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互联网

A16Z合伙人:互联网科技时代才刚刚开始

投研randomblock 发表了文章 • 2018-12-11 18:38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11月,Andreessen Horowitz(通常大家称作A16Z)的基金峰会上,Benedict Evans 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市场的观点。

当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Evans却告诉大家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间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变化?机器学习将会如何影响零售,制造,市场营销,科技金融,健康和娱乐行业。

当人们尝试用科技解决更大的问题,面对更艰难的市场,触及更深层的变革,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并且全面的总结和展望,在这样一个人类时代交替的时间点特别值得观看。于是“随机区块(RandomBlock)”翻译了演讲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以下是演讲文字整理:


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今天所处的阶段,所谓“开始阶段的尾声” 。

过去20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这张渗透率图表,它们总是往右上走,而现在我们到了上升期结束的时候。 互联网接入的故事已接近尾声,我们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我们将会连接所有剩下的人。






然而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它们还远没有接近完成。接入的故事已完成,但关于"应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起来这将是未来20年的主题。

大多数人都已经上网了,但大部分的钱还没有上线。在它们上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新的问题,难度更大的市场,我们多半会对这些市场做更大的改造——相比我们过去处理的那些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拥有比以前更多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我们探讨和建立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当下的机器学习和数字货币。

我想在开始以前,看一下市场规模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最明显的,电子商务,从绝对金额的角度看起来挺大,美国的电子商务一年四千五百美元。但如果你在更大的范围来比较,在零售行业它仍然只有大约百分之十。 如果把餐饮行业也算上——互联网已经在通过Airbnb等模式进入——那么电子商务的占比就更小了。






我们进一步的把零售支出拆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项目。加油站,在未来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完全消失。而这一块的市场容量超过现在美国电子商务的总规模。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包括汽车整车和零件,每年消费一万亿美元。这些消费在未来10-20年中都会消失或者完全改变。而零售还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其他的消费者支出,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亿美金——以前的ppt一般都是10亿美金规模的,今天这一个动不动就是一万亿——如果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考虑, 在整个市场里面互联网只占了4%的份额。

所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占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类似的,我们可以看看广告业。现在互联网是全球广告业最大的一块。在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占了接近40%的广告预算。 而广告本身的规模并没有改变:多年来,广告业在GDP中的份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有人说,也许google和facebook 已经遥遥领先,也许没有给其他人留下太多机遇,也许google和facebook已经能提供所有服务, 但你必须把广告(Ad)和市场推广(Marketing)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考虑。而市场推广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没有考虑的。市场推广包括邮件营销、电话营销——这看起来有点诡异:我们把FaceBook上的精准营销叫做广告,我们把它和电视广告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电话营销,或者邮件营销做比较。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如果你在Amazon的搜索结果中购买广告位我们叫做广告,但是如果你在沃尔玛买广告位,我们就叫做市场营销——仿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当然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业务在做的事情,都是 “获客”。如果你再想想,为了获客支付的其他各类费用:门店租金也是为了获取客户花的钱,这些也是算在广告和营销以外的。 类似的还有运费和服务费。 总之,还有很多市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

如果看全球范围,光是广告和营销现在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

Jeff Bezos(Amazon创始人) 那句著名的“你的利润是我的机会”会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全球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考虑市场机会有多大,还应该考虑“还有哪里有机会”。

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是类比另外一次全球技术革命——“工业化”,它跟互联网有点像:都是先从一个国家起源然后蔓延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的、低收入国家。工业化是英国发明的,然后美国接过工业化旗帜,并且继续推进。经过一个世纪,技术已经扩散了。如果我们看全球的情况,技术传到哪里了? 变化从哪来?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美国和欧洲减小的份额很多去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计算机同样是在美国和欧洲发明的,他们曾控制3/4的市场,现在他们份额减小很多。和工业化过程一样,他们减小的份额很大一部分已经到了中国。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如果看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也能看到同样的结论,APE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比北美和西欧加起来还大得多。这些也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全球中产阶级比过去大得多,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最终反应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从几乎没有电商,到现在比美国和西欧加起来还要大。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会发现它远远落后一些领先的国家。中国显然是完成了飞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故事。韩国和英国同样大幅领先美国,而西欧的其他地方则相当落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美国曾经是电子商务这个故事的主角,而现在已经不是了。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我们平时讨论的四大创业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和Amazon,感受一下它们的规模和增速差异,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他们放在一起讨论。还有另一家经常讨论的公司是Netflix,所以把它也放在这个图上。但我想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要小一些,因为它们不那么全球性。但他们的规模和四大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增速更是如此。但这些都只是大公司,所有人都讨论都害怕的巨头。






更有趣的则是看看在美国以外有哪些50亿到500亿的公司正在兴起。今天有更多的独角兽正在美国之外,在硅谷之外诞生。这也影响到了风险投资行业,VC——又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发明,主要在美国开展的业务。而今天,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扩散开,这也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创业市场。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机会在哪里?

美国电子商务现在是4000-5000亿,跟美国整体的零售业比,再跟全世界零售业比,跟全世界的消费者支出比。我们的眼界从几千亿美金, 放大到了四十到五十万亿的潜在市场,就能看到,目前真正触及的只是潜在市场很浅的一层。我们要怎么满足这些领域, 除了跟着互联网渗透率往上走,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我觉得事情的模式会不太一样:互联网的前20年我们真的是在专注于做简单的事情——当时也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至少很多亲历的创业者这么想——但总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是那些在低渗透率,有限的资本下就能成功的领域。这些模式不需要用户有网购习惯。所以主要是Low-touch商品:那些不用现场体验的商品。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制作工具而不是只做全栈体验。我们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例如比价、机票。






未来20年,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高渗透,需要更多资本。基本上我们要把表左边的这些特点倒过来:建立完整的公司,全栈式体验,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业务模式。很好的例证,即比较过去20年来的大公司像Yelp和今天像doordash这样的业务。Yelp是低资本需求,低渗透业务,属于信息套利范畴,是在销售工具;doordash则需要在半小时内拿到你的热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基于不一样的假设: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消费者愿意在网上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关注40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那里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从外围开始触及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即使是目前已经触及的领域,未来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想20年前我们如何解决房产问题:我们做房源信息,我们做价格比较。而现在,OpenDoor可以直接收购房产。再来看看交通领域,以前在网上卖机票,现在我们做汽车做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做Airbnb。谈到健康,过去的网站会让你以为自己患了黑死病,现在我们能编辑分子,我们将编辑基因,我们将编辑细胞并创造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各个领域内,我们在转向不同的行业特征,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最明显的,你今天能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在零售行业。我认为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去思考零售是把它分成物流为主的零售及另一种品味为主的零售: 体验/推荐/服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频谱。原来的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主要是零售即物流的模式,沃尔玛也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大城市之外规模化“品味零售”,这种模式还是以小门店的方式进行。

而现在,我们开始同时触及这两种零售模式。亚马逊的物流式零售已经非常成功。现在亚马逊和其他公司还在继续推进这方面: 当日送达、免运费,特别是生鲜派送。但同时我们在尝试往频谱另外一边的模式推进,去试图触及其他类型的零售,不只是把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Fedex”(物流式零售)——而是关于推荐、品味、偏好、发现等。这类的变化在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零售商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以上面这个图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巨变。现在我们考虑该如何解决。






我真的足够老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曾经说“电商是轻资产”,购买货车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事实上,1994年原始的亚马逊商业计划书说“无仓库,无库存,无运输”——当然,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三周而已...现在亚马逊已经不是“轻资产”。亚马逊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业务。现在和未来20年推动Amazon改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生鲜这类的业务。有趣的是,生鲜业务打破了亚马逊模式。事实上,它打破了整个电子商务模型:因为亚马逊的核心逻辑是所有东西都是包裹,类似数据分组交换网络,他们不必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他们只是运送给你。他们只是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并运送给你。所以它是一个商品平台,显然你不能像这样来做生鲜。生鲜几乎需要一整个新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物流,不同的递送,不同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一切。






这个图表很清楚地显示生鲜业务比电子商务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很大机会,值得为此建立几乎一整套新的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是一张图表关于在线生鲜市场的,大概数百亿美元。不足为奇的是,中国市场大于美国。因为中国显然人口大得多,所以更有用的是看看人均收入。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远远领先于美国市场。所以在美国的生鲜业务追赶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客观的增长。

再一次,我觉得比渗透率更有趣的是想一想电商如何改变了行业。这张图表显示了在过去十几年里生鲜杂货店、超市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这里你看到的是零售模式的变化中,生鲜杂货店的SKU数量变化了,购物的方式也变化了。本质的问题是,当你的购物方式改变的时候,你购买的东西也就改变了,你购物的流程改变了,那么你放进购物车的东西也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再次改变购买体验时,不管是不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在其他品类,但特别是在生鲜领域,也会影响什么品类的东西被购买。

所以这意味着:钱在移动,品类会变化。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钱从广告到市场营销中移动。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考虑在零售行业从“物流式”到品味/偏好/推荐/展示模式的变化。我认为思考这个的一个好方法是:互联网让你买到任何可以在纽约买到的东西,这正是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所做的,它让你可以买到任何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但它无法让你以你在纽约的购物方式购物。

现在开始有改变了。现在有一堆基础模块和一堆新的想法,来尝试如何建立一个消费者互联网业务。他们为您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社交

   2、新经济模型,比如租赁或订阅

   3、新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个线上品牌,也许你会希望开一个线下店——把门店的租金考虑成一种新的流量成本,来替代部分Instagram上的获客成本,从而让客户来源多元化。感觉很多现在线下活动都会转移到广告,同时很多广告将转变为线下活动。

   4、当然还有机器学习它在改变我们做推荐和建议的方式。







所有这些模块让我们可以触及哪些以前从来不可能触达的领域。20年前,在网上买时尚品是个疯狂的想法就像比特币会取代法定货币一样——这明显是疯了。WarbyParker 在网上卖眼镜?购买没试过的化妆品?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在成为现实。这得益于我们有这些新的模块,我们有更多的渗透率,而消费者愿意在线上做几乎所有事情。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提法:当我们考虑未来20年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图。在最初的二十年里,互联网主要做了电商和广告,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做剩下的所有事。都有哪些事呢?

先看看全球GDP,你可以发现我不太喜欢对数坐标,全球GDP的哪一块可能需要我们解决。汽车? 你多半已经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加州“小”公司一直做得很好。事实上,特斯拉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但如果我们考虑所有汽车相关机会,软件,电池,我们又会得到这么一个也许更适合用对数坐标的图。这实际上清晰的表明整体的机会有多大。这还只是美国的,并不是全球的数据。

比起单纯的看汽车数量更有趣的是看看里面具体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图的右侧是传统汽车各部件的费用,包括设备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左边则列出了有多少电子行业里面的公司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升级到电动车,升级到智能驾驶的时候,车辆的配件组成将会完全不同,供应商也会不同,软件会进入汽车领域。比这个更有趣的是,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智能驾驶会改变了我们心中汽车的样子。它不会看起来还像今天的车,只是没有方向盘。它会看起来不一样,有不同的功能,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会将完全解放汽车旅行,变成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模式。如果坐在车上不用再盯着方向盘乘客会做什么? 也许可以投资于酒类公司?

电视也是个有趣的领域,软件业会侵入它。现在,Netflix和亚马逊已经是一线内容制作者。他们的预算已经和其他美国主流娱乐公司差不多了。这里有一个2010年的著名评论时代华纳的Jeff Bewkes说(Netflix)就像阿尔巴尼亚军队,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希望现在有人正在关心阿尔巴尼亚军队。跟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电视的本质是什么?看游戏直播的人,现在比看Netflix,HBO,ESPN的人多。最新的AAA级主机游戏的首周末收入超过了最近的所有好莱坞大片。看游戏直播成为一件大事。eSports现在和美国的各大职业联盟尺寸差不多。和全球性的运动还有差距,但跟美国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果你看看收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领域,你应该会看到很明显的增长。有意思的业务模式正被创造出来。从整体上看,收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看手机的人在增加。科技行业用了20年的努力试图进入用户的客厅,现在他们终于进入的客厅,但并不是依靠电视,而是用手机。用户的注意力投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使用这些注意力的方式也会变化。






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钱的话题。“软件业吞噬资金”,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话题。Angela今天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个有趣的看法是,所有资金都在进入Fintech领域,而市场显然不足以完全吸收这些资金。确实,很多资金正在进入,刚刚开始在解决一些明显的痛点。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整体的机会,会有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被软件和技术解决。把房地产规模放在这里做一个参照,可以帮我们认识这到底是多大个规模。

但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不管这个市场有多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被触及,很多美国人没有银行账号,全球就更是这样了。这些人不会被传统的纸质支票和信用卡方案覆盖,他们会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服务,基于软件,基于网络,基于手机。在美国,有很多人名义上有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并没有。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银行系统,一个是为在座各位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其他人服务的”他们得到的服务更差。而现在,也有一些人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这种情况。

当我们考虑这些工具的时候,会发现美国并不是领先的。图的左边是移动支付渗透率,而右边是移动支付金额。显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这些有趣的事情将会向全球蔓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基本模块,这些基本模块能用来用来构建Fintech,构建新的金融应用。

    1、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各种不同的数据。

    2、消费者预期变化:哪些金融服务可以做,服务应该是什么样。

    3、解绑:把业务从传统的综合性银行解绑出来。

    4、机器学习,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数据。



已经讨论过了钱,剩下的就是谈论死亡了....我们有一个死亡基金,对不起,是生物基金。药物研发750亿美元,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这是个有趣的市场,VC已经介入很久了。但它现在正在被用新的方式解决:

    1、机器学习,再一次的改变了药物研发。

    2、更有趣的是,社交和可穿戴设备在改变医学实验。如果你需要1w个符合某种条件的受试者。社交媒体给出了找到这些人的全新方法,而可穿戴设备则给出了监控测试的全新方法。

    3、当然,我们还有办法编辑基因和编辑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疗法。








但除了750亿,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机会:图上依次是,药物研发药物销售,健康保险,最后是全球医疗市场。这些是你生病以后花的钱,超过7万亿美元。我们如何解决其中一些。七万亿花在医疗上,而这些都是“生病”的成本,实际上,这只是生病的一部分成本。

那么更有趣的是,我们来想想“不生病”的成本:如果能不生病,它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死,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用为治疗操心,价值是多少。这是一些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来看这个事:这些是我们已经通过的关卡,已经把简单的怪物都干掉了,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难模式,我们已经干掉了小兵,现在要对付拿着机枪的老怪。所以,我们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更困难的问题,更困难的市场。为此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新的层面。如果你想想互联网的前20年的事情先是AOL,信息高速公路交互式电视这类的死胡同。然后Internet和Web出现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的,不需要权限的创新:你不需要找AT&T或者Time Warner申请许可,就可以制作网站。而这促使了互联网大爆发。而这时,我们发现需要在其上具有某种有组织的新层面。所以有了Google和Facebook,我们花了近十年思考谷歌和Facebook以及他们如何组织内容。这些平台是被设计成中心化的。他们捕捉意义和意图,因此他们也能获取价值。他们也是高度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事物,他们只是观察我们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两个新的基本层,加密货币和机器学习。

除了其他特点,他们首先是去中心化的。这是什么意思,这能做什么? Google,Facebook或者Amazon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问这是什么东西?谷歌会说它出现的页面提到了Wishbone,Hanna和Wagner。Facebook会说喜欢家具的人分享了这个链接。而亚马逊会说,这是个SKU,我不懂你的问题。买了这个SKU的人也买了其他SCU。有了机器学习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更多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会知道这是一把椅子。这是很好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可以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把椅子。下一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当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而如果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会说,好吧,如果你喜欢这把椅子,你多半不会喜欢迪士尼游轮,所以我们不会向您展示迪士尼游轮广告,我们给你推些别的。我们一步步深入的理解了物品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以后去根据谁链接给了谁,谁分享了什么去猜测。

