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币

模式币

贝尔链“崩盘”危局

项目fengchao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2 10:22 • 来自相关话题

 



《超级富豪》游戏界面


贝尔链游戏“停产”引燃维权之火。

贝尔链在币价暴涨中“一战成名”,但也一直久陷“模式币”质疑中,不看好的人始终将它划在“总有一天会崩盘”的行列中。

8月31日,贝尔链游戏挖矿停产被外界视作该项目“崩盘”,也彻底点燃了投入者的不满情绪。一份流传在维权群中的统计显示,投资者亏损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网上随之也传出“贝尔链跑路”的消息。

昨日,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否认了跑路之说,对于维权者的亏损信息,他表示“并不符合团队核实的情况。”他认为,投资者的反应是游戏生态一次性释放红利、进而引发市场抛盘带来的信心不足所致,“但这是贝尔链‘去模式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靠“模式”博得市场关注的贝尔链如今想要“去模式化”?从当前的市场反馈看,这样的决策并未能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信任。

 
“矿机”停产引爆投资者怒火


投资者判定贝尔链“崩盘跑路”的主要依据指向“矿机”停产。
 
对用户来说,最主要的“矿机”是这个“游戏公链”项目生态里的游戏产品。以贝尔链主推的《超级富豪》游戏为例,玩家需要先投入ETH买游戏里的商铺,商铺产贝尔链发行的BRC代币,即挖矿;BRC可以提至交易所变现,游戏曾承诺过回本周期,类似玩法的游戏还有《环球城》。
 
如今,“矿机”停了。
 
8月31日,贝尔链发布公告,将关停生态中所有游戏的BRC产出,玩家将以一次性产出的方式得到收益。从官网看,此次“一次性产出”的BRC为1.522亿枚。
 
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华凯(化名)告诉蜂巢财经,官方返的币只是“矿机”建设成本的十分之一,对玩家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产币”渠道关闭外,让投资者备受打击的还有二级市场不断下行的币价。非小号数据显示,BRC在7月9日走至历史最高点129.75元;2个月不到,9月1日,BRC已跌至8.72元,跌幅高达93.27%。
 
华凯透露,他投入总金额在22万元,现在手里的币只能卖出去1万元左右,整体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份流传出的维权群截图显示,多名疑似贝尔链的投资者提交了相关投资信息。从截图看,他们的亏损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
 
杜成(化名)是大额亏损者之一,他提供了在贝尔链游戏里充提记录“总共投了320万元,亏损了290万。”他从7月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矿机实际从7月30日就不再产出BRC,官方的解释是贝尔链主网即将上线,ERC20的BRC需映射到主网上,故暂停产出。”
 
原本,他对恢复BRC挖矿还抱有期望,但后续的公告直接让幻想破灭,“跑路传闻”更是加剧了他的恐慌。
 
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向蜂巢财经否认了“跑路”一说。他称,最直接证据是BRC排名靠前的持币地址没有变动,“大家普遍认为前面的持币地址是项目方的,可以去看,前十大排名地址都没有动过,项目还将1亿多的BRC一次性释放分红,如果要跑路,何必多此一举。”





前十名地址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

 
蜂巢财经在以太坊浏览器上查询发现,目前,BRC共有91,435个持币地址,其中,前十名持币量占总流通量的64.31%。非小号数据显示,前十大持币地址中,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4个地址有增加持仓的记录。
 
Ray称,在一次性释放产出时,项目方曾建议投资者不要一次性出售,“等待合理的时间出售,不但能够回收成本,还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一次性释放红利无法令维权者平息下来。网上一度传出“下线维权者砍了上线”的血腥图片,不过,经查证,该图片是微博用户“沿河新闻”发布的一则有关夫妻离婚纠纷博文的配图。
 
尽管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砍人”事件,但亏损了30多万元的魏一鸣称,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都是事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去买一件商品,没用多久,卖方就说这个东西用不了了,我肯定要维权。我现在背着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贝尔链用户中有很多人并非币圈用户。魏一鸣告诉蜂巢财经,“我不懂区块链,之前也没参与过币圈投资,只知道可以赚钱。”6月份开始投资贝尔链的他,本来3个月就能回本,如今他不得不加入维权行列。
 
他反思道,“我们是一群贪婪的受害者,现在有非常多的玩家准备维权,我觉得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他希望维权行为能警醒其他人,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主网正式上线后BRC不涨反跌


如果查看BRC代币从上线交易所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BRC的走势都足够稳定,一度挤进数字货市值排行榜前十,超过了波场、HT等明星币种。

去年4月,贝尔链基金会成立。1个月后,白皮书1.0版本发布。2018年10月19日,生态通证BRC全球首发,随后登陆ZB交易所。与此同时,贝尔链首款游戏《超级富豪》上线。
 
在BRC进入市场的11个月时间里,它有9个月都处于平稳运行或上涨的状态。倚靠《超级富豪》等游戏的火爆和强大的吸金能力,BRC的盘面一度漂亮极了。从起初的6元,一路涨到7月中旬的129.75元,BRC带给了早期投资者超过21倍的回报。
 
今年6月,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公测。8月15日,贝尔链主网正式上线。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上线,无疑是里程碑的一步,也是巨大的利好。但结合盘面来看,贝尔链主网上线似乎起到了反作用。这期间发生的变数值得注意。
 
从7月17日开始,BRC开始急剧下滑,直到跌至如今的8.72元。如此来看,这个时间点具有很强的“分界线”意义,从7月中旬到如今的1个半月时间,贝尔链发生了什么大事?





BRC价格在7月17日开始迅速跌落

 
如前述投资者所言,7月30日,贝尔链突然宣布暂停挖矿。理由是主网启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基于原以太坊网络ERC-20资产将1:1全网映射至贝尔链主网,所以暂不产出ERC-20代币。
 
8月初,BRC即下行至20元左右,相比半个月之前的高点,已缩水80%。
 
8月15日,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重启挖矿,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焦急的投资者对于贝尔链的信任一点点在时间中消磨,BRC价格也继续下滑。
 
作为一个标明投资分红回报周期、内存拉人返利的项目,停止“挖矿”即停止分红,市场对此极其敏感。当时,外界就有“贝尔链跑路”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贝尔链CEO Vincent发布名为《感谢有你的陪伴》的微博文章,文中梳理了贝尔链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并对投资者加以感谢。该文被很多投资者理解为“告别”文章,加之已经“停矿”一个月,玩家们早已人心惶惶。
 
8月31日,关停挖矿的公告一出,投资者们彻底不干了。华凯指斥贝尔链没有契约精神,“《超级富豪》于2018年10月上线,当时官方声明投资有效期为一年,可以获得3.6倍左右的收益。那么即便第一批投资的玩家,矿机也要今年10月份才到期。但我们7月份就没矿了。”
 
华凯说,为了提升赚取BRC的能力,玩家往往需要使用ETH或BRC来兑换游戏中的金币,再用金币来购买各种店铺,招聘、培训、升级员工,升级建筑,很多人直接砸钱将商铺升到了满级。“培养一个满级商铺,约需花费12~14万元。但花了大笔的钱把商铺升满后,产矿却停止了。”
 
他认为,项目方不讲信用的行为很难再让用户信任,BRC闪崩、用户维权也就在所难免。

 
项目欲消“模式”原罪 用户存疑


从《超级富豪》诞生之初,这个游戏就充满了浓厚的盘圈色彩。夸张的宣传海报,号称能让投资者“赚大钱”的宣传文案,还有典型的投资回本制度,贝尔链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模式”项目。
 
但这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超级富豪》一天注册量突破10万,开放充值6个小时内游戏充值7000多枚以太坊。
 
今年4月,DOGi Games Club曾从公开渠道收集、分析BRC的筹码数据后发文指出,贝尔链的《超级富豪》、《超级战士》、《环球城》三款游戏,分别承担着吸金、消筹、锁筹功能,项目通过高控盘的方式拉升币价,吸引更多人参与。而3月上线、承担“锁筹”功能的《环球城》将在90-120天的锁定期到期后出现抛盘压力。
 
如果计算下时间,贝尔链如今关停游戏及产出的节点刚好与当时预测的时间相符。
 
早期投资者也的确在游戏中赚到了钱,有维权投资者承认了这一点,“但后来我把复利又投进去了。”
 
经历了前9个月的暴涨,财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入场。7月份BRC涨至129元时,用户们曾喊出“BRC200元”的口号。
 
在贝尔链这个生态中,“矿机”就是印钞机,加之游戏中“金本位”的筹码释放规则(BRC涨,释放的币少;BRC跌,释放的币多)让投资者们相信,哪怕币价下跌,持续挖矿,也能回本。
 
如今,贝尔链关上了这道门。Ray给出的理由:贝尔链要“去模式化”。
 
他称,贝尔链主网上线后,要完成公链的去中心化要求。后面产生的更多游戏如果还靠之前带“模式”的玩法去呈现,会与公链生态相冲突、矛盾,两者没有办法共存。
 
“在主网逐渐成型的阶段,研讨过很长时间,我们和主流交易所、市面上相对成功的项目接触后,最终做出‘去模式化’的决定。”
 
对于贝尔链当初选择的“模式”之路,Ray解释,2018年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项目为了生存、发展,迫不得已会有一些模式性的东西存在,“但如果想要我们想把它往越来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做成游戏公链的领头羊,肯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对于贝尔链如何以“去模式化”挽回用户信任?
 
Ray的说法是,团队所有的精力都会投放到主网映射上,项目平稳运行会自然平息外界质疑。
 
华凯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个资金盘项目,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做资金盘了。关键是,你投入的本金也不还给你,利息也没了,你会信吗?” 查看全部
 
brc01.jpg

《超级富豪》游戏界面


贝尔链游戏“停产”引燃维权之火。

贝尔链在币价暴涨中“一战成名”,但也一直久陷“模式币”质疑中,不看好的人始终将它划在“总有一天会崩盘”的行列中。

8月31日,贝尔链游戏挖矿停产被外界视作该项目“崩盘”,也彻底点燃了投入者的不满情绪。一份流传在维权群中的统计显示,投资者亏损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网上随之也传出“贝尔链跑路”的消息。

昨日,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否认了跑路之说,对于维权者的亏损信息,他表示“并不符合团队核实的情况。”他认为,投资者的反应是游戏生态一次性释放红利、进而引发市场抛盘带来的信心不足所致,“但这是贝尔链‘去模式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靠“模式”博得市场关注的贝尔链如今想要“去模式化”?从当前的市场反馈看,这样的决策并未能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信任。

 
“矿机”停产引爆投资者怒火


投资者判定贝尔链“崩盘跑路”的主要依据指向“矿机”停产。
 
对用户来说,最主要的“矿机”是这个“游戏公链”项目生态里的游戏产品。以贝尔链主推的《超级富豪》游戏为例,玩家需要先投入ETH买游戏里的商铺,商铺产贝尔链发行的BRC代币,即挖矿;BRC可以提至交易所变现,游戏曾承诺过回本周期,类似玩法的游戏还有《环球城》。
 
如今,“矿机”停了。
 
8月31日,贝尔链发布公告,将关停生态中所有游戏的BRC产出,玩家将以一次性产出的方式得到收益。从官网看,此次“一次性产出”的BRC为1.522亿枚。
 
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华凯(化名)告诉蜂巢财经,官方返的币只是“矿机”建设成本的十分之一,对玩家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产币”渠道关闭外,让投资者备受打击的还有二级市场不断下行的币价。非小号数据显示,BRC在7月9日走至历史最高点129.75元;2个月不到,9月1日,BRC已跌至8.72元,跌幅高达93.27%。
 
华凯透露,他投入总金额在22万元,现在手里的币只能卖出去1万元左右,整体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份流传出的维权群截图显示,多名疑似贝尔链的投资者提交了相关投资信息。从截图看,他们的亏损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
 
杜成(化名)是大额亏损者之一,他提供了在贝尔链游戏里充提记录“总共投了320万元,亏损了290万。”他从7月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矿机实际从7月30日就不再产出BRC,官方的解释是贝尔链主网即将上线,ERC20的BRC需映射到主网上,故暂停产出。”
 
原本,他对恢复BRC挖矿还抱有期望,但后续的公告直接让幻想破灭,“跑路传闻”更是加剧了他的恐慌。
 
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向蜂巢财经否认了“跑路”一说。他称,最直接证据是BRC排名靠前的持币地址没有变动,“大家普遍认为前面的持币地址是项目方的,可以去看,前十大排名地址都没有动过,项目还将1亿多的BRC一次性释放分红,如果要跑路,何必多此一举。”

brc02.png

前十名地址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

 
蜂巢财经在以太坊浏览器上查询发现,目前,BRC共有91,435个持币地址,其中,前十名持币量占总流通量的64.31%。非小号数据显示,前十大持币地址中,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4个地址有增加持仓的记录。
 
Ray称,在一次性释放产出时,项目方曾建议投资者不要一次性出售,“等待合理的时间出售,不但能够回收成本,还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一次性释放红利无法令维权者平息下来。网上一度传出“下线维权者砍了上线”的血腥图片,不过,经查证,该图片是微博用户“沿河新闻”发布的一则有关夫妻离婚纠纷博文的配图。
 
尽管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砍人”事件,但亏损了30多万元的魏一鸣称,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都是事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去买一件商品,没用多久,卖方就说这个东西用不了了,我肯定要维权。我现在背着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贝尔链用户中有很多人并非币圈用户。魏一鸣告诉蜂巢财经,“我不懂区块链,之前也没参与过币圈投资,只知道可以赚钱。”6月份开始投资贝尔链的他,本来3个月就能回本,如今他不得不加入维权行列。
 
他反思道,“我们是一群贪婪的受害者,现在有非常多的玩家准备维权,我觉得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他希望维权行为能警醒其他人,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主网正式上线后BRC不涨反跌


如果查看BRC代币从上线交易所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BRC的走势都足够稳定,一度挤进数字货市值排行榜前十,超过了波场、HT等明星币种。

去年4月,贝尔链基金会成立。1个月后,白皮书1.0版本发布。2018年10月19日,生态通证BRC全球首发,随后登陆ZB交易所。与此同时,贝尔链首款游戏《超级富豪》上线。
 
在BRC进入市场的11个月时间里,它有9个月都处于平稳运行或上涨的状态。倚靠《超级富豪》等游戏的火爆和强大的吸金能力,BRC的盘面一度漂亮极了。从起初的6元,一路涨到7月中旬的129.75元,BRC带给了早期投资者超过21倍的回报。
 
今年6月,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公测。8月15日,贝尔链主网正式上线。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上线,无疑是里程碑的一步,也是巨大的利好。但结合盘面来看,贝尔链主网上线似乎起到了反作用。这期间发生的变数值得注意。
 
从7月17日开始,BRC开始急剧下滑,直到跌至如今的8.72元。如此来看,这个时间点具有很强的“分界线”意义,从7月中旬到如今的1个半月时间,贝尔链发生了什么大事?

brc03.png

BRC价格在7月17日开始迅速跌落

 
如前述投资者所言,7月30日,贝尔链突然宣布暂停挖矿。理由是主网启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基于原以太坊网络ERC-20资产将1:1全网映射至贝尔链主网,所以暂不产出ERC-20代币。
 
8月初,BRC即下行至20元左右,相比半个月之前的高点,已缩水80%。
 
8月15日,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重启挖矿,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焦急的投资者对于贝尔链的信任一点点在时间中消磨,BRC价格也继续下滑。
 
作为一个标明投资分红回报周期、内存拉人返利的项目,停止“挖矿”即停止分红,市场对此极其敏感。当时,外界就有“贝尔链跑路”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贝尔链CEO Vincent发布名为《感谢有你的陪伴》的微博文章,文中梳理了贝尔链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并对投资者加以感谢。该文被很多投资者理解为“告别”文章,加之已经“停矿”一个月,玩家们早已人心惶惶。
 
8月31日,关停挖矿的公告一出,投资者们彻底不干了。华凯指斥贝尔链没有契约精神,“《超级富豪》于2018年10月上线,当时官方声明投资有效期为一年,可以获得3.6倍左右的收益。那么即便第一批投资的玩家,矿机也要今年10月份才到期。但我们7月份就没矿了。”
 
华凯说,为了提升赚取BRC的能力,玩家往往需要使用ETH或BRC来兑换游戏中的金币,再用金币来购买各种店铺,招聘、培训、升级员工,升级建筑,很多人直接砸钱将商铺升到了满级。“培养一个满级商铺,约需花费12~14万元。但花了大笔的钱把商铺升满后,产矿却停止了。”
 
他认为,项目方不讲信用的行为很难再让用户信任,BRC闪崩、用户维权也就在所难免。

 
项目欲消“模式”原罪 用户存疑


从《超级富豪》诞生之初,这个游戏就充满了浓厚的盘圈色彩。夸张的宣传海报,号称能让投资者“赚大钱”的宣传文案,还有典型的投资回本制度,贝尔链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模式”项目。
 
但这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超级富豪》一天注册量突破10万,开放充值6个小时内游戏充值7000多枚以太坊。
 
今年4月,DOGi Games Club曾从公开渠道收集、分析BRC的筹码数据后发文指出,贝尔链的《超级富豪》、《超级战士》、《环球城》三款游戏,分别承担着吸金、消筹、锁筹功能,项目通过高控盘的方式拉升币价,吸引更多人参与。而3月上线、承担“锁筹”功能的《环球城》将在90-120天的锁定期到期后出现抛盘压力。
 
如果计算下时间,贝尔链如今关停游戏及产出的节点刚好与当时预测的时间相符。
 
早期投资者也的确在游戏中赚到了钱,有维权投资者承认了这一点,“但后来我把复利又投进去了。”
 
经历了前9个月的暴涨,财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入场。7月份BRC涨至129元时,用户们曾喊出“BRC200元”的口号。
 
在贝尔链这个生态中,“矿机”就是印钞机,加之游戏中“金本位”的筹码释放规则(BRC涨,释放的币少;BRC跌,释放的币多)让投资者们相信,哪怕币价下跌,持续挖矿,也能回本。
 
如今,贝尔链关上了这道门。Ray给出的理由:贝尔链要“去模式化”。
 
他称,贝尔链主网上线后,要完成公链的去中心化要求。后面产生的更多游戏如果还靠之前带“模式”的玩法去呈现,会与公链生态相冲突、矛盾,两者没有办法共存。
 
“在主网逐渐成型的阶段,研讨过很长时间,我们和主流交易所、市面上相对成功的项目接触后,最终做出‘去模式化’的决定。”
 
对于贝尔链当初选择的“模式”之路,Ray解释,2018年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项目为了生存、发展,迫不得已会有一些模式性的东西存在,“但如果想要我们想把它往越来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做成游戏公链的领头羊,肯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对于贝尔链如何以“去模式化”挽回用户信任?
 
