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社区

内容社区

趣头条的区块链实验:为何金币贬值了6.6倍?

公司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5 15:50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查看全部
20180329074556.jpg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2019080513533293lZ.jpeg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20190805135333TP7x.jpeg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20190805135333oM8o.jpeg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简书也要发币了?借区块链PK豆瓣知乎,还是又一场割韭菜盛宴?

公司acoin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1 11:04 • 来自相关话题

你用过简书吗?

这是一家中文的内容创作平台,一度和知乎、豆瓣相提并论,无数自媒体和大V驻扎其中。

但现在,简书也要加入到区块链产业,用token来激励用户了。

近期,简书加入Fountain项目,接受对方5亿的代币用于平台用户激励,声称将用TOKEN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系统。

只是值得担忧的是,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新一轮割韭菜的故事开始?







日趋平庸的简书


互联网人对简书并不陌生。

简书创立于2013年,创始人林立毕业于同济大学,简书的核心功能是创作。2013年到2015年,简书用户量增长的很快,用户总量突破1000万,甚至一度和知乎、豆瓣等内容创作平台相提并论。

相对于知乎和豆瓣,简书的用户在年龄上更趋于年轻化,创始人林立在2015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有60%的用户是90后,20%的用户是00后,只有不到20%的用户为80后。

从变现模式上看,简书和知乎很像,主要是出书和付费课程,但简书则和豆瓣更像,更侧重于读书影音。

据悉,简书已获得来自 SIG 海纳亚洲、君联资本、赛富投资基金、戈壁创投等优质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一度是内容创业类的明星项目。

但进入2016年后,简书的创作质量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其中心化的审稿模式,限制了部分用户的进入,更重要的是它首页推荐采用的算法过分迎合了大众口味,导致优质用户流失。

2018年,简书的用户量在1200万左右,和1.6亿用户的知乎以及用户过亿的豆瓣相比,早已不具备可比性。内容的平庸化也导致它逐步陷入困局,有用户调侃简书是互联网版的知音,内容大多和妇女婆媳关系相关。

硬币君看了一下它的首页推荐,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对简书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用token来解局?


也许是在这种困局下,简书选择了和Fountain合作。

根据Fountain的 白皮书,它自称是一个基于贡献证明的区块链化内容动态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参与者的贡献,精准计算后,给予 token 奖励所有参与者,有效地激励人们深度参与某个内容社区应用和整个生态。

Fountain 的 token 我们称之为 FTN,目前Fountain的总发行量是30亿。有两种 FTN 获取方式:通过对社区的贡献获得,或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其中15亿个将作为基金会预留,5亿个将赠与简书,剩余10亿个将用于社区支持计划。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FTN设计了增发机制,将每日增发100万个 FTN 用以生态激励,首年增发率约为12%,随后逐年降低,趋近于0。

按照这个增发机制,如果按照每年1%的速率等额递减,那么当趋近于0的时候,增发的总量将接近24亿FTN,占发行总量的80%。那么意味着,FTN的实际发行量将接近54亿。






Fountain采用的是POC和DPOS双重挖矿机制。Fountain还同时发行了FP,FP 是 Fountain 的权利凭证。FTN 能以1:1的比例兑换成 FP。但当用户选择将 FP 兑换成 FTN 时,FTN 总额即被分成等额的13份,每周兑换1份,13周兑换完成。FP 无法流通,必须兑换为 FTN 后才可以流通。

FP的主要作用是权力代表,一FP一票,持有 FP 数量越多的用户对 PoC 奖励池的分配也发挥越大的影响力。

对于最为重要的内容创作,Fountain将把每年增发FTN 中的55%用来作为这部分的奖励池。

针对诸如投票权重、内容热度值、内容奖励分配、运营贡献、社区治理奖励、介绍人奖励和用户注册与准备金等内容,Fountain作了详细的算法和规则设计。

白皮书称,简书是 Fountain 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

项目方表示,随着简书加入 Fountain 生态,简书的海量活跃用户将成为区块链用户,简书用户获得理应得到的 token 奖励,简书通过 token 的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

但是白皮书中,没有披露Fountain的团队成员,Fountain和简书到底是何关系,并未讲清楚。


新一轮韭菜盛宴?


