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个比特币隐藏在这幅画中,找到密钥就是你的

资讯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1:56 • 来自相关话题

10月3日,一名匿名Reddit用户发起了一场“比特币挑战(Bitcoin Challenge)”,他在一个网站(Bitcoin Challenge)上发布一张图片,声称这张图片中隐藏着310个比特币,谁能找到密钥就是谁的。

这名Reddit用户写到,不久之前,比特币并不值钱,但是作为一名早期采用者,我每天都用自己的台式电脑挖掘比特币。在后来的某个时间点,我甚至买了更多,更多的比特币。这是我最好的投资!

我的比特币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宝箱,在这里我不想提供具体数字,但我可以告诉你,比特币改变了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比特币空投模式被创造出来了。我认为把这些东西送给世界上的其他人是件好事,因为我不需要它们。这只是为了好玩。(最后我也免费得到了它们)。

考虑到如何做到这一点,我现在终于创造了一场比特币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你可以发现隐藏在这张数字图片中的比特币。我不得不承认,这并不像我预测的那么容易,我不得不为所有的空投兑换成比特币。虽然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创造这幅画是最困难的,因为我自己也不是艺术家。

最后,我宣布这场310 BTC Bitcoin Challenge正式开始。

此外,这幅画中还包含了三个其他地址,这些地址的余额分别为0.31BTC、0.2BTC和0.1BTC。

更新:2018年10月4日,一位叫做"Lustre"的人成功破解了这份画中的0.1BTC地址,并转走了其中的币。


原文:https://www.reddit.com/r/Bitcoin/comments/9kq7it/introducing_the_310_btc_bitcoin_challenge/
编译:Kyle 查看全部
201810090339202307.jpg

10月3日,一名匿名Reddit用户发起了一场“比特币挑战(Bitcoin Challenge)”,他在一个网站(Bitcoin Challenge)上发布一张图片,声称这张图片中隐藏着310个比特币,谁能找到密钥就是谁的。

这名Reddit用户写到,不久之前,比特币并不值钱,但是作为一名早期采用者,我每天都用自己的台式电脑挖掘比特币。在后来的某个时间点,我甚至买了更多,更多的比特币。这是我最好的投资!

我的比特币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宝箱,在这里我不想提供具体数字,但我可以告诉你,比特币改变了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比特币空投模式被创造出来了。我认为把这些东西送给世界上的其他人是件好事,因为我不需要它们。这只是为了好玩。(最后我也免费得到了它们)。

考虑到如何做到这一点,我现在终于创造了一场比特币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你可以发现隐藏在这张数字图片中的比特币。我不得不承认,这并不像我预测的那么容易,我不得不为所有的空投兑换成比特币。虽然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创造这幅画是最困难的,因为我自己也不是艺术家。

最后,我宣布这场310 BTC Bitcoin Challenge正式开始。

此外,这幅画中还包含了三个其他地址,这些地址的余额分别为0.31BTC、0.2BTC和0.1BTC。

更新:2018年10月4日,一位叫做"Lustre"的人成功破解了这份画中的0.1BTC地址,并转走了其中的币。


原文:https://www.reddit.com/r/Bitcoin/comments/9kq7it/introducing_the_310_btc_bitcoin_challenge/
编译:Kyle

通讯公司Kakao推出自己的区块链并进行测试

资讯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1:32 • 来自相关话题

Ground X是韩国通讯巨头公司Kakao的区块链开发部门,目前已经推出了其专有的区块链网络Klaytn的测试网络。

公司周一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这一测试网络现已面向10个受邀合作伙伴进行提供。公司还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供区块链平台的详细信息,旨在为分散的应用程序(dapps)奠定技术基础。

根据白皮书,Klaytn区块链采用混合方法,采用共识节点(consensus nodes,CNs)和巡逻节点(ranger nodes,RNs)的概念来实现可扩展性和透明性。

根据白皮书,CN是网络上的合作伙伴,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私有区块链,通过运行拜占庭容错(BFT)一致性算法来批量并确认交易。同时,来自公众的任何人都可以连接到网络并作为RN参与,其职责是双重检查已经由CN传播的区块。

“RN从CN中下载新创建的区块,并在存储区块链的本地副本时定期通信。它们会验证CN选择的新区块,并检查确保CN一直在给定的区块高度。任何人都可以作为RN加入网络。”Ground X在白皮书中写道。

通过这种混合方法,Ground X声称测试网络中的区块传播间隔已减少不到一秒,并且每秒可提供高达1,500次交易。

为了激励参与量,网络将根据他们的贡献按比例向这两类节点分发100亿“KLAY”代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公布确切的比例。预计这一网络每年会发行额外的代币作为块奖励。

Ground X补充说,它将在稍后阶段向公众发布网络的源代码,Klaytn全网(或主网)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推出。截至发稿时,公司尚未对CoinDesk关于当网络正式上线时,KLAY代币是否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提问做出回应。

在Kakao透露其进入区块链领域的计划后大约六个月,测试网络就推出了。

CoinDesk此前报道,Kakao公司在3月确认了Ground X的创建,当时表示设想的区块链网络也将与Kakao现有的互联网产品(如Kakao Talk消息应用程序)集成。 


原文:Messaging Giant Kakao Launches Its Own Blockchain for Testing
来源:coindesk
作者:Wolfie Zhao
编译:Miranda 查看全部
Klaytn_Homepage-696x391.jpg

Ground X是韩国通讯巨头公司Kakao的区块链开发部门,目前已经推出了其专有的区块链网络Klaytn的测试网络。

公司周一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这一测试网络现已面向10个受邀合作伙伴进行提供。公司还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供区块链平台的详细信息,旨在为分散的应用程序(dapps)奠定技术基础。

根据白皮书,Klaytn区块链采用混合方法,采用共识节点(consensus nodes,CNs)和巡逻节点(ranger nodes,RNs)的概念来实现可扩展性和透明性。

根据白皮书,CN是网络上的合作伙伴,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私有区块链,通过运行拜占庭容错(BFT)一致性算法来批量并确认交易。同时,来自公众的任何人都可以连接到网络并作为RN参与,其职责是双重检查已经由CN传播的区块。

“RN从CN中下载新创建的区块,并在存储区块链的本地副本时定期通信。它们会验证CN选择的新区块,并检查确保CN一直在给定的区块高度。任何人都可以作为RN加入网络。”Ground X在白皮书中写道。

通过这种混合方法,Ground X声称测试网络中的区块传播间隔已减少不到一秒,并且每秒可提供高达1,500次交易。

为了激励参与量,网络将根据他们的贡献按比例向这两类节点分发100亿“KLAY”代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公布确切的比例。预计这一网络每年会发行额外的代币作为块奖励。

Ground X补充说,它将在稍后阶段向公众发布网络的源代码,Klaytn全网(或主网)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推出。截至发稿时,公司尚未对CoinDesk关于当网络正式上线时,KLAY代币是否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提问做出回应。

在Kakao透露其进入区块链领域的计划后大约六个月,测试网络就推出了。

CoinDesk此前报道,Kakao公司在3月确认了Ground X的创建,当时表示设想的区块链网络也将与Kakao现有的互联网产品(如Kakao Talk消息应用程序)集成。 


原文:Messaging Giant Kakao Launches Its Own Blockchain for Testing
来源:coindesk
作者:Wolfie Zhao
编译:Miranda

IBM推出区块链食品跟踪网络,零售巨头家乐福参与合作

资讯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1:26 • 来自相关话题

10月8日美国科技巨头IBM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18个月的测试,该公司正式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跟踪网络Food Trust。在同一份公告中,该公司透露,另一家主要食品零售商家乐福也加入了他们的生态系统。这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公司在33个国家经营着12000多家商店,它们首先将在自己的商店中测试区块链。到2022年,家乐福计划将区块链扩展到全球所有品牌。据IBM称,在测试期间,零售商和供应商使用Food Trust区块链追踪了“数百万种个体食品”。


10月8日美国科技巨头IBM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18个月的测试,该公司正式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跟踪网络Food Trust。

在同一份公告中,该公司透露,另一家主要食品零售商家乐福也加入了他们的生态系统。这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公司在33个国家经营着12000多家商店,它们首先将在自己的商店中测试区块链。到2022年,家乐福计划将区块链扩展到全球所有品牌。

IBM Food Trust于2016年首次作为区块链解决方案宣布,该解决方案将连接食品行业的各方。在2017年8月开始的试用期内,IBM与雀巢公司、多尔食品公司、Driscoll公司、金州食品公司、克罗格公司、麦考密克公司、麦克莱恩公司、泰森食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进行了合作。

据IBM称,在测试期间,零售商和供应商使用Food Trust区块链追踪了“数百万种个体食品”。

美国零售公司沃尔玛是最早加入IBM在该地区试验的公司之一,早在2016年就使用区块链来识别和下架客户投诉的召回食品。

就在上个月,沃尔玛宣布将要求绿叶蔬菜供应商实施基于IBM食品信托系统的农场到商店跟踪系统。

对于IBM来说,食品行业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众多尝试之一。在全球提交的区块链相关专利数量方面,美国公司与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共同占据第一名。最近,IBM获得了基于区块链的监控系统专利,该系统据称有助于防止各种黑客和安全漏洞。 


原文:IBM Launches Blockchain Food Tracking Network, Joined by Retail Giant Carrefour
来源:Cointelegraph
作者:Ana Berman
编译:Miracle Zhang 查看全部
740_aHR0cHM6Ly9zMy5jb2ludGVsZWdyYXBoLmNvbS9zdG9yYWdlL3VwbG9hZHMvdmlldy9lMTc3NDk5ZTBjMzJlZDBmNzg3YjQzNTJlZWQyZWQyYy5qcGc.jpg