Ray的说法是,团队所有的精力都会投放到主网映射上,项目平稳运行会自然平息外界质疑。
 
华凯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个资金盘项目,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做资金盘了。关键是,你投入的本金也不还给你,利息也没了,你会信吗?”

币安、火币,有护城河吗?

观点huox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13 11:25 • 来自相关话题

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如果问你,目前加密资产领域,市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交易”。这不接受任何反驳。既然交-易是最大的需求,是刚需,也是所有市场活力的起点和终点。

那么,“交易所”在这个领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但凡有点野心的,不参与下交-易所这档子事儿,就不好意思出来摆谱。

同样的,在2017年,2018年,都出现了一夜之间冒出无数家交易所的情况,千所大战,盛况空间。每隔一段时间,市场的从业者都会突然反省:原来交-易所还是最赚钱的行当,做交-易所也不是不能成,然后开“干”。

行情,尤其熊市的行情,是验金石,可以检测出人心人性,也能检测出团队的格局和战斗力。同样的,在牛市的时候,说的再好都没用,都赚钱都有钱的时候,谁都不屑于当个坏人;只有在熊市的时候,你看他骂不骂娘才能去评价一个人和团队的秉性。

之前,我约了几个行业里的好朋友头脑风暴,其中一位朋友的话,我记忆深刻,他认为做交易所,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位朋友现在沉迷于瑜伽,佛家,这计划可谓是顿悟之后的肺腑之言。那么,沿着这个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所这么重要:那交易所这个事,能不能建立护城河呢?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有的领域,你发现其实是很难建立护城河的,这跟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巨大的关系,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那这样的领域,做起来就会很累,很没安全感,即便你有幸把头部的竞争对手干掉了,你也会时刻提防着自己哪天突然被别的对手干掉。

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我把事物再聚焦一点,变成:币安、火币,有没有护城河?我申明一下:这两家企业,都是我个人很认可的企业,将其作为分析对象,纯粹是因为他们跻身一线,作为分析对象会更具象,更好理解。

分析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我采用了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的一个框架来展开。在这个框架里,晨星把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规模效应作为护城河的五个表现,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商业护城河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就将根据这五个表现,来系统的分析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是如何运行的。


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护城河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府授权、专利技术、品牌。这三个主要的点,在外在表现上虽然大不相同,但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上,都体现为:让自身在市场上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1、政府授权。简单来说,最普遍的体现就是“牌照”,或者特许经营。比如能源、银行、电信等行业很常见。那么,在加密资产交-易所这块,我们看到币安和火币都不约而同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从目前可查证的信息来看,币安获得了泽西、新加坡、乌干达 (美国)牌照;火币拿到了美(地区)、日、韩三国牌照。而后进者里,ZT在牌照布局上走的也很快,目前已经取得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以及马来西亚牌照。当然,ZG这块最重要的牌照,至今没有推出,也就没人拿到,但可以想见的是,这将是大玩家必将争取的最重要的一块牌照。

在加密资产交-易所领域,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炒的火热,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随着各国监管的加码,牌照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性优势。

2、品牌。上周末,有一位做交-易所的朋友找我聊天,咨询我在运营和市场方面的一些建议。实话说,我没有做过交-易所,在实际的运营方面可能给不了很落地可执行的建议。但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用户对于交-易所,最看重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体验流畅、24小时客服响应、安全。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我作为一个加密资产投资者的诉求。我的答案:赚钱效应。这个问题跟品牌怎么联系起来呢?品牌,是我们要给用户传达的一个灵魂,说人话,就是你得给自己贴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标签”。

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亮点。而这个标签肯定不是随便贴的,一定是和这个行业的本质密切相关,才能最终达成建立竞争优势的目的。比如,加密资产交-易所,你不能像奢侈品一样,给自己贴一个“纯手工打造”的高级标签,你也不能像潮牌一样给自己贴一个“时尚前卫”的标签。

加密资产交易所,对于注册用户来说,本质是交易获利,那么“赚钱效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诸如安全、体验等体感方面的东西。那怎么体现出“赚钱效应”呢?

我们来看看币安和火币的做法。首先,是自家的平台币,以今年为例,BNB从4.12美金,涨到了最高点的39.59美金,涨幅860%;HT则从1美金,涨到了5美金,涨幅400%。其次,是通过新增加密资产,创造出不间断的赚钱套利机会。最明显的方式就是不断推出IE0。

在币安打响IE0第一枪之后,一时间,不管大所小所,一窝蜂全部扎堆搞了IE0,短暂的盛况差点以为IC0又活了。然而,也正如之前的判断,IE0最后只会是头部交-易所玩家的游戏,正如现在一样,投资者在踩过几次坑之后,最后也只对大所的IEO还有参与的动力。

IE0本身背后体现的是交-易所对于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孵化能力、把控能力、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换句话说,最终IE0“这盘菜”端到用户面前的时候,好不好吃,就是能不能让更多的用户赚到钱,或者说看到可以赚到钱的机会。






所以,你看到很多小所的IE0,上来就是高点,然后一蹶不振,或者就是没流通盘,玩单机自己拉着玩,真实的二级市场用户根本没有赚钱的可能性。

对比起来,币安、火币的IE0从最开始的拼手速+运气,规则都变成了申购之后抽签决定;此外,上线之后,除了几倍的绝对打新涨幅之外,在回调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二次拉升的表现。

于此同时,在时不时的时候,还会出现类似股市里次新股板块的板块集体拉升行情。而这些,最终体现出来,给用户的潜台词就是:来我这里玩吧,我这里你有机会赚到钱。久而久之,“具有赚钱效应”这个品牌就深入人心了。

我们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赚钱效应”的重要性——抹茶我们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抹茶这个交易所像一个网红一样,不断刷新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从势头上来说,俨然已经跻身二线,冲击一线交-易所的架势。抹茶这半年的大跃升,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几个大步骤:抢跑优质币、上线模式币、拉升平台币。

抢跑优质币的鼻祖应该是币系,只是后面没坚持下去。在抢跑优质币这件事上,抹茶发扬光大了,从最开始TT、IRIS、NEW、FET,到后面的波卡期货。而且,最后人们发现,在上面不仅可以早早买到一些不错的币,甚至最后发现有些币的最高价就是在抢跑阶段抹茶上出现的。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上线模式币,最知名的,大概就是VDS了,而后上的FDS、HDS等已经算是锦上添花。模式币,赤裸裸的就透露出金钱的味道,而且,的确,早期从抹茶上参与模式币的人,也都赚到钱了。以致于后面给人一个潜在的印象:抹茶上的,是不是都带模式,能赚钱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拉升平台币MX。这个拉升并不是说是抹茶自己拉的,别误会。但是,抹茶从低点起来,涨了100倍+,这不管是哪股“神秘力量”所为,最终都给用户一个声音,买抹茶能赚钱,抹茶哪里买?当然只能去抹茶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这几个组合拳打完之后,“上抹茶”变成了项目方的一个利好了。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准一线,还是说成功突围正在进军一线的交-易所玩家,几乎不约而同将自己的品牌标签往“赚钱效应”上靠。

3、专利技术。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不能说没有技术,但是一定不是技术驱动的。所以,专利技术不是竞争的要点。


二、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就是我们更换一种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可能是时间、精力、劳动量的成本。比如说银行,是典型的具有转换成本护城河的行业。我们的工资卡如果绑定一种银行的话,基本上所有的业务,支付宝、微信、淘宝、券商的业务也都绑定在这一个银行卡上。即使其他的银行给出更优惠的条件,我们基本上也不会选择更换成另一家银行的服务,因为我们需要为此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高铁,当你采用一套高铁技术标准之后,你可能很多的保养维护配套设施、建造方案、电子和动力控制系统等都要配套。这个时候,你要换一套技术标准成本非常高。那交-易所存在这样的转换成本吗?答案是:几乎没有。我可以在币安开账户,也可以在火币开账户,我可以在任何一个交-易所开账户,并没有哪个交-易所能限制这一点。同样的,我的资产可以在这些平台之间转移。所以,寄希望于通过拉升用户的转换成本来建立护城河,在交-易所这个行当行不通。


三、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护城河就是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比如说,腾讯的社交产品微信,由于你的同事、亲人、朋友、合作伙伴等等都在用微信相互协作和沟通。这个即便再出现一个比微信更好用的产品,但你的这些社会关系不去用,你依然不会选择它。那么,我们问一句话,随着用户数的提升,交-易所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有得到提高吗?似乎有那么一点,但是不强。你不会因为你的同事、朋友都用币安,而离不开币安。但是,可能会因为他们都在用币安,在同等条件下,更信赖币安。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创造网络效应来建立护城河,也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四、成本优势

这种护城河常见于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行业,其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成本优势护城河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先进的流程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和规模效应。交-易所这个领域,主要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工成本、办公设备成本、服务器成本、宣发成本、风控成本等。而这些成本支出当中,很难有特殊方法可以建立起巨大的优势。并且,比起利润,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本身比较小,不具有大幅压缩的空间。


五、规模优势

放到交-易所这个行业,规模优势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提升了交易深度。这对于大户交-易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吸引优质项目,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当然,本质上来说,不断积累起更大的用户规模,是交-易所一切运营策略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手段。


总结:这样一分析之后,我们大概能看出一些门道了,即交易所,尤其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你会发现,其实就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就这两件事,你再一仔细想,其实贴合了金融的两个本质:特许经营和交易。并且,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之前,围绕打造“赚钱效应”展开运营策略,将是交易所们的唯一竞争点。稍有懈怠,就将掉队。这不是耸人听闻,前有张健的Fcoin旱地拔葱、后有抹茶的异军突起。这些都是深谙“赚钱效应”之道的玩家,虽然最后没有保持住优势,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作为依据来佐证。

保持“赚钱效应”可以是护城河吗?显然这不能说是护城河,而是保持优势的持续性动作。因此,客观而言,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的情况下,币安、火币等目前的一线交-易所,并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护城河,后进者依然有机会进来喝汤吃肉。

比如ZT这样的后进交-易所,本身已经上线一年多,注册用户突破150万。在系统安全、交易体验、以及24小时客服响应上已经打磨的比较完善了,后期全力发力打造平台“赚钱效应”,持续为用户推出优质项目,将更快得到发展。之前跟ZT的联合创始人沟通,也透露出了后续相关的计划,值得期待。

最后,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如果作为交-易所的新玩家,应该怎么突破?在心里默念一万遍“赚钱效应”,可能会有答案。我给一个答案:项目。一个项目救活一个所,十个项目带火一个所。所以,竞争到后面,对于优质项目的挖掘、孵化、把控,才是核心。这一点上,资源和创始人格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话夏看市 查看全部
1565664747497279.jpg


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如果问你,目前加密资产领域,市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交易”。这不接受任何反驳。既然交-易是最大的需求,是刚需,也是所有市场活力的起点和终点。

那么,“交易所”在这个领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但凡有点野心的,不参与下交-易所这档子事儿,就不好意思出来摆谱。

同样的,在2017年,2018年,都出现了一夜之间冒出无数家交易所的情况,千所大战,盛况空间。每隔一段时间,市场的从业者都会突然反省:原来交-易所还是最赚钱的行当,做交-易所也不是不能成,然后开“干”。

行情,尤其熊市的行情,是验金石,可以检测出人心人性,也能检测出团队的格局和战斗力。同样的,在牛市的时候,说的再好都没用,都赚钱都有钱的时候,谁都不屑于当个坏人;只有在熊市的时候,你看他骂不骂娘才能去评价一个人和团队的秉性。

之前,我约了几个行业里的好朋友头脑风暴,其中一位朋友的话,我记忆深刻,他认为做交易所,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位朋友现在沉迷于瑜伽,佛家,这计划可谓是顿悟之后的肺腑之言。那么,沿着这个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所这么重要:那交易所这个事,能不能建立护城河呢?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有的领域,你发现其实是很难建立护城河的,这跟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巨大的关系,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那这样的领域,做起来就会很累,很没安全感,即便你有幸把头部的竞争对手干掉了,你也会时刻提防着自己哪天突然被别的对手干掉。

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我把事物再聚焦一点,变成:币安、火币,有没有护城河?我申明一下:这两家企业,都是我个人很认可的企业,将其作为分析对象,纯粹是因为他们跻身一线,作为分析对象会更具象,更好理解。

分析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我采用了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的一个框架来展开。在这个框架里,晨星把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规模效应作为护城河的五个表现,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商业护城河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就将根据这五个表现,来系统的分析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是如何运行的。


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护城河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府授权、专利技术、品牌。这三个主要的点,在外在表现上虽然大不相同,但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上,都体现为:让自身在市场上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1、政府授权。简单来说,最普遍的体现就是“牌照”,或者特许经营。比如能源、银行、电信等行业很常见。那么,在加密资产交-易所这块,我们看到币安和火币都不约而同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从目前可查证的信息来看,币安获得了泽西、新加坡、乌干达 (美国)牌照;火币拿到了美(地区)、日、韩三国牌照。而后进者里,ZT在牌照布局上走的也很快,目前已经取得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以及马来西亚牌照。当然,ZG这块最重要的牌照,至今没有推出,也就没人拿到,但可以想见的是,这将是大玩家必将争取的最重要的一块牌照。

在加密资产交-易所领域,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炒的火热,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随着各国监管的加码,牌照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性优势。

2、品牌。上周末,有一位做交-易所的朋友找我聊天,咨询我在运营和市场方面的一些建议。实话说,我没有做过交-易所,在实际的运营方面可能给不了很落地可执行的建议。但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用户对于交-易所,最看重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体验流畅、24小时客服响应、安全。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我作为一个加密资产投资者的诉求。我的答案:赚钱效应。这个问题跟品牌怎么联系起来呢?品牌,是我们要给用户传达的一个灵魂,说人话,就是你得给自己贴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标签”。

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亮点。而这个标签肯定不是随便贴的,一定是和这个行业的本质密切相关,才能最终达成建立竞争优势的目的。比如,加密资产交-易所,你不能像奢侈品一样,给自己贴一个“纯手工打造”的高级标签,你也不能像潮牌一样给自己贴一个“时尚前卫”的标签。

加密资产交易所,对于注册用户来说,本质是交易获利,那么“赚钱效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诸如安全、体验等体感方面的东西。那怎么体现出“赚钱效应”呢?

我们来看看币安和火币的做法。首先,是自家的平台币,以今年为例,BNB从4.12美金,涨到了最高点的39.59美金,涨幅860%;HT则从1美金,涨到了5美金,涨幅400%。其次,是通过新增加密资产,创造出不间断的赚钱套利机会。最明显的方式就是不断推出IE0。

在币安打响IE0第一枪之后,一时间,不管大所小所,一窝蜂全部扎堆搞了IE0,短暂的盛况差点以为IC0又活了。然而,也正如之前的判断,IE0最后只会是头部交-易所玩家的游戏,正如现在一样,投资者在踩过几次坑之后,最后也只对大所的IEO还有参与的动力。

IE0本身背后体现的是交-易所对于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孵化能力、把控能力、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换句话说,最终IE0“这盘菜”端到用户面前的时候,好不好吃,就是能不能让更多的用户赚到钱,或者说看到可以赚到钱的机会。

1565664747758563.jpg


所以,你看到很多小所的IE0,上来就是高点,然后一蹶不振,或者就是没流通盘,玩单机自己拉着玩,真实的二级市场用户根本没有赚钱的可能性。

对比起来,币安、火币的IE0从最开始的拼手速+运气,规则都变成了申购之后抽签决定;此外,上线之后,除了几倍的绝对打新涨幅之外,在回调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二次拉升的表现。

于此同时,在时不时的时候,还会出现类似股市里次新股板块的板块集体拉升行情。而这些,最终体现出来,给用户的潜台词就是:来我这里玩吧,我这里你有机会赚到钱。久而久之,“具有赚钱效应”这个品牌就深入人心了。

我们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赚钱效应”的重要性——抹茶我们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抹茶这个交易所像一个网红一样,不断刷新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从势头上来说,俨然已经跻身二线,冲击一线交-易所的架势。抹茶这半年的大跃升,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几个大步骤:抢跑优质币、上线模式币、拉升平台币。

抢跑优质币的鼻祖应该是币系,只是后面没坚持下去。在抢跑优质币这件事上,抹茶发扬光大了,从最开始TT、IRIS、NEW、FET,到后面的波卡期货。而且,最后人们发现,在上面不仅可以早早买到一些不错的币,甚至最后发现有些币的最高价就是在抢跑阶段抹茶上出现的。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上线模式币,最知名的,大概就是VDS了,而后上的FDS、HDS等已经算是锦上添花。模式币,赤裸裸的就透露出金钱的味道,而且,的确,早期从抹茶上参与模式币的人,也都赚到钱了。以致于后面给人一个潜在的印象:抹茶上的,是不是都带模式,能赚钱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拉升平台币MX。这个拉升并不是说是抹茶自己拉的,别误会。但是,抹茶从低点起来,涨了100倍+,这不管是哪股“神秘力量”所为,最终都给用户一个声音,买抹茶能赚钱,抹茶哪里买?当然只能去抹茶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这几个组合拳打完之后,“上抹茶”变成了项目方的一个利好了。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准一线,还是说成功突围正在进军一线的交-易所玩家,几乎不约而同将自己的品牌标签往“赚钱效应”上靠。

3、专利技术。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不能说没有技术,但是一定不是技术驱动的。所以,专利技术不是竞争的要点。


二、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就是我们更换一种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可能是时间、精力、劳动量的成本。比如说银行,是典型的具有转换成本护城河的行业。我们的工资卡如果绑定一种银行的话,基本上所有的业务,支付宝、微信、淘宝、券商的业务也都绑定在这一个银行卡上。即使其他的银行给出更优惠的条件,我们基本上也不会选择更换成另一家银行的服务,因为我们需要为此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高铁,当你采用一套高铁技术标准之后,你可能很多的保养维护配套设施、建造方案、电子和动力控制系统等都要配套。这个时候,你要换一套技术标准成本非常高。那交-易所存在这样的转换成本吗?答案是:几乎没有。我可以在币安开账户,也可以在火币开账户,我可以在任何一个交-易所开账户,并没有哪个交-易所能限制这一点。同样的,我的资产可以在这些平台之间转移。所以,寄希望于通过拉升用户的转换成本来建立护城河,在交-易所这个行当行不通。