这不只是在消费场景,如果我们回去想想生物场景,机器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看一下X射线并告诉你是否有癌症,大规模和自动化的这样做。我也可以这么说看起来过几天可能会心脏病发作。或者说,你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天心脏病发作。我们理解了到了逐层加深的意义,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理解机器学习的框架是,机器学习是一个工具,能放大人力。 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大:1.其中一个是我在地下室有一百万张照片我现在有了一百万实习生能帮我看所有这些图。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它能自动化非常简单的人类工作,以前无法自动化的工作。2.另一种人工智能是,现在我在地下室有100w图片,现在我可以派一个实习生去看所有的图片。他半小时后回来说当我看到第30万张的时候发现这张照片有点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超能力。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考虑完机器学习,我们也考虑一下加密货币。图上这个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加密”。为什么加密货币很重要。想象一下在1993年被问到为什么Internet很重要,而在此以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争论你说的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是Web还是WWW。然后你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无权限控制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任何东西。你不需要获得电话公司的许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乔布斯说,你见过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我们应该买它。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这么玩了,玩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如何来考虑未来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知道。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器和流量。90年代Mac在网络服务器的占比超过Linux。WWW只是网络流量的3%,这是当年网络上的的各种应用,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应用都在右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块里面。所以你有了网络,你看见了网络上建立的应用,但你并不知道哪些应用未来会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网络的能力。

加密货币也一样,他也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就在上面开发,它内建信任机制,内建价值交换和支付,内建机制能理解事物。我们回到这一张图,这个图上一直在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摇摆。我们来考虑这些东西能做什么。我们有新的机制来发现意义和意图,来理解事物,知道它可能意味着什么。有新的方式来构建网络,那是一种分散的不要许可的方式。当然,还有市场重置:每当技术上有重要变化的时候就像在在摇树一样,会产生新的公司。






最后一个事情,我把这个叫做“End of the beginning"这就是一开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叫做Geoffrey Bezos,他刚刚进入了图书领域。这是Geoffrey bezels今天的样子,他已经不在图书领域了。在未来20年他要做的是火箭,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evans.jpeg

2018年11月,Andreessen Horowitz(通常大家称作A16Z)的基金峰会上,Benedict Evans 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市场的观点。

当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Evans却告诉大家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间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变化?机器学习将会如何影响零售,制造,市场营销,科技金融,健康和娱乐行业。

当人们尝试用科技解决更大的问题,面对更艰难的市场,触及更深层的变革,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并且全面的总结和展望,在这样一个人类时代交替的时间点特别值得观看。于是“随机区块(RandomBlock)”翻译了演讲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以下是演讲文字整理:


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今天所处的阶段,所谓“开始阶段的尾声” 。

过去20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这张渗透率图表,它们总是往右上走,而现在我们到了上升期结束的时候。 互联网接入的故事已接近尾声,我们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我们将会连接所有剩下的人。

b01.jpg


然而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它们还远没有接近完成。接入的故事已完成,但关于"应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起来这将是未来20年的主题。

大多数人都已经上网了,但大部分的钱还没有上线。在它们上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新的问题,难度更大的市场,我们多半会对这些市场做更大的改造——相比我们过去处理的那些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拥有比以前更多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我们探讨和建立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当下的机器学习和数字货币。

我想在开始以前,看一下市场规模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最明显的,电子商务,从绝对金额的角度看起来挺大,美国的电子商务一年四千五百美元。但如果你在更大的范围来比较,在零售行业它仍然只有大约百分之十。 如果把餐饮行业也算上——互联网已经在通过Airbnb等模式进入——那么电子商务的占比就更小了。

b02.jpg


我们进一步的把零售支出拆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项目。加油站,在未来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完全消失。而这一块的市场容量超过现在美国电子商务的总规模。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包括汽车整车和零件,每年消费一万亿美元。这些消费在未来10-20年中都会消失或者完全改变。而零售还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其他的消费者支出,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亿美金——以前的ppt一般都是10亿美金规模的,今天这一个动不动就是一万亿——如果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考虑, 在整个市场里面互联网只占了4%的份额。

所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占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类似的,我们可以看看广告业。现在互联网是全球广告业最大的一块。在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占了接近40%的广告预算。 而广告本身的规模并没有改变:多年来,广告业在GDP中的份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有人说,也许google和facebook 已经遥遥领先,也许没有给其他人留下太多机遇,也许google和facebook已经能提供所有服务, 但你必须把广告(Ad)和市场推广(Marketing)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考虑。而市场推广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没有考虑的。市场推广包括邮件营销、电话营销——这看起来有点诡异:我们把FaceBook上的精准营销叫做广告,我们把它和电视广告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电话营销,或者邮件营销做比较。

b03.jpg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如果你在Amazon的搜索结果中购买广告位我们叫做广告,但是如果你在沃尔玛买广告位,我们就叫做市场营销——仿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当然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业务在做的事情,都是 “获客”。如果你再想想,为了获客支付的其他各类费用:门店租金也是为了获取客户花的钱,这些也是算在广告和营销以外的。 类似的还有运费和服务费。 总之,还有很多市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

如果看全球范围,光是广告和营销现在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

Jeff Bezos(Amazon创始人) 那句著名的“你的利润是我的机会”会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全球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考虑市场机会有多大,还应该考虑“还有哪里有机会”。

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是类比另外一次全球技术革命——“工业化”,它跟互联网有点像:都是先从一个国家起源然后蔓延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的、低收入国家。工业化是英国发明的,然后美国接过工业化旗帜,并且继续推进。经过一个世纪,技术已经扩散了。如果我们看全球的情况,技术传到哪里了? 变化从哪来?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美国和欧洲减小的份额很多去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计算机同样是在美国和欧洲发明的,他们曾控制3/4的市场,现在他们份额减小很多。和工业化过程一样,他们减小的份额很大一部分已经到了中国。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如果看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也能看到同样的结论,APE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比北美和西欧加起来还大得多。这些也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全球中产阶级比过去大得多,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最终反应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从几乎没有电商,到现在比美国和西欧加起来还要大。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会发现它远远落后一些领先的国家。中国显然是完成了飞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故事。韩国和英国同样大幅领先美国,而西欧的其他地方则相当落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美国曾经是电子商务这个故事的主角,而现在已经不是了。

b04.jpg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我们平时讨论的四大创业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和Amazon,感受一下它们的规模和增速差异,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他们放在一起讨论。还有另一家经常讨论的公司是Netflix,所以把它也放在这个图上。但我想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要小一些,因为它们不那么全球性。但他们的规模和四大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增速更是如此。但这些都只是大公司,所有人都讨论都害怕的巨头。

b05.jpg


更有趣的则是看看在美国以外有哪些50亿到500亿的公司正在兴起。今天有更多的独角兽正在美国之外,在硅谷之外诞生。这也影响到了风险投资行业,VC——又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发明,主要在美国开展的业务。而今天,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扩散开,这也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创业市场。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机会在哪里?

美国电子商务现在是4000-5000亿,跟美国整体的零售业比,再跟全世界零售业比,跟全世界的消费者支出比。我们的眼界从几千亿美金, 放大到了四十到五十万亿的潜在市场,就能看到,目前真正触及的只是潜在市场很浅的一层。我们要怎么满足这些领域, 除了跟着互联网渗透率往上走,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我觉得事情的模式会不太一样:互联网的前20年我们真的是在专注于做简单的事情——当时也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至少很多亲历的创业者这么想——但总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是那些在低渗透率,有限的资本下就能成功的领域。这些模式不需要用户有网购习惯。所以主要是Low-touch商品:那些不用现场体验的商品。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制作工具而不是只做全栈体验。我们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例如比价、机票。

b06.jpg


未来20年,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高渗透,需要更多资本。基本上我们要把表左边的这些特点倒过来:建立完整的公司,全栈式体验,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业务模式。很好的例证,即比较过去20年来的大公司像Yelp和今天像doordash这样的业务。Yelp是低资本需求,低渗透业务,属于信息套利范畴,是在销售工具;doordash则需要在半小时内拿到你的热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基于不一样的假设: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消费者愿意在网上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关注40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那里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从外围开始触及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即使是目前已经触及的领域,未来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想20年前我们如何解决房产问题:我们做房源信息,我们做价格比较。而现在,OpenDoor可以直接收购房产。再来看看交通领域,以前在网上卖机票,现在我们做汽车做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做Airbnb。谈到健康,过去的网站会让你以为自己患了黑死病,现在我们能编辑分子,我们将编辑基因,我们将编辑细胞并创造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各个领域内,我们在转向不同的行业特征,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最明显的,你今天能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在零售行业。我认为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去思考零售是把它分成物流为主的零售及另一种品味为主的零售: 体验/推荐/服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频谱。原来的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主要是零售即物流的模式,沃尔玛也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大城市之外规模化“品味零售”,这种模式还是以小门店的方式进行。

而现在,我们开始同时触及这两种零售模式。亚马逊的物流式零售已经非常成功。现在亚马逊和其他公司还在继续推进这方面: 当日送达、免运费,特别是生鲜派送。但同时我们在尝试往频谱另外一边的模式推进,去试图触及其他类型的零售,不只是把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Fedex”(物流式零售)——而是关于推荐、品味、偏好、发现等。这类的变化在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零售商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以上面这个图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巨变。现在我们考虑该如何解决。

b07.jpg


我真的足够老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曾经说“电商是轻资产”,购买货车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事实上,1994年原始的亚马逊商业计划书说“无仓库,无库存,无运输”——当然,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三周而已...现在亚马逊已经不是“轻资产”。亚马逊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业务。现在和未来20年推动Amazon改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生鲜这类的业务。有趣的是,生鲜业务打破了亚马逊模式。事实上,它打破了整个电子商务模型:因为亚马逊的核心逻辑是所有东西都是包裹,类似数据分组交换网络,他们不必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他们只是运送给你。他们只是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并运送给你。所以它是一个商品平台,显然你不能像这样来做生鲜。生鲜几乎需要一整个新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物流,不同的递送,不同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一切。

b08.jpg


这个图表很清楚地显示生鲜业务比电子商务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很大机会,值得为此建立几乎一整套新的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是一张图表关于在线生鲜市场的,大概数百亿美元。不足为奇的是,中国市场大于美国。因为中国显然人口大得多,所以更有用的是看看人均收入。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远远领先于美国市场。所以在美国的生鲜业务追赶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客观的增长。

再一次,我觉得比渗透率更有趣的是想一想电商如何改变了行业。这张图表显示了在过去十几年里生鲜杂货店、超市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这里你看到的是零售模式的变化中,生鲜杂货店的SKU数量变化了,购物的方式也变化了。本质的问题是,当你的购物方式改变的时候,你购买的东西也就改变了,你购物的流程改变了,那么你放进购物车的东西也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再次改变购买体验时,不管是不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在其他品类,但特别是在生鲜领域,也会影响什么品类的东西被购买。

所以这意味着:钱在移动,品类会变化。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钱从广告到市场营销中移动。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考虑在零售行业从“物流式”到品味/偏好/推荐/展示模式的变化。我认为思考这个的一个好方法是:互联网让你买到任何可以在纽约买到的东西,这正是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所做的,它让你可以买到任何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但它无法让你以你在纽约的购物方式购物。

现在开始有改变了。现在有一堆基础模块和一堆新的想法,来尝试如何建立一个消费者互联网业务。他们为您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社交

   2、新经济模型,比如租赁或订阅

   3、新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个线上品牌,也许你会希望开一个线下店——把门店的租金考虑成一种新的流量成本,来替代部分Instagram上的获客成本,从而让客户来源多元化。感觉很多现在线下活动都会转移到广告,同时很多广告将转变为线下活动。

   4、当然还有机器学习它在改变我们做推荐和建议的方式。



b09.jpg


所有这些模块让我们可以触及哪些以前从来不可能触达的领域。20年前,在网上买时尚品是个疯狂的想法就像比特币会取代法定货币一样——这明显是疯了。WarbyParker 在网上卖眼镜?购买没试过的化妆品?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在成为现实。这得益于我们有这些新的模块,我们有更多的渗透率,而消费者愿意在线上做几乎所有事情。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提法:当我们考虑未来20年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图。在最初的二十年里,互联网主要做了电商和广告,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做剩下的所有事。都有哪些事呢?

先看看全球GDP,你可以发现我不太喜欢对数坐标,全球GDP的哪一块可能需要我们解决。汽车? 你多半已经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加州“小”公司一直做得很好。事实上,特斯拉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但如果我们考虑所有汽车相关机会,软件,电池,我们又会得到这么一个也许更适合用对数坐标的图。这实际上清晰的表明整体的机会有多大。这还只是美国的,并不是全球的数据。

比起单纯的看汽车数量更有趣的是看看里面具体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图的右侧是传统汽车各部件的费用,包括设备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左边则列出了有多少电子行业里面的公司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升级到电动车,升级到智能驾驶的时候,车辆的配件组成将会完全不同,供应商也会不同,软件会进入汽车领域。比这个更有趣的是,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智能驾驶会改变了我们心中汽车的样子。它不会看起来还像今天的车,只是没有方向盘。它会看起来不一样,有不同的功能,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会将完全解放汽车旅行,变成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模式。如果坐在车上不用再盯着方向盘乘客会做什么? 也许可以投资于酒类公司?

电视也是个有趣的领域,软件业会侵入它。现在,Netflix和亚马逊已经是一线内容制作者。他们的预算已经和其他美国主流娱乐公司差不多了。这里有一个2010年的著名评论时代华纳的Jeff Bewkes说(Netflix)就像阿尔巴尼亚军队,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希望现在有人正在关心阿尔巴尼亚军队。跟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电视的本质是什么?看游戏直播的人,现在比看Netflix,HBO,ESPN的人多。最新的AAA级主机游戏的首周末收入超过了最近的所有好莱坞大片。看游戏直播成为一件大事。eSports现在和美国的各大职业联盟尺寸差不多。和全球性的运动还有差距,但跟美国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果你看看收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领域,你应该会看到很明显的增长。有意思的业务模式正被创造出来。从整体上看,收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看手机的人在增加。科技行业用了20年的努力试图进入用户的客厅,现在他们终于进入的客厅,但并不是依靠电视,而是用手机。用户的注意力投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使用这些注意力的方式也会变化。

b10.jpg


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钱的话题。“软件业吞噬资金”,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话题。Angela今天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个有趣的看法是,所有资金都在进入Fintech领域,而市场显然不足以完全吸收这些资金。确实,很多资金正在进入,刚刚开始在解决一些明显的痛点。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整体的机会,会有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被软件和技术解决。把房地产规模放在这里做一个参照,可以帮我们认识这到底是多大个规模。

但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不管这个市场有多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被触及,很多美国人没有银行账号,全球就更是这样了。这些人不会被传统的纸质支票和信用卡方案覆盖,他们会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服务,基于软件,基于网络,基于手机。在美国,有很多人名义上有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并没有。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银行系统,一个是为在座各位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其他人服务的”他们得到的服务更差。而现在,也有一些人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这种情况。

当我们考虑这些工具的时候,会发现美国并不是领先的。图的左边是移动支付渗透率,而右边是移动支付金额。显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这些有趣的事情将会向全球蔓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基本模块,这些基本模块能用来用来构建Fintech,构建新的金融应用。


    1、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各种不同的数据。

    2、消费者预期变化:哪些金融服务可以做,服务应该是什么样。

    3、解绑:把业务从传统的综合性银行解绑出来。

    4、机器学习,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数据。




已经讨论过了钱,剩下的就是谈论死亡了....我们有一个死亡基金,对不起,是生物基金。药物研发750亿美元,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这是个有趣的市场,VC已经介入很久了。但它现在正在被用新的方式解决:


    1、机器学习,再一次的改变了药物研发。

    2、更有趣的是,社交和可穿戴设备在改变医学实验。如果你需要1w个符合某种条件的受试者。社交媒体给出了找到这些人的全新方法,而可穿戴设备则给出了监控测试的全新方法。

    3、当然,我们还有办法编辑基因和编辑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疗法。




b11.jpg


但除了750亿,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机会:图上依次是,药物研发药物销售,健康保险,最后是全球医疗市场。这些是你生病以后花的钱,超过7万亿美元。我们如何解决其中一些。七万亿花在医疗上,而这些都是“生病”的成本,实际上,这只是生病的一部分成本。