10月8日美国科技巨头IBM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18个月的测试,该公司正式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跟踪网络Food Trust。在同一份公告中,该公司透露,另一家主要食品零售商家乐福也加入了他们的生态系统。这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公司在33个国家经营着12000多家商店,它们首先将在自己的商店中测试区块链。到2022年,家乐福计划将区块链扩展到全球所有品牌。据IBM称,在测试期间,零售商和供应商使用Food Trust区块链追踪了“数百万种个体食品”。



10月8日美国科技巨头IBM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18个月的测试,该公司正式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跟踪网络Food Trust。

在同一份公告中,该公司透露,另一家主要食品零售商家乐福也加入了他们的生态系统。这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公司在33个国家经营着12000多家商店,它们首先将在自己的商店中测试区块链。到2022年,家乐福计划将区块链扩展到全球所有品牌。

IBM Food Trust于2016年首次作为区块链解决方案宣布,该解决方案将连接食品行业的各方。在2017年8月开始的试用期内,IBM与雀巢公司、多尔食品公司、Driscoll公司、金州食品公司、克罗格公司、麦考密克公司、麦克莱恩公司、泰森食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进行了合作。

据IBM称,在测试期间,零售商和供应商使用Food Trust区块链追踪了“数百万种个体食品”。

美国零售公司沃尔玛是最早加入IBM在该地区试验的公司之一,早在2016年就使用区块链来识别和下架客户投诉的召回食品。

就在上个月,沃尔玛宣布将要求绿叶蔬菜供应商实施基于IBM食品信托系统的农场到商店跟踪系统。

对于IBM来说,食品行业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众多尝试之一。在全球提交的区块链相关专利数量方面,美国公司与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共同占据第一名。最近,IBM获得了基于区块链的监控系统专利,该系统据称有助于防止各种黑客和安全漏洞。 


原文:IBM Launches Blockchain Food Tracking Network, Joined by Retail Giant Carrefour
来源:Cointelegraph
作者:Ana Berman
编译:Miracle Zhang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于11月5日前审查九个比特币ETF申请

资讯chainb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1:22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概述了审查与各种比特币(BTC)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申请相关的拟议规则变更的时间框架,要求“任何一方或其他人”在11月5日前提交支持或拒绝拟议的比特币ETF的声明。SEC还称,其先前不同意所有三个申请人提案的拟议规则变更将在委员会审查之前保持有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概述了审查与各种比特币(BTC)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申请相关的拟议规则变更的时间框架。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0月4日提交的文件,审查期对三个不同申请人提出的九个独立ETF进行了审查。

新的修订影响了ProShares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同提出的在比特币ETF交易所NYSE Arca交易的比特币ETF申请。其他受影响的申请还有来自Direxion的五个进一步提议的ETF,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上市——还有两个来自GraniteShares的申请,将在CBOE上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要求“任何一方或其他人”在11月5日前提交支持或拒绝拟议的比特币ETF的声明。

SEC监管机构概述,其先前不同意所有三个申请人提案的拟议规则变更将在委员会审查之前保持有效。

在另一份通知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对GraniteShares拟议的运营模式提出的具体变更和澄清提出了修正案。

Cointelegraph 8月底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选择在其拒绝批准后的第二天审查其拒绝九项ETF提案的决定。因为SEC发现产品不符合“交易法”第6(b)(5)条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国家证券交易所的规则旨在防止欺诈和操纵行为和做法。 


原文:US SEC Sets November 5 Deadline for Reviewing Nine Bitcoin ETF Applications
来源:cointelegraph
作者:Marie Huillet
编译:Miranda
免责声明:Cointelegraph此前曾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10月26日作为审查的截止日期。目前Cointelegraph已经更新了文章,以反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日期变更。 查看全部
740_aHR0cHM6Ly9zMy5jb2ludGVsZWdyYXBoLmNvbS9zdG9yYWdlL3VwbG9hZHMvdmlldy8zZTNiOWFlMjBiMzU0NTdlYWU5Nzk4OGQ2Y2ZjOGMwNS5qcGc.jpg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概述了审查与各种比特币(BTC)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申请相关的拟议规则变更的时间框架,要求“任何一方或其他人”在11月5日前提交支持或拒绝拟议的比特币ETF的声明。SEC还称,其先前不同意所有三个申请人提案的拟议规则变更将在委员会审查之前保持有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概述了审查与各种比特币(BTC)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申请相关的拟议规则变更的时间框架。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0月4日提交的文件,审查期对三个不同申请人提出的九个独立ETF进行了审查。

新的修订影响了ProShares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同提出的在比特币ETF交易所NYSE Arca交易的比特币ETF申请。其他受影响的申请还有来自Direxion的五个进一步提议的ETF,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上市——还有两个来自GraniteShares的申请,将在CBOE上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要求“任何一方或其他人”在11月5日前提交支持或拒绝拟议的比特币ETF的声明。

SEC监管机构概述,其先前不同意所有三个申请人提案的拟议规则变更将在委员会审查之前保持有效。

在另一份通知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对GraniteShares拟议的运营模式提出的具体变更和澄清提出了修正案。

Cointelegraph 8月底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选择在其拒绝批准后的第二天审查其拒绝九项ETF提案的决定。因为SEC发现产品不符合“交易法”第6(b)(5)条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国家证券交易所的规则旨在防止欺诈和操纵行为和做法。 


原文:US SEC Sets November 5 Deadline for Reviewing Nine Bitcoin ETF Applications
来源:cointelegraph
作者:Marie Huillet
编译:Miranda
免责声明:Cointelegraph此前曾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10月26日作为审查的截止日期。目前Cointelegraph已经更新了文章,以反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日期变更。

Coinbase专访:加密货币的监管与未来

观点longhash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1:14 • 来自相关话题

尽管市场低迷,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在这一年里的表现依旧强劲。在最近几轮投资谈判中,Coinbase估值达到了80亿美元.加密货币的崛起给全世界政府都带来了挑战,各国监管机构也都争先恐后地设法对其进行监管。Coinbase是如何应对这种全球环境,在30多个国家顺利开展业务的呢? 为此,我与Coinbase首席政策官Mike Lempres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交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对加密货币领域目前所处的”西大荒(Wild West)”时期来说,Lempres的背景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他曾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以及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OPIC),横跨多个政府行政部门. 

“实际上,这算是一种求和,”Lempres在谈到他的职业经历时说道.“如今在加密货币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弄清楚监管走向.这样对于曾在政府工作过的人来说,就拥有着更多的深入了解.”

这并不是说加密货币与政府之间就不存在文化冲突。“我们与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速度,”Lempres表示.“我们需要现在马上就作出决定,但这不是法规制定的方式.”

Lempres表示,在2017年末的时候,Coinbase一天内完成的交易量有时比之前一年完成的交易量还要多。这种巨大的变化就需要快速采取行动应对.

而加密货币监管所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没有一个全球标准。随着各国政府尝试解决去中心化货币的崛起,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新加坡、香港和马耳他等司法管辖区的政策相对友好。另外一端就是中国大陆,在去年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首次数字代币发行(ICO)活动。

而有些国家的做法却可以说是混乱不清。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属美国。  提供资金转移业务的企业必须在每个州分别申请独立许可,并且如附图所示,全国各地缺乏一致性。单在美国,Coinbase就申请了42个许可。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联邦制的政治体制,各州可抑制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美国也只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是加利福尼亚州设置了自己的许可证制度,Lempres说道,“没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 

然而,纽约州却让事情变得尤其棘手。在纽约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申请BitLicense牌照,而Lempres则将其描述为“专门针对涉及纽约或纽约居民的活动的全面加密货币管理机制”。

Coinbase获得了BitLicense牌照,“但如果其他州也采用与此相类似的机制,那么就将带来真正的挑战。”比方说,任何新资产或产品都必须要得到纽约州的批准。

“我们在加密货币领域里的行动必须非常迅速,所以如果是以上那种情况,当我们想要增加新资产的时候,纽约【金融服务部】很可能会花费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来考虑新产品。” 

因此,Lempres说道,“过去我们在地理位置上圈出了纽约州,并且没有像纽约州的公司提供资产或产品。”

而现在,Coinbase正尝试进入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日本。去年,日本还被认为是加密货币的天堂,但在今年一月,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check遭黑客盗走5亿美元资产之后,一切都变了。在那之后,日本金融厅(FSA)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这就导致数百个交易所等待牌照的通过。 

对此,Lempres并不担心。“Coinbase非常适合进军日本,”他如此说道。“日本过去曾发生过安全漏洞的问题,FSA关注安全问题十分合理。他们希望提高安全标准。而我们相信我们安全标准已足够高。”他表示,Coinbase从未遭黑客入侵,而且其99%的资产都存储在冷钱包中,这就意味着这些资产不联网。而在热钱包中存储的那极小一部分资产也购买了足额保险。 

目前尚不清楚Coinbase何时会获得在日本运营的牌照。Coinbase日本总经理Nao Kitazawa告诉我:“我们并不急于一时,我们想要稳中求胜。”

虽然日本的一些加密社区认为FSA对Coincheck黑客事件的反应过于严格,但Kitazawa表示,有必要作出修正。很明显,日本交易所需要增强安全性。就在上个月,日本遭遇了另一场黑客攻击,加密货币交易所Zaif损失了6000万美元。 

