方式,除了数据隐私和金融稳定问题之外,还将会一方面触及到国家的金融利益,另一方面也会瓜分传统金融的蛋糕。因此,我们能看到参、众两院,以及之前也表示过鲜明态度的美国总统、美联储主席等美国监管层对 Libra 的一致的监管决心。

除了对强监管的坚持和 Libra 安全性的担忧,听证会上也有一些议员肯定了 Libra 项目的意义,认为 Libra 的创新机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呼吁立法者和监管者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不要因监管机制的缺位和不清晰就扼杀了创新。


2.4 听证会事件影响

2.4.1 对 Libra 项目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同时对 Libra 举行公开听证会,表明了美国监管层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这类新商业模式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通过此次听证会 Libra 介绍了更多的项目细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 Libra,从而有助于减少人们对 Libra 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 另一方面,听证会上释放出来的审慎态度和监管决心,让 Libra 的顺利推进也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听证会过后虽然短期内 Libra 的曝光度会加大,但是如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 Libra 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2.4.2 对数字货币发展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 Libra 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而这促进了区块链行业向着合规的方向加速发展,为行业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发了其他世界各国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的投资标的,而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紧迫的金融议题和世界级的关注热点。


3. 其它国家各界对 Libra 的态度分析


对于 Facebook Libra,除了美国的监管机构,全世界各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整体而言,政界非常谨慎、商界较为积极、学术界意见各异。政界上,中、俄、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界(监管层)都保持谨慎态度,仅有瑞士等极少数国家态度积极,其中,谨慎态度主要来源于,Libra 的合规和监管问题以及因披露的信息过少而导致的缺乏信任;积极态度,则主要来源于 Libra 的创新模式和借助区块链以增强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野心。商界上,就 Libra 公开发表观点的巨头企业中,大多数表示了期待和积极态度,只有少数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期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来源于 Facebook 延伸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发行超主权货币+世界性流通,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相关企业冷淡的态度则主要来源于,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学界上,各个学者态度各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


3.1 政界


45d88744-1c80-53c0-bacb-1b4c3442fcc7_mAMi75f.jpg


背靠 27 亿用户的 Facebook,发布 Libra 白皮书发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监管层)的担忧。跟美国的监管机构一样,其主要担忧聚焦在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三个问题。首先,监管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Libra 必须要纳入到监管的问题。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第二类是 Libra 监管标准制定问题,例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均呼吁监管机构应尽快制定标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其次,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问题主要是担心 Libra 会威胁到本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即便同样担心金融稳定性,不同国家之间态度也不一样。例如虽然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和韩国金融委员会都担心 Libra 会对本国的金融构成威胁,但前者明确表示 Libra 将不会在俄罗斯合法化,后者则没有明确表示会禁止 Libra 在韩国的使用。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因为 Facebook Libra 项目仅在白皮书上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监管机构信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和印度经济事务部均表达了 Libra 尚未充分解释清楚自身设计,无法让人信服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主要国家态度谨慎,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监管机构对 Libra 持消极态度。首先,有些国家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例如,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表示「Libra 在瑞士受到欢迎,同时瑞士可以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醒目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其次,认为 Libra 值得研究。例如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认为「Libra 代表数字货币的趋势,中国应未雨绸缪」,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监管机构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例如,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会主席表示 Libra 在俄罗斯不会合法,但是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则表示不会对 Libra 做任何特别规定,并称没有人会禁止 Libra。

这表明,在监管层面上虽然 Libra 因为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部分国家对 Libra 担忧,但是因其创新模式和可能会造成的世界级影响力,使得不少国家在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发展和所披露的信息。


3.2 商界


d589b57a-bbf7-580b-978a-477d6e9822ad_nJA1S9O.jpg


相比较政界(监管层)对 Libra 的担忧,商界很多巨头企业则对 Libra 表达了期待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主要在金融模式创新和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Libra 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创新,可以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借鉴经验。例如,高盛 CEO 就表示「全球支付体系正朝着稳定币的方向发展,未来必然会依赖于区块链,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与支付先关的交易将不再那么有利可图。在我看来,Facebook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将试图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成为银行本身」。其次,Libra 给了其他巨头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之前对区块链态度偏消极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表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如果 Libra 模式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一方面这让其他巨头公司也可以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选择加入 Libra 协会,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分享「越变越大的蛋糕」。虽然铸币权由主权国家或经济体所垄断的情况没有变,但是「货币发行权」将不再由主权国家垄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这给了商界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 Libra 项目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例如,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表示,「对加密货币 Libra 表示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并未看到对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的需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系统需要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我们有货币,有贵金属,有储备货币,也有备用票据。显然,那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不在其中,根本不会困扰到我。」

商业是逐利和讲究效率的,因此在面对 Libra 这种具有提升效率且富有想象空间的金融创新,商界的态度较为积极。


3.3 学界


ce0834ef-6a8a-55c1-8e7c-d959e4bf4d93_S07hhuT.jpg


政界上担忧多于欣喜,商界上不少人叫好,而学界则呈现出态度各异、「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首先,在模式创新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是否有突破式创新。一些学者认为 Facebook Libra 没有突破式创新,例如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 的出现只是多了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新玩家,不过这个玩家背后却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其它玩家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效果相比过去的稳定币如 GUSD、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暂时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 Libra 有创新。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Libra 不符合金融学的货币定义,不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发行,可以说是加密货币或虚拟货币,但不是法定货币。和以往的数字货币相比,Libra 的特点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商圈,是一个超级商圈币,并且它加入了支付机构、持卡机构、实物商家。其次,在数据隐私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和 Facebook 是否可信。一些学者认为 Libra 和 Facebook 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不可信。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ngene Stiglit 表示,参与 Libra 交易的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 Facebook 盗取,就像他曾通过别的途径盗取用户信息一样,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Faceboook 的 Libra。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Facebook 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任。例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Eswar Presad 表示,Libra 的稳定性问题将与脸书的声誉有关,至少在其成立之初将是如此。尽管脸书在隐私上的做法令人担忧,但它「在用户中仍拥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另外,此前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持偏消极态度学者,对 Libra 的态度则较为积极。例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Libra 值得关注,金融科技也会因此引发一轮新的热潮」。


4. 总结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次听证会,一方面我们看到监管层释放的强硬的监管信号,并且国会将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不排除为此制定新法案的可能性;《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讨论草案的提出更进一步反应出监管者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金融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马库斯也在听证会上诚恳地表示将拥抱监管,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完成 KYC、反洗钱、隐私保护等工作;同时给出了关于 Libra 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如盈利模式,比如储备池资产分配等。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作者: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袁煜明、李慧

美国总统特朗普:比特币不是货币,是“空气币”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2 12:44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没人比我更懂”的口头禅而闻名。“没人比我更懂税务和收入了!”“没人比我更懂建筑。”“没人比我更懂竞选资金了。”“没人比我更懂科技。”这一次,加密货币终于惊动了“全知全能”的特朗普。难道特朗普大统领要上演一次“没人比我更懂货币”?

特朗普今日在推特上对比特币以及Facebook Libra等加密货币进行了评论。他表示:

    “我不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的粉丝,这些加密货币不是货币,波动性大,是基于空气发行的。”


他认为,未受到监管的加密资产可以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行为提供便利,包括毒品交易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Facebook Libra。他认为,Facebook Libra虚拟货币没有什么(法律)地位,也没有可靠性。

    “如果Facebook和其他企业想要成为一家‘银行’,它们必须寻求新的银行章程,并像其他银行一样遵守所有的银行监管规定,包括国内及国际性的。”


最后他还强调:

    “美国只有一种真正的货币,而且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而且它将永远保持这种地位,它叫美元。”


然而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在推文下面,有网友表示,美元也是基于空气发行的。也有网友贴出一张图,显示了美元从1913年到2013年的购买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13年的1美元,到2013年只有0.05美元的购买力。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张图作何感想。






当然,特朗普总统评论加密货币也的确证明这个名词正在更多地进入主流视野。而且,由于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目前特朗普关于加密货币的推文已经有数万的点赞和转发,这无疑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巨大广告。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表示:

    “现在你再也不能说加密货币一直被人忽视了。”


特朗普的评论也并非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加密货币发表看法。今年6月,巴西总统Jair Bolsonaro在接受采访时,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但在简单了解后,担心比特币会破坏国家对货币的垄断。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国领导人们会越来越多提及到加密货币,但就目前来看,关注点仍然是负面的因素。加密行业仍需努力,洗除污名,积极拥抱监管,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


作者: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201907120131304226.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没人比我更懂”的口头禅而闻名。“没人比我更懂税务和收入了!”“没人比我更懂建筑。”“没人比我更懂竞选资金了。”“没人比我更懂科技。”这一次,加密货币终于惊动了“全知全能”的特朗普。难道特朗普大统领要上演一次“没人比我更懂货币”?

特朗普今日在推特上对比特币以及Facebook Libra等加密货币进行了评论。他表示:


    “我不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的粉丝,这些加密货币不是货币,波动性大,是基于空气发行的。”



他认为,未受到监管的加密资产可以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行为提供便利,包括毒品交易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201907120127036801.png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Facebook Libra。他认为,Facebook Libra虚拟货币没有什么(法律)地位,也没有可靠性。


    “如果Facebook和其他企业想要成为一家‘银行’,它们必须寻求新的银行章程,并像其他银行一样遵守所有的银行监管规定,包括国内及国际性的。”



最后他还强调:


    “美国只有一种真正的货币,而且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而且它将永远保持这种地位,它叫美元。”



然而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在推文下面,有网友表示,美元也是基于空气发行的。也有网友贴出一张图,显示了美元从1913年到2013年的购买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13年的1美元,到2013年只有0.05美元的购买力。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张图作何感想。

201907120127383562.jpg


当然,特朗普总统评论加密货币也的确证明这个名词正在更多地进入主流视野。而且,由于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目前特朗普关于加密货币的推文已经有数万的点赞和转发,这无疑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巨大广告。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表示:


    “现在你再也不能说加密货币一直被人忽视了。”



特朗普的评论也并非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加密货币发表看法。今年6月,巴西总统Jair Bolsonaro在接受采访时,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但在简单了解后,担心比特币会破坏国家对货币的垄断。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国领导人们会越来越多提及到加密货币,但就目前来看,关注点仍然是负面的因素。加密行业仍需努力,洗除污名,积极拥抱监管,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


作者:Apatheticco

深度 | Q币17年浮沉史,对Facebook发币有什么启示?

特写31qu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3 11:34 • 来自相关话题

“这不就是Q币吗?”在Facebook的Libra推出当天,就有网友这样调侃。

但除了吃瓜群众的调侃之言,几乎没有人会真的把libra等同于Q币。毕竟相对于中国网友耳熟能详的Q币,libra从各个方面看着都要高大上许多:“对标法币的稳定币”、“合作门槛极高”、“无国界货币”、“普惠金融基础”、“为世界而生”,这似乎完全不是吃瓜群众常用来买QQ秀的Q币所能类比的。

可被大家所遗忘的是,曾几何时,Q币也被网友们作为结算工具,在虚拟世界里流通,甚至隐隐有成为虚拟“一般等价物”之势。腾讯作为Q币的发行者,也几乎成了虚拟世界的“央行”。

彼时,Q币在国内掀起的舆论风暴、监管争论,一点也不比现在Libra引起的风波小。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同为“虚拟货币”,Q币自诞生、发展到辉煌,再到现在回归本源,这波澜壮阔的旅程,也许能为Libra的改变世界之路带来一丝启示。

 
出鞘


时光回溯到2000年4月,这一个月,狂飙近两年的纳斯达克指数突然毫无征兆地暴跌,之后短短几个月,市场就蒸发8.3万亿美元。

彼时,腾讯虽然还未上市,但也被泡沫裹挟。最惨的时候,账面上只剩1万人民币。但幸运的是,腾讯在股灾前一刻从IDG与盈科手中拿到了救命钱,惊险地赢得喘息时间。

这是互联网创业者们最黑暗最冰冷的时刻,泡沫破灭,哀鸿遍野。幸存的互联网公司们在焦头烂额寻找新的方向和新的盈利方式。

机会留给了幸存者。

“移动梦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根救命稻草。这项由中国移动推出的短信增值业务,腾讯凭借“移动QQ”成为最大受益者,不仅实现了第一次单月盈亏平衡,而且不到一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000万。

“网游”算是半根救命稻草。之所以在当时只能算“半根”,是因为互联网上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支付。

比如,中国最早的棋牌休闲网络游戏“联众游戏”,一年多时间注册用户2000多万,月活用户300万。虽然用户数量突飞猛进,但却找不到适合游戏玩家们的付费方式。

据《腾讯传》描述,中国与美国互联网产业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金融信用体系的缺失,“长期以来,如何建立自己自己的支付体系困扰着所有的经营者”。

网上支付问题同样让腾讯焦头烂额。因为腾讯在QQ收费上的一系列试验全部扑街:广告、会员制、企业服务反响寥寥;QQ号码注册收费让腾讯陷入第一次舆论风波。

马化腾将这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支付方式的缺失:“当时的中国青年消费者几乎没有人拥有信用卡,他们必须要跑到邮局去汇款,很少有网友乐意为了每月10元往邮局跑的。”

这是腾讯当年最大的尴尬:手握1亿用户,但QQ却像“饿死鬼投胎”,融的钱、赚的钱全砸在QQ上,但却依然找不到直接盈利的办法。

转机,在一家叫“九城”的游戏公司中萌芽。

九城创始人朱骏提出了一种收费模式 “游戏币”。他们与上海电信发行联名卡,100元上网卡中含15元的“九城游戏币”。

朱骏还发明了“九城点数”,玩家可以用联名卡里的“游戏币”购买“点数”,然后可以玩一款付费游戏,或者在其他游戏中押注。

“九城游戏币”、“九城点数”,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的公司发行的专属虚拟货币。

凭借专属的虚拟货币和一部分上网费用分成,2001年7月,九城月收入达到200万元,300万注册用户中付费用户高达10万人。

“虚拟货币”模式开始在网上复制,2002年,腾讯发行了自己的专属虚拟货币“Q币”。

实际上,关于“Q币名字”,还有一段历史。

据《站长之家》报道,为了给腾讯自己的支付代码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当时腾讯员工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在Q元、Q币、Q宝等名字中犹豫不决。

最终拍板“Q币”,是因为觉得“用户容易理解”。

Q币规则非常简单:一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Q币,付费用户通过等值面额卡的卡号、密码“充值”,充值的Q币和QQ账号绑定。

“有了自己的虚拟货币,也许情况会好一些。”马化腾认为。

 
求生


可有了Q币的支撑,腾讯情况真的只是“好一些”。

一开始,Q币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因为没有好的使用场景。

拿当年腾讯的付费试验之一“QQ会员业务”为例,以现在的眼光再看当时的付费业务,其实也算鸡肋,比如网络收藏夹、好友列表保存、“靓号”等。

结果,QQ会员,一个月只有几百个用户愿意加入,每个月收入只有两三万,半年内只有3000个会员。而使用Q币支付的,更是寥寥无几。

付费场景没有打开,Q币也被冷藏。直到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的横空出世,Q币才第一次展现出魅力。

2003年1月24日,QQ秀上线。现在我们看起来司空见惯的虚拟形象,将成为未来腾讯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当时,针对QQ秀产品,腾讯内部还有专门的项目计划书——阿凡达。

“阿凡达”实际上是韩国sayclub.com社区网站开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虚拟形象,比如发型、表情、服饰和场景,这些虚拟商品,需要付费购买。

按照这个思路,腾讯进行了新的付费尝试。为了推广QQ秀,腾讯先给每个QQ会员赠送价值10元的Q币,使他们成为QQ秀的种子用户。

结果,QQ秀受欢迎程度出乎意料。在QQ秀上线半年后,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5元,2003年,QQ秀产生的收入,达到当时短信移动QQ的1/8。

这些价格在5毛到1元的虚拟物品,让腾讯在移动梦网之外找到了新的互联网增值业务,而且是一个由腾讯全面主导的、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业务。

“网络也是一个世界,一个我们可以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世界”,腾讯阿凡达项目计划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说QQ秀为“梦想世界”提供可能,那么Q币就链接了腾讯的梦想世界。

在QQ会员、QQ秀之后,腾讯接连推出了QQ空间、QQ游戏、红钻贵族等钻石体系,组成了一个独立的、闭环式运转的QQ世界。

Q币,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支付方式。

看到这里,我们再对比Facebook推出Libra的愿景,透过“为世界而生”、“普惠金融的基础”、“无国界的货币”这些高大上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惊人相似点:

Q币和Libra,一个为真实世界接入了虚拟世界,一个在虚拟世界链接了真实世界;

双方都脱胎于金融体系缺失,前者为了解决网络支付的可能,后者为了解决跨国结算的困难。

但是单纯的工具并不够,没有足够数量使用者的工具不足以生存并发展。

而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具体的大众接受的使用场景,这点Q币依靠QQ秀产生了突破,那么Libra的场景在哪里?

Libra官方的期望是合作机构优先在自己的场景内应用,最优先的场景是跨境支付。但考虑政治、利益、成本等诸多现实因素,可能还是先在Fackbook内部寻找突破场景更为快速便捷。

那如果有了场景,Libra是不是接下来一切就是康庄大道了呢?

再让我们回归Q币的旅程,去寻找答案——

 
发展


80后、90后应该还会有这样的记忆——打电话用话费充值Q币,在网吧、书报亭买Q币的点卡。

事实上,在线上推出一系列Q币消费场景后,2003年,腾讯开始搭建一套完整的Q币销售体系。总的来说,线上线下,三条渠道:

1 和电信旗下的声讯台合作,签订代销Q币协议,用户拨打16885885便可以购买Q币,所得收入,腾讯与声讯台五五分成。这个模式从杭州开启,迅速被复制到全国300多个声讯台。

2 与网吧建立了Q币销售的渠道,腾讯短时间内拓展了1万多家网吧。

3 自有的在线支付系统。

“对于腾讯来说,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制度系统是战略性的成功,这也是中美两国社区型网站在盈利模式上分道扬镳的标志性时间。”《腾讯传》这样评价。

有了消费场景和销售渠道,腾讯的财报变的越来越亮眼:

2003年底,在红钻推出后,腾讯每月虚拟道具的收入突破千万。

2004年6月,腾讯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

2005年, 腾讯总收入14.264亿元,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Q币)收入占7.867亿元。






到了2006年,仅第一季度,腾讯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人民币4.365亿元,并且即时通讯QQ注册人数已经达到5.315亿。

在这个财报发出来后,腾讯在媒体上有了“帝国”的称呼——虚拟世界里的中央帝国。

如果说腾讯是帝国,那么Q币就是这个帝国唯一货币。随着腾讯业务扩大,QQ用户暴增,Q币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当时虚拟货币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据《站长之家报道》,网络游戏点卡、销售渠道、代理经营商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一时间,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充值卡铺满了大大小小的软件店、网吧和书报亭” 。

当时,市面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不下10种,如Q币、泡币、U币、百度币、酷币、魔兽币、天堂币、盛大点券等。

但只有腾讯的“Q币”,跳脱了自身体系,被网民广泛接受,甚至被质疑是“一般等价物”而受到监管点名关注。

 
扩散


在2003~2006年腾讯高速发展时期,Q币开始逐步跳出了腾讯生态外。

Q币先是在网上虚拟世界流通:

中小型论坛给版主的工资就是Q币;

《传奇》游戏玩家们用Q币买卖道具;

媒体“成都网友王先生”的赚钱之道,一个月仅靠卖Q币就能赚近4000元。

紧接着,专业的Q币交易场所出现:

专门的“打金”工作室、对话平台出现,Q币成为各个游戏道具、论坛积分交换中介;

据《京华时报》2006年调查,在淘宝网上,出售Q币的店铺多达8000余个,遍布国内各个省市;2006年的超女总决赛中,粉丝购买虚拟货币Q币投票,淘宝网一天Q币的交易额就超过50万 。

最后,Q币交易蔓延到线下:

当时,已经有网友成功用Q币换电脑配件,1000Q币?换到了一个硬盘盒,这可比比特币换披萨划算得多;

专业的打金工作室得到Q币后,再将Q币出售给当地网吧的玩家,转化为人民币。

到2005年,“Q币交易”已经成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从人民币到Q币再到人民币,Q币在地下悄悄流通,成为网上虚拟世界的“等价物”。






事实上,Q币并不是完美的“交易中介”,它有很多缺陷,但全被网友一一克服:

首先,腾讯Q币和和QQ账号绑定,官方无法转账,那么交易双方要如何“转账”?

交易者先把Q币转化为QQ公司游戏中的“游戏币”,再把游戏币“输给”另外一个账号,然后把游戏币转化为Q币。

据《京华时报》报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Q币完成完美转移,第一个转账问题解决。

其次,腾讯没有开通双向兑付,这意味着,在腾讯体系里,Q币不能再换成人民币。

但腾讯没有,其他中介平台可以——专门的第三方平台出现,主业就是将Q币兑换成人民币。

更有意思的,网友给腾讯Q币定价——官方的1块太贵,6毛左右比较合适。需求高的时候,涨价8毛,囤多了就跌到4毛。

“其实现在买卖Q币的,大部分都不是为了享受QQ提供的服务”, Q币脱离了腾讯体系,Q币逐渐成为网络“等价物”。

这一切超脱了腾讯预料。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而言,Q币在底下流通,腾讯是受害者。

因为Q币的货源,大部分来源于“QQ黑客”,他们用专业工具盗取QQ账户获得Q币再低价出售。

时任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宋旸称,网上贩卖的Q币来源基本上是通过盗号的方式获得,腾讯公司坚决抵制和打击这种行为。

除此之外,Q币也不是完美的货币,它依然存在信任问题。

如果是重要游戏道具、大额交易,网友们还是会选择同城交易;异地的虚拟网上交易依旧存在风险。

事实上,当时已经存在“信任的担保网站”,双方把装备和Q币都给这个网站,然后再由机构转发。但这种方式,一是要收取一定手续费,二是担保网站本身信用存疑。

但对于一些小额的网络商品,Q币已经能满足交易双方需求。

还有一个问题,是腾讯对“地下交易”的态度,一旦被腾讯发现,就会被没收Q币或者封号。

但这依旧挡不住网友的使用热情。

“用Q币的人多,腾讯公司信誉不错,大家都放心用Q币进行交换。”一名Q币店铺老板称。

时任深圳脑库经济学专家郑磊曾对媒体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Q币使用者超过两亿人。业内人士估计,当时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

而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只要人们信任虚拟货币的发行机构,这种货币就能像真实货币一样发挥效用,成为“一般等价物”。

“Q币只是方便用户使用增值服务的一种渠道,它是个商品,只能在腾讯这个特定环境下才有价值,离开腾讯,它就不具有交换的功能。”

“Q币是一种统计代码,并非一种货币,并未在QQ之外领域流通。”

腾讯多次强调这些观点。

但经过几年发展后,Q币完全跳出了腾讯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虚拟世界的“一般的等价物”,这个结果腾讯自己也未必预料到。

可以看到,Q币的登顶之路,依赖于快速扩展的发行渠道、丰富多彩的使用场景,当量变引起质变,在较大范围内,建立受众的信用共识。

而Libra的发展也必将类似,除了找到适合的场景外,还需要场景和渠道能够快速扩张、触达足够的普通人并依靠场景锁定客户带来一般性共识,这才是达成Libra愿景的关键一步。

这一步已经千难万难,可还不是成功的彼岸,在这之后,如同Q币一样,Libra也必须与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面角力,那就是——监管。

 
激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既然成为了事实上的“一般等价物”,自然逃不脱监管与舆论的关注,Q币也不例外。

在2005、2006年,已经有零星的声音,在讨论Q币在网上使用“泛滥”问题,但真正揭开舆论风暴的,是一篇文章。

2006年第7期的《法制与新闻》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虚拟社会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作者是时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法学院客座教授杨涛,他在文章中讨论了网络上四个“怪象”:虚拟财产、虚拟货币、虚拟人、网婚。

Q币是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虚拟货币”的重点讨论对象:

杨涛认为,现在Q币已经超出腾讯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步成为网上的一种交易工具。

“在虚拟的世界中,有足够多的人认可某种‘货币’的价值,该货币就完全可能成为物质交换的替代单位,现在QQ使用人数有数千万,已经具有这个认同的基础。”

“如果虚拟货币充当了货币的功能,而这种虚拟货币充又是由商家随意发行,其总量也不受到限制,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Q币将冲击我国金融秩序、冲击人民币体系”,这个观点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Q币从一个公司的产品,被形容成威胁央行威胁金融稳定的“危险份子”。

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甚至境外媒体都在讨论Q币是否是虚拟货币,是否已经具备了货币属性。网易还推出了调查投票,最终有一半以上的投票网友,认为“Q币冲击人民币”。

烈火烹油之际,杨涛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给央行的《对Q币等加强监管的建议书》。

这篇文章中,杨涛承认,Q币目前只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属性,根本还不能与人民币相提并论,其要成为所谓的“货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虽然不具备回兑功能是Q币具备“货币”功能的一大障碍,但是,杨涛表示,并不能由此绝对说Q币不能形成一般等价物属性,不会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

“因为,‘货币’只要在市场被认可,能用其来进行交易,不需要回兑功能也可能成为一般等价物。”

杨涛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Q币继续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则有可能形成‘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舆论再一次被点燃,围绕“Q币是不是货币”话题,知名学者、专家展开论战。

一方,支持杨涛言论,认为Q币已经具备货币属性。

互联网评论家顺风认为,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五大职能,而Q币已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四个方面部分具备了货币功能,其一般等价物属性正在加强,Q币的确已开始出现新的货币形态的“萌芽”。

一方则认为,Q币只是商品,冲击人民币体系纯属危言耸听。

律师于国富坚持认为,Q币并不是电子货币,“市面上的人民币绝对不会因为有多少人买了Q币就会多印刷,网络货币的发行是以人们的购买量为基础的,跟国家金融体系毫无关系”。

更现实的观点是,腾讯不可能开通Q币与人民币的双向兑换,否则会面临巨大风险:一是自身的资金链断裂;二是遭遇恶性挤兑。“任何商业公司都不会去冒这个风险,只为出一个成为“虚拟央行”的风头。”互联网实验室梁春晓分析。

一方从理论角度剖析,认为Q币不是货币;一方在说趋势,“Q币”在短时间内获得网友认可,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否会成为网络世界唯一货币?

双方争论不休,央行也出面表态:已经开始关注虚拟货币话题,并且正在认真研究之中;包括虚拟货币在内的电子货币将成为继电子支付后又一个监管重点。

“说到Q币已冲击人民币,我个人判断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 如果说有通过虚拟货币的渠道进行洗钱犯罪的话,这是人民银行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和打击的一个方面”

讨论最激烈的时候,甚至有专家呼吁建立中国“网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虚拟货币和人民币挂钩,人民币再和金属货币挂钩,保证虚拟货币发行在公司能力控制范围内,完善虚拟货币回收环节,开放官方回收虚拟货币渠道。

如果当时这一步迈出去,Q币也会成为事实上的“稳定币”。

而旋涡中的腾讯则还是坚持一贯的态度:从未想过发行“货币”,公司也不认为Q币会成为虚拟货币;Q币只是服务于腾讯体系内,在体系外毫无价值。

但腾讯却一直没有公布自己发了多少Q币,并且表示,不反对用户私下交流Q币。

最终,监管在2007年2月到来:中国14家部委以及央行联合发起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

通知说,将“加强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管理,防范虚拟货币冲击现实经济和金融秩序”;“政府将禁止倒卖虚拟货币,并要求经营企业严格区分虚拟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实物交易”。

几个月后,在腾讯公布第一季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针对Q币的监管政策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

“没有影响。”腾讯总裁刘炽平回答,“去年底关于Q币是虚拟货币的传言毫无道理。”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腾讯调整了Q币设计:下调了用户间转让Q币的数量,关闭了将游戏积分转成Q币的渠道,减少Q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

 
回归


之后Q币的故事,可能不会让加密货币信徒们满意: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崛起,监管集中在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崛起,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

网上购买、消费,再也不是问题,也不再需要Q币。

Q币也慢慢回到最初的模样,只存在于腾讯生态中。

而Q币再次回到监管口中,是在2013年,作为互联网虚拟货币与比特币并列。

2013年第七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发表了主题演讲《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 ,其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中央银行要严格地监管银行是因为它能够创造货币。现在互联网上有互联网上的货币,比如说Q币、还有现在的比特币等等,互联网也在创造货币。

    凡是能够创造货币的,如果能够对社会公众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监管当局应该对它进行监管。

    全球进入到了信用货币时代,全球主要靠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在进行交易,美联储的一举一动能够影响牵动全球的金融市场。货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货币视而不见、不管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现在在虚拟网络上所出现的货币的交易量有限,现在为止监管当局还没有直接监管,但是迟早这个问题会提上日程上来。


时光荏苒,在后来的数字货币关注者眼中,Q币已经“泯然众人矣”,用Q币支付项目尾款的段子,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谈。

可谁又会想过,这个段子曾经是那么真实,甚至差点成为你我的日常?

而这会儿再看马化腾对于Libra的评论,“技术都很成熟,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已然是别样风味。

“只不过那时没有区块链技术。”有区块链从业者向31QU感慨。

 
未来


相对于Q币,Libra无论从愿景、实力、技术等上看,都要大出许多;可相应的,困难也会成倍增长。

无论是切实的落地场景,还是快速扩展的可能,这些本身都已经是数字货币急需解决的难点。

也不同于Q币兴起时,电子支付领域还几乎是空白,Libra现在面对的,是法币电子支付领域成熟的产品筑的壁垒。

虽然Libra的战略是面向弱国替代主权货币,可是第三世界国家孱弱的电子支付基础设施,也会成为Libra的难题。

更何况,在这一切都解决后,Libra还会直面监管的压力,“货币无国界”,但“无国界货币”的组织和成员可都是有国籍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数字货币引领的一场变革就要到来。G20峰会上,关注“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从“铱星计划”到马斯克的“全球Starlink”,从Q币到Libra,技术一直在变,可人类的梦想却始终不变。

马云评价QQ和Q币时曾说,“QQ的确有点可怕,他的攻击总是悄悄的。”

悄悄的,数字货币的变革也早已开启。



部分参考资料:

1 《腾讯传》 吴晓波著

2 虚拟社会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

3 对Q币等加强监管的建议书

4 Q币引发大讨论 央行拟明年监管虚拟货币

5 网民地下交易买卖Q币引发央行关注

6 Q币被盗走向谁喊冤 可买实物监管却成空白

7 三方激辩Q币民间交易

8 腾讯Q币真的会扰乱国家金融秩序?

9 刘炽平:针对Q币的炒作对腾讯没任何影响

10 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称比特币应纳入监管


文 :31QU 墨菲 查看全部
tencent-qq.jpg

“这不就是Q币吗?”在Facebook的Libra推出当天,就有网友这样调侃。

但除了吃瓜群众的调侃之言,几乎没有人会真的把libra等同于Q币。毕竟相对于中国网友耳熟能详的Q币,libra从各个方面看着都要高大上许多:“对标法币的稳定币”、“合作门槛极高”、“无国界货币”、“普惠金融基础”、“为世界而生”,这似乎完全不是吃瓜群众常用来买QQ秀的Q币所能类比的。

可被大家所遗忘的是,曾几何时,Q币也被网友们作为结算工具,在虚拟世界里流通,甚至隐隐有成为虚拟“一般等价物”之势。腾讯作为Q币的发行者,也几乎成了虚拟世界的“央行”。

彼时,Q币在国内掀起的舆论风暴、监管争论,一点也不比现在Libra引起的风波小。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同为“虚拟货币”,Q币自诞生、发展到辉煌,再到现在回归本源,这波澜壮阔的旅程,也许能为Libra的改变世界之路带来一丝启示。

 
出鞘


时光回溯到2000年4月,这一个月,狂飙近两年的纳斯达克指数突然毫无征兆地暴跌,之后短短几个月,市场就蒸发8.3万亿美元。

彼时,腾讯虽然还未上市,但也被泡沫裹挟。最惨的时候,账面上只剩1万人民币。但幸运的是,腾讯在股灾前一刻从IDG与盈科手中拿到了救命钱,惊险地赢得喘息时间。

这是互联网创业者们最黑暗最冰冷的时刻,泡沫破灭,哀鸿遍野。幸存的互联网公司们在焦头烂额寻找新的方向和新的盈利方式。

机会留给了幸存者。

“移动梦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根救命稻草。这项由中国移动推出的短信增值业务,腾讯凭借“移动QQ”成为最大受益者,不仅实现了第一次单月盈亏平衡,而且不到一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000万。

“网游”算是半根救命稻草。之所以在当时只能算“半根”,是因为互联网上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支付。

比如,中国最早的棋牌休闲网络游戏“联众游戏”,一年多时间注册用户2000多万,月活用户300万。虽然用户数量突飞猛进,但却找不到适合游戏玩家们的付费方式。

据《腾讯传》描述,中国与美国互联网产业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金融信用体系的缺失,“长期以来,如何建立自己自己的支付体系困扰着所有的经营者”。

网上支付问题同样让腾讯焦头烂额。因为腾讯在QQ收费上的一系列试验全部扑街:广告、会员制、企业服务反响寥寥;QQ号码注册收费让腾讯陷入第一次舆论风波。

马化腾将这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支付方式的缺失:“当时的中国青年消费者几乎没有人拥有信用卡,他们必须要跑到邮局去汇款,很少有网友乐意为了每月10元往邮局跑的。”

这是腾讯当年最大的尴尬:手握1亿用户,但QQ却像“饿死鬼投胎”,融的钱、赚的钱全砸在QQ上,但却依然找不到直接盈利的办法。

转机,在一家叫“九城”的游戏公司中萌芽。

九城创始人朱骏提出了一种收费模式 “游戏币”。他们与上海电信发行联名卡,100元上网卡中含15元的“九城游戏币”。

朱骏还发明了“九城点数”,玩家可以用联名卡里的“游戏币”购买“点数”,然后可以玩一款付费游戏,或者在其他游戏中押注。

“九城游戏币”、“九城点数”,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的公司发行的专属虚拟货币。

凭借专属的虚拟货币和一部分上网费用分成,2001年7月,九城月收入达到200万元,300万注册用户中付费用户高达10万人。

“虚拟货币”模式开始在网上复制,2002年,腾讯发行了自己的专属虚拟货币“Q币”。

实际上,关于“Q币名字”,还有一段历史。

据《站长之家》报道,为了给腾讯自己的支付代码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当时腾讯员工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在Q元、Q币、Q宝等名字中犹豫不决。

最终拍板“Q币”,是因为觉得“用户容易理解”。

Q币规则非常简单:一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Q币,付费用户通过等值面额卡的卡号、密码“充值”,充值的Q币和QQ账号绑定。

“有了自己的虚拟货币,也许情况会好一些。”马化腾认为。

 
求生


可有了Q币的支撑,腾讯情况真的只是“好一些”。

一开始,Q币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因为没有好的使用场景。

拿当年腾讯的付费试验之一“QQ会员业务”为例,以现在的眼光再看当时的付费业务,其实也算鸡肋,比如网络收藏夹、好友列表保存、“靓号”等。

结果,QQ会员,一个月只有几百个用户愿意加入,每个月收入只有两三万,半年内只有3000个会员。而使用Q币支付的,更是寥寥无几。

付费场景没有打开,Q币也被冷藏。直到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的横空出世,Q币才第一次展现出魅力。

2003年1月24日,QQ秀上线。现在我们看起来司空见惯的虚拟形象,将成为未来腾讯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201907031052021.jpeg


当时,针对QQ秀产品,腾讯内部还有专门的项目计划书——阿凡达。

“阿凡达”实际上是韩国sayclub.com社区网站开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虚拟形象,比如发型、表情、服饰和场景,这些虚拟商品,需要付费购买。

按照这个思路,腾讯进行了新的付费尝试。为了推广QQ秀,腾讯先给每个QQ会员赠送价值10元的Q币,使他们成为QQ秀的种子用户。

结果,QQ秀受欢迎程度出乎意料。在QQ秀上线半年后,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5元,2003年,QQ秀产生的收入,达到当时短信移动QQ的1/8。

这些价格在5毛到1元的虚拟物品,让腾讯在移动梦网之外找到了新的互联网增值业务,而且是一个由腾讯全面主导的、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业务。

“网络也是一个世界,一个我们可以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世界”,腾讯阿凡达项目计划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说QQ秀为“梦想世界”提供可能,那么Q币就链接了腾讯的梦想世界。

在QQ会员、QQ秀之后,腾讯接连推出了QQ空间、QQ游戏、红钻贵族等钻石体系,组成了一个独立的、闭环式运转的QQ世界。

Q币,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支付方式。

看到这里,我们再对比Facebook推出Libra的愿景,透过“为世界而生”、“普惠金融的基础”、“无国界的货币”这些高大上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惊人相似点:

Q币和Libra,一个为真实世界接入了虚拟世界,一个在虚拟世界链接了真实世界;

双方都脱胎于金融体系缺失,前者为了解决网络支付的可能,后者为了解决跨国结算的困难。

但是单纯的工具并不够,没有足够数量使用者的工具不足以生存并发展。

而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具体的大众接受的使用场景,这点Q币依靠QQ秀产生了突破,那么Libra的场景在哪里?

Libra官方的期望是合作机构优先在自己的场景内应用,最优先的场景是跨境支付。但考虑政治、利益、成本等诸多现实因素,可能还是先在Fackbook内部寻找突破场景更为快速便捷。

那如果有了场景,Libra是不是接下来一切就是康庄大道了呢?

