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公司1年令比特币暴跌数次,上榜福布斯捐10亿美元的跨界传奇

hello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11-15 17:21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查看全部
2019111514001223612.jpg


2018年2月份,福布斯杂志宣布了其第一期的加密世界富豪榜,在最富有的20个人里面,Brock Pierce画风独特,经常头顶一只宽檐牛仔帽和一副西部牛仔的装扮,被人誉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嬉皮王”。据称其个人生活也十分奔放,Pierce会在沙发、汽车后座、一张桌子上睡觉,却从来不会在一张普通的床上躺下。

截止榜单出炉时,Pierce个人资产净值大约在7亿到11亿美元之间,是EOS和Tether的联合创始人。其实在成为科技圈大佬之前,Brock Pierce曾是一名演员,从演艺圈跨界到科技圈,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rock Pierce的故事。

 
01  小明星的演艺生涯


Brock Pierce出生于1980年11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专业的迪斯科舞者,但在20岁怀孕之后其职业生涯就中断了。也许他的母亲将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Pierce 三岁半时,拍摄了一个广告片,里面有句台词是“不要让你的宝宝长大成为牛仔。”有意思的是,虽然Brock Pierce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仔,不过他十分喜欢戴牛仔帽。

小时候,他曾做过儿童演员,在迪士尼1992、1994两个版本的《野鸭变凤凰》中,扮演了年轻时的Gordon Bombay;在1996年上映的电影《第一公子》中担任主角Luke Davenport。他也跑过很多其他电影的龙套角色,但比起演戏,似乎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后,他开始卖柠檬水,并雇佣了邻居小伙伴一起卖。他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卖报纸、修建草坪等生意上;还为《真人快打2》等游戏撰写了作弊指南,然后将其卖给了他的同学;在洛杉矶的时候,学会了倒卖稀缺的魔术聚会卡、星际迷航纪念品和其他收藏品。也因此年幼的Brock Pierce总能成为孩子中的“小富豪”。

2019111513594391819.jpg


 
02 做中国的游戏生意


Pierce从小就酷爱打电子游戏。在《无尽的任务》这一游戏中, 他同时在三台不同计算机上玩三个角色,然后是五个、六个,越玩越多,他将在游戏里赚的虚拟物品出售为法币来赚钱(简称RMT,即Real-money trade),他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可以赚数千美元。Pierce甚至在Marbella雇用了许多员工,并训练他们同时玩三个角色。“我知道游戏中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哪里。”Pierce说。

Pierce随即就建立了Internet Gaming Entertainment(IGE)公司。当时,Pierce注意到中国的RMT市场尚处于一片蓝海中,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去教中国人他们可以玩游戏赚多少钱,我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说干就干,几周后,他便移居香港,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诸如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以此获得虚拟黄金。Pierce赚足了钱,其最终的收入足以使他以2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竞争对手。巅峰时期,Pierce拥有大概有40万人的专业游戏玩家,堪称一支庞大的军队。

2005年,Pierce聘请了前高盛银行家Steve Bannon协助收购和融资。在Bannon这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高盛对IG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Steve Bannon后来成为了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

到2007年,由于IGE开始被《魔兽世界》制造商镇压,并面临游戏玩家的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毁了这款游戏,Bannon接任了其CEO,Pierce告别了他的游戏帝国。除了IGE,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媒体资产ZAM的先驱。

 
03 EOS 和 Tether


正当Pierce想把他在游戏上的成功复制到电子体育上时,他听说了加密货币。彼时正值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的第二年。Pierce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震撼到了。他这样形容比特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介绍它,因此要弄清真相需要很多繁重的工作。”

他可以说是区块链行业的布道者和开拓者,他为自己创立的公司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Brock Pierce还是比特币基金会主席,以及EOS联盟、Block.one、Blockchain Capital、Tether和Mastercoin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Brock Pierce也是以太坊众筹期间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2013年,Pierce与Bart和Bradford Stephens兄弟一起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Blockchain Capital(BCC),Pierce担任管理合伙人。该公司在2017年10月之前通过两只风险基金筹集了8500万美元。在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Blockchain Capital 已经进行了超过100多次的风投,被Pitchbook列为最为活跃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7年7月进行5000万美元的初始Token发行,这个1CO的Token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EOS,Block.one这家公司也应运而生。Pierce担任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和顾问。这场1CO吸引了持续一年7亿美元,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大的1CO。

到2018年3月,Pierce在Block.one的角色已更改为首席战略官,并于当月从公司辞职。尽管Pierce对于EOS的成功举足轻重,但他还是与共同创立了EOS的公司Block.one分道扬镳。Pierce列举了离开EOS的“25个原因”,其中包括“每个人都以一种消息的方式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大概也是不希望EOS太过于中心化吧。

除了EOS,Brock Pierce还是Tether的联合创始人。Tether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第一个稳定币,也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虽然Tether颇受争议,不过目前,市值稳居在排行榜上的前五名,同时它也是币圈流动性最大的加密货币。

Tether的历史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且复杂。它是由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和Craig Sellars最早在2014年初共同创立,当时的名字叫“ Realcoin”,据说该公司注册于马恩岛和香港。

Tether的前身Realcoin这样描述自己:“Realcoin将是完全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我们储备中所持有的每一美元都将由流通中的一枚代币代表,并且可以随时赎回。一对一的储备将是完全可审计的。”这一段描述应该可以说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的理想状态了,虽然后面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所吹下的牛。

不久后,Realcoin改名为Tether,并开放私人测试版, 此后Tether还首次宣布与Bitfinex达成协议,从此开启了稳定币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当 Brock Pierce 在币圈暴富后,上榜了福布斯的第一期加密货币富豪榜,其资产净值达到约10亿美元。然而Pierce却居然宣布会把10亿美元都捐出去,不过这样他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Pierce计划创立一项加密货币的基金会,暂时命名其为ONE,他会从中购买10亿美元的份额,并鼓励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期间Pierce曾提到:“捐赠10亿美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稍后我会发布一页纸的详细回复”。然而,自从2018年Pierce 首次提起这件事后,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消息了。

不过Pierce 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歇。今年9月,多利安飓风席卷北美,Tether宣布捐赠100万美元给遇难的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

 
04  小结


这就是Brock Pierce,一个多种角色共存的矛盾体: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疯子、理想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演艺家、商人、魔术师、享乐主义者、自恋者和社区建设者。Overstock前总裁Patrick Byrne这样评价他道:“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人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社区建设者。”而Blockchain Capital顾问Will O’Brien说:“当Brock Pierce向其他企业家做出承诺时,我看到了他有很多行动,他会全程跟进,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

与此同时,Pierce的好友却对他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因为他日程安排非常混乱,还遭受着失眠、滥用迷幻药等问题。“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Brock活着,” Brock Pierce的一名随行人员透露,“他在生活上有点自暴自弃。”

这就是Pierce的神奇之处:他以自己乐观进取,却又混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世界创造着奇迹。Pierce这样解释自己的所有付出:“你知道复利的概念吗?我相信复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我见过的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力量,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或许这就是Pierce成功的秘密吧。

留言挖矿 第374期:你认为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原创: 罗子

挺过了雷曼倒闭,熬过了金融危机,看他如何打造“币圈高盛”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5-30 17:53 • 来自相关话题

Novogratz 无疑是整个华尔街最虔诚的加密货币信徒之一,也是以太坊的早期投资者,1 美元买进 ETH,投资 EOS 实现了 123% 的投资收益。



近日,彭博社曝出,主流加密数字货币 EOS 的背后开发商 Block.One 将花费高昂代价回收其早期投资人 10% 的股份,数字货币投资银行 Galaxy Digital 作为 Block.One 早期重要投资人,回应了 Block.One 的股份回购邀约,Galaxy Digital 出售了 Block.One 部分股权并获得收入 7120 万美元,实现了 123% 的投资收益。

这让不少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都眼红 Galaxy Digital,但并不是谁都能有这种好运气。

Galaxy Digital 是 2018 年初才成立的数字货币投资银行,并于 2018 年 8 月 1 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他们也曾在 2018 年全年亏损 2.727 亿美元。

一家刚刚成立的投资银行怎么会这么有魄力,成立不到半年就可以挂牌上市呢?这背后更是离不开幕后掌舵人,也是前高盛合伙人 Michael Novogratz 的“操盘”了。Michael Novogratz 曾经连续两年被列入福布斯世界亿万富豪榜,Michael Novogratz 也是美国著名投资机构 Fortress Group(堡垒投资集团)的合伙人。

Michael Novogratz 曾带着堡垒投资集团熬过了金融危机,却栽在了 2015 年,对“巴西利率下跌、央行会下调利率”的预测上。这导致了公司的亏损严重,他也黯然离开华尔街。

离开华尔街的他并未放弃,而是转战币圈。2017 年底,Novogratz 高调宣布,会把自己的交易业务发展成专注数字货币投资和区块链的全服务银行 Galaxy Digital,他还挖来了高盛副总 Richard Kim 入伙,还有高盛此前的对冲基金分析师 Luka Jankovi 加入,也正因为如此,Galaxy Digital 也被外界戏称为“币圈高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Michael Novogratz 的个人经历,一个传统的华尔街职业对冲经理人是如何对加密货币行业产生兴趣的?如何建立起加密货币投资银行 Galaxy Digital?以及在加密货币市值大幅跳水之后,Michael Novogratz 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华尔街聪明绝顶的宏观对冲者是如何应对加密货币世界中的不稳定因素的?


摔跤队队长,美国空军飞行员,对冲基金经理


Michael Novogratz 是一位前对冲基金经理,前身为投资公司 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堡垒投资集团)。他在 2007 年和 2008 年被福布斯评为亿万富翁。

1964 年 11 月 26 日,Novogratz 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上高中时,他是学校摔跤队的队长,并获得了该州摔跤比赛第二名。

Novogratz 的大学时光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大学时期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运动之中。作为学校的摔跤队队长,他两次获得“常青藤”联赛冠军,在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也没有敌手。Novogratz 对摔跤运动的喜爱近乎狂热,以至于很多人用“疯子”称呼他。大学毕业后,他加入美国空军,成为一名直升机飞行员,后来又加入了新泽西州的国民警卫队。

很难判断 Novogratz 是从何时开始对金融产生了兴趣,但事实证明在金融领域,他同样有所成就。

Novogratz 在 2007 年 3 月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 407 位,其中包括他的 6660 万股 Fortress Investments,其中包括 Edens,Kauffman,Nardone 和 Briger 亿万富翁。2007 年 9 月,Novogratz 被列入福布斯 400 强排名第 317 位,净资产达 15 亿美元。他在 2008 年 3 月福布斯世界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 962 位,净资产达 12 亿美元。到 2012 年,在 Fortress 股价下跌后,他的净资产缩水至 5 亿美元。

有一些和 Novogratz 共事的对冲基金经理,曾经这样评价他:“他表现得好像是一个先知,但骨子里他就是一个推销员。”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 Novograt“对于看模型、分析前因后果,有着异乎寻常的能力。在别人只看到一团混乱之时,他却可以把东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和新加坡的海啸间的联系,看得一清二楚。”


开先例,带领堡垒投资集团纽交所上市


堡垒投资集团究竟有何厉害之处?为何能让 Novogratz 靠其登上福布斯亿万富翁榜单?

堡垒投资集团首开美国对冲基金公开上市先河,堡垒投资集团创立于 1998 年,2007 年纽交所上市。

作为最早在美国本土上市的投资公司,堡垒投资集团旗下拥有多只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拥有私募股权、信贷、流动性对冲基金投资和传统资产管理四大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701 亿美元,在美国、欧洲、亚洲、澳洲等地设有 14 家办事处。






在加入堡垒投资集团之前,Novogratz 是高盛的合伙人。

Novogratz 于 1992 年加入高盛,Novogratz 的事业从固定收益、货币及大宗商品的风险控制部门起步。1992 年至 1999 年 8 年长驻香港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及 1998 年近距离接触“亚洲金融风暴”为他了解新兴市场奠定了基础。2000 年,他被提拔为高盛集团拉丁美洲业务主席,为他的全球化视野打开了一扇窗。有熟悉他的人说,他是高盛眼中具有极强能力的一个家伙。

高盛在 1999 年 5 月上市的时候,还给 Novogratz 配股。但是就在高盛上市一年之后,他与高盛分道扬镳,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原因是“生活方式问题”。

2002 年,Novogratz 离开高盛,加入由 Wesley Edens 等人创建的堡垒投资集团,并获得了合伙人的席位。但高盛的经历让他最终选择了以宏观对冲的方式来操作自己的对冲基金。

与众多宏观对冲基金一样,Novogratz 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首先要对宏观经济作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解释,然后根据这个解释,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货币以及证券市场寻找存在价格偏差的市场,并在价格偏离到一定程度时进入,直到失衡现象得到纠正时退出。

加入堡垒投资集团之后,Novogratz 管理其中的对冲基金业务,包括堡垒宏观基金(Fortress Macro Fund)和吊桥全球宏观基金(Drawbridge Global Macro Fund),这两只都是主要投资于高流动性市场的宏观对冲基金,当时,两只基金的资产规模达 43 亿美元。

在华尔街,包括 Novogratz 在内的 5 名堡垒投资集团合伙人都被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有人这样评价:“他们都不是乙级队球员。”此外,他们也都对自己的能力超级自信。

基于这种自信,2007 年年初他们做出了一个开华尔街先河的举动,把堡垒投资集团包装上市。这一举动证明他们不想默默无闻地被淹没在对冲基金的瀚海中。

2007 年 2 月 9 日,堡垒投资集团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价为 18.50 美元,由于投资者热情高涨,挂牌交易的第一天早晨公司股价就迅速飙升至 35 美元。

堡垒投资集团并非全球首家上市对冲基金公司,但其上市却是全球对冲基金实力最强的美国市场的首发之举,因此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当时,人们把它的上市看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因为这标志着美国对冲基金开始走向公众。

在堡垒投资集团上市之后,Steve Schwarzman 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和 Daniel Och 的 Och-Ziff 资产管理公司也先后上市。

对堡垒的合伙人来说,他们通过 IPO 为自己创造了更多财富。上市之前,他们以 8.88 亿美元的价格,将 15% 的公司股份卖给了日本野村银行。有人推测,在 IPO 之前,他们每个人平均都有 4 亿美元现金的进账。


成立“币圈高盛”Galaxy Digital


Novogratz 带着堡垒投资集团挺过了雷曼倒闭,熬过了金融危机,Novogratz 却栽在了 2015 年,对“巴西利率下跌、央行会下调利率”的预测上。这导致了公司的巨大投资亏损。同年,堡垒投资集团倒闭,Novogratz 也再度黯然离开华尔街。

曾经身家 20 多亿美元的他,变得只剩区区几百万美元。但是,如此爱折腾的一个人,怎么会就轻易离开他奋战了 20 多年的战场?

2017 年,对于 Novogratz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年,他搭上了令所有人都摸不到头脑的金融事件:加密货币的崛起。这把 Novogratz 从装模作样的“退休生活”中拉了回来,在数字货币上挣了上亿美元的他,重新回到了大众和媒体的视野中。

2017 年底,Novogratz 高调宣布,会把自己的交易业务发展成专注数字货币投资和区块链的全服务银行 Galaxy Digital,他还挖来了高盛副总 Richard Kim 担任营运长,过去在高盛担任对冲基金分析师的 Luka Jankovic 也加入了这家加密投资银行。

从一开始的传统金融迈向加密货币这个领域进行一个转型,来自 2013 年他对比特币的价值飙升进行成功的预测,对比特币的成功投资,也让他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拥有比特币价值最高的人之一。

2013 年,当比特币价格只有 100 美元的时候,他投入 700 万美元购买比特币,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上涨了 80 倍。

据 2018 年福布斯估计,他拥有价值 7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

“在比特币领域我投入了净资产的百分之十。” Novogratz 在 2017 年的一次由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举办的论坛活动上表示。

他无疑是整个华尔街最虔诚的加密货币信徒之一,2018 年 5 月 9 日播出的“Markets Now”节目中,他甚至断言,每个人的投资组合中都应该有 1-2% 的加密货币,不投资比特币“简直是不负责任的”。

但同时他也表示,加密货币也可能成为你一生最大的泡沫。预防的办法则是华尔街的老把戏——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例如,Novogratz 也是以太坊的早期投资者,他说自己购买 ETH 时,币价大约只有 1 美元。

2018 年 1 月,Novogratz 宣布了关于创设加密货币商业银行 Galaxy Digital 的一系列计划。在宣布将成立加密货币商业银行 Galaxy Digital 的时候,他表示将利用与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及其他协议社区的“深厚关系”,利用数字资产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从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交易、直接投资、资产管理和咨询业务中获得回报。

Galaxy Digital 一出现,就被外界称之为“币圈高盛”,因其创始人多来自高盛背景。Novogratz 挖来了高盛副总 Richard Kim 担任 Galaxy Digital 营运长,过去在高盛担任对冲基金分析师的 Luka Jankovic 也加入了这家数字货币投资银行。

从 2018 年财报来看,Galaxy Digital 的业务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反向收购、准备上市、代币发行项目投资、在东京开设交易点、咨询业务、甚至在 2018 年 5 月与彭博社母公司合作创建了一个加密指数“Bloomberg Galaxy Digital Crypto Index”。

EOS 是这家投行最出色项目之一。2018 年 6 月 5 日,Galaxy Digital 本金投资平台与 Galaxy Digital 投资管理部门共同推出了 3.25 亿美元的 EOS 风险基金(Galaxy Digital EOS VC Fund),投资于在 EOS 的区块链协议上构建平台的公司。6 月 7 日,该基金完成第一笔交易,以 2000 万美元的投资,领投 HighFidelity D 轮投资。


遭遇滑铁卢,Galaxy Digital “带血”亏损上市


Novogratz 的赌注并不是总是正确的。

2017 年 10 月份,Novogratz预言比特币将在年底之前突破 1 万美元大关,而这个预言 11 月份就实现了。

他接着预言比特币将在 2018 年底突破 4 万美元,并且筹划创立 5 亿美元规模的数字货币基金,然后就遇到了 2018 年年底的比特币价格断崖式跳水。

根据 CoinMarketCap.com 的数据,2018 年比特币狂跌 40%,加密货币整体市值更是下跌了 51%。






对于投资了多种加密货币的 Novogratz 来说,这就像你深知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把它们放在了几个篮子里,然而这几个篮子在一辆大卡车上,大卡车中途却翻车了。

就在比特币达到峰值几周后,他通过私募以每股 5 加元的价格出售 Galaxy Digital 的股票,并于 2018 年 2 月宣布,首期募资 2.5 亿加元。

在那之后,比特币价格开始大幅跳水。

根据 Galaxy Digital 2018 年 7 月 25 号发布的 Q1 财报财报显示,Galaxy Digital 2018 年一季度共亏损 1.34 亿美元。






除了加密货币市值的大幅跳水,让 Novogratz 心力交瘁的另一个来源则是加拿大监管部门,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OSC)。






在美国,IPO 至少需要两年的财务审计,很显然刚刚成立的 Galaxy Digital 并不满足条件。

所以,Novogratz 通过反向收购,将 Galaxy Digital 与已在多伦多初级交易所上市的空壳公司 BBradmer Pharmaceuticals Inc.(一家制药公司)合并,为的就是不用作为全新上市的公司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一系列财务报表。

于是在 2018 年 1 月份正式宣布该计划的时候,他乐观地估计,2018 年 4 月份就能上市。

后边发生的事也很好猜了,当 Galaxy Digital 申请批准时,OSC 决定对该公司进行额外审查,提出了诸多用 Novogratz 的话来说十分“磨人”的要求,上市时间从 4 月一直推迟到 8 月。

这边加密货币市场冷却让投资者陷入窘境,另一边上市屡遭延期,Galaxy Digital 还不得不在上市前一天对其财报进行补充。

尽管 Novogratz 表示,他不会后悔,并一如既往地看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革命性潜力,但他为期 8 个月的拉力赛,对希望利用加拿大资本市场作为上市捷径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警示。

多伦多证券创投交易所董事兼总经理 Brady Fletcher 则表示,监管机构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你想要快点上市,必须在公司结构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终于在 8 月 1 日,Galaxy Digital 上市了,首日破发。

发行价 5 加元,开盘价 2.7 加元,这也是一天的最高点,在最低跌至 1.9 加元后,最终以 2.3 加元的价格收盘,就这样结束了上市首日。

其实对于上市的初期结果,Novogratz 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在 2018 年 8 月 30 日接受媒体的采访中,Novogratz 无奈表示,鉴于自年初以来比特币暴跌约 40%、加密投资需求减弱,投资者可能很难评估 Galaxy Digital 非流动资产的价值,预计上市后的股票以 1 月份的价格交易是“不现实的”。接下来的几周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我很遗憾牛市不再,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回来。”华尔街老狐狸的心态果然要比一般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心态要好。

就目前比特币重新站上 8000 美金的趋势来看,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也开始出现回暖,Novogratz 等待的牛市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拆解 Galaxy Digital 投资组合


据 Coindesk 4 月 29 日报道,根据 Galaxy Digital 提交给加拿大证券监管机构的最新文件显示,Galaxy Digital 2018 年第三季度净亏损已经扩大至 7670 万美元,第四季度亏损 9700 万美元。2018 年全年亏损 2.727 亿美元,其中出售数字资产亏损了 1.014 亿美元。

Galaxy Digital 还有 7550 万美元的账面损失,其中包括其持有的加密货币的价格下跌,850 万美元的未实现投资损失,8840 万美元的运营费用。

截至 2018 年底,Galaxy Digital 持有 9724 BTC(3640 万美元)、92545  ETH(1230 万美元)、240 万 EOS(600 万美元)和 60227 门罗币(280 万美元)。2018 年初,该公司开始增加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投资,当时该公司持有 5902 个 BTC 和 5.7 万个 ETH。






Galaxy Digital 还曾持有大量的 Wax(5020 万美元)和 BlockV 代币(1740 万美元),不过这些币在 2018 年年底时从该公司的优先投资组合中消失了。

文件显示,Galaxy Digital 在出售 BTC(7030 万美元)和 ETH(6440万美元)时蒙受了损失,但部分损失被 Galaxy Digital 通过卖空部分加密货币(不清楚具体是哪种)所赚得的 5430 万美元所抵消。

2018 年初,BTC 是 Galaxy Digital 蒙受损失的最大来源,而 ETH 投资在 2018 年全年造成的损失最大。

有趣的是,Galaxy Digital 因为 Wax 代币贬值而损失了高达 4700 万美元。Wax 代币是一种为电子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提供动力的资产。

其他几种竞争币在 Galaxy Digital 2018 年能够盈利之前也出现了价格下跌:Kin(亏损1090 万美元)、BlockV(亏损1720 万美元)和 Aion(亏损 860 万美元)。EOS 也损失了大约 500 万美元。

除了数字货币以外,Galaxy Digital 投资组合中的许多公司和投资基金的价值也都有所下降。






例如,Pantera ICO Fund LP 的股票贬值导致损失 1410 万美元(Galaxy Digital 目前在该基金中投资1740万美元)。该公司还减持加拿大 Hut 8 Mining Corp .股票 1130 万美元,减持加密钱包公司 Xapo 股票 1110 万美元。

截至 2018 年底,Galaxy Digital 持有 EOS 开发公司 Block.One 4190 万美元的股份。另外还在 Galaxy Digital EOS VC Fund 中投入了约 500 万美元,专注于开发 EOS.IO 的生态系统。

据区块链媒体 The Block 近日报道,Galaxy Digital 5 月 22 日宣布已出售所持有的 EOS 开发商 Block.One 的部分股权,获得收入 7120 万美元,实现了 123% 的投资收益。

但 Novogratz 表示,“Galaxy Digital 仍是 Block.One 股东,并持有大量的 EOS。卖出部分 Block.One 股份兑现利润是为了重新平衡投资组合。“我们将继续与 Block.One 紧密合作。我们是多个业务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包括 Galaxy EOS VC Fund(该基金投资基于 EOS.IO 协议的公司),并对 EOS.IO 协议感到兴奋。”

与此同时,该文件表示,支付初创公司 Ripple Labs 获得了Galaxy Digital 的 2380 万美元投资,包括“通过一个特殊目的工具的间接投资”。

Galaxy Digital 还向挖矿企业投资了 2600 万美元,包括 Hut 8 Mining 和 Bitfury;向托管和多签名钱包提供商 BitGo 投资 750 万美元;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尚未推出的比特币期货交易所 Bakkt 投资 500 万美元。

其他还包括对 Silvergate Capital Corporation 的投资,它是对加密货币友好的 Silvergate Bank 的母公司;代币化初创企业 AlphaPoint 和 Templum;投资工具 Cryptology Asset和Pantera Venture Fund;以及总部位于波多黎各的 Mercantile Global Holdings,该公司运营着最近成立的圣胡安商品交易所(San Juan Mercantile Exchange)。

Galaxy Digital 还向加密借贷平台 BlockFi 投资了 525 万美元,其中包括 380 万美元的贷款。

在谈到 Galaxy Digital 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时,文件特别关注了该公司的权力集中在首席执行官兼主要利益相关者 Mike Novogratz 手中,他拥有 Galaxy Digital 超过 71% 的股份。