“我只是希望人们不要认为加密货币本身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Kitazawa说道。“我们确实需要分清加密货币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安全性。”

在Coincheck事件发生之后,Kitazawa表示,监管机构开始了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现场检查,这表明更严格的审查是“他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只要日本监管机构能够一视同仁,只要他们能够与全球其他地方的监管机构保持同步,我并不是非常担心他们的要求,”Lempres如是说。


黑夜中的颠簸


那么又是什么使Lempres夜不能眠?有很多,他如此表示。“这整个市场,是全球性的,而且还很年轻。有很多优秀参与者,也有没那么优秀的参与者。我对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感觉很好,但是我们无法控制整个世界。”

“我不知道其他交易所在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其他参与者在做什么。但我认为,如果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遭受重击。而且我们也将为此付出代价。”

Lempres表示,他对纽约司法检察长办公室的一份报告感到沮丧,因为这份报告称Coinbase近20%的交易量来自其自己的交易。“这份报告在讨论自营交易(prop trading)的章节中说到了这点,”Lempres在谈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表示。“我们并没有自营交易。我们不会为自己的利益进行交易。我们不会这么做的。”

他解释道,“为了补充我们出售的资产,我们会进入市场购买资产,然后持有这些资产,而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出于对我们客户利益的考虑。这样的话,当他们来到我们交易所的时候,我们就能保证价格,保证立即卖出。”

另外一个Coinbase并不感到担心的就是:市场。Lempres表示,目前的熊市有其优势。“奇怪的是,这让情况更简单了;我们经历了一个相当疯狂的2017年。这给我们的系统带来了压力。现在我们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去真正确保我们基础设施的稳固,去进行投资,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方式。”

“这种速度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的,是不可持续的。但现在可以了。”

Lempres表示,事实上,加密货币的日常价格波动并不是公司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如果你来Coinbase拜访我们,走进我们在旧金山的办公室,你在这里待一个月的时间都不会听到有人提起比特币的价格。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想要进行的是一场长效博弈。”

但这场漫长的博弈——Coinbase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交易所,与全球监管机构合作——与加密货币的初衷是否不同步?一些比特币纯粹主义者认为像Coinbase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会破坏了数字货币独立于政府和银行的梦想。 

也许这两个愿景是没办法调和的,但是Lempres对此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存在。为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遵守很多法律法规。”他如是说。“这对加密货币得到主流采用来说必不可少。”


作者:Emily Parker 查看全部
ueditor_e80918c09dd13cdb91c9e47de46f9274.jpg

尽管市场低迷,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在这一年里的表现依旧强劲。在最近几轮投资谈判中,Coinbase估值达到了80亿美元.加密货币的崛起给全世界政府都带来了挑战,各国监管机构也都争先恐后地设法对其进行监管。Coinbase是如何应对这种全球环境,在30多个国家顺利开展业务的呢? 为此,我与Coinbase首席政策官Mike Lempres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交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对加密货币领域目前所处的”西大荒(Wild West)”时期来说,Lempres的背景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他曾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以及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OPIC),横跨多个政府行政部门. 

“实际上,这算是一种求和,”Lempres在谈到他的职业经历时说道.“如今在加密货币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弄清楚监管走向.这样对于曾在政府工作过的人来说,就拥有着更多的深入了解.”

这并不是说加密货币与政府之间就不存在文化冲突。“我们与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速度,”Lempres表示.“我们需要现在马上就作出决定,但这不是法规制定的方式.”

Lempres表示,在2017年末的时候,Coinbase一天内完成的交易量有时比之前一年完成的交易量还要多。这种巨大的变化就需要快速采取行动应对.

而加密货币监管所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没有一个全球标准。随着各国政府尝试解决去中心化货币的崛起,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新加坡、香港和马耳他等司法管辖区的政策相对友好。另外一端就是中国大陆,在去年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首次数字代币发行(ICO)活动。

而有些国家的做法却可以说是混乱不清。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属美国。  提供资金转移业务的企业必须在每个州分别申请独立许可,并且如附图所示,全国各地缺乏一致性。单在美国,Coinbase就申请了42个许可。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联邦制的政治体制,各州可抑制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美国也只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是加利福尼亚州设置了自己的许可证制度,Lempres说道,“没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 

然而,纽约州却让事情变得尤其棘手。在纽约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申请BitLicense牌照,而Lempres则将其描述为“专门针对涉及纽约或纽约居民的活动的全面加密货币管理机制”。

Coinbase获得了BitLicense牌照,“但如果其他州也采用与此相类似的机制,那么就将带来真正的挑战。”比方说,任何新资产或产品都必须要得到纽约州的批准。

“我们在加密货币领域里的行动必须非常迅速,所以如果是以上那种情况,当我们想要增加新资产的时候,纽约【金融服务部】很可能会花费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来考虑新产品。” 

因此,Lempres说道,“过去我们在地理位置上圈出了纽约州,并且没有像纽约州的公司提供资产或产品。”

而现在,Coinbase正尝试进入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日本。去年,日本还被认为是加密货币的天堂,但在今年一月,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check遭黑客盗走5亿美元资产之后,一切都变了。在那之后,日本金融厅(FSA)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这就导致数百个交易所等待牌照的通过。 

对此,Lempres并不担心。“Coinbase非常适合进军日本,”他如此说道。“日本过去曾发生过安全漏洞的问题,FSA关注安全问题十分合理。他们希望提高安全标准。而我们相信我们安全标准已足够高。”他表示,Coinbase从未遭黑客入侵,而且其99%的资产都存储在冷钱包中,这就意味着这些资产不联网。而在热钱包中存储的那极小一部分资产也购买了足额保险。 

目前尚不清楚Coinbase何时会获得在日本运营的牌照。Coinbase日本总经理Nao Kitazawa告诉我:“我们并不急于一时,我们想要稳中求胜。”

虽然日本的一些加密社区认为FSA对Coincheck黑客事件的反应过于严格,但Kitazawa表示,有必要作出修正。很明显,日本交易所需要增强安全性。就在上个月,日本遭遇了另一场黑客攻击,加密货币交易所Zaif损失了6000万美元。 

“我只是希望人们不要认为加密货币本身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Kitazawa说道。“我们确实需要分清加密货币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安全性。”

在Coincheck事件发生之后,Kitazawa表示,监管机构开始了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现场检查,这表明更严格的审查是“他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只要日本监管机构能够一视同仁,只要他们能够与全球其他地方的监管机构保持同步,我并不是非常担心他们的要求,”Lempres如是说。


黑夜中的颠簸


那么又是什么使Lempres夜不能眠?有很多,他如此表示。“这整个市场,是全球性的,而且还很年轻。有很多优秀参与者,也有没那么优秀的参与者。我对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感觉很好,但是我们无法控制整个世界。”

“我不知道其他交易所在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其他参与者在做什么。但我认为,如果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遭受重击。而且我们也将为此付出代价。”

Lempres表示,他对纽约司法检察长办公室的一份报告感到沮丧,因为这份报告称Coinbase近20%的交易量来自其自己的交易。“这份报告在讨论自营交易(prop trading)的章节中说到了这点,”Lempres在谈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表示。“我们并没有自营交易。我们不会为自己的利益进行交易。我们不会这么做的。”

他解释道,“为了补充我们出售的资产,我们会进入市场购买资产,然后持有这些资产,而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出于对我们客户利益的考虑。这样的话,当他们来到我们交易所的时候,我们就能保证价格,保证立即卖出。”

另外一个Coinbase并不感到担心的就是:市场。Lempres表示,目前的熊市有其优势。“奇怪的是,这让情况更简单了;我们经历了一个相当疯狂的2017年。这给我们的系统带来了压力。现在我们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去真正确保我们基础设施的稳固,去进行投资,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方式。”

“这种速度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的,是不可持续的。但现在可以了。”

Lempres表示,事实上,加密货币的日常价格波动并不是公司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如果你来Coinbase拜访我们,走进我们在旧金山的办公室,你在这里待一个月的时间都不会听到有人提起比特币的价格。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想要进行的是一场长效博弈。”

但这场漫长的博弈——Coinbase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交易所,与全球监管机构合作——与加密货币的初衷是否不同步?一些比特币纯粹主义者认为像Coinbase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会破坏了数字货币独立于政府和银行的梦想。 

也许这两个愿景是没办法调和的,但是Lempres对此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存在。为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遵守很多法律法规。”他如是说。“这对加密货币得到主流采用来说必不可少。”


作者:Emily Parker

欧盟监管机构:正逐案研究哪些加密资产属于证券

地区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1:08 • 来自相关话题

10月8日, 欧盟证券监管机构——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表示,它正在审查每一个首次代币发行项目,以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监管。此举是仿效美国证券监管机构。

首次代币发行是指发行像比特币或代币等加密货币,以便为初创公司筹集资金。然而,投资者可能对倾家荡产的监管警告置若罔闻。

ESMA主席Steven Maijoor表示,他正在研究首次代币发行如何适应现有监管以及它们会如何影响更广泛的融资领域的竞争。

ESMA和欧盟国家的监管机构正在“逐案”评估哪些首次代币发行项目遵守现有的证券规则。

Maijoor告诉欧洲议会经济事务委员会:

有一些首次代币发行项目像金融工具。一旦首次代币发行成为金融工具,它就应被纳入一个完整的监管框架。随后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监管领域以外的首次代币发行项目。我们将对此作出评估,希望在今年年底前报告。