简书为何选择与Fountain合作?

我们看到,实际上,不仅是简书,包括知乎、豆瓣在内的大的内容平台,都存在优质用户变现难的问题。原创内容能得到认同,却无法获得有效奖励是整个内容创作领域的痛点。

面对这个行业痛点,虽然知乎和简书都做了诸如加V认证等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知乎大V更新的频率也在逐步降低,而且因为变现困难,知乎逐渐演变成一个向微信公众号倒流的渠道。

简书的创始人也坦承,简书最大的对手不是知乎豆瓣,而大家共同的对手都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不仅有打赏,关注人数增多以后还可以靠接广告来变现,这相对于其他平台都有绝对优势。






早在2017年8月底,一个知乎大V曝出“今日头条2017年以来签了300个知乎大V,给钱,比普通白领工资高,优质的创作者被抢完了,知乎质量每况日下”。也证实了知乎大V变现困难,转而走向其他平台的情况。

在争抢优质作者,打造优质内容的路上,简书的实力远远不如腾讯微信,也与今日头条不可相提并论,在其他互联网巨头斥重金争抢资源的背景下,简书毫无优势可言。

那么区块链呢?

从正能量的角度来分析,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原创内容和代币奖励结合起来,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如果代币流通性好,价值能实现稳定增长,对用户的吸引力也会产生吸引力和激励,将倒逼简书目前质量相对低劣的局面。

如白皮书中所说的理想状态,简书用户通过阅读、发稿、留言等等互动形式,获得 token 奖励, token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

举个例子,作者发表内容,读者阅读内容并产生比如点赞或点踩的投票行为,而每一位读者持有的FP不同,产生的投票权重也就不同,获得的token积分也不同。

在巨头重金激励的背景下,简书用一个虚拟品token来抗衡、激励用户,并最终实现对知乎、豆瓣的弯道超车,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有一个关键点绕不过去,用户为什么要持有你这个token?一串虚拟数字有何价值?除非上链发币,并流通交易并增值......

虽然如此,在当前严监管的政策下,简书以这种合作的方式引入代币,尽管没有涉及自己发币但是依然在打擦边球。而且Fountain项目的白皮书并没有公布项目的团队成员和所属公司团队,项目背后的主导团队究竟是谁?

Fountain与简书真的只是一个合作关系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利益瓜葛?

不得不担忧: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又一个代币投机的产物? 查看全部
jianshu0.jpg

你用过简书吗?

这是一家中文的内容创作平台,一度和知乎、豆瓣相提并论,无数自媒体和大V驻扎其中。

但现在,简书也要加入到区块链产业,用token来激励用户了。

近期,简书加入Fountain项目,接受对方5亿的代币用于平台用户激励,声称将用TOKEN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系统。

只是值得担忧的是,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新一轮割韭菜的故事开始?

jian1.jpg



日趋平庸的简书


互联网人对简书并不陌生。

简书创立于2013年,创始人林立毕业于同济大学,简书的核心功能是创作。2013年到2015年,简书用户量增长的很快,用户总量突破1000万,甚至一度和知乎、豆瓣等内容创作平台相提并论。

相对于知乎和豆瓣,简书的用户在年龄上更趋于年轻化,创始人林立在2015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有60%的用户是90后,20%的用户是00后,只有不到20%的用户为80后。

从变现模式上看,简书和知乎很像,主要是出书和付费课程,但简书则和豆瓣更像,更侧重于读书影音。

据悉,简书已获得来自 SIG 海纳亚洲、君联资本、赛富投资基金、戈壁创投等优质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一度是内容创业类的明星项目。

但进入2016年后,简书的创作质量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其中心化的审稿模式,限制了部分用户的进入,更重要的是它首页推荐采用的算法过分迎合了大众口味,导致优质用户流失。

2018年,简书的用户量在1200万左右,和1.6亿用户的知乎以及用户过亿的豆瓣相比,早已不具备可比性。内容的平庸化也导致它逐步陷入困局,有用户调侃简书是互联网版的知音,内容大多和妇女婆媳关系相关。

硬币君看了一下它的首页推荐,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对简书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jian2.jpg



用token来解局?