这份文件说,在监管和市场风险方面,Galaxy Digital 是“高度依赖 Michael Novogratz,让股东承担重大且不可预测的‘关键人物’风险”,并补充说 CEO 的“利益可能不同于股东的利益”,有一种危险是,他“可能从事 Galaxy Digital 之外的活动,或者为了追求其他目标而退出 Galaxy Digital。”

文件还指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Novogratz 的公众形象更有可能使 Galaxy Digital 受到实质性的监管审查,无论 Galaxy Digital 是否从事任何非法行为,这种代价都将是昂贵的,而且会分散注意力。


总结


“投资需谨慎”,固然是谁都会说的道理,但真的成为了局内人,即便再谨慎、再老道,也逃不过潮起潮落,随波逐流,潮起时你是弄潮的,潮退了反过来被嘲弄,再寻常不过。

Novogratz 还没有放弃,对于拥有他这般履历的人来说,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目睹自己和他人的财富在金融市场中起起落落,成功和挫折,恐怕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天长地久的。未来有一天,如果他又像 2013 年成功预判比特币暴涨一样,再次大获全胜,现在这些又都不算什么了。

Novogratz 下一步还打算带领 Galaxy Digital 在法兰克福、伦敦和香港上市。他希望 Galaxy Digital 在 2019 年年底前实现现金流为正,并预计公司将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市场自 4 月初以来已出现回暖迹象,比特币一度反弹突破 8800 美元,很多人说现在已是熊末牛初,真正的大牛市很快就会到来。

Novogratz 仍有资本,仍有筹码,市场回暖,他等得起,所以他纵身一跃义无反顾。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Novogratz

https://twitter.com/novogratz

《Novogratz’s Galaxy Digital Crypto Fund Lost $272.7 Million in 2018》

《$71 Million: Galaxy Digital Sells Stake in EOS Blockchain Maker Block.One》

《Galaxy Digital CEO Michael Novogratz: Bitcoin Should Cross $20,000 Within 18 Months》

《Galaxy Digital Backs $5.25 Million Round for Blockchain Staking Startup》

《Novogratz Buys Another 2.7% of His Galaxy Digital Crypto Fund for $5 Million》

《Mike Novogratz Explains Why He’s Still All-In on Crypto》

《Mike Novogratz: Bitcoin Will Be Digital Gold, ‘Sovereignty Should Cost a Lot’》

《Novogratz’s Galaxy Digital Backs $4 million Raise for Crypto-Lender BlockFi 》

《Billionaire Mike Novogratz – The Next 3 to 12 Months Will be Very Exciting for Cryptocurrencies》

《A look inside crypto firm Galaxy Digital, founded by 'sidelined' Wall Street legend Michael Novogratz》

《A Sidelined Wall Street Legend Bets on Bitcoin》

《Mike Novogratz Says Bitcoin Won the War of Cryptocurrencies》

《迈克尔·诺沃格拉茨:堡垒破裂 从头再来》

 

文| 王也   编辑| 卢晓明

出品| Odaily星球日报 查看全部
201905301631592.jpg


Novogratz 无疑是整个华尔街最虔诚的加密货币信徒之一,也是以太坊的早期投资者,1 美元买进 ETH,投资 EOS 实现了 123% 的投资收益。




近日,彭博社曝出,主流加密数字货币 EOS 的背后开发商 Block.One 将花费高昂代价回收其早期投资人 10% 的股份,数字货币投资银行 Galaxy Digital 作为 Block.One 早期重要投资人,回应了 Block.One 的股份回购邀约,Galaxy Digital 出售了 Block.One 部分股权并获得收入 7120 万美元,实现了 123% 的投资收益。

这让不少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都眼红 Galaxy Digital,但并不是谁都能有这种好运气。

Galaxy Digital 是 2018 年初才成立的数字货币投资银行,并于 2018 年 8 月 1 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他们也曾在 2018 年全年亏损 2.727 亿美元。

一家刚刚成立的投资银行怎么会这么有魄力,成立不到半年就可以挂牌上市呢?这背后更是离不开幕后掌舵人,也是前高盛合伙人 Michael Novogratz 的“操盘”了。Michael Novogratz 曾经连续两年被列入福布斯世界亿万富豪榜,Michael Novogratz 也是美国著名投资机构 Fortress Group(堡垒投资集团)的合伙人。

Michael Novogratz 曾带着堡垒投资集团熬过了金融危机,却栽在了 2015 年,对“巴西利率下跌、央行会下调利率”的预测上。这导致了公司的亏损严重,他也黯然离开华尔街。

离开华尔街的他并未放弃,而是转战币圈。2017 年底,Novogratz 高调宣布,会把自己的交易业务发展成专注数字货币投资和区块链的全服务银行 Galaxy Digital,他还挖来了高盛副总 Richard Kim 入伙,还有高盛此前的对冲基金分析师 Luka Jankovi 加入,也正因为如此,Galaxy Digital 也被外界戏称为“币圈高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Michael Novogratz 的个人经历,一个传统的华尔街职业对冲经理人是如何对加密货币行业产生兴趣的?如何建立起加密货币投资银行 Galaxy Digital?以及在加密货币市值大幅跳水之后,Michael Novogratz 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华尔街聪明绝顶的宏观对冲者是如何应对加密货币世界中的不稳定因素的?


摔跤队队长,美国空军飞行员,对冲基金经理


Michael Novogratz 是一位前对冲基金经理,前身为投资公司 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堡垒投资集团)。他在 2007 年和 2008 年被福布斯评为亿万富翁。

1964 年 11 月 26 日,Novogratz 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上高中时,他是学校摔跤队的队长,并获得了该州摔跤比赛第二名。

Novogratz 的大学时光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大学时期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运动之中。作为学校的摔跤队队长,他两次获得“常青藤”联赛冠军,在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也没有敌手。Novogratz 对摔跤运动的喜爱近乎狂热,以至于很多人用“疯子”称呼他。大学毕业后,他加入美国空军,成为一名直升机飞行员,后来又加入了新泽西州的国民警卫队。

很难判断 Novogratz 是从何时开始对金融产生了兴趣,但事实证明在金融领域,他同样有所成就。

Novogratz 在 2007 年 3 月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 407 位,其中包括他的 6660 万股 Fortress Investments,其中包括 Edens,Kauffman,Nardone 和 Briger 亿万富翁。2007 年 9 月,Novogratz 被列入福布斯 400 强排名第 317 位,净资产达 15 亿美元。他在 2008 年 3 月福布斯世界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 962 位,净资产达 12 亿美元。到 2012 年,在 Fortress 股价下跌后,他的净资产缩水至 5 亿美元。

有一些和 Novogratz 共事的对冲基金经理,曾经这样评价他:“他表现得好像是一个先知,但骨子里他就是一个推销员。”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 Novograt“对于看模型、分析前因后果,有着异乎寻常的能力。在别人只看到一团混乱之时,他却可以把东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和新加坡的海啸间的联系,看得一清二楚。”


开先例,带领堡垒投资集团纽交所上市


堡垒投资集团究竟有何厉害之处?为何能让 Novogratz 靠其登上福布斯亿万富翁榜单?

堡垒投资集团首开美国对冲基金公开上市先河,堡垒投资集团创立于 1998 年,2007 年纽交所上市。

作为最早在美国本土上市的投资公司,堡垒投资集团旗下拥有多只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拥有私募股权、信贷、流动性对冲基金投资和传统资产管理四大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701 亿美元,在美国、欧洲、亚洲、澳洲等地设有 14 家办事处。

201905301631594.jpg


在加入堡垒投资集团之前,Novogratz 是高盛的合伙人。

Novogratz 于 1992 年加入高盛,Novogratz 的事业从固定收益、货币及大宗商品的风险控制部门起步。1992 年至 1999 年 8 年长驻香港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及 1998 年近距离接触“亚洲金融风暴”为他了解新兴市场奠定了基础。2000 年,他被提拔为高盛集团拉丁美洲业务主席,为他的全球化视野打开了一扇窗。有熟悉他的人说,他是高盛眼中具有极强能力的一个家伙。

高盛在 1999 年 5 月上市的时候,还给 Novogratz 配股。但是就在高盛上市一年之后,他与高盛分道扬镳,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原因是“生活方式问题”。

2002 年,Novogratz 离开高盛,加入由 Wesley Edens 等人创建的堡垒投资集团,并获得了合伙人的席位。但高盛的经历让他最终选择了以宏观对冲的方式来操作自己的对冲基金。

与众多宏观对冲基金一样,Novogratz 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首先要对宏观经济作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解释,然后根据这个解释,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货币以及证券市场寻找存在价格偏差的市场,并在价格偏离到一定程度时进入,直到失衡现象得到纠正时退出。

加入堡垒投资集团之后,Novogratz 管理其中的对冲基金业务,包括堡垒宏观基金(Fortress Macro Fund)和吊桥全球宏观基金(Drawbridge Global Macro Fund),这两只都是主要投资于高流动性市场的宏观对冲基金,当时,两只基金的资产规模达 43 亿美元。

在华尔街,包括 Novogratz 在内的 5 名堡垒投资集团合伙人都被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有人这样评价:“他们都不是乙级队球员。”此外,他们也都对自己的能力超级自信。

基于这种自信,2007 年年初他们做出了一个开华尔街先河的举动,把堡垒投资集团包装上市。这一举动证明他们不想默默无闻地被淹没在对冲基金的瀚海中。

2007 年 2 月 9 日,堡垒投资集团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价为 18.50 美元,由于投资者热情高涨,挂牌交易的第一天早晨公司股价就迅速飙升至 35 美元。

堡垒投资集团并非全球首家上市对冲基金公司,但其上市却是全球对冲基金实力最强的美国市场的首发之举,因此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当时,人们把它的上市看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因为这标志着美国对冲基金开始走向公众。

在堡垒投资集团上市之后,Steve Schwarzman 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和 Daniel Och 的 Och-Ziff 资产管理公司也先后上市。

对堡垒的合伙人来说,他们通过 IPO 为自己创造了更多财富。上市之前,他们以 8.88 亿美元的价格,将 15% 的公司股份卖给了日本野村银行。有人推测,在 IPO 之前,他们每个人平均都有 4 亿美元现金的进账。


成立“币圈高盛”Galaxy Digital


Novogratz 带着堡垒投资集团挺过了雷曼倒闭,熬过了金融危机,Novogratz 却栽在了 2015 年,对“巴西利率下跌、央行会下调利率”的预测上。这导致了公司的巨大投资亏损。同年,堡垒投资集团倒闭,Novogratz 也再度黯然离开华尔街。

曾经身家 20 多亿美元的他,变得只剩区区几百万美元。但是,如此爱折腾的一个人,怎么会就轻易离开他奋战了 20 多年的战场?

2017 年,对于 Novogratz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年,他搭上了令所有人都摸不到头脑的金融事件:加密货币的崛起。这把 Novogratz 从装模作样的“退休生活”中拉了回来,在数字货币上挣了上亿美元的他,重新回到了大众和媒体的视野中。

2017 年底,Novogratz 高调宣布,会把自己的交易业务发展成专注数字货币投资和区块链的全服务银行 Galaxy Digital,他还挖来了高盛副总 Richard Kim 担任营运长,过去在高盛担任对冲基金分析师的 Luka Jankovic 也加入了这家加密投资银行。

从一开始的传统金融迈向加密货币这个领域进行一个转型,来自 2013 年他对比特币的价值飙升进行成功的预测,对比特币的成功投资,也让他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拥有比特币价值最高的人之一。

2013 年,当比特币价格只有 100 美元的时候,他投入 700 万美元购买比特币,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上涨了 80 倍。

据 2018 年福布斯估计,他拥有价值 7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

“在比特币领域我投入了净资产的百分之十。” Novogratz 在 2017 年的一次由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举办的论坛活动上表示。

他无疑是整个华尔街最虔诚的加密货币信徒之一,2018 年 5 月 9 日播出的“Markets Now”节目中,他甚至断言,每个人的投资组合中都应该有 1-2% 的加密货币,不投资比特币“简直是不负责任的”。

但同时他也表示,加密货币也可能成为你一生最大的泡沫。预防的办法则是华尔街的老把戏——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例如,Novogratz 也是以太坊的早期投资者,他说自己购买 ETH 时,币价大约只有 1 美元。

2018 年 1 月,Novogratz 宣布了关于创设加密货币商业银行 Galaxy Digital 的一系列计划。在宣布将成立加密货币商业银行 Galaxy Digital 的时候,他表示将利用与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及其他协议社区的“深厚关系”,利用数字资产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从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交易、直接投资、资产管理和咨询业务中获得回报。

Galaxy Digital 一出现,就被外界称之为“币圈高盛”,因其创始人多来自高盛背景。Novogratz 挖来了高盛副总 Richard Kim 担任 Galaxy Digital 营运长,过去在高盛担任对冲基金分析师的 Luka Jankovic 也加入了这家数字货币投资银行。

从 2018 年财报来看,Galaxy Digital 的业务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反向收购、准备上市、代币发行项目投资、在东京开设交易点、咨询业务、甚至在 2018 年 5 月与彭博社母公司合作创建了一个加密指数“Bloomberg Galaxy Digital Crypto Index”。

EOS 是这家投行最出色项目之一。2018 年 6 月 5 日,Galaxy Digital 本金投资平台与 Galaxy Digital 投资管理部门共同推出了 3.25 亿美元的 EOS 风险基金(Galaxy Digital EOS VC Fund),投资于在 EOS 的区块链协议上构建平台的公司。6 月 7 日,该基金完成第一笔交易,以 2000 万美元的投资,领投 HighFidelity D 轮投资。


遭遇滑铁卢,Galaxy Digital “带血”亏损上市


Novogratz 的赌注并不是总是正确的。

2017 年 10 月份,Novogratz预言比特币将在年底之前突破 1 万美元大关,而这个预言 11 月份就实现了。

他接着预言比特币将在 2018 年底突破 4 万美元,并且筹划创立 5 亿美元规模的数字货币基金,然后就遇到了 2018 年年底的比特币价格断崖式跳水。

根据 CoinMarketCap.com 的数据,2018 年比特币狂跌 40%,加密货币整体市值更是下跌了 51%。

201905301632007.jpg


对于投资了多种加密货币的 Novogratz 来说,这就像你深知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把它们放在了几个篮子里,然而这几个篮子在一辆大卡车上,大卡车中途却翻车了。

就在比特币达到峰值几周后,他通过私募以每股 5 加元的价格出售 Galaxy Digital 的股票,并于 2018 年 2 月宣布,首期募资 2.5 亿加元。

在那之后,比特币价格开始大幅跳水。

根据 Galaxy Digital 2018 年 7 月 25 号发布的 Q1 财报财报显示,Galaxy Digital 2018 年一季度共亏损 1.34 亿美元。

201905301632008.jpg


除了加密货币市值的大幅跳水,让 Novogratz 心力交瘁的另一个来源则是加拿大监管部门,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OSC)。

201905301632009.jpg


在美国,IPO 至少需要两年的财务审计,很显然刚刚成立的 Galaxy Digital 并不满足条件。

所以,Novogratz 通过反向收购,将 Galaxy Digital 与已在多伦多初级交易所上市的空壳公司 BBradmer Pharmaceuticals Inc.(一家制药公司)合并,为的就是不用作为全新上市的公司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一系列财务报表。

于是在 2018 年 1 月份正式宣布该计划的时候,他乐观地估计,2018 年 4 月份就能上市。

后边发生的事也很好猜了,当 Galaxy Digital 申请批准时,OSC 决定对该公司进行额外审查,提出了诸多用 Novogratz 的话来说十分“磨人”的要求,上市时间从 4 月一直推迟到 8 月。

这边加密货币市场冷却让投资者陷入窘境,另一边上市屡遭延期,Galaxy Digital 还不得不在上市前一天对其财报进行补充。

尽管 Novogratz 表示,他不会后悔,并一如既往地看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革命性潜力,但他为期 8 个月的拉力赛,对希望利用加拿大资本市场作为上市捷径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警示。

多伦多证券创投交易所董事兼总经理 Brady Fletcher 则表示,监管机构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你想要快点上市,必须在公司结构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终于在 8 月 1 日,Galaxy Digital 上市了,首日破发。

发行价 5 加元,开盘价 2.7 加元,这也是一天的最高点,在最低跌至 1.9 加元后,最终以 2.3 加元的价格收盘,就这样结束了上市首日。

其实对于上市的初期结果,Novogratz 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在 2018 年 8 月 30 日接受媒体的采访中,Novogratz 无奈表示,鉴于自年初以来比特币暴跌约 40%、加密投资需求减弱,投资者可能很难评估 Galaxy Digital 非流动资产的价值,预计上市后的股票以 1 月份的价格交易是“不现实的”。接下来的几周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我很遗憾牛市不再,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回来。”华尔街老狐狸的心态果然要比一般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心态要好。

就目前比特币重新站上 8000 美金的趋势来看,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也开始出现回暖,Novogratz 等待的牛市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拆解 Galaxy Digital 投资组合


据 Coindesk 4 月 29 日报道,根据 Galaxy Digital 提交给加拿大证券监管机构的最新文件显示,Galaxy Digital 2018 年第三季度净亏损已经扩大至 7670 万美元,第四季度亏损 9700 万美元。2018 年全年亏损 2.727 亿美元,其中出售数字资产亏损了 1.014 亿美元。

Galaxy Digital 还有 7550 万美元的账面损失,其中包括其持有的加密货币的价格下跌,850 万美元的未实现投资损失,8840 万美元的运营费用。

截至 2018 年底,Galaxy Digital 持有 9724 BTC(3640 万美元)、92545  ETH(1230 万美元)、240 万 EOS(600 万美元)和 60227 门罗币(280 万美元)。2018 年初,该公司开始增加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投资,当时该公司持有 5902 个 BTC 和 5.7 万个 ETH。

2019053016320211.png


Galaxy Digital 还曾持有大量的 Wax(5020 万美元)和 BlockV 代币(1740 万美元),不过这些币在 2018 年年底时从该公司的优先投资组合中消失了。

文件显示,Galaxy Digital 在出售 BTC(7030 万美元)和 ETH(6440万美元)时蒙受了损失,但部分损失被 Galaxy Digital 通过卖空部分加密货币(不清楚具体是哪种)所赚得的 5430 万美元所抵消。

2018 年初,BTC 是 Galaxy Digital 蒙受损失的最大来源,而 ETH 投资在 2018 年全年造成的损失最大。

有趣的是,Galaxy Digital 因为 Wax 代币贬值而损失了高达 4700 万美元。Wax 代币是一种为电子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提供动力的资产。

其他几种竞争币在 Galaxy Digital 2018 年能够盈利之前也出现了价格下跌:Kin(亏损1090 万美元)、BlockV(亏损1720 万美元)和 Aion(亏损 860 万美元)。EOS 也损失了大约 500 万美元。

除了数字货币以外,Galaxy Digital 投资组合中的许多公司和投资基金的价值也都有所下降。

2019053016320212.jpg


例如,Pantera ICO Fund LP 的股票贬值导致损失 1410 万美元(Galaxy Digital 目前在该基金中投资1740万美元)。该公司还减持加拿大 Hut 8 Mining Corp .股票 1130 万美元,减持加密钱包公司 Xapo 股票 1110 万美元。

截至 2018 年底,Galaxy Digital 持有 EOS 开发公司 Block.One 4190 万美元的股份。另外还在 Galaxy Digital EOS VC Fund 中投入了约 500 万美元,专注于开发 EOS.IO 的生态系统。

据区块链媒体 The Block 近日报道,Galaxy Digital 5 月 22 日宣布已出售所持有的 EOS 开发商 Block.One 的部分股权,获得收入 7120 万美元,实现了 123% 的投资收益。

但 Novogratz 表示,“Galaxy Digital 仍是 Block.One 股东,并持有大量的 EOS。卖出部分 Block.One 股份兑现利润是为了重新平衡投资组合。“我们将继续与 Block.One 紧密合作。我们是多个业务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包括 Galaxy EOS VC Fund(该基金投资基于 EOS.IO 协议的公司),并对 EOS.IO 协议感到兴奋。”

与此同时,该文件表示,支付初创公司 Ripple Labs 获得了Galaxy Digital 的 2380 万美元投资,包括“通过一个特殊目的工具的间接投资”。

Galaxy Digital 还向挖矿企业投资了 2600 万美元,包括 Hut 8 Mining 和 Bitfury;向托管和多签名钱包提供商 BitGo 投资 750 万美元;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尚未推出的比特币期货交易所 Bakkt 投资 500 万美元。

其他还包括对 Silvergate Capital Corporation 的投资,它是对加密货币友好的 Silvergate Bank 的母公司;代币化初创企业 AlphaPoint 和 Templum;投资工具 Cryptology Asset和Pantera Venture Fund;以及总部位于波多黎各的 Mercantile Global Holdings,该公司运营着最近成立的圣胡安商品交易所(San Juan Mercantile Exchange)。

Galaxy Digital 还向加密借贷平台 BlockFi 投资了 525 万美元,其中包括 380 万美元的贷款。

在谈到 Galaxy Digital 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时,文件特别关注了该公司的权力集中在首席执行官兼主要利益相关者 Mike Novogratz 手中,他拥有 Galaxy Digital 超过 71% 的股份。

这份文件说,在监管和市场风险方面,Galaxy Digital 是“高度依赖 Michael Novogratz,让股东承担重大且不可预测的‘关键人物’风险”,并补充说 CEO 的“利益可能不同于股东的利益”,有一种危险是,他“可能从事 Galaxy Digital 之外的活动,或者为了追求其他目标而退出 Galaxy Digital。”

文件还指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Novogratz 的公众形象更有可能使 Galaxy Digital 受到实质性的监管审查,无论 Galaxy Digital 是否从事任何非法行为,这种代价都将是昂贵的,而且会分散注意力。


总结


“投资需谨慎”,固然是谁都会说的道理,但真的成为了局内人,即便再谨慎、再老道,也逃不过潮起潮落,随波逐流,潮起时你是弄潮的,潮退了反过来被嘲弄,再寻常不过。

Novogratz 还没有放弃,对于拥有他这般履历的人来说,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目睹自己和他人的财富在金融市场中起起落落,成功和挫折,恐怕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天长地久的。未来有一天,如果他又像 2013 年成功预判比特币暴涨一样,再次大获全胜,现在这些又都不算什么了。

Novogratz 下一步还打算带领 Galaxy Digital 在法兰克福、伦敦和香港上市。他希望 Galaxy Digital 在 2019 年年底前实现现金流为正,并预计公司将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市场自 4 月初以来已出现回暖迹象,比特币一度反弹突破 8800 美元,很多人说现在已是熊末牛初,真正的大牛市很快就会到来。

Novogratz 仍有资本,仍有筹码,市场回暖,他等得起,所以他纵身一跃义无反顾。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Novogratz

https://twitter.com/novogratz

《Novogratz’s Galaxy Digital Crypto Fund Lost $272.7 Million in 2018》

《$71 Million: Galaxy Digital Sells Stake in EOS Blockchain Maker Block.One》

《Galaxy Digital CEO Michael Novogratz: Bitcoin Should Cross $20,000 Within 18 Months》

《Galaxy Digital Backs $5.25 Million Round for Blockchain Staking Startup》

《Novogratz Buys Another 2.7% of His Galaxy Digital Crypto Fund for $5 Million》

《Mike Novogratz Explains Why He’s Still All-In on Crypto》

《Mike Novogratz: Bitcoin Will Be Digital Gold, ‘Sovereignty Should Cost a Lot’》

《Novogratz’s Galaxy Digital Backs $4 million Raise for Crypto-Lender BlockFi 》

《Billionaire Mike Novogratz – The Next 3 to 12 Months Will be Very Exciting for Cryptocurrencies》

《A look inside crypto firm Galaxy Digital, founded by 'sidelined' Wall Street legend Michael Novogratz》

《A Sidelined Wall Street Legend Bets on Bitcoin》

《Mike Novogratz Says Bitcoin Won the War of Cryptocurrencies》

《迈克尔·诺沃格拉茨:堡垒破裂 从头再来》

 

文| 王也   编辑| 卢晓明

出品| Odaily星球日报

张健归来:用科技推动公司向社区进化

8btc 发表了文章 • 2019-05-27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FCoin创始人张健


1年前的5月,FCoin带着“交易即挖矿”模式杀入交易市场,很快席卷整个行业。但是由于模式的缺陷,从高光走向“沉寂”,FCoin只用了几个月时间。然而,FCoin并没有真的沉寂。从今年年初开始,FCoin在社区化方面不断发力,并接连推出“可持续挖矿”、新的收入分配方案以及“理财挖矿”。随着FT的价格节节回升,投资者们似乎听到了FCoin归来的号角。

5月24日,FT团队联手共识实验室在香港发布FT公链及生态,FCoin归来的号角正式吹响。时隔许久,FCoin创始人张健再次公开亮相,正式发布FT公链。他介绍称,FT公链以创新的CB-DPos共识机制为基础,支持一键发行原生资产,支持复杂结构的协议资产和子资产。在权益分配方面,FT公链更是将80%的记账手续费分配让Token发行方和合约发行方。张健宣布,测试网络将于6月6日上线,主网切换将于6月16日启动。同时,FT社区还与共识实验室联合发起成立1亿人民币规模的FT生态基金。

经历了FCoin的大起大落,发布会上的张健面带微笑,举手间透露着风雨后的淡然,演讲中不时蹦出的小玩笑让整个会场的气氛异常轻松。参会社区成员的欢呼与鼓掌也印证了演讲中张健的话:“我并不孤独。”一路走来,张健背负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淡然中却满满都是坚定异常的信仰。张健认为,FCoin的终极使命就是用科技捍卫每一个人的权利,用科技推动公司向社区进化,用科技让每个人获得自己应得的激励。

FCoin发布FT公链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主流交易所都在做公链,那么交易业务和公链到底孰轻孰重?CSDN副总裁孟岩在现场的圆桌论坛上认为,公链大于交易所的结论本身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这样一个清晰的结论在很多人看来有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交易所还是最赚钱的业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而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数字货币在支付这个领域没有发展起来。还有一个缺位就是借贷。这些货币各种各样的生态,或者各种各样的形态,我们今天的通证机制或者体系里面还缺得很多,缺得很厉害。当那两个位置上面有流通,逐渐这个机制成熟之后,大家一定会认为那个是我们整个社会一个操作系统,而交易所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块,但是是一个支柱性的模块。香港区块链协会主席梁捷扬则表示,交易所应该只是一个暂时的手段,而不应该成为一个目的,最后的目的一定是公链。他认为,在未来最好的经济社会架构下,交易所会完全不存在。





FT公链与生态发表会现场圆桌:从左到右依次为,商思林、梁捷扬、孟岩、任铮、左常柏以及焦峰


对于FCoin,对于张健,对于共识实验室投资FCoin,我们有太多的疑问。发布会结束后,巴比特等多家媒体对FCoin创始人张健以及共识实验室发起人王峰进行了采访。


Q1:社区是人组成,人和人总是存在矛盾,社区这样一个组织你觉得是一个高效组织吗?