Maijoor表示,到目前为止,首次代币发行已经“很难”显示其可行性,以及相较传统融资手段的额外优势。

今年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杰·克莱顿(Jay Clayton)表示,他认为大部分新代币销售应该被视为证券,即证券交易委员会应该对新发行的代币拥有管辖权,但是没有明确哪些币种可归类为证券。

欧盟监管机构至今仅限于向个人投资者发出关于加密资产的警告,但这可能还不够。

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主席安德里亚•恩里亚(Andrea Enria)曾向国会议员表示,他一直有意让像ICO这样的创新在没有一套具体的欧盟规则下发展。不过,他承认“情况不如预期”。

恩里亚任认为,在单一的欧盟市场中,相较于国家监管机构的市场发展和举措,欧洲层面的监管可能更加合理。恩里亚说道:

若政府不能给投资设立安全底线,消费者警告似乎也不能充分、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认识。


上个月,一份欧盟财长报告称,欧盟应该采用共同的加密货币规则,并审查数字货币的分销方式。


原文: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eu-crypto-regulations/eu-regulators-studying-crypto-assets-case-by-case-idUSKCN1MI1VD/
作者:Huw Jones
编译:ElaineW 查看全部
esma.jpg

10月8日, 欧盟证券监管机构——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表示,它正在审查每一个首次代币发行项目,以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监管。此举是仿效美国证券监管机构。

首次代币发行是指发行像比特币或代币等加密货币,以便为初创公司筹集资金。然而,投资者可能对倾家荡产的监管警告置若罔闻。

ESMA主席Steven Maijoor表示,他正在研究首次代币发行如何适应现有监管以及它们会如何影响更广泛的融资领域的竞争。

ESMA和欧盟国家的监管机构正在“逐案”评估哪些首次代币发行项目遵守现有的证券规则。

Maijoor告诉欧洲议会经济事务委员会:


有一些首次代币发行项目像金融工具。一旦首次代币发行成为金融工具,它就应被纳入一个完整的监管框架。随后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监管领域以外的首次代币发行项目。我们将对此作出评估,希望在今年年底前报告。



Maijoor表示,到目前为止,首次代币发行已经“很难”显示其可行性,以及相较传统融资手段的额外优势。

今年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杰·克莱顿(Jay Clayton)表示,他认为大部分新代币销售应该被视为证券,即证券交易委员会应该对新发行的代币拥有管辖权,但是没有明确哪些币种可归类为证券。

欧盟监管机构至今仅限于向个人投资者发出关于加密资产的警告,但这可能还不够。

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主席安德里亚•恩里亚(Andrea Enria)曾向国会议员表示,他一直有意让像ICO这样的创新在没有一套具体的欧盟规则下发展。不过,他承认“情况不如预期”。

恩里亚任认为,在单一的欧盟市场中,相较于国家监管机构的市场发展和举措,欧洲层面的监管可能更加合理。恩里亚说道:


若政府不能给投资设立安全底线,消费者警告似乎也不能充分、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认识。



上个月,一份欧盟财长报告称,欧盟应该采用共同的加密货币规则,并审查数字货币的分销方式。


原文: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eu-crypto-regulations/eu-regulators-studying-crypto-assets-case-by-case-idUSKCN1MI1VD/
作者:Huw Jones
编译:ElaineW

将token视为证券,ICO在阿联酋走上合法化之路

地区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据coindesk10月8日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下简称“阿联酋”)宣布,该国监管机构已允许将ICO代币视为证券,并将在2019年上半年制定相关法规,为首次代币发行(ICO)作为该国合规的融资方式提供法律保障。

据路透社周一消息,该新规将允许企业通过发行代币来筹集资金,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等传统融资方式之外,给该国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方式。

阿联酋证券监管机构负责人Obaid Saif al-Zaabi昨天在研讨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阿联酋证券和商品管理局(SCA)已批准将ICO视为证券。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在2019年上半年制定相关法规。


Zaabi表示,该监管机构已与国外的顾问一起制定了有关ICO的法规草案。并且该机构还在与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股票市场合作,为数字资产的交易平台做筹备工作。

路透社指出,近年来油价和股市低迷的双重打击抑制了阿联酋及周边国家的IPO发展。

除了为ICO提供法律依据外,该国还可能制定一项新的法律,通过允许家族企业出售高达100%的所有权,来扩大IPO规模。Zaabi表示,这项措施目前正在等待总理办公室的批准。

如果这成为现实,将标志着阿联酋步入全球为区块链融资方式提供法律保障的国家行列。

今年7月,马耳他政府批准三项法案之一的《虚拟金融资产法案》,将为ICO项目制定相关流程和要求,并且将于11月1日实施。该国总理最近在联合国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加密货币是货币不可避免的未来。(Melody) 查看全部
201810090212417330.jpg

据coindesk10月8日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下简称“阿联酋”)宣布,该国监管机构已允许将ICO代币视为证券,并将在2019年上半年制定相关法规,为首次代币发行(ICO)作为该国合规的融资方式提供法律保障。

据路透社周一消息,该新规将允许企业通过发行代币来筹集资金,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等传统融资方式之外,给该国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方式。

阿联酋证券监管机构负责人Obaid Saif al-Zaabi昨天在研讨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阿联酋证券和商品管理局(SCA)已批准将ICO视为证券。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在2019年上半年制定相关法规。



Zaabi表示,该监管机构已与国外的顾问一起制定了有关ICO的法规草案。并且该机构还在与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股票市场合作,为数字资产的交易平台做筹备工作。

路透社指出,近年来油价和股市低迷的双重打击抑制了阿联酋及周边国家的IPO发展。

除了为ICO提供法律依据外,该国还可能制定一项新的法律,通过允许家族企业出售高达100%的所有权,来扩大IPO规模。Zaabi表示,这项措施目前正在等待总理办公室的批准。

如果这成为现实,将标志着阿联酋步入全球为区块链融资方式提供法律保障的国家行列。

今年7月,马耳他政府批准三项法案之一的《虚拟金融资产法案》,将为ICO项目制定相关流程和要求,并且将于11月1日实施。该国总理最近在联合国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加密货币是货币不可避免的未来。(Melody)

熊市“社群已死”:假信仰+伪共识赌徒聚集地清场 占比80%的羊毛党消逝

市场pencil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9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共识、信仰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将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项目投资者,有的是潜在投资者,剩下的多为羊毛党。社群建设投入多的项目方约有20万“用户”,也就是400个社群,成本大概在200万,运营较差的用户有几千、上万不等。

社群人数已成为一些资方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年行情不断下行,投资者们纷纷离场,不再发言。社群里的聊天交流变成了群主和发广告者在斗智斗勇。

项目方建的用户(投资者)社群在区块链项目野蛮生长之下诞生。初期靠空投、“百倍币”、“千倍币”吸引投资者进入。这种并不是靠兴趣和真实价值聚集的用户群,最初的形成方式或许就已注定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行情何时回暖依然无人知晓,但社群已死正在变成事实。这些只有群主、官方工作人员在疯狂互动的社群是否还能抢救一下?运营者们是干等行情到来,还是行动起来,探索新的方式挽救一把?



社群建设是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远古时候,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以群体的形式集结在一起与其他动物、自然灾害等抗争。后来,人类基于血缘、族群等关系集结成了部落、国家。

区块链生态与部落、国家在组织形态上较为相似。在区块链生态中,互联网是土壤,通证是法币、共识是法律、公链是王国。在“王国”里,每个人(节点)都可以参与不同的工作,共享这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回报。

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每个节点的工作量、工作内容都被代码化,由代码来统计各节点的贡献,分配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机器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被机器重构。

建设一个这样的“王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一条公链从立项到主网上线,通常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团队人员变动、落地场景尚未被验证、技术攻坚遇难题、数字货币涨跌波动大等。这其中出现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推进。

加之行业诞生初期泡沫大,人力物力成本高,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攀升。这让项目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仅区块链媒体行业就曾有记者月薪就高达5万~6万者。所以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启动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募资。

去年9月4日之前,项目方可以靠发币融资。出于躲避监管、方便管理等原因,项目方在私募时把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其他支持者拉倒一个群里。有从业人士曾表示,“早期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投不了,你不在项目方的群里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私募,有钱无处投。”原本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核心思想在社群诞生时已开始变得封闭。

为了私募和积累基础用户,社群建设成为了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去年“9.4”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项目方将主要融资渠道转向机构投资者。尽管如此,社群人数依然成为资方是否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因一方面是社群建设的好意味着项目将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有益于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资方进场后有人接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方利益。

 
行情下行,社群已死
 

李万胜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NBS项目。那时正是资本正疯狂进场的时候,泛城资本陈伟星甚至称自己不看白皮书,许多项目都是盲投。但李万胜见了一圈投资人后均被否了。他回忆,当时资方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和落地场景都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社群基础不够,我们暂时不投。

但他始终认为,应当等应用落地后,再来做用户。“现在项目方社群用户大部分都怀有赌徒心态,赌徒的社群不需要建设,有利他们就来,无利他们就走。”李万胜认为,“他今天成为你社区一员,明天如果没有拉到100倍你就是的敌人。”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未建群,目前两个社群用户总数不到1000。

在区块链项目方的社群中,除去普通投资者外,剩下的就是羊毛党。他们平时通常潜在群里连表情包都懒得发,等项目方空投结束后,领完奖励挥一挥衣袖,加一波人后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群不说话的都是有目的的。” 社群建设从业者李杰(化名)称。

李杰了解,一个群里大概有80%都是羊毛党,普通投资者最多20%。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用户数量会上升,中间有一个共识的过程,即新拉进群的普通用户在熟悉一段时间后会认可项目。