再让我们回归Q币的旅程,去寻找答案——

 
发展


80后、90后应该还会有这样的记忆——打电话用话费充值Q币,在网吧、书报亭买Q币的点卡。

事实上,在线上推出一系列Q币消费场景后,2003年,腾讯开始搭建一套完整的Q币销售体系。总的来说,线上线下,三条渠道:

1 和电信旗下的声讯台合作,签订代销Q币协议,用户拨打16885885便可以购买Q币,所得收入,腾讯与声讯台五五分成。这个模式从杭州开启,迅速被复制到全国300多个声讯台。

2 与网吧建立了Q币销售的渠道,腾讯短时间内拓展了1万多家网吧。

3 自有的在线支付系统。

“对于腾讯来说,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制度系统是战略性的成功,这也是中美两国社区型网站在盈利模式上分道扬镳的标志性时间。”《腾讯传》这样评价。

有了消费场景和销售渠道,腾讯的财报变的越来越亮眼:

2003年底,在红钻推出后,腾讯每月虚拟道具的收入突破千万。

2004年6月,腾讯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

2005年, 腾讯总收入14.264亿元,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Q币)收入占7.867亿元。

201907031052022.jpeg


到了2006年,仅第一季度,腾讯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人民币4.365亿元,并且即时通讯QQ注册人数已经达到5.315亿。

在这个财报发出来后,腾讯在媒体上有了“帝国”的称呼——虚拟世界里的中央帝国。

如果说腾讯是帝国,那么Q币就是这个帝国唯一货币。随着腾讯业务扩大,QQ用户暴增,Q币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当时虚拟货币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据《站长之家报道》,网络游戏点卡、销售渠道、代理经营商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一时间,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充值卡铺满了大大小小的软件店、网吧和书报亭” 。

当时,市面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不下10种,如Q币、泡币、U币、百度币、酷币、魔兽币、天堂币、盛大点券等。

但只有腾讯的“Q币”,跳脱了自身体系,被网民广泛接受,甚至被质疑是“一般等价物”而受到监管点名关注。

 
扩散


在2003~2006年腾讯高速发展时期,Q币开始逐步跳出了腾讯生态外。

Q币先是在网上虚拟世界流通:

中小型论坛给版主的工资就是Q币;

《传奇》游戏玩家们用Q币买卖道具;

媒体“成都网友王先生”的赚钱之道,一个月仅靠卖Q币就能赚近4000元。

紧接着,专业的Q币交易场所出现:

专门的“打金”工作室、对话平台出现,Q币成为各个游戏道具、论坛积分交换中介;

据《京华时报》2006年调查,在淘宝网上,出售Q币的店铺多达8000余个,遍布国内各个省市;2006年的超女总决赛中,粉丝购买虚拟货币Q币投票,淘宝网一天Q币的交易额就超过50万 。

最后,Q币交易蔓延到线下:

当时,已经有网友成功用Q币换电脑配件,1000Q币?换到了一个硬盘盒,这可比比特币换披萨划算得多;

专业的打金工作室得到Q币后,再将Q币出售给当地网吧的玩家,转化为人民币。

到2005年,“Q币交易”已经成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从人民币到Q币再到人民币,Q币在地下悄悄流通,成为网上虚拟世界的“等价物”。

201907031052024.jpeg


事实上,Q币并不是完美的“交易中介”,它有很多缺陷,但全被网友一一克服:

首先,腾讯Q币和和QQ账号绑定,官方无法转账,那么交易双方要如何“转账”?

交易者先把Q币转化为QQ公司游戏中的“游戏币”,再把游戏币“输给”另外一个账号,然后把游戏币转化为Q币。

据《京华时报》报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Q币完成完美转移,第一个转账问题解决。

其次,腾讯没有开通双向兑付,这意味着,在腾讯体系里,Q币不能再换成人民币。

但腾讯没有,其他中介平台可以——专门的第三方平台出现,主业就是将Q币兑换成人民币。

更有意思的,网友给腾讯Q币定价——官方的1块太贵,6毛左右比较合适。需求高的时候,涨价8毛,囤多了就跌到4毛。

“其实现在买卖Q币的,大部分都不是为了享受QQ提供的服务”, Q币脱离了腾讯体系,Q币逐渐成为网络“等价物”。

这一切超脱了腾讯预料。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而言,Q币在底下流通,腾讯是受害者。

因为Q币的货源,大部分来源于“QQ黑客”,他们用专业工具盗取QQ账户获得Q币再低价出售。

时任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宋旸称,网上贩卖的Q币来源基本上是通过盗号的方式获得,腾讯公司坚决抵制和打击这种行为。

除此之外,Q币也不是完美的货币,它依然存在信任问题。

如果是重要游戏道具、大额交易,网友们还是会选择同城交易;异地的虚拟网上交易依旧存在风险。

事实上,当时已经存在“信任的担保网站”,双方把装备和Q币都给这个网站,然后再由机构转发。但这种方式,一是要收取一定手续费,二是担保网站本身信用存疑。

但对于一些小额的网络商品,Q币已经能满足交易双方需求。

还有一个问题,是腾讯对“地下交易”的态度,一旦被腾讯发现,就会被没收Q币或者封号。

但这依旧挡不住网友的使用热情。

“用Q币的人多,腾讯公司信誉不错,大家都放心用Q币进行交换。”一名Q币店铺老板称。

时任深圳脑库经济学专家郑磊曾对媒体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Q币使用者超过两亿人。业内人士估计,当时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

而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只要人们信任虚拟货币的发行机构,这种货币就能像真实货币一样发挥效用,成为“一般等价物”。

“Q币只是方便用户使用增值服务的一种渠道,它是个商品,只能在腾讯这个特定环境下才有价值,离开腾讯,它就不具有交换的功能。”

“Q币是一种统计代码,并非一种货币,并未在QQ之外领域流通。”

腾讯多次强调这些观点。

但经过几年发展后,Q币完全跳出了腾讯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虚拟世界的“一般的等价物”,这个结果腾讯自己也未必预料到。

可以看到,Q币的登顶之路,依赖于快速扩展的发行渠道、丰富多彩的使用场景,当量变引起质变,在较大范围内,建立受众的信用共识。

而Libra的发展也必将类似,除了找到适合的场景外,还需要场景和渠道能够快速扩张、触达足够的普通人并依靠场景锁定客户带来一般性共识,这才是达成Libra愿景的关键一步。

这一步已经千难万难,可还不是成功的彼岸,在这之后,如同Q币一样,Libra也必须与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面角力,那就是——监管。

 
激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既然成为了事实上的“一般等价物”,自然逃不脱监管与舆论的关注,Q币也不例外。

在2005、2006年,已经有零星的声音,在讨论Q币在网上使用“泛滥”问题,但真正揭开舆论风暴的,是一篇文章。

2006年第7期的《法制与新闻》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虚拟社会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作者是时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法学院客座教授杨涛,他在文章中讨论了网络上四个“怪象”:虚拟财产、虚拟货币、虚拟人、网婚。

Q币是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虚拟货币”的重点讨论对象:

杨涛认为,现在Q币已经超出腾讯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步成为网上的一种交易工具。

“在虚拟的世界中,有足够多的人认可某种‘货币’的价值,该货币就完全可能成为物质交换的替代单位,现在QQ使用人数有数千万,已经具有这个认同的基础。”

“如果虚拟货币充当了货币的功能,而这种虚拟货币充又是由商家随意发行,其总量也不受到限制,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Q币将冲击我国金融秩序、冲击人民币体系”,这个观点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Q币从一个公司的产品,被形容成威胁央行威胁金融稳定的“危险份子”。

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甚至境外媒体都在讨论Q币是否是虚拟货币,是否已经具备了货币属性。网易还推出了调查投票,最终有一半以上的投票网友,认为“Q币冲击人民币”。

烈火烹油之际,杨涛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给央行的《对Q币等加强监管的建议书》。

这篇文章中,杨涛承认,Q币目前只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属性,根本还不能与人民币相提并论,其要成为所谓的“货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虽然不具备回兑功能是Q币具备“货币”功能的一大障碍,但是,杨涛表示,并不能由此绝对说Q币不能形成一般等价物属性,不会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

“因为,‘货币’只要在市场被认可,能用其来进行交易,不需要回兑功能也可能成为一般等价物。”

杨涛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Q币继续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则有可能形成‘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201907031052035.jpeg


舆论再一次被点燃,围绕“Q币是不是货币”话题,知名学者、专家展开论战。

一方,支持杨涛言论,认为Q币已经具备货币属性。

互联网评论家顺风认为,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五大职能,而Q币已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四个方面部分具备了货币功能,其一般等价物属性正在加强,Q币的确已开始出现新的货币形态的“萌芽”。

一方则认为,Q币只是商品,冲击人民币体系纯属危言耸听。

律师于国富坚持认为,Q币并不是电子货币,“市面上的人民币绝对不会因为有多少人买了Q币就会多印刷,网络货币的发行是以人们的购买量为基础的,跟国家金融体系毫无关系”。

更现实的观点是,腾讯不可能开通Q币与人民币的双向兑换,否则会面临巨大风险:一是自身的资金链断裂;二是遭遇恶性挤兑。“任何商业公司都不会去冒这个风险,只为出一个成为“虚拟央行”的风头。”互联网实验室梁春晓分析。

一方从理论角度剖析,认为Q币不是货币;一方在说趋势,“Q币”在短时间内获得网友认可,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否会成为网络世界唯一货币?

双方争论不休,央行也出面表态:已经开始关注虚拟货币话题,并且正在认真研究之中;包括虚拟货币在内的电子货币将成为继电子支付后又一个监管重点。

“说到Q币已冲击人民币,我个人判断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 如果说有通过虚拟货币的渠道进行洗钱犯罪的话,这是人民银行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和打击的一个方面”

讨论最激烈的时候,甚至有专家呼吁建立中国“网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虚拟货币和人民币挂钩,人民币再和金属货币挂钩,保证虚拟货币发行在公司能力控制范围内,完善虚拟货币回收环节,开放官方回收虚拟货币渠道。

如果当时这一步迈出去,Q币也会成为事实上的“稳定币”。

而旋涡中的腾讯则还是坚持一贯的态度:从未想过发行“货币”,公司也不认为Q币会成为虚拟货币;Q币只是服务于腾讯体系内,在体系外毫无价值。

但腾讯却一直没有公布自己发了多少Q币,并且表示,不反对用户私下交流Q币。

最终,监管在2007年2月到来:中国14家部委以及央行联合发起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

通知说,将“加强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管理,防范虚拟货币冲击现实经济和金融秩序”;“政府将禁止倒卖虚拟货币,并要求经营企业严格区分虚拟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实物交易”。

几个月后,在腾讯公布第一季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针对Q币的监管政策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

“没有影响。”腾讯总裁刘炽平回答,“去年底关于Q币是虚拟货币的传言毫无道理。”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腾讯调整了Q币设计:下调了用户间转让Q币的数量,关闭了将游戏积分转成Q币的渠道,减少Q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

 
回归


之后Q币的故事,可能不会让加密货币信徒们满意: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崛起,监管集中在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崛起,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

网上购买、消费,再也不是问题,也不再需要Q币。

Q币也慢慢回到最初的模样,只存在于腾讯生态中。

而Q币再次回到监管口中,是在2013年,作为互联网虚拟货币与比特币并列。

2013年第七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发表了主题演讲《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 ,其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中央银行要严格地监管银行是因为它能够创造货币。现在互联网上有互联网上的货币,比如说Q币、还有现在的比特币等等,互联网也在创造货币。

    凡是能够创造货币的,如果能够对社会公众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监管当局应该对它进行监管。

    全球进入到了信用货币时代,全球主要靠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在进行交易,美联储的一举一动能够影响牵动全球的金融市场。货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货币视而不见、不管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现在在虚拟网络上所出现的货币的交易量有限,现在为止监管当局还没有直接监管,但是迟早这个问题会提上日程上来。



时光荏苒,在后来的数字货币关注者眼中,Q币已经“泯然众人矣”,用Q币支付项目尾款的段子,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谈。

可谁又会想过,这个段子曾经是那么真实,甚至差点成为你我的日常?

而这会儿再看马化腾对于Libra的评论,“技术都很成熟,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已然是别样风味。

“只不过那时没有区块链技术。”有区块链从业者向31QU感慨。

 
未来


相对于Q币,Libra无论从愿景、实力、技术等上看,都要大出许多;可相应的,困难也会成倍增长。

无论是切实的落地场景,还是快速扩展的可能,这些本身都已经是数字货币急需解决的难点。

也不同于Q币兴起时,电子支付领域还几乎是空白,Libra现在面对的,是法币电子支付领域成熟的产品筑的壁垒。

虽然Libra的战略是面向弱国替代主权货币,可是第三世界国家孱弱的电子支付基础设施,也会成为Libra的难题。

更何况,在这一切都解决后,Libra还会直面监管的压力,“货币无国界”,但“无国界货币”的组织和成员可都是有国籍的。

201907031052036.jpeg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数字货币引领的一场变革就要到来。G20峰会上,关注“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从“铱星计划”到马斯克的“全球Starlink”,从Q币到Libra,技术一直在变,可人类的梦想却始终不变。

马云评价QQ和Q币时曾说,“QQ的确有点可怕,他的攻击总是悄悄的。”

悄悄的,数字货币的变革也早已开启。



部分参考资料:

1 《腾讯传》 吴晓波著

2 虚拟社会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

3 对Q币等加强监管的建议书

4 Q币引发大讨论 央行拟明年监管虚拟货币

5 网民地下交易买卖Q币引发央行关注

6 Q币被盗走向谁喊冤 可买实物监管却成空白

7 三方激辩Q币民间交易

8 腾讯Q币真的会扰乱国家金融秩序?

9 刘炽平:针对Q币的炒作对腾讯没任何影响

10 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称比特币应纳入监管


文 :31QU 墨菲

超主权货币还是支付方式?夏季达沃斯激辩加密货币Libra

资讯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9-07-02 11:33 • 来自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全球科技巨头Facebook公司的Libra项目?”在7月1日举行的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这个处于风口浪尖的加密货币再度引发争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两周前,全球互联网巨头Facebook联合28家机构发布加密数字货币Libra项目白皮书。白皮书介绍,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消息发布后,不只一家金融业界媒体作出“石破天惊”的评价。Libra被认为是一种超主权货币,有人甚至将其视作“世界央行”的雏形。而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看来,Libra将对现有的全球分散货币体系产生巨大挑战,尤其是让全世界“命悬一线”的美元体系。

“底层认知”往往是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基础。全新问世的Libra所带来的第一个争议就是,各方究竟应该如何定义Facebook这一计划已久的“天秤币Libra”。

 
Libra属性的两种声音
 

作为一种新型加密货币,Libra的风险问题始终是讨论焦点。令人疑惑的是,Libra的属性到底为何?

鹿晟资本创始人张璐代表了一种观点。她认为,Libra对应标的应该是支付宝,是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尽管有声音说是加密货币,但如果分析它的白皮书你会发现,Libra和之前很多ICO(首次代币发行)项目的白皮书很不一样。”张璐指出,“它有资产抵押和担保,而目前所针对的业务场景是跨境支付,同时还包含现有银行体系所不具备的支付手段。”

张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Facebook的发展方向。Libra项目是Facebook计划很多年的事情,而“支付”也是拥有全球数十亿用户的Facebook的重要目标之一。张璐指出,无论是运用区块链技术还是其他新兴技术,“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支付的技术设施门槛”。

部分加密货币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现场采访时也表示,Libra先用于支付领域,或有助于Facebook规避严苛的监管要求。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对此持不同观点。在他看来,Libra不是支付系统,而是与electronic currency and payment(电子货币和支付)概念相近。区别在于,之前这种观点主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而Libra是全球性的。

“Libra包含三个核心概念:第一,Libra有储备、本金和债券做抵押,有一篮子货币做标注和定价,所以核心概念是‘货币’;第二个核心概念是‘跨境’;第三个则是把央行的政策考虑和银行支付功能进行了结合。”朱民指出。

朱民表示,Libra作为一种货币问世,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及未来储备体系,都会是很大冲击,不应该掉以轻心。“但它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它现在还有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在问题存在的同时,“这个框架是可以控制的”。朱民直言,尽管Libra目前仍然存在杠杆、储备、中心管理体制等问题,“但我们也要对Libra有信心,因为Libra将对现有的全球分散货币体系产生巨大挑战,尤其是让全世界‘命悬一线’的美元体系”。

 
能否推动银行业创新升级?
 

无论如何,Libra的发布似乎为加密货币带来了新的生机。谈到Libra,此次参会的区块链创新企业Hedera Hashgraph联合创始人Leemon Baird显得格外兴奋。就在不久前,他们迅速找到Facebook,商讨合作可能性。

“Libra的发布让更多人了解到加密货币行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Baird表示,Libra的发布带动了加密货币行业发展,今年加密货币市值上涨,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投资者的热情正在上升。截至目前,GitHub上Libra项目已被近10000名用户“保存”或“加星标”,也代表早期开源参与者对这个项目兴趣很大。

而在张璐看来,Libra若能探索成功,还有可能影响到银行业现有生态。

“尽管我认为Libra目前还没有成为‘世界央行’的能力,但它打开了一条通路,随着其他机构不断加入,大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并逐渐探索出‘银行业创新’的形式。”张璐指出。

英国央行行长曾评论说,对待Libra,应该敞开大脑,而不是敞开大门。事实上,Libra会带来多方面已知的风险挑战以及未知的后果,对此也必须要有清醒认识。

此前,国际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和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就曾表示,在未经严格审查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允许世界最大社交网络推出其计划中的数字货币。

在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领军者年会现场,银行机构的表现也较为克制。被问及是否会成为Libra节点机构时,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企业与投资银行业务主管简·梅茨格直言,还需要一点时间来观察其发展情况。“花旗银行始终拥抱技术,但重要的是要用一种让监管机构感到舒适和愉快的方式来拥抱。”

“Libra白皮书发布后,银行的反应是冷静的,监管机构的反应是强烈的。”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对此总结称,“加不加入很难说,但Libra值得全球金融市场重点研究。Libra一旦成功,对金融行业就不是挑战,而是颠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杨弃非 程晓玲
编辑:刘艳美 查看全部
Davos-2019.jpg

“如何理解全球科技巨头Facebook公司的Libra项目?”在7月1日举行的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这个处于风口浪尖的加密货币再度引发争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两周前,全球互联网巨头Facebook联合28家机构发布加密数字货币Libra项目白皮书。白皮书介绍,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消息发布后,不只一家金融业界媒体作出“石破天惊”的评价。Libra被认为是一种超主权货币,有人甚至将其视作“世界央行”的雏形。而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看来,Libra将对现有的全球分散货币体系产生巨大挑战,尤其是让全世界“命悬一线”的美元体系。

“底层认知”往往是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基础。全新问世的Libra所带来的第一个争议就是,各方究竟应该如何定义Facebook这一计划已久的“天秤币Libra”。

 
Libra属性的两种声音
 

作为一种新型加密货币,Libra的风险问题始终是讨论焦点。令人疑惑的是,Libra的属性到底为何?

鹿晟资本创始人张璐代表了一种观点。她认为,Libra对应标的应该是支付宝,是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尽管有声音说是加密货币,但如果分析它的白皮书你会发现,Libra和之前很多ICO(首次代币发行)项目的白皮书很不一样。”张璐指出,“它有资产抵押和担保,而目前所针对的业务场景是跨境支付,同时还包含现有银行体系所不具备的支付手段。”

张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Facebook的发展方向。Libra项目是Facebook计划很多年的事情,而“支付”也是拥有全球数十亿用户的Facebook的重要目标之一。张璐指出,无论是运用区块链技术还是其他新兴技术,“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支付的技术设施门槛”。

部分加密货币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现场采访时也表示,Libra先用于支付领域,或有助于Facebook规避严苛的监管要求。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对此持不同观点。在他看来,Libra不是支付系统,而是与electronic currency and payment(电子货币和支付)概念相近。区别在于,之前这种观点主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而Libra是全球性的。

“Libra包含三个核心概念:第一,Libra有储备、本金和债券做抵押,有一篮子货币做标注和定价,所以核心概念是‘货币’;第二个核心概念是‘跨境’;第三个则是把央行的政策考虑和银行支付功能进行了结合。”朱民指出。

朱民表示,Libra作为一种货币问世,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及未来储备体系,都会是很大冲击,不应该掉以轻心。“但它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它现在还有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在问题存在的同时,“这个框架是可以控制的”。朱民直言,尽管Libra目前仍然存在杠杆、储备、中心管理体制等问题,“但我们也要对Libra有信心,因为Libra将对现有的全球分散货币体系产生巨大挑战,尤其是让全世界‘命悬一线’的美元体系”。

 
能否推动银行业创新升级?
 

无论如何,Libra的发布似乎为加密货币带来了新的生机。谈到Libra,此次参会的区块链创新企业Hedera Hashgraph联合创始人Leemon Baird显得格外兴奋。就在不久前,他们迅速找到Facebook,商讨合作可能性。

“Libra的发布让更多人了解到加密货币行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Baird表示,Libra的发布带动了加密货币行业发展,今年加密货币市值上涨,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投资者的热情正在上升。截至目前,GitHub上Libra项目已被近10000名用户“保存”或“加星标”,也代表早期开源参与者对这个项目兴趣很大。

而在张璐看来,Libra若能探索成功,还有可能影响到银行业现有生态。

“尽管我认为Libra目前还没有成为‘世界央行’的能力,但它打开了一条通路,随着其他机构不断加入,大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并逐渐探索出‘银行业创新’的形式。”张璐指出。

英国央行行长曾评论说,对待Libra,应该敞开大脑,而不是敞开大门。事实上,Libra会带来多方面已知的风险挑战以及未知的后果,对此也必须要有清醒认识。

此前,国际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和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就曾表示,在未经严格审查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允许世界最大社交网络推出其计划中的数字货币。

在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领军者年会现场,银行机构的表现也较为克制。被问及是否会成为Libra节点机构时,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企业与投资银行业务主管简·梅茨格直言,还需要一点时间来观察其发展情况。“花旗银行始终拥抱技术,但重要的是要用一种让监管机构感到舒适和愉快的方式来拥抱。”

“Libra白皮书发布后,银行的反应是冷静的,监管机构的反应是强烈的。”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对此总结称,“加不加入很难说,但Libra值得全球金融市场重点研究。Libra一旦成功,对金融行业就不是挑战,而是颠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杨弃非 程晓玲
编辑:刘艳美

Facebook Libra深度分析报告

项目tokeninsight 发表了文章 • 2019-06-28 10:34 • 来自相关话题

要点总结


Facebook在2019年6月18日正式发布了Libra项目白皮书,与此同时发布的还有技术文档、治理文档、Reserve文档等内容。目前市场上关于Libra的分析有很多,极端的看法把Libra的出现当成是“超主权国家货币”,是未来数字社会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货币战争武器";同时也有不少看法认为Libra首先监管这道门槛都过不去,即使过去了也并不会是一场“革命"。而根据TokenInsight的研究,对于Facebook来说,发行Libra项目有四重原因:

1. 一场关于自我信任危机的“自我救赎”;

2. 作为资本市场公司逐利的一种本质行为;

3. 在未来数字通证化社会快速抢占“先发优势;

4. 扎克伯格本人对未来的憧憬。

但就其意义来说绝对不仅如此,Libra项目的发起仅仅是现代金融社会开启数字通证化的第一步。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快速、安全、便捷以及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已是必然趋势。此外,通证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Facebook只是目前巨头中开始尝试的首批公司,此后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发行符合自己商业模式以及业务特征的通证。这也使得关于这些通证的法律法规监管被迫必须尽快推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区块链的特性,导致法律监管框架不能再仅限于单个国家或地区内。更为全面,覆盖范围更管的监管框架在目前看来依然是必需。

Libra本身作为普惠金融的产品,能够由下至上为无法获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便捷、简单的金融服务。但Libra的被动以及二元结构的管理极有可能造成Libra的“两个”价格。此外,用户使用Libra后产生的金融数据如何能够得到解决也是Facebook需要面对的问题。比起“做得到但不会去做”的承诺,“没有能力”获取用户隐私似乎才能真正帮助Facebook解决信任危机。

LIT通证背后代表的权益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对联盟进行治理。而对于Libra来说,Libra和LIT的双通证设计使得Libra生态更加完整,便于治理。实际上Libra生态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换的过程就是LIT与Libra两种通证”权力交替“的过程。关于LIT”同股不同权“的设计分散了早期投资机构的权利,同时又保证了其权益。

 
一. Libra简介
 

Libra非常类似于目前数字通证市场稳定币USDT,USDC,是一种“特殊稳定币”。与这些稳定币不同的是,Libra采用一篮子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作为价值抵押品。实际上Libra更类似于IMF的“特别提款权SDR”,SDR的价值也是由一篮子货币支撑:美元、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

由于Libra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因而也具有跨地域结算、低手续费、便捷、实时结算的功能。Libra的主要使命是在世界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特别是对于17亿没有无法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人群。跨境支付是其重要目标之一。

在结构设计方面,Libra发行在独立的区块链上,由Libra协会负责维护。区块链上的节点负责记录交易,实现转账。Libra采用改进的BFT模式,机构参与网络作为验证节点。目前理论上(发起成员可以选择不作为节点)有28个节点参与,未来计划发展成100个。在更长远的未来,Libra还计划彻底开放网络,将目前的“联盟链”模式改进成为完全的公有链模式。

图表1-1 Libra与比特币、USDT的对比





来源:TokenInsight


由匿名性带来的隐私与信任进退两难局面

在匿名性方面,Libra采用的方式与比特币一致,都是伪匿名。这意味着Libra链上记录的交易记录只有用户的一串地址,并没有用户的真实身份。并且Libra也在其区块链中保证不会将链上交易记录与用户真实身份联系起来。但是与之稍有些悖论的地方是,用户在使用Calibra(Facebook推出的Libra钱包)需要通过KYC。这对于未来其他的合规钱包必然也是一样。也就是说,虽然Libra没有将用户的真实身份记录在链上,但依然(可能会)收集了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同时也就能够将用户真实身份与链上交易联系起来。这一点也是众多用户对Libra产生质疑的其中一点。Facebook拥有旗下所有用户的社交、喜好信息,通过Libra又能够获得用户金融方面的信息,一旦连接起来,等于让用户完全在Facebook面前“裸奔”。虽然Facebook承诺不会这么做,但是实际上在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事件之前,Facebook也这么保证过。

另外一方面,虽然合规钱包必须要用户通过KYC,但必然有部分钱包商为了增加用户量,推出不需要KYC的服务。而且由于这一点的需求刚性,这种服务必然会屡禁不止。此外,即使是对于不需要KYC认证的钱包,用户自己保存私钥也是另外一个切实需要解决的痛点。这也是目前诸多去中心化的钱包商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账户的安全性,用户账户的私钥必然是一串又长又难记的无意义字符。在数字通证市场,即使是对于这种机制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用户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对于Facebook来说,大部分普通用户并没有保管私钥的意识。由此Facebook便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1. 帮助用户保管私钥-需要用户个人信息(邮箱、真实身份等)-用户不信任;

2. 用户自己保存私钥-教育用户成本过高-用户资产永久丢失。

 
二. Facebook的动机,问题以及通证化的未来


逐利本质的Facebook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Facebook发起Libra的一个重要原因是Facebook可以这么做。在Facebook的社交产品体系中,月活用户超过20亿,日活用户超过15亿。从社交的起点做支付,微信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面对这么大的一块蛋糕,Facebook不动心也难。

Facebook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来自于广告业务。而广告业务的收入是依据用户数量以及转化率决定。截止到2018年底,Facebook的用户量达接近24亿。虽然用户量正在稳定上升,但是最终一定会到达上限,并且这个用户量的增速必然会减缓。另一方面,从转化率的角度,Facebook通过用户数据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从而提高转化率。但是由此引起的用户数据隐私问题也让Facebook股价遭受重创。Facebook面临的信任危机依然严重。

图表2-1 Facebook用户数量





来源:Statista


目前Facebook和Google在数字广告市场的占有率约为50%。虽然Facebook的广告业务仍然能够为其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其他广告平台也不断发力,正在争夺市场。

图表2-2 数字广告市场份额分布





来源:eMarketer


通过Libra项目,Facebook能够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口。Libra白皮书发布当天,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图表2-3 Libra白皮书发布后Facebook与西联汇款股价变化





来源:Yahoo Finance


在Libra白皮书发布当天,Facebook股价开市上涨超过3%;而作为国际汇款巨头的西联汇款应声下跌2.8%。市场似乎对Libra项目十分看好。根据McKinsey的报告,2017年全球⽀付⾏业总收益已经达到1.9万亿美元。其中跨境汇款占据2%-8%(区域差距)。即使Libra在用户转账或提现(Libra兑换成法币)只收取极少数的费用,但是在这么大的体量面前依然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Facebook本身就是资本下的产物,不管其承诺要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其代表的始终是股东的利益。公司的逐利本质是Facebook在做几乎每一个决策时最核心的因素。


“信任危机迫使Facebook抓住Blockchain这颗“救命稻草”,但并不乐观

在过去的一年中,Facebook在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方面遭到了太多人的质疑。无视、窃取、出售用户隐私,甚至操纵美国大选。Facebook的股价也从最高的217美元跌至最低124美元,接近“腰斩”。而区块链能够从技术角度保护用户隐私。虽然所有链上数据公开,但是仅凭链上数据的信息,没有人能够准确判断出其线下真实的用户身份。比起“不会去做”,“做不到”似乎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Facebook的信任危机。

但“遗憾”的是,Calibra钱包需要用户进行KYC认证。此外,用户如果在Facebook的产品中使用Libra进行转账汇款,必然是在自己的Facebook的账户之上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其实Facebook掌握着用户的真实信息与使用Libra的匹配关系。即使Facebook已经保证,并且成立了子公司来独立参与运营,不会触碰用户的金融信息。但是比起“能做到但不会去做”的保证,似乎只有“从技术上根本做不到”才能够真正获取用户的信任。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由于信任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Facebook的“历史”使得用户不会轻易相信其保证。重塑信任对于Facebook来说,任重道远。


监管风险依旧较大,存在被不同国家针对禁止的可能

毋庸置疑,Facebook在进行Libra项目之前必然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大量论证,金融、法律界的人士专业意见肯定也做足了咨询工作。此外,Facebook还提前与监管部门接触,为Libra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运行做了充足的准备。这一点也是大多数人认为Libra能够通过的原因之一。

从趋势上来说,类似于Libra这样的项目一定会再次出现,即使Libra现在不通过,未来也一定会由其他项目合法合规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字货币来说,由于金融基础设施程度不同,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强,因而对于金融创新较为宽容;但新兴经济体控制金融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般采取的措施都比较强硬。

作为Facebook产品用户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印度,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不算友好。此外,根据Coindesk的报道,Facebook并没有就Libra项目提前向印度央行寻求意见,也并没有做任何的申请。在印度,Facebook拥有4亿的WhatsApp用户。同时印度也是跨境支付的体量巨大的国家之一。另外一个Facebook用户量巨大的国家-巴西,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也同样没有那么友好。

此外,法国财政部长也明确表示,“不能让Libra发生,不可能让Libra变成一个‘主权货币’”,同时也呼吁G7央行共同重新审视Facebook的Libra项目。美国国会议员也已经呼吁叫停Libra项目。相对于这些意见,英国与美国SEC的意见相对较为友好,英国央行行长则表示可以给科技创新企业在央行开放一个隔夜存款账户。这就意味着将企业的地位提高到了银行同一级别,企业正式触碰到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SEC主席则表示,与Libra项目提前有所接触,认为Libra能够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潜在风险。

数字货币监管本身就是一个难题。Libra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实际上是在倒逼各地区监管机构必须表态,若允许,在什么样的法律框架下执行;若反对,则同样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意见,明确在这个领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这个角度讲,Facebook的Libra项目实际上在推动数字货币整个行业进步,而且这一步至关重要。

较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部分国家(资本管制、对待数字货币不友好)会地区性的限制Libra在当地的使用;而其他国家则会允许其使用。但是长远来看,趋势已定的情况下,态度消极的国家也一定会迫于内部(民众对高效支付方式的需求)以及外部(跨境支付的需求)双重压力,逐渐放开,采纳Libra(或者其他类似的项目)。但这个时间周期可能较长。

说到底这其实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巨头公司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监管机构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此类项目是否有未被允许的套利行为存在。金融设施发达的国家,此类监管机构忽略的套利空间较小,即使出现弥补起来也较为容易;但是金融基础设施发展较弱的国家,套利空间极大。若不加以控制,以利益最大化驱动的企业与企业财团可能会将这个漏洞越撕越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与其关心谁在Libra协会里面,不如看看谁没在Libra协会里面

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大量法律法规,特别是金融领域,都可以放在不同利益团体博弈的环境下来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放在内部的利益团体也是一样。

Facebook联合众多企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希望获取更多用户的信任,让更多的企业为Libra背书;二是联合更多大型企业,组成联盟,获得更多的Bargaining Power;三是在地理范围内覆盖尽量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尽可能多的覆盖用户的全方面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未来可能发生对单独公司进行制裁时,联盟有可能提供更强的反击力度或者方式应对。

Facebook公布了第一批28个创始成员,大多数人注意力都放在哪些公司在联盟里。但是对比发现,有诸多重要的企业并没有在联盟之中。不在联盟之中并不代表Facebook没有与其沟通,相反,在创立联盟之时,Facebook必然尽可能地沟通足够多有影响力的公司,试图说服他们加入联盟。因而没有在联盟之中的公司,大概率是因为没有接受。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以及所有的银行都没有在Libra联盟之中。苹果拥有自己的Apple Pay,虽然在返现高达10%的诱惑下,也没有抢占多少市场;谷歌拥有不输于Facebook的用户量,并且在数字广告的行业份额上也胜过Facebook;微软早已经与JPMorgan合作,负责运行和维护其区块链平台Quorum;亚马逊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也早早开始。此外,JPMorgan也在几个月前就发布了自己用于系统内部流通的稳定币JPM Coin。众多巨头企业在区块链的探索,以及通证化的探索无疑验证了数字通证化趋势的信号。

企业发行内部积分形式的先例已有很多,但积分的流通性较弱,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并且由企业随意控制。用户更多地是将其看作一种“优惠”,而非流通的媒介。但利用区块链发行的通证,在流动性、结算、去中心化方面远远优于积分的形式。企业发行通证的形式目前看来有两种,一是单独企业发行,用户网络内部的流通。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相对来说难度较低,只需要单独企业决定即可。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单个企业的用户量不足,通证应用场景单一,从而导致通证流动性不足。第二种形式便是企业联合组成联盟,在联盟之内发行通证。这种通证根据联盟实力而定,若联盟中企业服务用户覆盖大量国家,使得通证的流通在地理范围内没有国家限制。这种通证就具有了“超越国家主权货币”的意义,进而其可能受到的监管力度也会较大,实行难度也较大。

与之而来的便会出现两个问题:

1. 这些通证之间是否会相互流通?

2. 不同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互相之间比的是什么?

不同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能够相互兑换流通是必然的情况。实际上美国区块链企业Circle与Coinbase联合成立的Centre正在致力于做这样的事情。从商业逻辑上,用户会使用到不同公司提供的不同商品和服务,用户存在不同公司发行通证互相转换的需求。在技术上,不同通证的流动性的提供依赖跨链技术实现。此外,交易所也将会是提供通证交换的场所之一;当然钱包也将会类似。用户体验更好的方式是在用户使用前端不需要过于繁琐的设计。综合来说,未来为这些公司发行的通证提供流动性将会是一个潜在的商业机会。

其次,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相较于现阶段存在的市场上的通证,能够提供真正的商品服务或是某种程度上的价值支撑。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目的一般是在其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利用通证作为购买其商品的媒介,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此外,电子化通证的分布式特点,使得企业服务范围可以低成本扩大,大大降低企业的商务拓展成本。美国早期银行业出现过哈耶克在《货币非国家化》中描述的不同银行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景象。只是没想到在几十年后,不仅是银行,商业化公司也开始这样的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的通证不会出现依靠自有信用发行通证的情况,“铸币权”暂时来看依旧只能由央行依靠国家信用掌握。而这些通证竞争的本质还是企业或联盟能够为用户提供商品与服务的价值。而通证的性质除了作为流通的媒介以外,还可以作为权益的证明。区块链通证的可编程性能够赋予其股权、债券又或者是介于二者之前的其他性质。

 
三. Libra Reserve与货币问题
 

Libra Reserve

Libra作为“类稳定币”,价值支撑依赖于背后的一篮子低风险资产。Libra成立了Libra协会管理Reserve资产。协会的核心目标是保证Libra的保值、稳定,从而能够被应用于交易媒介。


资金来源

Libra Reserve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 投资者通过购买Libra Investment Token(LIT)投入的法币资金;

2. 用户(通过机构)购买的Libra投入的法币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持有Libra不会收到任何的利息。而Libra协会则会将收到的资金用于资产配置,主要配置于低风险、低波动以及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满足这些特征的资产选择范围其实不大,主要是主权信用评级较高的国家货币以及部分短期债券。相较于银行赚取的是高底利息差,Libra协会赚取的是零利息“贷"给用户Libra与Reserve管理的利息差。

除了上述利息收入外,Libra协会的另外一个收入是用户转账或Libra与法币兑换过程中的手续费。相较于传统的国际汇款,Libra的支付方式利息一定极低。但是在极大用户量以及交易量的前提下,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Libra协会所有的收入在覆盖成本(包括运营成本和激励用户、商户使用Libra的成本支出)后,会根据LIT的持有量给初期投资者分红。


Libra的“两个价格”

Libra协会在管理Libra的方式上类似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结构。用户并不能直接向Libra协会兑换Libra或者赎回法币,而是必须通过Libra认证的机构进行。而Libra协会对于资金的管理完全是被动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Libra并不会主动调整市场Libra的数量(所谓“货币政策”),而是根据用户通过认证机构的反馈进行。但这种方式便会存在一个利差空间。

Libra的价格由其背后的一篮子资产加权决定。在背后资产没有变化时,Libra的“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而且在短时间内,在Libra协会眼中,Libra的价格也是固定的。但Libra实际的市场“价格”则是会根据市场价格产生波动。也就是说,在市场对Libra的需求产生变化时(如某个地区突然禁止或者允许Libra的使用,某个公司或者机构接受或拒绝Libra作为支付手段),短时间内Libra就会出现两个“价格 ”:Libra的“官方价”和“市场价”。而由于Libra采用被动管理,只能通过用户的需求,传到至认证机构才能够调节。这就使得认证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利润空间,即在“市场价”较高时,低价向Libra协会兑换Libra然后高价卖给用户;反之则进行相反操作。


货币属性

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Libra十分类似于IMF的SDR。但Libra的主要目的是作为用户日常使用时的支付结算手段。对比国家主权货币,Libra的应用范围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一定的“超主权国家货币”的性质。但目前来看,所谓“Facebook帝国”有些无稽之谈,Libra也不太可能会获得或者敢赋予自己“铸币权”。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由于满足Libra协会对Libra背后价值支撑的资产并不多,Libra Reserve中大部分资产将会是美元或美元债券。美元目前其实已经是世界货币,Libra的出现对于美元的地位不会产生任何挑战。因为目前看来,Libra仅仅是对美元增加的额外的需求,原则上没有对美元或者是其他背后法币的货币政策产生丝毫影响。

更可能的一点是,Libra的价值最终还是用美元衡量。作为支付手段,Libra的本意是成为其他商品服务甚至是法币的计价单位。但正如SDR的结果一样,试图成为美元以及其他货币的计价单位,但实际上还是利用美元来衡量其价值。也就是说用户不会用Libra衡量美元,而依然使用美元(或其他法币)来衡量Libra“值多少钱”。

其实比较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英格兰银行的表态,是否真的会为此类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开放隔夜提款权。Libra又能够获得多少央行的认可,在央行开户进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获得与银行一样的地位。一旦这种情况出现,Libra的未来将大不相同。


普惠金融,以及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冲击

Libra声称自己要致力于为17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服务。这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使用Libra,这的确符合普惠金融的概念。但这些人群所在国家的金融系统,货币体系是否会收到冲击?