也许是在这种困局下,简书选择了和Fountain合作。

根据Fountain的 白皮书,它自称是一个基于贡献证明的区块链化内容动态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参与者的贡献,精准计算后,给予 token 奖励所有参与者,有效地激励人们深度参与某个内容社区应用和整个生态。

Fountain 的 token 我们称之为 FTN,目前Fountain的总发行量是30亿。有两种 FTN 获取方式:通过对社区的贡献获得,或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其中15亿个将作为基金会预留,5亿个将赠与简书,剩余10亿个将用于社区支持计划。

jian3.jpg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FTN设计了增发机制,将每日增发100万个 FTN 用以生态激励,首年增发率约为12%,随后逐年降低,趋近于0。

按照这个增发机制,如果按照每年1%的速率等额递减,那么当趋近于0的时候,增发的总量将接近24亿FTN,占发行总量的80%。那么意味着,FTN的实际发行量将接近54亿。

jian4.jpg


Fountain采用的是POC和DPOS双重挖矿机制。Fountain还同时发行了FP,FP 是 Fountain 的权利凭证。FTN 能以1:1的比例兑换成 FP。但当用户选择将 FP 兑换成 FTN 时,FTN 总额即被分成等额的13份,每周兑换1份,13周兑换完成。FP 无法流通,必须兑换为 FTN 后才可以流通。

FP的主要作用是权力代表,一FP一票,持有 FP 数量越多的用户对 PoC 奖励池的分配也发挥越大的影响力。

对于最为重要的内容创作,Fountain将把每年增发FTN 中的55%用来作为这部分的奖励池。

针对诸如投票权重、内容热度值、内容奖励分配、运营贡献、社区治理奖励、介绍人奖励和用户注册与准备金等内容,Fountain作了详细的算法和规则设计。

白皮书称,简书是 Fountain 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

项目方表示,随着简书加入 Fountain 生态,简书的海量活跃用户将成为区块链用户,简书用户获得理应得到的 token 奖励,简书通过 token 的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

但是白皮书中,没有披露Fountain的团队成员,Fountain和简书到底是何关系,并未讲清楚。


新一轮韭菜盛宴?


简书为何选择与Fountain合作?

我们看到,实际上,不仅是简书,包括知乎、豆瓣在内的大的内容平台,都存在优质用户变现难的问题。原创内容能得到认同,却无法获得有效奖励是整个内容创作领域的痛点。

面对这个行业痛点,虽然知乎和简书都做了诸如加V认证等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知乎大V更新的频率也在逐步降低,而且因为变现困难,知乎逐渐演变成一个向微信公众号倒流的渠道。

简书的创始人也坦承,简书最大的对手不是知乎豆瓣,而大家共同的对手都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不仅有打赏,关注人数增多以后还可以靠接广告来变现,这相对于其他平台都有绝对优势。

jian5.jpg


早在2017年8月底,一个知乎大V曝出“今日头条2017年以来签了300个知乎大V,给钱,比普通白领工资高,优质的创作者被抢完了,知乎质量每况日下”。也证实了知乎大V变现困难,转而走向其他平台的情况。

在争抢优质作者,打造优质内容的路上,简书的实力远远不如腾讯微信,也与今日头条不可相提并论,在其他互联网巨头斥重金争抢资源的背景下,简书毫无优势可言。

那么区块链呢?

从正能量的角度来分析,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原创内容和代币奖励结合起来,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如果代币流通性好,价值能实现稳定增长,对用户的吸引力也会产生吸引力和激励,将倒逼简书目前质量相对低劣的局面。

如白皮书中所说的理想状态,简书用户通过阅读、发稿、留言等等互动形式,获得 token 奖励, token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

举个例子,作者发表内容,读者阅读内容并产生比如点赞或点踩的投票行为,而每一位读者持有的FP不同,产生的投票权重也就不同,获得的token积分也不同。

在巨头重金激励的背景下,简书用一个虚拟品token来抗衡、激励用户,并最终实现对知乎、豆瓣的弯道超车,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有一个关键点绕不过去,用户为什么要持有你这个token?一串虚拟数字有何价值?除非上链发币,并流通交易并增值......