那么更有趣的是,我们来想想“不生病”的成本:如果能不生病,它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死,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用为治疗操心,价值是多少。这是一些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来看这个事:这些是我们已经通过的关卡,已经把简单的怪物都干掉了,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难模式,我们已经干掉了小兵,现在要对付拿着机枪的老怪。所以,我们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更困难的问题,更困难的市场。为此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新的层面。如果你想想互联网的前20年的事情先是AOL,信息高速公路交互式电视这类的死胡同。然后Internet和Web出现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的,不需要权限的创新:你不需要找AT&T或者Time Warner申请许可,就可以制作网站。而这促使了互联网大爆发。而这时,我们发现需要在其上具有某种有组织的新层面。所以有了Google和Facebook,我们花了近十年思考谷歌和Facebook以及他们如何组织内容。这些平台是被设计成中心化的。他们捕捉意义和意图,因此他们也能获取价值。他们也是高度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事物,他们只是观察我们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两个新的基本层,加密货币和机器学习。

除了其他特点,他们首先是去中心化的。这是什么意思,这能做什么? Google,Facebook或者Amazon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b12.jpg


问这是什么东西?谷歌会说它出现的页面提到了Wishbone,Hanna和Wagner。Facebook会说喜欢家具的人分享了这个链接。而亚马逊会说,这是个SKU,我不懂你的问题。买了这个SKU的人也买了其他SCU。有了机器学习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更多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会知道这是一把椅子。这是很好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可以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把椅子。下一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当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而如果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会说,好吧,如果你喜欢这把椅子,你多半不会喜欢迪士尼游轮,所以我们不会向您展示迪士尼游轮广告,我们给你推些别的。我们一步步深入的理解了物品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以后去根据谁链接给了谁,谁分享了什么去猜测。

这不只是在消费场景,如果我们回去想想生物场景,机器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看一下X射线并告诉你是否有癌症,大规模和自动化的这样做。我也可以这么说看起来过几天可能会心脏病发作。或者说,你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天心脏病发作。我们理解了到了逐层加深的意义,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理解机器学习的框架是,机器学习是一个工具,能放大人力。 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大:1.其中一个是我在地下室有一百万张照片我现在有了一百万实习生能帮我看所有这些图。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它能自动化非常简单的人类工作,以前无法自动化的工作。2.另一种人工智能是,现在我在地下室有100w图片,现在我可以派一个实习生去看所有的图片。他半小时后回来说当我看到第30万张的时候发现这张照片有点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超能力。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考虑完机器学习,我们也考虑一下加密货币。图上这个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加密”。为什么加密货币很重要。想象一下在1993年被问到为什么Internet很重要,而在此以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争论你说的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是Web还是WWW。然后你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无权限控制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任何东西。你不需要获得电话公司的许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乔布斯说,你见过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我们应该买它。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这么玩了,玩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如何来考虑未来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知道。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器和流量。90年代Mac在网络服务器的占比超过Linux。WWW只是网络流量的3%,这是当年网络上的的各种应用,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应用都在右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块里面。所以你有了网络,你看见了网络上建立的应用,但你并不知道哪些应用未来会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网络的能力。

加密货币也一样,他也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就在上面开发,它内建信任机制,内建价值交换和支付,内建机制能理解事物。我们回到这一张图,这个图上一直在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摇摆。我们来考虑这些东西能做什么。我们有新的机制来发现意义和意图,来理解事物,知道它可能意味着什么。有新的方式来构建网络,那是一种分散的不要许可的方式。当然,还有市场重置:每当技术上有重要变化的时候就像在在摇树一样,会产生新的公司。

b13.jpg


最后一个事情,我把这个叫做“End of the beginning"这就是一开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叫做Geoffrey Bezos,他刚刚进入了图书领域。这是Geoffrey bezels今天的样子,他已经不在图书领域了。在未来20年他要做的是火箭,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

b14.jpg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区块链是急先锋,Web3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部队

观点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8-11-08 15:49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 Web3 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 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 Web2.0 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 A 和 B 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 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 Uber 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 Airbnb 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 30 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 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 Internet 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 U 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 P2P 数据架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 BitTorrent 和 Tor 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 P2P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 Web3。他是对过去 30 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 Web3 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1|、区块链太慢。

2、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 Web 模式将与分布式的 Web 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 Web3 的号角,也许是 Web3 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 IPFS 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译者:美国区块链媒体 BTC Media 亚太区 CTO,前 Ripple 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编辑:秦晋 查看全部
maxresdefault.jpg


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 Web3 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 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 Web2.0 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 A 和 B 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 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 Uber 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 Airbnb 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b26970feec45508e4f89a7824facc5d4.jpg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 30 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 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 Internet 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 U 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4a2a89300ff827c83324a724051cab87.jpg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 P2P 数据架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 BitTorrent 和 Tor 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 P2P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 Web3。他是对过去 30 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 Web3 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1|、区块链太慢。

2、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195fd18a90e9eabe4487365b90d85519.jpg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0d5fd8cbdf90780ca797dd9ea6087afa.jpg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 Web 模式将与分布式的 Web 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 Web3 的号角,也许是 Web3 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 IPFS 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译者:美国区块链媒体 BTC Media 亚太区 CTO,前 Ripple 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编辑:秦晋

硅谷风投A16Z合伙人:现在的加密货币就像1993年的互联网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31 22:27 • 来自相关话题

据CCN10月31日报道,Andreessen Horowitz(A16Z) 合伙人Benedict Evans表示,今天的加密货币领域与 1993 年以及 1999 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投资者把注意力放在成倍增长的失败项目和欺诈行为上,那么跟在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A16Z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几年,加密货币领域和其它新兴行业一样,出现了大量失败的项目和欺诈现象。Benedict Evans说道:

“如今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以及1999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巨大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目前的应用领域也比较有限,市场中夹杂着泡沫、欺诈和妄想。这使它更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因此将这一领域视为无用的骗局而不予理会,那么跟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此前传奇风投投资家、A16Z的联合创始人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曾强调,加密技术、移动电话等新兴技术容易蒙蔽人们的一点是,在发展初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这些新兴技术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由于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在开发中,给各个领域带来的实际效用并没有重大改变。再加上容易被骗子利用,制造噱头,所以人们对它的变革性潜力持怀疑态度。

新兴市场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眼球,人们跟风涌入,从而造成了市场泡沫的出现。在2017年年底牛市的时候,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估值达到8000亿美元,多个加密货币项目的估值也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但是,Benedict Evans解释说,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更多的主流用例将出现,并且该领域在技术方面将得到大大改善。Evans说道: 加密货币领域乍一眼看上去好像做实事的项目不是很多,这和1999年的互联网领域一样,明显能观察到的只是泡沫。应用场景也不多。在1993年,互联网的流量只有3%。

今年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加密货币领域并不像部分媒体所说的那样没有应用场景,相反它在多个领域应用已明显比传统体系高效。例如,在跨境支付领域,比特币网络比银行系统要便宜得多,本月中旬就有人在比特币网络用0.1美元的手续费转了价值高达1.94亿美元的比特币。

目前,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处于婴儿时代,到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原文:Leading VC Investor: Dismissing Crypto is Like Dismissing Internet in 1993
作者:Joseph Young
编译:Melody 查看全部
old-computer-apple-macintosh-mac-760x400.jpg

据CCN10月31日报道,Andreessen Horowitz(A16Z) 合伙人Benedict Evans表示,今天的加密货币领域与 1993 年以及 1999 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投资者把注意力放在成倍增长的失败项目和欺诈行为上,那么跟在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A16Z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几年,加密货币领域和其它新兴行业一样,出现了大量失败的项目和欺诈现象。Benedict Evans说道:


“如今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以及1999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巨大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目前的应用领域也比较有限,市场中夹杂着泡沫、欺诈和妄想。这使它更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因此将这一领域视为无用的骗局而不予理会,那么跟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此前传奇风投投资家、A16Z的联合创始人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曾强调,加密技术、移动电话等新兴技术容易蒙蔽人们的一点是,在发展初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这些新兴技术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由于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在开发中,给各个领域带来的实际效用并没有重大改变。再加上容易被骗子利用,制造噱头,所以人们对它的变革性潜力持怀疑态度。

新兴市场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眼球,人们跟风涌入,从而造成了市场泡沫的出现。在2017年年底牛市的时候,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估值达到8000亿美元,多个加密货币项目的估值也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但是,Benedict Evans解释说,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更多的主流用例将出现,并且该领域在技术方面将得到大大改善。Evans说道: 加密货币领域乍一眼看上去好像做实事的项目不是很多,这和1999年的互联网领域一样,明显能观察到的只是泡沫。应用场景也不多。在1993年,互联网的流量只有3%。

今年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加密货币领域并不像部分媒体所说的那样没有应用场景,相反它在多个领域应用已明显比传统体系高效。例如,在跨境支付领域,比特币网络比银行系统要便宜得多,本月中旬就有人在比特币网络用0.1美元的手续费转了价值高达1.94亿美元的比特币。

目前,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处于婴儿时代,到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原文:Leading VC Investor: Dismissing Crypto is Like Dismissing Internet in 1993
作者:Joseph Young
编译:Melody

加密货币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Reddit联合创始人和MIT学者观点相左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18 12:11 • 来自相关话题

很多人把区块链与互联网作比,认为它将掀起“IT行业下一场重要革命[1]”。然而,他们的有些观点可能相悖。就拿加密货币行业现在身处的发展阶段来说,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历克西斯·瓦尼安(Alexis Ohanian)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项目主任Neha Nerula有着不同的理解。

 
瓦尼安:加密行业处于“互联网的1990年代” 

亚历克西斯·瓦尼安对加密货币以及整个市场状况一直直言不讳。8月时,他表达了对比特币(BTC)未来积极的展望。

最近,瓦尼安与Neha Nerula一起在WIRED25峰会上发表讲话。其中,瓦尼安表示他认为加密货币正处于类似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落期。据他说,我们处在一个富有成效的时期:

现在是个好时段,因为机会就散落在喧闹的推广和混乱的场景中。


不过,瓦尼安还指出,加密货币需要在可用性方面有显著的突破,需要出现可与Netscape开发出Internet浏览器媲美的技术。

 
NERULA:加密货币处于“互联网的197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计划主管Neha Nerula则将加密货币与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进行比较,认为加密货币还处于新生萌芽期:

如同互联网早期,仍在默默地逐步发展,而大多数人们还没有注意到。


Nerula指出,重要的是要注意整个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这两位专家都认为,跨境支付是加密货币最强的诉求之一,可以帮助全世界无法使用银行账户的人。

此外,瓦尼安指出:

比特币储存的价值不断变动,但它仍然是你的。这要比恶性通货膨胀和腐败国家强得多。



1.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今年5月在维也纳WeAreDevelopers世界大会上发表的观点↵


原文:Reddit Cofounder: Cryptocurrency Needs Its ‘Netscape Browser’ Breakthrough
作者:GEORGI GEORGIEV
编译:ElaineW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102113731-980x653.jpg

很多人把区块链与互联网作比,认为它将掀起“IT行业下一场重要革命[1]”。然而,他们的有些观点可能相悖。就拿加密货币行业现在身处的发展阶段来说,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历克西斯·瓦尼安(Alexis Ohanian)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项目主任Neha Nerula有着不同的理解。

 
瓦尼安:加密行业处于“互联网的1990年代” 

亚历克西斯·瓦尼安对加密货币以及整个市场状况一直直言不讳。8月时,他表达了对比特币(BTC)未来积极的展望。

最近,瓦尼安与Neha Nerula一起在WIRED25峰会上发表讲话。其中,瓦尼安表示他认为加密货币正处于类似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落期。据他说,我们处在一个富有成效的时期:


现在是个好时段,因为机会就散落在喧闹的推广和混乱的场景中。



不过,瓦尼安还指出,加密货币需要在可用性方面有显著的突破,需要出现可与Netscape开发出Internet浏览器媲美的技术。

 
NERULA:加密货币处于“互联网的197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计划主管Neha Nerula则将加密货币与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进行比较,认为加密货币还处于新生萌芽期:


如同互联网早期,仍在默默地逐步发展,而大多数人们还没有注意到。



Nerula指出,重要的是要注意整个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这两位专家都认为,跨境支付是加密货币最强的诉求之一,可以帮助全世界无法使用银行账户的人。

此外,瓦尼安指出:


比特币储存的价值不断变动,但它仍然是你的。这要比恶性通货膨胀和腐败国家强得多。




1.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今年5月在维也纳WeAreDevelopers世界大会上发表的观点↵


原文:Reddit Cofounder: Cryptocurrency Needs Its ‘Netscape Browser’ Breakthrough
作者:GEORGI GEORGIEV
编译:ElaineW

昨日互联网,明日区块链

特写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4 22:26 • 来自相关话题

回顾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区块链做不到今天它所说的一切。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TCP/IP 协议发明者 Robert Kahn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 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八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坚持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坚持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以何种姿势闯入消费级:难以预测的未来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游行示威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作者:卢晓明 查看全部
c.jpg

回顾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区块链做不到今天它所说的一切。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TCP/IP 协议发明者 Robert Kahn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c2.jpg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c3.jpg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 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八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c4.jpg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坚持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c5.jpg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坚持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c6.jpg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c7.jpg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以何种姿势闯入消费级:难以预测的未来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游行示威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c8.jpg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c9.jpg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作者:卢晓明

A16Z合伙人:互联网科技时代才刚刚开始

投研randomblock 发表了文章 • 2018-12-11 18:38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11月,Andreessen Horowitz(通常大家称作A16Z)的基金峰会上,Benedict Evans 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市场的观点。

当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Evans却告诉大家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间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变化?机器学习将会如何影响零售,制造,市场营销,科技金融,健康和娱乐行业。

当人们尝试用科技解决更大的问题,面对更艰难的市场,触及更深层的变革,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并且全面的总结和展望,在这样一个人类时代交替的时间点特别值得观看。于是“随机区块(RandomBlock)”翻译了演讲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以下是演讲文字整理:


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今天所处的阶段,所谓“开始阶段的尾声” 。

过去20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这张渗透率图表,它们总是往右上走,而现在我们到了上升期结束的时候。 互联网接入的故事已接近尾声,我们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我们将会连接所有剩下的人。






然而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它们还远没有接近完成。接入的故事已完成,但关于"应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起来这将是未来20年的主题。

大多数人都已经上网了,但大部分的钱还没有上线。在它们上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新的问题,难度更大的市场,我们多半会对这些市场做更大的改造——相比我们过去处理的那些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拥有比以前更多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我们探讨和建立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当下的机器学习和数字货币。

我想在开始以前,看一下市场规模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最明显的,电子商务,从绝对金额的角度看起来挺大,美国的电子商务一年四千五百美元。但如果你在更大的范围来比较,在零售行业它仍然只有大约百分之十。 如果把餐饮行业也算上——互联网已经在通过Airbnb等模式进入——那么电子商务的占比就更小了。






我们进一步的把零售支出拆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项目。加油站,在未来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完全消失。而这一块的市场容量超过现在美国电子商务的总规模。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包括汽车整车和零件,每年消费一万亿美元。这些消费在未来10-20年中都会消失或者完全改变。而零售还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其他的消费者支出,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亿美金——以前的ppt一般都是10亿美金规模的,今天这一个动不动就是一万亿——如果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考虑, 在整个市场里面互联网只占了4%的份额。

所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占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类似的,我们可以看看广告业。现在互联网是全球广告业最大的一块。在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占了接近40%的广告预算。 而广告本身的规模并没有改变:多年来,广告业在GDP中的份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有人说,也许google和facebook 已经遥遥领先,也许没有给其他人留下太多机遇,也许google和facebook已经能提供所有服务, 但你必须把广告(Ad)和市场推广(Marketing)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考虑。而市场推广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没有考虑的。市场推广包括邮件营销、电话营销——这看起来有点诡异:我们把FaceBook上的精准营销叫做广告,我们把它和电视广告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电话营销,或者邮件营销做比较。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如果你在Amazon的搜索结果中购买广告位我们叫做广告,但是如果你在沃尔玛买广告位,我们就叫做市场营销——仿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当然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业务在做的事情,都是 “获客”。如果你再想想,为了获客支付的其他各类费用:门店租金也是为了获取客户花的钱,这些也是算在广告和营销以外的。 类似的还有运费和服务费。 总之,还有很多市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

如果看全球范围,光是广告和营销现在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

Jeff Bezos(Amazon创始人) 那句著名的“你的利润是我的机会”会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全球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考虑市场机会有多大,还应该考虑“还有哪里有机会”。

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是类比另外一次全球技术革命——“工业化”,它跟互联网有点像:都是先从一个国家起源然后蔓延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的、低收入国家。工业化是英国发明的,然后美国接过工业化旗帜,并且继续推进。经过一个世纪,技术已经扩散了。如果我们看全球的情况,技术传到哪里了? 变化从哪来?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美国和欧洲减小的份额很多去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计算机同样是在美国和欧洲发明的,他们曾控制3/4的市场,现在他们份额减小很多。和工业化过程一样,他们减小的份额很大一部分已经到了中国。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如果看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也能看到同样的结论,APE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比北美和西欧加起来还大得多。这些也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全球中产阶级比过去大得多,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最终反应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从几乎没有电商,到现在比美国和西欧加起来还要大。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会发现它远远落后一些领先的国家。中国显然是完成了飞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故事。韩国和英国同样大幅领先美国,而西欧的其他地方则相当落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美国曾经是电子商务这个故事的主角,而现在已经不是了。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我们平时讨论的四大创业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和Amazon,感受一下它们的规模和增速差异,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他们放在一起讨论。还有另一家经常讨论的公司是Netflix,所以把它也放在这个图上。但我想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要小一些,因为它们不那么全球性。但他们的规模和四大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增速更是如此。但这些都只是大公司,所有人都讨论都害怕的巨头。






更有趣的则是看看在美国以外有哪些50亿到500亿的公司正在兴起。今天有更多的独角兽正在美国之外,在硅谷之外诞生。这也影响到了风险投资行业,VC——又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发明,主要在美国开展的业务。而今天,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扩散开,这也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创业市场。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机会在哪里?