从最简单的货币数量上考虑:

MV=PQ

一但人民开始大量选择使用Libra而非本国货币,也就是改变了本国货币的流通速度V,商品总量Q不变,同时需要稳定物价,也就是P不变的情况下,必然要改变货币供应量M。一旦改变货币数量,也就影响了当地的货币政策。在失控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加以调整的难度更大。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最有可能出现的解决办法便是当地政府开始进行资本管制。Libra的普惠金融愿景也难以实现。

但是从市场经济考虑,如果有其他的选择,一个国家内最终使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一些高通胀国家,Libra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此外,在目前已经美元化的国家中,采用Libra或许是一个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的方式之一。

 
四. Libra Investment Token和协会治理
 

Libra生态往去中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依靠的便是LIT和Libra两种通证的“权力交替”过程;两者共同构建完整的Libra生态

在Libra的生态中,除了Libra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通证:Libra Investment Token, LIT。LIT目前只有满足Libra协会要求的机构才能通过投资换取。LIT的主要权益是在Libra协会中的投票权,也就是Libra生态的治理权;此外LIT的另外一个权益是Libra经营的收益分红权。

图表4-1 Libra协会的治理模式





来源:Libra Association


通过投资获得LIT的机构都可以作为Libra网路节点,而后期机构则可以通过持有Libra成为网络节点。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可以指派一名代表参与Libra委员会当中,而Libra委员会中的代表又通过选举产生5-19名代表作为“董事会”成员,负责日常事务。

在治理方面,Libra的投票治理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在委员会层面的治理。持有LIT或者Libra的节点都拥有投票权,但是为了避免创始成员的影响力过大,初期通过购买LIT成为节点的机构最多只能拥有不超过1%的投票权。但是后期通过持有Libra的节点则不受此限制。这样的做法合理性在于,首先限制创始成员在委员会的权利;其次是将权力交给与Libra网络绑定较紧的节点(持有大量Libra)。

图表 4-2 治理结构





来源:TokenInsight


Libra对两种通证的定位,以及利用通证的数量变化来达成整个生态治理结构变化的设计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LIT定位于早期合格投资机构,以及早期偏中心化的治理;而Libra定位于后期网络去中心化以后,更大范围的社区治理。

早期的Libra生态属于联盟链的形式,治理方式也较为中心化,但相较于其他项目,Libra的节点声誉相对更高,更加容易获得信任。而后期向去中心化过程的转换,其实是围绕着LIT与Libra两种通证的地位变化进行。委员会在Libra运行第五年时,会将20%的投票权交给持有Libra的节点,而非仅是持有LIT的投资人。一切关于Libra生态的重要决定,都需要在委员会中投票表决通过。

Libra对于委员会的设计类似于“同股不同权”,但同时又保证分红收益于“股”成正比。在不打击早期机构投资者热情的同时,努力保证生态的去中心化能够得以实现。

 
五. 行业发展的影响
 

Libra的出现,实际上也创造了许多投资机会以及新的商业机会。

首先便是目前许多机构正在尝试申请成为Libra的创始成员之一,但这一点的要求较高。简单来说,需要企业缴纳一千万美元用于购买LIT;此外对企业的财务要求,服务用户的要求也较高。其次是在各个地区成为Libra认证的机构,作为”中间商“负责Libra协会与用户的沟通媒介,主要工作便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Libra的流通量。第三个较大的需求是对Libra钱包的需求。

Facebook对Libra项目的发起,证明了数字通证化是未来趋势。不管从短期或长期来看,对于数字通证市场都是利好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主流通证而言。Libra很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启合法的法币与数字通证便捷渠道,侧面增加了如比特币等通证的流动性,使得比特币更容易让人人获取。从定位上说,比特币作为另类投资标的与Libra作为交换媒介的角色没有冲突。

比特币等通证正式开启了数字通证化的时代,USDT等一系列稳定币构建了数字通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桥梁,而Libra则在稳定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这个范围扩大到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最后,后续企业或联盟紧跟Facebook与Libra协会的步伐。不同通证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自由竞争之后什么样的通证会生存下来,谁又将会被淘汰。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通证化进程正式开启。





  查看全部
libra-facebook.jpg

要点总结


Facebook在2019年6月18日正式发布了Libra项目白皮书,与此同时发布的还有技术文档、治理文档、Reserve文档等内容。目前市场上关于Libra的分析有很多,极端的看法把Libra的出现当成是“超主权国家货币”,是未来数字社会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货币战争武器";同时也有不少看法认为Libra首先监管这道门槛都过不去,即使过去了也并不会是一场“革命"。而根据TokenInsight的研究,对于Facebook来说,发行Libra项目有四重原因:

1. 一场关于自我信任危机的“自我救赎”;

2. 作为资本市场公司逐利的一种本质行为;

3. 在未来数字通证化社会快速抢占“先发优势;

4. 扎克伯格本人对未来的憧憬。

但就其意义来说绝对不仅如此,Libra项目的发起仅仅是现代金融社会开启数字通证化的第一步。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快速、安全、便捷以及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已是必然趋势。此外,通证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Facebook只是目前巨头中开始尝试的首批公司,此后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发行符合自己商业模式以及业务特征的通证。这也使得关于这些通证的法律法规监管被迫必须尽快推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区块链的特性,导致法律监管框架不能再仅限于单个国家或地区内。更为全面,覆盖范围更管的监管框架在目前看来依然是必需。

Libra本身作为普惠金融的产品,能够由下至上为无法获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便捷、简单的金融服务。但Libra的被动以及二元结构的管理极有可能造成Libra的“两个”价格。此外,用户使用Libra后产生的金融数据如何能够得到解决也是Facebook需要面对的问题。比起“做得到但不会去做”的承诺,“没有能力”获取用户隐私似乎才能真正帮助Facebook解决信任危机。

LIT通证背后代表的权益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对联盟进行治理。而对于Libra来说,Libra和LIT的双通证设计使得Libra生态更加完整,便于治理。实际上Libra生态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换的过程就是LIT与Libra两种通证”权力交替“的过程。关于LIT”同股不同权“的设计分散了早期投资机构的权利,同时又保证了其权益。

 
一. Libra简介
 

Libra非常类似于目前数字通证市场稳定币USDT,USDC,是一种“特殊稳定币”。与这些稳定币不同的是,Libra采用一篮子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作为价值抵押品。实际上Libra更类似于IMF的“特别提款权SDR”,SDR的价值也是由一篮子货币支撑:美元、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

由于Libra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因而也具有跨地域结算、低手续费、便捷、实时结算的功能。Libra的主要使命是在世界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特别是对于17亿没有无法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人群。跨境支付是其重要目标之一。

在结构设计方面,Libra发行在独立的区块链上,由Libra协会负责维护。区块链上的节点负责记录交易,实现转账。Libra采用改进的BFT模式,机构参与网络作为验证节点。目前理论上(发起成员可以选择不作为节点)有28个节点参与,未来计划发展成100个。在更长远的未来,Libra还计划彻底开放网络,将目前的“联盟链”模式改进成为完全的公有链模式。

图表1-1 Libra与比特币、USDT的对比

201906271406581.jpg

来源:TokenInsight


由匿名性带来的隐私与信任进退两难局面

在匿名性方面,Libra采用的方式与比特币一致,都是伪匿名。这意味着Libra链上记录的交易记录只有用户的一串地址,并没有用户的真实身份。并且Libra也在其区块链中保证不会将链上交易记录与用户真实身份联系起来。但是与之稍有些悖论的地方是,用户在使用Calibra(Facebook推出的Libra钱包)需要通过KYC。这对于未来其他的合规钱包必然也是一样。也就是说,虽然Libra没有将用户的真实身份记录在链上,但依然(可能会)收集了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同时也就能够将用户真实身份与链上交易联系起来。这一点也是众多用户对Libra产生质疑的其中一点。Facebook拥有旗下所有用户的社交、喜好信息,通过Libra又能够获得用户金融方面的信息,一旦连接起来,等于让用户完全在Facebook面前“裸奔”。虽然Facebook承诺不会这么做,但是实际上在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事件之前,Facebook也这么保证过。

另外一方面,虽然合规钱包必须要用户通过KYC,但必然有部分钱包商为了增加用户量,推出不需要KYC的服务。而且由于这一点的需求刚性,这种服务必然会屡禁不止。此外,即使是对于不需要KYC认证的钱包,用户自己保存私钥也是另外一个切实需要解决的痛点。这也是目前诸多去中心化的钱包商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账户的安全性,用户账户的私钥必然是一串又长又难记的无意义字符。在数字通证市场,即使是对于这种机制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用户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对于Facebook来说,大部分普通用户并没有保管私钥的意识。由此Facebook便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1. 帮助用户保管私钥-需要用户个人信息(邮箱、真实身份等)-用户不信任;

2. 用户自己保存私钥-教育用户成本过高-用户资产永久丢失。

 
二. Facebook的动机,问题以及通证化的未来


逐利本质的Facebook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Facebook发起Libra的一个重要原因是Facebook可以这么做。在Facebook的社交产品体系中,月活用户超过20亿,日活用户超过15亿。从社交的起点做支付,微信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面对这么大的一块蛋糕,Facebook不动心也难。

Facebook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来自于广告业务。而广告业务的收入是依据用户数量以及转化率决定。截止到2018年底,Facebook的用户量达接近24亿。虽然用户量正在稳定上升,但是最终一定会到达上限,并且这个用户量的增速必然会减缓。另一方面,从转化率的角度,Facebook通过用户数据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从而提高转化率。但是由此引起的用户数据隐私问题也让Facebook股价遭受重创。Facebook面临的信任危机依然严重。

图表2-1 Facebook用户数量

201906271406582.jpg

来源:Statista


目前Facebook和Google在数字广告市场的占有率约为50%。虽然Facebook的广告业务仍然能够为其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其他广告平台也不断发力,正在争夺市场。

图表2-2 数字广告市场份额分布

201906271406583.jpg

来源:eMarketer


通过Libra项目,Facebook能够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口。Libra白皮书发布当天,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图表2-3 Libra白皮书发布后Facebook与西联汇款股价变化

201906271406594.jpg

来源:Yahoo Finance


在Libra白皮书发布当天,Facebook股价开市上涨超过3%;而作为国际汇款巨头的西联汇款应声下跌2.8%。市场似乎对Libra项目十分看好。根据McKinsey的报告,2017年全球⽀付⾏业总收益已经达到1.9万亿美元。其中跨境汇款占据2%-8%(区域差距)。即使Libra在用户转账或提现(Libra兑换成法币)只收取极少数的费用,但是在这么大的体量面前依然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Facebook本身就是资本下的产物,不管其承诺要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其代表的始终是股东的利益。公司的逐利本质是Facebook在做几乎每一个决策时最核心的因素。


“信任危机迫使Facebook抓住Blockchain这颗“救命稻草”,但并不乐观

在过去的一年中,Facebook在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方面遭到了太多人的质疑。无视、窃取、出售用户隐私,甚至操纵美国大选。Facebook的股价也从最高的217美元跌至最低124美元,接近“腰斩”。而区块链能够从技术角度保护用户隐私。虽然所有链上数据公开,但是仅凭链上数据的信息,没有人能够准确判断出其线下真实的用户身份。比起“不会去做”,“做不到”似乎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Facebook的信任危机。

但“遗憾”的是,Calibra钱包需要用户进行KYC认证。此外,用户如果在Facebook的产品中使用Libra进行转账汇款,必然是在自己的Facebook的账户之上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其实Facebook掌握着用户的真实信息与使用Libra的匹配关系。即使Facebook已经保证,并且成立了子公司来独立参与运营,不会触碰用户的金融信息。但是比起“能做到但不会去做”的保证,似乎只有“从技术上根本做不到”才能够真正获取用户的信任。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由于信任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Facebook的“历史”使得用户不会轻易相信其保证。重塑信任对于Facebook来说,任重道远。


监管风险依旧较大,存在被不同国家针对禁止的可能

毋庸置疑,Facebook在进行Libra项目之前必然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大量论证,金融、法律界的人士专业意见肯定也做足了咨询工作。此外,Facebook还提前与监管部门接触,为Libra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运行做了充足的准备。这一点也是大多数人认为Libra能够通过的原因之一。

从趋势上来说,类似于Libra这样的项目一定会再次出现,即使Libra现在不通过,未来也一定会由其他项目合法合规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字货币来说,由于金融基础设施程度不同,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强,因而对于金融创新较为宽容;但新兴经济体控制金融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般采取的措施都比较强硬。

作为Facebook产品用户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印度,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不算友好。此外,根据Coindesk的报道,Facebook并没有就Libra项目提前向印度央行寻求意见,也并没有做任何的申请。在印度,Facebook拥有4亿的WhatsApp用户。同时印度也是跨境支付的体量巨大的国家之一。另外一个Facebook用户量巨大的国家-巴西,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也同样没有那么友好。

此外,法国财政部长也明确表示,“不能让Libra发生,不可能让Libra变成一个‘主权货币’”,同时也呼吁G7央行共同重新审视Facebook的Libra项目。美国国会议员也已经呼吁叫停Libra项目。相对于这些意见,英国与美国SEC的意见相对较为友好,英国央行行长则表示可以给科技创新企业在央行开放一个隔夜存款账户。这就意味着将企业的地位提高到了银行同一级别,企业正式触碰到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SEC主席则表示,与Libra项目提前有所接触,认为Libra能够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潜在风险。

数字货币监管本身就是一个难题。Libra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实际上是在倒逼各地区监管机构必须表态,若允许,在什么样的法律框架下执行;若反对,则同样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意见,明确在这个领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这个角度讲,Facebook的Libra项目实际上在推动数字货币整个行业进步,而且这一步至关重要。

较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部分国家(资本管制、对待数字货币不友好)会地区性的限制Libra在当地的使用;而其他国家则会允许其使用。但是长远来看,趋势已定的情况下,态度消极的国家也一定会迫于内部(民众对高效支付方式的需求)以及外部(跨境支付的需求)双重压力,逐渐放开,采纳Libra(或者其他类似的项目)。但这个时间周期可能较长。

说到底这其实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巨头公司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监管机构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此类项目是否有未被允许的套利行为存在。金融设施发达的国家,此类监管机构忽略的套利空间较小,即使出现弥补起来也较为容易;但是金融基础设施发展较弱的国家,套利空间极大。若不加以控制,以利益最大化驱动的企业与企业财团可能会将这个漏洞越撕越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与其关心谁在Libra协会里面,不如看看谁没在Libra协会里面

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大量法律法规,特别是金融领域,都可以放在不同利益团体博弈的环境下来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放在内部的利益团体也是一样。

Facebook联合众多企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希望获取更多用户的信任,让更多的企业为Libra背书;二是联合更多大型企业,组成联盟,获得更多的Bargaining Power;三是在地理范围内覆盖尽量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尽可能多的覆盖用户的全方面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未来可能发生对单独公司进行制裁时,联盟有可能提供更强的反击力度或者方式应对。

Facebook公布了第一批28个创始成员,大多数人注意力都放在哪些公司在联盟里。但是对比发现,有诸多重要的企业并没有在联盟之中。不在联盟之中并不代表Facebook没有与其沟通,相反,在创立联盟之时,Facebook必然尽可能地沟通足够多有影响力的公司,试图说服他们加入联盟。因而没有在联盟之中的公司,大概率是因为没有接受。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以及所有的银行都没有在Libra联盟之中。苹果拥有自己的Apple Pay,虽然在返现高达10%的诱惑下,也没有抢占多少市场;谷歌拥有不输于Facebook的用户量,并且在数字广告的行业份额上也胜过Facebook;微软早已经与JPMorgan合作,负责运行和维护其区块链平台Quorum;亚马逊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也早早开始。此外,JPMorgan也在几个月前就发布了自己用于系统内部流通的稳定币JPM Coin。众多巨头企业在区块链的探索,以及通证化的探索无疑验证了数字通证化趋势的信号。

企业发行内部积分形式的先例已有很多,但积分的流通性较弱,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并且由企业随意控制。用户更多地是将其看作一种“优惠”,而非流通的媒介。但利用区块链发行的通证,在流动性、结算、去中心化方面远远优于积分的形式。企业发行通证的形式目前看来有两种,一是单独企业发行,用户网络内部的流通。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相对来说难度较低,只需要单独企业决定即可。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单个企业的用户量不足,通证应用场景单一,从而导致通证流动性不足。第二种形式便是企业联合组成联盟,在联盟之内发行通证。这种通证根据联盟实力而定,若联盟中企业服务用户覆盖大量国家,使得通证的流通在地理范围内没有国家限制。这种通证就具有了“超越国家主权货币”的意义,进而其可能受到的监管力度也会较大,实行难度也较大。

与之而来的便会出现两个问题:

1. 这些通证之间是否会相互流通?

2. 不同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互相之间比的是什么?

不同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能够相互兑换流通是必然的情况。实际上美国区块链企业Circle与Coinbase联合成立的Centre正在致力于做这样的事情。从商业逻辑上,用户会使用到不同公司提供的不同商品和服务,用户存在不同公司发行通证互相转换的需求。在技术上,不同通证的流动性的提供依赖跨链技术实现。此外,交易所也将会是提供通证交换的场所之一;当然钱包也将会类似。用户体验更好的方式是在用户使用前端不需要过于繁琐的设计。综合来说,未来为这些公司发行的通证提供流动性将会是一个潜在的商业机会。

其次,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相较于现阶段存在的市场上的通证,能够提供真正的商品服务或是某种程度上的价值支撑。企业或联盟发行的通证目的一般是在其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利用通证作为购买其商品的媒介,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此外,电子化通证的分布式特点,使得企业服务范围可以低成本扩大,大大降低企业的商务拓展成本。美国早期银行业出现过哈耶克在《货币非国家化》中描述的不同银行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景象。只是没想到在几十年后,不仅是银行,商业化公司也开始这样的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的通证不会出现依靠自有信用发行通证的情况,“铸币权”暂时来看依旧只能由央行依靠国家信用掌握。而这些通证竞争的本质还是企业或联盟能够为用户提供商品与服务的价值。而通证的性质除了作为流通的媒介以外,还可以作为权益的证明。区块链通证的可编程性能够赋予其股权、债券又或者是介于二者之前的其他性质。

 
三. Libra Reserve与货币问题
 

Libra Reserve

Libra作为“类稳定币”,价值支撑依赖于背后的一篮子低风险资产。Libra成立了Libra协会管理Reserve资产。协会的核心目标是保证Libra的保值、稳定,从而能够被应用于交易媒介。


资金来源

Libra Reserve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 投资者通过购买Libra Investment Token(LIT)投入的法币资金;

2. 用户(通过机构)购买的Libra投入的法币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持有Libra不会收到任何的利息。而Libra协会则会将收到的资金用于资产配置,主要配置于低风险、低波动以及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满足这些特征的资产选择范围其实不大,主要是主权信用评级较高的国家货币以及部分短期债券。相较于银行赚取的是高底利息差,Libra协会赚取的是零利息“贷"给用户Libra与Reserve管理的利息差。

除了上述利息收入外,Libra协会的另外一个收入是用户转账或Libra与法币兑换过程中的手续费。相较于传统的国际汇款,Libra的支付方式利息一定极低。但是在极大用户量以及交易量的前提下,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Libra协会所有的收入在覆盖成本(包括运营成本和激励用户、商户使用Libra的成本支出)后,会根据LIT的持有量给初期投资者分红。


Libra的“两个价格”

Libra协会在管理Libra的方式上类似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结构。用户并不能直接向Libra协会兑换Libra或者赎回法币,而是必须通过Libra认证的机构进行。而Libra协会对于资金的管理完全是被动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Libra并不会主动调整市场Libra的数量(所谓“货币政策”),而是根据用户通过认证机构的反馈进行。但这种方式便会存在一个利差空间。

Libra的价格由其背后的一篮子资产加权决定。在背后资产没有变化时,Libra的“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而且在短时间内,在Libra协会眼中,Libra的价格也是固定的。但Libra实际的市场“价格”则是会根据市场价格产生波动。也就是说,在市场对Libra的需求产生变化时(如某个地区突然禁止或者允许Libra的使用,某个公司或者机构接受或拒绝Libra作为支付手段),短时间内Libra就会出现两个“价格 ”:Libra的“官方价”和“市场价”。而由于Libra采用被动管理,只能通过用户的需求,传到至认证机构才能够调节。这就使得认证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利润空间,即在“市场价”较高时,低价向Libra协会兑换Libra然后高价卖给用户;反之则进行相反操作。


货币属性

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Libra十分类似于IMF的SDR。但Libra的主要目的是作为用户日常使用时的支付结算手段。对比国家主权货币,Libra的应用范围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一定的“超主权国家货币”的性质。但目前来看,所谓“Facebook帝国”有些无稽之谈,Libra也不太可能会获得或者敢赋予自己“铸币权”。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由于满足Libra协会对Libra背后价值支撑的资产并不多,Libra Reserve中大部分资产将会是美元或美元债券。美元目前其实已经是世界货币,Libra的出现对于美元的地位不会产生任何挑战。因为目前看来,Libra仅仅是对美元增加的额外的需求,原则上没有对美元或者是其他背后法币的货币政策产生丝毫影响。

更可能的一点是,Libra的价值最终还是用美元衡量。作为支付手段,Libra的本意是成为其他商品服务甚至是法币的计价单位。但正如SDR的结果一样,试图成为美元以及其他货币的计价单位,但实际上还是利用美元来衡量其价值。也就是说用户不会用Libra衡量美元,而依然使用美元(或其他法币)来衡量Libra“值多少钱”。

其实比较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英格兰银行的表态,是否真的会为此类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开放隔夜提款权。Libra又能够获得多少央行的认可,在央行开户进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获得与银行一样的地位。一旦这种情况出现,Libra的未来将大不相同。


普惠金融,以及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冲击

Libra声称自己要致力于为17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服务。这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使用Libra,这的确符合普惠金融的概念。但这些人群所在国家的金融系统,货币体系是否会收到冲击?

从最简单的货币数量上考虑:

MV=PQ

一但人民开始大量选择使用Libra而非本国货币,也就是改变了本国货币的流通速度V,商品总量Q不变,同时需要稳定物价,也就是P不变的情况下,必然要改变货币供应量M。一旦改变货币数量,也就影响了当地的货币政策。在失控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加以调整的难度更大。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最有可能出现的解决办法便是当地政府开始进行资本管制。Libra的普惠金融愿景也难以实现。

但是从市场经济考虑,如果有其他的选择,一个国家内最终使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一些高通胀国家,Libra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此外,在目前已经美元化的国家中,采用Libra或许是一个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的方式之一。

 
四. Libra Investment Token和协会治理
 

Libra生态往去中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依靠的便是LIT和Libra两种通证的“权力交替”过程;两者共同构建完整的Libra生态

在Libra的生态中,除了Libra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通证:Libra Investment Token, LIT。LIT目前只有满足Libra协会要求的机构才能通过投资换取。LIT的主要权益是在Libra协会中的投票权,也就是Libra生态的治理权;此外LIT的另外一个权益是Libra经营的收益分红权。

图表4-1 Libra协会的治理模式

201906271406595.jpg

来源:Libra Association


通过投资获得LIT的机构都可以作为Libra网路节点,而后期机构则可以通过持有Libra成为网络节点。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可以指派一名代表参与Libra委员会当中,而Libra委员会中的代表又通过选举产生5-19名代表作为“董事会”成员,负责日常事务。

在治理方面,Libra的投票治理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在委员会层面的治理。持有LIT或者Libra的节点都拥有投票权,但是为了避免创始成员的影响力过大,初期通过购买LIT成为节点的机构最多只能拥有不超过1%的投票权。但是后期通过持有Libra的节点则不受此限制。这样的做法合理性在于,首先限制创始成员在委员会的权利;其次是将权力交给与Libra网络绑定较紧的节点(持有大量Libra)。

图表 4-2 治理结构

201906271406596.jpg

来源:TokenInsight


Libra对两种通证的定位,以及利用通证的数量变化来达成整个生态治理结构变化的设计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LIT定位于早期合格投资机构,以及早期偏中心化的治理;而Libra定位于后期网络去中心化以后,更大范围的社区治理。

早期的Libra生态属于联盟链的形式,治理方式也较为中心化,但相较于其他项目,Libra的节点声誉相对更高,更加容易获得信任。而后期向去中心化过程的转换,其实是围绕着LIT与Libra两种通证的地位变化进行。委员会在Libra运行第五年时,会将20%的投票权交给持有Libra的节点,而非仅是持有LIT的投资人。一切关于Libra生态的重要决定,都需要在委员会中投票表决通过。

Libra对于委员会的设计类似于“同股不同权”,但同时又保证分红收益于“股”成正比。在不打击早期机构投资者热情的同时,努力保证生态的去中心化能够得以实现。

 
五. 行业发展的影响
 

Libra的出现,实际上也创造了许多投资机会以及新的商业机会。

首先便是目前许多机构正在尝试申请成为Libra的创始成员之一,但这一点的要求较高。简单来说,需要企业缴纳一千万美元用于购买LIT;此外对企业的财务要求,服务用户的要求也较高。其次是在各个地区成为Libra认证的机构,作为”中间商“负责Libra协会与用户的沟通媒介,主要工作便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Libra的流通量。第三个较大的需求是对Libra钱包的需求。

Facebook对Libra项目的发起,证明了数字通证化是未来趋势。不管从短期或长期来看,对于数字通证市场都是利好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主流通证而言。Libra很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启合法的法币与数字通证便捷渠道,侧面增加了如比特币等通证的流动性,使得比特币更容易让人人获取。从定位上说,比特币作为另类投资标的与Libra作为交换媒介的角色没有冲突。

比特币等通证正式开启了数字通证化的时代,USDT等一系列稳定币构建了数字通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桥梁,而Libra则在稳定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这个范围扩大到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最后,后续企业或联盟紧跟Facebook与Libra协会的步伐。不同通证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自由竞争之后什么样的通证会生存下来,谁又将会被淘汰。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通证化进程正式开启。

201906271407007.jpg

 

解读Facebook加密稳定币Libra,看这一篇就够了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9 11:22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时间 6 月18日下午,Facebook 旗下全球数字加密货币 Libra 官方网站正式上线,Libra 稳定币白皮书也已经公布。据官方内容显示,Libra 稳定币的出现,将作为一种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架构,惠及数十亿人。

全球目前有 17 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占全球总人口的 31%。在传统的金融领域,跨境的转帐汇款非常繁琐,而且需要 3-5 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且因为现金的使用,美国一年要被盗抢 400 亿美元的现金。而这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为了参与社会金融,每个月要付出 4 美元以上的手续费。

Libra 稳定币的出现,可以让所有人都参与金融世界,它具备价值稳定、交易快速、可扩容和安全等兼具区块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特点的功能。Facebook 这一次重新定义了「金钱」,改变了全球的经济。

随着 Facebook 稳定币 Libra 白皮书的正式发布,所有之前的传言和谣言都被一一打破。作为区块链的附属产品,Facebook 的 Libra 稳定币到底是什么?它将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将在本文中为你全面介绍这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数字。


Facebook Libra 是什么?


Libra 是一种稳定币,它是一种数字加密货币行业里对于加密货币的分类。

什么是稳定币?对于不熟悉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的读者来说,你可能对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锁定价值的积分系统。区块链相当于一个不可篡改、不可破坏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上可以发行一种积分,积分可以交易。稳定币就是这么一种「积分」,它的价值是稳定的。

以 Libra Blockchain 区块链为例,在这个区块链系统上,一个 Libra 积分等于 1 美元,这个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如果你的账号里有 10 个 Libra,那就意味着你手里有 10 美元,可以在接受 Libra 的地方花掉这部分钱。你也可以花钱买 Libra,也可以拿 Libra 换钱。根据 Libra 白皮书,创造 Libra 只能通过法定货币 1:1 购买 Libra,法币也将转入储备金。储备的规模决定 Libra 的实际价值,或有波动,但是很小。

根据白皮书显示,Libra 运行于 Libra Blockchain 之上,它是一个目标成为全球金融的基础架构,它可以扩展到数十亿账户使用,支持高交易吞吐量。也就是说,这个区块链的容量足以支撑全球数十亿人的交易量。


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在 Facebook 发币之前,数字加密货币市场中也出现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稳定币,包括 USDT、GUSD、PAX 等。这些稳定币主要用于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的入金和避险,即如果有人想炒币,他可以花钱购买稳定币,然后在市场中买入卖出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等。稳定币其实其主要目标是全球化的支付,但是因为无序市场的原因,目前这一功能很少被用到。

不过从 Facebook 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稳定币的摘要用途:支付。

Facebook 刚刚发布的这个名叫 Libra 的稳定币,它其实是由一个名叫 Libra Association(Libra 协会)的组织管理发行的。这一组织由 Facebook 发起,由数十家机构参与运行。此前据熟悉这一项目的参与者表示,想要加入 Libra 区块链的机构和公司需要向 Facebook 缴纳 1000 万美元的会员费用,之后就可以在这个区块链上运行节点,以便获得数据查看和数据写入的权限。目前已经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有 28 家,未来将增加到 100 家,光这一项费用,Facebook 就可以收入 10 亿美元,相当于已经为 Libra 项目完成了 10 亿美元的融资。

根据 Libra 的白皮书,Libra Association 会优先给协会成员代币,鼓励成员在自己的生态内率先使用 Libra 来进行支付,创始会员也需要努力地在技术上进行创新,使 Libra 可以合规并且大规模应用。此外,Libra Association 也将鼓励交易所将其上架交易,但仅限合规交易所。

根据 TheBlock 对这些机构的细分,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发现一共分为投资机构、区块链、社交媒体、通讯公司、电子商务、共享出行、非营利组织、音乐、旅行、支付等多领域。这些行业对于数字加密货币和与之相关的支付业务都有着极高的期待和参与度,想要参与 Facebook Libra 项目,需要缴纳 1000 万美元的会员费用。每 1000 万美元可以获得理事会 1 票表决权,单个创始会员只能获得 1 票或者 1% 的总票数。此举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团垄断。

在这 29 家合作机构中,我们看到了 Uber、eBay、PayPal 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也看到了 Mastercard、VISA、Andreessen Horowitz、USV 等老牌金融机构的 logo。在电子商务行业内,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 eBay、阿根廷电商网站 Mercado Pago、在线奢侈品网站 Farfetch;其中也有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比如由网景浏览器公司联合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创办的 Andreessen Horowitz 基金、Twitter 和 Coinbase 的投资者 Union Square Ventures 等;当然也少不了为 Libra Blockchain 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区块链公司,比如 Coinbase、BisonTrails、Xapo 等;支付类公司,Mastercard、Visa、Stripe、Paypal 等公司都有参与,他们将成为 Facebook 生态外的主要支付参与者;Uber、Lyft 作为共享生态和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力量之二,也是参与者;此外,Vodafone、Iliad 等移动通讯运营商也加入了 Libra Blockchain。

由此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户可以直接买入 Libra 稳定币,然后通过 Facebook 或者 Paypal 等渠道进行花费,它可以用于在 eBay 购物、可以进行投资、可以充话费,也可以用于支付打车费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个 Libra 也就那样,水平一般?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那你就错了。这一稳定币有可能彻底改变互联网目前的格局。

在 Facebook Libra Blockchain 的白皮书发布之前,有媒体猜测 Facebook Libra 稳定币将主要用于 Facebook 旗下 Messenger、WhatsApp 和 Instagram 的支付功能。因为早在 2018 年 12 月,彭博社就爆出 Facebook 正在 WhatsApp 内测试支付功能。6 月 18 日下午发布之后白皮书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支付是 Libra 的主要功能。


手续费收到手软?


Facebook Libra 的出现将直接推动 Facebook 的战略推进,它将在盈利模式、全球数字货币上产生巨大影响力。孟岩在上周末的微信文章《Facebook 数字货币:缘起、意义和影响》中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Facebook 可以通过合作伙伴的加入赚取不菲的加盟费用,比如数十亿美元。但这仅仅是短期的收入,Facebook 其实可以通过收取类似于信用卡的转账手续费或者支付手续费来获得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

孟岩提到,Facebook Libra 未来可能会承载 50-80 万亿美元的交易量,如果每笔费用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那么一年最少 1000 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将超过当前 Facebook 全年的营收。如果 Facebook 稍稍刺激一下消费,或者提高一下手续费比例,那么这一数字将突破 2000 亿美元。

跨境支付市场每年有 125 万亿美元的市场,换汇的价差以及跨境信用卡支付的手续费,动辄 5% 以上的手续费和服务费,让出国或者做国际贸易的人都感到心痛而且因为数字加密货币并不像传统数字货币一样受到政策和区域的影响,只要有互联网接入,区块链能够连接,就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转账。这就让 Facebook Libra 具备了全球货币的特性。无论是跨国转账,还是跨境支付,都能轻松实现。孟岩认为,只要 Facebook 把跨境支付手续费降低一个数量级(这在区块链领域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就可以把传统的换汇业务杀个「片甲不留」。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 Libra 的合作伙伴名单中也包括不少投资机构,这也让 Facebook Libra 稳定币变成一种金融工具成为可能。Facebook 也可以在金融活动中赚到更多的收入费用。


控制区域经济


冷战时期,美国建立起了以美元为秩序的全球货币系统。时至今日,只要涉及国际业务,基本上都要以美元进行结算。然而随着几次经济衰退和危机,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正在一步一步地衰退。这与美元是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美国政府可以肆意地印钱,不在乎这个货币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想法。美国每发行一张美钞,其他国家储备的外汇就会因此贬值。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滥发、超发的问题。在区块链系统中,每发行一枚数字加密货币(又叫 Token 或者 Coin),都会在区块链上进行记录。如果 Libra 可以在全球使用,它就必须要解决 Facebook 不能随意发行新的 Libra 的问题。Facebook 每发行一枚 Libra,就需要往自己的银行里存入 1 美元或者等值的其他国家或区域货币。

孟岩表示,Libra 将锚定一个货币篮子,可以多种法币入金,也可以多种法币兑现。等到 Facebook Libra Blockchain 稳定运行数年之后,26 亿 Facebook 生态用户体验到了 Libra 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后,届时依附于 Facebook 的电商、游戏、服务和金融数字生态,将发生彻底的变化,所有的服务将不再以美元或者传统货币计价,而是以 Libra 来进行计价。

当全球 Facebook 用户建立起对 Libra 本币的信任,人们相信 Libra 就是等于 1 美元或者 6.9 人民币,届时人们也不再需要将 Libra 兑换成法币,也不再出现有第三方资产支撑的场景,所有的通行证都是 Libra。Facebook 能承担起以 Libra 标价的服务、金融、资产等内容的承兑。

简单来讲,一旦 26 亿用户接受了 Facebook Libra,那么 Facebook 将在数年后变成这 26 亿人所在国家的中央银行,对经济进行渗透。同时它还将在税收、监管、防范犯罪等领域有所作为,因为资金的流向也将透明开放(匿名处理)。当 Libra 与政府进行合作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它在政治经济上的更大影响力。


那么,我可以炒 Libra 吗?