三、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护城河就是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比如说,腾讯的社交产品微信,由于你的同事、亲人、朋友、合作伙伴等等都在用微信相互协作和沟通。这个即便再出现一个比微信更好用的产品,但你的这些社会关系不去用,你依然不会选择它。那么,我们问一句话,随着用户数的提升,交-易所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有得到提高吗?似乎有那么一点,但是不强。你不会因为你的同事、朋友都用币安,而离不开币安。但是,可能会因为他们都在用币安,在同等条件下,更信赖币安。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创造网络效应来建立护城河,也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四、成本优势

这种护城河常见于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行业,其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成本优势护城河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先进的流程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和规模效应。交-易所这个领域,主要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工成本、办公设备成本、服务器成本、宣发成本、风控成本等。而这些成本支出当中,很难有特殊方法可以建立起巨大的优势。并且,比起利润,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本身比较小,不具有大幅压缩的空间。


五、规模优势

放到交-易所这个行业,规模优势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提升了交易深度。这对于大户交-易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吸引优质项目,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当然,本质上来说,不断积累起更大的用户规模,是交-易所一切运营策略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手段。


总结:这样一分析之后,我们大概能看出一些门道了,即交易所,尤其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你会发现,其实就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就这两件事,你再一仔细想,其实贴合了金融的两个本质:特许经营和交易。并且,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之前,围绕打造“赚钱效应”展开运营策略,将是交易所们的唯一竞争点。稍有懈怠,就将掉队。这不是耸人听闻,前有张健的Fcoin旱地拔葱、后有抹茶的异军突起。这些都是深谙“赚钱效应”之道的玩家,虽然最后没有保持住优势,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作为依据来佐证。

保持“赚钱效应”可以是护城河吗?显然这不能说是护城河,而是保持优势的持续性动作。因此,客观而言,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的情况下,币安、火币等目前的一线交-易所,并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护城河,后进者依然有机会进来喝汤吃肉。

比如ZT这样的后进交-易所,本身已经上线一年多,注册用户突破150万。在系统安全、交易体验、以及24小时客服响应上已经打磨的比较完善了,后期全力发力打造平台“赚钱效应”,持续为用户推出优质项目,将更快得到发展。之前跟ZT的联合创始人沟通,也透露出了后续相关的计划,值得期待。

最后,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如果作为交-易所的新玩家,应该怎么突破?在心里默念一万遍“赚钱效应”,可能会有答案。我给一个答案:项目。一个项目救活一个所,十个项目带火一个所。所以,竞争到后面,对于优质项目的挖掘、孵化、把控,才是核心。这一点上,资源和创始人格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话夏看市

起底资金盘GGT:一场早有预谋的跑路

项目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8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年6月,一个名为GGT的资金盘项目,在币圈悄然兴起。

但短短一个月后,GGT便宣告崩盘。项目方集体失联,强行兑换用户资产,二级市场币价暴跌96.1%……投资者因此彻底崩溃。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GGT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今年,项目方才为GGT引入了资金盘模式。但是,项目方甚至不经手模式设计,这些都是外包团队干的。后者现在称,自己同样是受害者……这种事情在币圈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


01 跑路


7月29日清晨,数字货币投资者张克,被一阵急促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无数的微信社群与私聊窗口,都在告诉他同一件事——GGT项目“跑路”了。

这一天的早上4点,数字货币GGT的理财钱包应用“G-Wallet”,在未经投资者确认的情况下,强制将后者存入的USDT资产兑换为GGT,且兑换价格为每枚0.04USDT,是当时二级市场价格的30倍左右。

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上的USDT资产,已变得一文不值。

早在这场噩梦降临前,GGT在二级市场的币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强制兑换”事件发生后,GGT更是在二级市场出现了0.0005USDT的历史最低价,较6月下旬G-Wallet的开盘价格(0.016USDT),暴跌96.8%。





7月29日早间,GGT跌至历史最低点0.0005USDT


那天早上,张克亲眼目睹了自己加入的一个个GGT投资者社群,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更名为“GGT维权群”。谩骂之声持续不断。

作为大户投资者,张克曾与GGT项目的人有过数面之缘。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项目方成员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拉黑。

也有投资者前往GGT的办公地点——深圳京基滨河时代4005,试图寻找项目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家与GGT无关的企业。大厦物业告诉他们,上一家公司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搬出大厦。

当时距离GGT的开盘,仅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GGT项目方在G-Wallet项目开盘时,就选择了退租。

投资者们,似乎遭遇了一场早有预谋的人间蒸发。

让这些投资者们陷入深渊的GGT,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

GGT,是区块链项目Goldlinks发行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显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体系。

为此,Goldlinks官方发行了两个数字货币。其一为GGC,项目方宣称,该币种拥有100%实物黄金储备,是价格锚定实物黄金的稳定币;另一币种即为GGT,官方称,其价格受“Goldlinks生态”影响,具备“升值潜力”。

在币圈,Goldlinks前景不明,技术实力有限,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但就在今年6月,这一项目如同死灰复燃一般,突然上线了理财钱包产品G-Wallet,再度获得关注。

官方资料显示,在G-Wallet平台,投资者可以存入USDT,并获得存币带来的利息。利息以GGT的形式发放。

根据投资者的定存时间,G-Wallet提供不同的利率。如果定存180天,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一级的日利率——1.2%,其年化收益率高达438%。






相比挖矿、共振乃至“走路赚钱”等盘圈新模式,GGT的模式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它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02 死灰复燃 


在项目方的运作下,今年6月下旬,被投资者称作“内盘”(一级市场)的G-Wallet上线。6月底,ZB交易所旗下创新区ZBG上线了GGT,并成为了GGT最主要的二级市场渠道。

作为GGT理财项目的第一批投资者,张克亲眼目睹了GGT的兴衰。

与传统区块链项目不同,GGT在宣发上几乎完全放弃了Meetup、路演、媒体曝光等传统模式,而是完全潜入地下,在社群用户之间传播。

“项目方与许多币圈投资者社群合作,在社区内发糖果,吸引投资者。”张克称。

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GGT糖果的领取链接。通过它们,投资者曾经可以免费领取888个糖果。6月空投,这些糖果约合人民币80元。

除此之外,投资者邀请其他用户领取糖果,曾经可获得188个糖果的额外奖励。

作为一个资金盘项目,G-Wallet也没有放弃拉人头模式。

官方资料显示,投资者在推荐8个有效用户后,可获得高达15代的返佣奖励。其中,一级下线可返利25%。即便是15代用户,也可返利5%。

事实上,GGT早在2018年年初即已上线。在最开始,GGT并没有引入资金盘模式,而是选择在日韩等海外地区进行推广。

直到今年6月,传销、资金盘模式横扫币圈,GGT才再杀回国内,死灰复燃。

在GGT的官方Medium账户“GoldlinksGlobal”上,近半文章均由日语发表。“项目方很早就布局了GGT这一项目。2017年‘9·4’之后,国内ICO不能做了,他们才出走日韩市场。”张克透露。

Goldlinks白皮书显示,该项目CEO欧阳赟,曾任贵州大数据企业“云上贵州”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云上贵州是苹果iCloud的官方合作伙伴,大股东则是贵州国资委,属于业界领先企业。





Goldlinks CEO欧阳赟出席某商业活动


“我们选择GGT,也是看中了欧阳赟的个人实力。”张克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管理过大公司的人,应该不会赤裸裸地割韭菜。”

然而,GGT的市场表现却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币夫交易所数据显示,GGT自2018年年末在该交易所上线后,价格便一路走低。

“我们当初投资GGT,也是因为它曾经到过1.7美元的高价。6月份时,它的价格正值历史低位。”张克表示,“但没想到,走了‘模式’路线后,GGT还会一直跌。”

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GGT推出理财模式后,二级市场币价仍然持续下跌,但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张克猜测,这也许是项目方为了降低GGT的投资门槛,故意砸盘所致。“有小道消息称,项目方为了弥补日韩早期投资者的损失,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币。”
 

03 “模式外包” 


在2019年的“模式币”大潮中,GGT成为了“旧项目嫁接新模式”并死灰复燃的典型案例。然而,GGT背后模式设计的真相,却让许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杀回国内后,GGT项目方找了三个‘盘圈大佬’,设计了一套资金盘模式。”张克透露,“但这三个人只是‘外包商’,只负责模式设计。后续的运营、操盘,还是项目方自己负责。”

在这三位“盘圈大佬”的策划下,G-Wallet就此诞生。

“连模式都能外包,这在币圈还是第一次见。”一位GGT投资者指出。

这位投资者向一本区块链出示了一份项目方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涉及GGT内盘(G-Wallet)的定存、锁仓策略等。

此外,文件指出,项目方应在8月25日前采取“市值管理”手段,确保币价不低于0.016USDT。文件下方,则出现了一个名为“Mark Y”的签名。

“Mark Y即项目方COO杨永涛。”张克表示。一本区块链联系到的GGT投资者均指出,G-Wallet即由GGT项目方官方运作。

据多位投资者回忆,与其他资金盘项目不同,GGT项目方十分低调,鲜少有现身社群喊单或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而在G-Wallet崩盘后,项目方也选择直接解散官方社群,并拉黑所有投资者,人间蒸发。

失去了所有可以接触到项目方的渠道,GGT的投资者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为GGT策划模式的三位“盘圈大佬”。

然而,这三位“盘圈大佬”也自称受害者,并表示同样被项目方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三位“盘圈大佬”之一、自称“许总”的投资者对一本区块链表示,自己也投资了GGT,”损失了近百万”。

在“许总”看来,项目方最大的问题是:不遵守不破发的承诺,强行兑换用户资产,并单方面失联“跑路”。

面对失联的项目方,“许总”与张克等投资人一起,选择报案处理。

在许多投资者社群,张克出面号召GGT投资者一起前往经侦报案。“Plustoken操盘手跑到国外都被抓回来了,GGT还想跑到哪?”有投资者在群内附和道。

但令张克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投资者依然心存侥幸,甚至公开号召其他人不要报案。他们担心,一旦警方介入处理,项目方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将彻底激化,可能让他们拿不回投资款。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项目方雇的‘托’。”张克愤慨地说道。

“从GGT的表现来看,项目方可能根本没想过操盘、运营项目,只想割一波就走。”深谙盘圈逻辑的投资者谭磊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盘圈一直有‘369’的说法。”谭磊说,“所谓‘369’,即小盘坚持3个月,中盘6个月,大盘9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没野心、没良心的盘,随时都可能跑路。”

从开盘到崩盘,GGT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平台规定,GGT的锁仓期为两个月。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投资者从GGT中赚到了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损失了90%以上的资产。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币价回暖,资金盘、传销币再次杀入币圈。

盘圈势力,正在币圈风生水起。

但只要是资金盘,就总会有跑路的一天。资金盘大举杀入币圈的高潮已至,而它们的崩盘跑路,才刚刚出现。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 | 棘轮 查看全部
201908071510198461.jpg

今年6月,一个名为GGT的资金盘项目,在币圈悄然兴起。

但短短一个月后,GGT便宣告崩盘。项目方集体失联,强行兑换用户资产,二级市场币价暴跌96.1%……投资者因此彻底崩溃。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GGT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今年,项目方才为GGT引入了资金盘模式。但是,项目方甚至不经手模式设计,这些都是外包团队干的。后者现在称,自己同样是受害者……这种事情在币圈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


01 跑路


7月29日清晨,数字货币投资者张克,被一阵急促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无数的微信社群与私聊窗口,都在告诉他同一件事——GGT项目“跑路”了。

这一天的早上4点,数字货币GGT的理财钱包应用“G-Wallet”,在未经投资者确认的情况下,强制将后者存入的USDT资产兑换为GGT,且兑换价格为每枚0.04USDT,是当时二级市场价格的30倍左右。

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上的USDT资产,已变得一文不值。

早在这场噩梦降临前,GGT在二级市场的币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强制兑换”事件发生后,GGT更是在二级市场出现了0.0005USDT的历史最低价,较6月下旬G-Wallet的开盘价格(0.016USDT),暴跌96.8%。

201908071510144773.jpg

7月29日早间,GGT跌至历史最低点0.0005USDT


那天早上,张克亲眼目睹了自己加入的一个个GGT投资者社群,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更名为“GGT维权群”。谩骂之声持续不断。

作为大户投资者,张克曾与GGT项目的人有过数面之缘。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项目方成员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拉黑。

也有投资者前往GGT的办公地点——深圳京基滨河时代4005,试图寻找项目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家与GGT无关的企业。大厦物业告诉他们,上一家公司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搬出大厦。

当时距离GGT的开盘,仅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GGT项目方在G-Wallet项目开盘时,就选择了退租。

投资者们,似乎遭遇了一场早有预谋的人间蒸发。

让这些投资者们陷入深渊的GGT,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

GGT,是区块链项目Goldlinks发行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显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体系。

为此,Goldlinks官方发行了两个数字货币。其一为GGC,项目方宣称,该币种拥有100%实物黄金储备,是价格锚定实物黄金的稳定币;另一币种即为GGT,官方称,其价格受“Goldlinks生态”影响,具备“升值潜力”。

在币圈,Goldlinks前景不明,技术实力有限,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但就在今年6月,这一项目如同死灰复燃一般,突然上线了理财钱包产品G-Wallet,再度获得关注。

官方资料显示,在G-Wallet平台,投资者可以存入USDT,并获得存币带来的利息。利息以GGT的形式发放。

根据投资者的定存时间,G-Wallet提供不同的利率。如果定存180天,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一级的日利率——1.2%,其年化收益率高达438%。

201908071510162134.jpg


相比挖矿、共振乃至“走路赚钱”等盘圈新模式,GGT的模式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它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02 死灰复燃 


在项目方的运作下,今年6月下旬,被投资者称作“内盘”(一级市场)的G-Wallet上线。6月底,ZB交易所旗下创新区ZBG上线了GGT,并成为了GGT最主要的二级市场渠道。

作为GGT理财项目的第一批投资者,张克亲眼目睹了GGT的兴衰。

与传统区块链项目不同,GGT在宣发上几乎完全放弃了Meetup、路演、媒体曝光等传统模式,而是完全潜入地下,在社群用户之间传播。

“项目方与许多币圈投资者社群合作,在社区内发糖果,吸引投资者。”张克称。

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GGT糖果的领取链接。通过它们,投资者曾经可以免费领取888个糖果。6月空投,这些糖果约合人民币80元。

除此之外,投资者邀请其他用户领取糖果,曾经可获得188个糖果的额外奖励。

作为一个资金盘项目,G-Wallet也没有放弃拉人头模式。

官方资料显示,投资者在推荐8个有效用户后,可获得高达15代的返佣奖励。其中,一级下线可返利25%。即便是15代用户,也可返利5%。

事实上,GGT早在2018年年初即已上线。在最开始,GGT并没有引入资金盘模式,而是选择在日韩等海外地区进行推广。

直到今年6月,传销、资金盘模式横扫币圈,GGT才再杀回国内,死灰复燃。

在GGT的官方Medium账户“GoldlinksGlobal”上,近半文章均由日语发表。“项目方很早就布局了GGT这一项目。2017年‘9·4’之后,国内ICO不能做了,他们才出走日韩市场。”张克透露。

Goldlinks白皮书显示,该项目CEO欧阳赟,曾任贵州大数据企业“云上贵州”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云上贵州是苹果iCloud的官方合作伙伴,大股东则是贵州国资委,属于业界领先企业。

201908071510172676.jpg

Goldlinks CEO欧阳赟出席某商业活动


“我们选择GGT,也是看中了欧阳赟的个人实力。”张克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管理过大公司的人,应该不会赤裸裸地割韭菜。”

然而,GGT的市场表现却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币夫交易所数据显示,GGT自2018年年末在该交易所上线后,价格便一路走低。

“我们当初投资GGT,也是因为它曾经到过1.7美元的高价。6月份时,它的价格正值历史低位。”张克表示,“但没想到,走了‘模式’路线后,GGT还会一直跌。”

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GGT推出理财模式后,二级市场币价仍然持续下跌,但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张克猜测,这也许是项目方为了降低GGT的投资门槛,故意砸盘所致。“有小道消息称,项目方为了弥补日韩早期投资者的损失,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币。”
 

03 “模式外包” 


在2019年的“模式币”大潮中,GGT成为了“旧项目嫁接新模式”并死灰复燃的典型案例。然而,GGT背后模式设计的真相,却让许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杀回国内后,GGT项目方找了三个‘盘圈大佬’,设计了一套资金盘模式。”张克透露,“但这三个人只是‘外包商’,只负责模式设计。后续的运营、操盘,还是项目方自己负责。”

在这三位“盘圈大佬”的策划下,G-Wallet就此诞生。

“连模式都能外包,这在币圈还是第一次见。”一位GGT投资者指出。

这位投资者向一本区块链出示了一份项目方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涉及GGT内盘(G-Wallet)的定存、锁仓策略等。

此外,文件指出,项目方应在8月25日前采取“市值管理”手段,确保币价不低于0.016USDT。文件下方,则出现了一个名为“Mark Y”的签名。

“Mark Y即项目方COO杨永涛。”张克表示。一本区块链联系到的GGT投资者均指出,G-Wallet即由GGT项目方官方运作。

据多位投资者回忆,与其他资金盘项目不同,GGT项目方十分低调,鲜少有现身社群喊单或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而在G-Wallet崩盘后,项目方也选择直接解散官方社群,并拉黑所有投资者,人间蒸发。

失去了所有可以接触到项目方的渠道,GGT的投资者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为GGT策划模式的三位“盘圈大佬”。

然而,这三位“盘圈大佬”也自称受害者,并表示同样被项目方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三位“盘圈大佬”之一、自称“许总”的投资者对一本区块链表示,自己也投资了GGT,”损失了近百万”。

在“许总”看来,项目方最大的问题是:不遵守不破发的承诺,强行兑换用户资产,并单方面失联“跑路”。

面对失联的项目方,“许总”与张克等投资人一起,选择报案处理。

在许多投资者社群,张克出面号召GGT投资者一起前往经侦报案。“Plustoken操盘手跑到国外都被抓回来了,GGT还想跑到哪?”有投资者在群内附和道。

但令张克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投资者依然心存侥幸,甚至公开号召其他人不要报案。他们担心,一旦警方介入处理,项目方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将彻底激化,可能让他们拿不回投资款。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项目方雇的‘托’。”张克愤慨地说道。