张健:虽然我们确实想做到高效,但是这绝对不是社区的目的,社区目就两个字:共识。高效是什么?是团队的,是自上而下,绝对服从,今天必须开发完。社区目的不是这样,社区的目的就是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你就不能推,因为这个社区是由人组织,这个人是你的核心用户。


Q2:现在社区发展的状况有没有超出您的设想?

张健:远远超出设想。摸着石头过河,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大家知道我们一步一步走社区化,这条路还真的走通了,虽然不能说走成功了,这次开会就是一个标志。看到我们社区用户的热情,社区的凝聚力,这是远远超过其他社区的。我倒不是说我们对于社区没有信心,而是非常有信心,只不过在什么结点,达到什么状态完全看不到,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都是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创造出来。


Q3:现在的可持续“挖矿”或许是原来版本的一种改进,不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未来这种模式会有突破吗?还是你坚信“挖矿”这种基础模式一定会走出一种成功的路?

张健:我相信这是一条成功的路。机制会升级,会更新,但是如果你认为交易即挖矿模式2.0和1.0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我认为可能未来也会保持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一直坚信这个模式会成功。我们这个可持续挖矿公投之前,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很小的争论,说到底要不要挖矿,是不是挖矿这个词不是很好?我就说我就要为挖矿这个词证明,区块链就是挖矿,挖抗有什么不好?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当时机制有问题,不代表我们的方向错,有可能你的方向是对的,你没有经验会走弯路。

其实我觉得改变非常大,因为羊毛党是不可能等待FT锁仓一年后套现。没有信仰的人,今天搞到,明天就要套现。所以说各个生态都是这样,早期推出FCoin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激励最大问题就是这个羊毛党,很多激励失效就是因为你没有激励给真正的人。


Q4:为什么FCoin没有IEO?

张健:是这样,说实话我内部确实说过我们是不会考虑IEO,但我个人没有偏见,为什么呢?IEO这个东西他没有什么新鲜的,去年FT也推出类似东西也尝试过,我觉得他并没有可持续性。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于机制,问题在于你上市的东西有没有价值。IEO就是一个框架,没价值的东西谁背书也没用,因为本身没有价值,价值不可能无中生有。


Q5:FCoin去年经历了很戏剧性的发展过程,您个人经历了什么?

张健:也没有太多血泪史,都正常,这个世界都是这样,道路永远是曲折,前途永远是光明的,不可能把话反过来。所以我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关键是靠什么坚持到现在。我就是我靠刚才我的初心、我的公心,社区化是一定能战胜以私有利益为代表传统公司化的组织机构。


Q6:您现在在FCoin主要扮演什么角色?

张健:我希望未来最好不要扮演角色。但现在不行,因为现在社区需要信仰,我就给大家扮演就是坚定信仰这个角色,我告诉目标在哪里。其实当大家共识足够强大的时候,其实有没有我这样扛旗不重要。


Q7:FT社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听说您有“一票否决权”,您能和解释一下这个权利吗?

张健:其实这个事情有一个误会,一票否决权基本没有怎么用过。但行使这个权利永远有一个不变前提:保护这个平台,守护这个平台的底线。你知道集体决策也不可能完全是正确的,可能看不到另外一面,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不在,我可能会交给一个有责任的人,作为FT社区的执剑者。不用过于担心一票否决,他只有否决权,我们下面就会非常明确的规定就是这个拥有否决权的人,他只能因为安全问题行使权利。


Q8:王峰总,为什么共识实验室会投资数千万给FCoin,其实那个时间段市场还是熊市?

王峰:我觉得最两点,第一看好区块链,看好数字货币大的未来,我们需要找到好的平台性业务,或者好的支撑性业务我们参与进去,一起发展。第二就是说张健他是我很相信认可一个人,他的业务时机以及个人。从我们过去做投资来看,他有企业家气质,有创业者能量。我觉得我们还是看一个人、看一个事、看一个时机,所以我认为那个时候、时机对于我们是一个好事情。


Q9: FT公链有原生资产、协议资产等等特性,很多散户都不懂,那么怎么吸引他们过来?

张健:经历过这一年辛苦的耕耘,至少我先想清楚,你先别想着怎么把用户拿过来,你先想着怎么能够把现在的用户服务好,或者说先让相信你的人能够继续相信你,愿意留在这里的人,继续留在。我觉得企业或者一个商业组织最终的竞争是价值观的竞争。你扛一个大旗,你需要的时间可能比较久,你发展用户可能也没有这么快,但是他们一旦进来,一定成为你的用户,成为主人他们不愿意离开。所以说我宁愿这个事可持续,我也不愿意大起大落,这个还真的是我们一个心里话,我宁愿慢慢发展,我也不愿意爆涨爆跌。一个平台,我们不谈价格,这个平台的信誉需要你长期稳定的作为保障,最后才能积累出真实的价值。
 
 
编辑:Apatheticco 查看全部
201905270121151993.jpg

FCoin创始人张健


1年前的5月,FCoin带着“交易即挖矿”模式杀入交易市场,很快席卷整个行业。但是由于模式的缺陷,从高光走向“沉寂”,FCoin只用了几个月时间。然而,FCoin并没有真的沉寂。从今年年初开始,FCoin在社区化方面不断发力,并接连推出“可持续挖矿”、新的收入分配方案以及“理财挖矿”。随着FT的价格节节回升,投资者们似乎听到了FCoin归来的号角。

5月24日,FT团队联手共识实验室在香港发布FT公链及生态,FCoin归来的号角正式吹响。时隔许久,FCoin创始人张健再次公开亮相,正式发布FT公链。他介绍称,FT公链以创新的CB-DPos共识机制为基础,支持一键发行原生资产,支持复杂结构的协议资产和子资产。在权益分配方面,FT公链更是将80%的记账手续费分配让Token发行方和合约发行方。张健宣布,测试网络将于6月6日上线,主网切换将于6月16日启动。同时,FT社区还与共识实验室联合发起成立1亿人民币规模的FT生态基金。

经历了FCoin的大起大落,发布会上的张健面带微笑,举手间透露着风雨后的淡然,演讲中不时蹦出的小玩笑让整个会场的气氛异常轻松。参会社区成员的欢呼与鼓掌也印证了演讲中张健的话:“我并不孤独。”一路走来,张健背负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淡然中却满满都是坚定异常的信仰。张健认为,FCoin的终极使命就是用科技捍卫每一个人的权利,用科技推动公司向社区进化,用科技让每个人获得自己应得的激励。

FCoin发布FT公链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主流交易所都在做公链,那么交易业务和公链到底孰轻孰重?CSDN副总裁孟岩在现场的圆桌论坛上认为,公链大于交易所的结论本身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这样一个清晰的结论在很多人看来有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交易所还是最赚钱的业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而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数字货币在支付这个领域没有发展起来。还有一个缺位就是借贷。这些货币各种各样的生态,或者各种各样的形态,我们今天的通证机制或者体系里面还缺得很多,缺得很厉害。当那两个位置上面有流通,逐渐这个机制成熟之后,大家一定会认为那个是我们整个社会一个操作系统,而交易所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块,但是是一个支柱性的模块。香港区块链协会主席梁捷扬则表示,交易所应该只是一个暂时的手段,而不应该成为一个目的,最后的目的一定是公链。他认为,在未来最好的经济社会架构下,交易所会完全不存在。

201905270124204440.jpg

FT公链与生态发表会现场圆桌:从左到右依次为,商思林、梁捷扬、孟岩、任铮、左常柏以及焦峰


对于FCoin,对于张健,对于共识实验室投资FCoin,我们有太多的疑问。发布会结束后,巴比特等多家媒体对FCoin创始人张健以及共识实验室发起人王峰进行了采访。


Q1:社区是人组成,人和人总是存在矛盾,社区这样一个组织你觉得是一个高效组织吗?

张健:虽然我们确实想做到高效,但是这绝对不是社区的目的,社区目就两个字:共识。高效是什么?是团队的,是自上而下,绝对服从,今天必须开发完。社区目的不是这样,社区的目的就是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你就不能推,因为这个社区是由人组织,这个人是你的核心用户。


Q2:现在社区发展的状况有没有超出您的设想?

张健:远远超出设想。摸着石头过河,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大家知道我们一步一步走社区化,这条路还真的走通了,虽然不能说走成功了,这次开会就是一个标志。看到我们社区用户的热情,社区的凝聚力,这是远远超过其他社区的。我倒不是说我们对于社区没有信心,而是非常有信心,只不过在什么结点,达到什么状态完全看不到,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都是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创造出来。


Q3:现在的可持续“挖矿”或许是原来版本的一种改进,不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未来这种模式会有突破吗?还是你坚信“挖矿”这种基础模式一定会走出一种成功的路?

张健:我相信这是一条成功的路。机制会升级,会更新,但是如果你认为交易即挖矿模式2.0和1.0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我认为可能未来也会保持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一直坚信这个模式会成功。我们这个可持续挖矿公投之前,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很小的争论,说到底要不要挖矿,是不是挖矿这个词不是很好?我就说我就要为挖矿这个词证明,区块链就是挖矿,挖抗有什么不好?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当时机制有问题,不代表我们的方向错,有可能你的方向是对的,你没有经验会走弯路。

其实我觉得改变非常大,因为羊毛党是不可能等待FT锁仓一年后套现。没有信仰的人,今天搞到,明天就要套现。所以说各个生态都是这样,早期推出FCoin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激励最大问题就是这个羊毛党,很多激励失效就是因为你没有激励给真正的人。


Q4:为什么FCoin没有IEO?

张健:是这样,说实话我内部确实说过我们是不会考虑IEO,但我个人没有偏见,为什么呢?IEO这个东西他没有什么新鲜的,去年FT也推出类似东西也尝试过,我觉得他并没有可持续性。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于机制,问题在于你上市的东西有没有价值。IEO就是一个框架,没价值的东西谁背书也没用,因为本身没有价值,价值不可能无中生有。


Q5:FCoin去年经历了很戏剧性的发展过程,您个人经历了什么?

张健:也没有太多血泪史,都正常,这个世界都是这样,道路永远是曲折,前途永远是光明的,不可能把话反过来。所以我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关键是靠什么坚持到现在。我就是我靠刚才我的初心、我的公心,社区化是一定能战胜以私有利益为代表传统公司化的组织机构。


Q6:您现在在FCoin主要扮演什么角色?

张健:我希望未来最好不要扮演角色。但现在不行,因为现在社区需要信仰,我就给大家扮演就是坚定信仰这个角色,我告诉目标在哪里。其实当大家共识足够强大的时候,其实有没有我这样扛旗不重要。


Q7:FT社区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听说您有“一票否决权”,您能和解释一下这个权利吗?

张健:其实这个事情有一个误会,一票否决权基本没有怎么用过。但行使这个权利永远有一个不变前提:保护这个平台,守护这个平台的底线。你知道集体决策也不可能完全是正确的,可能看不到另外一面,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不在,我可能会交给一个有责任的人,作为FT社区的执剑者。不用过于担心一票否决,他只有否决权,我们下面就会非常明确的规定就是这个拥有否决权的人,他只能因为安全问题行使权利。


Q8:王峰总,为什么共识实验室会投资数千万给FCoin,其实那个时间段市场还是熊市?

王峰:我觉得最两点,第一看好区块链,看好数字货币大的未来,我们需要找到好的平台性业务,或者好的支撑性业务我们参与进去,一起发展。第二就是说张健他是我很相信认可一个人,他的业务时机以及个人。从我们过去做投资来看,他有企业家气质,有创业者能量。我觉得我们还是看一个人、看一个事、看一个时机,所以我认为那个时候、时机对于我们是一个好事情。


Q9: FT公链有原生资产、协议资产等等特性,很多散户都不懂,那么怎么吸引他们过来?

张健:经历过这一年辛苦的耕耘,至少我先想清楚,你先别想着怎么把用户拿过来,你先想着怎么能够把现在的用户服务好,或者说先让相信你的人能够继续相信你,愿意留在这里的人,继续留在。我觉得企业或者一个商业组织最终的竞争是价值观的竞争。你扛一个大旗,你需要的时间可能比较久,你发展用户可能也没有这么快,但是他们一旦进来,一定成为你的用户,成为主人他们不愿意离开。所以说我宁愿这个事可持续,我也不愿意大起大落,这个还真的是我们一个心里话,我宁愿慢慢发展,我也不愿意爆涨爆跌。一个平台,我们不谈价格,这个平台的信誉需要你长期稳定的作为保障,最后才能积累出真实的价值。
 
 
编辑:Apatheticco

“泄密者”阿桑奇的加密人生

odaily 发表了文章 • 2019-04-16 16:53 • 来自相关话题

Source: Time.com


2010 年 12 月 5 日,维基解密因为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惹怒美国当局,被停掉银行卡等传统捐款渠道,此时他们想到了比特币。但这事遭到中本聪的强烈反对,“你们带来的热度可能在这个阶段毁了我们。”发完这个帖子的一周后,中本聪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

一场无声的募捐正在比特币网络上发生着。

0.00626 BTC、7.89 BTC、0.062 BTC 数百笔捐款共同涌向一个地址:
 
39o6E2qascmB5rNwFtJU6ug5PXZx5K2ED3

这是维基解密的募捐地址。

4 月 11 日,英国警方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逮捕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在厄瓜多尔使馆驻留 7 年之后,这位世界闻名的泄密者将会被送上法庭,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一段牢狱之灾。

自 2006 年创办至今,维基解密陆续公布了相当数量的机密文件,其中包括美军在伊拉克枪杀平民、肯尼亚的法外处决、科特迪瓦的有毒废物倾倒事件等。

因为揭露多国机密,阿桑奇一直辗转于多个国家,居无定所,偶尔在公开场合露面,阿桑奇也是就新闻自由、审查制度与调查性新闻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曾获得 2009 年的“国际特赦传媒奖”与 2008 年《经济学人》的“言论自由奖”。

阿桑奇被抓在世界引发轰动,这个久未露面的黑客、调查记者在社交网络、媒体上重新被提起,人民支援他,透过言语、通过行动,还有比特币网络上的一笔笔捐款——一日之内,该捐赠地址一共收到 124 笔捐款。

 
引发加密世界震荡
 

如果不是那张照片,恐怕没人能想到阿桑奇现在的模样。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地下室待了 7 年。

7 年时间,足以将一位英俊绅士变成一位看起来白发沧桑的老人,虽然他实际年龄 48 岁。

“UK must resist!”(英国必须抵抗)

4 月 11 日,朱利安.阿桑奇被 5 名大汉拽出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时,嘴里不断叨唠着这句话。这个高个儿的澳大利亚人拥有标志性的灰色眼珠和乱蓬蓬白发,在人群里依然醒目。

“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爱德华.斯诺登在推特上发文称。6 年前,斯诺登在维基解密上公布了棱镜计划(PRISM)。

阿桑奇,这位隐世 7 年的调查记者快要被人们遗忘时重新出现,他的隐居生活开始于 2012 年 6 月 19 日,他的推特更新状态定格在更晚时候, 2013 年 3 月 3 日。

在现实世界,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他以及维基解密代表的是与强权对立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在区块链世界,阿桑奇也不断释放出能量。

有评论称阿桑奇是比特币大户。

根据 CNBC 报道,2017 年,阿桑奇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的公司自 2010 年起开始投资比特币,6 年来已获利 500 倍,而这全是拜美国政府所赐。

而“阿桑奇被捕”被认为是导致比特币下跌的“罪魁祸首”。有 YouTube 评论员猜测,本次比特币下跌源自阿桑奇提前知道被捕,抛售手中的币引发下跌。

北京时间 4 月 12 日,根据非小号数据,前 100 币种几乎全部呈现下跌行情,其中 BTC 报价为 4900 美元,24 小时跌幅 6.24%。

而就在一天前,英国警方在厄瓜多尔英国大使馆逮捕了阿桑奇。

该评论员称,阿桑奇可能知道自己即将被捕,他可以在 BitFinex 上做空,或者将手上的比特币抛售掉获利,如果是这样,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约 200 万美元的潜在收益,以应对接下来的诉讼。

 
中本聪的最后一言


加密货币圈鲜有不知道阿桑奇的。

2010 年 12 月 5 日,维基解密因为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惹怒美国当局,被停掉银行卡等传统捐款渠道,此时他们想到了比特币。

但这事遭到中本聪的强烈反对,中本聪表示:

    “不,别把它放在维基解密上,这个项目需要渐渐成长,这样软件才能一路上保持强劲。我在此呼吁维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币!比特币还只是一个处于婴儿时期的小规模社会实验。它顶多是各小额支付,你们带来的热度可能在这个阶段毁了我们。”


发完这个帖子的一周后,中本聪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

而维基解密依然宣布将比特币作为募捐方式,之后还接受了 Zcash。

目前,维基解密的官网显示,其捐款方式除了信用卡、Paypal、银行卡转账等传统方式外,还支持比特币、莱特币、Zcash、门罗币、以太坊等虚拟资产。

阿桑奇与区块链世界的关联不仅于此。阿桑奇更愿意被称作“赛博朋克”,这是他对自己下的定义。

另一位密码朋克中本聪自 2010 年后再无现身,而阿桑奇作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黑客、最特立独行的调查记者,面临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美国政府时,他除了不断露面,还不断扔出一颗颗炸弹:一份份揭秘文件。

 
生而动荡
 

1971 年,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城。因为父母的关系,阿桑奇刚满 14 岁,已经搬了 37 次家,他无法接受不间断的教育,有时在家自学,也参加过函授班以及跟随一些大学教授进行非正式学习。

阿桑奇曾告诉纽约客记者:

    “在我童年这段时期,大多数时候跟汤姆.索耶一样。我有自己的马,自己建造筏子,去钓鱼,钻矿井和隧道。”


16 岁的阿桑奇拥有第一台调制解调器,由此他可以将他的 Commodore 电脑变成了一个入口,通向电子世外桃源。

在这个世外桃源,阿桑奇自称门达克斯(Mendax),名字取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Splendide mendax”,意为高尚的虚假。

阿桑奇 18 岁的时候,同女友举行了非正式的婚礼,不久后他们的儿子诞生了。

20 岁那年阿桑奇入侵了加拿大电信公司北电(Nortel)在墨尔本的主终端,向北电管理员搭讪:“我已经控制了系统,在你的系统里玩得很开心。我们没有捣乱,甚至还做了写改进,请不要通知澳大利亚联邦警察”。

澳洲警察还是找上门了,警察从他家搜走 63 捆证物,起诉阿桑奇。当年,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了他。

“我们都是偏执精神分裂患者。” 曾与阿桑奇一起共事的人说。

《地下》中写到阿桑奇这种担心被捕的心情:

    “门达克斯梦见警察随时都来袭击,他梦见脚步声在他门前响起,黎明前的黑暗中,荷枪实弹的警察在凌晨五点闯进他家后门。”


《地下》是阿桑奇和作家塞利特.德雷福斯合著的一本书,其中描绘了黑客亚文化的黄金法则:“不要损坏(包括奔溃)你所侵入的电脑系统;不要更改那些系统的信息(除了修改日志掩盖自己的踪迹);分享所获得的信息。”

克莱尔曾表示,阿桑奇的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从来没有接受过治疗。1999 年,经历过三十余次听证会和上述,阿桑奇与妻子达成监护协议。

为了尽可能挣钱抚养儿子,阿桑奇做过各种工作,他甚至还做过电脑安全顾问,进去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

他曾以为,破解宇宙背后的秘密法则会带来智力刺激,打消做黑客的冲动。2003 年~2006 年,他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与数学。

2005 年,阿桑奇曾代表墨尔本大学参加澳大利亚全国物理竞赛。

在 2006 年一场澳洲物理学会的会议上,有 900 位职业物理学家出席,阿桑奇身处其中,发现“这个组织是由恐惧地哭泣着的因循守旧者把持,他们有着极其低劣的人格”。

阿桑奇逐渐明白,人类的斗争并非左派和右派之争,也不是信仰和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机构之争。

他认为机构等级制度破坏了真理、创造力、爱和同情心。一个政权内部的沟通渠道中断后,同谋者之间的信息流动一定会萎缩,当信息交流趋近于零,阴谋就会终止。

揭秘是信息战的工具。2006 年,阿桑奇在墨尔本大学附近的一栋房子里创办了“维基揭秘”。

“他根本不睡,也不吃东西。”一个当时同阿桑奇合住过的人说。

 
传奇“主编”
 

2010 年 4 月 5 日,美国华盛顿,阿桑奇在讲台上面对出席记者会的 40 名记者播放一段视频——数名美军乘坐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巴格达展开行动,对地面的“叛乱分子”进行疯狂射击。两名路透社员工(一名摄影记者和他的司机)和十多名伊拉克平民丧生。

这个叫做《附带谋杀》的视频,阿桑奇在开头引用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

    “政治语言的作用就是让谎言听起来真诚,让谋杀变得高尚,让虚头八脑的东西看起来煞有介事。”


阿桑奇是维基解密 9 位顾问组成员之一,也是维基解密最主要的发言人,但他一直回避被称为“创始人”,转而称自己是维基解密的主编,并对维基解密收到的文件审查工作享有最终决定权。

阿桑奇声称要做的是科学性的新闻,他曾向纽约客记者表示,他的使命是揭露不公,而不是提供客观的世界纪录。 《附带谋杀》为维基解密带来 20 多万美元的捐赠。阿桑奇在 Twitter 上写道:“新闻媒体有了新的盈利模式:尝试改变吧。”

“维基解密所发布飞机密文件数量,比世界上其他新闻媒体加起来总和都要多。”阿桑奇表示,“我不是想说维基解密有多成功,而是想表示世界媒体危机重重。一个五个人的团队公布了比其他媒体加起来的机密文件,这是(媒体业的)耻辱。”

他把新闻报道比作物理论文,“物理论文只有写清楚实验内容和结果,才可以发表出去,新闻业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标准。”

另一方面,阿桑奇的行为也颇受争议。

一位不愿具名的密码朋克表示,阿桑奇的爆料是有选择性的,“你看谁替他说话,只有RT(电视台),相当于俄罗斯的 CCTV”。

“阿桑奇长期解决不了个人自由问题,就需要倾向某些势力。所以只能说敬佩他,但是具体做法不认同。”他透露。

“另外他的做法带来的后果也很难预测,是不是真的是自由,会不会让更多人陷入危险,这些年我也越来越不确定。”该人士补充道。

被英国警方抓捕时,阿桑奇手里拽着一本名为《国家安全历史》的书(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著,主要内容为批评美国的安全机构)

4 月 11 日,伦敦难得出现了好天气,阿桑奇被拽住,塞进通往监狱的警车,这位赛博朋克、维基解密主编以及人权斗士,对着镜头,比划出一个胜利的手势。


参考资料:

1.纽约客两万字报道阿桑奇:NO SECRET!

https://mp.weixin.qq.com/s/lnvNw9GdlZzkr7owIL2aRA

2.推特评论员:比特币下跌的原因是阿桑奇被捕?

https://www.31qu.cn/news/5cb0149e1c25b5de5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文| Dave  运营| 盖遥  编辑| 梁辰
出品| Odaily星球日报 查看全部
julian-assange-ecuador.jpg