虽然如此,在当前严监管的政策下,简书以这种合作的方式引入代币,尽管没有涉及自己发币但是依然在打擦边球。而且Fountain项目的白皮书并没有公布项目的团队成员和所属公司团队,项目背后的主导团队究竟是谁?

Fountain与简书真的只是一个合作关系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利益瓜葛?

不得不担忧: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又一个代币投机的产物?

趣头条的区块链实验:为何金币贬值了6.6倍?

公司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5 15:50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查看全部
20180329074556.jpg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2019080513533293lZ.jpeg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20190805135333TP7x.jpeg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20190805135333oM8o.jpeg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趣头条的区块链实验:为何金币贬值了6.6倍?

公司yibencaij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8-05 15:50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查看全部
20180329074556.jpg

过去两年掀起的区块链热潮,让这个词变得无比神秘。

实际上,现在区块链的几个主流概念和玩法,早就有很多尝试者。比如,吸收了直销模式精髓的趣头条,将裂变推广用到了极致。

还有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橙光游戏”,将社群玩出了新境界。

在这些模式中,“币”不再神秘,没有区块链外衣的过度包装,大家看的,只是币的真正价值。

趣头条的“金币”,一度贬值6.6倍;而橙光的“鲜花”,一直锚定着人民币。

这些真正区块链思维的先行者,目前也未趟出一条明道来。

区块链思维离真正的落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01 趣头条的逆袭
 

眼下流行的区块链玩法到底有哪些?

现在最常见的,无非就是裂变推广、持币分红、社群自治。

先来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去年最火的黑马交易所FCoin。

“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度搅动币圈。

这个模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使用者变成了获利者。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

比如,让百度产生价值的,是搜索用户;让支付宝产生价值的,是支付用户。

但是,这些使用者贡献了自己的数据和流量,给平台带来了巨额收益,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收益。

FCoin当时的逻辑,就是让用户变成受益者,能分享其利润。

再来看看前两年很火的区块链项目Steemit。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发文章,你获得的阅读和点赞越多,就能分到更多的代币:Steem。

而这个模式的魅力,也是让内容生产者可以直接获得流量带来的利润。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模式,说到底,都是将原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了:用户变成了利益分享者。

实际上,这些尝试将生产关系改变的商业模式,早就在很多领域出现——只是它们从来不穿着区块链的外衣。

最有名的尝试者,就是趣头条。

“论拉新、留存、促活,整个链圈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趣头条。”有区块链从业者指出。

2016年,内容资讯平台趣头条诞生。

彼时,凭借推荐算法起家的今日头条,已经完成了对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小规模胜利。没人想到,这一战场还会杀出一匹黑马。

趣头条是怎么玩的?

在趣头条平台,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

同时,用户每日签到,完成指定阅读时长,创造优质评论,甚至参与每日开宝箱活动,都可获得平台金币奖励。

10000金币可兑换1元人民币,满1元即可提现。

2019080513533293lZ.jpeg


这个金币系统,就是典型的“持币分红”模式。这些阅读的用户,带来了广告价值,从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用户邀请到的好友,也会通过“师徒系统”自动成为自己的“徒弟”。

“徒弟”在平台上获得金币,“师父”也可以获得一部分返现。这也让“师父”有耐心手把手指导“徒弟”注册、使用并推广趣头条。

这个师徒系统,也是将直销模式的精髓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币圈的‘交易即挖矿’,还是趣头条的‘裂变拉新’,其本质都是企业让利于用户,与用户实现利益绑定,并借助用户的力量完成获客。”某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产品经理刘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因此,业内一直认为,趣头条是第一个真正将区块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项目。

而趣头条的这个模式成功后,很多领域都开始模仿。

比如,现在有很多读书平台,会根据阅读时长给用户分币;甚至还有输入法,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时长发币。


02 更早的尝试者
 

除了最有名的趣头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早的尝试者,就是互动阅读社区“橙光游戏”。

橙光游戏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年末,这个游戏平台上线了一个投资系统。

这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在橙光平台上,有一个类似币的产品,叫做“鲜花”。

橙光上有一些作者会写小说,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插上图片、背景,甚至给主角配上语音,就变成一款情景类的游戏。

20190805135333TP7x.jpeg


类似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恋与制作人》。

这个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阅书无数的资深读者,他们如果觉得这部作品很好,也可以通过打赏鲜花,成为“投资者”。

