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挖矿

交易挖矿

不断倒闭又不断入场,数字货币交易所还能走下去吗?

市场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21 11:36 • 来自相关话题

 交易所实在是太好赚钱了,所有人顺着那条绳子往上爬,然后绳子从中间断了……

目前,整个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中,前 20 家头部交易所已经将 90% 的利润收入囊中,剩下还有上万家小交易所去瓜分剩余的 10% 利润。据统计,目前全球数字加密货币行业中有超过 1.2 万家交易所,每天还有多家新的交易所出现,他们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有一部分赚到钱了,剩余的大部分都在烧投资人的钱。更有甚者在发现已经无法扭转亏损的态势之后,开始了令人发指的「收割」无辜投资者的行为,还有交易所直接卷款跑路。

今年 6 月份,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小交易所的文章,如今 3 个月过去了,因为一些交易所案例的出现,交易所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市场下行严重,如今交易所市场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开个交易所,真的太赚钱了


在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生态中,一共有三种角色:发起一个区块链项目的项目方,购买项目方代币的投资者,以及搭起项目方和投资者桥梁、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场地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我们认知中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区别,手续费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交易所面对使用其平台交易场地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收取交易手续费,同时对于资金的流出(提币),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以火币 Pro 和币安交易所为例,用户的每笔交易都需要支付总金额 0.2% 的费用作为手续费,币安则收取 0.05% 的手续费,绝大部分交易所的收费都在 0.05-0.2% 之间。

根据国外财经网站 Howmuch 的数据统计,今年鼎盛时期,币安每天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获得 348 万美元的收入,而当时的第二名 Upbit 可以获得 342 万美元的收入,火币 Pro 则可以获得 229 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






虽然每日的收入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将这个数字换算成年收入,你就能明白这到底是多少钱了:币安一年有 12.7 亿美元,Upbit 一年有 12.4 亿美元,火币一年有 8.3 亿美元的收入。

而 8 月 17 日上交所成交 1176 亿人民币交易额,按照双向手续费0.00487% 来计算,上交所这一天的手续费收入为 1146 万人民币,远低于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家交易所。

当然实际上不能这么计算,因为数字货币交易所有很多玩法,在交易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折扣手续费,不少交易所还会为项目方提供免手续费账户,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并不能单纯地按照交易所的交易量来进行计算。

而交易所在行业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也为其带来了其他盈利方式,项目方在交易所上币需缴纳一定的费用,通过投资也可获得收入。

作为连接投资者和项目方的桥梁,交易所会对在其交易所进行上架的项目进行审核。在传统证券交易所中,交易所以及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会对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的承销费用在 2.5-3% 之间,大陆A股的发行费用则在 3-5% 之间。但是这个费用比例到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币安的上币费用为例,虽然创始人赵长鹏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上币费用,称「项目方自己报价后再根据项目评审来确定价格是否合理」,外界传言币安今年年初的上币费用在 1000-3000 万人民币之间。

根据交易所的交易深度和用户数量,每个交易所的上币费用各有不同,老牌量大的交易所,从保护投资者和交易所自身的角度出发,需要项目方缴纳巨额的上币费作为保证金,如数千万人民币;而小型的交易所则适当收费或者不收费来换取更多交易对,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少的只需要 200 个 ETH,多的也只需要 500 个 ETH 就可以实现上币。

另外区块链行业的基本公司架构都是成立基金会,再将资金进行配比使用,所有的交易所背后都有一只基金,他们也希望可以参与到区块链项目的投资里。排名前 20 的交易所全部都有自己的基金,这些基金会对区块链项目进行投资,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折扣拿到项目的 Token,然后在交易过程中将低价的 Token 出售获利。

手续费,上币费,基金投资获益,交易所的赚钱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再加上币安这样的交易所,可以在短时间内登上前三名的宝座,让不少创业者觉得投资交易所是一件轻松简单而且稳赚不赔的创业生意。


新型交易所大量出现


直接复制别人的模式是很难起步的,创业者需要想到一个「交易所+」的概念来从其他交易所里抢用户,实现弯道超车,行业内称这类交易所为「新型交易所」。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家新的交易所出现。

其中最有代表的新型交易所是 DragonEx 和 Bit-Z,前者给用户带来的特色是「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后者则给他们带来了改良版的「投票上币」机制。

2017 年 11 月,DragonEx(龙网)推出了「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模式。用户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时产生的手续费将兑换成平台币 DT,交易量越大,可以得到的 DT 就越多;平台还给这些类似于平台股份的 DT Token 赋予了新的价值,DT 可以参与平台手续费分红。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按照预期,这种做法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来到平台进行交易。

其后 Digifinex、CEO 等交易平台也相继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其中 Digifinex 最高曾冲到过交易量的前 5 名。但该模式存在只能暂时留住用户的弊端,一旦挖矿完毕或者没有新人来接盘,就会导致交易量下降将导致恶性循环。

但是这个规则存在一个天然的漏洞:只需要两个账号,就可以实现交易对敲,不需要产生真实的交易就可以拿到 DT 奖励。这种漏洞让交易所陷入量大无人的境地,投资者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交易所到底有没有交易深度,如果全都是机器人在刷量挖矿,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来这个交易所趟浑水了。在这个模式下,只要有新人不断地进入,老用户就可以拿钱走人,怕的就是没有人入场导致资金断裂。

Bit-Z 交易所在去年 12 月推出了投票币 VTC,用户通过持有 VTC 来决定哪个项目可以上交易所。其实投票上币并非 Bit-Z 首创,币安在它之前 3 个月就已经开始了投票上币,但是币安的投票上币至于交易所的用户相关,与利益无关,Bit-Z 的 VTC 投票模式,实现了投票币的价值,也让后来几乎所有的投票上币活动都采用这样的机制。

据《星球日报》报道,一家交易所只要真实交易量达到 5000 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仅需几万用户就可以支撑起一家交易所。然而,目前只有几家交易所能达到几万用户交易,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量则是通过机器人刷量刷出来的。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倒闭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局交易所行业,头部效应开始显现,头部交易所因为可以垄断市场流量,无论牛市熊市都能持续运作,而那些运营不善和缺乏动力的中小交易所,只好灰溜溜地宣布关门倒闭:

2017.12.19,YouBit 交易所宣布破产清算。

2018.01.27,日本 Coincheck 交易所由于资金被黑客窃取宣布倒闭。

2018.03,日本 Mr. Exchange 和 Tokyo Gateway 两家交易所宣布倒闭。

2018.06.14,Cattleex 交易所宣布破产。


以及大量的靠传销币起来的交易所在被查封或资金盘断裂之后悄然倒闭。

有一部分交易所是因为上线后收益太低,后期运维成本太高,资金入不敷出或是投资方突然撤资,致使交易所倒闭。

还有一部分交易所的倒闭是因为,黑客攻破系统后将资产盗走导致平台资金链锻炼和无力偿还用户资金导致的。此前全球交易量第一的 Mt.Gox 交易所因为黑客攻击、资产被盗后无力偿还,被迫进入破产清算。因为黑客动辄盗取数千数万枚比特币,这对于一个中小型交易所来说,相当于平台和用户的资产全部被盗,这将导致平台无力运营被迫宣布倒闭。

其他交易所倒闭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因为监管问题倒闭,比如去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使得境内的 ICO 和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全部暂停,国内以云币网为首的交易所不得已停止运营并退币,其他交易所被迫离开国内市场。

也有很多交易所不服输,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扭转颓势,上线各种运营活动来拉新、促活,但最终走向:跑路。


交易挖矿成跑路新借口


面对资金紧张、投资人的压力以及当前混乱的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局面,不少交易所在盈利压力面前,迫不得已选择跑路来离开币圈。跑路交易所一般采取等待用户充币之后卷款跑路,或者限制用户无法提币来盗取用户资产。

这些老套路在交易挖矿平台出现之前都显得那么低级,FCoin 的出现给大量跑路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思路:发行平台币,推行交易挖矿,鼓励交易分红,锁定用户资产。受利益驱使,用户的资金需要留在平台中才能得到收益,而交易所则可以肆意地控制用户资产的用途。






今年 5 月底,FCoin 推出了「交易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但它与 DragonEx 等交易所不同的是,FCoin 采用了社区自治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设计理念,每天用于挖矿的平台币数量不存在限制。与此同时,FCoin 还推出邀请好友奖励计划,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 90 天内所有手续费 20% 的奖励。FCoin 在短短几天之内,交易量便超过各大头部交易所,登上全球交易量榜首,其平台币 FT 在暴涨暴跌中吸引了不少市场的目光。

与此同时,FCoin 也难逃被诟病刷单嫌疑,交易量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饱受争议,几乎所有媒体和业内人士都认为 FCoin 是资金盘模式。

资金盘模式在没有新用户加入的时候将进入流血矿难模式。流血矿难模式指的是,交易所没有新用户流入,交易量最高时下降 95%,持有平台币的用户无法分红被套牢,想要离场必定要流血才行,当大部分用户已经离场之后,交易所将不存在真实交易,最终走向死亡,发生挖矿交易「矿难」。

但是在整个流血矿难模式之前,平台会营造出一种平台币升值、持有平台币大量获益的假象,让普通投资者错以为这种模式可以赚钱。实际上这种假象泡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戳破,因为交易挖矿模式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精密地计算,稍有失误就会将整个平台币模式毁掉。

FCoin 给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模式。在 6 月 20 日,国内一家名为「86bex」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推行挖矿交易一周之后留下一封《后会有期!》的公告就溜之大吉了。






86bex 在公告里称因为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的亏损,同时还遇到了投资人撤资的问题,导致平台现在无法经营、暂停提币,虽然提出会有重组方案,但是该交易所一直没有上线,已经跑路。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名为 Cattleex 的交易所也在交易挖矿模式推出后因为用户发现了系统漏洞,导致交易量前 10 名用户将整个平台榨干后离场。

最后,Cattleex 交易所无奈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以及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矿工的拉盘要求,纷纷砸盘提现,导致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宣告破产,用户的资产也将暂时锁定不能提现,同时暂停一切交易。」Cattleex 交易所跑路。

除了学习交易挖矿模式跑路的 86bex 和 Cattleex 之外,还有大量交易所因为种种原因而跑路。

2017 年 5 月,Celery 暂停服务,冻结存取款及订单。

2017 年 12 月,币集网无法提现确认,不久后网站关闭、客服消失,平台疑似跑路。

2018 年 2 月,以德团队不和,中心化股权问题分配不清,实际控制人陈军跑路。

2018 年 6 月,TBS 手机交易所关停跑路。

随着越来越多交易所采取交易挖矿模式,在资金链断裂之后会有更多的交易所选择跑路。


交易所本来就是高危行业


创业者只看到了交易所可以赚钱的一面,没有想到交易所赚钱背后要承担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开一家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在饿了么和美团霸占外卖市场之后才开始创业搞外卖。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总结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之所以是高危、强竞争行业,主要有 6 点因素。

第一点,开一家交易所,创业者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技术壁垒。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技术成熟,技术服务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一家公司上线一家交易所,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技术已经不再是建立交易所的门槛。

而且目前火币、币安、OKEx 等交易所都推出了「白标贴牌」交易所模式,只需要与他们签订合作之后,就可以使用三大交易所的技术来建立自己的交易所。多年前的交易所技术问题,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规模量产。

第二点,因为新交易所无法获取用户,就无法获得交易深度。交易深度是用户是否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交易深度值得是有足够的用户能够下单足够多数量的购买和出售订单,在一个交易价格区间内形成市场竞争。而没有用户和交易量的交易所是无法形成交易深度的,我们点开任何一家交易量不大的交易所,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币种的交易对内购买和出售之间存在很大的价差,甚至某些交易对根本没有交易,这就是没有交易深度的标志。

没有交易深度,在目前熊市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更加普遍,这导致交易所内建好了却没人,生意惨淡。

第三点,目前数字加密货币投资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用户增长乏力。新的交易所需要从老牌交易所手中抢用户,但是因为交易所的利益绑定和用户习惯等因素,除非有像 FCoin 这样级别的利益诱惑,用户很难将资金全部转移到其他交易所去进行交易。而且现在目前交易所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相互挖用户,但是却没有创造新的用户。数字加密货币投资更大的未来是增量市场,而不是榨干存量市场。

第四点,交易所的特色功能也没有壁垒,任何新的利好特色会被其他交易所短时间内抄袭。币安曾经靠自己的品牌和用户体验打下了交易所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形成壁垒,它所有的功能都已经被其他交易所抄了个遍。而且越大的交易所越不敢上新功能,诸如交易挖矿功能,就有可能会被新的交易所使用后快速上位。

第五点,目前交易所的运营受到政策监管和限制,传统机构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入场。目前国内主流的交易所都不敢宣布面向中国投资者,但实际上其主要用户都来自中国,主流交易所虽然禁止了中国 IP 地址的访问,但实际上仍然开放新的接口让用户免科学上网就能访问,在随时被封、被查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六点,创业者错误地低估了交易所的运营成本。购买一套成熟的交易所解决方案,创业团队需要向服务商支付数百万元的费用。人力成本也不容小觑,一个正常的运营的交易所团队需要 30-50 人,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 100 万人民币以上,需要日活数万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交易所新模式能否挽回币圈颓势?






similar web 网站访问数据统计对比

通过这组网站流量访问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流量正在快速下降,这不仅对于老牌交易所来说压力巨大,他们需要留住用户,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交易量水平和交易深度。这样的数字对于新交易所来说,非常不友好,无异于从老虎口中夺食。

币圈没有新用户和新流量了!

在尝试了交易挖矿机制之后,不少交易所也开始了多种新的创新来提高交易量和用户量,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来吸引流量。目前该模式主要分成两种,一种由大交易所发起,小团队以及流量网站贴牌加盟合作的方式来,新交易所看似独立运营,实际上都是同一套系统的复制;另外一种则是小团队则开发交易系统,将交易接口开放给流量入口,所有流量入口共享系统内的所有交易。

前者中,火币、币安、OKEx 都推出了相似的业务。比如 OKEx 6 月 19 日推出了「开放共赢计划」,将支持 100 家交易既挖矿的交易所,只要求交易所团队有自己的域名、logo 和运营主体就可以开动,最短只需要 1 天就能上线。币安也在 2 天后推出了相似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联盟计划」,将支持 1000 家交易所上线。火币的火币云计划也在 8 月初正式上线运作,多家交易所已经或者即将开启运营。

大交易所的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创新,通过贴牌合作的方式是要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降低交易所团队的技术门槛来扩大其品牌的规模,同时小交易所团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创新。

后者以 Thinkbit、Bytetrade、0x、Kybernetwork 为主要代表。以 Bytetrade 为例,作为交易技术的提供商,任何流量入口都可以成为交易入口,比如媒体、钱包、社群等,都可以建立交易所,A 用户在钱包内下单后,某个媒体 App 的 B 用户可以吃单,交易场所不再固定,但是交易市场是统一的。

但是上面提到的两种做法都没有逃出币圈现有的生态格局,仍在是在行业内部竞争、在吃存量市场老本,这对于拓展新用户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帮助并不大。我们希望看的是交易所不断地往行业外延伸,去触及更多的资产数字化市场,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区块链、了解数字资产,而不是「榨干」币圈的老人。

然而当前政策依旧不明朗,币改失败被点名,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币圈的那群「精英们」只想着如何收割韭菜,新问世的交易所其实都是「收割机」。(区块律动0x2) 查看全部

jiao03.jpg

 交易所实在是太好赚钱了,所有人顺着那条绳子往上爬,然后绳子从中间断了……

目前,整个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中,前 20 家头部交易所已经将 90% 的利润收入囊中,剩下还有上万家小交易所去瓜分剩余的 10% 利润。据统计,目前全球数字加密货币行业中有超过 1.2 万家交易所,每天还有多家新的交易所出现,他们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有一部分赚到钱了,剩余的大部分都在烧投资人的钱。更有甚者在发现已经无法扭转亏损的态势之后,开始了令人发指的「收割」无辜投资者的行为,还有交易所直接卷款跑路。

今年 6 月份,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小交易所的文章,如今 3 个月过去了,因为一些交易所案例的出现,交易所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市场下行严重,如今交易所市场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jiao01.jpg



开个交易所,真的太赚钱了


在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生态中,一共有三种角色:发起一个区块链项目的项目方,购买项目方代币的投资者,以及搭起项目方和投资者桥梁、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场地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我们认知中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区别,手续费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交易所面对使用其平台交易场地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收取交易手续费,同时对于资金的流出(提币),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以火币 Pro 和币安交易所为例,用户的每笔交易都需要支付总金额 0.2% 的费用作为手续费,币安则收取 0.05% 的手续费,绝大部分交易所的收费都在 0.05-0.2% 之间。