“从GGT的表现来看,项目方可能根本没想过操盘、运营项目,只想割一波就走。”深谙盘圈逻辑的投资者谭磊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盘圈一直有‘369’的说法。”谭磊说,“所谓‘369’,即小盘坚持3个月,中盘6个月,大盘9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没野心、没良心的盘,随时都可能跑路。”

从开盘到崩盘,GGT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平台规定,GGT的锁仓期为两个月。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投资者从GGT中赚到了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损失了90%以上的资产。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币价回暖,资金盘、传销币再次杀入币圈。

盘圈势力,正在币圈风生水起。

但只要是资金盘,就总会有跑路的一天。资金盘大举杀入币圈的高潮已至,而它们的崩盘跑路,才刚刚出现。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 | 棘轮

贝尔链“崩盘”危局

项目fengchao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2 10:22 • 来自相关话题

 



《超级富豪》游戏界面


贝尔链游戏“停产”引燃维权之火。

贝尔链在币价暴涨中“一战成名”,但也一直久陷“模式币”质疑中,不看好的人始终将它划在“总有一天会崩盘”的行列中。

8月31日,贝尔链游戏挖矿停产被外界视作该项目“崩盘”,也彻底点燃了投入者的不满情绪。一份流传在维权群中的统计显示,投资者亏损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网上随之也传出“贝尔链跑路”的消息。

昨日,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否认了跑路之说,对于维权者的亏损信息,他表示“并不符合团队核实的情况。”他认为,投资者的反应是游戏生态一次性释放红利、进而引发市场抛盘带来的信心不足所致,“但这是贝尔链‘去模式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靠“模式”博得市场关注的贝尔链如今想要“去模式化”?从当前的市场反馈看,这样的决策并未能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信任。

 
“矿机”停产引爆投资者怒火


投资者判定贝尔链“崩盘跑路”的主要依据指向“矿机”停产。
 
对用户来说,最主要的“矿机”是这个“游戏公链”项目生态里的游戏产品。以贝尔链主推的《超级富豪》游戏为例,玩家需要先投入ETH买游戏里的商铺,商铺产贝尔链发行的BRC代币,即挖矿;BRC可以提至交易所变现,游戏曾承诺过回本周期,类似玩法的游戏还有《环球城》。
 
如今,“矿机”停了。
 
8月31日,贝尔链发布公告,将关停生态中所有游戏的BRC产出,玩家将以一次性产出的方式得到收益。从官网看,此次“一次性产出”的BRC为1.522亿枚。
 
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华凯(化名)告诉蜂巢财经,官方返的币只是“矿机”建设成本的十分之一,对玩家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产币”渠道关闭外,让投资者备受打击的还有二级市场不断下行的币价。非小号数据显示,BRC在7月9日走至历史最高点129.75元;2个月不到,9月1日,BRC已跌至8.72元,跌幅高达93.27%。
 
华凯透露,他投入总金额在22万元,现在手里的币只能卖出去1万元左右,整体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份流传出的维权群截图显示,多名疑似贝尔链的投资者提交了相关投资信息。从截图看,他们的亏损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
 
杜成(化名)是大额亏损者之一,他提供了在贝尔链游戏里充提记录“总共投了320万元,亏损了290万。”他从7月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矿机实际从7月30日就不再产出BRC,官方的解释是贝尔链主网即将上线,ERC20的BRC需映射到主网上,故暂停产出。”
 
原本,他对恢复BRC挖矿还抱有期望,但后续的公告直接让幻想破灭,“跑路传闻”更是加剧了他的恐慌。
 
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向蜂巢财经否认了“跑路”一说。他称,最直接证据是BRC排名靠前的持币地址没有变动,“大家普遍认为前面的持币地址是项目方的,可以去看,前十大排名地址都没有动过,项目还将1亿多的BRC一次性释放分红,如果要跑路,何必多此一举。”





前十名地址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

 
蜂巢财经在以太坊浏览器上查询发现,目前,BRC共有91,435个持币地址,其中,前十名持币量占总流通量的64.31%。非小号数据显示,前十大持币地址中,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4个地址有增加持仓的记录。
 
Ray称,在一次性释放产出时,项目方曾建议投资者不要一次性出售,“等待合理的时间出售,不但能够回收成本,还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一次性释放红利无法令维权者平息下来。网上一度传出“下线维权者砍了上线”的血腥图片,不过,经查证,该图片是微博用户“沿河新闻”发布的一则有关夫妻离婚纠纷博文的配图。
 
尽管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砍人”事件,但亏损了30多万元的魏一鸣称,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都是事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去买一件商品,没用多久,卖方就说这个东西用不了了,我肯定要维权。我现在背着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贝尔链用户中有很多人并非币圈用户。魏一鸣告诉蜂巢财经,“我不懂区块链,之前也没参与过币圈投资,只知道可以赚钱。”6月份开始投资贝尔链的他,本来3个月就能回本,如今他不得不加入维权行列。
 
他反思道,“我们是一群贪婪的受害者,现在有非常多的玩家准备维权,我觉得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他希望维权行为能警醒其他人,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主网正式上线后BRC不涨反跌


如果查看BRC代币从上线交易所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BRC的走势都足够稳定,一度挤进数字货市值排行榜前十,超过了波场、HT等明星币种。

去年4月,贝尔链基金会成立。1个月后,白皮书1.0版本发布。2018年10月19日,生态通证BRC全球首发,随后登陆ZB交易所。与此同时,贝尔链首款游戏《超级富豪》上线。
 
在BRC进入市场的11个月时间里,它有9个月都处于平稳运行或上涨的状态。倚靠《超级富豪》等游戏的火爆和强大的吸金能力,BRC的盘面一度漂亮极了。从起初的6元,一路涨到7月中旬的129.75元,BRC带给了早期投资者超过21倍的回报。
 
今年6月,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公测。8月15日,贝尔链主网正式上线。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上线,无疑是里程碑的一步,也是巨大的利好。但结合盘面来看,贝尔链主网上线似乎起到了反作用。这期间发生的变数值得注意。
 
从7月17日开始,BRC开始急剧下滑,直到跌至如今的8.72元。如此来看,这个时间点具有很强的“分界线”意义,从7月中旬到如今的1个半月时间,贝尔链发生了什么大事?





BRC价格在7月17日开始迅速跌落

 
如前述投资者所言,7月30日,贝尔链突然宣布暂停挖矿。理由是主网启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基于原以太坊网络ERC-20资产将1:1全网映射至贝尔链主网,所以暂不产出ERC-20代币。
 
8月初,BRC即下行至20元左右,相比半个月之前的高点,已缩水80%。
 
8月15日,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重启挖矿,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焦急的投资者对于贝尔链的信任一点点在时间中消磨,BRC价格也继续下滑。
 
作为一个标明投资分红回报周期、内存拉人返利的项目,停止“挖矿”即停止分红,市场对此极其敏感。当时,外界就有“贝尔链跑路”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贝尔链CEO Vincent发布名为《感谢有你的陪伴》的微博文章,文中梳理了贝尔链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并对投资者加以感谢。该文被很多投资者理解为“告别”文章,加之已经“停矿”一个月,玩家们早已人心惶惶。
 
8月31日,关停挖矿的公告一出,投资者们彻底不干了。华凯指斥贝尔链没有契约精神,“《超级富豪》于2018年10月上线,当时官方声明投资有效期为一年,可以获得3.6倍左右的收益。那么即便第一批投资的玩家,矿机也要今年10月份才到期。但我们7月份就没矿了。”
 
华凯说,为了提升赚取BRC的能力,玩家往往需要使用ETH或BRC来兑换游戏中的金币,再用金币来购买各种店铺,招聘、培训、升级员工,升级建筑,很多人直接砸钱将商铺升到了满级。“培养一个满级商铺,约需花费12~14万元。但花了大笔的钱把商铺升满后,产矿却停止了。”
 
他认为,项目方不讲信用的行为很难再让用户信任,BRC闪崩、用户维权也就在所难免。

 
项目欲消“模式”原罪 用户存疑


从《超级富豪》诞生之初,这个游戏就充满了浓厚的盘圈色彩。夸张的宣传海报,号称能让投资者“赚大钱”的宣传文案,还有典型的投资回本制度,贝尔链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模式”项目。
 
但这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超级富豪》一天注册量突破10万,开放充值6个小时内游戏充值7000多枚以太坊。
 
今年4月,DOGi Games Club曾从公开渠道收集、分析BRC的筹码数据后发文指出,贝尔链的《超级富豪》、《超级战士》、《环球城》三款游戏,分别承担着吸金、消筹、锁筹功能,项目通过高控盘的方式拉升币价,吸引更多人参与。而3月上线、承担“锁筹”功能的《环球城》将在90-120天的锁定期到期后出现抛盘压力。
 
如果计算下时间,贝尔链如今关停游戏及产出的节点刚好与当时预测的时间相符。
 
早期投资者也的确在游戏中赚到了钱,有维权投资者承认了这一点,“但后来我把复利又投进去了。”
 
经历了前9个月的暴涨,财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入场。7月份BRC涨至129元时,用户们曾喊出“BRC200元”的口号。
 
在贝尔链这个生态中,“矿机”就是印钞机,加之游戏中“金本位”的筹码释放规则(BRC涨,释放的币少;BRC跌,释放的币多)让投资者们相信,哪怕币价下跌,持续挖矿,也能回本。
 
如今,贝尔链关上了这道门。Ray给出的理由:贝尔链要“去模式化”。
 
他称,贝尔链主网上线后,要完成公链的去中心化要求。后面产生的更多游戏如果还靠之前带“模式”的玩法去呈现,会与公链生态相冲突、矛盾,两者没有办法共存。
 
“在主网逐渐成型的阶段,研讨过很长时间,我们和主流交易所、市面上相对成功的项目接触后,最终做出‘去模式化’的决定。”
 
对于贝尔链当初选择的“模式”之路,Ray解释,2018年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项目为了生存、发展,迫不得已会有一些模式性的东西存在,“但如果想要我们想把它往越来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做成游戏公链的领头羊,肯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对于贝尔链如何以“去模式化”挽回用户信任?
 
Ray的说法是,团队所有的精力都会投放到主网映射上,项目平稳运行会自然平息外界质疑。
 
华凯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个资金盘项目,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做资金盘了。关键是,你投入的本金也不还给你,利息也没了,你会信吗?” 查看全部
 
brc01.jpg

《超级富豪》游戏界面


贝尔链游戏“停产”引燃维权之火。

贝尔链在币价暴涨中“一战成名”,但也一直久陷“模式币”质疑中,不看好的人始终将它划在“总有一天会崩盘”的行列中。

8月31日,贝尔链游戏挖矿停产被外界视作该项目“崩盘”,也彻底点燃了投入者的不满情绪。一份流传在维权群中的统计显示,投资者亏损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网上随之也传出“贝尔链跑路”的消息。

昨日,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否认了跑路之说,对于维权者的亏损信息,他表示“并不符合团队核实的情况。”他认为,投资者的反应是游戏生态一次性释放红利、进而引发市场抛盘带来的信心不足所致,“但这是贝尔链‘去模式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靠“模式”博得市场关注的贝尔链如今想要“去模式化”?从当前的市场反馈看,这样的决策并未能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信任。

 
“矿机”停产引爆投资者怒火


投资者判定贝尔链“崩盘跑路”的主要依据指向“矿机”停产。
 
对用户来说,最主要的“矿机”是这个“游戏公链”项目生态里的游戏产品。以贝尔链主推的《超级富豪》游戏为例,玩家需要先投入ETH买游戏里的商铺,商铺产贝尔链发行的BRC代币,即挖矿;BRC可以提至交易所变现,游戏曾承诺过回本周期,类似玩法的游戏还有《环球城》。
 
如今,“矿机”停了。
 
8月31日,贝尔链发布公告,将关停生态中所有游戏的BRC产出,玩家将以一次性产出的方式得到收益。从官网看,此次“一次性产出”的BRC为1.522亿枚。
 
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华凯(化名)告诉蜂巢财经,官方返的币只是“矿机”建设成本的十分之一,对玩家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产币”渠道关闭外,让投资者备受打击的还有二级市场不断下行的币价。非小号数据显示,BRC在7月9日走至历史最高点129.75元;2个月不到,9月1日,BRC已跌至8.72元,跌幅高达93.27%。
 
华凯透露,他投入总金额在22万元,现在手里的币只能卖出去1万元左右,整体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份流传出的维权群截图显示,多名疑似贝尔链的投资者提交了相关投资信息。从截图看,他们的亏损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
 
杜成(化名)是大额亏损者之一,他提供了在贝尔链游戏里充提记录“总共投了320万元,亏损了290万。”他从7月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矿机实际从7月30日就不再产出BRC,官方的解释是贝尔链主网即将上线,ERC20的BRC需映射到主网上,故暂停产出。”
 
原本,他对恢复BRC挖矿还抱有期望,但后续的公告直接让幻想破灭,“跑路传闻”更是加剧了他的恐慌。
 
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向蜂巢财经否认了“跑路”一说。他称,最直接证据是BRC排名靠前的持币地址没有变动,“大家普遍认为前面的持币地址是项目方的,可以去看,前十大排名地址都没有动过,项目还将1亿多的BRC一次性释放分红,如果要跑路,何必多此一举。”

brc02.png

前十名地址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

 
蜂巢财经在以太坊浏览器上查询发现,目前,BRC共有91,435个持币地址,其中,前十名持币量占总流通量的64.31%。非小号数据显示,前十大持币地址中,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4个地址有增加持仓的记录。
 
Ray称,在一次性释放产出时,项目方曾建议投资者不要一次性出售,“等待合理的时间出售,不但能够回收成本,还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一次性释放红利无法令维权者平息下来。网上一度传出“下线维权者砍了上线”的血腥图片,不过,经查证,该图片是微博用户“沿河新闻”发布的一则有关夫妻离婚纠纷博文的配图。
 
尽管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砍人”事件,但亏损了30多万元的魏一鸣称,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都是事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去买一件商品,没用多久,卖方就说这个东西用不了了,我肯定要维权。我现在背着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贝尔链用户中有很多人并非币圈用户。魏一鸣告诉蜂巢财经,“我不懂区块链,之前也没参与过币圈投资,只知道可以赚钱。”6月份开始投资贝尔链的他,本来3个月就能回本,如今他不得不加入维权行列。
 
他反思道,“我们是一群贪婪的受害者,现在有非常多的玩家准备维权,我觉得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他希望维权行为能警醒其他人,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主网正式上线后BRC不涨反跌


如果查看BRC代币从上线交易所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BRC的走势都足够稳定,一度挤进数字货市值排行榜前十,超过了波场、HT等明星币种。

去年4月,贝尔链基金会成立。1个月后,白皮书1.0版本发布。2018年10月19日,生态通证BRC全球首发,随后登陆ZB交易所。与此同时,贝尔链首款游戏《超级富豪》上线。
 
在BRC进入市场的11个月时间里,它有9个月都处于平稳运行或上涨的状态。倚靠《超级富豪》等游戏的火爆和强大的吸金能力,BRC的盘面一度漂亮极了。从起初的6元,一路涨到7月中旬的129.75元,BRC带给了早期投资者超过21倍的回报。
 
今年6月,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公测。8月15日,贝尔链主网正式上线。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上线,无疑是里程碑的一步,也是巨大的利好。但结合盘面来看,贝尔链主网上线似乎起到了反作用。这期间发生的变数值得注意。
 
从7月17日开始,BRC开始急剧下滑,直到跌至如今的8.72元。如此来看,这个时间点具有很强的“分界线”意义,从7月中旬到如今的1个半月时间,贝尔链发生了什么大事?

brc03.png

BRC价格在7月17日开始迅速跌落

 
如前述投资者所言,7月30日,贝尔链突然宣布暂停挖矿。理由是主网启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基于原以太坊网络ERC-20资产将1:1全网映射至贝尔链主网,所以暂不产出ERC-20代币。
 
8月初,BRC即下行至20元左右,相比半个月之前的高点,已缩水80%。
 
8月15日,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重启挖矿,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焦急的投资者对于贝尔链的信任一点点在时间中消磨,BRC价格也继续下滑。
 
作为一个标明投资分红回报周期、内存拉人返利的项目,停止“挖矿”即停止分红,市场对此极其敏感。当时,外界就有“贝尔链跑路”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贝尔链CEO Vincent发布名为《感谢有你的陪伴》的微博文章,文中梳理了贝尔链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并对投资者加以感谢。该文被很多投资者理解为“告别”文章,加之已经“停矿”一个月,玩家们早已人心惶惶。
 
8月31日,关停挖矿的公告一出,投资者们彻底不干了。华凯指斥贝尔链没有契约精神,“《超级富豪》于2018年10月上线,当时官方声明投资有效期为一年,可以获得3.6倍左右的收益。那么即便第一批投资的玩家,矿机也要今年10月份才到期。但我们7月份就没矿了。”
 
华凯说,为了提升赚取BRC的能力,玩家往往需要使用ETH或BRC来兑换游戏中的金币,再用金币来购买各种店铺,招聘、培训、升级员工,升级建筑,很多人直接砸钱将商铺升到了满级。“培养一个满级商铺,约需花费12~14万元。但花了大笔的钱把商铺升满后,产矿却停止了。”
 
他认为,项目方不讲信用的行为很难再让用户信任,BRC闪崩、用户维权也就在所难免。

 
项目欲消“模式”原罪 用户存疑


从《超级富豪》诞生之初,这个游戏就充满了浓厚的盘圈色彩。夸张的宣传海报,号称能让投资者“赚大钱”的宣传文案,还有典型的投资回本制度,贝尔链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模式”项目。
 
但这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超级富豪》一天注册量突破10万,开放充值6个小时内游戏充值7000多枚以太坊。
 
今年4月,DOGi Games Club曾从公开渠道收集、分析BRC的筹码数据后发文指出,贝尔链的《超级富豪》、《超级战士》、《环球城》三款游戏,分别承担着吸金、消筹、锁筹功能,项目通过高控盘的方式拉升币价,吸引更多人参与。而3月上线、承担“锁筹”功能的《环球城》将在90-120天的锁定期到期后出现抛盘压力。
 
如果计算下时间,贝尔链如今关停游戏及产出的节点刚好与当时预测的时间相符。
 
早期投资者也的确在游戏中赚到了钱,有维权投资者承认了这一点,“但后来我把复利又投进去了。”
 
经历了前9个月的暴涨,财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入场。7月份BRC涨至129元时,用户们曾喊出“BRC200元”的口号。
 
在贝尔链这个生态中,“矿机”就是印钞机,加之游戏中“金本位”的筹码释放规则(BRC涨,释放的币少;BRC跌,释放的币多)让投资者们相信,哪怕币价下跌,持续挖矿,也能回本。
 
如今,贝尔链关上了这道门。Ray给出的理由:贝尔链要“去模式化”。
 
他称,贝尔链主网上线后,要完成公链的去中心化要求。后面产生的更多游戏如果还靠之前带“模式”的玩法去呈现,会与公链生态相冲突、矛盾,两者没有办法共存。
 
“在主网逐渐成型的阶段,研讨过很长时间,我们和主流交易所、市面上相对成功的项目接触后,最终做出‘去模式化’的决定。”
 
对于贝尔链当初选择的“模式”之路,Ray解释,2018年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项目为了生存、发展,迫不得已会有一些模式性的东西存在,“但如果想要我们想把它往越来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做成游戏公链的领头羊,肯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对于贝尔链如何以“去模式化”挽回用户信任?
 