获得的鲜花越多,这部作品的级别就越高,推荐等级和曝光度也会变高。

作品只会免费提供前面几章,后面要看,读者就要支付“鲜花”。而最终,作品获得的所有鲜花,平台、作者和投资者都可以分成。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商业模式。

这个平台上存在着三个角色:

一个是写作并制作成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投资达人;一个是普通读者。

作者产生作品;投资者筛选作品,帮平台鉴别优劣;而读者产生利润。

“这和币圈的逻辑何其相似。”区块链从业者张季明说。

他表示,如果将橙光平台类比为以太坊,这相当于每一个橙光游戏作品都对应了一个ERC20 Token。

“玩家可以购买Token成为作品的股东,享受收益,也可随时退出,将Token换成ETH,再投资下一个作品。”

“除此之外,橙光通过投资分红的形式,将作者与投资者实现了强绑定,让作者代替职业编辑进行催更,既可以提升用户归属感与社区活跃度,还能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太监’(作者断更)难题。”张季明指出。

目前来看,橙光游戏的玩法,真的是参透了区块链的精髓:通过激励机制绑定用户,引导用户生态形成自运营社区,再借助社区用户实现产品的推广传播。

去年5月,橙光宣布获得亿元融资。

据橙光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橙光平台用户已超4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所以,这些区块链标榜的“划时代”玩法,早就不再新鲜,也并不神秘,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者。


03 前路漫漫
 

前两年,整个区块链市场,都是极为不冷静的。

仿佛只要穿上“区块链”的外衣,所有的数字货币都能迎来一轮暴涨。

但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经济学中,我们将其称为“空转”。

任何空转的项目,说到底都是庞氏骗局,都是收割散户的工具。

从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趋于冷静,行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去神秘化。

“区块链一点都不神秘,我觉得是一个过度包装的概念,很多项目只是把直销或者传销的精髓拿过来,然后就贴上区块链的标签。”一位区块链的资深从业者李格华称,身边的人都冷静了很多。

撕下区块链的外衣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落地、背后的币是否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深得区块链精髓的模式,如今走得如何?

去年上市之后的趣头条,股票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

7美金的发行价,如今已跌到3.7美金,直接腰斩。

20190805135333oM8o.jpeg


为何趣头条的模式,到了后期不灵了?

这是因为,早期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金币“薅羊毛”而来。

大量羊毛用户的存在,就意味着平台的广告转化率不高。

广告主们看不到效果,就会减少广告的投入,从而导致金币不断贬值。

如今趣头条金币的兑换比,已从1500个兑换1块钱,变成了10000个兑换1块钱,半年时间,贬值了6.6倍。

金币的贬值,也会导致羊毛党的积极性降低,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橙光。

目前,橙光的设计是鲜花只能用户消费或投资,不能变现。

因此,许多橙光用户都把投资系统视作支持作者甚至“小赌怡情”的工具,而非专业投资。

而橙光平台的活跃作者、用户,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用户投资能力十分有限。

“十赌九输。”有橙光玩家这样评价其投资系统。

如此来看,橙光的尝试,更像是一套游戏玩法,用户很难以此牟利。

总而言之,所谓“币”的价格,都是与其价值直接挂钩。

“在区块链领域,对于一个尚未落地,且前景并不可观的币进行炒作,指望它们暴涨10倍、100倍是多么可笑。”李格华称。

再来看看FCoin,交易即挖矿在早期为FCoin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与交易量。

最高时,FCoin的平台币FT获得了128倍的暴涨,但如今,币价一落千丈。

在一轮狂欢过后,任何项目面临落地的现实之时,必然被打回原形,币价归于真实价值。

李格华认为,任何项目,都应该撕下区块链的外衣,去看内核和实际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思维,不过是将直销精髓运用到极致,将更多的利益分给用户,是一种“让利思维”。

而这个模式唯一能走通的方式,就是这个生态越做越大,用户分的利益越来越多。

能做到,就是正循环,不能做到,就是恶性循环。

就这么简单,毫不神秘。

区块链神话已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棘轮
来源:一本区块链

简书也要发币了?借区块链PK豆瓣知乎,还是又一场割韭菜盛宴?