Source: Time.com


2010 年 12 月 5 日,维基解密因为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惹怒美国当局,被停掉银行卡等传统捐款渠道,此时他们想到了比特币。但这事遭到中本聪的强烈反对,“你们带来的热度可能在这个阶段毁了我们。”发完这个帖子的一周后,中本聪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

一场无声的募捐正在比特币网络上发生着。

0.00626 BTC、7.89 BTC、0.062 BTC 数百笔捐款共同涌向一个地址:
 
39o6E2qascmB5rNwFtJU6ug5PXZx5K2ED3

这是维基解密的募捐地址。

4 月 11 日,英国警方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逮捕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在厄瓜多尔使馆驻留 7 年之后,这位世界闻名的泄密者将会被送上法庭,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一段牢狱之灾。

自 2006 年创办至今,维基解密陆续公布了相当数量的机密文件,其中包括美军在伊拉克枪杀平民、肯尼亚的法外处决、科特迪瓦的有毒废物倾倒事件等。

因为揭露多国机密,阿桑奇一直辗转于多个国家,居无定所,偶尔在公开场合露面,阿桑奇也是就新闻自由、审查制度与调查性新闻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曾获得 2009 年的“国际特赦传媒奖”与 2008 年《经济学人》的“言论自由奖”。

阿桑奇被抓在世界引发轰动,这个久未露面的黑客、调查记者在社交网络、媒体上重新被提起,人民支援他,透过言语、通过行动,还有比特币网络上的一笔笔捐款——一日之内,该捐赠地址一共收到 124 笔捐款。

 
引发加密世界震荡
 

如果不是那张照片,恐怕没人能想到阿桑奇现在的模样。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地下室待了 7 年。

7 年时间,足以将一位英俊绅士变成一位看起来白发沧桑的老人,虽然他实际年龄 48 岁。

“UK must resist!”(英国必须抵抗)

4 月 11 日,朱利安.阿桑奇被 5 名大汉拽出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时,嘴里不断叨唠着这句话。这个高个儿的澳大利亚人拥有标志性的灰色眼珠和乱蓬蓬白发,在人群里依然醒目。

“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爱德华.斯诺登在推特上发文称。6 年前,斯诺登在维基解密上公布了棱镜计划(PRISM)。

阿桑奇,这位隐世 7 年的调查记者快要被人们遗忘时重新出现,他的隐居生活开始于 2012 年 6 月 19 日,他的推特更新状态定格在更晚时候, 2013 年 3 月 3 日。

在现实世界,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他以及维基解密代表的是与强权对立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在区块链世界,阿桑奇也不断释放出能量。

有评论称阿桑奇是比特币大户。

根据 CNBC 报道,2017 年,阿桑奇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的公司自 2010 年起开始投资比特币,6 年来已获利 500 倍,而这全是拜美国政府所赐。

而“阿桑奇被捕”被认为是导致比特币下跌的“罪魁祸首”。有 YouTube 评论员猜测,本次比特币下跌源自阿桑奇提前知道被捕,抛售手中的币引发下跌。

北京时间 4 月 12 日,根据非小号数据,前 100 币种几乎全部呈现下跌行情,其中 BTC 报价为 4900 美元,24 小时跌幅 6.24%。

而就在一天前,英国警方在厄瓜多尔英国大使馆逮捕了阿桑奇。

该评论员称,阿桑奇可能知道自己即将被捕,他可以在 BitFinex 上做空,或者将手上的比特币抛售掉获利,如果是这样,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约 200 万美元的潜在收益,以应对接下来的诉讼。

 
中本聪的最后一言


加密货币圈鲜有不知道阿桑奇的。

2010 年 12 月 5 日,维基解密因为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惹怒美国当局,被停掉银行卡等传统捐款渠道,此时他们想到了比特币。

但这事遭到中本聪的强烈反对,中本聪表示:


    “不,别把它放在维基解密上,这个项目需要渐渐成长,这样软件才能一路上保持强劲。我在此呼吁维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币!比特币还只是一个处于婴儿时期的小规模社会实验。它顶多是各小额支付,你们带来的热度可能在这个阶段毁了我们。”



发完这个帖子的一周后,中本聪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

而维基解密依然宣布将比特币作为募捐方式,之后还接受了 Zcash。

目前,维基解密的官网显示,其捐款方式除了信用卡、Paypal、银行卡转账等传统方式外,还支持比特币、莱特币、Zcash、门罗币、以太坊等虚拟资产。

阿桑奇与区块链世界的关联不仅于此。阿桑奇更愿意被称作“赛博朋克”,这是他对自己下的定义。

另一位密码朋克中本聪自 2010 年后再无现身,而阿桑奇作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黑客、最特立独行的调查记者,面临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美国政府时,他除了不断露面,还不断扔出一颗颗炸弹:一份份揭秘文件。

 
生而动荡
 

1971 年,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城。因为父母的关系,阿桑奇刚满 14 岁,已经搬了 37 次家,他无法接受不间断的教育,有时在家自学,也参加过函授班以及跟随一些大学教授进行非正式学习。

阿桑奇曾告诉纽约客记者:


    “在我童年这段时期,大多数时候跟汤姆.索耶一样。我有自己的马,自己建造筏子,去钓鱼,钻矿井和隧道。”



16 岁的阿桑奇拥有第一台调制解调器,由此他可以将他的 Commodore 电脑变成了一个入口,通向电子世外桃源。

在这个世外桃源,阿桑奇自称门达克斯(Mendax),名字取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Splendide mendax”,意为高尚的虚假。

阿桑奇 18 岁的时候,同女友举行了非正式的婚礼,不久后他们的儿子诞生了。

20 岁那年阿桑奇入侵了加拿大电信公司北电(Nortel)在墨尔本的主终端,向北电管理员搭讪:“我已经控制了系统,在你的系统里玩得很开心。我们没有捣乱,甚至还做了写改进,请不要通知澳大利亚联邦警察”。

澳洲警察还是找上门了,警察从他家搜走 63 捆证物,起诉阿桑奇。当年,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了他。

“我们都是偏执精神分裂患者。” 曾与阿桑奇一起共事的人说。

《地下》中写到阿桑奇这种担心被捕的心情:


    “门达克斯梦见警察随时都来袭击,他梦见脚步声在他门前响起,黎明前的黑暗中,荷枪实弹的警察在凌晨五点闯进他家后门。”



《地下》是阿桑奇和作家塞利特.德雷福斯合著的一本书,其中描绘了黑客亚文化的黄金法则:“不要损坏(包括奔溃)你所侵入的电脑系统;不要更改那些系统的信息(除了修改日志掩盖自己的踪迹);分享所获得的信息。”

克莱尔曾表示,阿桑奇的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从来没有接受过治疗。1999 年,经历过三十余次听证会和上述,阿桑奇与妻子达成监护协议。

为了尽可能挣钱抚养儿子,阿桑奇做过各种工作,他甚至还做过电脑安全顾问,进去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

他曾以为,破解宇宙背后的秘密法则会带来智力刺激,打消做黑客的冲动。2003 年~2006 年,他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与数学。

2005 年,阿桑奇曾代表墨尔本大学参加澳大利亚全国物理竞赛。

在 2006 年一场澳洲物理学会的会议上,有 900 位职业物理学家出席,阿桑奇身处其中,发现“这个组织是由恐惧地哭泣着的因循守旧者把持,他们有着极其低劣的人格”。

阿桑奇逐渐明白,人类的斗争并非左派和右派之争,也不是信仰和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机构之争。

他认为机构等级制度破坏了真理、创造力、爱和同情心。一个政权内部的沟通渠道中断后,同谋者之间的信息流动一定会萎缩,当信息交流趋近于零,阴谋就会终止。

揭秘是信息战的工具。2006 年,阿桑奇在墨尔本大学附近的一栋房子里创办了“维基揭秘”。

“他根本不睡,也不吃东西。”一个当时同阿桑奇合住过的人说。

 
传奇“主编”
 

2010 年 4 月 5 日,美国华盛顿,阿桑奇在讲台上面对出席记者会的 40 名记者播放一段视频——数名美军乘坐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巴格达展开行动,对地面的“叛乱分子”进行疯狂射击。两名路透社员工(一名摄影记者和他的司机)和十多名伊拉克平民丧生。

这个叫做《附带谋杀》的视频,阿桑奇在开头引用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


    “政治语言的作用就是让谎言听起来真诚,让谋杀变得高尚,让虚头八脑的东西看起来煞有介事。”



阿桑奇是维基解密 9 位顾问组成员之一,也是维基解密最主要的发言人,但他一直回避被称为“创始人”,转而称自己是维基解密的主编,并对维基解密收到的文件审查工作享有最终决定权。

阿桑奇声称要做的是科学性的新闻,他曾向纽约客记者表示,他的使命是揭露不公,而不是提供客观的世界纪录。 《附带谋杀》为维基解密带来 20 多万美元的捐赠。阿桑奇在 Twitter 上写道:“新闻媒体有了新的盈利模式:尝试改变吧。”

“维基解密所发布飞机密文件数量,比世界上其他新闻媒体加起来总和都要多。”阿桑奇表示,“我不是想说维基解密有多成功,而是想表示世界媒体危机重重。一个五个人的团队公布了比其他媒体加起来的机密文件,这是(媒体业的)耻辱。”

他把新闻报道比作物理论文,“物理论文只有写清楚实验内容和结果,才可以发表出去,新闻业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标准。”

另一方面,阿桑奇的行为也颇受争议。

一位不愿具名的密码朋克表示,阿桑奇的爆料是有选择性的,“你看谁替他说话,只有RT(电视台),相当于俄罗斯的 CCTV”。

“阿桑奇长期解决不了个人自由问题,就需要倾向某些势力。所以只能说敬佩他,但是具体做法不认同。”他透露。

“另外他的做法带来的后果也很难预测,是不是真的是自由,会不会让更多人陷入危险,这些年我也越来越不确定。”该人士补充道。

被英国警方抓捕时,阿桑奇手里拽着一本名为《国家安全历史》的书(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著,主要内容为批评美国的安全机构)

4 月 11 日,伦敦难得出现了好天气,阿桑奇被拽住,塞进通往监狱的警车,这位赛博朋克、维基解密主编以及人权斗士,对着镜头,比划出一个胜利的手势。


参考资料:

1.纽约客两万字报道阿桑奇:NO SECRET!

https://mp.weixin.qq.com/s/lnvNw9GdlZzkr7owIL2aRA

2.推特评论员:比特币下跌的原因是阿桑奇被捕?

https://www.31qu.cn/news/5cb0149e1c25b5de5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文| Dave  运营| 盖遥  编辑| 梁辰
出品| Odaily星球日报

李启威:加密领域最会营销的程序员

ccvalue 发表了文章 • 2019-04-14 09:59 • 来自相关话题

李启威很早就看清楚了比特币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和取代,因此他用这种宣传策略将莱特币和比特币绑定了起来。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随着比特币的暴涨,莱特币也紧跟其后,与其他试图挑战比特币的山寨币在价格上拉开了差距。而在同一时间里涌现出的那些宣称要替代比特币的山寨币,如域名币、点点币等,最后慢慢都消亡了。


当我们提到李启威这个名字,一般大家会想到“莱特币”和“成功逃顶”。很少有人能记起他曾在Coinbase工作过,也很少有人能想起他的哥哥李启元。

币圈可能是以光速在前进的。只要一个人半年不再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这个人似乎就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碎片去复现当年的那段历史。


01 从非洲到美国:平凡的硅谷程序员
 

李启威和李启元都是美国华裔,他们的父母是中国人。但与一般的华裔后代不同,他们出生在非洲。

上世纪60年代,处于国际战略考虑,中国大陆对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金钱援助。伴随着这些物资和金钱,一同抵达非洲还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援建人员人,而李启威的父亲就是当时去往非洲的成员之一。

李启威的父亲在非洲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李启威在西非南海岸的象牙海岸附近出生了。如果李家一直留在非洲,等待他们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历史没有给他这种命运。13岁那年,他还有哥哥李启元随着父母移居到了美国。

李家的两个兄弟都很争气。虽然千里迢迢来到了美国,且语言上并不相通,但兄弟两人在学业上都非常突出,并且在计算机领域展现出了不俗的才华。移民美国后,李启威在劳伦斯维尔高中(Lawrenceville School)读了五年书,凭借着天赋和努力顺利考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且只用了5年时间便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而他的哥哥李启元,则从美国CS专业排名最靠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在雅虎最为鼎盛的时候去雅虎做了工程师。

从麻省理工毕业之后,李启威分别在 Kana Communications 和 Guidewire Software 当了3年软件工程师和4年高级软件工程师。2007年9月,李启威加入了谷歌。在谷歌的5年时间里,李启威先后分别担任了 YouTube Mobile、Chrome OS 和 Play Games 的软件工程师。

对于移民美国的华裔家庭来说,有这样一番成绩已经是心满意足。如果没有踏入加密货币圈,李启元和李启威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是在硅谷老老实实地做技术,再从类似的职位上退休,这就是华裔在美国通常的人生轨迹。但是,和Polychain的创始人一样,李启威的生活因为一个网站而受到了转折。

 
02 丝绸之路:踏入加密货币的起源
 

2011年4月,李启威在丝绸之路网站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由于李启威此前就涉足过黄金的交易买卖,所以这一类似于“电子黄金”概念的东西马上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立刻开始研究为什么Silkroad只接受比特币,并开始利用自己的电脑挖取比特币。不久后他与比特币的核心开发者 Mike Hearz 取得了联系,并向他购买了一个BTC(当时还没有正规的法币购买渠道)。

作为一个资深软件工程师,李启威显然不满足于比特币的购买和挖取。他想像中本聪一样,自己创造一个体系。但他当时的想法是非常不成熟的。他仅仅能感觉到,比特币的特性可以算作是数字货币中的黄金,但长期看来它并不适合小额支付。可他的技术经验和对经济学的敏感度并不足以支撑他抛开已有的币种,重新另创一种数字货币。在那种情形下,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已有的币种,在此基础上做出些许的修改。

于是,在听说比特币5个月之后,2011年9月,李启威的第一条链 Fairbix 就诞生了。Fairbix 克隆自 Tenebrix ,但是开发者在发布前进行了预挖操作。加上客户端的软件有错误,容易遭受51%算力攻击,使得 Fairbix数十天便宣告失败。

李启威并没有死心。他很快吸取了教训,隔月莱特币就诞生了。与Fairbix相同,莱特币一开始同样也是克隆了别的项目的代码,只是这一回克隆的是比特币。

 
03 最厉害的营销:莱特银
 

莱特币是一种很典型的“山寨币”。

莱特币克隆了比特币核心代码,并进行了一些参数的修改和调整。和比特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点:

    比特币的总量固定在2,100万,莱特币的总量固定在8,400万,为比特币的四倍。
    比特币网络的平均交易确认时间约为10分钟,莱特币的平均交易确认时间约为2.5分钟,为比特币的四分之一。
    比特币采用 SHA-256 算法,莱特币采用 Scrypt 算法。SHA-256 算法普遍认为比 Scrypt 算法更加复杂,但是 Scrypt 被设计得更偏向于使用 CPU 和 GPU 挖取。


2011年10月8日,莱特币创世区块诞生。

如果我们观察同时代的“山寨币”,会发现莱特币能够存活到现在并且保持如此高的币值,简直可以称为一个传奇。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有许多项目都抄袭了比特币的代码,并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做出了些许改动,这样的数字货币多至上千种。然而,随着时间的冲刷,这些币种都逐渐淹没在了加密货币的海洋里。

为什么会这样?这绝对与李启威个人的判断有关。

众多山寨币在宣传时都鼓吹自己将会替代比特币。我们无从判断当时莱特币是否有此想法,但长期以来,李启威一直称他想创造的这个币种只是比特币的补充,就像白银是黄金的补充。他表示比特币是黄金,莱特币是白银,比特币用于大额支付,莱特币用于日常交易。两者是互补关系而非谁消灭谁的关系。






“比特金,莱特银”这一口号深入人心。李启威很早就看清楚了比特币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和取代,因此他用这种宣传策略将莱特币和比特币绑定了起来。

而从技术层面来看,莱特币一直给人一种比特币的试验田的印象。那些会带来重大变革的技术往往会在莱特币上先行试验,如果证明可以完好运行,大概率就会被应用在比特币身上。这种技术上的系统关系加深了人们对“莱特银”形象的认可,以及和比特币关系的绑定。

李启威的判断是正确的。随着比特币的暴涨,莱特币也紧跟其后,与其他试图挑战比特币的山寨币在价格上拉开了差距。而在同一时间里涌现出的那些宣称要替代比特币的山寨币,如域名币、点点币等,最后慢慢都消亡了。

 

04 All in区块链:加入 Coinbase
 

2013年,加密货币开始了一波大的拉升。李启威终于决定辞去谷歌的工作,将重心转移至数字货币领域。在 Coinbase 向他抛出橄榄枝时,李启威以技术经理的身份成为了 Coinbase 第三号员工。

而他的哥哥李启元,在类似的时间段里也做出了相同的决策,他all in加密货币的时间甚至比弟弟还要早几个月。2013年4月,李启元加入了声名赫赫的比特币中国(BTCC),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合伙人,那时李启威仍然在观望局势。但最终,在201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兄弟二人都加入了当时最前列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那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少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中国曾经一度是世界第二大交易所,中国第一大交易所,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交易所Mt.Gox。虽然李启威以莱特币闻名,但在当时的背景看,李启元的选择比他的弟弟要好。至于BTCC日后的衰落,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启威在Coinbase呆了4年,见证了Coinbase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成长为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参天巨树。他从技术经理做到技术总裁,最后选择在2017年离职。

似乎牛市的时候人们总容易跳来跳去。上一次是2013年,李启威从谷歌跳到Coinbase,因为那一轮牛市让他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和希望;而在2017年,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上涨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选择离开,专注于他所创立的莱特币。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离开的前一个月(2017年5月),Coinbase宣布支持莱特币。这个消息出来后,莱特币的价格顺势就上涨了百分之十几。很难判断Coinbase上线莱特币是否与李启威本人在公司的地位有关,要知道在上线莱特币之前,Coinbase仅只支持两个币种,那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

2018年初,李启威被指控通过职务之便在 Coinbase 上线莱特币,哄抬币价并有可能进行内幕交易。李启威否认了这一点。随着李启威的离开,这个阴谋论逐渐沦为了一个悬案。

 

05 逃顶之王
 

如果说中本聪和V神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们类似于精神领袖,那么李启威被人铭记则有点类似于孙宇晨,就是他们都很擅长营销,同时也善于逃顶。当然了,从气质上看,李启威和孙宇晨完全是两种人。

李启威有几次非常出名的预测。一次是在9·4之后预测币价会涨,一次是在2017年12月份比特币价格最疯狂直言“市场很危险”。不过,配合他的哥哥李启元当时的行为来看,这样的预测就显得更加有趣了。

在9·4新政出台后,比特币价格出现了暴跌,币圈一时间人心惶惶。2017年9月14日(中国时间),李启威在 Twitter 上转发了 Adamant Capital 创始人 Tuur Demeester 买入比特币的言论,并表示“比特币价格已经达到了底部”。当天,李启元所在的比特币中国宣布关闭新用户注册通道,并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那确实是币圈最糟糕的时候。之后由于利空出净,比特币价格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启了一路狂奔。






2017年12月12日,李启威宣称购买莱特币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并预计将会有一场大熊市来临,就如同最初那般,币价跌幅将会高达90%。他还预计这一次有可能下跌至20美元附近。

这场预测让李启威荣获了“逃顶之王”的名号。他言行一致,在高点清空了手上所有的莱特币。就在那个时间点,兄弟两人的行为是如此的相似:李启威抛售了他长期以来持有的莱特币资产;而此时,他哥哥的交易所业务正在进行出售的协商中。






事实证明,莱特币最后确实跌到了20美元附近,并在这个位置开启了绝地反弹,并一度暴涨至近100美元。李启威的精准预言,使人一度怀疑他在操纵市场。

事后,李启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悔逃顶,并表示自己在发推前后都会尽量避免买卖莱特币,以免被认为操纵莱特币的价格。

有意思的是,自从荣获“逃顶之王”的名号后,李启威关于币价判断的言论越来越少,而关于技术、事件的评论则越来越多。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不断发展,李启威也逐渐成熟起来。


[1].Brief Bio on Charlie Lee — The Litecoin Creator.https://medium.com/the-mission/brief-bio-on-charlie-lee-the-litecoin-creator-bb9e8df7e8fb

[2].Is Charlie Lee (Litecoin Creator) actually Satoshi Nakamoto (Bitcoin Inventor)?.https://steemit.com/litecoin/@renaissanceman/is-charlie-lee-ltc-creator-actually-satoshi-nakamoto-btc-inventor

[3].Charlie Lee Talks About Bitcoin’s Ten Years; He Was Introduced to It by Silk Road.https://bitcoinexchangeguide.com/dark-web-marketplace-silk-road-was-charlie-lee-of-litecoins-ltc-first-introduction-to-bitcoin/

[4].CHARLIE LEE BIO.https://www.worldcryptoindex.com/creators/charlie-lee/

[5].Mysterious MIT Litecoin Project: Coblee is Satoshi Nakamoto?.https://www.tradingview.com/chart/LTCBTC/4Vx8QAZd-Mysterious-MIT-Litecoin-Project-Coblee-is-Satoshi-Nakamoto/

[6].Coinbase Insider Trading: Litecoin Edition.https://medium.com/@bitfinexed/coinbase-insider-trading-litecoin-edition-be64ead3facc

[7].Dark Web Marketplace Silk Road Was Charlie Lee of Litecoin’s (LTC) First Introduction To Bitcoin.https://bitcoinexchangeguide.com/dark-web-marketplace-silk-road-was-charlie-lee-of-litecoins-ltc-first-introduction-to-bitcoin/

[8].Charlie Lee (computer scientist).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ie_Lee_(computer_scientist)


作者:氢3
编辑:碳14 查看全部
C98nRewVoAEwRxu-1000x600.jpg


李启威很早就看清楚了比特币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和取代,因此他用这种宣传策略将莱特币和比特币绑定了起来。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随着比特币的暴涨,莱特币也紧跟其后,与其他试图挑战比特币的山寨币在价格上拉开了差距。而在同一时间里涌现出的那些宣称要替代比特币的山寨币,如域名币、点点币等,最后慢慢都消亡了。



当我们提到李启威这个名字,一般大家会想到“莱特币”和“成功逃顶”。很少有人能记起他曾在Coinbase工作过,也很少有人能想起他的哥哥李启元。

币圈可能是以光速在前进的。只要一个人半年不再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这个人似乎就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碎片去复现当年的那段历史。


01 从非洲到美国:平凡的硅谷程序员
 

李启威和李启元都是美国华裔,他们的父母是中国人。但与一般的华裔后代不同,他们出生在非洲。

上世纪60年代,处于国际战略考虑,中国大陆对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金钱援助。伴随着这些物资和金钱,一同抵达非洲还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援建人员人,而李启威的父亲就是当时去往非洲的成员之一。

李启威的父亲在非洲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李启威在西非南海岸的象牙海岸附近出生了。如果李家一直留在非洲,等待他们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历史没有给他这种命运。13岁那年,他还有哥哥李启元随着父母移居到了美国。

李家的两个兄弟都很争气。虽然千里迢迢来到了美国,且语言上并不相通,但兄弟两人在学业上都非常突出,并且在计算机领域展现出了不俗的才华。移民美国后,李启威在劳伦斯维尔高中(Lawrenceville School)读了五年书,凭借着天赋和努力顺利考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且只用了5年时间便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而他的哥哥李启元,则从美国CS专业排名最靠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在雅虎最为鼎盛的时候去雅虎做了工程师。

从麻省理工毕业之后,李启威分别在 Kana Communications 和 Guidewire Software 当了3年软件工程师和4年高级软件工程师。2007年9月,李启威加入了谷歌。在谷歌的5年时间里,李启威先后分别担任了 YouTube Mobile、Chrome OS 和 Play Games 的软件工程师。

对于移民美国的华裔家庭来说,有这样一番成绩已经是心满意足。如果没有踏入加密货币圈,李启元和李启威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是在硅谷老老实实地做技术,再从类似的职位上退休,这就是华裔在美国通常的人生轨迹。但是,和Polychain的创始人一样,李启威的生活因为一个网站而受到了转折。

 
02 丝绸之路:踏入加密货币的起源
 

2011年4月,李启威在丝绸之路网站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由于李启威此前就涉足过黄金的交易买卖,所以这一类似于“电子黄金”概念的东西马上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立刻开始研究为什么Silkroad只接受比特币,并开始利用自己的电脑挖取比特币。不久后他与比特币的核心开发者 Mike Hearz 取得了联系,并向他购买了一个BTC(当时还没有正规的法币购买渠道)。

作为一个资深软件工程师,李启威显然不满足于比特币的购买和挖取。他想像中本聪一样,自己创造一个体系。但他当时的想法是非常不成熟的。他仅仅能感觉到,比特币的特性可以算作是数字货币中的黄金,但长期看来它并不适合小额支付。可他的技术经验和对经济学的敏感度并不足以支撑他抛开已有的币种,重新另创一种数字货币。在那种情形下,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已有的币种,在此基础上做出些许的修改。