Ray的说法是,团队所有的精力都会投放到主网映射上,项目平稳运行会自然平息外界质疑。
 
华凯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个资金盘项目,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做资金盘了。关键是,你投入的本金也不还给你,利息也没了,你会信吗?”

起底资金盘GGT:一场早有预谋的跑路

项目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8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年6月,一个名为GGT的资金盘项目,在币圈悄然兴起。

但短短一个月后,GGT便宣告崩盘。项目方集体失联,强行兑换用户资产,二级市场币价暴跌96.1%……投资者因此彻底崩溃。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GGT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今年,项目方才为GGT引入了资金盘模式。但是,项目方甚至不经手模式设计,这些都是外包团队干的。后者现在称,自己同样是受害者……这种事情在币圈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


01 跑路


7月29日清晨,数字货币投资者张克,被一阵急促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无数的微信社群与私聊窗口,都在告诉他同一件事——GGT项目“跑路”了。

这一天的早上4点,数字货币GGT的理财钱包应用“G-Wallet”,在未经投资者确认的情况下,强制将后者存入的USDT资产兑换为GGT,且兑换价格为每枚0.04USDT,是当时二级市场价格的30倍左右。

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上的USDT资产,已变得一文不值。

早在这场噩梦降临前,GGT在二级市场的币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强制兑换”事件发生后,GGT更是在二级市场出现了0.0005USDT的历史最低价,较6月下旬G-Wallet的开盘价格(0.016USDT),暴跌96.8%。





7月29日早间,GGT跌至历史最低点0.0005USDT


那天早上,张克亲眼目睹了自己加入的一个个GGT投资者社群,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更名为“GGT维权群”。谩骂之声持续不断。

作为大户投资者,张克曾与GGT项目的人有过数面之缘。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项目方成员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拉黑。

也有投资者前往GGT的办公地点——深圳京基滨河时代4005,试图寻找项目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家与GGT无关的企业。大厦物业告诉他们,上一家公司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搬出大厦。

当时距离GGT的开盘,仅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GGT项目方在G-Wallet项目开盘时,就选择了退租。

投资者们,似乎遭遇了一场早有预谋的人间蒸发。

让这些投资者们陷入深渊的GGT,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

GGT,是区块链项目Goldlinks发行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显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体系。

为此,Goldlinks官方发行了两个数字货币。其一为GGC,项目方宣称,该币种拥有100%实物黄金储备,是价格锚定实物黄金的稳定币;另一币种即为GGT,官方称,其价格受“Goldlinks生态”影响,具备“升值潜力”。

在币圈,Goldlinks前景不明,技术实力有限,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但就在今年6月,这一项目如同死灰复燃一般,突然上线了理财钱包产品G-Wallet,再度获得关注。

官方资料显示,在G-Wallet平台,投资者可以存入USDT,并获得存币带来的利息。利息以GGT的形式发放。

根据投资者的定存时间,G-Wallet提供不同的利率。如果定存180天,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一级的日利率——1.2%,其年化收益率高达438%。






相比挖矿、共振乃至“走路赚钱”等盘圈新模式,GGT的模式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它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02 死灰复燃 


在项目方的运作下,今年6月下旬,被投资者称作“内盘”(一级市场)的G-Wallet上线。6月底,ZB交易所旗下创新区ZBG上线了GGT,并成为了GGT最主要的二级市场渠道。

作为GGT理财项目的第一批投资者,张克亲眼目睹了GGT的兴衰。

与传统区块链项目不同,GGT在宣发上几乎完全放弃了Meetup、路演、媒体曝光等传统模式,而是完全潜入地下,在社群用户之间传播。

“项目方与许多币圈投资者社群合作,在社区内发糖果,吸引投资者。”张克称。

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GGT糖果的领取链接。通过它们,投资者曾经可以免费领取888个糖果。6月空投,这些糖果约合人民币80元。

除此之外,投资者邀请其他用户领取糖果,曾经可获得188个糖果的额外奖励。

作为一个资金盘项目,G-Wallet也没有放弃拉人头模式。

官方资料显示,投资者在推荐8个有效用户后,可获得高达15代的返佣奖励。其中,一级下线可返利25%。即便是15代用户,也可返利5%。

事实上,GGT早在2018年年初即已上线。在最开始,GGT并没有引入资金盘模式,而是选择在日韩等海外地区进行推广。

直到今年6月,传销、资金盘模式横扫币圈,GGT才再杀回国内,死灰复燃。

在GGT的官方Medium账户“GoldlinksGlobal”上,近半文章均由日语发表。“项目方很早就布局了GGT这一项目。2017年‘9·4’之后,国内ICO不能做了,他们才出走日韩市场。”张克透露。

Goldlinks白皮书显示,该项目CEO欧阳赟,曾任贵州大数据企业“云上贵州”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云上贵州是苹果iCloud的官方合作伙伴,大股东则是贵州国资委,属于业界领先企业。





Goldlinks CEO欧阳赟出席某商业活动


“我们选择GGT,也是看中了欧阳赟的个人实力。”张克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管理过大公司的人,应该不会赤裸裸地割韭菜。”

然而,GGT的市场表现却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币夫交易所数据显示,GGT自2018年年末在该交易所上线后,价格便一路走低。

“我们当初投资GGT,也是因为它曾经到过1.7美元的高价。6月份时,它的价格正值历史低位。”张克表示,“但没想到,走了‘模式’路线后,GGT还会一直跌。”

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GGT推出理财模式后,二级市场币价仍然持续下跌,但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张克猜测,这也许是项目方为了降低GGT的投资门槛,故意砸盘所致。“有小道消息称,项目方为了弥补日韩早期投资者的损失,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币。”
 

03 “模式外包” 


在2019年的“模式币”大潮中,GGT成为了“旧项目嫁接新模式”并死灰复燃的典型案例。然而,GGT背后模式设计的真相,却让许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杀回国内后,GGT项目方找了三个‘盘圈大佬’,设计了一套资金盘模式。”张克透露,“但这三个人只是‘外包商’,只负责模式设计。后续的运营、操盘,还是项目方自己负责。”

在这三位“盘圈大佬”的策划下,G-Wallet就此诞生。

“连模式都能外包,这在币圈还是第一次见。”一位GGT投资者指出。

这位投资者向一本区块链出示了一份项目方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涉及GGT内盘(G-Wallet)的定存、锁仓策略等。

此外,文件指出,项目方应在8月25日前采取“市值管理”手段,确保币价不低于0.016USDT。文件下方,则出现了一个名为“Mark Y”的签名。

“Mark Y即项目方COO杨永涛。”张克表示。一本区块链联系到的GGT投资者均指出,G-Wallet即由GGT项目方官方运作。

据多位投资者回忆,与其他资金盘项目不同,GGT项目方十分低调,鲜少有现身社群喊单或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而在G-Wallet崩盘后,项目方也选择直接解散官方社群,并拉黑所有投资者,人间蒸发。

失去了所有可以接触到项目方的渠道,GGT的投资者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为GGT策划模式的三位“盘圈大佬”。

然而,这三位“盘圈大佬”也自称受害者,并表示同样被项目方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三位“盘圈大佬”之一、自称“许总”的投资者对一本区块链表示,自己也投资了GGT,”损失了近百万”。

在“许总”看来,项目方最大的问题是:不遵守不破发的承诺,强行兑换用户资产,并单方面失联“跑路”。

面对失联的项目方,“许总”与张克等投资人一起,选择报案处理。

在许多投资者社群,张克出面号召GGT投资者一起前往经侦报案。“Plustoken操盘手跑到国外都被抓回来了,GGT还想跑到哪?”有投资者在群内附和道。

但令张克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投资者依然心存侥幸,甚至公开号召其他人不要报案。他们担心,一旦警方介入处理,项目方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将彻底激化,可能让他们拿不回投资款。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项目方雇的‘托’。”张克愤慨地说道。

“从GGT的表现来看,项目方可能根本没想过操盘、运营项目,只想割一波就走。”深谙盘圈逻辑的投资者谭磊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盘圈一直有‘369’的说法。”谭磊说,“所谓‘369’,即小盘坚持3个月,中盘6个月,大盘9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没野心、没良心的盘,随时都可能跑路。”

从开盘到崩盘,GGT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平台规定,GGT的锁仓期为两个月。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投资者从GGT中赚到了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损失了90%以上的资产。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币价回暖,资金盘、传销币再次杀入币圈。

盘圈势力,正在币圈风生水起。

但只要是资金盘,就总会有跑路的一天。资金盘大举杀入币圈的高潮已至,而它们的崩盘跑路,才刚刚出现。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 | 棘轮 查看全部
201908071510198461.jpg

今年6月,一个名为GGT的资金盘项目,在币圈悄然兴起。

但短短一个月后,GGT便宣告崩盘。项目方集体失联,强行兑换用户资产,二级市场币价暴跌96.1%……投资者因此彻底崩溃。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GGT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今年,项目方才为GGT引入了资金盘模式。但是,项目方甚至不经手模式设计,这些都是外包团队干的。后者现在称,自己同样是受害者……这种事情在币圈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


01 跑路


7月29日清晨,数字货币投资者张克,被一阵急促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无数的微信社群与私聊窗口,都在告诉他同一件事——GGT项目“跑路”了。

这一天的早上4点,数字货币GGT的理财钱包应用“G-Wallet”,在未经投资者确认的情况下,强制将后者存入的USDT资产兑换为GGT,且兑换价格为每枚0.04USDT,是当时二级市场价格的30倍左右。

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上的USDT资产,已变得一文不值。

早在这场噩梦降临前,GGT在二级市场的币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强制兑换”事件发生后,GGT更是在二级市场出现了0.0005USDT的历史最低价,较6月下旬G-Wallet的开盘价格(0.016USDT),暴跌96.8%。

201908071510144773.jpg

7月29日早间,GGT跌至历史最低点0.0005USDT


那天早上,张克亲眼目睹了自己加入的一个个GGT投资者社群,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更名为“GGT维权群”。谩骂之声持续不断。

作为大户投资者,张克曾与GGT项目的人有过数面之缘。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项目方成员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拉黑。

也有投资者前往GGT的办公地点——深圳京基滨河时代4005,试图寻找项目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家与GGT无关的企业。大厦物业告诉他们,上一家公司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搬出大厦。

当时距离GGT的开盘,仅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GGT项目方在G-Wallet项目开盘时,就选择了退租。

投资者们,似乎遭遇了一场早有预谋的人间蒸发。

让这些投资者们陷入深渊的GGT,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

GGT,是区块链项目Goldlinks发行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显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体系。

为此,Goldlinks官方发行了两个数字货币。其一为GGC,项目方宣称,该币种拥有100%实物黄金储备,是价格锚定实物黄金的稳定币;另一币种即为GGT,官方称,其价格受“Goldlinks生态”影响,具备“升值潜力”。

在币圈,Goldlinks前景不明,技术实力有限,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但就在今年6月,这一项目如同死灰复燃一般,突然上线了理财钱包产品G-Wallet,再度获得关注。

官方资料显示,在G-Wallet平台,投资者可以存入USDT,并获得存币带来的利息。利息以GGT的形式发放。

根据投资者的定存时间,G-Wallet提供不同的利率。如果定存180天,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一级的日利率——1.2%,其年化收益率高达438%。

201908071510162134.jpg


相比挖矿、共振乃至“走路赚钱”等盘圈新模式,GGT的模式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它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02 死灰复燃 


在项目方的运作下,今年6月下旬,被投资者称作“内盘”(一级市场)的G-Wallet上线。6月底,ZB交易所旗下创新区ZBG上线了GGT,并成为了GGT最主要的二级市场渠道。

作为GGT理财项目的第一批投资者,张克亲眼目睹了GGT的兴衰。

与传统区块链项目不同,GGT在宣发上几乎完全放弃了Meetup、路演、媒体曝光等传统模式,而是完全潜入地下,在社群用户之间传播。

“项目方与许多币圈投资者社群合作,在社区内发糖果,吸引投资者。”张克称。

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GGT糖果的领取链接。通过它们,投资者曾经可以免费领取888个糖果。6月空投,这些糖果约合人民币80元。

除此之外,投资者邀请其他用户领取糖果,曾经可获得188个糖果的额外奖励。

作为一个资金盘项目,G-Wallet也没有放弃拉人头模式。

官方资料显示,投资者在推荐8个有效用户后,可获得高达15代的返佣奖励。其中,一级下线可返利25%。即便是15代用户,也可返利5%。

事实上,GGT早在2018年年初即已上线。在最开始,GGT并没有引入资金盘模式,而是选择在日韩等海外地区进行推广。

直到今年6月,传销、资金盘模式横扫币圈,GGT才再杀回国内,死灰复燃。

在GGT的官方Medium账户“GoldlinksGlobal”上,近半文章均由日语发表。“项目方很早就布局了GGT这一项目。2017年‘9·4’之后,国内ICO不能做了,他们才出走日韩市场。”张克透露。

Goldlinks白皮书显示,该项目CEO欧阳赟,曾任贵州大数据企业“云上贵州”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云上贵州是苹果iCloud的官方合作伙伴,大股东则是贵州国资委,属于业界领先企业。

201908071510172676.jpg

Goldlinks CEO欧阳赟出席某商业活动


“我们选择GGT,也是看中了欧阳赟的个人实力。”张克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管理过大公司的人,应该不会赤裸裸地割韭菜。”

然而,GGT的市场表现却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币夫交易所数据显示,GGT自2018年年末在该交易所上线后,价格便一路走低。

“我们当初投资GGT,也是因为它曾经到过1.7美元的高价。6月份时,它的价格正值历史低位。”张克表示,“但没想到,走了‘模式’路线后,GGT还会一直跌。”

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GGT推出理财模式后,二级市场币价仍然持续下跌,但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张克猜测,这也许是项目方为了降低GGT的投资门槛,故意砸盘所致。“有小道消息称,项目方为了弥补日韩早期投资者的损失,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币。”
 

03 “模式外包” 


在2019年的“模式币”大潮中,GGT成为了“旧项目嫁接新模式”并死灰复燃的典型案例。然而,GGT背后模式设计的真相,却让许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杀回国内后,GGT项目方找了三个‘盘圈大佬’,设计了一套资金盘模式。”张克透露,“但这三个人只是‘外包商’,只负责模式设计。后续的运营、操盘,还是项目方自己负责。”

在这三位“盘圈大佬”的策划下,G-Wallet就此诞生。

“连模式都能外包,这在币圈还是第一次见。”一位GGT投资者指出。

这位投资者向一本区块链出示了一份项目方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涉及GGT内盘(G-Wallet)的定存、锁仓策略等。

此外,文件指出,项目方应在8月25日前采取“市值管理”手段,确保币价不低于0.016USDT。文件下方,则出现了一个名为“Mark Y”的签名。

“Mark Y即项目方COO杨永涛。”张克表示。一本区块链联系到的GGT投资者均指出,G-Wallet即由GGT项目方官方运作。

据多位投资者回忆,与其他资金盘项目不同,GGT项目方十分低调,鲜少有现身社群喊单或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而在G-Wallet崩盘后,项目方也选择直接解散官方社群,并拉黑所有投资者,人间蒸发。

失去了所有可以接触到项目方的渠道,GGT的投资者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为GGT策划模式的三位“盘圈大佬”。

然而,这三位“盘圈大佬”也自称受害者,并表示同样被项目方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三位“盘圈大佬”之一、自称“许总”的投资者对一本区块链表示,自己也投资了GGT,”损失了近百万”。

在“许总”看来,项目方最大的问题是:不遵守不破发的承诺,强行兑换用户资产,并单方面失联“跑路”。

面对失联的项目方,“许总”与张克等投资人一起,选择报案处理。

在许多投资者社群,张克出面号召GGT投资者一起前往经侦报案。“Plustoken操盘手跑到国外都被抓回来了,GGT还想跑到哪?”有投资者在群内附和道。

但令张克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投资者依然心存侥幸,甚至公开号召其他人不要报案。他们担心,一旦警方介入处理,项目方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将彻底激化,可能让他们拿不回投资款。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项目方雇的‘托’。”张克愤慨地说道。

“从GGT的表现来看,项目方可能根本没想过操盘、运营项目,只想割一波就走。”深谙盘圈逻辑的投资者谭磊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盘圈一直有‘369’的说法。”谭磊说,“所谓‘369’,即小盘坚持3个月,中盘6个月,大盘9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没野心、没良心的盘,随时都可能跑路。”

从开盘到崩盘,GGT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平台规定,GGT的锁仓期为两个月。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投资者从GGT中赚到了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损失了90%以上的资产。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币价回暖,资金盘、传销币再次杀入币圈。

盘圈势力,正在币圈风生水起。

但只要是资金盘,就总会有跑路的一天。资金盘大举杀入币圈的高潮已至,而它们的崩盘跑路,才刚刚出现。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 | 棘轮

贝尔链“崩盘”危局

项目fengchao 发表了文章 • 2019-09-02 10:22 • 来自相关话题

 



《超级富豪》游戏界面


贝尔链游戏“停产”引燃维权之火。

贝尔链在币价暴涨中“一战成名”,但也一直久陷“模式币”质疑中,不看好的人始终将它划在“总有一天会崩盘”的行列中。

8月31日,贝尔链游戏挖矿停产被外界视作该项目“崩盘”,也彻底点燃了投入者的不满情绪。一份流传在维权群中的统计显示,投资者亏损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网上随之也传出“贝尔链跑路”的消息。

昨日,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否认了跑路之说,对于维权者的亏损信息,他表示“并不符合团队核实的情况。”他认为,投资者的反应是游戏生态一次性释放红利、进而引发市场抛盘带来的信心不足所致,“但这是贝尔链‘去模式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靠“模式”博得市场关注的贝尔链如今想要“去模式化”?从当前的市场反馈看,这样的决策并未能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信任。