根据国外财经网站 Howmuch 的数据统计,今年鼎盛时期,币安每天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获得 348 万美元的收入,而当时的第二名 Upbit 可以获得 342 万美元的收入,火币 Pro 则可以获得 229 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

jiao02.jpg


虽然每日的收入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将这个数字换算成年收入,你就能明白这到底是多少钱了:币安一年有 12.7 亿美元,Upbit 一年有 12.4 亿美元,火币一年有 8.3 亿美元的收入。

而 8 月 17 日上交所成交 1176 亿人民币交易额,按照双向手续费0.00487% 来计算,上交所这一天的手续费收入为 1146 万人民币,远低于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家交易所。

当然实际上不能这么计算,因为数字货币交易所有很多玩法,在交易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折扣手续费,不少交易所还会为项目方提供免手续费账户,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并不能单纯地按照交易所的交易量来进行计算。

而交易所在行业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也为其带来了其他盈利方式,项目方在交易所上币需缴纳一定的费用,通过投资也可获得收入。

作为连接投资者和项目方的桥梁,交易所会对在其交易所进行上架的项目进行审核。在传统证券交易所中,交易所以及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会对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的承销费用在 2.5-3% 之间,大陆A股的发行费用则在 3-5% 之间。但是这个费用比例到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币安的上币费用为例,虽然创始人赵长鹏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上币费用,称「项目方自己报价后再根据项目评审来确定价格是否合理」,外界传言币安今年年初的上币费用在 1000-3000 万人民币之间。

根据交易所的交易深度和用户数量,每个交易所的上币费用各有不同,老牌量大的交易所,从保护投资者和交易所自身的角度出发,需要项目方缴纳巨额的上币费作为保证金,如数千万人民币;而小型的交易所则适当收费或者不收费来换取更多交易对,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少的只需要 200 个 ETH,多的也只需要 500 个 ETH 就可以实现上币。

另外区块链行业的基本公司架构都是成立基金会,再将资金进行配比使用,所有的交易所背后都有一只基金,他们也希望可以参与到区块链项目的投资里。排名前 20 的交易所全部都有自己的基金,这些基金会对区块链项目进行投资,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折扣拿到项目的 Token,然后在交易过程中将低价的 Token 出售获利。

手续费,上币费,基金投资获益,交易所的赚钱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再加上币安这样的交易所,可以在短时间内登上前三名的宝座,让不少创业者觉得投资交易所是一件轻松简单而且稳赚不赔的创业生意。


新型交易所大量出现


直接复制别人的模式是很难起步的,创业者需要想到一个「交易所+」的概念来从其他交易所里抢用户,实现弯道超车,行业内称这类交易所为「新型交易所」。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家新的交易所出现。

其中最有代表的新型交易所是 DragonEx 和 Bit-Z,前者给用户带来的特色是「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后者则给他们带来了改良版的「投票上币」机制。

2017 年 11 月,DragonEx(龙网)推出了「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模式。用户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时产生的手续费将兑换成平台币 DT,交易量越大,可以得到的 DT 就越多;平台还给这些类似于平台股份的 DT Token 赋予了新的价值,DT 可以参与平台手续费分红。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按照预期,这种做法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来到平台进行交易。

其后 Digifinex、CEO 等交易平台也相继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其中 Digifinex 最高曾冲到过交易量的前 5 名。但该模式存在只能暂时留住用户的弊端,一旦挖矿完毕或者没有新人来接盘,就会导致交易量下降将导致恶性循环。

但是这个规则存在一个天然的漏洞:只需要两个账号,就可以实现交易对敲,不需要产生真实的交易就可以拿到 DT 奖励。这种漏洞让交易所陷入量大无人的境地,投资者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交易所到底有没有交易深度,如果全都是机器人在刷量挖矿,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来这个交易所趟浑水了。在这个模式下,只要有新人不断地进入,老用户就可以拿钱走人,怕的就是没有人入场导致资金断裂。

Bit-Z 交易所在去年 12 月推出了投票币 VTC,用户通过持有 VTC 来决定哪个项目可以上交易所。其实投票上币并非 Bit-Z 首创,币安在它之前 3 个月就已经开始了投票上币,但是币安的投票上币至于交易所的用户相关,与利益无关,Bit-Z 的 VTC 投票模式,实现了投票币的价值,也让后来几乎所有的投票上币活动都采用这样的机制。

据《星球日报》报道,一家交易所只要真实交易量达到 5000 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仅需几万用户就可以支撑起一家交易所。然而,目前只有几家交易所能达到几万用户交易,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量则是通过机器人刷量刷出来的。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倒闭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局交易所行业,头部效应开始显现,头部交易所因为可以垄断市场流量,无论牛市熊市都能持续运作,而那些运营不善和缺乏动力的中小交易所,只好灰溜溜地宣布关门倒闭:


2017.12.19,YouBit 交易所宣布破产清算。

2018.01.27,日本 Coincheck 交易所由于资金被黑客窃取宣布倒闭。

2018.03,日本 Mr. Exchange 和 Tokyo Gateway 两家交易所宣布倒闭。

2018.06.14,Cattleex 交易所宣布破产。



以及大量的靠传销币起来的交易所在被查封或资金盘断裂之后悄然倒闭。

有一部分交易所是因为上线后收益太低,后期运维成本太高,资金入不敷出或是投资方突然撤资,致使交易所倒闭。

还有一部分交易所的倒闭是因为,黑客攻破系统后将资产盗走导致平台资金链锻炼和无力偿还用户资金导致的。此前全球交易量第一的 Mt.Gox 交易所因为黑客攻击、资产被盗后无力偿还,被迫进入破产清算。因为黑客动辄盗取数千数万枚比特币,这对于一个中小型交易所来说,相当于平台和用户的资产全部被盗,这将导致平台无力运营被迫宣布倒闭。

其他交易所倒闭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因为监管问题倒闭,比如去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使得境内的 ICO 和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全部暂停,国内以云币网为首的交易所不得已停止运营并退币,其他交易所被迫离开国内市场。

也有很多交易所不服输,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扭转颓势,上线各种运营活动来拉新、促活,但最终走向:跑路。


交易挖矿成跑路新借口


面对资金紧张、投资人的压力以及当前混乱的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局面,不少交易所在盈利压力面前,迫不得已选择跑路来离开币圈。跑路交易所一般采取等待用户充币之后卷款跑路,或者限制用户无法提币来盗取用户资产。

这些老套路在交易挖矿平台出现之前都显得那么低级,FCoin 的出现给大量跑路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思路:发行平台币,推行交易挖矿,鼓励交易分红,锁定用户资产。受利益驱使,用户的资金需要留在平台中才能得到收益,而交易所则可以肆意地控制用户资产的用途。

jiao04.jpg


今年 5 月底,FCoin 推出了「交易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但它与 DragonEx 等交易所不同的是,FCoin 采用了社区自治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设计理念,每天用于挖矿的平台币数量不存在限制。与此同时,FCoin 还推出邀请好友奖励计划,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 90 天内所有手续费 20% 的奖励。FCoin 在短短几天之内,交易量便超过各大头部交易所,登上全球交易量榜首,其平台币 FT 在暴涨暴跌中吸引了不少市场的目光。

与此同时,FCoin 也难逃被诟病刷单嫌疑,交易量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饱受争议,几乎所有媒体和业内人士都认为 FCoin 是资金盘模式。

资金盘模式在没有新用户加入的时候将进入流血矿难模式。流血矿难模式指的是,交易所没有新用户流入,交易量最高时下降 95%,持有平台币的用户无法分红被套牢,想要离场必定要流血才行,当大部分用户已经离场之后,交易所将不存在真实交易,最终走向死亡,发生挖矿交易「矿难」。

但是在整个流血矿难模式之前,平台会营造出一种平台币升值、持有平台币大量获益的假象,让普通投资者错以为这种模式可以赚钱。实际上这种假象泡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戳破,因为交易挖矿模式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精密地计算,稍有失误就会将整个平台币模式毁掉。

FCoin 给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模式。在 6 月 20 日,国内一家名为「86bex」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推行挖矿交易一周之后留下一封《后会有期!》的公告就溜之大吉了。

jiao05.jpg


86bex 在公告里称因为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的亏损,同时还遇到了投资人撤资的问题,导致平台现在无法经营、暂停提币,虽然提出会有重组方案,但是该交易所一直没有上线,已经跑路。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名为 Cattleex 的交易所也在交易挖矿模式推出后因为用户发现了系统漏洞,导致交易量前 10 名用户将整个平台榨干后离场。

最后,Cattleex 交易所无奈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以及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矿工的拉盘要求,纷纷砸盘提现,导致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宣告破产,用户的资产也将暂时锁定不能提现,同时暂停一切交易。」Cattleex 交易所跑路。

除了学习交易挖矿模式跑路的 86bex 和 Cattleex 之外,还有大量交易所因为种种原因而跑路。

2017 年 5 月,Celery 暂停服务,冻结存取款及订单。

2017 年 12 月,币集网无法提现确认,不久后网站关闭、客服消失,平台疑似跑路。

2018 年 2 月,以德团队不和,中心化股权问题分配不清,实际控制人陈军跑路。

2018 年 6 月,TBS 手机交易所关停跑路。

随着越来越多交易所采取交易挖矿模式,在资金链断裂之后会有更多的交易所选择跑路。


交易所本来就是高危行业


创业者只看到了交易所可以赚钱的一面,没有想到交易所赚钱背后要承担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开一家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在饿了么和美团霸占外卖市场之后才开始创业搞外卖。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总结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之所以是高危、强竞争行业,主要有 6 点因素。

第一点,开一家交易所,创业者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技术壁垒。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技术成熟,技术服务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一家公司上线一家交易所,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技术已经不再是建立交易所的门槛。

而且目前火币、币安、OKEx 等交易所都推出了「白标贴牌」交易所模式,只需要与他们签订合作之后,就可以使用三大交易所的技术来建立自己的交易所。多年前的交易所技术问题,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规模量产。

第二点,因为新交易所无法获取用户,就无法获得交易深度。交易深度是用户是否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交易深度值得是有足够的用户能够下单足够多数量的购买和出售订单,在一个交易价格区间内形成市场竞争。而没有用户和交易量的交易所是无法形成交易深度的,我们点开任何一家交易量不大的交易所,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币种的交易对内购买和出售之间存在很大的价差,甚至某些交易对根本没有交易,这就是没有交易深度的标志。

没有交易深度,在目前熊市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更加普遍,这导致交易所内建好了却没人,生意惨淡。

第三点,目前数字加密货币投资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用户增长乏力。新的交易所需要从老牌交易所手中抢用户,但是因为交易所的利益绑定和用户习惯等因素,除非有像 FCoin 这样级别的利益诱惑,用户很难将资金全部转移到其他交易所去进行交易。而且现在目前交易所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相互挖用户,但是却没有创造新的用户。数字加密货币投资更大的未来是增量市场,而不是榨干存量市场。

第四点,交易所的特色功能也没有壁垒,任何新的利好特色会被其他交易所短时间内抄袭。币安曾经靠自己的品牌和用户体验打下了交易所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形成壁垒,它所有的功能都已经被其他交易所抄了个遍。而且越大的交易所越不敢上新功能,诸如交易挖矿功能,就有可能会被新的交易所使用后快速上位。

第五点,目前交易所的运营受到政策监管和限制,传统机构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入场。目前国内主流的交易所都不敢宣布面向中国投资者,但实际上其主要用户都来自中国,主流交易所虽然禁止了中国 IP 地址的访问,但实际上仍然开放新的接口让用户免科学上网就能访问,在随时被封、被查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六点,创业者错误地低估了交易所的运营成本。购买一套成熟的交易所解决方案,创业团队需要向服务商支付数百万元的费用。人力成本也不容小觑,一个正常的运营的交易所团队需要 30-50 人,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 100 万人民币以上,需要日活数万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交易所新模式能否挽回币圈颓势?


jiao06.jpg

similar web 网站访问数据统计对比

通过这组网站流量访问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流量正在快速下降,这不仅对于老牌交易所来说压力巨大,他们需要留住用户,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交易量水平和交易深度。这样的数字对于新交易所来说,非常不友好,无异于从老虎口中夺食。

币圈没有新用户和新流量了!

在尝试了交易挖矿机制之后,不少交易所也开始了多种新的创新来提高交易量和用户量,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来吸引流量。目前该模式主要分成两种,一种由大交易所发起,小团队以及流量网站贴牌加盟合作的方式来,新交易所看似独立运营,实际上都是同一套系统的复制;另外一种则是小团队则开发交易系统,将交易接口开放给流量入口,所有流量入口共享系统内的所有交易。

前者中,火币、币安、OKEx 都推出了相似的业务。比如 OKEx 6 月 19 日推出了「开放共赢计划」,将支持 100 家交易既挖矿的交易所,只要求交易所团队有自己的域名、logo 和运营主体就可以开动,最短只需要 1 天就能上线。币安也在 2 天后推出了相似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联盟计划」,将支持 1000 家交易所上线。火币的火币云计划也在 8 月初正式上线运作,多家交易所已经或者即将开启运营。

大交易所的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创新,通过贴牌合作的方式是要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降低交易所团队的技术门槛来扩大其品牌的规模,同时小交易所团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创新。

后者以 Thinkbit、Bytetrade、0x、Kybernetwork 为主要代表。以 Bytetrade 为例,作为交易技术的提供商,任何流量入口都可以成为交易入口,比如媒体、钱包、社群等,都可以建立交易所,A 用户在钱包内下单后,某个媒体 App 的 B 用户可以吃单,交易场所不再固定,但是交易市场是统一的。

但是上面提到的两种做法都没有逃出币圈现有的生态格局,仍在是在行业内部竞争、在吃存量市场老本,这对于拓展新用户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帮助并不大。我们希望看的是交易所不断地往行业外延伸,去触及更多的资产数字化市场,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区块链、了解数字资产,而不是「榨干」币圈的老人。

然而当前政策依旧不明朗,币改失败被点名,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币圈的那群「精英们」只想着如何收割韭菜,新问世的交易所其实都是「收割机」。(区块律动0x2)

“交易挖矿”交易所Coineal大败局,15天的短命繁荣

特写money 发表了文章 • 2018-08-19 14:09 • 来自相关话题

“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数字货币交易所身居币圈生物链的顶端,永远是最中心化的存在。

连日火爆的“交易挖矿模式”将一批新兴的交易所推至风口浪尖,一时间成为数家投资者与项目方趋之若鹜的对象。这一模式有两大特点:一、交易即挖矿,即将用户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折算成等值平台币,按极高比例返还给用户。二、持币分红,即平台将用户交易手续费收入的80%返还给平台币持有者。

自FCoin让“交易挖矿模式”一战成名后的短短一周内,“交易即挖矿”的效仿者已跃升至50多家。7月4日,在多家媒体报道中,一家默默无闻的交易所Coineal一夜爆红,号称其BTC和ETH交易量超越币安、火币和同为挖矿交易模式的FCoin。这家交易所自6月30日上线平台币NEAL并开启“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之后,仅5天实现了用户量和交易量的暴增,甚至在部分第三方统计数据中,一度跃居BTC和ETH全球交易量首位。

就是这样一个“冉冉升起”的交易挖矿平台,伴随着平台币价的剧烈震荡下行,无法兑现高额分红;仅时隔15天后,在“刷单”、“骗局”、甚至“传销”等传言中,如流星一般,迅速结束了自己曾给予厚望的“交易挖矿”模式。

这15天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场离奇的砸盘事件


早在6月30日,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上线当天,就出现了一次极端交易的回滚操作。当日中午12时,原定为上线平台币和交易挖矿时间,午间公告突然声称平台因数据维护将上线时间推迟至13时。直至当晚19时43分,该项业务在首页仍未见启动,官方公告显示挖矿的数量暂时无显示,但是已经在正常运行中,有可挖矿图标的交易币对交易都可以挖矿,并且第一次挖矿释放会在当晚24时如期而至。公告不断推迟,平台币价格却一路攀升。当日Neal平台币价从0.4元人民币上涨至1.32元,涨幅超过230%。然而,在当夜24时之后,短短五分钟内币价大幅下跌至0.09元,跌幅为69.99%。

据当晚亲历者向链得得App描述,在Coineal官方微信群中,官方对此次币价大跌给出的解释是,操作失误解锁了全部的Neal。声称将在第二日回滚异常交易,并对私募投资人予以一定量的补偿。这一轮造成大量投资者实际损失的异常交易,使用户对平台原本的不信任与对资金安全的担忧在几日后集中爆发。