于是,在听说比特币5个月之后,2011年9月,李启威的第一条链 Fairbix 就诞生了。Fairbix 克隆自 Tenebrix ,但是开发者在发布前进行了预挖操作。加上客户端的软件有错误,容易遭受51%算力攻击,使得 Fairbix数十天便宣告失败。

李启威并没有死心。他很快吸取了教训,隔月莱特币就诞生了。与Fairbix相同,莱特币一开始同样也是克隆了别的项目的代码,只是这一回克隆的是比特币。

 
03 最厉害的营销:莱特银
 

莱特币是一种很典型的“山寨币”。

莱特币克隆了比特币核心代码,并进行了一些参数的修改和调整。和比特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点:


    比特币的总量固定在2,100万,莱特币的总量固定在8,400万,为比特币的四倍。
    比特币网络的平均交易确认时间约为10分钟,莱特币的平均交易确认时间约为2.5分钟,为比特币的四分之一。
    比特币采用 SHA-256 算法,莱特币采用 Scrypt 算法。SHA-256 算法普遍认为比 Scrypt 算法更加复杂,但是 Scrypt 被设计得更偏向于使用 CPU 和 GPU 挖取。



2011年10月8日,莱特币创世区块诞生。

如果我们观察同时代的“山寨币”,会发现莱特币能够存活到现在并且保持如此高的币值,简直可以称为一个传奇。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有许多项目都抄袭了比特币的代码,并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做出了些许改动,这样的数字货币多至上千种。然而,随着时间的冲刷,这些币种都逐渐淹没在了加密货币的海洋里。

为什么会这样?这绝对与李启威个人的判断有关。

众多山寨币在宣传时都鼓吹自己将会替代比特币。我们无从判断当时莱特币是否有此想法,但长期以来,李启威一直称他想创造的这个币种只是比特币的补充,就像白银是黄金的补充。他表示比特币是黄金,莱特币是白银,比特币用于大额支付,莱特币用于日常交易。两者是互补关系而非谁消灭谁的关系。

201904130924244.jpg


“比特金,莱特银”这一口号深入人心。李启威很早就看清楚了比特币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和取代,因此他用这种宣传策略将莱特币和比特币绑定了起来。

而从技术层面来看,莱特币一直给人一种比特币的试验田的印象。那些会带来重大变革的技术往往会在莱特币上先行试验,如果证明可以完好运行,大概率就会被应用在比特币身上。这种技术上的系统关系加深了人们对“莱特银”形象的认可,以及和比特币关系的绑定。

李启威的判断是正确的。随着比特币的暴涨,莱特币也紧跟其后,与其他试图挑战比特币的山寨币在价格上拉开了差距。而在同一时间里涌现出的那些宣称要替代比特币的山寨币,如域名币、点点币等,最后慢慢都消亡了。

 

04 All in区块链:加入 Coinbase
 

2013年,加密货币开始了一波大的拉升。李启威终于决定辞去谷歌的工作,将重心转移至数字货币领域。在 Coinbase 向他抛出橄榄枝时,李启威以技术经理的身份成为了 Coinbase 第三号员工。

而他的哥哥李启元,在类似的时间段里也做出了相同的决策,他all in加密货币的时间甚至比弟弟还要早几个月。2013年4月,李启元加入了声名赫赫的比特币中国(BTCC),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合伙人,那时李启威仍然在观望局势。但最终,在201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兄弟二人都加入了当时最前列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那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少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中国曾经一度是世界第二大交易所,中国第一大交易所,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交易所Mt.Gox。虽然李启威以莱特币闻名,但在当时的背景看,李启元的选择比他的弟弟要好。至于BTCC日后的衰落,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启威在Coinbase呆了4年,见证了Coinbase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成长为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参天巨树。他从技术经理做到技术总裁,最后选择在2017年离职。

似乎牛市的时候人们总容易跳来跳去。上一次是2013年,李启威从谷歌跳到Coinbase,因为那一轮牛市让他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和希望;而在2017年,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上涨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选择离开,专注于他所创立的莱特币。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离开的前一个月(2017年5月),Coinbase宣布支持莱特币。这个消息出来后,莱特币的价格顺势就上涨了百分之十几。很难判断Coinbase上线莱特币是否与李启威本人在公司的地位有关,要知道在上线莱特币之前,Coinbase仅只支持两个币种,那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

2018年初,李启威被指控通过职务之便在 Coinbase 上线莱特币,哄抬币价并有可能进行内幕交易。李启威否认了这一点。随着李启威的离开,这个阴谋论逐渐沦为了一个悬案。

 

05 逃顶之王
 

如果说中本聪和V神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们类似于精神领袖,那么李启威被人铭记则有点类似于孙宇晨,就是他们都很擅长营销,同时也善于逃顶。当然了,从气质上看,李启威和孙宇晨完全是两种人。

李启威有几次非常出名的预测。一次是在9·4之后预测币价会涨,一次是在2017年12月份比特币价格最疯狂直言“市场很危险”。不过,配合他的哥哥李启元当时的行为来看,这样的预测就显得更加有趣了。

在9·4新政出台后,比特币价格出现了暴跌,币圈一时间人心惶惶。2017年9月14日(中国时间),李启威在 Twitter 上转发了 Adamant Capital 创始人 Tuur Demeester 买入比特币的言论,并表示“比特币价格已经达到了底部”。当天,李启元所在的比特币中国宣布关闭新用户注册通道,并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那确实是币圈最糟糕的时候。之后由于利空出净,比特币价格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启了一路狂奔。

201904130924255.jpg


2017年12月12日,李启威宣称购买莱特币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并预计将会有一场大熊市来临,就如同最初那般,币价跌幅将会高达90%。他还预计这一次有可能下跌至20美元附近。

这场预测让李启威荣获了“逃顶之王”的名号。他言行一致,在高点清空了手上所有的莱特币。就在那个时间点,兄弟两人的行为是如此的相似:李启威抛售了他长期以来持有的莱特币资产;而此时,他哥哥的交易所业务正在进行出售的协商中。

201904130924256.jpg


事实证明,莱特币最后确实跌到了20美元附近,并在这个位置开启了绝地反弹,并一度暴涨至近100美元。李启威的精准预言,使人一度怀疑他在操纵市场。

事后,李启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悔逃顶,并表示自己在发推前后都会尽量避免买卖莱特币,以免被认为操纵莱特币的价格。

有意思的是,自从荣获“逃顶之王”的名号后,李启威关于币价判断的言论越来越少,而关于技术、事件的评论则越来越多。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不断发展,李启威也逐渐成熟起来。


[1].Brief Bio on Charlie Lee — The Litecoin Creator.https://medium.com/the-mission/brief-bio-on-charlie-lee-the-litecoin-creator-bb9e8df7e8fb

[2].Is Charlie Lee (Litecoin Creator) actually Satoshi Nakamoto (Bitcoin Inventor)?.https://steemit.com/litecoin/@renaissanceman/is-charlie-lee-ltc-creator-actually-satoshi-nakamoto-btc-inventor

[3].Charlie Lee Talks About Bitcoin’s Ten Years; He Was Introduced to It by Silk Road.https://bitcoinexchangeguide.com/dark-web-marketplace-silk-road-was-charlie-lee-of-litecoins-ltc-first-introduction-to-bitcoin/

[4].CHARLIE LEE BIO.https://www.worldcryptoindex.com/creators/charlie-lee/

[5].Mysterious MIT Litecoin Project: Coblee is Satoshi Nakamoto?.https://www.tradingview.com/chart/LTCBTC/4Vx8QAZd-Mysterious-MIT-Litecoin-Project-Coblee-is-Satoshi-Nakamoto/

[6].Coinbase Insider Trading: Litecoin Edition.https://medium.com/@bitfinexed/coinbase-insider-trading-litecoin-edition-be64ead3facc

[7].Dark Web Marketplace Silk Road Was Charlie Lee of Litecoin’s (LTC) First Introduction To Bitcoin.https://bitcoinexchangeguide.com/dark-web-marketplace-silk-road-was-charlie-lee-of-litecoins-ltc-first-introduction-to-bitcoin/

[8].Charlie Lee (computer scientist).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ie_Lee_(computer_scientist)


作者:氢3
编辑:碳14

V神给了我1000个ETH, 我用来招了两个程序员

blockchaincamp 发表了文章 • 2019-03-29 10:32 • 来自相关话题

在武侠世界中,有些人出身名门,凭借名门光环朋友遍天下;而有些人则是独行的侠客,行走江湖全凭手中的剑。

今天要说的Paul Hauner就是后者。出身独立开发者的他,却技术全面,尤其擅长网络安全,曾主导开发过企业级关键系统;也曾以独立开发者的身份为大型银行、政府等服务。

2015年,在欧洲旅行期间,Paul第一次听说了以太坊,并被ERC-20代币所吸引。转过年来,2016年在上海参加第二界全球以太坊开发者大会期间,与好友一起创办了Sigma Prime,聚焦于安全和测试。仅仅两年多的时间,Sigma Prime就成为了以太坊生态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2018年12月,V神亲自投资了三个团队,其中一个就是Sigma Prime(其他两个分别为:Prysmatic Labs和ChainSafe Systems)。三个团队每个获得1000 ETH的投资,在当时大约相当于10万美元。

由于专注以太坊开发,有些人甚至称Paul为「以太坊学家」。当然,Paul更是区块链技术通才,无论是去中心化账本还是区块链服务部署,抑或是合约开发与测试,Paul都样样精通。

近日,营长采访了这位技术天才,与他聊了自己的技术之路与对以太坊 2.0的思考。






 
独立开发者建立V神垂青的项目
 

营长:作为一个资深程序员,你刚开始是怎样接触到区块链的?

Paul:要是没记错的话,我第一次接触区块链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大约是2013年,我从一个朋友那接触到了比特币。这个朋友跟我一样,也是Sigma Prime的创始人之一。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比特币,但是后来发现以太坊更有意思,便在2015年开始在以太坊上进行开发。2016年第二届全球以太坊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办,在此期间,我们创建了Sigma Prime。在这两年的发展中,Sigma Prime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尤其是在安全评估、挖矿算法研究领域,以及Lighthouse项目。

当然,也接手了很多项目,包括:

    对「Horizon State」Token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7)
    对「Skrilla」Token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7)
    对「Havven」智能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7~2018)
    对第四届全球以太坊开发者大会的网站进行渗透测试(2018)
    对「Status.im」智能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8)
    对「ChainLink」智能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8)
    对「AlphaWallet」(Android版)钱包进行渗透式测试(2018)


同时,也做过一些技术研究,包括:

    「Scalamed」的密码系统设计(2017)
    对Zcash Equihash算法进行数学分析(2017~2018)
    用JS实现Casper TFG二元共识(2018)
    Solidity攻击向量和常见反面模式清单,后被收录于《精通以太坊》中(2018)
    Lighthouse项目(2018~2019)



营长:你初次接触以太坊是什么时候?当时基于以太坊做了哪些项目?

Paul:我第一次听说以太坊这个名字应该是在2015年,那会儿我还在欧洲。当时周围的很多朋友都买入了以太币,但是由于我在旅行,没有多余的钱来买。

我记得当时以太坊称「将会改变互联网」,这引起了我的注意,随后便访问了以太坊的网站,就感觉那些代币还真的挺有意思,那些代币就是现在的ERC-20代币。

后来,我便开始参加悉尼当地的各种以太坊见面会,学习Solidity语言。那时候,我的一些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合作伙伴)正在经营以太坊挖矿设备,我自己则致力于智能合约安全评估的研究。

2018年初,我开始为以太坊社区从PoW到PoS的转变做了些贡献。在开发以太坊改进协议EIP-1011的智能合约之前,我开始用JavaScript开发Capser TFG模拟器。此外,在支持以太坊2.0之前,Sigma Prime也在考虑建立一个验证器客户端来支持EIP-1011。 在这同时,我们也开始用Rust语言构建Lighthouse客户端。


营长:你最先接触了比特币,但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以太坊的开发,以太坊生态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Paul:在我看来,以太坊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个没有集中控制的分布式共识系统。另外,正因为数字货币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微观经济学,来创建一个全新的颠覆传统的新系统。

不过这并不是说以太坊是完美的,我认为以太坊开发中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要面对各种社交媒体嘈杂的声音。在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政治利益来肆意宣传或夸大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真心为以太坊的发展而发声。我个人也不太喜欢Twitter上的人气竞赛,这真的没什么成效。我自己也会尽可能避开Twitter和Reddit,因为这会让我分心。


营长:作为技术大牛,你是怎么学习区块链开发的?

Paul:刚开始的时候,我参加了当地的各种以太坊聚会和相关的研讨会。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有经验的开发者(特别要感谢的是Nick Addison,ConsenSys方案架构师),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Nick Addison


在对区块链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创建项目并且乐在其中。那时候,我总是会去Stack Overflow网站寻找解决方案(在这里,特别感谢BokkyPooBar和他的解决方案)。其实,在众多学习网站中,我最喜欢的还是Stack Overflow。

一旦有了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我们就开始开展商业项目,这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这些商业项目会迫使你去做一些平时不做的事情。

在那之后,我就开始逛ethresear论坛,并为github.com/ethereum做贡献,并遇到了Danny Ryan(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之后我们开始和以太坊基金会进行频繁的交流,最终促成了Lighthouse项目。





Danny Ryan


如果总结起来,那就是:努力尝试、多栽跟头、一点成功和Stack Overflow网站。

 
PoS与以太坊2.0
 

营长:说起Lighthouse,最近貌似你也投入了很多的经历,能谈谈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主要工作吗?

Paul:与其说我的工作,不如说说我们团队的工作。在Lighthouse项目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测试和实现BLS签名聚合库
    用Rust语言实现SSZ编解码
    扩展Rust libp2p以支持gossip/sub协议
    用Rust修订了以太坊2.0规范
    参与制定Eth2规范,发现bug并提出改进方案
    参与创建统一的以太坊2.0测试储存库
    大规模提出了以太坊2.0状态转换的基准(4M 验证器)



营长:你怎么看待Lighthouse在以太坊2.0生态中的定位?

Paul:我认为我们和其他团队并无差别,只是我们通常会和最新的规范保持一致。我们目前专注于基于规范的共识逻辑,并确保同步过程可靠且完整。


营长:你对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对于大众经常质疑的PoS算法会导致的「富者越富,穷着越穷」等观点,你怎么看待?你认为在PoS实施的第一阶段,以太坊会遇到哪些困难?

Paul:以太坊和Casper中的PoS机制是建立在大多数(即2/3)节点都是诚实的前提之下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比PoW时受到51%攻击的风险没有好多少,只要有人拥有了33%的权益,就可能破坏以太坊2.0生态的安全。






但这并不是说PoS机制不好,它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让攻击者丧失资本能力(你可以硬分叉中摧毁那33%),数学上的终结当然还能节省巨大的资源。评估该算法在消费级设备上的运行效率也非常有意思。最近,我们一直在对状态转换功能进行基准测试——它现在并不是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精简的运行,但我相信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我并不认为在第一阶段(Beacon Chain)会有特别大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得先有测试网。这和其他软件一样,也会出现bug,而且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智能合约仍是安全的薄弱环节
 

营长:过去两年里,利用智能合约的漏洞进行攻击似乎是最常见的一种攻击行为。在您看来,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吗?最近有没有新的风险出现?开发人员该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隐患?

Paul:智能合约仍然是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关键。然而,由于社会工程攻击(social engineering attack)导致了很多黑客行为,操作人员也会被黑客诱导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有害任务。只有通过安全意识培训,才能防止这些攻击,因为没有任何技术解决方案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除了在智能合约级别的利用之外,区块链项目在部署时通常依赖于堆栈的其他层,包括标准数据库、 API端点、 Web和移动应用程序等,而这些层也可能会受到关键漏洞的影响。如果这些漏洞被黑客利用,就会执行欺诈任务。我经常会建议客户在执行安全评估时采用更为全面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评估智能合约,还得评估技术堆栈的其他层。

在我看来,开发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仍然是目前将安全漏洞最小化的最佳方式,当然,除此之外,每个项目上线之前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安全评估。


营长:那么这半年来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攻击事件?

Paul:这很难说,因为在过去几个月里真的发生了太多的安全事故!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奇偶校验多重签名错误,也是我最擅长的错误之一。

不过,在过去半年里,以太坊的安全事故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我看来,以太坊平台的黑客事件已经在减少了。


营长:在你们的客户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Paul: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常遇到的三个漏洞就是:熵的问题(如何产生伪随机数)、合约升级能力问题和用户/矿工非法预先交易问题。

 
V神给的1000ETH,我们招了两个程序员
 

营长:去年,V神给了包括Sigma Prime在内的三个项目各1000 ETH的投资,这笔钱你们是怎么用的?

Paul:我们非常感谢V神的大力支持!他送给我们的1000个ETH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像我们这样的团队不应该持有不稳定的加密货币,所以我们决定在24小时内就将其兑换成了澳元。

利用这笔资金,我们招到了一个新的开发人员—— Michael Sproul,他有特别强的验证专业背景,也为整个团队带来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几个月前,这笔资金还帮我们签下了一个Rust语言开发人员。

这笔资金我们还没有使用完,加上以太坊基金会的赠款,最终这笔资金将会用来支持我们在2019年6/7月成立Lighthouse。


营长:在区块链领域中,有哪些你欣赏的人?

Paul:中本聪: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V神:他在PoS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这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Danny Ryan:Ethereum 2.0时代的一个真正的天才领导者。

以太坊钱包Parity:它为Rust语言铺平了道路。


营长:请跟中国的开发者说几句话吧。

Paul:我们非常希望Lighthouse团队中拥有有中国的贡献者,我知道语言可能会是一个小小的障碍,但是我希望有才华的中国Rust开发人员能帮助我们共创以太坊Serenity!


在采访中,营长感觉Paul是个特别实干的开发者,并且对技术有信仰。作为以太坊开发者,他不断学习和适应最新的标准,结识更多优秀的开发者,并且通过实践和摸索来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

也只有更多这样的人存在,以太坊社区和区块链的发展才能走向新的阶段。 查看全部
Eight-Teams-Developing-the-Next-Gen-of-Ethereum-696x449.jpg

在武侠世界中,有些人出身名门,凭借名门光环朋友遍天下;而有些人则是独行的侠客,行走江湖全凭手中的剑。

今天要说的Paul Hauner就是后者。出身独立开发者的他,却技术全面,尤其擅长网络安全,曾主导开发过企业级关键系统;也曾以独立开发者的身份为大型银行、政府等服务。

2015年,在欧洲旅行期间,Paul第一次听说了以太坊,并被ERC-20代币所吸引。转过年来,2016年在上海参加第二界全球以太坊开发者大会期间,与好友一起创办了Sigma Prime,聚焦于安全和测试。仅仅两年多的时间,Sigma Prime就成为了以太坊生态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2018年12月,V神亲自投资了三个团队,其中一个就是Sigma Prime(其他两个分别为:Prysmatic Labs和ChainSafe Systems)。三个团队每个获得1000 ETH的投资,在当时大约相当于10万美元。

由于专注以太坊开发,有些人甚至称Paul为「以太坊学家」。当然,Paul更是区块链技术通才,无论是去中心化账本还是区块链服务部署,抑或是合约开发与测试,Paul都样样精通。

近日,营长采访了这位技术天才,与他聊了自己的技术之路与对以太坊 2.0的思考。

201903290806061.jpg


 
独立开发者建立V神垂青的项目
 

营长:作为一个资深程序员,你刚开始是怎样接触到区块链的?

Paul:要是没记错的话,我第一次接触区块链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大约是2013年,我从一个朋友那接触到了比特币。这个朋友跟我一样,也是Sigma Prime的创始人之一。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比特币,但是后来发现以太坊更有意思,便在2015年开始在以太坊上进行开发。2016年第二届全球以太坊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办,在此期间,我们创建了Sigma Prime。在这两年的发展中,Sigma Prime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尤其是在安全评估、挖矿算法研究领域,以及Lighthouse项目。

当然,也接手了很多项目,包括:


    对「Horizon State」Token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7)
    对「Skrilla」Token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7)
    对「Havven」智能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7~2018)
    对第四届全球以太坊开发者大会的网站进行渗透测试(2018)
    对「Status.im」智能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8)
    对「ChainLink」智能合约进行安全评估(2018)
    对「AlphaWallet」(Android版)钱包进行渗透式测试(2018)



同时,也做过一些技术研究,包括:


    「Scalamed」的密码系统设计(2017)
    对Zcash Equihash算法进行数学分析(2017~2018)
    用JS实现Casper TFG二元共识(2018)
    Solidity攻击向量和常见反面模式清单,后被收录于《精通以太坊》中(2018)
    Lighthouse项目(2018~2019)




营长:你初次接触以太坊是什么时候?当时基于以太坊做了哪些项目?

Paul:我第一次听说以太坊这个名字应该是在2015年,那会儿我还在欧洲。当时周围的很多朋友都买入了以太币,但是由于我在旅行,没有多余的钱来买。

我记得当时以太坊称「将会改变互联网」,这引起了我的注意,随后便访问了以太坊的网站,就感觉那些代币还真的挺有意思,那些代币就是现在的ERC-20代币。

后来,我便开始参加悉尼当地的各种以太坊见面会,学习Solidity语言。那时候,我的一些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合作伙伴)正在经营以太坊挖矿设备,我自己则致力于智能合约安全评估的研究。

2018年初,我开始为以太坊社区从PoW到PoS的转变做了些贡献。在开发以太坊改进协议EIP-1011的智能合约之前,我开始用JavaScript开发Capser TFG模拟器。此外,在支持以太坊2.0之前,Sigma Prime也在考虑建立一个验证器客户端来支持EIP-1011。 在这同时,我们也开始用Rust语言构建Lighthouse客户端。


营长:你最先接触了比特币,但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以太坊的开发,以太坊生态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Paul:在我看来,以太坊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个没有集中控制的分布式共识系统。另外,正因为数字货币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微观经济学,来创建一个全新的颠覆传统的新系统。

不过这并不是说以太坊是完美的,我认为以太坊开发中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要面对各种社交媒体嘈杂的声音。在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政治利益来肆意宣传或夸大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真心为以太坊的发展而发声。我个人也不太喜欢Twitter上的人气竞赛,这真的没什么成效。我自己也会尽可能避开Twitter和Reddit,因为这会让我分心。


营长:作为技术大牛,你是怎么学习区块链开发的?

Paul:刚开始的时候,我参加了当地的各种以太坊聚会和相关的研讨会。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有经验的开发者(特别要感谢的是Nick Addison,ConsenSys方案架构师),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201903290806062.jpg

Nick Addison


在对区块链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创建项目并且乐在其中。那时候,我总是会去Stack Overflow网站寻找解决方案(在这里,特别感谢BokkyPooBar和他的解决方案)。其实,在众多学习网站中,我最喜欢的还是Stack Overflow。

一旦有了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我们就开始开展商业项目,这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这些商业项目会迫使你去做一些平时不做的事情。

在那之后,我就开始逛ethresear论坛,并为github.com/ethereum做贡献,并遇到了Danny Ryan(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之后我们开始和以太坊基金会进行频繁的交流,最终促成了Lighthouse项目。

201903290806073.jpg

Danny Ryan


如果总结起来,那就是:努力尝试、多栽跟头、一点成功和Stack Overflow网站。

 
PoS与以太坊2.0
 

营长:说起Lighthouse,最近貌似你也投入了很多的经历,能谈谈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主要工作吗?

Paul:与其说我的工作,不如说说我们团队的工作。在Lighthouse项目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测试和实现BLS签名聚合库
    用Rust语言实现SSZ编解码
    扩展Rust libp2p以支持gossip/sub协议
    用Rust修订了以太坊2.0规范
    参与制定Eth2规范,发现bug并提出改进方案
    参与创建统一的以太坊2.0测试储存库
    大规模提出了以太坊2.0状态转换的基准(4M 验证器)




营长:你怎么看待Lighthouse在以太坊2.0生态中的定位?

Paul:我认为我们和其他团队并无差别,只是我们通常会和最新的规范保持一致。我们目前专注于基于规范的共识逻辑,并确保同步过程可靠且完整。


营长:你对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对于大众经常质疑的PoS算法会导致的「富者越富,穷着越穷」等观点,你怎么看待?你认为在PoS实施的第一阶段,以太坊会遇到哪些困难?

Paul:以太坊和Casper中的PoS机制是建立在大多数(即2/3)节点都是诚实的前提之下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比PoW时受到51%攻击的风险没有好多少,只要有人拥有了33%的权益,就可能破坏以太坊2.0生态的安全。

201903290806074.jpg


但这并不是说PoS机制不好,它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让攻击者丧失资本能力(你可以硬分叉中摧毁那33%),数学上的终结当然还能节省巨大的资源。评估该算法在消费级设备上的运行效率也非常有意思。最近,我们一直在对状态转换功能进行基准测试——它现在并不是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精简的运行,但我相信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我并不认为在第一阶段(Beacon Chain)会有特别大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得先有测试网。这和其他软件一样,也会出现bug,而且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智能合约仍是安全的薄弱环节
 

营长:过去两年里,利用智能合约的漏洞进行攻击似乎是最常见的一种攻击行为。在您看来,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吗?最近有没有新的风险出现?开发人员该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隐患?