羊毛党中有的单兵作战,有的团队作战。他们通过拉人、转发、签到等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换取项目方的奖励。

另一名从事社群建设的杨巍(化名)了解到,一般普通个人做的好的一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团队作战的团长能多拿点,有人带着几千上万人,一天能赚上千元。

项目方为羊毛党付出的成本也是极高的。据李杰了解,做一个20万人的社群,成本没有200万拿不下来。

除羊毛党外,一般社群里还存在几个广告党。他们进群后就会甩出一段推广文案。经常让群管理员头疼不已,看见后有的警告一下,有的不警告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行情一直再跌,普通投资者们已纷纷离场,羊毛党做完任务后撤离,群里最为活跃的就剩广告党。广告党被踢完后,时至今日,群里能看到的就是每天项目方的推广文案。

 
分类运营或许是新出路
 

社群不再活跃,已成为许多项目方目前难以应对的问题。是死守等待行情上涨,还是探索新的方式,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来。但对于后者,目前项目方大多毫无头绪。

有的采取的办法是找兼职托来活跃社群。他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管理一个社群,负责在群里推送官方的文案,将社群用户的问题反馈官方解决。但这种办法往往只剩工作人员在疯狂对话。

区块链从业者王欣(化名)欣称,币圈社群无可救药,他们都是基于假信仰+伪共识+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那不叫社群或社区,只能叫投资人俱乐部或者说持币会、“TOKEN天使团”、“项目资金筹委会”。

这显然经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验。他认为,项目方是否需要建社群,要看项目的定位。如果是技术型的项目,自然是重点放在产品上,如果是运营型的项目,自然是要运营用户,同时也得向其他行业学习如何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社群里可能是股东角色、消费者角色、监督者角色、基于共识参与劳动的角色、享受服务的会员角色。项目方可根据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一起,便于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区块链的鼻祖比特币诞生时,创始人中本聪只是通过邮件与部分参与者沟通,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项目方、社群更是无从谈起。

社群已死或许并非行情下行的问题。区块链项目方的用户社群是否需要投入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运营?或许还需要项目方不断试错,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武旭升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QBD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查看全部
8ba356028e9ad370f8c6e6f39d2a485f.jpg


共识、信仰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将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项目投资者,有的是潜在投资者,剩下的多为羊毛党。社群建设投入多的项目方约有20万“用户”,也就是400个社群,成本大概在200万,运营较差的用户有几千、上万不等。

社群人数已成为一些资方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年行情不断下行,投资者们纷纷离场,不再发言。社群里的聊天交流变成了群主和发广告者在斗智斗勇。

项目方建的用户(投资者)社群在区块链项目野蛮生长之下诞生。初期靠空投、“百倍币”、“千倍币”吸引投资者进入。这种并不是靠兴趣和真实价值聚集的用户群,最初的形成方式或许就已注定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行情何时回暖依然无人知晓,但社群已死正在变成事实。这些只有群主、官方工作人员在疯狂互动的社群是否还能抢救一下?运营者们是干等行情到来,还是行动起来,探索新的方式挽救一把?




社群建设是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远古时候,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以群体的形式集结在一起与其他动物、自然灾害等抗争。后来,人类基于血缘、族群等关系集结成了部落、国家。

区块链生态与部落、国家在组织形态上较为相似。在区块链生态中,互联网是土壤,通证是法币、共识是法律、公链是王国。在“王国”里,每个人(节点)都可以参与不同的工作,共享这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回报。

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每个节点的工作量、工作内容都被代码化,由代码来统计各节点的贡献,分配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机器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被机器重构。

建设一个这样的“王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一条公链从立项到主网上线,通常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团队人员变动、落地场景尚未被验证、技术攻坚遇难题、数字货币涨跌波动大等。这其中出现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正常推进。

加之行业诞生初期泡沫大,人力物力成本高,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攀升。这让项目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仅区块链媒体行业就曾有记者月薪就高达5万~6万者。所以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启动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募资。

去年9月4日之前,项目方可以靠发币融资。出于躲避监管、方便管理等原因,项目方在私募时把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其他支持者拉倒一个群里。有从业人士曾表示,“早期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投不了,你不在项目方的群里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私募,有钱无处投。”原本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核心思想在社群诞生时已开始变得封闭。

为了私募和积累基础用户,社群建设成为了项目方必不可少的操作。

去年“9.4”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项目方将主要融资渠道转向机构投资者。尽管如此,社群人数依然成为资方是否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因一方面是社群建设的好意味着项目将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有益于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资方进场后有人接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方利益。

 
行情下行,社群已死
 

李万胜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NBS项目。那时正是资本正疯狂进场的时候,泛城资本陈伟星甚至称自己不看白皮书,许多项目都是盲投。但李万胜见了一圈投资人后均被否了。他回忆,当时资方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和落地场景都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社群基础不够,我们暂时不投。

但他始终认为,应当等应用落地后,再来做用户。“现在项目方社群用户大部分都怀有赌徒心态,赌徒的社群不需要建设,有利他们就来,无利他们就走。”李万胜认为,“他今天成为你社区一员,明天如果没有拉到100倍你就是的敌人。”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未建群,目前两个社群用户总数不到1000。

在区块链项目方的社群中,除去普通投资者外,剩下的就是羊毛党。他们平时通常潜在群里连表情包都懒得发,等项目方空投结束后,领完奖励挥一挥衣袖,加一波人后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群不说话的都是有目的的。” 社群建设从业者李杰(化名)称。

李杰了解,一个群里大概有80%都是羊毛党,普通投资者最多20%。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用户数量会上升,中间有一个共识的过程,即新拉进群的普通用户在熟悉一段时间后会认可项目。

羊毛党中有的单兵作战,有的团队作战。他们通过拉人、转发、签到等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换取项目方的奖励。

另一名从事社群建设的杨巍(化名)了解到,一般普通个人做的好的一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团队作战的团长能多拿点,有人带着几千上万人,一天能赚上千元。

项目方为羊毛党付出的成本也是极高的。据李杰了解,做一个20万人的社群,成本没有200万拿不下来。

除羊毛党外,一般社群里还存在几个广告党。他们进群后就会甩出一段推广文案。经常让群管理员头疼不已,看见后有的警告一下,有的不警告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行情一直再跌,普通投资者们已纷纷离场,羊毛党做完任务后撤离,群里最为活跃的就剩广告党。广告党被踢完后,时至今日,群里能看到的就是每天项目方的推广文案。

 
分类运营或许是新出路
 

社群不再活跃,已成为许多项目方目前难以应对的问题。是死守等待行情上涨,还是探索新的方式,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来。但对于后者,目前项目方大多毫无头绪。

有的采取的办法是找兼职托来活跃社群。他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管理一个社群,负责在群里推送官方的文案,将社群用户的问题反馈官方解决。但这种办法往往只剩工作人员在疯狂对话。

区块链从业者王欣(化名)欣称,币圈社群无可救药,他们都是基于假信仰+伪共识+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那不叫社群或社区,只能叫投资人俱乐部或者说持币会、“TOKEN天使团”、“项目资金筹委会”。

这显然经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验。他认为,项目方是否需要建社群,要看项目的定位。如果是技术型的项目,自然是重点放在产品上,如果是运营型的项目,自然是要运营用户,同时也得向其他行业学习如何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社群里可能是股东角色、消费者角色、监督者角色、基于共识参与劳动的角色、享受服务的会员角色。项目方可根据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一起,便于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区块链的鼻祖比特币诞生时,创始人中本聪只是通过邮件与部分参与者沟通,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项目方、社群更是无从谈起。

社群已死或许并非行情下行的问题。区块链项目方的用户社群是否需要投入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运营?或许还需要项目方不断试错,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武旭升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QBD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公链吗?

项目blockbeats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8 22:36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查看全部
shanghai_blockchain_buildings.width-800_.jpg

区块链世界是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随随便便一个新项目就号称可以吊打旧项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常能见到打着「超越以太坊」、「超越 EOS」、「商用级公链」「世界级交易速度」等旗号的公链项目推出,他们声称解决了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拓展性不足的问题,声称可以达到每秒上千次甚至是百万次交易,交易手续费更低甚至是 0 手续费。

项目团队不断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有团队将技术指标与传统的 VISA 信用卡和 PayPal 线上支付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数字加密货币「超越 VISA」「吊打 PayPal」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这些公链的性能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优秀吗?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为什么看似处理速度极慢的以太坊转账交易第一的地位仍然如此稳固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高性能的公链吗?