 
“矿机”停产引爆投资者怒火


投资者判定贝尔链“崩盘跑路”的主要依据指向“矿机”停产。
 
对用户来说,最主要的“矿机”是这个“游戏公链”项目生态里的游戏产品。以贝尔链主推的《超级富豪》游戏为例,玩家需要先投入ETH买游戏里的商铺,商铺产贝尔链发行的BRC代币,即挖矿;BRC可以提至交易所变现,游戏曾承诺过回本周期,类似玩法的游戏还有《环球城》。
 
如今,“矿机”停了。
 
8月31日,贝尔链发布公告,将关停生态中所有游戏的BRC产出,玩家将以一次性产出的方式得到收益。从官网看,此次“一次性产出”的BRC为1.522亿枚。
 
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华凯(化名)告诉蜂巢财经,官方返的币只是“矿机”建设成本的十分之一,对玩家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产币”渠道关闭外,让投资者备受打击的还有二级市场不断下行的币价。非小号数据显示,BRC在7月9日走至历史最高点129.75元;2个月不到,9月1日,BRC已跌至8.72元,跌幅高达93.27%。
 
华凯透露,他投入总金额在22万元,现在手里的币只能卖出去1万元左右,整体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份流传出的维权群截图显示,多名疑似贝尔链的投资者提交了相关投资信息。从截图看,他们的亏损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
 
杜成(化名)是大额亏损者之一,他提供了在贝尔链游戏里充提记录“总共投了320万元,亏损了290万。”他从7月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矿机实际从7月30日就不再产出BRC,官方的解释是贝尔链主网即将上线,ERC20的BRC需映射到主网上,故暂停产出。”
 
原本,他对恢复BRC挖矿还抱有期望,但后续的公告直接让幻想破灭,“跑路传闻”更是加剧了他的恐慌。
 
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向蜂巢财经否认了“跑路”一说。他称,最直接证据是BRC排名靠前的持币地址没有变动,“大家普遍认为前面的持币地址是项目方的,可以去看,前十大排名地址都没有动过,项目还将1亿多的BRC一次性释放分红,如果要跑路,何必多此一举。”





前十名地址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

 
蜂巢财经在以太坊浏览器上查询发现,目前,BRC共有91,435个持币地址,其中,前十名持币量占总流通量的64.31%。非小号数据显示,前十大持币地址中,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4个地址有增加持仓的记录。
 
Ray称,在一次性释放产出时,项目方曾建议投资者不要一次性出售,“等待合理的时间出售,不但能够回收成本,还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一次性释放红利无法令维权者平息下来。网上一度传出“下线维权者砍了上线”的血腥图片,不过,经查证,该图片是微博用户“沿河新闻”发布的一则有关夫妻离婚纠纷博文的配图。
 
尽管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砍人”事件,但亏损了30多万元的魏一鸣称,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都是事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去买一件商品,没用多久,卖方就说这个东西用不了了,我肯定要维权。我现在背着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贝尔链用户中有很多人并非币圈用户。魏一鸣告诉蜂巢财经,“我不懂区块链,之前也没参与过币圈投资,只知道可以赚钱。”6月份开始投资贝尔链的他,本来3个月就能回本,如今他不得不加入维权行列。
 
他反思道,“我们是一群贪婪的受害者,现在有非常多的玩家准备维权,我觉得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他希望维权行为能警醒其他人,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主网正式上线后BRC不涨反跌


如果查看BRC代币从上线交易所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BRC的走势都足够稳定,一度挤进数字货市值排行榜前十,超过了波场、HT等明星币种。

去年4月,贝尔链基金会成立。1个月后,白皮书1.0版本发布。2018年10月19日,生态通证BRC全球首发,随后登陆ZB交易所。与此同时,贝尔链首款游戏《超级富豪》上线。
 
在BRC进入市场的11个月时间里,它有9个月都处于平稳运行或上涨的状态。倚靠《超级富豪》等游戏的火爆和强大的吸金能力,BRC的盘面一度漂亮极了。从起初的6元,一路涨到7月中旬的129.75元,BRC带给了早期投资者超过21倍的回报。
 
今年6月,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公测。8月15日,贝尔链主网正式上线。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上线,无疑是里程碑的一步,也是巨大的利好。但结合盘面来看,贝尔链主网上线似乎起到了反作用。这期间发生的变数值得注意。
 
从7月17日开始,BRC开始急剧下滑,直到跌至如今的8.72元。如此来看,这个时间点具有很强的“分界线”意义,从7月中旬到如今的1个半月时间,贝尔链发生了什么大事?





BRC价格在7月17日开始迅速跌落

 
如前述投资者所言,7月30日,贝尔链突然宣布暂停挖矿。理由是主网启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基于原以太坊网络ERC-20资产将1:1全网映射至贝尔链主网,所以暂不产出ERC-20代币。
 
8月初,BRC即下行至20元左右,相比半个月之前的高点,已缩水80%。
 
8月15日,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重启挖矿,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焦急的投资者对于贝尔链的信任一点点在时间中消磨,BRC价格也继续下滑。
 
作为一个标明投资分红回报周期、内存拉人返利的项目,停止“挖矿”即停止分红,市场对此极其敏感。当时,外界就有“贝尔链跑路”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贝尔链CEO Vincent发布名为《感谢有你的陪伴》的微博文章,文中梳理了贝尔链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并对投资者加以感谢。该文被很多投资者理解为“告别”文章,加之已经“停矿”一个月,玩家们早已人心惶惶。
 
8月31日,关停挖矿的公告一出,投资者们彻底不干了。华凯指斥贝尔链没有契约精神,“《超级富豪》于2018年10月上线,当时官方声明投资有效期为一年,可以获得3.6倍左右的收益。那么即便第一批投资的玩家,矿机也要今年10月份才到期。但我们7月份就没矿了。”
 
华凯说,为了提升赚取BRC的能力,玩家往往需要使用ETH或BRC来兑换游戏中的金币,再用金币来购买各种店铺,招聘、培训、升级员工,升级建筑,很多人直接砸钱将商铺升到了满级。“培养一个满级商铺,约需花费12~14万元。但花了大笔的钱把商铺升满后,产矿却停止了。”
 
他认为,项目方不讲信用的行为很难再让用户信任,BRC闪崩、用户维权也就在所难免。

 
项目欲消“模式”原罪 用户存疑


从《超级富豪》诞生之初,这个游戏就充满了浓厚的盘圈色彩。夸张的宣传海报,号称能让投资者“赚大钱”的宣传文案,还有典型的投资回本制度,贝尔链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模式”项目。
 
但这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超级富豪》一天注册量突破10万,开放充值6个小时内游戏充值7000多枚以太坊。
 
今年4月,DOGi Games Club曾从公开渠道收集、分析BRC的筹码数据后发文指出,贝尔链的《超级富豪》、《超级战士》、《环球城》三款游戏,分别承担着吸金、消筹、锁筹功能,项目通过高控盘的方式拉升币价,吸引更多人参与。而3月上线、承担“锁筹”功能的《环球城》将在90-120天的锁定期到期后出现抛盘压力。
 
如果计算下时间,贝尔链如今关停游戏及产出的节点刚好与当时预测的时间相符。
 
早期投资者也的确在游戏中赚到了钱,有维权投资者承认了这一点,“但后来我把复利又投进去了。”
 
经历了前9个月的暴涨,财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入场。7月份BRC涨至129元时,用户们曾喊出“BRC200元”的口号。
 
在贝尔链这个生态中,“矿机”就是印钞机,加之游戏中“金本位”的筹码释放规则(BRC涨,释放的币少;BRC跌,释放的币多)让投资者们相信,哪怕币价下跌,持续挖矿,也能回本。
 
如今,贝尔链关上了这道门。Ray给出的理由:贝尔链要“去模式化”。
 
他称,贝尔链主网上线后,要完成公链的去中心化要求。后面产生的更多游戏如果还靠之前带“模式”的玩法去呈现,会与公链生态相冲突、矛盾,两者没有办法共存。
 
“在主网逐渐成型的阶段,研讨过很长时间,我们和主流交易所、市面上相对成功的项目接触后,最终做出‘去模式化’的决定。”
 
对于贝尔链当初选择的“模式”之路,Ray解释,2018年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项目为了生存、发展,迫不得已会有一些模式性的东西存在,“但如果想要我们想把它往越来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做成游戏公链的领头羊,肯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对于贝尔链如何以“去模式化”挽回用户信任?
 
Ray的说法是,团队所有的精力都会投放到主网映射上,项目平稳运行会自然平息外界质疑。
 
华凯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个资金盘项目,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做资金盘了。关键是,你投入的本金也不还给你,利息也没了,你会信吗?” 查看全部
 
brc01.jpg

《超级富豪》游戏界面


贝尔链游戏“停产”引燃维权之火。

贝尔链在币价暴涨中“一战成名”,但也一直久陷“模式币”质疑中,不看好的人始终将它划在“总有一天会崩盘”的行列中。

8月31日,贝尔链游戏挖矿停产被外界视作该项目“崩盘”,也彻底点燃了投入者的不满情绪。一份流传在维权群中的统计显示,投资者亏损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网上随之也传出“贝尔链跑路”的消息。

昨日,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否认了跑路之说,对于维权者的亏损信息,他表示“并不符合团队核实的情况。”他认为,投资者的反应是游戏生态一次性释放红利、进而引发市场抛盘带来的信心不足所致,“但这是贝尔链‘去模式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靠“模式”博得市场关注的贝尔链如今想要“去模式化”?从当前的市场反馈看,这样的决策并未能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信任。

 
“矿机”停产引爆投资者怒火


投资者判定贝尔链“崩盘跑路”的主要依据指向“矿机”停产。
 
对用户来说,最主要的“矿机”是这个“游戏公链”项目生态里的游戏产品。以贝尔链主推的《超级富豪》游戏为例,玩家需要先投入ETH买游戏里的商铺,商铺产贝尔链发行的BRC代币,即挖矿;BRC可以提至交易所变现,游戏曾承诺过回本周期,类似玩法的游戏还有《环球城》。
 
如今,“矿机”停了。
 
8月31日,贝尔链发布公告,将关停生态中所有游戏的BRC产出,玩家将以一次性产出的方式得到收益。从官网看,此次“一次性产出”的BRC为1.522亿枚。
 
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华凯(化名)告诉蜂巢财经,官方返的币只是“矿机”建设成本的十分之一,对玩家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产币”渠道关闭外,让投资者备受打击的还有二级市场不断下行的币价。非小号数据显示,BRC在7月9日走至历史最高点129.75元;2个月不到,9月1日,BRC已跌至8.72元,跌幅高达93.27%。
 
华凯透露,他投入总金额在22万元,现在手里的币只能卖出去1万元左右,整体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份流传出的维权群截图显示,多名疑似贝尔链的投资者提交了相关投资信息。从截图看,他们的亏损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
 
杜成(化名)是大额亏损者之一,他提供了在贝尔链游戏里充提记录“总共投了320万元,亏损了290万。”他从7月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矿机实际从7月30日就不再产出BRC,官方的解释是贝尔链主网即将上线,ERC20的BRC需映射到主网上,故暂停产出。”
 
原本,他对恢复BRC挖矿还抱有期望,但后续的公告直接让幻想破灭,“跑路传闻”更是加剧了他的恐慌。
 
该项目的创始人、首席框架师Ray向蜂巢财经否认了“跑路”一说。他称,最直接证据是BRC排名靠前的持币地址没有变动,“大家普遍认为前面的持币地址是项目方的,可以去看,前十大排名地址都没有动过,项目还将1亿多的BRC一次性释放分红,如果要跑路,何必多此一举。”

brc02.png

前十名地址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

 
蜂巢财经在以太坊浏览器上查询发现,目前,BRC共有91,435个持币地址,其中,前十名持币量占总流通量的64.31%。非小号数据显示,前十大持币地址中,7日内没有减仓动作,4个地址有增加持仓的记录。
 
Ray称,在一次性释放产出时,项目方曾建议投资者不要一次性出售,“等待合理的时间出售,不但能够回收成本,还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一次性释放红利无法令维权者平息下来。网上一度传出“下线维权者砍了上线”的血腥图片,不过,经查证,该图片是微博用户“沿河新闻”发布的一则有关夫妻离婚纠纷博文的配图。
 
尽管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砍人”事件,但亏损了30多万元的魏一鸣称,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都是事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去买一件商品,没用多久,卖方就说这个东西用不了了,我肯定要维权。我现在背着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贝尔链用户中有很多人并非币圈用户。魏一鸣告诉蜂巢财经,“我不懂区块链,之前也没参与过币圈投资,只知道可以赚钱。”6月份开始投资贝尔链的他,本来3个月就能回本,如今他不得不加入维权行列。
 
他反思道,“我们是一群贪婪的受害者,现在有非常多的玩家准备维权,我觉得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他希望维权行为能警醒其他人,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主网正式上线后BRC不涨反跌


如果查看BRC代币从上线交易所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BRC的走势都足够稳定,一度挤进数字货市值排行榜前十,超过了波场、HT等明星币种。

去年4月,贝尔链基金会成立。1个月后,白皮书1.0版本发布。2018年10月19日,生态通证BRC全球首发,随后登陆ZB交易所。与此同时,贝尔链首款游戏《超级富豪》上线。
 
在BRC进入市场的11个月时间里,它有9个月都处于平稳运行或上涨的状态。倚靠《超级富豪》等游戏的火爆和强大的吸金能力,BRC的盘面一度漂亮极了。从起初的6元,一路涨到7月中旬的129.75元,BRC带给了早期投资者超过21倍的回报。
 
今年6月,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公测。8月15日,贝尔链主网正式上线。对于一个公链项目而言,主网上线,无疑是里程碑的一步,也是巨大的利好。但结合盘面来看,贝尔链主网上线似乎起到了反作用。这期间发生的变数值得注意。
 
从7月17日开始,BRC开始急剧下滑,直到跌至如今的8.72元。如此来看,这个时间点具有很强的“分界线”意义,从7月中旬到如今的1个半月时间,贝尔链发生了什么大事?

brc03.png

BRC价格在7月17日开始迅速跌落

 
如前述投资者所言,7月30日,贝尔链突然宣布暂停挖矿。理由是主网启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基于原以太坊网络ERC-20资产将1:1全网映射至贝尔链主网,所以暂不产出ERC-20代币。
 
8月初,BRC即下行至20元左右,相比半个月之前的高点,已缩水80%。
 
8月15日,贝尔链宣布主网正式上线,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重启挖矿,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焦急的投资者对于贝尔链的信任一点点在时间中消磨,BRC价格也继续下滑。
 
作为一个标明投资分红回报周期、内存拉人返利的项目,停止“挖矿”即停止分红,市场对此极其敏感。当时,外界就有“贝尔链跑路”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贝尔链CEO Vincent发布名为《感谢有你的陪伴》的微博文章,文中梳理了贝尔链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并对投资者加以感谢。该文被很多投资者理解为“告别”文章,加之已经“停矿”一个月,玩家们早已人心惶惶。
 
8月31日,关停挖矿的公告一出,投资者们彻底不干了。华凯指斥贝尔链没有契约精神,“《超级富豪》于2018年10月上线,当时官方声明投资有效期为一年,可以获得3.6倍左右的收益。那么即便第一批投资的玩家,矿机也要今年10月份才到期。但我们7月份就没矿了。”
 
华凯说,为了提升赚取BRC的能力,玩家往往需要使用ETH或BRC来兑换游戏中的金币,再用金币来购买各种店铺,招聘、培训、升级员工,升级建筑,很多人直接砸钱将商铺升到了满级。“培养一个满级商铺,约需花费12~14万元。但花了大笔的钱把商铺升满后,产矿却停止了。”
 
他认为,项目方不讲信用的行为很难再让用户信任,BRC闪崩、用户维权也就在所难免。

 
项目欲消“模式”原罪 用户存疑


从《超级富豪》诞生之初,这个游戏就充满了浓厚的盘圈色彩。夸张的宣传海报,号称能让投资者“赚大钱”的宣传文案,还有典型的投资回本制度,贝尔链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模式”项目。
 
但这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超级富豪》一天注册量突破10万,开放充值6个小时内游戏充值7000多枚以太坊。
 
今年4月,DOGi Games Club曾从公开渠道收集、分析BRC的筹码数据后发文指出,贝尔链的《超级富豪》、《超级战士》、《环球城》三款游戏,分别承担着吸金、消筹、锁筹功能,项目通过高控盘的方式拉升币价,吸引更多人参与。而3月上线、承担“锁筹”功能的《环球城》将在90-120天的锁定期到期后出现抛盘压力。
 
如果计算下时间,贝尔链如今关停游戏及产出的节点刚好与当时预测的时间相符。
 
早期投资者也的确在游戏中赚到了钱,有维权投资者承认了这一点,“但后来我把复利又投进去了。”
 
经历了前9个月的暴涨,财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入场。7月份BRC涨至129元时,用户们曾喊出“BRC200元”的口号。
 
在贝尔链这个生态中,“矿机”就是印钞机,加之游戏中“金本位”的筹码释放规则(BRC涨,释放的币少;BRC跌,释放的币多)让投资者们相信,哪怕币价下跌,持续挖矿,也能回本。
 
如今,贝尔链关上了这道门。Ray给出的理由:贝尔链要“去模式化”。
 
他称,贝尔链主网上线后,要完成公链的去中心化要求。后面产生的更多游戏如果还靠之前带“模式”的玩法去呈现,会与公链生态相冲突、矛盾,两者没有办法共存。
 
“在主网逐渐成型的阶段,研讨过很长时间,我们和主流交易所、市面上相对成功的项目接触后,最终做出‘去模式化’的决定。”
 
对于贝尔链当初选择的“模式”之路,Ray解释,2018年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项目为了生存、发展,迫不得已会有一些模式性的东西存在,“但如果想要我们想把它往越来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做成游戏公链的领头羊,肯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对于贝尔链如何以“去模式化”挽回用户信任?
 
Ray的说法是,团队所有的精力都会投放到主网映射上,项目平稳运行会自然平息外界质疑。
 
华凯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个资金盘项目,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做资金盘了。关键是,你投入的本金也不还给你,利息也没了,你会信吗?”

币安、火币,有护城河吗?