Paul:智能合约仍然是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关键。然而,由于社会工程攻击(social engineering attack)导致了很多黑客行为,操作人员也会被黑客诱导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有害任务。只有通过安全意识培训,才能防止这些攻击,因为没有任何技术解决方案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除了在智能合约级别的利用之外,区块链项目在部署时通常依赖于堆栈的其他层,包括标准数据库、 API端点、 Web和移动应用程序等,而这些层也可能会受到关键漏洞的影响。如果这些漏洞被黑客利用,就会执行欺诈任务。我经常会建议客户在执行安全评估时采用更为全面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评估智能合约,还得评估技术堆栈的其他层。

在我看来,开发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仍然是目前将安全漏洞最小化的最佳方式,当然,除此之外,每个项目上线之前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安全评估。


营长:那么这半年来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攻击事件?

Paul:这很难说,因为在过去几个月里真的发生了太多的安全事故!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奇偶校验多重签名错误,也是我最擅长的错误之一。

不过,在过去半年里,以太坊的安全事故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我看来,以太坊平台的黑客事件已经在减少了。


营长:在你们的客户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Paul: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常遇到的三个漏洞就是:熵的问题(如何产生伪随机数)、合约升级能力问题和用户/矿工非法预先交易问题。

 
V神给的1000ETH,我们招了两个程序员
 

营长:去年,V神给了包括Sigma Prime在内的三个项目各1000 ETH的投资,这笔钱你们是怎么用的?

Paul:我们非常感谢V神的大力支持!他送给我们的1000个ETH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像我们这样的团队不应该持有不稳定的加密货币,所以我们决定在24小时内就将其兑换成了澳元。

利用这笔资金,我们招到了一个新的开发人员—— Michael Sproul,他有特别强的验证专业背景,也为整个团队带来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几个月前,这笔资金还帮我们签下了一个Rust语言开发人员。

这笔资金我们还没有使用完,加上以太坊基金会的赠款,最终这笔资金将会用来支持我们在2019年6/7月成立Lighthouse。


营长:在区块链领域中,有哪些你欣赏的人?

Paul:中本聪: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V神:他在PoS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这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Danny Ryan:Ethereum 2.0时代的一个真正的天才领导者。

以太坊钱包Parity:它为Rust语言铺平了道路。


营长:请跟中国的开发者说几句话吧。

Paul:我们非常希望Lighthouse团队中拥有有中国的贡献者,我知道语言可能会是一个小小的障碍,但是我希望有才华的中国Rust开发人员能帮助我们共创以太坊Serenity!


在采访中,营长感觉Paul是个特别实干的开发者,并且对技术有信仰。作为以太坊开发者,他不断学习和适应最新的标准,结识更多优秀的开发者,并且通过实践和摸索来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

也只有更多这样的人存在,以太坊社区和区块链的发展才能走向新的阶段。

从离开以太坊,到“威胁”以太坊,Gavin Wood只用了三年

huox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3-25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超越以太坊、比肩Cosmos,出走的“以太坊之父”欲用Polkadot重构区块链版图。


当Gavin Wood于多年后再次回忆与V神相识的那段经历时,他在个人主页中写道:“And Ethereum has dominated my life since” (此后以太坊主宰了我的生活)。

回顾Ethereum的发展路线,不难发现,以太坊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位前以太坊CTO兼联合创始人“主宰”。

从完成 C++ 版以太坊客户端原型,到凭借以一己之力编写《以太坊黄皮书》,再到开发智能合约的高级语言Solidity,这位被冠为“以太坊之父”的天才级程序员以低调的方式为以太坊的未来搭建出了坚实的基础框架。以至于,当以太坊一再推迟君士坦丁堡升级计划时,一位以太坊核心成员曾坦言:“计划推迟的主要原因和Gavin离开有关,他就是以太坊的灵魂人物。”






尽管目前难以断定,Wood的离开将会对以太坊未来的发展趋势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独闯区块链行业的Wood已向该领域亮出了令人振奋的新成绩。

2015年底,脱离以太坊的Gavin Wood创立了Parity Technologies(当时名为Ethcore)。深诣编程技术的Wood,首先推出了广为人知的以太坊客户端Parity。该应用由Rust语言编写,其性能是Geth和C++客户端的数倍,后期几乎垄断以太系钱包市场。此外,Wood成为了第一个用Rust编写以太坊客户端的程序员。

随后,Wood开始全身心研究其构想的“Web 3.0 ”概念,并宣布了Polkadot项目。据了解,与Cosmos旨在实现链上价值的互联不同,Polkadot不仅致力于实现链上价值互联,还计划实现链上消息的互通。该项目或将解决跨链代币互换问题,打造区块链世界里的互联网。

据业内人士推测,Polkadot或将对Cosmos及以太坊构成威胁——在初期阶段,Polkadot的用户体验与系统稳定性要优于Cosmos;在未来,Polkadot或将解决困扰以太坊已久的两大问题,即可扩展性与网路拥堵。


“塑造”以太坊


与中途辍学的V神不同,8岁开始编程的Gavin Wood拥有约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以及音乐可视化博士学位,其掌握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及逻辑语等6种语言。此外,他曾编写CD RiplnPleace,并设计了著名桌游Milton Keynes。

2011年,首次听说比特币的Wood,并没未对其产生兴趣。然而,2013年当他再次审视并研究比特币协议时,其不仅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对社会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且深深迷恋上了区块链。同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结识了V神。






加入以太坊后,Wood身居幕后,先后设计了 C++ 版以太坊客户端原型、编写《以太坊黄皮书》(曾有人指出,“预计全世界能直接看懂这份黄皮书的人加起来不足一百个。”),并为智能合约开发高级语言Solidity。在这份黄皮书中,Wood首次提出了EVM概念(Ethereum Virtual Machine,即以太坊虚拟机),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EVM以及Solidity,智能合约以及DApp根本无从谈起,V神对以太坊的所有构想将难以付诸实践。可以说,Wood在“塑造”以太坊的同时,也间接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铺平了路。

据称,几乎以太坊早期的大部分重要技术决策均由Wood定夺,而这也是为何人们称其为技术方面的“以太坊之父” 。


告别以太坊


2015年底,Gavin Wood宣布退出以太坊。目前,尚不清楚Wood离开以太坊的真正原因。有人指出,Wood离开以太坊是因为薪酬问题,而其他说法则称,其与团队成员在以太坊未来的发展上存有分歧。

一年之后,这位以太坊的“昔日功臣”创立了Parity Technologies。通过Parity Technologies,Wood正一步步迈向其构想的“Web 3.0 ”时代。早在2014年4月,Wood刚完成《以太坊黄皮书》不久后,其便以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web3.0》的论文阐述了对“Web 3.0 ”的构想。






Wood的“Web 3.0 ”构想,即通过P2P 协议从软件层面重塑互联网。他希望通过该协议打造全新的互联网架构,以提供去中心化的网络服务。在这一时期,仍为以太坊团队成员的Wood意识到,“渐近成熟”的以太坊架构无法“推倒重建”,无法按其设想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上述种种因素以及希望实现“Web 3.0 ”愿景的驱使下 ,Wood告别了以太坊,开始迈向新的方向。


“挑战”以太坊


用Rust语言编写的以太坊客户端,是自Wood离开以太坊后推出的最出名的项目。据称,在以太坊DevCon2.0开发大会前,黑客借Geth漏洞发起攻击,随后引发以太坊遭大容量垃圾信息攻击,Geth客户端几近崩溃,而Parity则“毫发未损”。由此,不少矿池节点选择切换到Parity,确立了Parity在市场中的地位。

“一战成名”后,Wood的第二个项目Polkadot,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016年,Wood完成Polkadot白皮书,该项目旨在实现不同链间的数据和通信传递,解决困扰以太坊已久的扩容问题,以及跨链代币兑换问题(代币兑换将不再依赖交易所),被誉为第三代区块链。2017年10月,Polkadot在加密狂潮中获得了包括Bosst VC、Pantera Capital以及Polychain Capital等知名风投的支持,完成价值1.44 亿美元融资。






2018年,随着Wood在Web3峰会上利用Substrate协议在15分钟内构建出可行的区块链系统,Polkadot再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据了解,Polkadot基于Substrate构建,开发者可通过Substrate以简便的方式构建复杂的区块链系统,且该系统可接入Polkadot创建的跨链项目。这意味着,人们或将进入由以太坊创造的“人人发币”时代过渡到由Substrate开创的“人人发链”新世界。


结语


尽管,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担心Polkadot会取代以太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但事实上,Polkadot在解决以太坊扩容问题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已不得不令人瞩目。前不久,以太坊社区成员曾坦言:“Polkadot 已经达到了以太坊Serenity将要达到的效果。”

此外,Substrate协议的创建,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太坊,甚至区块链领域的发展轨迹。若“人人发链”的愿景实现,这不仅会挑战“以太坊们”的市场地位,加速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速度,还可能促进加密生态系统走向成熟,促进加密数字货币实现大规模应用。

另一方面,与Polkadot同为跨链项目,且名声大噪的cosmos目前已启动主网,较Polkadot具有先发优势(Polkadot主网或在今年Q3上线)。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对行业的影响力方面,cosmos稍逊于Polkadot——cosmos支持链上的价值互联,而Polkadot除了可实现这一目标外,还支持链上的任意信息通信,实现区块链的互通性。目前,仅Polkadot项目可支持链间信息互通,而这恰为业内人士更看好Polkadot的原因。






显然,出走以太坊的Wood在经历了3年的研究与思考后,将通过Polkadot来解决以太坊的“遗留问题”,以及逐步实现其对区块链与互联网的构想。无论Polkadot是否能够成功挑战以太坊,反超跨链项目cosmos,其势必会对区块链的细分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推动跨链技术向前发展,为市场催生出全新的打法。


以下为Simpleweb于2017年对Gavin Wood进行的专访,后经火星财经整理编译,内容略有删减:


当我首次接触加密领域时,它仅以比特币为中心......后来,我意识到这不再是一种纯碎的金融技术。

当然,早期的用例主要集中在金融方面,因其可简单的实现双方间的互信。随着不断接触该领域,我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用例,例如该技术可应用在资产追踪、供应链以及信息注册等方面。在我看来,这确实表明,在金融领域之外该技术还与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的相关性。

后来,随着逐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我意识到我们正在制定“加密法则”,意识到这真的会改变一切。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法律体系,这意味着,律师和程序员在未来将从事相同的工作。






通常,即使程序员编写的代码出现问题,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这不会改变人们的行为,至少不会直接改变。但有了这项技术后,情况将大为不同,因为程序员所写的代码将得到该技术的客户,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

以太坊最初的用例是ICO,我认为从目前来看,在以太坊的迭代进程中,ICO可能会终结。

我想我们都看到了很多可扩展性问题,即使是速度很快的计算机也难以跟上区块链的“膨胀”速度。作为技术人员,我们正试图通过不断优化来尽可能地改善这种情况。

尽管如此,我认为人们还会继续采用区块链技术,而采用率是否会随着市场预期的增长而增加,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采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土地登记、车辆登记处,甚至艺术品登记的用例将变得更加普遍。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政府项目试图通过区块链来管理信息注册。尽管其采用的是私有链,但这意味着该技术已开始被人们所接受。此外,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预期和“真正采用”的发展走势很少完全一致。

目前,以太坊因ICO而变得非常拥堵,这就好像互联网的所有带宽都被电子邮件占用了一样。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互联网来尝试重塑原有的网络。我猜以太坊将经历一系列的升级,其中包括客户端技术和协议技术。这将催生出一两个其他的用例,并将其带入以太坊的主网中,不过我认为其他网络也会填补这个空缺。毋庸置疑,这将成为一个混合的生态系统。


文 | 梁雨山​ 查看全部
155346927429651.jpg


超越以太坊、比肩Cosmos,出走的“以太坊之父”欲用Polkadot重构区块链版图。



当Gavin Wood于多年后再次回忆与V神相识的那段经历时,他在个人主页中写道:“And Ethereum has dominated my life since” (此后以太坊主宰了我的生活)。

回顾Ethereum的发展路线,不难发现,以太坊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位前以太坊CTO兼联合创始人“主宰”。

从完成 C++ 版以太坊客户端原型,到凭借以一己之力编写《以太坊黄皮书》,再到开发智能合约的高级语言Solidity,这位被冠为“以太坊之父”的天才级程序员以低调的方式为以太坊的未来搭建出了坚实的基础框架。以至于,当以太坊一再推迟君士坦丁堡升级计划时,一位以太坊核心成员曾坦言:“计划推迟的主要原因和Gavin离开有关,他就是以太坊的灵魂人物。”

155346927562051.jpg


尽管目前难以断定,Wood的离开将会对以太坊未来的发展趋势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独闯区块链行业的Wood已向该领域亮出了令人振奋的新成绩。

2015年底,脱离以太坊的Gavin Wood创立了Parity Technologies(当时名为Ethcore)。深诣编程技术的Wood,首先推出了广为人知的以太坊客户端Parity。该应用由Rust语言编写,其性能是Geth和C++客户端的数倍,后期几乎垄断以太系钱包市场。此外,Wood成为了第一个用Rust编写以太坊客户端的程序员。

随后,Wood开始全身心研究其构想的“Web 3.0 ”概念,并宣布了Polkadot项目。据了解,与Cosmos旨在实现链上价值的互联不同,Polkadot不仅致力于实现链上价值互联,还计划实现链上消息的互通。该项目或将解决跨链代币互换问题,打造区块链世界里的互联网。

据业内人士推测,Polkadot或将对Cosmos及以太坊构成威胁——在初期阶段,Polkadot的用户体验与系统稳定性要优于Cosmos;在未来,Polkadot或将解决困扰以太坊已久的两大问题,即可扩展性与网路拥堵。


“塑造”以太坊


与中途辍学的V神不同,8岁开始编程的Gavin Wood拥有约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以及音乐可视化博士学位,其掌握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及逻辑语等6种语言。此外,他曾编写CD RiplnPleace,并设计了著名桌游Milton Keynes。

2011年,首次听说比特币的Wood,并没未对其产生兴趣。然而,2013年当他再次审视并研究比特币协议时,其不仅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对社会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且深深迷恋上了区块链。同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结识了V神。

155346927632690.jpg


加入以太坊后,Wood身居幕后,先后设计了 C++ 版以太坊客户端原型、编写《以太坊黄皮书》(曾有人指出,“预计全世界能直接看懂这份黄皮书的人加起来不足一百个。”),并为智能合约开发高级语言Solidity。在这份黄皮书中,Wood首次提出了EVM概念(Ethereum Virtual Machine,即以太坊虚拟机),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EVM以及Solidity,智能合约以及DApp根本无从谈起,V神对以太坊的所有构想将难以付诸实践。可以说,Wood在“塑造”以太坊的同时,也间接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铺平了路。

据称,几乎以太坊早期的大部分重要技术决策均由Wood定夺,而这也是为何人们称其为技术方面的“以太坊之父” 。


告别以太坊


2015年底,Gavin Wood宣布退出以太坊。目前,尚不清楚Wood离开以太坊的真正原因。有人指出,Wood离开以太坊是因为薪酬问题,而其他说法则称,其与团队成员在以太坊未来的发展上存有分歧。

一年之后,这位以太坊的“昔日功臣”创立了Parity Technologies。通过Parity Technologies,Wood正一步步迈向其构想的“Web 3.0 ”时代。早在2014年4月,Wood刚完成《以太坊黄皮书》不久后,其便以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web3.0》的论文阐述了对“Web 3.0 ”的构想。

155346927673343.jpg


Wood的“Web 3.0 ”构想,即通过P2P 协议从软件层面重塑互联网。他希望通过该协议打造全新的互联网架构,以提供去中心化的网络服务。在这一时期,仍为以太坊团队成员的Wood意识到,“渐近成熟”的以太坊架构无法“推倒重建”,无法按其设想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上述种种因素以及希望实现“Web 3.0 ”愿景的驱使下 ,Wood告别了以太坊,开始迈向新的方向。


“挑战”以太坊


用Rust语言编写的以太坊客户端,是自Wood离开以太坊后推出的最出名的项目。据称,在以太坊DevCon2.0开发大会前,黑客借Geth漏洞发起攻击,随后引发以太坊遭大容量垃圾信息攻击,Geth客户端几近崩溃,而Parity则“毫发未损”。由此,不少矿池节点选择切换到Parity,确立了Parity在市场中的地位。

“一战成名”后,Wood的第二个项目Polkadot,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016年,Wood完成Polkadot白皮书,该项目旨在实现不同链间的数据和通信传递,解决困扰以太坊已久的扩容问题,以及跨链代币兑换问题(代币兑换将不再依赖交易所),被誉为第三代区块链。2017年10月,Polkadot在加密狂潮中获得了包括Bosst VC、Pantera Capital以及Polychain Capital等知名风投的支持,完成价值1.44 亿美元融资。

155346927769246.jpg


2018年,随着Wood在Web3峰会上利用Substrate协议在15分钟内构建出可行的区块链系统,Polkadot再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据了解,Polkadot基于Substrate构建,开发者可通过Substrate以简便的方式构建复杂的区块链系统,且该系统可接入Polkadot创建的跨链项目。这意味着,人们或将进入由以太坊创造的“人人发币”时代过渡到由Substrate开创的“人人发链”新世界。


结语


尽管,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担心Polkadot会取代以太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但事实上,Polkadot在解决以太坊扩容问题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已不得不令人瞩目。前不久,以太坊社区成员曾坦言:“Polkadot 已经达到了以太坊Serenity将要达到的效果。”

此外,Substrate协议的创建,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太坊,甚至区块链领域的发展轨迹。若“人人发链”的愿景实现,这不仅会挑战“以太坊们”的市场地位,加速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速度,还可能促进加密生态系统走向成熟,促进加密数字货币实现大规模应用。

另一方面,与Polkadot同为跨链项目,且名声大噪的cosmos目前已启动主网,较Polkadot具有先发优势(Polkadot主网或在今年Q3上线)。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对行业的影响力方面,cosmos稍逊于Polkadot——cosmos支持链上的价值互联,而Polkadot除了可实现这一目标外,还支持链上的任意信息通信,实现区块链的互通性。目前,仅Polkadot项目可支持链间信息互通,而这恰为业内人士更看好Polkadot的原因。

155346927769899.jpg


显然,出走以太坊的Wood在经历了3年的研究与思考后,将通过Polkadot来解决以太坊的“遗留问题”,以及逐步实现其对区块链与互联网的构想。无论Polkadot是否能够成功挑战以太坊,反超跨链项目cosmos,其势必会对区块链的细分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推动跨链技术向前发展,为市场催生出全新的打法。


以下为Simpleweb于2017年对Gavin Wood进行的专访,后经火星财经整理编译,内容略有删减:


当我首次接触加密领域时,它仅以比特币为中心......后来,我意识到这不再是一种纯碎的金融技术。

当然,早期的用例主要集中在金融方面,因其可简单的实现双方间的互信。随着不断接触该领域,我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用例,例如该技术可应用在资产追踪、供应链以及信息注册等方面。在我看来,这确实表明,在金融领域之外该技术还与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的相关性。

后来,随着逐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我意识到我们正在制定“加密法则”,意识到这真的会改变一切。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法律体系,这意味着,律师和程序员在未来将从事相同的工作。

155346927878483.jpg


通常,即使程序员编写的代码出现问题,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这不会改变人们的行为,至少不会直接改变。但有了这项技术后,情况将大为不同,因为程序员所写的代码将得到该技术的客户,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

以太坊最初的用例是ICO,我认为从目前来看,在以太坊的迭代进程中,ICO可能会终结。

我想我们都看到了很多可扩展性问题,即使是速度很快的计算机也难以跟上区块链的“膨胀”速度。作为技术人员,我们正试图通过不断优化来尽可能地改善这种情况。

尽管如此,我认为人们还会继续采用区块链技术,而采用率是否会随着市场预期的增长而增加,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采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土地登记、车辆登记处,甚至艺术品登记的用例将变得更加普遍。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政府项目试图通过区块链来管理信息注册。尽管其采用的是私有链,但这意味着该技术已开始被人们所接受。此外,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预期和“真正采用”的发展走势很少完全一致。

目前,以太坊因ICO而变得非常拥堵,这就好像互联网的所有带宽都被电子邮件占用了一样。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互联网来尝试重塑原有的网络。我猜以太坊将经历一系列的升级,其中包括客户端技术和协议技术。这将催生出一两个其他的用例,并将其带入以太坊的主网中,不过我认为其他网络也会填补这个空缺。毋庸置疑,这将成为一个混合的生态系统。


文 | 梁雨山​

V神与孙宇晨的爱恨情仇

bishijie 发表了文章 • 2019-03-25 10:51 • 来自相关话题

V神:波场如果取代了以太坊,我会对人类感到失望。 孙宇晨:波场成功之日,我会给以太坊竖一块丰碑。


一个是湖畔大学出身的营销大神,一个则是年少成名的技术天才;一个是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一个则位列福布斯「30 under 30」金融精英排行榜第四,一个身处中国,一个出生俄罗斯。

同样光辉履历的背后有着一个同样的标签:90后。

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在区块链这一国际舞台上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至此,他们身上又有了另外一个相同的标签:公链创始人。

前者是新晋公链波场的创始人孙宇晨,后者则为号称公链2.0的以太坊创始人V神,两者相遇并非春风玉露相逢,而似水火不相容。


年少成名


1994年,V神出生于俄罗斯,彼时,出生于青海西宁的孙宇晨已经度过了自己的四岁生日,并随父母迁往广东惠州生活。

两人的童年都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方面。

在V神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便被安排进了天才儿童班,学习数学、编程和经济学等科目,7岁的时候,创建了一个叫做“兔子百科全书”的复杂文档,这是一个由兔子组成的小世界,但世界里的规则符合非常严格的公式,里面全是数学,图表和计算,从小便展露出了惊人的数学以及编程能力。






而另一边的孙宇晨则在一定要当第一,不行马上换领域的行事原则下,不停的在各个领域快进快出,进传销班听课练口才、只身去武汉学围棋、投身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什么热门学什么,当然,最后的结果都不那么尽如人意。

到了中学时期,他们显得更加“另类”。

孙宇晨慢慢展露出他的叛逆:语文考试只写作文;英语考试用中文答题,历史考试填空时,反面人物一律填上班主任的姓名,反之则代以自己的名字:孙宇晨。

不仅如此,他一心效仿韩寒,想要在文章上有所成就,然而投出去的文章却石沉大海。好在,最终他通过文章获得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从此摇身一变,从三本逆转到顶尖名校。

另一边,V神沉迷《魔兽世界》,由于心爱角色的技能被取消,V神悲痛欲绝,要求返还技能被拒绝后,V神开始反思中心化服务的弊端,下定决心要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模式。

两人的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

那一年,19岁的V神自从父亲那接触到比特币之后,受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吸引,开始研究比特币,在网络上撰写比特币相关文章,已经小有成就,为了研究区块链,V神甚至从计算机专业世界排名第18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辍学,开始周游世界,拜访区块链大神。

而23岁的孙宇晨则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位于硅谷的互联网公司Ripple Labs(XRP的母公司),接触到了比特币以及区块链,并尝到了炒币的甜头。

2014年,孙宇晨以Ripple Labs 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国创业,成立了锐波科技。V神则将自己的以太坊白皮书发送给了好友们,引起巨大反响,最终建立了以太坊,并且开启了区块链2.0时代。

三年后,锐波的公链项目波场正式成立基金会,2018年主网上线。

至此,他们在同一领域有了交集,此后,便开启了针尖对麦芒的时代。


V神与孙宇晨的互怼


2018年3月,波场测试网上线,营销天才孙宇晨为了给波场造势,将目光瞄向了公链老大哥以太坊。

在Twitter上,孙宇晨列举了7条波场优于以太坊的理由,其中包括TPS、手续费、底层语言等等。






测试网刚上线便大放厥词,受到如此挑衅的叫板,V神立刻回怼,称在这7条之上,应该加上第8条:Ctrl+C和Ctrl+V比键盘键入新内容有更高的效率,直指波场代码抄袭。此前,波场代码被人扒出大段抄袭以太坊。

2018年9月,孙宇晨喊话以太坊开发人员转移阵地,前往波场,并扬言称,波场比以太坊快100倍,并完全与以太坊兼容。随后又被V神公开怒怼。

消停了三个月之后,孙宇晨又将目光转到了以太坊身上,在twitter上称波场日转账数突破239万,已经达到以太坊的4.5倍!预计年底,波场将甩开以太坊一个数量级,达到10倍。

V神发推称,“任何发布推特添加美元符号的人都是不值得被倾听的”,并直接@波场创始人孙宇晨。

此次孙宇晨不甘示弱,回应称“等到以太坊每日转账达到200万次时,再讨论美元符号问题”,并且认为,以太坊永远实现不了每日200万次的转账。

当然,互怼到此还没有结束。

此前不久,孙宇晨转发一篇V神谈论波场BitTorrent的文章,并问V神为何如此迷恋BitTorrent项目。

V神霸气回应称:“该采访是2017年8月做的,波场于2018年7月收购BitTorrent。自己对BitTorrent项目的欣赏和波场没有半点关系。他称,你不能说我喜欢吃牛油果,就代表我有多欣赏买牛油果的人吧?