*注意:本文坚持的观点为区块链必须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欢迎留言讨论与之相关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主流公链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 NEO、EOS 和波场的节点结构不同,以太坊也有完整节点和普通节点之分。当前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按照 10 月 3 日当天交易量量进行计算,不过小蚁 NEO 区块链浏览器最近仅可查询到 8 月 14 日的数据。

002.jpg

数据参考:(项目官网和浏览器,dappradar, Ethernodes, stateofthedapps, NEO DApps, CoinGecko: 360 Degree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ies Chart, trondapp.org)

从上表中,我们有两个发现:


1. NEO、EOS、QTUM、TRON 目前在拓展性上确实优于 ETH,但是他们去中心化的程度远远不如 ETH。

2. 目前绝大多数的 DApp 都是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其他的几条公链相比之下项目太少,巨大的吞吐量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去中心化和效率,只能选其一?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牺牲去中心化而获得的拓展性违背区块链本意。根据安全性、拓展性、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保持安全性不变,要提高拓展性,就必然要提高中心化的程度。

以 NEO 为例,NEO 采用的是 DBFT 共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两种参与者,一种是专门用来记账的记账节点,一种是参与这个网络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根据持有权益的比例来选出记账节点。当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时,就从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提出方案,其他记账节点投票表决。

如果有 66% 以上的节点赞同此方案,则公式达成,反之则重新选出一个节点再次投票。NEO 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处理每秒千笔交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 ETH 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NEO 不得不作出较大牺牲以维持这样的高性能: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账节点停止工作,系统就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如果存在三分之一的恶意节点,系统就可能发生分叉。

对于公链来说,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实现高 TPS 更重要,开发者也更愿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应用。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开发者才能自由地、无需任何人审查地进行开发,不用担心代码执行被干预、应用被移除、用户被屏蔽等风险。只有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数字财产的所有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就像比特币被设计出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不能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价值体现最根本的前和唯一的道路,为了它,我们愿意忍受一定的和暂时的低效。

根据 Ethernodes 和 Bitnodes 的数据,截至 9 月 24 日,以太坊在六个大洲拥有 13543 个节点,Consensys 的报告也称以太坊为目前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相比之下比特币的节点数量为 9930 个。

004.jpg


而其他的这些公链与以太坊相比,验证交易的节点数量极少。以 EOS 为例,它仅有 21 个主要节点,但是可以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0.5 秒的出块速度也让用户几乎察觉不到转账确认的时间延迟。

但是牺牲了去中心化换来的效率,需要开发者更加信任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 EOS 上开发和使用应用,需要开发者相信这 21 个公开节点里至少 15 个节点不会被攻击、不会更改协议、不会限制使用、不会受到政府或是企业的压力去审查交易。而以太坊正在引入 99% 容错机制,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影响这一万多个匿名节点,可能性显然是极低的。

那些打着超越以太坊旗号的项目选择了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费用,同时也就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这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本质精神的。在这种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所谓的 DApp,可能就只是 App 而已了。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用户很容易被高拓展性带来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去中心化的意义。比如账户丢失或者被盗后可以通过委员会申请仲裁,人治在某些方面比算力统治更有优势。

这种忽视带来的风险会不断累积,而人们往往在风险爆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时候,比如资产受损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7 月份,EOS FOMO 狼人游戏被黑客攻击,不少用户资产受损。9 月,EOS 链上的博彩平台 DEOSGames 就遭到黑客攻击,被盗走超过两万六千美元。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开发者选择了使用以太坊作为 DAPP 的开发和运行场地,表中四个高 TPS 项目上 DAPP 数量不及以太坊的零头。


公链的实用价值并未体现出来


一条公链,像以太坊这样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大量 DAPP 和智能合约存在。但目前这些公链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表体现出来的链上 DAPP 项目绝对数量小,而且项目种类也相当畸形,更重要的是用户数量远不及预期。

首先,没有开发者,公链再高的吞吐量也没有意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发现,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有将近两千个 DApp,而其他的几条公链 DApp 数目都仅仅是两位数。同时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 25 万开发者。公链需要有开发者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有人去使用,这条公链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即使处理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交易需要处理,再高的 TPS 也不过只能使这条公链成为一座鬼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个公链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自己代码编译器中加入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支持,或者是对以太坊 solidity 代码的升级优化,让开发者可以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或者 DAPP 直接搬运到新的公链上运行。比如波场的 TVM 就兼容以太坊的 EVM,量子链也兼容 EVM,EOS 也兼容 EVM。但是为什么这些运行在以太坊的项目,没有搬到这些公链上呢,原因很简单:搬过来又没人用,那何苦去搬呢?

其次,目前这些公链上的项目种类也相当贫瘠。下图是 DappRadar 上根据项目种类对用户数进行的统计,观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集中在交易所、博彩、游戏这三种项目上,其他类型的项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005.jpg


以区块链游戏为例,自从迷恋猫 Cryptokitties 火了之后,就涌现了大量类似的项目,当 FOMO3D 火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仿制项目出现。这个行业存在创新,但是创新容易被滥用,也导致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狭隘。

此外,DApp 的使用者数量极少,项目的市值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是存在着极大的泡沫的。

006.jpg


任何一个爆火的区块链游戏,看似有很多人玩,实际上可能就那么几百个人参与。例如最近火的 EOS Pixel 游戏,前 5 天的用户数量只有千人;上个月很火的 FIBOS 兑换,参与者也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的传播圈子并不大。

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目前所有的 D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万上下波动。而传统的应用,如单单一个 Facebook 日均活跃用户就有约 14 亿。二者完全无法相比。目前以太坊和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在 300 人以上的 DApp 一共仅 13 个,其中以太坊 6 个,EOS 七个。

007.jpg

以太坊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008.jpg

EOS 上日均活跃用户数前十的项目


看起来游戏交易数据不错,但是却掺杂着水分。如 EOS 上日均交易量最大的项目 EOSBet,一个博彩平台,24 内交易数量达到 37 万笔,然而用户数只有约 600 人,相当于平均每名用户在一天之内交易六百笔以上,这里大概率是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交易。9 月 11 日到 13 日期间 EOSBet 平台甚至在 36 小时内向一名用户支付了 6 万美元,他在连续多个回合中成为唯一的赢家。


我们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我们缺少的是使用公链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不在于拓展性,不在于缺少高性能的公链。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想去使用区块链的人。

区块链是一个大型协作系统,目前公链最需要的是建立生态,吸引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链上的 DApp。

从开发者方面来讲,吸引项目上链重要的不仅是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最基本的是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即使前文的那些公链宣称超过以太坊 100 倍的吞吐量和 0 手续费,为什么 94% 的项目都还是选择在以太坊上开发?因为以太坊上有远远超过其他公链的优秀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如果公链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建设不好,而且系统内部漏洞诸多,一味去追求高性能又能吸引到谁呢?

以太坊上的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Truffle、Infura、Web3.js 等等这些优秀的开发工具,同时他们自身也在完善着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以太坊网络中,以太坊的设施又被他们不断优化。只不过因为去中心化的缘故,这个优化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远不及中心化的区块链。

从使用者方面来讲,目前的区块链和区块链产品的学习成本太高。中心化的应用往往都对如何打造用户友好的界面做了足够多的调研,而这正是 DApp 所需要借鉴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形中进入人们的生活,「太上,不知有之。」而不是让潜在用户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畏惧,对新技术感到抗拒。

以 Fomo3D 为例,这个游戏在 7 月底火爆了区块链世界,7 月 21 日当天活跃用户突破一万名。可是,要参加这个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了。普通用户,即便按照网上的教程,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安装使用,基本上会被卡住。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区块链的人,这样的教程一定会令他敬而远之,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


Metamask 是什么?

ETH 是什么?

在哪里购买?

怎么充值?

key 是做什么用的?

游戏里各种分红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什么?



这么麻烦的话,用户会更愿意去玩一个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输入个密码就可以参与的游戏吧。一天一万名用户的数字放在 DApp 的世界里,目前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一个巅峰了,然而和普通中心化的 App 用户数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因为使用 DApp 的门槛限制了普通人的参与,即使 DApp 再有趣,也只能从现有的极小的用户基数里吸引玩家。目前区块链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想要吸引使用者,开发者要做的就是让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更友好,缩小甚至隐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让用户使用 DApp 就像使用习以为常的 App 一样容易操作,以免潜在用户产生畏惧甚至抗拒心理。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的项目上链、吸引用户使用 DApp、建立生态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在吞吐量上争高低、鼓吹超强的性能是看不到前途的。如果现阶段公链不能做到吸引项目上链、吸引新用户的话,或许区块链行业的聚光灯就不得不让给联盟链,由联盟链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了。

简单来讲:让区块链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堆技术指标去唬人。


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s 0x22

加密货币借贷饱受争议,是另辟蹊径还是昙花一现?

投研31qu 发表了文章 • 2018-10-08 22:19 • 来自相关话题

如果你是在币圈浸淫多年的老韭菜,那你一定听过“加密货币借贷”这六个字。
最近,这个模式突然火了起来,“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家新项目诞生。”加密货币借贷从业者Aaron表示。

目前,大多数加密货币借贷平台的操作流程是,用户将手中的加密货币(多是BTC、ETH等主流币)抵押给平台,平台按比例,借给用户一定的现金或者USDT等。

这个类似币圈“银行”的模式,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又要承担怎样的风险?


1、什么是加密货币借贷?


加密货币借贷,字如其意,就是将手里的加密货币视作一种资产 ,然后抵押换取法币。其概念类似于银行的抵押贷款,而操作模式,更像是曾经大热的P2P。

目前,全球炒币者的数量在1500万左右,人数每天还在增加。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抱着暴富的幻想而来,在疯狂的币圈中起起伏伏,没有人会是绝对的赢家。

也有一部分人,有“区块链信仰”,他们持币不动,并不短线操作。

无论是哪一类玩家,他们都可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时候他们不得不为了获得“暂时的流动性”,而出售手中的加密货币。但是,由于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巨大,这些人想再回购加密货币时,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就能改善这个问题:这些人可以将自己的加密货币抵押给第三方,来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

此时,加密货币更像是有价值的资产,而不是“货币”了。

目前,加密货币借贷业务,更多的是针对在币圈里的高净额人群。这类人本就是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主力军,大多是矿工、项目方或者资深玩家,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手上拥有相当数量的加密货币、对加密货币充满信心。

那么,加密货币借贷的市场前景有多大?