Neal平台币价格波动k线图


我们观察到,Coineal平台正式开启交易挖矿几天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大量文章传播“黑马交易所交易量跃升首位”的推广内容,令不少投资人开始密切注意Coineal这家后起之秀。然而就在第二天,7月5日,Coineal平台币NEAL便迎来了又一轮疯狂的价格暴跌,跌幅超过69%。

对此,Coineal白皮书中“机构投资唯一指定的投行顾问机构”棱镜资本,其创始人张璐在Coineal私募微信群中做出解释:“此次Neal价格波动,系交易所为清除80多个大矿工而砸盘所致,此举亦为保护散户的利益。并且在官网未发布公告的情况下,平台减少挖矿手续费和控制Neal解锁速度,以此改变当前价格不合理的局面,更好地稳定币价而后再重启挖矿。”

此外,官方为稳定用户情绪还表示,将要上线“自动挖矿托管服务” 以杜绝恶意刷单等行为,也就是Coineal在前期大肆宣传时提到的“挖矿机器人”。





7月5日棱镜资本张璐Iris在微信群中对砸盘事件的解释


可蹊跷的是,同样对于7月5日本轮币价暴跌原因的公开解释,作为Coineal唯一指定投行顾问的棱镜资本与Coineal官方在7月15日发布的道歉信内容完全自相矛盾。

Coineal官方在这封《Coineal及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的公开道歉信》中指出,在7月4日开始的价格大跳水之前,Coineal出台了一系列规则来限制恶意刷单行为导致大矿工集体砸盘离场,尽管平台当时把之前所有利润都用来进行接盘,希望能够扛住跌势,但是价格进入跌势,加快产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交易量下降和价格下跌。

本次砸盘事件,究竟是“交易所主动砸盘”还是“大矿工主动砸盘”?对此首席顾问方和平台方各执一词,越发迷离。由于“交易挖矿模式”天然容易吸引专业矿工进场套利,按照Coineal官方说法,交易所从自身利益诉求出发,为夺取控制权而利用砸盘的方式清理矿霸,此行为也将直接牺牲投资人和用户利益。

陈杰是NEAL平台币私募阶段入场的投资人,也是NEAL破发之后众多维权人中的一个。他告诉链得得App,平台为夺回自己对平台控制权而私自清理矿霸的行为,并非正义。并且当时承诺的由于清理矿霸而给用户的补偿并未到位,因此众多维权群都流传出棱镜资本“携款跑路”的传闻。

针对众多投资人对棱镜资本跑路的指控,Coineal团队向链得得App回应称,“平台在正常运营,并未跑路,这只是二级市场的用户因亏钱而谣传的。”


一串上币发行的资本利益链条


公开信息显示,Coineal交易所的第一个上线币种是MT(My Token),在MT今年4月同期上线的10家交易所中,初生的Coineal作为首发交易所,设计了一系列营销活动,连续半个月狂送1688MT,用户注册、充值、登录、交易都能获赠MT及平台币NEAL,此举使MT的代币流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并在三天之间上涨达300%。伴随着MT的增值,Coineal交易平台也搭上了快速崛起的顺风车,截至发稿前,上线MT的交易所已有17家,而Coineal的MT交易量依然是最大的。因此,在链得得App联系到的多名投资人均一致认为,Coineal与MyToken团队有非常深厚的渊源。

作为MyToken的独家发行机构,棱镜资本也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根据其官网及此前媒体采访公示信息显示,棱镜资本为陈俊宏和张璐共同创立。投资项目包括Mytoken、金色财经、比特派钱包、EOS引力社区等股权项目。其创始人陈俊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oineal交易所是黑马,目前为止MyToken与Coineal两个项目并非出自同一个团队。





棱镜资本两位创始人的公开信息整理


那么棱镜资本是否真的如他所说,与Coineal交易所只是单纯合作关系呢?

Coineal创立于2018年,其官方宣传声称该平台由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数字货币投资人、技术极客打造,团队曾主导和推进多个区块链项目快速开拓中韩两国市场。Coineal白皮书显示,机构投资唯一投行顾问是Spectra (棱镜资本),棱镜资本是一家做服务区块链项目的投行机构。根据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的爆料,棱镜资本也作为Coineal平台币NEAL私募阶段的二级经销商,公开主持了NEAL的代币发行工作。





Coineal白皮书中对棱镜资本的说明


在7月5日NEAL币价大幅跳水之后,陈杰等早期投资人纷纷开始找棱镜资本讨要说法。与此同时,链得得App发现,棱镜资本官网的创始团队信息开始变模糊,创始人名字为英文,照片空缺。但依旧可以根据领英网和公开采访等信息判断,陈俊宏和张璐是该机构的创始人与主要负责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何Coineal7月15日的公开道歉信是由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的。





棱镜资本官网中陈俊宏与张璐的公开信息


我们查询的注册工商信息显示,陈俊宏与张璐于今年5月29日和5月31日分别在北京注册了两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名为“柯因利尔科技有限公司”,与Coineal英文音译同名。

“这样的不谋而合,不禁使人想到Coineal平台实际由棱镜资本的陈俊宏与张璐控制,而并非公告中所提到的‘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Coineal交易所出现重大操作失误与关闭交易挖矿模式这两件重大事件(如前文所示)时,皆由棱镜资本的两位合伙人第一时间出来解释与致歉,Coineal和棱镜资本团队的关系远没有陈俊宏说的那么简单。





棱镜资本创始人陈俊宏与张璐的其他公司注册信息


短命的“挖矿交易”平台


我们梳理的公开资料显示,从6月30日开启“挖矿交易”到7月14日官宣关闭,Coineal的“挖矿交易”生命仅延续了15天便戛然而止。Coineal于今年4月开始运行,NEALToken (即NEAL)代表平台所有权益,总量100亿个,采用“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用户在Coineal上提供流动性即可开采出NEAL。NEAL作为Coineal平台的生态权益凭证,持有NEAL可享受资产增值、平台收益分享、监督、投票等系列权益。

根据Coineal的白皮书信息显示,主要的分红方式如下:

A、提供流动性挖矿:为系统贡献流动性即为挖矿,用户每天挖矿的手续费将100%以等值NEAL返还给用户。其中,58%的NEAL作为挖矿储备,逐步分配给交易用户,21%的NEAL通过预先发行的方式为生态基金会所有,将用于开发投资价值项目。剩余21%的NEAL为团队及私募投资者所持有,私募的平台币会按照一定比例每日解锁。

B、平台手续费分红:平台每日手续费收入的80%分享给每个NEAL持有者,手续费分享多少根据用户持有NEAL的比例。Coineal平台每小时会更新显示交易和分红情况,每12小时分红一次,每天中午12点和午夜12点统一发放收益。


与当下“交易挖矿”最火热的交易所FCoin相比,Coineal在规则设计上有两大不同,一是将“交易挖矿”升级为“提供流动性挖矿”;二是提供限量矿机账号,一级账号挖矿回报率高达150%。

提供流动性挖矿,根据其官方介绍,优势在于“在流动性挖矿这套体系里,Coineal初期会把挖矿利益留给真实的个人投资者,用户用时间和劳动来获取收入”。Coineal认为FCoin模式中的交易手续费100%返还和邀请注册额外奖励20%的机制,会吸引大量刷单者和矿工套利团队,这可以让平台交易量迅速爆发;然而一旦挖矿收益下降,用户也会抛售平台币并迅速撤离,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最终整套体系就会崩塌。

提供限量矿机账号,即用户在交易所的账号如同比特币的矿机,根据不同用户的交易量划分账号等级,如同不同型号的比特币矿机。根据Coineal白皮书显示,“交易所会给用户最大让利,挖矿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交易所。”根据不同账号的等级,其“虚拟算力”有高低之分,挖矿回报率也会差很多,但是白皮书未提及限额和分红额度。

然而,这两个所谓的优势并没有使Coineal发展更稳更长远,在实际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和持续的价格走低之下,7月14日,根据平台发布了《关于停止产出NEAL和销毁未出矿部分NEAL的公告》称,自开通“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以来,NEAL流通盘每日以8~10%的速度迅速增大,导致价格剧烈波动,为避免投资者、矿工继续面临资产损失的风险,Coineal平台决定停止“提供流动性即挖矿”、“80%收入分红”的模式,并将未出矿的NEAL代币全部销毁并公示。





7月14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至此,Coineal平台正式宣告结束了白皮书中提到的轰轰烈烈的“交易挖矿模式”和“持币分红”。

7月15日,在叫停挖矿交易模式的第二日,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公开道歉信,公告中指出了Coineal交易挖矿模式失败的最大原因,即对资金需求的增速远大于资产价格的增速。在挖矿模式下,为获得价格的上涨,同时又能给矿工补贴,需要大量的新资金涌入,新资金的涌入需求会远超平台真实价值的增长速度,最后整个平台将沦为资金盘的游戏。尽管Coineal平台曾试图控制产量Neal,但已无法遏止Neal持续下跌的趋势。截至7月15日,平台最终不堪重负暂停交易挖矿模式,Neal币价已从开盘当日的1.65元,持续下跌至0.15元。





7月15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陈俊宏还在公告中回顾了NEAL币价大幅下降的过程和原因,首次释放当晚的币价下跌是由于一行代码写错,将所有投资人未释放部分全部释放,造成市场瞬间价格异常,于是平台紧急停服,回滚数据。

之后的几日,头部矿工通过前端按键,以大笔刷成交额的方式赚走了大量的利润,中小矿工其实获得的利润很少,而头部矿工加快了整个平台的挖矿释放速度,按照当时的增速,不出半个月,整个矿就会被挖完。平台只能牺牲币价,砸盘以清除矿霸,但是挖矿模式决定了币价走势是螺旋式的,一旦价格进入跌势,平台币产量持续增加,只会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跌。

但为保证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的利益,在Coineal接下来的公告中表示,将拿出总数一亿的NEAL,即基金会已解锁部分NEAL和在过去两周过程中20%平台收入不断回购的NEAL,根据每位用户账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偿。退还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比例按照“未释放NEAL数量”/“最初ETH兑换比例”进行。

提供流动性挖矿,意味着用户在交易所中所有贡献通证流动性的操作,包括转账、交易、提现等,都可以产生平台币。加之“最高配置挖矿机器人”的上线,只会加速NEAL的解锁和平台币数量的激增,更易帮助持币量大的矿工快速完成出币过程和财富积累,进一步拉低平台币价格。因此,这一机制无法像平台介绍的那样“杜绝大量刷单者和量化交易团队”,反而为平台币的大量出矿增加了更多可能性。短期之内,交易所的流动性与交易量会实现暴增,但是一旦掌握大量平台币的矿工集中撤离,(即7月5日砸盘事件)并大量抛售平台币,平台的交易量会迅速下降。

正如陈俊宏所说,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模式的失败在于新资金注入的缓慢,即真实的新用户交易增速远达不到平台运行的需求。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平台一开始依靠宣传噱头拉进一部分新投资者,但是后期缺乏吸引新投资者入场的动力,致使资金注入速度远比预想的慢,渐渐支撑不了平台的运营。此外,回顾整个事件,平台砸盘这一操作造成了以下几点危害:

首先,7月5日的砸盘事件系平台操控市场的铁证,直接丧失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此举不仅使平台失去了已有的大矿工,也同时失去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信任。平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砸盘,都会迎来丧失用户的必然结局。

第二,因砸盘事件造成的NEAL币价的急转直下,加之平台分红和挖矿进度等信息的不透明,加剧了投资人对资金盘的担忧,更多的投资人急于将平台币脱手套现,而加剧币价的下跌。

第三,以上两点造成大幅度的币价下跌,也进一步使更多对平台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和矿工彻底失去投资兴趣,再无法吸引新用户入场,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挖矿交易模式的覆灭。


殊途同归的交易挖矿模式


在Coineal平台开启挖矿交易模式的短短十几日之中,单就挖矿模式启动对NEAL平台币的影响方面,模式启动实际并未对币价拉高做出太多贡献,NEAL价格上扬的持续时间仅四天时间。

从交易量方面,起初交易量大增,伴随价格的持续走低,同等资金交易将解锁更大量的平台币,直接导致了投资者收益的下降,严重挫伤持币用户的积极性,导致交易量的下降。

与目前交易挖矿模式尝试最为成功的Fcoin相似,交易挖矿模式下平台币币价呈现明显走势:开盘时,近乎全网的广告投放量与开始几日的赠币机制和极高分红,依靠此种模式吸引大量用户入驻交易,致使交易量迅速上升和币价的急剧拉升。维持此段币价上涨期的时长依靠平台资金实力决定。此后,交易所奖励机制发生变化,挖矿收益下降,矿霸和投资人开始陆续撤离,抛售平台币,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随着交易量的暴增暴减,平台币价也将暴涨暴跌,这会导致平台真实的用户交易量在大矿工撤走之后无法及时补入,而平台资金又输出困难之际,币价就将持续下跌,最终导致整套体系的崩溃。





FCoin与Coineal平台币价波动对比


整体来看,在交易挖矿激励模式下,平台币价扮演了游戏能否持续扩大并继续玩下去的最核心要素。为了保证币价的上涨及波动稳定可控,链得得编辑梳理目前市场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运营方式。

1、保持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

在交易挖矿的模式下,挖矿受益和进度信息的公开,作为矿工掌握平台进展的唯一知情渠道,显得尤为重要。Coineal仅在叫停交易挖矿模式之前,短暂公开了两日的挖矿进度和每日平台币分红的额度等信息。而更多的消息发布,如相关补偿和分红等信息,则选择通过微信社群方式传播。由于各类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矿工对平台信任降低,大量矿工集中在获取平台币后,急于抛售套现。这一趋势在Coineal出现矿霸砸盘后更为明显,币价极速缩水造成用户的集体恐慌,而加剧平台的恶性循环。





陈杰质疑Coineal客服挖矿返佣金额的截图


2、矿工利益共生关系,保证平台币价市场的相对稳定

在“交易挖矿+平台币分红”模式下,如果矿工没有与平台建立一定程度的共生利益关系,将很难产生维护币价稳定的条件。Coineal挖矿模式的短命主要原因之一是矿霸与交易平台在平台币的控制权上产生了对立关系。而这一交易模式需要矿工与交易所共同保证平台币价的发展可控,且以币价造成的利益最大化为调控目标,让平台币在合理范围区间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币价是可控的,这也能让交易挖矿和返利政策有继续参与下去的价值支撑基础。

3、建立币价调控的最后屏障

交易所完全的去中心化很容易造成市场极端现象的出现,在交易挖矿模式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的领域,还需要通过市场及多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调节。FCoin与Coineal同样经历过平台币爆拉之后的砸盘,但FCoin在币价稳定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Coineal为稳定币价,采取了打压大矿工的砸盘,而这种币价调控手段并不可取。FCoin则设立饱受争议的平准基金,此举的初衷是为平抑以上原因可能造成的币价剧烈波动,这也是FCoin推出平准基金之后一直饱受诟病,却依然坚持启动这一机制稳定币价的重要原因。以平准基金来干预市场,无论出发点如何,其结果就类似于以“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应受访者要求,陈杰为化名)


作者:雅烁,链得得 查看全部

20180809082708137.jpg


“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数字货币交易所身居币圈生物链的顶端,永远是最中心化的存在。

连日火爆的“交易挖矿模式”将一批新兴的交易所推至风口浪尖,一时间成为数家投资者与项目方趋之若鹜的对象。这一模式有两大特点:一、交易即挖矿,即将用户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折算成等值平台币,按极高比例返还给用户。二、持币分红,即平台将用户交易手续费收入的80%返还给平台币持有者。

自FCoin让“交易挖矿模式”一战成名后的短短一周内,“交易即挖矿”的效仿者已跃升至50多家。7月4日,在多家媒体报道中,一家默默无闻的交易所Coineal一夜爆红,号称其BTC和ETH交易量超越币安、火币和同为挖矿交易模式的FCoin。这家交易所自6月30日上线平台币NEAL并开启“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之后,仅5天实现了用户量和交易量的暴增,甚至在部分第三方统计数据中,一度跃居BTC和ETH全球交易量首位。

就是这样一个“冉冉升起”的交易挖矿平台,伴随着平台币价的剧烈震荡下行,无法兑现高额分红;仅时隔15天后,在“刷单”、“骗局”、甚至“传销”等传言中,如流星一般,迅速结束了自己曾给予厚望的“交易挖矿”模式。