公司acoin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1 11:04 • 来自相关话题

你用过简书吗?

这是一家中文的内容创作平台,一度和知乎、豆瓣相提并论,无数自媒体和大V驻扎其中。

但现在,简书也要加入到区块链产业,用token来激励用户了。

近期,简书加入Fountain项目,接受对方5亿的代币用于平台用户激励,声称将用TOKEN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系统。

只是值得担忧的是,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新一轮割韭菜的故事开始?







日趋平庸的简书


互联网人对简书并不陌生。

简书创立于2013年,创始人林立毕业于同济大学,简书的核心功能是创作。2013年到2015年,简书用户量增长的很快,用户总量突破1000万,甚至一度和知乎、豆瓣等内容创作平台相提并论。

相对于知乎和豆瓣,简书的用户在年龄上更趋于年轻化,创始人林立在2015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有60%的用户是90后,20%的用户是00后,只有不到20%的用户为80后。

从变现模式上看,简书和知乎很像,主要是出书和付费课程,但简书则和豆瓣更像,更侧重于读书影音。

据悉,简书已获得来自 SIG 海纳亚洲、君联资本、赛富投资基金、戈壁创投等优质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一度是内容创业类的明星项目。

但进入2016年后,简书的创作质量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其中心化的审稿模式,限制了部分用户的进入,更重要的是它首页推荐采用的算法过分迎合了大众口味,导致优质用户流失。

2018年,简书的用户量在1200万左右,和1.6亿用户的知乎以及用户过亿的豆瓣相比,早已不具备可比性。内容的平庸化也导致它逐步陷入困局,有用户调侃简书是互联网版的知音,内容大多和妇女婆媳关系相关。

硬币君看了一下它的首页推荐,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对简书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用token来解局?


也许是在这种困局下,简书选择了和Fountain合作。

根据Fountain的 白皮书,它自称是一个基于贡献证明的区块链化内容动态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参与者的贡献,精准计算后,给予 token 奖励所有参与者,有效地激励人们深度参与某个内容社区应用和整个生态。

Fountain 的 token 我们称之为 FTN,目前Fountain的总发行量是30亿。有两种 FTN 获取方式:通过对社区的贡献获得,或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其中15亿个将作为基金会预留,5亿个将赠与简书,剩余10亿个将用于社区支持计划。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FTN设计了增发机制,将每日增发100万个 FTN 用以生态激励,首年增发率约为12%,随后逐年降低,趋近于0。

按照这个增发机制,如果按照每年1%的速率等额递减,那么当趋近于0的时候,增发的总量将接近24亿FTN,占发行总量的80%。那么意味着,FTN的实际发行量将接近54亿。






Fountain采用的是POC和DPOS双重挖矿机制。Fountain还同时发行了FP,FP 是 Fountain 的权利凭证。FTN 能以1:1的比例兑换成 FP。但当用户选择将 FP 兑换成 FTN 时,FTN 总额即被分成等额的13份,每周兑换1份,13周兑换完成。FP 无法流通,必须兑换为 FTN 后才可以流通。

FP的主要作用是权力代表,一FP一票,持有 FP 数量越多的用户对 PoC 奖励池的分配也发挥越大的影响力。

对于最为重要的内容创作,Fountain将把每年增发FTN 中的55%用来作为这部分的奖励池。

针对诸如投票权重、内容热度值、内容奖励分配、运营贡献、社区治理奖励、介绍人奖励和用户注册与准备金等内容,Fountain作了详细的算法和规则设计。

白皮书称,简书是 Fountain 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

项目方表示,随着简书加入 Fountain 生态,简书的海量活跃用户将成为区块链用户,简书用户获得理应得到的 token 奖励,简书通过 token 的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

但是白皮书中,没有披露Fountain的团队成员,Fountain和简书到底是何关系,并未讲清楚。


新一轮韭菜盛宴?


简书为何选择与Fountain合作?