观点huox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13 11:25 • 来自相关话题

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如果问你,目前加密资产领域,市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交易”。这不接受任何反驳。既然交-易是最大的需求,是刚需,也是所有市场活力的起点和终点。

那么,“交易所”在这个领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但凡有点野心的,不参与下交-易所这档子事儿,就不好意思出来摆谱。

同样的,在2017年,2018年,都出现了一夜之间冒出无数家交易所的情况,千所大战,盛况空间。每隔一段时间,市场的从业者都会突然反省:原来交-易所还是最赚钱的行当,做交-易所也不是不能成,然后开“干”。

行情,尤其熊市的行情,是验金石,可以检测出人心人性,也能检测出团队的格局和战斗力。同样的,在牛市的时候,说的再好都没用,都赚钱都有钱的时候,谁都不屑于当个坏人;只有在熊市的时候,你看他骂不骂娘才能去评价一个人和团队的秉性。

之前,我约了几个行业里的好朋友头脑风暴,其中一位朋友的话,我记忆深刻,他认为做交易所,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位朋友现在沉迷于瑜伽,佛家,这计划可谓是顿悟之后的肺腑之言。那么,沿着这个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所这么重要:那交易所这个事,能不能建立护城河呢?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有的领域,你发现其实是很难建立护城河的,这跟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巨大的关系,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那这样的领域,做起来就会很累,很没安全感,即便你有幸把头部的竞争对手干掉了,你也会时刻提防着自己哪天突然被别的对手干掉。

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我把事物再聚焦一点,变成:币安、火币,有没有护城河?我申明一下:这两家企业,都是我个人很认可的企业,将其作为分析对象,纯粹是因为他们跻身一线,作为分析对象会更具象,更好理解。

分析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我采用了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的一个框架来展开。在这个框架里,晨星把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规模效应作为护城河的五个表现,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商业护城河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就将根据这五个表现,来系统的分析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是如何运行的。


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护城河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府授权、专利技术、品牌。这三个主要的点,在外在表现上虽然大不相同,但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上,都体现为:让自身在市场上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1、政府授权。简单来说,最普遍的体现就是“牌照”,或者特许经营。比如能源、银行、电信等行业很常见。那么,在加密资产交-易所这块,我们看到币安和火币都不约而同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从目前可查证的信息来看,币安获得了泽西、新加坡、乌干达 (美国)牌照;火币拿到了美(地区)、日、韩三国牌照。而后进者里,ZT在牌照布局上走的也很快,目前已经取得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以及马来西亚牌照。当然,ZG这块最重要的牌照,至今没有推出,也就没人拿到,但可以想见的是,这将是大玩家必将争取的最重要的一块牌照。

在加密资产交-易所领域,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炒的火热,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随着各国监管的加码,牌照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性优势。

2、品牌。上周末,有一位做交-易所的朋友找我聊天,咨询我在运营和市场方面的一些建议。实话说,我没有做过交-易所,在实际的运营方面可能给不了很落地可执行的建议。但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用户对于交-易所,最看重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体验流畅、24小时客服响应、安全。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我作为一个加密资产投资者的诉求。我的答案:赚钱效应。这个问题跟品牌怎么联系起来呢?品牌,是我们要给用户传达的一个灵魂,说人话,就是你得给自己贴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标签”。

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亮点。而这个标签肯定不是随便贴的,一定是和这个行业的本质密切相关,才能最终达成建立竞争优势的目的。比如,加密资产交-易所,你不能像奢侈品一样,给自己贴一个“纯手工打造”的高级标签,你也不能像潮牌一样给自己贴一个“时尚前卫”的标签。

加密资产交易所,对于注册用户来说,本质是交易获利,那么“赚钱效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诸如安全、体验等体感方面的东西。那怎么体现出“赚钱效应”呢?

我们来看看币安和火币的做法。首先,是自家的平台币,以今年为例,BNB从4.12美金,涨到了最高点的39.59美金,涨幅860%;HT则从1美金,涨到了5美金,涨幅400%。其次,是通过新增加密资产,创造出不间断的赚钱套利机会。最明显的方式就是不断推出IE0。

在币安打响IE0第一枪之后,一时间,不管大所小所,一窝蜂全部扎堆搞了IE0,短暂的盛况差点以为IC0又活了。然而,也正如之前的判断,IE0最后只会是头部交-易所玩家的游戏,正如现在一样,投资者在踩过几次坑之后,最后也只对大所的IEO还有参与的动力。

IE0本身背后体现的是交-易所对于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孵化能力、把控能力、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换句话说,最终IE0“这盘菜”端到用户面前的时候,好不好吃,就是能不能让更多的用户赚到钱,或者说看到可以赚到钱的机会。






所以,你看到很多小所的IE0,上来就是高点,然后一蹶不振,或者就是没流通盘,玩单机自己拉着玩,真实的二级市场用户根本没有赚钱的可能性。

对比起来,币安、火币的IE0从最开始的拼手速+运气,规则都变成了申购之后抽签决定;此外,上线之后,除了几倍的绝对打新涨幅之外,在回调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二次拉升的表现。

于此同时,在时不时的时候,还会出现类似股市里次新股板块的板块集体拉升行情。而这些,最终体现出来,给用户的潜台词就是:来我这里玩吧,我这里你有机会赚到钱。久而久之,“具有赚钱效应”这个品牌就深入人心了。

我们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赚钱效应”的重要性——抹茶我们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抹茶这个交易所像一个网红一样,不断刷新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从势头上来说,俨然已经跻身二线,冲击一线交-易所的架势。抹茶这半年的大跃升,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几个大步骤:抢跑优质币、上线模式币、拉升平台币。

抢跑优质币的鼻祖应该是币系,只是后面没坚持下去。在抢跑优质币这件事上,抹茶发扬光大了,从最开始TT、IRIS、NEW、FET,到后面的波卡期货。而且,最后人们发现,在上面不仅可以早早买到一些不错的币,甚至最后发现有些币的最高价就是在抢跑阶段抹茶上出现的。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上线模式币,最知名的,大概就是VDS了,而后上的FDS、HDS等已经算是锦上添花。模式币,赤裸裸的就透露出金钱的味道,而且,的确,早期从抹茶上参与模式币的人,也都赚到钱了。以致于后面给人一个潜在的印象:抹茶上的,是不是都带模式,能赚钱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拉升平台币MX。这个拉升并不是说是抹茶自己拉的,别误会。但是,抹茶从低点起来,涨了100倍+,这不管是哪股“神秘力量”所为,最终都给用户一个声音,买抹茶能赚钱,抹茶哪里买?当然只能去抹茶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这几个组合拳打完之后,“上抹茶”变成了项目方的一个利好了。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准一线,还是说成功突围正在进军一线的交-易所玩家,几乎不约而同将自己的品牌标签往“赚钱效应”上靠。

3、专利技术。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不能说没有技术,但是一定不是技术驱动的。所以,专利技术不是竞争的要点。


二、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就是我们更换一种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可能是时间、精力、劳动量的成本。比如说银行,是典型的具有转换成本护城河的行业。我们的工资卡如果绑定一种银行的话,基本上所有的业务,支付宝、微信、淘宝、券商的业务也都绑定在这一个银行卡上。即使其他的银行给出更优惠的条件,我们基本上也不会选择更换成另一家银行的服务,因为我们需要为此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高铁,当你采用一套高铁技术标准之后,你可能很多的保养维护配套设施、建造方案、电子和动力控制系统等都要配套。这个时候,你要换一套技术标准成本非常高。那交-易所存在这样的转换成本吗?答案是:几乎没有。我可以在币安开账户,也可以在火币开账户,我可以在任何一个交-易所开账户,并没有哪个交-易所能限制这一点。同样的,我的资产可以在这些平台之间转移。所以,寄希望于通过拉升用户的转换成本来建立护城河,在交-易所这个行当行不通。


三、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护城河就是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比如说,腾讯的社交产品微信,由于你的同事、亲人、朋友、合作伙伴等等都在用微信相互协作和沟通。这个即便再出现一个比微信更好用的产品,但你的这些社会关系不去用,你依然不会选择它。那么,我们问一句话,随着用户数的提升,交-易所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有得到提高吗?似乎有那么一点,但是不强。你不会因为你的同事、朋友都用币安,而离不开币安。但是,可能会因为他们都在用币安,在同等条件下,更信赖币安。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创造网络效应来建立护城河,也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四、成本优势

这种护城河常见于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行业,其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成本优势护城河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先进的流程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和规模效应。交-易所这个领域,主要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工成本、办公设备成本、服务器成本、宣发成本、风控成本等。而这些成本支出当中,很难有特殊方法可以建立起巨大的优势。并且,比起利润,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本身比较小,不具有大幅压缩的空间。


五、规模优势

放到交-易所这个行业,规模优势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提升了交易深度。这对于大户交-易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吸引优质项目,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当然,本质上来说,不断积累起更大的用户规模,是交-易所一切运营策略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手段。


总结:这样一分析之后,我们大概能看出一些门道了,即交易所,尤其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你会发现,其实就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就这两件事,你再一仔细想,其实贴合了金融的两个本质:特许经营和交易。并且,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之前,围绕打造“赚钱效应”展开运营策略,将是交易所们的唯一竞争点。稍有懈怠,就将掉队。这不是耸人听闻,前有张健的Fcoin旱地拔葱、后有抹茶的异军突起。这些都是深谙“赚钱效应”之道的玩家,虽然最后没有保持住优势,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作为依据来佐证。

保持“赚钱效应”可以是护城河吗?显然这不能说是护城河,而是保持优势的持续性动作。因此,客观而言,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的情况下,币安、火币等目前的一线交-易所,并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护城河,后进者依然有机会进来喝汤吃肉。

比如ZT这样的后进交-易所,本身已经上线一年多,注册用户突破150万。在系统安全、交易体验、以及24小时客服响应上已经打磨的比较完善了,后期全力发力打造平台“赚钱效应”,持续为用户推出优质项目,将更快得到发展。之前跟ZT的联合创始人沟通,也透露出了后续相关的计划,值得期待。

最后,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如果作为交-易所的新玩家,应该怎么突破?在心里默念一万遍“赚钱效应”,可能会有答案。我给一个答案:项目。一个项目救活一个所,十个项目带火一个所。所以,竞争到后面,对于优质项目的挖掘、孵化、把控,才是核心。这一点上,资源和创始人格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话夏看市 查看全部
1565664747497279.jpg


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如果问你,目前加密资产领域,市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交易”。这不接受任何反驳。既然交-易是最大的需求,是刚需,也是所有市场活力的起点和终点。

那么,“交易所”在这个领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但凡有点野心的,不参与下交-易所这档子事儿,就不好意思出来摆谱。

同样的,在2017年,2018年,都出现了一夜之间冒出无数家交易所的情况,千所大战,盛况空间。每隔一段时间,市场的从业者都会突然反省:原来交-易所还是最赚钱的行当,做交-易所也不是不能成,然后开“干”。

行情,尤其熊市的行情,是验金石,可以检测出人心人性,也能检测出团队的格局和战斗力。同样的,在牛市的时候,说的再好都没用,都赚钱都有钱的时候,谁都不屑于当个坏人;只有在熊市的时候,你看他骂不骂娘才能去评价一个人和团队的秉性。

之前,我约了几个行业里的好朋友头脑风暴,其中一位朋友的话,我记忆深刻,他认为做交易所,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位朋友现在沉迷于瑜伽,佛家,这计划可谓是顿悟之后的肺腑之言。那么,沿着这个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所这么重要:那交易所这个事,能不能建立护城河呢?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有的领域,你发现其实是很难建立护城河的,这跟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巨大的关系,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那这样的领域,做起来就会很累,很没安全感,即便你有幸把头部的竞争对手干掉了,你也会时刻提防着自己哪天突然被别的对手干掉。

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我把事物再聚焦一点,变成:币安、火币,有没有护城河?我申明一下:这两家企业,都是我个人很认可的企业,将其作为分析对象,纯粹是因为他们跻身一线,作为分析对象会更具象,更好理解。

分析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我采用了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的一个框架来展开。在这个框架里,晨星把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规模效应作为护城河的五个表现,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商业护城河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就将根据这五个表现,来系统的分析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是如何运行的。


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护城河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府授权、专利技术、品牌。这三个主要的点,在外在表现上虽然大不相同,但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上,都体现为:让自身在市场上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1、政府授权。简单来说,最普遍的体现就是“牌照”,或者特许经营。比如能源、银行、电信等行业很常见。那么,在加密资产交-易所这块,我们看到币安和火币都不约而同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从目前可查证的信息来看,币安获得了泽西、新加坡、乌干达 (美国)牌照;火币拿到了美(地区)、日、韩三国牌照。而后进者里,ZT在牌照布局上走的也很快,目前已经取得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以及马来西亚牌照。当然,ZG这块最重要的牌照,至今没有推出,也就没人拿到,但可以想见的是,这将是大玩家必将争取的最重要的一块牌照。

在加密资产交-易所领域,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炒的火热,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随着各国监管的加码,牌照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性优势。

2、品牌。上周末,有一位做交-易所的朋友找我聊天,咨询我在运营和市场方面的一些建议。实话说,我没有做过交-易所,在实际的运营方面可能给不了很落地可执行的建议。但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用户对于交-易所,最看重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体验流畅、24小时客服响应、安全。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我作为一个加密资产投资者的诉求。我的答案:赚钱效应。这个问题跟品牌怎么联系起来呢?品牌,是我们要给用户传达的一个灵魂,说人话,就是你得给自己贴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标签”。

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亮点。而这个标签肯定不是随便贴的,一定是和这个行业的本质密切相关,才能最终达成建立竞争优势的目的。比如,加密资产交-易所,你不能像奢侈品一样,给自己贴一个“纯手工打造”的高级标签,你也不能像潮牌一样给自己贴一个“时尚前卫”的标签。

加密资产交易所,对于注册用户来说,本质是交易获利,那么“赚钱效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诸如安全、体验等体感方面的东西。那怎么体现出“赚钱效应”呢?

我们来看看币安和火币的做法。首先,是自家的平台币,以今年为例,BNB从4.12美金,涨到了最高点的39.59美金,涨幅860%;HT则从1美金,涨到了5美金,涨幅400%。其次,是通过新增加密资产,创造出不间断的赚钱套利机会。最明显的方式就是不断推出IE0。

在币安打响IE0第一枪之后,一时间,不管大所小所,一窝蜂全部扎堆搞了IE0,短暂的盛况差点以为IC0又活了。然而,也正如之前的判断,IE0最后只会是头部交-易所玩家的游戏,正如现在一样,投资者在踩过几次坑之后,最后也只对大所的IEO还有参与的动力。

IE0本身背后体现的是交-易所对于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孵化能力、把控能力、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换句话说,最终IE0“这盘菜”端到用户面前的时候,好不好吃,就是能不能让更多的用户赚到钱,或者说看到可以赚到钱的机会。

1565664747758563.jpg


所以,你看到很多小所的IE0,上来就是高点,然后一蹶不振,或者就是没流通盘,玩单机自己拉着玩,真实的二级市场用户根本没有赚钱的可能性。

对比起来,币安、火币的IE0从最开始的拼手速+运气,规则都变成了申购之后抽签决定;此外,上线之后,除了几倍的绝对打新涨幅之外,在回调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二次拉升的表现。

于此同时,在时不时的时候,还会出现类似股市里次新股板块的板块集体拉升行情。而这些,最终体现出来,给用户的潜台词就是:来我这里玩吧,我这里你有机会赚到钱。久而久之,“具有赚钱效应”这个品牌就深入人心了。

我们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赚钱效应”的重要性——抹茶我们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抹茶这个交易所像一个网红一样,不断刷新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从势头上来说,俨然已经跻身二线,冲击一线交-易所的架势。抹茶这半年的大跃升,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几个大步骤:抢跑优质币、上线模式币、拉升平台币。

抢跑优质币的鼻祖应该是币系,只是后面没坚持下去。在抢跑优质币这件事上,抹茶发扬光大了,从最开始TT、IRIS、NEW、FET,到后面的波卡期货。而且,最后人们发现,在上面不仅可以早早买到一些不错的币,甚至最后发现有些币的最高价就是在抢跑阶段抹茶上出现的。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上线模式币,最知名的,大概就是VDS了,而后上的FDS、HDS等已经算是锦上添花。模式币,赤裸裸的就透露出金钱的味道,而且,的确,早期从抹茶上参与模式币的人,也都赚到钱了。以致于后面给人一个潜在的印象:抹茶上的,是不是都带模式,能赚钱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

拉升平台币MX。这个拉升并不是说是抹茶自己拉的,别误会。但是,抹茶从低点起来,涨了100倍+,这不管是哪股“神秘力量”所为,最终都给用户一个声音,买抹茶能赚钱,抹茶哪里买?当然只能去抹茶啊。这是“赚钱效应”的体现。这几个组合拳打完之后,“上抹茶”变成了项目方的一个利好了。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准一线,还是说成功突围正在进军一线的交-易所玩家,几乎不约而同将自己的品牌标签往“赚钱效应”上靠。

3、专利技术。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个领域,不能说没有技术,但是一定不是技术驱动的。所以,专利技术不是竞争的要点。


二、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就是我们更换一种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可能是时间、精力、劳动量的成本。比如说银行,是典型的具有转换成本护城河的行业。我们的工资卡如果绑定一种银行的话,基本上所有的业务,支付宝、微信、淘宝、券商的业务也都绑定在这一个银行卡上。即使其他的银行给出更优惠的条件,我们基本上也不会选择更换成另一家银行的服务,因为我们需要为此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高铁,当你采用一套高铁技术标准之后,你可能很多的保养维护配套设施、建造方案、电子和动力控制系统等都要配套。这个时候,你要换一套技术标准成本非常高。那交-易所存在这样的转换成本吗?答案是:几乎没有。我可以在币安开账户,也可以在火币开账户,我可以在任何一个交-易所开账户,并没有哪个交-易所能限制这一点。同样的,我的资产可以在这些平台之间转移。所以,寄希望于通过拉升用户的转换成本来建立护城河,在交-易所这个行当行不通。


三、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护城河就是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比如说,腾讯的社交产品微信,由于你的同事、亲人、朋友、合作伙伴等等都在用微信相互协作和沟通。这个即便再出现一个比微信更好用的产品,但你的这些社会关系不去用,你依然不会选择它。那么,我们问一句话,随着用户数的提升,交-易所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有得到提高吗?似乎有那么一点,但是不强。你不会因为你的同事、朋友都用币安,而离不开币安。但是,可能会因为他们都在用币安,在同等条件下,更信赖币安。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创造网络效应来建立护城河,也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四、成本优势