并在下面又重提了Ctrl+C和Ctrl+V比键盘键入新内容有更高的效率,再次直指波场抄袭的问题。

对于如日中天的孙宇晨来说,这样的打脸显然无法忍受,“我们都喜欢牛油果,我收购所有的牛油果供应商,垄断市场。如果你依旧喜欢牛油果,就必须听我的。当然,我也很乐意给你一些免费的牛油果。”

这一来一回的互怼看似是口舌之争,其实是区块链3.0,或者说第一公链之争。或许之前孙宇晨的碰瓷是为了造势,那么后来的回应则更像是一种宣战。

无论twitter如何进行骂战,最终还是要依靠实力说话:回归技术,回归公链。


以太坊与波场


2月28日,以太坊迎来了君士坦丁堡升级,而同一天,波场也将升级到3.5版本。以太坊升级是多次推迟后的结果,而波场的升级更像是临时起意,或许本可以早升级,但就等着以太坊,打算一较高下。

如今的波场似乎的确有叫板以太坊的实力。

根据Spiderdata数据显示,波场的日活用户为45000,而同期的以太坊日活跃用户则为9829,而且波场的日交易额也大大超过了以太坊。

Rating Data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种情况,波场的日活跃用户或者留存用户皆超过以太坊。

业内人士在接受《币世界》采访时表示,虽然在日活方面、成交量方面波场都会优于如今的以太坊,但是波场的流量是建立在菠菜类APP上的,能不能持久繁荣还要看后续的Dapp,而以太坊在生态方面则相比波场来说会更加全面一些,各种Dapp都有,但未来争夺的方向应该在如何让Dapp真正走向普罗大众,这是他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事实的确如此,以太坊目前拥有超过1383个Dapp,而且种类更为全面,波场的Dapp数则为203个,而且排名靠前的Dapp多为菠菜类,Dapp类型种类并不丰富。不仅如此,Dapp Total分析师表示,波场的用户数据过于寡头,大量交易额集中在少数几个Dapp之中,存在刷量的可能。

而在团队方面,波场技术负责人赵宏称,波场核心开发团队目前有40个人,80%以上成员都来自百度,阿里,美团等一线互联网公司,此外还吸收了前ETC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至于以太坊,在众多核心开发者离开之后,实力相较之前,确实有所下降,但其依然拥有超过216位核心活跃开发人员,是比特币开发者的两倍之多,另一方面,V神依然坐镇以太坊,虽然其在慢慢淡化自己的影响力。

业内人士王克利表示,波场当初收购BT,但是最后BT的核心开发者都离开了,所以收购BT对其技术实力对没有太大的提升,以太坊这边有几个核心开发人员出走了,但是在底蕴方面,以太坊还是优于波场。

熊市之下,波场的一系列布局确实让其拥有了叫板以太坊的实力,如今引入USDT,增加其Dapp流动性,无疑是一大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场完成3.5版本升级之后,波场技术负责人称:“我们比以太坊更先进。”以太坊虽然在ICO之后逐渐没落,但在君士坦丁堡升级之后,以太坊依旧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对于未来也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

对于以太坊与波场之间的竞争,V神直言:“如果波场取代了以太坊的位置,那他将会对人类失去一定的希望。”言语之中,对波场说不出的鄙视。

而如今春风得意的孙宇晨显然不能咽下这口气,强烈回应道:“波场会在成功之时帮以太坊立一座碑,纪念以太坊在人类区块链历史上做出的贡献。”

在区块链大规模落地应用之前,以太坊与波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至于鹿死谁手,一切尚未可知。 查看全部
155347913997350.jpg


V神:波场如果取代了以太坊,我会对人类感到失望。 孙宇晨:波场成功之日,我会给以太坊竖一块丰碑。



一个是湖畔大学出身的营销大神,一个则是年少成名的技术天才;一个是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一个则位列福布斯「30 under 30」金融精英排行榜第四,一个身处中国,一个出生俄罗斯。

同样光辉履历的背后有着一个同样的标签:90后。

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在区块链这一国际舞台上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至此,他们身上又有了另外一个相同的标签:公链创始人。

前者是新晋公链波场的创始人孙宇晨,后者则为号称公链2.0的以太坊创始人V神,两者相遇并非春风玉露相逢,而似水火不相容。


年少成名


1994年,V神出生于俄罗斯,彼时,出生于青海西宁的孙宇晨已经度过了自己的四岁生日,并随父母迁往广东惠州生活。

两人的童年都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方面。

在V神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便被安排进了天才儿童班,学习数学、编程和经济学等科目,7岁的时候,创建了一个叫做“兔子百科全书”的复杂文档,这是一个由兔子组成的小世界,但世界里的规则符合非常严格的公式,里面全是数学,图表和计算,从小便展露出了惊人的数学以及编程能力。

155347913645947.jpg


而另一边的孙宇晨则在一定要当第一,不行马上换领域的行事原则下,不停的在各个领域快进快出,进传销班听课练口才、只身去武汉学围棋、投身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什么热门学什么,当然,最后的结果都不那么尽如人意。

到了中学时期,他们显得更加“另类”。

孙宇晨慢慢展露出他的叛逆:语文考试只写作文;英语考试用中文答题,历史考试填空时,反面人物一律填上班主任的姓名,反之则代以自己的名字:孙宇晨。

不仅如此,他一心效仿韩寒,想要在文章上有所成就,然而投出去的文章却石沉大海。好在,最终他通过文章获得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从此摇身一变,从三本逆转到顶尖名校。

另一边,V神沉迷《魔兽世界》,由于心爱角色的技能被取消,V神悲痛欲绝,要求返还技能被拒绝后,V神开始反思中心化服务的弊端,下定决心要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模式。

两人的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

那一年,19岁的V神自从父亲那接触到比特币之后,受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吸引,开始研究比特币,在网络上撰写比特币相关文章,已经小有成就,为了研究区块链,V神甚至从计算机专业世界排名第18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辍学,开始周游世界,拜访区块链大神。

而23岁的孙宇晨则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位于硅谷的互联网公司Ripple Labs(XRP的母公司),接触到了比特币以及区块链,并尝到了炒币的甜头。

2014年,孙宇晨以Ripple Labs 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国创业,成立了锐波科技。V神则将自己的以太坊白皮书发送给了好友们,引起巨大反响,最终建立了以太坊,并且开启了区块链2.0时代。

三年后,锐波的公链项目波场正式成立基金会,2018年主网上线。

至此,他们在同一领域有了交集,此后,便开启了针尖对麦芒的时代。


V神与孙宇晨的互怼


2018年3月,波场测试网上线,营销天才孙宇晨为了给波场造势,将目光瞄向了公链老大哥以太坊。

在Twitter上,孙宇晨列举了7条波场优于以太坊的理由,其中包括TPS、手续费、底层语言等等。

155347913780096.jpg


测试网刚上线便大放厥词,受到如此挑衅的叫板,V神立刻回怼,称在这7条之上,应该加上第8条:Ctrl+C和Ctrl+V比键盘键入新内容有更高的效率,直指波场代码抄袭。此前,波场代码被人扒出大段抄袭以太坊。

2018年9月,孙宇晨喊话以太坊开发人员转移阵地,前往波场,并扬言称,波场比以太坊快100倍,并完全与以太坊兼容。随后又被V神公开怒怼。

消停了三个月之后,孙宇晨又将目光转到了以太坊身上,在twitter上称波场日转账数突破239万,已经达到以太坊的4.5倍!预计年底,波场将甩开以太坊一个数量级,达到10倍。

V神发推称,“任何发布推特添加美元符号的人都是不值得被倾听的”,并直接@波场创始人孙宇晨。

此次孙宇晨不甘示弱,回应称“等到以太坊每日转账达到200万次时,再讨论美元符号问题”,并且认为,以太坊永远实现不了每日200万次的转账。

当然,互怼到此还没有结束。

此前不久,孙宇晨转发一篇V神谈论波场BitTorrent的文章,并问V神为何如此迷恋BitTorrent项目。

V神霸气回应称:“该采访是2017年8月做的,波场于2018年7月收购BitTorrent。自己对BitTorrent项目的欣赏和波场没有半点关系。他称,你不能说我喜欢吃牛油果,就代表我有多欣赏买牛油果的人吧?

155347913813083.png


并在下面又重提了Ctrl+C和Ctrl+V比键盘键入新内容有更高的效率,再次直指波场抄袭的问题。

对于如日中天的孙宇晨来说,这样的打脸显然无法忍受,“我们都喜欢牛油果,我收购所有的牛油果供应商,垄断市场。如果你依旧喜欢牛油果,就必须听我的。当然,我也很乐意给你一些免费的牛油果。”

这一来一回的互怼看似是口舌之争,其实是区块链3.0,或者说第一公链之争。或许之前孙宇晨的碰瓷是为了造势,那么后来的回应则更像是一种宣战。

无论twitter如何进行骂战,最终还是要依靠实力说话:回归技术,回归公链。


以太坊与波场


2月28日,以太坊迎来了君士坦丁堡升级,而同一天,波场也将升级到3.5版本。以太坊升级是多次推迟后的结果,而波场的升级更像是临时起意,或许本可以早升级,但就等着以太坊,打算一较高下。

如今的波场似乎的确有叫板以太坊的实力。

根据Spiderdata数据显示,波场的日活用户为45000,而同期的以太坊日活跃用户则为9829,而且波场的日交易额也大大超过了以太坊。

Rating Data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种情况,波场的日活跃用户或者留存用户皆超过以太坊。

业内人士在接受《币世界》采访时表示,虽然在日活方面、成交量方面波场都会优于如今的以太坊,但是波场的流量是建立在菠菜类APP上的,能不能持久繁荣还要看后续的Dapp,而以太坊在生态方面则相比波场来说会更加全面一些,各种Dapp都有,但未来争夺的方向应该在如何让Dapp真正走向普罗大众,这是他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事实的确如此,以太坊目前拥有超过1383个Dapp,而且种类更为全面,波场的Dapp数则为203个,而且排名靠前的Dapp多为菠菜类,Dapp类型种类并不丰富。不仅如此,Dapp Total分析师表示,波场的用户数据过于寡头,大量交易额集中在少数几个Dapp之中,存在刷量的可能。

而在团队方面,波场技术负责人赵宏称,波场核心开发团队目前有40个人,80%以上成员都来自百度,阿里,美团等一线互联网公司,此外还吸收了前ETC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至于以太坊,在众多核心开发者离开之后,实力相较之前,确实有所下降,但其依然拥有超过216位核心活跃开发人员,是比特币开发者的两倍之多,另一方面,V神依然坐镇以太坊,虽然其在慢慢淡化自己的影响力。

业内人士王克利表示,波场当初收购BT,但是最后BT的核心开发者都离开了,所以收购BT对其技术实力对没有太大的提升,以太坊这边有几个核心开发人员出走了,但是在底蕴方面,以太坊还是优于波场。

熊市之下,波场的一系列布局确实让其拥有了叫板以太坊的实力,如今引入USDT,增加其Dapp流动性,无疑是一大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场完成3.5版本升级之后,波场技术负责人称:“我们比以太坊更先进。”以太坊虽然在ICO之后逐渐没落,但在君士坦丁堡升级之后,以太坊依旧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对于未来也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

对于以太坊与波场之间的竞争,V神直言:“如果波场取代了以太坊的位置,那他将会对人类失去一定的希望。”言语之中,对波场说不出的鄙视。

而如今春风得意的孙宇晨显然不能咽下这口气,强烈回应道:“波场会在成功之时帮以太坊立一座碑,纪念以太坊在人类区块链历史上做出的贡献。”

在区块链大规模落地应用之前,以太坊与波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至于鹿死谁手,一切尚未可知。

Jed McCaleb:小镇男孩变「电驴之父」,门头沟、瑞波、恒星币创始人

huoxing 发表了文章 • 2019-03-11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Jed McCaleb (左)和 Chris Larsen (右)


从小镇男孩成长为币圈大佬,恒星币(Stellar)创始人 Jed McCaleb 主要有 4 个头衔,传奇经历碾压 BM:

第一个头衔是「电驴之父」。2000 年,Jed 创办电驴,电驴在 4 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 P2P 文件共享网络。

第二个头衔是前 Mt.Gox 交易所创始人。2010 年,Mt.Gox 成立,曾承担了全球超过 70% 的比特币交易量。

第三个头衔是前瑞波创始人。2012 年,Jed 参与创办瑞波,开发 P2P 网络支付系统。目前,瑞波币市值排名第三,时常与以太坊上演老二争夺战。

第四个头衔是恒星币创始人。2014 年,Jed 启动恒星币项目,搭建一个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传输的去中心化网关。目前,恒星币市值 18 亿美元,排名第九。

与 Vitalik、BM 等币圈大咖相比,Jed 较为低调,也很少卷入你来我往的口水大战,却一度被认为是中本聪。对于自己的新项目,他异常自信:「Ripple 不是 Stellar 的竞争对手,他们甚至不会对公司构成威胁。」

在为数不多的个人专访中,Jed 坦言自己一直对互联网如何进一步解放人类生活感兴趣:「我把编程看成是终极的杠杆调节。」而这,也伴随了他所有的传奇经历。


小镇男孩变「电驴之父」


Jed 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并在这里度过了大学前的所有时光。

与同龄的男孩子一样,Jed 从小对机械感兴趣,喜欢拆装机器。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彻底爱上了编程。

那是在读小学时,Jed 随母亲拜访了一位程序员。后者轻松地设计出一款 Jed 脑海中的游戏,令他彻底折服。「编程就像平地起高楼,从无到有,将一个想法变成一个美妙的成品。」

Jed 由此开始自学编程,过程艰难,但他乐此不疲,还写出了很多游戏。不过,他只把编程当成兴趣,真正的梦想还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1994 年,他考入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

随后的故事跟许多创业者一样,他退学了。不同的是,他在退学前已经用 1 年时间学完了所有课程。在接受采访时,Jed 表示,学习这些知识根本不需要 4 年时间,与其浪费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不如腾出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看来,Jed 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便是创办电驴,但在此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既当过程序员,也跟别人合伙开过电脑公司。

时值 P2P 技术方兴未艾,Jed 兴趣十足,打算创建一种 P2P 文件共享网络,鼓励人们在这个网络中共享文件。

2000 年 9 月 6 日,Jed 在电驴官方网站上推送了电驴诞生的消息:「The Donkey is Born : 09.06.00」。10 天后,他又发布了支持 Linux 的电驴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





电驴界面图


由于可以更便捷地共享文件,电驴很快在全世界流行起来。2004 年,电驴超过当时 P2P 文件共享网络的老大 FastTrack。次年,电驴超越 BitTorrent,占据了文件交换流量的 51%以上。Jed 因此被称作「电驴之父」。

危险却不期而至。2005 年,电驴因盗用版权被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指控。最终,Jed 及其合伙人赔偿 3000 万美金并停止开发电驴。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从这份事业中盈利数百万美金。

2006 年 9 月 28 日,电驴官网发布消息称,停止发布电驴、电驴 2000、电驴专业版、Overnet 以及其它版本客户端。

Jed 对此并不沮丧。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他表示:「在电驴被关停前一段时间,我们差不多就预料到这个结果了,所以并没有让我感到太意外或沮丧。」

胜不骄,败不馁,小镇青年 Jed 收获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并在用技术改变生活的尝试中获得了成就感。


出售 Mt.Gox 交易所


关闭电驴后,Jed 再度归于沉寂。

直到 2010 年,他无意中看到了关于比特币的报道,顿时被吸引:这不就是创办电驴的愿景吗?Jed 认为,比特币去中心化,将权力归还个人,与电驴的开发思路并无二致。

然而当 Jed 希望持有比特币时,却发现除了挖矿,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诞生:创建一个任何时间都能购买比特币的网站。

一晚上功夫,Jed 就建好了网站,取名 Mt.Gox (中译名「门头沟」),这来源于他在 2007 年就购买的域名。在 Mt.Gox,用户买卖比特币都需要先把钱转到 Jed 的 PayPal 账户。

Jed 随即在论坛上推销自己的网站。一位用户留言称:「我们为什么要选择 Mt.Gox?」Jed 自信地回复道:「因为我们 24 小时在线,又快,界面又美。」

开业第一天,Mt.Gox 成交了 20 个比特币。当时每个比特币的价格是 5 美分。

不到一周,Mt.Gox 的交易额就超过 100 美金。当年 7 月底,Mt.Gox 成为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就在 Mt.Gox 高歌猛进时,Jed 选择了退出。一来,他认为技术上不构成挑战;二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

2011 年 3 月,他把 Mt.Gox 卖给了法国开发者 Mark Karples。后者身材魁梧,被比特币社区称为「法胖」。Mt.Gox 交易所由此进入法胖时代。

这笔交易帮助 Jed 规避了更大的风险。2014 年,Mt.Gox 对外声称出现系统漏洞,造成损失超过 744408 枚比特币,Mt.Gox 随后破产。

Jed 的离去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尤其是在创立瑞波并离开之后,很多圈内人再次将他创办 Mt.Gox 前后的经历搬出来,认为他就是中本聪。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暴走恭亲王」为 此还列出了 8 大理由,比如 Jed 对 P2P 架构的理解远超其他人,电驴的设计通过 hash 来标注和识别文件,比特币似乎很好地继承了这些;在退出电驴之后,一直到中本聪发表比特币白皮书这段时间内,甚至延展到他创立 Mt.Gox 之前,完全是空白。

如今,在公开采访中,Jed 很少会谈及 Mt.Gox。至于从离开电驴到创办 Mt.Gox 之间的经历,他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是创立了一家线上游戏公司,但最终没有打开市场,二是玩冲浪去了。


告别瑞波


离开 Mt.Gox 不久,Jed 加入瑞波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

瑞波的历史其实起源于 2004 年。当时,加拿大温哥华的软件开发者 Ryan Fugger 就创建了一家名为瑞波支付(RipplePay)的公司,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取代银行金融体系的点对点支付网络。不过,早期的版本只允许相互信任的人通过瑞波进行转账,没有信任链就无法拓展,因此并未引起太多的市场关注。

Jed 加入后,Ryan 彻底抽身。而后,Jed 聘请了 Chris Larsen 任 CEO,自己专注于技术研发。公开资料显示,在加入瑞波之前,Chris 已在网络金融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

新团队组建完成,他们打算在跨境支付领域发力,并发行了 1000 亿个 XRP,希望解决清算、国际转账缓慢和高手续费的问题。

瑞波希望兼顾速度与费用,为银行和商户间提供了更为便捷实用的跨境支付服务,因为当时的跨境支付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以 SWIFT 为代表,这类跨境支付的速度往往取决于银行的速度,速度没有保障,且收费与资金流动均不透明,一种以西联汇款为代表,专门做小额汇款业务的国际汇款公司,相对快速安全但收费高。

但在这之前,Jed 与 Chris 产生了矛盾。由于不同意 Chris 在战略上的某些观点,而 Chris 得到了新风险投资者的支持,Jed 最终选择离开。

对于 Jed 的离开,曾有瑞波内部人员表示:「Jed 有一连串糟糕的想法,瑞波董事会拒绝执行。」

但这并不妨碍圈内人对 Jed 的认可。Kraken CEO Jesse Powell 曾表示:「Jed McCaleb 是个超级聪明和谦逊的人,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才能,可以成为有着伟大想法的远见卓识者。」

离开之后的 Jed 并没有彻底与瑞波撇清关系,因为他持有大量 XRP,甚至一度因为抛售 XRP 而与瑞波陷入纠纷。

如今,瑞波已发展成为一个开源、分布式的支付协议,支持多种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等,交易可在几秒以内完成,参与这个支付网络的客户,会使用 XRP 进行交易,交易费用几乎是零,没有跨行、异地及跨国支付费用,而 XRP 的市值也稳居前三。

不过,这些似乎已经跟 Jed 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在复盘这段经历时,Jed 总结道:「我在邀请 Chris 加盟的时候不够谨慎。共事的经历让我感到他不是一个我会选择共事并过多谈论的人。」


押注恒星币


2014 年,Jed 重新上路。这一次,他要把对区块链技术最新的思考以及此前无法落地的想法,付诸于 Stellar 项目(恒星币)。

具体而言,恒星币用于搭建一个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传输的去中心化网关。它是一个链接银行、支付系统和广大民众的平台,
目的是实现快速、可靠且几乎无成本的跨境资金转移。代币总量为 1000 亿,每年以 1% 的数量增加,其中 95% 用于免费发放。

业内普遍认为,恒星币与瑞波十分类似,因为恒星网站基于 Ripple 开发。不过,恒星币在比特币和瑞波的技术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
特别是相关的共识机制和验证算法,恒星网络运行节点性能得到提高,使节点资源需求非常低。

Jed 曾指出恒星币和瑞波的三点差异:

首先,管理模式不同,恒星币实际上市非盈利的;

其次,瑞波币大部分集中在瑞波公司发行中手中,而恒星币是面向用户的;

第三,市场拓展思路不同,瑞波更多服务于大银行,恒星币则将目光更多锁定在草根用户或创业公司群体上。

由此可见,恒星币重点解决瑞波币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个人支付转账。

不过,这不意味着恒星币不会与大机构合作。2017 年 10 月,恒星币便与 IBM 在支付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并在 2018 年共同支持 Stronghold 公司发行稳定币。

恒星币的团队背景也是一大亮点,其董事会成员包括前 Square 首席运营官 Keith Rabois,Stripe 首席执行官 Patrick Collison,而狗狗币联合创始人 Jackson Palmer 以及 AngelList 联合创始人 Naval Ravikant 是该项目的顾问。宝二爷也曾多次力挺恒星币。

然而,在 2014 年至 2017 年 6 月之前,恒星币一直徘徊在低位,最低点在 0.0017 美元附近,直到 2018 年 1 月,恒星币最高价突破 0.8962 美元,市值也稳居前十。






去年 9 月,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加密金融会议上,Jed 信誓旦旦地宣称:「Ripple 不是 Stellar 的竞争对手,他们甚至不会对公司构成威胁。」

话虽如此,就目前而言,恒星币在市场认知方面,显然不及瑞波。

近期,Weiss 评级对恒星币做出了综合评价:一方面,快速的交易结算、出色的去中心化以及对无数标记化资产的支持,使恒星币成为最独特和最具创新性的分布式账本之一;另一方面,相对较弱的最终用户群和开发者社区,低日常使用率以及整体缺乏普及性,使得恒星币的评级表现远低于家喻户晓的 BTC、ETH 及 XRP。

Weiss 评级将恒星币称作「未充分利用、被低估的分布式账本」:在技术方面,Stellar 拥有 Ripple 的所有优势,却没有 Ripple 的任何弱点,但仅靠伟大的技术并不能赢得最终用户的心,技术需要加上营销、品牌推广、交易能力等等。

如今,Jed 和他的恒星币已经走过了 5 年,谁也无法断定这是不是他的最后一站。不管如何,他始终在用技术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而他此前的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就像当年离开小镇外出求学时心中所想 ...... 查看全部
c4201e368d9e2bffd7f416af01f42c4c.jpg

Jed McCaleb (左)和 Chris Larsen (右)


从小镇男孩成长为币圈大佬,恒星币(Stellar)创始人 Jed McCaleb 主要有 4 个头衔,传奇经历碾压 BM:

第一个头衔是「电驴之父」。2000 年,Jed 创办电驴,电驴在 4 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 P2P 文件共享网络。

第二个头衔是前 Mt.Gox 交易所创始人。2010 年,Mt.Gox 成立,曾承担了全球超过 70% 的比特币交易量。

第三个头衔是前瑞波创始人。2012 年,Jed 参与创办瑞波,开发 P2P 网络支付系统。目前,瑞波币市值排名第三,时常与以太坊上演老二争夺战。

第四个头衔是恒星币创始人。2014 年,Jed 启动恒星币项目,搭建一个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传输的去中心化网关。目前,恒星币市值 18 亿美元,排名第九。

与 Vitalik、BM 等币圈大咖相比,Jed 较为低调,也很少卷入你来我往的口水大战,却一度被认为是中本聪。对于自己的新项目,他异常自信:「Ripple 不是 Stellar 的竞争对手,他们甚至不会对公司构成威胁。」

在为数不多的个人专访中,Jed 坦言自己一直对互联网如何进一步解放人类生活感兴趣:「我把编程看成是终极的杠杆调节。」而这,也伴随了他所有的传奇经历。


小镇男孩变「电驴之父」


Jed 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并在这里度过了大学前的所有时光。

与同龄的男孩子一样,Jed 从小对机械感兴趣,喜欢拆装机器。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彻底爱上了编程。

那是在读小学时,Jed 随母亲拜访了一位程序员。后者轻松地设计出一款 Jed 脑海中的游戏,令他彻底折服。「编程就像平地起高楼,从无到有,将一个想法变成一个美妙的成品。」

Jed 由此开始自学编程,过程艰难,但他乐此不疲,还写出了很多游戏。不过,他只把编程当成兴趣,真正的梦想还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1994 年,他考入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