答案是很难,但可以拿来用。

不同于其他区块链和区块链代币系统,Facebook 在技术和监管上下足了功夫,普通投资者很难从中找到赚钱的机会。

Facebook Libra 稳定币的出现,已经引发了不少的猜测和争议,主要的论点是加密货币合规和隐私保护两个方面。正如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在上面提到的那样,Facebook Libra 稳定币的这些优质特性,正在受到传统法律法规的束缚,使其难以发挥全部功能。

早在 2018 年 5 月份,Facebook 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加密货币的研发工作。当时曾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布 Coinbase 前董事会成员 David Marcus 加入 Facebook 团队,并且领导 Facebook 的区块链研发工作。在 David 开始研究区块链之前,Facebook 开发团队的 Morgan Beller 也已经在负责区块链的研发工作。

据国外媒体 TheBlock 介绍,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Facebook 开始大量投资区块链项目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将稳定币融入到 Facebook 的生态中。

今年 5 月份,Facebook 在日内瓦注册了 Libra Network LLC 公司。根据瑞士官方的注册文件显示,这是一家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很快 BBC 挖到了更多消息,表示 Facebook 将会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发行 Libra 稳定币,并将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在十多个国家测试 Libra 稳定币。根据 Libra 白皮书显示,Libra 将在 2020 年上半年针对性发布。

华尔街日报之前曾报道称 Facebook 正在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商谈在美国发币并且向普通大众销售的事情,但 Facebook 方面并没有提交正式的文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方面的负责人则表示,他比较担心的是 Facebook 发币一事可能不在这个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金融时报报道称,Facebook 正在与英国渣打银行说客 Ed Bowles 合作,对方正在帮助 Facebook 推进数字加密货币在政策层面的合规操作。

再加上 Libra 的铸币权目前还在 Facebook 一个人手里或者 Libra Association 手里,发行多少、价格浮动多少,都由这个协会说了算。普通投资者无法控制 Libra 的市场流动性,自然也无法影响其价格。唯一能让普通投资者受益的机会可能就是:抓紧拥抱数字加密世界,买入 Libra Association 合伙伙伴名单企业的股票,从而收获一些分红。

或许未来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代理入金手段,张三给李四 10 美元,李四向张三转 9 个 Libra,李四从中赚取手续费。这对于没有没有银行卡、没有身份认证的用户来说,这也是一种方式。当然你也可以在一些合规交易所将其用作避险稳定币使用。


和在中国的我们有关系吗?


有人认为 Libra 就是 Facebook 的发行的类似于 Q 币的东西,其实这么理解也可以。但 Libra 比 Q 币更透明,应用场景更大。其实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更愿意将其解读为国外的支付宝余额,用户拿现金存入 Facebook,换取 Libra,然后在 Facebook 的大树下支付。

对于 Facebook 下的 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 来讲,这是一件利好大事。他们终于可以在手机上更快、更便捷地在生活中转账付款了,而这一功能中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普及。

那么腾讯或者阿里巴巴会不会发行这样的数字稳定币呢?答案是不会的,因为央行目前仍然处于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阶段。

对于 Facebook Libra 项目,中国的用户完全不用羡慕,其实我们更应该从某些角度感到担忧,因为全球经济大国之间的博弈,即将以数字加密货币的形式开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 Facebook 仅在数十个国家开展测试便能看到端倪。

再说了 Facebook 入华都很困难,更别说它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了,不过 Libra 有中文官网,说不定哪一天就进来了。还是用好我们的支付宝和微信,看外国网友脱离水深火热吧。


作者:区块律动 0x2(微信关注: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查看全部
libra11.jpg

北京时间 6 月18日下午,Facebook 旗下全球数字加密货币 Libra 官方网站正式上线,Libra 稳定币白皮书也已经公布。据官方内容显示,Libra 稳定币的出现,将作为一种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架构,惠及数十亿人。

全球目前有 17 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占全球总人口的 31%。在传统的金融领域,跨境的转帐汇款非常繁琐,而且需要 3-5 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且因为现金的使用,美国一年要被盗抢 400 亿美元的现金。而这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为了参与社会金融,每个月要付出 4 美元以上的手续费。

Libra 稳定币的出现,可以让所有人都参与金融世界,它具备价值稳定、交易快速、可扩容和安全等兼具区块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特点的功能。Facebook 这一次重新定义了「金钱」,改变了全球的经济。

随着 Facebook 稳定币 Libra 白皮书的正式发布,所有之前的传言和谣言都被一一打破。作为区块链的附属产品,Facebook 的 Libra 稳定币到底是什么?它将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将在本文中为你全面介绍这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数字。


Facebook Libra 是什么?


Libra 是一种稳定币,它是一种数字加密货币行业里对于加密货币的分类。

什么是稳定币?对于不熟悉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的读者来说,你可能对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锁定价值的积分系统。区块链相当于一个不可篡改、不可破坏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上可以发行一种积分,积分可以交易。稳定币就是这么一种「积分」,它的价值是稳定的。

以 Libra Blockchain 区块链为例,在这个区块链系统上,一个 Libra 积分等于 1 美元,这个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如果你的账号里有 10 个 Libra,那就意味着你手里有 10 美元,可以在接受 Libra 的地方花掉这部分钱。你也可以花钱买 Libra,也可以拿 Libra 换钱。根据 Libra 白皮书,创造 Libra 只能通过法定货币 1:1 购买 Libra,法币也将转入储备金。储备的规模决定 Libra 的实际价值,或有波动,但是很小。

根据白皮书显示,Libra 运行于 Libra Blockchain 之上,它是一个目标成为全球金融的基础架构,它可以扩展到数十亿账户使用,支持高交易吞吐量。也就是说,这个区块链的容量足以支撑全球数十亿人的交易量。


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在 Facebook 发币之前,数字加密货币市场中也出现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稳定币,包括 USDT、GUSD、PAX 等。这些稳定币主要用于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的入金和避险,即如果有人想炒币,他可以花钱购买稳定币,然后在市场中买入卖出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等。稳定币其实其主要目标是全球化的支付,但是因为无序市场的原因,目前这一功能很少被用到。

不过从 Facebook 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稳定币的摘要用途:支付。

Facebook 刚刚发布的这个名叫 Libra 的稳定币,它其实是由一个名叫 Libra Association(Libra 协会)的组织管理发行的。这一组织由 Facebook 发起,由数十家机构参与运行。此前据熟悉这一项目的参与者表示,想要加入 Libra 区块链的机构和公司需要向 Facebook 缴纳 1000 万美元的会员费用,之后就可以在这个区块链上运行节点,以便获得数据查看和数据写入的权限。目前已经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有 28 家,未来将增加到 100 家,光这一项费用,Facebook 就可以收入 10 亿美元,相当于已经为 Libra 项目完成了 10 亿美元的融资。

根据 Libra 的白皮书,Libra Association 会优先给协会成员代币,鼓励成员在自己的生态内率先使用 Libra 来进行支付,创始会员也需要努力地在技术上进行创新,使 Libra 可以合规并且大规模应用。此外,Libra Association 也将鼓励交易所将其上架交易,但仅限合规交易所。

根据 TheBlock 对这些机构的细分,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发现一共分为投资机构、区块链、社交媒体、通讯公司、电子商务、共享出行、非营利组织、音乐、旅行、支付等多领域。这些行业对于数字加密货币和与之相关的支付业务都有着极高的期待和参与度,想要参与 Facebook Libra 项目,需要缴纳 1000 万美元的会员费用。每 1000 万美元可以获得理事会 1 票表决权,单个创始会员只能获得 1 票或者 1% 的总票数。此举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团垄断。

在这 29 家合作机构中,我们看到了 Uber、eBay、PayPal 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也看到了 Mastercard、VISA、Andreessen Horowitz、USV 等老牌金融机构的 logo。在电子商务行业内,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 eBay、阿根廷电商网站 Mercado Pago、在线奢侈品网站 Farfetch;其中也有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比如由网景浏览器公司联合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创办的 Andreessen Horowitz 基金、Twitter 和 Coinbase 的投资者 Union Square Ventures 等;当然也少不了为 Libra Blockchain 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区块链公司,比如 Coinbase、BisonTrails、Xapo 等;支付类公司,Mastercard、Visa、Stripe、Paypal 等公司都有参与,他们将成为 Facebook 生态外的主要支付参与者;Uber、Lyft 作为共享生态和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力量之二,也是参与者;此外,Vodafone、Iliad 等移动通讯运营商也加入了 Libra Blockchain。

由此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户可以直接买入 Libra 稳定币,然后通过 Facebook 或者 Paypal 等渠道进行花费,它可以用于在 eBay 购物、可以进行投资、可以充话费,也可以用于支付打车费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个 Libra 也就那样,水平一般?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那你就错了。这一稳定币有可能彻底改变互联网目前的格局。

在 Facebook Libra Blockchain 的白皮书发布之前,有媒体猜测 Facebook Libra 稳定币将主要用于 Facebook 旗下 Messenger、WhatsApp 和 Instagram 的支付功能。因为早在 2018 年 12 月,彭博社就爆出 Facebook 正在 WhatsApp 内测试支付功能。6 月 18 日下午发布之后白皮书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支付是 Libra 的主要功能。


手续费收到手软?


Facebook Libra 的出现将直接推动 Facebook 的战略推进,它将在盈利模式、全球数字货币上产生巨大影响力。孟岩在上周末的微信文章《Facebook 数字货币:缘起、意义和影响》中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Facebook 可以通过合作伙伴的加入赚取不菲的加盟费用,比如数十亿美元。但这仅仅是短期的收入,Facebook 其实可以通过收取类似于信用卡的转账手续费或者支付手续费来获得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

孟岩提到,Facebook Libra 未来可能会承载 50-80 万亿美元的交易量,如果每笔费用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那么一年最少 1000 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将超过当前 Facebook 全年的营收。如果 Facebook 稍稍刺激一下消费,或者提高一下手续费比例,那么这一数字将突破 2000 亿美元。

跨境支付市场每年有 125 万亿美元的市场,换汇的价差以及跨境信用卡支付的手续费,动辄 5% 以上的手续费和服务费,让出国或者做国际贸易的人都感到心痛而且因为数字加密货币并不像传统数字货币一样受到政策和区域的影响,只要有互联网接入,区块链能够连接,就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转账。这就让 Facebook Libra 具备了全球货币的特性。无论是跨国转账,还是跨境支付,都能轻松实现。孟岩认为,只要 Facebook 把跨境支付手续费降低一个数量级(这在区块链领域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就可以把传统的换汇业务杀个「片甲不留」。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 Libra 的合作伙伴名单中也包括不少投资机构,这也让 Facebook Libra 稳定币变成一种金融工具成为可能。Facebook 也可以在金融活动中赚到更多的收入费用。


控制区域经济


冷战时期,美国建立起了以美元为秩序的全球货币系统。时至今日,只要涉及国际业务,基本上都要以美元进行结算。然而随着几次经济衰退和危机,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正在一步一步地衰退。这与美元是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美国政府可以肆意地印钱,不在乎这个货币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想法。美国每发行一张美钞,其他国家储备的外汇就会因此贬值。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滥发、超发的问题。在区块链系统中,每发行一枚数字加密货币(又叫 Token 或者 Coin),都会在区块链上进行记录。如果 Libra 可以在全球使用,它就必须要解决 Facebook 不能随意发行新的 Libra 的问题。Facebook 每发行一枚 Libra,就需要往自己的银行里存入 1 美元或者等值的其他国家或区域货币。

孟岩表示,Libra 将锚定一个货币篮子,可以多种法币入金,也可以多种法币兑现。等到 Facebook Libra Blockchain 稳定运行数年之后,26 亿 Facebook 生态用户体验到了 Libra 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后,届时依附于 Facebook 的电商、游戏、服务和金融数字生态,将发生彻底的变化,所有的服务将不再以美元或者传统货币计价,而是以 Libra 来进行计价。

当全球 Facebook 用户建立起对 Libra 本币的信任,人们相信 Libra 就是等于 1 美元或者 6.9 人民币,届时人们也不再需要将 Libra 兑换成法币,也不再出现有第三方资产支撑的场景,所有的通行证都是 Libra。Facebook 能承担起以 Libra 标价的服务、金融、资产等内容的承兑。

简单来讲,一旦 26 亿用户接受了 Facebook Libra,那么 Facebook 将在数年后变成这 26 亿人所在国家的中央银行,对经济进行渗透。同时它还将在税收、监管、防范犯罪等领域有所作为,因为资金的流向也将透明开放(匿名处理)。当 Libra 与政府进行合作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它在政治经济上的更大影响力。


那么,我可以炒 Libra 吗?


答案是很难,但可以拿来用。

不同于其他区块链和区块链代币系统,Facebook 在技术和监管上下足了功夫,普通投资者很难从中找到赚钱的机会。

Facebook Libra 稳定币的出现,已经引发了不少的猜测和争议,主要的论点是加密货币合规和隐私保护两个方面。正如区块律动 BlockBeats 在上面提到的那样,Facebook Libra 稳定币的这些优质特性,正在受到传统法律法规的束缚,使其难以发挥全部功能。

早在 2018 年 5 月份,Facebook 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加密货币的研发工作。当时曾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布 Coinbase 前董事会成员 David Marcus 加入 Facebook 团队,并且领导 Facebook 的区块链研发工作。在 David 开始研究区块链之前,Facebook 开发团队的 Morgan Beller 也已经在负责区块链的研发工作。

据国外媒体 TheBlock 介绍,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Facebook 开始大量投资区块链项目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将稳定币融入到 Facebook 的生态中。

今年 5 月份,Facebook 在日内瓦注册了 Libra Network LLC 公司。根据瑞士官方的注册文件显示,这是一家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很快 BBC 挖到了更多消息,表示 Facebook 将会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发行 Libra 稳定币,并将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在十多个国家测试 Libra 稳定币。根据 Libra 白皮书显示,Libra 将在 2020 年上半年针对性发布。

华尔街日报之前曾报道称 Facebook 正在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商谈在美国发币并且向普通大众销售的事情,但 Facebook 方面并没有提交正式的文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方面的负责人则表示,他比较担心的是 Facebook 发币一事可能不在这个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金融时报报道称,Facebook 正在与英国渣打银行说客 Ed Bowles 合作,对方正在帮助 Facebook 推进数字加密货币在政策层面的合规操作。

再加上 Libra 的铸币权目前还在 Facebook 一个人手里或者 Libra Association 手里,发行多少、价格浮动多少,都由这个协会说了算。普通投资者无法控制 Libra 的市场流动性,自然也无法影响其价格。唯一能让普通投资者受益的机会可能就是:抓紧拥抱数字加密世界,买入 Libra Association 合伙伙伴名单企业的股票,从而收获一些分红。

或许未来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代理入金手段,张三给李四 10 美元,李四向张三转 9 个 Libra,李四从中赚取手续费。这对于没有没有银行卡、没有身份认证的用户来说,这也是一种方式。当然你也可以在一些合规交易所将其用作避险稳定币使用。


和在中国的我们有关系吗?


有人认为 Libra 就是 Facebook 的发行的类似于 Q 币的东西,其实这么理解也可以。但 Libra 比 Q 币更透明,应用场景更大。其实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更愿意将其解读为国外的支付宝余额,用户拿现金存入 Facebook,换取 Libra,然后在 Facebook 的大树下支付。

对于 Facebook 下的 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 来讲,这是一件利好大事。他们终于可以在手机上更快、更便捷地在生活中转账付款了,而这一功能中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普及。

那么腾讯或者阿里巴巴会不会发行这样的数字稳定币呢?答案是不会的,因为央行目前仍然处于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阶段。

对于 Facebook Libra 项目,中国的用户完全不用羡慕,其实我们更应该从某些角度感到担忧,因为全球经济大国之间的博弈,即将以数字加密货币的形式开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 Facebook 仅在数十个国家开展测试便能看到端倪。

再说了 Facebook 入华都很困难,更别说它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了,不过 Libra 有中文官网,说不定哪一天就进来了。还是用好我们的支付宝和微信,看外国网友脱离水深火热吧。


作者:区块律动 0x2(微信关注: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肖磊:离华尔街接管比特币行业已经不远了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6-17 11:10 • 来自相关话题

货币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解释得清楚,但经济学家会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货币即机会,拥有货币越多,说明你获得的机会越多、选择越多。

货币对一个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便捷交易的问题,货币可以说既是一国强大的前提,也是国家衰弱的外在表现,因为货币上面到底能承载多少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到底拥有多少可能性。有的货币可以拿着走遍全球,而有的货币可能都出不了一条街。

货币有着漫长的历史演化,但总体来说,也有很多规律可循。如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打败黄金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不是比黄金更好的另一种金属,而是纸币。当下,人们在研究打败美元的,到底会是哪一种纸币,欧元?人民币?但很有可能是,打败美元的,不会是下一个纸币,而更大的可能是数字货币。

如果在几年前我说这个话,会被大家理解为一种纯理论猜测的话,当下的美国,其实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的威胁,当然,更重要的是,华尔街已经开始全面的展开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战略性介入,而其他国家还可能认为比特币等是一个小儿科的游戏。

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目前的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日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但这个市场没有采用法币计价,因为各国为了遏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炒作和投机热情,都禁止金融机构为数字货币的交易提供结算,所以这个市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货币,叫做稳定币。

稳定币虽然是加密数字货币,但背后跟法币1:1对应,用这种稳定币计价,可以达到用法币计价的目的。但由于稳定币背后的资金运作,处于非常严格的保密性,导致官方层面无从得知其资金的真实存在和运作情况,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但规模开始壮大的时候,稳定币将会是另一种存在和威胁。






稳定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借助法币的信用,完成对加密货币的普及和背书。目前加密货币市场的第一大稳定币USDT,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交易额超过了100亿美元。100亿美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跟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日均贸易额也不过100亿美元。

如果贸易额不是金融交易,那么我们再来拿中国的明星企业阿里巴巴股票的交易额来看看,刚刚过去的周五阿里巴巴的股票交易额是3.4亿美元,加密货币领域稳定币USDT的交易额是阿里巴巴股票交易额的32倍,比特币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是其25倍。最近阿里巴巴准备要回归港股,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但很多人觉得这是华尔街的损失,我觉得可能大家高估了阿里巴巴给华尔街带来的利益,跟加密货币行业的诱惑相比,阿里巴巴当前的市值和交易量,可能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来说,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有一天,加密货币行业的稳定币不再需要法币背书,也就是不再需要美元背书,就像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一样,短期内稳定币会大幅贬值,但长期看,就像美元已经摆脱了黄金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稳定币未来摆脱美元的逻辑,跟美元摆脱黄金的逻辑将可能是类似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华尔街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当然,美国人的策略绝对不是加强监管那么简单。

今年的4月24日,金融之都,捍卫美国金融体系的纽约,开始向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动手了。纽约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 当时指出,Bitfinex(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背后的推手)掩盖了8.5亿美元资金的明显亏损,并用来自Tether(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的储备资金用于弥补亏空。Bitfinex8.5亿美元已经遭遇美国政府冻结。

而后,稳定币USDT遭遇短暂的抛售,市场开始进入对稳定币的质疑和担忧阶段。实际上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市场重要的交易所之一,Bitfinex等的存在也是令美国政府比较头疼的,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之后,在没有收编成功的前提下,将其赶出了美国。当然,这些交易所也存在目无王法的情况。

美国一方面对加密货币交易场所和稳定币提供商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另一方面开始在本土触动可以纳入华尔街运作体系的正规军入场。

我此前专门写过的,由Facebook正在测试发布的稳定币Libra已经与十几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Visa、万事达、PayPal和Uber。这些金融和电子商务公司、风险投资家和电信公司将各自投资1000万美元给一个用于管理数字货币Libra的财团。Libra将与一篮子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挂钩,保持币值的稳定,以及建立综合性的稳定币背书体系。






除了拥有二十多亿用户的Facebook测试稳定币之外,针对国际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系统的摩根大稳定币MJ coin早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毫无疑问,Facebook和摩根大通的稳定币,一经推出,就是在美国政府的影响和监控范围之内。

美国的整体规划可能还不止于此,三天前,也就是2019 年 6 月 13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际交易所集团旗下的 Bakkt 公司宣布,将在 7 月22 日开始测试比特币期货产品。

Bakkt 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们看看其投资方就知道了。其股东有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CMT Digital、Eagle Seven、Galaxy Digital、Goldfinch partners、Alan Howard、Horizons Ventures、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微软(Microsoft)的风险投资部门M12、Pantera capital、PayU、Naspers 的金融技术部门以及 Protocol Ventures。

当然,在华尔街完全 “接管”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之前,还需要借助政府之手,来完成对更多非华尔街系统之外的交易所、稳定币公司的“整治”。

在金融监管领域有绝对影响力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即将在下周发布一份阐明参与国应如何监管虚拟资产的报告。新规则将适用于使用代币和加密货币的企业,如交易所、托管机构和加密对冲基金。

在此报告即将要发布的时候,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Biance(币安),立刻宣布不再为美国公民提供加密货币的交易服务。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全球大部分加密货币交易所将不敢再接收来自美国的用户。

我跟大家讲一个黄金市场的例子,可能会更明白美国政府的意图问题。2011年6月,美国开始封杀黄金场外交易市场,根据美国监管要求,当年7月15日之后,贵金属场外交易(OTC)的合法性将被取缔。为遵守相关新规,各大交易场所将对美国居民停止贵金属交易。这意味着自该日期以后,美国居民在OTC市场交易黄金、白银均将被视为违法。

三个月后,黄金价格创出了历史最高的1920美元,而后开始下跌。截至目前,美国市场唯一能参与的黄金衍生品交易,只有纽约金,也就是纽交所的黄金期货。美国将黄金的场外市场全部封杀,也就是说,美国是不允许类似中国“纸黄金”,以及国际市场依然流行的“伦敦金”这种交易模式的。美国期货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定价能力再次完全控制在了美国手上,黄金价格就像戴上了紧箍咒,在各类资产价格持续创新高的这几年,黄金价格自2011年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像样的走势。当然,这种压制是阶段性的,黄金跟美元的博弈,不会轻易结束,但美国至少延迟了诸多挑战美元地位的市场崛起。

去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线了比特币期货,比特币价格从芝商所上线比特币期货时的2万美元,在该期货上线后,一度下跌至3000美元附近。当然,美国和华尔街要完全驯服比特币,还需要更集中的交易,但要发展更集中的交易,除了需要有更大规模的稳定币系统,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政策来消灭场外市场,消灭其他的交易服务机构。

Facebook和摩根大MJ coin的稳定币架构,以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比特币期货和洲际交易所的Bakkt加密货币交易系统,将可能成为华尔街全面入局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第一波操作。事实上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没有影响力,刚刚过去的一个月,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ME)比特币期货5月份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创下新高,平均每日成交量为13,777份合约,约为5.15亿美元,自4月以来上涨36%,同比上涨250%。

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让华尔街和美国金融、互联网巨头控制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和交易领域,大规模的开始推动加密货币的普及,将意味着什么?美国未来想制裁一个经济体,可能都不需要再动用国际机构或去恐吓各类金融企业,而是直接给这些互联网巨头和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下达一个指令就可以了。

当共识逐步形成,驾驭共识的力量将是无限强大的,当有形的资产在人类资产占比当中越来越少,无形和抽象的资产,将以某种形式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领域,但对无形资产的管制和调控,传统手法会变得十分脆弱。

就像在互联网没有发明之前,各国对信息的调控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印刷品的传播渠道和形式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当互联网渗透到全世界之后,信息几乎就像空气,可以说无孔不入。回归到货币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纸币时代,由于有大量的结算机构和金融中介的存在,使得各种调控非常有效,但加密货币时代,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拥抱和加入,才可能找到驾驭的工具和方法,这一点美国和华尔街已经想清楚了。


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查看全部
201906170132127806.jpg

货币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解释得清楚,但经济学家会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货币即机会,拥有货币越多,说明你获得的机会越多、选择越多。

货币对一个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便捷交易的问题,货币可以说既是一国强大的前提,也是国家衰弱的外在表现,因为货币上面到底能承载多少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到底拥有多少可能性。有的货币可以拿着走遍全球,而有的货币可能都出不了一条街。

货币有着漫长的历史演化,但总体来说,也有很多规律可循。如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打败黄金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不是比黄金更好的另一种金属,而是纸币。当下,人们在研究打败美元的,到底会是哪一种纸币,欧元?人民币?但很有可能是,打败美元的,不会是下一个纸币,而更大的可能是数字货币。

如果在几年前我说这个话,会被大家理解为一种纯理论猜测的话,当下的美国,其实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的威胁,当然,更重要的是,华尔街已经开始全面的展开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战略性介入,而其他国家还可能认为比特币等是一个小儿科的游戏。

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目前的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日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但这个市场没有采用法币计价,因为各国为了遏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炒作和投机热情,都禁止金融机构为数字货币的交易提供结算,所以这个市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货币,叫做稳定币。

稳定币虽然是加密数字货币,但背后跟法币1:1对应,用这种稳定币计价,可以达到用法币计价的目的。但由于稳定币背后的资金运作,处于非常严格的保密性,导致官方层面无从得知其资金的真实存在和运作情况,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但规模开始壮大的时候,稳定币将会是另一种存在和威胁。

201906170132216887.jpg


稳定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借助法币的信用,完成对加密货币的普及和背书。目前加密货币市场的第一大稳定币USDT,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交易额超过了100亿美元。100亿美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跟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日均贸易额也不过100亿美元。

如果贸易额不是金融交易,那么我们再来拿中国的明星企业阿里巴巴股票的交易额来看看,刚刚过去的周五阿里巴巴的股票交易额是3.4亿美元,加密货币领域稳定币USDT的交易额是阿里巴巴股票交易额的32倍,比特币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是其25倍。最近阿里巴巴准备要回归港股,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但很多人觉得这是华尔街的损失,我觉得可能大家高估了阿里巴巴给华尔街带来的利益,跟加密货币行业的诱惑相比,阿里巴巴当前的市值和交易量,可能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来说,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有一天,加密货币行业的稳定币不再需要法币背书,也就是不再需要美元背书,就像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一样,短期内稳定币会大幅贬值,但长期看,就像美元已经摆脱了黄金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稳定币未来摆脱美元的逻辑,跟美元摆脱黄金的逻辑将可能是类似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华尔街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当然,美国人的策略绝对不是加强监管那么简单。

今年的4月24日,金融之都,捍卫美国金融体系的纽约,开始向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动手了。纽约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 当时指出,Bitfinex(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背后的推手)掩盖了8.5亿美元资金的明显亏损,并用来自Tether(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的储备资金用于弥补亏空。Bitfinex8.5亿美元已经遭遇美国政府冻结。

而后,稳定币USDT遭遇短暂的抛售,市场开始进入对稳定币的质疑和担忧阶段。实际上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市场重要的交易所之一,Bitfinex等的存在也是令美国政府比较头疼的,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之后,在没有收编成功的前提下,将其赶出了美国。当然,这些交易所也存在目无王法的情况。

美国一方面对加密货币交易场所和稳定币提供商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另一方面开始在本土触动可以纳入华尔街运作体系的正规军入场。

我此前专门写过的,由Facebook正在测试发布的稳定币Libra已经与十几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Visa、万事达、PayPal和Uber。这些金融和电子商务公司、风险投资家和电信公司将各自投资1000万美元给一个用于管理数字货币Libra的财团。Libra将与一篮子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挂钩,保持币值的稳定,以及建立综合性的稳定币背书体系。

201906170132248951.jpg


除了拥有二十多亿用户的Facebook测试稳定币之外,针对国际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系统的摩根大稳定币MJ coin早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毫无疑问,Facebook和摩根大通的稳定币,一经推出,就是在美国政府的影响和监控范围之内。

美国的整体规划可能还不止于此,三天前,也就是2019 年 6 月 13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际交易所集团旗下的 Bakkt 公司宣布,将在 7 月22 日开始测试比特币期货产品。

Bakkt 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们看看其投资方就知道了。其股东有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CMT Digital、Eagle Seven、Galaxy Digital、Goldfinch partners、Alan Howard、Horizons Ventures、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微软(Microsoft)的风险投资部门M12、Pantera capital、PayU、Naspers 的金融技术部门以及 Protocol Ventures。

当然,在华尔街完全 “接管”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之前,还需要借助政府之手,来完成对更多非华尔街系统之外的交易所、稳定币公司的“整治”。

在金融监管领域有绝对影响力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即将在下周发布一份阐明参与国应如何监管虚拟资产的报告。新规则将适用于使用代币和加密货币的企业,如交易所、托管机构和加密对冲基金。

在此报告即将要发布的时候,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Biance(币安),立刻宣布不再为美国公民提供加密货币的交易服务。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全球大部分加密货币交易所将不敢再接收来自美国的用户。

我跟大家讲一个黄金市场的例子,可能会更明白美国政府的意图问题。2011年6月,美国开始封杀黄金场外交易市场,根据美国监管要求,当年7月15日之后,贵金属场外交易(OTC)的合法性将被取缔。为遵守相关新规,各大交易场所将对美国居民停止贵金属交易。这意味着自该日期以后,美国居民在OTC市场交易黄金、白银均将被视为违法。

三个月后,黄金价格创出了历史最高的1920美元,而后开始下跌。截至目前,美国市场唯一能参与的黄金衍生品交易,只有纽约金,也就是纽交所的黄金期货。美国将黄金的场外市场全部封杀,也就是说,美国是不允许类似中国“纸黄金”,以及国际市场依然流行的“伦敦金”这种交易模式的。美国期货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定价能力再次完全控制在了美国手上,黄金价格就像戴上了紧箍咒,在各类资产价格持续创新高的这几年,黄金价格自2011年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像样的走势。当然,这种压制是阶段性的,黄金跟美元的博弈,不会轻易结束,但美国至少延迟了诸多挑战美元地位的市场崛起。

去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线了比特币期货,比特币价格从芝商所上线比特币期货时的2万美元,在该期货上线后,一度下跌至3000美元附近。当然,美国和华尔街要完全驯服比特币,还需要更集中的交易,但要发展更集中的交易,除了需要有更大规模的稳定币系统,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政策来消灭场外市场,消灭其他的交易服务机构。

Facebook和摩根大MJ coin的稳定币架构,以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比特币期货和洲际交易所的Bakkt加密货币交易系统,将可能成为华尔街全面入局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第一波操作。事实上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没有影响力,刚刚过去的一个月,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ME)比特币期货5月份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创下新高,平均每日成交量为13,777份合约,约为5.15亿美元,自4月以来上涨36%,同比上涨250%。

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让华尔街和美国金融、互联网巨头控制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和交易领域,大规模的开始推动加密货币的普及,将意味着什么?美国未来想制裁一个经济体,可能都不需要再动用国际机构或去恐吓各类金融企业,而是直接给这些互联网巨头和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下达一个指令就可以了。

当共识逐步形成,驾驭共识的力量将是无限强大的,当有形的资产在人类资产占比当中越来越少,无形和抽象的资产,将以某种形式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领域,但对无形资产的管制和调控,传统手法会变得十分脆弱。

就像在互联网没有发明之前,各国对信息的调控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印刷品的传播渠道和形式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当互联网渗透到全世界之后,信息几乎就像空气,可以说无孔不入。回归到货币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纸币时代,由于有大量的结算机构和金融中介的存在,使得各种调控非常有效,但加密货币时代,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拥抱和加入,才可能找到驾驭的工具和方法,这一点美国和华尔街已经想清楚了。


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中金:Libra 诞生是科技巨头进军金融行业的里程碑

投研cicc 发表了文章 • 2019-11-06 11:54 •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们认为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是科技巨头(Big Techs)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虽然从技术角度,我们不认为 Libra 相比现有的稳定币有明显突破,但 Facebook 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使 Libra 有可能挑战跨境汇款、移动支付等领域的现有格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储值手段和价值尺度。

目前,Libra 面临许多监管难题,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其长期影响不可低估。建议投资人关注 FATF 等国际组织对加密资产监管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包括 Libra 在内的加密资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稳定币技术与庞大用户基础结合,挑战各国货币主权


Facebook 选择了加密货币行业中常用的稳定币作为 Libra 的技术框架。





图表 : Libra 是一种法定资产抵押型稳定币,资料来源:Libra,IMF,链得得,中金公司研究部


稳定币在保留了加密货币清结算流程简单、匿名性强等优点的同时,避免了比特币存在的价格相对法币波动过大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加密资产行业主要的价值尺度。稳定币技术与 Facebook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全球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相结合,使 Libra 可能挑战各国的货币主权。





图表 : 比特币和 USDT 稳定币价格变化,资料来源:CoinMarketCap,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 主要货币形式的比较,资料来源:IMF,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对于每项指标,从内到外代表吸引力低、中、高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 Libra 可能改变:1)目前被 SWIFT 所垄断的跨境汇款市场,2) Visa、MasterCard 主导的各国移动支付市场,以及成为 3)部分汇率波动较大国家新的储值手段,和 4)数字资产交易中新的价值尺度。


短期存在许多监管难题需要克服


主要国家政府和 G7、G20 等主要国际组织都对 Libra 持谨慎态度。目前,Libra 被指出的问题具体包括:

1) Libra 的性能无法达到目前各国支付系统的性能要求;





图表 : Libra 和其他主要支付手段比较,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USDT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2) Libra 匿名性较强,可能无法满足各国对反洗钱(AML)/ 了解你的客户(KYC)的要求,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3) Libra 计划采用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挂钩的抵押模式,该模式可能对各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系统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图表 : Libra 抵押货币篮子权重分布,资料来源:Facebook,中金公司研究部,注:2019/9 计划方案





图表 : Libra 与美元对比,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Libra 长期影响不可小觑


Libra 相关的新闻动态每天都在变化:

截至 2019/10/11,Visa、MasterCard 等 6 家企业相继宣布退出 Libra 协会,但仍有 Spotify、Uber、Coinbase 等 21 家企业正式加盟 Libra 协会。

2019/10/21,据路透社报道 [1],Libra 项目负责人 David Marcus 表示,愿意放弃原先基于一篮子货币的抵押模式,采用和美元、欧元、英镑等一系列法币单独挂钩方式,并承诺在满足美国政府所有监管要求前不在任何国家开始商用。

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很难判断 Libra 商业运营的最终形式,但即使只在部分国家商用,其规模也会远超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图表 : Libra 的 SWOT 分析,资料来源:BIS,Libr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关注 FATF 等机构监管政策最新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 Facebook 6 月 18 日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 4 天,G20 下属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即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加密货币监管标准,为其旗下的 37 个成员国提供了监管政策的参考。我们相信 Libra 的问世,正在倒逼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加密资产相关法律法规。


风险

监管风险;区块链落地不及预期。


[1]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imf-worldbank-facebook/facebook-open-to-currency-pegged-stablecoins-for-libra-project-idUSKBN1WZ0NX


作者:黄乐平、杨俊杰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facebook_libra-1.jpg


我们认为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是科技巨头(Big Techs)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虽然从技术角度,我们不认为 Libra 相比现有的稳定币有明显突破,但 Facebook 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使 Libra 有可能挑战跨境汇款、移动支付等领域的现有格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储值手段和价值尺度。

目前,Libra 面临许多监管难题,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其长期影响不可低估。建议投资人关注 FATF 等国际组织对加密资产监管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包括 Libra 在内的加密资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稳定币技术与庞大用户基础结合,挑战各国货币主权


Facebook 选择了加密货币行业中常用的稳定币作为 Libra 的技术框架。

175c33ec7239fbbdc97cf4f5eb91f0d1.jpg

图表 : Libra 是一种法定资产抵押型稳定币,资料来源:Libra,IMF,链得得,中金公司研究部


稳定币在保留了加密货币清结算流程简单、匿名性强等优点的同时,避免了比特币存在的价格相对法币波动过大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加密资产行业主要的价值尺度。稳定币技术与 Facebook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全球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相结合,使 Libra 可能挑战各国的货币主权。

3375e8e422e355b5ba8e3f9c48454f02.jpg

图表 : 比特币和 USDT 稳定币价格变化,资料来源:CoinMarketCap,中金公司研究部

ec4b9337f361564f89aa4de32073a326.jpg

图表 : 主要货币形式的比较,资料来源:IMF,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对于每项指标,从内到外代表吸引力低、中、高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 Libra 可能改变:1)目前被 SWIFT 所垄断的跨境汇款市场,2) Visa、MasterCard 主导的各国移动支付市场,以及成为 3)部分汇率波动较大国家新的储值手段,和 4)数字资产交易中新的价值尺度。


短期存在许多监管难题需要克服


主要国家政府和 G7、G20 等主要国际组织都对 Libra 持谨慎态度。目前,Libra 被指出的问题具体包括:

1) Libra 的性能无法达到目前各国支付系统的性能要求;

6ff230e22de668aeb6b7498c9ddcb3cd.jpg

图表 : Libra 和其他主要支付手段比较,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USDT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2) Libra 匿名性较强,可能无法满足各国对反洗钱(AML)/ 了解你的客户(KYC)的要求,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3) Libra 计划采用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挂钩的抵押模式,该模式可能对各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系统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d6c7f3389c31db5bfed8c163730116e4.jpg

图表 : Libra 抵押货币篮子权重分布,资料来源:Facebook,中金公司研究部,注:2019/9 计划方案

e34ac36f5c3af2cfe4add186b147ace5.jpg

图表 : Libra 与美元对比,资料来源:Libra 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Libra 长期影响不可小觑


Libra 相关的新闻动态每天都在变化:

截至 2019/10/11,Visa、MasterCard 等 6 家企业相继宣布退出 Libra 协会,但仍有 Spotify、Uber、Coinbase 等 21 家企业正式加盟 Libra 协会。

2019/10/21,据路透社报道 [1],Libra 项目负责人 David Marcus 表示,愿意放弃原先基于一篮子货币的抵押模式,采用和美元、欧元、英镑等一系列法币单独挂钩方式,并承诺在满足美国政府所有监管要求前不在任何国家开始商用。

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很难判断 Libra 商业运营的最终形式,但即使只在部分国家商用,其规模也会远超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fcc92332e8800e33b9bd0c2d7d2b4cd0.jpg

图表 : Libra 的 SWOT 分析,资料来源:BIS,Libr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关注 FATF 等机构监管政策最新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 Facebook 6 月 18 日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 4 天,G20 下属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即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加密货币监管标准,为其旗下的 37 个成员国提供了监管政策的参考。我们相信 Libra 的问世,正在倒逼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加密资产相关法律法规。


风险

监管风险;区块链落地不及预期。


[1]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imf-worldbank-facebook/facebook-open-to-currency-pegged-stablecoins-for-libra-project-idUSKBN1WZ0NX


作者:黄乐平、杨俊杰

ETH 正从数字石油转变成数字货币,这样真的可行吗?