美国电子商务现在是4000-5000亿,跟美国整体的零售业比,再跟全世界零售业比,跟全世界的消费者支出比。我们的眼界从几千亿美金, 放大到了四十到五十万亿的潜在市场,就能看到,目前真正触及的只是潜在市场很浅的一层。我们要怎么满足这些领域, 除了跟着互联网渗透率往上走,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我觉得事情的模式会不太一样:互联网的前20年我们真的是在专注于做简单的事情——当时也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至少很多亲历的创业者这么想——但总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是那些在低渗透率,有限的资本下就能成功的领域。这些模式不需要用户有网购习惯。所以主要是Low-touch商品:那些不用现场体验的商品。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制作工具而不是只做全栈体验。我们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例如比价、机票。






未来20年,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高渗透,需要更多资本。基本上我们要把表左边的这些特点倒过来:建立完整的公司,全栈式体验,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业务模式。很好的例证,即比较过去20年来的大公司像Yelp和今天像doordash这样的业务。Yelp是低资本需求,低渗透业务,属于信息套利范畴,是在销售工具;doordash则需要在半小时内拿到你的热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基于不一样的假设: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消费者愿意在网上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关注40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那里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从外围开始触及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即使是目前已经触及的领域,未来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想20年前我们如何解决房产问题:我们做房源信息,我们做价格比较。而现在,OpenDoor可以直接收购房产。再来看看交通领域,以前在网上卖机票,现在我们做汽车做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做Airbnb。谈到健康,过去的网站会让你以为自己患了黑死病,现在我们能编辑分子,我们将编辑基因,我们将编辑细胞并创造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各个领域内,我们在转向不同的行业特征,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最明显的,你今天能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在零售行业。我认为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去思考零售是把它分成物流为主的零售及另一种品味为主的零售: 体验/推荐/服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频谱。原来的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主要是零售即物流的模式,沃尔玛也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大城市之外规模化“品味零售”,这种模式还是以小门店的方式进行。

而现在,我们开始同时触及这两种零售模式。亚马逊的物流式零售已经非常成功。现在亚马逊和其他公司还在继续推进这方面: 当日送达、免运费,特别是生鲜派送。但同时我们在尝试往频谱另外一边的模式推进,去试图触及其他类型的零售,不只是把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Fedex”(物流式零售)——而是关于推荐、品味、偏好、发现等。这类的变化在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零售商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以上面这个图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巨变。现在我们考虑该如何解决。






我真的足够老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曾经说“电商是轻资产”,购买货车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事实上,1994年原始的亚马逊商业计划书说“无仓库,无库存,无运输”——当然,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三周而已...现在亚马逊已经不是“轻资产”。亚马逊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业务。现在和未来20年推动Amazon改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生鲜这类的业务。有趣的是,生鲜业务打破了亚马逊模式。事实上,它打破了整个电子商务模型:因为亚马逊的核心逻辑是所有东西都是包裹,类似数据分组交换网络,他们不必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他们只是运送给你。他们只是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并运送给你。所以它是一个商品平台,显然你不能像这样来做生鲜。生鲜几乎需要一整个新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物流,不同的递送,不同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一切。






这个图表很清楚地显示生鲜业务比电子商务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很大机会,值得为此建立几乎一整套新的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是一张图表关于在线生鲜市场的,大概数百亿美元。不足为奇的是,中国市场大于美国。因为中国显然人口大得多,所以更有用的是看看人均收入。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远远领先于美国市场。所以在美国的生鲜业务追赶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客观的增长。

再一次,我觉得比渗透率更有趣的是想一想电商如何改变了行业。这张图表显示了在过去十几年里生鲜杂货店、超市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这里你看到的是零售模式的变化中,生鲜杂货店的SKU数量变化了,购物的方式也变化了。本质的问题是,当你的购物方式改变的时候,你购买的东西也就改变了,你购物的流程改变了,那么你放进购物车的东西也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再次改变购买体验时,不管是不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在其他品类,但特别是在生鲜领域,也会影响什么品类的东西被购买。

所以这意味着:钱在移动,品类会变化。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钱从广告到市场营销中移动。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考虑在零售行业从“物流式”到品味/偏好/推荐/展示模式的变化。我认为思考这个的一个好方法是:互联网让你买到任何可以在纽约买到的东西,这正是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所做的,它让你可以买到任何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但它无法让你以你在纽约的购物方式购物。

现在开始有改变了。现在有一堆基础模块和一堆新的想法,来尝试如何建立一个消费者互联网业务。他们为您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社交

   2、新经济模型,比如租赁或订阅

   3、新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个线上品牌,也许你会希望开一个线下店——把门店的租金考虑成一种新的流量成本,来替代部分Instagram上的获客成本,从而让客户来源多元化。感觉很多现在线下活动都会转移到广告,同时很多广告将转变为线下活动。

   4、当然还有机器学习它在改变我们做推荐和建议的方式。







所有这些模块让我们可以触及哪些以前从来不可能触达的领域。20年前,在网上买时尚品是个疯狂的想法就像比特币会取代法定货币一样——这明显是疯了。WarbyParker 在网上卖眼镜?购买没试过的化妆品?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在成为现实。这得益于我们有这些新的模块,我们有更多的渗透率,而消费者愿意在线上做几乎所有事情。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提法:当我们考虑未来20年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图。在最初的二十年里,互联网主要做了电商和广告,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做剩下的所有事。都有哪些事呢?

先看看全球GDP,你可以发现我不太喜欢对数坐标,全球GDP的哪一块可能需要我们解决。汽车? 你多半已经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加州“小”公司一直做得很好。事实上,特斯拉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但如果我们考虑所有汽车相关机会,软件,电池,我们又会得到这么一个也许更适合用对数坐标的图。这实际上清晰的表明整体的机会有多大。这还只是美国的,并不是全球的数据。

比起单纯的看汽车数量更有趣的是看看里面具体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图的右侧是传统汽车各部件的费用,包括设备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左边则列出了有多少电子行业里面的公司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升级到电动车,升级到智能驾驶的时候,车辆的配件组成将会完全不同,供应商也会不同,软件会进入汽车领域。比这个更有趣的是,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智能驾驶会改变了我们心中汽车的样子。它不会看起来还像今天的车,只是没有方向盘。它会看起来不一样,有不同的功能,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会将完全解放汽车旅行,变成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模式。如果坐在车上不用再盯着方向盘乘客会做什么? 也许可以投资于酒类公司?

电视也是个有趣的领域,软件业会侵入它。现在,Netflix和亚马逊已经是一线内容制作者。他们的预算已经和其他美国主流娱乐公司差不多了。这里有一个2010年的著名评论时代华纳的Jeff Bewkes说(Netflix)就像阿尔巴尼亚军队,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希望现在有人正在关心阿尔巴尼亚军队。跟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电视的本质是什么?看游戏直播的人,现在比看Netflix,HBO,ESPN的人多。最新的AAA级主机游戏的首周末收入超过了最近的所有好莱坞大片。看游戏直播成为一件大事。eSports现在和美国的各大职业联盟尺寸差不多。和全球性的运动还有差距,但跟美国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果你看看收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领域,你应该会看到很明显的增长。有意思的业务模式正被创造出来。从整体上看,收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看手机的人在增加。科技行业用了20年的努力试图进入用户的客厅,现在他们终于进入的客厅,但并不是依靠电视,而是用手机。用户的注意力投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使用这些注意力的方式也会变化。






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钱的话题。“软件业吞噬资金”,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话题。Angela今天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个有趣的看法是,所有资金都在进入Fintech领域,而市场显然不足以完全吸收这些资金。确实,很多资金正在进入,刚刚开始在解决一些明显的痛点。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整体的机会,会有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被软件和技术解决。把房地产规模放在这里做一个参照,可以帮我们认识这到底是多大个规模。

但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不管这个市场有多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被触及,很多美国人没有银行账号,全球就更是这样了。这些人不会被传统的纸质支票和信用卡方案覆盖,他们会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服务,基于软件,基于网络,基于手机。在美国,有很多人名义上有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并没有。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银行系统,一个是为在座各位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其他人服务的”他们得到的服务更差。而现在,也有一些人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这种情况。

当我们考虑这些工具的时候,会发现美国并不是领先的。图的左边是移动支付渗透率,而右边是移动支付金额。显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这些有趣的事情将会向全球蔓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基本模块,这些基本模块能用来用来构建Fintech,构建新的金融应用。

    1、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各种不同的数据。

    2、消费者预期变化:哪些金融服务可以做,服务应该是什么样。

    3、解绑:把业务从传统的综合性银行解绑出来。

    4、机器学习,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数据。



已经讨论过了钱,剩下的就是谈论死亡了....我们有一个死亡基金,对不起,是生物基金。药物研发750亿美元,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这是个有趣的市场,VC已经介入很久了。但它现在正在被用新的方式解决:

    1、机器学习,再一次的改变了药物研发。

    2、更有趣的是,社交和可穿戴设备在改变医学实验。如果你需要1w个符合某种条件的受试者。社交媒体给出了找到这些人的全新方法,而可穿戴设备则给出了监控测试的全新方法。

    3、当然,我们还有办法编辑基因和编辑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疗法。








但除了750亿,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机会:图上依次是,药物研发药物销售,健康保险,最后是全球医疗市场。这些是你生病以后花的钱,超过7万亿美元。我们如何解决其中一些。七万亿花在医疗上,而这些都是“生病”的成本,实际上,这只是生病的一部分成本。

那么更有趣的是,我们来想想“不生病”的成本:如果能不生病,它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死,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用为治疗操心,价值是多少。这是一些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来看这个事:这些是我们已经通过的关卡,已经把简单的怪物都干掉了,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难模式,我们已经干掉了小兵,现在要对付拿着机枪的老怪。所以,我们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更困难的问题,更困难的市场。为此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新的层面。如果你想想互联网的前20年的事情先是AOL,信息高速公路交互式电视这类的死胡同。然后Internet和Web出现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的,不需要权限的创新:你不需要找AT&T或者Time Warner申请许可,就可以制作网站。而这促使了互联网大爆发。而这时,我们发现需要在其上具有某种有组织的新层面。所以有了Google和Facebook,我们花了近十年思考谷歌和Facebook以及他们如何组织内容。这些平台是被设计成中心化的。他们捕捉意义和意图,因此他们也能获取价值。他们也是高度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事物,他们只是观察我们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两个新的基本层,加密货币和机器学习。

除了其他特点,他们首先是去中心化的。这是什么意思,这能做什么? Google,Facebook或者Amazon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问这是什么东西?谷歌会说它出现的页面提到了Wishbone,Hanna和Wagner。Facebook会说喜欢家具的人分享了这个链接。而亚马逊会说,这是个SKU,我不懂你的问题。买了这个SKU的人也买了其他SCU。有了机器学习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更多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会知道这是一把椅子。这是很好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可以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把椅子。下一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当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而如果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会说,好吧,如果你喜欢这把椅子,你多半不会喜欢迪士尼游轮,所以我们不会向您展示迪士尼游轮广告,我们给你推些别的。我们一步步深入的理解了物品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以后去根据谁链接给了谁,谁分享了什么去猜测。

这不只是在消费场景,如果我们回去想想生物场景,机器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看一下X射线并告诉你是否有癌症,大规模和自动化的这样做。我也可以这么说看起来过几天可能会心脏病发作。或者说,你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天心脏病发作。我们理解了到了逐层加深的意义,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理解机器学习的框架是,机器学习是一个工具,能放大人力。 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大:1.其中一个是我在地下室有一百万张照片我现在有了一百万实习生能帮我看所有这些图。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它能自动化非常简单的人类工作,以前无法自动化的工作。2.另一种人工智能是,现在我在地下室有100w图片,现在我可以派一个实习生去看所有的图片。他半小时后回来说当我看到第30万张的时候发现这张照片有点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超能力。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考虑完机器学习,我们也考虑一下加密货币。图上这个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加密”。为什么加密货币很重要。想象一下在1993年被问到为什么Internet很重要,而在此以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争论你说的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是Web还是WWW。然后你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无权限控制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任何东西。你不需要获得电话公司的许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乔布斯说,你见过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我们应该买它。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这么玩了,玩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如何来考虑未来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知道。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器和流量。90年代Mac在网络服务器的占比超过Linux。WWW只是网络流量的3%,这是当年网络上的的各种应用,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应用都在右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块里面。所以你有了网络,你看见了网络上建立的应用,但你并不知道哪些应用未来会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网络的能力。

加密货币也一样,他也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就在上面开发,它内建信任机制,内建价值交换和支付,内建机制能理解事物。我们回到这一张图,这个图上一直在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摇摆。我们来考虑这些东西能做什么。我们有新的机制来发现意义和意图,来理解事物,知道它可能意味着什么。有新的方式来构建网络,那是一种分散的不要许可的方式。当然,还有市场重置:每当技术上有重要变化的时候就像在在摇树一样,会产生新的公司。






最后一个事情,我把这个叫做“End of the beginning"这就是一开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叫做Geoffrey Bezos,他刚刚进入了图书领域。这是Geoffrey bezels今天的样子,他已经不在图书领域了。在未来20年他要做的是火箭,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evans.jpeg

2018年11月,Andreessen Horowitz(通常大家称作A16Z)的基金峰会上,Benedict Evans 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市场的观点。

当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Evans却告诉大家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间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变化?机器学习将会如何影响零售,制造,市场营销,科技金融,健康和娱乐行业。

当人们尝试用科技解决更大的问题,面对更艰难的市场,触及更深层的变革,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并且全面的总结和展望,在这样一个人类时代交替的时间点特别值得观看。于是“随机区块(RandomBlock)”翻译了演讲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以下是演讲文字整理:


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今天所处的阶段,所谓“开始阶段的尾声” 。

过去20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这张渗透率图表,它们总是往右上走,而现在我们到了上升期结束的时候。 互联网接入的故事已接近尾声,我们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我们将会连接所有剩下的人。

b01.jpg


然而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它们还远没有接近完成。接入的故事已完成,但关于"应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起来这将是未来20年的主题。