随后的故事跟许多创业者一样,他退学了。不同的是,他在退学前已经用 1 年时间学完了所有课程。在接受采访时,Jed 表示,学习这些知识根本不需要 4 年时间,与其浪费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不如腾出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看来,Jed 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便是创办电驴,但在此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既当过程序员,也跟别人合伙开过电脑公司。

时值 P2P 技术方兴未艾,Jed 兴趣十足,打算创建一种 P2P 文件共享网络,鼓励人们在这个网络中共享文件。

2000 年 9 月 6 日,Jed 在电驴官方网站上推送了电驴诞生的消息:「The Donkey is Born : 09.06.00」。10 天后,他又发布了支持 Linux 的电驴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

0671c45968b327d48577a57e6bc187f0.jpg

电驴界面图


由于可以更便捷地共享文件,电驴很快在全世界流行起来。2004 年,电驴超过当时 P2P 文件共享网络的老大 FastTrack。次年,电驴超越 BitTorrent,占据了文件交换流量的 51%以上。Jed 因此被称作「电驴之父」。

危险却不期而至。2005 年,电驴因盗用版权被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指控。最终,Jed 及其合伙人赔偿 3000 万美金并停止开发电驴。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从这份事业中盈利数百万美金。

2006 年 9 月 28 日,电驴官网发布消息称,停止发布电驴、电驴 2000、电驴专业版、Overnet 以及其它版本客户端。

Jed 对此并不沮丧。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他表示:「在电驴被关停前一段时间,我们差不多就预料到这个结果了,所以并没有让我感到太意外或沮丧。」

胜不骄,败不馁,小镇青年 Jed 收获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并在用技术改变生活的尝试中获得了成就感。


出售 Mt.Gox 交易所


关闭电驴后,Jed 再度归于沉寂。

直到 2010 年,他无意中看到了关于比特币的报道,顿时被吸引:这不就是创办电驴的愿景吗?Jed 认为,比特币去中心化,将权力归还个人,与电驴的开发思路并无二致。

然而当 Jed 希望持有比特币时,却发现除了挖矿,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诞生:创建一个任何时间都能购买比特币的网站。

一晚上功夫,Jed 就建好了网站,取名 Mt.Gox (中译名「门头沟」),这来源于他在 2007 年就购买的域名。在 Mt.Gox,用户买卖比特币都需要先把钱转到 Jed 的 PayPal 账户。

Jed 随即在论坛上推销自己的网站。一位用户留言称:「我们为什么要选择 Mt.Gox?」Jed 自信地回复道:「因为我们 24 小时在线,又快,界面又美。」

开业第一天,Mt.Gox 成交了 20 个比特币。当时每个比特币的价格是 5 美分。

不到一周,Mt.Gox 的交易额就超过 100 美金。当年 7 月底,Mt.Gox 成为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就在 Mt.Gox 高歌猛进时,Jed 选择了退出。一来,他认为技术上不构成挑战;二来,当时针对比特币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

2011 年 3 月,他把 Mt.Gox 卖给了法国开发者 Mark Karples。后者身材魁梧,被比特币社区称为「法胖」。Mt.Gox 交易所由此进入法胖时代。

这笔交易帮助 Jed 规避了更大的风险。2014 年,Mt.Gox 对外声称出现系统漏洞,造成损失超过 744408 枚比特币,Mt.Gox 随后破产。

Jed 的离去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尤其是在创立瑞波并离开之后,很多圈内人再次将他创办 Mt.Gox 前后的经历搬出来,认为他就是中本聪。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暴走恭亲王」为 此还列出了 8 大理由,比如 Jed 对 P2P 架构的理解远超其他人,电驴的设计通过 hash 来标注和识别文件,比特币似乎很好地继承了这些;在退出电驴之后,一直到中本聪发表比特币白皮书这段时间内,甚至延展到他创立 Mt.Gox 之前,完全是空白。

如今,在公开采访中,Jed 很少会谈及 Mt.Gox。至于从离开电驴到创办 Mt.Gox 之间的经历,他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是创立了一家线上游戏公司,但最终没有打开市场,二是玩冲浪去了。


告别瑞波


离开 Mt.Gox 不久,Jed 加入瑞波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

瑞波的历史其实起源于 2004 年。当时,加拿大温哥华的软件开发者 Ryan Fugger 就创建了一家名为瑞波支付(RipplePay)的公司,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取代银行金融体系的点对点支付网络。不过,早期的版本只允许相互信任的人通过瑞波进行转账,没有信任链就无法拓展,因此并未引起太多的市场关注。

Jed 加入后,Ryan 彻底抽身。而后,Jed 聘请了 Chris Larsen 任 CEO,自己专注于技术研发。公开资料显示,在加入瑞波之前,Chris 已在网络金融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

新团队组建完成,他们打算在跨境支付领域发力,并发行了 1000 亿个 XRP,希望解决清算、国际转账缓慢和高手续费的问题。

瑞波希望兼顾速度与费用,为银行和商户间提供了更为便捷实用的跨境支付服务,因为当时的跨境支付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以 SWIFT 为代表,这类跨境支付的速度往往取决于银行的速度,速度没有保障,且收费与资金流动均不透明,一种以西联汇款为代表,专门做小额汇款业务的国际汇款公司,相对快速安全但收费高。

但在这之前,Jed 与 Chris 产生了矛盾。由于不同意 Chris 在战略上的某些观点,而 Chris 得到了新风险投资者的支持,Jed 最终选择离开。

对于 Jed 的离开,曾有瑞波内部人员表示:「Jed 有一连串糟糕的想法,瑞波董事会拒绝执行。」

但这并不妨碍圈内人对 Jed 的认可。Kraken CEO Jesse Powell 曾表示:「Jed McCaleb 是个超级聪明和谦逊的人,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才能,可以成为有着伟大想法的远见卓识者。」

离开之后的 Jed 并没有彻底与瑞波撇清关系,因为他持有大量 XRP,甚至一度因为抛售 XRP 而与瑞波陷入纠纷。

如今,瑞波已发展成为一个开源、分布式的支付协议,支持多种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等,交易可在几秒以内完成,参与这个支付网络的客户,会使用 XRP 进行交易,交易费用几乎是零,没有跨行、异地及跨国支付费用,而 XRP 的市值也稳居前三。

不过,这些似乎已经跟 Jed 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在复盘这段经历时,Jed 总结道:「我在邀请 Chris 加盟的时候不够谨慎。共事的经历让我感到他不是一个我会选择共事并过多谈论的人。」


押注恒星币


2014 年,Jed 重新上路。这一次,他要把对区块链技术最新的思考以及此前无法落地的想法,付诸于 Stellar 项目(恒星币)。

具体而言,恒星币用于搭建一个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传输的去中心化网关。它是一个链接银行、支付系统和广大民众的平台,
目的是实现快速、可靠且几乎无成本的跨境资金转移。代币总量为 1000 亿,每年以 1% 的数量增加,其中 95% 用于免费发放。

业内普遍认为,恒星币与瑞波十分类似,因为恒星网站基于 Ripple 开发。不过,恒星币在比特币和瑞波的技术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
特别是相关的共识机制和验证算法,恒星网络运行节点性能得到提高,使节点资源需求非常低。

Jed 曾指出恒星币和瑞波的三点差异:

首先,管理模式不同,恒星币实际上市非盈利的;

其次,瑞波币大部分集中在瑞波公司发行中手中,而恒星币是面向用户的;

第三,市场拓展思路不同,瑞波更多服务于大银行,恒星币则将目光更多锁定在草根用户或创业公司群体上。

由此可见,恒星币重点解决瑞波币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个人支付转账。

不过,这不意味着恒星币不会与大机构合作。2017 年 10 月,恒星币便与 IBM 在支付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并在 2018 年共同支持 Stronghold 公司发行稳定币。

恒星币的团队背景也是一大亮点,其董事会成员包括前 Square 首席运营官 Keith Rabois,Stripe 首席执行官 Patrick Collison,而狗狗币联合创始人 Jackson Palmer 以及 AngelList 联合创始人 Naval Ravikant 是该项目的顾问。宝二爷也曾多次力挺恒星币。

然而,在 2014 年至 2017 年 6 月之前,恒星币一直徘徊在低位,最低点在 0.0017 美元附近,直到 2018 年 1 月,恒星币最高价突破 0.8962 美元,市值也稳居前十。

46327879747a9650d8d8ad437f86384a.jpg


去年 9 月,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加密金融会议上,Jed 信誓旦旦地宣称:「Ripple 不是 Stellar 的竞争对手,他们甚至不会对公司构成威胁。」

话虽如此,就目前而言,恒星币在市场认知方面,显然不及瑞波。

近期,Weiss 评级对恒星币做出了综合评价:一方面,快速的交易结算、出色的去中心化以及对无数标记化资产的支持,使恒星币成为最独特和最具创新性的分布式账本之一;另一方面,相对较弱的最终用户群和开发者社区,低日常使用率以及整体缺乏普及性,使得恒星币的评级表现远低于家喻户晓的 BTC、ETH 及 XRP。

Weiss 评级将恒星币称作「未充分利用、被低估的分布式账本」:在技术方面,Stellar 拥有 Ripple 的所有优势,却没有 Ripple 的任何弱点,但仅靠伟大的技术并不能赢得最终用户的心,技术需要加上营销、品牌推广、交易能力等等。

如今,Jed 和他的恒星币已经走过了 5 年,谁也无法断定这是不是他的最后一站。不管如何,他始终在用技术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而他此前的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就像当年离开小镇外出求学时心中所想 ......

这个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密码朋克,正被区块链和开源精神打动

chainnews 发表了文章 • 2019-02-25 12:16 • 来自相关话题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查看全部
5b5976828f2d7.jpg


目前在 Nervos Foundation 担任 CEO 的 Terry,曾经的梦想一度是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身为一个爱打游戏的程序员,Terry 用他经典的魔性笑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区块链行业的前世今生。虽然这样的笑声总让人有一种他做任何事都很顺利的错觉,但实际上一路走来,Terry 付出的辛勤努力从来没有少过。

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前 10%,甚至是 5%,靠努力是足够了的。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世界前十,但想要变成世界第一,那才需要拼天赋。

今天的故事绝对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 Terry。

原文标题:《不想当职业电竞选手的程序员,不是好 CEO》,作者 Terry




热爱源于游戏


曾经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记得上学时还没有网吧,只有电脑室,我就经常存一摞一摞的硬币去上网打游戏。很早的时候开始打星际,打 CS,打 Dota,非常着迷。当时,电竞作为第九十九项运动非常火,我还差点去当了职业玩家(嗯,电竞界少了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是挺可惜的。)

这么说来,其实我是因为游戏我爱上了电脑,也因此爱上了编程,爱上了现在在做的事。

而且游戏和我真的很有渊源,我和 Jan (秘猿科技 CEO)成为好基友就是因为一起打 Dota。当时在 Intridea (一家技术公司)做项目时,玎玎、Daniel、Jan 和我分在一组。一起工作一周之后,Jan 除了回答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外,就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和 Jan 又一个小组,就想去撩一下他,建立一下感情。我问他喜欢玩什么,他回答说 Dota。原来是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开黑,刚开始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玩着玩着他打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因,不怎么讲话,但事情做的特别厉害,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

游戏,可以算是我选择事业和朋友的一块探路石,这才有了后面去当程序员、写代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的故事。


迈出的第二步——选择 Ruby


在大学,大家都在学 Java、C++ 等,这是所有人都会学习的语言,我也不例外。而选择程序员职业之后,第一个带给我足够震撼的编程语言是 Ruby。

有一次,我看到 DHH (Ruby on Rails 的创始人之一)录的一段视频 —— DHH 用 Ruby on Rails 15 分钟建立 Blog 的视频,他演示了如何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一个 Blog,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视频可能很标题党,但是他确实在 15 分钟之内,用 Ruby 和 Ruby on Ralis 创建了一个 Blog。

我当时看完之后头皮发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看别人写代码而头皮发麻过),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学这个东西。我还为了学 Ruby on Rails 存了很久的钱去买 Mac (那个时候 Mac 简直小众的夸张,因为在 Mac 上游戏很难运行,你用 Mac 别人会觉得你装 X,代价也很高)。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真的是很大胆,因为当时 Ruby on Ralis 在美国刚兴起,中国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等于学了也白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

但这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为之后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大三我准备去找公司实习,当时我在成都,调查了很久发现成都只有两家公司用 Ruby on Rails,我选择了其中一家。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美国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刚进这家公司时, 有一个仓库是用 Ruby on Rails 写的,我就想看下职业选手是怎么写代码的。下载代码的时候内心非常紧张和激动,但是看完之后很失望,感觉和书里的知识条条相悖,代码基本违反了所有我在先前学习到的最佳实践。于是我就去咨询同事,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情景:

我:「你好,有几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为什么 model 不申明 has_many 和 belongs_to 的关系呢?这样就可以用 user.posts 而不用自己写 SQL 来找了啊?」

同事:「哦,has_many 和 belongs_to 这种东西没什么用,影响性能,你不知道吗?你没用过 Hibernate 吗?」

两个反问句直接塞住了我的喉咙,我保持沉默无言以对,稍时缓和后又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我:「那我想再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所有的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里呢? 而 model 完全是空的,这个地方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移动到 model 里去会更好一些?」其实我略微有夸张,严格来讲,model 还是有两行代码,并不完全是空的:


class User < ActiveRecord::Base

end




同事变得很不耐烦道:「这个你不懂,等你工作几年有经验就懂了。」

我当时觉得好失落,不仅是因为代码的问题,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公司。

后来公司老板来成都处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话如下:

他:「Terry,代码你看了吗?」

我:「看了。」

他:「那你觉得怎么样?」

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一方面担心说了实话会被解雇,另一方面担心不说的话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几经挣扎之下,最后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说出来,因为如果在这家公司我不能够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那么待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我:「这个真的写的不好。」

他:「你觉得哪里写的不好呢?」

接着我就开始解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他听完之后一拍手掌,说:「太对了!我们在美国请了一个专家 Tim,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他也这么吐槽了一次。要不这样,你和美国专家一组,把这个项目重构一次?」

我一听有点愣神,结果竟然变成了我和美国专家直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难以用词汇形容的开心,还有那种被认同的兴奋感。看来我没有选错公司,看来说实话真的没有错。

就这样,我开始和美国的资深程序员一起工作了。Tim 有 50 多岁,代码写的一级棒,超级牛!让我更惊讶的是,在国外 50 多岁的年龄居然还可以写代码,要知道当时在中国流传的说法是,写几年代码就要转到管理岗。原来,程序员可以写代码到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一直写下去。

还记得那个时候领着一天 50 块钱的实习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但每天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从早上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项目的问题,我的修改是不是让代码变得更好了?这个地方如何抽取? 为什么先写测试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 为什么预计到变化这么大,依然坚持重构而不是重写?...... 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问题时刻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刷牙、吃饭、 坐车、 走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思考。每天回家除了陪老妈瞄几分钟韩剧,其余时间就没闲着,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但是看着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自己一点一点成长,那真是 High 炸天。

本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了, 但是没想到我的命运总如韩剧里男主角一般「祸不单行」。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会都会简单回答 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东西阻碍了你」。其实一开始我不太听的懂他们在聊什么,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好在我的老板(美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写会议纪要,我能通过会议纪要知道会议讨论了什么,我对此很依赖。

但是,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一个多月之后要回美国待半年,没办法参加每天的早会,希望我接下来能独立处理好这个事情。我一听就傻了,开个会我也就能听懂不到 50% 的内容,而且这是自初中开始学习了近 10 年英语的结果。这接下来只有一个多月,怎么可能独自 Handle 下来?

当时我心里忍住了想说一百个「Impossible」的冲动,竟然还点了点头,说:「Let me take a try.」其实心里在发毛,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而且至今都是如此。

既然都答应了, 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好让自己的英语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

于是我开始每天练习英文。那个时候骑着小电摩托上下班,在路上一边骑着电摩托一边模拟开会(客户会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噼里啪啦不停地说着英文,虽然遭到了很多行人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们。当你脑子里有特别想做的事情时,就完全不会去 Care 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看法。

而且我经常一遇到老外就和他聊天,聊天的内容由浅入深,聊兴趣、爱好,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解决问题的,因为如果聊天只停留在打招呼阶段,那么你就算聊了再多的老外,依然只会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主动要求代替老板写会议纪要,写完以后发给老板 Review,再发给客户和 Tim,这样自己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开始时会有很多地方没理解或是漏掉了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这样的刻意练习,精确度越来越高。

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偏方」,一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老板离开后的第一个早会。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而我很开心,吃饭睡觉都在傻笑,因为我获得了另一种「自立」。

这份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选择学习 Ruby,我可能不会认识这家公司,不会第一次体会到百分之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快感,也就不会如此热爱写代码;不会认识 Tim,不会知道程序员真正的职业生涯;更不会如此狂热地练习英语,获得那样的经历和体验。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Ruby Conf 带给我的再一次跳跃


当我再次以为事情最多也就如此的时候,命运又一次青睐作为韩剧男主角的我了。

当时刚好 Daniel 做了第一届 Ruby Conf China,我一看是 Ruby Conf,就决定要去参加,想看一下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我去和老板请假,一听是技术 Conf,他不仅帮我订了车票,还和我一起去参加。那是我真正接触现实中的社区,这一次上海之行,不仅让我感受了上海的繁华,也让我见到了 Daniel 和社区里的很多牛人。

在那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成都的发展受到了瓶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这个技术一定是未来。不到一个月,我决定从第一家实习公司辞职,于是我就在 Twitter 上发了一个想换工作的消息。非常巧,这条消息被 Daniel 看到,我们就加了一个 Gtalk,开始私聊。

他清楚我的情况之后,先后推荐了几家公司,后来干脆推荐了他当时所在的公司 Intridea。当时很多开源的代码就是他们公司写的,里面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他也知道 Intridea 要求非常高,我刚毕业可能不一定能胜任,但还是鼓励我试一试。

我参加的是远程面试,有三轮,前两轮是中文,第三轮是英文,CEO 终面。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三轮的面试,和 CEO 聊的很好,我和他讲了很多实习工作的经历。聊到一半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妈进了我房间,想偷窥我是怎么面试的,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看她在旁边还是挺开心的。到了谈薪水的时候,我本来想报 6000,我妈和我比了一个 8,我觉得太高了,她就一直比着要我报 8000。最后我硬着头皮说了 8000,老板就愣了,问到这个指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我说人民币,然后继续问是指周薪还是月薪,我连忙回答是月薪。

他说 OK,然后说会后邮件联系。我当时想,完了,肯定是自己报的太高了。那天晚上就没睡好,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被我妈给搅黄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听到邮件的滴答声,打开看到是 Offer 发过来了。老板很诚挚地写了一封邮件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报价这么低的人,最后他给了一个接近 30000 人民币的 Offer,一份全职的工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着电脑笑过,但是那天,我对着电脑笑了一整天 ..……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是在这家公司,让我对开放的文化、对开源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作为。


开源精神的种子发芽


在进入公司半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研究 Java Script 的测试(在当时是很前沿的技术),有人提议我去做分享。因为在 Intridea 内部,每周会有一个技术型 Topic 的分享,在美国叫做 Coffehour (每周五下班之前组织)。我当时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肯定做不到。首先,全程要用英文分享;其次,我的偶像们会坐着听我的分享,这得有多难多紧张呢?

但是,我就是喜欢自虐,我就是要做一下自认为不行的事情,于是,我答应了下来。为此,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因为和美国有时差,我就一直演练到凌晨五点。分享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效果不错,还受到了我的偶像的赞赏。

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做分享,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去分享,因为只要你研究的方法是对的,大家会非常愿意听你的研究结果。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总是在开源社区吸收知识,不应该只做开源的受益者,也应该对社区做些分享,也应该有所贡献,这样的种子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慢慢地,我开始写一些开源的库,写博客和文章。除了传统的纸媒、文字之外,我对新媒体也很感兴趣,当时有一个会定期更新视频的 Screen Casts 叫 Rails Casts ,它是用视频的方式教你怎么去写 Ruby on Rails。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国内很多人不太习惯用英文,所以我参考这个节目制作了中文版的视频教别人写 Ruby on Rails,做出了 Rails Casts China。

为了这个节目,我几乎浏览了国外所有优秀的教程(都很贵)。我本身很喜欢看美国人是怎么去教别人写代码的,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 Play by Play,就是找业界顶级的人坐在旁边,现场边操作边讲解,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让你了解最顶级的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是了解到他们怎么更好地用快捷键。我当时就想把这个 Play by Play 引荐到中国来,何必执着于国外呢,中国也有一帮很优秀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大牛,我自掏腰包飞到全国各地拜访他们,把他们是怎么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Rails Casts China 上。

后来 Rails Casts China 受到了 Daniel 以及很多社区的支持,Ruby China 还放了我的 Link。做这件事情虽然不赚钱,我也没想通过这个赚钱,但它体现的是开源精神,是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有动力,并且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是 Teahour 发扬了开源精神,还是开源精神成就了我们?

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我就想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想总是待在自己的社区。因为那个时候基本认识了所有做 Ruby on Rails 的大佬,就想知道 Ruby 之外的开源社区,例如做安卓的、做 Java 的,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

这个时候 Kevin 出现了。当时我在创业,Kevin 也在创业,他对硅谷创业非常熟悉,非常懂 Growth Hacking。他在美国看到我们,一个靠谱的中国团队,就纯粹地想帮助我们。他提议可以搞一个 BookClub,每周选一个人把在看的书给大家讲一遍,这样我们就有四倍的时间去看书了。这个想法特别好,受益非常大,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 Growth Hacking 。慢慢地,Kevin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 BookClub 公开做成一个 Podcast?这个想法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们邀请 Daniel,三个人一起组建了 Podcast,名字继承于 Coffeehour,因为中国人都爱喝茶,所以取名为 Teahour.FM。

Teahour 第一期采访的嘉宾是叶玎玎,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人 ,Intridea 在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他招进去的。他录了第一期之后就特别想加入我们,就这样他也成为了 Teahour 的创始人之一。

Podcast 的模式有瞎聊型、新闻导向型和访谈型这三种,我们选择了最难的访谈型。比如聊 iOS 开发,作为访谈者虽不必非得是一个专家,但还是要做功课研究行业痛点在哪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做一期节目需要花多少时间。首先,节目前期的准备需要一周,录制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而剪音频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至少得把音频听三遍,一点点抠,坚持把这个节目做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 Teahour 是非盈利的,完全面向社区的。在当时一般年轻人可能很难做这件事,大家可能都想着要创业,要财富自由。我们自己也还在创业阶段,要专门拿出时间做这个,还是有过犹豫的,但最终想贡献和想分享的心态战胜了犹豫。

结果也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收获也出乎意料的多。

首先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 Reputation,别人很认可你;其次你认识了一批非常靠谱、很牛的人,比如尤小右,他是开源界的骄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后来的项目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对我们的激励非常大。不论是从最初的云币,还是现在的 Nervos,我们能吸引到很多非常牛的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做事。好的程序员在哪里都不会缺钱,他更多的是要追求认同感,我们能彼此认同,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收获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去北美做 Private Sale,有几个很年轻的投资人听了我的魔性笑声之后,就问我是不是 Teahour 的 Terry,我说我是啊。马上有人就把手机拿出来,说你们节目我每期都听的,而且都听到 99%,我就是听了你采访 Jan 的那一期 Teahour 才入的行。至少有三个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听我们节目入行的人现在要给我们投资了,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节目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中国更多还是开源社区的享受者,而不是贡献者。虽然现在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享受世界的成果在中国目前还是主流。我不想说我能唤醒所有人,但是我想的是,我们的节目可以影响到那些极客,而极客是最有可能给开源世界作贡献的。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族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不论什么肤色的人我都爱,但当一个中国开源项目成为世界一流的时候,比如尤小右写的 Vue,我会非常开心。

没错,我们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创造了 Teahour,但我相信是开源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我和现在的我们。


What's Next?


从第一家实习公司,到 Intridea,再到后面的创业,以及现在的 Nervos,我所有的经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热爱、努力、开源、分享、平等 ...... 这些词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心灵鸡汤,但确实是真真切切帮助我走到今天的精神法则。这些也将会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想创造这样的世界,才会为之不断地奋斗。

其实,在 Teahour 里面 Jan 聊区块链之前,大家觉得区块链、币大概率来讲就是一个忽悠、一场骗局,没有人会把技术聊的这么深,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比特币的原理、以太坊的技术细节等等。

很多人一听才知道区块链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一面,后来很多人入坑也是因为觉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值得突破的地方。很多新东西出来时,也许会带有投机或者不好的成分,但是 Jan 把区块链往好的调性这边拉了一下,让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又有了信心。

在 Nervos 项目成立的前两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建议我们赶快融资做公链(当时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我们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子:现在的热钱你不拿就会被坏人拿走,作为一个靠谱的人,就算现在没想好做什么,也应该先把钱拿着,再慢慢想你要做什么,这样对世界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但我们很坚决:在没想清楚之前不会去忽悠投资人。

所以我们是想清楚了才做这件事情,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只能做自己。

2018 年初,我们成立了 Nervos 项目,同年 7 月完成 2800 万美元融资,11 月项目正式开源。2019 年,我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测试网络和主网络做全力冲刺。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