项目longhash 发表了文章 • 2019-10-11 11:10 • 来自相关话题

毫无疑问,以太坊( ETH )是山寨币的“王者”。以太坊区块链的使用远远超过其他非比特币的加密资产,且其重点关注的表达型智能合约已被其他许多项目效仿。

比特币( BTC )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而那些投资 ETH 的人士通常称其为“数字石油“。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太坊用户认为,以太坊不应该被视为石油,而应被看作货币。

去年愈来愈多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应用程序在以太坊上推出,将以太坊视为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是,ETH 作为货币将被广泛使用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非以太坊代币转账日渐增多
 

追踪以太坊作为货币使用的一个关键有用数据是:以太坊网络上,涉及原生 ETH 代币转账的交易量百分比。






如上图所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转账比 ETH 转账更为普遍。2018 年夏季以来,ERC-20 代币转账基本上与 ETH 转账一样普遍(至少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时间,ERC-20 代币转账更加普遍。

显然,ERC-20 代币标准未制定之前,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只涉及到 ETH,因为当时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新代币并不是特别容易。虽然 2017 年是 ERC-20 代币相关活动疯狂开始的一年,但,早在 2016 年 5 月 28 日(也就是 DAO 代币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第一天),ERC-20 代币转账也出现了一波增长。

根据 Ethplorer ,过去几个月里,Tether USD( USDT )已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非原生代币。以前,USDT 只占比特币日交易量的 5% 左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 USDT 转账不再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 Omni 协议上进行,而是在以太坊上进行。

过去几年里,以太坊还见证了其他一些主要稳定币的推出。举几个例子:Circle 和 Coinbase 推出 USDC 稳定币;Gemini 推出 GUSD;TrustToken 推出 TUSD;Paxos 推出 PAX。

此外,还有 DAI 稳定币,该币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属性。但,DAI 是否具有足够的去中心化水平,避免出现与传统稳定币相同的问题,还有待考量(传统稳定币在银行账户中由法定货币支持)。

不久之后,相比原生 ETH 代币转账,以太坊每天可能会处理更多的稳定币转账。Coin Metrics 数据显示,9 月 9 日以太坊网络处理了 271805 个 ETH 和 178046 个 USDT 的转账交易。就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而言,USDT 交易量几乎是 ETH 的两倍。

根据 Ethplorer 数据,在撰写该文本时,DCS 代币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过去 24 小时里约有 20000 个区块链交易。

 
交易量、交易活动、波动性
 

当然,仅因为 ERC-20 代币在以太坊上活跃,并不能说明 ETH 不能来回转账或被用作货币。也就是说,目前 ETH 每日转账次数与 2017 年 8 月的水平相当。

就 ETH 作为货币而言,以美元计价的调整后交易量往往比简单的交易数更加令人感兴趣。在这个方面,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就转账交易量而言,ETH 现在的转账交易量大致与 2017 年 5 月的水平相当。

应该记住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链上交易量大多都与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关。据 Chainalysis 分析,比特币网络上,90% 的活动都涉及到各交易所之间的转账。

从 Coin Metrics 可以清楚看到 ETH 价格走势(当交易量趋于飙升时)和链上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

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当某种特定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时,衡量其最好的标准是价格波动。Coin Metrics 数据表明,以太坊网络存在期间,ETH 价格波动巨大,从 10% 以上跌至 5% 以下。


比特币是标准

与其他山寨币市场相比,很明显,目前为止,ETH 是比特币最好的选择。但如果 ETH 要想成为货币,那就意味着它必须要与 BTC 展开激烈角逐。

ERC-20 代币的成功使得以太坊链上日交易量超过比特币,但,将其作为货币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比较时,这一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最近,以太坊的每日交易手续费(以美元计)超过比特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一数据更多地并不是为了说明 ETH 作为货币时的潜在使用价值,而是表明访问以太坊网络的需求。ETH 具有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的功能,但用户支付手续费对 USDT 或 Chainlink( LINK )代币进行转账,与 ETH 的实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货币进行比较时,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是看其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交易量及价格波动。尽管 2019 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ETH的价格波动比 BTC 小,但如果 ETH 想要在其他方面与 BTC 竞争,那么仍需加倍努力。

虽然价格可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货币在价值存储或增值能力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反对将 ETH 作为货币使用的观点里,最让人厌烦的一点也许是:以 BTC 计价,目前 ETH 的价格低于 2016 年 3 月的价格,即以太坊网络首次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话虽如此,今年 9 月对 ETH 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这个山寨币对 BTC 表现最好的一个时期。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伙人 Nic Carter 称,像 ETH 这样的山寨币,选择避开成为货币这一焦点,其实是没抓住当年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当 ETH 作为货币,并将其有用性与 BTC 进行比较时,山寨币是否能够克服比特币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及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时的相对稳定性,还尚不清楚。 查看全部
6955cffbc96b.jpg


毫无疑问,以太坊( ETH )是山寨币的“王者”。以太坊区块链的使用远远超过其他非比特币的加密资产,且其重点关注的表达型智能合约已被其他许多项目效仿。

比特币( BTC )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而那些投资 ETH 的人士通常称其为“数字石油“。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太坊用户认为,以太坊不应该被视为石油,而应被看作货币。

去年愈来愈多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应用程序在以太坊上推出,将以太坊视为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是,ETH 作为货币将被广泛使用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非以太坊代币转账日渐增多
 

追踪以太坊作为货币使用的一个关键有用数据是:以太坊网络上,涉及原生 ETH 代币转账的交易量百分比。

20191011105734OR0z.jpeg


如上图所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 ERC-20 代币转账比 ETH 转账更为普遍。2018 年夏季以来,ERC-20 代币转账基本上与 ETH 转账一样普遍(至少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时间,ERC-20 代币转账更加普遍。

显然,ERC-20 代币标准未制定之前,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只涉及到 ETH,因为当时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新代币并不是特别容易。虽然 2017 年是 ERC-20 代币相关活动疯狂开始的一年,但,早在 2016 年 5 月 28 日(也就是 DAO 代币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第一天),ERC-20 代币转账也出现了一波增长。

根据 Ethplorer ,过去几个月里,Tether USD( USDT )已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非原生代币。以前,USDT 只占比特币日交易量的 5% 左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 USDT 转账不再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 Omni 协议上进行,而是在以太坊上进行。

过去几年里,以太坊还见证了其他一些主要稳定币的推出。举几个例子:Circle 和 Coinbase 推出 USDC 稳定币;Gemini 推出 GUSD;TrustToken 推出 TUSD;Paxos 推出 PAX。

此外,还有 DAI 稳定币,该币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属性。但,DAI 是否具有足够的去中心化水平,避免出现与传统稳定币相同的问题,还有待考量(传统稳定币在银行账户中由法定货币支持)。

不久之后,相比原生 ETH 代币转账,以太坊每天可能会处理更多的稳定币转账。Coin Metrics 数据显示,9 月 9 日以太坊网络处理了 271805 个 ETH 和 178046 个 USDT 的转账交易。就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而言,USDT 交易量几乎是 ETH 的两倍。

根据 Ethplorer 数据,在撰写该文本时,DCS 代币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过去 24 小时里约有 20000 个区块链交易。

 
交易量、交易活动、波动性
 

当然,仅因为 ERC-20 代币在以太坊上活跃,并不能说明 ETH 不能来回转账或被用作货币。也就是说,目前 ETH 每日转账次数与 2017 年 8 月的水平相当。

就 ETH 作为货币而言,以美元计价的调整后交易量往往比简单的交易数更加令人感兴趣。在这个方面,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就转账交易量而言,ETH 现在的转账交易量大致与 2017 年 5 月的水平相当。

应该记住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链上交易量大多都与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关。据 Chainalysis 分析,比特币网络上,90% 的活动都涉及到各交易所之间的转账。

从 Coin Metrics 可以清楚看到 ETH 价格走势(当交易量趋于飙升时)和链上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

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当某种特定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时,衡量其最好的标准是价格波动。Coin Metrics 数据表明,以太坊网络存在期间,ETH 价格波动巨大,从 10% 以上跌至 5% 以下。


比特币是标准

与其他山寨币市场相比,很明显,目前为止,ETH 是比特币最好的选择。但如果 ETH 要想成为货币,那就意味着它必须要与 BTC 展开激烈角逐。

ERC-20 代币的成功使得以太坊链上日交易量超过比特币,但,将其作为货币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比较时,这一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最近,以太坊的每日交易手续费(以美元计)超过比特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一数据更多地并不是为了说明 ETH 作为货币时的潜在使用价值,而是表明访问以太坊网络的需求。ETH 具有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的功能,但用户支付手续费对 USDT 或 Chainlink( LINK )代币进行转账,与 ETH 的实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货币进行比较时,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是看其调整后的链上交易量、交易量及价格波动。尽管 2019 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ETH的价格波动比 BTC 小,但如果 ETH 想要在其他方面与 BTC 竞争,那么仍需加倍努力。

虽然价格可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货币在价值存储或增值能力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反对将 ETH 作为货币使用的观点里,最让人厌烦的一点也许是:以 BTC 计价,目前 ETH 的价格低于 2016 年 3 月的价格,即以太坊网络首次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话虽如此,今年 9 月对 ETH 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这个山寨币对 BTC 表现最好的一个时期。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伙人 Nic Carter 称,像 ETH 这样的山寨币,选择避开成为货币这一焦点,其实是没抓住当年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当 ETH 作为货币,并将其有用性与 BTC 进行比较时,山寨币是否能够克服比特币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及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时的相对稳定性,还尚不清楚。

IMF最新刊文:稳定币崛起,弱势货币将面临巨大威胁

观点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9-09-20 18:20 • 来自相关话题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数字支付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巨大利益,比如支付效率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得以加强、金融包容性和创新不断扩大。但同时,这种全新的支付形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比如金融稳定性和诚信问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竞争标准等。


01 稳定币的普及应用


当市场出现一种全新形式货币,其能否普及应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强大价值存储和支付手段。

稳定币这样的新形式「货币」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有很大不同,因为稳定币没有「担保」。虽然一些稳定币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向发行方提出索赔,还有些稳定币发行方也提供了对应面值赎回担保,但目前绝大多数稳定币缺少政府背书。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另一方面,稳定币一个极具吸引力功能就是:让支付交易变得像在社交媒体交流一样简单。在稳定币支持下,支付不仅是一种转账行为,而是变成连接彼此的基本社交体验。稳定币让人们更好融入到数字生活之中,那么拥有庞大全球用户群大型科技公司能够利用资金现有网络让这种全新支付方式可以快速传播。


02 稳定币风险


稳定币同样存在许多风险,政策制定者因此需要创造出一个利益最大化且风险最小化环境,另外,不同国家决策者还需要彼此创新协作,共同应对稳定币风险。

首先,当银行「丢失」稳定币发行方存款,他们会失去在稳定币市场里的「中间人」地位。不过,银行肯定会有所行动,比如通过更高利率来提升自己竞争力。此外,稳定币发行方也可以把资金收回到传统银行系统中,或是通过自己增加存款来从事贷款业务。简而言之,银行在稳定币市场里的角色不太可能消失。

其次,可能会出现新的垄断。在稳定币领域里,科技巨头可能垄断市场。得益于自身庞大的网络,大公司会阻止竞争对手访问交易数据等信息。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数据保护、可移植性、控制权和所有权、以及互操作性等方面都需要设定新的标准。

第三,弱势货币将面临巨大威胁。如果在一个经济较差、或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出现强势稳定币,那么本地货币很可能会被人们抛弃,当地也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美元化」形式,继而破坏本国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更严重的是,假设政府被迫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他们就需要去决定是否要禁止与外国货币锚定的稳定币。

第四,稳定币会带来更多非法活动。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执行国际标准,监管机构也需要展示如何预防稳定币网络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另一方面,监管者还需要去适应越来越分散、地理位置越来越多样化的稳定币价值链。

第五,「铸币税」收入将受到影响。中央银行能从货币面值与制造成本之间差额中获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但稳定币发行方会通过支持稳定币硬通货攫取利润,并获得回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促进竞争,刺激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

第六,政策制定者要加强消费者保护,维护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要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确保资金不会受到银行挤兑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法律明确稳定币所代表的金融工具类型,同时还需要稳定币发行方时刻保持拥有足够流动性和资本。

稳定币既有挑战,也有潜力。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出能够应对挑战且具有远见的监管制度。


编译:白夜 查看全部
IMF-860x430.jpg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数字支付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巨大利益,比如支付效率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得以加强、金融包容性和创新不断扩大。但同时,这种全新的支付形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比如金融稳定性和诚信问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竞争标准等。


01 稳定币的普及应用


当市场出现一种全新形式货币,其能否普及应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强大价值存储和支付手段。

稳定币这样的新形式「货币」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有很大不同,因为稳定币没有「担保」。虽然一些稳定币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向发行方提出索赔,还有些稳定币发行方也提供了对应面值赎回担保,但目前绝大多数稳定币缺少政府背书。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崛起,主要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稳定币是一种可靠支付手段。此外,稳定币还有很多其他潜在优势,比如:低成本、全球覆盖、处理效率较高。此外,稳定币还可以无缝使用基于区块链资产进行支付,并通过其开放式架构嵌入到数字应用程序中,无需通过银行传统交易系统。

另一方面,稳定币一个极具吸引力功能就是:让支付交易变得像在社交媒体交流一样简单。在稳定币支持下,支付不仅是一种转账行为,而是变成连接彼此的基本社交体验。稳定币让人们更好融入到数字生活之中,那么拥有庞大全球用户群大型科技公司能够利用资金现有网络让这种全新支付方式可以快速传播。


02 稳定币风险


稳定币同样存在许多风险,政策制定者因此需要创造出一个利益最大化且风险最小化环境,另外,不同国家决策者还需要彼此创新协作,共同应对稳定币风险。

首先,当银行「丢失」稳定币发行方存款,他们会失去在稳定币市场里的「中间人」地位。不过,银行肯定会有所行动,比如通过更高利率来提升自己竞争力。此外,稳定币发行方也可以把资金收回到传统银行系统中,或是通过自己增加存款来从事贷款业务。简而言之,银行在稳定币市场里的角色不太可能消失。

其次,可能会出现新的垄断。在稳定币领域里,科技巨头可能垄断市场。得益于自身庞大的网络,大公司会阻止竞争对手访问交易数据等信息。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数据保护、可移植性、控制权和所有权、以及互操作性等方面都需要设定新的标准。

第三,弱势货币将面临巨大威胁。如果在一个经济较差、或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出现强势稳定币,那么本地货币很可能会被人们抛弃,当地也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美元化」形式,继而破坏本国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更严重的是,假设政府被迫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他们就需要去决定是否要禁止与外国货币锚定的稳定币。

第四,稳定币会带来更多非法活动。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执行国际标准,监管机构也需要展示如何预防稳定币网络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另一方面,监管者还需要去适应越来越分散、地理位置越来越多样化的稳定币价值链。

第五,「铸币税」收入将受到影响。中央银行能从货币面值与制造成本之间差额中获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但稳定币发行方会通过支持稳定币硬通货攫取利润,并获得回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促进竞争,刺激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

第六,政策制定者要加强消费者保护,维护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要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确保资金不会受到银行挤兑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法律明确稳定币所代表的金融工具类型,同时还需要稳定币发行方时刻保持拥有足够流动性和资本。

稳定币既有挑战,也有潜力。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出能够应对挑战且具有远见的监管制度。


编译:白夜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为什么说以太坊和比特币是最重要的两个加密货币

投研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9-19 11:58 • 来自相关话题

文 | Ryan Sean Adams,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Ryan Sean Adams 是以太坊的铁杆粉丝。他曾撰文指出 ETH 被低估,因为他相信 ETH 像货币一样身兼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和账户单位功能于一体——具体可参加链闻之前发表的他的文章「复盘以太坊:只有当 ETH 成为货币,以太坊才能成功」。近日 Ryan Sean Adams 再次撰文,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加密资产,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比特币分叉和以太坊 ICO 衍生出了很多加密资产,我们再也回不到单一加密货币的时代了。我估计,所有资产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代币化」。

不过,哪些资产能积累真正的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把自己持有的加密财富分布在何处。

我们说的「无银行」(bankless)理念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的大部分加密财富都持有(hold)在加密货币中,尤其是加密商品货币(crypto commodity money),即以太坊和比特币。


什么是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指这种资金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其作为商品被使用,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货币被使用——这与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代表货币,或者由政府法规规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品货币:金、银、铜、香烟、贝壳

    代表货币:银行票据、支票、美元(当美元由黄金支持时)

    法定货币: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商品货币与一件普通商品的差别,关键在于货币溢价。一件纯粹的商品单凭实用性而有价值,而一个商品货币,则既作为一种实用性也作为一种货币而拥有价值。超出一件商品的实用价值之上的任何价值,都是货币溢价。

一种商品的货币溢价由以下几种预期合起来驱动:在某个经济体,人们认为这种商品会成为未来的价值存储(SoV)、交易媒介(MoE)和 / 或账户单位(UofA)的合体。这一商品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规模可以很小,比如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规模很大,比如「镀金时代」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之所以有价值,部分源自它在电子产业中的用途,但大部分源自其作为防范法币体系崩溃的对冲手段。黄金的价值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很多人打赌认为,其他人会把它作为存储财富的工具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一个形容词,可能会对理解上述概念有所帮助,即「货币性」。这样看来,黄金的货币性比白银高,白银的货币性又比黄铜高,每种资产其实都位于 「货币性」光谱的某个位置,而货币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

还有许多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理解什么是加密商品货币了:加密商品货币,同时具备实用价值和货币溢价。其中的最佳货币,拥有最高级别的货币性。

(注意:有人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比特币具有实用性,因为它可以用于支付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就是一种实用性。)


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想获得加密资产的潜在增值,笔者推荐一个由三种资产类型组成的加密货币组合:

    货币类押注——这类资产的货币性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是开放式金融的储备货币,比如以太坊(ETH)、比特币(BTC);

    银行类押注——这种资产能够获得开放式金融的银行业层级的增长潜力,包括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比如 MKR、BNB 等;

    稳定币类押注——和法币价值锚定的稳定币,比如 DAI、USDT,主要用于对冲风险并直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使用。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加密货币将会变成某个平行的非主权金融系统(价值数万亿)的基础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系统既能催生一批全新的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又能被后两者所赋能。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能让你触及这个平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层和银行业层,两个层级都有价值增值的最高潜力。

加密货币是我在加密行业里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在加密货币投资组合里,三种资产类型应该各占多少百分比呢?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净资产中有多少投资于加密货币,以及未来收入会有多少会投入其中。之后,你可以决定在三种加密资产类型中如何分配。这两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百分比,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应该放在「货币类押注」里,小部分放到「银行类押注」中,而且只有当你期望在货币押注中获得阿尔法收益时才投 「银行类押注」、「稳定币类押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现金的角色,其目的更多地是对冲其他押注的风险。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点,好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是哪些呢?

答案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看市值排名前十五的加密资产中,哪些具有商品货币的特质:

    BTC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ETH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XRP – 不行,中心化发行,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BCH – 可能可以;

    LTC – 不行,没必要的比特币分叉;

    USDT – 不行,稳定币,不是商品货币;

    EOS – 可能可以,但似乎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其货币溢价;

    BNB – 有些复杂,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XLM - 不行,中心化发行,极少用作货币;

    ALGO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ADA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XMR – 可以,但很难看到它的流动性路径;

    LINK – 不行,不是商品货币;

    LEO – 不行,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TRX – 不行,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货币溢价。



作为唯二的去中心化商品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在上述列表中脱颖而出。只有这两个货币同时拥有流动性、去中心化和银行业层等特性,因而有可能成为加密金融领域里的储备货币。比特币当前正在通过加密银行业不断实现金融化,而以太坊的金融化进程则主要通过货币协议进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加密领域里满足我所设定的好货币要求的资产。当然,未来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我将每季度进行评估。

当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你希望投资组合中选择更具投机性的加密货币,甚至不认可以太坊或比特币具备货币溢价。没关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相应地分配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资产的升值更多地来自商品货币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溢价。所以,货币类押注是你的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是你的长期投资的选择所在,是你运作一个项目的基础资金所在,也是你通往去银行模型的第一站。

请做出你的明智选择。

我的选择是以太坊和比特币。 查看全部
1568862138955854.png


文 | Ryan Sean Adams,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加密货币投资机构 Mythos Capital 创始人 Ryan Sean Adams 是以太坊的铁杆粉丝。他曾撰文指出 ETH 被低估,因为他相信 ETH 像货币一样身兼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和账户单位功能于一体——具体可参加链闻之前发表的他的文章「复盘以太坊:只有当 ETH 成为货币,以太坊才能成功」。近日 Ryan Sean Adams 再次撰文,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加密资产,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比特币分叉和以太坊 ICO 衍生出了很多加密资产,我们再也回不到单一加密货币的时代了。我估计,所有资产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代币化」。

不过,哪些资产能积累真正的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把自己持有的加密财富分布在何处。

我们说的「无银行」(bankless)理念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的大部分加密财富都持有(hold)在加密货币中,尤其是加密商品货币(crypto commodity money),即以太坊和比特币。


什么是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指这种资金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其作为商品被使用,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货币被使用——这与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代表货币,或者由政府法规规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品货币:金、银、铜、香烟、贝壳

    代表货币:银行票据、支票、美元(当美元由黄金支持时)

    法定货币: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商品货币与一件普通商品的差别,关键在于货币溢价。一件纯粹的商品单凭实用性而有价值,而一个商品货币,则既作为一种实用性也作为一种货币而拥有价值。超出一件商品的实用价值之上的任何价值,都是货币溢价。

一种商品的货币溢价由以下几种预期合起来驱动:在某个经济体,人们认为这种商品会成为未来的价值存储(SoV)、交易媒介(MoE)和 / 或账户单位(UofA)的合体。这一商品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规模可以很小,比如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规模很大,比如「镀金时代」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之所以有价值,部分源自它在电子产业中的用途,但大部分源自其作为防范法币体系崩溃的对冲手段。黄金的价值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很多人打赌认为,其他人会把它作为存储财富的工具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一个形容词,可能会对理解上述概念有所帮助,即「货币性」。这样看来,黄金的货币性比白银高,白银的货币性又比黄铜高,每种资产其实都位于 「货币性」光谱的某个位置,而货币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

还有许多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理解什么是加密商品货币了:加密商品货币,同时具备实用价值和货币溢价。其中的最佳货币,拥有最高级别的货币性。

(注意:有人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比特币具有实用性,因为它可以用于支付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就是一种实用性。)


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想获得加密资产的潜在增值,笔者推荐一个由三种资产类型组成的加密货币组合:


    货币类押注——这类资产的货币性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是开放式金融的储备货币,比如以太坊(ETH)、比特币(BTC);

    银行类押注——这种资产能够获得开放式金融的银行业层级的增长潜力,包括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比如 MKR、BNB 等;

    稳定币类押注——和法币价值锚定的稳定币,比如 DAI、USDT,主要用于对冲风险并直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使用。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加密货币将会变成某个平行的非主权金融系统(价值数万亿)的基础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系统既能催生一批全新的加密银行和货币协议,又能被后两者所赋能。

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能让你触及这个平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层和银行业层,两个层级都有价值增值的最高潜力。

加密货币是我在加密行业里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在加密货币投资组合里,三种资产类型应该各占多少百分比呢?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净资产中有多少投资于加密货币,以及未来收入会有多少会投入其中。之后,你可以决定在三种加密资产类型中如何分配。这两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百分比,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应该放在「货币类押注」里,小部分放到「银行类押注」中,而且只有当你期望在货币押注中获得阿尔法收益时才投 「银行类押注」、「稳定币类押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现金的角色,其目的更多地是对冲其他押注的风险。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点,好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是哪些呢?

答案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看市值排名前十五的加密资产中,哪些具有商品货币的特质:


    BTC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ETH – 可以,具有储备资产潜力,目前被用作为货币;

    XRP – 不行,中心化发行,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BCH – 可能可以;

    LTC – 不行,没必要的比特币分叉;

    USDT – 不行,稳定币,不是商品货币;

    EOS – 可能可以,但似乎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其货币溢价;

    BNB – 有些复杂,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XLM - 不行,中心化发行,极少用作货币;

    ALGO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ADA - 不行,项目尚未启动,不能用作货币;

    XMR – 可以,但很难看到它的流动性路径;

    LINK – 不行,不是商品货币;

    LEO – 不行,但肯定是一个银行类押注的选择;

    TRX – 不行,过于中心化,无法维持货币溢价。




作为唯二的去中心化商品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在上述列表中脱颖而出。只有这两个货币同时拥有流动性、去中心化和银行业层等特性,因而有可能成为加密金融领域里的储备货币。比特币当前正在通过加密银行业不断实现金融化,而以太坊的金融化进程则主要通过货币协议进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加密领域里满足我所设定的好货币要求的资产。当然,未来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我将每季度进行评估。

当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你希望投资组合中选择更具投机性的加密货币,甚至不认可以太坊或比特币具备货币溢价。没关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相应地分配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资产的升值更多地来自商品货币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溢价。所以,货币类押注是你的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是你的长期投资的选择所在,是你运作一个项目的基础资金所在,也是你通往去银行模型的第一站。

请做出你的明智选择。

我的选择是以太坊和比特币。

穆长春履新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中国数字货币亮相在即

资讯leek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6 10:15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此前「腾讯一线」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018年10月,姚前卸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后,穆长春接任了该职务。

《上海证券报》称,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央行开始密集发声。穆长春也多次针对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发表公开评论。时间线如下:

7月8日,穆长春于「财新网」发文称,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表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7月9日,穆长春于「彭博」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再次强调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还表示,Libra可能会引起汇率套利及不同货币间竞相印钞,要尽快让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才能抵御住Libra的侵蚀;

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穆长春首度公布央行数字货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同时宣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

9月4日,穆长春于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设「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付费课程,截至目前,购买人数已接近15000人;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数字货币亮相为期不远


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该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2014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便提出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新任所长穆长春近期就数字货币发展发表了诸多观点,并于本周发布了《Libra与数字货币》的公开课,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同时也回答了市场对于Libra等市场热点问题的关切。


中国数字货币技术更完善


“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称之为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们对它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穆长春对于中国版数字货币进行了清晰定义。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穆长春表示。此外,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何执着于研发数字货币?穆长春强调,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需要未雨绸缪。

同时,DC/EP的推出也考虑到居民消费的隐私权。穆长春表示,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央行对技术路线保持中性


穆长春表示,目前DC/EP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这意味着将有一些商业机构也将参与数字货币运行之中,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DC/EP”,初期将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7家机构发行。

穆长春透露,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Libra是混合架构,DC/EP也是混合架构。但在这个层面,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他表示,DC/EP的投放过程跟纸钞投放一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DC/EP依旧是M0替代,具有法偿性。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下载一个App进行注册,就可以使用数字钱包,充值取现则需要对接传统银行账户。

不过,此次穆长春并未讨论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功能。穆长春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如果加载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其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记者:孙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看全部
tokyo-digital-currency.jpg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此前「腾讯一线」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018年10月,姚前卸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后,穆长春接任了该职务。

《上海证券报》称,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央行开始密集发声。穆长春也多次针对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发表公开评论。时间线如下:

7月8日,穆长春于「财新网」发文称,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表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7月9日,穆长春于「彭博」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再次强调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还表示,Libra可能会引起汇率套利及不同货币间竞相印钞,要尽快让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才能抵御住Libra的侵蚀;

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穆长春首度公布央行数字货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同时宣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

9月4日,穆长春于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设「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付费课程,截至目前,购买人数已接近15000人;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数字货币亮相为期不远


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该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2014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便提出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新任所长穆长春近期就数字货币发展发表了诸多观点,并于本周发布了《Libra与数字货币》的公开课,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同时也回答了市场对于Libra等市场热点问题的关切。


中国数字货币技术更完善


“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称之为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们对它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穆长春对于中国版数字货币进行了清晰定义。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穆长春表示。此外,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何执着于研发数字货币?穆长春强调,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需要未雨绸缪。

同时,DC/EP的推出也考虑到居民消费的隐私权。穆长春表示,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央行对技术路线保持中性


穆长春表示,目前DC/EP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这意味着将有一些商业机构也将参与数字货币运行之中,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DC/EP”,初期将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7家机构发行。

穆长春透露,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Libra是混合架构,DC/EP也是混合架构。但在这个层面,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他表示,DC/EP的投放过程跟纸钞投放一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DC/EP依旧是M0替代,具有法偿性。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下载一个App进行注册,就可以使用数字钱包,充值取现则需要对接传统银行账户。

不过,此次穆长春并未讨论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功能。穆长春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如果加载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其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记者:孙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万字雄文 | 比特币,因何而伟大

投研xco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2 12:11 • 来自相关话题

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本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研究机构Chaincode Labs工程师James O'Beirne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Bitcoin for safety》的文章,跳出数字货币市场,从宏观经济角度详尽地梳理了比特币的应用落地场景,并剖析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James O'Beirne指出,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小葱对于这篇文章进行了整理以及全文精译,内容如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资金。而这也直接导致财富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化状况,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状况当下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严峻的系统性风险。而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种种市场现象显示这种这种风险已经来到了爆发的边缘。

我们面前的风险绝不仅仅是一般性衰退,其危害性恐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潜在的衰退不仅仅会对普通投资者造成重创,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剧烈冲击,进而影响到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资金。而政府为了应对这种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崩盘以及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风险,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手段,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方法,又很可能会引发极端的通货膨胀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兴资产类别的出现,看似已经成为了正常收入阶层在这种潜在危机随时爆发时唯一的保障途径。

通过过去几年的观察研究,我认为比特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投资手段,当下其已经可以与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相媲美。

虽然这显而易见,但是我还是要在展开分析前明确声明:我,看多比特币。


欢迎来到负利率时代


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债券市场当下已经来到了历史上从未涉足的“领域”,全球范围内的负利率债券总额史上首度超过16万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也历史上首度出现负值。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真正的“负利率时代”。






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0.11%,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天购买了10000美元的债券,在30年以后,你的资产不仅不会变多,反而会减少11美元。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应该发生的,至少在我完全不动这些钱的情况下,30年以后,我并不会出现亏损。

除此以外,即使出现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们还需要会承担德国政府在30年后可能无法偿还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未来这段时间里欧元可能出现重大通货膨胀,导致当下购买债券所支出的10000美元实际购买力暴跌的情况下,贷款方理应提供一些奖励来抵消这些风险,但是由于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为负,事情就很难用“常规逻辑”来解读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个现象与你无关,也许确实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但是它只会困扰那些债券市场投资者,或者那些因工作需要而与之产生交集的财务人员。

但是,事情远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首先,负利率会对已经退休的那部分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一般来说,退休人员的大量资金会集中在货币基金及债券等低风险投资标的之上,而这部分资金基本上都源自年轻时的工资收入或者投资所得,在退休之后,人们往往会把积蓄转移到风险较低的投资之上,在尽可能做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收益。不过随着债券收益率转为负值,这无疑破坏了这种低风险投资计划的实施。进而还会让这部分人群被迫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比如股票或低质量的债券。

福布斯发布的最新文章指出,负利率的出现对于公司以及抵押贷款持有人等借款方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负利率会让偿还债务的成本大幅下降。不过低利率或者负利率对于养老金以及退休人群来说非常不利,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被迫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来实现原本并不高的期望收益目标。最严重的问题不止于此,而是完全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种现象究竟会延续多长时间,因为从始至今完全没有人曾经经历过这些。

负利率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但是在深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以及更深层次的意义时,我们还会发现更大的问题,这一点会在下文中详细展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像黄金一样,比特币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深究其本质,其实际上是一种商品。这意味着其本身并不会产生收益,但是回溯其诞生以来的表现,比特币价格确实在十年中取得了极其惊人的涨幅。






    简而言之,比特币是一种可以用来抵消负收益率投资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的投资标的,即使你只在总资产中配置很小的一部分比特币(比如1%-5%),你仍然可以因此获得极为可观的预期收益,而这对于丰富个人资产配置来说裨益良多。

    正如比特币支持者Vijay Boyapati所述,购买比特币是当下普通民众能够参与的为数不多的非对称投资之一。所谓“非对称投资”,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以小博大,即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收益。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总资产中很小的比例购买比特币,来替代冒着较大风险去在股市或其他高风险市场中配置很重的仓位。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回到起点,我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当前这个境地的呢?


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之巨的负收益率债券为史上首现,这种现象显然与常识相悖,那么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过去30年里,政府以及各大央行一直积极地调整货币政策,试图以此颠覆传统的经济周期。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尽可能削弱常规商业周期中繁荣或者萧条阶段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当经济衰退出现时,央行介入并主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即政府会高价收购银行购买的国债等方式向银行系统注入现金,进而让银行能够在资产负债表外能够有另一笔额外的资金以供放贷,而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导致市场整体的利率下降。同时 ,政府也会鼓励人们提高消费水平、增大贷款规模,以此来刺激经济发展。

而在经济过热阶段,以美联储为代表的的央行则会通过缩减货币供应量来提高货币“价格”,并限制信贷扩张。不过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经济看似已经对央行“防水”而创造的低利率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依赖性。






如上图所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12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联储试图把利率调回至上一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仅此而已。而这波市场的“崩溃式”反应促使美联储在不久前,进行了十年来首度降息操作。

简言之,现在,经济对利率上升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零容忍”状况之中。


2008年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受2007-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被迫在11年前采取非常措施应对这次危机,在这个阶段,美联储通过大举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掀起了一场央行干预市场的高潮。

下图是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调整后货币供应量数据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的表现,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在2008年以后,美联储“彻底疯了”。






2008年以来,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足足翻了5倍,11年时间里美联储印刷了3.3万亿美元。阴影标注出的阶段是历史上的几次经济衰退。

央行干预市场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决策是由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决定的,而干预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好像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虽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货币供应量的暴增看似并没有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状况出现,我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CPI以及PCE等指标并未出现极端的飙升状况,但是实际上,这种额外“流动性”的产生,已经直接反馈到了房地产等重要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泡沫之中,因此,CPI等通胀指标,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橙线为房价指数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红线为股市表现


所以说,现在房地产市场其实已经比2007年崩盘之前更加超买,而股票市场更不用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超买了近2.5倍。

而真正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在于,央行在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让市场受到的周期性冲击尽可能小。

当然,欧洲市场也在经历和美国相似的阶段,受欧盟的债务问题影响,虽然欧洲央行在过去几年里没有试图收紧信贷,但是他们一直不得不在宽松货币政策上持续加码,以此避免经济崩溃。






如上图所示,由于欧洲央行一直在通过大举购债的方式来向各个经济体注入现金,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市场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并直接伤害到了那些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债券市场投资者。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的总供应量不能被任何人人为地扩大,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委员会。由于其总量限定为2100万枚,因此没有人可以决定用“反周期”货币政策来驯服信贷周期。

    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基础不能增加,一旦你拥有一定比例的比特币总供应量,你将始终拥有至少这一部分。它实际上是拥有这个属性的唯一资产,而这一事实使比特币非常独特。因此,有些人将比特币称为“价值度量系统”。



是时候醒醒了!


在总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增加了数万亿美元之后,显然我们无法像玩游戏一样轻易“删档重来”,因为正是由此产生的更大信贷规模,才保证了当前市场通过增加杠杆以获取更多资金来避免经济放缓。





达拉斯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债务对GDP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使用这种廉价信贷的一种方式是带杠杆的股票回购,简而言之,就是一家公司利用有利的低利率来获得贷款。利用这笔贷款,该公司回购了自己的股票,这种行为会让市面上流通的股票的数量减少,进而达到人为地提高每股收益的目的,同时股票价格自然也会有所上升,公司高管拥有的股票期权同样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当下,这种回购操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而且看似已经完全承担起了让价格上涨的“任务”。

当人们谈论经济的“金融化”时,上面这种情况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症状之一,一些传统的经济活动会逻辑会发生转变,变成一些会计层面上的“数字游戏”。

更有趣的一点是,事实证明,股票回购现在已经成为了股票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也是当下对于廉价信贷的真正依赖所在。





来自高盛的数据


美国养老金市场的惨淡现状


当下美国的养老金状况并不理想,即使假设其能够保持7.5%这种相当高的年化收益率回报水平,但是这部分资金的缺口规模仍然非常可怕,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水平。






而为了达成7.5%年化收益率的目标,无风险的自然增长显然是不够的。你不得不让资金暴露在股票或者公司债等风险较高的市场之中,而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公司刚刚度过亏损期且市场保持较强波动性的情况下,才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得7.5%的预期收益,但这种机会并非一直存在。

而如若我们假设养老金的年增速只能保持在一个更为现实的水准下运行(年化增长2.0%左右),那么上面提到的养老金缺口,可能会达到一个8万亿美元的可怕水平。






好,现在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说了,假设养老金的年化回报率为7.5%,那么我们存在2万亿以上的资金缺口。

但是请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政府债券进入到了负利率的状况之中,7.5%的年化收益率?想啥呢?