这15天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场离奇的砸盘事件


早在6月30日,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上线当天,就出现了一次极端交易的回滚操作。当日中午12时,原定为上线平台币和交易挖矿时间,午间公告突然声称平台因数据维护将上线时间推迟至13时。直至当晚19时43分,该项业务在首页仍未见启动,官方公告显示挖矿的数量暂时无显示,但是已经在正常运行中,有可挖矿图标的交易币对交易都可以挖矿,并且第一次挖矿释放会在当晚24时如期而至。公告不断推迟,平台币价格却一路攀升。当日Neal平台币价从0.4元人民币上涨至1.32元,涨幅超过230%。然而,在当夜24时之后,短短五分钟内币价大幅下跌至0.09元,跌幅为69.99%。

据当晚亲历者向链得得App描述,在Coineal官方微信群中,官方对此次币价大跌给出的解释是,操作失误解锁了全部的Neal。声称将在第二日回滚异常交易,并对私募投资人予以一定量的补偿。这一轮造成大量投资者实际损失的异常交易,使用户对平台原本的不信任与对资金安全的担忧在几日后集中爆发。

20180719111143327.png

Neal平台币价格波动k线图


我们观察到,Coineal平台正式开启交易挖矿几天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大量文章传播“黑马交易所交易量跃升首位”的推广内容,令不少投资人开始密切注意Coineal这家后起之秀。然而就在第二天,7月5日,Coineal平台币NEAL便迎来了又一轮疯狂的价格暴跌,跌幅超过69%。

对此,Coineal白皮书中“机构投资唯一指定的投行顾问机构”棱镜资本,其创始人张璐在Coineal私募微信群中做出解释:“此次Neal价格波动,系交易所为清除80多个大矿工而砸盘所致,此举亦为保护散户的利益。并且在官网未发布公告的情况下,平台减少挖矿手续费和控制Neal解锁速度,以此改变当前价格不合理的局面,更好地稳定币价而后再重启挖矿。”

此外,官方为稳定用户情绪还表示,将要上线“自动挖矿托管服务” 以杜绝恶意刷单等行为,也就是Coineal在前期大肆宣传时提到的“挖矿机器人”。

20180729090744149.jpeg

7月5日棱镜资本张璐Iris在微信群中对砸盘事件的解释


可蹊跷的是,同样对于7月5日本轮币价暴跌原因的公开解释,作为Coineal唯一指定投行顾问的棱镜资本与Coineal官方在7月15日发布的道歉信内容完全自相矛盾。

Coineal官方在这封《Coineal及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的公开道歉信》中指出,在7月4日开始的价格大跳水之前,Coineal出台了一系列规则来限制恶意刷单行为导致大矿工集体砸盘离场,尽管平台当时把之前所有利润都用来进行接盘,希望能够扛住跌势,但是价格进入跌势,加快产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交易量下降和价格下跌。

本次砸盘事件,究竟是“交易所主动砸盘”还是“大矿工主动砸盘”?对此首席顾问方和平台方各执一词,越发迷离。由于“交易挖矿模式”天然容易吸引专业矿工进场套利,按照Coineal官方说法,交易所从自身利益诉求出发,为夺取控制权而利用砸盘的方式清理矿霸,此行为也将直接牺牲投资人和用户利益。

陈杰是NEAL平台币私募阶段入场的投资人,也是NEAL破发之后众多维权人中的一个。他告诉链得得App,平台为夺回自己对平台控制权而私自清理矿霸的行为,并非正义。并且当时承诺的由于清理矿霸而给用户的补偿并未到位,因此众多维权群都流传出棱镜资本“携款跑路”的传闻。

针对众多投资人对棱镜资本跑路的指控,Coineal团队向链得得App回应称,“平台在正常运营,并未跑路,这只是二级市场的用户因亏钱而谣传的。”


一串上币发行的资本利益链条


公开信息显示,Coineal交易所的第一个上线币种是MT(My Token),在MT今年4月同期上线的10家交易所中,初生的Coineal作为首发交易所,设计了一系列营销活动,连续半个月狂送1688MT,用户注册、充值、登录、交易都能获赠MT及平台币NEAL,此举使MT的代币流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并在三天之间上涨达300%。伴随着MT的增值,Coineal交易平台也搭上了快速崛起的顺风车,截至发稿前,上线MT的交易所已有17家,而Coineal的MT交易量依然是最大的。因此,在链得得App联系到的多名投资人均一致认为,Coineal与MyToken团队有非常深厚的渊源。

作为MyToken的独家发行机构,棱镜资本也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根据其官网及此前媒体采访公示信息显示,棱镜资本为陈俊宏和张璐共同创立。投资项目包括Mytoken、金色财经、比特派钱包、EOS引力社区等股权项目。其创始人陈俊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oineal交易所是黑马,目前为止MyToken与Coineal两个项目并非出自同一个团队。

20180719120713384.jpg

棱镜资本两位创始人的公开信息整理


那么棱镜资本是否真的如他所说,与Coineal交易所只是单纯合作关系呢?

Coineal创立于2018年,其官方宣传声称该平台由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数字货币投资人、技术极客打造,团队曾主导和推进多个区块链项目快速开拓中韩两国市场。Coineal白皮书显示,机构投资唯一投行顾问是Spectra (棱镜资本),棱镜资本是一家做服务区块链项目的投行机构。根据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的爆料,棱镜资本也作为Coineal平台币NEAL私募阶段的二级经销商,公开主持了NEAL的代币发行工作。

20180719113331461.jpg

Coineal白皮书中对棱镜资本的说明


在7月5日NEAL币价大幅跳水之后,陈杰等早期投资人纷纷开始找棱镜资本讨要说法。与此同时,链得得App发现,棱镜资本官网的创始团队信息开始变模糊,创始人名字为英文,照片空缺。但依旧可以根据领英网和公开采访等信息判断,陈俊宏和张璐是该机构的创始人与主要负责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何Coineal7月15日的公开道歉信是由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的。

20180719113355752.jpg

棱镜资本官网中陈俊宏与张璐的公开信息


我们查询的注册工商信息显示,陈俊宏与张璐于今年5月29日和5月31日分别在北京注册了两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名为“柯因利尔科技有限公司”,与Coineal英文音译同名。

“这样的不谋而合,不禁使人想到Coineal平台实际由棱镜资本的陈俊宏与张璐控制,而并非公告中所提到的‘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Coineal交易所出现重大操作失误与关闭交易挖矿模式这两件重大事件(如前文所示)时,皆由棱镜资本的两位合伙人第一时间出来解释与致歉,Coineal和棱镜资本团队的关系远没有陈俊宏说的那么简单。

20180719112847550.jpg

棱镜资本创始人陈俊宏与张璐的其他公司注册信息


短命的“挖矿交易”平台


我们梳理的公开资料显示,从6月30日开启“挖矿交易”到7月14日官宣关闭,Coineal的“挖矿交易”生命仅延续了15天便戛然而止。Coineal于今年4月开始运行,NEALToken (即NEAL)代表平台所有权益,总量100亿个,采用“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用户在Coineal上提供流动性即可开采出NEAL。NEAL作为Coineal平台的生态权益凭证,持有NEAL可享受资产增值、平台收益分享、监督、投票等系列权益。

根据Coineal的白皮书信息显示,主要的分红方式如下:


A、提供流动性挖矿:为系统贡献流动性即为挖矿,用户每天挖矿的手续费将100%以等值NEAL返还给用户。其中,58%的NEAL作为挖矿储备,逐步分配给交易用户,21%的NEAL通过预先发行的方式为生态基金会所有,将用于开发投资价值项目。剩余21%的NEAL为团队及私募投资者所持有,私募的平台币会按照一定比例每日解锁。

B、平台手续费分红:平台每日手续费收入的80%分享给每个NEAL持有者,手续费分享多少根据用户持有NEAL的比例。Coineal平台每小时会更新显示交易和分红情况,每12小时分红一次,每天中午12点和午夜12点统一发放收益。



与当下“交易挖矿”最火热的交易所FCoin相比,Coineal在规则设计上有两大不同,一是将“交易挖矿”升级为“提供流动性挖矿”;二是提供限量矿机账号,一级账号挖矿回报率高达150%。

提供流动性挖矿,根据其官方介绍,优势在于“在流动性挖矿这套体系里,Coineal初期会把挖矿利益留给真实的个人投资者,用户用时间和劳动来获取收入”。Coineal认为FCoin模式中的交易手续费100%返还和邀请注册额外奖励20%的机制,会吸引大量刷单者和矿工套利团队,这可以让平台交易量迅速爆发;然而一旦挖矿收益下降,用户也会抛售平台币并迅速撤离,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最终整套体系就会崩塌。

提供限量矿机账号,即用户在交易所的账号如同比特币的矿机,根据不同用户的交易量划分账号等级,如同不同型号的比特币矿机。根据Coineal白皮书显示,“交易所会给用户最大让利,挖矿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交易所。”根据不同账号的等级,其“虚拟算力”有高低之分,挖矿回报率也会差很多,但是白皮书未提及限额和分红额度。

然而,这两个所谓的优势并没有使Coineal发展更稳更长远,在实际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和持续的价格走低之下,7月14日,根据平台发布了《关于停止产出NEAL和销毁未出矿部分NEAL的公告》称,自开通“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以来,NEAL流通盘每日以8~10%的速度迅速增大,导致价格剧烈波动,为避免投资者、矿工继续面临资产损失的风险,Coineal平台决定停止“提供流动性即挖矿”、“80%收入分红”的模式,并将未出矿的NEAL代币全部销毁并公示。

20180719112406873.png

7月14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至此,Coineal平台正式宣告结束了白皮书中提到的轰轰烈烈的“交易挖矿模式”和“持币分红”。

7月15日,在叫停挖矿交易模式的第二日,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公开道歉信,公告中指出了Coineal交易挖矿模式失败的最大原因,即对资金需求的增速远大于资产价格的增速。在挖矿模式下,为获得价格的上涨,同时又能给矿工补贴,需要大量的新资金涌入,新资金的涌入需求会远超平台真实价值的增长速度,最后整个平台将沦为资金盘的游戏。尽管Coineal平台曾试图控制产量Neal,但已无法遏止Neal持续下跌的趋势。截至7月15日,平台最终不堪重负暂停交易挖矿模式,Neal币价已从开盘当日的1.65元,持续下跌至0.15元。

20180720084816789.jpg

7月15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陈俊宏还在公告中回顾了NEAL币价大幅下降的过程和原因,首次释放当晚的币价下跌是由于一行代码写错,将所有投资人未释放部分全部释放,造成市场瞬间价格异常,于是平台紧急停服,回滚数据。

之后的几日,头部矿工通过前端按键,以大笔刷成交额的方式赚走了大量的利润,中小矿工其实获得的利润很少,而头部矿工加快了整个平台的挖矿释放速度,按照当时的增速,不出半个月,整个矿就会被挖完。平台只能牺牲币价,砸盘以清除矿霸,但是挖矿模式决定了币价走势是螺旋式的,一旦价格进入跌势,平台币产量持续增加,只会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跌。

但为保证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的利益,在Coineal接下来的公告中表示,将拿出总数一亿的NEAL,即基金会已解锁部分NEAL和在过去两周过程中20%平台收入不断回购的NEAL,根据每位用户账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偿。退还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比例按照“未释放NEAL数量”/“最初ETH兑换比例”进行。

提供流动性挖矿,意味着用户在交易所中所有贡献通证流动性的操作,包括转账、交易、提现等,都可以产生平台币。加之“最高配置挖矿机器人”的上线,只会加速NEAL的解锁和平台币数量的激增,更易帮助持币量大的矿工快速完成出币过程和财富积累,进一步拉低平台币价格。因此,这一机制无法像平台介绍的那样“杜绝大量刷单者和量化交易团队”,反而为平台币的大量出矿增加了更多可能性。短期之内,交易所的流动性与交易量会实现暴增,但是一旦掌握大量平台币的矿工集中撤离,(即7月5日砸盘事件)并大量抛售平台币,平台的交易量会迅速下降。

正如陈俊宏所说,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模式的失败在于新资金注入的缓慢,即真实的新用户交易增速远达不到平台运行的需求。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平台一开始依靠宣传噱头拉进一部分新投资者,但是后期缺乏吸引新投资者入场的动力,致使资金注入速度远比预想的慢,渐渐支撑不了平台的运营。此外,回顾整个事件,平台砸盘这一操作造成了以下几点危害:

首先,7月5日的砸盘事件系平台操控市场的铁证,直接丧失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此举不仅使平台失去了已有的大矿工,也同时失去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信任。平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砸盘,都会迎来丧失用户的必然结局。

第二,因砸盘事件造成的NEAL币价的急转直下,加之平台分红和挖矿进度等信息的不透明,加剧了投资人对资金盘的担忧,更多的投资人急于将平台币脱手套现,而加剧币价的下跌。

第三,以上两点造成大幅度的币价下跌,也进一步使更多对平台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和矿工彻底失去投资兴趣,再无法吸引新用户入场,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挖矿交易模式的覆灭。


殊途同归的交易挖矿模式


在Coineal平台开启挖矿交易模式的短短十几日之中,单就挖矿模式启动对NEAL平台币的影响方面,模式启动实际并未对币价拉高做出太多贡献,NEAL价格上扬的持续时间仅四天时间。

从交易量方面,起初交易量大增,伴随价格的持续走低,同等资金交易将解锁更大量的平台币,直接导致了投资者收益的下降,严重挫伤持币用户的积极性,导致交易量的下降。

与目前交易挖矿模式尝试最为成功的Fcoin相似,交易挖矿模式下平台币币价呈现明显走势:开盘时,近乎全网的广告投放量与开始几日的赠币机制和极高分红,依靠此种模式吸引大量用户入驻交易,致使交易量迅速上升和币价的急剧拉升。维持此段币价上涨期的时长依靠平台资金实力决定。此后,交易所奖励机制发生变化,挖矿收益下降,矿霸和投资人开始陆续撤离,抛售平台币,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随着交易量的暴增暴减,平台币价也将暴涨暴跌,这会导致平台真实的用户交易量在大矿工撤走之后无法及时补入,而平台资金又输出困难之际,币价就将持续下跌,最终导致整套体系的崩溃。

20180720084633269.jpg

FCoin与Coineal平台币价波动对比


整体来看,在交易挖矿激励模式下,平台币价扮演了游戏能否持续扩大并继续玩下去的最核心要素。为了保证币价的上涨及波动稳定可控,链得得编辑梳理目前市场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运营方式。

1、保持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

在交易挖矿的模式下,挖矿受益和进度信息的公开,作为矿工掌握平台进展的唯一知情渠道,显得尤为重要。Coineal仅在叫停交易挖矿模式之前,短暂公开了两日的挖矿进度和每日平台币分红的额度等信息。而更多的消息发布,如相关补偿和分红等信息,则选择通过微信社群方式传播。由于各类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矿工对平台信任降低,大量矿工集中在获取平台币后,急于抛售套现。这一趋势在Coineal出现矿霸砸盘后更为明显,币价极速缩水造成用户的集体恐慌,而加剧平台的恶性循环。

20180719115101309.jpg

陈杰质疑Coineal客服挖矿返佣金额的截图


2、矿工利益共生关系,保证平台币价市场的相对稳定

在“交易挖矿+平台币分红”模式下,如果矿工没有与平台建立一定程度的共生利益关系,将很难产生维护币价稳定的条件。Coineal挖矿模式的短命主要原因之一是矿霸与交易平台在平台币的控制权上产生了对立关系。而这一交易模式需要矿工与交易所共同保证平台币价的发展可控,且以币价造成的利益最大化为调控目标,让平台币在合理范围区间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币价是可控的,这也能让交易挖矿和返利政策有继续参与下去的价值支撑基础。

3、建立币价调控的最后屏障

交易所完全的去中心化很容易造成市场极端现象的出现,在交易挖矿模式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的领域,还需要通过市场及多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调节。FCoin与Coineal同样经历过平台币爆拉之后的砸盘,但FCoin在币价稳定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Coineal为稳定币价,采取了打压大矿工的砸盘,而这种币价调控手段并不可取。FCoin则设立饱受争议的平准基金,此举的初衷是为平抑以上原因可能造成的币价剧烈波动,这也是FCoin推出平准基金之后一直饱受诟病,却依然坚持启动这一机制稳定币价的重要原因。以平准基金来干预市场,无论出发点如何,其结果就类似于以“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应受访者要求,陈杰为化名)


作者:雅烁,链得得

不断倒闭又不断入场,数字货币交易所还能走下去吗?