大多数人都已经上网了,但大部分的钱还没有上线。在它们上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新的问题,难度更大的市场,我们多半会对这些市场做更大的改造——相比我们过去处理的那些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拥有比以前更多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我们探讨和建立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当下的机器学习和数字货币。

我想在开始以前,看一下市场规模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最明显的,电子商务,从绝对金额的角度看起来挺大,美国的电子商务一年四千五百美元。但如果你在更大的范围来比较,在零售行业它仍然只有大约百分之十。 如果把餐饮行业也算上——互联网已经在通过Airbnb等模式进入——那么电子商务的占比就更小了。

b02.jpg


我们进一步的把零售支出拆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项目。加油站,在未来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完全消失。而这一块的市场容量超过现在美国电子商务的总规模。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包括汽车整车和零件,每年消费一万亿美元。这些消费在未来10-20年中都会消失或者完全改变。而零售还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其他的消费者支出,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亿美金——以前的ppt一般都是10亿美金规模的,今天这一个动不动就是一万亿——如果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考虑, 在整个市场里面互联网只占了4%的份额。

所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占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类似的,我们可以看看广告业。现在互联网是全球广告业最大的一块。在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占了接近40%的广告预算。 而广告本身的规模并没有改变:多年来,广告业在GDP中的份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有人说,也许google和facebook 已经遥遥领先,也许没有给其他人留下太多机遇,也许google和facebook已经能提供所有服务, 但你必须把广告(Ad)和市场推广(Marketing)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考虑。而市场推广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没有考虑的。市场推广包括邮件营销、电话营销——这看起来有点诡异:我们把FaceBook上的精准营销叫做广告,我们把它和电视广告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电话营销,或者邮件营销做比较。

b03.jpg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如果你在Amazon的搜索结果中购买广告位我们叫做广告,但是如果你在沃尔玛买广告位,我们就叫做市场营销——仿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当然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业务在做的事情,都是 “获客”。如果你再想想,为了获客支付的其他各类费用:门店租金也是为了获取客户花的钱,这些也是算在广告和营销以外的。 类似的还有运费和服务费。 总之,还有很多市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

如果看全球范围,光是广告和营销现在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

Jeff Bezos(Amazon创始人) 那句著名的“你的利润是我的机会”会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全球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考虑市场机会有多大,还应该考虑“还有哪里有机会”。

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是类比另外一次全球技术革命——“工业化”,它跟互联网有点像:都是先从一个国家起源然后蔓延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的、低收入国家。工业化是英国发明的,然后美国接过工业化旗帜,并且继续推进。经过一个世纪,技术已经扩散了。如果我们看全球的情况,技术传到哪里了? 变化从哪来?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美国和欧洲减小的份额很多去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计算机同样是在美国和欧洲发明的,他们曾控制3/4的市场,现在他们份额减小很多。和工业化过程一样,他们减小的份额很大一部分已经到了中国。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如果看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也能看到同样的结论,APE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比北美和西欧加起来还大得多。这些也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全球中产阶级比过去大得多,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最终反应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从几乎没有电商,到现在比美国和西欧加起来还要大。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会发现它远远落后一些领先的国家。中国显然是完成了飞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故事。韩国和英国同样大幅领先美国,而西欧的其他地方则相当落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美国曾经是电子商务这个故事的主角,而现在已经不是了。

b04.jpg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我们平时讨论的四大创业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和Amazon,感受一下它们的规模和增速差异,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他们放在一起讨论。还有另一家经常讨论的公司是Netflix,所以把它也放在这个图上。但我想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要小一些,因为它们不那么全球性。但他们的规模和四大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增速更是如此。但这些都只是大公司,所有人都讨论都害怕的巨头。

b05.jpg


更有趣的则是看看在美国以外有哪些50亿到500亿的公司正在兴起。今天有更多的独角兽正在美国之外,在硅谷之外诞生。这也影响到了风险投资行业,VC——又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发明,主要在美国开展的业务。而今天,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扩散开,这也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创业市场。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机会在哪里?

美国电子商务现在是4000-5000亿,跟美国整体的零售业比,再跟全世界零售业比,跟全世界的消费者支出比。我们的眼界从几千亿美金, 放大到了四十到五十万亿的潜在市场,就能看到,目前真正触及的只是潜在市场很浅的一层。我们要怎么满足这些领域, 除了跟着互联网渗透率往上走,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我觉得事情的模式会不太一样:互联网的前20年我们真的是在专注于做简单的事情——当时也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至少很多亲历的创业者这么想——但总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是那些在低渗透率,有限的资本下就能成功的领域。这些模式不需要用户有网购习惯。所以主要是Low-touch商品:那些不用现场体验的商品。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制作工具而不是只做全栈体验。我们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例如比价、机票。

b06.jpg


未来20年,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高渗透,需要更多资本。基本上我们要把表左边的这些特点倒过来:建立完整的公司,全栈式体验,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业务模式。很好的例证,即比较过去20年来的大公司像Yelp和今天像doordash这样的业务。Yelp是低资本需求,低渗透业务,属于信息套利范畴,是在销售工具;doordash则需要在半小时内拿到你的热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基于不一样的假设: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消费者愿意在网上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关注40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那里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从外围开始触及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即使是目前已经触及的领域,未来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想20年前我们如何解决房产问题:我们做房源信息,我们做价格比较。而现在,OpenDoor可以直接收购房产。再来看看交通领域,以前在网上卖机票,现在我们做汽车做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做Airbnb。谈到健康,过去的网站会让你以为自己患了黑死病,现在我们能编辑分子,我们将编辑基因,我们将编辑细胞并创造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各个领域内,我们在转向不同的行业特征,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最明显的,你今天能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在零售行业。我认为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去思考零售是把它分成物流为主的零售及另一种品味为主的零售: 体验/推荐/服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频谱。原来的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主要是零售即物流的模式,沃尔玛也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大城市之外规模化“品味零售”,这种模式还是以小门店的方式进行。

而现在,我们开始同时触及这两种零售模式。亚马逊的物流式零售已经非常成功。现在亚马逊和其他公司还在继续推进这方面: 当日送达、免运费,特别是生鲜派送。但同时我们在尝试往频谱另外一边的模式推进,去试图触及其他类型的零售,不只是把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Fedex”(物流式零售)——而是关于推荐、品味、偏好、发现等。这类的变化在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零售商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以上面这个图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巨变。现在我们考虑该如何解决。

b07.jpg


我真的足够老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曾经说“电商是轻资产”,购买货车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事实上,1994年原始的亚马逊商业计划书说“无仓库,无库存,无运输”——当然,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三周而已...现在亚马逊已经不是“轻资产”。亚马逊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业务。现在和未来20年推动Amazon改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生鲜这类的业务。有趣的是,生鲜业务打破了亚马逊模式。事实上,它打破了整个电子商务模型:因为亚马逊的核心逻辑是所有东西都是包裹,类似数据分组交换网络,他们不必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他们只是运送给你。他们只是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并运送给你。所以它是一个商品平台,显然你不能像这样来做生鲜。生鲜几乎需要一整个新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物流,不同的递送,不同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一切。

b08.jpg


这个图表很清楚地显示生鲜业务比电子商务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很大机会,值得为此建立几乎一整套新的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是一张图表关于在线生鲜市场的,大概数百亿美元。不足为奇的是,中国市场大于美国。因为中国显然人口大得多,所以更有用的是看看人均收入。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远远领先于美国市场。所以在美国的生鲜业务追赶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客观的增长。

再一次,我觉得比渗透率更有趣的是想一想电商如何改变了行业。这张图表显示了在过去十几年里生鲜杂货店、超市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这里你看到的是零售模式的变化中,生鲜杂货店的SKU数量变化了,购物的方式也变化了。本质的问题是,当你的购物方式改变的时候,你购买的东西也就改变了,你购物的流程改变了,那么你放进购物车的东西也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再次改变购买体验时,不管是不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在其他品类,但特别是在生鲜领域,也会影响什么品类的东西被购买。

所以这意味着:钱在移动,品类会变化。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钱从广告到市场营销中移动。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考虑在零售行业从“物流式”到品味/偏好/推荐/展示模式的变化。我认为思考这个的一个好方法是:互联网让你买到任何可以在纽约买到的东西,这正是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所做的,它让你可以买到任何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但它无法让你以你在纽约的购物方式购物。

现在开始有改变了。现在有一堆基础模块和一堆新的想法,来尝试如何建立一个消费者互联网业务。他们为您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社交

   2、新经济模型,比如租赁或订阅

   3、新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个线上品牌,也许你会希望开一个线下店——把门店的租金考虑成一种新的流量成本,来替代部分Instagram上的获客成本,从而让客户来源多元化。感觉很多现在线下活动都会转移到广告,同时很多广告将转变为线下活动。

   4、当然还有机器学习它在改变我们做推荐和建议的方式。



b09.jpg


所有这些模块让我们可以触及哪些以前从来不可能触达的领域。20年前,在网上买时尚品是个疯狂的想法就像比特币会取代法定货币一样——这明显是疯了。WarbyParker 在网上卖眼镜?购买没试过的化妆品?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在成为现实。这得益于我们有这些新的模块,我们有更多的渗透率,而消费者愿意在线上做几乎所有事情。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提法:当我们考虑未来20年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图。在最初的二十年里,互联网主要做了电商和广告,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做剩下的所有事。都有哪些事呢?

先看看全球GDP,你可以发现我不太喜欢对数坐标,全球GDP的哪一块可能需要我们解决。汽车? 你多半已经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加州“小”公司一直做得很好。事实上,特斯拉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但如果我们考虑所有汽车相关机会,软件,电池,我们又会得到这么一个也许更适合用对数坐标的图。这实际上清晰的表明整体的机会有多大。这还只是美国的,并不是全球的数据。

比起单纯的看汽车数量更有趣的是看看里面具体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图的右侧是传统汽车各部件的费用,包括设备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左边则列出了有多少电子行业里面的公司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升级到电动车,升级到智能驾驶的时候,车辆的配件组成将会完全不同,供应商也会不同,软件会进入汽车领域。比这个更有趣的是,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智能驾驶会改变了我们心中汽车的样子。它不会看起来还像今天的车,只是没有方向盘。它会看起来不一样,有不同的功能,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会将完全解放汽车旅行,变成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模式。如果坐在车上不用再盯着方向盘乘客会做什么? 也许可以投资于酒类公司?

电视也是个有趣的领域,软件业会侵入它。现在,Netflix和亚马逊已经是一线内容制作者。他们的预算已经和其他美国主流娱乐公司差不多了。这里有一个2010年的著名评论时代华纳的Jeff Bewkes说(Netflix)就像阿尔巴尼亚军队,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希望现在有人正在关心阿尔巴尼亚军队。跟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电视的本质是什么?看游戏直播的人,现在比看Netflix,HBO,ESPN的人多。最新的AAA级主机游戏的首周末收入超过了最近的所有好莱坞大片。看游戏直播成为一件大事。eSports现在和美国的各大职业联盟尺寸差不多。和全球性的运动还有差距,但跟美国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果你看看收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领域,你应该会看到很明显的增长。有意思的业务模式正被创造出来。从整体上看,收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看手机的人在增加。科技行业用了20年的努力试图进入用户的客厅,现在他们终于进入的客厅,但并不是依靠电视,而是用手机。用户的注意力投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使用这些注意力的方式也会变化。

b10.jpg


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钱的话题。“软件业吞噬资金”,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话题。Angela今天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个有趣的看法是,所有资金都在进入Fintech领域,而市场显然不足以完全吸收这些资金。确实,很多资金正在进入,刚刚开始在解决一些明显的痛点。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整体的机会,会有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被软件和技术解决。把房地产规模放在这里做一个参照,可以帮我们认识这到底是多大个规模。

但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不管这个市场有多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被触及,很多美国人没有银行账号,全球就更是这样了。这些人不会被传统的纸质支票和信用卡方案覆盖,他们会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服务,基于软件,基于网络,基于手机。在美国,有很多人名义上有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并没有。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银行系统,一个是为在座各位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其他人服务的”他们得到的服务更差。而现在,也有一些人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这种情况。

当我们考虑这些工具的时候,会发现美国并不是领先的。图的左边是移动支付渗透率,而右边是移动支付金额。显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这些有趣的事情将会向全球蔓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基本模块,这些基本模块能用来用来构建Fintech,构建新的金融应用。


    1、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各种不同的数据。

    2、消费者预期变化:哪些金融服务可以做,服务应该是什么样。

    3、解绑:把业务从传统的综合性银行解绑出来。

    4、机器学习,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数据。




已经讨论过了钱,剩下的就是谈论死亡了....我们有一个死亡基金,对不起,是生物基金。药物研发750亿美元,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这是个有趣的市场,VC已经介入很久了。但它现在正在被用新的方式解决:


    1、机器学习,再一次的改变了药物研发。

    2、更有趣的是,社交和可穿戴设备在改变医学实验。如果你需要1w个符合某种条件的受试者。社交媒体给出了找到这些人的全新方法,而可穿戴设备则给出了监控测试的全新方法。

    3、当然,我们还有办法编辑基因和编辑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疗法。




b11.jpg


但除了750亿,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机会:图上依次是,药物研发药物销售,健康保险,最后是全球医疗市场。这些是你生病以后花的钱,超过7万亿美元。我们如何解决其中一些。七万亿花在医疗上,而这些都是“生病”的成本,实际上,这只是生病的一部分成本。

那么更有趣的是,我们来想想“不生病”的成本:如果能不生病,它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死,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用为治疗操心,价值是多少。这是一些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来看这个事:这些是我们已经通过的关卡,已经把简单的怪物都干掉了,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难模式,我们已经干掉了小兵,现在要对付拿着机枪的老怪。所以,我们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更困难的问题,更困难的市场。为此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新的层面。如果你想想互联网的前20年的事情先是AOL,信息高速公路交互式电视这类的死胡同。然后Internet和Web出现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的,不需要权限的创新:你不需要找AT&T或者Time Warner申请许可,就可以制作网站。而这促使了互联网大爆发。而这时,我们发现需要在其上具有某种有组织的新层面。所以有了Google和Facebook,我们花了近十年思考谷歌和Facebook以及他们如何组织内容。这些平台是被设计成中心化的。他们捕捉意义和意图,因此他们也能获取价值。他们也是高度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事物,他们只是观察我们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两个新的基本层,加密货币和机器学习。

除了其他特点,他们首先是去中心化的。这是什么意思,这能做什么? Google,Facebook或者Amazon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b12.jpg


问这是什么东西?谷歌会说它出现的页面提到了Wishbone,Hanna和Wagner。Facebook会说喜欢家具的人分享了这个链接。而亚马逊会说,这是个SKU,我不懂你的问题。买了这个SKU的人也买了其他SCU。有了机器学习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更多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会知道这是一把椅子。这是很好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可以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把椅子。下一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当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而如果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会说,好吧,如果你喜欢这把椅子,你多半不会喜欢迪士尼游轮,所以我们不会向您展示迪士尼游轮广告,我们给你推些别的。我们一步步深入的理解了物品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以后去根据谁链接给了谁,谁分享了什么去猜测。

这不只是在消费场景,如果我们回去想想生物场景,机器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看一下X射线并告诉你是否有癌症,大规模和自动化的这样做。我也可以这么说看起来过几天可能会心脏病发作。或者说,你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天心脏病发作。我们理解了到了逐层加深的意义,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理解机器学习的框架是,机器学习是一个工具,能放大人力。 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大:1.其中一个是我在地下室有一百万张照片我现在有了一百万实习生能帮我看所有这些图。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它能自动化非常简单的人类工作,以前无法自动化的工作。2.另一种人工智能是,现在我在地下室有100w图片,现在我可以派一个实习生去看所有的图片。他半小时后回来说当我看到第30万张的时候发现这张照片有点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超能力。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考虑完机器学习,我们也考虑一下加密货币。图上这个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加密”。为什么加密货币很重要。想象一下在1993年被问到为什么Internet很重要,而在此以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争论你说的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是Web还是WWW。然后你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无权限控制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任何东西。你不需要获得电话公司的许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乔布斯说,你见过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我们应该买它。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这么玩了,玩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如何来考虑未来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知道。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器和流量。90年代Mac在网络服务器的占比超过Linux。WWW只是网络流量的3%,这是当年网络上的的各种应用,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应用都在右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块里面。所以你有了网络,你看见了网络上建立的应用,但你并不知道哪些应用未来会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网络的能力。