在极度追求高回报的过程中,养老金会配置越来越大的比例在高风险资产之上。不过一旦养老金投入的公司债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遭到降级,那么出于风险控制考虑这部分资金将不得不在第一时间亏损离场,不仅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把大量垃圾债从当前养老金投资的标的池中剔除,转而将比例远远小于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投入比特币市场,已经足以匹配原本这些垃圾债所能够提供的潜在收益水平,而这将会大大降低养老金在投资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



让我们回想一下,问题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假如信贷成本没有因为央行干预而大幅下降,那么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就无法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股价失去了支撑,自然就会大幅下跌。而随着上述问题的出现,企业的信贷评级就会被下调,进而引发新的灾难,因为其评级低于标准水平,养老金将被迫大量出售刚刚遭到降级的公司债券,而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公司债的风险暴增,而这部分企业又无法通过新的贷款偿还债务,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压公司股价,显然,这也会继续加大投资者以及养老金的损失。

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退休,由于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收益率已经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所以你被迫将80%的资金投入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之中,而有一天上述风险事件爆发,随着市场崩溃,你的财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而这对于已经没有工资收入的你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新兴的避险资产,比特币与传统的股票以及债券市场的关联度极低,由于比特币当下并不被任何人或者任何机构所“拥有”或“主导”,因此在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比特币并不会像股票以及债券一样在短时间内因人为原因遭到重创。换句话说,在因为特定风险事件爆发而急于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大型机构会在短时间内集中抛售风险资产,但是现在,我并不认为这些机构有大量的比特币可供出售。

    即使出现类似情况,确实有人在市场上被迫集中抛售比特币,但在比特币自身的强波动性特征下,这种冲击的影响会明显小于其他市场,毕竟在比特币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很大比例的长期投资者。因此,在经济低迷时期,比特币仍然有望保持在一个相对乐观的环境之中。


相比之下,股票市场的前景就要惨淡的多,在经济衰退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有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跌去六至七成,而市场重新回到当前的水平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是几十年。这种情况真的非常糟糕,尤其是对于那些把股市作为养老金投资目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永远不能停止的量化宽松


所以,政府要做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避免上面说到的这种情况真正变成现实。而这就逼迫政府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市场的流动性,而量化宽松这个名词,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需求而诞生。

央行不得不持续印钱来让信贷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准,以便公司可以继续回购自己的股票并支撑股市。但货币供应量的持续走高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比例。而这些泡沫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水平。

不过在这种政策干预之下,大多数人预期的那种经济衰退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因为这并不被政府“允许”。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上说,在2008年以后,人类可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货币体系之中。





美联储正在试着通过一系列降息让短期利率重新回到0值附近,并以此维持经济运转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央行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他们印发的纸币最终变得“一文不值”。这种廉价信贷推动的资产泡沫化状况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至少现在我没有看到能够无痛解决企业巨额债务问题的途径。

    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出现“问题”的阶段中,黄金一直被公认为最佳的避险资产。我承认现在我也拥有一些黄金,但是我并不喜欢它。黄金的纯度等问题很难被验证,同时他也并不容易保管,同时也不易进行分割。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黄金看起来真的有点过时了。也许你会说黄金不仅仅只能购买实物,黄金ETF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若发生巨大的经济崩溃,且金融市场被迫停止运转的话,这种机构发行的ETF产品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比特币就可以比较好地规避这种问题,因为即使是国家政府,也无法阻止或者干扰比特币的交易。

    与黄金不同,比特币余额的真实性可立即通过网络验证,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保管它,无论数量多少。

    同时,比特币还不会被强制“没收”,而且它在全世界都是可以任意流通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本外逃”限制,而且对所有人平等开放,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由于这些天然优势的存在,比特币很可能在未来的衰退期间正式发挥出自身的避险效用,更高效地完成过去几百上千年来黄金在做的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换个更宏观的视角看问题


上面我们一直在谈论美国国内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不过就目前来说,美元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般稳定,对于美元来说,事情正在变得愈发棘手。

自1944年布雷顿森里体系建成以来,美元一直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这意味着美元在市场上的客观需求一直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准之上。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处在巨额赤字的状况下运行,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过焦虑,毕竟总会有其他国家“排着队”购买美国国债。

但是,这个状况看似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外资银行在购买美国国债的投入上,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的缩减。





不仅如此,其他国家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也出现了急剧下跌


当下,美国主权债务的优势已经不再,即使现如今的国债收益率仍然保持正值,但是一旦遭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集中抛售,美国国债收益率恐将很快进入到负值状况之中,而且情况可能会比前文提到的欧债状况更加糟糕。






当下,其他国家的央行已经不再愿意购买美国国债,而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却在不断创造新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现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再愿意去在社保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因此这些领域并不可持续,同时又因为以美元为基础而很容易遭到外部干扰。当下,美国政府的赤字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按照今年前两月的数据推算,今年年内政府赤字有可能会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即使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美元仍然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结算工具,但是这并无法解决美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美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高达222万亿规模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很可能会和特朗普“精神错乱”的Twitter一样成为美国政府的大麻烦。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对于各国央行进一步加大黄金储备或者用数字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必将会愈发响亮。






像Bernie Sanders或Stephanie Kelton这样受政治家们青睐的经济学家将继续推行现代货币理论,并以此作为解决政治家完全无视赤字态度带来的选民压力的一种权宜之计。因为政治家们喜欢免除赋税地花钱,选民喜欢不花钱,因此能使双方‘雨露均沾’的现代货币理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或许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现代货币制度可被视作某种绿色新政或某种共和党友好政策,并推动赤字趋向平稳。

由于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获取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少,美联储、财政部就不得不采取更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以此联手创造新的流动性,进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转。不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之后,其副作用可能非常可怕,因此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历史性的通货膨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一种不会被操纵的保险政策,由于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因此一些国家或政府,可以考虑利用比特币来终结美元在全球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

    当下,多国央行都在不断买入黄金,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这种操作。不过,现在也有一种声音是,数字货币可能被用来搭建金本位2.0的新体系,比如已经传言出,中国正在研究一种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

    事实上,回归金本位制并不可靠。抛开实际问题不谈,无论数字化与否,黄金与黄金交易都会带来交易对手风险。当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金本位制度就已经崩溃了。如若中国真的推出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很可能会重蹈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覆辙。

    与黄金或者数字黄金不同,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资产,它没有交易对手风险、验证效率较高且非常便捷、存储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比特币还具有诸如多重签名方案和脚本功能之类的加密功能,这都帮助其成为了一种几乎“无懈可击”的金融资产,很适合用来实现储值和避险功能。



现在,“狂欢”才刚刚开始


也许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在未来比特币究竟能不能够按照上文预想的方式去影响世界。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比特币,必将成为这轮“颠覆”中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11年里,央行一直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强干预,不过到了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世界是时候迈入新的阶段了。回溯历史,法币的平均寿命仅为27年,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政府默许了通胀的爆发,直至今天,这种状况仍在延续。

在全球市场动荡,政府着手进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实验,但政府或财政部门却慢慢败光了自己的信誉之际,比特币以一个几乎“完美”的姿态应运而生。当下,政治家们显然也感受到了比特币对于现行货币体系的威胁,进而直接将其视作“敌人”,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监管手段来尽可能打压这个新兴资产。

虽然我不能百分百保证比特币一定会在下一轮潜在的危机中爆发其潜力,但是如果你的资产配置中到现在还没有配置一些数字货币,那真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除此以外的其他传统金融资产,显然已经不值得让我们抱有任何“幻想”了。


参考文献:

<Is a US recession coming?>,作者:Raoul Pal;

<The Bullish Case for Bitcoin>,作者:Vijay Boyapati;

Luke Gromen在MacroVoices进行的名为<The dollar end game>的讲话;

Dave Collum的2018年年度回顾。 查看全部
RTX1EWUX-800x450.jpg


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本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研究机构Chaincode Labs工程师James O'Beirne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Bitcoin for safety》的文章,跳出数字货币市场,从宏观经济角度详尽地梳理了比特币的应用落地场景,并剖析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James O'Beirne指出,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可以用来解决政府以及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储值及避险资产,虽然监管层仍在努力“遏制”比特币的发展,但比特币的诞生,很可能是时代所趋。

小葱对于这篇文章进行了整理以及全文精译,内容如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资金。而这也直接导致财富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化状况,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状况当下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严峻的系统性风险。而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种种市场现象显示这种这种风险已经来到了爆发的边缘。

我们面前的风险绝不仅仅是一般性衰退,其危害性恐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潜在的衰退不仅仅会对普通投资者造成重创,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剧烈冲击,进而影响到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资金。而政府为了应对这种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崩盘以及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风险,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手段,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方法,又很可能会引发极端的通货膨胀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兴资产类别的出现,看似已经成为了正常收入阶层在这种潜在危机随时爆发时唯一的保障途径。

通过过去几年的观察研究,我认为比特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投资手段,当下其已经可以与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相媲美。

虽然这显而易见,但是我还是要在展开分析前明确声明:我,看多比特币。


欢迎来到负利率时代


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债券市场当下已经来到了历史上从未涉足的“领域”,全球范围内的负利率债券总额史上首度超过16万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也历史上首度出现负值。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真正的“负利率时代”。

3337ef5b-a3c3-480e-838a-efc843c71532.png


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0.11%,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天购买了10000美元的债券,在30年以后,你的资产不仅不会变多,反而会减少11美元。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应该发生的,至少在我完全不动这些钱的情况下,30年以后,我并不会出现亏损。

除此以外,即使出现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们还需要会承担德国政府在30年后可能无法偿还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未来这段时间里欧元可能出现重大通货膨胀,导致当下购买债券所支出的10000美元实际购买力暴跌的情况下,贷款方理应提供一些奖励来抵消这些风险,但是由于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为负,事情就很难用“常规逻辑”来解读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个现象与你无关,也许确实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但是它只会困扰那些债券市场投资者,或者那些因工作需要而与之产生交集的财务人员。

但是,事情远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首先,负利率会对已经退休的那部分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一般来说,退休人员的大量资金会集中在货币基金及债券等低风险投资标的之上,而这部分资金基本上都源自年轻时的工资收入或者投资所得,在退休之后,人们往往会把积蓄转移到风险较低的投资之上,在尽可能做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收益。不过随着债券收益率转为负值,这无疑破坏了这种低风险投资计划的实施。进而还会让这部分人群被迫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比如股票或低质量的债券。

福布斯发布的最新文章指出,负利率的出现对于公司以及抵押贷款持有人等借款方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负利率会让偿还债务的成本大幅下降。不过低利率或者负利率对于养老金以及退休人群来说非常不利,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被迫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来实现原本并不高的期望收益目标。最严重的问题不止于此,而是完全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种现象究竟会延续多长时间,因为从始至今完全没有人曾经经历过这些。

负利率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但是在深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以及更深层次的意义时,我们还会发现更大的问题,这一点会在下文中详细展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像黄金一样,比特币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深究其本质,其实际上是一种商品。这意味着其本身并不会产生收益,但是回溯其诞生以来的表现,比特币价格确实在十年中取得了极其惊人的涨幅。

8fc50dad-a83f-4d75-aac0-d15279870a6a.png


    简而言之,比特币是一种可以用来抵消负收益率投资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的投资标的,即使你只在总资产中配置很小的一部分比特币(比如1%-5%),你仍然可以因此获得极为可观的预期收益,而这对于丰富个人资产配置来说裨益良多。

    正如比特币支持者Vijay Boyapati所述,购买比特币是当下普通民众能够参与的为数不多的非对称投资之一。所谓“非对称投资”,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以小博大,即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收益。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总资产中很小的比例购买比特币,来替代冒着较大风险去在股市或其他高风险市场中配置很重的仓位。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161bd7f-f871-4574-9c83-87084f3891c0.png



那么,回到起点,我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当前这个境地的呢?


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之巨的负收益率债券为史上首现,这种现象显然与常识相悖,那么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过去30年里,政府以及各大央行一直积极地调整货币政策,试图以此颠覆传统的经济周期。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尽可能削弱常规商业周期中繁荣或者萧条阶段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58ddec5f-8182-4ea1-b2c7-bd5ceb8aa887.png


当经济衰退出现时,央行介入并主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即政府会高价收购银行购买的国债等方式向银行系统注入现金,进而让银行能够在资产负债表外能够有另一笔额外的资金以供放贷,而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导致市场整体的利率下降。同时 ,政府也会鼓励人们提高消费水平、增大贷款规模,以此来刺激经济发展。

而在经济过热阶段,以美联储为代表的的央行则会通过缩减货币供应量来提高货币“价格”,并限制信贷扩张。不过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经济看似已经对央行“防水”而创造的低利率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依赖性。

1fe4e8de-4146-4da4-9e21-03d235ea528f.png


如上图所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12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联储试图把利率调回至上一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仅此而已。而这波市场的“崩溃式”反应促使美联储在不久前,进行了十年来首度降息操作。

简言之,现在,经济对利率上升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零容忍”状况之中。


2008年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受2007-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被迫在11年前采取非常措施应对这次危机,在这个阶段,美联储通过大举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掀起了一场央行干预市场的高潮。

下图是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调整后货币供应量数据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的表现,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在2008年以后,美联储“彻底疯了”。

402dfef8-f3b4-4d26-8f0b-1cd2d759b8f4.png


2008年以来,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足足翻了5倍,11年时间里美联储印刷了3.3万亿美元。阴影标注出的阶段是历史上的几次经济衰退。

央行干预市场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决策是由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决定的,而干预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好像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虽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货币供应量的暴增看似并没有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状况出现,我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CPI以及PCE等指标并未出现极端的飙升状况,但是实际上,这种额外“流动性”的产生,已经直接反馈到了房地产等重要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泡沫之中,因此,CPI等通胀指标,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0406eaa9-f27b-46e3-ab2b-6089de804047.png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橙线为房价指数

daac6f44-154e-46f1-9d8b-299b7b29fd6c.png

蓝线为货币供应量与红线为股市表现


所以说,现在房地产市场其实已经比2007年崩盘之前更加超买,而股票市场更不用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超买了近2.5倍。

而真正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在于,央行在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让市场受到的周期性冲击尽可能小。

当然,欧洲市场也在经历和美国相似的阶段,受欧盟的债务问题影响,虽然欧洲央行在过去几年里没有试图收紧信贷,但是他们一直不得不在宽松货币政策上持续加码,以此避免经济崩溃。

63f42983-20f6-4f6e-9601-c1532ccede86.png


如上图所示,由于欧洲央行一直在通过大举购债的方式来向各个经济体注入现金,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市场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并直接伤害到了那些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债券市场投资者。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的总供应量不能被任何人人为地扩大,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委员会。由于其总量限定为2100万枚,因此没有人可以决定用“反周期”货币政策来驯服信贷周期。

    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基础不能增加,一旦你拥有一定比例的比特币总供应量,你将始终拥有至少这一部分。它实际上是拥有这个属性的唯一资产,而这一事实使比特币非常独特。因此,有些人将比特币称为“价值度量系统”。




是时候醒醒了!


在总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增加了数万亿美元之后,显然我们无法像玩游戏一样轻易“删档重来”,因为正是由此产生的更大信贷规模,才保证了当前市场通过增加杠杆以获取更多资金来避免经济放缓。

d6607cca-562d-40fe-b04e-e5b94e8d2018.png

达拉斯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债务对GDP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使用这种廉价信贷的一种方式是带杠杆的股票回购,简而言之,就是一家公司利用有利的低利率来获得贷款。利用这笔贷款,该公司回购了自己的股票,这种行为会让市面上流通的股票的数量减少,进而达到人为地提高每股收益的目的,同时股票价格自然也会有所上升,公司高管拥有的股票期权同样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61626197-840c-4e3b-b435-77e5f3f72cdb.png


当下,这种回购操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而且看似已经完全承担起了让价格上涨的“任务”。

当人们谈论经济的“金融化”时,上面这种情况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症状之一,一些传统的经济活动会逻辑会发生转变,变成一些会计层面上的“数字游戏”。

更有趣的一点是,事实证明,股票回购现在已经成为了股票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也是当下对于廉价信贷的真正依赖所在。

ff0df84f-5f74-492f-a7a3-cd119146195d.png

来自高盛的数据


美国养老金市场的惨淡现状


当下美国的养老金状况并不理想,即使假设其能够保持7.5%这种相当高的年化收益率回报水平,但是这部分资金的缺口规模仍然非常可怕,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水平。

91cdbbda-c4c1-4af2-a996-9bbf0ff6060b.png


而为了达成7.5%年化收益率的目标,无风险的自然增长显然是不够的。你不得不让资金暴露在股票或者公司债等风险较高的市场之中,而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公司刚刚度过亏损期且市场保持较强波动性的情况下,才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得7.5%的预期收益,但这种机会并非一直存在。

而如若我们假设养老金的年增速只能保持在一个更为现实的水准下运行(年化增长2.0%左右),那么上面提到的养老金缺口,可能会达到一个8万亿美元的可怕水平。

25f62c34-aea0-4119-8d9c-d46b9413ca11.png


好,现在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说了,假设养老金的年化回报率为7.5%,那么我们存在2万亿以上的资金缺口。

但是请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政府债券进入到了负利率的状况之中,7.5%的年化收益率?想啥呢?

在极度追求高回报的过程中,养老金会配置越来越大的比例在高风险资产之上。不过一旦养老金投入的公司债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遭到降级,那么出于风险控制考虑这部分资金将不得不在第一时间亏损离场,不仅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把大量垃圾债从当前养老金投资的标的池中剔除,转而将比例远远小于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投入比特币市场,已经足以匹配原本这些垃圾债所能够提供的潜在收益水平,而这将会大大降低养老金在投资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




让我们回想一下,问题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假如信贷成本没有因为央行干预而大幅下降,那么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就无法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股价失去了支撑,自然就会大幅下跌。而随着上述问题的出现,企业的信贷评级就会被下调,进而引发新的灾难,因为其评级低于标准水平,养老金将被迫大量出售刚刚遭到降级的公司债券,而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公司债的风险暴增,而这部分企业又无法通过新的贷款偿还债务,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压公司股价,显然,这也会继续加大投资者以及养老金的损失。

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退休,由于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收益率已经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所以你被迫将80%的资金投入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之中,而有一天上述风险事件爆发,随着市场崩溃,你的财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而这对于已经没有工资收入的你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新兴的避险资产,比特币与传统的股票以及债券市场的关联度极低,由于比特币当下并不被任何人或者任何机构所“拥有”或“主导”,因此在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比特币并不会像股票以及债券一样在短时间内因人为原因遭到重创。换句话说,在因为特定风险事件爆发而急于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大型机构会在短时间内集中抛售风险资产,但是现在,我并不认为这些机构有大量的比特币可供出售。

    即使出现类似情况,确实有人在市场上被迫集中抛售比特币,但在比特币自身的强波动性特征下,这种冲击的影响会明显小于其他市场,毕竟在比特币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很大比例的长期投资者。因此,在经济低迷时期,比特币仍然有望保持在一个相对乐观的环境之中。



相比之下,股票市场的前景就要惨淡的多,在经济衰退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有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跌去六至七成,而市场重新回到当前的水平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是几十年。这种情况真的非常糟糕,尤其是对于那些把股市作为养老金投资目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永远不能停止的量化宽松


所以,政府要做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避免上面说到的这种情况真正变成现实。而这就逼迫政府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市场的流动性,而量化宽松这个名词,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需求而诞生。

央行不得不持续印钱来让信贷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准,以便公司可以继续回购自己的股票并支撑股市。但货币供应量的持续走高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比例。而这些泡沫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水平。

不过在这种政策干预之下,大多数人预期的那种经济衰退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因为这并不被政府“允许”。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上说,在2008年以后,人类可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货币体系之中。

c04ad70c-3b6f-4e13-a4e2-97e92015ba30.png

美联储正在试着通过一系列降息让短期利率重新回到0值附近,并以此维持经济运转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央行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他们印发的纸币最终变得“一文不值”。这种廉价信贷推动的资产泡沫化状况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至少现在我没有看到能够无痛解决企业巨额债务问题的途径。

    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出现“问题”的阶段中,黄金一直被公认为最佳的避险资产。我承认现在我也拥有一些黄金,但是我并不喜欢它。黄金的纯度等问题很难被验证,同时他也并不容易保管,同时也不易进行分割。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黄金看起来真的有点过时了。也许你会说黄金不仅仅只能购买实物,黄金ETF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若发生巨大的经济崩溃,且金融市场被迫停止运转的话,这种机构发行的ETF产品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比特币就可以比较好地规避这种问题,因为即使是国家政府,也无法阻止或者干扰比特币的交易。

    与黄金不同,比特币余额的真实性可立即通过网络验证,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保管它,无论数量多少。

    同时,比特币还不会被强制“没收”,而且它在全世界都是可以任意流通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本外逃”限制,而且对所有人平等开放,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由于这些天然优势的存在,比特币很可能在未来的衰退期间正式发挥出自身的避险效用,更高效地完成过去几百上千年来黄金在做的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换个更宏观的视角看问题


上面我们一直在谈论美国国内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不过就目前来说,美元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般稳定,对于美元来说,事情正在变得愈发棘手。

自1944年布雷顿森里体系建成以来,美元一直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这意味着美元在市场上的客观需求一直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准之上。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处在巨额赤字的状况下运行,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过焦虑,毕竟总会有其他国家“排着队”购买美国国债。

但是,这个状况看似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外资银行在购买美国国债的投入上,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的缩减。

e69f81f8-b296-4fdb-a201-1f526cdcd351.png

不仅如此,其他国家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也出现了急剧下跌


当下,美国主权债务的优势已经不再,即使现如今的国债收益率仍然保持正值,但是一旦遭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集中抛售,美国国债收益率恐将很快进入到负值状况之中,而且情况可能会比前文提到的欧债状况更加糟糕。

d2a4e113-378c-4c62-a243-2163954f6453.png


当下,其他国家的央行已经不再愿意购买美国国债,而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却在不断创造新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65bc0f04-fa2d-49b5-85db-f57740b895b7.png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现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再愿意去在社保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因此这些领域并不可持续,同时又因为以美元为基础而很容易遭到外部干扰。当下,美国政府的赤字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按照今年前两月的数据推算,今年年内政府赤字有可能会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即使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美元仍然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结算工具,但是这并无法解决美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美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高达222万亿规模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很可能会和特朗普“精神错乱”的Twitter一样成为美国政府的大麻烦。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对于各国央行进一步加大黄金储备或者用数字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必将会愈发响亮。

9a7b1783-ed03-4b9a-b813-65521b99aa20.png


像Bernie Sanders或Stephanie Kelton这样受政治家们青睐的经济学家将继续推行现代货币理论,并以此作为解决政治家完全无视赤字态度带来的选民压力的一种权宜之计。因为政治家们喜欢免除赋税地花钱,选民喜欢不花钱,因此能使双方‘雨露均沾’的现代货币理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或许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现代货币制度可被视作某种绿色新政或某种共和党友好政策,并推动赤字趋向平稳。

由于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获取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少,美联储、财政部就不得不采取更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以此联手创造新的流动性,进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转。不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之后,其副作用可能非常可怕,因此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历史性的通货膨胀。


    而这就是比特币的意义所在!比特币一种不会被操纵的保险政策,由于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因此一些国家或政府,可以考虑利用比特币来终结美元在全球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

    当下,多国央行都在不断买入黄金,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这种操作。不过,现在也有一种声音是,数字货币可能被用来搭建金本位2.0的新体系,比如已经传言出,中国正在研究一种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

    事实上,回归金本位制并不可靠。抛开实际问题不谈,无论数字化与否,黄金与黄金交易都会带来交易对手风险。当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金本位制度就已经崩溃了。如若中国真的推出基于黄金的数字货币,很可能会重蹈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覆辙。

    与黄金或者数字黄金不同,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资产,它没有交易对手风险、验证效率较高且非常便捷、存储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比特币还具有诸如多重签名方案和脚本功能之类的加密功能,这都帮助其成为了一种几乎“无懈可击”的金融资产,很适合用来实现储值和避险功能。




现在,“狂欢”才刚刚开始


也许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在未来比特币究竟能不能够按照上文预想的方式去影响世界。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比特币,必将成为这轮“颠覆”中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11年里,央行一直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强干预,不过到了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世界是时候迈入新的阶段了。回溯历史,法币的平均寿命仅为27年,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政府默许了通胀的爆发,直至今天,这种状况仍在延续。

在全球市场动荡,政府着手进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实验,但政府或财政部门却慢慢败光了自己的信誉之际,比特币以一个几乎“完美”的姿态应运而生。当下,政治家们显然也感受到了比特币对于现行货币体系的威胁,进而直接将其视作“敌人”,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监管手段来尽可能打压这个新兴资产。

虽然我不能百分百保证比特币一定会在下一轮潜在的危机中爆发其潜力,但是如果你的资产配置中到现在还没有配置一些数字货币,那真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除此以外的其他传统金融资产,显然已经不值得让我们抱有任何“幻想”了。


参考文献:

<Is a US recession coming?>,作者:Raoul Pal;

<The Bullish Case for Bitcoin>,作者:Vijay Boyapati;

Luke Gromen在MacroVoices进行的名为<The dollar end game>的讲话;

Dave Collum的2018年年度回顾。

投资的未来:选“新常态”还是“新范式”?

攻略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8-12 17:13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为应该抓住未来范式转移下的机会。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HQ”翻译。



从2020年初开始,世界各地的利率趋于零,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这可能是一个年轻投资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抓住胡萝卜,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价投资房地产、债券或股票市场,或是进入另外一个基本上不受债务扭曲影响的市场?它能抓住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的范式转移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低利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操作房地产、债券和股票价格的,以及如何在投资加密货币市场时减轻被操纵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尽管国内数据相对强劲,但我们仍然相信降息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一步降息。

官方说降息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但事实上,可以有许多角度来分析,尤其是美国总统要求美元贬值来保持竞争力,使得美国更容易继续为赤字融资,这也可能让美国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出于控制经济通胀和就业的“正当理由”来调整利率,就意味着要抬高资产价格或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本来永远不应该发生!这就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世界各地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

量化宽松(从债权人到债务人的财富转移)创造的驱动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期间首次引入后,被称为“新常态(the new normal)”,如果选择维持原来的经济态势,那么未来几十年来会出现更多相同的情况,就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一样。

 
反向投资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媒体都把比特币称为“金融业的怪物”,它们这样描述加密货币市场:它被潜伏在浅层市场的“巨鲸”(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通常是早期玩家和投资者)所操纵。相反地,作为顺从的普通公民,散户投资者本应该相信那些维持传统市场运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而现在这个传统市场与庞氏骗局难以区分。

也许是由于货币操纵的意图正慢慢被揭示,比特币也开始显现其诞生的初衷:一个远离传统市场操纵的避风港。






新常态?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前的一个多月里,BLX全球比特币价格一直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

自从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25%以来,比特币上涨了约10%。此次价格走势落后于其他避险资产,如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些资产都受到了冲击,虽然幅度不大。

虽然比特币远不是完美的,但与许多其他市场相比,它看起来仍然像是洗衣房里一堆脏衣服中最干净的那件衬衫。

 
财富大转移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布鲁塞尔,这些国家的央行正迅速转向金融抑制的货币政策,将利率和债券利率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是负利率,这将导致财富从债权人(储户)转移到债务人(借款人)身上。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认为,通过观察债务和信贷的持有者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范式转移。

 “通过观察谁拥有什么资产和负债,询问自己央行最需要帮助的是谁,并考虑到他们拥有的工具,找出他们最有可能的操作,你可以得到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就是“范式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






美国公司债创历史新高,约为15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上图),美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占GDP的4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这个数字接近75%)。全球范围内有近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企业债和国债),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刚好高于零。






美国AAA公司借贷利率(蓝线)接近历史低点,为3.2%,而信用卡利率刚刚超过纪录高点,为15.1%。
由于借贷利率如此之低,公司债务(在美国股票回购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卡消费贷款也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在企业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稳步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尽管私人部门一直在减轻债务,但企业部门却一直在狼吞虎咽,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从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回购了大部分政府债务以来,对收购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反应。

基尼系数,左轴,介于0(完全相等)和1之间。






低利率带来的美国财富转移,可以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反映出来。基尼指数(The Gini Index),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呈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利率下降时,它会提高富人拥有资产的价格,并扩大贫富差距。

 
负利率:公开市场
 

欧洲有超过40%(即1.4万亿欧元)的公司债券现在的收益率为负,超过50%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实际上,这相当于借钱还能获得收益。

这些负收益率改变了债券的性质。一般来说,政府或公司会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间(通常在2年、5年、10年、20年或30年之间)每年向债权人支付正收益,当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差,债券收益越高,以补偿风险。反之亦然。

但如果安全的主权债券不能提供正收益率,而高风险的公司收益率也只是稍微高一点,那么它们实际上就不再是固定收益工具。债券已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工具,代表着央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转移资金。

为了使其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本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国家。其目标是使经济(而非资产)保持通胀,但在经历了20多年的负利率和零利率之后,这个国家仍然处于通货紧缩,尽管很奇怪,但经济也没有停滞不前。

 
房产市场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楼市,因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外国资金流入而遭到扭曲,将房价推高至平均收入的数倍,超过了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今年首次降息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业(新西兰超过60%)向房地产市场暴露了严重的风险敞口,两国的主要银行都拥有相同的母公司(四大银行the Big Four banks)。





新西兰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82(高度相关),来源:Steve Keen教授


这两个国家的利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和1.25%,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紧急水平,今年可能还有2次进一步降息。RBA和RBNZ都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而加拿大央行(Canadian Central Bank)却逆势而上,从全球金融危机(GFC)历史低点上调利率至1.75%。





澳大利亚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6,来源:Steve Keen教授


金融宣传
 

首次购房者往往会被鼓励用10万美元、以5:1的杠杆去贷款买房,他们缺乏经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受媒体、房地产经纪人、开发商的影响,并被利率、债务增长率、以及离岸资本流动所操纵。

尽管出现了十年的警告信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最近才出台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外国投资者政策,以抵御来自国外投机者和洗钱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海外资本流动提供了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流动性。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海外买家数量。来源: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去年年底,新西兰提出立法,首次要求非本国公民需要申请才能购买房产。此后,按照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9前三个月海外买家的数量下降了81%。

类似的是,自从推出“空屋房产税”来抵御外国投机者以来,温哥华5月份的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了90%。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贵的市场之一,房价几乎是平均收入的9倍。随着海外买家禁令的出台,尤其是在高端房屋市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屋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





针对首次购房者的三则广告,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同一个公交候车亭的同一家银行。语言和意象公开操控人们的情绪。来源:The author


为了减缓楼市顶端和底端价格之间价差的缩小的速度,商业银行开始了称为“金融宣传”的活动,以吸引首次购房者进入楼市,提高销售量,重新树立市场信心。随着新西兰信贷增长放缓,银行利用史上最低利率的诱饵,纷纷推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和优惠。

尽管新西兰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住房短缺危机,尤其是在奥克兰,但事实恰恰相反:住房库存积压创先历史记录,建筑许可也处于历史高位。






S&P/Case-Shiller 20个美国城市综合房价指数,目前远高于次贷时代的历史高点。

此外,当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远远高于之前次贷危机的历史高点。而次贷危机时的房价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新型爱尔兰房产危机
 

要想了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爱尔兰在“凯尔特虎(Celtic Tiger)”建筑热潮(2000-2007年)前后的情况。

凯尔特虎(Celtic Tiger)泡沫破裂后,在全国,尤其是在都柏林,留下了数万栋未完工的房屋和公寓。在全球金融危机、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后,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不良资产,包括都柏林的许多地产板块。他们在之前未完成的项目上埋伏上好几年,等待着价格和租金回升,然后慢慢地向市场上释放供应。





爱尔兰无家可归的总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10000人,来源Focus.ie


爱尔兰从房地产繁荣和萧条的冲击中恢复十年后,发现面临着另一种类型的住房危机——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首都都柏林,将房地产竞争和租金推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新高水平,并造成房价历史新高。仅在2018年,都柏林就有近1000个家庭无家可归。

仅在2018年,就有11亿欧元的资金投入了爱尔兰将近3000处住宅物业,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近30%。

 
股票市场
 

正如在零利率时代,央行是政府债的最大持有者一样,美国公司也成为了股市中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股票)。






通过量化宽松向企业注入的大部分廉价信贷都被用于购买股票,导致非金融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

注入公司的大多数廉价信贷量化宽松,被用于公司回购股票,这也导致公司成为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股东或“巨鲸”。早在1982年,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是违法的,但在里根政府放松管制的时代,这种做法被逆转了。股票回购导致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

从2007年到201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61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利润不是投入再生产中,而是进行股票回购,金额达到4万亿美元,占总利润的54%。同时,CEO的年平均薪酬翻了一番。股票回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虽然它提高了每股收益(EPS),甚至公司收益实际是下降的。因此,回购也被描述为合法的市场操纵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波动性,不仅仅是与平均值的差异,还有波动性和风险在股票市场中是如何被掩盖的。

 
波动性掩盖风险
 

比特币和加密资产能够被识别的风险总是归因于它们的高波动性。由于金融业界使用回溯VaR(风险价值)指标(将高波动性等同于高风险)来衡量风险,因此,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喜欢加密资产。这是错误的负指标吗?