“其实可以类比网贷行业,现在网贷规模在5000亿左右,去年是7000亿,全球规模预计两年之内可能达到3000亿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就在21000亿元以上。”升谱科技CTO Aaron告诉31QU,该公司从事加密货币借贷业务。

“这是市场必然现象。” Aaron补充道,有需求就有场景,加密货币借贷业务应运而生。

的确,P2P网贷一度非常火热,如果加密货币市场能也能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其利润也会相当可观。

然而,一切会如Aaron预测的一样顺利吗?


2、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运行机制


加密货币借贷具体如何操作?

首先,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会规定抵押的范围,比如,只能是主流的币种,btc,bth,eth等。然后,会给不同的币种设定不同抵押率,一般在50%~80%之间。

譬如,一枚比特币目前市场价格在45291人民币,这意味着抵押1枚比特币可以拿到22645.5~36232.8人民币之间的借款。

当然,钱不可能白借,做任何事情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用加密货币借钱也不例外。

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一般收取10%~20%左右的利息。

贝宝科技合伙人王立告诉31QU:“我们收取利息会参照P2P的标准,但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36%红线。”

之后,如果玩家按时还款,合同到期后,可以将抵押的加密货币赎回。

目前,各个加密货币资产借贷平台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区别在于,有些是用自有资金放贷,有些只做中介。

“有些圈外的高净值用户,也对数字货币借贷模式非常感兴趣。”王立告诉31QU,这些高净值用户会作为出资人,为平台提供放贷资金,获得利息,这就完全成为“P2P”理财模式。

而整个过程,会完全避开法币:抵押的是主流加密货币,贷出去的是USTD。

“我们的想法是作为平台方,最好不要参与到交易中。”Aaron说。

“其实我们就像一个中间的仲裁机构一样,用户只是把他的加密货币资产托管到平台上面,然后和实质的资金方线下达成协议,质押人认可对方的报价,资金方认可对方的数字资产,两方达成共识,然后我们这边会承担担保,并监督这一行为的进行。类似于支付宝。作为平台方只会提供质押率和收取手续费,其余的我们一概不参与。”

除了在借款方不同以外,在应对熊市和牛市方面,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也有各自的方法。

王立表示,在熊市,借贷的生意会更好做。对于持有币的人来说,除了炒币之外还有别的生活支出,但因为熊市,在炒币暂时带不来预期收益的基础上,将加密货币暂时兑换成流动资金来维持生活需求,这样就不用出售加密货币。

但王立强调,这些人参与的前提是“要对加密货币市场长期持有信心”。

线上线下交易,就是用户借贷的过程。


3、加密货币资产抵押问题不少


尽管加密货币借贷这个业务是基于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业务,并且借鉴了较为成熟的P2P的借贷模式,看起来合情合理。但要注意的是,加密货币资产借贷依然存在很多挑战。

首先是获客问题。

虽然现在中国币圈玩家有300万,世界币圈玩家大概1500万,但能做为客户的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多。

一方面,能拿出大量主流货币抵押的人数还比较少。如果一个币圈玩家拥有0.28枚比特币,那么他将会超过99%的其他币圈玩家。而种类复杂的山寨币,平台也不敢收。

另一方面,币圈大部分玩家还是“赌徒心态”,想要筛选出理智的、懂得合理借助金融工具的借贷人,也并非易事。

其次就是信任问题。

目前,各个平台都会要求用户将加密货币打到平台自己的地址上,完全掌握了这些加密货币。

我们来做最坏的打算:一个用户将持有的一枚比特币质押给了平台方,在平台方得到了50%的质押率的评级,如果说,在用户质押的第二天比特币突然暴涨十倍,完全拿捏住了比特币的平台方会有什么反应?

此时,用户就会担心,平台方会不会悄悄把币卖了?

另一方面,如果比特币突然价格缩水10倍,那么平台就会担心,借款人是不是不还钱了?

“如果质押的加密货币缩水到50%以下,我们就会向质押人预警,提醒质押人要么选择还一部分现金,要么再质押一点儿比特币,总之一定要保证质押率高于50%,如果预警之后质押人没有进行补仓或还款,那么我们就会收走比特币。”Aaron告诉31QU记者。

贝宝公司的应对方法和升谱科技类似。“其实,如果比特币暴涨10倍,那么质押人反而会担心我们是不是会把比特币拿走。”王立告诉31QU记者。

“这其实是一种博弈。”王立认为,在加密货币暴跌的时候,平台方担心质押人欠钱不还,在加密货币暴涨的时候,质押人担心平台方卷币跑路。

这种方法反映出加密货币借贷在当下的一个发展困局:在目前的加密货币借贷领域,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质押人和平台方的交易。

如果想完成交易,目前只能依靠双方自发的信任。

尽管平台方承诺不会触碰动个人的加密货币资产,但理论上,用户并不能约束平台方。反之亦然。

所以只有用户与平台相互信任,这笔交易才有可能促成。

“因为质押场景最核心的就是信任问题。作为用户是选择信任品牌,还是信任第三方,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Aaron说。“说实话,现阶段,加密货币借贷并没有获得牌照,我们也只是在尝试。并且因为监管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走资金流,更多的还是线下交易,所以这个有一定局限性,更多的还是熟人之间的互相交易。”

“我们做的稍微多一点,我们能在线上支持比特币的借贷,但对于其他加密货币来说,目前还是以线下交易为主。所以在我看来,承诺的本质就是建立信任,你信得过我,才和我做交易。”王立说。

可以说,信任问题局限了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运营和扩张。

最后是合法性问题。

目前,在加密货币中发展最为迅猛、成熟的交易所和发币业务,都在去年“94风波”中被定性为非法。众多大型交易所开始了全球流浪,走不了的就关闭了业务。

早在2015年年底,银监会就发布了针对P2P网贷的金融监管意见稿,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整顿也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加密货币借贷,从加密货币方面说,是非法的;从P2P网贷方面说,是被严厉监管的。加密货币资产抵押行业就如同走在钢丝上一样。在高压政策的压力下,其实这些加密货币借贷平台方的神经也紧绷着,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国家监管政策的变化。

现在虽然发展虽刚有起色,但一旦风险变化,这种夹缝中生存的行业几乎没有自保的手段。

对于这种局面,Aaron和王立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永远都不要踩法律风险。但反过来也都希望国家能适度放宽一些监管。

除此之外,Aaron还有一个担忧,就是币圈目前不理性不健康的现状。

“目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从2018年带起来的风气就是割韭菜。”Aaron称,“以前是等着韭菜长得茂盛了再割,现在很多都是韭菜才冒出一点芽就下刀子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长此以往,国家不会不管的,等雷霆万钧下来,那就是一场灾难,一些无辜的人也要受到牵连。”

王立相对乐观一点,他认为加密货币借贷是能够活下去的。

Aaron的担忧和王立的乐观或许都有一定道理。但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来整个加密货币资产抵押行业的脆弱性。这个行业太新,有太多不确定的问题,比如行业方向和监管态度,要想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得时刻关注这些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崩盘的风险。


4、加密货币资产抵押前路漫漫


在加密货币借贷平台出现之前,也有类似的业务,就是交易所的“融资融币”,也就是杠杆。

除了市场需求以外,王立觉得加密货币借贷平台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融资融币”业务是本质不同的。

“OKEX是一个合约,并不是一个实盘价,火币是实盘,是正宗的融资。但这二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交易为目的,加杠杆去炒。我们更具有流动性,而且我们最多就是为有屯币需求的人去配属一些低的杠杆。”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涉及任何法币。”王立补充道,“这是加密货币借贷业务和交易所的本质不同,也是加密货币借贷能够存在的原因。”

除了交易所,原本做P2P业务的创业者会不会涌入这个领域?

“所有波动大的资产在我们眼中都不是好的抵押物。”P2P资深从业人员张雷告诉31QU,在他看来,加密货币波动实在是太大。

“举个例子,比如最受银行青睐的房产抵押,也不能做到足值抵押。银行会按照房产估值的60%~70%放贷,而估值也会在正常市价上打个折扣。借款人拿到手里的钱,也只有房价50%~60%,和加密货币的抵押差不多。”

加密货币借贷逃脱不了借贷的范畴,而借贷本身有它特殊的要求和限制。

事实上,目前加密货币借贷就是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目前仍存在灰色地带,而民间借贷所遇到的问题,也必然加密货币借贷中存在。比如,信用问题、监管问题、舆论问题等等。

诚如Aaron所说,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正如2017年杂乱的币圈一样,如今的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也在野蛮生长中。


在传统借贷中,风险是永恒的话题,在加密货币借贷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或许在经过一段时间沉淀之后,加密货币借贷行业会洗净铅华,以一个健康、自然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查看全部
LTC-Collateral-on-Crypto-Lending-Platform-SALT.jpg

如果你是在币圈浸淫多年的老韭菜,那你一定听过“加密货币借贷”这六个字。
最近,这个模式突然火了起来,“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家新项目诞生。”加密货币借贷从业者Aaron表示。

目前,大多数加密货币借贷平台的操作流程是,用户将手中的加密货币(多是BTC、ETH等主流币)抵押给平台,平台按比例,借给用户一定的现金或者USDT等。

这个类似币圈“银行”的模式,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又要承担怎样的风险?


1、什么是加密货币借贷?