我们看到,实际上,不仅是简书,包括知乎、豆瓣在内的大的内容平台,都存在优质用户变现难的问题。原创内容能得到认同,却无法获得有效奖励是整个内容创作领域的痛点。

面对这个行业痛点,虽然知乎和简书都做了诸如加V认证等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知乎大V更新的频率也在逐步降低,而且因为变现困难,知乎逐渐演变成一个向微信公众号倒流的渠道。

简书的创始人也坦承,简书最大的对手不是知乎豆瓣,而大家共同的对手都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不仅有打赏,关注人数增多以后还可以靠接广告来变现,这相对于其他平台都有绝对优势。






早在2017年8月底,一个知乎大V曝出“今日头条2017年以来签了300个知乎大V,给钱,比普通白领工资高,优质的创作者被抢完了,知乎质量每况日下”。也证实了知乎大V变现困难,转而走向其他平台的情况。

在争抢优质作者,打造优质内容的路上,简书的实力远远不如腾讯微信,也与今日头条不可相提并论,在其他互联网巨头斥重金争抢资源的背景下,简书毫无优势可言。

那么区块链呢?

从正能量的角度来分析,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原创内容和代币奖励结合起来,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如果代币流通性好,价值能实现稳定增长,对用户的吸引力也会产生吸引力和激励,将倒逼简书目前质量相对低劣的局面。

如白皮书中所说的理想状态,简书用户通过阅读、发稿、留言等等互动形式,获得 token 奖励, token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

举个例子,作者发表内容,读者阅读内容并产生比如点赞或点踩的投票行为,而每一位读者持有的FP不同,产生的投票权重也就不同,获得的token积分也不同。

在巨头重金激励的背景下,简书用一个虚拟品token来抗衡、激励用户,并最终实现对知乎、豆瓣的弯道超车,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有一个关键点绕不过去,用户为什么要持有你这个token?一串虚拟数字有何价值?除非上链发币,并流通交易并增值......

虽然如此,在当前严监管的政策下,简书以这种合作的方式引入代币,尽管没有涉及自己发币但是依然在打擦边球。而且Fountain项目的白皮书并没有公布项目的团队成员和所属公司团队,项目背后的主导团队究竟是谁?

Fountain与简书真的只是一个合作关系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利益瓜葛?

不得不担忧: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又一个代币投机的产物? 查看全部
jianshu0.jpg

你用过简书吗?

这是一家中文的内容创作平台,一度和知乎、豆瓣相提并论,无数自媒体和大V驻扎其中。

但现在,简书也要加入到区块链产业,用token来激励用户了。

近期,简书加入Fountain项目,接受对方5亿的代币用于平台用户激励,声称将用TOKEN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系统。

只是值得担忧的是,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新一轮割韭菜的故事开始?

jian1.jpg



日趋平庸的简书


互联网人对简书并不陌生。

简书创立于2013年,创始人林立毕业于同济大学,简书的核心功能是创作。2013年到2015年,简书用户量增长的很快,用户总量突破1000万,甚至一度和知乎、豆瓣等内容创作平台相提并论。

相对于知乎和豆瓣,简书的用户在年龄上更趋于年轻化,创始人林立在2015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有60%的用户是90后,20%的用户是00后,只有不到20%的用户为80后。

从变现模式上看,简书和知乎很像,主要是出书和付费课程,但简书则和豆瓣更像,更侧重于读书影音。

据悉,简书已获得来自 SIG 海纳亚洲、君联资本、赛富投资基金、戈壁创投等优质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一度是内容创业类的明星项目。

但进入2016年后,简书的创作质量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其中心化的审稿模式,限制了部分用户的进入,更重要的是它首页推荐采用的算法过分迎合了大众口味,导致优质用户流失。

2018年,简书的用户量在1200万左右,和1.6亿用户的知乎以及用户过亿的豆瓣相比,早已不具备可比性。内容的平庸化也导致它逐步陷入困局,有用户调侃简书是互联网版的知音,内容大多和妇女婆媳关系相关。

硬币君看了一下它的首页推荐,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对简书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jian2.jpg



用token来解局?