加密货币也一样,他也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就在上面开发,它内建信任机制,内建价值交换和支付,内建机制能理解事物。我们回到这一张图,这个图上一直在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摇摆。我们来考虑这些东西能做什么。我们有新的机制来发现意义和意图,来理解事物,知道它可能意味着什么。有新的方式来构建网络,那是一种分散的不要许可的方式。当然,还有市场重置:每当技术上有重要变化的时候就像在在摇树一样,会产生新的公司。

b13.jpg


最后一个事情,我把这个叫做“End of the beginning"这就是一开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叫做Geoffrey Bezos,他刚刚进入了图书领域。这是Geoffrey bezels今天的样子,他已经不在图书领域了。在未来20年他要做的是火箭,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

b14.jpg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区块链是急先锋,Web3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部队

观点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8-11-08 15:49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 Web3 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 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 Web2.0 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 A 和 B 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 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 Uber 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 Airbnb 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 30 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 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 Internet 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 U 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 P2P 数据架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 BitTorrent 和 Tor 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 P2P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 Web3。他是对过去 30 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 Web3 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1|、区块链太慢。

2、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 Web 模式将与分布式的 Web 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 Web3 的号角,也许是 Web3 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 IPFS 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译者:美国区块链媒体 BTC Media 亚太区 CTO,前 Ripple 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编辑:秦晋 查看全部
maxresdefault.jpg


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 Web3 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 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 Web2.0 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 A 和 B 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 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 Uber 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 Airbnb 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b26970feec45508e4f89a7824facc5d4.jpg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 30 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 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 Internet 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 U 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4a2a89300ff827c83324a724051cab87.jpg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 P2P 数据架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 BitTorrent 和 Tor 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 P2P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 Web3。他是对过去 30 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 Web3 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1|、区块链太慢。

2、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195fd18a90e9eabe4487365b90d85519.jpg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0d5fd8cbdf90780ca797dd9ea6087afa.jpg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 Web 模式将与分布式的 Web 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 Web3 的号角,也许是 Web3 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 IPFS 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译者:美国区块链媒体 BTC Media 亚太区 CTO,前 Ripple 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编辑:秦晋

A16Z合伙人:互联网科技时代才刚刚开始

投研randomblock 发表了文章 • 2018-12-11 18:38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11月,Andreessen Horowitz(通常大家称作A16Z)的基金峰会上,Benedict Evans 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市场的观点。

当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Evans却告诉大家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间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变化?机器学习将会如何影响零售,制造,市场营销,科技金融,健康和娱乐行业。

当人们尝试用科技解决更大的问题,面对更艰难的市场,触及更深层的变革,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并且全面的总结和展望,在这样一个人类时代交替的时间点特别值得观看。于是“随机区块(RandomBlock)”翻译了演讲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以下是演讲文字整理:


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今天所处的阶段,所谓“开始阶段的尾声” 。

过去20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这张渗透率图表,它们总是往右上走,而现在我们到了上升期结束的时候。 互联网接入的故事已接近尾声,我们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我们将会连接所有剩下的人。






然而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它们还远没有接近完成。接入的故事已完成,但关于"应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起来这将是未来20年的主题。

大多数人都已经上网了,但大部分的钱还没有上线。在它们上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新的问题,难度更大的市场,我们多半会对这些市场做更大的改造——相比我们过去处理的那些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拥有比以前更多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我们探讨和建立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当下的机器学习和数字货币。

我想在开始以前,看一下市场规模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最明显的,电子商务,从绝对金额的角度看起来挺大,美国的电子商务一年四千五百美元。但如果你在更大的范围来比较,在零售行业它仍然只有大约百分之十。 如果把餐饮行业也算上——互联网已经在通过Airbnb等模式进入——那么电子商务的占比就更小了。






我们进一步的把零售支出拆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项目。加油站,在未来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完全消失。而这一块的市场容量超过现在美国电子商务的总规模。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包括汽车整车和零件,每年消费一万亿美元。这些消费在未来10-20年中都会消失或者完全改变。而零售还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其他的消费者支出,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亿美金——以前的ppt一般都是10亿美金规模的,今天这一个动不动就是一万亿——如果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考虑, 在整个市场里面互联网只占了4%的份额。

所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占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类似的,我们可以看看广告业。现在互联网是全球广告业最大的一块。在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占了接近40%的广告预算。 而广告本身的规模并没有改变:多年来,广告业在GDP中的份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有人说,也许google和facebook 已经遥遥领先,也许没有给其他人留下太多机遇,也许google和facebook已经能提供所有服务, 但你必须把广告(Ad)和市场推广(Marketing)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考虑。而市场推广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没有考虑的。市场推广包括邮件营销、电话营销——这看起来有点诡异:我们把FaceBook上的精准营销叫做广告,我们把它和电视广告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电话营销,或者邮件营销做比较。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如果你在Amazon的搜索结果中购买广告位我们叫做广告,但是如果你在沃尔玛买广告位,我们就叫做市场营销——仿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当然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业务在做的事情,都是 “获客”。如果你再想想,为了获客支付的其他各类费用:门店租金也是为了获取客户花的钱,这些也是算在广告和营销以外的。 类似的还有运费和服务费。 总之,还有很多市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

如果看全球范围,光是广告和营销现在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

Jeff Bezos(Amazon创始人) 那句著名的“你的利润是我的机会”会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全球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考虑市场机会有多大,还应该考虑“还有哪里有机会”。

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是类比另外一次全球技术革命——“工业化”,它跟互联网有点像:都是先从一个国家起源然后蔓延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的、低收入国家。工业化是英国发明的,然后美国接过工业化旗帜,并且继续推进。经过一个世纪,技术已经扩散了。如果我们看全球的情况,技术传到哪里了? 变化从哪来?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美国和欧洲减小的份额很多去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计算机同样是在美国和欧洲发明的,他们曾控制3/4的市场,现在他们份额减小很多。和工业化过程一样,他们减小的份额很大一部分已经到了中国。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如果看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也能看到同样的结论,APE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比北美和西欧加起来还大得多。这些也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全球中产阶级比过去大得多,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最终反应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从几乎没有电商,到现在比美国和西欧加起来还要大。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会发现它远远落后一些领先的国家。中国显然是完成了飞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故事。韩国和英国同样大幅领先美国,而西欧的其他地方则相当落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美国曾经是电子商务这个故事的主角,而现在已经不是了。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我们平时讨论的四大创业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和Amazon,感受一下它们的规模和增速差异,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他们放在一起讨论。还有另一家经常讨论的公司是Netflix,所以把它也放在这个图上。但我想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要小一些,因为它们不那么全球性。但他们的规模和四大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增速更是如此。但这些都只是大公司,所有人都讨论都害怕的巨头。






更有趣的则是看看在美国以外有哪些50亿到500亿的公司正在兴起。今天有更多的独角兽正在美国之外,在硅谷之外诞生。这也影响到了风险投资行业,VC——又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发明,主要在美国开展的业务。而今天,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扩散开,这也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创业市场。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机会在哪里?

美国电子商务现在是4000-5000亿,跟美国整体的零售业比,再跟全世界零售业比,跟全世界的消费者支出比。我们的眼界从几千亿美金, 放大到了四十到五十万亿的潜在市场,就能看到,目前真正触及的只是潜在市场很浅的一层。我们要怎么满足这些领域, 除了跟着互联网渗透率往上走,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我觉得事情的模式会不太一样:互联网的前20年我们真的是在专注于做简单的事情——当时也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至少很多亲历的创业者这么想——但总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是那些在低渗透率,有限的资本下就能成功的领域。这些模式不需要用户有网购习惯。所以主要是Low-touch商品:那些不用现场体验的商品。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制作工具而不是只做全栈体验。我们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例如比价、机票。






未来20年,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高渗透,需要更多资本。基本上我们要把表左边的这些特点倒过来:建立完整的公司,全栈式体验,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业务模式。很好的例证,即比较过去20年来的大公司像Yelp和今天像doordash这样的业务。Yelp是低资本需求,低渗透业务,属于信息套利范畴,是在销售工具;doordash则需要在半小时内拿到你的热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基于不一样的假设: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消费者愿意在网上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关注40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那里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从外围开始触及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即使是目前已经触及的领域,未来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想20年前我们如何解决房产问题:我们做房源信息,我们做价格比较。而现在,OpenDoor可以直接收购房产。再来看看交通领域,以前在网上卖机票,现在我们做汽车做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做Airbnb。谈到健康,过去的网站会让你以为自己患了黑死病,现在我们能编辑分子,我们将编辑基因,我们将编辑细胞并创造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各个领域内,我们在转向不同的行业特征,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最明显的,你今天能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在零售行业。我认为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去思考零售是把它分成物流为主的零售及另一种品味为主的零售: 体验/推荐/服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频谱。原来的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主要是零售即物流的模式,沃尔玛也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大城市之外规模化“品味零售”,这种模式还是以小门店的方式进行。

而现在,我们开始同时触及这两种零售模式。亚马逊的物流式零售已经非常成功。现在亚马逊和其他公司还在继续推进这方面: 当日送达、免运费,特别是生鲜派送。但同时我们在尝试往频谱另外一边的模式推进,去试图触及其他类型的零售,不只是把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Fedex”(物流式零售)——而是关于推荐、品味、偏好、发现等。这类的变化在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零售商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以上面这个图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巨变。现在我们考虑该如何解决。






我真的足够老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曾经说“电商是轻资产”,购买货车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事实上,1994年原始的亚马逊商业计划书说“无仓库,无库存,无运输”——当然,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三周而已...现在亚马逊已经不是“轻资产”。亚马逊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业务。现在和未来20年推动Amazon改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生鲜这类的业务。有趣的是,生鲜业务打破了亚马逊模式。事实上,它打破了整个电子商务模型:因为亚马逊的核心逻辑是所有东西都是包裹,类似数据分组交换网络,他们不必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他们只是运送给你。他们只是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并运送给你。所以它是一个商品平台,显然你不能像这样来做生鲜。生鲜几乎需要一整个新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物流,不同的递送,不同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一切。






这个图表很清楚地显示生鲜业务比电子商务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很大机会,值得为此建立几乎一整套新的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是一张图表关于在线生鲜市场的,大概数百亿美元。不足为奇的是,中国市场大于美国。因为中国显然人口大得多,所以更有用的是看看人均收入。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远远领先于美国市场。所以在美国的生鲜业务追赶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客观的增长。

再一次,我觉得比渗透率更有趣的是想一想电商如何改变了行业。这张图表显示了在过去十几年里生鲜杂货店、超市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这里你看到的是零售模式的变化中,生鲜杂货店的SKU数量变化了,购物的方式也变化了。本质的问题是,当你的购物方式改变的时候,你购买的东西也就改变了,你购物的流程改变了,那么你放进购物车的东西也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再次改变购买体验时,不管是不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在其他品类,但特别是在生鲜领域,也会影响什么品类的东西被购买。

所以这意味着:钱在移动,品类会变化。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钱从广告到市场营销中移动。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考虑在零售行业从“物流式”到品味/偏好/推荐/展示模式的变化。我认为思考这个的一个好方法是:互联网让你买到任何可以在纽约买到的东西,这正是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所做的,它让你可以买到任何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但它无法让你以你在纽约的购物方式购物。

现在开始有改变了。现在有一堆基础模块和一堆新的想法,来尝试如何建立一个消费者互联网业务。他们为您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社交

   2、新经济模型,比如租赁或订阅

   3、新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个线上品牌,也许你会希望开一个线下店——把门店的租金考虑成一种新的流量成本,来替代部分Instagram上的获客成本,从而让客户来源多元化。感觉很多现在线下活动都会转移到广告,同时很多广告将转变为线下活动。

   4、当然还有机器学习它在改变我们做推荐和建议的方式。







所有这些模块让我们可以触及哪些以前从来不可能触达的领域。20年前,在网上买时尚品是个疯狂的想法就像比特币会取代法定货币一样——这明显是疯了。WarbyParker 在网上卖眼镜?购买没试过的化妆品?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在成为现实。这得益于我们有这些新的模块,我们有更多的渗透率,而消费者愿意在线上做几乎所有事情。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提法:当我们考虑未来20年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图。在最初的二十年里,互联网主要做了电商和广告,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做剩下的所有事。都有哪些事呢?

先看看全球GDP,你可以发现我不太喜欢对数坐标,全球GDP的哪一块可能需要我们解决。汽车? 你多半已经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加州“小”公司一直做得很好。事实上,特斯拉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但如果我们考虑所有汽车相关机会,软件,电池,我们又会得到这么一个也许更适合用对数坐标的图。这实际上清晰的表明整体的机会有多大。这还只是美国的,并不是全球的数据。

比起单纯的看汽车数量更有趣的是看看里面具体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图的右侧是传统汽车各部件的费用,包括设备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左边则列出了有多少电子行业里面的公司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升级到电动车,升级到智能驾驶的时候,车辆的配件组成将会完全不同,供应商也会不同,软件会进入汽车领域。比这个更有趣的是,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智能驾驶会改变了我们心中汽车的样子。它不会看起来还像今天的车,只是没有方向盘。它会看起来不一样,有不同的功能,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会将完全解放汽车旅行,变成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模式。如果坐在车上不用再盯着方向盘乘客会做什么? 也许可以投资于酒类公司?

电视也是个有趣的领域,软件业会侵入它。现在,Netflix和亚马逊已经是一线内容制作者。他们的预算已经和其他美国主流娱乐公司差不多了。这里有一个2010年的著名评论时代华纳的Jeff Bewkes说(Netflix)就像阿尔巴尼亚军队,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希望现在有人正在关心阿尔巴尼亚军队。跟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电视的本质是什么?看游戏直播的人,现在比看Netflix,HBO,ESPN的人多。最新的AAA级主机游戏的首周末收入超过了最近的所有好莱坞大片。看游戏直播成为一件大事。eSports现在和美国的各大职业联盟尺寸差不多。和全球性的运动还有差距,但跟美国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果你看看收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领域,你应该会看到很明显的增长。有意思的业务模式正被创造出来。从整体上看,收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看手机的人在增加。科技行业用了20年的努力试图进入用户的客厅,现在他们终于进入的客厅,但并不是依靠电视,而是用手机。用户的注意力投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使用这些注意力的方式也会变化。






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钱的话题。“软件业吞噬资金”,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话题。Angela今天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个有趣的看法是,所有资金都在进入Fintech领域,而市场显然不足以完全吸收这些资金。确实,很多资金正在进入,刚刚开始在解决一些明显的痛点。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整体的机会,会有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被软件和技术解决。把房地产规模放在这里做一个参照,可以帮我们认识这到底是多大个规模。

但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不管这个市场有多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被触及,很多美国人没有银行账号,全球就更是这样了。这些人不会被传统的纸质支票和信用卡方案覆盖,他们会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服务,基于软件,基于网络,基于手机。在美国,有很多人名义上有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并没有。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银行系统,一个是为在座各位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其他人服务的”他们得到的服务更差。而现在,也有一些人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这种情况。

当我们考虑这些工具的时候,会发现美国并不是领先的。图的左边是移动支付渗透率,而右边是移动支付金额。显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这些有趣的事情将会向全球蔓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基本模块,这些基本模块能用来用来构建Fintech,构建新的金融应用。

    1、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各种不同的数据。

    2、消费者预期变化:哪些金融服务可以做,服务应该是什么样。

    3、解绑:把业务从传统的综合性银行解绑出来。

    4、机器学习,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数据。



已经讨论过了钱,剩下的就是谈论死亡了....我们有一个死亡基金,对不起,是生物基金。药物研发750亿美元,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这是个有趣的市场,VC已经介入很久了。但它现在正在被用新的方式解决:

    1、机器学习,再一次的改变了药物研发。

    2、更有趣的是,社交和可穿戴设备在改变医学实验。如果你需要1w个符合某种条件的受试者。社交媒体给出了找到这些人的全新方法,而可穿戴设备则给出了监控测试的全新方法。