市场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21 11:36 • 来自相关话题

 交易所实在是太好赚钱了,所有人顺着那条绳子往上爬,然后绳子从中间断了……

目前,整个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中,前 20 家头部交易所已经将 90% 的利润收入囊中,剩下还有上万家小交易所去瓜分剩余的 10% 利润。据统计,目前全球数字加密货币行业中有超过 1.2 万家交易所,每天还有多家新的交易所出现,他们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有一部分赚到钱了,剩余的大部分都在烧投资人的钱。更有甚者在发现已经无法扭转亏损的态势之后,开始了令人发指的「收割」无辜投资者的行为,还有交易所直接卷款跑路。

今年 6 月份,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小交易所的文章,如今 3 个月过去了,因为一些交易所案例的出现,交易所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市场下行严重,如今交易所市场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开个交易所,真的太赚钱了


在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生态中,一共有三种角色:发起一个区块链项目的项目方,购买项目方代币的投资者,以及搭起项目方和投资者桥梁、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场地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我们认知中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区别,手续费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交易所面对使用其平台交易场地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收取交易手续费,同时对于资金的流出(提币),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以火币 Pro 和币安交易所为例,用户的每笔交易都需要支付总金额 0.2% 的费用作为手续费,币安则收取 0.05% 的手续费,绝大部分交易所的收费都在 0.05-0.2% 之间。

根据国外财经网站 Howmuch 的数据统计,今年鼎盛时期,币安每天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获得 348 万美元的收入,而当时的第二名 Upbit 可以获得 342 万美元的收入,火币 Pro 则可以获得 229 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






虽然每日的收入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将这个数字换算成年收入,你就能明白这到底是多少钱了:币安一年有 12.7 亿美元,Upbit 一年有 12.4 亿美元,火币一年有 8.3 亿美元的收入。

而 8 月 17 日上交所成交 1176 亿人民币交易额,按照双向手续费0.00487% 来计算,上交所这一天的手续费收入为 1146 万人民币,远低于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家交易所。

当然实际上不能这么计算,因为数字货币交易所有很多玩法,在交易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折扣手续费,不少交易所还会为项目方提供免手续费账户,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并不能单纯地按照交易所的交易量来进行计算。

而交易所在行业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也为其带来了其他盈利方式,项目方在交易所上币需缴纳一定的费用,通过投资也可获得收入。

作为连接投资者和项目方的桥梁,交易所会对在其交易所进行上架的项目进行审核。在传统证券交易所中,交易所以及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会对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的承销费用在 2.5-3% 之间,大陆A股的发行费用则在 3-5% 之间。但是这个费用比例到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币安的上币费用为例,虽然创始人赵长鹏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上币费用,称「项目方自己报价后再根据项目评审来确定价格是否合理」,外界传言币安今年年初的上币费用在 1000-3000 万人民币之间。

根据交易所的交易深度和用户数量,每个交易所的上币费用各有不同,老牌量大的交易所,从保护投资者和交易所自身的角度出发,需要项目方缴纳巨额的上币费作为保证金,如数千万人民币;而小型的交易所则适当收费或者不收费来换取更多交易对,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少的只需要 200 个 ETH,多的也只需要 500 个 ETH 就可以实现上币。

另外区块链行业的基本公司架构都是成立基金会,再将资金进行配比使用,所有的交易所背后都有一只基金,他们也希望可以参与到区块链项目的投资里。排名前 20 的交易所全部都有自己的基金,这些基金会对区块链项目进行投资,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折扣拿到项目的 Token,然后在交易过程中将低价的 Token 出售获利。

手续费,上币费,基金投资获益,交易所的赚钱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再加上币安这样的交易所,可以在短时间内登上前三名的宝座,让不少创业者觉得投资交易所是一件轻松简单而且稳赚不赔的创业生意。


新型交易所大量出现


直接复制别人的模式是很难起步的,创业者需要想到一个「交易所+」的概念来从其他交易所里抢用户,实现弯道超车,行业内称这类交易所为「新型交易所」。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家新的交易所出现。

其中最有代表的新型交易所是 DragonEx 和 Bit-Z,前者给用户带来的特色是「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后者则给他们带来了改良版的「投票上币」机制。

2017 年 11 月,DragonEx(龙网)推出了「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模式。用户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时产生的手续费将兑换成平台币 DT,交易量越大,可以得到的 DT 就越多;平台还给这些类似于平台股份的 DT Token 赋予了新的价值,DT 可以参与平台手续费分红。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按照预期,这种做法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来到平台进行交易。

其后 Digifinex、CEO 等交易平台也相继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其中 Digifinex 最高曾冲到过交易量的前 5 名。但该模式存在只能暂时留住用户的弊端,一旦挖矿完毕或者没有新人来接盘,就会导致交易量下降将导致恶性循环。

但是这个规则存在一个天然的漏洞:只需要两个账号,就可以实现交易对敲,不需要产生真实的交易就可以拿到 DT 奖励。这种漏洞让交易所陷入量大无人的境地,投资者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交易所到底有没有交易深度,如果全都是机器人在刷量挖矿,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来这个交易所趟浑水了。在这个模式下,只要有新人不断地进入,老用户就可以拿钱走人,怕的就是没有人入场导致资金断裂。

Bit-Z 交易所在去年 12 月推出了投票币 VTC,用户通过持有 VTC 来决定哪个项目可以上交易所。其实投票上币并非 Bit-Z 首创,币安在它之前 3 个月就已经开始了投票上币,但是币安的投票上币至于交易所的用户相关,与利益无关,Bit-Z 的 VTC 投票模式,实现了投票币的价值,也让后来几乎所有的投票上币活动都采用这样的机制。

据《星球日报》报道,一家交易所只要真实交易量达到 5000 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仅需几万用户就可以支撑起一家交易所。然而,目前只有几家交易所能达到几万用户交易,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量则是通过机器人刷量刷出来的。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倒闭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局交易所行业,头部效应开始显现,头部交易所因为可以垄断市场流量,无论牛市熊市都能持续运作,而那些运营不善和缺乏动力的中小交易所,只好灰溜溜地宣布关门倒闭:

2017.12.19,YouBit 交易所宣布破产清算。

2018.01.27,日本 Coincheck 交易所由于资金被黑客窃取宣布倒闭。

2018.03,日本 Mr. Exchange 和 Tokyo Gateway 两家交易所宣布倒闭。

2018.06.14,Cattleex 交易所宣布破产。


以及大量的靠传销币起来的交易所在被查封或资金盘断裂之后悄然倒闭。

有一部分交易所是因为上线后收益太低,后期运维成本太高,资金入不敷出或是投资方突然撤资,致使交易所倒闭。

还有一部分交易所的倒闭是因为,黑客攻破系统后将资产盗走导致平台资金链锻炼和无力偿还用户资金导致的。此前全球交易量第一的 Mt.Gox 交易所因为黑客攻击、资产被盗后无力偿还,被迫进入破产清算。因为黑客动辄盗取数千数万枚比特币,这对于一个中小型交易所来说,相当于平台和用户的资产全部被盗,这将导致平台无力运营被迫宣布倒闭。

其他交易所倒闭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因为监管问题倒闭,比如去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使得境内的 ICO 和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全部暂停,国内以云币网为首的交易所不得已停止运营并退币,其他交易所被迫离开国内市场。

也有很多交易所不服输,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扭转颓势,上线各种运营活动来拉新、促活,但最终走向:跑路。


交易挖矿成跑路新借口


面对资金紧张、投资人的压力以及当前混乱的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局面,不少交易所在盈利压力面前,迫不得已选择跑路来离开币圈。跑路交易所一般采取等待用户充币之后卷款跑路,或者限制用户无法提币来盗取用户资产。

这些老套路在交易挖矿平台出现之前都显得那么低级,FCoin 的出现给大量跑路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思路:发行平台币,推行交易挖矿,鼓励交易分红,锁定用户资产。受利益驱使,用户的资金需要留在平台中才能得到收益,而交易所则可以肆意地控制用户资产的用途。






今年 5 月底,FCoin 推出了「交易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但它与 DragonEx 等交易所不同的是,FCoin 采用了社区自治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设计理念,每天用于挖矿的平台币数量不存在限制。与此同时,FCoin 还推出邀请好友奖励计划,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 90 天内所有手续费 20% 的奖励。FCoin 在短短几天之内,交易量便超过各大头部交易所,登上全球交易量榜首,其平台币 FT 在暴涨暴跌中吸引了不少市场的目光。

与此同时,FCoin 也难逃被诟病刷单嫌疑,交易量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饱受争议,几乎所有媒体和业内人士都认为 FCoin 是资金盘模式。

资金盘模式在没有新用户加入的时候将进入流血矿难模式。流血矿难模式指的是,交易所没有新用户流入,交易量最高时下降 95%,持有平台币的用户无法分红被套牢,想要离场必定要流血才行,当大部分用户已经离场之后,交易所将不存在真实交易,最终走向死亡,发生挖矿交易「矿难」。

但是在整个流血矿难模式之前,平台会营造出一种平台币升值、持有平台币大量获益的假象,让普通投资者错以为这种模式可以赚钱。实际上这种假象泡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戳破,因为交易挖矿模式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精密地计算,稍有失误就会将整个平台币模式毁掉。

FCoin 给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模式。在 6 月 20 日,国内一家名为「86bex」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推行挖矿交易一周之后留下一封《后会有期!》的公告就溜之大吉了。






86bex 在公告里称因为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的亏损,同时还遇到了投资人撤资的问题,导致平台现在无法经营、暂停提币,虽然提出会有重组方案,但是该交易所一直没有上线,已经跑路。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名为 Cattleex 的交易所也在交易挖矿模式推出后因为用户发现了系统漏洞,导致交易量前 10 名用户将整个平台榨干后离场。

最后,Cattleex 交易所无奈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以及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矿工的拉盘要求,纷纷砸盘提现,导致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宣告破产,用户的资产也将暂时锁定不能提现,同时暂停一切交易。」Cattleex 交易所跑路。

除了学习交易挖矿模式跑路的 86bex 和 Cattleex 之外,还有大量交易所因为种种原因而跑路。

2017 年 5 月,Celery 暂停服务,冻结存取款及订单。

2017 年 12 月,币集网无法提现确认,不久后网站关闭、客服消失,平台疑似跑路。

2018 年 2 月,以德团队不和,中心化股权问题分配不清,实际控制人陈军跑路。

2018 年 6 月,TBS 手机交易所关停跑路。

随着越来越多交易所采取交易挖矿模式,在资金链断裂之后会有更多的交易所选择跑路。


交易所本来就是高危行业


创业者只看到了交易所可以赚钱的一面,没有想到交易所赚钱背后要承担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开一家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在饿了么和美团霸占外卖市场之后才开始创业搞外卖。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总结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之所以是高危、强竞争行业,主要有 6 点因素。

第一点,开一家交易所,创业者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技术壁垒。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技术成熟,技术服务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一家公司上线一家交易所,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技术已经不再是建立交易所的门槛。

而且目前火币、币安、OKEx 等交易所都推出了「白标贴牌」交易所模式,只需要与他们签订合作之后,就可以使用三大交易所的技术来建立自己的交易所。多年前的交易所技术问题,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规模量产。

第二点,因为新交易所无法获取用户,就无法获得交易深度。交易深度是用户是否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交易深度值得是有足够的用户能够下单足够多数量的购买和出售订单,在一个交易价格区间内形成市场竞争。而没有用户和交易量的交易所是无法形成交易深度的,我们点开任何一家交易量不大的交易所,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币种的交易对内购买和出售之间存在很大的价差,甚至某些交易对根本没有交易,这就是没有交易深度的标志。

没有交易深度,在目前熊市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更加普遍,这导致交易所内建好了却没人,生意惨淡。

第三点,目前数字加密货币投资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用户增长乏力。新的交易所需要从老牌交易所手中抢用户,但是因为交易所的利益绑定和用户习惯等因素,除非有像 FCoin 这样级别的利益诱惑,用户很难将资金全部转移到其他交易所去进行交易。而且现在目前交易所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相互挖用户,但是却没有创造新的用户。数字加密货币投资更大的未来是增量市场,而不是榨干存量市场。

第四点,交易所的特色功能也没有壁垒,任何新的利好特色会被其他交易所短时间内抄袭。币安曾经靠自己的品牌和用户体验打下了交易所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形成壁垒,它所有的功能都已经被其他交易所抄了个遍。而且越大的交易所越不敢上新功能,诸如交易挖矿功能,就有可能会被新的交易所使用后快速上位。

第五点,目前交易所的运营受到政策监管和限制,传统机构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入场。目前国内主流的交易所都不敢宣布面向中国投资者,但实际上其主要用户都来自中国,主流交易所虽然禁止了中国 IP 地址的访问,但实际上仍然开放新的接口让用户免科学上网就能访问,在随时被封、被查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六点,创业者错误地低估了交易所的运营成本。购买一套成熟的交易所解决方案,创业团队需要向服务商支付数百万元的费用。人力成本也不容小觑,一个正常的运营的交易所团队需要 30-50 人,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 100 万人民币以上,需要日活数万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交易所新模式能否挽回币圈颓势?






similar web 网站访问数据统计对比

通过这组网站流量访问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流量正在快速下降,这不仅对于老牌交易所来说压力巨大,他们需要留住用户,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交易量水平和交易深度。这样的数字对于新交易所来说,非常不友好,无异于从老虎口中夺食。

币圈没有新用户和新流量了!

在尝试了交易挖矿机制之后,不少交易所也开始了多种新的创新来提高交易量和用户量,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来吸引流量。目前该模式主要分成两种,一种由大交易所发起,小团队以及流量网站贴牌加盟合作的方式来,新交易所看似独立运营,实际上都是同一套系统的复制;另外一种则是小团队则开发交易系统,将交易接口开放给流量入口,所有流量入口共享系统内的所有交易。

前者中,火币、币安、OKEx 都推出了相似的业务。比如 OKEx 6 月 19 日推出了「开放共赢计划」,将支持 100 家交易既挖矿的交易所,只要求交易所团队有自己的域名、logo 和运营主体就可以开动,最短只需要 1 天就能上线。币安也在 2 天后推出了相似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联盟计划」,将支持 1000 家交易所上线。火币的火币云计划也在 8 月初正式上线运作,多家交易所已经或者即将开启运营。

大交易所的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创新,通过贴牌合作的方式是要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降低交易所团队的技术门槛来扩大其品牌的规模,同时小交易所团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创新。

后者以 Thinkbit、Bytetrade、0x、Kybernetwork 为主要代表。以 Bytetrade 为例,作为交易技术的提供商,任何流量入口都可以成为交易入口,比如媒体、钱包、社群等,都可以建立交易所,A 用户在钱包内下单后,某个媒体 App 的 B 用户可以吃单,交易场所不再固定,但是交易市场是统一的。

但是上面提到的两种做法都没有逃出币圈现有的生态格局,仍在是在行业内部竞争、在吃存量市场老本,这对于拓展新用户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帮助并不大。我们希望看的是交易所不断地往行业外延伸,去触及更多的资产数字化市场,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区块链、了解数字资产,而不是「榨干」币圈的老人。

然而当前政策依旧不明朗,币改失败被点名,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币圈的那群「精英们」只想着如何收割韭菜,新问世的交易所其实都是「收割机」。(区块律动0x2) 查看全部

jiao03.jpg

 交易所实在是太好赚钱了,所有人顺着那条绳子往上爬,然后绳子从中间断了……

目前,整个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中,前 20 家头部交易所已经将 90% 的利润收入囊中,剩下还有上万家小交易所去瓜分剩余的 10% 利润。据统计,目前全球数字加密货币行业中有超过 1.2 万家交易所,每天还有多家新的交易所出现,他们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有一部分赚到钱了,剩余的大部分都在烧投资人的钱。更有甚者在发现已经无法扭转亏损的态势之后,开始了令人发指的「收割」无辜投资者的行为,还有交易所直接卷款跑路。

今年 6 月份,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小交易所的文章,如今 3 个月过去了,因为一些交易所案例的出现,交易所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市场下行严重,如今交易所市场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jiao01.jpg



开个交易所,真的太赚钱了


在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生态中,一共有三种角色:发起一个区块链项目的项目方,购买项目方代币的投资者,以及搭起项目方和投资者桥梁、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场地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我们认知中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区别,手续费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交易所面对使用其平台交易场地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收取交易手续费,同时对于资金的流出(提币),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以火币 Pro 和币安交易所为例,用户的每笔交易都需要支付总金额 0.2% 的费用作为手续费,币安则收取 0.05% 的手续费,绝大部分交易所的收费都在 0.05-0.2% 之间。