Bitmex的历史波动性指数(BVOL)今年已上涨48%,而标准普尔隐形波动性指数(VIX)的跌幅几乎相同,仅略高于历史低点。

做空VIX是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交易策略,甚至有专门面向散户交易员的ETF,这实际上人为地抑制了VIX,使得VIX为13.9,比其长期平均值18.3低两个以上的标准差。然而,这种低波动性可能掩盖了风险。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或长期的低波动反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和风险,从而导致危机。该假说最近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的实证研究支持:

     “波动性水平不是能够反映危机的良好指标,但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波动性却是。低波动性增加了银行危机的可能性,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危机都很重要,而任何形式的波动性似乎都不能解释货币危机。”


不可否认,与股票市场(市场规模越小,波动性越大)相比,加密货币是一种更具波动性的资产类别,但与全球股票市场、甚至以私人债、公司债和股票回购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不同,加密货币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即将到来的市场投降的迹象。






Sharpe Ratio比率反映资产除以其波动性的回报。比率越高,风险回报越高。

Sharpe Ratio是投资密切关注的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风险回报率,根据该指标,比特币从2012年以来的表现优于FANG股票(蓝狐笔记注:FANG指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科技巨头),跟Facebook相比,这些年来波动性起伏,比特币已经产生高两倍的风险回报。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源性质显示了钱包交易及其背后交易者的透明度。






前10位最富有的比特币地址中,有6个是来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钱包,它们总共占流通比特币总数的4%左右。

关注“加密巨鲸”(其中许多是早期使用者或启动该项目的开发者)如何推动市场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最富有的10个比特币钱包中,有6个属于全球性交易所,可能还有更多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商,如Cumberland,当然目前还未被确认。

散户投资者(不管是不是交易员)经常被主流说法所操控,即:比特币和其他市场被操纵、这是一个可能归零的庞氏骗局等等。与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相比,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是以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为基础的,只要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债务无限期还本付息的速度快,并且是GDP指数级增长,进入系统的新债务就可以偿还之前的未偿债务。

 
如何降低加密市场的风险
 

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

尽管价格发现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众所周知,加密资产在不同加密交易所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尽管它们已经聚合),这往往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但实际上普通交易员或投资者很难找到真正的资产价格。

到目前为止,从传统市场来的散户投资者寻求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差价合约(CFD)平台(如CMC Markets、eToro和Plus500)填补了这一需求。然而,人们不应该投资于CFD或做市商平台,交易员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交易加密CFD。

这些平台创建了市场,通过将交易双方带到客户交易记录中,从而提供流动性。这种有争议的商业模式,当客户在交易中亏损时,交易所可能会获利,因此存在一种动机——“猎杀止损(stop hunting)”,即清算其帐面上可见的客户头寸。(蓝狐笔记HQ注:交易商和交易者处于对立的立场,因此交易商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利润,通过后台操纵价格波动,达到交易者止损线,英文称之为Stop Loss Hunting)

做市商是最受欢迎的散户交易员/投资者平台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低手续费、小差价和大多数产品。法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在考虑禁止CFD产品,这为非做市经纪商(又称直通式处理器,straight-through-processors)创造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通过建立可信的第三方指数和加密定价数据,是在传统经纪人与新客户之间架起桥梁的关键一步,投资组合和资金经理能够建立和知晓其加密资产的风险状况,正如MSCI对新兴市场资产所做的那样。

 
自检索平台:利益冲突
 

对于加密散户投资者/交易员来说,他们关心的一个主要波动是,价格往往会因止损和账户流失而出现缺口。

Bitmex是一家开创100倍期货合约而闻名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最近成为美国监管机构重点调查的对象,Bitmex因将散户投资者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中而受到批评。Bitmex是一家做市商,曾经有客户抱怨平台“猎杀止损”。

做市商平台的利益冲突包括:

(i)自我定价以及自我索引

随着交易所设定参考价格、提供流动性,增加了内部操纵单一资产现货价格和交易量的机会。

(ii)猎杀止损造成的损失

由于交易所把所有的订单都记在账上,它也知道交易者止损时的价格,做市商们因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而饱受诟病

(iii)使用自有参考价格的自索引产品

引发关于客户纠纷的透明度、操纵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减少对客户和经纪人的操纵
 

最近,以太坊在交易所之间遭遇了一次价格闪崩,原因是Bitstamp交易所上有个超大订单,价格在几分钟内从270美元降到190美元,这不仅抹掉了Bitstamp的客户头寸,也抹掉了Bitmex、Kraken、Gemini和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的客户头寸。

使用由欧盟基准监管机构(EU Benchmarks Regulation)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验证的独立第三方指数,可以为交易所和客户提供更公平、更稳定的单一资产定价方案。






与最受信任的交易所的总流动性指数相比,五家交易所的以太坊价格,在暴跌期间,价格差异有所下降。

当Bitstamp有抛售ETH的大量卖单时,使用BNC的以太坊流动指数价格(ELX)可以保护交易员止损,尤其是在Bitmex和Bitstamp上。LX系列指数通过计算比特币、Ripple和以太坊的“公平全球价格”,将全球六大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的交易量和价格加在一起,按订单深度加权。它还能量化和过滤虚假交易量。

ETF提供商更倾向于通过创建自己的指数,来降低第三方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手续费。然而,这一基准设置引发了与欧盟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包括前期指数变动或篡改ETF的净资产价值等。目前,某些CFD交易所(如CMC)也提供自索引加密产品。

更好的选择是,投资于加密资产和传统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将使用同一个平台,该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处理订单,并使用一个独立的价格和指数提供商,但这些平台的知名度较低(更不是足球和橄榄球运动衫的主要赞助商),也无法提供同样丰富的交易产品或工具。

 
结论
 

对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一代来说,下一个十年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起来更像是全球联动的市场操作之中,我们要么参与,要么抵制,并尝试另外的选择——数字资产市场。

我们仍然处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早期,在理想情况下会不会不存在隐藏力量?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即使这些隐藏力量存在,跟拥有万亿美元的基金经理或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竞争,哪个存在更大的风险?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查看全部
investment-portfolio-document.jpg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为应该抓住未来范式转移下的机会。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HQ”翻译。




从2020年初开始,世界各地的利率趋于零,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这可能是一个年轻投资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抓住胡萝卜,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价投资房地产、债券或股票市场,或是进入另外一个基本上不受债务扭曲影响的市场?它能抓住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的范式转移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低利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操作房地产、债券和股票价格的,以及如何在投资加密货币市场时减轻被操纵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尽管国内数据相对强劲,但我们仍然相信降息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一步降息。

官方说降息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但事实上,可以有许多角度来分析,尤其是美国总统要求美元贬值来保持竞争力,使得美国更容易继续为赤字融资,这也可能让美国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出于控制经济通胀和就业的“正当理由”来调整利率,就意味着要抬高资产价格或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本来永远不应该发生!这就是美联储的操作。而世界各地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

量化宽松(从债权人到债务人的财富转移)创造的驱动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期间首次引入后,被称为“新常态(the new normal)”,如果选择维持原来的经济态势,那么未来几十年来会出现更多相同的情况,就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一样。

 
反向投资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媒体都把比特币称为“金融业的怪物”,它们这样描述加密货币市场:它被潜伏在浅层市场的“巨鲸”(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通常是早期玩家和投资者)所操纵。相反地,作为顺从的普通公民,散户投资者本应该相信那些维持传统市场运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而现在这个传统市场与庞氏骗局难以区分。

也许是由于货币操纵的意图正慢慢被揭示,比特币也开始显现其诞生的初衷:一个远离传统市场操纵的避风港。

20190812163528Xa2A.jpeg


新常态?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前的一个多月里,BLX全球比特币价格一直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

自从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25%以来,比特币上涨了约10%。此次价格走势落后于其他避险资产,如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些资产都受到了冲击,虽然幅度不大。

虽然比特币远不是完美的,但与许多其他市场相比,它看起来仍然像是洗衣房里一堆脏衣服中最干净的那件衬衫。

 
财富大转移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布鲁塞尔,这些国家的央行正迅速转向金融抑制的货币政策,将利率和债券利率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是负利率,这将导致财富从债权人(储户)转移到债务人(借款人)身上。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认为,通过观察债务和信贷的持有者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范式转移。

 “通过观察谁拥有什么资产和负债,询问自己央行最需要帮助的是谁,并考虑到他们拥有的工具,找出他们最有可能的操作,你可以得到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就是“范式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

201908121635294Ufk.jpeg


美国公司债创历史新高,约为15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上图),美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占GDP的4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这个数字接近75%)。全球范围内有近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企业债和国债),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刚好高于零。

20190812163529MJZY.jpeg


美国AAA公司借贷利率(蓝线)接近历史低点,为3.2%,而信用卡利率刚刚超过纪录高点,为15.1%。
由于借贷利率如此之低,公司债务(在美国股票回购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卡消费贷款也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在企业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稳步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尽管私人部门一直在减轻债务,但企业部门却一直在狼吞虎咽,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从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回购了大部分政府债务以来,对收购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反应。

基尼系数,左轴,介于0(完全相等)和1之间。

20190812163530leKH.jpeg


低利率带来的美国财富转移,可以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反映出来。基尼指数(The Gini Index),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呈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利率下降时,它会提高富人拥有资产的价格,并扩大贫富差距。

 
负利率:公开市场
 

欧洲有超过40%(即1.4万亿欧元)的公司债券现在的收益率为负,超过50%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实际上,这相当于借钱还能获得收益。

这些负收益率改变了债券的性质。一般来说,政府或公司会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间(通常在2年、5年、10年、20年或30年之间)每年向债权人支付正收益,当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差,债券收益越高,以补偿风险。反之亦然。

但如果安全的主权债券不能提供正收益率,而高风险的公司收益率也只是稍微高一点,那么它们实际上就不再是固定收益工具。债券已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工具,代表着央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转移资金。

为了使其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本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国家。其目标是使经济(而非资产)保持通胀,但在经历了20多年的负利率和零利率之后,这个国家仍然处于通货紧缩,尽管很奇怪,但经济也没有停滞不前。

 
房产市场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楼市,因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外国资金流入而遭到扭曲,将房价推高至平均收入的数倍,超过了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今年首次降息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业(新西兰超过60%)向房地产市场暴露了严重的风险敞口,两国的主要银行都拥有相同的母公司(四大银行the Big Four banks)。

20190812163530hpVj.jpeg

新西兰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82(高度相关),来源:Steve Keen教授


这两个国家的利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和1.25%,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紧急水平,今年可能还有2次进一步降息。RBA和RBNZ都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而加拿大央行(Canadian Central Bank)却逆势而上,从全球金融危机(GFC)历史低点上调利率至1.75%。

20190812163531ijnS.jpeg

澳大利亚房价与家庭债务的相关性为0.6,来源:Steve Keen教授


金融宣传
 

首次购房者往往会被鼓励用10万美元、以5:1的杠杆去贷款买房,他们缺乏经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受媒体、房地产经纪人、开发商的影响,并被利率、债务增长率、以及离岸资本流动所操纵。

尽管出现了十年的警告信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最近才出台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外国投资者政策,以抵御来自国外投机者和洗钱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海外资本流动提供了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流动性。

20190812163531Pvk2.jpeg

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海外买家数量。来源: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去年年底,新西兰提出立法,首次要求非本国公民需要申请才能购买房产。此后,按照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9前三个月海外买家的数量下降了81%。

类似的是,自从推出“空屋房产税”来抵御外国投机者以来,温哥华5月份的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了90%。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贵的市场之一,房价几乎是平均收入的9倍。随着海外买家禁令的出台,尤其是在高端房屋市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屋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

20190812163532Wrby.jpeg

针对首次购房者的三则广告,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同一个公交候车亭的同一家银行。语言和意象公开操控人们的情绪。来源:The author


为了减缓楼市顶端和底端价格之间价差的缩小的速度,商业银行开始了称为“金融宣传”的活动,以吸引首次购房者进入楼市,提高销售量,重新树立市场信心。随着新西兰信贷增长放缓,银行利用史上最低利率的诱饵,纷纷推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和优惠。

尽管新西兰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住房短缺危机,尤其是在奥克兰,但事实恰恰相反:住房库存积压创先历史记录,建筑许可也处于历史高位。

20190812163532hOX1.jpeg


S&P/Case-Shiller 20个美国城市综合房价指数,目前远高于次贷时代的历史高点。

此外,当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远远高于之前次贷危机的历史高点。而次贷危机时的房价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新型爱尔兰房产危机
 

要想了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爱尔兰在“凯尔特虎(Celtic Tiger)”建筑热潮(2000-2007年)前后的情况。

凯尔特虎(Celtic Tiger)泡沫破裂后,在全国,尤其是在都柏林,留下了数万栋未完工的房屋和公寓。在全球金融危机、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后,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不良资产,包括都柏林的许多地产板块。他们在之前未完成的项目上埋伏上好几年,等待着价格和租金回升,然后慢慢地向市场上释放供应。

20190812163533RXQ9.jpeg

爱尔兰无家可归的总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10000人,来源Focus.ie


爱尔兰从房地产繁荣和萧条的冲击中恢复十年后,发现面临着另一种类型的住房危机——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首都都柏林,将房地产竞争和租金推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新高水平,并造成房价历史新高。仅在2018年,都柏林就有近1000个家庭无家可归。

仅在2018年,就有11亿欧元的资金投入了爱尔兰将近3000处住宅物业,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近30%。

 
股票市场
 

正如在零利率时代,央行是政府债的最大持有者一样,美国公司也成为了股市中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股票)。

20190812163533eqzM.jpeg


通过量化宽松向企业注入的大部分廉价信贷都被用于购买股票,导致非金融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

注入公司的大多数廉价信贷量化宽松,被用于公司回购股票,这也导致公司成为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股东或“巨鲸”。早在1982年,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是违法的,但在里根政府放松管制的时代,这种做法被逆转了。股票回购导致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

从2007年到201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61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利润不是投入再生产中,而是进行股票回购,金额达到4万亿美元,占总利润的54%。同时,CEO的年平均薪酬翻了一番。股票回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虽然它提高了每股收益(EPS),甚至公司收益实际是下降的。因此,回购也被描述为合法的市场操纵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波动性,不仅仅是与平均值的差异,还有波动性和风险在股票市场中是如何被掩盖的。

 
波动性掩盖风险
 

比特币和加密资产能够被识别的风险总是归因于它们的高波动性。由于金融业界使用回溯VaR(风险价值)指标(将高波动性等同于高风险)来衡量风险,因此,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喜欢加密资产。这是错误的负指标吗?

20190812163534PA76.jpeg


Bitmex的历史波动性指数(BVOL)今年已上涨48%,而标准普尔隐形波动性指数(VIX)的跌幅几乎相同,仅略高于历史低点。

做空VIX是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交易策略,甚至有专门面向散户交易员的ETF,这实际上人为地抑制了VIX,使得VIX为13.9,比其长期平均值18.3低两个以上的标准差。然而,这种低波动性可能掩盖了风险。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或长期的低波动反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和风险,从而导致危机。该假说最近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的实证研究支持:


     “波动性水平不是能够反映危机的良好指标,但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波动性却是。低波动性增加了银行危机的可能性,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对于股票市场危机都很重要,而任何形式的波动性似乎都不能解释货币危机。”



不可否认,与股票市场(市场规模越小,波动性越大)相比,加密货币是一种更具波动性的资产类别,但与全球股票市场、甚至以私人债、公司债和股票回购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不同,加密货币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即将到来的市场投降的迹象。

20190812163535jZOg.jpeg


Sharpe Ratio比率反映资产除以其波动性的回报。比率越高,风险回报越高。

Sharpe Ratio是投资密切关注的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风险回报率,根据该指标,比特币从2012年以来的表现优于FANG股票(蓝狐笔记注:FANG指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科技巨头),跟Facebook相比,这些年来波动性起伏,比特币已经产生高两倍的风险回报。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源性质显示了钱包交易及其背后交易者的透明度。

20190812163535D5C6.jpeg


前10位最富有的比特币地址中,有6个是来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钱包,它们总共占流通比特币总数的4%左右。

关注“加密巨鲸”(其中许多是早期使用者或启动该项目的开发者)如何推动市场发展是有必要的。在最富有的10个比特币钱包中,有6个属于全球性交易所,可能还有更多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商,如Cumberland,当然目前还未被确认。

散户投资者(不管是不是交易员)经常被主流说法所操控,即:比特币和其他市场被操纵、这是一个可能归零的庞氏骗局等等。与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相比,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利润是以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为基础的,只要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债务无限期还本付息的速度快,并且是GDP指数级增长,进入系统的新债务就可以偿还之前的未偿债务。

 
如何降低加密市场的风险
 

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

尽管价格发现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众所周知,加密资产在不同加密交易所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尽管它们已经聚合),这往往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但实际上普通交易员或投资者很难找到真正的资产价格。

到目前为止,从传统市场来的散户投资者寻求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差价合约(CFD)平台(如CMC Markets、eToro和Plus500)填补了这一需求。然而,人们不应该投资于CFD或做市商平台,交易员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交易加密CFD。

这些平台创建了市场,通过将交易双方带到客户交易记录中,从而提供流动性。这种有争议的商业模式,当客户在交易中亏损时,交易所可能会获利,因此存在一种动机——“猎杀止损(stop hunting)”,即清算其帐面上可见的客户头寸。(蓝狐笔记HQ注:交易商和交易者处于对立的立场,因此交易商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利润,通过后台操纵价格波动,达到交易者止损线,英文称之为Stop Loss Hunting)

做市商是最受欢迎的散户交易员/投资者平台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低手续费、小差价和大多数产品。法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在考虑禁止CFD产品,这为非做市经纪商(又称直通式处理器,straight-through-processors)创造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通过建立可信的第三方指数和加密定价数据,是在传统经纪人与新客户之间架起桥梁的关键一步,投资组合和资金经理能够建立和知晓其加密资产的风险状况,正如MSCI对新兴市场资产所做的那样。

 
自检索平台:利益冲突
 

对于加密散户投资者/交易员来说,他们关心的一个主要波动是,价格往往会因止损和账户流失而出现缺口。

Bitmex是一家开创100倍期货合约而闻名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最近成为美国监管机构重点调查的对象,Bitmex因将散户投资者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中而受到批评。Bitmex是一家做市商,曾经有客户抱怨平台“猎杀止损”。

做市商平台的利益冲突包括:

(i)自我定价以及自我索引

随着交易所设定参考价格、提供流动性,增加了内部操纵单一资产现货价格和交易量的机会。

(ii)猎杀止损造成的损失

由于交易所把所有的订单都记在账上,它也知道交易者止损时的价格,做市商们因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而饱受诟病

(iii)使用自有参考价格的自索引产品

引发关于客户纠纷的透明度、操纵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减少对客户和经纪人的操纵
 

最近,以太坊在交易所之间遭遇了一次价格闪崩,原因是Bitstamp交易所上有个超大订单,价格在几分钟内从270美元降到190美元,这不仅抹掉了Bitstamp的客户头寸,也抹掉了Bitmex、Kraken、Gemini和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的客户头寸。

使用由欧盟基准监管机构(EU Benchmarks Regulation)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验证的独立第三方指数,可以为交易所和客户提供更公平、更稳定的单一资产定价方案。

20190812163535xQad.jpeg


与最受信任的交易所的总流动性指数相比,五家交易所的以太坊价格,在暴跌期间,价格差异有所下降。

当Bitstamp有抛售ETH的大量卖单时,使用BNC的以太坊流动指数价格(ELX)可以保护交易员止损,尤其是在Bitmex和Bitstamp上。LX系列指数通过计算比特币、Ripple和以太坊的“公平全球价格”,将全球六大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的交易量和价格加在一起,按订单深度加权。它还能量化和过滤虚假交易量。

ETF提供商更倾向于通过创建自己的指数,来降低第三方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手续费。然而,这一基准设置引发了与欧盟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包括前期指数变动或篡改ETF的净资产价值等。目前,某些CFD交易所(如CMC)也提供自索引加密产品。

更好的选择是,投资于加密资产和传统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将使用同一个平台,该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处理订单,并使用一个独立的价格和指数提供商,但这些平台的知名度较低(更不是足球和橄榄球运动衫的主要赞助商),也无法提供同样丰富的交易产品或工具。

 
结论
 

对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一代来说,下一个十年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起来更像是全球联动的市场操作之中,我们要么参与,要么抵制,并尝试另外的选择——数字资产市场。

我们仍然处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早期,在理想情况下会不会不存在隐藏力量?但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即使这些隐藏力量存在,跟拥有万亿美元的基金经理或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竞争,哪个存在更大的风险?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英国FCA发布加密资产最终指南,明确其管辖范围

地区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1 10:28 • 来自相关话题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终确定其加密资产指南,明确了哪些代币属于其管辖范围。

周三发布的大部分规则是在咨询文件 CP19 中提出的,该文件于今年 1 月发布并用于征求公众意见。正如人们普遍预期的那样,最终指南并没有彻底改变监管格局,而是明确了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何时属于现有类别。

FCA 表示,该咨询文件共收到约 92 份来自各类公司的回复,包括银行、行业协会和加密交易所。FCA 表示,大多数受访者支持这些提议。

重要的是,该指南提供了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的定义。当发行时,这些资产的行为类似于股票或债务工具,包括所有权,因此属于 “特定投资” 的类别,进而属于 FCA 的权限。几乎所有回答问题的受访者都同意监管机构对于与监管范围相关的证券型代币的评估。

相比之下,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并不授予与受监管金融工具相同的权利,一般不属于 FCA 的管辖范围,除非在符合电子货币定义并属于新的电子货币代币类别的情况下。

该机构表示:“任何不是证券型代币或电子货币代币的代币都是不受监管的。然而,市场参与者应注意,某些使用代币的活动仍可能受到监管,例如,当用于促进受监管的支付时。”

不过,某些稳定币也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因此也将受到 FCA(其任务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监督。

第三个定义是“交换型代币(Exchange Token)”,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虽然适用反洗钱规则,但这些货币不受 FCA 监管。

不过,该监管机构表示,“市场参与者应将该指南作为理解他们应如何对待某些加密资产的第一步,但最终判断只能在个案基础上做出。”

FCA 战略与竞争执行董事 Christopher Woolard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一个涵盖广泛活动的小型、复杂和不断发展的市场。今天的指南将有助于澄清哪些加密资产活动属于我们的监管范围。”

公司可以在不需要监管许可证的情况下发行证券型代币,就像发行股票不需要许可证一样。但 FCA 表示,在任何代币用于交易的情况下,处理代币的顾问和经纪人以及金融促销制度都需要获得授权。

FCA 表示,如果一种证券型代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交易,根据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它将被进一步视为可转让证券,该制度也将适用。

 
模糊的界限
 

2017 年至 2018 年的 ICO 爆炸式增长已经大大减弱,减轻了监管机构的一些压力,但在定义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的业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奥睿律师事务所伦敦办公室专门从事加密业务的合伙人 Jacqui Hatfield 表示,鉴于证券型代币发行(STO)越来越受欢迎,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

Hatfield 指出实用型代币最终有可能被包裹在证券型代币的包装中。他告诉 CoinDesk,“有趣的是,你获得的实用型代币被装扮成证券型代币,只是为了确保它们不会违反任何促销类型的限制。所以问题是,在交易代币时,这真的会改变代币本身的性质吗?”

正如原来的咨询文件所述,实用型代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其他代币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相关的活动可能在 FCA 的管辖范围内。

FCA 同意需要进一步明确代币类型,并表示将电子货币代币与实用型代币和证券型代币类别分开。“这将创建一个特定的受监管电子货币代币类别和一个包括实用型代币在内的不受监管类别。”

根据该报告,旨在保持与法定货币平价的稳定币也可能属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范围。如果加密资产是在收到资金(即法定货币,而不是其他加密资产)时发行的,并且被电子货币发行人以外的人接受,则这些可以被视为电子货币。

Hatfield 指出,这将包括在收到英镑后发行并与英镑挂钩的加密资产,只要该资产被第三方接受。

FCA 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没有控制权或集中发行者的加密货币称为交换型代币,这些货币超出了其监管范围。然而,欧盟第五项反洗钱指令(5AMLD)将会监管交换型代币(以及其他加密资产),该指令将于 2019 年底转化为英国法律。

 
衍生品禁令
 

FCA 最有争议的举措可能是拟议禁止散户投资者使用加密衍生品,包括期权、期货、差价合约(CFD)和基于比特币等(不受监管)加密资产的交易所交易票据,这与周三发布的指南是不同的。

从 8 月份开始,FCA 将准备对 CFD 进行限制,然后在 9 月初对 CFD 类期权进行限制;预计最终将全面禁止 CFD。

Hatfield 表示,禁止加密衍生品的概念是 FCA 加密条例中唯一一个她坚决不同意的东西。

“这意味着(这些限制)将在未来转变为全面禁止零售。”她总结道,“我的观点是,这些应该被视为一般零售市场上的衍生品,就像任何其他衍生品一样,因为它们没有更高的风险。”


本文来自CoinDesk,原文作者:Ian Allison

Odaily星球日报译者 | 余顺遂 查看全部
fca22.jpg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终确定其加密资产指南,明确了哪些代币属于其管辖范围。

周三发布的大部分规则是在咨询文件 CP19 中提出的,该文件于今年 1 月发布并用于征求公众意见。正如人们普遍预期的那样,最终指南并没有彻底改变监管格局,而是明确了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何时属于现有类别。

FCA 表示,该咨询文件共收到约 92 份来自各类公司的回复,包括银行、行业协会和加密交易所。FCA 表示,大多数受访者支持这些提议。

重要的是,该指南提供了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的定义。当发行时,这些资产的行为类似于股票或债务工具,包括所有权,因此属于 “特定投资” 的类别,进而属于 FCA 的权限。几乎所有回答问题的受访者都同意监管机构对于与监管范围相关的证券型代币的评估。

相比之下,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并不授予与受监管金融工具相同的权利,一般不属于 FCA 的管辖范围,除非在符合电子货币定义并属于新的电子货币代币类别的情况下。

该机构表示:“任何不是证券型代币或电子货币代币的代币都是不受监管的。然而,市场参与者应注意,某些使用代币的活动仍可能受到监管,例如,当用于促进受监管的支付时。”

不过,某些稳定币也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因此也将受到 FCA(其任务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监督。

第三个定义是“交换型代币(Exchange Token)”,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虽然适用反洗钱规则,但这些货币不受 FCA 监管。

不过,该监管机构表示,“市场参与者应将该指南作为理解他们应如何对待某些加密资产的第一步,但最终判断只能在个案基础上做出。”

FCA 战略与竞争执行董事 Christopher Woolard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一个涵盖广泛活动的小型、复杂和不断发展的市场。今天的指南将有助于澄清哪些加密资产活动属于我们的监管范围。”

公司可以在不需要监管许可证的情况下发行证券型代币,就像发行股票不需要许可证一样。但 FCA 表示,在任何代币用于交易的情况下,处理代币的顾问和经纪人以及金融促销制度都需要获得授权。

FCA 表示,如果一种证券型代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交易,根据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它将被进一步视为可转让证券,该制度也将适用。

 
模糊的界限
 

2017 年至 2018 年的 ICO 爆炸式增长已经大大减弱,减轻了监管机构的一些压力,但在定义某些类型的加密资产的业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奥睿律师事务所伦敦办公室专门从事加密业务的合伙人 Jacqui Hatfield 表示,鉴于证券型代币发行(STO)越来越受欢迎,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

Hatfield 指出实用型代币最终有可能被包裹在证券型代币的包装中。他告诉 CoinDesk,“有趣的是,你获得的实用型代币被装扮成证券型代币,只是为了确保它们不会违反任何促销类型的限制。所以问题是,在交易代币时,这真的会改变代币本身的性质吗?”

正如原来的咨询文件所述,实用型代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符合电子货币的定义(其他代币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相关的活动可能在 FCA 的管辖范围内。

FCA 同意需要进一步明确代币类型,并表示将电子货币代币与实用型代币和证券型代币类别分开。“这将创建一个特定的受监管电子货币代币类别和一个包括实用型代币在内的不受监管类别。”

根据该报告,旨在保持与法定货币平价的稳定币也可能属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范围。如果加密资产是在收到资金(即法定货币,而不是其他加密资产)时发行的,并且被电子货币发行人以外的人接受,则这些可以被视为电子货币。

Hatfield 指出,这将包括在收到英镑后发行并与英镑挂钩的加密资产,只要该资产被第三方接受。

FCA 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没有控制权或集中发行者的加密货币称为交换型代币,这些货币超出了其监管范围。然而,欧盟第五项反洗钱指令(5AMLD)将会监管交换型代币(以及其他加密资产),该指令将于 2019 年底转化为英国法律。

 
衍生品禁令
 

FCA 最有争议的举措可能是拟议禁止散户投资者使用加密衍生品,包括期权、期货、差价合约(CFD)和基于比特币等(不受监管)加密资产的交易所交易票据,这与周三发布的指南是不同的。

从 8 月份开始,FCA 将准备对 CFD 进行限制,然后在 9 月初对 CFD 类期权进行限制;预计最终将全面禁止 CFD。

Hatfield 表示,禁止加密衍生品的概念是 FCA 加密条例中唯一一个她坚决不同意的东西。

“这意味着(这些限制)将在未来转变为全面禁止零售。”她总结道,“我的观点是,这些应该被视为一般零售市场上的衍生品,就像任何其他衍生品一样,因为它们没有更高的风险。”


本文来自CoinDesk,原文作者:Ian Allison

Odaily星球日报译者 | 余顺遂

万字报告:直击 Libra 听证会, 解析美参众两院立场与监管思路

攻略leeks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9 12:58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前言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这让主流社会对加密数字货币有了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对 Libra 在数据隐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担忧。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首先迎来了美国监管机构们的质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 7 月 16 日主要就 Libra 数据隐私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紧接着,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U.S.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也在 7 月 17 日针对 Libra 的运营方式和和其对美国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举办了听证会。

两场听证会上,议员们就 Libra 的监管归属如何界定、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细节和是否存在垄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并表达了对 Libra 项目在监管、安全和垄断等方面的担忧,且对 Facebook 的信用都持怀疑态度,当然也有部分议员表达了对 Libra 商业模式创新上的赞赏和肯定,认为 Libra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监管机构不能由于自身的制度缺位和不清晰而扼杀创新。

这两场听证会不管是对 Libra,对监管者,还是对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意义重大,是推动监管机构认知数字货币、认知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区块链行业朝着合规方向加速发展。火币研究院详细剖析了参众两院在面对 Libra 项目上各自的立场异同,以及由此释放出来的监管思路。本文主要就参众两院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解读,包括如何满足多国监管、寡头机构如何做到数据隐私、Libra 数字货币的性质、Libra 的安全性、Libra 在金融层面的稳定性以及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动机等话题。

此外,在深入解读开始前将先为大家介绍听证会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听证人马库斯的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后文做好铺垫。


1. 美国国会听证会背景分析


1.1 听证会背景

本次 Libra 的听证会先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是美国国会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致力于通过协商、辩论和妥协,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的机制。美国就某一重大的社会争议问题,在判定其是否合法或违法之前,通常都会先举行听证会听取和审议正反双方或者事件主角的辩解。因此,听证会仅仅只是听证委员会听取听证人的辩解,并根据听证人的说辞进行质疑和提问,不代表参与听证会的人、公司或涉及议题就已触犯相关法律。

本次听证会主要针对 Libra 项目性质的定义、监管以及如何应对 Libra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隐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若经会议讨论后认定 Libra 未来会在以上方面带来较大风险、且难以进行控制,则会采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强力监管或直接叫停,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若对 Libra 的监管判定适用于现有法律,国会将要求 Libra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运行,包括用户数据隐私、KYC、AML 等都需满足现有监管框架;第二,若现有法律无法支持对 Libra 进行全面监管,则国会将要起草新的相关法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1.2 立法流程

如果美国国会想制定一个适用于 Libra 的新法案,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立法草案,需先获得委员会内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如果多数人不同意,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如果多数人同意了,那这项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第二步,众议院全院就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但是,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样就需要参众两院进行反复的磋商协调直至参众两院达成一致。第三步,假如这项立法草案经过参众两院的一致同意并在两院都得到通过,那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最终成为法律。


1.3 听证会前美国政界动态

听证会在即,美国各界纷纷表达了其对 Libra 的看法,对于这种跨国性金融模式、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以及可能影响的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家不免担忧。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诸多机构、政要和意见人士纷纷对 Libra 在数据安全性、金融稳定性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为参、众两院听证会的召开铺垫了基调,增加了群众的讨论热情。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Maxine Waters 甚至在 Libra 白皮书公布当天就公开要求 Libra 暂停项目研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也就其关心的问题给 Facebook 写信质询,Libra 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于 7 月 8 日已回信答复,表达了 Libra 希望接受适当的反洗钱监督和检查,并接受适当的政府监管的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多次表达对 Libra 的看法,声称「Libra 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担忧,涉及到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都是应该彻底公开解决的问题。若 Facebook 不能回答 Libra 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并获得普遍的满意,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彻底和仔细地加以解决,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美联储也在和 Libra 项目组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几个月前就会见了 Libra 项目相关代表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且也正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和世界各地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可见美联储对该项目的谨慎和重视。

7 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Twitter 上表示其对加密货币的担忧,并且声称如果 Libra 的项目要推进将需满足美国银行业的监管。

7 月 12 日,一份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讨论草案《让科技巨头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提前曝光,该草案意欲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不允许其设立、持有或运营可广泛使用、交换或储存的数字资产」。根据该草案,所有年利润超过 25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都将在监管范围之内。很显然,该草案是针对 Libra 项目提出的,且赶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曝光,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4 听证人大卫·马库斯简介

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企业家,现任 Facebook 加密货币项目 Libra 的负责人。马库斯曾任支付巨头 Paypal 的总裁,任职期间带领 Paypal 通过推出新产品 Paypal Here 和并购 Braintree 公司,让 Paypal 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随后,在 2014 年离开 Paypal 加入 Facebook,以公司即时通讯副总裁的身份负责 Facebook Messenger 部门业务,并在他的带领下 Facebook Messenger 一年后月活突破 7 亿,安卓下载量超过 10 亿,成为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这让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赞不绝口。此外,2015 年马库斯推出了 Facebook Messanger 的点对点支付平台,让 Messanger 有了支付功能。

除了在 Facebook 任职之外,大卫·马库斯因其出色的能力,也在其他公司以兼职身份任职了重要职位。2017 年 12 月,大卫·马库斯因其在 Paypal 和 Facebook 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数字支付经验,以及作为加密货币早期的投资者和促进者,被任命为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的董事会成员。大卫·马库斯从 2013 年就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因为非常喜欢比特币,以至于曾考虑过从 Paypal 辞职,自己开一家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 任命大卫·马库斯为董事会成员,正是因为看中了其在加密货币的多年积累,以及开发过有效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一手知识和经验。

但是,大卫·马库斯在 2018 年 8 月从 Coinbase 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正在 Facebook 建立新的区块链团队,如果继续待在 Coinbase 董事会,可能会让 Facebook 和 Coinbase 产生利益冲突。随后,2019 年 5 月起,大卫·马库斯就开始担任 Facebook 新设立的区块链部门负责人,并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开始负责 Libra 项目并出任 Facebook 区块链子公司 Colibra 的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让大卫·马库斯担任 Libra 的负责人,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 Paypal 和 Facebook Messanger 上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业务能力让人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加密货币和支付领域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其成为扎克伯格的不二之选。


2. 参众两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听证会前美国政要高层释放的强硬信号为听证会的召开营造了更紧张的氛围,参众两院的代表们也毫不客气地开启了唇枪舌剑的诘问,当然也有议员站出来赞扬了 Libra 项目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议员们态度是有所分化的。此次 Libra 听证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注重点在于「如何监管以及如何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关注重点则在于「Libra 的性质、商业模式,以及其是否有较好的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对这两次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对参众两院两次听证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1 参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1.1 监管新挑战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而其发起的 Libra 项目基金会主体却注册在瑞士,这难免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恐其有逃避监管之嫌,且在 Libra 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也是听证会上议员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马库斯表达了积极接受监管的姿态,表示 Libra 会致力于支持监管者、中央银行和立法者的努力,以确保 Libra 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并且表示 Libra 将会在达到美国的监管要求后才会正式启动。由于 Libra 协会的注册地在瑞士,关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Libra 将会接受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随后 FDPIC 的发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国媒体 CNBC 采访时却表示:「直到今天,我们尚未与 Libra 的发起人交流过。我们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动者,在时机成熟时为我们提供具体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检查我们的法律咨询和监督能力的程度」。而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以及在非法跨境资产交易的情况下 Libra 将遵守哪个国家法律来保护用户的问题上,马库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马库斯在目前的状态下也的确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对于 Libra 这种新兴的去中心化跨国金融组织,监管层是缺乏监管经验的,也没有案例可寻;另一方面,Libra 只是提供基础网络运营,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其业务模式会各不相同,这些应用的开发方需要独立去迎合各国的监管需求,Libra 无法为每一个应用去谋求合规。

不论 Libra 项目成功与否,Libra 事件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变革的认知,推动合规和立法进程。并且可能催生新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专业监管机构诞生,在数字货币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随后的众议院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未来不排除吸纳政府机构成为 Libra 协会成员的可能性,这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案和更多讨论的可能性。若未来多国政府机构入驻 Libra 协会,则 Libra 将变成美国等强主权货币国家在未来占据数字货币时代先机的有利工具。


2.1.2 寡头垄断之下的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是本次参议院听证会发起的主题,但听证会现场却将对该问题的讨论从技术 / 商业解决方案的路径上拉到了对 Facebook 企业本身信用问题的质疑上,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Facebook 这家有泄露用户数据隐私前科的互联网巨头强烈的不信任感。虽然 Facebook 解释到其只是作为 Libra 协会的一个成员单位,在未来不会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 Facebook 作为 Libra 项目的发起人,以及坐拥约 2 亿用户的互联网社交巨头,不免让监管者担心 Facebook 借此会成为一个社交+金融领域的超级寡头, 不仅垄断了用户社交数据还垄断了金融支付等更核心的商业数据。

监管者的担忧不无道理,Facebook 在 Libra 协会虽然只是成员单位,没有实权,但 Libra 网络的钱包 Calibra 是 Facebook 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 Facebook 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 Calibra 很可能成为该网络一个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口。当然,其它机构和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发一个 Calibra 的同类竞品,只是很难竞争的过而已,毕竟 WhatsApp 和 Messenger 的用户体量是一般公司难以超越的。Facebook 在 Libra 项目上的优势确实是难以掩饰的一个事实。

回归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上来,马库斯表示 Calibra 的所有用户都将先获得其所在国家的授权 ID 后才允许注册使用,并且 Calibra 不会将其用户数据直接共享给其母公司 Facebook 以提升其业务,但可以将聚合后的数据提供给 Facebook。此外,Facebook 的数据在用户的同意和授权下也是可以给到 Calibra 的,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等。总之,由于 Calibra 和 Facebook 这种强关联性,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是直接相互流通,也会间接地流通,至于这其中的分寸问题还需要依靠 Facebook 来拿捏。


2.2 众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2.1 Libra 的性质

关于 Libra 的性质,马库斯确切地否定了参议员提出的 Libra 是证券和 ETF 的说法,认为 Libra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 ETF,但是购买 Libra 并不会盈利,它更像是一种商品,而 Facebook 只是将其看做支付工具。很显然,马库斯在有意弱化 Libra 的货币属性,减弱监管层的担忧。但从 Libra 的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其愿景远不止做支付工具和通道,而是要做普惠金融。支付只是其要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在其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础和货币体量之后,基于 Libra 做一下衍生的金融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进一步,当 Libra 拥有的金融属性之后,Libra 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基本职能,Libra 协会或者网络也将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角色,能够产生货币乘数的效应。

尽管马库斯多次表示,Libra 不会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也不会和央行竞争,甚至还会和美联储合作。但按照其现有的方案来说,当其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影响很难。


2.2.2 Libra 安全吗?

听证会上有议员直言若 Libra 被恐怖组织利用或者攻击,那对美国的危害可能堪比 911 事件,并且认为 Libra 是天生适合洗钱的。且先不论议员的言辞是否过于激烈以至于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 Libra 的安全性,是否真如该议员所述。

Libra 的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的,由钱包进行管理,虽然 Calibra 承诺会做用户的 KYC,因此通过 Calibra 钱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监管的,如果有用户傻到用这种途径去洗钱,怕是只会更快地被监管部门控制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Calibra 是可以帮助监管提高效率的。但我们要知道,Libra 是一个开放式的公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并且开发钱包应用,所以 Calibra 拥抱了监管,不代表其它钱包应用也会同样拥抱监管。因此,Libra 确实存在能够洗钱的可能性。当然,普通用户在选择钱包时也会有所考量,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钱包势必难以获得大批用户,并且可能会被节点抵制,这样也从侧面抑制了用 Libra 网络进行洗钱大规模泛滥。

就像马库斯所说的,即使在现有的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里,也是很难杜绝洗钱的行为,Libra 同样也难以杜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它反而能帮助监管者更有效的管理。


2.2.3 Libra 稳定吗?

对 Libra 价值的稳定性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其资产储备池是否稳定的讨论上,马库斯直言 Libra 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有一定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主要来自于其资产储备池中法币资产的波动。为了降低这种波动性,马库斯进一步披露,Libra 的储备池会锚定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这类主流货币,并且美元将占据储备池一半的资产份额。其它货币的占比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由此可以看出,Libra 的管理和发行已不仅仅某一个国家中心化决策的问题,而是多成员国之间协商后的成果。Libra 若未来可以成功,其必然离不开主流国家的支持,而且 Libra 很可能成为国家之间争夺数字货币制高点的博弈平台。