    3、当然,我们还有办法编辑基因和编辑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疗法。








但除了750亿,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机会:图上依次是,药物研发药物销售,健康保险,最后是全球医疗市场。这些是你生病以后花的钱,超过7万亿美元。我们如何解决其中一些。七万亿花在医疗上,而这些都是“生病”的成本,实际上,这只是生病的一部分成本。

那么更有趣的是,我们来想想“不生病”的成本:如果能不生病,它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死,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用为治疗操心,价值是多少。这是一些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来看这个事:这些是我们已经通过的关卡,已经把简单的怪物都干掉了,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难模式,我们已经干掉了小兵,现在要对付拿着机枪的老怪。所以,我们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更困难的问题,更困难的市场。为此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新的层面。如果你想想互联网的前20年的事情先是AOL,信息高速公路交互式电视这类的死胡同。然后Internet和Web出现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的,不需要权限的创新:你不需要找AT&T或者Time Warner申请许可,就可以制作网站。而这促使了互联网大爆发。而这时,我们发现需要在其上具有某种有组织的新层面。所以有了Google和Facebook,我们花了近十年思考谷歌和Facebook以及他们如何组织内容。这些平台是被设计成中心化的。他们捕捉意义和意图,因此他们也能获取价值。他们也是高度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事物,他们只是观察我们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两个新的基本层,加密货币和机器学习。

除了其他特点,他们首先是去中心化的。这是什么意思,这能做什么? Google,Facebook或者Amazon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问这是什么东西?谷歌会说它出现的页面提到了Wishbone,Hanna和Wagner。Facebook会说喜欢家具的人分享了这个链接。而亚马逊会说,这是个SKU,我不懂你的问题。买了这个SKU的人也买了其他SCU。有了机器学习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更多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会知道这是一把椅子。这是很好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可以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把椅子。下一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当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而如果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会说,好吧,如果你喜欢这把椅子,你多半不会喜欢迪士尼游轮,所以我们不会向您展示迪士尼游轮广告,我们给你推些别的。我们一步步深入的理解了物品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以后去根据谁链接给了谁,谁分享了什么去猜测。

这不只是在消费场景,如果我们回去想想生物场景,机器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看一下X射线并告诉你是否有癌症,大规模和自动化的这样做。我也可以这么说看起来过几天可能会心脏病发作。或者说,你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天心脏病发作。我们理解了到了逐层加深的意义,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理解机器学习的框架是,机器学习是一个工具,能放大人力。 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大:1.其中一个是我在地下室有一百万张照片我现在有了一百万实习生能帮我看所有这些图。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它能自动化非常简单的人类工作,以前无法自动化的工作。2.另一种人工智能是,现在我在地下室有100w图片,现在我可以派一个实习生去看所有的图片。他半小时后回来说当我看到第30万张的时候发现这张照片有点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超能力。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考虑完机器学习,我们也考虑一下加密货币。图上这个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加密”。为什么加密货币很重要。想象一下在1993年被问到为什么Internet很重要,而在此以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争论你说的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是Web还是WWW。然后你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无权限控制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任何东西。你不需要获得电话公司的许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乔布斯说,你见过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我们应该买它。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这么玩了,玩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如何来考虑未来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知道。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器和流量。90年代Mac在网络服务器的占比超过Linux。WWW只是网络流量的3%,这是当年网络上的的各种应用,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应用都在右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块里面。所以你有了网络,你看见了网络上建立的应用,但你并不知道哪些应用未来会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网络的能力。

加密货币也一样,他也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就在上面开发,它内建信任机制,内建价值交换和支付,内建机制能理解事物。我们回到这一张图,这个图上一直在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摇摆。我们来考虑这些东西能做什么。我们有新的机制来发现意义和意图,来理解事物,知道它可能意味着什么。有新的方式来构建网络,那是一种分散的不要许可的方式。当然,还有市场重置:每当技术上有重要变化的时候就像在在摇树一样,会产生新的公司。






最后一个事情,我把这个叫做“End of the beginning"这就是一开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叫做Geoffrey Bezos,他刚刚进入了图书领域。这是Geoffrey bezels今天的样子,他已经不在图书领域了。在未来20年他要做的是火箭,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evans.jpeg

2018年11月,Andreessen Horowitz(通常大家称作A16Z)的基金峰会上,Benedict Evans 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市场的观点。

当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Evans却告诉大家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间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变化?机器学习将会如何影响零售,制造,市场营销,科技金融,健康和娱乐行业。

当人们尝试用科技解决更大的问题,面对更艰难的市场,触及更深层的变革,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并且全面的总结和展望,在这样一个人类时代交替的时间点特别值得观看。于是“随机区块(RandomBlock)”翻译了演讲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以下是演讲文字整理:


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今天所处的阶段,所谓“开始阶段的尾声” 。

过去20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这张渗透率图表,它们总是往右上走,而现在我们到了上升期结束的时候。 互联网接入的故事已接近尾声,我们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我们将会连接所有剩下的人。

b01.jpg


然而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它们还远没有接近完成。接入的故事已完成,但关于"应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起来这将是未来20年的主题。

大多数人都已经上网了,但大部分的钱还没有上线。在它们上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新的问题,难度更大的市场,我们多半会对这些市场做更大的改造——相比我们过去处理的那些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拥有比以前更多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我们探讨和建立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当下的机器学习和数字货币。

我想在开始以前,看一下市场规模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最明显的,电子商务,从绝对金额的角度看起来挺大,美国的电子商务一年四千五百美元。但如果你在更大的范围来比较,在零售行业它仍然只有大约百分之十。 如果把餐饮行业也算上——互联网已经在通过Airbnb等模式进入——那么电子商务的占比就更小了。

b02.jpg


我们进一步的把零售支出拆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项目。加油站,在未来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完全消失。而这一块的市场容量超过现在美国电子商务的总规模。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包括汽车整车和零件,每年消费一万亿美元。这些消费在未来10-20年中都会消失或者完全改变。而零售还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其他的消费者支出,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亿美金——以前的ppt一般都是10亿美金规模的,今天这一个动不动就是一万亿——如果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考虑, 在整个市场里面互联网只占了4%的份额。

所以:电子商务的实际占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类似的,我们可以看看广告业。现在互联网是全球广告业最大的一块。在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占了接近40%的广告预算。 而广告本身的规模并没有改变:多年来,广告业在GDP中的份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有人说,也许google和facebook 已经遥遥领先,也许没有给其他人留下太多机遇,也许google和facebook已经能提供所有服务, 但你必须把广告(Ad)和市场推广(Marketing)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考虑。而市场推广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没有考虑的。市场推广包括邮件营销、电话营销——这看起来有点诡异:我们把FaceBook上的精准营销叫做广告,我们把它和电视广告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电话营销,或者邮件营销做比较。

b03.jpg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如果你在Amazon的搜索结果中购买广告位我们叫做广告,但是如果你在沃尔玛买广告位,我们就叫做市场营销——仿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当然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业务在做的事情,都是 “获客”。如果你再想想,为了获客支付的其他各类费用:门店租金也是为了获取客户花的钱,这些也是算在广告和营销以外的。 类似的还有运费和服务费。 总之,还有很多市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

如果看全球范围,光是广告和营销现在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

Jeff Bezos(Amazon创始人) 那句著名的“你的利润是我的机会”会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全球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考虑市场机会有多大,还应该考虑“还有哪里有机会”。

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是类比另外一次全球技术革命——“工业化”,它跟互联网有点像:都是先从一个国家起源然后蔓延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的、低收入国家。工业化是英国发明的,然后美国接过工业化旗帜,并且继续推进。经过一个世纪,技术已经扩散了。如果我们看全球的情况,技术传到哪里了? 变化从哪来?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美国和欧洲减小的份额很多去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计算机同样是在美国和欧洲发明的,他们曾控制3/4的市场,现在他们份额减小很多。和工业化过程一样,他们减小的份额很大一部分已经到了中国。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如果看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也能看到同样的结论,APE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比北美和西欧加起来还大得多。这些也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全球中产阶级比过去大得多,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最终反应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从几乎没有电商,到现在比美国和西欧加起来还要大。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会发现它远远落后一些领先的国家。中国显然是完成了飞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故事。韩国和英国同样大幅领先美国,而西欧的其他地方则相当落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美国曾经是电子商务这个故事的主角,而现在已经不是了。

b04.jpg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我们平时讨论的四大创业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和Amazon,感受一下它们的规模和增速差异,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他们放在一起讨论。还有另一家经常讨论的公司是Netflix,所以把它也放在这个图上。但我想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要小一些,因为它们不那么全球性。但他们的规模和四大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增速更是如此。但这些都只是大公司,所有人都讨论都害怕的巨头。

b05.jpg


更有趣的则是看看在美国以外有哪些50亿到500亿的公司正在兴起。今天有更多的独角兽正在美国之外,在硅谷之外诞生。这也影响到了风险投资行业,VC——又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发明,主要在美国开展的业务。而今天,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扩散开,这也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创业市场。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机会在哪里?

美国电子商务现在是4000-5000亿,跟美国整体的零售业比,再跟全世界零售业比,跟全世界的消费者支出比。我们的眼界从几千亿美金, 放大到了四十到五十万亿的潜在市场,就能看到,目前真正触及的只是潜在市场很浅的一层。我们要怎么满足这些领域, 除了跟着互联网渗透率往上走,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我觉得事情的模式会不太一样:互联网的前20年我们真的是在专注于做简单的事情——当时也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至少很多亲历的创业者这么想——但总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是那些在低渗透率,有限的资本下就能成功的领域。这些模式不需要用户有网购习惯。所以主要是Low-touch商品:那些不用现场体验的商品。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制作工具而不是只做全栈体验。我们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例如比价、机票。

b06.jpg


未来20年,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高渗透,需要更多资本。基本上我们要把表左边的这些特点倒过来:建立完整的公司,全栈式体验,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业务模式。很好的例证,即比较过去20年来的大公司像Yelp和今天像doordash这样的业务。Yelp是低资本需求,低渗透业务,属于信息套利范畴,是在销售工具;doordash则需要在半小时内拿到你的热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基于不一样的假设: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消费者愿意在网上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关注40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那里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从外围开始触及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即使是目前已经触及的领域,未来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想20年前我们如何解决房产问题:我们做房源信息,我们做价格比较。而现在,OpenDoor可以直接收购房产。再来看看交通领域,以前在网上卖机票,现在我们做汽车做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做Airbnb。谈到健康,过去的网站会让你以为自己患了黑死病,现在我们能编辑分子,我们将编辑基因,我们将编辑细胞并创造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各个领域内,我们在转向不同的行业特征,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最明显的,你今天能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在零售行业。我认为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去思考零售是把它分成物流为主的零售及另一种品味为主的零售: 体验/推荐/服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频谱。原来的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主要是零售即物流的模式,沃尔玛也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大城市之外规模化“品味零售”,这种模式还是以小门店的方式进行。

而现在,我们开始同时触及这两种零售模式。亚马逊的物流式零售已经非常成功。现在亚马逊和其他公司还在继续推进这方面: 当日送达、免运费,特别是生鲜派送。但同时我们在尝试往频谱另外一边的模式推进,去试图触及其他类型的零售,不只是把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Fedex”(物流式零售)——而是关于推荐、品味、偏好、发现等。这类的变化在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零售商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以上面这个图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巨变。现在我们考虑该如何解决。

b07.jpg


我真的足够老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曾经说“电商是轻资产”,购买货车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事实上,1994年原始的亚马逊商业计划书说“无仓库,无库存,无运输”——当然,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三周而已...现在亚马逊已经不是“轻资产”。亚马逊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业务。现在和未来20年推动Amazon改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生鲜这类的业务。有趣的是,生鲜业务打破了亚马逊模式。事实上,它打破了整个电子商务模型:因为亚马逊的核心逻辑是所有东西都是包裹,类似数据分组交换网络,他们不必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他们只是运送给你。他们只是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并运送给你。所以它是一个商品平台,显然你不能像这样来做生鲜。生鲜几乎需要一整个新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物流,不同的递送,不同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一切。

b08.jpg


这个图表很清楚地显示生鲜业务比电子商务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很大机会,值得为此建立几乎一整套新的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是一张图表关于在线生鲜市场的,大概数百亿美元。不足为奇的是,中国市场大于美国。因为中国显然人口大得多,所以更有用的是看看人均收入。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远远领先于美国市场。所以在美国的生鲜业务追赶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客观的增长。

再一次,我觉得比渗透率更有趣的是想一想电商如何改变了行业。这张图表显示了在过去十几年里生鲜杂货店、超市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这里你看到的是零售模式的变化中,生鲜杂货店的SKU数量变化了,购物的方式也变化了。本质的问题是,当你的购物方式改变的时候,你购买的东西也就改变了,你购物的流程改变了,那么你放进购物车的东西也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再次改变购买体验时,不管是不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在其他品类,但特别是在生鲜领域,也会影响什么品类的东西被购买。

所以这意味着:钱在移动,品类会变化。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钱从广告到市场营销中移动。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考虑在零售行业从“物流式”到品味/偏好/推荐/展示模式的变化。我认为思考这个的一个好方法是:互联网让你买到任何可以在纽约买到的东西,这正是Sears Roebuck在100年前所做的,它让你可以买到任何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但它无法让你以你在纽约的购物方式购物。

现在开始有改变了。现在有一堆基础模块和一堆新的想法,来尝试如何建立一个消费者互联网业务。他们为您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1、社交

   2、新经济模型,比如租赁或订阅

   3、新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个线上品牌,也许你会希望开一个线下店——把门店的租金考虑成一种新的流量成本,来替代部分Instagram上的获客成本,从而让客户来源多元化。感觉很多现在线下活动都会转移到广告,同时很多广告将转变为线下活动。

   4、当然还有机器学习它在改变我们做推荐和建议的方式。



b09.jpg


所有这些模块让我们可以触及哪些以前从来不可能触达的领域。20年前,在网上买时尚品是个疯狂的想法就像比特币会取代法定货币一样——这明显是疯了。WarbyParker 在网上卖眼镜?购买没试过的化妆品?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在成为现实。这得益于我们有这些新的模块,我们有更多的渗透率,而消费者愿意在线上做几乎所有事情。

这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提法:当我们考虑未来20年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图。在最初的二十年里,互联网主要做了电商和广告,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做剩下的所有事。都有哪些事呢?

先看看全球GDP,你可以发现我不太喜欢对数坐标,全球GDP的哪一块可能需要我们解决。汽车? 你多半已经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加州“小”公司一直做得很好。事实上,特斯拉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但如果我们考虑所有汽车相关机会,软件,电池,我们又会得到这么一个也许更适合用对数坐标的图。这实际上清晰的表明整体的机会有多大。这还只是美国的,并不是全球的数据。

比起单纯的看汽车数量更有趣的是看看里面具体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图的右侧是传统汽车各部件的费用,包括设备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左边则列出了有多少电子行业里面的公司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升级到电动车,升级到智能驾驶的时候,车辆的配件组成将会完全不同,供应商也会不同,软件会进入汽车领域。比这个更有趣的是,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智能驾驶会改变了我们心中汽车的样子。它不会看起来还像今天的车,只是没有方向盘。它会看起来不一样,有不同的功能,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会将完全解放汽车旅行,变成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模式。如果坐在车上不用再盯着方向盘乘客会做什么? 也许可以投资于酒类公司?