这种护城河常见于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行业,其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成本优势护城河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先进的流程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和规模效应。交-易所这个领域,主要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工成本、办公设备成本、服务器成本、宣发成本、风控成本等。而这些成本支出当中,很难有特殊方法可以建立起巨大的优势。并且,比起利润,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本身比较小,不具有大幅压缩的空间。


五、规模优势

放到交-易所这个行业,规模优势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提升了交易深度。这对于大户交-易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吸引优质项目,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当然,本质上来说,不断积累起更大的用户规模,是交-易所一切运营策略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手段。


总结:这样一分析之后,我们大概能看出一些门道了,即交易所,尤其一线交易所的竞争,你会发现,其实就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拿牌照、打造“赚钱效应”。

就这两件事,你再一仔细想,其实贴合了金融的两个本质:特许经营和交易。并且,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之前,围绕打造“赚钱效应”展开运营策略,将是交易所们的唯一竞争点。稍有懈怠,就将掉队。这不是耸人听闻,前有张健的Fcoin旱地拔葱、后有抹茶的异军突起。这些都是深谙“赚钱效应”之道的玩家,虽然最后没有保持住优势,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作为依据来佐证。

保持“赚钱效应”可以是护城河吗?显然这不能说是护城河,而是保持优势的持续性动作。因此,客观而言,在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牌照推出的情况下,币安、火币等目前的一线交-易所,并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护城河,后进者依然有机会进来喝汤吃肉。

比如ZT这样的后进交-易所,本身已经上线一年多,注册用户突破150万。在系统安全、交易体验、以及24小时客服响应上已经打磨的比较完善了,后期全力发力打造平台“赚钱效应”,持续为用户推出优质项目,将更快得到发展。之前跟ZT的联合创始人沟通,也透露出了后续相关的计划,值得期待。

最后,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如果作为交-易所的新玩家,应该怎么突破?在心里默念一万遍“赚钱效应”,可能会有答案。我给一个答案:项目。一个项目救活一个所,十个项目带火一个所。所以,竞争到后面,对于优质项目的挖掘、孵化、把控,才是核心。这一点上,资源和创始人格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话夏看市

起底资金盘GGT:一场早有预谋的跑路

项目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8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年6月,一个名为GGT的资金盘项目,在币圈悄然兴起。

但短短一个月后,GGT便宣告崩盘。项目方集体失联,强行兑换用户资产,二级市场币价暴跌96.1%……投资者因此彻底崩溃。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GGT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今年,项目方才为GGT引入了资金盘模式。但是,项目方甚至不经手模式设计,这些都是外包团队干的。后者现在称,自己同样是受害者……这种事情在币圈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


01 跑路


7月29日清晨,数字货币投资者张克,被一阵急促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无数的微信社群与私聊窗口,都在告诉他同一件事——GGT项目“跑路”了。

这一天的早上4点,数字货币GGT的理财钱包应用“G-Wallet”,在未经投资者确认的情况下,强制将后者存入的USDT资产兑换为GGT,且兑换价格为每枚0.04USDT,是当时二级市场价格的30倍左右。

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上的USDT资产,已变得一文不值。

早在这场噩梦降临前,GGT在二级市场的币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强制兑换”事件发生后,GGT更是在二级市场出现了0.0005USDT的历史最低价,较6月下旬G-Wallet的开盘价格(0.016USDT),暴跌96.8%。





7月29日早间,GGT跌至历史最低点0.0005USDT


那天早上,张克亲眼目睹了自己加入的一个个GGT投资者社群,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更名为“GGT维权群”。谩骂之声持续不断。

作为大户投资者,张克曾与GGT项目的人有过数面之缘。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项目方成员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拉黑。

也有投资者前往GGT的办公地点——深圳京基滨河时代4005,试图寻找项目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家与GGT无关的企业。大厦物业告诉他们,上一家公司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搬出大厦。

当时距离GGT的开盘,仅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GGT项目方在G-Wallet项目开盘时,就选择了退租。

投资者们,似乎遭遇了一场早有预谋的人间蒸发。

让这些投资者们陷入深渊的GGT,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

GGT,是区块链项目Goldlinks发行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显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体系。

为此,Goldlinks官方发行了两个数字货币。其一为GGC,项目方宣称,该币种拥有100%实物黄金储备,是价格锚定实物黄金的稳定币;另一币种即为GGT,官方称,其价格受“Goldlinks生态”影响,具备“升值潜力”。

在币圈,Goldlinks前景不明,技术实力有限,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但就在今年6月,这一项目如同死灰复燃一般,突然上线了理财钱包产品G-Wallet,再度获得关注。

官方资料显示,在G-Wallet平台,投资者可以存入USDT,并获得存币带来的利息。利息以GGT的形式发放。

根据投资者的定存时间,G-Wallet提供不同的利率。如果定存180天,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一级的日利率——1.2%,其年化收益率高达438%。






相比挖矿、共振乃至“走路赚钱”等盘圈新模式,GGT的模式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它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02 死灰复燃 


在项目方的运作下,今年6月下旬,被投资者称作“内盘”(一级市场)的G-Wallet上线。6月底,ZB交易所旗下创新区ZBG上线了GGT,并成为了GGT最主要的二级市场渠道。

作为GGT理财项目的第一批投资者,张克亲眼目睹了GGT的兴衰。

与传统区块链项目不同,GGT在宣发上几乎完全放弃了Meetup、路演、媒体曝光等传统模式,而是完全潜入地下,在社群用户之间传播。

“项目方与许多币圈投资者社群合作,在社区内发糖果,吸引投资者。”张克称。

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GGT糖果的领取链接。通过它们,投资者曾经可以免费领取888个糖果。6月空投,这些糖果约合人民币80元。

除此之外,投资者邀请其他用户领取糖果,曾经可获得188个糖果的额外奖励。

作为一个资金盘项目,G-Wallet也没有放弃拉人头模式。

官方资料显示,投资者在推荐8个有效用户后,可获得高达15代的返佣奖励。其中,一级下线可返利25%。即便是15代用户,也可返利5%。

事实上,GGT早在2018年年初即已上线。在最开始,GGT并没有引入资金盘模式,而是选择在日韩等海外地区进行推广。

直到今年6月,传销、资金盘模式横扫币圈,GGT才再杀回国内,死灰复燃。

在GGT的官方Medium账户“GoldlinksGlobal”上,近半文章均由日语发表。“项目方很早就布局了GGT这一项目。2017年‘9·4’之后,国内ICO不能做了,他们才出走日韩市场。”张克透露。

Goldlinks白皮书显示,该项目CEO欧阳赟,曾任贵州大数据企业“云上贵州”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云上贵州是苹果iCloud的官方合作伙伴,大股东则是贵州国资委,属于业界领先企业。





Goldlinks CEO欧阳赟出席某商业活动


“我们选择GGT,也是看中了欧阳赟的个人实力。”张克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管理过大公司的人,应该不会赤裸裸地割韭菜。”

然而,GGT的市场表现却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币夫交易所数据显示,GGT自2018年年末在该交易所上线后,价格便一路走低。

“我们当初投资GGT,也是因为它曾经到过1.7美元的高价。6月份时,它的价格正值历史低位。”张克表示,“但没想到,走了‘模式’路线后,GGT还会一直跌。”

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GGT推出理财模式后,二级市场币价仍然持续下跌,但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张克猜测,这也许是项目方为了降低GGT的投资门槛,故意砸盘所致。“有小道消息称,项目方为了弥补日韩早期投资者的损失,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币。”
 

03 “模式外包” 


在2019年的“模式币”大潮中,GGT成为了“旧项目嫁接新模式”并死灰复燃的典型案例。然而,GGT背后模式设计的真相,却让许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杀回国内后,GGT项目方找了三个‘盘圈大佬’,设计了一套资金盘模式。”张克透露,“但这三个人只是‘外包商’,只负责模式设计。后续的运营、操盘,还是项目方自己负责。”

在这三位“盘圈大佬”的策划下,G-Wallet就此诞生。

“连模式都能外包,这在币圈还是第一次见。”一位GGT投资者指出。

这位投资者向一本区块链出示了一份项目方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涉及GGT内盘(G-Wallet)的定存、锁仓策略等。

此外,文件指出,项目方应在8月25日前采取“市值管理”手段,确保币价不低于0.016USDT。文件下方,则出现了一个名为“Mark Y”的签名。

“Mark Y即项目方COO杨永涛。”张克表示。一本区块链联系到的GGT投资者均指出,G-Wallet即由GGT项目方官方运作。

据多位投资者回忆,与其他资金盘项目不同,GGT项目方十分低调,鲜少有现身社群喊单或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而在G-Wallet崩盘后,项目方也选择直接解散官方社群,并拉黑所有投资者,人间蒸发。

失去了所有可以接触到项目方的渠道,GGT的投资者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为GGT策划模式的三位“盘圈大佬”。

然而,这三位“盘圈大佬”也自称受害者,并表示同样被项目方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三位“盘圈大佬”之一、自称“许总”的投资者对一本区块链表示,自己也投资了GGT,”损失了近百万”。

在“许总”看来,项目方最大的问题是:不遵守不破发的承诺,强行兑换用户资产,并单方面失联“跑路”。

面对失联的项目方,“许总”与张克等投资人一起,选择报案处理。

在许多投资者社群,张克出面号召GGT投资者一起前往经侦报案。“Plustoken操盘手跑到国外都被抓回来了,GGT还想跑到哪?”有投资者在群内附和道。

但令张克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投资者依然心存侥幸,甚至公开号召其他人不要报案。他们担心,一旦警方介入处理,项目方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将彻底激化,可能让他们拿不回投资款。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项目方雇的‘托’。”张克愤慨地说道。

“从GGT的表现来看,项目方可能根本没想过操盘、运营项目,只想割一波就走。”深谙盘圈逻辑的投资者谭磊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盘圈一直有‘369’的说法。”谭磊说,“所谓‘369’,即小盘坚持3个月,中盘6个月,大盘9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没野心、没良心的盘,随时都可能跑路。”

从开盘到崩盘,GGT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平台规定,GGT的锁仓期为两个月。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投资者从GGT中赚到了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损失了90%以上的资产。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币价回暖,资金盘、传销币再次杀入币圈。

盘圈势力,正在币圈风生水起。

但只要是资金盘,就总会有跑路的一天。资金盘大举杀入币圈的高潮已至,而它们的崩盘跑路,才刚刚出现。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 | 棘轮 查看全部
201908071510198461.jpg

今年6月,一个名为GGT的资金盘项目,在币圈悄然兴起。

但短短一个月后,GGT便宣告崩盘。项目方集体失联,强行兑换用户资产,二级市场币价暴跌96.1%……投资者因此彻底崩溃。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GGT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今年,项目方才为GGT引入了资金盘模式。但是,项目方甚至不经手模式设计,这些都是外包团队干的。后者现在称,自己同样是受害者……这种事情在币圈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


01 跑路


7月29日清晨,数字货币投资者张克,被一阵急促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无数的微信社群与私聊窗口,都在告诉他同一件事——GGT项目“跑路”了。

这一天的早上4点,数字货币GGT的理财钱包应用“G-Wallet”,在未经投资者确认的情况下,强制将后者存入的USDT资产兑换为GGT,且兑换价格为每枚0.04USDT,是当时二级市场价格的30倍左右。

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上的USDT资产,已变得一文不值。

早在这场噩梦降临前,GGT在二级市场的币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强制兑换”事件发生后,GGT更是在二级市场出现了0.0005USDT的历史最低价,较6月下旬G-Wallet的开盘价格(0.016USDT),暴跌96.8%。

201908071510144773.jpg

7月29日早间,GGT跌至历史最低点0.0005USDT


那天早上,张克亲眼目睹了自己加入的一个个GGT投资者社群,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更名为“GGT维权群”。谩骂之声持续不断。

作为大户投资者,张克曾与GGT项目的人有过数面之缘。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项目方成员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拉黑。

也有投资者前往GGT的办公地点——深圳京基滨河时代4005,试图寻找项目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家与GGT无关的企业。大厦物业告诉他们,上一家公司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搬出大厦。

当时距离GGT的开盘,仅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GGT项目方在G-Wallet项目开盘时,就选择了退租。

投资者们,似乎遭遇了一场早有预谋的人间蒸发。

让这些投资者们陷入深渊的GGT,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

GGT,是区块链项目Goldlinks发行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显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体系。

为此,Goldlinks官方发行了两个数字货币。其一为GGC,项目方宣称,该币种拥有100%实物黄金储备,是价格锚定实物黄金的稳定币;另一币种即为GGT,官方称,其价格受“Goldlinks生态”影响,具备“升值潜力”。

在币圈,Goldlinks前景不明,技术实力有限,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但就在今年6月,这一项目如同死灰复燃一般,突然上线了理财钱包产品G-Wallet,再度获得关注。

官方资料显示,在G-Wallet平台,投资者可以存入USDT,并获得存币带来的利息。利息以GGT的形式发放。

根据投资者的定存时间,G-Wallet提供不同的利率。如果定存180天,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一级的日利率——1.2%,其年化收益率高达438%。

201908071510162134.jpg


相比挖矿、共振乃至“走路赚钱”等盘圈新模式,GGT的模式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它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02 死灰复燃 


在项目方的运作下,今年6月下旬,被投资者称作“内盘”(一级市场)的G-Wallet上线。6月底,ZB交易所旗下创新区ZBG上线了GGT,并成为了GGT最主要的二级市场渠道。

作为GGT理财项目的第一批投资者,张克亲眼目睹了GGT的兴衰。

与传统区块链项目不同,GGT在宣发上几乎完全放弃了Meetup、路演、媒体曝光等传统模式,而是完全潜入地下,在社群用户之间传播。

“项目方与许多币圈投资者社群合作,在社区内发糖果,吸引投资者。”张克称。

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GGT糖果的领取链接。通过它们,投资者曾经可以免费领取888个糖果。6月空投,这些糖果约合人民币80元。

除此之外,投资者邀请其他用户领取糖果,曾经可获得188个糖果的额外奖励。

作为一个资金盘项目,G-Wallet也没有放弃拉人头模式。

官方资料显示,投资者在推荐8个有效用户后,可获得高达15代的返佣奖励。其中,一级下线可返利25%。即便是15代用户,也可返利5%。

事实上,GGT早在2018年年初即已上线。在最开始,GGT并没有引入资金盘模式,而是选择在日韩等海外地区进行推广。

直到今年6月,传销、资金盘模式横扫币圈,GGT才再杀回国内,死灰复燃。

在GGT的官方Medium账户“GoldlinksGlobal”上,近半文章均由日语发表。“项目方很早就布局了GGT这一项目。2017年‘9·4’之后,国内ICO不能做了,他们才出走日韩市场。”张克透露。

Goldlinks白皮书显示,该项目CEO欧阳赟,曾任贵州大数据企业“云上贵州”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云上贵州是苹果iCloud的官方合作伙伴,大股东则是贵州国资委,属于业界领先企业。

201908071510172676.jpg

Goldlinks CEO欧阳赟出席某商业活动


“我们选择GGT,也是看中了欧阳赟的个人实力。”张克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管理过大公司的人,应该不会赤裸裸地割韭菜。”

然而,GGT的市场表现却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币夫交易所数据显示,GGT自2018年年末在该交易所上线后,价格便一路走低。

“我们当初投资GGT,也是因为它曾经到过1.7美元的高价。6月份时,它的价格正值历史低位。”张克表示,“但没想到,走了‘模式’路线后,GGT还会一直跌。”

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GGT推出理财模式后,二级市场币价仍然持续下跌,但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张克猜测,这也许是项目方为了降低GGT的投资门槛,故意砸盘所致。“有小道消息称,项目方为了弥补日韩早期投资者的损失,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币。”
 

03 “模式外包” 


在2019年的“模式币”大潮中,GGT成为了“旧项目嫁接新模式”并死灰复燃的典型案例。然而,GGT背后模式设计的真相,却让许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杀回国内后,GGT项目方找了三个‘盘圈大佬’,设计了一套资金盘模式。”张克透露,“但这三个人只是‘外包商’,只负责模式设计。后续的运营、操盘,还是项目方自己负责。”

在这三位“盘圈大佬”的策划下,G-Wallet就此诞生。

“连模式都能外包,这在币圈还是第一次见。”一位GGT投资者指出。

这位投资者向一本区块链出示了一份项目方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涉及GGT内盘(G-Wallet)的定存、锁仓策略等。

此外,文件指出,项目方应在8月25日前采取“市值管理”手段,确保币价不低于0.016USDT。文件下方,则出现了一个名为“Mark Y”的签名。

“Mark Y即项目方COO杨永涛。”张克表示。一本区块链联系到的GGT投资者均指出,G-Wallet即由GGT项目方官方运作。

据多位投资者回忆,与其他资金盘项目不同,GGT项目方十分低调,鲜少有现身社群喊单或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而在G-Wallet崩盘后,项目方也选择直接解散官方社群,并拉黑所有投资者,人间蒸发。

失去了所有可以接触到项目方的渠道,GGT的投资者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为GGT策划模式的三位“盘圈大佬”。

然而,这三位“盘圈大佬”也自称受害者,并表示同样被项目方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三位“盘圈大佬”之一、自称“许总”的投资者对一本区块链表示,自己也投资了GGT,”损失了近百万”。

在“许总”看来,项目方最大的问题是:不遵守不破发的承诺,强行兑换用户资产,并单方面失联“跑路”。

面对失联的项目方,“许总”与张克等投资人一起,选择报案处理。

在许多投资者社群,张克出面号召GGT投资者一起前往经侦报案。“Plustoken操盘手跑到国外都被抓回来了,GGT还想跑到哪?”有投资者在群内附和道。

但令张克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投资者依然心存侥幸,甚至公开号召其他人不要报案。他们担心,一旦警方介入处理,项目方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将彻底激化,可能让他们拿不回投资款。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项目方雇的‘托’。”张克愤慨地说道。

“从GGT的表现来看,项目方可能根本没想过操盘、运营项目,只想割一波就走。”深谙盘圈逻辑的投资者谭磊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盘圈一直有‘369’的说法。”谭磊说,“所谓‘369’,即小盘坚持3个月,中盘6个月,大盘9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没野心、没良心的盘,随时都可能跑路。”

从开盘到崩盘,GGT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平台规定,GGT的锁仓期为两个月。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投资者从GGT中赚到了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损失了90%以上的资产。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币价回暖,资金盘、传销币再次杀入币圈。

盘圈势力,正在币圈风生水起。

但只要是资金盘,就总会有跑路的一天。资金盘大举杀入币圈的高潮已至,而它们的崩盘跑路,才刚刚出现。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 | 棘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