也许是在这种困局下,简书选择了和Fountain合作。

根据Fountain的 白皮书,它自称是一个基于贡献证明的区块链化内容动态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参与者的贡献,精准计算后,给予 token 奖励所有参与者,有效地激励人们深度参与某个内容社区应用和整个生态。

Fountain 的 token 我们称之为 FTN,目前Fountain的总发行量是30亿。有两种 FTN 获取方式:通过对社区的贡献获得,或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其中15亿个将作为基金会预留,5亿个将赠与简书,剩余10亿个将用于社区支持计划。

jian3.jpg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FTN设计了增发机制,将每日增发100万个 FTN 用以生态激励,首年增发率约为12%,随后逐年降低,趋近于0。

按照这个增发机制,如果按照每年1%的速率等额递减,那么当趋近于0的时候,增发的总量将接近24亿FTN,占发行总量的80%。那么意味着,FTN的实际发行量将接近54亿。

jian4.jpg


Fountain采用的是POC和DPOS双重挖矿机制。Fountain还同时发行了FP,FP 是 Fountain 的权利凭证。FTN 能以1:1的比例兑换成 FP。但当用户选择将 FP 兑换成 FTN 时,FTN 总额即被分成等额的13份,每周兑换1份,13周兑换完成。FP 无法流通,必须兑换为 FTN 后才可以流通。

FP的主要作用是权力代表,一FP一票,持有 FP 数量越多的用户对 PoC 奖励池的分配也发挥越大的影响力。

对于最为重要的内容创作,Fountain将把每年增发FTN 中的55%用来作为这部分的奖励池。

针对诸如投票权重、内容热度值、内容奖励分配、运营贡献、社区治理奖励、介绍人奖励和用户注册与准备金等内容,Fountain作了详细的算法和规则设计。

白皮书称,简书是 Fountain 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

项目方表示,随着简书加入 Fountain 生态,简书的海量活跃用户将成为区块链用户,简书用户获得理应得到的 token 奖励,简书通过 token 的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

但是白皮书中,没有披露Fountain的团队成员,Fountain和简书到底是何关系,并未讲清楚。


新一轮韭菜盛宴?


简书为何选择与Fountain合作?

我们看到,实际上,不仅是简书,包括知乎、豆瓣在内的大的内容平台,都存在优质用户变现难的问题。原创内容能得到认同,却无法获得有效奖励是整个内容创作领域的痛点。

面对这个行业痛点,虽然知乎和简书都做了诸如加V认证等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知乎大V更新的频率也在逐步降低,而且因为变现困难,知乎逐渐演变成一个向微信公众号倒流的渠道。

简书的创始人也坦承,简书最大的对手不是知乎豆瓣,而大家共同的对手都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不仅有打赏,关注人数增多以后还可以靠接广告来变现,这相对于其他平台都有绝对优势。

jian5.jpg


早在2017年8月底,一个知乎大V曝出“今日头条2017年以来签了300个知乎大V,给钱,比普通白领工资高,优质的创作者被抢完了,知乎质量每况日下”。也证实了知乎大V变现困难,转而走向其他平台的情况。

在争抢优质作者,打造优质内容的路上,简书的实力远远不如腾讯微信,也与今日头条不可相提并论,在其他互联网巨头斥重金争抢资源的背景下,简书毫无优势可言。

那么区块链呢?

从正能量的角度来分析,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原创内容和代币奖励结合起来,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如果代币流通性好,价值能实现稳定增长,对用户的吸引力也会产生吸引力和激励,将倒逼简书目前质量相对低劣的局面。

如白皮书中所说的理想状态,简书用户通过阅读、发稿、留言等等互动形式,获得 token 奖励, token激励提高了用户活跃,并且作为创始合作应用获得初始 token 的分配回报。

举个例子,作者发表内容,读者阅读内容并产生比如点赞或点踩的投票行为,而每一位读者持有的FP不同,产生的投票权重也就不同,获得的token积分也不同。

在巨头重金激励的背景下,简书用一个虚拟品token来抗衡、激励用户,并最终实现对知乎、豆瓣的弯道超车,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有一个关键点绕不过去,用户为什么要持有你这个token?一串虚拟数字有何价值?除非上链发币,并流通交易并增值......

虽然如此,在当前严监管的政策下,简书以这种合作的方式引入代币,尽管没有涉及自己发币但是依然在打擦边球。而且Fountain项目的白皮书并没有公布项目的团队成员和所属公司团队,项目背后的主导团队究竟是谁?

Fountain与简书真的只是一个合作关系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利益瓜葛?

不得不担忧:这将是一个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典范,还是又一个代币投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