根据国外财经网站 Howmuch 的数据统计,今年鼎盛时期,币安每天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获得 348 万美元的收入,而当时的第二名 Upbit 可以获得 342 万美元的收入,火币 Pro 则可以获得 229 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

jiao02.jpg


虽然每日的收入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将这个数字换算成年收入,你就能明白这到底是多少钱了:币安一年有 12.7 亿美元,Upbit 一年有 12.4 亿美元,火币一年有 8.3 亿美元的收入。

而 8 月 17 日上交所成交 1176 亿人民币交易额,按照双向手续费0.00487% 来计算,上交所这一天的手续费收入为 1146 万人民币,远低于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家交易所。

当然实际上不能这么计算,因为数字货币交易所有很多玩法,在交易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折扣手续费,不少交易所还会为项目方提供免手续费账户,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并不能单纯地按照交易所的交易量来进行计算。

而交易所在行业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也为其带来了其他盈利方式,项目方在交易所上币需缴纳一定的费用,通过投资也可获得收入。

作为连接投资者和项目方的桥梁,交易所会对在其交易所进行上架的项目进行审核。在传统证券交易所中,交易所以及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会对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的承销费用在 2.5-3% 之间,大陆A股的发行费用则在 3-5% 之间。但是这个费用比例到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币安的上币费用为例,虽然创始人赵长鹏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上币费用,称「项目方自己报价后再根据项目评审来确定价格是否合理」,外界传言币安今年年初的上币费用在 1000-3000 万人民币之间。

根据交易所的交易深度和用户数量,每个交易所的上币费用各有不同,老牌量大的交易所,从保护投资者和交易所自身的角度出发,需要项目方缴纳巨额的上币费作为保证金,如数千万人民币;而小型的交易所则适当收费或者不收费来换取更多交易对,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少的只需要 200 个 ETH,多的也只需要 500 个 ETH 就可以实现上币。

另外区块链行业的基本公司架构都是成立基金会,再将资金进行配比使用,所有的交易所背后都有一只基金,他们也希望可以参与到区块链项目的投资里。排名前 20 的交易所全部都有自己的基金,这些基金会对区块链项目进行投资,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折扣拿到项目的 Token,然后在交易过程中将低价的 Token 出售获利。

手续费,上币费,基金投资获益,交易所的赚钱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再加上币安这样的交易所,可以在短时间内登上前三名的宝座,让不少创业者觉得投资交易所是一件轻松简单而且稳赚不赔的创业生意。


新型交易所大量出现


直接复制别人的模式是很难起步的,创业者需要想到一个「交易所+」的概念来从其他交易所里抢用户,实现弯道超车,行业内称这类交易所为「新型交易所」。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家新的交易所出现。

其中最有代表的新型交易所是 DragonEx 和 Bit-Z,前者给用户带来的特色是「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后者则给他们带来了改良版的「投票上币」机制。

2017 年 11 月,DragonEx(龙网)推出了「交易挖矿」和「持币分红」模式。用户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时产生的手续费将兑换成平台币 DT,交易量越大,可以得到的 DT 就越多;平台还给这些类似于平台股份的 DT Token 赋予了新的价值,DT 可以参与平台手续费分红。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按照预期,这种做法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来到平台进行交易。

其后 Digifinex、CEO 等交易平台也相继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其中 Digifinex 最高曾冲到过交易量的前 5 名。但该模式存在只能暂时留住用户的弊端,一旦挖矿完毕或者没有新人来接盘,就会导致交易量下降将导致恶性循环。

但是这个规则存在一个天然的漏洞:只需要两个账号,就可以实现交易对敲,不需要产生真实的交易就可以拿到 DT 奖励。这种漏洞让交易所陷入量大无人的境地,投资者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交易所到底有没有交易深度,如果全都是机器人在刷量挖矿,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来这个交易所趟浑水了。在这个模式下,只要有新人不断地进入,老用户就可以拿钱走人,怕的就是没有人入场导致资金断裂。

Bit-Z 交易所在去年 12 月推出了投票币 VTC,用户通过持有 VTC 来决定哪个项目可以上交易所。其实投票上币并非 Bit-Z 首创,币安在它之前 3 个月就已经开始了投票上币,但是币安的投票上币至于交易所的用户相关,与利益无关,Bit-Z 的 VTC 投票模式,实现了投票币的价值,也让后来几乎所有的投票上币活动都采用这样的机制。

据《星球日报》报道,一家交易所只要真实交易量达到 5000 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仅需几万用户就可以支撑起一家交易所。然而,目前只有几家交易所能达到几万用户交易,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量则是通过机器人刷量刷出来的。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倒闭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局交易所行业,头部效应开始显现,头部交易所因为可以垄断市场流量,无论牛市熊市都能持续运作,而那些运营不善和缺乏动力的中小交易所,只好灰溜溜地宣布关门倒闭:


2017.12.19,YouBit 交易所宣布破产清算。

2018.01.27,日本 Coincheck 交易所由于资金被黑客窃取宣布倒闭。

2018.03,日本 Mr. Exchange 和 Tokyo Gateway 两家交易所宣布倒闭。

2018.06.14,Cattleex 交易所宣布破产。



以及大量的靠传销币起来的交易所在被查封或资金盘断裂之后悄然倒闭。

有一部分交易所是因为上线后收益太低,后期运维成本太高,资金入不敷出或是投资方突然撤资,致使交易所倒闭。

还有一部分交易所的倒闭是因为,黑客攻破系统后将资产盗走导致平台资金链锻炼和无力偿还用户资金导致的。此前全球交易量第一的 Mt.Gox 交易所因为黑客攻击、资产被盗后无力偿还,被迫进入破产清算。因为黑客动辄盗取数千数万枚比特币,这对于一个中小型交易所来说,相当于平台和用户的资产全部被盗,这将导致平台无力运营被迫宣布倒闭。

其他交易所倒闭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因为监管问题倒闭,比如去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使得境内的 ICO 和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全部暂停,国内以云币网为首的交易所不得已停止运营并退币,其他交易所被迫离开国内市场。

也有很多交易所不服输,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扭转颓势,上线各种运营活动来拉新、促活,但最终走向:跑路。


交易挖矿成跑路新借口


面对资金紧张、投资人的压力以及当前混乱的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局面,不少交易所在盈利压力面前,迫不得已选择跑路来离开币圈。跑路交易所一般采取等待用户充币之后卷款跑路,或者限制用户无法提币来盗取用户资产。

这些老套路在交易挖矿平台出现之前都显得那么低级,FCoin 的出现给大量跑路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思路:发行平台币,推行交易挖矿,鼓励交易分红,锁定用户资产。受利益驱使,用户的资金需要留在平台中才能得到收益,而交易所则可以肆意地控制用户资产的用途。

jiao04.jpg


今年 5 月底,FCoin 推出了「交易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但它与 DragonEx 等交易所不同的是,FCoin 采用了社区自治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设计理念,每天用于挖矿的平台币数量不存在限制。与此同时,FCoin 还推出邀请好友奖励计划,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 90 天内所有手续费 20% 的奖励。FCoin 在短短几天之内,交易量便超过各大头部交易所,登上全球交易量榜首,其平台币 FT 在暴涨暴跌中吸引了不少市场的目光。

与此同时,FCoin 也难逃被诟病刷单嫌疑,交易量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饱受争议,几乎所有媒体和业内人士都认为 FCoin 是资金盘模式。

资金盘模式在没有新用户加入的时候将进入流血矿难模式。流血矿难模式指的是,交易所没有新用户流入,交易量最高时下降 95%,持有平台币的用户无法分红被套牢,想要离场必定要流血才行,当大部分用户已经离场之后,交易所将不存在真实交易,最终走向死亡,发生挖矿交易「矿难」。

但是在整个流血矿难模式之前,平台会营造出一种平台币升值、持有平台币大量获益的假象,让普通投资者错以为这种模式可以赚钱。实际上这种假象泡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戳破,因为交易挖矿模式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精密地计算,稍有失误就会将整个平台币模式毁掉。

FCoin 给交易所提供了跑路的新模式。在 6 月 20 日,国内一家名为「86bex」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推行挖矿交易一周之后留下一封《后会有期!》的公告就溜之大吉了。

jiao05.jpg


86bex 在公告里称因为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的亏损,同时还遇到了投资人撤资的问题,导致平台现在无法经营、暂停提币,虽然提出会有重组方案,但是该交易所一直没有上线,已经跑路。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名为 Cattleex 的交易所也在交易挖矿模式推出后因为用户发现了系统漏洞,导致交易量前 10 名用户将整个平台榨干后离场。

最后,Cattleex 交易所无奈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以及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矿工的拉盘要求,纷纷砸盘提现,导致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宣告破产,用户的资产也将暂时锁定不能提现,同时暂停一切交易。」Cattleex 交易所跑路。

除了学习交易挖矿模式跑路的 86bex 和 Cattleex 之外,还有大量交易所因为种种原因而跑路。

2017 年 5 月,Celery 暂停服务,冻结存取款及订单。

2017 年 12 月,币集网无法提现确认,不久后网站关闭、客服消失,平台疑似跑路。

2018 年 2 月,以德团队不和,中心化股权问题分配不清,实际控制人陈军跑路。

2018 年 6 月,TBS 手机交易所关停跑路。

随着越来越多交易所采取交易挖矿模式,在资金链断裂之后会有更多的交易所选择跑路。


交易所本来就是高危行业


创业者只看到了交易所可以赚钱的一面,没有想到交易所赚钱背后要承担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开一家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在饿了么和美团霸占外卖市场之后才开始创业搞外卖。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总结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之所以是高危、强竞争行业,主要有 6 点因素。

第一点,开一家交易所,创业者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技术壁垒。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技术成熟,技术服务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一家公司上线一家交易所,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技术已经不再是建立交易所的门槛。

而且目前火币、币安、OKEx 等交易所都推出了「白标贴牌」交易所模式,只需要与他们签订合作之后,就可以使用三大交易所的技术来建立自己的交易所。多年前的交易所技术问题,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规模量产。

第二点,因为新交易所无法获取用户,就无法获得交易深度。交易深度是用户是否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交易深度值得是有足够的用户能够下单足够多数量的购买和出售订单,在一个交易价格区间内形成市场竞争。而没有用户和交易量的交易所是无法形成交易深度的,我们点开任何一家交易量不大的交易所,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币种的交易对内购买和出售之间存在很大的价差,甚至某些交易对根本没有交易,这就是没有交易深度的标志。

没有交易深度,在目前熊市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更加普遍,这导致交易所内建好了却没人,生意惨淡。

第三点,目前数字加密货币投资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用户增长乏力。新的交易所需要从老牌交易所手中抢用户,但是因为交易所的利益绑定和用户习惯等因素,除非有像 FCoin 这样级别的利益诱惑,用户很难将资金全部转移到其他交易所去进行交易。而且现在目前交易所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相互挖用户,但是却没有创造新的用户。数字加密货币投资更大的未来是增量市场,而不是榨干存量市场。

第四点,交易所的特色功能也没有壁垒,任何新的利好特色会被其他交易所短时间内抄袭。币安曾经靠自己的品牌和用户体验打下了交易所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形成壁垒,它所有的功能都已经被其他交易所抄了个遍。而且越大的交易所越不敢上新功能,诸如交易挖矿功能,就有可能会被新的交易所使用后快速上位。

第五点,目前交易所的运营受到政策监管和限制,传统机构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入场。目前国内主流的交易所都不敢宣布面向中国投资者,但实际上其主要用户都来自中国,主流交易所虽然禁止了中国 IP 地址的访问,但实际上仍然开放新的接口让用户免科学上网就能访问,在随时被封、被查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六点,创业者错误地低估了交易所的运营成本。购买一套成熟的交易所解决方案,创业团队需要向服务商支付数百万元的费用。人力成本也不容小觑,一个正常的运营的交易所团队需要 30-50 人,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 100 万人民币以上,需要日活数万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交易所新模式能否挽回币圈颓势?


jiao06.jpg

similar web 网站访问数据统计对比

通过这组网站流量访问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流量正在快速下降,这不仅对于老牌交易所来说压力巨大,他们需要留住用户,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交易量水平和交易深度。这样的数字对于新交易所来说,非常不友好,无异于从老虎口中夺食。

币圈没有新用户和新流量了!

在尝试了交易挖矿机制之后,不少交易所也开始了多种新的创新来提高交易量和用户量,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来吸引流量。目前该模式主要分成两种,一种由大交易所发起,小团队以及流量网站贴牌加盟合作的方式来,新交易所看似独立运营,实际上都是同一套系统的复制;另外一种则是小团队则开发交易系统,将交易接口开放给流量入口,所有流量入口共享系统内的所有交易。

前者中,火币、币安、OKEx 都推出了相似的业务。比如 OKEx 6 月 19 日推出了「开放共赢计划」,将支持 100 家交易既挖矿的交易所,只要求交易所团队有自己的域名、logo 和运营主体就可以开动,最短只需要 1 天就能上线。币安也在 2 天后推出了相似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联盟计划」,将支持 1000 家交易所上线。火币的火币云计划也在 8 月初正式上线运作,多家交易所已经或者即将开启运营。

大交易所的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创新,通过贴牌合作的方式是要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降低交易所团队的技术门槛来扩大其品牌的规模,同时小交易所团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创新。

后者以 Thinkbit、Bytetrade、0x、Kybernetwork 为主要代表。以 Bytetrade 为例,作为交易技术的提供商,任何流量入口都可以成为交易入口,比如媒体、钱包、社群等,都可以建立交易所,A 用户在钱包内下单后,某个媒体 App 的 B 用户可以吃单,交易场所不再固定,但是交易市场是统一的。

但是上面提到的两种做法都没有逃出币圈现有的生态格局,仍在是在行业内部竞争、在吃存量市场老本,这对于拓展新用户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帮助并不大。我们希望看的是交易所不断地往行业外延伸,去触及更多的资产数字化市场,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区块链、了解数字资产,而不是「榨干」币圈的老人。

然而当前政策依旧不明朗,币改失败被点名,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币圈的那群「精英们」只想着如何收割韭菜,新问世的交易所其实都是「收割机」。(区块律动0x2)

“交易挖矿”交易所Coineal大败局,15天的短命繁荣

特写money 发表了文章 • 2018-08-19 14:09 • 来自相关话题

“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数字货币交易所身居币圈生物链的顶端,永远是最中心化的存在。

连日火爆的“交易挖矿模式”将一批新兴的交易所推至风口浪尖,一时间成为数家投资者与项目方趋之若鹜的对象。这一模式有两大特点:一、交易即挖矿,即将用户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折算成等值平台币,按极高比例返还给用户。二、持币分红,即平台将用户交易手续费收入的80%返还给平台币持有者。

自FCoin让“交易挖矿模式”一战成名后的短短一周内,“交易即挖矿”的效仿者已跃升至50多家。7月4日,在多家媒体报道中,一家默默无闻的交易所Coineal一夜爆红,号称其BTC和ETH交易量超越币安、火币和同为挖矿交易模式的FCoin。这家交易所自6月30日上线平台币NEAL并开启“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之后,仅5天实现了用户量和交易量的暴增,甚至在部分第三方统计数据中,一度跃居BTC和ETH全球交易量首位。

就是这样一个“冉冉升起”的交易挖矿平台,伴随着平台币价的剧烈震荡下行,无法兑现高额分红;仅时隔15天后,在“刷单”、“骗局”、甚至“传销”等传言中,如流星一般,迅速结束了自己曾给予厚望的“交易挖矿”模式。

这15天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场离奇的砸盘事件


早在6月30日,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上线当天,就出现了一次极端交易的回滚操作。当日中午12时,原定为上线平台币和交易挖矿时间,午间公告突然声称平台因数据维护将上线时间推迟至13时。直至当晚19时43分,该项业务在首页仍未见启动,官方公告显示挖矿的数量暂时无显示,但是已经在正常运行中,有可挖矿图标的交易币对交易都可以挖矿,并且第一次挖矿释放会在当晚24时如期而至。公告不断推迟,平台币价格却一路攀升。当日Neal平台币价从0.4元人民币上涨至1.32元,涨幅超过230%。然而,在当夜24时之后,短短五分钟内币价大幅下跌至0.09元,跌幅为69.99%。

据当晚亲历者向链得得App描述,在Coineal官方微信群中,官方对此次币价大跌给出的解释是,操作失误解锁了全部的Neal。声称将在第二日回滚异常交易,并对私募投资人予以一定量的补偿。这一轮造成大量投资者实际损失的异常交易,使用户对平台原本的不信任与对资金安全的担忧在几日后集中爆发。