电视也是个有趣的领域,软件业会侵入它。现在,Netflix和亚马逊已经是一线内容制作者。他们的预算已经和其他美国主流娱乐公司差不多了。这里有一个2010年的著名评论时代华纳的Jeff Bewkes说(Netflix)就像阿尔巴尼亚军队,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希望现在有人正在关心阿尔巴尼亚军队。跟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电视的本质是什么?看游戏直播的人,现在比看Netflix,HBO,ESPN的人多。最新的AAA级主机游戏的首周末收入超过了最近的所有好莱坞大片。看游戏直播成为一件大事。eSports现在和美国的各大职业联盟尺寸差不多。和全球性的运动还有差距,但跟美国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果你看看收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领域,你应该会看到很明显的增长。有意思的业务模式正被创造出来。从整体上看,收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看手机的人在增加。科技行业用了20年的努力试图进入用户的客厅,现在他们终于进入的客厅,但并不是依靠电视,而是用手机。用户的注意力投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使用这些注意力的方式也会变化。

b10.jpg


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钱的话题。“软件业吞噬资金”,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话题。Angela今天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个有趣的看法是,所有资金都在进入Fintech领域,而市场显然不足以完全吸收这些资金。确实,很多资金正在进入,刚刚开始在解决一些明显的痛点。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整体的机会,会有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被软件和技术解决。把房地产规模放在这里做一个参照,可以帮我们认识这到底是多大个规模。

但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不管这个市场有多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被触及,很多美国人没有银行账号,全球就更是这样了。这些人不会被传统的纸质支票和信用卡方案覆盖,他们会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服务,基于软件,基于网络,基于手机。在美国,有很多人名义上有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并没有。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银行系统,一个是为在座各位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其他人服务的”他们得到的服务更差。而现在,也有一些人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这种情况。

当我们考虑这些工具的时候,会发现美国并不是领先的。图的左边是移动支付渗透率,而右边是移动支付金额。显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这些有趣的事情将会向全球蔓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基本模块,这些基本模块能用来用来构建Fintech,构建新的金融应用。


    1、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各种不同的数据。

    2、消费者预期变化:哪些金融服务可以做,服务应该是什么样。

    3、解绑:把业务从传统的综合性银行解绑出来。

    4、机器学习,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数据。




已经讨论过了钱,剩下的就是谈论死亡了....我们有一个死亡基金,对不起,是生物基金。药物研发750亿美元,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这是个有趣的市场,VC已经介入很久了。但它现在正在被用新的方式解决:


    1、机器学习,再一次的改变了药物研发。

    2、更有趣的是,社交和可穿戴设备在改变医学实验。如果你需要1w个符合某种条件的受试者。社交媒体给出了找到这些人的全新方法,而可穿戴设备则给出了监控测试的全新方法。

    3、当然,我们还有办法编辑基因和编辑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疗法。




b11.jpg


但除了750亿,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机会:图上依次是,药物研发药物销售,健康保险,最后是全球医疗市场。这些是你生病以后花的钱,超过7万亿美元。我们如何解决其中一些。七万亿花在医疗上,而这些都是“生病”的成本,实际上,这只是生病的一部分成本。

那么更有趣的是,我们来想想“不生病”的成本:如果能不生病,它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死,价值是多少,如果能不用为治疗操心,价值是多少。这是一些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来看这个事:这些是我们已经通过的关卡,已经把简单的怪物都干掉了,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难模式,我们已经干掉了小兵,现在要对付拿着机枪的老怪。所以,我们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更困难的问题,更困难的市场。为此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新的层面。如果你想想互联网的前20年的事情先是AOL,信息高速公路交互式电视这类的死胡同。然后Internet和Web出现了,提供了一种去中心的,不需要权限的创新:你不需要找AT&T或者Time Warner申请许可,就可以制作网站。而这促使了互联网大爆发。而这时,我们发现需要在其上具有某种有组织的新层面。所以有了Google和Facebook,我们花了近十年思考谷歌和Facebook以及他们如何组织内容。这些平台是被设计成中心化的。他们捕捉意义和意图,因此他们也能获取价值。他们也是高度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事物,他们只是观察我们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两个新的基本层,加密货币和机器学习。

除了其他特点,他们首先是去中心化的。这是什么意思,这能做什么? Google,Facebook或者Amazon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b12.jpg


问这是什么东西?谷歌会说它出现的页面提到了Wishbone,Hanna和Wagner。Facebook会说喜欢家具的人分享了这个链接。而亚马逊会说,这是个SKU,我不懂你的问题。买了这个SKU的人也买了其他SCU。有了机器学习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更多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会知道这是一把椅子。这是很好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可以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把椅子。下一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当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而如果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会说,好吧,如果你喜欢这把椅子,你多半不会喜欢迪士尼游轮,所以我们不会向您展示迪士尼游轮广告,我们给你推些别的。我们一步步深入的理解了物品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以后去根据谁链接给了谁,谁分享了什么去猜测。

这不只是在消费场景,如果我们回去想想生物场景,机器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看一下X射线并告诉你是否有癌症,大规模和自动化的这样做。我也可以这么说看起来过几天可能会心脏病发作。或者说,你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天心脏病发作。我们理解了到了逐层加深的意义,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理解机器学习的框架是,机器学习是一个工具,能放大人力。 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大:1.其中一个是我在地下室有一百万张照片我现在有了一百万实习生能帮我看所有这些图。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它能自动化非常简单的人类工作,以前无法自动化的工作。2.另一种人工智能是,现在我在地下室有100w图片,现在我可以派一个实习生去看所有的图片。他半小时后回来说当我看到第30万张的时候发现这张照片有点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得到了一种超能力。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考虑完机器学习,我们也考虑一下加密货币。图上这个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加密”。为什么加密货币很重要。想象一下在1993年被问到为什么Internet很重要,而在此以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争论你说的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是Web还是WWW。然后你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无权限控制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任何东西。你不需要获得电话公司的许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乔布斯说,你见过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我们应该买它。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这么玩了,玩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如何来考虑未来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知道。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器和流量。90年代Mac在网络服务器的占比超过Linux。WWW只是网络流量的3%,这是当年网络上的的各种应用,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应用都在右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块里面。所以你有了网络,你看见了网络上建立的应用,但你并不知道哪些应用未来会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网络的能力。

加密货币也一样,他也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就在上面开发,它内建信任机制,内建价值交换和支付,内建机制能理解事物。我们回到这一张图,这个图上一直在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摇摆。我们来考虑这些东西能做什么。我们有新的机制来发现意义和意图,来理解事物,知道它可能意味着什么。有新的方式来构建网络,那是一种分散的不要许可的方式。当然,还有市场重置:每当技术上有重要变化的时候就像在在摇树一样,会产生新的公司。

b13.jpg


最后一个事情,我把这个叫做“End of the beginning"这就是一开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叫做Geoffrey Bezos,他刚刚进入了图书领域。这是Geoffrey bezels今天的样子,他已经不在图书领域了。在未来20年他要做的是火箭,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

b14.jpg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区块链是急先锋,Web3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部队

观点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8-11-08 15:49 • 来自相关话题

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 Web3 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 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 Web2.0 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 A 和 B 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 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 Uber 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 Airbnb 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 30 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 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 Internet 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 U 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 P2P 数据架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 BitTorrent 和 Tor 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 P2P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 Web3。他是对过去 30 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 Web3 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1|、区块链太慢。

2、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 Web 模式将与分布式的 Web 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 Web3 的号角,也许是 Web3 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 IPFS 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译者:美国区块链媒体 BTC Media 亚太区 CTO,前 Ripple 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编辑:秦晋 查看全部
maxresdefault.jpg


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 Web3 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 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 Web2.0 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 A 和 B 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 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 Uber 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 Airbnb 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b26970feec45508e4f89a7824facc5d4.jpg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 30 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 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 Internet 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 U 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4a2a89300ff827c83324a724051cab87.jpg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 P2P 数据架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 BitTorrent 和 Tor 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 P2P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 Web3。他是对过去 30 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 Web3 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1|、区块链太慢。

2、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195fd18a90e9eabe4487365b90d85519.jpg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0d5fd8cbdf90780ca797dd9ea6087afa.jpg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 Web 模式将与分布式的 Web 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 Web3 的号角,也许是 Web3 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 IPFS 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译者:美国区块链媒体 BTC Media 亚太区 CTO,前 Ripple 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编辑:秦晋

硅谷风投A16Z合伙人:现在的加密货币就像1993年的互联网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31 22:27 • 来自相关话题

据CCN10月31日报道,Andreessen Horowitz(A16Z) 合伙人Benedict Evans表示,今天的加密货币领域与 1993 年以及 1999 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投资者把注意力放在成倍增长的失败项目和欺诈行为上,那么跟在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A16Z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几年,加密货币领域和其它新兴行业一样,出现了大量失败的项目和欺诈现象。Benedict Evans说道:

“如今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以及1999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巨大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目前的应用领域也比较有限,市场中夹杂着泡沫、欺诈和妄想。这使它更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因此将这一领域视为无用的骗局而不予理会,那么跟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此前传奇风投投资家、A16Z的联合创始人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曾强调,加密技术、移动电话等新兴技术容易蒙蔽人们的一点是,在发展初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这些新兴技术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由于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在开发中,给各个领域带来的实际效用并没有重大改变。再加上容易被骗子利用,制造噱头,所以人们对它的变革性潜力持怀疑态度。

新兴市场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眼球,人们跟风涌入,从而造成了市场泡沫的出现。在2017年年底牛市的时候,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估值达到8000亿美元,多个加密货币项目的估值也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但是,Benedict Evans解释说,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更多的主流用例将出现,并且该领域在技术方面将得到大大改善。Evans说道: 加密货币领域乍一眼看上去好像做实事的项目不是很多,这和1999年的互联网领域一样,明显能观察到的只是泡沫。应用场景也不多。在1993年,互联网的流量只有3%。

今年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加密货币领域并不像部分媒体所说的那样没有应用场景,相反它在多个领域应用已明显比传统体系高效。例如,在跨境支付领域,比特币网络比银行系统要便宜得多,本月中旬就有人在比特币网络用0.1美元的手续费转了价值高达1.94亿美元的比特币。

目前,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处于婴儿时代,到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原文:Leading VC Investor: Dismissing Crypto is Like Dismissing Internet in 1993
作者:Joseph Young
编译:Melody 查看全部
old-computer-apple-macintosh-mac-760x400.jpg

据CCN10月31日报道,Andreessen Horowitz(A16Z) 合伙人Benedict Evans表示,今天的加密货币领域与 1993 年以及 1999 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投资者把注意力放在成倍增长的失败项目和欺诈行为上,那么跟在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A16Z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几年,加密货币领域和其它新兴行业一样,出现了大量失败的项目和欺诈现象。Benedict Evans说道:


“如今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以及1999年的互联网有很多共同点,巨大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目前的应用领域也比较有限,市场中夹杂着泡沫、欺诈和妄想。这使它更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因此将这一领域视为无用的骗局而不予理会,那么跟 1999 年因Usenet、Cuecat和Boo.com缺乏进展而抛弃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此前传奇风投投资家、A16Z的联合创始人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曾强调,加密技术、移动电话等新兴技术容易蒙蔽人们的一点是,在发展初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这些新兴技术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由于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在开发中,给各个领域带来的实际效用并没有重大改变。再加上容易被骗子利用,制造噱头,所以人们对它的变革性潜力持怀疑态度。

新兴市场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眼球,人们跟风涌入,从而造成了市场泡沫的出现。在2017年年底牛市的时候,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估值达到8000亿美元,多个加密货币项目的估值也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但是,Benedict Evans解释说,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更多的主流用例将出现,并且该领域在技术方面将得到大大改善。Evans说道: 加密货币领域乍一眼看上去好像做实事的项目不是很多,这和1999年的互联网领域一样,明显能观察到的只是泡沫。应用场景也不多。在1993年,互联网的流量只有3%。

今年的加密货币领域与1993年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加密货币领域并不像部分媒体所说的那样没有应用场景,相反它在多个领域应用已明显比传统体系高效。例如,在跨境支付领域,比特币网络比银行系统要便宜得多,本月中旬就有人在比特币网络用0.1美元的手续费转了价值高达1.94亿美元的比特币。

目前,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处于婴儿时代,到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原文:Leading VC Investor: Dismissing Crypto is Like Dismissing Internet in 1993
作者:Joseph Young
编译:Melody

加密货币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Reddit联合创始人和MIT学者观点相左

观点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18 12:11 • 来自相关话题

很多人把区块链与互联网作比,认为它将掀起“IT行业下一场重要革命[1]”。然而,他们的有些观点可能相悖。就拿加密货币行业现在身处的发展阶段来说,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历克西斯·瓦尼安(Alexis Ohanian)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项目主任Neha Nerula有着不同的理解。

 
瓦尼安:加密行业处于“互联网的1990年代” 

亚历克西斯·瓦尼安对加密货币以及整个市场状况一直直言不讳。8月时,他表达了对比特币(BTC)未来积极的展望。

最近,瓦尼安与Neha Nerula一起在WIRED25峰会上发表讲话。其中,瓦尼安表示他认为加密货币正处于类似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落期。据他说,我们处在一个富有成效的时期:

现在是个好时段,因为机会就散落在喧闹的推广和混乱的场景中。


不过,瓦尼安还指出,加密货币需要在可用性方面有显著的突破,需要出现可与Netscape开发出Internet浏览器媲美的技术。

 
NERULA:加密货币处于“互联网的197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计划主管Neha Nerula则将加密货币与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进行比较,认为加密货币还处于新生萌芽期:

如同互联网早期,仍在默默地逐步发展,而大多数人们还没有注意到。


Nerula指出,重要的是要注意整个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这两位专家都认为,跨境支付是加密货币最强的诉求之一,可以帮助全世界无法使用银行账户的人。

此外,瓦尼安指出:

比特币储存的价值不断变动,但它仍然是你的。这要比恶性通货膨胀和腐败国家强得多。



1.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今年5月在维也纳WeAreDevelopers世界大会上发表的观点↵


原文:Reddit Cofounder: Cryptocurrency Needs Its ‘Netscape Browser’ Breakthrough
作者:GEORGI GEORGIEV
编译:ElaineW 查看全部
shutterstock_102113731-980x653.jpg

很多人把区块链与互联网作比,认为它将掀起“IT行业下一场重要革命[1]”。然而,他们的有些观点可能相悖。就拿加密货币行业现在身处的发展阶段来说,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历克西斯·瓦尼安(Alexis Ohanian)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项目主任Neha Nerula有着不同的理解。

 
瓦尼安:加密行业处于“互联网的1990年代” 

亚历克西斯·瓦尼安对加密货币以及整个市场状况一直直言不讳。8月时,他表达了对比特币(BTC)未来积极的展望。

最近,瓦尼安与Neha Nerula一起在WIRED25峰会上发表讲话。其中,瓦尼安表示他认为加密货币正处于类似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落期。据他说,我们处在一个富有成效的时期:


现在是个好时段,因为机会就散落在喧闹的推广和混乱的场景中。



不过,瓦尼安还指出,加密货币需要在可用性方面有显著的突破,需要出现可与Netscape开发出Internet浏览器媲美的技术。

 
NERULA:加密货币处于“互联网的197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数字货币计划主管Neha Nerula则将加密货币与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进行比较,认为加密货币还处于新生萌芽期:


如同互联网早期,仍在默默地逐步发展,而大多数人们还没有注意到。



Nerula指出,重要的是要注意整个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这两位专家都认为,跨境支付是加密货币最强的诉求之一,可以帮助全世界无法使用银行账户的人。

此外,瓦尼安指出:


比特币储存的价值不断变动,但它仍然是你的。这要比恶性通货膨胀和腐败国家强得多。




1.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今年5月在维也纳WeAreDevelopers世界大会上发表的观点↵


原文:Reddit Cofounder: Cryptocurrency Needs Its ‘Netscape Browser’ Breakthrough
作者:GEORGI GEORGIEV
编译:ElaineW

昨日互联网,明日区块链

特写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8-09-24 22:26 • 来自相关话题

回顾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区块链做不到今天它所说的一切。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TCP/IP 协议发明者 Robert Kahn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 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八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坚持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坚持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以何种姿势闯入消费级:难以预测的未来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游行示威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作者:卢晓明 查看全部
c.jpg

回顾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区块链做不到今天它所说的一切。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TCP/IP 协议发明者 Robert Kahn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c2.jpg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c3.jpg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 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八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c4.jpg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坚持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c5.jpg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坚持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c6.jpg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c7.jpg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以何种姿势闯入消费级:难以预测的未来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游行示威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c8.jpg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c9.jpg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你没法通过水晶球窥见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社会造就的。)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作者:卢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