借此,马库斯也多次向国会议员们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新变革,那全世界会有其它的,甚至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发起这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并且占据先机。


2.2.4 Facebook 动机何在

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有议员询问 Facebook 在 Libra 的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二天的众议院听证会又有议员继续追问 Facebook 投入的成本,以及 Facebook 将如何从 Libra 的项目上盈利。问题的本质无非是想知道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根本动机。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马库斯也向议员们披露,Facebook 旗下的 Calibra 钱包项目是有盈利模式的,主要包括两钟,一是 Calibra 提供的支付业务将惠及数十亿人,并且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间接地推动了 Facebook 广告业务的发展;二是 Calibra 钱包将拥有众多的线上和线下商家,Calibra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借贷、理财等金融服务,并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Facebook 的动机很明显,借助 Libra 项目,Facebook 可以在其体系内完善金融闭环,促进整个 Facebook 生态的蓬勃发展。社交+金融的帝国将最终建立。


2.2.5 再议监管

众议院听证会上,议员们再次问及 Libra 声称要满足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为什么至今却未曾和 FDPIC 接触过。马库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 Libra 之所以提前发布白皮书就是为了和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沟通时间。并且众议院上多位议员让马库斯多次表态,Libra 在未满足监管要求前不会发布产品,马库斯就此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关于监管,有议员提出一个由美联储和 SEC 监督的 100 万用户的小型试点计划,马库斯并未就此给出正面回答。

此外,议员们还问道在不同国家如何满足当地国家监管问题,比如说在有货币管制政策的国家 / 地区,Libra 将如何在这类开展业务。马库斯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国一论,Libra 将在不同的国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潜台词是马库斯并没有确认在有货币管制的国家将不会在该国推行 Libra,也就意味着,未来 Libra 很有可能还是会面向中国用户进行某种形式的推广。并且,马库斯也明确表示,Libra 和微信和支付宝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即使中国政府禁止 Libra 进入中国,它也会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并且进行推广。


2.3 参众两院听证会对比

参众两院提起听证会的委员会职能各不相同,一个是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一个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大家对 Libra 的担忧却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当然也都肯定了 Libra 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两场听证会关注的相同点具体如下:

a. 参、众两次听证会关注的主要重点都是: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

b. 参、众两院都对 Facebook 缺乏信任,听证会上反复提起 Faceboook 泄露数据的黑历史。对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区块链的不信任。

c. 从结果来看,参、众两院均表示听证会过后,现在对 Libra 暂时还是无法信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听证会。

d. 虽然对 Libra 表达了很多的担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 Libra 的创新和意义。例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表示,撇开 Libra 天秤座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cebook 尝试打造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设施的是值得称赞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华盛顿必须避免成为扼杀创新的地方,不能因为暂时无法理解技术创新就选择禁止。事实上,无论今天是不是 Facebook,这种改变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是真实存在的,Facebook 进入这个新世界只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确认。中本聪的比特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这种创新,政府也无法阻挡这种创新。

e. 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 , 不仅用严苛地态度表明了 Libra 必须要接受监管,而且通过对 Libra 的高度重视也传达了美国监管机构对 Libra 的监管决心。


对于 Libra 的关注的焦点,参众两院是有所侧重的,在经历了参议院更宏观层面的提问后,马库斯在众议院又接受了更深层次、更细节和更犀利的追问。两场听证会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a. 参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数据隐私问题,众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金融稳定和商业模式。

b.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相比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的问题,要更加具体和细节,并且更进一步。比如,非常关心 Libra 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Libra 定性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先小范围试点运行再推进等等。

c.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 Libra 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国相关问题,比如,提到了 Libra 跟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以及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 Libra 协会的成员。

d. 在众议院议员的追问下,马库斯也披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 Libra 的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将占据一半,另一半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e. 众议院直言将进一步评估 Libra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将讨论之前被曝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讨论草案。

 
这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首先,Libra 必须接受监管,而且 Libra 若想运行下去,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所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对待。其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为 Libra 跨国性金融模式和去中心化组织运行方式,除了数据隐私和金融稳定问题之外,还将会一方面触及到国家的金融利益,另一方面也会瓜分传统金融的蛋糕。因此,我们能看到参、众两院,以及之前也表示过鲜明态度的美国总统、美联储主席等美国监管层对 Libra 的一致的监管决心。

除了对强监管的坚持和 Libra 安全性的担忧,听证会上也有一些议员肯定了 Libra 项目的意义,认为 Libra 的创新机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呼吁立法者和监管者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不要因监管机制的缺位和不清晰就扼杀了创新。


2.4 听证会事件影响

2.4.1 对 Libra 项目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同时对 Libra 举行公开听证会,表明了美国监管层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这类新商业模式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通过此次听证会 Libra 介绍了更多的项目细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 Libra,从而有助于减少人们对 Libra 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 另一方面,听证会上释放出来的审慎态度和监管决心,让 Libra 的顺利推进也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听证会过后虽然短期内 Libra 的曝光度会加大,但是如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 Libra 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2.4.2 对数字货币发展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 Libra 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而这促进了区块链行业向着合规的方向加速发展,为行业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发了其他世界各国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的投资标的,而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紧迫的金融议题和世界级的关注热点。


3. 其它国家各界对 Libra 的态度分析


对于 Facebook Libra,除了美国的监管机构,全世界各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整体而言,政界非常谨慎、商界较为积极、学术界意见各异。政界上,中、俄、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界(监管层)都保持谨慎态度,仅有瑞士等极少数国家态度积极,其中,谨慎态度主要来源于,Libra 的合规和监管问题以及因披露的信息过少而导致的缺乏信任;积极态度,则主要来源于 Libra 的创新模式和借助区块链以增强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野心。商界上,就 Libra 公开发表观点的巨头企业中,大多数表示了期待和积极态度,只有少数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期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来源于 Facebook 延伸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发行超主权货币+世界性流通,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相关企业冷淡的态度则主要来源于,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学界上,各个学者态度各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


3.1 政界







背靠 27 亿用户的 Facebook,发布 Libra 白皮书发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监管层)的担忧。跟美国的监管机构一样,其主要担忧聚焦在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三个问题。首先,监管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Libra 必须要纳入到监管的问题。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第二类是 Libra 监管标准制定问题,例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均呼吁监管机构应尽快制定标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其次,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问题主要是担心 Libra 会威胁到本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即便同样担心金融稳定性,不同国家之间态度也不一样。例如虽然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和韩国金融委员会都担心 Libra 会对本国的金融构成威胁,但前者明确表示 Libra 将不会在俄罗斯合法化,后者则没有明确表示会禁止 Libra 在韩国的使用。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因为 Facebook Libra 项目仅在白皮书上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监管机构信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和印度经济事务部均表达了 Libra 尚未充分解释清楚自身设计,无法让人信服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主要国家态度谨慎,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监管机构对 Libra 持消极态度。首先,有些国家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例如,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表示「Libra 在瑞士受到欢迎,同时瑞士可以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醒目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其次,认为 Libra 值得研究。例如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认为「Libra 代表数字货币的趋势,中国应未雨绸缪」,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监管机构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例如,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会主席表示 Libra 在俄罗斯不会合法,但是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则表示不会对 Libra 做任何特别规定,并称没有人会禁止 Libra。

这表明,在监管层面上虽然 Libra 因为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部分国家对 Libra 担忧,但是因其创新模式和可能会造成的世界级影响力,使得不少国家在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发展和所披露的信息。


3.2 商界







相比较政界(监管层)对 Libra 的担忧,商界很多巨头企业则对 Libra 表达了期待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主要在金融模式创新和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Libra 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创新,可以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借鉴经验。例如,高盛 CEO 就表示「全球支付体系正朝着稳定币的方向发展,未来必然会依赖于区块链,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与支付先关的交易将不再那么有利可图。在我看来,Facebook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将试图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成为银行本身」。其次,Libra 给了其他巨头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之前对区块链态度偏消极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表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如果 Libra 模式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一方面这让其他巨头公司也可以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选择加入 Libra 协会,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分享「越变越大的蛋糕」。虽然铸币权由主权国家或经济体所垄断的情况没有变,但是「货币发行权」将不再由主权国家垄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这给了商界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 Libra 项目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例如,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表示,「对加密货币 Libra 表示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并未看到对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的需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系统需要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我们有货币,有贵金属,有储备货币,也有备用票据。显然,那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不在其中,根本不会困扰到我。」

商业是逐利和讲究效率的,因此在面对 Libra 这种具有提升效率且富有想象空间的金融创新,商界的态度较为积极。


3.3 学界







政界上担忧多于欣喜,商界上不少人叫好,而学界则呈现出态度各异、「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首先,在模式创新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是否有突破式创新。一些学者认为 Facebook Libra 没有突破式创新,例如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 的出现只是多了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新玩家,不过这个玩家背后却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其它玩家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效果相比过去的稳定币如 GUSD、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暂时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 Libra 有创新。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Libra 不符合金融学的货币定义,不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发行,可以说是加密货币或虚拟货币,但不是法定货币。和以往的数字货币相比,Libra 的特点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商圈,是一个超级商圈币,并且它加入了支付机构、持卡机构、实物商家。其次,在数据隐私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和 Facebook 是否可信。一些学者认为 Libra 和 Facebook 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不可信。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ngene Stiglit 表示,参与 Libra 交易的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 Facebook 盗取,就像他曾通过别的途径盗取用户信息一样,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Faceboook 的 Libra。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Facebook 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任。例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Eswar Presad 表示,Libra 的稳定性问题将与脸书的声誉有关,至少在其成立之初将是如此。尽管脸书在隐私上的做法令人担忧,但它「在用户中仍拥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另外,此前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持偏消极态度学者,对 Libra 的态度则较为积极。例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Libra 值得关注,金融科技也会因此引发一轮新的热潮」。


4. 总结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次听证会,一方面我们看到监管层释放的强硬的监管信号,并且国会将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不排除为此制定新法案的可能性;《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讨论草案的提出更进一步反应出监管者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金融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马库斯也在听证会上诚恳地表示将拥抱监管,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完成 KYC、反洗钱、隐私保护等工作;同时给出了关于 Libra 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如盈利模式,比如储备池资产分配等。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作者: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袁煜明、李慧 查看全部
us-libra.jpg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前言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这让主流社会对加密数字货币有了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对 Libra 在数据隐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担忧。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首先迎来了美国监管机构们的质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 7 月 16 日主要就 Libra 数据隐私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紧接着,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U.S.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也在 7 月 17 日针对 Libra 的运营方式和和其对美国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举办了听证会。

两场听证会上,议员们就 Libra 的监管归属如何界定、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细节和是否存在垄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并表达了对 Libra 项目在监管、安全和垄断等方面的担忧,且对 Facebook 的信用都持怀疑态度,当然也有部分议员表达了对 Libra 商业模式创新上的赞赏和肯定,认为 Libra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监管机构不能由于自身的制度缺位和不清晰而扼杀创新。

这两场听证会不管是对 Libra,对监管者,还是对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意义重大,是推动监管机构认知数字货币、认知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区块链行业朝着合规方向加速发展。火币研究院详细剖析了参众两院在面对 Libra 项目上各自的立场异同,以及由此释放出来的监管思路。本文主要就参众两院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解读,包括如何满足多国监管、寡头机构如何做到数据隐私、Libra 数字货币的性质、Libra 的安全性、Libra 在金融层面的稳定性以及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动机等话题。

此外,在深入解读开始前将先为大家介绍听证会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听证人马库斯的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后文做好铺垫。


1. 美国国会听证会背景分析


1.1 听证会背景

本次 Libra 的听证会先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是美国国会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致力于通过协商、辩论和妥协,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的机制。美国就某一重大的社会争议问题,在判定其是否合法或违法之前,通常都会先举行听证会听取和审议正反双方或者事件主角的辩解。因此,听证会仅仅只是听证委员会听取听证人的辩解,并根据听证人的说辞进行质疑和提问,不代表参与听证会的人、公司或涉及议题就已触犯相关法律。

本次听证会主要针对 Libra 项目性质的定义、监管以及如何应对 Libra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隐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若经会议讨论后认定 Libra 未来会在以上方面带来较大风险、且难以进行控制,则会采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强力监管或直接叫停,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若对 Libra 的监管判定适用于现有法律,国会将要求 Libra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运行,包括用户数据隐私、KYC、AML 等都需满足现有监管框架;第二,若现有法律无法支持对 Libra 进行全面监管,则国会将要起草新的相关法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1.2 立法流程

如果美国国会想制定一个适用于 Libra 的新法案,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立法草案,需先获得委员会内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如果多数人不同意,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如果多数人同意了,那这项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第二步,众议院全院就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但是,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样就需要参众两院进行反复的磋商协调直至参众两院达成一致。第三步,假如这项立法草案经过参众两院的一致同意并在两院都得到通过,那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最终成为法律。


1.3 听证会前美国政界动态

听证会在即,美国各界纷纷表达了其对 Libra 的看法,对于这种跨国性金融模式、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以及可能影响的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家不免担忧。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诸多机构、政要和意见人士纷纷对 Libra 在数据安全性、金融稳定性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为参、众两院听证会的召开铺垫了基调,增加了群众的讨论热情。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 Maxine Waters 甚至在 Libra 白皮书公布当天就公开要求 Libra 暂停项目研发。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也就其关心的问题给 Facebook 写信质询,Libra 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于 7 月 8 日已回信答复,表达了 Libra 希望接受适当的反洗钱监督和检查,并接受适当的政府监管的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多次表达对 Libra 的看法,声称「Libra 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担忧,涉及到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都是应该彻底公开解决的问题。若 Facebook 不能回答 Libra 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并获得普遍的满意,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彻底和仔细地加以解决,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美联储也在和 Libra 项目组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几个月前就会见了 Libra 项目相关代表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且也正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和世界各地其他中央银行进行「协调」,可见美联储对该项目的谨慎和重视。

7 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Twitter 上表示其对加密货币的担忧,并且声称如果 Libra 的项目要推进将需满足美国银行业的监管。

7 月 12 日,一份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讨论草案《让科技巨头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提前曝光,该草案意欲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不允许其设立、持有或运营可广泛使用、交换或储存的数字资产」。根据该草案,所有年利润超过 25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都将在监管范围之内。很显然,该草案是针对 Libra 项目提出的,且赶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曝光,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4 听证人大卫·马库斯简介

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企业家,现任 Facebook 加密货币项目 Libra 的负责人。马库斯曾任支付巨头 Paypal 的总裁,任职期间带领 Paypal 通过推出新产品 Paypal Here 和并购 Braintree 公司,让 Paypal 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随后,在 2014 年离开 Paypal 加入 Facebook,以公司即时通讯副总裁的身份负责 Facebook Messenger 部门业务,并在他的带领下 Facebook Messenger 一年后月活突破 7 亿,安卓下载量超过 10 亿,成为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这让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赞不绝口。此外,2015 年马库斯推出了 Facebook Messanger 的点对点支付平台,让 Messanger 有了支付功能。

除了在 Facebook 任职之外,大卫·马库斯因其出色的能力,也在其他公司以兼职身份任职了重要职位。2017 年 12 月,大卫·马库斯因其在 Paypal 和 Facebook 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数字支付经验,以及作为加密货币早期的投资者和促进者,被任命为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的董事会成员。大卫·马库斯从 2013 年就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因为非常喜欢比特币,以至于曾考虑过从 Paypal 辞职,自己开一家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 任命大卫·马库斯为董事会成员,正是因为看中了其在加密货币的多年积累,以及开发过有效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一手知识和经验。

但是,大卫·马库斯在 2018 年 8 月从 Coinbase 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正在 Facebook 建立新的区块链团队,如果继续待在 Coinbase 董事会,可能会让 Facebook 和 Coinbase 产生利益冲突。随后,2019 年 5 月起,大卫·马库斯就开始担任 Facebook 新设立的区块链部门负责人,并在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之后,开始负责 Libra 项目并出任 Facebook 区块链子公司 Colibra 的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让大卫·马库斯担任 Libra 的负责人,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 Paypal 和 Facebook Messanger 上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业务能力让人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库斯在加密货币和支付领域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其成为扎克伯格的不二之选。


2. 参众两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听证会前美国政要高层释放的强硬信号为听证会的召开营造了更紧张的氛围,参众两院的代表们也毫不客气地开启了唇枪舌剑的诘问,当然也有议员站出来赞扬了 Libra 项目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议员们态度是有所分化的。此次 Libra 听证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注重点在于「如何监管以及如何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关注重点则在于「Libra 的性质、商业模式,以及其是否有较好的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对这两次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对参众两院两次听证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1 参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1.1 监管新挑战

Facebook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而其发起的 Libra 项目基金会主体却注册在瑞士,这难免引发监管机构的质疑,恐其有逃避监管之嫌,且在 Libra 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也是听证会上议员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马库斯表达了积极接受监管的姿态,表示 Libra 会致力于支持监管者、中央银行和立法者的努力,以确保 Libra 有助于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活动。并且表示 Libra 将会在达到美国的监管要求后才会正式启动。由于 Libra 协会的注册地在瑞士,关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Libra 将会接受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随后 FDPIC 的发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国媒体 CNBC 采访时却表示:「直到今天,我们尚未与 Libra 的发起人交流过。我们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动者,在时机成熟时为我们提供具体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检查我们的法律咨询和监督能力的程度」。而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以及在非法跨境资产交易的情况下 Libra 将遵守哪个国家法律来保护用户的问题上,马库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马库斯在目前的状态下也的确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对于 Libra 这种新兴的去中心化跨国金融组织,监管层是缺乏监管经验的,也没有案例可寻;另一方面,Libra 只是提供基础网络运营,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其业务模式会各不相同,这些应用的开发方需要独立去迎合各国的监管需求,Libra 无法为每一个应用去谋求合规。

不论 Libra 项目成功与否,Libra 事件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变革的认知,推动合规和立法进程。并且可能催生新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专业监管机构诞生,在数字货币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随后的众议院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未来不排除吸纳政府机构成为 Libra 协会成员的可能性,这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案和更多讨论的可能性。若未来多国政府机构入驻 Libra 协会,则 Libra 将变成美国等强主权货币国家在未来占据数字货币时代先机的有利工具。


2.1.2 寡头垄断之下的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是本次参议院听证会发起的主题,但听证会现场却将对该问题的讨论从技术 / 商业解决方案的路径上拉到了对 Facebook 企业本身信用问题的质疑上,言语之间表达了对 Facebook 这家有泄露用户数据隐私前科的互联网巨头强烈的不信任感。虽然 Facebook 解释到其只是作为 Libra 协会的一个成员单位,在未来不会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 Facebook 作为 Libra 项目的发起人,以及坐拥约 2 亿用户的互联网社交巨头,不免让监管者担心 Facebook 借此会成为一个社交+金融领域的超级寡头, 不仅垄断了用户社交数据还垄断了金融支付等更核心的商业数据。

监管者的担忧不无道理,Facebook 在 Libra 协会虽然只是成员单位,没有实权,但 Libra 网络的钱包 Calibra 是 Facebook 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 Facebook 基于 Libra 开发的应用 Calibra 很可能成为该网络一个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口。当然,其它机构和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发一个 Calibra 的同类竞品,只是很难竞争的过而已,毕竟 WhatsApp 和 Messenger 的用户体量是一般公司难以超越的。Facebook 在 Libra 项目上的优势确实是难以掩饰的一个事实。

回归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上来,马库斯表示 Calibra 的所有用户都将先获得其所在国家的授权 ID 后才允许注册使用,并且 Calibra 不会将其用户数据直接共享给其母公司 Facebook 以提升其业务,但可以将聚合后的数据提供给 Facebook。此外,Facebook 的数据在用户的同意和授权下也是可以给到 Calibra 的,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等。总之,由于 Calibra 和 Facebook 这种强关联性,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是直接相互流通,也会间接地流通,至于这其中的分寸问题还需要依靠 Facebook 来拿捏。


2.2 众议院听证会重点内容解读

2.2.1 Libra 的性质

关于 Libra 的性质,马库斯确切地否定了参议员提出的 Libra 是证券和 ETF 的说法,认为 Libra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 ETF,但是购买 Libra 并不会盈利,它更像是一种商品,而 Facebook 只是将其看做支付工具。很显然,马库斯在有意弱化 Libra 的货币属性,减弱监管层的担忧。但从 Libra 的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其愿景远不止做支付工具和通道,而是要做普惠金融。支付只是其要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在其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础和货币体量之后,基于 Libra 做一下衍生的金融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进一步,当 Libra 拥有的金融属性之后,Libra 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基本职能,Libra 协会或者网络也将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角色,能够产生货币乘数的效应。

尽管马库斯多次表示,Libra 不会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也不会和央行竞争,甚至还会和美联储合作。但按照其现有的方案来说,当其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影响很难。


2.2.2 Libra 安全吗?

听证会上有议员直言若 Libra 被恐怖组织利用或者攻击,那对美国的危害可能堪比 911 事件,并且认为 Libra 是天生适合洗钱的。且先不论议员的言辞是否过于激烈以至于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 Libra 的安全性,是否真如该议员所述。

Libra 的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的,由钱包进行管理,虽然 Calibra 承诺会做用户的 KYC,因此通过 Calibra 钱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可监管的,如果有用户傻到用这种途径去洗钱,怕是只会更快地被监管部门控制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Calibra 是可以帮助监管提高效率的。但我们要知道,Libra 是一个开放式的公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并且开发钱包应用,所以 Calibra 拥抱了监管,不代表其它钱包应用也会同样拥抱监管。因此,Libra 确实存在能够洗钱的可能性。当然,普通用户在选择钱包时也会有所考量,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钱包势必难以获得大批用户,并且可能会被节点抵制,这样也从侧面抑制了用 Libra 网络进行洗钱大规模泛滥。

就像马库斯所说的,即使在现有的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里,也是很难杜绝洗钱的行为,Libra 同样也难以杜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它反而能帮助监管者更有效的管理。


2.2.3 Libra 稳定吗?

对 Libra 价值的稳定性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其资产储备池是否稳定的讨论上,马库斯直言 Libra 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有一定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主要来自于其资产储备池中法币资产的波动。为了降低这种波动性,马库斯进一步披露,Libra 的储备池会锚定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这类主流货币,并且美元将占据储备池一半的资产份额。其它货币的占比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由此可以看出,Libra 的管理和发行已不仅仅某一个国家中心化决策的问题,而是多成员国之间协商后的成果。Libra 若未来可以成功,其必然离不开主流国家的支持,而且 Libra 很可能成为国家之间争夺数字货币制高点的博弈平台。

借此,马库斯也多次向国会议员们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新变革,那全世界会有其它的,甚至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发起这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并且占据先机。


2.2.4 Facebook 动机何在

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有议员询问 Facebook 在 Libra 的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二天的众议院听证会又有议员继续追问 Facebook 投入的成本,以及 Facebook 将如何从 Libra 的项目上盈利。问题的本质无非是想知道 Facebook 发起 Libra 项目的根本动机。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马库斯也向议员们披露,Facebook 旗下的 Calibra 钱包项目是有盈利模式的,主要包括两钟,一是 Calibra 提供的支付业务将惠及数十亿人,并且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间接地推动了 Facebook 广告业务的发展;二是 Calibra 钱包将拥有众多的线上和线下商家,Calibra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借贷、理财等金融服务,并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Facebook 的动机很明显,借助 Libra 项目,Facebook 可以在其体系内完善金融闭环,促进整个 Facebook 生态的蓬勃发展。社交+金融的帝国将最终建立。


2.2.5 再议监管

众议院听证会上,议员们再次问及 Libra 声称要满足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委员会(FDPIC)的监管,但为什么至今却未曾和 FDPIC 接触过。马库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 Libra 之所以提前发布白皮书就是为了和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沟通时间。并且众议院上多位议员让马库斯多次表态,Libra 在未满足监管要求前不会发布产品,马库斯就此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关于监管,有议员提出一个由美联储和 SEC 监督的 100 万用户的小型试点计划,马库斯并未就此给出正面回答。

此外,议员们还问道在不同国家如何满足当地国家监管问题,比如说在有货币管制政策的国家 / 地区,Libra 将如何在这类开展业务。马库斯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国一论,Libra 将在不同的国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潜台词是马库斯并没有确认在有货币管制的国家将不会在该国推行 Libra,也就意味着,未来 Libra 很有可能还是会面向中国用户进行某种形式的推广。并且,马库斯也明确表示,Libra 和微信和支付宝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即使中国政府禁止 Libra 进入中国,它也会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并且进行推广。


2.3 参众两院听证会对比

参众两院提起听证会的委员会职能各不相同,一个是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一个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大家对 Libra 的担忧却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当然也都肯定了 Libra 的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两场听证会关注的相同点具体如下:

a. 参、众两次听证会关注的主要重点都是: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

b. 参、众两院都对 Facebook 缺乏信任,听证会上反复提起 Faceboook 泄露数据的黑历史。对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区块链的不信任。

c. 从结果来看,参、众两院均表示听证会过后,现在对 Libra 暂时还是无法信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听证会。

d. 虽然对 Libra 表达了很多的担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 Libra 的创新和意义。例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表示,撇开 Libra 天秤座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cebook 尝试打造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设施的是值得称赞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华盛顿必须避免成为扼杀创新的地方,不能因为暂时无法理解技术创新就选择禁止。事实上,无论今天是不是 Facebook,这种改变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是真实存在的,Facebook 进入这个新世界只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确认。中本聪的比特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这种创新,政府也无法阻挡这种创新。

e. 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 , 不仅用严苛地态度表明了 Libra 必须要接受监管,而且通过对 Libra 的高度重视也传达了美国监管机构对 Libra 的监管决心。


对于 Libra 的关注的焦点,参众两院是有所侧重的,在经历了参议院更宏观层面的提问后,马库斯在众议院又接受了更深层次、更细节和更犀利的追问。两场听证会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a. 参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数据隐私问题,众议院听证会关注点更偏向于金融稳定和商业模式。

b.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相比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的问题,要更加具体和细节,并且更进一步。比如,非常关心 Libra 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Libra 定性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先小范围试点运行再推进等等。

c. 众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 Libra 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国相关问题,比如,提到了 Libra 跟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以及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 Libra 协会的成员。

d. 在众议院议员的追问下,马库斯也披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 Libra 的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将占据一半,另一半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和 G7 等组织进行讨论和磋商。

e. 众议院直言将进一步评估 Libra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将讨论之前被曝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讨论草案。

 
这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的听证会释放出了明显的监管信号:首先,Libra 必须接受监管,而且 Libra 若想运行下去,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这些所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对待。其次,参、众两院对 Libra 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为 Libra 跨国性金融模式和去中心化组织运行方式,除了数据隐私和金融稳定问题之外,还将会一方面触及到国家的金融利益,另一方面也会瓜分传统金融的蛋糕。因此,我们能看到参、众两院,以及之前也表示过鲜明态度的美国总统、美联储主席等美国监管层对 Libra 的一致的监管决心。

除了对强监管的坚持和 Libra 安全性的担忧,听证会上也有一些议员肯定了 Libra 项目的意义,认为 Libra 的创新机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呼吁立法者和监管者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不要因监管机制的缺位和不清晰就扼杀了创新。


2.4 听证会事件影响

2.4.1 对 Libra 项目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同时对 Libra 举行公开听证会,表明了美国监管层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这类新商业模式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通过此次听证会 Libra 介绍了更多的项目细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 Libra,从而有助于减少人们对 Libra 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 另一方面,听证会上释放出来的审慎态度和监管决心,让 Libra 的顺利推进也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听证会过后虽然短期内 Libra 的曝光度会加大,但是如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 Libra 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2.4.2 对数字货币发展影响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 Libra 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而这促进了区块链行业向着合规的方向加速发展,为行业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发了其他世界各国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数字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的投资标的,而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紧迫的金融议题和世界级的关注热点。


3. 其它国家各界对 Libra 的态度分析


对于 Facebook Libra,除了美国的监管机构,全世界各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整体而言,政界非常谨慎、商界较为积极、学术界意见各异。政界上,中、俄、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界(监管层)都保持谨慎态度,仅有瑞士等极少数国家态度积极,其中,谨慎态度主要来源于,Libra 的合规和监管问题以及因披露的信息过少而导致的缺乏信任;积极态度,则主要来源于 Libra 的创新模式和借助区块链以增强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野心。商界上,就 Libra 公开发表观点的巨头企业中,大多数表示了期待和积极态度,只有少数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期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来源于 Facebook 延伸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发行超主权货币+世界性流通,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相关企业冷淡的态度则主要来源于,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学界上,各个学者态度各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


3.1 政界


45d88744-1c80-53c0-bacb-1b4c3442fcc7_mAMi75f.jpg


背靠 27 亿用户的 Facebook,发布 Libra 白皮书发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监管层)的担忧。跟美国的监管机构一样,其主要担忧聚焦在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三个问题。首先,监管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Libra 必须要纳入到监管的问题。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第二类是 Libra 监管标准制定问题,例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均呼吁监管机构应尽快制定标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 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其次,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问题主要是担心 Libra 会威胁到本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即便同样担心金融稳定性,不同国家之间态度也不一样。例如虽然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和韩国金融委员会都担心 Libra 会对本国的金融构成威胁,但前者明确表示 Libra 将不会在俄罗斯合法化,后者则没有明确表示会禁止 Libra 在韩国的使用。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因为 Facebook Libra 项目仅在白皮书上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监管机构信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和印度经济事务部均表达了 Libra 尚未充分解释清楚自身设计,无法让人信服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主要国家态度谨慎,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监管机构对 Libra 持消极态度。首先,有些国家对 Facebook Libra 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例如,瑞士国际金融秘书处表示「Libra 在瑞士受到欢迎,同时瑞士可以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醒目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其次,认为 Libra 值得研究。例如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认为「Libra 代表数字货币的趋势,中国应未雨绸缪」,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最后,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监管机构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例如,俄罗斯杜马金融委员会主席表示 Libra 在俄罗斯不会合法,但是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则表示不会对 Libra 做任何特别规定,并称没有人会禁止 Libra。

这表明,在监管层面上虽然 Libra 因为监管问题、金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部分国家对 Libra 担忧,但是因其创新模式和可能会造成的世界级影响力,使得不少国家在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发展和所披露的信息。


3.2 商界


d589b57a-bbf7-580b-978a-477d6e9822ad_nJA1S9O.jpg


相比较政界(监管层)对 Libra 的担忧,商界很多巨头企业则对 Libra 表达了期待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主要在金融模式创新和给了其他巨头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Libra 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创新,可以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借鉴经验。例如,高盛 CEO 就表示「全球支付体系正朝着稳定币的方向发展,未来必然会依赖于区块链,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与支付先关的交易将不再那么有利可图。在我看来,Facebook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将试图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成为银行本身」。其次,Libra 给了其他巨头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之前对区块链态度偏消极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表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如果 Libra 模式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一方面这让其他巨头公司也可以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选择加入 Libra 协会,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分享「越变越大的蛋糕」。虽然铸币权由主权国家或经济体所垄断的情况没有变,但是「货币发行权」将不再由主权国家垄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这给了商界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 Libra 项目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金融系统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并不认为需要 Libra。例如,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表示,「对加密货币 Libra 表示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并未看到对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的需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系统需要另一种价值存储形式。我们有货币,有贵金属,有储备货币,也有备用票据。显然,那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不在其中,根本不会困扰到我。」

商业是逐利和讲究效率的,因此在面对 Libra 这种具有提升效率且富有想象空间的金融创新,商界的态度较为积极。


3.3 学界


ce0834ef-6a8a-55c1-8e7c-d959e4bf4d93_S07hhuT.jpg


政界上担忧多于欣喜,商界上不少人叫好,而学界则呈现出态度各异、「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模式创新和数据隐私两个方面。首先,在模式创新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是否有突破式创新。一些学者认为 Facebook Libra 没有突破式创新,例如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 的出现只是多了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新玩家,不过这个玩家背后却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其它玩家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效果相比过去的稳定币如 GUSD、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暂时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 Libra 有创新。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Libra 不符合金融学的货币定义,不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发行,可以说是加密货币或虚拟货币,但不是法定货币。和以往的数字货币相比,Libra 的特点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商圈,是一个超级商圈币,并且它加入了支付机构、持卡机构、实物商家。其次,在数据隐私上争论的点在于 Libra 和 Facebook 是否可信。一些学者认为 Libra 和 Facebook 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不可信。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ngene Stiglit 表示,参与 Libra 交易的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 Facebook 盗取,就像他曾通过别的途径盗取用户信息一样,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Faceboook 的 Libra。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Facebook 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任。例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Eswar Presad 表示,Libra 的稳定性问题将与脸书的声誉有关,至少在其成立之初将是如此。尽管脸书在隐私上的做法令人担忧,但它「在用户中仍拥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另外,此前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持偏消极态度学者,对 Libra 的态度则较为积极。例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Libra 值得关注,金融科技也会因此引发一轮新的热潮」。


4. 总结

美国参、众两院针对 Libra 举行的听证会,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企业、学者和区块链从业者等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次听证会,一方面我们看到监管层释放的强硬的监管信号,并且国会将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不排除为此制定新法案的可能性;《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法案》讨论草案的提出更进一步反应出监管者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金融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马库斯也在听证会上诚恳地表示将拥抱监管,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完成 KYC、反洗钱、隐私保护等工作;同时给出了关于 Libra 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如盈利模式,比如储备池资产分配等。虽然监管层态度较为强硬,但 Libra 表示会积极配合,整体来说对 Libra 项目的推进不会产生致命性的阻碍,双方的沟通渠道依旧畅通。

同时,从听证会上双方的问答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层对于 Libra 和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是不足的,双方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如何弥合监管层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可能会成为 Libra 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也加快了美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以及对其监管立法的推进,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对 Libra 模式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作者: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袁煜明、李慧

美国总统特朗普:比特币不是货币,是“空气币”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7-12 12:44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没人比我更懂”的口头禅而闻名。“没人比我更懂税务和收入了!”“没人比我更懂建筑。”“没人比我更懂竞选资金了。”“没人比我更懂科技。”这一次,加密货币终于惊动了“全知全能”的特朗普。难道特朗普大统领要上演一次“没人比我更懂货币”?

特朗普今日在推特上对比特币以及Facebook Libra等加密货币进行了评论。他表示:

    “我不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的粉丝,这些加密货币不是货币,波动性大,是基于空气发行的。”


他认为,未受到监管的加密资产可以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行为提供便利,包括毒品交易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Facebook Libra。他认为,Facebook Libra虚拟货币没有什么(法律)地位,也没有可靠性。

    “如果Facebook和其他企业想要成为一家‘银行’,它们必须寻求新的银行章程,并像其他银行一样遵守所有的银行监管规定,包括国内及国际性的。”


最后他还强调:

    “美国只有一种真正的货币,而且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而且它将永远保持这种地位,它叫美元。”


然而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在推文下面,有网友表示,美元也是基于空气发行的。也有网友贴出一张图,显示了美元从1913年到2013年的购买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13年的1美元,到2013年只有0.05美元的购买力。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张图作何感想。






当然,特朗普总统评论加密货币也的确证明这个名词正在更多地进入主流视野。而且,由于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目前特朗普关于加密货币的推文已经有数万的点赞和转发,这无疑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巨大广告。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表示:

    “现在你再也不能说加密货币一直被人忽视了。”


特朗普的评论也并非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加密货币发表看法。今年6月,巴西总统Jair Bolsonaro在接受采访时,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但在简单了解后,担心比特币会破坏国家对货币的垄断。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国领导人们会越来越多提及到加密货币,但就目前来看,关注点仍然是负面的因素。加密行业仍需努力,洗除污名,积极拥抱监管,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


作者: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201907120131304226.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没人比我更懂”的口头禅而闻名。“没人比我更懂税务和收入了!”“没人比我更懂建筑。”“没人比我更懂竞选资金了。”“没人比我更懂科技。”这一次,加密货币终于惊动了“全知全能”的特朗普。难道特朗普大统领要上演一次“没人比我更懂货币”?

特朗普今日在推特上对比特币以及Facebook Libra等加密货币进行了评论。他表示:


    “我不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的粉丝,这些加密货币不是货币,波动性大,是基于空气发行的。”



他认为,未受到监管的加密资产可以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行为提供便利,包括毒品交易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201907120127036801.png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Facebook Libra。他认为,Facebook Libra虚拟货币没有什么(法律)地位,也没有可靠性。


    “如果Facebook和其他企业想要成为一家‘银行’,它们必须寻求新的银行章程,并像其他银行一样遵守所有的银行监管规定,包括国内及国际性的。”



最后他还强调:


    “美国只有一种真正的货币,而且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而且它将永远保持这种地位,它叫美元。”



然而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在推文下面,有网友表示,美元也是基于空气发行的。也有网友贴出一张图,显示了美元从1913年到2013年的购买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13年的1美元,到2013年只有0.05美元的购买力。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张图作何感想。

201907120127383562.jpg


当然,特朗普总统评论加密货币也的确证明这个名词正在更多地进入主流视野。而且,由于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目前特朗普关于加密货币的推文已经有数万的点赞和转发,这无疑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巨大广告。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表示:


    “现在你再也不能说加密货币一直被人忽视了。”



特朗普的评论也并非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加密货币发表看法。今年6月,巴西总统Jair Bolsonaro在接受采访时,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但在简单了解后,担心比特币会破坏国家对货币的垄断。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国领导人们会越来越多提及到加密货币,但就目前来看,关注点仍然是负面的因素。加密行业仍需努力,洗除污名,积极拥抱监管,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


作者:Apatheti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