Neal平台币价格波动k线图


我们观察到,Coineal平台正式开启交易挖矿几天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大量文章传播“黑马交易所交易量跃升首位”的推广内容,令不少投资人开始密切注意Coineal这家后起之秀。然而就在第二天,7月5日,Coineal平台币NEAL便迎来了又一轮疯狂的价格暴跌,跌幅超过69%。

对此,Coineal白皮书中“机构投资唯一指定的投行顾问机构”棱镜资本,其创始人张璐在Coineal私募微信群中做出解释:“此次Neal价格波动,系交易所为清除80多个大矿工而砸盘所致,此举亦为保护散户的利益。并且在官网未发布公告的情况下,平台减少挖矿手续费和控制Neal解锁速度,以此改变当前价格不合理的局面,更好地稳定币价而后再重启挖矿。”

此外,官方为稳定用户情绪还表示,将要上线“自动挖矿托管服务” 以杜绝恶意刷单等行为,也就是Coineal在前期大肆宣传时提到的“挖矿机器人”。





7月5日棱镜资本张璐Iris在微信群中对砸盘事件的解释


可蹊跷的是,同样对于7月5日本轮币价暴跌原因的公开解释,作为Coineal唯一指定投行顾问的棱镜资本与Coineal官方在7月15日发布的道歉信内容完全自相矛盾。

Coineal官方在这封《Coineal及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的公开道歉信》中指出,在7月4日开始的价格大跳水之前,Coineal出台了一系列规则来限制恶意刷单行为导致大矿工集体砸盘离场,尽管平台当时把之前所有利润都用来进行接盘,希望能够扛住跌势,但是价格进入跌势,加快产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交易量下降和价格下跌。

本次砸盘事件,究竟是“交易所主动砸盘”还是“大矿工主动砸盘”?对此首席顾问方和平台方各执一词,越发迷离。由于“交易挖矿模式”天然容易吸引专业矿工进场套利,按照Coineal官方说法,交易所从自身利益诉求出发,为夺取控制权而利用砸盘的方式清理矿霸,此行为也将直接牺牲投资人和用户利益。

陈杰是NEAL平台币私募阶段入场的投资人,也是NEAL破发之后众多维权人中的一个。他告诉链得得App,平台为夺回自己对平台控制权而私自清理矿霸的行为,并非正义。并且当时承诺的由于清理矿霸而给用户的补偿并未到位,因此众多维权群都流传出棱镜资本“携款跑路”的传闻。

针对众多投资人对棱镜资本跑路的指控,Coineal团队向链得得App回应称,“平台在正常运营,并未跑路,这只是二级市场的用户因亏钱而谣传的。”


一串上币发行的资本利益链条


公开信息显示,Coineal交易所的第一个上线币种是MT(My Token),在MT今年4月同期上线的10家交易所中,初生的Coineal作为首发交易所,设计了一系列营销活动,连续半个月狂送1688MT,用户注册、充值、登录、交易都能获赠MT及平台币NEAL,此举使MT的代币流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并在三天之间上涨达300%。伴随着MT的增值,Coineal交易平台也搭上了快速崛起的顺风车,截至发稿前,上线MT的交易所已有17家,而Coineal的MT交易量依然是最大的。因此,在链得得App联系到的多名投资人均一致认为,Coineal与MyToken团队有非常深厚的渊源。

作为MyToken的独家发行机构,棱镜资本也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根据其官网及此前媒体采访公示信息显示,棱镜资本为陈俊宏和张璐共同创立。投资项目包括Mytoken、金色财经、比特派钱包、EOS引力社区等股权项目。其创始人陈俊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oineal交易所是黑马,目前为止MyToken与Coineal两个项目并非出自同一个团队。





棱镜资本两位创始人的公开信息整理


那么棱镜资本是否真的如他所说,与Coineal交易所只是单纯合作关系呢?

Coineal创立于2018年,其官方宣传声称该平台由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数字货币投资人、技术极客打造,团队曾主导和推进多个区块链项目快速开拓中韩两国市场。Coineal白皮书显示,机构投资唯一投行顾问是Spectra (棱镜资本),棱镜资本是一家做服务区块链项目的投行机构。根据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的爆料,棱镜资本也作为Coineal平台币NEAL私募阶段的二级经销商,公开主持了NEAL的代币发行工作。





Coineal白皮书中对棱镜资本的说明


在7月5日NEAL币价大幅跳水之后,陈杰等早期投资人纷纷开始找棱镜资本讨要说法。与此同时,链得得App发现,棱镜资本官网的创始团队信息开始变模糊,创始人名字为英文,照片空缺。但依旧可以根据领英网和公开采访等信息判断,陈俊宏和张璐是该机构的创始人与主要负责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何Coineal7月15日的公开道歉信是由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的。





棱镜资本官网中陈俊宏与张璐的公开信息


我们查询的注册工商信息显示,陈俊宏与张璐于今年5月29日和5月31日分别在北京注册了两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名为“柯因利尔科技有限公司”,与Coineal英文音译同名。

“这样的不谋而合,不禁使人想到Coineal平台实际由棱镜资本的陈俊宏与张璐控制,而并非公告中所提到的‘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Coineal交易所出现重大操作失误与关闭交易挖矿模式这两件重大事件(如前文所示)时,皆由棱镜资本的两位合伙人第一时间出来解释与致歉,Coineal和棱镜资本团队的关系远没有陈俊宏说的那么简单。





棱镜资本创始人陈俊宏与张璐的其他公司注册信息


短命的“挖矿交易”平台


我们梳理的公开资料显示,从6月30日开启“挖矿交易”到7月14日官宣关闭,Coineal的“挖矿交易”生命仅延续了15天便戛然而止。Coineal于今年4月开始运行,NEALToken (即NEAL)代表平台所有权益,总量100亿个,采用“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用户在Coineal上提供流动性即可开采出NEAL。NEAL作为Coineal平台的生态权益凭证,持有NEAL可享受资产增值、平台收益分享、监督、投票等系列权益。

根据Coineal的白皮书信息显示,主要的分红方式如下:

A、提供流动性挖矿:为系统贡献流动性即为挖矿,用户每天挖矿的手续费将100%以等值NEAL返还给用户。其中,58%的NEAL作为挖矿储备,逐步分配给交易用户,21%的NEAL通过预先发行的方式为生态基金会所有,将用于开发投资价值项目。剩余21%的NEAL为团队及私募投资者所持有,私募的平台币会按照一定比例每日解锁。

B、平台手续费分红:平台每日手续费收入的80%分享给每个NEAL持有者,手续费分享多少根据用户持有NEAL的比例。Coineal平台每小时会更新显示交易和分红情况,每12小时分红一次,每天中午12点和午夜12点统一发放收益。


与当下“交易挖矿”最火热的交易所FCoin相比,Coineal在规则设计上有两大不同,一是将“交易挖矿”升级为“提供流动性挖矿”;二是提供限量矿机账号,一级账号挖矿回报率高达150%。

提供流动性挖矿,根据其官方介绍,优势在于“在流动性挖矿这套体系里,Coineal初期会把挖矿利益留给真实的个人投资者,用户用时间和劳动来获取收入”。Coineal认为FCoin模式中的交易手续费100%返还和邀请注册额外奖励20%的机制,会吸引大量刷单者和矿工套利团队,这可以让平台交易量迅速爆发;然而一旦挖矿收益下降,用户也会抛售平台币并迅速撤离,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最终整套体系就会崩塌。

提供限量矿机账号,即用户在交易所的账号如同比特币的矿机,根据不同用户的交易量划分账号等级,如同不同型号的比特币矿机。根据Coineal白皮书显示,“交易所会给用户最大让利,挖矿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交易所。”根据不同账号的等级,其“虚拟算力”有高低之分,挖矿回报率也会差很多,但是白皮书未提及限额和分红额度。

然而,这两个所谓的优势并没有使Coineal发展更稳更长远,在实际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和持续的价格走低之下,7月14日,根据平台发布了《关于停止产出NEAL和销毁未出矿部分NEAL的公告》称,自开通“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以来,NEAL流通盘每日以8~10%的速度迅速增大,导致价格剧烈波动,为避免投资者、矿工继续面临资产损失的风险,Coineal平台决定停止“提供流动性即挖矿”、“80%收入分红”的模式,并将未出矿的NEAL代币全部销毁并公示。





7月14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至此,Coineal平台正式宣告结束了白皮书中提到的轰轰烈烈的“交易挖矿模式”和“持币分红”。

7月15日,在叫停挖矿交易模式的第二日,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公开道歉信,公告中指出了Coineal交易挖矿模式失败的最大原因,即对资金需求的增速远大于资产价格的增速。在挖矿模式下,为获得价格的上涨,同时又能给矿工补贴,需要大量的新资金涌入,新资金的涌入需求会远超平台真实价值的增长速度,最后整个平台将沦为资金盘的游戏。尽管Coineal平台曾试图控制产量Neal,但已无法遏止Neal持续下跌的趋势。截至7月15日,平台最终不堪重负暂停交易挖矿模式,Neal币价已从开盘当日的1.65元,持续下跌至0.15元。





7月15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陈俊宏还在公告中回顾了NEAL币价大幅下降的过程和原因,首次释放当晚的币价下跌是由于一行代码写错,将所有投资人未释放部分全部释放,造成市场瞬间价格异常,于是平台紧急停服,回滚数据。

之后的几日,头部矿工通过前端按键,以大笔刷成交额的方式赚走了大量的利润,中小矿工其实获得的利润很少,而头部矿工加快了整个平台的挖矿释放速度,按照当时的增速,不出半个月,整个矿就会被挖完。平台只能牺牲币价,砸盘以清除矿霸,但是挖矿模式决定了币价走势是螺旋式的,一旦价格进入跌势,平台币产量持续增加,只会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跌。

但为保证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的利益,在Coineal接下来的公告中表示,将拿出总数一亿的NEAL,即基金会已解锁部分NEAL和在过去两周过程中20%平台收入不断回购的NEAL,根据每位用户账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偿。退还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比例按照“未释放NEAL数量”/“最初ETH兑换比例”进行。

提供流动性挖矿,意味着用户在交易所中所有贡献通证流动性的操作,包括转账、交易、提现等,都可以产生平台币。加之“最高配置挖矿机器人”的上线,只会加速NEAL的解锁和平台币数量的激增,更易帮助持币量大的矿工快速完成出币过程和财富积累,进一步拉低平台币价格。因此,这一机制无法像平台介绍的那样“杜绝大量刷单者和量化交易团队”,反而为平台币的大量出矿增加了更多可能性。短期之内,交易所的流动性与交易量会实现暴增,但是一旦掌握大量平台币的矿工集中撤离,(即7月5日砸盘事件)并大量抛售平台币,平台的交易量会迅速下降。

正如陈俊宏所说,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模式的失败在于新资金注入的缓慢,即真实的新用户交易增速远达不到平台运行的需求。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平台一开始依靠宣传噱头拉进一部分新投资者,但是后期缺乏吸引新投资者入场的动力,致使资金注入速度远比预想的慢,渐渐支撑不了平台的运营。此外,回顾整个事件,平台砸盘这一操作造成了以下几点危害:

首先,7月5日的砸盘事件系平台操控市场的铁证,直接丧失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此举不仅使平台失去了已有的大矿工,也同时失去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信任。平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砸盘,都会迎来丧失用户的必然结局。

第二,因砸盘事件造成的NEAL币价的急转直下,加之平台分红和挖矿进度等信息的不透明,加剧了投资人对资金盘的担忧,更多的投资人急于将平台币脱手套现,而加剧币价的下跌。

第三,以上两点造成大幅度的币价下跌,也进一步使更多对平台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和矿工彻底失去投资兴趣,再无法吸引新用户入场,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挖矿交易模式的覆灭。


殊途同归的交易挖矿模式


在Coineal平台开启挖矿交易模式的短短十几日之中,单就挖矿模式启动对NEAL平台币的影响方面,模式启动实际并未对币价拉高做出太多贡献,NEAL价格上扬的持续时间仅四天时间。

从交易量方面,起初交易量大增,伴随价格的持续走低,同等资金交易将解锁更大量的平台币,直接导致了投资者收益的下降,严重挫伤持币用户的积极性,导致交易量的下降。

与目前交易挖矿模式尝试最为成功的Fcoin相似,交易挖矿模式下平台币币价呈现明显走势:开盘时,近乎全网的广告投放量与开始几日的赠币机制和极高分红,依靠此种模式吸引大量用户入驻交易,致使交易量迅速上升和币价的急剧拉升。维持此段币价上涨期的时长依靠平台资金实力决定。此后,交易所奖励机制发生变化,挖矿收益下降,矿霸和投资人开始陆续撤离,抛售平台币,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随着交易量的暴增暴减,平台币价也将暴涨暴跌,这会导致平台真实的用户交易量在大矿工撤走之后无法及时补入,而平台资金又输出困难之际,币价就将持续下跌,最终导致整套体系的崩溃。





FCoin与Coineal平台币价波动对比


整体来看,在交易挖矿激励模式下,平台币价扮演了游戏能否持续扩大并继续玩下去的最核心要素。为了保证币价的上涨及波动稳定可控,链得得编辑梳理目前市场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运营方式。

1、保持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

在交易挖矿的模式下,挖矿受益和进度信息的公开,作为矿工掌握平台进展的唯一知情渠道,显得尤为重要。Coineal仅在叫停交易挖矿模式之前,短暂公开了两日的挖矿进度和每日平台币分红的额度等信息。而更多的消息发布,如相关补偿和分红等信息,则选择通过微信社群方式传播。由于各类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矿工对平台信任降低,大量矿工集中在获取平台币后,急于抛售套现。这一趋势在Coineal出现矿霸砸盘后更为明显,币价极速缩水造成用户的集体恐慌,而加剧平台的恶性循环。





陈杰质疑Coineal客服挖矿返佣金额的截图


2、矿工利益共生关系,保证平台币价市场的相对稳定

在“交易挖矿+平台币分红”模式下,如果矿工没有与平台建立一定程度的共生利益关系,将很难产生维护币价稳定的条件。Coineal挖矿模式的短命主要原因之一是矿霸与交易平台在平台币的控制权上产生了对立关系。而这一交易模式需要矿工与交易所共同保证平台币价的发展可控,且以币价造成的利益最大化为调控目标,让平台币在合理范围区间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币价是可控的,这也能让交易挖矿和返利政策有继续参与下去的价值支撑基础。

3、建立币价调控的最后屏障

交易所完全的去中心化很容易造成市场极端现象的出现,在交易挖矿模式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的领域,还需要通过市场及多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调节。FCoin与Coineal同样经历过平台币爆拉之后的砸盘,但FCoin在币价稳定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Coineal为稳定币价,采取了打压大矿工的砸盘,而这种币价调控手段并不可取。FCoin则设立饱受争议的平准基金,此举的初衷是为平抑以上原因可能造成的币价剧烈波动,这也是FCoin推出平准基金之后一直饱受诟病,却依然坚持启动这一机制稳定币价的重要原因。以平准基金来干预市场,无论出发点如何,其结果就类似于以“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应受访者要求,陈杰为化名)


作者:雅烁,链得得 查看全部

20180809082708137.jpg


“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数字货币交易所身居币圈生物链的顶端,永远是最中心化的存在。

连日火爆的“交易挖矿模式”将一批新兴的交易所推至风口浪尖,一时间成为数家投资者与项目方趋之若鹜的对象。这一模式有两大特点:一、交易即挖矿,即将用户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折算成等值平台币,按极高比例返还给用户。二、持币分红,即平台将用户交易手续费收入的80%返还给平台币持有者。

自FCoin让“交易挖矿模式”一战成名后的短短一周内,“交易即挖矿”的效仿者已跃升至50多家。7月4日,在多家媒体报道中,一家默默无闻的交易所Coineal一夜爆红,号称其BTC和ETH交易量超越币安、火币和同为挖矿交易模式的FCoin。这家交易所自6月30日上线平台币NEAL并开启“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之后,仅5天实现了用户量和交易量的暴增,甚至在部分第三方统计数据中,一度跃居BTC和ETH全球交易量首位。

就是这样一个“冉冉升起”的交易挖矿平台,伴随着平台币价的剧烈震荡下行,无法兑现高额分红;仅时隔15天后,在“刷单”、“骗局”、甚至“传销”等传言中,如流星一般,迅速结束了自己曾给予厚望的“交易挖矿”模式。