加密货币借贷,字如其意,就是将手里的加密货币视作一种资产 ,然后抵押换取法币。其概念类似于银行的抵押贷款,而操作模式,更像是曾经大热的P2P。

目前,全球炒币者的数量在1500万左右,人数每天还在增加。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抱着暴富的幻想而来,在疯狂的币圈中起起伏伏,没有人会是绝对的赢家。

也有一部分人,有“区块链信仰”,他们持币不动,并不短线操作。

无论是哪一类玩家,他们都可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时候他们不得不为了获得“暂时的流动性”,而出售手中的加密货币。但是,由于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巨大,这些人想再回购加密货币时,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就能改善这个问题:这些人可以将自己的加密货币抵押给第三方,来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

此时,加密货币更像是有价值的资产,而不是“货币”了。

目前,加密货币借贷业务,更多的是针对在币圈里的高净额人群。这类人本就是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主力军,大多是矿工、项目方或者资深玩家,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手上拥有相当数量的加密货币、对加密货币充满信心。

那么,加密货币借贷的市场前景有多大?

“其实可以类比网贷行业,现在网贷规模在5000亿左右,去年是7000亿,全球规模预计两年之内可能达到3000亿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就在21000亿元以上。”升谱科技CTO Aaron告诉31QU,该公司从事加密货币借贷业务。

“这是市场必然现象。” Aaron补充道,有需求就有场景,加密货币借贷业务应运而生。

的确,P2P网贷一度非常火热,如果加密货币市场能也能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其利润也会相当可观。

然而,一切会如Aaron预测的一样顺利吗?


2、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运行机制


加密货币借贷具体如何操作?

首先,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会规定抵押的范围,比如,只能是主流的币种,btc,bth,eth等。然后,会给不同的币种设定不同抵押率,一般在50%~80%之间。

譬如,一枚比特币目前市场价格在45291人民币,这意味着抵押1枚比特币可以拿到22645.5~36232.8人民币之间的借款。

当然,钱不可能白借,做任何事情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用加密货币借钱也不例外。

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一般收取10%~20%左右的利息。

贝宝科技合伙人王立告诉31QU:“我们收取利息会参照P2P的标准,但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36%红线。”

之后,如果玩家按时还款,合同到期后,可以将抵押的加密货币赎回。

目前,各个加密货币资产借贷平台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区别在于,有些是用自有资金放贷,有些只做中介。

“有些圈外的高净值用户,也对数字货币借贷模式非常感兴趣。”王立告诉31QU,这些高净值用户会作为出资人,为平台提供放贷资金,获得利息,这就完全成为“P2P”理财模式。

而整个过程,会完全避开法币:抵押的是主流加密货币,贷出去的是USTD。

“我们的想法是作为平台方,最好不要参与到交易中。”Aaron说。

“其实我们就像一个中间的仲裁机构一样,用户只是把他的加密货币资产托管到平台上面,然后和实质的资金方线下达成协议,质押人认可对方的报价,资金方认可对方的数字资产,两方达成共识,然后我们这边会承担担保,并监督这一行为的进行。类似于支付宝。作为平台方只会提供质押率和收取手续费,其余的我们一概不参与。”

除了在借款方不同以外,在应对熊市和牛市方面,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也有各自的方法。

王立表示,在熊市,借贷的生意会更好做。对于持有币的人来说,除了炒币之外还有别的生活支出,但因为熊市,在炒币暂时带不来预期收益的基础上,将加密货币暂时兑换成流动资金来维持生活需求,这样就不用出售加密货币。

但王立强调,这些人参与的前提是“要对加密货币市场长期持有信心”。

线上线下交易,就是用户借贷的过程。


3、加密货币资产抵押问题不少


尽管加密货币借贷这个业务是基于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业务,并且借鉴了较为成熟的P2P的借贷模式,看起来合情合理。但要注意的是,加密货币资产借贷依然存在很多挑战。

首先是获客问题。

虽然现在中国币圈玩家有300万,世界币圈玩家大概1500万,但能做为客户的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多。

一方面,能拿出大量主流货币抵押的人数还比较少。如果一个币圈玩家拥有0.28枚比特币,那么他将会超过99%的其他币圈玩家。而种类复杂的山寨币,平台也不敢收。

另一方面,币圈大部分玩家还是“赌徒心态”,想要筛选出理智的、懂得合理借助金融工具的借贷人,也并非易事。

其次就是信任问题。

目前,各个平台都会要求用户将加密货币打到平台自己的地址上,完全掌握了这些加密货币。

我们来做最坏的打算:一个用户将持有的一枚比特币质押给了平台方,在平台方得到了50%的质押率的评级,如果说,在用户质押的第二天比特币突然暴涨十倍,完全拿捏住了比特币的平台方会有什么反应?

此时,用户就会担心,平台方会不会悄悄把币卖了?

另一方面,如果比特币突然价格缩水10倍,那么平台就会担心,借款人是不是不还钱了?

“如果质押的加密货币缩水到50%以下,我们就会向质押人预警,提醒质押人要么选择还一部分现金,要么再质押一点儿比特币,总之一定要保证质押率高于50%,如果预警之后质押人没有进行补仓或还款,那么我们就会收走比特币。”Aaron告诉31QU记者。

贝宝公司的应对方法和升谱科技类似。“其实,如果比特币暴涨10倍,那么质押人反而会担心我们是不是会把比特币拿走。”王立告诉31QU记者。

“这其实是一种博弈。”王立认为,在加密货币暴跌的时候,平台方担心质押人欠钱不还,在加密货币暴涨的时候,质押人担心平台方卷币跑路。

这种方法反映出加密货币借贷在当下的一个发展困局:在目前的加密货币借贷领域,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质押人和平台方的交易。

如果想完成交易,目前只能依靠双方自发的信任。

尽管平台方承诺不会触碰动个人的加密货币资产,但理论上,用户并不能约束平台方。反之亦然。

所以只有用户与平台相互信任,这笔交易才有可能促成。

“因为质押场景最核心的就是信任问题。作为用户是选择信任品牌,还是信任第三方,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Aaron说。“说实话,现阶段,加密货币借贷并没有获得牌照,我们也只是在尝试。并且因为监管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走资金流,更多的还是线下交易,所以这个有一定局限性,更多的还是熟人之间的互相交易。”

“我们做的稍微多一点,我们能在线上支持比特币的借贷,但对于其他加密货币来说,目前还是以线下交易为主。所以在我看来,承诺的本质就是建立信任,你信得过我,才和我做交易。”王立说。

可以说,信任问题局限了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运营和扩张。

最后是合法性问题。

目前,在加密货币中发展最为迅猛、成熟的交易所和发币业务,都在去年“94风波”中被定性为非法。众多大型交易所开始了全球流浪,走不了的就关闭了业务。

早在2015年年底,银监会就发布了针对P2P网贷的金融监管意见稿,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整顿也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加密货币借贷,从加密货币方面说,是非法的;从P2P网贷方面说,是被严厉监管的。加密货币资产抵押行业就如同走在钢丝上一样。在高压政策的压力下,其实这些加密货币借贷平台方的神经也紧绷着,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国家监管政策的变化。

现在虽然发展虽刚有起色,但一旦风险变化,这种夹缝中生存的行业几乎没有自保的手段。

对于这种局面,Aaron和王立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永远都不要踩法律风险。但反过来也都希望国家能适度放宽一些监管。

除此之外,Aaron还有一个担忧,就是币圈目前不理性不健康的现状。

“目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从2018年带起来的风气就是割韭菜。”Aaron称,“以前是等着韭菜长得茂盛了再割,现在很多都是韭菜才冒出一点芽就下刀子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长此以往,国家不会不管的,等雷霆万钧下来,那就是一场灾难,一些无辜的人也要受到牵连。”

王立相对乐观一点,他认为加密货币借贷是能够活下去的。

Aaron的担忧和王立的乐观或许都有一定道理。但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来整个加密货币资产抵押行业的脆弱性。这个行业太新,有太多不确定的问题,比如行业方向和监管态度,要想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得时刻关注这些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崩盘的风险。


4、加密货币资产抵押前路漫漫


在加密货币借贷平台出现之前,也有类似的业务,就是交易所的“融资融币”,也就是杠杆。

除了市场需求以外,王立觉得加密货币借贷平台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融资融币”业务是本质不同的。

“OKEX是一个合约,并不是一个实盘价,火币是实盘,是正宗的融资。但这二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交易为目的,加杠杆去炒。我们更具有流动性,而且我们最多就是为有屯币需求的人去配属一些低的杠杆。”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涉及任何法币。”王立补充道,“这是加密货币借贷业务和交易所的本质不同,也是加密货币借贷能够存在的原因。”

除了交易所,原本做P2P业务的创业者会不会涌入这个领域?

“所有波动大的资产在我们眼中都不是好的抵押物。”P2P资深从业人员张雷告诉31QU,在他看来,加密货币波动实在是太大。

“举个例子,比如最受银行青睐的房产抵押,也不能做到足值抵押。银行会按照房产估值的60%~70%放贷,而估值也会在正常市价上打个折扣。借款人拿到手里的钱,也只有房价50%~60%,和加密货币的抵押差不多。”

加密货币借贷逃脱不了借贷的范畴,而借贷本身有它特殊的要求和限制。

事实上,目前加密货币借贷就是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目前仍存在灰色地带,而民间借贷所遇到的问题,也必然加密货币借贷中存在。比如,信用问题、监管问题、舆论问题等等。

诚如Aaron所说,加密货币借贷业务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正如2017年杂乱的币圈一样,如今的加密货币借贷平台也在野蛮生长中。


在传统借贷中,风险是永恒的话题,在加密货币借贷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或许在经过一段时间沉淀之后,加密货币借贷行业会洗净铅华,以一个健康、自然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