这15天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场离奇的砸盘事件


早在6月30日,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上线当天,就出现了一次极端交易的回滚操作。当日中午12时,原定为上线平台币和交易挖矿时间,午间公告突然声称平台因数据维护将上线时间推迟至13时。直至当晚19时43分,该项业务在首页仍未见启动,官方公告显示挖矿的数量暂时无显示,但是已经在正常运行中,有可挖矿图标的交易币对交易都可以挖矿,并且第一次挖矿释放会在当晚24时如期而至。公告不断推迟,平台币价格却一路攀升。当日Neal平台币价从0.4元人民币上涨至1.32元,涨幅超过230%。然而,在当夜24时之后,短短五分钟内币价大幅下跌至0.09元,跌幅为69.99%。

据当晚亲历者向链得得App描述,在Coineal官方微信群中,官方对此次币价大跌给出的解释是,操作失误解锁了全部的Neal。声称将在第二日回滚异常交易,并对私募投资人予以一定量的补偿。这一轮造成大量投资者实际损失的异常交易,使用户对平台原本的不信任与对资金安全的担忧在几日后集中爆发。

20180719111143327.png

Neal平台币价格波动k线图


我们观察到,Coineal平台正式开启交易挖矿几天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大量文章传播“黑马交易所交易量跃升首位”的推广内容,令不少投资人开始密切注意Coineal这家后起之秀。然而就在第二天,7月5日,Coineal平台币NEAL便迎来了又一轮疯狂的价格暴跌,跌幅超过69%。

对此,Coineal白皮书中“机构投资唯一指定的投行顾问机构”棱镜资本,其创始人张璐在Coineal私募微信群中做出解释:“此次Neal价格波动,系交易所为清除80多个大矿工而砸盘所致,此举亦为保护散户的利益。并且在官网未发布公告的情况下,平台减少挖矿手续费和控制Neal解锁速度,以此改变当前价格不合理的局面,更好地稳定币价而后再重启挖矿。”

此外,官方为稳定用户情绪还表示,将要上线“自动挖矿托管服务” 以杜绝恶意刷单等行为,也就是Coineal在前期大肆宣传时提到的“挖矿机器人”。

20180729090744149.jpeg

7月5日棱镜资本张璐Iris在微信群中对砸盘事件的解释


可蹊跷的是,同样对于7月5日本轮币价暴跌原因的公开解释,作为Coineal唯一指定投行顾问的棱镜资本与Coineal官方在7月15日发布的道歉信内容完全自相矛盾。

Coineal官方在这封《Coineal及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的公开道歉信》中指出,在7月4日开始的价格大跳水之前,Coineal出台了一系列规则来限制恶意刷单行为导致大矿工集体砸盘离场,尽管平台当时把之前所有利润都用来进行接盘,希望能够扛住跌势,但是价格进入跌势,加快产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交易量下降和价格下跌。

本次砸盘事件,究竟是“交易所主动砸盘”还是“大矿工主动砸盘”?对此首席顾问方和平台方各执一词,越发迷离。由于“交易挖矿模式”天然容易吸引专业矿工进场套利,按照Coineal官方说法,交易所从自身利益诉求出发,为夺取控制权而利用砸盘的方式清理矿霸,此行为也将直接牺牲投资人和用户利益。

陈杰是NEAL平台币私募阶段入场的投资人,也是NEAL破发之后众多维权人中的一个。他告诉链得得App,平台为夺回自己对平台控制权而私自清理矿霸的行为,并非正义。并且当时承诺的由于清理矿霸而给用户的补偿并未到位,因此众多维权群都流传出棱镜资本“携款跑路”的传闻。

针对众多投资人对棱镜资本跑路的指控,Coineal团队向链得得App回应称,“平台在正常运营,并未跑路,这只是二级市场的用户因亏钱而谣传的。”


一串上币发行的资本利益链条


公开信息显示,Coineal交易所的第一个上线币种是MT(My Token),在MT今年4月同期上线的10家交易所中,初生的Coineal作为首发交易所,设计了一系列营销活动,连续半个月狂送1688MT,用户注册、充值、登录、交易都能获赠MT及平台币NEAL,此举使MT的代币流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并在三天之间上涨达300%。伴随着MT的增值,Coineal交易平台也搭上了快速崛起的顺风车,截至发稿前,上线MT的交易所已有17家,而Coineal的MT交易量依然是最大的。因此,在链得得App联系到的多名投资人均一致认为,Coineal与MyToken团队有非常深厚的渊源。

作为MyToken的独家发行机构,棱镜资本也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根据其官网及此前媒体采访公示信息显示,棱镜资本为陈俊宏和张璐共同创立。投资项目包括Mytoken、金色财经、比特派钱包、EOS引力社区等股权项目。其创始人陈俊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oineal交易所是黑马,目前为止MyToken与Coineal两个项目并非出自同一个团队。

20180719120713384.jpg

棱镜资本两位创始人的公开信息整理


那么棱镜资本是否真的如他所说,与Coineal交易所只是单纯合作关系呢?

Coineal创立于2018年,其官方宣传声称该平台由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数字货币投资人、技术极客打造,团队曾主导和推进多个区块链项目快速开拓中韩两国市场。Coineal白皮书显示,机构投资唯一投行顾问是Spectra (棱镜资本),棱镜资本是一家做服务区块链项目的投行机构。根据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的爆料,棱镜资本也作为Coineal平台币NEAL私募阶段的二级经销商,公开主持了NEAL的代币发行工作。

20180719113331461.jpg

Coineal白皮书中对棱镜资本的说明


在7月5日NEAL币价大幅跳水之后,陈杰等早期投资人纷纷开始找棱镜资本讨要说法。与此同时,链得得App发现,棱镜资本官网的创始团队信息开始变模糊,创始人名字为英文,照片空缺。但依旧可以根据领英网和公开采访等信息判断,陈俊宏和张璐是该机构的创始人与主要负责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何Coineal7月15日的公开道歉信是由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的。

20180719113355752.jpg

棱镜资本官网中陈俊宏与张璐的公开信息


我们查询的注册工商信息显示,陈俊宏与张璐于今年5月29日和5月31日分别在北京注册了两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名为“柯因利尔科技有限公司”,与Coineal英文音译同名。

“这样的不谋而合,不禁使人想到Coineal平台实际由棱镜资本的陈俊宏与张璐控制,而并非公告中所提到的‘中韩两国资深区块链从业者’。”Coineal维权投资人陈杰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Coineal交易所出现重大操作失误与关闭交易挖矿模式这两件重大事件(如前文所示)时,皆由棱镜资本的两位合伙人第一时间出来解释与致歉,Coineal和棱镜资本团队的关系远没有陈俊宏说的那么简单。

20180719112847550.jpg

棱镜资本创始人陈俊宏与张璐的其他公司注册信息


短命的“挖矿交易”平台


我们梳理的公开资料显示,从6月30日开启“挖矿交易”到7月14日官宣关闭,Coineal的“挖矿交易”生命仅延续了15天便戛然而止。Coineal于今年4月开始运行,NEALToken (即NEAL)代表平台所有权益,总量100亿个,采用“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用户在Coineal上提供流动性即可开采出NEAL。NEAL作为Coineal平台的生态权益凭证,持有NEAL可享受资产增值、平台收益分享、监督、投票等系列权益。

根据Coineal的白皮书信息显示,主要的分红方式如下:


A、提供流动性挖矿:为系统贡献流动性即为挖矿,用户每天挖矿的手续费将100%以等值NEAL返还给用户。其中,58%的NEAL作为挖矿储备,逐步分配给交易用户,21%的NEAL通过预先发行的方式为生态基金会所有,将用于开发投资价值项目。剩余21%的NEAL为团队及私募投资者所持有,私募的平台币会按照一定比例每日解锁。

B、平台手续费分红:平台每日手续费收入的80%分享给每个NEAL持有者,手续费分享多少根据用户持有NEAL的比例。Coineal平台每小时会更新显示交易和分红情况,每12小时分红一次,每天中午12点和午夜12点统一发放收益。



与当下“交易挖矿”最火热的交易所FCoin相比,Coineal在规则设计上有两大不同,一是将“交易挖矿”升级为“提供流动性挖矿”;二是提供限量矿机账号,一级账号挖矿回报率高达150%。

提供流动性挖矿,根据其官方介绍,优势在于“在流动性挖矿这套体系里,Coineal初期会把挖矿利益留给真实的个人投资者,用户用时间和劳动来获取收入”。Coineal认为FCoin模式中的交易手续费100%返还和邀请注册额外奖励20%的机制,会吸引大量刷单者和矿工套利团队,这可以让平台交易量迅速爆发;然而一旦挖矿收益下降,用户也会抛售平台币并迅速撤离,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最终整套体系就会崩塌。

提供限量矿机账号,即用户在交易所的账号如同比特币的矿机,根据不同用户的交易量划分账号等级,如同不同型号的比特币矿机。根据Coineal白皮书显示,“交易所会给用户最大让利,挖矿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交易所。”根据不同账号的等级,其“虚拟算力”有高低之分,挖矿回报率也会差很多,但是白皮书未提及限额和分红额度。

然而,这两个所谓的优势并没有使Coineal发展更稳更长远,在实际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和持续的价格走低之下,7月14日,根据平台发布了《关于停止产出NEAL和销毁未出矿部分NEAL的公告》称,自开通“提供流动性即挖矿”模式以来,NEAL流通盘每日以8~10%的速度迅速增大,导致价格剧烈波动,为避免投资者、矿工继续面临资产损失的风险,Coineal平台决定停止“提供流动性即挖矿”、“80%收入分红”的模式,并将未出矿的NEAL代币全部销毁并公示。

20180719112406873.png

7月14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至此,Coineal平台正式宣告结束了白皮书中提到的轰轰烈烈的“交易挖矿模式”和“持币分红”。

7月15日,在叫停挖矿交易模式的第二日,棱镜资本合伙人陈俊宏发布公开道歉信,公告中指出了Coineal交易挖矿模式失败的最大原因,即对资金需求的增速远大于资产价格的增速。在挖矿模式下,为获得价格的上涨,同时又能给矿工补贴,需要大量的新资金涌入,新资金的涌入需求会远超平台真实价值的增长速度,最后整个平台将沦为资金盘的游戏。尽管Coineal平台曾试图控制产量Neal,但已无法遏止Neal持续下跌的趋势。截至7月15日,平台最终不堪重负暂停交易挖矿模式,Neal币价已从开盘当日的1.65元,持续下跌至0.15元。

20180720084816789.jpg

7月15日Coineal平台公告截图


陈俊宏还在公告中回顾了NEAL币价大幅下降的过程和原因,首次释放当晚的币价下跌是由于一行代码写错,将所有投资人未释放部分全部释放,造成市场瞬间价格异常,于是平台紧急停服,回滚数据。

之后的几日,头部矿工通过前端按键,以大笔刷成交额的方式赚走了大量的利润,中小矿工其实获得的利润很少,而头部矿工加快了整个平台的挖矿释放速度,按照当时的增速,不出半个月,整个矿就会被挖完。平台只能牺牲币价,砸盘以清除矿霸,但是挖矿模式决定了币价走势是螺旋式的,一旦价格进入跌势,平台币产量持续增加,只会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跌。

但为保证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的利益,在Coineal接下来的公告中表示,将拿出总数一亿的NEAL,即基金会已解锁部分NEAL和在过去两周过程中20%平台收入不断回购的NEAL,根据每位用户账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偿。退还早期投资者未释放部分比例按照“未释放NEAL数量”/“最初ETH兑换比例”进行。

提供流动性挖矿,意味着用户在交易所中所有贡献通证流动性的操作,包括转账、交易、提现等,都可以产生平台币。加之“最高配置挖矿机器人”的上线,只会加速NEAL的解锁和平台币数量的激增,更易帮助持币量大的矿工快速完成出币过程和财富积累,进一步拉低平台币价格。因此,这一机制无法像平台介绍的那样“杜绝大量刷单者和量化交易团队”,反而为平台币的大量出矿增加了更多可能性。短期之内,交易所的流动性与交易量会实现暴增,但是一旦掌握大量平台币的矿工集中撤离,(即7月5日砸盘事件)并大量抛售平台币,平台的交易量会迅速下降。

正如陈俊宏所说,Coineal平台交易挖矿模式的失败在于新资金注入的缓慢,即真实的新用户交易增速远达不到平台运行的需求。真实的交易量远不足以弥补大矿霸流失所造成的平台流动性空缺,新用户投入的资金对于挖矿交易模式所需要矿霸支撑的交易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平台一开始依靠宣传噱头拉进一部分新投资者,但是后期缺乏吸引新投资者入场的动力,致使资金注入速度远比预想的慢,渐渐支撑不了平台的运营。此外,回顾整个事件,平台砸盘这一操作造成了以下几点危害:

首先,7月5日的砸盘事件系平台操控市场的铁证,直接丧失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此举不仅使平台失去了已有的大矿工,也同时失去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信任。平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砸盘,都会迎来丧失用户的必然结局。

第二,因砸盘事件造成的NEAL币价的急转直下,加之平台分红和挖矿进度等信息的不透明,加剧了投资人对资金盘的担忧,更多的投资人急于将平台币脱手套现,而加剧币价的下跌。

第三,以上两点造成大幅度的币价下跌,也进一步使更多对平台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和矿工彻底失去投资兴趣,再无法吸引新用户入场,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挖矿交易模式的覆灭。


殊途同归的交易挖矿模式


在Coineal平台开启挖矿交易模式的短短十几日之中,单就挖矿模式启动对NEAL平台币的影响方面,模式启动实际并未对币价拉高做出太多贡献,NEAL价格上扬的持续时间仅四天时间。

从交易量方面,起初交易量大增,伴随价格的持续走低,同等资金交易将解锁更大量的平台币,直接导致了投资者收益的下降,严重挫伤持币用户的积极性,导致交易量的下降。

与目前交易挖矿模式尝试最为成功的Fcoin相似,交易挖矿模式下平台币币价呈现明显走势:开盘时,近乎全网的广告投放量与开始几日的赠币机制和极高分红,依靠此种模式吸引大量用户入驻交易,致使交易量迅速上升和币价的急剧拉升。维持此段币价上涨期的时长依靠平台资金实力决定。此后,交易所奖励机制发生变化,挖矿收益下降,矿霸和投资人开始陆续撤离,抛售平台币,导致平台交易量迅速下降,平台币价格暴跌。随着交易量的暴增暴减,平台币价也将暴涨暴跌,这会导致平台真实的用户交易量在大矿工撤走之后无法及时补入,而平台资金又输出困难之际,币价就将持续下跌,最终导致整套体系的崩溃。

20180720084633269.jpg

FCoin与Coineal平台币价波动对比


整体来看,在交易挖矿激励模式下,平台币价扮演了游戏能否持续扩大并继续玩下去的最核心要素。为了保证币价的上涨及波动稳定可控,链得得编辑梳理目前市场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运营方式。

1、保持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

在交易挖矿的模式下,挖矿受益和进度信息的公开,作为矿工掌握平台进展的唯一知情渠道,显得尤为重要。Coineal仅在叫停交易挖矿模式之前,短暂公开了两日的挖矿进度和每日平台币分红的额度等信息。而更多的消息发布,如相关补偿和分红等信息,则选择通过微信社群方式传播。由于各类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矿工对平台信任降低,大量矿工集中在获取平台币后,急于抛售套现。这一趋势在Coineal出现矿霸砸盘后更为明显,币价极速缩水造成用户的集体恐慌,而加剧平台的恶性循环。

20180719115101309.jpg

陈杰质疑Coineal客服挖矿返佣金额的截图


2、矿工利益共生关系,保证平台币价市场的相对稳定

在“交易挖矿+平台币分红”模式下,如果矿工没有与平台建立一定程度的共生利益关系,将很难产生维护币价稳定的条件。Coineal挖矿模式的短命主要原因之一是矿霸与交易平台在平台币的控制权上产生了对立关系。而这一交易模式需要矿工与交易所共同保证平台币价的发展可控,且以币价造成的利益最大化为调控目标,让平台币在合理范围区间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币价是可控的,这也能让交易挖矿和返利政策有继续参与下去的价值支撑基础。

3、建立币价调控的最后屏障

交易所完全的去中心化很容易造成市场极端现象的出现,在交易挖矿模式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的领域,还需要通过市场及多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调节。FCoin与Coineal同样经历过平台币爆拉之后的砸盘,但FCoin在币价稳定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Coineal为稳定币价,采取了打压大矿工的砸盘,而这种币价调控手段并不可取。FCoin则设立饱受争议的平准基金,此举的初衷是为平抑以上原因可能造成的币价剧烈波动,这也是FCoin推出平准基金之后一直饱受诟病,却依然坚持启动这一机制稳定币价的重要原因。以平准基金来干预市场,无论出发点如何,其结果就类似于以“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应受访者要求,陈杰为化名)


作者:雅烁,链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